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三化学实验计划

初三化学实验计划

时间:2022-09-24 09:48: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三化学实验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三化学实验计划

第1篇

关键词:初三化学 学习策略 策略训练 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193

本文对江阴市某实验中学初三年级的100名学生进行初三化学(人教版)课程中流行性策略训练的实验探究,为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以及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江阴市某实验中学初中三年级1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对他们进行学习策略训练的实验研究。

1.2 研究工具

针对学习策略包含的内容,本研究采用的量表包括实验前、中、后三个方面。实验前包括计划性和准备性两个维度;实验中包括意识性、执行性和方法性三个维度;实验后包含总结性、反馈性和补救性三个维度。其中方法性又包括一般方法、听课方法、预习方法、练习方法以及复习方法等五个亚维度。因此,本量表包括三方面,八个大维度,十二个小维度,并且用SPSS8.0进行全部数据的统计处理,具有高信度、高效度等的优点。

1.3 研究方法

教育实验法是本次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在具体的实践中又分为准实验法和对比实验法。

2 具体研究过程

2.1 理论模型

结合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学习的心理特点以及初三化学的教学大纲,对课堂教学实验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设计,采用自评和他评共用的方式,达到促使学生主动运用相关学习策略的实验目的。

2.2 实验中的变量

本实验中的变量包含因变量和自变量两种,其中因变量是本实验研究对象的化学成绩,自变量是研究对象的学习策略训练。

2.3 实验过程

首先,以一个真实实际的化学实验入手,要求研究对象写出解决本实验问题的具体实验设计方案,通过实验设计可以看出学生实验设计的意识以及对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其次,要指导研究对象备课,并进行教学自评和互评,有利于促进学生建立既稳定又有效的实验策略。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反省的经验交流,要求学生能够通过交流找出自己实验中异常现象及错误实验操作的原因,在反省和再修改的基础上写出正确的实验问题解决方案。

3 实验结果

3.1 学习策略的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对象在准备性、听课方法和预习方法这三个维度上,实验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并不明显(P>0.05);其他维度实验组的得分均比对照组高(P

3.2 多元回归分析

选取本次研究中学生们的化学实验成绩为因变量,学习策略的各维度为自变量,展开多元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学习策略的各维度特别是计划性、执行性、方法性、反馈性和总结性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水平明显较高。具体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学习策略各维度对学生成绩的标准回归系数(β)和t检验分析结果

4 讨论

从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学习策略具有很强的可训练性,通过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对学生进行流行性策略训练,就能够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学生解决实验问题的计划性明显增强,实验意识性也更明确,并且能够根据实验过程中的具体情况灵活及时地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解决化学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在实验之后实验组的学生比对照组的学生更加懂得自我反思和经验总结,说明实验组的学生具有更好的学习策略性。本次研究采用回归分析法,通过回归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学习策略对学生成绩的重要作用,说明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学习策略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有很大帮助的。

5 总结

本次初三化学(人教版)课程中流行性策略训练的实验探究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本次研究我们更加明确流行性策略训练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性。可以从教与学的方式改革着手,重视对学生学习策略包括计划能力、准备能力、调控能力、自我反思能力以及认知能力等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龚少英.我国学习策略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心理科学,2003,(1).

[2]梁笑桃.对初中化学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的思考[J].新课程(教研),2010,(10).

[3]陈灵志.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09,(3).

[4]韩勇.化学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研究”[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6).

第2篇

关键词:学案导学;实验教学;“探究”栏目

通常情况下,教师为达到教学效果制订的纲要称之为“教案”,以学生为主体提前准备的预习提纲称为“学案”。“学案”的制订与“教案”息息相关,学案的意义在于使学生树立参与意识,做课堂的主人,由学生参与到实验中完成实验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并消化知识,最终转化为一种学习能力。在中学学习阶段,“教案”与“学案”一个以教师作为主体,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两者在教学功能上有很大的差距。以教学为目的的“教案”教学,主要目的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以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为主的“学案”教学法,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的模式完成实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充当引导角色。选择“学案”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实验效率。笔者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发现:学案教学是高效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设计过程中要避免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阅读教材,通过小组学习讨论的方法完成实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学案导学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主题教育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形成的教学形式,借助学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以导学为法、学生为本展开教学。

学案是学生学与教师教之间的中介。就教师而言,仅仅凭借“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育的要求,学生也不可能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首先,对于学生来说,虽然有现成的课本作为学习工具,但是他们并不知道教师在下一堂课中将要讲什么或者怎么讲。其次,很多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通常比较在意教案内容的落实而忽略了学生真正掌握了多少,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消化和思考,课本上的一些概念、公式、原理、法则等只是一些大纲,对其他知识点的概述也比较抽象,只是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和解释,对于如何分析理解和运用知识点描述得不是很详细,学生只能借助于各种参考教材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掌握。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预习和复习功课的过程中还会经常遇到一些困难,导致其学习负担加重。教师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应该借助有效的学案导学进行改进,增加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机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制订符合自身情况的学习计划,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和探索,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成绩的目标。

一、“探究”栏目实验教学学案的基本形式

根据内容不同,“探究”栏目实验教学学案可分为填空式、图解式、图表式、习题式、问题式等。实际上学案没有固定的格式,一个学案往往是几种形式的结合,从教学经验上看,“探究”栏目实验课的学案应该根据探究主题选择不同的形式。

1.填空式学案

如某些基本实验操作,实验目的、实验仪器的选择等,可设计成填空式学案,由学生预习或课堂上填写。

2.图解式学案

初三下学期对于物质的检验、鉴别和除杂等涉及实验先后顺序、综合性较强的实验内容,可制成图解式学案,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步骤进行实验研究。

3.图表式学案

大部分验证性实验以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为主,可设计成图表式学案。

4.问题式学案

课堂教学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实验内容,可设计问题式学案。

5.习题式学案

对一些课后习题(如人教社初三化学第78页“有关氢氧化钠变质”习题),可按课本顺序和知识点难度,设计一些有针对性和综合性的习题进行实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认为,针对各种形式的学案,教师应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灵活运用。

二、“探究”栏目实验课教学学案的设计特点

1.规范性

规范实验程序是一项很重要的科学素养。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规范进行实验操作的意识。初三化学实验探究活动是严谨科学的探究活动。教师通过规范实验操作,实现对学生的正面教育,强化学生的意识形态:良好的实验习惯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和成功的重要前提。人在每一阶段的学习最初往往是从模仿开始的,所以教师在初三化学开始实验探究活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学案”对学生进行教育。如果平时教师在设计学案时能够严谨规范,那么学生在预习和总结实验报告时也会受其影响自然而然地规范化学实验程序。一般化学实验的规范程序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药品与装置、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

2.引导性

在设计学案时,教师要充分考虑生情,因材施教,起点要注意“就低”,杜绝一开始就难度过大,树立“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意识,避免出现因问题难度过大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失去信心。“学案”要具有一定的引导性,开始可以先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记录并观察实验现象,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规范的实验动手能力。比如第一单元中,“蜡烛的燃烧”和“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的比较”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严格按照第12页《探究》栏目进行探究活动,放手让学生动手实验,学案的设计主要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观察实验的顺序和细节。

由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够,特别是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实验的规范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该把教学目标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和学习设计基础实验方案上。教师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了解实验的步骤、设计这个实验方案的目的和以后遇到类似问题应该怎样思考并化解,使学生树立科学的探究方法,即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探究过程―得出结论。教师在设计学案时要分析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根据学生的能力来设定实验问题的难易程度,通过每一项具体步骤引导学生完成实验,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不断进步和成长。

3.阶梯性

在教案当中,适当加入一些拔高的内容对于教学过程来说是十分有帮助的。在“学案”中,教学设计需详略得当,缩小实验的开放性,就要加大对“探究”栏目问题思考的开放性。这样做首先可以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学习探索的良好态度,其次也可以形成“学生带学生”“学生帮学生”的良好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参加进来,在学习讨论中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比如在演示实验教学中,常常有“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的说法,怎样让更多的学生能看出“门道”呢?合理的学案就起到引导、点拨的重要作用,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不同层次的学校有不同的教学需求,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将有利于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阶梯性可以有两个方面的体现:一个是对于实验内容、问题呈现的阶梯性,即实验原理是逐步深入、逐步揭示的;第二个是对于学生实验技能要求的阶梯性,即对学生实验操作的要求由简单到综合。

三、“探究”栏目实验课教学学案的分类与功能

教师想要编制出合适的学案,必须要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方法、习惯以及成绩,并且研究相关的教材和资料,教师应该以一个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课堂教学中,认真分析教材和教学理论以及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探究”栏目实验课教学学案,根据实验课的性质可以分为演示实验学案、验证性的分组实验学案、探究性分组实验学案。其中演示实验学案重在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与结论。验证性的分组实验学案重在指导学生实验操作的顺序、规范以及对实验现象、结果的记录。探究性分组实验学案重在引导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包括实验原理、装置、药品的探讨)、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基于不同的使用范围,应该有针对性地编制对应的实验课学案。

“探究”栏目实验课学案的使用,笔者力主其点睛的功能,也就是说,不要淡化了实验课的主要任务――实验,所以实验课的学案务求减轻学生的书写负担,将动笔的机会放在不同实验类型的教学重点上,有的放矢。同时,也为了让学生能真正在实验课上有目的地动起来,笔者觉得,实验步骤尽可能用图形代替,让学生看图完成实验,这样比较适合初三学生的心理特征,实验课的效率也能得到提高。

如笔者在教学“二氧化碳制取的药品及装置研究实验”学案“制取步骤”这一环节使用了如下图示:

步骤:检验气密性装入石灰石倒入稀盐酸搭好装置,收集气体。

对于实验课的学案是否适合学前和课后,笔者觉得不需要统一,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习惯做出取舍。有些教师喜欢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踏实稳重;有的教师希望学生带着好奇心学习,积极主动。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只要教师用心把握,都能有相同的教学效果。

化学是实验的科学,离开实验就没有化学。通过学案导学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引导学生将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充分结合起来,既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做(操作),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做(操作原理)。由此可见,有效的学案导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观察、分析、表达和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支梅,等.对比试验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运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7).

第3篇

一、在初三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一)初三化学学科为课堂教学实施情感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学生心目中如同魔术,教师如同魔术师,给学生以好奇、冲动、崇拜直至尝试,实验装置、实验现象的变化是美的一种体现和享受,每一个实验从准备到操作再到完毕整理,就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过程,而每一次实验的失败与成功,就是教师对学生的一次理解、宽容和欣赏,会增强课堂教学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二)实施情感教育是教育内涵的本质要求。现代教育理念指出:学生的学习不应在乎学习结果,而应重视学习过程。为此,课堂教学要重视教学过程,包括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教师用真情的投入,满怀激情的表演,才能更好地唤起学生真情地品味、欣赏、感染、共鸣,真正把教学内容用师生的心与心的交流碰撞,达到情感的沟通理解,使学生更容易接纳教学,理解教学,领会教学,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真正做到教育不是给予,而是唤醒。

(三)实施情感教育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十五、十六岁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很关注他人对他们的欣赏和肯定。学生在家与父母相处沟通交流的机会很少,这个年龄学生也因为有自己的小秘密,变得很少或不愿与父母沟通,心理失去了平衡,迫切需要在社会、学校获得情感的补偿。为此,教师在教学上要狠下功夫,精心计划,为学生们搭建一个情感交流的平台,以便情感得到充分的渲泄,从而消除他们内心的孤独和恐惧

二、目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

目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情感教育的影响因素主要在教师,教师是调控课堂的主角,也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有相当部分教师是很尽心尽职的,但也有不少教师是不重视课堂的情感教育,甚至是消极应付教学的,如有的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有的一些工作时间长的“老革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缺乏工作激情,象和尚念经,只顾讲自己的,不理学生反应,如催眠曲一般,课室里倒下了一大半。上述种种,真是可悲可叹,又误人子弟。

三、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措施和途径

(一)教学中教师的倾情投入,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基础前提。化学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学科,决定了教学双方都必须投入自己的真情,才能感受化学学科的魅力。作为教师,要充分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充分运用形体、表情、语言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把自己完全融入教学双边活动中。如演示实验中认真细致,一丝不苟,有条不紊,发现失败要有勇气承认失败,找出原因执着地追求,直到实验成功。同时,要鼓励帮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教师激情的感染而引发参与冲动。

(二)教学中师生的平等交流是情感教育的催化剂。教学中,学生“尊师重教”固然要提倡,但教师为了维护教师尊严,而居高临下的说教势必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思维,久而久之,教学便成为“一言堂”。要真正体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需要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教师以一个求知者的身份,与学生一道,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共同探索世界,教学自然而然地被学生接受融合。否则,教师只能唱独角戏,失去师生情感交流的沃土。

第4篇

关键词:激发兴趣、培养兴趣、稳定兴趣、乐于阅读

我国古代教育主张“寓知于乐,以趣激学”。初三化学是学生学习

化学课的启蒙入门阶段,对于启蒙阶段的教学,应特别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学习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初中学生正处在兴趣广泛发展,求知欲强的时期。只要注意激发与培养学生对比学的兴趣,以致发展成乐趣,就会保持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就会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为此我们平时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上好绪言课,激发兴趣。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指出:“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学习方法。”初三学生初次接触化学,急切期望了解什么是化学,学习化学有什么用,怎样才能学好化学等问题。我抓住这种求知心理认真地设计了两节绪言课。

第一课时开始,我不急于介绍化学是研究什么的,而是先演示镁带的燃烧和加热碱式碳酸铜的实验。实验所观察到的夺目强光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奇妙的现象,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鼓舞了学生的激情,我顺势又引导学生对比镁带燃烧后的生成物和镁带的不同,碱式碳酸铜颜色的变化及澄清石灰水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变化的特征是生成了其他物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化学要观察实验现象。在学习对常见的两种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再来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

第二课时,我给学生介绍五彩缤纷的化学世界,奔腾的铁水,飞溅的钢花,五光十色的塑料,巧夺天工的合成纤维,初病去疾的化学药品等都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得到;防火、防锈、污水净化等离不开化学;在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方面化学更是大显身手。我还结合青少年喜爱科学幻想的特点,告诉学生人类不但能合成自然界里存在的物质也能合成自古以来没有见过的物质。人类幻想将来实现人工合成“粮食”并不是空想,只要我们掌握了“酶”,就可以将植物内复杂的变化应用于生产人造淀粉,这将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估量的大革命。使学生不但认识到化学在科学领域中的作用,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对社会肩负的光荣使命,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做好实验,培养兴趣

一进入初三,学生就对化学课有兴趣,主要是对学生实验有强烈的好奇心。在学生眼中,化学老师就像是一个魔术师。化学实验好象在变魔术。作为化学教师要把握好这一时机对今后的教学里显得特别重要。学生对化学实验特有的好奇心,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转化成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在积极、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1、利用学生对实验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化学是初三新开设的学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一开始就让学生预习后,有目的地听课,把书本知识和教师的授课内容融合起来,把知识的传递作为一个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一个过程,一种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观看演示实验的热情和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渴望。布置学生预习要求。培养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实验,尤其是学生实验更需要学生在了解化学实验的目的、手段、方法后,再手操作让学生有限的实验充分发挥作用。

2、让学生参与教师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学习的主要目的不是要记住教师和教材上所讲的内容,而是要学生参与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因此,学生不应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应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而教师的作用是要设定一种学生能独立探究的情景,是引导学生获得知识,而不是为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

课堂上大胆让学生动手做演示实验,学生在做好充分的预习的基础上,课前在老师指导下反复练习,确保课堂实验成功。由于学生参与课堂演示实验,课堂气氛变得宽松和活跃,学生观察实验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同学们在仔细、认真观察实验的同时,也关心着同伴实验成功与否,上台演示的同学则可以享受到实验成功的喜悦,即使是失败的教训也可以使他终身难忘。

那些学生能荣幸上台演示呢?根据实验类型与难度,挑选学生时可以作为对学习上有明显进步学生的奖励。也可以作为学习成绩欠佳,而动手能力较强学生的鼓励,更可以推选优秀学生作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

多数的教师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来做。如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以及酸碱盐的性质实验等。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更是化学实验中的主角。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双手更加灵巧、思维更加成熟。

3、合理地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合理设置问题情境把学生吸引进去,是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每堂课教师一走进教室,就有不少学生围过来,异口同声地问:“今天这堂课做哪个实验?”下了课,有的七嘴八舌议论着刚才的实

验,有的默默地回味着那些奇妙的现象。我们抓住学生喜欢动手实验的心理,注意实验教学的深化工作。如做金属和盐之间置换反应的实验,铜能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银,是因为铜比银活泼而铜在氯化银的水溶液中并未发现置换出银的现象,为什么呢?经过启发引导,使学生认识到金属活动性的差异是能否发生置换反应的内因,铜确实比银活泼,但铜要从银盐中置换出银是有条件的,必须从银盐的溶液中才能置换出银,而氯化银虽属银盐,但不溶于水,不能配成氯化银溶液,所以铜不能从中置换出银。这说明内因通过外因才能起作用,经过对实验的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步骤,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引导学生掌握事物的本质,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使学生通过实验能有所得,会更加兴致勃勃地学习化学。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思考,使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三、化整为零,突破难点,稳定兴趣

初中化学的难点是化学用语,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及有关计算。对于这些难点的克服,我采用有计划、有目的地合理安排课程顺序,分类总结知识点,强化训练等方法,分散难点,突破重点,减轻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使学生愉快地学习,这样就使学生从观察实验现象所产生的暂时兴趣,经过有目的的思维加工形成学习化学的稳定兴趣。学生反映说:“这种方法既轻松又愉快,愿意学习化学。”

1、从头抓起,化整为零。从绪言课开始时,就将所接触到的用中文读音与元素符号、化学式共同交代,结合外语发音,通过读、写、练、要求学生记住。这样每上一节课,学生便掌握几种元素符号和物质的化学式,克服了到后来一下子要掌握24个元素符号及不少化学式的困难,同时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介绍顺口溜,利于记忆,使学生愉快地学习。熟记化合价,才能正确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化合价都是一些数字,记忆起来枯燥无味,非常难记,我们把常用的化合价编成顺口溜。还有原子序数顺口溜,酸碱盐溶解性表顺口溜,金属活动性顺序顺口溜,常见原子团

化合价顺口溜等。在课堂上让学生齐读、朗读,这种方法印象最深,甚至终身难忘。

四、培养兴趣,乐于阅读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化学课本肯定没有小说、连环画那么轻松有趣,致使一部分学生认为课本枯燥、味如嚼蜡,越学越糊涂,从而产生畏惧,厌烦情绪,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阅读习惯和正确的阅读方法,缺乏阅读兴趣。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所谓化学的阅读能力,就是通过阅读化学课本和课外化学资料,获取化学知识,用以解答相关问题的能力。首先是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与美,然后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阅读。在培养阅读兴趣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中编入的一

第5篇

【关键词】素质 科学素质 培养 策略

步入21世纪,教育改革更着重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初中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新教改的形势下,对初中生进行化学科学素质的培养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对学生进行化学科学素质的培养的同时也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教师有相应的策略。

1.初中化学科学素质的涵义

化学科学素质的内涵比化学科学文化素质的内涵窄, [1]化学科学素质主要由化学科学知识、化学科学能力、化学科学方法、化学科学意识和化学科学品质五大要素构成。

2.初中生化学科学素质的培养

2.1 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知识。

化学科学知识是构成化学科学素质的基础要素,[2]没有掌握一定的科学事实,所谓科学素质也无从谈起。初三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体会化学基本概念是化学基础知识的概括反映。初三化学基本概念多而抽象,学生领会和完整掌握这些概念具有一定的难度。

2.2 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科学素质教育的第二个方面应该强调培养、发展学生的化学科学能力。化学科学能力是科学素质教育的核心。

2.3 培养学生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是人们在科学研究中所遵循的途径和所运用的各种方式及手段的总称。[3]掌握科学方法无论从学习知识的角度或者从发展能力的角度来看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初中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是有一定的难度,但教给学生普通的自然科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2.4 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意识。

科学意识包括两重含义,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自然科学观;二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实际问题,要有科学意识的进行对待、处理或解决。

2.5 培养学生的化学品质。

化学科学品质是一种非智力因素,[4]它主要包括兴趣、情感、意志、态度等方面。因为这些品质具有强化学习过程的驱动力的作用,又对学生学习化学科学具有控制调节的反作用。所以,我们把这些品质称为化学科学品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通过多种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对发展学生化学科学素质有重要意义。

3.培养策略

3.1 认真学习化学科学理论,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要认真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5]学习和研究初中化学教学大纲,真正认识到九年义务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使初中化学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树立化学科学素质教育观点。

3.2 研究教学大纲,用好化学教材。

只有认真学习新的教学大纲,研究新教材,明确和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使之难易适度,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真正用好教材,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能力,为提高学生化学科学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3.3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的出路在教改。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学习并借鉴一些先进、行之有效的国内外中学化学教学经验,积极参加教学改革,精心组织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真正、彻底改变“满堂灌”、“题海战”、“黑板上做实验”的落后教学方法。教师应由勤奋型向科研型发展。要走:学习 ――思考――实践――总结的道路,用启发式教学为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将来能够终身不断继续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3.4 加强实验教学,开展课外活动。

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化学科学素质的重要一环。教师要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创造条件完成学生分组实验,可以把一些知识改为学生分组实验,提高实验质量。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实验课外活动,提高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总之,从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初中化学科学教育内容应该是最低限度的、为适应社会需要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它的内容也是科学的、有序的,但不追求逻辑严密和系统完整。在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是促进他们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形成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采取多种方式激励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同时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学生,对他们采用不同的方法。我们尽可能的按照新教改的要求使21世纪的初中生的化学科学素养有一个显著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治国.试论中学化学教育与科学素质的培养[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57-58.

[2] 解守宗,师雪琴.中学化学与实践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12-15.

[3] (苏)苏霍姆林斯基.周蕖等译.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3.

第6篇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在化学教学中应注意化学学习策略的教学,化学学习策略教学就是要通过化学学习策略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提供给学生学习工具,使学生能够自己设计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能够自主学习化学、进行信息加工处理和解决问题,能够开动脑筋,积极选择、利用各种策略,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学习的选择性和思想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观。可通过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已经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它在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价值,乐于学习;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兴趣[1]。充分挖掘教材,适时地创设问题化情境,通过设疑引发学生兴趣,经过讨论分析取得对化学成功的认识,使学生在体验成功喜悦中增强自已的学习兴趣;体验科学发现过程,激发学习兴趣。用化学实验的探究性、新奇性、参与性和化学实验可视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索、创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曾经说过:"实验室是学生学习化学最有效和收获最丰富的场所。"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策略,就要从化学实验教学入手,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和合作实验。

进行自主实验的方法:(1)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如需要"验证"的实验和做了一些改进的实验,还有学生自己设计(经教师审核)的实验,都应允许学生到实验室,在教师指导下实验;(2)合理利用家庭小实验,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化学实际问题,巩固和运用课堂中所学的化学知识,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初中生有高度的情感投入,有明确的目标追求,不断的反思和检视自我,能积极地寻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这些内存动力的支持去达成目标的实现,这样的学习就是非常有效的[2]。

三、重视教学过程中图像图景

不同的信息会对大脑皮层不同的部位产生相应刺激作用,大脑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像形成概念,逻辑推理,数学计算和演绎等,主要处理文字信息;而大脑右半球占优势的是形象思维,形成空间知觉,主要处理图形信息。我们在学习中把文字信息和图形信息交替传送到大脑左半球和右半球,会使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和抑制中心在左、右半球交替出现相互补充,人的思维品质就能得到锻炼提高。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就是通过图像图景教学,建立情景-模型的有机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其更好地掌握知识。

(1)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构建化学理论模型。(2)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要重视思维过程的基本训练。解决问题思维过程大致分为六步,即审题信息抽象寻找规律建立模型解决问题。大致过程是先从问题中提取出有关的文字信息,将其概念化、代码化、简单化。其次建立情景,运用图形信息帮助理解,建立各信息之间的联系。通过审题、画图,建立联系,使问题在头脑中形成表象,使图像成为思维的载体。

实际上由文字到图形的思维跨度非常大,当学生问问题时,教师无意中画出的图形,会使学生的问题立即得到解决,说明图像的作用是巨大的。因此,在课堂教学和学生学法指导上,应重视图像图景的教学[3]。教会学生如何审查题意、提取文字信息、综合信息、提取图像信息、画出图景。学习过程应注意从易到难,逐渐提高思维能力,这一过程教师不能包办代替。画图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教会学生变"化学"为"画"学。同时,要注意指导学生建立文字信息和图像信息的联系,使学生能从静态图景中发散联想到动态变化过程,从动态过程看到瞬时的状态图景。化学平衡概念与平衡图像的训练就是很好的范例。要不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建立正确模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网络激发兴趣,增大容量,优化教学过程

利用多媒体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手法具有多样性,教学氛围轻松、活泼,学生能够在良好状态下自主、积极地学习,大大提高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采用超级链接的形式,控制性好,交互性强,符合人类的联想记忆方式。学生通过鼠标点击在较短的时间内能接受大量的信息,增大教学容量,拓宽知识面。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并且有一些危险性较大的反面实验,通常情况下,在实验室是很难实现的。例如一些反应较快的实验,学生不易观察,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动画或自制课件进行演示,并且可以重复播放,让学生反复观看,提高实验效果。

五、认真查漏补缺井做好综合复习

化学总复习是巩固深化知识,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重要学习阶段。复习中要掌握复习规律,提高复习效率,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认真查漏补缺,在复习阶段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能简单地套用别人的方法,要针对自己平日学习的实际情况[4],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这里的查漏补缺是个关键,自己认真总结,是对物质的性质掌握的不熟练,还是基本的概念学的不扎实,要找到症结所在,通过复习使存在的问题得到全面解决;二是形成知识体系,复习阶段形成的知识体系应该是各单元知识体系的综合,一般按基本的概念、元素、化学计算、化学实验四大块讨论,要抓好各块内容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综上所述,提高初三化学教学质量的教学策略是多方面的。教师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运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这样才能有利于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蔡飞雄.浅谈农村中学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开展[J].成功(教育).2009(04)

[2]魏献金.对新课标理念下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03)

第7篇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化学学科教研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以新课程改革为本学期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完成初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与评价试验,做好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组织学习工作。

针对我省新高考“3+2方案”,加强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确保高中化学必修和选修教学质量都得到提高,争取在今年的高考中考出好成绩。

充分利用化学学科教研基地,加强基地的校本课程研究,用多种方式培养基地化学教师队伍,提升基地化学教研组的教研教学水平。加强课题研究,在新课程改革中从实施、评价和教学技术等方面开展多角度、多层面的专项性的课题研究。加强青年化学教师培养工作,重点抓好青化会活动,积极开展理论学习、业务学习,现代教学技术学习等,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做好20xx年省初中化学竞赛和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参赛组织工作。充分利用“化学工作室”(原化学教师电脑沙龙)良好的基础条件,加强“使用先进教学媒体,利用丰富网上资源,优化化学教学过程”的专题研究,办好化学教师自己的网页。

具体工作分述如下:

一、新课程试验

1、新学期前,用专家讲学、研究课、专家、教师和学生共同评课等多种形式,进行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新一轮培训工作。

2、继续进行初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与评价试验。

实施方面,继续加强教材教法和课堂教学研究,总结一年来新课程实施的经验与成绩,把教师的研究成果汇编成专著。

评价方面,扩大“学生化学学习成长过程记录研究”的研究队伍,加强化学学习的过程评价;做好今年《化学考试说明》的使用与研讨工作,搞好初中化学学习的终结评价,为今年化学课程改革划上圆满的句号,也为明年的课改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3、成立“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学习组”,用多种形式定期组织学习活动,研究“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4、2月底或3月初,组织化学教学研究人员等,参加省学会组织的新课程培训活动;4月份,对XXX市武进、金坛地区进行新课程调研。

二、常规工作

1、初三年级

(1)利用本学年第一学期的期终化学教学调查测试题,认真做好初三化学教学情况的调查研究。在开学初进行一次教学质量分析。

(2)由初三年级“中心教研组”牵头,以“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学习研究组”为骨干,利用专题讲座、研究课、研讨会、“教研沙龙”研讨活动等形式,分“常见的酸碱盐”、“食品中的有机物”、“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复习”等若干专题,每月进行1~2次

教研活动。力争使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能落实到化学课堂教学实际中去。

2、高一年级

(1)开学前进行20xx学年第一学期期终教学质量调研结果分析,认真总结高一化学教学情况,提出教学建议,作为新学期教学工作的参考。

(2)由高一年级“化学教研中心组”负责,在2~5月份,以“元素周期律”和“硫及其化合物”等为课题,开研究课2~3节。

(3)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研究。进行1~2次研讨活动。

3、高二年级

(1)开学前进行20xx学年第一学期期终教学质量调研结果分析,认真总结高二化学教学情况,提出教学建议,作为新学期教学工作的参考。

(2)由高二年级“化学教研中心组”负责,在2~5月份,以“有机物”等为课题,开研究课2~3节。

(3)以“化学选修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为课题。进行2次专题研究活动。

4、高三年级

(1)开学前进行20xx学年第一学期期终教学质量调研结果分析,认真总结高三化学教学情况,提出教学建议,作为新学期教学工作的参考。

(2)3月份,进行“20xx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的学习与研究,召开专题研讨会。

(3)4月份,在省奔牛高中召开本学期的“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研讨会”,对“一模”做仔细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为第二轮复习提供有价值的材料。

(4)5月份,对“二模”进行专题研究。

(5)由高三年级“化学教研中心组”负责,针对各个阶段的主要研究任务,开研究课2~3节。

三、课题研究

1、围绕初中新课程改革,在国家课标组的直接指导和华师大科研处的领导下,展开一个有系统、系列化、多层面、多角度的研究网络。

2、在南师大的“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教学策略研究”(教育部重点课题)课题组的领导下,成立“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策略研究”子课题组,正式启动研究工作。

3、围绕高中新课程改革,积极寻找研究课题,尽早组织研究队伍,展开专题研究。

4、开展“XXX市市中学青年化学教师现状分析及其发展策略”课题的调查研究,寻找较高层次的挂钩单位,正式启动研究课题。

四、学科竞赛

1、3~4月份,认真做好江苏省20xx年初中学生化学竞赛的组织参赛工作。

2、5月份前,认真做好20xx年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准备工作。5月份,做好20xx年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组织工作。

五、基地建设

1、加强学科基地化学组的教研力度,省常中、一中、三中、田中和新桥中学重点开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近5年化学高考试题走向研究”。以加强教学研究为策略,课堂教学提效为重点议题,提高教学质量,争取高考好成绩。

2、XXX市一中、三中、田中、实验初中、十五中和新桥中学将与教研室一起,共同进行新课程的实施和评价研究。基地学校要通过研究,积累课改经验,起到一定的带头作用。

3、加强化学学科基地学校之间的交流,互相进行听课、座谈,交流理论学习体会。组织外出参观学习。

六、师资培训

1、开学初,各年级以“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与评价”和“本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分析”为重点,开展一次较大规模的教师培训活动。

2、加强青年化学教师培养工作,重点抓好青化会活动。通过开展理论学习、业务学习,现代教学技术学习,课堂教学研究,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青年化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

3、以“化学工作室”为基本力量,平均每月组织1~2次电脑使用技术和网络资源利用技术的学习活动。维护与完善化学教学资源库;创建有

XXX市市化学教研特色的“XXX市化学教研”、“化学新课程试验”和“XXX市市化学工作室”

高中化学教师工作计划

【教学目标】

1、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4、使学生掌握化学基本知识和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

1、有机化学有关烃类物质的知识;

2、有机化学有关烃的衍生物的知识;

3、有机化学中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4、有关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知识

;

5、有关合成材料的知识

;

6、常见有机物的实验室法、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设计与改进;

7、有机化学基本计算

【教学重点】

1、有机物分子的结构、性质、制法和用途;

2、各类有机反应的特点的理解

3、有机化学实验设计与改进的基本思路;

4、有机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1、使学生建立有机化学概念,使有机化学知识系统化;

2、揭示事物的本质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规律;

3、有机化学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

4、有机化学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及解题思路的清晰、准确性。

【教学方法】

1、以实验为基础

2、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启迪为主线

3、以学生自学、思考为重点

4、以现代化工具手段

5、以“活”、“新”为原则

6、以“激发兴趣”、“熟练掌握”、“形成系统”、“灵活运用”为目的。

【课时计划】

第五单元

烃……………………………………………………9课时

第六单元

烃的衍生物…………………………………………12课时

期中复习及考试……………………………………………………3课时

第七单元

糖类、油脂、蛋白质………………………………3课时

第八单元

合成材料……………………………………………3课时

会考复习及考试……………………………………………………24课时

高中化学教师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受益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新课程下的化学高考做准备。

二、具体工作和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学理念

加强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研究新课标,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2、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提倡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地转变,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改变备课方式,提高备课质量

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与要求,可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尽可能做到每节课后要反思教学过程。

三、结合高中化学新课程对自己的要求:

1、授课要求

(1)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新知识的引入

新知识的引入是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的过程。在新知识引入中既应重视与旧知识的联系,又应创设有利于迁移的情景,因此能否讲好引入是讲好新课的一个关键。

(2)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树立化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化学活动的教学的观念。

(3)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有效的化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的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化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策略。

另外,通过课题研究和学生动手实验,学生不断提高了自身的观察力、想象力、猜测力,同时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4)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四、进度安排:

日期

教学内容

完成情况

1

9.3—9.9

引言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

2

9.10—9.16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2、3

3

9.17—9.23

物质分类1、2

4

9.24—9.30

离子反应

1(运动会)

5

10.1—10.7

(国庆)

6

10.8—10.14

离子反应2氧化还原反应1

7

10.15—10.21

氧化还原反应2第二单元小结测试

8

10.22—10.28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1、2

9

10.29—11.4

物质的量小结

10

11.5—11.11

期中复习

11

11.12—11.18

期中考试

12

11.19—11.25

金属的化学性质1、2

13

11.26—12.2

金属的化学性质3、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1

14

12.3—12.9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2、3

15

12.10—12.16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1单元小结

16

12.17—12.23

无机非金属材料-硅1、2

17

12.24—12.30

(元旦)

18

1.1—1.7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1、2

19

1.8—1.14

硫和氮的氧化物1、2

20

1.15—1.21

硝酸

硫酸1、2、3

21

第8篇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3.026

背景:时值省实验装备中心课题组活动在我校开设一节观摩课,作为实验装备中心课题之一《实验教学案例的开发与研究》的成员,当然责无旁贷。为此,我们就本课题,结合课时进度(上册化学教材的教学刚刚结束),确定了这节课的案例开发。

在中学化学实验及有关实验设计习题中,经常涉及装置的气密性检查问题。一般说来,无论采用哪种装置制取气体,在成套装置组装完毕装入反应物之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较多,需要视不同具体情况而选择不同的检验方法,那么在这些方法中,又有什么规律可循呢?

教学思路:在气体与物质间反应的装置中,都存在着一个相同的问题,那就是:在实验前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这是中考的一个考察热点,是同学们答题失分较多的地方。所以今天这节课,就对这个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投影展示三套装置:

(1)只有一个排气管的装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简易发生装置图A)

(2)有两个管口的装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简易发生装置图B)

(3)有多个管口的复杂装置(实验室CO还原氧化铁实验装置图)

学生逐一讨论设计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案并交流,然后组装仪器,展开气密性检查操作,并进行比较、创新。

每一套装置实验结束,进行再交流,并小结。其间将U型管、注射器、气球等仪器也配以使用。

典型装置学习完后,教师小结:装置气密性检查采用的一般方法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在实际检验过程中,由于气体发生器结构不同,因此检验方法也有一定的差异。

最后课堂反馈:

1.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图中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 )

A.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

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

D.注射器内有液体

2.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 )

3.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兴趣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实际使用容积为4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和量程体积足够大且效果好的针筒注射器,将足量的白磷(化学性质与红磷相似,40℃就可以燃烧)放入试管后,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并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后,等到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1)正式开始实验前,该小组同学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从20mL刻度推至15mL刻度,然后松开活塞,观察活塞回到20mL处,该操作的目的是 。

(2)实验后可以观察到针筒活塞从原来的20 mL慢慢向左移至 刻度处。( )

A .4mL B.8mL

C.12mL D.16mL

4.根据右图及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关闭图B装置中的弹簧夹a后,开启分液漏斗的活塞b,水不断往下滴,直至全部流入烧瓶。试判断:A装置是否漏气?(填“漏气”、“不漏气”、“无法确定”) 。判断理由: 。

5.下图是验证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图,简要叙述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反思:之前,有关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大多随堂演示,并给定了统一而规范的答案。如今,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放飞思维,放开双手去做,发现惊喜很多。比如由于当时气温较低,有小组用手握法检查A装置气密性时,始终看不到气泡,能灵机一动,将双手使劲摩擦后紧握容器外壁;更有甚者想到将试管塞到衣服内加热(学生装置未提供酒精灯)。由此学生感言:有时理论与实际还是有差距的。又如,在没有提供注射器的情况下,有学生很快想到对B装置进行“吹气”与“吸气”,借助液注上升和气泡来判断气密性。之后再意识到实验室安全规范要求后,提出用注射器或洗耳球等代替。

也意外地发现了一批“特殊”学生,他们的共同点是实验方案写得很好,有条有理;实验操作也规范准确,能做到有条不紊,但就是达不到预期的实验目的。假如让他们参加中考,必定得高分。如果让他们到实验室去做实验,却只能得零分了。明明是一套气密性优良的装置,却说成漏气,这是什么原因?明明是一套漏气的装置,却说成气密性良好,这又是什么原因?实验正在进行,现象还没有完整,他们便迫不及待地下结论了。这批学生会说实验方案、会写实验步骤、也会做实验,但就是不能把实验做成功。他们虽具有实验技能,却缺少实验操作的经验。因此,初三化学实验教学一定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装药,学生放炮”缺少创意的实验氛围。实验教学从内容到形式要顺应时代潮流,要体现时代特征,也就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行之。”实践是培养和提高能力的最佳方式。重视动手,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动手机会,实验是一项动作性强的脑体结合的活动,只看不做,学生的实验技能、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维品质就无法形成与发展。通过动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探究精神。

第9篇

【关键词】化学课堂 有效提问 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182-01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影响着整个教学内容的开展,影响着学生以后问题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索里认为:“学习上的所有形式都可以看作是问题探究的过程。”[1]提问对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最常用的课堂教学手段之一,但这并不表明每个教师都己熟练掌握了课堂的提问技巧。在课堂中,教师习惯性提出如“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无效问题,有些问题问得很突兀,且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等弊端。

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总结为四个环节:创设问题情景阶段、置疑提问阶段、引导作答阶段、反馈评价阶段。

一、创设问题情景阶段

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双向交流、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应在恰当的时机用各种方法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心理状态下进入教师设置的情景,对问题有所准备,以让学生对问题情景有所了解,并且能轻松阐述出内心的思考。

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既要深入钻研教材,又要认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做到有的放矢。然后,再根据教材内容和小栏目要求及学生实际水平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一些时代感强,富有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创设问题情景的方式很多, 常见的方法有:

1.利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信息。因此,利用实验内容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从而借机提出问题。

2.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学生的现有水平,根据心理学知识,创设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要清楚哪些知识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但又不能完全解决,在这个结合点上产生问题,它最能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引发学生提出问题。

3.利用生活情境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对社会热点素材非常感兴趣,会用自己的好奇心去思考。例如,学习完金属的性质,可以设计了以下问题:某商场欲制造一货架,使用期一年,是选择铝制还是钢制?(提供相关信息:虽然铝在自然界的含量远比铁高,但是市场上铝的价格比铁高)为什么铝比铁的价格高呢?如果你是商场经理,你选择铝材还是钢材做货架呢?理由是什么?

以上问题的答案是开放的,只要解释合理即可。教师有意识地在课堂上设计这些联系实际的问题,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潜在能力,又为学生发挥个性提供了空间。

4.通过习题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都有一定的好胜心,在化学习题教学中,教师可以讲解了典型习题后,引导学生总结做题规律,然后设置一些习题让学生尝试去解决。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更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

二、置疑提问阶段

在创设了情景之后,学生心中充满了疑惑,处在一个学习的兴奋点上,教师这时应充分把握时机,引导学生提出预设的问题。因此,教师设计问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由易到难,层层递进,逐步实现由知识向技能再到灵活运用的转化,进而使学习成为快乐幸福的活动。在初三化学教学之初,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设计有一定梯度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讨论,带着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有效地实验探究。

在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一节时,如何引导学生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1)拉瓦锡通过实验证实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多少?他是如何发现的?

(2)拉瓦锡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3)能否借鉴拉瓦锡的实验原理,设计一个或多个更为简单的实验,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4)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哪些?你准备如何实施小组的计划?需要哪些仪器和药品?实验的结果怎样?

实验结束后进一步追问:“各小组的结果不尽一致。从拉瓦锡的实验结果来看,气体应该减少1/5,那为什么会出现小于1/5的结果呢?

(1)(2)问题学生只要通过阅读课本就可以轻松解决,(3)(4)问题则需要学生分析讨论、查阅资料、实验分析才可以得到。问题设计步步深入,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为每位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构建了一个思维聚焦的平台,使学习活动成为他们进步的不竭动力。

三、引导作答阶段

在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用准确、清晰、简明的语言重述问题,并留出适当的等待时间,并以适当的方法鼓励、启发、引导学生作答。

四、反馈评价阶段

针对学生的答案,无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教师首先要以倾听的态度对待,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正面的表扬和鼓励,然后请学生坐下。对于学生的答案,应从以下几步入手:重复学生回答的要点,对学生所答内容加以评论;依据学生答案联系其它有关材料,引导学生回答有关的另一问题或追问其中某一要点,即进行延伸和追问;更正学生的回答,就学生的答案提出新见解、补充新信息;以不同的词句,强调学生的观点和例证,也可以引导其他学生参与对答案的订正和扩展。

总之,有效的课堂提问对学生起到提示、启发、反馈、强化等作用,有助于师生间的互动教学,能让课堂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另外,有效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能,调节学生的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

参考文献:

第10篇

  化学老师个人工作计划1

  本学期本人继续初三两个班化学教学工作。新课将在3月中旬结束,其余时间将转入复习,复习将占据本学期大部分时间,约为三个月,现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的再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接触,我对学校学生的情况已经比较熟悉,学生们喜欢化学,喜欢上我的课,他们的总体情况是:基础较差,缺乏对问题的钻研精神,一旦遇到难一点的问题往往是后退 ,自主性学习差,对学习比较缺乏信心,这些是我的教学的出发点。

  二、再研究化学教学大纲 ,不断完善自己的化学教学和复习的指导思想

  1 .立足教材,不超出教学大纲,注意紧扣课本。回到课本,并非简单地重复和循环,而是要螺旋式的上升和提高。对课本内容引申、扩展。加强纵横联系;对课本的习题可改动条件或结论,加强综合度,以求深化和提高;

  2 .做到全面复习。复习目的不全是为升学,更重要是为今后学习和工作奠基。由于考查面广,若基础不扎实,不灵活,是难以准确完成。因此必须系统复习,不能遗漏;

  3 .立足双基 。重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复习。对一些重要概念、知识点作专题讲授,反复运用,以加深理解;

  4 .提高做题能力。复习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性、独立性和批评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探究能力和综合多项知识或技能的解题能力;

  5 .分类教学和指导。学生存在智力发展和解题能力上差异。对优秀生,指导阅读、放手钻研、总结提高的方法去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中等生则要求跟上复习进度,在训练中提高能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建立学生档案 ,实行逐个辅导,查漏补缺。

  三、复习的具体做法

  1.循序渐进:

  学习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第一阶段的全面复习必不可少。初三化学知识的一个特点是:内容广泛,且分散渗透。总复习就要把分散的知识集中起来,以线网或图表形式把它们联系起来,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按照知识的有机组合,以课本为依据,按大纲进行全面、扼要、系统的复习,并充分利用直观教具,以比较法、提纲法、列表法、归纳法、竞赛法等形式进行。

  2 .讲练结合,专题讲解,加强训练:

  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要内容进行专题训练。尤其是有一定难度,有一定代表性的内容更要加强,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和适应性。

  3 .采取灵活多样的复习形式:

  复习切忌搞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和题海战术。在教学中我常用:启发式讲授、自学式的阅读和钻研,有题组式训练、小组讨论、让学生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装,对结论进行论证等复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4 .进行题型分析,掌握解题规律:

  不论什么题型都有各自的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对解题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反对题海战术,但多种题型的训练却是必要的。教师必须在阅读多种资料的基础上,整理出适量题目给学生练,切不要照抄照搬。教师进行题型分析,既使学生掌握解各类题方法,又能对各种知识再重新复习一次,这种做法很受学生欢迎。

  四、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在总复习中要重视 信息反馈

  正如控制论创始人维纳所说:有效行为必须由某种反馈过程来提供信息,看它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最简单的反馈是检验任务的成功或失败 。我们通常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谓 检验 就是要通过反馈信息来了解实际与预期目的是否符合。让教学的信息反馈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五、做好备考工作,提高应变能力

  1.加强审题训练:

  不在审题上下功夫,就难以做到既快又准。我们提出:审题要慢,解题适当加快。通过审题训练,提高分析、判断、推理、联想的能力。特别是一些分步解决的问题,须得依次作答,才可取得较好成绩。审题是解好题的前奏,磨刀不误砍柴工 。

  2 .提高表达能力:

  不少学生会算知思路,就是说不清,逻辑混乱;书写潦草、丢三漏四。在改变这些恶习,必须从解题规范和书写格式抓起。要求做到:字迹清晰,书写整齐,语言简炼、准确、严密;计算准确,文字、符号、表达符合课本规范,养成严谨治学的好学风。

  3、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学生的信心、毅力、意志、情绪、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等对学习有很大映响。因此在传授知识和教会方法的同时,要加强思想工作,全面关心学生成长,帮助学生端正态度,改进方法,克服畏难情绪,激励学习热情,使其聪明才智充分发挥。

  4、注意心理训练:在激烈竞争的条件下,在炎热的环境中,要连续进行三天超负荷的严格考试,毅力不坚,缺乏斗志,则难以坚持。因此,考前要减压,减轻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使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考出水平。

  在最后阶段(约考前两周),主要安排学生自我复习,自我完善。由学生自己阅读、消化整理知识、巩固和扩大复习成果。教师则重点加强个别辅导,查漏补缺,提高后进生。

  我希望通过自己努力,我所教的学生初中化学的升考都取得较好成绩。

  化学老师个人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和年级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训练能力、归纳能力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物理的学习方法,加强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进一步打好基础。做好学生的竞赛辅导工作,争取在物理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完成初中物理的复习工作,争取中考全面获胜。

  三、具体措施

  1、坚持集体备课,加强各教师间的联系,互相取长补短,发挥群体力量。

  加强教法研究和发挥效益。

  2、教学中应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点面结合,逐步扩展。

  3、强化月考,关注教学成果。

  4、加强试题收集与研究,了解并掌握中考试题和中考命题的趋势。

  四、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以课本以及能力训练为依据,复习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实验。

  第二轮复习,以自编讲稿为依据,分类复习。

  第三轮复习,收集整理以往中考试题,编制使用模拟试卷,进行综合练习。

化学老师个人工作计划3   

  一、研究信息,看准方向

  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因此我与其他高三化学教师仔细分析了近几年来课改区的高考试题,结合历年来湖南高考化学试题的特点,如对比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因此在我校暑期举行的教师业务考试当中我与其他同备课组的化学老师全部获得优异成绩。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3.熟悉考试大纲。考纲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因此在12月我省考试大纲公布之后,我与备课组老师仔细研究,并准备在今后教学中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二、抓纲务本,摆正关系

  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通常的做法是精选一套复习资料(我校以《名师导学》)作为主要参考书,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习,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手。

  3.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练习是化学总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习、再认识过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习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因此我与同备课组老师基本每周都精心准备了一张周练卷;每单元准备了单元过关测试卷。

  三、多思善想,提高能力

  化学总复习的范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佳复习效果,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在教师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都必须开动脑筋,多思善想。

  1.精读教材,斟句酌。

  系统复习,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初、高中)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习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我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如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尤其适合中等以下的学生);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如与离子反应有关的知识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等。应用性是指通过复习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进行元素位、构、性相互推断,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比较各种性质的强弱等。

  2.学会反思,提高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总复习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它通常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习题简单地对对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等,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四、积极沟通,因材施教

  本期我所教班级中学生情况参次不齐,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有平时的正常面上的教学,有优秀生的提高,和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加强基础等不同的形式。

  1、在备课中我不但按常规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各项工作,更是认真备学生,积极在课前、课后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个性发展及思想情绪,尽可能的在课堂教学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注意创设不同的情境,诱发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创新欲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情感、思维和行为上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不断提高。

  2、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与方法的辅导,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

  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

  五、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第11篇

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初中化学教学反思,望大家喜欢。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范文一化学中考分数为70分,比起其他学科来说,比例偏低了,所以现在的学生非常不重视化学,觉得这只是一粒芝麻,和其他的西瓜比起来实在是微不足道。表现出的问题是学生积极性不高,有轻视的倾向。在加上化学是文理综合较强的学科,有性质、反应规律、化学用语、基本操作等多方面内容需要记忆,且化学用语、分子、原子等内容的学习又是难点,不易较快的掌握。面对此情,我感觉到压力好大。为提高中考成绩,必须想办法,经过认真反思,决定在复习中从以下以几点入手:

一、晓知以理,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

二、复习中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三、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近几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四、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近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范文二一、启蒙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初三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能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造情景,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在学习中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学生对所学问题是否弄懂、学会,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又能弄明白,他们对学习才有兴趣,课堂的教学才能得到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学生有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感觉,使新旧知识衔接好,让新知识能自然过度,为学生接受新知识作了铺垫。同时,在教学中,我们坚持面向差生,紧靠课本讲课。讲课时,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在基础知识。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测验我们都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觉,充分让学生感到学好化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学好化学。

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们与学生的接触中,我们往往发现初三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兴趣骤升,如何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我们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引导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化学变化的规律。我们还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的效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做好期末复习工作,争创会考好成绩。

期末复习工作的好坏,是直接影响会考的成绩,所以期末复习工作,我们能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每个阶段,我们要复习什么内容,都做到心中有数,复习的练习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对不同层次的题目进行辅导和练习,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适应会考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常利用中午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为提高会考的合格率,我们不断耕耘。同时,对于学生作业我们基本上做到全收全改,做好每次测评工作。从反馈回来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做好辅导和改进的调控工作,为全面提高会考成绩而不断地进取。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范文三一、备课包括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两项内容。

(一)制订教学计划通读《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特别是要领会课程标准中对本册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计划,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标准对本册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做好教材分析及学期化学教学目标分析;

2.情况分析。

包括尖子生、学困生及中等生的人数、学生的学习习惯等;

3.目标要求。

理解并把握《化学课程标准》关于9年级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阶段目标;

4.教学进度。

写出单元和课时的教学时数,包括课题学习、复习、检测等时间安排(要写明具体日期和周)。要求以表格的形式呈现。

(二)教学设计化学课教学要精心设计,注重知识的落实,必须提前备课1~2课时,并做到:

1.钻研教材。

研究并熟悉教材相关内容的编写思想、特点、体例、呈现方式,例、习题的编排意图,难易度、层次;

2.了解学情。

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及经验基础,学习态度与方法;明确学生在本节课的化学学习中,难在哪里?为什么难?怎样破难?

3.熟悉课型。

根据教学进度安排,进行三类课程的备课,即基础性课程(包括新授课,复习课、评讲课)、拓展性课程(应用性或活动性课)、综合性课程(课题学习课)等课型的备课;

4.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①教案要求学习目标(包括知识技能目标与过程性目标)明确;

②化学活动过程设计(问题的提出、理解、形成、应用、拓展过程)明晰;③学习活动方式设计得当,评价调控处理适度;④教学内容要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5.媒体与教具使用,根据教材内容、课型和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提前备好上课必须的学习用品。

媒体的使用要适度,知识的过程展示要详尽。

6.板书设计:对教学中关键性信息内容进行提炼,在黑板或展示板(屏)上的以图文呈现式的设计,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有利于巩固和反馈。

7.编写教案在思考上述几个方面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要求、学生的智能水平,把课堂教学程序及方法步骤等写成文本(即所谓的教案或教学设计)。

以便于教学的应用和调整。一般化学教案规范格式包括以下六个方面:教案序号,授课日期、节次。①课题:指教学课题②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三维目标及本课教学的创造性或拓展性目标。③重点、难点:指教学思考的要点和关键所在,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④教学过程:写出教学程序的具体设计与安排。对化学问题的提出、理解、形成、应用、拓展过程要有一定的层次,突出形成性练习,注重学生板演等形式的知识反馈与纠错。⑤作业布置:精选习题(在课本与作业本范围内选),难度适当,份量适中,关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⑥板书设计:对教学中关键性信息内容进行提炼,有利于巩固和反馈。⑦教学反思:教后心得体会。要及时总结、分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对策。教学反思字数不限。

二、上课

1.做好课前准备。

熟悉教案,理清教学思路,准备好教材、演示实验器材等,准时进入课堂,不空堂、不拖课,不以任何理由拒绝学生进课堂。

2.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用普通话讲授,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清晰、生动、准确;

板书工整、规范、有序;合理适当使用媒体辅助教学。

3.面向全体学生。

教学活动的组织兼顾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树立自信心,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遵循化学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解释,重视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5.有效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

提问要有思考价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习活动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理好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6.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合理,结构科学。

留有学生独立思考和基本练习的时间。认真组织好课堂的练习与反馈,及时调节,练习要有梯度、层次,适应绝大部分学生,对学困生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

1.作业设置。

要求:①从课本作业题、作业本中精选习题;②作业难度适当,份量适中,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作业要求。除拓展性课程(应用性或活动性课)、综合性课程(课题学习课)课型外,每节课后留3-4道作业题(解答题),选择题、填空题每3道折算成一道解答题作业。初三总复习教学阶段,每周至少批改2次单元或综合检测题。

2.作业辅导。

辅导是针对班级授课制下,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要求:①针对学生水平,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特别要面向学习困难的学生,同时关注尖子生的发展和提高,提倡多作个别辅导,多作学习方法上的辅导;②辅导要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指导学生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③辅导学生应耐心,鼓励为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3.作业批改。

作业批改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了解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的重要渠道。①作业全批全改,批改须及时,重视反馈;②分层次对学生进行作业评定;③登记学生平时作业成绩;④批改既要严格,更要正面鼓励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态度和习惯。

4.作业讲评①讲评及时,时间安排适当;

②对学生作业中有创见的解答或典型错误,要做好摘录,作为教学资源备用。对错误原因要适时作出综合分析,提出应对的措施和办法;③讲评形式多样,基础较差,能力较弱的学生,可采取面批辅导、学生互助等多种方式给予帮助和指导。对于普遍存在的共性错误,可组织全班学生展开讨论、以讲解的方式进行分析和纠正;④有计划地进行优秀作业或数学实践成果的展评(每学期1-2次)。

四、质量测评教学质量检测评价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测评,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化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1.化学教学质量测评应以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注重学生发展的进程,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测评体系。

应积极采用笔试、口试、实践操作、成长记录和综合表现等多种方式,质量测评的内容应全面。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评价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实际出发,注意适度性和科学性。

2.对化学学习的测评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

既要关注学生学习化学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化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3.质量测评的试题编制应以教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并参考所选用的教材。

注重对化学“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考查内容应尽可能全面并突出重点。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适度加强对化学应用意识和用化学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考查,适当体现对动手实践能力的考查,试题应有层次性,但容易题(难度系数0.8以上)应占70%,试题表述力求科学、规范、简洁、无歧义。

4.科学选择测评方式和方法,恰当安排单元检测和期末考试。

认真做好单元检测,期末考试的组织、批改、成绩记载,以及试卷分析等各项工作。每学期单元形成性检测不少于5次,要全批全改,并有讲评与订正。及时对检测的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反思与反馈,使学生了解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使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进一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5.建立学生、教师共同参与的质量测评体系,让学生、教师能多渠道获取信息,以利于反思、调整,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效率;提升措施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11-0050-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11.019

新的教改背景下,初三化学的课时越来越少,而教学内容却不减反增。经常听到有同事抱怨“上不完”和“赶进度”。我作为一个刚刚走上讲台几年的小年轻,更是经常为此头疼。要课时不可能,那就只能向45分钟时间要效率。这里说的课堂教学效率指的是在遵循客观教学规律的大前提下,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课教学手段,利用课堂的有限时间,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新课程改革的标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素质教育的需要,现代化教学的需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1. 课堂教学科学性和严谨性方面不足

部分初中化学教师在授课中对教材的把握程度不够,教学内容的设定缺乏科学性,在课堂教学中常会出现“超纲、超标"的现象,在练习题的设定方面经常随意拔高,教学的目的性不强。例如,在介绍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的物理性质时,有的化学教师不考虑学生的能力限制和教学大纲的内容,要求学生讲这些物质的所有物理性质都背下来。还有部分化学教师在课堂严谨性不足,常会出现明显的错误,比如书写马虎、逻辑思路不严谨等情况,甚至还有知识性错误,这些明显都会白白浪费学生宝贵的上课时间。

2. 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教学为中心,教师对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往往大包大揽,在课堂中不给学生留出自学、思考、提问和讨论的时间,对于一些学生有能力自学的章节,也不放手。尤其是在现在这个环境下,老师总感觉上不完,那就更是会陷入一个误区,自己一节课下来满堂灌,甚至对于一些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回答的问题,也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殊不知这样反而适得其反,学生没听懂,效果打折,老师也累的半死吃力不讨好。关键就在于我们如果把学生们当作“电脑”,以为输入内容就可以让学生们获得知识,这就使得学生们养成了思维的惰性和局限性,学生在学习中也体会不到乐趣和成就感,降低了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自然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3. 化学实验课的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但是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及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普遍不足,甚至认为做实验不如做题提高成绩快,实验课的好坏与考试成绩关系不大。有很多化学教师在实验课上采用让学生以看课件、视频等方式代替真实的实验过程。还有部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不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而只是对照考试大纲,照本宣科地向学生讲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等,而学生们不是在“做”实验,而是在“背”实验,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实验课上,学生常常只是按照书本上的“实验步骤”一步一步地做而己,既没有观察,也不做实验记录,更谈不上对实验现象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思考和讨论。这样的实验课,是绝对谈不上什么高效率的。

4. 化学课堂教学缺乏生动性

化学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对化学知识的传授,更涉及到学生对情感领域、技能领域及价值观领域的新认知,教师对教材的准备和更新非常重要。现实教学中,部分授化学教师的授课内容多年不变,不能做到与时俱进,课堂教学缺乏生动性,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化学课兴趣泛泛。还有一些教师习惯通过反复做题来提高学生的成绩,但对知识记忆的方法、化学思维方式、解题思路等方面却不加重视。要求学生作很多练习题,但在评题时既不注重对典型例题的讲解,也不讲究评题思路,往往就题论题,一带而过。这样不仅会给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增加了很多负担,也会大大影响课堂教学生动性,最终降低了教学效率。

5. 缺少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目前初中的教学评价体系中,往往还是采用“一刀切”的模式,一张试卷定乾坤。化学考试不考实验操作,只局限于试卷答题,学生只需要把书本知识死记硬背下来即可。在这种教学评价体系之下,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动力不足,课堂效率低下。

二、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1. 组建过硬的教师队伍,做好课堂教学计划

教师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效果。作为化学教育的启蒙老师,初中化学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较强的责任心,能够认真对待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化学教师在授课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学生的心理情况和基本认知,设计较为完善的教学方案,这一过程课称之为“备课”。备课是教学工作的起点,备课质量的好转直接关系到课堂效率的高低,即使是初三的学生,掌握的化学知识也是很少的,化学教师如果想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就应充分考虑学生们的既有认知,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对教科书和参考书进行分析、研究,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等相关内容。并充分考虑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心理状态、兴趣爱好等,设置课堂教学环节,并书写教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保持严谨科学的态度,一丝不苟,避免出现低级错误,比如把“化合物”写成“化和物”,在电子教案中把“H2O”写成“H2O”等情况的发生。

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精讲多练,突出重点,带过一般。在设计练习题时,要选择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题目,通过做题、分析题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评题要注重举一反三。例如,在学会碳及碳的氧化物这一章节后,化学教师可以设计一道题目,比较碳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既对本章知识进行了回顾,同时还可以复习氧化反应和氧化实验操作等知识点。

2. 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学记》说“亲其师,信其道”,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更有利于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老师对学生不会轻易指责,而是给予热情的引导和鼓励,不会出现“畏师如虎”的现象,学生可以大胆向老师提问,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讨论中能做到据理力争,满足教学中师生沟通、交流、共同探索的需求。在这种鼓励提问、思考、探索、创新的课堂氛围中,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会大大提高。

3. 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和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样重要。尤其是作为化学启蒙教育的初中化学课,其教学目的并仅限于单纯的向学生传授化学知识,更深层次的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索未知的本领。在化学课前,化学教师应指导学生提前预习,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有的放矢,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4. 引进新的教学资源

身处网络信息时代,学生接受知识的媒介、途径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黑板+粉笔”确实已很难满足现今的课堂教学需求的。网络资源作为新型教学资源应该被广泛利用起来。网络资源帮助化学教师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包括图像、视频、动画等等,这不仅大大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掌控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最终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常用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时,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照本宣科,学生们就会很难想象并理解,但实际操作又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利用到现在最流行的“白板技术”,将“注意事项”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生动直观的动画形式表现出来,生动逼真,而且学生可以亲自操作电脑,富有乐趣。学生们接受的更快,记忆的更牢固,课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5. 重视化学实验课的学习

化学实验课的成功开展是提高化学课效率的重要保证,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有利于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在实验课上,应该将理论课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验课的实际操作,通过实验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设化学实验课的目的并不在于单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目的是要教给学生探知未知的方法和技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讲“氧气”这一部分时,关于,化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下面这个实验,把一支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木条的燃烧现象判断哪一瓶是氧气。当木条复燃的那一霎那,学生的欢呼声此起彼伏,这样直观的现象比老师讲一百遍都有用。在实验课上,化学教师要注意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乐趣和兴趣,并最终将其转变为学习的动力。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当然老师的实验功底深厚也是成功开展实验课的一项基本素养。笔者曾经听过几节有关实验的公开课,开课的老师由于过度的紧张导致实验失败,不仅导致浪费时间,也影响了学生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实验结论的理解。

6.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及时做出教学反馈

目前,大多的初中教学评价体系都是直接采用考试的方式,考试虽不是教学的目的,但考试的形式和内容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和方向。笔者认为完善的考试机制除了包括考试之外,还应包括学生日常的课堂表现,实验课表现,实验报告的书写成绩等方面。这种综合性的教学评价体系更能督促学生在课堂上专心学习,对于课堂作业或实验报告努力做到当堂完成,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学生的日常表现,化学教师也能够及时获得反馈,对于影响课堂效率的部分可以及时改善。

7. 开展课外兴趣活动

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学习化学知识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更多的是为了应用到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去。开展课外兴趣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在兴趣这位老师的指引下,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尤其是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可以让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中轻松一下,同时还能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举行化学课外兴趣活动的方式很多,比如化学知识讲座、化学成果展览会、化学知识竞赛等等。曾经我搞过一个化学趣味实验比赛。学生们的参与热情非常高涨,实验成果也五彩纷呈。“无壳鸡蛋”、“自制手工皂”、“叶脉书签”、“添加剂自制果汁”、“自制净水器”等等摆在教室的后面展览,让整个年级学生参观。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要求授课教师既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强烈的责任心,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还要求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相信,只要我们教的“得法”,就一定可以达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尹春华.在生活中探索化学,在化学中揭秘生活——浅析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J].文理导航(上旬),2012,(06)

[2] 周涛.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2,(29)

[3] 许洪良.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1,(58)

[4] 李清.试论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分析[J].神州,20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