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混凝土施工总结

混凝土施工总结

时间:2022-12-19 08:10: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混凝土施工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混凝土施工总结

第1篇

关键词:珠光砂混凝土 施工技术 基础 隔冷层 配合比

中图分类号:TB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a)-0-01

1 工程概述

根据所查资料,很多冷塔基础变形及破坏实例的直接原因中,最常发生事故的原因是珠光砂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不合格引发基础冻胀,因此控制好珠光砂混凝土的施工尤为重要,该文将围绕这个问题作一个

浅析。

2 施工原理

制氧空气分馏塔的基本原理就是采用低温将空气成分分别液化,然后将液氧提取出来,一般生产过程都在-180 ℃极低温左右,由于设备工艺故障等,极易发生深冷液体渗漏入基础里,使基础发生局部冻胀及冻裂破坏,使冷塔基础产生变形及

破坏。为防止一旦设备漏液而影响到基础本身,因此在基础顶设备层和基础本体中间设置一层用于隔冷的珠光砂混凝土层。

3 配合比设计

5 施工方法及要求

(1)拌制珠光砂混凝土要用非刀片式强制搅拌机拌和,不能用人工拌和;

(2)搅拌珠光砂混凝土时,用水量要严格按配合比添加,切记水绝对不能多加,拌和时间要严格控制,拌匀即停;

(3)为防止混凝土拌合物离析,运输距离应尽量短,在停放或运输过程中,若产生拌合物稠度损失或离析较重者,浇筑前宜采用人工二次拌合。拌合物从搅拌机卸料起到浇筑入模止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45 min;

(4)珠光砂混凝土浇注时,由于本工程所浇筑混凝土厚度大于20 cm,宜先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后,然后在珠光砂混凝土表面轻轻拍平即可;

(5)振捣延续时间不宜过长,以防集料上浮,时间宜在10秒左右;

(6)为防止混凝土收缩开裂,在珠光砂混凝土施工后应立即抹光,避免过振,及时养护;

(7)施工完的基础面,水平度要求极高,压光后不允许出现超过±2.5 mm的基面高差。

6 结语

珠光砂混凝土施工属于特种混凝土施工,多用于钢铁与化工企业工程,通过这次珠光砂施工的总结,基本上总结出了它的施工工艺,施工原理和配合比设计原理。

参考文献

[1] 建筑施工手册[M].4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朱登明.珠光砂混凝土在大型空分设备基础中的应用[J].新疆钢铁,2008(2):55-58.

第2篇

关键词: 渐变段 混凝土 施工方法 质量 安全 总结

1 工程概况

金安桥水电站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境内的金沙江中游河段上,是金沙江中游河段规划的第五级电站, 总装机容量2500MW。枢纽建筑物主要由拦河坝、坝后式引水发电系统、右岸溢洪道、冲砂泄洪底孔等永久建筑物组成。

为满足施工导流要求,在右岸平行布置两条导流隧洞,隧洞过水断面尺寸均为16.0m×19.0m(宽×高)。1#导流隧洞长971.087m。2#导流隧洞长1231.986m。

金安桥水电站导流洞进口渐变段起始桩号为0+000~0+030,1#导流洞进口渐变段底板封面高程为1290.00m,2#导流洞进口渐变段底板封面高程为1295.00m,0+000~0+015桩号中间设圆弧形断面中墩,渐变段由跨度为22.5m、高19m的双矩形断面向16×19m圆拱直墙断面渐变,渐变段底板一次浇筑,边墙及顶拱分两段施工,分缝桩号0+015,中墩分7层施工,渐变段底板及边墙厚度2.0m,渐变段将作为洞内钢模台车安装场地;

2 施工布置

2.1施工交通

渐变段施工材料运输及设备人员进出采用如下交通线路:

R14公路导流洞进口1#施工支洞进口下层施工支洞上游主洞进口渐变段施工场地

为保证进水塔施工,渐变段顶拱承重混凝土施工时,下部设钢结构龙门架支撑,预留进水塔施工通道。

2.2施工风水电布置

施工风、水、电布置沿用导流洞进口开挖时的布置的风水电系统。

3 施工程序

3.1渐变段混凝土按如下施工程序进行施工:

渐变段1#导流洞1290(2#导流洞1295)高程以下底板混凝土渐变段0+015~0+030边墙混凝土 0+000~0+015中墩混凝土渐变段0+000~0+015边墙混凝土 渐变段0+015~0+030顶拱混凝土渐变段0+000~0+015顶拱混凝土

4 施工技术要求

1在进水塔底板混凝土浇筑以前,要用撬、挖、凿或其他有效手段把要浇的仓面松动岩石或混凝土面清理,对混凝土施工缝进行清理,低洼处的积水也应全部清除,清扫基础表面,并在浇混凝土前保持湿润;

2 测量放样:根据设计图纸及分缝分块图对将浇筑混凝土部位进行测量放样,测量放样需放出浇筑部位的边界,几何尺寸,清基的高程等相关数据;

3 清基:在测量放样完成的浇筑段进行基础清理,清理表面浮碴,对开挖形成的岩石尖角,需用风镐处理,清理浮碴后,清水刷洗岩面,混凝土接缝面,彻底清理表面松散混凝土后,对接缝面进行凿毛处理报测量验收;

4 验收:完成基面清理后,测量人员对基面进行复测,对岩石基础面,如有尖角、欠挖部位,需明确标出欠挖部位的欠挖尺寸;欠挖处理,岩面清理完成后,再请测量人员复测,直至测量验收合格;测量验收合格后,绘制验收图纸,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在验收合格的岩基面上,根据设计图纸及分层分块图纸测量人员进行模板放样,对于混凝土基础面,直接进行验收;

5钢筋安装:应按设计图纸进行钢筋安装,对于进水塔底板钢筋可将底板锚筋作部分架力筋使用;不足部分打插筋补充;

6支模:根据施工图纸及测量点位,进行模板支立,模板保证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使得砼得以正常的浇筑和捣实,保证形成准确的形状、尺寸、位置,能承受砼浇筑的侧压力和振动力,不位移,不变形,模板表面平整光洁,接缝严密,不漏浆,以保证砼的表面质量。

止水安装:在模板安装同时,进行止水设施安装,止水设施安装必须遵守下列要求:结构缝、施工缝的止水型式、结构尺寸及材料品种规格,均应符合设计规定。其原材料的品种、生产批号、质量等均应记录备查。已安装的周边缝止水片,必须及时用钢保护罩保护

7模板验收:模板施工完成后,现场技术人员自检后,符合施工图纸及规范要求,绘制模板验收图纸,报送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可进行下步工序施工;

8砼浇筑:在验收合格的施工仓面上,进行砼浇筑,拌和站搅料6m3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泵送入仓进行混凝土浇筑。

浇筑前,必须先铺一层同标号的一级配混凝土,一级配混凝土厚度10~15cm,铺设一级配混凝土时必须均匀,保证现浇砼与岩基面结合良好,底板砼采用台阶浇筑方式进行浇筑,渐变段中墩砼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逐层浇筑,边墙及中墩每仓混凝土均分层浇筑,分层厚度50cm,顶拱混凝土分两层浇筑,φ100振捣器平仓及振捣,边角及钢筋密集部位采用φ50振捣器振捣;

振捣时间以每一部位的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出汽泡并开始泛浆时为准,避免过振,振捣器距模板的距离不应小于振捣器有效半径的1/2,并不得触动预埋件,浇筑第一层砼以及在两次卸料后的接缝处应加强平仓及振捣,特殊部位φ50振捣器难以作业时,人工振捣;

9养护:

砼浇筑完毕后,应及时采取洒水养护措施,使砼表面经常保持湿润状态;

10 拆模:

钢筋混凝土或混凝土结构承重模板的拆除应符合施工图纸要求,并应遵守如下规定:模板、支架、支撑及其它临时结构只有在其支撑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值大于28天龄期最小抗压强度的20%后才能拆除。

5施工方法

5.1底板混凝土施工方法

渐变段结构模板采用现支钢模板,与岩面接触部位采用现支木模,木模找平后,采用钢模支模,模板背方为12×12cm木方,拉筋为Φ16钢筋,施工缝采用网状模板,模板拉筋焊接在底板钢筋网上,拉筋焊接要保证足够的强度要求。

渐变段底板一仓浇筑,从洞口向洞内方向分层浇筑,混凝土泵送入仓,Φ100震捣棒震捣,面层如钢筋网密集,面层采用一级配浇筑,在靠近边墙及中墩位置,铺设震动梁滑移轨道,震动梁震捣,边墙及中墩钢筋纵横交错区域,Φ70软轴震捣器震捣,终凝前人工刷毛处理施工缝。

面层震捣完成后,混凝土初凝前,人工抹面,为确保抹面质量,采用预埋高程控制点的方式控制抹面平整度,抹面高程控制点按2×2m间排距布置,抹面时,用4m靠尺刮平后人工抹面,底板抹面完成后立即覆盖草帘保护并洒水养生;

5.2中墩混凝土施工方法

中墩采用现支模板分层浇筑,模板采用P3015、P1015标准模板,模板背方采用Φ50脚手架管弯制成型,弯制半径51.18m,3块P3015与1块P1015模板交叉拼装,竖排模板,横拉背方,背方为双根脚手架钢管,采用专用扣件与模板拉筋连接,在P1015模板中间钻拉筋孔,孔径为16mm,采用直径14mm拉筋,钻孔中心距离75cm,距离上下两端37.5cm,拉筋布置为75×100cm间排距,拉筋靠近模板侧安装锥形橡胶圈,拆模后,拆除橡胶圈,割除拉筋,同规格、标号砂浆抹平拉筋孔,每次支模高度3m,分7层浇筑,浇筑高度18.8m;

为确保接缝质量,每仓上层模板不拆除,两段设冲面排水孔,逐层测量校正后与下层预留模板连续支模,混凝土泵送入仓,Φ100震捣器震捣,两侧钢筋密集区域,Φ70软轴震捣器震捣,施工面终凝前人工刷毛处理施工缝。

5.3边墙混凝土施工方法

渐变段两侧边墙分两段浇筑,施工分缝位置为0+015桩号,模板采用定制G-70系列标准模板,模板规格为60×150cm(宽×高=600×1500mm)型及1015(宽×高=100×1500mm)型模板,横排模板,竖向布置模板背方,背方为双根脚手架钢管,采用专用扣件与模板拉筋连接,在1015模板中间钻拉筋孔,孔径为18mm,采用直径16mm拉筋,钻孔中心距离75cm,距离模板两端37.5cm,拉筋布置为75×130cm间排距,每两排60×150cm模板加一排1015模板, 1015模板中间钻拉筋孔,钻孔中心距离75cm,距离上下两端37.5cm,拉筋布置130×75cm间排距,一次支模至拱脚线下30cm,采用直径14mm拉筋,边墙施工采用分层浇筑施工,分层高度0.5m,严格控制浇筑速度,每小班浇筑高度控制在2.5m以内。;0+015施工分缝处按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缝处理;拉筋靠近模板侧安装锥形橡胶圈,拆模后,拆除橡胶圈,割除拉筋,采用同规格、标号砂浆抹平拉筋孔;

边墙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泵送入仓,Φ100震捣器震捣,两侧钢筋密集区域,Φ70软轴震捣器震捣,施工面终凝前人工刷毛处理施工缝。

5.4顶拱混凝土施工方法

渐变段顶拱分两段施工,施工分缝为0+015桩号,0+015~0+030先行施工,采用满堂脚手架管支撑作为模板承重支撑,为保证进水塔与进口渐变段交叉施工,在左侧偏离中心线1.6m处设置(宽×高)4×4.5m钢结构龙门架施工通道,因顶拱混凝土厚度较大,顶拱分两层施工,下层施工厚度1m,下层混凝土强度达到80%时,进行上层施工,确保支撑稳定及施工安全;0+000~0+015段,在左侧偏离中心线4m处设置(宽×高)4×4.5m钢结构龙门架施工通道;

脚手架管立杆连接,采用对接连接,保证支撑强度,底部与混凝土面接触处采用可调节底座,增加承力杆与混凝土面接触面积、支撑完成后,拧紧底座,保证不出现脱空承力杆;

顶部圆弧段,水平横向连接杆难以连接时,加斜杆固定,以减小承力杆长细比,增加支撑杆承载能力;

渐变段圆弧段模板采用木模,木模背方间距0.5m,脚手架管支撑间排距0.8×0.8m,需在支撑顶端设置纵向连续梁,纵向连续梁安装在可调节顶托上,纵梁采用12×12cm木方,

顶拱圆弧段采用木桁架支撑,木桁架下端安装在脚手架管支撑顶部的纵向12×12cm木方上,纵向木方在安装时,调整安装位置,使其尽量靠近木桁架立杆处,确保传力状态,木桁架安装后在纵向用5×10cm木方连接,木方交叉连接,采用100mm铁钉钉牢,使其纵向成为一体,连接密度:每榀超过50cm高度的立杆均需用5×10cm斜撑连接,每80cm高度不少于一道连接;

渐变段顶拱中间部位直段,脚手架管安装至水平端顶部,横向采用12×12cm木方作为模板安装背方,纵向采用12×12木方安装在脚手架管顶部;

圆弧拱架采用木方加工,下弦杆为8×10木方,圆弧段及与圆弧连接桁架直段采用8×14木方加工而成,桁架立杆斜杆均采用8×8木方,每个节点两侧均采用3.5cm木板或其他不易劈裂的木板用7cm铁钉连接,节点的每个结构杆上不少于4个铁钉,确保连接强度及木桁架牢固,木桁架间距50cm,制作安装按渐变段施工图进行施工。

所有桁架制作材料均选用无腐烂、疤结的合格材料,并尽量综合考虑下料,尽量节省材料;

两侧边墙与圆弧段连接处采用桁架外立杆支模施工,在拱脚线设置纵向背方,并用拉筋固定在边墙锚杆上,固定拱脚线成型稳定;接长段下部设置水平支撑,方便安装;

渐变段模板采用3cm厚木模板,模板完成后,在其表面粘贴PVC混凝土模板面层,确保混凝土脱模后表面光洁。

8 施工总结

1#导流隧洞渐变段混凝土施工2004年11月1日开始,2005年1月31日完成,2导流隧洞渐变段混凝土施工2005年3月1日开始,2005年5月31日完成工程按期完成为导流洞整体完工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下一步工程计划奠定了基础。现总结如下:

工程技术管理:严格按措施施工,科学管理,保证了工程方案的实施,确保工程进度。

工程质量管理: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要求和规范规程施工,现场管理规范化,各级技术管理人员尽职尽责,保证了工程质量达到优良。

第3篇

一、实习目的和要求    

      生产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教学计划中重要的教学环节。

    1.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对—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和整个施工过程有较深刻的了解;

    (2)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深入理解已学的理论知识(如测量、建筑材料、建筑学、建筑结构、建筑施工等),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积累感性知识;

    (3)通过亲身参加施工实践,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为将来参加工作打下基础;

    (4)通过工作和劳动,了解房屋施工的基本生产工艺过程(土石方、砖石、钢筋混凝土、结构安装、装饰等)中的生产技术技能;   

    (5)了解目前我国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管理的实际水平,联系专业培养目标,树立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我国建筑施工水平的远大志向;

   (6)与工人和基层生产人员密切接触,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先进事迹。

2.实习要求

参加实习的学生,应在工地实习指导人员的帮助下,具体参加有关的技术工作和生产工作,在工作中参照本指导书的要求,全面地完成生产实习工作。实习期间要求做到:

(1)认真按时完成实习指导人员和指导教师布置的实习和调研工作;

(2)每天写好实习日记,记录施工情况、心得体会、革新建议等;

(3)对组织的专业参观、专业报告都要详细记录并加以整理;

(4)实习结束前写好实习报告,对政治思想和业务收获进行全面总结;

(5)对实习指导人员和指导教师布置的“专题作业”要及时完成并写出报告;

(6)利用业余时间,结合本工地或本地区自选专题进行社会调查,写出报告。

(1)多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可以从事下述工作或学习下述内容:

1)柱、梁、板、楼梯的模板构造;模板(定型组合小钢模)的配板方法(绘制配板图);模板支撑方式及模板设计等有关内容;

2)结构配筋情况(分析其是否合理);钢筋的配料、制备方法;钢筋绑扎方式、安装、验收及隐蔽工程记录;钢筋代换;钢筋的下料长度等;

3)钢筋验收、质量管理;

4)钢筋机械及加工工艺,车间平面布置;

5)钢筋焊接及其它连接工艺、冷拉、冷拔工艺及质量控制验收标准;

6)先张法、后张法施工工艺及预应力筋的配置、张拉制度及质量控制;

7)混凝土的原材料的质量要求、配合比施工控制;

8)混凝土的制备及机械设备、掺合料、附加剂的应用;

9)混凝土运输(水平与垂直运输)机械、运输组织方式及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

10)混凝土浇筑顺序;混凝土捣实机械及捣实方式;      

11)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拆模时间和拆模方式;混凝土构件的质量和验收;

12)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及处理方法;

13)伸缩缝、沉降缝的构造;

14)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及验收标准;

15)模板的定位方法;轴线和标高的控制等;    

16)各种结构模板构造、支模方法、模板配置;

17)模板安装及质量控制、模板拆除、维修及周转;

18)隔离剂的种类与应用;

19)工程的流水段划分和流水施工方法;

20)现浇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施工方案或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21)劳动力的调配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等;

22)其他有关的内容(根据工程特点和现场情况确定)。

(2)多层砖混结构    

可以从事下述工作或学习下述内容:

1)  了解砌筑操作规程及砌筑规则;

2)  皮数杆的作用及其控制;

3)  砖、砌块、砂浆、砌体的强度等级及相互关系,砌体施工验收规范;

4)  砌筑砂浆、抹灰砂浆的区别及制备;

5)  每层墙身轴线的引测,平面弹线和标高控制;

6)  所用砖、灰浆材料特性,材料运输机械和运输方式;

7)  脚手架的构造和搭设方法,安全网的设置;

8)  砖基础、砖墙等的砌筑方法,纵、横墙的联接方式,过梁的施工等;

9)  砌砖质量检查与验收;

10)墙体可砌高度,砌体分层分段流水施工组织,砌筑阶段现场平面布置;

11)装饰工程种类、工艺、质量标准,各种饰面材料的应用;

12)楼板的配板,楼板吊运方式和铺设顺序及方法;

13)现浇楼面的配筋,钢筋绑扎方法和混凝土浇筑方法等;   

14)材料、劳动量的计算方法,劳动力调配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等;

15)多层砖混结构的施工方案或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16)其他有关内容。

     (3)单层工业厂房

可以从事下述工作或学习下述内容:

1)结构型式与结构特点;

2)建筑物的定位与轴线的测定方法;

3)柱子现场预制方法(包括预制位置布置、模板构造、配筋特点、预理件固定、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浇筑和捣实方法、叠浇时的隔离措施、质量要求等);

4)屋架现场预制方法(包括预制位置布置、模板构造、配筋特点、预理件固定、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浇筑和捣实方法、预应力留孔和张拉方式、叠浇时隔离措施、质量要求等);(1)

5)吊车梁、屋面板、天窗架等的运输方法和现场布置;

6)现场吊装构件布置图与起重机开行路线的设计和绘制;

7)结构构件的吊装过程及质量要求;

8)单层工业厂房的吊装施工方案或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9)材料供应组织与劳动力调配等;

10)其他有关内容。

(4)高层结构

1)结构型式及结构布置;

2)深基坑的支护方案及降水措施;

3)剪力墙的模板体系(大模、滑模、爬模等);

4)垂直运输机械布置及楼面水平运输的安排;

5)外墙脚手架的型式及布置;

6)混凝土供应及浇捣方式;

7)现场总平面布置(生产、生活设施、材料堆放及道路布置)。

3.小专题   

小专题是加深实习内容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有条件时尽量去完成。如实在无条件亦可以不进行。

小专题内容可以是各种工程的新技术总结,亦可以是施工组织设计的专题总结,以及新机具、新材料、新结构的使用和研制小结等,由实习指导人员或由学生本人确定。其参考内容如下:

(1)土方机械化施工的机械配套及经济分析;

(2)深基础施工方案的选择,基坑支护结构的布置及选用;

(3)降低地下水位方法的研究及施工中实际问题的处理;

(4)土方填筑对土质的要求及压实方法的选择;

(5)大直径钢筋的焊接问题;

(6)冷拉钢筋的性能与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新品种钢筋的性能与加工方法;

(7)钢组合模板的规格与组合,计算原则和方法;

(8)大模板的构造和计算,施工中具体问题的处理;

(9)爬模、台模等新型模板的构造及使用;   

(10)混凝土搅拌机的组成与布置,掺合料应用效果的总结;

(11)泵送混凝土的布管,浇筑、配合比的分析研究;

(12)大体积混凝土的浇注方法及温度应力问题的处理;

(13)张拉机具和锚夹具的分析、张拉方式对应力均匀的影响;

(14)无粘结预应力施工的研究;

(15)构件吊装应力计算方法;

(16)结构物吊装方案和吊装阶段建筑物稳定性的研究;

(17)特种工程(大跨度屋盖、升板等)吊装工艺的总结;

(18)滑模的构造,组成与计算方法;

(19)散装水泥运输、储存和使用方法总结;

(20)起重安装机械的利用和如何提高其使用效率;

(21)本工地施工组织设计与实际施工进度的比较,从中找出改进的措施;

(22)新型装饰材料及其施工工艺的总结;

(23)网络图使用效果的总结与分析;

(24)有关工程管理问题的总结与分析;

(25)特种结构施工工艺的总结与分析;

第4篇

【关键字】沥青混凝土;水利工程;防渗;碾压

防渗和防漏技术一直都是影响水利工程大坝运行和施工建设的主要重点,也是碾压混凝土施工设计中的一个核心环节。在目前的水利工程项目中,坝体渗漏现象的存在不仅容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流失,还会影响到水利工程的整体性、安全性和运行功能的因素。因此,在目前的水利工程项目中,人们不断的采用各种施工技术和手段对水利工程中存在的渗透现象进行总结。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得出,在目前的水利工程项目中,碾压式沥青混凝土防渗技术已成为一项施工周期快、防渗效果好、稳定性能好的防渗处理手段和措施。

一、工程概况

某水利工程在建设之初是隶属于Ⅱ等大型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其在施工的过程中周围河谷的形态呈现出一种“U”型,而河床宽度为100m,覆盖层厚度控制为1~3m左右,而在施工的过程中经测量得出,在覆盖层下方2m左右基层为花岗岩石,两岸山体的基层皆是以的岩石为主,因此基于这种地质条件,该水利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其基地稳定性能好,无滑坡隐患等。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拦河大坝直接采用垂直河道的布置措施,其右岸肩下通过布置3条防洪泄流的通道来确保稳定性,而在左岸的边坡下设置了灌溉引水的相关隧洞。在施工的过程中整个大坝主体工程是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为主的施工模式,其中主体坝高64m,坝顶的宽度约为8m,长度约为355m,且在施工的过程中是采用与上游的围堰现结合的一种结构形式,是一种“之”字型的结构模式。在施工的过程中坝基直接坐落于基岩之上,而心墙则是建立在弱风化的岩石层面上,并且其中进行了一定的帷幕灌浆防渗施工模式[1]。

二、碾压式沥青混凝土

1、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概念

碾压式沥青混凝土自问世以来就得到国内外各施工企业和单位的青睐,且在多年的工程实践工作中已经形成了诸多的工作实践。在我国,由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建造而成的水利工程已有十多座。但是尽管这些工程项目在使用的过程中各有特色、彼此不同,但是就防渗性能而言,其在使用的过程中与原先设计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差异。因此在目前的工程项目中,我们还需要对其防渗技能进行分析与总结,并加以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2、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抗渗性能分析

碾压式沥青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与其构成材料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是由材料内部的空隙状态和结构层面组成构成的,同时由于混凝土本身内部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与开裂的特性,使得其在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和缺陷,同时其中也极容易出现由于材料配合的不同而造成的质量质量隐患。在碾压式沥青混凝土的构成中,由于碾压质量难以得到良好的保证,使得骨料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极容易造成离析现象的诞生,基于这种种现象,就需要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根据各种常见的质量隐患和问题进行深入的总结和分析,对容易出现分离和裂缝的现象进行严格的控制与处理,从而保证沥青混凝土材料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与要求。

三、防渗结构设计

沥青混凝土是采用沥青将天然或者人工矿物骨料、各种填充料以及相关的掺加料凝结成为一种综合复杂的人工合成材料,这种材料结构具备着良好的柔性和适应各种结构变化的优势,其次其在应用的过程中具备着优越的耐久性能与抗渗性能要求,因此在目前的工程项目中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与探讨[2]。

1、心墙轴线的布置分析

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对于沥青混凝土的心墙结构在施工的过程中多事在坝体的横断面中间采用相关的技术手段进行插入与总结,从而形成一套综合性、系统化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理念,进而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确保心墙满足坝体结构的变形协调要求。一般情况下,为了确保坝体在运行的过程中能够避免由于受到水压的影响而出现拉应力和裂缝的现象,在施工的过程中通常都是采用相关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来解决目前心墙工程中面临的各种压力情况和要求,从而保障心墙的整体性,避免造成的变形影响。

2、心墙结构厚度的控制

沥青混凝土心墙厚度从单纯防渗理论上分析,百米级大坝采用沥青混凝土防渗时的心墙厚度约30em,从工程构造和施工质量控制难以实现,较薄的心墙会在坝壳填料的挤压作用下产生破坏,较厚的心墙底部内部会产生较复杂的应力应变,会产生裂缝破坏。

3、心墙与坝基和岸坡的连接处理

沥青混凝土心墙埋在坝体中一同变形,心墙基座受坝基约束成为一体,坝体在自重和上游水压力的作用下,心墙与基座连接处的应力、应变对岸坡段和河床段连接面影响是不同的。岸坡段心墙会因坝体中部向下游的位移和沉降产生向河谷方向的纵向剪切变形,当变形较大时可以在心墙底部与基坐之间形成贯通上下游的张缝,随着岸坡陡峭程度的加大而变形量增加,心墙与周边基座的连接处理是影响整个防渗体完整性的关键,因此,要控制变形量在允许范围之内,在心墙与基座接触面采取加强防渗的措施。

4、结论

(1)大坝的填筑施工方式是决定坝体内应力应变不断变化和位移发展趋势的重要因素。根据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对良好工作状态的条件,要求心墙避免出现拉应力工况,利用施工期合理安排坝体填筑分区和进占方向,可以控制大坝总移趋势。认为填筑分区可采用先两岸和下游、再上游,进占方向为两岸向中部,做到在完建期使心墙与大坝处于向上游位移的应力状态,有利于大坝蓄水后心墙处于受压状态,并减少两岸向河谷方向的位移量,避免心墙与基座间连接处的拉裂破坏。围堰与心墙间的坝体在填筑时可通过调整压实度控制对心墙的挤压作用。

(2)大坝沥青混凝土心墙的沉降略大于过渡层,使心墙内部基本处于压应力状态,这有利于防渗体避免出现水力劈裂破坏,但较大的位错量产生的心墙侧向膨胀是外侧局部存在拉应力的直接原因,施工期现场试配时主要考虑在寒冷地区低温条件下的施工温耗,实际施工过程中在低温时段沥青混凝土拌和时油石比以7.2%控制,沥青含量较高会使沉降量增大。施工强度过高,心墙没有足够时间降低温度,长时段处于高温软化状态下连续加载时,导致心墙沉降量增大。

第5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施工技术;关键问题;预防

混凝土施工技术正逐渐从大型、高层建筑施工中退出,但在常规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范围还是很广的,除普通建筑外,一些设施等建筑方面也需要应用到大量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因此,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和改良依然具备较高的价值。

1.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常规重点及易发问题

目前国内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已经相对完善,在各类施工重点的总结上主要按照施工流程进行分类,对每个施工阶段中的易发问题和质量隐患问题进行重点控制,即当前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主要分文三个阶段,即使施工前、施工过程中、施工结束后,具体如下:

第一,施工前对常见问题的预防。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施工方案所影响的质量问题均可在施工前进行控制,通过施工方案的改良来提升施工质量。目前,国内技术人员和学者总结的施工前质量问题控制方向主要有几类:最为常见的裂缝问题的防治,混凝土由于内部水热作用的影响,容易出现不同类型的裂缝问题;其次是施工的技术方案,需要根据实际的施工地点天气、地理、水文等情况进行实际评价,进而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更为完善的质量控制;最后是混凝土工程的实际养护,不同的施工方案工期和成型质量有所差异,其所需的养护方案也有一定差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按照已具参考价值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

第二,施工过程。施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在于混凝土的浇注和预埋材料的具体施工流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执行,具体施工中主要注意混凝土材料特点,注意浇注过程中的污物清理等,并应用合理的浇注和捣实方案,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最大程度的规避常见裂缝问题。

第三,施工后的养护。前文提到施工的实际养护工作在施工前就应做好方案设计,在实际养护中,要一句工程材料的配比、捣实度、环境因素、水文地理等因素对工程现场进行(有调整空间的)养护,例如拆模时间、浇水养护的时间间隔等。

2.混凝土施工准备阶段问题预防

结合前文总结的施工要点来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主要需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完成裂缝问题的预测,从而制定可靠的预防方案。裂缝预测主要通过混度应力计算来实现,如果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难以有效解决和控制温度应力计算的问题,必然会给施工和验收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与影响。因此,在建筑工程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一定要切实提升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并且以严谨的观念进行工作。

第二,混凝土裂缝实际防控方案。温度应力的计算仅能够达成对裂缝问题的预测,而且从前文的分析中也可以了解到,这一预测结果也不具备完全可靠的参考价值,应此在实际施工质量控制中,还要针对裂缝问题进行实际评价和预防。由于混凝土施工材料的自身问题,裂缝是不能完全避免的,混凝土裂缝存在有害和无害差异,一般的无害裂缝不影响结稳定性,且不会造成渗漏等情况的发生,而有害裂缝主要分为贯穿裂缝、沉缩裂缝等,这类裂缝的防治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预防方案,因此在实际操作前,应尽可能确定裂缝可能产生的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的防护措施。如果裂缝类型不能准确预测,可以在施工过程中由施工监察人员定时监察,对施工到完工过程中出现的无害裂缝变化进行记录,从而确定裂缝产生的走向,进而进行过程中的预防。

第三,施工材料及配料的合理选择能够更加有效的保证工程完工质量。为了更好的对掺合料或者外加剂的作用机理进行探究,对混凝土的配料进行分析,有助于改善其的性能。目前国内较为前沿的混凝土实验材料控制方案主要为三掺技术,这一技术的实验和应用结果均证明能够有效提升混凝土性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掺入粉煤灰的混凝土塌落度一小时损失均不超过30mm,能满足大体积泵送混凝土施工;第二,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和膨胀剂,增加了混凝土中的粉料,也增加了浆体的体积,有利于改善混凝土的粘聚性,提高混凝土的保水性;第三,掺UEA比不掺UEA塌落度损失快,粉煤灰用量多塌落度损失慢;第四,在大体积混凝土中,由于早期水化热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应用粉煤灰混凝土,有利于强度增长。

3.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操作能够影响最终质量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混凝土材料及掺合料的搅拌质量、浇注质量,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根据环境条件、材料质量、材料性能指标等进行合理的仓储、运输、搅拌,施工管理方应对上述内容进行明确规范。在浇注方面,首先,浇注前,要保证三个重点,即浇注区域无影响浇注质量的杂物、污物,浇注模版的数据信息完整,并在施工前完成检验。其次,在浇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行业标准进行,每一层浇注完成后都要进行一次质量检验。最后,在浇注完成后,要对模板、钢筋、支架、预埋件、预留孔洞等进行再次检查,如果发现有变形、移位的现象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第二,借助有效方案提升混凝土抗裂能力。在混凝土中掺入膨胀剂,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生体积膨胀,这部分膨胀可以部分或全部补偿硬化过程中冷缩和干缩,减少或避免混凝土的开裂。现在商品膨胀剂有UEA膨胀剂,FH复合膨胀剂,FN-M明矾石膨胀剂;PG硫铝酸盐型膨胀剂等等。在混凝土中掺入增强材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如在混凝土中掺入有机纤维、无机纤维、金属纤维,可明显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第三,混凝土捣实技术的合理选择有利于改善完工质量。从目前国内应用情况来看,混凝土捣实的最佳方案是采用振捣,其中较为典型的是三道振捣。这一施工方案要求对混凝土工程进行分段分层设计,对每一段进行振捣,保证振捣充分,并且每一个施工层、段的振捣质量差异较小。在采用振捣棒振捣时必须要把握好振捣棒的插入深度以及振捣时间,将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控制在50mm以上,振捣棒移动的间距控制在400mm左右,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要用刮杠刮平混凝土表面,再撒上5- 25mm碎石,终凝前用木抹搓平。

4.混凝土施工后的养护方案

由于混凝土工程养护工作基于施工方案和材料等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笔者在此仅总结混凝土养护中的通用养护方案和注意事项。一般情况下,中小型建筑中墙体混凝土的养护需要应用到带模养护,带模养护一般要求不低于7天(自振捣完成后就开始计算);洒水养护是规避混凝土裂缝的一个常见方案,在常规施工中,洒水养护需要进行隔离保温;部分隔空层和建筑顶层混凝土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表面养护,可通过覆盖薄膜、麻袋等进行养护。

参考文献

[1]陈尚岭,徐明明.浅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管理[J].科技资讯.2011(03)

[2]李俊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4)

[3]鞠恒进.浅谈现浇混凝土裂缝灌浆修补法的施工技术[J].山西科技.2011(02)

第6篇

关键词:混凝土面板 防裂技术 质量控制

堆石坝因其就地取材,填筑工艺相对简单,质量容易控制等特点,经济性较好,而在水利工程中大量推广应用。堆石坝在我国发展相当迅速,目前向高坝的方向发展趋势更加明显,已建成了数座百米级以上高面板堆石坝。在面板堆石坝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多座已建工程面板均发现不同程度的裂缝,对工程质量和投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面板的防裂控制也日益成为工程建设者关注的重点。

1.混凝土面板的基本情况

混凝土面板上堆石坝的主要防渗设施,与工程止水一道构成了工程地面以上防渗结构。主要布置在边墙混凝土上层,多为竖条形布置,分块宽度视工程具体情况而不同,最小宽度可为5m,最大宽度可达20m。宽度主要结合模板加工、混凝土浇筑强度、面板的整体结构要求等因素考虑。长度在中低坝中一般从坝顶直至趾板,高坝中一般结合面板施工分期情况确定。面板的厚度可以设计为等厚,但在中高坝中一般为变厚结构设计。一般设计有强度、抗渗、抗冻等指标要求,具体视工程情况确定。

2.混凝土面板出现的主要裂缝类型分析

通过对已建包括已投运的堆石坝混凝土面板裂缝进行总结,其裂缝主要有以下类型。

2.1结构裂缝

结构裂缝成因主要是由于堆石坝面板支撑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沉降或水平位移,导致面板和垫层之间出现脱空,改变了面板的受荷情况而发生裂缝,属面板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裂缝。这是面板本身的问题,因为面板混凝土比较薄,无法承载过重的载荷,所以当面板混凝土结构受到很大的压力时,就会出现明显的变形问题而导致出现裂缝。结构裂缝的控制主要从控制或消除外力影响或减小位移量的发生等方面进行,如控制堆石体的填筑碾压质量,对混凝土面板的基础进行脱空检查并对脱空区进行处理等。

2.2干缩裂缝

混凝土面板干缩裂缝主要是由失水引起的,混凝土凝结过程中,多余的拌和用水量将逐渐脱离开,使混凝土发生失水干缩,引起体积变化,当干缩变形或体积变化受到约束时,导致出现的裂缝。干缩裂缝的控制主要从改善混凝土的配合比、加强保湿养护等方面进行,如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使用高性能减水材料等,在养护方面加强履盖,安排定期洒水等。

2.3温度裂缝

面板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产生水化热,导致面板表面和内部出现的温度差,尤其是低温环境中,内外温差导致出现内部温度应力,从而导致混凝土面板发生裂缝。温度裂缝的控制难度比较大,需要在面板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全面控制面板混凝土的温度差。

除上述主要裂缝类型外,更多的裂缝属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因其产生的原因复杂,故需从设计、施工的各环节加强综合控制。

3.混凝土面板的主要防裂措施

混凝土面板的防裂控制一直是工程建设者高度重视的问题,同时也是难题之一,不能仅单纯从某一方面进行控制,单纯采取某单一的措施进行面板防裂控制也不会取得好的效果。面板防裂控制需要从设计、施工等多方面综合进行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而不只是通过加强各环节的控制后少出现或出现小规模的裂缝。

3.1加强管理,综合控制

面板混凝土施工前,精心组织,认真准备。首先分析论证面板混凝土施工的前置条件是否已具备,如堆石体填筑完成后各项检测指标是否已达到相关要求,沉降时间及沉降观测量是否达到规范要求。其次组织编制切实可行的面板混凝土施工计划,在浇筑时间安排方面,尽可能在不在雨季、极低温时段安排混凝土浇筑。然后根据施工计划认真组织设备、材料及人员,对设备进行认真的校验,进行材料检测,对人员进行培训等。

3.2强化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1)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面板混凝土涉及的原材料较多,在严格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优化防裂技术的应用基础的同时,还能积极掌控面板混凝土的质量性能,避免原材料对面板混凝土造成影响。面板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原材料的加工、运输、储存等环节的质量控制,对不合格的原材料必须按规定进行处理,不能用于混凝土施工。

(2)面板混凝土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面板混凝土施工工艺环节中的钢筋质量、混凝土拌和、运输、入仓、振捣、移滑模、抹面、养护等必须制定严格的控制措施,通过工艺中各环节的控制措施落实从而保证浇筑混凝土质量,避免裂缝的产生。

(3)面板混凝土施工环境的控制。面板混凝土浇筑时的施工环境条件,可能导致裂缝的发生。因此要控制面板混凝土施工时外部的施工环境,尽可能的排除环境对面板混凝土的干扰。要避免在规范允许外的条件下浇筑混凝土,如极低气温、一定强度的降雨条件、高温等,必要时应采取措施改变浇筑混凝土的小环境,如保温、遮盖、喷雾降温等。

3.3优化面板混凝土的配比设计

面板混凝土防裂措施技术与面板混凝土的本身存在密切的联系,优化面板混凝土的配比设计,有利于控制裂缝的产生,提高防裂技术水平。

(1)外加剂的应用。在混凝土面板施工前,应首先结合设计面板混凝土对面板混凝土的要求和施工工艺要求,进行多品种外加剂应用试验,选出在满足相关要求时有利于面板防裂抗裂的混凝土用外加剂。

(2)水泥的选择。面板混凝土应选用干缩小、水化热低且不掺或少掺矿渣活性材料的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在配制相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时,用高标号比用低标号要少用水泥,对混凝土减少干缩有利。故有条件的工程,特别是高坝应尽量选用P・042.5MPa的水泥或更高强度等级水泥。

(3)掺用粉煤灰。粉煤灰在混凝土工程中已大量应用,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能减少水泥的用量,从而减少水化热。同时粉煤灰的使用能使混凝土面板抗渗性能大幅度提高外,并减少干缩,从而提高抗裂性能。

4.结束语

防裂措施技术的应用能够避免面板出现裂缝,提高面板混凝土的质量,从而保障堆石坝的整体质量,在工程建设中应进一步总结,防止裂缝的产生影响工程效益。通过上述防裂措施技术的应用,近几年建设的堆石坝面板出现的裂缝不论在数量、规模上都比以前就较大好转,甚至在影响程度上也没有对整体工程安全产生严重影响。但裂缝的产生仍没有完全避免,仍需进一步研究总结。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混凝土钢筋保护层;控制

随着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的不断扩大,各种施工工艺和施工手段的不断完善为建筑施工的控制增加了难点,更为其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现代建筑已离不开钢筋混凝土构件,这种施工手段和施工措施是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利用相关的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和控制的前提基础。随着当前施工的过程中,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在施工的过程中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和管理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各种施工措施和施工手段的主要应用方法。钢筋怎样才能发挥出它固有的力学特性,在其应用的过程中是通过钢筋与混凝土的受力机理进行分析与总结的过程,其是一项系统化的施工手段和控制方法。

一、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工作原理

钢筋混凝土是有钢筋和混凝土混合而成的,是按照一定的配合比例进行分析和控制的过程。其在构成的过程中是结合当前工程的具体要求进行分析和施工的手段。从原材料的力学性能而言,钢筋有较强的抗拉、抗压强度,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单纯的混凝土在施工的过程中虽然存在着较大的抗压能力,但是其施工中的抗剪力和抗拉强度却不够强,成为混凝土施工中的主要处理因素和手段,是提高其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方法。然而两者的弹性模量比较接近,在施工的过程中是利用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和控制的过程,是结合当前施工中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和管理,利用其化学胶合力、机械咬合力和销栓力,这样既发挥了各自的受力性能,又能够在施工的过程中协调统一的进行良好的施工,保证建筑施工中的质量手段和要求。在结构计算时,钢筋混凝土构件是作为一个整体来承受外力的;是通过混凝土在施工的过程中各种抗拉强度进行分析和管理,是采用简化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和控制的主要主要手段和方式。

二、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厚度的确定

对于受力钢筋混凝土构件截面设计来讲,受拉的钢筋离受压区越远,其单位面积的钢筋所能承受的外部弯矩也越大,这样钢筋发挥的力学效能也就越高。所以一般来讲钢筋混凝土构件受拉钢筋总是应尽量靠近受拉一侧混凝土构件的边缘。如果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钢筋位置放置错误或者钢筋的保护层过大,轻则降低了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承载能力,重则会发生重大事故。

1. 钢筋和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已经成了不可分割的孪生兄弟,从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来分析,钢筋具有较强的抗拉、抗压强度,而混凝土只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很低

但两者的弹性模量较接近,还有较好的粘结力,这样既发挥了各自的受力性能,又能很好地协调工作,共同承担结构构件所承受的外部荷载。

2. 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粘结力

在计算时,钢筋混凝土构件是作为一个整体承受着外力。同时,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低,故只考虑混凝土所承受的受压应力,而拉应力则全部由钢筋来承担。对于受力构件截面设计来讲,受拉的钢筋离受压区越远,其单位面积的钢筋所能承受的外部弯矩也越大,这样钢筋发挥效率也就越高。所以一般来讲,无论是梁还是板,受拉钢筋总是应尽量靠近受拉一侧混凝土构件的边缘。如挑梁的受力筋应设在构件上部受拉区。如果放置错误或者钢筋保护层过大,轻者降低了梁的承载能力,重者会发生重大事故。

那么,受拉的钢筋是否越靠边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这是因为钢筋的主要成份是铁,铁在常温下很容易氧化,更别说在高温或潮湿的环境中。钢筋被包裹在混凝土构件中形成钝化保护膜,不与外界接触相对还比较安全,但如果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小,也就是钢筋过分靠近受拉区一侧,一方面容易造成钢筋露筋或钢筋受力时表面混凝土剥落,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表面的混凝土将逐渐碳化。用不了多久,钢筋外混凝土就失去保护作用,从而导致钢筋锈蚀,断面减小,强度降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失去粘结力,构件整体性受到破坏,严重时还会导致整个结构体系破坏。通常除基础外梁的保护层厚度一般为2.5cm。

3. 在工程实际中,由于钢筋保护层厚度未按规范要求所导致的质量问题不胜枚举

比较突出的如商品住宅楼工程建设中,楼板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偏大及现浇框架结构中主次梁交界处主梁的上部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偏大的问题。以住宅楼为例,如今的住宅面积越来越大,尤其是客厅楼板。笔者曾见到过某单位建设的跨度达5.7米的楼板,厚度为15cm,设计是双层双向钢筋网。从结构的力学计算来讲,支座处的负弯矩不比跨中板底正弯矩小多少,但由于施工时施工单位对支座负弯矩钢筋未引起足够重视,结果工程刚竣工还未使用就发现楼板上表面四周墙根处出现了许多裂缝。后经权威检测部门检查测试后发现,支座处负筋的保护层普遍超过规范2~4cm,最大的甚至超过了7cm,使楼板上部的负弯矩钢筋的作用大大降低,有些甚至完全失去作用,最后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经设计同意采取局部加固补强措施,尽管这样还是给施工单位本身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住宅楼开裂原因70%左右是由钢筋保护层位置不正确引起的。

在对操作者的技术交底中必须明确此厚度,否则很容易造成返工。施工过程中,重点要做到规范操作,特别是在混凝土现浇板浇捣过程中,尤其需要重视。往往钢筋绑扎时位置很正确,但一到浇捣时情况就变了样,不是人踩就是工器具压在上面,由此造成的结果是支撑钢筋的马墩被踩倒,混凝土上层钢筋弯曲变型,保护层的厚度也就得不到保证。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到规范操作,严禁操作人员在钢筋上随意行走;对上层钢筋应作有效的固定;浇捣中还应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8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施工技术是建筑施工企业发展和生存的基础性资源。建筑业已经逐渐成为市场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且生产活动朝着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建筑工程的各个项目管理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需要不断总结施工过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

2 建筑施工的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我国建筑施工技术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但随着施工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建筑结构日趋复杂,建筑施工技术必然要进行不断地革新与优化。我们应当依据施工中的技术路线而选择合理的优化方案,具体而言,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依据建筑垂直发展以及作业面窄与施工进度紧的特点,不断提高垂直运输体系的施工效率;其次,要依据建筑物逐层施工的特点,不断提高施工作业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效率,加强施工各工序间的衔接,强化总承包管理的力度; 最后,要依据建筑作业环境差的特点,不断提高、优化结构施工工艺,增强建筑施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3 施工技术问题

3.1 基础施工缺乏依据

根据相关的调查数据,很多房屋建筑在施工基础时,手上并没有详细的地质详勘报告,而是参照附近已有的建筑群的基础设计资料来进行施工设计,就给房建工程带来了很大程度的安全隐患。

3.2 材料质量影响技术质量

材料质量问题、施工技术、管理维护等都会影响房屋的防水质量,建筑防水工程质量低劣直接决定了房屋渗水发生可能性的高低。

3.3 房屋裂缝问题

房屋楼面裂缝问题主要是由混凝土施工不符合标准造成的。其一是由于混凝土骨料在沉降的过程中受到了阻碍,致使混凝土塑性沉降出现了裂缝,这主要是因为混凝土塌落的程度过大、沉陷过多所引起的,此外,模板绑扎、模板沉陷或移动时也会引起此类裂缝的出现。

3.4 结构设计问题

房建结构要同时承受垂直荷载和风产生的水平荷载,还要具有抵抗地震作用的能力。一般低层结构的水平荷载对结构影响较小,但在高层建筑中,水平荷载和地震作用是重要因素。随着高度的增加,位移增加很快,过大的侧移会影响建筑使用,会造成非结构构件和结构构件的损坏。所以必须将结构的侧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3.5 污染问题

房建工程施工技术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包括建筑材料不合格带来的空气污染以及建筑设计施工缺乏节能环保意识导致建筑能耗增加以及施工过程中造成的光污染、噪音污染等。污染问题的存在不利于生态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4 房屋施工技术分析

4.1 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是房屋建筑施工的主要原料,混凝土工程的发展程度已经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房屋建筑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混凝土施工技术也是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主要部分。我国的预拌混凝土技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推动了混凝土泵送技术的发展。在真正运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到房屋建筑工程中时,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混凝土碱与集料的反应,要注意在施工过程中的各种低碱水泥、砂石料、外加剂等原料的选用,尽量选择品质较高的膨胀剂和减水剂。混凝土的质量对于房建工程的质量而言,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混凝土配料的过程中要考虑使用优选低碱水泥、低碱活性集料、低碱外加剂等。随着时代的进步,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完善,我国也在不断地研发配置更高性能的混凝土。

混凝土的运输是一个重要方面,泵送混凝土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式,泵送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其坍落度应该尽量小,以避免在振捣过程中混凝土产生离析和泌水。而输送管道应该尽量少用较弯较软的管,传送混凝土的泵机出口要配备一定长度的水平管,再接弯头。混凝土的浇筑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将混凝土运到施工现场之后,要及时进行浇筑,待其失去流动性之后浇筑比较困难,不能进行二次加水。

4.2 钢筋工程

对于钢筋工程的施工,首先,要保证钢筋表面的洁净,对于钢筋表面的泥土、油污等要处理干净。其次,在施工之前要利用机械或者人工方式将钢筋调直,尽量保证钢筋没有局部的弯曲、小波浪等。第三,钢筋切断时要根据具体的型号、直径、长度等进行搭配,以最大的利用效率将钢筋利用起来。第四,对钢筋做弯曲处理时,要根据具体的形态要求操作。钢筋弯钩有半圆形弯钩、斜弯钩和直弯钩,不同形状的弯钩具有不同的尺寸要求。最后,钢筋具体的下料长度要根据各个构件的尺寸以及混凝土的厚度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之后定出最合适的长度。

4.3 模板工程

要合理构造模板,以防止模板之间的变形不同使得混凝土出现裂缝,而且需要注意的是,模板和支架都要保证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防止负载超过一定限度之后变形过大造成混凝土开裂。其次,也需要合理地把握拆模的时间,不能过早或者过晚拆模,过早或过晚拆模对于混凝土的质量都有影响。一般来说,在保证工期的情况下,常采用三套模板,因为房屋楼板出现裂缝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初期的混凝土强度比较低,负荷过重产生,模板工程可以使施工的荷载分散。

4.4 框架柱纵筋搭接施工技术

在异形柱纵筋中,可以用机械连接或者采用对接焊技术。然而,有的时候,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常常采用搭接的方法。在搭接框架柱纵筋时,可能会使得框架柱纵筋的搭接部位截面尺寸变小,该部位的箍筋没有发生尺寸变化,从而使得框架柱的纵筋不能紧靠箍筋。

对于这一问题,施工人员可以适当地向上延伸下部的框架柱纵筋搭接的部位,使之向外弯折,这样,上部的框架柱纵筋可以通过弯折段和下面的框架柱纵筋的轴线对齐,从而满足框架柱纵筋搭接的要求。5 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

5.1 创新的内容

在施工技术方而要有所创新,适应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跟随市场的发展,管理的创新要从观念、技术、组织机构等一些方而加以创新。其中,观念的不断创新要根据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施工管理体系的内在要求,寻找符合实际的管理模式,因此,要适应市场的运行体系和发展规律。

5.2 施工单位与施工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和建筑行业创新思路

在房屋建筑施工的阶段,施工单位和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他们之间需要的是沟通。同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这其中就需要不断的总结,在总结中走创新的路。

6 结束语

房屋建筑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影响了建筑行业的发展。无论是建筑行业还是社会层面,对此都十分关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一方面是对于施工技术要不断更新,不断研发更安全、更环保的技术应用到建筑中去。另外,对于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各种问题,也要及时发现并及时改进。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方法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在一些现代大型建筑施工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如超高层建筑施工、大型桥梁等施工中。裂缝是混凝土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和难点,在当前形势下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控制方法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概述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既是指体积较大的的混凝土施工,常会因为凝胶材料的水化引起混凝土内外产生较大的温差,从而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大体的混凝土一般包含有较大的基础底板、厚墙、厚板、宽梁和支撑柱等。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控制,也是《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的重要内容,规范中对我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裂缝防治措施进行了总结,从混凝土配合比和温度控制、测温点设置等角度对改善裂缝问题进行了指导和规定,得到当前建筑行业的普遍认可。

二、大体积的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

1、塑性裂缝的产生原因

由于混凝土的塑性收缩带来的裂缝叫做塑性裂缝,主要产生在混凝土的塑性阶段,是较为常见的混凝土裂缝原因。混凝土在完成浇灌四个小时候,内部的水化反应强烈,出现内部水分的蒸发现象,引起混凝土的收缩。由于内部钢筋等分布的情况,混凝土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导致裂缝。此外,由于在浇灌完成后没有做好后期的保护工作,没有进行及时的洒水或覆膜保护,导致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收缩从而导致变形应力的产生。混凝土水泥比例和水灰比不合理,也会导致塑料裂缝的产生。

2、应力裂缝产生的原因

应力裂缝是指在混凝土内部产生化学反应,造成收缩,温度差等导致拉力的产生,当拉力大于混凝土本身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称为应力裂缝。其中,由于内外温度差是导致混凝土应力裂缝的主要原因。

2.1 干燥收缩

初步硬化后的混凝土中包含着很多水分,包括有化合水和自由水等形式。化合水是水泥水化作用的必须品,完成水泥的硬化。而自由水是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便于施工操作所添加的水,存在于混凝土的内部空隙内。当混凝土外部环境干燥时,混凝土内部的自由水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蒸发,依次为粗毛孔蒸发、细毛孔蒸发、分子层吸附水的蒸发,且对大体积混凝土造成的影响依次加大。干燥收缩与混凝土所处的外部环境关系较大。

2.2 温度导致的收缩

水泥的水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造成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升高。且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内外部热量的散失快慢不同,就造成了内外的较大温差。当温差较大时,所产生的温度应力就会大于混凝土本身的抗拉能力从而产生裂缝。水泥的水化热作用是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一个重要原因。混凝土降温阶段,收缩的混凝土在地基、结构边界或者垫层等处容易受到外力的作用,从而产生拉应力,在交界处产生裂缝。这种裂缝的特点是由交界处向上延伸,逐渐减小,严重时会贯穿混凝土结构。

三、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方法和改进措施

1、使用外加剂

微膨胀的外加剂,可以有效的吸收大体积混凝土收缩时的拉应力,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减水剂可以有效的减少混凝土内部的拌合水,降低水灰比,减少由于水分存在导致的内部空隙和解决水分蒸发带来的收缩裂缝。混凝土中添加减水剂,可以有效的减水25%,降低水胶比和减少水化热量,对于预防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温度收缩和塑性收缩裂缝具有很好的效果。缓凝剂可以延长混凝土内部水化反应的时间,保证混凝土内外部温差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不会导致较严重裂缝的出现。

2、使用参合材料

当前,以工业固体废渣为主的混凝土参合材料,主要包括有粉煤灰、矿渣微粉等。这些掺合物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水化反应凝胶物质,与水泥中产生的凝胶物质一起增加混凝土的强度,而且其水化产生的热量较小。其次,掺合物还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度、抗腐蚀度等,对于提高混凝土构件的整体强度具有很好的作用。

3、增加粗骨料的选用

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增加粗骨料的用来,可以有效的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出现。这是由于粗骨料可以替代凝胶材料,从而减少凝胶材料进行水化反应时产生的热量,降低温度温差应力裂缝的产生。

4、设置冷却水管

在大体积的混凝土中设置冷却水管,是减少裂缝的有效的措施。冷水管的设置一般为蛇形分布,选用薄壁管,冷却水管之间的间距为1m左右,边缘处距混凝土结构边缘0.5m以上。冷却水管应该保证强度,进行防水试验,保证不会出现漏水现象。混凝土分层浇筑,冷却水管也分层供水,供水的温度和时间要做好严格的控制,根据现场施工的实际条件和要求进行测算。在施工完成后,采用同标号的水泥砂浆对冷却管进行封堵。

5、后期养护和裂缝的处理措施

混凝土施工在浇灌完成后,需要进行合理的养护。提高混凝土湿度可以预防内部水分蒸发带来的塑性收缩裂缝,提高混凝土环境温度可以减少内部温差,预防温度差带来的裂缝。大体积的混凝土结构,后期养护的时间应适当增长。对于已经出现的混凝土裂缝,需要进行及时的修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安全。常见的修补有表面覆盖法,既是通过表面涂抹对较小的裂缝进行修补;开槽法,既是环氧树脂潜入U型槽进行修补;低压灌浆法,使用于对0.2-0.5mm的裂缝进行修补;仿生自愈法,在裂缝参合粘结剂胶囊,促进裂缝愈合。

总结: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现代建筑中有着广泛的使用,导致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也多种多样,其性质、危害和修补的措施也不尽相同。在实际的施工中,需要通过总结经验、提高施工技术和加强管理等,有效的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进行控制和治理,保证建筑功能安全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钟铭,王海龙. 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的研究进展[J].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09,(01)

第10篇

【关键词】后浇带;施工;技巧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在长期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当中,总结了大量的施工经验,又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后浇带法的使用比较普遍,技术已经相对比较的成熟。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文章对建筑后浇带法施工技术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1 施工后浇带的功能

按照功能的不同,后浇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后浇沉降带;第二,后浇收缩带;第三,后浇温度带。这三种后浇带分别解决:底层裙房和高层主体的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受缩变形以及混凝土温度应力等,当然在实际使用过程当中,后浇带往往同时具有几个功能。因此,在进行后浇带设计的过程当中应该以其中的主要功能为中心,同时兼备其它的一些功能,一般都是多种变形缝的功能。一般在整个建筑的主要部分完工之后,将预先留下的后浇带利用混凝土进行补齐,这样后浇带在最后几消失不见,这样不需要设置永久的变形缝就可以防止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问题,因此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得到广泛的使用。

2 施工后浇带的做法

为了场地在回填之后能够保持平整,保证上部施工的顺利开展,应该对主楼的基础以及裙房的基础同时进行施工。根据施工设计图的要求,在上部施工的时候应该实现留下后浇带,同时对于连接主楼和裙房之间的基础梁等也要事先留出后浇带,这样在高层主楼和低层裙房主体部分完成之后,为了使地梁称为一个整体,可以过一段时间后对其进行浇注,材料为微膨胀混凝土。

一般来说,应该选择结构受力相对比较小的位置进行后浇带的设置,大多集中在剪力相对较小的梁的中间部分。应该保证后浇带部分钢筋的连续性,应该尽可能的一次性的配足钢筋,如果后浇带的跨度过大,无法一次性的进行钢筋的配足,可以按照相应的要求将钢筋断开,然后在对后浇带进行浇注之前进行焊接。后浇带宽度的设置应该从实际的情况出发,能够保证方便的进行施工。后浇到在浇注混凝土之后成为一体,由于差异沉降会产生一定的内力,应该进行科学的计算,适当的加强后浇带的配筋。为了确保后浇带浇注的混凝土的牢固性,不应该留有直缝。

3 应用后浇带法的施工技巧

为了防止后浇带浇注过程当中的漏浆或者是疏松,应该严格控制浇注质量。相关的设计人员应该对后浇带两侧断面的形式进行确定,用钢筋支架的钢丝网将两侧隔离。为了减少后浇带内部钢筋的腐蚀,后浇带内部应该保持清洁,不能留有积水或者是其它的杂物,钢筋上面不能留有杂物,防止被压弯。在对后浇带进行施工之前,首先将后浇带内部进行清洁,将钢筋表面的铁锈进行清理。为了保证浇注的效果,应该选择比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强度更高的混凝土来进行浇注,可以在混凝土中添加外加剂,从而进一步提升浇注的质量。在实际的浇注过程当中应该保证后浇带两侧的温度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在浇注工作完成时候应该安排专门的人员对后浇带混凝土进行养护工作。

施工后浇带的封闭时间,一般来讲,对于收缩后浇带,不宜少于两个月,通常认为这时候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已经完成60%以上;对于沉降后浇带,应等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封顶后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即要求高层建筑先施工、先沉降,以释放一部分高层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或者根据沉降观测,当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时,若高层建筑的沉降量较小,预估高层与裙房之间产生的差异沉降量处在控制范围之内时,亦可以提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在封闭后浇带之前,结构设计者应在图纸上明确提出后浇带附近一定范围内不应允许施工堆放材料,限制施工荷载,并做好后浇带两侧的临时支护。特别是目前很多工程中, 施工采用快拆体系的模板,这时候更要注意后浇带附近的支护质量,防止在拆除模板过程中,由于支撑松动、移位等造成结构开裂。

4 后浇带施工的还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4.1 后浇带两侧的隔断做法

后浇带两侧宜采用钢筋支架铅丝网或单层钢板网隔断,钢筋支架的钢筋直径及间距设置视构件断面大小而定,以支撑稳定为原则,铅丝网的网眼一般不宜过大,以避免灌注混凝土时跑浆,如网眼偏大,可在网外粘贴一层塑料薄膜,并支挡固定好,以承受灌注混凝土时的挤压力,并保证不跑浆,待混凝土凝固后,薄膜即可撕去,钢筋支架亦可除去,而铅丝网则留在后浇带两侧,即永久留在后浇带内。

4.2 后浇带补齐混凝土后的整体连接问题

采用钢筋支架铅丝网隔断,后浇带两侧混凝土应局部干硬一些,即水灰比小一些,既保证槎捣密实,又不跑浆,使侧面混凝土强度和其它混凝土一致。在浇注混凝土前,应将后浇带处侧面混凝土凿毛,清刷干净,底部碎屑清除彻底。

4.3 后浇带灌注混凝土的时间问题

当高层采用天然地基,或以摩擦为主的桩基时,由于高层沉降量较大,应待高层主体结构完成后,再浇注后浇带;当高层主楼基础座在卵石层或基岩上,或以端承桩为主的摩擦桩时,由于高层沉降量较小,可根据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确定在高层主体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时,灌注后浇带。

4.4 后浇收缩带,后浇温度带灌注混凝土的时间问题

前述后浇带主要是指后浇沉降带,或者同时也是收缩带和温度带,即同时起到三种作用。如果后浇收缩带单独设置,则灌注混凝土的时间宜在设带后的两个月之后,这样估计可以完成混凝土收缩的60%以上,如确有困难时也不宜少于一个月;如果后浇温度带单独设置,则灌注混凝土的时间宜选择在温度较低时,不要在热天补齐冷天留下来的后浇温度带。

5 总结

鉴于后浇带的范围日益广泛,不仅用于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处,对于超长的多层或高层框架结构,虽不存在差异沉降问题,但为解决钢筋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或混凝土的收缩应力,也采用后浇收缩带或后浇温度带,因此,后浇带的施工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后浇带应按设计要求预留,一定要留企口缝,并按规定时间灌注混凝土,灌注前应将表面清理干净,将钢筋加以整理或施焊,然后浇注早强、无收缩水泥配制的混凝土或膨胀混凝土,浇注后加强养护。施工中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监督与检查,以确保后浇带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谭清. 建筑工程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J].科技资讯,2009,(12).

第11篇

【关键字】机场;水泥混凝土;不停航施工;抢修

咸阳机场北跑道为水泥混凝土道面,至1991年投运以来已连续使用20余年,道面断裂、基础下沉等病害也逐渐增加,按照民航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要求,道面必须具有良好的适航性。如何在保证机场正常运营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快速对道面病害进行抢修,是摆在机场维护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咸阳机场跑道维护工作人员在长期的跑道抢修实践中,积累总结出一套迅速有效的水泥混凝土道面抢修经验。利用机场夜航结束至早行开始的时段,维修迅速不影响机场正常运行,且维修效果稳定持久。

水泥混凝土道面抢修方案概括的讲,就是拆除破损旧道面,重做快干水泥混凝土底层和改性沥青混凝土面层。跑道抢修以不影响第二天航班正常运营为原则,故所有的施工步骤需在一个晚上进行完毕。快干水泥混凝土的快速凝固特性可在1小时内形成强度,能有效保证施工快速进行,这是普通水泥混凝土不能做到的。另外,快干水泥混凝土虽然能快速达到强度,但是它的易脆性决定了无法作为道面面层的材料。所以快干水泥混凝土只能作为底层,上面需加铺改性沥青混凝土面层。

下面具体介绍水泥混凝土道面抢修施工流程和关键环节。

一、施工前期准备

1、确定修补范围及形状

使用墨斗放线勾勒修补面的范围和形状。修补面边界应长出破损面边界10cm;修补面形状应尽可能使用矩形,角度以采用直角或钝角为宜,避免锐角。

2、制作钢筋笼

制作钢筋笼补强快干水泥混凝土底层。根据已确定的修补范围、厚度确定钢筋笼整体尺寸,一般为长宽较修补范围各少5~10公分,高度较道面厚度少4cm。钢筋笼采用Φ16~20mm的螺纹钢,钢筋笼间距15~20cm。

二、抢修施工流程(第一阶段)

为了方便破拆道面,且避免在破碎时内力作用损伤相邻完好混凝土板,需在破拆前对道面进行钻孔。钻孔直径10~20cm,钻孔分布规律为边缘密、中间疏。一般为边缘孔距5cm,中间孔距10cm。

1、确定钻孔位置分布

首先用墨线标出钻孔位置,若道面有裂缝钻孔时应避开裂缝。

2、切缝

沿着前期准备确定的修补范围对道面进行切割。

切割时使用毛毡做防水处理,避免切割机水在道面四处流淌;道面切缝深度应大于道面厚度的1/3。

3、钻孔

切割完毕后,按照事先确定好的位置进行钻孔。

4、封孔

用泡沫条或塑料纸塞入切割缝4cm深,再将四枚木楔同时打入孔切割缝固定好孔芯,然后用沥青灌注切割缝表层。

由于道面修补时间紧迫,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将钻孔和修补分为两个晚上进行,故封孔的作用有:

(1)固定孔芯,避免孔芯脱出形成FOD;

第12篇

关键词: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优化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具体指混凝土材料间比例的关系,一般以每立方米的混凝土内材料质量表示,有时以材料实际用量比例来表示,一般将水泥比例设计为1。在水泥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试验时,通过假定的公式和密度,通过多次反复的试验和调整,直到选出最佳的配合比,方可在实际路面施工时使用。路面施工应用水泥混凝土既需要混凝土有着极强的抗压强度,还要有极强的抗折强度,要保持干缩性小与耐久性强的优势。现阶段,我国路面施工一般使用抗压强度作为混凝土设计施工的技术指标。很多城市的路面板厚计算是按照抗折的强度进行的,所以,一定要进行适当的混凝土配合比,才能使路面抗折强度的指标设计更合理。

一、路面水泥混凝土配比设计的试验

1、混凝土强度的试配

为了更好的实现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和耐久性,使路面施工具有简便的操作,使施工成本有效的节约,可以对水灰比和单位用水量、含砂率等参数进行更好的计算和配比。对混凝土中的水泥和砂、掺合料等材料的实际用量,都进行配比和论述。

按照混凝土规定标号,保证混凝土强度的统计标准,对混凝土试配的强度进行计算,一般使用标准的差时:

=+(1)

=R/(1-)(2)

Λ是保证系数,一般要按照公路的等级选取,见表1。

b是强度的标准差,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见表2[1]。

R是路面混凝土设计的抗折强度。是一般设计中对混凝土规定的标号。

则是变异的系数,一般要按照历史资料进行统计和计算[2]。

表1:保证率的系数

表2: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差(Mpa)

2、水灰比的试验配比

水灰比的大小和混凝土的强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一定要选择适当的水灰比配比,一般计算公式为:

W/C=A+B ) (3)

A指的是系数,当骨料选择碎石,可以取0.46的系数,如果选择卵石,要选择0.48的系数。

B指的是系数,当骨料选择碎石,可以取0.52的系数,如果选择卵石,可以取0.61的系数[3]。

指的是水泥实际施工中的抗压强度。

3、单位用水量的影响

路面水泥混凝土用水量在施工中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石子品种和料径、砂粗细的程度都会影响水泥混凝土的用水量,而不同材料有着不同的含水量,可以根据不同的参数进行选择,可以更好的配比混凝土用水量,经过试验和配比,确定混凝土实际的施工用水量。如果使用减水剂,也会影响混凝土的用水量[4]。

4、含砂率对的试验配比

含砂率大小会直接影响混凝土工作的性能,使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度和耐久度都有很大的影响。一般集料松散的容量和石子空隙率都会影响砂率,在砂率实际的配比试验中,要通过混凝土的砂率表进行选择,各种精中砂和掺合料的影响都要进行有效的调整,而砂率的计算为:

=a ・(P/)×100% (4)

是砂率,而是砂密度 kg/

5、水泥和掺料的试验配比

为了实现混凝土施工后路面的性能,可以适当在混凝土中添加活性的矿物料,设定矿物料系数为m,混凝土实际掺入的混合料就可以计算为:

M=m

在水泥混凝土的试验配比中使用掺合料,可以有效的降低混凝土材料的成本,为企业减少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提高。

二、优化的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通过以上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可以看出,与传统配合比的设计相比,优化配合比的试验设计具有更多的优势,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实现[5]。

1、传统的配合经验

根据传统的配合经验进行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这种确定方法是使用传统的确定方法得出的。路面水泥混凝土要实现设计要求的强度,完成规定的使用寿命,可以通过前人的总结并留下来的资料或者经验,对水泥混凝土各分量比例进行确定。对于砂比率和水灰比都可以采用经验查询,表格查询及经验归纳得到具体的计算公式,通过计算,得出水泥混凝土各种配比的用量。而不同砂与不同的水灰都要按照不同的公式进行计算,通过对前人资料的查阅与归纳,将配合比选择的经验进行总结与归纳。而经验配合比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试验,将归纳和总结的数据进行修订,将参数进一步完善,使水泥混凝土实现更优化的配比和施工。

2、优化后基准的配合比

基准的配合比发展于经验配合比基础之上,将水泥混凝土和易性作为具体的评判标准,做出配合比的确定。

工作程序可以对经验的配合比进行配制,搅拌后,观察混凝土流动与粘结的情况,而固定的水灰比保持参数的不变,假如试验中流动性不够,可以适当的增加水泥浆,粘结若不够,可以将砂比率改变,最终使混凝土实现设计的需要。

3、按强度的配合比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

实验中的材料与实际施工中有很大的不同,大多实验中使用的材料已经过了烘干的处理,并不像实际施工中的材料还存在很多水分,所以,在实际施工中,一定要对强度的配合比进行再次的计算和修改,才能使实际材料在计算中消除水分,而得出最终的水泥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优化之后的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优化研究,与传统经验配合比相比较,具有更科学、更合理的优势,在不同施工环境与不同负载路面,都有不同的施工要求,要进行各不相同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工程建设,保证公路质量[6]。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公路路面在施工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水泥混凝土,所以在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中,虽然有着十分复杂的操作程序,但是,为了使我国高速公路的施工质量得到保障,使高速公路可以更安全的通行,延长高速公路的使用寿命,在施工前,进行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还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按照步骤逐步的操作,进行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不要一味的应用前人的参数和结果,要尽量根据工程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创新的试验和配合比设计,才能更好的提高混凝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李志国.试述影响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因素[J].民营科技,2010,19(4) : 261-262.

[2]房正平,王承荣.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优化[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1):63-65.

[3]林训常,黄莉,熊明祥.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探讨[J].城市建设2010,12:258-259.

[4]狄吉峰.浅谈路面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3,3(3):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