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软件技术方案

软件技术方案

时间:2022-10-16 16:46:01

软件技术方案

第1篇

关键词:1+X模式;高职;软件技术;人才培养

一、前言

近些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变化,高职软件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面临着如何更好地培养软件专业技术人才,做好相关课程的衔接问题,教学模式也是改革的重中之重,软件技术课程强调对程序编程的掌握,实施操作技能的练习,重点加强学生对于编程语言的培养。而1+X模式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重要特征,是完成各项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1+X证书制度中的“X”与学历教育没有关系,是学生学历教育之外参加职业培训的额外学习和额外收获。根据这个1+X模式,结合软件技术专业的特点,可以对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如下研究。

二、技能人才模式改革

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采取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普遍做法,制订工作方案和具体管理办法,启动1+X制度试点工作。试点工作要进一步发挥好人才培养作用,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鼓励高职院校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组织制定职业标准,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依照职业标准牵头组织开发教学等相关标准,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改革实践

(一)制定“1+X”课程设置方案要遵循的原则

对于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单是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因此,软件基础教学要与专业教学融合,把市场需求作为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制定“1+X”课程设置方案时可遵循以下几条原则:基础性原则。高职的软件技术专业是一门偏基础性专业,是为专业基础教学服务的,软件技术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是必须要会的。科学性原则,学校所选取的教学内容,必须要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要有针对性的分析各种教育手法,不同的专业的教学内容要有区别性。实用性原则。在学取教材时,要选取实用的教材,要舍弃对专业学习来讲不符合实际和不实用的知识。

(二)软件课程与其他专业基础课程的衔接问题

目前许多学校都开设了软件技术专业,这些课程通常都有相关专业教师授课,软件技术专业的任课教师,主要任务是完成对学生如何运用编程语言的教学。软件学习比较枯燥乏味,软件技术专业教师在教授编程语言时,有更多的精力传授软件技术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切入点进行教学,既可以减轻学生在日常学习压力,又可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课堂上内容,熟练掌握编程语言的使用方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而且己经渗透到各个领域,软件技术课程可划分成不同的课程群,依专业的不同分阶段开设,实现为软件专业的学生构建软件课程体系的目标。

(三)依据行业需求,精化软件学习方向

软件的应用已普及到各个行业中,单纯的软件技术专业市场需求不多,因此,针对市场变化和行业需求,可相继精化新的软件方向,与企业合作办学,为企业提供所需的人才。另外,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经济合作也日益加深,特别是软件行业,大量的外包定单进入中国市场,软件编码所需的都是外语专业,比如说英语或者日语。对于从事软件技术专业的人员来说,外语的能力就显得极其重要。因此,我们可开展软件技术与语言专业课的专业方向,进而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

(四)依据专业特点和行业需求开展教学计划

在办学中,可充分利用专业的技术、设备及人才优势,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实用人才。1+X证书制度体现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重要特征,通过分析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学校可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使软件技术专业所学内容真正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减小高职人才的社会竞争力。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学校要重视教学计划的制订工作,征求学校师生的意见,编制专业的职业能力结构图,开展的教学计划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也要注重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结合,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重视软件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内容的编排,以培养学生的编程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和软件应用能力,加强编程语言基础的学习,为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结构模块化,在专业方向上引入校企合作由企业或行业资深工程师讲授,学校必须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让学生完成技能训练课程。

(五)加强课程体系研究和改革

企业是人才展现自己的载体,把企业真正所需的技术放在第一位,对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和教师制定改革课程结构和更新教学内容。通过实施1+X制度,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引领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并将引导高职院校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进一步落实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的法定职责,高质量开展社会培训。高职软件技术课程体系主要以模块的形式和综合化的方法构建,采用新的教学内容。必修课主要学习本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而选修课可以和专业方向相结合,满足学生自己的爱好和需求,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这样可增加了教学的灵活性,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好地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在课程的开发中,高职学校可重视课程综合化的问题,这样既可以避免内容的交叉和重复,也可以节省课时,在开展综合过程中,要加强内容,摒弃繁琐的理论指导和与职业能力无关的教学内容,增加新技术和科技内容,提高课程的含金量。

四、高职软件技术专业1+X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高职软件技术专业1+X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

由于现阶段高职考试制度,使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高职院校多采取单一的授教方式,把课本知识内容传授给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而且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于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了解不同,专业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也较大,个体需求差异很大的学生,教师难以开展创新教育,对于学生潜能的挖掘较少,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影响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材施教的原则就是针对学生不同的语言能力和性格等个体差异施行不同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技能,考取相应的技能证书,不轻言放弃每个学生,让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较好的进步和发展。

(二)高职软件技术专业1+X教学对于人才培养的意义

1+X制度属于类型教育的重要特征,是一项重要制度设计。实施1+X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更好地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是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新使命。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加快,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吻合度、前瞻性上还存在一定差距。高职院校通过引导以社会化机制建设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加快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增强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吻合度,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拓展就业创业本领。深化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通过实施1+X模式,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引领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并将引导院校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进一步落实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的法定职责,高质量开展社会培训。探索构建国家资历框架的基础性工程。职业技能对学习成果的认定。实施1+X模式,积极推进探索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制度设计与构建国家资历框架相衔接,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第2篇

[关键词]行业升级岗位群课程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作者简介]俞淑燕(1980-),女,浙江诸暨人,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浙江绍兴312016)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高职教育与地方产业互惠模式研究——从高职人才培养的视角”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CG268)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112-02

一、软件技术专业就业状况及原因分析

目前国内软件行业平稳增长,软件人才需求继续增大,但是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相关就业率不高。就江浙沪地区来看,毕业生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比例不到30%。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培养目标定位不清,高职软件技术“通才”缺乏竞争力。国内大专院校培养的大多是软件技术“通才”,学生往往具备较全面的软件开发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践应用能力,但缺乏针对性很强的基于行业特定业务的软件开发能力。

2.教学手段和内容相对传统,与行业脱节。软件行业不同于传统行业,它的更新速度非常快,而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行业更新的速度。以开发平台为例,每年都有版本和技术上的更新,但是教学却没有同步更新。

3.教学内容精与泛的问题没有解决好。不少高职院校总是惧怕学生毕业后这个没学、那个没上,因此基本沿用本科教学体系,而学生本身基础不好,都听不太懂,也不愿意听;或者因为软件领域的开发工具比较多,很多工具都学习了,但是却都不精,一样上不了手。

4.实践环节与实际工作岗位脱节。虽然各地各校的实践基地、校企合作单位很多,但是真正合作好,让学生能够参与项目过程的还是很少。一方面是由目前软件行业的特殊性造成的,另一方面也与学校、老师和公司企业的融合度有关,要真正达到校企双方的共赢有一定难度。

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1.找准人才特定服务域,深入行业调研获悉行业信息,结合学院自身,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国内软件市场的发展有很大的空间,政策支持也将保持较大力度,软件技术人才需求量也较大。社会目前急需的是具备行业应用开发能力的软件技术人才。根据学院的专业实际,我们把软件技术着眼于通信行业中的增值业务。

针对本专业学生可能的就业区域,我们走访了江、浙、沪从事增值业务领域的多家企业,并对目前增值业务领域的软件产品进行了分析,认为手机软件开发具有极好的市场前景,人才需求量极大;对目前主流的几个手机操作系统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认为Android操作系统市场潜力巨大,开源,易上手。另外,考虑到网站开发对于高职层次的学生来说还是有相当的需求量,并且其就业灵活,因此仍保留这个方向。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将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基于Android的手机软件开发和Web开发。由此设定三个岗位群:初始就业岗位群为软件开发人员(包括基于Android的手机软件开发人员和Web开发人员);衍生就业岗位群为软件测试员、技术支持员、软件销售员;发展就业岗位群为项目经理、产品经理。

2.依据目标岗位群,提取职业能力,根据学生技能培养的规律,构建“基于软件产品开发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1)由岗位群分析得出各个行动领域的职业能力,再依据职业能力进行学习领域分析,构建专业核心、专业支撑、岗位适应和纵向延伸课程这一系列课程体系,并由此编制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进度表。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考虑学生技能培养规律,设置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有选择地对相应课程进行反复强化。(2)课程设置系统化、层次化。对于专业课程形成明确的理论系统和实践系统。对于理论教学体系,以专业支撑课程为基础,专业核心课程作为提高。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第一阶段是在学与做结合的学习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阶段开设综合实训课程,使学生应用方法和工具进行项目训练,第三阶段是能够让学生走出学校,在校企合作基地参与真实的项目开发。(3)课程设置分方向,分模块。网页开发课程为一体系,手机软件开发为另一体系,在这两条主线贯穿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再辅以一些辅助工具和知识的学习。在前期基础课程的前提下,到了第三、四学期的时候进行分方向培养,让学生有侧重地进行选择。(4)整合课程内容,突破单一的“一课程一学期传授”的模式。对于课程内容进行大胆的取舍,对于单门课程如果经过取舍不足一学期的,可以将部分课程合并,或者不开满一学期;对于部分课程采用集中强化巩固的方式,如在多媒体制作课程中整合Pho? toshop或Firework、Flash制作课程等。

3.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人才培养保驾护航。(1)从分析岗位职业能力入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来开发课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合本专业的教材体系。在教材的建设上,以“理论必要,突出实践”为基调,与社会行业单位合作开发一些能体现高职特色的教材。(2)实现学校与企业、校内与校外一体化,学院与企业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争取与更多的中小软件企业合作,争取有企业把实际开发项目放到学院的校内实训基地,让师生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争取企业选派技术人员参与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和教学,学生在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后,即刻转入生产性实训室,由企业的项目经理带领完成真实的企业项目。(3)加强教师培训,要求教师深入企业参与合作开发,积极跟进行业升级,并迅速反映到学生培养当中。吸纳企业工程师,成立一支兼职教师队伍,担任核心课程、实训项目的教学工作和校外顶岗实习的指导工作,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项目开发、教材讲义编写等。(4)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考核体系,树立新的高职教学过程质量观。在监控评价上,要注重对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监控评价,提高实践教学地位,以保证高职教育特色的形成。对于理论课教学要把握“必需、够用”的原则,强化实践教学,加大实训时间的比例。强调学生的“学”在实践过程中完成,侧重职业技术能力的掌握与提高。教师要着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包括自学方法、实践方法、调查方法等。(5)推进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建设。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监测教学方案的落实;积极推进与校外企业的合作,以期共管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

4.专业建设团队要对行业市场有预见性,同时要给学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保持与行业的紧密度,将行业更新反馈到人才培养中,主动适应行业升级。高职学生的培养如果在时机上占有先机,那么竞争优势就会明显。因此,我们需要关注行业信息与动向,保持与行业企业的联系,要有对行业发展的灵敏嗅觉。

在高职学生中,学习氛围营造和兴趣引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行业背景,与运营商协商,让学生享受优惠地拥有一台Android手机,一方面解决后期的实训设备;另一方面,学生随时可以操作Android平台,在日常生活中或许就能迸出一些软件的点子,容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也可开展各种形式的讨论或者宣传,如讲座、沙龙等,让学生了解移动开发的各种应用和前景,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

[参考文献]

[1]洪晓红,孙文荆.中国IT产业呈现“井喷”将增万余软件企业[DB/OL]. 省略/n9010c22.aspx,2009-12-08.

[2]刁爱军.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5).

第3篇

论文摘要:提出了基于java技术的网管系统体系结构。这种结构是典型的三层体系结构:客户表示层、中间服务提供层以及数据永久存储层,同时对每层中涉及到的相关技术进行了阐述,并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方法。

1. 引言

随着web/java技术的成熟及其在internet上的广泛应用,网络管理技术和模式迎来了又一次革命。在网络管理领域,通过web技术(如web服务器,http协议、html和java语言等)来集成网络管理系统,就能够获得可运行于各种平台的简单有效的管理工具。特别是目前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管理工具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集中式管理模式,而要求网络管理工具具有分布计算能力。近几年来随着java、ejb[1]、xml[2]等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使人们对网络管理的分布式要求已成为现实。

2. 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模式

网络管理系统从结构上来说,由两部分组成:管理应用层和为之提供服务的下层结构软件。下层结构软件包括管理信息库(mib)、图形化用户接口(gni)、网络通信接口(nci)。它们通过一组应用编程接口(api)向应用程序提供服务。

2.1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模式的特点

基于web的网络管理[3]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是由于具有如下特点:

(1)分布性。没有地理位置的限制,适合于分布式网络管理。

(2)跨平台性。网管人员可以从任何平台的任何一台计算机上访问网络,这就解决了由多平台异构而导致的互操作性问题。

(3)成本低。界面更加友好,管理方式更加简单方便,降低了网管成本。

(4)效率高,安全性好。采取瘦客户机/胖服务器模式,大量繁重的计算和存储任务交给web服务器完成,这样提高了管理效率并使用户能更灵活的操作网管系统,同时借助/network/">网络管理软件的实现

4.1前端与后端服务器数据的交换

位于中间层的前端与后端服务器可以通过xml来实现数据交换。xml是一种标准的数据交换语言,通过利用xml使系统间的数据访问变得更加容易。具体实现可以通过前、后端服务器中的xml解析器来对xml的语法及语义进行具体的分析与提取。通过灵活的配置文件实现了应用的可扩充能力。

4.2客户表示层

通过web客户端可以查看t比特路由器故障告警信息、路由器性能、各种统计图及进行路由器的配置等。通过浏览器,用户可以直接对数据库中不需要的信息进行删除。

客户表示层通过基于浏览器的方式来访问中间服务层,这种访问包括两种方式:一种为基于web的java客户端,另一种是基于web的html客户端。基于web的java客户端与前端服务器采用rmi、corba、socket或http协议进行通信;基于web的html客户端采用http协议实现与前端服务器的通信。这两种基于web方式的客户端是是目前在网络管理中比较流行的方式。

4.3实现中涉及到的java、java相关技术以及xml技术

java、java组件技术以及xml技术为开发t比特路由器网管系统提供了相当丰富的工具支持。

4.3.1xml技术

在现代网络管理中,利用xml技术有利于实现管理信息交换与存储的标准化。例如在网管系统中不同权限的用户所关联的菜单功能是不同的,有些用户只能对系统进行查询,而有些用户除了查询功能外,还有修改功能。这样对不同的用户可以通过xml作为配置文件来进行相应的功能定制,以满足不同用户对系统权限的需求与管理。利用xml作为配置文件,有效地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与扩充性。

4.3.2ejb技术

ejb技术提供了分布式组件模型,这一技术可以使开发人员将精力集中在解决自己业务方面的问题上,而依靠j2ee平台来解决系统级的复杂问题。这种侧重点分离的开发方式有利于快速地开发出具有可扩充的、易于理解的以及高可靠性的应用软件。前端服务器通过利用ejb技术,可以实现许多的高级功能,如可扩充性、事物支持、数据库集成及负载均衡等。

4.3.3java applet技术

java applet是java的小应用程序,以class的形式嵌入到html,通过主页发布到internet,网络用户访问服务器的applet时,applet就下载到本地,然后在浏览器中由本地java虚拟机解释执行。applet客户端是实现网络实时管理的有效工具。基于swing的applet客户端弥补了纯html客户端与用户互动性差的弱点。

5. 结束语

通过对t比特路由器网管系统的开发,可以抽象并提出现代网络管理系统的多层软件体系结构模型。整个模型的体系结构层次分明,各层完成各自的任务。其中位于中间层的后端服务器完成网络管理的五大功能的核心部分,如故障告警、性能管理等。位于中间层的前端服务器起到连接客户表示层与后端服务器的功能,处理客户端的请求。当客户请求对数据库进行写操作时,直接将这种请求交给后端服务器来处理,通过后端服务器安全认证后,才可以进行相应的操作;当客户请求对数据库进行读操作时,前端服务器可以直接与数据库通信,这样就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通过利用xml技术、java及java相关技术使开发的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扩充性、安全性以及跨平台性。这种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方式正是符合现代网络管理的特点与要求,希望这种网管软件体系结构对其它类似软件具有借鉴与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ed roman, 精通ejb(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第4篇

7月26日,沈阳通用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软)与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共同宣布,通软(英特尔博锐技术)中国解决方案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是目前在中国的首家英特尔博锐技术解决方案中心,成立后将在中国为博锐用户提品使用讲解及培训,并为博锐产品的销售提供技术支持。

据悉,通软(英特尔博锐技术)中国解决方案中心将在北、上、广三地设立服务机构,除提供技术与服务支持以外,还将为博锐技术用户提供通软桌面终端管理方案及相应支持等增值服务,为博锐技术销售商提供解决方案产品。此外,作为英特尔博锐技术的中国解决方案中心,通软还要为所有在华的博锐技术OEM及其渠道商提供技术支持,包括博锐技术培训、客户会的讲解、客户销售过程技术支持等服务。

由于博锐技术很难由用户直接应用,英特尔一直在全球各大市场中寻找合适的OEM或ISV合作伙伴,试图共同推进博锐技术的应用。但正如英特尔公司商用客户端市场总监Dan Russell所说,以硬件为主的OEM并不适合博锐技术的推广,英特尔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拓展后发现,博锐技术其实更需要软件厂商的支持。

作为国内起步最早,且一直专注于桌面终端安全管理产品和解决方案的企业,通软一直是英特尔博锐技术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其自主知识产权的桌面终端安全管理软件不仅与博锐技术进行了高度整合,还通过与联想的合作,为英特尔开发了众多博锐用户。

在通软公司总裁金魁看来,博锐技术的出现正好为终端安全管理软件行业突破发展瓶颈带来了新的机会。通过软、硬结合的方案,一方面更有利于终端安全管理软件在真实的环境中解决用户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能让过去完全依赖于稳定操作系统的终端管理平全摆脱束缚,即使系统崩溃依旧可以解决用户的问题。这两点会为整个行业打开一个全新的局面。对用户而言,终端管理也会迎来划时代的变化。

金魁表示,在解决方案中心成立后,中心将站在客户的角度全面实现博锐价值,为博锐用户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专业的技术服务,为更多企业级用户带来基于英特尔博锐技术的智能IT管理升级体验。

“通软公司是英特尔博锐技术在中国地区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而通软(英特尔博锐技术)中国解决方案中心也是目前英特尔在中国的首个基于博锐技术的合作项目,英特尔希望借此良好且成功的开端,激发起整个产业的潜在能量,让产品与服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满足企业级用户与日俱增的IT管理需求。”Dan Russell指出,通软与英特尔的合作模式是非常独特的,对于英特尔在全球市场推进博锐技术的应用很有借鉴价值。

第5篇

1课程的特点

案例分析与实践课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优化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突出实践性。针对目前软件工程案例分析课程偏于理论及相关实践课程理论联系不够的缺点,将案例分析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开发完成一个完整的案例过程中,把所学的相关知识加以综合应用。(2)突出案例的前沿性和实用性以及开发技术的先进性。结合现实需求选择案例,使得学生完成案例的经验能够很好地移植到将来实际工作当中,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软件开发技术发展变化非常快,尤其是开源软件开发架构,只有掌握最新的开发技术,并掌握其发展脉络,才能开发出更高效的软件系统。(3)教学方法上,项目驱动取代教材驱动,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教材的更新速度与软件及其开发技术的更新速度是不相匹配的,一个实用性强的案例和最新的软件开发技术很难反映在一本教材上。因此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取代教材驱动的教学方式,针对案例开发过程中所用到的技术,把最新的相关知识教给学生,并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自主学习。

2课程的教学实践

2.1案例选择教师团队首先要自己完成案例选题、设计和开发,并以此为基础,向学生讲授开发经验,指导学生动手完成案例开发。课程以“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速递物流跟踪系统”作为案例,具有较强的前沿性和实用性。这是一个适合小件速递运营的物流管理和跟踪的原型系统,结合移动互联网技术,能够给客户提供及时、透明的物流信息;同时为物流公司提高运行效率提供必要的保障信息。软件的功能覆盖从收件、转运、分发到派送签收的整个流程,涉及到服务器端、手机客户端和网页浏览器端的开发。

2.2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实验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体现了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具体教学方式如下:(1)教师授课。提出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需求的合理性、探讨业务改良;介绍所采用的相关技术、数据模型和对象模型的大致思路;简单介绍建模方法、开发方法、开发框架、开发环境及开发工具。(2)学生自学和实践。需求的理解、数据模型和对象模型的理解和模型的建立;建模工具、开发环境及开发工具的使用;代码实现和调试。学生按5-6人一组分组,每小组中选派项目组长,学生在集体理解总体思路和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分工合作完成项目的设计和开发。(3)讨论和辅导。在分析、设计、实现、测试等各个阶段,教师组织学生描述个自小组项目的进展状况和技术方案;学生同时可以提出自己的思路以及疑问,教师予以评价和解答。教师至少一次对学生的方案水平、讲述的表达进行评价。(4)阶段验收和总体验收。在课程的中期和最后阶段,教师对学生的原型系统和最终实现作品进行评审,给出评审成绩。

2.3教学内容不同教学方式的教学内容如下:(1)课堂教学,主要进行案例的分析,为软件开发实践奠定基础。①需求的描述与改良。描述案例的需求,包括功能需求的清单描述、应用场景(用况)的描述;对需求分析和信息化新技术对业务的改良的探讨;引导学生使用软件新技术解决业务需求。从实用性出发描述同类或类似系统的应用现状,如:同类系统功能状况,同类系统的缺陷;关键技术的解决的方案,解决需求的技术现状;拟使用的技术手段等。这部分内容以教师讲授为主,同时提出问题留作学生思考和讨论。②系统架构模型的选择和依据。根据应用场景和系统的规模选择系统的软件平台和开发环境。针对需求介绍分层架构模型设计思路,从软件架构的角度描述模型选择的依据。引导学生设计软件的分层模型;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各个项目小组分别设计软件的总体架构,包括:子系统(或功能模块)的划分,软件的分层结构及层间的主要功能耦合;指导每组学生做出软件的架构描述和各个业务处理的软件总体数据流程。③数据模型和数据服务框架。数据模型的设计,包括数据库的表、视图、约束关系的设计,结合案例分析设计的思路和可能的变化。数据服务框架的设计及实现技术,使用数据库持久层框架Hibernate实现的数据-对象映射。数据访问的性能优化,对象缓存、合理冗余的使用等。④软件开发技术与软件框架。系统采用Java语言开发,数据库的管理使用MySQL,使用WebService开发架构,服务器端基于CXF+Spring+Hibernate框架,手机客户端基于Android平台,包括条码扫描、GPS定位、地图显示等功能,同时提供BS结构的数据访问与管理。⑤子系统与设计的细化。进一步细化设计,为后面的软件开发实践做准备。服务的设计,采用JSON作为服务数据交换格式,实现数据对象与字符串的轻量级的转换。人机界面的设计,采用一些开源框架进行Web页面的设计,介绍Android客户端界面设计的方法。(2)实验内容,主要是软件开发实践,参与一个应用软件开发的全过程。可以细化为以下实验并制定实验大纲:需求分析,理清业务流程,确定软件的功能;对象模型设计及数据库模型设计;开发环境的搭建;Web服务的实现;网页界面设计与功能实现;Android界面设计及功能实现;二维码扫描;地图展示。(3)讨论课内容借鉴实际项目开发经验,定期组织项目评审对学生项目进展状况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断优化开发方案。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及个人贡献给出评审结果,作为学生课程成绩的重要依据。至少要对原型系统和最终系统进行项目评审。项目评审的形式是由学生展示项目进展及个人贡献,回答教师的提问。

2.4学时安排表1是一个学时安排的参考。一共64学时,其中实验32学时,主要用于项目开发实践。习题及讨论课8学时,主要用于原型系统评审和最终系统的验收评审。理论课24学时,主要讲授案例的分析、设计及用到的开发技术、框架、环境等。

3对工程教育毕业要求的支撑

工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教育机构工程类人才培养提供指导和保障,工程教育以出口为导向,专业的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必须使得认证标准中的毕业要求得到达成。软件工程作为工程教育的一部分,课程设置也必须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2015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中毕业要求有12条,包括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以及终身学习。每一条要求可以分解为几个指标点,每一门课程支撑一到几个指标点的达成。案例分析与实践课程支撑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中的3个指标点3-1、3-2、3-3和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中的指标点9-2。指标点具体描述如下:指标点3-1)具有软件项目问题定义、可行性分析及需求分析的能力;指标点3-2)具有软件项目系统设计及详细设计的能力;指标点3-3)具有软件项目编码实现的能力;指标点9-2)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本课程中支撑毕业要求达成的具体实现途径如下:(1)课堂教学的安排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3-1、3-2、3-3的达成课堂教学通过对一个具体的、有实用价值的案例的分析,展示一个项目开发过程中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实现及软件测试等开发阶段的主流的方法与技术,结合实验安排中项目开发的实践,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相关的能力。(2)实验的安排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3-1、3-2、3-3和9-2的达成实验安排就是一个应用软件的开发实践,学生分成项目组的形式,分工协作,完成从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实现、软件测试等整个工作流程,因此可以锻炼学生软件开发的分析、设计、编码实现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3)讨论课的安排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9-2的达成在讨论课上,学生要做报告展示项目的进展和自己的贡献,由于项目是分工合作,需要大家相互配合,充分展示,还要回答教师的问题,这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结语

第6篇

1行业软件质检解决方案

经过多年的实践,各质检机构在特定行业(如轨道交通、汽车电子、航空机载软件等)的软件产品的质量监督检验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对特定行业的相关软件标准有了较深的理解,但是没有形成一个针对行业领域软件质检的完整解决方案。这就需要各质检机构及行业领域相关组织共同研究分析,将这些经验和理解知识化、系统化,使之形成特定行业的软件质量监督检验解决方案,并通过软件质检平台对外提供服务,具体包括如下内容:(1)通过软件质检平合特定行业的龙头企业,以联合实验室、技术中心等不同形式有针对性的软件质量监督检验整体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增强创新能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推动产学研联合,促进技术成果转化、适用技术推广和创新资源共享;培育示范试点工程,建设不同领域软件质量监督检验推广示范中心,辐射全国,带动全行业、全领域的软件质量提升。(2)以行业领域为背景,将各质检机构成功的测试案例进行分类整理,构建对应的软件质检知识库(包括测试用例库、产品缺陷库、质检工具应用方案等),并使用语义和数据挖掘技术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处理,用户可通过软件质检平台快捷地获取相关领域的质检方案。(3)软件质检平台可以记录行业软件质检过程和结果,不断丰富知识管理的各个信息库,并获得更精确的质量数据。(4)某些行业对软件开发的过程已有相关标准要求,这些标准规定了行业相关软件工程化管理的内容。对于这些行业来说,软件产品的标准符合性检查是软件质检的必要工作。将这些标准与行业实际需求结合并系统化、流程化,通过软件质检平台提供规范化的软件过程管理工具,指导相关行业的软件企业的开发过程,确保其软件过程的标准符合性。

2平台架构及关键技术

公共服务平台的整个框架由物理资源、资源池、管理中间件、软件即服务组成,如图1所示。其中资源池将经过虚拟化的测试资源、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管理资源和数据资源以基础设施即服务的方式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使用和管理。为了能够实现高层次的资源管理逻辑,必须对资源进行抽象,也就是对硬件资源进行虚拟化。虚拟化的过程一方面需要屏蔽掉硬件产品上的差异,另一方面需要对每一种硬件资源提供统一的管理逻辑和接口。管理中间件层包括用户管理组件、任务管理组件、资源管理组件、安全管理组件等。资源管理主要包括资源部署、资源监控、负载均衡、故障恢复等。用户管理主要提供计费管理,云计算倡导“按使用计费”的模式。面向公众提供服务的公共测试服务云,主要的计费模式是依据某个时间段内所使用的测试资源以及所消耗的存储、网络、内存等资源向用户收费。安全管理主要提供身份认证、访问授权、综合防护和安全审计等功能。最顶层为软件即服务层,是整个公共服务平台的一个门户,对用户开放测试申请功能以及面向行业领域的测试应用;为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内容管理功能,以供其管理或维护其货架上的测试资源。关键技术包括支撑测试云建设的桌面虚拟化技术、桌面显示协议技术、基于视频压缩的远程显示核心技术。(1)支撑测试云建设的桌面虚拟化技术基于VDI的虚拟桌面解决方案是在服务器侧为每个用户准备其专用的虚拟机并在其中部署用户所需的操作系统和各种应用,然后通过桌面显示协议将完整的虚拟机桌面交付给远程的用户,其实现基础是服务器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主要有完全虚拟化和部分虚拟化两种方法:完全虚拟化能够为虚拟机中的操作系统提供一个与物理硬件完全相同的虚拟硬件环境;部分虚拟化则需要在修改操作系统后再将其部署到虚拟机中。基于VDI的虚拟桌面解决方案通常采用完全虚拟化技术构建用户专属的虚拟机,并在其上部署桌面版Windows、Linux用于提供服务。采用基于VDI的解决方案,用户能够获得一个完整的桌面操作系统环境,与传统的本地计算机的使用体验十分接近。用户虚拟桌面能够实现性能与安全的隔离,并拥有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带来的其他优势,服务质量可以得到保障。(2)桌面显示协议桌面显示协议是影响虚拟桌面用户体验的关键,当前主流的显示协议包括PCoIP、RDP、SPICE、ICA等,并被不同的厂商所支持。传输带宽要求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远程服务访问的流畅性。桌面显示协议采用具有极高处理性能和数据压缩比的压缩算法,极大地降低了对网络带宽的需求。图像展示体验反映了虚拟桌面视图的图像数据的组织形式和传输顺序。其中PCoIP采用分层渐进的方式在用户侧显示桌面图像,即首先传送给用户一个完整但是比较模糊的图像,在此基础上逐步精化,相比其他厂商采用的分行扫描等方式,具有更好的视觉体验。虚拟桌面视图内容以图片方式进行传输,所以视频播放时的每一帧画面在解码后都将转为图片从而导致数据量的剧增。为了避免网络拥塞,可以获取用户侧设备的处理能力,自适应地将视频解码工作放在用户侧进行。(3)基于视频压缩的远程显示核心技术服务端使用视频编码技术把桌面图像信息进行视频压缩处理,极大地减少了网络带宽,实时地将桌面图像信息传输到远程终端;终端使用带有视频解码的嵌入式处理器实现桌面图像信息的实时、快速及高效解码;终端的键盘、鼠标、U盘等USB设备,采用输入输出重定向虚拟映射技术可以映射到服务端。

3结论

本文分析了聚合国内软件质检机构测试资源面临的问题,并给出了一种基于云计算的软件测试公共服务平台设计方案,通过测试云服务等方式以统一的平台接口推动国内软件质检资源共享,提供不同行业的软件质检方案,规范相应软件质检标准和流程,全面提升国内软件质检水平。借助于云计算技术的按需服务和计费的模式,大大降低软件企业在软件质检方面以及质检机构的运营成本;另外也从根本上解决了政府重复投入、检测资源浪费的问题。本文的平台设计方案已在某国家级软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测试云平台建设中得到成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将面向各行业领域测试解决方案的构建。

作者:周显明李建军王莉华朱能杰单位: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上海港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深圳市盛邦通信有限公司

第7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档案管理;思考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01

企业档案管理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其作用的大小、价值的体现和地位的高低,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对企业档案认识的不断深化而不断提高的。当前的新形势下,煤矿档案管理工作如何在改革发展中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如何为煤矿企业的生产建设提供有效服务,是当前煤矿企业档案管理者需要不断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思考一:煤矿企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由于煤炭价格曾经跌入谷底,煤炭大量滞销,领导层把精力集中到了大力寻找煤炭的销路上,放在了想方设法提高经济效益上,此时的档案管理基本上陷入一个无人管理的状态上,这给以后煤矿企业的档案管理带来不便。档案管理的机制和体系很落后,并且档案人员由于无法及时掌握企业改制中,煤矿企业所发生的产权变动情况,无法对改制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资料进行跟踪、收集和整理,造成了大量重要档案资料的流失。尤其是煤矿企业在改制之后,大量煤矿企业选择上市,但在上市过程中上级机关的批文的原文,有一些是相关工作人员自己带回的,却因为不能及时进行收集,造成散失。另外,管理手段不够高效和先进,管理人员不够专业化等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煤矿企业档案管理的质量。

二、思考二:煤炭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地位

任何单位的任何一项工作只有单位重视了、领导重视了,工作才能顺利开展。以做好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取得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煤炭企业往往会忽视档案工作。对档案工作人员来说,他们应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去争取领导的重视,以优质的服务吸引干部职工的注意,来提高本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 地位来自:(1)档案管理人员首先要爱岗敬业,为领导、各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准确、真实、可靠的信息,为领导的决策,工程技术人员的科技攻关提供方便。档案工作人员自己怀着满腔热情的去工作,忠于职守,在领导和同事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部门的地位也会逐渐提升。(2)档案工作人员要积极做好宣传,使领导及干部职工增强档案意识。要经常向领导汇报档案工作情况,多谈一些档案工作对单位长远发展的影响,诱导和启发领导重视档案工作。

三、思考三:煤矿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信息时代,云计算、传感网、物联网、智慧地球,泛在计算等新概念、新思想和新技术的提出与发展,社会信息化建设热潮的到来,利用软件进行档案信息化管理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在。自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档案部门已开始着手开发或者购买相关的软件进行档案的整理、利用等工作,改变了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使得档案部门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国家在2001年6月颁布的《档案管理软件功能要求暂行规定》中指出“档案管理软件,是指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和各级各类档案馆用于对档案信息和档案实体进行辅助管理的各种类型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

档案管理软件是指档案管理的计算机程序及其相关文档。档案管理软件的计算机程序,是指为了科学有序地管理档案,根据档案管理的自身特点和程序,由计算机可执行的代码化指令序列,或者可以被自动转换代码化指令序列的符号化指令序列或者符号化语句序列;相关文档,是指用来描述程序的内容、组成、设计、功能、规格及使用方法的文字资料和图表。

根据我国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我国的档案管理软件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1)单机版档案管理软件阶段(90年代初)。此时期的档案管理软件运行平台单一、功能比较简单,并且此时期的档案管理软件多为档案部门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开发,通用性比较差。(2)网络版档案管理软件阶段(90年代中后期)。此时期商业开发的档案管理软件占据了主流市场,并且软件的功能增多,适用性增强。出现了大量的专门从事档案管理软件研发的公司,如津科、世纪科仪、珠海泰坦、量子伟业等。(3)电子文件管理系统阶段(21世纪初至今)。为了适应电子文件管理的需要,此时期的管理软件选择具有跨平台性的开发工具进行开发,采用多种技术集成,并具有强大的自定义功能。

为了满足社会需求的多样性,档案管理软件开发公司研发出了多种不同性能的档案管理软件:如量子伟业公司研发的综合档案馆管理系统、企业文档管理系统、流媒体管理系统。深圳伟图的城建档案管理软件以及其他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软件、水力档案管理系统软件、电力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等。总之,那些更能贴近档案工作现实的档案管理软件,是今后应用的关键。

四、思考四:煤矿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

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好坏与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直接相关,这不仅是一项服务性的工作,还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对档案管理人员有较高要求。档案管理工作日益现代化,这就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需要具备档案管理、计算机应用等各方面的能力。相关部门要定期举行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强档案管理队伍的信息化建设。同时,由于档案管理信息化之后所形成的电子档案是数字化的,所以档案管理人员在具备档案管理基本知识的同时,还要对计算机应用的相关知识、数字化技术、现代网络技术、现代管理技术有所掌握。对于档案管理人员来说,这将是新的挑战。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的培训,普及相应的知识和技术,促使档案管理人员提高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档案管理技术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总之,利用档案,煤炭企业的管理人员可通过现有的资料,及时对过去的煤矿情况包括历史状况及数据进行相关综合分析,这样才能对企业在煤矿方面的未来发展做出正确及科学的判断与指导。同时,对历史及现在的档案进行整理,使企业管理人员能掌握过去,了解现在,预测未来,对企业战略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梅.关于做好煤矿企业档案交接工作的几点浅见[J].山东煤炭科技,2010(03).

第8篇

安世亚太(PERA Global)致力于推动高端研发技术的丰富与发展,面向企业产品的研发流程,构建一流技术平台,提升客户的核心竞争力,帮助客户创造未来,立志成为现代企业高端研发技术的领导者。

公司全球员工300多人,总部设在北京,在中国和白俄罗斯设有研发中心,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八个城市设有分公司。

Autodesk

Autodesk是世界领先的设计和数字内部创建资源提供商。公司提供软件和Internet门户服务,借助设计的威力,推动客户的业务。Autodesk公司向工程和设计领域及电影、广播和多媒体领域提供服务,Autodesk全球用户数量超过四百万。在美国境内的《财富》500家工业和服务公司中,90%是Autodesk的客户。

BMC软件公司

BMC软件公司(BMC Software)是全球领先的企业管理解决方案供应商,致力于帮助企业实现IT自动化,并使IT与业务需求保持一致。自1999年进入中国以来,BMC软件公司一直致力于帮助中国客户主动提升服务、降低成本,以增加业务价值。BMC软件公司的业务正在金融服务业、电信业和GTU(政府、运输、能源)三大领域中稳步发展。

CAXA

CAXA是中国领先的CAD和PLM供应商,专为制造业提供设计和管理软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化CAD、CAPP、CAM、DNC、PDM、M PM等PLM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覆盖了制造业信息化设计、工艺、制造和管理四大领域。公司总部位于北京中关村,在上海、广州、天津、沈阳、成都、重庆、武汉、西安等地建立了35个营销服务中心。

上海和勤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和勤软件技术有限公司(Hinge software Co.,Ltd.)于2003年4月在上海成立,是一家国际化、专业化、高起点的大型中国软件企业。秉承致力于提升中国软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的使命,和勤的愿景是建立一个基于中国、技术领先的、成功的、上规模的国际软件技术服务公司。

HP软件

惠普软件部是惠普企业计算及专业服务集团(TSG)下属的重要业务部门。惠普软件的快速成长,使惠普公司在2007年跃居为全球第六大软件厂商,并在IT管理软件领域具有领先地位。

肩负着帮全球企业用户实现IT与业务目标的一致、通过自动化途径提高工效和服务质量、加快速度、增强灵活性,并降低风险的使命。

爱迪斯(上海)软件有限公司

爱迪斯 (上海) 软件有限公司是一家国际规模的、以业务流程管理为核心、既能提供优秀的流程管理软件产品又能提供专业的信息化建设咨询服务的IT公司。公司的产品ARIS软件平台是世界知名的流程管理工具;同时,以帮助客户改善、优化业务流程为目标,爱迪斯(上海)软件有限公司还致力于全面的信息化建设咨询服务。

Informatica

Informatica是全球领先的企业数据集成软件和服务独立供应商。为企业提供专业数据集成软件和服务。公司致力于帮助企业构建可即时呈现精确、重要信息的数据整合平台。公司于2005年正式进入中国,凭借在数据集成领域的先进技术和完善服务,已成功将客户范围拓展至金融、电信、制造、政府、保险、公众服务等众多领域。

浪潮集团通用软件有限公司

日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CCID)公布2007年市场调查报告,浪潮ERP2007年同比实现35%高增长,远高于行业平均19%的增长率,并在管理软件、ERP软件和财务软件三大业务领域同时锁定国有品牌三甲地位。浪潮继续在“引领高端、专注行业、突破渠道”战略下突进,其“建立强大的中央总部”和“总部ERP”概念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

甲骨文(中国)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甲骨文软件系统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信息管理软件及服务供应商。1989年Oracle公司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成为第一家进人中国的世界软件巨头,标志着刚刚起飞的中国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已经得到Oracle的积极响应,由Oracle首创的关系型数据库技术开始服务于中国用户。1991年7月,为了更好地与迅速发展的业务相适应,Oracle在北京建立独资公司。

北京北信源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北信源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总部坐落于中国信息产业基地“中关村高新科技园区”,早期主要研制计算机防病毒软件。北信源公司是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市信息行业协会常务理事会员单位和深圳市信息产业安全委员会委员单位,是我国最早从事信息安全技术开发的高科技企业之一。

PTC

PTC公司为全球50000多家企业提供技术领先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内容管理和动态系统解决方案。PTC公司成立于1985年,在纳斯达克上市交易(纳斯达克交易代码:PMTC)。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PTC为PLM行业最大的软件公司之一。客户包括许多世界最具创新力的公司,涵盖制造、出版发行、服务、政府部门和生命科学等领域。

启明星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启明星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由留美博士严望佳女士创建,是国内最具实力的网络安全产品、可信安全管理平台、安全服务与解决方案的综合提供商,正稳步向国际网络安全领导企业行列迈进。启明星辰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设立近三十家分支机构,并拥有覆盖全国的渠道体系和技术支持中心。

北京瑞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瑞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4月,其前身为1991年成立的北京瑞星电脑科技开发部,是中国最早从事计算机病毒防治与研究的大型专业企业。瑞星以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计算机反病毒产品、网络安全产品和反“黑客”防治产品为主,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和多项专利技术。

SAS

sAs公司成立于1976年,是全球领先的商业智能和分析软件供应商,其全球用户超过44000家企业,其中包括全球财富500强94%以上的企业。SAS软件能够帮助客户从海量数据中获取智能信息以提高企业绩效,从而更快、更准确地传达决策信息,加强和伙伴、供应商之间的互利合作关系,从战略管理和运营管理两个层面同时推动企业发展。

Safenet

SafeNet成立于1983年,是全球知名的网络安全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利用其在加密方面的优势,SafeNet为客户提供包括软件、硬件及芯片产品在内的WAN、IPSec/SSL VPN、身份认证及软件保护、数字授权管理等多种安全解决方案。SafeNet总部位于美国巴尔的摩市,在安全网络系

统开发、设置、管理等专业领域有超过20年的经验,为政府部门、金融

北京飞天诚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飞天诚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全球领先的专业从事软件保护及智能身份认证的高科技公司,公司不断追踪国际先进技术,围绕智能卡操作系统,自主研发了:ROCKEY系列软件加密锁、ePass系列USB Key、坚石系列读写器、飞天智能卡等系列产品,并获得了CE,Fcc认证。

SolidWorks

solidworks大中国区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

solidworks公司自1996年开始就与渠道伙伴合作,在中国销售自己的产品。自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以来,solidworks在产品本地化、服务支持方面付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Solidworks公司在大中国区总经理吴俊杰的领导下,在中国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团队。

太阳计算机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创立伊始,sun的创立者就率先提出“网络就是计算机”的独特理念。这一理念指引着Sun各项业务的发展,为全球各个重要市场注入活力,驱使Sun成为向全球用户提供最具实力的网络计算系统、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的领先供应商。

Sun的足迹遍及全球100多个多个国家和地区。

北京神州泰岳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九年来,神州泰岳一直定位于运行维护管理领域,立志成为中国运维管理专家,是国内最强和最知名的运维管理软件开发商、运维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运维管理服务提供商。神州泰岳的总部位于北京,在北京和上海设有两个研发中心,在全国设有近二十个办事处和分公司。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1987年,肩负着振兴民族计算机产业的历史使命,伴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春风,由时任电子工业部部长李铁映同志命名并主导创建、以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为后盾投资设立的太极计算机公司宣告成立。作为我国IT产业的开路先锋,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太极现已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IT服务提供商并于2002年成功实现股份改制。

北京泰克赛尔软件有限公司

北京泰克赛尔软件有限公司是世界领先的应用生命周期管理(ALM)、IT服务管理(ITSM)和客户关系管理(CRM)解决方案提供商,倡导“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理念,为企业实现产品开发与服务支持间的沟通,在管理软件研发全过程的同时,促进服务支持流程规范化,通过成熟的管理实践,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

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是亚太地区领先的企业管理软件及电子商务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是全球软件市场中成长最快的独立软件厂商之一,是中国软件产业的领导厂商。

金蝶开发及销售企业管理及电子商务应用软件和为企业或政府构筑电子商务或电子政务平台的中间件软件。

Siemens PLM SOftWare

Siemens PLM Software是西门子工业领域旗下机构、全球领先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软件与服务提供商,在全球有51000个客户,约450万台许可装机量,总部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德普莱诺市。Siemens PLMsoftware的开放式企业解决方案让各个企业及其合作伙伴通过全球创新网络进行协作。提供世界级的产品和服务。

微软(中国)有限公司

作为世界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领域的领先企业,微软公司于1992年在北京设立代表处,1995年成立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十多年来,微软在中国的规模不断壮大,业务覆盖全国,涵盖基础研究、产品开发、市场销售、技术支持和教育培训等多个层面。当前,微软(中国)是微软在美国以外机构设置最全的子公司。

万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万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WWW.省略)成立于1998年2月,多年来始终致力于中国信息化事业的发展,作为国家认证的“双软”高新技术企业、信息产业部OA办公自动化软件行业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企业信息化标准工作组成员、中国电子政务标准测试和试用单位,万户网络倡导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推动组织管理进步,实现竞争力的腾飞。

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CEC)控股的大型高科技上市软件企业,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公司注册资金1.6亿元,总资产约16亿元,现有员工近5000人,位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占地384亩,工作及配套环境近11万平方米。拥有包括中软国际(HK8216)在内的三十余家控参股公司和境内外分支机构。

北京讯鸟软件有限公司

北京讯鸟软件有限公司创立于2001年,是国内领先的互动商务系统服务的提供商。

基于先进的客户经营与互动商务的理念,利用网络通讯技术搭建覆盖全国的企业客户互动通讯与业务管理服务系统开展服务运营,为企业客户提供客户开发、管理、经营等全套互动通讯服务。

第9篇

    [案情]

    原告泰安市建筑设计院

    被告上海广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运公司”)

    被告刘守奎

    被告刘守奎系原告职工,在原告处负责计算机软件开发事项。1998年7月,根据原告指令并由原告提供全部物质条件,由刘守奎负责开发“工程量计算软件”,至1999年5月已经完成了市场调研和软件设计。为证明诉请,原告向法院提供了由刘守奎完成的《工程量计算──计算内容》、《第一部分:工作流程、总控及属性定义》、《第二部分:模型建立及修改》、《第三部分:图形及工程数据》等4本软件技术资料,对此,刘守奎予以认可。嗣后,刘守奎离开原告单位,于1999年6月10日与被告广运公司签订合作开发协议,从事“广运工程算量软件”的开发工作并获成功。广运公司除招聘刘守奎外,还招聘了其他人员一起对工程量计算软件进行设计开发,并予以资金投资。2000年6月,刘守奎与广运公司因故实际终止履行合作开发协议,仍回原告处工作。7月29日,刘守奎与广运公司办理了技术交接手续,刘守奎将其在广运公司开发和掌握的文档资料和程序源码移交给广运公司,并在“技术报告”中称,软件主持单位是广运公司,合作单位是泰安市建筑设计院,作为软件的合作单位,从1998年4月开始,泰安市建筑设计院组织了本软件的部分前期市场调研和软件初步设计工作等。广运公司将“广运工程算量”软件向国家版权局申请著作权登记,并获得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为此,原告将两被告诉至法院,请求判令广运公司的“广运工程算量软件”系侵犯原告拥有的“工程量计算软件”著作权的侵权作品,并向原告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审判]

    一审法院认为:刘守奎在到广运公司工作前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开发工作,对于刘守奎提交给原告的《工程量计算──计算内容》、《第一部分:工作流程、总控及属性定义》、《第二部分:模型建立及修改》、《第三部分:图形及工程数据》等4本软件技术资料是否属于职务作品,系原告与刘守奎之间的法律关系。现作者刘守奎对原告诉称的职务作品事实完全认可,并且被告广运公司也未能证明这4份技术资料是刘守奎在广运公司工作期间开发的,因此,法院认定原告提交的上述4本软件技术资料系刘守奎在到广运公司工作前完成的职务作品,其著作权属于原告。

    从原告提交的上述4本软件技术资料内容分析,该软件资料虽然属于软件设计的概要设计阶段,但是,该软件技术资料具有创造性劳动的特征,同样可以受著作权法中关于文字作品的规定予以保护。经比较,刘守奎移交给广运公司的《工程量计算软件设计说明-计算。doc》和《属性定义程序编制说明-属性定义。doc》同原告享有著作权的其中2本软件设计资料大部分内容相同。据此,法院认为,广运公司未经原告许可,由刘守奎将原告单位未发表的作品复制到广运公司使用,应当认为构成了复制使用。即便广运公司在本案诉讼过程中称将刘守奎移交涉嫌侵权的作品排除在其文档外,两被告仍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由于原告未开发出独立的系争软件,而且广运公司在开发系争软件过程中,除招聘刘守奎外,还招聘了程序员等其他工作人员,并独立投入了相关费用。同时,由于程序语言与原告享有著作权的4本软件技术资料的设计语言属于不同的表达方式,根据著作权侵权判断的基本要素,原告仅仅依据现有的4本软件技术的概要设计资料,否定广运公司整个系争软件的著作权,缺乏事实与法律依据,法院不予支持。据此判决:1、被告上海广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停止使用刘守奎移交给上海广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工程量计算软件设计说明-计算。doc》和《属性定义程序编制说明-属性定义。doc》2本技术资料;2、被告刘守奎和被告上海广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5日内,以书面形式向原告泰安市建筑设计院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内容须经法院审核);3、原告其他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判决后,原被告均不服一审判决,向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二审法院作出了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

    [评析]

    本案是一起涉及从文字到程序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判断的新类型案件,主要涉及以下法律问题:

    一、原告4本软件技术资料性质的认定

    本案原告诉称被告广运公司的“广运算量软件程序”系侵犯原告拥有的“工程量计算软件”著作权的侵权作品,其所基于的权利证据是《工程量计算──计算内容》、《第一部分:工作流程、总控及属性定义》、《第二部分:模型建立及修改》、《第三部分:图形及工程数据》等4本软件技术资料。因而,判断这4本软件技术资料究竟是原告计算机软件中的程序部分还是文档部分,成为本案原告享有权利的关键。

    通常,一个计算机程序的设计开发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

    1、产生程序设计的概念或创意阶段。这种概念或创意根据顾客或用户的需要拟定,将作为未来程序的基础。此阶段相当于软件生命周期中的可行性研究与计划阶段和需求分析阶段。

    2、程序设计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使用流程图或算法来说明程序设计的概念或思想。此阶段相当于软件生命周期中的概要设计阶段和详细设计阶段。

    3、用一系列指令的形式写出程序本身。此阶段相当于软件生命周期中的编码实现阶段。

    从原告提供的4本软件技术资料的内容分析,4本软件技术资料的主要内容系描述开发计算机程序的一种设计思想,尚属于概要设计阶段,原告本身并未开始计算机程序的开发。因此,从著作权保护的角度,原告享有的权利以4本软件技术资料为准。

    至于这4本资料是受文字作品、文档保护还是程序保护,法院认为其只能依据其创造性给予著作权法中的文字作品保护。

    二、侵权的认定——著作权保护的范围:创意表达两分法

    (一)创意表达两分法界定与适用

    创意表达两分法是指当存在许多不同的方式可用来表现某一概念时,如果所选择的表达方式并不是为了表达思想概念所必须采用的唯一方式,那么该表达方式只是思想概念的表达,而不是思想概念本身。著作权保护表达,不保护思想,是目前各国都接受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著作权法只保护计算机程序作品的创作形式而不保护该程序的内涵。

    本案在确定原告4本技术资料享有相关著作权后,是否能够延及内容反映的技术思想,实践中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4本技术资料文字及其反映的技术思想均受著作权保护。被告广运公司利用其中的技术思想进行相应的软件开发,构成了著作权侵权。原告就是持这种观点。另一种观点,即法院审理本案的意见认为,根据著作权保护的表达和思想两分法,原告的4本技术资料只是反映了一种技术思想,思想本身不能受著作权保护。尤其在计算机软件领域,只有思想与表达有机地集合在一起的作品,才能享有著作权法保护。

    TRIPS协议第九条第二款明确规定:“版权保护应延及表达,而不延及思想、工艺、操作方法或数学概念之类”,该条约明确提出著作权只保护表达,不保护思想。1996年底通过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第二条对此也作了几乎相同的规定:“版权保护延及表达,而不延及思想、过程、操作方法或数学概念本身。”

    至于一件作品哪些成分属于思想概念,哪些部分属于思想概念的表达,有时区分起来是一个难题。思想概念只有以某种形式表达出来才能受著作权法的保护,而且在多数场合,思想和表达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原告现有的4本软件技术资料对于文档来说,属于创意的表达,应当受著作权法保护,但对于程序而言,则仅属于创意,尚未到达表达的程度。因此,对于原告来说,4本技术资料如果被他人以同样的方式被抄袭或剽窃,则构成著作权侵权;如果他人使用了该技术资料的部分技术思想,但运用不同的表达形式,则不构成侵权。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创意表达可以合并。比如,某一创意可能只有少数几种表达,这时已经很难对创意及其表达加以区分。因为著作权法不保护创意,所以这种情况下对创意的表达也无法给予保护。故某人为表达同一创意而采取的表达,如果与他人已经存在的表达相似,则不认为侵权。

    计算机软件侵权案件的创意表达两分法,是美国法院在审理计算机软件侵权案件中确立的原则。尽管该原则在国外的司法实践中被广泛直接运用,但国内判决类似案件大都持谨慎态度。即便在案件审理中依照该原则认定相关事实,但一般不在判决书中直接适用。本案合议庭在审理这起案件中对该原则进行了研究,直接根据该方法认定被告侵权。

    (二)两分法与著作权上的改编之间的关系

    被告广运公司是否将原告4本软件技术资料用计算机语言加以改编形成了计算机软件,这是本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著作权法上的改编,是指以原作品为基础,变更其形式,重新表现该作品内容。一般而言,改编的目的是为作品不同的用途、满足不同需要进行的形式上的编写,它们在内容上有较大的承继关系,只是表达形式上进行了变更。在计算机软件领域,文档与程序之间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种基础表达形式,技术文档体现的是一种技术构思,而程序是采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写出的代码化指令序列。两者在制作要求上完全不同,思想表现方式也完全不同,它们之间不构成原作品与改编作品之间的关系。只有当采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程序已经存在时,在原有程序基础上改用另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写得到的新程序与原有程序之间的关系才是著作权法意义上的“改编”。

    那么,体现原告技术思想的技术资料是否就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呢?如果当事人要对该程序体现的技术思想进行保护,则必须采用专利法或反不正当竞争法等进行保护。当事人在各种权利竞合的情况下,选择不同的诉讼角度,其诉讼后果不尽相同。因此,本案的诉讼后果跟原告的诉讼角度是有关系的。

    三、本案的法律适用

第10篇

关键词:软件工程;实训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11-0009-02

软件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软件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软件产业的不断发展,迫切需要提升软件工程科技队伍的创新能力,迫切需要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国际化软件工程人才。然而,当前我国软件人才培养的速度和质量均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一个突出的问题是:高等院校培养的计算机及软件人才的能力素质不能很好地满足软件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尤其在教学实践环节上,存在许多不足。建立校内实训和企业实训相结合的软件项目实训教学模式,可以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工业化素质培养,从而提高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

一、开展校内实训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软件人才培养面临一种尴尬的局面:一方面企业对于计算机及软件人才需求强烈、高校计算机及软件专业毕业生供给旺盛,而另一方面软件企业招聘难、计算机及软件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何有效缩短产生在软件人才培养和软件企业需求之间的供求距离,帮助学生顺利从学校跨入到企业,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和企业界共同面临的问题[1]。

实习和实训是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业化素质的有效途径。实训是针对在校学生缺乏项目实战经验的问题,以软件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参与实际应用项目开发为背景,在学校能控制的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学生在实训中分别担任不同角色,以团队形式进行项目分析、方案设计以及应用程序开发和交付等所有过程,它不同于课程设计,也有别于实习[2]。实训拉近了企业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实现了学生就业与企业需求的平滑对接。

当前,学生参加项目实训的主要途径是到校企合作企业或校外实践基地。然而,随着软件工程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大,软件企业出于工程质量、工期要求、客户资料及企业核心技术保密等多方面的考虑,无法接纳大量的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工程项目的实践[3]。为了满足大多数学生的软件项目实训需求,构建企业实训和校内实训相结合的实训教学体系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为此,哈尔滨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成立了软件实训中心,在校内为学生搭建一个模拟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学习实践平台,借鉴企业项目实训流程,以项目驱动的模式对学生进行软件项目实训,训练学生按照软件项目管理规范和要求,参与团队开发,熟悉项目开发的完整流程,积累项目经验,从而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工业化素质。

二、校内实训教学的总体思路

(一)总体思路

校内软件项目实训要坚持校企合作和产学研互动,以软件企业岗位技能需求目标为导向,以真实软件项目开发为驱动,以一流的设备和工作环境为依托,以有丰富工程经验的实训教师为指导,遵循软件企业的管理规范和软件项目的标准流程,在项目实训中培养、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工业化素质,从而缩短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之间的距离,协助学生尽快实现从“学生角色”到“职业人角色”的转变。

(二)基本原则

校内软件项目实训应该遵循仿真性、适用性、先进性和创新性原则。

1.仿真性原则。坚持“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的原则,包括实训项目、管理形式、质量评估、指导教师都来源于企业,而实训效果和质量,最终也要到企业中去检验。

2.适用性原则。软件项目实训要结合学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特点,根据国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对软件人才培养的需求来进行,既具有针对性,又具有适用性。

3.先进性原则。用于软件项目实训的设备和技术要具备先进性,实训条件应与软件企业的同期设备具有相同的水平,并争取有一定的超前性。

4.创新性原则。采用先进的CDIO工程教学理念,以项目驱动的方式实施实训教学,发挥观念引领和思想导向的作用。

三、校内软件项目实训的策略

开展软件项目实训的两个关键要素是实训案例和指导教师,同时涉及实训环境、教材、制度和平台建设等。

(一)实训环境建设

实训环境是开展校内项目实训的基础条件,应该体现仿真性和先进性原则。目前,哈尔滨理工大学软件学院专门成立了软件项目实训中心,致力于在校内搭建一流的实训环境,现已建成两个实训室和一个讨论室,配备了最先进的PC机和软件开发环境,每个实训室可以容纳68人,人均占有面积2平方米,每人一个工位、一台高配置计算机。讨论室供学生在项目实训中召开项目小组会议、进行项目评审等。

(二)实训案例建设

实训案例是开展校内软件项目实训的关键要素。实训案例应能体现当前软件技术发展的主流技术,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同时考虑不同专业方向的适用性。实训案例建设采取企业引进和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措施包括:

1.合理规划,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建立相应的实训模块和实训案例。目前哈尔滨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设有“软件开发J2EE技术”、“软件开发.NET技术”、“嵌入式技术”、“物联网软件开发技术”、“移动计算软件开发技术”共5个专业方向。为满足不同专业方向的需求,为5个专业方向分别建设实训案例3―5个。

2.规范管理,采用CMMI5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开发实训案例模板。针对不同方向,实训案例虽然具有不同的功能并采用不同的技术,但从教学角度来说,都应该遵循共同的规律。为了规范管理和保证质量,应用软件企业普遍采用的CMMI5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抽象出实训案例的共同特征,形成案例模板。每个案例都按照模板要求,具有完备的技术文档和参考程序,包括系统需求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测试计划说明书,测试用例说明书、系统使用说明书等。

3.产学结合,以企业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适当改造,开发实训案例。软件公司具有最先进的开发技术,但企业实际项目通常规模很大,不适于直接用做实训案例;另外,公司由于商业竞争和技术保密等原因,不愿意公开其技术方案、程序源码等项目资料。目前,软件学院已有多名教师在东软集团等企业参加实践锻炼,获得了部分项目资料,通过对这些项目资料进行整理和改造,开发项目案例,使之既体现实用性和先进性,又适合实训教学。

4.学研结合,以学生兴趣和创新为动力,自主研发实训案例。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创新是进步的源泉,学研结合是最好的学习方式。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有创意的软件项目开发活动,边学习边开发,在此基础上形成实训案例。这些案例更适合对学生进行实训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实训师资建设

当前,高校教师普遍存在缺乏工程实践经历和项目经验的问题。因此,校内软件项目实训由企业工程师和校内教师共同指导。聘请企业资深工程师担任企业指导教师,由参加过企业实际项目开发并且教学能力突出的专业教师担任校内指导教师。近年来,哈尔滨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有多名教师在东软集团、青岛软件园等企业接受了企业实践训练,基本具备了开展校内实训的师资基础。

(四)实训制度建设

实训制度是实训质量的重要保障。实训制度建设包括建立并完善实训管理规范、执行细则、质量评估体系、学生管理规范、实训案例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文件,并建立相应的实训运行机制等。

(五)实训教材建设

实训教材是将教育思想、理念、宗旨等转变为具体教学实践的基础,是保证实训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工具。为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实训教材的内容应该具有很强的工程指导性。实训教材编写要改变普通教材偏重知识体系完整性的做法,改为重视工程项目的完整性。每一本实训教材都应该有完整的软件工程项目案例,并充分体现指导性、实用性、完整性和技术先进性。实训教材建设可以采取有偿选用企业实训教材、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合编教材相结合的方式。

(六)实训平台建设

软件项目实训涉及大量的人员信息、文档、代码和多媒体资料。通过开发软件项目实训平台,可以方便实训案例的管理和维护,对实训流程进行有效管理和实时监控,在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的同时实现资源共享,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地参加实训学习。实训平台设计分学生、教师和管理者三种角色。学生可通过平台进行项目实训,获取参考资料和帮助文档,查看实训任务,撰写日报及工作总结、提交工作成果,全程接受实训指导和监控;教师可通过平台分配任务,查看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监控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管理者可获取实训的各类统计信息,随时了解学员的实训情况及实训教学情况,监控实训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贾晓辉,刘凤华,郭清宇.软件工程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J].Computer Education,2009,(8).

第11篇

高职院校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非常重要,因为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掌握相应的知识,从而更加顺利地走入工作岗位。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教学研究

1环境艺术专业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教学现状分析

从课程设置来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与空间、体块关系打交道的专业,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必然成为成为专业教学的主体,由于三维设计软件的使用一直被认为处于行业项目工作流程的后期,因此大多数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将三维软件教学放在整个大学学习阶段的末期,前期的空间训练仅有立体构成或空间设计课,中间阶段的空间训练不足。从另一方面看,一部分学生在掌握三维设计软件以后,没有很好地运用设计思维,缺乏必要的美学素养而无法完成一件符合设计要求的空间作业。最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普遍缺乏学习自主性,三维软件教学的连续性与逻辑性非常强,课内稍有懈怠将无法跟上正常的教学进度,也导致一部分学生中途放弃了学习。

2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教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2.1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是表达设计方案最有效的手段

学生在表达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案的手段主要有语言、文字、图片、三维模型等,毫无疑问,通过三维技术表现设计方案是最有效的。在教学中,学生在设计项目的初期搜集许多素材,手绘许多草案,可以感受到他们的认真态度和做好这个项目的决心,但由于三维效果表现不理想或者缺乏三维表现,导致最终方案表述接受程度不高,整个方案评价低于预期,这是非常可惜的。

2.2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是职业技能的必要要求

具备一定的三维软件技能是进入设计行业后参与设计项目的必备能力。现代科技的成熟与进步,三维技术已经接入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各个环节,不仅方案表现、造型结构的完善与合理性、抗风、抗震、承重等力学问题、关键节点的施工技术仿真演示等,都需要计算机三维技术的配合。

2.3掌握计算机三维辅助技术为今后提供了更多的职业选择

目前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多数毕业生的职业定位为设计师助理,设计师助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使用设计软件进行绘图,而且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具备基本的软件绘图能力已经不具备竞争力,三维软件的制作能力也许会成为学生的重要生存手段。随着技术进步,越来越多的三维技术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如三维环游动画、虚拟现实技术等,具备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能力也为今后职业生涯生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3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3.1前期教学引导非常重要

三维设计软件比较庞大,兼顾建模、材质与灯光、动画、渲染输出等多方面的功能,繁琐而复杂的操作命令让学生望而生畏,还未开始就心生畏惧,这样是不可能学好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三维软件的不少功能完全用不到。只需要掌握软件中的一小部分,就能满足岗位能力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前期耐心引导,通过操作演示和分析阐述,逐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里。

3.2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而非技术训练

可在每一步骤单元或技法讲解后,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学生布置2份作业,一是模仿式练习,所有同学必须完成,二是课程学习拓展练习,可要求学习情况较好的同学完成,这样有助于促进思考,让学生领悟到学习方法。虽然技术和操作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最关键内容,但绝对不是全部,在教学中,应该将技术与操作融合到对思维和创作的培养中去。

3.3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传统的计算机设计软件教学手段是先讲命令,再做案例,每个步骤都是教师先演示,学生跟着做,在软件学习初期,这种教学方法效果明显,但整个课程都是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是不可取的,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做教师范例。目前流行于高职院校的项目教学法、信息化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引入软件教学课堂,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多方考核来改变教师讲、学生做的学习模式,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4结语

总之,计算机三维辅助技术是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职业必须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计算机三维软件技术教学一定要围绕社会的需要,进行合理的教学引导,引入多种教学手段,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逐步改革教学方法,探讨合理的教改途径,提升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计算机三维软件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作者:王浩 单位: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交通仿真 交通工程 实践教学

交通仿真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以交通相关理论模型为基础,在微型计算机平台上实现交通流各种特征、交通控制方式、驾驶行为特性等的模拟,再现实际交通系统的特性、分析交通系统在各种设定条件下的可能行为,通过模型仿真试验的结果,以寻求现实交通问题的最优解、评价运输设施各类设计方案的效果。同时,它还可以为各种交通产品的设计开发和性能优化提供直接的技术支持,为说服交通管理决策层采纳新的交通理念提供帮助。目前,交通仿真技术已成为交通工程专业科学研究和实践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工具。

一、交通仿真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定位

随着交通仿真技术逐步发展和成熟,作为重要科研和分析工具,交通仿真在交通工程实践教学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其一些固有的缺点,所以我们在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应注意教导学生正确认识仿真软件的特点,不要对仿真产生盲目的信任和过分的依赖,同时,在实践中以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导。因此,在实践教学环节中:

1.以现场实验为主,仿真实验补充

交通仿真,是运用交通相关理论和计算机技术对交通运行状态进行模拟,其应用过程同样需要调查和补充大量的交通相关数据标定仿真模型,使仿真能尽量接近真实情况。同时,仿真得到的只是模拟结果,并不是完全真实的情况,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宜首选现场实验的方法。在交通工程实践教学设计中,应首先教导学生现场交通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方法,在此前提下,结合仿真试验需要掌握综合调查和实验方案的总体设计方法。

2.针对社会需求有选择地介绍仿真软件

现实中,交通仿真软件种类繁多,在实践教学中一一列出是不可能实现的。同时,仿真软件虽各有特点,但是多数功能具有相似性,故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宜重点针对学生今后工作需求选取几款社会常用软件重点讲解,务必使其通过实践学习在未来工作中,能正确认识常用软件的优缺点,有效利用现有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3.仿真教学与现实问题紧密结合

交通仿真技术的开发是为了能更加方便、经济、有效地解决现实条件较难实现或花费代价高昂的交通问题。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应使学生认识到,仿真技术只是交通工程实验和研究的辅助手段,不能单纯遇见问题就仿真,盲目相信仿真结果,应学会对现实问题的合理分析和把握。

二、交通仿真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以交通工程课程设计环节中利用仿真软件VISSIM解决怀柔区某4路交叉通组织问题为例,简述仿真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实验以10人为一组,每2人负责一进口道,剩余2人为自由人,视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整个实验教学环节按调查方案设计、现场数据采集与分析、解决方案设计、仿真分析和方案评价必选的程序进行。

而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应首先初步踏勘,找出问题,再根据需求选择仿真软件,确定具体的调查数据和调查方案进行调查。然后,设计解决方案、仿真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方案比选和优化。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为了有目的的完成一次完整的仿真教学,节省教学时间,前期的初步踏勘和仿真软件的筛选,并不列入此次教学过程中。

1.交通现状调查与分析

首先,向学生简要介绍问题交叉口情况,并对VISSIM输入、输出过程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所需调查的数据,并组织学生设计调查方案。完成调查方案后,带领学生利用JAMAR、秒表、摄像机等调查仪器,对问题交叉口进行现场调查和分析,找出问题原因,根据方案设计和软件需要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2.方案设计

引导学生根据现状分析结果,应用交通组织和交通控制等理论成果和经验,设计初始化交通组织方案。初始化分析应尽量完整,尤其需要注意将影响方案设计的各种因素尽量纳入到初始方案中。

3.评价指标选择

指导学生根据研究目标和交通仿真软件VISSIM的评价模块可输出参数及其特点,选择确定评价设计方案的指标集和评价方法,并确定评价参数的阀值。

4.仿真分析

利用课堂讲解和课下指导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掌握VISSIM软件的使用方法和特点。指导学生针对不同设计方案搭建VISSIM仿真路网,并根据所调查的几何参数、交通流运营参数和驾驶特征参数等基础数据或处理结果对VISSIM仿真模型进行标定。经过与现状的多次对比和调试后,对各方案进行仿真分析,导处所的评价参数。

5.方案比选和完善

根据仿真输出结果对所设计的各解决方案进行评价比较,选择出满足评价要求的最适宜方案,并形成最终方案;如无满足评价要求方案则根据仿真结果系统分析设计方案,找出影响方案的关键因素,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完善设计方案,形成新的交通流组织方案,并返回上一步骤。

三、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教学实际效果和经验,交通仿真实践教学设计中,应根据交通仿真特点,以培养学生创新性和分析、解决的问题为目标做到:(1)教导学生不盲目使用仿真软件,注意分析不同仿真软件的适用性;(2)以课题研究形式,督促学生针对不同现实案例,设计和使用实验和仿真技术,解决问题;(3)课上讲解常用仿真软件,开设课外兴趣和创新小组,对有兴趣的学生进行扩展训练和指导,鼓励对专业软件的编写和开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