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一年级健康教育工作

一年级健康教育工作

时间:2022-06-25 23:03: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一年级健康教育工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年级健康教育工作

第1篇

心理健康教育位列教学首位

在行政楼三楼,好几间房间都属于“微笑教育工作站”。心理教师胡帮秀正在给那些来工作站的学生做心理咨询辅导。

毛坦厂中学从2004年起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聘请知名心理专家担任顾问,招聘了六名心理学专业毕业的教师专门授课,成立“微笑教育工作站”,在每个年级设立分站,已编写符合该校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

“对照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我们在不同的年级开设了不同的科目,如高一年级主要开设心理适应课,解决刚进学校时的认知问题;高二年级主要开设人际交往辅导课,解决成长历程中的情感问题;高三年级主要开设考前心理辅导课,解决怎样进行考前心理调适的问题。”如今,心理健康教育在该校被列在教学的首位。

培养好习惯比什么都重要

随机走进高三男生寝室,被子叠得整整齐齐,鞋子、毛巾等生活用品摆放有序,卫生间很干净,没有任何异味。很难想象,那些学习非常紧张的高三学生能保持如此好的生活习惯。

“素质教育最终落在人的素质上,我校的第一节课就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副校长兼教务处主任李振华说。高一年级军训后,学校紧接着就会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在每一个细节上要求学生养成规范化的行为习惯。

“不看成绩看习惯,从高一年级开始,教师就着力培养学生‘三学会’(学会记笔记,学会归纳知识,学会与教师互动)的能力。”

一位来自临泉县的学生家长说:“不管成绩如何,最可喜的是孩子来这里后比以前懂事多了。”

这里没有一个特殊的学生

由于各种客观因素,该校录取的学生成绩参差不齐。为此,学校明确提出“从高一年级抓起,从进校的第一天抓起,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教育目标。“这就使我们转变了传统的教育理念,逐步确立了成人比成才更重要的发展观。”“全方位育人,不放弃每个人”已然成为该校办学的特色。

赵启武老师介绍,他曾带的一个班里有些学生文化课基础很差,可是十分活跃。反复考察之后,老师决定成立音乐、体育、美术等兴趣小组,使得这个班的学习风气大有好转,进取心令人刮目相看。

到该校求学的学生遍布全省,甚至省外都有。“这里没有一个特殊的学生,对谁都是一视同仁,因为我们实施的是平民化教育。”李振华解释。该校学生太多,唯有真正实现“以生为本,面向全体”的教育,才能换来学生的尊敬与喜爱,换来家长的支持与肯定。

第2篇

一、组织机构

组长:鲍道芳

副组长:杨启国、王贵良、祝庄飞

成员:柯乐、张云龙、殷均锋、张吉祥、潘娟、

石顺海、薛代星、姚康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部门的规定,为更好地加强学校卫生工作,全面做好学生健康教育工作、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我校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及贯彻卫生工作“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积极推动学校各项卫生保健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工作目标

落实上级相关方针、政策,宣教卫生知识,加强卫生管理,防止传染病、食物中毒发生及流行,提高我校学生的整体健康素质,确保学生饮食、食品卫生安全。

三、组织实施

成立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行政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卫生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政教处负责组织卫生检查考核,教务处负责开展健康教育,总务处负责改善卫生条件,创造良好的校园卫生环境。全校师生要配合区卫生局开展学校卫生监督和检查防治工作以及区疾控中心对学生进行的健康体检、传染病预防控制和常见病矫治,做好重大卫生事件预防应急预案以及校医(或保健教师)培训。学生食堂要自觉接受卫生监督所对食品、饮食、饮水卫生安全进行的监督。

四、工作内容

1、 认真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分管领导、教务处、后勤处、班主任及健康教育老师各尽其职,共同做好学校的卫生保健工作。

2、 教务处负责把学校的健康教育列入整个教学计划,保证学校健康教育课本拥有率、开课率均达到100%,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5% 以上;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坚持做到“五有”,即有课本,有教案,有课时,有考核,有评价,同时要做好学校健康教育普及工作,提高学校卫生健康教育质量,定期进行卫生知识讲座,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异常、心理障碍的疏导及执行学校环境卫生检查、竞赛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完善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将在初一年级开展“生殖系统健康与卫生”教育,继续做好调查问卷。加强指导和引导。同时,针对初二年级,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活动,积极普及艾滋病相关知识,教会学生正确对待异性,强化自尊自爱,使学生自觉拒绝性行为的发生。我们还要积极联系社区和政府相关组织和部门,形成教育合力,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和持续地协调发展。

3、 班主任要做好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卫生行为的工作,提高学生卫生保健意识和防病能力,做好疾病控制工作,做到“防患与未然”;加强春季流行病的预防宣传工作,做好对患龋齿、近视、沙眼、贫血、疥疮等常见病学生的矫治工作。

4、健康教育教师要认真做好学生的健康教育知识学习工作,加强学生用眼卫生的宣传,培养学生正确的坐姿,教育学生劳逸结合、多做户外活动,注意营养均衡,提高眼保健操质量。

5、团队要广泛地利用黑板报、宣传窗、广播等各种宣传阵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

6、政教处要组织学生参加爱国卫生月活动和红十字宣传活动;自觉接受卫生局、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对我校的卫生监督和县教育局的检查,规范爱国卫生档案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同时组织落实好《青白江中学学生健康行为要求》(1)、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2)不挑食、不偏食、不吃零食。(3)、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4)、对破坏公共卫生的行为要进行劝阻。(5)、在紧张的学习环境中注意用眼卫生。(6)、勤洗澡、勤洗头、勤理发、勤换衣、勤剪指甲。(7)、坚持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8)、坚持饭前便后洗手。(9)、注重青春期卫生。(10)、不吸烟、不醺酒。(11)、不喝生水、不吃腐烂变质和被污染的食物。(12)、就餐时坚持使用自己的餐具。(13)、男女同学相处应尊重对方。(14)、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15)、积极参加体育锻炼。(16)、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和公益劳动。(17)、不穿紧身衣裤。(18)、不打人,不骂人。(19)、坚持做好眼保健操和广播体操。(20)、养成主动学习卫生知识的习惯(如通过广播、电视、卫生课和报刊杂志等学习卫生知识)。

7、净化师生的心理环境,培养师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努力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根据学校实际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不同年级有不同侧重,初一年级是学习适应教育、学习方法指导,集体主义和主体意识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初二年级是社会责任感教育,人生观教育和承受挫折能力的培养;初三年级是升学与择业教育,应考心理辅导。

8、体育教师要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坚持经常锻炼,全面锻炼,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开展“两课”(体育课、健康教育课)“三操”(早操、课间操和眼保健操)“一活动”(体育课外活动)。体育活动中要加强安全保护、防止运动创伤的发生,并随时准备好急救措施,对一般的运动创伤和运动事故能进行急救处理。

9、确诊为患传染病的学生,要隔离治疗,复学时需持医疗康复证明方能到校上课;对怀疑是传染病的学生,学校和班主任要动员其到医院检查确诊,以防传染病漏诊或误诊。

10、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及重大卫生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学校领导、班主任、校医和专(兼)职保健教师为法定传染病的层次责任报告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计38种。分别为甲类:鼠疫、霍乱、艾滋病。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痢疾、肺结核、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学生中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或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效性禽流感以及其它群体性不明原因性疾病,责任报告人应在2小时内报区卫生局、区疾控中心和区教育局。

学生中出现除上述以外的乙类传染病和丙类传染病,责任报告人在6小时内报区卫生局和区教育局。

在学生健康体检或日常检查中发现的传染病病例,除按规定程序、时限上报外,还应及时通知家长,根据情况责令其隔离治疗。

学校发生卫生安全事件(如集体食物中毒等)应及时报告区卫生局和卫生监督所,同时,学校要启动相应的紧急预案。

第3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小型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班主任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学科性和实效性,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

二、工作目标

1、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与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在自我认识、承受挫折、适应环境,以及学习、交友等方面获得充分发展,以努力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和人格水平。对于少数有心理疾病障碍的学生,给予积极地咨询和辅导,及时转介高一级机构、医院等获得更好的治疗,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

2、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进一步在全校做好宣传、发动、普及、教育等工作。

3、做好家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普及与讲座。

三、具体工作

1、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资料,并提倡全体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心理知识及教育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通过家长会组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加强家长学校的互动合作,同时请家长做好家庭教育每月一题的问题回答,积极全方面的帮助家长、学生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地提高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质。

3、与学校德育工作及班主任工作相结合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积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各班班主任把心理健康教育和班会、队会结合起来,尝试以队会的形式、班会的内容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春风化雨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广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1)集体辅导。每月一次心理健康班队课,根据本班的实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全面地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2月份:学会打招呼。3月份:正确的学习方法。4月份:意志力训练。5月份:记忆力训练。6月份:自信迎考。

(2)心理咨询室。做好来访咨询和“心语信箱”的回复等工作,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并能有所侧重地进行跟踪调查,建立心理档案。心理辅导室以年级为单位,每天中午的12:10~12:30向学生开放。(星期一:一年级,星期二:二年级,星期三:三年级,星期四:四年级,星期五:五年级)

第4篇

一、学校卫生工作方面:

1)对98年出生(六年级)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和满六周岁新生的流脑、百破疫苗的强化接种。按照上级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认真完成了以上疫苗的查漏补种、宣传发动和组织强化工作,不折不扣的完成了适龄儿童的疫苗强化,并确保了本次接种率达到了100%。

2)一年级新生预防接种卡证查验每年入学新生卡证查验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并能为以后顺利开展其他的计划免疫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过去经验的总结下,今年集中向每个新生印发了信息回执单,确保了查验率的上升,截止10月中旬查验工作顺利完成,并使查验率达到了100%。

3)迎接教育、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卫生防疫食品卫生检查,在短短的时间里充分准备,健全和完善了各项资料和内容,特别是健康教育课的开展情况达到了规范化要求,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为今后的努力指明了方向。

4)举行一年一次的全校学生体质监测工作。我校于12月6日由区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为全校514人进行了健康体质监测及信息录入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供必要的干预和支持。

7)2011年元月11—13日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中小学校校医、保健教师培训,认真学习了学校卫生工作的相关政策、法规;学校常见病、传染病防治;生活技能和健康促进相关知识;青春期生理、心理卫生知识及口腔卫生常识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处理。通过这次学习让我们为今后的工作发展和专业提高有了明确的目标,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鞭策我们更加努力的积极投身事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二、图书仪器教材发放及期刊杂志征订工作:

1)图书仪器的存放和保管。由于校安工程重建行政大楼,所有的图书、电教、实验器材的存放管理及存入折损等平常性的工作继续。

2)克服重重困难取回教材,安排的其他教师不是忘记了就称记错了时间,独自一人将全校的几万册教材取回;教材领取方面重点是一年级新生比预计人数要多出21人,五年级新转学人数和所订书量悬殊较大,积极想办法、找外联,保证和确保全体师生的教材供应。及时完成发放统计,确保书费的收缴顺利进行。积极完成下学年春季教材的征订工作,期末前一月积极组织六年级毕业班的下册教材提早发放。

三、校园重修改扩建方面工作:

2)新学期对各办公室、教室进行钥匙发放,财产物品的更新和替换,配置齐备的卫生清洁工具,检查和更换新的桌椅及教室布置,使所有教学设施设备焕然一新。

四、其他工作方面:

1)心理健康教育创建北岭小学心智和谐博客,按教育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求,开设创立了以王亚英校长为督导,张雅娟老师为主编的北岭小学心智和谐网站建设,并根据心理健康工作需要担任心理健康咨询员职务,承担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工作。

2)迎接区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卫生的监督检查。重点是①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实施,做到了有计划、有安排、有教案、有考核、有资料。②强调了传染病监测的因病缺勤登记和病因追查记录工作的重要性。③完善和规范卫生室、教室等地的消毒记录、医疗废弃物处理记录等。

缺点和不足——

1、在过去的工作中,发现在人际沟通和协调方面仍存在问题,有自身的因素也有他人的不理解,今后要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并好好分析和研究与不同人群沟通交流的方法和技巧。

2、另外,自己在许多工作和事情上还是缺乏协调和掌控力,要逐步强化和增加这方面的能力,锻炼自己处理大型突发事件的应变反应力,特别是多种事情多种情况同时出现的复杂事件的处理能力。

计划和打算——

1、准备在学生中建立一支卫生工作队伍,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细化和辐射各班的学校卫生工作,利于今后发展和创新。

2、完善保管管理制度,建立一套严谨有序的管理程序和办法,规范保障更好的服务教育教学工作。

3、教材取用方面一直存在困难很难沟通协调,与新的分管领导和

第5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北京市、宣武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教学为中心,以课改为契机,努力探索新形势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群策群力,全面提高年级教学质量。

二、工作重点:

1、针对初一年级的特点,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纪律、法制和心理健康教育。

2、加强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3、以课改为契机,继续贯彻落实课改精神,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思想,努力探索和推进课堂教学模式,结构及手段的改革。全员参与课改实验,注意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课改顺利进行。

4、狠抓教学过程管理,向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

5、加强同头备课组活动,充分发挥全备课组每个人的作用,打整体仗,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基本功。

6、加强工作的检查和落实,扎扎实实搞好每一项工作。

三、工作要求和措施

1、对初一新生进行健全人格的教育

⑴ 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习。

⑵ 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健康的心理,通过开展日常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⑶ 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好主题班队会,通过主题班队活动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

2、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

⑴ 对学生进行遵守校律、校规的教育,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学生手则》《日常行为规范》迈好升入中学的第一步。

⑵ 培养学生正确、规范的文明礼仪。从点滴小事抓起。加强语言文明和行为文明的教育,不攀比,不追名牌,统一校服,不攀比,不追名牌,不骂脏话,不佩戴饰物、护身符。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烫发、染发。

⑶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考前定计划,考后写总结,教会学生预习、复习、课上认真听讲、记笔记和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学习上多一份勤奋、努力,少一份懒惰、懈怠,多一点认真,少一点草率,多一点谦虚、细心,少一点自大、粗心。

3、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和常规管理

⑴ 深入开展课程改革研究,组织全组教师认真学习课改理念,促进全组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全员参与课改实验。

⑵ 在实践中注意不断总结好的经验,以点带面,带动全年级的课改实践。

⑶ 加强同头备课,把各科教学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讲人。语文、数学、英语每周活动一次。备课活动时间安排如下:语文--周三下午14:30分;数学--周三上午10点30分;英语--周三上午9点35分。

⑷ 同头备课组加强互相听课,互相学习,共同研究教学方法,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⑸ 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提高效率上下功夫。

⑹ 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处理好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关系。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承认个性差异。加强分层教学,分层指导。

⑺ 把教学管理落到实处,2分钟小预备,45分钟课堂效益,作业的布置、要求及批改。

⑻ 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求得家长的帮助与支持,我年级定于10月14日上午为家长开放日。

⑼ 结合初一年级学科特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巩固所学知识,做到学以致用。组织课外小组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第6篇

[关键词]苏州相城实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1)02-0076-03

在提倡“低碳生活,构建绿色家园”的今天,积极构建“绿色精神家园”成为中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指出: “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而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精心的、周到的培养和教育。父母和教师仅仅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儿童的心理健康、把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更加重要的任务。”为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基于此,苏州相城实验中学努力探索中学生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中学生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一种以教育学、心理学为理论指导,以学校和家庭这两个学生的主要生存环境为依托,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建立起一种较为稳定的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的教育生态系统模式。苏州相城实验中学以学校和家庭两个生存环境为切入点,逐步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一个中心”是指以学生为中心,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两个基本点”是指教师和家长,以形成家校合力,提高教育有效性。在此模式的指导下,学校确立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级目标:第一,预防和矫正中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第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第三,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智力发展。为促使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效落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网络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中学生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需要一定的制度、组织领导机构和专兼职人员作保障。为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学校全校上下形成统一认识,建立起以校长为组长的全方位、重点突出的多层教育体系(见图1),

健全的组织网络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不断完善,人员不断充实,工作渠道全面畅通。例如,学校成立家长学校,组建家长委员会;学校制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级防护制度、家长学校工作制度、危机学生干预与转介制度、心理咨询室工作制度等各种规章制度。围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领导小组研讨制订每学期的具体工作计划,由专职心理教师负责实施,由学校领导小组负责考核、验收。学科教师针对学科特点,制订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计划,利用家长学校开展家校联系,邀请家长进校园,形成定期邀请心理专家和教育专家向家长普及家教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的讲座制度,如为家长开展如何把握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等讲座,让家长更懂得孩子的心。同时,学校让家长参加学生班队会,为孩子和家长架起沟通的桥梁,使家校形成合力,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效力。

二、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为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广和规范必须依靠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是学校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得以实践的中坚力量。

为提高教师素质,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每学期外聘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来校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如青春期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生心理问题处理方法与技巧、学生学习心理及辅导、教师心理保健等,并与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以提高全员教师的心育意识和工作技能。同时,学校注重专职心理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其提供提升专业能力和组织管理效能的专题课程。例如,学校多次派专职心理教师参加市级心理骨干教师研修班、NLP技术培训班、亚隆团体辅导工作坊、学校情境下的情绪管理工作坊、心理教师的每年进阶培训等,为他们的专业发展增添动力。学校建立了区级心理健康教师集体教研制度,定期开展活动,加强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实现共同发展。

对于新教师,学校会对他们开展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的岗前专业培训,既安排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原理、青少年心理特点及教育、学生心理问题识别与分析等理论课程,也安排了学生问题处理技术与会话技术等方法技巧培训课程。这些培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越来越多的教师自觉地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运用于教育之中。

这样,学校逐渐形成了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中心、骨干教师为辐射、全员教师参与的教师队伍,保证了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有效实施。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当前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和载体。结合实际和学生特点,学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首先,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规律。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为此,学校形成了初一年级课程辅导,初二、初三年级专题辅导的心育课程体系。初一年级每双周有一节课,以学习适应、情绪调节、人际交往、自我发展为内容;初二、初三利用班队会每月一节,以青春期教育、战胜挫折、自我提高等为内容。多年来,学校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模式,形成了深受学生欢迎、课堂气氛民主、课堂形式多样的一套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五个环节:课前热身活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创设情境,带领学生愉快地进入课堂;展开讨论,寻找答案;联系自我,注重体验;师生共同总结,深化主题。经过几年的研究积累,学校编写了相城实验中学彻中生健康教育教程》校本课程。

其次,以心理咨询为主要交流方式,为学生和家长搭建解决困惑的平台。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既拓宽了师生之间的心理交流渠道,也为家长提供了教子问题的交流空间。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设有“室”“线”“箱”“刊”四类,通过面谈、电话、信函、网站等形式开展咨询活动,并介绍学生需要的心理学常识、回答学生提出的带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除心理咨询室外,学校还建立了心怡室,通过小团体辅导形式对学生进行松弛训练;购置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书籍、报刊,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图书阅览角”;组织“健康杯”学生心理美

文大赛、“心理健康教育手抄报”比赛;设立了学生心理信息员辅导小组;开展校园心理剧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做到助人自助。

再次,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为契机,加强学生心理档案的现代化管理。为使心理咨询教师更客观地了解和认识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变化,学校购置了“心海”软件学生档案系统,在专家指导下,更科学地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以审慎的态度制定了测量计划,在不同年级进行创造能力自测、卡特尔14PF人格测量等,使心理测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它在咨询和诊断过程中的作用。同时,学校要求心理教师根据测量结果给学校和班主任教师写出报告,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这种信息化管理,心理咨询教师可以迅速找到某个学生的各方面资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最后,以实现三结合为拓展方式,使心理健康教育经常化、系列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结合”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第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团队活动紧密结合。通过新生军训、少年团校,学生的组织能力、适应能力、交际能力和意志品质得到了发展,形成了积极向上、乐观的态度。第二,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紧密结合。为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学校将班级作为疏导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阵地。第三,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学校在家长学校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使家长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有关常识,了解自己孩子的各种心理特点、存在的问题及简单的矫正方法,使家长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

四、提高家长的心育水平和能力,为学校工作提供有力的后盾

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由于家长素质不同,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上多多少少存在一定的误区。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教子技能技巧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内容。

学校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定期对学生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提高家长的心育意识。几年来,学校多次邀请国内家庭教育专家来校为家长做辅导讲座,家长就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与专家进行交流。例如,学校举办的“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讲座,向家长传授科学的教育原则和方法,使其积累成功的家教经验;“孩子的心理知多少”的讲座让家长了解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以使其有针对性地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实施教育;“考试焦虑的防治”的讲座告诉家长要降低期望值,不要一味地关注孩子的分数,并学会一些简单的心理放松训练法。通过学习,家长学会了了解孩子、认识孩子,规范自身的教子行为,并积极创设健康的家庭环境,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和睦的家庭教育环境中陶冶出健康的心理品质。

对于部分有问题的学生,学校召开家长―教师恳谈会。教师邀请有关家长参加,就某些学生的问题进行协调讨论,形成统一认识,寻求教育良方。同时,教师利用家访的契机,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环境。教师与家长推心置腹的交谈营造了和谐友好的气氛,既能把正确的教育信息传递给家长,又能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在学校和教师的引导下,家长的思想意识得到了转变,掌握了科学的教育方法,促进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推动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五、开展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估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时是无形的,是不能立竿见影的,因而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评估重点放在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以及相应行为的改进上,通过目标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对心理健康教育情况进行有效评估,以更好地改善此工作。

为确保评估的科学性、有效性,学校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第一,通过学生心理测量情况进行评定。第二,通过学生的内省材料进行分析评定。每次心理健康教育课或一次活动结束后,学校会让学生写出体会、感受,并对学生的感受和体会材料进行分析,观察其心理变化。第三,通过家长访谈和学生访谈。一方面,教师与家长密切配合,观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后学生是否向积极的方向发展,以此来评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的访谈,教师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找到改进办法。第四,通过心理咨询案例进行分析。学生咨询后,教师认真写出案例分析,并进行跟踪调查,这一结果也能对我们的教育过程、结果进行有效评价。

几年来,学校有计划地保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学生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顺利实施,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心理素质得到明显改善,实现了学生、教师、学校及家长的共同发展。虽然在具体工作中学校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会不断得到解决,而且随着问题的解决,这一模式会更加成熟和完善。笔者相信,在未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校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一、调查目的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心理和个性还处于不断完善和成熟发展的阶段,面临着人际关系和学习生活环境的适应以及前途的烦恼等问题。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提高其心理素质,是高校加强学生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我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及学校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调查以我校2010级和2011级学生为主,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简称SCL- 90)进行调查, 共发放问卷2000份,问卷回收后,剔除填答不完整,填答方式错误或填答明显呈规律形式等无效问卷,共有效回收问卷1500份,有效回收率为75%。其中男生836人(占55.7%),女生664(占44.3%)人。

2.测试工具。采用国际公认的精神症状自评量表,即SCL-90症状自评量表作为测量工具,该量表实行5级评分制(1-5分),从1分代表无症状到5分代表症状严重,依次递进。SCL-90包括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及其他共10个因子90个项目。 SCL-90各因子中只要有一个因子的得分≥3分为可能有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整个实施过程全部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研究者的统一指导顺利完成。

3.实测方法。问卷的测试以班为单位进行,要求被测试者仔细阅读指导语,按照要求完成整个问卷,测查地点为教室,整个过程由项目组成员完成并且全部问卷当场收回。

4.统计处理。采用SPSS11.0录入调查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F 检验、 百分率、t 检验。以 =0. 05 为显著水平,双侧检验。

三、调查结果(见表1)

将调查对象与全国常模比较,从表1发现,我校2009、2010级学生的测试结果与常模青年组(18 岁-29 岁) 比较反映出被测评学生在人际关系、强迫症状、焦虑、抑郁、恐怖症状以及精神病性六个因子上得分高于常模,并且差异明显。说明他们这五个方面的症状问题比较严重。因此,在统计学意义上,我校的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全国青年组正常水平。

2.我校大学生各年级之间心理健康状况(以2010、2011级为主)(表2 不同年级之间的比较(x±s))(见表2)

从表 2 可见,不同年级学生在 SCL 各因子得分的比较上,除躯体化其它因子都是一年级高于二年级,而且差异都具有高度显著性,这说明一年级的心理健康程度低于二年级。这主要是由于一年级学生在高中受到学校统一管理的生活模式影响,刚刚进入大学后自由自在,不少同学反而会觉得无所适从;另外,更多的同学是对大学学习方式不适应,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对社会人际交往感到不适,大学比高中不同的交往圈子,让不少同学感到迷茫。

3.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在各专业之间的比较(表3 专业之间的比较(x ±s))(见表3)

为了考察专业之间心理健康程度的差异,把各专业分为理科、工科、文科、艺术4个专业。从表3可知,艺术类专业的阳性项目数最少,理科和文科次之。可见,工科类的心理健康程度最差。而且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工科与其它三个专业之间的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 0. 01) ,其它三个专业之间差异性不是很明显。资料表明,体育运动、音乐欣赏对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课程的学习压力也对心理健康有影响。在这些专业中,工科类的学习压力是最大,任务最重,课余时间最少,参加课外活动的次数也就最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得不到释放和调节,长此以往,就容易形成心理疾病。

4.我校不同来源学生之间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表4 不同来源学生之间的比较(x ±s)

通过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从表4分析可以得出:农村学生各个因子分值均高于城市学生,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的心理素质总体要好。特别是一些来自农村的学生,受家庭经济背景的影响, 经济困难带来的心理压力和从小受到环境的影响,到城市上学出现诸多心理不适。如果他们性格内向,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差的学生,他们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对各种意外事情、新事物的承受力及缓冲力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5.我校大学生不同性别之间心理健康的差异比较(表5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比较(x ±s))

大学校园,男女同学之间的做事为人的方式较明显,从上表可以看出,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女生,由于男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比较懒散,所以跟女生相比特别是在强迫症方面,男生就明显高于女生。在其他方面总体而言,女生的心理健康总是低于男生,所以女生的心理健康值得注意。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对网络的依赖性逐步增强了,人际交往的能力下降了。一些大学生由于交际困难、性格内向,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求心理满足,因此对网络的依赖性逐步加强,甚至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很多大学生认为网聊可以畅所欲言,没有压迫感,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就要注意讲话的方式与内容,还要时刻小心得罪别人。这种对网络的沉迷,久而久之会影响大学生的认识、交往、情感和心理,不利于大学生健康人生观的培养。

2.自我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自我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造成在校大学生情绪的不稳定。对很多学生来说,进入大学后,才发现现实中的大学与自己理想中的存在很大差距,喜欢学与不得不学的矛盾造成情绪的波动,对前途感到难以捉摸,产生情绪的消极、焦虑。

3.生活的压力。在我们学校大部分的学生来自农村,大多数家庭条件不好,无法负担繁重的学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学生申请助学贷款,参加勤工俭学等,这使得他们中有些虚荣心太强的人经不起贫困带来的精神压力,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与同学相处多采取逃避,久而久之严重的则会出现自闭症或抑郁症。其次,还有一些学生是独生子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到了大学,不知道如何独立生活,为此也感到烦恼,心里积压着许多不满和抱怨。

4.郁闷迷茫情绪普遍存在于学生的心中。对自己的人生缺乏目标,感到生活压抑,从而导致郁闷、迷茫情绪的出现,这是此次调查中近多半以上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学校对所谓的职业生涯课只不过形同虚设吧,大部分大学生,对于自己今后的奋斗目标没有一个很清晰的认识。每天就是迷茫地混日子。

5.大学生的婚恋观对其心理的影响。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多数大学生的婚恋观是不正确的,心理问题极大。例如:有些学生认为现在谈朋友只是为了不让自己孤独,从不想未来;也有些人认为“不在乎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更有甚者,有些同学借此躲避学习……以上现象都从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一些在校大学生婚恋观有待矫正。

五、解决办法及对策

1.调整好心态,正确对待心理健康问题。大部分大学生存在不同心理疾病是由于过度紧张或焦虑。所以要鼓励学生学会放松,将烦恼和忧虑不要积在心中,要从个人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在内心构想美好的画面,创造出舒适、良好的环境。或设法通过琴棋书画、唱歌跳舞等及时宣泄、陶冶情操或着转移注意力。

2.对于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要有针对性。不同年级、专业面临的压力有所差异,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体现多元化。对于毕业班的学生提前进行学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毕业求职的应对能力,减轻就业带来的心理冲突。对刚入校的新同学和已经是二三年级的同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和方向也略有不同。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发现与早预防。

3.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组织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多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与爱好,增强自信心。

4.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教育活动。应通过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把心理健康及教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编入大学四年的教学计划之中,让当代大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增强自身的防卫和心理调节能力。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利用心理知识讲座、专题心理咨询活动和板报、广播等宣传教育形式,有计划地为学生举办心理知识培训和咨询,提高心理健康的意识。不断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积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特征,努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5.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监控体系。要以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为主体,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监控系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第一手资料,以全面提高师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总之,在影响我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中,按性别和专业的调查最为明显,其次是学生来源和年级差别,他们总体的心理健康水平都比较低,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本研究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的调查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策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及时了解掌握心理健康状况有利于我校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全面提高我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我校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廖桂芳,李晓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研报告[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2]于奎龙,魏俊民.地方高等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J].宝鸡文理学院,2010.

[3]谢春玲.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6.

第8篇

【关键词】农村中学 心理健康教育 实践

多年前,教育部就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了“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由城市中小学向农村中小学普及”的要求。反观当前广大的农村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尚处在起步阶段,至今仍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真可谓“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一方面是农村中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学生青春期性心理扭曲、厌学、辍学、早恋、自伤或伤人甚至青少年犯罪等现象不时发生;另一方面,农村中学拥有心理教育知识的教师极度缺乏,加上农村教育观念的相对落后,出现了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无从着手、止步不前的尴尬局面。为此我校承担了南宁市 “十一五”规划重点A类课题的研究,并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多方位落实,多途径实施” 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现就我们在实践过程中的做法谈谈这一模式的创建。

一、领导重视,筹建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加强师资培训

2009年我校在本地区农村中学中率先引进了一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老师。我校建立了以学校政教处、校团委作为领导,以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全体班主任为主要实施者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由学校直接领导并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①学校重视对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及技能的培训,不定时地组织相关班主任接受各级的培训工作。

②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中。

③班主任与心理老师之间建立了通畅的沟通渠道。

这一教育机制的创立,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避免了出现心理健康教育仅由专业心理老师负责的被告动局面。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相结合的尝试

1. 由学校政教处根据每学期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本期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计划,用以指导心理老师及班主任开展工作。

2. 两者结合的具体形式有以下几种:

①利用主题班会。在每个学期的不同时段,学校都会要求召开某一主题的班会,所有班会均是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进行的。

②利用星期天晚上的每周总结时间,通过电视不定期地播放有关的教育影片,对学生进行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③让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去接受教育。我校每一学期均组织一批在纪律上、心理上存在问题的学生到附近的戒毒所、敬老院或小学去参观体验,通过这些活动来开展对学生的教育。

④利用历史文化经典对学生进行传统道德品德及心理健康的教育。

可以说,以上这些活动形式,表面上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其实在无形之中我们也对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可以说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实践

环境可以影响人,建设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必将对学生的各方面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我校正是利用自身作为百年老校,历史人文气息浓厚的特点,大力加强学校的环境建设,特别是校园的文化建设,力争通过环境来育人,通过文化来熏陶人,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一)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的文化体育活动

如针对一年级新生刚刚进入学校,面对陌生的环境无所适从,难免会出现想家、人际关系焦虑、情绪反常的心理特点,我们就会及时组织新生开展“新生杯”篮球赛、新生游园晚会等文化体育活动来及时调节学生的心理情绪。

(二)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让学生把专注于某些心理问题的注意力转移到参与各种文化活动中来。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学会如何自我调节各种不良心理情绪的方法、学会如何将自己阳光的一面展示给别人。为此我校创建了多个学生社团组织:文学社、广播站、 舞蹈队、学生乐团、篮球协会、摄影协会等。

四、建立起以班级团体辅导为主,以个体辅导为辅的“多方位落实,多途径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课堂

我校在引进专业心理老师后,立即着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的实践。

①加强以班主任为主要对象的培训工作。我校在引进专业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后,便形成了以学校政教处为领导,以心理老师为牵头的教育科研机制,全体班主任在心理老师的组织及指导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班主任不定时听取心理辅导课,互相之间经常进行教学心得的交流,学校还多次派出班主任到县级以上的教育机构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工作,使班主任在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从而促进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②确定好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过去我们出现了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时随意性太强、缺乏针对性的问题。为此我们针对农村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结合本校实际,编写出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校本教材。

③要落实好课时的安排及上课的形式等问题。我们采取了重点面向一年级,每周每班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至于二、三年级则根据学生的各阶段心理特点和存在的心理问题,确定上课的内容,对于上课的具体时间可另作灵活安排。对于上课的形式,我们力求多样化:有由教师组织实施的,有利用各种多媒体的,有以学生体验为主的形式……

(二)注重开展对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

如果说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是一种具有预防的重要的团体心理辅导形式,那么以心理咨询室为辅的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的方式则是一个重要的补充。所以,我校很早就设立了心理咨询室。

①我们做到了咨询的方式多样化。包括当面咨询、书信咨询、电话咨询、电子邮件咨询、在线QQ等方式。

②我们做到了让心理咨询形成高低不同的层次。班主任能解决的心理问题就不会交给心理老师解决,心理老师不能解决的问题就转交给上一级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

③注重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我们在借助各种调查结果及班主任对学生心理状况深入了解的基础上,针对那些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并不时跟踪了解学生心理变化的状况,了解辅导的效果,从而为下一步制定出更为有效的辅导方案。

(三)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第9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 院系 体系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一些地区和学校对这项工作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还有些人在认识上模糊不清或者在实践中存在偏差,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近一步的深化。院系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层单位,对于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的作用相当重要,院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进展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因此本文就院系如何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试作论述,希望对我们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所裨益。

一、院系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必要性

随着当前高校教育的发展,在院系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逐渐成为了一项必要的、不容忽视的工作,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

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强调指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提高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长期以来,高校重视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重视不够,使得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欠缺一些。所以,在校期间保持和维护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心理素质是学生素质诸多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制约着其他素质的发展,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因此,在高校中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就成为了新形势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日益复杂多样,来自学习、经济、就业、情感等方面的心理压力普遍增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给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优化育人环境,有助于保持校园稳定,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效、有序地开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际上是现代高校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提供强有力的保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学生保持一种良好的接受教育的心理状态,使各种教育能够有效的进行;还给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野,使得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适合学生特点,更加符合教育规律。首先,它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关于人的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关于了解、认识、把握个性心理的手段,不仅能够帮助教育者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共同特点,同时也能使他们更深刻地了解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为实施教育,特别是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创造了条件。其次,给予了我们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如在思想教育上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交流式理解学生,从而缩短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心理距离,达到了理解和共鸣。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途径的需要

有的研究认为,未来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要应从以下三种途径入手:第一,形成高校内部全员参与机制。指的是采取措施,帮助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观念,注意自己的行为对学生产生的心理影响,有意识地将心理教育原则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第二,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自助与互助机制。指的是加以引导、支持和培训,在大学生群体中建立起纳入学校心理健康监护系统的学生自助、互助机制,以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起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三,实行学校、家庭共同作用的机制。指的是鉴于学生的偏异心理状态和行为都可以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中找到某些直接或间接的根由,所以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本着学校、家庭共同作用的方针,使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出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舞台,从整体上推动大学生心理保健模式向着健康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而这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无疑都与院系的工作涵盖范围最为相关,因此在院系中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当重要。

(四)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实的需要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我们从院系等基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思想认识上的定位不准确的问题。人们有时候片面夸大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把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乃至政治观念上的问题,都归因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以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万能的;有时候又将大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统统视为思想品德问题,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和作用。

实践中存在的一些误区。比如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是从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入手的,心理咨询的对象往往只是存在心理障碍、人格缺陷的大学生,而与多数心理健康但面临着成长与成才等诸多问题的大学生无关,致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范围受很大局限,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发挥。又如很少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帮助与求助方式,如对大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是否愿意求助于心理咨询机构、他们最愿意采取什么样的求助行为等等研究不够。

缺乏过硬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从实际情况来看,师资短缺仍是制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一大问题。高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相对较为容易,而寻找到合适的教师较为困难,这个问题在院系层面上更是突出。

工作分散,合力不足。有些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只有少数班主任和学生工作辅导员的参与,没有形成集体教育行为,更没有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和有效的运行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

从以上方面可以看出,在院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迫切的需要。如何在院系层面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本文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主要内容,以此作为指导方针

大致看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该包括三个层次:具体目标、中间目标和终极目标。具体目标是对个体各种具体的心理健康因素进行培养;中间目标是协调各种心理健康因素的发展,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的发展与提高;终极目标是在良好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上,促进个体全面、协调而健康的发展。

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个性健全教育,使大学生学会修身养性,增强自我教育能力,从而矫正不良个性品质,形成开朗、活泼、具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良好性格。其二,积极适应教育,使大学生积极适应自我、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的各种变化,学会调控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烦恼,通过有意识的训练,掌握排解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的方法,保持心理健康。其三,情绪稳定教育,使学生了解人的情绪的正常值及自身情绪变化的特点,通过有效的调控手段,使自己经常保持乐观、满意、温馨的心态,形成适度的情绪反应能力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其四,意志力优化教育,使大学生充分了解意志在成才中的作用以及自身意志品质的弱点,协助大学生提高调节自我、克服困难的主观能动性,克服内部困难,提高意志行为水平。其五,人际和谐教育,帮助大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常识和技巧,通过训练掌握一定交往艺术。

以上这些明确而简明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主要内容,可以为院系的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一个有力的思想指引,以指导实际工作。

(二)完善院系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做好保障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动和心理健康的培养,需要一定的制度和专兼职人员作保障。院系应当结合学校的相关组织机构开展工作,并建立院系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做好教育活动的根本保障。

院系应当联系教务处制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规划,确定心理健康教育专职人员人选,协助及督导各科教师做好学科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配合教学计划做好其他各项工作。应当联系学生处,参与制订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活动及安排。

院系同时应当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由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通过培训获得专业知识强的教师人员。院系工作处于基层,一般而言不需要建设一支心理辅导教师专职队伍,但是需要加强德育工作者的专业培训。一般教师要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导航人,也必须具有足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有良好的专业技能,不可以仅凭热情和爱心。所以,对从事学生工作的专职教师和班主任等相关教师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是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也是保证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实施的关键。

当然,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深入,必须有赖于所有教育者自身素质的首先优化,需要院系的全体教师树立并强化意识,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完善现有的知识结构,提高开展心理教育的能力。

(三)在日常工作中做好个别辅导与咨询,开展调研活动

个别辅导与咨询是较全面、系统了解学生的一种方法和技术,也是解决大学生个别心理问题的有效手段。个别辅导与咨询的主要形式是针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与咨询,可以通过电话咨询、网络咨询和面谈等形式进行。对一些比较普遍的一般性问题,通过橱窗、报纸进行解答,以满足不同特点的学生的具体需要。通过咨询,及时帮助学生明确问题,找出原因,缓解压力,化解矛盾冲突,矫正错误认识与不良行为,矫治轻度的心理障碍,将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避免恶化为严重的心理疾病,有效地预防问题行为发生。同时与家庭建立广泛密切的关系,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把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家庭中去,与家长建立广泛密切的联系,提高家长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突破校园界限,扩展到家庭、社会,形成网络系统。

进行心理测查和普查工作也是必要的。应该根据教育与具体心理辅导的需要进行必要的心理测量、心理调查及行为观察,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心理需要,为以班级或年级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辅导或心理讲座提供内容依据;另一方面,通过心理测量及时发现、科学诊断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提供矫治依据。另外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有效地将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筛查出来,并根据其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对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进行跟踪、控制和帮助,从而实现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及早发现、早期干预和有效控制,有效地减少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对其他年级学生开展大规模的心理普查,为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和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提供有力支持,并以心理普查为基础,努力做好可能有心理问题学生的工作。

(四)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做好学生自助与互助工作

首先要做好学生自助工作。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需要自我保健,心理素质的提高需要自我持之以恒的训练。外界帮助的目的应是让主体自身学会自助。一方面,要有自助的意识,同时,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自助,具备自助的能力。具体要求学生对外来刺激学会自我认识,科学思考,正确对待;对内心冲突,学会自我化解;对心理压力,能够自我缓解;对自我的不足、缺陷,勇于进行自我矫治;对自己解决不了的心理疾病,不讳疾忌医,敢于主动求助。

其次要做好互助工作。在同龄的、同年级的学生之中,学生之间的相互关心、宽容、接纳、支持、鼓励、帮助、尊重,是学生满足心理上的温暖感、安全感、归属感、力量感、尊重感的重要途径。同时同龄人的相互理解,为其心灵的开放,打开了大门。相互的倾诉、倾听,为其宣泄心理压力,发现问题提供了方便。

再次,尝试办好一个学生交流的平台。可以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等组织,以有助于形成自助与互助的平台。可以通过挑选一些思想素质好、心理健康、专业素养好、热心帮助同学的学生干部作为骨干,并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培训,使其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起到咨询者、信息源等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骨干作用,成为联系辅导教师和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并可以更好的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从而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五)开展宣传周等活动,重视心理健康环境的营造

院系可以通过定期、不定期地举办每年一次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活动周,以及不定期的讲座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唤起师生对优化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自觉要求,营造人人关心心理素质、人人重视心理健康的校园氛围。

可以在每年的5月25日前后,结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活动,以“我爱我”为主题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周活动,在活动中注重广泛性、发展性、自我教育性的结合。活动主要由学生主持,通过宣传“自爱、自尊、自制、自强”,提倡热爱自己、接纳自己、发现自己、超越自己,以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自我保健意识。通过集中活动的开展,逐步形成重视和运用心理科学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更多的信赖。

另外,需要坚持做好长期的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着力点在于普及与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减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一些心理问题的产生往往是由于缺乏心理健康常识造成的。所以要做好长期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可以以出版物、传单或者宣传专栏等形式,给学生一块抒感和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阵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长期、连续、有序、规范地开展。

三、在院系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为了更好地做好院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一)关注科学性,确保实效性

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应首先组织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认真学习心理学知识。在选择教材上,要注重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在教育手段上,要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各种心理健康和行为指标的提高;在评价方法上,要注意运用心理学的科学手段,如测查工具、统计技术等。对专业心理学家来说,应该和广大心理辅导教师一道,积极、深入、系统地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研究,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成果。

要提高实效性,首先必须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个别辅导为辅。心理健康教育要有自己的科学方式,主要突出活动,但又不是纯粹的活动,而是通过活动让学生获得心理体验来改变自己的观念。其次必须强调行为训练。心理健康教育只停留在说教,或只灌输理论知识,而不让学生去亲自体验,是不能收到实效的。

(二)做到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结合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的有关精神和学校学生工作的实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工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心理健康教育要纳入学生工作范畴,它既是针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现状、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而实施的有效的管理模式,也是高校学生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需要。应当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直接为学生服务,为学生工作服务。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为学生工作部门提供学生心理动态的信息资料,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计划、决策、部署、实施提供建议。只有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制度,才能有利于减少因学生心理问题带给思想政治工作的困难,及时有效地遏制了学生问题行为和过激行为的发生。

(三)根据学生的不同年级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在高校中,由于年级的不同,大学生呈现了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此应当根据他们不同的年级层次,适当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对于低年级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顺利完成角色转换。一年级学生,对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和盲目性,这表明帮助大学生顺利度过心理上的适应期,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换转,确立奋斗的目的和努力的方向是做好低年级学生工作的当务之急。

第10篇

一、数据统计

中职生目前心理状况不容乐观,检出率超过50%的因子有强迫症状、人际敏感与紧张、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波动性。而在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上,检出率也超过了50%,说明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至少存在轻度心理健康问题。对不同性别中职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分进行t检验,出现的差异的因子有强迫症状(t=-2.49,P<0.01),抑郁(t=-2.86,p<0.01),焦虑(t=-2.87,P<0.01),女生在这几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为严重。对不同年级的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以年级为自变量,出现显著差异的因子有偏执、强迫症状、人际敏感与紧张、抑郁、焦虑和心理健康总均分,P值都小于0.01.进一步LSD事后比较发现,出现的差异的因子上,高一年级的得分都显著高于高二和高三年级,说明高一年级的心理健康问题最值得关注。由表2,我们可以发现,总体上,不管男生还是女生效能感得分都高于理论均值3,但都不超过3.5,说明职高生的效能感只是中等水平,并不高。而男女生差异检验,我们可以发现,男生和女生在学业自我效能感上差异不显著,在自我调节效能感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女生的自我调节效能感更高。对年级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种效能感都没有出现年级差异,说明不同年级的两种效能感水平差别不显著。

二、两种效能感对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均分的回归分析

以学业效能感和自我调节效能感为预测变量,对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均分进行回归分析,从中可以发现,自我调节效能感负向预测了心理健康总均分3%的变异量;进入回归方程最多的是自我调节效能,能显著负向预测偏执、人际敏感与紧张、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敌对、情绪波动性7个因子,学业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节效能感共同预测了偏执2.8%的变异。而对强迫症状、抑郁和心理不平衡性的预测上,学业自我效能和自我调节效能都没有进入回归方程。

三、数据分析

本研究中得到的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总均分为2.100.61,对比前人用同一工具测量普高学生的数据结果,如长春696名高中生样本心理健康总均分为2.05±0.56[3]。枣庄1749名高中生心理健康总均分为1.88±0.43[4],可以发现,本研究样本的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总均分要比普高生得分略高,总体上呈轻度心理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在强迫症状、人际敏感与紧张、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波动性上的检出率都超过50%,说明中职生中也有很多的压力,这同由于中考失败的经验形成的较低的自我概念、不会处理同学关系、职校生活的适应困难都有关系。针对这些情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必要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而且由于女生更为敏感,对自我要求高,更容易出现强迫症状、抑郁、焦虑等行为和心理问题,在学生工作中更要关注女生。

年级差异的检验表明,高一学生的心理问题最严重,这和以往的研究结果也一致。其原因可能高一新生刚刚进入高中,对高中学习尚未适应,而且高一学生处在从初中向高中的过渡阶段,仍带有青春期的波动性,因此会表现出一些心理和行为的问题。而在两种效能感上,年级之间没有出现差异,说明中职生总体上的学业效能感和自我调节没有因为年级的升高出现显著变化。这一点也值得我们深思,因为希望的状态是:随着年级的升高,中职生自我意识趋于稳定,学业自信心更强,同时自我调节能力也有所提高,而本研究的样本结果表明没有显著的变化。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业效能感和自我调节效能感也是今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对不同性别效能感差异的检验表明,女生和男生的学业效能感没有显著差异,而自我调节效能感女生显著好于男生。对此的解释是独生子女构成本样本的主体,而现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女孩的关注和期望并不低于男孩,女生在独立性、自主性、自信心、自我期待、成就动机等方面已经与男生不相上下,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男生,这从近年高考上榜的男女生比例上可见一斑。相对而言,无论普高女生还是职高女生都可能比男生更珍惜自己上学的机会、学习上更加努力。因此男女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不存在显著差异是可以理解的。再者,女生相对男生发育成熟较早,心理更为成熟,更能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所以在自我调节效能感上明显高于男生。

本研究的的回归分析表明,对心理健康水平有有显著预测作用的主要是自我调节效能感,学业调节效能感也同自我调节效能感一起预测了偏执因子的部分变异。这给我们以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以往我们会注重提高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不断激励学生,但往往效果比较短暂:给与学生鼓励后,可能会有短暂的情绪饱满,充满积极性,但是不能持久,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来的状态。因而考虑效能感的针对性是有必要的。学业效能感是学生个人能力效能信念,是对自己能否达成预定学习目标的期待和体验,但是在学生的发展中除了强调认知效能外,还必须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效能。因为在个体学习中,除了认知方面外,还必须发展调节动机、情感和智力活动等因素的技能,自我调节效能感就是个体对自己运用各种调节技能调节学习活动或其他活动能力的信念。很多学生并不是不能进行自我调节,但是往往没有这样一种调节的信念,一种使自己能够持续调节的力量。在职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用各种有效的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节效能感。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改善学习行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进入下一个人生目标。

作者:陈飞 单位:南京江宁中等专业学校

第11篇

关键词 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在全面推进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尤其是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以及整个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面对学习环境、人际关系、生活环境和就业压力等巨大变化,承受着更多的心理压力,引发诸多心理问题。从近几年的调查结果可见,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并不容乐观,部分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不断增多,甚至一些反常或恶性事件也不时见诸报端。鉴于此,本研究在了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提高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1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

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开始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相继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如一些院校定期组织和开展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举办心理健康相关的专题讲座和报告,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心理健康演讲等活动。但是就现实效果来说,仍然不是十分理想,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1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化

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化,主要表现为简单地采用心理健康教育代替思想政治教育,或用思想政治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将两者混为一谈。有些学校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将之简单地归类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些学校则夸大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将学生中存在的绝大多数问题都归结为学生的心理问题,结果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大箩筐。无论是忽视心理健康教育,还是夸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做法,都无法真正实现有效的心理教育,无法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必须明确高校学生的心理状况,确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清晰的了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1.2机构不健全,管理实效较差

据调查,部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没有落实,校级心理健康教育立体网络体系尚未建立,工作制度不健全,职责不明确,学校领导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认为它是软任务,只要能防止学生出事,走极端就行了。一些院校还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口头上、文件里,没有做好相关的配套工作,没有必要的工作条件,缺少基本的工作经费。在管理体制上比较混乱,心理健康教育偏重于形式而缺乏实质性的举措,从而导致其实际效果缺失,心理健康教育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

1.3片面注重教师主导地位,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当前的心理健康在教育中缺乏互动性和连贯性,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教师身上,忽视学生的自我心理保健。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心理教师更多地被视为“消防员”,常常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教育方式上,方法单一,不注重启发学生的自主性,不注重技能性的培养,造成学生对心理教师和心理咨询过分依赖的现象。应当说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不是由教育者决定的,而是由被教育者决定。因此,亟需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综合体系,以学生为中心,进一步协调社会和家庭,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和连贯机制,形成强大合力,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1.4教育方法、渠道单一

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复杂多样。而在学生管理中侧重于“刚性管理”原则,强调建立全面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制度。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培养高校良好的教学、生活和内务秩序,使学生养成团结、紧张、严肃的优良作风。但是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学生主体地位的确定,仅仅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对学生进行的层级分明、上施下效的刚性管理在实践中很难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要求,使学生在管理中产生排斥心理,容易产生更多问题。

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2001年教育部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紧接着2005年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充分认识加强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咨询工作,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根据上述理念,要培养学生心理健康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加强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在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思想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系统性。因此,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列为全校党政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并将其制度化,对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部署和安排,包括组织领导、教育教学、咨询辅导、危机管理和保障机制等五个部分,并建立起相应的制度予以保障。

2.2要促进内容转向,加强课程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按照贴近大学生的心理、贴近大学生的生活、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的原则,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程和多元化的相关选修课程。课程设置和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实践性,心理健康教育要贯穿大学阶段教育的全过程,分年级和专业有所侧重。例如,一年级主要是适应、自我和学习心理辅导,二年级是交往、情感和恋爱心理辅导,毕业班侧重于就业和成才心理辅导,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2.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通过专、兼、聘等多种方式,建设一支以少量精干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的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队伍。”该意见还明确指出提高我国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途径,即要积极开展对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培训工作列人学校师资培训计划。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他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重视对辅导员以及其他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学管人员、教师进行有关心理健康方面内容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以及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并争取配备专职人员,这样才能在知识、技能、时间及精力等方面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2.4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是大学生个体本身或大学生之间实施的教育和维护的能力,它是相对于教师的教育指导这种外在影响而言的。学校要坚持尊重、信任、理解、关心相结合的原则来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树立健康的自我形象。首先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主体意识;在此基础上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理论及方法,并能自觉地去实践,通过实践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使自我构建科学化;树立榜样,特别是树立身边的榜样,使大学生能够找到活生生的效仿对象,把自我设计与榜样相联系,以提高自我教育的效果;选拔一批学生干部进行心理保健知识培训,开展朋辈心理辅导,让他们负责帮助周围同学适应环境,调节心理问题等。

2.5促进氛围营造,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性

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心灵的陶冶和心态的调整所发挥的作用是任何课程都无法取代的。如高校要经常组织和开展主题明确、积极向上的大学生校园心理文化系列活动,诸如心理科普宣传周、心理征文、心理沙龙、心理辩论赛、心理电影、团体心理辅导等心理互助或自助活动。同时,关心和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形象,着力建立民主和谐、平等健康的师生关系。通过多种宣传媒体和多样化的宣传方式,在大学校园里积极营造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良好氛围,使之成为大学校园文化亮丽的风景线。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要扎实有效地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需要下很大工夫。学校的各个部门都要提高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要在学校生活的各个环节充分考虑如何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效发展机制,从而推动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汉德.大学生心理健康[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2] 李晓波.大学生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J].江苏大学学报,2005(12).

第12篇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必修课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09-01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必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1.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的要求。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5年全球的抑郁症患者已经达到了3.4亿,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到2020年时,抑郁症很有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而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并不乐观,有过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占90%以上,心理健康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是个普遍问题,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有所作为。

2.已有心理健康课程作用甚微。2016年,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随机抽取全国381名大学生,发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86.35%的受访者表示所在高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但令人担忧的是,很多人认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作用不大。

3.健康心理是大学生求学就业的必备条件。青年大学生是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人力资源,其拥有健康心理是关键。现代心理学和成功学的研究逐渐证明,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人一生的成功至关重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用科学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指导,能够从实际操作中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为大学生求学就业提供健康心理保障。

4.国家政策要求做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要求》明确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及方法,对高校心理健康课程具有指导作用。各地区各高校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心理测评结果,设定好自己的心理健康校本课程,有效针对本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建设。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存在的问题

1.开课形式选修课多于必修课。绝大部分高校都设有心理健康课程,但是多为选修课形式,与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相比,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普遍性程度较低,对于非专业学生的开放广度不够。

2.课程内容及模式不适合高校学生。大部分心理健康课程目标是培养专业型人才,以传授传统的学科知识为内容,没有把发展完美人格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

3.心理健康必修课程师资队伍不稳定,以辅导员为主,包括思想政治教师、心理学相关专业教师、以及心理健康专任教师、外聘兼职教师等形式。师资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专职性不够。

4.授课模式以传统型课堂讲授为主,课堂学生容量较大,教师主体性多与学生主体性,多以灌输的形式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点,对学生的现实指导意义不大。

三、构建“疗效型”心理健康必修课程的设想

所谓“疗效型”心理健康必修课程即:在全体高校学生中开设的,通过集中授课和实践课程、实验课程等多种形式开展的,针对每个学生不同心理问题而进行的知识传授与心理疏导相结合的必修课程,以达到解决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的良好效果。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1.课程性质必须是必修课,在所有学生中开展普遍的心理健康教育,把握所有学生的心理状态,不但有助于帮助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解决其心理问题,更有助于高校学生管理,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

2.课程开展的时间,从大学一年级开始,贯穿四个学年。一年级开设课程,以把握新生入学后的心理变化,以便帮助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二、三年级把握学生的心理成长,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四年级有针对性对考研和就业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四个学年课程要有效衔接,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心理健康需要。

3.课程目标设置要围绕心理健康知识、自我心理探索技能以及自我调解三者统一进行设置。教授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区分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达到通过案例判断心理异常的学习目的;帮助学生掌握自我心理探索的技能,包括自我认知的技能、情绪管理技能及人际交往技能等;最终目标则是帮助学生自我调节,明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适应学校和社会生活。

4.授课形式应采用集中串讲、实践课程与实验课程相结合的形式。集中传授学生理论知识,配合实践与心理测验,让学生全面感知自我心理动态,收集学生心理信息并针对每个学生心理课程做出计划。

5.课程内容以心理学理论为支撑,以实际学习和生活经验作为案例及分析内容。让学生多接触心理学研究成果,以积极人生观的树立、积极社会组织的构建、幸福感的形成等正面向上的内容为主,增强内容的针对性和感染力。

6.评价体系要改变原有的一纸试卷为主的考试方法。评价体系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来测评;一部分是自我心理健康程度,可以通过心理测试来测评,针对每个学生的测评结果,教师要有反馈教学,即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7.师资力量是高校心理健康课程的主导,担任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师,本身要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及素质,必须是专业的心理教育工作从事者,必须取得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资格,热爱心理健康教育,能够用自己积极的人格品质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感染学生。学校要组织好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8.心理档案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课程要给每个学生建设心理档案,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归档进行分析,把握学生整个大学生活的心理状态及变化,并通过有针对性的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高校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1]黄月胜,曹资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现实思考[J].企业家天地・理论前沿,2006(3):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