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国网调度专业技术总结

国网调度专业技术总结

时间:2023-02-17 00:33: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国网调度专业技术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国网调度专业技术总结

第1篇

【关键词】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构建;运行维护

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无人值班站的增多,自动化系统运行下须要采集的数据越来越多,任务复杂,已有系统设备显现出它的局限性。计算机组建的运行计算速度已经无法满足变电站无人或少人值班站岗的要求,更追不上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日益蓬勃发展的速度。陈旧的机械机组设备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也给安全生产留下隐患。如何有效提高电网调度的安全性、经济性,增强事故处理的能力,是摆在供电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而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不断成熟,不仅为电网调度人员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也为管理决策者提供必不可少的辅助支撑平台,越来越受到电力企业重视。

1 电网调度自动化概述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是科技含量高、建设周期长、投资大、涉及到计算机、网络、数据通讯、远动和电力系统等多学科、多领域、多专业技术知识的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在电网的实时监控、故障处理、负荷预测和电网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各级领导和生产、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彻底地改变了传统的电网调度方法,为电网调度提供了高科技含量的新型电网调度手段,是电网调度手段和方法的一次革新,是电网安全、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近几年来,随着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技术日趋成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研究对改良后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构建进行仔细的分析,并对运行时的维护措施进行研究以保证新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可以满足电力行业发展的需求。

2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构建

2.1 自动化系统支撑平台的组建

改良后的系统支撑平台全部采用多级分层客户端,分布式服务器结构体系, 基于规范中规定的分布式通用平台,系统采用分布式触发机制和分布式实时数据库管理体制,这就可以保证改良后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实时性。数据在传输和提取中分别从不同的数据存储库中获取资料信息。系统传输的资料实现批量导入,批量修改,系统具备独立的工作空间和多态的运行方式, 参数库和实时数据提取库增加缓存机制。即使在参数库失去服务功能的情况下, SCADA服务器的基本功能仍能正常运行。

2.2 自动化系统传统功能的组建

SCADA系统被广泛地运用到电力行业的管理系统当中,其被应用的时间较长,技术也比较成熟,对电网运行的可靠性,调度效率的高水平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有的系统设备中SCADA系统是最早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其功能组成构建主要包括SCADA中的数据采集及处理、PDR服务器、事件顺序记录、事故报警处理、数据存储库管理、报表管理、趋势走向记录SOE、人机工作界面和打印输出等一系列功能。

2.3 自动化系统新功能的构建

为改进已有的系统功能,在原有的功能基础上主要是为加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分析功能。此项功能是建立SCADA基础最重要的使用软件,初期的系统功能中计算机应用软件没有电网分析功能。新增的功能包含服务组件有:状态估计、负荷预报、动态安全分析和静态运行分析。机组新功能的增加可以有效确保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稳定运行,为运行提供智能分析、决策的同时,为分析的结果提供有效控制手段,以增强整个电网安全运行的能力,为电网稳定经济的运行保驾护航。

3 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维护

虽然更新后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在很大程度上超越已有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但是由于新系统是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的,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会经常出现一些问题,所以必须对常见的问题进行维护分析。

3.1 电网组建硬件的运行维护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包括硬件和软件系统,其中硬件是电网的直观可见部分直接影响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同时对电力系统也起到巨大的影响。在电网运行过程中如果有一个硬件出现故障,那很快整个电网会受到直接影响,甚至可能会导致部分电网支路出现崩溃和瘫痪,可见硬件定时检查、维修和保养的重要性。

3.2 人机界面及库存表日常运行维护

由于庞大的电网调控中心系统组建复杂、分支较多,在运行中时常出现人机界面问题,但通过实际的运行观察总结出,大部分原因出于人为操作不当或错误操作。因此要对人员的操作规程进行明确规范,同时指派专人对站端信号进行定期检修保养,规范数据传输规程,提高自动化管理流程的规范性加强机房和调控中心机组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操作技术水平。

3.3 语音报警系统及WEB服务器的运行维护

在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语音报警系统十分重要,该系统能及时提醒操作人员,系统出现问题,为检修人员控制故障发展势态节约宝贵时间。WEB子系统是为领导部门服务A系统,它可以为上层领导专家分析事故原因提供电力生产实时工况、历史数据和分析结果。这是新系统优越的重要体现,是系统运行维护不可或缺的功能组件。

3.4 系统自测的运行维护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启动状态估计功能以检测系统的运行情况。而实际工作中该功能出现的问题较多,例如同一个检测点PQI匹配不和, 导致变压器分接头的辨识结果有较大的误差,原因是终端采集的数据不完整,很多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丢失,最终也决定了状态估计的不准确性,更严重的是检修人员根据所得状态估计的结果进行检修,从而降低了检修在保养的质量和要求,导致偏差累积,最终带来严重后果。对于上述情况我们要制订相应的对策指派专业技术人员对系统采集的数据进行人工抽查,对可疑数值进行核定分析,确保数据可靠,技术参数严谨、准确。

4 系统运行维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4.1 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目前,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已初步建立并运行,但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运行维护跟不上,系统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不能保证,影响了系统效率和系统功能的发挥。应根据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及时配置专业技术人员,全程跟踪、熟悉、学习和掌握系统有关的知识、技术,便于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工作。

4.2 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

调度自动化系统投入运行以后,由于缺乏运行和管理经验,没有及时制定各种民管理制度,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无制度可依。为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应及时学习和制定相应的各种管理制度。

4.3 重使用、轻管理

虽然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以后,存在重使用、轻管理现象。不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配置学习培训,出现问题后过分依赖厂家,影响系统的连续、安全、稳定运行,应及时纠正这种现象,实现使用和管理并重。

5 结束语

总之,调度自动化系统是一项较为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应在上级单位的统一管理和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真正的发挥系统的重要作用,使其适应将来电网发展形势的需要,又能满足电网系统的科学管理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电力调度;数据网;传输;特性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1.156

0 前言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信息技术水平逐渐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整个调动数据网的发展。因为电力调动数据在整个电力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所有我国相关部门非常重视电力调度数据网发展工作。同时,做好电力调度数据网可以有效的提高我国经济效益,促进电力行业快速发展,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站稳脚步。

1 电力调度数据网中数据传输模型和结构特征

电力调度数据主要由节点与链路这两部分组成,其中节点主要由互联网计算机或者是控制整个电力处理器组成,而链路是指两个节点互相联系的线路,一半在电力调度数据网传输时,都会以从高到低的形式进行传输[1]。在电力调度数据网传输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数据拥塞率的现象发生,在这个网络信息化的时代,网络信息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拥塞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这种现象在电力调度数据网传输过程中会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在电力调度数据网传输过程中还要注意电力调度的信息流向模拟,同时电力调度数据网的信息流向具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其在运行时常常会以网络分层的形式运行,如果不能按照指定要求操作还会直接影响电力调度数据网中其他的业务。另外,在信息流向模拟时,相关工作人员还会将其分成以下两种:垂直信息流模式、随机信息流模式。其中垂直信息流主要通过计算机系统调度核心层发出控制命令,并将这些传输命令转移到相对的厂站中,让相关工作人员都按照指定的要求进行工作;而随机信息流模式常常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将其中的特点体现出来,从而提高信息流向模拟的工作效率与质量。这种信息流向模拟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保证各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这对于电力行业来说也不例外[2]。电力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所传递的数据信息常常通过电力调度网进行传输,并选择一些选择性较大的随机信息流模式传输。

2 电力调度数据网的传输特性

电力调度数据网在传输过程中还会以结构的形式进行传输,同时还会对电力系统虚拟网络进行有效应的传输,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达到指定的调度网中的互联目标,从而保证电力系统在运行时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另外,在电力数据传输时,还会为其设置对应的IP地址与专用通道,提高数据传输工作安全性。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电力调度数据网传输水平逐渐提高,在电力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电力调度数据网常常会根据以下两种结构行使价进行传输:星形结构与网状结构。其中的星形结构主要将调度网中各个层次之间的节点进行调整,同时还要将原有的连接方式进行创新;而网状结构的与其的差距较小,所调整创新的内容也都一致[3]。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电力系统中拥有的数据量较大,这对这些数据处理时常常会因为外界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信息传输工作出现问题。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可以采用随机信息流的方式进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电力系统的中的拥塞率与节点数据问题。这种信息流方式与网状结构和星形相比可以更好的解决其中的问题,并使用科学、有效的处理方法将电力数据进行树立。

3 电力调度数据网的维护

电力在国家、社会的发展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重视对电力调度数据网的传输工作,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做好检修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们日常用电的安全性与稳定性[4]。另外,在对电力调度数据网维护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提高电力调度数据网传输技术,保证电力数据的准确性,减少一些恶意攻击现象发生;(2)将原有的电力调度数据网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创新,并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培训活动,从而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与专业知识技能,从根本上提高电力调度数据网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3)做好电力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力调度数据网在传输时的准确性与安全性,从而保证人们的正常用电的安全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在电力调度数据网传输时要具备先进、成熟的操作技术,并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管理。

通过对电力调度数据网传输工作的研究,可以得知电力调度数据网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技术,同时还具有非常现实的实际意义,而电力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做好电力调度数据网的传输工作可以有效的推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并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5]。

4 总结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电力系统在使用时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结合电力调度数据网的特点将其中的问题进行改变,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使用安全。本文对电力调度数据网传输的特性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文中还存在着一定不足,希望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电力调度数据网传输的特性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周静,吕天光,陈希,殷树刚.省级电力调度数据网带宽分析与容量规划研究[J].电网技术,2012(05):173-177.

[2]李高望,鞠文云,段献忠,石东源.电力调度数据网传输特性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22):141-148+7.

[3]李芹,卢长燕,霍雪松,胡婷,何晓阳,黄鑫.电力调度数据网测试模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01):187-193+212.

第3篇

【关键词】 信息安全 技术督查

信息安全技术督查的主要目的是监督、检查、督促信息安全技术要求和保障措施落实,健全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全面提高信息安全防护水平,实现对信息安全的可控、能控、在控,实现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

信息安全技术督查的主要任务是督促执行国家与公司信息安全政策与策略,不断完善有关技术标准与规程、规范,并通过对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各阶段督查对象安全性的监督、检查、跟踪、分析,确保网络与信息系统各项措施的落实,持续提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信息安全技术督查的目标是以保障信息系统安全运行为中心,以标准规程与规范为依据,以定期、定点的技术检查、过程跟踪、指标监测、评价与分析等为工作手段,确保公司安全策略与措施的落实,把信息安全督查队伍建设成技术与管理水平达到国网信息安全标准的,能够带动信息安全水平的,完整、完善的督查队伍。

日常督查工作主要以月报的形式开展。月报主要包括本月重要工作情况和督查指标参数。月报督查指标参数包括:本地网络系统运行率、服务器安全故障宕机率、安全存储介质应用覆盖率、使用弱口令主机率、病毒率排名等关于信息安全的指标参数,还包括各单位每月的缺陷统计和解决情况。每月最后一个工作日前各单位信息安全员把本单位信息安全月报如实填报后报送给信息调度中心,由信息调度中心整体分析、汇总,并与每月把分析结果汇报给科信部。另外信息调度中心每月对各单位上报的月报进行打分并记入年度评分表中。

通过日常督查的开展,不仅了解了各单位日常内容的具体情况,还不断提升了各单位信息安全工作的水平,为信息安全的整体水平做出了推进作用。

专项督查工作主要以现场检查的方式开展。每次现场检查前拟定检查计划、检查内容、检查手段、检查日程,网上提前10天通知被检查单位。并把检查内容提前发放给各基层单位,要求自查、自改、自评分。自查结束后进行现场检查,并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情况通报形式发送给具体单位。

各单位根据问题情况进行整改,并制定整改措施和整改完成时间反馈信息调度中心,信息调度中心针对此问题进行复查工作。复查时如发现此问题整改不利,受检单位进行再次整改,再次整改后信息调度中心进行复查发现此问题依旧整改不利对此问题上报科信部,科信部按情况对此问题给予告警。

通过SG186工程实施后,信息化建设已贯穿于电力企业生产、运行、营销等各个环节,各个庞大的信息系统如营销系统、ERP系统、生产系统支撑着电力企业的运作,管理电力企业的核心数据。

为了有效保障系统的信息安全,避免发生破坏性的安全事件,应建立专业的信息安全实验室。实验室主要以信息安全评估、系统测评为主,结合科研项目和自身研发实力,对前沿的信息安全技术进行跟踪和应用,为信息化建设做好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持。

实验室还提供“技术支撑”功能和“技术研究”功能,其中技术支撑功能包括对危险点提供预警、对出现事故追查原因追溯来源分析过程总结教训。技术研究功能包括研究前沿重点课题,如蜜罐技术、网络攻防、加密解密、渗透测试、代码审计等。

信息安全是一门知识更新快、技术水准高的学科,单靠小范围人群的钻研和努力很难达到一个高水平,只有不断向专长人员和专业公司合作与学习,才能更好的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为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做出更好保障。

参 考 文 献

第4篇

【关键词】一流县供电企业;组织机构;安全管理;项目管理;科技创新

一、有序推进同业对标创一流工作

(一)建立同业对标创一流组织机构

重视同业对标创一流工作的组织建设,从柔性组织机构和行政组织机构两个方面建立健全同业对标创一流组织机构,分层落实同业对标创一流工作责任,为同业对标创一流的稳步推进提供了组织保证。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专业组齐心抓,归口部门组织实施和检查考核,相关部门贯彻落实的良好局面,构筑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同业对标创一流工作组织体系。

(二)建立同业对标创一流常态管理机制

同业对标创一流归口部门每月在司务会上汇报上月同业对标创一流工作开展情况,布置月度同业对标创一流重点工作,各部门积极组织实施,初步建立了同业对标创一流常态管理机制。

(三)开展同业对标指标定期分析

确定同业对标指标体系各项指标的年度目标,并分解到季度、月度跟踪考核,落实指标责任部门,对每一项指标均确定1名具体责任人。定期分析同业对标指标完成情况,查找指标偏差原因,提出提升指标的管控措施,指标管理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加强。

(四)深入总结专业管理典型经验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的最佳实践库信息,各专业积极组织学习行业内对口专业最佳实践,不断优化专业管理流程,改进各专业工作。成立专业典型经验提炼项目组,积极组织各专业部门深入、客观地总结典型经验,充分挖掘专业管理流程的优点,提炼专业管理最佳实践。安全、线损、供电可靠性、电压无功和优质服务5项专业管理经验入选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县供电企业最佳实践库。

二、积极推进机制、管理和科技创新

创新是企业管理的灵魂,公司积极推进以用人为核心的机制创新,以标准化、同业对标为核心的管理创新,以信息化建设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为企业持续提升管理水平增添了活力。

推进机制创新。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全面完成了用工制度、分配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进一步优化组织机构,公开竞聘部分机关管理岗位,推行主任师和安全助理制度,打破全民、集体职工的身份界限,实行绩效考核、薪点工资制,建立了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上岗靠竞争、收入凭贡献、职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岗位动态管理”的企业核心用人机制。

推进科技创新。所有管理岗位和各班组全部配备了微机,MIS系统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各项信息实现了充分共享,实时在线。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信息管理系统、输电GIS管理系统、配电GIS管理系统均通过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实用化验收。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全部完成综自改造,实现了无人值班。推进变电运行集控系统建设,增添变集控所的投入使用,实现了传统变电运行管理模式到集控模式的转变。

三、持续提升各专业管理水平

(一)落实安全责任,持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落实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逐级签订业绩考核责任书,做到“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建立中级管理人员与班组挂钩联系制度,开展党员干部“五带”活动(带安全、带思想、带作风、带技能、带业绩),领导干部深入现场、深入班组,研究解决现场安全生产存在的具体问题,在安全工作中起表率作用。各部门领导、安全员、班组长也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敢抓敢管,勇于负责,促进了安全责任的落实。

(二)科学规划电网,持续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科学合理规划电网,积极争取资金,加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又好又快建设永安电网,较好地满足了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电能的需求。

科学规划电网。随着永安经济的不断发展,实施“南商北工”的发展战略,公司以电网规划为龙头,坚持电网规划建设适度超前的原则,滚动修编完成永安电网主干网架、地区配网规划和建设计划,同时做到电网调度、配网自动化等二次系统与一次系统协调发展。加强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将电力规划统一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之中。

加强项目管理。做好项目建设的前瞻性,建立提前三年前期项目可研工作常态机制。加强与政府、林权单位的沟通协调,取得其支持,以保障建设项目用地。

(三)深化两全管理,持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树立“理好财、管好家”的经营理念,推行精细管理,严格控制成本,拓展电力市场,确保电费回收,经营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深化全面计划、全面预算管理,引入“两全”管理系统,将企业的资金流、物资流和信息流有机结合,提高预算管理的效能。进一步规范供电营业区域,充分运用销售电价杠杆,引导燃煤自备电厂少发、停发或停建工作,杜绝非法经营供电业务行为。

(四)加强技术监督,持续提升生产管理水平。

加强技术监督,强化专业指标管理,深入开展规范化建设,持续提升生产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各级技术监督领导小组和工作网,定期召开技术监督网工作会议,研究解决技术监督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待遇,努力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实施设备主人问责制,实行重点跟踪设备管理,及时准确掌握设备健康状况,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以此编制设备技改、大修滚动规划。认真落实各项防止主设备事故措施,修订完善现场运行规程、检修规程,有效预防和控制输变电设备事故的发生。

第5篇

关键词:电力配网;调度管理;技术分析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电力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有限的资源并不能完全满足居民的要求,甚至在某些地区还会出现断电问题,为了防止此类用电问题的出现,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采取相关措施来管理调度电力资源,一旦调度不合理,不仅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也会对电网本身造成影响。因此,加强电力配网调度管理工作对于我国具有重要意义。

1 进行电力配网调度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近年来,我国的电力系统经过逐渐改造后,机械自动化程度大幅度提高,由于起着指挥作用,电力配网调度工作的正常开展直接影响着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进行电力配网调度管理工作过程中需本着“分级管理、统一调度”的原则,采取有效手段来进行协调与指挥,保证电力系统的平稳。

2 我国电力配网调度管理实践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电力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与电力配网调度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密不可分,但我国目前在电力配网调度管理工作的实施开展上存在着诸多不健全的地方,细节问题关注不到位,没有达到规定标准,出现问题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影响了电力配网调度工作的工作进程,延误时间,出现操作问题,对电力传输和电网事业造成很大影响,造成企业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除此之外,我国在电力配网调度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重视管理忽视技术的问题,电力配网调度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技术,综合素质不高,制约了电力配网调度管理及其技术的发展。

3 电力配网调度管理工作的主要实践内容

3.1 电力配网调度关于设备的操作

电力配网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常常会需要进行倒闸操作,进行倒闸操作的过程中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下达操作命令,下级的工作人员只有接收到命令后才可根据命令来进行工作。同时,调度工作人员在进行操作时要填写操作票来保证倒闸的准确性,并且,倒闸要经过部门审核才可进行,还要将操作日志记录下来,倒闸过程中还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电力配网系统的电压、防雷、继电保护等,如果在操作过程中有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除了倒闸操作,其他操作也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同时要避免重复操作现象的出现。

3.2 电力配网调度关于并网的操作

并网操作在电力配网调度管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并网操作包括变电站、发电厂等的管辖,要进行统一调度,如果并网数量是两个或高于两个,就必须严格依照电网系统的互联网机构来实施调度工作,并且在操作的同时要将最高的调度机构确定出来,由最高调度机构来实施并网的统一分级管理与调度,同时,要理清个调度机构之间的关系,不能逆级调度。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不仅仅是各个机构的调度要统一,技术装备与管理装备的调度也要统一起来。

3.3 电力配网调度关于故障的操作

电力配网系统常常会发生故障问题,一旦故障发生,对电力配网调度管理会产生一定影响,降低其运行效率,因素故障的调度管理也是电力配网调度管理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进行故障管理时,首先要规范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按规定填写操作票,处理故障时,要全程对抢修进行监督与管理,以免影响配网系统的正常运行,除此之外,在进行故障调度时,要综合考虑调度的目的以及操作要求,这样会更有利于故障调度的正常可靠的运行。

4 电力配网调度管理的技术要求分析

4.1 电力配网调度设备技术分析

电力配网的调度管理也包括设备的运行调度,因为设备的工作状态对于整个电力配网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影响,所以对于设备的调度也应当予以重视,在进行设备调度时,要注意按规定进行操作,务必满足要求。通常情况下,如果没有得到相关人员的命令,其他人员不得擅自对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调度,如果接到了调度指令,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在规定允许情况下,进行报告后方可进行调度工作,其余的工作人员也必须得到相应的许可后才可以调度设备。

4.2 电力配网调度命令执行技术分析

在进行电力配网调度管理时,相应的工作人员起到重要的指挥作用,保证电力配网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故障的操作处理,但是他们在进行此类调度工作的指挥时具有一定的工作权限,如果操作过程出现事故,就会对整个电力配网系统造成很重大的影响,因此,工作过程要严格按照规范来进行。首先,在接到命令以后,要确定命令的准确性,确认无误后方可按命令进行操作,并且要将命令内容和操作内容详细记录下来,为以后的工作和检查提供依据。另外,如果在核对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反映给相应的值班工作人员,由该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操作是否继续或者是其他需要修改的地方,如果值班人员重复发出该命令,工作人员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于会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或者会对电网系统的安全造成影响的命令可以采取拒绝执行的方式,同时,要将拒绝执行调度的理由和建议加以上报,由上级领导作出正确决定,及时解决问题。

4.3 电力配网调度工作人员技术分析

电力配网调度管理工作进行的好坏,除了设备等问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也直接影响着电力配网的质量,因此在调度管理过程中,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也要有严格的要求。首先,电力配网调度的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技术水平,并且对待调度管理工作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认真负责,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按时值日,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对于正在任职的工作人员,要进行按时的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的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提高,直到满足技术要求为止,只有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在故障发生时,才能够及时找出问题,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以免造成更大的事故。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进行定期的交流,分享工作经验,共同提高技术水平,这种交流会不仅可以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也可以从整体上提高整个电力配网调度管理系统的工作质量。

5 结束语

通过分析与总结,不难发现电力配网调度管理工作水平的好坏对于整个电力配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直接影响,也间接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必须要重视起来。在电力配网调度管理工作过程中,受多方因素影响,常常会有很多突发状况的发生,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及时做出准确的判断,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在增强社会好感度的同时,也能够推进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还要注重调度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立完善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在约束和规范工作人员行为的同时要善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并且要不断培养企业的探索精神,不断开发新技术,提高设备机械自动化水平,不断完善管理方案,推进电力配网调度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杰,杨慎涛.论电力配网调度管理实践及其技术[J].低碳世界,2013(4).

[2]王江永.电力配网调度管理实践及其技术探讨[J].企业文化(中旬刊),2013(12).

第6篇

关键词:4G/5G;无线通信;协议栈;课程改革

1前言

近年来,4G/5G通信技术成为了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各个国家都在紧密部署4G/5G的无线网络,以提供更稳定,更高效的用户体验。在人才市场上,各大通信企业如华为、中兴、爱立信等均对熟练掌握4G/5G技术的大学毕业生伸出橄榄枝,且待遇丰厚。4G/5G技术从技术特点上大致可以分为物理层技术和协议栈技术。物理层技术包括《通信原理》课程所学的各项技术,如编码,调制等。协议栈技术包括资源调度、移动管理、数据加密等技术。长期以来,我国各大高校均开设了《通信原理》、《无线通信》等,涵盖了物理层技术的课程,培养了大批具有物理层知识技能的毕业生。然而,上述的通信课程对协议栈的知识涉及较少,因此在学生的协议栈技术知识培养方面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本文结合笔者以往的工作经历和所掌握的4G/5G协议栈知识,针对目前国内外通信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本科课程中《无线通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以弥补当前本科毕业生面临的技术短板,扩充学生的就业广度。

2教学改革内容

2.1课程目标

4G/5G无线通信技术内容多、覆盖广、技术难度大。传统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主要关注某一方面,如物理层技术和算法,而对通信系统的整体架构和协议栈等技术涵盖较少,因此学生在课程学习后仍然缺乏对通信系统的整体理解和对协议栈知识的掌握。其次,传统的《通信原理》等专业基础课在教学方法上主要以概念介绍与公式推导为主,数学性较强,而逻辑化解释不够,导致学生缺乏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因此,该课程的目标主要有两方面:(1)培养学生通信技术的整体架构知识和协议栈知识。通过在《无线通信》课程中添加通信架构知识和协议栈知识,帮助学生对无线通信系统和技术更加全面的理解。(2)提高学生对通信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方法和能力。通过调整《无线通信》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授学生学习通信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提高通信知识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带领学生迈向通信领域的大门。

2.2课程内容

对传统的《无线通信》课程内容进行全面调整,添加通信系统概述和协议栈知识。具体来说,遵循3GPP协议中关于系统架构和协议栈的相关文件,添加了如下内容:(1)4G/5G通信系统架构和典型业务流程。(2)MAC层技术,包括复用/解复用、传输模块调度策略、逻辑信道优先级策略、混合重传策略等。(3)RLC层技术,包括连接控制、分段/重组、错误纠正等。(4)PDCP层技术,包括安全、数据和信令的加密/解密和完整性保护、数据包头的压缩与解压缩等。(5)RRC层技术,包括无线资源调度策略、无线承载管理、信令连接管理等。(6)NAS层技术,包括移动管理、接入控制,回话管理等。

2.3教学方法

4G/5G无线通信领域产业链较长,包括下游基带芯片设计、中游终端设备集成和网络设备制造,以及上游网络规划。其次,通信技术更新演进速度快、应用场景多,单纯的理论学习难以满足日益迅速的技术更新和市场变化。因此,该课程在强调专业知识培养的同时,还应该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社会对通信人才的需求。由于针对协议栈的教学方法没有现成经验可遵循,笔者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设计了一套教学思路,具体包括:(1)结合3GPP协议对4G/5G通信架构和协议栈知识进行课堂讲授。(2)结合通信企业白皮书以及世界顶级专业技术期刊如IEEECommunicationMagazine就4G/5G前沿技术和典型的应用场景进行课堂分析。(3)结合通信行业资讯网站如EETimes就行业动态和学生进行课堂分享。(4)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5)就讲授的知识和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两周一次的课堂讨论会。讨论会先由学生进行问题的展示,然后大家进行讨论,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

2.4考核方式

传统的试卷形式的考核方式旨在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主要适合基础理论课程如数学或者专业基础课程如信号与系统。本课程属于应用型课程,知识覆盖广、涉及行业多,传统的考核方式难以达到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要求。因此,该课程的考核采取了评估学生提交的三类报告:(1)4G/5G新技术论文评论,(2)4G/5G科技新闻评论,(3)结合4G/5G的应用场景对协议栈中典型信令流程进行分析。报告(1)旨在帮助学生紧跟最前沿的技术,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总结归纳能力。报告(2)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结构。报告(3)用于考核学生对通信系统和协议栈的学习效果。

2.5教学效果

通过对湖北大学2013级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两个专业总计20名同学按照上述设计的《无线通信》课程进行教学,发现了同学们在以往通信知识学习方面存在片面性,并且及时的进行了协议栈知识的补充。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无线通信》课程的学习,对通信系统和典型信令流程有了深入的理解,对通信知识有了更加宏观和全面的掌握。

3结束语

本文对《无线通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路。通过添加通信系统知识和协议栈知识,扩充了同学们的知识面。通过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验证明,该教学改革对电子信息类本科生有着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钱大昕.浅析5G无线通信技术发展及其相关应用[J].科技展望,2016,(10).

第7篇

关键词:信息化;水利工程;问题;对策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informatiz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and form scientific water management, therefore,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informatization mechanism, speeding up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process, enabling a more efficient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water conservanc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informatization,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informatiz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informatization; hydraulic engineering;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进步,网络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工作和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这为人类进行发明创造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中国水利信息产业是中国水利产业的基础,因此,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水利信息化系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国际经济的交流,推动中国水利走向信息化、科技化,从而为人类提供便捷准确的水利信息服务,这是实现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宗旨和核心。

1河南省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

河南省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进入21世纪以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下大力开展信息系统建设,全省水利信息化快速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信息自动采集能力显著提升,工程监控系统进展顺利。建成水情分中心、旱情分中心和重要防洪工程远程监控系统,实现雨、水情自动采集,基本完成了闸门监控系统和大坝安全监控系统的建设;防汛抗旱骨干网基本建成,网络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全省水利系统网络基本实现了互联互通,构建了防汛抗旱与水利信息通信传输平台,开通远程异地视频会商业务、防汛专网电话;系统应用不断深入。河南省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一期工程主要解决了防汛抗旱综合信息的存储、、检索,为防汛抗旱调度决策提供强力信息支撑,显著提升了我省防汛抗旱应急管理水平,开发完成水库管理信息系统、水利移民管理信息系统,水利基本建设、农村水利、水土保持信息化等应用系统均取得了一定成果;水利电子政务建设逐步深化,业务协同和网站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建成省水利厅协同办公系统平台,进一步规范了工作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门户网站的信息质量,宣传影响力不断扩大。

2水利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河南省水利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1)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亟待提高。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其在防汛抗旱等领域的应用所带来的显著效益,让水利部门的大部分领导和职工对信息化建设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但部分地区,仍有部分领导对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即便单位安装了信息化的设备,有的处于闲置状态有的已损坏无法使用,不能够发挥正常的效益,从而导致统一指挥的建设机制或者统一的规划和明确的发展目标无法形成。

(2)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依旧薄弱。受各种因素的限制,我省的水利信息化建设跟沿海发达省份相比,基础设施依旧很薄弱。这主要表现为:信息自动采集系统密度低,仅能对大型水利工程、部分中型水利工程、中央和省级报汛站进行雨水情自动采集,不能满足我省防汛抗旱应急管理的需要;防汛抗旱网络基础设施尚未全部覆盖到县区,制约了防汛抗旱各类信息的传输效率;工情采集刚刚起步,工程远程视频监视站点数量也十分有限。

(3)水利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不高。水利信息化建设是一场技术革命,它与信息技术紧密相连。然而我省在水利信息化建设中存在一些弊端,比如低水平建设、重复建设,技术开发应用水平不高,导致在实践中一些产品不能够成功应用,或者已建成的系统兼容性差。具体表现为:水利数据中心尚未建立,数据资源数字化程度低,保存分散,数据利用率低、共享能力弱;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还处于初期阶段,防汛抗旱各部门还是通过传统纸质文件交换,效率低下,随着防汛抗旱应急管理水平的提高,原有系统已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亟需对系统的信息资源进行梳理和优化整合,并充分应用新技术对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提升,提高对防汛抗旱的支持力度。

(4)缺乏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专业人才。从目前水利信息化建设发展水平看,我省水利信息化建设人才力量较为薄弱。主要是因为:①在庞大复杂、技术含量高的水利系统中,各个环节都不能缺少一批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掌握现代水利知识;②信息技术的支持对水利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要,由于水利技术复杂,这部分技术人员短时期内难以掌握这些技术,这就导致缺乏既精通信息技术又懂得水利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5)水利信息化建设经费不足。水利信息化建设工程庞大,大量的资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在我国,省级以下水利部门的信息建设经费一般都不设有专门的资金渠道。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投融资渠道比较单一,专项经费是建设基金的主要来源,这成了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而经费不足也是导致水利信息化发展水平落后,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薄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3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举措

3.1加强信息化专业队伍建设

水利部门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视是实现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因此要加强宣传工作,提高水利部门领导及职工对水利信息化的认识。水利信息化建设领域是一个范围宽泛、科技含量高、智力密集的领域,对人才的实践经验要求高。首先应加强对现有技术人员的培训,他们已经具备了水利专业的知识但缺乏信息系统方面的知识,所以要重点加强在信息系统方面的培训;再者应积极引进优秀人才,要建立信息化网站,要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及调度支护中心,更需要专业化信息技术人才,做到转变用人机制,结合水利部门的自身条件,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投身水利信息化建设。

3.2加快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加大对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水利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其科技含量高,需要强大的资金保障。研究制定加快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投融资政策,开辟广泛的投融资渠道,全方位、多渠道地融资,加大对水利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以确保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资金需要以及已建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2)加快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信息采集、通信设施、水利信息网络、水利数据中心、洪水预报调度系统、异地会商视频会议系统和水利综合管理系统等,是水利业务应用的支撑平台,是水利信息资源共享与利用的基础。加快全面完善的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实现对各种水利信息资源快捷、有效、全面地开发利用和管理以及实现水利信息资源的共享。

3.3深化信息化保障体系建设

(1)强化水利信息化技术支撑。水利行业是一个信息庞大且密集的行业,水利部门一方面要向国家及相关行业提供大量的汛情旱情信息、水量水质信息、水环境信息和水工程信息等水利信息,另一方面也需要相关行业的信息支持。信息技术的引入与应用对水利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共享的方式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水利行业面临着全面技术升级的大好机遇。水利政务、防汛抗旱减灾、水资源监控调度、水环境综合治理等等都迫切需要采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和3S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进行改造,因此,要加强科研攻关,研发新技术、新设备,为水利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加强水利信息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水利信息化标准不仅包括信息技术的标准,还包括应用支撑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管理标准等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利相关业务标准。在国家和水利部颁布的信息化标准规范基础上,应做好水利信息化的标准编制工作,特别是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基础设施建设涉及的数据规范、工程代码,暂不能制定规范的确定统一建设方式,避免出现新的共享困难问题。只有统一标准,才能达到最终的资源共享,推动水利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统一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可以有效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开发建设,降低开发费用,为信息化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3)加强信息化安全建设。信息化安全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信息安全建设不仅要注重系统、设备、网络的安全,更要注重信息的安全和信息的保密。完善水利信息网安全体系设施建设,加强安全监控,提高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速度和水平。建设全省水利和防汛抗旱信息容灾备份系统,建立水利信息安全保障和恢复应急工作机制,提高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组织指挥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建立信息化系统运行、维护保障体系,将运行维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在推进水利信息化的过程中,要及时对水利信息化工作成效进行总结,加强水利信息化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水利信息化工作环境,促进水利信息化健康有序发展。

4水利信息化发展趋势

经过长期建设和发展,水利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正向着三维立体、多元化、安全性和共享的方向发展。

4.1 立体三维技术

立体三维技术在水利建设中的应用,能够更加准确地监测洪水的发生情况,及时地做好调度任务,更加直观地监测到洪涝的具体发生区域和面积的大小。尤其是GIS空间分析功能技术的发展,使网络软件技术更加成熟,能够监测评估洪水的发生过程和趋向,定位防洪方案的决策和实施步骤,对防洪调度来讲起着更加准确而有效的作用,使防洪调度工作变得更加科学合理高速有效。

4.2 多元化

随着当今网络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向水利建设工程的不断渗透,水利信息的整理、入库和定位实施方式都发生了不小的改变。微电子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3S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将为水资源监测评估、水环境保护监督、水利信息的政务机制、防汛减灾的预测、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大中型灌区的综合开发等提供多元化的可靠信息。例如GIS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地表的观测信息更加及时而准确。

4.3 安全性

安全性不高的网络环境将会导致安全性问题的出现,如网络负责人对内部网络和系统没有设定限制访问权和控制权,会尝尝遭到黑客的攻击,造成重要信息的泄露以及参数被修改等安全威胁,严重影响网络安全。

4.4 资源共享性

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一大重要特征就是网络的共享性和多次利用性。在国际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水利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便捷,会将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为现实。坚持公网专网结合的原则,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国家信息公共基础设施提供的数据资源,从而使水利信息专网变得更加完善,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水利信息的共享度,为水利行业的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保障。

5 结束语

水利工程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洪涝灾害以及水污染等水资源问题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得日益突出和加剧,甚至已经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的顺利发展。加速完善信息化工程建设则是当务之急,水利现代化建设,主要加快水利信息化的构建进程,把水利科技化作为重要的战略实施步骤,从而提高信息采集的准确度和灵活性,为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资源的共享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牟江荣.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研究[J].致富时代,2011,(3).

第8篇

关键词:气象预报 防汛抗洪 对策

2016年进入汛期以来,截至7月份全国出现了17轮大范围的强降雨天气,全国平均降雨量比1998年还多7.6%;除了海河流域以外,长江、珠江、淮河、松花江、辽河等流域的降水量相比往年都增加了12-30%。截至2016年7月中旬,全国有28个省(区)遭遇了洪水灾害,农作物受灾进6000公顷、受灾人口近610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500亿元,可以说洪灾给我们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如何最大限度降低洪灾的危害呢?除了要提升防灾理念,树立科学治水思想,把治水同环境治理结合起来,还要科学调度、充分发挥大中型水力设施的作用。此外,者认为还要充分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设施,通过气象预报、水文监测等来科学预测雨情水情,提高防汛抗洪救灾效益。那么,气象服务对防汛抗洪有什么意义呢?如何应用?本文将结合工作和学习实践进行探讨。

1.气象预报在防汛抗洪工作中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气象学与水利工作的结合更加紧密。现代水利工作更加注重对气象学的研究,尤其在汛期前都会根据气象预报情况落实河床堤坝加固、河道水库整修等防汛措施和方案,提前做好当年的防汛抗洪工作。从这个层面来说,气象预报能为防汛抗洪准备工作提供方向性的、宏观性指导意见。

在汛期来临时,气象预报又能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流域和河道提供一段时间内的降雨量情况,分析降水规律和后期的水情,进而提供防汛气象预报预警,为蓄洪、分洪等措施的采取提供依据。

当然,气象预报的精确性要求是非常高的,如果出现误差将会误导防汛抗洪工作,带来更大损失。例如对暴雨中心位置预测错误,可能导致防汛工作重心偏离,增加暴雨中心区的洪水险情和人民损失。可见,气象预报对防汛抗洪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其作用难以替代,防汛抗洪工作者应高度重视气象预报的作用。

2.防汛抗洪工作中气象预报的应用

2.1及时播报天气变化情况

气象监测机构能针对降雨量数据、气象雷达信息和气象观测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得出较为准确的气象信息进行播报,帮助防汛抗洪机构更好地开展汛情实时监测、防汛措施制定等。气象监测机构能通过8小时天气图、雷达回波图、卫星云图等,系统掌握不同时段的降水情况,尤其是能对未来的降水情况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对未来的降水情况进行预测,就能计算分析某区域未来某时段内的降水强度、降水面积等数据,为防汛抗洪工作方案、防洪措施等的提前制定提供有力参考。 2.2补充和修正已播报的气象信息

气象预报无法做到100%准确,就在于天气复杂多变、随时都会发生变化。气象监测机构天气信息后,天气状况也有可能突然发生变化。为此,气象监测部门会对天气状况进行实施监测和跟踪,对已经播报的气象信息变化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及时把天气变化信息传达给相关部门。在防汛抗洪工作中,气象部门和防汛部门之间一般都联系紧密,会把天气变化情况、降水转移情况等及时告知防汛部门,为防汛部门防汛抗灾争取时间,对原有的防汛抗洪计划进行及时调整。

2.3为防汛调度提供正确决策依据

防汛抗洪工作贯穿于防汛部门的每一年的工作中,因为我国部分地区几乎每年都有洪水;每年的洪水情况又会有不同的特征,需要防汛部门及早作出决策,对当年的防汛抗洪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而防汛部门正确决策的重要依据就是气象预报,通过气象部门的预报信息,对洪水调度、分洪蓄洪、水库维修、河道清理等工作进行具体安排。降雨降水量的预测的及其变化情况,直接决定了决策的准确性,事关防汛调度工作的有效性。例如,在防汛抗洪工作即将全面展开的临界点,对区域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和降水情况的气象预报直接决定了防汛抗洪工作的成败,稍有误差将有可能导致严重损失。可见,防汛部门在作相关决策时,应及时从气象部门获取天气预报信息,全面分析相关气象资料,对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可变性等因素进行研判,在此基础上迅速作出决断。

3.充分发挥防汛抗洪工作中气象预报作用的对策

3.1强化气象法规宣传,规范气象工作

积极开展《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信息工作意见》等法律法规的宣传,通过气象日、防灾减灾日、法律宣传日等契机强化气象法规的宣传,让社会各界人士增加对气象法规的认识与了解,增强人们对洪灾的防范意识,意识到防汛抗洪的重要性,同时推进气象信息资源合理配置和资源共享,促进气象信息资源高效利用。气象法规不仅要求气象部门要及时准确气象预报,为洪水等自然灾害的防范提供决策信息,同时也要求气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要遵守法律法规,切实履行好气象预报职责,在防汛抗洪等工作中及时、准确提供气象信息,做好气象服务。

3.2加强防汛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协作

防汛部门应与气象部门、水利水文部门通力协作、紧密联系,对水情、洪清进行共同研究分析,找出其中规律。在防汛前期制作相关防汛计划和方案时,应虚心听取和采纳气象部门、水利水文部门的意见建议;在防汛工作开展后,防汛指挥部应定期组织气象专家、水文专家等研讨天气与水情,为防汛决策提供依据;地方水利、水文部门也要积极与气象部门会商,为地区的防汛抗洪提供科学的技术保障。

只有实现水文科学与气象科学的结合,切实加强相关部门在防汛抗洪工作中的协作,才能确保水文情报、气象情报的共享和交流,通过多个部门对洪水规律的总结与认识,更好地推动后期防汛抗洪天气预报工作。例如,总结出地区、流域降水量与洪水大小的关系,洪水时段分布规律,洪水大小与洪灾的关系等等。

3.3重视气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气象服务工作质量

气象部门应重视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严格按照事业单位人才招聘和录用原则,吸收引进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大气探测等专业的优秀人才,避免过多的其他专业人员占用岗位。当然,如果各地气象部门现有的人才体系中气象专业人才培养潜力较大,那可以通过强化教育和培训的方式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对于重要的专业技术职务,应坚持公开和公正原则实施竞聘制度,保证气象部门人才队伍的专业性和卓越性。

气象人才队伍的建立,才能确保气象服务工作质量的提升。在防汛抗洪工作中,需要气象部门提供高预报准确率和优秀的气象服务能力,强化内部测报、通讯、资料、科研、管理等各方面的协调,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防汛抗洪部门联动机制,强化对天气和降水变化的实时监测,为防汛抗洪工作的成功提供信息保障。

3.4依靠现代化设备,完善天气实况、预报及灾情信息传递网

防汛抗洪工作中,气象预报信息的获取和传递效率非常重要,为此应广泛应用现代化设备,例如各类数值预报产品、气象卫星云图传真产品、天气雷达资料、地面自动气象站、闪电定位系统、GPS/MET、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等。通过现代化设备的综合使用,为天气跟踪和准确预报提供第一手实况监测资料,提高气象预报信息的传递效率和准确性,为暴雨等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预警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如果没有先进的气象设备,要提供及时可靠、各种传输手段兼顾的防汛气象信息是不太可能的。

各地区的气象部门,在汛期来临时不仅要健全或增加发报站、台站,对降水资料及时拍发,而且还要和广播部门建立合作关系,通过电视、电台播报气象预警信息,同时建立互联网平台、手机平台的气象信息网,提供防汛抗洪期间气象预报的效率与能力。

3.5推进防汛抗洪气象服务体系建设

首先,建立健全气象服务体系的制度。建立起方法有效、决策科学、措施有力的气象防汛抗洪预案和实施程序,健全管理机构,明确各岗位职责,避免推卸责任、无法落实落实等现象的出现。

其次,加强对气象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实施管理。在对各年防汛抗洪项目的管理中,要注重硬件建设和软件开发的协调性,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更要加强软件建设,例如加强灾害性天气预警系统建设,不断提高对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的能力与水平。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要实行项目负责制,并加强跟踪管理。

4.结语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防汛抗灾工作正不断向着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气象水文预报作为防汛工作的命脉,其重要性十分显著。若建立完善的防汛指挥系统,就需要强化气象预报体系的建设力度,为科学的防汛调度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高久,陆兵.简述气象预报系统在防汛指挥中的应用[J].科技创业家,2012(14).

[2]钟成文,梁颖.气象预报在防汛工作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2(12).

第9篇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培训中心紧紧围绕我局总体工作部署,以公司2016年普考、竞赛和调考活动为契机,培养“现场实用型,急需型,创新型”人才思想为指导,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各专业总体技术水平,打造一支思想过硬、技术精湛的职工队伍。

年初,按照公司今年的培训工作要点部署,下发了全局培训工作要点,专业培训班计划。截止六月底,全员培训率达 51.76 %,办班 228次,培训量22441人.天。培训教育经费投入127.5万元,经费投入率 30.7 %。

一、2016年1-6月份主要培训工作

(一)精心组织、群策群力,全力以赴备战公司2016年普考、竞赛和调考工作。

1、为迎接公司2016 年普考、竞赛和调考活动,进一步提升我局相关专业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培养造就一支素质优良、业务精湛、适应现代电网运营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2016年普考、竞赛和调考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和书记亲自挂帅,分管局领导为主要成员,下设办公室负责普考、竞赛和调考的日常工作。普考、竞赛工作在公司层面和局层面分别组织实施,两个层面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协同配合,普考、竞赛和调考培训工作涉及专业全员覆盖,重点突出。

普考竞赛专业分别为:输电线路高压带电检修、配电带电检修、高压试验、油务化验、继电保护、业扩报装、电能计量现场校验、调度运行、调度自动化和通信传输十个专业。根据普考竞赛要求和专业情况制定了我局详细的培训方案。先后数次召开会议具体布置落实参考单位培训方案,确定参考人员名单。征集了各参考单位的培训需求与建议。普考工作首次将四个分局涉及专业的人员一并纳入考试范围,给普考工作增加了难度。培训中心总体管理控制,对各专业普考人员分别进行了一摸、二摸阶段性培训测试,通过测试成绩比较分析,提出下一阶段培训的目标与方向。十一个参考单位自主协调组织集训,充分调动了各参考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目前,各参考单位普考集训工作全面展开。期间各参考单位有计划的安排各专业教练进行讲解和指导。培训中心及时督导,对各参考单位集训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包括集训地点的选定、费用标准的确定、结算的流程等等)逐一解决。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与公司人资部多次沟通,请教普考各专业细节问题,给各专业参考人员明确方向,与此同时,对各专业外派工作逐步推开。培训中心统管,各专工分别定向联系,做好普考结束后下一阶段抽考竞赛的衔接工作,把我局普考工作的重视程度渗透到每一位参考员工的思想中。使此项工作实现了主线明晰,阶段管控,分层组织、协调,克服了工作主线长,容易懈怠的弊端。

2、积极准备,多措并举,计量专业、输电带电专业竞赛成绩显著。

接到输电线路高压带电检修、电能计量现场校验专业竞赛通知后,局领导、培训中心、计量中心、输电处相关人员全身心的投入到公司技能竞赛中,选拔参加自治区技能竞赛选手,精心组织,专业处室密切配合,按照自治区专业竞赛的内容和规则要求组织训练工作。在短短一个月训练时间里,各级领导、工作人员倾注了大量的智慧和心血,在两个专业的比赛中,计量专业取得了个人第三名、第四名、十五名,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输电带电专业取得了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

(二) 注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

1、 加大外派人员的培训力度,强化生产经营人员、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

局领导高度重视提升我局职工专业技能水平,上半年加大了外派各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根据目前生产目标需求,结合春查工作情况及今年公司普考专业,分别送出电能计量、继电保护、高压试验专业50人到国网冀南石家庄基地进行实操演练培训;送出输电带电专业10人到冀北带电培训基地理论实操训练。派出企业管理培训班32人三批次到区外学习培训,派出配电带电专业人员11人到北京学习培训。

安排参加了公司在电力培训中心组织的为期一年农电人员30人的培训;安排变电运行、高压试验、用电检查专业人员20人进行为期三个月培训;安排营业抄核收专业6人进行为期六个月的培训;安排调度自动化、继电保护专业5人进行为期十天以内的培训。

为加强我局管理人员管理水平,3月份送出一批中层干部50人到浙江大学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以提升中层干部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管理水平。局领导亲自监督管理,受训人员认真学习,态度端正,培训效果显著。

针对外派培训人员存在管理中的不足,对每期外派学员在学习期末考核学习效果。局培训中心对承接培训的单位提出具体要求,对培训授课内容、课件、老师、课时等进行把关审定,分管副总对重要的外培班要进行把关,培训过程中加强了对培训纪律效果的跟踪监督,培训人员的效果结论,作为培训费用报销的考核依据。大大提升了外派培训工作的实效。

2、 加强班站长综合素质培养;开展班组建设管理知识讲座。

上半年我局举办了一期班组建设和管理培训班。这是结合新形势下电力系统的工作特点,抓培训,增素质,强合力,着力培养造就一支品德好、作风硬、能力强、业务精、善创新的职工队伍,全面提升班组管理和服务水平。此次培训,得到了局领导的高度重视,特邀请成永亮教授为我们授课。培养班组长现场管理能力,积累丰富的管理经验。全局200多人聆听了讲座。

3、结合传统培训模式,充分发挥“师带徒”培训功效。

进一步深入推进开展基层单位“师带徒”活动的。根据各单位人员情况,严格审查新签师徒合同,批准签订各基层单位106对师徒,实现新参加工作人员、转岗人员、初级岗位职工全覆盖。对2015年师带徒培训合同进行整理,加大对“师带徒”培训工作考核力度,并按管理办法实施,考核结对的师徒。此项工作的开展,为我局近年来新入局人员选择合适的师傅进行培训,使之尽快适应本岗工作的要求,尽快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技能搭建了平台。

4、加大对新入职员工的培训力度,避免专业技术人员断档现象。

今年我局陆续对新分配入局人员45人,从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修养、企业安全规程、变电基础知识、职业心理素质、电力法规政策方面进行了为期10天的培训。培养新员工遵法守规、爱岗敬业的道德情操,让新员工尽快走向岗位接受专业实操的训练,避免专业技术人员水平断档现象。

(三)其他培训方面完成的工作。

1、送出变电运行专业人员41人参加了电力培训中心举办的220KV、110KV仿真证取证复证培训。解决变电运行职工上岗取证问题。

2、 上半年安排我局各基层单位共164人参加了电工证取证培训工作。解决一线职工取证上岗问题。

3、完善培训制度工作。按照局标准化管理制度要求,对现有中心岗位内容修订、规范整理,制定出新的培训岗位管理标准。对职工教育培训教育制度汇编中的文件进行整理,加强对现有政策的执行和管理,修订了外派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对基层单位日常培训、现场培训加大考核力度,加强对培训人员工作业绩的考核力度。为及时配合培训工作的变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4、 电教室维修改造项目签报填写审批完成。并列入局技改项目审批报告已转交局生技处。为提升培训环境创造有利条件。

5、学历教育方面。按时安排华北电力大学函授站的课程和讲课老师的吃、住、行,及2016年本科毕业生33人进行了毕业答辩、毕业生登记表、评语填写等后续收尾工作,圆满完成函授站教学任务。

(四)存在的问题

1、公司普考、竞赛工作贯穿全年三个季度,尤其今年布置的专业较多,上半年举办的青工培训班也比较多,和春查预试、大修、技改工作有冲突,工学矛盾突出,造成职工有不良情绪。

二、2016年下半年工作安排

1、按照集团公司普考、调考活动的部署,以及公司技能竞赛要求和规则,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根据我局各专业比赛实际情况合理有效安排培训。针对普考、竞赛专业,制定合理的外派培训计划,安排好抽考人员、竞赛人员的外派培训工作。借以提高专业人员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在公司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2、加强管理人员培训,预计下半年送出一批中层干部到浙江大学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提升中层干部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管理水平。

第10篇

【关键词】弱电系统,系统管理,系统维护

一 引言

当今社会,弱电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建筑安装系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一些新建的大厦、智能社区的建设中,为了保障弱电系统的正常工作,及其可靠的服务寿命周期,专业的弱电系统管理及维护也显得越来越必不可少。但是目前而言,对于弱电系统的专业维护及系统管理,缺乏有效的可操作性的管理维护措施及建议,因此,结合自身的工作内容,浅谈对弱电系统的管理及维护,以期和同行共享。

二 弱电系统的构成及管理维护分析

1 弱电系统的构成

结合自己的工作内容,将酒店、超市等公共场所的弱电系统按照不同的功能来划分,主要包含安全防范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两个方面。

1.1 安全防范系统

安全防范系统以空间来分,可分为室内部分和室外部分。室内的部分是由若干子系统构成的,它们共同保障了公共场所内的安全防范,并将场馆内的所有信息连接到公共场所的指挥调度中心。具体而言,通常由安全防盗系统、室内场馆摄像监控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紧急救助等构成。室外部分主要负责整个场馆的闭路电视监控及周边安全,主要由场馆摄像监控系统、周界红外报警系统等构成。

1.2 自动控制系统

在公共场所,除了需要安防系统外,还需要很多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对各种主要设备系统的全面自动化控制。通常说来,公共场馆需要控制的范围包括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消防系统、广播系统等。

2 弱电系统管理维护中的问题

在实际的弱电工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管理维护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目前对于一个集成度较高的弱电工程系统,实施的管理维护方案是沿袭传统的设备维护方案而进行的,将各个弱电系统相互割裂开来,彼此单独进行管理和维护,并且对弱电系统的维护也基本遵循着没有问题不维护,小问题小维护,大问题大维修的思路进行管理维护,致使整个建筑物或者社区的弱电工程管理维护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管理维护缺乏专业检测设备。目前,很多弱电工程或项目的管理维护,都依靠技术人员的手工进行管理维护,发现问题,查找根源,提出解决措施,实现系统正常工作,这样的管理维护效率较低,缺乏高效的管理维护方案,同时在具体的管理维护检测设备方面,大多还依赖于万用表等传统的检测设备,无法真正实现对大型的弱电工程进行系统的专业化的管理和维护。

管理维护缺乏专业人才。弱电控制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非常快,因而专业的弱电管理维护人员在我国的缺口较大,很难真正的实现对一些大型的复杂的弱电工程的管理及维护;而弱电工程管理维护需要的是在上述各方面均能够独立实施管理和维护的专业技术人才。

三 弱电系统的管理维护策略

1 完善弱电工程的自动化检测,提高弱电系统管理维护效率。

为了更好的实现弱电工程的管理及维护,可以在各弱电系统的自动检测及控制方面下功夫,通过完善弱电系统自身的自动检测、控制功能,来提升弱电系统的管理及维护水平,提高管理维护效率和水平,降低弱电系统的工作故障发生的概率。公共场馆各弱电系统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及维护:

空调系统。通过对空调控制系统进行传感检测,可以实现对冷冻机组、热泵、新风机组、送排风机组及风机盘管等的自动监视和控制,发生故障时能显示故障的位置及性质,使控制人员及时掌握情况。

给排水系统。通过对给排水系统安装弱电控制系统,使其能自动监视和控制生活水箱、各种水泵、污水池和污水处理装置的运行,自动计算水流量,自动与主机通信;当某处发生运行故障时,控制室会自动显示。

供配电系统。供配电系统的弱电管理维护,可以从自动显示并记录供配电设备的运行情况入手,包括电压、电流、功率因素等,并与管理系统联网;能在控制室实现对整个变配电系统的操作,当发生异常情况(如变压器高温)时自动报警;当二路进线中一路发生故障时能自动切换到另一路。

消防系统。通过加强对消防系统的弱电控制及其自动检测功能,使其能自动控制消防系统的各种设备,当火警发生时,能自动切断电源,打开排/抽风机,消防泵自动启动,消防喷头自动喷水灭火。

2 实施弱电工程过程化管理,降低弱电系统故障维护概率

加强对弱电系统的管理维护,还可以从加强弱电工程施工管理的角度来降低弱电系统的故障发生概率,从而提高弱电系统的管理维护水平。按照弱电系统的施工环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弱电工程施工的过程化管理。

前期准备阶段。每一个弱电系统项目的开始都必须组建一个项目管理机构,安排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项目管理部进驻工地,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和情况,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并编制初步的施工进度计划。

深化设计阶段。根据初步确认的系统功能,对整个弱电系统的初步方案进行深化,并与建筑设计、装潢设计及招标单位进行沟通协商,最终确认深化设计方案及图纸。

工程安装阶段。同施工单位落实相关预埋管、箱、盒的现场协调,按照制定的按照进度计划和现场管理制度,对系统的供货、安装、接线等各阶段工作全面的监督、协调、管理,以确保弱电工程的施工质量。

调试、测试及试运行阶段。编制系统调试方案,分步落实系统的单体调试和总体联调,编制系统试运行方案,合理地实施系统试运行,并对试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总结、整改,以完善和提升弱电系统的管理,降低维护工作量,确保弱电系统的可靠工作。

3.3 弱电系统的防雷接地维护

公共场馆内弱电系统的防雷接地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对防雷接地的设计没有足够重视,那么最终整套弱电系统的工作也无法得到可靠的保障。防雷接地应采用专用接地干线。弱电系统的接地线不能与强电交流的地线以及电网零线短接或混接,接地线不能形成封闭回路。弱电系统中三芯电源插座的接地端,应与系统的接地端相连(保护地线),公共场馆弱电系统的传输线路(与环境、土壤有关)要求单端接地,在调度室屏蔽层接地(接到机柜上),干扰信号通过屏蔽层隔开,两端都接地,有浮点;在特殊情况下,要两端都接地。有些地方控制线会受到干扰,应将位置移动。干扰无论大小都会表现出来,导致弱电系统控制不灵敏。另一方面,在布线时,由于现场要布很多线,且一般是由多人来布线,容易错接,因此建议在布线时要做好标识,以提高效率。

第11篇

关键词:公路养护;管理;对策

Abstract: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various factors, the maintenance level of our country city road has been limited, many roads because of a lack of adequate maintenance, appears very early quality problems,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raffic.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of many years of experience in construction, summarizes the maintenance technology and measure of road, for everyone to see.

Keywords: highway maintenance;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U412.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 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的通行量的不断加大,各种重型车的增多,加快了道路病害的发生机率,使道路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道路在使用寿命期间能提供优良的服务,需要大力加强对公路的养护管理。

二、建立必要的巡查制度及配备齐全的人员设备

目前道路桥梁的养护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养护技术力量薄弱,由于桥梁的结构复杂,对技术要求比较高,但是目前比较专业的技术人员相对比较匮乏;对桥梁的耐久性重视不够,桥梁的病害数量较多,然而由于经费的有限,目前对道路桥梁结构的养护主要是对影响结构安全方面的养护,而对耐久性的病害维修却远远不够;道路桥梁的技术档案不够完善,导致严重影响到了对道路桥梁的养护的开展进度和难度。

2.1 建立系统完整的桥梁检查制度

要对桥梁进行养护,采取养护措施,首先应建立完善的道路桥梁检查制度,具体日常巡查、定期观察、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等四种检查制度。进行日常巡查,并写巡查报告,定期检查以目测结合仪器检查为主, 对桥梁各部分进行详细检查, 在桥梁定期检查难以判明损坏原因、程度及整座桥梁的技术状况, 应进行特殊检查。

2.2 配置技术人员及设备

桥梁数据库采集分为内业数据和外业数据采集,数据采集要求由具有一定的桥梁专业知识, 病害处置能力和检测设备的操作技能, 并经过数据采集的专业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在进行桥梁检查的过程要用到各种设备,包括照相机、高倍望远镜等常规设备和混凝土保护层测定仪、钢筋锈蚀仪等特殊设备。

三、当前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内涵得到极大丰富

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内涵和要求得到极大丰富。养护工作大力推行预防性、周期性和精细化养护,要求养护管理工作加快实现由被动向预防、由速度向效益两个根本性的转变。因此,以人力投入为主的粗放型传统养护管理已难以适应今后的发展需要,围绕着以“养护管理信息化、养护决策科学化”等为标志的现代化养护要求,建立公路养护数据库系统,加强公路技术状况检测,健全养护信息采集工作制度,完善科学养护决策体系,提高公路养护管理决策能力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3.1 现代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要求日趋提高

在面广量大、层级复杂公路管养需求日益增长的趋势下,全面、准确和有效的公路基础数据信息在规范行业管理行为、科学制订养护计划、妥善处置应急状态、合理组织路网调度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作为肩负全省公路管理养护行业职能的省级公路管理机构,必须在充分掌握全省各类公路的技术等级、几何尺寸、结构类型、配套设施、路桥状况等基础数据信息的前提下,合理运用资源,强化监管手段和方式,持续提高管理行为的实施效率和科技水平。

3.2 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对桥梁的养护

有效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是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数据的集合,它能重复为多种用户服务,数据的存储方式独立于其他的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管理和维护数据库的软件,主要功能是维护数据库系统的正常活动,接受并回答用户提出的访问数据和各种应用请求。典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为用户提供了存取数据、报表生成和数据分析能力。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组成了具有高度组织、可存取大量数据的数据库系统。目前常用的数据库系统有大型数据库ORACLE、SYBASE、MS SQL Server等,中小型数据库MS Access、Paradox等。道路桥梁工程在空间上的开放性使得养护管理所涉及的数据量庞大,因此使用数据库系统对其进行管理就显得更为迫切。

四、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亟需解决的问题

4.1基础数据维护与管理工作需要加强

公路养护管理系统的应用对加强养护管理、满足养护决策和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同时公路养护管理系统对公路养护基础数据库的依赖性很高,而数据库的维护管理又是一项内容复杂、技术要求高、可靠性与时效性强且具有一定保密要求的专业性工作,需要专业人员对数据库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和常态化的管理。

目前,基于技术支持力量薄弱、制度保障措施缺失、日常性养护管理事务众多等现实原因,本应由省级公路管理机构承担的维护、管理等事务性工作,事实上却是由各市、县公路管理机构在承担,省级数据更新维护一直不能正常化。这就造成了基础数据采集质量得不到保证、数据准确性与可靠性不高、动态数据更新不及时、信息综合运用功能弱等问题,制约了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和养护决策科学化的发展。

因此,迫切需要在数据采集主体、维护管理制度、信息利用效果等方面实施优化,以达到持续提高公路养护管理水平,适应公路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总体要求。

4.2养护与管理技术保障难以适应发展需要

按照部颁《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H20-2007),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技术状况调查及评定作为公路养护管理的技术性、基础性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经常性工作,是公路管理部门制定年度养护计划的重要依据。

由于路况技术评定工作兼具行政性和技术性的双重特征,不仅要求责任主体具备公共管理职能的资格,同时也对主体在自动化检测设备与计算机辅助评定决策等技术方面有着很高要求,造成了行业管理部门“该做无法做”、专业技术机构“想做不能做”的现象。因此,若没有一个能够兼顾上述条件要求的特殊机构为公路管理机构提供专业服务,将对养护管理工作的决策能力、实施效率产生较大影响,不利于养护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全省公路路况水平的提升。

第12篇

急救分为3个阶段:院前急救(120、119或911)、院内急救(急诊科或创伤中心)、病房(病房或ICU),它构成了完整的急救医疗体系。纵观世界各国,急诊科和各种创伤中心承担了各种急救工作,但抢救成功率和康复质量各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急救模式、急救理念存在很大不同。

一院前急救

1国外模式

在急诊医学的理念上,国际上大致可以分为2种,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英美模式,另一种就是以法为代表的欧洲模式。美国模式与法国模式有着根本的不同,特别是在院前急救阶段,两种观点有些看起来甚至是相互对立的。

⑴英美模式 在美国、日本等许多国家,院前急救均有受过急救训练的消防队员承担。其优点为组织严密、通讯灵敏、反应迅速,加上有直升飞机等精良设备,可获得很高效率。一般急救半径5Km,反应时间(接呼叫至抵达现场时间)为5-10min。缺点为急救人员创伤救治水平较低,可能影响第一阶段的病人救治生存率。院前主张快速转运伤、病员,突出一个“急”字,救护车只配备医助人员和简单的器械、药品。

⑵ 德法模式 医生到达现场进行就地抢救。它强调救治伤、病员应以院前为主,主张每一辆派出去的救护车就是一个流动的ICU,车上配有经验丰富的医生和齐全的检查、救护设备及药品,简直就是把一个急诊室装了轮子,因此它突出了一个“救”字。

2 国内模式

我国的院前急救机构有多种组织形式,既有独立的现代化的急救中心或院前医疗救护站,也有由现有医院承担的急救中心。主要可分为以下五种模式。

⑴“北京市急救中心”型模式

有独立的急救中心。以具有现代化水平和专业配套设施的独立型的北京市急救中心为代表,实行院前-急诊科-ICU急救一条龙的急诊医疗体系。急救反应时间是衡量急救医疗服务系统功效的重要指标。北京市急救中心在新建社区和近郊区扩建、兴建急救网点,努力达到急救半径3.5公里,急救反应时间5~10分钟。从而接近发达国家的急救反应时间4~7分钟的水平。

⑵“上海医疗救护中心”型模式

不设床位,以院前急救为主要任务。以上海市的医疗救护中心为代表。医疗救护中心在市区和郊县都设有救护分站,院前急救系统拥有救护车队,组成急救运输网,市区急救半径为3~5公里,平均反应时间为10分钟。

⑶“重庆急救中心”型模式

附属于一所综合性医院的院前急救,或由全市数所医院组成的急救医疗协助网。以重庆市为代表。该模式具有强大的急救中心,形成了院前急救、医疗监护运送、院内急救、ICU等完整的急救医疗功能。其特点是院前、院内急救有机结合,有效地提高了伤病员的抢救成功率。但医院的医护人员随车出诊存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浪费。

⑷“广州急救指挥中心”型模式

建立全市统一的急救通讯指挥中心,负责全市急救工作的总调度,其下以若干医院的急诊科为相对独立的急救单位,按医院专科性质和区片划分分片出诊。以广州市的急救通讯指挥中心为代表。

⑸小城市的“三级急救网络”型模式

小城市的三级急救网络。I级急救点设在乡、镇卫生所,Ⅱ级急救站设在区卫生院,III级急救中心设在城市的综合性医院。但是,我国地域广阔,在偏远地区、农村尚无院前急救组织。

二院内急救

1 国外模式

⑴ 美国的创伤中心运行模式有以下几种:

“普外科模式”(General surgery model):由具有广泛基础的普外科医师接受创伤培训后组成。创伤中心开展急诊普外科手术、急诊骨科手术和脑外伤手术。

“创伤专家模式”(Trauma specialist model):培养训练具备外科危重病实践经验的高级床上专家。普外加创伤训练5年,其中包括住院总医师1年,随后第六年进行外科危重病培训,最后通过美国外科委员会认准,授予资格证书。

“欧洲模式”(European model):创伤外科医师不仅要评估和分拣病人,进行腹部、骨科、颅脑、胸部以及血管手术,还要进行术后监护治疗。

“创伤急诊外科模式”(Trauma/Emergency surgeon model):包括创伤外科和急诊外科。住院医师接受各种急诊情况训练;包括急腹症等急诊科经常遇到的情况。优点是反映了目前许多创伤医师工作的现实。同时能够使创伤医师进行非手术治疗,且使手术技术得以保持。

⑵ 英国

医院急诊科的设置并不是所有综合性医院都必须设有的,而是按区域规划对全国急诊科进行合理布局,制定有一定水准综合性医院设定急诊科,急诊科必须在24小时内作出决定,住院、留观或回家,超过管理们所规定的延迟时间,医院将会被处罚。

⑶ 法国

院内急诊比较简单――应诊和留观。

2 国内模式

在我国,医院建立创伤中心尚未规模化,大多数急诊科尚不能适应创伤急救的需要。目前的院内急救模式主要有以下3种:

⑴ 独立型:医护人员固定,但以内科为主,急诊外科多为会诊和绿色通道型;

⑵ 轮转型:急诊外科由各专科医生轮转,轮转医生对本专业外的知识不熟悉,缺乏系统的创伤医学知识。

⑶ 创伤主导型:采取两项措施主导急诊科的创伤急救。其一为急诊科医生近半数由创伤科医生轮转组成;其二为遇到较重伤员,立即通知创伤科医生到急诊室共同首诊。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