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英语论文

大学英语论文

时间:2022-10-14 15:58: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英语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英语论文

第1篇

一、落后的教学方式

随着整句翻译的形式逐渐地出现在大学英语的一些考试当中,在对英语翻译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现阶段的发展要求,很多院校的英语教师在对英语翻译进行讲解的时候,还是停留在单个的词句翻译上,对整个句型没有做出深刻的剖析,使得学生只是在被动地学习和接受,学生不仅会厌烦,有效的整句翻译技巧也很难予以掌握;教师有时也是就题论题,对英译汉和汉译英的整句翻译方式没有有效地结合起来。

二、提升大学英语整句翻译的措施

(一)具体的翻译方式

1.对时态要正确地判断对整句进行翻译的时候,首先应该理解汉语或者英语的句子,判断出语境所处的时态,这是在翻译整句时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在大学英语的翻译中不可能会像中学阶段那样简单,往往会有很多个动词存在于一个整句当中,在对各个动词的应用时态上进行判断的时候,要依据动作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判断,对英语中几种时态的用法进行扎实的掌握是学生完成这部分工作的重点所在。例如这样的教学案例,教师组织学生对这个句子进行翻译:这种树木要想很好地生长就要有专门培育它的土壤。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因为这是一般的陈述,可以断定它是一般现在时,但是还有其它的动词包含在句子当中,比如说“培育”,用什么时态来反映出这个动词,要看主句“生长”这个动词与“培育”之间的关系,以及具体语境中的顺序,很明显会看到是在生长之前进行培育工作,所以应该用现在完成时。2.选择句型和句式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用什么样的句型及句式进行翻译是判断完句子时态之后需要解决的问题,每个教师和学生都会明白英汉之间会有比较大的差别,在这当中,“意合”是汉语比较注重的一个方面,相反“形合”是英语在翻译过程中的一大特征,所以不管是在汉译英还是在英译汉的翻译中,为了达到“意合”或者“形合”的目的就需要对正确的句型和句式进行选择。例如这样的教学案例:财富没有健康重要,因为健康不想它那样能够给人幸福。这个句子在构成的时候用逗号分开,形成了两个小句子,怎样把这两个小的句子连接在一起,是翻译时应该需要判断、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后面句子当中存在着一个“它”字,“它”指的是上一个句子中的“财富”,因此在对这个句子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就能利用定语从句完成,这样呈现出来的英语句型就会显得非常紧凑。3.翻译句子中的重点词和短语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或者重要的考试中,对重点词汇和短语的理解及应用也是翻译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一种翻译能力。因此,在平时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扎实掌握英语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尤其是相似词汇和短语。但是,相似词汇、短语这种微妙差别的题型在大学四六级的考试中并不多见,而对某一个词汇及短语在英语中的惯用翻译方式却是经常考察的主要侧重点。4.学会将词组成完整句子在对之前几步按照正确的方式完成以后,就可以把相应的词汇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在这个步骤当中,对词汇之间、句子之间、词汇之间的逻辑关系,句子之间、短语和词汇之间的模式问题等都是要非常注意的问题,但是在翻译的过程中绝非是将句子单纯地堆砌起来,这样会使阅卷老师觉得没有形成逻辑关系,译语会让人非常不理解。5.最后检查这是对整句进行翻译的重要一步,也是最后一步,要用自己的常识、语感、语法常识对自己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看其和西方人的语言方式、具体的规范、逻辑关系等方面是否相符。此外,还要审阅语法、词汇的书写上有没有出现纰漏、错误的地方,及时修改,养成检查的良好习惯。

第一,不断地修改和完善英语翻译的教学大纲,对学生英语翻译的能力一定要重视起来;第二,提升翻译教学的比例;第三,在高校英语的改革中应该积极地引导教师们参与进来,为积极开展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第四,加大投资力度,将大学英语翻译的具体平台构建起来,使广大师生在进行英语翻译的沟通与学习的时候,能够有一个广阔的平台。

(三)不断地改革和创新英语翻译的教学方式

对英语实践运用技能上的培养和发展是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当中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将英语翻译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

三、结语

当今,英语逐渐成为了主要的沟通媒介。在大学英语学习中,随着整句英语翻译的出现,学习的难度大大地提升。在各种考试的中,学生往往因为这个考点丢失了很多分数,面对这样的情况,合理地分析出现的问题,找到正确的解决方式,是现阶段大学英语院校应该重点关注的一个方面,努力将学生的翻译水平及英语整体水平提升上来。

作者:吴珂 单位:重庆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2篇

区别于早前的语言学派,认知语言学既弥补了以Halli-day为代表的功能语言学忽略“语言作为符号系统所具备的固有规则”这一不足,也避免了生成语言学过于强调语言自治性而引发的循环论证问题。为此,认知语言学的核心原则确定为“现实———认知———语言”,所提出的隐喻、原型、范畴以及构式语法等概念,既在理论上拓宽了人类对语言的认知维度,也为应用性的语言教学提供了新的范式。我国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经历了引进、介绍到迅速发展、多方面应用及理论反思几个阶段,迄今已二十余年(束定芳2009)。从开始对国外学科知识的关注与引介,到将理论运用到汉语本体研究,再到理论运用于语言教学实践,中国认知语言学在国内学界成为了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并成为国际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综观学界的研究内容,还基本停留在“模仿———运用”层面,鲜有理论上的创新,这一点是值得国内学者反思并加强的。

2、语言对比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大师吕叔湘先生说过,“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比较才显出来”,这充分说明对比在语言学习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Linguistics),又称“对比分析”,从对比的角度出发,对不同语言进行比较研究,描述其异同,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综观其学科发展,首先产生的是“对比分析”这一共时的研究方法。随后基于二战后外语教学的需要,美国语言学家B.Whorf首次提出“对比语言学”的名称。1957年,美国语言学家R.Lado出版了LinguisticsAcrossCultures,标志着对比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潘文国,2002)。由此可见,对比语言学的学科基础是外语教学,二者在目的与方法上始终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我国的汉外对比研究从《马氏文通》开始,经过几代语言学家的努力,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学英语的热潮,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学科建设方面,许余龙的《对比语言学》提出对比语言学作为独立学科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步骤及方法等,强调语言项目的共同对比基础,运用统一的理论进行语言在语音、词汇、句法、语篇等方面的对比研究。然而与认知语言学相比,对比语言学的独立程度稍显不足。究其本质,对比只作为一种方法来进行研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尽管国内“对比语言学”的提法层出不穷,笔者经过反复考量,认为这一指称有待商榷。综上,虽然“对比语言学”是否作为独立学科尚无定论,但“英汉对比”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仍给英汉语的研究及教学提供了思路。

3、英汉认知对比和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认知语言学的产生与发展为语言对比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事实也证明对很多语言现象都有较强的解释力。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的意义不是简单再现外部世界的物体、事件或关系,而是人类将自己对外部事件的认知用语言表达出来。由于全人类对外部世界的基本经验相似,因此同一意义的表达在不同文化与语言中具有共性,这为语言对比提供了可能。但不同的社会环境存在差异,并体现在语言文化上,这使得对比存在必要性。文旭(2009)指出,认知框架下的语言对比在国外已具雏形,但以认知为基础的英汉对比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其成果只分散于部分著作与论文中,如赵世开先生的《汉英对比语法论集》,沈家煊先生的“英汉对比语法三题”等。更进一步,探讨二者的结合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笔者认为也十分有意义。下面就结合理论与实践进行分析。

3.1语言的意义———范畴化理论

认知语言学指出,范畴分为三个主要层次,上义层次、基本层次和下义层次。人类以范畴化认知外部世界,从基本层次范畴认识物体,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原型。在学习使用语言时,属于基本层次的词比其他层次的更显著,易掌握。如汉语中“汽车”是基本层次,人们提及此概念时,既不会说“交通工具”,因为太抽象,也不会说“跑车,奔驰车”等,因为太具体。在此基础上,我们发现虽然不同语言的基本范畴相近,但仍存在细微差别,因此英汉语词汇在范畴上不能构成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对于二语习得,我们不能拿二语中新的语言形式套用学习者母语中旧的意义,而是要引导学习者通过对照两种语言的异同来掌握二语中新的概念和范畴,以及这些新知识所形成的网络体系。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提醒学生注意英汉语词汇在范畴上的异同,例如英语的cousin和汉语的“表姐”、“堂弟”等词并不等同,其背后隐藏着丰富的英汉文化差异及认知范畴区别。结合这种思路,我们不妨在写作教学中引入“头脑风暴”式训练,引导学生对某一概念的汉语义联想尽可能多的英语表达,从而作文语言多样化,避免行文单调。例如“优点”一词,引导学生联想advantage,merit,virtue,strength。同时引申出“缺点”,英语对应disadvantage,drawback,shortcoming,weakness。这两组词可构成一个知识域,使学生了解英汉语在词汇意义上的对应方式,意识到写作时可以替换使用。

3.2语法的意义———构式语法

认知语言学关于语法的研究派系众多并各有重点。Croft(2004)指出该框架下的语法理论主要包括四种,即Langacker的认知语法,Lackoff和Goldberg的构式语法,Fillmore的构式语法,Croft的激进构式语法。尽管诸学者有不同的思路,但大体上构式语法的特点由Holme(2009)总结为:(1)语法是由符号综合体或构式构成。(2)语法能够表达意义,建立形式与意义的表征关系。(3)语法意义像词汇意义一样是经过概念化处理的范畴,用于记录某一特定方式的认知情境。构式语法强调语言是形式与意义的统一,对习语、词组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比如way构式(Goldberg1995),what’sXdoingY构式(Kay和Fillmore1999)。同样的,构式语法也成功解释了汉语中长期困扰学者的特殊用语,如沈家煊(2006)分析了“王冕死了父亲”,陆俭明(2002;2004)分析了“吃了他三个苹果”。相对于乔氏句法理论,构式语法在解释力与发展前景上有很大优势。因此,我们可以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结合英汉对比,引入构式语法的概念与思路,有意识地让学生分析形式和意义的关系,帮助他们识别语言中存在的大量构式,加强他们对构式的整体把握。例如英语中的therebe存在结构、双宾语结构、系表结构等,都是学生看似掌握但容易出错的地方。首先我们可以让学生整体输入这些构式,记忆语言的形式和意义,而不是分析语言内部语法;再结合汉英互译练习,通过模仿进行语言输出。此外,对于英、汉语中同一概念但表达对应方面容易忽略的构式也要注意。如“某地有某人/物”这一认知概念,英语对应的表达是therebe结构,但学生容易出错。如“我们大学有5000多名大一新生”,这个句子看似简单,但很多学生写成Ouruniversityhasmorethan5000freshmen.相信所有能进入大学的同学都掌握该句的英文表达Therearemorethan5000freshmeninouruniversity,但为什么自己输出时会犯错呢?这就反映了学生对于英汉双语的认知及构式理解有偏差。这些都是教师要在教学中反复强调的。

4、结语

第3篇

在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就曾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2]时至今日,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甚至很多大学课程都还是以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没有被激发出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网络交互式教学的发展,很多独立学院也已经将课堂学习和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逐渐引入到日常教学当中来,当下时兴的一些话题和材料被引入到课堂中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同时结合网络交互式学习平台学习任务、批改作业、答疑解惑,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多为大班教学,人数一般在60~100之间。这使得老师与学生无法进行充分的接触,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了解,无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和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课堂活动难以开展,同时一些只适合小班教学的口语课程无法开设;第二,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多集中在大二、大三统一开设,且没有将课程的难易度有效划分,便于不同基础的学生做出合理的选择。这样一方面使得一些一年级基础好的同学渴望增加英语文化和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需求无法满足,而另一方面又出现一些英语后续语言技能课程选修人数过少或人数不够无法开设,没有做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第三,互联网的引入,容易造成学生对其的依赖而缺乏独立思考的锻炼。同时,互联网信息的发达导致教师无法对于学生关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准确和有效的判断。

二、考核方法

有效的课程考核方法不仅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在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教师改善今后的教学工作。[5]单一的一考定音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也不能做到公平有效的评估学生的能力。基于此考虑,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采取了终结性评估与形成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占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其中平时成绩具体包括出勤占5%、课堂活动和表现占20%、课外自主学习占10%、课后作业占10%和课外英语活动参与占5%。同时为了防止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学习的懈怠,规定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未能达到60分者,不管平时表现再好一律按不及格处理。这种将多种评估方式有效结合的多角度考核方法为学生成绩的公平有效评定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还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深思:首先是平时成绩这部分缺乏统一的考核标准。如今,基本上所有的大学都采取了终结性评估和形成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只是关于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所占的比例有所不同而已。对于平时成绩除了在考核项目内容和比例做了规定外,几乎没有学校对其具体的考核标准做明确的统一标准,这样使得最终的成绩会因为老师个人对于好与不好的标准不同而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个人的主观态度。其次,卷面考试部分的内容偏理论化和书面化。学生只要通过死记硬背就能通过考试,实际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检测。

三、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思考

(一)转变教师角

互联网时代下便捷的信息获取以及由于发达的交通导致的愈加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都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和机会,教师不再是像过去那样还是权威的知识传授者,而且单纯的知识讲授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教师必须要及时适应自己的角色转变,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文化的输入以及跨学科的相关知识。后续课程涉及的知识面之广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是在专业知识方面,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知识。所以教师应该要更注重个人能力的提高,在及时了解学科前沿动态的同时参加进修学习,努力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传授知识,传播文化,启发学生思考的“教育家”(educator)。

(二)改革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绝对的教学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在信息时代的冲击下,这一教学模式应有所变革,郭英剑教授在“第三届全国高校英美文化教学与研究研讨会”上指出新时代的课堂具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纯知识的讲授可以减少,而在某些点上进行深化;第二,由一些社会热点引起学生兴趣,启发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的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除此之外,目前绝大多数的高等学校外语教学都采取一门课程,一位教师上完一个学期的“一对一”模式。这样一方面对于任课教师来说备课任务大,由其是自己不擅长或是不甚熟悉的章节,另一方面没有做到教师资源优化,那些在某些章节是擅长的教师却没有机会发挥特长。为了改变这种僵局,将“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改为“多模块教学”:一门课程,多个模块,多位教师;一位教师,一个模块,多个班级。[4]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备课量,也充分发挥了老师的特长。

(三)创新考核方法

独立院校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多处于班级的中下水平,老师对于这一水平的学生通常没能给予足够的关注,所以这类学生对于老师给予的评定和肯定有着比一、二本类学生更强烈的渴求,因此公平有效的考核也是后续课程开设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比起传统的考试,根据后续课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实施创新考核,更加能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以《中西方节庆文化》课程为例,课程中会涉及到中西方重要的节庆以及相关的习俗和文化含义,那么最后的考核可以上交一些与节日相关的手工艺制作品,并附上你对于此作品以及相关节日的理解,如西方复活节的彩蛋,中国端午节的粽子等。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正在做这一方面的尝试,这种跳出常规的考核方式收到了学生们的好评,不仅减轻了教师批改试卷的工作量,还让学生收获知识的同时收获了乐趣,同时学生的创造力也会让教师收获惊喜,对于这些学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四)构建校本教材

大学后续课程的教材基本上采用市面上权威出版发行的书本,由于这些教材是面向全国范围内一般水平学生编写的,直接选取这些教材可能会引发如下问题:教材与学生基础水平不相符,教材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性不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强,无法满足学生对后续课程提出的多元化、多层次的目标。解决此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借助网络和交互学习平台,选取适合的材料来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跨学科的知识,启发学生讨论和思考;第二,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情况,组织教师进行校本教材编写。在编写的过程中应注意侧重,将传统的学习语言转移到通过学习内容来掌握语言,[1]紧密联系学生专业特性,帮助他们通过后续课程的学习能够进一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发展的需求。

四、结语

第4篇

1.1班级团队管理

在课堂组织上,笔者采用的是公司制管理模式,学生自由选择组建公司,每个公司选择一名董事长、CEO、发言人,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公司名。笔者引导学生开设了六个团队:1.英语歌曲、英语电影团队;2.英语诗歌、话剧团队;3.中西文化团队;4.英语演讲团队;5.英语辩论团队;6.商务英语团队。笔者给学生介绍每个团队的意义,实际上也给学生介绍了创新的英语学习方法。实践证明,学生非常乐于参与这种团队,并且精心制作了logo,确定了团队英文歌。笔者让学生制作英文名片并进行“名片交换”的情景剧表演,安排各公司进行“商务交流”,让学生自己介绍公司的文化,logo的含义。这样的团队活动不仅让学生增进了了解,而且学习了商务英语-名片交换礼仪。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针对课堂内容合理安排团队竞赛,制定赏罚分明的管理制度,定期找团队负责人谈话,及时了解学生对于班级团队管理的反馈。

1.2项目教学法

在讨论“英语语音语调以及英美发音差异”这一专题的时候,笔者首先给学生展示了“各国人讲英语的不同口音”的英语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会发现原来世界各国人说英语都不一样,口音会受到母语语言和文化的影响。然后笔者结合经典美剧老友记第4季,第23集进行教学(该集有英美文化的碰撞,也能体现英美发音的的差异)。将情景喜剧片段融入教学既可以练习听力,又可鼓励学生自己通过视频去总结英美发音音差异,以及英美文化差异。观看完毕之后,笔者鼓励每个团队进行讨论并且以团队为单位陈述自己的发现。在这一活动中学生都非常热情地讨论并在陈述环节表现的非常好。笔者要求学生课后自己搜集有关“中西文化差异”的资料,每个团队谈论文化差异表现的一个方面。学生在下一节课能用熟练的英语介绍中西文化差异,课堂参与性非常高。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体验创新的乐趣与艰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

1.3案例教学法

笔者在讲“Diningout”这一主题的时候,首先设计了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很知本次课堂的主题,然后给学生展示大学英语四级新翻译题(内容为中国美食)。当学生们谈到中国美食时倍感骄傲。然而当笔者对他们提出如何将我们的饮食文化传播出去这一问题时,大多学生因受到英语词汇量的限制而无法回答。笔者然后给学生播放BBC出品的纪录片:探索中国:美食之旅,并要求学生一边观看纪录片一边记录和饮食相关的词汇。这种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感知到教学内容的用途,增强了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具有深刻的启发性,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在于让学生死记硬背什么东西。

1.4情景模拟教学法

笔者以“OrderingaMeal”和“AskingforandGivingDirections”话题为例。在导入环节,给学生播放一个情景剧:出国后点餐和问路却不会说英语的窘境。学生大笑之余也在思考自己的英语口语。大多数学生表示以后会出国旅游,掌握点餐英语和问路英语很必要。传统教学法以听力为主导,训练学生听并理解以上两个情境的常用英语表达,然后安排学生编对话角色表演。但创新的教学法要求设置尽量逼真的情境,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那么可以引导学生编排以“点餐”和“问路”为主题的情景剧,并进一步探讨中西饮食文化差异。通过此课堂实践,笔者发现学生非常具有创造性。大学英语精读教材的内容也可以安排学生创作情景剧,如“SailingRoundWorld”。环球航行这一主题笔者指导九名学生参加表演,具体安排如下:一个旁白,一个航海的年轻人,六个途径的国家(法国,中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美国,安排六名同学介绍六国文化,美食及标志性景点),两个记者。整个情景剧穿插背景音乐“Sail-ing”。航海过程可以鼓励学生自由创新编排。这样一个由老师指导,学生排演的全英文情景剧结束后,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英语知识,文化知识,还有团队合作成功的喜悦。又如“ThePresent”,“TheSampler”等单元,老师都可以指导学生排演以课文内容为基础的英语情景剧。

1.5参与教学法

参与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好的课堂应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参与的机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升信息交流和反馈,最终让学生达到领会、掌握和应用知识,从而创造一个和谐、热烈的教学环境。如笔者在引导学生讨论“我的梦想,我的青春,我的大学”这一主题时,首先和学生分享自己儿时的梦想,然后鼓励每个学生都勇敢的说出自己儿时多姿多彩的梦想,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青春以及如何有意义的渡过大学生活。开放式的教学会让每个学生都愿意参与,愿意分享。笔者组织学生参加班级英文歌比赛,比赛完全由各团队董事长和课代表组织完成。大学生因为知识水平、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等各方面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他们通过这一过程,不仅学会了协调团队成员选歌,排练等组织能力,还学会了制作PPT等电脑技术,而且还锻炼了英文主持能力。在讲解词汇、语法和课后练习时,笔者都鼓励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参与体验教师角色,让学生自己讲课。参与教学法更容易让学生体会到知识获取的成就感,而不是单纯地通过老师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被动地获得知识和技能。参与式教学同时可以让学生的表达能力、文字处理能力、文献搜索能力等多方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1.6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笔者的每次课堂都会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讲“演讲”这一主题时,笔者给学生播放了一个关于“梦想与现实”的大学生演讲视频,在第二遍观看的时候给每个团队发一张任务卡,任务卡上有该团队听力结束之后需要回答的问题。学生不仅要听,看,写,还要参与思考讨论并表达。听力训练结束后要求学生自己观摩视频,总结出演讲者应注意的眼神手势表情等,并让学生现场模仿。通过任务驱动,学生会积极主动投身于每一项任务中,上课注意力会更集中。笔者每次课堂都会将教学所要达到的知识和能力目标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如在讲授“环球航行”这一主题时,会将任务提前分配给各个团队:1.搜集历史上伟大航海家的故事并介绍;2.搜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和英国航海家的信息;3.搜集骑士以及封爵仪式的信息并表演;4.绘制世界地图并标出七大洲五大洋;5.描述主人公环球航行的路线。通过任务的驱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

1.7问题导向教学法

问题导向教学法主要是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回答。如在第一次英语课堂上,笔者提问学生:为什么我们要学英语?因为在自我介绍环节通过一个破冰游戏已经消除和学生的距离感,学生会如实说出自己的想法,有些学生可能会说是被迫的,或者仅仅为了毕业。笔者在实践了一个月的新型教学方法后又一次和学生讨论这个话题,发现学生对英语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学生会说:学英语出国旅游更方便,编程需要英语,看美剧能更好的理解英美人的幽默,可以读更多的小说等等。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在讲解课文重难点句子和单词的时候,可以采用学生提问教师讲解的办法,或学生互相提问并回答的方法,从而改变传统教师一言堂的情况。多次的问题回答与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开拓式的思维和求知求真的钻研问题的精神。但是提问要把握下列原则:紧紧围绕授课内容;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提问的逻辑顺序要适当;提问的频率要适当。

2结语

第5篇

1班级团队管理

在课堂组织上,笔者采用的是公司制管理模式,学生自由选择组建公司,每个公司选择一名董事长、CEO、发言人,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公司名。笔者引导学生开设了六个团队:1.英语歌曲、英语电影团队;2.英语诗歌、话剧团队;3.中西文化团队;4.英语演讲团队;5.英语辩论团队;6.商务英语团队。笔者给学生介绍每个团队的意义,实际上也给学生介绍了创新的英语学习方法。实践证明,学生非常乐于参与这种团队,并且精心制作了logo,确定了团队英文歌。笔者让学生制作英文名片并进行“名片交换”的情景剧表演,安排各公司进行“商务交流”,让学生自己介绍公司的文化,logo的含义。这样的团队活动不仅让学生增进了了解,而且学习了商务英语-名片交换礼仪。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针对课堂内容合理安排团队竞赛,制定赏罚分明的管理制度,定期找团队负责人谈话,及时了解学生对于班级团队管理的反馈。

2项目教学法

在讨论“英语语音语调以及英美发音差异”这一专题的时候,笔者首先给学生展示了“各国人讲英语的不同口音”的英语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会发现原来世界各国人说英语都不一样,口音会受到母语语言和文化的影响。然后笔者结合经典美剧老友记第4季,第23集进行教学(该集有英美文化的碰撞,也能体现英美发音的的差异)。将情景喜剧片段融入教学既可以练习听力,又可鼓励学生自己通过视频去总结英美发音音差异,以及英美文化差异。观看完毕之后,笔者鼓励每个团队进行讨论并且以团队为单位陈述自己的发现。在这一活动中学生都非常热情地讨论并在陈述环节表现的非常好。笔者要求学生课后自己搜集有关“中西文化差异”的资料,每个团队谈论文化差异表现的一个方面。学生在下一节课能用熟练的英语介绍中西文化差异,课堂参与性非常高。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体验创新的乐趣与艰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

3案例教学法

笔者在讲“Diningout”这一主题的时候,首先设计了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很知本次课堂的主题,然后给学生展示大学英语四级新翻译题(内容为中国美食)。当学生们谈到中国美食时倍感骄傲。然而当笔者对他们提出如何将我们的饮食文化传播出去这一问题时,大多学生因受到英语词汇量的限制而无法回答。笔者然后给学生播放BBC出品的纪录片:探索中国:美食之旅,并要求学生一边观看纪录片一边记录和饮食相关的词汇。这种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感知到教学内容的用途,增强了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具有深刻的启发性,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在于让学生死记硬背什么东西。

4情景模拟教学法

笔者以“OrderingaMeal”和“AskingforandGivingDirections”话题为例。在导入环节,给学生播放一个情景剧:出国后点餐和问路却不会说英语的窘境。学生大笑之余也在思考自己的英语口语。大多数学生表示以后会出国旅游,掌握点餐英语和问路英语很必要。传统教学法以听力为主导,训练学生听并理解以上两个情境的常用英语表达,然后安排学生编对话角色表演。但创新的教学法要求设置尽量逼真的情境,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那么可以引导学生编排以“点餐”和“问路”为主题的情景剧,并进一步探讨中西饮食文化差异。通过此课堂实践,笔者发现学生非常具有创造性。大学英语精读教材的内容也可以安排学生创作情景剧,如“SailingRoundWorld”。环球航行这一主题笔者指导九名学生参加表演,具体安排如下:一个旁白,一个航海的年轻人,六个途径的国家(法国,中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美国,安排六名同学介绍六国文化,美食及标志性景点),两个记者。整个情景剧穿插背景音乐“Sail-ing”。航海过程可以鼓励学生自由创新编排。这样一个由老师指导,学生排演的全英文情景剧结束后,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英语知识,文化知识,还有团队合作成功的喜悦。又如“ThePresent”,“TheSampler”等单元,老师都可以指导学生排演以课文内容为基础的英语情景剧。

5参与教学法

参与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好的课堂应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参与的机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升信息交流和反馈,最终让学生达到领会、掌握和应用知识,从而创造一个和谐、热烈的教学环境。如笔者在引导学生讨论“我的梦想,我的青春,我的大学”这一主题时,首先和学生分享自己儿时的梦想,然后鼓励每个学生都勇敢的说出自己儿时多姿多彩的梦想,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青春以及如何有意义的渡过大学生活。开放式的教学会让每个学生都愿意参与,愿意分享。笔者组织学生参加班级英文歌比赛,比赛完全由各团队董事长和课代表组织完成。大学生因为知识水平、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等各方面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他们通过这一过程,不仅学会了协调团队成员选歌,排练等组织能力,还学会了制作PPT等电脑技术,而且还锻炼了英文主持能力。在讲解词汇、语法和课后练习时,笔者都鼓励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参与体验教师角色,让学生自己讲课。参与教学法更容易让学生体会到知识获取的成就感,而不是单纯地通过老师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被动地获得知识和技能。参与式教学同时可以让学生的表达能力、文字处理能力、文献搜索能力等多方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6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笔者的每次课堂都会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讲“演讲”这一主题时,笔者给学生播放了一个关于“梦想与现实”的大学生演讲视频,在第二遍观看的时候给每个团队发一张任务卡,任务卡上有该团队听力结束之后需要回答的问题。学生不仅要听,看,写,还要参与思考讨论并表达。听力训练结束后要求学生自己观摩视频,总结出演讲者应注意的眼神手势表情等,并让学生现场模仿。通过任务驱动,学生会积极主动投身于每一项任务中,上课注意力会更集中。笔者每次课堂都会将教学所要达到的知识和能力目标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如在讲授“环球航行”这一主题时,会将任务提前分配给各个团队:1.搜集历史上伟大航海家的故事并介绍;2.搜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和英国航海家的信息;3.搜集骑士以及封爵仪式的信息并表演;4.绘制世界地图并标出七大洲五大洋;5.描述主人公环球航行的路线。通过任务的驱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

7问题导向教学法

问题导向教学法主要是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回答。如在第一次英语课堂上,笔者提问学生:为什么我们要学英语?因为在自我介绍环节通过一个破冰游戏已经消除和学生的距离感,学生会如实说出自己的想法,有些学生可能会说是被迫的,或者仅仅为了毕业。笔者在实践了一个月的新型教学方法后又一次和学生讨论这个话题,发现学生对英语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学生会说:学英语出国旅游更方便,编程需要英语,看美剧能更好的理解英美人的幽默,可以读更多的小说等等。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在讲解课文重难点句子和单词的时候,可以采用学生提问教师讲解的办法,或学生互相提问并回答的方法,从而改变传统教师一言堂的情况。多次的问题回答与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开拓式的思维和求知求真的钻研问题的精神。但是提问要把握下列原则:紧紧围绕授课内容;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提问的逻辑顺序要适当;提问的频率要适当。

二结语

第6篇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还是按照原来的专科学校模式来制定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为了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这些新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应该与培养目标相一致,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其最终目标,其中培养实践能力是应用型大学和其他大学最重要的区别。然而,由于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是在原来的专科基础上建立的,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仍然没有完全摆脱专科学校的影响,另外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会移植或使用研究型大学的培养目标,因此就与应用型大学的的教学实际相脱节,实践教学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而大学英语教学更是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

(二)教师大实践能力不能满足新的教学模式

姚吉祥通过实证调查安徽省13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实践能力,指出目前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还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实践教学能力认知、能力认证、实践经历、环境因素、培养机制是影响安徽省13所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五大因素(姚吉祥,2010:20)。新模式要求教师除了要进行日常的教学和科研之外还要有实践教学,但是由于实践的方式多样,实践内容丰富,教师不能掌握所有的实践资源,无法完全传递学生所需要的内容,学生对教师的实践教学会感到不满,大多数英语教师还没有遇到过这种挑战。据我的问卷调查,只有31.5%的英语教师能够进行完全的实践教学,43.6%的学生对于教师传授的知识感觉不太实用,45.3的老师对于实践教学的备课量感到非常大而且效率不高。

(三)教师的主观原因使得实践教学受阻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60.4%的教师不想去带实践课,52.3%的教师认为这种课内容太复杂,不想备这种新课。12.4%的教师认为即使知道应该进行实践教学,但是还是以过去的方式进行教学,因此实践教学的作用不是太大。另外,由于现在的高校以科研为主,教学次之的理念使得教师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实践教学无法用数字的方式进行评估,英语教师科研水平本身就比其他专业的教学要相对弱一点,因此大学英语更不可能很好地进行英语实践教学的探索和应用。这都导致实践教学在主观上受阻。通过对几所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调查,80.7%的英语教师认为科研与教学相比,更加重视科研;64.2%的英语教师在科研的投入时间要比教学的时间长。

(四)国家及学校对大学英语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尽管我国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也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加大投入,加强教师的实践性锻炼,增加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但这毕竟与真实的生产、管理还有一点距离。由于国家对新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资金的投入和关注度都比较少,大学英语改革很少是有专门对新建应用型本科来制定的,因此对地方性高校的实用性不强,这些学校就处于一种既要符合全国的大学英语改革又要适应自己学校发展的两难尴尬地步。这些新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校定位一般会主要发展工科、理科、经济等应用型学科的实践教学,很少关注大学英语的实践教学,即使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但是也是在这些应用型科目的基础上来实施的,没有考虑到英语科目的特殊性。

二、发挥教师实践能力的建议

基于新建应用型本科学校大学英语实践教学的问题,我们认为,发挥教师实践能力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进一步制定符合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特色的教学目标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具有高水平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是与研究性大学和高职院校是不同的,因此,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育就不应该照搬以前的专科院校及其他种类的高校的教学大纲,而是根据自身特点,修订自己独特的教学大纲,以确立适合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目标。毫无疑问,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应以一般要求为出发点,根据本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能力,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确定符合不同专业的、具有差异性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例如,对于文科的学生,由于其英语相对较好,可以直接根据自己的专业来学符合专业发展的大学英语,除了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译之外更加强调对本专业的词汇、文章和翻译的水平。而对于工科的学生来说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太好,首先进行基础教育,然后再分层教学,对于好的学生进行工科知识的词汇、阅读和翻译的知识教学,同时模拟工厂或公司环境,培训学生的英语现场实践能力。

(二)加强英语教师对新的教育模式的认知

由于大学英语教师对新的教育模式不是太了解,一时比较难于适应新的模式,因此对新的教学要求认识不足,一时不知该如何进行大学英语的教学实践。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重课本和理论,而轻实践,而过去的专科大学英语教育方式更是很少关注学生的实践。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该使学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因此,大学英语教学除了重视课本基本知识,更应该加强英语实践技能的训练,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按照各专业学科特点开展各种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

(三)深化大学英语教师人事激励机制改革

应该逐步完善大学英语实践教学教师的奖励和制约机制,大力鼓励青年骨干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支持大学英语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帮助大学英语教师建造实践教学的环境和氛围,积极研究和探索按照实践教学和实践教学科研的贡献率进行绩效分配的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大学英语教师的积极性、能动性和自主创造性。多给予大学英语青年骨干教师继续深造的机会,在大学英语教师的职称晋升、出国培训、脱产进修等多出台激励政策,从而激发大学英语教师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教学和科研能力。

(四)争取政府和学校对大学英语实践教学的支持

第7篇

(一)自主学习

自1981年HenryHolec提出自主学习的概念,自主学习模式就被广泛实践到外语教学中。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过程。独立学院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学习的自主时间太多,很多人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面对大量丰富的视听学习内容,他们也缺乏选择和分析学习内容的能力和技巧。这就需要教师提高业务能力,包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通过不同途径,为学生精心准备各类材料,合理设计任务,并灵活运用启发式、协助式和探索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对象和仪器设备

2013年9月,本校在大一新生中全面开展《英语视听说》课程网络自主学习模式,选用外语教学及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作为教材,同时使用其研究开发的自主学习网络平台系统,让学生进行指定教材的网络课程学习。为了做好这次教改工作,我校网络中心为教改班级改建配备了专用机房,每台电脑配备了耳机和话筒装置,方便学生进行英语视听说训练。

(三)实践过程

学生在第一次上机开始网络学习时,经过教师演示介绍,各人完成账户注册并填写个人信息;教师课程大纲和教学任务,进行详细的课程介绍,并指导学生完成对网络平台的各步操作学习。教师要特别对学生强调的是网络平台设有答疑区,学生如有疑难问题,可以在网上尽量用英语提出;同时,学生还必须在班级讨论区定期讨论教师的与单元主题相关、难度适中的探究性问题,从而实现“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在交流中锻炼英语思维。为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可根据班级情况,在系统后台设置教材各单元每项任务的答对率,只有达到这个百分比,学生才能继续完成下一章节的学习与练习;每完成一个单元的视听说训练后,学生必须完成单元自测,系统会自动反馈学生的完成质量,并给出相应的单元学习成绩。学生能清晰地评判自己的学习水平,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提高;教师则可通过系统后台掌握跟进学生的自习和自测情况,根据反馈有针对性地调整安排教学内容。除了让学生自行掌握时间和进度完成教材的学习内容外,教师还通过网络各种作业任务,如VOA故事听写、BBC新闻听力训练、电影台词摘录等,上传多媒体文件和作业文档供学生在网络平台下载完成,并指定提交方式和时间。系统自动记录学生的提交情况,次数和时间都有据可查。学生在课堂上机时,教师可在网上提供帮助信息,及时回复疑难问题,批改作业及反馈评语,也可进行现场一对一面授指导,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个性化启发教学。

(四)科学监控,合理考核

英语学习本身就是一件看重过程的事情,视听说的课程考核更加不应该只取决于一次期末考试的成绩,而草草给学生一个分数。在网络自主学习模式中,教师通过管理系统为每位学生建立起学习档案,及时跟进学生的自习、自测及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课程考核时,可根据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和期末考试相结合,合理地进行形成性评价。

二、网络自主学习模式的后续调查与分析

2014年6月,在经过两个学期的教改实践后,我们对200名大一学生发出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答卷153份,调查共设计了25个调查项目。调查结果显示,对于网络自主学习,73.69%的学生表示“刚开始不适应,现在适应了”(刚开始不适应的原因大多是高中阶段只遵循“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很少有专门的英语听说训练,由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就更是微乎其微),绝大多数(91.08%)学生认为视听说课程采取自主学习模式比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好,这说明学生已经接受了以网络为载体的视听说自主学习,对自主学习模式有高度的认同感。83.25%的学生认为本课程的成绩考核中,学习过程的考核比重应大于期末考试的比重。74.03%的学生认为除了完成教材各单元任务外,应该增加适当的课外作业,值得关注的是,学生们都很喜欢英语电影和电视节目,并且认为听写作业能够有效提高听力水平。76.62%的学生认为自己一年来的英语听说水平“有明显提高”。由此看来,网络自主学习“重学习过程轻结果”的教学理念广泛受到学生们的认可,并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在采用网络自主学习模式后,师生角色发生了改变,89.42%的学生认为在该学习模式中老师应该扮演“引导者”、“管理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网络自主学习和讨论,管理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教师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个性化的学习风格。而学生则从学习的被动者转型为学习的主动者。有的学生说,以前只是盲目被动地跟着老师学,老师推一步他才走一步,跟不上进度就轻易放弃了,现在的学习模式不同了,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和进度进行学习,可以决定在具体学习内容上花多少时间、通过什么途径查资料、如何自主解决问题等,真正成为自主的学习者,学习成为了一个自我成就的过程。

三、存在的几个问题

新的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教师方面,首先,老师们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认同程度不一,对网络平台教学的实际操作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当务之急是某些教师必须转变原有的观念和思维模式,并加强相应的计算机和网络操作知识培训学习;再者,一些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作为“引导者”这个角色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发挥好引导作用,不应只是袖手旁观,而应及时从旁指导。在学生方面,具体的教学任务有待进一步完善,有的学习任务不适用于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比如有的听力练习难度较大,基础较弱的学生无法完成,但网络版的听力原文没有列出,教师应该在答疑时及时为这些学生提供帮助;另外,少数学生的自觉性不强,将自主学习误以为是随意学习,结束了课堂学习后,不能很好地把握和支配课外的学习时间,这种学习态度会成为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巨大障碍,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加强策略性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四、结语

第8篇

主要分析了医学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从实证的角度讲述了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改革的实践情况,因此各高校应该从实际出发,继续优化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提高研究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满足学生的未来职业需求。

关键词: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医学院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2.075

1引言

随着医学事业的迅速发展,国内医学科研人员能与国际同行无障碍进行学术交流的需求越来越紧迫。可国内大部分医学院校的研究生英语课程仍采用公共英语教学模式,这样的课程设置不仅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需求,还会造成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的情况,因此医学专业英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我校之前的研究生英语课程一直以公共英语精读课为主,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但是收效甚微。课程改革前,我校研究生培养计划中,研究生英语课程为一个学期,总学时为90学时,60学时用于精读,30学时用于听说。

2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情况

首先,我们对本校15级研究生进行了关于英语学习状况及需求分析的问卷调查,发放180份问卷,回收153份。结果显示7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较低;认为英语学习由难到易的排列顺序是说、听、译、写、读;从专业角度对医学研究生的重要性排列顺序为读、译、说、听,86%的人认为将英文材料翻译成中文的能力最重要;对于研究生阶段的英语课程学习应该以医学英语为主还是公共英语为主,有67%的人主张应该以医学英语为主,19%认为应该两者兼顾,14%认为应该以公共英语为主。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决定对研究生英语课程进行调整,随机选取辽宁医学院2015级两个大班共120名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组成对照班和实验班。对于对照班的同学,仍然进行一学期的传统公共英语教学(60学时精读+30学时听说),对于对照班,进行新设置的英语教学课程模式的实践(20学时精读+10学时医学英语词汇+30学时医学英语翻译与写作+30学时听说)。

2.1教学内容

对照班的英语教学除了传统的精读和听说训练外,还增加了医学英语相关内容。对于医学英语词汇的讲授主要是从医学英语词根词缀讲起,通过了解构词方法和词根词缀的含义记忆医学单词。对于翻译与写作部分讲授的重点是使学生熟练掌握医学研究型英语论文包含的9大部分,英文摘要、医学文献综述、临床报告、病理报告的写法以及医学专业英语术语的翻译。

2.2教学方式

新模式下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以微课和翻转课堂为全新载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学能力。课前,首先由教师创建关于教学内容的视频或者介绍网上相关的医学英语教学视频,学生通过看视频中的讲解,自行学习知识点。在课上,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及讲解,教师来检查课前视频中的内容以及布置的作业,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并对他们提出的疑问进行解惑,老师主要采用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使学生通过实践能够获得更真实的学习。

2.3教材

除了之前的研究生英语精读和视听说教材继续使用之外,对于医学英语翻译与写作部分,采用了李传英和潘承礼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英语写作与翻译》这本书。这本书系统的介绍了医学论文英语写作的基础,包括论文各组成部分的写作要求和技巧、医学英语应用文的语言特点和常用句型,并提供了大量汉英对照实例分析,同时各章节编有相应的练习,便于学生全面了解医学英语应用文写作的特点。

2.4教学评价

以大纲要求和教学内容为基本依据,做到评价方式多样,内容全面。考核和评价具体包括课堂表现和出勤情况、平时的翻译与写作书面作业和期末考试成绩。

3结语

经过一学期的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改革实践之后,课程设置改革后的实验班英语成绩比传统公外英语教学的对照班有明显的提升。学生一致认为,经过医学英语知识的学习,他们大体掌握了医学英语论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能够写出符合要求的医学论文英语摘要,对自己的专业英语水平有了一定的自信,部分同学还在期刊上发表了医学研究论文。由此可见,传统的公共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不断摸索总结,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找出最适合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的模式。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教学;融合

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到来对我们的英语教学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它一方面凸显了传统教学模式“粉笔+黑板+教材”的力不从心,另一方面给我们的传统英语教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融入计算机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英语教学中计算机技术的课前准备

在英语教学中,计算机技术可以支持各种教学策略的运用。而针对每一种教学策略的不同特点,则要注意侧重于使用不同的计算机技术的支持手段。作者以课堂上的课件运用为例,来说明计算机技术的课前准备在英语课堂上使用的重要性。通常课堂上教师都会把需要讲解的单词制成幻灯片进行演示,但往往学生会感到很枯燥乏味。其原因就在于幻灯片内容太多,而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会压缩每一页幻灯片的内容。此时的学生已不能全神贯注地倾听,而需要不停地埋头记笔记,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效率。所以,一个小时大约放映20张幻灯片才是比较合理的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当然课件的制作还要与教师的风格相吻合,既体现教师的思想又让学生易于接受。

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对于幻灯片的制作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色彩的运用是需要注意的,因为色彩能抓住到学生的注意力,调节学生的情绪。但色彩也不宜过于花哨,还要考虑到色彩之间的搭配或空间的视觉效果。另外,注意到幻灯片模板与内容的颜色对比,这样学生的视觉效果更清楚。在幻灯片中,可以插入图片或图表,使课堂内容的呈现形式更加生动、具体和系统化。并且现在的计算机技术还支持链接较大的视频文件,这就也可以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二、计算机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的融合

在计算机的运用为大家熟知之后,教师也意识到运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于是计算机技术渐渐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课堂上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来呈现课程内容的结构以及相互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新内容进行系统性框架的构建。事实上,研究发现大量的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会影响学习者的信息处理能力,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的支持,有大量的资源可以融合进课堂教学,这对学生的信息接收是有一定的冲击力的。

英语课堂教学要注意计算机教学手段的使用频率,同时将多媒体辅助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来适时地选用相应的多媒体手段与教学模式。

三、课后计算机技术的运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能够基本掌握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了大学教学一个基本目标。而反映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在撰写英语论文时如何做到格式规范是计算机技术的一个重要运用。另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可以按照老师的要求在网络查找相关资源作为课题的一部分进行补充学习。现在,很多大学英语教学都采用了自主学习系统,学生可以在课后登陆自主学习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在线进行英语课堂学习的补充和自测。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学生有问题不问的现象。

四、结论

著名的传播学者麦克卢汉认为,现代传媒是对人体器官的延伸。21世纪运用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也无疑是对学生器官的延伸。各种大量的声音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和听力,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也要求教师在平时钻研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努力掌握计算机技术,将计算机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相融合,从而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温 . 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J].南昌高专学报,2010(3).

第10篇

 

关键词:大学学生;英语;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学习原则

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留学生论文英语已成为一种国际共同语,成为外交、科学、国际贸易及流行文化等领域中的主导语言。对于在校的中国大学生来说,学好英语尤为重要,良好的英语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其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甚至是其终身学习的重要渠道和工具,是大学生未来步入社会,踏上新工作岗位的敲门砖,也是其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竞争砝码。而明确大学英语的学习目标,了解大学英语学习的原则,对大学生如何学好英语具有一定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一、大学生要了解大纲要求,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英语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用英语进行交际。(伏学英语教学大绷明确规定,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而且还要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信息交流。也就是说,大学生光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和听力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具有用英语进行口头和笔头表达的能力。只有了解了大纲,才能明确大学英语学习的目的和任务,从而增强大学生英语学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二、大学生应遵循的英语学习原则

1、系统原则

英语是由各种子系统组成的一个庞大的系统。如词汇系统就是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工作总结 如果在词汇学习中善于利用此原则,联想到单词之间的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上下义关系及同音异义关系等各种关系,对学习词汇来说是非常有益的。拿同音异义关系来说,同fight读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就有:write(写),wright(制作者),rite(,式)等。

2、简单原则

学习英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从简单开始,学习、使用英语都要遵循简单原则。只有从简单的开始,才容易入门,才容易产生“兴趣”,才容易把事情进行下去。

英语阅读可以从英语简易读物开始,这样就可以读进去,并且读懂它们。读懂就会使人产生成就感,这时自信心就产生了,并且越来越强,也就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英语听、说、写同样要遵守“简单原则”,从最简单的开始。简洁英语(Plain English)在英语国家已成为趋势,即在说或写英文时都力求简单。英语国家人们日常生活的交流是通过有限数量的单词和简单的句型来完成的。事实上,简单的东西如能灵活、准确地使用才是真正重要的。比如,对口语来说,人们并不是看一个人会说多么难的单词,关键在于看他能否熟练运用单词、句型、语法来表达情感、思想。而中国学生尽管学了很多难词,复杂的结构,但就连用简单词和结构来表达思想都做不到,有时用了很多、很复杂的词,一方面不妥,再者也很难让别人明白。其实,当你透彻理解英语中的“小词”、“简单表达方式”时,才能熟练地用简单英语交际。可见,学会容易的东西,并把容易的东西融会贯通地加以运用才是英语学习的关键所在。

3、量的原则

语言的学习是培养一种感觉,而感觉要靠数量的积累来培养。达到了一定的量,“语感”就产生了,这时应再把感觉上升到理念,将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思维中,就能自如地运用英语。量的积累在基础阶段最为重要,基础必须打牢,才能学好英语。

中国学生学习英文精读、精听、精说有余,但泛读、泛听远远不够。没有量的变化,怎么能有质的飞跃?因此,学生学习英语在注重“精”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泛”。比如英语阅读,如果没有读到足够的数量,就无法熟练地阅读;若要学习听力,那就大量地听各种磁带和英语广播,多看英语电视和英文电影;如要学习英语口语,那就尽量多说英文。学习英语不能太急于求成,因为只有有了一定的“量”的积累,才会达到“质”的飞跃。4、模仿原则

作为英语学习者,必须模仿已有的东西,不经历到位的模仿的“创新”意味着错误。创新源于模仿,模仿是学习英语的基础,英语论文 模仿是创新的基础。只有通过模仿,真正掌握了英语的灵魂、精髓,然后才可能谈到自己的语言风格。

学习英语时,模仿原则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模仿对学好语音至关重要。学习语音时,要大量地重复练习音标、单词发音,朗读句子和文章。而在练习过程中,尽量模仿音标发音和单词发音,同时模仿句子的音调和节奏。第二,模仿对学好英语口语来说亦很重要。在学口语时,要尽量模仿已经读过的东西和已经听过的东西。当然,如果模仿已经用“重复原则”所读过的和所听过的,效果就会更好。第三,学习英文写作,模仿的重要性更是显而易见。要读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章、名家的文章,重复地读过多遍而能真正理解了后,就要一丝不苟地去模仿。模仿得越像越好,这是英语学习最基本的常识。

5、兴趣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英语首先要对英语产生兴趣并努力发展这一兴趣,只有这样,才会带着强烈的欲望自主地去听英语、说英语、读英语、写英语,找一切可以提高英语的机会去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在不知不觉中英语能力就会有所提高。反之,就不会有持续的干劲和动力,英语学习将很难坚持下去。所以,英语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英语水平提高的催化剂,每个英语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发现和挖掘自己在英语学习某方面的兴趣,还要有意识、有步骤地去培养和发展自己对英语的兴趣。

如何利用好兴趣原则来学好英语呢?笔者认为,把自己个人的兴趣与英语学习结合起来,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条件。生活中很多爱好都可以与英语学习结合起来,比如你喜欢电影就看英语的,爱读小说就读英语的,热衷于股票就搜集股票英文信息。只要通过英语这个媒体做他喜爱的事,他就走向了英语学习的成功之路。

6、积极主动、持之以恒的原则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英语是学会而不是教会的,课堂上老师所传授的语言知识是为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服务的。传授语言知识仅仅是手段,最终的目的是用英语进行交际。医学论文 因此,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英语学习者,不要过分依赖书本和老师,要积极主动地去学,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学好英语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需要有恒心、有毅力。只有这样,才能学好大学英语,达到大纲要求,才能在以英语为交际工具进行信息交流。

以上这些原则都是“常识”性的。正如美国总统林肯所说:“一个人必须依据语言、逻辑和‘简单的常识’来决定问题和建立自己的行动计划。”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你按照常理去做,你就能够成功。你违背了常理,就不可能成功。当然,成功与否还取决于你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汪荣培,李冬.实用英语词汇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第11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 课程设置 改革 多元化

1.改革的大背景和理论依据

随着英语教学在中学和大学的推广和深入,英语教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蔡基刚 2004;张杰 2002,2005)?特别是在教育部2003年推行高中英语课程新标准的9年以来,大学新生的英语水平在不断提高,对照高中英语课标和大学英语的课程要求, 发现二者无论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诸方面都基本接近甚至相同:普通高中毕业生已达到大约为3300的英语词汇量,其中优秀高中毕业生竟可达到4500的词汇?优秀高中生的英语水平竟在大学学习之前已经达到了大学英语对一般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与此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日趋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与沟通越来越紧密,我国的国际交流和对外经贸活动日益频繁,国家急需一大批既精通经济?管理,又擅长外语的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型高级人才;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国际分工跃跃欲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他们既精通专业业务又有较强的外语能力?

大学生的基础英语水平今非昔比,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如此种种的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如何进行改革以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已成为各高校重点关注的问题?

2.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现状

教育部办公厅2007年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这新要求一出台,全国高校大学英语立即结合各校办学实际,展开了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改革的主要共同点表现在:1?分级学籍管理?本着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新生定位考试(包括口试)的成绩,把学生分A?B?C三级编入A?B?C班学习?2?分级教学模块?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在打好语言基础?语言基础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前者指英语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后者指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进行听?说?读?写?译等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交际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深层人文素质,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各校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中除英语基础类必修课模块和英语提高和应用类的限定选修课模块外,特新增人文素质修养类的任意选修课模块?分入不同级别的学生在第一模块中完成必须课模块的学习后,再根据各课程的选修要求选修第二模块?第三模块,最终达到毕业要求的该课程的全部学分?

3.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改革的设想

2007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给基础较好的学生有发展的空间;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同时要求各高校开设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课程,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对照全国大学英语的现状和2007年的课程教学要求,不难发现:经过近5年的教学实践,这种因材施教的分级分模块教学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都有了更多的人文关照?但是,由于各校课程建设?学籍管理等方面的客观原因,迄今开设的大学英语相关课程的线条依然不够细致?对于占学生主体的B班,强调听说写等语言应用能力的初衷在四?六级等的压力下还是没能得到课时上的保障?鉴于此,我们应该继续推进课程改革并细化该课程设置,以真正实现大学英语教育的目的?

3.1 建立适合校情的水平测试,进行更为客观的学生分级?此水平测试必须是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在内的语言技能测试体系?所有的新生只要通过了此水平考试就可以免修基础英语的所有学分直接进阶拓展类课程?没通过此水平考试的学生根据成绩和教师的建议进入基础英语不同分段的学习,直至通过此考试?向全校所有学生同时?常年开设各种基础英语课程和拓展类课程?使有能力的学生脱颖而出,而不需要被基础阶段四个学期的大学英语所束缚,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他们所需要的东西,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对于能力一般的学生来讲,也不影响他们循序渐进的学习?这样的课程设置能把现有的分级教学落到更细致的实处,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更为细致的思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因此受到激发?

3.2 建立多样化的拓展通识英语教育和一般学术英语课程体系,体现其人文性?实用性,涵盖高级英语技能类课程(英语视听说?英语演讲与辩论?商务谈判?商务英语BEC?实用英语写作?英汉双向翻译技巧?英汉双向口译等)?中西文化类课程( 英语报刊选读?西方经典文献选读?英语国家概况?欧洲文化入门?跨文化交际?中国文化概论(双语)?国学导读(双语)?英美小说选读?英汉文化比较? )和相关专业概论双语课程(根据专业特征设置课程,辅助专业学习,增强求职竞争力)(商贸英语?计算机工程概论?土木工程概论等)?第二外语(日语?法语?德语?韩语等)?国内外深造准备课程(雅思培训?托福培训?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辅导?英语论文摘要写作等)?

3.3 加强双语课的建设,让所有学生每学期至少有一门用英语开设的专业课?一改本校双语课即为英语课件中文授课的旧模式?双语课的建设可以由英美社会文化?中国文化概论?国学导读等公共文化的双语课开始,切实提高学生深层人文修养,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

3.4 完善课程考试评估制度,在加大力度建设英语第二课堂的同时,把学生参与英语第二课堂的表现也纳入成绩评估体系,给学生创造语言实践平台的同时也完善对语言实践的考量?

4.结语

灵活多样化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以语言学习为载体,既能兼顾不同生源的个体语言学习差异,还能充分考虑到学生平衡发展的个性文化需求,更是对学生的就业?继续深造有了人文关照?这样的课程设置必定是大学英语发展的趋势,也是大学英语发展的最终归属?

参考文献

[1] 蔡基刚. 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 . 外语界,2004(2): 22-28.

[2] 蔡基刚. 后大学英语教改依据与对策研究 [J]. 外语电化教学, 2010. 3-12.

[3] 蔡基刚. 压缩大学基础英语,提高语言学习效率——试论重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改革[J]. 外语界,2002(5).

[4] 张杰. 语言全球化:一体化与多元化[J]. 外国语, 2002(6):56-60.

第12篇

任务教学法 大学英语教学 必然性 可行性 启示

20世纪80年代初,任务教学法由英国外语教学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人员在大量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具有重大影响的语言学习方法与模式,已形成一套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目前,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在教学内容、方法、效果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进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也有明显进步。但就大学英语教学(指公共英语教学)而言,多数教师的教学仍注重课堂讲授和传道授业;缺少学生的参与、互动和学生能力的培养;缺乏教学与学生的就业和职业的链接。我们针对目前的问题,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探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推广任务教学法的必然性,对策等。

一、任务教学法的概念、原则及特征

1.任务教学法的概念

任务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以运用交际任务和互动任务作为中心单元,来执行教学内容的计划和传授的一种教学法。该种任务可为语言教学打下有效基础,因为它们:进行有意义的交际、互动和协商,使学习者通过运用地道的语言而习得语法。任务语言教学法是交际法原则的延伸,也是把第二语言习得的原则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的尝试。(A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the using of communicative and interactive tasks as the central units for the planning and delivery of instruction .Such tasks are said to prove an effective basis for language learning since they involve meaningful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and negotiation enable the learners to acquire grammar as a result of engaging in authentic language use.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s an extension of the 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and an attempt by its proponents to apply principles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o teaching.)这是译者管燕红和唐玉柱在《朗文语言教学与应用语言学词典》(第三版)中根据英文对“任务语言教学法”翻译之后做的定义。此种解释准确的说明了任务语言教学的精髓。

2.任务教学法的原则及特征

龚亚夫(2006)提出任务语言教学的七条基本原则,即: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真实性;循环性;相依性;做中学;扶和互动性等原则。任务教学法最突出的特征是“做中学,用中学”。同时,程晓棠(2004)提出教师在执行任务时可以通过六方面体现: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语言;强调学习活动和材料的真实性;学习活动以传达意义为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非教师为中心;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鼓励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因此,教师可以按照上述原则、特征及《要求》,在执行任务中体验任务,有章可循的完成任务。

二、任务教学法的理论假设及任务界定

1.理论假设

任务教学法理论,源于斯蒂芬・可拉申(Stephen・Krashen)提出的二语习得理论假设,基于语言和语言使用分析基础。Breen(2001)的假设认为,当学习者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意义上时,学习的产出值最大。学习理论的依据是认知习得。Ellis(2003)把学习的理论归纳为:①任务为语言习得提供输入和输出的平台;②任务活动及活动中学生的进步都是对学生的激励;③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可以与教师协商解决,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任务教学法强调通过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素质来提高教学水平,把教学重心由形式转向意义,学生通过语言的有效组织,寻求问题的答案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另外,任务教学法强调学生参与的重要性。从此意义上说,任务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要求。任务教学法把语言能力目标与任务完成目标紧密链接,使学生在任务中发展认知潜力,提高应用语言的能力和交际能力。这是英语教学目标与功能在传统教学基础上的实用化转变,把“教师中心”变为“学生中心”,即把关注教法变为关注学法,更加关注学生认知,习得语言的自然过程。Gray(1990)认为,语言学习是交际性的。所以,语言教学应注重将语言交际层面的工具性,教师教学中应注意任务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差异性,满足不同学生的交际需求。

2.任务的界定

任务作为任务教学法和任务大纲的主体,对两者的成功起着关键作用。根据任务教学法的要求,任务应能给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交际环境,使学生体会真实场景下的语言应用。教学活动任务本质上就是日常生活中做的事情。Nunan(1989)认为,一项完整的任务应由目标、输入、活动、教师角色、学生角色和环境六部分构成。在任务活动中,问题激发主要来自学生间的分组活动,而活动环境给学生提供协商与表达的机缘。此活动才是真实的、有意义的活动。

三、任务教学法运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任务教学法在国内外中小学外语教学中成效显著,将其应用于缺乏目的语环境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之中的可行性。我们着重考虑以下因素。

1.大学英语改革现状

英语作为世界性的语言工具日益重要,已成为大学必修课程。掌握好英语必将为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1985年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迄今已29年,为适应形势发展几经修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以下简称《要求》)表明:“学生具备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能听明白英语课程和讲座、能较流畅和准确地对话或讨论、能较成功地阅读英语文献和资料、能用英语写作简短的报告和论文。可见,《要求》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规定大学英语教学要满足各专业学生的发展需求,标明大学英语的教学方向。因此,大学英语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国际交流能力,能作为国家和社会的精英活跃在国际舞台上并有作为的、高素质的、各专业的或综合性的人才,大学英语教育工作就是在此背下改革和发展的。

2.教师因素

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备受重视,教师的教学观念迅速转变和改进。教师着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的实践能力。实践证明,任务教学法着实让学生体验了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并且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另外,高校教师通过教师培训和国外学习,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进步,在设计任务、活动中执行语言功能和运用的能力已有了显著的提高。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且把课堂活动内容与学生的就业紧密串联。

3.就业和学生因素

英语作为学生竞争职场和交际的工具,学生本身产生了动机和需求,他们需要更真实的任务活动、更多的自主体验和表现的时间和空间,并且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和同学的合作。而这些都与任务教学法所倡导参与、交流、合作等理念相符合。调查发现,参与过任务教学活动的同学普遍认为教师在实施任务教学后,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词汇、语法的运用灵活性提高了;在面试中能根据考官的话题随机应变;在工作中能巧妙准确的处理英语语言问题。因此,学生乐意接受和尝试这种教学方式。

四、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实施中的问题、对策及启示

大学英语教学在实施任务型教学法时面临诸多问题,我们应实事求是的解决问题、寻求对策、总结经验。因此,我们应考虑以下方面。

1.语言环境

从宏观方面来说,对外开放的范围广、速度快,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英语在我国的普及达到了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在一些发达城市和公共场合营造使用英语交流的氛围,如机场、港口、口岸、进出口边防站、国际会议、贸易、跨国公司等。要鼓励使用外语交流(包括英语在内的多种语言)来推动对外开放,增进与世界的交流,积极对外宣传我国的良好形象。面对这些问题,大学教师和学生适应时代要求教授和学习未来就业的相关知识及技能。从微观方面来说,我国高校可以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加大英语的使用范围和力度。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方面欠缺。大学外语教学可以通过课内、外构建英语的环境。如小组、话题、每周口述、翻译竞赛;校园广播、大学英语角、歌曲比赛、英语论文比赛。

2.语言目标

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多次调整。很多学生经过8~12年的外语学习,却不能轻松自如地阅读英语原版书籍,特别是听不懂、讲不出,难以直接与外国人沟通,这说明外语教学效果不理想,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因此应当重视外语教学方法的研究,此现象一针见血地指出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摆在首位,切实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能有效地使用英语解决现实中的任务。我们认为任务教学法从建构主义理论角度和解决实际问题角度适合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推行。

3.语言教师

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学科知识,还要有娴熟的教学技能。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师主要来源于英语专业培养的以英语语言文学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硕士或博士(早些时候甚至学士),他们所学知识也主要包括英语语言学理论,英美文学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因此,虽然他们具有较好的语言功底,但由于本身知识结构所限,很难满足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学科知识和技能要求,不能顺利完成《要求》中规定的教学任务。为此,语言教师新的任务是与专业课教师结合学习相关专业课程内容才能帮助学生解决现实中的任务,同时有利于科学研究的进步。这样就解决了搞科研的学生因为语言障碍而阻碍科研的进步。学生解决了语言障碍,那么英语为他们通向更高层次的科学进步架起了桥梁。

4.语言材料

教材是语言任务的主要来源和载体。目前呈现出教材百花齐放的局面,如新视野和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上外版和浙大版大学英语教程等。一是说明大学英语教学繁荣发展,二是因为外语学习理论研究的发展、教学法的演变、教学目标的提高、教学手段的改革、学生视野的拓展和水平的提高等。现有教材已经不符合大学英语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新的教学目标和模式提出了更高的教材要求,而高水平教材的建设需要科学的教学大纲做基础和科学的教学法来实施。目前,大学英语教材多以语言机械训练为形式,不考虑与学科知识结合和学生批判性思维训练。我们认为以任务大纲做理论指导,以任务教学法教授教材是科学的选择,因为它们以科学的课程观、语言观、学习观为基础,并且自产生以来全世界得到实践和验证。

大学英语教学以《要求》为导向,以任务教学大纲指导下的教材为载体,以与学科内容相结合的真实语言材料为操作任务,通过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实践,我们认为任务教学法能发挥出它的优点。叶澜教授曾说,改变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大量时间不是听教师讲,就是听教师与其他同学一问一答的被动听课的情景,要求教师努力提高每个学生参与课堂和任务的可能性。因此,教师和学生在实施任务时,做到准备、操作、归纳任务。用任务语言教学法真正指导大学英语教学,大学英语教学名副其实的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就业者或职业者。

参考文献:

[1]管燕红,唐玉柱.语言教学与应用语言学词典[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11(3):649.

[2]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程晓棠.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Breen,M.P.‘Syllabus Design’in Carter,R.,and Nu nan.D (Eds.)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ber Languag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151-159.

[5]Ellis, Rod. Task - based Language and Teaching[M].Oxford:OUP,2003.

[6]Gray,K.“Syllabus Design for the General Class:What Happens to Theory When You Apply it?”[J].ELT Journal,1990,44(4):261―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