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

时间:2022-05-09 21:57:39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

第1篇

今天,县委、政府召开全县创业带动就业暨劳务产业工作会议,会议的主题是认真总结全县全民创业、劳务输出工作,全面安排部署的工作,动员全县职工干部进一步振奋精神,深化认识,再强措施,再鼓实劲,全力推动劳务产业和全民创业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我先讲两点意见,后面,黄县长还要做重要讲话,请大家抓好贯彻落实。

一、对度劳务产业和全民创业工作的基本估价

我县劳务产业在区、市党委、政府,县委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面对特大旱情,县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区、市关于发展劳务产业的决策部署,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把劳务输出作为全县抗旱减灾、确保农民增收的重中之重来抓,突出有组织输出和技能培训两个重点环节,狠抓政策激励、基地创建、宣传引导、市场培育等工作,使劳务输出在输出总量、收入总量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全年共输出各类劳务人员12万人,创收4.8亿元,劳务人员人均年收入达4000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到105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1%。完成专业技能培训5096人,职业资格鉴定3563人,劳务输出在大旱之年切实发挥了“铁杆庄稼”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了宣传引导,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全县把宣传引导作为推动发展劳务产业的催化剂和加速器,利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重新制作了劳务展板,在全区现场观摩会上,向区、市观摩人员全面展示了我县劳务产业发展的历程,取得的成就和前景展望,得到了现场观摩人员的认可和赞扬。县委宣传部牵头举办首届全县十佳优秀务工人员的评选活动,通过典型示范带动效应,激发了务工人员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外出务工舆论环境。

二是各乡镇不同程度地发掘了劳务经纪人的潜力,有力推动了劳务产业市场化进程。各乡(镇)积极组织开展了劳务经纪人培训班和座谈会,对劳务经纪人进行业务培训,促进政府与经纪人,经纪人与经纪人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劳务经纪人和劳务中介组织引领输出作用,推动劳务产业市场化进程。目前,累计发展劳务经纪人1238人,已培训1028人,劳务经纪人和中介组织引领输出占输出总人数的90%以上。

三是立足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着力打造劳务品牌。针对全县劳动力不同文化层次和技能单一的特点,以二、三产业急需的初、中级工为重点,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和农民选择需要,积极开展各类农民工培训项目,近年来,全县共培训架子工、瓦工、钢筋工、电工、电焊工等各类专业技能人才3万多人,通过职业资格鉴定1.2万人,培训人员全部输送到北京、福建、新疆、内蒙、银川等地务工,转移就业率达80%以上,大幅提高了务工人员的工资水平,壮大了我县技能型人员队伍,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电子工、电工、电焊工等劳务品牌。

四是加大了基地建设力度,深化了乡镇与企业对接输出。在巩固“四个万人”基地的基础上,去年,重点加大两个千人基地建设,新开辟了深圳1000人以上基地和山东5000人以上基地,加大了天津基地建设和南疆基地开辟。4月对内蒙、陕西等邻省劳务基地进行了考察,并达成劳务合作协议,圆满地完成了夏季邻省输出任务,新开辟了21个劳务新基地,向新开辟基地输出务工人员1万余人,劳务基地累计达292个。各乡(镇)主动积极地深化基地建设,加大与福建、新疆等劳务基地的对接输出,实现了“成熟一批,输出一批”,完善了乡镇与企业对接输出模式。

五是加大了维权服务,提高了劳务站工作水平。为切实做好务工人员的教育管理等维权服务工作,在已经成立了劳务管理站的福建、新疆、北京等人员相对集中的劳务基地建立了工会组织,在驻福建、新疆、北京和山东等四个劳务管理站分别建立了党支部,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在秋季万人进疆工作中,成立了以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为书记和副书记,人事劳动等部门负责人为党委成员的赴疆务工临时党组织,加强组织协调,确保务工人员路途平安、工作顺利、取得实效,为劳务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各劳务站长认真履职尽责,广泛联系,跟踪服务,切实维护了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六是全面启动全民创业工作。自去年下半年全民创业工作开展以来,把全民创业工作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认真贯彻落实区、市关于全民创业的有关精神,紧紧围绕马铃薯、草畜、劳务三大产业和设施农业、建筑、建材工业、商贸流通服务业,着力培育创业主体,创新服务机制,加大创业指导,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搭建创业平台,在全县形成了“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企业创新业、干部创事业、全民创大业”的良好氛围。全县新创办了中、小企业51户,培养了51个小老板,创造了510多个新增城镇就业岗位,组织开展创业意识培训510人,创业能力培训51人。

总之,我县发展劳务产业和全民创业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并获得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低,散乱现象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劳务人员整体素不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不强;全民创业各项工作刚刚启动,全县人民想创业、敢创业、创大业的氛围不浓,成效不显著等。上述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克服解决。

二、关于发展劳务产业和开展全民创业工作

我们要以全民创业工作统领、提升劳务产业。继续实施“大劳务、大输出、大产业”战略,坚持技能化、规模化、产业化、有序化发展方向,以提高劳务人员的技能和素质为根本,以市场化运作为导向,以扩大城乡就业、提高务工收入为核心,以开辟劳务基地、培育劳务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设为重点,提升全县劳务产业整体水平,实现由“劳务大县”向“劳务强县”转变的目标。着力打造劳务品牌,力争输出12万人以上,创收5亿元以上,农民人均劳务纯收入达1100元以上。专业技能培训5000人以上,职业资格鉴定4000人以上。新发展劳务中介组织20家,累计达到50家;新培育劳务经纪人300名,累计达到1500名,新开辟劳务基地30个,累计达到322个。新创建劳务输出示范乡(镇)3个,劳务输出示范村15个。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按照“12345”的思路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核心。根据去年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41%的现实和今年金融危机蔓延对用工需求的影响,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使命,切实帮助广大农民保就业、保增收。这也是落实区、市全民创业、劳务产业大会精神的核心。

二是狠抓“提高务工者素质、提高组织化程度”两个提高。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抓住务工人员集中返乡时节,结合本乡(镇)劳动力不同文化层次和对接基地情况,大力开展岗前引导性培训、基本技能培训,特别是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工作,3月份之前要完成全年各项培训任务的85%,切实提高务工人员的技能和素质,提高就业能力。要坚持把有组织输出作为推动劳务产业发展的主要形式,组织好市政府春季万人大行动,夏季邻省万人大输出和秋季万人进疆的集中有组织劳务输出,以及临时性的政府有组织输出,确保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任务。通过提高务工者素质和组织化程度,科学有效地解决务工人员稳定性差这一“症结”。

三是做细“输前宣传、输中组织、输后管理”三个环节。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早安排、早动员、早部署,要及早制定全年组织输出工作方案,完善组织输出手册,确保输出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要配专人管理,以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为重点,做好输后各项服务工作,做到输得出,稳得住,加大输后管理工作力度,多渠道、多层次维护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宣传要突出细致和有效,组织要突出务实和有序,管理要突出教育和维权。

四是加强县、乡、村、组四级网络建设和配合工作。县人劳局要站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劳务产业强有力支撑这一战略高度,指导劳务局做好各项协调服务工作。各乡镇要在劳动部门的指导下,有效利用本乡镇的人力资源,做好与用工单位的对接合作工作,各村要对本村各级各类劳动力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信息灵,随时向乡镇汇报输送合适人员,各村民小组要在乡、村指导下,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挖掘劳务输出中的优秀代表,用符合本小组实际的宣传教育方式,组织动员,树立榜样,带动后进,教育群众投身劳务输出和创业活动中。

五是巩固提升五项成果。一是通过创建示范乡镇、村活动,巩固提升“全国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成果。要按照创建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工作要点的要求,细化各项指标,培育合格优秀的示范乡镇、村,充分显示劳务工作示范乡镇、村的典范作用,让示范效应亮点频现,切实巩固“全国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成果。二是巩固提升乡镇与用人单位对接协作输出模式成果。各乡镇要继续与福建、新疆兵团、平罗、惠农脱水蔬菜厂等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积极推进乡镇与企业对接输出工作。三是巩固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的成果。通过两年培育优秀中介组织、经纪人层出不群,但要进一步巩固成果,提高管理水平。四是巩固提升四个万人基地成果。继续巩固和提升福建、华北、新疆和区内4个万人劳务基地。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我县群众特别是回族群众与新疆人民有着相同的、风俗习惯和广泛的亲情联系的优势,加大与兵团及私营农场的合作,争取扩大输出规模,建立长久稳定的基地,紧抓鲁宁合作的良好机遇,积极开展与山东各职业学校的联合办学,向山东输送大批的初高中毕业生,力争在山东形成一个新的万人基地。五是巩固提升劳务站职能不断强化的成果。

六是以六大创业主体为龙头,全面提升全民创业工作水平。以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下岗工人、三大主导产业带头人、“少生快富”户、务工人员回乡创业者等六类群体为主要培育对象,扎实推进全民创业,全面贯彻落实区、市各项优先优惠政策,完善体制机制和相关配套政策,建立融资担保、信用评价、人才培训、技术信息、法律服务和行业协会等服务体系。加强创业基地建设,突出就业岗位开发和创业项目落实,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向主导产业、优势行业投入,形成规模,扩张总量。实现以创业促就业、以创业促增收、以创业促发展,形成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即:实现富民强县;抓好“两个结合”,即:坚持自主创业与政府促进相结合和坚持借助外力和挖掘潜力相结合;搭建“三个载体”,即:搭建马铃薯、草畜产业、西芹产业和设施农业建设的载体,搭建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务基地建设的载体和搭建二、三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和“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及“机械服务城”两个创业园区载体;创新“四种环境”,即: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法制环境,强化创业支撑。年内培育中、小企业60个,新增就业岗位600个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总而言之,的劳务输出工作和全民创业工作,意义格外重大,任务格外艰巨。我们一定要积极行动起来,继续保持和发扬团结协作、扎实苦干、开拓进取、努力拼搏的优良作风,再鼓干劲,扎实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2篇

   一、 劳务输出基本情况

   XX年度,县局下达到我乡劳务输出任务是1200人,现已输出1427人,占任务的118.92%,其中有组织输出200人,已输出288人,占任务的144%。XX年,全乡外出打工实现经济收入达960万元,占全乡经济总收入的18.23%。

   二、主要经险和做法

   为做好XX年度的劳务输出工作,乡党委、政府于XX年12月21日专题召开劳务输出工作会议,对XX年度劳务输出工作进行了周密的部署。有村委会支书和文书、各所站负责人、乡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共42人参加会议,由于乡党委、政府领导重视,底圩乡劳务输出和各项工作做到早布置早安排。

   三、大力宣传劳务输出工作

   1、抓热点、难点问题。着力宣传与广大劳动者切实利益相关的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就业再就业的实际事例,着力报道改善进城农民工就业环境的解决失地农民就业,社会保障问题的做法,着力反映帮助困难群体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好经验等。

   2、营造环境。要形成氛围,鼓励外出务工,应旗帜鲜明,大张旗鼓地宣传外出务工人员艰苦创业、建功立业的先进事迹,表彰奖励发展劳务经济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能人,形成“尊重务工人员、争当务工能人,保护务工成果”的良好氛围。

   3、改进宣传方法,增强宣传亮点。坚持把宣传工作和劳动保障事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劳动保障中心工作和阶段工作重点。增强宣传计划性和针对性,提高劳动保障宣传工作的力度。

   4、高度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充分运用上级的扶持政策抓好农村新生劳动力的公文写作劳务培训,集中资金投入,打造亮点。

   5、建立健全输出网络。加强乡、村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及管理服务机构,多渠道拓展劳务输出空间。

   6、加强管理和服务建设,完善跟踪服务制度。积极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确保在外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第3篇

摘要:在抓劳务输出和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农村退伍军人作用,把其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鼓励并积极支持农村退伍军人外出就业,并且带动当地剩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要把发展劳务经济,扩大劳务输出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实施积极的劳动力转移政策,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输出转移的步伐,四平市2011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就业人数达到70万人以上,其中异地输出转移就业50万人次,就近就地转移就业20万人次,全市劳务性经济总收入实现60多亿元,外出务工农民年人均劳务性经济收入超万元。

关键词:退伍军人;劳务输出

中图分类号: F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216-1

统筹做好被征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工作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是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重要工作,发挥退伍军人在劳动力转移和劳务输出就业中的带头作用,在抓劳务输出和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农村退伍军人作用,把其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做到不为难、不推诿、不观望,认真抓好落实,积极帮助农村退伍军人寻求外出就业门路,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双丰收。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在逐年增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工作日益加重,如何做好农村劳务输出和劳动力转移就业成为新的课题,在工作中注意充分发挥农村退伍军人的带头作用,鼓励并积极支持农村退伍军人外出就业,并且带动当地剩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要把发展劳务经济,扩大劳务输出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实施积极的劳动力转移政策,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输出转移的步伐,各级就业服务部门,就业服务组织,和村镇领导通过抓输出培训,抓输出基地建设,抓输出品牌,抓生育劳动力资源整合,抓劳动力组织化输出组织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城镇化建设步伐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农村退伍军人经过部队培养教育具有组织纪律观念强,身体条件好,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坚强信念,有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优良作风,有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良好素质等鲜明的特点,一些用人单位在招用工人过程中明确提出退伍军人优先,这是退伍军人外出打工就业的优势所在,尤其是一些保安公司,他们对退伍军人情有独钟。近年来,四平市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农村退伍军人的带头作用,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举措,认真谋划,真抓实干,全力以赴就业工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取得了显著成绩,呈现出就业质量稳步提高、就近就地转移数量增多、外出务工组织性进一步增强等特点。他们以基地为依托,以技能培训为突破口,以技能输出为重点,不断提高劳动者收入,不断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夯实劳动力转移输出基础工作,完善剩余劳动力资源管理,健全劳动力转移输出制度规范,实现劳动力转移输出目标化管理,通过农村转业军人带头走出去,实现劳动力转移输出大的突破。2011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就业人数达到70万人以上,其中异地输出转移就业50万人次,就近就地转移就业20万人次,全市劳务性经济总收入实现60多亿元,外出务工农民年人均劳务性经济收入超万元。

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就业工作中实行多方联动就地转移就业。一是发挥劳务输出骨干作用,让农村转业军人带头走出去,他们见多识广,组织能力强,在群众中有威信,二是依托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吸纳农民转移就业;三是依托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重大固定资产投资改造项目,吸纳农民转移就业;四是依托农业产业经营,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吸纳农民转移就业;五是依托发展民营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吸纳农民转移就业;六是依托“城市化建设”,吸纳农民转移就业;七是依托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农民转移就业;八是依托发展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吸纳农民转移就业;九是在用人集中的大中城市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对于重点基地常年安排专人搞好用人信息搜集和与用工单位对接。

在华北、华东、华南3个劳务协作区的中心和沿海经济发达省、市设立劳务输出联络机构,在全市建立10省级劳务输出基地(联络机构),30个市级劳务输出基地(联络机构),80个县(市)、区级以下的劳务输出基地(联络机构);在全市培养树立100名劳务输出带头人。对省级和市级劳务输出基地(联络机构),劳务输出带头人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各县(市)、区和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劳务输出资源基地与联络机构的对接,促进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十是把劳务输出目标任务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的基础上,在全市劳动就业系统及有关部门中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劳务输出工作目标责任制。每年年初,市劳务输出管理中心根据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情况,确定全市劳务输出总量,并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县(市)、区及乡(镇)劳动就业部门,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要落实对企业主管部门和驻外办事(联络)机构的责任,通过签订目标责任状等形式将劳务输出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企业主管部门和驻外办事(联络)机构。要加强对劳务输出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检查力度。实行半年督查初评、年末检查总评制度。要建立劳务输出奖惩制度。对完成目标任务效果显著、成绩突出的县(市)、区和市政府各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主动、措施不得力、完不成目标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要根据每年劳务输出的工作重点,进行专项评比,设立单项奖励,带动劳务输出工作的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常德忠(1969-),男,本科学历,辽宁昌图人,四平市转业军官服务中心助理研究员。

第4篇

近几年,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不断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而连续六年的严重干旱,也使农牧民单纯依赖农业的观念产生很大变化。面对这一形势,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积极鼓励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产业实施专项推进,劳务经济发展迅速。20__年,全县劳务输出10.68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3亿元;20__年,全县劳务输出10.95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3.1万人,全县实现劳务净收入3.07亿元,人均劳务收入517元,占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33;今年前五个月,全县累计劳务输出11.9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3.8万人。劳务输出已经成为我县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劳务输出工作。一是成立了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项推进小组,由一名县处级负责人任组长,每年都召开大型劳务输出工作会议,具体研究部署劳务输出工作。二是加强考核。县政府两次派员对全县29个乡镇苏木进行了劳动力资源情况调查,对已输出人员从业地点、从事工种、性别、年龄结构进行了分类登记,建立起了全县劳务输出信息库。对其他剩余劳动力也从年龄结构、技能状况、性别、文化程度、求职意向等方面进行登记建档,做到了劳务输出情况清、底数明。在此基础上,县政府分别与29个乡镇苏木及就业、团委、妇联、工会签订责任状,把劳务输出工作纳入实绩目标考核。三是完善劳务输出工作体系。在县就业局成立了劳务输出办公室,统筹协调、指导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工会、团委、乡企局成立了职业介绍所。29个乡镇苏木都成了劳务输出办公室,311个行政村建立了劳务输出工作站,目标细化分解,层层明确责任,形成了由政府调控,劳动就业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乡镇(苏木)、村具体实施的“打工经济”产业链条,建立了“上下互动、责任共负、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劳务输出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的产业,对于我们这个农业基础薄弱的贫困县来说,更是一条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我县有15万剩余劳动力,劳务输出潜力巨大。尽管受旱灾、农产品价格等因素影响,农民增收缓慢,但部分农牧民却不愿“背井离乡”,对土地过分依恋。为此,我县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大张县鼓的宣传,在县电视台、敖汉报开辟了劳务输出宣传专栏,劳动就业部门创办了就业信息,印发了上万本外出务工手册,各乡镇苏木利用电视插转台宣传劳务输出的重大意义,宣传打工致富和返乡创业的先进典型。今年,县劳动就业部门还与广播电视部门共同制作推出了“组织领导、脱贫致富、在外创业、回乡发展、打工情景、问题探索”的劳务输出系列报道,逐步转变了农牧民“小富即安”、“宁愿在家受贫,不愿外出打工致富”的观念,全县上下营造了一种“外出打工光荣,劳务输出快富”的浓厚舆论氛围。三、加强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完善输出网络一是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主渠道作用。县就业局组建二个中心,即组建“信息服务中心”,主要负责输出输入地的劳务合作和信息传递;组建“维权援助中心”,依法维护劳务输出人员的合法权益。各乡镇苏木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挂帅,一名领导主抓,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专职专责。各行政村都明确了一名村干部具体负责代办点的工作,专门负责信息传递和调查统计工作。工会、团委和妇联等团体的中介组织都在现有的基础上,拓宽输出渠道,增加输出总量,发挥了劳务输出主力军的作用。二是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如民委、扶贫、工商、税务、统战、民政、科技、教育等政府各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各乡镇站口和个人依法成立职业中介组织或创办劳务输出经济实体,扩大劳务输出组织范围,扩大与外地劳务输出组织的联系和合作。三是建立驻外劳务联络站。今年,我县将在呼市、沈阳、大连、海拉尔、北京五个大中城市建立劳务输出联络处,联络处一方面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各种服务和帮助,维护务工者的利益不受侵害,另一方面向县内反馈务工者的工作、生活情况,及时提供劳务动态和发展趋势,同时可以与基地直接达成输出协议或与外商洽谈 招商项目,开展劳务输出和招商引资工作。目前此项工作正在筹备之中。我们还将在一些用人需求量较大的城市或用人单位设立信息联络点,聘请劳务信息员,形成内外呼应的信息网络,延伸信息触角。四、实施外出务工人员培训工程“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素质,拓宽择业空间,增强其市场竞争就业能力,谋求长远发展。几年来,我们把培训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积极整合县内外培训市场,建立了市民族技校、市商校、县电大工作站、县教师进修校30多个培训基地,开设了纺织、印刷、建筑、缝纫、家政服务、保安、食品加工等20多个培训项目。基本形成了以县就业训练中心为龙头,各职业学校为主体,乡镇苏木及基地企业网点为依托的培训网络,县委、县政府设立劳务输出培训专项资金,用于解决培训机构的培训补贴和农村特困人口、城镇下岗失业困难家庭人员的培训费问题。在培训内容上,一是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岗前教育。重点从政策法规、职业道德、社会知识等方面进行培训;二是开展技能培训。按照“以需定供,定向就业”的路子,向企业输出合格人才。近几年来,全县各类培训机构累计培训外出务工人员8万多人。培训后的外出务工人员的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他们以诚信、勤劳、有技术、能吃苦在北京、大连、沈阳、呼市等大中城市树立起了“*劳务品牌”的良好形象。五、建立基地,搞好协作劳务输出基地具有输出人员集中、就业周期长、便于管理服务、合法权益有保障等显著特点,我们把开展劳务考察、开辟劳务基地、为全县提供输出岗位作为大事来抓,先后对北京、大连、天津、青海、沈阳、哈尔滨、呼市等30多个大中城市进行了劳务考察,与235个企业建立了劳务协作关系,达到了巩固老基地,开拓新基地的目的。在辽宁营口的华晨、青花两大耐火材料集团,每年都有1000余名*人在那里务工,有的整户迁到那里。在北京望京新城,活跃着一支以敖汉人为骨干力量的几千人的保安队伍,被当地居民誉为“望京守护神,居民好卫士”。在青海锡铁山铅锌矿有800多名敖汉外出务工人员,六、搞好服务,保障劳务输出健康发展一是构筑信息网络,拓宽劳务输出渠道。我县先后在东北、华北、华南三大劳务协作区建立了500多个信息联网点,聘请1000余名信息联络员,县直相关部门、各乡镇苏木、各中介组织也积极开展劳务信息交流活动,广泛收集劳务信息,近两年共收集各类用工信息近20__条,向社会提供就业岗位8万多个。二是制定政策,调动农牧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对外出务工人员在子女入学入托、“两工”使用、土地承包等方面给予扶持政策,外出务工人员可在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下转让承包权;对乡镇苏木干部带领群众外出务工,其本人工资、奖金照发,晋职、晋级优先。三是依法维权,确保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严格按“信息收集、用工考察、用工洽谈、组织招工、教育培训、签订合同、专人护送、跟踪服务”工作流程操作,以“三份合同一张卡”调解劳动关系,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外出人员就业卡,并及时处理劳资纠纷和工伤事故。几年来,我县为外出务工人员挽回工伤补偿金、医疗费、工资拖欠等共计150多万元,有力的保护了我县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七、加强劳务经纪人队伍建设,扩大劳务输出成果我们把培植劳务输出经纪人队伍做为劳务输出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通过召开座谈会、回访探望等形式鼓励那些在外打工时间较早、诚信度高、思想活跃、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人员加入劳务经纪人队伍,搜集用工信息,带领乡亲外出务工。县政府每年都要召开劳务经纪人座谈会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经纪人给予奖励。有些乡镇还出台了奖励措施,如敖音勿苏乡,对劳务经纪人每带出1名外出人员,乡政府奖励经纪人20元人民币。几年来,通过宣传发动、鼓励引导等措施,劳务经纪人队伍不断得到壮大,并已成为我县劳务输出市场化运作的一支重要生力军。目前,我县大大小小的劳务经纪人已发展到410人,他们少则带出十几人,多则带出几百人,甚至几千人。据统计,近两年来,我县劳务经纪人已累计带出外出务工人员7万多人次,并且劳务经纪人带出的务工人员收入较高,月收入一般都在700元以上。八、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我们始终坚持把鼓励、支持、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做为发展劳务经济的重要工作,大力实施“归雁创业工程”,形成劳务输出与回流共振效应,直接反哺县域经济发展。我们将返乡创业人员与外商同等对待,国家允许个人开办的所有产业和行业都向返乡创业人员开放。在政策上实行“四优”,优先办理证照手续、优先在三个工业园区无偿划拨土地、优段免费、优先发放银行贷款。近年,我县已有8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陆续返乡创业,引回创业资金近3000多万元,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近6000多人。全县对打工返乡创业人员安置经营场所20多处,优税免费总额达500多万元,帮助解决贷款近1000万元。这些返乡创业者还积极牵线搭桥,为全县深化招商引资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我县劳务经济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仍有潜力。我们决心以这次会议为契机,以先进地区为榜样,进一步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进一步把劳务经济做大做强,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发挥更大、更重要的作用。

第5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按照统筹城乡就业的要求,以加强培训为重点,以劳务协作为纽带,以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品牌建设为抓手,以回乡创业为突破,通过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完善公共服务机制、加强考核奖励机制,积极促进全市劳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思路。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劳务经济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盯“一个目标”即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发展劳务经济的主要目标;推动“五个转变”即把继续推动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由临时短期型向长期稳定型、由农民分散自发为主向有组织输转为主、由市内为主向市外为主、由促进农民增收向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转变;努力实现“三个提高”即全面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率、培训率和稳定率。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扩大输转规模与提高输转质量并重原则。根据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数量,逐年稳步扩大输转规模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劳务输转的质量,优化输转结构,提高稳定就业率,增加农民务工收入。

二)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原则。贯彻“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方针,注重劳务输出市场运作机制的形成,鼓励劳务经纪人、劳务带头人发展劳务中介组织,通过市场和政府的共同推动,努力形成多轮驱动的劳务输转机制。

三)坚持提高培训质量和创建劳务品牌相结合的原则。整合培训资源,扩大培训规模,创新培训方式,增加培训投入。建立健全政府扶持,面向市场,多方办学的培训机制,鼓励和动员各类培训机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劳务培训,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此基础上,积极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劳务品牌,提升劳务市场的竞争力。

四)坚持鼓励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与回乡创业相互促进的原则。大力组织农民到市外务工的同时,积极引导市内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就近就地吸纳当地劳务力转移就业,为我市工业发展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提供合格劳动力。贯彻“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战略部署,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农民工带回资金、带回技术,创办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形成一批特色产业,发挥回乡创业的倍增效应,真正使劳务经济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

三、目标任务

一)劳务输转实现新目标。继续大力推进劳务输转工作,实现劳务输转的跨越式发展。年,全市劳务输转人数达到60.5万人,劳务收入达到40.5亿元,有组织输出率达到50%年,全市劳务输转人数达到62万人,劳务收入达到45.5亿元,有组织输出率达60%年,全市劳务输转人数达到63万人,劳务收入达到56.7亿元,有组织输出率达到65%

二)劳务培训质量取得新提升。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切实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年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分别达到11万人、13万人和15万人。重点围绕家政服务、建筑、保安等优势工种开展培训。

三)劳务基地建设取得新扩展。进一步发挥沿海发达地区吸纳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积聚效应,提高辐射和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按照“政府推动,多方参与,市场运作”办法,巩固现有劳务基地的基础上,以政府驻外办事处为依托,进一步加强省际间、地区间,特别是与深圳市的劳务协作,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力争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和新疆地区形成若干个有规模、有影响、相对稳定的劳务基地。

四)市场运作机制取得新成效。鼓励支持劳务中介机构,劳务经纪人、带头人积极参与劳务输出的市场化运作,支持劳务经纪人、劳务带头人创办集培训、输转为一体的劳务中介公司。全市扶持组织输出500人以上的劳务中介公司年达到10个,年达到20个,年达到30个。

五)劳务品牌建设取得新成果。坚持以品牌提升质量,以品牌占领市场。积极培育劳务品牌,加强品牌宣传,组织开展全市劳务品牌创建活动,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劳务品牌。年,全市重点培育15个劳务品牌。

六)劳务信息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年底,全市所有县以上劳务管理机构全面配齐电脑并实现联网,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基本建立。

七)农民工回乡创业取得新进展。全市农民工回乡创业人数每年力争增长25%以上,年,创办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达到15户以上,全市农民工回乡创业人数达到3.2万人。

八)农民工权益维护得到新加强。以认真贯彻《劳动合同法》为重点,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以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为核心,大力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探索制定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办法。同时,切实作好农民工就业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为农民工免费提供政策咨询、法律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认真做好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护、计划生育等各项相关公共服务工作。

四、工作重点

一)实施劳务培训工程。

1.构建培训体系。建立健全政府扶持、面向市场、多方办学的培训机制,鼓励和动员各类培训机构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按照“各级政府决策政出一门、各有关部门对口争取资金、县区一级捆绑使用”原则,采取统一制定培训规划和管理办法、统一审定培训机构、统一检查验收的办法进行管理,推动县区政府负责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等项目进行整合,切实做到有效实施。

2.建设培训基地。充分发挥市内外高等院校、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和民办培训机构的作用,健全申报、考察、评审、公示等制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突出行业特色,择优认定一批培训质量高、就业效果明显的培训基地。健全培训管理制度,对培训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各级各类定点培训基地,要根据已有优势工种,大力开展特色培训,相对集中培训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工种,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提升培训质量。按照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与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紧密结合的原则,整合培训资源,不断扩大和提高办学规模和办学能力。采取校企联合、校校联合、企地联合、委托外省市技工学校和企业自主培训等形式,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半年以上的专业技能培训,对新成长农村劳动力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重点加大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储备培训和回乡创业带头人的创业培训,促进劳务输转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

4.加强技能鉴定。认真研究适合农民工特点的技能鉴定办法,试行单项技能证书,放宽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政策,提高农村劳动力培训的鉴定率、发证率和就业率。

5.增加培训资金投入。要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对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初次技能鉴定的及时给予补贴。

二)实施劳务基地建设工程。

各县(区)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能,积极主动与输入地政府和用工企业加强信息沟通、政策协调以及工作配合,不断拓建劳务基地。实施“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战略,组建劳务考察团,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劳务基地实地考察;利用各种节会,邀请各类用工单位到市考察劳动力资源,签订招工合同。广泛联系在外务工、创业的籍人员,利用他牵线搭桥”与当地的招工单位取得联系,推动劳务基地建设。基地建设要以开辟一个、建设一个、巩固一个为目标,及时交流信息,走访交流经验,协商解决问题。

三)实施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工程。

1.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规划的通知》甘政办发〔〕141号)精神,争取年完成市、县(区)两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创造公平就业环境,继续组织开展“春风行动”督促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农民工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

2.加强劳务中介组织建设。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设立专门窗口开展劳务输出。要尽量简化审批程序,鼓励和支持涉农部门、共青团、妇联、工会、农村能人、大中专毕业生领办创办集技能培训、信息搜集、职业介绍、劳务输出为一体的劳务中介机构。劳务经纪人依法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后,应向同级劳务工作机构备案,并每季度向劳务工作机构提供输转人数、就业去向、输出人员身份证复印件、劳动合同复印件。

3.加强劳务信息网络建设。依托“金保工程”建立市、县、乡、村四级上下贯通的劳动用工信息网络,建立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市级数据中心横向连接同级农牧、扶贫、团委、妇联等部门,实现资源共享。建立村级劳务专管员队伍,不断完善基层劳务工作网络,做到政策到户、服务上门、管理到人,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高效、快捷服务。

四)实施劳务品牌建设工程。

组织开展全市劳务品牌评选创建活动,树立品牌形象,推广创建经验。各县(区)劳务机构对已经注册并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劳务品牌,要加大品牌形象设计和宣传推广力度,统一制作品牌标识,加大执法监察,提升和维护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和信誉度。按照“统一培训标准、统一鉴定发证、统一品牌标识、统一跟踪管理”要求,巩固已有品牌的基础上,重点扶持培育已经形成且具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的优势工种,经过强化特色培训、强化营销宣传,培育和打造一批新的劳务品牌。

五)实施回乡创业工程。

1.出台扶持政策。要出台鼓励引导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相关政策文件,提出鼓励回乡创业的工作要求,明确回乡创业者在用地、资金、用工、服务等方面享受的扶持政策,健全鼓励、引导、支持回乡创业的工作机制。

2.强化创业培训。要举办农民工回乡创业培训班,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创业指导、创业咨询和有关信息服务,增强他创业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和适应市场变化、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3.树立创业典型。要发现和培育回乡创业的先进典型,及时表彰回乡农民工中的优秀创业者,广泛宣传他创业事迹,提高全社会对回乡创业的正确认识,对回乡创业农民工给予更多关爱和扶持,以吸引更多的成功人士回乡创业,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六)实施农民工权益保障工程。

1.完善与劳务输入地的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政府驻外办事处和驻外劳务管理机构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与输入地政府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主动地配合处理好涉及我市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各类问题,切实维护好我市外出务工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2.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认真按照《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意见》甘政办发〔〕164号市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以加工制造、建筑施工、餐饮服务及其它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为重点,大力推进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建设,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坚持清理旧欠和预防新欠并重,加强工资支付的监督检查,积极推进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建设。完善并充分利用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将拖欠工资信息纳入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接受社会监督。

3.积极推动农民工工资水平合理增长。加快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建设,完善工资宏观调控措施,促进企业合理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制定工资指导线,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积极推进各类用人单位实行农民工与其他职工同工同酬。

4.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进一步加强《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培训,广泛推行适用于农民工的劳动合同文本。加强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建设,进一步摸清用人单位劳动用工情况,指导用人单位健全劳动用工信息数据库,实现对劳动合同签订、履行等情况的动态监管。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集体合同制度。大力加强乡村劳动用工管理,指导和监督乡村各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

5.大力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认真落实《省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办法》继续实施“平安计划”实现全部煤矿、非煤矿山企业,经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爆器材企业和大部分建筑企业参加工伤保险。以市政府所在地城市为重点,着力推进商贸、餐饮、住宿等服务行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认真做好农民工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待遇支付工作,完善工伤保险政策体系,做好农民工工伤预防和康复工作。

6.积极解决农民工参加大病医疗保障问题。要分类推进,先将工作相对稳定、工作场所相对固定的农民工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要采取先建立大病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办法,重点解决农民工进城务工期间的住院医疗保障问题。要结合实际,合理确定缴费率,主要由用人单位缴费,并要按时足额缴纳医疗保险费。要制定适合农民工的医疗保险结算办法,积极为患大病后自愿回原籍治疗的参保农民工提供医疗结算服务。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推动。要进一步加强对劳务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县(区)要把劳务输转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落实工作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各级各部门要自觉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新形势,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紧密配合,通力协作,形成政府统一领导,劳动保障部门牵头负责,有关部门配合,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劳务输转工作格局。要进一步完善劳务输转工作协调机制,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农民工培训和劳务输转等方面工作。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和信息网络建设,强化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协调指导劳务输转工作。发改部门要把劳务输转列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农业部门要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力度,严格按照“四个办法”和“五项制度”要求,优化培训基地,提高培训质量。教育部门要整合教育资源,调整教育结构,加强农村职业教育。财政部门要按规定落实劳务输转专项资金。扶贫部门要把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扶贫工作的主要任务。

第6篇

下面,我就推进全市农村劳务输出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做好劳务输出工作,是抗旱促农增收的重要举措

回顾历史,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比例占绝大多数,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农村、农民都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城市建设、工业生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产资料和人力保证。改革开放后,虽然历经了经济体制改革和国企改革而出现了工人大量下岗,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浪潮依然没有停止过。2009年,我国外出农民工人数达1.45亿,对东部沿海、中部发达地区的发展贡献卓著。对此,党中央、国务院是肯定的,并对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正在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提及转移农村劳动力,将其摆在与促进大学生就业和退伍军人安置同等重要的位置来部署。

转移农村劳动力并不是新生事物,但在现阶段的新形势下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农村收入的一半来源于务工收入,我国新增劳动力转移需求潜力达1.3亿。这组数据表明,由少部分农民外出务工创造的收入占到了总收入的一半,劳务输出是大幅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与农民工输出先进地区相比,我市在重视程度、输出工作、输出规模、输出效益等方面都还存在较大差距,全市农民务工收入还不到人均纯收入的30%,转载请务必注明来自范文中心:/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潜力仍然很大。当前全国上下为消除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在积极地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但国家在以上四个方面特别是保增长、拉投资上,重点仍然放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及省会以上大城市,大量的投资项目向这些地区集中,为我市加大劳动力输出工作力度带来了机遇。就我市而言,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仍处于一、三产比重大、二产比重小的较低水平。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要求我们调优一产、调快二产、调强三产,逐步提高二、三产业比重。调优一产,就是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减少农业劳动力数量;调快二产,就是要做大做强工业;调强三产,就是要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实践证明,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与国家城市化、现代化和产业结构调整进程是互相吻合的。随着我市农业机械的普及、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农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必将把一部分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为加大劳务输出创造了条件;全市加快二、三产业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支撑,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开辟了岗位。××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会议精神,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过程中,只有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结合起来统筹部署,才能最终破解“三农”问题,实现农民持续增收,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去年秋季以来,全市遭遇了百年不遇的严重旱情,持续时间之长、波及面之广、受灾程度之深为历史上所罕见。截至3月4日,旱灾已造成全市360.95万亩粮食和经济作物受灾,占已播种面积的96%,其中绝收超过122.8万亩;全市已有46.22万人、19.7万头大牲畜因干旱而造成阶段性饮水严重困难;全市木本油料作物受灾面积136.16万亩,占种植面积的37%,已枯死43万亩;98座水电站发电量不足,供电紧张。严重旱情造成的各种经济损失超过20亿元。特大旱情的发生,使市委、市政府年初提出的“加快重点产业发展,强化农民增收基础,推进实施农民收入翻番计划”任务和“完成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的目标面临严峻挑战,农民收入可能出现持续三十年来上升的逆转,将直接影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抗旱保增收的现实迫使我们必须做好劳务输出工作。

当前,我国在经历一轮国际金融危机“寒潮”后,经济开始普遍回暖、经济回升向好,东南沿海地区外贸出口增长开始由负转正、外部市场需求被进一步激活、用工大量增加。最近,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出现用工荒,许多企业招不到工人,这给我们带来了通过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的良机。因此,做好农村劳务输出工作,实现农业损失劳务补,既是大灾之年、非常之年全市抗大旱保民生的现实之举,又是提升××劳务经济质量和效益、建立农民持续增收机制的长远之策。虽然我市受到人口、产业等因素制约,大规模扩大农村劳务输出数量的能力有限,但仍有潜力可挖,完成省里下达新增5万人的劳务输出任务完全具备条件,必须坚决完成。对此,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把农村劳务输出作为今年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任务,作为促农保增收的重要举措,下大力气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确保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人数达6万人以上,其中:劳动保障部门要完成培训3万人以上,农业部门要完成培训1万人以上,扶贫部门要完成培训2万人以上。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人数达45万人次以上,其中:新增转移就业6万人以上,向昆明及省外有序输出1.5万人以上。通过劳务输出全年实现务工收入达25亿元,较去年增长5.25亿元。按全市220万农村人口计,人均较去年增加收入230元,全年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1147元,占农民纯收入的30%左右。

二、多措并举,搭建平台,努力拓宽劳务输出渠道

我市的劳务输出工作已开展多年,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与东南沿海一带的部分用工企业建立了一定的劳务协作关系。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在此基础上,积极搭建新的平台,加强对接服务,拓宽输出渠道,不断扩大省外劳务输出规模。一要加大外出务工工作力度。要把组织外出务工作为今年劳动力转移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输出网络,加大工作力度。要依托各级政府、部门、输出中介机构和外出打工成功者,在用工量大的地区建立农民工服务站点,开展信息传递、劳务对接、跟踪问效和权益保护等服务。要积极与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重点地区的有关部门、劳务中介组织和大的用工单位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主动邀请当地用工企业和中介组织到我市召开专场招聘会,建立稳定的输出渠道。特别要注重发挥培训基地联结用工需求与劳务供给的优势,大力发展订单劳务输出,提高劳务开发的有序化和组织化程度。要继续鼓励和支持民间的自发组织、自主管理输出,不断壮大劳务输出规模。要发挥好我市面向南亚开放的“桥头堡”作用,积极探索向国外进行劳务输出的路子。当前,要以县(区)为单位,组织若干劳务输出小分队,由县(区)领导带队,深入到沿海地区和用工紧张的地方,联系用工需求,有序组织农民工外出务工;要广泛深入宣传,扎实做好组织动员工作,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作用,真正把宣传动员工作做到户、做到人,组织动员更多的农民劳动力走出去务工创业。要充分发挥我市现有的11个劳务输出中介机构点多面广、机制灵活的优势,帮助农民输出就业。二要强化供需信息互通。充分发挥乡(镇)劳动保障所的职能作用,其工作人员要深入村、组、农户,扎实做好摸底调查工作,全面摸清辖区农村劳动力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培训情况、职业技能、就业意愿等,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实行统一台账管理,建立劳务输出档案,努力做到情况清、底数明、数据实。各级就业服务机构要千方百计加大信息收集整理力度,及时掌握省外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和转载请务必注明来自范文中心:/环渤海等重点地区的劳务需求、市场供求状况,及时劳动力供求信息,实行有针对性的用工服务,减少劳动力的盲目流动。各级劳动保障、农业和扶贫部门要强化劳务输出信息网络建设,强化县、乡、村农村劳动力信息采集员队伍建设,及时掌握转移动态,逐步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监测体系,提高为农民工和用工单位的信息服务能力。三要加大就地就近转移工作力度。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小城镇建设,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加快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组织农民大规模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认真落实支持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的有关政策,吸引和鼓励具有资金、技能和管理经验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四要切实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建立完善各级劳务市场,积极培育各类劳务中介组织、劳务协会和劳务经纪人,规范中介行为,充分发挥其在劳动力转移中的重要作用。市、县(区)劳动力市场要强化对农民工的就业服务,搞好窗口建设,积极为农民工提供免费职业介绍、就业指导、政策咨询等“一站式”服务,特别是要畅通劳务信息采集和渠道,定期组织开展劳动力供需洽谈和用工信息交流活动。今年3至5月,市、县(区)劳动力市场每月务必组织一场劳务交流大会,帮助农民工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与此同时,要依法清理非法职介机构,从严处理各种欺诈行为,促进劳务输出健康有序进行。

三、强化技能培训,提高素质,切实提高农民工转移就业比例、就业效益和就业周期

农村劳动力能否真正转得出、稳得住、能增收,提高农民就业技能是关键。要把技能培训作为农村劳动力输出的重点和基础工作来抓,进一步加强管理,注重培训质量,切实提高转移就业成功率。一要整合培训资源,落实培训资金。按照动态管理的原则,调整充实定点培训机构,整合劳动保障、农业、扶贫、教育和广播电视等方面的培训资源,充分利用市、县(区)中专技工学校、职业中学、职教中心、农村中小学及社会办其他培训机构的场所、设备、师资力量开展培训,让有限的教育培训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重点培育建设一批示范和带动作用强的农民工培训基地。这方面,××学院、××医专、××职业技术学校要继续积极探索。今年,要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6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就必须强化资金保障,劳动保障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就业补助专项资金,并在专项资金中至少拿出1500万元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农业部门要结合“阳光工程”向上争取培训资金400万元,扶贫部门要结合“雨露计划”向上争取培训资金700万元。二要突出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各级劳动保障、农业、扶贫部门要按照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的要求,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分口安排培训内容,设置培训课程。当前,要重点抓好家政服务、餐饮、美容美发、保健护理、保安、建筑、家电维修、汽车驾驶与修理等专业的技能培训。要坚持培训与就业指导、就业服务相结合,使经过培训的农民工都能够转移就业,实现培训与输出就业的良性互动。要选择一些优势行业,集中优质培训资源,选拔重点培训对象,有目的地进行重点培训,逐步打造××劳务品牌。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后的技能鉴定力度,严格鉴定标准,加强鉴定管理,增强职业资格证书的公信力、权威性、含金量。要在重点加强对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多管齐下,更加注重思想观念培养,开阔他们的胸怀,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更加注重经营管理能力培养,使更多具备较高素质的打工者成长为经营者;更加注重生活、社交、礼仪等常识教授,树立良好的形象;更加注重引导他们把家乡观念和组织观念结合起来,增强集体意识、团结意识、互助意识、关爱意识,更好的化解克服群体中产生的矛盾和困难。通过高效开展培训工作,要让××的劳务输出人员“有力气、有主意、有情趣、有纪律”。三要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坚持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培训内容和培训科目要适合农村劳动力的年龄、特长、文化程度、就业意愿。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确定培训机构,让农民自愿选择培训单位和专业。要大力推广订单式、定向、工读交替等针对性强、适合农民特点的培训形式,鼓励和支持校企、校乡、校校联合,把培训向两头延伸,一是把培训重心下沉,在乡镇和大的中心村建立一批培训基地,切实降低农民参训成本,吸引更多农民参加培训;二是把培训阵地向城市延伸,坚持以技能培训为主,促进进城务工农民技工化、高技能化。四要规范培训机构管理,提高培训质量。凡是市内的各类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都要对培训专业、培训能力和培训资源等建立台帐,实现信息化管理。各级教育和劳动保障部门要履行管理职责,引导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合理设置培训工种(专业)、培训时间和培训计划。技能培训补贴、职业介绍补贴要与技能鉴定合格率、转移就业率相挂钩,对培训质量优、转移就业率高、农民和企业满意的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职业介绍机构,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培训质量差、转移就业率低,特别是弄虚作假的,要取消定点资格,切实建立激励有效、约束有力的质量保证机制和诚信服务机制。

四、加强领导,强化服务,建立健全强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

一要建立责任落实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把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做到思想认识、领导责任、工作措施、投入保障、检查督促、行政问责“六个到位”,切实抓好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增农村劳务输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等重点任务的落实。党政一把手是劳务输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过问,定期听取汇报,专题进行研究,及时解决问题。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要靠前指挥,深入前沿,具体指导。二要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由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总协调,市劳动保障、农业、扶贫、发改、教育、科技、财政、建设等有关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既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要主动协调、相互配合,形成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强大合力。市委农办要切实履行综合协调责任,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做好计划下达、项目实施、监督管理和检查验收工作,经常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和采取对策措施。市财政局要做好上级补助资金下拨和配套资金落实工作,加强资金使用的审核把关,确保政府补贴资金真正用在农民身上。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局、市扶贫办要切实负责好相关领域的政策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市教育局要着力发挥现有资源优势,组织系统内学校开展农民工培训转移工作,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民工培训工作的第一线,解决好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市建设局要认真制订实施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的有关方针政策,突出解决好建筑单位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安全防范等问题。团市委、市妇联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吸引更多的农村青年和农村妇女参与转移培训和劳务输出。其他各有关部门也要积极对应履行好各自的职责。三要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当前工作需要,及时足额拨付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资金,保障正常工作开展必要的工作经费,积极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培训工作机构、中介服务组织、[更多精彩文章来自“:/”]劳务输出与培训基地、信息网络等建设,保证培训转移目标任务的落实。市劳动保障局、市农业局、市扶贫办等部门要积极向省里对口厅、局、办加强请示、汇报,努力向上争取资金。审计部门要加强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和专项审计。四要建立关怀服务机制。农民工在外打工,殊为不易,要从多方面给予关怀。一要重视政治关怀,要在用工量大的地区建立农民工服务站点并以此为阵地组建临时党组织,加强对外出务工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通过开展正常的组织活动体现政治关怀;二要给予身心关怀,要关注外出务工人员的身心健康,配合当地政府、群众组织和用工企业丰富外出务工人员的业余生活,引导农民工形成健康的心理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三要做好家庭关怀,要依靠乡、村、组和各级劳务输出服务机构做好对留守家庭就医、就学、赡养等方面的服务工作,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四要加强跟踪服务,要及时了解外出务工人员在务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他们排忧解难。五要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尽快建立情况通报、领导联系挂点、部门信息通气、工作进度督促检查、绩效评估等制度,继续把劳务输出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目标考核体系,认真进行年终考核。要切实将今年培训6万农村劳动力的任务分解到各级劳动保障、农业、扶贫部门,将转移45万人次农村劳动力的任务分解到五县(区)。各县(区)也要相应把目标任务分解到乡(镇),抓好工作落实。

第7篇

200x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是农村经济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我镇的劳动保障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业务指导和关心支持下,在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下,认真学习和实践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有关决定,切实加快劳动力资源开发步伐,做大做强劳动力资源开发这一目标和任务,坚持把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实现农民增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出发点,把扩大就业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进一步扩大了劳动力转移规模。经过全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埋头苦干,创新实干,我镇的劳动保障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地做好2005年的劳动保障工作,在认真总结2004年工作的基础上,提出2005年的工作思路。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2004年的基本工作 针对我镇人多地少和剩余劳动力较为丰富这一现状,结合泸政发〔2004〕24号和泸发〔2004〕8号文件精神,镇党委、政府及时成立了金马镇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金发〔2004〕34号)文件,之后又制定了《金马镇关于2004年度劳务输出目标责任考核的实施意见》,及时下达《金马镇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04年度劳务输出指标的通知》(金政发〔2004〕7号)文件,根据客观因素的影响,又出台了《关于认真做好2004年劳务输出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在这些文件中都将农村劳务输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奖惩办法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并且还把劳务输出工作列入中心工作目标责任考核。 在具体工作中,我镇主要是通过政策扶持,政府引导,能人帮带,充分利用泸西县金水建筑建材有限责任公司这一龙头企业,努力把金马的劳动力资源变为经济资源,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率,加快全镇经济发展。全镇 二四年度计划向外省及省内输出农村劳动力4000人,比县委、县人民政府下达的任务数3300人增加700人,农村劳动力在非农业比例提高到20%。今年1至12月,全镇通过各种渠道共输出劳动力4028人,完成县下达任务数3300人的122%。其中由县劳务输出公司输送41人,累计已达106人,就业中心输送8人。输出省外41人,省内1966人,县内789人,输出人员主要是从事建筑、加工、运输或进厂务工等城市经济的各行各业中。根据统计数据分析,劳务输出不仅可以实现劳动力资源、知识、文化、经济的双向流动,从而达到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还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劳务收入已成为许多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好的村子出现了“外出一个,致富一家,外出一群,带富一方”的可喜局面,大大推进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发展,劳务输出已经逐渐提高了外出务工人员家庭收入和生活质量,推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了城镇化进程,还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做好劳务输出工作,不仅可以使劳动者增长见识、转变观念、提高素质,还可以为家乡创汇,为家庭创收,同时还有有效地减缓就业压力。总之,我镇的劳务输出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了收到了良好的效应,其做法主要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劳务输出作为一个新产业来抓 镇党委、政府认真领会县委、政府劳务输出工作会议精神,把劳务输出作为发展本地经济、增加农收入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抓紧实施,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良好工作局面,专门成立了镇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紧紧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发劳动力资源的决定,把劳务输出纳入对各村委会考核的重要指标。镇主要领导还经常深入到各村委会督促此项工作的完成情况,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密切协作,为劳务输出创造宽松的环境,同时还把劳务输出工作为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对劳务输出的领导和管理。 (二)加大宣传舆论力度,积极营造良好氛围 为使县委、政府有组织地开展劳务输出这一决策深入全镇5万多人民群众中,我们充分利用广播、墙报以及《金马快讯》和《今日金马》等刊物,树立典型,大力宣传劳务输出的成功经验和典型事迹,让群众摒弃外出务工是羞人行为的思想,提高人们对劳务输出的认识,充分利用赶集天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广泛宣传,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跟农户讲实惠,把县委、政府支持与鼓励劳务输出的有关政策宣传到农户家中,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外出务工是一项学技能、长见识、增收入的有效途径,进而放下思想包袱,打消思想顾虑,转变择业观念意识,积极外出创业务工。在宣传中还通过身边的典型例子,让大家了解“靠土地增收有限,走出去创业海阔天空”的道理,从而形成了“走出家门闯世界,外出务工奔小康”的良好氛围。 (三)完善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的工作机制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各部门,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努力,形成推动劳动力转移的合力。镇政府为有效避免“人难找,事难办”现象的出现,召开了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的会议,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协作,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求劳保所、派出所、计生、信用等部门要简化办事手续,认真做好各种服务工作。镇政府还与各村委会签订劳务输出目标责任考核,并把劳务输出考核纳入全镇中心目标考核范畴,还要求机关干部职工关心、支持外出务工人员,结合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做到“输出一个,帮扶一个,带动一片”,把劳务输出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来抓,努力营造“党委重视、政府主抓、各方参与、社会支持”的工作局面,为做好劳务输出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四)认真组织,严格把关,做好各种服务工作 为确保输出的务工人员安置得好、稳得住、干得好、有效益,对来报名的人员严把年龄、文化程度、身份证、身体条件、思想观念、综合素质等关口,真正做到符合条件一个,办理手续一个,面试合格一个,组织输出一个,这些硬件使务工者突破了行业、岗位的条件限制,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安置不好、稳定不了或其他思想观念问题的产生。各村民委员会还经常与劳动保障所联系,做好务工人员家属的思想工作,把务工者的生活情况、待遇情况及时告诉其家属,耐心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及时为外出人员带去身份证、毕业证等证件。扎实的工作使我镇输出人员的稳定率达94%。 (五)按时上报劳动力资源和劳务输出情况报表。 为了及时了解掌握各阶段劳务输出情况,镇劳动保障所积极配合镇企业办切实做好劳动力资源的调查建档、职业培训和外出务工人员的跟踪管理服务,认真做好劳动力储备情况的调查,及时准确地上报农村劳务输出情况统计报表以及各种业务报表,没有一次漏报、缺报,并且还全面落实了我镇辖区范围内离退休人员数,认真做好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切实抓紧抓好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已把全镇范围内离退休人员造册登记,还超额完成了县局分给我镇的报刊征订任务数。同时还认真做好技校招生工作,圆满完成县局下达的任务数。 (六)认真形势,加强业务学习。 学习是永恒的,只有不断学习,才会进步。乡镇自9月份成立劳动保障所以来,由于人员少,事情又多,对劳动保障知识了解甚少,要做好劳动保障工作,就要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劳动保障方面的业务知识,这就要求每个干部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因此,我们积极参加县局组织的业务知识培训,认真听了县局8个科室主任讲解的业务知识,为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内增强了素质,对外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二、金马镇劳动保障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我镇的劳保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与县委、政府的要求也还存在差距,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十分艰巨,这些都与主客观因素有关,主要表现在部份人员担心上当受骗,对陌生世界存在畏惧感和“家乡宝”观念较强,还存在着“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忧,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等观念意识,这样就给劳务输出工作带来了问题和困难。 (一)思想认识不足,组织工作有待改进 从目前金马镇劳务输出的状况来看,村与村之间仍然存在着对劳务输出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出现村与村之间劳动力输出的数量和质量存在很大差距,部分地区的劳务输出仍然是民间自发的、无序的,缺乏有效的组织领导,致使劳动力输出效率不高,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农民工的积极性。 (二)求职人员择业意识还未转变 在众多的求职人员中由于他们受传统择业意识的影响,很难找到工作,在他们心目中,唯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是他们择业的标准,否则宁愿守在家里,也不愿到集体、私营企业中去做事,还有既使在国有单位几十元每月的工资,也不愿到每月几百元的集体、私营企业中去,形成有要人的单位找不到人,有人又打不到单位的反差,这样也严重影响了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 (三)现有的劳动力资源素质偏低,适应不了现代社会劳动的需求,严重影响劳务输出 劳动者素质偏低,是由劳动者的文化程度、职业培训、技术技能水平、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等多方面反映的。目前,全镇的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劳动力的要求,特别是面对城市的就业压力,农民工明显不具备竞争优势,难以适应乡镇企业不断发展高科技的客观要求,这样就使部份务工人员在返乡后就乱造谣,给劳务输出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四)受区域环境的制约,落后地区劳动力转移困难较大 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农民文化素质低,这样就给劳务输出带来了困难,主要是传统观念束缚着人们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形成特有的满足现状的思想意识,不愿走出家门闯世界,形成小富即安的思想。其次是劳动就业不能与信息变化同步,失去许多就业机会。 (五)宣传力度还不大,广度深度不够,劳务输出工作还未形成社会的共识,广大农村劳动力对外出务工心存疑虑,怕这怕那,没有从“以地为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还停留在“宁守穷家安稳,不愿外出创业”的家乡宝观念 三、金马镇劳动保障工作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提高对劳务输出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强化劳务输出工作 镇党委、政府还要进一步把劳动力输出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解决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从政策上、体制上为劳务输出创造有利的环境,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我镇的劳务输出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加强培训,提高我镇劳动力素质 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积极争取州、县培训资金,开展特色培训和对口培训,把用工需求与培训衔接起来,通过就业指导、技能培训、考核发证、推荐上岗等方式,实行先培训后输出。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校培养渠道,进一步加大技校招生力度,保证新增劳动力的素质,另一方面要利用金马职业中学,按照“定点培训,定性培养,定向输出”的要求,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政策法规水平,加强职业中学的劳动技能课教育,针对性地组织劳动力上岗前的技能培训,做到先培训,后就业,提高我镇外出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劳动力就业的需要,从而突破行业、岗位的条件限制,进而实现量上的规模扩张和质的飞跃发展。这样既提高了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同时又促使劳务输出的稳定和提高,为劳务输出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规范管理,完善服务,抓好典型,搞好示范 为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我们将严格规范劳务输出秩序,合理引导劳动力流动,杜绝民工盲目外出、无证打工等现象的发生,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企业订单、劳务派遣、项目拉动等多种形式,千方百计扩大转移输出的渠道和规模。抓紧实施好石缸冲村委会“劳务输出示范点”的建设工作,加大外出务工人员致富典型的宣传力度,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来告诉那些持等待观望甚至怀疑态度的人,使他们尽快加入劳务输出的行列,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 (四)加快发展二、三产业,为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创造空间 一是加快中心集镇建设的力度,推动我镇二、三产业的发展。二是积极鼓励个体私营业主创业,提升现有乡镇企业的规模及经营管理水平。三是切实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特别是肉牛、蔬菜产业化发展。通过二、三产业的就业渠道及就业岗位的增加,为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创造条件。 (五)加快实施“异地转移”战略,拓宽农村劳动力跨区流动渠道 充分利用现有的广东、上海、昆明等劳务输出渠道,积极开拓新的输出市场,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大中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流动。一是加强与外地劳动力市场的沟通联系,为农民外出务工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二是加强劳务输出的市场管理,建立合法、有序、畅通的劳动力输出机制。三是做好输出人员的跟踪服务工作,切实维护他们的劳动权益,提高劳务输出效率。 (六)认真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 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障和政治优势,在劳动力资源转移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尤为重要,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快劳动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真学习中央、省、州、县关于劳动力资源开发的文件精神,以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实现农民增收为出发点,与时俱进,团结协作,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镇劳动保障工作的新局面。

第8篇

一、年的基本工作

针对我镇人多地少和剩余劳动力较为丰富这一现状,结合泸政发〔〕号和泸发〔〕号文件精神,镇党委、政府及时成立了金马镇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金发〔〕号)文件,之后又制定了《金马镇关于年度劳务输出目标责任考核的实施意见》,及时下达《金马镇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年度劳务输出指标的通知》(金政发〔〕号)文件,根据客观因素的影响,又出台了《关于认真做好年劳务输出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在这些文件中都将农村劳务输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奖惩办法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并且还把劳务输出工作列入中心工作目标责任考核。

在具体工作中,我镇主要是通过政策扶持,政府引导,能人帮带,充分利用泸西县金水建筑建材有限责任公司这一龙头企业,努力把金马的劳动力资源变为经济资源,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率,加快全镇经济发展。全镇_年度计划向外省及省内输出农村劳动力人,比县委、县人民政府下达的任务数人增加人,农村劳动力在非农业比例提高到%。今年至月,全镇通过各种渠道共输出劳动力人,完成县下达任务数人的%。其中由县劳务输出公司输送人,累计已达人,就业中心输送人。输出省外人,省内人,县内人,输出人员主要是从事建筑、加工、运输或进厂务工等城市经济的各行各业中。根据统计数据分析,劳务输出不仅可以实现劳动力资源、知识、文化、经济的双向流动,从而达到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还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劳务收入已成为许多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好的村子出现了“外出一个,致富一家,外出一群,带富一方”的可喜局面,大大推进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发展,劳务输出已经逐渐提高了外出务工人员家庭收入和生活质量,推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了城镇化进程,还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做好劳务输出工作,不仅可以使劳动者增长见识、转变观念、提高素质,还可以为家乡创汇,为家庭创收,同时还有有效地减缓就业压力。总之,我镇的劳务输出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了收到了良好的效应,其做法主要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劳务输出作为一个新产业来抓

镇党委、政府认真领会县委、政府劳务输出工作会议精神,把劳务输出作为发展本地经济、增加农收入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抓紧实施,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良好工作局面,专门成立了镇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紧紧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发劳动力资源的决定,把劳务输出纳入对各村委会考核的重要指标。镇主要领导还经常深入到各村委会督促此项工作的完成情况,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密切协作,为劳务输出创造宽松的环境,同时还把劳务输出工作为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对劳务输出的领导和管理。

(二)加大宣传舆论力度,积极营造良好氛围

为使县委、政府有组织地开展劳务输出这一决策深入全镇万多人民群众中,我们充分利用广播、墙报以及《金马快讯》和《今日金马》等刊物,树立典型,大力宣传劳务输出的成功经验和典型事迹,让群众摒弃外出务工是羞人行为的思想,提高人们对劳务输出的认识,充分利用赶集天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广泛宣传,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跟农户讲实 惠,把县委、政府支持与鼓励劳务输出的有关政策宣传到农户家中,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外出务工是一项学技能、长见识、增收入的有效途径,进而放下思想包袱,打消思想顾虑,转变择业观念意识,积极外出创业务工。在宣传中还通过身边的典型例子,让大家了解“靠土地增收有限,走出去创业海阔天空”的道理,从而形成了“走出家门闯世界,外出务工奔小康”的良好氛围。

(三)完善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的工作机制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各部门,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努力,形成推动劳动力转移的合力。镇政府为有效避免“人难找,事难办”现象的出现,召开了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的会议,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协作,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求劳保所、派出所、计生、信用等部门要简化办事手续,认真做好各种服务工作。镇政府还与各村委会签订劳务输出目标责任考核,并把劳务输出考核纳入全镇中心目标考核范畴,还要求机关干部职工关心、支持外出务工人员,结合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做到“输出一个,帮扶一个,带动一片”,把劳务输出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来抓,努力营造“党委重视、政府主抓、各方参与、社会支持”的工作局面,为做好劳务输出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四)认真组织,严格把关,做好各种服务工作

为确保输出的务工人员安置得好、稳得住、干得好、有效益,对来报名的人员严把年龄、文化程度、身份证、身体条件、思想观念、综合素质等关口,真正做到符合条件一个,办理手续一个,面试合格一个,组织输出一个,这些硬件使务工者突破了行业、岗位的条件限制,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安置不好、稳定不了或其他思想观念问题的产生。各村民委员会还经常与劳动保障所联系,做好务工人员家属的思想工作,把务工者的生活情况、待遇情况及时告诉其家属,耐心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及时为外出人员带去身份证、毕业证等证件。扎实的工作使我镇输出人员的稳定率达%。

(五)按时上报劳动力资源和劳务输出情况报表。

为了及时了解掌握各阶段劳务输出情况,镇劳动保障所积极配合镇企业办切实做好劳动力资源的调查建档、职业培训和外出务工人员的跟踪管理服务,认真做好劳动力储备情况的调查,及时准确地上报农村劳务输出情况统计报表以及各种业务报表,没有一次漏报、缺报,并且还全面落实了我镇辖区范围内离退休人员数,认真做好离退休人员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切实抓紧抓好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已把全镇范围内离退休人员造册登记,还超额完成了县局分给我镇的报刊征订任务数。同时还认真做好技校招生工作,圆满完成县局下达的任务数。

(六)认真形势,加强业务学习。

学习是永恒的,只有不断学习,才会进步。乡镇自月份成立劳动保障所以来,由于人员少,事情又多,对劳动保障知识了解甚少,要做好劳动保障工作,就要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劳动保障方面的业务知识,这就要求每个干部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因此,我们积极参加县局组织的业务知识培训,认真听了县局个科室主任讲解的业务知识,为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内增强了素质,对外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二、金马镇劳动保障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我镇的劳保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与县委、政府的要求也还存在差距,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十分艰巨,这些都与主客观因素有关,主要表现在部份人员担心上当受骗,对陌生世界存在畏惧感和“家乡宝”观念较强,还存在着“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忧,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等观念意识,这样就给劳务输出工作带来了问题和困难。

(一)思想认识不足,组织工作有待改进

从目前金马镇劳务输出的状况来看,村与村之间仍然存在着对劳务输出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出现村与村之间劳动力输出的数量和质量存在很大差距,部分地区的劳务输出仍然是民间自发的、无序的,缺乏有效的组织领导,致使劳动力输出效率不高,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农民工的积极性。

(二)求职人员择业意识还未转变

在众多的求职人员中由于他们受传统择业意识的影响,很难找到工作,在他们心目中,唯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是他们择业的标准,否则宁!愿守在家里,也不愿到集体、私营企业中去做事,还有既使在国有单位几十元每月的工资,也不愿到每月几百元的集体、私营企业中去,形成有要人的单位找不到人,有人又打不到单位的反差,这样也严重影响了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

(三)现有的劳动力资源素质偏低,适应不了现代社会劳动的需求,严重影响劳务输出

劳动者素质偏低,是由劳动者的文化程度、职业培训、技术技能水平、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等多方面反映的。目前,全镇的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劳动力的要求,特别是面对城市的就业压力,农民工明显不具备竞争优势,难以适应乡镇企业不断发展高科技的客观要求,这样就使部份务工人员在返乡后就乱造谣,给劳务输出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四)受区域环境的制约,落后地区劳动力转移困难较大

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农民文化素质低,这样就给劳务输出带来了困难,主要是传统观念束缚着人们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形成特有的满足现状的思想意识,不愿走出家门闯世界,形成小富即安的思想。其次是劳动就业不能与信息变化同步,失去许多就业机会。

(五)宣传力度还不大,广度深度不够,劳务输出工作还未形成社会的共识,广大农村劳动力对外出务工心存疑虑,怕这怕那,没有从“以地为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还停留在“宁守穷家安稳,不愿外出创业”的家乡宝观念

三、金马镇劳动保障工作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提高对劳务输出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强化劳务输出工作

镇党委、政府还要进一步把劳动力输出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解决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从政策上、体制上为劳务输出创造有利的环境,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我镇的劳务输出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加强培训,提高我镇劳动力素质

加大对农村 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积极争取州、县培训资金,开展特色培训和对口培训,把用工需求与培训衔接起来,通过就业指导、技能培训、考核发证、推荐上岗等方式,实行先培训后输出。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校培养渠道,进一步加大技校招生力度,保证新增劳动力的素质,另一方面要利用金马职业中学,按照“定点培训,定性培养,定向输出”的要求,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政策法规水平,加强职业中学的劳动技能课教育,针对性地组织劳动力上岗前的技能培训,做到先培训,后就业,提高我镇外出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劳动力就业的需要,从而突破行业、岗位的条件限制,进而实现量上的规模扩张和质的飞跃发展。这样既提高了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同时又促使劳务输出的稳定和提高,为劳务输出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规范管理,完善服务,抓好典型,搞好示范

为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我们将严格规范劳务输出秩序,合理引导劳动力流动,杜绝民工盲目外出、无证打工等现象的发生,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企业订单、劳务派遣、项目拉动等多种形式,千方百计扩大转移输出的渠道和规模。抓紧实施好石缸冲村委会“劳务输出示范点”的建设工作,加大外出务工人员致富典型的宣传力度,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来告诉那些持等待观望甚至怀疑态度的人,使他们尽快加入劳务输出的行列,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

(四)加快发展二、三产业,为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创造空间

一是加快中心集镇建设的力度,推动我镇二、三产业的发展。二是积极鼓励个体私营业主创业,提升现有乡镇企业的规模及经营管理水平。三是切实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特别是肉牛、蔬菜产业化发展。通过二、三产业的就业渠道及就业岗位的增加,为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创造条件。

(五)加快实施“异地转移”战略,拓宽农村劳动力跨区流动渠道

充分利用现有的某省、某省、昆明等劳务输出渠道,积极开拓新的输出市场,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大中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流动。一是加强与外地劳动力市场的沟通联系,为农民外出务工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二是加强劳务输出的市场管理,建立合法、有序、畅通的劳动力输出机制。三是做好输出人员的跟踪服务工作,切实维护他们的劳动权益,提高劳务输出效率。

第9篇

同志们:

年味未尽,刚刚上班,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样一次会议,其主要目的,一是向全县上上下下发出一个信号,县委将按照中央提出的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的总体要求,把劳务输出、就业再就业工作摆上十分重要的位置,各级干部必须集中精力,全力抓好这两项工作;二是抢抓时间机遇,节后劳务市场空间比较大,正是外出发展劳务经济的好时机;三是也有通过这次会议收心的意思,让大家尽快从年味中解脱出来,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开始新一年的工作。刚才,县委、县政府对**年度全县劳务输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其中的6名代表作了典型发言。这些典型很过硬,应该表彰,并号召全县人民向他们学习。在此,我再一次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外出务工人员致以诚挚的问候,同时,也向为我县劳务输出和就业再就业工作做出贡献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回顾总结,进一步增强抓好城乡就业工作的责任感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对包括农村劳务输出和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在内的城乡就业工作极为重视,特别是将劳务输出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来抓,各乡镇和部门也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2005年,全县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87万人,其中外输3.83万人,外输女劳动力1.37万人,占县外输出总量的36%。在工作中我们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需要很好地坚持。一是各级党政组织必须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将就业工作摆上重中之重的位置;二是必须不断提高外出劳动者素质,把技能培训作为基础性工程;三是必须不断拓宽县内和外埠就业渠道,坚持内转与外输并重;四是必须不断提高组织化输出程度,充分发挥干部和能人的“双带”作用。在认真总结并很好坚持这些作法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在劳务输出和就业再就业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工作进展不平衡,农村好于城镇,各乡村之间也存在不平衡的问题,比如**镇和**乡的*村输出比例都在60%以上,而一些落后的乡村还不足30%。技能型就业人员少,虽然已经注意解决这个问题,但技能型就业人员比例还是不大,影响了收益和工作的稳定性。基地牵动能力弱,虽然在外建立了398个输出基地,但基地规模普遍偏小,吸纳能力弱,管理不规范,个别的仅有偶然性的零星输出;县内企业在吸纳和安置劳动力方面也还有很大潜力。权益保障不到位,无论是农民外出务工还是下岗职工再就业,都有权益得不到保障的问题。乡村干部带领输出、女劳力输出、跨过长江输出、向国外输出等,也没达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除了客观条件及劳动力素质、认识方面的问题外,我看主要因素在干部。一是上下认识不统一。虽然县委、县政府对劳务输出和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认识和站位很高,抓法超前,要求明确,但有些乡村社区和部门单位还没有把这两项工作真正重视起来,摆上应有位置,没有将其当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体现执政为民理念的大事来对待。二是责任心不强。认为就业问题应由市场来调节,政府部门不该抓。抓劳务输出阻力大,农民群众素质低,帮助他们输出又费力、又搭钱、又麻烦,还容易留罗滥,而不想抓。三是抓法不得力。习惯按计划经济思维和行政命令手段去抓工作,缺乏推进工作的过硬招数,遇到棘手问题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四是作风不过硬。对群众为什么不愿外出、不能就业,外出后会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劳务市场的变化情况,新政策的出台等,不深入研究,不能有效地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推进工作。

就业是民生之本。农村劳务输出和城镇就业再就业工作,说到底就是使城乡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的问题。面对当前形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这一问题,并至少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就业工作再认识:

1、抓就业就是抓小康社会建设。到2020年,我们要建成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目前看,任务还很艰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活殷实等目标要如期实现,而最起码的要求是实现城乡广大劳动者充分就业。人民群众有了稳定的就业岗位和较高水平的收入,全面小康的目标才可能实现。

2、抓就业就是抓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建设新绥棱、新农村,最终还是要靠发展。我们推动劳务输出,开发就业岗位,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使大批新生劳动力走上经济建设主战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必然会极大促进经济发展。一个地方达到较高发展水平,劳动力充分就业,甚至会出现短缺,是一个重要标志。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年创工业产值300亿元,本村只有1500人,其它几万人的劳动力都是外来务工者。

3、抓就业就是抓富民。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更是新**建设的重要内容。就业与增收紧密相连,没有就业就不会有宽裕的生活。我县几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2005年全县劳务总收入达1.6亿元,拉动农民人均增收860元,尤其是跨国输出的1000余人,人均年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多的可达40万元左右。通过招商引资,27户国有企业实现转制搞活,加之民营经济发展等渠道使就业岗位不断增加,全县5000多人的生活有了保障。我们县城镇开发建设连续三年超过10万平方米,城市面貌改观了,楼价低了,拉动很多产业发展了且不说,仅劳动力就业这一方面就有账可算:10万平方米,按每平方米4个工日计算,需用工日40万个,建筑施工期平均180天,可用工2222个,每个工日按30元计算,40万个工日用工开支1200万元,平均每个劳动力收入5400元。

4、抓就业就是抓和谐、抓稳定。就业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一个人有了稳定的收入,才能安身立命,才能有社会责任感。愈是贫穷,矛盾愈多,一个国家、地区乃至一个家庭,都是如此。因此可以说,就业既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个社会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说:从现在开始,中国进入到人均收入1000美元的发展阶段,1000美元至3000美元之间是一个发展机遇,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矛盾多发、社会容易发生动荡、冲突的阶段。主要是分配不公的问题,一部分人用资产就可以获得收益,一部分靠就业可以获得收益,但相当一部分人被排除到了经济活动之外,因为失业而得不到收入。治理分配不公最重要的手段是充分就业,让社会每一个人都得到就业。我们抓输出,抓就业,不仅直接保持了地方的稳定,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而且可以有效改善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密切干群关系,这也是对我们执政水平的检查和考验。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城乡就业问题是关系**政治、经济、社会和人民利益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将其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力抓好。

二、明确主攻重点,推动城乡就业工作提档升级

2006年,我们要进一步把城乡就业工作作为全县工作的重点突出出来,革新工作理念,采取过硬措施,加大推进力度,提质,增量,力争取得新的突破。主要工作目标是:转移农村劳动力5万人,其中外输3.9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1.8亿元,其中外输收入1.56亿元,劳动力内转外输拉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970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1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2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一定水平以内。

1、实行城乡统筹,一体化推进工作。实事求是地说,这三年来,我们在农村劳务输出工作上下了些功夫,也收到了明显的成效。但对城镇职工就业再就业工作重视不够,思路不新,力度不大。从现在开始,我们必须努力改进工作,把农村劳务输出和城镇就业再就业联系起来考虑,统一谋划,统一部署,同步推进,同步考评,解决脱节问题,力求协调发展。一是整合机构。一季度,要将农委、劳转办和劳动局抓就业、输出的职能合并起来,组建统管城乡就业工作的专门机构,调整隶属关系,明确工作职能,使工作更为顺畅。二是统一运筹。要对城乡就业工作统一规划设计,都按照内转、外输两个渠道考虑问题。推进农村劳务输出工作要借鉴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有关政策措施;抓城镇就业再就业工作,也要借鉴农村劳务输出的有效抓法。特别是要树立全县一盘棋的理念,抓农村劳动力转移,要积极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寻找外输渠道;安置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也要考虑农村富余劳动力内转的实际需要。还要按照县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的要求,与驻单位在劳动力资源开发方面协调配合,为其提供用工。三是同步考评。抓农村劳务输出,我们已经有了一套比较成型的奖惩考评机制。把这项工作纳入乡村的工作目标责任制中;乡镇党政一把手必须有一人主抓;村里必须至少有一名干部直接带领农民外输,收入归己;劳务输出工作成效与乡村干部工资直接挂钩等。对城镇就业工作,也要按照这样的思路制定奖惩考评措施,使绥棱镇及所属社区像各乡村重视劳务输出那样重视城镇就业再就业工作。七个社区可以考虑增加一个专门抓就业再就业的编制,设专人抓这项工作。也可以转换思维,给钱给编不定人,聘任能人抓这项工作也可以考虑。把这项工作真正抓起来,从而实现两项工作同步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目标。

2、加强技能培训,在提高就业人员素质上下功夫。当前,制约我县劳务输出和城镇就业再就业工作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是,劳动力素质低,缺乏专业技能。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根本的措施就是加强岗前培训,培养专业技能,提高劳动者素质。年内,经过严格的职业技术培训的新生劳动力要达到2000人,技能型人员要达到外输总量的30%,同比提高5%。在抓培训上要注意解决好思想观念上的错误认识,就是要解决那种认为没有文化、没有技术也可以赚大钱当大老板的错误认识。改革开放初期,确实有一部分没文化、没技术的人成了千万富翁、亿万富翁,但那是特定的历史时期,这些人钻了政策空子、钻了思想不解放的空子。现在不但有学历不好找工作,就连有些出国留学的“海归”也都变成了“海待”。一要强化培训主体。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技术学校的支持扶持力度,力争用3年时间建成理论和实践、毕业和就业、培训和输出、校内和校外四个方面一体,立足县内,辐射全市,影响全省、全国的知名职业技术学校,在我县城乡就业工作由少数输出向大量输出、体力型输出向技能型输出和县内、省内输出向省外、国外输出的转变中发挥主阵地的决定性作用。要积极努力,争取年内在上集镇开办一所职业高中,满足农村学生的培训之需。还要出台优惠政策,创造宽松条件,继续鼓励发展民办职业技术教育和各种社会力量办学,引导现有民办教育机构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水平。二要加大培训力度。以近年来初高中毕业生、辍学生,年轻的国企下岗职工为重点。凡是当年毕业而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要全部接受培训,持证上岗就业,政府给予适当补贴;接受职业技术培训的毕业生,优先推荐就业岗位,组织对外输出,今后发展党团员、任用村干部、招考社区干部和公务员等,原则上也主要在这部分人中考虑。三要创新培训方式。选择实力强、教育水平高、毕业上岗比例大的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我县的外埠培训基地,作为联合办学的首选对象,对已经毕业和将来毕业的初高中毕业生进行中高级职业技术教育;选择与我县劳动力供应对口的用人企业为战略合作伙伴,采取定向培训、委托培训等形式,为其培养技术工人;巩固与哈轴技校、青岛博益学院的合作关系,开展类似模式的联合办学、远程教育业务;还要探索在初高中增设适用技能教育课程,强化普通学校学生的劳动技能教育。

3、做强输出基地,大力拓展外埠市场。要把加强外埠输出基地建设,作为推进城乡就业工作,拓展就业空间的首选措施。重点解决目前基地存在的没有稳定的劳动力供求关系,输出不成规模等问题。一是巩固老基地。加强与各老基地的工作联系,及时沟通用工信息,加强感情交流,保持输出的连续扩张势头,增强就业稳定性。二是辟建新基地。抓住“长三角”、“珠三角”经济高速增长对劳动力需求增加的机遇,进一步拓展基地空间;还要以我县被省列为外派劳务基地县的契机,利用现有基础,进一步做好国外输出的文章。在辟建新基地的工作中,要增强针对性,瞄准有合作可能性的大企业、大集团,集中力量,重点攻关,力争有所突破。三是强化基地管理。在较大的劳务基地设立外输人员服务站,派驻劳务大使,对务工人员进行日常管理和服务,加强与用工单位的友好合作,不断拓展基地规模。还要在具备条件的基地成立临时党团组织和工会组织,在维护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加强管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4、壮大经济规模,增强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发展地方经济,不仅可以增加财税收入,惠及群众,而且又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为农村劳动力内转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安置提供了更多机会,是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一要增强现有企业的吸纳能力。不断发展壮大现有企业,鼓励他们加大投入,扩大规模,提供更多的用工岗位。对吸纳下岗失业人员数量多、解决城镇就业再就业问题贡献大的企业,要在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帮助其发展。二要建设新的用工项目。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重,增加税收和安置就业并举,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力度,建成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下岗失业人员和新生劳动力实现就业再就业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特别是要积极吸引有技术特长、经济实力和管理经验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给予其与外来客商同等的优惠政策,鼓励其为家乡发展作贡献。三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中最有前景的经济,它不但具有体制、机制方面的优势,还有政府不投入、不担风险财政即可增加收入的好处,而且可以大量吸纳劳动力,实现就业,所以我们必须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要坚持“非禁即入、平等待遇”的原则,放宽民营经济发展领域。下岗职工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要落实领取《再就业优惠证》后税费减免的优惠政策,给予扶持帮助,保证其有业可就。农民进城经商办实体的,也要在各个方面创造便利条件,不得歧视刁难。

三、强化推进措施,为提高工作水平提供有力保障

1、强化协调配合,靠齐抓共管推动工作。劳务输出和就业再就业工作绝不单单是哪个部门和乡镇的工作,事关全县工作的大局,需要各乡村社区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农委、劳转办、劳动局要负起牵头拿总的责任,抓好综合协调和督办落实等工作。各乡村社区对劳务输出和就业再就业工作负有直接责任,要真正摆上位置,一把手亲自抓,明确得力人员具体抓,采取过硬措施,力争抓出更大成效。各经济主管局要帮助所属企业加大岗位开发力度,促进社会就业;尤其要把本系统并轨买断后没有稳定就业的那部分下岗职工管起来,积极为其寻找就业途径。宣传部门要搞好对内、对外两方面的宣传工作,进一步营造良好氛围。老促会、关工委要将城乡就业工作作为自己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抓好。各群团组织也要积极参与进来,建功立业。

2、加强宣传引导,促进观念转变。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群众的思想解放程度,解决劳务输出工作中“温饱即安不愿走,老守田园不想走,怕担风险不敢走”和就业再就业工作中“依赖政府、迷恋机关、等待照顾、盲目观望”等思想认识问题。小康生活是靠劳动得来的,是靠苦干得来的,是靠奋斗得来的。计划经济时期靠农业解决温饱的地区,如果思想观念不解放,就业观念不转变,工业经济、非农产业跟不上发展,可能会变成十五年、四十五年后中国最贫穷、最困难、最落后的地区。过去中国扶贫主要是老少边穷地区,到那时就得加上农业地区了。要善于培养、树立和宣传劳务输出和就业再就业方面的先进典型,用身边人和身边事教育城乡广大群众。要利用各种载体,特别是入户宣讲等灵活方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宣传县委、县政府的有关部署、要求,打消群众的各种顾虑,使劳务输出工作真正深入人心,使城镇新生劳动力和下岗职工不等不靠,积极寻求就业门路。要利用外出务工人员回家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举办经验交流会、座谈会,请在外成功的务工人员现身说法,算好“收入账”和“效益账”,让广大群众对外出务工认同认可。

3、突出“双带”作用,进一步提高输出的组织化程度。突出发挥干部领带、能人引带作用,狠抓有组织输出,引导群众有序流动。一要切实发挥干部的领带作用。农民种地解决温饱靠老天帮忙,农民打工增收致富靠能人引带。在坚持既有工作要求和收入政策不变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压紧逼。今年,乡镇党委书记或乡镇长要拿出一人专心致志抓劳务输出,这个人到年底要向县委写出一年的工作汇报。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也必须确定一人直接带领农民出去。凡没有村干部直接带领农民外出务工累计半年以上、带出群众30人以上的村,全体村干部工资下浮20%,必要时对村党支部书记的职务进行调整。**镇可参照这一措施,在就业再就业工作方面确定自己的工作要求。而对在劳务输出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干部,则要给予重奖或破格提拔重用,以此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今年年底前要选一名劳务输出最优秀的村党支部书记或“一元钱”村官破格提拔重用,直接任县劳转办副主任。二要充分发挥能人的引带作用。挖掘和培养劳务能人,壮大“一元钱”村官队伍,成立协会,引导其发挥带动作用。今年所有行政村都必须配上劳务输出工作成绩突出的“一元钱”村官,消灭空白点。而且每个村能聘几名聘几名,要打破村界、乡界、县界,甚至省界,使全县“一元钱”村官的总数达到100人以上。对于贡献特别突出的“一元钱”村官,可以推选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要实现对带动群众搞劳务的能人,从以荣誉激励为主向以利益激励为主的转变,使其带领农民外出打工不仅光荣,而且实惠。还要壮大劳务经纪人队伍,发展劳务输出中介组织,动员和引导更多的人投身到劳务输出工作中来。对女劳动力输出、向长三角和珠三角输出、跨国输出等工作,还要作为重点突出出来,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抓好。**镇及所属社区、相关部门的领导都要把就业再就业工作当作重要职责,要积极创造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跨越式发展的好经验。

第10篇

年味未尽,刚刚上班,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样一次会议,其主要目的,一是向全县上上下下发出一个信号,县委将按照中央提出的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的总体要求,把劳务输出、就业再就业工作摆上十分重要的位置,各级干部必须集中精力,全力抓好这两项工作;二是抢抓时间机遇,节后劳务市场空间比较大,正是外出发展劳务经济的好时机;三是也有通过这次会议收心的意思,让大家尽快从年味中解脱出来,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开始新一年的工作。刚才,县委、县政府对20__年度全县劳务输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其中的6名代表作了典型发言。这些典型很过硬,应该表彰,并号召全县人民向他们学习。在此,我再一次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外出务工人员致以诚挚的问候,同时,也向为我县劳务输出和就业再就业工作做出贡献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回顾总结,进一步增强抓好城乡就业工作的责任感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对包括农村劳务输出和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在内的城乡就业工作极为重视,特别是将劳务输出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来抓,各乡镇和部门也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20__年,全县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87万人,其中外输3.83万人,外输女劳动力1.37万人,占县外输出总量的36。在工作中我们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需要很好地坚持。一是各级党政组织必须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将就业工作摆上重中之重的位置;二是必须不断提高外出劳动者素质,把技能培训作为基础性工程;三是必须不断拓宽县内和外埠就业渠道,坚持内转与外输并重;四是必须不断提高组织化输出程度,充分发挥干部和能人的“双带”作用。在认真总结并很好坚持这些作法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在劳务输出和就业再就业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工作进展不平衡,农村好于城镇,各乡村之间也存在不平衡的问题,比如**镇和**乡的红光村输出比例都在60以上,而一些落后的乡村还不足30。技能型就业人员少,虽然已经注意解决这个问题,但技能型就业人员比例还是不大,影响了收益和工作的稳定性。基地牵动能力弱,虽然在外建立了398个输出基地,但基地规模普遍偏小,吸纳能力弱,管理不规范,个别的仅有偶然性的零星输出;县内企业在吸纳和安置劳动力方面也还有很大潜力。权益保障不到位,无论是农民外出务工还是下岗职工再就业,都有权益得不到保障的问题。乡村干部带领输出、女劳力输出、跨过长江输出、向国外输出等,也没达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除了客观条件及劳动力素质等问题外,我看主要因素在干部。一是上下认识不统一。虽然县委、县政府对劳务输出和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认识和站位很高,抓法超前,要求明确,但有些乡村社区和部门单位还没有把这两项工作真正重视起来,摆上应有位置,没有将其当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体现执政为民理念的大事来对待。二是责任心不强。认为就业问题应由市场来调节,政府部门不该抓。抓劳务输出阻力大,农民群众素质低,帮助他们输出又费力、又搭钱、又麻烦,还容易留罗滥,而不想抓。三是抓法不得力。习惯按计划经济思维和行政命令手段去抓工作,缺乏推进工作的过硬招数,遇到棘手问题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四是作风不过硬。对群众为什么不愿外出、不能就业,外出后会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劳务市场的变化情况,新政策的出台等,不深入研究,不能有效地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推进工作。

就业是民生之本。农村劳务输出和城镇就业再就业工作,说到底就是使城乡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的问题。面对当前形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这一问题,并至少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就业工作再认识:

1、抓就业就是抓小康社会建设。到2020年,我们要建成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目前看,任务还很艰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活殷实等目标要如期实现,而最起码的要求是实现城乡广大劳动者充分就业。人民群众有了稳定的就业岗位和较高水平的收入,全面小康的目标才可能实现。

2、抓就业就是抓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建设新**、新农村,最终还是要靠发展。我们推动劳务输出,开发就业岗位,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使大批新生劳动力走上经济建设主战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必然会极大促进经济发展。一个地方达到较高发展水平,劳动力充分就业,甚至会出现短缺,是一个重要标志。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年创工业产值300亿元,本村只有1500人,其它几万人的劳动力都是外来务工者。

3、抓就业就是抓富民。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更是新**建设的重要内容。就业与增收紧密相连,没有就业就不会有宽裕的生活。我县几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20__年全县劳务总收入达1.6亿元,拉动农民人均增收860元,尤其是跨国输出的1000余人,人均年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多的可达40万元左右。通过招商引资,27户国有企业实现转制搞活,加之民营经济发展等渠道使就业岗位不断增加,全县5000多人的生活有了保障。我们县城镇开发建设连续三年超过10万平方米,城市面貌改观了,楼价低了,拉动很多产业发展了且不说,仅劳动力就业这一方面就有账可算:10万平方米,按每平方米4个工日计算,需用工日40万个,建筑施工期平均180天,可用工2222个,每个工日按30元计算,40万个工日用工开支1200万元,平均每个劳动力收入5400元。

4、抓就业就是抓和谐、抓稳定。就业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一个人有了稳定的收入,才能安身立命,才能有社会责任感。愈 是贫穷,矛盾愈多,一个国家、地区乃至一个家庭,都是如此。因此可以说,就业既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个社会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说:从现在开始,中国进入到人均收入1000美元的发展阶段,1000美元至3000美元之间是一个发展机遇,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矛盾多发、社会容易发生动荡、冲突的阶段。主要是分配不公的问题,一部分人用资产就可以获得收益,一部分靠就业可以获得收益,但相当一部分人被排除到了经济活动之外,因为失业而得不到收入。治理分配不公最重要的手段是充分就业,让社会每一个人都得到就业。我们抓输出,抓就业,不仅直接保持了地方的稳定,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而且可以有效改善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密切干群关系,这也是对我们执政水平的检查和考验。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城乡就业问题是关系绥棱政治、经济、社会和人民利益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将其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力抓好。

二、明确主攻重点,推动城乡就业工作提档升级

20__年,我们要进一步把城乡就业工作作为全县工作的重点突出出来,革新工作理念,采取过硬措施,加大推进力度,提质,增量,力争取得新的突破。主要工作目标是:转移农村劳动力5万人,其中外输3.9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1.8亿元,其中外输收入1.56亿元,劳动力内转外输拉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970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1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2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一定水平以内。

1、实行城乡统筹,一体化推进工作。实事求是地说,这三年来,我们在农村劳务输出工作上下了些功夫,也收到了明显的成效。但对城镇职工就业再就业工作重视不够,思路不新,力度不大。从现在开始,我们必须努力改进工作,把农村劳务输出和城镇就业再就业联系起来考虑,统一谋划,统一部署,同步推进,同步考评,解决脱节问题,力求协调发展。一是整合机构。一季度,要将农委、劳转办和劳动局抓就业、输出的职能合并起来,组建统管城乡就业工作的专门机构,调整隶属关系,明确工作职能,使工作更为顺畅。二是统一运筹。要对城乡就业工作统一规划设计,都按照内转、外输两个渠道考虑问题。推进农村劳务输出工作要借鉴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有关政策措施;抓城镇就业再就业工作,也要借鉴农村劳务输出的有效抓法。特别是要树立全县一盘棋的理念,抓农村劳动力转移,要积极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寻找外输渠道;安置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也要考虑农村富余劳动力内转的实际需要。还要按照县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的要求,与驻*单位在劳动力资源开发方面协调配合,为其提供用工。三是同步考评。抓农村劳务输出,我们已经有了一套比较成型的奖惩考评机制。把这项工作纳入乡村的工作目标责任制中;乡镇党政一把手必须有一人主抓;村里必须至少有一名干部直接带领农民外输,收入归己;劳务输出工作成效与乡村干部工资直接挂钩等。对城镇就业工作,也要按照这样的思路制定奖惩考评措施,使**镇及所属社区像各乡村重视劳务输出那样重视城镇就业再就业工作。七个社区可以考虑增加一个专门抓就业再就业的编制,设专人抓这项工作。也可以转换思维,给钱给编不定人,聘任能人抓这项工作也可以考虑。把这项工作真正抓起来,从而实现两项工作同步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目标。

2、加强技能培训,在提高就业人员素质上下功夫。当前,制约我县劳务输出和城镇就业再就业工作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是,劳动力素质低,缺乏专业技能。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根本的措施就是加强岗前培训,培养专业技能,提高劳动者素质。年内,经过严格的职业技术培训的新生劳动力要达到20__人,技能型人员要达到外输总量的30%,同比提高5%。在抓培训上要注意解决好思想观念上的错误认识,就是要解决那种认为没有文化、没有技术也可以赚大钱当大老板的错误认识。改革开放初期,确实有一部分没文化、没技术的人成了千万富翁、亿万富翁,但那是特定的历史时期,这些人钻了政策空子、钻了思想不解放的空子。现在不但有学历不好找工作,就连有些出国留学的“海归”也都变成了“海待”。一要强化培训主体。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技术学校的支持扶持力度,力争用3年时间建成理论和实践、毕业和就业、培训和输出、校内和校外四个方面一体,立足县内,辐射全市,影响全省、全国的知名职业技术学校,在我县城乡就业工作由少数输出向大量输出、体力型输出向技能型输出和县内、省内输出向省外、国外输出的转变中发挥主阵地的决定性作用。要积极努力,争取年内在上集镇开办一所职业高中,满足农村学生的培训之需。还要出台优惠政策,创造宽松条件,继续鼓励发展民办职业技术教育和各种社会力量办学,引导现有民办教育机构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水平。二要加大培训力度。以近年来初高中毕业生、辍学生,年轻的国企下岗职工为重点。凡是当年毕业而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要全部接受培训,持证上岗就业,政府给予适当补贴;接受职业技术培训的毕业生,优先推荐就业岗位,组织对外输出,今后发展党团员、任用村干部、招考社区干部和公务员等,原则上也主要在这部分人中考虑。三要创新培训方式。选择实力强、教育水平高、毕业上岗比例大的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我县的外埠培训基地,作为联合办学的首选对象,对已经毕业和将来毕业的初高中毕业生进行中高级职业技术教育;选择与我县劳动力供应对口的用人企业为战略合作伙伴,采取定向培训、委托培训等形式,为其培养技术工人;巩固与哈轴技校、青岛博益学院的合作关系,开展类似模式的联合办学、远程教育业务;还要探索在初高中增设适用技能教育课程,强化普通学校学生的劳动技能教育。

3、做强输出基地,大力拓展外埠市场。要把加强外埠输出基地建设,作为推进城乡就业工作,拓展就业空间的首选措施。重点解决目前基地存在的没有稳定的劳动力供求关系,输出不成规模等问题。一是巩固老基地。加强与各老基地的工作联系,及时沟通用工信息,加强感情交流,保持输出的连续扩张势头,增强就业稳定性。二是辟建新基地。抓住“长三角”、“珠三角”经济高速增长对劳动力需求增加的机遇,进一步拓展基地空间;还要以我县被省列为外派劳务基地县的契机,利用现有基础,进一步做好国外输出的文章。在辟建新基地的工作中,要增强针对性,瞄准有合作可能性的大企业、大集团,集中力量,重点攻关,力争有所突破。三是强化 基地管理。在较大的劳务基地设立外输人员服务站,派驻劳务大使,对务工人员进行日常管理和服务,加强与用工单位的友好合作,不断拓展基地规模。还要在具备条件的基地成立临时党团组织和工会组织,在维护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加强管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4、壮大经济规模,增强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发展地方经济,不仅可以增加财税收入,惠及群众,而且又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为农村劳动力内转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安置提供了更多机会,是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一要增强现有企业的吸纳能力。不断发展壮大现有企业,鼓励他们加大投入,扩大规模,提供更多的用工岗位。对吸纳下岗失业人员数量多、解决城镇就业再就业问题贡献大的企业,要在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帮助其发展。二要建设新的用工项目。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重,增加税收和安置就业并举,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力度,建成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下岗失业人员和新生劳动力实现就业再就业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特别是要积极吸引有技术特长、经济实力和管理经验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给予其与外来客商同等的优惠政策,鼓励其为家乡发展作贡献。三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中最有前景的经济,它不但具有体制、机制方面的优势,还有政府不投入、不担风险财政即可增加收入的好处,而且可以大量吸纳劳动力,实现就业,所以我们必须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要坚持“非禁即入、平等待遇”的原则,放宽民营经济发展领域。下岗职工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要落实领取《再就业优惠证》后税费减免的优惠政策,给予扶持帮助,保证其有业可就。农民进城经商办实体的,也要在各个方面创造便利条件,不得歧视刁难。

三、强化推进措施,为提高工作水平提供有力保障

1、强化协调配合,靠齐抓共管推动工作。劳务输出和就业再就业工作绝不单单是哪个部门和乡镇的工作,事关全县工作的大局,需要各乡村社区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农委、劳转办、劳动局要负起牵头拿总的责任,抓好综合协调和督办落实等工作。各乡村社区对劳务输出和就业再就业工作负有直接责任,要真正摆上位置,一把手亲自抓,明确得力人员具体抓,采取过硬措施,力争抓出更大成效。各经济主管局要帮助所属企业加大岗位开发力度,促进社会就业;尤其要把本系统并轨买断后没有稳定就业的那部分下岗职工管起来,积极为其寻找就业途径。宣传部门要搞好对内、对外两方面的宣传工作,进一步营造良好氛围。老促会、关工委要将城乡就业工作作为自己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抓好。各群团组织也要积极参与进来,建功立业。

2、加强宣传引导,促进观念转变。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群众的思想解放程度,解决劳务输出工作中“温饱即安不愿走,老守田园不想走,怕担风险不敢走”和就业再就业工作中“依赖政府、迷恋机关、等待照顾、盲目观望”等思想认识问题。小康生活是靠劳动得来的,是靠苦干得来的,是靠奋斗得来的。计划经济时期靠农业解决温饱的地区,如果思想观念不解放,就业观念不转变,工业经济、非农产业跟不上发展,可能会变成十五年、四十五年后中国最贫穷、最困难、最落后的地区。过去中国扶贫主要是老少边穷地区,到那时就得加上农业地区了。要善于培养、树立和宣传劳务输出和就业再就业方面的先进典型,用身边人和身边事教育城乡广大群众。要利用各种载体,特别是入户宣讲等灵活方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宣传县委、县政府的有关部署、要求,打消群众的各种顾虑,使劳务输出工作真正深入人心,使城镇新生劳动力和下岗职工不等不靠,积极寻求就业门路。要利用外出务工人员回家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举办经验交流会、座谈会,请在外成功的务工人员现身说法,算好“收入账”和“效益账”,让广大群众对外出务工认同认可。

3、突出“双带”作用,进一步提高输出的组织化程度。突出发挥干部领带、能人引带作用,狠抓有组织输出,引导群众有序流动。一要切实发挥干部的领带作用。农民种地解决温饱靠老天帮忙,农民打工增收致富靠能人引带。在坚持既有工作要求和收入政策不变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压紧逼。今年,乡镇党委书记或乡镇长要拿出一人专心致志抓劳务输出,这个人到年底要向县委写出一年的工作汇报。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也必须确定一人直接带领农民出去。凡没有村干部直接带领农民外出务工累计半年以上、带出群众30人以上的村,全体村干部工资下浮20%,必要时对村党支部书记的职务进行调整。**镇可参照这一措施,在就业再就业工作方面确定自己的工作要求。而对在劳务输出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干部,则要给予重奖或破格提拔重用,以此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今年年底前要选一名劳务输出最优秀的村党支部书记或“一元钱”村官破格提拔重用,直接任县劳转办副主任。二要充分发挥能人的引带作用。挖掘和培养劳务能人,壮大“一元钱”村官队伍,成立协会,引导其发挥带动作用。今年所有行政村都必须配上劳务输出工作成绩突出的“一元钱”村官,消灭空白点。而且每个村能聘几名聘几名,要打破村界、乡界、县界,甚至省界,使全县“一元钱”村官的总数达到100人以上。对于贡献特别突出的“一元钱”村官,可以推选为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要实现对带动群众搞劳务的能人,从以荣誉激励为主向以利益激励为主的转变,使其带领农民外出打工不仅光荣,而且实惠。还要壮大劳务经纪人队伍,发展劳务输出中介组织,动员和引导更多的人投身到劳务输出工作中来。对女劳动力输出、向长三角和珠三角输出、跨国输出等工作,还要作为重点突出出来,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抓好。**镇及所属社区、相关部门的领导都要把就业再就业工作当作重要职责,要积极创造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跨越式发展的好经验。

第11篇

一、灌南县概况

灌南县位于连云港市的南大门,濒临黄海,四市交界,东与盐城的响水相连,南与淮安的涟水接壤,西与宿迁的沭阳毗邻。县域总面积1041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246个村,72.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约55万,农村劳动力30.9万。农业资源比较丰富。境内河流纵横,土壤肥沃,生态环境优良,是江苏省生态农林业试验示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__年,该县国内生产总值30亿元,人均GDP4126元,财政收入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70元。二、灌南县劳务输出工作的特点

20__年,该县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50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3,劳务收入在农民增收中的贡献额越来越大。该县始终把加快劳务输出摆上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20__年劳务输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劳务输出总量不断增加。县乡村各级对劳务输出工作高度重视,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20__年,该县输出劳动力16.32万人,较去年净增3.99万人,增长33.2,劳务经济在农民收入中比重由20__年的36.3增加到50.3。

(二)劳务输出层次不断提高。县农办、劳保局等单位狠抓农村劳动力致富技能培训工作,加强组织协调。20__年,该县由去年培训农村劳动力2万人增加到劳务技能培训3.8万人,培训后就业率达90。根据市场需求,该县大力开展订单培训,注重挖掘地方特色,打造劳务输出的行业品牌,在建筑、电动缝纫、家政、羊毛衫针织等行业上已经形成了有较强竞争力和较高知名度的劳务品牌,涌现了一批劳务输出特色乡镇和特色村。

(三)南北协作不断加快。充分利用南北挂钩的有利条件,主动加强与苏南挂钩市太仓市的联系和沟通,定期交流情况,在太仓市等劳务输出集中地区派出专人成立劳务输出办事处,专门联系协调劳务输出工作。不断加强与省市扶贫工作队及后方单位的联系,争取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去年该县在苏南地区劳务输出达4.88万人,占该县劳务输出总量的40。20__年与省委工作队和太仓市密切合作,两次组织太仓市多家企业和劳务输出中介机构来该县举行集中招工现场会,现场招聘该县农村劳动力800余人,南北劳务合作取得了很好效果。

(四)劳务输出对农民增收的贡献份额不断加大。20__年该县劳务收入8.35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502元,占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3,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三、灌南县劳务输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该县劳务输出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也存在劳务输出规模还不大,整体水平还不高,发展空间还未充分利用等许多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

(一)有组织劳务输出的比例较低。该县20__年有组织劳务输出2万人左右,20__年有组织劳务输出虽然有较快的增长,但有组织劳务输出仍然只有3.5万人,占该县劳务输出总量的22.5。该县劳务输出仍然处于以自发性输出为主的阶段,自发输出往往带来输出成本高、稳定性差、劳动待遇等权益得不到很好保障等问题。

(二)劳动力综合素质比较低。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择业观念、技能素质诸多方面不能适应现代用工企业的需求,供需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据统计,该县劳动力中目前劳动技能较差、没有取得劳动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无技能级别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84.7。农村劳动力既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二三产业就业,又加剧了低层次产业领域就业的过度竞争。

(三)劳务输出程度还不高。该县现有农村劳动力30万人,可供输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达20万人以上。目前该县还有6万左右的农村劳动力有待输出。在已输出人员中,季节性劳务输出占30左右,因此,该县农村还有10万左右劳动力有待稳定输出,劳务输出的发展空间还比较大。

(四)境外劳务输出数量比较少。20__年境外劳务输出600人,和东海等县相比,境外劳务输出数量差距较大。

(五)劳务输出缺乏有效的组织领导。该县的一些部门和乡镇对加快农村劳务输出的思路还比较模糊,办法也不够多,缺乏有效的组织领导,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该县劳务输出的快速健康发展。

四、灌南县劳务输出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强化宣传发动,提高各级领导重视程度。该县始终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促进农村劳务输出的重要前提。加大农村宣传教育力度,破除农民固守土地、小富即安的狭隘思想和陈旧观念,为加快农村劳务输出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务输出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通知》等文件,并召开了一系列的重要会议,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事关该县农村改革发展大局来抓,要求各乡镇书记、乡镇长真正把劳务输出当作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摆上重要位置,明确一名领导专抓劳务输出,村支部书记及其村干部用绝大部分精力抓劳务输出,成为劳务输出信息员、指挥员。县劳务输出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抽调精干力量,加强对各乡镇劳务输出情况的督查,定期公布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和好的经验做法,切实推动劳务输出工作的有序快速开展。

(二)强化劳动力致富技能培训,提高劳务输出层次和水平。针对该县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的现实状况,该县始终把提高劳动者素质作为抢占劳动力市场的突破口来抓,在该县形成了以培训促进输出、以输出带动培训的良好局面。一是加大劳动力致富技能培训的投入。积极争取省市财政专项培训资金、省扶贫办、省市扶贫工作队等单位培训资金的投入,县乡财政拿出一定的劳动技能培训资金,对培训资金纳入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对贫困户、特困户参加县集中技能培训,免收培训费用。培训资金使用实行“谁培训、谁转移、就奖励谁”的办法,确保有限的资金发挥应有的效益。积极鼓励引导现有社会各类培训机构加大投入,不断提高办学档次,形成政府积极引导、社会多方投入的多元化培训投入机制。二是开展多元化培训,不断扩大培训规模。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充分发挥现有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的作用,形成多元化培训的格局。依托该县教育中心成立的灌南县富民劳务技能培训基地、县劳动局培训中心等劳动力培训机构和宏大职业介绍服务中心等劳务中介机构多渠道进行农村劳动力致富技能培训。积极调整农村教育方向,在搞好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对该县农村初、高中毕业年级学生增设专业技能培训,确保不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该部接受一次技能培训。三是开展订单培训,不断提高培训质量。鼓励引导培训机构和中介机构联合办学,培训机构和输入单位联合办学,实行技能培训和介绍就业相结合,提高培训人员的就业率。通过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县内培训与县外培训相结合,加大对境外劳务输出的培训力度,积极开展对外劳务,拓展国外劳务市场,迅速扩大境外劳务输出规模。20__年,该县境外劳务人员有由20__年的200人提高到600人。全力打造电动缝纫、羊毛衫针织、保安、电焊等该县劳务输出的行业品牌。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技能培训的行业项目,不断拓展新的领域,对劳动力进行劳动纪律、吃苦耐劳、文明行为等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提高了该县劳动力的综合竞争力,树立了灌南劳务输出的良好形象和县域品牌。

(三)强化劳动力南北合作,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该县充分利用南北挂钩合作的良好机遇和有利条件,主动出击,加强联系,不断扩大该县劳动力在苏南有组织成建制输出的规模。一是积极加强南北挂钩的协调配合。县农办、劳动局、总工会、妇联、团县委等县直单位和各乡镇纷纷主动与太仓市等有关单位的沟通联系,搜集劳动力供需信息,邀请苏南发达地区的劳动部门、企业和劳务输出中介机构多次来该县举行用工招聘会,认真听取他们对该县劳务输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促进该县劳动力要素与苏南技术资本要素的有效配置。二是组织一批乡村干部主动到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带领劳务输出。专门选派一批乡村干部带领农村劳动力到苏南等地区外出劳务,享受干部离岗创业待遇,村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逐年实行轮岗制度,对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并提拔重用。通过学习借鉴李集乡和兴村临时党支部在杭州发展劳务输出的做法,各乡村干部积极组织引导和带领劳动力输出,迅速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三是在苏南等劳务输出集中地区增设劳务输出办事处。在苏南等劳务输出集中地区建立长期办事处,充分发挥劳务输出办事处的作用,及时掌握劳务输出情况,协调外出务工人员和用工单位的关系,加强劳务输出基地建设,主动为外出务工者提供各种服务。

(四)强化劳动力市场建设,提高劳务输出市场化运作水平。一是大力发展劳务中介机构。整合劳务输出资源,充分发挥该县富民劳务输出有限责任公司的作用,加快劳务输出的市场化运作步伐。支持鼓励涉农服务部门、各类经济实体、社会服务组织和能人大户领办创办劳务中介机构,促进国有、民办等多种所有制职介机构的成长发育和有序竞争,充分发挥劳务中介机构在提供务工信息和就业服务等方面的机制活、网络广、竞争力强的作用培育了一批劳务输出市场主体。二是大力发展劳务输出经纪人队伍。支持鼓励该县长期在外地的建筑工头、营销大户、种养大户牵头带领农村劳动力外出劳务,逐步发展成为劳务输出经纪人,利用其长期在外门路广、关系多的优势,组织和介绍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赚钱。鼓励劳务输出经纪人通过有效服务获得合理报酬,实现外出劳务者和中介者的“双赢”。三是加强劳动力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县农办、劳保局等单位坚持一手抓劳动力市场建设,一手抓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劳务市场行为,整顿劳务市场秩序,规范劳务市场运行,坚决杜绝少数劳务中介机构的欺诈行为,切实保护外出务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五)强化劳动力就地转移,提高劳动力多渠道输出水平。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拓展本地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一是通过招商引资兴办工业吸纳一批。该县充分利用农副产品资源、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优势和临海的区位优势,主动接受苏南、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吸引企业家和各种投资主体来该县投资建设木材、棉花、蔬菜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投资化工产业, 通过该县工业的大发展,带动该县农民的大转移。二是通过城镇建设带动转移一批。该县利用县城新老城区和中心镇建设,完善城镇吸引投资和扩大消费的功能,提高集聚要素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农村劳动力到城镇定居就业。三是通过全民创业消化转移一批。在该县开展“离岗建业、在岗兼业、全民创业”活动。鼓励支持更多的党员干部带头创办实业。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鼓励广大群众自主创业。该县积极鼓励发动已积累了一定资金,掌握了先进技术,市场意识显著增强的长期外出务工人员带资金、技术和新的理念回乡创业。

(六)强化各种配套服务,提高劳务输出的服务质量。一是抓好信息服务。建立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网络、农村劳动力可供资源和外地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库。县劳务中介机构密切配合,在用工较为集中的苏南、上海、浙江等地,广泛联系,主动搜集劳务用工信息,及时加工整理,通过县乡劳务信息供求网络和电视、报纸等多种渠道向社会,为农民提供准确、及时的劳务需求信息,引导农民有目的、有组织地外出务工,切实有效的减少劳务输出的盲目性。二是抓好政策服务。结合该县实际全面落实省市关于加快农村劳务输出的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农村小额贷款要优先用于农村劳务输出,切实解决外出务工者缺少前期费用的困难。新办劳务中介机构免除工商注册登记费以外的所有行政性收费。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劳务需要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外出务工证、计划生育证等有关证件降低收费标准,只收工本费。实行和完善劳务输出奖励政策,对已出台的奖励政策坚决兑现,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三是抓好输后服务。对外出劳务人员加强输后服务,切实帮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鼓励外出务工人员依法、自愿、有偿地进行土地流转,保护他们在土地流转中的合法收益。在农忙期间,各乡镇、村组织义务帮工队,帮助举家外出或主要劳力在外输出的家庭及时搞好收种。县农办、劳保局、司法局等县有关单位和各乡镇要经常到劳务输出集中地区跟踪服务,切实维护劳务输出人员的工资待遇、职业病防护、安全保障等各种合法权益。

(六)强化责任落实,严格考核奖惩。该县将劳务输出工作作为“五个一”富民工程的重要内容列入县有关部门和各乡镇的目标考核内容,建立了劳务输出组织网络和工作网络,在该县形成了县乡村一体化、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劳务输出的工作格局。在该县建立县乡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县督查办、农工办等对劳务输出工作的目标进行督查考核,及时将督查考核情况按实绩排出名次通报该县。根据督查考核情况严格奖惩兑现,对该年劳务输出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比,对劳务输出工作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对在劳务输出工作中工作不力、实绩较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有效的推动了该县劳务输出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

五、灌南县劳务输出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一)劳务输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致富的主要渠道。一方面,外出务工为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提高了生活质量。20__年,该县劳务收入在农民收入增长中的贡献额已超过50。另一方面,外出务工使广大农民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积累了资金,许多外出务工者带资金、技术和项目回乡创业,为农民增收拓展了空间。

(二)坚持市场主导是加快劳务经济发展的必要途径。在市场经济前提下,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与其他要素一样,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使劳动力在市场的引导下有序流动,合理配置。一方面,要强化劳动力市场建设,打破政策限制和城乡壁垒,着力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的主导作用,一切按市场规律办事,按市场需求输出,确保经济效益最大化和最优化。

第12篇

一、2009年的基本工作:

针对我镇人多地少和剩余劳动力较为丰富这一现状,结合泸政发〔2009〕24号和泸发〔2009〕8号文件精神,镇党委、政府及时成立了*镇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金发〔2009〕34号)文件,之后又制定了《*镇关于2009年度劳务输出目标责任考核的实施意见》,及时下达《*镇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09年度劳务输出指标的通知》(金政发〔2009〕7号)文件,根据客观因素的影响,又出台了《关于认真做好2009年劳务输出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在这些文件中都将农村劳务输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奖惩办法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并且还把劳务输出工作列入中心工作目标责任考核。

在具体工作中,我镇主要是通过政策扶持,政府引导,能人帮带,充分利用泸西县金水建筑建材有限责任公司这一龙头企业,努力把*的劳动力资源变为经济资源,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率,加快全镇经济发展。全镇*年度计划向外省及省内输出农村劳动力4000人,比县委、县人民政府下达的任务数3300人增加700人,农村劳动力在非农业比例提高到20%。今年1至12月,全镇通过各种渠道共输出劳动力4028人,完成县下达任务数3300人的122%。其中由县劳务输出公司输送41人,累计已达106人,就业中心输送8人。输出省外41人,省内1966人,县内789人,输出人员主要是从事建筑、加工、运输或进厂务工等城市经济的各行各业中。根据统计数据分析,劳务输出不仅可以实现劳动力资源、知识、文化、经济的双向流动,从而达到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还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劳务收入已成为许多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好的村子出现了“外出一个,致富一家,外出一群,带富一方”的可喜局面,大大推进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发展,劳务输出已经逐渐提高了外出务工人员家庭收入和生活质量,推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了城镇化进程,还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做好劳务输出工作,不仅可以使劳动者增长见识、转变观念、提高素质,还可以为家乡创汇,为家庭创收,同时还有有效地减缓就业压力。总之,我镇的劳务输出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了收到了良好的效应,其做法主要是:

(一)增强构造领导,把劳务输出作为一个新产业来抓

镇党委、政府认真领会县委、政府劳务输出工作会议精神,把劳务输出作为发展本地经济、增加农收入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有计划、有步骤、有构造地抓紧实施,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良好工作局面,专门成立了镇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紧紧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发劳动力资源的决定,把劳务输出纳入对各村委会考核的重要指标。镇主要领导还经常深入到各村委会督促此项工作的完成情况,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密切协作,为劳务输出创造宽松的环境,同时还把劳务输出工作为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增强对劳务输出的领导和治理。

(二)加大宣传舆论力度,积极营造良好氛围

为使县委、政府有构造地开展劳务输出这一决策深入全镇5万多人民群众中,我们充分利用广播、墙报以及《*快讯》和《今日*》等刊物,树立典型,大力宣传劳务输出的胜利经验和典型事迹,让群众摒弃外出务工是羞人行为的思想,提高人们对劳务输出的认识,充分利用赶集天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广泛宣传,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跟农户讲实惠,把县委、政府支持与鼓励劳务输出的有关政策宣传到农户家中,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外出务工是一项学技能、长见识、增收入的有效途径,进而放下思想包袱,打消思想顾虑,转变择业观念意识,积极外出创业务工。在宣传中还通过身边的典型例子,让大家了解“靠土地增收有限,走出去创业海阔天空”的道理,从而形成了“走出家门闯世界,外出务工奔小康”的良好氛围。

(三)完善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的工作机制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各部门,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努力,形成推动劳动力转移的合力。镇政府为有效避免“人难找,事难办”现象的出现,召开了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的会议,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协作,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求劳保所、派出所、计生、信用等部门要简化办事手续,认真做好各种服务工作。镇政府还与各村委会签订劳务输出目标责任考核,并把劳务输出考核纳入全镇中心目标考核范畴,还要求机关干部职工关心、支持外出务工人员,结合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做到“输出一个,帮扶一个,带动一片”,把劳务输出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来抓,努力营造“党委重视、政府主抓、各方参与、社会支持”的工作局面,为做好劳务输出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构造保证。

(四)认真构造,严格把关,做好各种服务工作

为确保输出的务工人员安置得好、稳得住、干得好、有效益,对来报名的人员严把年龄、文化程度、身份证、身体条件、思想观念、综合素质等关口,真正做到符合条件一个,办理手续一个,面试合格一个,构造输出一个,这些硬件使务工者突破了行业、岗位的条件限制,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安置不好、稳定不了或其他思想观念问题的产生。各村民委员会还经常与劳动保障所联系,做好务工人员家属的思想工作,把务工者的生活情况、待遇情况及时告诉其家属,耐心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及时为外出人员带去身份证、毕业证等证件。扎实的工作使我镇输出人员的稳定率达94%。

(五)按时上报劳动力资源和劳务输出情况报表。

为了及时了解掌握各阶段劳务输出情况,镇劳动保障所积极配合镇企业办切实做好劳动力资源的调查建档、职业培训和外出务工人员的跟踪治理服务,认真做好劳动力储备情况的调查,及时准确地上报农村劳务输出情况统计报表以及各种业务报表,没有一次漏报、缺报,并且还全面落实了我镇辖区范围内离退休人员数,认真做好离退休人员社会化治理服务体系,切实抓紧抓好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治理服务工作,已把全镇范围内离退休人员造册登记,还超额完成了县局分给我镇的报刊征订任务数。同时还认真做好技校招生工作,圆满完成县局下达的任务数。

(六)认真形势,增强业务学习。

学习是永恒的,只有不断学习,才会进步。乡镇自9月份成立劳动保障所以来,由于人员少,事情又多,对劳动保障知识了解甚少,要做好劳动保障工作,就要学习党的各项目标、政策以及劳动保障方面的业务知识,这就要求每个干部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因此,我们积极参加县局构造的业务知识培训,认真听了县局8个科室主任讲解的业务知识,为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内增强了素质,对外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二、*镇劳动保障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我镇的劳保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与县委、政府的要求也还存在差距,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十分艰巨,这些都与主客观因素有关,主要表现在部份人员担心上当受骗,对陌生世界存在畏惧感和“家乡宝”观念较强,还存在着“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忧,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等观念意识,这样就给劳务输出工作带来了问题和困难。

(一)思想认识不足,构造工作有待改进

从目前*镇劳务输出的状况来看,村与村之间仍然存在着对劳务输出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出现村与村之间劳动力输出的数量和质量存在很大差距,部分地区的劳务输出仍然是民间自发的、无序的,缺乏有效的构造领导,致使劳动力输出效率不高,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农民工的积极性。

(二)求职人员择业意识还未转变

在众多的求职人员中由于他们受传统择业意识的影响,很难找到工作,在他们心目中,唯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是他们择业的标准,否则宁愿守在家里,也不愿到集体、私营企业中去做事,还有既使在国有单位几十元每月的工资,也不愿到每月几百元的集体、私营企业中去,形成有要人的单位找不到人,有人又打不到单位的反差,这样也严重影响了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

(三)现有的劳动力资源素质偏低,适应不了现代社会劳动的需求,严重影响劳务输出

劳动者素质偏低,是由劳动者的文化程度、职业培训、技术技能水平、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等多方面反映的。目前,全镇的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劳动力的要求,特别是面对城市的就业压力,农民工明显不具备竞争优势,难以适应乡镇企业不断发展高科技的客观要求,这样就使部份务工人员在返乡后就乱造谣,给劳务输出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四)受区域环境的制约,落伍地区劳动力转移困难较大

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农民文化素质低,这样就给劳务输出带来了困难,主要是传统观念束缚着人们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形成特有的满足现状的思想意识,不愿走出家门闯世界,形成小富即安的思想。其次是劳动就业不能与信息变化同步,失去许多就业机会。

(五)宣传力度还不大,广度深度不够,劳务输出工作还未形成社会的共识,广大农村劳动力对外出务工心存疑虑,怕这怕那,没有从“以地为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还停留在“宁守穷家安稳,不愿外出创业”的家乡宝观念

三、*镇劳动保障工作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提高对劳务输出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领导,强化劳务输出工作

镇党委、政府还要进一步把劳动力输出作为调动产业结构,解决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从政策上、体制上为劳务输出创造有利的环境,并切实增强构造领导,把我镇的劳务输出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增强培训,提高我镇劳动力素质

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积极争取州、县培训资金,开展特色培训和对口培训,把用工需求与培训衔接起来,通过就业指导、技能培训、考核发证、推荐上岗等方式,实行先培训后输出。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校培养渠道,进一步加大技校招生力度,保证新增劳动力的素质,另一方面要利用*职业中学,按照“定点培训,定性培养,定向输出”的要求,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政策法规水平,增强职业中学的劳动技能课教导,针对性地构造劳动力上岗前的技能培训,做到先培训,后就业,提高我镇外出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劳动力就业的需要,从而突破行业、岗位的条件限制,进而实现量上的规模扩张和质的飞跃发展。这样既提高了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同时又促使劳务输出的稳定和提高,为劳务输出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规范治理,完善服务,抓好典型,搞好示范

为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我们将严格规范劳务输出秩序,合理引导劳动力流动,杜绝民工盲目外出、无证打工等现象的发生,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企业订单、劳务派遣、项目拉动等多种形式,千方百计扩大转移输出的渠道和规模。抓紧实施好石缸冲村委会“劳务输出示范点”的建造工作,加大外出务工人员致富典型的宣传力度,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来告诉那些持等待观望甚至怀疑态度的人,使他们尽快加入劳务输出的行列,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

(四)加快发展二、三产业,为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创造空间

一是加快中心集镇建造的力度,推动我镇二、三产业的发展。二是积极鼓励个体私营业主创业,提升现有乡镇企业的规模及经营治理水平。三是切实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特别是肉牛、蔬菜产业化发展。通过二、三产业的就业渠道及就业岗位的增加,为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创造条件。

(五)加快实施“异地转移”战略,拓宽农村劳动力跨区流动渠道

充分利用现有的广东、上海、昆明等劳务输出渠道,积极开辟新的输出市场,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大中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流动。一是增强与外地劳动力市场的沟通联系,为农民外出务工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二是增强劳务输出的市场治理,建立合法、有序、畅通的劳动力输出机制。三是做好输出人员的跟踪服务工作,切实维护他们的劳动权益,提高劳务输出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