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师个人汇报材料

教师个人汇报材料

时间:2022-07-16 13:37: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个人汇报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师个人汇报材料

第1篇

近几年,随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实验项目的深入开展,我校开发了建筑装饰技能实训课程。学生在实训场地,分成若干组亲自动手完成内墙抹灰、瓷砖粘贴、壁纸铺贴、木地板安装等施工项目,取得了课程改革预期的效果,学生在各级实操比赛中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但是作为一名始终承担一线授课任务的教师,客观看待这些年的实训课程,发现有些问题日趋明显,亟待解决。本文主要着眼于授课教师实操技能的提高和对学生汇报总结环节的控制两方面,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建议,仅供类似实训课程教师参考。

二、专业课程教师要切身体会并掌握实操技能

很多教师上了多年的装饰技能实训课程,课堂实操演示实际都是由企业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完成。这种校企结合的授课模式固然值得推荐,但并不意味着组织课堂教学的校内教师就不用学习并提高实操技术。

例如在内墙抹灰单元,有些女性教师先入为主的认为女性无需动手进行操作。然而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即使企业师傅指导的再到位,初次进行抹灰施工的学生几乎都会遇到水泥不断从墙上脱落的情况,多数学生认为是由于拌制砂浆过程中对水灰比控制不当。而实际情况是学生刚刚接触抹灰工具,对手握铁抹子将砂浆涂抹在墙上时的力度掌握不好,造成粘结不牢固,只需要多次练习体会即可避免问题反复发生。此时,作为校内授课教师,如果没有亲自体会过抹灰工具的重量,没有独立进行过抹灰施工,没有感受过砂浆上墙的力度,那么对于学生这种常规问题就缺乏指导性, 无法给学生提出正确的建议。诸如此类隐藏于理论知识和普遍技术之下的微观细节,只有教师亲自动手切身体验,才能真正领悟其中技巧。

为改进此种情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各级教育行政科研部门均要求中职学校教师,特别是实训课程授课教师,应当具备“双师型”资格。故教师本人,无论职称高低,性别如何,都应主动到生产一线进修学习,亲自动手操作。只有真实当一回施工人员,才能向学生传授可靠可信的知识,名副其实的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其次,由于现实环境所限,很多教师没有机会进行一线实践,为了不耽误教学,又能提高实操技能,校内教师应当积极向课堂中的企业教师请教和学习,不要把学生的动手环节单纯抛给企业教师。

三、有效改进学生汇报总结环节,真正发挥其作用

装饰技能每个实训单元是以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进行体现的,任务一般按照各自特点分为若干环节,每个任务虽然不同,但是都是以汇报总结环节作为结束的。由于装饰技能课程本身特点,所以每个任务的核心工作都体现在施工过程和质量检测中,当核心工作结束后,学生通常就感觉该单元已经完成,知识已经掌握,并不重视汇报总结环节。事实上,无论是传统教学方式,还是改革后的新教学方式,一个单元学习结束后,都应当进行汇报总结,为下一个学习单元做好准备。

这几年的装饰技能实训课程中,我都保留了学生的汇报总结ppt文档和演讲照片,经过整理和分析,得到以下一些反思。

第一,学生普遍将汇报总结这样的小组活动自行转化成个人活动,由小组中的某个人全程完成ppt文件制作并进行上台汇报演讲。通过和学生交流,他们认为ppt文档制作有一定难度,除了技术难度之外,学生还要将整个任务从最初明确任务到收集材料、施工及质检有机结合,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有重点有特点的总结,同时配以图片、文字解释等材料,最终呈现在ppt文件中,由汇报者有条理的进行演讲。整个过程是教师提前布置给全组组员的,初衷是通过该环节帮助学生全面回忆、复习并整理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对于所有材料的归纳总结的能力,并实现小组内的讨论交流。但是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很多小组都将涉及ppt文件制作的核心问题和演讲工作,统统归到某个擅长电脑操作或善于表现的组员身上,或者完全成为组长一个人的苦差事。

第二,上台演讲的组员一般都是善于表现的学生,他们只想通过这个机会单纯的表现自己的口才或者胆量,并没有提前对文档内容进行深入了解,也没有和组员就整个施工过程遇到的问题进行过全面讨论分析,无法达到演示目的,这也显示了中职学生在语言逻辑和思维方式上的短板。

针对以上问题,本人加强了对每个单元汇报总结环节的关注力度,不能只重实操,避免汇报总结阶段变成整个单元的“鸡肋”。

首先,向学生讲解ppt汇报的目的和软件本身区别于其他软件在演示方面的优势,帮助学生了解ppt文档制作时的关键技术点,解决制作中的基础性问题。其次,逐一帮助每个小组整理分析任务实施全过程的要点,每个组员都参与制作前期的讨论,做好记录,不但达到了复习知识的目的,同时又促进了组员之间的交流,激发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对每组制作的文档草稿进行提问和评价,引导组员思考可改进之处,使文档体现整组特点,表现出每个人在实施过程中的贡献,并引发学生对于不足之处的反思。最后,在ppt演讲过程中,鼓励组内学生进行轮换演讲,当众接受所有同学和老师的提问,检验任务完成效果,对学生进行客观打分,同时也鼓励组与组之间再次交流,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随着课程的深入和推进,教师发现,只要坚持每个单元进行这样有效的汇报总结,学生慢慢将接受并适应,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建立了自信心。

四、总结

第2篇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能力,加深印象,增强记忆由于各小组都有具体的任务,学生除了要自己理解问题,还要负责向其他各组讲解。所以各小组都对负责的问题做了充分的分析,并仔细推敲汇报材料,认真研究。这个过程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增强了记忆。

2、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提高了使用多媒体的能力由于各小组都要汇报所负责的问题,汇报过程也是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的过程。负责汇报的学生都有以下感觉:即使自己准备很充分,可是看到那么多同学看着自己,还是非常紧张,说话时语无伦次,词不达意。这也说明学生需要表达能力的训练,而这也正是一名护士将来从事临床工作必备的一项重要能力。

3、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由于PBL教学是分小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间如何分工协作也是学生要考虑的问题,如果小组只分工不协作,仅靠个人力量很难圆满完成任务。而小组中学生的能力并不相同,这更需要协作,以增加团队协作能力。

4、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在PBL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是课堂的主人,这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调动课堂气氛。由于每个人都有表现欲望,并期待得到同学的肯定、认同,获得成就感,所以每位学生都会将自身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

二、存在的问题

1、案例选择偏难或偏易均会影响学生思路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如案例偏易,学生重视不够,易流于形式;案例偏难,若学生时间不充足,基础知识不扎实就难以实现透彻理解。所以,案例的选择需注意难易适中。

2、小组中容易出现学生积极性不一致的现象在小组活动中大部分学生都能跟其他学生合作,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任务,但也会由于自觉性、学习兴趣等差异出现个别学生不积极,甚至没有将精力投入到小组学习中的现象,而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收获将会大打折扣。

3、小组汇报者的讲授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影响汇报效果在汇报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情绪状态等因素都会影响其汇报效果,有些学生因为过度紧张而只将汇报材料念一遍,没有讲解,致使讲授效果较差,导致其他学生不理解或听不清楚。

4、流于形式,不能很好地实现课程预设目标个别小组出现汇报流于形式,对其他同学的提问不能很好解答的现象,这无论对于小组本身,还是其他学生都达不到预期效果,不能实现PBL教学的目标。

5、耗时较多据统计,采用PBL教学法学生平均所花费的时间较多,甚至是传统教学法的几倍。完成一次PBL教学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远远大于传统讲授式教学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学生压力大。这也与目前我国主要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形式,学生习惯于被动式学习有关。

三、建议

1、案例要严谨案例是学生学习的导引,是根据教学计划、教学目标设置的,要在充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确定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来设定本次案例中要求学生学习的内容。并且在问题设置上注意难易适中,可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逐一呈现,以免一开始就题目太难,让学生无从下手。

2、科学分组,保证全员参与在分组过程中要考虑学生表达能力、表现欲望、学习成绩等多方面的差异性,混合分组,将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强和较差的学生分散开来,保证每个小组势均力敌,没有明显偏差。小组成员相对固定,但小组分工要经常变换,特别是与其他课程中的角色要有区别,例如,汇报人不能同时承担多门课程的汇报任务,以保证每位学生都有担任每种角色的机会,不产生依赖感,全面锻炼,以达到PBL教学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3、构建相应的评价体系构建相应的PBL教学评价体系,包括小组成员自评、互评,教师对小组整体评价及个人评价,小组间评价,最终效果评价等等,以评价学生在多个方面的表现,最终形成此次教学过程的评价。并利用评价体系约束、鼓励、客观地评价每位学生,增强其学习动力,增加小组荣誉感。

4、增强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在PBL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到整体调控、整体把握的作用,在出现跑题等状况时及时干预。由于PBL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注意调控而不是讲授,不要过多干预,以免使PBL教学最终演变为传统讲授法。

第3篇

关键词:小学科学;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9-0070-03

新课程实施后,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成为主要学习方式。小学科学教学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过于讲究形式,不顾教学实际的情况。一度时期,在许多科学课堂上,课堂呈现出热闹的课堂景象,脱离教学实际过分地追求热闹的现象十分普遍。过分热闹的课堂,教师的引导看似很符合新课改的要求,鼓励学生都动起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听课的人也会觉得这样的课堂很“活”,无疑这就是科学课的示范课。这样的课堂一定是气氛活跃又热闹的课堂,但是课堂教学既要注重形式,更要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不能只顾课堂的形式。

一、小学科学课堂“热闹”浮华的表象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需要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热闹”的场面,但更需要学生理性的思考和踏踏实实的探究。科学课堂教学要去掉虚假的热闹,应该建构有效的教学课堂。

(一)实验型科学课的“热闹”假象

在实验型的科学课上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这个一种非常普遍的科学实验课堂。学生一起讨论,然后交流汇报一下,难道就是合作学习,就是自主探究了吗。从表面上看,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室里人声鼎沸,热闹的课堂景象产生。教师很害怕安静的课堂,努力引导学生把课堂变成热闹的竞赛场地。但是,认真地观察这种热闹后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同学并没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就是拿着棍子到处胡乱地敲打,嘻嘻哈哈的表情,很多小组成员中还有意见不统一的,学生们就互相争执,学生没有意义的争吵,反映出学生没有良好的个人素养,不会倾听,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这样的讨论无疑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在这样的讨论中,并没有学到探究事物的方法。

二十分钟过去后,教师开始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这时还有许多学生继续做着实验,并没有马上停下来。汇报的小组,也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汇报,课堂显得很无序。

(二)知识型科学课的简单“热闹”

知识型科学课以学习知识为主,科学知识具有客观性,可以用事实或证据反复予以验证,适合集体传授,而人文知识则关涉个人情感、道德及审美等领域,往往潜隐于教学内容之下。“知识型”的科学课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形成认识浅薄,在课堂的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味追求科学课堂的简单“热闹”。

由于很多教师往往将学习科学知识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发展。在知识型的科学课堂上,学生热烈地讨论,积极地参与,踊跃地回答问题。“热热闹闹”的课堂,有些教师常常这样引导:今天这节课,比一比,谁的发言最积极?评一评,谁的表现最好?

听到教师的赞扬,学生应该是感到非常自豪的表情,但是两个学生面无表情地坐了下去。教师浅显地定义科学研究的过程,会让学生产生对科学研究错误的认识。没有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的研究有什么高深的,也没有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是要经过复杂的过程,学生不会产生热爱科学的感情。这样的课堂,学生只明白了科学研究的简单过程,没有任何实质的内容和深层次的情感认识。

二、小学科学有效课堂的建构

在科学课中,课前实验材料的准备,教师对于教材的把握和对学生积极的评价,对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的培养,都是教师控制有序科学课堂的关键。课前通过哪些途径做材料的准备?如果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怎样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小组?如何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都值得深入探讨。

(一)课前实验材料准备充足

以实验型活动为主的科学课,课堂上要进行大量的活动。因此,实验材料的准备环节至关重要。科学探究活动的展开离不开大量的材料作支撑,充足的材料是对教材的有益补充,是探究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在材料的准备上,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也可以师生共同准备,甚至让家长帮助准备,调动一切力量,准备好实验材料。精心准备合适的实验材料,组织学生有目的进行实验,课堂上的实验活动一定会有序。

(二)教师认真研读教材

教师若不熟悉教材,把握不住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设计随意,课堂教学往往会混乱。教材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科学价值的重要资源。课前教师认真研读教材,仔细琢磨,认真推敲,才能驾驭课堂,才能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更有序地经历探究学习的过程。教师还应积极营造安全和谐的课堂氛围,激活学生科学探究的需要与动机,确保科学探究学习的有序进行,把探究过程中的不安静因素控制好。

(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实验时学生无目的的研究,造成时间的浪费,当教师安排学生汇报交流的时候,场面很混乱,实验后的汇报交流,虽然教师已进行组织,但很多学生仍然还在实验上,忙于实验器材的摆弄,要么只想把自己的实验结果说出来,而不关注其它同学的汇报,这就失去了汇报交流的意义。

在科学实验课中,几乎所有的学生实验都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来完成。所以,实验小组的管理,也就成了课堂有序的关键。课前教师可以将分好的小组进行编号,在课堂汇报交流时,学生可以按照编号有序地进行汇报,避免了学生交流时的混乱。培养学生实验前明确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要求、实验所用的材料以及实验的操作方法等良好的实验习惯。在进行观察实验前,教师要使学生明确观察什么。在实验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所要求观察的主要内容,课堂自然会安静下来。

(四)教师积极的评价

教师是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及时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促进作用。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表扬、肯定,对不足之处给予批评,能使课堂教学得到调整和改进,能使探究活动达到最终的目的和效果。在实验课上,学生往往对实验器材兴趣很浓,没开始实验探究就已经在摆弄器材,此时,就可以借助表扬其他学生的办法来激励其及时改正。及时、有效的评价在调整课堂节奏,有序地展开探究活动上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同时我们把每次评选出来的优秀小组加以表扬和鼓励,把他们作为全班的榜样,引导其他小组向他们学习,这样就能造就和谐安静的课堂氛围了。合理的课堂秩序是实验活动有效进行的前提,课堂上不能盲目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忽视了课堂的总目标。课堂热不热闹,不是判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让学生做一个安静的思考者。

当然,作为科学教师,我常常思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课堂教学的本质应该是要促进学生的思考,建立科学的概念和规律,让学生真正领悟科学的道理,理解其本质。而科学的概念和规律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学生对现象的认真观察,并用实验来反复验证得来的。这些无不需要学生静心的观察和思考。让“热闹”的科学课堂安静下来,还学生一个静心思考的氛围。当然,要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科学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对学生耐心的培养。

第4篇

1、复述──陈述式

要求小组每个成员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陈述个人观点。每个学生在发言前,需先变化语言表达方式,复述前者的表达,然后完成相关表格。下面是一组学生完成任务的实例:

Task:要求运用新学句型:“Ilove/like(Idon’tlove/like)bec…ause…”就某一话题表达个人观点。

Group:DuckGroup

Topic:Theseasons

Model:

S1:Ilovespringbecausetheweatheriswarm.

S2:Youlikespringbecauseofthewermweather.Idon’tlikespringbecauseitoftenrains.Ilikesummerbecauseitisfuntogoswimmingintheriver.

S3:…

其他小组在听的过程中或听后完成下列表格:

_____GroupTopic_____

NameLikeDislikeReason

2、个人成果综合式

小组成员根据教师的要求事先各自准备一些材料,并在课堂上进行组内交流,经归纳整理后,以小组汇报的形式与全班共同分享。

例如,学习JEFCBook3Lesson39中的标志语时,小组成员各自收集一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常见标志语,并将其制成图片,配上英语说明,然后在组内交流介绍,最后各小组整理后汇报。在线

3、小组讨论式

各小组根据教师给出的话题或问题展开讨论,每个组员自由发表意见,经记录员记录整理后,由报告员向全班汇报。根据课文的重难点组织小组讨论。

例如:学习JEFCBook3Lesson50Standingroomonly时,围绕课本重点“Theincreasingpopulationmaybethegreatestchallengeoftheworldtoday.”设计以下问题让各小组讨论:

Doyouthinkso?Andwhy?

Ifthereisstandingroomonlyontheearth,canyouguesswhatwillhappeninthe

world?

Ifthere’snoplaceontheearthforpeopietolivein,wherewillpeopielive?

Howcanpeopiesolvethisproblem?

4、角色表演式

小组成员运用新、旧语言知识,就某一话题发挥想象,通过情景创设,自编对话,进行角色扮演。

例如,学习JEFCBook3Unit14有关购物的话题时,教师让小组创设商店购物情景(事先准备好不同型号、颜色、款式的衣物),扮演顾客和售货员,操练以下有关购物的交际用语;

WhatcanIdoforyou?

I’dlike…formyson.

Doyoulikethisone?

CanItryiton?

It’s(not)cheapenough,I’mafrard.Ikan’tdecidewhichonetobuy.

Haveyougou…?

Pleasetakeyourtime.

That’sfineI’lltakeit.

再如,学习JEFCBook3Unit4有关打电话的交际用语后,教师结合前几个单元的话题,提供给学生有关的电话内容,让小组编对话,并在角色扮演中运用所学的电话交际用语。

5、探索式

教师先提供给各小组一些词汇、短语或图片,让学生据此做出反应,在交流反馈后,再组织学习新的语言材料。

例如,学习JEFCBook3Lesson69Howtoplantatree?时,各小组根据教师所提供的四幅简笔画和一些关键词,对种树的过程先进行探索式的语言描述,经小组交流,全班达成共识后,再以集体授课的方式学习该课的相关内容。

6、概念图表式

小组通过填图表的形式,对所学材料进行复习归纳,以帮助记忆。

例如,学习JEFCBook3Unit7Amanwhonerergareup时,教师要求各小组以事件发展的顺序为线索,用图表的形式对所学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例如,有的小组制成了下面表格:

TimeMainEvents

In1847born

In1931died

Durinyhisstudyintheschoolaskedsomestrangequestions;stayed

thereforonlythreemonths.

AthomeTaughtbyhismother;learntfast;

agoodpupil在线

AttheageoftenBuiltachemistrylabbyhimself

Attheageof12Startedwritinghisownnewspaper

In1862Saredaboyontherailwaytraeks

Whenhewas22MoredtoNewYorktobeaninrentor

第5篇

关键词: 交际能力培养 英语汇报 高职模具英语 教学实践

1.高职模具英语教学现状研究

“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已成为改革高职课程的原则和基准,如何在教学中实践这一理念是近年来高职英语教学研究者和实践者一直探索的问题。为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和职业能力,诸多高职院校开设了与模具设计与制造(简称模具)的专业课程内容相关的专业英语教学,让学生进行专业词汇积累、阅读相关的专业英语等,以避免该专业的学生花费大量时间来学习脱离生活、脱离职业发展需要的英语知识(钟润萍,2008;陈志刚,2008;陈辉、王磊,2008)。纵观这些研究,固然从教学内容上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原则,但在具体的实践中,由于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较差,尤其是口头/笔头的交际能力,现有的英语水平无法让他们接受专业英语的挑战(田高良,2003;Golnar,M.& Tahririan,M.,2008)。

本研究基于对相关的模具外贸型企业和高职模具毕业生调查的基础,以提高学生的口头/笔头交际能力为主线,通过完成与模具企业相关的工作场所的项目为依托,探索从基础英语教学走向模具英语教学的实践。

2.交际能力为主线的高职模具英语教学实践

通过对浙江省黄岩及萧山十多家模具外贸型企业的问卷调查、走访以及与近年来20多位高职模具毕业生的访谈和笔者对企业人士进行英语培训的经历发现,企业招聘人员与在职人员普遍关注的是与外商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同时,在校大学生能直接用英语与外教进行交流的比例不足35%(田高良,2003)。曾有一位已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的毕业生谈到,在工作初期最尴尬的便是公司里与外商交流时无法理解对方的无奈以及公司每周的英语工作汇报。

在这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了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头/笔头交际能力主线,在完成项目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英语汇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实践中锻炼提高他们应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本课程开设在高职的第三学期,前面的两学期的英语教学旨在通过学习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主题如家庭、学校、假期、节日,运动、信用卡等话题,让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满足一般的交际需求;本课程的话题与模具企业的相关工作场所结合(见2.1),以便于从多方面给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该课程的后续英语课程便是针对英语有所特长的学生开设的各种选修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2.1教学内容

让学生尽早接触职业知识,要让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并且有效地学习(韩秋黎等,2007)。通过与企业相关人士商议以及与模具专业教师的商讨,我们确定了与模具市场、模具公司、模具产品、安全指南、工作岗位及求职面试相关的六个话题,以确保学生感受英语学习与未来职业发展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与参与性。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完成项目如下表所示:

从详细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完成的项目内容可以看出,该课程设计顾及到从校园实训室、实习场所到工作场所的过渡,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英语学习与个人能力发展以及未来职业发展的关联;同时,不同场景下的商业视频材料的呈现,有利于学生尽早实现从校园人到职场人的转变。

2.2教学方法

传统的英语教学过多地强调对语言的读与听形式的输入(input),而对学生以说和写为形式的语言输出没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文秋芳(2008)提出了以写、说语言输出(output)的形式促进学习者英语技能提高的输出驱动假设。本课程实践中,对于阅读材料的教学,培养学生找主题句,重在理解文章大意,学会写出文章的摘要,并尽量用简单简短的语言进行口头复述。视频材料的教学,学生需在听懂每句话的基础上进行语音、语调模仿,并能仿编类似的对话,进行小组表演、全班表演。在完成每一话题相应的项目中,学生需善于从网络、实训室、公司查找各种资料,进行小组学习、自主学习,并尽可能地收集音频、视频、图片等资料;同时,鼓励小组利用课外时间,创作设计并制作相应话题的视频材料,以利用课堂充分的时间进行分享。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的全程参与,在培养英语听与读的能力的基础上,训练学生利用简单的单词、句型和段落(即KISS原则,keep it short and simple)写作,并在写作的基础上进行口头表达,以确保学生在交际的时候有一定的安全感。

关注学习者的学习,并给出恰当的指导是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实现的至关重要的环节。根据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重在“做”的特点,推行新的课程改革是当务之急(韩秋黎等,2007)。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学一点,用一点,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导是至关重要的一点。为确保课堂小组活动的英语汇报(presentation)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应对汇报的材料在呈现之前给予学生至少两次的指导,确保学生的书面材料与口头汇报材料体现KISS原则,从而让其他组的学习者能听懂、参与呈现过程,并做出适当的评价。学生在整个教学中的全程参与以及自主创作设计的呈现内容可极大地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趣味性。

2.3评价方式

有效的评价方式也是促进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的保证,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性以及在各种课堂分享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客观评价,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六个话题的项目展示构成形成性考核的60%,其中个人自评、小组评及教师评各占30%,30%和40%;期末考核占40%,其中笔头作业与期末卷面考核各占50%。该评价方式避免了试卷决定学习效果的单一评价方式,课堂项目汇报、口头/笔头表达、小组合作都将成为评价的内容,考核不再由教师一人垄断,而是与自评、他评相结合,以确保评价的公开、公平、公正。

2.4教学管理

高职院校里,一般的英语课都有50左右的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确保课堂活动,尤其是小组活动的顺利开展是确保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在实践中,我们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组成4―5人的学习小组,确定每一组的管理者,负责在课内外协调小组成员的学习。通过对十来位小组管理者进行小组学习和自我评价以及对他人评价的指导,让他们对小组成员起到表率和带头作用,并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从而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对课程实践的反思

本研究实践以语言输出为导向,在实践以书面/口头汇报的形式,完成与模具行业相关工作场所的英语项目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及教学管理上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学习中参与。该课程已在笔者所在学院06级与07级模具班级第三学期进行了教学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尤其是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台前的演讲能力、合作能力都有很大提高,多数学生认为英语听力的提高受益不小。但课程的实践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信息社会给个人的学习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因此培养学习者的持续学习能力已成为教育者的重要项目。对英语课堂而言,单纯的英语知识传播者已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不断改善和提高引领、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过程是每一次课教师需要思索的问题。教学中开发新的教法需要花费时间、精力和意志力,使用同样的教材,为考试采取相同的进度对于老师而言是最简单的(Kazuyoshi,S.& Kleinsasser,R.,2004)。为确保学生的积极参与以及小组课堂汇报材料的效果,对英语教师提出了不少的挑战。

同时,由于任何一门课程的设计离不开对学习者自身的需求分析;模具英语的设计与实践也离不开与模具专业教师以及模具外贸性行业人士的沟通、交流;并得到他们在课堂实践层面的一些帮助。这些都是本课题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探索的重点。

参考文献:

[1]Golnar, M.& Tahririan,M.Developing a profile of the ESP needs of Iranian students:The case of students of nursing and midwifery.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2008:277-289.

[2]Kazuyoshi,S.& Kleinsasser,R.Beliefs,practices and interactions of teachers in a Japanese high school English department.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4,(20):797-816.

[3]陈辉,王磊.高职院校模具专业英语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4]陈志刚.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模式构建初探[J].成人教育,2008:11.

[5]韩秋黎,石伟平.关注职校学生的“学”[J].职业教育研究,2007:1.

[6]黄成夫.高职英语教学贯穿ESP教学理念的原则、教法与实施途径[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5.

[7]聂雪琴.如何提高模具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J].双语学习,2007:9.

[8]田高良.21世纪财经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模式构建[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6.

[9]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008:2.

第6篇

一、“学困生”的群体性特征

初中英语课堂上的“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因为教师行为、家长行为、学生个性,以及其它的非智力因素造成的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整体来看,这个群体呈现出以下一些特征:

1、学习动机没有有效激发

初中英语课堂上的“学困生”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他们一方面深陷于中学阶段学习成绩至上的大环境,同时又困惑于社会上普遍宣扬的英语“工具说”。因此,他们的学习动机即不明确也得不到有效的激发。

2、学习方法单一

学习方法的多元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策略中体会学习的成果。而这个群体缺乏多元的学习方法。在英语听说读写几个方面的学习中,他们没有多元的学习策略。

3、学习效果不明显

缺乏明确的动机和多元的学习策略导致的结果是学习效果不高。在目前中学教学实践中,即便是在《新课标》实施之后,考试成绩的高低几乎是一个唯一的衡量标准。而在这种标准下,这个群体基本都是考试困难户。

4、学习自信心不高

英语学习兼有工具作用和自我认同建构作用。但这个群体因为长期处在班级的边缘,严重缺乏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和归属感。因此,在学习上对自己能否学好持有较大的怀疑,自信心不高。

5、合作意识薄弱

这个群体普遍游离与课堂活动之外,缺乏与老师及其他学生之间的合作。即使有合作,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也有限。

二、引导学困生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成绩为评价依据、各小组学生在互动合作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策略体系。在英语的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就是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语言交流和实践活动,共同完成课前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并做好记录,然后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其成果。

合作学习策略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轻松和愉快的学习空间,缓和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更重要的是,合作学习在一个平等的学习氛围内进行,大大地消除了一些学生焦虑的学习情绪,如消极、悲观、恐惧及自卑感等,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三、合作学习策略的具体操作模式

1、复述(Text-retelling)

复述的模式来自于一般课堂上的课文复述,即学生在理解、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打破原来的知识体系,用学过的语言材料,按照一定的要求,通过口头或笔头把课文内容重新表达出来。但在合作学习策略中,复述要求小组每个成员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陈述个人观点。每个学生在发言前,需先变化语言表达方式,复述前者的表达,然后完成相关表格。如:

S1:I like action movies because I think they’re exciting.另一个学生复述,S2:She likes action movies because she thinks they’re exciting.I like cartoons because I think they’re funny.

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困生”中基础差的学生找到一个可以模仿和参考的标准,同时这个标准可以是动态的,即不但在课堂内也可以延续到课堂外。

2、小组讨论式(Group-discussion)

每个小组根据老师给出的话题或问题展开讨论,先由每个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经记录员(recorder)记录整理后,由汇报员(reporter)向全班汇报。

例如,Go For It教材九年级Unit 3里阅读文章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可设计以下问题让各小组讨论:Should Liu Yu be allowed to make his own decision?Why?If you are good at painting and you want to be a famous artist,but your parents let you study hard.What will you do?

在这类讨论中,老师应事先进行合理的分组,将“学困生”均匀地分配到各个小组中。同时各个小组用组内民主的方式选出记录员和汇报员。这时“学困生”应当给予更多的机会去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担当小组中某个重要的角色。

3、个人成果综合展示(Achievement-demonstration)

小组成员根据教师的要求事先准备一些材料,并在课堂上进行组内交流,经归纳整理后,以小组汇报的形式与全班共同分享。例如Go For It教材七年级里

学到时间的表达,教师可布置任务让学生去找一些与time有关的句子,然后在组内交流,再向全班汇报。

这个模式强调个体自身的努力。对于“学困生”而言,一开始可能会是一个沮丧而又倍受打击的过程,但只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展示他们自己的成果,他们应该会在同学的关注中慢慢建构起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毕竟,每个人都是渴望被人认可的。

4、角色表演(Role-play)

小组成员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就某一话题发挥想象,通过情境创设自编对话,进行角色扮演。Go For It教材七年级里对有关购物可以创设购物情境,教师事先准备不同颜色的衣物,让学生操练有关购物的交际用语:

S1:Can I help you?

S2:Yes,please.I want a sweater.

S1:What color do you want?

S2:Blue.

S1:Here’s a blue one.

S2:How much is it?

S1:20 dollars.

S2:OK,I’ll take it.

同样,这个模式对于“学困生”而言,是个非常好的手段,能使他们在极短时间内融入课堂活动中,改变了单纯提问带给这个群体心理上的压力和焦虑。

5、图画式(Illustration)

教师先提供各小组一些词汇、短语或图片,让学生据此做出反应,在交流反馈后,再组织学习新的语言材料。这种模式来源于目前中考的作文题。那些作文题通常会提供几幅图片和几个关键词,让考生对其进行描述。在日常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将此移植过来并在口语等环境中展现出来,这对学生综合英语水平提高会是很有帮助的。这种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困生”中的大部分同学英语表达能力差的问题。

6、流程图(Flow chart)

小组通过填图表的形式,对所学材料进行复习归纳,以帮助记忆。这类模式来自于数学课堂的图表。从心理认知的角度看,人们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认识与记忆图表。在英语课堂上,这种模式的实施,可以使“学困生”能用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成果,从而使他们心理上获得较大的成就感。

四、合作学习策略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利用合作学习策略帮助英语课堂中的“学困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合理组建小组,营造氛围

把差生和优秀生搭配起来,让优秀学生来带动不太主动或成绩较差的学生。优秀的学生应该被告知不能歧视“学困生”,相反应该更尊重他们,从而为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营造和谐的氛围。

2、明确任务要求,帮助引导

老师应该明确任务要求,任务有具体的可操作性,学生接到任务后有足够的资源去挖掘,同时这些资源都是学生能力范围可控的。老师在学生任务执行并形成汇报过程中,应该给予适当的引导,使其不至于偏离任务设计的初衷。

第7篇

一、为了得到“认可”,教育管理人员都在忙些什么?

校长及学校的所有管理人员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对学校而言,教育管理人员不仅像乐队指挥那样,对学校发展起着“定音”的作用,而且是引领全校教师专业成长的中坚力量。但现实情境是,校长及各部门负责人只是一般意义上的行政领导,其主要工作就是传达和贯彻上级精神,对教师工作进行检查,或者是老生常谈的教学常规的维护者与强化者。在很多时候,其管理工作职责已由“服务于教学”异化为“服务于检查”。

不可否认,走上校长岗位的教师大多是教学与学生管理的能手。若让他们做一辈子普通教师或班主任,或许他们能成为教育家。但走上校长岗位后,他们的工作重心发生了彻底改变,不得不参加的垃圾会议、泡沫会议占据了校长很多时间,校长们在教育教学上投入的精力越来越少,致使校长离教育的本源越来越远。校长们难以摆脱政绩与利益的驱使,以致“社会上刮什么风,校园里就起什么浪”。校长作为一名有行政级别的官员,其关系网和人脉不仅决定了自身的仕途,也左右着学校的发展,因此他们不得不花很多精力在人际关系运作上――接待不完的不请自到的各级领导、无任何实际意义与价值的研讨与论坛、套话连篇的报告、议而不决的会议、以进修或培训为掩护的公费出国及旅游等迎来送往、非教育教学事务成了校长重要的工作内容。急于出政绩的地方政府,有时也将教育创新与“眼球效应”挂钩,用浮浅的指标量化学校教育,校长们只能身不由己地迎合,甚至造假。数字化的指标导致的浅薄、浮躁乃至作假,严重伤害了校长及教育的创造力。

再来看看学校的中层干部,由于学校被行政支配,中层干部们为了得到校长的认可,大部分时间沉浸在数字媒介里,偏向于视觉图像而非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为完成校长下发给各部门的各项工作指标,整日面对繁琐无比的表格、敷衍了事的材料,已成为部门领导的主要工作。各部门不是以服务教育教学、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作为部门工作目标,而是把本部门取得好的排名作为工作目标。中层干部们把本部门教职工当成可以分解为若干指标的“事务”,各项数字化举措鱼贯而出。无章法的评价导致教师的工作繁重且慌乱。为追求量与效率,他们把部门工作做成了“夹生饭”,也造成学校教育教学宏观上的失序。中层干部为了得到校长的认可,整日沉浸在浅薄的效率追逐中,很少去讨论教育问题、学术问题。在这种崇尚权力和地位的文化氛围中,教育与学术严重萎缩。开会时,对领导的讲话皆点头称是,很少有人摇头;讨论时,对领导的发言,皆俯首称是,鲜有不同意见;表决时,众人皆举手,颇为壮观。为了得到校长的认可,很少有人思考教育、寻求创新,附庸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桎梏。

二、浮躁的认可焦虑症导致用GDP主义衡量教育

教育管理人员为追求政绩,在浮躁的认可焦虑症的驱使下,简单地以量化的、可显性的指标来衡量教育。经济指标可以量化,而具有“滞后效应”的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门慢的艺术。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地方,作为社会文明的高地,若用衡量经济效益的GDP主义,以量化的指标为依据,一切教育活动都以追求具体数据为目的,必导致教育的整体浮躁,使教育本质和教育目的严重异化。

1.各部门为追求量,工作目标太多,抓不住重点

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不像工厂生产产品那样,结果显而易见,可以用数字来量化。但很多校长习惯于在“盘点”前完成工作,计划下阶段该做些什么时,把工作目标下放到各个部门。各部门为了在信息报送时内容多一些而绞尽脑汁,力求使本部门所做工作数量居于领先地位,缺乏宏观科学的思考。例如,在一周内,教务处开一个讲座,学工处开一个讲座,科研处开一个讲座。各部门办讲座只是为了追求工作数量,对讲座的质量并无要求。教师们奔波在被功利控制的、无价值的工作流程中,疲惫万分、怨声载道。目标太多就等于没有目标,因为太多了就抓不住重点。这种低效、浅薄的工作作风,不仅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更严重扼杀了教师的个性。

2.垃圾会议、泡沫会议成为汇报工作的重要内容

正常的课堂教学无法在报送工作量时增添数量上的光彩,于是会议成为了报送工作量的重要内容。各部门频繁召开教师会议、班主任会议、教研组长会议、教育科研会议、全体学生会议、学生干部会议……不论大会小会,为了使上报的工作量充实些,都要拍照、录像;为了追求图像上的美,即使是几个人的会议也要花钱租鲜花、盆景等装饰会场;无论什么形式的座谈会,都要买水果、瓜子、饮料等,把会场布置得充满人情味。许多垃圾会议、泡沫会议占用教师宝贵的时间,浪费学校宝贵的教育资源,其主要作用就是在各部门报送工作量时,起到“量”的作用,而无任何实际意义。

3.为追求量,管理缺位、越位、错位状况严重

用GDP主义衡量教育的模式,使得许多工作都体现在数字、表格与材料上,甚至管理也停留在文件规定上。大家注重的是做汇报材料,导致管理中缺位、越位、错位等现象严重。校长们除了听汇报、看材料,就是思考大手笔、大计划、大投入,很少考虑如何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如果学校工作中出现明显问题,就来一次“刮风式整治”,来得急、去得快,给人一种“过山车”式的起落感。中层干部们为了追求“量”,今天一个计划,明天一个指令,后天一个活动,各种教育计划与活动像风一样来得急、去得快。一阵风刮过,很少去思考、研究、总结。这种管理方式由于注重的是量及表面文章,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的实际问题。

4.滥用竞争,把教师成长绑在了排名上

GDP主义把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用数字来量化。教师之间通过对教师进行量化考核的分数来竞争。竞争可以产生效率,但把竞争随意用在教育上,产生的效果不仅可能是短期的,而且可能偏离教育本质。教师发展不是不要竞争。竞争作为一种手段,关键在于如何使用。教师自身发展需要合作,需要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帮助中获得发展,在这样的高地上,不应信奉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很多学校对教师的量化考核中都有“学生测评”这一项,有的教师为了使自己这一项分数高一些,不敢批评学生,对学生的错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些教师为了博得学生的“好感”,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来一些“小段子”,以迎合部分不爱学习的学生。用量化考核的分数对教师进行排名和筛选,致使目光短浅的管理者看不到“晚熟”教师的潜在能量。随意丢弃这些教师,不但断送了他们的前程,也影响了学校的整体发展。

5.评优时只算经济账,不计算优秀资源含量

在市场经济深入人心、无孔不入的今天,利益的刺激往往被认为是一种必要且正当的手段。GDP主义导致学校评优时只算经济账,不计算优秀资源含量。对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和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无可非议,但一张获奖证书和奖金发完后,对优异成绩的肯定就结束了,这种做法是对优秀资源的极大浪费。评优的目的远不是对优秀的肯定那么简单,重要的是,应该让优秀经验得以推广,让大家学习与借鉴。如果一切教育活动都在具体数字的引导下功利化了,那么这种被功利化的教育便没有长久生命力。

三、由GDP主义教育管理向生态管理回归

教育不能也不必苛求,教育不能也不必热烈,它就那么平淡无奇!在教育管理中,有的因素的指标可以量化,例如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人数、成绩、课时、第二课堂活动等,而教学态度、讲授能力、教书育人、创新及奉献精神等指标是无法直接量化的。很多隐性教育目标,往往需要多年后才能真正看到实效。若用数字来评价教育,只能导致人们把目光盯在升学率、奖状与奖金上,使教育功利化,使教育背离其正常发展的轨道,与“真教育”南辕北辙。摒弃数字化的GDP主义教育管理,探索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生态”管理办法,是教育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

1.清晰厘定地方政府对学校管理的边界

学校肩负着培养人才,促进地方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社会责任。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但有些地方官员存在这样一种治理思维:希望学校的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让学校循着政府希望的方向前行。把教育与政绩挂钩,导致教育秩序失范。面对日益复杂的教育生态和教育环境,要清晰厘定政府对教育干预的边界,减少非教育因素对教育的影响,祛除学校运行过程中的人为性和随意性,革除各种无序和失范,重构一种学校运转范式。

2.清晰厘定“教改”与“折腾”的边界

“教改”与“折腾”之间可能只有一步之遥。教育不改不行,乱改也不行,过快改革更不行,要把相应措施逐步建立起来。如果只是为了在向上级领导汇报或总结工作时在“量”上出彩或有突破,可能会使一些荒唐的举措借改革之名大行其道。在制定某些举措时,即使有着良好的初衷,但若缺乏科学的态度,也会物极必反、事与愿违,不但不利于教育的发展,而且可能会使教育步入歧途。在制定每项政策时,一定要把改革的策略、方式、途径、可承受力和可能带来的各种后遗症考虑清楚,要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可操作性的解决办法,用一种平常的心态关注教改的文化品质,追求教育可持续发展,避免浮躁与急功近利。

3.教育管理部门勿用具体数字对不同学校进行统一量化

教育管理部门肩负着促进与协调一方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使命。若教育管理部门能对教育有正确的认识,有科学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就能制定出科学的管理策略,让一方教育振兴起来。反之,就会制约甚至破坏教育的发展。每个学校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各学校间由于地理位置、教师结构、办学条件等的差距,其办学理念、对学生的培养目标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别。教育管理部门要对各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与研究,制定出能让各学校更好发展的管理策略,切忌用GDP主义、用具体数字对不同学校进行统一量化。在管理中要管住不管死,要求不苛求,奖励不唯利,形成价值观开放多元的格局,让地方教育呈现出多种声音齐奏、变奏、充满活力的新局面。

4.管理中勿用一个标准对全体教师进行统一量化

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价,不应只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形式与环节。要让评价具有实际意义及作用,就必须让评价科学、公正、以人为本,用适合教师成长规律的生态考评。忽视教师的经验、能力,全体教师一个标准进行横向评价是不科学的。横向评价应该有,但应弱化其在评价中的作用,强化教师的个人纵向评价,建立教师个人成长档案,关注教师个人成长过程。只要教师是处于进步、发展的状态,即使评价结果不比他人突出,也要对其进行鼓励。教师们各有各的长处,教师异于他人的亮点,评价时应充分肯定并挖掘其长处,让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在评价过程中,应充分捕捉教师的创新能力,对教师的创新给予保护,避免因为量化考核限制了教师的创新自由。

5.管理中勿用不科学的评价指标限制教育的发展

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瓶颈是评价制度,无论是社会对教育的评价,上级主管部门对校长的评价,还是学校对教师的评价,评价指标都存在肤浅的功利化倾向。忽视教育发展规律,忽视校与校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从育人角度出发,不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最终目标的教育评价,势必导致学校工作的无序和失范。用一把尺子来丈量,结果只能是忽略甚至扼杀多元化人才的个性[1]。若学校和教师接受的各种考评太多、评价压力太大,教师疲于应付,就会使得学校工作重心发生转变。应完善各种评价体系,坚持发展性原则,对学校宏观工作和教师具体工作进行生态评价。将平时评价与定期评价结合起来,突出评价的科学性和人性化,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师间的团结协作,促进教育创新。

6.金字塔式教育管理向扁平式管理过渡

金字塔式教育管理致使管理级别越高,离教育的本源越远。管理高层对教育信息的掌握基本上靠听汇报,对教育的管理靠检查。而汇报与检查很难听到或看到原生态教育现象。层层汇报、级级检查,每项程序的完成最终都落实在文字与数字上,这样的汇报与检查不仅没有实际意义,而且还造成学校与教师工作的繁重与慌乱。扁平式管理能让管理者走出办公室,听到原生态的声音,直面教育现实,真实掌握各种教育信息。金字塔式管理让管理高层在逐级检查、逐级汇报后利用其获得的不太真实的信息源,对现有制度进行修修补补。其管理工作主要沉浸在文字与数字之中,导致解决一个问题时往往又引起或加剧了另一个问题。而扁平式管理能让管理者看到真实的教育现象,练就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在智慧的凝聚中解决问题,在问题的突破中实现超越。

追求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培养一种平常心态,避免浮躁与急功近利,避免为了急于得到认可而偏离教育本源,避免在奉承与迎合中丧失教育真谛。整治被功利践踏的教育,需要从教者用平常心做平常事,管理者用平常心办平常教育,摒弃GDP主义管理理念,减少非教育因素对教育的影响,让教育只服从真理的标准,拒绝服从任何功利与权威。在具体实施中虽然会面临这样或那样的挑战,但只要教育管理部门发扬硬骨头精神,就一定能摒弃功利与浮躁催生的认可焦虑症,摒弃GDP主义教育管理,用生态管理促进教育的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

良好的教研计划是确保教育科研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教育发展到今天,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教育规律,已经成为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向教研要质量要效益,走科研兴校的道路是我们迎接课改挑战,走向新世纪的最佳选择。

      

一、基本原则及主要目标:

     

立足本校实际,追求实际效果和注重实际应用是我校开展校本教研的基本原则。“教育教学工作科研化”和“教育科研工作化”是我校正在营造的科研氛围,通过校本教研来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和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是我校的校本教研的主要目标。

 

    二、确定课题:

    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把科研课题分为三级:即学校总课题;教研组分课题;教师个人子课题。

    

1、学校课题:我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一项课题,即《主体参与,分层教学,异步达标》,同时我校还进行新课程改革实验。

      

2、教研组课题:教研组每学期要针对本学科存在的共性问题,确定研究课题,围绕课题进行研究,重点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活动,在教师集体中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

      

3、教师课题:教师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会遇到许多问题,从中选出某个值得追究和设计的“关键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寻找和确定解决该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选题要取熟避生,宁小勿大,不能超过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不能设立过于抽象的课题。

 

 

      三、本学期将要开展的教研活动;

      (一)、学校

      1、本学期尽可能的传递各种科研信息,为教育教学服务。

      2、观看光碟《以人为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师关爱每一位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从而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的内在人格魅力就会提升教育艺术。

      3、组织我校青年教师认真研究新教材,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并在有了一定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一次汇报表演课,以此促进青年教师尽快走向成熟。

      4、组织 初一、初二学年教师“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研讨课”,出课的教师在第一轮“教研组轮听课”中选出。

      5、近期末时学校将组织一次校级研讨课, 将采用说课、讲课、反思、互动交流、小组研讨的方式进行,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提问、讨论,组织教师对自己和他人的实际教育行为、教育观念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讨,将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6、组织全体教师撰写教学论文、案例分析、优秀教案,把新课改的经验以文字资料的形式积累起来。并且进行评比和交流。

      7、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在教研组内要求新老教师结对子,达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目的,使我校的教师队伍进一步强大起来,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

      8、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学院和片的教研活动,通过开放的教研网络,经常和校外的同事沟通和联络,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学研究的水平。

      

(二)、教研组

      本学期每个教研组利用教研日开展以下教研活动:

      1、组织一次“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轮听课”,并把上是轮听课上升到课题的高度,本学期确定的探索方向为:

      A、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B、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及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C、体现学习的探索性,探寻具体帮助学生不断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途径及联系生活实际活学活用书本知识的能力。

D、体现学习的互动性和合作性,尝试进行研讨式学习的课堂操作。

  2、初一、初二年级组织一次 “新课程课堂教学汇报课”每个教师出课一节,课后说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然后教研组内的教师进行分析、研讨、交流。

3、每个教研组隔周教研日都要总结、交流、反思本周教学情况和课题进展情况,教师之间互相沟通,共同研讨,使教师的困惑能得到及时回应,共享经验和共同发展。

 

      (三)教师个人      

教师每节都要进行教学反思,体现在教学记事中,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发挥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作用,在研究和反思的状态下实践,把教研的主战场放在课堂上,切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四、基本措施      

1、建立课题立项审批制度,课题必须是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教师自主确定、自愿申报,并报教研领导小组备案,课题进展和落实情况要定期做出总结,教务处要及时掌握并提供积极支持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2、教研组内新老教师要结对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帮助新教师尽快熟悉业务,促进老教师转变观念,协助老教师总结教学经验。

    3、注重各种原始资料的积累整理,进一步统计分类,有专人保管,为今后教研工作提供真实、有效的材料,确保教研工作有效、深入、持久。

    4、注重理论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及时征集、评选论文、经验总结和科研成果,并向上一级推荐。

    5、深入教研组检查指导教研活动,进入课堂跟踪指导教师的课题进展情况。

      

校本教研月工作安排:

2005年下学期:

      九月份:

      1、组织初一初二进行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轮听课

      2、观看光碟《以人为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教师每节课进行教学反思

     十月份:

      1、三学年课堂教学轮听课

      2、青年教师汇报课

      3、教研组开展组内教研活动

      4、教师每节课进行教学反思

      十一月份:

      1、教研组开展组内教研活动

      2、教研组轮听课

      3、教师每节课进行教学反思

      十二月份:

      1、组织全员参加的“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研讨课”

      2、论文交流、案例分析、优秀教案评比交流

      3、教师每节课进行教学反思

4、积累整理校本教研原始材料

 

2006年上学期:

    三月份:

      1、组织初一初二进行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轮听课

2、案例分析、优秀教案评比交流     

3、教师每节课进行教学反思

     四月份:

      1、课堂教学听课

      2、青年教师汇报课

      3、教研组开展组内教研活动

      4、教师每节课进行教学反思

      五月份:

      1、教研组开展组内教研活动

      2、教研组轮听课

      3、教师每节课进行教学反思

      六月份:

      1、组织全员参加的“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研讨课”

      2、论文交流

      3、教师每节课进行教学反思

4、积累整理校本教研原始材料

 

 

 

 

第9篇

关键词 语文;课堂;高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0-0106-02

一般人认为语文学科的学习见效慢,它需要日积月累基础知识,逐步提高感悟能力。在这种认识的影响下,不少语文老师的教学内容仍停留在注音解词、划分段落、中心思想、艺术手法上,认为灌输得越多越有效,致使语文课堂出现无效教学、低效教学。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的教学理念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教学方式也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有些教师为追求新的教学模式,用满堂问、满堂论代替满堂灌,只重形式不重效率。更有甚者,部分教师认为只要做题就能提高能力,把语文课上成考试评讲形式,致使学生叫苦连天,失去了语文课堂的人文魅力。我认为课堂要进行高效教学,老师就必须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并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最高原则。下面我就以《议论文怎样对材料进行分析》一课来具体陈述我是如何进行课堂高效教学的,希望得到交流指正。

1 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激情能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它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老师可充分利用语言魅力,以生动形象的描述、启人深思的问题、设置悬念的开头、宽松自如的探论、巧妙精彩的衔接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情绪,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 在教《议论文中怎样对材料进行分析》一课中,我就设计了下面的导入语:“同学们,你认为高考中得分最高的是哪道题?(学生回答:作文)写作文最常用的体裁是哪一种?(学生回答:议论文)而议论文中你知道我们最大的欠缺在哪里吗?(学生争论)不是立意,也不是选材,而是对材料的分析,大多数同学认为议论文只是搭一个架子,有论点论据就够了,其实这好比是恐龙的骨架,空洞无物,我们缺乏的是对材料的分析、具体的论证、精心的搭配、严密的组织。那么怎样对材料进行分析呢?本节课将教会你这种写作能力。”

2 展示问题,精心铺垫

课堂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阵地,为了搞好高效教学,教师课前要精心备课,特别是备教法。格式塔心理学家柯勒的经典实验表明,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人是理性动物,会思考是人的本质属性,行动的勤奋不如思维的勤奋,所以老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感悟是课堂的关键所在。

议论文分析的角度很多,诸如原因分析法、条件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归纳分析法、比喻分析法、评价分析法、正反对比分析法等,如果老师一一介绍给学生并举例论证,看似精彩的表演,其实学生仅仅是观众,并没有参与到教学中来。我从引导学生感悟入手,设计了七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为讲解重点做好充分的铺垫。

2.1 孟母为什么要三迁?

2.2 滴水何以能穿石?

2.3 假如李时珍不亲尝百草,结果会怎样?

2.4 周文王、孔子、屈原、孙膑、吕不韦有什么共同之处?

2.5 树根给你哪些启示?

2.6 雷锋精神过时了吗?

2.7 弱者与强者是如何看待困难的?

3 先思再议,先合后答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活动,自由地探索知识和交流体验,创设课堂民主和谐的氛围,但要注意,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如果引导不力,学生会陷入自由散漫状态。具体怎样引导呢?我的方法是先思再议,先合后答。首先给学生一段空白时间,保持课堂安静,人人在思考,人人有所得。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讲解、互相交流,交流中有的同学因自己的分析赢得大家认同而深感自豪,有的同学在顿悟中收获颇丰。这时就进一步引导他们对所议内容进行整合,形成条理,作出较全面地概括,最后由各组推荐一名成员作汇报总结。

例如针对第一个问题,甲组作出的这样汇报:这是因为一个人的发展与他所处的环境有直接联系,一个人的性格行为不可避免地烙上周围环境的印记,所谓近墨者黑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针对第二个问题,乙组作出这样的汇报:滴水穿石,首先要有毅力,坚持不懈;其次要精力集中在一点。而这一切都是以自信为先决条件。

4 深入设问,重点透彻

一般来说,课堂内容遵循一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这样才能对学生造成刺激性、增强挑战性;所以教师要进一步设置更深入的问题,升华前半堂的教学内容,逐步引导学生对课堂重点难点的把握,这是教学过程的核心环节。

通过小组汇报,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比较以上七个问题分别从哪些角度进行论证的。通过分析比较,学生得出结论,分别是从原因、条件、假设、归纳、比喻、评价、对比等角度来论证的。至此老师再上升到理论高度。提示同学要通过材料,分析其生活本质规律,从而论证中心。本节课课堂重点知识并不是老师直接告诉给学生的,而是靠他们一点点的摸索,靠自己的思考而获得。

5 学而致用,穿插练习

学生学到一种知识,关键要学会应用。有的老师把练习当成课外作业,然后再收再评再改,个别老师甚至把作业压了下来,一天二天还发不到学生手里,所以反馈不及时,影响了知识与能力的巩固,效率不高。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可以把练习前移,进行当堂训练。

我在讲解了对材料分析的几种常见方法之后,出示一个话题作文练习:“过去,人们常说‘家有梧桐树,自来金凤凰’,随着社会的发展,这话值得商榷。现在社会,个人求职要推销自己的才能,企业发展要推销自己的产品,一个地区招商要推销自己的地域优势,请以‘推销自己’为话题寻找材料及分析角度。”

课堂进入:有的学生举“毛遂自荐“的故事,从条件上分析推销自己要有实力和勇气;有的学生举“海尔集团”广告的例子从原因上分析推销自己是时展、社会竞争的需要;有的学生从比喻角度说草木以花朵来推销自己赢得蜜蜂的青睐;有的从假设角度分析假如你有了发明而不推销自己,你的人生就失去了应用的价值;也有的从姜太公说到白居易再到,归纳分析推销自己对于事业成功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精彩的分析举不胜举。

6 自我总结,构建体系

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构建主义学习论,认为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每节课结束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使之系统化,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便于消化吸收。

对本节课我让学生采用自编顺口溜的形式进行了自我总结,取一例摘录如下:

写议论文要注意 证明论点要论据

论据分析要合理 紧扣中心成一体

原因结果紧相连 事物转换需条件

正反对比观点显 点面结合显周全

假设分析写妙章 比喻论证很形象

旁征博引要归纳 个别举例要评价

第10篇

荆志强老师从学生那里获得了教育的幸福,我相信他的成功背后付出过无数的心血,书中提到的生本课堂也离不开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其中小组合作形式的探讨起到相当大的作用。我也尝试过小组合作,主要运用以下几个策略:

1.开展讨论,各抒己见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上,我一般先给学生一个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每个小组成员可以自由发表意见,经过激烈讨论之后进行总结,再由各小组的代表进行阐述并说明原因。

2.形成竞争,互助合作

有竞争,才有活力。在课堂上,可以用小组比赛的形式,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兴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小组内部成员之间互助合作的精神。如:在教成语的时候,我让各个小组学生自行想办法来记住这几个成语的意思及用法,看哪一小组想的办法最好,掌握得最快。经过交流,总结出几种比较有效的记忆方法,供其他小组成员参考。这样既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为自己的小组争得荣誉,又能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迅速掌握。

3.小组交流,汇报成果

我事先让每组内的各个成员准备一些资料,然后再课堂上进行小组内部的意见交流,经过归纳整理后,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让全班同学一起共享。如:在教杜甫的古诗之前,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前置作业,让学生收集有关杜甫的其它古诗,最好是课本上没出现过的。在课堂上,让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拿出自己准备的材料,在组内进行交流介绍,最后各小组经过整理归纳,向全班同学进行个人成果综合汇报。

4.安排角色,各负其责

合作学习小组内的每个成员在小组内部都应承担一个角色:组长是整个小组的核心人物,负责组内成员的讨论,分配组内各个成员的发言机会,协调小组学习进程,掌握合作学习的时间;检查员负责检查小组内各个成员的学习情况;记录员负责记录全组成员积极讨论的结果;代言人负责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结果,组内成员应定期变换角色。一般来说,在一个学期内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基本固定不变,因为经常更换会影响小组成员的稳定性,但有时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重新组合,原则上采用平移的方法,尽量保证小组成员的稳定性。

那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我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四点: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面对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要经常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同组的学生多给他们一些帮助,让他们在小组中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2.适当控制合作活动

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因此在小组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个别聪明的学生过早完成任务而影响他人的情况,这时教师一定要进行适当的控制,采用委婉的方式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制止。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要考虑到各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各有所得,使整个合作学习活动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3.合理评价每个学生

心理学家认为:教师的期望与鼓励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能唤起学生内心潜在的自我价值意识和对高尚目标的追求。尽管学生之间有差异,但在最初学习的瞬间,都有一种“被老师肯定”的愿望。教师应全力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保护学生的一切创造欲和尝试。以不同的标准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表现都给予肯定。学生从教师的举手投足中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意和鼓励性评价,就会逐渐消除用课堂发言的胆怯心理,树立参与学习活动的信心。

4.鼓励学生进行评价

第11篇

各位领导:

时光匆匆,日子总是在不经意间悄悄流逝,本学期的学校语文条线工作即将画上句号,现向各位行政汇报本学期所做工作:

一、 踏踏实实,做好学校各项工作

作为一名行政,我能以学校大局为重,服从领导工作安排,加班加点,尽量做好每一件事。学期初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布置本学期语文条线主要工作,确定好骨干教师的语文预约课,召开语文教研组长工作会议,落实学校具体工作;督促各位教师及时完成暑期教师网上全员培训及考核工作。学期中段组织了精彩纷呈的“读书节”活动,准备了丹阳市对三年级语文的专项调研,完成陶研会献词《陶子诗情》的创作与修改,训练小讲解员,参与校庆活动的材料准备工作,特别是发言稿的润色;带领语文云学习实验班教师多次奔走于访仙、司徒,进行云学习课堂磨课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配合第一党支部,完善活动记录本,撰写党建工作汇报稿,制作ppt,以及相关材料的整理归纳。学期结束阶段,落实丹阳市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对我校语文教师的教学五认真工作进行了三轮检查,重点检查了手写教案六环节的整改情况,确保了语文备课和作业在市级检查中不出问题;短时间内完成了镇江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上培训报名工作,督促教师及时学习,并想方设法解决众多教师学习中出现的无法登陆的问题。最近又在忙着2016年度我校教师培训学时的认定和登记管理工作,利用元旦假期录入了大量的数据。

二、推进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素养

本学期,语文条线重点推进了课外阅读工作:制定了新区实小各年级学生必读书目,要求每位教师指导学生一月读一本,做好特色作业——摘抄笔记;形成导读提纲,人手一份,月阶段练习中拿出5分进行阅读考查。此举在全校学生中掀起了读书的热潮,爱读书、读好书的现象蔚然成风。同时,第13届读书节活动如期开展,摘抄本展示、阅读指导课,特别是校园课本剧的精彩演出,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而且点燃了学生的读书热情,有力地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丹阳市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调研全市第4的成绩,给予了我们继续推进课外阅读工作的信心。

三、个人教学及成绩

在担任六(7)语文教学工作中,我处处以身作则,带头上好每节课,完成备课、作业批改,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保证了学生成绩的稳步提高。本学期,本人有两篇在省级刊物上,指导学生在增华阁作文比赛中斩获一、二、三等奖若干,在丹阳市教学管理人员赛课中获二等奖。

   “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将继续端正态度,努力学习,做好本职工作,为我校的教育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

第12篇

关键词 英语 设计 程序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志码:A

Ideas about Task-based Teaching in English Classes

HUANG Jinzhen

(Xianyou Guanshe Middle School, Putian, Fujian 351200)

Abstract"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s" clearly "advocated by the task-based teaching model." In the task-based teaching model, according to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the actual level of students, teachers design workable, with a clear purpose, a very specific "task", and train students with the ability to complete these tasks as a teaching mission. In the process completing the task, students gain confidence in English, use information,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in English,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o achieve "learning in doing". Task-based teaching model can effectively develop and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to use language, inspire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and cooperate, enhanc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English classroom.

Key wordsEnglish; design; programme; evaluate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广大英语教师积极投身于这一新的教学方法并为之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任务型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我国只有近几年的研究历史,还有不少问题,等待进一步解决。下面就结合近几年来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谈一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任务设计、实施与评价。

1 什么是“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体现语言价值的、先进的、有效的教学途径。这种教学途径实际上是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学习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在做事情过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学的语言,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语言能力。形象地说就是: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简单地说任务就是做事,就是运用英语做事。

2 任务设计

在任务型英语课堂教学中,任务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的平台,是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师在设计任务前,应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可操作的、有明确目的的任务。任务设计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爱好,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从而使活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坚持以下原则:

2.1 任务目标与教学目标一致性原则

依据课程标准中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等方面的要求设计任务,使任务目标与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相一致,从而保证课程总目标的实现。

2.2 接近生活、激发兴趣的原则

教育心理学表明,当教学能引起学生兴趣时,就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时集中注意,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多的、较牢固的知识和技能,表现出喜悦和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活动和智力活动,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在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交际问题,这一交际问题必须与现实世界有着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应具体的、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及社会交际,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2.3 人人参与,分工合作的原则

任务设计除了考虑学生的兴趣外,还要考虑任务的难度。素质教育是要打破以教师、课本为中心,以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也不是精英教学,而是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所以任务设计要有一定的层次,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初级到高级等。在以小组为学习单位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主要提出学习任务,例如要求学生以竞争的方式完成任务;以合作式的互动活动完成任务,以独立的方式来完成任务等。由于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处于平等地位,这就能有效地减轻了对学生的心理压力。其形式多种多样,如问答游戏,读书活动,话题活动,“合作发现”活动及“完成任务项目”等。

2.4 自主学习,自由英语原则

任务设计要具有广延性,不应仅局限于课堂,应尽可能地延伸到课堂外的学习和生活。这一原则大多数是以作业、周记或游戏来实现,真正体现了用中学,学了就用。即“学以致用”,应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敢于表现自己,敢于质疑,敢于争论,敢于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动手动脑自主地学习和实践,培养综合语言能力。

3 任务实施程序

任务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根据英语课文学习分三个阶段:读前阶段、阅读阶段和读后阶段。

3.1 读前阶段

读前阶段是课堂学习的准备阶段,旨在激活图式、激发兴趣、导入课文。这个阶段,学生以完成任务的方式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材料,熟悉课文内容,为顺利完成第二阶段的交际任务做好准备工作。

3.2 阅读阶段

阅读阶段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旨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实现学生认知、情感和技能的和谐发展。这个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包括:从语篇层次上学习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归纳中心思想;围绕课文开展各种小组合作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特别注意让学生明确个人责任,要让学生均有机会通过自己的进步为小组做出贡献。

3.3 读后阶段

读后阶段是课文学习的进一步延伸,旨在通过一系列合作活动拓展知识图式,提高学生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这个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包括:围绕课文主题开展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写作练习,然后分组讨论、辩论之后由教师提出修改意见,让学生再次修改。

以仁爱版(2006年6月)七年级上册 Unit 2 Different Looks Topic 1 He has a big head. Section A为例说明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

读前阶段: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熟悉本课的词汇和语法。在这一阶段设计了2个任务。任务1:写出个人的长相(可带相片)包括nose,mouth,face,hair,eyes等,并准备向全班同学汇报,同时准备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任务2:小组讨论本小组5个人的不同的长相,通过以上两个任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在这个阶段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任务的设计者、活动的组织者和咨询者。

阅读阶段:首先,任务完成阶段:①把全班同学分为A―H共8个小组(每组5人);②告诉学生:小组里的任何一个成员成功地回答教师的问题,就可以为本小组加1分。猜谜语:“Who is that boy?”③让学生在5人小组中写出本小组5个人的不同的长相;组中有写出正确的还可以酌情加分。④上台表演者可为本小组加1分。⑤以一时间段为限,得分优胜的小组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这样就真正地引入竞争机制,学生为了保证小组的胜利,就会以优促差,以外向带内向,最终带动小组实力的进步。其次任务汇报阶段:任务汇报主要是为了检查反馈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同学如何完成任务并把自己的任务成果和同学进行比较,从而进行反思。任务汇报主要分为口头汇报和书面汇报。口头汇报有角色表演、小组代表单独汇报、教师采访等形式;书面汇报主要以课后作业,周记来体现,教师进行点评,对优秀作品进行张贴、表扬。

读后阶段:通过前两个阶段的活动和学习,学生对新知识点的语言意义已经有了深刻的感知,这时应把重点转移到读写的培养上。任务型教学强调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淡化语法教学,通过适当的语言形式的练习,更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提高综合语言能力。教师扮演角色是活动参与者、指导者、评价者。这个阶段设计了2个任务。任务1口头回答,从8个小组中,分为提问组、回答组各4小组,如A―B,C―D,E―F,G―H,前组提问,后组回答。任务2:在每一个小组中按男女性别一问一答,说出各自的长相。这样在组与组之间有了竞争,小组内有了合作,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学习上,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都取得进步。

4 任务评价

任务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等。它更关注的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因此,其评价方式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课堂观察、学生档案、周记、问卷调查、面谈等手段,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困难、学习感受等,帮助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感受自己学习的进步,从而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评价做到三结合: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相结合;教师对学生评价与学生对教师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与班评相结合。同时设计了对某个同学评价的评价表:

_______同学评价表

A.我做得很好B.我做得比较好

C.我做的还好,但还需进步D.我得加把劲

总之,任务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顺应当前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课改要求,它不仅可以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还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运用该模式,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大力发挥主导作用,真正把教学当作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创造性过程,通过教学为学生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

[2]Geneseef,Upshur J A Classroom-based Evalu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