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

时间:2022-05-04 14:43: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设施农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设施农业

第1篇

1.1规模逐步扩大

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快以日光节能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建设和反季节露地蔬菜生产步伐,在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土地条件好的长宁、黄家寨、桥头、新庄等乡(镇)按照集中连片、统一规划、规模生产的原则建设日光节能温室,发展蔬菜生产,设施农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截止目前,全县已建成日光节能温室5765栋。今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0.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086万公顷,增长41.3%,其中商品菜田0.18万公顷,占蔬菜种植面积的60%,保护地面积0.08万公顷,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453.33公顷。温棚蔬菜生产主要以新庄镇台其庄村的黄瓜生产、桥头镇向阳堡村的番茄、辣椒生产和景阳镇、宝库乡、东峡镇、斜沟乡的双抱菇生产为主。通过几年的发展,我县蔬菜温棚生产已初步形成了以鸡腿红葱、地膜莱瓜、甘兰、蒜苗、胡萝卜为主的优势蔬菜生产和以津研系列黄瓜、合作903番茄、乐都长辣椒等为主的保护地蔬菜及双抱菇为主的食用菌栽培。

1.2质量效益同步提高

按照设施农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对温棚建设质量提出严格要求,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供料、统一施工、统一管理、集中连片建设,有效保证了温棚建设质量,基本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收益。目前,1栋0.033公顷的川水温棚年收人是5000元以上,l栋0.02公顷的浅山温棚年收人也在2000元一3000元。通过对全县1510栋日光节能温室生产效益抽样调查,种植效益较好的乡镇有新庄镇台其庄村(72栋)、桥头镇向阳堡村(260栋)、东峡镇衙庄村(14栋)等,这些温室一般年纯收入平均为4000一6000元/座,最高达8000元。宝库乡、景阳镇、东峡镇、斜沟乡、塔尔镇等共有263栋温棚种植的双抱菇,平均年纯收入达8000一12000元/座,生产投入平均为5000元/座左右。

1.3种植品种增加

目前,大通县在温棚种植密集区,开出样板示范园,种植了适宜该地区的新品种蔬菜,如“春秋王国”白菜、“无穷花”、“圆叶”菠菜、“阿兰”一代、“晶莹一号”等名优品种,食用菌种植也由过去单一的平菇发展到现在的白灵菇、双抱菇、金针菇等一大批新品种,金皮西葫芦新品种试种成功。

1.4政府服务到位

一是信息服务到位,政府相关部门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向农民提供蔬菜的市场信息和价格信息,引导农民围绕市场需求,组织温棚蔬菜。二是强化技术服务,通过举办温棚蔬菜技术培训班,选派有实践经验的技术员,深入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的乡镇现场指导温棚蔬菜生产,帮助农民提高温棚蔬菜栽培水平。

2大通县设施农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农民群众对设施农业的认识不够有些乡镇历来有养殖的习惯,养殖业是该地区农户致富的主要途径。据调查,良教乡、塔尔镇的许多农户有一定养殖技术,养殖户每月可有一千元的收人,因此对种植蔬菜根本不感兴趣。黄家寨镇村民由于靠近国家大型企业,当地许多群众多以打工为生,他们算了一笔帐:打零工月最低纯收入400元计算,年纯收入4800元,而种植一个棚需要投入2个劳动力,年纯收入一般为4000元左右,因此当地群众认为“务劳菜”划不来。

2.2科技人才缺乏,技术水平落后据统计,全县9镇13乡农业推广站、农机站、植保站、蔬菜站(公司、办)等科技服务单位只有7个,在编专职人员仅12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仅有3人,技术力量严重不足。鲍西村1998年高投资建造日光节能温室450栋,由于缺乏技术指导,室内没有栽培高产高效的果莱类蔬菜,而改种低产、低效、管理粗放的叶菜类蔬菜,结果蔬菜产量低,效益差。

2•3设施建设档次低温棚建设无法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绝大部分温栅是因陋就简,只能起一定的保温保湿作用,不能对光、温、气进行有效调控。许多地方温棚建设未能统一规划,温棚布局分散,道路、灌溉、输电线路等设施也不配套。同时,由于在温棚建设过程中对选购材料的质量把关不严,造成部分温棚还没有建成就已变成“危棚”,劳民伤财,挫伤了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

2.4科技含量不高一是栽培水平低,主要是农民文化素质比较低,加上温棚技术培训工作跟不上,使很多从事温棚生产的农民很难掌握温棚栽培的技术要领和操作规范。二是新品种的引进和开发工作力度不够。目前,大通县温棚生产品种适用于温棚生产的专用性品种缺乏,露地用种顶替温棚用种的现象比较普遍。如引进的“樱桃西红柿”“金皮西葫芦”“乌塌菜”等一些新品种,由于群众饮食习惯而没有市场,农户种植一茬便放弃生产。三是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不够。主要是蔬菜、瓜果、花卉栽培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影响了设施农业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许多有关设施农业方面的科技成果很难及时向生产一线推广应用。如“黄瓜嫁接”技术是减少黄瓜病害的主要技术,但农户都嫌麻烦,以嫁接黄瓜口味不好等诸多理由不愿种植。因此,科技含量不高是制约我县设施农业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

2.5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一是财政补助金额少。农民在川水地区建设一个面积0,033公顷的温棚需要投资6000一21000元。财政补助每棚只有2000元,农民自筹比例高达67一82%,在浅山地区建设一个0.02公顷的温棚需投资5000元左右,财政每棚补助3000元,农民自筹比例为40%。二是贷款难。主要是申请贷款的手续比较繁琐,贷款担保和抵押很难解决。三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可用于建设温棚的自有资金极其有限。四是参与设施农业建设的企业和个体老板偏少,投资力度不大。

3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的对策与建议

大通设施农业发展应按照“选准一个资源、建立一片基地、生产多个产品、树立一个品牌、占领一方市场、致富一方百姓”的思路,实行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3.1转变干部群众的传统生产经营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破除旧观念,树立新观念。一是破除小农意识和计划体制的旧观念,树立市场经济新观念。要教育和引导农民改变小富即安、小富即满、安于现状的思想,树立通过发展设施农业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质量的市场经济观念,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二是破除怕担风险的思想,树立风险经营意识。教育干部群众特别是区位优势差的浅脑山干部群众消除顾虑,树立风险意识,大胆地试,大胆地搞,坚持“典型引路、示范指导”的原则,让广大群众在政府的引导下,发展一片,成功一片,推动设施农业快速发展。

3.2深化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今后应从四个方面加强对设施农业工作的领导:一是成立县乡村三级设施农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导设施农业工作,解决设施农业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把发展设施农业制定目标责任书,明确目标任务,严格考核兑现。三是每年召开一至两次全县设施农业现场观摩会或经验交流会,积级推广设施农业建设的先进典型,交流经验。四是充实和加强技术服务部门的力量,尤其是要把懂设施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技术人员充实到基层,使他们才尽其用,各展所长,为发展设施农业做出贡献。

3.3加强规划引导,优化建设布局在具体做法上,要坚持统一规划,分类指导,高、中、低档次温棚和大、中、小温棚建设相结合,因地制宜,连片开发,合理布局。在区域布局上,川水设施农业应重点发展蔬菜、食用菌、花卉种植。脑山地区大力发展温棚蔬菜和食用菌生产。充分利用集雨利用工程,在浅山地区发展温棚蔬菜生产。充分利用独特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反季节棚室蔬菜生产,提高设施农业的综合效益。

3.4广泛筹措资金,加大投人力度一是要尽快设立设施农业发展专项资金,逐步提高温棚建设补助标准。二是加大银行、信用社的信贷支持力度。三是支农资金用于补助设施农业的贷款贴息。四是把农业开发资金和农村产业资金优先用于发展设施农业。五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大通县的设施农业建设。

第2篇

1设施农业的主要问题

1.1设施农业结构简陋

我县工厂化农业的技术路线特点可以总结为“低投入、低耗能”,而非理想的“高投高产模式”,这种体系的形成主要可以归结于经济能力的制约和科技含量的欠缺。以温室模块为例,在与国家制定的生产标准进行比对中,其温室在实际的结构上相对粗糙,为总体条件的可操控性提高了一定的复杂程度;而选择栽培的作物种类也并非适应温室种植的特殊良种,温室的硬件设施条件价值作物选种方面欠缺最终决定了质量以及产量水平不能达到国家所订立的最高标准,更难说与国际水平做出比较。总而言之,我县的设施农业在栽培技术、网络控制技术以及温室调节技术等方面都滞留在较低的层次,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1.2投资不足,配套水平低下

尽管设施农业对于提高产值等方面能够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但是出于资金缺口、技术支持薄弱等原因,多数农户仍旧没有能力投资这类高效的新兴农业。因此,设施农业在叶城县的营运还处于初步发展时期,农业配套程度占有的比率并未得到全面的提高,劳动力在生产中依旧占有较高的比重,而有限的农业机械包涵的机器类型单一,并不能全面适应各技术模块所提出的技术要求。例如,大棚种植尚未匹配到适合的器械,农户的劳作成分在设施农业中占有比例过大,这成为叶城县设施农业推广的阻碍之一。

1.3运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成功的设施农业应当是一个软硬件一体化,硬件设施支持结构、软件技术主导运营的高技术、市场化的有机结合体。合理的设施农业构件步骤应当包括两大步骤,首先是硬件方面设施打造的普遍,其次是产销循环促进,结合企业市场的良性运行。但是,就我县目前经验管理主导的情况而言,设施农业的规模尚未发展好,拳头产品也未打造出,就算有能力引导简称多元的投资体制实现硬件方面的全面更新,想要短时间内提高运营管理的水平也是相当困难的。除此之外,运营管理成本高、资源浪费现象控制无效、设施结果不完善、温室引进过于盲目等问题在本县设施农业的建设道路上都是等待解决的重要难题。

2设施农业发展展望

结合叶城县设施农业运行状况的主要成就以及现存问题两个方面的实况分析,提出以下几条建议为有关部门做出参考借鉴,旨在实现本县在设施农业推进进程中及时解决问题,最终实现经济增长的目的。一方面,注重结合利用包括信息技术、现在工业技术以及生物技术等在内的技术支持作用。通过争取政策扶植,政府引导优惠型投资等方法,为设施农业引进新型技术。在设施质量的提高工作当中,尝试发展节能节水等领域的拓展,于此同时,配套设施也应当得到相应的提高,在机械设备的构成种类上应当引进包括运输机械、灌溉机械、育苗播种机械在内的各类机械以充分适应生产的技术要求。就生物技术而言,应当尽快解决温室栽培环节优良植株种子的培育问题,适合温室培育、能够全面改善温室栽培总体产值以及产物质量水平的幼苗特性主要包括易储藏、虫病抵抗能力强、抗逆性顽强等等。另外,生物技术在生产资料方面的运用有助于研发设施农业所需要的专项肥料,对于创造高产而又安全的绿色作物能够起到积极的正面作用。另一方面,加强组织,以正面宣传以及引导。设施农业的推广是关乎百姓生计的大项目,因而,一定要全面动用群众力量。县政府方面有必要在保持对设施农业高度重视的基础之上,加大该方面的推进力量,将其列为科技兴农战略的同时可以加强对个项目的引导指挥工作。宣传部门可以通过包括标语、广告、报纸在内的各种传媒手段,以及林业技术科普讲座的形式来加大宣传的力度,确保每一个农民对设施农业的优势都有所了解,并且能够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而龙头产户的表率作用也能够带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相关部门可以结合本地的地理环境优势,采取创新招商引资、支持项目扶持等来引进一些具有大众影响力的实力企业入驻叶城县,在为企业投资设施农业建设的同时,刺激零散的农户个体做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作者:买买提吐鲁洪·巴拉提 单位:新疆喀什叶城县江格勒斯乡农经农技管理站

第3篇

【关键词】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现状

设施农业是知识与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 集成了现代科学领域如 信息、电子、能源、建筑、材料、机械、生物、品种、栽培、养殖、管理等现代科学技术,是最具活力的现代农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设施农业应该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火车头”,现代农业建设的先导区、示范区,农业持续增长的“增长极”。面对当前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农业从业者队伍日益萎缩、农民增收日益艰难、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现实,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下、效益微薄、农民增收困难的现状,就势必要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走技术密集型道路,促进农业持续高效发展,促进农民持续稳步增收,因此,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就是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

1.国内设施农业发展历史及现状

我国设施农业历史悠久。据记载在汉代就有了以油纸作为透光盖 层的原始温室。

80年代,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遮阳网覆盖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园艺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塑料棚为主的与风障、地膜覆盖、阳畦、温室等相配套的保护地蔬菜生产体系。90年代以来,我国较大规模地引进国外大型连栋温室及配套栽培技术,设施农业以设施园艺作物生产为主迅猛发展。到2000年,我国以蔬菜栽培为主体的设施园艺面积已达210万亩,按绝对面积计算为世界第一。在设施园艺研究领域,我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试验研究出比较适合我国气候条件与国情的园艺设施,在保护地栽培、节水灌溉、机械化育苗以及无土栽培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就,部分研究成果已逐步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目前我国设施农业不仅包括园艺作物,也广泛地用于大田作物、林果生产、畜禽饲养、水产养殖等领域。

2.加快某地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的建议

2.1政府项目推广与技术示范辐射相结合的推广

是由经济规律、社会需求和农民增收愿望共同决定的,以项目为载体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势在必行。各镇(街道)农技推广部门每年要有选 择的实施一批适宜当地生态条件、品质优、基础好、效益高、有市场 需求的设施农业重点项目,在某地市的统一规划、科学布局下,有计 划、有组织地大面积推广应用。在项目确定后,各级财政都应拨付一 定经费,由市里组织专家研究提出集中应用的新技术或配套技术。开 展以入户指导为主要方式的技术服务,技术指导员要统筹制定指导方案。开展育种、栽培、装备、管理等方面的入户指导、培训和信息服务。不断提高设施农业种植户、养殖户的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 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每名技术指导员一般要联系20个示范户。在生产关键环节必须到户指导,并结合农事活动的实际需要。经常回访,帮助解决生产实际难题。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技术指导单位、技术 指导员、示范户四者之间要分别签订技术服务合同,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义务,加强检查与考核。对表现突出的技术指导员和带动作用 明显的种养户给予奖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技术扩散的推广。

2.2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技术扩散的推广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技推广网络的有效补充和延伸, 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相对于单个农户,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信息采集、技术采用、市场开拓三个方面有明显优势;相对于政府部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民集体进入市场的载体,也是农业信息化的组织载体,在带领农民开拓市场方面有较为准确的切入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既是信息源、也是信息宿,更容易贴近设施农业种养户及满足其需求,是及时、准确、高效信息供应的忠实服务者。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专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可以引导会员农户科学决策,减少设施农业生产的盲目性,降低风险。

2.3农业教科研机构与技术市场的推广

近年来,浙江农林大学及在杭科研机构为提高教学、科研质量,经常会把某地一些设施农业生产基地作为自己的实践环节。这样双方就建立了互惠互利的合作机 制,一方提供实践基地、另一方派出有经验的专家技术人员到生产基地蹲点,参与技术开发、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信息咨询等技术推广活动。在农科教结合中,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适用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培养一大批扎根于农村的科技力量,是科教兴农的重要环节。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要始终坚持为5年杭州电大毕业论文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贯彻因地制宜、按需施教、灵活多样、注重实效的原则。特别是适用技术培训更有针对性,把培训农民与技术推广紧密联系起来,农技推广、科研、教育等部门应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浙江农林大学、 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对具有商品属性的物化类和部分易控制技术成果,虽然进入市场,但由于农业成果的生态区域性、不稳定性、时效性、时序性等特点,对价格的确定、风险的界定、权限的规定等问题,决定了推广技术的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因此必须制定细致的规范,加强政府在其中的引导作用。

总之,提高设施农业技术推广效率,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涉及 推广系统、用户系统、研究和管理系统等。在某地郊区型现代农业建 设过程中,促进设施农业发展要深化体制改革,逐步完善多元化的技 术推广机制,把政府推广机构、高校推广机构、农业科研院所推广机 构、涉农企业及民间推广组织等有机结合起来,各显所能、优势互补, 多层次、多渠道的开展设施农业技术推广。 [科]

【参考文献】

第4篇

当今世界农业发展总的趋势之一就是各种高新技术迅速应用于农业生产,于是设施农业得到迅速发展。在自然条件下,环境和物质能量的供应往往总是与生物体需要有较大的差距,从而造成减产。而长期过大的差距则形成灾害。避免灾害,提高水土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转化效率,抗逆增产,就需要对环境和物质能量的供应及其运移、转换过程加以调控。具体讲,设施农业就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并能在局部范围内改善或创造环境气象因素,为种植业、养殖业及其产品的贮藏保鲜等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以期将农业生物的遗传潜力变为现实的巨大生产力,获得速生、高产、优质、高效的农畜产品的农业[1]。设施农业是依靠科技进步而形成的高新技术产业,是农业实现大规模商品化、现代化的集中体现,也是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的有效措施,是世界各国提供多样化新鲜农产品的重要手段,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

现代化设施可调节光、热、水、气、矿质营养等生物生长5大要素,能把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同时还可以对内部环境加以补充,如加温、增加CO2浓度等,一反常规的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农业难以解决的限制因素,使得资源要素配置合理,加强了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系统的生产力,形成高效益生产,使单位面积的生产力成倍乃至数10倍的增长。目前比较流行和成规模的设施农业类型主要有以下4种模式:(1)简易覆盖型,以地膜覆盖为典型代表,适合于寒冷、干旱的北方大田生产;(2)简易设施型,主要是中小拱棚,以塑料薄膜低空(低于2m)覆盖为主,多用于城郊的蔬菜保护地栽培;(3)一般设施型,主要是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加温温室、微滴灌系统,以及近海网箱养鱼等;(4)复杂设施型,主要指工厂化育种育苗、工厂化生产及无土栽培等,即借助于大型现代化温室的工厂化农业,一般包括加热系统、降温系统、通风系统、遮阳系统、滴灌系统和中心控制系统等[2]。高科技和现代化生产要素投入为其显著特征,高效益的专业化、商品化生产为其主要目的。目前设施栽培的作物主要为蔬菜、花卉及瓜果类。

2设施农业生产力

设施农业打破了传统农业的时季、地域之“自然限制”,创造了速生、优质、高产、均衡、高效的现代化农业,因而世界各国在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荷兰、以色列等国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本国农业的主要特色。荷兰温室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26%,占世界玻璃温室面积的1/4,切花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71%,年营业额达160亿荷兰盾(相当78亿美元,平均年产值78万美元/hm2),约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20%,年出口额达39亿美元,占全国出口额的50%。以色列的设施园艺水平也堪称世界一流,这样就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3]。80年代以来,我国设施农业迅猛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我国是世界上设施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至1997年,设施栽培面积达到120万hm2,有塑料中、小拱棚56万hm2,各类温室35万hm2。大中城市基本实现了蔬菜的全年供应,蔬菜的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4]。特别是北纬40°以上的高寒地区利用具有中国特色的日光温室技术,依靠简易的设施,在冬春季节里不加温也能生产出黄瓜、番茄等喜温果菜。

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和内地的一些农业科研单位,近年来也开始发展设施农业。山东省设施农业近10年得到了迅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拱形大棚和日光温室为主要栽培方式的冬春保护地蔬菜种植,成为山东蔬菜业的重点和特色。据不完全统计,1997年山东全省设施栽培的蔬菜面积达到40.0多万hm2,蔬菜产量2900多万t,产值291.7亿元,占全省蔬菜总产值的58%,山东设施栽培蔬菜的面积约占全国设施栽培蔬菜总面积的40%。自1992年陕西延安开始建设高效日光温室蔬菜大棚以来,设施农业面积不断扩大。到1993年累计建大棚1446座,总产鲜菜614.55万kg,总产值达1352万元。1994~1995年,温室大棚迅速扩大到13个县区43个重点乡镇,新建大棚3508座,累计达4954座,总产鲜菜2234.25hm2万kg,总产值达4468.5万元。至1999年底,大棚蔬菜发展到11450座,蔬菜总面积发展到7000hm2,蔬菜总产量达23.6万t,总产值2.3亿元。2000年,大棚发展到15950座。安塞沿河湾镇杨家沟村有农户78户,标准棚178座,人均纯收入1840元/a,其中大棚收入占90%以上。

3设施农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向中西部的转移和西部大开发的启动,对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植被恢复重建与土地合理利用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中,强化生态建设,创建一个和谐的“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达的西部地区,对实施西部大开发,尤其是大西北的开发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未来15年,西部地区将经历历史上从来未有过的变革,将进行大规模的生态环境建设,如何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为西部大开发创建更为和谐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达的社会环境已经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随着我国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进行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设施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的设施蔬菜栽培面积每年以50%左右的速度增加,已经成为世界设施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设施蔬菜已成为我国农业中最有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尤其是在我国实施的西部大开发及生态环境建设中,大面积的坡耕地被种植为林地和草地,而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集中到面积十分有限的川平地和低部位的梯田上。如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增收,是确保一个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成果的重要问题。

据统计,在以植被建设为中心的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地区——黄土高原地区的延安,从1999年开始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种草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以来,山坡地林草面积不断扩大,坡耕地种植面积不断减小。设施农业成为该区农业发展一个新的支柱产业。仅以一个乡镇为例,在2000年全镇耕地面积中,粮食作物占农耕地面积的94.15%,而总产值仅占到71.51%;经济作物面积占0.46%,产值占0.85%;蔬菜面积占2.54%,而总产值占到11.98%。蔬菜单位面积产值是经济作物的2.56倍,是粮食作物的6.2倍。在10个川道村中,粮食作物面积占农耕地面积的90.25%,而总产值仅占到54.08%;经济作物面积占1.06%,产值占1.71%;蔬菜面积占4.24%,而总产值占到20.77%。

蔬菜单位面积产值是经济作物的3.03倍,是粮食作物的8.2倍。在2001年全镇耕地面积中,粮食作物面积占农耕地面积的92.39%,而总产值仅占到68.00%;经济作物面积占0.42%,产值占0.82%;蔬菜面积占4.36%,而总产值占到16.20%。蔬菜单位面积产值是经济作物的2.75倍,是粮食作物的6.61倍。在10个川道村中,粮食作物面积占农耕地面积的92.21%,而总产值仅占到54.08%;经济作物面积占1.08%,产值占1.71%;蔬菜面积占4.55%,而总产值占到20.77%。蔬菜单位面积产值是经济作物的2.45倍,是粮食作物的6.35倍。目前,以温室塑料大棚生产为主体的设施农业以其风险投资小,土地生产率高,经济效益大,回报率好,且生产的产品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有长远而广阔的市场潜力优势,因而种植面积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正在成为该区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是农村和农业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农业的持续发展具体体现在农产品数量持续提高,农业资源的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持续良性循环,农业经济持续增长。这说明设施农业在黄土高原地区农业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设施农业的发展也将推动该区农业持续发展。设施蔬菜因其经济效益相对较高,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西部地区正在成为发展农村经济、调整产业结构的新的增长点。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必须坚持走节约资源、集约化经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现代集约持续农业的道路,这是由中国国情所决定的。

4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4.1盲目重复引进和建造现代化温室

1979~1987年间,一些省、区、市从荷兰、日本、美国、意大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引进了20多处现代化温室,面积21.2hm2。进入90年代后,特别是1995年以来,现代化温室的引进急剧升温。从收集到的154处176.53hm2引进现代化温室的情况看,1979~1994年间引进的仅为29.23hm2,占16.6%;而1995~1998年间引进的就达147.30hm2,占83.4%,耗资巨大。从已经引进的现代化温室的使用效果看,“大”、“高”、“差”的问题普遍存在。首先是投资大,是国产塑料温室的30~50倍;其次是运营费用高,通常每年为50~60万元/hm2;第三是效益差,由于运营费用高,而我国的社会消费总体水平低,即使不计算折旧成本,也大多处于亏损运营的艰难境地。我们应本着符合国情、省情、区情和民情的原则,向既先进又实用的方向发展,走符合自身经济条件的现代化之路。以改造、提高大棚及温室设施,改革栽培技术,提高产量、质量、效益为发展方向。设施农业是在传统农业生产中产生,又在传统经验和现代技术的结合中发展起来的,所以,应从实际出发,本着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小型分散到大型规模化逐步发展的原则,对有经济实力的地区可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发展档次较高的设施模式,甚至可以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但不能贪大求洋,脱离实际;对经济实力不足或较为落后的地区,应在总结经验基础上稳步发展,对现有设施条件进行更新改造,提高设施生产效益。对新发展设施农业生产和较贫困的地区应因地制宜,把提高效益放在首位,使设施农业生产进入一个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阶段。

4.2盲目扩大规模,效益有待提高

设施农业是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打破传统的种植模式,从依附自然到改造和利用自然的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技术革命。设施农业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一个突破口,这一新兴产业通过采用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和现代化的生产手段,改善生产环境,提高复种指数,延长生产时间,提高土地利用率等优势,获得巨大的超额利润,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随着设施蔬菜生产面积的发展,超时令蔬菜季节差价必然进一步缩小,单靠异常的季节差价维持低产量高效益已经没有生命力。必须由季节差价效益型向高产优质效益型发展,才能使这一产业健康、持续、高效发展。从全国范围来看,尽管有些种类蔬菜较短缺,但是蔬菜总量的自给率为101.2%,供大于求,蔬菜的价格进一步下跌亦是必然的。今后设施蔬菜的发展应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科技,采用新技术提高设施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生产力水平,提高单产。树立质量意识,发展绿色食品蔬菜,在蔬菜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若按传统思路发展设施蔬菜,仅依靠扩大其种植规模,非但给农民带不来经济实惠,反而造成经济损失。今后设施蔬菜的发展中在注意扩大规模的同时,更应重视效益的提高。引导设施农业向深层次发展,通过农工商、科工贸一体化的途径,使设施农业向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4.3连作障碍

第5篇

一、建设任务

年,全旗新增设施农业面积为3200亩,其中日光温室1500亩、塑料大棚1700亩。

二、基本要求

(一)建设标准。以小区建设为主要模式,每个小区占地面积达到50亩以上,单座温室设计建设面积为1亩,结合农村生态能源建设,按照四位一体模式高标准规划建设,单座大棚设计建设面积也为1亩。

(二)区域化布局,相对集中。总体布局以304国道、306省道沿线和中心城镇为主要发展区域,重点在鲁北镇、黄花山镇、巴彦塔拉苏木、乌日根塔拉农场等九个苏木镇场集中发展。继续坚持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发展方向,努力将单户的分散经营联结成品种一致、产品一致、上市时间一致的专业化规模生产,形成区域特色,以此吸引客商、占领市场、提高效益、促进增收。

(三)基地和市场同步建设,生产和销售同时发展。基地生产和市场建设、产品销售要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使其相互适应、相互促进,解除生产者后顾之忧。

(四)因地制宜,模式多元化。按照“投资成本低、群众能承受、效益最大化”的标准,因地制宜选择建造类型和结构。条件较好的主推“43”型日光温室,以石头(砖、土)墙、氧化镁(钢材)架为主;条件较差的以大、中型塑料暖棚为主。

(五)当年建设,当年生产,注重效益。新建温室和大棚当年生产利用率要达到100%。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销品种,及早投入生产,确保当年见效。

三、主要措施

(一)加大宣传引导。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牧民对发展设施农业的认识,增强发展设施农业的信心。在建设过程中要重点抓好示范小区、示范户建设,并及时总结推广,用典型实例带动设施农业发展。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办法,组织人员到旗内外参观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和栽培管理技术,聘请有经验、有技术的专业人员进行生产技术指导,促进当地设施农业的发展。

(二)加强协调配合。各有关部门都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协调,主动配合,形成合力,推动全旗设施农业建设顺利实施。各苏木镇场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在尊重农牧民意愿的基础上,采取充分利用荒地、机动地、闲置土地和耕地反租倒包、互换地块、统一征地、有偿流转等形式,协调解决设施农业用地问题,保证设施农业建设用地需求。

(三)强化政策扶持。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是设施农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各地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投入。金融部门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降低门槛、简化手续。今年设施农业专项贷款标准为,新建1亩温室贷款1.5万元,新建1亩大棚贷款0.2万元,旗政府对设施农业贷款进行贴息。各地要组织好贷款发放,保证专款专用,贷款采取联户担保的形式进行发放。贷款期满后,由各苏木镇场组织嘎查村协同金融部门收回贷款,不能按期还贷的,从苏木镇场转移支付资金中扣除。新建小区面积达到50亩以上的,年末验收合格后,旗政府给予优惠政策进行扶持,建1座温室补助3000元,建1座大棚补助1000元,并将相关涉农项目资金与设施农业建设结合起来,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快设施农业发展。

(四)狠抓科技服务。加强科技服务是发展设施农业的重要保障。为加强设施农业的技术指导,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员2至3人,巡回到各地进行现场生产指导。旗镇两级也要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旗级每2000亩配备1名专业技术人员,镇级每500亩配备1名专业技术人员,具体负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设计,使规划科学合理、操作切实可行,确保棚室建设方位合理、采光科学、保温性能好、生产功能强。做好作物品种选定指导工作,结合全旗产业发展,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开发和推广,提高效益。采取现场培训、当场演示操作等形式,围绕设施农业应用各项技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对生产者进行培训,必保每户培养一名明白人,全面提高科技应用的到位率。

(五)搞好产品销售。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农村牧区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从事设施农产品市场营销,发展订单生产,打造设施农产品品牌,提升设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各地要通过建立蔬菜协会,为农牧民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指导他们根据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帮助解决种什么、卖给谁的问题,确保所生产农产品适销对路,符合市场需求,提高农产品销售能力,逐步完善销售体系。

第6篇

设施农业是近年来随着农业环境工程技术的突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集约化程度很高的农业生产技术。由于设施农业是在人为可控环境保护设施下的农业生产,摆脱了传统农业生产条件下自然气候、季节的制约,以超时令、反季节生产的设施园艺作物为主,不仅使单位面积产量及畜禽个体生产量大幅度增长,而且保证了农牧业产品,尤其是蔬菜、瓜果和肉、蛋、奶的全年均衡供应。设施农业目前已由简易塑料大棚、温室发展到具有人工环境控制设施的自动化、机械化程度极高的现代化大型温室和植物工厂。设施农业在具有高附加值、高效益、高科技含量的设施园艺领域发展迅速,其栽培对象主要为蔬菜、花卉和果树。近年来,设施畜牧业、设施水产养殖也在逐渐兴起。国外对温室环境控制技术研究较早,始于上世纪70年代。先是采用模拟式的组合仪表,采集现场信息并进行指示、记录和控制。80年代末出现了分布式控制系统,现阶段开发和研究集中于计算机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的多因子综合控制系统、多数据融合技术等[1,2]。目前,世界各国的温室控制技术发展很快,一些国家在实现自动化的基础上正向着完全自动化、无人化的方向发展。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设施农业监控系统设计。

2无线传感网络系统组成

无线传感网络(WirelessSensorNetworks,WSN)是在片上系统(SOC,SystemonChip)、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smSystem,MEMS)、无线通信和低功耗嵌入式技术基础上发展形成新型应用技术,融合了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自组织网络,其网络拓扑动态变化,具有随机部署、自组织、分布式结构、等特点、智能型、健壮性、成本低、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3,4]。无线传感网络系统由网关/汇聚节点(sink)、传感器节点、管理节点组成。其中,网关节点负责对各节点传感器数据的收集、处理及与外网的通信,作为数据采集的传感器节点响应网关的请求,搜集周围的信息,如温度、湿度等;同时还要兼具有路由功能,通过路由协议直接或者通过作为多跳中转者的节点中转到sink节点,再借助临时建立的sink链路把整个区域内的数据传输到远程中心;管理节点接收各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各节点采用撒播、人工埋置等方式随意散落在监控区域,并自组织成网络。

3硬件设计

该监控系统由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节点及各种执行机构等组成,各传感器节点负责数据的获取及传送,管理节点实时显示获得的数据并进行相应处理,结合农业专家系统对相关量进行控制。

3.1传感器节点

传感器节点之间通信采用基于Zigbee技术的CC2530芯片实现(图3所示)。ZigBee是基于IEEE802.15.4标准的一种短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具有低功耗、低速率、低成本、低复杂度等特点。Zigbee遵循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协议栈包括物理层、媒质访问控制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支持自组织网络技术;通讯距离从标准的75m到2km,并且支持无限扩展;工作频率为2.4GHz和868/928MHz,主要面向消费电子、家居和楼宇自动化、工业控制、计算机外设、医疗护理等领域的应用[5]。CC2530是TI公司生产的一款基于具有SOC(片上系统),支持IEEE802.15.4、ZigBee、ZigBeePRO和ZigBeeRF4CE标准,芯片集成了2.4GHz直接序列扩频RF收发器、工业级增强型805l微处理核、高达256KB闪存、8KBRAM、8通道12位A/D转换器,2个USART接口,21个通用接口GPIO等,四种供电模式,具有较高的无线接收灵敏度和抗干扰性能,传输距离大于75m,最高传输速率250Kbps。CC2530工作温度为-40℃~+125℃,工作电压2.0~3.6V,休眠时功耗电流可降低到0.6μA[6]。电源模块由可充电电池、太阳能电池和电源管理单元构成,确保各节点长时间稳定工作。

3.2网关/汇聚节点

网关/汇聚节点设计如图4所示,RS232接口与DM9161芯片[7]连接,实现网络的接入;显示模块用于通信流量、网络状态监测,便于网络安装调试和故障诊断。

3.3检测参数及传感器节点的设置

设施农业中检测的参数有温度、湿度、光照度、CO2、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养分、各种被控对象的开关量等。由于无线传感网络采用电池供电,传感器选择时要考虑功耗等因素;另外,不同参数在测点分布及数量配置不尽相同,在设置节点时可适当整合,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提高复用率,具体如下:①温、湿度节点:用于温室温、湿度监测,温度传感器选用单总线数字式DS18B20,测温范围为-55℃~+125℃,精度±0.5℃,分辨力最高达±0.0625℃,响应时间<1s。湿度传感器选择频率输出湿度模块HF3226,HF3226采用湿敏电容HS1101设计制造,具有宽量程:10~95%RH,性能稳定,体积小,比例线性的频率输出,精度±5%RH,工作温度范围–40~80℃。②光照度、CO2节点:传感器采用PD-LL,测量范围0-20000lux,精度:±2%。CO2传感器选择TGS4160固态电化学型气体敏感元件,测量范围:0~5000ppm;加热器电压:5.0±0.2VDC;加热器电流:250mA;加热器功耗:1.25W;使用温度:-10~+50℃。③土壤温度、水分、养分节点:土壤水分传感器选择AQUA-TEL,适用于测量任何类型土壤的体积含水量,测量范围:0-100%,误差<3%,重复性误差<1%;土壤养分的测定包括土壤有机质、pH值、氮、磷、钾以及交换性钙和镁的检测,可采用离子、生物传感器。④开关量节点:包括天窗、湿帘、喷灌等状态检测,提供控制系统辅助信息,可用接近开关或光电开关实现。

4软件设计

4.1监控系统软件

监控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基于VC++6.0编写,采用数据库操作方式实现节点数据存储和读取,并对相应参数进行控制。系统分为通信模块、数据显示模块、数据库管理及历史记录查询模块、农业专家决策系统和控制模块。

4.2传感器网络节点程序设计

传感器节点的主要工作是数据采集、网络连接并承担部分路由功能,保持与临近节点的通信,检测链路状态等。为降低网络的平均功耗、实现自适应组网,可采用LEACH(LowEnergyAdaptiveClusteringHierarchy)自适应的分簇拓扑算法[8],选举产生簇头,由簇头簇区域内的数据收集和融合并传送至汇聚节点,负责路由选择等工作。簇头可动态产生。

第7篇

摘要:在现代生物与工程技术发展大潮中,农业机械在实现农业综合效益目标方面的重要地位日渐显现,急需要多层面高效应用农业机械设备,革新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全面推动设施农业持续性发展,促使我国新时期农业更好地朝着规模化、集约化以及高效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设施农业;农业机械;应用

设施农业属于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将我国农业机械化推向更高发展阶段的根本性保障。我国需要根据各地区农业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现实问题,通过多样化路径落实农业机械设备各层次应用工作,在发挥多样化优势作用过程中,实时促进设施农业发展,提高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将新时期农业长远战略发展目标落到实处。

1温室生产作业机械

在新形势下,温室生产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中的重要生产方式。在发展温室设施农业过程中,农作物产前合理化培育至关重要,作业人员需要综合分析农作物温室生产影响因素,根据农作物生长习性、温室培育要求等,科学构建温室育苗棚的同时安装好对应的工厂化农业机械设备,动态化调节育苗棚内温度、湿度等,确保培育的农作物幼苗健康而快速生长。农作物幼苗成功发育之后,需要合理应用耕整机械设备,包括配套的设施农业生产机械。以“新型燃煤热风机械设备”为例,作用到温室生产农业机械后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提升育苗棚内的温度,降低农作物温室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增加农作物产品与质量。在产业化模式作用下,农作物生产到市场销售全过程得以优化,高效育苗的同时对农作物产品进行合理化分类,对其进行不同层次保鲜、冷藏等保护。温室生产农业机械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可以从根本上将生产成本最小化,提高农业生产中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为不同类型农作物生产打开了新的局面,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经济发展等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

2灌溉机械设备

在设施农业方面,灌溉机械设备类型并不单一,比如,喷灌、微灌、滴灌,在输水管道作用下,其喷头和动力机、水泵等有机联系,再借助过滤器等,便能实现对农作物的机械化灌溉,从源头上降低资源浪费程度的同时农作物种植区域湿度可以实时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为多种农作物营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以“滴灌施肥机械”为例,是将灌溉、施肥二者有机衔接。种植人员可以根据农作物生长情况,明确需要施加的肥料,科学把控水与各类肥料比重,同时向种植的农作物供给所需的水分与养分,实时加快农作物生长速度。种植人员可以利用滴灌机械,向农作物均匀喷洒适量的可溶性农药,包括土壤消毒剂、除草剂,防止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病虫害频繁发生,在节省水与肥料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农作物增产。据实践分析,在温室栽培条件下,和传统农业生产相比,滴灌施肥机械设备应用中节水量达到40%~50%,节肥量超过30%。

3环保农业机械设备

在现代化农业发展中,农业技术、农业经济二者深度融合,环保农业机械设备高效利用利于实现设施农业经济、社会与生态三效益协调统一,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设施农业发展中,我国要注重太阳能这类环保能源的利用,在对应的环保农业机械设备作用下,高效利用清洁、零污染的太阳能,确保温室内温度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可以对培育农作物的土壤进行消毒,尤其是连作农作物,避免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病菌与虫害大量产生,还能改善农作物种植土壤状况,降低农药就、化肥对其的污染程度。从长远角度来说,如何高效“收集、转换、存储”太阳能可再生资源是未来该类环保农业机械设备应用中研究的重大课题,便于太阳能更好地应用到设施农业发展中。同时,在设施农业方面,生物能也可以应用其中,在相关环保农业机械设备作用下,利用沼气对温室进行不同层次加热升温,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对农作物土壤消毒,杀死农作物生长中的有害生物。此外,在农业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电能是其重要的常规动力,广泛应用到设施农业发展中,包括某些电子化技术。

4结语

在新形势下,科学探索农业机械设备有效应用思路以及途径,开展针对性工作,促使不同类型的农业机械设备得到规范化应用,控制作业成本的同时保证农作物产量与质量,提高设施农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实时推进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

第8篇

选取吐鲁番农业气象试验站和鄯善气象站30a(1981—2010)秋冬季(前一年11月至当年2月)的逐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日照时数、连续阴雪天数。吐鲁番农业气象实验站为吐鲁番盆地火焰山以南地区代表站,鄯善气象站是火焰山以北地区代表站,分别简称为吐鲁番盆地山南和山北地区。降温定义为2006年11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冷空气等级》和引自《新疆气象手册》[1],弱冷空气是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h内降温幅度<6℃的冷空气;中等强度冷空气,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h内≤6℃降温幅度<8℃的冷空气是较强冷空气,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h内降温幅度≥8℃,但未能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8℃或以下的冷空气;强冷空气,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h内降温幅度≥8℃,而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8℃或以下的冷空气;寒潮,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24h内降温幅度≥8℃,或48h内降温幅度≥10℃,或72h内降温幅度≥12℃,而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或以下的冷空气。寡照定义参照文献[2],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级。轻度寡照,以连续3d无日照,或4d中有3d无日照且另外一天日照时数≤3h;中度寡照,以连续4—7d无日照或连续7d日照时数≤3h;重度寡照,以>7d无日照或连续10d以上日照时数≤3h。

2吐鲁番地区近30a秋冬季温度变化特征

2.1秋冬季平均温度及其变化

秋冬季温度是影响设施农业作物生长的重要气象要素之一。不同作物以及同一种作物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是不同的。吐鲁番盆地秋冬季气温受地形、地理环境的影响,年际间变化明显,同一年山南山北也存在差异。1981—2010年,吐鲁番盆地山南地区秋冬季平均气温-4.4℃,山北地区-6.2℃。其中,山南11月至次年2月的逐月平均气温分别为3.4℃、-6.0℃、-7.6℃和0.3℃,而山北秋冬季4个月的平均气温依次分别为1.4℃、-7.3℃、-9.2℃和-2.0℃。吐鲁番地区山南山北秋冬季气温的各年代平均值见。吐鲁番山南地区20世纪80年代秋冬季平均气温为-4.8℃,90年代为-3.6℃,2001—2010年为-4.9℃;山北地区20世纪80年代为-6.5℃,90年代为-5.5℃,2001—2010年为-6.6℃。山南与山北地区的秋冬季气温的年代际变化趋势相似,20世纪90年代较80年代明显上升,而21世纪第一个10a较前10a明显下降,接近20世纪80年代。吐鲁番盆地山南和山北地区的秋冬季平均气温在1981—1995年间呈上升趋势,2001—2010年变化较为平稳(图1)。山南地区秋冬季最高的平均气温为-1.9℃(1989年),最低的秋冬季平均气温为-7.3℃(1984年)。山北地区冬季最高的平均气温为-3.7℃(1998年),最低的秋冬季平均气温为-8.8℃(1984年)。

2.2冬季极端最低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是设施农业生产整体布局以及引种的重要气候参考指标。整个冬季吐鲁番山南地区温度高,而山北地区低,冬季平均气温相差1.5~2.0℃,极端最低气温相差1.4~3.3℃。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也会在暖冬季节出现阶段性低温[3]。吐鲁番地区山南和山北地区1981—2010年冬季最低温度变化见图2。山南地区日最低气温冬季平均值20世纪80年代为-17.7℃,90年代为-17.0℃,较前10年上升了0.7℃,2001—2010年为-18.5℃,较前10年下降1.5℃。1981—2010年冬季极端最低气温大部分在-17.0℃~-20.0℃之间波动;20世纪80年代最低值-22.7℃,90年代最低值-21.4℃,呈升高趋势,2001—2010年最低值-21.7℃,略低于前10年的最低值。1981—2010年30a极端最低气温-22.7℃(出现在1984年12月27、28、29、30日四天,4d的最低温度均是-22.7℃)。山北地区日最低气温冬季平均值在20世纪80年代为-19.3℃,90年代为-19.5℃,2001—2010年为-21.5℃,呈下降趋势。1981—2010年冬季极端最低气温大部分在-18~-21℃之间波动;20世纪80年代极值-24.1℃,90年代极值-24.7℃,较前10年的极值略有下降,2001—2010年极值-24.0℃,较前10a略上升,接近20世纪80年代。1981—2010年30a极端最低气温-24.7℃(1998年1月21日)。

2.3强降温过程

按前述冷空气等级的统计标准,统计吐鲁番盆地山南、山北地区1981—2010年11—2月出现强降温次数(图3)。近30a,山南和山北地区出现各类降温共78和116次,平均每年出现2.6次和3.9次,最多年份山南5次(出现了3a),山北7次(2006年);从年代际变化来看,山南:20世纪80年代20次,90年代21次,2001—2010年37次;山北20世纪80年代34次,90年代37次,2001—2010年45次,均呈增多趋势,出现次数山南明显少于山北地区。吐鲁番盆地山南、山北地区11—2月出现各中等强度冷空气出现次数最多,分别为30次、51次,占总次数的38.5%、44%,较强冷空气出现次数最少,山南未出现,山北地区出现7次,占总次数6%。山南地区出现弱冷空气和强冷空气入侵均为20次,占总次数的25.6%。山北地区出现寒潮22次,占总次数的19%,弱冷空气入侵21次,占总次数的18.1%。吐鲁番盆地在11月中至下旬基本入冬,到翌年的2月上、中旬结束。由于吐鲁番所处的地理环境,盆地热效应使得与只有一山之隔的北疆温差较大,在遇到较强的冷空气自西向东、自北向南活动的过程中,在天山北坡堆积,翻山后形成对吐鲁番影响范围最广的大风降温[4]。

3吐鲁番地区近30a日照变化特征

3.1日照时数变化特征

日照时数是表征太阳辐射强弱的气象要素之一,特别是每年11—2月的日照时间的长短,对日光温室果蔬生长有着直接影响。吐鲁番盆地山南、山北地区近30a冬季平均日照时数分别为457.2h和565.4h,光照条件相对较好,最多年份和最少年份变化幅度较大,山南冬季日照时数最多598.2h,最少251h(图4),冬季日照时数对设施农业温棚瓜果和蔬菜的生长影响较大。

3.2寡照变化特征

按前述寡照的统计标准[2],统计吐鲁番盆地山南、山北地区1981—2010年寡照出现次数(图5)。吐鲁番盆地的寡照次数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较为频繁,90年代呈减少趋势,进入21世纪的10年间,前期又呈增多趋势,且强度较强,后期又略减少。吐鲁番盆地秋冬季节发生的寡照等级情况()。山南地区的轻度寡照次数最多,出现21次,中度、重度均出现了12次;山北地区以中度寡照次数最多,出现了12次,轻度次之。从出现时间看,山南和山北地区同样以隆冬季节的12月、1月居多,11月较少,2月未发生。低温、寡照现象不是单独出现的。首先受较强的天气系统影响,其次伴随多种天气现象(大风、连续阴、降雪等)综合影响的结果。持续时间最长的低温、寡照事件出现在1990年11月28日—12月10日13d内日照时数仅5.3h,最低气温由-1.4℃下降到-13.2℃,1999年12月10日—21日12d内日照时数仅2.6h,伴有微量降雪。

4低温寡照对吐鲁番地区设施农业的影响

4.1温棚蔬菜生长对温度和光照的要求通过分析温室蔬菜各主要发育期对热量和光照的要求[5],结合近几年来走访吐鲁番地区多处温室大棚种植户以及地区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种植专家,总结归纳了吐鲁番地区温室大棚各类蔬菜的具体温度和日照指标()。

4.2近几年吐鲁番盆地秋冬季低温、寡照典型事例及其对温棚瓜果和蔬菜的影响

吐鲁番盆地秋冬季的低温、寡照事件时有发生,持续低温天气和连续阴雪天气对当地发展规模迅速的设施农业带来了危害,造成温棚瓜果和蔬菜不同程度冻害。以下列出了一些典型的低温寡照事件。2010年12月16—27日吐鄯托盆地出现持续低温。该次低温阴雪过程是自2003年冬季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连阴雪天气,日平均气温较历年同期值偏低8~10℃,日最低气温吐鲁番(山南)达到-11~-14℃之间,鄯善(山北)达到-14~-18℃之间,地面最低温度吐鲁番(山南)在-12.6~-21.2℃之间,鄯善(山北)在-17.9~-22.6℃之间。12月23—24日吐鲁番市出现小雪(0.7mm),积雪厚度为1cm,鄯善出现中雪(4.5mm),积雪厚度达4cm;25—27日各地普遍出现微到小雪天气。2011年1月3—23日吐鄯托盆地出现持续低温天气。2011年1月上、中旬吐鲁番盆地平均气温较历年同期值偏低5.6~7℃;日最低气温吐鲁番(山南)在-16.8~-21.7℃之间,鄯善(山北)在-19~-24.0℃之间,地面最低温度吐鲁番(山南)在-20.7~-25.4℃之间,鄯善(山北)在-20.5~-24.4℃之间。1987年11月24—26日吐鲁番盆地出现寒潮过程,伴随大风、降雪,最大风力10级(33m/s),25—26日大雪,降雪量8.7mm,气温突降,日平均气温从1.8℃降到-16.0℃,最低气温从-3.9℃降到-20.5℃,地面最低温度从-4.7℃降到-22.1℃。

5应对措施

5.1应对低温的措施

遇到冷空气入侵或连阴天时,应对低温可采取以下措施:(1)增设暖风炉或火道等增温设施,及时补温。(2)上午晚揭棉被,下午早盖棉被。(3)雪天注意及时清扫积雪,天晴后及时晾晒棉被,以便增加棉被的保暖性。(4)有条件的最好在棉被上面加盖一层旧棚膜,不但保护棉被不被淋湿,而且也可以提高温室内的温度。注意检查温室放风口及出入口的密封性。(5)适当保持土壤湿度有利于提高地温(控制灌水)。(6)有条件的温室可在温室内增加10~20盏日光灯或白炽灯,一方面增加光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温室内的温度(夜间控制10h不开灯,主要在早或晚补光增温)。(7)燃放烟熏剂,当遇到极端低温时可在室内每隔1~15m燃放一包烟熏剂,一方面可以防治虫害,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农作物受冻。

5.2应对寡照的措施

连阴天注意掀放棉被,不要因为降温和光照弱而不掀棉被,阴天也要让菜苗见弱光,以免久阴乍晴,造成菜苗打蔫,影响蔬菜生长。

5.3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防治虫害和病害,科学合理整枝,多打除底部老叶,增加地面受光面积,增加地温和地面蓄热能力。

第9篇

自2010年起,全市将进一步加强设施农业建设的计划性,一是根据各区县上报建设计划,由市相关部门进行统筹安排,提前下达区县建设任务,二是两区两带多群落和百村万户一户一棚设施农业建设需提前备案;三是连栋温室(大棚)建设需以项目形式提前申报。年度设施农业建设任务的确定程序

设施农业建设工作由各区县农委(农业局)牵头,会同区县财政局、区县园林绿化局等有关部门,在每年4月底前,对本区县设施农业建设规模进行摸底调查,确定当年建设计划后,报送市设施办。市设施办根据全市年度建设总任务,结合区县建设计划,并参考前一年度区县建设计划完成情况对年度建设任务进行分解,经设施农业建设联席会议审核通过后,将建设任务下达给各区县。列入年度建设任务的,由本年度扶持资金进行补贴,年底验收超额部分列为下一年度区县建设任务。

百村万户一户一棚设施农业重点扶持通州、顺义、大兴、平谷、延庆、怀柔、密云、昌平、房山和门头沟10个远郊区县,每年市级安排扶持每个区县总面积不超1000亩,其中日光温室面积不超过500亩。两区两带多群落和百村万户一户一棚备案程序

由建设单位填写《年度设施农业建设项目备案表》,报乡镇政府初审存档后,将《年度设施农业建设项目备案汇总表(二)》报区县农委(农业局),由区县农委(农业局)牵头,组织区县财政局、区县园林绿化局审核后,将《年度设施农业建设项目备案汇总表(一)、(二)》报市设施办备案。

连栋温室(大棚)建设项目申报程序

连栋温室(大棚)建设采取项目形式扶持。项目建设单位需填写《年度连栋温室(大棚)建设项目申报书》,由乡镇政府初审后,报区县农委(农业局),由区县农委(农业局)牵头,组织区县相关部门联合审核,经区国土资源局审核后,报市设施办备案。

验收方式

引入全程监理机制

为了规范和加强对各区县设施农业建设的监督和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自2010年起在设施农业建设工作中全程引入监理机制,由专业监理公司具体负责设施农业建设的检查和验收工作。验收标准由市农委、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市园林绿化局等有关部门联合制定。监理公司按照验收标准进行验收并报市设施办,经设施农业建设联席会议复核同意后,进行补贴。

建立督导服务组

原“设施农业督导组”更名为“设施农业建设督导服务组”,其职责做相应调整:一是加强设施农业技术服务,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帮助农民提高设施农业管理水平,协调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二是收集、总结和推广各区县在设施建设中的典型经验和做法i三是检查设施农业建设进度、监理质量等情况。

严格验收要求

两区两带多群落和百村万户一户一棚新建设施农业必须完成主体结构建设,其中:温室必须完成三面墙体建设和钢结构的安装,钢架大棚必须完成骨架的安装;单栋温室作业间(操作间)面积不得超过15m2

连栋温室(大棚)必须用于农业(种植业)生产且已投入生产,吸纳当地农民就业率达80%以上。

补贴标准

两区两带多群落日光温室和大棚建设项目

中高档温室和简易温室分类标准

中高档温室:纯砖墙+钢架结构、内外墙包砖+钢架结构。

简易温室:纯土墙+钢架结构、干打垒外贴石棉瓦+钢架结构、土墙单面贴砖+钢架结构、其他墙体+钢架结构。

补贴标准

中高档温室1.5万元/667m2,简易温室1万元/667m2,钢架大棚O.4万元,667m2。

连栋温室(大棚)建社项目

依据连栋温室和连栋大棚在主体结构、配套设施、功能用途上的区别及两者的建造成本上的差异,对连栋温室和连栋大棚实施分类补贴。

连栋温室和连栋大棚分类标准

连栋大棚:是指以轻型钢结构为骨架,以热镀锌管或方型钢为立柱,以塑料膜、Pc板等为覆盖材料的农业设施。

连栋温室:是指以轻型钢结构为骨架,以方型钢为立柱,以塑料膜、玻璃、PC板等为覆盖材料的农业设施。此外,连栋温室还必须具备加温系统、降温系统、补光系统、匀风系统、内外遮阳、50cm~70cm的墙体等附属设施。

补贴方式

根据连栋温室和连栋大棚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按照具体用途、拉动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农户及促进农民增收等情况,以项目形式予以补助。百村万户一户一棚工程

日光温室按中高档温室和简易温室进行分类补贴。

补贴准:中高档温室4万元/667m2简易温室2万元/667m2;钢架大棚15万元,667m2。

规模化奖励资金的使用方向

规模化奖励资金由市级统筹安排,用于鼓励示范创新,促进设施农业由数量规模型向科技效益型转变,在保持设施农业面积稳步发展的同时,鼓励推动设施农业向高端、高效、高辐射和生态、安全方向发展,鼓励区县在科学管理、科技创新、配套服务、市场开拓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主要用于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扶持设施蔬菜、花卉、果树标准园建设;二是扶持昌平世界草莓大会、丰台世界种子大会等重点项目设施农业建设;三是组织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四是完善设施配套建设:五是扶持农民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其他

设施农业建设项目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村建设规划和设施农业发展专项规划。

本着农地农用的原则,切实加强设施农用地的用途管制。严禁项目建设单位擅自或变相将设施农用地用于其他非农建设,尤其是房地产开发;严禁超标准用地,擅自扩大设施用地规模;严禁改变直接从事或服务于农业生产的设施性质,擅自将设施用于其他经营。

第10篇

关键词 设施农业;发展措施;辽宁葫芦岛

中图分类号 S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222-01

近年来,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大幅度提升了葫芦岛市设施蔬菜的经济效益。葫芦岛市近几年新建和改扩建设施小区全部采用钢架结构,背坡用苯板保温,机械卷帘,适宜四季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增强,设施农业已经扮演起葫芦岛市支持产业的重要角色。设施农业的发展关系到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以及劳动生产率等关键性要素。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设施农业已经成为葫芦岛市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已经建成黄瓜、番茄、青椒、茄子、韭菜、土豆、圆葱、大根萝卜等一批规模化的蔬菜生产基地,蔬菜产业已经成为全市农业的支柱产业。

未来几年,全市要重点加强菜地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大农业技术推广的同时,将着力推动优良品种示范、集约化育苗推广,不断整合专业组织力量,为当地蔬菜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最终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1 以蔬菜标准园创建为抓手推进标准化生产

以蔬菜标准园创建为抓手,在全市开展标准化生产创建活动,示范带动蔬菜产品质量全面提升,全市蔬菜生产全部达到无公害标准。预计在兴城市元台子、东辛庄、徐大堡、药王、华山新建5个设施蔬菜标准园,每个标准园占地面积20 hm2以上;2016年建成元台子、徐大堡2个蔬菜标准园,建成药王、华山2个食用菌标准园;2017年建成东辛庄1个蔬菜标准园。

不断规范蔬菜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规程,通过宣传、培训等多种途径,引导农户规范化生产,并逐步做到科学安全用药。在生产用药方面,建议少用化学药剂,提倡推广生态栽培技术,可通过多种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实现病虫害的有效防治,比如采用粘虫色板、防虫网、杀虫灯以及性诱剂等。除此之外,鼓励施用高效低毒农药,并提倡对此进行补贴,加速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的步伐。在蔬菜生产安全方面,应当尽早建立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尽快完善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等5项制度,切实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在品牌建设方面,鼓励发展绿色无害有机产品,并进行产品精细化生产,通过产品推介会、宣讲会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将优质、安全的蔬菜产品推向市场[1-2]。

2 加速技术创新与蔬菜品种示范推广

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步伐。首先,对于安全生产、优质品种培育、成本控制、增产增效等实用性较强的创新技术应当大力推广,尤其对于能够有效解决菜地土壤次生盐渍化、酸化等问题的连作障碍治理技术应当尤为重视。其次,对于病虫害防治技术来说,应着力推广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基于各种病虫害的发病规律,形成安全高效的防控措施并加以推广。最后,对于轻简栽培技术,对于那些能够通过农机农艺结合方式实现劳动强度降低、效率提高的技术应当大力推广。

加强蔬菜品种示范作用的推广力度,在品种选择方面,优先选择质优、高产、抗病性强、抗逆性强以及耐低温的品种,如番茄、黄瓜、茄子、辣椒等专用品种。

3 加强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建设

加强蔬菜集约化建设主要是指加强引进防寒保温、遮阳降温、水肥一体、通风换气、育苗床架、基质装盘、播种、催芽等设施设备的力度,在茄果类、瓜类等蔬菜品种上大力推广集约化育苗技术,在蔬菜育苗安全性、标准性方面下功夫。推进兴城市沙后所镇、徐大堡镇、华山街道、南大乡、碱厂乡5个工厂化育苗中心建设,不断完善育苗中心的管理、技术服务,为葫芦岛市设施农业提供优质种苗及技术[3-4]。

4 健全蔬菜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能否不断强化服务手段、健全服务体系,取决于各级政府对服务设施的重视程度,以及是否对服务能力建设给予政策与资金上的支持。建议通过技术引进,在多区域进行技术示范基地的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蔬菜重点乡镇村要配备专职技术人员,努力建设一批蔬菜植保专业团队。

5 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

基于葫芦岛市在蔬菜生产上的优势,重点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有利于提高蔬菜生产组织化程度,也将进一步提升葫芦岛市蔬菜产业化水平。培育重点应聚焦于集约化育苗、产品商品化处理等设施的建设方面,配合开展种苗统一供应、病虫害统一防治、产品统一加工销售等服务,逐步弥补蔬菜种植户在安全生产、质量监督、产品销售方面存在的短板。

6 结语

为了更好地促进设施农业发展,减少农民的经济负担,市政府要加强政策扶持,加大配套设施投入力度,协同信贷部门,采取低息贷款、提供贷款贴息补助等支持设施农业发展;健全支撑服务体系的建设,在服务团队建设上优化人员配置、增加经费投入、强化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意识;积极推行设施农业规模化生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安排好品种结构,从品种选取到技术推广,从品牌建设到产品销售,不断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依靠科技,加强科技自主创新和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提前规划布局,大力推动批发市场建设,积极鼓励与支持企业参与到市场化体系建设中来。

7 参考文献

[1] 高峰,俞立,卢尚琼,等.国外设施农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9(2):279-285.

[2] 李中华,王国占,齐飞.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J].中国农机化,2012(1):7-10.

第11篇

 

 

通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市设施农业建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特别是近几年,大力开展有特色的实施农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发展思路,每年都有专业村连片发展蔬菜温室大棚,有效地解决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问题。

 

(一)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农民发展设施农业

 

近年来,市、乡、村三级进一步加大了对设施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采取设施农业资金多元化投入办法,从土地流转、资金扶持、信贷支持、技术服务等方面支持设施农业发展。通过项目捆绑、资金集中使用,政府对成片建设的设施农业项目给予财政补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目前具有当地特色的温室大棚发展较快,建设规模已由零星分散向集中连片发展转变;设施结构逐步从以普通大棚、小拱棚为主向以“四位一体”温室、大棚等多种类型转变;种植结构由过去单一的大路菜为主向专业化、特色化、多品种转变。

 

(二)优化品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按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思路,政府通过宣传引导、优种补贴等多种手段,使温室大棚内的种植品种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种植品种由过去的普通品种向新型优势品种转变,种植结构由过去的一年一茬转变为现在的一年两茬,经济效益成倍提高,成为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

 

(三)健全服务体系,强化技术指导

 

依托农业农技部门开展的新型农民培训等项目,全市逐步形成了政府有农技培训中心、乡有农技人员、村有种植能手、户有技术骨干的多级培训网络,每年农民培训的人数都在10万人以上,真正达到了户户都有明白人。不少种植农户不仅掌握了娴熟的种植技术,而且主动进行新品种对比试验、种植方法对比试验等,有效地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保证。

 

(四) 积极开拓市场,拓宽销售渠道

 

近几年,政府大力投资交易市场的建设,扩建了蔬菜批发市场、各地产地交易市场也十分活跃,基本上满足了农户销菜的需要。同时,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农民经济人,在农产品销售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近年来,我市又全面推行了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分类包装、贴标上市,并建立了食品安全管理机制,实现了农产品的可追溯管理,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手段,使我市的设施农业所产的农作物,不仅质量有保障,而且在市场上具有更大的竞争力。

 

二、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设施农业资金投入不足。设施建设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项目,修建使用面积为1.3亩的日光节能温室需要资金4.3万元左右,加之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更大,如果种植西红柿、黄瓜等蔬菜,物资费用一般在7000元左右。虽然政府积极采取措施为农民筹措资金,但对低收入农民而言,资金不足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不同程度影响了设施农业的顺利发展。建议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加强对设施农业的领导,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重点支持,适当扩大设施农业贷款范围,使设施产业规模上新台阶、有新突破。

 

(二)技术力量较为薄弱,设施新技术推广不够深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施农业的发展。发展设施农业必须以科技为支撑,把提高农民科技水平作为关键,才能使设施农业发挥应有的效益。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加大推广应用力度,提高设施农业整体效益。

 

(三)由于二轮承包土地体制问题,一部分农民想发展设施农业,但在土地互换上存在困难。设施农业建设只有上规模、集中连片发展,形成区域化专业生产,才能以规模优势参与市场竞争。建议政府尽快制定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和办法,引导农民将承包的土地进行合理流转和调整,保护农民利益,有效地解决发展设施农业集中连片用地的问题。

 

(四)农民素质的高低影响设施农业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技术需要文化素质较高的农民,但有些农民文化水平偏低,习惯于旧的生产方式,部分农民“等、靠、要”思想相对严重,对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概念模糊,发展设施农业的氛围不浓,不同程度影响了设施农业的顺利发展。建议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农民思想观念,引导农民从事设施农业。选择发展设施农业较早、技术过硬、收入较高的种植大棚作为示范点,通过召开现场会、新闻媒体宣传、组织发展设施农业致富农民现身说法等办法,给广大农民群众宣讲发展设施农业的好处,用实实在在的利益吸引农民发展设施农业,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从事设施农业的积极性。

 

(五)按照无公害、标准化要求发展设施农业。

 

大力实施以蔬菜为主要内容的“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建立“无公害示范区”、“示范基地”,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质量和商品率明显提高。施肥以农家肥为主,严格控制化肥用量,保证产品的“绿色”品质,使广大消费者吃得放心。

 

总之,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发展实施农业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设施农业的重点工作是找准项目,关键工作是调动农民积极性,在这方面,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农技工作中去做、去推广,只有让老百姓切切实实致了富,我们的设施农业才能有更快更扎实的发展。

第12篇

1设施土壤存在的障碍问题

1.1表层土壤次生盐渍化

温室土壤周年处于棚膜覆盖下,棚内温度高于露地,水分蒸发强烈,导致土壤中的水分向上运动较露地土壤强,按照“盐随水走”的规律,盐分向表层土壤聚积,封闭或半封闭的环境,使温室土壤失去了降雨对土壤的自然淋洗,造成表层土壤盐分逐年积累,形成次生盐渍化;设施栽培,复种指数高,产出量大,菜农过量施入未腐熟的有机肥,在土壤耕层分解后,残留各类有机盐类和无机盐类;盲目过量施肥和偏施氮肥,且施肥次数多,土壤累积硝酸盐,加重次生盐渍化程度;在设施栽培条件下,为了保持地温和土壤湿度,人们习惯采用“小水勤灌”的灌溉方法,土壤表层的盐分不但得不到淋洗,而且更易在表层聚集盐分。严重的温室土壤表层出现白色盐花、铜青绿色斑纹斑点、甚至极少数温室已经出现棕褐色(“红化”)的现象。在土壤次生盐渍化条件下,植物会表现出明显的生理性干旱和生长不良反应。土壤盐分积累过多会造成作物根际土壤溶液渗透式下降,从而使作物发芽及根系对水、肥的吸收收受到影响,如黄瓜受盐害表现为“小老苗”,番茄受盐害表现为幼苗老化并形成畸形果。

1.2土壤养分不均衡

博州设施蔬菜主要茬口以果菜为主,种植结构单一,这种种植习惯导致合理轮作难以实现,长时间种植单一作物,可能带来土壤中各种元素积累的不均衡,导致土壤中某些营养元素供应不足而某些营养元素却过量,离子间易产生拮抗。

1.3土传病害逐年加重

土传病害的病原菌主要是在土壤里越冬(夏),依赖土壤腐蚀质和残枝败叶残存物质内寄存,在土壤内存活的时间较长,一般枯萎病菌在土壤内可存活5~6年之久,土传病害的病原菌一般是通过土壤、肥料(有机肥)、灌溉水或流水进行传播。作物连作提供了根系病虫害赖以生存的寄主和繁殖的场所,病原菌大量繁殖,加重了土传病虫害的发生,如由镰刀菌引起的番茄和瓜类的枯萎病、细菌性青枯病等。

1.4土壤生态环境恶化

土壤中的微生物一般以细菌为主,放线菌次之,真菌居第3位,连茬作物根系的多年分泌物和代谢物长期积累,就会引起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进而影响作物生长。设施栽培作物种类单一,其独特的环境抑制了硝化细菌、氨化细菌等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育,使有害的真菌种类数量增加。此外,由于植物本身的自毒现象存在,加剧了土壤生态环境的恶化。

2防治修复措施

2.1科学施肥

坚持基肥与追肥相结合,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合理控制化肥用量的施肥原则。提倡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在施用腐熟有机肥的前提下配施微生物肥料,逐步消除土壤障碍。

2.2秸秆还田

在行间均匀地撒一层小麦秸秆或碎玉米秸秆,可减少表层土壤水分蒸发,减少表层土壤盐分累积的同时还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通透性等理化性质。

2.3合理轮作

轮作可以调节地力,提高肥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依据蔬菜的吸肥特点、根系深浅,高矮及喜酸碱性等合理安排茬口,如茄果类、瓜类、豆类等深根性作物可与白菜类、绿叶菜类、葱蒜类等浅根性作物进行轮作。

2.4改进栽培措施

作物收获后,深翻耕土壤30cm,把含盐量较少的深层土壤与表层土壤掺混均匀,降低表层土壤的含盐量;做好温室和土壤消毒工作;实行营养钵育苗,合理配置好营养土;采用深沟高畦栽培,合理密植改善作物通风透光条件。

2.5根外追肥

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后,作物根系生长受到影响,不利于某些元素的吸收,适当进行根外追肥,既可促进根系生长,又可矫治缺素症状。

2.6选用良种和嫁接栽培

选用耐盐、抗病、优质、高产的蔬菜品种,培育壮苗,是取得丰产的前提。选择高抗品种和根部健壮的品种作为嫁接砧木,如黄瓜,茄子、辣椒嫁接技术在博州都取得了成功。

2.7更换新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