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0 05:47: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鱼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次语文课上,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9课的第四部分,图与相应的拼音词。
教学时,我先出示书上所配的图画:乡村河上图。图画上有清澈的小河,河里有两条小鱼,河面上有一只鸭妈妈,后面跟着两只小鸭子,一只青蛙在荷叶上叫着。河边的一棵大树上,几只雏鸟在鸟窝里叫着,远处的屋子正冒着青烟。整幅画被绿树青草环绕,色彩明丽、清新醒目,给人带来乡村特有的安谧气息。我按照教学预设,引导孩子看图说话:
师:“仔细看图,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小鱼。”
师:“小鱼在哪里?”
生:“在水里。”
师:“在水里做什么?”
生:“游泳。”
师:“能把话说完整吗?”
生:“……小鱼……游泳。”(神情有些犹豫。)
看到学生犹豫的表情和吞吐的回答,我想是不是孩子还不懂什么样的话才是完整的话呢?孩子在回答上感到了“困难”,我得引导孩子才能继续进行下去。
师:“你可以这样说,小鱼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生:“小鱼在什么……在水里游泳。”(看到我的口型,学生立刻改了过来。)
师:“把话完整地再说一遍。”
生:“小鱼在水里游泳。”
师:“真棒!小朋友,我们一起把这句完整的话说一遍。”(强调“完整”两个字)
生齐:“小鱼在水里游泳。”
师:“再看看图,小鱼在水里怎么样游泳啊?”
原本我是想让孩子说“自由自在地”“快乐地”等词语,但学生的回答却有点出乎我的意料。
生:“尾巴一摇一摆地游泳。”
生:“用手(老师提醒鱼鳍)向后划着游泳。”
学生的回答大都是鱼游泳时的样子,我仔细回想自己的问题,发现自己的问题在低年级孩子的耳朵里就是问鱼游泳时的样子,而且由于他们缺少阅读,想问题很简单,回答时更倾向于形象的回答。于是我把问题分解开,多角度问问题,以求更好地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慢慢养成多方向思考问题的习惯。
师:“想一想,他们的心情怎么样啊?”
生:“开心。”
生:“快乐。”
师:“哦,小鱼在水里快乐地游着。”
师:“那谁能用完整的话再说一说小鱼呢?”
生:“小鱼在水里游,尾巴一摇一摆的。”
生:“小鱼在水里开心地游着,他们在做游戏。”
师:“他们可能在玩什么游戏呢?”
生:“他们在比赛谁游得快。”
生:“他们在捉迷藏。”
……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导入后,老师说:“小壁虎在哪里捉蚊子?”一名学生答:“在墙角。”“谁咬断了他的尾巴?”“一条蛇。”“小壁虎没有了尾巴,心里怎么样?”“难过。”“它会想什么办法呢?”一名学生说:“问别人去借。”老师非常高兴,马上接下去说:“对呀,小壁虎想到了去借一条尾巴。”老师说:“小壁虎爬呀爬,爬到了哪儿?”老师一边问一边点击课件。孩子们一边看画一边说:“小河。”“对了,它看见——?”小鱼出现在小河的背景图上。“小鱼!”孩子们不假思索地回答。“小鱼的尾巴在水里干什么呢?”老师连续问。孩子说:“小鱼摇着尾巴在水里游来游去。”“壁虎与小鱼怎么说呢?”一学生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真有礼貌!小鱼会同意吗?它会怎么说呢?”孩子们同样回答得非常顺利。最后老师说:“我们一起把小壁虎与小鱼的话来学一学,演一演,看谁学得最像。”一时,小手林立,小脸通红:“我来,我来!”师生合作扮演壁虎和小鱼边做动作边讲述故事中的对话。就这样,以简单重复的方式学习与老牛、小燕子、妈妈之间的对话,一直到下课,课堂表现得非常“活跃”。
案例分析
实践中,我们发现此类“活跃”的课堂为数不少。真的是活跃吗?是学生的兴趣高吗?是老师的问题具有启发性吗?都不是!教师的问题实质很简单,学生只需读过一遍课文就能回答——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就有这篇教材。作为一年级语文课堂,这样的活跃是一种没有经过深层思维和想象的活跃,充其量至多只能算是热闹。不见沉思和有序,其实没有任何语文价值。究其原因,这同一些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不到位有关。不少教师把文本解读等同于翻阅教参,抄抄教案,对语文价值的挖掘没有经过认真思考,教学设计时只凭感觉浮光掠影罗列几条,然后照本宣读。结果是目标肤浅,流程简单,不同的教学内容组织框架如出一辙——遇到对话就提问,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遇上动作突出的对话就表演,以“发展学生大胆表现的能力”。殊不知,这样的课堂只是老师的“演艺剧场”,与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多半无缘。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则经典的知识性童话故事,文中通过小壁虎向小鱼、老黄牛、燕子借尾巴这一故事主线,巧妙地向学生介绍文中三种小动物尾巴的作用及小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读这种类型的童话,目标有两个:一是认识童话所渗透的科学知识;二是感悟文中如何以生动有趣的情节、活泼形象的语言来展现科学知识。语文教学重点应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表达力。对此类知识性的童话故事,教学时在科普价值的显现上,应凸显文本所蕴含的语文价值,重点完成语文教育目标,适当弱化文本中隐含的其他教育价值如认识价值等,将语文教学从关注文本内容转移到重视文本形式、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上来,为科学和语文之间搭起一座桥,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对策建议
1.阅读文本,获取“第一印象”。
初涉教材,要通览整体,以获得“第一印象”。不可仅凭教学参考和网络,就匆匆着手教学设计。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说:“在读文、设计方案之前,我决不翻阅任何参考资料,就是自己认真阅读教材。”通过阅读和思考,整体把握,如“小壁虎借尾巴”,“向谁去借?怎么借?对方怎么回答?”,其实就是故事发展的主线。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清故事情节,知道文本所传递的科学知识,知道这些动物的尾巴的作用,从而落实“初步认识一些小动物尾巴的作用”这一目标。
2.再读文本,把握文本重点。
通览文本后,进入细读,在细读时,除了要看文本传递的科学知识外,还要看一下作者用了什么样的语言,铺设什么样的细节,用了什么方法描述,怎样遣词造句,怎样布局谋篇,从中深层次地把握文本的语文价值。例如,小壁虎“借尾巴”是事件核心,小壁虎分别向小鱼、老黄牛、小燕子借尾巴,把握出现“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一则是通过对话,向学生介绍文中三种小动物尾巴的作用以及小壁虎尾巴有再生功能这一特点;二则隐含有小壁虎因借尾巴而产生的系列心理变化与情感体验,由难过、焦虑、矛盾、失望转而欣喜,具有浓郁的感彩。教师要抓住具体的情景,让学生了解小壁虎拥有完整的尾巴——掉尾巴——长尾巴的情感变化,诱发孩子自主表达的意愿,尽可能根据不同动物、不同身份、不同心情读出不同语气、语调,而非只知道不同尾巴的作用和仅停留于内容的单一复述和机械表演。
3.丰富外延,凝练文本内涵。
一些具有科普性的经典故事作品总是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内容,教师需要借助各种工具和途径进一步了解文本的信息,旁征博引,丰富文本外延。如,课文提到壁虎尾巴除有“再生能力”以外,还有三个特点:一是能自切,因为壁虎尾巴长得不很结实,节与节相连处骨头很脆,所以在遇到危险时通过自切尾巴达到自救;二是再生需要一段时间;三是还有平衡和吸附的功能。如此就不难理解故事中反复出现小壁虎“爬呀爬”是有原因的:其一是因为小壁虎挣断了尾巴而使身体失去平衡,影响爬行,故而爬得慢;二是因需过一段时间才能重新长成尾巴,所以爬的时间比较长。文本中的语文形式“爬呀爬”和语文内涵“过了一段时间”是统一的,是对这种一定时间的摹写,教学应体现这种语文形式的解读。
多年前,斯霞老师就这样引导学生:
师:我提个问题,请你们想想,为什么写“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边”,连用几个“爬”字,而不是写“小壁虎爬到小河边”?
生1:说明小壁虎爬了较长的时间,尾巴不是断了立即就能长出来。
生2:小壁虎爬呀爬,说明爬的路很远。
生3:小壁虎爬的时间很长。
师:对了,所以课文上写了“爬呀爬”,而不是写“爬到……”你们可去调查调查,还有什么动物的尾巴、腿、脚,弄断了又会慢慢地长出来。另外,再想一想过去学过哪些类似的句子?
生1:《燕子飞回来了》一课,燕子飞呀,飞呀。
生2:雪花飘呀飘。
每条鱼都在乎
教师的课堂教学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让每个孩子都能在40分钟课上时间完成“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和谐统一发展是一种美好的意愿。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中常会以“中等生”作为标杆,以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今天我要强调的是: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以“中等生”为标杆,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密切关注“优等生”和“后进生”的成长与收获。
现在,我要讲两则小故事。
第一则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暴风雨后,有许多被卷到岸上的小鱼困在沙滩上,无法回到大海。一个小女孩不停地将小鱼捡起,使劲扔回大海。过路的人说:“孩子,你救不了的,这里的鱼太多了!”“我知道”。小女孩回答说。“那为什么还救?谁在乎呢?”“每条鱼都在乎!”
第二则《庄子》中的一则寓言:一条鱼被困在一个快干涸的小水沟里,奄奄一息。这时来了一个人,小鱼便求救于他,希望给斗升之水救命。那人回答说:“我准备从长江开水渠至此,那时你就可以尽情的游了。”小鱼叹息一声:“等你的水渠修成,我早就成鱼干了!”
读到这里,我很自然的把“小鱼”与学生联想在一起。学生中一部分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在新知识面前,仍需要老师适时的指导;而另一部分学生抑或先天不足、抑或游戏了本应努力的时光,没有掌握走出困境的本领,而需要老师细心地呵护,引领前进。他们犹如这条条搁浅的小鱼,凭他们自身条件,去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傲游,只能是一种向往!面对他们,我们选择良多:可以像那个小女孩一样,一条一条不厌其烦地捡起,扔回大海;可以立下宏伟目标,下决心,定计划,立措施,发誓引来长江之水,让其变成水中蛟龙;可以熟视无睹,听之任之……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当我们背对太阳时,我们面对的只能是自己的影子。”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引浩荡长江水救涸辙之鱼?精神固然可嘉,可是与镜中花,水中月无异!我们应该像那个小女孩一样,躬下身子,沉下心来,剔除浮躁,不停地将小鱼捡起扔回大海。即用心,诚恳地面对每一个学生!
“得失皆进退,无为而致运。”“得”意指“优等生”,“失”意指“后进生”;“无为”意指“中等生”。有效地课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最大的提高,最大进步,最大收获!
教会自己:沙漠里的骆驼怕的不是黄沙漫天,而是心中没有了绿洲;教育事业怕得不是没有优秀的学生,而是教师心中没有前进的方向!
提问得好即教得好
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旧体小说中喜欢用“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来形容人身体匀称,在教学提问中有没有“肥”“瘦”之分呢?
案例一:一位教师为了引出所教内容为全班同学设计了一个又一个问题,这些问题环环相扣,对学生们紧紧相通,最终达到了自己的教学目的。虽然教师完成了自己的教学目标,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被动的跟着老师走,并么有享受到自主学习、自己发现、探究知识生成过程的乐趣,这样的提问,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来说,太“肥”了。
案例二:一个笼统的问题抛给学生,没有预设,没有辅垫,没有给学生提供可创造之物,使学生或茫然不知所措或偏离老师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提问又太“瘦”了。
由此可见,教学提问也有“肥”“瘦”之分,我认为,在“教前、教中、教后”三个不同阶段的提问应该有不同的特点:
⑴课前提问在小学中、高年级段,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自我认知能力,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课前预设过程中,老师不能只简单的要求学生将预习内容看几遍,把重要知识点划下来,而应给学生列出预习提纲,而提纲中的问题,应该“肥”一点,以便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⑵课中提问此时提问即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答案,又要让学生在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充分显示自主性和创造性,所以此时的提问要按照“美人”的标准“肥”“瘦”适中,既不可过于粗糙又不可过于细致。
⑶课后提问在回顾、总结、复习、小结等教学环节中的提问可以“瘦”一点,但此时的“瘦”并不是干枯,而是一下子抓住主干!抛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要是知识网的总结---纲,从而达到一目张而万目的教学效果张即提纲挈领的目地,这可以引领学生全面复习知识点。
用有效提问引领学生完成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我们把课堂上的40分钟扩充到了课前30分,课后20分,我们的一节课变成了两节课。
教会自己: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水,相击乃成灵光;世本无师,有生乃存师道!
幸福是一种权利,需要争取;
幸福是一种感觉,需要品味。
教师这一职业的幸福感来源于教师那完美人格的塑造和追求,来源于教师无私的付出,来源于用真诚和汗水浇灌出的花朵,绽放出了世界上最灿烂的笑脸。
看着厚厚的笔记本写下了串串的工作记录,心里有种踏实的感觉,然后看着桌面上凌乱堆积的作业与教案,才偶然发现,那有点后现代艺术气息。然后,整理自己想得头疼的大脑,才猛然觉察这周已经不知觉得过了太多……老师有自己的压力,有时真的很累,有时为了学生绞尽脑汁,但当我们听到可爱的同学说一声:“老师我喜欢你,我最喜欢你了”。所有的疲劳、所有工作上的烦恼刹那间就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同学的纯真,可爱让我感到做老师很幸福,我喜欢这个职业。
有句话说得好:“人的今天如果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明天必将生活在过去。”学期开始,我就着手让学生公开竞选班干部,建立一支良好的干部队伍,建立班规,在班级形成正确舆论。一切按班规来,谁第一次违反,让班级同学讨论该不该,按班规怎么处罚?同时看准几个比较能管的班干部,同时教给他们管理的方法,把班干部的威信提高到和我一样的地位。结果就这样慢慢形成了气候,班级管理初具成效,全校老师都羡慕我这个“最清闲”的班主任!我现在的班级管理口头禅是:大事找我,小事自己解决。你们之间发生的是大事?小事?实际上,学生工作无小事,但老师要学着放手,放权,让学生成为自己的管理者。
复习汉语拼音,认识8个汉字。
教学难点
能按顺序观察图、说图意。
教学方法
游戏法、演示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
投影、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复韵母卡片an、en、in、un、ün。
2.出示两拼音,三拼音卡片。开火车读;(小兔小兔快开门,谁来开?)指名读、齐读。
(二)导学新知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
1.看图学音节词。
方法:找一人敲鼓,鼓停时,拿花环的同学上台抽一张音节词卡片,读两遍。
(1)做游戏“传花环”。
(2)师出示音节词卡片。
(3)出示实物图、铅笔盒、字典、转笔刀。
大家读一读,用一两个词说话。学生上台抽卡片贴图。
(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
师:同学们学得可真快!为了放松一下,让我们大家坐上氢气球一起到郊外玩一玩吧!
2.看图按顺序说图意,学句子,识字。
(1)逐步演示山、田、树、果园出现的,问:“谁愿意当个小导游,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郊外美丽的风景?
生说:远处、近处、左边、右边各有什么?
(训练学生观察图说话的能力。)
用“郁郁葱葱”“广阔”“又大又红的苹果像红灯笼一样”等词句,按顺序介绍一下美丽的大草原。
(丰富学生的想像,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兴趣。)
①先给小伙伴介绍。
②上台指图说一说。
(2)教师贴小动物图(小鱼、老鹰、小兔等)。
师:(准备图)美丽的大草原准备开个盛大的宴会。看!大草原来了哪些小动物?
(3)想当导游的同学赶快把这个热闹的场面介绍给各位老师和你的小伙伴吧!
学生像讲故事一样,按一定的顺序给老师和小伙伴说一说。然后让想说的学生上台看图说说。
(让学生主动学习,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观察能力。)
师:大家玩得高兴吗?可是你们知道林文、孙燕会在哪里游玩呢?
3.学习儿歌识字。
(1)出示投影片(儿歌)。
小组合作读,不会的问小老师。指名读。
(2)出示演示爬山的过程并范读(配乐)。
(把抽象内容具体可感地展示给学生。)
(3)教师指要求认识的汉字。
指名说并组词说话,学生做动作有表情地读儿歌。
(4)师出示假山、小人的实物图演示爬山的过程。
师:看!老师画了一棵大苹果树,看谁能帮老师把大苹果挂在树上?
(三)巩固新知
1.出示大苹果卡片。
抢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2.小结: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学得真棒!希望大家今后能够表现得更出色。
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课程资源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师授课的主要信息源。它既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又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还是连接教师与学生、课内与课外、知识与方法、能力与发展的纽带。教材上的知识是静态的,它只是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可能。而课堂教学则应是有声有色的、立体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创造活动。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整理、再创造,在潜心钻研教材上下功夫。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运用自己积累的知识,带着自己的文化储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内涵,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
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这一环节时,教材中选取了姐弟年龄这一典型事例,教师则改选了“扑克牌”这个学生乐于接受的事物去探索新知。不但紧扣学生的生活,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自然地把学生带上自主探索的轨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资源在不断地更新,由于教材的内容有时间、地域的局限性,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备课还要结合教学和学生的实际,善于开发、利用其他课程资源,比如校内、校外、条件性、素材性课程资源等,适当充实教学内容,使课程具有时代性,使教学内容具有现实的影响力,以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以生为本,备课要为学生的“学”服务
新课程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想教会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的问题和困难,才能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创造情境、组织活动。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怎样?掌握的是哪些知识?通过对学情的了解,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很好地把握教学的起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突出教学重点,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思想碰撞、心灵交流的摇篮,成为一个互助合作、共同体验的空间。
例如:教学“比多少”时,把图中的小猪、小兔、小鱼、苹果、萝卜等制成可随意摘取的挂图,学生可以方便取下来进行比较,有效地克服了图中其他图形的干扰,使注意力更集中,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参与欲望。这样的备课设计,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做到胸有成竹(教材),心中有人(学生),手中有法(方法)。针对一节内容,怎样设计问题、设计活动,怎样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发展求异思维,形成创新思维,这才是备课的重点。备方法要解决的是如何教的问题,包括考虑教学目的、贯彻教学原则,选用教学方法、安排教学步骤等。教师在随时翻阅教学法的有关章节时,要吸收别人的经验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要体会有关章节的精神实质,把它变成自己的教学思想。结合自己班上的实际情况,多加思考,灵活运用以解决问题。争取在教学上方向对、办法多,在问题面前都能胸有成竹,应付自如。设计恰当的情境,让学生尝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数学广角“找次品”这一课时,引导学生探究从“3瓶木糖醇中找出一瓶次品的方法”,过渡到“从5瓶中找出一瓶次品的方法”多样化时,教学安排了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从“8瓶、9瓶”中各找出一瓶次品的活动。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历从多样性到优化的思维过程(从一些物品中找出一个次品,先把待测物品分成3份,能平均分的要尽量平均分;不能平均分的,也先分成3份,并使最多与最少的一份之间相差1);又能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渗透优化思想。
四、要关注个体差异,分层教学
教师要尊重差异,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要细心观察,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的情况,有的放矢地备课。备课中要利用多种反馈渠道,积极创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的条件和情境,注重在教学中进行“分层指导”“因材施教”,尽可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可供学生选择的方案,让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和进程学习有价值的内容,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知识,不同的人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课堂教学分层
学生的个体特点是影响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在备课时,要因人而异地设计教学环节,做到扬长避短、分类指导。要针对学生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关注学生群体的同时,侧重不同层面学生的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提高。
2.课堂练习分层
练习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技能转化为熟练活动的过程,是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随时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练习。教师可针对本班学生的学习差异设计三个层次练习,即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和引申练习。通过分层练习,使各类学生学有收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作业分层
布置作业是检查教学质量及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一种手段,作业的布置不应整齐划一。在掌握各层次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后,可分层设计,将作业分为基础、中等、最佳。通过分层作业设计使全体学生不同程度地落实新知,对学习充满自信和兴趣。
五、要课后反思,不断进行教后反思
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课例,介绍几种不同类型的板书。
1. 概括点拨式
在板书设计中除了提炼关键词语作为板书内容主体外,有时也可以加上一些教师编拟提示语。这些提示语必须是十分必要,能够起画龙点睛作用的。以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夸家乡》一课的板书设计:
夸家乡
宿松县――我美丽的家乡
山水美物产美
建设美人心美
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第一步:教师进入课堂,以客人的身份,正话反说,觉得宿松这地方给人印象,只是三个字:真糟糕。激起学生迫不及待地向老师介绍,宿松山水美:有著名的长江绝岛小孤山,有南国小长城“白崖寨”,有国家森林公园石莲洞,有古典名胜“太白书台”……教师表示疑问,导出主题:宿松县真的有这么美丽吗?那你们就来夸一夸吧!引入课题并板书:
夸家乡
宿松县――我美丽的家乡
第二步:当学生以“导游”身份向“小客人”夸家乡时,教师可以在学生收集的材料中,选出长江绝岛小孤山的绘画作品(课前已布置并提示可以画一画宿松县的风景名胜),贴在黑板上,并出示宿松县风景名胜挂历。
第三步:学生在小组内向“客人”作介绍后,由客人推荐优秀导游,参加班级擂台赛,提到以下几个方面时,教师就适时板书。
山水美物产美
建设美人心美
第四步:教师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建家乡的思想教育时,给学生提出建议、树立目标:确立建设好家乡的宏伟目标。
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2.画龙点睛式:
板书应该着眼于课文的关键字词。如:人教版一年级语文第二册课文《荷叶圆圆》。从课题《荷叶圆圆》入手,抓住荷叶圆、绿的特点,指导学生读文时,提出中心问题:有谁喜欢圆圆的、绿绿的荷叶?以问题为主线,引出小水珠把荷叶当摇篮,小蜻蜓把荷叶当停机坪,小青蛙把荷叶当歌台,小鱼儿把荷叶当凉伞。这样的板书线条流畅,字迹美观,利于学生复述课文,进而背诵课文,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参与板书。
荷叶圆圆
3.线条连接式:
即在板书设计中借助于各种线条的连接,以确切而又简洁的方式表达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借助于线条可以表示连接、跳跃、总括、强调等各种含义,不仅可以节省语言表达,而且使人一目了然,在“紧缩”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如六年级第十二册17课《草船借箭》一文的板书设计(如上)。这里借助弧线、曲线、箭头等各种线条,配以精炼的文字,形象直观地再现了“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及相关战况。这样的板书设计,将作战双方的地理位置、两军对垒的情势(曹北周南,隔江相对、兵力悬殊),故事发展的过程和结果等关系表现得机理清晰、有条不紊,从而让学生明了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懂天文、识地理、知人善任、神机妙算。如果不借助这些线条的连接,就不可能使板书设计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就不可能包孕如此众多的信息量。
摘 要 精彩的课堂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本文从精彩课堂必须坚持的原则、以及它的有效途径来阐述的
关键词 有效性 课堂 教学
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都在苦苦思索的一个带有根本性意义的话题。长期以来,人们往往习惯于将课堂教学作为一个知识技能传授和接受的过程,因此就有了简单地以课堂练习密度和强度来衡量体育教学的效率。这样的评价远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生活,远离了社会,忽视了学生的心里健康和能力培养。这样的体育教学失去了不断促进学生创新与发展的生命活力。基于新课程标准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健康”的精神,我们的体育课堂必须精彩,实质上就是要力图唤醒体育教师对如何基于学生个体不断获得发展和超越需求而重建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以实现由“传统课堂教学”到“有效课堂教学”的转型,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快速发展的目标。
一、精彩课堂溯源
一堂课是不是精彩并不是单指教师讲授的如何,而是指学生从中用最短的时间学到了什么或学生的某项技能得到了提高。要想使我们的课堂精彩起来就必须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兼顾知识、技能的传授、情感和心灵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的塑造的过程、重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重视教学中师生的交流与对话。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之中主动发展、快乐发展。
二、精彩课堂必须坚持的原则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现实课堂,我们为体现教学向生活回归,往往创设不少生活情境,没有意识到课堂本身就是生活,课堂必须真实,同学们应成为课堂的主人。
2.坚持彰显教师为主体
新课程不排除老师主体性,课堂教学同样是我们的生活,有效课堂教学应充满智慧、充满激情、注重潜能和创造力的培养。我们的主体要体现如何为同学们发展创造条件,体现怎样和同学们交往发挥引导作用,体现自我认同和自我反思。一节课展示的不仅是我们教学基本功和艺术,而且还是我们的理念和独特风格。
3.坚持促进智慧的生成
让智慧回归教育,让智慧唤醒课堂。评价一节课质量高低,关键看我们怎样促进同学们主动学习,怎样在教学中进行情感交,怎样流激发同学们求知欲和创造动机。智慧教育创造智慧课堂,智慧的我们培养智慧的他们。
4.坚持师生命成长
课堂教学其实是我们一段生命经历。对我们同学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同学们发展和成长;对我们而言,课堂教学是我们生活的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我们对职业的情感态度和生命价值。一句名言说得好:要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显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
三、精彩课堂的途径――有效教学
1.有效教学的前提――备课
备课的有效性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合理、具体而明确,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等等。课堂教学方案完成的过程也就是教师教学思路形成的过程,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的备课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1)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合理
教学目标是教案的灵魂,是实施教学的指挥棒,教师制定的目标要相对具体而明确,不能因太抽象而令学生无动于衷,相对具体的目标能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有一个清楚的反馈,能够激励学生积极的学习。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目标主体是学生,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率最直接的就是学生获得了多少进步或发展。学生主题地位的确立是教师教学的永恒主题。二是目标必须是可以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将没有参照的依据,教师和学生都很难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定。从而失去课堂教学的真正评价。三是目标的达成要以绝大多数的学生经过努力多能达到的程度,而不是无法实现的最高要求。如:对一年级的学生能通过学习掌握住各种走的方法,每人能学会几种爬得方法等等。
(2)教学方案的设计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学设计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那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将是无意义的事件。因此,在备课中就要设计好用怎样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只有学生关注了教学过程,才有兴趣接受并完成学习任务。一般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一是话题的引入新颖而有趣,很多优秀教师总会设计一些有趣的故事或令人吃惊的例子来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而不是干巴巴的内容介绍。二是设计好不同话题之间的“过渡”,教学过程千变万化,我们在备课时要预先估计那里会出现变化,那里需要停顿,并设计好过渡性语言。而且尽可能简洁、有条理,自然、有效的过渡会吸引学生转向下一个环节,从而实现整堂课教学的有效性。
2.有效教学的要素――细节
体育课堂教学的细节一旦处理得当就能优化课堂,使课堂环环相扣,紧密结合,吸引学生,从而有效完成教学目标。
(1)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小朋友注意力分散而使教学进度受到影响。如果教师适当地穿插一些小游戏,要操作简单、规则易行、不需队伍调动。例如:反口令练习、接着数数等等这些游戏用得时间不多,却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个一个抓回来,使教师不再被动,学生更加主动。他们在轻松的地氛围中体验小游戏乐趣的同时,又把目光重新聚焦在教师身上,在游戏中自然回归课堂。教师在妙趣横生的小游戏中使学生重新回到教学的主线上,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2)教师的语言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尤为重要,有时教师的一句话往往会把学生的情绪完全调动起来。例如:当学生做“网小鱼”的游戏时,做得非常兴奋,可下课的时间快到了,要想快速把学生集合并安静起来。鸣哨好像已不起作用了。这时候如果教师说:“我知道你们做网小鱼的游戏还没尽兴,但下课的时间已到。不过,不要紧,下次课你们表现好我们可以继续做,或者老师在教你们做更好玩的游戏。于是,学生们能够马上从游戏中转移过来,同时也为下一节课更好地开展做好了铺垫。
(3)具体比抽象更易展开教学,再清晰的讲解也比不上最简单的示范。只要多做一步示范,那么教学的展开也就显得不过如此而已。小学生的抽象思维毕竟有限,尤其是低年级。为了更有效更合理地利用课堂30分钟时间;在衔接部分的组织中,示范的作用是明显的。如在学习一个新游戏时,教师请几位同学示范游戏的方法要比单纯的讲解,学生更容易接受,虽然教师有时并不太注重,甚至认为可有可无,但它给学生以更多的思考空间及练习准备,能使学生在课堂中一步到位,教学的效果明显提高。
3.有效教学的保障――反思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教学实践后的反思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生成环节,它记录的不仅是我们精彩的瞬间、智慧的生成,也记录了许多教学的缺点和不足。课后反思是提高教师的自我察觉水平,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改善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师能力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有力手段和有效途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善于分析自己劳动的教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叶澜教授也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由于体育课的特性,值得反思的空间很大。如:学生掌握技能的情况如何,还有多少没掌握技能的“困难生”;师生的情感体验是否愉悦、欢畅;重点与难点的解决如何,效果怎样;有没有潜在的安全隐患?再如一般体育教师都是教两个以上的平行班级,如果在你的教学方案设计好以后在第一个班级上完后,教师更应该好好的反思一下,看看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因为每班的学生不一样,素质也不一样。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每个体育教师更应该反思。如果教师能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就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陈洁.浅谈如何抓住重点,解决教学低效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9).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 教学研究 低年级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内容,对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内涵上来讲,自主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没有教师或其他客观要求的情况中自主的进行学习的能力,或者学生在自身的兴趣下进行自我需求、自我发展和自我需要的学习方法。本文重点从学习氛围营造、兴趣激励和学习方式培养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一、创设情境氛围,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环境
语文教师应该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通过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氛围创设,促使学生积极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让教学课堂充满活力,营造自主学习情境氛围。一方面,要善于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创设情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教材的特点,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到实验之中。例如,教师在讲授到《田忌赛马》这篇课文的时候,可是使用不同颜色的小球代替赛马,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了解田忌替换赛马的顺序。通过亲身的参与,使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得到发展。另一方面,要善于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创设情境。在讲授完课文之后,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对课本剧进行表演,使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兴趣得到提高。例如,教师在讲授到《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对课本剧进行表演,在情境环境中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之中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的展现自我。
二、实施激励教学,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教师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树立新的教学观,应全面开展激励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通过科学的激励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用,达到较好的教学学习效果。笔者认为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灵活运用“三板斧”,一是设计自主性教案,二是引导学生全程自主参与教学学习,三是适时对学生进行鼓励。设计自主性教案方面,教师应该对课堂的导语进行精心的设计,重视每一个课堂的环节,使学生始终保持着自主学习的积极状态。例如,教师在讲授《画风》课文的时候,应该首先提出一条谜语让学们进行竞猜,然后让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画风活动,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之中产生深刻的体验。引导学生全程自主参与教学学习方面,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过程之中,在课堂上能够自由的进行讨论。适时对学生进行鼓励方面,对于在学习中的表现出独特看法、突出表现,教师应该给予鼓励,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更加自主的进行学习。
三、科学辅导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要使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除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之外,还应该掌握学习语文的规律和方法。因此,教师应该着重于对学生进行引导,不断提高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的方式不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强在学习过程中的交流合作,课堂辅导、专题辅导、个别学生专门辅导等方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法进行及时的指导。教师要认识到自身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地位,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将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充分的调动起来,不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在讲授《要下雨了》这篇课文的时候,应该分环节、有步骤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首先,让学生自由的对课文进行朗读,结合课堂情况进行辅导,引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和技巧,授之以渔。第二,让学生大胆的说出在快下雨的时候,蚂蚁、小鱼和燕子都有怎样的特征,让学生针对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小动物进行学习,然后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并结合各小组教学学习中的问题进行专题辅导。第三,对于个别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开小灶”,进行个别辅导。同时,教师要注重通过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和思维。例如,在教授《坐井观天》这篇课文的时候,由课文可以延伸出更多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发问“天有多大?”“青蛙为什么认为小鸟说大话?”“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怎么想?”等等,引导学生生进行多角度的设想,重点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学生探索知识,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善于思考和勤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富强.小学语文自主探究“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J].作文教学研究.2009(1).
[2]马春红.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几点尝试[J].作文教学研究.2008(6).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为了更好的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让幼儿喜欢学习儿歌,我们从网络元素、图谱元素、游戏元素、创编元素入手,培养幼儿兴趣,使幼儿的语言能力进一步提高。托班的幼儿年龄基本上是2~3岁之间,这个时期是语言发展的第一个敏感期。幼儿也是通过语言来了解世界,表达自己的感受。短小的儿歌不仅培养了幼儿记忆力,丰富了幼儿的词汇,同时也给了幼儿一个大胆表现的机会,激发了幼儿的自信心,幼儿易于接受、理解、记忆,对于丰富幼儿的词汇,发展幼儿语言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对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小的效果。
关键词
儿歌;教学;元素;记忆力; 图谱教育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这是以幼儿为主体,以语言为客体,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使幼儿与周围语言环境不断相互作用中获得语言的发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
托班的幼儿年龄基本上是2~3岁之间,这个时期是语言发展的第一个敏感期。幼儿也是通过语言来了解世界,表达自己的感受。可见,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如此的重要。为了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我们想到了儿歌。儿歌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通俗易懂的内容,琅琅上口的韵律,在幼儿园教育中,深受幼儿及教师的喜爱。通过一首首鲜明生动的儿歌,幼儿可以学到丰富的社会、自然、数学等方面的知识。为了让幼儿更喜欢儿歌笔者在教学中增添了以下元素。
一、网络元素,点亮幼儿的眼
(一)课件加入更生动
现在的社会,科技在不断进步,网络也和我们的生活联系的很紧密。在准备儿歌《饼干歌》课的时候,我在网络上意外发现有一个关于儿歌的课件,打开课件发现课件的画面很清晰,在一边播放画面的同时,还能有儿歌随之念出来。所以,为了让幼儿有一些明显的视觉感受,我决定将课件加入到课堂中。果然,幼儿们完全被这个课件所吸引,播放完一遍以后,幼儿们要求再看一遍。在提问的时候,幼儿也能很快用儿歌里的原话回答出来。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二)搜集知识更全面
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常常会打开电脑,利用网络百度一下便可以寻找答案。同样在备课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也可以去查。 刚拿到《谁在飞》这首儿歌时,真的有点吃惊,我心里一直在想:这么长的儿歌幼儿能学会吗?在这之前,我们一直学习的儿歌只有四句话,而现在有十二句话,分析句型发现它是一首问答式的儿歌,形式比较新也比较有趣,在儿歌中也有重复的地方。但是,也有难点,幼儿们必须对昆虫的种类要知道得比较多才可以。再看儿歌内容,发现有很多飞禽我们班的幼儿还不认识,比如对燕子、老鹰、水鸟等等一无所知,我开始上网搜集图片,关键是搜集这些飞禽的知识,从它们的生活习性入手,让幼儿们来了解:燕子羽毛是黑色的,喜欢在民居房的角落或民居房的屋檐下做窝,还让幼儿们观察燕子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原来像剪刀,水鸟喜欢吃鱼等等。幼儿通过对这些知识的了解,幼儿对这些飞禽熟悉了,学习儿歌的速度也加快了。
二、图谱元素,加深幼儿记忆
(一)完整图谱
托班的幼儿年龄小,注重力不太集中,他们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图谱能加深幼儿的记忆,可谓是学习儿歌的一味良药。在学习儿歌《饼干歌》时,我根据儿歌内容准备了图谱。在活动开始时,用实物饼干导入,让孩子观察今天老师带来的饼干是什么形状的?丰富幼儿思维想象还有什么是圆圆的?有的说苹果、桔子、轮子、太阳等等。我又用手掰开,让孩子们想象,变成了什么形状?有的说:像小船、像香蕉、像月亮。根据幼儿的回答,我把相应的图谱出示好,让幼儿根据图谱朗诵儿歌。
(二)部分图谱
儿歌给我们的印象就是句式对称、押韵、短小。而《小兔子开铺子》这首儿歌与我们以往学过的儿歌的有所不同,仔细看一下儿歌内容,其实像是在讲一个故事,讲的是小兔子开铺子的事,还讲述了小兔子里面有什么卖的东西。我在上课之前,仔细的想了一下,我决定将小兔子店里面卖的东西做成图谱,然后将这个儿歌用故事的形式开始教授。
在活动开始时,我以故事讲述的形式来说:“小兔子开了一间铺子,里面有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谱,让幼儿们观察。说到什么我就用儿歌里的句子来回答,数字幼儿能够记住,量词却不能说对,出现了前后混淆的局面。等大多数幼儿理解以后,我接着用故事讲述的形式来讲,来了一群小猴子,买走了“一张小桌子,两把小椅子,三双小袜子,四个小瓶子,五顶小帽子。”小兔子的东西还有吗?幼儿都说卖完了。我接着说:“小兔子的东西卖完了,明天再来开铺子。”对于像故事一样的儿歌,利用部分图谱的形式能加深幼儿的记忆。
三、游戏元素,激发幼儿的趣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在教授儿歌《开汽车》时,在活动开始前我看了一下教案,这个故事中情节和人物比较少,在讲述时肯定幼儿会没有兴趣。所以我增加了一些小动物和情节的游戏。首先,我制作了一辆汽车还有一些小动物的头饰,让幼儿听小动物的叫声和看小动物走路的样子猜测动物是什么?幼儿们非常感兴趣。当幼儿猜测出来时,就把它贴在公共汽车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一下子就把它们请出来了。在玩玩做做中儿歌也学会了。
托班的幼儿年龄小,对于喜欢的东西用的最多的方式就是亲一亲。在教授儿歌《亲一亲》时,我准备了儿歌里需要的材料:杯子、勺子、小铃、小棒和小鼓。在活动一开始我们玩了亲一亲的游戏,我请幼儿们先观察自己身体上什么可以亲一亲,幼儿们很快就回答小手和小手可以亲一亲,小脚和小脚可以亲一亲。还有很多小手和小脑袋;小手和屁股还有小手和小脚等等,大家亲的不亦乐乎。于是我出示了两只杯子,勺子、小铃还有小棒和小鼓,由于有了游戏的经验,幼儿们一下子就想到了亲一亲,儿歌很容易就学会了。
四、创编元素,开启幼儿的脑
创编是从小班才开始的,有些来托班的幼儿也有这个能力,创编不仅能开发幼儿的大脑,还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金秋十月,是一个多彩的季节,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在这金色的十月,我们学前班和大班的小朋友们沿着自己成长的足迹,也不断地收获了累累硕果。现在我就十月份个人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教务教学方面
提前做好教学工作计划,备好教案,准备好教具,尽量多准备一些幼儿感兴趣的教具。在课堂上基本以幼儿游戏来开展活动。注重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发展幼儿教育的扩散性思维为主,让他们自己开动脑筋,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这个月中,我简单地小结一个本月所学的内容以及幼儿在课常上一些突出的表现。
(1) 分级阅读:诗歌《玩》、《照片》、《小雨滴》
故事《奇怪的雨伞》《雨天使》
在学习诗歌《玩》后幼儿创编诗歌,我们班的丁博潮说了几句特别有意思而且又有逻辑性的话:“爸爸玩妈妈,妈妈玩宝宝”,“susan玩粉笔,粉笔玩黑板”,可见他对诗歌理解和掌握了,而且想象力也特别在丰富,能够联系到身边的人和事。
(2) 拼音:b p m f d t n l
(3) 蒙氏数学:6、7的分解、组合,5以内加减法,6、7的加减法
(4) 我和音乐做游戏:《懒惰虫》、《网小鱼》、《县官判罪》、《小巴狗》
(5) 美术:《京剧脸谱》、《豆子大变身》、《这就是我》、《快乐的非洲人》。
这个月的主题是“超级面具变变变”,所以我们围绕这个主题展开了这四个活动,主要是让幼儿感受各种脸型,学习用不一样的材料来做画。在小朋友的作品中,丁博潮的画面很整洁,富有想像力,要是画得再大一点就更好了。豪豪、萱萱、童童、赵佳熠的画就有点乱了,但是画得还是挺不错的,画面很丰富。偲偲、吕欣烨的画还可以,能够说出画面的内容。
(6) 小康轩教材:因为是与大班分开上的,幼儿学过之后掌握得都还不错。我班两个小朋友都有一些偏科现象,bobo偏向于语言领域,henry则偏向于数学领域。
(二)日常生活方面
我和玲子老师配合得还很默契,每人轮流值班,主动承担起一日的后勤工作,基本做到教室、寝室、公共卫生区的干净,每天开窗通风换气,给碗、勺子、杯子、毛巾消毒一次。教室里每天都开紫外线灯消毒,遇到晴好天气晒被子,准时参加保育学习等。当然有时候太忙,会忽略或忘记有些卫生的打扫,比如墙群上的灰,天花板上的蜘蛛网,空调电视柜上的灰尘,但是在经过黄老师提醒后我们都及时搞干净了。在经过月末的卫生大检查后我对以前没有注意的地方特别收起注意了。另外关于手足口病,我们也引起了高度重视,每天都坚持对幼儿进行三检,对幼儿进行个人卫生教育,确保幼儿的健康状况。
(三)幼儿常规方面:
(1)每天我们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童童、偲偲、海彬扬、赵佳熠由以前的不主动打招呼到主动打招呼了,而且赵佳熠特别喜欢当值日生,主动地跟叔叔阿姨小朋友问好,真的进步了很多。
(2)在进餐前我们每天都对幼儿提要求,不能把饭掉在桌子上、地上,吃饭时不能说话,不能玩,不能挑食等。小朋友们都进步了,桌面和地上都没有掉饭了。
(3)为了培养幼儿的主人翁意识以及热爱劳动的品质,我们班特设立了一个“今天我值日”的栏目,每天请一个小朋友来当值日生,请他负责一天的卫生,如扫地,擦桌子,拖地,还有请他来维持纪律、给小朋友们发放早中餐、点心等,我发现这么做了之后,我们班的小朋友越来越能干了,每个小朋友都争着要当值日生呢!
(4)为了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我们都要求幼儿自己穿脱衣服,把鞋子摆放整齐,把衣物叠放整齐,同时午睡起床后自己叠被。在这个方面,Bobo、 Lucy表现要棒一些。
(5)本月有两个小朋友过生日,小寿星是童童和豪豪。为了加强幼儿的情感教育,我们一起给这两位小寿星过了生日,而且我们班所有小朋友都自己亲手画了一幅画送给他们。
(四)幼儿园开展的活动
(1)10月17日我们一起举行了一次亲子烧烤秋游活动。这次活动举办得很成功,家长和孩子们都玩得很开心,未出任何安全事故。此次活动也感谢我们班各位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2)这个月是由我们班和大班共同策划举办的T台秀活动。在这次活动中,首先要感谢各位老师对本次活动的支持与配合,同时也要感谢园领导对我们的指导和帮助。通过这次的T台秀,我们班的小朋友又得到了不一样的收获。
(五)家园联系
本月共与家长联系了三次,本来每周一次,后来改为两周一次。在家长的反馈意见中,有优点也有不足,当然我们会根据家长所反馈的意见进行改正与统一,争取在教育幼儿的思想和行动保持一致。
这就是十月份以来我们所做的工作,希望在下个月小朋友们能有更大的进步,我们老师也能做得更细致一些,不断进步!
关键词 语文 实效性 因素
一、拖课
情境描述:下课音乐声在校园内响起,可许多教室的门还紧紧地关闭着。教室里老师们有的在激情昂扬地讲解着,有的在指导学生做练习。这时,一部分孩子早已按耐不住了,眼睛开始四处张望,有的转过身偷偷和后面的同学讲话,这不免受到老师严厉的训斥,他们只好无精打采地又低头听着,做着。几分钟后,教室的门陆陆续续打开了。孩子们一窝蜂似的往厕所跑,有的嘴里还念叨着:“急死了,快憋不住了。” 有的边走边埋怨:“累也累死了。读书真没意思!”5、6分钟后,剩下的几间才缓缓打开。
透视危害:
这样的情景在我们日常教学中经常发生,少则两三分钟,多则五、六分钟,更有甚者拖至下节课的音乐声响。但长期以来,老师们已司空见惯了。许多教师对拖课这一课堂常规还习以为常,认为它无伤大雅,甚至认为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因此多年来,没有引起教师们的足够重视。其实,拖课对孩子们造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首先是情感方面。学生上这样的课,会有一种负担,时间一长,会不喜欢这个老师,甚至厌恶这门学科。这种不满又无法宣泄,长期以往,会造成学生郁闷、烦躁的不健康心理。有的学生还会把拖课造成的不良情绪、疲劳带到下一节课,直接影响下一节的学习。其次生理方面。连续上课眼脑发胀、疲倦,且上厕所匆匆忙忙,甚至会遇到大小便失禁的尴尬,长期就影响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再次安全方面。教师拖堂,学生心急如焚,下课后匆忙处理事情,很容易造成人身安全事故。
拖课的危害这么严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引起我们的思考,什么原因造成老师们经常拖课的呢?经过笔者的调查和观察,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们对语文教学规范的理解和操作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从而造成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教学内容40分钟完不成,不得不延长教学时间。下面截取几个违反语文教学常规的低效的教学行为的镜头,进行成因分析,以期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
二、教学设计缺乏主线
问题凝视:一次随堂听课,一位一年级老师教《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教学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进行朗读评价:这个小朋友读得好不好?纠正个别字音
找燕子妈妈夸小燕子的话,用——划出来。
再一次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价。(绝大部分学生坐着没事干,这时开始开小差了)
齐读课文。
再读燕子妈妈夸小燕子的话。提问:小燕子进步在哪里?(这时教师播放多媒体,可怎么也放不出。最后只好放弃。)
学生回答:有细毛,有小刺。区别“刺”、“次”和“吹”。
然后挨个儿指名让学生说用什么方法记“瓜”、“燕”等12个生字。(学习生字方法单调,因此课堂纪律松散,乱哄哄的一片。生字还没学完,这时下课铃声响起)再齐读生字,选字组词。
再齐读夸小燕子的话。下课。
成因透视:教学设计就像军人的作战方案。试想,一次战斗事先如果没有完善的作战方案,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恐怕只能凭一时的运气了。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也仅仅押宝在运气上,十有八九非砸锅不可。这堂课低效、拖课的主要原因是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教材钻研不透,预设不充分,因此导致教学目的不明,教学结构松散,层次不清,东一榔头,西一锤,40分钟中连识字、写字的教学目标都没能完成。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这种备课马虎的情况普遍存在,有的用旧教案上课,更有甚者只拿一本课本,一本教参就走进教室了。因此,整堂课随意性很大,犹如一盘散沙,教学没有主线,有的教学明显偏离目标,有的感悟“蜻蜓点水”,课堂也就难以出现跌宕起伏的教学环境,也就谈不上激活学生思维,开发潜能,促进发展。
三、缺乏教育机智
关键词: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教育理念
作者简介:勾红叶(1983-),女,四川绵阳人,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
何畏(1972-),男,四川成都人,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5110838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专题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SWJTU12ZT2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青年教师百人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SWJTU11BR01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4-0109-02
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先生有一句名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他在《大学一解》中还有一段话至今多为人们所征引:“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这样一种“从游”关系,使教学活动成为一个美妙的生命互动过程。目前师生关系、教学活动出现了反向的“游离”现象。因此有必要在课程教学中重构这种从游关系,使“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建设在师资队伍、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教材和教学资源库建设以及教学管理、教学条件等方面质量更加优异。
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发展与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相伴相随,经历了历史积淀阶段、提高发展阶段、跨越创新阶段等三个重要发展阶段。在其发展阶段中面临了以下的问题和挑战。
1.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线性教学资源和非线性教学资源。其中线性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案、习题和教学录像。非线性教学资源包括讲座、学习、试验竞赛和案例分析。教学活动包括课堂教学、质量控制、教研教改和培训提高。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资源需要继续丰富、课堂教学质量需要务实提升。制约因素是教研教改活动能否持续深入。
2.课程建设面临的挑战
“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建设包括现实课堂、实际工程和虚拟网络。具体包括:与其他桥梁专业课衔接,与其他土木精品课资源共享,开设双语班和创新班,同时纳入实习、引入场景和定制案例,即虚实结合、远近兼顾和内外联动。课程建设中如何继续回归(面向)工程、形成精品示范窗口和资源共享平台是面临的重要挑战。
3.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
大学扩招形成的教育资源“被摊薄”、社会风气影响形成的“冷漠化”教育现象,使得教学中的“从游”互动无法有效开展。专业课程教师承担大量的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被挤占”),导致主观上难以用更大的精力、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
二、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1.教育理念上的传承与反思
西南交通大学在其百余年办学历史中贯穿了茅以升老校长所倡导的“习而学”的工程教育理念,以“先习后学”、“边习边学”的模式不断强化实践环节对工程教育的作用。“钢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团队提出了专业课程教学的“去冷漠化”教育理念,并以“习而学”、“去冷漠化”理念为指导,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索。
教育“去冷漠化”本是不应该存在的命题(优质的教育不允许冷漠化的存在)。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冷漠化的社会环境是产生教育冷漠化的土壤。
“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建设中的“去冷漠化”的核心含义包括:教师对职业工作的热爱和教育理念的提高,即在教育角色定位中的去冷漠化;教师对专业的热爱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即在学术钻研上的去冷漠化;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教学技能的提升,即在教学活动中的去冷漠化。
2.以对职业的热情来提升教师的授课技能
在团队建设别重视对中青年教师开展职业热情提升和职业能力提升。依托“四面镜子”,倡导“自我面对面法”,提高教学的技能与技巧。
3.以对专业的热情来丰富教学内容
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科研能力,把科研优势和最新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以科研促进教学。比如说可以将钢结构疲劳模型试验等研究成果与课程中疲劳教学联系起来,并随时更新,营造专业素养和创新知识的环境,让学生能够从教学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升学习兴趣,兴趣是学好这门课的关键所在。
4.以对学生的热情来改革课程教学组织
(1)“望、闻、问、切”学习方法引导。“望、闻、问、切”本是传统中医使用的看病方法,但这一过程也反映出信息获得(包括知识与技能)的途径。依托配套实践环节(如案例分析、评述报告、结构竞赛等),强调动手参与。
(2)“4个5分钟分隔”与课堂工程氛围的营造。教育专家与心理学家研究都表明,一般人的注意力通常只能保持20分钟。课程教学需要合理分段。充分利用“预支时段”和“挤压时段”,依托精品课程建设丰富的桥梁工程案例视频资源创造面向工程实际的教学氛围。
(3)“汇聚”知识点。根据钢结构教学大纲要求,将“钢结构设计原理”划分为三大部分,即材料、构件和连接。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从一开始教学就让学生将知识点归入这三大块知识中,这样既便于理解又便于记忆。
在钢结构材料这一部分中,重点讲解钢材在冶炼、加工、使用中不同因素对钢材的影响,掌握钢材的钢号分类与质量检测标准,给学生打下钢结构设计的坚实基础。
对于钢结构构件,从轴心受压构件、受弯构件、压弯构件入手,在介绍强度和刚度时,让学生比较与材料力学的差异,便于学生将知识串联起来,能更深入地理解。对于学生感到难学的构件稳定分析,教师在仔细讲解理论的同时,要注意每一步理论推导都能让学生容易理解,同时把重点放在对稳定理论的应用上,从而使学生感到通俗易懂,在理解理论的同时提高了应用能力。
同时可以将比较抽象的知识点用通俗易懂的话具体化,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如,对于螺栓连接,要让学生从螺栓连接的受力原理和破坏形式入手,理解螺栓连接在受拉和受剪时所需要进行的结构计算,是为了避免各种破坏形式的出现,从而对学习的知识感到不枯燥。
(4)“教中学”模式的试点探索。“教中学”模式是让学生直接参与知识点的讲解和讨论,是属于探讨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在“茅以升班”和“詹天佑班”(均属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中推广了这一模式。学期开始时向每一学生布置出“教中学”要求的具体知识点内容,让学生自己消化知识点内容并制作授课PPT。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进度每学时安排2~3位学生上台讲解(每次5分钟),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并进行讲解点评或讲解补充。学生讲解的质量计入平时成绩的考核。
学生对这一教学方法探索的反映非常好,不少学生制作出质量高的教学PPT素材,并能非常自信地完成知识点授课。由于教与学角色的转变,教学中互动氛围被很自然地打造出来了。
(5)教学实践环节配合上的探索。除常规的课程作业外,在教学中尝试采用了一些其他实践教学活动来实现对课程学习的巩固与提高。包括:引导学生学会采用“TPT(思考、实践、再思考)”的方法进行知识学习。实践环节的补充提升了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热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改革与探索的再思考
教学再思考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它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基础。是否具有再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是区别经验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
再思考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在思考过程中,教师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个公式揭示了反思即再思考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因此,再思考也是提高教学水平以及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再思考遇到的制约教学质量提升的瓶颈环节,回顾开展的改革探索,我们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需要专业课教师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既要有改变现状的想法,还需要不断创新实现方法,当然也需要各类教改建设项目的支撑,以获得切实的实现办法。
例如:在课程教学实践探索中实施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方法,其中有不少在中小学教育改革中已经逐步推广(如“教中学”方法),但却又是在大学专业课程教学中“被忽视”、“被弱化”的教学手段。改变大班制教学模式为小班式教学模式、改变“舞台式”教室布局为“半环绕式”教室布局等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教学中的互动气氛,开展启发式、探讨式课堂教学。在不具备这些条件时,只能更多地依靠教师自己来不断细化教学组织,反思教学缺陷,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彭伟.钢结构设计原理[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