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万能实训总结

万能实训总结

时间:2022-06-14 18:14: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万能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万能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化;技能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2C-0065-03

当信息化教学正逐渐渗透到学校课堂、实训基地等场所。教育部早在2010年就组织了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每个职业院校也非常重视此类比赛。在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中,要求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针对给定的实训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操作。当前,信息化教学大赛运用到的信息化手段已用于实际的教学和实训场所等,教学应用效果突出,这使得教师在平时的实训教学中更加注重信息化手段的使用。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机电高职班设有《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训练》课程,该课程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动手实践的能力。另外,学校机电高职到第四年下半学期要进行电工高级工证书的考核,考核单位由本市劳动局组织,考核内容包括两部分:PLC编程技术和电子装配。其中电子装配环节要求学生在二个小时内完成理论、元器件识别、在万能板上安装、调试等项目,这对学生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学校相关部门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每学年都安排了3周的电子实训课。所以如何突破传统实训课中存在的死记硬背电路原理,机械地装配电路的教学模式,怎样利用信息技术协助上好《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训练》和电子实训课是笔者一直探究的课题。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笔者也总结写了一些经验。

一、课前准备的充分性

教师主要通过翻转课堂、助学软件及自制的微课有效促进学生的课前准备活动。

(一)翻转课堂是特色

翻转课堂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将教学由“教―学”模式变成了“学―教”模式,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了学生自己手里。对于实训课来讲利用好课前准备是重点。以往实训课是原理一讲,元件一发,清单一列,安装图一画学生开始安装操作。这样不仅课堂时间被拉长还因为学生的参差不齐影响课堂效率。翻转课堂打破这个框框,采取的是课前发元器件和在教学平台上需要装接的原理图的任务书,让学生自己完成列电子清单和原理剖析及画安装图。这样,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管理元器件的责任心、自学能力和学习主动性。

(二)助学软件是主要保障

学校采用的“创壹软件”包括常用的元器件选择界面、万用表测量界面和万能板安装和调试界面,学生通过本软件可以对元器件进行识别,如识别错误就不好进行下一步,识别正确后会自动产生元件清单。利用虚拟万用表对元器件进行检测,培养学生安装前检测元器件的好习惯。“创壹软件”的一大特色是在模拟万能板上进行电路安装,学生只要把清单里的元器件安放在万能板上用导线连接起来就能进行虚拟调试观察电路功能。然后可以上传、交流、点评。通过平台,学生可以看到自己和他人电路的模拟结果,有效提高了自学的兴趣和效果。

(三)自制微课是关键

项目中核心元件的功能介绍和安装要点教师通过课前制作的视频或微课到学校数字化教学平台上,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下载观看。翻转课堂的内容可以永久保存,那些因病或参加活动的学生可以择时观看,对于理解能力弱一些的学生可以反复观看。不清楚或不理解的的地方随时和平台上的老师和同学交流,增加学生和教师互动和个性化沟通的方法。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师只是引导学生能够自己学。微课的形式正适合于此。制作微课时要短小精悍,有很强的针对性,才能突显微课的特点。

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课堂上运用仿真软件突破重难点,顺利过渡到动手操作部分,小组合作、任务评价体系的介入更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仿真软件是基础

电路原理的理解和分析通常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课前学生已通过翻转课堂、“创壹软件”和微课的学习有了一些的基础,课中教师再通过Multisim软件仿真演示电路模块的工作过程,清晰直观,学生易见。在软件绘图过程能够帮助学生理清电路结构,进一步明确元件在电路中的位置和作用,绘图时还可仿真自主探究电路原理,教师可以实时监控绘图和仿真过程,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出并加以指导,为调试和排故打下基础。

(二)小组合作是前提

学生存在着的个体差异,在现代教学中小组合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有的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强但动手能力较弱,有的学生头脑聪明但比较懒惰,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但理论知识较弱,有的学生甚至什么都不想干,等着抄别人或其他同学帮他做,以致于布置项目总有一些学生完成不了或者由于动作慢的学生而拖延了教学时间。在实训前任课教师需要和班主任或任教过该班的教师沟通,精心策划确定小组合作名单,尽量把要学的、要做的、懒惰的、需要帮助的学生放在一组,要学的学生会讲解原理和传达老师的意图,要做的学生会推动小组的装接速度和质量,一个会讲一个会做的学生成为小组的核心成员就会带动小组其他成员一起前进,起到了分工合作、互助互补的作用,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动手操作是根本

根据考级的要求,学生必须在万能板上进行实际电路安装和调试。万能板的优点是可以进行各种电路的设计和安装,缺点是不仅要焊各元器件引脚还要对各焊点进行连接,如果在焊接过程中不仔细就会发生漏焊、错焊等现象,较为复杂电路错误率偏高。此前学生已做过电路仿真以及模拟连接和调试,对实际操作有了比较直观的概念,在课中依照8S管理标准,按照已有的安装图有步骤地进行焊接,焊接的过程就是培养耐心和细致的过程。焊接结束后先自检,再互检,最终将结果进行汇总通过班级群上传给教师。

(四)任务评价是保证

任务评价分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师生评价,在做完每项任务后要用阶段集中点评来保证下阶段的任务的实施。课前平台上的交流和分享共同选出最好的模拟安装板,课中利用仿真软件绘图时对上传的图片教师可以进行现场点评。安装电路结束后对安装的工艺、结构及时点评。最终评出绘图能手,安装能手,排故能手。评价表要做到评分合理,具体细致。任务评价是对学生做完每个阶段的一个自我总结和他人的点评,是对下个阶段顺利实施的保证,是学生提高兴趣点的重要阶段。

三、课后反思的重要性

(一)师生互动要引导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教育教学信息化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然不适应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利用手机,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笔者通过蓝墨云班课可以将课前需要准备的任务、视频到学生客户端,利用平台的互动功能在课中与班级全体学生进行在线交流、问卷、测试、评价,课后进行习题答疑,作业布置等,用手指点触代替原来用笔和纸完成的事情。学校专门有数字化校园门户平台提供海量的资源库课和链接,让学生在信息时代的知识海洋里畅游。

(二)角色定位要坚持

教师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学。在信息化课堂上老师是以导师身份出现,学生可以按着自己的想法先做,教师作为引导者、牵引者指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挖掘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如何理清角色定位关系,需要教师有新课程创新的能力,对教学准备、教学活动、教学策略和方法等方面有全新的思考和研究。角色的重新定位就是观念的转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长期地摸索和坚持。

(三)专业成长需锻炼

在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和教学理念的更新对教师来讲是个巨大的挑战,教师的专业成长必不可少。教师要储备更多的计算机技术、网络知识,提高制作微课的能力,能制定个性化教材,因材施教。现在职业院校假期都有校本培训和网络培训,学习的目的都是围绕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新型教学理论的学习。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今年还开展了电子白板、蓝墨云班课及微课制作的培训,这些对教学设备的使用和教学软件的培训,为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学校还让部分教师积极参与智慧校园的建设,在其他教师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专业成长不光要借外力推动,更要内力驱使。在这样的学习和教学活动中教师可能会更辛苦,平时要学很多新的知识,课前需要准备很多的资料,课后还要花更多的时间跟学生沟通交流,需要教师有熟练的技术和耐心。只有在工作中不断磨练才会变得越来越得心应手。

各种教学比赛和研究把教师推到前台,目的不是让教师作为表演者站在观众面前,更多的是将信息技术贯穿于实际教学环节中,影响和推动整个教学理念的更新,让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学习知识,增加技能,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

参考文献:

第2篇

(1)贴近生活选取项目。

本校自实施“项目教学法”来,共逐步实施了无需编程的数字钟、手机万能充电器、电话机、调光台灯、数字万用表。这五个项目无一不体现学生的需要。较以前以课本单无电路为题材所设计的实训项目既能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2)周密计划按步实施。要求老师在组织“项目教学”过程中,首先对学生分组(当然也可以自由组合),笔者在实施项目法教学过程中,从任务前分组,到任务的确定,再到资料收集,然后到项目实施,到问题总结,到最后的产品展示与销售各环节都需要投入更多的努力。

(3)突出进步激发能量。

表扬的力量是无穷的,“项目教学”更需要积极的学生去发挥。以弥补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所考虑不周全的地方。通过进步的力量,可以让学生将知识纵向深化,将知识向全面结合。通过实施“项目教学”,学生在专业英语,产品销售,环保重视都有了全新的认识。

(4)后续延伸培养能力。

学生在项目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生产设计,培养学生从市场调查、元件采购、周边企业、性价比、产品销售都各环节尽量多的去考虑。当然,做为中职学生有别于大学生,不要求学生面面具到,只是要求学生去完善项目产品的性能,有利于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5)发现并培养学生的差距。

每一个集体都不乏优秀的代表,那么项目法教学中虽然能发现更多,但这并不是最终的目的,通过实施会发现,会有一批开始有着强烈渴望的学生开始失落,这需要导师去引导,不要求本项目达到好效果(并不是学生达不到),此时应该着手于安排新的任务,而不是对学生有放弃的思想或行动,在别人取得成绩的时候学生接受任务,学生的动力会更大,只要老师相信他,关注他,一样会取得成果。通过一个项目,发现一批进步的存在,而不是去利用这进步去减化教学过程。

二、不足与对策

(1)教学组织不易。

学生只对装配感兴趣,归根结蒂学生只对产品感兴趣。而老师要借助这一主线,将职业能力更好的完成,对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作用,引导学生将认识、知识、实践融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乐学、乐思,促使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2)关注学生困难。

学生在“项目教学”中最明显的是成功的激发,那么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其实是动力的源泉,而目前职教师生比例低,专业教师尤显不足,这一矛盾有碍于学生成绩的取得。分组教学有利于老师去发现学生的差距产生,但重视差距与解决这一问题则显得苍白无力。分组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对部分学生的放弃,这是后续教研中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3)生产能力不高。

第3篇

[关键词]理论教学 实训教学 CA6140车床电气故障分析

“常用机床的电气控制线路”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类专业课程《工厂电气控制设备》中的重要的一章内容,知识点主要是普通车床、平面磨床、摇臂钻床、万能铣床、卧式镗床等常见机床的电气控制原理,以及各类机床常见的故障分析及排除。

为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各类机床的电气工作过程,我校引入了亚龙YL-ZKT智能实训考核系统,学生可以在这种教学设备上进行各种电气故障的排除、训练和演示,以达到熟悉各种故障现象和熟练排除各种电气故障的训练目的。

我校亚龙YL-ZKT智能实训考核系统共有36台各种类型的机床智能实训考核台、多媒体计算机及智能实训考核系统软件组成。其中,YL-ZC型CA6140车床电路智能考核台共有6台,该机床智能实训台是由多种电气元器件组成各种电气控制线路,并配有89C52型单片机、LED、键盘等组成的智能答题器,学生根据故障现象找到故障点,在电气原理图上找到故障点两端的编号后,只需在答题器上输入这两个编号,再按“确认”键即可,操作简单方便。

在《工厂电气控制设备》的教学中,各类机床故障的分析与排除是学生学习上的一个难点。要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就要在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以及理论实训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中采取讲解法、演示法、设疑法,在实训环节中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授导型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以《工厂电气控制设备》课程中“CA6140车床电

气故障分析”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

一、理论教学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的特点进行理论教学。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讲解工作原理。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好多媒体课件,利用投影仪进行多媒体教学。首先,通过课件播放CA6140车床的电气原理图,教师对照原理图详细分析电路的工作过程,原理图如下。

在讲解和分析整个电路的工作过程中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将整个电路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主电路,第二部分是控制电路,第三部分是照明电路。先要分析主电路的组成,主电路由主轴电动机M1、冷却泵电动机M2、刀架快速移动电动机M3组成,这三台电动机分别由三个接触器KM1、KM2、KM3的主触头来控制;然后分析控制电路的工作过程,按钮SB2是主轴电动机M1的启动按钮,SB1是M1的停止按钮,开关QS2是冷却泵电机的控制开关。另外,控制主轴电动机M1的接触器KM1的常开辅助触头串联在冷却泵电机的控制电路中,目的是实现顺序控制,即主轴电动机启动后,冷却泵电机才能启动,SB3是刀架快速移动电机的控制按钮,是个点动按钮;最后对照明电路中四盏指示灯点亮及熄灭过程做简单分析。

2.讲授故障分析的一般步骤和检测方法。首先,了解故障现象,其次根据故障现象,从原理图上分析产生故障的原因。最后,根据故障分析,找出可能产生故障的电气部位,并加以排除。电气线路故障检修的常用方法有测量电压法和测量电阻法,重点给学生讲解测量电阻法,强调一定要断电测量,而测量电压法因为要通电测量,较危险,不要求学生掌握。

3.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将整个电路的工作过程以动态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电路工作过程的了解和认识,并通过对两个典型故障的分析和讲解,有效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故障现象1:合上电源总开关QS1,通电指示灯HL不亮。

可能的故障原因:

(1)变压器一次侧无电压,即32~86~87~33之间的电路中有断路点。

故障现象2:合上QS1,HL亮,按下SB2,HL1亮,但主轴电动机不转,并发出嗡嗡声。可能的故障原因:主电路中电动机缺相,即三相电源中有一相断路。

排除故障:断开QS1,用万用表欧姆档分别测量42~45、47~50、52~55两点之间的电路,找出断路的故障点。

4.设置疑问,学生解答。教师分析完两个典型故障后,总结CA6140车床电气故障检测的方法及思路,并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并由学生来解答,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二、实训教学

理论教学结束后,进入实训教学,在YL-ZC型CA6140车床电路智能考核台上进行模拟故障检测。在实训教学中的主要做法是:

1.学生分组。由于我校只有6台可供实训的CA6140车床考核台,故把所任教的班级学生(一般在40人左右)分成两批实训,每批又分成6小组,每小组3人左右,让成绩较好的学生和成绩较差的学生合理搭配,每组指定一名小组长,负责本组人员的各项管理。

2.合作学习。学生分组后成立各学习小组,各组成员在故障检测实训中,可以互相讨论、交流,对疑难问题可以共同探讨。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鼓励各小组学生竞赛,对每台智能考核台设置相同数量的故障点,看哪一组能最快最准地找出故障部位并加以排除,对表现出色的小组进行加分奖励,以此激励各小组学生积极思考,通力合作,解决问题。

3.自主学习。经过1~2周时间的实训后,学生排除故障的水平高低很快就能见分晓,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安排另外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在难度较大的磨床或铣床上进行排故训练,而磨床和铣床的工作原理事先并没有给学生分析讲解过,要让学生在完成CA6140车床排故实训的基础上自己看原理图学习,利用自己积累的经验,理解磨床和铣床的电气工作原理,通过自主学习,尝试排除磨床或铣床的电气故障,老师只做点拨性的指导。而那些排故水平较低的学生仍然安排在原车床上继续实训,直到能把问题解决为止。这也是分层教学的一种体现。

总之,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这种形式多样的授导型教学方法是成功的,也是可行的。笔者所带班级学生在车床故障检测的考核中,通过率均达100%,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4篇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uses the way combining learning with working: training highly skilled personnel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by doing" and "doing by learning". The skills training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reflect the key characteristics of running school: combining learning with working, so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effect of skills training and reform the idea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关键词:技能实训;高职;数控技术

Key words: skills training;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NC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1-0031-02

0引言

高职院校的技能实训是学生实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生产实际的关键环节,是学生将来能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的有力保障,是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也是体现高职教育工学相结合办学特色的有效手段。技能实训在整个高职教育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对于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讲,实施技能实训也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经过多年深入数控技术专业机床电气技能实训的基础上,探索如何有效提升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技能实训效果。

1教学思想设计

遵循“行在先,知在后,知行相资”的规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强调“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题、以素质为基础、以任务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等要素,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根据实训目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机床电气技能实训中的“电气控制柜布局的设计、安装”;“电路图的设计、连接和调试”;根据电机的正反转、交通灯系统、高铁轨枕预应力张拉控制系统的等不同项目要求,实现“PLC系统控制的设计及程序编制任务”。最终提交一份技能实训总结报告,包含实训进度表、实训内容、小组总结和个人总结等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工程实训能力。

学生在理论课堂上已经学习了与技能实训相关的各元器件的结构、功能、原理,但并未对其实施拆解,直观性不强,所以在实训前,先让学生进行各元器件的拆解,使学生先直观了解其结构、功能、原理及工作过程。再采用学生讨论与教师分析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深入掌握其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之后根据其实验目的让学生绘制电路图并实现其硬件连接。最后根据系统控制要求编制对的应控制程序并上传到PLC内,完成系统搭建与调试,实现系统自动化模拟控制,在完成要求功能基础上编写使用说明书与总结报告,最终完成技能实训。

2确定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根据企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以及对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和维护等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结合本次技能实训内容及特点,确定以下技能实训目标:

能力目标:能在实践中调查研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能熟练使用斜口钳、剥皮钳、压线钳、电钻、钢锯、打号机等工具和正确使用可编程控制器,能够按行业标准,正确完成电气控制柜的设计、安装、调试。

知识目标:理解机床电气控制在机床中的作用,了解在技能实训过程中使用的各元器件及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功能、原理及工作过程。

素质目标:加强学生在生产实际中的团结协作的能力、安全生产的意识,培养认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通过此次技能实训的实施,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动手、接触实际的机会,进而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使学生能够适应当今社会对毕业生实际动手能力高的要求。对此我们也确定了技能实训的重点内容为电气控制柜的设计、安装、调试及使用方法。难点为过程控制、PLC系统控制的设计和相关程序的编制。

3教学准备

依据机床电气技能实训的教学任务,做好以下教学准备工作:

教学情境:以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为目的,将学生分组,每组4-5人。同时选定一名组长,再由组长分别指派相应的设计员、接线员、材料管理员及秘书各一名,实现统一部署,协调工作。

教学设备:每组分发电气控制柜一个、欧姆龙CP1E可编程控制器一台、交流接触器2个、热继电器一个、时间继电器2个、空气开关3个、标准35mm线槽2根、35mm导轨一根、1平方导线红、黑、黄各一捆、线号管若干、万能表一个、工具箱一套及所需的各电器元件。如图1、图2所示。

教学环境:本次技能实训在多媒体机床电气实验室展开,实验室配有机床电气实验台5台,可同时围坐5-7人,展开相关讨论及操作,同时配有FANUC数控车床、铣床及相关实验台各3台,如图3所示。

教学资料:教研室针对本次技能实训编写了技能实训指导书作为教学过程的指导,以机床电气电路原理图(如图4所示)、机床的操作说明书、连接说明书、维修说明书、欧姆龙CP1E、欧姆龙CP1H指令参考手册、CPU操作手册、可编程控制器视频教学录像等内容作为教学过程的参考资料,以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综合实验台为依托,结合现有机床电气控制系统深入学习,深刻体会机床电气控制在数控机床的作用。

4教学过程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师生的交往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没有师生的交往互动,就不存在真正意义的教学。因此本次教学过程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横向教学过程;以告知任务、引导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总结分析任务为纵向教学过程。具体流程如图5所示。

5教学过程分析

5.1 横向教学过程分析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的目的在于告知学生学习的目的,有目的学习往往能够有效提升学习效率,为此基于本次技能实训的综合实验任务提出以下几个问题:①机床电气控制在数控机床中的作用及怎样实现与机床系统之间信息传递?②机床电气控制的电路设计准则及注意事项有哪些?③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原理、作用及使用方法有哪些?分析问题:讨论分析问题就是自我学习的过程,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能够很快进入角色,知道自己在学什么,应该怎去学习,能够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实训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讨论,最终每个人都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到一份自己的答案。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对实训内容进行了预习、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也深入的去理解了,另一方使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感到轻松。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就是一个归纳总结的过程。教师将学生在讨论阶段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内容加以总结、提炼,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教师在学生提交讨论结果后,经过归纳总结,告知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哪些知识点讨论的比较好,哪些知识点没有讨论到,哪些知识点讨论的结果是不科学的,同时帮助学生总结其原因,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养成这种勇于探讨分析问题的精神。最终通过教师系统的讲解、分析、总结后将标准的答案公布于学生,使学生与之对比,完成教学任务。

5.2 纵向教学过程分析告知任务:说明本次技能实训的教学任务,提出教学目标。引导任务与分析任务:由数控机床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引入数控机床电气控制并说明其作用及重要性,完成任务引导工作。通过对此次技能实训各任务设计的目的、要点、步骤以及在技能实训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相关问题的分析,完成对任务的分析工作。实现对学生自我学习的引导作用。完成任务:教师提出任务后,说明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如操作过程的协调性、安全性、分工合理性,并提出机床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准则、绘图标准等要求,让学生按要求完成技能实训任务。在这个环节,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能够深入理解机床电气各元器件的结构、功能、原理、工作过程及相互之间的连接方式等,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动手能力,为以后工作积累了经验。总结分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能够结合完成好的电气控制柜实物和电路原理图,说出三大综合实验的原理、目的、意义以及在此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并独立完成一份包含团队构成及分工、实训进度计划表、实训内容、个人总结及小组总结的技能实训总结报告,要求内容详细、格式统一。同时采用小组内自评和组间互评的方式,结合教师对学生在技能实训过程中的综合表现等作为评价本次技能实训学生的综合成绩,实现完成分析总结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根据在技能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剖析,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实训中的元器件、结构框图、电路原理图等有机结合,进行分析讲解,实现实践验证理论这一过程。这样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这一方法,积极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学以致用。

6教学成果

技能实训任务完成效果如图6、图7、图8所示。机床电气技能实训是实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生产实际;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这一过程,使学生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体现出高职教育最显著的的意义。

7结束语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因此本文以机床电气技能实训为依托,探讨了怎样上好高职院校的技能实训课程,强调要在技能实训过程中采取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以工学结合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引导课程设置、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职业技能、增强自身职业综合素质、巩固所学的知识,实现理论、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体现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因此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技能实训是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实现学校把学生请得进来,送得出去的有效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段渝波.有效提升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实践.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7.32-34.

[2]王振洪.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与人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8.75-77.

[3]乔孟涛,焦昆,陈靖.基于文化视角的职业伦理教育模式的构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8.67-69.

第5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课程改革 教学设计 数控加工实训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c)-0130-01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虽然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具有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地方。无论从培养目标,还是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基础来看,都有其特殊性。因此建立一套具有鲜明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新型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经过多年数控加工实践教学的摸索,我们意识到要培养出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对实践课程的改革,提高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创新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教育作为教学的基础,把提高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作为训练的重点,加强对实训课的教学设计。根据现代学生的特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地域经济环境的特点,我们进行了教学分析。

(1)学生情况

现在的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不愿意学习工科专业,不爱动手或动手能力不强,理论知识学习不牢固等问题,这些都为实践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何设计出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训项目,成了教学设计所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2)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一定的理论基础、技术过硬、应用能力强、掌握高新技术、能参与生产一线技术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其根本任务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各种专业特长、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1]。因此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简单地掌握一两门实用技能,而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训练成为教学的基本要求。

(3)地域特点和企业需求

地域经济结构和本地企业的生产特点决定了对人才需求的特点,而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必须满足本地企业的需求。比如深圳的企业中机械制造行业相对较少,大部分的机械制造业都属于模具制造和来料加工类的企业,因此其设备结构,人员的配备、对人员的技术要求都与内地企业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到这一点。

根据分析的结果,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实训课程进行了的改革。

(1)营造真实生产环境与工作氛围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多数都是进入企业一线成为现场的管理人员,以及新技术的应用人员,要求学生进入企业后必须具有迅速顶岗的能力,因此营造一种与企业相似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在实践教学中要求把实训看成是在企业里上班,用企业的规定来严格要求学生,从而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在设备选型上,选择本地企业常用的加工设备和操作系统,缩小学校和企业的差距,从而保证了教学的实用性。

(2)以企业的生产标准作为考核规范

在对学生的考核中,改变了传统的课程终结式的考核方式,而采用了行程性考核。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个项目进行计分,逐级考核。同时还改变了以往的记分方式,根据企业产品质检的方法,将原来对工件每一个尺寸进行单独记分的方式,改为对工件进行整体记分。每一个工件只设立合格与不合格两种分数,在进行工件的测量时,严格按照图纸记分,即使工件有一个尺寸不对,也会被列为不合格的产品。这样就会使学生在进行零件加工中,充分意识到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从而养成认真、负责、细致、专心、对工作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3)以经典学习理论改变教师教学方式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们可以知道,学生的知识不是简单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认知主体通过与客观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学生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知识的导航者。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情境,变“一言堂”为“群言堂”[2]。我们正在逐步尝试利用这些先进的教学思想来指导教学,从整体上对实践课进行了设计。在教学中,通过模拟企业的人事结构,让学生扮演不同的企业角色,直接参与到教学的组织和管理中,把学生从原来学习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原来比较枯燥、辛苦的实训变得生动、有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改善了教学质量。

(4)尝试创新的综合实训项目

在教学内容上,我们作了较大的尝试,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艺的编写一直是高职学生的弱项,因此在项目的设计上,把数控加工工艺作为设计的核心,要求学生不仅能把产品做出来,还要能合理的编写工艺文件。另外除了要求学生完成传统单个零件的制作外,还增加了大量的具有较强实用性的装配件制作项目,如万能平口钳的制作,钻模的制作等。这些项目都具有较强的工艺性,不仅有较高的加工精度有要求,而且对装配工艺和装配精度也提出了要求,这就对学生的工艺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这些项目使学生在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5)加强课堂外的教学拓展

课堂教学受到时间的限制远远不能满足技能训练的要求,所以利用好课堂外的时间成为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重要手段。为了能在课堂外吸引学生,我们成立了创新性的社团组织。在社团内,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和老师一起设计各种有趣的机构,并把他们的设计制作出来。而教师也可以把一些优秀的作品加入到教学项目库里,从而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得到充实。另外社团也经常组织各种活动,如学生内部的技能比武,通过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技术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在学生中挑选出优秀的人才加入到自己的团队中,协助教师进行教学建设和科研开发,也为今后的学生就业推荐提供了依据。

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不断的探索和总结,只有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中职 旅游专业 新型课堂 更新模式

中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旅游专业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较少,虽然近年来有中职学校在进行旅游专业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但由于改革的面不广,改革的力度不大,教学模式呈现出单一的局面,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依然不高,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整体素质无法提高,更是影响了学生在旅游行业的发展,影响了旅游创新人才的培养。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历来就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何在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旅游的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值得我们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来谈一下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一、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策略

进行行业教育和培训需求的分析,这是中国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改革的一个必要的过程,行业审定方法涉及行业部门分析,以建立行业形象和清楚描绘各工种应做的具体工作的范围。选择旅游企业同时进行数据收集,让中职旅游教师在教学的同时针对旅游行业的需求现状进行数据收集,其好处是由于涉及了旅游行业并让行业了解此事,使得教师在职教课程改革中有了主人翁的责任感并且会致力于该改革中来。教育产业化的形成使教育走上了市场,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旅游企业对人才的选择要求越来越高。经常关注市场动态,经常进行职业分析,更新课程与培训内容;注意培训与生产的有机结合,培养人才的同时,还要出产品。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

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在知识上、情感上、智力上的需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和带领学生进行旅游知识的学习,可通过提问、简述、讨论、归纳总结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教师是学生自学的“指导者”、“引导者”,引导学生围绕所要掌握的内容专注的自学,不放任自流;积极指导与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自学方法,“授之以渔”,容忍学生出错,引导和激励他们尽情地参与和练习。

三、加强实践操作的策略

选好理论知识与实践培训的最佳结合点。在用“导向―中心―实践―实习”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师时,根据理论学习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技能实训,从而提高学生的旅游实践操作能力,适时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训练,学习场地等。另外与旅游企业协作也是加强实践操作的重要举措,旅游专业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通过协作可弥补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资金和设施设备投入的不足,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同时为旅游企业提供了后备技术大军和管理顾问。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对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加以解决,这既可解决企业的难题又可促进旅游专业的教学、科研水平。通过协作学校直接了解用人企业要求,这一做法可有效解决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脱节的问题。 利用好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如餐厅模拟实训室、客房模拟实训室和前厅模拟实训室,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实训项目包括以下几方面:①专业基础与业务实训:模拟各项旅游专业要求进行技能模拟训练,同时进行影音资料观摩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服务技巧,能直接进行现场进行服务。②旅游电子商务等计算机应用实训:学习并掌握旅游电子商务应用,掌握旅行社及酒店管理软件的使用,并学会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③旅游地理实训:通过地图、模型以及影音资料等掌握中国和外国旅游资源分布状况和旅游资源特色。④综合技能实训:包括形体训练、美容化妆训练、照相机、摄影机的使用、社交人际关系等综合技能训练。

四、加强实习指导的策略

第7篇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师生关系;兴趣;主动性

近年来,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施如火如荼地展开着,结合国家倡导的理念,在电类专业上我们也积极地组织相关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在此通过过程的实施浅谈该教学模式的一点体会。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技工院校电工电子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它从技工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出发,对课程进行了一体化教学,阐述了“知识+技能”的教学模式,并对具体实施作了详细的论述。

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是将电子技术分模块来执行的。一个模块就是一个课题,而且在具体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做到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衔接。对于模块与模块之间的知识连接点,需向学生阐述清楚,否则前后知识脱节,就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对于电子电路,几乎所有的电路参数、数据、波形都必须通过电子仪器仪表才能反映出来,电路原理图与实物装配图之间的转换也是一个难点。因此,要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基础

曾经有教育家说过:“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直接因素。要对学生给以关心,信任与尊重,要善于倾听,敢于接受学生的批评。与学生成为朋友,使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此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样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导”的作用,导想、导学、导用,给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挖掘学生学习潜能。

2、设置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主体,狠抓基本功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好教学情境,通过分组,给定教学任务,事先做好相应预习工作。一般在课堂上以组为单位,以学生为主体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自评、互评和综合评价的方式,在完成相应环节时给予打分评价。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学会基本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练好元器件在线路板上的焊接基本功;认识基本元器件并能用万用表测量其参数。通过这样的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怀着愉悦的心情能主动的学习,无形中就掌握了重要的知识点。

3、做好理论知识点的合理讲授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点所在

对于每个模块理论知识点的讲授,要进行科学的安排。有的模块可放在学生动手操作前讲述,如仪表的使用,老师必须要边讲授边示范,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练习,引导学生入门。有的则可放在实习后用讨论、提问、总结的形式获得。如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放大电路,可先让学生动手装配与测试,学生通过自己测量得到的数据得出集成运放组成的放大电路的闭环电压放大倍数只取决于反馈网络的电阻与输入电阻的比值,与集成运放本身的参数无关。这样由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牢记。

4、以学生为主体,耐心引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对于一体化教学,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同时要求老师要循序渐进,耐心引导。如将电路原理图中的元件与其对应的实物进行对照说明,引导学生在万能板上设计电路装配图。加强实习过程中的巡回指导,对于实习中发生的故障,以引导的方式指导学生分析故障可能产生的原因和部位,逐步缩小故障范围,直到排除故障。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及时总结,表扬先进,激发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

每个模块结束后,通过工作页的要求,完成自评、互评和综合评定后,评出该模块的“学习之星”、“进步之星”等荣誉来表彰先进,以此激发学生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

6、用项目评价方法改变学习成绩的评定

改变过去以理论考试和实训成绩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方法,而是根据学生在整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的项目评价完成情况来评定成绩。分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创新能力三个方面进行测评,比重分别占20%、70%、10%。职业素养主要考核学生出勤、纪律、职业态度、职业规范等。专业技能主要考核工作项目的完成质量、时间等。创新能力考核学生在工作思路、方法等方面的创新思维。通过这样的形式,提高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创造性、正确性。扭转了学生只重视理论考试、实验结果,不重视实训纪律、实习过程、不动脑筋、抄袭别人实验数据的现象。真正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通过一体化教学的开展,达到了一定的效果。更好地能将学生培养成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受欢迎的有用人才。

7、建立一体化教室,让学生在模拟工厂完成相关课题

为了开展一体化教学,我们将相关的专业都设置了相应的教室。教室里配备多媒体投影、八角桌和相应的设备。让学生在老师的导学中认真完成课题。学生实训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大家围坐一起,通过讨论,教师引导的形式当场解决难题。这样的环境有益于学生自主学习,并为知识的掌握提供了轻松和谐的良好外部条件。

总之,一体化教学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一形式地开展,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在实施过程中,要将每一个模块都要做好工作页,布置好相应的任务。课堂上能随机应变,适时地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导学的环节,真正体现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有所用,学有所长。

参考文献:

[1]张兴龙.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第8篇

关键词:钳工实训;技能教学;综合训练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7-0306-01

钳工作为机械加工中唯一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在高等职业院校的机电、汽车等专业的实训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但是学生在钳工实训课程中往往积极性不高,可以说有些学生不喜欢,甚至讨厌钳工实训,因为它基本上都是纯手工操作,实训中劳动强度大,环境噪音大。还有不少刚开始接触钳工实训的学生认为,钳工已经与目前高效率、高精度、高利益的市场需求产生了极大的差距,这些想法严重的影响了他们对钳工加工的正确认识,使得钳工实训的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这样下去若不及时加以引导,不仅难以达到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而且也降低了学生的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操作能力不强的学生,在企业的受欢迎程度普遍不高。因此,加强学生钳工技能的培养,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石。本文针对以上问题,通过不断的观察和总结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建议。

1 改革教学内容,激发学习钳工兴趣

根据不同专业在制定钳工训练内容时力求体现科学性、针对性和趣味性。钳工实训初始阶段单调乏味,整天跟锉刀、锯弓、铁块打交道,日久生厌,这样很容易使学生对实训没有兴趣,就会直接影响训练效果和技能掌握。学生学好钳工技术的关键就在于建立他们对钳工的学习兴趣,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全面介绍钳工基本操作和所涉及的范围,认识“万能的钳工”;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产品展览室,看优秀作品,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在实训课题的安排上多选用贴近专业、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零件来进行加工,比如模具专业学生钳工实训课题,可以制作简单的一套弯曲模及不锈钢开瓶器等。这些课题几乎包含了钳工全部的基本操作技能,如锯、锉、錾、划线、钻孔、攻丝等。通过不同专业不同实训课题的方式,让学生在生产实训过程中有兴趣、想动手、按照规范大胆去做,教师应多鼓励,多引导,让学生体会到制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一旦有了成就感,实训操作的兴趣和信心就会建立起来。

2 加强基本功训练,打牢实践基础

动手操作是理论知识得到实践运用,是学生理论学习的一种延续,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学生操作技能最终形成的必经之路。钳工是一个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钳工基本操作技能是专业技能分解后的局部动作,对于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是通过反复的练习获得的,绝对没有捷径可走。因此基本功的训练是在整个技能形成过程中是最艰苦的,同时这个时候也是养成良好工作习惯的关键时期。在训练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做好示范操作,示范动作的规范化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只有教师的示范动作规范化,才有学生动作姿势的规范化。一是姿势的规范化。动作和操作要正确,在示范中要尽量按照最佳操作法和安全技术要求进行演示,让学生第一次看到的就是标准的、规范的、达到安全生产的姿势和动作,使学生养成好习惯。示范动作要求做到:动作正确、姿势标准、操作有序。重点部分重点演示、慢速演示、重复演示。二是解说的准确性。教师在演示时要同步解说,解说要使用专业术语并用词准确贴切。这样可以增强示范演示的效果。在实训过程中严格制定教学实施方案,始终把技术技能的培养放在第一位,对学生严格要求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循序渐进的打牢实践基础。学生在基本的训练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失误,动作不到位等情况,这个时候若不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一旦养成习惯,就很难再规范化。因此,学生在开始练习后,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动作和姿势,并注意动作节奏和频率,及时指出问题并纠正,使学生在逐步的练习中能够动作速度协调一致,随着练习的深入,当学生能初步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能够持续并稳定的进行正确的操作时,可以让学生单独自行练习。经过反复的练习,操作水平就会一次比一次提高,学生的身心与操作工具就会自然的结合起来,练习越多越熟练,技能技巧的形成就会又好又快。

3 培养“手感”技能,提高操作能力

感觉技能是指与感觉器官的敏锐程度有关的技能,不同的工种有其特殊的感官要求。在钳工工种的技能实训中,钳工的基本操作主要是大量的手工操作,在生产过程中,操作人要使用各种手用工具对零件进行加工,因此培养学生有一定的“手感”相当重要,特别是在钳工最基本锉削加工过程中,锉削力量的运用和发挥就可以说是一种感觉技能,通俗的说就是“下手要有轻重”,但是锉削姿势的正确与否,对锉削质量、锉削力的运用和操作者的疲劳程度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当学生采用粗平锉、中平锉、细平锉进行锉削时,能在一次推锉中估计出锉削量的大概值。这就要求学生加强训练找对感觉、测量检验、观察思考,做到下手轻重有度,逐步培养出一定的“手感”技能。

4 加强综合能力训练,培养高技能型人才

钳工实训不仅要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在掌握技能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图纸,不同的技术要求能够清楚的分析出工艺路线并提出最佳的加工方法。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课题的技能训练。综合课题的技能训练不仅是对基础技能的检验和再提高,还是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工艺分析能力及各种单项基础技能综合在一起的训练,使学生能够独立的进行操作实践,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在以往的实训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而忽略了工艺分析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工艺步骤,学生照着做。课堂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加工出符合图纸技术要求的零件,课后面对其它零件图纸时,就不知怎样的先后顺序的来进行操作。这种方法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及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维和独立技能的培养。只有让学生把获得的理论工艺知识,通过不断的实践操作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而不断深化总结,才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综合技能操作中,教师要采用启发引领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空间,在综合训练中,学生是零件的生产者,从零件图技术要求的分析到工艺方案的确定;从零件的每一步加工、各工序的检测到完成零件,都是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随着综合课题难度的增大,经验的积累,技能培养的深入,使学生经历了一个从引领模拟到独立运用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由“教师制造”转变为“学生制造”。如在钳工的综合训练课题中,要提高零件加工工艺的分析能力水平,可以为每一个课题的一组学生提供几种不同的加工工艺,在加工过程中使用不同的加工方法,最后制作出同样的零件。同一组的学生在加工过程中可以独立分析、相互比较,独立制作、相互体验,最后选择出最优的零件加工工艺。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各自独立的从分析图纸、确定毛坯尺寸、基准的选择、尺寸公差的计算、整个零件加工工艺方案的选定,到完成零件的制作。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综合技能培养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潜能创造的空间,加入创新的思想,创新的工艺,创新的方法。要由“学生制造”进一步转变为“学生创造”。例如,在我院机械系模具专业学生的钳工综合技能课题,是一套简单的弯曲模。学生从图纸的分析,工艺方案的确定,模具零件的制作和检验、到组装都是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只起到引领、导正、协助的作用,特别是在工艺过程和加工方法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加工工艺步骤。最后,通过实践效果评判得失,带领全体学生讨论与评析,特别是要让技术好的学生主动介绍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积极主动的交流经验,因为学生之间更容易交流,更容易理解接受,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自己选出最佳的工艺方案。

参考文献

[1]陈刚,杨举銮.钳工教材(初、中、高级)[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1).

[2]张道行.机修钳工(初、中、高级技能)[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1).

[3]谢增明.钳工技能训练[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4]梁晓哲.对钳工操作考试试题的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

第9篇

摘 要:为提高钳工实训课的教学质量,本文从学生实训思想工作、规范基本操作、展示往届优秀作品、分层教学等九个方面进了探讨。

关键词 :钳工 技能训练 教学质量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型工业的逐渐复苏,社会对于机械设计与制造及管理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大,机械专业学生一次就业的结构和地域都非常好。良好的就业形势下,企业对于机械类专业学生的自身素质有了较高的要求,不但要具备敏锐的感受力和独特的创造力,富于想象力,而且必须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所有机械类专业的学生都要安排金工实训,主要有铸造、钳工、普车加工、数控加工实训等。其中钳工技能实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学生掌握正确划线、锯割、锉削、钻孔、扩孔、铰孔、攻螺纹等基本技能及基本测量技术。

机械专业以男生为主,多数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对于语数英等理论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厌学情绪。笔者认真地分析钳工技能实训与数控加工实训后,总结出以下因素。①钳工实训室的工具和设备比较简单,学生觉得不够机械化、自动化,影响求知欲。②实习时,钳工实训室噪声大,锯削、锉削、锤击铁块的声音比较大,有时会很尖锐,学生会产生心烦意乱感觉。③钳工实训过程中,劳动强度大,体能消耗大,学生会叫苦叫累。④钳工操作中进度相对较慢,效率比较低,对个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因以上客观存在的因素,机械单调的训练加上缺乏新意的课题,学生容易感觉到枯燥乏味,越练越被动。近年来,笔者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

一、做好学生实训前的思想工作

只有学生真正认识到钳工的重要性,才能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服从老师管理,积极参与实习训练。要让学生明确以下几点:①技能等级证书是学生毕业、升学的必要条件,学生毕业前要先取得人力资源部门颁发的技能等级证书。②钳工以手工操作为主、灵活性强、工作范围广、技术要求高,操作者的技能水平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因此,钳工是机械制造业中不可缺少的工种,钳工工艺在现代化生产中仍具有其他先进设备不可替代的作用。③学生在学习钳工技能的过程中,对于相关的机械专业知识,比如《机械制图》、《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等学科的知识得到深化和提高。④要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细致工作作风和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二、注重基本技能,规范操作姿势

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中的锯割和锉削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规范学生的操作姿势是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①集体观看基本操作视频,熟悉气氛,找找感觉。②仔细、全面地讲解和示范,使学生能领会要领,抓住关键。比如锉削时,两手握锉,放于工件上,上身端正,姿势自然,再以腰伴随右手前推,左手加压保证锉刀走向平直,右腿伸直略倾前,重心在前,锉到头后左腿回直,重心后移回复原位。示范指导时,教师根据自己讲的要领,动手做给学生看时要认真、细心,每一个动作都要规范,要能让学生看清楚。③因材施教,个别指导。对于个别学生不规范的操作姿势,要进行耐心帮助和纠正。分解动作,手把手辅导。④可以采用对比训练法,用不规范的方法和规范的方法(正确方法)加工出来的工件做比较。如在锯削技能训练中,少数同学经常锯削速度过快, 锯削行程较短等等,导致尺寸超差,超出公差范围,锯条磨损严重。教师可用正常速度锯削的工件与之比较,比较哪一个锯的直,哪一个锯削尺寸准确,锯条磨损少,哪一种方法体力消耗小。这样一比较,学生自然而然就知道不规范的姿势会带来的不良后果。这样学生的印象就更深了。

三、展示往届优秀作品,激发兴趣

在锉削训练时的训练项目有榔头、五角星制作等。我们可以事先布置玻璃橱窗,配以灯光,让这些银光闪闪制作精美的往届学生作品隆重登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科学安排训练项目

科学训练是提高钳工实训质量的保障。训练效果与训练时间有关系,但并不成正比。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训练效果,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90后学生体能普遍不足的情况下,科学安排各个训练项目至关重要。为此笔者把训练项目分成三个阶段:初期训练阶段、中期训练阶段、综合训练阶段。

1.初期训练

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基本技能为指导思想来确定训练项目,比如高一年级,我们可以用项目导向进行安排。

以錾口榔头(图1)为项目,让学生一方面了解金属的特性,学习金属切削技能和工具的使用,体验工具和设备在制作过程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树立正确选用工具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造精神和动手能力,体会劳动的艰辛。

立体五角星(图2)为项目,要求掌握锯割和小平面的锉削的基本方法,学习如何把握对称度,掌握万能角度尺的使用。

2.中期训练

以锉配训练为主,掌握主要技能操作以通过市级技能抽测和技能操作考核,各训练项目的安排要看专业和实训时间及学生情况而定。总原则是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比如,笔者在12级模具班的实训中是如下安排的:

项目一——圆弧燕尾槽(图3),要求:一是熟悉锉削、锯削、划线、孔加工等各种技能;二是掌握尺寸精度的控制。

项目二——凹凸镶配(图3),要求:一是了解锉削、锯削、錾削、划线等各种技能;二是学会准确地控制形位精度和图样要求的尺寸;三是了解配合件、工艺以及锉配等概念。

3.综合训练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功和主要操作技能后,就要在趣味和多样化方面考虑,否则学生会出现怠惰现象。在近年来的钳工实训中,笔者在网上学习了其他老师的经验,发现有个项目很有意思,就是制作坦克模型。笔者设计了尺寸,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学生明确分工,共同合作完成各零件制作,再组装在一起。男生们对坦克的制作非常有热情,做起来特别卖力而且保质保量。笔者觉得在钳工课外兴趣小组中尝试制作汽车、坦克等模型,可以使训练项目由“单一”转变为“多样”,由“枯燥”过渡到“兴趣”,由“要我做”发展到“我要做”,从根本上保证了钳工实训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五、分步评分,体验成功

技能训练是面对劳动对象的操作,每一步的劳动成果,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极为有效的精神激励。合理的评定方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根据多年来的经验,具体评分宜采用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每次训练工件加工质量、训练纪律、态度占60%,学期结束考核占40%。其中每次钳工实训后进行评分,比如锯割训练的评分表可以如下设计(表1)。

技能训练要体现质量就是成绩的理念。把完成的质量分为A、B、C三等;完成的进度分为快、中、慢三种。于是综合的结果见表2:

这种评定成绩的方法,突出了“质量是生命,进度是效益”的企业生产理念,使学生能正确地对待技能训练。

六、组织竞赛,奖勤促懒,展优带劣

开展钳工操作竞赛是提高学生实习操作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钳工实习教学中,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单项操作竞赛、综合课题的制作竞赛、分组竞赛等,组织学生之间的操作竞赛,这些操作技能竞赛同时也是检验学生掌握技术水平的方法。同时教师也要做一系列的工作,比如出题、评卷、组织、安排、评审、奖励、讲评等等。对优秀的作品在学校展示厅进行展示,学生的成绩要给予及时肯定。

七、融入音乐,放松精神

技能训练毕竟是一种费神费力的体力劳动,不可能所有时间都能通过常规方法来提高训练兴趣,再由于尖锐的金属切割声的影响,容易造成师生心理上的疲劳。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播放音量适中的轻松音乐,能提高学生训练的持久性,播放富有活力的轻快的音乐,能够使学生放松精神,减轻疲劳,理智地控制自己情绪。

八、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同是机械专业,学生素质高低不一,接受能力强弱不同。因此,训练时要采用不同的技能教学要求。例如:对于技能掌握得较好的学生,要求他们完成规定内容后,可提前训练下一工件或附加工件或小工艺品,比如爱心桃等。对于中等的学生,要求他们按时完成计划内任务。对于较差的学生,适当减少数量和降低难度并多加辅导,帮助他们跟上班级的训练速度。

九、教师以身作则,重视学生心理疏导及德育教育

老师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自身修养和较高的专业水平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全是“铁家伙”的枯燥的实训车间当中,和谐的师生沟通在实训中非常重要。教师始终要保持认真谨慎的态度,以愉悦尊重的交流方式进行技术指导,及时发现学生不良情绪倾向,及时沟通化解。这样既能使学生学到一定的技术技能,又能练就学生坚韧、顽强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严谨细致、团结合作、真诚交流的工作作风和优良的职业道德。

传统的和现有的教学模式并非是最优化的模式,我们应该用发展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教学改革,使教学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 钳工实习 零件加工 教学探索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钳工是机械加工中一个古老的工种,它主要以手工操作为主,在机械行业中被广泛应用,钳工是机械类加工的基础,学好钳工技术,不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也需要充沛体力,以体力为支撑,进行技能训练并且要熟练掌握。在工业生产中,技术革新、工艺改进、制造工量具、维护改造设备都需要钳工来完成,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采用更好的教学方法,培养优秀的钳工技术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1 采用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

在传统的机械加工实习教学中,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是分开进行的,在教室中由理论教脱节的,教学内容互相联系贯通得少,学生上理论课时感觉枯燥无味,不愿意专心去学习。在实习操作课时,实习教学内容需要和理论教学内容相联系,学生又是一问三不知,对实习教学起不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学效果就不尽如人意,达不到教学要求。

在教学中,就需要大量的双师型教师,教师既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和本工种的实际工作经验。例如:一次划线加工锉配工件图样上,有一个角度需要划出,但是图样没有给出划角度所需的尺寸基准,理论教师在教学中,是使用绘图软件来完成的,他只需点出角度命令给出条件在电脑图样中自动生成角度,但在实际实习练习时,必须手工划出角度,不能自动生成,所以就必须有尺寸、角度等条件,才能划出图样。又如在常用量具教学中,在讲述游标卡尺内容时,与学生互动得知,主尺每格为1mm,副尺每格0.02mm,我认为这是错误的,正确的应是主尺每格1mm,副尺每格0.98mm,0.02mm是主尺与副尺的相差值。我们在识读时,小数就是识读主尺和副尺的相差值,累积相差值为多少,直接读出就行。不需要用0.02乘以格数,因为在讲授时,识读整数时就强调主尺刻数值为1就直接读为10mm,数值为2就直接读为20mm,以此类推。识读小数时,副尺刻数值为1时,就直接读为0.1mm,副尺每过1格识读时直接在原来的数值基础上加0.02,以此类推。每过1格就直接加0.02,1过1格直接读为0.12,1过2格直接读为0.14,1过3格直接读为0.16,1过4格读为0.18。刻数为2时直接读为0.20。如上识读,简单明了,又容易识读,又容易记忆。

2 钳工基本操作技能的教学方法

2.1 四个环节教学法

2.2 项目教学法

确定应掌握的钳工各项基本操作技能,明确该技能的学习任务,确定学习目标。基本操作技能内容包括:平面划线、锯削、钻孔、攻丝、锉削、铆接以及基本测量技能以及掌握好简单零件的加工技能,熟知加工步骤和加工工艺。

在实训中能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掌握。例如:在锉削平面加工时,学生不仅要掌握确的锉削技能,而且要知晓加工方法,能够熟悉相应的公差与配合的相关知识,﹙平面度要求、垂直度要求、平行度要求、尺寸公差要求以及表面粗糙度要求等﹚都应满足图样要求,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熟记形状位置公差的图形符号,还要理解其包含的意思。在实际教授时,与学生互动分析,如图1:

在此例中,如果在加工时,尺寸公差合格,不去考虑垂直度要求时,该工件加工完成后,很有可能垂直度不合格,因为从尺寸公差知道工件外形尺寸40处,尺寸保证在39.9~40.1之间,尺寸都是合格的,但是它的公差带为0.2,它大于垂直度0.08的要求了,所以尺寸合格了,并不代表该工件合格,而是在加工工件时,所有技术要求都是互相依赖的,必须互相兼顾,互相之间兼顾要保证在图样要求范围内,才能保证工件合格,这是学生学习时必须掌握的知识面。

评价反馈:老师总结评价,与学生互动,讨论检测方法以及检查结果,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不足之处,针对不足之处可如何改进,通过互动,找出造成师生评价结果有差异的原因。

3 实习与零件加工相结合的教学

零件加工时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企业员工的素质的高低、技能水平如何,会直接影响到该企业在制造业市场方面的竞争力,为了给予企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在实习中,结合专业实习,适当地融进零件加工的相关教学内容,使学生认知企业的文化,认知职业。通过实习,感知企业生产的环境和生产过程,了解企业生产中的安全生产要求,能结合理论知识,识零件的三视图,知晓图样中的信息﹙如形状、尺寸、表面粗糙度、公差、材料等﹚。并熟知其意义。能熟练使用常用量具﹙如游标卡尺、千分尺、高度尺、万能角度尺等﹚。能根据零件的特点,正确选用量具,正确识读。

在实习中,结合实训情况,我们在教学中加入了零件加工内容,使每一位学生都进入生产过程训练,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零件的加工成形,学生有了自豪感、优越感,他们也知道,只要认真练习学习,他也可以制作零件了,有很多学生都有收藏自己制作的零件的要求。

3.1 零件加工

在实习过程中,因为锯弓的频繁使用,又加上锯弓的翼形螺母原来配套的是锻后直接成形的M8螺纹牙形线,在使用时,螺纹容易滑丝、锯条拉不紧,锯削时,产生断锯条,锯缝歪斜现象,我们就安排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手上的锯弓,划出翼形螺母图形,标出尺寸要求、平面度要求、表面粗糙度要求等。编写加工工艺,再由老师与学生互相探讨,什么地方怎样加工更加合理实用。

3.2 生产图样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营销实践教学;差异化人才培养;路径优化对策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决定》明确提出“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为职业教育的办学走向提供了指导思想和依据。2015年8月,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强化行业对教育教学的指导,推进专业教学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等,可见,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和校企融合将是未来教学的重中之重。2014年3月教育部明确指出,全国普通本科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我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在不断探索中,近些年来,市场营销理念、方式等不断更新,互联网时代对营销人员的网络运用能力要求不断攀升,020时代的到来让所有营销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才能适应行业需要、岗位需求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

一、高校市场营销毕业生培养现状

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历届毕业生就业呈现出几个特点:求职容易、分布行业广泛、工作调换频率高,毕业生主要从事市场策划、产品销售、市场调研、网络营销、客户沟通与管理等工作。毕业生跟踪调研成果同时显示,一方面毕业生创业者越来越多,涉及各行各业,实体店经营和网店经营均有成功者;另一方面企业对营销人员职业素质中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创新应变能力、吃苦学习能力的需求远胜于对营销专业技能的需求,目前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症结集中体现为人才培养趋同化,各高校培养的营销毕业生差别不大,就业择业时缺乏竞争力,说明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从教学内容来看,高校营销专业的课程安排趋同,实践教学内容各不相同,所以,学生的差异性培养主要是通过实践教学的培养形成的。所以,高校营销的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高校市场营销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和难题

高校市场营销实践教学路径不外乎三大主线:实训、实习和毕业设计。实训包括课程实训、校内基地实训、专业技能竞赛;实习主要是专业实习,安排有暑期实习、顶岗实习,可分散实习或集中实习;毕业设计即结合实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比较完整的文字阐述。在不断提倡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中,不断变革的主要是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等。常规的营销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课程实训缺乏载体

市场营销常规包含课程实训的专业课主要有:公关礼仪、市场调研、推销实务、商务谈判、营销策划、网络营销、广告促销、品牌运营等,设计的课程实训多数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以某一个技能点,虚拟环境,课堂训练简单低级,缺乏载体,而推销的实训中必须有实体产品为载体才能展开技巧的运用,礼仪技能需有企业真实环境才能得体运用,市场调研需有企业需求才能有价值和意义,网络营销需有企业产品才能有实际销售环节的磨练和盈利压力等等,以往教学过多囿于课堂,囿于校内,学生无法体会到实际效果。

(二)校内实训过于肤浅

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校内实训主要是三种形式:一是实训室实训,如营销沙盘模拟等;二是校园商业经营,如校园商业一条街,校园超市等;三是专业竞赛,如策划大赛、创业大赛、电子商务大赛等。常规的实训内容存在的问题是不够真实化,内容多以模拟为主,不贴近企业真实环境,没有市场背景和环境风险,即使经营失败对学生而言也没有实质性损失,学生更多是在表演而不是实操,因此参与时缺乏动力。

(三)校外实训脱离企业需求

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指导,高校使出全身解数,部分高校和上百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企业纷纷挂牌成为高校实践基地。实际上,顺利实现学生顶岗实习和人才有效输送企业的并不多,多数校企合作只是一纸协议,学生校外实训出现瓶颈。从企业来看,安排一些骨干力量参与学校教学和学生培训,必然付出更多的成本,这是企业所不愿意的,同时企业还要承担人才流失的风险,并且教师和学生参与企业经营活动时也不能触碰商业机密;从学生来看,能去实训的企业少之又少,往往企业需要时学生不肯“买单”,甚至企业、学生双方都不“买单”;从教师来看,教师不但需要完成校内的教学、管理任务,还要完成服务企业的任务和要求,工作量大大增加。最后,校外实训由于是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讲究行动统一,企业很难接受大批量学生并提供饱满的实习任务,多数校企合作使得学生成为企业短期经营需要的廉价劳动力。

(四)毕业设计流于形式

在毕业设计环节里,以往学生毕业设计更多涉及的是虚拟市场营销的话},或者以学生兼职内容为主题,略能贴近实际,大部分营销学生都能较快地完成设计任务,但毕业设计内容对实践指导意义不大,有时就是空谈,甚至过于理想化,最终毕业设计并不能够体现学生专业学习的成果。

(五)实践教学的管理、保障不到位,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首先,实践教学的管理不到位。很多专业实践内容过于形式化,缺少过程监督,学生缺少安全保障,考核缺乏依据。其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不足,多数教师没有参与企业实际经营,风险分析、财务成本分析等能力都有所不足。再次,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专业各项实训,但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健全,打消了教师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最后,实践教学会打破原有的常规教学规律,给教学管理带来难度。

三、互联网时代市场营销实践教学路径优化对策与建议

(一)互联网时代和网络营销模式

互联网,又称网际网络,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互联网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方式,甚至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进程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营销也称为互联网营销,就是以国际网络为基础,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和网络媒体的交互性来辅助营销目标实现的一种新型的市场营销方式。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成熟以及互联网成本的低廉,互联网好比是一种“万能胶”将企业、团体、组织以及个人跨时空地联结在一起,使得他们之间信息的交换变得“唾手可得”。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依靠网络,而现代企业为了更好地销售产品、服务顾客,也不得不从运用互联网,转而依靠互联网。企业营销理念、方式的转变带来对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人才需求的不断攀升。

(二)以差异化营销人才培养思想为指导打造专业特色,明确培养目标

差异化营销战略是著名战略管理专家迈克尔・波特在1980年出版《竞争战略》中提出的三种通用的竞争战略中的一种:为使企业产品或服务与竞争对手产品或服务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战略。之后,企业采取差异化营销策略,面对已经细分的市场,企业选择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子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分别对每个子市场提供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以及相应的营销措施。学生是学校的产品,同样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有自己的特色,打造专业人才培养的差异化,从而形成专业人才的竞争优势,保持专业的竞争力。差异化人才培养策略要求各高校营销专业根据地方经济发展中营销人才实际需要确定培养目标、方向,为特色岗位人才培养提供指导。毋庸置疑的是,高校营销必须培养集网络技术和营销技术于一身的人才。

(三)大数据时代路径优化的五点实践对策

1.优化课程实训内容,搭乘“互联网+”快车

从课程实训内容上来看,不能仅限于课堂上的简单模拟,要结合企业真正需求的技能点,或者结合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训内容,增强职场氛围。课堂案例改变以往的找案例分析,而是自己做案例分析,这样效果更好。同时,课程实训内容可以利用海量的网络资源,提炼适合教学的实训内容。如课程实训以服务校园超市等校内实训内容为载体,增强实训内容的可操作性和真实性。又如在专业特色培养方向上利用网络资源形成能力提升的“实训包”,让学生在不同的方向上经过“实训包”的训练能够独立完成营销任务。课程实训也包括请进企业专家为学生开展讲座和安排学生进企业参观考察,分行业、分方向、分岗位增加对企业经营的认识,了解实际市场行情。同时,课堂实训从内容准备、筛选到运用教学、监督管理等都可以借用网络信息技术。

从课程实训教学方法上来看,搭乘“互联网+”快车,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可以在微时代将实训课等内容以“微课”形式切入和运用,教师教学技能得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得以提高,实训教学空间得以拓展。同时,利用网络技术,课堂实训内容可以结合网络营销中的某些具体环节来设置,让学生能够在不离开校园的同时参与到一些网店的实体经营操作中来。

2.优化校内实训项目,服务企业电商市场

校内实训是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也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进一步推进。校内实训的内容一方面需要积极参与企业经营,另一方面需要积极为企业服务。如专业大赛与企业合作,形式多样化。又如在企业各种促销活动中积极参与策划和销售,将企业产品在校内加以积极推广和宣传,参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电子商务运营、产品代销等。再如以校内实训基地为平台,学生串联产品采购、业务谈判、渠道筛选、产品陈列、广告促销等实操,并承担市场盈亏风险。在实践中与企业找到切合点,学生培训贴近半工半读亦可尝。

3.优化校外实训岗位训练,对接营销人才特色培养

加强校企合作,继续开拓学生实习岗位,以多年校外实习指导经验为基础,总结校企合作四化原则:实习岗位的多样化,实习内容饱满化,实习考核企业化,实习时间灵活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不外乎三种:企业走进校园,学生走进企业,政府统一协调。每所院校可以根据所在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等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模式。同时,校企合作中的学生实习管理也需要随之改革,可以采取“双导师”制指导,实习中的职业道德、职业理念、基本营销概念介绍等由专业教师教授,企业经营项目的实操借鉴、现场指导等由企业一线工作人员来进行,考核也以企业的考核标准进行,必要成果可以形成毕业设计,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无论校内实训、校外实训,结合企业实际需要成为必然。校企合作数年以来,碰到的瓶颈不外乎是企业的经营实际需要与学生的工作取向的不吻合,这个难题就可以依靠互联网解决,企业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同时势必缺少电子商务各个环节的人才,如网络经营、物流配送等,高校可以和企业在互联网平台下采取合作,避免企业大量人才引进的高成本,学校也及时添补了校外实训项目,为企业服务。

4.优化毕业设计流程,数据管理强化成果

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始终坚持毕业设计和答辩等教学环节,其主要内容不外乎是填写大量表格,形式饱满,内容枯燥,没能体现学生的真实学习成果。建议毕业设计分三个阶段:选提阶段、实操阶段、成果阶段。第一阶段,学生所学专业知识锁定一课题,确定指导教师,一般在大学一二年级内基本完成。第二阶段将锁定课题内容,通过实习,在企业中实践、实施、调研和总结。第三阶段形成课题成果并做汇报。这样学有所思,学有所用,学有所成。同时,加强毕业设计中教师和企业双方指导、监督工作,做到管理简化,注重实效。关于毕业设计的监督、管理、检验和推广可以通过企业和高校的数据管理完成,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创业提供依据。

5.优化实践教学保障措施,确保实践教学畅通

第12篇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电子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2-0159-02

电子技术课程是高职电类各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实践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具有基础性、工程性、实践性的特点,主要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理论教学和实践脱节,已不适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对此,课程组成员对电子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主要以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为主要目标,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把教、学、做有机结合在一起。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是目前适合高职学生培养目标的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

1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原因

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高职类院校学生基础普遍较差。电子技术课程的授课难度增大,而传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理论讲解多实践课时少,先理论后实践,理论和实践脱离。理论课放在教室上,内容抽象晦涩,教师主要教授电子电路的原理、公式的计算方法、各元器件的参数等知识,学生往往觉得很难,学得很费劲。实践课时相对较少,实践课放在实训室里,教师在上理论课时学生由于基础差或者内容枯燥而提不起兴趣,导致教学效果差;等到上实训课时,理论知识又忘了,完成实验项目的积极性并不高,教学质量不理想。总的来说,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教学方法单一,课堂上重视教师如何教,而不重视学生如何学、学了多少。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要求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做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边教边做、边学边做,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教师教完整个项目,学生不仅学会相关的理论知识,也学会实际操作,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实践操作的验证,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也得到加强。

2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思路

(1)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需要制定新的教学大纲

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实现人才培养和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建立以实践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结构,将理论、实验、实训等融入同一门课程中,形成理论与实践课一体化的教学大纲。

(2)理实一体化教学要对教材进行改革

原来的大部分教材理论知识较多,实践动手操作环节比较少。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电子技术课程组教师对该课程进行仔细研究和分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企业对员工职业能力的需要,结合学生和实验设备实际情况进行校本教材的编著,突出项目化教学。教学内容由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大模块构成,每个项目各自独立又互相兼顾,难度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必须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加强校企合作,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内部培训三者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让教师走出去,派遣教师去企业学习,了解企业实际生产需要,改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以请进来的方式,引进企业高级技能人才,联系企业生产实际为学生教授相关技能课程。通过相互听课、培训教师实践能力等方式加强内部培训[1]。鼓励教师考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多种方式改善教师队伍结构,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4)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要求教室与实训室一体化

针对电子技术课程教学需求,学校建设了一体化综合教室,该教室既配备了黑板、投影仪等传统教学所需设备,又配置了电子模拟仿真平台、电子制作平台、电路检测仪表等设备,力争让学生体会到接近实际的生产环境,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职业氛围。

(5)理实一体化教学需改革对学生的课程考核方式

改变以往以理论考试为主的考核模式,突出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加入实践操作考核。实践操作考核根据学生平时做实验的情况和最后上交的作品来确定分数,这个比例占60%,而最后期末的理论考试占40%。新的考核方式使学生重视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实践水平,切实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

3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学情基础,通过有层次、有步骤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构建、技能的培养。这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一方面提高了教学环节的密度,让学生能够及时将间接经验进行消化并通过实践转化成属于自己的直接经验,进而提高知识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从枯燥、局限的教学讲解中解放出来,通过指导学生操作、实践,将学生的直接经验很好地与间接经验相互融合[2]。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较为灵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项目、不同的教学内容甚至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不拘泥于固定方式的教学方法应是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教师可以先讲授知识点,再让学生动手实践;也可以先让学生实践,再总结知识点。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仅要求完成最基本的部分;对于学习和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完成难度比较高的任务[3]。对于一些暂时缺少实物的项目,可以采用在计算机上通过相应的软件(如Multisim等)来完成模拟仿真实验,在软件的仿真应用过程中,学生既获得感性认识,也对电路原理的工作过程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电子技术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基于工作过程,能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加大实践环节,减少理论内容;加强器件应用的讲解,减少器件工作原理介绍;加大集成元件使用,减少分立元件讲解;加大实用电路的实验,减少基础电路介绍。在器件选择上要考虑器件的普遍性、代表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如:在介绍三极管时,削弱甚至放弃对载流子运动规律的理论分析,将课时尽量分布在三极管的应用电路上,尤其是三极管实用电路,如声光控电路;在介绍计数器的时候,应弱化其内部逻辑原理的分析,课时较少的情况下甚至直接介绍其外部特性,重点介绍计数器的应用,如交通灯控制电路等。以项目“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与制作”为例,介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办法。先以学生每天生活中都用到的手机充电器为例导入项目情境,以此激发学生对本项目的兴趣;然后带领学生探究手机充电器的工作原理:手机充电器是把220V、50Hz的交流电转换为手机所需要的3~5V的直流电。此电路由变压、整流、滤波、稳压四部分组成。其中,变压电路由电源变压器将市电220V电压降到电路所需的交流值,整流电路把变压器次级交流电压变换为脉动直流电压,滤波电路将脉动直流电压变换为比较平滑的直流电压,稳压电路输出所需要的稳恒直流电压。在整流电路中引出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及由其构成的单相半波、全波、桥式整流电路,让学生自己搭建不同的整流电路并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之间的区别。

在滤波电路中提出“滤波电容的容量对输出波形是否有影响,以及有什么样的影响”的疑问,让学生自己去仿真或是在自己搭建的电路上用示波器进行测量观察,最后总结给出答案。在稳压电路中重点介绍三端集成稳压器的使用。就这样边讲边学边做,有关直流稳压电源的理论知识讲解完,学生自己在实验箱或面包板上搭建的电路,或是用万能板焊接的实物也就完成了。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生对电路的整体功能进行测试,看是否能够实现预期的功能,如果没有实现预期的功能,还需要进行检修;教师对整个项目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进行总结、点评。此时的学生是带着兴趣进行学习,效果比起硬生生的理论授课明显好很多。学生为了完成感兴趣的实训项目,很乐意去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为了顺利实现项目预期的功能,会按照技能要求来操作,最后大部分学生都完成设置的相应任务。

学生不仅学习到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通过经历工作过程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实例可见,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因势利导,开展师生互动的双边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过程开发学生学习思维,锻炼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不仅在做的过程中真正学到知识,享受成功的乐趣,还可以指导别的学生操作;动手能力差的学生,通过做找出自己的差距,及时弥补不足,从而形成一个集体学习的环境。这样既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真正做到把学生推向学习主体地位,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4结语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理论知识围绕技能实训展开,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既能很好地完成理论教学,又能使学生动手能力得到提高。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灵活多变,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又有利于学生的学,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的特点,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精力去组织教学过程,要避免其流于形式化。因此,要真正发挥其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去不断完善,进一步推动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真正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炳,王安福.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

[2]邓乃嘉.“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践与思考:运用于高校《数字电子技术》的教学[J].学周刊:A版,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