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30 09:44: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信息化工作思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普遍存在着信息化人才缺乏的问题。以重庆市中小企业为例,调研显示,约有九成企业表示企业缺乏信息化专业人才,要求加强人才培训。为此,针对性的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具有重要意义,对企业而言,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过程中需要信息化人才。在信息化建设中,许多成功企业的经验表明,在推进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最根本的是人。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一批优秀的信息技术管理人才,而且需要一大批信息化素质较高的执行层人员。
②员工信息化水平对信息化实施具有反作用。企业实施信息化系统,对企业的全体人员来说,不仅仅是更换了一种技术,更重要的是其管理、操作、思考问题的出发点、解决问题路线的转换。员工的信息化水平、对先进技术的认可和接受程度直接影响着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效果。
③员工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是企业拥有持续竞争优势的有力保障。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核心问题是企业管理人员适应并学会利用新系统完成工作的技能。能够给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不是系统本身,而是系统实施过程所积累的管理技能以及所形成的信息处理能力。员工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才是企业拥有持续竞争优势的有力保障。
2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市场分析
据统计,中小企业占我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9%以上。在当今电子商务特色突出的市场浪潮中,信息化发展是一场不可逆转的潮流,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培养信息化人才,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以重庆为例,重庆市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分布的行业、地域十分广泛,重庆市将在“十二五”期间实施“万户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着力培育一批竞争优势明显、社会贡献突出的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就人才支持方面“,每年组织1000名以上企业高层管理者参加国内外培训、进修”“、1万名以上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参加各项知识更新、提高能力的专业技术培训”“、10万名以上企业技术工人参加提高操作水平和技术等级的岗位技能培训”。全市中小企业数十万计,全国中小企业数千万计,按上述比例计算,人才培训需求的数量庞大。由此分析可知,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3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服务平台建设
尊重信息化人才成长规律,以信息化项目为依托,培养高级人才、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经之路。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各个层次的人才,对于开展信息化的企业来讲,人员结构需求呈现出“金字塔”型,“塔尖”是负责整个企业信息化全盘规划的CIO,一般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承担;“塔基”是一般技术人员,负责数据输入等具体操作工作;“塔身”就是被称为企业内部IT管理咨询顾问的项目负责人,即各模块的项目经理,其作用一般是代表企业用户方负责具体项目的需求调研、规划及实施,负责代表用户表达自己的需求,并进行项目描述。结合中小企业数量多、分布广、发展程度不一的特点,构建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服务平台,综合制订多主题、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训措施。针对信息化建设中需要的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等不同层次的信息化人才需要,结合各类信息化主题知识,开展集中授课、专家讲座、现场指导、电教普及等各种形式的培训。从而推动和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3.1培训面向层次
经理(厂长)班:面向中小企业经理(厂长)、企业最高决策人员开设。培训内容以企业家的视角,包括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机遇和挑战,信息化和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创新的关系,信息时代的领导和管理艺术等方面内容。专业培训班(高级班):面向企业信息化主管、主要技术人员开设,培训完善信息化知识结构。课程内容从信息化战略规划、系统选型、系统建设、组织实施等方面展开。基础培训班(普及班):面向信息化相关技术人员。从普及的角度,提高整体信息化水平。主要强调具体的系统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举办专题技术讲座:针对性开展集中区域、集中领域、集中行业、集中应用需求等方面的专题技术培训。培训内容随需求而定。
3.2培训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案
培训工作思路是“抓关键,重普及,利用多种手段全面开展信息化培训”。培训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可以结合政府企业组织、培训机构参与、社会团体辅助等多种方式,采用针对主题的灵活形式开展。不定期举办中小企业经理(厂长)信息化的培训班。定期开办中小企业信息化专业人员培训班。组织相关力量,借助远程教育中心安排普及企业信息化教育课程。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行业领先者进行技术讲座。
4结论
[关键词]信息化;航运;战略
0引言
2012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全球煤炭市场回落,国内能源需求增长继续下滑,航运市场更是持续低迷。如此严峻的内外部经济和市场形势,给A集团带来了空前挑战。航运公司作为集团“路港运输”的核心环节之一,如何打造竞争优势,最大化价值创造,迫在眉睫。信息化战略是A集团在严峻经济形势下做出的重要战略选择之一,是新形势、新挑战下的十大战略机遇之一,也是促进管理提升的有力抓手。航运公司应该搭乘集团信息化建设的快车,打造“数字航运”,通过信息化全面带动管理提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1航运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及战略选择
目前,我国从事国际航运的企业有500多家,从事沿海运输的企业有1300多家,但除中远集团、中海集团、中外运长航集团等央企外,大多数企业规模偏小,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与国外发达航运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近年来,我国明确提出了海运强国的战略,仅依靠增加运力无法实现海运强国的目标,只有将我国海运规模“硬实力”和海运竞争及管理“软实力”协调发展,才能够成功实现海运大国向海运强国的转型。而航运企业信息化战略是网络经济和信息化时代下,提升海运“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1.1航运信息化发展趋势
纵观国内航运企业多年来信息化发展历程,结合其信息化管理经验,航运信息化未来主要呈现三大趋势,即系统集成化、业务流程化、资源互联化、船岸一体化、价值供应链整合化。(1)系统集成化。航运市场竞争激烈,客户需求苛刻,必然要求航运企业在生产经营、商务、船舶管理、安全管理和岸基支持等方面能够在外部环境变化中高效协同,快速反应。因此,航运信息化趋势必然是消除信息孤岛,实现系统集成。(2)业务流程化。航运信息化建设往往与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以及业务的变革同步进行。信息化建设首先是业务需求的驱动,按照梳理后的业务流程实现信息化系统,同时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反过来促进航运业务流程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3)船岸一体化。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卫通宽频的出现,长期困扰航运信息化进程的昂贵卫星通信费用问题将得以解决,加强船舶信息化建设,实现船岸信息一体化将是众多航运企业下一步信息化的重点。
1.2我国航运信息化战略选择
结合我国航运业特点和信息化发展现状,航运企业信息化主要有以下4种发展战略方案选择。
1.2.1市场导向型战略
该战略突出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差异化服务,提供全面增值服务,统筹考虑航次安排、船型结构、船舶调度等航运业务操作环节与客户差异化需求的匹配。
1.2.2流程导向型战略
我国航运企业要想在日益竞争激烈的航运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必须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理念,实现航运战略转型,核心手段就是进行业务流程重组,通过对标学习,引进、吸收先进航运管理理念和航运业务流程;坚持信息化与业务流程再造紧密结合,即以先进信息技术手段优化企业流程,并借助于信息化来实现业务流程;业务流程持续完善,与信息化提升完善良性互动;借助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将供应商和客户纳入业务流程重组当中;引进航运先进管理软件必须确保软件的完整性,尽可能改造企业本身的业务流程,而不是根据业务流程改造软件。
1.2.3船岸集成型战略
实施船岸信息一体化必须把握几个关键:充分考虑船岸通信的特点,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和通信资源;信息传递必须省费、快捷、安全、准确;船舶信息系统必须简洁实用、易维护、易操作、易升级;充分考虑远程维护成本。
1.2.4价值链整合型战略
航运企业完整价值链的信息化包括企业内部价值链管理信息化和外部价值链信息化整合。
1.3航运信息化战略的实施路径
航运企业所处的信息化建设阶段不同,就对应不同的信息化实施战略。一般来说,实施信息化可以采取三步走的策略。(1)选择流程导向型战略,优先实施内部信息化。(2)选择市场导向型战略和船岸集成型战略。(3)选择价值链整合战略,目标是在航运价值链各个环节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的前提下,将航运整个相关的价值链纳入信息化管理,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内外部价值链的整合和优化,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降低航运企业经营的风险。
2A集团航运板块信息化战略定位
A集团航运公司在世界海运业发展进入低迷状况下起步,2015年运力规模已达到220万载重吨,稳步跻身国内航运公司前5名。在运力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如何大发展,加快航运板块建设,充分发挥集团一体化运营优势,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是该航运公司面临的巨大挑战。航运公司在A集团产业链的核心位置决定其必须在三步走战略上有所继承、有所突破,即打破传统的时间顺序推进,而是采取以“业务流程优化再造”为提升点,以“价值链整合”为核心,以“市场化”为导向,以“船岸集成”为载体的四位一体信息化建设战略,四者相辅相成,彼此支撑。具体来说:(1)在A集团信息化建设工程的成果上,流程导向型战略已经随着ERP的实施进行推进,航运行业内一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经营理念已经成功借鉴并固化到系统之中。由于航运公司未来业务的持续发展和拓展,管理提升空间很大,决定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业务流程的战略将持续进行。这不仅是公司竞争力的塑造过程,也是管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抓手。(2)A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是产运销协同和六大业务板块的一体化运作,即完整价值链的体现。对航运公司来讲,既处在A集团完整价值链的核心位置,自身又具备完整的内部价值链。如何有效整合和集成企业内部价值链管理信息化和外部价值链管理信息化,从内部将分散的信息资源、相对独立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整合,实现精细化和高效化管理,从外部与上下游产业进行关联贯通、数据集成共享,发挥一体化运作优势。信息化作为战略目标的支撑,其价值链整合战略必然成为航运公司信息化战略的核心目标。(3)以客户为中心、市场为导向,是航运企业的经营之本。市场导向型战略,兼顾客户和市场两个维度对航运内部价值链管理进行支撑,一方面,通过客户需求分析、市场行情分析及货盘信息有效掌控,加强对公司业务战略的制定及业务政策的决策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将进一步加强航运外部上下游的业务贯通,提升完成价值链的管理效率。
3A集团航运板块信息化的工作思路
以A集团信息化工程为契机和突破口,A集团开始了信息化全面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期。信息化被定为该公司十大战略机遇之一,并指出信息化建设要从构建完整的价值链角度出发,贯通矿、电、路、港、航、油、化全业务链,建成各大版块纵向以及集团与各子分公司横向的信息化平台,满足“大煤炭、大销售、大电力、大化工”的集团化、精细化管理的需要,实现从生产信息化向管理信息化转变。2010年以来集团整个信息化工作的开展,都是围绕这一主线进行部署和实施的。
3.1重点关注信息化建设三大关系
航运公司作为A集团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之一,先期ERP项目已部分建设使用。ERP项目是A集团信息化工程的精华和核心,也是集团整体信息化建设内涵的体现。整个项目从业务维度分为人力、财务、物资、销售四条主线;从管控维度分为集团管控、产业链集成、财务业务一体化三个层次。业务维度是基于公司管理要素的必选项,而管控维度则是未来A集团信息化建设趋势和中心的体现。这三个层次,映射到未来航运信息化工作,便归结为集团总部与航运公司信息化建设范畴、航运公司与上下游企业(港口、电厂、销售)信息化建设范畴、航运公司自身信息化建设范畴。同时也是信息化下一步需要重视处理的三个关系层次。3.1.1集团总部与航运公司信息化建设范畴该范畴主要是从集团层面出发,按照煤炭、电力、铁路、港口、航运、煤制油六大板块,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推进各大板块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数据集中和资源共享,全面打造数字航运。3.1.2航运公司与上下游(港口、电厂、销售)信息化建设范畴该范畴是以航运信息化战略中“完整价值链管理”战略为核心思想,通过与上下游企业的信息集成,实现互联互通、数据集成,从而充分发挥一体化运作优势,达到产业链中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三流合一,最终实现价值链管理信息化,有效提高运作效率。3.1.3航运公司自身信息化建设范畴该范畴旨在以业务需求为驱动,通过公司内部自身应用系统的建设,一方面将公司层面、完整价值链上的信息资源、数据资源进行有效集成,为战略层提供经营分析。另一方面有效集成公司调度管理、安全管理、业务管理、财务管理,并通过船岸信息一体化建设,实现信息流从“船舶—航运公司”的自动化处理,大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对外部市场的反应能力。一般来讲,航运公司的信息化架构应分为战略层和经营层两个层次。此外,经营层还有重要的一个领域就是船舶信息化。航运企业信息化的短板在于船舶,船舶信息化是航运企业信息化总体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3.2积极抓住信息化建设机遇
作为A集团“十二五”以来所面对的十大战略机遇之一,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继科技创新、安全生产之后又一提升神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从2009年业务流程优化及信息化规划项目启动以来,A集团的信息化进入了全面建设时期。总部层面先后开展了信息化总体规划等数十项专业管理信息系统;板块层面先后开始了数字矿山、数字铁路、数字港口的专业化建设项目;各子分公司也先后针对自己企业战略,开展了信息化规划、生产管理系统、ERP系统等建设项目。
3.3稳步推进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航运公司目前的信息化基础是部分继承了股东公司的信息化成果,随着航运公司业务量的逐步扩大和复杂度逐步增强,对信息化的需求势必会越来越强烈,如何统筹各业务部门的信息化需求,科学合理地规划公司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此外,信息化项目的建设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业务优化、固化的过程,伴随着流程梳理、业务优化、相应制度出台等管理成果,如何将宝贵的项目成果及时、必要地进行知识转移,作为公司重要知识产权承接下来,也是需要在今后信息化工作中重点关注的。
4结语
航运业务的特殊性,决定了A集团航运板块信息化建设历程的与众不同。该公司应该抓住自己的行业特点,从务实出发、从瓶颈问题入手,坚持抓应用效益的方针,逐步深入应用信息技术,全面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使信息化成为合理利用航运资源、改善航运管理、提升运输经济社会效益、实现管理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作者:梁树琦 单位:神华中海航运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林业单位 档案管理 创新 信息化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样,创新也是园林单位档案工作保持生机的力量源泉。尤其在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林业单位档案工作要保持与时代同步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创新思维指导档案工作实践,使档案管理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快速发展的要求。以下是笔者在实践工作中的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园林单位档案工作创新思考
1、意识创新
园林单位档案工作者创新来自对本职业档案管理的创新想法,没有创新的想法和认识,档案创新就无从谈起。网络经济和信息时代是一种全新的时代,创新是这个时代的灵魂,特别是在档案工作网络化、电子化方面,渗透创新思想、创新理念,创新实践。档案工作者必须广泛涉猎档案专业知识和园林建设学科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2、知识创新
档案工作具有档案信息资源的采集、存储、传递与开发利用的综合性、交叉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并吸收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的先进理论。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条件下,园林档案工作在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有其自身的价值。因此,园林档案工作者必须优化知识结构,使自己成为适应、符合时代要求专业人才。
3、能力创新
电子文件的产生、传递一般都是基于网络环境,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信息的生产速度和存储能力极大的提高,对文件、档案工作造成极大的压力,档案工作者不但要有利用网络进行档案信息的应用开发的能力,还要有培养自己对新知识的补充和善于把知识转化为有效服务能力,培养自己创造新理论、新技术的能力。
二、信息化建设对园林单位档案工作的影响
信息化正以无坚不摧的态势席卷全球,影响着人类历史文化的进程,无疑也影响着传统档案工作管理模式更替的进程。面对信息时代带来的发展机会,园林单位的档案工作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高效、方便、快捷的档案信息系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发展。同时信息化的管理对于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干预以及信息的扩张性对于传统的园林档案管理都具有一定的完善性。
1、信息化建设给林业单位的档案工作提出了技术管理的新要求。电子政务、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将电子档案信息网络技术服务于林业单位的管理,重组企业业务流程,改变和增加企业档案工作内容,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首先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从电子政务着手。以拓展现行文件的生成背景、环境及整个过程,同时还对档案的前身现行文件形成的要求,不仅限于传统的归档环节,而是延伸到对现行文件生成系统的开发设计,提出功能需求,增加了档案工作的内容。其次,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从参与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入手。档案部门渗透到与档案管理职能密切相关的信息软件设计开发工作。
2、信息化建设改变了林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提高效能和监管能力。企业管理流程重组,使得文件、档案管理职能融入业务流程,并与业务职能的履行密不可分。
3、加快信息化建设,也是充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需要。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资源已成为人类经济活动、社会活动的战略资源。档案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是整个社会信息系统的基石之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创造了条件。加强企业信息化,可使档案信息资源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使其实现数字化、标准化、系统化、网络化,使之成为林业单位对档案信息的需要,成为林业单位档案工作创新的需要。
三、林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原则
拓展林业单位档案的开发利用,改善服务方式是林业单位档案工作创新的目的按照“坚持创新,突出服务”的工作思路,加强档案业务建设的目的就是拓展档案的开发利用,提供优质服务。一是档案开发利用要向深层次转化。根据林业单位生产建设、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编研一些有价值的资料;二是向多种服务转化。除了做好上门利用服务外,还要主动参与和了解有关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建立咨询服务等。三是改进服务方式,更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服务功能。
1、建立现代新型档案馆库的工作原则
林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催生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新理念,现代新型的档案馆库,不在是各自孤立、自行其是的独立个体,而是整个档案信息利用网络的一个节点。它既是整个档案信息网络的提供源,又是档案信息接受源、利用点,确立“协调、规范、开放、服务”的工作理念,建立全新的工作机制,使档案工作有着蓬勃向上的生机和活力。
2、坚持协调发展原则
努力与社会的信息需求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基础相协调。与信息技术发展相协调,与地区或全国林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工程建设相协调。追求协调发展,也是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的需要。
3、坚持效益服务原则
市场经济实质是效益经济。作单位档案工作创新的内容,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应该考虑效益优位,更有效地发挥创新机制模式,还应处理好效益与服务之间的关系,求效益,重服务。
总之,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林业单位发展的需要。林业单位档案工作创新是为档案管理工作重心转移服务,有利于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发挥作用,有利于档案信息“大服务”观的形成,有利于档案事业的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l]吴振泉 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编制[J] 北京档案 2005 12
[2]于世疆 推进档案事业发展要抓紧时机[J] 北京档案 2006 01
[3]谭培 吴胜莉 论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规律[J]档案与建设1997
[4]任遵圣 档案事业要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J]档案与建设 1995 11
今天的会议是市信息化工作委员会的年度工作例会,既是一次年度工作的总结会,又是一次经验体会的交流会,更是一次新年工作的研究部署会。刚才,市信息化工作委员会“一办四组一中心”牵头单位和相关部门领导都作了很好的发言,赵玉龙部长、祝一君副主席作了重要讲话,我听了很感动,也很感谢。相比于20*年召开的信息委全体成员第一次例会,今天从大家准备的材料来看也好,从汇报交流的内容来看也好,相信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在座的各位领导、具体工作人员,对信息化工作越来越专业、越来越有水平了。原来我们当中多数人都是门外汉,对信息化这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怎么抓还心中无数,但是经过一年来的努力,每个同志投入进去了、深入学习思考和实践了,大家就慢慢成为信息化推进工作的内行,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这也是目前我市信息化工作取得较好成绩的重要原因。下面,我在赵玉龙部长和祝一君副主席讲话的基础上,再*三个方面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应当充分肯定20*年的工作
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其他各位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经过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在市政府办、农办、发改局、经贸局等“一办四组”牵头单位的组织协调下,20*年信息委的工作和全市信息工作进展都比较顺利,而且有不少工作可圈可点,前后获得了省、*市信息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全市信息化工作在创新体制机制、理顺工作思路、强化统筹整合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可以说我们已经基本解决了以往信息化工作存在的目标不明、体制不顺、职责不清、管理混乱、盲目建设、资源浪费、缺乏共享等突出问题,全市信息化工作的绩效和整体水平均有明显提升。
一是信息委成功实践专委制运作思路,全市信息化工作得到统筹推进。推行专委制改革是*市实践大部制改革思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的重大举措。按照专委制运作思路统筹推进信息化工作是我市信息化工作的一大创新亮点。20*年市信息委全面贯彻“统筹整合”的理念和思路,按照专委制“淡化部门概念、强化工作理念,打破部门壁垒、增强整体合力”的工作要求,统筹、协调、指导全市信息化工作,收到很好效果。从一年多时间的运作情况看,对于信息化这样专业性很强、涉及面广,资源分散、整合难度大的情况,按照专委制“统筹整合”的运作思路来整体推进信息化工作是现实可行的。全市信息化工作坚持目标统领、经费统筹、职责统分,实行项目带动、部门协同、资源整合、共建共享,促进全市在运用信息化手段以无形空间改造有形空间,提升政府机关政务效能、实行权力阳光运行,推行城市和社会管理服务创新,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等领域取得了全面进展。
具体来讲,我市“数字*”建设的目标思路进一步理顺,“高效能电子政务提升工程”、“城市与社区信息化推进工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程”、“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等四项工程顺利实施,权力阳光运行电子政务支持系统、城市数字信息综合管理平台、数字城管、数字交管、数字公安、大社保信息系统、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等重要信息化项目已基本完成平台建设,并逐步投入使用。农村信息化示范建设还得到了省、*市有关部门的肯定和经费支持,目前我市已被列为省级农村信息化示范县(市)。这些成绩的取得都非常不容易。
二是信息委相关工作制度不断完善,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的资源整合共享程度和资金绩效明显提升。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信息委制定下发了《*市信息化工作委员会议事规则》、《*市信息化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市信息化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市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等一整套管理制度,为信息委工作的规范有序推进,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的文件规定,通过实施信息化项目审批一张口、经费划拨一支笔、项目服务一条龙,通过实行项目申报前的技术指导、项目审批中的论证把关、项目建设中的监督服务,切实加强项目控制和管理,大力推进全市信息化网络整合、机房设备整合、后台数据中心整合,使全市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的资源整合共享程度和资金绩效大幅提升。比如大社保系统,将劳动保障局的医保系统和养老保障系统服务器进行了整合;城市数字信息综合管理平台,整合了全市所有的监控摄像头和大屏幕监控设备;在其他项目系统建设过程中,对不同项目的同类设备都进行整合,建立全市共享的中心机房,这样可以为政府节省大量资金。以往我市推进信息化项目建设,都是部门单独申报、单独建设、单独购买设备的,缺乏全市的统筹整合。现在信息化资源整合的效益已经明显体现出来,20*年市政府只安排了1000多万元的信息化专项资金,但做了按以往做法要投2000多万元的事情。
三是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作思路逐步理顺。信息化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动力来源,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过程,实质上就是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信息运行平台在产业经济中转化为主导资源、核心技术和基础平台的过程。近几年来,我市制造业信息化、电子商务进企业和光通信等信息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市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张皮”脱节的情况依然明显。根据省、*市对当前信息化工作的部署以及我市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实际需要,市信息委由市经贸局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开展了大量调研和多次讨论,形成了《加快推进*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了“两化融合”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在今天会议上征求大家意见。这个文件非常重要,在会后要抓紧根据大家意见进行修改整理,争取尽快向*市长和分管工业的陆洪勤副市长作次汇报,争取以市委市政府“两办”文件尽快下发实施。
二、必须清醒的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我们在看到以上成绩的同时,也必须客观认真地分析和对待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信息委在专委制运作上还存在一定障碍。我市虚实结合的专委制改革,对于冲突现行县级行政管理体制下存在的部门职能分散、重叠和资源难以整合等弊端,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从信息委的工作情况看,尽管按照专委制思路运作在总体上还比较顺畅,但由于受领导和部门的传统分工体系、干部的传统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等因素影响,要真正按照专委制工作要求开展工作,还存在一定障碍。特别是有时候部门的概念还比较强,打破部门壁垒还比较困难。还有就是一些牵头部门的责任还不够落实,工作主动性不强,对统筹整合畏难情绪比较大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专委制改革实践的深化和统筹整合作用的发挥。
二是全市信息化专业人才紧缺的矛盾依然突出。我市全市统一的信息化人才紧缺,而且部门之间人才资源的统筹利用难度非常大,已严重影响信息委对全市信息化工作的统筹指导。这方面的矛盾在全市信息化重要项目推进过程中已充分暴露出来。譬如权力阳光运行的信息化平台建设,这个项目涉及面广、要求高并承担着*市试点的重任,在前期由于缺少负责任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全面把关、缺少与*市信息办的沟通,使得这项工作在思路上发生了一些偏差,后来虽然对整个权力阳光信息平台支持系统的框架进行了重新构建和完善,但一些环节还是拖延了时间进度。目前,根据市编委的批复,市信息中心增加2个编制,下一步要抓紧确保人才到位,要重点确保如权力阳光运行信息化平台等全市性统一平台的运行和保障。
三是在信息化项目的推广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避免造成新的更大的浪费。这几年我市各部门建设了很多信息化平台,如果不充分应用,还会出现新的更大的浪费。我了解到我市有很多项目应用的程度还不高,甚至建成后一直没有真正投入使用。要让建成的信息化项目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在这一点上各部门工作还有存在一定差距。
四是信息化“四项工程”推进工作还存在不平衡。例如,电子政务建设统筹整合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部门之间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综合利用还有较大难度;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工作的思路、政策、体制还没有理顺等等;城市社区信息化推进步伐有待加快,等等。
三、对2010年工作的几点要求
2010年全市信息化工作安排,刚才市信息委办已作了通报。总体上要结合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的部署,继续坚持以“数字*”建设为目标,以专委制运作为保障,以“四项工程”为抓手,实行资源整合、项目推动,进一步提升全市信息化整体水平。具体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要求:
(一)按照市委关于建立长效机制赋予实际功能的要求,努力把信息委打造成专委制运作的成功典范。在前不久市委常委扩大会上徐文光书记专门*要对专委制建立长效的机制、赋予实体的职能,这对专委制的持续正常运作至关重要。按照市委的这个要求,我们要努力把信息委努力打造成专委制运作的典范。虽然说这个目标提的可能有点高,但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我们还是有信心的。在2010年,一是要确实按照“淡化部门概念、强化工作理念,打破部门壁垒、增强整体合力”的工作要求,强化执行“一办四组一中心”的职责分工,强化各牵头单位的责任落实,特别是部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的落实。“一办四组一中心”牵头单位的主动意识、责任意识和能力建设,对整个信息委工作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二是要按照富委〔20*〕20号、21号文件以及最近市编委批办的文件要求,尽快组建好*市信息中心。争取人事部门支持,用新增的2个编制尽快招聘或调用目前急需的1名分管项目技术服务的中心副主任和1名技术骨干,并与市政府网络信息中心的相关职能进行统筹整合,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同时通过服务外包的形式吸纳2-3名技术人员,这样市信息中心能达到5-6个专门的技术人员,可以基本保障目前信息委工作的需要。这支技术队伍是赋予信息委实体功能的重要体现和保障,要充分发挥他们在全市电子政务运行管理和信息化项目建设技术服务以及培训指导的职能。三是要进一步完善落实好信息化专项考核、平时督查和定期通报以及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等制度。要根据2010年信息化专项经费额度,科学合理安排好项目,对提交会议的项目计划方案,信息委办要根据大家讨论的意见,适当做些调整,并及时提交市政府主要领导审核和市长办公会议讨论。四是争取在3—4月份组织召开一个全市信息化工作推进大会,全面动员部署全市信息化工作。
(二)按照融入*市发展大战略大思路的要求,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工作服务全局的水平。
在今年1月4日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徐文光书记讲话*,当前*市委、市政府要以城带乡、以点带面大力发展郊区经济。*作为*地区县域经济的龙头,必须加快新型城市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大力发展郊区经济。我觉得这些要求体现了我市发展的大战略、大思路,对此信息化工作一定要主动融入、服务全局。
一是要服务于我市体制机制创新。近年来,我市在体制机制创新中要建立大财政、大计划、大监督、大平安、大社保体系,对这其中的“大”,是一种理念上的“大”,我的理解是包含了统筹、整合、共享的意思。事实证明,单靠以往传统的、靠纸张飞来飞去的做法,是难以做到真正的“大”的,只有依靠运用信息化手段把相关事项系统集成起来,实行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才能实现一种整合的“大”、一种共享的“大”、一种系统的“大”。20*年,我们推进权力阳光运行信息化平台、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平台、公安系统信息化深度应用系统、财政预算管理系统、大社保信息系统、审计监督信息系统、发改局项目库管理系统等重要信息化项目建设,是各大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在2010年,我们必须继续加快建设和开发应用好涉及各大体系建设的信息化项目。
二是要服务于我市企业转型升级。近年来我市制造业信息化试点示范建设以及电子政务进企业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下一步我们要按照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和*市信息化办公室的有关部署,争取尽快出台我市加快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实施意见和电子政务进企业三年行动计划。要适应新的形势,研究完善制造业信息化试点示范企业认定条件和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突出信息化对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壮大现代产业集群、发展高新产业的推动作用,加大对符合产业导向的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块状经济产业信息化技术开发和应用项目的扶持力度。当前要突出抓好利用信息技术推进节能减排以及物联网技术应用的试点和示范,并积极探索推进商贸服务业的信息化示范建设。要进一步研究完善扶助政策,进一步发展壮大我市的信息产业,巩固提升光通信基地(光纤光缆产业园)。要紧紧抓住我市在*科创园引进银江集团开发建设数字科技城的大好机遇,大力发展适应我市产业升级改造需要的IT信息服务业。
三是要服务于城乡发展统筹。实践证明,利用信息化手段拉近城乡距离、缩小城乡差距是目前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的手段。2010年,在城市要加快数字城管、数字交通、城市数字信息综合管理平台等完善应用步伐,并积极开发好与*对接的“96345”服务平台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信息化管理水平。在农村要继续以创建省级农村信息化示范县(市)为抓手,在巩固提升20*年3个示范乡镇、15个行政村建设成就的基础上,2010年新增5个示范乡镇和25个示范村建设。我们要进一步争取省经信委的指导和支持,进一步加大对示范乡镇(街道)、村的扶持力度。同时,市农办、组织部、电信局要在农村信息化综合平台的开发应用、推广和示范点建设上加大指导力度。
(三)按照顺应当前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努力把我市县域经济信息化程度提升到全省一流水平
关键词:电力企业;软件资产管理;外部环境;内部管理需求
软件资产管理是企业实施软件正版化的有效方法。随着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软件已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与硬件资产管理相比,企业软件资产管理相对滞后,需要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作指导。电力企业作为典型的资产密集型企业,对软件资产实施有效管理已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软件资产管理是指一套指导企业在组织内部对软件资产的采购、部署、移动、更新、升级、维护、报废和删除整个生命周期进行有效管理、控制和保护的基础架构和流程。其目标是管理、控制和保护组织的软件资产,包括管理使用软件所带来的风险。
1软件资产管理背景
1.1外部环境要求
推行软件正版化是国家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要求。面对信息化、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我国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大。软件正版化作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已成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乃至国家、国际形象的重要因素。
1.2内部管理需求
推进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是中央企业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需要。通过使用正版软件,建立健全软件资产管理制度,从软件采购、分发、标准化部署、升级、更新等方面建立数据库,进行实时规范管理,提升软件使用效果,实现集团化采购规模效益,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大幅提高采购效率,促进企业增强集中管理能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2软件资产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加强软件资产管理可有效降低电力企业的投入成本,并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达到服务增值的目的。同时,规范的软件资产管理也可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比如安全、财务、法律、IT管理方面。
2.1降低成本
在选择和购买软件产品这个阶段,在购买正版软件方面需要投入一定的货币成本。货币成本不仅仅包括软件产品本身,还包括其他方面的价值,比如服务方面。正版软件购买成本看似高于盗版软件,但在后期的部署、维护、更新等阶段所耗的费用、时间、精力、体力等均低于盗版软件。
2.2防范风险
盗版软件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从表面上看来,使用盗版软件看似占了便宜,但实际上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风险和损害。使用正版软件比使用盗版软件更能降低IT系统崩溃、宕机、病毒和黑客入侵的风险,以及降低数据丢失和损害的可能性。这种损害对企业来说是致命的。
2.3规范管理
软件资产管理实际上是一种管理方法。建立一套系统化的软件资产管理模式,对企业中不同类型的软件资产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全业务支持流程的管理有利于软件资产的规范化管理,也有利于软件正版化工作的可持续推进。
3软件资产管理研究总体思路及技术路线
研究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软件正版化使用的长效管理机制,全面实现软件资产管理,从而持续推进软件正版化管理,提高电力软件投入产出效益,实现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具体体现为研究企业软件正版化的管理策略和技术控制方法,实现全公司范围内的软件使用正版化,杜绝盗版软件的使用;实现软件资产管理从“无形”到“有形”的转化,从资产的角度对软件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整个研究过程可分为筹划建设、部署实施、巩固完善三个阶段。在筹划建设阶段,完成方案设计,制订推进计划;在部署实施阶段,搭建组织体系,落实管理方案;在巩固完善阶段,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持续改进。为了响应政府实施软件正版化的号召,加快自身信息化建设速度,完善软件正版化管理,达到“建立软件资产管理体系,规范软件资产管理”的目的,在软件资产管理理论与标准研究、软件正版化管理现状调研的基础上,研究过程宜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科学构建SAM模型。为借鉴软件资产管理实施的先进经验,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对开展软件资产管理的国内外企业进行了调研,了解软件资产管理在企业的实施现状,评估实施风险,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增强可实施性。同时,我们以某电力公司为试点单位,充分调研其他电力企业软件资产管理,尤其是软件正版化管理的现状,构建适合电力企业发展的软件资产管理模型。我们从软件全生命周期管理、软件类型管理和软件资产运作管理三个维度展开分析:①软件全生命周期管理。借鉴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法,结合软件资产的特性,将软件资产分为软件资产规划、软件采购、软件开发、软件集成与部署、软件、软件运行维护、软件退役七大阶段进行管理。②软件类型管理。目前,对软件的分类无统一标准,一般可根据软件的功能、服务对象、工作方式等对软件进行分类。但是,上述分类方法均不能满足国家电网自身的软件管理需求,因此,应根据软件类型管理和软件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结合软件采购来源分类,针对不同来源的软件采用不同的管理办法。③软件资产运作管理。围绕软件资产的日常运作管理工作,针对不同软件类型及其所属的生命周期,从合同管理、财务管理、服务水平管理、信息安全管理等方面开展工作,实现软件资产管理的全覆盖。同时,基于企业软件资产管理现状,从上述三个不同维度进行深入的差距分析,制订切实可行的软件资产管理实施方案。
4结束语
总之,我们应基于上述技术路线开展研究,并按照模型构建、流程设计、建章立制、不断完善的工作思路实践实施。从软件资产规划、软件采购、软件开发、软件集成与部署、软件运行维护、运作流程管理、软件退役等方面进行软件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设计,并制定了相关管理规定,了《公司软件资产管理办法》(隐去了具体公司名称)等相关企业规章制度,在电力企业软件资产管理工作方面树立了较好的示范引领标杆。
作者:严新华 单位: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初见陈关中,惊讶于他的年轻。199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的他,今年不过40出头,却已在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电工程)担任总会计师长达六年。
中电工程是我国目前最具实力的电力规划研究、勘测设计企业,也是我国电力勘测设计行业的排头兵和“国家队”,拥有先进的技术装备和专有技术、坚实的综合管理能力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2009年末,中电工程的资产总额已达145.89亿元,比2008年增长了13.98%,全面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和国务院国资委下达的年度业绩考核指标。中电工程凭借其良好的经营业绩和资产状况,连续多年进入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 “世界200强设计公司”和“全球150强设计公司”,且排名逐年提升。
财务工作要紧密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展开
2002年底,中电工程在原国家电力公司所属中国电力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基础上组建,确定对下属6家电力设计院、8家全资子公司和一家事业单位实行集团化管理。2004年陈关中到任后,把财务集中管理确立为集团集中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确立了建设“统一管理、分级核算;适度集权、分层控制”的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体制目标。
2004年到2008年,国内电力建设投资规模巨大,最高峰时一年新增1亿千瓦发电装机规模。陈关中回忆说,他上任后的前四年,集团生产任务相当繁忙,财务工作重心就是围绕生产经营,让每个财务人员都做好服务工作。陈关中把最初四年的工作思路总结为“打基础,防风险,促集中”。“我的体会是,财务工作必须把基础打牢,用最真实准确的数据说话。会计核算不准,财务预算管理怎么能够反映企业真实的发展情况?发挥预控功能从何谈起?如果没有基础,怎么引导价值的发现和增长?” 通过前四年的工作,中电工程基本实现了财务岗位标准化、会计核算精细化、会计档案管理统一化、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标准化。
随后几年,国家对火电投入控制越来越严,“蛋糕”逐步缩小,生产任务的规模压力随之下降。中电工程结合国际、国内市场和行业发展趋势,加快实施“建设实力雄厚、具有国际竞争力工程公司”的战略目标,要求企业由单一设计服务企业向可提供全过程服务的工程公司加速转型。财务工作思路也随即调整为“夯基础,抓创新,促转型”。在夯实各项基础的前提下,加强财务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逐步实现财务工作向价值管理型转型,并保障和促进企业战略转型。
目前,中电工程已经形成了高端咨询、勘察设计、工程总承包、国际工程等四大业务板块,实现了业务板块可根据国内外工程建设市场环境变化而互动发展、相互促进的目标,保障了企业平稳发展。
在高端咨询领域,中电工程正在努力成为中国电力发展的“智库”。建立了电力规划人才库、成果库和信息库,可为政府和电网、电源企业提供科学权威的规划研究高端服务;在勘测设计领域,中电工程始终处于电力发展的高端技术前沿,在常规火电、核电工程设计、洁净煤发电勘测设计等高端技术领域具有国内领先优势,并继续保持着市场优势;在工程总承包领域,中电工程的总承包业务实现了质的跨越。近五年来,合同额增长了8.7倍;在国际工程领域,中电工程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海外市场的开拓,境外业务已从非洲国家向东欧、中亚、南亚、中东国家的火电高端市场挺进。
2004年,公司实现利润仅9000万元,2009年已增至10.9亿元。更为重要的是,2008年,中电国际EVA(Economic Value Added)达到6.43亿,在所有央企中排名第50位;同年EVA的改善值排名第39位。这两项考核均排名靠前,充分显示出中电国际良好的价值创造能力和资本使用效率。陈关中说,过去几年,重点工程围绕 “特、高、核、新、信”科技发展方向,制定了《科技发展规划》;成立了研发中心、核电技术中心、IGCC技术中心等专门研究机构,建立了完善的企业技术研发体系,每年投入科技经费保持10%以上的增长,先后共完成科研、标准化和信息化项目2000余项。计算方法变更之后,加入科技研发投入,2009年的EVA将达到10亿元。
面对近几年企业高速发展取得的利润,如何避免货币资金沉淀成为问题。中电工程实行资金集中管理,资金集中度逐年提升,2009年末资金集中度超过60%。同时,坚持低风险稳健投资原则,积极开展理财投资工作,过去四年,理财平均年收益率超过6%。
财务工作要服务并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而且要始终结合企业实际展开,陈关中反复强调这一点。
在集团信息化,特别是生产流程信息化方面,中电工程在央企中已成为先进的典型。2009年,国资委组织的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工作中,中电工程位列第12名,信息化水平达到A级。尽管企业整体信息化程度很高,但财务信息化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陈关中对此这样解释:“国资委倡导的财务信息化,我们也在做,但是从小处做起。而整体的、长远的、需要大投入的工作,还在打基础、做调研阶段。由于企业存在重组预期,如果现在就开始财务信息化的大额投入,那么在与另一个集团重组时,不同思路的信息系统整合起来难度较大,并可能造成重复投入。”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评判标准在于是否适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这就是陈关中所说的稳健的财务发展战略。如果说目前集团资金投向尚存有不清晰的地方,没有大张旗鼓地投资、举债是陈关中的“不为”,那么财务工作的“有为”则体现在从三个方面保障集团的转型。
1对转型过程的财务状况进行适时分析。从财务角度,适时评估转型对集团发展的利与弊。“转型中哪些做法能够提升财务指标,哪些可能会导致其下降,如何减少转型期财务状况的剧烈波动,通过持续的财务监测分析,提出有关工作建议,是这几年财务工作的亮点。”陈关中把集团旗下的两家电力设计院―华东院和西北院进行了比较分析。华东院技术优势突出,设计任务多、效益好,没有精力拓展总承包业务,转型步伐比较慢。西北院近年来则利用市场机遇,重点抓工程承包能力建设,目前承包业务占年收入70%~80%。通过客观分析比较两家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集团坚定了企业向工程公司转型的步伐。陈关中认为,这就是财务工作建设性的贡献。
2集团面临业务转型,财务提出制度先行。比如,开拓总工程承包业务,财务管理怎么做?企业之前并没有先例。因此,在业务推广开始之前,陈关中组织财务人员到国内相关工程公司调研,借鉴一些比较好的办法,起草了总承包项目财务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和制度,促进各个设计院实行对工程项目资金的集中管理,实现了新业务管理规范、起步良好。
大额采购支出要集中管控,不能权力下放。这可能令工程承包项目经理感觉束手束脚,产生抵触情绪,积极性受到影响。制度先行的优势在于,能够通过调研显示大多数企业采用同样的做法,加上相关规章制度到位,项目经理的疑问可以比较顺利得到解答。这样有利于解决调动项目经理积极性和资金集中管理之间的矛盾,从而有助于保障工作通畅进行。
3为实现国际化工程公司转型目标,集团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国际性标志在于国际业务占企业一定的市场份额。陈关中介绍说,财务围绕“转型”提出工作要有前瞻性,提前做好相应财务知识的前期储备,包括外汇管理手段、国际业务核算管理、国外涉税知识的学习等。财务工作的前瞻性,也为集团整体转型提供了“预见风险,规避风险”的思路。中电工程过去几年境外业务呈现良好增长势头,2009年新签境外合同45.4亿元,占当年新签合同额的到三分之一。已经开始履行的境外业务进展顺利,主要财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财务团队建设要优于财务工作本身
陈关中说,良好财务团队是做好各项财务工作的根本,所以他非常重视团队建设。中电工程已建立了较完备的财务人员管理制度体系,包括财务人员的岗位管理、培训管理、职称管理、考核管理等各方面。他总结说,“必须用有形的管理制度加以规范,使各项工作有章可依、有据可查。”
在健全管理制度的同时,中电工程还加强制度的学习与宣传,定期组织开展制度评审工作,结合评审情况进行不断修改完善,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控制措施的针对性、管理责任的可追索性;定期考核子公司财务工作质量,进行相应的奖罚,集团财务工作质量和效率得以持续提升。针对子公司业务同质性较强的特点,中电工程加强了内部财务工作交流,鼓励财务人员利用内部财务通讯、电子邮件等平台或方式,从日常工作体验、学术理论、学习感悟等几个方面加强沟通,宣传好的财务经验措施。此外,还经常组织财务人员到相关企业调研,建设学习型团队。
Abstract: Relying on the Sinopec Changling Refining and Chemical Company, around the practice of academic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employees, Hunan Petrochemical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built and shared the digital teaching and training resource library, and carried out targeted teaching and training activities which had achieved a series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achievements for teaching reform and provided som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ot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 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数字化;资源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build;sharing;digitization;resources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005-02
0 引言
近几年来,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与学院主办单位中石化长岭炼化公司(以下简称“长炼”)紧密合作,努力探索与构建高职院校“政府主导、政企共建、行业指导、校企一体”的办学体制机制,践行“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按照“企业地方一体化、资产运用一体化、专兼职教师一体化、育人用人一体化”的工作思路,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和实践工作。其中,学院以校企合作共建共享为主要模式,以优质数字化资源建设为载体,以数字化模块课程开发为主要表现形式,以教学与培训素材资源建设为补充,充分利用校园网及长炼企业内网网络平台,建设共享型教学与培训资源库,开展数字化教学与培训工作,成效显著。
1 校企合作开发了企业岗位技能模块培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
2011年6月初,长炼为了更好地建立其职工人才培养与选拔通道,决定完善其职工培训教学资源库,向学院提出了合作开发岗位技能模块培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的意向。校企合作开发岗位技能模块培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人员、技术、管理、资金等问题众多。为此,长炼和学院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并根据企业的要求,联合成立了九个通用基础模块开发项目组,分别负责仪表与自动化、化学基础知识、产品质量基础知识、化验分析、炼油基础知识、石油化工基础知识、机械设备基础知识、计量基础知识、电工基础知识等模块的开发工作;针对长炼炼油作业部、聚丙烯厂、动力厂、供排水厂、油品管理处等单位的实际岗位需求,成立了精馏、加热炉、催化剂、冷换设备、炼油工艺、高分子化工、锅炉、汽机、电气等十九个专业模块开发项目组,多次召开会议进行项目开发的研讨,明确了各部门的分工和开发时间安排,确定了项目成果验收和使用标准,并要求最终形成岗位技能模块培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和纸质教材,不仅要满足长炼职工培训的需求,待条件成熟时,还可向中石化其它企业进行推广使用。同时,在对上述资源库内容进行适当的修改后,可形成满足学院相关专业学生教学需要的校本教材和数字化资源库,从而达到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共赢的目的。
通过几年的努力,校企合作开发完成了全部岗位模块培训课程的讲义、试题库、课件、教学培训视频等内容并上网,长炼的企业员工和学院的师生均可上网学习。目前针对长炼一线操作员工的岗位培训工作正在逐步展开,员工先通过企业内网自主学习,再参加由课程开发教师主讲的短期脱产培训班,最后进行相应工种或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其职业技能等级直接与岗位工资和奖金挂钩。此举极大地调动了长炼一线员工学习岗位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积极性,大家纷纷反映短期脱产培训和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比原来单纯参加培训班的培训效果好多了。通过网络的反复学习,可有效解决在短期培训班上没弄懂的问题;而网络在线答疑加强了教师与员工的交流,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学院教师同时也收集了大量的企业生产实际案例,为进一步完善企业岗位技能模块课程内容和开发职业教育专业实训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校企合作开发使用了石化仿真培训系统
学院与长炼共建的石化仿真培训系统开发与培训基地已经建成二十年,是中石化在中南地区最大的石化仿真系统软件开发与培训基地,基础好、底子厚、实力强,已开发并投用了常减压、催化裂化、延迟焦化、连续重整、硫酸等多套软件,在企业日常员工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新装置开工培训、事故演练与处理培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石化企业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不会刻意去制造生产事故对员工开展事故处理培训,因此,利用石化仿真系统软件来进行事故处理培训几乎成为开展此类培训的唯一手段。长炼的一线员工通过系统地到学院仿真基地进行培训,对生产事故预演及处理都具有了良好的应对方法与手段。二十年来,长炼员工多次避免了石化生产过程中的重大事故发生,为企业挽回了经济损失,这其中仿真培训功不可没。同时,仿真培训基地也为学院石化类专业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石化仿真实训条件,为学生到石化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和就业预先提供了良好的仿真训练环境,学生到企业后操作上手快,适应能力强,深受用人企业的欢迎,石化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也达到了98%以上,基地建设从而实现了共建共享共赢的目标。
随着“十一五”期间中石化在长炼投资近百亿元建设的千万吨级炼油化工新装置于2011年10月的全面建成投产,该基地又开始围绕新建炼油化工生产装置,开始了新一轮的石化装置仿真培训系统的开发与培训工作。新开发项目完成后,将形成涵盖安全技术与技能培训、工艺操作技能培训、工艺与设备技术培训、电子化题库以及网络化学习的完整培训和考核体系。其中,在线考试系统将拥有完善的电子化题库,可以将从前大量的纸媒题库数字化,使其更加方便存储、更新、管理、应用和维护,并可在计算机网络上完成考试的全过程,可切实有效地解决传统考试全过程都需要人工参与、周期长、工作量大、容易出错、保密性差等诸多弊端,使得整个考试成本降低,真正实现无纸化考试和多媒体考试;网络学习系统可以将仿真培训系统、多媒体培训系统、考试系统等各种培训和考试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并实现网络化和信息化,从而构成一个可供企业进行理论学习、仿真培训、无纸化在线考试的信息化平台,为企业构建一个更有生命力的数字化学习网络——为企业员工提供通过网络开展网上学习、培训、调查、交流和资料查询等活动的公共平台,为企业培训管理部门提供教培管理、过程跟踪、组织考试、训练、竞赛、成绩统计、绩效考核等信息化手段,解决企业培训工作“工学矛盾”的同时,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同时,网络学习系统也将极大地促进更多优秀培训资源的共享、积累和沉淀,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企业向学习型组织转变。
3 共建共享了企业数字化技术与培训资源库
根据学院与长炼的相关协议,学院校园网接入了长炼企业内网,共享了丰富的企业技术和培训资源库,主要内容为长炼知识管理系统、中石化职业技能鉴定题库管理系统和长炼数字图书馆,并根据学院的技术、人才和培训优势,广泛参与了上述企业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做到了共建共享。特别是在中石化职业技能鉴定题库管理系统的内容优化与完善方面,学院专业课教师通过到企业调研,及时了解了企业新建装置、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及技术改造情况,从而适时地为题库新增应知应会试题,保证了题库建设与企业发展同步进行,为企业开展员工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校企共建了学院石油化工资源素材库
学院在长炼及相关石化仿真系统开发公司的帮助下,投资建设了校内石油化工资源素材库,主要包括化工单元素材库、炼油工程素材库、工业分析素材库和安全技术素材库。该库不仅为学院开发石油化工单元及系统仿真软件提供了素材支持,也用于专业课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还用于学生通过校园内网进行自主学习,极大地丰富了学院的专业教学资源。
5 建立了相关信息平台,为企业和学院提供了资源服务
5.1 建设了中石化远程教育站长炼分站(湖南石化职院远程教育站) 学院与中石化信息管理中心和长炼相关部门合作,在学院培训中心建立了中石化远程教育站长炼分站(湖南石化职院远程教育站),企业员工和学院师生可上网学习中石化的相关教学培训内容,保证了企业和学院的教育培训内容与国内外的先进培训内容基本一致,体现了先进性和及时性。
5.2 校企共同开发了长炼安全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2011年初,长炼将其外来人员进厂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交给了学院培训中心负责,每年可培训上万人次。学院组织精兵强将,在长炼安全环保处和生产装置安全技术人员的支持下,重点开发了长炼安全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将外来人员的资料录入、培训成绩管理、查询、发证、打印等功能集为一体,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长炼各用工单位可通过企业内网,随时查询其所使用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数据及安全教育情况,从而为企业的安全施工及安全生产提供了保证。此外,学院学生到企业开展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之前,也通过此系统开展安全培训及取证,从而获得进入企业进行实习的资格。
5.3 校企共同开发了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信息系统 学院学生从第五学期开始就进入了校外生产实习、顶岗实习阶段,由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师傅共同负责对其进行实习指导。学院组织相关处室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在长炼及其它企业的支持下,着手开发了“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信息系统”,将校内指导教师与企业指导师傅、实习学生通过网站联系起来,各项内容通过网上和记录,确保了校内教师对学生的及时指导,学生将有关情况及时向指导教师反馈,对校内指导教师和实习学生的考核也可通过网站实现,管理效率大幅度提高。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开发,目前该系统已在学院运行,受到了校内指导教师、实习企业和实习学生的交口称赞。
6 校企共建和不断完善了学院网络环境
学院与中国电信岳阳分公司紧密合作,在学院建立了智慧数字校园网,与长炼信息中心合作建设了企业知识库,为在校师生、长炼职工在资源检索、信息查询、资料下载、学习咨询、就业指导等方面提供了较好的服务,深受各方好评。
参考文献:
[1]蒋秀英.基于学科竞赛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8(16).
【关键词】内部控制; 检查评价; 粮食仓储
引 言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已由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并将于2011年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风起云涌的内部控制研究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内部控制是一个新生事物吗?答案是否定的。企业管理的种种问题不应该归于缺乏内部控制,而应该归于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出了问题。根据笔者的调查,很多企业的现实情况大都是:内部控制标准(体现在各项内部规章制度)写在了纸上,挂到了墙上,甚至被记在了心里,但就是没有落实到行动中。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尽管COSO报告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都给出了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但是如果扣除其务虚内容的话,总结出的核心要素就是两个:控制标准和监控。企业的各项内部规章制度属于控制标准,原来就有,而且形式和内容上越来越趋于完善;而监控的不到位才是企业管理出问题的关键。那这里的“监控”是什么呢?可以将其通俗地理解为“对内部控制的检查与评价”。监控之所以出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内部控制的检查与评价不到位,从而很难将制度落在实处。
一、内部控制检查与评价的意义
内部控制检查与评价是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合规性、合理性、可行性以及具体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是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通过内部控制检查与评价,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并堵塞管理漏洞,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系统、促进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由于目前我国对内部控制具体内容、考核标准未作出详尽规范,相当多的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检查评价方法有限,很难对被评价单位内部控制作出完整、公平的评价,未能真正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因此,能否找到合理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建立具有操作性的内部控制评价程序,并使之真正成为管理的内在需求,是企业内部控制不至于流于形式的关键。
基于上述分析,且考虑到已经有太多的人对内部控制的理论进行了密集的研究,因此本文将从实务角度探索企业内部控制检查与评价,以北京市粮食仓储企业为例提出深化内控检查与评价的工作思路。
二、北京市粮食仓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简况
北京市粮食仓储企业主要是京粮集团下属的各粮库。目前各粮库已按照京粮集团总部的统一标准和要求制定了分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实施细则,每一业务流程都明确了控制目标、业务风险、控制点相关资料和相关制度文件等内容。各粮库按照业务流程各控制点的要求,执行统一的内控业务流程检查工作底稿。根据京粮集团制定的内部控制检查评价与考核办法,各粮库结合企业内部实际情况制定内控检查评价与考核细则并实施。鉴于各粮库现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流程,明确了企业各项工作的标准,为了监督并保障企业内部控制标准的贯彻执行,需要进一步深化内部控制检查与评价工作。
三、北京市粮食仓储企业深化内部控制检查与评价工作的思路
根据工作实践和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北京市粮食仓储企业深化内部控制检查与评价工作的思路应该沿着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内控检查评价应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相结合
信息化、电子化正在改变着企业传统的经营与管理模式,这一点已经引起了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并制定了相关制度。财政部已经了关于“信息系统一般控制”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2009年4月,财政部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因此,企业要按照这些文件的要求搞好本身的信息化建设和内部控制,并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看,目前功能全面、涉及面广泛的ERP系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大企业所采用。北京市粮食仓储企业已经部分采用了ERP系统,而另一部分在不久的将来也要采用ERP系统。ERP系统给企业的信息与沟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审查和控制线索隐身于电子化的系统当中,正面临着“消失”,即使是工作时间足够长的老员工,对ERP系统中的数据处理流程有时也会感觉无法捕捉。
面对这样的情况,传统的内控检查手段已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此时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1.对ERP系统进行检查与控制
ERP系统首先给企业带来的是系统本身的风险,因此企业内控检查需要从检查和控制ERP系统开始。随着信息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如何管理和控制庞大复杂的信息系统是每个企业所必须面临的问题。在传统的公司治理活动无法有效管理信息化风险的情况下,构建科学完整的IT治理新模式,将是提高治理效果、降低企业风险的首要选择。
2.利用ERP系统进行检查
ERP系统本质上是要实现对企业全面资源的有效计划,具有强大的功能。因此,北京市粮食仓储企业应该采用ERP系统对具体内控活动进行审查。采用ERP系统检查的优势主要有:(1)提高检查效率。企业日常业务量大,如果采取线上检查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扩大抽样样本数量。通过ERP系统,可线上检查计划完成情况。系统可以将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与计划预算相比较,分析各项业务的进展情况是否符合要求。例如,在贸易粮采购流程,通过ERP线上操作,可以检查系统中采购订单与配置计划内容是否一致;检查原粮采购是否与经批准的预算一致等。通过ERP系统,可线上检查业务在执行过程中是否合规。例如,在贸易粮采购流程,通过ERP线上操作,可以检查系统中采购订单与采购合同内容是否一致;检查入库单与计量单是否一致;检查发票校验凭证与采购合同、入库验收单、发票是否一致等等。通过ERP系统,可线上检查各项业务内控流程的执行情况。通过查看员工的日常操作,可以分析员工的工作内容及流程是否符合规定。(2)提高检查的公正性。通过软件系统实施检查,以系统记载的业务流程发生情况为检查依据,可以克服人为因素的干扰。通过ERP进行内控检查时,系统可以核对内外部数据的发生额及余额是否相符。其中,内部核对是指在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核对,如财务部门记录的往来款项是否与销售部门实现的销售情况相符,财务部门掌握的库存变动是否与物流部门实际的出入库情况相符等等;外部核对是指通过接口将系统数据与外部数据进行核对,如通过电子对账单核对企业收付的资金是否与银行记录相符。
(二)内控检查评价应与企业标准化建设相结合
在内部控制诸要素当中,控制活动是其核心。控制活动是为防范风险所采取的措施和行动,具体体现为标准化的业务流程的建立。
北京市粮食仓储应将内部控制检查和企业标准化工作结合起来,这样可以进一步落实公司的各项制度,进一步提升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在岗位标准化工作中,按照各业务流程控制点的工作标准和执行的工作要求,可以把内控业务流程相关控制点分解到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职责中,从而理顺业务流程,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职责。例如,采购业务员岗的职责在岗位说明书里有明确规定,在制定岗位标准手册时可以按照其岗位职责将贸易粮采购流程中有关采购计划的控制点要求转化为岗位工作要求;可根据内控手册“原粮采购业务流程――上报采购计划”控制点的相关内容确定采购业务员岗的岗位职责:提前15天提出下月度采购计划建议。
依据上述思路将各业务流程主要控制点的执行落实到具体岗位的日常工作要求以后,在职工月度绩效考核时,部门领导可以按照岗位的要求对每位职工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量化,统一提交绩效考核部门后进行员工的月度绩效考核。内控日常检查评价时可抽查部门对员工的考核记录来检查部门内控日常执行情况。内控与岗位标准化的结合可以使每位员工清楚地了解自己在内控制度执行过程中的工作任务和目标,使内控检查评价和员工日常工作考核有效地结合起来,达到双重控制的目的。
(三)企业应采用多样化的内部控制评价
企业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内控检查评价,细化内控考核,可以强化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使全体员工能够自觉执行内控制度,按流程办事、按权限审批,使“要我内控”转化为“我要内控”,逐步将内控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之中。为此,北京市粮食仓储企业应该做好以下两点:
1.在内控检查评价中实施多层次控制,构筑多道风险控制防线
北京市粮食仓储企业内控检查评价应形成由总部检查评价、中介机构检查评价、企业内部检查评价三个层面的检查评价体系。其中总部检查评价以京粮集团内控手册为依据,定期对企业内控运行情况进行评价。中介机构对公司IT一般控制及应用控制的风险管理情况定期进行审计,重点关注各项业务流程的执行情况和软件的应用情况。企业内部检查评价以内控手册实施细则为依据,重点对业务流程以及风险的控制情况进行检查评价。
2.企业内部检查评价应由多部门参与,通过不定期的检查评价形成对内控执行情况全方位的自我监控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有赖于全体人员的参与,因此内部控制的检查评价也需要企业多个部门的参与。就北京市粮食仓储企业而言,资产部、审计部、财务部等都要承担一部分内部控制检查与评价职能。资产部以资产安全监察为重点来检查内部控制的落实情况。审计部门开展以评价内控为重点的经济责任审计,查找内部控制缺陷,使审计关口前移,实现以“堵”为主的事中控制。财务部门重点根据内控手册中会计报表项目和监管事项与业务流程之间的联系,检查各风险项下对应流程控制点的执行情况,以确保内控制度能够合理保证对外披露的会计报告及重大事项真实可靠。此外,企业还可以设置独立的内控办公室,由其进行企业内控综合检查评价。
(四)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内控检查评价方法
目前北京市粮食仓储企业大都按照京粮集团总部的统一规定建立了一套可量化的内控检查评价方法。但量化的评价方法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有些内控要素(如控制环境)很难量化,量化权重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等。因此在内部控制评价时要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1.公司层面控制较难使用量化的方法,一般采用定性判断
公司层面控制缺陷通常不会直接导致信息错报,但会增加业务层面信息错报的可能性。因此公司层面控制缺陷评估基本上是采用定性判断,即逐项分析缺陷主题、缺陷性质等因素,判断缺陷可能导致错报的影响程度和错报发生的可能性。
2.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评价结果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结合的方法
业务层面内控评价一般应采用标准分数法,将不同的定量或定性的问题统一折算成标准分值,使不同问题相互之间具有可比性,得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同时业务层面也要适当加入定性评价,可以设定被评价单位可能违反规定的条件和扣分标准,如确定某些性质较为严重的问题,如果企业违反了这些问题中的任何一个,则不论定量评分如何,总体评价结果都不能认为是良好。
(五)建立合理的考核和问责机制,促进员工主动参与内部控制建设
不论形式多么完美的管理制度,只要不触及员工的根本利益,往往只是一个美丽的“花瓶”。因此企业应根据各级内控检查评价的结果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把检查结果量化评分后,将得分情况对应到具体部门的责任人和负责人,细化绩效考核评分标准,按照标准进行奖惩。对未有效执行的关键控制点或风险程度高的控制点以及屡查屡犯的情况加大问责力度,追究当事部门的负责人、责任人的管理责任。
结 论
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关键并不在于制定形式完善的控制标准,而在于如何使所制定的控制标准落到实处,使内部控制在企业真正生根发芽。北京市粮食仓储企业已经种下了内部控制标准这棵树苗,深化内部控制检查与评价将保证其不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阎达五,杨有红.内部控制的框架构建[J].会计研究,2001(2).
一、埋头苦干,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实现了“十一五”圆满收官
2011年,全市工信系统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主攻工业战略,推进信息化建设,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实现了“十一五”圆满收官。主要成效表现在:
1、工业主导地位更加凸显。全市工业增加值突破300亿大关,达到379.3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2.1%,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比“十五”期末提高11.2个百分点。其中,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6.2亿元,同比增长22.6%,总量比“十五”期末增长4.4倍,稳居全省第6位,比“十五”期末前移3位,占全省的比重达到8.58%,比“十五”期末提高2.68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全省0.89个百分点,列全省第4位。全市完成工业投资384亿元,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47.7%。
2、经济效益再创历史新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177.2亿元,同比增长48.54%,总量比“十五”期末增长6.8倍,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73个百分点,列全省第4位;利税总额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22.9亿元,同比增长101.3%,总量比“十五”期末增长11倍,增幅高于全省48.4个百分点,列全省第1位;实现税金过3000万元的企业27户,同比净增13户,为我市成为第三个财政收入过100亿元设区市作出了重要贡献。
3、园区经济实现新的突破。全市11个工业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136.2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6.1倍,总量列全省第3位,同比增长46.85%,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83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园区达到4个,即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亿大关,达到284亿元,列全省第7位,广丰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26亿元,列全省第9位,横峰、玉山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分别达到134.7亿元、101.1亿元;上缴税金总额45.7亿元,总量比“十五”期末增长4倍,稳居全省第2位,同比增长48.7%,截止去年底,全市园区累计投产企业户数886户,同比增加14户;累计从业人员16.96万人,同比增长19.4%。工业园区日益成为我市主攻工业的主平台、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安置就业的重要渠道和社会稳定的“减压阀”。
4、产业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四大主导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82亿元,同比增长5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74.9%。其中:有色金属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1.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42.6%;新能源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64.1亿元,占比重13.9%;机电光学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23.7亿元,占比重10.5%;新型建材产业主营业务收入92.6亿元,占比重7.9%。
5、工业企业规模日益壮大。截止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71户,同比净增15户,比“十五”期末净增382户。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231户,同比净增58户,比“十五”期末净增198户;超5亿元48户,同比净增21户;超10亿元20户,同比净增15户;超20亿元5户,同比净增3户;超30亿元2户;超50亿元1户,即晶科能源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8亿元,是工业发展史上首个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亿元大关的企业。
6、信息化建设推进速度加快。截止去年底,全市80%以上规模企业接上宽带,一些骨干企业建立了局域网,有的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两化融合”已初显端倪。政务网络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得到升级,网上审批电子监察系统上线运行,网上行政办公系统功能更加完善,为民服务信息更加丰富。信息技术社会应用成效明显,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286万部,互联网用户数22.8万户,有线电视用户数35万户。2011年,全市实现电信业务收入19.83亿元,邮政业务收入1.79亿元,分别增长8%、10%;电信业务实缴税金1.99亿元,邮政业务实缴税金232万元,分别增长15%、20%。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主要体现在“六个强化、六个着力”:
1、强化环境建设,着力营造主攻工业氛围。
一是实施高位推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工业,始终把主攻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略,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亲力亲为,高位推进,亲自研究解决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去年9月底,市委、市政府召开了主攻工业、决战园区现场推进会,大造了声势,营造了氛围,全市上下主攻工业、决战园区的信心更足、思路更清、劲头更大、氛围更浓。
二是加大政策引导。市政府出台了《市工业三年强攻实施意见(2011-2012年)》,吹响了工业三年强攻的号角;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决定》,明确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目标、重点和政策措施;安排了2000万元市本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等;开展了“先进工业园区”、“工业十强企业”、“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先进县(市、区)”和“企业上台阶奖”考评工作,并对获奖单位和企业进行表彰奖励。
三是优化发展环境。以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为契机,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营造了良好的政务环境,市工信委在全市创业服务年活动考评中列综合类28个部门的第5名;强化对重点园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未开工企业和增长点的调度监测分析;在全省率先创办工业报—《日报·工业新闻》,累计编辑出版78期,为主攻工业摇旗呐喊,营造了浓厚的主攻工业、决战园区的舆论氛围。
2、强化项目建设,着力培植工业经济增量。
一是狠抓重大项目储备。建立完善重大工业项目库,坚持动态管理,适时对所储备的重大项目进行调整、充实。对列入重大项目储备库中的项目优先进行项目申报和招商推介,对条件成熟的项目予以优先实施。
二是狠抓主导产业招商。建立完善重大产业项目招商引资机制,重点围绕四大主导产业进行招商,引进了一批产业配套大项目,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全市实际利用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105.12亿元,同比增长24.7%。
三是狠抓重大项目推进。建立健全重大项目调度推进机制,对投资10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由市政府每两个月直接调度一次。对投资10亿元以下的项目,市工信委每月列入正常调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难题。市政府先后召开了两次“投资5亿以上重大工业项目协调推进会”,为一批重点项目协调解决了用地、供电、立项、环评、安评等方面的问题。全市列入重点调度的投资过亿元重大工业项目110个,总投资429亿元,全部建成达产达标后,预计年可新增主营业务收入1135亿元、利税106亿元。其中投资过5亿元的项目有20个。2011年110个项目完成投资126.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25.5亿元。特别是去年11月晶科能源新投130亿元扩建3000兆瓦光伏一体化项目开工,预计到2014年项目达产达标后年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去年9月,博能客厂车与中国科学院签订了新能源汽车合作项目,研发生产纯电动车、混合动力客车和电动专用改装车项目,这两个项目的投产达标将大大增强我市工业发展的后劲。
3、强化园区建设,着力做优工业发展平台。
一是提高集约化率。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全市园区累计完成开发面积63.5平方公里,同比增长8.16%;注重提高项目投资额度、投资强度、投资进度和单位面积产出率,全市园区平均投资强度71.2万元/亩,同比净增16万元/亩,其中横峰、广丰工业园区分别为118万元/亩、105万元/亩。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19.3万元/亩;实行“腾笼换鸟”,积极盘活存量土地。横峰县置换了10家产能落后的小企业,腾出200余亩土地用于支持和丰铜业发展。
二是发展特色产业。各园区根据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明确产业定位,逐步形成特色产业。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光一机电”(光伏、光学和机电)产业占全区的比重达75%;广丰工业园区黑滑石产业基地被列为省级产业基地;横峰工业园区有色金属产业产值占全园区的比重达90%以上;玉山工业园区轴承机械产业列为省年度重点扶持的特色产业;弋阳工业园区有色金属加工、新型建材两大支柱产业占园区经济总量的比重达70%;鄱阳工业园区逐步形成绿色新能源、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制鞋、五金机械电子四大特色产业。
三是发展低碳工业。积极打造生态工业园区。目前我市共6个园区被列入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试点单位,2011年新增广丰、万年、婺源、余干工业园区4个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试点单位。横峰工业园区又被列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促进园区企业节能。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到1.359吨标煤/万元,同比下降19.62%。余热发电用电量2.77亿千瓦时,占全市工业用电量的比重达5.1%。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出台了《关于2011年淘汰落后产能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任务,并提前全面完成了目标任务。关停建材行业18条机立窑生产线,淘汰落后水泥产能109万吨;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使用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设备的15家小型化学制浆造纸企业予以关停,对未经环保审批、未建污染治理设施擅自建设或投产的9家违法造纸企业责令其停产,共淘汰落后产能25万吨。代表省政府接受国务院淘汰落后产能检查组检查,受到好评。
4、强化产业升级,着力做大工业发展支柱。
一是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利用高新技术、信息化技术改造提升有色金属、机电光学、新型建材等传统产业。有色金属产业初步形成了以铜冶炼和精深加工为主、铅锌冶炼加工和黄金采选加工为辅的产业体系。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的20户工业企业中有14户是有色金属企业;机电光学产业初步形成了光学、客车制造及汽摩配、轴承和标准件制造为主的产业体系。其中以凤凰光学为龙头的光学行业聚集了200多家企业,成为全球最大的光学元件制造基地,凤凰光学的光学元件产能稳居中国第一位、世界前三位;新型建材产业初步形成了以新型干法水泥制造为主的产业体系。全市完成水泥产量1058.77万吨,同比增长12.36%。
二是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委、市政府把新能源产业作为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抓,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编制完成《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目前新能源产业初步形成了以光伏为主,锂电池、LED、风电设备制造、生物质能发电等为有机组成部分的产业体系,其中光伏产业初步形成了晶硅料单、多晶硅片太阳能电池应用产品的产业链,产业规模列全省第2位;着手谋划培育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已开展了专题调研,形成了《关于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的调研报告》,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
5、强化企业服务,着力做强工业发展主体。
一是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帮助3家企业建立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1家通过省级认定,2家通过市级认定。帮助1家企业建立了企业技术中心并通过市级认定。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0.6亿元,同比增长52.4%,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22.8%。
二是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促进银企合作。5月份举办了政银企融资现场对接活动,8家银行现场正式签约项目514个、签约资金83.5亿元,到年底各银行履约率达85%;加强担保机构体系建设。截止年底,全市备案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22家,为440户中小企业担保贷款5.2亿元。其中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为经济技术开发区4户企业担保贷款1400万元;鼓励支持企业上市。晶科能源于去年5月份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成功融资6870万美元,成为中国光伏企业第十家、我省第二家,金融危机后国内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光伏企业;去年11月该企业增发融资1.26亿美元,这是自上市之后又一次成功的融资。
三是加大培训力度。我市分别在市委党校举办1期、在南昌举办4期工业统计管理人员培训班,在无锡市举办了中小企业经济管理人员培训班,在清华大学举办了市工业经济管理高级研修班,全年累计培训1000余人次,进一步提升了我市的工业管理和服务水平。
6、强化信息化建设,着力构建信息安全体系。
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六位市领导为副组长的市信息化领导小组,理顺了信息化管理体制;建设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不断扩展信息服务覆盖面,拓宽信息业务。加快发展电子政务,升级改造了政务外网,依托政务网络建设了6个专网,实现了市、县、乡三级纵向联通,与国家、省纵向贯通,市级联网率达99%,县级联网率达96%,乡镇联网率达98%。加快企业信息化步伐,积极推进规模以上企业信息化应用,德兴铜矿在全国首家引进了美国卡车计算机调度系统(DISPATCH),设备使用效率得到有效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加快,电子信息制造业快速增长,系统集成业也有新的突破。加强了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制定了《2011年度市政府信息系统安全检查方案》,组织了全市政务系统信息安全检查,保证了全市政府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
同志们,回首2011年,我们心潮起伏,深感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实施主攻工业战略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支持配合的结果,是在座的各位企业家以及全市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埋头苦干、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受董市长委托,代表市政府向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企业,向奋斗在工信战线上的全体干部职工和关心支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2011年发展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当前我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工业总量、企业规模偏小的局面依然没有根本改变。工业缺乏“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大项目的支撑和带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只有8.58%,没有占到应有的份额。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过50亿元的工业企业仅有晶科能源1家。二是产业结构调整任务依然艰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科技水平不高,产品竞争力不强。淘汰落后装备、落后技术、落后工艺、落后产能的任务还十分繁重。三是企业融资、用地、用工难等问题在一些地方还依然突出。四是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信息应用技术不高、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步伐缓慢、信息安全存在隐患等问题。这些问题和困难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承前启后,抓好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各项工作,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十二五”是我市全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探索“两化”深度融合、建设新兴工业强市的战略机遇期。从国际看,全球产业分工日益深化,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新一轮产业革命方兴未艾,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从国内看,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五化”齐头并进,国内需求进一步扩大,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良好的政策环境。从市内看,“十一五”我市工业和信息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市委、市政府建设新兴工业强市的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为“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国家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到稳健,给企业融资带来一定影响。规模企业认定标准由500万元调整到2000万元,给工业企业统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各项工作抓实抓好,不断推动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实现新跨越。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之年,也是实施三年工业强攻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对于为“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市委二届十一次全会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要把建设成为新兴工业强市的宏伟目标。按照这一战略目标,今年的总体工作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市委二届十一次全会、全省工业和信息化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园区、产业、企业”为中心,以项目为抓手,坚持实施主攻工业战略不动摇,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重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信息化发展步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为实现建设新兴工业强市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0亿元,力争达到310亿元,增长25%;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450亿元,增长35%;利税总额达到150亿元,增长28%;电信业务收入22亿元,邮政业务收入1.9亿元,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310万部,互联网用户数35万户。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抓好“六个主攻”:
(一)主攻“大园区”,进一步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园区是市委、市政府主攻的“三区”之一。我们将坚持决战园区不动摇,力争全市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470亿元。其中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00亿元,铅山、万年、余干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分别突破100亿元,年内力争过百亿园区达到7个。
完善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道路、水电、通讯、污水处理等公共设施建设。按照集聚集约、连片开发的要求,加大扩园强区力度。坚持园区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使园区尽快融入城市空间布局。
促进园区集约发展。遵循“经济产业化、产业园区化,园区特色化”的原则,按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和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要求,明确主导产业,突出特色产业,加快产业扩张和集聚;坚持集约用地,着力提高入园项目投资强度、进度和单位面积产出水平,力争全市园区平均投资强度达到100万元/亩。对长期“圈而不建”、“厂房闲置”的土地坚决依法处置。
打造生态工业园区。把园区打造成低碳工业经济的主平台,大力实施“一大四小”工程,促进园区绿化建设。加强园区企业节能降耗,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已列入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横峰工业园区要再接再厉,打造示范榜样园区。广丰、万年、婺源、余干工业园等四个省级生态试点园区要加快生态园区建设步伐,早日步入省级生态工业园区行列。
(二)主攻“大产业”,进一步提升产业支撑能力。
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力推广运用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加快改造提升有色金属、机电光学、新型建材等传统主导产业步伐,加速实现产业积聚化、企业集群化、产品链式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其支撑工业发展的能力。
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策应、对接国家和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认真贯彻实施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决定》,加大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力度,重点发展光伏、锂电池、LED、生物质能发电、风电设备制造等行业,着重建设以经济开发区为核心,以广丰、经济开发区为组团的光伏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以鄱阳为基地的风能产业集聚区和以广丰中投、铅山金钢为龙头的动力锂电池产业基地;强力推进博能客车厂与中科院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合作,实现新能源汽车开发的新突破。同时,积极谋划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编制发展规划,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促其快速成长、发展。此外,依托广丰丰富的黑滑石资源打造全国黑滑石产业基地;依托弋阳丰富的瓷石矿资源打造全省新型陶瓷产业基地。
(三)主攻“大企业”,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
实施扶优扶强战略。继续抓好国家和省扶持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对有望过10亿元、20亿元、30亿元、50亿元乃至100亿元的现有重点企业,优先提供生产要素保障,让其领先快跑、做大做强。要确保晶科能源主营业务收入在实现超100亿元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突破;同时,要像帮助招商企业一样来帮扶、关心本土企业的发展,促其逐步做大做强。
提升企业“四率”水平。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支持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开展自主创新,不断提高“四率”水平(劳动生产率、人均利税率、资金利润率、资源能源利用率)。
加强与央企省企的战略合作。加大与央企、省企的对接、沟通和联系,做到“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支持地方企业与央企、省企的对接、合作,利用其技术、管理、理念等优势,发展地方企业,实现“共赢”。
(四)主攻“大项目”,进一步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实施招大引强战略。在投资主体上,积极引进世界500强、国内百强企业、台湾50强、境内外跨国公司、行业龙头企业及省外大型企业集团。在投资项目上,优先引进大项目、高附加值项目和产业延伸配套项目。
加快重大项目推进。积极实施工业项目带动战略,按照“在建一批、上报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加大项目推进力度。重点推进晶科能源3000兆瓦光伏一体化,和丰铜业10万吨电解铜,昂大公司1000万只铝合金汽车轮毂,黑马科技公司1828万包水晶钻石,韦伯尔铝业6万吨再生铝合金锭,伟克铜材扩建年产3万吨铜管,源鑫电器公司电器陶瓷生产,江铜银山矿日采选5000吨铜精矿技改等重大项目,确保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标,培植一批工业增长点。同时,抓住省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有利时机,谋划一批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生态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政策性资金扶持。
建立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对已开工、已完成备案核准、已上报待批的重大工业项目,实行分类指导、全程跟踪调度服务,切实提高项目开工率。坚持和完善“四定两保”责任制,按照定时间、定责任、定考核、定奖励的要求,落实项目帮扶责任,确保每个重大项目按时开工、按时投产。
(五)主攻“大难题”,进一步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加大工业信贷力度。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推动金融机构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企业或项目,优先给予信贷支持。
搭建银企融资平台。进一步完善政银企合作机制,通过政府推动、部门联动、银企互动的方式,继续开展政银企融资对接活动。
加强担保机构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积极发展政策性、商业性和互等多种形式的担保机构。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积极吸引域外民营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来饶落户或建分支机构;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鼓励企业上市融资。
(六)主攻“大融合”,进一步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发展宽带传输网络,提高城市主干网络的传输能力和交换能力,适应多媒体信息传输和交换的需要;完善以宽带网络和数字电视网络为重点的现代信息基础设施,推动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3G网络,扩大移动通信网覆盖范围和推进移动通信新技术的应用。继续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光缆进村工程。
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加强电子政务网络资源整合,完善和推广应用公文传输系统、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加快公共数据交换平台和县级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建设,提升政府门户网站服务能力。加强对各县(市、区)、各部门网站的指导管理,完善信息公开等功能,开展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提高全市政府网站服务水平。
加快推进“两化融合”。选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切入点,围绕产品融合、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和产业衍生四个层次,推进“两化深度融合”,逐步实现设计制造一体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加快数字化园区建设,使全市园区形成集信息采集、分析、管理、服务和应用于一体,覆盖市、县、园区、企业并连通全省的数字化园区服务平台。
积极建设“智慧”。加强空间地理信息及其他应用数据的资源共享,加快公共数据交换平台建设。继续推进城市和社区信息化、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社会事业信息化、教育科技信息化、公共文化信息化建设,重点推进“数字城管”、“数字房产”、“数字水利”、“数字环保”、“数字交通”、“数字旅游”以及“金土”工程、“金保”工程、“金盾”工程、“天网”工程等工程建设,使信息化服务惠及全市人民。大力推进全民信息化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完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全民信息化素质。
抓好信息安全工作。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和协调机制,指导监督政府部门、重点行业的重要信息系统与基础信息网络的安全保障工作。坚持信息安全与信息化项目同步建设的原则,完善信息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电子政务病毒和网络攻击预警监测系统,开展政府信息系统安全检查与评估,提高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的能力与手段,全面提高信息安全防护水平,保障政府信息系统安全运行。
三、优化环境,努力营造建设新兴工业强市的浓厚氛围
(一)优化政务环境。以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充分发挥市、县工信主管部门的“主力军”作用,加强工信委、统计局、中小企业局、园区管委会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工信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务必要认清肩负的历史重任,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再接再厉,为建设新兴工业强市建功立业。
(二)优化人才环境。注重工业干部的培养,建立健全工业管理人才培养培训机制,引导和鼓励工业干部学工业、钻工业、懂工业,不断提高驾驭工业经济的本领和能力;注重企业家队伍建设,整合资源,创办创业大学,实施与国内省内名牌大学联合办学,将其办成一所专门培养创业者和企业家的公益性社会大学,努力造就一批企业界的“领军人物”。同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一如既往地创造良好的政策、服务和法制环境,使我市企业家不断健康成长、企业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三)优化舆论环境。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平台,加大工业和信息化宣传力度,宣传中央、省、市发展工业和信息化的政策、举措,宣传企业如何克服困难求发展的典型事例,特别是企业家的先进典型事例,为企业发展鼓劲、造势,为企业家撑腰、壮胆,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企业家浓厚舆论氛围。
下半年工作总结和今后工作设想
一、加速融合,加强团结,迅速营造良好办公环境
公司重组后,融合和团结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办公室作为具有综合协调性能的部门,其作用至关重要。对此,办公室从小处做起、从点滴做起,迅速地给机关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办公环境。第一,做到不搞“小团体”,多沟通、多交流,“”。在工作中,摒弃一己私念,对工作中出现的矛盾采取先迁就、再沟通、后求同的方法;坚持共有的大原则、大方向。在生活上,多关心、多问候,遇到问题热心帮助。第二,实行不定期会议进行沟通和传达。每周例会后,办公室会根据会议内容和工作情况对本部门员工召开内部会议,一方面将各方面的政策、精神传达到员工中;另一方面,对各自工作进行汇报、总结,对需要协调的事项进行布置。第三,利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开展此项工作。通过一些培训活动增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加强同事之间的团结。月日,办公室组织本部门员工进行了拓展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整章建制,严格执行,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首先,为加强公司机关汽车的管理,降低费用支出,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经营和机关公务用车的需要,建立正常的车辆购置、使用、维修及驾驶员管理秩序,根据《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财务管理通则》的有关规定,原创:办公室及时制定了《中铁七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机关车辆管理办法》,加强车辆管理调度,强化安全行驶保证了机关公务用车,基本实现了安全行驶。其次,建立健全其他办公制度。对汽车的使用排放、电脑耗材的领取、文件的接收传发等等均采取网络形式进行办公,并制定出相应的一些措施和制度,并在使用的基础上给予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办公室共起草、制定出相关的公文处理办法、电子公文管理办法、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管理办法、印章管理规定、档案管理办法等几项规章制度。
三、承上启下,互相沟通,促使信息工作更进一步
公司成立以来,为全面掌握各种动态,办公室加强对各种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突出信息的广泛性和时效性,充分发挥了承上启下和互相沟通的作用。首先,办公室立足领导要求和实际工作需要,把信息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公司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公司稳定等方方面面,及时准确地反映公司上下左右的工作情况,成为领导、各部室和各项目部及时了解掌握情况、推广交流先进经验、听取务方面意见的重要渠道。截至目前,共编排公司简报期。其次,严格把握尺度,对各种会议进行整理、发放,确保公司各项精神迅速传达到每个部门和各项目部。公司自成立以来,共召开行政周例会次、党政联席会议次、机关全体会议次、多元经营会议次。对每次的会议内容办公室都做到及时整理,加以编排,发送到各部门和各项目部,使会议精神能够迅速传达到基层去。第三,注重收集,认真筛选,将公司运营状态反馈到集团公司。在信息的收集过程中,办公室仔细认真的进行筛选,将一些典型的情况和重要的现象反馈到集团公司上级领导那里。自公司成立以来,七局网站共录用办公室所写信息条,网络刊登条。
四、推行网络,无纸办公,提高公司办公效率水平
为进一步加速企业信息化进程,推动“无纸化”办公,利用现代化的信息通道开展新形势下的各项工作,办公室从电务公司成立开始筹备建立电务公司网站,于月日正式开通,内容做到及时更新。随后,办公室又组织公司领导、各部门、各项目部的负责人和文件管理员学习“无纸化”办公系统及网络使用培训班。对电务公司的电子办公系统、相关软件应用、网络使用技巧及信息化的新知识、新技术进行详细地介绍、讲解和交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各基层单位都能够积极配合此项工作,目前以上的基层实现了与公司的联网,特别是一些项目部在条件设施不齐全的情况下,利用上网吧等方法进行文件的接收,确保了信息的传达及时到位。
五、规范公文,强化管理,加强文件精神执行力度
公司运行过程中,办公室进一步规范公文管理,强化机要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公文处理质量明显提高。一是严格按照上级颁发的新的公文处理格式,办公室严把行文关、文字关、体式关,全公司公文处理质量明显提高,原创:越级行文、文件没有主题词、请示报告不分的现象基本杜绝。公文传阅准确、及时、安全、高效。目前,公司各部门、各项目部的公文处理工作已初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二是机要保密工作成绩显著。半年来,办公室对机要保密工作十分重视,圆满完成了机要文件的取送、传阅和保管工作,保证了上级文件精神的传达和贯彻。三是档案管理进一步规范加强。注重档案资源的科学化、现代化管理,实行计算机管理,并选派专业人员到七局进行相关培训。四是对公文进行不定期、不定项抽验,调查文件的传达和执行情况。自成立来,办公室累计组织集中文件检查次,培训次,收集项目反馈信息次,均取得较好的效果。
六、灵活机动,搞好后勤,做好公司各项服务工作
机关后勤工作牵涉到公司里方方面面,看似小事,却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尤其是我们公司刚组建起来,员工之间的地域差异、生活习惯、工作理念等因素都给后勤工作带来不便。对此,办公室在食堂、住宿、日常文具用品、防寒用品等事情上加以灵活机动的控制,进行多方面调查,逐步改善提高。针对饮食差异,合理安排食堂进行调整,加强伙房卫生;住宿上,在现有条件下安排武汉人员就近入住平安招待所,既解决了住宿环境问题又便于办公。此外,在接待工作上办公室注意塑造电务公司形象,不断提高接待质量,坚持“有礼、有序、有节”的方针,热情服务,周到细致,力争万无一失。截止目前,各项接待工作没有出现失误,较好地发挥了“窗口”作用,树立了企业良好形象。
随着公司不断的发展,面对新的形势,办公室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不断拓宽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法,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以高质量的决策服务,高效率的工作机制,高水平的后勤保障,当好公司领导的参谋助手,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年办公室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明确一条主线,转变工作作风、做好三个服务、抓住五项重点。
明确一条主线,就是要将办公室工作放到公司发展的新形势中去研究、去琢磨,与领导保持同步思维,打铸一支视野更加开阔,反应更加敏捷,知识更加丰富,工作更加扎实,服务更加到位的办公室队伍。转变工作作风,强调“办公室工作无小事”,打铸严谨的工作作风、科学的工作态度。加强办文、办事、办会的严谨、细致、准确,做到撰写文件逻辑严密,不东拉西扯;考虑问题认真缜密,不顾此失彼;办事程序规范周密,不出现漏洞;提供各种信息和资料,使用各种数据和事例准确无误,努力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参考依据;树立良好的机关风气,做到对老同志多尊重一点,对年轻人多关心一点,对同级人员谦让一点,对下级人员客气一点,在办公室上下树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集体观念,使办公室真正成为团结拼搏的集体。
做好三个服务:即为领导服务、为基层服务、为同级机关服务。要不断改进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为领导服务,要强化超前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想大事,谋全局,当好参谋;为基层和机关服务,要充分发挥协调综合作用和督促检查职能,搞好部门间的协调,如实反映基层的意见,更好地沟通领导与部门、基层和员工的关系。
抓住五项重点:参谋助手、综合协调、信息调研、后勤服务、办公自动化。
对于当好参谋助手,主要是努力为领导提供高质量的决策服务。面对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级领导对办公室决策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不断提高决策服务质量,努力做到报信息有质量,搞调研有功夫,提建议有价值,拟文稿有创意,使办公室真正成为领导决策的“计算机”和贯彻领导意图的“输出变压器”。具体上是把握好决策前、中、后三个环节。决策前主要是围绕公司领导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情况和可靠依据;决策中主要是为公司领导提供指导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工作预案,也就是文稿起草工作;决策后主要是抓好督促检查,促进问题的解决,确保公司领导决策和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
对于综合协调,着重做好工作方面的协调,对各部门以及对公司领导班子工作的协调。办公室协助有关领导使各职能部门、各项目之间的工作关系和谐、匹配、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办公室努力做到统筹平衡、及时沟通,以避免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在部署、开展工作时的相互撞车和业务交叉、重复等现象的发生。另外,办公室还要积极协助领导处理好各种事务,协调来自各方面的矛盾。建立高效快捷、协调统一的运行机制,确保办事不拖拉、不推诿,保证机关的正常运转。
对于信息调研,我们将针对公司在改革重组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及时了解、认识、研究和解决,发掘好的经验,并进行总结、提炼和推广。在具体工作中,坚持做到“三多、四加强”,多掌握第一手资料,多总结典型经验,多抓落实办实事;加强公司在改革、发展、稳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信息反馈和调查研究,加强公司在铁路跨越式大发展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的信息反馈和调查研究,加强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信息反馈和调查研究,加强改革与发展重大问题的信息反馈和调查研究,以此促进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的转变,促进公司员工之间的融合。
对于后勤服务,我们将围绕如何进一步提高后勤服务工作的水平进行展开,抓好以下三点:一是强化主动服务的意识,原创:增强后勤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强化为基层、为机关、为领导服务的意识,提高工作的热情和主动性。二是积极创造条件,改善员工的办公和生活条件,尽可能地为员工们创造一个好一点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三是改进接待工作。下一步要与七局办公室和其他兄弟单位办公室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倡导勤俭节约之风,把热情、周到、严密、安全的要求贯彻到接待工作之中,努力塑造公司的良好形象。
摘要:深化落实校企联合办学的指导思想、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提升校企合作的层次,增强学院办学活力,学院在各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创新合作办学模式,推动学院与行业、学院与企业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合作,不断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四川财经职业学院与任我行软件公司合作成立“四川财经·管家婆学院”双主体学院就是其中的深度探索。校企双方经历了校企合作由浅层次走向深层次的有益探索,在校企深度合作的方式上进行了新的尝试,推进企业、学校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 :职业教育;双主体学院;机制与体制;校企合作
2012 年5 月-2014 年9 月,四川财经职业学院申报建设省级示范院校。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践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进一步深化落实校企联合办学的指导思想、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提升校企合作的层次,增强学院办学活力,学院在各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创新合作办学模式,推动学院与行业、学院与企业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合作,不断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其中校企共建的“四川财经·管家婆学院”双主体学院就是其中的深度探索。在校企深度合作的方式上进行了新的尝试,谋求企业、学校的共同发展。
一、双主体学院性质
在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指导下、深化“校企一体化办学”思路,任我行软件公司与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共同商议决定,本着“相互支持、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共用、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任我行公司在中小型企业管理软件领域的先导优势为创新学院办学体制机制,共建管家婆管理软件学院,开展人才定制培养、管家婆管理软件应用研究以及管理软件人才培养研究工作。管家婆学院为实现双投入、双资源的“双主体”学院,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学校和企业共同投入人、财、物和管理、技术等办学资源;学校和企业共同研究制定教学计划,共同开发课程,共同选派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承担课堂教学和指导实训,共同参与学生管理。
二、管家婆双主体学院目标
1.搭建实践实训平台。学院依托任我行股份公司进行教学实训基地建设,接收学院教师进行调研和业务实践锻炼,接收学院学生行业认知、实习实践和进行相关学习活动。四川财经职业学院提供专用实训室硬件设备环境,由企业免费提供软件共同建设管家婆教学实践实训基地。搭建的教学实践实训基地用于“管家婆订单班”学生的培养,又可用于企业员工的培训。
2.培养人才。学院与企业共同会商人才培养计划、方案,为企业培养更具针对性的专业人才。主要途径:(1)是根据企业用人计划,以高等职业教育学生为对象举办“管家婆订单班”,在保证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规格的基础上,双方共同商定订单班培养计划,共同实施培养活动和学业考核。考核合格的订单班毕业生由甲方协助推荐就业。(2)是面向企业的在职职工、合作伙伴职工以及客户进行培训支持,提升员工职业能力,提高客户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
3.师资交流。学院根据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需要,聘请企业的业务、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和聘请企业的中高级专家开设讲座、参与人才培养的其他相关活动;学院安排教师、专家授课支持企业员工培训和其他相关活动。
4.开展科研活动。学院与企业互相支持对方在相关学术研究及应用研究中对本方人力资源及相关方面的需求,支持以双方的名义共同申报和开展相关科研课题研究,共同享有课题成果。
5.开展校园活动。在学院内定期开展由企业冠名的融合校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演讲比赛、操作技能竞赛等。
6.开展科研工作。学院接受企业在相关学术研究及应用研究中对人力资源及相关方面的需求,支持以双方的名义共同申报和开展相关科研课题研究,共同享有课题成果。
三、双主体学院的建设内容
1.由企业和学院共同组建理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双主体学院院长负责制。
2.成立由学院和企业的负责人及有关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商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教学计划,按照个性与共性统一的原则,根据企业需要开设特色课程,解决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现实需求不一致的问题。
3.建立校企双向兼职制度,协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打造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引进企业一线实践专家作为实习实训课主讲老师,解决学校实践课指导教师不足问题。
4.企业与学院共建实践基地,接纳教师实践锻炼和学生实习实训,双方共同指导、共同管理、共同考核。5.建成学院“驻所、驻厂、驻地工作站”,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共同对企业在岗职工培训进行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技术咨询服务。
6.学校聘请企业领军人物和实践专家共同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共同进行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共同承担学生实训、顶岗实习的安排与指导,经过企业和学校共同考核合格的学生,由学院与企业共同推荐就业等。
四、双主体学院探索优势
1.创新办学体制,整合社会资源。“四川财经·管家婆学院”,加强学院与行业、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健全政府指导、行业主导、企业参与、学院主体的四方联动合作办学理事会管理体制,促进办学资源集成和共享,断增强办学活力,提升学院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2.实现三双办学育人。(1)双投入、双资源,实现“双主体”办学。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共同投入人、财、物和管理、技术等办学资源,共同建设、共同管理管家婆学院。同时,合作办学也打破了学校办学的“围墙”和蕃篱,拓展了办学的时空和形态。(2)双计划、双教师,实现“双主体”育人。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共同研究制定教学计划,共同开发课程,共同选派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承担课堂教学和指导实训,共同参与学生管理,共同培养具有管家婆企业特质的毕业生。(3)“双教师”成为合作育人的主导力量。培养高职人才需要“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和“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在管家婆学院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组织中,在计划上,明确了学校和企业共同教学和管理的要求,在实施中,把共同教育教学落实在学校教师和企业管理与技术骨干等具体人员身上。
3.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服务模型。管家婆学院是为深化校企合作、更有效的推进管家婆管理软件专业人才的培养而成立的一个校企合作业务推进组织。主要承担管家婆管理软件人才的培养工作、中小企业管理软件应用研究以及相关应用人才培养的研究工作,通过人才培养、管理软件应用研究、管理软件人才培养研究,实现与企业高度合作的产学研发一体化人才服务体现。
4.创新合作模式,增强办学活力。以项目化工作思路和管理方法实践校企合作项目运作模式,推动学院与政府、学院与行业、学院与企业、学院与中高职院校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合作,不断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学院的办学活力。
五、双主体学院建设思考
管家婆双主体学院在校企合作建设中存在“动力源”、“权利保障”等主要问题。
1.双主体学院长效机制建设问题。校企双方合作的动力源问题是双主体学院机制建设的核心问题。现状是学院在示范建设、专业建设上会大力借力、借助企业力量而充满热情;而企业的本质是追求效益,在合作上基本上是被动方,而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储备、抢占人才源头是企业双主体院的动力源。国家在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中对企业参与职业办学、接受学生实习采用税率、税收抵免的政策是解决双企合作中“校热企冷”最本质是助力。
2.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保障问题。双方共同实施的项目,由双方共同组成项目实施机构,并确定项目负责人,组织项目的实施;项目组成员应相对固定,并应当从时间、经费、制度等方面为项目的顺利实施予以保证。
双主体学院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需要双方长远着手、充分协调与沟通,在制度、效益、权利与义务等问题上要充分换位思考,促进长效机制,推动职业教育机制改革。
参考文献:
[1]马广.高职院校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探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07 期.
[2]张登宏“. 双主体”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中国高教研究,2011年03期.
市委、市政府确定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的工业经济工作,表彰先进,安排部署新一年的任务。市委、市政府对工业经济发展非常关心、高度重视,姜大明书记、鲍志强市长就做好今年工业发展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市委雷建国副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年工业经济工作及工业发展回顾
年是济南工业发展重要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工业系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认真落实“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坚决贯彻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围绕“发挥省城优势,发展省会经济”的总体要求,大力调整工业结构,努力转变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工业技改投入,培植壮大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不断完善运行调节机制,工业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增长.%;实现利税.亿元,增长.%;实现利润.亿元,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户,比上年增加户。规模以上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同比提高.个百分点。轻重工业同步发展,同比分别增长.%和.%,轻重工业比例为:。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增长.%,占GDP的比重达.%,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工业更加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导力量。
二是大企业支撑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工业企业达到户,比上年增加户。过亿元工业企业达到户,新增户。过亿元企业合计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增长.%;实现利税.亿元,增长.%;实现利润.亿元,增长.%,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和.%,对全市工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济钢、重汽、炼油、浪潮四大过百亿集团合计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在全市工业中的地位更加显著。
三是工业园区建设取得新成效。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梯度分布、产业集聚”原则,坚持以规划为龙头,设施建设为基础,配套服务为核心,项目落地为根本,规划建设了个工业园区和个企业工业基地,着力发挥其支撑和载体作用,使工业园区不仅成为承接国内外大企业投资发展的新平台,更成为全市工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新技术、实现产业集聚和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主战场。年,全市“六区六园”总规划面积平方公里,累计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亿元;累计入园企业家,从业人数达到.万人。工业园区已成为全市工业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
四是投资、消费、出口拉动强劲。年,全市工业投入累计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个百分点。全市实施工业投入项目项,同比增长.%。累计竣工项目项,同比增长%,占施工项目总数的.%。施工项目中,亿元以上项目项,其中项竣工投产。工业品产销衔接水平进一步提高,工业品产销率达到%,提高.个百分点。全市工业制品实现出口.亿美元,同比增长了.%,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机电产品出口增势依然强劲,完成出口.亿美元,同比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五是非公有制经济呈现新活力。在国有、集体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其他经济成分显现旺盛发展态势,民营经济增长的势头尤为强劲。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利税.亿元,同比增长%。民营经济占全市GDP比重达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户数占%,实现销售收入、增加值和利税分别占%、%和%,民营工业已支撑起全市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全市科技型民营企业蓬勃发展,年已达家,实现技工贸总收入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值比重达到%;在全市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占%以上。
六是循环经济发展迈出新步伐。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取得明显效果。年,全市重点用能单位万元工业总产值能源消耗量.吨标准煤,降低.%,节能.万吨标准煤。重点考核的项单耗指标稳定降低率为%。重点用水单位万元产值取水量.立方米,同比降低.%;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同比增长.%;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增长.%;推广应用散装水泥多万吨,居全国个副省级城市首位;全年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率达到%以上,煤矸石、炉渣、冶炼废渣达到或超过了当年利用率%。环保产业实现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利润.亿元,同比增长.%。
去年工业经济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工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抢抓机遇、真抓实干的结果,也是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协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为工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今天受到表彰奖励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可以概括为五个“注重”:
(一)注重改善工业发展环境,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围绕实施新型工业强市战略,继续把加快工业发展、推进工业化进程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坚持“大抓工业、抓大工业”不动摇,“工业强市”思想更加坚定,加快工业发展思路更加清晰。通过实施“”工程,充分发挥“三大群体”的带动作用,工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不断加强,工业发展的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市各县(市)区都在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普遍树立起“工业立市”、“工业强县”的思想,按照发展一批支柱产业、培植一批大型企业、打造一批知名企业品牌的工作思路,以龙头企业、名牌产品主导和带动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强抓工业的思想高度统一,工作力度加大,措施扎实有效。济南工业正在发生积极而深刻的变化,新型工业强市的战略更加牢固,发展新型工业的氛围更加浓厚,突破济南工业的目标更加明确。
(二)注重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大力培育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强化重点园区带动作用、推进产业集聚作为工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全力推进,重点突破。整合优势园区,集中连片发展,提升个工业园区的载体功能,营造一流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大批项目落地,形成新型工业产业集聚区。以龙头企业、优势产品为依托,以主业突出、业内领先、潜力巨大的企业为重点,以配套企业合理布局为基础,以上下游产品有机链接为纽带,通过政策引导、环境优化,实现上下游企业的集聚和产业链的延伸,初步形成了交通装备、电子信息、冶金钢铁、石化化纤、机械装备、食品药品等六大产业集群,具备了较强的产业优势、市场优势、配套优势、人才优势和管理优势,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成为全市工业增长的重要支撑。年,我市六大支柱产业销售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重型汽车、中厚板、摩托车、锻压设备、数控机床、试验机、化学纤维、彩电、服务器等一批主导产品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济钢集团钢产量超过万吨,跻身国内钢铁企业;重汽集团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重型汽车生产基地;中石化济南分公司原油加工能力达到万吨,跨入全国二类石化企业行列;山水集团通过企业改制和跨地区整合,已经成为全国第二大水泥制造企业。
(三)注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紧紧围绕工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中心建设,提高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水平,培育壮大核心技术,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打造了一批在国内外市场有明显竞争优势的知名品牌。截止年底,全市共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家。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居全省第二位和第一位。全市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年开发新产品超过项,新产品销售收入贡献率达到%,对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促进优势产业的集聚发挥了重要作用。品牌建设工作实现飞跃,中国名牌产品和山东名牌产品分别达到家、家,中国驰名商标和山东省著名商标分别达到件、件,当年新认定的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数量创出历史新高,“济南制造”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了明显提高。品牌群体的逐步壮大,对全市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拉动作用。
(四)注重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取得明显进展。认真贯彻全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工作会议精神,以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为重点,全面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认真搞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组织协调工作,制定了《济南市开展“五节五创”活动建设节约型社会行动方案》,围绕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节矿等建设节约型社会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节约创建活动。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举办了“全民节约共同行动”大型直播活动等一系列资源节约宣传活动,提高了全社会节约意识、资源意识、环境意识。开展“学习济钢精神”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活动,突出推广济钢建设节约型企业的经验,选择确定了家企业作为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的重点,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能源消耗定额管理,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新机制,开展节能技术服务,加大执法力度,推广应用资源节约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淘汰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高耗能工艺、设备和产品。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执法监督,开展执法检查,促进资源节约工作的法制化。去年全市发展循环经济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济南市被省列为试点城市,济南钢铁集团、济南复强动力公司等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循环经济试点企业。
(五)注重科学手段调控,较好地保障了经济发展需要。积极应对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强化对经济运行态势的预测和引导。按照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多种不同形式,深入分析宏观调控下工业经济运行的态势,加强了对经济形势的研究和把握,及时搞好对投资、消费、出口等宏观经济指标以及电力、运输等主要物资支撑条件的监测分析,强化了对经济运行工作的指导。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调度分析,完善了重点产品价格走势的调度制度,定期分析产品市场价格走势,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特别对去年两项资金占用和扭亏增盈问题研究了具体的对策和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强化了煤电运综合协调和保障工作,积极落实电煤来源,加强电煤调运,协调煤电双方搞好供需衔接。认真抓好电力运行调控,加强对电力生产和电网运行的管理监督,确保电力稳定供应,安全度过用电高峰期,全年用电实现“零拉路”运行,保证了我市生产生活用电需要。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亿千瓦时,同比增长.%,其中工业累计用电.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
同志们,年是实施计划的最后一年。期间,对济南工业来说,是奋斗的五年、辉煌的五年,是大改革、大开放、大调整、大发展的五年。期间,全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提高到年的.%;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年均分别增长.%、%、%。特别是年以来的后三年,是我市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经济指标比年均实现了翻番。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比年增长.%;销售收入比年增长.%;利税比年增长.%;利润比年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比年净增个,平均每年递增个;过亿元企业比年净增个,平均每年递增个;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比年提高了.个百分点;工业投入比年增长%,年平均增速达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完成.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比年提高.个百分点,年均提高.个百分点;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比年提高.个百分点。从工业发展的巨大变化中,我认为至少有三条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并用于指导我门今后的工作:
一是必须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业发展全局。深刻领悟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涵,坚持以发展为中心,一刻不放松、丝毫不动摇。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宏观环境,坚持把挑战当机遇、把压力变动力,做到紧中求活、好中求快、难中求进;面对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要求,坚持目标不变、任务不变、措施不变,强力推进工业发展坚定不移;面对社会上下强烈的工业发展欲望和创业激情,坚持政策上引导、机制上保证、舆论上支持。
二是必须把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首先要在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上做文章。从工业发展的实践不难看出,大的结构不调整,工业发展很难摆脱过去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局面,增长方式也不可能真正得到转变。工业结构调整的着眼点已经开始由过去短期的适应性调整转向长期的战略性调整;调整的主体由政府逐步过渡到企业;调整的内容从单一的产业、产品结构调整转向行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技术及产品结构、区域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等综合性调整;调整的重点由增量调整为主转向增量与存量调整有机结合、以存量调整为主。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则必须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与体制创新来实现。
三是必须把科技进步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强大动力。济南工业期间保持了高速增长,但资源的高强度消耗、能源的需求居高不下、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步弱化等矛盾困扰着工业经济的发展。正是由于坚定地把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工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大幅度提高劳动、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产出水平,促进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实践证明,单靠简单的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粗放式投入,已难以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这就需要推动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转变。济南在国际、国内的地位和影响力,将从根本上取决于创新能力的提升。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工业发展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制约我市工业经济健康发展的长期性、深层次问题如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工业投入不足、体制机制不完善等仍较为突出。当前工业经济发展问题的主要表现是:
1、工业生产和效益增速有所回落。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发展速度较上年同期回落.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大企业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经济效益增幅下降。二是煤炭、运输、原材料等主要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涨,企业成本大幅上升,部分企业因无法消化高成本导致亏损。
2、区域工业发展不平衡。按在地口径,从工业发展速度来看,章丘市、长清区、济阳县等县(市)区工业发展较快,持续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其他多数县区工业增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尤其是市内四区发展空间已近饱和,缺乏工业新项目、新企业的支撑。截止年底,市内四区较上年末合计净增规模以上企业户,仅占全市新增规模企业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对全市工业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3、工业发展后续动力不足。工业新开工项目、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仍然偏少。从工业投资看,虽然增幅有所提高,但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少。我市技改到位资金中,贷款比例由2001年的%下降到年的%,许多项目主要由于资金不足迟迟难以开工。年我市累计上报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企业仅家,而青岛则达到了家、烟台达到了家。这说明我市今年工业的发展主要是靠现有存量膨胀来支撑的,维系工业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的基础需要加强。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把问题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对策考虑得更周全一些,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实现今后一个时期更快更好的发展。
二、“十一五”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发展思路
“十一五”是我市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业经济长期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新型工业强市道路;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加快培植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目标任务:实施“”工程。即:到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年均递增%;销售收入过亿元工业企业家,新增家,其中销售收入过百亿元企业达到家,过亿元企业达到家;省级以上名牌和著名商标各个,新增个;省级以上技术中心家,新增家。
发展思路:“十一五”期间,要以工业强市为目标,以创新发展为主题,全面实施创新工业体系建设,实现工业经济发展的新跨越。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创新:
1、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发展模式上求创新。“十一五”期间,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保持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是我们工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对“十一五”发展,我们的要求是立足于快、服从于好,既有速度、更有质量,努力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上迈出新的实质性步伐。具体要牢牢把握“四个坚持”:坚持加快发展。较快的发展速度是全面发展的基础,协调发展的依托,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坚持从最基本的市情出发,紧紧扭住加快工业发展不动摇,不断丰富发展内涵,提高发展水平,增加有效投入,扩大工业总量。坚持科学发展。把保持工业持续快速发展与转变增长方式统一起来,把加大工业投入与优化产业结构升级结合起来,不断提升产业素质和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走出一条速度快、效益高、消耗低、污染少的科学发展路子。坚持统筹发展。按照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的原则,更加注重产业统筹,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提升,一手抓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一手抓资源要素保障,一手抓资源集约利用;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中小企业发展。更加注重城乡统筹,着力推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实现城乡联动。坚持创新发展。把好的精神状态体现在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上,重点围绕优化创业环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要素保障能力,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解决影响工业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创新管理制度、方法和手段,强化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努力改进服务,不断提高抓落实的效率和水平。
2、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在产业优化上求创新。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工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关键环节,也是“十一五”期间工业发展的首要任务。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暂行规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产业政策,在对我市主要产业结构情况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尽快出台《济南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引导好企业、金融机构、社会资金的投资方向,推动产业技术进步,遏制盲目重复建设,加大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和产品的工作力度,促进产业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要结合我市产业基础与优势,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模式,通过相关配套企业的合理布局,重点做大做强交通装备、电子信息、冶金钢铁、石化化纤、机械装备、食品药品六大优势产业;改造提升轻工纺织和建筑材料产业;积极培育都市工业和新兴产业,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工业经济总量,实现工业强市目标。要加快园区发展,依托个工业园区和大企业产业园,明确园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突出园区对产业发展的载体和带动作用,有序引导中心城区传统制造业转移,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协调互动、整体推进的工业发展格局。
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工业经济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达到%以上,促进工业经济与农业、服务业互动协调发展;通过调整优化所有制结构,加快国企改革重组,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以上,实现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通过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提升重化工业水平,推进消费产品升级,实现轻重工业协调发展;通过调整优化技术结构,加快自主创新,搞好引进转化,壮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值比重达到%以上,显著提高工业核心竞争力。
3、加大工业投入力度,在投资结构上求创新。“十一五”期间,投资拉动仍是我市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工业项目仍然是聚集生产要素的基础和实现规划目标的载体,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进项目攻坚,打造经济增长新平台。要充分认识要素资源紧缺背景下抓重大项目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在去年实施“重点项目建设年”取得较好进展的基础上,乘势而上,继续大力推进成熟项目的建设进度,继续加大筹备项目的筹建力度,继续重视加强后备项目的前期工作,努力形成开工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争取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要重点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重大项目和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群策群力克服要素制约,千方百计促进项目的储备、引进、报批和建设,提高项目的开工率、竣工率和投产率。要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市场导向来培育和促成新的建设项目,不断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法人主体到位的运作机制,切实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促进项目建设上规模,上水平。要改进和完善项目激励机制,重点奖励投资大、效益好、提供就业岗位多、税收贡献大的项目。对事关长远发展的大项目,要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在做好争取国债资金的同时,要发挥企业投资主体作用,以企业自筹和招商引资为主,银行贷款为辅,积极争取上市融资、发行债券,推进整合重组,广泛吸引民间资本,大力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投资项目建设,实现投资主体和融资方式多元化。十一五”期间,力争全市工业投资累计达到亿元,是期间工业投资的.倍,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显著提高。
4、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在培育品牌上求创新。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技术中心建设,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围绕六大产业集群,抓好企业技术中心创建工作,通过资金、政策的引导,鼓励企业创建国家、省、市级技术中心,完善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撑平台。继续增强以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的研发力量,加快转化研发成果,推动重点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十一五”期间围绕建设家省级以上技术中心的目标,逐年排出优先发展的技术中心进行重点扶持,确保进入省级技术中心行列。要坚持走以企业为主体、自主创新为支撑、政府推动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品牌发展道路。通过各方面努力,促进形成一批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以知名品牌为标志、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和企业集团。要不断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逐步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自主知名品牌的产品和企业脱颖而出。要大力实施名牌战略,精心、系统、科学地搞好品牌运营,发挥品牌效应,提高品牌的竞争力。要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大对商标、知识产权及名牌产品标识的保护力度,加大对假冒、侵害名优企业权益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5、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在招商引资上求创新。着力招大选优引强,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要加快观念、规划、产业设施对接,充分发挥高新区、经济开发区等六区六园的优势,进一步推进载体建设。把招商重点放在国家政策鼓励的项目上,承接国际资本、大都市资本转移的项目上,现有企业盘活存量、增资扩股的项目上。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和自主出口品牌建设,推动外贸结构优化。善于用经济手段生财聚财,引导鼓励工业企业和商贸企业在我市设立地区总部、销售窗口,创造条件培育“总部经济”,培植和壮大财源。要逐步建立起政府指导协调、企业做主体、中介组织和专业为依托的招商新机制。加快专业招商队伍建设,针对不同地区和国家、不同企业及市场,采取不同的招商引资策略。要牢固树立为企业服务、为基层服务、为外商服务的观念,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最宽松的环境、最周到的服务,吸引更多的外商来我市投资兴业。
6、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在企业管理上求创新。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加快体制创新步伐。通过产权制度的改革,彻底解决企业资产不明晰、投资主体虚置、出资人不到位和产权结构单一的问题。要按照新修订的《公司法》的要求,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企业产权多元化、企业组织结构现代化和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市场化。同时,要以产权改革为核心,加快企业资本的扩充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进程,实现企业制度创新,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发展后劲。要加强企业基础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大力推广应用以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资产运作效率为内容的先进管理方法和经营运作模式;要以企业信息化建设为载体,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管理科学化的进程,使企业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得到优化配置和控制,从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发展,变粗放经营为精细经营。要加强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理论的培训工作,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理论水平,促进企业加快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抓好优秀经营管理人才、优秀科技人才和优秀技术工人“三支队伍”建设,营造有利于员工发挥创新激情的环境。
三、全力抓好“十一五”开局之年的重点工作
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是我们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保持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好势头,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的目标至关重要。今年工业经济的主要预期目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销售收入增长%,利税增长%,利润增长%。规模以上企业个数达到个,比年增加个。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个数达到个,比年增加个。重点抓好以下方面具体工作:
1、切实抓好一季度开门红工作。一季度是组织全年经济运行的关键时期。为抓好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工作,市经委已专门下发了通知,望各县(市)区按照通知要求,把一季度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确保一季度实现开门好。要认真落实一季度的各项任务目标,按照全市工业发展的总体要求,逐级分解目标,层层落实责任,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目标责任体系,坚持一月一调度,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格考核通报,确保主要经济指标优于去年同期。要认真组织好重要生产要素的供求衔接和供应保障工作,特别是要全力以赴地做好煤炭、电力、运输和重要原材料协调工作。要重点抓好骨干企业集团的调度分析和服务协调工作,积极协调解决重点骨干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其充分发挥支撑带动作用。要抓好规模以上企业的“列统”工作。新增规模以上企业个数是监测工业经济动态的一项重要指标,市经委和各县(市)区要积极配合统计部门摸清企业底数,抓好规模以上企业的“列统”工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切实抓好扭亏增盈工作。要把企业扭亏增盈和压缩两项资金占用作为监测经济运行,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内容,坚持把扭亏增盈工作同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循环经济、企业改制和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等工作结合起来,坚持不懈地抓出成效。要密切关注影响工业经济效益增长的重要因素,积极引导企业深入研究国家宏观政策动向和市场消费需求,努力消化增支减利因素,实现增收节支。要重点抓好亏损大户、新增亏损企业和连续性亏损企业的调度分析,提出对策措施,努力缩小亏损面,降低亏损额。要加强对两项资金占用的分析监测。从市场供求及价格变化、产品结构、帐目处理、统计规范等方面,对两项资金占用变动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及时把握两项资金占用增减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意见和措施。要继续监督引导企业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出台的各项政策,突出重点行业和产品,加快处理企业的库存损失和三年以上应收呆坏帐,提高资金运行质量。
3、切实抓好民营经济发展工作。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全省民营经济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精神,推动全市民营经济工作,市政府研究确定将于近期召开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总结经验,表彰先进,理清发展思路。出台我市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实施意见,从体制、机制上为加快民营经济大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大力促进民营企业成长,实施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五百工程”,集中力量扶持家产品好、市场大和社会效益好的成长型民营企业,家技术先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科技型民营企业,家以出口创汇为主的外向型民营企业,家吸纳劳动就业人员多和社会效益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个投资万元以上民营企业重点项目。支持中小民营企业走“专”、“精”、“特”发展路子,积极向大企业挂靠、为大集团配套、与大公司嫁接。更加重视科技型、“单打冠军”型民营企业成长壮大。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担保体系、信用制度建设,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热情,优化融资环境。注重企业内部发展机制的培育和完善,引导企业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努力推进行业协会建设,切实解决民营经济服务机构少、服务范围窄、服务水平低的问题。
4、切实强化综合协调服务。面对工业发展的新形势和“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宏伟目标,各级各部门要加快推进职能转变,加大工作创新力度,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驾驭工业经济工作的能力。要综合运用产业政策、行业规划、市场监督等手段组织引导经济运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市场竞争主体地位,编制规划、安排项目、制定政策都要立足市场,凡是市场能有效调节的,都要通过市场来解决,凡是企业、社会组织能自主有效解决的,就不能用行政手段干预。各级各部门务必要增强抓落实的责任感,大力倡导求真务实、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在抓决策、抓部署的同时,注重抓调研、抓督查、抓落实。对涉及全局的重点工作,要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分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工业经济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各级干部要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注重抓重点、抓关键,集中精力开展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