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水利交流材料

水利交流材料

时间:2022-07-26 16:05: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水利交流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水利交流材料

第1篇

“推进科学发展,努力走在全省山区县市前列”这个主题及奋斗目标,要求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促进各项工作都走在前列。远安的水利事业如何科学发展,走在前列?我认为:

一、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科学发展应当是我们做好任何工作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想问题、干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想问题、干事业没有科学的理念和出发点,这项事业是没有生命力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人本理念是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理念。以人为本,发展必须考虑人的因素,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最基本的生存利益为代价,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因为所谓的发展需要带来环境污染、地质灾害、洪涝灾害等后患。全面协调可持续是要求我们想问题做事情必须要有全局观念、整体利益观念和长远发展的观念。科学发展绝不能搞“今日有酒今日醉”和有水快流,绝不能吃祖宗饭抢子孙碗。更不能做让后人唾弃的事。我们有建国60年和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所以,现在所做的事情不仅在当代有价值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同时也要能够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认可,并为后人谋福祉。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我们党在发展中一贯的主张,也是处理发展中各种关系的根本方法。发展不能只考虑某一个方面、某一个地方或者只考虑当前,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盘考虑,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和关系,既要有近期目标,也要有长远规划。

二、科学发展必须特别关注民生问题。民生问题就是人民大众的生活生产和生存发展,也就是人民大众的基本权益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要求”。我们发展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人民大众的生活水平和改善生存条件,为了更好的发展。关心民生,关注民生,发展民生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点所在。所以,保民生、保稳定、保发展是科学发展核心内容。同时,我们的党,我们党干部都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我们党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必须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尽心竭力为人民群众解难事,坚持不懈地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始终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科学发展的目的和要求。

三、促进水利事业走在前列的思考。远安水利事业经过建国以来的建设和发展,打下比较好的基础。但是,因为这些水利设施不断老化,年久失修,不能很好的发挥效益;又因为远安块头小,山区地形复杂,水利设施投入多灌溉面积少,效益不明显,向上争取项目资金难度大,制约着远安水利事业的发展。我浮浅的认为:要使远安水利事业走在前列,应当从下几个着手做好工作。一是要科学规划。依照国家现行水利政策,根据远安的县情实际,认真科学的做好水利事业发展规划。以中小型水利设施和现有的水利工程为重点,采取除险加固、民办公助、硬化设施综合治理的方式,提倡民众谋水利、民众兴水利、民众干水利,充分发挥农民办水利的积极性,再经过3—5年的努力,逐步提高水利设施的利用率,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益。二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加大投入。由于我县块头小,水利建设规模小,加之山区地形复杂,水利工程投入大灌溉面积少,效益不明显,增加了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的难度,建议是否把这些小型水利工程按照地形和灌区区域方式实行项目包装打捆,重点应当是小型水利工程、中小型水库加固除险、堰塘整治、输水渠道、山区集雨抗旱和河道护岸整治等。三是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第一,加大对水利建设工程的审核审批力度和建设质量的监督,以及安全生产和建设工期的督导,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合法,质量过硬,安全施工和效益的发挥。第二,要引导农村各级组织及用水者协会加强对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维护及维修,保障其发挥更好地效率。四是要强化对水资源的管理。国家明确水资源管理逐步向保障水资源的安全清洁、节约保护、合理开发、有序开发和结合管理转变。就远安的水资源状况看,应当属于少水或缺水地区。更应该意识到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要通过水法规的宣传,促进水资源的管理逐步法制化规范化,推进水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有序开发,充分利用水源水能,使其发挥更好的效益。同时,加大水政执法力度,查处和打击违法的水事活动。五是加强水利干部队伍建设。要使水利事业走在前列,干部队伍是决定因素。要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作风精良、业务精湛、工作一流的干部职工队伍,培养干部职工“走在前列”的思想意识,使其在思想、作风、工作各个方面都有一种争创一流,敢于当先的热情,在水利事业建设与发展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远安水利事业走在前列甘当孺子牛,促进远安水利事业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向前发展。

第2篇

关键词:水利建筑工程;影响因素;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水利建筑工程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与探讨

对水利建筑工程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有助于我们从细分化的角度来审视水利建筑工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而从问题的根源上制定一些加强性的措施,以保障水利建筑工程的综合质量。其主要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利建筑工程全体建设人员的综合素质

人是一切活动实施的主体,其本身思想水平的高低与建设技术水平的优良从根本上决定了活动结果的好坏。水利建筑工程作为人类为了满足某种生活上的需求而实施的人类大型创造,期间所涉及到的建设人员数量和工种都是众多的,主要包括:设计人员、财务人员、技术人员、采购人员、管理人员、施工工人等等。我公司好多设计人员、工程管理人员都是经过长期实践,并且都是中高级职称以上人员,因此他们的综合素质决定了他们所能实施工作的质量水平,进而决定着工程建设的综合质量水平。此外,工程全部建设人员的的职业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他们工作的负责任程度和工作的效率,这也会对工程施工的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2.工程建设用物资材料以及施工机械设备

(1)工程建设用物资材料作为直接构成工程主体和工程辅助设施的物质,其质量水平的高低自然关系着工程综合质量水平的优劣。比如说混凝土凝结后的强度系数直接关系着整个工程的牢固度、耐腐蚀性能以及承受外力的能力的等等。

(2)施工机械设备是工程建设的主要动力,其作业水平的优良与否以及使用效率的高低与否都会通过影响工程材料的使用性能和施工技术的规范与否间接的影响工程建设的综合质量。

3.工程施工技术

在水利工程实际建设的过程中,所运用到的建设技术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说土木工程技术、机电安装技术、地质勘测技术、电子财会计算技术等等。这些技术有的是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水平,比如说土木工程建设技术中的混凝土制作技术的优良与否、工程主体砌筑技术的规范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工程的建设质量。还有一些施工技术是间接影响工程建设质量的,比如说机电安装工程中的模板制造技术以及焊接技术等等。

4.工程建设的组织性文件也是影响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会有许多的组织性文件对工程进行计划、指导和统筹,比如说工程建设计划书、工程技术方案、质量管理方案、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等等。这些组织性文件制定水平的高低,将会影响工程施工的科学、合理、规范性,进而影响到工程的综合质量水平。因此说这些组织性的文件也是我们在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主要内容之一。

二、水利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措施分析与论述

近年来,我们研究了好多水利工程,对水利建筑工程质量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我们现在可以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制定一些控制措施,以提高水利建筑工程的综合质量。主要的措施和建议有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工程的设计工作,从源头上控制好工程的建设质量

工程设计是在对工程进行全面的考察与勘测之后,根据实地的条件并结合建筑工程的建设需求进行工程建造的第一步,同时也是从整体上对工程建设进行规划和指导的重要文件。做好工程设计工作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①制定设计标准,加强设计的规范化管理,对于不符合工程基本建设理念的设计不予通过。②通过有效的考核制度以及提高准入门槛来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建筑设计人员作为影响工程设计质量最主要的因素,提高其专业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程设计的质量。③加强对工程设计管理的水平,有关部门应该严格实施设计的审查工作,对于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设计图稿一律不准施工建设。

2.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加强设计单位、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的沟通与交流

如果说工程设计是对工程进行整体上的计划与指导,那么工程施工就是对这个计划进行的执行与落实。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工程建设的两大重要阶段 因此说将两者之间进行完美的结合,加强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的沟通与交流,对于从整体上控制水利工程的质量是切实、可行的。工程的设计图纸是综合性的考察完工程的实地情况以后进行绘制的,期间既考虑了工程的科学合理性又考虑了实地的环境条件。

了解设计者的真实意图有助于在合适的地段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从而提高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加强与建设单位的沟通与交流,主要是因为建设单位是工程建设的开发单位,其对于工程建设有着更加详细、具体的要求。两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主要在于施工合同的磋商与签订,施工合同是工程开发单位与施工单位就水利工程施工达成的协议,期间包含了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详细了解施工合同有助于施工单位根据工程建设的标准以及合同要求来具体的选择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方式,从而切实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

3.组建高水平的工程建设团队提高全体工作人员质量意识

(1)组建高水平的工程建设团队将从人力因素上大大提升工程建设管理的水平,从而提高工程的质量水平。主要的实施措施是:①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管理团队,挑选一些专业知识高、管理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项目经理、技术人员等组成管理团队,对工程建设进行高水平的指导与监管。②加强对基层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主要培养他们的质量意识和专业技能。③组建高水平的施工技术团队。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来选择技术人员,如果技术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应该及时进行抽调,有必要的情形下还应该聘请技术团队或者技术顾问进行规范性的技术指导。

(2)提高全体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只有高水平的建设团队还不足以建造出高质量水平的水利工程,还需要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责任心以及质量意识,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工程建设中来。具体的做法有以下两个方面:①根据工程设计要求以及施工合同规定制定工程间建设的质量标准,并以制度的形式明确下来,然后让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宣传和通知。②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将质量责任从建设总负责人向项目经理、施工班组进行细分,以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和责任心。

4.做好工程用物资材料的质量控制工作

工程用物资材料是工程实体的主要构成物质,因此说控制好工程用物资材料的质量也是我们控制工程综合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具体的做法有:① 控制好工程的材料采购的质量,选择性价比较高、信誉卓著的材料供应商进行材料的供应,从源头上控制好材料的质量。② 做好材料的验收工作,确保进场材料的高质量标准。检验的内容主要包括材料的质量、数量、产地说明、规格品种以及出厂发票等等。③做好材料的保存、保管工作,防止材料出现质量下降或者是变质。在这个阶段我们一般要做的工作是将材料分类别、分性质的分别储存,并做好防雨淋、暴晒、受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质量损失以及虫咬、失窃、丢失等引起的经济损失。④做好使用前的材料质量检验,确保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能够达到要求的质量标准。

5.建立科学、全面的质量管理制度

科学、全面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建立的主要举措有:① 从工程设计方案以及施工合同出发来制定施工的质量标准,对于没有具体规定的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施工标准或者行业施工标准的最高规定来实施,然后将工程施工质量标准以制度的形式明确下来。②按照施工管理制度以及施工质量标准对工程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杜绝施工质量不达标的现象出现。

第3篇

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经验看,工程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水平高度相关,为了确保农田水利工程质量,就必须有针对性地、系统性地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的技术水平。当前应该将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人员技术能力的提升列为重点。一方面,要针对农田水利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展开施工技术教育与培训,确保施工人员对农田水利工程关键技术和重点环节的掌握,有效提高应对农田水利工程质量通病的能力。另一方面,要结合农田水利工程的新结构、新技术展开技术交流与培训,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农田水利工程的新内容,把握农田水利工程新技术的实质与核心,综合提升农田水利工程质量。此外,要结合技术学习展开职业道德建设,通过过硬的技术和合格的职业道德为农田水利工程质量加上双保险。

2控制农田水利工程材料关口

材料是工程的基础,材料的质量直接对农田水利工程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企业要严格执行“三项检验制度”。①要做好农田水利工程材料的样品质检,确保农田水利工程材料能够符合质量体系的要求,进而满足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需要。②要加强农田水利工程材料的入库检验,保障农田水利工程材料与设计的标准符合要求,做到对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的基本保障。③要做好农田水利工程材料的进场检验,特别对于钢材、水泥等基本材料要加强抽检,避免因材料出现质量和性能问题而影响整个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

3合理选择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设备

在农田水利工程前应该对设备展开选择与检验,要以农田水利工程的实际施工为依据,确定建设过程中设备的数量、性能和台班,避免因设备选择问题影响农田水利工程质量。要根据农田水利工程的技术要求和实际情况展开对农田水利工程设备的质量检查和性能检测工作,确保农田水利工程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坚决制止农田水利工程设备带病工作,预防因农田水利工程设备安全隐患而造成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发生。

4科学进行农田水利工程施工

当施工方案、施工人员、施工材料、施工设备都选择妥当后,农田水利工程就可以投入到施工建设阶段。为了保证农田水利工程能够按照施工计划有序的进行,将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及施工材料和设备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施工企业就必须要保证自身施工行为的科学性。

5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监督力度

科学、全面的质量控制工作是保证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的客观条件。因此,为了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就必须要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力度。除了要做好施工设计、人员、材料等基础元素的质量控制外,相关人员还必须要保证对实际施工过程的质控力度。保证每一个施工人员在每一个施工环节的施工行为都是规范、正确、有效的,从根本上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对于已完成的农田水利工程部分施工环节,相关人员必须要做好质量检测,保证农田水利工程当中的每一个施工环节的质量都能够有所保障。在此基础上,还必须要做好对整个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检测工作,通过整体性的质量检测,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能够符合其基本功能性需求,从而将其在农业发展当中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来,实现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推动。

6结语

第4篇

水利科技档案工作是集中统一管理水利科技档案,维护水利科技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实现水利科技档案在水利科技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利用。

一、科技档案工作的含义

科技档案工作,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它自身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科技档案工作的专业化,是科技档案和科技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科技档案工作发展和成熟的标志。科技档案原本不是一种独立现象,科技档案工作也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它们都是同科技生产活动融为一体的。科技生产活动形成了它的伴生物――科技文件材料,科技文件材料由它的形成者积累、管理和使用。随着科技生产活动的发展以及科技生产活动伴生物科技文件材料的不断增加,实现了科技文件材料同它的形成和分离,于是就产生了以管理科技档案为内容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科学技术档案工作的性质是由科学技术档案工作的任务以及科学技术档案工作自身的作用和特点决定的。研究和掌握科学技术档案工作的性质,是为了正确的认识科学技术档案工作的地位、作用,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科技档案工作同其他有关工作的关系,从而了解和把握科学技术档案工作的正确的工作方向、工作方法,自觉地履行科学技术档案工作的基本职责,更好地完成科技档案工作的基本任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交流的范围扩大,科技档案工作随之变化发展,从目前的档案工作看,科技档案工作逐步从服务性较强的工作,转化为一项专业性、科技管理基础性和条件性的工作。根据档案工作的此种属性,科技档案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建设的速度。

二、水利科技档案工作是发展水利科技的基础工作

水利科技档案来源于水利科学研究、生产建设,同时又为科学研究和生产建设服务。所以,做好水利科技档案工作对于提高科学技术管理水平,坚持科学态度,切实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更好地推广应用科学技术成果,改进和交流技术,节约和开发能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现代化的生产、建设,要求科学地组织管理。就一个水利工程而言,不仅有复杂的工程地址勘测、设计、施工,还有直接进行生产、建设、操作的人。如果没有精确的设备系统图,就无法确定设备位置和各系统走向,如果没有科学严密的操作规程,正常的生产就难以进行,如果没有施工记录、竣工图纸就很难知道地下管道的布置,检修时就无从下手。

从国民经济扩大再生产来说,无论是加快基建速度,提高基建投产能力的外延扩大再生产,还是挖潜革新、改造,提高水利管理技术的内涵或扩大再生产,都需要有雄厚的技术储备来保证生产的继续发展。在搞新的水利设计时,也必须利用科技档案作为依据和参考。因此内容丰富的科技档案和健全的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则是发展科学技术和水利生产建设的基础。

三、水利科技档案工作是水利科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利科技档案是在水利生产、建设、科技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水利科技档案工作是为了管理水利科学技术档案而建立的一项专门业务,科技档案工作则是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水利科技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归档的监督和对水利科技档案的管理并发挥其作用,来参与或实现水利科技管理工作任务。第一,监督科技文件材料的编制、积累和归档。水利科技档案同水利科技、生产活动、科技管理活动关系十分密切。要使一切科技、生产活动和科技管理活动有秩序有节奏地进行,必须有完整、准确的科技档案作为依据。在现代化水利建设中,科技档案的依据作用更为突出。例如:某水利工程在筹建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中,根据原有的地址勘察资料,关于某河床的水位、河床泥沙沉积速度、水流量等一系列数据与原有的科技档案进行对照,取得了关于某水利工程建成后,数年后用水量能否保证的可靠资料,象这样的情况离开了科技档案就无法以快速、经济的方法取得可靠科学的数据。第二,水利科技档案工作是担负着水利科学技术储备的工作任务。水利科技档案是水利科技生产活动的直接记录和实际反映,它真实地记述了水利科技、生产活动的过程和成果,记载了人们的科技思想、科技方法和科技经验。所以一个水利企业如果没有相当的技术储备就不可能在生产技术上不断革新和发展。科技档案工作部门的职责,就在于通过建立归档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对科技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做到科技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安全。为国家和民族,为子孙后代积累丰富的科技文化储备。第三,水利科技档案为水利各项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任何一项科研工作都具有一定的继承性,都需要吸取和借鉴已有的科技成果。因此,合理地组织一切技术工作,为科研、生产、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条件,是科技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而科技档案工作部门,在这一管理职能中则起到了“先行官”的作用。科研过程科技档案工作部门应围绕科研课题提供相关的科技档案资料做依据和参考,使科技人员开阔眼界,同时也可以避免科技人员的重复劳动,从而不断提高了科研工作水平。

四、搞好水利科技档案工作是加强水利科研管理的有效途径

每个水利企事业单位科技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与否是衡量其科研水平高低的尺度,而科技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实际上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经济管理、科研管理、技术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然而在过去的一个时期,有些部门没有把科技档案工作纳入科技管理之中,人为的造成了科技档案工作与科研管理工作分离,而导致了科技管理的混乱状态。而多年的实践表明:科技档案工作在促使科研管理工作条理化、科学化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科技档案的重要内容是研究科技活动过程中科技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鉴定、归档以及归档以后的提供利用和补充、修改等问题。这些恰恰是科技工作所必需的,也是科研管理的要求。因此科技档案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假如某项水利工程完成之后不保留完整准确的档案,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随着水利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技术活动不断增加,水利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越来越需要科学化、规范化,这样就更不能离开科技档案工作,这一点已被人们充分认识。因此,各水利企事业单位要充分重视并自觉地把科技档案工作纳入单位的科技管理工作或科研管理工作之中是明智和必然的选择。

第5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大多数水利工程企业开始进入市场化改革的道路,其主要的目的是增强水利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让水利工程企业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水利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贯彻于水利项目的整个环节与过程中,对水利企业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成本管理与控制

成本控制,是指企业根据现实制订的成本管理与控制目标,由成本管理的主体在其职责范围内,在整个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对于各种影响工程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一系列的管理与控制措施,以保证成本控制的目标能够顺利实现的行为。水利工程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是指水利施工企业在进行水利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对于企业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工程成本进行一系列的科学的预测、分析、计量、论证等,从而制定合理科学的手段和措施对企业的工程成本进行管理,从而将成本控制在企业预先设定的范围内,达到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二、成本管理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缺少成本管理意识,市场应变能力差

我国的水利工程企业往往缺乏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意识,很多水利工程企业的管理层都是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出身,对企业整体与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缺乏了解,对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许多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还沿用以往的一些落后手段。随着水利工程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面对沉重的市场压力,很多水利工程企业往往不惜成本,盲目地进行工程招投标,有的以低于成本的报价中标,有的贷款垫支工程款,这些不顾成本的行为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包袱,长期以往,势必压缩企业的盈利空间,危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缺乏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与控制体系

我国的大多水利工程企业由于长期的国有性质,企业的现代化经营程度不高,尤其缺乏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与控制体系。我国的水利工程企业的成本与管理工作往往是由单一的部门来负责执行,一些企业将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工作交由财务部门来执行,导致企业缺乏从整体到项目的全面成本管理与控制体系。水利工程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往往比较片面,没有一套从全局对成本进行管理与控制的体系,成本管理部门与项目部门、项目部门之间都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导致企业在工程预算、原材料采购、人员调度等方面不能进行很好的协调,企业的资源没有得到最优化的配置,使企业的内部成本大大提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手段比较落后

由于长期以来对于成本管理与控制的不重视,水利工程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手段往往比较落后,缺乏先进的成本管理与控制理念。一些水利工程企业对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些成本费用的控制,如对人工费、材料费、运输费、管理费的控制等,缺乏对于企业整体经营管理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与控制理念。这种单一的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手段往往造成企业整体的非项目成本失控,企业的工程成本也相应地提高。

4.缺乏风险防范意识,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

由于水利工程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很多水利工程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累积了巨大的风险,企业的成本居高不下,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很大的隐患。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多数水利工程企业缺乏风险防范意识,盲目追求项目中标,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对企业可能面对的风险认识不足,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给企业积累了非常高的风险。例如,一些水利工程企业为了能够成功中标,不重视成本管理与控制,在项目的投标之前没有进行科学严格的论证工作,没有对成本进行预算,导致企业往往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投标,使企业承受巨大的成本压力,危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三、加强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对策

1.掌握工程信息,严格工程投标工作

水利工程的工程投标工作是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中最早的一环,对企业后续的成本管控工作非常重要。首先,水利工程企业在进行投标前,一定要对于工程进行大量的调查和分析工作,准确掌握项目业主的资质信誉、人员工程及机构的情况;其次,水利工程企业要对工程项目的性质进行掌握并充分了解工程的投资及融资渠道,做好工程的可行性论证工作。一旦决定参与工程的招投标,水利工程企业一定要根据项目的数据和情况,结合业主的要求和规定,对工程量进行准确的计算并对原材料价格、设备价格、人力投入、管理费用等进行全面的计算,从而在企业能够接受的成本范围内,制订合理的报价,从源头上做好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

2.建立全面的成本管理与控制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利工程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所涉及的面越来越广,企业不但要加强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还要加强企业整体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建立全面的成本管理与控制体系。例如,水利工程企业可以由财务部门牵头,成立专门的成本管理与控制部门,对企业各个部门与项目之间进行协调,于企业的工程预算、原材料采购、人员调度等方面进行很好的协调,使企业的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降低企业的内部成本,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企业应该将风险评估机制融入到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体系中去,对企业可能发生的市场风险及财务风险等进行科学的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与控制能力。

3.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效率

水利工程企业要运用适当的手段来提高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效率。首先,水利工程企业要通过严格的财务措施来加强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与控制,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成本耗费。企业要对项目部门的机构进行科学的设置,明细各个部门和机构的职权,各个部门要严格根据自身的职责做好成本控制工作,一旦发生成本超标的情况,要严格予以调查和处理。其次,企业要大力运用经济措施来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企业要对人工费用、材料费用、机械费用等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并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严格监督。例如,水利工程的材料费用一般占到工程总费用的70%左右,企业要对材料的使用量、价格进行严格的控制,掌握材料的规格型号并对于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计算和分析。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对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制定材料验收制度,避免出现材料浪费等情况。

4.引入先进的成本管理与控制系统

全面的成本管理与控制体系涉及的部门众多,其中包含大量的信息及数据,原有的人工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方式已经很难适应这种新形势的要求,因此水利工程企业需要引入先进的成本管理与控制系统,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通过信息系统的建立,使企业的总部与各个项目、各个项目之间能够很好地交流和协调,避免出现人力和物力资源浪费的情况,从而使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更加科学和高效。例如,四川某国有水利企业于2012年引入了先进的ERP信息系统,将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融入到企业财务信息系统中,通过定期的数据搜集、分析及数据处理,及时发现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制订出相应的成本控制方案。通过这套先进的信息系统的应用,企业的成本得到了很大的下降,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水利工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水利工程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对于降低企业的成本、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要不断采取新措施,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文宁.浅谈水利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J].水利建设与管理,2009(04).

[2]周剑,曹存博.水利施工企业成本计划编制与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1).

第6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问题;措施

1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模式陈旧

现如今我们国家部分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管理模式陈旧落后是对水利工程进行制约的重要诱因,我们可以说管理理念落后是导致管理模式落后的基础,此外还有管理方法老化,工作人员热情激发不起来,有些管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较低,科学决策的能力欠缺,在相当程度上对项目建设进度造成严重影响。

1.2质量观念不强

工程质量对项目是否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如今,很大一部分水利工程的建设企业施工人员的质量观念偏低,因为施工人员没有足够重视,没有意识到质量第一的重要性,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现象极为普遍,严重制约着工程质量的提升,同一时间政府监管不力造成质量隐患频出,在对水利项目相关工程质量进行验收的时候,质量监管部门职能效应也没有发挥出来,还有建材产品质量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环,对工程质量造成直接影响。

1.3工程监督不力

水利工程施工监管工作占据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相关工作当中至关重要的地位,但是,现如今部分水利工程施工监管工作面临着大问题,有些监管人员监管方法不正确,想法比较死板不够灵活,不能按照具体事情具体分析,同一时间施工过程当中监管人员责任心不是很高,业务素质也是有好有坏,良好技术素质缺失,对于整项工作把握能力不够强,存在敷衍、草草了事的心态,以上这些都是致使管理水平偏低的原因,对水利工程相关建设影响很不好。

1.4制度体系还不太成熟

现如今,在我们国家水利施工相关行业全局来看,相关制度不够完善成熟。在这个行业领域里面,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制度体系的不成熟导致我国现有水利建设很难打破僵局寻求新发展,水利工程相关管理制度的不成熟对员工行为起不到约束作用,质量监管系统对于质量管理也发展迟缓,加上水利工程相应管理方法的不科学与不合理,管理手段模式单一,对全局进度做不到有效控制,这些制度问题亟待我们去认真对待与分析。

1.5水利管理质量意识不强

我国的水利事业正处于发展的阶段,正确的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对水利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有的水利施工企业质量意识不强,在管理上重效益、轻质量,没有意识到质量的重要性。质量体系还不够完善,企业内部没有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而且在质量管理方面投入少,只是用简单的方式来管理水利工程。

2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2.1对水利工程施工模式进行创新

对水利工程施工的模式着重加强创新是极其有必要的,这对于水利工程施工长期发展与质量改进的益处是很大的,而所有创新工作的基础就是理念创新。从理念上做到创新可以说是水利工程施工未来发展必然趋势,还是对水利工程提升质量的有效办法,假使理念没有有效创新的话,水利工程施工就很难做到与时俱进,跟不上行业标准与发展速度,建设理念创新内容是很丰富的,但是相关人员创新意识培养却是所有创新工作的基础,对国内与国际的先进理念进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应该是很不错的选择。

2.2对水利项目的施工人员能力及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对相关技术人员及工人技术培训与能力培养对水利工程施工进展速度与质量保证有历史性意义,可考虑通过加强技术讲解与培训等方法对工程人员责任意识与质量意识还有施工人员技术水平进行提升,同一时间还要对工程管理相关人员管理水平引起足够重视,管理人员是整个工程在管理方面的主心骨,是整个工程核心要素,拥有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可以确保整项工程顺利进行,对管理人员能力进行提升是整项工作开展的基础。

2.3对施工设备与材料加强控制

想要进一步做好水利工程施工相关工作,对施工材料进行保管是极其有必要的,进场验收,存储,使用与回收等每个环节都要把好关,这样在成本方面不但可以做好有效管理与节约,大大节省不必要的开支浪费,还能对施工进度进行确保。对材料做审查工作的时候要按规定与合同严格执行,材料合格证要看仔细,在材料质量上严格把关,切不可疏忽大意与偷工减料,此外对设备管理要精心,定期维护,保障机械设备安全运行是前提,在使用的过程当中要因地制宜,按技术,性能,操作等条件不同对机械设备进行配置,只有这些相关工作做好了,才可以游刃有余应付各种自然灾害的来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工程建设科技水平要时时提升、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结合科学建设策略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指导,最终保障水利工程施工向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下去。

2.4组建项目部,控制好设备与材料

在水利工程全面实施工前,首先要组建现场施工管理项目部。施工项目部是水利施工的现场管理部门,项目领导一般由企业负责人任命,成员由相关各个专业人员共同组成,这样做是为了汇集大家的智慧,一起合作,有利于解决水利项目的难题。更好地进行水利施工管理。采购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为了控制好采购的质量,项目部要安排专人负责材料的采购,要保证购买的材料不仅质量合格,而且价格低廉。在材料运到水利现场时,质量人员要对材料进行外观缺损等做必要的试验检验。此外,质量人员还要定期检查现场的设备情况,发现陈旧老化的设备要立即想办法进行更换。

2.5增强质量意识,组织质量培训

质量管理在确保水利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工程质量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水利施工企业领导要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在平时注重对现场管理者灌输质量意识,增强其质量观念。此外,要实行现代化的管理模式,积极组织人才探索新的管理措施,完善质量体系,以进一步提高质量。目前,我国水利施工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从事质量工作的人员业务能力较差,因此要保证施工的质量,就要做好这部分质量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加深其对施工工艺及质量要求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控制质量。另外,水利施工企业应积极组织质量管理人员进行经验交流,鼓励经验丰富人员将自身的质量管理经验讲给缺乏经验的新人,通过经验交流活动达到提高新人管理经验的目的。

3.结语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主要由国家投资,因此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的关键是领导对管理工作的思想认识和管理观念,这直接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领导需要认识到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将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质量管理中,坚持以质量管理求发展的思想观念,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施工单位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需要在保障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上,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将质量管理作为管理工作的重心所在,使质量管理观念贯穿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

参考文献:

第7篇

1强化当前水利工程施工监理的措施分析

1.1对实际施工过程的强化监理对现代水利工程具体施工过程的有效监管是保障整个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对此,可以从施工过程的准备、施工以及验收等环节进行考虑:1)关于工程的施工准备工作。在水利工程建设的之前,相关的责任部门应当对现场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管理机制进行核查,明确责任;对工程实际施工过程涉及的机械、电气设备的技术性能进行把关;对工程相关物料进行质量监管。对于发现的质量不达标或者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设备及材料,应当及时有效的采取措施,进行封存、撤出施工现场等处理,防止其应用到施工过程中。同时,在对水利工程的设计方案进行交底之前,相关监理人员应当积极的做好资料的熟悉和检查工作,结合工程的实际,及时发现和解决产生的问题;2)关于工程的施工阶段质量管控。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可以根据预防为辅,动态管控为主的原则,重视管理过程的科学量化、标准化、规范化。同时,应当有针对性的做好施工质量预控工作,突出重点,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监管体系的构建,实现对工程施工的全面管控。此外,工程监理人员应当实现对施工相关计量设备、技术、原材料以及配件等的定期、合理质量核查,强化对新材料、施工工艺的现场试验质量把关,当经过相关审核达标后才能投入实际使用;3)关于水利工程的验收。在对实际的工程进行验收时,工程相关的监理人员应当依据我国现行的水利工程施工质量要求进行,做好有关分项工程质量验评资料的核查工作,并通过书面签字的形式进行确认,同时,工程监理人员应当对工程承包企业的相关竣工资料和质量报告等进行仔细检查,对于工程质量以及有关资料中产生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2]。1.2不断强化水利工程施工监理人员的业务能力鉴于实际中现代水力工程监理工作较强的专业性、实践及应用性。相关监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专业素质的高低对工程监理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加大招聘审核力度,对相关监理人员的学历及专业知识水平进行把关。同时,应当积极的开展工程涉及的国家政策、组织以及过程管理等领域的培训,不断提升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学习以及经验交流等形式,加强监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2)不断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监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工程监理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身体素质等也是影响工程监理工作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相关单位加大对监理人员的思想把握,强化工程相关法律政策、制度等的教育,高度重视监理人员工作责任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及身体素质的培养;3)提高监理人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水利工程施工监理旨在保证合同双方利益的基础上,确保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以及安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质量及安全事故具有突发性、不可预知的特点,这就要求相关的施工监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事故预判以及发现潜在隐患的能力,及时的排除施工中的隐患,做好事故的应急处理和事前分析工作,最大程度的降低事故的发生带来的损失。对此,相关的工程监理人员应当在严格遵守基本监管要求和规范的基础上,密切关注施工过程的各个细节,将安全施工、确保质量的观念落实到实处。同时,对于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应当有针对性的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3]。1.3积极推进工程施工监理系统的建设对于实际的水利工程施工监理工作,监理效果的好坏和工程施工中人员、资源的分工和配合有着密切关系。积极推进工程施工监理系统的建设,除了应当切实提高工程监理队伍中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外,还应当通过科学、完善的、权责明确的监理工作机制的构建来对监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规范和约束。实际中,相对于规模较小的水利工程而言,大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保证,除了要靠监理人员较高的职业道德以外,合理、有效的监理体系不可或缺。通过相关监理体系的建设,能够使得工程监理人员各司其职、责任细化,利于其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例如,可以通过分包制的实施,将水利工程的监理工作进行分解,形成由上而下、权责明确的监管结构,避免管理混乱情况的出现。

2总结

实际的水力工程施工监理工作涉及面广、影响因素众多。对此,水利工程施工监理人员应当积极的改进和完善监理工作的程序和方法,不断提高工程监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度。同时,监理人员应当积极的对工程相关的不同行业的监理技术进行把握,强化学习,提高监理工作的综合水平。现代水力工程的建设的复杂性、系统性不断增加,而且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存在于工程施工的各个细节,这就要求相关监理人员对影响水利工程质量的因素进行准确的把握和管控,不断的增强理论以及实践能力,提高监理的效率,确保水利工程建设在合理的工期内完成,实现高质量、低成本投入以及较好的经济效益。

作者:刘凯新 单位:惠州市东江水利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第8篇

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水利工程对经济与社会有着巨大的作用,同时也要看到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人类整治河道修筑堤坝等活动人为的改变了河流的多样性、连续性和流动性,使水域的流速、水深、水温、自水流边界、水文规律等自然条件发生重大改变。这些改变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未来的水利工程在权衡社会经济需求与生态系统健康需求这二者关系方面,似应强调水利工程在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同时,兼顾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

2生态水利工程

从学科发展角度看,现在的水利工程学的学科基础主要是工程力学和水文学,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主要对象是水文系统,往往忽视生命系统的现状和未来风险等问题。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应吸收生态学理论及方法,促进水利工程学与生态学的交叉融合,用以改进和完善水利工程的规划及设计理论,形成水利工程学新的学科分支——生态水利工程学。生态水利工程学作为水利工程学的一个新的分支,是研究水利工程在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同时,兼顾水域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性需求的原理与技术方法的工程学。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是:对于新建工程,是指进行传统水利建设的同时(如治河、防洪工程),兼顾河流生态修复的目标。对于已建工程,则是对于被严重干扰河流重点进行生态修复。生态水利工程将与传统治污技术、清洁生产(生态产业)及环境立法和资源管理一起,成为河流生态建设的主要手段之一。

3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原则

3.1工程安全性和经济性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在河流综合治理中既要满足人的需求,包括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等需求,也要兼顾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生态水利工程既要符合水利工程学原理,也要符合生态学原理。生态水利工程的工程设施必须符合水文学和工程力学的规律,以确保工程设施的安全、稳定和耐久性。工程设施必须在设计标准规定的范围内,能够承受洪水、侵蚀、风暴、冰冻、干旱等自然力荷载。按照河流地貌学原理进行河流纵、横断面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河流泥沙输移、淤积及河流侵蚀、冲刷等河流特征,动态地研究河势变化规律,保证河流修复工程的耐久性。

对于生态水利工程的经济合理性分析,应遵循风险最小和效益最大原则。由于对生态演替的过程和结果事先难以把握,生态水利工程往往带有一定程度的风险。这就需要在规划设计中进行方案比选,更要重视生态系统的长期定点监测和评估。另外,充分利用河流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规律,是力争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合理技术路线。

3.2提高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原则

一个地区的生境空间异质性越高,就意味着创造了多样的小生境,能够允许更多的物种共存。反之,如果非生物环境变得单调,生物群落多样性必然会下降,生物群落的性质、密度和比例等都会发生变化,造成生态系统某种程度的退化。由于人类活动,特别是大规模治河工程的建设,造成自然河流的渠道化及河流非连续化,使河流生境在不同程度上单一化,引起河流生态系统的不同程度退化。生态水利工程的目标是恢复或提高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但是并不意味着主要靠人工直接种植岸边植被或者引进鱼类、鸟类和其他生物物种,生态水利工程的重点应该是尽可能提高河流形态的异质性,使其符合自然河流的地貌学原理,为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恢复创造条件。

在确定河流生态修复目标以后,就应该对于河流进行生物调查、地貌历史和现状进行勘查和评估,建立河流地貌数据库和生物资源数据库。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水文、河流地貌和生物调查的有力工具。关键的工作步骤是在以上两种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确定环境因子与生物因子的相关关系,必要时建立某种数学模型。河流环境因子包括河流河势、蜿蜒度、横断面形状及材料、流速、水位、水质、水温、泥沙、营养盐的迁移转化、水文周期变化等。研究的内容包括:调查单个生物因子的基本需求,评估各种生物因子的相互关系和制约条件,对于“关键种”或标志性生物的环境因子进行分类和评估。在众多的环境因子中,识别那些对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的环境因子,在此基础上进行河流地貌学设计和生物栖息地的设计。

3.3生态系统自设计、自我恢复原则

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功能表现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自组织的机理是物种的自然选择,也就是说某些与生态系统友好的物种,能够经受自然选择的考验,寻找到相应的能源和合适的环境条件。

将自组织原理应用于生态水利工程时,生态工程设计与传统水工设计有本质的区别。像设计大坝这样的人工建筑物是一种确定性的设计,建筑物的几何特征、材料强度都是在人的控制之中,建筑物最终可以具备人们所期望的功能。河流修复工程设计与此不同,生态工程设计是一种“指导性”的设计,或者说是辅设计。依靠生态系统自设计、自组织功能,可以由自然界选择合适的物种,形成合理的结构,从而完成设计和实现设计。成功的生态工程经验表明,人工与自然力的贡献各占一半。

传统的水利工程设计的特征是对于自然河流实施控制。而设计生态水利工程时,要求工程师必须放弃控制自然界的动机,树立新的工程理念。因为依靠人力和技术控制自然界是不可能的。人们要善于利用生态系统自组织、自设计这个宝贵财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需要强调的是,地球上没有两条相同的河流,每一条河流的特点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每一项生态水利工程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尊重每一条河流的自然属性和美学价值,寻求最佳的生态工程方案。

自设计理论的适用性还取决于具体条件。包括水量、水质、土壤、地貌、水文特征等生态因子,也取决于生物的种类、密度、生物生产力、群落稳定性等多种因素。在利用自设计理论时,需要注意充分利用乡土种。引进外来物种时要持慎重态度,防止生物入侵。

3.4景观尺度及整体性原则

河流生态修复规划和管理应该在大景观尺度、长期的和保持可持续性的基础上进行,而不是在小尺度、短时期和零星局部的范围内进行。在大景观尺度上开展的河流生态修复效率要高。小范围的生态修复不但效率低,而且成功率也低。整体性是指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出发,掌握生态系统各个要素间的交互作用,提出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综合的系统方法,而不是仅仅考虑河道水文系统的修复问题,也不仅仅是修复单一动物或修复河岸植被。

景观则是指生态学中的景观尺度。景观尺度包括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为什么在景观的大尺度上进行河流修复规划?首先,水域生态系统是一个大系统,其子系统包括生物系统、广义水文系统和人造工程设施系统。广义水文系统又与生物系统交织在一起,形成自然河流生态系统。而人类活动和工程设施作为生境的组成部分,形成对于水域生态系统的正负影响。水域生态系统受到胁迫时,需要对于各种胁迫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整体研究。其次,必须重视水域生境的易变性、流动性和随机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生物种群的基本生存条件。水域生态系统是随着降雨、水文变化及潮流等条件在时间与空间中扩展或收缩的动态系统。再者,河流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周围生态系统随时进行能量传递和物质循环,一条河流的生态修复活动不可能是孤立的,还需要与相邻的流域的生态修复活动进行协调。最后,河流生态修复的时间尺度也十分重要。河流系统的演进是一个动态过程。每一个河流生态系统都有它自己的历史。河流生态修复是靠时间做工作的。有研究指出,湿地重建或修复需要大约15~20a的时间。因此对于河流生态修复项目要有长期准备,同时进行长期的监测和管理。

3.5反馈调整式设计原则

生态系统的成长是一个过程,河流修复工程需要时间。从长时间尺度看,自然生态系统的进化需要数百万年时间。进化的趋势是结构复杂性、生物群落多样性、系统有序性及内部稳定性都有所增加和提高,同时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有所增强。从较短的时间尺度看,生态系统的演替,即一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被另一种生态系统所代替也需要若干年的时间,期望河流修复能够短期奏效往往是不现实的。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主要是模仿成熟的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力求最终形成一个健康、可持续的河流生态系统。在河流工程项目执行以后,就开始了一个自然生态演替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并不一定按照设计预期的目标发展,可能出现多种可能性。

意识到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都不是静止的,在时间与空间上常具有不确定性。除了自然系统的演替以外,人类系统的变化及干扰也导致了生态系统的调整。这种不确定性使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不同于传统工程的确定性设计方法,而是一种反馈调整式的设计方法。是按照“设计—执行(包括管理)—监测—评估—调整”这样一种流程以反复循环的方式进行的。在这个流程中,监测工作是基础。监测工作包括生物监测和水文观测。评估的内容是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状况及发展趋势。常用的方法是参照比较方法,一种是与自身河流系统的历史及项目初期状况比较,一种是与自然条件类似但未进行生态修复的河流比较。

在反馈调整式设计过程中,提倡科学家、管理者和当地居民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通过对话、协商,以寻求共同利益。提倡多学科的交流和融合,提高设计的科学性。

论文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原则

论文摘要:阐述水利工程与水域生态的关系,介绍了生态水利规划的基本原则:工程安全性与经济性原则;提高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原则;生态系统自设计与自我恢复原则;景观尺度与整体修复原则;反馈和调整设计原则。

参考文献:

[1]董哲仁.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胁迫[J].水利水电技术,2003,(7):1~5.

[2]董哲仁.生态水工学的理论框架[J].水利学报,2003,(1):1~6.

[3]董哲仁.河流形态多样性与生物群落多样性[J].水利学报,2003,(11):1~7.

[4]MitschW.J.,JorgensenSE..EcologicalEngineeringandEcosystemRestoration[M].PublishedbyJohnWiley&Sons,Inc.,Hoboken,NewJersey,2004:134~137.

[5]董哲仁.荷兰围垦区生态重建的启示[J].中国水利,2003,(11A):45~47.

[6]O’NeillR.V.,D.L.DeAngelis,J.B.Waide,etal.AHierarchicalCon-ceptofEcosystems[M].PrincetonUniversityPress,Princeton,NJ.1986:153.

[7]GosselinkJ.G.LandscapeConservationinaforestedWetlandWater-shed[J].Bioscience,1990,40:588~600.

第9篇

关键词:生态 水利工程 设计原则

1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水利工程对经济与社会有着巨大的作用,同时也要看到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人类整治河道修筑堤坝等活动人为的改变了河流的多样性、连续性和流动性,使水域的流速、水深、水温、自水流边界、水文规律等自然条件发生重大改变。这些改变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未来的水利工程在权衡社会经济需求与生态系统健康需求这二者关系方面,似应强调水利工程在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同时,兼顾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

2生态水利工程

从学科发展角度看,现在的水利工程学的学科基础主要是工程力学和水文学,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主要对象是水文系统,往往忽视生命系统的现状和未来风险等问题。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应吸收生态学理论及方法,促进水利工程学与生态学的交叉融合,用以改进和完善水利工程的规划及设计理论,形成水利工程学新的学科分支——生态水利工程学。生态水利工程学作为水利工程学的一个新的分支,是研究水利工程在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同时,兼顾水域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性需求的原理与技术方法的工程学。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是:对于新建工程,是指进行传统水利建设的同时(如治河、防洪工程),兼顾河流生态修复的目标。对于已建工程,则是对于被严重干扰河流重点进行生态修复。生态水利工程将与传统治污技术、清洁生产(生态产业)及环境立法和资源管理一起,成为河流生态建设的主要手段之一。

3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原则

3.1工程安全性和经济性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在河流综合治理中既要满足人的需求,包括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等需求,也要兼顾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生态水利工程既要符合水利工程学原理,也要符合生态学原理。生态水利工程的工程设施必须符合水文学和工程力学的规律,以确保工程设施的安全、稳定和耐久性。工程设施必须在设计标准规定的范围内,能够承受洪水、侵蚀、风暴、冰冻、干旱等自然力荷载。按照河流地貌学原理进行河流纵、横断面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河流泥沙输移、淤积及河流侵蚀、冲刷等河流特征,动态地研究河势变化规律,保证河流修复工程的耐久性。

对于生态水利工程的经济合理性分析,应遵循风险最小和效益最大原则。由于对生态演替的过程和结果事先难以把握,生态水利工程往往带有一定程度的风险。这就需要在规划设计中进行方案比选,更要重视生态系统的长期定点监测和评估。另外,充分利用河流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规律,是力争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合理技术路线。

3.2提高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原则

一个地区的生境空间异质性越高,就意味着创造了多样的小生境,能够允许更多的物种共存。反之,如果非生物环境变得单调,生物群落多样性必然会下降,生物群落的性质、密度和比例等都会发生变化,造成生态系统某种程度的退化。由于人类活动,特别是大规模治河工程的建设,造成自然河流的渠道化及河流非连续化,使河流生境在不同程度上单一化,引起河流生态系统的不同程度退化。生态水利工程的目标是恢复或提高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但是并不意味着主要靠人工直接种植岸边植被或者引进鱼类、鸟类和其他生物物种,生态水利工程的重点应该是尽可能提高河流形态的异质性,使其符合自然河流的地貌学原理,为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恢复创造条件。

在确定河流生态修复目标以后,就应该对于河流进行生物调查、地貌历史和现状进行勘查和评估,建立河流地貌数据库和生物资源数据库。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水文、河流地貌和生物调查的有力工具。关键的工作步骤是在以上两种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确定环境因子与生物因子的相关关系,必要时建立某种数学模型。河流环境因子包括河流河势、蜿蜒度、横断面形状及材料、流速、水位、水质、水温、泥沙、营养盐的迁移转化、水文周期变化等。研究的内容包括:调查单个生物因子的基本需求,评估各种生物因子的相互关系和制约条件,对于“关键种”或标志性生物的环境因子进行分类和评估。在众多的环境因子中,识别那些对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的环境因子,在此基础上进行河流地貌学设计和生物栖息地的设计。

3.3生态系统自设计、自我恢复原则

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功能表现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自组织的机理是物种的自然选择,也就是说某些与生态系统友好的物种,能够经受自然选择的考验,寻找到相应的能源和合适的环境条件。

将自组织原理应

用于生态水利工程时,生态工程设计与传统水工设计有本质的区别。像设计大坝这样的人工建筑物是一种确定性的设计,建筑物的几何特征、材料强度都是在人的控制之中,建筑物最终可以具备人们所期望的功能。河流修复工程设计与此不同,生态工程设计是一种“指导性”的设计,或者说是辅设计。依靠生态系统自设计、自组织功能,可以由自然界选择合适的物种,形成合理的结构,从而完成设计和实现设计。成功的生态工程经验表明,人工与自然力的贡献各占一半。

传统的水利工程设计的特征是对于自然河流实施控制。而设计生态水利工程时,要求工程师必须放弃控制自然界的动机,树立新的工程理念。因为依靠人力和技术控制自然界是不可能的。人们要善于利用生态系统自组织、自设计这个宝贵财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需要强调的是,地球上没有两条相同的河流,每一条河流的特点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每一项生态水利工程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尊重每一条河流的自然属性和美学价值,寻求最佳的生态工程方案。

自设计理论的适用性还取决于具体条件。包括水量、水质、土壤、地貌、水文特征等生态因子,也取决于生物的种类、密度、生物生产力、群落稳定性等多种因素。在利用自设计理论时,需要注意充分利用乡土种。引进外来物种时要持慎重态度,防止生物入侵。

3.4景观尺度及整体性原则

河流生态修复规划和管理应该在大景观尺度、长期的和保持可持续性的基础上进行,而不是在小尺度、短时期和零星局部的范围内进行。在大景观尺度上开展的河流生态修复效率要高。小范围的生态修复不但效率低,而且成功率也低。整体性是指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出发,掌握生态系统各个要素间的交互作用,提出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综合的系统方法,而不是仅仅考虑河道水文系统的修复问题,也不仅仅是修复单一动物或修复河岸植被。

景观则是指生态学中的景观尺度。景观尺度包括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为什么在景观的大尺度上进行河流修复规划?首先,水域生态系统是一个大系统,其子系统包括生物系统、广义水文系统和人造工程设施系统。广义水文系统又与生物系统交织在一起,形成自然河流生态系统。而人类活动和工程设施作为生境的组成部分,形成对于水域生态系统的正负影响。水域生态系统受到胁迫时,需要对于各种胁迫因素之间的相

互关系进行综合、整体研究。其次,必须重视水域生境的易变性、流动性和随机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生物种群的基本生存条件。水域生态系统是随着降雨、水文变化及潮流等条件在时间与空间中扩展或收缩的动态系统。再者,河流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周围生态系统随时进行能量传递和物质循环,一条河流的生态修复活动不可能是孤立的,还需要与相邻的流域的生态修复活动进行协调。最后,河流生态修复的时间尺度也十分重要。河流系统的演进是一个动态过程。每一个河流生态系统都有它自己的历史。河流生态修复是靠时间做工作的。有研究指出,湿地重建或修复需要大约15~20a的时间。因此对于河流生态修复项目要有长期准备,同时进行长期的监测和管理。

3.5反馈调整式设计原则

生态系统的成长是一个过程,河流修复工程需要时间。从长时间尺度看,自然生态系统的进化需要数百万年时间。进化的趋势是结构复杂性、生物群落多样性、系统有序性及内部稳定性都有所增加和提高,同时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有所增强。从较短的时间尺度看,生态系统的演替,即一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被另一种生态系统所代替也需要若干年的时间,期望河流修复能够短期奏效往往是不现实的。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主要是模仿成熟的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力求最终形成一个健康、可持续的河流生态系统。在河流工程项目执行以后,就开始了一个自然生态演替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并不一定按照设计预期的目标发展,可能出现多种可能性。

意识到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都不是静止的,在时间与空间上常具有不确定性。除了自然系统的演替以外,人类系统的变化及干扰也导致了生态系统的调整。这种不确定性使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不同于传统工程的确定性设计方法,而是一种反馈调整式的设计方法。是按照“设计—执行(包括管理)—监测—评估—调整”这样一种流程以反复循环的方式进行的。在这个流程中,监测工作是基础。监测工作包括生物监测和水文观测。评估的内容是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状况及发展趋势。常用的方法是参照比较方法,一种是与自身河流系统的历史及项目初期状况比较,一种是与自然条件类似但未进行生态修复的河流比较。

在反馈调整式设计过程中,提倡科学家、管理者和当地居民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通过对话、协商,以寻求共同利益。提倡多学科的交流和融合,提高设计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董哲仁.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胁迫[j].水利水电技术,2003,(7):1~5.

>[2]董哲仁.生态水工学的理论框架[j].水利学报,2003,(1):1~6.

[3]董哲仁.河流形态多样性与生物群落多样性[j].水利学报,2003,(11):1~7.

[4]mitsch w.j.,jorgensen s e..ec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ecosystemrestoration[m].published by john wiley&sons,inc.,hoboken,newjersey,2004:134~137.

[5]董哲仁.荷兰围垦区生态重建的启示[j].中国水利,2003,(11a):45~47.

[6]o’neill r.v.,d.l.deangelis,j.b.waide,et al.a hierarchical con-cept of ecosystems[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princeton,nj.1986:153.

[7]gosselink j.g.landscape conservation in a forested wetland water-shed[j].bioscience,1990,40:588~600.

[8]董哲仁.河流生态恢复的目标[j].中国水利,2004,(10):1~5.

第10篇

关键词:水利施工技术;创新;探究

水利工程建设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其他国家来说,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上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水利施工可以预防洪水灾害,对旱、涝农业生产提供灌溉或排水作用;可以为电厂提供水利发电,改善水运河道条件;也可以发展旅游业、渔业或畜牧业,加强周边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还可以保护水资源环境,改善生态平衡,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贡献。我国水利工程已经处于稳定发展时期,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进一步提高水利项目施工速率和质量,因此要加强施工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下面进行详细探究。

1当前我国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技术分析

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的好坏与施工技术的好坏有直接关系,较高的施工技术一定会提高项目施工质量。但是当前,我国虽然已经有了较为稳定的水利发展趋势,但施工技术仍然比较落后,有很多施工技术比较老套,这样直接阻滞水利工程建设的开拓和发展。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革新,国有制的水利工程逐渐转变成私营模式。这样的转变使国家投入与管制的力度降低了,私营水利项目不能拿出较多的资金,从而影响水利项目质量,同时施工技术也停滞不前,因为没有更多的投资让工人学习、研发和创新。另外,很多水利部门的设备和装置都比较陈旧,甚至发生破损,这些都影响着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

2水利施工技术的进展

2.1预应力锚固的施工技术

预应力锚固是在混凝土为基础上加以发展,对支撑结构进行稳固的一种锚固技术,它的实施需要通过周密的尺寸、大小、方位计算和设计,在留有一定回弹力的前提下对建筑体进行稳固。预应力锚固的优势就是能够对正常运行的水库下的混凝土坝体或坝基进行稳定和加固;或者能够对洞室进行加固。这种方法的应用不仅适用于未发生移动的建筑体上,也可对发生移动的建筑体进行作用。所以在采用此技术时要根据对应的情况再实施,不能盲目使用。由于预应力锚固作用的强大,在水利项目实施中成为了一项应用广泛的施工技术。

2.2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

施工导流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应用非常重要,它是为了便于水利工程施工,利用围堰技术将水引向其他指定建筑点向下排泄的一种方法,目的是保持施工地区处于干面上,不仅便于工作人员操作,同时也可以减少很多程序,降低成本。施工导流技术的方法包括全段围堰法和分段围堰法,具体的实施需要根据施工项目周围的地质构造、地区环境等实际情况勘查、评估、分析以后决定。工程建筑物的安排和设置需建立在河滩或边滩区域,同时要注意低滩河道的施工和布置,需要够宽度。在导流施工时,为了能够便于工程运行,可临时建围堰,利用沉石将水冲注到修建位置排走。如果对水域宽广的大河或大江进行水利工程建设,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可采用分段围堰的方法进行导流施工技术,可以先对某部分的区域进行修筑坝体,将水排泄;在对另外一部分区域进行基坑修筑,加强导流的作用。

2.3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

混凝土是利用水泥做胶凝材料,结合砂、石等颗粒状材料,掺加水,将其根据一定比例进行混合搅拌形成的一种复合材料,是土木工程中主要应用的材料。混凝土的应用具有较多的优势,首先它是一种混合材料,具有和易性,能够长久耐压,有绝对的抗压性;操作方法简单;同时强度大,抗弯、抗拉;同时能够适当根据工程需要进行变形;还具有长久的耐腐蚀性等等。混凝土的结构优点比较多,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碾压混凝土,它是一种干硬性贫水泥混凝土,它制作的材料包括硅酸盐水泥、水、外加剂、砂、火山灰掺合料等,通过搅拌形成无塌落度的干硬性混凝土,制作中分层碾压压实,因此碾压混凝土不仅体积小、防渗性强、强度大,而且制造程序简便、费用低、高效,还可以降低施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大体积碾压混泥土技术则是将粉煤灰替换一定量水泥,适当改变混凝土基础形成性质,便可以完成大体积碾压混凝土的制造,可有效减少花费,同时提高施工材料的防渗性、抗酸碱性、密度和强度,因而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得到广泛利用。

3水利施工技术的创新探究

3.1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采用现代化管理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时代的发展要求逐渐走向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不仅国家对科技创新提高了重视,各个领域也一样加强了重视。水利工程事业中,要提高施工技术必须要提高科技的创新。良好的观念已经形成,但当前由于科技水平还处于高低不一的状态,而且先进的技术水平还较低,所以水利工程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建立科研小组、加强高技术人员收纳、提高费用的投入等。同时要利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加强员工的管理,为激发员工对科技创新的参与,可设置一些技术创新型比赛,同时备有奖品鼓励,提高员工对研发的自主积极性;或改变传统的统一工资模式,将绩效工资纳入到工资中,可以鼓动员工为了更好而付出努力,加强思维的激发作用,进一步提高水利施工技术的创新。

3.2加强人员培训,提升组织队伍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需要加强工作组织队伍素质和专业水平的提高,再高的施工技术也得由人来进行操作和实施,因此人的专业技术和素养提高了,自然会带动施工技术的提升与创新。目前很多水利工程组织队伍处于过于稳定化与老龄化,大多都是有多年经验的老工作者,不能否认他们的成绩,但对于新时代的创新还需要年轻一代的力量。因此,水利施工部门需要对外引入一些年轻的高技术、高素质、高专业人才,加入组织对外带动原有工作者的思想,开阔其思维,提高团队合作力量;而且要加大组织队伍的培训工作,为工作者创造学习和交流的空间和机会,丰富工作者的思想,可通过开展教育讲座、会谈或学术交流会等,提高组织队伍的素养;同时加强创建工作者出国学习的机会,通过中西方技术交流取长补短;另外还需要建立奖罚制度,对在培训或学习中表现积极突出的工作者给予鼓励和褒奖,激发其他工作者奋斗的决心,对不努力的工作者给予一定惩罚并给予激励,让每一位组织队伍成员都能发挥作用,从而提高组织队伍的整体专业素养,进一步加强水利施工技术的创新。

4结束语

水利工程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人民的生产生活都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时代在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导致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在扩大,从而影响着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必须加强和进步,因此水利施工技术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要不断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市场需求,才能促使我国水利工程事业在已经稳步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并持久发展。

参考文献

[1]彭超.水利施工技术及创新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8).

[2]孟玲,代玉旭.关于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9).

[3]张新,黄福珍.探讨水利施工技术及创新[J].科技探讨,2015(2).

[4]欧阳三根.探讨水利施工技术及创新[J].江西建材,2013(3).

第11篇

关键词 渠道防渗技术;水利工程

中图分类号 TV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22-0140-01

1 水利工程渠道防渗实际意义以及作用简析

1.1 水利工程渠道防渗的实际意义

水利工程实行渠道防渗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有效地降低水量的流失。对于节水型农业发展而言,最为有效的技术就是进行渠道防渗,同时这也是中型灌区以及大型灌区进行节水灌溉措施最为有效的办法之一。如果渠道出现了渗漏现象,将直接降低渠水本身的可利用系数,同时还会一定程度的降低灌溉的面积,严重了浪费了本就紧缺的水资源,并且,还会一定程度的增加农民以及灌溉技术所需要的水费支出,严重的甚至会对整个工程的运行造成极大地干扰。所以,为了使得渠道输水收到的损失降低到最小、使得渠水的可利用系数最大限度的提高,必须有计划的实行配水以及应税工作,并且对相应的管理工作合理的提高,同时,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渗技术,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的水量。总而言之,渠道防渗技术的实行是很有必要的。

1.2 水利工程渠道防渗的作用

水利工程渠道防渗的根本作用就是为了适当的减少灌溉用水量、将渗漏的损失降低到最小、同时提升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除此之外,还可以对渠床本身的糙率系数有效地降低,使得渠内的水流速度加快,从整体上提升整个渠道的送水能力。与此同时,还来了个有效地减少工程维修所需要的费用等。

2 水利工程渠道防渗的种类区分以及对应的使用条件分析

水利工程渠道防渗的种类一般分为土料类、水泥土类、石料类以及膜料类、混凝土类5类(见表1)。

3 水利工程渠道防渗有效措施分析

3.1 土料方面的防渗措施分析

对于土料而言,其用于防渗时所需的造价比较低,需要的投资比较少,并且可以进行就地取材施工,但是耐久性并出众,如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冻融作用,便极易失去原有的防渗能力,一般情况下被用于气候相对比较温和稳定的小型或者中型渠道。在进行施工时,对于土料的原材料而言,必须首先进行粉碎并且过筛,其目的是为了将原材料中含有的一部分有机物质不合标准的树根、草皮以及表层土等进行清除。在旌工过程中,必须对其含水率以及配合比进行严格的控制,一般情况下选择先进行干拌后再进行湿拌。最终防渗层的厚度一般保持在15厘米左右,并进行分层铺筑施工,在铺筑过程中必须将进行实时的夯实操作。当整个防渗层完成铺筑以后,需要加强对其的养护工作,切勿过度暴晒以及受到冰冻。

3.2 混凝土方面的防渗措施

就目前而言,在我国防渗施工中混凝土的应用是最为广泛的,因为其本身具有良好的防渗性能,突出的抗冲击能力,以及良好的耐久性能,使其在管理过程中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在进行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施工设备相对比较多,并且相应的施工工艺比较复杂,在原材料紧缺的地方进行施工将极大程度的提升造价。在进行施工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必须在水里中加入一定的早强剂以及减水剂,相应的石料应该选择1级或者2级石料,当混凝土预制板完成初凝后,便可实行拆模处理,当强度达到了预期设计强度60%以后便可进行运输,对于砌缝的处理,可以选择用水里砂浆进行填补压平处理,当现浇工序完成后,需要进行及时的维护保养。

3.3 块石方面的防渗措施

砌石防渗要求不高时,可采用干砌勾缝的护面防渗技术,防渗要求高的时候,就要采用浆砌块石护面防渗技术,分为护面式和重力墙式两种。石料的规格一般是长40 cm~50 cm、宽30 cm~40 cm;

块石、料石厚度一般在15 cm~30 cm之间,石板不小于3 cm,且要求有一面比较平整。衬砌的石料要质地坚硬没有裂纹。前者工程量小,投资少,应用较普遍;后者多用于容易滑坍的傍山渠段和石料比较丰富的地区。

3.4 膜料方面的防渗措施

膜料防渗本身具有良好的防渗漏性能,并且材料本身的质地比较轻巧,运输便宜,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以及抗腐蚀性能,施工过程中工艺简单快速,造价最低。但是膜料本身的抗穿刺能力比较弱,并且极易老化,与土之间的摩擦系数较小,并不满足渠道本身的边坡稳定性要求。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的提升施工的质量,应当对土保护层以及膜层的完整性进行保证。同时,当渠槽进行过灭草处理以后,必须根据渠道的实际大小,将整块膜料进行加工,最终成为大幅,并且从整个渠道的下游部分向上游部分进行铺设施工,膜料本身应当保持小的褶皱,与渠道地基平贴在一起。

4 小结

综上所述,对于水工施工而言,水利渠道相关的防渗工程是整个施工过程中最为主要的技术之一,需要相关的研究人员以及施工设计人员更加深入以及广泛的研究。所以,在进行相应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必须积极、认真,并且最大限度的减少渠道出现的渗漏水情况,这也是目前而言对水利渠道工程进行改善最为主要的任务之一,同时也是从根本上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重要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何武全,邢义川.渠道防渗抗冻新材料与新技术[A].第二届全国灌区及水工建筑物防渗抗冻胀技术与生态建设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0.

第12篇

1.1政府重视不够

政府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各级政府部门对水利科技的推广应用普遍不够重视,很多地方没有成立推广机构,缺乏较为系统的水利科技推广政策法规,缺少针对水利科技推广应用的扶持政策。

1.2标准化环节薄弱

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是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等应用于工程建设的依据,而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的形成往往需要较大量的工程实践和较长的时间周期,因此新技术在初期很难有相应的标准化依据,受此限制,设计、施工和项目法人往往不愿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造成水利科技推广工作面临重重困难。

1.3专项推广经费不足

水利科技研发和推广离不开资金支持,按照发达国家科技投入的经验,科研、开发、推广的资金比例一般为1:10:100。在我国,经费不足是制约水利科技推广的瓶颈,具体体现在推广机构运行经费不足,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应用缺乏财政扶持等。

1.4水利科研和推广应用脱节

水利科研和推广应用存在脱节现象,一是水利科技创新项目立项和验收对推广要求不明确,很多科研团队将工作重心放在项目的申报、完成和验收上,验收完成后就束之高阁,没有开展项目后继推广工作;二是科研院校的科研方向与水利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没有将科研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存在“纸上谈兵、闭门造车”的现象。

1.5专业推广人才匮乏

水利科技推广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从事推广工作的人员不仅要善于营销,还要具备一定的水利专业知识。目前,省、市、县推广机构的工作人员大多兼职技术推广工作,知识结构、工作时间都难以满足水利科技推广工作的需要;技术持有单位一般会组建营销团队,但其优势在市场营销,而水利工程一般为公益性项目,以财政投资为主,在水利科技推广过程中既要具备一定水利专业技术功底,又要善于与水利主管部门、设计和施工单位进行沟通,目前相当部分企业营销团队欠缺这样的经验和能力。

2促进水利技术推广应用的对策

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促进水利科技的推广应用,需做好以下工作:

2.1提高政府重视程度

水利科技的推广应用离不开政府的推动,政府的重视程度、推广的力度,在一定程度决定着水利科技的应用程度。为促进水利科技的应用,政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推广机构,出台鼓励政策,引导水利科技研发和应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增加水利科技推广资金,建立水利科技示范基地,总结应用经验,扩大应用范围。

2.2加强水利科技标准化工作

为使水利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有据可依,需加强标准化工作,适时制订技术标准,编制规程规范,促进水利科技成果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一是鼓励新产品或新技术申请专利;二是委托权威机构进行第三方鉴定,考虑到水利科技推广成果大部分属于企业、事业单位自行开发的一般应用技术成果,由技术持有单位或研发单位自行组织的专家评审会,缺乏公正性和权威性,一般对技术推广效果不明显,可建立针对水利科技推广的鉴定认证制度,选择具有相关水利资质且不以赢利为目的公益性事业组织为鉴定机构,对水利技术(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做出技术评价,颁发推广鉴定证书,为水利技术(产品)的选择和推广提供有力依据;三是将已成熟的技术或产品标准化,对于已经相对成熟,取得一定市场份额,且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的技术或产品,向质量监督部门申请制订技术规范或技术标准。

2.3增加推广经费预算

经费保障是开展水利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基础,在水利科技推广市场化不足的情况下,尚需政府对水利科技推广予以财政支持,一是在年度水利经费预算中,适当增加对水利科技推广经费的预算额度;二是在水利科技创新项目经费预算中,对有推广需求的科研成果,单独设立推广经费;三是在水利基建项目立项前期的概预算中,设立创新技术和材料使用费;三是对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工程项目适当提高财政补助比例。

2.4加强信息交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在水利科研要坚持问题导向和市场导向,在申请立项阶段和验收阶段设立推广应用考核指标。对于应用研究类项目,需在立项阶段,明确该研究成果能够解决目前水利工作中遇到的那些具体技术问题,在项目验收报告中应对立项时所提出的问题予以详细深入说明,验收专家应当对该项目的推广应用范围、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给予明确评价,对于成果转化与推广类项目,需在立项阶段,明确该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具体工程和解决的具体问题,在项目验收报告中应对成果转化和推广过程进行详细说明,重点说明在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所采取的措施,验收专家应当对该项目的推广应用效果做出评价。

2.5加强专业推广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21世纪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水利科技推广同样需要出色的专业推广人才,目前广东省内推广人员不专业、综合素质不高、优秀推广人才数量少的问题尤为突出。建议主要从以下方面解决:一是提高现有推广机构人员的业务水平,定期组织开展相关水利科技推广业务培训;二是鼓励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优秀技术人员和应届毕业生,从事水利科技推广工作,为其设置专门的岗位和编制,改变水利科技推广机构人员少的现状;三是在推广机构的指导下,鼓励第三方水利推广团队建设。建立以人为本的水利科技推广激励和约束机制,使水利科技推广事业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并充分发挥其才能。

2.6建设水利科技示范基地

水利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建设是水利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广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很多水利科技成果成功推广是以建立示范地基为基础才逐步拓展市场的。建立具有特色的现代化水利科技示范基地,应用展示一项或多项水利科技成果,搭建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由实验室、工厂到工程应用的桥梁,探索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解决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促进成果推广应用。

2.7加强网络推广平台建设,加大水利科技推广宣传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