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会计工作目标

会计工作目标

时间:2023-01-07 19:22:51

会计工作目标

第1篇

计划:

7月----8月

1、欢迎调研部的同学加入到我们实践部。

2、通过开座谈会,交流一学期在学生会的工作得与失。

3、各自主动的向老部长学习。

4、自己各自写一份小结。

8月---9月

1、组织我们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写好后期材料,争取夺奖。

2、在军训期间做一个有关军训主题的调研活动,以便进一步了解同学的思想动向。

3、统计一下部门成员的相关资料以便今后工作的高效性并根据各自上报的信息安排一下下学期的工作。(生日、在实践部最希望做什么、特长是什么等等)。

4、提前和其它部门的同学认识一下,提高我们部门的口碑。

5、开一个部门下学期工作任务、目标的简短会议。

9月---10月

1、部门招新工作的开展。

2、协助其它部门搞好一系列的迎新活动。

3、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评奖活动。

4、刚开始的时候策划举办定向越野比赛(便于新生了解校园)。

5、开一个月阶段总结会议。

10月---12月

1、协助体育部搞好校运动会。

2、进行寒假社会实践调研活动的动员(发传单、到班级宣讲)。

3、组织一次主题为“大一新生对校园环境的满意度”的调研活动。

4、部门准备组织同学走出校园,进行1天的实践大行动活动。

12月---1月

1、整理一下我们实践部一学期来的得与失。

2、与寒假社会实践立项团队进行交流,提高团队们实践效率。

目标:

1、将实践部的寒、暑假社会实践两大特色活动做细、做大。

2、强化部门内部成员素质建设,竭尽全力将实践部变成计算机学院学生会部门的学习模范。

3、自己创新一个特色的活动,主题是“让大学生自信的走进社会的必备条件”。

第2篇

清晰的财务会计目标,对于企业的良性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核心和目的,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起着指导作用。企业的财务会计目标会受到会计环境的影响,同时也会指导财务会计实务。本文结合企业财会会计目标的基本涵意、发展进程和发展现状,总结并提出关于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目科的科学创新策略。

关键词:财务会计 创新 目标

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深度发展。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必然要经过激烈的竞争淘汰。对于企业来说,想在竞争中存活下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改革,使之顺应市场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其中,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改革,是所有改革中最为重要的一项。企业的会计工业与企业的运作和未来密切相关,在改革中对企业财务会计目标进行创新,将会对企业造成极大的影响。

一、财务会计目标基本涵意

所谓的财务会计目标,简而言之就是期望财务会计要达成的目的。财务会计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财务会计向哪些对象提供信息;二是财务会计将会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前者是对财务会计目标的高度概括,是一般性的描述,而后者,则是对前者进行的细化。企业财务会计目标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特征。所谓稳定性,即一旦制定,不会经常变动;实用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此财务会计目标是适用于该阶段的财务计工作的,并具有一定的指导性;而先进性则是指设定财务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工作能够发挥作用并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

二、当前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发展现状

企业财务会计目标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财务会计工作的一部分。企业财务会计目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以外界财务会计环境的影响,随着政治、经济、法律等因素的改变而变更。在当代社会环境下,我国企业的财务会计目标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即基本财务会计目标和具体财务会计目标。基本财务会计目标是企业整个管理目标的体现,企业所有的财务工作,都是以基本财务会计目标为中心中而展开的。基本财务会计目标围绕着企业的日常经营和生产而进行,对的正常运作起着指导的作用。由于基本财务会计目标所包涵的内容极为广泛和庞杂,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的管理和财务工作,需要更为具体、详细和周到的目标来达成,这就形成了具体的财务会计目标。具体的财务会计目村是可以根据实际的财务环境而改变的,以基本财务会计目标为指导,具体实施财务工作,并对财务工作进行跟进。具体财务会议目标包含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规则。两者互为信息提供者,但双方的信息需要者和主体又不完全相同,两者既相互关联,又彼此区别。

三、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创新

由于网络科技的发展,当代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在信息化时代,企业的财务会计目标又有了新要求。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企业财务会计目标需要进行创新,凸显出多元化和层次化的特点。要想对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时行创新,就要求企业管理者以当下时代的大环境为依托,对工作主体、形式内容等各个方面,一一进行改革创新。对于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改革创新工作,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

1.对报告内容进行创新。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企业同样处在高速发展中,这就导致报告的内容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而不断的扩充。传统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要求要体现出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收支的状况,而新的环境则要求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不仅要包含传统功能,还要担负起风险评估、预见、防御财务风险的职责。除此之外,人力资源价值也要被体现在财务会计报告中。这是因为当代社会科技已成为第一生产力,而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导致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此外打造企业品牌、文化都需要高素质人才来完成,可能说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必不可少的资源之一。基于这一现状,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也要对人力资源价值进行分析总结。

2.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一个良好发展环境对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创新是必不可少的。财务会计目标与财务会计环境密切相关,客观环境是指社会制度、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等大环境,这些环境因素往往是无法改变的,但在主观上营造一个良好的财务会计环境,则是企业应该重视并做到的,它直接有关系着财务会计目标工作的成果。如先进的管理理念,各部门之间协调运作等等,良好的企业财务会计环境,将对财务会计目标的创新起到积极作用,进而使企业能够科学有序的良好发展。

3.为企业培养财务会计人才。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对于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来说,亦是如此。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人员是企业管理系统中核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高素质及熟练的财务会计管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对企业发展将是极大的助力。调动财务会计人员的主动性,培养财务会计人员的创新能力,本身就是伟业财务会计目标创新举措的一部分,更是推动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革新措施。

4.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在信息时代,信息的及时传达和交流,往往会成为掌握主动并最终制胜的关键。在企业财务会计目标工作中,信息的滞后将会造成很多不变,很可能导致企业财务数据不够精准,或与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不同步而致使企业错失发展的最佳机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甚至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因此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是十分重要的,是关系着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

四、结语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较晚,虽然企业处速发展过程中,但因为基础薄弱,导致企业的财务会计目标研究相对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要落后许多,理论和实践无法做到真正的结理,财务会计工作还没有发挥出其真正的职能和作用。我国的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理论还处于发展中,并不成熟,缺乏先进的理论指导,因此对企业财务会计目标进行创新,是对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目标工作的促进,使其良好的发展,也是对我国财务会计工作的进一步理论实践研究。财务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理论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对财务会计目标的创新,是我国财务会计理论在实践中一步大胆的尝试,对我国财务会计理论的良好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清峰.试论企业财务会计目标创新[J].现代管理科学,2006,(10):100-101.

[2]张森.试论企业财务会计目标创新[J].商场现代化,2014,(29):246-246.

[3]王思兵.企业财务会计目标创新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18):278-278.

第3篇

工作计划 的目的,一方面是跟主管沟通年度的计划,另一方面也是作自我检讨。在内容上,对主管而言,你是在设定今年预计达成的工作目标,对自己而言,是在设定自我突破的计划。制定 工作计划 的第一步,是事先了解公司的年度目标。

公司目标与个人目标

主管在设定你年度工作内容时,通常是在贯彻公司由上而下的年度目标,因此,你必须先仔细了解公司的年度目标,这点很重要却总是被忽略。另外,你一定要花时间想清楚自己年度希望的成长,是学习?是薪水?还是发展另一项专才?

如果你想要的是学习新技术,你的工作计划就必须加入学习计划;如果是想增加收入,就必须制定增加业绩的计划,或是调换部门的准备计划。

先了解公司的年度目标以及个人的年度目标,你在制定工作计划时才不会无所适从。

计划合理但要具挑战性

制定工作计划的原则是勿好高骛远,应该目标合理、具有挑战性。如何设定合理的目标呢?多数人在制定计划时不会想到自己的缺点,于是,建议可以找你的家人、好友,或是较熟的同事与主管,请他们检视你设定的目标是否太过理想?制定的计划有没有避开或改善自己过往的缺点?

为什么要具有挑战性?主管不会希望你只是去设定你原本就可以达到的目标,他会期待你在未来的一年,无论在工作上或学习上都能有所突破,所以,虽然要避免好高骛远,但也得设定自我挑战的计划。

目标数字化、行动具体化

有了上述的准备与调整,接下来就进入实际制定工作计划的四个步骤:

1、目标数字化。只有形容词的空泛目标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要把工作计划的目标与内容数字化,例如时间化、数量化、金额化。

2、行动具体化。有了数字化的工作目标,还要附带有效的执行计划,可以先把明年的工作时间表大致罗列出来。

3、学习计划。你应该同时制定年度的自我学习计划。公司对员工自我学习通常是抱持正面的看法,有些公司甚至规定学习计划是工作计划应具备的项目。

4、人脉建立规划。学会沟通、建立自己的人脉圈,搞好与上司关系、与同事关系,更好的融入团队。

第4篇

高校内部审计对委托工程审计工作实施质量控制,具体说来就是要控制一些影响委托工程审计质量提高的不良因素的产生,同时及时发现和消除已经产生的质量影响因素[2],从而达到提高高校委托工程审计质量的目的。笔者认为高校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合理委托、分权制衡、业务流程整合、质量评价四条关键路径实现对委托工程审计质量的高效控制。

1.注重对社会优秀审计力量的合理选择及委托选择和委托社会优秀审计力量参与高校工程审计是高校委托工程审计的质量控制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因此,高校内部审计部门选择社会审计机构时,应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依据诚信档案和业务能力进行合理选择和委托[3]。首先,设立中介机构备选库和合理委托。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采用专家评选或招标的方式选取一定数量的在执业资质、审计力量、职业信用等方面符合要求的社会审计机构以备候选,并通过备选库中随机抽取的方式为具体项目选择受托社会机构;其次,对社会审计机构实行动态管理。每年通过对社会审计机构参与高校工程审计工作的质量评价和业绩考核,将审计质量差、职业信用低的社会审计机构淘汰出中介机构备选库;最后,建立信息公开披露制度。高校

内部审计部门应定期公开披露对社会审计机构的选择和委托,及时将监督情况进行报告和公示,接受学校利益相关者和公众的监督,保持委托环节的公开透明。2.注重高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分权制衡在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和社会审计机构的委托关系中,社会审计机构作为具有经济人特征的人有可能会受到利益驱使无法保证委托审计质量,如为了承揽更多的审计业务压缩审计时间、与施工单位合谋损害高校的利益等谋利行为,不仅增加了委托审计风险,也影响了工程审计质量。因此,作为委托人的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注重对社会审计机构的制衡。首先,为严格防范委托审计过程中社会审计机构引发的独立性风险,应建立能够使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和社会审计机构形成一种相互牵制、相互制衡的委托审计过程管理控制制度,并细化各类工程专业项目的“委托审计质量管理办法”,以制约高校内外部审计人员的自由裁量权。其次,严格按相关规定与社会审计机构签订《委托审计合同》,要做到一项一签,充分利用专用条款明确权责,强化合同对委托工程审计的约束。同时,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依照《委托审计合同》和《委托审计质量管理办法》对社会审计机构的审计行为实施实时监控管理。

3.注重业务流程的优化整合和审计资源的优势互补对于任何一个组织而言,只有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并重才能够保持其核心竞争优势。社会审计机构通常以技术革新作为创造产品价值的源泉,对管理层面的重视程度不足,而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则技术资源欠缺,但又比较擅长于管理工作。因此,高校委托工程审计应注重内部审计部门和社会审计机构在管理和技术两个层面上优势互补。首先,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必须建立起一套规范化的委托工程审计业务流程规范,实现委托工程审计业务流程的优化整合;其次,尽可能安排内部审计人员直接参与工程审计工作,在审计分工上应采用适当的工作交叠、替代和相互复核来弥补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各自的不足,以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最后,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要加强与参审社会审计人员在关键环节上的交流和动态沟通,注重保护社会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委托审计的资源优势。

4.注重高校委托工程审计的质量评价高校委托工程审计质量评价是指高校内部审计部门采用一定的评价方法,将委托工程审计特征要素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和评级,对其审计质量做出准确、客观、公平、公正的评判结果,以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力度,提升委托工程审计水平。高校委托工程审计质量评价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委托工程审计的环境因素对委托工程审计质量的影响程度;二是委托工程审计中社会审计机构的自身建设情况;三是委托工程审计实施过程的规范化程度;四是委托工程审计结果和建设项目真实情况的吻合程度。在评价过程中,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充分考虑委托审计与内部审计活动的差异,避免因评价标准的偏差影响评价结果的公正性。总的说来,委托工程审计的质量评价有助于高校内部审计部门采用适当的正负激励手段对社会审计机构给予一定的奖励和处罚,加强了对委托工程审计质量的控制。

二、高校委托工程审计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高校委托工程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高校委托工程审计质量的若干个相互关联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有机集合[4]。评价指标体系的运用是高校委托工程审计质量评价的基本途径,也是高校工程审计质量控制的根本保障。

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要求高校委托工程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合理、公正、客观评价委托工程审计质量,有效促进委托工程审计目标实现。结合高校委托工程审计实践,笔者认为内部审计部门在构建委托工程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就应充分考虑以下基本要求。(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以高校委托工程审计目标为导向。高校委托工程审计应服务于学校的战略目标及工程建设管理活动的目标,因此委托工程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也应服务于这些目标。(2)评价指标体系要能反映高校委托工程审计质量的综合情况并突出重点。评价指标体系要既能全面涵盖高校委托工程审计过程的各个质量特征,又能反映审计项目的全过程的主要控制环节。在选取评价指标时,要适当压缩指标数量,突出质量控制的重点。如果指标过于繁杂会使评价工作变得很复杂[5],不易把握。(3)评价指标要便于委托工程审计质量的横纵向比对分析。高校委托工程审计质量评价指标要既能够运用在对审计质量的纵向比对中,又能够运用于横向比对中。审计质量的纵向比对是指同一个工程审计项目在其不同审计环节的审计质量特征变化情况的比对。审计质量的横向比对则指同一时期内不同建设项目之间的审计质量的比对,有利于各委托工程审计项目的优选排序。(4)评价指标体系要简明实用,测算成本适当。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在理论上合理,还要便于应用于实际。为了方便数据的采集、计算和分析,所选择的指标应该概念明确、计算方法简明,且该指标数据应是已有的统计数据或可以通过实际检测获得的数据。

2.评价指标设计结合高校委托工程审计实践,依据前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要求,本文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构建了简明实用的高校委托工程审计质量指标体系。首先,按照相关性原则提出指标项。笔者邀请了5所高校15名审计经验丰富的内部审计工作者运用头脑风暴法提出了委托工程审计质量评价相关指标项,汇总后共得24项具体指标。其次,按照系统性、完整性和一致性的原则筛选相关指标。笔者将提出的24项具体指标以问卷调查方式发放给15所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让其选择认为在评价委托工程审计质量时必须考虑的指标项目。问卷回收汇总后,共有16项具体指标被认为是必须考虑的项目。最后,确定指标和指标体系构架。经过邀请专家的进一步讨论,最终确立了涵括两层4大类16项具体指标的委托工程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分为总体指标和具体指标两个层次。总体指标的分析和管理对象是委托工程审计的某方面总体状况,包括委托工程审计环境指标、社会审计机构自身建设指标、委托审计业务操作指标与委托审计成果指标。16项具体指标是高校委托工程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最基础部分,其分析和管理的对象是委托工程审计各方面的具体问题。两层简明评价指标体系为高校委托工程审计质量评价提供了指导,并有效减少评价工作中的技术难题和操作阻力。(1)委托工程审计环境指标。委托工程审计环境是做好委托工程审计工作的软基础,也是高校实施委托工程审计质量控制的前提。委托工程审计环境指标是高校内部环境对委托工程审计工作的配合程度的量化反映,包括委托审计制度完整度、委托审计合同的约束力度、与建设有关各方沟通顺畅度、可控条件下审计证据获取完整度,指标说明见表1。(2)社会审计机构自身建设指标。社会审计机构是高校委托工程审计的主要参与人,其自身建设情况对委托工程审计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社会审计机构自身建设指标反映了社会审计机构在高校委托工程审计工作中资源配备和人员管理情况,包括内控机制健全度、执业能力指数、廉洁指数、审计人员稳定度,指标说明见表2。(3)委托审计业务操作指标。委托审计业务操作指标是高校委托工程审计质量评价的主要功能指标,反映了高校委托工程审计实施总体情况,包括审计程序及方法的适当度、业务操作规范度、质量控制活动频率、问题整改率,指标说明见表3。(4)委托审计成果指标。委托审计成果指标是衡量委托工程审计质量的最重要的指标,反映了高校委托工程审计的实际完成情况,包括审计报告规范度、政策法规运用准确率、项目审减率、审计意见认可指数,指标说明见表4。

3.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在多指标评价体系中,权重值的确定具有突出质量控制重点和体现了高校工程审计目标的作用。由于各个评价指标权重值相互制约,权重值发生微小的变化都会引起指标重要性顺序的变动及项目评价结果的不同,科学确定指标权重值就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笔者采用德尔菲法根据重要性原则确定各层次评价指标的权重。为了避免个人偏好倾向的干扰,邀请到的15名专家均在完全独立的环境下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判断数值。将所有专家权重判断数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去除之后进行算术平均,最终得到两层次各项指标的权重值。具体权重值见表5。在实践应用中,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根据指标判断依据和评价标准分别对每个具体评价指标的实现程度进行定量测评,得到的指标分值乘以相应权重并累加得出总体指标分值,然后再次加权汇总形成委托审计项目综合评价分值,此对社会审计机构履行职责的总体概况和委托工程审计质量水平做出评价。

三、结语

第5篇

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第6条指出,内部会计控制应当达到以下基本目标:(1)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2)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3)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这些可以概括为保证资料真实、保护资产安全、遵守规章制度,但仅只概括了监督职能。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工作,不应仅是这样。从我国会计工作的实践看,内部会计控制不仅有保护财产安全、保证信息质量的功能,还具有运用会计信息,参与经营决策,参与企业管理,进行责任考评的功能。日本《新版会计学大词典》释:accountingcontrol指“通过会计进行的经营管理。……大体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提供会计资料,根据会计资料对计划和控制作出决断。第二种方式是:把会计同企业经营组织上的其他系统适当地结合起来,使会计能自动地发挥管理机能。……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第二种方式的重要性也相对的提高了”。“现代企业的会计管理,不仅要发挥所谓保全财产的消极机能,而且要进一步使用企业资本计算的组织方法,发挥会计控制的积极作用,从企业全局观点出发,集中地、有效地进行一系列活动,如对各种经济活动制定计划、调节其实施过程和评价其实绩等等。”这种解释较只从监督角度看待会计控制,要全面、深刻得多。

和财务报表目标决策有用论或经管责任论比较,和下述管理会计目标比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提出的内部会计控制基本目标的提法也不够概括,不便于记忆,不利于指导实践。WWw.133229.COm

以成本会计师为主体的美国全国会计工作者协会所属的管理会计实务公告颁布委员会1982年颁布《管理会计公告:管理会计的目的》。见下图:

上图明确提出管理会计的目标是提供信息和参与管理过程,说明了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管理会计的功能和目标应当包括在内部会计控制功能和目标之中。内部会计控制更宽一些,还包括财务会计的控制功能和目标,保证账账、账实、账表相符,以保证会计报告真实、完整。

二、会计控制基本职能、目标和会计总目标

系统科学指出,“系统同时具有许多目标或特定功能”,“系统功能表达系统结构的目的性,并且是检验系统结构的尺度”。系统功能的对应性“是指功能和结构具有相互对应的性质。这一性质可表述为: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功能是结构的表现;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反作用于结构”。本质是结构的描述。会计研究说明,“职能是体现会计本质的功能,而目标则是按照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把会计职能具体化”。本质描述结构,结构决定功能,功能表现结构和本质,目标体现功能,它们是前后一贯的理论范畴。

社会环境对会计目标有重大影响,社会环境的需要、经济管理的需要必须与会计本质、职能相结合,才能制定会计目标。制定会计目标根本性的依据应是建立会计系统的客观需要。为什么要建立会计系统?根据节约劳动时间规律,社会发展必须努力节约劳动时间。既要计算劳动时间的节约量和劳动产品的增加量,又要强化经济管理,以促进劳动时间的节约,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前者形成会计的信息处理结构、信息系统本质、核算职能和提供有用信息的目标;后者形成会计的经济控制结构、控制系统本质、控制职能和强化经济管理的目标。前者具有基础性,后者具有主导性间者互相渗透,相互为用,正如系统科学所强调的“信息和控制是不可分割的,信息论是控制论的基础”。

正是由于社会环境的作用,各国会计的具体目标,不同时代的会计目标,才会产生差异。

由于会计基本职能表现本质和结构,外联社会环境,是基本需求与可能的统一,会计目标是会计职能的具体化,应当根据会计基本职能,建立会计的基本目标。

我国大多数会计学者同意会计具有核算和控制两种基本职能,基于核算职能,产生“提供真实信息”的目标,已成共识。基于会计的控制职能,还应提出“强化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上看,会计的产生和发展,都为强化经济管理服务,并直接从事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是包括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的大系统。包括总会计师在内的会计人员要协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并实施规章制度,加强资金诚本和利润管理,进行分析、预测、考核,参与经济决策,这些显然都属于管理活动。不仅记账、算账、报账,还要用账。会计信息,首先并直接为会计人员所用。管理会计参与管理过程,已成共识。即使单就财务会计来讲,记账员要记好账,首先要对凭证进行审核,要注意所记内容的真实性、合理性。譬如材料账、商品账,要注意材料。商品是否数量足、质量好,是否适用或适销,是否有霉烂变质、损失浪费或贪污挪用,还要经常分析库存结构,减少或杜绝积压浪费,协同采购部门提出采购计划等,都是以强化经济管理为目标的具体的管理活动。财产清查也是管理活动。随着知识经济和会计电算化、网络化的发展,核算工作有所减轻,控制职能将愈益重要。强化经济管理意识,对于每一个会计人员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每一个会计人员,都要努力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1条规定:会计工作要“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启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1995年颁布的《会计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新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总目标和基本原则是:“建立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强化经济管理为中心,有利于完善经营机制的基层单位会计管理体系。”“坚持强化会计管理职能……的指导思想”。加强基础工作、强化经济管理,是突破当前会计工作薄弱环节、提高会计水平的关键,因而提出建立核算管理型会计的要求。所以提供真实信息、强化经济管理,并列为会计的两大基本目标。

我们赞成把提供有用信息作为会计的基本目标之一,它体现了会计的核算职能和信息系统本质。信息提供了,会计的基本目标就实现了,这显然是很不够的,还有大量经济管理工作要会计人员去做,广大会计人员都要主动运用信息,强化经济管理,建立核算管理型会计。

作为会计基本目标之一,我们建议用“提供真实信息”代替“提供有用信息”,因为“有用”的含义已经体现在另一基本目标和会计总目标之中。而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是有用性的基础,不真实的信息,不仅无用,而且十分有害。

从基本目标的构成来看,提供真实信息是基础,强化经济管理是主导。提供信息,要从管理的需要出发,为强化经济管理服务。经济管理,不仅限于会计人员和会计主体,还包括所有使用会计信息的有关方面。信贷决策、投资决策,都属于经济管理。

目标是职能的具体化。会计基本职能是核算和控制,决定会计基本目标是提供真实信息和强化经济管理。这样提的优点是:简明易记,便于指导实践。具体目标则应当详细、清楚些。

会计目标是多层次的,基本目标为总目标服务,受总目标指导,总目标指导会计基本目标、具体目标和会计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1条,会计工作的总目标可概括为: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有人认为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企业的总目标,但过于笼统,实难苟同。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重要的职能工作。企业的总目标,必然也是会计的总目标,此其一。其二,建立经济效益会计和社会责任会计,已成共识,就是因为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会计的总目标。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目标,具有控制职能的会计系统,必须以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为己任。

从会计总目标来看,“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体现了市场经济和各种社会的共同要求,“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要求。它们都体现会计的本质和基本职能。

三、对会计控制内容和具体目标的认识

控制是会计基本职能之一,是会计工作的主导职能。其主体是本会计单位和有关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其对象主要是有关的价值运动包括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从范围看,会计控制主要是内部控制,即会计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国家和有关部门,也要运用会计方法,对会计单位实施控制。

会计目标是会计职能的具体化,会计具体目标必然是会计具体职能的具体化。具体职能是根据庞大的会计实践进行理论概括而提炼出来的。control德文是kontrolle,为同一词汇,可译为管理、调节、监督、稽核,含有操纵、节制、驾驭、支配、掌握等含义。它具有管理概念的基本内容。从外延看,控制包括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引导(设计运行方向,将活动导向预定目标)、监督(查看活动是否偏离既定目标)和调查修正(对偏离目标的活动进行校正)等三过程,监督是控制的一个过程,把“过程控制”简单理解为监督是不全面的,在实践中也不利于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马克思所用的控制是广义的。根据会计控制的形式和内容,作为会计具体职能和具体目标,可概括为下述四方面:

1、规划——分析经济情况、参与经济决策、规划经济活动。根据会计信息和其它信息,对财务状况和成本升降进行分析,对需要研究的经济情况进行分析,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地预测经济前景,运用决策方法,提出并选择最优的经济方案,进行规划,配合单位领导和有关部门,参与经济决策,编制经济预算,制定经济定额,划分责任单位,建立责任指标,拟订完成经济计划的措施,促进经营决策的实施。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提出改善工作的建议。

2、调节——参与调节经济活动、处理分配关系。根据计划(预算)目标采用一定的调节手段,参与调节经济活动,对经济活动实施影响,使其按预定目标进行,纠正偏离目标的差异,谋求最佳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建立成本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并实施有关规章制度;第二,协调相关财务关系;第三,参与处理分配关系,提供分配方案等。

3、监督——监督经济过程,保障资产安全。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以及企业的规章制度,加强稽核工作,通过凭证审核、财产清查和内部信息,消除账账、账实不符,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发现并揭发贪污浪费行为,防止弊端,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保护资产安全,保护投资者权益。

4、考评——考评经济责任,提供奖惩标准和依据。实施责任会计,对企业、部门和职工的经营业绩进行考核,联系经济责任制,奖优罚劣。

上述只是从会计控制的具体功能出发所进行的归纳。确认、计量、报告、分析,是会计基本职能核算的体现,用以认识、反映会计对象;规划、调节、监督、考评,是会计基本职能控制的体现,用以控制会计对象。可否认为:基本职能体现在具体职能中,具体职能是基本职能的具体化和拓展。而且具体目标,多种多样。每一项会计工作都有自己的具体目标。各种目标还有自己的数量目标、质量目标。譬如:真实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明晰性等,是会计信息的质量目标;合法性、合理性、预见性、严密性等,是会计控制的质量目标;效益性、适用性、公正性、及时性、重要性、全面性等是核算与控制的共同的质量目标。

四、新职能、目标体系的优点

1、概括全面,能够准确说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各层次的职能和目标。克服了把财务报告目标扩大为包括管理会计在内的会计目标的缺陷。“提供真实信息”可以包括决策有用论、经管责任论以及各方面需要的各种信息。“强化经济管理”,不仅是财务会计的目标,更是管理会计的目标。基本目标和总目标是各种会计工作的目标。

2、体现环境特征和时代要求。新目标体系体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符合我国的实际。两大基本目标和总目标,更是针对时弊,有利于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立核算管理型会计。

3、体现会计本质,体现会计系统运行规律的要求。根据系统理论,本质是“结构的描述”。会计工作系统包括密切联系、互相渗透的信息处理结构和会计管理结构。两系统运行的规律性要求是提供真实信息。强化经济管理,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充分体现在会计目标中。

4.促进会计理论和会计改革的发展,指导会计实践。新的会计职能、会计目标体系是既借鉴国际经验,又继承我国会计基本理论的研究成果而发展之;既强调会计基础工作,又突出会计控制职能。按照质量目标,提供真实信息与强化经济管理,同时并举,较之已有的会计基本目标的几种提法,更为全面、合理;具体职能和具体目标也是对会计工作内容和要求的较为全面的概括。可以更好地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推动会计工作的发展。会计职能系统。会计目标系统不仅自成系统而又密切联系,组成会计基础理论体系的子系统。

第6篇

公司目标与个人目标

主管在设定你的下年度工作内容时,通常是在贯彻公司由上而下的年度目标,因此,你必须先仔细了解公司的年度目标,这点很重要却总是被忽略。另外,你一定要花时间想清楚自己下年度希望的成长,是学习?是薪水?还是发展另一项专才?

如果你想要的是学习新技术,你的工作计划就必须加入学习计划;如果是想增加收入,就必须制定增加业绩的计划,或是调换部门的准备计划。

先了解公司的年度目标以及个人的年度目标,你在制定工作计划时才不会无所适从。

计划合理但要具挑战性

制定工作计划的原则是勿好高骛远、目标合理、具有挑战性。如何避免好高骛远,设定合理的目标呢?多数人在制定计划时不会想到自己的缺点,于是,建议可以找你的家人、好友,或是较熟的同事与主管,请他们检视你设定的目标是否太过理想?制定的计划有没有避开或改善自己过往的缺点?

为什么要具有挑战性?主管不会希望你只是去设定你原本就可以达到的目标,他会期待你在未来的一年,无论在工作上或学习上都能有所突破,所以,虽然要避免好高骛远,但也得设定自我挑战的计划。

目标数字化、行动具体化

有了上述的准备与调整,接下来就进入实际制定工作计划的4个步骤:

1.目标数字化。只有形容词的空泛目标是没有意义,所以要把工作计划的目标与内容数字化,例如时间化、数量化、金额化。

2.行动具体化。有了数字化的工作目标,还要附带有效的执行计划。

3.学习计划。你应该同时制定年度的自我学习计划。公司对员工自我学习通常是抱持正面的看法,有些公司甚至规定学习计划是工作计划应具备的项目。

4.与主管面对面沟通。完成工作计划后,一定要面对面地与主管沟通,而不是只用电子邮件把工作计划传送给主管。面对面沟通的好处,是你可以透过主管的表情与肢体动作,更清楚了解主管对你的各项工作计划的看法。你也可以藉由面对面的机会,告诉主管你的中长期目标,例如两年内希望从技术部门调往行销部门,或是3年内希望担任主管职等,请主管针对工作计划与学习计划,给予建议。

第7篇

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第6条指出,内部会计控制应当达到以下基本目标:(1)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2)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3)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这些可以概括为保证资料真实、保护资产安全、遵守规章制度,但仅只概括了监督职能。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工作,不应仅是这样。从我国会计工作的实践看,内部会计控制不仅有保护财产安全、保证信息质量的功能,还具有运用会计信息,参与经营决策,参与企业管理,进行责任考评的功能。日本《新版会计学大词典》释:accounting control指“通过会计进行的经营管理。……大体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提供会计资料,根据会计资料对计划和控制作出决断。第二种方式是:把会计同企业经营组织上的其他系统适当地结合起来,使会计能自动地发挥管理机能。……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第二种方式的重要性也相对的提高了”。“现代企业的会计管理,不仅要发挥所谓保全财产的消极机能,而且要进一步使用企业资本计算的组织方法,发挥会计控制的积极作用,从企业全局观点出发,集中地、有效地进行一系列活动,如对各种经济活动制定计划、调节其实施过程和评价其实绩等等。”这种解释较只从监督角度看待会计控制,要全面、深刻得多。

和财务报表目标决策有用论或经管责任论比较,和下述管理会计目标比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提出的内部会计控制基本目标的提法也不够概括,不便于记忆,不利于指导实践。

以成本会计师为主体的美国全国会计工作者协会所属的管理会计实务公告颁布委员会1982年颁布《管理会计公告:管理会计的目的》。见下图:

上图明确提出管理会计的目标是提供信息和参与管理过程,说明了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管理会计的功能和目标应当包括在内部会计控制功能和目标之中。内部会计控制更宽一些,还包括财务会计的控制功能和目标,保证账账、账实、账表相符,以保证会计报告真实、完整。

二、会计控制基本职能、目标和会计总目标

系统科学指出,“系统同时具有许多目标或特定功能”,“系统功能表达系统结构的目的性,并且是检验系统结构的尺度”。系统功能的对应性“是指功能和结构具有相互对应的性质。这一性质可表述为: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功能是结构的表现;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反作用于结构”。本质是结构的描述。会计研究说明,“职能是体现会计本质的功能,而目标则是按照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把会计职能具体化”。本质描述结构,结构决定功能,功能表现结构和本质,目标体现功能,它们是前后一贯的理论范畴。

社会环境对会计目标有重大影响,社会环境的需要、经济管理的需要必须与会计本质、职能相结合,才能制定会计目标。制定会计目标根本性的依据应是建立会计系统的客观需要。为什么要建立会计系统?根据节约劳动时间规律,社会发展必须努力节约劳动时间。既要计算劳动时间的节约量和劳动产品的增加量,又要强化经济管理,以促进劳动时间的节约,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前者形成会计的信息处理结构、信息系统本质、核算职能和提供有用信息的目标;后者形成会计的经济控制结构、控制系统本质、控制职能和强化经济管理的目标。前者具有基础性,后者具有主导性间者互相渗透,相互为用,正如系统科学所强调的“信息和控制是不可分割的,信息论是控制论的基础”。

正是由于社会环境的作用,各国会计的具体目标,不同时代的会计目标,才会产生差异。

由于会计基本职能表现本质和结构,外联社会环境,是基本需求与可能的统一,会计目标是会计职能的具体化,应当根据会计基本职能,建立会计的基本目标。

我国大多数会计学者同意会计具有核算和控制两种基本职能,基于核算职能,产生“提供真实信息”的目标,已成共识。基于会计的控制职能,还应提出“强化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上看,会计的产生和发展,都为强化经济管理服务,并直接从事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是包括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的大系统。包括总会计师在内的会计人员要协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并实施规章制度,加强资金诚本和利润管理,进行分析、预测、考核,参与经济决策,这些显然都属于管理活动。不仅记账、算账、报账,还要用账。会计信息,首先并直接为会计人员所用。管理会计参与管理过程,已成共识。即使单就财务会计来讲,记账员要记好账,首先要对凭证进行审核,要注意所记内容的真实性、合理性。譬如材料账、商品账,要注意材料。商品是否数量足、质量好,是否适用或适销,是否有霉烂变质、损失浪费或贪污挪用,还要经常分析库存结构,减少或杜绝积压浪费,协同采购部门提出采购计划等,都是以强化经济管理为目标的具体的管理活动。财产清查也是管理活动。随着知识经济和会计电算化、网络化的发展,核算工作有所减轻,控制职能将愈益重要。强化经济管理意识,对于每一个会计人员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每一个会计人员,都要努力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1条规定:会计工作要“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启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1995年颁布的《会计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新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总目标和基本原则是:“建立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强化经济管理为中心,有利于完善经营机制的基层单位会计管理体系。”“坚持强化会计管理职能……的指导思想”。加强基础工作、强化经济管理,是突破当前会计工作薄弱环节、提高会计水平的关键,因而提出建立核算管理型会计的要求。所以提供真实信息、强化经济管理,并列为会计的两大基本目标。

我们赞成把提供有用信息作为会计的基本目标之一,它体现了会计的核算职能和信息系统本质。信息提供了,会计的基本目标就实现了,这显然是很不够的,还有大量经济管理工作要会计人员去做,广大会计人员都要主动运用信息,强化经济管理,建立核算管理型会计。

作为会计基本目标之一,我们建议用“提供真实信息”代替“提供有用信息”,因为“有用”的含义已经体现在另一基本目标和会计总目标之中。而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是有用性的基础,不真实的信息,不仅无用,而且十分有害。

从基本目标的构成来看,提供真实信息是基础,强化经济管理是主导。提供信息,要从管理的需要出发,为强化经济管理服务。经济管理,不仅限于会计人员和会计主体,还包括所有使用会计信息的有关方面。信贷决策、投资决策,都属于经济管理。

目标是职能的具体化。会计基本职能是核算和控制,决定会计基本目标是提供真实信息和强化经济管理。这样提的优点是:简明易记,便于指导实践。具体目标则应当详细、清楚些。

会计目标是多层次的,基本目标为总目标服务,受总目标指导,总目标指导会计基本目标、具体目标和会计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1条,会计工作的总目标可概括为: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有人认为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企业的总目标,但过于笼统,实难苟同。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重要的职能工作。企业的总目标,必然也是会计的总目标,此其一。其二,建立经济效益会计和社会责任会计,已成共识,就是因为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会计的总目标。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目标,具有控制职能的会计系统,必须以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为己任。

从会计总目标来看,“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体现了市场经济和各种社会的共同要求,“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要求。它们都体现会计的本质和基本职能。

三、对会计控制内容和具体目标的认识

控制是会计基本职能之一,是会计工作的主导职能。其主体是本会计单位和有关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其对象主要是有关的价值运动包括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从范围看,会计控制主要是内部控制,即会计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国家和有关部门,也要运用会计方法,对会计单位实施控制。

会计目标是会计职能的具体化,会计具体目标必然是会计具体职能的具体化。具体职能是根据庞大的会计实践进行理论概括而提炼出来的。control德文是kontrolle,为同一词汇,可译为管理、调节、监督、稽核,含有操纵、节制、驾驭、支配、掌握等含义。它具有管理概念的基本内容。从外延看,控制包括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引导(设计运行方向,将活动导向预定目标)、监督(查看活动是否偏离既定目标)和调查修正(对偏离目标的活动进行校正)等三过程,监督是控制的一个过程,把“过程控制”简单理解为监督是不全面的,在实践中也不利于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马克思所用的控制是广义的。根据会计控制的形式和内容,作为会计具体职能和具体目标,可概括为下述四方面:

1、规划——分析经济情况、参与经济决策、规划经济活动。根据会计信息和其它信息,对财务状况和成本升降进行分析,对需要研究的经济情况进行分析,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地预测经济前景,运用决策方法,提出并选择最优的经济方案,进行规划,配合单位领导和有关部门,参与经济决策,编制经济预算,制定经济定额,划分责任单位,建立责任指标,拟订完成经济计划的措施,促进经营决策的实施。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提出改善工作的建议。

2、调节——参与调节经济活动、处理分配关系。根据计划(预算)目标采用一定的调节手段,参与调节经济活动,对经济活动实施影响,使其按预定目标进行,纠正偏离目标的差异,谋求最佳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建立成本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并实施有关规章制度;第二,协调相关财务关系;第三,参与处理分配关系,提供分配方案等。

3、监督——监督经济过程,保障资产安全。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以及企业的规章制度,加强稽核工作,通过凭证审核、财产清查和内部信息,消除账账、账实不符,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发现并揭发贪污浪费行为,防止弊端,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保护资产安全,保护投资者权益。

4、考评——考评经济责任,提供奖惩标准和依据。实施责任会计,对企业、部门和职工的经营业绩进行考核,联系经济责任制,奖优罚劣。

上述只是从会计控制的具体功能出发所进行的归纳。确认、计量、报告、分析,是会计基本职能核算的体现,用以认识、反映会计对象;规划、调节、监督、考评,是会计基本职能控制的体现,用以控制会计对象。可否认为:基本职能体现在具体职能中,具体职能是基本职能的具体化和拓展。而且具体目标,多种多样。每一项会计工作都有自己的具体目标。各种目标还有自己的数量目标、质量目标。譬如:真实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明晰性等,是会计信息的质量目标;合法性、合理性、预见性、严密性等,是会计控制的质量目标;效益性、适用性、公正性、及时性、重要性、全面性等是核算与控制的共同的质量目标。

四、新职能、目标体系的优点

1、概括全面,能够准确说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各层次的职能和目标。克服了把财务报告目标扩大为包括管理会计在内的会计目标的缺陷。“提供真实信息”可以包括决策有用论、经管责任论以及各方面需要的各种信息。“强化经济管理”,不仅是财务会计的目标,更是管理会计的目标。基本目标和总目标是各种会计工作的目标。

2、体现环境特征和时代要求。新目标体系体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符合我国的实际。两大基本目标和总目标,更是针对时弊,有利于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立核算管理型会计。

3、体现会计本质,体现会计系统运行规律的要求。根据系统理论,本质是“结构的描述”。会计工作系统包括密切联系、互相渗透的信息处理结构和会计管理结构。两系统运行的规律性要求是提供真实信息。强化经济管理,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充分体现在会计目标中。

4.促进会计理论和会计改革的发展,指导会计实践。新的会计职能、会计目标体系是既借鉴国际经验,又继承我国会计基本理论的研究成果而发展之;既强调会计基础工作,又突出会计控制职能。按照质量目标,提供真实信息与强化经济管理,同时并举,较之已有的会计基本目标的几种提法,更为全面、合理;具体职能和具体目标也是对会计工作内容和要求的较为全面的概括。可以更好地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推动会计工作的发展。会计职能系统。会计目标系统不仅自成系统而又密切联系,组成会计基础理论体系的子系统。

第8篇

关键词:PST-CCE人才培养模式;财务会计;教学目标定位;课程内容重构

1引言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本科高校处于转型期,正在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持续推进教学改革。财务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是继会计学基础之后、高级财务会计之前开设,其实务性非常强,特别强调实际应用。然而,许多高校包括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务、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是很普遍的,这并不符合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甚至可以说是背道而驰的,教师教、学生学都很被动,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不够明确,重视知识塑造而轻视专业能力培养;二是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侧重于知识体系介绍,与企业会计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不相协调,容易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脱节。因此,需要对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其教学的内容进行深刻的反思与思考。“坚持育人为本、注重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始终为沈阳城市学院所坚持着,并且在其指导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积极的研究和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多年的探索与研究,提出了PST-CCE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是在总结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在了解学生实际、社会需求的基础上的,即以岗位能力形成为核心的职业情境化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基于PST-CCE人才培养模式新视角,对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加以探究。

2PST-CCE人才培养模式下财务会计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

2.1PST-CCE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即以岗位能力形成为核心的职业情境化教学。PST-CCE源于国际著名的CDIO教学理念,在构思、设计、实施、运行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创造性,进而提出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理念。PST-CCE人才培养模式,它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突出岗位能力培养,强调情景化教学。在PST-CCE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在学习课程的时候,不仅能够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够较早地感受企业工作情景、了解企业内部实际,“上手快、接地气”,这样在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后才能更快地融入和适应工作环境,从而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2.2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

课程内容的设计由课程教学目标直接决定,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具有导向作用的。当前,许多高校对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上,普遍比较注重对学生的财务核算知识这方面的培养,往往忽视对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普遍存在着与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的、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对财务会计课程培养目标进行重新界定是很有必要的。基于PST-CCE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视角,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可以以会计岗位为依托,注重知识转化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岗位能力。具体来说,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知识目标:了解各会计岗位的核算任务和流程,掌握各会计岗位的具体会计核算内容。具体来说,使学生了解财务成果岗位、出纳岗位、筹资岗位、材料岗位、涉税岗位、往来岗位、投资岗位、工资岗位、报表编制岗位等9个会计岗位的相关核算任务和流程,掌握上述9个会计岗位的具体会计核算。能力目标:重点培养各会计岗位的核算能力。具体来说,使学生具备出纳岗位、材料岗位、往来岗位、投资岗位、工资岗位、涉税岗位、筹资岗位、财务成果岗位、报表编制岗位等9个会计岗位的核算能力。素质目标:强化岗位责任制,培养爱岗敬业精神。

3PST-CCE人才培养模式下财务会计课程内容的重构

3.1课程内容设计思路

基于PST-CCE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以会计岗位为依托,按照“会计岗位———工作任务———工作过程”的逻辑路径,来设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以突出岗位能力培养。具体来说,首先以企业财务会计相关工作岗位分析为起点,在了解企业会计人员分工及会计岗位设置情况的基础上,梳理出与财务会计相关的岗位,通常包括财务成果岗位、出纳岗位、筹资岗位、材料岗位、涉税岗位、往来岗位、投资岗位、工资岗位、报表编制岗位等9个岗位,并明确各会计岗位的职责。其次,在了解各会计岗位人员工作任务与时间分配的基础上,梳理出各会计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列出清单。随后,根据各会计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梳理各种任务的主要工作过程或业务流程,并进一步分析各会计岗位人员完成工作任务或执行工作过程中需要了解或掌握哪些财务会计知识?同时需要具备哪些专业能力和素质?最后,遵循上述思路,对传统的财务会计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与重构,按照会计岗位将财务会计课程内容整合成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再按照主要工作任务或工作过程细分为若干个模块。同时,在每个项目或模块中增加岗位职责、岗位核算任务、岗位核算流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景导入等内容,让学生明确每个会计岗位的岗位职责、核算任务、业务流程等内容,了解完成每个项目所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带着任务来学习,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3.2课程内容重构

传统财务会计的课程内容,主要侧重于会计理论以及核算知识的介绍,这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没有实质性的效果,因此需要对其重新加以构建。沈阳城市学院会计学专业教师基于PST-CCE人才培养模式,以会计岗位为依托,按照“会计岗位———工作任务———工作过程”的设计思路,对传统的财务会计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整合后的财务会计教学内容包括9个项目,。不难发现,传统的财务会计教材内容主要是按照会计六要素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来安排教学内容的,它侧重于会计核算知识的介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而整合后的财务会计课程内容立足于会计岗位,学生通过了解财务成果岗位、出纳岗位、筹资岗位、材料岗位、涉税岗位、往来岗位、投资岗位、工资岗位、报表编制岗位等9个会计岗位的相关岗位职责、核算任务和业务流程等,更容易掌握上述9个会计岗位的具体会计核算内容,进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会计岗位核算能力。

4结论

本文以PST-CCE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对财务会计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以突出岗位能力培养。同时,以会计岗位为依托,对传统的财务会计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构与整合,将其整合为财务成果岗位、出纳岗位、筹资岗位、材料岗位、涉税岗位、往来岗位、投资岗位、工资岗位、报表编制岗位等9个会计岗位的核算,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会计岗位核算能力,促进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第9篇

第一,在会计工作中推行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是我国会计质量管理沿袭传统的内部监控方式,会计质量往往取决于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各级政府会计主管部门、投资者和其他利益关联者难以对会计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监控。虽然各级政府会计主管部门加大会计监控力度,严肃查处会计违法违纪事件,致力于提高会计质量,但仍然存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秩序混乱,会计监控不力,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达不到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的目标,这就使得改进会计质量管理方式成为一种客观需要。

二是我国各级政府会计主管部门、企事业会计机构健全,会计岗位设置和职能分工清晰,已配备与会计工作相适应的设施设备和会计人员,具有较为完善的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和规章制度,在较大程度上满足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成为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在会计中应用的会计资源基础。但这些并不能完全满足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需要做出适当的充实和调整。

三是我国企事业会计机构稽核审查、审计机构审计检查,财政部门会计质量检查评价,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评价。这相当于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内部审核和外部认证,它是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在会计中应用的审核检查基础。但是,由于审核认证机构和企事业之间往往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认证结果经常遭到质疑,社会可信度不高,需要做出适当的完善和改进。

四是我国企事业已经广泛运用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生产经营管理,并能较好地运用其理念、原则和方法。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在会计工作已有试点单位,并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这些是其在会计中应用的社会认证基础。

第二,我国会计工作中推行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一是推行系统管理方法,完善会计质量管理机制和制度。根据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将会计活动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管理。建立会计质量管理机构,确定会计质量管理责任。最高管理者任命总会计师为管理者代表,负责会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运行、评审和改进;在总会计师领导下建立会计质量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会计质量方针和目标、分配会计质量职责和权限、提供人财物资源、确定考核指标及评价办法;在会计质量领导小组下建立会计质量工作小组,负责会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实施和维护;建立会计质量审核小组,负责会计质量管理体系和会计质量水平检查评议。制定会计质量目标和指标,作为会计工作行为准则。在制定会计质量目标时,应当以会计法律、法规和制度为依据,用可量化指标体现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管理、会计信息等方面的要求,使会计质量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并能体现持续改进会计工作、满足顾客需求的精神。划分会计质量职责和权限,层层分解会计质量目标。管理者代表组织全员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培训,增强全员参与实现会计质量目标的能力;配置适当的设施设备和适量的会计人员,提供会计质量目标的保障条件;合理划分各部门、各岗位的质量职责和权限,以及相互之间的接口和沟通方式;明确分解各部门、各岗位的质量目标和要求。清理会计法律、法规和制度,识别确认其适用性和有效性,充实和完善会计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由最高管理者或者管理者代表签署,作为会计控制准则。

二是推行过程管理方法,强化会计质量监督和控制。根据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将会计活动作为一个过程进行管理。会计过程包括确认、记录、计算、报告及其他相关联的各项活动,通过会计过程管理,包括会计过程控制、会计产品控制、会计岗位控制和会计风险控制,确保会计过程及其结果的符合性。会计过程控制,就是严格执行会计法律、法规和制度,对会计及与会计相关的业务有效控制,对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工程项目、固定资产、成本费用、销售与收款等业务处理过程重点控制,严格约束涉及会计业务的部门和工作人员,识别和杜绝各种舞弊现象,抑制和打击各种造假行为,确保会计过程的符合性。会计产品控制,是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会计核算,真实反映企事业经济活动过程及其结果,不提供虚假会计报表,做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账实相符,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会计岗位控制,就是按照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原则,合理设置会计及与经济业务相关的工作岗位,明确规定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权限、操作规范、工作程序、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形成相互制衡机制,确保会计控制的有效性。会计风险控制,就是正确识别和界定会计过程风险,制定与风险程度相适应的防范措施,明确规定各个部门、各级人员的风险管理职责和权限,使会计风险在可预见和可控制的范围内,确保会计过程及其结果的安全性。

三是推行目标管理方法,强化会计质量监测和评审。根据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对会计活动进行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注重确立会计目标,更重要的是会计目标的监视和测量,包括过程监测、产品监测、内部审核、管理评审、认证审核,以证实会计过程及其结果的有效性。过程和产品监测,就是由会计质量工作小组,根据会计质量管理体系中制定的会计质量目标、质量体系文件、操作规程以及各种要求,观测每一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验证和确认会计质量的符合性。内部审核,就是由会计质量审核小组,对会计质量管理体系和会计质量水平进行检查评议,验证和确认会计质量的有效性。管理评审,就是由最高管理层,对会计质量管理方针、目标、资源及管理措施、方法等的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价,验证和确认会计质量体系的适宜性。认证审核,是由国家认证认可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质量认证机构,对会计质量管理体系和会计质量进行检查评议,确认会计过程及其结果的质量水平,从而提升会计质量的社会认可度。

四是推行绩效管理方法,强化会计质量分析和改进。根据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对会计活动进行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一个循环过程,不仅关注目标的结果,而且重视达成目标的过程,更强调评价和反馈,促成共同致力于目标的实现。绩效评审,就是在监测和评审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对监测、评审以及其他来源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做出会计质量绩效评价。绩效分析,是在完成统计分析工作后,向最高管理层提交会计质量报告,总结会计质量工作经验,找出会计质量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与存在问题相适应的纠正措施。持续改进,是根据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及其相适应的纠正措施。向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下达整改通知书,提出整改目的、任务和要求,促进消除影响质量的原因,防止问题的再度发生,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持续提高会计质量。预防措施,是对问题还未出现但已形成趋势时做出事先反应,制定出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的预防措施,预防潜在问题的出现而影响会计质量。

第10篇

   在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背景下,企业的财务目标需要更加适应整个经济市场的需求,从而促进自身企业更加适应市场的发展脚步和节奏。根据当前的市场状态以及供给需求为基准,财务会计的目标设定需要站在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统一前提下,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企业财务工作的规范发展,也能够更加有效的实现财务会计效益的最大化。针对财务会计目标的制定和创新工作来说,其积极深远并深入,同时要结合企业自身实际的发展情况,满足市场供给需求变化,使财务工作更加具有效益性,促进企业的合理经营,以此来推动我国企业整体财务系统的全面进步。

―、财务会计目标概念的界定

财务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理论体系中的开端,凝聚了—系列财务会计工作开展的中心思想,具有引导后续财务会计工作陆续进行的关键意义。从财务会计目标的自身性质来说,其作为企业整体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重要理论基础,又涵盖着企业财务工作的期望目标定位,是建立在一段时期内具体经营活动规划的基础之上。总的来说,企业财务会计目标即作为一个经济主体高效发展的主观愿望集合,其真正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效果最终是取决于企业内部财务会计活动的基本职能与具体效益。

二、社会经济背景下财务会计目标应满足的条件

首先,财务会计目标需要满足我国统一调控的宏观经济发展路线和发展要求。由于财务会计目标涵盖了财务工作理想目标的具体定位,而企业的良好发展要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下实现,因此企业制定的财务会计目标需要与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形势相协调,在相互促进和整体统筹的标准下,完成对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建设工作。

其次,企业设定的具体目标要与企业内部的相关经济活动相适应,这里的经济活动包括了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只有大程度的满足实际经济活动的需求,以及细致的掌握企业的具体发展概况,财务会计目标才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实现财务会计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相统一,才是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经营的重要根基。

最后,财务会计目标的设立要站在社会总体的大环境中进行。由于企业作为一个独立法人,其利益相关人的数量非常多,为了使企业利益相关人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企业实际经营状况以及整体发展目标等,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财务会计目标来实现。

三、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具体发展方向

第一,企业财务会计的发展目标需要更加具有国际市场性。在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我国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发展形势也越来越严峻,为了促进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针对财务会计目标的制定需要更加具有国际市场性和多元性,从而更加切合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动,也能够使自身企业对财务风险的评估工作更加全面、更加综合。同时,企业也要树立起正确的财务会计目标制定理念,积极学习国际会计准则的先进观点,从而结合我国社会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即能够满足中国经济及国情的发展标准,也具有国际先进的财务会计理念,实现财务会计目标的国际化与多样化,为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的经济活动中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第二,企业财务会计目标需要朝着标准化和公共化的方向发展。在社会经济整体发展背景中,如果财务会计的目标脱离于大环境的中心思想,会使企业的财务工作失去坚实的依靠,成为了"无头苍蝇"抓不住市场的变动规律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因此,为了积极推动企业财务工作完全融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财务会计目标的制定要更加符合整个市场的标准,实现标准化的规范经营。同时,要站在社会公共集体利益作为财务会计目标制定的出发点,为促进社会统一发展而做出努力。

第三,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变化规律。企业财务会计目标即作为一个经济主体高效发展的主观愿望集合,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标准,作为市场个体的企业来说需要在会计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更加灵敏的抓住市场变化规律。比如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中,要制定紧缩性的会计发展目标;相反,如果在面对经济危机时,需要采取扩张性的会计目标,做到伴随社会经济的变动而发生的相应的改变。同时,为了推动财务工作更加创新化和先进化,会计目标也要根据整体市场的需求变动进行调整,不断为财务会计理论体系注入新鲜血液。

第11篇

关键词:审计;工程造价;管理;控制

1.审计视域下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未经过招标就进行自行发包工程

我国《招标投标法规》、《政府采购法》等文件中明确指出,政府建设的项目必须通过公开招标实现承包单位的确定,任何单位不得违法法律法规私自进行发包。公开招标竞价一方面能够实现投资资金量的有效减少,并充分发挥了市场竞争的优势。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部分政府单位不遵守法律法规文件,未经过建设单位竞价就自行发包,一方面不符合市场竞争的规律,另一方面也阻碍了项目管理和工程造价工作的顺利开展,难以实现政府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

1.2项目合同管理存在部分不足

项目合同管理主要针对签订的施工合同的签订、条约的履行、条款的变更、终止、违约索赔等的管理。项目管理合同的形式具有多样化,如果选择了不恰当的合同方式将影响后期的工程造价的管理部和控制工作。现阶段大多政府投资项目采用固定单价合同的形式,该合同形式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不平衡”报价。投标单位在洞察设计中存在的缺陷、漏洞问题,在投标报价过程中该子项采用“不平衡”报价的方式,施工过程中“挟持”业主、设计等部分进行变更,以达到施工单位的不合理要求。审计工作人员在开展跟踪审计和结算审计过程中,遇到此类“不平衡”报价问题,因合同条款的约束,在开展审计工作过程中阻力非常巨大,建设单位、施工单位面对审计部门监督具有排斥情绪,使得审计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从而加大了项目建设管理风险。

1.3工程总造价超出概算

政府投资审计主要是对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的概算实施情况进行审查。实际审查工作中出现工程总造价超出概算的现象,产生该问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建设单位对概算认识不到位。概算:主要是指在编制预算之前,粗略统计的精确度不高的收支数据。建设单位最初为了获得建设项目,不顾实际情况大幅度缩减预算,通过招标获得项目后,进行项目的开工,为了提升工程的建设质量,增大项目的建设规模,随意增加建设项目,此类情况我们俗称为“钓鱼工程”,这些均不符合相关法律文件的概算要求,最终结算阶段必然超出概算。(2)概算项目、计划不完善。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大都具有建设规模大、投资资金量大、工期长的特点,这一过程中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较多,例如:必要项目的遗漏、未事先预留突发状况的费用等都会使得项目的造价概算严重超支;国家政策性调整或人工、材料上涨因素。

1.4施工单位多计工程结算价款

据相关调查数据统计,大部分审计项目审计核减比例不尽相同,其中产生这方面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不履行合同约定,价格变动较大等客观因素造成的从工程量计算的不准确。定额使用不精准、费用率计算错误、材料价格差异较大等导致施工单位计算的工程价值款项多算。

(2)编制结算书时出现的问题。施工单位为了获得较高的经济利益不惜以违反法律法规,在编制结算书时,虚报价格、私自加大工程量、高套定额等使得结算价格远高于工程的造价的总费用。

2.审计对工程造价管理控制的解决对策

2.1加强对重大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的跟踪审计

(1)做好基础材料收集工作。对于政府投资项目的正确预测首先要收集大量的材地质情况、设备、材料档次、品牌要求等相关资料,审计人员可配合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等相关工作人员做好资料的调研和分析,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2)注重项目可行性研究。首先,确定项目时要求实行效益制,对于经济效益低的建设项目要予以否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的项目进行投资预测和经济可行性的分析,具体化的评价项目的经济效益。可行陛研究报告要满足真实性的要求,报告内的各项指标数据要保证计算的准确性,以保证可行性研究报告真实、客观反映项目的各项情况,从而实现项目经济效益的准确判断。

(3)确定最佳的设计方案。根据建设地点、施工工艺、质量目标等制定多种方案,通过比较各方案的效果评价、经济性分析、以及施工质量等选出最优的价值工程方案。此外,在方案确定时要注重成本的控制,比较成功的方案为“限额设计”。

2.2监督设计部门在投资控制过程中发挥带头作用

(1)严格对造价的过程控制。设计部门从“功能要求第一、费用节约第二”的前提分析建设项目,以形成良好的使用价值观念。建设单位可引入招标和竞争机制的概念以提升设计单位对设计工作的重视度。

(2)监督设计部门在工程建设阶段造价控制。将项目工程概算纳入项目投资计划之中,并注重概算误差的控制,设计方案的审定过程中也要就考虑价格上涨对概算的影响。

2.3重点关注工程招标阶段造价控制

(1)规范招标机构管理。在招标阶段要严禁未经过资质认证的建设项目投标,例如。代为未经过有关机构的审核、未给出完善的施工图纸、难以做好征用土地的补偿或者迁移工作的建设单位等。针对不符合要求的机构要加大处罚力度,限期整改或者逐出市场。

(2)注重工程标底编制的准确性。工程量清单招标制度明确规定:工程量的风险由招标单位承担,工程单价的风险由中标单位承担。为了控制工程量清单及标底的准确性,审计建议建设单位进行“背对背”编制清单和标底,并进行“对标”过程。

(3)加强评标分析工作。标评工作具体开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a)杜绝“不平衡”报价的现场;(b)检查有关规费费率的准确性;(c)检查工程建设措施费的准确性;(d)检查主要材料报价的合理性。

2.4施工阶段中投资控制方法

施工阶段中的投资控制主要从三方面开展:

(1)做好施工图的预算审查工作。总格分析投资项目的规模、性质、用途、施工技术等众多方面的影响,进行施工图纸的预算审查工作。

(2)做好招标标底的编审和合同价的监督检查工作。政府投资项目的招标工作委托招标管理结构进行,也可通过设计单位或者具有法人资格的咨询机构完成。

(3)实行“项目法”管理。施工单位可通过使用目法实现管理和劳务的分层,以保证项目造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5竣工结算阶段工程造价管理控制的对策

首先,要求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做好工程量的核对工作。工程决算基础数据的汇总是工程量,如果工程量计算不准确向会造成工程项目造价产生严重偏差,因此审计过程中要做好施工和验收记录的检查工作,并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复查。其次,核实所套定额。在检查定额套用时,要做好审查工作,确定定额文件的实行日期、适用范围、定额子目等并结合施工图纸和实地勘察,以实现工程造价的合理化、规范化。

第12篇

【关键词】 工程项目 内部控制 审计

一、我国工程项目审计的现状

我国开展工程项目审计的时间不长,工程项目审计的环境基础还没有完全形成,审计重心多在工程的竣工决算审计和财务上。虽然这些形式的审计对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国家、企业创造了直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工程项目建设是一项周期较长、内容复杂的任务,所以事后审计模式让审计人员远离具体建设过程,使本来公开透明的建设过程变成了“黑箱”,增加了审计难度,增大了审计风险,让很多本可以尽早解决的问题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或者没有了解决的机会。

为了弥补事后审计的缺陷,跟踪审计在近些年被提出,这种形式的审计在审计时间上从事后提前至事前、事中;从审计内容看,由原来的工程结算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审计的专业内容也涉及到设计、施工控制等很多方面。跟踪审计解决了仅在事后审计带来的诸多问题,使工程项目审计的作用体现得更加明显,但至今为止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审计的范围没有得到明确,使工程项目审计实施的度很难把握得当,这样有可能增加审计成本,更有可能在审计过度的情况下对工程项目的进行形成干扰,从而违背了开展工程项目审计的初衷。

二、基于内部控制的工程项目审计的作用

鉴于以上情况,开展工程项目审计首先就要以工程项目的成功为目标。为了尽可能使项目成功,在审计中应该着重考虑那些有重大影响,通过主观努力可以克服的可控因素,而项目管理就是在这些因素中应首先考虑的重要因素。在管理学中,控制包括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计划、监督、反馈等工作内容。实质上它就是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是广义上的控制。这也就是审计中说的内部控制的全过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会减小项目进行中发生错误、产生偏差的可能性,在问题出现时能得到更好的解决。因此,若能以项目内部控制作为项目审计的着眼点,对有关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确定实质性审计的重点、范围以及审计的程序和方法,就能有效地解决事后审计和目前跟踪审计带来的问题,既不会有很多审计人员难以解决的“黑箱”问题,也不会因为审计人员的过多参与而对项目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工程项目控制的主要工作

对于任何控制来说,目标既是实施控制的前提也是控制的预期结果。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需要确定相应的行动计划,计划分成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行动计划随后转化为对各种资源的组织与调配,也就是我们说的工作包,工作包是控制的具体对象。之后就进入控制的实施阶段。

1、管理和监督项目实施

实施控制的首要任务是监督,通过经常性的监督以保证整个项目和各个工程活动按照计划和合同(预定的质量要求、预计的花费、预定的工期)有效、经济的实施,达到预定的项目目标。监督工作必须保证实时性,必须立足现场。

2、跟踪项目实施过程

通过对实施过程的监督获得反映工程实施情况的资料和对现场情况的了解。将这些资料进行信息处理,管理者可以获得项目实施状况的报告。将它与项目目标、项目计划相比较,可以确定实际与计划的差距,了解何时哪方面出现偏差。

3、实施过程诊断

实施诊断包括极其复杂的内容:对工程实施状况的分析评价;对产生问题和偏差原因的分析;原因责任的分析;实施过程趋向的预测。

4、采取调控措施

包括对项目目标的修改以及按目前新发生的情况(新环境、新要求、工程的实际实施状态)作出新的计划或对计划作出调整。

5、变更管理

在项目过程中变更是十分频繁的,包括目标变更、工程技术系统的变更、实施计划或实施方案的修改等。变更会导致项目系统状态的变化,对项目实施影响很大,变更的影响程度常常取决于作出变更的时间,变更指令作出后,应迅速、全面、系统地落实变更指令。变更应有一个正规的程序,应有一套申请、审查、批准、通知的手续。

以上提到的控制内容是项目实施阶段中的,实际上对项目的控制在项目构思、目标设计阶段即已开始。在项目的生命期中,控制越早作出,对工程影响越大,越有效,能影响整个生命期。但是由于在项目早期对项目的功能、技术标准要求、实施方法等各方面的目标尚未明确,使人们控制的依据不足,致使项目管理者常常疏于项目前期的控制工作,这似乎是很自然的,但常常又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应该强调项目前期的控制。而审计就是对这个阶段进行控制的较好的方法。

四、建立基于内部控制的工程项目审计体系

一般地,基于内部控制的审计的过程:首先要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调查与描述,评价其应有控制环节是否已规定齐全,有无欠妥之处,我们称之为对内部控制的初步测试。对内部控制的系统、功能及优缺点有初步了解之后,便可据此确定内部控制大概可予依赖的程度。但是,可予依赖利用的确切程度,还取决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与结果,因此审计人员需要对内部控制进行进一步测试,以确定其是否存在,其执行情况符合制度规定的程度,是否发挥作用。此后评价被审计项目内部控制制度的可靠性,从而决定对它的依赖程度,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范围、重点及时间安排。最后对项目进行实质性测试。

由于工程项目的一次性特点,很多工作一旦做完后就很难改变,所以在工程项目中实施基于内部控制的项目审计时就不能完全按照这种一般的制度基础审计的程序实行。工程项目在每个阶段的性质和实施目的是不尽相同的,为使各阶段审计的对象和目标更为明确,实施起来更具可行性,我们把工程项目审计分为四个部分,即目标形成期、标准形成期、控制实施期和项目结算期。项目结算期的审计也就是我们常提到的事后审计,在这里就不再讨论。在这里审计阶段的划分是以审计对象为根据的。目标形成期审计的对象是这个阶段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标准形成期审计的对象是这个阶段工作得到的结果;而控制实施期审计的对象是主要项目管理,也会有具体实施过程和结果。我们可以认为标准形成期所做的就是健全性测试,而控制实施期所做的是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以下就这三个阶段做具体讨论。

1、目标形成期

目标形成期在目标定义和施工阶段两个阶段涉及到,目标定义决定了项目的方向,而施工阶段涉及到目标形成是因为如果项目控制过程中实际的情况与原目标存在偏差经过分析后需要对目标进行修改即形成新的目标,这里需要修改的目标大部分情况下是分目标,但仍然对其后项目的发展有一定方向性作用。

审计在目标形成期要监督项目定义的过程是否经过详细的系统的调查,是否作了细致的目标和方案的论证;在项目定义后还要对项目作风险评价以及目标价值评价,以有利于决策者作出正确的决策。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这个时期是对项目影响最大的时期,因而也应是审计在整个项目生命中介入最深的时期。但此时审计计划却不是审计人员自己能决定的,因此需要得到战略层的支持。

2、标准形成期

标准形成期涉及可行性研究,初步和详细计划,组织,设计,合同签订以及施工阶段。标准形成期所涉及到的几个阶段的工作产生的结果归纳起来就是为控制实施期提供控制的依据和标准。

审计人员在此阶段要搜集各种资料文件或通过询问调查的方式对这些阶段的工作结果进行全面了解。需要调查了解的内容有两方面:一是按照时间顺序了解工程在工期、成本和资源的计划,控制的周期,重要控制点的设置,各阶段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由于计划不是一次就做完的,而是由粗到细由近及远逐步完善的,因此当计划发生了新变化时,审计人员要及时了解变化的具体内容,以为下一步的测试做准备。二是审查合同,了解具体控制实施方式,确定控制方式是否能保证组织人员和责任的连续性和统一性。

除了对计划、组织、控制方式作了解,如有可能,审计人员还要对其合理性作出评价,对于薄弱环节和管理人员未考虑到的环节及时提出修正和补充建议,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当然,这样一个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且没有明确的标准,为规避审计风险,要注意适度介入,并且尽可能与管理人员达成一致。

3、控制实施期

控制实施期包括了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以及实施阶段。这三个阶段审计的共性在于健全性测试,要对实施过程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对实施结果进行实质性测试,并且就测试结果提出建议。所谓实质性测试就是衡量工程项目的各个指标是否按计划进行,是否有偏差,偏差有多大。

所不同的是这三个阶段中设计阶段的控制依据很难掌握,如有可能要视工程大小委托设计监理或聘请专家参与审计,对设计进度和质量、设计成果进行审查。

招标阶段的时间最短,在结果产生后很难有更改的机会,因此审计时尽量实行全过程跟踪,在招标前审核标底,明确评标方式,对评标人员的组成提出建议,招标过程中要分析投标文件,对评标过程进行监督,招标结束后的谈判以及合同签订也要跟踪监督,以保证整个招标过程的公平、有效,达到招标目的。以上两个阶段的审计如果分离出来可以单独成为两个完整的审计项目。

施工阶段是这三个阶段中审计方法最多也是最灵活的一个阶段,由于控制依据已经较为明确,审计起来相对简单一些,审计风险也相对小一些。审计人员可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管理人员对项目的监督情况进行检查核实,并对管理控制过程中的定期控制情况进行符合性测试,对于符合性测试中不能达到标准的,要及时提醒管理人员作出修正,并对此环节作出实质性测试。对于一些重要的控制点如重要的里程碑事件、在标准形成期的评价中发现的薄弱环节以及有重大变更处等要做重点实质性测试。对符合性测试中认为值得依赖的控制部分也可不定期地进行实质性测试。如在实质性测试中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分析,提出建议,根据问题的种类、影响大小决定是否通知项目所有者。

五、结语

本文以项目内部控制为基础对工程项目审计展开讨论,以项目内部控制的不同性质的过程作为审计的对象将审计过程的阶段进行划分,明确了审计各阶段介入工程项目的深度以及审计各阶段的作用目的。应该注意的是,审计是帮助项目管理控制更加全面、更加严密,但不能取代项目管理的位置,切忌越位干扰项目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 成虎:工程项目管理(第二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 李凤鸣:内部控制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 李敦嘉:效益审计的理论结构[M].中国审计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