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财务统计

财务统计

时间:2022-10-22 13:05: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务统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财务统计

第1篇

一、财务统计信息的开发利用

(一)观念的转变和学习

随着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管理层已经认识到财务统计信息在医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发现到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财务统计信息资源,并对其深入开发利用,以使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不能停留在传统的服务方式上。为了更好地进行医院管理工作,财务统计信息要从单纯的记账、算账工作转变为核算、监督职能的财务管理机构,力求把那些敷衍了事的“死数据”变成活的有用的信息。通过相关财政政策、法规等理论方面的学习,并借鉴兄弟医院的成功经验,财务人员自身也认识到积极开展财务统计信息服务不仅仅有利于促进医院,而且对于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也很有益处。

(二)健全财务统计信息管理制度

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规则和制度的约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财会工作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财务统计信息的服务质量,也必须建立一种适合的财务统计信息制度,从而完善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责和管理体系。我院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强化了财务管理的监督职能,要求财务人员除了日常工作,还要逐步建立财务数量信息、定期整理和反馈财务制度、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负责财产清查制度、会计报表分析和资料存储等工作,同时能正确处理好财务、核算和统计工作的关系,做到积极开发和利用财务统计信息,以加强财务信息与核算、统计的联系。

(三)从基础做起,由小看大

医院财务基础工作包括报表制度的建立、原始资料的收集、数据的维护、数据的核算等,要保证基础工作的有效性,责任到人是关键。首先,财务部门有专门人员负责数据的维护和计算机的安全,加强与医院计算机网络管理部门的日常沟通,防止病毒、黑客的袭击,确保财务各项信息的安全;其次,完善财务报表制度,充分做好原始凭证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以保证财务统计信息资料的科学准确性;最后建立有效财务监控系统,从方法、组织等方面对财务统计信息中的数据误差进行预防和控制,以保障统计数据的质量。

(四)实现医院财务统计信息现代化

信息化的到来给会计行业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条件,信息化的到来提高了财务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和速率,有效减轻了财务人员工作的复杂繁琐,同时也降低了错误率。我院财务部门很早就开展了会计核算电算化工作,并且根据医院HIS系统的完善程度,计划逐步加强数据挖掘方面的工作,使得统计出的财务数据更有针对性,能更好的服务于医院管理。

二、财务统计信息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一)医院资源有效配置的依据

如何有效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合理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每一位优秀的医院管理者曾经一直考虑过的问题。而医院财务统计信息是医院管理者有效开发利用本单位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依据。在财务统计信息中,我院管理者依据财务统计信息的具体情况,对资金流向进行了合理的安排,从而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医院发展急需的项目上,以确保医院建设的需要,真正做到物有所值;另外,医院领导在购置大型医疗设备前,依据财务统计信息,先进行市场调查和论证,能够真正做到依据地区卫生资源分布情况来配置资源,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在医院服务管理方面,管理者还依据财务统计信息,根据医院的门诊量、业务收支和床位周转率等具体信息,对病房的床位规模进行合理规划,从而改善了门诊和住院条件,得到上级管理部门的肯定,并且最大限度地满足就诊患者的需求。

(二)科学决策的前提保障

财务统计信息是医院领导科学决策的依据和前提保障。通过财务统计信息表,医院领导不但可以了解业务收入、医疗成本等经济效益,还可以同时了解所服务地区的卫生需求、门诊住院病人的平均费用、药费比重等其他重要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制定出了具体的适宜我院发展的业务发展计划,同时调整各科室设置,做到了人、财、物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在掌握具体数据的基础上,及时确定和调整了我院的发展战略,做大规模,做强重点科室,从而增强了我院竞争力。

(三)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依据

衡量医院管理水平高低的指标主要是各种医疗指标和经济指标,更具体一些是指医院固定时间的门诊人次、住院人数、单病种费用和药品费用所占医疗收入的比重等。近几年来,我院利用这些财务统计信息,不断总结和完善,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对医疗费用实行结构调整,严格控制药品费用的比重,尤其是针对医保病人,保证他们的平均费用能处于合理的水平,从而既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称赞,同时也为医院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品牌效应,医院也因此在近几年的市级考评中一直名列前茅。

第2篇

掌握“大同”,把好“源头”

数据来源基本一致

统计财务状况表主要划为三部分:

1.资产负债部分,数据来源主要取自该单位的资产负债表;

2.利润及分配部分,数据来源主要取自该单位的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3.其他部分,数据来源主要取自该单位的会计账户核算资料。

指标名称基本相同

统计财务指标的名称除个别指标外,基本都和会计科目名称一致。

部分审核关系相通

统计财务状况表中有些审核关系是和会计公式相同的。如:“所有者权益合计=资产总计-负债合计”是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变型;未执行2006年会计制度的企业在填写“营业利润”指标时,“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也和营业利润的形成过程一致。即使两者有些不同,也是根据会计表中关系转变而来。

明察“小异”,做好“转化”

统计报表根据国民经济核算的要求等因素决定指标的取舍,因此也就决定了统计报表和会计报表的不同,下面主要列举两点。

价值量的计量单位设置不同:由于统计与会计的服务对象和工作目的的不同,价值量的计量单位设置也有所不同。统计财务状况表价值量的计量单位为“千元”或“万元”,而会计报表的价值量的计量单位一般为“元”。

定报报告期别设置不同:按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期别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统计财务报表与会计报表年报的报告期是一致的,但在定期报表的报告期别的设置上有所不同:定报的报告期分别为“1~2月”、“1~5月”、“1~8月”、“1~11月”。报告期设置不同对有些报表数据也有影响,如有的单位上报的1~5月报表时,错报为4~5月数据或者是5月份的数据。

避免混淆,精准数据

“固定资产折旧”与“累计折旧”勿混淆

在会计科目中没有现成的“固定资产折旧”指标,此指标应取自“累计折旧”科目,而“累计折旧”科目的期末余额数,反映的是该单位在报告期末提取的历年固定资产折旧累计数。因此“固定资产折旧”指标是“累计折旧”科目中本报告期的折旧数额。在不存在固定资产清理等特殊情况下,累计折旧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的贷方发生额=本期折旧,如果存在特殊情况则应该根据会计的核算方法计算“折旧”指标数据,以上等式则不成立。

“贷方”与“借方”要分清

“应付工资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应付给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全部工资,它反映企业本期累计应付的工资总额。“应付福利费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职工福利费”指企业在报告期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开支的各项福利费用。填写这两个指标时根据会计“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科目的本期贷方累计发生额填列,或根据企业“成本、费用明细表”中“工资”、“福利费”项本期累计发生额填列。而“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科目的借方发生额是发给职工的实发工资;余额是应付未付的工资。应注意此项指标和资产负债表上应付工资的区别:资产负债表的应付工资是余额、是负债,而此项指标是提取的工资数额。

名称相近勿乱安

一些基层会计人员把统计报表上没有要求上报的指标,填入自认为比较相近的指标之中:如把“营业外收入”数值填入“其他业务收入”指标。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非货币易收益、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罚款净收入等。“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主营业务以外的收入。包括通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如材料物资及包装物销售、无形资产转让、固定资产出租、包装物出租、运输、废旧物资出售收入等。根据会计“其他业务收入”科目的本期累计发生额归纳填列,或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填列。

多表关联,严格审核

与商品购销存报表间的审核

在往年的年定报报表及执法检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基层单位统计力量比较薄弱,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不认真或核算错误,个别单位会出现上报数据主观技术性差错,造成比较严重的错误,所以我们在填报及审核财务统计报表过程中要将主营表(商品购销售库存表)中销售额指标数据与财务表中主营业务收入数据进行横向比较,看是否符合一般批发零售企业的实际情况。主营业务收入与销售额之间的关系为:主营业务收入×(1+增值税率)=商品销售额,当然如果主营业务收入不仅是商品销售收入,那就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与法人单位基本情况表间的审核

统计财务表中“实收资本”指标指的是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企业实收资本按照投资主体划分为“国家资本”、“集体资本”、“法人资本”、“个人资本”、“港澳台资本”、“外商资本”,填写这些指标要根据会计科目中“实收资本”明细,并且结合工商营业执照和企业实际情况等进行分析填列。我们可以根据企业填报的法人单位基本情况表(101表)中的一些情况审核其财务报表中实收资本数据是否正确。如果企业101表中的控股情况填为国有控股,财务表中的实收资本类型就应该包括国家资本或国有法人资本,如控股情况填为港澳台商控股,财务表中的实收资本类型就应该包括港澳台商资本。

与定期报表相关联

由于财务报表中有的时期指标数据是累计得到的,所以可以根据往期的数据对比分析表中存在的问题。如:2011年1~5月份定期报表中“主营业务收入”应该大于等于该年度1~2月份报表中该指标数据。如果不符合上述审核关系,应该与企业进行核实。

对平台上“显示错误信息”部分的说明

第3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报表;统计财务报表;差异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1

一、前言

会计在我们的生活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职业,在企业的运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统计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上有着重要的发挥,从这点来看,统计和会计完全属于不同的范畴。但是在知识的运用上,会计和统计又有着相似的知识点,他们是属于同一个体系中的,在财务表报上,统计和会计有着相似点但是又存在着差异,分析了解其中的差异所在,能够更好的在现实中操作。

二、会计报表和统计报表的相同点分析

1.数据来源一致

会计报表和统计报表在数据的来源上是一致的,在资产负债这块两者也是一致的利润和资源的分配的数据都是来自于单位的利润和利润分配表,其余部分的数据来源则来自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资料。由此可见,两者的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数据的来源的一致性。

2.指标名称相同

从内容上来看,财务会计报表和统计财务报表在数据来源上是相同之余,在形式上也是一致的,尤其是在指标名称的设计上,两者的科目名称的设计时相同的,除了个别的差异之外,其他部分的设置基本保持一致。

3.审核关系相同

在审核关系上,虽然财务报表和统计报表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的,但是还是有很多的相同的之处的,比如说在某些审核关系上,他们的审核方式和会计公式是一样的。比如说在所有者权益的计算中,两者的方法都是资产的总计值减去负债的合计值;营业利润的计算上,统计财务表表的公式也是从会计报表的公式中发展而来的,虽然可能存在着有细节上的差异,但是本质上还是一致的。

三、会计报表和统计报表的不同点分析

1.报表设计上的差异性

设置报表价值量的计量单位、设置定报报告期别上的差异是报表设计的主要不同点。在价值量的设置中,由于统计和会计服务的对象和工作目的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导致了计量单位的设置上有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财务的会计报告中的单位一般为元,统计的财务报表中的单位则是千元,这主要是因为财务会计报表和统计财务报表的范围不一样,会计报表针对的是小型的经济实体,二统计报告则是大范围的数据统计。

2.取得数据的依据的差异性

在指标数据的取得上,会计报表和统计报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为:首先,统计报表的填写主要是根据会计账户的余额进行填报的,在财务的统计报表中资产的负债那块有现金和银行存款这两类指标,它们的数据却并不是直接从资产负债表上获得的,这两项基本上是通过单位内部的会计账户的期末余额来填写。其次统计的指标不是直接获得的,是需要经过数据分析而填报的,以实收资本为例,它是会计科目当中按照具体投资者而进行的明细分类,所以很多国家资本和外商资本的多少都不能直接从会计科目获得,它需要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在性质上进行详细的分类,最终实现过审的目的。再次统计指标的计算是通过会计科目而来的,在会计科目的明细中并没有详细的规定,但是在每个单位的实际工作中,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会计科目的明细进行一个具体的划分,这样账目才会一目了然。

3.审核关系存在着差异性

资产负债部分和利润分配部分是报表审核关系不同的重要体现,作为企业要对财务会计报表和统计报表上这两个部分的差异引起重视。比如说在利润分配部分中,利润总额的公式计算上,审核关系是有较大差别的。

四、对如何做好财务会计报表和统计财务报表的思考和建议

1.加强统计报表制度建设

为使得统计工作更加的完善,相应的制度建设是不可少的。在如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时期,统计报表的上交工作就更加的不能马虎,统计知识主要适用于国家的宏观调控,统计报表的准确性对于国家政策的决定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一些企业,由于统计报表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上交的统计报表存在诸多问题,要注意将会计工作和统计指标分开,认真落实统计制度的建立。

2.建立统计报表信息反馈平台

统计工作是关系到国家政策以及民生问题的工作,如何不断的改进统计报表的工作内容,使得统计报表所反映出的问题更加的具有代表性,信息的反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建立统计报表的信息反馈平台,使得大家都能够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例如在不同的部门中设立不同的信息反馈环节,这样有助于信息统计的全面性,还可以建立相对应的处理机制,防止在信息反馈中一些信息的重复出现。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实现统计工作,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

3.加大对统计人员的培训工作

为了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工作对人们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统计人员的培训。培训的首要内容是要重点强调区分会计和统计的不同,避免在今后的工作出现将会计和统计混淆到一起的情况,另外还需要对它们额专业知识进行培训,将两者从概念上就区分开来,有助于更深的理解统计和会计的区别。随人会计和统计存在着联系,但是依然有着准确的认知,能够准确的制作统计报表。

五、结束语

通过上述的研究分析我们知道了统计和会计的差异,这有助于避免人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会计和统计混淆到一起,在对人员培训时,需要着重强调统计和会计的差异性,避免给工作中带来困扰。对于统计人员来说,会计跟他们是完全不同的专业,虽然在运用中有着联系,但是需要弄清楚两者之间的区别,这样才能将统计报表做好,对于会计人员也是一样。

参考文献:

[1]张斌华.略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2(09).

[2]于晶.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2(20).

[3]陈晓芳.浅谈会计报表和统计报表之间的比较与联系[J].中国集体经济,2012(4).

[4]浦东梅,吴涛.美国会计报表编制的几个技巧[J].财会学习,2012(12).

第4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统计;财务统计

一、企业财务统计的相关内容

1、企业财务统计的概念。

企业财务统计是通过价值计算,系统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状况和规律的统计方法。主要是利用资产负债、成本费用、损益和分配等经济范畴,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产和权益、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及其分配进行统计和分析。

2、企业财务统计重要性。

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对企业进行财务统计分析,有利于企业合理配置和有效运用资金及规避风险,保证资金的良性循环,在竞争中取得主动,获得最大的资本报酬率,促进企业健康和迅速地发展。这是企业统计的最终目标。在企业统计中,有90%的信息来自于企业财务统计。由此可见,企业财务统计在企业统计中居于重要位置。企业财务统计为企业高层决策提供快速、高效、直观的数据信息;企业财务统计为企业在向国家政府等相关部门申报各种项目、获取各种荣誉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和必不可少的资料;企业财务统计促进企业的财务管理和财务的现代化建设。

二、企业财务统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现有的财务统计指标体系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财务统计只注重统计报表的填报,企业财务统计工作主要服务对象仍为上级管理部门,忽视了统计资料为我所用,企业财务统计指标体系设立仅满足上级管理部门所用。在企业进入市场经济轨道后,企业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以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的,需要时刻掌握瞬息万变的市场,按着市场的需求对企业的营销策略和各项生产要求及时进行调整。

2、专业人才的匮乏。

企业财务统计工作中会计人员需要专业的会计和统计等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及技术能力。但目前企业会计师在有关统计知识方面却普遍较弱,这就更让企业财务统计数据滞后、失真、分散、无利用价值。

3、相关信息平台缺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企业需要的有实用价值的统计信息一般都来自于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行业统计支会、民间组织以及信息产业单位,而这些信息的取得大部分需要统计人员去征集,令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不能共享,共享平台缺乏。

4、财务统计分析深度不够,对信息的掌握质量不高。

尽管企业经济飞速发展,但是企业财务统计工作停留在简单的罗列数字,缺少系统、深入的分析总结;习惯对确定性因素分析,不习惯对非确定性因素的分析,统计人员目前的工作还停留在报表上,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管理的需求。而且信息量小,精度不高,事后考核指标多,预测性、超前性的很少,对市场缺乏动态的评价,无法满足企业在竞争中对高质量信息的需要。

三、市场经济下加强企业财务统计工作几点思考

1、建立健全科学的财务统计指标体系。

企业财务统计的指标体系包括资产统计,负债统计,所有者权益统计,成本费用统计,收入、利润及分配统计。指标体系设置好坏是企业财务统计的关键,它是进行财务分析,预测和决策的基础。所设置的指标要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又要避免重复。要统一指标口径,由于经营管理者的需要不同,企业会计和企业统计核算在口径上存在差异是在所难免的,应本着的原则进行调整,对相同内容的指标其名称要一致,以避免核算中的混乱。

2、加强财务统计人才的培养。

企业中的财务统计工作,需要一批具有很强的会计专业技术和统计学基础的财务人才来完成。对于上岗的财务统计人员要严格考核,保证质量。要定期开展统计方面的培训,包括管理、经济、财务和生产工艺等相关方面的知识。

3、结合pm2项目管理系统,建立共享平台。

使用pm2系统,提高信息的共享程度,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企业数据信息要资料共享,以避免企业会计和企业统计独立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所带来的重复劳动及混乱,这就要求企业在建立原始记录和台账时既要考虑统计核算的需要,又要考虑会计核算的需要。有的企业财务统计数据无案可稽,往往数据间自相矛盾,经常出现“数据打架”,前后不一致现象。使用pm2系统,整个集团公司采用同一系统,只要为相关人员设置职责,有权限的人都可随时登录系统,查询相关信息。

4、加深财务统计分析的深度。

财务统计分析是企业财务统计工作的最终产品,是体现财务统计工作水平的重要载体,更是提高统计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提升统计工作地位的看家本领。为了更好地提高统计分析信息质量,要着力在深字上做文章,撰写出统计分析信息要与深入调研相结合。财务统计人员要深入企业业务部门,要有的放矢搜集财务数据,掌握第一手资料,通过综合分析,运用统计方法、定量与定性的结合,揭示企业的经济状况,强化对信息本质深层次的挖掘和加工,提供高质量、准确而又及时的财务统计数据和高层次、有一定深度、广度的财务统计分析报告。

【参考文献】

[1]吴明菁.谈统计在企业财务中的运用[J].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s1)

[2]姜淑梅.企业财务统计的地位和作用[M].江苏统计,1999

第5篇

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了企业的发展。企业财务统计制度直接影响到企业效益。而大多企业财务统计管理并不完善,企业资金量大,融资高度集中,使企业财务统计管理存在较大风险。如何制定财务统计管理体制对企业发展非常重要。

二、财务统计管理

财务统计是对企业资产融通、资产投资、企业流动资金和利润分配的一种核算。财务统计管理根据企业经营情况制定管理企业财务规定,组织企业财务资金活动,处理财务关系。财务统计管理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它管理企业资金运行情况,计划有效利用资金,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

三、企业财务统计管理面临情况

1.固定资产比重大

拿供电企业来说,企业主要是建设电力设备输送电力。电力输送需要通过电网,电网设备是供电企业主要部分,在供电企业固定资产中占有重要位置,固定资产比重较大。

2.筹资风险大

企业筹资方面存在较大风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与企业联系越来越多。供电企业电力输送设备和电力工程设备需要大量资金,其中大部分资金都是融资,一旦出现风险会造成巨大损失。

3.资金高度集中

我国电网由城市扩大到乡镇和农村,电网设备输送范围较广,为符合乡镇、农村发展需要建立电网输送设备。供电企业在电网建设中投入大量资金,使供电企业资金高度集中。

4.投资收益不确定

由于供电企业迅速发展,国家对供电企业投资有明确规定。有些规定造成供电企业投资带有政绩目的,与供电企业风险和收益不符合。供电企业电力价格受宏观调控控制,企业收益没有统一标准,投资收益不明确。

四、企业财务统计管理现状

1.财务统计体制不完善

许多供电企业资金管理存在问题,企业不能很好统计资金流动情况。财务统计上过多依赖财务报表中利润指标模式,没有结合供电企业实际情况进行预算统计,监管资金力度不足,流通后审计不准确。

2.财务统计人员水平落后

供电企业财务统计人员财务意识落后,法律意识不强,财务统计管理方面松懈,许多供电企业财务统计管理采用粗放式管理,管理者财务知识不健全,统计预算不准确,工作上只是简单记录。

3.应收账目统计不完善

供电企业应收账统计在企业资产中占有很大部分,应收账目数量大,管理科目多,统计起来比较复杂。有些供电设计院应收账目标准不统一,在账目上统计错误,使供电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4.统计核算制度不完善

企业主要审批资金支付和费用报销。供电企业财务机构与统计核算不统一,流动资金和其他资金账目不详细,统计核算没有统一标准和规划。

五、企业财务统计管理建议

1.完善财务统计制度

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财务统计管理制度非常重要。首先制定完善的供电企业财产物资核算制度,完善财务分析制度。其次加强资金统计管理制度。比如,设立一些专门的资金统计管理部门,利用空闲资金投资其他活动,增强资金流动性,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2.提高财务统计人员技术水平

目前,供电企业主要通过人力实行财务统计。技术水平全面的财务统计人员能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企业资金得到有效利用。因此财务人员统计水平与企业息息相关。企业可以对财务统计人员定期培训,举办相关财务知识培训和计算机财务统计应用培训,提高企业财务统计人员财务知识和业务水平,从而促进企业发展。

3.加强会计核算运用

会计核算中实行的是“一项集中三个不变”方针。根据设计院经济情况和资金风险进行会计核算,使资金运作有统一标准,按照规定执行。供电企业应建立全方位的管理体系,控制资金的借用、拨付、审核等。资金的发放、支付、核算由企业统一集中办理,在财务管理方面实行统一会计核算。

4.加强财务统计预算管理体制

财务预算管理对企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是财务统计管理核心内容。由于供电企业部门较多,生产活动复杂,财务管理要根据供电企业实际财务情况制定全面财务统计计划,对企业成本、销售、收支财务情况制作预算统计表格,按照表格有计划地管理供电企业财务。供电设计院要加强资金预算,使企业资金有效利用,达到最大收益。

5.建立财务预警机制

在预算资金同时,还要规避风险。供电企业长期受国家政策影响,供电企业本身融资较多,资金高度集中,固定资金比重较大,使供电企业财务存在较大风险。因此供电企业要有效规避财务资金风险,建立完善财务预警机制。供电企业还要加强财务人员会计核算技术水平,保证收集信息质量真实可靠;加强财务监管控制,对滥用财务现象及时处理,将财务风险降到最低。

第6篇

自改革开放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面临着诸多机会,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的挑战。我国在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变计划经济体制为市场经济体制,从此市场作为一只无形的力量操纵着生产资料与生产力以及经济运营的诸多方面。国家针对国有体制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同时非公有制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在社会主义市场大方向的指挥下,进行着方方面面的竞争。伴随着中国的经济日益与国际接轨,在世界大背景下日益暴露出我国在企业管理层面的许多弊端,创新力不强与管理工作的落后尤为突出。我国的许多企业单位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以此来激发企业的活力。而在企业单位的经营活动中,财务管理部门需要分析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来为企业提供决策信息,并为相关利益者提供相应的财务状况,这时为了完成数据的分析就需要运用统计分析这一手段。一般来说,统计分析是在数据的收集、调查、整理之后进行的一项统计工作,它主要是根据科学的方法来收集一些统计数据,然后再运用具体的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这样统计工作才能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全面、系统地记录。因此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为了能够促进企业管理工作的日新月异以及为管理者和相关利益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信息,统计分析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正因为如此,深刻解读和研究统计分析与财务管理的关系,就是为企业管理带来动力。

1 统计分析与财务管理的密切联系

一般来说,统计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需要经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等过程,并且广泛应用于管理学、医学、经济学、心理学和金融学等诸多领域当中。而统计分析作为统计学当中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需要运用统计的方法从定量和定性的方法中来综合考虑问题。由于统计分析的科学性和本身的固有性质,放射到财务金融中必然可以达到科学理性的效果。因此,在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以管理学理论为依据,通过应用统计学的科学方法,不断提高企业在资金流转和使用以及具体管理效率,以此来协调企业各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关系。鉴于此,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应用统计分析,其具体过程如下:第一,通过收集企业单位在运营过程中的财务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并进行程序控制来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这样能够提高企业的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第二,分析企业的产品收入、成本、费用等数据,这样能够提高企业的财务分析效率;第三,对企业在投资、运营过程中产生的科学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实现企业社会效益最大化。所以在企业管理中,统计分析和财务管理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统计分析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并且通过这种方法使财务管理和统计的资料实现共享性。与此同时,企业的财务管理推动了统计分析的发展,使统计学的应用更加广泛,不仅包含一些经济活动的信息统计管理,还包括其他行业数据信息的统计管理。因此,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依据统计分析,才能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和完善。

2 统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统计分析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严格来讲毕竟属于统计学中的一个工具。而财务管理从学科的角度来分析则属于管理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上的不同使得统计分析和财务管理在联系中又伴随着差异。在企业单位的具体应用中,二者的差异使得统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出现了值得探究的空间。放大到企业层面,统计分析主要针对企业里的信息?稻萁?行逐一分析,发现资金的收支使用情况,理清资金运转带来的效率,并定期向企业的管理者、投资者等利益相关人员报送统计分析的情况。管理者和投资者可以根据统计分析的情况制定出合理的经营策略,进行优化配置,并设法提升企业各方面的效率范围。如果进行详细分化,在统计分析的环节中,应分成三个步骤来做:第一,搜索性数据分析。企业单位中负责统计分析的人员,利用科学性与专业性的知识,结合企业具体的实际状况,通过造表、作图和资料分析等,得出资金与生产的收支和使用情况,并且以简单数据的形式展现出来;第二,从展示出来的数据中,合理分析其中的情况,分析数据背后的企业运营,具体到各个环节产生的不同情况;第三,管理人员根据统计人员的科学性分析,将统计产生的结果和管理层面相结合,逐个数据面对一个管理环节,理顺其中的关系原因。针对上述情况,重新制定有利于提升企业单位生产效率的管理策略。就如同在国家管理层面,只有进行不断的社会调查,发现其中的社会问题以及造成问题的原因,才能为如何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法提供有效的依据。所谓统计分析与财务管理的差异以及关系,就是将分析环节中的成分转化为数据材料,将财务管理对应到数据分析上,由此才可将二者的差异消除,构筑一个联系的桥梁。

3 在财务管理中如何运用统计分析

3.1 加强统计分析和财务管理的之间的密切联系

统计分析和财务管理都是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也是企业单位发展和提升优势的工具,更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工具。进行统计分析的主要任务是计算和分析统计指标,而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分析财务信息,其中包括分析会计核算信息和财务报表信息两个部分。所以统计分析和财务管理分析通常是平行进行的,二者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单独进行,没有互相交叉的部分,所以对于两者交叉的部分通常会出现结果不同的情况,这样就不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因此在财务管理的整个过程中要一直贯穿统计分析的方法,将统计分析这一科学性优势深入到财务管理的每一个角落。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时候,不断利用统计分析的数据化作用,始终将统计分析作为财务管理的一个必要工具。换而言之,就是进行财务管理的人员要不断掌握统计分析的方式方法,将统计分析的应用贯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每一个角落。

3.2 不断挖掘财务管理和统计分析的结合点

财务管理和统计分析在实际的应用中既有差异的方面,也有相互联系的方面。若要促进财务管理和统计分析的结合以及功效的发挥,就要尽量缩小其中的差异,而不断扩大两者的联系。例如,在关于资金数据的整合方面,财务管理就是对企业中流动周转的资金进行一个有效的管理,使之发挥出应用的优势功能。而统计分析则是计算企业资金的具体数据,得出某个季度某个年份的资金运转使用情况。作为财务管理而言,是对资金进行一个宏观上的大体调控,统计分析则是对资金进行一个全面的计算,运用专业性的手段进行数据分析,再将得出来的结果进行对比。通过分析就可以看出,财务管理就是一个统筹谋划的过程,其特点是不能精确分析出其中的数据,不能分析出其中的高低利率。财务管理若是想达到精益求精的目的,就要改变统筹谋划的弊端,不断采用精确化的管理模式。因而将统计分析的这一优势手段与财务管理相结合,让统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进行具体应用,这样也就为二者的联系建立了前提与

基础。

4 统计工作在财务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4.1 创新企业单位的运营模式

重视统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巨大作用,不仅能提升企业单位的管理效率与生产效率,在更大程度上改变将统计工作与财务管理彼此分开的陈旧模式,会给企业单位带来创新,更能改变企业领导者的经营手法,使之不断开拓,不断与国际一流相接轨。从大的程度上来讲,有助于增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新鲜气息,使创新意识更加占据高端地位,对于整个中国的企业运营都有积极的影响。

4.2 有助于员工之间的团结协作和互促互进

之所以着重介绍和分析统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巨大作用,就是想深刻挖掘二者之间结合带来的良性意义。理论和实践证明将统计分析工作与财务管理工作结合还可促进企业单位整体精神的培育。二者的互动必然会将负责统计分析的员工与负责财务管理的员工融合在一起,并在融合过程中产生出企业中的利益与员工个人之间的利益。久而久之,长期的合作交流会使得企业单位中的团结、创新以及互促互进的精神发挥出来,形成一股浓厚的企业团结精神。这种新模式下诞生的新精神会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并带来潜移默化的力量,这种力量是在经营策略和先进技术中所看不到的力量,会提高企业优势,创造企业利益。

第7篇

由于不理解统计财务报表与会计财务报表之间的关系,许多统计人员都会抱怨统计财务报表不好填。尤其是2011年年报和2012年定期统计财务报表,是以2006年会计准则为基础设置报表指标和审核关系,未执行2006年会计准则企业的统计人员填报报表时疑惑就更多了。其实只要掌握这两类报表在口径、计算范围、方法等方面的异同以及2012年定期统计财务报表与以往年度的变化,就可以轻松填报统计财务报表。

首先了解一下新准则与原准则的主要区别与变化,这样有利于填报统计财务报表。

一是部分资产项目填列方法的改变。“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项目,原准则规定以账面余额填列,新准则全部以扣除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填列。

二是新准则利润表与原准则的区别。新准则取消了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的划分,将这些业务产生的收入和发生的成本统一在“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中列示。下面就以2012年《非重点批发和零售业财务状况》(E203-2表)为例,谈谈如何根据会计报表正确填报2012年定期统计财务报表。

明确填报口径,把握数据源头

E203-2表填报口径

法人单位填报主体部分时,应包含其下属所有产业活动单位数据,无论该产业活动单位是否为同行业,是否在京。

指标来源

见下表:

增、减及调整指标

1.增加的指标:年初存货、应付职工薪酬(贷方累计发生额)、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

2.取消指标: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应付工资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职工福利费、固定资产折旧、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

3.调整的指标:营业费用调整为销售费用。增加及调整的指标填报方法见下表:

4.填报注意事项:“应付职工薪酬”是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企业的会计科目,它反映应由该企业直接支付给职工的薪酬,不包括间接支付给职工的薪酬(如派遣制职工)或以劳务费、佣金形式支付给职工的费用。无论用工单位(劳务派遣人员使用方)是否直接支付劳动报酬,劳务派遣人员工资均由实际用工单位填报,而劳务派遣单位(派出单位)不填报。

审核关系的变化

对于执行不同会计准则的企业,一些指标的审核公式也略有不同,如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这两个指标:

1.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

或: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未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注意易错指标,遵守计算公式

在填报统计财务报表时,容易出现的指标主要有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和应交增值税。

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从业人员:指在本单位中工作,并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人员数,是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之和。从业人员不包括:

(1)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并定期领取生活费的人员;

(2)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的学生及在本单位实习的各类在校学生;

(3)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

填报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1)错误填成:报告期期末人数;

(2)错误填成:(年初人数+报告期末人数)÷2;

(3)错误填成:报告期最后一个月平均人数。

在填报该指标时,应该按照统计报表制度中的公式进行计算,对于在新建立不满整月的单位(月中或月末建立),在计算报告月的平均人数时,应以其建立后各天实有人数之和,除以报告期日历日数求得,而不能除以该单位建立的天数。

应交增值税

首先要注意和会计核算的应交增值税不同:一是含义不同。财务“本年应交增值税”中含了期初未抵扣数,是跨年度连续累加数;而统计“本年应交增值税”是当期发生的应交数,不含期初未抵扣数。二是处理方法不同。如果应交增值税小于0,在财务上一般按0处理;而统计上要求按实际数据计算上报,负数不能以0代替。

为了避免出现错误,应严格按照公式填报该指标,应交增值税计算公式为: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减免税款+出口退税(应退数)

填报应交增值税容易出现的错误:

(1)包含期初未抵扣数;

(2)填成实交数而非应交数;

(3)填成当月数而非累计数;

(4)负数漏报;

(5)出口退税填成实退数。

所以填报该指标时一定要按公式正确计算填报,另外缴纳增值税的住宿餐饮企业不要漏填。

特殊问题的处理方法

1.调查单位上报财务报表后,如果在报表上报截止日期前、后财务数据有调整变化,应如何处理?

调查单位上报财务报表后,如果在报表上报截止日期前,发生调账业务(包括审计调账和非审计调账),则应及时更新已上报报表的数据;如果在报表上报截止日期后,发生调账业务,则应留存报表上报时的填报依据及调账记录,作为执法检查备查依据。

2.统计财务报表中涉及资产减值准备的财务指标是否以“减去资产减值准备后的净额数”填报?

《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财务报表中的资产项目按扣除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列示,因此统计财务表中相应的资产类指标也以净值列示。

3.调查单位销售产品(商品)时产生的折扣、折让是否应从“主营业务收入”中扣除?

调查单位在填报“主营业务收入”时,如果财务报表中有折扣、折让数据,则“主营业务收入”应填写减去折扣、折让后的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4. 社会保险费中以计提数填写还是以发生数填写?

以计提数填写。

5. 补贴收入中是否包含上级划拨部分?

不包含。

第8篇

关键词:财务统计 数据采集方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2-110-02

我国政府统计机构适应“大数据”发展潮流,成功实施了以企业一套表为核心的四大工程,将全国70多万家“四上”企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通过联网直报上报数据,使财务统计率先步入大数据范筹。但经济社会迅猛变迁以及财务统计与会计资料的密切关系,使得改革数据采集技术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操作的可能性。

一、财务统计现状

联网直报上报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调查对象的负担,促进统计能力、统计数据质量和统计公信力的提高,但这种数据采集方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显示出一些不足之处。

1.信息资料爆炸式增长,让基层统计员应不暇接。我国单位数在不断快速增加,根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13年末,全国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1085.7万个,比2008年末(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增加375.8万个,增长52.9%。特别是近两年,中央实行简政放权政策,工商登记实行“先照后证”和注册资本由实缴改为认缴,新增市场主体呈现“井喷式”增长,2014年达1293万户,其中新注册企业增长45.9%.数据量越来越快速膨胀,数据来源越来越丰富,使我们处理信息的能力显得越来越匮乏,为适应经济社会新形势、新变化和新要求,大力改革创新数据采集方式在所难免。

2.数据报送时间集中,错误率高。采取企业联网直报采集数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调查对象送表负担,但统计人员依旧需要通过简单的判断、筛选、计算和过录,手工填报财务统计报表。企业的财务人员通常在次月15日前后完成财务会计报表,继而完成税务纳税申报表,至于财务统计报表的数据提供只能被安排在17、18日完成,造成最后两天报送的报表占到85%以上。统计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统计报表,敷衍了事现象普遍存在,造成错误率高。报送时间集中和错误率高给基层统计人员审核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3.人为录入,效率低下。录入的存在就不可避免造成录入失误,错行、数字颠倒等录入问题防不胜防。

4.重复调查,数出多门。部门之间未建立数据共享制度,执行的统计标准和统计口径不一致,政府层层考核所带来的数据扭曲等因素,致使各部门数据打架,严重影响政府公信力。

二、财务会计指标的利用

财务统计在统计工作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一些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如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业、餐饮业经常统计中,都已纳入了财务统计报表或统计指标。现在我们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年报为例进行相关研究。

1.数据来源。财务统计指标的数据来源具体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纳税申报表及一些会计明细科目资料等。

2.统计方法。财务统计指标与企业财务指标概念对接性好,使财务指标加工整理成统计指标变得简单明了。

财务状况(C103表)中的统计指标,如表1所示:一是大部分财务状况统计指标基本来自企业会计报表,可以从中直接取得;二是少量指标是直接从企业会计科目明细资料取得;三是通过获得会计资料数据,加工计算得到所需要的统计指标数据,如“应交增值税”由多个会计科目套用公式进行计算;四是个别指标需查找生产记录获取,如“用工人数”需要用到生产记录;五是税金指标可以从企业会计科目明细资料取得也可从纳税申报表提取。

三、改革创新数据采集方式

1.改革数据采集方式的理论基础。国家统计局规划了一幅发展蓝图:凡需要企业填报的,都将由企业通过联网直报系统直报国家统计局;凡需要调查员现场调查的,将由调查员使用PDA即时采集即时上报数据;凡电子化的生产经营信息、企业会计及行政登记资料,都可通过开发自动导入系统直接生成统计资料,最终实现所有数据调查都通过电子化或网络化手段采集数据,实现从统计设计、任务布置到数据采集、加工、汇总、存储、整个流程的现代化。

财务统计与会计资料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是连接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桥梁。它综合运用了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纳税申报表及一些会计明细科目资料。会计资料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数据类型基本上是结构化数据;第二,高价值密度;第三,实时性:第四,数据质量相对有保证;第五,遵循一定的企业标准;第六,涉及领域广阔。相对于互联网数据,会计资料易于统计部门开发,数据的质量和连续性相对有保证,标准化较高。开发自动导入系统直接生成统计资料,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采用自动导入系统,解决了联网直报数据采集方式存在的不足。一是使会计资料与财务统计报表几乎同步生成,也就是在会计资料完成后,即可自动导出财务统计报表,减少了统计人员的填写过程,统计报表与会计资料绑定,所有过录与计算过程都由计算机来完成,在排除系统错误的情况下,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数据质量。二是数据自动上报至平台,减少了统计人员的录入过程,避免了录入错误的发生,节省了录入时间。三是政府统计部门从应用大数据的需要出发,与相关部门合作,积极参与国家、部门以及行业相关标准的制定或修改工作,扩大大数据相关统计标准的应用和适用范围,促进大数据应用背景下统计标准的规范协调统一,从而有效克服各部门数据“打架”问题。

2.改革数据采集技术手段的具体做法。大数据更多的并不是针对统计学的方法论,而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和算法的适应性。加快自动导入系统开发,让调查单位开放其财务管理系统的对接端口,设计各专业财务统计数据采集软件,定期自动地、直接地从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获取数据,再通过联网直报系统,将数据自动上报至平台。自动采集系统对数据关联关系设定要求要严格,传统统计调查获取数据虽然有偏差,但往往是随机性的偏差,而系统自动生成数据产生偏差可能就是系统性的,因此需要考虑采用实验或准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确证软件设计准确无误。

四、可行性分析

通过自动导入系统获得企业的财务数据,具备较高的可操作性,同时可以进一步减轻基层统计人员的负担,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但想有效使用这些数据,必须加快解决几个专业技术问题,如制定相关的法律和规范的统计制度,企业一套表制度,设计联网直报企业统一规范的基层表,研究企业原始财务。生产数据的导入方法。

参考文献:

[1] 马建堂主编.大数据在政府统计中的探索与应用.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2] 陈怡凤.中国统计,向着“大数据时代”迈进.中国信息报,2014

[3] 鄢来雄.“四大工程”再出发. 中国信息报,2014

[4] 福建省一套表统计调查制度20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制定.福建省统计局印制

[5] 周福林.大数据环境下如何改进官方统计.中国统计,2013(12)

(作者单位:福建省东山县统计局 福建东山 363400)

第9篇

关键词:财务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财务指标;上市公司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一、财务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单个指标只能揭示出公司财务状况的某一方面,无法反映出财务状况全貌。为了全面、完整地评价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全貌,本文按照《企业财务通则》和《工业企业财务制度》的规定,选取一套财务比率作为财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4大类8个财务指标变量。获利能力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偿债能力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经营能力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发展能力指标:营业利润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

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财务综合评价

(一)样本的确定和数据来源。从中国上市公司资讯网中选取了60家上市公司在2007年的有关数据,这些是实证研究的重要数据来源。为了保证研究数据的客观性和有效性,在确定研究范围时考虑到以下几点:(1)本文仅以工业类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作为研究对象,这样能体现较大的可比性;(2)我们数据用的是2007年的,没有用2008年的数据。我们知道,2008年美国次级债危机导致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大幅变动,这样处理使数据更加有参考性。

(二)因子分析的主要步骤。样本的数据矩阵为:

X=

其中,p表示财务指标的变量数;n表示上市公司的样本数。主要步骤如下:(1)由样本矩阵X计算样本均值、样本离差阵及相关矩阵;(2)求R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3)确定公共因子的个数m。通常要选取的主因子数所反应的信息量占原始数据总信息量的85%以上,即选取m个因子使累积方差贡献达到85%; (4)因子载荷矩阵方差最大旋转,因子分析的目的不仅是求出公共因子,更主要的是应该知道每个公共因子的实际意义,但是初始载荷矩阵并不满足“简单结构准则”,因而容易使公共因子的实际意义含糊不清,不利于对因子进行解释。为此,必须对因子载荷矩阵施行旋转变换,使得各因子载荷矩阵的每一列各元素的平方按列向0或1两级转化,达到其结构简化的目的。得到最终旋转因子的载荷矩阵为A;(5)对m个公共因子做解释。求出载荷矩阵A后,即得到p个可测变量由m个不可测的公共因子及各自特殊因子的表达式,并解释这m个公共因子表示的经济意义;(6)样本的因子得分。在因子载荷矩阵A和特征因子方差已知的情况下,使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得到每个样本的各个因子得分:F=ARX;(7)样本的综合得分SWF(i=1,2,…,n)。其中,W为各主因子权重,由旋转后主因子所解释的方差求得,F为每个样本的各主因子得分;(8)综合排名。根据求得的上市公司综合财务指数得分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名。

(三)财务综合评价实证分析

1、根据上述步骤及有关数据,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因子分析

(1)得到因子特征值。从中选取4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其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5.021%,可以解释9个财务指标的大部分差异。特征值碎石图的“陡坡检验”证明4个因子是决定9个财务指标的主要因子。(图1)

(2)对因子载荷矩阵施行旋转变换,得到各主因子旋转成分矩阵。旋转成分矩阵,在各主因子上选取载荷大于0.5的财务指标对各主因子做比较明确的解释。第一个因子F1∽0.986(净资产收益率)+0.990(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该因子可以解释为盈利能力因子,它主要解释了财务指标中载荷高的净资产收益率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第二个因子F2∽0.950(流动比率)+0.913(速动比率),该因子可以解释为偿债能力因子,它主要解释了财务指标中载荷高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第三个因子F3∽0.908(营业利润增长率)+0.927(净利润增长率),该因子可以解释为发展能力因子,它主要揭示了财务指标中载荷高的营业利润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第四个因子F4∽0.845(应收账款周转率)+0.606(总资产周转率),该因子可以解释为营运能力因子,它主要解释了财务指标中载荷高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综上,可以验证与财务分子中衡量各项能力的指标一致。

(3)旋转平方和载入。可以计算出四个因子的权重,第一个因子权重:

w==0.296

同理可得第二个因子权重:

w=0.286;w=0.234;w=0.165

(4)得到各个样本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因子得分系数和原始变量的标准化值可以计算每个观测值的各因子的得分数:

F=0.490X+0.494X+0.080X-0.110X-0.018X+0.000X+0.001X-0.015X

F=-0.006X-0.029X-0.143X+0.202X+0.489X+0.480X+0.015X+0.055X

F=-0.004X-0.004X-0.102X+0.065X-0.004X+0.048X+0.524X+0.558X

F=0.014X+0.000X+0.779X+0.518X+0.052X-0.119X+0.049X-0.123X

再根据所求因子权重可得到各公司综合财务指数S:

S=WF=0.296F+0.286F+0.234F+0.165F(j=1,2,…,n)

(5)得到部分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排名(限于篇幅,结果略)。

2、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通过分析,了解到各个公司的优势,认为因子得分较相似的样品有一定的相似性,通过聚类分析验证。通过系统聚类法,选择离差平方和法,用欧式距离定义样品之间的距离。限于篇幅我们只将30家上市公司进行系统聚类,所得聚类谱系图(结果从略),从聚类谱系图可以看出,金柴动力和新华医疗首先聚在一起,它们在偿债能力方面和综合排名很相似。通过对图标的进一步分析会发现,结果和因子得分的排名之间的关系很相符。另外,在有了聚类分析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进一步依靠聚类分析的分类结果建立判别函数,将我们所希望了解的公司的各个方面的指标带入进行判别归类,从而可以使投资决策更加方便快捷。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等都可以运用到财务分析中,为分析指标的选择,综合因子得分函数的确定,将具有相似性的企业聚成一类,建立判别函数,为以后评价企业的类型提供依据。但是,由于企业经营环境及资本结构、竞争对手等不断改变,建立的判别函数需根据情况的变化而进行不断地调整。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学谦等.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原理与方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葛文雷.现代公司财务学.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7.

[3]陈文浩.公司财务.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第10篇

在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管理中运用统计动态分析法

从理论上说,折旧方法的选择应该从企业本身的特点出发,估计使用资产的经济效益形态到底是属于递减式还是平稳式,再选用与这个经济效益形态相配合的折旧方法。众所周知,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需要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估计其报废时产生的预计净残值、使用年限等等。如果这时会计人员没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作支撑,估计误差太大将会影响到资产负债表上固定资产净值的大小和利润表上利润的金额,且一但选择了某一种折旧方法就不能随意改变,它最终将构成企业产品的成本,因此它对企业产品成本的核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会计人员在估计企业每项资产折旧时能运用统计方法中的动态分析法,将为更合理地反映财务状况提供依据。据此估计,该企业A机器将以年平均14%的速度递减,因此该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用将相对较大,企业应考虑提前收回对该机器的投资,以便企业有更充足的资金更新设备,避免技术进步等因素对资产造成的不利影响。这样根据现象受某种基本因素的作用来编制出动态时间数列,分析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折旧是持续上升或平稳的折旧趋势,描述出折旧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反映出固定资产在各个时期所达到的规模、水平、结构、速度的一般发展变化过程,可以科学预测出该项固定资产在未来使用过程中的折旧水平、平均折旧水平、平均折旧速度、平均折旧量等等。深入分析折旧速度与折旧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反映折旧的实际效果,综合考虑选择折旧方法的使用是否合适。

在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运用统计均值思想

企业的应收账款是企业未来货币资金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销售中存在的折扣、折让、退回以及坏账损失等诸多因素,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成为企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由于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这就通常要求企业会计师具备相当的经验与判断力。基于坏账的产生会降低应收账款的净变现价值,因此,会计人员在每个会计期末估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时应对应收账款做出适当的评价,这时就可以配合运用统计均值思想来计算企业应收账款的坏账率。应收账款坏账估计方法如下:首先遵循以往应收账款的信息进行统计均值思想相关处理,参考欠账时间的长短、顾客的信用状况、顾客的信用政策、该企业产品市场情况、行业惯例等等计算出顾客的可能应收账款坏账,再将不同的应收账款按信用分组,计算平均的坏账率。即可得出,该企业应收账款回收额占总应收账款的98%,据此估计该企业平均的坏账率为8%。这样企业每隔一段时间计算一次平均坏账率,可以定期评估坏账准备是否适合,以便及时地做出调整,更加合理地反映企业的应收账款情况。运用统计技术来帮助会计人员估计坏账,会使会计人员的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并且在统计研究中,还经常把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结合起来应用。也就是说,平均坏账率代表性的大小,与总体内各个标志值的分散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可以配合标志变异指标来研究应收账款回收的稳定性和均衡性。

在企业借贷负债中运用统计相关回归模型

企业在进行借贷负债时,不论是流动负债还是长期负债,都是企业在一个经营周期内为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需要借入的各种借款。无论从哪种渠道借入,都要在一定时间内还本付息,因此在借款时,需要对企业未来所有货币性收入有一定预算。因为当企业借入资金时,如果使用资金的投资报酬率高于负债利息率,那么会给企业和股东带来收益;否则,企业负债将会导致企业未来大量现金流出。如果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或市场情况发生不利变化,借贷负债还可能使企业未来背上沉重的财务负担,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如果企业在准备借贷时,能对企业未来资金情况、经营情况、市场风险、产品换代等做一个有效分析,确定哪些属于不变情况,哪些属于可变情况,利用统计相关性分析因素之间变动度的大小,根据自变量每变动一个单位对企业资金流入量造成的影响,可以帮助经营管理者提高分析问题的精确度,判断预测事物发展变化决策的科学性。

1.相关回归分析法

相关系数r是反映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分析指标。r的变化范围在-1~1之间,即0≤|r|≤1。当r=0,表示二者不存在线性相关,|r|=1,表示完全相关。r>0,正相关,r<0,负相关,0<|r|<0.3,微相关,0.3≤|r|<0.5,低相关,0.5≤|r|<0.8,显著相关,0.8≤|r|<1,高度相关。回归方程式y=a+bx是在计算出的两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时,都可拟合一条回归直线,用以表明变量间的变动关系。

2.企业未来资金规模预测分析

比如要研究企业资金规模在市场销售额逐渐增大的情况下将以怎样的速度扩张,现以某化妆品企业的发展变化为预测基础,来估计2013年该企业的年递增销量和届时的企业资金规模。(见附表2)若以此估计,该企业2008———2012年化妆品销售额平均递增34%,2013年销售额将达到168亿元。从表中可以看出,化妆品销售额与企业资金规模是同步增长的,运用统计相关分析法:设x为化妆品的销售额,y为企业规模数,将数据代入公式,可得相关系数r的值。再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求得y=197+1.02x,表明该企业化妆品销售额每增加1亿元,企业资金规模平均将需增加1.02亿元。据此估计到2013年企业资金规模约为440亿元,预测结果可以为企业借贷提供科学的理论数据。

在利用这类统计指标来判断事物的相关关系是高度相关还是低度相关时,可以把现象之间数量变化的一般关系用数学方程式进行表达,其目的在于根据已知的自变量值来推算和预测因变量的未来值。而回归分析可以对相关分析的结果进行继续和拓展,我们不仅可以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可运用这种关系推算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揭示变量之间的联系方向和联系程度,进一步表明一个变量的变动对另一变量变动的一般影响水平,继而从量的方面认识相关现象。因此,运用相关回归分析法可以对与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相关现象的密切程度和变化规律有一个具体的数量上的科学分析认识,以便做出某种判断,并进行相关的推算和预测。我国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的不断发展加快了我国会计国际化的步伐。尤其是随着上市公司公开程度的提高,股东和债权人利益保护的呼声日益增强。投资者要求管理者提供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财务报告,更强调财务报告的可信度与市场相关度。这就使得会计实务中的折旧会计、存货会计、减值会计的估计等变得更为复杂而重要。如果能把统计技术引入企业财务管理中,不仅促进了企业的科学管理,而且对企业提高全面会计思想和方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并且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与发展为人们进行财务分析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动态分析、均值分析、相关回归分析等均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统计资料搜集整理的计算机化、信息网络化的形成、应用软件的开发和利用,使统计技术的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泛,这将为企业会计科学的决策和日常管理提供更方便的工具和更多有用的信息。(本文作者:史曙娜 单位:晋中职业技术学院)

第11篇

关键词:财务统计 问题对策

Abstract: the audit statistics is audit work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sing statistical methods of audit work situation and achievements statistics, is audit work produces in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intelligence and achievements in the auditing situation statistics, the concentrated reflection is auditing organs shall work and work efficiency of direct embodiment. There will be no auditing statistics, statistical, audit work make again good also reflect the effect. No In recent years, the audit statistical work gradually by audit institutions as the leaders of attention, statistical techniques and statistical method obtained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promoted by the audit work development. But in actual work still exist some undeniable problems, must pay attention.

Keywords: audit statistical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一、如何改善内部财务管理

(一)转变内部财务理念,创新内部财务管理。理念与创新是内部财务制胜的两大法宝,也是内部财务管理的灵魂所在。王光远教授在《现代内部财务十大理念》中提示我们:“要以管理公司的理念来管理内部财务部门,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结合企业内部财务现状,内部财务部门应调整管理思路,坚持开放与创新的心态,将内部财务管理从单个财务项目管理向系统性的“集约式”管理转变,从内审部门单打独斗式的财务向由管理部门参与式的财务方式转变,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提升内部财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

(二)持续改进和提高内部财务计划水平。内部财务计划包括财务发展战略、财务工作年度计划和财务项目滚动计划等。改进内部财务计划,首先是制定前瞻性和可行性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分年度实施(在这方面中国内部财务协会已做出经典示范),关键是理顺计划制定程序并正确执行,核心是引入风险导向计划管理方法。财务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在计划制定过程中,只有争取到管理层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回应,才能有效评估组织风险,准确把握财务重点,使风险导向计划落到实处,从而提高计划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三)建立与“管理+效益”定位相适应的内部财务成果评价体系。现行的以财务项目为主线的财务报表体系, 突出了“问题式”的报表设计理念,主要以查处违纪违规问题为重点,这一点无可置疑。然而,单纯以问题金额大小衡量财务项目的优劣,以金额大小论高低,不利于管理财务、效益财务的评价,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片面追求问题金额的倾向。为此,可采取以下对策加以改进:

1、继续使用以财务项目为基础的报表体系,同时增加一些评价内部财务部门的综合性指标。

2、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财务报表体系和评价方法,深入开展内部财务成果评价体系研究。

3、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管理财务和效益财务项目及内部财务部门进行评价,客观反映内部财务成果,如探索使用国际上通行的平衡计分卡等方法。

4、进一步规范问题金额的构成并加以分类分析。

5、按照内部财务为企业增加价值的思路,改变目前使用绝对值概念计算财务成果的方法,财务成果的计算可考虑采取与计算财务成果相同的方法,即按照财务整改后绝对增加的财务成果金额和权益增加额之和作为财务成果。或者探讨引入现金流的概念反映财务成果,即按照财务后可为企业增加的现金流入与减少的现金流出之和作为财务成果。

(四)寻求开放、多维的财务人员配备模式。财务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财务人员是最宝贵的财务资源,是内部财务工作成败的关键。为此,我们有必要树立人力资本的观念,采取措施使有限的人力资本产生较高的回报。一是强化现有财务人员的培养、培训,提高现有财务人员的质量;二是推动人员交流机制的形成,严把财务入口关;三是通过内部财务资源重新组合,优化资源配置,形成良性循环机制。四是探索引入内部财务“外包”或“内包”模式。如:特殊财务项目外包、聘用外部专业人员(外部专家、具备特殊技能的财务师等)参与财务,或聘请企业内部管理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及IT人员等参与或参加内部财务。财务实践中,笔者所在内审部门进行了外聘财务师专门从事海外子公司财务的尝试,财务效果良好,值得总结和研究。

(五)加强内部财务部门的知识资源管理。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带来的挑战,知识资源管理已成为必然。知识资源管理的目的就是从人本化管理出发,实现内部财务人员价值最大化,实现内部财务人员与内部财务事业的共同发展。采取的对策:一是按照差异化管理的思想,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一个财务人员的潜能,把合适的人放在适合的业务领域和项目上;二是尝试建立内部财务专家信息库(包括内部、外部资源)和财务人员知识数据库(包括业务技能、财务经历、职业生涯设计等),其目的是共享财务资源,提升内部财务质量;三是强化财务人员培训的目标性和针对性,将财务人员培养成为既拥有丰富的知识结构,又具备高人一筹的专业技能和能力的财务专业人才。

(六)正确处理管理与财务的关系。内部财务管理产生于内部财务实践,没有财务,就谈不上管理。反之,有什么样的财务就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财务管理是为财务实践服务的,某种程度上又要驾驭财务。作为内部财务部门或财务人员,既要重财务,也要重管理,二者不可偏废。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目的,就是提高内部财务效率,实现内部财务更好地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本质功能。

二、财务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有的财务统计人员大部分是兼职的,不是统计专业的科班出身,多是“半路出家”,专业知识结构参差不齐,由于缺乏统计理论知识,加之有的又没有财务实践和工作经验,对财务的具体业务不甚了解,对财务情况统计报表的校对和审核等操作运用不能得心应手,往往不能正确地将财务业务文书中所反映的问题准确地填列财务情况台账及报表中对应的统计指标。

(二)财务组或科室兼职统计人员只注重对财务(调查)处理情况的填报,而对财务(调查)处理结果落实情况这块指标较为忽视,有的被财务单位对执行财务决定的时间已经到达期限甚至超过期限,而财务组却没有把被财务单位落实财务决定的情况交给扎口科室的统计人员填报。因此,财务情况统计报表的“财务(调查)处理结果落实情况”指标与应落实指标相比,在统计期间内往往出现落实率较低或难以体现财务工作效果的情况。

(三)统计人员在填制财务情况台账(原始记录)时,主要是依据财务(调查)报告、财务决定书等财务业务文书。但往往一些财务项目的财务业务文书对所查出的主要问题的定性和界定与财务统计软件报表中的统计指标相比不够明确,模棱两可,还有的文书对查出问题只提现象,根本不予反映数据。统计人员在实际填制台账和报表时不能准确区分属于哪一类问题,对财务(调查)查出主要问题的填报不能较好地把握,时有出现报表所填报的统计指标与实际财务结果脱节的情况,这些都直接影响了统计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

(四)统计人员对跨月、跨季或跨年度的财务项目也很难把握,如果按照下达财务结论的时间统计,则统计结果不能准确反映当时的实际状况。财务中有时还会出现重复财务情况,如对某单位财政财务后,又进行经济责任财务,财务结论文书对个别问题有重复反映,统计时,这种情况要不要统计在内,也很难把握。

(五)统计分析工作相对薄弱,财务成果体现不够充分。财务统计分析工作是财务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做好该项工作,可以充分发挥财务的信息、服务、监督功能,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有的统计人员往往只重视完成财务情况台账和报表工作,不太注重统计分析工作,统计分析报告缺乏应有的针对性,对指导财务工作和加强宏观调控失去其应有的参考价值。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加强领导和管理。按照财务统计工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严格工作程序和规范,认真执行财务署新版统计报表制度和财务统计工作制度,坚持数出有据,确保质量。在具体操作上,要定期备份财务统计软件数据,定期跟踪落实财务决定。

2.做好统计与财务的有机结合。要对财务报告、财务决定书等业务文书对查出的问题进行规范的定性和分类,使《财务统计软件》报表与财务结论文书对问题的分类口径完全一致,以保证财务情况统计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第12篇

关键词:会计;统计;医院财务管理;结合

一、引言

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属于医院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是保证医院正常运转的情况下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会计与统计工作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各大医院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会计工作和统计工作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本文从会计与统计在财务管理工作上的关系出发,然后进一步说明了会计与统计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上结合的作用,最后提出了一些结合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措施。

二、会计与统计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相互应用

1.统计方法在医院财务领域中的运用

统计学作为一种数量计算与分析的方法现已广泛的运用于医院的会计核算的各种环节中。首先,从医院财务管理部门整理会计资料的过程来看,就需要运用统计学的数量管理方法。比如,医院财务会计中存货计量的平均移动法的原理就是统计学的平均数原理。其次,从医院财务管理部门分析财务信息的方法来看也需要用到很多统计学的分析方法,比如,以统计指数为基础的因素分析法,连环替代法。再次,随着各医院单位经营管理的日益精细,需要从会计分析提供对市场的预测和企业行为的决策,从而建立了以统计学为基础的“管理会计”,通过对会计数据的分析为医院提供生产经营上的决策。比如,采用统计学中的趋势分析预测模型进行销售预测与成本预测等。

2.会计方法在医院统计领域中的应用

会计学反映的是微观计量行为,主要对医院的资金运转、流动情况进行反映,采用的是复式记账的方式,从各方面反映和记录医院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统计工作中,也有许多指标要从会计工作中获得。比如,医院统计核算体系中的资产负债核算,流动资金核算都采用了大量会计符号与会计平衡式,在这里统计核算的方法也都是采用了会计的复式记账的原理。另外,我国很多医院在部门统计中,也有很多指标需要从会计核算中获取。

3.会计与统计在医院财务管理上结合的作用

(1)会计和统计的有机结合是今后医院医药分离的核算基础

根据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要求,在对药品进行统计分类时,必须把药品的收入与其相应的支出情况单独列出,而相应的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也应根据这些要求把药品的收入与支出情况分别从医疗收入和支出中进行分列。

(2)会计和统计的有机结合是进一步完善医保制度的保障

根据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有关要求,在财务管理工作要对各类医保病人的门急诊、病房医疗收入的报表统计并单独列出,从而进一步分析各类医保病人的治疗质量与产生的医疗费用情况。在相应的会计处理上,也要把各类型医保病人在就医过程产生各类费用进行单独核算。

(3)会计和统计的有机结合是医院有效开展日常财务工作的保证

医院日常财务管理工作包括病人门急诊次数核算、医生工作量核算、医院各项成本开支,药品收入,病人各项医疗费的核算都需要通过统计的方法进行,而这种统计的核算要采用会计复式记账的方式进行,医院采用的核算计量原则,是统计与会计核算都实行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原则。三、会计与统计在医院财务管理上结合的措施

1.改变医院部门设置,调整统会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能

医院财务管理上要有效的结合会计与统计工作,首先要对部门设置上进行改变,应把专门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归入财务部门,这样使其在工作中自然的与后面的会计工作结合起来,另外管理人员也要把对统计工作人员和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职能进行调整,使统计工作人员和会计核算人员都承担一部分会计核算或统计工作。

2.进一步提高医院会计与统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为了确保医院财务管理会计与统计的有效结合,要进一步提高医院财务管理部门会计工作人员和统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要结合医院财务管理实际需要,对于专门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要增强其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使其掌握运用会计记账的方法,对于专门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要提高其统计分析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四、完善医院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一种统计与会计有机结合的信息资源的处理和分析系统,对于医院信息资源的收集与分析利用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想进一步结合医院财务管理中的统计与会计工作,就必须尽快建立健全医院财务管理会计信息系统,通过此系统对医院内外部各种信息进行统计与会计核算处理,从而加强医院的事务预测、财务分析和控制功能。

五、结语

总而言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会计和统计的有机的结合对于医院财务管理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会计与统计的结合也将日趋紧密。笔者深信,通过政府、医院以及相关财务管理部门的努力,医院财务管理部门会计统计核算一体化的工作也将开辟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统计评价司.企业效绩评价工作指南[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