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团会总结

大学生团会总结

时间:2022-06-10 07:33: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团会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团会总结

第1篇

一、 招新目的

吸纳一些有才华有能力的同学到大学生艺术团,为艺术团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给大家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舞台,让大家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艺。给同学创造机会,在必要的文化知识外,能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丰富课余生活,改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二、 招新细则

(一) 招新对象

科学技术学院大学在校学生(应届毕业生除外)

(二) 招新要求

1、思想端正,组织纪律性强,能服从艺术团的各项规章制度。

2、工作积极主动,有责任心,有上进心,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3、有一定的艺术特长或舞台经验,对艺术抱有梦想。

(三) 招新人数

舞蹈团30人,声乐器团30人

时间:20XX年3月12日

地点:科学技术学院大学生艺术团排练厅10618教室

三、 招新流程

(一)前期宣传

1、海报宣传

(1)时间:20XX年3 月7日-20XX年3月12日

(2)地点:学院大厅

(3)内容:突出招新主题,注明招新时间、地点及各分团招新要求

2、人员宣传

组织人员进班宣传招新,展示往年艺术团的视频等。发放报名单。

(二)初试

1、时间:20XX年3月14日

2、方式:回收报名单,进行初审

(三)复试

1、时间:20XX年3月16日

2、地点: 科学技术学院大学生艺术团排练厅10618教室

3安排:各分团根据初试情况,通知通知领取登记表的同学参加复试,内容、形式个分团自定,复试结束后,整理出艺术团新成员名单。

(四)招新工作总结

1、时间:20XX年3月16日社联大会

2、地点:

3、安排:确定最终艺术团成员名单,总结招新工作,部署艺术团成立大会等事宜。

附件1: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大学大学生生艺术团招新登记表

附件2: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大学大学生艺术团简介

科学技术学院大学生艺术团以促进高校艺术素质教育、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为己任,坚持专业性提高和群众性普及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将培养艺术人才、营造艺术氛围、创作艺术精品有机结合。

科学技术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由舞蹈团和声乐器团组成。

大学生艺术团的宗旨是:大力建设校园精神文明,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倡导高雅艺术,全面提高我院学生的人文素质。

大学生艺术团的基本任务是:积极开展各类有组织、有意义、有层次的文化艺术活动,选拔优秀学员,通过美育培训、社会实践、艺术熏陶等形式短期内提高学员的文化艺术品位,进而带动全院整体文化层次。

大学生艺术团的工作内容是,在校内外组织既符合院团委的各项要求,并具有创新意义的文化活动,丰富校园生活,提升大学生文化艺术修养,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为具有艺术特长的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打造学院品牌,提升学院的声誉。

科学技术学院大学生艺术团在过去有许多卓越的成就,学院在大学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大力发展艺术团,在这里可以有更好的机会展现自我。大学生艺术团期待你的加入!

附件3: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大学大学生艺术团招新细则

亲爱的同学们:

我校大学生艺术团成立于XX 年,是一个全院性的学生文艺团体,接受院团委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的直接指导。目前成建制的有舞蹈团和声乐器团艺术团队。大学生在提高师生的艺术修养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中做出了积极的努力。现根据大学生艺术团制定的20XX—20XX年发展规划以及20XX年“扩规模、高水平,影响大”的建团工作思路,同时也是为了让在文艺方面有特长及兴趣的同学有充分的展示和深造的机会,艺术团根据《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大学学生艺术团章程》,经校团委批准,决定面向全校招聘艺术团成员,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招新(人数、条件)

二、面试要求

(一)初试时间,地点

1、时间:

2、地点:

(二)复试具体安排如下:

时间:

(三)面试准备

(1)舞蹈:准备一段短小的舞蹈当场表演或模仿主考人示范的舞蹈动作。(伴奏自备)

(2)声乐:准备一段歌曲。

(3)器乐:按自己选择的乐器演奏自选曲目,并视奏主考人指定的简谱或五线谱。

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大学

第2篇

期末将至,社联本学期的工作也已渐近尾声.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也对自己一学期以来的工作做了如下总结:

(一)本学期,我认真参加了社团联合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与会议.

九月份的社团招新,让我对社联的工作有了最初的认识;十月份召开的社联全体成员会议则让我对社团联合会有了更深层,更全面的了解,让我在明确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更怀着一颗景仰的心迫切地渴望融入社联这个光荣的集体.三站金秋社团巡礼,让我有幸一睹各社团的才华与风采,社扬千帆,蓬城万里的豪情更深化了我一切为了社团,服务学生社团的工作理念.十一月十二日在主校区召开的部门会议更是让我深感社联的工作之重要.

(二)参加工作的同时,也让我看到了自身存在的许多不足:

评议部的工作包括社团日常,特色活动的评议,并填写好评议报告;审核社团申请表,更新社团信息表;完成社团的财务抽查审核和会费审计;还要负责社团巡演晚会的考评......

评议部是社团联合会的一个重要部门,这也决定了其工作的特殊性.评议部的干事不仅需要细心,耐心,专心等良好的工作态度,还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不允许有丝毫的差错.

然而,刚刚踏进大学校园的我,仿佛初生牛犊般涉世未深,很多时候并不懂得因人而异的为人处事之道.例如在写评议报告时,如何与社团的负责人打交道;如何能够即时发现社团的不合理之处,获得社团最真实的情况;如何以最有力的方式向负责人提出意见而又不会有滥用评议部职权之嫌.由于缺乏经验,在工作时往往容易夹带一些个人情感,易冲动,好奇心重,还无法完全做到公正.工作的积极性也不够,对有关大学社团申请成立的流程和规定,社团章程等的熟知程度不够.工作时多一接受命令为主,缺乏主动性,不善察言观色.

此外,在遇到班级事务与社团工作发生冲突时,处理方式也欠佳.

(三)今后的工作打算

在新学期的工作中,我一定该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更加塌实工作.更重要的是要杜绝散漫,提高积极性.主动了解部门工作,并以最高的热情,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争取为社团联合会尽可能多的多出力,不辜负社联当初录用我的期望.

社团活动总结模板(二)

又是岁末,这个“又” 字到底迎来又送走了多少个春夏秋冬啊 ! 淮海园里社团活动蓬勃日上 , 真的有点势不可挡的架势 ; 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 作为大学生社团里的一分子 , 在这个即将告别 XX年 迎来 2010 的年际交替的日子 , 我们很有必要对过去的日子做一个总 结: 一方面总结过去的经验 , 另一方面我们要展望未来 .

XX年的这段日子里创业者协会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我们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和未来的就业趋势,给社团内的广大会员量身定做了一系列的实践方案,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本社团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对内部各部分做了详细的规划,主要设有会长组、秘书组、财务组、外联组、实践组和市场信息调查组.各个组在实践过程中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也在活动中很好的锻炼了大家,很好的为大家树立了人生价值观,为未来的工作做了很好的准备.本社团组织会员展开向成功者学习;开展登山活动,参加了淮海工学院XX年年大学生社团文化巡礼,与淮海工学院齐云苍星动漫社一起举办了“炫彩动感cosplay真人秀”等活动.在诸多实践性极强的活动中,我们会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才能,不管是在舞台布景还是在后台管理方面都取得了显着的成绩.

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一系列的理论学习都本着为广大会员着想.我们的目的就是为广大会员创造一个锻炼自己的平台,使他们不再惧怕未来,能够拥有一个很好的择业心里素质.

我们总结过去社团的发展得出经验

一.在大学生创业者协会的工作经历有助于大学生进行自我认识与定位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 “ 难 ” ,首先 “ 难 ” 在对自我的判断与定位上。一直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学子,在踏入社会之前,很难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愿意从事的职业、擅长的职位做出客观正确的判断,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还没有对自己的兴趣、特长、个性等有全面的认识。而大学生创业者协会所开展的活动,则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大学生创业者协会的性质是集实践性、理论学术性为一体,并引导社团成员立志成才为主要任务的社团。通过加入大学生创业者协会,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更有利大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另一方面,大学生创业者协会虽然属于学生自发组织,但是同样具有相当完备的制度和组织机构,社团活动的开展也需要有组织、宣传、外联、社会调查实践等各个部门的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因此,在社团的活动组织中,不同的尝试可以使社团成员更好地为自己定位:到底是适合做组织策划,还是更加适合做文案宣传?是擅长做外联,还是更擅长做后勤?

大学生创业者协会的活动也为广大会员提供了释放自我能量,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参加或管理社团活动,大学生可以直接审视和检验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和各种能力,从而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和把握,对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优点和缺点有了直接的体验。俗话说: “ 人贵有自知之明 ” ,大学生正确地评价自我既可以避免盲目自信导致自负,也可以防止自信心不足而带来的自卑心理。这些也可以说是大学生在择业之前最好的心理准备。

二.大学生创业者协会的工作经历使大学生求职更具有竞争优势

近几年来,随着普通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办学规模的持续扩大,大学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用人单位在招收毕业生时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大学生的就业形式也因此越来越严峻。《南方日报》曾经报道用人单位最不受欢迎的五种大学毕业生中,包括 “ 缺乏个性特点的人 ” 和 “ 只专不适的人 ” 两种。这说明了大学生应该培养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人,不能培养书呆子。同时也要求在校学生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学校和社会的各种条件,把自己锻炼成为个性鲜明、能够适应社会的人。

与此相对应,在各类单位招聘的过程中,学生会工作、学生社团等工作经历逐渐成为人事部门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实践类跟学术类相结合的社团工作经历更受用人单位欢迎。用人单位为何偏爱有实践类社团工作经历的大学生呢?详细分析,在实践类性质的社团中锻炼,可以使大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拥有竞争优势:

1、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更好地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

大学生创业者协会所开展的活动,都是与社会紧密相连的。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听成功人士的讲座,拉外联跟商家的谈判合作,在社会岗位上的锻炼等等,都可以使社团成员得到锻炼,增加对自己的自信度,增强与人之间的沟通能力。

2、 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更加适应用人单位的工作要求

对于每一个有创业激情和创业精神的大学生来说,都有立志成才的愿望。用人单位很看重有成就渴望的人才,一个有成功欲望的人,首先要学会与组织的沟通和协调,并且还要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这正是社会所要求的。在大学生创业者协会,都会给每一个社团成员提供这样的发展空间。

3、有助于培养良好的政治鉴别能力

社团成员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通过与政、工、商等各部门的沟通,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敏锐的社会观察力,从而更好的认识社会,为自己的将来发展定位。

大学生创业者协会本着增强大学生社会竞争力,营造一种 “ 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 ” 的社会氛围,带领广大会员共同成长 。 我们将来也许会拥抱成功,也许会牵手失败。但是我们现在要培养的是坚持的勇气,同时,我们会员在大学生创业者协会的工作和锻炼中,更要有学识的增长、技能的提高、理性思维的形成、团队精神的培养等等,这些缺一不可。在此,必须记住我们的口号:

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地球!

只要你决定去赢,全世界都为你让路!

社团活动总结模板(三)

在院团委、社团联合会的指导和全体协会成员的积极努力下,我们环保协会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的工作圆满结束。现将我协会第一阶段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本学期主要工作

在院团委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协会的宗旨和以“团结、务实、高效、创新”为主的社团精神,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前一个阶段的工作。

1、 积极宣传为社团增添新的血液。在全体11级会员的努力之下经过一周时间的紧张与忙碌,截止十月纳新工作结束我协会共招纳新会员68人,这对于一个社团来说不应该算是一个好的成绩。但我们所注重的不是招纳多少人,而是最终能留下多少人,注重的是新成员在我们这个年轻的集体中能收获多少。

2、 加强社团内部管理,提高社团整体形象。在社团纳新工作结束后,我们便将社团内部的组织管理方式和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提上了工作议程。为此我们在社团章程的基础上建立了由会长、副会长、秘书处、组织部、环境教育部、环境调查部、宣传部、外联部组成的环保协会组织机构,以及包括《环保协会会议制度》、《环保协会奖惩制度》等社团管理制度。在制度和组织机构上保障了社团的内部管理。此外我们还根据社团的实际情况和大学生的性格特点提出在保障社团工作有秩序、社团成员有纪律的前提下,加强社团成员的个性发展是社团整体充满激情、活力,让每位会员都体会到社团的人文关怀,以提高社团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3、 加强会员的交流与沟通。纳新工作结束后,我们随即召开了第一次会员大会,让12级新会员对协会的组织机构和各负责人有了更清楚地了解,并通过大会中12级新会员的发言等使会员之间有了初步的印象。此后我们还利用签到时间以及各部门的例会来加强会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同时我们还在周末等课余时间以学姐、学长的身份邀请大家参加一块外出活动。为了迎接“第七届十月社团文化艺术节”我们举办了“第二届环保知识挑战赛”。我们协会上下高度重视,11级各位负责人积极组织各种节目和活动流程,12级的新会员则积极参与,为活动的成功举办都付出了自己的努力。

5、在举办本次活动的同时,为了将环保意识和节能减排观念普及到小学生以及幼儿园的小朋友,我们特地与商洛市伟才国际幼儿园联合举行了“环保绘画我参与”的活动,受到校方以及小朋友的一致欢迎和全力支持

6、参观商洛市垃圾处理场。为了提高协会成员的环保意识,了解城市生活垃圾生产量之大及危害之重,我们特组织12级会员参观了商洛市垃圾处理场。在厂区负责人的带领下我们就垃圾处理场的库区进行了参观,同时,该负责人还为我们介绍了市垃圾处理场的日处理垃圾量和垃圾处理场的其他基本情况,相比去年,我们今年争取了参观医疗垃圾处理车间,让同学们更深入的了解了当前垃圾的严重性。

7、11月28日全国减塑日宣传。在全国减塑日到来之际我协会积极筹备制作了海报,并在当天举行了有关塑料袋使用及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调查

(二)工作中的不足

虽然本学期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对社团的工作缺乏经验,因此本学期地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现将工作中得问题总结如下:

1、协会内部管理

⑴体制机制不健全导致各部职责自不明确,工作效率不高。 协会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且不明确、在工作中也没得到贯彻落实,各部门对各自的职能不是特别清楚,随着协会各项活动和工作的展开造成有些是没人干,有些人没事做。

社团内部管理最大的问题就是怎样协调会员的积极性与纪律性的问题,我们一直就想建立一种既有纪律、秩序活力与创新的社团文化氛围,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却很难把握,管理的太严会使协会内部失去活力,而放得太松却又会造成纪律性太差。

(2)各成员之间缺乏交流

各部的12级成员仍然有许多都不太熟悉,大家你工作和活动中没有注意到怎样去交流沟通,同时这也反映出协会在组织活动和会员交流沟通中存在着不足。

(3)没有重视环保知识的探讨与交流,作为关注环保的组织我们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环保课题的探讨和环保活动的组织,但这学期我们在这快做的不是太好没又让更多的会员和学院同学参与到环保中来。

2、在组织活动中

(1) 缺乏组织活动的经验,对于活动中遇到的紧急问题处理较差,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估计不足。

(2) 活动准备不够充分,对于活动的流程,比赛细则等注意的问题准备不够充分,对于活动没有进行很好的彩排。

(3) 活动组织分工不明,对于人员安排等没有将每个人所负责的工作分清,致使有些人很忙有些人则无事可干,更严重的是有些关键环节出现问题。

(三)对以后工作的启示

1、提高组织内部管理能力

针对本学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以后的的工作中应更加注意协调协会内部的纪律性与活力和创新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简化协会规章制度并将其贯彻落实。在工作中和活动中注重纪律性,在决策中注重创造性,在平时注重加强与会员之间的联系,为协会会员提供一个有活力的社团文化,同时将社团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加以适当的修改,使其更加符合协会的实际情况,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其落实,形成一种组织管理机制。

2、创新活动形式与组织方式

将活动的组织形式不在只局限现在注重形式上,应当结合协会自身特点,举办与环保有关的各种实质性活动,提高活动的质量与内涵,举办一些精品活动。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地对待每次活动,提前准备、精心策划、严密组织,确保活动有意义有亮点。

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自约三十年前团中央首次号召全国大学生在暑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来,各大高校均在暑期期间组织青年大学生开展关“文化、科技、卫生”方面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起初主要是去农村地区开展实践活动,近年来,主題日益丰富,且更为贴近国家社会的主要关注问题,如“关注留守儿童”、“关注流动儿童”等。实践形式和内容得到丰富和发展。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有效的推进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实现青年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真正实现有效解决相关问题,让受助群体收益是摆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指导老师面前的难题。本文依据实践项目的实施进程试从暑期社会实践立项、实施、总结反馈等三个环节浅析新时期下如何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一、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立项

暑期社会实践主题的确立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成功的首要条件,主题的确立可以依据以下几个维度来综合确立:一是每年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文件通知,这是开展相关活动的主要依据,可以从中选题;二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网络新媒体的迅猛发展能够迅速聚焦当前社会的关注热点,有利于社会实践团队实践主题的确立更加贴近社会当前实际;三是青年大学生的特点,从所学专业、个人特长等角度去做擅长的领域,有助于保障社会实践的实效。;四是社会的实际需求,结合实际需求去开展社会实践有助于解决现实存在问题,凸显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实践团队的组建是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首先是要聘期富有经验、责任心强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是团队的灵魂所在,能够有效的协调指导整个实践团队的实践过程。在实践项目人员承受数、实践项目资金等各方受限的情况下,组建一支政治强、作风硬、执行力强的团队成员尤为重要,因此个人自愿是基础,在个人自愿申请的前提下,可以结合实践项目进行一些维度的选拔,实现项目团队成员与实践项目的高度契合,同时要根据实践的项目对团队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如采访、宣传、后勤、数据分析等等。

实践团队的资源调配上,首先是可以申请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公益组织等的公益资金扶持,如“青年中国行”等项目,一方面可以对实践团队进行有力的专业化培训,另一方面可以提供充足的社会实践所需资金;二是可以前期自行运营一些公益创业项目进行自我的造血,通过自我造血为社会实践提供必须的资金支持;三是可以做一些社会募捐活动,募集实践活动所需的经费。

实践地的前期走访,在社会实践主题项目实施之前,要做好必要的前期准备,首先是对实践地环境的了解,对实践地的交通、安全、饮食、医疗等具体情况做到熟悉;其实是实践项目内容包括对象状况的了解,根据具体情况做好社会实践的工作预案和实施进程;最后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应急预案,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和突发状况制定预案。

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实施

实施之前,要针对实践项目做深入的剖析,对目标任务进行有机的分解,制定合理的具体实施方案,要研判各种突况,做好工作预案,购买必要的物资资料。实施过程中,如果是做调研项目的话,那么需要做好详实的调查问卷、检验检测设备等;如果是做科技、文化、卫生等知识宣传和普及的话,那么需要印发相应的宣传资料和读本;如果是关爱“留守儿童”或者“流动儿童”的话则需要配置相应的教具和部分文具等。如果是做新农村建设等主题的话,则需要准备相应的设备仪器,相关图纸等等。

要对实践团队成员进行相关主题培训,没有经过培训匆匆开展只会导致实践效果大打折扣,要根据实践主题开展一系列培训,如社会调查方法、统计学、实验方法、心理辅导等等。在集中培训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团队成员的分工开展专门的业务培训,也可在多只时间团队中开展交流活动,促进团队成员熟练掌握相关方法和技能。最后是安全问题,在实施之前及在实施过程中要对实践团队的成员进行安全教育,可以制定团队的行动公约,亦可签署安全承诺书,确保实践团队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

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推进进程与预计方案进行对比,及时纠正实践过程中的偏差;在实践过程中,要及时做好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便于后期实践总结和反馈;在实践过程中,要重视实践团队成员的安全,做到完成实践预计目标和团队成员安全并重,及时排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确保实践项目的顺利完成。

要善于整合实践地当地的资源。在实践过程中,要结合项目前期做的准备,整合当地资源助力实践项目的完成,如可与实践地的政府部门、公益组织对接,可争取当地村民、居民的支持,可与在同地开展实践活动的团队联系,共享资源等。

三、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总结反馈

集中实践环节结束后,总结反馈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有助于总结实践的得与失,为下一次的实践提供经验,另一方面有助于聚焦社会关注度,凝聚更多的力量来解决存在问题。总结反馈主要是有一下几种方式:一是撰写总结报告,详实记录社会实践的全过程,总结得失,为今后的实践项目的开展提供可行性建议和支持;二是及时通过网络媒体和平面媒体宣传报道具体的实践过程,网络新媒体的迅猛发展。自媒体的高度发展,能够最及时的宣传实践的过程和成果,能够及时反映基层社会中的真实情况,聚焦更多的人来关注、解决相关问题;三是根据实际问题提供可行性解决方案,并将相关方案提交政府、公益组织等相关机构,为公共管理机构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升华实践项目的成果;四是可以通过组织座谈会、分享会等方式让团队成员分享交流实践心得,升华实践的感悟体会,让团队成员真正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也可通过召开宣讲会的方式,让更多的青年大学生了解社会实践。了解实践项目,为今后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助力!

总之,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实践教育的载体和手段,既帮助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成长和发展,也对经济社会发展等带来了有力的促进,对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股清流,今后也可以不局限暑期、寒假等长假时间,实现将社会实践活动贯穿于大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和时间段。实现实践育人的目标。

作者:向杰等

    参考文献: 

[1] 陈扬.基于项目运作模式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探索[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0,24(8). 

[2] 曹雪亚,葛雪益.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评价体系的现状分析及构建研究[J]. 科教文汇,2011(3). 

[3] 范珊珊.浅谈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构建[J].科技信息.2013年21期. 

[4] 于晓萍,刘素红,朱以财.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实效性与发展路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03期. 

第4篇

关键词:模拟经营节;高校W生;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0.090

广州工商学院经济贸易系,是一个涵盖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国际贸易、金融管理、连锁经营5大类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系部,以培养经管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因此模拟实训活动是其必修的课程。2004年,模拟营销节诞生,每年举行一届,至今已经走过13个春秋,开办了13届,在校园中赢得极好的口碑,成为经济贸易系独具特色的综合知识应用实训模拟活动。

1经济贸易系模拟经营节发展历程

经贸系模拟经营节从2004年诞生至今,经历了萌芽、发展、成熟3个阶段。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特色,有着不一样的风采。

“跳蚤市场”,是毕业季高校中一道别样的风景线,同时也是经贸系模拟经营节开始的地方,成为2004年第一届模拟营销节的主题。本届模拟营销节,学生在班级中组队,将自己闲置不用又有价值的东西拿到摊位摆卖,真实交易,旨在使学生走进市场,感受市场,了解市场,学习营销之道,让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将传统的教师讲授的课堂变成了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新课堂。第二届模拟经营节,活动策划小组提出打开校门,广泛联系社会邀请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的构想,以使模拟经营节更加真实,使学生真正融入社会。因此,第二届模拟营销节,团学学生积极开展外联活动,引进多家企业赞助与参与模拟营销活动,给学生实践活动带来新的活力。至此,模拟经营节萌芽诞生,初具雏形。

模拟经营节经历了萌芽诞生阶段,不断地丰富其内容,解决运转中的矛盾与问题,创新环节与形式,一步步地走向发展壮大。第四届模拟营销节动员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参与人数高达400人,摊位68个,开设最佳经营奖、最佳创意奖等多个摊位奖项,鼓励学生参与其中,运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经营中的问题,将模拟营销节引向深入。第五届模拟经营节,创新活动环节,增加激励机制,采用摊位竞标的方式,解决摊位不足矛盾;活动规模空前,摊位突波百个,参与人数600人之多;活动时间增至4天,营销产品更加丰富,客流量高达2000人每日,在校园中开始形成一定的影响力。第六届模拟经营节提出了为学生提供一个理论、实践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的平台的宗旨,使学生更加接近社会,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学以致用,参与人数达700人之多,摊位上百个,平台活动规模不断成长壮大,校园影响力不断扩大。

2010年,在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之下,大学生创业理念逐渐从理论走向实践,从摸索前行、零星试点迈向系统规划。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七届模拟营销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系起来,旨在引导和激励更多学生走自主创业之路,提升大学生“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创成业”的意识和能力。在此基础之上,经贸系教师开发《模拟经营实训课程》,从理论上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第八届模拟经营节则以《模拟经营实训》课程为蓝本,将教程内容(企业组建、企业投资分析、企业经营方案、企业开业经营、企业经营总结)通过模拟经营实践活动加以验证和完善,使得实践有了系统的教材理论指导,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第九届模拟经营节进一步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融合在一起,成为《大学生创业实务》课程的实践部分。在模拟营销开始之前,花费9周时间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在模拟经营节中由学生“成立一个虚拟企业进行商品经营和企业管理”,完成企业成立、市场调查、资金筹集、企业注册、摊位投标、摊位策划、营销策略、采购进货、广告宣传、市场开业、商品经营、企业管理、财务核算、总结晚上等十四项任务,由导师团进行悉心指导,全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同时,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成立,其与模拟经营节、《模拟经营实训》课程、《大学生创新实务》课程共同组建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标志着模拟营销节走向成熟。第十届模拟经营节和科技文化节同时举行,并且开展第一杰皮具展销会,在校园中影响巨大,成为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中最为重要的品牌之一。第十一、十二、十三届模拟经营节在成熟的基础之上,创新内容,紧跟时代步伐,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模拟经营节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一直备受各界关注,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点内容。2010年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开始走向实践。2015年,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激发创新创业热情,掀起一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潮。经济贸易系经历十载,由模拟经营节为起点,逐步形成了由理论课程、实践活动、实践基地三部分组成的创新创业系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1提供双创模拟平台,提升双创意识

经济贸易系的模拟营销节开展的初衷在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时间实践锻炼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创办各类企业,经营各种商品”,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市场经营之中,感受市场运行规律,熟悉企业创办的一系列程序与流程,创新营销手段,践行经营与管理理念,从中体验赚钱和赔钱的酸甜苦辣,提升自己创新与创业的意识。随着平台的不断完善,活动环节不断增多,《模拟经营实训》、《大学生创业实务》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不断开发,模拟营销节逐渐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模拟的一个平台。在这个真实存在的模拟平台中,学生通过策划、真实运营、总结等创新创业环节,感受着市场的脉搏,增强市场风险意识,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意识,使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有新的更进一步地了解,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同时,模拟经营节中总结出的创新创业经验,可以运用到学生创新创业中,指导学生自主创业,成为学生创新创业的孵化平台。

2.2素质培养和能力的提升,为双创提供能力基础

模拟经营节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能力提升的大舞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能力基础。团学干部与干事、经营同学、一般同学,参与模拟营销节的分工不同,从中提升的能力有所不同。团学干部与干事,是模拟营销节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模拟营销节开始前,团学各部门需制定策划方案,联系商家,争取赞助,准备好帐篷、板凳、水电等物资。模拟营销节期间,团学各部门需要做好后勤工作,照看好物资,解决下雨、停电等突发工作,保证模拟营销节有序进行。模拟营销节结束后,团学需要清点物资,写总结,写新闻稿,总结模拟经营节的情况。从团学的工作来看,我们可以知道模拟经营节这一大型学生活动是对团学各位同学综合能力的锻炼。活动策划有助于创新能力的提升,争取商家赞助是对学生谈判、交能力的考验,突况的解决有助于提高学生应急反应,写新闻稿则是对学生语言文字功底的提升,团学各部门协作则是团队精神的体现,整个活动的有序进行是对学生组织能力的考量,因此,模拟经营节可以说是对团学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和考验。参与经营的学生,是模拟经营节的经营主体,他们需要做好市场调研,确定营销商品;做好竞价,拍得摊位;联系商家,购买商品;创新营销手段,做好宣传;自负盈亏,承担风险;做好总结,积累经验。学生从中全真体验了一把做生意的瘾,利于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增强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切身感受市场,提升商场风险意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的精神,使学生受益颇丰。一位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几天的模拟经营节真的很累,但我是‘累并快乐着’。这几天我过得很充实。我有机会将书本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学到了需要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这次实训也大大增强了我们班的凝聚力”。未参与经营的同学则成了模拟经营活动中的消费群体,他们根据需要购买自己所需商品,从消费者的角度体会着市场的力量,思考着自己营销的手段与方法。

2.3培养双创人才,结出丰硕果实

模拟经营节举办了十三届,培养了多名成功自主创业的学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2007级市场营销专业的谢妃托毕业后,在深圳创办北京烤鸭和客家盐h加盟店,拥有8家加盟店,年销售30余万,提醒师弟师妹珍惜模拟经营节的机会,勇敢进社会历练自我,提升创新创业能力。2008级市场营销专业的夏伟钊同学毕业后,自主创立佛山幻能创展有限公司,在佛山婚庆租赁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2008级市场营销专业胡家考同学创建LED灯具照明及配件公司,现有员工30余人,拥有600平方米的厂房,经营良好。2009级国际贸易实务专业郑毅同学毕业后,经营强盛服饰和今兴盛辅料商行两家企业,季销售过百万,有着稳定的客户群体。这里列举了几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成功的案例还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模拟经营节育出的累累硕果,足以说明其学生创新创业带来的影响与益处。

3结语

广州工商学院的模拟经营节,以模拟经营节为起点,逐渐增加《大学生创业实务》网络课程,建设大学生创业基地,构成了一个以模拟经营节为中心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这里,学生全面实践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各门知识,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学生强化市场风险意识,培养市场和企业经营所需的能力;学生将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融为一体,提高市场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创新创业能力。总之,模拟经营节,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全真模拟的形式,使得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勇于实践,敢于实践,积累经验,增强市场营销理念,提升创新创业实战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锻炼学生综合能力,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一个模拟实战平台,在学生中产生积极影响,对学生创新创业具有重要意义。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这样系统性模拟实战活动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I

[1]模拟经营节画册电子版[Z].

第5篇

长期以来,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暑假我院团委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继续在全院同学中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现将总结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假期前,院团委向全院广大同学发出了《关于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并印发人手一份的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各系学生会(分团委)积极响应、认真落实,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确定实践方,向,作好动员工作。广大同学都以认真的姿态对待这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热情的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从而锻炼了广大同学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了广大同学的综合能力。

二、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今年我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况,各系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

1.分散活动。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从区域划分,有农村的、有城市的、有内地、有沿海的;从内容上划分,有希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险的,有房地产开发的,有市场营销的,有厂矿、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的,有科技扶贫、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产劳动的等等。

2.集体组织。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共派出6个小分队和1个大篷车,他们分别是桂林工学院党员大学生赴河池地区的\\"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分队,旅游学院赴阳朔县社会调查小分队,资环系赴桂林柘木镇社会实践小分队,土木系赴兴安县白石村社会实践小分队,材料系赴三街村社会实践小分队以及由桂林工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的文艺大篷车。

(二)从社会实践的类型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展便民服务。各小分队利用当地的圩日在市场上设立家电维修、单车修理、理发等便民服务点,尽己所能,不怕脏、不怕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当地群众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努力实践着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2.开展文化辅导活动或者是法律宣传与咨询活动。暑期不仅中小学放假,而且正是夏收农忙时节,中小学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之中,大学生们将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文化辅导。

3.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组对荔浦县部分,镇、村产业现状进行了调查,来分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写出几分调查报告。

4.开展义务劳动,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军烈属、五保户收割庄稼。下乡期间,正值夏收时节,许多军烈属和五保户因家里缺少劳力,庄稼熟在地里而无人收割,同学们积极帮助这类家庭,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5.文艺下乡。由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文艺大蓬车到村镇各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巡回演出,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6.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学在学院的组织下开展各种各样的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7.环境保护。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宣传倡导环抱观念,治理环境污染,装扮母亲河。

8.考察实践。我院集中部分学生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组成\\"三个代表\\"服务团,赴河池地区开展考察实践活动,加强对党史、革命史的学习和教育,牢固树立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9.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今年全院共确定了大学生科研课题一百多项,为迎接11月份我院的科技活动周,提高我院科技学术水平,各个课题小组纷纷利用假期时间收集数据,抓紧实验。

总之,今年的社会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以提交报告的总体情况来看,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有几个特点:(1)社会热点问题调查;(2)结合专业进行社会实践。

三、总结经验,评比表彰

写经验总结、相互交流。提高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层次和水平。8月份院团委下发了关于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的通知。要求各系分团委、学生会在内部交流的基础上,对今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方式、特点、规模、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提交一分总结报告。同时,在全院将对表现突出的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评比表彰。并要求各系评选出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召开社会实践交流会,同时,全院共推荐出60多篇不同内容和形式,具有一定层次和水平的社会实践报告。

(四)经验和收获

1.学院各级领导的重视,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是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多年来,学院党政领导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社会实践,并组成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并把社会实践列入教学计划,形成制度加以保证。全院广大同学自觉把社会实践作为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投身改革、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积极深入生产第一线,体验生活。

第6篇

关键词 团体动力学 大学生 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2.029

Abstract The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overall situation is good,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educational methods and educational mean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deas and methods of psychology in the perspective of group dynamics under the use of group technology, enhance the psychological identity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rough group counseling activities, training students' initiative to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Keywords group dynamics; college students; core values

1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

为了充分了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课题组成员于2015年在辽宁省高校中开展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和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4.18%的学生认为中央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对于“雷锋精神”在当代是否还具有现实意义,12.12%的学生认为“不现实”,11.27%的人认为“已经不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是否有必要加强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47.27%的学生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学校开设的各类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如思想道德修养、思想概论等)是否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作用,34.13%的学生认为作用非常大,38.52%的学生认为作用较大;对于大学生是否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改革创新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二十四个字这六方面内容中,很了解的学生比例分别是36.36%、39.09%、43.52%、29.88%、41.03%、45.45%。

调查结果发现,目前高校普遍重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整体态势是好的,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育理念滞后,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停留在表面,不能内化到自身价值体系中;教育途径单一,主要以课堂讲授、专题v座等形式进行,实践性不强;教育手段生硬,单向的机械灌输与大学生这一思维活跃的群体不相适宜。

本文在团体动力学视域下引入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进行理论和方法创新,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认同,切实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2 团体动力学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理论探索

2.1 团体动力学的内涵

美国心理学家勒温在1939年发表的《社会空间实验》一文中,首次使用了“团体动力学”这一概念,并探索团体中各类要素的交互作用以及团体对个体的行为影响。在历史的视域下审视“团体动力学”,存在三种解读:第一,探索如何组织团体、管理团体,应具备怎样的方法和态度,归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第二,探索团体过程中的方法、技巧,如观察、反馈、角色扮演等等,归属于管理技术领域;第三,探索团体的发展规律和内在动力,团体成员间以及团体与个体的关系等,归属于心理学领域。第三种解读是本文中的“团体动力学”理念的范畴。①

2.2 团体动力学的基本理论观点

(1)团体内聚力。团体内聚力指团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以及团体内成员之间的吸引力。团体内聚力直接影响着团体成员的精神风貌、工作效率,以及团体的自身发展。②较强的团体内聚力,能够提升团体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归属感和责任感,促使每个成员为团体的发展贡献最大力量。

(2)团体领导。团体领导者的素质、领导作风等对团体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勒温的团体气氛实验表明,民主领导方式的民主型团体中,团体成员之间关系友好,面对“挫折”时能够团结一致,对团体活动的满意程度比较高,这都有利于提高团体的工作效率;而专制领导方式的专制型团体中,团体成员的攻击性言行明显,面对“挫折”时彼此推卸责任,成员之间缺乏信任感,对团体活动的满意程度比较低。③

(3)团体目标。团体目标是团体动力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目标具有指引的作用,如果团体制定一个所有成员都认可的目标,这将会激发团体成员的动力,调动团体成员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为团体的发展而一致努力。此外,团体目标一旦被认可后,会在团体成员之间形成一种“求同”的压力,对团体成员的行为起到一种促进和整合的作用。

3 团体动力学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实践运用――以沈阳工业大学核心价值观团体心理辅导为例

3.1 团体辅导方案的设计执行

(1)对象:采取自愿原则,通过招募和面谈确定30名团体成员。

(2)方案的设计:开展核心价值观、爱国观、道德观、荣辱观、科学观五个单元的团体辅导,每个单元按照暖身活动、主体活动、自身思考、团体分享与总结的程序进行。团体辅导每周开展一次,每次活动时间为90分钟。

(3)方案的执行:团体辅导通过活动的导入、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来进行。导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成员充分参与到团体中,营造信任的团体气氛,明确团体的目标;实施阶段鼓励成员积极投入团体,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探索自我的态度、感受、价值与行为;总结阶段对团体的活动进行回顾和梳理,帮助成员总结经验,将在团体中学习到的内容运用到生活中,改善心理和行为方式。

3.2 团体动力技术的使用

(1)运用共情技术营造团体良好的氛围,促进团体目标的实现。共情指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事情,设身处地地体验对方的内心世界,并能以言语准确地表达对对方内心体验的理解。共情能够促进双方的相互理解与信任,有利于建立亲密信任的人际关系。在团体辅导活动中,团体领导者运用共情技术去理解他人,团体成员会有所体会和觉察,并试着运用同样的方式去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这样就会促使团体形成相互尊重、理解、信任、自由的氛围。在这样一个开放、自由的团体中,成员能够体验到集体的团结与力量,放下包袱,更好地开放自己、表达自己,进行深层次的自我价值观探索,增进自我成长,促进团体目标的实现。

(2)以示范技术树立行为榜样,建构团体一致性。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一切社会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对示范行为的观察学习而形成的。在团体辅导中,团体领导者可以选择大学生团体中典型的榜样案例,也可以鼓励团体成员分享自己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成功经验,榜样案例和团体成员的成功经验都会成为团体成员进行观察学习的重要内容,对团体成员的行为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使他们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性格,构建团体的一致性。

(3)运用引导技术促进团体成员思考与分享,提高团体效能。引导技术为了让团体成员进一步明确团体辅导的目标,明确表达出自己的困惑和心理感受,促进成员的自我探索和问题解决。通过引导技术可以将讨论的话题引向团体辅导的主题,避免偏离主题。④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来说,引导技术有效地解决了他们紧张、排外的心理,有益于他们积极投入活动,提高团体效能。

3.3 团体动力学的应用效果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结束后,对团体成员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0.1%的学生感觉“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87.77%的学生认为在团体活动中感受到了“较强的集体荣誉感”。此外,团体辅导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学生的自我价值认同感和责任感。一些学生分享自己感受时表示:“团体活动促进了自我探索和自我认识,帮助自己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使命感,如果有机会,还想参加类似的团体辅导活动”。

4 团体动力学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影响与思考

4.1 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主导性教授和主动性接受相结合的过程,受教育者在自身性格特点、兴趣爱好、需求动机等基础上,通过选择、整合、内化等心理过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自身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实践。⑤传统的价值观教育中,教师采用直接劝导的方式,机械地进行价值观灌输,学生对其缺乏心理认同感,更无法将其内化到自己的价值系统。而团体辅导活动中,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自我反思和团体分享的方式来进行自我价值观的探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不断深化,建构了对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态度和心理体验,增强了对核心价值观的心理认同感。

4.2 培养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

团体辅导注重交流与分享,避免了传统价值观教育中的简单说教。团体成员在轻松、和谐、信任的环境中,通过亲身体验活动过程、观察他人的行为、分享自己的心理感受等方式,进行自我剖析、自我探索和自我反思,从而发现自身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自我完善和自我成长。团体活动促使个体在认知和行为层面都得到完善和提升,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3 促进价值观融合,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

团体成员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教育背景和价值观体系,在团体辅导活动中会有不同的心理感受、不同的理解和观点。通过团体分享,团体成员能够了解他人的态度与观点,这为团体带来了多元的信息环境。⑥多种视角的价值观融合,使团体成员拓宽了视野,发现自身差距与不足,促进自我完善,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辽宁省社科基金(思政专项)课题“团体动力学视域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应用研究”(L15CSZ004)

注释

① 申荷永.团体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1):101-105.

② 张立新,李茂林.群体动力学视域下虚拟班级管理策略的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1.6:39-43.

③ 周圆.团体辅导:理论、设计与实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④ 曾四龙.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及应用研究[J].高教学刊,2015(4):85-86.

第7篇

一、活动主题

心系祖国献青春躬身实践长才干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纪念建党90周年、100周年为契机,以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为目标,创新实践形式,拓展实践途径,广泛发动青年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引导青年学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得出正确的社会观察结论,明确坚定的政治方向,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实践中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奉献社会、增长才干。

三、时间安排

1、日,宣传动员、组建社会实践团队、确定具体实践时间地点、完善实践计划,并填写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年学生组团社会实践项目申报书(以下简称项目申报书);

2、日,上交项目申报书;

3、日校团委对各系部申报的实践项目进行项目答辩、审核、确定,并将结果通知各个系部;

4、日,各实践团队根据审核通过的项目申报书赴实践地开展活动;

5、月份,各系部上报实践材料,校团委组织开展评先表彰总结等工作。

四、活动内容

1.大学生建党九十周年成就宣讲团。以了解我党历程,感受我党九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宣传党建典型为主线,组织大学生开展参观建党九十周年成果展、观看宣传片、考察重点工程、体验新农村建设、访谈典型人物、撰写心得体会等活动。组织大学生深入到城乡基层广大干部群众中,宣讲建党九十周年成就、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营造共建和谐社会良好社会氛围。

2.大学生环保志愿服务团。围绕传播生态文化、感知生态体验、宣传节能减排、服务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组织我校大学生环保社团成员和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深入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区、工地、村镇,集中开展生态文化宣传、节能环保知识宣讲、保护母亲河、建设绿色家园等活动,引导社会公众珍惜资源,爱护环境,植绿护绿,树立环保意识,改善生态环境。

3.大学生工业技术推广团。走高校与企业相结合的路子,重点结合我校实习、见习基地,选拔一批专业技术好、思想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青年志愿者学生参加暑期大学生工业技术推广队。鼓励同学们把从书本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企业、服务于社会,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加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通过具体工作岗位的锻炼,增强自身的就业意识。

4.大学生下乡家电维修服务团。依托我校的专业优势,组建一支农村家电维修服务团队。通过公开招募、集中培训、严格考核等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选拔一批思想觉悟高、业务技术强的学生,深入农村开展义务家电维修。提高同学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为农村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5.大学生“三下乡”文艺演出服务团。发挥我校艺术社团及文艺社团大学生志愿者的作用,利用文艺演出这个平台,展现青春风采。组织他们进入定点联系的企业、乡镇等,开展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文艺活动。

6.大学生支教服务团。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作用,组织他们进入定点联系村,对中小学生特别是留守少年儿童进行学业辅导,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帮助学生度过一个愉快、充实的暑假;协助做好“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达标的相关服务工作。

7.大学生骨干挂职服务团。集中组织大学生骨干到城市社区、厂矿、农村进行挂职锻炼、调查研究,在参与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国情,经受磨练,增长才干。把组织大学生骨干挂职锻炼作为实施“青年者培养工程”的重要环节,使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和谐社会的了解和认识,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五、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系部要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计划”的重要内容,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按照“就近就便、安全第一、统一保险”的原则,采取切实措施,确保万无一失。各团总支要起草一份暑期社会实践实施方案,并以校团委文件下发给各团支部。

2.突出重点,讲求实效。认真落实“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工作要求,加强调研,掌握基层需求,根据需求进行活动立项。

3.扩大覆盖,注重建设。力争使每一名学生在暑假期间至少参加一次(5-15天)社会实践活动。要不断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力争每个系都建立相对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推动社会实践的长期化、常态化、长效化。

4.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系要在做好暑期实践工作的同时,成立宣传报道小组,重点做好本系团队的宣传报道工作,通过校内报栏、广播、横幅和工作简报,交流工作经验,推动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深入。

5.及时总结,着重加大媒体报道力度。在具体实施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各系部应及时总结,并及时联系媒体,把实践团队所取得的成效宣传报道出去,保证每个团队至少在市级以上媒体报道一次。同时,做好积极申报省、国家级先进社会实践团队的相关工作。

六、校级重点团队的申报和资助

1.团队组建

参加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校级重点团队的学生必须是我校在校学生,学生可跨年级组队,每个重点团队组队的学生数10人左右,必须由1-2名老师带队。

2.项目申报

各系部至少应联系两个挂牌的,能够开展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的社会实践基地。同时,每个系部组建1-2个团队。请各系部于年6月17日前将重点团队申报表、候选项目活动计划及经费预算上报校团委,校团委将组织评审会,确定立项团队和项目,并从中选拔推荐申报省级和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和项目。

3.活动开展

立项团队将填写《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年学生组团社会实践项目申报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期间,立项团队需设立联络员1名,每两天与团委联系一次,上报活动信息通讯稿。各系团总支要及时对本系团队的活动情况进行指导,确保实践团队安全顺利完成实践活动。

4.经费来源

此次社会实践经费的主要来源包括:学校专项经费、系部支持、学生本人、实习见习基地赞助等。

七、学生个人参与暑期社会实践

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各系团总支应广泛动员全校学生自行寻找适合自己的单位进行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1.参加实践活动的时间5-15天。

2.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可以是企事业单位见习、顶岗实习、专业实践、公益服务等。

3.实践单位根据学生的实践表现在团委统一制定的《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生社会实践调查表》上给予表现评定。该表一式二份,一份由系(部)存入学生个人档案,另一份学生自行保存,可用于今后就业时的自荐材料。

4.开学后第一周,各系团总支将《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社会实践调查表》收齐交团委,同时附个人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名单汇总表。

第8篇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

1 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的意义

大学生社会实践实行项目化运作,可以对现有高校社会实践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行系统管理,可以有效解决现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是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新模式,实施社会实践的项目化运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以项目的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能将学校现有的项目资源、优秀师资、活动经费和设备统一集中到实践活动中来,使学校在服务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当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它是产、学、研结合的有效途径。一方面,与企业合作项目,以市场为杠杆、协调推进活动的方式,通过洽谈、签订合同等形式确定活动项目和利益分配,这种方式既达到双向受益、互利互惠的目的,又推动社会实践和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提高社会实践的效益,凸显社会实践服务地方经济的特色。其次,通过项目的形式将高校社会实践活动优质资源进行整合,容易提升社会实践活动整体质量,容易出亮点和实效,方便学校对外宣传,能积累和培养稳定的社会声誉;第三,项目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往往是以团队的形式出现的,这使得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能提升自身的专业实践技能,还能培养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第四,社会实践项目化意味着其必然有项目目标,有经费使用的管理办法,这为活动结束后的考核与宣传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由学院面向各系团学组织和广大学生提出社会实践项目规划,如“挑战杯”创业计划作品竞赛,学校与各社会实践团队签订社会实践目责任书,这种方式既能使经费、实践基地等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又能宏观调控与有效引导社会实践团队项目的开展。

2 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化的运行模式

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是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基础工程,是大学生走向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桥梁,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深化的保证。我校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示范性建设要求,本着“合作共建、多元受益”的原则,一方面,基地不仅为高职大学生提供了锻炼的场所,也为他们提供了就业的机会,很多学生在基地实践时被用人单位看中,毕业后直接到基地去工作的;另一方面,基地为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的同时,利用基地的便利条件,能帮助地方或单位解决许多技术难题。社会实践活动与振兴地方经济结合起来,根据社会需求和企业的意愿,因地制宜与社会实践基地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体现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高职特色。随着我校的社会实践基地不断地增加,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也就有了一定的基础。笔者以为结合社会实践基地,推行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是校企合作双赢的好模式。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可由“酝酿项目选题,灵活组织团队,指导阅读文献,自主设计方案,前期技术培训,实施实践活动,撰写实践报告,考核评价宣传”八个环节组成。

2.1 酝酿项目选题

选题的制定是项目化运作的保证,也是每年社会实践活动的特色和亮点所在。学校每年会根据当年的热点问题以及学校党政的工作重心,提出当年的社会实践主题,针对大的主题,各二级学院再进行细化,提出与主题相符的项目选题,这主要是一些社会考察调研类的活动,对于一些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的选题,一是可以由学院根据自身的专业特色自行确定,二是可以由专业教师根据所进行的科研项目确定有关选题,三是可以由当年备战“挑战杯”等学术科技竞赛的学生,根据自己备战的实际进度,确定相关选题。

2.2 灵活组织团队

团队的组织是社会实践项目成功开展的保证,成员的专业素养、知识技能的掌握、是否有责任心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部分。作为二级学院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者,还要考虑到:1.团队中是否有原籍在实践活动所在地的学生,对当地情况的了解有利于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2.一定的男女搭配比例,男女学生的性格特点不同,往往会产生一些互补效应;3.参与学生的专业构成,这对一些需要多专业和多学科背景学生联合开展的项目特别重要;4.一定程度的“老带新”,即团队成员中必须有低年级的学生,这能为以后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期开展培养更多的骨干力量。

2.3 指导阅读文献

确定所开展的社会实践项目后,组织学生在技术指导教师 、学生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的指导下进行广泛的阅读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尽量使学生快速熟悉参加实践活动的有关知识,确保在面对自主设计方案和其他环节时,能够做到有主题、有创新、有步骤和有考虑。技术指导教师主要偏向于学生专业知识和实用技术学习的指导阅读,而学生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则偏向于组织动员和学生思想政治、心理素质、安全意识等方面的指导阅读。

2.4 自主设计方案

方案是社会实践活动的行动指南,也是后期考核的依据之一,合理、科学的方案能指导项目团队顺利取得预期成果。实际上,有许多社会实践团队不重视方案的制定,大致确定了活动主题和团队成员后就仓促开展,活动随意性较大,能开展到什么地步就什么地步,无总体目标,团队成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无压力也无动力,很难取得较好的实践成果。造成这一原因一是因为学生的课业压力较大,课余时间不多,无法在短时间内迅速落实实践活动的具体细节;二是因为学生的社会经验有限,对很多问题认识不足,方案设计过程中“纸上谈兵”的成分较多。因此,在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学院的辅导员和专业老师应适当介入,帮助对一些细节进行把关,同时,方案的设计也应适当详细,要多把一些细节的东西考虑进去,特别是项目预期成果的部分要反复斟酌。目标定高了容易打击团队成员的积极性,目标定低了不容易出成果。

因此各学院在校团委酝酿的社会实践项目选题内,根据各院条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结合自身的专业和文化特长,自行设计暑期社会实践方案,对参加社会实践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计划安排、目标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策划。学校和学院重点资助思路新颖、目标明确、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可行、实施条件可靠的项目。

2.5 前期技术培训

很多团队成立以后,就以为下面等待他们的只剩将计划变为现实了,往往忽略了前期的准备工作,而前期的培训演练恰恰是决定一个社会实践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进行科技服务的团队是不是对服务对象的情况充分了解,各种仪器是否都会用,成员所具备的相关知识是否够用;进行社会调研的是否已对开展活动的当地情况了解,调研准备用何种方式,问卷是否已经准备好,这些问题都应在前期加以充分准备。由学院安排实践经验丰富的实验教学中心的教师对学生队员进行强化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有:专业测试技能、调查研究方法、开展实践活动的技巧等。培训方式有公开授课和专门辅导两种。专门辅导是只针对专业测试技能培训,如现场监测和现场采样技术等。组织学生技术骨干进行的专门辅导,在进行实用技术强化培训的同时,并做好现场监测仪器的校验和准备工作。时间一般安排在学生放暑假后的几天,现场活动开展之前。

2.6 实施实践活动

组织大学生深入社会 、深入基层 、深入实际开展实践活动 。要注重组织实施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确保社会实践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严格按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开展 。注重学生对过程的参与重要性认识,对需要现场监测的要素,一定要规范使用便携的仪器设备,实施实践活动最主要的是对活动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建立一定的反馈和应急机制,可以采用的方式有:1.例会制度。成员每天活动结束以后对当天的活动进行一个总结,看一看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改进的,工作当中还遇到哪些困难;2.服务对象的反馈。在实践过程中注重收集服务对象的反馈是改进实践活动的有效手段,可以采取让服务对象填写反馈表的方式,也可以在服务过程中询问对方的感受,还可以在服务结束后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等形式进行回访;3.编写简报。编写简报在这里并非只是做简单的对外宣传,还主要是向学院和学校老师和领导做阶段性的工作总结,以取得上级的支持和有效指导,同时,编写简报也是对一个阶段实践活动的总结。实施实践活动最主要的是要将每一个团队成员的积极性都发挥出来,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遇到困难能群策群力,集体解决。

2.7 撰写实践报告

当调查情况和监测数据被提供后,应对其进行整理和处理 。对数据中的异常值必须慎重对待,不应掺杂任何个人和主观因素。在对调查情况和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结论,最后写出完整的实践报告。鼓励学生结合学科专业,从自身所长与兴趣出发,在探索、研究 、创新的实践训练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 。实践报告的撰写时对整个实践活动的总结,也是成果内容的体现,项目化的实践团队,首先应由团队共同完成一份高质量的团队实践报告,这份报告应是团队每个成员实践成果的汇集,也是整个团队总体实践成果的整合升华。除此以外,应鼓励学生结合学科专业,从自身所长与兴趣出发,在探索、研究、创新的实践训练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独立撰写个人的实践报告。

2.8 考核评价宣传

由学生自我评价 、指导老师评价 、学校评价和社会新闻媒体评价组成 。首先由学生对自己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思想认识 、计划实施 、工作态度 、活动成效 、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评价;再由指导老师对学生的自评进行审查后,结合指导过程和学生的心得体会进行评价;最后由学院根据指导老师的评价和完成论文(调查报告)的质量评定成绩 。此外,加强宣传报道,在第一时间将社会实践项目的活动情况通过多种渠道传递给学院 、学校及当地的各新闻媒体,为宣传报道提供内容丰富的活动信息。同时也可获得社会新闻媒体对实践活动的评价。实验教学中心是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最重要资源之一,能提供组织、指导和保障等方面的条件 。包括聘请中心的实验教师直接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的组织和技术指导;提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所需的现场测定的便携仪器、设备;集中培训实践活动中的采样和实验数据监测技术;以及开放实验教学中心相关的功能实验室供社会实践活动使用等。社会实践结束以后,对项目完成情况应进行一定的考核。笔者认为,虽然在项目申报时每个项目都有预期成果和目标,但考核时最应关注的应是学生的实际收获。很多高校在社会实践的考核中将新闻媒体报道的数量、简报编写的刊数、服务对象的人数等放在首位,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则放在次要的位置,这容易助长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重形式、走过场的习气。有些项目团队把时间、经费和精力都放在邀请媒体、布置场地、编写对外宣传稿件上,活动的启动仪式搞得轰轰烈烈,采访的媒体来了好几家,但后续的活动草草收场,违背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初衷。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考核的主体应是大学生,专家教师、学校领导的考核注重的是实践活动项目开展的效果以及实际意义,学生之间考核注重的是在开展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实际收获,从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效果的角度来看,学生之间的考核显然更有意义。作为二级学院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者,考核应与成果交流及对外宣传并举,可以采用现场答辩会和成果报告会的形式,也可以通过举办社会实践成果展的形式让学生先期了解社会实践的成果再参与实践考核。这样一方面保证了社会实践考核的公正公平公开,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为后续的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3 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化的要求和启示

3.2 必须科学合理化组建团队

项目化运作社会实践,首要的是实践团队的组建。学校提出了“合理组队,科学建团”的指导思想。合理组队,就是要充分考虑到实践项目和内容的需要,突出学生主体团队构成的合理性,选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品学兼优的跨学科和专业的大学生构成实践队伍,保证了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完善和层次的平衡;科学建团,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的作用,由专业教师作为项目指导者,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专业上的指导,帮助解决技术难题,由辅导员作为项目管理者,对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确保项目的实施和顺利完成 。

3.2 必须把实践内容与学生专业相结合

社会实践是学生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在于加强学生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因此,在开展社会实践项目化过程中,必须注重项目的选择 、内容的设立,使实践内容与学生专业进一步结合,既考虑到项目的需求,又考虑到学生的实际,使实践活动成为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内在推动力,成为学生施展专业知识的有效平台,成为服务社会需求的重要载体,确保实践活动本身的生命力之所在。

3.3 必须建立完善保障机制

各种保障机制是确保社会实践项目开展并完成的重要条件。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立了领导小组,加强对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并以制度的形式对社会实践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学分要求、奖励办法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设立了专项经费,并鼓励通过吸收社会赞助和实践活动创收等途径确保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所需的资金;从地方建设和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大学生锻炼成长的实际需要出发,建立了一批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提供了实践平台,保证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经常性开展;制定了安全预案,编印了安全指南,为学生购买保险,确保了学生安全和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3.4 必须加强成果的宣传 、总结和推广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不仅要做好立项和实施工作,更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成果的总结宣传和实践成果的推广应用。通过总结,可以积累经验,总结出科学可行的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为经常性的实践打好基础,更好地指导后续实践;通过宣传,可以互通信息,互相交流,促进高校内外相互学习借鉴,也能通过宣传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通过对实践成果推广和应用,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在项目化模式下的社会实践活动现状,培育和运用不同特色和典型,不断探索社会实践工作新方法、新手段,不断完善、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体制、内容和方式,使社会实践活动成为锻炼同学、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 王红. 关于如何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引向深入的几点思考[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1996,(01).

[2] 朱文涛 , 鲍荣清. 他们在社会实践中[J]. 社会 , 1991, (03).

[3] 韩洪涛. 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1996,(01).

[4] 王庆军. 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刍议[J].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1990, (01).

[5] 冯巍. 浅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向[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 1988, (01).

[6] 孙平.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05,(03).

[7] 志方.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J]. 镇江高专学报 , 1995,(Z1).

第9篇

关键词:实践教育现状;载体梳理与评述;新载体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9-0-02

一、当前高校开展大学生实践教育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大学生实践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和高校的重视。2003年团中央实行西部计划,在各大高校招募毕业生到西部基层进行支教、支农、支医、扶贫、基层法律援助等多种职位,对西部进行人才支援,这些学生被称为西部计划志愿者。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即“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每年在全国高校中如火如荼的开展。地方政府推出暑期政府机关、相关部门挂职锻炼。2011年5月10日,同志在给北京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回信中肯定了支教扶贫实践对大学生丰富阅历、磨练意志、增长才干的作用,进一步强调了实践对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践育人的教育思想。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环节和任务,也得到了高校自身的高度重视。高校在实践教育中运筹帷幄,拓展领域,推出品牌项目,加大对大学生实践教育的力度。

高校在大学生实践教育过程中,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特长和社会需要,推出众多实践教育课程和项目,通过与教学、党建、团学、成才服务等活动载体为大学生开设专业实践课程、搭建实践平台、创造实践机会,鼓励大学生申报实践项目、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创业作品大赛等载体来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以上海大学为例,该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活动、专门为创业大学生开设创业苗圃基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志愿者服务等等,还专门给大一新生开设了实践活动课程以丰富和加强第二课堂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二、对当前高校开展的各类实践教育载体进行梳理和效果评述

通过对当前高校开展的实践教育载体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高校主要有三大类实践载体:一、开设专门实践课程,如大一实践活动课,通过理论辅导,让大一新生对实践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产生理性认识,激发他们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教育活动中去;二、开设专业实践课程,如夏季学期专业实践课;由专业教师开设专项实践课程,定向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提供专业实践理论支撑,为学生从思考到实践搭建实验平台,也为实际动手提供思路。专业实践课程的开设,可以为学生提供理论结合实践的机会,将平时所学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付诸实践,更有指向性;大学生在大三大四阶段进入相关行业进行实习、见习,也是很好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机会。

三、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一)党团活动、班级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接触最多,也最容易参与的实践活动。大学生通过组织参与班级、社团、党团活动,丰富自身课外生活的同时也是对自我组织、沟通、协调等能力方面的锻炼。

(二)寒暑期实习、挂职锻炼。大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课堂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利用寒暑假期到企业、公司实习,与社会接轨;到政府机关挂职,了解。

(三)社会实践项目;大学一般通过学校党委组织部、团委、学生工作部立项通知或指导意见,大学生组建团队申报项目,确定立项,项目开展,结项,答辩评比等环节来开展社会实践项目。学生经过整个环节的操作,在策划、团队建设、组织开展、总结提炼、语言表达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对于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的实践能力将大有裨益。

(四)志愿者服务活动;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了解民生、民情,体验生活,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他人、奉献爱心,为社会做贡献。

(五)社团活动。社团是大学生以共同兴趣爱好或自身特长为基础在校园中组建的群众组织。社团活动是大学生自发组织、宣传、开展,他们通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达到自我的提升。

通过学校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引导大学生参与其中来培养其在工作中的组织、沟通协调、表达能力等等实践能力。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给广大学生提供了锻炼自我、成长自我的舞台。局限在于其锻炼的效果没有量的标准来测评。

四、大学生实践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一)资源有限,实践项目形式单一。由于高校与社会联系较少,对外开放程度不高,无法积极有效地从社会中汲取营养,使学校得到的社会支持不够,在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过程中就遇到了资源有限、经费不足等问题,导致实践项目一般都是支教、助学、志愿者服务等传统项目,很难拓展新的项目形式。

(二)时间有限,项目延续性较差。大学生大部分时间必须用于上课,课业学习任务重,只有在课余时间和假期才有时间从事社会实践活动。需要花费较多时间精力和长期做的活动,由于时间的原因难于开展或持续坚持,延续性不强。有时会给立项的对象造成大学生功利性强、不能长期合作的印象而使项目终结。

(三)关注表面,内涵不足。大学生对于社会了解不多,往往前期准备不够充分,在活动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容易改变初衷或迷失方向,将活动表面化或敷衍了事;重视活动形式,忽略活动内涵方面,最终偏离或达不到预期效果。

(四)重实践,轻总结。大学生在开展实践项目过程中,参与的热情是有的,但当活动告一段落时,总结不足,没有深入挖掘实践的意义;另一方面不够重视活动效果的宣传推广,往往一个项目几个同学做完了就结束了,没有将活动的效果辐射到其他同学,从而导致活动的影响不够。

五、新时期新形式下大学生实践教育载体的几点思考

目前现有的实践教育载体为大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实践教育平台和机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有其局限性。新形势新要求下,国家发展迫切需要具有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大学生实践教育载体需要赋予新的要求和新的内涵。国内外形势在发展和变化中,以国际化视野下看待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需要对现有的载体进行深层次的发掘,也需要进一步探索新的载体,以更好的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加大与国外知名大学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创造机会如海外实习、短期学术交流、与知名大学定期互访等让更多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走出国门,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了解国外先进的学科知识、技术和管理经验。

第10篇

一、贴近学生生活方面:

结合我校实际,在新老校区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一次“学子之声”专题调研,以座谈的形式举行了“学生会与你面对面”,对于从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学生会及时做了总结,并向各有关部门做了反映,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解决。通过这些活动,拉近了学生会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同学们对学生会的了解、信任与支持,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会成员的责任感。

二、学风建设方面:

组织举办首届“新科杯”英语之星大赛,在此次活动中也加强了与外校学生会的联系。协助团委举办了XX年第一期成长论坛,并多次组织英语四、六级知识讲座,从中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有力的促进了学风建设,为在校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无形中培养了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校园文化方面:

由体育部具体组织,成功的承办了首届“理想杯”篮球联赛,从中增强了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宣传部组织承办了“现场书画展演”,在展演中,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师范学院学生会也参与进来,并作了广泛的交流。

四、娱乐文化方面:

根据我校的特殊性,在新区举行了主题为“走进新区,你我共联欢”文艺晚会,在老校区举行了社团文化广角,主题为“同唱一首歌”文艺晚会。协助团委成功的承办了庞龙“两只蝴蝶,与你相约”洛阳签唱会,“青蛙乐队”洛阳签唱会,两场欢送毕业生文艺晚会,通过丰富的文艺活动,陶冶了同学们的情操,提高了同学们的审美情趣。

五、校园文明方面:

学生会充分发挥大学生自律委员会、大学生伙食委员会的作用,结合第二十三个文明教育月,自律委员会组织学生定期抽查学生宿舍,有力的遏止了晚归和夜不归宿的行为,并多次维持大型活动的秩序,文明监督岗对校园内不文明行为给予了相应的制止。伙食委员会配合学生处、团委、后勤发展总公司对宿舍文化建设和教室、宿舍卫生的检查做了许多具体的工作。

在过去一个学期的工作中,由于时间短暂,工作经验的缺乏,我们也深知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现总结如下:

一、学生会各个部门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致使学生会的一些大的活动,组织工作不能完全到位,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整体学生会成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偏重对大型活动的开展,而忽视了对日常性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各系学生分会之间交流不够,导致一个系举办活动,受众群体的单一性,不具有全面性。

第11篇

关键词:大学生 暑期支教 困境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3)03-014-04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教育对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因此,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战略,完成了免费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使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可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政策的相对不完善性,使得教育发展极不平衡,尤其是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差距。于是缓解这种不平衡性的“支教”活动应时而生。近年来,大学生支教活动得到迅速发展,参加支教活动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多。但是,随着大学生支教活动的发展,支教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也逐渐明显,如何解决大学生支教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大学生支教的总体效果,成为当前大学生支教的当务之急。

目前,我国对于大学生支教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且主要集中在对大学毕业生到西部支教、师范生实习支教等问题的研究上,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支教的意义、大学生支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等几个方面。在大学生支教意义方面,大部分学者认为,大学生参与支教活动,一方面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页可以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颜凯、卢向阳在《大学生支教活动夯实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一文中指出:大学生参与支教活动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提高了大学生的适应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夯实大学生社会责任感。[2]在大学生支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面,学者认为大学生支教团体缺乏必要教学技能和知识、资金短缺和缺乏可持续性等问题。崔卫华、刘启霞在《The Disadvantages of College Students as Volunteers to Support Education in Poor Rural Areas on Summer Vacation》一文中指出,大学生支教形式主义严重;不利于教学客体的心理健康发展;不利于教学客体掌握知识;增加了教学主客体、当地学校的经济负担。[3]在解决大学生支教问题对策方面,有学者认为解决方法主要包括:提高对支教活动的认识、建立激励措施、加强对支教活动的宣传等方面。王梦奇、柯文娣在《大学生短期支教的问题和对策――以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对口支教温江区镇子试验学校》一文中指出,解决大学生支教存在问题的方法主要包括:提高对支教的认识,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组织者应制定完整教学计划,提高支教质量;端正支教态度,建立更为合理的激励措施;重视支教细节,积累前辈经验。[4]

通过对以往关于大学生支教文献的分析、对比可以看出,虽然学者对大学生支教的意义、大学生支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等几个方面做了比较透彻的思考和总结,但是关于大学生支教的研究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大部分学者选择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支教活动进行研究,而很少运用定量分析。其次,很少有学者对产生支教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等。

本文通过对调查问卷、访谈结果的整理、分析,得出大学生团体暑期支教的困境所在,找出困境产生的影响,最后结合相关理论和自身经历,找出解决大学生暑期支教困境的方法,为以后暑期支教团队提供借鉴和经验。

一、调查结果分析

本文所采用的调查方法以问卷法为主,文献法、访谈法为辅。笔者根据相关假设,设计出关于大学生暑期支教的调查问卷,通过网络、同学将问卷发放出去。笔者共发放100份问卷,收回100份,其中无效问卷18份,有效问卷82份,有效率82%,符合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的基本要求。通过运用SPSS 13.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调查结果与分析如下:

(一)师范生与非师范生比例严重失调

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师范生只有7位,占总数的8.5%,而非师范生为75位,占总数的91.5%。表明,参加暑期支教的师范生与非师范生比例严重失调。首先,大部分非师范生没有接受过相关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教学实践,他们很难把握课堂教学以及学生们的心理活动规律,结果造成教学效果不明显,甚至产生更坏的影响。在调查中发现,部分的支教队员不能和受教地学生保持适当的关系。为了能够和孩子们打成一片,他们经常会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出现在学生们面前,结果造成过分“亲密”,最终影响课堂纪律。调查结果显示,70.7%的非师范生认为自己的教学课堂有点乱。其次,受到资金、地理位置等方面的限制,许多参加暑期支教的大学生没有经过相关教学培训。调查结果表明,只有28%的学生接受过培训,72%的人都没有接受过培训。而80.5%学生支教成员认为专门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二)暑期课程设置存在偏失

调查结果显示,暑假支教期间,有47.5%的学生教授基础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有52.5%的人教授兴趣课程和一些辅导课程。在暑期那里类课程讲授多一点好这一问题中,有74%的学生认为应该多教授兴趣课程和一些辅导课程。在中国,暑假一般被安排在七月和八月两个月份,据有关数据显示,这两个月期间的平均气温在20℃―30℃,在这样的气温下,学生们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因此以放假的方式来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受教地学生参加暑期支教活动已经侵占了一定得休息时间,如果再让他们学习学期中所教授的课程,那将可能得不偿失。

(三)参与支教次数少、时间短

支教时间问题主要包括支教次数问题和支教时间长度问题。

1.个人支教次数较少

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59.8%的同学在参加一次暑期支教之后,就没有再继续参加。只有17.1%的学生参加过三次或者三次以上暑期支教。这样就造成受教地学生要不停的适应新的支教队员,以及他们的教课方式。同时也给支教经验的交流与传递造成障碍。“大学生志愿者支教人员的不固定和流动性问题,会造成大学生支教没有系统性,支教内容没有连续性和持续性,使大学生支教难以对学生产生稳定的持续的影响”。[5]

2.支教时间长度相对较短

调查结果显示,支教时间长度为一个月或者一个月以上的学生占43.9%,支教时间在一个月以下的学生就占总数的56.1%。而82.9%的学生认为,暑期支教时间应该在一个月或者一个月以上。暑期支教时间的长短会直接影响支教的效果。“如果一次支教的活动周期就只有支教的那几天的话,那么短期支教的影响就要小得多了,对于当地的孩子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6]支教成员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支教,对当地环境要适应一段时间的,如果暑期支教时间过短,当支教学生刚适应那里的环境,调整到最佳状态,这时支教活动已接近尾声,势必会影响支教活动的整体效果。

(四)支教团队经费短缺

由于暑期支教的短期性,大部分暑期支教团体都是由在校大学生和周围的一些同学组织起来,或者通过互联网临时组成的支教团队,这两者占总数的73.2%。而正式的由学校或政府组织的暑期支教团队非常少,仅占总数的26.8%。这样,经费问题就成为暑期支教团队的又一重要问题之一。调查结果显示,有37.8%支教团队的经费是由队员自主承担,由大学生所在学校承担大部分的占总数的35.4%。由于受时间、经历以及能力等方面的影响,中国在校大学生的生活费大部分还是由家长提供,很少有学生靠自己打工赚钱维生。大学生做暑期支教活动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但是不能把做有意义事情的负担加在父母身上。

(五)沟通存在障碍

沟通问题是暑期支教团队活动过程中的一大问题,主要包括支教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问题;支教成员与受教地教师、学生之间的沟通问题;以及支教团队之间的沟通问题。

1.支教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问题

支教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往届支教成员与下一届支教成员的交流不通畅。调查结果显示,17.1%的学生表示,往届成员完全没有向他们讲解受教地的情况,也没有向他们传授支教经验和感想,67.1%的学生表示往届成员只向他们讲解了一些,但是不全面。仅有15.9%的学生表示往届成员向他们讲解的很清楚。其次,支教成员总结不及时、不全面。调查结果现显示,46.3%的支教队员做了比较详细的总结,52.4%的支教队员只做了简单的总结,并且没有形成文字资料给与保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下届成员对受教地的了解以及支教经验的借鉴和吸收。再次,支教过程中的沟通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虽然参加暑期支教的成员在去支教地之前做过一些教案,但是由于很难把握受教地学生的特点、水平和需要,这些教案可能不适合受教地学生的需要。而在访谈中发现,有一些支教团队的成员在支教过程中很少有课程方面的交流,只是各自关注自己所教的课程,而很少和其他成员交流。

2.支教成员与受教地教师、学生之间的沟通问题

在支教成员与受教地教师之间的沟通问题上,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0.2%的支教成员和受教地教师有沟通,而59.8%的支教成员都没有或者很少。不言而喻,受教地教师是最了解他自己学生的特点和需要的,如果支教成员能够和受教地教师支教有很好的交流,那将非常有利于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提高支教活动的效率。同时,受教地的教师拥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可供支教成员学习借鉴,这将非常有利于支教成员的成长。

在支教成员与受教地学生之间的沟通问题上,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6.9%的成员一直和受教地的学生保持联系,而53.1%的成员只在支教完成之后初期与受教地学生有联系,而之后就不再联系了。这样可能会给孩子们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影响。访谈中发现,有一些大学生在暑期支教的时候向学生许诺将回来看他们或者带他们出去玩,结果却不了了之,这可能会给孩子们的童年造成一定的创伤。

3.支教团队之间的沟通问题

在支教团队之间的沟通方面,大学各高校之间,高校中各院系之间支教队伍沟通交流较少,没有形成合作共建的局面。[7]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支教团队是“各自为战”,和其他的支教团队之间少有联系。因此,就造成了当今社会对暑期支教团队的认同度相对较低,很少得到学校、企业给与的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这对于支教团队的后期发展与壮大是非常不利的。

二、对策思考

(一)大学生层面

1.科学安排暑期支教成员和时间

在科学安排暑期支教成员方面,第一、要做好的是成员招募工作;第二、合理分配暑期支教成员。

(1)要做好的是成员招募工作。可以说,支教成员的质量,决定着支教活动的成败。笔者认为,在招募暑期支教成员的时候,需要注意三点。首先,志愿者招募工作应以提前开始为好。暑期支教工作最好在大学第二学期开始的时候进行,在三月能够确定招聘名单,然后开始培训、备课等工作。因为时间越充足,暑期支教准备工作可能就做得越完善。其次,尽量使男女生比例保持平衡。男生胆大,女生细心,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同时男生对于女生来讲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男女生保持恰当的比例,有利于暑期支教的安全开展;最后,支教团队里最好有师范生。师范生比较全面地接受过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也具有相关的教学经验,他们可以为其他非师范生做相应指导和示范,提高支教前的备课效果。

(2)合理分配支教成员。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的支教成员只做过一次支教活动,做过两次或者两次以上的只占少数。一方面,这会影响支教经验向下一届的传承;另一方面,受教地的学生必须一次次的适应新的面孔和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在支教团队在招募志愿者的时候,尽量招募那些愿意参加两届或者两届以上的成员。下一届的支教活动可以由一半往届成员和一半新招募的成员组成,由往届成员带领新成员,这样可以相对减少支教过程中的不良影响。

2.合理安排暑期支教课程

暑期本应该是学生休息、放松的时候,如果在暑期还让学生上大量的基础课程,那就有悖于国家目前大力提倡实施的素质教育。笔者认为,暑期支教活动以兴趣课程为主,有针对性的进行基础课程教学。首先,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受教地的学生一般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事物,大学生的到来可以为他们带来新鲜的知识与课程。有的学校根本没有开设过音乐、美术、体育等兴趣课程,大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长将这些课程教授于他们,同时也可以向他们传授一些环保、卫生等方面的知识,这将有助于开阔他们的视野,养成良好习惯。“大学生支教一般会选择偏远落后的农村、山区,那里教育资源匮乏,最要害的是师资力量弱,学生平日接触的是‘应试教育’,大学生下乡把音、体、美、史等‘副科’带到山区,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同时还有社会上的潮流知识,一定程度上缩小了那里孩子们的落伍距离。不但有利于推进农村素质教育的发展,也有利于及早发现一些孩子在某些方面的天赋,给予培养,这对孩子们将来的发展是有益的。”[8]其次,支教成员可以根据受教地的实际情况,教授基础课程。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学校根本没有英语教师,几乎一个月从镇上请一位英语老师来为学生们上课,并且还要给很高的报酬。支教大学生可以根据这些情况,适当的安排英语课程,弥补孩子们在英语方面的缺失。

3.加强团队内外沟通与合作

(1)加强团队内部沟通与合作

沟通,在一个团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做好团队内部沟通工作,关乎着团队的质量和未来。“事实上,正式支教之前的培训以及经验交流能够使志愿者了解到他们在支教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困难,做好一些必要的物资和心理准备,并且新老志愿者的交流往往可以帮助志愿者对于即将支教地点的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可以为他们日后迅速的开展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因此这个环节对于一次成功的短期支教活动来说是不可缺少的”。[9]首先,支教成员在支教中和支教完成后,一定要做详细的总结。一方面有利于自己对工作的反思和改进;另一方面,他们的这些总结有利于下一届的成员汲取经验和教训,提高支教工作的质量。其次,往届支教成员一定要和新一届成员有充分的交流,向他们介绍受教地的基本情况、学生们的特点和需要、自己在支教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认为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最后,往届支教团队可以选择暑期表现相当优秀的成员,为新一届的支教成员做相关支教培训。

(2)加强团队与受教地学校的沟通与合作

大学生在开展暑期支教之前,对受教地基本情况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是有效地开展暑期支教活动的关键一步。因此,大学生支教团队在暑期到来之前,要和受教地有充分的沟通和交流,详细了解受教地以及受教地学生的基本情况,并向团队成员传达清楚。这样,支教团队才能够做好充足的准备,并根据受教地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提高暑期支教的效果。

(3)加强团队之间沟通与合作

现在的暑期支教团队,一般都是各自为战,很少和其他支教团队之间有交流和沟通。一方面,无法形成一定规模的支教效应,使得暑期支教的社会认同度相对较低,也很少有社会组织给予资金或者物资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团队之间的经验和教训无法相互借鉴和吸收,无法很好的完善支教活动的有效开展。笔者认为,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支教团队可以很快的在网络上联系到支教团队,他们可以组成一起,利用规模效应去寻求赞助和支持,同时也可以进行经验交流,“互通有无”。

(二)学校层面

学校层面主要包括大学生所在学校和受教地学校。

1.高校应建立暑期支教基地,并给与资金支持

一个好的志愿服务项目要能真正解决社区存在的问题,切合大学生志愿者的需要,取得效益最大化,这不光靠打学生自身的努力,还要依托学校的支持[10]。高校是由国家出资开办的公益性政府组织,他们有责任和义务为社会服务。大学生参加暑期支教活动,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还可以提高大学教学的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因此,高校应该拿出最大的诚意来帮助大学生支教团队。

(1)建立暑期支教基地

为了弥补暑期支教时间短、支教效果不明显的不足,大学生所在学校或院系可以与受教地学校联合建立暑期支教基地,通过暑期支教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来弥补暑期支教时简短的问题。一方面,可以使支教团队更有组织性,支教活动更有系统性;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支教团队的影响力,为以后支教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社会实践要真正做到长期有效、双方受益,必须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那种一年换一个地方的形式是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11]”

(2)设立专项资金,给予资金支持

资金问题是大学生支教组织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和保障,支教活动很有可能无法继续下去。调查过程中发现,支教团队在暑期支教过程中的开销,大部分都在一万元左右,这个数字对于高校可能不算什么,可是对于尚未踏入社会的学生来说还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由于大部分支教团队的分散性和自发组织性,很少有高校设立暑期支教专项资金,这就为暑期支教的延续性造成了一定的障碍。笔者认为,为了保证暑期支教活动的有效进行,高校应该设立暑期支教专项资金,由专门人员来监督发放。给与那些计划完整、可行的暑期支教团队以充足的资金保障。

第12篇

关键词 社团 班级管理 自我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2.009

在当今高校,班级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在学生工作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通过班级管理实现大学生自我发展,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同时,高校蓬勃发展的学生社团组织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学生社团活动以其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参与的自主性以及活动广泛性吸引了当今大学生的积极参与。笔者认为,如果能够将“社团化”的理念引入高校班级管理中,将二者通过科学的方法有机结合,势必会为传统的班级管理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并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

1 当今高校社团的基本特征

所谓大学生社团,是指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为了锻炼、培养、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基于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的共同点,在自愿的基础上自发结合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形成的具有特定目标、组织章程和活动方式的学生群体组织。大学生社团是人才成长的一个重要团体环境,也是个性发展的重要基地。大学生社团有如下几点基本特征:

(1)大学生是社团文化的主体。主体性,是指人在文化中的主体地位而言,它包括人对文化需要的创造性、选择的能动性和价值体验的主动性,表现为人对文化的支配原则和享用原则。大学生是社团的主要成员,他们在实践中创造了社团文化,与此同时,他们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社团文化的教化作用。

(2)社团是大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工具。大学生创建社团,其目的就在于将志同道合的同学聚在一起,实现共同的目的。在日常传统的课堂教育教学中,学生没有一个能够将专业知识进行积累升华的平台。有时又受限于班级制度,没有机会施展自身的才华与特长,社团能够将其兴趣爱好得以最大程度发挥,并将课堂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3)社团是高校文化最具时代特征的表现。高校是社会思想文化的发生源,也是思想政治的传播地。大学生社团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与社会各类组织交流,这就使得高校社团文化成为了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社团不仅有着高校的基本特征,更具备鲜明的时代特色。

(4)社团是大学生相互交流的平台。集群性是人的本性之一,人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趋于合群。在高校传统的班级中,一部分学生可能无法找到和他人的共同点。但在社团中,他们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和行为特征,能够在相互交流、相互感染中形成心理上的认同。

(5)社团是大学教育的新媒介。高校社团在活动中不仅实现了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同时也实现了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社团是通过大学生自愿加入而形成的团体,相比于传统的班级,社团在自我教育过程中以自主学习为主,这是通过社团活动潜移默化形成的。

2 班级管理中加入“社团化”的可行性分析

2.1 目前高校班级管理的现状

在当今高校,按照专业划分班级,使其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以及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由于班级同学来自不同的背景与环境,再加上拥有独立的思考方式和价值取向。如今的高校班级概念在学生中逐渐被淡化,很多学生更愿意把精力都投入到团学组织中,这样班集体中组织成员的沟通就减少了。在很多学生看来,班级仅仅是其在大学学习生活的一个载体,并没有别的特殊的意义,这就造成了现如今通过传统手段管理班级的难度越来越大,问题也越来越多。

2.2 班级与社团的关系

作为群体的班级和大学生社团的主要区别表现在:(1)从成员间亲密程度上区分,社团成员相互之间地位平等、关系密切,能够为了同一个目的走到一起,成员之间关系简单。而班级成员则是根据其功利性结合在一起,并非情感的维系,而是被学校的规章制度所支配。(2)从正式程度上区分,班级属于学校的正规组织,有明确的校纪校规,并配有辅导员和班主任。社团属于非正式的组织,组织结构比较松散,活动方式比较灵活。(3)从群体成员的归属区分,班级是一种所属群体,而学生社团则是一种参照群体。

与此同时,社团和班级又有着很多的共同点:(1)二者都是有一群人组成的,并相互发生作用的群体。(2)二者都有着一定的目标,班级的目标是完成学校要求的教育教学任务。社团的目的则是产生共同的兴趣和愿望,从而实现他们的愿景。(3)二者都有着共同的规章和制度,班级以校纪校规规范准则,社团则是以成员的群体利益为准则,形成更加灵活多变的规范制度。

2.3 社团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从上文可以得出,社团与班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并且在一定的时候能够相辅相成。那么,如果将社团的理念引入班级管理,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

(1)社团能够增强班级成员的归属感,提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利用社团的参照群体作用,成员能够在群体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同时,他们又身处班级之中,能够遵守班级的基本规范,充分发挥成员的主观能动性。

(2)社团能够提升班级成员的道德素质,培养团队意识。由于社团内聚力较强,开展活动时能集思广益、通力合作,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公平与效率、竞争与合作等现代人才品质。并能够通过正确引导,为这种性格品质寻找更加广阔的施展空间与平台。

(3)社团能够提升班级成员的专业素质。在普通班级中,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社团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延伸,学生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能够加以总结和升华,从而既能够开展社团互动,又能够巩固教学成果。

(4)社团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社会化的过程就是大学生从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会逐渐形成独立的人格,以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在当今的高校班级中,大学生对辅导员的依赖性很强,在很多情况下无法独立的解决问题。但是在班级管理下的社团,成员要通过专业知识发展社团,同时也要实现自我管理与自我发展。这种驱动力是自主的,是通过自身的诉求从而达到自身的目的,更有利于大学生通过自身的发展来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3 班级管理“社团化”模式实例分析

如上文所示,将“社团化”模式引入班级管理,能够为传统的班级管理注入新鲜血液,并且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实现共同发展。本文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本科2014级为试点,成立班级层面的社团组织,在此过程中提取经验方法,现就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1)成立兴趣小组,找寻学生的兴趣爱好。该年级共有行政班2个,共96人。前期通过辅导员和班委积极动员,各班级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成立了形式各样的兴趣小组。各兴趣小组的诞生,构建了社团发展的雏形。

(2)提供导师指导,明确社团的发展方向。在班级兴趣小组的基础上,各小组成员提供社团的建设方案,并交由辅导员老师审核。辅导员根据各小组的特点进行整合,优化资源配置,鼓励整合后的兴趣小组成立为班级社团。最终共成立了11个社团,基本实现了“人人有社团、人人有参与”的“社团化”班级管理模式。

(3)开展特色活动,发挥学生的个人特点。社团成立之后,通过定期开展特色活动,有效调动了班级成员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普通学生在不同的团日活动中有时是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有时是参与者,大家都能够通过不同的活动发挥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展现自我、发挥特长。

(4)建立评价机制,鼓励成员的创新意识。在社团发展过程中,辅导员充分尊重和鼓励每个社团组织团日活动,并辅以评价机制。辅导员会通过社团活动展示等形式进行评价分析,并将该评价纳入学年总评体系,进一步激励各班级社团的蓬勃发展。与此同时,辅导员还会根据社团性质,将其纳入竞赛体系,有效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 小结

引入“社团化”班级管理模式,不仅是对高校学生工作的总结与归纳,更是对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尝试与探索。通过将学生社团带入班级,能够有效地调动班级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也能够充分发挥成员之间的主观能动性。但是最根本的还是希望通过该模式,在当代大学生中形成一种自觉的长效机制,让大学生能够自觉自律地完成自我管理与自我发展。通过试点,引入“社团化”的班级管理模式有了一定的成效,能够在实现班级管理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升其综合素质能力,最终实现自我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代卉霞.班级和大学生社团的比较研究及对策探讨[J].湖北社会科学,2003.7(1):99-102.

[2] 司马云杰.文化价值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138-138.

[3] 王天一.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47-47.

[4] 张蓓.引入社团化班级管理模式促进大学生合作精神的养成[J].青年与社会,2013(1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