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组织人事部工作

企业组织人事部工作

时间:2022-09-12 03:20: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组织人事部工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组织人事部工作

第1篇

一、关于事业单位人员管理工作

1、严格执行编制纪律。凡事业单位新录人员要严格实行编制管理,超编单位一律不准进人。用人单位编制出现空额,确因工作需要补员的,先由用人单位征得主管局同意,报编制部门审核获得编内补员通知单,再按干部管理权限向组织人事部门申报增人计划,由有关部门审批后,方能按程序组织招录(聘)事宜。

2、严格实行考试聘用制。坚持“凡进必考”制度,事业单位除接受政策性安置的干部及其随调家属或退伍军人外,新进人员必须一律面向社会或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招考,择优聘用。

3、严格规范进人程序。单位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人员调动,必须先征得主管局同意,由主管局报组织人事部门办理相关手续。用人单位在本系统内进行人员调动,按干部管理权限,由主管局办理调动手续。凡企业人员调入所属事业单位的,视同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考,择优聘用。事业单位新进工勤人员,需按程序报批,实行合同管理。

4、严格人才引进标准。所属事业单位引进事业技术人员,要严格执行用人规定。确需补员的,对高等学历人才或有特殊技能的技术工人,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经报主管局同意办理相关手续后,优先引进。一般岗位应有全日制专科以上学历。否则,主管局不得申报、办理引进聘用的相关手续。

5、严格离岗退养、提前退休审批手续。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岗退养、提前退休必须按程序报主管局同意后报组织人事部门审批,任何单位不得自行办理有关干部职工离岗退养和提前退休手续。

二、关于管理纪律

1、强化领导责任。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坚持公道正派,凭实绩和公论用人,带头严格执行有关人事管理的各项规定,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实施岗位设置管理,科学设岗、因岗用人,坚持“凡进必考”制度,新录人员一律要事先向主管局申报,凡未经主管局同意,自行调动或先调后报的一律不予承认,限期处理,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2、严格组织人事纪律。把好新录人员关口,严格控制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任何单位、个人决不允许违反组织人事纪律搞封官许愿;决不允许搞任人唯亲、搞“小圈子”、私招滥聘。今后凡出现人员管理违纪违规现象,要严格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相关责任。

3、加强监督检查。要把事业单位人员管理纳入单位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人经济审计和廉政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局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监督检查。局人事科要对所属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人员管理情况进行抽查,对重点单位要进行全面检查,对违反人事管理规定的行为,要限期纠正并予以通报,对严重违纪违规的,要按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第2篇

年度工作计划,是对未来一年工作可能面对的情况、问题、变化等做出的前瞻性部署和打算,也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等常用的文体。写好年度工作计划,对单位或部门的工作能起到指导、组织、推动和监督作用。因此,优秀的领导干部都非常重视制订年度工作计划书。撰写年度工作计划容易,但要写好并非易事,尤其是写出新意更是难上加难,容易犯结合不紧密、内容太空洞、语言不简练的错误。那么,如何写年度工作计划?依笔者的经验和体会来看,主要应把握好“紧、实、精”三个字:

结合要“紧”。写好年度工作计划,“结合”二字很重要。初写年度工作计划者,容易犯两个错误,一个就是吃不透上情,不知道上级的政策规定,这样的计划既没有高度,也会偏离方向,特别是组织人事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不熟悉中央关于组织人事工作的政策、规定和要求,要写好年度工作计划,是不可能的;另一个就是吃不透下情,不搞调查研究,不掌握本单位的真实情况,很难写出符合实际的年度工作计划,尤其是组织人事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关系到本单位、本部门干部群众的切身利益,不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不可能写好年度工作计划。因此,要写好年度工作计划,必须实现上情与下情的有机结合。所谓吃透上情,就是熟悉上级关于组织人事工作的政策和规定,知道上级的要求,明白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为什么不能做,这样,才能体现党的方针政策,符合上级的要求;所谓吃透下情,就是掌握本单位、本部门的现实情况,坚持从客观实际和现实情况出发,认真调查研究,做到反复酝酿讨论,不凭主观意愿、理想、热情和动机撰写计划,这样,才能保证年度工作计划有根据和基础,符合单位的实际。

面通知 内容要“实”。实在是撰写年度工作计划的生命。有的虽然洋洋洒洒,但让人不知所云。撰写年度工作计划,坚决反对不顾客观条件,不讲现实可能,一味追求高指标,甚至吹牛浮夸。尤其是组织人事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撰写年度工作计划,一定要实实在在,量力而行,积极而稳妥,体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的精神,做到敢想、敢说、敢做与实事求是、老老实实结合起来。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目的明确、做到任务清楚、做到措施可行、做到要求具体。必须做到目的明确,一看就知道为什么要制订计划;必须做到任务清楚,一看就知道要做什么,提出的指标符合实际,跳一跳够得着;必须做到措施可行,一看就知道应该怎样去做,方法、步骤和措施清楚;必须做到要求具体,一看就知道什么由谁来做,什么时候应做什么,什么时候完成,一目了然。这样的年度工作计划,才有操作性,才能受到群众的欢迎。

语言要“精”。年度工作计划是用语言来表达的,高度再高,新意再强,内容再实,观点再明,语言表达不准确、不精练,不是好计划。因此,写好年度工作计划,一定要坚持在语言上求“精”,力求做到简明扼要、具体准确,并非越长越好、越长越有分量、越长越有政绩,关键看内容、看质量,是不是符合上级的要求和本单位的实际,离开了这一点,写得再长也没有用。总的原则,就是要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完整的意思,做到准确、鲜明、生动就行,不能像写议论文一样,先提论点,再找论据;也不能像写记叙文一样,详细讲述过程和故事情节,能用一个词的,不用两个词,能用一个字的,不用两个字,必须惜墨如金。此外,还要做到通俗易懂。让群众一看就明白,读起来通顺。特别是撰写组织人事部门年度工作计划,群众看不懂,怎么被群众接受?群众接受不了,就没有办法保证计划执行,执行不下去,怎么算是好计划呢?好的计划,必须语言简练,大家一看,清清楚楚。

第3篇

新河煤矿党委针对本部井下停止开采、大批干部职工赴山西外出创业的实际,深化企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制度来预防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以创业论英雄,以综合素质比高低,以创业和综合素质配干部,配齐配强外出创业领导干部,极大地增强了领导干部提高综合素质及外出创业的积极性,为新河煤矿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制度建设是预防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有效途径

把选人用人的标准交给职工群众,使职工群众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新河煤矿在拟用山西异地办矿干部时,一律在职工群众中进行评议,分发职工评议表,由职工根据拟用人的德能勤绩廉情况进行综合考评,把选人用人权彻底交给职工群众。把职工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来作为选拔用人的重要标准。在任用干部前,一律进行公示,公布监督电话,将拟用干部的情况放大张贴在矿内公共场所。通过一系列举措,使一批威信高,作风民主、领导放心、群众满意的生产骨干走上领导岗位。

建立适合异地创业发展的各项选人用人制度和程序。

1、建立设置管理岗位和拟用干部由项目部支部推荐制度。设置岗位和拟用干部,由项目部拿出书面材料,矿党政充分听取项目部的推荐意见,了解设置该岗位和拟用干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必须本着精干、简政、高效的原则,因需设岗,因岗设人。从现有创业队伍中进行筛选,进行培训,予以任用。

2、建立组织人事部门与矿纪检监察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每次选拔拟用干部,首先征求纪委意见,保证做到有违法违纪问题未查清的,不推荐、不考察、不上会动议。矿党委安排考察和测评,由纪检监察部门与组织人事部门共同考察、共同测评。成立考察组时,矿纪委都有专人参与监督,在考察组中有相同的发言权。矿党委还专门安排在考察测评过程中征集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查找违法违纪线索。

3、建立组织人事部门与其它职能部门通气制度。在任用干部前,矿组织人事部门与安全检查科、保卫科保持联系,了解拟任用人员在安全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违章指挥、违章生产、违反劳动纪律等“三违”问题,如存在“三违”的一律不予任用。与保卫部门保持联系,了解拟任用人员是否违反治安管理等问题,是否受到行政处罚,如出现问题的,在没有查清问题前,不予动议。

4、完善完备各种程序,确保任用干部手续不简化不缺失。新河矿异地三个项目部都在山西临汾地区崇山峻岭,与矿本部相隔一千多公里,交通极为不便。但每次选拔任用干部,所有民主推荐、民主评议、专项考察、个别谈话了解、上会酝酿、任前公示、警示教育等程序样样齐全。在实际工作中,全部由矿本部领导及职能部门专人上山西进行,不因路途遥远而疏忽细节、简化程序,确保每提拔任用一名干部都经得起各种检验。新河煤矿在山西异地设置了3个项目部党支部和1个职能部门党支部,由党支部书记兼任项目部经理,配备了专职支部副书记,共选拔任用了49名领导干部赴异地创业,新提拔任用了8名干部,没有发生一例举报上访事件,并有多名异地创业的年青干部被矿党委推举为矿处级后备干部。

二、制度建设是促进干部综合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

第4篇

第一条中层以下国家公务员(工作人员),是指市机关实施(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部门和依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中,已过渡并确认为国家公务员(工作人员)的科(股)长及其以下职务人员。

第二条中层科(股)长及其以下职务的具体名称,按各部门(单位)“三定”方案确定的名称执行。

第三条中层以下国家公务员(工作人员)任职,必须坚持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符合国家公务员(工作人员)回避制度和一人一职的规定。

中层以下国家公务员(工作人员)不得在企业和营利性事业单位兼任职务。

第四条中层以下国家公务员(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任命职务:

1、新录用人员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的:

2、转换职位的:

3、晋升或降低职务的:

4、免职后需要恢复工作的;

5、其他原因需要任职的:

任职条件

第五条中层以下国家公务员(工作人员)晋升职务,须同时具备任职基本条件和资格条件。任职的基本条件是:

1、能坚定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

2、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勤奋、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作风正派、团结同志;

3、业务水平、知识学历、工作能力达到本职位《职位说明书》规定的条件、标准;

4、近两年年度考核定为优秀或近三年年度考核定为称职以上;

5、身体能坚持正常工作。

任职的资格条件是:

1、科(股)长应具备中专、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任副科(股)长二年以上。

2、副科(股)长应具备中专、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任科员职务二年以上。

3、科员职务应具备中专、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具备中专、高中文化程度的,须任办事员职务三年以上;具备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的,须在机关工作满一年以上。

第六条新录用中层以下国家公务员(工作人员),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的应办理任职定级,一般定为办事员,其中,大学专科以上文化、德才表现突出的,可任科员职务;具有一定工作经历的,可根据其文化程度和原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时间确定相应职务。

第七条军队转业干部按安置部门确定的职务予以任职。其后晋升职务按上述第五条规定办理。

中层职务转任

第八条担任正、副科(股)长的国家公务员(工作人员),闲工作需要,可转任为科员,相应明确正、副股级。

第九条担任正、副科(股)长的国家公务员(工作人员),达到市机关部门(单位)领导班子副职退二线年龄的,原则上应转任科员,相应明确正、副股级。接近科(股)长转任年龄的科员、办事员,一般不再提拔担任正、副科(股)长职务。

任职方法和程序

第十条冈职位空缺晋升正、副科(股)长职务,或按规定进行正、副科(股)长职位轮换,除国家规定的特殊职位外,均应通过公开竞争的方式确定人选,然后再任命职务。确因条件特殊形不成竞争的职位,也可直接任命职务。

第十一条公开竞争选拔正、副科(股)长应根据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转发的《江苏省党政机关内部中层领导职位竞争上岗暂行办法》(吴人发[2000]字第5号)规定的程序及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制定竞争上岗实施方案,并附《职务任免(职数平衡)审核备案表》(一式二份),分别报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审核备案后组织实施,其中中层正职、组织人事科(股)副职和参照管理单位的中层副职报市委组织部审核,其他中层副职报市人事局备案。

第十二条直接任命正、副科(股)长职务,按下列基本程序进行:

1、结合年度考核,所在部门(单位)择优提出拟任职人选;

2、对拟任职人选进行考察,形成书面意见;

3、部门(单位)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确定人选;

4、填写《职务任免(职数平衡)审核备案表》(一式二份),按第十一条规定的分工,分别报市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备案,经同意后,由单位发文任命。

第十三条科员、办事员职务的任命,由部门(单位)根据任职条件,在考核基础上,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确定所任职务,填写《职务任免(职数平衡)审核备案表》(一式二份),报市人事局备案后,再由单位发文任命。

第十四条中层以下国家公务员(工作人员)不再担任现职的,应办理免职手续,填写《职务任免(职数平衡)审核备案表》(—式二份),按任职管理权限,分别报市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备案。

第十五条中层以下国家公务员(工作人员)任免职务,所在单位应填写《国家公务员(工作人员)任免呈报表》,其中新录用国家公务员(工作人员)任职定级的,填写《新录用国家公务员(工作人员)任职定级审批表》,经单位盖章后,归入个人档案。

第十六条晋升中层正、副科(股)长领导职务的国家公务员(工作人员),应进行任职培训。

任职工作纪律

第十七条中层以下国家公务员(上作人员)的职务任命,必须在各部门(单位)“三定”方案核定职数限额内进行,按照规定的任职条件和丁作程序,坚持标准,规范操作。注重优化国家公务员(工作人员)的队伍结构,有计划地进行补缺、轮换、晋升。

第5篇

关键词:人才培训 人事制度 资源配置

一、引言

人才的社会化管理就是单位实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新的用人方式后,要解决人才和单位对人事档案依附关系的问题,让人才自由流动而没有人事档案管理的后顾之忧,同时也为单位在自主选择用人上消除人事管理关系的顾虑,最终实现人才资源的社会化配置。发挥政府人事部门人才服务机构的主渠道作用,按照规定,人事档案除可由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培训服务机构管理。组织人事部门赋予人才培训服务机构人事管理职能,来保证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完整性和安全性。作为承担政府人事部门职能的人才培训服务机构,起着联系政府人事部门、单位及人才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专门负责为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人事人才社会化管理和服务。

二、创新服务机制与拓展服务领域

(一)强化服务职能,淡化管理职能

变管理为服务,转变职能最重要的就是要从管理延伸到服务,由过去单纯的“管档管人”逐步转变到“为人才和单位服务”,贴近企业与个人的需要,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和空间,通过管理体现服务,实现管理的价值,增加服务附加值,使人才档案管理和使用发挥新作用。人才服务机构在人才档案的社会化管理中不断提升人才档案的使用价值,丰富档案记录内容,为企业用人提供必要的有效信息,以优质、高效、一流的服务,让人才满意放心,让单位减负消肿,更好地为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服务,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

(二)构建市场化运行新机制

建立适应市场化、符合社会化的运行新机制。时代在变,管理也要变,适应市场化就是要有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要有市场的促销方式和手段,要有广为人知的宣传力度,要让人才个人和单位能接受和认可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的方式。符合社会化运行的新机制就是人才培训服务机构内部要有激励创新机制、调整分配机制、用人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工作动力等,激活内部管理和服务,来赢得客户。人才进入市场,通过市场调节优化配置,实现人才效能的最大释放,单位用人到市场,人才求职找市场的市场化格局已逐步形成,人才服务机构在市场化经济环境中提供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的作用更加显现,在推进人才市场化配置和人才档案社会化管理服务方面,作为政府人事部门人才服务机构,也要调整定位,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符合人事政策和市场运行的机制。

(三)不断拓展创新服务项目

基础管理服务工作是原来已建立起来的传统人事管理业务,包括档案管理、人才调动、身份保留、工龄计算、职称评审、出国境政审、辞职审批等管理服务,在做好基础管理服务的前提下,挖掘和发展的新服务领域和项目,使传统业务与现代管理相结合,扩大管理和服务面,以解决不断发展的新需求,通过人才档案管理提供新的服务,如注册资格审查的存档证明、合同鉴证、代办社会保险、人才派遣、人才引进、人才测评等,使管理和服务不断推陈出新,人才档案的社会化管理才有生机和活力。

三、加快社会化公共服务进程营造社会化环境

(一)为社会化管理和服务铺路搭桥

以政策为导向,为社会化管理和服务铺路搭桥,人才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进程离不开政府的推动,以及人事行政部门的政策性支持。随着各项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促使人才服务机构为单位改革和人才进入社会化提供配套的人事人才服务保障。这一切都是政府在稳步推进各项改革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既有其行政手段,又有其社会特征,既依靠政策导向,又依赖于市场实现社会化管理和服务。

(二)完善社会化服务功能

人才培训服务机构要改进服务手段,拓展服务范围,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覆盖全社会的人才档案社会化服务体系,就要注重三个结合。其一是基础服务与需求服务相结合,基础服务包括档案管理、职称评审、出国境政审等,在提供快捷、方便、高效的同时,做好已有的基础业务,同时认真解决新的需求服务,拓宽服务渠道和范围,实现服务效率最大化。其二是单项服务与全程服务相结合,人才派遣服务有其自身的特性,根据单位和人才个人的需要,结合对人才派遣业务管理和服务不同层次的要求,可提供菜单式的服务项目,既可单项派遣服务,也可全程派遣服务,任其选择,以求实效。其三是人才档案管理全面化与个性化相结合,在档案管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提供不同的档案管理服务,如建立专业技术档案、业绩档案等不同类型的个性化档案,不断丰富和创新档案管理内容。

四、人才培训服务机构针对性地加强培训工作

人的素质与能力不是自然形成的,而应有计划地进行开发。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手段是教育和培训。从某种意义上说,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本增值的重要途径,人才培训服务机构把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并对培训工作加强管理。第一,对培训有全面的计划和系统的安排。人才培训服务机构首先要进行培训需求调研,并结合各单位工作特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保持适当超前性的原则确定培训内容,并对培训方法、教师、参加人员、经费和时间等有一个系统的规划和安排。第二,建立培训激励机制,教育培训工作应与个人的考核、提升、晋级、调动等紧密结合起来,以提高各类人才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第6篇

一、校外实训教学组织管理难点

1.院校与企业间紧密合作难。企业与院校合作培养人才可以达到双赢,不过企业与院校间合作存在功利层面,需求旺盛时显示出其“积极”的一面,而需求减弱时又表现出其“被动”的一面。院校与企业间尚未形成教学“双主体”格局。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衔接难。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在校外基地所进行的实训,以田间作业为主,多是简单的体力劳动,按照实践性教学计划所进行的实训难以落实。企业很少从全面提高学生专业技术和素质方面安排实训内容,甚至有时把实训学生当作了企业的临时劳动力,降低了学生从事实训的积极性,使实训流于形式。3.组织实施难。园艺专业实训的项目受天气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大,实训的课程计划不同于实际生产,近期效益差,时间也很难吻合;而企业是按照生产实际要求进行的,考虑到企业的实际需求,有时不得不放弃一些必要的实训环节。

二、探究突破难点的思路

懂技术、能操作、会管理、服务一线的复合型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是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校外实训教学要始终秉持这一目标,从实训教学方案设计到校企合作协议书签定,都要体现这一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制定翔实的、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在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同时,培养学生基本的专业能力、职业技能和素质。

三、校外实训模式

1.实践教学“2+2+2”模式。(1)技能实训。第1、2学期在校内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实践主要是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外出到企业进行认知性实习及园艺植物栽培关键技术实训。(2)轮岗综合实训。第3、4学期,参加企业园艺生产管理的关键环节,划分“果、菜、花”三个方向生产小组,利用企业的条件,进行阶段性的生产管理,把握园艺植物产供销关键技术。(3)顶岗实习。第5、6学期,学生顶岗实习,直接与工作岗位对接。同时进行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试验,并在产、学、研生产实践过程中完成毕业论文。根据园艺作物生长季节,学生在校三年分别实施专业认知、季节单项实训、季节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不同层次、不同目标的实训项目,实现学生能力由“一般能力专业认知基本技能综合能力职业能力”的阶梯上升,实现教育教学与职业岗位能力的有机统一。2.实践教学“4+4+2”模式。(1)轮岗综合实训。第1、2、3、4学期+两学年的4个假期(寒暑),学生直接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的生产管理,时间和内容先由实训基地提出方案,教师授课计划围绕生产实训进行制定,实施时还可根据生产需要进行调整。(2)顶岗实习。最后2个学期,企业根据学生的意向及前两年考核情况,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训。实训期间完成工作报告或毕业论文。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不同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校企共同制订实训计划,与“2+2+2”模式不同的是,学生直接全程参加生产实践。3“.订单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高等院校与企业共同签订培养协议,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培养过程的管理,企业提供实训设备和场地、部分或者全部学费以及奖、助学金,学生毕业以后直接到该企业就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是:确定“订单”合作企业,签订“订单”协议,组织和实施“订单”人才培养。协议签订后,各方必须认真履行职责,如若违约,就要追究相关的法律责任。

四、校外实训教学组织和管理

学院设有校企合作办公室,成立校企合作专家指导委员会,本着校企互惠、服务企业、统一管理、校企互动的原则,制定一系列管理措施。1.校企合作进行课程开发。(1)专业课程开发的指导原则。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指导原则是,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的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探索课堂与实习实训地点的一体化,开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2)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组织领导机构。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以系(部)为基础,成立课程开发小组,分管院领导任组长,负责全院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布点、规划、过程管理、验收等工作。(3)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建设方案。在系、部教师申报的基础上,经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建设指导小组审核,立项院级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确定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经费,合作经费纳入学院年度财务预算,实行专款专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与企业共同设计课程、制定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及实训指导书;邀请企业、行业专家或能工巧匠参与校内外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内容应反映本课程领域内行业、企业最新应用技术或管理成果及反映行业特征。教材由教师与企业专家、能工巧匠一起撰写,应符合课程标准、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并用于该专业课程的教学。邀请专家结合行业发展举办讲座、参与实验、实训部分的授课,共同建立课程试题库。企业专家参与学生成果考核。进行课程评价时,一定要有企业人员的参与,甚至要让企业人员充当课程评价的主角。2.校企共管校外实训基地。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的高等技术专门人才为目标,人才培养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实用性、技能性和岗位针对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训基地,尤其是校外实训基地是学生在校期间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养成不可缺少的教学场所。校企共同制定实训基地管理细则。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必须责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3.校企联合进行技术开发和推广。高等院校是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它不仅拥有众多高层次的人才和完备的实验设施,而且还有了解最新的国际科技动态的优势。高校和企业,学校提供新技术,企业推广新技术,校企联合科研实现互补双赢的局面。校企联合科研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深化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的必然趋势。4.企业专家及技术人员兼课。企业实训由专职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带教,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任教。兼课教师的管理由组织人事部牵头,教务部、各教学单位、组织人事部共同负责。教务处是兼课教师业务指导和管理部门,负责兼课教师聘任条件、工作规范、考核、质量监控等政策的制定和管理;组织人事部负责兼课教师人事信息管理,负责建立兼课教师档案信息库,发放兼课教师酬金;教学单位是兼课教师的日常管理部门,负责安排教学任务、基本信息收集、工作量统计、考核等日常管理工作。兼课教师的聘任期限视课程及授课情况而定,一般以学期为单位。兼课教师须遵守学院相关管理规定,根据教学安排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兼课教师的考核,纳入教务部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统一管理,结果报组织人事部备案。5.学生企业实践。学生技能实训、轮岗实习、顶岗实习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完成。学校在三方中处于主导的地位,是一切活动的组织者,在整个运作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是三方中最关键的一方。学生在实习单位顶岗实习期间是实习单位的准员工,要接受实习单位和学校的共同管理。在实习过程中,系部要派管理人员到各实习地点进行检查和监督,向实习单位了解实习生的情况,听取实习单位对实习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填写《顶岗实习巡查记录表》。6.校企合作项目的监督。学院纪检室每年对学院承办的校企合作项目进行监察、审计。对违反规定的按学院的有关规定进行问责。7.日常管理。各系每年度初应向校企合作委员会上报校企合作工作计划,及时反映校企合作的进展,年度末上报校企合作工作总结,总结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校企合作协议由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备案登记,并按照协议严格管理。8.资产管理。校企合作项目实施期间,承办项目的系应明确固定资产权属,并分别明列仪器设备清单。合作项目自然终止或违约终止,学校固定资产均收回,不得以任何理由交由合作企业处置。9.经费管理。校企合作项目中经费的管理,按职业院校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作者:张淑玲 邓建玲 翟晶 单位:上海市农业学校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第7篇

近年来,中原油田领导高度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以打造“全国一流”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为目标,围绕“优化体制、精细管理、加强服务、提升素质、打造品牌”,全面推进人事档案工作向资源建设型、服务网络型、开发利用型转变,创立了人事档案一体化管理模式。油田成立了人事档案管理中心,统一管理全油田在岗职工、退养职工、协议解除劳动合同人员、失业人员、退休职工(集体工、家属工)人事档案工作。油田机关处(部)室、所属各单位人力资源、组织人事部门均配备了兼职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专门负责本单位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审核、移交和利用工作。油田建立了兼职档案人员备案制度,兼职档案人员必须先配备后调整,先培训后上岗,先交接后离岗。全油田形成了以组织、人事部门为指导,以人事档案管理中心为纽带,以兼职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为基础的覆盖全面、运行高效的人事档案管理网络,进一步强化了全油田人事档案工作一体化管理。

人事档案管理中心成立以后,对改制企业员工档案实行了有偿代管。人事档案管理中心每年与七家改制企业签订委托保管协议,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确保了改制企业员工档案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2 创新收集方式

人事档案管理中心成立以后,紧密结合油田管理模式创新和改革发展的实际,采取定期、不定期、重点收集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分片包干、靠前服务、上门指导,定期开展工作讲评及业务交流,强化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工作,全面加强东濮老区、普光新区、内蒙控区三大基地及油气生产、石油工程、社会化服务三大板块的人事档案资源建设。为方便外闯市场企业人事档案归档,开展了档案材料归档网上预审。凡预审通过的可随时归档,坚持对归档材料逐份审核,凡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材料,坚决退回,限期整改。这些措施,提高了档案材料的归档效率,保证了归档材料的规范准确、齐全、及时完整。

3 创新安全管理

人事档案管理中心始终将确保档案安全作为第一要务,全面落实“HSE”责任制和安全生产禁令,修订完善“HSE”管理体系,严格推行“211”安全工作法,抓好周一安全活动。坚持“双人入库”制度,在库房设置了门禁指纹识别系统,严格出入库管理。抓好特殊时期的档案安全管理,完善安全防范预案,强化安全考核,确保了库藏档案安全。多年来,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4 创新服务方式

人事档案管理中心坚持以“服务企业、服务职工、服务社会”为出发点,找准档案工作的最佳切入点,大胆地突破档案服务工作的框框,变被动为主动服务,由单一服务向多种服务转变,创新方法大力开发档案信息的资源,拓宽档案服务渠道。组织开展库藏档案信息核查工作,建立了由档案编号、劳动合同号、职工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时间、工作时间、工作单位等关键字段组成的人事档案目录数据库;组织开发了人事档案信息查询系统,在油田局域网开通人事档案管理中心门户网站和中原油田人事档案信息查询平台,全油田授权用户均可通过该平台查询人事档案基础信息,方便了人事档案的利用。在服务职工退休审档过程中,油田人事档案管理中心改变原有的服务方式,坚持档案人员全过程参与,做到管理人员与档案不分离。当发现材料不全时,及时补充完善,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档案安全,受到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有关领导的表扬。

5 创新队伍建设

5.1 强化敬业意识。在油田人事档案管理中心内部深入开展了“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比学赶帮超”,创建“党员先锋岗”、“兰台巾帼示范岗”和“我为中心发展献计策”、“感动兰台”演讲比赛等主题活动,深入开展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奉献意识教育,创建交流平台,记录身边最感动的人和事,努力营造爱岗敬业、执著奉献的浓厚氛围。

5.2 提高业务技能。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业务讲座,开展技术比武和业务竞赛,组织业务交流、实施网上培训,开设“员工大讲堂”等形式,强化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在职教育,提升专兼职人事档案工作人员的理论和业务水平,培养了一批专业精、善管理的业务骨干。

第8篇

一、档案管理现状

1.对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大中专毕业生大部分应聘到非国有制单位或自谋职业,由于这些单位没有档案管理权限,在接收毕业生时没有接收其人事档案关系,再加上个人不重视自己的档案及在工作中形成的档案材料,有的毕业生在毕业几年后都不知道自己档案关系的下落。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没有档案对他们将来的退休没有影响,只要养老保险交够一定的年限就可以办理退休手续;流动人员只要不在国企工作,按照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给他们办理的定级、升级等人事项目可谓画蛇添足。

2.人档分离逐渐成为普遍现象

在大量的流动人员中,尤其是年轻人对档案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只凭个人简历找到工作已经成为用人单位和应聘者认可的事情,大多数人认为档案在他们求职及职业发展中不重要或用途不大。许多非公有制单位在招聘员工时并不关心其人事档案。许多企业通常采取“合格不合格干了就知道”的方式评价并使用人才。

改制企业中买断工龄的职工,暂时未落实工作单位,人事档案仍在原单位存放,在与原单位解除关系后将会涉及到补缴养老保险、出具就业状况、办理调动手续、报考研究生、评审专业技术职称和出国政审等一系列证明时,原单位以已经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关系为由不予办理。人事档案的严肃性、准确性受到挑战。

3.档案失实现象严重

有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中失实现象较为严重,特别是企业工人档案,由于诸多原因导致档案材料与实际年龄不符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是因为填表时自己未在场,有的甚至是因为在转工时实际年龄已超出转工年龄界限,这些问题最终导致这些人的实际年龄已经到达退休年龄时却办不了退休,领不了退休金,有的甚至还得等上三五年。

流动人员在外地打工,毕业一年后不办理转正定级、粮户关系落户等一系列手续,其工作单位在调其档案后会以缺少材料为由不予接收。

4.档案多头管理现象频发

从现行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来看,人事档案分别由组织、人事部门、教育部门和企业事业等单位管理,难以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甚至有的企事业单位将人事档案看作是单位财产,把扣压人事档案作为阻止人才正常流动的手段,有的甚至在用人单位与当事人产生各种争议和纠纷时,利用人事档案管理权随意添加或抽减档案材料,给当事人造成不良后果。

二、人事档案的作用

人事档案对于所有求职者、就业者来说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有助于人员择业

毕业生、企业改制职工及自谋职业人员自主择业,虽然非国有单位没有管理人事档案的权限,但有权到相关部门查阅招聘人员的人事档案材料,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招聘人员的情况;本地生源到外省(市)就业的,需由聘用单位所在地的人事局或人才交流中心向本地人才交流中心调档,经过审核档案材料后为其办理档案的调转手续。

2.有助于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定

评聘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对毕业生、企业改制职工、流动人员都是干好专业技术工作能力水平的具体表现,所以初、中、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逐级晋升的过程中也是以本人的档案材料为基础的。

3.有助于享受各种保险和办理退休手续

就业人员按一定标准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各种保险费,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经考核档案中记载的实际工龄、年龄以及与保险有关的证明后即可办理退休手续。

4.有助于各项日常业务的办理

除上述几项外,毕业生考研、流动人员出国留学、企业改制职工办理婚育等相关事宜,均需由档案所在地的人事部门出具有关证明,然后到相关机构办理手续。

三、对新型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设想

1.明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性质

在组织、人事部门成立人才交流机构之前,人事档案一直是由组织人事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的,在性质上属于公共服务。出于深化机构改革和转变职能的需要,由政府人事部门成立人才服务机构后,把流动人员档案管理这类较为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委托或授权给人才服务机构负责,应当进一步明确人事档案的公共服务性的性质,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完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体系和人才流动社会化服务体系。

2.提高企业决策者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利用多种渠道向企业决策者宣传有关人事档案知识,使他们明白人事档案是反映员工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用人单位选贤举能的重要依据。人事档案作为评价一个人最基本、最权威的证明材料,具有法律效用,参加养老保险统筹必须通过人事档案中记载的工龄来确认,因此,人事档案管理在现阶段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无论对单位和个人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发挥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服务作用

第9篇

一、多年沿袭的管理体制同不断变化的审计工作形势不相适应,具体表现为“四难”

一是正常经费难保障。由于地方财力所限,绝大多数地方政府难以保证审计工作正常的经费开支,致使机关业务经费主要靠审计收缴返还来维持,影响审计执行的公信力。同时,还制约了基层审计机关业务培训、审计信息化建设等活动的开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二是工作质量难保证。目前,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审计工作非常重视,当地党委、政府及组织、纪检部门交办的临时性任务日益增多,鉴于人手少、自身工作量多的实情,基层审计人员常年满负荷运转,疲于应付各项工作的局面,审计质量难以保证,审计风险隐患加大。

三是审计领域难拓展。对于部分垂直部门和中央直属企业单位而言,地方审计机关没有审计权限,中央及省级审计机关无暇顾及和授权的有限性,往往造成这些部门审计监督的缺位,出现了审计监督不公平、审计失灵现象。另外,国有企业改制后,虽有些国有企业只是“换汤不换药”,或其贷款已由财政被动偿还,但由于是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政府审计无法介入,导致出现审计盲区,严重影响了企业审计领域的拓展,审计监督作用难以充分体现。

四是经济责任审计作用难发挥。按照现行规定,经济责任审计要组织人事部门委托才能进行。审计机关成了组织人事部门的办事机构,工作被动,审计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制约,审计成果运用成空谈,审计的威慑力和公信力难以发挥。

二、相对僵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同灵活多变的审计工作实践不相适应,具体表现为两个“过于”

一是审计计划管理过于粗放。目前,审计计划管理存在着封闭性强、系统性差、独立性不足等问题,致使计划执行中,项目的调增调减比较频繁,对项目进展、资源和力量调整、质量和风险控制以及目标的实现疏于管理。同时,因当地党委、政府、人大、纪检监察等部门交办的临时审计任务多,大大挤占了正常审计计划项目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使得基层审计机关出现了有计划难执行的现象。

二是审计程序过于繁琐。基层不少单位经济活动量很小,有的甚至一年就几本凭证;还有一些单位,审计机关经常进行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已十分熟悉,陷入“例行公事”怪圈。这些项目按6号令都得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撰写审计日记。从现实看,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也没有必要。

三、相对单一老化的审计队伍同日益增长的工作需求不相适应,具体表现为两个“突出”。

一是基层审计机关人少事多的矛盾突出。现在审计署、省厅有诸多项目都是上下联动,市级审计机关忙于应付,县区审计机关更疲于奔命,审计质量难以保证。基层审计机关本身发展也由于机构人员编制少受到一定的束缚和制约,导致基层审计机关人少事多的矛盾日渐突出。

二是基层审计队伍单一素质的矛盾突出。目前,很多基层审计机关都存在审计人员年龄偏大、专业知识单一的问题,由于审计系统专业性强,干部流动空间小,导致审计干部起不来,出不去,不利于干部队伍的交流建设、提高,单一性越来越突出。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建立审计经费县级财政保障机制。建立相对固定的经费预算和拨付制度,使审计经费制度化、规范化、刚性化,上级审计机关也应加大对基层审计机关的支持力度,以保障审计工作的开展和独立性。

加大对垂直部门审计项目的地方授权,扫除审计盲区。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可以采取属地管理原则,充分授权地方审计机关权限,使地方审计资源达到充分利用,杜绝“重审”和“漏审”现象的发生。

第10篇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疾控人事管理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对此,疾控人事干部应该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以推动人事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鉴于此,文章就疾控中心人事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工作建议,以期能加强疾控队伍建设,推动疾控事业顺利发展。

[关键词]

疾控中心;人事管理;思想政治工作

面对国内卫生体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疾控中心人事管理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作为一项既复杂、政策性又很强的工作,人事管理工作涉及每位职工的切身利益,如职称晋升、人员调配、福利待遇、人才培养等。作为疾控中心组织人事干部,想要面面俱到,让每名职工都满意,受客观条件和政策的限制是非常有难度的。如何化解不满,增强理解,达成共识,这就需要在人事管理过程中注入大量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为疾控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一片沃土。疾控中心人事管理工作的目标是吸引、培养、留住、用好公卫人才,切实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通过在疾控人事管理工作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提升疾控职工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有助于培养疾控职工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有助于疾控事业的整体发展。

1疾控中心人事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为对象,解决人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问题,提高人们思想觉悟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搞好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有力保证。疾控人事管理不能单纯地拘泥于人才的招募和培养管理,还要关注理解人才的思想和需求,解决人的复杂矛盾心理,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政治立场,使他们对疾控中心这个公共卫生机构有归属感、自豪感。只有解决疾控职工的思想问题,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端正的工作态度,才可以有效提升人事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卫生服务。

2疾控中心人事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2.1人事制度改革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全新挑战

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岗位管理制度、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已经全面实施,疾控中心的人事管理面临着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政策环境,改革带来的正面效应、负面影响都扑面而来。以人事管理中岗位设置为例,自从2012年底实施岗位设置以来,以现有上级人事部门核定的岗位标准,是完全满足不了疾控人才队伍现状的,目前聘任数量已经接近核准数量,即将面临人满为患的局面,人岗矛盾十分突出。“竞聘上岗”“超岗待聘”“高职低聘”将成为趋势,由此给疾控职工带来的心理恐慌、心理焦虑,将会影响疾控队伍的稳定。面对这种人事管理制度上的改革,必须要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工作,化解利益冲突,解决疾控职工的思想矛盾、心理压力,尽可能减少改革所带来的影响,化解改革中的突出矛盾,确保疾控工作的顺利实施和落实。

2.2社会不良思想导致个别疾控职工价值观产生偏差

社会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越来越多,许多不良信息侵蚀着公共卫生人员的思想,物质化和功利化现象严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疾控个别干部职工片面追求个人收入和利益,责任心不足,给人事管理带来了困难。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开展,还得对症下药,高水平的开展,这样才能塑造风清气正的疾控人才队伍,保证人事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3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化严重

虽然,当前许多国内疾控机构的人事管理部门都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但是普遍收效甚微,难以真正影响到公共卫生人员,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单一。从疾控机构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形式来看,许多疾控机构都是开大会,机械性地在台上宣读文件,布置学习和讨论任务,难以提高与会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久而久之,公共卫生人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低,思想政治工作也越来越流于形式,难见效果。

3疾控中心人事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建议

3.1将心比心,构建信任

在具体工作中,疾控组织人事干部不要一味地去说大道理,也不要过于理论化,一定要结合疾控人事工作实际,让职工听得懂、听得明白,要善于从日常工作当中整理和总结经验,当职工因曲解或误解,导致对政策的理解有偏差从而产生对立情绪的时候,要换个思维,把自己摆在职工的心理位置上去重新认识和思考问题,看看到底问题出在哪里,细致耐心,将心比心,直至职工彻底搞明白,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和亲和力。如果确实是工作失误,要及时去弥补去解释,不要因为会被职工埋怨,而遮掩错误。毕竟,人事上,特别是工资上的错误,积少成多,最终不仅伤害了职工的切身利益,还伤害了职工对我们的信任。缺乏信任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无力而苍白的。

3.2形式多样,生动有效

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才能使教育的过程更加生动,教育的效果更加有效。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于局限,一不小心会落入形式主义和面子工程。对此,有必要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系统性的改进,利用先进的教育方法解决当前人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将起到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日常工作中,除了会议、培训和面谈之外,疾控组织人事干部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工具实施教育,以适应技术和时代的发展。比如,疾控中心可开通专门的微信公众平台,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周期性地推出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文章,采取线上研讨的方式随时开展教育活动,解答职工个人思想问题,避免教育形式的单调和乏味。与此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还应该保证培训教育的生动性,在教育中增加更多的元素,如音乐、视频等,切忌单纯进行理论宣读,以提高疾控职工的学习积极性。

3.3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并重

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尊重人、理解人和关心人,以此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所以在疾控中心人事管理中,必须加强人文关怀,以此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在日常工作当中,可以通过聘请心理辅导专家,为职工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积极排解和消除疾控职工的不良情绪。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工作当中,长期积累的负面情绪都会对职工产生不利影响,而这也是不良价值观念和思想形成的关键。对此,疾控中心组织人事部门应该加强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主动舒缓职工负面情绪,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社会心态的检测和预警,总结和评估社会心态发展情况,将人文关怀逐步渗透到思想政治工作当中,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最终实现维护职工利益,促进疾控和谐发展的目标。

作者:周茜 单位:徐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考文献]

[1]陈枫.浅谈卫生人事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J].现代医院,2015,1(1):116-117.

[2]杨霞.新时期人事干部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J].人力资源管理,2010(9):98.

[3]魏涛.论如何服务为先加强疾控中心思想政治工作[J].人力资源管理,2015(8):272-273.

第11篇

论文摘要:在我国社会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人才的流动已经成为一种客观的事实,,但是在传统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中总是存在着主观随意性强、容易弄虚作假、以及多头管理混乱等弊端,使得档案制度改革难以实施。本文主要从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出发,从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意见和建议。

档案是知识的宝库与历史的见证,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积累形成的宝贵历史材料,记录社会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发展历程,对了解历史、查考现实、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政策规划、教人育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一个单位在制定各项改革方案、描绘未来发展蓝图时,都要参考档案资料;又如学校、单位、企业,通过档案编写史料、举办展览、电教宣传等方式来教育人、感染人,增加职工的责任感、荣誉感、归属感等等。

一、传统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弊端

(一)主观随意性强

传统人事档案中有“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的档案”的规定。这一规定源自干部人事档案制度,并应用到其他人事档案规定中。对当事人保密的目的一般认为是安全的需要以及方便组织管理,但正是这种高度保密性反而降低了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为信息垄断而使“组织意见”主观随意性增强。

(二)弄虚作假,以档谋私

在传统管理方式控制下,“以档谋私”现象屡屡出现。欲从行政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跳槽的人受到单位扣留档案不放人的“人质档案”现象并不鲜见。部分“弃档族”在进入需要人事档案的单位就业办理调转、报考公务员、考研等时候,也徒叹“档到用时方恨无”。现实中有个别人通过在档案中伪造干部履历、入党材料和专业证书,靠弄虚作假,平步青云走较高级领导岗位;也有单位个别领导通过档案打击报复,给职工带来极大的伤害。不同形式的虚假档案,“以档谋私”现象的屡屡出现,使档案制度的严肃性、准确性、惟一性屡受挑战。由于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无法适应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新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尚未建立完善,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呈现“弃档族”

过去个人只能对人事档案所决定的命运无条件接受,而在现在这一转轨时期,大量新阶层与流动人员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它的影响。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级人才流动中心为15.4万个国有和非国有单位代为管理保存的三四百万份人事档案中,至少有60多万份与主人失去联系。作为60多万“弃档族”中很多人是“漂”到大城市就业,档案现在对他们来讲没有什么用;有人甚至长期拖欠人才流动服务中心档案托管费,且未作补交的打算。调查显示:有68%的被访者认为档案在他们求职及职业发展中不重要或作用不大,而且越是年轻人和非党员,越是不重视档案。对于流动人员而言,调整档案工资、进行职称评审、提供合同鉴证、办理社会保险和出国政审等人事项目实际上也并不需要。流动人员并不在国有单位,按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给他们定级、晋资可谓是画蛇添足。

(四)在非公企业,不关心员工人事档案

与部分人自动抛弃档案相应的是许多非公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也并不关心人事档案。企业经理通常是采取“合格不合格干了就知道”的方式评价聘用员工。某咨询公司的一项调查表明,不关心员工人事档案的企业占了调查总数的80%。在政府机关或国有企事业单位,情况就不一样了,人事档案在提干过程中“还是相当重要的。”如今,企业必须在市场上寻找最优秀的人才,以应对激烈的竞争。但现有的人事档案,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够帮助他们正确判断某个人的真实才能和准确的客观背景,有些甚至提供了与实际情况截然相反的结论。因此,它已越来越成为用人单位的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三是对人事档案处于越来越忽略的状态。目前,众多跨国公司、民营企业、上市公司越来越多地转向去做人才的背景调查,而对人事档案基本上都处于越来越忽略的状态。用人单位在忽略旧的人事档案的同时,却又发现或多或少需要建立每个人员的新“人事档案”,只不过这份“人事档案”现在有着更多不同的形式:有的企业是建立在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之中,有的企业干脆自己建立在人才中心保管的人事档案之外的“第二人事档案”;然而这些都处于各自为政的状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种所有制市场参与者的大量涌现,具有社会公信力的集人才信息与信用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又确实有其存在的价值,现行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乃“弃之可惜”。

(五)人事档案管理改革难以推进的原因

人事档案虽小,但关系到千百万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我国人事制度改革进程的进一步深入,关系到依法治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具体实施。由于传统体制下人事档案管理牵涉到组织、人事、劳动、档案等多个主管部门,档案的功能则延伸到民政、公安、教育等其他有关部门,特别是由于档案收费管理为政府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职业介绍机构带来巨大收益,致使目前人事档案制度改革举步维艰,大大落后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整体进程。

二、对新型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设想

(一)明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性质

在组织人事部门成立人才交流机构之前,干部人事档案一直是由组织人事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的,在性质上属于公共服务,而且带有很强的政治性。出于深化机构改革和机关转变职能的需要,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在成立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后,把流动人员档案管理这类比较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委托或授权给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负责,但这并未改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性质。所以应当进一步明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的性质,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完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体系和人才流动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建立人事档案管理相互分离的管理制度

从长远看,我国的人事档案制度改革必须明确所有社会组织都具有建立和保管本单位人事档案的权利和责任,不管公共部门或三资、民营企业都应在法律规定的制度和原则下享有人事档案的管理权。为保障流动人员权益和各单位的专有知识信息,非公单位的人事档案应以单位为中心建立,主要用于企业日常管理,不得作为个人身份证明随个人在不同单位之间调动。个人到新的单位供职服务,则新的服务单位应重新为其建立档案。个人离职后原单位应在若干年内保留其人事档案。

个人求职或服务的新单位欲了解查阅其原单位的人事档案由本人书面授权,原单位应无偿提供。非经个人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扣留、公开、披露个人档案信息。

(三)发挥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服务作用

档案管理绝不仅仅是单纯保管,而是有一系列服务内容。比如《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第七条明确:“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认真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转递等管理工作,认真做好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有关的流动人员身份认定、档案工资记载、出国(出境)政审工作,经授权做好相关的职称资格考评、合同鉴证、社会保险等社会化服务工作。”为了适应服务人事工作的需要,《规定》还要求“做好流动人员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不断充实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内容。”这些服务内容是今后人事档案管理的很重要内容,也是发挥档案作用,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执行“收支两条线”

为了保证规定落到实处,应当收取少量服务费,必须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批准的标准,并接受群众监督。但是要坚决执行“收支两条线”,收取的服务费要如数上缴政府财政部门,不得私自截留。“收支两条线”是对行政事业费的管理措施,对企业则无法执行,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企业是不能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因为那样一来,实际就把这项公共服务变成了企业行为。

总之,只有以“以人为本”和“以民为本”来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合理改革,才能使人事档案成为一个透明、适度开放的个人社会公信平台,才能充分保障人事档案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得到保障,才能解除就业者的后顾之忧,让人们安居乐业,使现有制度的既得利益者在公共平台上实现共赢,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胡伟.浅谈人事档案的特点和作用[J].科技,2004,(10).

[2]孙鹏.人事档案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5,(06).

第12篇

关键词: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发展

人事档案是记录员工基本情况的载体,它记载了企业每个员工的具体经历以及他们的综合能力等资料。企业可以通过准确全面的员工人事档案,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从而确定用人机制。企业人事档案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它对员工职称的评比以及干部的选拔工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总的来说,人事档案管理在现代企业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本文阐述了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提出了现行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如何发展人事档案管理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企业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了人事档案。它是以个人为单位,以文字的形式组织起来的一种材料,用于今后企业对个人的一些考察活动。人事档案能够全方位真实的记载员工的基本信息,反映员工的个人经历和综合能力。

人事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员工的成长经历、家庭情况和社会关系;学历和专业技能等材料,得到的奖励和处分的材料;员工在职务提升或工作调动的时候得到的一些评价或鉴定;政治身份的一些证明材料;聘用情况、工资待遇、离退休情况等材料。对企业来说,完整的人事档案是考察和评价员工的依据。对人事部门来说,管理好人事档案能够为企业合理任用员工提供依据。对企业员工而言,档案很好的反映出自己的人生轨迹,真实的记录着自己过去的一切。所以说,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不管是对企业还是对个人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目前,企业在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很多单位特别是民营私营单位,在选拔人才时不注重档案的审核工作,认为档案没有用,怀着对人事档案无所谓的态度,有的企业甚至没有设立档案管理部门。有些企业虽然设立了档案管理部门,但是该部门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所以在管理方面很松懈。很多企业对于国家颁布的人事管理规定都不能严格的执行,形成不了企业自己的实施制度。此外,有些企业没有独立的人事档案管理室,使得人事资料不完整。一些企业,由于缺少人事档案管理软件,使得档案的整理很被动。还有很多的企业,对于人事管理只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发挥不了人事管理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功能。

二、发展人事档案管理的措施

1.使企业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使企业尤其是企业领导者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对企业进行这方面知识的宣传工作,使领导者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的好处,使其意识到人事档案对员工的重要性。

2.建立制度化和现代化的人事管理系统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改变,人事制度的改革也将随之改变,这就给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档案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档案管理部门应该根据相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提出适合企业的管理制度,使得人事档案的管理更为制度化。通过一些标准的制定,使得该管理工作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效益。

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人事管理的现代化进程,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以使得管理工作更具现代化。人事管理工作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利用计算机等现代通讯设备能够很好的解决出现的一些问题,同时还能够减少管理这些资料时所花费的时间,提高了工作质量。

3.对人事资源进行共享

人事档案管理的目的是实现人事档案的资源共享,这就要求档案的管理向信息化迈进。而要想达到信息化的目的,就必须利用相关的网络技术进行一些数据库的建立,以实现资源共享。

4.关于组织人事档案的管理内容与意义

组织人事档案是企业员工在工作中各项表现和能力的直观反映,比较详细的记录了员工的工作技能和社会关系,通过它可以对某一位员工做出比较清晰的了解考察,便于企业上级部门对员工做出正确的业务能力判断。从而为以后工作中的人员选拔和任用提供必要的参考和依据。

5.要求管理人员具备专业方面的知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有必要建立一个具有现代化专业知识的团队,他们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素质,还要懂得计算机方面的一些专业知识,以便能够独立的进行操作,同时还要对人事管理方面有很深厚的基础素养。所以,在管理人员的录用时,应该采用竞争上岗的方式,选择更优秀的人来任职。

三、总结

总的来说,做好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企业管理者应该深谙人事档案管理的意义,按照人事管理工作的规律来处理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使得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向信息化迈进,为企业在用人方面提供准确真实的依据。我们应该在企业中大力的推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使得人力资源的配置更为合理,并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李志远;中小企业怎样申请科技创新基金【N】;中国煤炭报;2000年

【2】陈军:可信平台模块安全性分析与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