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6 03:53: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五笔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教学准备
五笔字型输入法的教学准备应该同其它内容的教学准备一样,教师应从内容、重点、难点、疑点入手,根据五笔字型的输入法的特点,从教学的具体实施进行,精心做好教学计划,做好课时安排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计划合理配置,做好教学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二、五笔字型输入法的教学方案
1.键盘指法及字根的教学(4课时)。
与英文打字教学一样,五笔字型输入法教学也必须建立规范的键盘指法,五笔字型的指法与英文打字的指法是一样的。五笔字型是一种纯字形的编码方案,它是由130个字根组成字或词,重码少,键盘布局经过精心设计,有较强的规律性。五笔字型的字根是区分组织的整个键盘26个字母除“Z”键是万能键外,根据起笔分成横、竖、撇、捺、折五个连续的区,每个区再根据次笔的笔画或者起笔的重复个数分成五个键,这是总的字根编码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根据这个规则对每个键上的字根进行逐个讲解,或者由学生进行逐个标对,就可以解决字根的编码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要求学生按照每个键去记忆这个键上分布的字根的。教师应要求学生根据每个字根去确认对应的键。因此字形编码的字是用字根进行编码的,字根再映射到键盘。学生经过反复练习,就会记住每个键上的字根。偶尔有不能用这条规则解析的只是少数,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单独记录,反复记忆,在讲解了字根的编码方法后,让学生上机操作练习。
2.一级简码的练习(1课时)。
一级简码就是25个汉字(一地在要工,上是中国同,和的有人我,主产不为这,民了发以经),为提高输入速度,人们将最常用的25个汉字称为“一级简码”,即“高频字”。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取几张纸,在报纸上圈出一级简码字,然后校对24个一级简码字,找出遗漏的一级简码字,这个练习对熟悉一级简码字很有效果。然后笔者要求学生上机用练习软件作一级简码字打字练习。通过练习,学生的键盘定位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3.拆字规则的教学(2课时,课外2课时)。
在学级简码字前需要先学习拆字规则。学生熟练运用五笔型汉字拆字方法,根据汉字的四种类型:单、散、连、交,按照以下原则:能散不交,能连不交,兼顾直观,取大优先,进行拆字。教师可以举例讲解每种拆字原则的实际运用,主要还是要落到练习上来。在使用练习软件练级简码的过程中,大部分字学生都可以正确拆解,但是有少部分字不能正确拆解,教师应该要求学生逐个记录到纸上,并查出正确的编码,反复练习。
为了熟悉二级简字的范围,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报纸上尽量圈出二级简码字,练习应该从每次查找一个区的二级简码字开始,比如从找出的横起笔的二级简码字开始,这个练习不要上机,可以随时练习。
4.词的编码规则及多码字编写规则教学(17课时上机练习)。
为了提高输入速度,五笔字型输入法里还采用常见的词组来进行录入。“词组”就是指由两个及两个以上汉字构成的汉字串。这些词组有二字词组、三字词组、四字词组和多字词组,取码规则因词组长短而异。教师可举例说明编码规则,然后让学生采用报纸等实际材料上机练习,要求能用一码字的尽量用一码字,能用词的尽量用词,能用二码字的尽量用二码字。总之,灵活运用五笔字型输入法,需要上机长期练习。
三、重视基础训练,突破盲打关
盲打是计算机录入员的基本功。不会盲打输入汉字,练的时间再长,也只能是一个汉字输入的初学者。不会盲打的原因是:在开始学习阶段,拆字要占一定的时间,初学者会感觉盲打输入汉字很慢,而看键盘输入汉字的速度稍快一些,很容易习惯地看键盘。但是在以后的打字中眼睛将在原稿,键盘和屏幕之间“穿梭”来往,不但增加了眼睛的负担,浪费了视觉转换的时间,而且很容易造成串行、漏字、找不到内容等问题,对提高打字速度和正确率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学生的初学阶段训练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盲打训练,特别是在指法训练和英文录入训练中,要循序渐进。教师首先要注意规范学生手指分工和坐姿,不要急于追求打字速度和正确率,对于已经养成看键盘习惯的学生,可以采用一些补救措施进行矫正,如让学生在键盘和眼睛之间加一个硬纸板,既可遮住自己看键盘的视线,又不影响自己击键的手指的灵活动作,迫使学生只能看原稿。其次,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动脑记键位,不能只为练指法而击键。最后,教师要加强学生看原稿录入训练。现在有的打字软件,在键盘练习窗口有幕提示,为了达到让学生养成只看原稿也能完成打字的目标,教师可以用物体将这个提示部分遮住。教师可通过以上三个步骤训练,让学生在熟悉键盘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每一个手指的键位印象,对原稿和屏幕上的每一个视觉信号,做到能迅速地反应成手指的动作,从而形成手眼并用、眼到手到、得心应手的打字技巧。
四、加强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五笔字型输入法教学时,应该注重教学策略和方法,只有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才能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中职学生的学习习惯比较差,但好奇心很强,对新东西有跃跃欲试的热情,但其耐心差是一大缺点。如果教师一味地让学生练习,不但学生的输入速度迟迟不能提高,反而会使学生失去求知的兴趣。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三个:1.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实施目标教学,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在努力后能达到。2.举行定期的录入比赛。大部分学生有较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教师可定期举行比赛,增强他们学习本学科的兴趣,比赛可以分为班级内、同级和全校范围的比赛。比赛可以分两个阶段举行,第一阶段,举行拆字比赛。由于拆字是输入汉字的基础,拆字的快慢直接决定输入汉字的快慢,因此拆字比赛一定不能省略。第二阶段,举行上机汉字输入比赛。同级班级比赛可以分为月、半学期两个基本点赛段,内容可以为英文录入和中文录入,全校范围内的可以一学期进行一次,内容为中文五笔字型输入。每次比赛最好对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公开表扬及一定的物质奖励。3.引导学生搞好学习反思。中职学生学习习惯差,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实习报告,小结、日记等学习过程中掌握和未掌握的知识进行总结。如在上机文字录入中不会编码的字教师要让学生记下来,鼓励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答复,但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以上措施不仅可巩固学生学习五笔字型输入法的兴趣,学生的文字录入速度也会得到极大提高。
【关键词】高职教育;金融教学;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关系到高校教学目标能否高质量实现,因此必须及时发现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和完善实践教学措施,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高职国际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较单一,达不到实践教学的目标。
目前国际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主要是在机房实现,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讲解基本操作流程后,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实践教学任务进行操作,教师在一旁指导,虽然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锻炼学生实际动手的操作技能,但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没有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能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学生单纯为完成任务而进行操作。除此之外,实践教学还有毕业实习等教学方式,但由于实习教学基地缺乏,基本上流于形式;课程论文、毕业论文的写作大多也是从网上下载相关内容,很少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纸上谈兵的味道很浓,文章质量参差不齐。
(二)学校对实践教学虽然很重视,但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软件与硬件欠缺,实践教学难以开展。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思想观念指导下,国际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普遍弱化。虽然近年来各大院校开始侧重发展实践教学,但仍然存在实践教学经费紧张,实践教学设备数量严重缺乏或陈旧落后的现象,根本无法满足金融实践教学的需要。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高职院校很少有自己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校为了完成实训任务,不得不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教师不能跟在学生身边随时指导,不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另外,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没有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一方面是因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工作事务繁重、保密性强,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担心学生影响他们工作;另一方面,愿意接受学生实习的金融机构,教师又不能跟在身边随时指导,无法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无法完成实习任务。
(三)实践教学考核机制不完善。
现有的实践教学考核机制有两种,一种是闭卷考试,纯粹以学习成绩为主的考核评价体系,基本局限于客观题的考核,很少涉及到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实践动手方面的考核。这种考核机制只能引导学生死记硬背,不注重思考分析和动手能力,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二种考核方式为学生写实践报告,实践报告本来是对实践过程的总结,但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们都是从网上下载相关内容来敷衍过关,很难看出学生真正的操作体会,很难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公平、科学的动态评价。
(四)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薄弱,金融专业教师普遍缺乏社会体验与实践经验。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队伍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素质质量。实践教学教师普遍理论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但目前实践教学发展的瓶颈在于缺乏“双师型”教师,教师没有受过职业技能训练,缺乏实践经验。担任专业课的任课教师,绝大部分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从理论到理论,没有参加证券、银行、保险等金融行业的实践工作,缺乏行业从业经验,欠缺金融从业背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金融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二、高职国际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改革实践教学方法,丰富实践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程特点,采用多种实践教学模式,并进行有机组合改变以往单一的案例讲解模式,可采用直观演示法、案例分析法、情境练习法等。例如:在教学如何点钞、捆钞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将相关内容以视频的方式播放,在学生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再进行实践,也方便学生课下也就是教师不在身边时自己练习。在讲授银行业务时,可以使用3D银行系统,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银行员工角色,熟悉银行所有的业务。在讲授金融工具时,教师可以将这些金融工具直接拿给学生看,从而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到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兴趣,促进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
(二)增加经费投入,建设完备的校内金融模拟实训室,同时加大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建设完备的校内金融模拟实训室以及校内实训基地是完善实践教学的必备条件。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校内金融投资模拟实训室的建设,购置较完备和先进的技术设备设施,让学生高度仿真地模拟股票、外汇、基金、期权、期货等的交易,从而理论与实践切实融合到一起,学以致用,最终提高学生们的综合实践能力。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重要场所。高职院校可与有意向的金融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在学生学习的某一个阶段去金融企业实习,让学生能够提前近距离接触社会,进行各种金融业务的实地操作,体会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工作特点,从而将在校期间所学习的金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融合到一起,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完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
如何进行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是各大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实践教学考核不仅要重视静态的实践结果的评价,更要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动态的考核机制,注重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的测评,体现“教、学、做”相结合的特色。实践教学的考核机制除了传统的闭卷考试、提交实践或实习报告以外,还可以增加以下几种考核方式,多种考核方式并用,能更全面、准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践学习成效。1.口试。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整个实践操作过程,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2.手工操作考核。比如,点钞考试、五笔录入等,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3.上机操作考核。实践教学要摆脱在教室单纯授课的方式,多采用上机方式,让学生真正去模拟操作与金融相关知识的操作。4.专业技能比赛。尽可能让学生参加各种金融专业技能比赛,如点钞技能比赛、五笔录入比赛、全国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等,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在比赛中得到锻炼。
(四)强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有赖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教师队伍。只有教学作风好、业务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才能使金融实践教学环节的预期目标得以实现。第一,现代社会知识更新极快,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越来越短,高职院校应创造条件并形成制度,加强对师资的培训,将专业教师定期派往金融企业进行学习和挂职锻炼,让教师熟练掌握各种金融业务的实际操作流程,增强实践能力。同进积极听取各类金融实践讲座,强化教师自身的实践环节,提高实践能力。第二,各大高职院校可以从金融企业聘请一批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或者请他们来为师生开设讲座,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优化教师结构,以弥补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不足,使学生可以获得更切合实际需要的专业技能。总之,高职院校要与时俱进,结合实际情况,推陈出新,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金融人才。
【参考文献】
[1]万琳琳.高职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1
一、计算机实训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在计算机实训教学中,部分学生认为只学技能不学理论知识,或认为所学的专业技术没多大作用就不学了;有的在实训中意志薄弱,怕脏怕累;有的利用实训的时间玩游戏和聊天。要想把他们培养成具有较强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较高职业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实训教学的现状要求我们对实训教学方法不断改进,以适应时代要求。而以往的计算机实训课教学方法大多是讲授、演示、启发式等教学法,这些方法的运用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对大多数基础差、学习兴趣不强的中职学生来说很难奏效。
21世纪是竞争的世纪,学生能否自觉主动地积极投入社会生活、学习工作,并踊跃地参与社会竞争,关键在于自身是否具有竞争意识。所以,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竞赛式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利用中职学生10多岁年纪所具有的强烈创造欲望、好表现自己,总想成为胜利者的这种心理,有计划、有目地把竞赛机制引入到实训课教学中。在课堂中通过各种竞争手段,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张扬个性,调动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易于接受,学得主动、学得愉快、学得扎实,弥补了以往计算机实训教学中的缺陷。
二、竞赛式教学法概述
竞赛式教学法就是指教师将教学目标和内容任务化,通过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手段来转变教学情境,将课堂教学环境转为赛场环境,以竞赛形式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动机很明确,就是充分挖掘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进取拼搏精神,能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不断培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是发展的人”、“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竞赛式教学法顺应新课程标准这一要求,从被动学习转为自主学习,从接受学习转为探究学习,使“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得到充分发挥。
三、竞赛式教学法在计算机实训课中的实施
在计算机实训教学中运用竞赛式教学法,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设计好竞赛内容,确保能达到教学目标,要做好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计划表,使得教学步骤和各个环节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还要注意对竞赛进行归纳总结,对每个同学和每个小组的表现给予反馈评价,面对“胜”与“败”,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使学生能正确认识挫折,从而使学生维持他们的上进心,促成后劲,否则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失落感,失去竞赛的激励意义。
1. 明确目标,灵活应用。竞赛式教学法可以在一节课的某个时段进行,比较适合课前引入或复习应用。如在汉字录入与编辑技术教学过程中,在学习词组的输入方法前利用课前3~5分钟进行单字输入的竞赛,通过课前几分钟的竞赛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巩固学生的操作技能,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竞赛之后深刻的意识到词组输入法比单字输入法更快,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竞赛式教学法也可以在一节课的整个过程中采用,如按国家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关于计算机文字录入处理员的技能鉴定规定,初级每分钟不少于60个正确的汉字,中级每分钟不少于90个正确的汉字,高级每分钟不少于120个正确的汉字。参照这一标准,在整个课堂上利用五笔教学软件来组织竞赛。先设定初级目标,然后依次递增,每次公布分别达到3个级别的人员名单,通过竞争使每个级别学生的差异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主动参与训练,但要注意对差生的辅导和鼓励,调动学生的激情和竞争意识,进而扎实操作技能。
2. 构建竞赛平台,以赛促学,以赛带训。如计算机中级操作员考证课程,考证试题和答案是公开的,只要按照试题汇编中的操作要求和样文,大量练习后,通过考试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对于中职生来说,掌握所有的操作难度不大,只要能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训练,基本上每一道题目都会做。但如果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老师讲完学生练习的教学方法来开展课程教学,势必会使学生陷入枯燥无味的重复练习当中,久之必然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练习的速度。
如果在某个单元的阶段性学习之后,不定期地举行课堂大比武竞赛,使用竞赛教学法则可以使反复的练习变得有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达到以赛促学的目标。竞赛的模式可设计为二种:一种是学生之间的竞赛,赛前首先明确比赛的内容,让学生做好准备。然后指定该单元某一套题目,利用考证模拟系统进行比赛,最高分者作为本期“擂主”。另一种是“挑战”赛,当学生熟练某个单元的内容后,可以向上期“擂主”甚至向老师发出挑战。课堂竞赛之后,教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汇总和反馈。此外,师生同场竞技对学生来说非常新鲜有趣,并且有了教师的速度作为目标,学生就会不断地加强练习,速度就会不断加快。
3. 结合项目教学法,设定角色,组织分组竞赛。目前,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很多的职业岗位都会涉及到多种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学会合作尤为重要。作为培养职业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学校,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在计算机实训教学中,可以结合项目教学法,设定角色,以团队竞赛形式来达到此培养目标。如在PowerPoint教学中,布置项目任务,以团队合作形式设计作品,以及演示讲解的方式作为考核标准,根据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贡献来打分。首先明确任务――制作计算机专业介绍课件,将分别从主题、版面、技术、内容以及讲解五个面进行评分,选出优秀作品代表学校去中学招生宣传,并给以精神上的奖励。然后将学生3~4人强弱搭配,公布分组名单以及指定一名操作能力强和有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根据学生的特点设定每个小组人员角色,(见表1)由组长分配人员分工,让学生在竞赛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为了解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现状,本文对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部分毕业生进行调查,此次调查以抽样问卷的方式进行,涉及金融与证券、国际商务、会计、市场营销、旅游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共计发放问卷40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369份,占92.25%。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对就业形势的正确认知是学生对其自身就业心理进行调整的前提,学生就业心理状况通过对就业形势的判断就可反映出来。对于目前就业形势总体的看法,持“积极乐观”态度的有96 人,占总数的26%;有228人表示“比较担心”,占总数的61.7%;有22人选择了“消极悲观”,占总数的5.9%;还有23人表示“无所谓”,占总数的6.2%。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对就业充满信心的学生只有五分之一左右,而对就业形势比较悲观的学生有近三分之二。总体来看,高职学生对就业前景持悲观心理。
1.缺乏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意识
本次问卷调查显示,有49.2%的学生表示自己“大学期间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有21.3%的学生表示“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很早就做了职业准备”;有29.5%的学生表示“有比较模糊的职业发展目标,但不知道怎么实施”。这些数据表明,多数高职学生漠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就业意识淡薄。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学生不了解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及就业压力,72.3%的学生表示自己“毕业前从没关注过相关用人单位的招聘启事,不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条件”。基于此,这部分高职学生很难将大学期间个人所要培养的能力、素质等一系列条件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匹配起来,导致他们撰写简历的时候往往会感到捉襟见肘,无从下笔。
2.忧虑恐慌心理
调查显示,41.2%的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经常出现烦躁不安、无所适从的状态,并伴随有亢奋情绪,严重时出现失眠、做噩梦等生理变化。毕业生在此期间体验着理论与实践的相对脱离,承受着理想与现实之间落差的巨大压力。
3.攀比心理
63.7%的学生在求职时会相互比较,产生了盲目攀比心理。部分高职生认识到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技能水平是优势,在求职过程中坚持提出等同于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工资待遇,导致求职受阻。还有一部分高职学生不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作出符合实际的选择,总想找到一份超越别人的工作,一定程度上错过了一些良好的就业机会。
4.丧失自信心理,效能感低下
长期在校园安逸、单纯的环境中生活,学生逐渐丧失了面对深不可测社会时的激情与勇气,常因偶尔一次的应聘失败或看到别人的成功,从此一蹶不振,自愧不如,开始引发心理上的动荡,并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再加之并没有对求职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从而丧失了挑战的勇气,没有恒心和毅力去解决求职中所遭遇的困难。
除了以上几点外,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还表现在缺乏诚信、抑郁、盲目从众、追求完美、高期望值等方面。
二、高职生就业心理问题形成原因
1.学生自身认识与能力不足
调查显示,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优先考虑的因素为薪酬和福利、地理位置、单位性质和父母的决定。其次是自己的理想、是否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家庭的经济条件、社会经济因素、单位软硬件环境、单位发展空间、个人升迁空间、总裁能力等。这样的结果意味着,大部分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存在认知偏差,难以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2.学生自身心理矛盾突出
高职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断乳期”,情绪波动大,对失败没有心理预期,心理生理发展不平衡,不同步,很容易受到挫折并产生心理困扰。一方面,高职学生满怀激情,追求理想;另一方面,自身在知识、经验与面试技能上都有所欠缺,对客观现实不能做恰当的预估,容易使理想与现实相脱节。高职毕业生思想意识开始独立,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总是想尽快摆脱家庭和学校的管制与束缚,但由于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很多方面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支持。独立与依赖、情感与理智的矛盾交织,容易使其产生心理问题。
3.学校的就业指导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要
许多高职院校都设置了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但是在资金投入和人员配备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很多负责就业指导的老师是由辅导员或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老师转岗而来的,在就业指导的专业技能上没有获得过任何资质,也缺乏相应的经验,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方法和形式都很单一,仅仅是为学生搜集与就业信息以及组织招聘会,职业指导与就业脱节,缺乏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择业观、职业精神的教育引导。
4.学校专业设置不合理,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相背离
有关学者的调查发现,高职院校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专业设置状况、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学生的综合素质、工学结合的紧密程度、就业指导服务的有效性等六方面是高职生就业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由于高职院校发展时间不长,其扩张速度又比较快,在教学过程、课程内容设置上不尽合理,教学方法方式上较为陈旧,还不能和用人单位的需求相匹配,并没有凸显学生的应用型和操作型技能,给毕业生就业造成一定困难。同时,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综合素质偏低,比如在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上有所欠缺,由此导致高职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强。
三、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干预对策思考
1.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发掘学生潜力
高职院校应当在学生入学开始就树立全程就业指导的观念,敦促学生从大一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将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作为职业生涯的一个目标。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般可将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依照连续性和动态性分为三个阶段:大一为试探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大学,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及职业理想;大二为拼搏期,拓宽学生素质,注重能力培养,注重专业课的学习,同时帮助其了解所学专业对应的行业群、岗位群,引导学生树立切实的职业理想;大三为冲刺期,动员学生广泛参与实习实践,实现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侧重择业就业、创业立业,让学生择己所愿,择世所需。同时注重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因材施教”,学校应当运用科学的测评系统和工具,对学生的气质、性格、职业倾向、事业发展的阻力及助力等一系列方面进行测评辅助学生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同时根据学生的性格、价值观、思维方式不同等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差异化的就业政策及技巧宣讲,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2.高职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增强就业心理韧性
由于生源特点,高职学生在择业时遇到的问题和产生的心理困惑要比本科生多,一定程度上导致心理问题的增多。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机制,可采用 16PF(16 种人格因素问卷)、SCL-90(症状自评量表)、UPI(大学生人格问卷)等测量工具对高职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并为每位学生建立其心理健康档案,确保后续服务;同时发挥朋辈互助效应,从学生党员、班委中选拔专业化的心理委员队伍,构建同伴支持系统。此方面的典型案例是北京师范大学的“雪绒花使者”,他们跨越了师生之间的“代沟”障碍,更好地与学生产生共鸣,在各学院发挥了“雪融化”的作用,以点带面地促进了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提高。
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可以长期聘请心理咨询师,对高职生在情绪管理方面进行辅导。通过诸如团体辅导、一对一个性化辅导、建立网上虚拟心灵空间、开设就业心理辅导课等丰富的形式使高职学生获得积极的正情感。
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好图书馆得天独厚的资源,开辟专门的心理阅览室,为学生提供就业的心理自助服务。将图书按照心理调适、创业立业、简历撰写、励志成才等方向分门别类,给学生充分开放的空间去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现阶段求职状态的读物,让学生学会在书中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探索心灵的解码。
3. 开展大学生面试求职心理技能训练,增强自我效能感
充足的事前准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现实的挫折带给高职学生的负面心理影响。就业心理训练通过模拟真实的就业情境,有意识地使用心理训练的原则和方法提高高职生的择业心理素质,引导他们缓解面试中的恐慌忧虑心理,树立自信心,不再低迷自卑,坦然面对求职中的挫折,勇敢担当自己应做的求职准备。以下几种方法是常用的就业心理训练方法。
(1)简历诊断法。一份优秀的简历是高职学生进入职场的敲门砖。学生将简历写出来后,可先自行修改几遍,然后找几名同学围绕这份简历进行斟酌讨论,再将其交给职业指导课老师进行专业的修改,最后汇总这些修改建议精心打磨出自己满意的一份简历,使这块“敲门砖”更有分量,真正做到“私人定制”。另外可以通过举办简历制作大赛,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成功。
(2)模拟面试法。缺乏面试技巧和面试能力是大学生求职失败的重要原因。学校可以建立模拟面试工作坊,邀请用人单位人事负责人对学生进行诸如一对一、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电话面试等多种形式的模拟面试,并将全程录像。面试结束后根据回放录像和录音内容请专家进行点评指导,让学生及早的发现面试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弥补。
(3)社会实践法。组织学生在每学期末进行实习实训,到和学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企方去实地实践,观摩、交流,切身感受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使学生形成一些社会型技能和社会型品质;举办优秀毕业生经验交流会,往届毕业生与在读学生一脉相承,有很多相似性,在师生关系和生活环境也都有内在倾向性,让其介绍职业历程、成长成功的经验体会、失败的教训会获得更多共鸣,让在读学生在替代学习中提升自我的职业效能感,提炼出具有共性的职业精神和素养。
4.凸显就业文化,营造就业氛围
将就业指导上升为一种文化,并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是提升高职院校品味,打造核心竞争力,树立学校形象的一把利剑。这有助于高职院校在激烈的竞争中稳扎稳打,并取得长远的发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就业文化是大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其重心应放在学生的择业观念树立和就业能力提升上。通过开展“就业文化节”“优秀学长进校园”“企业进校园”“就业文化宣传月”等品牌文化活动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就业氛围。发挥好社团的作用,成立专业技能型较强的协会组织,如五笔打字协会、电脑爱好者协会、点钞协会、艺术创意协会等。通过举办技能大赛把真实的企业背景引入高职院校,提前让学生感受到职场竞争。同时学生在组织和参与集体活动的过程中,对专业有了进一步了解并能更加热爱所学专业,在轻松的氛围中实现“学用相长”。在学校设置富有感染力的校园景观及与就业相关的标语,寓情寓教,潜移默化地实现将学生观念从“学校人”向“职业人”的转变。要使就业工作成为一项系统工程,在学校一盘棋的整体布局下,合理规划就业文化方案,可首先从课程设置入手。在设置专业时广泛调研,邀请毕业生来介绍自己的工作岗位及工作范围,通过广泛评议、论证、审核,以工作岗位任务倒推课程设置,并切实围绕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来构建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在内容、结构方面的实用化与操作化。教师队伍要实现“双师型”,使教师在博学的基础上强化自身技能,营造技能立足的氛围,使在授课时具有权威性。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