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社团活动实践

大学生社团活动实践

时间:2022-04-19 08:50:37

大学生社团活动实践

第1篇

关键词:高校 共青团 社会实践 有效组织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对大学生开展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举措,是按照高等教育目标的要求,利用寒暑假等相对集中的时间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深入基层,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磨练意志品质,通过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依靠社会力量来完成的一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素质能力的教育实践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学校课堂教育的拓展和补充。因此,作为青年先进组织的高校共青团,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实现大学生素质教育、增强大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而实现其科技文化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最直接、最生动的形式。

近几年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有声有色,实践的内容和形式均有了一些突破,各个地方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成功经验。本文是对高校共青团进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效组织的概括和对未来发展的一些探讨。

1.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共青团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特色和优势所在

高校共青团工作通常围绕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课外科技学术活动等展开的,几个方面相互联系,缺一不可。而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地位和作用日显凸现,并已逐步成为许多高校特别是理工、农、医学院校共青团工作的特色和优势。一方面,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项系统工作,有着严密的组织、科学的程序、明确的目标、合理的模式,有一套合理的运行机制;另一方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教育创新的内容和手段,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形式,从学生自发利用节假日分散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到组织集中小分队的实践活动,均体现了“创新”和“自主”的精神,对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2.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2.1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青年学生认识国情、确立正确价值观,并激发成长成才的需要

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有组织地走向社会,开展社会调查、科技服务、卫生文化宣传、劳动锻炼、勤工俭学。这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增强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能力,增加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激发他们勤学成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社会实践是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有力强化,生动、直接的社会实践形式,往往能够起到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 当今社会新旧体制交替、传统观念和现念相互融合,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阵痛并存使理论问题复杂化,对这些新问题和矛盾的认识、解决,单靠学校的引导和教育是很难奏效的,而有组织的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他们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激发努力他们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从而达到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目的。

2.2促进校风学风建设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在丰富广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同时,无疑可以对一些负面因素产生挤出效应,它可以将一部分学生从游戏厅、网吧等场所吸引过来,使他们纷纷走向图书馆、实验室、体育馆或更广阔的社会实践基地,为一个发明、一份社会调查报告、一个医疗问题而思考、实验,不断地查阅资料,了解信息。这样校风学风会明显好转,校园文明建设得到加强。

2.3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误导,很多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动手能力相对较为薄弱,而这种情况又常常因为缺乏有效的措施和方法而得不到缓解,而社会实践活动,可使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验、分析处理来使自己的应变能力和动手能力大大提高;另一方面,有些社会实践活动需要靠学生的自主锻炼和老师指导来完成,而老师的指导往往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则在明确方向的情况下有了长足的进步。

2.4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参加每一项实践活动,常常需要宽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专业技能,而学生可以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信息、参观访问、亲自动手来开阔视野,增加知识的容量。2l世纪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宽口径,厚基础,能力强,素质高”的创新人才,社会实践活动已成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有效方法和良好途径,许多学生就是在实践活动中丰富和完善自我知识化结构、拓宽知识面的。

3.共青团有效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措施

3.1加大重视力度,制定合理规划

号召各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人、塑造人为目标,用“素质教育”来统揽共青团工作,以加大共青团在素质教育中的力度;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必须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并将其纳入到整个共青团工作的整体规划,建立层层负责,分级管理的合理机制,同时,还要制定科学的具体规划,包括基本目标、主要内容、大致形式、相应步骤、具体措施等,使得组织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更具有可操作性。

3.2注重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培训工作

在共青团统一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之前,应做好学生的宣传动员工作,根据实践目的选择队员组队,并进行必要的培训和辅导,如:组织“宣讲科学发展观”小分队时,应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间、背景、实质及与广大劳动人民联系的切入点;组织文艺小分队时,邀请专业艺术老师帮助学生排练一些符合大众口味的节目;组织卫生小分队时,应让学生先了解实践基地医疗卫生状况、气候、常见病、多发病及对这些情况的应对措施,通过一系列培训和辅导,以确保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3.3把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

组织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要学习宣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努力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以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大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4把社会实践活动与卫生服务结合起来

鼓励大学生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所学专业紧密相连,作为医学院校,我校每年都组织大学生到基层输送医疗卫生信息,开展有关农村健康普查,并与当地卫生院(所)连合开展医疗服务活动,帮助贫穷落后地区医疗卫生人员开拓视野,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同时在服务当地老百姓的同时,可以检验大学生自身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来激发他们的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

3.5把社会实践活动与勤工助学结合起来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大学收费制也有了一定的变化,学生每年除了生活费之外还得缴纳几千元的学费,这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因此,现在各高校贫困生所占比例较大,一方面国家、社会、学校给了一定的奖、助、贷政策,但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主要的应是给贫困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让贫困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报酬,帮助自己顺利完成学业。

3.6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建设

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应注重与当地有关部门和有关用人单位联系,并以此为依托,建立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开拓高校社会实践市场,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就业、创业相结合,这不仅可以使大学生在工作中锻炼自己,也可做好职前准备工作。

3.7组织专业老师指导社会实践

专业老师参加社会实践可以为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必要和有用的指导,使学生在参与实践中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提高,也加强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同时还提高了社会实践效果。

3.8做好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表彰工作

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应及时总结同时进行表彰。从活动的组织、开展、取得成果、存在问题、实践体会等诸方面进行总结交流,对于出现的问题应及时指出并加以改正,好的方面应大力推广、给予表彰,从而促进实践者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同时对于组织者而言,及时总结活动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提高组织水平。

总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参加工作前的主动实验和自觉锻炼,是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途径,高校共青团应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活动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学规划、合理安排,认真实践,努力发挥共青团组织的指导作用和育人功能,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锐,黄泽元.大学共青城[m].甘肃: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10):124

作者简介:

第2篇

1.1制度化保障

建立学生社团开始社会实践活动的激励机制高职院校应加大对大学生开始社会实践活动的支持力度,在政策引导方面给予制度支持,一是建立健全社会实践学分制度,即将社会实践作为一门大学生的必(选)修课程纳入到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去,肯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建立完备的社会实践成果认定规范与流程,以制度化的形式加以固定;二是建立健全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负责制度,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其指导教师应是该社团的指导教师(在开展大型活动时,可以增聘1-2名指导教师),肯定指导教师的工作量,激励专业教师参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热情,让教师积极深入基层,在以个人专业素养引导学生的同时,锻炼个人专业业务水平,扩大课堂教学信息量;三是建立健全大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引导机制,在社团管理规范中,结合社团的性质与类别,规定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大致方向与频次,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发挥大学生的智力优势;四是建立健全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激励机制,对开展效果好、辐射范围大、社会反响好的优秀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指导教师给予表彰,对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优秀的学生社团在社团评比中给予倾斜,以形成高职院校大学生走向社会、服务地方经济、服务社会大众的良好文化氛围。

1.2项目化操作

促进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内容的持续更新项目化操作是指将学生社团在开展某项社会实践活动之初,以项目申报书的形式向团组织申报社会实践活动项目,遵照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方式方法,需要学生在完成社会实践活动后提交较为完整、科学的实践报告或者调查报告等。这种操作方法是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一种系统式的管理办法,在很多高职院校都得到实施。如在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自2004年开始,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就开始引入了项目化,至今已成功实施了10年,累计立项的校级社会实践团队和院校社会实践团队近200项。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项目化运作有如下优点:一是有利于将学生的科研创新与实践有机结合,在实践中进行科研创新,在科研创新过程中进行实践检验,学生在开展社会实践的同时,能够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有更为清晰的理解,同时将毕业设计、科研项目揉入到实践过程中;二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专业特性,可以使开展教科研的社团指导教师受益,教师借助学生的力量开展科研项目论证、中试等工作,同时也为社会实践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经费保障;三是进一步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创新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也为大学生在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四是使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性更加明确,使单一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更为丰满,参与其中的学生收获更多,避免了活动内容简单、形式单一带来的不良影响,使社会实践活动更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学生,真正使学生了解国情、服务社会、增长才干,从而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因而,高职院校应积极支持学生社团开展项目化社会实践的尝试,发挥学生社团尤其是专业类社团开展项目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申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社会实践社团化运作模式走上一条科学化、长期化的健康发展道路。

1.3专业化实施

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优势,打造精品活动依托社团开展社会实践要紧扣社团的专业性质与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社团专业知识背景,同时提供活动层次。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社团的性质进行分类,各类社团应根据个人特点开展与之相对应的活动。对于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而言,应充分利用社团专业知识背景,发挥自身优势。这样,既可以让社团成员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检验理论知识,增强对所学专业的认知,巩固专业思维,提升专业归属感;也可以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层次和内涵。如,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协会到农村开展农机维修,电子协会进社区开展家电维修,英语社到偏远山村开展英语支教,街舞协会开展老年舞培训等等。

1.4基地化承载

为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广阔平台社会实践基地有别于我们理解的活动场所,基地是一个相对稳定、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供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锻炼的物质平台和场地资源。近些年,高职院校十分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近三年来,累计建设社会实践基地100余家,其中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40余家,为大学生开始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平台。一个优秀的社会实践基地必须满足如下几个条件:一是明确的思想性,具有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功能,不能违背教育的基本原则;二是具有一定的专业价值,能够提供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平台,避免活动内容单一、形式简单、思想消极的不良影响;三是社会实践基地方与学生双赢,应在对大学生起到教育作用的同时不忽略基地的利益,强调双方利益最大化。此外,在众多社会实践基地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品牌基地、精品基地、优秀基地的示范作用,开展优秀社会实践基地评比。地方政府也应该响应高职院校和社会实践基地双方的诉求,为社会实践基地在税收、人员培训、产品宣传等方面给予支持,充分调动基地单位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育人的良好氛围。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两种资源提供了通道,是整合大学生社会教育资源的途径,为大学生尽快走入社会提供了方便,也为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了机会。在当前社会背景条件下,只有实现双赢的社会实践基地才有生命力,即各社会实践基地力争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接受思想教育的场所和施展才华的平台。

1.5科学化管理,建立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社团化运作模式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坚持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管理的原则,科学化管理社团社会实践,建立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额长效机制。一是要建立学生社团尤其是专业实践类社团的量化指标考核体系,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考核体系当中;二是加大社团社会实践的总结制度,把实践工作经验总结与升华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定下来,常抓不懈,在常规工作中寻求亮点,不断创新;三是围绕精品社团建设,开展“一社团一品牌”活动,加大社团品牌活动建设,引导学生社团将活动重心由“内部相对封闭型”向“社会开放型”转变,由“自娱型”向“服务型”转变;四是高度重视社团社会实践对于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在活动时间上进行外延,在活动内容上进行拓展,在活动形式上丰富,力争社团社会实践的常态化。

2结语

第3篇

关键词:专业社团;实践教学;合法的边缘性参与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8-0010-04

一、研究问题: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创新

通常高等院校本科专业被划分为“文”、“理”两大类,文、法、财经等统称为文科。传统的文科教学以课堂宣讲为主,不注重实践教学工作[1]。近几年,以素质教育为内容的教学改革,使我国大学文科教学正在发生深刻而持久的变化,其中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便是一例。

然而由于实践教学没有材和相对固定的教师,同时考核手段比较单一,缺少统一标准,因此往往是教学体系中的薄弱环节[2-3]。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就产生了传统的“放羊型”和“教师主导型”两种组织方式。第一种“放羊型”。许多院校专业采取一种相对灵活的变通方法,动员学生自己去联系实践单位。第二种“教师主导型”。由教学单位统一安排实践的地点、时间以及内容,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学生按照教学单位的安排,完成实践教学内容[4]。第一种组织方式表面上看起来是缓解了统一安排实践单位的接待压力,解决了经费问题,但实际效果上却是学校对实践的学生失去了监管。这样也就难免出现流于形式、疏于管理的“放羊局面”,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5]。第二种组织方式虽然能够完成学校对学生的实践要求,但是学生的主动性较差,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在各种活动中容易出现交差应付的态度,以拿到学分为目的,很难真正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技能。

随着各个高校大幅度增加本科生教学实习实践经费,一线教学单位开始重新探索文科实践教学的方式,在全国很多高校出现了新的文科实践教学的组织方式:专业社团。它是指在本专业范围内,所有学生自动获得成员资格,具有自我服务、自我学习功能的共同体。专业社团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实践教学组织松散的局面,通过增加学生参与的权利,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6]。

专业社团与普通的学生社团有很大不同,它虽然不是一个教学机构,却参与着实践教学的全部过程,为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建立了良好的平台,真正实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实践结构。实践教学是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和课程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专业社团这种新的组织方式,有效地改进了传统的文科实践教学组织形式,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研究专业社团这种新的实践教学组织方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具体的实施效果既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又有深刻的实践意义。本文从结构功能分析视角出发,以情境学习理论为基础,构建学生通过专业社团学习实践知识的分析框架,通过X校P系专业社团建立、运作的案例分析,呈现出专业社团中学习知识的结构和内部运行机制,最终总结出专业社团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和效果,探索其改善教学效果的途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二、分析框架:合法的边缘性参与

在20世纪,学习理论关于实践教学的看法,影响着人们对学习、教学的认识。莱夫等人发现了“默会知识”对新学者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情景学习的观点。该观点强调了“社会实践与社会生活”“合法边缘性参与”与“实践共同体”等要素(lave,1991)。莱夫通过5个学徒制案例分析,发现情景学习是一种“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边缘性”意味着置身于由某个共同体定义的参与领域中多元化的、多样性的、或多或少的投入和包含于其中的存在方式,关系到在社会世界中的定位。合法的边缘性暗示着权力关系的社会结构,边缘性是一个授权的位置,合法的边缘性本身就是拥权和失权的源头。

专业社团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显现正是“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机制能够充分得到发挥。专业社团具备了情景学习理论中要求的“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条件,创造了潜在的知识,新同学可以通过合法的边缘性进入的方式来学习这些知识。该学习活动具有一种特有的模式,有强烈的目标。作为边缘性参与者,学习者能够就整个事务是怎样的、需要学习些什么等问题形成一种看法。从传统的实践教学组织方式向专业社团这种新的组织方式转变的过程中,专业社团能够发挥优势的四个关键因素是“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形成“实践共同体”。

图1 实践教学理论分析框架

(一)资格准入:合法性

莱夫等指出,在情境学习中合法性是指实践共同体中的各方都愿意接受新来的不够资格的人成为共同体中的一员(lave,2004)。对专业社团而言,首先必须是专业的成员。专业社团成立之初,大多数并没有在校团委注册,而仅仅是围绕着专业教学与教育开展活动,它的天然成员是教学单位专业的所有成员,但不排斥其他学院、专业的学生参加“”活动。要想成为社团的核心成员,必须是从始至终参与社团、对社团做出重大贡献的学生,他们有时间、有精力、有能力参加社团活动,这样就确保了必须是本专业的学生才有这个资格作为“核心”参与社团的活动。与此同时具备了这个天然的成员资格,也有义务去参加社团活动。

实践教学现在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X大学文科专业中,实践课程占到了全部学分的25%。基于其重要性,所有学生都有义务参加以专业社团为载体的实践教学活动,只有参加了社团组织的活动,达到学校、专业的要求才能够拿到学分。

参加专业社团的资格是天然的,同时实践教学工作要求学生必须参加专业社团活动,两者构成了专业社团的合法性。

(二)参与结构:从边缘到核心

所谓边缘,是指初始学习者开始只能围绕重要的成员转,做一些的工作,然后随着技能的增长,才被允许做重要的工作,进入圈子的核心(莱夫,2004)。莱夫指出,在学习实践的技能时,不能够简单地一蹴而就。分配给一名新成员的任务是短暂而简单的,所以失误的代价相对较小,新成员对整个活动任务不需负重要责任。新成员的任务往往定位在工作过程的枝端末节,而不是工作的中心环节,在大部分时间内,玩和工作之间以及边缘性活动和其他工作之间的区别是不很明显的(莱夫,2004)。

正是从边缘到核心的参与结构,使得专业社团各个年级之间、不同学生之间能够有序地参加社团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如果偏离位置,必然会事倍功半。实践教学中,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由专业社团负责设计整体的实践安排以及具体工作的实施。这样就会存在一个核心的团队,通常由3―5人或者最多10人构成,这些学生谙熟实习的整个过程,之前参与过实习工作,能够按照指导教师的安排,完成学校安排的实习工作。而初始参加教学实习的学生,在边缘参与,在观察中学习,在活动中体会整个过程的实践教学的全部过程。在实践教学中不仅仅学习了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还从外部观察核心成员的组织工作和实际操作。这样就可以形成从边缘到核心的交替转换。

专业社团如同其他学生社团一样,每年都要面临大四学生毕业的问题,人员要大幅度地更换。如果没有畅通的机制促使一批批成员成长起来,专业社团的持久性就会受到质疑。因此专业社团通过从边缘到核心的不断地转换,每一级学生能够得到锻炼,从一般的参与者到核心的参与者,这样的社团才具备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新成员在参与团体的实践活动中,从老成员那里承袭这些共同的经验、价值、信念与规范,从比较边缘的、的参与逐步发展到核心的实质性参与,从团体的边缘向中心逐渐靠拢,并逐步确立自己在团体中的身份和自我价值感,意味着变成一个充分的参与者、一个成员。

(三)参与目标:形成实践共同体

传统的实践教学因为缺乏学生的充分参与,存在着有教师参与和无教师参与的区别,课上和课下的区别。专业社团成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组织实践教学工作,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地参加实践活动,解决传统实践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专业社团从根本上来说是学生组织,由各级学生构成。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设计出适合学生参与的、调动大家积极性的活动来。一方面有教学任务的压力,教师赋予的权威,另一方面,都是本专业的同学,朝夕相处使得核心团队对同学们的了解较之一般的学生社团更胜一筹。同吃同住,生活在一个小范围的空间区域中;一起上课,通过学生之间交流产生情感,都对其组织合适的活动有促进作用。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三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使新手进入实践共同体并获得所有共同体成员所必需的资格,这对共同体的再生产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如何建立、发展共同体成为专业社团的一个重要问题。莱夫(lave,1991)认为学习者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他在学习中不仅参与特定的活动,而且还参与特定的社会共同体。要成为实践共同体的一名充分参与者,就需要进入正在进行着的广泛活动,接近老资格的前辈和共同体的其他成员,以及接触信息、资源和参与机会[7]。专业社团作为一个组织,具有学生社团的组织结构,也有其使命――学生一起做好实践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因此各个年级的学生形成了实践共同体,这个团体不是因为要完成某一项具体的活动而将大家临时聚在一起的松散结构,而是其成员具有共同的文化与历史继承,有共同的目标、信念和实践活动的组织。按照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功能与秩序,在实践共同体中锻炼能力,达到教学目标[8]。

三、案例分析:以X大学G社团为例

X大学地理位置较为偏僻,距离省会城市100公里。学校在2010年把当年的实习经费翻倍,达到了人均600元。由于地处偏僻,如果不分散实习,则没有足够多的单位来承受如此众多的学生,如何开展实践教学和实习工作一直是教研室教师的难题。统一的实习存在着学生积极性不高,效果不好的问题。从2010年R学院的三个专业新成立两个组织,加上原来存在的F学社,所有的本科专业均有自己的学生学习组织――专业社团。本节将以G社团为例,讨论本科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

第一步,成立实践共同体――G社团。在学校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的要求下,P系开始就本专业的发展进行规划,通过网络及电话等方式与毕业生及在校生商议P系学生发展能力最需要的事情。经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文科专业的学生读社会科学经典书目少,专业基础知识不牢固。P系数名教师商谈后决定发起成立P系读书会,每月组织两次读书海云,出版一期内部刊物,选刊学生的读书心得。成立专门组织G社团,来维系读书会的日常工作。读书会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织成立,第一次由S老师在大三积极分子中选取3名学生,分别负责宣传、组织和编辑工作,P系的教师自愿参与学生的活动,主要是帮助学生选择书目,带领学生针对书目学习,并对刊物的发表质量最后把关,才能够最终付印。为了行动具有一致性,系主任Y老师将读书会划为实践教学的一部分,是分散实习的主要形式。

在P系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成立了学习实践共同体,该共同体最初主要是负责读书会的组织、宣传和编辑。步入正轨之后,具体实践教学和实习的活动,交予G社团来负责安排,比如召开会议,组织同学参加,选定书目等。在外出实习的过程中以G社团成员为核心,根据教师的指导安排,执行组织同学的任务,安排好学习、实践、讨论等实习环节。此举有力地提高了各个环节的参与程度。

第二步,确立边界领域:成员和活动边界。G社团的活动范围是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逐渐扩大的,最初其活动范围主要是读书会,组织撰写读书心得,帮助指导教师刊印出版物。随着G社团的核心团队的成熟和稳定,开始全面介入到实习的全过程。G社团的读书会最初的参加者是P系的教师和大一、大二、大三全部学生,因为读书会是学生实习的一部分,因此P系的天然边界是全部成员。但是该读书会是向外部开放的,成立不久,在本校攻读研究生的本系毕业生受邀参加读书活动,撰写读书心得与寄语;与此同时,G社团的读书活动也向学校其他成员开放。但核心参与者和组织者都是本系成员。本系的成员获得天然的成员资格。正是有了合理的边界领域才造就了社团的活动范围,在此基础上,确定专业社团的成员以及其具有天然参加活动得到锻炼的权利[9]。

第三步,从边缘到核心的参与方式。(有点像晋升机制一样,但这种参与结构变化是有条件的,如何筛选、如何晋升。)要成为社团的一名充分参与者,就需要进入正在进行着的广泛活动,接近老资格的前辈和社团中的其他成员,以及接触信息、资源和参与机会。参与方式对于获得社团中的核心成员的资格是非常重要的。G社团成立之初,核心团队由教师选拔高年级学生加入。在新老学生数次交替之后,成员的积极性和贡献成为进入核心团队的重要考虑因素。成员最初开始时更多通过积极阅读,在读书会上发表意见,逐步得到同学的认可。对管理工作有兴趣的学生,可以报名参加G社团的3个部门。在经过数月的参与之后,他们在的工作中了解了整个社团的工作流程,与同学打交道的方式,以及与教师沟通的方法。

G社团的核心成员由此实现了管理组织会员由边缘到核心的转变。在读书会的开展过程中,参与的学生也是逐步从边缘到核心。

第四步,参与核心活动读书会。P系系主任按照教师的专长,结合学生的需求,每学期每个教师选择一本书和一个讨论主题参与活动。在G社团组织部的协调下,每周在固定地点召开读书会。P系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目和讨论主题参与,但每学期至少要参与2次,才能达到实践教学的最低要求。读书会的核心成员通常认真阅读,准备发言稿,较多参与活动,低年级学生多数来听一听讨论会的内容,了解讨论书目的大概意思。参与的深度因为每个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不同有所差别。

G社团还深入参与P系外出实习活动。核心团队对外出实习,尤其是集中实践过程中的召集、组织以及动员工作的承担,有力地提高了实习的组织水平,使得一切实习工作都有序进行。因此整个实习中的经典书目、文献阅读讨论会、报告会、外出考察活动,以及深入基层调研,从日常组织工作到事后的整理,都有G社团的努力。正是G社团成员的多层次、不同程度的参与,使得实习工作得以更加顺利地开展。

共同体成员拥有不同的兴趣,对活动做出不同的贡献,并且持有不同的观点。我们认为,多种层次的参与是实践共同体的成员关系所必需的。它实际意味着一个活动系统中的参与,参与者共享他们对于该活动系统的理解,这种理解与他们所进行的行动、该行动在他们生活中的意义以及对所在共同体的意义相关。正是G社团与P系的实践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社团的积极性,使得不同的同学在活动中有不同程度的参与,最终各有所得。

四、专业社团:合法性的边缘性参与新实践

通过专业社团学习知识、技能的机制符合情景式学习理论的主要要素。在此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获得身份认同与成员资格,也与从“新手”走向“熟练”这样一个从“边缘参与”走向“完全参与”的内在过程密不可分的(lave,2004)。在专业社团这个实践共同体中,从“边缘参与”到“完全参与”的过程之中,每个成员应当获得的知识、技能、身份、地位等都融入由教师、学生、专业形成的实践共同体――专业社团。

专业社团融入到实践教学的全过程,与“放羊型”和“教师主导型”相比,是一种全新的组织方式,它的具体的组织效果可以从三者在实践要素的比较中看出。就实践教学而言,评价实践教学的要素可以从教师参与程度、实践载体、实践主体、实践方式和实践效果五个方面进行(如表1所示)。专业社团的组织形式使得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参与社团活动和社团管理,在关键问题上起到主导作用,而实践的载体上专业社团为主要的实践平台,同时发挥了社团成员也是实习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具体实践活动的安排均由学生来执行、沟通。社团成员通过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这种“学徒制”的方式,以从边缘到核心的机制,在实践效果上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收获很大。专业社团构建起高效率的实践教学的骨架,有了专业社团,使得各部分实践教学能够有效地运转,较之其他的组织方式有了不小的进展,使得学生、教师、实践能够有机融合在一起。

表1 实践教学组织方式对比

五、总结和建议

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一样,是构成高等教育知识理论体系学习的重要环节。而在实践教学环节,由于长期以来多种因素的限制,现阶段多数高校都是以“放羊型”和“教师主导型”两种方式组织完成专业的实践教学任务,但是这两种方式仅仅完成了“表面任务”,并没有很好地起到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有效组织的功能。专业社团能够有效地改变过去实践的不利局面,有效调动起来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同时给学生以观察学习实践知识的平台,使其按照科学的学习逻辑,完成实践教学的任务。并赋予学生很大的自,明确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这一切都体现了专业社团在实践教学中的优越性。因此有必要将这种形式进行总结,并予以大力推广。

对高校而言,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必须有学生的充分参与。因此有条件的文科专业可以尝试建立“专业社团”组织,并贯彻融入到全部的实践过程,将整个实践教学工作由过去短期集中式的实践拉长到整个学年进行统一安排,通过把过去无组织实习方式转变为有序实习的状态。同时不断总结建立实践社团的经验,不断完善其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应该大力发展专业社团,完善文科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周建平.大学实践教学的变革:情境学习理论的视角

[J].高教探索,2009,(4).

[2]肖伟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

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4).

[3]刘钰,张会平.实践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以清华

大学文科教学为案例[J].教育探索,2006,(11).

[4]编写组.高等教育学[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0:

122-126.

[5]宋毅,孙发利.现代阐释学对大学文科教学理念的启示

[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0).

[6]陈文江.面向21世纪的文科实践教学改革[J].科学、经

济、社会,2003,(2).

[7][美]J・莱夫,[美]E・温格;王文静.情境学习:合法的边

缘性参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12.

[8]Lave J,Wenger E.Situated learning: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M].Cambridge univer-

sity press,1991:16-19.

[9]Safran L.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

第4篇

7月3日上午,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活动中心大厅人潮拥簇,红旗飘扬,我校XX年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隆重举行。近百名"三下乡"志愿者代表参加了出征仪式,这标志着我校XX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正式拉开了序幕。校党委副书记傅进军代表学校作了动员讲话并为每个小分队授旗,要求同学们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认识,充分认识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加强学习、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探索创新、增强社会实践服务的能力。仪式上,校团委陈巍书记介绍了今年我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筹备情况及在非典时期本次活动的特色。人文学院郝丽萍书记对本次出征仪式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并且从"两课"教学的要求出发,要求同学们在去年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两课,在社会实践中多发现问题,多思考问题,并且把问题带回来,作为新学期两课教学的生动案例。校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会长童吟代表近30支小分队、数千名志愿者表示要认真、圆满完成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追求真知、锤炼品德、进取创新,奉献人民。

今年我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团委的统一部署下,各级团学组织精心安排落实,实践活动以育人为中心,突出"实践三个代表、弘扬民族精神"这一主题,围绕"我省’生态省’建设和非典防治"两个重点,开展xx大精神宣讲、法律普及、支教扫盲、环境保护、社区团建等一系列活动。较之以往,今年的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因为非典起动比较迟,但由于准备充分,所以落实快、组队精、特色明显,在继承和学习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形势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实践三个代表、弘扬民族精神"的实践主题。

为深入学习、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配合和推动xx大精神主题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服务于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我校各学院团学组织在实践活动中紧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采取了理论宣讲、实践服务、学习考察等形式宣传和实践"三个代表"。如电子信息分院赴安吉的"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和软件分院"三个代表"实践小分队,通过信息支教、计算机知识培训、乡镇网站建设帮助乡镇村民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在服务中宣传和实践"三个代表";自动化分院赴岱山"科技下海岛、文化送船头"--"三个代表"实践活动在海岛小分队、计算机分院轻纺城之信息化实践小分队和校邓小平理论研究会 "三个代表"社区行实践团则通过寻访革命旧址、社会调研、参观调查、文艺演出、图片宣传等使学生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参与海岛建设、经济建设和社区团建工作。

二、围绕"我省’生态省’建设"和"非典防治"两个重点

紧密结合抗击非典的伟大实践,通过组织广大青年学生参与文艺演出、发放资料、座谈、实地调研等方式,大力弘扬和实践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伟大民族精神,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健康成长。作为省级社会实践重点小分队的管理分院"省内主要城镇绿化环境状况"调研小分队和机电分院"生态浙江、环保调查"小分队以及青年志愿者协会赴桐庐"农村基本卫生状况"调查小分队对我省主要城区、城镇、农村如杭州、宁波、温州、金华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发挥了在校青年大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优势,引导和帮助广大市民群众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及参与自身生存环境建设的积极性,了解了各级政府在非典时期及此后的各种有效防治举措,为人类如何保护自己、与自然和谐共处提出了不少建议和意见。

整个实践活动,将围绕"’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参与’生态省’建设实践服务"、"’非典防治与环境保护’实践服务"、"’信息化与经济建设和小康社会’实践服务"等四方面内容展开。

三、进一步探索"两课"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今年我校的社会实践活动继续结合高校"两课"的改革,组织进行思想道德修养课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探索。团委与人文学院共同组织了"新时期下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经营体制改革"调查小分队、"全球化对生活期望及教育期望的影响"调研小分队、"对浙江公众转基因食品的态度"调查小分队等三支小分队,分别由人文学院任课教师担任带队和指导老师开展实践活动。参与"两课"实践小分队的学生来自全校各个分院、各个年级,通过问卷调查、讲座、调研与学生专业相结合,在实践中"渗透"教育思想,两课教师、两课研究课题继续充实今年我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四、尝试社团独立组队与建立实践基地两条新路子。

第5篇

7月3日上午,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活动中心大厅人潮拥簇,红旗飘扬,我校20__年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隆重举行。近百名三下乡志愿者代表参加了出征仪式,这标志着我校20__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正式拉开了序幕。校党委副书记傅进军代表学校作了动员讲话并为每个小分队授旗,要求同学们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认识,充分认识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加强学习、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探索创新、增强社会实践服务的能力。仪式上,校团委陈巍书记介绍了今年我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筹备情况及在非典时期本次活动的特色。人文学院郝丽萍书记对本次出征仪式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并且从两课教学的要求出发,要求同学们在去年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两课,在社会实践中多发现问题,多思考问题,并且把问题带回来,作为新学期两课教学的生动案例。校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会长童吟代表近30支小分队、数千名志愿者表示要认真、圆满完成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追求真知、锤炼品德、进取创新,奉献人民。今年我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团委的统一部署下,各级团学组织精心安排落实,实践活动以育人为中心,突出实践三个代表、弘扬民族精神这一主题,围绕我省’生态省’建设和非典防治两个重点,开展十六大精神宣讲、法律普及、支教扫盲、环境保护、社区团建等一系列活动。较之以往,今年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因为非典起动比较迟,但由于准备充分,所以落实快、组队精、特色明显,在继承和学习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形势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实践三个代表、弘扬民族精神的实践主题。为深入学习、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配合和推动十六大精神主题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服务于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我校各学院团学组织在实践活动中紧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采取了理论宣讲、实践服务、学习考察等形式宣传和实践三个代表。如电子信息分院赴安吉的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和软件分院三个代表实践小分队,通过信息支教、计算机知识培训、乡镇网站建设帮助乡镇村民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在服务中宣传和实践三个代表;自动化分院赴岱山科技下海岛、文化送船头--三个代表实践活动在海岛小分队、计算机分院轻纺城之信息化实践小分队和校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三个代表社区行实践团则通过寻访革命旧址、社会调研、参观调查、文艺演出、图片宣传等使学生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参与海岛建设、经济建设和社区团建工作。二、围绕我省’生态省’建设和非典防治两个重点紧密结合抗击非典的伟大实践,通过组织广大青年学生参与文艺演出、发放资料、座谈、实地调研等方式,大力弘扬和实践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伟大民族精神,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健康成长。作为省级社会实践重点小分队的管理分院省内主要城镇绿化环境状况调研小分队和机电分院生态浙江、环保调查小分队以及青年志愿者协会赴桐庐农村基本卫生状况调查小分队对我省主要城区、城镇、农村如杭州、宁波、温州、金华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发挥了在校青年大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优势,引导和帮助广大市民群众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及参与自身生存环境建设的积极性,了解了各级政府在非典时期及此后的各种有效防治举措,为人类如何保护自己、与自然和谐共处提出了不少建议和意见。

整个实践活动,将围绕’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参与’生态省’建设实践服务、’非典防治与环境保护’实践服务、’信息化与经济建设和小康社会’实践服务等四方面内容展开。

三、进一步探索两课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今年我校的社会实践活动继续结合高校两课的改革,组织进行思想道德修养课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探索。团委与人文学院共同组织了新时期下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经营体制改革调查小分队、全球化对青年人生活期望及教育期望的影响调研小分队、对浙江公众转基因食品的态度调查小分队等三支小分队,分别由人文学院任课教师担任带队和指导 老师开展实践活动。参与两课实践小分队的学生来自全校各个分院、各个年级,通过问卷调查、讲座、调研与学生专业相结合,在实践中渗透教育思想,两课教师、两课研究课题继续充实今年我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四、尝试社团独立组队与建立实践基地两条新路子。

几年来,校团委结合社会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不断有所创新。社团独立组织社会实践小分队并建立长期的社团实践基地将是我校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又一特色。

我校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宣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响应团中央关于开展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的活动的号召,组织了三个代表社区行社会实践服务团,并成为全国百支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团队伍的一支。应共青团杭州市上城区团区委的邀请,在20__年暑期将年初由杭电团委与原杭州市上城区城站街道(现小营街道)开展的党团共建兴社区,携手共奔小康路的系列活动进行全面升级,将前期的共建成果和经验在整个上城区六大街道进行推广,把"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社区团建工作"作为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课题,合力探索区校共建这一社区团建工作的新模型,并将其确立为长期的实践基地。除了校邓研会外,今年我校独立组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还有青年志愿者协会。社团在校党委、团委的支持和指导下独立组团,组织队员开展此类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为思政工作三进中的进社团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我校社团发展的新面貌。学生社团负责人在活动方案的策划、实际联系以及组织开展等方面体现出来的领导能力,使我们对社团的发展和定位有了新的认识。

[1]

在百度搜索:实践三个代表弘扬民族精神--20__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第6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2-0228-02

为了跟踪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教育部、河南省教育厅分别开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跟踪调查,从部分高校抽取样本进行研究,黄河科技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是其中之一。在调查的700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中,发现学生对于社会实践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在讲座、演讲、竞赛、体育活动、参观考察等诸多日常活动形式中,40.2%的学生选择了最喜欢社会实践。在问及学生对学校的社会实践工作是否满意时,18.6%的学生表示不满意;在问及学校最应该加强对学生哪方面的培养时,31.53%的学生选择了实践能力。这一连串的数字都给了我们一个信号,艺术设计专业的同学对于社会实践有着强烈的需求,他们希望学校能够给他们搭建一个平台让他们能够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来。为了满足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需求,黄河科技学院团委认真策划、组织了以“实践与创新结合增长才干,知识与品德共促建功社会” 为主题,以“永跟党走 建功中原”为口号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笔者在参与和组织实施了这一系列活动中,感悟颇多,在此,就如何组织和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效性,浅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理清思路,认清形势,深刻认识社会实践教育的重要意义

1.暑期社会实践使同学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对于加深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着眼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注重大学生的生活体验,尊重大学生个体的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依据大学生的志趣、才能、资质和特长,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需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参与技术改造、工艺革新、先进适用技术传播,为经济社会发展献技出力,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良好的学术道德,弘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规范和促进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提高创业技能,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二、精心组织,加强管理,讲究实效

为确保社会实践取得实效,学校团委在坚持以往重点组队、分散实习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改革,加大了学院的参与力度,团队的指导力度。通过学生自组、学院审核、学校指导三个步骤,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学院审核掌控的主动性,学校宏观指导的针对性,力求将社会实践工作落到实处。

1.分层次确立团队,完善全面考核机制。为了进一步加强学院对社会实践的指导和扶持力度,校团委针对学生申报的团队进行了统一审核,确立了A、B、C三类团队,分别是校级、院级、个人三个层次。校级团队由学校团委直接负责,分派教师,联系服务地,监管实践工作的具体进展情况。院级团队则由各个学院具体负责,一般是结合自身专业特色,规模相对较小,自身较为灵活的组织。校团委要求各个学院为此类团队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具体指导工作的开展和后期调研报告的形成。此外,还有一类是由个别学生发起,因兴趣和爱好而组建的小型团队。此类团队不受专业的限制,机制更为灵活,多数团队最终提交调研报告或者工作总结,作为社会实践的活动成果。

2.印制介绍信、社会实践鉴定表,重视学生个体引导。社会实践活动仍采取分散实践和重点组队的形式进行。学校团委为每一名在校学生印制了介绍信和社会实践鉴定表,学生持介绍信就近就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固定单位进行实践的同学还必须让单位填写鉴定表,学校要求学生提交调研报告的同时也上交社会实践鉴定表。学校团委与教务处联合,学生调研报告与实习报告相结合,充分把握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社会实践的引导。鼓励大一新生体验社会、参与社会;引导大二学生将社会实践与科研课题相结合,通过实践提升专业知识技能;强调大三学生更有针对性将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相结合,为顺利就业创业打下必要的基础。

3.搜集调查报告题目、印发调查报告写作要求。为确保社会实践活动更有针对性,校团委结合各专业情况以及当今社会的热点制定了哲学、经济、法律、社会学、管理学、教育等方面的社会调查报告题目70个,题目本身的设计结合了学生的自身情况,从小处着眼,贴近学生生活,同时也融入了一些具有专业特点的题目,更具有针对性。学生也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拟定题目,学院进行统一备案。为确保社会实践报告的质量更高,学校团委为每一位同学还印发了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三、不断总结,开拓创新

近几年,黄河科技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不断提高针对性、实效性,使育人合力大为增强,取得一定的实效。其做法是:

1.将学生科研课题与社会实践内容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完善课题申报,提高专业技能。在学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校团委联合教务处、就业办加大了对社会实践的支持力度,在社会实践纳入学生学分的基础上,就业指导教研室也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大纲进行了重新修订,修订后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大纲结合学生需求和社会需要将其进行了整合,针对性更强,更加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将社会实践列入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与此同时,将学生科研课题与社会实践内容相结合,鼓励学生在申报科研课题的同时,将社会实践作为检验真知、提供论证的重要途径,通过社会实践完成科研报告的有效部分,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2.与党团员争先创优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党员、团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带动身边的人共同进步。为认真贯彻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精神,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国情党情,将社会实践内容与学校“党员做先锋,文明伴我行”和“学党史校情,做文明学生”等相关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通过召开学生党支部会议、主题团日活动等,将创先争优,树立先锋模范作用融入到学生意识中来,通过社会实践这一有效途径,进一步挖掘先进优秀学生典型,通过经验交流、巡回报告等形式,展示学生社会实践成果,从而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3.与服务对象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结合团省委基层调研,有针对性开展服务活动的精神,联系学校实际情况,学校团委充分发挥了学院分团委、团总支的能动性,在组建团队之前,与帮扶对象取得联系,通过调研走访,做出有针对性地服务计划,做到有的放矢,使得实践活动具有加强的社会意义。校团委还充分利用基层挂职团干的资源优势,通过他们更进一步地了解当地需求,掌握实地考察资料,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依据。

黄河科技学院艺术设计系师生“基于朱仙镇木版年画创意衍生品研发与实践”为课题的社会实践团队受到朱仙镇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协助,镇政府专门安排宣传部吴委员及相关的同志与团队小组一起进行座谈与交流,又特意安排小组成员到朱仙镇当地采访年画社社长第六代传人张继中先生。该团队被《开封日报》以专题报道的形式系统、全面的介绍整个实践过程。消防宣传服务队社会实践团队积极使用微博新媒体,对团队的实习过程用微博进行全程直播,得到了众多博友的关注和评论。中青在线、大河网、光山县县委网、信阳热线网、河南郏县电视台、郏县政府官网、团省委网站等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扩大了学校的影响,有效地推广了学校社会实践的工作经验。同时,也受到了团省委的肯定,学校多次被评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黄河科技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和河南省中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秉承“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主动融入和服务于中原区经济建设,坚持面向地方、面向社会、面向民生,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尊重教育规律。暑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突出学习、宣传和实践,规模大、效果好,总体呈现出主题鲜明、服务有力、实效明显三个特点,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对于广大青年学生拓展素质、提高能力意义重大,对于传播文明、服务发展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 、全国学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3号 005年2月1日)

第7篇

践行“八字真经”,传播青春正能量

二、组织形式

(一)团队实践形式

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五四重要讲话精神为契机,以引导青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坚持“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按照“目标精准化、工作系统化、实施项目化、传播立体化”和“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通过组建重点团队,组织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服务活动,努力扩大活动覆盖面、提升活动实效性,探索总结实践育人新机制。

1.校级重点实践团队。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团队拟从各院、系、校级学生组织上报的实践项目中,依据项目主题、实践意义及预期影响评选出15支队伍作为重点实践团队予以全额经费支持。

2.院、系级实践团队。各院、系根据实践内容分类,结合专业特色,针对某一主题组建团队,经校团委审核,被立项的作为院、系级重点团队予以部分经费支持。校级学生组织团队参考本项。

(二)个人实践形式

各院、系团总支要制定相应办法,发动广大学生利用暑期深入企业、社区、农村等贴近社会发展现实的领域广泛开展挂职、调研、观察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力争实现实践活动覆盖全体学生。

三、活动内容

坚持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各团队可以围绕社会发展、社会民生、产业转型、社区服务、科技支农、教育帮扶、关爱弱势群体、区域文化建设、医疗卫生宣传等内容开展活动,倡导社会问题调研,鼓励专业技术实践。重点围绕“四个全面”开展关于中山特色经济建设、农村农业发展、热点民生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等具体社会问题的调查和研究。

(一)实践活动选题

1.专业知识应用于社会服务的实践

鼓励大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社会服务,重点支持多个专业的学生交叉组合成的多项目综合型服务团队,进行多元化的专业性服务实践。

2.中山地方文化传承与“走出去”调查实践

围绕中山建设文化名城和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发掘和梳理中山独特的地域文化、华侨文化、商业文化、咸淡水文化,调研传承与发展现状,研究可持续发展与“走出去”的对策。

3.政策宣传实践

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广泛开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容、意义与实现路径的宣传活动,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政策宣传。

4.社区综合志愿服务的实践与创新

鼓励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组成综合型的团队,针对社区多样化的需求进行志愿服务实践,特别是满足老人、儿童等不同社区群体的文化、卫生、科普、娱乐等方面的需求。

5.大学生支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鼓励大学生深入农村进行社会调研和支农服务,围绕新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农民生活方式变迁等社会现象进行广泛农村调研或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支农服务。

6.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融入调查与帮扶

围绕进城和农村留守的农民工子女的现实需求,依托社区和学校,组织志愿服务团队,以结对帮扶的形式,面向农民工子女等弱势群体开展心理疏导、学业辅导、亲情陪伴、自护教育、文体活动、爱心捐赠、励志指引和专题调研等活动。

7.区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调查

鼓励学生围绕水资源保护、垃圾处理、环境污染、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预防等开展社会调查、科普教育、建言献策等活动,普及生态环保理念、引导健康生活方式、推动可持续科学发展。

8.高职毕业生社会生存现状调查及对在校生学习规划的启示

鼓励学生对毕业学生的就业情况、生存状态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其取得成就或遇到挫折的原因,了解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期望,并能为在校生的学习规划和素质训练提供建议。

(二)实践活动具体要求

1.实践活动思想健康,主题突出,导向正确,内容详实,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2.实践活动形式新颖,视角独特,贴近大学生实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学生参与积极性高。

3.实践活动能切实服务社会所需,深入社会基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实践团队分工明确,方案合理,能体现团队特色。

5.实践活动要注重双赢,既充分发挥学生特长,服务社会,又让学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得到锻炼。

四、团队申报程序

1.团队申报时间:20xx年6月12日—6月25日(逾期不受理)。

2.团队申报要求:

(1)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各团队的人数原则上为7~20人;活动安排在暑假期间进行,要求3天以上,15天以内。所有团队申报项目均须填写《20xx年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申报书》。

(2)文本材料一式一份,报送时一并提交电子版(详见附件3)。院、系班级、团学组织等申报材料由各系部团总支初审汇总,申报“校级重点团队”的,请标注“重点推荐”,统一报院团委素质拓展中心;校级团学组织、学生社团申报材料经指导老师同意后,由该组织负责人直接报院团委祝梁梦子老师处(西区团委楼一楼N101室)。

(3)咨询及联系方式:

院团委素质拓展中心胡顺义老师

院团委祝梁梦子老师

五、活动推进步骤

(一)宣传部署阶段(6月中旬):重点工作是实践项目的设计。各团学组织做好宣传、动员和指导工作,协助学生联系校内外人员指导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项目征集。

(二)上报评比阶段(6月下旬):重点工作是优秀实践方案的评选。院团委成立评比委员会,评委会根据各社会实践活动方案的具体情况,筛选优秀方案予以立项。

(三)梳理准备阶段(7月上旬):重点工作是组织开展立项方案的具体实践活动。各立项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单位对项目进行完善,并制定具体推进步骤,进行出发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定人员,联系实践地、配备实践所要器材设备,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实施,并将各项准备工作报院团委;院团委为参加人员统一购买保险。

(四)组织实施阶段(7、8月)各项目在指导教师、项目负责人的组织、指导下开展实践活动,并按照院团委的实施指导意见完成相关活动安排。

(五)总结汇报阶段(9月):各项目负责人进行工作总结,并将总结材料(包括活动过程中形成的调查问卷与报告、宣传资料、文字总结、照片、视频等)上交系部团总支和院团委;院团委组织各社会实践队伍进行总结汇报,并将社会实践成果进行展示,同时评选表彰先进集体、优秀个人以及优秀实践成果。

六、经费使用

1.经费扶持:校团委将对通过评审的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立项,按各项目可行性、组织实施过程、预期效果等酌情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原则上,重点实践项目扶持1500元-20xx元,一般实践项目扶持600-1200元;

2.经费使用:申报材料的经费明细项目必须认真填写。学校提供的经费主要用于报销车费、部分宣传费用以及实践团队的保险费用。

七、评优奖励:

为提高我院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总结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工作的成果与经验,院团委将在9月期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成果评奖活动,评选出社会实践优秀集体奖、优秀团队奖、优秀个人奖。其中,优秀集体奖励活动经费800元;优秀团队奖励活动经费300元;优秀个人奖励社会实践奖品一份。鼓励带队教师撰写实践论文或调研报告,院团委将择优编辑成册,并对优秀论文予以奖励。

第8篇

关键词: 高职高专 专业社团 高技能人才

一、大学生专业社团发展的现状

大学生专业社团是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与爱好,自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并按照社团章程自主开展部分专业活动的业余学生群众组织。其宗旨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保证完成学习任务和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提高专业综合素质的各项活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社团的作用日益凸显,有关部门对学生社团工作越来越重视。、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学生专业社团覆盖面广,辐射能力强,对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繁荣校园文化、培养学生团队意识、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高校学生社团以较快速度实现了规模化发展,据资料显示,有些高校社团学生参加率达到70%,我校学生参加率为75%以上。大学生专业社团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

二、大学生专业社团的作用

1.能够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专业社团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和载体。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都明确提出,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依托班级、社团等组织形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吸引力较强、覆盖面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学生组织,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赋予了新的内容,提供了新的载体。充分发挥社团作用,对加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高校社团作为大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组织和形式,是大学生课堂教育活动的延伸和发展,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日益增大,逐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以学生社团为载体,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渗透力,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社团活动之中,会使思想政治教育更生动活泼,更容易为大学生所接受,同时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2.可以促进产学研相互结合。

高职高专教育旨在为一线生产、管理和服务等岗位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也是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从我校情况来看,每个专业均成立了相应的专业社团,专业社团都是依托本专业实验室开展活动,专业实验室全天候开放,每个专业社团均有自己的实训实习基地,可完成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生产的整个过程。如食品工艺协会生产的面点、酸奶;发酵工艺协会生产的米酒、葡萄酒、白酒;食用菌协会栽培的各种珍稀食用菌品种及研制的灵芝保健饮料;中药协会配制的保健制剂;家禽协会养殖的绿色产品;园艺协会生产的无公害果蔬等都是产学研结合的具体体现。

除了校内的生产实践外,专业协会还和校外实训基地广泛联系,组织协会会员到企业参观实习,并把协会的研究成果和企业开展交流,从而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活动的开展。

3.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和学风建设。

学生专业社团的活动,不仅停留在专业活动层面,专业社团还定期组织义务服务、文艺活动、演讲比赛和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等。在社团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人生观和价值观得以提升,工作作风、治学态度更加严谨,协作精神、团队意识进一步增强,纪律观念、精神风貌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改观,促进了良好校风的形成。

大学生专业社团在学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形成了良好学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参加专业社团的学生都是对某一专业方向感兴趣的学生,专业社团活动能创造浓厚的学术、学习氛围,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此外,专业社团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挖掘学生的潜能,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协作意识。同时,专业社团的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能强化实践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探求更广、更深的知识,形成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由于学生专业社团与专业结合紧密,社团成员在参加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自觉地培养专业兴趣与学习意识,从而进一步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4.拉近学校和企业的距离,促进大学生就业。

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国家、社会、学校都在积极探索,寻找有效的途径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实践证明大学生专业社团对大学生就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专业社团的活动一方面强化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团结协作和团队精神的形成,另一方面通过参加专业社团活动,学生的管理能力、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同时,由于社团与社会和企业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架起学生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使企业和学生提前接触,增进相互了解,学生提前掌握了实际生产技能,及早和企业确定就业意向,既促进了大学生就业,又使企业缩短了对毕业生的考察和培训时间,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达到了互利双赢的目的。

另外,依托专业社团活动可促进大学生以创业促就业。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论断,为高校创新就业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从加强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教育和创业教育人手,培养能创造性解决问题,有创新实践能力、创业意识和能力的人才。以专业社团为依托的社会实践平台,充分发挥专业社团培养创业人才的优势,通过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和力量,提升学生自主创业能力,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寻找创业机会,为实施创业提供可能。通过依托学生专业社团搭建学生创业平台,以创业促进学生就业的模式,是一条切实有效的就业、创业教育途径,同时也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5.促进高校教学改革和建设。

大学生专业社团由于是建立在专业基础上,以专业兴趣为凝聚力,通过社团活动,以及指导教师的指导活动,可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由于专业社团和生产实践紧密相连,和企业开展了广泛的交流活动,利于对社会需求的把握,因此对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大学生专业社团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1.加强管理和引导,使学生专业社团运行科学规范。

目前,学生专业社团都是由学生根据专业兴趣和爱好自发组织成立的,主要是自我管理,社团的活动有一定的随机性和盲目性。目前我校有学生社团70余个,其中专业社团30余个,社团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由于社团自身条件限制,在管理方式、经费筹措和企业沟通等方面有很多不足和困难,需要校、系的支持和专业教师的帮助与指导。就我校来看,学校已经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出台了学生专业社团工作的相关文件,在校团委、学生处的领导下成立了学生社团联合会,加强了对学生专业社团的管理和引导。

2.不断增加学生专业社团的吸引力。

要想充分发挥学生专业社团的作用,学校必须增加学生专业社团的吸引力,使更多的学生加入专业社团。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开放实验室和校内实训基地,组织多种专业社会实践活动等措施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专业社团。

3.加大学生专业社团与企业职业岗位共建力度。

现有学生专业社团在与企业职业岗位共建上已有一定的基础,各学生专业社团和企业共建已初具规模,但共建数量不足,还不能满足培养专门技术人才的需要。学校要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广泛联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为学生专业社团和企业牵线搭桥,可以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根据企业生产的特点,邀请有关人员来校参观,为社团学生作报告,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将学生送到企业参观学习,接触生产实践,增加学习兴趣,明确努力方向。通过相互的沟通和交流寻找双方能够开展合作的契机,为学生专业社团结合实训岗位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平台。

4.加强专业社团指导教师的力量。

现有专业社团指导教师是由社团根据专业特点邀请专业教师为社团指导,专业教师完全是利用业余时间义务为社团服务,时间和精力都有限。学校可以选派有丰富实践经验、有奉献精神的指导教师,设置活动津贴或者将指导教师的工作纳入教学工作量等,使指导教师的工作规范化和系统化,从而确保指导效果。

四、以专业社团建设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我校社团从学生自主独立活动,发展到和专业相结合,专业教师参与指导,和校内实验室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相结合,最终走向与社会和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随着专业社团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专业社团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充分利用专业社团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延伸和拓展课堂教学。

专业社团是学生根据自身的专业兴趣与爱好自发组织的业余学生团体,成员对某一学科、专业或某一研究方向有共同的兴趣爱好。通过理论探讨活动,加深了成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拓宽了成员的知识面。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技能的培养。

为了使专业社团更好地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组织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结合社会需求和生产实践,帮助专业社团设计理论研讨课题和实验实训项目,使社团的活动克服了盲目性,提高了效率,更好地发挥了专业社团的作用。

2.全面开放专业实验室,为专业社团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长期以来,我校专业实验室均由实验员和专业教师管理,主要供实验教学和专业教师从事科研活动,课余时间基本不对学生开放。随着专业社团的不断发展壮大,我们将专业实验室和学生专业社团建设相结合,把专业实验室作为社团活动基地,全天候对社团开放,并让专业社团学生参与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为了保证实验室正常运转,我们制定了相关实验室管理制度,明确了管理责任,既能使社团充分利用专业实验室开展理论探讨、实验实习等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又能使社团学生掌握实验室的规划设计,仪器设备的配套和采购、正常的使用和维护,以及实验室的日常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和实践操作水平,培养创新思维,对正常的实验教学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3.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提高专业社团实践水平。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各高校十分重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如何更有效地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实践证明,将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和专业社团建设结合起来是一条积极有效的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实训项目的开展往往周期较长,由于受到整体教学计划中课程安排的限制,实训项目的连续性受到一定的影响,通过专业社团和校内实训基地相结合,让学生参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可以克服以上弊端,使实训项目全程的活动不受时间限制,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作用。

4.组织社团参与专业教师的科研课题和科技服务。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与学校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产学研结合越来越深入,让社团学生参与专业教师的科研课题,能使学生提高科研能力,养成科研习惯,学会科研方法,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动手能力。通过参与专业教师的科技服务活动,学生能提前接触生产实践,了解实际生产的现状,提高实践技能,培养创业精神。

5.校外实训项目和专业社团建设相结合。

为了促进二者的结合,将专业社团的实践活动和教学计划中的教学实习结合起来,根据社团的专业方向集中组织到相关企业开展实训,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通过严格实习纪律,保证实训时间,重视企业评价等确保实训效果。如,微生物协会将学习和实践重点放在动物疫病检测与防治方面,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与企业的交往过程中,很多企业由不欢迎、不信任,逐渐转变为主动联系邀请专业社团深入企业开展合作,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实训基地,并为专业社团的活动提供资金支持。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校专业社团均不同程度和相关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企业对专业社团学生非常满意,以至于很多企业招聘时点名录用专业社团学生,也促使更多的同学积极参与专业协会,使专业社团建设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实现良性循环。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充分证明,利用学生专业社团孵化高技能人才是一条积极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喻琛.专业学生社团在创业孵化中的作用[J].素质教育,2008.6.

[2]任晓勤.论社团发展与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科研,2008.2.

[3]丘怡.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与思考[J].宁德师号学报,2008,(1).

[4]朱坤倩.论大学生社团发展及其建设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6.

第9篇

[关键词]“实践育人”;公益社团;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2)01-0107-03

2011年5月10日,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的回信中,对北京大学支教扶贫活动予以了充分肯定,并对广大青年学生提出了殷切期望,鼓励青年学生“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总书记的回信表明了党和国家对于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高度重视,强调了实践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文化知识学习等方面的重要性。“实践育人”是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正确理论指导下提出的,是符合我国教育方式、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对当代大学生基本要求的正确理论。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基于共同兴趣爱好,自由结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群众组织。这些社团可打破年级、系科以及学校的界限,团结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发挥他们在某方面的特长,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公益性社团作为大学生社团的一种,是大学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满足了新时期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培育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改进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模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公益性社团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广阔平台,更是“实践育人”理念推广和实践的重要载体。

一、“实践育人”的深刻内涵

所谓“实践育人”,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而形成的育人理念,是指以学生获得的理论知识和间接经验为基础,通过开展与学生全面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种导向性、应用性、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并促进他们形成高尚品格、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一种新型育人方式。推进“实践育人”,旨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创新育人项目、公益志愿活动等方式,让青年大学生深入社会基层,接触人民群众。

(一)实践活动有利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可以接受正确的、先进的思想熏陶,自觉摒弃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相悖的错误观念。在实践过程中,增强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加强自身对社会的认同感,切身体会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培育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树立为人民群众和社会主义事业勇于献身的正确观念。

(二)在实践中学习是对大学生课堂知识的补充

相比于课堂知识的学习,社会实践传授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更加直接和生动。大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既动脑又动手,不仅深化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也是对课堂知识的有效运用。实践过程作为高校大学生课堂教学的延伸,弥补了课堂学习的局限性,让大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理论和鲜活经验,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三)实践满足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良好平台。在这个平台中,大学生通过组队、合作、协商、分工等组织形式,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学会如何让一个团体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体现出团队精神、奉献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更是塑造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最优秀的继承人和最合格的接班人的必由之路。

(四)实践提升大学生实干和创新的能力

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自身所学专业知识,从发现实际困难、提出初步方案、协调各种关系,到最终解决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是不断提升实践能力、增强实干才能的环节。同时,大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尝试,从实践中得到众多的灵感,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以通过社会这个大课堂的实际考验。

二、高校公益性社团与“实践育人”的内在联系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公益性学生社团,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为弘扬、社会道德风尚大力推广的大背景下迅速发展,已成为高校众多社团中重要的一部分。公益性社团立足于宣传、践行公益理念,活动涵盖公益宣传讲座、爱心支教助学、弱势群体帮扶、社会公益项目等诸多方面。相比于其他社团活动,公益性社团活动实践性和教育性更强,成为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和“知行统一”原则的重要实践活动,在体现“实践育人”理念方面尤为突出。

(一)开设专题讲座,宣传公益理念

讲座一直以来都是传播知识、互相交流的良好平台。公益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它是一群有爱心的人去感染更多有爱心的人们一起将爱心传递下去,一起用爱的力量让世界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爱的力量。基于此,公益性社团积极开展的各项围绕“公益”主题的讲座对于宣传公益理念、培育校园公益氛围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公益性社团在组织此类讲座的过程中,不断地受到公益理念的熏陶,并通过讲座将公益理念有效地传播出去,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树立起牢固的关注公益、奉献公益的理念。

(二)发挥专业优势,开展支教助学活动

高校公益性社团的支教活动形式多样,渐渐形成体系和规模,为更多同学参与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支教助学活动不仅需要良好的耐心、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有教学的专业知识和道德素养。大学生在支教的过程中,转变自身角色,从一名学生转变成了一名教师,能够利用自身较好的专业优势,能很好地为缺乏良好教育资源的小学生、中学生们带去丰富有趣的文化知识,同时也能够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和实践能力。此外,支教助学活动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教育资源相对落后和匮乏的学校的教育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开展心理交流与朋辈辅导

心理交流和朋辈辅导是高校公益社团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全社会对于心理辅导的需求越来越多,高校公益社团承担了部分心理咨询、心理开导等角色。通过与有需要的学生之间的耐心倾听和真诚沟通等方法消除心理困惑、解决心理问题,在个人心态、人际交往等方面给予辅导。心理交流和朋辈辅导活动不仅帮助了有此类需求的大学生,也有助于在大学校园内形成积极健康、相互关怀的人文精神。

(四)关注弱势群体,播撒社会关怀

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主要包括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灾难中的求助者、农民工、非正规就业者以及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公益性社团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儿童、老年人等,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经济结构转型所导致的“农民工二代”、“留守人员”等。公益性社团通常通过慈善演出、心理帮扶、物质捐献等方式为弱势群体送去大学生的一份拳拳爱心。同时,大学生在关注弱势群体的活动中,能够深刻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关注西部贫困地区

西部人民生活状况一直被公益群体所关注,为我国西部地区送去关爱是大学公益性社团的一大主题。一种是通过募捐衣物、生活用品等方式,邮寄到西部地区解决资源匮乏的问题,另一种是组队和团体直接深入西部生活中去,通过实践观察,为当地群众解决部分生活问题,提供心理、文化层面的帮助。通过此类实践活动,公益性社团能够切实地体会我国西部发展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对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支持,增强自身投身到西部建设中的决心。

三、公益性社团践行“实践育人”的重要意义

通过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公益性社团不断地弘扬公益理念,塑造社会主义新型人才。对于高校而言,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以“倡导公益奉献爱心实践育人引领成才”为导向的“实践育人”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人才培养方面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抵御各种不良思潮的侵蚀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高校校园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同时又是各种文化互相交织的地方,把握好这一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场合,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抵御各种不良思潮的侵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公益性社团发展的过程中,各高校坚持同样的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团委及学生组织的支持和监督下,帮助公益社团形成正确的发展思想和方向,促进社团成员及每位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

(二)让广大学生走出校门,将公益活动触角深入社区深入基层,向实践学习,营造校园“实践育人”文化氛围

青年大学生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肩上之重任,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丰富自身课余生活的同时,培养自己的忧患意识。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年代,人们的生活水平虽然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仍旧有许许多多的弱势群体,依然处于青年大学生所看不见的艰苦或贫困地区,基于此,学校大力鼓励公益性社团深入基层开展活动,让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区深入基层,走向社会,服务他人,通过公益实践营造良好的育人文化氛围。

(三)通过公益实践活动,使参与其中的大学生体会到劳动的光荣感、集体的力量与温暖,同时发现自身的不足,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所谓公益劳动,就是以不记报酬为前提,是自觉要求进行劳动,积极参加公益劳动,为社会尽力。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抵制不劳而获思想的侵蚀,避免形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通过公益实践活动,在帮助有需要的人群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地向群众宣传了互助奉献的意识,起到了一定的呼吁作用。公益实践活动让学生懂得了公益劳动不仅能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深切地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温暖。

(四)在公益实践活动中,启发学生寻找到能使之受教育、有感悟的亮点,引导学生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适应社会

高校把社会作为实践的场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在公益实践中有所启示,让广大青年学生在公益活动中受教育,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适应社会。虽然在这个过程里伴随着辛苦与汗水,但可以看到,奉献者所得到的自豪感是价值连城的。公益实践活动能塑造参与者的美好心灵,增强青年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公益实践活动有利于展现“80后”、“90后”大学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精神。

“实践育人”一词具有在实践中塑造人、培养人的深刻含义,它的提出对于更好地培育当代大学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作为大学生体验社会、奉献社会的良好平台,高校公益性社团是践行“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各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其在“实践育人”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开展各种公益实践活动建立起完善的长效机制,使公益性社团真正成为大学生在实践中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重要场所。

[参考文献]

[1]周霞,试析高校公益性社团在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中的价值[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1)

[2]刘松,刘颖,于情,谈高校学生公益性社团的建设[J],信息科技,2008,(16)

[3]潘翠兰,对高校公益型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

[4]景硕,高校“实践育人”改革初探[J],考试周刊,2009,(28)

[5]袁金祥,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的偏失与匡正[J],现代教育科学,2010,(4)

第10篇

大家下午好!今年,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全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展开,“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深入推进,我校也将在2005年12月份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深入分析2005年时代背景基础上,我校开展了主题为“青春奉献奥运,共建和谐家园”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下面,我就将今年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情况给大家作以汇报。

一、统一部署、突出重点,动员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从今年4月份开始,我校就围绕社会实践主题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和讨论工作。在经过一个多月的组团筹备后,我们按照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机制,分校院两级对所有申报的实践项目进行评估答辩。论文百事通最终,共确立社会实践项目145个,其中校级重点项目15个,校级项目12个,院级项目118个,直接参与组团实践的师生1365人,加上参加暑期返乡调研的同学,参与今年社会实践的总人数已经突破8000人。

实践队员在学校统一组织下分别奔赴京郊、河北、河南、内蒙、黑龙江、辽宁、甘肃、青海、陕西、贵州、四川、云南等全国20多个省区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服务活动,受到当地群众和实践单位的一致好评。

实践归来,我校各实践团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及时总结实践成果,共提交社会实践论文(调查报告)1000多篇。我校赴平谷社会实践团第三次来到挂甲峪村,经过一周的生态资源普查,完成了《平谷挂甲峪植物志》和挂甲峪生态多样性总体评价等实践成果;我校博士团在仔细考察实地情况后,为内蒙古自治区做了《鄂尔多斯市新区建设规划》和《大兴安岭地区旅游发展战略分析》;我校校环保志愿者联合首都数十所高校志愿者利用假期对环北京奥运水系进行了水样调查,完成了《北京奥运水环境及河流水质考察报告》;我校法学、心理专业学生深入贵州山区,为当地农民和少年儿童提供法律援助以及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我校学生支教团再次来到“赤城农民工子弟学校”,和那里的孩子共同学习、生活……可以说,我校大学生用行动为地方发展交上了一份高质量的答卷。

二、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今年,我校组建了“我为迎评促建做贡献”主题实践团,志愿服务2008北京奥运主题实践团,服务京郊经济社会发展主题实践团,支援西部、振兴东北博士服务团,“保持党员先进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宣讲团,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红色主题实践团,大学生就业见习实践团。这些实践团队紧密结合实践单位实际情况,不断丰富实践内容、活跃实践形式、强化实践效果,充分展示了北林学子优秀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1、服务学校中心工作,开展“我为迎评促建做贡献”主题实践活动

今年12月份教育部专家组将进驻我校,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进行评估。迎评促建工作是我校的头等大事,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着重结合评建工作需要,组建成立了校院两级“我为迎评促建做贡献”实践服务团,这些实践团围绕学校教学评估中心工作,辅助评建部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依托各级学生组织组建北京林业大学学生校风督导团,加强校风学风监测,及时处理违规违纪行为,有效维护我校校风、学风建设成果。同时,实践服务团以大学生特有的青春朝气,大力繁荣校园文化,浓厚学术氛围,倡导良好校风、学风和学生干部作风,开展丰富多彩的“青春北林、活力北林、文明北林、学习北林”主题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我校迎评促建工作和学校长远发展贡献广大学子的青春智慧。

2、服务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办工作,开展“大学生青春奥运贡献行动”

我校每年都要在暑期开展多种形式的“迎奥运”志愿服务活动,为北京奥运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今年,我校重点依托首都大学生环保志愿者协会、首都青少年生态文化研究中心和北京青春奥运志愿者文明礼仪学校绿色环保教育中心的组织优势,组建成立“大学生青春奥运贡献行动”实践团,组织志愿者全方位参与首都文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奥运创建和奥运志愿者培训工作,并以奥运建设为契机,健全我校志愿者招募、培训运作机制,推动《北京青春奥运志愿者绿色环保培训规划》有步骤、按阶段顺利实施,为首都2008年绿色奥运创建和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

3、服务京郊经济社会建设,开展大学生科技文化进京郊活动

我校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在北京周边郊县开展社会实践工作,早在1998年就在平谷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至今已走过8年社会实践历程。今年4月又和平谷区人民政府签订了区校共建协议。为了更好的服务首都基层,帮助郊区农民摆脱困境、走上致富之路,我校今年特别成立“大学生科技文化进京郊”实践团,组织学生前往平谷等远郊区县,针对地方经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农家乐旅游产业发展、当地人民群众“两个文明建设”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服务活动,为建设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年,我校重点组织两支高水平的实践团奔赴平谷开展科技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这两支实践团分别就挂甲峪村生态多样性调查、挂甲峪村旅游路线及道路优化和平谷芳香植物发展规划与策划等课题进行了研究和实践。赴挂甲峪生态多样性调查实践团用一周的时间对挂甲峪的各个山头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摸底调查,调查样地11块,共发现该地区植物物种300多种,动物100多种,收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和图片资料,编写了《挂甲峪植物志》、《挂甲峪生物物种名录》,同时,结合挂甲峪丰富的生态资环和当地发展旅游需要做了题为《挂甲峪生态环境总体评价》、《挂甲峪旅游线路与道路优化方案》和《旅游开发对挂甲峪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风险规避》的论文,对本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分析,为今后深入发展生态旅游、开展多种经营项目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赴平谷芳香植物品种种植与市场策划实践团深入田间地头测量调查,获得了第一手的实地调查资料,完成了香料植物套种技术分析、市场管理策划、环境分析、品种定位、目标定位、效益分析、公司经营理念的前期调研工作,完成了课题为《远景植物发展有限公司选种育种和栽培方案》的实践论文,对于在平谷开发种植芳香植物,发展芳香原料加工产业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参考。我校在平谷区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8年来,实践活动得到了平谷区政府的大力支持,社会实践成果显著,切实为平谷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我校人才培养做出了很大贡献。4、关注社会焦点问题,帮扶弱势群体,广泛开展社会调研.

为了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我校围绕党政中心工作,结合学生特长和专业优势,组建社会调查实践团,广泛组织大学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焦点和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参加社会调查有利于青年学生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劳动生产规律,有利于青年学生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今年暑期,我校社会调查实践团针对农业税减免、耕地沙漠化、奥运交通环境、高校周边食品安全等热点问题展开调研,撰写了大量有参考价值的调查报告。另外,我校今年全面实施农业部、卫生部、教育部等9部委联合发起的“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选派了31名优秀大学生奔赴新疆、、青海、贵州等19个省区开展农民健康状况调研和农民健康教育工作,对于改变陈规陋习和不良生活习惯,增强农民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5、服务大学生就业,开展就业见习实践活动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原先的精英教育模式已经向大众教育转化,这种转化造成大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产生很多不适应,影响他们的正常就业。为进一步转变我校学生就业观念,鼓励他们在校期间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等机会进行“预就业”,我校组建了大学生就业见习实践团,让学生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锻炼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成长成才。

三、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不断探索与创新实践育人的长效工作机制,全力打造北林特色的“红绿相映”社会实践工作品牌

1、广泛参与,规范管理,形成机制。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我校实践育人的工作品牌。经过一代代北林人的努力,我校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北林特色的“红绿相映”的实践育人之路,形成了“三五五”社会实践工作机制。“三”是指社会实践运作模式上采取“三化”即项目化、社会化、阵地化;第一个“五”是指社会实践管理体制上体现“五结合”即和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助学、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相结合;第二个“五”是指社会实践在内容设计要体现五个方面的结合,即结合我校生态环境学科优势,结合首都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结合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推进,结合生态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生态文化繁荣的目标。新晨

2、创新载体,深化品牌,夯实成果。

我校开展社会实践工作20多年来,实践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实践育人效果大幅度提高;同时,社会各界给予我校社会实践工作很高的评价,地方政府和实践基地纷纷发来感谢信和表扬信。社会实践工作成果具体体现在:

一是,社会实践为学校育人中心工作做出了贡献。一批批北林学子通过参与社会实践砥砺品格、磨练意志,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已经成长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优秀建设人才,社会实践已经成为学校育人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二是,社会实践发挥了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通过社会实践工作平台,一代代北林师生将科技、文化的种子撒向祖国的基层,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勤奋、求实、拼搏、创新”的北林精神,用实际行动服务了地方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推动了社会全面发展;三是,社会实践拓展了学校办学资源。经过多年的

努力,以社会实践为纽带,不断推动学校与地方、企业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成效明显。今年我校先后与北京市平谷区、宣武区、青海省、内蒙古森工集团等一批单位签订了区校共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协议,拓展了学校发展空间和办学资源;四是,社会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我校每年组织上百支社会实践队伍奔赴祖国各地,全面展示了北林学子的良好精神风貌,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学校连续十一年被、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社会实践是我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平台,今年,我校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平台的作用,不断完善实践育人体系,逐步建立起实践育人长效工作机制,实践育人功能也得到了很大拓展。另外,结合我校独具特色的“红绿相映”办学理念实施实践育人,在实践中全面突出我校生态环境学科优势与人才优势,并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始终,在实践中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努力为党和国家培养政治坚定、业务过硬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11篇

[关键词]社会实践;重点团队;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4-0050-03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对大学生了解社会、锻炼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及增强社会责任感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对高校暑期社会实践校级重点团队进行研究,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改进的对策与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一、重点团队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验不足导致效率不高

由于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在校时间一般只有三到四年,前一年参加过实践的同学,第二年可能就面临着毕业,所以团队人员几乎年年是新手,普遍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再加上当今的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普遍较少,对于如何在校外组织活动、开展活动,如何与人打交道等,几乎都处于空白期,他们虽然对实践活动充满热情但对活动本身知之甚少,从而导致整个实践活动从策划到人员培训到活动过程中的灵活调整都面临诸多问题,给带队老师增加了负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活动的效率。

(二)人员结构复杂导致专业程度不高

校级重点团队的成员的来源一般是从全校范围内征集或是二级学院(系部)从本学院征集而来,人员的年龄结构、年级分布、专业背景、社会经历等存在较大差异,如何在短期内让团队形成战斗力,开展既能体现专业特色,又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实践活动,是个充满挑战的问题。活动能否成功开展,队员的素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考虑到活动便于开展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专业性专业所学能否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让学生在奉献社会的同时,能够锻炼自我,而团队成员的复杂性影响了这一目标的达成。

(三)时间短导致活动开展不充分

由于暑假的时间只有两个月左右,加之活动的策划、人员的培训和考虑的学生的休息,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一般都控制在半个月到一个月左右,在学生经验普遍缺乏的情况下,除去学生在活动中适应的时间和最后总结的时间,整个实践活动的有效时间非常有限,再加上暑期天气变化等不确定因素影响,整个实践活动能否按照既定计划有效开展,是个很大问题,甚至出现“轰轰烈烈出门,寥寥草草结束”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活动既定目标。

(四)人员数量有限导致影响力不够

由于经费的限制和指导老师不足等问题,各高校的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数量普遍不多,一般一个系部(学院)组建一到两支队伍,学校层面组件一到两支队伍,考虑到经费开支和安全等现实情况,每支队伍的人员规模也基本控制在10-15人左右。因此,一所学校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的队员的总人数,只占到在校生人数很少的一部分,这样的人数规模,使得大多数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到重点团队的实践活动中去接受锻炼,同时也削弱了整个实践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和校园影响力。

二、加强重点团队过程管理的意义

破解重点团队存在的诸多问题,加强团队的过程管理,提升团队的运行效能,是个重要的突破口,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进一步增强重点团队的影响力

一所学校的暑期社会实践的影响力如何,主要体现在它的重点团队在活动组织和宣传工作等方面做得如何。重点团队是学校重点投入的团队,是师生广泛关注的团队,是活动目标高度凝练,目标高度明确的团队。加强对活动团队过程的充分管理,提高活动效能,把活动做实做好,在此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可以带动提高学校各个层面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师生、社会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关注度,进而提升整个学校的社会知名度。

(二)有助于进一步发挥重点团队的示范作用

重点团队是一般团队和其他团队学习的榜样,加强对重点团队活动过程的管理,科学、有效、充分的开展实践活动,可以及时总结出一些有效的活动方法,提高活动的效能。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等新媒体沟通平台,组织各实践团队在群中定期交流,可以推动其他团队的工作开展。同时,实践活动结束后,对重点团队的工作进行总结,可以为来年的实践工作提供重要的经验参照。重点团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标杆、是发动机、是经验播种机、是领头羊,也是宣传典型。

(三)有助于进一步增强重点团队的工作效能

如何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完成实践目标,较好的完成实践任务并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提高工作效能是重中之重。管理出效率,管理出效能,管理出成绩,唯有加强对整个队伍的活动过程管理,根据活动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调整工作思路,调整活动的组织与安排,及时做好与各方面的沟通,才能提升效率。反之,一味地按照活动计划开展活动,遇到新问题不能及时调整,将使活动成效大打折扣。

(四)有助于进一步锻炼大学生综合素质

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的锻炼,不仅是活动内容本身对学生的锻炼,更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对活动组织能力、协调能力、遇到新情况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人沟通等能力的综合锻炼。加强对活动过程的管理,提醒、引导学生提前发现问题,自主有效解决问题,及时反思问题,学习运用集体智慧推动活动有效开展,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目的。

三、加强重点团队有效管理的对策

(一)优化顶层设计,凝练实践活动主题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尊重规律、统筹推进、注重实效。对活动主题、实践内容、具体形式、方案优化、成果呈现等均需从源头上科学谋划、系统设计。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从团中央到各地团省委、团市委都会下发专门的活动通知,对活动的指导思想、活动的内容安排及活动要求作出相应的指导,各高校也会根据文件精神下发符合本校实际的活动通知方案。如何既科学充分的领会上级文件精神,又能合理的结合学校特点拟定活动主题,做好顶层设计是重中之重。设计者一要吃透上级文件精神,深刻领会文件精神的内涵实质,把握好当前社会大背景下,国家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整体要求和期待,真正做到党有号召团有响应,不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二是把握好本校的实际,既要有一般性的文化类活动,又要体现学生的专业特点,同时要体现服务社会,真正做到在服务社会中锻炼专业所学,实现互利双赢。

(二)严格成员选拔,优化团队成员素质

重点实践团队承担着比普通团队更高的目标任务,对成员的选拔就变得至关重要。首先,在选拔方式上要拟定科学的选拔方案,既能够选拔出适合的队员,又能够紧密契合“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活动宗旨,不能只选择活动经验相对丰富的学生干部、社团干部,还要兼顾普通同学,把渴望实践、追求进步、乐于奉献的同学要选拔进来。要让团队既包含活动经验丰富的学生干部,又包含追求进步的普通同学,人员构成既有利于增强团队整体素质,又能起到锻炼队伍的目的,同时还要针对活动场所的特征、活动本身的特点等,考虑好男女生的性别比例。要草拟好选拔方案,制定科学的选拔标准,组建专门的选拔队伍,做到学校层面的重点团队面向全校征集选拔、各系部的团队向所在系部全面选拔,做好充分的宣传工作,把能力强、乐于奉献、可以塑造的优秀队员选。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实践技能

拟定了具体的实践方案之后,要按照总的任务量和时间安排,拟定具体的活动日程表,把活动安排具体到每一天或者每一个可以预料的时间段,按照活动设想对队员进行培训。在培训师资的安排上,既要有理论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授课,又要有实践经验丰富的同学现身说法,在培训内容上,既要有具体的活动操作培训又要有工作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在培训人员的针对性上,成员既要有各自的工作分工,又要有集体的密切合作;在活动拟定上,既要有正常的活动方案,又要有应急预案;在培训安排上,既要有教师讲课,又要有交流讨论和提问。一般来说,短时间的培训在技能提升上的作用是有限的,但是在提升学生安全意识、纪律意识、团队意识和工作思维方式和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上,作用明显。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确保实践过程中的人生安全。强化责任意识、实化安全措施,做好安全预案,同时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教师指导作用,校院分层多措并举推进安全培训和思政指导,确保实践活动安全有序开展,一旦安全出现问题,活动将功亏一篑。

(四)及时总结调整,提高活动效率

活动进行过程中,会出现与计划变化很大的情况,甚至完全不能按计划进行,队员的情绪和信心也会产生波动,受到影响,因此指导老师要及时发现苗头,随时进行修正。由于队员是从全校或系部选拔过来的,无论师生之间还是队员之间都有一个磨合的过程,在队伍建立之后,指导老师要引导队员从队伍中推选出一位工作积极、责任心强、能够服众的学生负责人,尽量避免教师指定,要引导学生自己推选,活动开始后,教师只负责活动整体思路的确定和活动规范的管理,学生之间的协作、分工包括日常用餐、起居安全纪律等,都可以有学生负责人进行协调,指导教师只负责听取汇报,判断是否可行,是否进行修正等。在活动开始的前几天,要每天晚上定时召开工作总结会,每位队员都要对一天的工作进行总结发言,指出所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和学生们一起商议对策,提出第二天的工作方案,并连夜准备。同时要求每个队员在工作开始的前几天,每天发送书面的工作总结给指导老师。活动逐渐进入正轨之后,总结会等就可以在用餐时进行解决,无须专门开会、天天写总结。随着活动的推进,师生关系、队员关系更加熟悉,队员的纪律意识可能会出现波动,对活动的准备可能会出现松懈,这个时候指导老师要及时发现苗头,巧妙制止,防止活动中出现人员矛盾,防止活动虎头蛇尾。

(五)充分利用资源,挖掘活动潜能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既是一种自我锻炼活动,也是一种志愿服务活动。由于重点团队的人员少、服务时间短等系列客观问题,如何在较短实践能让实践活动起到的作用最大化,如何让活动的影响最大化,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是要充分利用好新媒体资源。要建立团队的“qq群”或“微信群”,就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随时交流讨论,同时要建立兄弟团队指导老师和团队学生负责人的交流群,互通有无;二是要加强所在地工作人员的沟通交流,在实践和服务的工程中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做听取对方的想法,双方共同协商推进工作,当团队工作有新的想法时,要主动提前和当地人员及时沟通想法,争取支持,争取对方提供帮助;三是发挥好队员的朋友圈优势,在活动中,特别是扶贫、支教、捐赠类的活动中,在服务队自身经费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借助自身的人脉资源优势,在自己的朋友圈、学校的工作群中做适当的实际的宣传发动,引起关注进而获得人力和财力的帮助,但是涉及到财和物的时候,要在活动进行工程中向捐赠人呈现开支清单和物品去向,避免产生误会和纠纷。这样在借助外力的同时,既增强了活动的宣传力度,又推动了活动开展,可谓一举两得。

四、结语

第12篇

大家下午好!今年,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全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展开,“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深入推进,我校也将在2005年12月份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深入分析2005年时代背景基础上,我校开展了主题为“青春奉献奥运,共建和谐家园”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下面,我就将今年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情况给大家作以汇报。

一、统一部署、突出重点,动员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从今年4月份开始,我校就围绕社会实践主题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和讨论工作。在经过一个多月的组团筹备后,我们按照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机制,分校院两级对所有申报的实践项目进行评估答辩。最终,共确立社会实践项目145个,其中校级重点项目15个,校级项目12个,院级项目118个,直接参与组团实践的师生1365人,加上参加暑期返乡调研的同学,参与今年社会实践的总人数已经突破8000人。

实践队员在学校统一组织下分别奔赴京郊、河北、河南、内蒙、黑龙江、辽宁、甘肃、青海、陕西、贵州、四川、云南等全国20多个省区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服务活动,受到当地群众和实践单位的一致好评。

实践归来,我校各实践团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及时总结实践成果,共提交社会实践论文(调查报告)1000多篇。我校赴平谷社会实践团第三次来到挂甲峪村,经过一周的生态资源普查,完成了《平谷挂甲峪植物志》和挂甲峪生态多样性总体评价等实践成果;我校博士团在仔细考察实地情况后,为内蒙古自治区做了《鄂尔多斯市新区建设规划》和《大兴安岭地区旅游发展战略分析》;我校校环保志愿者联合首都数十所高校志愿者利用假期对环北京奥运水系进行了水样调查,完成了《北京奥运水环境及河流水质考察报告》;我校法学、心理专业学生深入贵州山区,为当地农民和少年儿童提供法律援助以及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我校学生支教团再次来到“赤城农民工子弟学校”,和那里的孩子共同学习、生活……可以说,我校大学生用行动为地方发展交上了一份高质量的答卷。

二、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今年,我校组建了“我为迎评促建做贡献”主题实践团,志愿服务2008北京奥运主题实践团,服务京郊经济社会发展主题实践团,支援西部、振兴东北博士服务团,“保持党员先进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宣讲团,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红色主题实践团,大学生就业见习实践团。这些实践团队紧密结合实践单位实际情况,不断丰富实践内容、活跃实践形式、强化实践效果,充分展示了北林学子优秀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1、服务学校中心工作,开展“我为迎评促建做贡献”主题实践活动

今年12月份教育部专家组将进驻我校,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进行评估。迎评促建工作是我校的头等大事,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着重结合评建工作需要,组建成立了校院两级“我为迎评促建做贡献”实践服务团,这些实践团围绕学校教学评估中心工作,辅助评建部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依托各级学生组织组建北京林业大学学生校风督导团,加强校风学风监测,及时处理违规违纪行为,有效维护我校校风、学风建设成果。同时,实践服务团以大学生特有的青春朝气,大力繁荣校园文化,浓厚学术氛围,倡导良好校风、学风和学生干部作风,开展丰富多彩的“青春北林、活力北林、文明北林、学习北林”主题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我校迎评促建工作和学校长远发展贡献广大学子的青春智慧。

2、服务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办工作,开展“大学生青春奥运贡献行动”

我校每年都要在暑期开展多种形式的“迎奥运”志愿服务活动,为北京奥运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今年,我校重点依托首都大学生环保志愿者协会、首都青少年生态文化研究中心和北京青春奥运志愿者文明礼仪学校绿色环保教育中心的组织优势,组建成立“大学生青春奥运贡献行动”实践团,组织志愿者全方位参与首都文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奥运创建和奥运志愿者培训工作,并以奥运建设为契机,健全我校志愿者招募、培训运作机制,推动《北京青春奥运志愿者绿色环保培训规划》有步骤、按阶段顺利实施,为首都2008年绿色奥运创建和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

3、服务京郊经济社会建设,开展大学生科技文化进京郊活动

我校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在北京周边郊县开展社会实践工作,早在1998年就在平谷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至今已走过8年社会实践历程。今年4月又和平谷区人民政府签订了区校共建协议。为了更好的服务首都基层,帮助郊区农民摆脱困境、走上致富之路,我校今年特别成立“大学生科技文化进京郊”实践团,组织学生前往平谷等远郊区县,针对地方经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农家乐旅游产业发展、当地人民群众“两个文明建设”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服务活动,为建设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年,我校重点组织两支高水平的实践团奔赴平谷开展科技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这两支实践团分别就挂甲峪村生态多样性调查、挂甲峪村旅游路线及道路优化和平谷芳香植物发展规划与策划等课题进行了研究和实践。赴挂甲峪生态多样性调查实践团用一周的时间对挂甲峪的各个山头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摸底调查,调查样地11块,共发现该地区植物物种300多种,动物100多种,收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和图片资料,编写了《挂甲峪植物志》、《挂甲峪生物物种名录》,同时,结合挂甲峪丰富的生态资环和当地发展旅游需要做了题为《挂甲峪生态环境总体评价》、《挂甲峪旅游线路与道路优化方案》和《旅游开发对挂甲峪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风险规避》的论文,对本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分析,为今后深入发展生态旅游、开展多种经营项目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赴平谷芳香植物品种种植与市场策划实践团深入田间地头测量调查,获得了第一手的实地调查资料,完成了香料植物套种技术分析、市场管理策划、环境分析、品种定位、目标定位、效益分析、公司经营理念的前期调研工作,完成了课题为《远景植物发展有限公司选种育种和栽培方案》的实践论文,对于在平谷开发种植芳香植物,发展芳香原料加工产业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参考。我校在平谷区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8年来,实践活动得到了平谷区政府的大力支持,社会实践成果显著,切实为平谷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我校人才培养做出了很大贡献。

4、关注社会焦点问题,帮扶弱势群体,广泛开展社会调研

为了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我校围绕党政中心工作,结合学生特长和专业优势,组建社会调查实践团,广泛组织大学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焦点和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参加社会调查有利于青年学生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劳动生产规律,有利于青年学生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今年暑期,我校社会调查实践团针对农业税减免、耕地沙漠化、奥运交通环境、高校周边食品安全等热点问题展开调研,撰写了大量有参考价值的调查报告。另外,我校今年全面实施农业部、卫生部、教育部等9部委联合发起的“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选派了31名优秀大学生奔赴新疆、、青海、贵州等19个省区开展农民健康状况调研和农民健康教育工作,对于改变陈规陋习和不良生活习惯,增强农民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5、服务大学生就业,开展就业见习实践活动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原先的精英教育模式已经向大众教育转化,这种转化造成大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产生很多不适应,影响他们的正常就业。为进一步转变我校学生就业观念,鼓励他们在校期间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等机会进行“预就业”,我校组建了大学生就业见习实践团,让学生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锻炼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成长成才。

三、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不断探索与创新实践育人的长效工作机制,全力打造北林特色的“红绿相映”社会实践工作品牌

1、广泛参与,规范管理,形成机制。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我校实践育人的工作品牌。经过一代代北林人的努力,我校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北林特色的“红绿相映”的实践育人之路,形成了“三五五”社会实践工作机制。“三”是指社会实践运作模式上采取“三化”即项目化、社会化、阵地化;第一个“五”是指社会实践管理体制上体现“五结合”即和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助学、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相结合;第二个“五”是指社会实践在内容设计要体现五个方面的结合,即结合我校生态环境学科优势,结合首都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结合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推进,结合生态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生态文化繁荣的目标。

2、创新载体,深化品牌,夯实成果。

我校开展社会实践工作20多年来,实践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实践育人效果大幅度提高;同时,社会各界给予我校社会实践工作很高的评价,地方政府和实践基地纷纷发来感谢信和表扬信。社会实践工作成果具体体现在:

一是,社会实践为学校育人中心工作做出了贡献。一批批北林学子通过参与社会实践砥砺品格、磨练意志,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已经成长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优秀建设人才,社会实践已经成为学校育人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二是,社会实践发挥了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通过社会实践工作平台,一代代北林师生将科技、文化的种子撒向祖国的基层,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勤奋、求实、拼搏、创新”的北林精神,用实际行动服务了地方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推动了社会全面发展;三是,社会实践拓展了学校办学资源。经过多年的努力,以社会实践为纽带,不断推动学校与地方、企业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成效明显。今年我校先后与北京市平谷区、宣武区、青海省、内蒙古森工集团等一批单位签订了区校共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协议,拓展了学校发展空间和办学资源;四是,社会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我校每年组织上百支社会实践队伍奔赴祖国各地,全面展示了北林学子的良好精神风貌,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学校连续十一年被、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社会实践是我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平台,今年,我校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平台的作用,不断完善实践育人体系,逐步建立起实践育人长效工作机制,实践育人功能也得到了很大拓展。另外,结合我校独具特色的“红绿相映”办学理念实施实践育人,在实践中全面突出我校生态环境学科优势与人才优势,并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始终,在实践中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努力为党和国家培养政治坚定、业务过硬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