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9 22:31: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传统教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由于语文教学教师的语文阅读教学能力限制,比如理论教学基础知识掌握不足或者不牢固,导致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出现盲目性。
在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一直忽视阅读教学,不怎么重视这个项目,近些年,随着教学的改革虽然把阅读教学提高到重视程度,但是实际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只是单纯的为了实验改革教学方法,导致语文阅读教学理论基础的长期缺乏,没有形成一套可行的语文教学理论体系,才会出现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盲目性。因此,长期依赖教师的教学权威,学生逐渐对语文阅读学习没有了兴趣,也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
2.语文教学教师在制定语文教学计划中对阅读教学没有明确的目标,因而也就没有按目标制定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是教学的过程的首要任务,是整个教学的核心部分。如果一个教学过程,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那么它的教学任务根本不可能顺利完成。然而,在我国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没有明确的教学计划和目标,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大都是根据教学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发挥,随想随讲,随意性很强。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来说非常被动,因为在没有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最终会致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水平低下。
3.传统的阅读教学都是教师是主体,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主动参与很少,因而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主动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历来都是教师的主体性发挥作用,而学生的主体性常被忽视,即便是在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也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大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就不让广大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学习兴趣,最后又导致整个教学效果不理想。
4.科学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评价标准体系的缺失,导致不能对现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效果进行有效评估。
一直以来,我国还没有建立一套科学地评价语文阅读教学评价体系,没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标准。教学教师就是在这种教学环境下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难免会导致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想到哪里就讲哪里的随意教学。这种教学始终是教师本位,学生依然是很被动,而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始终都不理想。
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有效措施
1.一定要明白确定阅读教学的实效性,重点抓在阅读教学中的实际效果。
我们之所以重视阅读教学,就是引文它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的阅读能力和运用所学文字知识的能力,能够达到教学计划里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实际效果。所以,在以后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一定要把阅读的实际效果当做首要任务,围绕教学的实际效果这个目标,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真正注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不能以阅读是否通畅和速度是否快速为评价标准,我们应该关注学生是否通过阅读掌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否能够通过阅读得来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样语文阅读教学才可能真正收到实际效果。
2.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学生要做好预习工作,双管齐下,两手都要抓。
我们都知道,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的实际效果,一方面依赖于老师的备课,这是关键的步骤,老师在课前应当做好相关工作,明确教学目标,制定详细地教学计划,做到有备无患;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进行自主思维的预先理解和学习,为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可是现阶段,一些语文备课工作流于形式,备课没有实效性,所以课堂教学就不能顺利完成,也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定要重视备课和预习工作,同时明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合理把控教学内容、得当分配课时。这就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提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结合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情况做好备课和布置预习工作,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进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3.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课堂实际对阅读教学进行综合把握。
第一,依托课本,认真学习讲授,挖掘课本里知识魅力,让学生充分吸收这“养分”并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以提高自身的语文知识素养和水平,为后面的深层次阅读教学打下奠定基础。第二,结合学生和课堂的实际,改变一成不变的单一授课模式,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教学。在课堂中,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学习并掌握课文的字、词、句里的知识,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对文句的阅读、感知和理解能力。进而提高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4.为了保障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提高和教学方式进步,一定要建立相关的评价机制。
一、高师民声教学中传统音乐教育现状
我国的传统音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千百年来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关于其分类,一般把其分成民歌、歌舞音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和民族器乐曲等五大类。但是有专家提出同属于中国传统音乐范畴中的诸如福建南音、西安鼓乐和一些宗教音乐并不能完全归于这五大类音乐中。因此,杜亚雄在《什么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将中国传统音乐划分为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四大类,这样有些学者提出的不能被“五大类”包含进去的音乐便得以准确的划分进来。当代的学校音乐教育中,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传统音乐一直处于音乐教育的边缘。“一项对来自广西各地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的1700多名学生进行的‘有多少学生会唱家乡的歌’的问卷调查显示,仅有3%的壮族学生,5%的瑶族学生,27%的苗族学生和31%侗族学生会唱自己家乡的歌。”①这一调查充分显示,熟悉和会唱自己家乡的歌的学生越来越少。民声艺术是学院派较为系统地研究我们民族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教学让我们的学生系统科学地学习民族声乐,高师是民族声乐艺术传播的重要阵地,而高师的民声艺术教育模式也多是采用示范练习的模式,而对于民族音乐背后的传统文化意义的讲解少之甚少,这也造成了传统音乐文化的流失。
二、高师声乐教学中应增加本土音乐作品内容
高师是培育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要途径,因此,高师音乐教学中要适当的添加中国传统音乐的内容,重视培养学生了解并热爱传统音乐的情操。通过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做到对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展。首先在教学内容上,目前高师院校的教材主要是《声乐曲选》(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出版)、高师声乐教材《声乐曲选集》(徐朗主编、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1世纪高师音乐教材”丛书之一《声乐曲选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等几套高师声乐试用教材。②这些教材多涉及的是艺术歌曲以及经过改编的民歌作品,而对于高师院校当下的典型的民族作品及原生态艺术作品均未能涉及,而对于学习者来说,受当地人文熏陶以及民风影响多种因素,对于当地的民族音乐或原生态音乐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因此在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本地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注入和讲解,让学生接触多种风格的声乐作品,融入真正“原汁原味”的原生性传统剧目。如东北地区最传统的东北小调,山歌、歌舞曲和萨满调。如徵调式的《东北风》、《放风筝》、《翻身五更》、《小看戏》、《回娘家》、《摇篮曲》等,宫调式的《丢戒指》、《卖饺子》、《小拜年》等,再如羽调式的《茉莉花之二》、《正对花》等等,乐曲表达了东北人民勇敢的精神、勤劳的作风及火热的情怀,东北人民破朴实的生活情怀,生动活泼的热情性格均通过作品像我们诉说。这些作品源于学生生活环境,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同时也使得本土的音乐作品得到了切实有效地传承。
三、高师声乐教师教学思维和知识的及时更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将自己长期以来的表演经验和理论经验传授给学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避免了错误的方式和方法,将这些经验消化理解并运用到实践中去,由声乐教师和观众检验学习的水平,这使得声乐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和理论修养,如果教师缺少对传统音乐的理解和掌握,那么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也必然造成其教学过程中对传统音乐的重视度不够,影响了学生的传统音乐文化素养的养成。而我国早期的音乐师范教育受到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教学体系和理念上深深烙上了西方音乐文化的印记,在结构上西方文化偏重而传统音乐文化偏少,在钢琴、视唱练耳、和声、作曲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上侧重的较多,而缺少对戏曲、说唱等“原生形态”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系统练习。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应注重自己的知识结构调整,在思想认识上提升传统音乐文化运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调整学习结构,多接触传统音乐深化自身知识,提升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审美能力,教师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度决定了学生在传统音乐文化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四、结语
总之,传统音乐文化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的根本,高师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可以说高师教育理念对青少年思维的影响是久远的,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重视传统文化,传承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
作者:李月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素质教育终身体育
目前,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学校体育教育中,仍是以西方体育为主,与国人身体素质、心理感受、民族情感相吻合的民族传统体育内容没有得到很好地普及。因此,在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可以充实学校体育的教育体系,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还能弘扬民族文化,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一、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是指在中华历史上一个或多个民族内流传或继承的体育活动的总称。主要是指我国各民族传统的祛病、健身、习武和娱乐活动项目。民族传统体育顾名思义,它包含三层意思:一是体育的,二是民族的,三是传统的。(1)所谓体育的,是指这类活动项目或运动项目都具有体育的特性,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地按照一定的规则锻炼自己的身体,使自己的身体各个部分得到平衡协调的发展。(2)所谓民族的,就是这类体育活动或体育运动具有民族性。这种民族性主要表现在它的民族文化底蕴上。这种民族文化底蕴主要反映在:它的活动或运动项目来自特定的民族,反映了该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俗习惯,为该民族广大民众所喜好,在该民族地域有着深厚的民族群众基础。(3)所谓传统的,就是这类体育项目具有历史继承性,是代代相传的。这类体育项目中,任何一个都是在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下,在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淘汰其糟粕,保留其精华,而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并具有该民族的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它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目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十分丰富,一般来说主要包括了:武术、摔跤、射箭、射弩、秋千、赛马、赛龙舟、打木球、抢花炮、贵摔跤、珍珠球、放风筝、打磨秋、赛骆驼、跳板、打飞棒、波依阔、推竿、跳竹竿、雪地走、东巴跳、跳竹、抛绣球、踢毽子、斗牛、抖空竹等等。学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切实可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三、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特点
1.简便易教。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绝大部分内容都具备这样的特点,朴素的品质造就了这些项目的教学应朴实无华,教学过程要讲究实效,避免华而不实的的形式,教师要全面准确掌握项目的比赛规则,并运用到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在规则要求范围内的技术和战术是教学的灵魂。
2.简单易学。民族传统体育绝大部分项目都简单易学,由于民族传统体育长期的教学是口传身教,缺乏经过文字的整理或通过研究得出的技术参数,对教师来说,缺乏教学参考,只有依靠教师自身不断实践后归纳出技术要领和动作组合及技巧。对学生来说,不断摸索通过练习改进动作从而提高技术进而创新和发展。
3.简捷易赛。民族传统体育的比赛经过长期的演变,操作起来比较简捷,很多项目初步掌握了基本技术和战术就可进行对抗,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
四、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体育教学中的开展
1.树立民族传统体育意识。树立民族传统体育意识,是学校全面深入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前提。通过民族体育意识的建立,引导人们逐渐将眼光投向全球体育文化,建立宏观的体育意识。有了正确、积极的体育意识,在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就成为一种应尽的义务,成为人们必须履行的职责。
2.深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整合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教师应好收集、挖掘、整理工作,民族传统体育大都源自民间,体育教师在把某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课堂之前,应根据当地实际深入民间生活进行调查考证,对项目名称、发展及技术要求有所了解,真正要引进体育课堂,以繁荣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3.统一完备的民族传统体育的教材、教学评价体系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是在学校这一基地开展的民族文化教育,建立完善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体系是保证中华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首先,要培养一些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人才,这是有效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最活跃的力量,他将以辐射的方式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民族文化的进一步繁荣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还必须建立多元化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体系,这些课程尽可能地借鉴其他学科成熟的理论与原则,形成有独立性的有体育文化特色的课程框架。
其次,素质教育与终身体育有机衔接。学校的素质教育与人的终身体育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只要能通过教技术、养习惯、重行为等方式有效的培养素质教育中的三个体育素质,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生活习惯,将体育纳入到生活方式之中,就能与终身体育有机地衔接起来。
4.项目的选择应结合当地实际
体育教师除认真上好教材之外,还要根据各地实际,把自己通过努力收集到的内容,在本校传授之后,同其他学校教师进行交流,以便使内容更具科学性、实效性、可行性。积极做好器材的改制和活动形式的改进工作,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的规模及各年级学生理、心理特点的实际需要,对民族体育器材进行就地取材,自己制作,一材多用、灵活搬运的原则进行必要适当改制,对许多呆板、单调划一的动作在保留实质的基础上改进为适合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灵活多样、欢快轻松的运动项目。
5.加大对体育教师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培训力度
民族传统体育引进学校教学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为了让民族传统体育能够不断延续下去,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教师不了解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技能、方法,就不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更谈不上是学生的领路人。因此,要通过举办各种观摩课或集中授课培训方式,使体育教师提高认识,普及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真正作到把我国文化瑰宝——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继承并发扬下去。
总之,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深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切实有效的运用到现代体育教学中来,从而让民族传统体育这一特殊形式的文化遗产,经过提炼与发展为学生所掌握与运用、传播到社会中去,练就健壮的体魄,让学生的体育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高晓峰.浅谈中学民族传统体育教学[M].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4).
[2]刘胜利.对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10).
关键词:实验多媒体 ;非智力因素技能; 创造
中图分类号:G633.8
国家的发展依靠人才素质的提高,而人才素质的提高依靠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是新世纪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有用人才的战略举措,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攻方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教学,而不同的学科都具有不同的知识体系和特点。素质教育应结合各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特点进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和多媒体课件的有机结合,不仅有助于化学知识的掌握,实验技能的培养,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全面发展方面得到有益的启发。
观察是人们有效地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心理素质,是人们顺利掌握知识完成某种活动的基本能力。观察既有生动形象的图片观察,也有直观有趣的动手演示观察。多媒体已经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常用手段,它以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途径向学生传递信息,以生动直观的形象,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与表象之间的联系,建立起各种感觉器官之间的联系,使课堂教学更加多样性,生动性,实效性,先进性,并给课堂教学平添了一股时代气息,极大地丰富了教师教学的表现手法和形式。
我在一次多媒体教学观摩课上,屏幕上化学反应被制作成渐变动画放映直观呈现的那一刻,教室里顿时静下来,清楚的微观分子结构一下子让同学们折服,多媒体教学成了我必须的教学手段。
为了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加兴趣盎然,我从背景、声音、动画到技巧,艺术效果等方面出发,制作了《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化学平衡》、《有机化学键的断裂重新组合》、《硫酸的工业生产流程》等课件,使得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繁杂的问题简单化,课件给我的课堂增添了活力,也给我带来了荣誉。
随着过度使用和依赖课件,课堂教学效果却越来越不明显,学生们逐渐丧失了兴趣。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探索,我意识到:“多媒体再好,也只是个工具,他无法替代人的情感和智慧。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核心特征是“辅助”,即辅助教师,而不是取代教师。”
“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亲自做,我才懂得。”实验是化学的基础,是学生学习化学最有效途径。教学目标包括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化学实验是落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最有效的方法。“从实验中学习化学”,是化学实验教学的立足点,重视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参与性,在实验方案设计实施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合作性和创新性是我追求的目标。而这些,单纯地依靠课件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学教学本身并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化学概念和规律,而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智能,使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化学原理和实验手段,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辩证而客观地认识世界,从而在将来能够独立地、有创造性地进一步深入学习和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我在讲氨的性质做氨的喷泉实验时,为了探究引发喷泉原理及实验成功关键,事先准备了如下几组实验:
(一)烧瓶干燥胶头滴管预先吸入水;
(二)烧瓶干燥胶头滴管预先吸入酸溶液;
(三)烧瓶干燥不用滴管烧瓶底部加热毛巾;
(四)烧瓶不干燥胶头预先吸入水;
(五)烧瓶不干燥胶头滴管预先吸入酸溶液。
让十名学生到前面来依次分别做这五个实验,然后让同学们共同讨论:在实验室条件下喷泉实验基本原理和成功关键,选用哪些组实验较合适?为什么?在经过讨论和争论之后,同学们得出共同的结论:选用前三组适合,实验基本原理:使容器内外产生较大压强差;成功关键是:盛气体的烧瓶必须干燥不漏气且充满气体。最后,将制作的化学反应课件再进行重复或慢速播放,从而不仅使学生们牢固地掌握了喷泉实验,而且也使学生们学会了化学实验和多媒体有效结合的方法。
运用化学实验,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能够较好地发展学生的智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扬化学实验之长而避多媒体之短。在课堂教学中,我以实验为主,中间只利用课件把反应录像或局部特写,做多次重复或慢速播放。这样长短结合,简单明了,挥洒自如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从课堂讲授到多媒体和化学实验等一系列过程,我始终都贯彻穿插对非智力因素动机、情感、兴趣、意志、信心等的重视和培养,使之为化学课堂教学服务,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核心,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适时合理地选取,扬长避短才是做好高中教学的关键。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以是否有助于实现教学目的为使用实验、多媒体课件的依据,做到实验和多媒体等方面的有机结合,掌握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始终做高中化学教学的掌拓者。
教育学生、服务学生,做高中化学教学的主人。是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所始终坚持不懈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新课标人教版《化学1必修》有感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新课标下化学教学中学生品质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学者型化学老师的素养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化学实验素质教育形式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运用电教手段强化化学教学
论文导读::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实验教学应注重创新,从创设实验问题情境,创新演示实验,学生自主设计等方面入手,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论文关键词:实验教学,创新,创新教育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新课标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重视学生对于实验经历与体验。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教材为依托,创新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课本中的某些实验进行创设、改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积极实施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一、创设问题情境教育教学论文,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需适时创设梯度合理的系列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激发学生的思考欲、创造欲。实例1:让学生设计实验,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硫酸镁杂质,问题提出后让学生思考:应该应用什么原理;先除去镁离子还是硫酸根离子;如何判断杂质是否除净;如何避免混入新杂质……学生提出的解答方案可能五花八门。甚至会有一些“大胆”的想法,此时教师重在引导学生讨论与探索然后经过实验获得方法,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实例2:如何判断铝、铜、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学生猜想出很多顺序,Al>Fe>Cu;Fe>Al>Cu等。我诱导他们根据实验事实,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强与弱。锌能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而铜不能,镁与盐酸反应比铁与盐酸反应剧烈,铁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同学们制定了各种各样的方案:a.用铝、铁、铜分别和盐酸反应。b.用铝和氯化亚铁反应,铁和硫酸铜反应。c.用铝和硫酸亚铁反应,铜和硫酸亚铁反应。d.用铁和硫酸铝反应,铁和硫酸铜反应。同学们的实验方案经审定后教育教学论文,就按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a组同学观察铝、铁、铜分别和盐酸反应的速度。b组同学观察铝和氯化亚铁,铁和硫酸铜分别能否进行反应。c组同学观察铝和硫酸亚铁、铜和硫酸亚铁能否反应。d组同学观察铁和硫酸铝、铁和硫酸铜能否进行反应。最终得到Al>Fe>Cu。这种创新问题新情境拓宽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开拓了思维意识的深度与广度,增强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新演示实验, 激励学生创新意识教师创新演示实验不但使学生更易掌握化学知识,还可培养学生敢于科学创新的精神,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目的。如通过对化学实验能采用的方法、仪器和药品等方面进行创造性筛选,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灵感。例如“二氧化碳气体制取”的实验教学中,我事先准备了如下几组实验:(一)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二)纯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三)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四)石灰石与浓盐酸反应;(五)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分组来做这五个实验,然后共同讨论:在实验室条件下制取二氧化碳选用哪组实验最合适?为什么?在经过讨论和交流之后,同学们得出共同的结论:实验室应用石灰石(或大理石)跟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最适合。从而不仅使学生们牢固地掌握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而且也使学生们学会了对比实验和优化实验的方法。在装置选取方面,为了适应新教材的“探究式”教学需要,我准备了铁架台、大试管、集气瓶、水槽、酒精灯、长颈漏斗、普通漏斗、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带导管双孔橡皮塞、注射器、医用装生理盐水的瓶子(250ml)、 底部有孔的试管、具支试管、广口瓶、U形管等,以备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选用,也在课前发动学生自己构思教育教学论文,自己发掘新的材料来组装发生装置,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逐渐在设计中体现自己的个性,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积极踊跃设计好多装置。 实践证明,注重实验的创新与探索,给学生留出思维空间,增加学生独立设计,独立操作实验的机会,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学生自主设计,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实验的设计权力在于教师,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实验方案,导致一些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分析地头头是道,实验做得规范准确,现象明显,但学生做起题来仍然无从下手。实施创新教育后,将设计实验方案的权力交给学生教育教学论文,事实证明,这种权力的转移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教学效果也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例如,在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教学中,我提出如下问题:试推测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产物。学生通过对比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的实验事实,很容易想到应该生成碳酸钠和水。实验过程中发现,该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怎样设计实验证明二者发生反应了呢?有的学生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观察生成的气体能否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有的学生将一支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立在盛水的烧杯中,然后向烧杯中加入几块氢氧化钠固体,搅拌(保持试管口不离开水面),观察试管内液面的上升;等等。这些实验的设计,体现了学生灵活、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培养了他们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牢固掌握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四、做好家庭小实验,强化创新能力培养。 家庭小实验能给学生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增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会学习、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 从设计实验程序到完善实验细节教育教学论文,教师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爱好,调动学生注重联系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密切关注课程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样就利于指导学生观察操作,收集资料,主动探究,同时还要合理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化学教师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论文关键词:《诗经·关睢》赏读课教学过程设计
《关睢》是《诗经·周南》里的第一首诗,是《诗经》的开篇之作,它是初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八十个字,但却形象的展现出了一位男子对“窈窕淑女”由倾心爱慕,转而相思难眠,一直到渴望永结同心的过程。河边的青青沙洲,沙洲上交相和鸣的睢鸠,左右采荇的款款女子,痴情凝望的青年男子,构成了一幅生动形象,充满了诗意的画面。男主人公执着的向往,痴心的追求,成了画面中最动人的一幕。诗歌开头起兴的句子中,以关关和鸣的睢鸠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语文教学论文,不能不引起人们美好的遐想。但是,如此充满着意韵,形象感十足的画面,唯有借助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才能真正凸现出来。另外,虽然这首诗的句式不像绝句那样的整齐划一,同时由于古今读音不同,押韵也不是有规律可偱,所以,诗歌尽管运用了重章叠句、双声、叠韵的表现形式,但是初读时仍会有枯燥乏味之感。然而,就这首诗的特点而言,情感和叙事是交相并行的,采摘荇菜的美丽姑娘使他夜不能寐;只能在床上“辗转反侧”,直到天明。倍受煎熬的他于是想象着能“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事情的发展伴随着内心的不平静,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深深的思念之情。所以说在这首诗里情感就是思路,情感就是内容,情感就是形象的体现。所以说,在感知诗歌大意的基础之上,学生只要是把握了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就能把握好重音和节奏、语气和语调,就能从中感悟到文章的层次,形象思维就会充分活动起来,使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鲜明而完美地在学生头脑中再现出来。
根据这首诗的这些具体特点,以及新课程标准中“诵读古代诗词,要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中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相关要求。考虑到要让学生能积极参到教学活动中,有自己的感受理解,有交流也有收获,我确定,以“读”为主导语文教学论文,带动学生进行学习。并将“读”的过程分成了几个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都有明确的目标。同时,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分以下几个步骤有序展开。
一、导入新课,了解《诗经》。
1.导语:今天我们要追溯诗歌的源头,去学习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上的一首诗,感受它的魅力。
2.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阅读自己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和课文注释,要求读完后能不看书回答。)
二、学生自读:
目标:正音、正字。(多媒体显示重点字词:雎鸠荇菜 窈窕 寤寐 好逑 芼)
三、播放录音范读:
目标:解题并感知节奏。
1.解题:( “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其它篇章亦是如此。)
2.感知节奏:(诵读提示:四言诗的诵读,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即读二字后稍作延长或停顿免费论文。)
四、多向交流译读:
目标:疏通文意,初知大意。
1.学生自己看注释,理解重点词的意思,并将不理解的的内容做标记。
2.学生质疑,教师提示重点词语,并串讲。
多媒体显示重点词句:(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左右流之 寤寐求之思服 琴瑟友之 左右芼之 钟鼓乐之)
3.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反复读读,好好想想,试着说说。(提示:写了什么事?抒发了什么感情?)
五、以“情感”为基点,指导品读、析读、诵读:
目标;把握主人公情感思路,感知文意,把握语气语调,感知主人公形象。
1.主人公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试一试,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
2.不同的情感发生的地点是否一致?“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否是现实的一幕?
师生共同归纳概括:
河边----------好(爱慕)
家中----------思(痛苦)
梦中----------友、乐(高兴)
3.依据主人公情感的变化,诗歌内容可分几层?能否根据诗歌层次完整地概括诗歌大意?
师生共同归纳概括:写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爱慕与追求、苦闷与烦恼、欢聚与成亲的喜悦。
4.用自己的话谈谈你对男主人公的认识。
学生讨论归纳:(情真意切、大胆执着地表露自己的感情、向往美好的爱情生活。)
5.通过以上分析,主人公的情感经历了复杂的变化,据此你认为诗歌的语气语调是否一成不变?如果有变化,应该在什么地方发生变化?节奏、重音、语调应该是怎样的?
6.同时表达喜悦,“友”、“乐”二字的轻重深浅是否相同?
归纳概括: 第一章:------------平正、舒缓(起句)
第二章:------------稍显急迫(求之不得、相思难眠)
第三章:------------高兴:友(轻读)
乐(重读)
7.指导学生根据板书提示诵读。
8.指名学生个别诵读,师生评议,在找出优缺点的基础上反复读,直到读出诗的情味。
六、设计问题探究阅读:
目标:学习了解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语文教学论文,体会它的表达效果。体会这首?运用的重章叠句、双声、叠韵的表达方式及其效果?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与后面两句有内容上的直接联系吗?作者写这两句的作用是什么?(讲解“比兴”的手法)
2.阅读提示中还写道:“全诗琅琅上口,和谐悦耳”你们在读时感到了没有?
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部分诗句的重复是否多余?有何作用?(因为这首诗里运用了重章叠句、双声、叠韵等多种手法。以此来渲染气氛,深化情感,同时还形成了回环往复的音乐美。)
七.课堂小结,学生根据板书引领学生背读:
目标:巩固课堂内容,背诵这首诗。
教师可这样检查背诵:①背出起兴的诗句。②背出描写男子心理活动的诗句。
板书设计:见物起兴:睢鸠--------淑女
爱慕之心:流之-------求之
相思之苦: 不得---------寤寐思服
辗转反侧
美好愿望:采之---------友之
芼之--------乐之
八、多媒体展示:拓展性阅读:
目标:开拓视野,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1.〈〈诗经?卫风?木瓜〉〉,并和《关睢》相对照,体会其思想感情。
2.为这两首诗写一段简要的赏析文字。(提示:主要写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达到了怎样的效果?)
在教师的组织下,整个教学过程有序有致,有引导启发、有探究质疑、有重点训练、有方法指导,教学环节过渡自然,问题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目标明确且有针对性。可以说是一堂既重视了过程指导,又达到了预期效果的成功的尝试。
加强教育科研和教师培训工作力度,以创建xx市优质高中为契机,以新课程研究为中心,以校本课程开发为突破口,按照“加强学习、全员参加、突出重点、稳步提高”的工作思路,狠抓教师队伍建设,使我校教师整体水平不断提升;狠抓教育科研工作,促进我校教育科研工作上档次上水平。
二、 工作思路及主要措施
1、强化教育科研工作,加强对新课程的研究。
要以高一年级为重点,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在全校兴起“研究新课程、用好新课程”的热潮。从去年秋季开始,我省试用新课程,在实际教学中面临诸多不可预测的新问题、新挑战。这些都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集中集体智慧去解决。本学期力争有20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级及以上刊物上发表,其中研究新课程的不少于10篇。
① 继续实施中层以上干部蹲点教研组制度,确保教研质量。教研活动要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记载完整。
② 加强备课组建设,特别是高一年级各学科备课组要成为研究新课程的坚强堡垒,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③ 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按照刘校长在日前召开的中层以上干部会议的讲话精神,从今年开始,我们要开发出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中心的校本课程,并从本届高一年级开始试行。
2、加强课题研究,使课题研究常态化,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档次。
我们将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力争本学期有一个教育科研课题在xx省立项,一个在xx市立项,一个在老河口立项。
① 落实教研活动课题化制度,每一个教研组要有一个课题,做到“组组有课题,人人有任务”,抓好每次教研活动的研究的质量,落实好课题的专题研究。
② 学校每学年要组织精干队伍进行课题的筛选、甄别,要挑好课题负责人,定期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检查督导。
3、加强校本培训的工作力度。
本学期要以提高课堂效率,给学生提供有效教育为校本教研的中心工作。要把学习新课程、改进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要进一步巩固前一阶段多媒体学习培训的成果,不断提高教师掌握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要进一步拓宽培训渠道,提高培训力度,增加培训的实用性。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实施青蓝工程、名师工程,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良、师德高尚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① 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要对青年教师倾注更多的心血,把青年教师的成长当成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来抓。在生活上、工作上关心他们,通过结对子、压担子、搭台子、引路子等形式,让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这个大舞台上迅速成长。各年级要为每个青年教师配备德艺双磬的教师作为师傅,做到“一帮一,一对红”。
② 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和使用。发挥骨干教师在学校教学和管理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③ 加强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管理力度。教师培训结束后,要及时撰写学习的心得休会,在小组交流,并讲一节示范课。
④ 鼓励高层次学历教育,学校将给予大力支持。使学校高学历教师人数逐年提高。
⑤ 加强普通话的培训和使用。校园内师生要使用普通话。普通话没有达标的教师要加强学习,尽早达到要求。
5、加强继续教育工作,完成“二五”继教培训后继工作,作好“三五”培训的开局工作。积极完成xx市、xx省组织的高级别的教师调训。
① 积极参加xx市、xx市组织的培训工作。积极组织学校的校本培训。
② 加强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③ 做好继教档案的整理工作。
④ 完成好继教学分的登记及发证工作。
6、积极组织教师撰写教学论文,鼓励教师参加各业务部门举办的教学论文评比,鼓励教师向各级各类教学期刊、杂志投稿,教科室及时登记造表,并按学校有关规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7、积极完成教师科、教研室、继教中心等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安排的各项工作。
一“三位一体”作文教学研究背景及价值、主要观点和创新处
中学作文教学长期处于无效、无序、无趣、无法的状态,而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最能反跌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
传统的作文教学研究主要有三种序列设计:一是以文体(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为序,二是以知识(按字词句篇编列训练内容)为序,三是以能力(或“观察、分析、表达”三阶段训练;或“收集材料、整理材料、书面表达、文章修改”四阶段体系;或“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表达、修改”等多阶段训练体系)为序,都因为脱离教材、设计繁杂、耗时过多、序列没计仅强渊作文教学的某一方面,缺乏与作文教学相关的文体、知识、能力等各闻素的整合而不能被大面积范围的师生所接受。
“三位一体”作文研究避免了传统作文教学研究序列将文体、写作知识、写作能力割裂开来、各自为阵的弊端,极富整合力、创新力的提山作文教学的新理念,使学生的作义能力呈螺旋上升的发展趋势! “三位”指经典文学篇目、思维、生活,“一体”指生命体。“三位一体”作文教学研究以“发掘生活素材、开展趣味活动、借鉴经典篇日、引导写作思路、美化文章语言、提升人生境界”为理念,是与经典文学篇目相结合、与思维方法相结合、与生活现实相结合,以促进学生生命体发展、提升学生生命境界为最终日的的全新作文教学。
二“三位一体”作文教学研究项目主要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
(一)“三位一体”作文教学研究的具体内容
1经典文学篇目与作文 中学语文没有专门的写作课及写作教材,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有意识的帮助学生理清教材中经典文学篇目在文体、文章格局、语言运用、写作手法等方而的知识点。把教材中的文学经典作为写作的范文,同时推荐相关的课外文学名篇辅助阅读,增强学生对文章、文体知识、语言表达的感受力。
作文教学与经典文学篇目结合有几点好处:(1)学有所州:让学生能从课文学习中得到模仿的范本。(2)学以致用:将教材巾的知识现学现用到习作中。(3)课外名篇能拓展教材,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2思维与作文好作文必须有好思路:七至九年级,教师应在日常阅读教学和写作指导课}=多进行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生活与作文 生活永远是写作的源头,无论是讲读课文、写作指导,都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对知识深入浅出的讲解,才能让学生亲近作文、愿意作文、喜爱作文。
4生命体与作文阅读和写作都能提升人的生命境界。阅读滋养人,写作让人学会思考和表达。作文能展示生命体成长发展的轨迹,作文能让生命体不断在反思中提升。
(二)“三位一体”作文教学研究方法
1理论方法:文献法(我们查阅近十年的作文教学研究内容,并有文献综述)
调查法(我们有初一新生的作文调查问卷和分析)
2实践方法:典型案例分析(我们有近60节作文教学案例)、归纳法(我们有总结作文教学方法和模式的论文)、纵向比较(期中、期末考、初三月考中作文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统计数据)
(三)“三位一体”作文研究序列及过程(见文后附表)
(四)“三位一体”作文教学实施步骤、研究进度
第一阶段:酝酿(2007/10―2008/7)教师了解学生现有写作水平,做好数据统计、原始资料的积累,纵向比较,分析总结。2008年4-5月,请相关实验教师上公开展示课,课题小组成员评课、交流心得。2008年6月,收集实验教师论文、教学案例,做好阶段性小结。
第二阶段:实施(2008/9―2009/7)实验教师在上一年实验的基础上,反思作文教学中的得失,相应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实验教师通过写作专题讲座、公开课展示、学习交流写作教学心得等方式不断提升写作教学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教师在自身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三位一体”作文教学的行为准则和基本课型,积累典型教学案例,通过公开课、集体交流评课、小组交流、外出考察学习、专家讲座等多种方式交流教学经验、切磋教学方法。2009年6月,进一步收集实验教师论文及案例,做好第二阶段小结。
第三阶段:结题(2009/9―2010/6)首先,在前两年实验的基础上,实验教师能总结出自己在“三位一体”作文教学方面的行为准则和基本课型。然后,完成专题研究报告,接受相关部门评审。
三“三位一体”作文教学研究项目的成果
(一)成果的主要内容及表现形式: (从2007年10月至今)
1学生习作发表:课题组教师指导学生在《作文导报》 《红树林》 《蛇口消息报》等多个报刊上发表习作多篇。
2 学生习作获奖:课题组教师指导学生在“创新写作教学与研究”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南山区现场作文竞赛、“红树林”杂志征文比赛中多人次获一、二、三等奖。
3 实验班的作文成绩明显高于非实验班级(深圳市中考作文满分为40分)。
4 作文教学案例:课题组负责人陈芳老师在2009年7月“创新写作教学与研究”年会全国中学作文教学现场课上获得二等奖;课题组有4位教师、共6节作文教学录像课获得“创新写作教学与研究”全国作文教学录像课比赛一、二等奖。
5 作文教学论文:课题组8位教师在“创新写作教学与研究”全国作文教学论文评比中多次获一、二等奖。在南山区语文教师论文评比中多次获特等、一、二等奖。
(二)成果的影响和贡献:
从2007年起, “三位一体”作文教学研究组已经积累了近60节作文指导课课例,形成了以“发掘生活素材、开展趣味活动、借鉴经典篇目、引导写作思路、美化文章语言、提升人生境界”为理念的作文教学新模式。让荔香中学更多的学生勤于写作、乐于表达,提升了学生的生命境界。
在2008年中学生学习水平测试中,荔香中学学生作文能力居南山区各校前列。
2007、2008、2009年,荔香中学语文成绩较以往有所提高,是课题组老师们齐心协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成果。
课题组教师们的作文教学录像课、现场课,在全国作文教学录像课比赛、现场课比赛、南山区作文教学录像课比赛中屡获佳绩。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数学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定位
第一,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目标。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要充分结合初中生的特点来促进学生的原上草教学论文自主学习。因为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真正主体,而且教学成果的评价也是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基准的,所以,一切教学模式的改进和优化都应该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重要目标。
教师需要认识到,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不仅是教师讲解初中数学知识的重要工具,同样是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崭新方法,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科学建构教学情境、提供学习资源等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之下实现自主学习。
第二,以彰显数学思维特点为标准。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原上草教学论文要充分考虑数学课程的思维特点。数学学科的思维模式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更加强调理论的概括性、知识的抽象性以及逻辑展开的缜密性,并且数学知识当中大量使用各种符号化、形式化的语言,让习惯于形象思维模式的初中学生很难适应。
所以,在常规教学模式下学习数学知识比较艰难,而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利用非常生动的视觉形象来向学生展现比较原上草教学论文抽象的数学公式,揭示思维过程、描述求解流程等,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觉得具体可感,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领悟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呈现形式的活泼新颖,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就是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主体地位。同时新《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换言之,数学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索学习。应用“几何画板”、“POWERPOINT演示文稿”、“FLASH”等多媒体工具,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索,亲自去体验,更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更全面、更方便地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实现“意义建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巧借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培养学生的发现式学习。
信息技术很大程度来源于网络教学,网络中有很多初中数学教学中所需要的资源,因此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能为数学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能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开阔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例如,为了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做一次这样的数学实验;在该实验中,学生可通过任意改变线段的长短和通过鼠标拖动端点来观察两个三角形的形态变化,从中学生可以直观而自然地概括出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并不需要由教师象传统教学中那样作滔滔不绝的讲解,而学生对该定理的理解与掌握反而比传统教学要系统得多,全面得多,深刻得多。再如 “探究性活动:镶嵌”,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进入问题情景阶段,教师投影“美丽的镶嵌世界”,把学生引进一个五彩缤纷的图案王国之中,并提出探究的各种问题。第二阶段为实践体验阶段,学生利用校园网资料,搜集一些平面镶嵌图案,在教师的启引下,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探究各种问题,并总结规律和归纳结论。第三阶段为表达交流阶段,每组学生把探究成果贴在“我的成果”目录中,互相交流,对比,归纳。特别一提的是,教师提供了边长相等的3—24边正多边形,配上不同颜色,鼓励学生设计一、二个地板的平面镶嵌图,课堂气氛顿时高涨起来,学生经过设计,复制、粘贴、组合,排列出的图案千姿百态,有些图案大出教师意外,很有创意。由此可见丰富的信息资源,开拓了视野,激活了思维,增强了想象,从而培养了学生发现式学习能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四、利用网络无法比拟的优势,让学生自我调控、自我发展
基于网络技术的课件更具有优势,它除了具有多媒体课件的优点外,还具有对学生全员的可控性优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自主选择学习的策略和方法,自己控制和调节学习的进程,在师生、生生、人机、个体与集体之间多纬度的交流,凭借网络资源的优势,在开放的环境中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
论文关键词:任务驱动,数据库技术,高职,教学改革,项目导入
1 引言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 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准确理解什么是数据库以及数据库在各领域的应用,掌握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开发方法,具备利用数据库工具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本技能,为今后应用数据库管理信息,利用信息,打下基础。以往的教学通常采用“理论十实验+实训”的传统教学模式,由于该课程理论比较抽象,学生普遍感觉学习起来入门难、目标不明确、不知如何应用到实际中。
而受课时的限制, 教学讲授基本理论占去太多课时, 应用和操作不足。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模式单一,灌输填鸭式教学,学生过于依赖教师,自学能力差,学习缺乏主动性。实践基本上属于被动模仿式实验, 学生根据已经设计好的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方法完成实验, 查看实验结果, 只满足于验证相关理论。在实际教学中,传统的传授方法使学生很难用所学的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教学效果不高。
本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结合课程特点和实际教学,利用“项目导入”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探讨了《数据库设计与实现》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按项目开发的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内容教育教学论文,采用任务驱动和案例教学法,把理论和实践更好的融合起来。“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尤其适用于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有利于学生学习到实际的计算机专业技能和岗位能力,项目导入有利于巩固学生专业知识、整合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2 课程改革思路
树立以“实践、综合和应用”为核心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重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和毕业后所要从事的具体工作,关于关系运算符号表示形式、规范化处理的算法等知识点的讲解是通过实例来引导的论文开题报告。
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重视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在教学中尽量营造探究性学习、协同学习等学习环境;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设计相应的教学过程和组织形式。采取现代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中采用问题引导法、现代启发式法等;实践教学中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法、行为引导式法、小组协作法等,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环境,多搞些实践活动,有条件时模拟实际项目开发,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融入完成任务的过程之中,。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是指教师根据阶段教学要求设计一个项目,根据当前项目设计并提出一系列任务,针对提出的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边想边学边练,最终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中的项目要求具有技术典型、内容全面、思路科学、结合实际,这样的项目才能使学生从整体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性,然后再通过任务将项目完成各个环节串联起来。该方法有利于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协作精神。
3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和应用
基于任务驱动的实验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师将实验的要求和内容进行分解, 设计成具体的任务, 明确每项任务的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思维和技能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3.1 导入项目、分解任务
要求学生能根据一个实际需求完成一个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它强调从需求分析、数据搜集、数据整理、系统设计到系统实现全过程的参与。这是一个大的项目,它可以分成若干个小的模块或任务,随着学习进程分步完成。 如设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成绩管理需要管理学生基本信息,包括学生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管理学生的成绩,包括学生成绩的录入、查询等功能;需要打印报表教育教学论文,如:成绩单,选课表,所以还得设置打印功能;如果该系统规定专人负责,需要设置用户名和登录密码,体现保密性等。经过系统的分析,可以设计出一个基本功能框架。随着任务分析的深入,整个系统功能不断完善,结构不断清晰。这实际上是将教学内容拆分为一个个的“任务”,逐步地展示、布置给学生。
任务可以是教师设计的具体的任务,也可以是教师提出任务目标,由学生设计的任务。例如: 关于T-SQL 查询的实验就可以提出这样的任务: 通过实验掌握T-SQL 语言实现数据查询的功能, 要求用T-SQL 语句实现对论坛数据库中的信息查询。查询的要求由学生们自己提出, 教师进行筛选, 得出具体任务。对于这样的任务形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教师通过对各种查询要求进行分析和归纳,使学生学会分析各种查询要求所表达的语意的方法,进而转化为正确的语句格式,真正达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3.2分组设计、教师指导及评价
根据以上任务问题,分组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教师虽然之前已做过实例示范,但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还是要针对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引导。分阶段进行讨论、交流、归纳相应的有关知识和操作技巧,使掌握慢的同学能跟上进度,营造协作学习的环境,促进共同提高。分组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广开言路、积极思考、创新思维、协同学习等,最终形成各自结果。
比如讲解概念结构设计中最重要的知识点E-R模型设计,先选取一些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题目,将具体设计任务分配给各组,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后,由各组代表讲解设计的模型,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论文开题报告。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设计成效,接着一定要指出各组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此过程一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只是引导、监督、解答疑点、鼓励学生探索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实现自己的想法,不应过多地评价设计的对错和优劣,但是要确保每个学生都掌握了实现任务的方法。同时记录学生上机时出现的问题,及时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从任务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出发,分析学生存在的不足和引导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对解决问题使用到的技术和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除了教师评价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交流和互评, 使学生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进一步强化学生能力教育教学论文,巩固所学知识。
3.3课程考核
目前数据库课程考核基本上都是以学校期末考试为主,同时有的数据库课程教学后,让学生参加计算机二级考试,学生过分重视考试环节,在实践方面重视不够。有必要探索校内考核与用人单位考核要求相一致的机制,加大学生学习的过程监控,把平时课外作业,在课堂讨论中的发言,模拟面试中的表现及社会实践的参与程度等都作为过程考核内容,着重考核学生获取新知识、新技术能力和信息分辩能力。
提高课程设计在考核中所占比例,课程设计是“数据库设计与实现”课程摘要求,包括评分标准;在老师指导下对学生分组,确定小组长和选定小组题目;设计结束后推选一名同学讲解自己的课程设计,并回答老师的提问;由老师评出课程设计的成绩,成绩占该课程成绩的30%。
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也是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估,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传统的笔试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语言细节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而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则可以通过平时的上机实践和综合实验的情况反映出来,所以要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两方结合才能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4 结束语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是一门基于SQL Server2005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应重视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教师的细心引导和严格要求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作为教师要博览群书,并将所学的知识和项目开发、科研活动结合起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沈美,于翔.“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0,1.
[2]喻勇,王群,刘向阳.《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中国水运,2008,8(12).
[3]陈芳.对《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8,29(6).
[4]周丽娟.数据库教学体系改革与优化[J].高教论坛,2009,1(1).
[5]王淑霞,沈慧娟.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30.
[6]宫洁.“任务驱动”教学法在“SQL Server 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8,(08).
[关键词] 以小见大;物理教学;课程改革;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我们习惯老师讲学生听;而课程改革要求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独立的自觉意识,而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则是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树立学习的兴趣,初中属于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教学中我采取从日常生活出发,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在这种“以小见大”的思想中培养其学习物理的兴趣。而所谓的“以小见大”就是在生活中的小细节中发现物理知识和理论,加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以小见大在我们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符合课程改革目的的,比方说,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理小事件,而这些事件能让我们看到许多物理理论,并引起我们的思考。冬秋季我们晚上睡觉在脱毛衣的时候经常看到小小的火花,这就可以用我们物理学的知识来解释,在我们上课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从这点出发来探讨这个问题,从而给学生讲授摩擦和静电的知识。当然生活中声音的发出,物体的落地都可以用物理知识来解释。而下面我将以初中入门的第一堂课来论证以小见大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和大多数人一样,学生对于新兴的事物是非常感兴趣的,而第一节物理课对于学生来说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我认为实现这一个改革目的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
首先,用实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这也是在实践中学习的重要方法。因为许多实验在小学的时候许多孩子都有所接触,所以第一节课的实验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比较简单却是很多学生很少接触的实验来开课,而不是引言中所介绍的实验。
比方说给大家做个“会走路的杯子”的实验:用一块玻璃板,放在水里浸一下;玻璃一头放在桌子上,另一头用书垫起来(高度约5厘米);拿一个玻璃杯,杯口沾些水,倒扣在玻璃板上;用点燃的蜡烛去烧杯子的底部,玻璃杯会自己缓缓地向下走去。 在做完这个实验的时候学生就会自己主动地猜测是为什么,这样孩子的好奇心就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氛围也就更活跃和积极了。这个时候再追加几个小实验会让大家的兴趣更加浓厚,这些实验当然也是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比方说做个彩虹再现的小实验,把镜子斜插入水盆中,镜面对着阳光,在水盆对面的墙上就能看到美丽的彩虹。对于这种现象学生会很好奇的,这个时候孩子的积极性已经很高了,下面就是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了。
其次,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性,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主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自己给我们讲述日常生活中的奇怪事例,这个时候对待学生的态度是以鼓励为主,老师可以首先给学生讲述一个小故事,比方说简单的摩擦生热和凿木取火的故事等,这样的小故事会给学生很多提示,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当然这个时候对于学生讲解的故事我们也要简单的给予一些解释。告诉学生这属于什么现象,在什么时候我们会学到。
再次,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动手能力也是很重要的。新课程改革追求一种合作、探究和自主的能力,这也是我们的素质教育所重点培养的能力。比方说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一些和声音有关的实验,让他们了解声音是怎么发出的,比方说让他们做个传声筒两个人进行交流;让学生比赛谁能利用课桌上的东西发出最多的声音等。这种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理所当然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这样的教学方法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出发,我们可以让学生学到非常多的有用的东西。当然这种活跃的教学氛围也会培养学生非常大的学习兴趣。有些老师会认为,不可能每一节课都有这么多的实验、故事让学生来参与,其实,物理的学习也是一个培养观察力的学习,我们在每次上课结束的时候都让学生回去自己观察一些相关的小事件、小故事,下节课讲课的时候给他们自由发挥的时间,这在培养自主性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把理论知识的学习贯穿于各种小故事、小实验中,不但可以避免学习的枯燥性,也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课程改革顺利进行。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会与时俱进,改变老师一味的讲,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现状,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为以后更深层的学习打下基础。当然这种学习中的兴趣是不可少的,正如我们在上文中所讲的,以小见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对于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这门和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是极其重要的,这也能让学生培养合作、探究、自主的能力。所以我认为,“以小见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也是符合课程改革的重要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韩根秀,中学物理教学论文写作,阴山学刊,2001年12月,第六期
[2] 张帆,脱胎换骨,耳目一新——与青年教师谈高质量教育教学论文的写作技巧,思想政治课教学,2001年21期
[3] 吴强,怎样撰写中学物理教学论文,物理教师,1999年,第20卷第11期
[4]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一、课题研讨和学习
我园围绕《在幼儿园开展中国传统节日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幼儿园低结构材料游戏的探究与实施》《在建构游戏活动中提高幼儿自主能力学习的实践与研究》3个课题开展一系列有关的研讨、学习。本学期是课题的结题阶段,各课题组围绕课题开展研讨活动,主要是总结理论内容、整理佐证材料、撰写结题报告。并于6月份提交了课题的结题材料。
二、全园开展公开课观摩、教研活动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从3月28日—4月3日幼儿园开展了全园任课教师公开课观摩活动。同时我们也邀请了全市31所同盟园40多位老师参加听课。本次活动开课的内容为本学期的辽师大版教材和绘本教学,选材范围缩小了,那么如何把大家平时上过的活动更加有趣新颖的展现出来,让孩子更加快乐的参与,这无形增加了难度。
全园教师也为本次活动做好充分准备,自己做课件、写教案……活动中,教师运用新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教育实践及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为孩子们带来了新的感受;运用游戏、谈话、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收到了良好效果。
活动后,幼儿园开展了集体教研活动。活动由副园长汤艳主持,她带领大家在一段快闪中开始了本次教研活动,意在向大家传递人人参与的最大效应和团队的力量。第一环节回顾《指南》的部分内容,第二环节上课老师进行自评,第三环节参与听课教师对每节活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执教教师课堂上的精彩之处和不足地方每位老师都能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达到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这次活动不光体现了教师的业务水平、风格,更体现了教师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园教师相互之间地学习与交流,为今后更好的开展教研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组织任课教师开展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线的园本课程内容的研讨活动
为促进课程园本化的建设,把中华民族传统节日融入到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教学中,我们4次组织任课教师积极开展园本课程的研讨活动。
活动前教师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精心选择、设计活动,周详安排主题的每个活动及环节,还进行了认真的试教。有了活动前的试教和修改。老师们在教研中更加有自信,这对园本课程的建设尤其重要。
四、教师参加教科研论文比赛
本学期,我园白梅、董纹溪、贾敬、黎丽、李华、马洪艳、潘文文、裴庶、乔丹、张波、肇玉荣、周君共12位老师积极参加国家级论文评比,并获奖。裴庶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出版发表;董纹溪、黎丽、马洪艳、朱双4位老师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出版发表。
五、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
为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全面提高我园幼教质量,全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本学期我园开展了教师立体衍纸制作、彩铅画、观察记录、小楷四项教师基本功。在衍纸、彩铅画的创作中,大家通过微信群开展教研交流活动,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再开始构思创作的内容与选材,又通过微信群教研交流确定最后制作的内容。教师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创作出每一件件精美的作品,大家看后都惊奇的称赞到这些简直是艺术品。如黎丽老师的立体衍纸埃菲尔铁塔、彩铅画老虎;魏园园老师制作的钢琴、李雪老师的线描画等共40件作品。教师基本功训练是幼儿园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这次比赛对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又是一次有力的推动,切实提升了本园教师的基本功素养,提高了全体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整体素质,使全体教师真正认识了“练基本功、强基本功”的内涵及目的、意义,从而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良好意识。
六、开展读书活动
幼儿园为老师订阅了《幼儿教育》《学前教育》《上海托幼》《早期教育》《儿童与健康》等报刊杂志,及时提供新《纲要》精神相应的各种书籍,为教师提供学习的资源。通过这一活动,促进教师自觉学习有关幼儿教育书籍,丰富幼儿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更新教育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