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六年级调查报告

六年级调查报告

时间:2022-12-13 23:05: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六年级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六年级调查报告

第1篇

综观中国语文教材与美国语文教材,我们可以发现,两者有相同之处,又有诸多不同之处。

一、两者相同的地方

1.都较重视“义理”教育。“义理”教育,即“道”的教育。“文以载道”是我国语文教材一个鲜明的特色。不过,近年来,我国语文教材已由“义理”本位逐渐过渡到“语言”本位,但渗透“义理”的选文在语文教材中仍占较大的比例。美国语文教材同样重视“义理”教育。例如,六年级文学教材第二单元主题为“英雄”,教材的选文有,生活中的英雄:小说《勇敢点,戴纳》、《儿童英雄:救人者、幸存者和有才能者的真实故事》、诗歌《抢救》;勇敢和善良:小说《卡罗琳的第一百件事》、小说《数星星》;杰出人物《狂人玛吉》、小说《泽利》、诗歌《妇女》。教材通过这些英雄人物的介绍,旨在教育学生要像他们那样沉着冷静、不畏困难、勇敢地挑战困难。

2.两者都很重视学生的阅读与写作。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美国衡量语文教学质量的一把重要标尺。因为,若阅读能力低就不能理解诸如历史资料、科学报告和经济技术文件之类的重要资料,就无从下手进行研究性学习。同样,在美国人看来,写作水平差,也势必影响学术研究、经商和专业工作等。所以,美国语文很重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我们从六年级教材《文学宝库》中就可以窥见一斑。教材除了课堂阅读外,每个单元还开列了“书架”,用于推荐书目,简要介绍书目的内容。如第一单元的“书架”推荐了五本书:(1)《整天》(大卫.麦考德),(2)《代王子受罚的男孩》(悉德.弗莱喜曼),(3)《弗瑞斯比夫人和涅姆鼠》(罗伯特.C奥布赖恩),(4)《六年级借宿生》(伊芙.邦庭)(5)《聪明人范西利莎》(约瑟夫.谢尔曼整理)。这些文章指在通过大量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样,我国的语文教材也很注重培养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对国内的语文教材,大家都比较熟悉,在此就不进行分析了。

二、两者相异之处

1.两者编排体系不一样。美国的语文教材包括语言和文学两大类。语言类的内容主要指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包括语言技能、实用写作、有效交流等;而文学类的内容主要有美国和英国各主要历史时期著名作家的作品以及欧洲和非西方著名作家的翻译作品,包括当代文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欧洲文学等等。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以语言和文学并重,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以文学为主。而我国的语文教材将语言知识、文学的学习都融于“选文”中,没有截然分开的语言和文学两大类教材。在编排体系上,两者也各有特色。美国的文学类语言教材主要有三种类型的编排体系。(1)按文学作品主题编排。如六年级文学教材《文学宝库》第三单元按“远方的文化”主题编排,“远方的文化”这一单元又细分为非洲探险、跨越时间、跨越国界三个小主题,分别对应的选文是,非洲探险:科学小品文《紧闭的门后》,小说《模仿树和叶子》;跨越时间:童话《鸽子王子》、科学小品文《城堡》;跨越国界:小说《横渡太平洋》、诗歌《东方地平线》、人物纪实《名字:诺姆贝瑞斯》。(2)按作品体裁编排。如八年级文学教材《文学》(银级)按短篇小说?戏剧、纪实、散文、诗歌、美国民间文学、长篇小说分单元进行编排。(3)按历史时期编排。而我国的语文教材大多按作品体裁进行编排,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言、诗歌、文言文、文学评论等单元。

2.美国语文教材重研究能力的培养,我国语文教材在这方面有所欠缺。美国是一个崇尚创新的国家,其语文教材也很重视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以凸现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性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语文教材,都对此有要求。试以六年级《语言》教材为例,六年级《语言》教材第十二部分第一单元共有七篇课文,其中第一课介绍调查报告的定义及其结构,第二课讲解如何寻找调查报告要回答的问题,第四课介绍如何利用资料获取信息,第五课让学生评估获得的信息、留下与调查报告内容相关的材料,第六课教学生总结概括所获信息,做成笔记,第七课则要求学生运用分类、缩写、排序等技能组织笔记上的内容,写出提纲,完成调查报告(或论文)。教材注重“初选课题一重选课题—制定计划—资料分析—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论文撰写”等研究历程,让学生获得实践研究和学习语言的切身感受。而我国语文教材在这方面有所欠缺,同样是调查报告,最多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调查报告、怎样写调查报告,给两篇范文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很少像美国语文教材不厌其烦地要学生亲自调查研究。不过,国人已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近年来,上海就较强调研究能力的培养。如上海杨浦高级中学的《汉语新外来词的现状与发展研究》就搞得比较成功,深受学生的喜欢。

3.美国语文教材注重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而我国语文教材却未体现。

美国语文教材较重视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如六年级文学教材每一个单元之后都有一个“connection”,即“和其他学科课程的联系”。这部分内容丰富多样,异彩纷呈,旨在使学生体会各学科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关系。学科之间的融合有利于学生将各科知识融会贯通,有利于综合思维和多种技能的培养。如,《上尉和他的马》一文的练习设计,就要求从百科或其他参考资料中查找非洲野生动物的资料;《火星上的罪恶》一文的练习,就要求学生找出美国的四个时区及其之间的时间差,还要求学生画一幅美国地图,表明不同时区的位置。我国的语文教材像这种跨学科知识的融合还未曾体现。近年来,上海比较重视这一点,如今年高考上海综合能力考试卷(理科)首次出现了跨学科知识的题。题目大意如下:上海市中学生正在展开研究性学习,这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起到了积极作用。下面是学生提出的三个课题──上海入骨髓库的心态剖析:上海地区太阳能利用可行性研究;上海地区降雨酸度情况调查研究。要求:写出所选的课题名称,并简单陈述理由;简要列出你的研究计划和研究方法;该课题最后成果的形式。虽然是理科的综合考试卷,似乎与本文的行文有些“风马牛不相及”,但其体现的一种教育理念却与本文所述的美国语文教材注重跨学科知识有一致之处,故在此将其提出。尽管学生的答题情况不甚理想,有的甚至连什么叫“陈述理由”都不清楚,特别是对“研究计划”、“研究方法”、“成果形式”之类更是回答得千差万别,但它毕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能为我们的教学及教材编写提供一些新的观念、新的思路。所以,笔者真心地期待着我们的语文教材多一点“跨学科知识的融合”。

各国都有不同的国情,各国的教材各有千秋自是理所当然之事。本文尝试着将这两者进行比较,并非“妄自菲薄”,也并非“崇洋”,只是期待我们的语文教材继续发自己的长处,同时也借鉴一点别人的优点,以使自己更趋完善。

第2篇

从数据分析看,乡土文化植根在学生的家庭生活中,学生观赏着家乡的自然风光,游览者历史遗迹,感受和体验着民风民俗;乡土文化融合在学生的校园生活中,学生学习乡土知识,运用乡土素材抒写着自己的见闻和感受;乡土文化渗透在学生的精神生活中,学生关注、关心着社会,改变着乡村的生活。

5、通过问卷调查、作文查阅和座谈等方法,调查“农村初中生在写作中运用乡土素材的意识及需要”并写成调查报告。调查分析显示,学生在写作中运用乡土素材的现状令人担忧。xx年6月14日,课题组成员对柳泉镇中心中学九个班(七年级一个班,八年级三个班,九年级五个班)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8份,回收率达93.6%,有效卷率100%。结果如下:

调查项目

调查内容:乡土素材在写作中的运用情况

从调查表反映的数据看:乡土素材在写作中的运用情况为偶尔运用,学生对待乡土素材的态度为想运用,对乡土素材在写作中的运用的认识是想用但不知如何用。

从与教师座谈的结果看:教师认为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并重视作文教学的占100%,在写作指导中重视乡土素材运用的约占50%,有意指导学生在写作中运用乡土素材的占10%,约40%的教师对乡土素材在写作指导中没进行过思考,特别欣赏学生在写作中运用乡土素材的教师占80%以上。

通过调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学生在写作中运用乡土素材没有主动性、积极性,主要原因是对乡土素材的不理解,概念模糊,不知道如何运用。学生迫切需要一种新鲜的题材充实自己的作文,以写出新颖的、生动活泼的、有实在内涵的创新性作文。学生需要对乡土素材有一个系统性的理解,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乡土素材介绍与运用方法指导,使学生掌握搜集利用乡土素材的方法,培养其细致观察、灵活运用的能力。作为教师应加强对乡土素材广度和深度的认识以及培养搜集筛选乡土素材等方面的能力,从而掌握指导学生运用乡土素材的方法。

6、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我镇乡土资源的类别及分布,并写成调查报告。

采用文献查阅、访谈、实地考察等调查法,组织学生和课题组成员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及春节假期走访各村,调查我镇过节习俗、节日文化等;xx年7月5日主持人召开阶段会议,回顾了前期研究工作情况,交流了三个调查报告(《乡土文化对农村初中生生活的影响》《农村初中生在写作中运用乡土素材的意识及需要》《柳泉镇乡土资源类别及分布的调查报告》),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并安排课题组成员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带领学生参观向阳渠,并组织学生沿主干道调研,考察这一水利工程的兴衰;利用寒暑假休息日到我镇大山名湖游览、考察;联合语文组举办“乡土资源调查大赛”,发动学生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乡土素材的搜集,并编写《乡土资源文选》。2010-2011年六年级上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

九年级班主任学期末工作总结

2012年文化新闻出版和人体育局工作总结

对于奖助学金的工作总结

社区卫生服务站2012年工作总结

中学“十一五”教育科研工作总结

第3篇

一、都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注重“义理”教育

“文以载道”是我国语文教材一个鲜明的特色。文道统一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古人对文道关系就有比较明确的认识,他们提倡“文以载道”“文以明道”,强调文章必须要表达一定的思想观点。叶圣陶说过,在语文教学中,“道”与“文”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近年来,我国语文教材由讲究文道统一,注重“义理”教育本位逐渐过渡到“语言”本位,但渗透“义理”的选文在语文教材中比比皆是,占相当大的比例。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正如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所指出的,“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又在“教学建议”中说,“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可见,离开教材思想内容的纯工具训练,是课程标准所反对的。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不是靠教师的空泛分析或“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而是主要靠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应该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循环往复,“润物细无声”,使学生的人文素养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

美国语文教材同样重视“义理”教育。例如,六年级文学教材第二单元主题为“英雄”,教材的选文有,生活中的英雄:小说《勇敢点,戴纳》《儿童英雄:救人者、幸存者和有才能者的真实故事》、诗歌《抢救》;勇敢和善良:小说《卡罗琳的第一百件事》、小说《数星星》;杰出人物《狂人玛吉》、小说《泽利》、诗歌《妇女》。教材通过这些英雄人物的介绍,旨在教育学生像他们那样沉着冷静、不畏困难、勇敢地挑战困难。

日本的《只要翻过那座山》等,也可见日本语文教材也较重视"义理"教育。长期以来,日本语文教育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上,可以说和我们传统教育观念是非常相像的。日本人采用汉字,日本学者有许多与中国学者一样能用汉文写作,既能赋诗,亦能著文。在日本教材中经常可以看到中文对它的影响。李庆是一个住日学者,他在日本执教十余年。他曾经在《日本汉学史》中对近代日本汉学史的全盘研究,主要以明治维新以后,尤其是20世纪的汉学为重点。在这之前也有涉猎,但只是提纲挈领,而于明治以后,则尽量详细论述,不厌其烦。所以这部著作计划要写五卷之多,现在出版的只是第一卷,只是讲日本近代汉学的起源与确立。这一卷的特点是材料详尽,读者尽可以将其当成工具书来使用,举凡日本近代汉学上的重要人物及其著述,在这里都要涉及到,重要人物则加以详细介绍。而且该书的主体部分实际上就是以重要汉学家为主线来展开的。《日本汉学史》还试图解决日本汉学的来源,日本汉学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以及日本汉学与中国学者的学术研究的关系。其中如对“尧舜抹杀论”的论争就很有参考价值。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学者不但从自己的角度研究汉学,而且接受西方诸如专门史一类的新概念,来编写中国的学术史,例如,中国文学史的编纂日本人就先于中国人本身。这一特点在本书也有所反映。与此同时,因为作者将日本汉学看成是世界汉学的一部分,所以每一个时期都简要地提及同期西方汉学的主要成就,以资比较,让人看出日本汉学的特点来。

二、都以学生的阅读培养为中心

阅读,对于一个正常的、当代人来说,大概和吃饭穿衣、婚姻嫁娶、成家立业、生老病死一样,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以食为天”,“食”便成了生存的第一要义。人们在谋求生理需要之食、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又在谋求精神需要之食、创造精神财富。因为人是有精神的。人不仅有生理之需,亦有精神之求。社会财富仅有物质财富是不完整的财富,物质财富加精神财富才构成了完整的社会财富。社会财富和精神财富都需要交流,社会财富交流的方式是经济,精神财富即文化财富也需要交流,需要传承,需要载体,于是便有了语言,先是口头语言,口头语言作为文化、思想、情感的交流、传承的载体或形式,有它的局限性,受时空的限制,于是便有了文字,有了书面语言,也就有了文章。于是,便有了阅读。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也。写文章最直接、最简单的目的是让人读,读文章虽然是吃饱饭才能做的事情,虽不如吃饭那样重要,但经曹子桓这样一说,和吃饭这样人生第一大事也差不了哪去。吃饭可以养活肌体,读书则可以养活精神;由此观之,吃饭是人生大事,读书也是人生大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核心内容。无论是中国、美国,还是日本的语文教材都把它作为重点内容。人们把语文能力归结为听、说、读、写四项能力,语文教学需要着力培养的也就是这四项基本的能力。从能力角度来说,这四项能力都是重要的,本无轻重之分。但是从语文学科特点来看,从四项能力的形成过程来看,从四项能力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程度来看,即谁对谁影响、作用更大一些;从阅读教学所占用时间和师生所投入的精力来看,从次要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关系来看,阅读教学却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是语文教学诸个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是其他教学的基础,对其他训练的影响、作用似乎更大一些,似乎在起着制约的作用,是语文教学主体中的主体。道理很简单,一个不具有阅读能力的人,他的写作能力则无从谈起,这是自不待言的事情。识字无非是手段,目的是为阅读和习作做准备。至于过去不被重视的口语教学,虽然现在已经引起了人们高度的重视,然其“度”再高,也不能与阅读教学比肩。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虽然都是表达思想感情、进行交际的工具,但从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来看,书面语言是比口头语言出现的晚的一种更高级的语言形式,使用书面语言是比使用口头语言更高级的语言能力,使用书面语言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口头语言可以在生活中自然习得,书面语言则必须经过专门的教学才能掌握。小学生入学后,就语文学科而言,摆在他们面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尽快地学习和掌握书面语言。阅读教学则是最直接、最重要地掌握书面语言的教学形式和实践活动。曾经在全国推广过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语文教学改革实验和目前进行的识写分开、多识少写的识字教学,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尽快地进入阅读学习所采取的措施。因此,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抓住阅读教学这个主要矛盾,其他矛盾才有可能迎刃而解。

被哈佛大学提前录取的复旦附中学生汤玫捷曾作为国际交流生,在美国一所知名中学学习一年,她告诉记者,美国基础教育体制很重视针对学生的文学阅读训练。用英语文学课来举例,九年级有必读的《远大前程》、莎士比亚喜剧和历史剧任选、近代短篇小说选集、当代小说两本,及诗歌选。到了十二年级,则要以莎士比亚全集为课本,并加以哲学文化理论。阅读能力的高低是美国衡量语文教学质量的一把重要标尺。因为,若阅读能力低就不能理解诸如历史资料、科学报告和经济技术文件之类的重要资料,就无从下手进行研究性学习。所以,美国语文很重视学生的阅读训练。我们从六年级教材《文学宝库》中就可以窥见一斑。教材除了课堂阅读外,每个单元还开列了“书架”,用于推荐书目,简要介绍书目的内容。如,第一单元的“书架”推荐了五本书:(1)《整天》(大卫・麦考德),(2)《代王子受罚的男孩》(悉德・弗莱喜曼),(3)《弗瑞斯比夫人和涅姆鼠》(罗伯特・C奥布赖恩),(4)《六年级借宿生》(伊芙・邦庭)(5)《聪明人范西利莎》(约瑟夫・谢尔曼整理)。这些文章旨在通过大量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样,日本的语文教材也很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翻阅日本母语教材,阅读教材的数量占了全部教材的一半以上。同样,在我国母语教材中,也很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对国内的语文教材,大家都比较熟悉,在此就不进行分析了。在这里就不做赘述。

三、编排体系不一样

美国的语文教材包括语言和文学两大类。语言类的内容主要指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包括语言技能、实用写作、有效交流等;而文学类的内容主要有美国和英国各主要历史时期著名作家的作品以及欧洲和非西方著名作家的翻译作品,包括当代文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欧洲文学等。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以语言和文学并重,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以文学为主。而我国的语文教材将语言知识、文学的学习都融于“选文”中,没有截然分开的语言和文学两大类教材。在编排体系上,两者也各有特色。美国的文学类语言教材主要有三种类型的编排体系。(1)按文学作品主题编排。如,六年级文学教材《文学宝库》第三单元按“远方的文化”主题编排,“远方的文化”这一单元又细分为非洲探险、跨越时间、跨越国界三个小主题,分别对应的选文是,非洲探险:科学小品文《紧闭的门后》,小说《模仿树和叶子》;跨越时间:童话《鸽子王子》、科学小品文《城堡》;跨越国界:小说《横渡太平洋》、诗歌《东方地平线》、人物纪实《名字:诺姆贝瑞斯》。(2)按作品体裁编排。如,八年级文学教材《文学》(银级)按短篇小说、戏剧、纪实、散文、诗歌、美国民间文学、长篇小说分单元进行编排。(3)按历史时期编排。而我国的语文教材大多按作品体裁进行编排,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文言文、文学评论等单元。日本的教材编排自成体系,但总的特点是比较灵活。

四、相当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我国母语教材还做得不够

每年的诺贝尔颁奖,总能习惯性勾起国人的诺奖情结。无缘诺贝尔奖的现实一次次引发国人在观赏“花落谁家”中陷入失落,缩头深思。美国人为何频频获得诺贝尔奖?“大国梦上的诺贝尔奖瓶颈”“中国问鼎诺贝尔奖,除了时间还需什么”等连篇累牍的报道,更是让13亿国人陷入科研的悲情中久久不能散去。当然,个中的原因一言难尽。笔者认为,落伍的教材窒息了国人的创新思维,使“严格意义上”的中国科学家、文学家长期处在“慢半拍”的追随者境地,让国人长期与诺贝尔奖保持“一步之遥”。中国本土科学家为何长期无缘诺贝尔奖?主流的意见是缺乏创新精神,而让创新精神疲软诸如科研体制、外行领导内行、科研立项体系等众多因素链中,教材具有“基因”般的地位。因为,诸如不合理的科研体制、外行领导内行、不完善的科研体系等因素是制约创新精神的“外因”,而低劣的教材能潜移默化的窒息创新精神,把保守、畏缩内化到人的无意识中里。作为知识的一种载体或曰媒介,教材不仅承担着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渊源,而且教材编写的体系框架,文字组合模式还潜移默化地熏染着学生的思维模式,塑造着学生运用知识的潜在能力。优秀的教材能够开阔学生视野、启迪思维、让学生百读不厌、常读常新,让其终生受益;低劣的教材仅为学生堆砌过时的知识,在考试指挥棒的驱使下不仅磨蚀学习兴趣还侵蚀学生自生的创新火化。而当众多的低劣教材构筑成学生获取新知的知识氛围时,创新精神也就在枯燥的教材营造的文字海洋中集体性的死去,学生只能成为知识的搬运工、留声机,而不是知识的酿蜜蜂,吃草挤奶牛。

反观获诺贝尔奖最多的美国,其教材特色与中国大不相同。教材厚、案例多且与理论相结合,更新快且有系统,体系灵活、语言生动形象、哲理丰富,读之让人深思。1957年前苏联先于美国把卫星送上天,美国朝野为此震动,1958年出台《国防教育法》,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改革力度,重视基础教育和创新教育,而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措施最终让美国后来居上,至今称霸科研领域。不能否认,把长期无缘诺奖的责任打在弱小的教材身上,有让教材不能承受之重之嫌疑。然而,细节决定成败,教材问题仅是导致中国无缘诺奖因素链中隐蔽的一个细节。长期漠视这个细节,不获诺贝尔奖是小,窒息国人的创造性思维、创造精神、害苦一代人为大。

美、日母语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新意识。大多数教材的每篇文章后面都附有思考题,包括由简单的事实性问题到需要推理、判断的问题,涉及思维能力的各个层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如,日本教材上文所节选的《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要求学生多维度、多侧面地去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美国是一个崇尚创新的国家,其语文教材也很重视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以凸现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性,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语文教材,都对此有要求。试以六年级《语言》教材为例,六年级《语言》教材第十二部分第一单元共有七篇课文,其中第一课介绍调查报告的定义及其结构,第二课讲解如何寻找调查报告要回答的问题,第四课介绍如何利用资料获取信息,第五课让学生评估获得的信息、留下与调查报告内容相关的材料,第六课教学生总结概括所获信息,做成笔记,第七课则要求学生运用分类、缩写、排序等技能组织笔记上的内容,写出提纲,完成调查报告(或论文)。教材注重“初选课题――重选课题――制定计划――资料分析――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论文撰写”等研究历程,让学生获得实践研究和学习语言的切身感受。而我国语文教材在这方面有所欠缺,同样是调查报告,最多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调查报告、怎样写调查报告,给两篇范文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很少像美国语文教材不厌其烦地要学生亲自调查研究。不过,国人已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近年来,上海就较强调研究能力的培养。如,上海杨浦高级中学的《汉语新外来词的现状与发展研究》就搞得比较成功,深受学生的喜欢。

五、美国语文教材注重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而我国语文教材却未体现,或体现不够

第4篇

二、调查结果:我在班里调查了72人,结果有69人说不愿意补课,只有3人是自愿的。我把同学们在补课班的表现归为三类。

1、云中漫步者迷迷糊糊上学,稀里糊涂放学。

2、地下工作者老师上面讲,他在下面玩。

3、逍遥逃学者老师和家长稍有疏忽,他便溜之大吉。

三、调查分析:同学们为什么这么反感补课呢?我分析了几点原因:1、家长不根据孩子的兴趣需要出发,不尊重孩子的意愿,强迫孩子去补习班。我认为这样做对孩子来说是太残忍了,只能让孩子成为学习的机器,孩子享受不到学习的快乐,最后会丧失学习的兴趣。2、家长们送孩子去补习班,剥夺了孩子们玩的时间,让双休日、寒暑假变成了黑色假期。放假比上学还累,孩子们没有一点自由时间,孩子们会受不了的。

四、调查建议:

1、家长们应还给孩子双休日和假期,鼓励孩子们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这样既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也让孩子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采。

2、家长在为孩子选择。

补习班时,应尊重孩子的意愿,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兴趣是热爱的前提,这样才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果强行给孩子增加营养,反而会营养不良的。

第5篇

摘 要 据体质健康测试调查报告,近年来学生体质有明显下降趋势,而且在耐久跑方面问题比较突出。为了改变学生耐力素质下降的现状,本课题研究从培养学生对耐久跑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耐久跑的成绩着手,根据小学生的生理特点,遵循学生的生理运动规律,改进和提高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有效教学,探索和研究提高学生对耐久跑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 小学生 耐久跑 教学手段 实践

耐久跑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分析其原因有耐久跑本身艰苦、乏味的原因,但更多的原因是教师教法的选择不够灵活,无法激起学生的锻炼欲望与兴趣。这样耐久跑的成绩提高起来很困难,或者说是无法整体提高。改进练习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练习欲望,从而来提高学生耐久跑的成绩。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广州市白云区东平小学各个年级的学生120人。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试验比较法、数理统计法。

二、在课堂中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耐久跑成绩

(一)接力跑练习。学生在短跑接力比赛中表现欲望强,能顽强拼搏,团结一致。让学生尝试中长跑接力赛,可想比赛的精彩激烈程度。

(二)变速跑练习。耐久跑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耐久跑锻炼的意义,知道耐久跑的技术要领和锻炼方法,能尝试参与练习。例如让学生自由组合跑走交替练习,分组匀速接加速跑交替练习,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距离练习等方法。

(三)定向越野练习。让学生走出校园,到大自然中去,选择较安全的自然地形或路道。集中做好准备活动,教师讲清交通安全、练习注意事项。按照体能相对分组,体育骨干或班干部担任组长,组内同学相互鼓励、团结一致、顽强拼搏,努力完成练习任务,体育教师统筹负责。

(四)任务组合练习。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两人,配一辆自行车,完成规定路段与规定要求的“跑―驮―骑”练习内容。分段分任务,按要求进行练习,最终看学生完成练习的时间。

(五)寻宝练习。利用学生猎奇寻宝的心理,让耐久跑变成完成一定运动量的寻物跑。教师讲明“按图寻宝”练习要求,将学生按体能相对分成男女生各3-5组,分别完成不同难度的“按图寻宝”练习内容。

(六)障碍跑练习。将耐久跑练习道路上增加有形的“障碍”,调动学生挑战困难,挑战自我的积极性。例如:将男女生分成各两组,第一组学生练习,第二组为他们加油,然后交换。在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跑中,在规定路段中完成“障碍一”行进间运篮球30米、“障碍二”跨越3个跨栏、“障碍三”跳30次绳等练习内容。

三、结果与分析

在耐久跑教学中,我们通过实验前后在小学一至六年级进行了定时跑的测试(1年级6分钟,二年级8分钟;中年级10分钟;高年级12分钟)。

(一)一年级(20人)合格距离600米,实验前合格率90.0%;二年级(20人)合格距离1000米,实验前合格率80%;三、四年级(40人)合格距离1200米,实验前合格率75%;五、六年级(40人)合格距离1500米,实验前合格率80%。试验后合格率都为100%。可知,制定多种练习手段学生们完全可以接受,通过练习,100%的学生都可以达到合格标准,与实验前比较,提高了约20%。一名男生由于身体胖没能达到合格标准,可也坚持跑了1100米。低年级和高年级100%的学生达到合格标准。

(二)由表1可知,通过男女生实验前后的比较,可以看出,实验前后学生平均跑的距离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男生进步幅度较大。说明耐久跑教学改革工作中,改进教学手段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不知不觉地增强了耐力,耐久跑的能力有了明显增强。

通过耐久跑教学实践研究,从改革教学内容、组织形式、不断变换练习形式、改革评价方法等方面入手,对教学结构进行了认真探索和实践,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合理的技术,耐力素质得到了发展。

四、结论和建议

实验证明,通过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和改进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促使学生克服耐久跑的畏惧心理,增强信心,提高耐力素质和心肺功能,同时使课上得生动活泼。

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兴趣,使课堂生动活泼的关键。少年儿童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好胜心强,自尊心也强,针对小学生生理、心理上的特点,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使他们“乐于学、乐于练”,在不知不觉的学练中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耐力素质是基础素质之一,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不断完善耐久跑的评价机制,建立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6篇

小学高年级寄宿制心理健康问题MHT理论参考近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青少年学生的成长环境也变得愈发优越,但“盛世之下必有隐忧”。受自身能力增强、活动范围扩大、生活节奏加快等内外因素的影响,他们所要面临的各种压力也显著增多,如升学压力、同伴交往、成长发育,等等。重压之下,部分学生出现各种心理困惑与矛盾,甚至是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也就在所难免。本研究旨在了解江西省乃至整个中部地区广大农村寄宿制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进一步梳理出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形成原因,以此为基础探寻解决策略与路径,期望可以给对问题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家长等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江西省贵溪市象山学校小学部共计518名学生展开调查,范围从小学四年级到六年级,年龄10~14周岁,平均年龄11.6岁,男女学生分别为337人与181人。问卷回收518份,回收率为100%,最后获得有效问卷501份,有效率为96.71%。其中,按性别统计,男生共计325份,占64.9%;女生共计176份,占35.1%。按年级统计,四年级有160份,占31.9%;五年级有169份,占33.7%;六年级有172份,占34.4%(详情参见表1)。

(二)研究工具与方式

本研究采用了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周步成教授等在1991年编制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MHT)进行检测,该量表广泛适用于我国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诊断。MHT由八个内容量表构成,分别是:A学习焦虑、B对人焦虑、C孤独倾向、D自责倾向、E过敏倾向、F身体症状、G恐怖倾向、H冲动倾向。各分量表及总量表均是得分越高表示被试心理健康状况越差。该量表信度较高,其各分量表的cronbach系数在0.84和0.88之间,分半信度值在0.635和0.809之间,量表结构效度良好。

测量方法: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的协助下,使用规定的书面指导语和口头指导语指导学生测验,现场发放问卷,学生独立填写,当场回收。

(三)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二级计分方法,计算出每位被测者的分量表及总量表得分。所得数据运用Excel和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进行了主成因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二、调研结果分析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在MHT测验当中,若总量表得分≥65分,表示该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较严重的不适应行为,可认为其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表2不难得出,在贵溪市象山学校小学部501名合格被测高年级学生当中,存在着26名有较为明显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占被测学生的5.19%。

在MHT测验当中,若分量表得分≥8分,表示该名学生在该项内容上存在适应不良,需对其进行特别心理辅导。由表2可以看出,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人数达247人次,比例为49.31%。各分量表得分超过8分的人数由多至少依次排序为:学习焦虑、自责倾向、对人焦虑、恐怖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和孤独倾向。

(二)农村寄宿制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

分析表3中数据不难看出,贵溪市象山学校小学部男女生在MHT测验的各分量表及总量表上的得分存在一定差异,男生均低于女生,且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这几个方面更是趋于显著,这说明女生心理健康问题相对较严重,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农村寄宿制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年级差异

从表4可以看出,贵溪市象山学校小学部四到六年级的学生在各分量表及总量表上的得分均存在一定差异。四年级学生在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吓倾向分量表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学生,且呈显著差异;五年级学生在过敏倾向、冲动倾向分量表的得分稍稍高于其他年级学生,但并无显著差异;六年级学生在MHT总量表与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和自责倾向分量表上的得分均高于其他年级,且呈显著差异。

三、讨论

根据本研究调查结果可知,贵溪市象山学校小学部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总检出率为5.19%,明显低于国内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如边玉芳、郑艳球曾采用MHT量表对杭州市327名小学生进行了测试,其结果显示: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小学生占被测学生总人数的9.50%。这种不一致的原因是来自多方面的,如学校配备了德育老师、时代变迁社会发展,等等。但足以证明,江西省广大农村寄宿制小学绝大多数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很高。与此同时,至少有一个分量表得分在8分以上的学生占总人数的49.31%,说明学生中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心理健康教育依旧不可忽视。

学习焦虑在困扰学生心理的诸多因素当中高居首位,检出率达14.37%,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了深刻影响。虽然教育部已先后多次下发通知,要求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各地区各学校也做出了诸如取消单元测验、减少家庭作业量等措施予以回应,但由于父母的高期待、升学压力等的影响,学生们普遍感到的学习焦虑很难消除。

本研究结果显示,男女生各分量表及总量表得分存在一定差异,在学习焦虑、自责倾向、恐吓倾向这几个方面差异更是趋于显著,这与国内其他学者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农村寄宿制小学大多收费较高,生源男生为主,以贵溪市象山学校为例男女学生比例高达21,故女学生会被给予更多的要求、更高的期待,而与此同时女学生身体发育相对较早,一般易胆小害怕,因此可能表现出比男生有较多的焦虑感。

分析数据不难发现,四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在MHT总量表上的得分明显高于五年级学生。究其原因,四年级学生由于受到青春期发育、自我意识觉醒等因素的影响,在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吓倾向分量表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学生,且呈显著差异;六年级学生由于面临升学压力,在MHT总量表与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和自责倾向分量表上的得分均高于其他年级,且呈显著差异。

农村寄宿制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受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体自身因素的影响,应从这些角度入手,采取积极的预防和干预策略,保障和促进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在家庭因素中,是否留守儿童和父母的文化程度的高低对子女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学校因素中,升学压力、同学关系等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较大;在社会因素中,大环境的改变、信息的膨胀发展都会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在个人因素中,小学生所处的身心发展期表现出来的不稳定,极有可能成为各种心理问题出现的诱因。

四、结论

第一,农村寄宿制小学高年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好,但还是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MHT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群体数量庞大,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第二,农村寄宿制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和对人焦虑四个方面。其中,学习焦虑无疑在学生心理困扰的诸多因素当中高居首位,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了深刻影响。

第三,分析MHT测验结果不难看出,男女生各分量表及总量表得分存在一定差异,在学习焦虑、自责倾向、恐吓倾向这几个方面差异更是趋于显著。

第四,四年级学生由于受到青春期发育、自我意识觉醒等因素的影响,在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吓倾向分量表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学生,且呈显著差异;六年级学生由于面临升学压力,在MHT总量表与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和自责倾向分量表上的得分均高于其他年级,且呈显著差异。

第五,农村寄宿制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受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体自身因素的影响,应从这些角度入手,采取积极的预防和干预策略,保障和促进学生们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张厚粲,徐建平.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2]边玉芳,郑艳球.杭州市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J].杭州大学学报,1997,27(04):138-142.

[3]王晓茜,朱莉莉.试论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1999,1(2):78-80.

第7篇

[关键词]学校食堂、吃饭、排队、就餐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

1、研究课题:关于学校食堂的调查报告

2、课题研究目标:食堂饭菜问题和食堂排队的问题

3、活动准备:纸、笔、问卷、照相机等

4、研究方式:问卷调查、实地调查

5、活动过程:如下表

时间

2,3周

4,5周

6,7周

8,9周

阶段任务

完成开题报告

设计发放调查问卷

实地考察,访谈

筛选,结题

阶段目标

按照时间,具体,详细地进入研究

随机调查了各班同学在食堂的就餐情况

进一步了解老师和学生在食堂就餐情况

主要研究法

资料查询法

调查问卷法

访谈法

资料查询法

研究背景:学校现有在校学生3500余人,到食堂就餐人次每天在1800余人次以上。因此,学生食堂的存在和发展状况不仅仅是关系到学生和老师的生活问题,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关系到学生和老师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状况。然而,据调查得知:学生群体和食堂之间存在着很多的不和谐因素,如果任由这些因素蔓延和发展,势必会影响到学校的正常运行。为了解我校学生食堂整体情况,进一步提高食堂的工作水平,改善学生的生活质量和营造和谐的就餐环境,现将我校食堂情况作如下调查。

二、调查笔记

本次研究活动实地考察了衢州市实验学校食堂和常山县常一中食堂。

研究时间:2018年1月20日到2月20日

研究方式:问卷调查、实地调查

1、菜品方面:

①对于菜品价格,40%的学生认为能够承受。60%的学生认为价格偏高,其中,20%的学生认为荤菜的价格太高。

②食堂的菜品单一,同一价格上荤素搭配不合理,而且在同一天中经常出现菜品重复的现象。

③菜品口味单一,时而偏谈或时而偏咸;用油少;没有地方特色;菜色不好看。

2、服务方面:

在对食堂各方面的服务状况的调查中,60%的学生对服务工作表示认可和接受,40%的学生认为不满意。究其不满意的原因,表现为:服务人员微笑少,表情僵硬;语言冷漠,缺少热情;耐心差;打菜量度不准确,偏少;刷卡错误次数多,经常多刷;还有存在经常打错菜等问题。

3、卫生方面:

关于食堂整体卫生满意程度的调查显示:50%的学生认为食堂卫生状况有待于进一步改进,30%的学生认为一般,10%的学生认为满意,10%的学生认为很差。其中问题有:

①食堂卫生管理不规范,责任心不强,清洗力度不够。特别是中午六年级吃完饭后对餐桌和椅子的破坏没有及时清理,导致之后的八年级用餐无较好的座位。

第8篇

3月14日,星期六,爸爸说他们单位组织上九仙山义务植树。我正好要写植树节的调查报告,就兴冲冲地跟着去了,我也要为绿化美化九仙山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又是一年芳草绿,和着春天的脚步,树木发芽了,花儿也含苞欲放。爸爸在五莲山风景区管委会工作,春天是爸爸最忙的时候。他们单位每年春夏两季都组织植树种花,绿化美化五莲山、九仙山,春季的任务最重,爸爸说他们今春每人要栽一米多高的黑松200棵,光挖树窝就要好几天呢!

汽车在山路上盘旋,一会儿就到了九仙山十八盘,这是今天植树的地点。紧张而又有意义的劳动开始了,大家齐心协力在山坡上、道路边挖树窝,挖好后把黑松树苗放进去,浇上水,培好土,就栽好了。初春的天气还有点冷,可是他们却一个个干得汗流浃背。不了重活,就帮着浇水。参

加植树的每个人希望用自己的双手为九仙山增添一份绿色,为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休息时,爸爸给我讲植树节的来历。他说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植树节是一个营造绿色环境的节日,绿色是大自然的颜色,绿色孕育着生命与希望,没有绿色,就没有我们人类,保护地球,爱护环境,要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爸爸还给我讲了森林的作用。在自然界中,森林是保持生态平衡的卫士,森林让气候变得稳定正常。有了森林,地面就不怕风吹雨冲,水土就不易流失。爸爸告诉我,我们五莲县是全国绿化造林先进县,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全县的森林覆盖面积达到42.3%,五莲山、九仙山的森林覆盖面积更是达到了87%呢!

美丽的五莲山、九仙山是五莲人的骄傲,每年不断的植树种花将会让两山变得更加美丽。爸爸单位通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使大家增强绿化意识、生态意识,让每个人明白植树造林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从而自觉投入到植树造林绿化山川的活动中去,这些年他们单位每人每年都植树400棵以上。

上午的劳动结束了,爸爸他们十几个人共栽下了500棵黑松。一棵棵小黑松象一个个卫士一样,顿时让周围变得生机勃勃。我们的劳动让美丽的九仙山增添了新的风景。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虽然我们不能为全人类的环境作出特别大的贡献,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环境做起,从保护我们的家乡开始,从栽下一棵小树开始。植下一棵树,收获万点绿,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山东日照五莲县实验小学六年级:李嘉文

第9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让学生联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联系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在我校基本做到了常态化,部分教师基本掌握了四个课型的教学流程,在主题内容选择上尝试过与语文学科整合,与德育活动整合,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根据《宁城县“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相整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和《宁城县“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相整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为指导,以研究性学习为统领,以与语文学科相整合为先导,将“中国传统节日”设置为课程主题,通过美文、古诗词等国学文化表达出来。以点带面,拓展到各个学科,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具有开放、实践、综合、自主和研究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在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发展个性诸方面得到提高。培养面向未来、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工作目标

1、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积累实践经验,培养综合能力。

2、引导教师理解课程理念,掌握教学流程,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任教学科整合的方法。

3、促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形成模式和策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年级能力目标

三年级

1、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的意识,并能提出2---3个感兴趣的问题。

2、培养学生能从问题中筛选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3、培养学生能把问题归纳成主题的能力。

4、学会填写活动计划表。

5、学会小组合作的方法。

6、知道搜集信息的途径:访问、上网、查找书籍等。

7、能明确被采访对象,掌握访问的技能,会制定访问提纲。

8、初步学会整理信息的方法,针对信息能简单地进行筛选。

9、培养学生掌握上网获取信息的技能。

10、学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11、能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汇报成果。

12、培养学生倾听、质疑能力。

13、能总结活动过程中的得与失。

四年级

1、知道活动方案的基本要素。

2、学会从时间序列上安排研究活动的基本阶段内容。

3、能够搜集一定的文献资料,从中得出自己的基本结论。

4、初步掌握保存资料的方法。

5、学会信息的手段和方法:编制简报、手抄报等。

6、能用恰当的方式,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7、能对整个活动过程中的某一环节进行反思。

8、加强学生汇报交流能力的培养。

9、在完成主题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完善三年级能力目标。

五年级目标

1、理解问题解决对生产、生活的意义。

2、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学会自己制定活动方案。

3、根据自身优势,学习组建团队参加活动。

4、能合理地确定调查对象,了解调查问卷的基本要素。

5、对调查所获取的信息能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整理、统计。

6、培养学生用DV片、幻灯片等信息。

7、会撰写倡议书、社会宣传提纲。

8、对整个活动过程能进行全面的总结与思考。

9、在完成主题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完善四年级能力目标。

六年级目标

1、能够从时间、地点、人员分工、具体活动任务等方面设计研究活动程序。

2、利用各种途径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综合利用各种方式方法信息。

3、基本能用调查报告、观察报告、小实验报告进行交流。

4、在总结与交流时,会引用资料区分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

5、具备总结交流的艺术技巧。

6、在完成主题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完善3—5年级能力目标。

四、主题目标

1、基本了解通用主题“传统节日”的由来、传说故事、民间习俗、文学记述(诗词作品不少于5首)、传承发展。

2、搜集、整理、理解、熟记、默写课外古诗每个主题不少于10首,并能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示出来。

3、能对中国汉字演变、成语故事产生兴趣,并爱上中国的国学文化。

4、初步了解信息技术对现实生活的影响,清醒的认识给人类带来的方便和危害,并能在今后的学习中趋利避害。

五、课程内容

年级

上学期

下学期

通用主题

个性主题

通用主题

个性主题

三年级

走进教师节

走进李白的(山水)诗

走进元宵节

走进王昌龄的(边塞)诗

四年级

走进重阳节

走进杜甫的(抒情)诗

走进清明节

走进刘禹锡的(励志)诗

五年级

走进中秋节

走进王维的(田园)诗

走进端午节

走进贺知章的(咏物)诗

六年级

走进春节

走进孟浩然的(山水)诗

走进儿童节

走进白居易的(边塞诗)诗

六、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1、课前准备

教师根据学校设置的主题,结合自己和学生的实际,缩小主题范围,确定与语文学科关联、有研究价值的主题,并进行教学设计,特别是引课时的情境设计,能引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课程实施

第一步:主题生成与活动策划

(1)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情境,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生成子主题,由子主题生成活动主题。

(2)指导学生填写(制定)活动计划(方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方法搜集有关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等。

第二步: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落实活动计划或活动方案。

3、总结展示

第一步:材料整理,策划展示,形成报告。

(1)对调查结果或搜集的内容进行整理、统计;

(2)策划、准备展示的内容和形式。

(3)撰写活动体会(逐渐上升为报告);

第二步:交流展示,活动评价。

七、课程评价

1、评价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监督管理落实情况。

2、评价教师主题活动案例、论文等。

3、评价学生小组研究计划、报告等。

八、保障措施

(一)成立组织

1、领导小组

组长:照日格图

副组长:方国梅

成员:张秀珍于素艳温福德

2、指导小组

组长:方国梅

副组长:张秀珍

成员:全体综合实践课教师

3、指导顾问:于 萍

(二)5月12日前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三至六年级上下学期各两个,学校会同年级组共同确立,将“中国传统节日”确定为通用主题,根据学校实际再确定8个个性主题,主题与语文学科相结合,与国学文化相结合。

(三)5月12日前根据指导中心实施方案,制定苏木皋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语文学科整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四)5月下旬召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整合”教学改革启动会议,领导小组、指导小组、实施教师参加,学习两级方案,培训教学流程,并启动第一个主题“走进端午节”活动开展。

(五)本学期内研究制定苏木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整合”课堂教学管理与评价办法,教师、学生进行量化评价,以评促研,以评促改。

(六)以语文学科为先导,促使“实施教师”快速成长起来,并在本校发挥引领作用。逐渐由语文学科扩展到其它学科,由实施教师普及到所有学科教师。力争用一年(现在至2018年5月)的时间出典型教师,形成具备全县推广的经验。

第10篇

【摘要】

目的:

零食可能是每一个学生们的最爱,甚至是成年人都对它痴迷。可是你们又有没有关注到过这些你们平时食不离手的零食的危害呢?让我们进一步去了解它,使我们学生不再受到它的危害。

方法:

分别访问大人和孩子们。

结果:

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大人明显地比孩子知道的多,了解的也多,自我控制欲也比较强。但从访问的学生中可以看出,明显的是说一套做一套,道理都懂,但真正做到的却寥寥无几。总是抵不住诱惑。

结论: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欲,尽量少吃零食,做到无忧童年。

零食的危害:吃零食会影响我们一日三餐的饭量和胃口,乱吃零食会使我们的肠胃“不工作”而导致消化不良,还会增加脂肪和含糖量……

关键词:零食、健康意识

校园里,总是三令五申之后还是可以看到很多的同学们拿着一袋袋的零食明目张胆地吃着,随后的零食塑料袋便漫天飞舞了。虽说是学校中隔三差五教育我们,但有些学生却无所事事、若无其事地继续吃着。

这些卖零食的摊位们还经常把学校附近的治安弄得很差。不仅如此,有时候还因此造成了严重的交通堵塞或交通事故,把附近居民搞得“民不聊生”。

针对以上现状,我对大人们和孩子们的调查结果分析了。结果如下:

二、对访问的分析

(1)有许多人不喜欢零食,认为它很不健康,带进校园也很不卫生。很多孩子都会关心食品的卫生状况。

(2)也有许多人对零食确实痴迷无比,似乎没了它就不能生活似的。

(3)有将近一半吃零食的学生们因吃了零食而导致身体受到危害。

(4)许多孩子还认为这些零食、膨胀物品对人体无害。

三、调查结果分析:

许多学生还是说一套做一套,还是经常控制不了自己的零食欲。

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1、好奇心的结果

有些学生看到另外的同学们在津津有味地吃着零食的时候,好奇心使他们也行试试它们的味道,不知不觉中迷上了零食。

2、娇生惯养的结果。

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小时候很苦,吃不饱,非常艰苦地才走过这段路,于是他们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不受这些委屈,便给他许多钱,要他们自己另外也要温饱。

3、撒谎的诱因

有些学生们完全沉迷与零食,无法自拔。便想尽各种办法拿到钱。便向父母撒谎,说买另外用到的东西,但钱拿到之后却是拿去买零食了。

四、友情建议:

家长们也要做好自己的本职,早餐尽量自己给孩子做,而且要做一些有营养的食物,这样才能使他们在一天的学习中做到精力充沛、专心致志。

学校以及周边的有关部门,也要有所措施,对学校周围的治安管理要加强,对那些卖零食的小商贩们实施治理,让他们不再卖这些危害人体的食物。学校也要积极配合,多多教育学生们不买零食,更不能吃零食,要说明零食的有害性。

第11篇

品德教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小学生的心理面貌是由品德和智力两方面组成的,而品德则起着统帅作用。

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和品德逐步形成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小学生认知带有具体形象性,想象力丰富,情感外露且不稳定,持久性和自主能力弱,行为习惯正在形成之中,爱模仿,可塑性很大,易于受外界的影响,正如俗话所说的:“嫩枝易弯也易直”。

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呢?作为一名班主任和辅导员,除教好品德与社会课外,还要加强课后的延伸提升,让学生在社会及现实生活中实践良好品德要求,所以,品德教育不是孤立进行的,应在学习、实践、活动、生活等各个方面活学活用,完美提升品德与社会的教育功能。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1.以语文学习为主线,渗透品德教育

学生学习语文,通过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来达到学习的目的。如学习《我的战友》,为了战斗的胜利而不惜遭受烈火焚身,学生被这种伟大精神深深感动时,笔者提出了:“你能体会他当时的感受吗?在生活中,你曾不小心被热水烫过、被火烧过吗?”当即,有学生举出了相应的例子,自己还心有余悸,有的眼里充满了泪花。

通过现身说法,再对照遭受烈火焚烧,让学生体会到那是何等的疼痛,但却一动不动,宁愿牺牲自己,这是多么伟大的精神。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到:严守纪律才是胜利的保证,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这些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要加倍珍惜这样的学习环境,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上课认真听讲,做个严守纪律的好学生。

再如:积累运用中的好词语“表里如一”,笔者在让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词语后,提出:“咱班谁是一个表里如一的人?你在哪件事上体现了表里如一?你在哪件事上没有体现表里如一?”通过提出这样的问题,使学生自己进行反思,找出了自己的错误,自觉地向那些“表里如一”的好学生学习。

2.实践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拓展教学空间

利用节假日,少先队组织学生捡拾“白色垃圾”、整修道路、植树造林等志愿服务劳动。劳动前,笔者布置了小调查:“白色垃圾”有哪些危害?整修道路中,你发现的小广告有哪些危害?植树造林有哪些好处?地球有哪些伤心事?调查可以通过询问、上网查询、实地调查等多种形式进行,并结合调查,一是写一份调查报告,二是写一段有关地球的广告词(都配上相应的漫画或图片),一个月时间完成。

一个月后,各种各样的调查报告、广告词张贴在了黑板报上。在黑板报前,我们召开了主题班会:“怎样保护我们的资源?”“怎样爱护我们的地球?”大家看报告,阅读广告词,欣赏着漫画、图片,认识到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地球哺育了我们”“为了地球的明天”“地球的伤心事”这三节课的实际意义,纷纷表示:“我们不能让地球再伤心了,从自身做起,做好宣传,为保护我们的家园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当即,学生组成了“二护一宣”小组(爱护植物、爱护动物、环境宣传),分工明确,实施行动,并约定从现在到中学毕业每年种一棵“成长树”。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破坏地球资源的巨大危害性,行动上有了明确目标,人人争做自觉保护地球的小卫士。

3.让学生在日常活动、生活中,形成良好品德

生活德育论告诉我们,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体生活中,没有脱离生活的“纯粹道德”,也不存在不包含道德问题的生活。

每年的3月是学雷锋活动月,要持久地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笔者让全校学生以班为单位,每人每周记录一次在学校中、家庭中、社会中做的最有意义的好事。各班利用队会进行交流,让学生体会到帮助别人是快乐的。

学生年龄小,喜爱看娱乐性少儿节目,不大喜欢看新闻,为了培养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习惯,笔者在校内专门开辟了一个“国内外大事专栏”,一周写五则(中、高年级,一周5人,轮流书写)国内和国际新闻,学生会自觉地聚集在专栏下,观看这些新闻,从新闻中感受到祖国蒸蒸日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富民强,爱国主义情感油然升华。

4.家校合作,加强品德教育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要接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三方面的教育相一致,互相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当前在经济大潮的改革下,农村父母大部分在外打工、经商,学生有什么问题,需要和家长联系,但由于距离和时间的原因,他们见不到家长。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采用了飞信、QQ、定期或不定期写信等方式,或者把简短的留言写在学生的家庭作业本上,汇报学生在校的学习、思想情况,同时收到家长反馈的学生在家情况,互相沟通,及时帮助学生改正不良习惯。

三、取得的效果

品德教育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引发学生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实现知行统一;以教材为蓝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栽“成长树”到中学毕业,人人做一个自觉保护地球的小卫士;通过亲自书写做的好事,学生体会到帮助别人是快乐的,自觉形成良好品德;写新闻,从新闻中感受到祖国蒸蒸日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爱国情感油然产生;校园里,热爱学习,助人为乐,蔚然成风;教师和家长加强了沟通,教育工作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赞赏。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生;概念性错误;逐年递增;发展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168-02

搞好概念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体现出数学的“素质教育”,做到“考试成绩”与“素质教育”两不误。那么既然如此重要,我们该怎样进行概念教学呢?

1.问题的提出

一份来自徐州市新陈庄小学出具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现状调查报告》颇发人深思。一是他们对各年级数学期末测试卷的抽样分析表明:学生的错误点数有一半以上落在概念性错误上,随着年级的增高,“概念性错误”所占比例也逐年递增,到了六年级,居然高达87.1%。二是对老师的课堂教学也进行了调查,12节课共遇到5个重要的数学概念,其中有3个概念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只有2个被基本解决。

笔者于近几年也开始关注到本县各年级特别是五、六年级的数学期末检测试卷(试题注重了同本县现实生活的联系,加强了操作能力、想象能力的考查)及学生的答题错误分析,特别是今年上期五年级的数学期末检测试卷,除了口算题和简便计算占16分,剩下的居然全为基本概念题,占84分之高。六年级的口算题和简便计算占28 分,基本概念题占58 分,中稍难题只占14 分。而学生的错误点数80%以上集中在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上,即便是中稍难题,也是由于对题中出现的几个关键概念缺乏深刻理解。

鉴于此,我们不禁要问:教师是怎么教学数学概念的?学生的错误点数为什么总是集中在一些基本概念之上呢?可见,在实际教学当中,概念教学并没有引起我们广大教师的重视,或者说重视了但没有教好。其结果是: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而且导致了学生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漏洞不断被扩张,更要命的是影响了学生数学综合素质(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归纳推理能力、演绎思维能力、概括能力等)的培养与提高。为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这首先是一个认识的问题。

2.充分认识数学概念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首先要搞清什么是数学概念,所谓数学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的反映。那么,数学的研究对象又是什么呢?就是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呀,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习数学知识就是学习数学概念,因为数学概念是对数学知识的一种高度概括。

小学数学中有很多概念,包括:数的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统计的概念等等。知道了什么叫数学概念,下面结合我个人的体会说说它在小学数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2.1 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大厦的“基本材料”、“基本元素”,或者说数学就是由一系列的概念建构而成。 构成数学知识体系的基本要素有: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则(包括性质、法则、公式定理等)。而基本规则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组成,反映了多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基本规则也是一种概念,只不过是一种重组了的新概念而已,这样,我们的推导就出来了,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知识体系的“基本材料”。我认为如果把数学比作“一座大厦”,那么“概念”就是“钢筋水泥”和“砖瓦”,是构成这座“大厦”的“基本材料”,“ 材料”腐烂,大厦将倾,没有“材料”,何谈“大厦”。

2.2 学好数学概念是学好一切数学知识的基础与前提,也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概念、法则、性质、定理、公式等。其中概念是构成其它数学知识的基本"细胞",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掌握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事实证明,如果学生有了正确、清晰、完整的数学概念,就有助于掌握基础知识,反之,则无法。例如圆柱的体积公式:V=sh,要使学生学好这个公式,必须事先弄清“圆柱”、“体积”、“底面积”、“高”等概念,如果对这些概念不清,就无法学习这一公式,即使勉强记住了这个公式,也记不牢,理不透,无法灵活应用。

2.3 数学概念的教学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载体和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主要任务,就是以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为核心,而“概念”是思维的“细胞”,也是判断和推理的起点。一场真正的数学概念教学又是怎样的呢?它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概念由具体的、现实的感性材料到抽象形成的过程,在这个亲身经历的尝试、探索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归纳比较能力、猜测推理能力、演绎思维能力、形成概念时的抽象概括能力等等。试想一下,如果数学中的每一个基本概念我们都这样去教学,还怕“发展思维、培养创新”成为一句空话吗?所以,我认为离开了概念教学的具体过程,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就失去了载体,也失去了一个最重要的基础,一切都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4 我认为,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又能够体现出数学的“素质教育”的一个结合点是“概念教学”。 在我看来,真正把概念教学搞好了,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体现出数学的“素质教育”,而且也顺便可以降低学生在考试中的错误概率,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于学校,与老师,与学生,与社会皆大欢喜。所以,我赞成这样的观点:凡是素质教育开展地好的学校,考试成绩也一定不差,“素质教育”与“考试成绩”不是互相对立的。看了上面四点,你不认为数学概念在数学中占有极端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吗?今后在数学概念教学中,难道还能再像以前那样马虎应付了事吗?那该咋办?

3.怎样进行概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