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计量培训总结

计量培训总结

时间:2022-05-20 09:49: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量培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计量培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知识管理;课程开发;计量专业;ADDIE;三位一体

作者简介:贺东明(1969-),男,安徽安庆人,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供电局计量中心,高级工程师;徐振洪(1967-),男,广东蕉岭人,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供电局计量中心,工程师。(广东 佛山 52830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5-0067-03

电力计量对外为客户和电力交易方提供准确优质的计量服务,对内为生产经营提供全面及时的电能量数据服务,是市场营销中的重要环节和提升供电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佛山供电局计量中心作为广东电网公司计量业务领域的排头兵,在抓好建设与经营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打造高素质的领导团队、运营管理团队、技能人才团队。然而,计量中心在日常生产中却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知识管理方法,使公司的知识积累方式明显落后于企业发展水平,导致企业核心能力未能得以有效传承,员工培训和日常生产不能紧密结合等一系列问题,这些将成为生产专业提高业务效率及驾驭能力的障碍。

业务与知识管理的脱节是阻碍业务效率提高的关键原因。所以知识管理必须围绕业务展开才能发挥最大效用。根据这一思路,佛山供电局计量中心结合一线生产岗位在生产及培训考核中的实际需要,研究形成了一套内部课程开发的新模式。

一、计量中心培训课程开发的问题分析

据美国《管理新闻简报》中发表的调查指出,68%的管理者认为由于培训不够而导致的低技能水平正在破坏企业的竞争力,53%的管理者认为通过培训明显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支出。由此可见,培训的作用及地位越来越受到企业的认可及重视。由于我国企业培训事业起步较晚,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领域,均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致使我国企业培训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笔者针对计量中心培训课程的开发现状进行剖析,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缺乏理论思想的指导

目前,在企业培训课程开发这一领域的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操作模式较少,致使原先的计量中心培训课程缺乏理论及实践指导,缺乏对课程开发理论、模式、实践的探索研究,不仅脱离了计量中心发展的实际,也易导致培训效果不明显、培训工作流于形式等问题。

2.开发难度大、数量少

由于计量相关工作专业化程度较高,开发难度较大,很多操作知识与技巧都以个人经验等“隐性知识”的形式存在于员工当中,没有沉淀下来形成可以广泛传播和学习的素材;再者,总体上计量人员较少,因此针对计量相关的培训课件数量较少。

3.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实用性

计量相关专业一般的培训课程都偏重于知识原理介绍,较多是照搬教科书式的理论讲述,而没有针对实际工作问题提供有效的培训内容,与各岗位业务直接相关的课程不多。与此同时,不少课程缺乏完成实际工作所需的关于软性技能的经验总结、典型案例的提炼和分享,致使其实用性不佳。

此外,培训课程的内容陈旧、单调,一方面无法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也无法将企业最新的发展动态融入课程中,且在课程实施策略上,仍沿用“讲授为主,缺乏互动、双向交流”的传统教学策略,无法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4.培训形式单一,忽略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培训课程的设计缺乏将培训工作提升到知识管理高度的意识,课程内容往往偏重于业务流程的讲解,缺乏针对岗位工作的经验传授、典型案例和操作练习,形式传统而单一,容易忽略不同岗位员工的培训需求。而这种“一刀切”的方法,致使课程的针对性较差。且传统的内训师培养主要是对培训师培训技巧的训练,不能帮助内训师有效提升其核心能力即课程开发能力,故而成果转化率较低。

5.CAI的应用缺乏

目前,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 ,简称CAI)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对课件开发者的技术辅助大都侧重于美工方面,而在知识逻辑方面仍有待提升。如何运用技术手段帮助课件开发者开展知识提炼,既实现以学员为中心的学习情境的CAI,又实现以课件开发者为中心的知识提炼情境的CAI,是课程开发与管理中的一项难题。

6.缺乏知识传承机制

佛山供电局计量中心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与核心知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然而,这笔巨大的财富较为分散,如同被一片片知识的壁垒所隔断,以致当同样的问题出现时,曾经积累下来的经验未能有效地进行共享和传承,企业的规模优势得不到发挥,造成各单位时间、精力和资源的浪费。如果这些经验能够沉淀为分门别类的课程,则这些常见的问题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

二、基于知识管理的培训课程开发思路

所谓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KM),就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共享、隐性知识显性化及为共享提供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并利用群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与创新能力。知识管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工作:建立知识素材库;促进员工进行基于知识的交流;建立顺畅的内部知识交流环境;把知识作为资产来管理。而课程开发(Curriculum Development),则是指基于培训需求分析确定出课程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一门或多门课程进行课程开发、教学方法设计、考核方式确定的整个工作过程。

因此,基于知识管理的视角,教育培训应肩负起以下三个角色的重要职责:业务部门服务商、员工发展顾问和企业战略推动者。其主要体现在:培训课程开发过程就是帮助业务部门发现、积累和提升企业核心能力的过程;通过向员工提供学习资源,培训课程能有效支持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培训课程开发能将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能力有效复制到员工身上。

为有效履行以上三个方面的职责,可借鉴经典的教学系统设计ADDIE模型为思路,建立基于知识管理的电能计量课程开发体系。所谓ADDIE即分析(Analysis):通过岗位能力标准建设和梳理,分析培训需求;设计(Design):培训课程开发体系的设计,是课程开发的核心环节;开发(Development):根据体系设计框架,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开发;实施(Implementation):将课程开发方案付诸于实践;评价(Evaluation):对课程开发过程和开发成果进行评价和改进。

三、“三位一体”培训课程开发体系设计

针对计量中心培训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结合知识管理的理论指导以及计量业务的梳理,佛山供电局计量中心建立了基于知识管理的“三位一体”培训课程开发体系。“三位一体”具体指的是,培训课程开发体系将一举完成“培养一批内训师、开发一批培训课程、形成一批电子课件”三个任务。

这一创新设计将课程课件开发与内训师的培养过程相结合,在课程课件开发的同时,融入了关于课程开发能力及现场培训技巧的内容,使内训师在完成培训后既学会了将隐性知识外显化作为培训课件的思路与方法,又掌握了作为一名内训师应有的培训技巧。此外,后台将提供平台支持,将培训课程的应用进行信息化广泛化处理,转化为适宜员工自主学习的课程,结合现在国际上先进的E-learning技术,生成电子课件,供广大的员工群体灵活、自主地学习。

“三位一体”的课程开发体系可分为两大阶段,如图1所示:课程开发阶段和课程上线阶段。第一阶段需要内训师的深度参与,任务在于“开发一批培训课程”及“培养一批内训师”;第二阶段需结合专业IT技术在后台处理,此阶段所解决的任务主要是“形成一批电子课件”。

1.课程开发阶段

此阶段主要在“内训师培训班”的现场进行,对授课教师及辅导教师对学员(内训师)需要承担的开发任务进行培训和辅导,以确保每名内训师在培训期间既完成课程开发,同时也提升了授课能力。这样一来便实现了生产流程与知识管理的紧密结合,一方面知识服务于生产,另一方面生产过程又反过来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创造。

课程开发阶段按照CBFCSC模型六个步骤进行开展(如图2所示):

(1)课题确认。在课程开始前,教师事先依据岗位培训考核大纲提供一套课程体系,以供学员选择。到达培训现场后,辅导教师对学员逐一进行课题确认,已开发的课题应及时标注,以避免下一期培训课程课题重复开发。

学员应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选择课题,同时还需考虑以下三方面问题:课题重要性:该知识技能对工作的影响程度;紧迫性:目标学员对该知识技能需要掌握的程度;专业依赖性:有一定的专业难度,或不适于自学的内容。

(2)框架搭建。确认课题后,教师即可通过培训和辅导两种方式的交叉来开展课程开发工作。为了保证开发出来的课程逻辑顺畅、结构完整、体系规范,在使用专用软件制作课程之前,首先需要搭建出开发课程的总体框架。计量中心课程开发的规范化整体框架如图3所示。

其中最核心的课题内容在于“KNOW-HOW总览”部分的结构搭建,即关键技术点的提炼和结构化。搭建KNOW-HOW总览图框架的要点是:选择步骤法或罗列法,用口诀描述KNOW-HOW点;对每个KNOW-HOW点选择步骤法或罗列法进行进一步地分解;重复以上过程,直至无须再细分,即最小KNOW-HOW点。示例如图4所示。

(3)内容填充。搭建好框架后,即可开始运用专用软件填充培训课程内容。计量中心在课程开发中,深入一线生产业务核心,并采用一套以先进的QUICK快课?为核心的课程开发方法及工具。以此工具为载体,结合现场辅导教师的引导,学员可即刻高效率地进行课程内容梳理和课程文件制作。

此阶段中,辅导教师以一对一的辅导方式引导学员将内隐的知识外显化,并以软件为基础,对每一个KNOW-HOW点的内容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填充:阐明技能意义,即完成某技能操作步骤的原因及意义;细化、标准化操作规范,即尽可能细化阐述每一步操作的动作要点,并阐明每一个动画细节应做到何种程度才算合格,以量化标准规范操作;完善注意事项,结合学员(内训师)过往的工作经验,总结出新员工或一般员工容易出错或忽视之处,此处的总结越多,越能提高课程的质量;增加案例描述,最好同时包括示对和示错案例。案例形式可以为文字、图片、视频等,以之配合主体内容的讲述,一方面让课件的表现方式更加丰富多样,另一方面也使读者的学习体验更直观明了。

(4)课程审核。借助软件生成规范化的课程资源后,也需保证资源的质量。“三位一体”的课程开发体系设计了以下两种审核过程:一是学员互评,同一期的学员相互评审各自开发的课件,从专业内容上给予评价、提出修改意见;二是辅导教师从课程结构、内容逻辑性、文字规范性等角度对其所辅导学员开发出的课程资源提出修改意见,并与学员共同修改完善。通过课程审核的环节,即可确保课程资源在大方向上没有原则性问题,剩下的细节问题将在第六个环节“后期完善”中进一步过滤和改进。

(5)现场试讲。培训班的最后一个环节即“现场试讲”,要求每一位学员在现场对自己所开发的培训课程进行试讲,并作为一名内训师接受声音话语、身体语言、现场情况处理、培训教具使用等培训技巧的实战考核,从而提高综合培训能力。

(6)后期完善。离开了内训师培训班的现场之后,将对在现场生成的课程资源进行后续完善和评审,包括添加图片、视频、专业数据等。此外辅导教师和评审教师也将在课后对内训师修改过的课件再次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直至该课程资源符合课件制作标准并适合转换为电子化课件为止。

通过CBFCSC模型体系,从程序上实现完整的培训链条管理,真正做到“开始有介入、中间有互动、结束有跟进”,以全新的培训模式开发出一批达标的培训课件和一批合格的内训师。

2.课程上线阶段

课程上线阶段是课程开发阶段的延续,也是“形成一批电子课件”的阶段。本阶段在课程开发的基础上,通过交互式设计完成电子课件开发,同时开发出四种交互评测方式以满足技能考核的要求。这四种方式包括:图片匹配:以匹配选择相应知识点的方式进行过关测试;视频识错:以播放视频的方式要求学习者指出操作错误之处;前后排序:对操作步骤进行排序;点图确认:以点图题的方式进行考核。

此外,每个电子课件还包括以下三个内容要素:关键技术重点:对关键技术技能的讲解具体细致,内容具有可操作性;案例示范:使用与实际工作结合的案例,案例内容和形式丰富;测试题设置:以此全面高效地考查学员的知识掌握情况,并能够启发他们举一反三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此外,为了便于读者自学,每个课程在后台制作完成讲义的基础上,将配合同步录音以实现“有声学习”,即在播放电子课件的同时,将课程内容以声音呈现。同时,技能核心专业课程通过增加集成及生动(视频、图片、Flash等)的界面供读者自主学习,并结合各种练习让课程更加紧凑,力求达到教师手把手教学的现场效果。

四、小结

本研究基于对佛山局计量中心在课程培训方面问题的分析,针对业务知识体系与培训执行相互脱离的现状,将知识管理应用在课程开发建设中,研究提出的“三位一体”课程开发建设体系,有效解决了培训体系中培训实施标准不一、培训资源匮乏、培训师资分散、培训手段有限等问题,盘活了培训资源的运作,解决了培训体系中资源无法效利用的问题,是一项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创新。

参考文献:

[1]Frank Parry.Knowledge Management:An Introduction[J].Electronic Library,2012,30(3):445-446.

[2]Jonna K?pyl?.Towards a critical societal knowledge management[J].Journal of Intellectual Capital,2012,13(3).

[3]任丽娟.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大学课程体系建设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1.

[4]张润彤,朱晓敏,曹宗媛.知识管理概论[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5]魏勇军.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路径分析[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9-38).

[6]王秀红,韩光平,卓德保,等.主体隐性知识共享调查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4,(11).

[7]郭延吉.组织中的隐性知识的共享[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2).

[8]袁锐锷,文金桃.试析美国企业大学的发展及其作用[J].比较教育研究,2002,(9).

第2篇

关键词:电能计量;精品培训项目;技能培训

作者简介:李俊(1966-),男,江西南昌人,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供用电工程系,工程师,高级技师;张葵葵(1968-),女,江西九江人,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供用电工程系,讲师。(江西南昌330043)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6-0022-02

为全面提高电力企业员工培训质量,实现员工培训“做大做强”的功能定位,结合《江西省电力公司“十二五”教育培训规划》要求,2011年,江西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以开展“精品培训项目”建设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有价值、可推广的电力培训教育模式,为提高培训项目管理水平、建设一流培训中心创造内生基础。

“电能计量Ⅲ级(技师及以上)职业能力培训”项目组,通过深入一线的调研、客观的培训需求分析,拿出了一套有价值的培训方案,入选为江西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精品培训项目”之一。本项目组期望以“电能计量精品培训项目”建设为契机,推进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培训内容模块建设、培训方式方法建设、培训精品教材建设、培训管理制度建设,实现“精品培训项目”成果转化与推广。

一、电能计量精品培训项目建设的立项意义与理论支撑

电能计量作为计量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及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其技术水平和员工的技能水平不仅事关电力工业的发展和电力企业的形象,而且影响电能贸易结算的公平、公正和准确、可靠,关系到电力企业、广大电力客户和老百姓的利益,其工作的好坏是客观经济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力开展电能计量人员岗位培训,提高电能计量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是电能计量培训的重点之一。

岗位技能培训不仅要有好的、实用的教材,更重要的是要有能与实际工作环境一致的培训场所。作为承担江西省电力公司生产技能人员培训工作的培训中心,近年来已建成多个与生产一线场景相吻合的电能计量实训室,通过近些年的培训,已摸索出一套针对一线人员的培训方法,但还存在较多的不足,因此建设针对电能计量人员的精品培训项目就是重中之重。通过此项建设,不仅可以提升培训质量,而且可以带动其他培训项目朝着更有利于员工技能提升的方向发展。

然而,何为“精品培训项目”?如何开展“精品培训项目建设”?项目组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都没有检索到明确的表述。参照教育部关于精品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的定义:“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以建设相应层次的、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适用性的优秀教材为核心,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前提,以教学内容现代化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以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保障,集观念、师资、内容、技术、方法、制度于一身的整体建设”。本项目组认为,“精品培训项目”也应很好地诠释“五个一流”。“精品培训项目建设”也应是以现代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为先导,以建设相应层次的、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适用性的优秀培训指导教材为核心,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前提,以培训内容现代化、实用化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以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保障,集观念、师资、内容、技术、方法、制度于一身的整体建设。

二、电能计量精品培训项目建设的进程安排与建设思路

“电能计量精品培训项目”项目组以江西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精品培训项目建设标准》为依据,按照上述“精品培训项目建设”的要求,围绕培训师资、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教材、培训管理5个方面,逐步开展“电能计量精品培训项目”建设的4个步骤:2011年4月-5月进行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2011年6月-7月进行培训项目设计和师资队伍培养,2011年8月-9月进行培训实施和培训评估,2011年10月-12月进行项目总结和形成项目成果。具体建设思路如下:

第一,培训师资队伍建设。走“校企联合、理实一体”的道路。由于历史的影响,一方面,培训中心的专职培训师多是院校毕业后长期从事理论教学的老师。他们理论扎实、教学经验丰富、表达能力强,但是缺乏现场工作经验、实践操作能力弱;另一方面,企业技能专家,现场工作经验丰富、实践操作能力强,但是理论相对薄弱、缺乏教学经验。为建设一流的培训师资队伍,项目组决定“两条腿走路”:一是走出去,选派优秀教师到供电公司电能计量一线挂职锻炼。只有将理论联系实践,成为“双师型”人才,才能胜任企业培训的需要;二是请进来,引进供电公司一线的优秀人才,让他们成为我们的兼职培训师,壮大我们的队伍。

第二,培训内容模块建设。“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深入现场、深入一线,了解企业、员工的培训需求,才能设计出企业需要、员工满意的培训内容模块,才能制定出合情、合理、合用的培训方案,才能收获企业、员工和培训机构期望的培训效果。为此,项目组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 第25部分:电能计量》的要求,将电能计量Ⅲ级职业能力培训项目分解成3个模块,每个模块的培训内容均以与现场关系紧密的实际操作项目为主。

第三,培训教学方法建设。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方法,引入先进的行动导向教学理念,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问题研讨、现场实操等等,推进培训项目的教育性、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丰富性。

第四,培训项目教材建设。以《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 第25部分:电能计量》为基准,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补充、开发电能计量一线员工迫切需要的相关专业知识、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指导手册和标准化专业试题库,利用团队优势,做出电能计量精品培训项目课件及视频材料,建设网络培训平台,进行远程分享。

第五,培训项目管理建设。项目组严格按照培训中心标准流程的要求,认真做好“培训需求调研培训项目设计培训项目实施培训效果评估”4个环节的规范化管理。每期培训班开办前,项目组会将培训方案、课程要求、学员信息等告知培训师;开班过程中,项目组全程跟踪服务,及时解决学员和培训师的各种问题,确保一、二级评估的准确、可靠;培训班一结束,项目组立即收集整理培训归档材料,并通过反馈进行及时整改,从而形成以培训中心为龙头的对地市公司培训业务的开展起示范作用的精品培训项目。

三、电能计量精品培训项目建设亮点介绍

1.深入生产一线,了解实际需求

由于《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 第25部分:电能计量》的时间为2009年初,显然很多的最新技术没有列入其中。项目组考虑应该将最先进的技术放入培训中去,以体现培训项目的先进性和及时性。为此,将“智能用电技术”和“GIS技术”引入培训内容中,并将所有培训内容按照技能项目和子项目的层次编写成了课表的形式。

项目组自2011年3月即开始广泛学习、搜集资料,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的要求,编制《电能计量专业培训需求调查表》。2011年4月-5月通过实地调查及网络调查的方式,对南昌、九江、赣州、抚州、萍乡、吉安、景德镇和赣东北8家供电公司电能计量人员进行了培训需求调研,征求他们对我们设计的培训课表的看法和建议。项目组根据从一线获得的数据和培训建议进行归纳整理,确定培训项目的内容模块。

2.合理配置教师,突出高效实用

按照调研整理出的培训课程内容,项目组从江西省电力公司高技能人才库中选择生产一线专家作为主讲教师。这些专家多年来一直从事省公司互感器的检定和验收工作,在江西省电力公司计量中心及其地市供电公司计量中心都享有较高的声誉,对现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了解非常及时;“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检查技能操作项目”由培训中心专职培训师担任,他们也都是多年从事该项目教学的主讲教师。这样配置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培训的效率和实用。

3.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员参与

由于参培学员大都来自于生产一线,从“工作状态”到“学习状态”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为了尽可能缩短学员的适应时间,快速地进入培训学习状态,本培训项目,特意以“情绪管理”课程开始,通过疏解学员的心理压力,让学员以愉快的心情进入学习;然后学习业务技能、新技术;最后进行研讨。7天的培训课程,以快乐学习为基础、以培训需求调研结果为依据,循序渐进,力求做到在快乐中学习、在问题情境中学习,从而切实提升学员的业务技能,强化学员的工作流程意识。

在技能培训中,通常我们会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中我们通常采用的方法为“讲授法”,也就是“灌输”的模式,学员在学习中很难达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效果,并且也容易阻断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们在“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检查技能操作项目”的培训教学中采用当今职业教育界最先进的教学方法之一的“行动导向法”进行教学。学员通过全身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激发出了“探索知识”的潜能,同时也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一言堂”现象,鼓励学员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通过自己的探索掌握最正确的操作方法,使学员实现从“要我这样做”到“我要这样做”的转变。

4.提前精编讲义,实施全程录像

在本培训项目实施之前,按照精品培训项目管理建设要求,我们事先向各位培训师提供了培训模块大纲、教案、讲义、课件等编写的要求和模板。督促各位培训师按照“行动导向”的理念,认真备课、按时交纳材料。项目组按照培训模块序列,精编讲义,让学员在报到之时即可拿到讲义,方便学习与记录。

本培训项目还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全程录像。将7天的教学录像,结合精品课件,制作成本项目的“精品培训项目”视频教材,为更多的不能前来参加培训的现场电能计量专业工作人员提供网络学习参考,也为进一步做好培训项目积累素材、奠定基础。

四、经验总结

笔者认为,作为精品培训项目的建设者,培训师在精品培训项目建设过程中应该把握好以下4个环节:

1.准确把握培训需求,为打造精品奠定基础

企业培训机构要成功地开展职工培训项目,就要将过去那种“我有什么,我教什么;我教什么,你学什么”的推销式培训做法改变为“你要什么,我教什么;你缺什么,我教什么”的营销式培训做法。只有通过训前的充分调研,才能把握不同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要什么”,才能了解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培训学员“缺什么”,进而确立专业培养目标和方向,找准培训的指导思想和着眼点。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为打造精品构建框架

培训师应针对培训内容的特点,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思路。可以根据岗位需求进行专业能力项分解,再围绕每一个专业能力项,进行知识、技能、方法和情感的设计,以明确课堂的教学点,也就是明确培训师的操作点和学员的掌握点。它包括知识的重点、难点,技能的训练要点,还包括方法的指导点和情绪的协调点。针对成人教育的特点,培训师应有意识、有目的地设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仅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也将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

3.创意编写培训讲义,为打造精品搭建桥梁

培训讲义是将培训师的教学设计与学员的能力构建实现清晰对接的桥梁,是培训目标的具体化。职业培训的讲义不同于学历教育的教科书。它不应该长篇大论强化理论,而应该简洁明白强调实用;它不应该太高精尖,而应该通俗易懂、实用够用;它不应该是简单的培训师语录、课件翻版,而应该是学员的行动指南、学习指导。培训讲义应该人本化、实用化、逻辑化、系统化,一本综合考虑企业需求、员工兴趣的讲义必将受到广泛的欢迎。

4.充分利用技术手段,为打造精品扩大影响

只有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技术、教学手段,才能不断提高培训教学的水准。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作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其生动、形象、直观、鲜明的特点,令传统教学手段望尘莫及。而且,精品培训项目建设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让好的培训教学资源能够尽可能地被更多的人来学习使用。为了实现这个目的,网站建设就成为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精品培训项目应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扩展项目影响,为精品培训项目建设创造更深更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人力资源部.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专用教材电能计量[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2]朱晓慧.谈谈精品课程建设[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5,(11).

第3篇

一、计量宣传活动的基本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的原则,全面贯彻落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文件精神和国家电网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的要求,紧紧依靠各级政府计量监督部门的支持,进一步加强电能计量监督体系建设,规范电能计量业务流程,提高电能计量检测能力和电能计量装置配置水平,强化电能计量设备运行监督管理,不断提升电能计量管理水平,为公司发展再上新台阶做出贡献。

二、计量宣传活动的主题

1、能源计量与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

2、计量与奥运。

三、*年电能计量宣传重点

1、做好电能计量法律法规、重要文件政策的宣传;

2、对*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授权*电力集团公司所属计量检定机构开展贸易结算电能表(含互感器)强制检定工作的宣传;

3、对建设省、市两级电能计量中心,建立起“体系完整、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运转高效”的*电力电能计量体系的宣传。

3、做好《节约能源法》、《能源标识管理办法》的宣传;

4、做好计量检定员管理、业务技能知识培训等方面的宣传。

四、计量宣传手段及形式

1.充分利用公司系统网络信息宣传平台,及时反映电能计量工作动态。

*电力电能计量中心、各市电能计量中心要将各项电能计量工作的进展及成效通过鲁能信息港、各单位网站向社会进行通报,以展示公司系统电能计量工作的风貌。

2.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宣传计量的社会热点。

*电力电能计量中心、各市电能计量中心采取记者采访、提供宣传稿件等形式,广泛宣传电能计

量的重要工作、电力计量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地位,以及在和谐电力与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宣传公司系统依法开展电力计量、服务电力市场主体、履行电力计量责任的工作实力、工作经验和先进典型。

3.积极组织开展世界计量日宣传活动。

*电力电能计量中心、各市电能计量中心于*年5月20日(世界计量日)组织开展宣传活动。采取在电能计量中心(或单位)大门口悬挂宣传横幅、散发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标语、布置宣传展板、发送短信等形式,广泛普及计量知识,提高社会各界对电能计量工作权威性、重要性的认识。

4.组织开展电能计量知识竞赛活动。

*电力集团公司统一组织,面向公司系统举办一次电能计量知识有奖竞赛活动,以提高系统职工对计量法律法规、计量基础知识的认识。

通过上述形式的活动,广泛宣传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计量监督的要求、做法和成果。

第4篇

中图分类号:TH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外输交接计量现状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共有6个外销原油交接点,滨二首站是滨南采油厂唯一一个外销至管道储运公司的一级交油单位。1998年8月5日滨二首站正式外销原油至管道局储运公司。2009年外销原油85万吨,平均含水0.8%。

目前我站原油外输采用流量计进行动态体积计量,人工取样,人工按照标准进行水分、密度的化验分析,同时核对交接的净油量。对于贸易结算的计量精度,根据国家标准GB9109.1—88《原油动态计量·一般原则》要求,原油贸易交接的综合装置计量误差应不大于±0.35%,即计量器具引起的综合计量误差允许在±0.35%之内。流量计基本误差应不大于±0.2%,原油密度测定极限误差应不大于±1Kg/m3,原油含水测定极限误差应不大于±0.1%。2009年平均综合计量误差率为0.305%。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油价日益上涨,交接计量误差直接影响经济效益,2010年我们运用科学计量管理方法,降低交接计量误差率0.02百分点。

表一:原油外输综合计量误差率调查表

二、交接计量误差分析

我站作为原油贸易交接一级站点,实验室的计量管理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而计量管理工作则主要减小原油交接计量中的误差。分析原油交接中可能造成误差的各种原因,归类不外乎三种误差,即体积测定的误差、原油取样不当产生的误差、化验室测定过程的误差。

1、体积测定的误差

(1)原油携带气体成份较多,流经流量计时转速加快,使计量数值大于实际输油量;(2)原油携带泥沙固体颗粒,流经流量计时,使表卡堵不走字;(3)流量计使用时间较长,没有按时检测,本身产生的误差超值。

2、原油取样不当产生的误差。原油交计量接取样时,取样口不放掉死油,或者死油放不净,导致样品含水值出现误差。

3、化验室测定过程的误差

⑴标准密度测定产生的误差

①温度误差,主要表现在实际温度和化验温度上,由于使用不保温的取样桶,人为因素造成温度测定误差;②修正值误差,为视密度折算时没有加减视密度修正值;③查表误差,计量人员在查表求标准密度时,不用内插法求取,而用靠近法。

⑵天平称重产生的误差

①现场操作人员称重时,不等天平稳,即结束称重(或明明看称重不够准确,而不用移液管完成增减工作),导致样品量或多或少、不够准确;②含水值或高或低时,产生误差。当含水比较高时,由于测定样品的试样量较少,做出含水值需要进行线性放大计算,导致测定误差被线性放大。例如含水在50%左右时,可能取样10克,称重时少了或多了0.02克时,这时线性放大到100克样品中是,误差这有0.2克了。③天平没有按时进行校验,本身可能会出现误差。

⑶蒸馏法测定含水产生的误差

①蒸馏过程中冷却水循环速度过快或过慢,造成的含水测定误差;②蒸馏时间不够;使冷凝管壁还有水珠,或接收器内水分没有完全分层,导致化验含水值低于实际含水值。

三、运用科学计量管理方法,降低交接计量误差率

根据以上的误差分析,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降低了我站原油交接中的误差率。

1、加强流量计运行和检定过程的管理,减小环境误差。

流量计安装在室内,以减少环境温度的剧烈变化带来的影响。检定时,应尽量保持流量计检定时的环境温度、原油物理性质与平时流量计运行时基本一致。我站将腰轮流量计更换为刮板流量计,刮板流量计的误差曲线平稳,泄漏量比腰轮流量计小,数字显示部分有校检装置,数据归零,克服体积量连续累积出现的问题,综合性能更好。

图二:现场鉴定

2、加强化验室计量器具管理,减小测量装置误差。采用准确度等级较高、稳定性较好的计量器具,并定期进行标定。保养维护好计量器具,经常清洗过滤器,防止原油中的杂质对流量计的损坏。滨二首站用自动取样器代替手工取样,确保取样的准确性,大大提高原油计量的准确度。

3、加强操作计量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准确无误使用计量器具,并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提倡标准化操作,减少人为因素生产的误差。

四、形成长效科学的计量管理制度手段,提高计量管理水平

计量管理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后,可以极大提高计量管理水平。总结我站十来年的原油交接计量管理工作,归纳出我站原油交接计量管理方法:

1、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根据实际需要,计量交接管理实行三级单位、基层队站和班组三级管理体系。基层班组具体实施计量交接工作,基层队站负责监督计量交接的数据,三级单位专人负责计量交接工作的检查、指导和协调,实行统一管理。

2、完善计量管理制度。制度的完善,是确保科学管理的基础。为确保计量交接工作的顺利进行,及时对新执行的国家标准进行宣贯培训,并配齐各类国家标准。

3、计量器具管理维护。完备而准确的计量器具是确保计量交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为此根据国家标准对各种计量器具精度等级的要求配备了齐全的计量器具,并按检定周期制定了详细的计量器具周期送检计划,按期进行检验。同时全力做好计量器具设施的日常维护,以确保在计量交接过程中计量器具测量真实、准确以及计量器具的完好。

4、计量交接人员管理。人员素质直接制约着计量交接的水平,是计量器具能否发挥功能作用的关键。纪律严明,技术过硬是做好油品计量交接,确保利益不受损失的关键。为此在员工队伍中开展了“两个层面”的教育:一是以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为目的,开展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教育,自觉抵御不正之风侵蚀,把好油品交接关口。二是以提高员工的技术素质为目的,开展业务技术培训和鼓励职工参加各类技术大比武,使员工熟练掌握各种标准、参数,熟练操作各种分析仪器。通过职工的努力,化验室上岗员工持证率达到了100%,在各类技术竞赛中,我站职工在综合计量工种中数次取得优秀成绩。这些都提高了计量交接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

四、效果分析

滨二首站2010年通过实施以上管理措施,2010年平均综合计量误差率为0.286%。2010年我站外输原油纯油量为104.9207万吨,按照降低的计量误差计算0.305%-0.286%=0.019%挽回原油产量为199吨。按照目前国际原油价格142美元/桶,换算成人民币为7077元/吨,即挽回经济损失为199×7077=140万元。

五、结论

第5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专业度;人力资源产出计量度;内部劳动力市场;治理结构

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是由人力资源专业化程度和人力资源产出的可计量程度决定的。美国著名经济学Williamson认为人力资源专业度和个体劳动产出的可计量度的不同维度组合,产生了企业内部的四种治理结构。本文基于这四种治理结构的框架下,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三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讨论。

一、人力资源专业度和产出计量度

人力资源专业度是指人力资源和企业相匹配的高低程度。产出计量度是指对于人力资源的产出所能够测量的难易程度。Becker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源按其特点可分为一般的人力资本和特殊的人力资本;Williamson的交易成本理论也认为员工的技能和知识可以分为通用的和专用的。一般人力资源是员工通过社会教育体系和企业内部培训学到的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这类人力资源不仅可以促进其所在企业生产率的增长,而且对其他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也是普遍有效的。特殊人力资源是更为稀缺的人力资源,它是指在企业内部学习得到的特殊知识和技能,这类人力资源在该企业内获得并且只能够在该企业使用,对其他企业不具备普遍性。而且企业保留特殊人力资源的边际成本要小于培训这种人力资源的边际成本,因此公司和拥有特殊人力技能的员工都愿意保持长期的雇佣关系。

企业为实现经济利润有两个基本需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基本上是围绕这两个方面来开展的。一是合理搭配公司各种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以期达到产出最大化,因此企业需要根据人力资源与企业的匹配度来分配工作;其二是通过对员工的工作产出进行评估或计量,计量产出是为了合理支付报酬从而能够保证与企业匹配度高人力资源不会流失。

二、内部治理结构

Williamson通过对人力资源专用程度和产出可考核程度各维度的不同组合,得出了企业对人力资源进行内部管理的四种不同治理结构:内部人力现货市场、初级团队、有约束市场和关联团队。这四种结构基本上涵盖了企业内各种类型的人力资源。

(一)内部人力现货市场

如果人力资源具有一般性而且产出容易计量,那么在企业内就会有一个人力现货市场。在这样一个市场里,雇主和雇员的相互更换非常频繁。这时雇主不需要通过管理方式来维持双方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具有一般技能的雇员也可以很轻松地在其他公司找到相同或类似的工作而不必担心被炒后失业,因此雇主雇员双方都不会积极地保持长期的雇佣关系。这样的人力资源治理结构在现实生活中不是很普遍,但是也是存在的,比如超市里的促销人员、发放传单的人员等等。

(二)初级团队

初级团队是指人力资源具有一般性而个体产出却难以计量。在初级团队里,对于团队的整体绩效能够计量,可是很难对个人绩效进行考核。经济学家Alchian和Demsetz指出“当工作不能单独由一人完成时公司就出现了。当工作由一个团队合作完成,那么这个工作并不是团队内各个成员各自的工作之和组成的”。因此在初级团队里存在如何来计量个体劳动的问题。这样的团队在现实生活中比较普遍,比如简单的生产组装线、只需简单技能的独立工作小组(搬运工)。

(三)有约束市场

在有约束市场里人力资源专业度高,个体劳动很容易计量。员工个人技能仅仅局限在特定公司内才有价值,而在外部市场没有用处,如企业会计,统计人员等。维持雇用关系对于雇员和公司双方都是有利的,因此雇主和雇员都愿意保持长期的雇佣关系。

(四)关联团队

人力资源专业化程度高和人力资本产出可考核程度低是关联团队的主要特征。有一点和有约束市场是一样的:由于技能仅在公司内有价值,雇主和雇员都愿意保持长期的雇佣关系。团队工作是众人努力的结果,很难从中分离出每个人的比例,个体劳动根本无法计量或计量成本非常高。Williamson认为对这样的团队的管理方式应该和Ouchi所定义的对员工进行“宗教式管理”有点类似,都要通过建立员工间亲密无间的合作关系和对企业的共同信仰,辅以非直接的治理方法来对雇员进行约束和管理,这里非直接的治理方法是指培养雇员对企业文化的认同,行业内的隐形规范,赋予雇员有表彰作用的称号和荣誉,增强雇员对企业的使命感和归属感。

三、不同治理结构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下面在四种不同的治理结构框架下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三个主要方面进行逐一的分析和讨论,从中总结出了一些对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的基本的理论。

(一)选拔招聘

在内部人才现货市场,雇佣关系是一种短期行为。双方都没有长期合作的必要,雇主更不会花费成本对员工进行培训。

在初级团队,企业对雇员的招聘不需要一个系统的计划,雇佣关系也是一种短期行为。可是由于个体的产出难以计量,会导致团队中的人有偷懒、“搭便车”的行为而降低团队产出。因此是否能与团队相互融合是企业招聘新员工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在选拔招聘上的投入比现货市场成本更高。

在有约束市场,企业的选拔招聘有一个系统的计划,雇佣关系是一种长期行为。雇主很难从外部劳动力市场招聘到合适的人力资源,一般都会从企业内部培养。管理者会综合考虑当前企业在职劳动力的数量,离职率,缺勤率,内部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源的组成情况和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趋势这些因素来组织选拔招聘,而且企业还要对现有的员工进行培训以提高人力资源专业化的程度,需要有一定的成本投入。

在关联团队,对于个人的招聘和团队组建都要制定一个非常完备和非常系统的计划,雇佣关系是一种长期行为。企业培养员工的专业技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员工对企业的前途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管理者会对公司的人力需求做预测,建立人事清查系统,对员工进行职业规划,对外部劳动力市场适时监控等等一系列的工作来确保招聘到合适的员工和组建合适的团队;考虑到个人产出难以计量和长期的雇佣关系,还必须要求潜在员工具备一些特定的基本能力和团队精神。甄选过程因此变得非常重要。雇主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来吸引和选择合适的员工。可以总结出:

1、在内部人力现货市场和初级团队里,对于选拔招聘没有必要系统化,应着重于短期行为。

2、在有约束市场和关联团队里,选拔招聘是系统化的,而且应着重于长期行为。

3、和内部人力现货市场和初级团队相比,有约束市场和关联团队的选拔招聘更全面、更严格、花费也更多。

(二)薪酬福利和约束机制

当个体产出容易计量且人力资源专业化低时,报酬应以个体产出为主。因为这种情况下雇佣关系是短期的,所以没有必要给予员工额外的报酬来使企业更有吸引力。

在初级团队里,个体劳动很难计量或计量的成本很高,要建立一个合理的报酬标准非常复杂。这里以资历作为薪酬的标准是行不通的,因为企业对个体的经验和技能要求都不高,而只对团队的合作性有要求。只有在团队的产出容易计量的情况下,企业才可以以资历作为薪酬的标准。

在有约束市场和关联团队里,要考虑到用非工资报酬来激励(incentive)员工,比如各种额外津贴和附带福利。激励形式应是多样的,能让员工建立起对公司的高度认同感和忠诚度,鼓舞士气,提高产出。另外增加员工收入的附加值对于保持长期的雇佣关系也有很大的影响,而且这样做是有必要的。因为企业留住专业人力资源所需的边际成本是要小于培训新的人力资源的边际成本的。尽管雇员工资是由市场而不是企业本身来决定的,可是企业还是可以通过增加员工工资的附加值的方法来增强企业的吸引力,比如改善工作环境,赋予员工更高的工作权限,健康保险和职业规划等。于是,可以总结出如下理论:

1、内部人力现货市场和有约束市场的报酬应以员工的产出为标准。

2、初级团队和关联团队的报酬应以可计量的团队产出为标准。

3、如果团队产出不可计量,初级团队和关联团队的报酬应以资历为标准。

4、内部人力现货市场和初级团队的报酬仅限于工资。

5、有约束市场和关联团队的报酬不仅仅只限于工资。

6、内部人力现货市场和初级团队的工资没有附加值。

7、有约束市场和关联团队的工资有附加值。

(三)绩效考核和约束机制

在内部人力现货市场和,人力资源的产出是可以计量的。对绩效的考核可以建立在产出上。这种考核的基准是面向过去的,就是说以以前的产出为考核指导标准。由于二者人力资源专业化程度不同,在对待雇佣关系上又有不同的地方。在有约束市场,专业的人力资源只在企业内有价值,一旦进入外部劳动力市场就失去了其原有的价值,雇员是不愿意冒这个风险来随便更换雇主的。因此雇主可以通过雇员的这种心理来管理和约束雇员。这种情况随着时间的增长和人力资源专业程度的加深,会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员工企业化,成为企业对员工的一个重要的约束机制。

关联团队的考核基准是面向未来的,也就是说基于预测员工将要做的和将要取得的成绩。在关联团队里,人力资源专业程度高而且产出难以计量。管理者需要将员工融入企业,通过非工资报酬和各种激励手段来加深融入的程度。企业在关联团队里要通过建设有鲜明特点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能够激励更多数量的雇员参与到实现公司目标的蓝图中来。在培养员工对企业忠诚度的同时,将公司的目标、战略和政策根植到员工心中,加快加深员工企业化,达到约束员工、保持长期雇佣关系的目的。可以得出以下理论:

1、在内部人力现货市场,以面向过去的考核标准为主导。

2、在初级团队和有约束市场,以面向过去和企业化的考核标准为主导。

3、在关联团队,员工企业化程度将是最主要的考核标准。

很多的人力资本管理文献是用来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讨论建立一个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系统的理论。因此今天非常有必要研究一些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使得人力资本管理能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Williamson,O.E.,&Masten,S E.(Eds.).(1999).The economics of transaction costs. New York7 Edward Elgar.

第6篇

我公司的培训教育在经理的领导下,以安教部为主,负责全公司的文化、技术、业务培训,做到统一规划、组织实施。并把培训教育计划纳入公司的生产计划,同时下达,同时落实,同时总结考核。

一、岗位培训

以练好基本功为主,即练习实际操作的基本动作,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按照部颁电业生产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应知、应会”的要求,达到“三熟三能”。

1、变电、线路及设备运行人员的“三熟三能”

(1)熟悉设备、系统和基本原理;

(2)熟悉操作和事故处理;

(3)熟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本岗位的规程和制度;

(4)能正确进行操作和分析运行状况;

(5)能及时发现故障和排除故障;

(6)能掌握一般的维修技能。

2、供电所人员的“三熟三能”(含农村聘用电工)

(1)熟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本岗位的规程制度;

(2)熟悉电工基础知识;

(3)熟悉检修、维护工艺和质量标准;

(4)能熟练地进行本工种的检修、维护和运行操作,正确处理事故;

(5)能熟练地进行触电急救和人工呼吸;

(6)能看懂常用图纸和掌握常用材料性能。

3、财务、审计和用电营销人员的“三熟三能”

(1)熟悉本岗位的规程制度和相关法规;

(2)熟悉本岗位的业务知识和要求;

(3)熟悉电工基础知识;

(4)能熟练地进行财务或经营统计、测算和分析;

(5)能熟练地填报各类报表;

(6)能熟练地运用电脑进行文档处理和制表;

4、计量人员的“三熟三能”

(1)熟悉电能计量装置的基本原理;

(2)熟悉本岗位的规程制度和相关法规;

(3)熟悉电能计量装置的检修工艺和质量标准;

(4)能熟练地进行电能计量装置的安装和校验;

(5)能及时发现故障和排除故障;

(6)能正确地进行计量误差的退补。

二、新工人培训

1、新工人进公司,首先要经过安教部一段时间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分配岗位。内容分为:政治思想和传统教育、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教育、安全生产和局规局纪教育、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

2、恢复传统的师徒传、帮、带培训。新工人到达岗位后,指定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工人为师傅,经现场基本制度学习、现场见习、跟班实习三个步骤,考试合格并确认有独立操作能力,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独立上岗作业。

三、专业骨干培训

1、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优秀的、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热爱本专业、思想进步的生产工人和班组技术人员,作为专业骨干培训的对象,编制专业骨干培训计划,并取得主管部门的同意。

2、对专业骨干的培训,要做到有目标、有方向,理论和实际结合,在一般情况下,不轻易变动他们的工作,鼓励他们从专业上提高。

3、所、站长的培训

所、站长的培训由公司编制计划,组织实施。所、站长应从组织领导、技术业务、思想政治工作三个方面提高,特别是要学会管理,学会做人的思想工作。

四、培训的形式和方法

1、岗中培训。由各部门(或班、组、站)根据本岗的实际和要求,自行组织本部人员进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岗中培训是职教培训的主要方式。

2、集中培训。组织公司相关人员集中学习,由各职能科室负责人或具有较高技术水平人员轮流授课;

3、专题讲座。聘请公司外专业技术人员,针对某一专项内容,到公司进行授课。

4、短期脱产培训。公司根据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将专业技术骨干送往外地进行短期脱产学习。

五、培训时间要求

1、岗中技能、安规培训,每月一次;

2、技术考问,每月一次;

3、异常和事故分析,每月一次;

4、模拟演练和事故预想,每季一次;

5、集中培训,每季两次;

第7篇

【关键词】电力计量技术;管理问题;应用对策

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了电力计量技术和流程向更加科学和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这也是未来电力系统实现现代化和自动化发展的需要。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使远程自动化计量监控成为了可能,电力设施不同情况的变化都会被电力计量一体化设备进行自动化电力计量。同时,电力计量技术设备对用电监控系统及电力计量技术设备诊断系统的可靠性检验带来了可行性运行。为进一步提高电力计量技术装备的性能和技术,提高电力计量技术的使用效率,需要对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问题做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并总结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1 当前我国电力计量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城镇化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我国的电力企业的电力计量技术也得到快速的发展,但是,电力计量技术的发展远远不能达到人们对用电需求的要求,人们对电力计量系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电力供电企业的电力计量技术的发展及相关的管理工作仍然面对着巨大的考验。

1.1 电力计量法制意识不强

在实际的电力企业工作中,有很大一部分计量器具的使用单位和个人没有强烈的计量法制意识,没有依法申请和接受强检的自觉性,有的甚至公开拒检。民用计量器的准确度较低,直接影响着每一个公民的切身利益,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不仅会造成公民的财产损失,甚至还会导致公民受到人身安全伤害。

1.2 电力计量管理方法落后

现实中的一些企业,招聘的计量人员的素质不高,企业自身的计量意识单薄,企业的计量管理人员通常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计量知识和计量技术的培训,部分企业计量管理人员在企业改制、下岗分流等的过程中流失严重,导致一些企业的计量工作变得不那么重要,相应的计量管理方法落后。

1.3 电力计量监督管理不力

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人身生命财产的安全往往与一些检定计量器具相关,要保证这些计量器具符合国家的标准,不仅能够保证量值的准确性,同时还影响到社会的正常生产和经济秩序。但是,在现实的计量器具的检定中,有一部分企业拒绝对自己企业的计量器具进行检定,妨碍正常计量监督执法,使电力计量在现实监督管理过程中困难重重。

1.4 电力计量量值不符合国家标准

在现实生活中,电力和自来水供应部门一直控制着电表和水表计量仪表的检定。电力和自来水供应部门自己承担了电表和水表的检定工作,并基于电表和水表的量值对用户进行费用的收取。但是,现实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相应的监管部门是自己企业的人员,等于自己人管理监督自己人,这就导致用户的利益很难得到保证。例如,一些物业管理部门为了增加物业管理的管理费用,对小区居民的水表和电表进行更换,其量值不能保证完全准确,这就造成许多地方的电表和水表计量问题纠纷层出不穷。

1.5 社会监督管理不力

我国社会整体对于计量工作的认识不足,没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社会监督管理部门,目前的计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不利于形成全民参与的计量局面,过高的检定费用也导致了计量检定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出现,不能形成良性的监督管理,大量计量违规问题的发现与举报并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1.6 相关计量部门的检定管理能力不高

一些计量部门,特别是基层的计量部门,其自身的检定管理能力不强,设备和管理标准的落后,以及专业检定管理人员的缺失,这些情况都限制了检定管理领域的发展。同时,计量检定管理工作缺乏一定的执法保证,对于在检定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管理和解决,进而会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

2 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对策

加强对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就能够使电力计量技术在电力计量工作中得到合理、高效的应用,想要进一步促进电力计量技术的发展就要不断提升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水平。其中,电力计量技术具体的管理对策有:

2.1 健全电力计量技术管理机制

设置电力计量技术管理部门,并建立责任落实到个人的制度是健全电力计量技术管理机制的重要方法。首先,要加强对电力企业电力计量管理的科学领导,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和管理机构,并加强管理者的责任感;其次,要加强各个管理人员相互之间的监督管理,并创建相对完善的电力计量管理网络,做到全员管理,全部门管理的相互管理,相互协调理念,从而进一步实现电力计量的有效管理。

2.2 强化电力计量技术管理队伍素质建设

想要做好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工作,就要加强企业各研发人员的培训工作,并加大技术的研发投入,在鼓励企业相关科技人员进行技术改革的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学习培训制度,为实现技术的创新和新产品的成功研制,还要关注国外的技术研究方向,再和国内的研究技术进行综合,充分保证产品设备的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及时做到产品的换代,提高电力计量管理水平。

2.3 健全规章制度并强化落实

在完善了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要灵活的进行管理,管理活动想要达到预想的目的就要实行人性化的管理,保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做好电力计量管理的保证就是要确保建立制度能够公平公正的执行。所以,要制定健全的制度体系,例如:电力计量设备管理制度,电力计量设备定期检查检修制度,设备安装检修制度,力计量事故造查报告制度,供电系统设备定期检测检验制度,供电系统管理制度电力调度管理制度,电力计量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和电力计量上岗检查制度等。此外,想要保证制度能够有效的落实,还要建立相应的监督奖罚制度。

2.4 强化电力计量设备综合管理

电力计量设备的管理是电力计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其内容主要包括:(1)对设备技术性能的相关记录,(2)对设备运行状态的掌握,(3)对设备档案的建立,(4)对设备更新、改造、修配、购置等相关报告的编制,(5)对设备进行的定期的审查和对设备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与此同时,电力企业想要实现设备管理的精细化、制度管理规范化、技术管理科学化和生产安全有效化,就要结合自身电力设备的实际情况建立起相对应的电力计量设备管理体系和电力计量技术运行体系,在调配设备管理人员时要特别注意结合员工的自身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调配,积极开展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加强教育管理培训。

3 总结

综上所述,想要实现电力计量设备的自动化和现代化,就要对电力计量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管理能够达到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要求。同时加强对电力计量技术的应用和管理,进而提升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增强地理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提高电力供电服务的质量。电力企业对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健全技术管理体系和完善技术管理制度是电力计量技术得以应用和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8篇

通过日常工作观察、总结得出计量检定中的误差来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起:

1.测量设备引起的误差:主要是指标准器件、装置及附件所引起的误差,现在的检定多采用的是数字式仪器,数字式仪器所特有的量化误差是造成计量误差的来源之一,同时,检定设备的原件老化、磨损、疲劳都可能在检定过程中造成误差。

2.测量方法引起的误差:定量包装净含量计量检定的方法主要有称重法、体积法等,对于不同的商品,所选方法不够完善,是造成计量检定误差的又一来源。

3.测量环境引起的误差:温度、湿度是造成计量检定中误差的主要原因。例如在面粉类商品的计量检验中,如果生产企业或经销商控制不好温度、湿度,使存储面粉仓库的温度过高,就有可能造成面粉水分的严重流失,致使在检定中造成误差。

4.测量人员引起的误差:人员经验不足,操作失误都可能造成检定过程中误差的产生。例如,在液体类商品的计量检定中,使用标准容器对其进行检定,但在读数过程中,俯视和仰视及检定时标准容器的挂壁都可能造成误差。又如,在对面粉、化肥等称重类商品进行检定时,对样品皮重的抽取上,以及所抽取的皮重表面是否干净,都可能给最后的检定数据造成误差。因此,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及经验同样是检定中误差产生的重要来源。

针对以上种种误差产生的原因,要在实际的检定过程中,将误差降低到最小,应从以下几点加以完善。

一是定期对检定用标准器送上一级计量技术机构进行检定与维修,对于检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应坚决杜绝继续使用,对于标准器老化、磨损严重的,应及时进行更换,确保量值传递的统一,维护老百姓切身利益。

二是在对某件商品进行检定之前,专业技术人员应当认真地对商品类型进行分析,确定检验方法及相应的检定用设备后,再进行下一步的计量检定工作。

三是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在完成自身业务工作的同时,还应对受检企业及经销商的相关计量方面的业务知识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影响包装净含量的各种因素,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避免。例如,在面粉类商品的存储上,水分的流失应当作为生产企业及经销商首当其冲应该考虑的问题,如何控制好商品存储库的温度及湿度,不致使商品水分有过大的流失,同时,在进行包装时,也应将相应的问题考虑进去,避免检定中误差的产生。

第9篇

一、生产运营及指标完成情况

截止2020年6月20日,长吉管输队所辖区域累计总接收气量20414.1767万方,所辖各站累计自用气量6.6511万方,全队累计外输天然气18953.95万方,平均日输气量114.18万方,龙凤山进大管道气量1479.8073万方,实际输差率为-0.13%,控制在正常输差范围以内。所辖龙凤山付油岗累计外销原油8626.57吨,日均销售原油52吨。

二、能耗成本及经济指标情况

2019年1-5月累计消耗电量16.33万千瓦时,形成电费12.95万元;消耗柴油876升,主要为柴油发电机发电耗油;累计消耗汽油7343升,形成费用52201元,主要为生产用车耗油,车辆行驶里程5.66万公里,百公里油耗14升。

三、松原输气队2019年上半年主要工作

(一)人员管理

面对班组人员结构分配不均、老龄化严重、基础素质较弱等实质性问题,松原输气队通过领导承包、调整班组人员结构、加强各项培训、与职工开展座谈等多种方式相结合,逐渐提高队伍综合能力。队内领导分别承包双龙站和乌兰图嘎站、安全员和设备管理员分别常驻双龙站和乌兰图嘎站,现场指导各站职工日常工作和安全生产培训,形成“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的良好工作氛围;杨富春退休后,双龙站面临人手短缺,松原输气队积极动员付油岗职工,将崔岩峰调整到双龙站;2019年底,双龙站职工赵建国和丁晓君将退休,松原输气队已做好相关预案准备工作。

(二)安全管理

1、迎接各级安全检查46次,包括地方政府检查4次;公司督查大队不定期检查5次;销售中心领导承包检查5次;销售中心安全生产科月度安全检查5次;松原输气队按照“四不两直”的原则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检查,包括定期、不定期、节日性、季节性和长期性的安全检查共27次,并根据检查评比情况,纳入队内绩效考核;各场站进行每日自检自查,并将各级检查问题形成隐患排查登记表,定期对隐患问题进行梳理,制定责任人和整改期限,责任人需对问题进行落实整改,定期到现场查看问题整改进度,并及时汇报,无法整改的问题,需开会讨论不能整改的原因,及时上报中心安全生产科,要求安全生产科协助整改,使得每个问题有据可依,这样安全工作就有了过程和痕迹,也使得安全管理形成了闭环管理。上半年共发现问题24项,完成整改23项,1项问题正在整改中,累计奖惩班组及个人共5000元。

2、松原输气队秉持中国石化安全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管理理念,加强职工安全培训,使中石化安全方针深入每个职工内心,坚持“预防为主,防微杜渐”的安全管理理念,将“预防”深入每项工作。年初制定松原输气队队全年工作计划,按月将每项工作细化到具体时间和责任人;3月份将各站防雷防静电检测工作全部完成;4月份将各场站周围排水沟和屋顶排水管全部疏通完成;5月完成各站压力表检测工作;按时提报生产物资,做到有备无患;每月安排各站对站内电伴热带、水套炉、取暖锅炉、发电机等进行全面检查等工作,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当中,做到全年无事故。

3、做好队级和班组级安全管理“十要素”,按照标准建立完整的HSSE体系,完善资料体系和制度汇编,把日常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队内干部职工更加明确个人职责,使得安全职责有据可依,使得安全工作有了过程和痕迹;每季度按时对站内PLC系统和自动连锁排风系统进行调试,保障设备设施正常运行;重新制作并安装告知牌、点检卡、设备卡、开关标识等,对场站流程和安全通道进行刷漆,进一步提高了松原输气队场站安全标准化程度。

4、按照中心统一安排,队内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班组长参加公司及中心组织的急救员、站控系统、职业健康、直接作业环节等多项安全生产培训,即巩固和扩宽了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的知识面,又能在队内形成“传帮带”的效果,将培训知识传达到基层职工,全面提升队伍素质。松原输气队年初按照相关要求制定队级安全生产培训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每月组织职工进行安全生产培训教育,通过学习用火作业安全规定、临时用电作业安全规定、可燃气体报警器系统使用、夏季八防知识、孔板提取和清洗等操作规程等,使职工技能操作水平和安全基础知识的掌握得到了有效提升。

5、松原输气队按照贴近实战、注重实效的原则,有针对性的制定了队级全年应急演练实施计划,队部每月都会到各站组织监督开展应急演练,并在现场对每个步骤和手势都一一讲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目前已开展队级演练6次,包括分离器冻堵应急演练、地震灾害应急演练、配电室配电柜短路失火应急演练等;班组级演练50余次,演练效果越来越好,职工的应急处置能力也越来越强,为场站安全平稳输气提供了保障。

6、2019年发生多起安全事故,包括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2.18”闪爆事故、江苏响水“3.21”化工企业爆炸事故等,每次事故发生之后,队部都会到每个站与职工和承包商召开座谈会。对事故经过、直接发生原因、事故暴露出来的问题等深刻剖析,对事故暴露出的问题与本场站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深度结合,举一反三,开展自检自查,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责任人及时间,提高职工安全思想意识,坚决防止类似事故发生。5月19日完成双龙站换热器基础下沉隐患治理工作,将换热器西侧水泥支墩基础升高,避免换热器管线折断造成天然气泄漏的危险,双龙站低压外输汇管隐患治理工作预计在7月至8月完成。

(三)生产管理

1、为保证2019年全年正常生产和油气销售中心全年任务的超额完成,松原输气队对各场站设备进行全面维修保养工作,具体包括:各站更换分离器滤芯;各站发电机按期保养,更换机油、防冻液,清洗三滤,定期试运行,保证了备用电源的正常使用;各站电动阀远控和本地操作进行检查和维修,完成整改2处,目前全部电动阀均可实现远控和本地操作;维修双龙站UPS主机;乌兰图嘎站消防棚和消防砂池迁移至生产区内;双龙站生产区大门安装门禁;各站压力容器进行年检;各站防雷防静电检测;检测空气呼吸器等工作。

2、节能减排、降本增效也是为企业谋利益,在这些方面松原输气队也做了大量工作。一是继续在各场站全面开展“节约用气、用电、用水、用纸”的号召和倡议,并与考核绩效挂钩。通过不断的思想教育,职工的节约意识大大提高,并集思广益开展节约途径,废纸利用、水反复利用、天气转暖后仅保留调压撬和导压管电伴热,其余电伴热均关闭,节约用电、乌兰图嘎站低压外输用气量较少情况下,关闭生产锅炉,日均自用气量可减少100方等。二是作为油气销售中心基层单位,我队对废水、废气、落地油的处理有严格的管理标准,废水定期找专业队伍清运处理,废气因气质把关较好几乎零排放,严格落实操作规程,落地量几乎为零。三是通过全员成本控制的宣传和采取有效措施,全队各班组对成本有了清晰的概念,站里简单的问题都是自己动手处理,考虑使用最经济的解决方案,例如乌兰图嘎站水处理设备反冲洗水量一直较大,松原输气队经过对水处理设备流程研究和与厂家沟通后,自行对水处理设备流程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后效果明显,每年可实现减少排污2400方、节水2000方、节约费用约12万元,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减少了成本费用。

(四)计量管理

1、精细计量,以企业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做好各项计量工作。一是重新梳理计量器具的详细基础台账和使用台账,对松原输气队管辖的所有孔板流量计、涡轮流量计、旋进漩涡流量计、罗茨流量计等建立了一一对应的管理台账,做到每块表有据可查。松原输气队所辖区域33个计量点全部形成“一点一册”登记表,使计量点的仪表参数及计量过程有据可依。二是依据用气规律,调整计量器具。松原输气队根据用户用气规律不断调整合适的计量器具,设定合理的差压运行上下限,以便准确计量。三是定期完成对计量器具的保养维护和检定。所有的计量器具保养维护和检测均建立台账,上半年共检定计量仪表28台,收集相应的检测证书,做到规范管理。加强气质的监督检测,根据检测报告调整相应参数,做到输气计量公平准确。四是进一步完善计量管理制度,要求值班人员定期对孔板阀、导压管、三阀组排污,定期清洗孔板,保证计量精准。

2、充分认识新常态下的严峻形势,牢固树立为企业服务、为用户服务、为群众服务的大局意识和服务理念,做好日常的工作协调,及时处理发现或隐藏的矛盾纠纷,保证了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主动对用户进行走访,以服务的心态与用户加强沟通协调,配合用户增加输气量,保证输气质量和计量误差降至最低。

四、下半年工作计划

1、完成双龙站卡具隐患治理工作。

2、完成各站安全阀、压力容器、可燃气体报警器等检测工作。

3、对各站调压撬、孔板阀、锅炉等设备设施进行维修保养。

4、对场站流程刷漆、安装宣传牌等,提高场站标准化。

5、仍面临老龄化严重、基础素质较弱问题,继续加强各项培训。

第10篇

为深入开展“质量提升”活动,积极贯彻落实全省质监系统能源计量工作会议精神,现就进一步做好年节能降耗计量服务工作提出以下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抓好能源计量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近期召开的省委九届十次全会要求必须确保“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年部门节能目标任务的通知》中提出了质监部门能源计量工作的任务目标:“完善‘省重点用能企业能源计量信息平台’,建立千户重点用能企业网上直报制度,确保103户国家重点用能企业及省千户重点用能企业计量器具配备符合要求,督促企业建立能源计量器具、能源计量数据管理制度”。

全省质监系统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大力加强节能降耗计量服务工作,制定计划、分解任务,加强调度指挥,督促、督查、督导企业认真落实规定和网上直报要求,切实将质监部门的职能作用履行到位、发挥到位,省局将与各市局、省千户重点用能企业签订《重点用能企业能源计量责任书》,确保年质监部门节能目标、能源计量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推动全省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进一步加强宣贯培训,推动企业节能减排主体责任落实

各市局要继续全面深入开展《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宣贯实施活动,加强企业人员培训,依法督促重点用能企业提高能源计量工作的主体责任意识,自觉强化能源计量工作的组织领导、人员队伍、技术能力,提升计量管理水平。同时要组织节能降耗计量服务队深入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商场、学校、家庭等开展节能降耗计量服务“五进活动”,广泛宣传计量法律法规、《节约能源法》,以企业为主、推动各类社会用能单位贯彻实施,全面推动我省能源计量工作的开展。

三、充分发挥“省重点用能企业能源计量信息平台”作用,建立千户重点用能企业网上直报制度

省局已对省重点用能企业能源计量信息平台(以下简称信息平台)进行升级,企业可以直接通过网络填报管理数据信息,并且在已有的能源计量器具信息管理基础上,增加了能源消耗数据信息管理的内容。在信息平台建设中,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抓紧完善省重点用能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管理信息。各市局

一是要对目前的信息平台能源计量器具管理企业列表进行对照检查,对需要调整的书面向省局提出申请;

二是要抓紧组织各服务队对信息平台中由服务队负责填写的企业基本信息进行填报完善,信息平台企业列表中不得出现显示为红色的企业,基本信息填报内容缺项不得多于5项。

三是组织已填报并上传能源计量管理数据库的企业抓紧通过网络直接对数据库进行检查、完善、更新,其中“企业信息”栏目中能耗状况、企业产品、输入用能单位能源信息要全部填写;

四是认真组织完成各市局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的“企业能源计量管理信息平台数据库”任务指标,组织尚未建立数据库的企业填报信息平台数据库,对能源计量工作情况进行自查和改进。

2、组织企业利用信息平台开展企业能源消耗数据网上直报。能源消耗数据网上直报内容包括企业综合能源消费、能源消费结构、余热余能利用情况等,各市局

一是要与正常生产经营的全省千户重点用能企业(名单已在“信息平台/企业能源消耗数据网上直报/重点用能企业名单”中列出)签订《重点用能企业能源计量责任书》,做好网上直报工作的布置安排、讲解指导,推动工作落实;

二是要组织服务队对分工负责的企业加强指导,重点组织千户重点用能企业按月填报能源数据,于7月15日前完成1-6月能源消耗数据的填报工作,以后每月15日前完成上一月的数据填报工作。

3、强化“省重点用能企业能源计量信息平台”建设工作的组织保障。各市局要加强平台建设管理,安排专人负责信息平台的维护管理工作,定期检查填报情况,督促网上直报制度落实。各市局要加强对信息平台登录帐户的管理,确保信息平台数据安全。

4、加大对信息平台建设情况的检查和考核。

一是自7月15日起,省局将每月对能源消耗数据网上直报情况进行检查调度;

二是于7月30日起,每季度按照《省重点用能企业能源计量信息系统建设情况评分细则(试行)》对各市、各服务队信息平台建设情况进行检查;

三是组织各市开展平台建设情况互查,交流工作经验,督促加强信息平台建设;

四是将信息平台建设情况作为对各市局计量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各市局也要研究建立相应的检查和考核机制。

四、认真组织开展能源计量执法监督工作

依据《节约能源法》等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及省局制定的《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工作考核细则》,以103家国家千户企业为重点,继续组织开展对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用能单位及国家或省确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5000吨以上不满1万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执法监督检查。

年监督检查

一是继续采用自查与现场检查相结合的形式,其中国家103户重点用能企业必须采取现场检查形式或安排服务队人员参与,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按照法律法规规定进行处理;

二是以国家103户重点用能企业为主,实施《省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监督检查报告》制度(以下简称《检查报告》)。各市局对年现场检查的国家103户重点用能企业要出具《检查报告》,于2年内完成当地国家103户重点用能企业的《检查报告》,于3年内完成其他企业的《检查报告》。市局作为《检查报告》推进重点单位,年要全面完成当地国家103户重点用能企业的《检查报告》,并重点推动将《检查报告》纳入政府节能目标考核等工作中,服务政府节能管理。同时,该《检查报告》也作为对“省能源计量标杆示范企业”创建活动情况的评价依据。各市局要制定年执法检查工作方案,明确被检查企业名单及检查方式(自查或现场检查)、检查时间及检查人员分组安排等,其中国家103户重点用能企业要单独列出名单,于7月15日前报送省局。省局将视情况抽取部分企业对各市局的现场检查工作进行督导。

五、深入抓好节能降耗计量服务队建设

第11篇

一、指导思想

根据立法目的,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办法》的制度设计、实施效果、存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评估,提出评估意见,为完善《办法》和改进行政行为做主要参考。

二、评估内容

(一)《办法》的学习、宣传、培训工作方面

对《办法》的宣传情况;计量监督领域的管理人员、行政执法人员的学习、培训情况;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县(市)、区的工作指导和监督情况。

(二)计量检定、校准和计量器具管理方面

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的建立;计量标准及计量器具强制检定情况;直接用于贸易结算的住宅用水表、电能表、燃气表、热能表的强制检定情况;校准机构开展校准服务活动情况。

(三)服务业计量管理方面

服务业经营者以法定计量单位作为结算依据的执行情况;定量包装商品标识净含量情况以及非定量预包装商品不将包装物计入净含量的执行情况;供电、供水、供气、供热经营者以最终用户使用的计量器具显示量值作为结算依据的执行情况;房产交易分别标注建筑面积和使用面积情况。

(四)能源计量管理方面

能源计量器具的档案建立情况;能源计量数据核查制度以及有效追溯制度的建立情况;用能单位能源计量数据分析和应用制度的建立情况;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岗位的设立情况。

(五)计量监督管理方面

计量监督管理制度的建立情况;计量调解和仲裁制度的建立情况;监督检查开展中的经费开支情况;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与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信息共享情况以及行业指导情况;投诉举报制度的建立和受理情况。

(六)行政执法方面

法律责任的设置是否恰当、合适;计量监督主管部门是否设置相应的执法岗位,规范执法程序;行政处罚的基本情况(包括全市涉及计量方面处罚案件的数量、处罚金额等)。

三、评估方式

评估工作采取问卷调查、网络调查、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相关立法分析等多种方式进行。要保证公众有效参与评估工作。

四、工作步骤

评估工作从2012年2月初开始,至3月10日前完成。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一)前期准备(2月初——2月中旬)

1、成立评估工作小组。副局长任组长,为成员。评估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法规处,为办公室成员。

2、拟订评估工作方案。

3、制订调研提纲、设计调查问卷。

(二)调研论证(2月中下旬——2月底)

1、开展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开展问卷调查,同时在局门户网站设立网上评估专栏。汇总、梳理问卷调查和网上调查的结果,于2月底前形成问卷调查和网上调查报告。

2、系统内各相关单位部门自查自评。市局相关业务处室、各县市(区)质监局(分局)、系统内相关直属事业单位对贯彻实施《办法》情况进行自查自评,于2月底前形成自评报告报市局法规处。

3、评估工作小组就评估中的重点问题,会同法制办分片区召开4场座谈会进行调研,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相关计量检定机构、校准机构、计量器具制造修理销售和使用单位、服务业经营者代表、用能单位代表以及市民代表参加评估活动。

(三)形成报告(2月底~3月10日前)

法规处汇总系统内各单位各部门自评报告、调查问卷、和座谈会的情况,经整理分析,形成评估报告初稿,经评估工作小组讨论后,递交局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正式稿报市政府法制办。

五、工作要求

第12篇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品牌、标准、信誉、服务和效益为重点,围绕“质量提升”,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全面推进质量兴市活动,引导和动员全社会增强质量责任意识,努力形成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全市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为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贡献。

二、活动主题

抓质量水平提升促发展方式转变

三、活动内容和责任分工

(一)积极参加全国、全省、和全市统一组织的各项重大活动。

责任部门:各相关单位、部门;责任人:各相关单位、部门负责人。

(二)组织开展全市质量领导小组会议,积极开展贯彻质量兴市活动。

责任部门:综合科责任人:

(三)继续开展“质监邀您看企业,食品安全大家行”活动,努力提高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守法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质量意识和道德意识。

责任部门:综合科、各区域监管站责任人:

(四)以“推进诚信计量、建设和谐城乡”活动为主线,深入开展全市计量惠民示范单位创建和诚信计量承诺公示活动,提高社会各界对计量服务民生、保障群众利益的认识。开展能源计量监督检查,完善用能单位网上信息平台内容,促进重点用能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上台阶,为落实“十一五”节能目标夯实基础。组织市县计量检定机构积极参加计量标准能力比对,提高检验质量,为提高全市产品质量做好基础保障。

责任部门:综合科责任人:

(五)围绕“质量月”活动主题,举办“提升质量,服务经济”征文活动,组织参加2012年市“质量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开展质量安全知识宣传进社区、进校园活动,深入群众,普及质量知识,提升质量意识和维权意识。

责任部门:各相关单位、部门责任人:各相关单位、部门负责人

(六)组织农机产品“三包”咨询活动。充分发挥质监系统服务职能,对农机产品的质量及售后维修进行咨询、宣传、培训。

责任部门:综合科责任人:

(七)开展质监赶大集和现场咨询服务活动,充分发挥“12365”质监热线的作用,重点解决老百姓关心和消费者反映强烈的质量问题;开展计量检测服务,免费检测电能表,印制相关宣传材料,免费向广大群众发送。

责任部门:稽查队责任人:

(八)结合五项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对大型商场和批发市场人员密集场所的特种设备以及大型游乐设施进行安全大检查,督促有关单位加强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责任部门:特监科责任人:

(九)开展丰富多彩的咨询服务活动。在维客或利群开展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等现场咨询活动,适时食品实验室开放活动。

责任部门:总工办、质检所责任人:

(十)大力开展质量培训教育和质量专家对生产企业现场控制和质量诊断咨询活动。帮助企业提高产品(服务)质量、提高效率、降废减损,提升企业质量竞争力,推动全市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整体的提高。积极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开展质量法制、质量管理、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检测技术等知识的教育培训活动,提高企业的质量法制意识、质量责任意识和质量管理水平。

责任部门:各相关单位、部门责任人:各相关单位、部门负责人

(十一)深入推进标准化战略的实施,重点围绕全市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工作开展节能减排、循环经济、联盟标准等宣传活动。

责任部门:标准科责任人:

(十二)积极开展“2012年质量月”的宣传工作。宣传我局在质量兴市、名牌战略、标准化战略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宣传普及以食品安全为重点的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名牌兴企、自主创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方面经验及成效。

责任部门:办公室、总工办责任人:

四、活动要求

(一)各单位、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全市转方式、调结构经济形势,突出2012年质量月“质量提升”的活动主题,统一使用一个品牌,统一质量月标志,统一宣传口号,打造质量月活动的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质监部门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