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2 08:15: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职业规划课程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但是每年日益增长的毕业生数量是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得到可持续发展,是目前高校都急需研究的一个课题。在此背景下,各地高校都开设各具特色的职业规划课程,来帮助学生更为优质的就业。德国的双元制教育给我们的职业教育带来很多的启发和借鉴,在此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院校的学生能够更深入生产实践的一线,学生们在特定的工作情景中去学习,与企业和工作内容直接交流。学生被以岗位要求做为培训目标,更好的掌握了职业能力,在进一步结合理论教学后,学生更能深入理解职业规划的内涵,个人的职业规划更为具体和可操作,从而更能够为企业所欢迎,达到高质量的就业。笔者所在的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是德国双元制本土化践行一个前行者。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地处苏州太仓市,拥有近200家德资企业,被誉为“德企之乡”,优越的企业资源,是双元制教育落地的根本。10年来,与健雄学院建立融合合作关系的企业86家,达成合作关系的企业超过200家,学校将“定岗双元”模式已推广到15个专业3500名学生(光明日报)。学院建立了国内唯一的中德双元制职业教育示范推广基地,目前已经成为成为长三角知名的人才培训基地。
为了打造企业学校的“利益共同体”,学院引入企业用人的评价标准来制定职业规划课程标准,重点打造学生的能力素养。现将其职业规划课程的具体内容设计梳理如下:
课程定位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1.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分析与评价,实现正确的自我认知。
2.引导学生探索适合自身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职业方向,提高职业素养。
3.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管理知识,理解企业管理思想和行为,缩短岗位适应期,提高职业发展能力。
4.帮助学生学习自我管理。
二、课程教学整体设计
1.课程模块。
我院职业规划课程分为8个模块,共四个学期,每学期16课时分8周上。具体设置如下:
2.课程教学整体设计――考核评价体系。
三、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
(1)基本不了解企业文化方面的相关知识,也基本没有系统思考过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2)来自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家庭背景,心理素质参差不齐,主体乐观向上,个别学生存在自卑的心理障碍。
(3)个别人行为散漫,纪律观念淡薄,自控能力较差。
(4)有就业意识,但就业准备不足,参与市场竞争能力不够,很多毕业生不能客观的认识自我,在求职择业创业教育中显得十分消极被动。
2.学法指导:
(1)案例材料提前预习,倡导主动探究法,积极地思索,收集必要的信息。
(2)通过参与小组研讨、角色扮演、情境互动等形式,与小组成员建立感情,增强团队意识。
(3)问答参与,作业练习,运用归纳总结反思法,布置团队课后参与社会与市场实践。
四、课程特色
1.与我们课程开发的合作单位大多数是在华德资企业。例如:太仓中德技术工人培训中心,舍弗勒培训中心,苏州华南印务有限公司。部分课程单元由各合作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士担任。
【关键词】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改革
市场竞争力的日益增长大力推动了各职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目标是使每一个学生对自己、社会市场需求、所学专业的职业发展前景以及自身今后的努力方向能有正确的认识、评价和定位,以利于学生日后更好的就业。与此同时,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还能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强化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等方面去增强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实效性,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就业率。因此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
一、中职生职业生涯现状
自2009年我国开始在中等职业教育中作为德育课程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开始,受学科师资观念技术、自身体系发展等影响,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准确进行职业规划的评测
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忽视学生自身知识经验及学生主体地位,简单的进行填灌式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与此同时,职业指导教师在掌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信息方面的针对性、全面性、有效性也不足。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目的没有真正实现,为学生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也大多是教师按照书本理论空想出来的作品。
2.学生对自己认识不足,影响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效果
中职院校中大部分的学生都存在不了解所学专业的未来发展的情况。在初中阶段就进行过具体人生规划人数少之又少。中职生在技术和职业、专业发展信息方面自我认知的缺乏,就导致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个人强项和特点对他们的职业方向进行准确定位,充分的利用个人与家庭社会资源,评估现实状和个人目标之间的差距,寻找新的职业机遇,针对性的为学生指导职业规划,对职业规划的具体化、变动性、一致性、全程化、可评估原则的贯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效果造成了负面影响。
3.教师缺乏专业技术,职业规划设计指导质量提升困难
在职业生涯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大多是将原职业指导内容迁移式的进行理论讲解。职业生涯规划课堂的教师在职业规划指导方面缺乏专业技能,使学生智力、人格、性格评价信息收集分析在经验分析阶段停滞,科学性和针对性不足;教师专业技术的缺乏,直接在职业规划的“人职匹配”的分析结合造成缺陷。对职业规划设计指导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指导性也有很大的影响。
二、关于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改革的建议
1.充分认识自我
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中职生的学习成绩一般都不好,心理也普遍受挫,因此需要老师的帮助才能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个性化是职业生涯规划所具有的特点,只有对自己有充分认识才能有下一步的职业规划。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测试量表让学生进行心理测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率;或者结合中职生他人评价与本人评价去探讨性格特征。还可以要求学生用具体的事例对自己的做事方式进行表述,总结自己的兴趣爱好。
2.引导教学
利用精心组织的课件去引导学生独立工作和学习的教学方法就是引导教学法。通过阅读引导教材学生可以明确学习目标,清楚地了解自己应该学会什么知识,完成什么工作,使用和掌握什么技能,以及如何去完成。比如讲授“你会做职业生涯规划吗?”的内容时,可以提出“谈谈你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和“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包括哪些内容”两个命题。然后在引导课文引导下,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收集相关的信息,并且解答引导文中提出的问题,并撰写“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表”和“职业生涯规划书”。
3.鼓励学生进行讨论
讨论法是一种群体立体式的交流过程,可以将学生智慧的大门打开,帮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经常进行小组讨论,能够加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和理解。学生互相评价、各抒己见,补充、启发,通过讨论解决发现的问题,这样能够认识更完整、更深刻的自己。
中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这需要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从而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宁骏.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和方法[J].广东教育.职教,2010(7).
[2]杨善铭.职业生涯规划与中职教育吸引力的提升[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09(11).
[3]李宝琴.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探微[J].职教通讯,2010(12).
[4]张建娣.完善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就业与创业,2011(1).
[5]李岗山.毕业生就业指导[M].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6]贾益芹,王其虹.影响聋人就业的不利因素及解决方法[J].现代特殊教育,2001(5).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问题;对策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关系到大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课程,然而,现在大多数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没有清楚的认知甚至不清楚职业生涯规划为何物,这就直接导致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及毕业去向问题,得过且过,在毕业后择业及就业是没有目的的盲目选择,使得学生所学不能有效发挥,用人单位不能满足需求。由此,高校应提高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视程度,让学生更好的找到符合自己兴趣爱好与特长的生涯路线。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在未来就业和创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大多数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及重视程度都比较低,现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
1、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不重视
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在未来就业和创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很多大学生没有意识到这点,对职业生涯规划不重视,导致学生在选择职业时缺少理性的判断和思考。学校和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没有足够的重视,使学生不能明确自己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不重视使学生对自我没有足够的了解和认知,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到位导致学生对职业规划教育没有更多的了解,这种认识不到位直接影响学生对未来的规划,使学生面对多种职业时比较迷茫,难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大学生对规划不重视,从而使学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无法在短时间内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1]
2、职业生涯规划中自我评估不准确
大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对自我评估不准确,自我评估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重要依据,学生必须要根据自身的个人情况和社会实践经验等进行自我评估,如果自我评估不准确导致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好高骛远,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影响到学生未来长远发展。学生要从实际出发结合他人对自我的评估,能够更加明确自己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但是在实践中学生往往对自我分析不准确没有从客观的角度评价自我,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对自己没有综合评估自己,这些因素导致学生在选择职业时产生迷茫不自信的心理。
3、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
大学生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学校和教师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急于求成,过于功利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当前大学校园中出现考研热、出国热、考证热等,导致学生盲目的高攀追求,不仅影响到就业,还影响到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和选择,大学生规划不明确导致自己不能根据自己的专业做出职业规划,[2]很多授课教师不是专业的职业指导专家,不能为学生做出科学的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只停留在表面上,在内容上没有明确给学生做出指导,使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解决措施
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应该引起重视并引导学生找到有效的解决措施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对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3]
1、加强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
一方面要加强学生自我认知及客观评价的教育,让学生能够清楚客观的了解自身能力水平及d趣爱好,同时,学校提高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视,让学生全方面的了解职业生涯为何物更彻底的明白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自身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高校要充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的优势和作用,将学生就业指导纳入到学校教学计划中,确定必要的学分,能够提高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建立一个目标明确针对性较强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从而通过职业规划课程使学生明确就业的方向,摆脱迷茫不自信的就业心理,学校要加强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帮助学生掌握职业规划的方法和具体步骤,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质量。
2、贯彻落实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基本理念
学校和教师要贯彻落实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基本理念,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建设,让学生更好的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独特鲜明的理念,学生要根据自身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制定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要根据个体能力、个性、兴趣等制定,大学生职业规划具有系统性,学校和教师要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建立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职业生涯目标,从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贯彻落实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念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和基础,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有侧重点进行规划。
3、大学生自我评估要客观,同时开设职业规划指导课
大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对自我进行客观的评估,提高自我认知的水平,这就需要对自我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也就是对自己客观的评价,从而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以便于准确地为自己定位,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明确自己要选择的职业,同时学校要开设职业规划指导课,避免学生盲目就业,将职业生涯规划课设置为必修课,充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课的职能和作用,以便于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目标的规划,通过职业规划课对学生的指导,使学生明确就业的方向和目标,使学生尽早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使大学生有意识地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逐步完善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掌握职业规划的方法和步骤。[4]
三、总结
当前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在选择就业时比较迷茫,因此学校要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从而实现学生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适应性、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相关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3.
[2] 郑未.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
[3] 李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献综述[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68-72.
[4] 李士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研究[D].河南大学,2009.
对于要出国进行留学的同学而言,专业的申请文书是成功的一半,特别是对于本科生而言,由于其写作能力和学术能力都没有进行过专门的训练。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在美国留学申请过程中,留学申请文书写作是必不可少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申请文书主要包括个人陈述、简历、推荐信,以及商科的ESSAYS。下面,美伦教育老师结合美国商科专业申请最多的三个专业,金融、会计以及MBA为准备去美国留学的小伙伴解析下三大商科专业留学申请文书应该怎么去写 。
MBA无疑是最重视工作经历和在职业生涯中能力的体现的专业了,几乎所有的顶尖MBA学校都会重视你的过去和将来。过去的职业背景以及将来的职业目标。对于已经工作相当年限且取得了一定工作成就的MBA申请人来说,即要在essay中体现出自己过去的成就、能力以及领悟,也要结合过去展望未来,写清楚自己的职业目标,同时,这个目标是可行且需要MBA课程的帮助的。
金融无疑是最热门的商科申请专业,如何在众多的申请人中在文书中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就是文书写作的目标了。对于金融专业的申请文书,专家认为可以更多地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由于很多知名大学的金融专业都对学生的数学背景有着明确的规定,很多先修课程也是集中在数学课程方面,所以在写文书的时候可以更多地体现出学生的数学背景,可以在其中多运用些专业词汇或是知识点帮助文书在专业度上的提升。同时,金融作为商科专业之一也很重视职业规划以及之前的实习经历,所以在可以突出实习背景的同时相对地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以达到最大的完整度。
针对于美国会计专业来说,具备丰富的会计背景并有着明确的职业规划并准确清晰的传达给学校是很重要的。当你在浏览美国各知名大学会计专业(硕士)的时候你就会很明显的感受到学校对于培养目标的清晰度。总结来说,会计硕士就是培养未来职业注册会计师的,绝大部分的学校都表明自己课程和CPA(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契合度,甚至很多学校表明自己是CPA的合作学校,会计硕士课程涵盖70%的CPA课程,以更好地帮助学生通过CPA考试,成为注册会计师。开设会计专业的学校也都以CPA考试的高通过率作为骄傲。
结合这样的情况,在撰写会计专业的学生的申请文书时除了突出学生学术背景的契合度以及在实习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外,更重要的就是突出她在职业规划上的目标明确性。例如,一个学生在她的essay的职业规划部分写到:我的目标是在完成了会计学硕士学位的课程之后,通过注册会计师的考试,真正成为一名职业注册会计师,进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或是跨国企业工作,成为一名精英商务人士。这个目标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学校需要的学术和实习方面的能力她也都具备,那么自然就最后录取了她。
美国留学商科申请文书首先要对自己的定位明确,职业目标清晰,并且结合自己的情况,突出申请人自身特色与长处,相信大家都能得到满意的录取结果。
关键词:互联网+;视觉传达设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
前言
近年来,互联网+模式渐渐走进大学课堂,它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质量。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需要在互联网设备的辅助下完成教学活动,将这一模式运用于职业生涯课程规划对学生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具体介绍如下。
一、职业生涯规划基本介绍
1.基本定义
所谓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个人对未来的职业发展进行的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在此期间,个人需要对自身职业不断探索、不断适应及调整,并且还要对自我进行全面认知和了解,在客观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明确职业规划目标,并为这一目标不断努力[1]。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即对目前的学习方式有效安排、对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合理构想,在此期间,需要做好六项准备工作,分别为题目设定、明确职业方向、测评自身条件、分析就业形势、筛选就业路线、规划和实施[2]。
2.意义分析
首先,有利于促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个人全面发展。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全面认识自我,并且还会合理分配课余时间,这对学生三观形成、就业素质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其次,有利于促进高校持续发展。高校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针对学生就业规划有效指导,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就业率,而且还能扩大招生规模、树立良好形象,这对高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二、我国互联网+课程教育现状
互联网+模式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课堂教学,它不仅能够实现丰富教学资源的储存,而且还能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多样性的教学课件,借助互联网优势实现在线答疑、在线互动,同时,还能对设计专业学生进行平台化管理,针对学生的设计作品全面性、客观性评价。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够在互联网+模式下开阔设计思路、丰富设计作品形式、提高视觉设计创造性,此外,教师的教学目标也能有效完成、高效课堂也会被及时打造,这对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优化具有积极作用[3]。从互联网+课程教育现状可知,这一先进的教学模式具有教学适用性,将该模式运用于职业生涯规划,也会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互联网+”模式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分析
1.构建云课程平台
基于互联网+模式,构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云课程,聘请专业的教师对其进行视频教学,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之内,这与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吻合,进而能够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视频资料主要包括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介绍、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安排、专业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规划认知、职业发展方向分析、社会就业岗位了解、职业规划书的完善等[4]。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通过云平台学习视频资料,能够实现课程知识的及时消化。学生登录云平台学习视频资源后,教师和学校领导能够根据学生账号的登录频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时间。与此同时,网络云平台还开展了职业测评问卷调查活动,即根据学生对问卷的回答情况来了解学生对未来的职业想法,进而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提供就业建议,设计专业学生在参考就业意见的基础上做足充分的就业准备、明确就业方向[5]。
2.加强课程时效性
要想提高视觉设计专业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有效性,就应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巩固学生的学习基础、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此外,教师还应对本节知识点全面总结,针对所讲内容合理布置课后作业,并鼓励学生主动到板前陈述个人职业方向、全面展示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这不仅能够提升视觉设计专业学生对职业规划的自信心,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此期间,学生能够在观察他人作品的过程中弥补自身作品的不足,并及时对职业规划做出调整,以此提高职业规划的匹配度[6]。
3.增设互动环节
设计专业学生在互联网+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能够借助云平台针对设计问题、设计方向、相关话题及时和教师在线交流,教师还能够通过邮件的方式布置作业、检查作业、批改作业,学生也能够对作业进行邮件上交。云平台聊天群的建立会再次扩大师生间的交流,师生交流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了师生友谊,保障了云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7]。
4.优化课程考核评估标准
互联网+模式下的云平台创新了课程考核标准,主要针对视觉设计学生进行平时成绩、考试成绩、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情况、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考核。教师根据考核结果合理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进度,在提高学生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避免出现职业生涯规划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不仅有利于视觉设计学生明确职业目标,还有利于学生为既定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努力,这对学生就业率提升、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促进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学生应用互联网+模式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这不仅能够加强大学生的自我了解和认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互联网使用习惯和职业生涯规划习惯。此外,互联网+模式还能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效率,促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持续进步,提高专业学生的视觉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古奋飞.基于“互联网+”理念的《动态网站建设》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N].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6):208-209.
[2]李青青.关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职业指导课程开展与实践的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6(17):149-150.
[3]唐玮.中职生生涯规划团体辅导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
[4]周宪,孙杨.视觉文化转向中的大学艺术通识课程改革——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周宪教授访谈录[J].艺术百家,2016(5):135-137+142.
[5]陈鸣.基于项目预约制的高职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J].山东纺织经济,2012(12):107-108+114.
[6]向世前.基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应用性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标志设计课程为例[N].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6(5):35-37.
[7]刘红存,董伦红.可雇佣性开发视域下高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研究[N].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85-88.
关键词:创业辅导;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8-0219-02
高职大学生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对未来自身从事的工作进行的全面评估,使资金能够根据设定好的目标努力前进。在高职院校中设置的就业指导课创业辅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设置好职业生涯规划,实现人生价值。新时期高职院校更加重视就业指导课程中创业辅导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作用与影响意义。
一、创业辅导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中应用必要性
创业辅导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个人与组织的有效结合,有助于今后学生在企业中开展相关工作。高职大学生要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指导,根据主客观条件对今后从事的工作进行测定,并且分析出可能出现的问题,总结出自身的兴趣爱好,权衡自身的能力再结合实际情况确定职业奋斗的目标。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中通过创业辅导为学生实现职业目标做好相应的安排。创业辅导要发挥出就业指导的全方位影响作用,保证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与个性相结合,符合市场的变化情况。开展创业辅导在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意义明显,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的同时督促其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创业辅导将会丰富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了解职业的发展状况。大学要能够正确的认识创业辅导的引导作用,特别是在职业生涯整体规划的过程中为实现终极理想勇于拼搏。高院校有必要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这样学生就会综合进行职业规划判断,使学生能够明白适合自身的工作类型,并且为今后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高职大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职业生涯规划
一些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后就会处于彻底的放松状态,对一切事物都存在着新鲜感。这样的长久发展将会造成自身的学习模糊,不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学生在进入到高校之后就要能够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意识,能够将自身的心态放平和,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与方式,规定合理的学习任务。在日常学习中注重培养综合素质,在社团活动中提升组织协调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这样能够积累到一定的职业经验。在经过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就会形成独立气质,这种个性能够适应不同的社会职业的要求。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会实现自身价值,创业辅导也能够为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进行个性化划分,并且高职大学生通过就业指导课程能够更好地实现职业生涯规划。创业辅导具有目标确定性、操作性、激励性等特点,会对高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量化评估,这样高职大学生也能够更好地控制不确定因素。
三、创业辅导对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的影响
1.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高职大学生在谈到就业的时候更多的会表现出迷茫,不知道今后自己会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的是社会需求的技术型人才,这是高职院校的教学优势。但是大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自身所具备的优点。针对这种情况,利用创业辅导对高职大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职业规划培训,发挥就业指导课程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准确地认识自身的人生价值。创业辅导具有良好的职业规划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高职大学生通过创业辅导会增强团队沟通能力与创新精神,并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岗位中。有利于明确自身的性格特点、综合爱好等,以便于日后选择到合适的工作,并且能够为以后规划出积极的发展道路。
2.确立理想的职业发展目标。当前就业压力较大,形势较为严峻。学生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获取到满足的工作成为自身与高职院校共同关注的问题。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除了自身的影响之外,还需要高职院校的引导影响。高职院校通过就业指导课程中创业辅导根据职业规划理论对学生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这样能够更好地完善学生的职业规划,使学生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并且能够保证学生顺利地进入到工作状态中。利用职业规划知识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选择合适的工作岗位。另外,将职业规划知识放置在客观工作中,这样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满意程度将会持续提升,使其在今后发展中能够愉快工作。
四、完善就业指导课中创业辅导措施
1.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不能够只针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还需要对非毕业学生提供帮助。使学生能够尽早地了解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将创业辅导贯穿到整体就业指导课程中,并且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确立发展的目标。逐渐完善职业指导体系,使学生能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在注重理论知识强化的同时增强基本技能。保证学生都能够对未来希望从事的职业有着一个具体的全面了解。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为学生讲解就业政策、方针宣传以及就业技巧等,这样学生能够对就业心理进行调整,更好地面对未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科学的测评体系。创业辅导能够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测评,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这样才能够准确地进行职业设计。学生通过创业辅导做好职业定位,并且根据发展目标进行职业的选择。科学的测评体系在就业指导课程开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要适当地借鉴国外先进的测评方法,同时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够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测评体系,在帮助学生正视自身缺点的同时,找出存在的优势。
五、结束语
合理地创业辅导是高职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推动力,同时也是就业指导课程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每一个完成高职学业的大学生需要面临的问题。创业辅导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将会为实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进行有效地选择。因此,高职院校要强化创业辅导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影响,利用创业辅导丰富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使创业辅导能够全面地贯穿到高职大学生的整体学习过程中。实现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程化创业辅导,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高职大学生在面对就业等方面问题的时候,需要端正态度,做好工作前的充分准确,并且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取到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信息。不能够放弃其他学习方式或者途径,要能够在不同的场合推销自身,并利用就业指导课程学习到的知识丰富自己。创业辅导能够帮助学生根据个性进行职业规划选择,指导高职大学生如何能够找到符合自身情况的工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使大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从而激发内在动力。在高职就业指导课程中要强化对大学生的创业辅导,这样能够使大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进行职业发展学习。
⒖嘉南祝
[1]孙晓杰,白冰.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3,(15):2-4.
[2]丛明,谷海玲,任强.基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的全程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114-115.
[3]马洪亮,王静.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施的实证研究――基于上海某高校学生的调查[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03(3):62-66.
[4]陈静.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评估指标体系的思考――基于广东12所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现状的调查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1,(6):100-102.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规划 教育
职业规划是指个人对自己职业发展的设想和计划,是结合了自身情况及现实约束因素后,对各种可能的选择和机会进行评估,从而确定职业目标、制定行动方案的过程。这一概念最早是一百多年前由美国的职业规划教育家弗兰克・帕森斯提出来的。在计划经济的影响下,大学多年来实行的是国家统包统分的政策,因此对职业规划的研究很少。实行自主择业后,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问题逐渐得到重视和发展。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在校的大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长。据教育部的《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显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高达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被称为“世上最难就业季”。而据《人民日报》报道,2014年毕业生人数将增加28万人,达到727万人之多。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固然与近年来高校的扩招、专业的设置以及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形势有关,但也与高校对职业规划教育的缺失和大学生对职业规划不够重视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推进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意义
积极推进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是高校教书育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高校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的要求。职业规划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就业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指导原则,它强调“以人为本”。高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书育人。大学生是高校受教育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来开展,这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职业规划教育无疑是提高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手段。
2.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挖掘自身的潜力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要正确地认识自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个人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等都是不一样的。加之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社会实践,对自我的评价往往不准确,这就需要学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帮助大学生进行具体的评估,根据自身的特点准确定位,挖掘自身潜力,扬长避短,尽可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路线。同时不断地完善自身,提高自我,将自身优势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使自己将来能较好地适应工作的要求。
3.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能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外,是否具有健全的人格、是否具有团队精神、是否能与人很好地沟通和相处等,往往也是用人单位十分看重的内容,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是离不开职业规划教育的。
二、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刚刚起步不久,尽管相对过去而言,不管是理论水平还是实践教育水平,都有了不小的进步,但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水平还比较低
与发达的西方国家较为完善的职业规划理论水平相比,我国职业规划的理论水平相对还是较低的,对职业规划教育缺乏一整套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论述。这是由于我国高校重视程度不足,加之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因而无法进行系统的总结。反过来,理论的缺乏又使职业规划教育实践受到制约,因此只能照搬国外的一些经验和技巧,创新性不强。
2.高校的重视程度不够
现在我国还有不少高校没有真正重视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一些高校甚至没有开设职业规划教育方面的课程。即使开设了这类课程,有些学校也只是把它作为一门无关紧要的选修课而已。另外,有些高校开设该课程的时间也比较晚,到大三或者大四,等到学生快毕业了才临时抱佛脚,匆匆忙忙给学生做个培训,这样的培训当然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3.大学生自身的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大学生缺乏必要的职业规划理念,对将来的职业规划缺乏长远的考虑。有的人甚至错误地认为,自己从上大学的那一天起,因为确定了所学的专业,因此毕业后的就业也已经是确定好了的,没有必要再去规划什么。有的人所学专业是父母亲帮忙定好的,上了大学后,当发现所学的专业和自己想象的大相径庭时,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得过且过,对职业规划更是不当回事。有的人则是对职业规划教育不理解,没有认识到职业规划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只是把它当做一般的面试指导或培训。加之学校缺乏引导,部分大学生自然而然就对职业规划淡漠了。
4.缺乏专业的优秀教师
职业规划教育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学科,从事这门学科教学工作的教师应该是受过专门培训的优秀人才。由于目前高校并没有相关师资培养,导致师资欠缺。为满足教学需求,不少高校只能从别的专业抽调部分教师兼任,甚至只能由班主任或是年级辅导员充当。这些教师虽然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但是毕竟没有受到过良好的专业训练,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不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培训。而且培训的内容简单,形式单一,大都只能对学生进行一些就业形势的介绍和分析,解答学生对国家一些就业政策的疑问,无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分析,进行个性化的指导,无法满足当今大学生对职业规划教育的要求。
5.缺乏完备和规范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目前,国家并没有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制定具体的指导原则和目的要求。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目前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工作就只能由高校自行设置和承担,这些课程设不设置?如何设置?什么时候设置?都由高校自行决定。如何对这些课程的教学成果进行客观评价?学生经过学习后应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这些都是在高校职业规划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对策
1.完善和健全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1)国家应制定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学纲要和指导原则并出台相应政策。职业规划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抓得越早越好。一定要改变过去那种职业规划教育过程间断化、体系单一化、认识片面化、指导粗放化的弊端,使职业规划教育的过程连续化、体系多样化、认识全面化、指导细致化。实践证明, 那种从小学到大学, 以升学为目标的应试教育,往往使得学生们从小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方向; 而仅仅在大学阶段,甚至只是在毕业前夕,才给大学生提供必要的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就会使学生因为缺少充分的心理准备而失去学习的动力。因此,职业规划教育应该从中学阶段就抓起。最近国家教育部出台了新的高考方案改革措施,提出高考将分为技术型和技能型高考,这其实就是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分流和指导的一种改革尝试。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可以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和优势,对自己将来的职业进行规划,逐步发现和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对将来的学业和职业规划进行设计,以便和高中以及大学的职业规划衔接,为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要设立专门的指导机构和研究机构。设立专门的机构,可以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进行规划和设计,从而改变过去那种零散、应付式的职业规划教育。该机构应该集规划设计、实施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及时解决大学生在职业规划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还可以解决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方面理论水平较低的问题。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结合我国大学生的实际,认真探索在新形势下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理论。在提高理论水平的同时,将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职业规划的路子。
(3)积极健全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社会体系。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如果单靠国家教育部和高校是难以完成的,因为这是一个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应与国家和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引起的各种职业变化。这就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家长、大众传媒等全社会的支持与合作。政府要参与其中,积极支持、鼓励和引导教育主管部门,认真实施相关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方面的政策,为高校、用人单位搭建起一个沟通和合作的桥梁,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与此同时,要发挥好企业等用人单位在职业规划教育当中的作用。因为在社会实践方面,用人单位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走出去的机会,让他们提前接触社会,为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做好准备。只有通力合作,齐抓共管,才能把这个事情办好。
2.应充分认识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一项教育的必备内容认真抓好
(1)从观念上改变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可有可无的理念。高校应把职业规划教育列入大学生的必修课当中,使大学生对这项教育足够重视。如果把高校比作企业,那么大学生就是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要想得到社会的认可,产品的质量就必须过硬。高校应该从组织上和制度上对职业规划教育给予充分的保障。作为教育的主体,要积极与政府、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互相配合,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教育方案,使学生能得到较好的职业规划指导,从而形成正确的择业观。
(2)改革职业规划教育单一的教学模式,倡导多元化的教学体系。要改变过去那种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在下面听的简单教学模式。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加以教育和引导。现在的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很快,有自己的主见。学校应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比如说在课堂上让学生多参与讨论;或者模拟职场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或者走出去,让学生在社会上得到真正的锻炼等等。
(3)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特征,制定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教育方案。除了要制定大众化的职业规划教育方案外,在后期的职业规划教育中,高校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兴趣爱好、对社会的认知程度以及不同的性格特征,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教育方案,供学生进行选择,这样职业规划教育就更具有针对性,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分阶段对学生实行职业规划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应该始终贯穿大学的整个过程,但大学生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如何在大学不同的阶段实施不同的职业规划教育,是高校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大学的四年中,每一年的侧重点都应该是不同的。大学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对大学有一种新鲜感,而且有着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但他们对所学的专业以及将来的职业规划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这时候的职业规划教育应该以灌输职业规划教育的意识和理念为主,同时可以让有经验的老师或师兄、师姐介绍自身的一些成长经历,特别是发挥榜样作用,使他们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与此同时,让他们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以便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大学二年级,经过一年的职业规划训练,学校和学生对自身的性格特点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候应该制定具体的训练方案,按照方案加强职业规划方面的学习。要进一步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自我认知,要摸清学生的特点和不足,有计划地进行训练。大学三年级,要进一步明确学生的就业方向和职业规划,对先前制定的职业规划方案进行补充、调整和完善。不断增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质,让他们有意识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大学四年级是大学的最后一年,要让学生了解当年国家的相关就业政策,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求职技巧,安排好他们的实习工作。在求职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思想很容易出现波动,这时候一定要和学生多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加强个体辅导,帮助他们及时进行自我调适,使他们能顺利地度过大学的最后阶段,找到理想的工作单位。
(5)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它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高要求。过去那种靠临时请一些非专业的老师来应付教学的做法,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要求。因此,学校一定要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业规划专业教师队伍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首先,可以引进专业的职业规划方面的教师和专家,以补充高校职业规划的教师队伍;其次,要加强现有的有志于参与职业规划方面教育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可以送他们出去参加学习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请进来的方法,聘请一些有经验的职业规划培训师,到学校给学生做一些相关培训,这样同样可以弥补高校师资力量的不足。
3.学生要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做好职业规划的自我定位
大学生作为职业规划受教育的主体,其自我正确的定位也是极其重要的。首先,大学生要对自己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了解,要配合学校通过自我评价体系和专业的测试,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倾向和职业兴趣。及时向指导老师汇报自身的思想动态,寻求他们的帮助,使自身拥有健康的择业心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其次,要培养对本专业的兴趣爱好,努力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求职之路打好基础。最后,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只有把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社会的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体现自身的价值。
四、小结
大学生就业难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而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无疑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科学、更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更好地适应和服务社会。而这有赖于包括政府、高校和大学生在内的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邱文芳.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与培养对策[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2]孙静月.高校全过程全方位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
[3]刘雪冰.对国外职业规划教育发展状况的思考[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2).
[4]刘荣军.关于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better than ordin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employment-oriented students, and vocational students' employability training is based on social enterprise job requirements. This paper researches and analyz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tudents' employability, proposes innovation measures for promote students' employability development.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创新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students;employability;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0-0295-02
0 引言
随着我国高学历人才数量的增加以及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就业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虽然高职教育的思路就是职业教育,它以学生就业为发展导向,在教育的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操作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结果导致学生就业能力教育赋予形式化,或者说学生的就业能力教育培养机制没有系统性的规划使得教育结果出现偏差。
针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要求我国在《十二五高职高专发展规划纲要》中就做出了明确的规定:高职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要以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就作为高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高职教育以四个合作为主线,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帮助学生获得职业生涯的第一份工作及应对主动或被动的职业迁移具有深远意义。
1 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
就业能力的概念最早形成于美国的20世纪50年代,随后人们开始在多个层次研究就业能力,并且提出了不同的概念。而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内涵本文主要想通过两方面进行细致分析,一是学生的基本就业能力;二是学生获得就业后的持续发展的就业能力。
1.1 基本就业能力,就是学生获得工作的基本能力,其主要有:①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②交际能力与沟通力。③工作适应能力。
1.2 持续发展就业能力,学生在获得工作岗位之后需要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自我创新自我突破,实现自己价值的能力。其包括:①多元技能能力。②管理能力。③创新能力,创新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具有到高职学生发展,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保证他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才能受到企业的认可,才能稳定自己的社会地位。
2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的创新途径
2.1 实施综合课程项目训练,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
2.1.1 创设工作情景,适应就业岗位 创设的工作情景,要求项目(任务)设计真实,具有现实意义和挑战性,旨在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和思考;要求贴近生产过程、工艺流程和现场管理,能真正培养和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程序、有组织地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过程设计。譬如模拟真实的工作过程,实施项目训练;设计仿真职业环境,让学生在仿真职业环境中训练,按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能的要求来训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模拟公司运作制定项目训练方案,提高学生对企业管理的认识。
2.1.2 开发项目训练课程,适应就业形势,按照项目训练教学设计过程适应就业形势的需求,根据目标、任务、准备、实施、检测和评价六个环节,进行项目训练课程设计开发,以适应职业岗位要求,课程开发重点突出“学生主体”、“能力目标”,项目训练将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转换为工作过程,通过项目载体完成一系列教学任务,师生配合共同完成这项综合性工作项目。
2.2 加强情商培养,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开发必须要在情感上提升学生的就业观,提高他们的思想意识,让他们学会就业的基本情感,让他们在学校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学习、合作。
2.2.1 积极开展情商教育 目前高校将大部分的精力用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而情商教育在高职教育体系中所占份额较少。情商教育对学生的情感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它是培养学生就业观念的重要课程,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情商教育,将情商教育引入到高职教育系统中,并且实现情商教育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融合,将情商教育始终贯穿到高职日常教育系统中。比如定期通过情商教育专家、就业心理指导专家等到学生中进行专题讲座等,实现情商教育在校园内与学生的真正融合。
2.2.2 高职院校应建立情商素质训练制度,通过情商训练提高学生的就业观 高职院校要针对学生在就业观中的问题积极开展情商训练,开展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引进一些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就业讲解团队到学校进行情感素质讲解或者将本校毕业取得成功的学生邀请到学校对学生进行自身工作发展经历讲述,通过真实的例子鼓励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认识到成功的价值,学会在以后的就业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帮助自己实现成功。除此之外学校还要鼓励学生走出去,通过学生社团的形式,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尽可能的发挥出来,通过兴趣爱好的发挥满足他们自我成功感,激发他们对自己价值的认可,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的潜能。
2.2.3 加强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心理辅导机构作用 心理教育就是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就业心理问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首先心理辅导要帮助学生转变自己的角色,让学生明白参加工作之后的身份问题;其次提高学生对就业观念,学生要在观念中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要改变原来的只选择优越条件的岗位观念,学生应该明白在任何岗位上只要有能力都会有好的发展前景;最后遇到困难挫折时要勇敢面对解决。高职学生的求职道路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有时难免会遇到求职被拒、求职被骗等挫折。因此,高职院校要指导学生做好求职道路上可能遭遇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保持一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心态去求职。
2.3 加强职业规划引导 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成为在就业中的一重要利器。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学生职业规划的引导,要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发挥自己优势特长的职业。
2.3.1 构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要根据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参加工作的现状成立专门的学生职业规划指导部门,学生职业规划部门成员要由高职院校的主要负责学生工作的领导、职业规划专家以及学生辅导员等人员组成,并且要保证组成人员在知识结构上要具有不同领域的知识,并且要定期对参与学生职业规划的人员进行专门的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
2.3.2 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途径,强化高职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 高职院校通过制定职业规划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工作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职业规划可以帮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能够清晰的认识自己的能力,以此帮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因此高职院校要通过各种形式以及手段提高职业规划在学生中的开展,鼓励学生参与职业规划,具体到高职院校的教育中可以充分发挥课堂的作用,将职业规划纳入到高职基础教育体系中;同时高职院校也要通过各种院校活动积极地推广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到职业规划的作用。
2.3.3 强化市场意识,建立高效灵敏的信息网络服务 高职院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向用人单位卓有成效地推介专业毕业生,同时高职院校应加强硬件建设,在校园网建立全方位的毕业生信息服务系统,配备专业计算机技术人员,完善信息传递和网络功能,努力实现招聘单位与应聘毕业生的直接互动交流,提高就业服务指导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2.3.4 建立科学就业指导调查机制 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应对学生就业状况进行统计和跟踪调查,通过对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单位流向统计,结合毕业生本身的结构进行分析,及时把握社会的职业岗位需求和就业指导工作方向,提高就业服务指导工作的有效性。
2.4 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
2.4.1 建立市场导向的专业设置体系 高职院校要根据企业人才需求进行具有超前专业文化课程调整,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设置体系。
首先要保证专业设置符合企业人才需求的需要,并且要在未来一定的时间内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将高职院校开展的专业符合市场的需求,高职院校不应此时属于就业热门专业而盲目的开设,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在遵循基本的教育同时还要具有创新意识敢于尝试新鲜的专业调整计划;其次课程设置也要积极的以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中心而开展,依靠单一的专业课程虽然能够满足学生最基本的就业能力但是对于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在未来就业中的实践拓展能力是不利的。
2.4.2 建立融入企业经营的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途径主要集中在企业,因此高职院校要建立企业经营模式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机会体验企业岗位,让他们对实践操作技能有一个真实的感受。因此高职要构建企业经营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学校可以聘请具有实践操作经验的企业员工到学校进行专门讲解;其次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在学校建立企业实训基地,鼓励企业提供更多地实习岗位给学生;最后扩充实践教学资源。
2.4.3 建立就业能力培养质量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以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核的重点,从全面、科学、发展的角度来评价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教师教学质量。对学生就业能力的考核方式可以采取笔试、实践动手能力测试、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专题研究报告等方式结合起来考核学生;对教师要建立学校和学生全面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
总之提高学生的就业创新能力需要高职院校加强基础课程的设置安排,提高学生的基础技能的提高,通过岗位情操培养树立学生的就业意识,进而高职院校要加强就业规划指导引导学生参与市场竞争,并且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为学生就业积极创造条件。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职学生顺利就业关系到个人发展、家庭稳定和学校发展、社会和谐。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和总结提高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方法、经验和途径,不断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从而促使高职学生充分就业,增强高职学生的就业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宾志忠.团体心理辅导在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中的作用[J].西江月(中旬),2013(10).
[2]杨建龙.浅析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J].今日湖北(下旬刊),2012(10).
[3]刘景良.当代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3(10).
关键词:综合改革试点 全日制工程硕士 职业能力 导航
我国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目的主要是为国家提供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全日制工程硕士作为其中重要的一个门类,专业数量最多,在校生规模最大,培养目标更直接和现实。新的历史时期,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大力开展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职业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是一项紧迫的办学任务。
一、思考与认识
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年限为2年,他们的职业能力拓展,可大致划分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技能培训、职业理想导航和职业行为拓展四个部分。开展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教育,目的是通过科学规范的研究生职业规划能力评价与保障体系探索,以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就业质量的现实效果为主要研究依据,为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规划与和谐人生构筑寻找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2010年底教育部批准了26家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山东科技大学成为首批综合改革试点单位,通过探索和深化改革,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根本转变,提高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科学认识,形成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科学定位。通过发挥学校自身办学优势,依托社会资源进一步完善校内外工程硕士实习实践基地,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能力,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明显提高。
1、开展职业能力导航是研究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首先是研究生自身发展的要求。全日制工程硕士经过本科阶段的培养,职业素质已有所积蓄,在专业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计划和执行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智商和情商协调发展的能力,以及抗挫折的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储备,基本具备了未来发展的职业素质。他们大多对未来个人发展比本科生更为关注,对职业发展规划有更清醒的认识,对开展职业规划能力拓展更加期待。
其次是高校开展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需求。随着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迅速增长,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就业压力日趋严重,如何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就业层次和就业质量,是当下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一项长期、紧迫的传统性工作。使科学的职业发展观贯穿于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全过程,努力提高毕业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对促进全日制工程硕士就业注入新的活力。
2、开展职业能力实践是办学机制改革的体现
新时期我国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为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职业规划能力拓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期。一是在教学中提高全日制工程硕士的的职业规划能力,通过教学制度改革、拓宽研究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倡导研究型和协作型学习方式、注重实践教学等途径,大力提升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职业发展目标;二是在全日制工程硕士集体生活中提高职业规划能力,培养组织和管理能力;三是在专项活动中提高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规划能力,通过开展专项训练,既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又陶冶学生情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策划能力、执行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职业规划能力,通过开展“三下乡”假期社会实践和多渠道的专业实习实践活动,增强全日制工程硕士对社会的认知,深入了解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职业规划能力拓展也成为国内外高校和研究生培养单位探索和研究的热点,但大都停留在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素质培养和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初级阶层。目前,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规划能力培养还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全日制工程硕士作为专业学位的新门类,学科专业广,人数多,具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的职业规划能力拓展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的不断渗透,知识经济时代的巨大冲击,网络信息的大爆发,国际国内各种学术交流活动的广泛开展,都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开拓提供了机遇。
二、案例实践――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
1、优化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规划能力拓展的运行机制
首先是对高等学校全日制工程硕士开展职业规划能力培养现状的分析。研究发现,目前,国内高校尚未单独开展全日制工程硕士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培养方面的工作,根据驻青高校开展此项工作的信息反馈,绝大部分高校都把学术型和学位型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用一套方案进行管理。在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中进行“有的放矢”的引导,仍然是各高校开展此项工作的盲区。目前,各大高校普遍的做法就是依托长期的学术性工学硕士研究生职业规划和导航的实践经验,探索性的开展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职业规划能力的拓展。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两年来,学校利用其在全国建设的八个“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逐渐在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实践环节进行了职业能力的有力拓展,效果较好。
其次,通过制定科学、规范而又灵活实用的研究生职业规划能力培养和考核管理办法。以山东科技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就业工作为根本,根据全日制工程硕士学制短、实践要求高等特点,制定了灵活实用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职业规划能力培养和考核管理办法。其宗旨就是结合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特点,扬长避短,打破学术研究为核心的研究生培养机制,以技术培训和技能导航为先导,建立既适应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发展战略要求,有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的创新型职业能力培训机制和考核管理机制。其中涉及到学校开展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规划课程、导师开展职业引导培训、实践基地开展就业形势分解、研究生自身开展职业素质提升四个部分。在学校-导师-社会-研究生四个方面都有明确的责任和具体工作内容。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职业能力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是定期调查和考核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规划能力拓展的效果。通过对2009级和2010级全日制工程硕士就业现状的对比和分析,同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明显提高。研究生的就业积极性和择业的目标性也更加的明确。通过座谈和对已毕业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就业情况的跟踪,及时查找学校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职业素质拓展方面的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使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职业规划能力得到了更加稳健的提升。
2、构建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职业规划能力拓展保障体系
首先是拓展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效途径,广泛开展研究生执业资质培训。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有19个领域,均为学校一级学科硕士点下的优势专业。在全日制工程硕士中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做法,比如机械电子领域研究生积极开展CAD证书考级,土木建筑领域研究生开展注册造价师考试,测绘领域研究生开展测绘技能大赛,信息学院研究生培训数学建模等一系列专业特点的技能培训和职业资质培训,不但浓厚了校园学术文化氛围,更为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职业能力提升起到了重要的锦上添花作用。
其次是建立健全长期的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规划能力发展规划机制。按照不同专业类别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将来择业与创业的不同理解与需求,开展有的放矢的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规划能力拓展规划,大大提升了全日制工程硕士自身核心竞争力。培养目标的准确性与灵活性,给了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指明了奋斗的方向,并提供了广阔的成才空间。根据学科性质差异,建立健全长期的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规划能力发展规划机制,是当前和今后各高校开展研究生职业导航工作一项重要的任务。
最后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规划能力拓展的实践与创新。以山东科技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规划能力拓展的调研、实践、总结,深入拓展研究生职业规划能力提升的渠道与手段,研究新形势下未来我国高校在做好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规划能力培养方面的新趋向、新思路及创新措施。
三、经验与启示
1、通过开展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能力导航与实践,主要破解了四个方面的难题。
一是通过全日制工程硕士在培养目标上与学术型工学硕士的差异的研究,主要解决了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生涯规划在实践、技能、经历和专业素质等基本技能培养方面的中心位置。尤其是以学术培养到技能培训为核心的培养机制的转变,彻底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工科研究生培养的单一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更强,技术操作能力要求更高,投入工程一线的责任更加明确,彻底把研究生由“幕后”推到“台前”。
二是关于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发展能力拓展的研究,诸如大力推进校企联合培养,双导师制,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等新渠道,这主要解决了全日制工程硕士在课程学习和技能实践过程中,提升职业能力的新途径、新措施。积极推进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直接聘请一线工程技术人员担任研究生校外辅助导师,加快研究生与社会行业领域的接轨,为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就业观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三是对在校全日制工程硕士开展职业导航,这主要解决了全日制工程硕士在就业、创业过程中的疑惑和困难,辅助其就业。学校制定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导航计划和相关的政策保障,辅导员积极开展职业导航培训并及时提供就业信息,使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树立起端正的就业态度和明确的就业目标,效果显著。
四是关于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的客观分析,主要解决了全日制工程硕士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定位、生存状况,以及未来发展等问题。通过对2009级和2010级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去向分析,调查表明,绝大部分研究生在毕业后都在本专业领域就业,2009级和2010级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就业率分别达到95%和97%,只有极少数考博士研究生,由于受到知名高校博士研究生招生条件限制,未能达到升学目标。
2、开展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能力导航与实践,在强化就业创业工作中优势明显。
山东科技大学一直把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就业创业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坚持“就业第一”理念,坚持科学发展。以强化思想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就业指导和组织领导为保障,以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就业服务水平、拓宽就业渠道为目标,以提高学生满意就业率和创业成功率为核心,通过创业培训、就业政策宣讲、职业规划指导、创建校企对接平台等措施,有力推动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是提升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职业规划意识,未雨绸缪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为更好的促进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同学成长成才,专门聘请心理学专业老师定期开展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系列讲座,并在各班召开职业规划主题班会,使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尽早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制定的重要意义、掌握职业生涯规划制定的具体流程步骤,督促非毕业生同学尽快制定并完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二是创建校企对接平台,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学院高度重视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实践培养能力,不断创新实践模式,认真组织策划并成立了“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科技服务团”,制订了运行章程和运营模式,依托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和企事业单位科研合作,充分发挥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技术优势,推动校企事业单位互利互赢,促进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的提高,目前科技服务团队已经渐渐的深入到企业之中,与首钢集团环保事业部、志源实业有限公司、潍柴集团、黄海学院等多家知名企事业单位签订了科研实习及项目开发协议,创新人才培养及社会实践模式。
三是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首先建立就业联络员制度,各毕业生班级推荐一名责任心强、在校时间长、联络方便的负责人担任就业联络员,及时向同学们转达就业信息;其次积极邀请并热情接待招聘单位走入校园开展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层面的小型专场招聘,排除信息不对称障碍,切实做到招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招聘应聘成功率;再次是开展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应聘技巧培训,帮助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同学深刻认识自身优势和就业形势,有针对性的、充分的进行应聘准备,提高面试通过率;最后通过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飞信群、QQ群建设,切实保证每位同学获取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
参考文献:
[1]高洁,贾强等. 新形势下全日制工程硕士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2)
[2]郭蕾,贾爱英.工程硕士培养的规范化管理[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
[3]李光玉.保证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刍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9).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规划;调查;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156-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大学生由稀缺转为过剩。大学毕业生在拥有更多自主择业机会的同时,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求职挑战。为了帮助大学生尽早做好就业准备,掌握求职技能和工作本领,适应劳动市场的激烈竞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被引入高校课堂,为大学生搭建专业学习与未来发展的桥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与提高就业能力起着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从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开设职业规划发展与规划必修课的要求,到每年国家、省、市、高校举办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学术的数量到大学生生涯辅导与教育形式的多样化,都体现了对此的重视程度和受关注程度。[1]但是教学效果的体现不仅是教师怎样设计他们的教学活动,学生如何理解教师所呈现的课程也非常重要。因此,深入分析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学习情况,寻求有效的学习策略,对于增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和就业竞争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的学习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与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对深圳某本科院校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采用封闭式和开放式问卷调查,通过预测,剔除一些项目,最后分析筛选出17个项目,组成正式的调查问卷。调查采用目的性抽样,总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296份,回收率为98.67%。其中有效问卷292份,有效率为98.65%。自编访谈提纲,访谈15名同学,每次访谈30分钟至1小时不等。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习需求、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效果几个维度,借助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学生学习行为上存在学习投入思考层面多、落实行动少,缺乏将实践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的能力,课堂参与热情高与课堂表达能力低并存这几方面问题。
1.学习投入思考层面多、落实行动少。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对自己和意向职业做出客观而准确的评价,建立一个完整的自我职业概念。在这个评价的过程中,同学们会发现自己从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能,所以会给同学们带来思想上的冲击,留下很多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调查显示:在课堂学习中收获颇丰的占68.52%,收获一般的占35.1%,没有收获的1.85%;经常反思职业规划问题的同学57.41%,偶尔反思职业规划问题的40.74%,不反思的1.58%。所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关于自我认知和职业探索方面探索的欲望。同时调查也显示,虽然同学们在课上课后关于自我和职业有很多思考,但反思的内容却没能及时落实到行动上,能执行自己规划的只有13.86%,部分执行的有38.28%,不执行的有47.86%。在职业生涯规划课前经常预习的只有3.7%,偶尔预习的51.85%,从不预习的44.44%;按时完成课后作业的有52.32%,有拖延但完成的36.53%,不完成的11.15%。但职业生涯规划的价值是通过行动体现的,没有行动的思考和规划将无法体现它的意义。
2.缺乏将实践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的能力。在调查中,希望学习职业规划的理论知识的同学有24.97%,希望能学习应用于职业规划的实践知识的占64.81%,同学们在认识上,希望掌握更多的实践知识,能够在日后的工作中尽快地适应职场需要。但在访谈中发现,部分同学们将理解教师在课堂上呈现的实践知识,等同于形成了实践经验,忽略了实践经验需在具体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渐积累,缺乏将实践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的能力。部分学生在学习思考和学习行动上仍存在惰性,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但是希望有人能帮助他做出最优的决定。经常会有同学提这样的问题“我不喜欢现在学习的专业,老师我应该转专业吗”,“老师我是考研还是考公务员”,“老师我应该选择设计类的工作还是施工类的工作”,等等。同学希望教师能明确地告诉他们要怎么做,步骤越具体越好,缺乏自主探索的精神。
3.课堂参与热情高与课堂表达能力低并存。在职业生涯规划课堂上,同学们愿意参与比较活跃热闹的课堂互动,调查显示:有75.95%的同学希望多一些师生互动;课堂讨论时同学院愿意积极参与的占40.74%,一般愿意的占55.56%,不愿意的占3.7%;在讨论过程中态度认真的占46.15%,一般的占50.16%,不认真占3.2%。在课堂活动中多数同学表现得积极踊跃,但是如果要在互动后独立总结和反思就有困难,每位同学的表现差异也很大。每次活动过后表现积极,发言踊跃的集中在一小部分同学。调查表明:经常发言的占11.11%,偶尔发言的占66.67%,从不发言的占22.22%。大部分同学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缺乏课堂与老师和同学沟通的技巧。调查显示:有20.37%能够清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77.78%有想法但表达不出来,有1.85%完全不会表达自己的看法。
三、对策与建议
1.教师需以学生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大学生的职业经验各不相同,这种差异性将对学生感知并体验教师的教学设计产生影响,所以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解读教学。了解学生过去掌握的职业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已有经验更好地联系起来,将有助于新知识的建构。在职业生涯规划课堂上,教师应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感受,给学生展示自己学习状态的机会,分析学生阶段性学习效果,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从被动接受课堂学习到主动展开学习行为。大学生若要学习好职业生涯规划课,具备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展开主动的学习行为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学习方式如课堂听讲、记笔记、回答问题已经不能满足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应增添多元的主动学习行为如:思考、交流、提问、质疑、合作、反思、评价等学习行为,在学习行动中领悟学习内容,转化学习经验。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针对相应的学习经验,选择采用不同的学习行为,理解不同的学习行为将会为自己成长形成怎样的学习经验。
3.拓展学习空间主动寻求职业体验。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过程中,课堂学习是职业经验学习的一部分,学生需意识到要想深入地了解和培养自己个人的职业能力,将学习到的所有材料整合起来并加以结构化,才能知道自己的职业定向是否合适,有没有需要调整。最好的体验就是兼职或做临时工作以获得关于职业的第一经验。工作体验的方式实际上是学生通过一定的时间亲自体验真实职场上发生的各种事物,在参与职场人士的探讨和协助中,加深自己对工作需求的理解,进而帮助自己确定职业生涯与发展。[2]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不断探索、体验和批判的动态过程,只有通过主动行动才能体会到规划的可行程度。一份完美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若没有具体的行动措施保证就无法落实,规划也就没有意义。
参考文献:
Abstract How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occupation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educational work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discuss, and experience occupation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is a new attempt. Based the connotation of experience mode of occupation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the concrete mode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occupation career planning, and how to use in practice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experiential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model;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我国高校都在开展就业指导和职业辅导工作,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却收效甚微。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则是一个新的尝试,它为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参考。本文以邵阳学院城市建设系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中的实践探索为样本,立足于大学生的实际,力图构建合理的大学生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
1 体验式教育的内涵
体验式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教育主体,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目的的指导下,创设虚拟的或实际的教学情境及活动,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及教师的引导,学生得以在实践、交流、反思和总结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内化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体验式教育,相比于传统教育,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教育主体是学生,教师只进行侧面引导,教育目的和内容隐藏在活动过程中得以实现。它虽然主张要在做(实践)中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强调个体经验和合作学习的意义,但更关注学生对实践经验的分享、反思和总结,希望学习者通过体验式实践、交流和反思中获得成长性的发展,因此,体验式教育模式可被视为“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模式。
2 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的构建
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指教育者依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和目的,适当采用体验式教育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在自主体验和探索中验证基础理论、运用基础理论,从而达到增强知识、掌握能力的过程。它是对体验式教育的再细化和再深化,是体验式教育模式在当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再发展和深运用。它能够焕发出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并促使学生真正地认识自我,主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历程制订发展计划,并积极采取各种行动去达成职业生涯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
为此,笔者以邵阳学院城市建设系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中的实践探索为样本,构建“大学生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一般模式:设计导案、创设活动――体验分享、获得认识――评价反思、强化体验――践行体验、升华认识,如图1所示:
在该模式中,教师的首要任务便是创设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或活动,这是保障体验式教学顺利进行的首要环节;然后,所有参与者要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参与到创设的情境和问题中,通过切身体验教育理论取得存在感和获得感,并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集思广益、相互启迪、开阔视野,使自身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认识得到升华,从而澄清以前的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观念,这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当学生体验和交流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反思,使学生个体将学习中的体验和认识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完成知识的重建和内化,形成自觉的行为,这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最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于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对知识进行检验和发展,这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但在该模式中,需要强调的是,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教师只能成为“创设者”和“引导者”,将主体地位和“参与者”的角色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验教育中的知识实践和角色获得,这是尊重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体现。
3 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的运用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巧妙地将“个人经历”、“情感反应”与“知识重建”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培养和激励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而且有助于学生充分地理解所需掌握的知识和理念、取得实效性。笔者通过对体验式教学模式操作流程的探究,依据邵阳学院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目的,并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将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多种教学方法,现将这几种方法分享如下。
3.1 过往经验描述
这种方法旨在引导学生在描述过往经验的同时,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自我认识。在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课前,可设计“经历追忆”、“自我回顾”等体验活动来加深同学们的自我认知,并要求学生们写出几件对自己有意义的事件,进而从事件中归纳、总结出自身所具备的特长、优点、可迁移的工作能力,一些学生在总结交流时会产生共鸣,如“我一个星期内推销了400份杂志”、“我成功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班级元旦晚会”等,积极的情感经历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起到强化作用,对其他学生也会产生积极的同伴影响。这时,为了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情感经历的来源、强度以及持久性进行相应的分析,并加以适当的引导。在引导的过程中要坚持公正客观,以鼓励为主的原则,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更加客观地进行自我认知。
3.2 职业角色扮演
在本课程教学中,会定期开设“模拟面试”体验课,体验课中会邀请教师或高年级学生扮演面试官,学生扮演各种职业角色参加面试。在面试期间,每个学生不仅都参与面试,同时在他人面试的时候,又充当观察者和评论者的角色,通过对他人面试做出描述和评价并对自己的表现与他人进行比较,找出自身的优缺点。教师在体验课结束后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运用体验后的理念去参加招聘会或者与陌生人交流等,通过实践,加深对求职应聘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那么学生就会产生成就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实践能力,又熟练地掌握了所学知识。与此类似的还有“见习”、“实习” 、“生涯人物访谈”等一系列的实践训练。
3.3 职业规划游戏
职业规划游戏主要是运用随堂小体验游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为引导学生认识职业规划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可以设计一个“生涯幻游”的体验游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时间隧道跨到未来的某一天(一般是5年或者10年),去体验未来的生活,并要求学生描述出未来生活的情景并做出合理解释,这一环节既能使学生对未来生活充满向往,产生积极情感,又能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和时间的紧迫性,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生涯。
3.4 团体活动方案设计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参与度,团体方案设计应通过将学生分组,指定活动主题,围绕主题相关内容来设计活动方案。比如,霍兰德的“探索乐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岛屿”的游戏,该游戏是以发掘自身职业兴趣为目的,主要参考的是霍兰德的职业人格理论。如,通过在游戏活动中设置六个岛屿:实用岛、研究岛、艺术岛、社会岛、企业岛、事务岛,这六个岛屿分别代表了六大不同种类的职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自身条件,分别在六个岛屿中进行探究,根据自己喜欢或适合自己的岛屿而确定自己的职业。为充分激发学生的生涯求知欲望、求知兴趣和热情,教师要借助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为教学活动的继续展开打下基础、增进实效。同时,在该游戏中,通过对选择同一岛屿的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在讨论中发掘自己的职业兴趣,并通过最后的归纳总结得出大家一致认同有利于职业发展的结论。开展这项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学生对霍兰德代码所代表的兴趣类型加以探究,并且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涯的体验感受,增强对生涯、角色的认知。
3.5 多媒介情境体验
关键词:情景模拟教学;大学生;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211-02
笔者认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择业、就业思想和技巧的教育。本课程的学习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目前就业市场的需求形势、大学生相关的就业制度、政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和就业取向,掌握就业技巧,以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课程主要讲述相关的职业知识、道德、素养,使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趋势和职业必备素质和技能。如何帮助大学生有效地规划大学学习生活,帮助大学生树立就业意识、改变就业观念、确定职业目标、提升就业技能,正是该课题的课程意义。当前该课程作为一门系统性的学科,主要依靠其自身的理论支撑,如:舒伯的生涯彩虹图、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技能的分类与探索理论、以马斯洛需求为基础的价值观探索理论等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虽然这些理论已广为应用,但该课程的教学实用性不足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现有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模式,虽然以精彩的案例来说明理论,但依旧是从这些理论本身出发,进行相关概念、原理、方法的讲授,与生活中多姿多彩的职业生涯规划差距甚大,这也是导致学生在职业规划的课堂上往往面对活动兴趣甚浓,一旦开始归纳则感到索然无味的一大原因。
一、当前形势下的职业发展课程现状
目前,我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教师讲授、小组活动、参与理论测试这些方式进行授课,虽兼具理论性及趣味性,但缺乏与社会、市场相结合的实战性。若能将课程本身和学生的职业发展兴趣、愿望相结合,与市场的需求相结合,这样的课程往往对学生有更大的帮助。所以,职业规划课的教学重点不在于教会学生多少专业性知识,而在于启发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因此,笔者认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必须结合理论和实践,情景模拟教学模式正是将课程实践化的良好载体,这一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巴特勒学习模式,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动机组织教学应用新知检测评价巩固练习拓展与迁移”的教学七步骤来帮助学生学习该课程,通过此方式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一定的理论作为基础,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靠自身去感知、领悟知识,并通过实践得到证实。
笔者认为在两个学期32个课时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运用不同形式情境模拟,如针对笔者所在的珠宝学院学生,可以通过学生的兼职经历(如婚博会)分享,之后租用学院的展柜,创建模拟销售环境;也可通过一些公司参观帮助学生熟悉将来的工作环境等等。在情景模拟之后学生会被激发兴趣,从而建立学习动机,之后通过理论体系的构建,帮助学生搭造知识体系平台,帮助学生在分析中思考、学习、探索;在此之后继续搭建情景模拟平台,此时的平台可以不为实际平台,而是虚拟化,在学生脑中自我构建的平台,通过该途径让学生内化知识,提升能量;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感受自身的进步,反省自我过失,自我评测,自我巩固,这些实战获得的知识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职业发展道路上得以应用,充分培养自身的通用素质和就业核心能力。
二、情境模拟教学法的背景和理论依据
职业规划领域有著名的“三角凳模型”,三脚凳模型指出心理学、经济学和系统论为职业生涯规划的三大理论基础。在心理学中主要包括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和认知主义。经济学中主要包括人力资本、资源的稀缺性和资源的持续性。职业生涯是一种整合概念,是一种整体观念,因此职业生涯理论也具有系统论的特点。这三者的结合,成为了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并互相补充。同时,大学生这一群体就业的复杂性,就决定了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在前文提到的涵盖32课时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笔者认为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是32课时内的任务,更是需要涵盖大学四年的任务,如我校目前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32课时虽然分在大一的第一学期和大二的第二学期,但是并非大三大四就会因为没有职业规划的课程而没有任何内容。大学中的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理解不尽相同,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未来职业的想法、定位不同,结合大学生个体的差异,更进一步导致了其特殊性和差异性,因此理论指导是不可缺失的一个环节,但是如何帮助同学们理解枯燥的理论,正是需要笔者在思考的问题,情景模拟教学法也是这一思考后的具体实践路径。
笔者认为,实际经验中获得的知识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远比单纯建立知识体系记下知识体系要重要得多,情景模拟教学法主要有三类:使用教学研究学器材展开模拟教学,比如笔者所在珠宝学院的一些宝石样本,鉴定仪器,首饰设计制作实验室等等;借助计算机这一平台展开模拟教学,在课程中播放一些影音资料,通常会帮助学生更好了解课程,引入情境;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设置情境,展开模拟教学,如前文提到的模拟柜台。同时,在面向所有专业时,因教学目标不同,模拟教学的方式也可选择不同的,比如兴趣岛的测试,我的职业规划、职业锚测试,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混搭,在面试技巧、简历修改等方面则应选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让学生有亲身感受。
三、情境模拟教学法的作用及局限性
笔者认为通过情景模拟教学,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如下作用:其一,通过教学环境与过程尽可能还原实践发展真想,帮助学生提高形象思维能力,提前模拟现实情境;其二是真实的角色体验,这样能够让同学们在角色扮演中体会到角色真实的地位、作用、处境,并体会到工作要领,达到提前适应社会角色的目的;三是事件体验,在模拟实践发生的每个环节,挖掘自我的创新潜能,并发现自身能力的不足,进而加强同学们在应对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四则是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情境模拟过程中,得出结论,继而领悟到事件或事物的发展演变规律。
但该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一是课程时间的问题,虽然可以设置一定量的情景模拟教学,但和生活中、事实中大量的实践相比,其提高能力的效果有限;其二在于有时情景模拟过于表面化,同学们往往只注重情景模拟活动本身,在引导思考的过程中较难深入。
在教学环节设计上,情境模拟教学法对任课老师提出了较高要求,因专业不同,需设计的情景也不同,因此教师需根据实际课堂教学需求,结合学生不同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来设计情境、定位角色、决定任务。课前,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课后,对情景模拟情况进行总结,反馈,并做进一步的修正。需要强调的是,在情景模拟教学过程,任课老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角色定位,不可盲目成为主角,要认清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老师是辅助的顾问的角色。但要注意的是,在情景模拟教学开始前,必须要求学生做好准备,即学生也要“备课”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了解基本情况。并需要按照自己的角色要求,完成模拟任务,在活动结束后,形成书面报告。
四、任课教师在情景模拟教学中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