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音乐课观课报告

音乐课观课报告

时间:2022-10-28 06:48: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音乐课观课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音乐课观课报告

第1篇

课例一

一次在课上学生用二声部模唱“月亮下山了”这一发声练习时,由于声部均衡,力度表现较好,获得了极佳的和声效果。学生们意犹未尽,便提出要用和声来表现“太阳出来了”、“山岗静悄悄”等景象。于是,整整40分钟的时间全用于合唱教学。这样的课还能成为一堂“好”课吗?

―――站在新课程的层面看,这未必不能成为一堂好课。

偶尔的不完整性也无妨

或许,我们的“评优课”、“公开课”参加得太多,以至于畸形地追求一堂课的完整性和完美性。我们脑图中的一堂“好课”应该像一首奏鸣曲那样有“引子”,有“呈示部”,有“展开部”,还应该有“再现部”;应该将“聆听、演唱、表演、编创等”有一个均衡的安排;应该将技能性与情感性有机地统一;应该……。在这样的标准下,我们孤立地分析上述课例,它无疑是失败的,我们甚至可以毫不客气地“批判”它为“机械化的技能训练”,但是,如果我们把这堂课放在整个“新课程”背景中,放在一个连续的距离、跨度较长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让学生唱、听、演……不是很正常吗?当我们站在新课程的层面来看待我们平时的音乐课时,我们很多的不敢在“公开课”上尝试的教学行为也应该让它们理直气壮起来。例如:

■刚开始学竖笛一段时间,发现学生怎么也吹不好音阶时,立即暂停原定每堂课用5分钟时间的方案,延长时间来指导学生这一吹奏中呼吸和指法方面的难点。

■发现学生对《三只小猪》音乐十分感兴趣,而且很想把这段音乐编成音乐剧时,便可用余下的时间将这一段音乐排练成一个音乐剧在课堂上进行表演。

……

类似的课例还有很多,可需要重申的是,虽然追求音乐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完美性是我们的目标,但我们不必过于追求一堂课传统意义上的完整性、完美性。一节课从设计到完成,始终处在动态过程中。它一直处于自我构思与实际教学之间的反复对话,是一次次实践之后的对比、反思和提升。因此,我们更应该将音乐课堂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设计和追求;更应该给各种没有确定性的出现留下足够的空间,并把这些不可预测的事件作为课堂教学进一步展开的契机;更应该关注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沉睡的潜能是否得到开发。

课例二

欣赏了《鸭子拌嘴》音乐后,学生们七嘴八舌,一学生说我们可以用学习“音的强弱”的方法,带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来表现这首乐曲,大家一致同意下节课进行编、练、演。还有一学生问“可不可以回家后和同学先练练看?”,我说“当然可以”。在下一节课里,学生不但创编了《鸭子吵架》,还编创了《鸭子捕鱼》、《鸭子打水仗》、《鸭子游戏》、《鸭子回家》等很多小组合作的作品。

―――站在新课程的层面看,这应当成为一堂好课。

间或延长课时也无可厚非

一种具体的做法在重复了千百次后就会变成习惯,一种习惯在同一的价值观的认同下则会形成一种规范。我们的音乐课有很多规范:学期一开学,我们就得制订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进度;在备课时,我们会根据教参和自己的理解安排课时……这一切都按我们的意向进行着,于是上课也尽量紧扣目标,尽量在规定课时内完成。而对于这一切,我们都已经习惯了。如在上述课例中,我们可以按教学设计的意图来完成教学计划,但对于学生来说,这堂课还会是成功的?还会令他们难忘吗?答案肯定是“不”。

课堂知识,新课程中理解为包括教科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等。而由师生互动产生知识比重已呈加大的趋势,这就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活动。在我们的新教材中,仅一册教材就提供了学唱歌曲21首,欣赏歌(乐)曲20首,编创与活动10个。这其中有大量为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歌(乐)曲。有了兴趣,就有了编创的激情,这后续的发展得借助于延长课时来满足孩子们的创作、表演欲望。于是这样的课便具有了生长性,课堂里的音乐生活便丰厚了起来。

类似这样的课例在新教材的实践中还有很多,但需要重申的是,我们对待任何事物都应一分为二来对待,延迟一个或几个课时,并不等于每堂课都可以不完成任务,每一项内容都可以拖延时间。我们的出发点是引导学生如何自信地学、快乐地学。这就要求教师的备课要充分研究学生的特点及其与教材间的关系,努力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契合点,从而真正把教和学结合起来,使师生的互动和心灵的对话成为一种习惯,这样的课堂才具有生产性。

课例三

一次在上《音的强弱》这一课时?熏

学生生很不配合(他是班里最淘气的学生,所有的课任教师都这么说),不是将手中的自制乐器敲得很响,引起大家注意,就是去欺侮左邻右舍的同学。于是,小报告此起彼伏。课堂中出现了这么“不和谐的音符”,应该想办法“解决”。于是停下课,花了几分钟时间进行“软硬兼施”的教育,尔后还请他担任了全班小朋友最羡慕的角色――用钹演奏闪电。结果一直到下课,他都认真而快乐地参与着教学活动,不再调皮捣蛋。

―――站在新课程层面看,这也应该属于一堂好课。

追求音乐性与严格课堂常规是不矛盾的

音乐课是一门艺术性极强的课,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音乐课里严格的常规。孩子们聆听音乐时必须做到静听;唱歌时不应该大声喊叫;为歌(乐)曲伴奏时必须合着节拍;与人合作表演时应该有较好的合作意识等等。诸多的音乐教学常规慢慢引领着孩子们向音乐的殿堂迈进。而我们音乐课所追求的音乐性,也只有在这些严格的、科学的音乐教学常规中才能进一步凸显出来。

例如,在上述课例中的 学生,他长期处在一个不被认可的环境中,非常希望通过课堂里的淘气行为来引起老师对他的注意。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就要善于捕捉类似的契机,发现其“善”,巧妙地救其“失。只有经常这样有心地关注每一个孩于,欣赏每一个孩子,久而久之,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音乐课堂就会成为孩子们心灵向往的怀抱。在严而有序的音乐课堂常规下,课堂里的生活才会精彩而有价值,课堂教学的音乐性才会有它坚实的基石,一如飞得再高再远的风筝也不会迷失方向。

第2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在这段时间的工作中我们通过努力,也有了一点收获,我们要做好总结,写好述职报告哦。怎样写述职报告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音乐教研组述职报告范文模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音乐教研组述职报告范文模板一

本学期,学校音乐教研组能按照学期计划,认真贯彻落实《音乐课程标准》,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水平,在教务处的指导以及我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现就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工作

1、组织学习,制订计划。

开学初,组织全体音乐教师进行学习,共同探讨。全体成员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根据本学期本册知识体系,注重知识与知识、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及教材的应用性制定教学计划。

2、认真备课,优化课堂结构。

根据教务处制订的备课格式,认真备课,音乐教师能做到认真分析教材,分课时备课,突出重、难点及解决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各年级段的特点,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低年级的音乐课资料丰富、充满情趣,教师能做到用语言优美,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歌曲的资料,让学生充分活跃起来;中高年级在注重歌唱教学的同时,突出欣赏和乐器进课堂教学。在整个课堂音乐教学中,有的教师还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在教务处的指导下,认真抓好教学常规工作,开好每一次教研组会议,检查督促备课、按要求撰写教案,进行教学常规的规范和检查,对发现不足之处立即纠正。

4、抓好培训学习。本组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己订阅各类有关音乐教学的刊物进行自学。用心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业务学习,开展听课活动,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二、课改教研工作

1、用心参与学校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围绕本组课题,结合课堂教学进行课题实践,本学期全组有4位老师参加魅力课堂屏蔽,受到听课老师和教研员的认可和好评。

2、开展校本课研工作。今年音乐组的兴趣小组开设了舞蹈、合唱、鼓号队,各兴趣小组教师都能按照学校要求认真备课,上好每节课。

3、进行学生评价改革尝试。根据上学期制订的音乐组考试评价改革方案,全组教师进行了考试评价改革尝试,更全面、客观的评价每位学生,发掘他们的闪光点,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以上是我组教研工作总结,我组会不断努力,提高本组的教学潜力,争创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队伍。

音乐教研组述职报告范文模板二

本学期,学校音乐教研组能按照学期计划,认真贯彻落实《音乐课程标准》,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水平,在教务处的指导以及我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现就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工作

1、组织学习,制订计划。

开学初,组织全体音乐教师进行学习,共同探讨。全体成员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根据本学期本册知识体系,注重知识与知识、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及教材的应用性制定教学计划。

2、认真备课,优化课堂结构。

根据教务处制订的备课格式,认真备课,音乐教师能做到认真分析教材,分课时备课,突出重、难点及解决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各年级段的特点,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低年级的音乐课资料丰富、充满情趣,教师能做到用语言优美,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歌曲的资料,让学生充分活跃起来;中高年级在注重歌唱教学的同时,突出欣赏和乐器—口琴进课堂教学。在整个课堂音乐教学中,有的教师还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在教务处的指导下,认真抓好教学常规工作,开好每一次教研组会议,检查督促备课、按要求撰写教案,进行教学常规的规范和检查,对发现不足之处立即纠正。

4、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家长开放日任务。李善意、陈丽静、施榕几位教师都进行了精心准备,认真备课。音乐组安排了开课老师的听课、评课活动,对公开课进行质量把关,几节课在家长开放日上都受到听课家长的好评。

5、抓好培训学习。本组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己订阅各类有关音乐教学的刊物进行自学。用心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业务学习,开展听课活动,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6、抓好本组的师德建设。本学期利用业务时间组织组员进行师德规范学习,要求组员严格遵守教师道德规范的要求,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讲带侮辱性的伤害学生身心的话;正确对待特殊生,遇到突发事件能冷静对待,理智解决,体现为人师表的良好素质。

二、课改教研工作

1、用心参与学校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围绕本组课题,结合课堂教学进行课题实践,本学期全组有4位青年教师上了探讨课,受到听课老师的认可和好评。此外,由夏青老师指导、陈晓华老师执教的综合音乐课——《我的家在日喀则》,还参加了福建省新课标录像课比赛,由于课程设计新颖,贴近课改精神,该课全省一等奖的好成绩。都组织组员撰写有关课题的阶段小酷,取得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2、开展校本课研工作。今年音乐组的小本课程开设了舞蹈、合唱、号队、京剧、越剧班,各个校本班教师都能按照学校要求认真备课,上好每节课。此外,京剧班的同学的节目还走出校门参加了多项交流演出,如:开学初九月份,学校京剧班的同学参加了福建省庆祝教师节大型文艺晚会演出;11月份参加了福州电视台“酷酷小童星”才艺展示节目录制;12月份参加了第xx届全国“华夏园丁大联欢”代表欢迎晚会演出。为了保证节目的质量,音乐组的教师加班排练,组织了多场专题会议、走场、彩排,付出了辛苦的劳动。几场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小演员们精湛的唱腔和精彩的表演,受到领导、来宾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在全省引起很大反响,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拓宽了路子。

3、进行学生评价改革尝试。根据上学期制订的音乐组考试评价改革方案,全组教师进行了考试评价改革尝试,更全面、客观的评价每位学生,发掘他们的闪光点,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4、举办学生特长展示音乐专场比赛。为了给学生更多展现自我的舞蹈,音乐组配合学校德育处,在本学期十一至十二月份举办了舞蹈、器乐、声乐三个门类的音乐才华展示比赛,透过组织报名、预赛、决赛,共有一百多名学生在比赛活动中获得好成绩。透过活动,让学生额树立了自信,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音乐教研组述职报告范文模板三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之间学期又将结束了。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是极其繁忙而又琐碎的。这半年来,音乐教研组在校长室及教导处的正确领导下,在每一位音乐教师的大力协作下,顺利完成了学期初定的目标,取得了较为令人满意的成绩。现将本学期的教研活动作如下总结:

一、认真组织音乐教研活动

本学期,音乐教研组在教研活动中继续认真贯彻《艺术课程标准》,以深化课程改革为核心,深入研究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组织了一系列与之有关的教研活动。如学习《让音乐课堂成为充满艺术灵动的音乐之旅》、学习研讨《静悄悄的革命》等教研资料,让教研组的每一位老师都能在教研活动中学习到新的教学理念及优秀的教学方法、手段,来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

二、认真备课,优化课堂

刻研组内还透过公开课、研讨课、参赛课等活动来进一步提高老师的教学潜力。本学期戴俊老师率先带头,在学期初的句容市音乐教研活动中执教了示范课《绿叶》,受到了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冯丽老师结合音乐教研的目标,送教石狮小学上了音乐研讨课《颠倒歌》,在向家长开放活动中,开设了《大鹿》,以其新颖的教学理念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韩利、孙君老师也分别在组内上了《共同拥有一个家》和《买菜》的教研课。在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中,冯丽、韩利获得一等奖,孙君、戴俊获得二等奖。冯丽老师还被教育局评为“教坛新秀”。在对华阳片教学开放活动中,韩莉老师的《神奇的节奏》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在此基础上,再接再厉,认真参加了镇江市信息技术在课堂的应用比赛活动,透过参赛,使她在教学业务上有了长足的进步。

三、教育教学研究硕果累累

冯丽老师撰写的教学论文《音乐属于每一个孩子》在获得镇江市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的基础上,又送江苏省参加比赛并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在镇江市中小学“新课程、新课堂、新走向”优质课评比中,韩利老师获得一等奖,樊国娟老师获得三等奖的好成绩,樊国娟在镇江市第四届教育科研优秀案例评选中荣获二等奖。戴俊老师还获得“句容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的称号。

四、用心开展兴趣活动,参加小学生文艺汇演。

在认真开展好教研组工作的同时,音乐教研组还配合学校工作,用心举行校园艺术节,透过各项文艺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也为我校挖掘了一批艺术新苗。活动的成功举办和音乐教研组的各位老师的努力协作是分不开的。在句容市“新苗杯”器乐比赛中,韩利老师辅导的学生获得好成绩,她本人也获得了指导老师奖,同时还被授予“江苏省音乐考级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在“华阳中心小学首届教师故事讲述大赛”中,韩利老师也荣获一等奖。

本学期的活动,是参加了句容市小学生文艺汇演。各位老师利用自己带领的兴趣小组的成员,经过精心的策划,充分的准备,刻苦的排练,精选了四个节目参加比赛。在汇演中取得了三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的优异成绩。《鼓风》《快乐的小猪》还获得了创作奖,孙君等五位老师也获得了指导奖。其中,拉丁舞还被选中在镇江市文艺展演中演出,并录制了光盘参加江苏省的比赛。

第3篇

由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和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举办的全国《新课程研讨会暨中小学音乐教研员培训班》于2004年4月25日至29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200多位省、市、县(区)音乐教研人员和骨干中小学音乐教师及部分高师的同志参加了研讨和培训,期间不仅针对当前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安排了专题报告、论坛与对话、课堂教学成果展示与点评,还特别针对当前音乐教育改革形势下音乐教研工作的开展进行了专门的研讨。教研工作研讨活动原本只是要求教研员参加,但许多音乐教师也放弃了自由活动,自发地参加进来,一个能容纳200人左右的会议室座无虚席,许多没有找到座位的老师甚至是站在后面参加了整个半天的活动。

研讨活动首先安排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和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两个国家级课改实验区的音乐教研员对课改实验以来音乐教研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汇报和交流。

深圳市南山区音乐教研员张开军老师汇报的题目是:《课程改革中教研员该做什么》。新课程实施以来南山区狠抓了教师的培训工作,首先通过理论的学习解决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的思想观念问题,在培训中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法,把音乐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进行管理,做到每次培训有目标、学习有考核、结业有跟踪。其次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提出;从每堂课的教学入手,将新的教育理念转变为实际的教学行为,教师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以学定教”,注意将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到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之中;从学习评价入手,爱护学生的求知欲,尽可能挖掘和激发孩子的潜能,激励和促进学生的音乐学习:从课堂需要入手,鼓励教师开发和使用视听资料,并相互进行交流;从专题研究入手,通过说课等形式,展示研究课题,引领教师走科研之路。在教师的培养和管理方面,关爱教师,为每位教师建立成长记录袋,注重名师的培养,鼓励教师成名成家,让教师有成功感、成就感,一改以往优秀课、示范课、模式课而为研究课、个性课、特色课,为教师的发展创造了宽松、优良的环境。

太原市迎泽区音乐教研员连华老师就《寻找音乐课程改革的支撑点》,从四个方面汇报了迎泽区作为国家级课改实验区在音乐教育教研和管理方面所做的探索和研究。一是抓好音乐教材培训,落实音乐课程改革的基础点,三年来,太原市迎泽区每学期都聘请专家进行教材培训,解决教师对教材的整体把握问题,为了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将培训时间由开学前调整到开学一个月后,使教师在有了一定实践基础、产生了问题之后,再带着问题聆听专家的讲座与辅导,与专家进行实质性的、面对面的交流。二是转变教研方式,找准课程改革的突破点,太原市迎泽区采用了“抓典型课例,探索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抓课题研究,积极推进课程实施”等多样化的方式,抓典型课例,主要是采用“一课多教”和“教好一课”的方法,目的是鼓励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对课堂教学的不断改进;抓课题研究,主要是立足教学实践开展教育科研,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作为研究的课题,提高研究的实效性和实践性。三是立足课堂,构建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四步走的形式,即:第一步兴趣教学;第二步找准兴趣与教学任务的结合点;第三步关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审美、创造价值;第四步落实音乐课程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音乐课堂教学改革步步走向深入。四是课改后音乐教学所产生的新变化,通过扎扎实实的培训、学习、研究和探索,教师对新课程有了崭新的认识,在备课、角色转变、对教学行为和活动的反思、课堂的组织形式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使音乐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提高审美素养、发展音乐兴趣、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的阵地。连华老师的汇报生动活泼,不仅有生动的事例,而且还不时穿插有音乐教师上台对“一课多教”和“教好一课”等活动实际操作过程的介绍,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

这次教研工作研讨活动中还特意安排了有三十多年音乐教研工作经验,我国第一批专职音乐教研员的代表,全国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原上海市音乐教研员郁文武老师就几十年来对音乐教研工作的认识与体会、职责与方法等问题与到会的教研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郁老师谈到,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研员,首先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宽广的胸怀、强烈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在工作中要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两手抓,教研方面要熟悉政府部门颁布的各项法规,了解当前先进的教育思想,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有深入的研究;科研方面要从搞好调查研究入手,及时发现典型经验,不断寻找和总结音乐教育的规律,抓好课题研究,做好学科报告。在工作中,要做到既是教学的研究员、活动的策划员和基层学校的服务员,同时也是音乐学科的带头人。音乐教师的代言人和群众音乐活动的组织者,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上靠领导、下靠群众、背靠专家,争取大家对自己工作的支持,与方方面面加强合作,与国内外的同行建立广泛的联系,了解音乐教育的前沿信息。通过郁老师的报告,与会的同志对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音乐教研员,教研员从哪些方面着手开展工作,如何开展好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工作有了明确的认识,郁老师最后还谈到了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研员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要具有比较深厚的本体知识和理论功底,要具备较强的评课、指导教研活动的实践能力,要具备课题的开发、协作和组织能力,要有较好的文化底蕴,要了解和熟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具有敏锐的前瞻性和规划能力,要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等等。

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教研员们相互交流了音乐教研工作的经验,共同探讨了新形势下音乐教研工作的任务、内容和方法,进一步明确了今后音乐教研工作的方向,大家纷纷表示,今后要进一步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推动各地音乐教研工作的开展,使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第4篇

关键词:音乐;趣味;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247-02

小学生是一个天真活泼可爱的群体,看到他们就让人打心眼里喜欢,看到他们就看到了快乐。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更是如此。怀着一颗童心,播撒爱的种子,渗透到童年的海洋里,那将永远是一件快乐的事。我的爱我做主,我愿意用爱的趣味性教学,来完成自己的园丁事业。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要求音乐课程要力求体现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以此应贯穿教学过程始终。为此小学音乐课必须与时代变化相接轨不断与时俱进,不仅教师要传授知识更强调教师要充分发挥音乐课的美育功能,培养学生审美观。

新课程改革要求尊重每一个学生,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不应强迫学生做他们不愿做的事情。应该把音乐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那么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等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激发每一个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投入到音乐学习活动中来,从而与教师形成一种愉快和谐的教学关系;因此,我们应把学习兴趣归还给学生,让学习成为学生一种自觉的意识。让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音乐课,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享受体验,这样音乐课堂便能成为学生精神上的家园,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最美好的东西。从而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兴趣是趋使人活动的一种力量,学习兴趣则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新课标下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运用大自然中的五彩缤纷来引导学生想象和表现音乐。注重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教师不会一上来就教一首歌该怎么唱,而是先让学生凝听、感觉,再开始解说,“一首歌会分首次凝听、再次凝听和最后凝听,让学生学会本身去感觉音乐的魅力。”也可以讲故事给学生听,甚至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边边表演边讲,让学生从故事中找到吸引力,从面听进去,就融入了音乐课堂的氛围,借着这股子劲,继续填充,既而完成教学。尽可能的给学生都分配上角色,让学生来表演,让学生参与进来,效果会更好。

在音乐课中创设情境,会使音乐课充满精彩、有趣、生劝、活泼的科学氛围,激起学生参与欲望,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心理满足以及情感的共鸣,这样可以提高音乐课的效果和质量。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让每个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创造力充分表现出来,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多样性。作为教师,读书绝不能仅限于读教材,读教参,读教辅资料,这只是小备课之需。新课改下的教师,更应该树立大备课观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可以这样说,教师的阅读量和阅读率决定了课堂上每一句话的分量。当老师怀着一个被奥斯特洛夫斯基、克利斯朵夫等形象激励过;被先秦神话、唐诗宋词、舒婷、海德格尔的诗意浸润过;被叶圣陶、陶行知、魏书生等教育家营养过;被真、善、美洗礼过的心灵走进课堂时,你一定会引经据典、激情满怀,你的课堂也一定会呈现出生机盎然、春色满园的景象。如果我们再能把读书和教育教学研究结合起来,用读书指导教学,以教学促进读书,那么二者将会相得益彰,我们的学生就会自觉、自主、兴趣盎然的遨游知识海洋。而舞蹈更是一种美的教育,通过读书让学生产生对真、善、美等舞蹈形象的热爱,感染他们的思想、品质、情感,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美感教育,影响和陶冶人们的性情与品格。

音乐的要素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是节奏,身体的反应是把握节奏最简单的方法。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采用拍手或是踏步等身体参与形式来把握节奏。通过音乐信息的传递,让学生听到音乐、表现音乐是能动起来,以表达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比如《拍手歌》,就能很好的表现节奏。

每个音乐教学内容都能找到其趣味性的体现,只要教师积极、努力去挖掘音乐教材中的趣味,爱就自然体现出来了,创设良好的音乐趣味环境,愉快的学习,正确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就能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乐趣,表现出美,体验爱的享受和感染,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警告说:“教师是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我们再也不能在教育中为学生戴上各式各样的枷锁,“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给学生一个自我探索、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的空间。作为教师,我们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坚持"先成人,再成才"的育人理念,用智慧去启迪智慧,用人格去感化人格。广大教师是新时代教育的主力军,在教学改革中起关键作用,因为只有高素质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因此,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师只有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潮流,开拓进取,努力创新,才能适应前进中的教育改革要求。

参考文献:

[1]谢剑芬.谈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院,2012,14(3):130-131.

第5篇

一、改革课程教学模式

现代课程观包括课的设置和课的进程两方面。课程改革要以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能力提高贯穿教学全过程,要以培养“音乐+教师+人”的综合型人才为目标,要将课堂教学、教学评价与反馈结合起来。

(一)调整课程设置

现有音乐教育专业课程除学校基础课程外,专业课分为必修课、限选课和选修课三大块,其中最大的弊端是教师教育方面的课程仅三门:教育学、心理学和音乐学科教学论,6个学分,占总学分的1/30。即使加上教育实习6个学分,也只占1/15,因此,应增加音乐教育学方面的课程,如中学音乐教育心理学、中学音乐教育案例分析、中学音乐教育思想(史)、新课改的理论与实践等,将教育与音乐教育学科方面的学分调至18-25学分,使其占总比例的1/10-1/7。选修课程是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重要部分,应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结合学校及本土的文化特色,切实保障学生有选修的机会。如通过整合湖湘艺术文化资源,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设湖南民间、民族音乐课程,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充分利用湖南师范大学综合性和师范性的优势,整合系列与文史哲、文理渗透类课程,如文艺评论学、歌词写作、中外教育思想(史)、音乐哲学等课程。

(二)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

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主要是理论课的讲授法和技法课的指导训练法,教学显得过于单一、陈旧。新的理论课程教学要以促进学生思考,促使学生会学、善学、乐学,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为重要目标来设计教学过程,鼓励开展研究性教学实践,课后要留给学生一定的富有创新性的研究任务。技法课程的教学,要突出提高学生的表现力,讲究实效性。要学会运用缄默知识理论来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水平,要将教与学的过程转化成师生平等交流、教学互补的共同探索过程。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要改革过去的一次性终结性评价方法,形成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统一,诊断性评价与成就评价相结合,理论课程、技法课与实践评价多元化,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互印证,平时考察、纸笔测验与表演评分互为补充的适合现代评价理论和适应现实需要的评价体系。如理论课应在闭卷考试外,还要让学生提交论文、报告或心得体会,将平时表现、考试成绩与论文(报告、心得体会)水平综合起来进行评分。技能课不但要评价其表演技能,还要评价其二度创作的意识和能力水平。

二、构建“采、编、练、演、录”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

艺术实践是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渠道。目前,高等学校音乐专业的学生实践自发的多,有组织的少;参加竞赛或协助演出活动的多,自己组织的社会演出活动少;少数优秀学生的实践机会多,绝大部分学生的实践活动少;模仿别人的演出多,有自身特色的具有创新性的作品和演出极少;模仿表演流行曲目和外国作品多,表演民间、民族的曲目少。将学生音乐实践纳入教学环节,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并达到相应的要求才算完成此门学业,其本身就富有实践意义。为了将学生艺术实践落到实处,培养学生保护、传承和发扬湖南民间民族优秀音乐文化遗产的意识,提高学生挖掘、整理、编创、表演等方面的创新知识和能力,增强了解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我们推出“采风、编创、排练、表演、录制”一体化的实践过程来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采风”就是组织学生在民间或少数民族区域去搜集、挖掘民间、民族音乐,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带领学生去工厂、学校、农村去接触和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收集社会音响资料。“编创”是要求学生将采风所得的音响资料进行整理、加工,改编或创编成艺术作品。“排练表演”就是组织学生对编创的作品进行学习、排练,并到社会去演出,特别是去民间或少数民族地区表演。“录制”是利用现有的先进录音、录像条件,对表演作品进行录音或录像,制成音像成品。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和能力水平,自选参加“一体化”实践过程的某一环节或多个环节。评价学生的方式既要看参与艺术实践的过程,也要看艺术实践成果。

三、推行创新型教育实习模式

第6篇

[关键词]音乐课堂 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

爱好音乐艺术是人类共有的本性。可以说人的一生都伴随着音乐,学会如何赏析音乐,分辨音乐的优劣是当今音乐教育一个严峻的问题。古语说的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音乐教育而言,是培养学生终身爱好音乐的情趣和尊重音乐文化的态度。作为教师,我们的首要任务是交给学生一把打开音乐殿堂的金钥匙,为音乐技巧奠定必要的基础。

一、注重培养“倾听”的习惯

高中的音乐课以欣赏为主,教材提供了一大批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时,应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为前提条件。音乐本身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一切感知都是从倾听开始。然而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逐步养成的。首先,教师要造就良好的“倾听”氛围。如以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和优质的音响器材来吸引学生去倾听。其次,教师要根据作品采取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提出难度适中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在欣赏探戈名曲《小伙伴》时,笔者提出:“这首乐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它由那些乐器来演奏的?作品的情绪是怎样的?在表演探戈时,舞者的表情应该是怎样的?”因为提出了问题,就为学生的倾听提出了目的。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如何通过倾听,在音乐中寻找答案。从激发学生“倾听”的愿望,到切实完成倾听任务。当然,中学音乐的欣赏除了在音乐的审美形式中获得愉悦外,更要把注意力放在对音乐情感内涵的基础上。每一项问题的提出、解决和最后情感的升华,都应建立在倾听音乐的基础上。

二、以拓宽学生的“想象”为己任

现代教学的目的,并不是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如何进行自学、自主、自助、自奋和自励。即学生自己能发现问题;自己能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自己能想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最后通过实验或论证来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再停留在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上,而要千方百计、见缝插针式的“设法把学生的思路拓宽。”为了拓宽学生的思路,在教学方法上,要采取多模式,常用的有“启发式、对比式、谈论式、争辩式、假设式”。我们的音乐教材中几乎都有简短的说明介绍。对音乐的理解其实是不受时空限制的,笔者要求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不为课本所局限。笔者在讲授俄国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中的祭献之舞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供一段解说或表演一断情景。音乐一响起,同学们所感悟到的各不相同,有的是以探险为主题,有的是以森林中土族人的祭祀活动为主题,还有的是以血性谋杀为主题。虽然情景大不相同,但有一点共同的感受,音乐阴森恐怖,充满野性。而由这点引申的都是同学们对音乐的理解和丰富的想象。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一切知识更为重要。”在我们的课堂中,教师一定要打破常规,努力把学生的思维解放出来,不要让他局限在某一区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触角”去感知丰富的世界。

三、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习:内在财富》报告中指出:“教育的任务是让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能。”那么,在音乐课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教师只要多动一些脑筋,就可以提供学生很多创造的机会。比如,可给学生提出与内容相关的开放性问题,也可以安排学生向老师自由提问的时间,让学生的思维不断的被激活。长此以往,就会不断产生新点子、新见解乃至新的作品,这些无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最常用的方式。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还经常展开一系列技能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节奏训练,笔者让学生在已有的节奏的基础上,进行节奏接龙。如第一位学生打出×.× ×××× ××的节奏,那么第二位同学从后一拍开始接×× ×××× ××第三位则×××× ×× ×.×……把模仿和创新紧密结合,既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同时又巩固了节奏训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创新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甚至可以运用到考试中去。平时学生最害怕的就是各种各样的考试。在期末考中,笔者没有给学生安排单调的技能或书面考试,而是让学生自由组合,创编一个音乐剧或音乐小品。经过精心准备,最后的期末考变成了一场丰富多彩的展示会。每一个作品都编写了剧本,分配了角色,而且努力用音乐贯穿整一部作品。同学们自编、自导、自演,不仅把所学的音乐作品很好的融入到音乐剧中(作为背景音乐出现),还自己填词改变了许多歌曲。笔者为学生精彩的表演所陶醉,更为学生大胆的创新所折服。我们的音乐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富有创造性的实践中,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

四、让生活中的音乐走进课堂

据媒体报导,现在的学生九成以上都很喜欢音乐,然而却有一大部分学生不太喜欢音乐课。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材内容脱离学生生活,也有教师本身的观念和教学方法脱离学生生活。针对这些现状,笔者力求让音乐课变得更丰富,更加贴近生活。

首先,作为教师要明确一点,音乐从生活中来,而不是从书本中来,要给学生一个真实的音乐生活,而不是一个人造的音乐生活。教育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脱离时代,要真真切切走进时代,把教材内容变为开放式,内容要丰富,形式多样。在现实生活中,大众音乐已经凭借各种媒体对学校音乐教育和学生产生了深刻的震荡。笔者认为学校绝对不能闭关自守,应将音乐学习和学生生活结合起来。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每节课安排一名学生来介绍一首自己喜欢的乐曲或歌曲,并要求他们着重阐述对作品的介绍和对音乐的理解。当然大部分同学都介绍了流行歌曲,作为教师,笔者鼓励他们要有正确的观念和认识,对这些音乐不要统一采用拿来主义,要有自己的想法。学生介绍完,笔者总是作一些简短的评介,逐步引导学生走入健康的音乐生活。现代的学校音乐教育要求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音乐教育内容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更多地联系学生面临的生活环境来设计教学,增加与现代生活的关系密切的通俗音乐等。

马克思曾说过:“正如只有音乐才能唤醒能欣赏音乐的感情,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培养音乐的耳朵,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中培养学生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和修养。让我们走进音乐,拨动感悟音乐的心弦,扬起高雅艺术的风帆吧!

参考文献:�

[1]学习――内在的财富.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学校音乐教材.奥尔夫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第7篇

新课程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它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上,强调要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那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赋予了我们历史的重任,我们就要对学生抱着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做好教育工作。教会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把他们培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而努力。音乐教学怎样育人?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感性途径去感染人、影响人,并将这种审美情感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由此可见,在音乐课中渗透思想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好途径。

二、关键概念界定:

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德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研究现状与分析:

音乐教育是美的教育。它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另外,还有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等教育,从各方面培养学生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情操。在音乐课的教学中,应把思想教育与音乐艺术的美感结合为一体来进行,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四、研究目标、内容、方法:

研究目标: 1、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2、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3、陶冶高尚情操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5、理解多元文化

研究内容:一、认真备课,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音乐教材中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应当认真钻研、分析教材,挖掘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 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在教学各环节中渗透德育教育。德育渗透在音乐教学中不应是生硬的说教,而应有机的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中。如通过音乐课的常规训练使学生养成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学生进入音乐教师、师生问好等训练规范化,使学生养成遵守纪律、尊敬老师的良好行为;基本练习中,可以将德育渗透与各项训练有机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应根据教材,充分调动各种德育因素,贯穿于教学之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学习精神。三、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德育教育。四、教师以自身形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应当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良好的师德修养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有献身教育事业的伟大理想,以为人师表的道德标准衡量自己,培养高尚的情操,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待教学工作。课堂上,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生动形象,歌唱充满激情,琴声优美动听,所有这些,都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感化作用,使学生不仅通过间接的教材内容,更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得到直接的德育教育。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通过各种资料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调查法:

设计一定的调查问卷,对学生品德情况进行调查。

观察法: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德育进行引导,观察学生的领悟情况,并及时记录。

行动研究法:

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实际,通过个案分析,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通过各种资料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经验总结法:

在文献资料和观察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经验,寻找解决途径。

五、研究计划或步骤:

本课程共用时一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XX.8)对课题进行规划,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学习有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第二阶段:资料收集阶段(XX.9—XX.3)通过文献资料收集法、观察法和行动研究法,收集研究需要的资料,并及时地做好记录。第三阶段:总结阶段(XX.4—XX.6)对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并进行全面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六、研究条件分析:

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重要研究课题:

邓艺君: 《小学音乐欣赏认知途径的研究》

《培养小学生音乐想像力的研究》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

《唱游课堂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科研成果的社会评价:

研究课题的实践成果使教研组的成员在音乐教学工作中各方面的素质有一定的提升。在校的反思课、汇智课、平台课、擂台课中显示了明显的成果评价良好。课题论文也曾在片级范围内进行过交流得到良好反映。

3、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

本人是一名从事小学音乐教学的一线教师。可以在实践中积累,便于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研究成果可以很方便地运用于自己平时的教育教学中。

时间保证:1、前期准备阶段:XX年9月。制订实验方案,做好物资准备等工作。积极,稳妥做好研究前的准备工作。

2、中期实施阶段:XX年9月至XX年2月。实施过程中注重课题研究的动态管理,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大胆、及时修正局部研究方法、方式和方向,一切以有利于研究工作为依据,形成初步研究结论。

3、后期总结阶段:XX年3月至6月。以课题研究目标为依据,对课题研究进行科学分析和归纳整理。汇编资料、分析数据,形成结题报告。

4、最终完成时间:

XX年6月份。

4、资料设备:

本课题需要得到学校、社区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特别是低年级教育课程化的实施阶段,为了配合活动的开展,肯定需要落实到课程,课题组成员将一起积极出力,向有关部门请示,完善解决。

七、参考文献:

《中国音乐教育》

《中小学音乐教育》

第8篇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研制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改革背景下进行的,是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整体改革和音乐教育自身发展的一大举措。《标准》的研制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在认真总结和充分吸收国内外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力求超前与创新,在立足中国教育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力求面向世界,为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领会新课标,把握新教材

面对新出台的音乐课程标准和新编的音乐教材,怎样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最关键的就是要尽快更新音乐教师的教育观念。新观念从哪里来,主要来自于加强学习。通过多次的培训学习,我还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是最重要的,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2003年的沈阳学习,我认识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通过听专家的报告(看录像),使我明确了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懂得了课程改革必须从课程功能、结构、内容、评价、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树立了课程意识,初步形成了新的课程观,即对课程有了自己基本的看法,不再把课程局限于“知识”“学科”“教学科目”等狭隘的范畴。教师就要树立正确的理念,明确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现、学生观等。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主动、探究、合作。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

通过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和参加教材培训,使我充分认识到,《音乐课程标准》体现了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贯穿着素质教育的思想,突出音乐课程的审美价值、文化传承价值等。根据音乐艺术的特征和现代教育的要求,按照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审美认识规律,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等崭新的音乐教育理念。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明确了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展示出一种新的设计思路,立足于学生音乐学习方式的改变,关注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科学教育观的突出体现。它的突出特点是: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把“过程与方法”设为课程目标之一。对音乐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通过进行教材培训,我了解了新教材的编写特点,明确了教材所体现的四个教学领域:即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二、树立新观念,上好音乐课

1.重视审美教育

有观念才有行动。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我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的基本属性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因此,音乐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审美教育,从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作为第一个教学理念。但长期的音乐教学存在着“重技轻艺”的倾向,即重视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艺术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许多音乐课理性有余,情感不足,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在乐理知识、识谱和被分解后的音乐中找不到乐趣,不能进入音乐,哪里还谈得上审美。所以音乐课程标准中,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了第一个课程目标。

针对当前的音乐教学情况,我首先改变了观念,正确认识到了音乐教育的性质。提出了三个主要目标在教学中去努力达到,即强化以审美为核心,加强基础能力培养,拓宽音乐文化视野。强化以审美为核心包括:情感的培养过程,以创造为中心,音乐愉悦性特征等;加强基础能力培养包括:感知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拓宽音乐文化视野包括:弘扬民族民间音乐,学习世界优秀名作,了解时代气息音乐文化等。在音乐教育中强化情感、创造、愉悦的教学活动,那么审美教育必然能得到“强化”,其结果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2.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突破口,例如:在学习歌曲《唐老伯有个小农场》时,我注意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通过多媒体演示,声情并茂。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一切都迎刃而解,真正体现了魏书生教学思想中的“愿学”.

3.改进教学方法

做为一名教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会给学生一个活跃的课堂.在教学中,我较注重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在音乐故事情景创编时,每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特别高,我充分把握时机让学生随着音乐自编自演,调动他们全员参与,随时参与指导,并且,及时肯定他们的创作,这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三、研究新问题,感受新收获

一个学期来,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亲身参与课堂教学改革,深入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开拓思路,创新方法,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全面实现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课堂教学改革的。

1.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将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例如:在学习歌曲<<唐老伯有个小农场>>时,让他们利用好耳朵多听多学多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引导学生喜爱音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通过音乐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像,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渠道,学校和教师要为全体学生提供足够的音乐教学时间、空间和条件。课上课下要求学生多积累多创造动听的声音,音乐能力的客观差异,要求教师对所有学生给予普遍的关怀和鼓励,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对音乐特长学生应给予相应的指导,例如,成立二课活动小组,并引导和鼓励他们关心集体的音乐学习,促使以点带面。

3.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例如,律动音乐«向前走»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与学生一同活动,同时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便于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便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

总之,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实验对我已初见成效,但是我仍觉得传统的教学模式丢不下,新的教学理念没有完全树立起来,在创新面前畏难发愁,在教学实验上迈不出新步子,新教材老教法现象仍然存在。

今后的音乐课程实验改革工作,如何使观念到位仍是重要问题,教学实践中我还要勇于大胆地去探索、创新、实践,要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去追求,去不断完善、总结并上升到理论高度,从而探索出一条音乐教学改革的新路。

以下是我在教学中工作中的一些困惑,希望得到音乐教育工作者一同探讨:

1.怎样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

2.两极分化怎么办?怎样实施差异教育?

3.怎样处理好开放与规范的关系?

第9篇

关键词:课堂管理 自主管理 纪律管理 卫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8--01

高中音乐鉴赏课是一节师生双边活动极其活跃的课程,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去体验,感受音乐,认真聆听音乐,组织学生积极思考、乐于探究,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角,需要师生之间是互动合作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

然而,如果不能很好地管理好课堂纪律,管理好教室卫生,师生之间就不可能非常默契,也不能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课堂上总会有少数学生习惯差,要么违反纪律,要么不讲卫生,针对这些情况,我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思考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一、民主选举“纪律督查”,协助老师管控课堂纪律

以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边忙于教学,一边忙于管理违纪的学生,经常搞得顾此失彼,甚至出现学生不服管理顶撞老师的事件,使教学双边活动受到严重的影响。

于是我通过学生自主管理的模式,既管好了纪律,又保持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仅转化了师生之间的对立关系,而且提高了教学效果。

通过学生的民主选举,推出一名“纪律督查”,教师当众宣布“纪律督查”的权利和责职:“纪律督查”有权管理每一个学生,违纪学生要服从管理,对少数不服从管理的学生,由纪律督查报告音乐老师进行协调处理。“纪律督查”的要以身作则,遵守纪律,如果课堂上出现了违反纪律的情况,教师首先问责“纪律督查”。

我发现,学生自己选出来的“纪律督查”,他们没有对立情绪,这一点要比老师直接任命好,这个选出来的学生往往就是班级里的“刺头”,他做了“纪律督查”后,感到了老师同学们的信任,有了荣誉感,自己也不再象以前那样调皮了, 积极性、自觉性都很高,仿佛象换了一个人似的。

最后我说:“相信大家选出来的,一定是大家信任的,能力强的同学,希望大家以后配合纪律督查的管理,共同搞好音乐课的教学。”

更可喜的是,通过这一个措施,对于“差生”的转化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个“刺头”一旦做了“纪律督查”,他自己就不再违反课堂纪律,而且认真的管理其他同学,班级里和他玩的好的那几个小“刺头”也渐渐变好了。原来,这一伙的头就是那个“纪律督查”,俗话说“擒贼擒王”,这句话用在学生身上似乎不恰当,但效果就是这样,一个班级调皮捣蛋的往往就那几个,而这几个学生转好之后,班级的纪律氛围就会有大转变。

这一学生自主管理的模式有了一举多得的效果,纪律督查不仅带动那些调皮的学生遵守纪律,而且还常帮助老师管理全班的纪律,老师的授课过程变得流畅, 教学几乎不会受到来自学生违纪的干扰。

二、民主选举“卫生督查”,管理音乐教室的卫生

音乐教室是一个公共教室,往往会有多个班级轮流来这里上音乐课,所以卫生也是一个比较麻烦的管理问题。

因为每节课间的时间只有十分钟,学生从音乐教室回到班级,或许还会有学生要上厕所之类的事情,所以课间时间非常紧张。如果下课后再留人打扫音乐教室,下一节课学生往往要迟到,而通过学生民主推选“卫生督查”帮助老师有效地管理卫生,就解决了问题。

具体措施是:下课前3分钟,担任“卫生督查”的同学对全班每个同学进行卫生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纠正。这样老师就能专心上课,教室的卫生状况也很好,根本不需要课下再留学生打扫。

第10篇

关键词: 竖笛教学 流动儿童 校本教材

笔者所在的学校,100%的学生都是流动儿童,而竖笛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它结构小巧、音色优美、携带方便,学生上手快,且价格便宜,笔者认为它是课堂乐器的首选。在刚接触竖笛时,学生对竖笛演奏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但在学习不到一学期后,热情渐渐减少。排除主观原因,笔者认为客观上最主要的是音乐教材中内容安排不够合理,主要包括:(1)教学课程数量过多,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2)教学内容难度跨度较大,次序安排不合理,加大课程实施的难度;(3)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不符合各年段流动儿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笔者根据教学经验,从流动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结合音乐教材及竖笛调查问卷分析报告进行梳理、总结,以期初步归纳,探讨总结出一些挑选适合流动儿童竖笛学习的校本教材内容的方法,希望广大研究者多批评指正。

一、科学安排教学课程数量,关注教学质量

竖笛校本教材内容的确定需依据学生群体的学习能力,竖笛的教学内容包括:识谱、呼吸、吐气、指法等,内容很多。但音乐教材中每册只罗列大量的乐曲,由于流动儿童本身的音乐素养普遍较低,每星期音乐课只有两节,还要学量的歌唱、欣赏曲目,每首乐曲都练习根本无法完成。

为了确保不影响音乐教材歌唱、欣赏内容的学习,笔者认为每学期从教学总课时40课时中抽出8课时左右的时间用于竖笛教学就差不多,这样学生每两个星期就可以上一节完整的竖笛课,有利于学生竖笛技能的不断积累。初学时,一定量的巩固练习乐器的基本技能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流动儿童的学情,每学期8课时中学习呼吸、指法、吐气、识谱等技能一定要保证两三课时的时间,剩下的五六课时预期可以学习一两首乐曲。

二、教材内容难度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一)突出演奏技能教学,扎实基础。

大部分流动儿童在学习竖笛前没有接触学习过其他乐器,这就要求音乐老师在教授时在呼吸、指法、吐气、识谱技能方面要细化,特别是在指法练习时音程的练习非常重要,进行了音程练习,学生就掌握了基本音阶的转换技能。但在音乐教材中,根本没有提及,如果老师课前不认真钻研规范教学内容,那么出现三年级学生掌握了基本音阶的指法,跟老师学唱完乐曲后拿着竖笛不知所措的情况也就很正常。

因此,竖笛呼吸、指法、吐气、识谱技能的教学应遵循难易顺序,始终贯穿在竖笛教学中。在练习指法的同时,不断巩固呼吸、吐气、识谱技能。

(二)教学的乐曲难度适中。

在教学过程中,吹奏曲目难度不能太大:节奏繁复、频繁音程大跳,偏专业的学习不利于学生长时间地学习。如:五年级上册的“七彩版图”单元,竖笛曲是小林亚星《花仙子之歌》,有很多大跳音程,还有变化音;“睦邻佳音”单元,竖笛曲是印度尼西亚民歌《梭罗河》,节奏复杂、音程跳进难度大。又如五年级的“京腔京韵”单元,竖笛曲是京调,而学生能唱出京调的旋律就很不错,要吹好繁复的节奏,对孩子来说并非易事。

在刚学竖笛时,教师可以尽可能多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乐曲进行练习,如三年级可以练习《小星星》、《粉刷匠》等,四年级可以练习《茉莉花》,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热情自然就高。

(三)教学内容层次与国定课程教材相辅相成。

校本教材内容的安排需依据《国定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选择,在《课程标准》中,学生开始接触不同的演唱形式,内容难度层次分明:一二年级主要是齐唱;三年级开始接触轮唱、简单的合唱;四至六年级合唱曲目更多,难度更大。如果将校本教材内容的安排与国定教材内容相呼应,就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到相互促进提高的作用。

在三年级的竖笛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音程教学时让学生尝试简单的和声练习,初步尝试声部合作演奏。在四至六年级的竖笛教学适当安排二声部合奏,如二声部合奏练习曲《春天来了》、《杨柳青》、《欢乐颂》等。合奏不仅可以丰富学生演奏形式,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三、结合各年段学生兴趣特点,丰富教学内容

(一)与课外流行音乐相结合。

要使学生喜爱竖笛、吹好竖笛,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关键。笔者针对“你想吹奏何种竖笛乐曲”做了一次调查问卷,大部分学生都选择流行音乐。在教学内容上,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可以尝试与其他教学内容相结合,与课外流行音乐相结合,达到激发兴趣、互相推动的效果。

此外,不同的年龄段的学生兴趣是有差别的,在这次调查问卷结束后,笔者进行了汇总分析,发现中年段(三、四年级)的学生喜欢音乐偏童趣点,包括流行音乐也是如此,比如调查问卷中提到的:动画片主题曲《喜洋洋与灰太狼》、《熊出没》等。高年段(五、六年级)的学生喜欢偏抒情的流行音乐。

(二)与民族音乐相结合。

竖笛教学内容的安排不能一味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它肩负传承民族音乐的使命。教师应适当地在各年级中安排一两首民族歌曲或乐曲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民族音乐文化。那么如何让学生对经典民族音乐感兴趣呢?音乐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经典的民族音乐总是在我们的身边,在学生经常接触到却不在意的地方,如:《渔舟唱晚》――中央一套《天气预报》背景音乐,学生基本都能熟练哼唱。结合天气预报视频片段播放,学生会积极地投入乐曲《渔舟唱晚》片段的练习中。

(三)与世界名曲相结合。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音乐教师应该多带领学生欣赏、演奏一些世界名曲,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综上,笔者初步确定了各年级竖笛练习曲分布:

总之,竖笛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手指灵活性、协调性、节奏感,加强相互交流,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作为专业教师,笔者希望竖笛能够真正让流动儿童感受到音乐之美,用竖笛吹出那美妙动听的旋律。因此,从大处着眼,找准方向,从小处着手,为孩子搭建竖笛教学的载体,让孩子们一步一步扎实地走在追逐梦想的路上。

参考文献:

[1]蒋忱.小竖笛 大舞台――对竖笛教学的思考.艺术教育,2012,01:261-262.

[2]旗.小竖笛 大舞台――浅谈竖笛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音乐大观,2013,01.

[3]李丝雨.中小学音乐课堂竖笛教学研究现状综述.北方音乐,2014,16.

第11篇

一、巧妙跨科整合,彰显“整合美”

信息技术课程同其它学科相比较,具有较强的融合性,它能在整合其它学科时既辅助其它学科的教学,又能在整合过程实现自身技术水平的提升。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抓住学科特点,巧妙整合,彰显“整合美”?

例如,“关注校园环境”就有三个重要的目标:能综合运用实地考察、网络搜索、信息咨询等方法进行信息的收集;能运用网络,通过网络讨论校园环境卫生问题和解决方法;较熟练地运用Word撰写校园环境卫生问题的研究小报告,较熟练地发送电子邮件。要实现目标,教师可以让信息技术与科学、综合实践整合起来,因为校园环境的调查离不开学生课后的实践,这些实践在科学课程、综合实践课程里有更为详细的实践方法。但在整合过程中,避免将信息技术课上成科学课、综合实践课。如进行“校园环境大调查”,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去收集一些资源,拍摄影像资料、图片处理、利用互联网完成一些数据的辅助调查,最后利用办公处理软件将资料进行整理。又如“校园环境调查报告”,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科学课、综合实践课搜集一些必要的材料并结合前两节课制作的电子文档,在整合过程中,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辅助科学、综合实践收集资料,然后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处理资料,实现信息处理的强大功能,整而无痕,彰显整合魅力。

二、巧妙跨科整合,彰显“动态美”

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特性,能让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目标变为可能。目前,互联网上存在着海量资源,如音乐、作品、动漫、视频等,这些优秀的资源无不凝聚着网络技术工作者的智慧。在小学阶段,音乐、美术、书法等学科是担负着培养学生“美育”的功能,如果教师能将信息技术与艺术学科整合起来,就能让化“静”为“动”,彰显“动态美”。

例如,教师课前从音乐课本里搜集一些学生喜爱的乐曲,然后在多媒体上出示“作曲大师”的卡通形象,让学生感受“作曲大师”的神奇,熟悉的音乐旋律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可爱的卡通形象让学生对“作曲大师”充满了期待。又如,在学习第9课“乐曲变化多样”时,如何让学生学会用“作曲大师”修改乐曲的音色、音量、速度等效果,体会乐曲的多样变化;了解简单音符的输入,感受由谱到曲的转变,享受“作曲大师”的所见即所得、所听即所得的功效。教师可以与音乐教师一起探讨整合方案,如音乐课时,音乐教师经常会利用电子琴的不同音色弹不同的曲子,学习本课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作曲大师”让学生感受“神奇的音色”,然后演示如何输入字符,需要时还可选择附点、增时线、减时线等。当学生初步掌握技巧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利用“作曲大师”所见即所得,所听即所得的功效,修改乐曲的音色、音量、速度等效果。要掌握“作曲大师”软件,兴趣是动力和支撑点,巧妙的学科整合,既能让学生感受“舞动”音乐的,又能感受信息技术的神奇。

三、巧妙跨科整合,彰显“互动美”

纵观浙教版信息技术教材,它改变了传统教材“小主题、大任务”的编排方式,采用了“大主题、小任务”的编排方式,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沟通与交流的方式,世界将变成“地球村”,互动性成为了信息技术改变生活的亮点。信息技术学科要抓住互动性,巧妙整合学科,彰显“互动美”。

例如,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有不少关于挖掘家乡文化为主题和展示学生个人家庭生活为背景的内容,这些内容影响着学生的生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个人计算机、数码相机走进千家万户,学生能借助平台展示生活点滴、参与互动。如果教师能抓住时展的机遇,有效将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整合起来,就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学会裁剪、翻转图片。当学生处理好相片后,教师鼓励学生将相片上传到自己的空间或学校网络平台上,而像空间之类的平台提供了强大的互动功能,其他学生在浏览这些相片时就会对这些相片作出评价,评价的内容既有图片处理的知识,还有相片本身的内涵等,其它同学就能借助评价获得技术提升和知识面的拓展。

第12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法;教学模式;实践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1-0205-01

一、高职《音乐教学法》的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分析

音乐教学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高职课程教学更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拍样,例如:《音乐教学法》是在高职学生最后一学年开设的课程,开课目的旨在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有能力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能按照国家规定,规范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传统的《音乐教学法》教学模式无外乎三种,一种是纯理论授课,教师对各种教学法进行阐述,对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但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多数持反感态度。另一种是师生转换角色,让学生以教师的身份来真正上一堂课。这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气氛也较为活跃,但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一般进中小学或者社会音乐辅导培训机构,基本没有可能进入大学来给大学生上课。听课的学生都是大学生,这也使得上课的“小老师”并不能真正体会到在中小学或培训机构将有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也不能真正引发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考。这实际上是一种“想象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在想象中去解决问题”的虚拟模式,很难说会对学生以后的实际工作带来真正的指导。第三种模式是教师讲解和学生实践一体的教学模式。

二、“从认识中来,到实践中去”的高职《音乐教学法》教学模式说明

我们探索“从认识中来,到实践中去”的高职《音乐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强调学生自主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的理念是变教学为实践,以实践促学习。实践是本课程的教学主线,互动是组织形式。让学生到学校的实践基地或者贫困的中小学或者社会培训机构去进行实地考察,发现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学生汇总共同完成中小学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有人会担心:这种教学模式很好,但是哪里有那么多中小学让学生去实践,能不能让学生进入学校都是个问题。在中国,各地都存在落后的中小学、缺乏师资的中小学。以江西省南昌为例,在江西科技学院附近,就有三所学校都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音乐课都是由其它课程的教师兼任,由于这些学校的兼任教师没有与音乐相关的知识,所以音乐课很自然就成了唱歌课。

三、“从认识中来,到实践中去”的高职《音乐教学法》教学模式实践

我们在高职《音乐教学法》课程中探索使用“从认识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课程教学模式后,学生对课程教学满意度明显提高,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生的音乐课教学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

例如有几个学生去观摩光明小学三年级(1)班的小朋友们学唱《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这首歌的课堂时,发现学生们摇头晃脑,甚至后排还有小朋友打闹,课堂纪律非常不好,授课老师总是停下来,大声喊一下“别说话了!”于是学生们会稍微安静一会儿,然后不一会儿又有学生闹腾了起来。这几个学生回来后写了一个详细地调查报告,在《音乐教学法》的课堂上进行汇报,并把相关的照片给大家看。师生间展开激烈的讨论,最后采用“律动教学”来解决这个问题。小朋友都爱动,而音乐本身也是一个充满律动的艺术形式,让学生跟着音乐动起来,做一系列和歌曲相搭配的动作来抓住他们的关注力,或许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四、思考与展望

“从认识中来,到实践中去”的高职《音乐教学法》模式对任课教师的要求比普通教授本课程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的备课要紧贴实际,这就需要教师深入中小学教学一线,做大量的调研工作,并且把调研结果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进行有真正实践指导意义的教学。另一方面,教师课堂中的指导需要有针对性,对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可能发生的错误需要有足够的排错经验才能更好地把握课堂,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学校与教学实践基地的深度合作对教学也很重要,实践基地不一定非得是很好的中小学,有时候跟很落后的中小学合作,可能对学生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和实践机会。《音乐教学法》需要让学生真正的走进中小学课堂去观摩、思考和学习,让学生参加真实的教学工作或者辅教学工作,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