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1 23:04: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意见,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加强组织建设,制定工作意见
去年以来我所新调整成立精神文明创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所长担任组长、指导员任副组长,民警为成员,确定各尽其责,统一领导的创建工作组织网络。根据县局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我所制定了工作计划及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二、抓好全所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
我所深入组织开展了“机关效能建设”和“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等活动,努力从抓学习教育和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入手加强全体民警思想道德建设。我所重点组织学习了法律、法规和文献,进一步增强了纪律观念和廉洁自律意识;全面传达学习贯彻了市、县局有关精神,使民警对工作部署和要求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进一步增强了大局意识,增强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由于思想建设工作扎实到位,民警的思想认识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完成,营造了爱岗敬业、健康向上、勤政廉洁的良好的工作氛围,树立了派出所的良好形象。
三、加强效能建设,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
努力优化为经济建设服务环境。通过教育活动,“工作就是服务、服务就要创优”的理念已经在全所形成,原不同程度存在的被动服务、方法简单等实际问题得到较大的改进,民警们能主动热情服务,高效快捷办理各项行政事务;进一步完善了人员岗位目标考核评价机制。将作风建设列入考核评价体系,将奖惩考核措施落实到每一个人,强化工作督办,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四、重视办公基础建设和环境美化
今年以来,我所按照上级的指示精神,在县局的支持下,我们新建一个标准化派出所,多方筹措资金,对派出所住房、食堂条件进行改善。办公条件进一步改善,办公自动化水平明显提高。我所建立了卫生值班制度,值班人员每日定时打本文来源:文秘站 扫楼道等公共区域,确保办公环境整洁。
五、努力丰富文化生活
我所通过开展多样的大练兵活动,增强民警的自身素质和整体队伍的战斗力。同时,我们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对民警进行业务培训,并鼓励民警自学。通过教育培训,使民警的政治业务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有力地促进了队伍建设,做到警容严整,纪律严明,言行规范。我所为民警们安装了互联网,通过网络的应用提高了民警的计算机知识。丰富了民警的业余生活。
六、抓好结合文章
1、把开展文明建设同党建工作紧密结合。所始终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同党建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地发挥党支部和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党员带动群众。特别是窗口单位的党员起带头。窗口单位是离社会和各界群众最近、最直接服务群众的,我们从执法执纪、使用语言、规范着装制度、公示各种承诺等多方面要求民警带头做到文明礼貌,热情周到。
2、把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同公安队伍建设紧密结合。公安机关是维护社会治安的主力军,能否建设一支思想好、业务熟、作风硬、纪律严,特别能战斗的公安队伍,对维护社会治安稳定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我们紧紧抓住“文明单位标兵”创建活动这一载体,坚持从严治警的方针,狠抓了队伍建设,提高了民警的良好职业道德和服务水平,促进了文明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
3、把文明单位建设活动同树立形象工程紧密结合。我所从基础入手,狠抓了形象工程。一是坚持文明服务。窗口服务工作人员能做到着装整齐、使用规范的文明用语、热情周到地服务来访来办事的群众。转变工作作风,基本上改变了“脸难看、门难进、话难说、事难办”的不良服务态度;二是坚持文明执法通过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进一步规范端正了全体民警执法思想,转变了工作作风,为民执法、为民服务、以人为本的思想扎根于每一位民警的头脑,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自觉成为民警的第一考虑。办文明案、办铁案、办不复议案、办不上访案成为民警的第一要求。执法为民的思想更加牢固。
一、加强教育引导,培育新型农民
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激发农民创业热情,促进生产发展、农民增收。我市坚持把引导农民就业创业的教育摆在首位,加强观念更新、技能培训、典型感召和帮扶传带,广泛开展了“三学三创三推进”、“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兴化”、“知我兴化、爱我水乡”、“文明和谐从我做起”等主题教育,启动“数据兴化”的学习宣传活动,突出宣传戴南、张郭发展的新成效,放大“戴南、张郭效应”,宣传推介一批创业创优典型,从而使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普遍增强,求变、思富、创业成为农民崇尚的思想主流。
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开展行为规范的教育与引导,促进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在“五城同创”中,先后编印了《兴化市民教育读本》、《市民文明素质教育读本》和《文明市民知识竞赛600题》,组织开展全市文明市民知识竞赛,着力把现代市民的生活方式向农村渗透。制定出台了“关爱留守子女、促进健康成长”的工作意见,建立寄宿制学校,组织结对帮管留守子女,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各乡镇通过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台等载体,组织群众关注评议社会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配合村庄环境整治,不乱倒垃圾、不乱堆乱放、不乱搭乱建、不散养家禽家畜、不搞迷信活动,科学生活、诚实守信、仁爱互助、节俭办事、热心公益、争当楷模。
着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坚持以先进文化为引领,推进移风易俗。各乡镇利用农闲、节日、集市,经常性地组织有兴化人文特色和乡土气息的灯会、歌会、文艺演出、体育比赛活动,让农民群众能够就近方便地参与各种群众文体活动。全市正常开展“三下乡”活动,“三送”工程定期深入村头,为农民群众送去精神食粮。去年上半年,举办了“梦水乡”群众文艺及民俗文艺展演;10月,结合两年一度的郑板桥艺术节,专门组织了“板桥风”文艺演出,并推出原生态劳动号子等节目。这些充满乡土气息的文化大餐,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倡导了文明乡风,推进了兴化文化品牌的打造。
二、优化农村环境,倡导文明新风
以村镇建设为重要载体,优化农村环境。好的环境影响人、塑造人,开展文明创建,村镇建设是基础。村庄环境整治是我市去年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之一,各乡镇编制了村庄建设规划,科学制定标准。细化实施方案,推进了重点村、先行村的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以为民办实事、做好事为重点,推进创建惠民。让农民群众认可创建、参与创建,必须坚持创建为民。近年来,我市在村村通公路、构建大救助体系、帮扶农村困难群体、推进农村二次改水、积极探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施改厕等:关系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农民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方面采取了扎实措施,调动了农民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
以加强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为契机,拓宽创建平台。我市有11个乡镇新建扩建了文化中心(站),有线电视实现“村村通”,新增用户3万户,促进了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传媒作用的充分发挥。周庄镇文化站组织“文化大篷车”常年为农民演出,走出了一条以文养文、以副养文、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的新路子。
以平安建设为重要抓手,夯实创建基础。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市在全市上下深入开展平安乡镇、平安社区、平安企业、平安校园等系列基础平安创建工作,夯实了平安兴化建设的基础。各村普遍建立健全党员议事会和村民议事会,集中讨论决定重大村务,有效推动了农村工作遵章办事、决策民主、办事公开。
三、创新工作方法,推进文明创建
强化组织推进。我市始终把农村文明创建作为服务中心的一个重要途径,每年都要召开专题工作会议,进行总结部署,强化行政推动。召开城乡结对共建座谈会,把加强现代农民教育、推进乡风文明作为重点。进一步分析形势,明确要求,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同时,将文明创建在乡镇宣传思想工作中的考核分值提高到30%,引导乡镇宣传工作队伍把精力向文明创建倾斜。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全市上下对抓好农村文明创建的自觉性普遍增强,工作的活力及成效日益显现。
一、做到“一”盘棋
支行按照“建班子,带队伍,严管理、正行风、履好职”的工作理念,明确以党建促“学习型”班子建设,以党建带妇建,以党建带群众创建为推手,建立与日常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以“支部与支部共建、争创集体党员先锋岗、争创女职工文明示范岗、党员一帮一活动”为重点的创建机制。形成了党组统一领导,支部和工会组织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和女职工半边天作用,带动全员广泛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从党组到支部、到群众组织、到部门、到党员、到群众上下一心,整体联动,一个声音喊到底,一股劲干到底。做到整个支行一盘棋,党组统一谋划、统一安排、统一部署、统一行动。
二、“两”个部门齐创建
支行根据部门人员组成不同,承当业务范围不同,履职重点不同的实际,在两部门同时开展主题不同的创建活动。
(一)依托第一党小组在办公室开展“争创党员集体先锋岗”活动
根据第一党小组即办公室有党员7人,只有1人是党外群众,且该党外群众是办公室副主任的实际,结合主要职责是对外履行的实际,提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创建思路,以开展“十个一”为载体和与日常业务密切相关的“十七项考核指标”为重点,在第一党小组开展“争创党员集体先锋岗”活动。即:一是开辟一个创建公开栏;二是参创人员一人做出一份公开承诺;三是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活动;四是每人学一本专业书;五是每人提一条创建活动或支行发展的合理化建议;六是每人做一件好事;七是每人学会另一项工作技能;八是每人当一次宣传员;九是每人当一个月的监督员;十是每半年开展一次体会交流。
通过活动开展,办公室全体党员的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充分调动了积极性和创造性。严格按照规定的党员标准和党的纪律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发挥办公室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显现,对外履职的能力和水平逐步得到提高。
(二)依托第二党小组在基础业务股开展争创“女职工文明示范岗”活动
根据基础业务部门女性工作人员较多,主要承当基础工作职责的实际,建立了以党员带头、女职工为主体、党外群众积极参与的创建工作机制,以“内控制度建设全面有效、岗位业务操作零差错、风险防控管理安全”为目标,以“紧扣创字明确目标、注重学字提素质、狠抓建字促规范、强化管字保安全、体现和字展风采”为重点,在第二党小组即基础业务股以“十个一”为载体,开展争创女职工文明示范岗活动。即:一是开辟一个创建公开栏;二是参创人员每人做出一份公开承诺;三是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活动;四是设立一个创建桌牌;五是每人提一句窗口文明用语;六是每人献一份爱心;七是开展一次制度全面梳理修改完善工作,强化内控风险防范;八是制订一套完整的业务操作流程,规范业务操作行为;九是实行每一岗位都是监督员制度;十是每年开展一次体会交流。
通过活动开展,基础业务部门。一是按照一个业务品种,一套制度的要求,制订修改完善了21个内部管理工作制度。二是制订一套完整的业务工作流程。制订从凭据交换岗到记账岗、复核岗、综合岗、会计主管岗、事后监督岗统一的业务操作流程,明确本岗位该做的业务环节和应该把关以及风险点防范。实现业务规范化操作,理顺了工作的各个环节,从而健全完善了“人人有岗,岗岗有责,履职有规程,运转有控制”的内控管理体系。创造了会计国库核算基础工作从2008年8月至2009年9月连续13个月未被临沧中支事后监督中心复审监督差错通报的壮举。
三、“三”个渠道促进社会和谐
支行3位班子成员分别带领3个小组,与3个支部(小组)开展支部共建活动,从3个渠道支持公益事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党组书记、行长兼活动第一小组组长,开展与小勐统垭口村委会共建活动,开展长期扶贫工作
支持垭口村泡核桃种植、管护,水、电路建设,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统筹宣传、发动、指导等工作。得到永德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劳动、民政、扶贫部门的表扬。同时,深受垭口村村民的认同和赞扬。
(二)副行长兼活动第二小组组长,开展与小勐统竹园村开展“岗村联动”共建活动
支持竹园村新农村建设,帮助协调“姬松茸”种植项目资金27万元,当年全部实现盈利。2011年春节,被受感动的竹园村民自发组成龙狮队,到支行耍龙舞狮拜年感谢,并赠送“金融脉系康庄路、人行帮扶富裕门”锦旗。
(三)副行长兼纪检组长兼活动第三小组长,开展与崇岗乡半坡村和小勐统麻栗树村“妈妈”关爱孤困儿童助学活动
共与两个村4个孤儿结对,开展“妈妈”助学帮困活动,深入就读学校,了解实际情况,帮助她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被永德县妇联表彰。
四、“四”种方式提技能
一是以会代训开展对新的业务流程培训;二是以业务竞赛促技能提高;三是开展岗位学习培训,即:在日常工作中由A角带B角进行业务的交叉学习培训;四是请进来培训,邀请邻近县支行业务骨干到支行开展新业务培训。通过全方位开展培训,广大职工综合履职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五、“五”条措施强班子建设
在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基层央行文化工作中,支行党组班子始终做到超前学、带头学、广泛学,在工作中始终做到朝前看、带头干、认真干。班子成员始终做央行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做央行形象的体现者,用自己的模范行动感动员工、影响员工、带动员工,努力营造和谐稳定、健康向上的基层央行文化氛围,并制订了加强支行班子建设5条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努力建设一支团结干事的班子
以召开党组专题民主生活会为契机,开展广泛征求意见、交心谈心、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达到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形成整体合力。
(二)廉洁自律,率先垂范带队伍
在工作和生活中,班子成员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员工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做到廉洁自律,不贪不沾。工作敢抓敢管,敢同违章、违纪、违法等行为和坏人坏事作斗争。做打击歪风邪风,弘扬正气,促进支行健康发展的先行者。
(三)加强学习,政治思想上水平,进一步提高综合能力
进一步加强对政治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业务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并注重提高班子成员的决策能力、创造力、行动力以及自制能力和控制能力。
(四)加强调查研究,提高创新能力
班子成员结合分管部门业务发展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在充分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指导好分管部门业务的拓展和创新工作。
(五)加强对后备干部和中层干部的培养教育
一是以谈话、思想汇报、上党课等多种形式做好后备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的培养教育工作;二是分管领导注重做好分管部门中层干部带头作用和领导能力的培养工作。
六、“六”个阵地促廉政文化
一是建立股室廉政文化。要求支行每个部门必须把廉政建设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同业务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落实,建立与日常业务紧密结合的股室廉政文化。二是建立小区廉政文化。在支行生活区大门口开创了廉政宣传专栏,做到长期宣传。三是建立家庭助廉文化。以开展十佳文明家庭为契机,把廉政文化引入家庭,开展家庭助廉倡议活动。四是建立办公桌廉政文化。在每位党员办公桌上摆放自选的廉政格言,在基础业务股摆放争创女职工文明示范岗名牌,在每个工作人员办公自动化屏幕上设置廉政警句,随时警醒每位干部职工。五是建立走廊廉政文化。在办公楼走廊显著位置粘贴8幅图片取自于县域主要风景名胜、由支行职工摄影,文字从行内征集的具有行业特点、地方特色的图文并茂的廉政字画。六是建立会议室廉政文化,在会议室悬挂八幅廉政格言。
通过建设6个廉政文化阵地,做到廉政文化建设覆盖支行各个方面。从党组班子、职能部门、工作岗位直至员工家庭,均广泛参与、廉洁自律。
七、“七”个作用强履职
在经济金融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形势下,支行党组结合实际,运用科学发展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支行的各项工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找准履职的切入点和着力点,重点发挥7个作用,强化履职,支持经济金融平稳健康发展。
(一)发挥好服务地方政府的协调参谋作用
通过县支行作用的有效发挥,使地方政府更多地了解金融调控政策,准确判断当地经济金融形势,使金融服务职能与国家行政管理体系更好地衔接。努力发挥好服务地方政府决策的协调、参谋作用,推动县级金融体制改革,增强话语权,成为国家在县辖区金融稳定的维护者。主动向地方政府汇报县域金融风险状况,建立由地方政府主导的金融稳定工作机制,形成维护县域金融稳定的工作合力,促进县域金融平稳运行。
(二)发挥好执行货币政策的信息反馈作用
将执行货币政策的侧重点放在“监测分析、信息反馈”上,加强与政府及经济综合部门、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做到主动协调、善于协调,运用多种手段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密切关注县域经济动态,把货币政策与县域经济发展总体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提出切合实际的货币信贷工作意见,增强有效信贷投放;建立有效的经济、金融信息收集、反馈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高度关注县域农村经济发展,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导向作用,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挥好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发挥好服务政府机构的管库理财作用
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经理国库职责,为县级政府机构的运行提供服务保障,大力提升国库服务水平。以实施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工程为契机,全面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合理配置人员,规范办理财税库业务。在推进“乡财县管”等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发挥作用,积极研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方式方法,减少财政资金流转环节,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为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参谋服务。
(四)发挥好改善支付环境的统筹谋划作用
积极指导、督促金融机构加快县域支付基础建设,统筹谋划县域支付结算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大小额支付系统支付清算“高速公路”的优势,通过扩大支付清算系统覆盖面,促使支付系统向农村延伸,畅通农村支付清算渠道,积极推广各类支付业务,向广大农村客户提供安全高效、多层次、低成本的跨行现代化支付清算服务。大力推广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的使用,在县域乡(镇)村积极推动银行卡产业发展。
(五)发挥好建设信用体系的组织推动作用
结合县域实际,加强信贷征信管理,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应用范围,依托深化农村信用村(镇)创建工作,组织农村信用社做好农户信用档案建设工作。围绕加强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工程,加大数据采集力度,扩大数据采集范围,为社会提供更加全面的信用信息服务,为县域经济金融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六)发挥好加强反洗钱工作监督管理作用
积极开展反洗钱监管工作,确保反洗钱政策意图落实到农村金融工作中。了解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状况,分析辖内洗钱风险,建立反洗钱监管工作档案;重点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反洗钱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措施,督促新设立农村金融机构健全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加大监管力度,有效营造预防洗钱活动的良好社会环境。
(七)发挥好管理流通货币的监测服务作用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全面深化改革总揽全局,切实贯彻执行“促改革、防风险、强服务、提效能”方针,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扎实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改进监管手段,探索风险预警、识别、防控、化解的新方法、新机制,有效提升监管效能。
(二)新组建1家村镇银行,在县域及乡镇增设至少6家银行网点。
(三)推动钢贸、造船、不锈钢等重点行业授信风险逐步化解,力争不良贷款率不高于年初水平。
(四)加快推进银行案防长效机制建设,促进银行从业人员合规履职,力争不发生案件和重大违规事件。
(五)推动绿色信贷,加大对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确保新兴产业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占比逐步提升。
(六)持续改善薄弱环节金融服务,小微企业贷款、涉农贷款实现“两个不低于”。
(七)巩固文明创建成果,继续保持“全国文明单位”荣誉。
三、主要措施
(一)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银行业转型发展
1.强化法人银行公司治理。一是落实《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组织开展公司治理培训,完善法人银行“三会一层”治理结构,督促指导董事会、监事会有效履职,提高各专门委员会履职能力。二是强化董事、监事、高管人员的履职评价和问责。出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董监事履职评价示范文本》,督促法人机构制定董监事履职评价办法实施细则,并报分局备案。三是稳步推进新资本协议实施工作。做好实施培训和监测分析,夯实资本管理基础;强化法人银行股权监测,规范股权变更、质押、交易等行为;按照银监会法规逐步扩大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体系,构建更加具有活力的银行体系。
2.推进银行内控管理机制建设。一是加强绩效考核导向监管。督促银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进一步完善内部绩效考核体系,科学设定经营指标,避免单纯追求规模增长和同业排名的激励导向,推动落实高管人员及重要岗位人员薪酬延期支付制度。二是强化内控体系建设。指导银行构建有效风险治理架构,强化部门、岗位之间的有效制衡,落实强制轮岗交流制度。三是完善监审联动。加强对银行内审等部门的业务指导,进一步增强风险的识别、预测和计量能力,出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内部审计监管评价办法》,开展重要风险监管审计合作。
3.加快银行产品服务创新。一是督促银行以特色化为方向,立足本地市场需求实际开展业务创新,探索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二是推动实施品牌化战略,指导银行根据自身实际开展产品服务营销,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特色服务品牌。推动符合条件的农商行实施走出去战略,选择合适地区设立异地支行。
(二)严守风险底线,维护银行业安全稳健运行
1.逐步缓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一是坚持稳步控降目标。坚持“总量控制、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总原则,继续认真落实《银监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授信风险管理的意见》,择优支持保障房等重点项目建设,新增贷款必须符合监管政策要求,力争平台贷款余额不超过年初水平。二是完善全口径监测统计。通过加强统计监测,真正做到动态统计、有进有出,进一步提高平台名单的全面性。进一步加强融资全口径管理,与地方财政、审计部门建立完善日常联系和季度信息交流制度,督促银行加强监测,全面了解平台企业的其他融资情况,严控平台借道融资,提高平台融资全口径统计监测的准确性,深入分析平台银行体外融资对银行信贷安全性的影响。三是落实到期还款来源。目前纳入监测的73户融资平台今明两年到期贷款都将在46亿元左右,督促银行及早与平台企业及地方政府部门沟通落实还款计划及资金来源,严防违约风险。四是强化风险缓释措施。对于还款资金来源得不到落实的平台,要求银行及早制定风险处置预案;密切关注地方政府直接融资政策变化情况,逐步推动用直接融资置换相应的平台贷款。
2.从严控制房地产领域信贷风险。一是完善名单制管理。督促银行针对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风险集聚的特点,审慎开展房地产信贷业务,强化房地产开发企业准入管理,完善准入企业名单,加强开发企业资金实力、开发业绩、管理水平、信用状况等准入条件审核;结合季度非现场监管走访,收集审查辖内银行开展合作的开发企业名单及项目情况。二是加强开发企业资金来源监测。督促银行开展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风险排查,严控银信合作业务,严防开发企业通过假按揭、民间借贷等方式进行融资,严防房地产企业利用贷款囤地炒地。三是组织开展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组织开展一次大型银行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准确评估房地产价格下跌情况下的贷款损失及流动性情况。四是落实住房按揭贷款差别化政策。督促银行严格执行住房按揭贷款政策,优先保障首套自住房贷款,审慎开展商用房抵押贷款。上半年组织开展一次房地产贷款检查,全面了解政策执行情况及风险状况。
3.密切关注大额授信风险。一是妥善化解区域性系统性风险。以戴南不锈钢行业为重点,加强与兴化市、戴南镇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深入实施授信总额联合管理,充分发挥牵头行作用,逐户落实一户一策分类处置方案,确保支持类企业有劲、维持类企业有底、退出类企业有序。首期授信总额联合管理期限到期后,及时召开有关戴南地区银政企三方座谈会,研究部署后续工作。二是密切关注重点客户风险。充分利用客户风险信息系统,在全辖排查涉及5家银行以上、银行授信总额2亿元以上的大额多头融资及5000万元以上存在担保圈的客户,建立台账持续监测,绘制大额客户融资担保链接图,准确掌握主要担保圈状况,推广运用授信总额联合管理机制,逐步推动担保解链工作,有效防控风险蔓延。三是严防政策“一刀切”加大行业风险。加强与政府部门的信息沟通,督促银行积极上争资源,用好用活政策,避免信贷“急刹车”、“急转弯”加剧风险集聚。关注光伏产业发展状况,根据银监局有关文件要求,结合辖区实际制定出台有关光伏产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推动“有保有压”政策有效落实,指导银行继续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有选择、有差别地开展光伏产业授信业务。四是加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大额授信和授信集中度监管。督促机构严格控制大额贷款,落实新增3000万元以上大额贷款报备制度;禁止发放异地贷款;加强银团贷款风险管控,严格控制银团贷款投向。
4.大力加强不良贷款管理。一是做实贷款分类。加强贷款质量监测,组织开展重点机构贷款风险分类检查,摸清摸准风险底数,夯实资产质量,提足风险拨备。二是加大新增不良贷款问责力度。出台不良贷款责任认定追究监督办法,督促银行按照履职责任要求,对2013年以来新发生的不良贷款查清原因,落实责任,凡属违章违规形成的不良贷款,必须要追究经办人和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对于新增小微企业不良贷款,按照提高不良容忍度有关要求,适度减免相关人员责任,保护银行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积极性。认真分析新发生问题贷款的成因,从经营理念、管控架构、管控方式、管控流程等方面全面改进授信管理体系,严格新发放贷款的准入管理。三是加快不良贷款清收处置。推动银行积极运用诉讼、批量转让、核销等方式处置不良贷款,充分利用财政部最新下发的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所带来的便利,加大存量不良贷款核销力度,损失类贷款不得长期挂账。
5.有效促进影子银行业务规范发展。一是建立风险“防火墙”,阻断影子银行风险向银行体系传导渠道。督促银行规范发放小贷公司贷款,密切关注该类机构将银行贷款资金流向国家调控领域及限制性行业。规范开展银担合作,对融资性担保公司严格执行担保倍数限制,防止违规放大杠杆倍数。二是建立完善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备案登记制度,及时掌握理财业务情况。指导法人银行规范开展理财业务,建立单独的机构组织体系和业务管理体系,与银行资金严格分开,不购买本行贷款,不开展资金池业务,强化资金运用监管。规范分支机构理财产品销售行为,严防不当宣传及误导销售。
6.高度重视流动性风险防控。一是把流动性管理放在更为优先的位置,督促银行特别是法人银行及时调整流动性风险偏好,各法人银行要成立以行长为组长的流动性监测与管理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流动性应急预案,开展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压力测试,督促建立流动性风险管理长效机制。二是加强同业、理财和投资业务管理,合理控制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程度,防止业务增长过于冒进,推动中小银行切实按计划压降“两项占比”,提高业务稳健性。三是加强流动性风险监测,有效控制存款冲时点现象,提高资金来源稳定性,组织银行进行压力测试,适时开展流动性管理专项检查。
7.突出操作风险和案件风险管控。继续保持案防高压态势,制定相关实施细则,推动银监会“案防新规”有效落实,严格实施信贷违规问责和案件问责。督促银行加强基层网点和重点人员管控,继续开展员工参与民间借贷等违规行为排查,加大问责力度。加强与邮政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邮储银行二级支行强化操作风险管控。加强案防技防建设,建立农商行信息科技系统开发、运用联合机制,推动开发运用员工账户异常信号监测系统、重要岗位轮岗提醒系统和“飞行”检查合规知识测试系统,进一步提升案防工作水平。出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飞行”检查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成立“飞行”检查大队,对机构“飞行”检查进行再监督。
8.密切关注新型风险。一是强化信息科技风险。开展信息科技风险巡查,摸清信息科技风险现状;下发信息科技风险监管工作意见,确保银行严格按照“系统可以外包,责任不能外包”的原则,完善信息系统安全体系,保障业务连续性。二是强化市场风险监管。督促银行加强资金业务管理,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关注交易对手风险,严防违约风险。三是注重声誉风险管理。继续与媒体合作开展对外宣传,提高宣传时效性和针对性,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督促银行健全声誉风险管理机制,加强网络舆情监测。
(三)优化金融服务,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1.运用信贷杠杆推动产业转型。一是强化引领,深入推进银行业转型升级。加强监管引领和考核督促,切实推动《市银行业转型升级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确保银行业在全市转型升级中发挥更加有力的推动作用。上半年组织开展“银行业转型升级行长沙龙”,组织银行集中探讨转型升级经验,深入挖掘银行业转型升级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银行业全面服务转型、发展升级。二是盘活存量,稳步退出过剩及落后产能。加强产能过剩重点行业的监测分析,建立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和信贷台账,推动银行与政府部门加强产业转型升级合作,通过产能整合重组、技术改造,促进生产资源有效利用,盘活沉淀在过剩产能上的信贷资产。三是用好增量,将信贷优先用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结构调整升级的行业和项目,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清洁能源等。完善新兴产业和绿色信贷监测统计,推动银行创新金融产品、优化业务流程、落实扶持政策,积极推广专利权质押等适合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需求的信贷模式。加大对医药城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动银行进驻医药高新区,为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2.强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一是持续深入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普及活动。组织青年员工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走进工厂、学校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服务,督促银行网点播放金融知识宣传专题片,充分运用主流媒体宣传普及金融知识。二是完善银行服务投诉处理机制。建立银行投诉处理机制评估督导机制,对银行投诉处理情况实施监督考核,督促指导银行建立健全快捷、规范、合理的投诉处理流程,充分发挥银行维护消费者权益、处理消费者投诉第一责任主体的作用;加强对客户投诉情况的分析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同类问题反复投诉。三是切实改善柜面服务。优化服务流程,减少客户排队,提升柜面服务满意度,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规范开展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投资理财等产品,督促银行坚持“卖者有责”,为消费者把好产品准入关口,规范开展业务宣传,避免误导消费者。
3.进一步改善“三农”金融服务。一是加快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在优化建设传统银行网点的基础上,开展社区银行、小微支行试点,积极推广“快付通”等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服务模式,提高偏远乡村的服务可得性。加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监管,充分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严防“脱农进城”趋势,引导邮储银行大力拓展农村金融业务。二是积极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开发推广适用于私人农场、专业合作社的信贷新模式,探索发展农业产业链融资,开展金融支持农业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试点。强化对粮食生产发展的信贷投入,支持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和农田水利建设,支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三是提升阳光信贷覆盖面,加大富民阳光信贷推广力度,建立富民阳光信贷统计制度和通报制度,开展专项现场检查。
4.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增量扩面。一是强化业务引领。坚持小微企业贷款“两个不低于”目标不动摇,认真开展统计监测和考核督促;完善“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网”,开发推广“网上金融超市”,进一步拓宽银企沟通的渠道。二是开展活动带领。继续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月活动,2014年计划在市新能源产业园区和高港区举办两场大型“进基层、入园区”银企对接活动,在姜堰区和泰兴市举办两场银企面对面恳谈活动,扩大活动影响力,提升活动效果。三是实施创新驱动。通过监管创新,探索化解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问题的措施和方法,进一步推广小微企业免担保贷款;督促法人银行针对小微企业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创新信贷流程、创新还款方式、创新担保方式;推动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四是强化制度保障。推动银行小微企业专营机构有效发挥作用,开展专营机构督查评估,对“六项机制”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对减轻小微企业融资负担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督查,不断提升小微企业贷款的可得性和服务覆盖面。
(四)强化内部管理,提升监管效能
1.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组织开展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深入学习贯彻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动真碰硬的大排查、触及灵魂的大检修、洗心革面的大扫除。系统理解、准确把握“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用精神开展活动,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严防搞形式、走过场。突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紧密结合监管中心工作,努力实现作风的根本性改进。分局党委班子成员和各职能科室分别挂钩基层联系点及重点关注行业和风险领域,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紧密联系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2.切实推进职工队伍建设。一是强化知识型队伍建设。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业务学习培训,全年集中培训不少于6次,切实提升员工业务能力。采取论坛、交流、点评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业务学习研讨和交流,树立主要业务的标杆性质量标准,供相关科室员工学习对照。二是强化实干型队伍建设。围绕“增强干部队伍素质,提高尽责履职能力”强化基础管理工作,开展“深化作风建设,塑我监管形象”活动,切实提升制度执行力。改进督查督办,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有效贯彻落实,开展履职评价,提高工作效率和规范化程度。开展中层干部缺岗竞聘和员工轮岗,激发员工活力,努力做到人力资源效用最大化。三是强化廉洁型队伍建设。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组织开展警示教育,上好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课,落实“一岗双责”,强化监督约束,确保不发生工作人员违法及重大违规行为。
一年来,全市质监系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把握强化源头质量监管这条主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源头质量监管工作新路子,突出工作重点,完善工作机制,有力地推动了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一是完善了整体联动机制。建立了划片监管的工作体制,实行质量、打假、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三责合一”,稽查机构、技术机构和行政管理部门在监管与服务中做到密切配合、信息共享、整体联动,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完善了督查督办机制。每月召开工作例会,每季度召开系统工作调度会,整体把握全系统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对一些重要工作实行重点督办,加强了对县局、分局的工作指导。三是完善了部门协调机制。结合源头监管方案的实施,加强与政府、部门、基层单位的协调与配合,采取联席会议、报告、移送、联合整治等方式,丰富了监管手段,形成了监管合力。四是完善了考核激励机制。年初市局将年度各项工作列入目标考核内容,规定完成时限,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半年进行一次考评,年终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奖惩依据,并依照规定予以兑现。完善的工作机制,促进了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和安全可靠的投资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
名牌发展战略稳步推进。确定9家企业11种产品为名牌产品培育对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名牌产品培育计划,加强引导和扶持。经过精心培育,××集团、××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的3种产品喜获“安徽名牌”称号,是我市历年来一次性获得省级名牌产品最多的一年。至此,全市已拥有××等11种安徽名牌产品。名牌效应使优良资产和生产力要素不断积聚,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认证认可工作态势良好。认真贯彻国务院《认证认可条例》,积极引导企业加强质量体系建设,推进iso9000、iso14000等质量体系认证,强力推行3c认证,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组织开展了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与计量检测体系培训,帮助6家企业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完成了6家实验室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监督评审。截至目前,全市已有43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分别有1家企业和1种产品通过了haccp食品安全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为我市企业产品提高竞争力奠定了技术基础。
标准化工作迈上新台阶。帮助、指导企业制修订产品标准27项,新发展条形码系统成员16家,完成产品采标标志数3个,帮助2家企业建立了标准体系。完成了《××风景区服务质量要求》和《××风景区解说要求》2项服务业地方标准初稿。精心打造农业标准化这一“亮点”工程,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制定5项省地方标准,建成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1个,开展了××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完成××示范项目建设并以优异成绩通过省级验收,××单产由示范前的50公斤/亩增长到100公斤/亩,产值由不足2006元/亩上升到4000元/亩以上,全市面积由示范前的4000亩发展到现在的16000亩,并通过示范区建设逐步辐射到××等市,实现单产增长一倍,面积翻了两番。经过精心挑选和项目论证,将××项目申报为国家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指导市供销社将××项目申报为国家标准化示范项目。我市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已经走在全省前列,在今年7月份召开的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及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上受到省政府表彰。扎实有效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
法制计量工作扎实开展。全市26051台(件)强检工作计量器具基本做到按周期检定。大中型企业强检计量器具受检率达98.82%,较好地发挥了计量工作对促进企业技术改造、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基础和保障作用。推进计量检测体系确认,提高企业计量保证能力,××供电公司通过了一级计量检测体系确认,××公司通过了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保证能力现场核查,“c”标志评价实现了零的突破。加强了农资市场商品量的监督检查,对市场上的“公平秤”及时进行检定,使“公平秤”公平、准确,真正成为“放心秤”。深入开展集贸市场和加油站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集贸市场和加油站的计量活动,有效地打击了短斤少两等计量欺诈行为。在春播秋种、午季和夏粮收购季节,对农资销售市场和粮、油、棉收购站点用于贸易结算的计量器具进行监督检查,全年共检查站点200余个,计量器具达600余台(件),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合法利益。
市场准入体系逐步完善。组织43家企业进行了人造板、眼镜、建筑外窗生产许可证管理细则的宣传贯彻,完成了白酒、水泥、汽车制动液等16家企业换发证工作。目前全市已有31家企业获得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14家企业通过审查评审。全面推进许可证年审工作,完成了26家企业的生产许可证年审。加大无证查处力度,查处生产、销售无证产品违法行为9起。深入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受理小麦粉等五类食品生产许可证办证申请39家,新十类食品生产许可证办证申请2家,组织对已获证的55家企业进行了逐户复查,顺利通过了省局检查验收和抽查复审。完成了肉制品等十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必备条件调查,对新十类食品生产许可实施细则进行了全面宣贯。对获证企业,继续加强证后监管,保证企业生产条件符合发证要求。通过严格市场准入,获证企业生产条件、卫生环境、质量意识、质量管理都有了明显提高。
市场经济秩序得到规范。今年以来,全市质监系统实施质量打假行动60余次,办理质量案件382起,端掉制假售假窝点3个,查获假冒伪劣产商品货值达500余万元,净化了市场,产品质量总体水平逐年提高,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逐年提升,前3季度,共抽查892批次产商品,合格755批次,合格率85%,全市市场经济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
二、狠抓源头、强化措施,扎实推进质量监管工作
(一)全面落实质量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质量兴市”工作。
认真组织实施市政府“质量兴市”工作意见和“质量优秀产品和质量管理奖管理办法”,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的“质量兴市”工作机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县“质量兴县”工作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获优秀等次。××县启动了新一轮“质量兴县”工作。开展了2006年度××市质量管理奖和质量工作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全市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前3季度全市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89.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建筑竣工工程一次性验收合格率100%,服务质量大为改善,诚信氛围更加浓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二)积极探索监管模式,进一步强化生产源头监管。
为将“从源头抓质量、提高工作有效性,从基层抓落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目标落到实处,市质监局积极探索生产源头质量监管的路子和方法,根据企业分布状况划分监管片区,成立片区监管组,履行质量、打假、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三个责任制,实行综合服务、综合管理、综合执法,形成“统一领导、各负其责、系统协调、划片监管”的管理工作体制。建立了源头质量监管的协调指挥机制、工作运行机制、许可准入机制、部门配合的联动机制、质量诚信机制和责任追究奖惩机制,规范了工作流程,制定了环环相扣的工作措施。一是建立企业档案,二是实施分类监管,三是加大检查力度,四是加强监督抽查和后处理,五是实行检验检测分析报告制度,六是突出源头打假,七是强化安全监察,八是优化服务质量。新的监管体制运行以来,全面摸清了辖区内生产企业基本状况,建立了电子监管系统,根据企业质量状况及规模,结合企业质量信用记录和监督检查结果,实行分类监管。并且在全市8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聘请了84位联络员,在市区20个社区居委会聘请了31位信息员,构建了覆盖全市的执法打假信息网络。这项管理体制的创新得到了省局的充分肯定,并向全省质监系统推广。
(三)加快建立质量信用体系,引导企业实现自律。
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质量状况普查工作,整合标准、计量、安全、许可证等信息资源,建立了全市生产企业质量档案库,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在质监网站上质量信息,在媒体上报道产品质量抽查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和质量信誉等级评价细则,建立企业质量信用征信和授信体系。对失信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实行“曝光”等惩戒措施,逐步形成政府依法监管、市场规范运作的信用管理和服务机制。通过扎实开展质量诚信活动,企业的诚信意识普遍增强。
(四)扎实开展专项整治,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以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主题,坚持执法检查与监督服务相结合,打假与扶优相结合,全面履行整顿和规范市场的重要职责。全系统出动执法人员2200多人次,先后组织开展了两节市场打假、农资、知识产权、汽车配件、奶粉、生活生产资料市场等专项整治活动,同时积极做好禽流感、非典疫情的防控工作。重点抓了四个专项整治工作。一是扎实开展食品市场专项整治。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刚在媒体曝光,市质监局就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敏锐性,率先行动,组织执法人员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参加,开展了对奶粉市场的全面清查,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以此为契机,深入开展了食品市场的专项整治活动。把粮、肉、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白酒、饮料、桶装饮用水、非b瓶啤酒、炒货、儿童食品等列为重点产品,把城乡结合部、生产比较集中而产品质量不稳定的地方以及食品制假售假活动易发地区作为重点区域,把生产、加工、使用环节作为监控重点,查获黑名单所列或有质量问题的奶粉5种0.8吨,无qs标志的小麦粉3吨、大米0.5吨,封存涉嫌质量问题的大米近40吨。二是积极开展农资市场的专项整治。在春播秋种季节,重点对生产、销售企业的农药、化肥、农机配件等生产生活资料产品进行监督抽查。同时,开展了“送法下乡”活动,向农村经销户、农民宣传农资产品标准要求和识假方法,发放宣传材料,引导经营户依法经营,增强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三是加大节日市场的专项整治力度。在元旦、春节等节日到来之前,组织了对白酒、饮料、绿豆糕、月饼等节日食品、消费品的专项监督抽查,不合格品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抽查结果在节前进行公布,引导消费。四是认真开展了建筑用钢材的专项整治工作。在2006年下半年对小轧钢生产企业查处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联合经贸委和供电部门切断了电力线路。彻底停止了全市小轧钢企业轧制螺纹钢筋的行为。
(五)加大安全监察力度,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制定了全市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完善了安全监察责任制度,建立了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监管到位的动态监管机制。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和重大事故隐患的督查整改,出动安全监察和行政执法人员550多人次,组织开展了冬季、“两会”、安全月、黄金周等安全大检查、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专项检查以及重点场所锅炉安全专项检查等10个检查活动,检查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等特种设备538台次,发现事故隐患180处,下达安全监察指令书145份,取缔土锅炉8台,立案查处29起,消除了2处特大安全隐患,确保了全市无一起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全面完成了压力管道普查工作,建立了压力管道普查数据库,通过了省局验收。加大监察力度,严厉查处充装非自有产权气瓶行为,引导企业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做到产权转移、充装许可、定期检验三个基本到位,规范了液化气充装市场。
(六)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提高服务工作成效。
进一步贴近企业需要,服务经济发展,从夯实质量基础入手,积极推行“一揽子”服务,针对企业需要,开展质量、标准、计量、安全、认证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运用咨询、培训、“诊断”、检测等方式,向企业提供政策法规指导、人员培训、信息咨询和技术支持。今年以来共签订“一揽子”服务协议170余份,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近400个,成效十分明显。针对水泥生产企业生产许可证年审中发现的问题,不是一罚了之,而是积极帮助整改,召开了企业座谈会,分析原因,采取解决措施,受到企业的衷心欢迎。组织开展了对全市非金属矿产业及其产品质量状况的调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措施,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为扩大××非金属矿产品的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力,市质监局已着手完善标准体系,并积极筹建省级非金属矿产品检验中心,为我市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标准、技术支持。
(七)积极开展宣传培训,普及质量法律法规和质量知识。
通过报纸专栏、电台热线、电视专题、自办简报、知识竞赛、主题演讲、质量论坛、培训讲座、座谈交流等方式,以3?15、安全月、质量月等大型服务咨询活动为平台,创新宣传形式,提升宣传层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质量法制意识,不断增强质监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与市电办了2期“981”热线栏目,在《××日报》上开辟宣传专版2个,在××电视台制作专题宣传片12期,市电台对我局3?15宣传服务活动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上报的政务信息被市委、市政府采用6条,省政府采用1条,在中央电视台、《中国质量报》等市级以上媒体播发稿件75条。开展质量法律法规、质量管理、标准、名牌产品、计量、生产许可证、特种设备安全等方面的讲座和培训20多次,培训企业负责人和各类技术骨干500多人次,编印并发放各类资料5000多份。质量月期间,与市工商联联合举办了68家企业80余位负责人参加的××市质量管理论坛;邀请国家级质量专家为我市大型骨干企业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举办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班,普及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提升企业质量管理理念;与市发改委等部门联合举办了多家企、事业单位参加的“天方杯”我为质量作贡献演讲比赛,营造了全社会进一步关注质量、创造质量、享受质量的良好氛围。以市人大常委会听取质量监管情况工作报告为契机,为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上加强宣传,将《质量技术监督常见问题50问》、《政务公开服务指南》、《农业标准化工作手册》和《××质量信息》等资料分别呈送给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列席领导,进一步宣传质量工作,宣传质监职能,宣传质监部门,取得了良好效果。
(八)推进技术机构改革,提高技术保障能力。
大力实施科技兴检、人才强检战略,本着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确立了“立足现有、着眼发展、分步实施、扎实推进”的改革思路,制定了技术机构改革方案,明确了改革方向和措施。强化内部管理机制,推行企业化管理、全过程成本核算,实行人员聘用制和岗位工资、绩效工资为基础的工资模式,以岗定薪、绩效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加大投入,添置了一批先进设备,提高了装备水平,提升了检验检测能力。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筹建省非金属矿产品检验中心,为我市非金属矿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在“项目市场化”和“投资多元化”的前提下,开展项目合作,拓宽投融资渠道。已有多家企业主动提出融资意向,项目洽谈已取得了积极进展。
(九)强化行风政风建设,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全系统按照“优化发展环境、转变政府职能、树立行业形象”的总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队伍建设为根本,大力加强行风、政风建设。一是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建设学习型机关。系统地学习了十六届五中、六中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和《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纪律处分条例》等,深入开展了“学、比、查、树”学习教育活动和查问题、查认识、查措施的“三查”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职工保国安民的责任感。局党组制定了学习计划,以政治、法律、业务学习为重点,坚持周五职工学习日和执法人员周六集中培训制度,努力打造学习型机关。通过学习教育,干部职工讲政治、讲学习、讲奉献、讲团结的氛围日益浓厚,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二是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为核心,建设效能型机关。制定了行政效能建设意见,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服务承诺制度,实行“阳光行政”,建立并实行办文办事限时制和首问责任制,扎实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强化机关内部管理,树立机关廉洁、高效形象。认真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组织系统学习3次,加深了对《行政许可法》的了解,为依法行政奠定了基础。市局代表队在全市《行政许可法》知识竞赛上荣获第一。规范行政执法工作,严格执法程序,完善并认真执行行政案件办理程序和各项制度,对案件审查严格把关,全系统共办理案件382起,无一件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案件。加强行政执法的层级监督,开展了实施法律法规回头看活动和执法检查,促进了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三是以行风、政风建设为抓手,建设廉洁型机关。集中开展了反腐倡廉警示教育,认真执行国家质检总局“八严格”、“七禁止”的规定,不断增强干部职工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真正做到依法行政,廉洁从政,有力地促进了全系统的行风建设。认真推行服务质量跟踪督查卡制度,开展了服务质量问卷调查,对企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梳理、分析,并在工作中合理采纳。全年全系统没有发生一例违法违纪行为。全面开展文明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人人都是质监形象,个个都是质监窗口”活动,以创建促政风、行风,市局和××县局积极申报了文明单位,市局被评为双拥工作先进集体,市行政服务中心质监窗口被评为“红旗窗口”。进一步强化服务地方经济的宗旨意识,坚持诚信引商、服务安商,介绍引进投资项目1个,引资额950万元,占全年任务数的380%,超额完成了招商引资任务。××县质监局引资120万元,也超额完成了引资任务,并填补了我市锅炉制造业的空白。四是以迎接省人大对质监系统工作评议为契机,树立部门良好形象。召开了迎评动员大会,制定了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任务,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市、县局党组成员主动登门,虚心听取省人大代表的意见与建议,接受人大代表和企业的监督。认真开展了实施产品质量法律法规情况自查自纠,查找工作中的不足,落实整改措施。同时,加强与市人大的联系,向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报告了全市产品质量监管情况,进一步展示了质监部门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成绩,得到了市人大常委会的充分肯定。
三、正视困难、超前谋划,理清2006年工作思路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面对新形势下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还存在一些差距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新形势下加强产品质量监管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企业质量意识、质量基础有待提高,长效监管机制有待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二是质量监管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边远地区、作坊式小企业的监管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三是检测手段和检验能力亟待改善,技术机构改革和能力建设有待实现新的突破。四是队伍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工作机制和管理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管理水平、服务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2007年,市质监局将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创新思路、锐意进取、艰苦创业,推动全市质监工作再上新台阶。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六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继续坚持“三转变”、“三不变”、“三贴紧”的工作原则,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要求,牢牢把握服务经济建设“一个主题”,突出抓好食品质量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两个重点”,强化发展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三个意识”,认真抓好队伍建设、技术机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政风建设等“四大建设”,努力实现源头抓质量、执法打假、文明创建、技术机构改革、质量信用体系建设等“五个突破”,达到“建立一流队伍,培育一流作风,树立一流形象,创造一流业绩”的“四个目标”,努力将质监部门建设成为政府需要、企业欢迎、社会赞誉、群众信赖的部门。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全力打好食品质量安全攻坚战。
二是推进名牌战略,坚持监督与服务相结合,建立全面高效的服务工作机制,加强标准化、计量、质量认证等质量基础工作,加大从源头加强质量建设工作的力度,引导企业走品牌效益发展之路。
三是把“质量兴市”工作引向深入。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开展“质量兴市”工作意见》,真正做到政府重视、部门联动、企业参与,将“质量兴市”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四是围绕监管任务,完善工作机制。对源头质量监管进行“流程再造”,确保监管责任主体明确、过程环环相扣,使源头监管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同时,积极推进技术机构改革,加快技术创新,增加检验、检测机构投入,不断提高检验检测能力。
五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切实加强安全监察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安全事故隐患的检查、监管和整治的力度,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