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社区个人工作经验总结

社区个人工作经验总结

时间:2022-10-03 06:33:10

社区个人工作经验总结

第1篇

一、注重学习

主动抓好社区党组织的建设工作,注重自身的学习与提高,并将学习与本职工作相结合,适应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要求,在参加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制定了社区党委的学习方案与实施计划,组织社区党员参加学习实践活动,使全社区党员的党性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二、廉洁自律

坚定信念,增强对腐朽思想的免疫力。任职专职党务副书记多年,对发展社区党组织的事业充满信心,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珍惜岗位,热爱本职,我时刻以优秀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上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在政治上做明白人,在生活上做廉洁人,在工作上做带头人。

三、适应形势抓好社区党建

除抓好日常的组织生活和电化教育外,积极探索社区党建新路子,为加强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今年6月份开通了网上党员之家博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社区党员多渠道地学习党的知识,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四、认真履行好职责

当好党建带头人。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自觉维护集体领导、集体利益和集体荣誉,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敢于讲真话讲实话,敢于负责任,主动与社区党员联系与沟通,注意通过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来化解矛盾。

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在思想上不断完善,在政治上不断求强,在工作上不断求精,使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参加了大塘街党工委举行的多场党员义工活动,在“创文”工作中,积极报名参加义工服务,不管是烈日当空,还是寒风细雨,坚持参加交通路口的文明出行志愿者服务,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六、今后的工作

取得的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展望明年,我要更加努力地工作,坚持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党建工作,积极进取、不断创新,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为搞好社区党建工作而作出努力。

第2篇

一、排兵布阵,社工服务全覆盖

一方面,经过经调查分析我区残联工作领域对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需求,试点阶段设置10个社工岗位,采取“政府采购,民间运作”的方式,向社工服务机构购买服务。在区残联机关设置2名社工(区社工),主要负责服务在区级机构康复的残疾人,负责全区残联系统社工的组织、协调、联络、制度管理、工作汇总、宣传、大型活动组织及文案整理工作;8个街道依托综合(职业)康复服务中心各设置1名社工(街道社工),运用个案、小组等专业手法深入辖区残疾人及家庭,进行基本情况收集、建档、访视、资源联络与整合、残疾人活动组织等工作。

另一方面,社工为残疾人提供了康复服务、教育服务、就业服务、生活服务、文体服务、权益维护服务、心理疏导服务等方面的服务,从社会的角度了解其各种需求,并根据需求状况制定全面的服务计划,通过资源整合、专业团队合作,解决残疾人生活、职业、教育、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问题,力图让全区每个街道每个残疾人都享受社工的个性化服务。

二、 循序渐进,各项工作显成效

目前,__残联系统社工试点工作经过探索期(三月中旬至五月底)、体验期(六月至八月)、工作期(八月至十月)的工作摸索和经验积累,即将迎来十月至十二月份的评估期。经过认真总结与归纳,各项工作成效、措施和特点体现如下:

(一) 制度建设

上岗后便制订了《深圳市__区残联系统社工试点工作方案》,为__区残联系统社工的管理模式作了整体规划与统筹,该方案被市残联转发给各区残联作为参考借鉴的经验;经过__区残联领导、督导与各位社工的共同讨论,由区残联两名社工负责起草,制定了《__区残联系统社工例会制度》、《__区残联系统社工考勤制度》、《__区残联系统社工休假制度》及《__区残联系统社工报告制度》。经过2个多月的制度起草、修改、讨论、制定与落实,__区残联系统社工的日常工作得到了严格的规范,保证各项工作井井有序开展。

(二) 项目活动

第一,完成了__区残疾人基本情况与需求入户调查项目,社工对全区在册残疾人家庭进行走访调查,共建立1005个残疾人档案,掌握其就业、教育、家庭、心理及社会等方面的需求,对今后残疾人福利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直接的参考数据。目前已经完成了调查工作的数据录入、需求汇总和调查报告等文字工作。

第二,策划并参与__区社工宣传周活动,发放宣传单和服务卡,提供现场咨询、需求登记、入户走访、转介等服务,并通过活动与我区其他系统的社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第三,参与各类扶弱助残活动。如接手区残联妇委会的贫困儿童扶助活动,进行长期的社工帮扶行动,与__区福利中心老人共渡端午节的活动,每周六上午开展自闭症儿童及家属互助活动,通过游戏疗法促进自闭症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增进家属之间的交流与支持;第四,协助区残联爱心大厦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服务项目的策划与启动工作,积极研究个案管理的运作模式,最大地发挥各服务项目的效能;第五,残疾人义工队伍建设。结合社工的价值理念,筹备组建我区残疾人义工大队,协助推动义工队伍的组织建设、团队管理、活动策划、宣传等工作。

(三) 实务工作

八名街道残联社工以街道残疾人综合(职业)康复中心为平台,现已建立了1005个残疾人基本档案,累计完成或正在进行 约55次简单康复训练,29次简单家居康复训练,37个残疾人个案工作,30个小组活动,46次公众教育活动及助残活动、30次照顾者辅导及配合区残联的各种相关工作。典型的小组及活动有:“和谐职康,沟通你我”——智障残疾人沟通成长小组、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知识学习小组、残疾人英语学习小组、“携手奥运,你我同行”——残疾人迎奥运活动、手工艺品兴趣小组、自闭症/智障儿童游戏小组、残疾人电脑培训小组、残疾人歌唱小组、特殊儿童暑期学习培训班、家居训练小组、烹饪美食小组、残疾人认知小组、盆栽学习小组、残疾人生活自理能力提升小组等。

(四) 培训交流

第一,参加深圳市岗前培训7天,并参与市社工协会举办的各类讲座;第二,参加鹏星社工服务社

社工半个月的岗前培训,参与两周一次的机构学习交流活动;第三,督导为社工提供了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辅导,包括在港和在深培训。7月中旬组织社工赴港考察培训4天,并结合残联社工的实际工作和专业知识不足等特点,制定并实施了在深培训计划,先后进行了“社会工作与我”、“对智障人士的认识”、“对自闭症的认识与处理技巧”及手艺品教授等培训课题;第四,会议制度的制定为社工的日常交流提供了畅通的渠道,两周一次的小组督导、每月一次的社工月度工作汇报会有力地促进社工间的工作交流,及时反馈工作信息。 (五) 总结与宣传

区残联社工负责对各类培训、会议和活动的文字记录和建档,按时向区残联、区社工协会、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报送工作情况总结,收集并报送各位社工的工作札记、感想和活动简讯,目前已累计12次的工作信息发表于相关的网站、刊物(如__区残疾人联合会网站、青翼社会工作网站、深圳市鹏星社会工作网站、论坛和季刊)上;经过总结归纳,目前完成了6期工作简报。

三、 齐头并进,提升服务质量

(一)加强政策学习,巩固专业技能

针对社工工作经验缺乏、政策掌握笼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不足等现状,在区残联领导的支持和社工督导的指导下,结合社工的政策与专业知识学习的需求,初步完成了《__区残联系统社工政策汇编》。汇编中收集了政府在残疾人就业、教育、社会福利申请、维权等方面的文件和业务办理流程说明;各类残疾人的特点和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__残联系统社工各项规章制度等。该汇编的制定旨在通过各类政策、专业知识的收集,方便社工在日常工作中查阅学习政策和理论,提高服务效能。

(二) 以人为本,资源整合,通力解决残疾人问题

第3篇

根据中共**市委组织部、中共**市委老干部局“关于在全市开展离休干部社区服务示范点创建活动的通知”文件(青老干通字〔2008〕27号)精神及有关要求,不断深化“双高期”老干部社区服务工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积极开展离退休干部社区服务示范点创建工作,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活动时间

从现在起到11月底结束。

二、活动步骤及内容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6月上旬)

各街道党工委要抓好创建宣传落实,搞好摸底排查,凡是有老干部居住的社区都要积极开展老干部社区服务活动,要选择部分离休干部居住相对集中的社区作为重点,拟定创建计划,争创**市离休干部社区服务示范点。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6月上旬至8月上旬)

6月中旬,区委老干部局将组织举办“全区开展离休干部社区服务示范点创建工作”培训班;7月下旬组织实施“全区开展离休干部社区服务示范点创建工作”调研;8月份,组织召开“全区开展离休干部社区服务示范点创建工作”经验交流会。

各街道要结合社区实际,按照《**市离休干部社区服务示范点创建考核评分标准》(附件一),认真培育典型,实施创建。从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十个方面,开展“双高期”老干部社区亲情服务工作,积极争创各具特色的“离休干部社区服务示范点”。要发挥群团组织和青年志愿者的作用,在“七一”等重大节日期间,广泛开展“惠风”送亲情服务活动,满足“双高期”老干部服务需求。

要学习借鉴我市总结出的社区综合服务、一站式服务、企社共建服务、社会化服务和集中供养等社区服务模式,结合本社区老干部数量、经济状况、基础设施和老干部需求等,开阔思路,不拘一格,围绕“四个就近”的服务目标,探索创新符合本社区的服务形式。

实施创建时,要充分发挥驻区企事业单位以及老干部所属单位的作用,积极参与离休干部社区服务工作,形成工作合力,依托社区就近开展服务,要为社区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支持,营造全社会参与、资源共享的良好局面。

第三阶段:自查评估,组织申报阶段(8月下旬)

各街道党工委根据提报的拟重点培育的示范点单位,按照“成熟一个,申报一个,验收一个”的原则,认真自查总结社区亲情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形成离休干部社区服务示范点申报材料一式三份(带电子版),连同《为老干部安装爱心门铃情况汇总表》(附件二)、《与老干部结对服务人员情况统计表》(附件三)一并报区委老干部局。

第四阶段:检查验收、评比,推荐上报阶段(9月至11月上旬)。区委老干部局根据各街道的申报,采取听、看、查、访、测等多种形式,对社区老干部亲情服务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对验收得分在90分以上的社区命名为“四方区离休干部社区服务示范点”进行彰和奖励。并好中选优向市老干部局推荐,积极争创“全市离休干部社区服务示范点”。

三、有关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创建社区服务示范点是开展“双高期”老干部工作的重要举措,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把离休干部社区服务工作纳入职责范围,把示范点创建活动作为新时期落实老干部待遇的有效途径,切实抓好落实。要把示范点创建活动与关爱离休干部“结对亲情服务安装爱心门铃”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开展两项活动,提高离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整体水平。

2、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合力。在活动中,各单位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加强对活动的组织协调,动员和鼓励驻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离休干部社区服务,形成工作合力。要充分发挥社区各方力量,积极开展为老干部服务工作,大力开展社区服务示范点创建活动。

第4篇

一、进一步认清形势, 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自觉把社区矫正工作放到社会管理创新中来谋划和推进

社区矫正工作是在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指导下进行的刑罚执行制度改革, 是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也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方面。社区矫正工作起点高、发展快、前景好。这项工作顺应了时代要求, 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需要, 特别是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大背景下, 在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具体部署下, 社区矫正工作从试点到全国试行, 7年间跨越了三大步,实现了较快发展。从 XX年 6个省市开始试点, XX年扩大到 18个省市, 加上另外 9个省 (区、市) 主动开始试点,等到 XX年全面试行的时候, 全国有 27个省 (区、市) 已经开展工作。 7年的试点实践, 探索总结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 司法行政部门牵头组织、具体执行, 政法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社区矫正工作。 XX年中共中央转发的 !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初步意见∀ (中发 [ XX] 21号) 和 XX年党的xx届六中全会做出的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都对社区矫正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XX年 12月, 中共中央转发 !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 的通知(中发 [ XX] 19号 ) 要求 #推进社区 矫正立法工作。∃XX年 12月, !中办、国办转发 %中央政法委、中央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的意见&的通知∀ (中办发 [ XX] 46号) 对由司法行政机关牵头, 进一步搞好社区矫正, 加强对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提出要加快推进社区矫正立法, 建立适应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要求的社区矫正工作体系, 减少社会消极因素。

今年以来, 中央领导同志对加强社区矫正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 多次调研社区矫正工作, 研究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xx同志实地考察了北京市社区矫正工作,对朝阳区 #阳光中途之家 ∃的经验作出了重要批示。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 xx同志还对社区矫正工作提出专门要求, 提出对轻微违法犯罪人员, 要尽可能地放到社区去矫正, 最大限度减少他们重新融入社会的难度, 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对抗; 还强调进一步加强政法机关基层基础建设, 努力把社区 (农村) 建设成为社会服务管理新平台, 在有条件的城乡结合部, 要探索村庄社区化管理等。王乐泉同志专门听取司法部的汇报, 作了重要讲话, 在视察北京、黑龙江、江苏、江西、山西等地司法行政工作时, 特别对社区矫正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王乐泉同志在 !关于江苏社区矫正工作的调研报告 ∀ 中精辟总结了江苏社区矫正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特点, 立足全局提出了进一步推动社区矫正工作需要重点解决的三个问题: 一是解决认识问题, 统一思想, 积极稳妥推进; 二是解决协作配合问题, 整合资源, 形成合力推进; 三是解决有法可依问题, 完善法律, 依法规范推进。xx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批示, 为社区矫正工作发展指明了方向。孟建柱同志和中央政法部门有关领导同志也非常重视、关心社区矫正工作, 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 对于社区矫正工作给予多方面的支持。社区矫正工作从局部试点到全面试行, 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 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和关心的结果, 是中央政法各部门大力支持、协力配合的结果。

今年是我们这项工作取得巨大成绩的一年, 也是得到社会更多关注的一年。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和社会各界非常关心支持社区矫正工作。自 XX年以来, 尤其是近年来, 不断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关于社区矫正工作的议案、提案。今年 #两会 ∃ 期间, 全国人大代表提出涉及社区矫正的议案有 16项, 186名全国人大代表参与, 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涉及社区矫正的提案 7项。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领导、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领导先后到河北、福建、浙江等地, 对社区矫正立法进行专门调研。全国人大常委会 8月份、12月份审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草案稿) 都规定了对管制、缓刑和假释实行社区矫正。社区矫正工作试点、试行了7年, 累计社区矫正 57万多名罪犯, 现在接受社区矫正的有27万罪犯。7年的经验总结, 社区矫正写进了国家的基本刑事法律中, 由此确定了一项新的刑罚执行制度, 这对我们研究刑事法律制度史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这也是刑事法律制度改革和完善的结晶。

要全面理解中央关于社区矫正工作的政策, 坚定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我们讲到这项工作法律依据、执法主体和政策要求, 一定要全面地理解。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的根本点就是党领导人民制定法律, 党领导人民执行法律。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法制的进程, 其中一大特点就是改革先行, 试点先行, 取得经验后上升为法律, 积累经验后完善法律, 而不是理想化地先把法律修改好了, 先把班子队伍配备好了, 组织机构健全了, 然后再开展这项工作, 再干这件事情。社区矫正工作有党的xx届六中全会决定, 有中央的决定指示, 有中央文件要求, 有 #两院两部∃ 的政策规定,我们就要理直气壮地抓好这项工作。当然, 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仍然是任务繁重, 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今年的社区矫正工作确实是取得了突破, 历经多年实践, 今年得到了集中的收获, 包括这次理论研讨会也是 7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同时, 今年我们还有一大收获, 就是司法部正式成立社区矫正管理局, 这是司法部机关的一件大事, 同时也是全国司法行政系统的一件大事, 是社区矫正工作发展的历史性标志。中央编办批准司法部成立社区矫正管理局, 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体现了有关部门对这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也增强了我们做好这项工作的信心。

在看到 7年来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 社区矫正工作正处在极为重要的发展时期。目前我们已经有了 7年的试点经验, 同时又面临着刑法、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关键时期, 做好社区矫正工作, 意义重大, 如果出现问题, 影响重大。研讨发言中, 很多省市都讲到, 围绕近年来我们国家的大事、喜事、难事, 切实做好社区矫正工作, 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特别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期间, 我们的社区矫正工作做到了万无一失, 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对这项工作既有信心, 同时又非常担心。几年来,一有什么大的治安事件, 特别是有影响的几件社会治安事件, 像一些地方出现的校园伤害案, 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是不是社区服刑人员干的。我想在座负责这项工作的厅局长和有关同志都会有这种担心。我们就是要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地来做好这项工作, 这也是基于我们对这项工作责任重大的深刻认识。我们正在试行社区矫正, 有 27万人在社区里服刑, 换一种说法, 就是 2 7万罪犯在社会上, 这不是个小数。

分散到各个社区是个小数, 集中起来又是个大数。同时这个数还在增长。全国监狱在押 160多万罪犯, 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是 40多万。其中实行社区矫正的有 27万, 还有 10多万由公安机关监管。如果社区矫正全面实行以后, 特别是刑法、刑诉法修改之后, 非监禁刑罚执行都由司法行政机关执行, 社区矫正的数量还会增多, 做好这项工作的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在新的形势下, 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认真贯彻落实xx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 把社区矫正列入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 紧紧围绕社会管理创新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社区矫正是在开放的社区环境下矫正和管理罪犯的活动。它具有刑罚执行的性质, 同时又有依靠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优势, 实践中呈现了刑罚执行与社会管理服务的有机结合, 其本身与社会管理创新有着内在的联系。从研讨情况看, 大家普遍认识到: 更新执法观念, 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 对那些不需要、不适宜监禁或者继续监禁的罪犯实施社会化的矫正, 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教育和改造, 符合我国国情, 符合当今世界各国刑罚改革和发展的趋势。随着我国社会建设的加强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推进, 实现以专门国家机关为主体、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社区矫正执行体制很有必要。与传统意义上的监禁矫正相比, 社区矫正的工作场所在社区, 各项措施更应当充分立足社区、依靠社区, 这也是实现刑罚目的、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的重大思路转变。社区矫正与监禁矫正最本质的区别是通过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 充分地依靠社会力量把罪犯管理好教育好。各地在社区矫正工作过程中通过组织社会力量, 促进公众参与, 运用来自社会的教育资源、岗位资源、纠纷调处资源、法律资源等, 共同构建对服刑人员的管理教育机制, 是中国特色刑罚执行制度的重要实践, 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我们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 它的组成部分最核心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其中也包括有中国特色的刑罚执行制度。这些制度的产生, 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群众基础, 也是我们国家的性质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所要求的。

要进一步统一思想, 更新观念, 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为社区矫正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从我们国家历史传统看,社会上对犯罪的惩罚心理、报复心理是很浓重的。所以, 各地试点初期, 同志们做了大量的宣传解释工作, 现在这方面的工作仍然需要做。需要向群众宣传, 统一思想认识, 让社区群众认识到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意义。一个人犯了罪, 经法院判决, 除了死刑立即执行的, 经过执行刑罚, 经过监禁, 最终还是要回到社会中来的, 还是要回归社会、参与社会、建设社会。实行社区矫正, 就是让这些人在社区接受改造, 直接融入社会, 这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这些观念需要反复讲, 反复宣传, 改变一味崇尚严刑峻罚的刑罚观念。同时, 社区矫正也绝不是宽恕犯罪, 纵容罪犯,不要把对社区服刑人员从严管理和社区宽松的环境对立起来, 而是要和谐地统一起来, 努力让社区服刑人员改造好,实现刑罚的目的。把罪犯放在社会上、社区里, 在不脱离社会的情况下, 改造成新人是一件很复杂、很难的事。这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法治文明国家所必须的, 这是我们担负的重任。

司法部党组高度重视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指导和部署, 推动社区矫正工作深入发展。今年以来, 吴爱英部长在全国县 (区 ) 司法局长培训班、全国司法厅 (局) 长会议上强调, 要把社区矫正工作摆到社会建设的整体格局中来谋划, 放到社会管理创新的总体部署中来考虑。在对一些省(区、市) 实地调研中, 在一系列会议讲话中, 在一些重大实际问题的协调解决中, 对社区矫正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最近召开的全国司法厅 (局) 长会议, 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了重点总结, 并把社区矫正作为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切实履行职能, 加强社区服刑人员管理, 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积极推进全面试行社区矫正工作; 要加强社区服刑人员监督管理, 统一规范接收、管理、变更、解除矫正等各个执法环节, 统一执法标准、程序和法律文书格式, 确保社区矫正工作依法规范运行, 防止脱管、漏管, 防止重新违法犯罪; 要加强教育矫正, 大力推广江苏省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等经验, 探索建立社区矫正工作经费全额保障制度; 要建立完善社区矫正制度, 加强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建设, 建立专兼职结合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 要加强社区矫正规章制度建设, 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社区矫正实施办法, 推进社区矫正工作不断发展。从研讨和调研情况来看, 各地司法行政机关按照全国社区矫正工作会议、全国司法厅 (局 ) 长会议精神和司法部有关部署, 充分履行管理指导社区矫正工作职责, 以推进全面试行为主线, 以提高教育矫正质量为核心, 以规范化、法制化建设为突破口, 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各地积极探索社会管理的新路子, 寓社区矫正于社会管理创新之中, 创造了诸如北京 #阳光中途之家 ∃、#区县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 ∃ 和河北省社区服刑人员帮教小组等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有力地推动了社区矫正工作深入发展。围绕社会管理创新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还意味着, 只有在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这个层面上, 立足于这个大的背景,研究部署和组织推动社区矫正工作, 动力才会更加强大, 路子才会更加宽广, 措施办法才会积极跟上。所以, 我们要贯彻好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 抓住社会管理创新的机遇, 广泛动员、充分运用社会力量及资源, 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深入发展。

二、认真学习推广江苏经验, 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指导管理社区矫正工作的职能作用

江苏省社区矫正工作起步早、起点高、谋划远, 取得了明显成效, 成为司法行政机关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品牌。各地要充分学习、借鉴, 同时, 不断总结, 加强完善。江苏省作为全国首批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省份,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 坚持统一思想与完善制度并举, 一手抓规范运行机制, 一手抓强化保障机制, 社区矫正工作有机构、有队伍、有制度、有场所、有经费, 在各个方面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办法。广大司法行政工作者富于开拓创新精神, 积极探索社区矫正新模式, 强力推进 #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 ∃ 建设, 利用 gps定位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强化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 采取多种形式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正, 促使其顺利回归和融入社会, 减少社会对抗因素。 7年来, 江苏省立足本地实际, 积极探索创新, 努力将社区服刑人员管理好、教育好, 将重新违法犯罪率降到最低, 取得了显著成绩, 目前, 全省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总数、现有社区服刑人员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期间重新犯罪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为保障本省经济社会发展,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也为全国社区矫正工作的深入开展起到了示范作用。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副书记王乐泉同志在调研江苏省社区矫正工作时给予了高度评价。江苏的经验和全国七年来的社区矫正工作实践有力地说明, 由司法行政机关牵头组织、负责执行社区矫正工作是可行的。同时,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积极主动履行职责, 相互支持配合,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发挥重要作用, 这些正是中国特色社区矫正工作的优势。

要进一步总结完善工作经验, 深化认识, 提高工作水平。各地都总结了许多很好的经验, 从省一级区域看, 江苏发展比较平衡, 江苏社区矫正在全辖区实现了全覆盖, 全员接收, 社区服刑人员都在司法行政机关管理之下。其他省、区、市在很多方面也都创造了很好的经验。这几年, 我们不断总结交流, 相互借鉴、相互学习, 开创了工作新局面。这些经验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法制的优越性, 也是我们司法行政机关和广大社区矫正工作者用汗水和智慧换来的成绩, 所以我们要非常重视这些经验和成果。随着这项工作的发展,我们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社区矫正由执法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社会志愿者三支队伍组成的模式全国基本是一样的。

司法行政的很多工作都是先干起来, 边干边总结经验, 边干边完善制度, 边干边壮大队伍, 这是我们自己工作的特色。

所以, 对于社区矫正工作, 我们认准了目标、统一了思想、看清了形势, 就要克服困难, 努力去做。几个省市在介绍经验、探讨的过程中都提到这个问题。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 随着为社会做出的贡献得到党委、政府和群众的认可,法律会逐步完善, 队伍会逐步壮大、保障也会逐步到位。绝不能等把条件等齐了才做这项工作, 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来取得支持、完善制度、壮大队伍、得到保障。现在全国共有24个省 (区、市 ) 司法厅 (局 ) 设立了社区矫正工作处。

不少地 (市 )、县 (市、区) 司法行政机关也成立了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如河北省承德市、邯郸市、保定市经编制部门批准, 在 27个县 (市、区) 成立了社区矫正管理局。社区矫正经费保障逐步得到加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重庆、吉林、河北、湖北、安徽等省 (区、市 ) 将社区矫正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或提供专项资金, 并建立动态增长机制, 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了支持。对这些成绩, 对这些支持, 我们深受鼓舞, 特别是经费方面, 很多地方都得到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从政治上看, 这项工作的完善对我们国家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政权巩固、和谐社会建设意义重大; 从经济上看, 监狱关押一个罪犯, 执法成本一年需要 2- 4万, 社区矫正经费实际保障约占 10%, 也就是每人每年XX- 4000元的水平。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算社会账。这笔账, 我希望各个地方的同志要加强调研, 要研究清楚通过社区矫正使一个罪犯回归社会的价值意义。我们做好这项工作最主要的是算社会账, 目前, 社区服刑人员有几十万人, 他们一失足犯了罪, 法院判了刑, 没有进监狱, 刑罚得到了执行, 直接融入社会, 这会减少很多社会矛盾、社会对立, 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我们党的路线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就是要把我们的群众基础做好, 把矛盾减少。这几十万人没有离开社会, 顺利地回归社会, 从犯罪分子改造成一个守法公民, 这事关党的执政基础、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非常重大, 要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和总结。

这次研讨会取得了很多成果, 需要继续深化研究。司法行政机关执行社区矫正是刑罚执行制度改革和完善的必然要求。刑罚执行的专门化、规范化和法治化是当今世界刑罚执行的发展趋势。分散的、多元的刑罚执行机制向统一的刑罚执行机制发展, 是我国刑罚执行制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刑罚的制定、刑罚的追诉及刑罚的裁量只是为刑罚的实际执行提供了条件, 但不是刑罚执行本身。刑罚执行的成败最终决定着整个刑事法律制度的成败。从刑事一体化的角度和科学预防犯罪的角度来说, 刑罚执行既是对整个刑事司法活动目的的最终落实, 又是对侦查、、审判环节运作质量的总体评价和有力制约。与刑罚执行的地位作用相适应, 积极地预防和减少犯罪, 提高刑罚效益, 应当强调刑罚执行的专门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对同一性质的刑事执行司法活动实行统一的法律调整, 由专门统一的刑事执行机关负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我国的刑罚执行是统一的, 当时统一于公安机关。1983年司法体制改革, 监狱劳教划归司法行政部门管理。现在我们国家完全有条件建立完善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社会主义司法体制, 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应有之义, 这个目标应该是坚定的。现在刑法修正案规定了对管制、缓刑、假释三种对象实行社区矫正。暂予监外执行罪犯的监督管理准备在刑事诉讼法中明确, 因为它不是一个刑种, 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关于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问题, 在法理和实践方面都有不同的观点。

这些观点都有一定道理, 但是我认为, 从统一刑罚执行的角度来看, 不能再分成多个部门来负责, 统一刑罚执行制度要求把剥夺政治权利对象纳入社区矫正中。这样, 在我们国家, 罪犯必须是经人民法院判决, 决定执行刑罚。然后, 所有罪犯的刑罚执行都统一由一个国家机关来管理, 这样执行机关可以通盘考虑, 统筹合理安排, 科学有效地执行刑罚。

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实行社区矫正, 失去了非监禁刑执行的条件, 就要收监执行; 刑罚执行完毕, 进入安置帮教, 从而实现我们国家侦查、检察、审判、刑罚执行的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 完善我国的刑事司法制度。

三、要以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为重点, 全面推动社区矫正工作深入发展

中央领导同志十分重视社区矫正的规范化工作。xx同志明确指出: 社区矫正要在试点的基础上, 实行规范化管理。王乐泉同志在听取司法部汇报时的讲话中, 明确指示要搞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建设。社区矫正是一项严肃的刑罚执行活动, 其本身就要求必须加强社区规范化建设。七年来,各地社区矫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等 25个省 (区、市)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 #两院两部∃ !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 ∀和 !关于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 制定了社区矫正工作办法或实施细则, 对本省 (区、市 ) 社区矫正工作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年 6月吉林省长春市人大通过了我国

第一个社区矫正地方性法规∋∋ ∋ !关于全面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决定 ∀。重庆市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 起草了 !重庆市社区矫正工作条例 ∀。另外, 山东、湖北、安徽等省还制定了 !适用非监禁刑判前社会调查暂行办法∀、 !社区服刑人员异地委托管理办法∀ 等制度。这些制度和规定, 为保证各地社区矫正工作在试点、试行过程中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刑法修正案 (八) 草案中明确了社区矫正制度。刑事诉讼法也将着手研究修改。随着刑法、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 依法、规范地实行社区矫正成为必然要求。最近刑法修改中增加 #依法∃ 二字, 依法就要有社区矫正法, 所以最近部里正在抓紧着手研究社区矫正法的制定准备工作, 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 把各地的成功经验变成法律和制度, 来指导、规范社区矫正工作。

四、要着力加强社区矫正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社区矫正理论研究, 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 属于法学应用理论研究的范畴, 是一项基础性工作, 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近年来, 司法部党组高度重视理论研究工作, 把理论研究作为司法行政工作的一项基础和重要任务, 不断加强对全系统理论研究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为了积极地推动社区矫正工作的发展, 各省 (区、市 ) 司法厅 (局) 对这次研讨会高度重视。许多省市成立专门课题组, 明确责任人,抽调骨干力量承担课题任务, 深入基层进行调研, 动员多方力量参与理论研究工作。征文活动还得到了广大社区矫正理论研究工作者的积极响应。本次理论研究会共收到论文近500篇, 内容涉及社区矫正立法完善、机构设置、队伍建设、经费保障、信息化管理、审前社会调查、心理矫正、风险评估、社会资源整合、矫正工作方法、农村地区社区矫正等方面, 对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对社区矫正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多方面的共识。

关于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社区矫正的惩罚性问题。大家认为, 刑法的目的是为了惩罚犯罪、改造罪犯, 刑法的任务是运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社区矫正作为刑罚执行活动, 惩罚性是其本质属性, 社区矫正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实现刑罚的目的。虽然社区矫正是一种非监禁的、社会化的刑罚执行方式, 但这并不能改变其执行刑罚、惩罚罪犯的本质属性和首要任务。社区服刑人员作为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罪犯, 理应受到惩罚, 这既是社会公众的普遍诉求, 也是维护社会公正的客观要求。做好社区矫正工作要立场坚定, 旗帜鲜明, 理直气壮, 严肃执法。社区矫正中的 #帮困扶助 ∃应是对社区服刑人员惩罚教育基础上的社会适应性帮助, 其目的在于帮助罪犯融入社会, 避免重新违法犯罪。帮困扶助措施是辅的, 是为监管矫正服务的。

关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的社区矫正问题。大家认为,宽严相济是社区矫正必须坚持的前提与基础。 #人是可以改造的∃ 是我国社会主义刑罚执行制度的基本理念之一。在改造罪犯过程中, 必须始终坚持宽严相济, 当严则严, 当宽则宽, 宽严适度。在坚持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基础上, 对不同危险程度、犯罪类型的社区服刑人员, 根据其性格特点、家庭环境、社区情况采取区别对待、因人而异, 分类分阶段的监督管理与教育对策。有的同志以社区矫正中的公益劳动为例, 分析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社区矫正中的实践价值, 认为公益劳动不是改造罪犯唯一方法, 但是一种重要方法、重要手段, 要求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必须完成一定时间的公益劳动, 通过劳动来达到认罪、悔罪并补偿社会的目的。公益劳动的实施, 体现社区矫正刑罚执行的工作性质。让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公益劳动, 可以逐步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纠正其不良习气, 加强其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功能, 从深层意义上, 来达到促使社区服刑人员认罪、悔罪的目的。

关于社区矫正前社会调查问题。在实施社区矫正前对被矫正人员进行社会调查, 是刑罚个别化的前提性程序和基本出发点。社区矫正前社会调查的目的是为了确认犯罪人是否适合适用社区矫正, 其所居住的社区是否具备对其进行监督教育的条件, 对其适用社区矫正能否达到刑罚执行的目的。

社区矫正立法中应当进一步明确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前社会调查的主体地位, 社会调查报告应当由检察机关作为诉讼文书移送人民法院作为适用社区矫正时的重要依据。

关于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的关系问题。大家认为, 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的工作性质不同、工作对象的性质不同, 但是两项工作紧密衔接, 二者之间的确有密切的联系。按照中办、国办转发的中办发 [XX] 5号文件以及 11个成员单位关于贯彻落实意见的实施方案的精神, 社区矫正机构和社会工作者要积极争取安置帮教组织配合, 为社区矫正服刑人员提供专业服务, 将刑释解教人员的各项安置帮教政策提前用于社区服刑人员, 社区服刑人员刑满之后, 当地司法所要做好衔接工作, 确定帮教责任人, 落实后续帮教措施, 确保不脱管、不失控、不重新违法犯罪。

第5篇

李宪生代表告诉记者:“2007年底,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试验区。2008年工作主要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围绕批复拿出总体方案,省里在3月份就完成了初稿,9月份国务院批复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实际上,在9月份正式批复之前,我们在上半年开始就已经做了很多工作。特别是在9月份正式批准以后,围绕整个工作在实施层面上拿出了总体方案,我们称为‘56531’,即五个具体专项规划,六个具体政策,五项重点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和一个具体操作的项目清单。”实践证明武汉城市圈

综改试验区建设――

2008年起步良好

2008年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起步年。一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获国家批准,实施框架体系基本形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试验有效展开,试验区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主要开展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科学谋划方案,尽早启动实施

为了做好总体方案的编制工作,省委、省政府认真领会中央要求,首先明确试验区的基本定位,即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目标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切入点是“两型”社会建设,着力点是转变发展方式,途径是实施“五个一体化”,动力是推进改革开放,使湖北真正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依据这个基本定位,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根红线,抓紧编制改革试验总体方案。3月底方案报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9月10日获得国务院的批准。总体方案的及时报批,为改革试验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制定配套措施,形成实施框架

――根据总体方案的要求,组织编制了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社会事业规划和生态环境规划等五个专项规划,作为试验区建设的配套实施方案。

――为推进改革和建设项目落地,研究制定了投资、财税、土地、环保、金融、人才支撑等六个配套支持政策。

――提出了产业双向转移、社会事业资源共享、圈域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化、商业集团连锁经营等五个重点工作方案,作为当前推进城市圈“五个一体化”工作的切入点。

――围绕总体方案提出的“九大体制机制创新”,制定了改革试验三年(2008―2010年)行动计划,明确20个改革专项和38项改革任务。

――按照项目化、资金化、政策化的要求,编制了试验区建设的项目清单。共列入启动项目177项,投资总规模12874亿元。

――成立省联合发展投资公司,搭建起统一的投融资平台。

推动部省合作,拓展政策空间

部省合作共建是推进改革试验的有效途径,也是武汉城市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一大特色。目前,与省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或备忘录的国家部委和单位达到29家,正在积极推进的有26家。

健全工作机制,有效推进工作

省政府成立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加强对改革试验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城市圈九市成立相应机构,省直有关部门明确专人、专班负责此项工作。制定了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项目管理办法。成立了湖北省武汉城市圈研究会,为试验区建设提供理论研究支撑。

突出重点领域,实施改革突破

按照总体方案和实施框架的要求,城市圈九市结合本地实际,分别制定了改革试验实施方案。如武汉市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积极开展先行先试。目前,已初步形成合力推进、点面结合的试验格局。

改革试验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圈经济社会健康发展。2008年武汉城市圈实现GDP 6972.11亿元,增长14.8%,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4个百分点,占全省比重61.5%;固定资产投资3707.97亿元,增长32.3%,占全省比重6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50.42亿元,增长23.2%,占全省比重63.4%。

2009年全面启动

记者注意到:在东南沿海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增速明显下滑之时,我国西部、中部和东北等区域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在这次应对危机中充分发挥了作用,区域梯度发展将为“保增长”提供强劲动力和广阔空间。面对2009年,武汉城市圈综改试验区建设工作又有哪些具体安排呢?

李宪生代表告诉记者:今年是武汉城市圈试验区建设全面启动的第一年。省委、省政府将高举改革创新旗帜,把握科学发展红线,抓住中央扩大内需的重大机遇,创新工作思路,健全工作机制,推进部省合作,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试验取得新突破,在一体化建设和“两型”社会重大项目建设上取得新进展,在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上取得新成效。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试验上取得新突破。

在资源环境方面,重点推进青山―阳逻―鄂州大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改革试点、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试点、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示范工程、环保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湖泊保护和恢复治理试点、污染物排放权交易改革试点。

在“两型”产业发展方面,重点推进“两型”技术创新基地试点、产业园区互动发展试点、产业集群发展新机制试点。

在土地方面,重点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农村集体土地管理方式改革试点。

在财税方面,重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试点、金融机构改革创新试点、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试点。

在城乡统筹方面,重点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试点、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试点。

在对外开放方面,重点推进武汉保税物流中心(B型)与武汉出口加工区的联动和功能整合,申报武汉综合保税(港)区。

第二,在推进五个一体化上取得新进展。

――以产业双向转移为重点,推动圈域产业优化整合。积极推进武汉市与城市圈8市产业双向转移,实现总部向武汉集中、产业向周边扩散,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

――以社会事业资源联动共享为重点,推进圈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点建设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旅游、社保、信息等8个联合体。

――以完善快速通道为重点,加快圈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武汉城市圈综合交通规划确定的总体布局,加快构建由多种运输方式有机构成的选择更自由、运行更可靠的大通道和大走廊。

――以实施商业集团连锁经营为重点,推动圈域城乡市场共同繁荣。大力支持商业集团在城市圈内开展连锁经营,形成以武汉为龙头,以中小城市为基础,与城市圈主要产业密切配套、相互促进的商业连锁经营网络体系,推进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

――以现代农业基地建设为重点,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重点推进特色农业板块基地建设,建立跨区域、跨层级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立统一、开放的农产品市场。

第三,在重大项目建设上见到新成效。

目前纳入2009年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重大项目共156个,项目总投资5287亿元,2009计划投资982亿元。其中,续建项目95个,总投资3334亿元,2009计划投资652亿元;新开工项目61个,总投资1953亿元,2009计划投资330亿元。突出抓好大东湖生态水网工程、临空经济区、武汉新港、城际铁路和武汉地铁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

第四,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上采取新举措。

对已经出台的政策,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使之更具针对性、可操作性。同时,抓紧修改完善财税、金融、土地三个改革专项,报国家批准实施。

第五,在深化省部共建上取得新成果。

今年我们将争取与更多的国家部委和单位签订部省合作协议,进一步深化部省合作机制,争取国家部委加强指导和协调,及时解决改革试验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第六,在完善改革试验推进机制上探索新路子。

在协调机制上,建立省级和国家级两级协调机制,省级一般事项由城市圈综改办协调,重大事项由省政府协调;国家级一般事项借助部省合作机制进行协调,重大事项报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进行部际协调。同时,进一步完善督办工作机制、改革项目管理机制。

改革敢为天下先

湖北省会武汉作为辛亥首义之城,具有敢为天下先的人文精神。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改革试验的重点内容是创新九大体制机制,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有效的支撑平台和制度保障。今后挑战与机遇并存,创新与改革同行,武汉城市圈综改试验区仍将领航,在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

李宪生代表告诉记者:聆听了总理的报告,深切地感到,扎实推进武汉城市圈综改试验区的工作,不仅有助于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而且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此,结合报告精神,就加强支持武汉城市圈综改试验区这个全国改革先行先试区的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在武汉城市圈综改试验区探索“绿色促进计划”的试点工作。绿色经济代表21世纪经济发展的方向。实施以发展绿色经济为导向的“绿色促进计划”,不仅有利于克服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复苏,而且有助于抢占21世纪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建议中央将武汉城市圈作为“绿色促进计划”先行先试的特区予以重点支持。

二是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支持建设青山―阳逻―鄂州跨区域的循环经济示范区,并将其列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区,设立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特色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把武汉城市圈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工作纳入国家试点,支持在湖北设立国家排污权交易中心。将汉江中下游流域作为国家生态补偿的重点,推动出台有关调水和水价的生态补偿政策。

第6篇

[关键词]自由贸易试验区;党建创新;非公经济组织;党建联动

[中图分类号] D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4)11-0058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自贸试验区的范围涵盖了上海原综合保税区覆盖的区域范围,包括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28.78平方公里。区内集聚了2万多家企业,其中80%以上为外资企业,涉及90多个国家和地区。各类人员27万,涵盖外籍员工、白领人才、普通蓝领以及农民工群体。加强自贸试验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在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势下面临的新课题。

一、逻辑起点:内在要求与必然选择

(一)加强自贸试验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是应对改革开放新形势,转变党的领导方式,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内在要求。加强自贸试验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一方面,要求在参与全球投资规则的制定过程中加强党的领导;另一方面,要求党的建设必须自觉遵循党的执政规律,转变领导方式,优化组织设置和管理模式,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执政优势,使自贸试验区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二)加强自贸试验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自贸试验区既是全球化的产物,又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沿阵地。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及其所带来的生产方式、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异质性,作为特殊监管区,自贸试验区实行经济发展导向型的管委会领导体制,更要求党建工作不断加强自身功能的转型和调适,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先行先试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蓝本。

(三)加强自贸试验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是深化改革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的必然选择。自贸试验区要创造出自由开放、符合国际惯例、鼓励创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促进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倒逼政府职能转变。面对经济社会结构和公共权力转变以及大量的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必须以更加灵活的形式提升组织功能,不断扩大覆盖,更好地凝聚人心和社会。

(四)加强自贸试验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是加快推进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信息化背景下党建工作与先进生产力有机结合的重要课题。随着试验区内更多的新业态形成、新经济增长、新组织孵化,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并通过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投资管理、服务业开放、金融、航运、贸易等多个层面先行先试和制度创新,把党的组织建在经济社会最活跃的细胞上,使党的工作更好地代表先进生产力,这是在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面临的重要任务。

二、生态环境:新形势下的挑战

一是全面市场化。自贸试验区实行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投资管理新模式,营造了各类投资者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党建工作应遵循党的执政规律,改变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加快自身功能转型,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不依托行政权力的新途径和新手段。

二是日益国际化。一方面,园区内外资企业星罗棋布,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荟萃;另一方面,试验区按照国际规则运作,国际化人才集聚,其周边地区呈点状分布。党建工作应以更为宽阔的视野,更为开放的思维和勇于担当的勇气,增强前瞻性、预见性和有效性。

三是高度法治化。自贸试验区一经诞生,其营商环境就按国际化和法治化要求不断完善,形成了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党建工作应坚持法治精神,积极探索在更加公平、公正、透明环境中党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

四是快速信息化。自贸试验区不仅仅是简政放权理念创新,也是技术创新,现代信息技术为创新党建工作提供新的载体和工作平台。面对网络虚拟世界及其背后的各种政治力量及其意识形态,党建工作既要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工具性作用,又要强化阵地建设,加强价值引领。

三、实践探索:直面新情况新问题

自贸试验区综合党委的前身――综合保税区综合党委,建于2009年12月,其工作基础源于浦东新区四大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外高桥保税区综合党委。自贸试验区“两新”组织现有106个基层党支部,党员总数3100余人,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党组织68个,外资企业党员2850多名,分别占自贸试验区党组织总数和党员总数的68.7%和93%。自贸试验区启动后,党建工作积极应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建工作新思路新载体新模式。

(一)坚持条块联动,探索形成区域化、枢纽型大党建联动发展新格局。试验区行政和监管单位、开发公司众多,企业数以万计,“体制有别、条线不一、律属各异”。应对资源配置全球化新趋势,面对发展快、分布散、变动大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综合党委着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党建工作网络体系,由管委会机关党委、机关工会、机关团委及综合党委、区域工会“五位一体”党群工作联动推进网络架构,全面融入和充分整合各类社会组织与利益群体,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协调好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在区域层面,以管委会领导的区域化党建工作联席会议为平台,构建由综合党委牵头、以行业党总支为分拨、网格党建综合服务站为辐射、企业党组织为作用点的党群工作联动纵向架构。针对驻区单位涉及面广、管理条线多的特点,将不同隶属关系的共建单位和工作区域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了以“洋山、外高桥和浦东机场‘三片’联动为基础的“区域”党建工作全覆盖模式。

(二)坚持问题导向,探索形成“服务型”党组织新模式。区内80%以上的企业为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云集了众多的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应对试验区内外资成分多的新情况,党建工作加快功能转型,积极推进“服务型”组织建设。综合党委依托区域化党建,以“阳光驿站”、党员服务中心等为载体,在党员中开展“三型四亮五争先”活动,要求“党员亮身份、支部亮牌子、活动亮品牌、党建亮工作”。针对外资企业高层管理不理解自贸试验区建党组织的疑惑,综合党委倡导开展“组织生活开放日”活动,邀请企业高层管理参加,介绍党建工作,组织党员围绕企业发展建言献策,使企业经营方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服务。针对驻区单位涉及面广、管理条线多,党的组织难以全面覆盖的情况,综合党委开展“走百家企业、访百名党员”大走访活动。随机选择100家企业、100名党员开展调研,对急需解决的问题,直接向有关部门反馈,理清了许多在实施“负面清单”管理中的观念问题、程序问题以及相关的技术问题。

(三)坚持组织优化,探索形成以“区域不变”应对“单位万变”,“支部建在连上”新形式。试验区流动党员流动频繁,分布范围散、类型多,小微企业多,注册地与经营地相分离的情况突出,应对社会流动性增强新特点,党建工作突破原有的地域、产业和行业的狭隘局限,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和活动方式,试验区非公经济组织多渠道、多途径设置党组织。主要有:区域企业合并组建。将在一定区域内不具备独立组建党组织的企业合并起来,组建联合党组织。楼宇企业联合组建。如在鲁能大厦建立了楼宇联合党支部,将楼宇内及周边数十家企业的党员纳入党组织管理。选派支部书记过渡组建。对党员人数不足以组建独立支部的企业,选派独立党组织书记担任联合党支部书记,再通过支部书记所在的独立党支部与联合党支部开展共建联建活动,进而孵化出新的党组织。行业总支归口组建。即组建行业党总支,创设“枢纽型”党建模式,对党员进行归口管理,条件具备后再组建独立党组织。区域网格组建。对不具备建党条件、行业特征不明显的小微企业,尝试建立小微企业联合党总支,将这部分企业纳入网格党建工作范畴。

(四)坚持以文化人,探索形成以文化为引擎的党建工作新载体。试验区的显著特点就是国际化程度高,文化价值多元化,且党员队伍利益诉求多样化,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应对自贸试验区人员结构复杂,多元特征强新问题,综合党委以区域多元文化为载体,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打造企业软实力。一是开展以“高效、诚信、服务、和谐”为内涵的廉洁文化建设。通过联合海关、国检、边检、海事、工商、税务、公安等行政和监管单位,组织开展“同在保税区,通力优环境”主题竞赛活动;通过开展党员示范岗、“关长接待”现场办公、上门宣传优化服务,主动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效能。二是大力传播先进文化。由综合党委和联合工会共同举办“职工读书文化节”,“红帆船”文学读书沙龙等,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百名职场榜样人物”评选活动,加强职工群众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组织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加强跨文化交流,凝聚职工群众。

(五)坚持以党建带群建,探索形成党群同步运作新机制。自贸试验区借鉴国际通行规则,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应对新要求,党的领导方式、工作方式要善于应用法治精神,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法治化营运环境。由于试验区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不在经济组织的权力框架之中,工作难以延伸。综合党委与联合工会按照“机构同步设置、人员交叉任职、工作同步开展”的要求,构建党群工作同步运作机制。综合党委与联合工会合力推出了区域“服务企业和职工的十件实事”,建立了劳资纠纷矛盾处置机制、与企业高层管理沟通机制等,对突发事件,都迅速反应、及时介入、通力调处。党群工作同步运作机制,为党建工作不依托行政权力,依法融入经济组织提供了有效载体。

(六)坚持人才优先,探索形成促进人才发展新思路。试验区作为外资“新高地”在融通资本同时,也是人才汇聚的“自由港”,应对新产业、新业态集聚新优势,要求党建工作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在促进人才信息共享,实现高端人才资源有效配置的同时,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对企业高层管理,开展以“高效、诚信、服务、和谐”为内涵的廉洁文化建设,增强诚信、服务和责任意识。对党员骨干,开展“百名党员访谈”、“百名职场榜样人物展示”、“百名青年党员素质登高”等12项“百字品牌”活动,对党员在企业稳定、技能素质文化需求、科技创新等方面提出要求。对海归人才、境外人才,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他们在出入境方面存在的不便利,居住证办理周期过长,以及与社保接口不合理等问题,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对各类“白领”、“蓝领”人才,以双向培养为目标,即“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

回顾总结试验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实践探索,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经验是,始终把党的建设放在大开放,高度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信息化进程中去思考,使党建工作始终与自贸试验区建设紧密结合。

体会之一,自贸试验区建设肩负着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要使命,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必须加强价值引领。面对利益多元化的人群和社会组织的不断涌现,党组织显然已无法依托行政权力实行动员与控制,这就要求党组织必须从行政权力的结合中分离出来,回归政党的社会化。自贸区综合党委从国家战略高度,遵循基层党建工作规律,创新党的领导体制和管理体系,优化组织设置。

体会之二,在全面深化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建工作必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变革和社会形态变化。试验区的影响力在于制度改革和创新,党建工作在区内难以依托传统的组织框架,自贸试验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突破了原有的地域、产业和行业的狭隘局限,从战略上调整自身的组织体系、工作方式与策略,加强区域联动,推进自身的转型升级。

体会之三,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必须贴近各主体实际需要,不断扩大工作覆盖面。在传统的体制下,党通过基层组织对社会采取自上而下的直接领导,实现有效的社会动员和整合。而试验区非公经济组织的面对园区内外各类主体间的利益博弈,党组织要加强服务型组织建设,以贴近各主体的实际需要,维护各主体的利益,实现有效的社会整合。

体会之四,自贸试验区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党建工作必须树立法治思维、法治精神,改变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自贸试验区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更好地推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执政党能够掌握和利用的权力空间正逐步缩小,试验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必须坚持法治思维,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不依托行政权力的新途径和新手段。

第7篇

[摘要]基层社区工作千头万绪,要做好工作,除了要有高度责任心、较好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外,还需做到“三勤”。所谓三勤就是要勤思考、勤磨炼、勤总结,既要吃透党的方针政策,又要掌握群众呼声和工作重点特点,在“三勤”中找到结合点,才能既发挥自己作用,又得到村干部群众的理解和拥护。

[关键词]社区干部;群众;三勤;服务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5-016-01

自身修养是一个人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的综合体现,是干好工作、成就事业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加强自身修养是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自我完善、增强服务群众本领的必由之路。当前,对于社区干部来说,加强自身修养应努力做到“三勤”。

一、勤思考

善于思考是干好工作的前提。要多思、勤思、善思、深思,即对每项工作都应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思路和开展的方法。一是要思考事:要关注村情、关注社情,关注县情,准确把握热点、难点和焦点,找准解决问题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采取相应对策,尽量减少和避免一些不利因素和问题的发生,使工作更规范、合理、实用、更具推动力。二是要思考人:即从了解社区人员的总体状况入手,研究掌握农村干部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知识层次、家庭背景,了解熟悉农村干部的性格、脾气秉性、业余爱好。同时,注意研究与不同性格、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农村干部沟通联络、部署工作的技巧和捷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勤磨炼

成才无捷径,功到自然成。只有多干、多做、多实践,方能把业务练好,把素质练硬,把能力练强。实践证明,社区干部能力素质上的差距,既是在学习研究上拉开的,更是在实践工作中拉大的。技精于勤而荒于嬉,业成于钻而毁于浮。一方面社区干部要力戒浮躁,持之以恒勤练嘴功、眼功、手功、腿功;一方面领导要为他们创造条件。“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严格要求,多压担子便是最好条件,以解决肩上轻飘飘、脑袋空荡荡的问题。

三、勤总结

及时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和得失成败,是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保持强劲动力,确保各项工作有新进步的有效措施和途径。既要学会总结经验,也要学会总结教训,应坐下来认真思考,既要把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用于指导今后的工作实践,使工作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又要把失败的教训查找出来,作为今后工作的警示,以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总结还是一个修正的过程,当我们把书本理论和工作经验,通过与具体的社会实践结合,就会从思想上得出一个相对准确的标准,这标准就像一把尺子,总在每时每刻修正着我们的处事和做人的方式和方法。

第8篇

一、*年全市体制改革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紧紧抓住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契机,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改革试验区建设顺利起步

改革思路基本形成。国家批准*为试验区后,迅即成立市、区县两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完善了改革工作组织体系。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的决定》,为市政府及区县改革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市委、市政府以“开门搞改革”的全新理念,整合最广泛资源,集聚各方力量推进试验区建设,在调研、发动和汇聚民智的过程中逐步统一思想认识,营造了改革创新的良好氛围和社会环境。向全球网友“公开问计”,收到各类建议5000余条,向一批权威政策研究机构“定向求策”,以招标形式吸引市内外科研力量开展5项重大专题研究,由市领导领衔组织13项重大调研,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各研究机构投入统筹城乡改革研究,逐渐廓清思路,明晰工作方向。集思广益的《*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意见》已经市委三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明确提出改革试验要以一圈两翼为平台,以解决农民工问题为突破口,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镇务工经商和城镇资源下乡发展扶农双向对进,完成“共建共享新*”的发展任务、“构建科学发展机制”的改革任务和“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探索新路子”的试验示范任务。以《意见》为依据,着手制定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上报国家。

区县试验加快推进。选择九龙坡区、垫江县、梁平县作为先行示范区县开展试点。九龙坡区提出了承包地换社保、宅基地换住房的改革思路,以农民自愿就地转为城镇居民和扶持优秀农民工转户进城为重点,着力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综合性产业开发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努力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垫江县按“小单元、多模式、低风险”逐级推进思路,选择50个有条件的村探索改革模式,并积极推进多种征地安置模式试点,因地制宜流转土地;梁平县在土地流转和发展专业合作社方面努力探索突破,梁山镇以专业合作社为平台较好地解决了分散经营与竞争市场的矛盾,创出土地流转的“八角模式”。此外,江北区出台了农民转市民“1+5”的政策,大足县宝兴镇以编制土地流转流程和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文本为基础建立了土地流转和下访制度,南岸区和大渡口区在农民工“阳光公寓”、廉租房和蓝领公寓建设方面先行一步,江津区积极探索以企业为主体建设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新居工程、实现人口就地城镇化的多种方式,南川区积极推行工会、劳动保障、农业、司法四部门牵头、其他部门配合的农民工维权“4+X”模式。

专项改革开始启动。市级各部门结合自身工作职能,积极研究改革思路,努力推进工作创新。《*市城乡总体规划》作为全国第一个城乡总规获批实施,以此为指导着力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提出了完善市、区县、镇乡村三级规划体系和推进产业、用地、建设、环保四规协调的思路。推出“一个平台、两套标准、城乡统筹、均衡服务”的城乡合作医疗保险方案并开始在江北、九龙坡、南岸、永川、南川五区试点。出台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措施,并以渝中区、沙坪坝区为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区先行先试。出台《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发展的意见(试行)》,积极发展各类土地流转中介机构,全市土地规模化经营水平稳步提高。对口争取国家相关部委支持*试验区取得积极进展。商务部与*市形成部市共同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合作备忘录并表示支持*城乡商贸统筹发展试点区建设,信息产业部确定在*打造城乡统筹信息化试验区,国务院扶贫办将*作为全国统筹城乡扶贫开发示范区,科技部与市政府建立工作会商制度支持*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海关总署把*作为西部重点开放口岸,国家开发银行、农业银行、进出口银行等也明确了支持我市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意向。

围绕解决农民工问题加大工作力度。以“关心关爱、自尊自强、共建小康、共创辉煌”为主题在全国率先设立“农民工日”,组织了“十佳”农民工表彰、农民工风采摄影大赛、“共建和谐家园”文艺晚会、农民工集体婚礼等一系列活动,针对“壮有业、居有房、老有养、少有教、病有医”等农民工切身利益问题推出了一批政策措施。按“低水平、广覆盖”原则,制定出台了农民工养老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办法,加大了强制工伤保险的推行力度,预计到年末参加养老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的农民工将达10万人。以鼓励农民工举家迁入城镇定居为核心,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引导优秀农民工优先进城。完善农民工住房保障制度,对农民工购房给予价格优惠和契税减免,累计改造2142套存量房、闲置房形成3.35万平方米的农民工公寓,引导用工企业为农民工提供集体宿舍8.62万平方米,鼓励企业向未享受保障性住房和集体宿舍的农民工发放住房补贴。

此外,积极引导工商企业投身改革试验,将资源、要素引向乡村开发建设。商社集团、建工集团、美心集团、广厦集团等企业结合自身发展战略调整,将农业产业化与小城镇开发融合,推进实施三次产业联动的综合性项目,与农村居民共建共享,掀起了工商资本进军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的大潮。

(二)配套推进综合体制改革取得新的进展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狠抓*年“三级改革试点”贯彻工作。规范行政审批程序,取消、调整、停止实施行政审批项目312项。落实向六大中心城市下放的权限,进一步研究向边远区县、“一圈”区县下放权力。基本完成39个区县乡镇机构职能确定、机构调整、编制核定等工作,进一步完善乡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全面开展行政执法“四规范”工作,提高我市各级行政执法机关的执法能力和水平。优化行政机构设置,组建了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城市公共运输管理局、*市高速公路管理局,继续做好中医药管理体制调整工作,完善驻京工作体制,明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职责。

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进展加快。*年末市属国有重点企业资产总额突破6000亿元。国有经济调整和搬迁提速,完成开司与南航集团组建*航空有限公司并实现首航,重钢集团环保搬迁工程开始实施,长江橡胶厂环保搬迁项目已建成投产,康乐制药、西南制药二厂环保搬迁项目投入试生产,天原化工、农药集团、三峡油漆、天厨味精、民丰化工铬盐等环保迁建项目进展顺利。国企遗留问题处置取得明显进展,年内有望了结1000万元以上、总标的30亿元的积案50余件,全面完成国企拖欠职工“三金两款”12亿元的清偿。推进国有企业水电气剥离及社会职能移交,累计剥离208户企业,每年为企业节约支出1.7亿元,减少水电气欠费1.5亿元。到*年底,将搬迁和调整库区企业1360户,占库区企业总数的97.4%,有望在*年上半年全面完成企业调整搬迁任务。推进小煤矿整合,全市煤矿企业数从1182户减少到486户,小型煤矿井数从1378个减少到1005个。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势趋好。截止*年10月,非公有制经济产业活动单位达63.8万个,实交税金22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5%。预计*年全年实现增加值2250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比重提高1.9个百分点达到55%左右。《*市中小企业促进条例》立法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市政府出台《*市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意见》,建立了42个民营企业维权监测点。引导中小企业做大做强,预计年内将新增6户大型工业企业。抓好都市工业和中小企业基地建设,年内市级都市工业园(楼宇)将达到60个、市级小企业创业基地64个、产值超过1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75个。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支持体系,60多家信用担保机构累计担保额突破200亿元。

公共财政改革取得成效。部门预算和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基本覆盖全市,全面实施收支分类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步伐加快,启动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试点,25个区县实行了“乡财县管”。市级机关公用经费实现了“零增长”,节约出7000多万元经费主要用于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全面清偿了“普九”欠债。外债管理水平有所提升。

要素市场建设进展顺利。加快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修编,继续引导各区县用好已出台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指标置换、周转及农用地整理指标折抵政策。推进土地开发整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服务城乡建设。*联合产权交易所成为全国第四个、中西部唯一一个中央企业产权交易平台,正在积极争取成为非上市公司股权场外交易市场。重钢顺利回归A股市场,西南证券、*银行等市属重点企业有望年内上市,机电集团、商社集团等已进入上市审批程序。年内获得30亿元债券发行额度,交旅集团、能源投资集团已分别发行企业债券12亿元、8亿元。

社会事业改革取得进展。投入农村义务教育保障资金12.35亿元,实现农村学校与县镇学校按同一标准拨款。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高等教育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落实5.5亿元资金将中职资助范围由“五类人员”扩大到所有中职学生和市外籍困难学生。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入,全市48.9%的科技攻关和能力建设项目由校企合作承担。重新修订*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确保特大洪灾之后无大疫,公共卫生应急处理能力提高。完成82个规范化卫生院创建,全市已有24个区县(自治县)基本实现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纲要阶段性目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区县全覆盖,参合农民达到1807万人。社区卫生稳步发展,市级财政按社区服务人口不低于15元/人·年的标准对社区公共卫生进行补助,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15所。选择部分医院开展单病种收费限价试点,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城乡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取得新突破。继续落实好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并将服务延伸到进城农民工,开展“春风行动”和“再就业援助月”活动,引导帮助城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取得显著成效,预计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6万人,新转移农村劳动力42万人,基本消除主城区和六个区域性中心城市“零就业家庭”。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并全面兑现到位,针对猪肉价格上涨等问题对城镇低收入人员实行临时生活补助,确保了社会稳定。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人数均有不同程度增长,预计全年征收的社会保险费将突破130亿元。进一步扩大了企业年金试点。

推进内外贸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度提高,1~10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59.4亿美元,增长32%。本地企业走出去发展机制进一步健全,1~10月新批境外企业(机构)14个,总投资1.03亿美元,增长5.72倍;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项目56个,合同额3.02亿美元,同比上升1.8倍。启动城乡商贸统筹试点区建设,基本完成区县国有商贸企业改革任务,积极推进完善与商务部的“部市合作”机制,探索内陆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全新模式。

农村综合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完善新农村建设的体制机制,继续推进“千村推进、百村示范”建设。实施校地合作计划、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合作计划、村企共建新农村计划,引导高校、金融机构、农业龙头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生猪、奶牛、柑橘等三类农产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基层农业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等公用事业改革向纵深推进。在*年规范客运企业经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构建公共交通服务平台。出台了市政府购买公交客运服务的办法,组建了IC卡公司,优化调整主城区公交客运站点布局,制定了换乘枢纽中心建设规划。改革范围将由主城区公交客运进一步延伸到近郊班线客运。

二、*年体制改革总体要求

*年对*改革是重要而关键的一年,我们将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中,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开局起步中,在中国首次举办奥运会的喜庆氛围中迎来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必将推动*改革发展进入继往开来的新阶段。

(一)改革面临新机遇

党的*为*深化改革提供了持续的政治动力。*高高举起改革开放的大旗,进一步扬起解放思想的风帆,为*结合自身实际大胆改革探索、率先趟出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于全市的各项工作和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

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为改革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在直辖十年积淀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今年全市经济发展再创佳绩,显现出更好更快的发展态势。1~9月全市GDP增长15.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47.3%,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7.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28.5%,创下直辖以来的又一高点。预期*年宏观发展环境向好,我市有条件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对改革的承受度将进一步增强,从而能够更好地协调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有利于改革向纵深推进。

群众对改革充满期盼为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部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迫切需要通过改革来加以解决,加快推进改革符合党心民心。特别是在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及物权法颁布实施之后,群众对消除发展中的体制机制约束的心情更为急迫,社会舆论有利于改革推进,改革能够得到民众的支持和理解。

(二)新形势对改革提出新要求

改革已进入系统设计民生制度的时代,要以奠定和谐发展的制度基础为使命。中国改革开放前三十年重在调动市场主体的发展积极性,更多地关注了效率。随着多元化社会格局初步形成,为了更好地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好地消减当前发展阶段中的矛盾与冲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关注民生不能再停留在应急和办实事的层面,而应该逐步从制度层面体现公平和正义,逐步构建起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民生制度体系。

改革已进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阶段,要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发展模式转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必须以建立和完善科学发展机制为终极目标。同时,也只有依靠坚持不懈的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转变发展理念,建立新型发展模式,才能走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

改革进入战略转折期,必须触及深层次矛盾、推动政府自我革命才能突破。改革开放初期,主要按照先易后难的思路推进改革创新。矛盾较少、比较容易改的领域已基本完成改革任务,而涉及利益主体多、成本高、矛盾深沉的领域触及不够。很多矛盾和问题如久拖不决,将错失最佳突破时机,并在时间累积中进一步垫高改革成本,从而可能使改革陷于停滞。因此,改革进入新阶段,必须以非常之决心、非常之勇气、非常之手段来推进深层次的改革,特别要以政府自身改革、自我革命来牵动全面改革,取得改革“牵一发动全身”之功效。

改革已进入综合配套推进阶段,单兵突进很难再有所作为。改革步入深水区后,每项改革往往都涉及不同的领域和力量强大的群体,改革措施的关联效应和波及效应将前所未有,因而出台措施需更谨慎、准备应更充分。在具体的改革实施中必须坚持全局视野、系统设计,考虑到改革的配套性,协调各项改革步调,取得综合改革效益。

(三)*年改革总体思路

*年,我市要围绕贯彻落实总书记对*314总体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指导,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主线,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龙头,以市场主体建设为基础,以民生制度设计为动力,充分保护和调动各方面改革积极性,全面推进经济、社会、文化改革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力争取得新的突破和重大进展,为全市经济和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三、推动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取得重大突破〖1〗

(一)促进农民工有序转移转化

围绕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安居扶持、社保解忧、服务均衡、转户进城(镇)六个环节促进农民工向新型产业工人转化,带动整户迁入城镇定居。建立多层次农民工就业创业培训体系,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年免费培训初次进城务工创业人员25万,农村劳务经纪人3000人,开办200所农民工夜校。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管理,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设立普法宣传点和法律援助站,支持组建农民工工会,帮助农民工维权。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农民工技能大赛,表彰一批技能型农民工。制定保障农民工安居的各类住宿标准,以政策引导、市场运作方式,在工业园区新建农民工集体宿舍和务工公寓,在主城区和劳务输入集中区建设小户型低租住房,推进实施外出务工人员新居工程,改善农民工及其家眷居住条件。继续做好农民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扩面工作,参照企业务工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研究制定灵活就业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力争*年末市内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0万人以上,参加大病医疗保险的人数达到6万人以上,建筑、矿山等高危行业工伤保险、意外伤害险综合参保率达到99%以上。改善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条件,全市新增指定学校50所,方便农民工子女在城镇就近入学。保障农民工子女在实际居住地接受计划免疫接种,引导用工企业定期组织农民工身体检查,提供必要的卫生保健。推进城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全面向农民工开放,在园区、农民工聚居区组织流动影院、流动图书站等服务,办好“农民工日”。在农民工务工和居住相对集中的区域协调开通公交客车,方便农民工出行。引导各区县出台优秀农民工评选条件和确认办法,落实相关政策,鼓励优秀农民工转户进城。

(二)鼓励城市资源下乡发展扶农

对城市工商资本、金融资本下乡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实行激励政策,重点引导资本下乡参与土地规模经营、实施农工贸一体化项目和小城镇综合开发等,建立与农民共享收益的机制,推进农民就地城镇化和市民化。以安排财政资金补助或政府采购、帮助协调融资、予以税费减免、实行优先用地等方式,引导企业下乡参与现代农业建设,*年将统筹城乡发展十大综合性开发项目纳入市级重点建设计划。落实与国家开发银行、农业银行、进出口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事项,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农村,支持涉农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开展设立村镇银行的试点,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乡村房屋抵押贷款试点。扩大生猪、奶牛等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开展水稻、柑橘及其他大宗农副产品保险业务。支持劳务输出大县在特色产业园区为农民工返乡创业留置空间,在条件适宜的乡镇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等开办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带动劳动力本地转移。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打造资源下乡承接平台,保障农民长期稳定收益。

(三)支持区县改革创新尽快突破见效

营造全市创新谋发展的良好氛围,鼓励各区县在《*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意见》指导下,按三个“有利于”原则进行改革试验。支持九龙坡区、垫江县、梁平县三个先行试点区县率先突破,将全市性改革事项优先放到三个试点区县开展试验。引导其他区县结合本地区实际选择改革突破口,不等不靠,从有条件的领域先行启动试验。加强对区县改革的统筹协调,引导改革试验坚守耕地保护、粮食生产、生态环保等基本底线,保护群众合法权益,帮助解决改革试验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控制改革风险。促进“一圈”和“两翼”在改革试验中优势联动、合作共赢。研究“一圈”产业园区与“两翼”区县耕地“占补平衡”和收益对口分享的机制,探索异地办园、跨区转移劳动力和兴办工业的多种模式,制定合理的跨区县、跨园区经济收益分配办法。继续推进“圈翼”对口区县共享科研、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加强对口帮扶年度考核。推进建立区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四)创造改革试验的基础和条件

从规划、统计、考核、争取中央支持等方面入手夯实改革试验基础,为深化改革创造条件。实施全域规划。编制完成全市主体功能规划,贯彻实施城乡总体规划,争取国家批准全市土地利用总规修编。完成市域产业、国土、城乡建设、生态环境规划的空间协调,开展3~5个区县“四规合一”试点,全面启动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域规划编制。根据主体功能重新确定分区域投资、用地、环保等标准,发挥对区域发展的导向作用。加强统筹城乡发展的统计工作,完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建立劳动力转移等基础调查制度。制定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工作考核办法,规范考核程序,根据考核结果设立“改革创新奖”,对实绩突出的区县和单位给予奖励。及时总结成功的改革经验并在全市推广,把成熟的改革成果制度化。建立改革工作研讨交流机制,完善市、区县改革信息平台,筹备开好全市首次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工作会,总结工作、交流经验、解决问题。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加强各级部门与中央部委的对接汇报。

四、大力推进各项综合配套改革

(一)围绕政府职能转变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整合行政资源,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组织机构新体系。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政府管理新方式,推行社区自治和村民自治,探索农村社区管理模式。争取更多区域性行政事业中心落户*,把*打造为西南地区区域经济协调、行政监管、公益服务中心,以行政资源的聚合助推经济发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政府权责划分新机制,管理和服务重心进一步下沉,出台向边远区县、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县简政放权的措施。全面推进“乡财乡用县监管”的乡镇制度改革,加大对贫困区县的转移支付力度,增强区县统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规范市以下垂直管理部门与区县政府的关系。改革行政绩效考核机制,实施“一圈”“两翼”区县分类考核,推进“一圈”“两翼”对口区县捆绑考核、相邻经济区联合考核等方式,将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就业转移等有机结合起来。

(二)围绕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培育壮大各类市场主体

加快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步伐。精干国有资本在投资、工商产业和地方金融三大领域的力量,发挥投资集团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做大盘强*银行、农信社、西南证券、万州商业银行、*国信、三峡担保、大东方保险和西部租赁公司地方金融企业,进一步壮大*商社、农工商、联交所、港务物流等服务类企业,完成机电、商社等十大集团整体上市,形成引领*城镇化、工业化的重要力量。深化国企改革,新完成12户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任务,减少子企业50户以上,基本完成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任务,新推进35户市级国有企业剥离生产、生活用水电气和社会职能移交,全面完成三峡库区四期511户企业结构调整目标任务,完成煤矿整合工作。加强国资管理,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试点。进一步消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向非公有经济成分开放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社会事业和金融服务的投资、建设和营运,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企改革。争取出台《*市促进中小企业条例》,督促落实现有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政策,改善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法制环境。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建设,开展银行、担保机构、企业多向诚信活动,促进企业信用自律。

(三)围绕更好更快发展推进资源要素制度改革

研究出台导向资源节约的价格和财税政策,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以及资源节约、替代与合理开发的激励、约束和补偿体系。建立和完善矿产、天然气、水等重要资源有偿使用和补偿制度,搞好水权制度改革,探索建立水权分配、登记、转让等各项管理制度。扩大循环经济试点,支持一批循环型园区发展。建立完善生态补偿的市场化机制,根据市内不同区域的环境容量、生态特点,实施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探索推进排污权交易试点。统筹城乡土地利用,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工作,选择部分区县开展试点。在努力争取国家保障我市重点项目用地需求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用好用活现行集体建设用地指标置换、农用地整理指标折抵及建设用地指标周转等政策,加强统筹城乡建设项目和新农村建设的用地保障,努力实现建设用地总量不增、耕地面积不减和质量不降、用地结构更合理、投入产出绩效更高的目标。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竞标方式安排乡村产业及建设类补助资金,提高政府性资金对社会资金的带动作用,完善公益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健全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公示制度、决策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推进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加强拟上市公司储备库建设,争取年度培育推出10~15家企业上市融资。加快设立*统筹城乡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的前期工作。以部市合作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城市和城乡商贸统筹发展试点区为载体,加快推进市场“双建”、流通“双十”、产销“双会”等工程,建设保税物流港区,完善大通关体系,集中力量打造内陆商贸集散地和出口基地,发挥*在西部地区的开放桥头堡作用。

(四)围绕民众切身利益强化民生制度设计

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结合镇乡村和农村居民点规划,调整农村基础设施规划布局,预留建设通道。以中心镇为载体,配套实施农村畅通、水利、治污、能源、通信及农房改建等村镇基础设施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成“一县一公司”的电力体制改革扫尾工作,实现全市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完善乡村污染治理机制,鼓励有机污染集中处理,强化面源污染治理。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生态建设与林业发展相结合。制定新农村建设分类标准,引导不同区域分类建设,实现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推进相协调。将新农村与土地集约化经营、易地扶贫、生态移民、减灾救灾等相结合,发挥集中投入效益。根据人口分布状况调整城乡中小学布局,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工程,在县城、中心镇新建110所寄宿制学校,制定城乡中小学教师两年轮换制度并启动试点,全面解决乡村代课教师问题,免费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教科书,免除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推进完善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村卫生室标准化改造,推进乡镇卫生服务向村级延伸,探索对乡村卫生室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实行政府采购。加强计划生育政策与社会荣誉评选、特殊优惠政策享受等挂钩,以激励型计生政策引导人口合理增长。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农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流动文化服务车等农村文化建设工程,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抓住《劳动合同法》实施契机,进一步完善城镇社保体系。扩大“一个平台、两套标准、城乡统筹、均衡服务”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范围。按“新账不欠、旧账分年归还”的原则,制定城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遗留问题解决时间表。制定出台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办法,*年后新征地“农转非”人员中的适龄人员全部纳入城镇基本养老保险。鼓励*年前“农转非”人员自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分征地时间和不同年龄段予以一定缴费补贴。稳步提高农村低保水平,加大救助力度。探索将农村五保老人就地转为城镇人口,由享受五保政策转为享受城镇低保户的政策。在有条件的地区稳步推进农村养老保险试点。

第9篇

同志们:

经过区党建研究会研究决定,今天,我们在立新乡召开了*区党建研究会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在全区组织工作项目推进会的前一天召开,具有特别的意义。成立*区党建研究会是年初全区组织工作会议确定的项目之一,因此,今天的会议也是落实组工会议精神的一个推进会,今天的会议凑响了项目推进会的序曲。会上,我们请市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乔茂军同志作了课题研究辅导,也听取了各课题组的课题进度汇报,大家做了许多具体工作,特别是街道社区的同志,当前正在紧张地创建全省二轮社区党建示范区,工作非常紧张、繁忙,很辛苦。借此机会,我代表区党建研究会、区委组织部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和亲切慰问!下面,我就党建研究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正确认识当前党建研究形势,增强搞好党建研究工作的信心

*区党建研究会成立近三个月,各项工作逐步步入正轨,当前总体态势良好。一是重点课题破题工作取得突破,一般课题研究工作进展明显。今年,我们确定的20个课题中,划分一级课题1个,二级课题4个,课题群15个,从刚才大家汇报的情况来看,20个课题个个有了着落,都作了安排,其中,安排在上半年的课题进展明显。如,立新乡党委承担的《换届后乡镇党委班子的运行机制和工作方式研究》、《村级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两会一制”实践途径研究》等两个课题,目前已经完成了初稿。再如,《*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课题研究基本上已经结题,有关文稿受到了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肯定,省里已经编发了*区社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另外,由我区党建研究会、区委组织部推荐的几篇研究文稿也爱到了省里重视,在不久之后将陆续刊发。应该说,*区党建课题研究势头很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二是课题研究与项目推进紧密结合,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得到发挥。我们开展课题研究不单是为了上几篇文章,我们更注重的是用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提升工作水平。这次,在社区党建创建活动中,我们集中优势兵力,集中精力和时间,重点开展了社区党建“和谐工程”研究,通过总结、回顾近几年来我们在社区党建工作中创造的新作法、新经验,对“和谐工程”党建主题活动的内涵、外延进行了重新梳理和深入探讨,注重在工作中提炼、归纳和理性思考,用理论研究中取得的成果指导社区党建工作,明显提升了我区社区党建工作的总体水平。其他课题的研究也是一样,如人事局在研究《建立人才工作吸引、服务、保障机制》课题时,提出了打造人才交流平台,完善人才工作制度保障体系,为人才合理流动提供一条龙服务等新举措,有效地促进了*区人才工作。街道、社区在党建研究中,重新审视“五站一家”、“五岗一创”等活动载体,不断丰富新的内涵,创新形式,形成了社区党建新的亮点。三是自身建设得到加强,领导重视,研究氛围浓厚。在党建研究工作中,各级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创造了一定的环境,加大了投入,营造了比较浓厚的氛围。

二、进一步找准课题破题关键,不断提升课题研究水平

确定研究课题或取得批准立项课题后,怎样开展课题研究?这是大家经常提到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我从中观、微观两个层面谈点看法。从中观层面讲,要把握三点。一是要不断深化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思考。今年,党建研究会下达的20个课题,绝大部分是与组织工作项目对接的,在党建研究的起步年,我们比较侧重于对党建工作的总结、回顾,但上升到理论研究层面,不仅仅是数据的罗列,事实的平铺直叙。要深入提炼特色,有效提炼具有*特色的党建经验,深化理性思考,努力提升党的建设工作的层次和形象。要重视提升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形成的一系列的规范化制度。要进一步提出贯彻的新思路,落实的新载体;既要探讨深化实践的新路径,也要思考巩固成果的新方法。二是要扎实抓好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探索。要自觉加强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研究,努力探索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规律,提出一些战略性、前瞻性的思考和建议,使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更加丰富,实践更有成效。三是密切关注实践层面的具体问题。要认真研究我区党建工作的具体内涵和检验标准,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制约因素,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基础途径和有效对策,力争形成真正具有指导作用和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为切实加强我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建设贡献力量。从微观层面讲,一是要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分解课题研究目标,抓准研究切入点。确定研究课题,一般是确定研究方向或研究主题、总体目标。一个课题特别是比较综合的课题,涉及的研究内容十分丰富,包含着多重关系、多重矛盾和多层次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其中必定有一对基本的关系、矛盾或问题,准确找出基本关系的意义就在于找到研究的切入口,使研究思路变得清晰且可操作。一项研究课题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必须考虑研究背景,缩小研究范围,把握好研究角度,找准研究“题眼”。开始研究前必须进一步研究,做到准确把握研究主题,分解研究问题,把总体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具体目标,抓准研究切入点,做好研究整体计划。二是根据课题类型,搞好研究设计。课题研究的设计,基本要求包括研究总目标和分目标、研究工具和方法、人员分工等,不同类型的课题也有不同的设计,突出研究类型,反映课题特点。应用性研究课题是运用基础课题研究取得的基础理论知识,探寻有具体实用目的的党建的新知识、新途径和新措施,以解决党建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经验总结是对党建工作进行回顾、反思、分析、总结,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找出别人可以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三是要重视研究课题开题。开题内容要反映出报告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目标,研究方法,以及计划安排和分工等。在实施课题研究中,要做好搜集资料、制订调查计划、设计调查问卷等工作。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课题研究进度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党建研究会的成立是经过区委常委会研究同意的,不能等同于一般的群众性学术组织,党建研究会成员单位和个人会员,经过区委主要领导审阅同意,应该说,区委领导对党建理论研究工作寄予了厚望,全区39家会员单位和98名个人会员,都应该与区委领导的要求保持一致,按照党建研究会的安排,统一步调,扎实做好本职工作。二是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配齐配强骨干力量,在经费、人力、物力上给予支持。三是要按进度推进党建课题研究,确保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今天已经是6月7日了,按照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要求,各课题组要做好半年小结。今年上半年安排的11个课题,务必在6月份以前完成,秘书处将在适当的时候开展督办活动。

谢谢大家!

第10篇

关键词:居民消费 经济增长 国民收入分配 社会保障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0-207-03

一、引言

当前,在中国经济经历了30年高速增长之后,以往主要依赖于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面对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其自身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产能过剩、经济结构失衡、资源消耗过度、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的困扰,已经越来越难以持续。因此,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扩大内需,增强最终消费的增长对整体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正成为摆在全国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最终消费由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两部分构成,其中居民消费一般占到70%~80%,是消费的主要方面。可见,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主要要着力提高居民消费的增长速度。广东省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现今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一的经济大省,其经济发展轨迹在全国具有代表性意义。本文因而采用1989~2009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居民消费对广东省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并对当前制约广东省居民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究。

二、居民消费对广东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1.居民消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变化趋势。从《广东统计年鉴2009》中取得相关数据,计算得出1989~2008年广东省居民消费总额占按支出法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观察其变化趋势。可见,除某些年份有所反弹外,整体上1989~2008年间广东省居民消费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从1989年时的55.16%下降到2008年时仅有38.28%),这表明居民消费增长速度低于整体经济的增长速度。

2.居民消费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的变化趋势。居民消费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是指居民消费增量占地区生产总值增量的比重。观察1990~2008年广东省居民消费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及其变化趋势,逐年来看,由于影响居民消费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大小的因素较为复杂,1990~2008年间广东省居民消费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各年波动较大。为分析贡献率变动的整体趋势,将1990~2008年分为1990~1999年和2000~2008年两个阶段,分别计算这两个阶段居民消费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的平均值,得出1990~1999年间广东省居民消费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42.23%,而2000~2008年间的平均贡献率为35.81%,可见整体上1990~2008年间广东省居民消费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呈下降趋势。

3.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作用的计量分析。

(1)影响经济增长的变量选择及其变量值的数据选取。按支出法计算,广东省的地区生产总值由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投资)、货物和服务净流出三部分构成,其中最终消费又分为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两部分。从广东省的实际数据看,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和资本形成总额(投资)这三个变量的变动。因此,下面就选择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和资本形成总额(投资)这四个变量,构建反映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方程模型。在变量值的数据选取上,将按支出法计算的1989~2008各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和资本形成总额(投资)的名义值分别除以当年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以1978年为基年)得到各自的实际值,分别用GDP、jxf、zxf和tz表示。

(2)变量的ADF单位根检验和Johansen-Juselius协整检验。选取了相关的变量及其变量值数据,接下来就按照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理论来构建反映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方程模型。所谓协整,是指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序列是非平稳的,但是它们的某种线性组合却表现出平稳性,则这几个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即协整关系。在对变量进行协整检验之前必须先对分析中所涉及的变量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即单位根检验。单位根检验方法有很多种,本文选择ADF单位根检验方法,取GDP、jxf、zxf和tz的对数,用Ln(gdp)、Ln(jxf)、Ln(zxf)和Ln(tz)表示,再用Ln(gdp)、Ln(jxf)、Ln(zxf)和Ln(tz)分别表示它们的一阶差分,用Ln(gdp)、Ln(jxf)、Ln(zxf)和Ln(tz)分别表示它们的二阶差分,对各变量进行ADF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可见,ln(gdp)、ln(jxf)、ln(zxf)和ln(tz)都是二阶单整序列,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接下来就对它们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进行协整检验。常用的协整检验方法有Engle-Granger协整检验法和Johansen-Juselius协整检验法,由于EngleGranger检验法只适用于两个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检验,这里涉及到四个变量,就运用Johansen-Juselius检验法对这四个变量间是否具有协整关系进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结果表明,在5%显著性水平下迹统计量拒绝了协整关系个数为零和至多为1的假设,不能拒绝协整关系个数至多为2的假设;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拒绝了协整关系个数为零的假设,不能拒绝协整关系个数至多为1的假设。结合两个统计量,可知ln(gdp), ln(jxf), ln(zxf), ln(tz)这四个变量之间有1个或2个协整关系。

(3)建立反映各因素对经济增长影响作用的协整方程。通过检验已知ln(gdp), ln(jxf), ln(zxf)和ln(tz)四个变量之间有1个或2个协整关系,以ln(gdp)为被解释变量,ln(jxf), ln(zxf)和ln(tz)为解释变量,运用OLS法进行协整回归,得到反映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协整方程,为:

Ln(gdp)=0.807284+0.623390Ln(jxf)+0.184103Ln(zxf)+0.239781Ln(tz)

t=(5.856717) (7.944967) (6.182170)(3.970401)

R2=0.999317,Adj-R2=0.999188,SE=0.023458,DW=1.084915,F=7799.139

模型的拟合优度很高,且F统计量和各解释变量对应的t统计量都通过了5%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为防止“伪回归”现象,对该协整方程的残差序列进行ADF单位根检验,得到ADF检验值为-4.138076,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表明残差序列平稳。从协整方程中可以看出广东省居民消费、政府消费、资本形成总额(投资)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有着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和投资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弹性分别为0.623390、0.184103和0.239781,即如果居民消费、政府消费或投资增长1%,分别能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623390%、0.184103%和0.239781%,可见在影响广东省经济增长的因素中,居民消费的增长会对整体经济增长产生比政府消费和投资更为显著的拉动作用。

4.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分析的总结。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长期均衡关系中,广东省居民消费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弹性比之政府消费和投资都要大很多,居民消费的增长会对整体经济增长产生比政府消费和投资更为显著的拉动作用,而从1989~2008年间的实际数据来看,广东省居民消费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和居民消费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都呈整体下降趋势,居民消费增长速度低于整体经济的增长速度,可见近年来广东省的居民消费增速偏低、没有充分发挥其拉动经济增长的应有作用。因此,广东省在接下来要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着力扩大内需,提高居民消费的增长速度,使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三、当前制约广东省居民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探究

前文分析认为当前广东省的居民消费增速偏低、尚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拉动经济增长的显著作用,那么制约广东省居民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以下将进行一些探究。

1.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导致居民的消费能力不足。在当前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分配结构中,劳动者报酬所占的比重偏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一般在54%~65%之间,而广东省的劳动者报酬在地区生产总值分配中所占的比重在1989年时尚有55.68%,到了2008年却下降到仅有39.22%,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可见,近20年间广东省在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却不尽合理,劳动者报酬占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不断下降。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现实中,劳动者报酬是绝大多数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劳动者报酬占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偏低制约了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是导致居民消费能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2.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意愿均较为低下。当前广东省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平远低于城镇居民,2008年广东省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5527.97元,而农村居民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仅为4872.96元。不仅如此,依据凯恩斯消费函数模型,选取1989~2008年的相关数据可测算得到广东省城镇居民的人均边际消费倾向为0.757724,而农村居民的人均边际消费倾向只有0.666551。(这里是参照凯恩斯1936年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的总消费函数的形式,来构造某个居民群体的人均消费函数,测定其人均边际消费倾向。广东省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函数形式均为c=a+br,其中b为人均边际消费倾向,a为居民维持生存所必需的人均自主性消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函数中,c为当期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r为当期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拟合函数时这两个变量的数据选取按1978年价格计算的实际值;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函数中,c为当期的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r为当期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拟合函数时这两个变量的数据选取按1983年价格计算的实际值。)可见,广东省城镇居民的人均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农村居民,这一实际状况不符合传统的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传统的凯恩斯消费理论认为人的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的增加而递减,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高收入者,而广东省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明显低于城镇居民(2008年广东省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732.86元,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仅为6399.77元),边际消费倾向却仍然低于城镇居民,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农村居民享有的社会保障水平较低以及农村的消费便利、金融便利条件较差等,使得当前广东省的农村居民在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水平都远远低于城镇居民的情况下,收入增加所带来的消费增加意愿仍较弱,边际消费倾向低于城镇居民。因此,占当前广东省人口总数约48%的农村居民不仅实际消费水平较为低下,而且缺乏增加消费的意愿,这是阻碍广东省整体居民消费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3.社会保障水平偏低使居民在消费上有后顾之忧。近年来,随着广东省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居民享有的社会保障水平较之以前有了较大提高,但仍未达到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适度保障水平。这里采用辽宁大学社会保障学教授穆怀中(1997)提出的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测算模型,来测算当前广东省所需社会保障的适度水平。根据穆怀中的模型,一个地区社会保障的适度水平以该地区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为:

SSL=SST/GDP=SST/W*W/GDP=Q*H=(OP+Z+J+M)*H

其中,SSL――代表社会保障水平,即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SST――为社会保障支出总额;GDP――为地区生产总值;W――为工资收入总额;Q――为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又称社会保障负担系数;H――为工资收入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又称劳动生产要素投入分配系数(依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H值取为0.75);OP――为老年人口比重;Z――为失业保障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它的取值范围为0.1%~1.5%;J――为工伤、生育保障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它的取值范围为0.016%~1.5%;M――为社会福利、优抚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它的取值范围为1%~1.5%。

根据上面确定的各项模型指标的取值或取值范围,并将2008年广东省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7.9%)作为OP的取值,则可计算得到2008年广东省社会保障的适度水平,即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适度水平上限为SSLU=0.75×(7.9%+1.5%+1.5%+1.5%)=9.3%,下限为SSLD=0.75×(7.9%+0.1%+0.016%+1%)=6.762%。

再来看2008年广东省社会保障的实际水平:按照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统计习惯,广东省目前的社会保障支出主要由财政在“社会保障与就业”项目上的支出和来自社会统筹的社会保险支出(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支出)这两大部分构成。2008年广东全省各级财政在“社会保障与就业”项目上的支出总额为362.83亿元, 全省社会保险总支出为697亿元,两部分加总得到社会保障支出总额为1059.83亿元,而2008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为35696.46亿元,因此,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实际比重为1059.83/35696.46=2.969%,这个比重远低于由公式计算得到的广东省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下限6.762%。可见,当前广东省社会保障的实际水平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度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社会保障水平偏低使居民需要进行较多的储蓄以应对疾病、失业或退休等情形所带来的支出增加或收入减少的状况,从而不敢放心地进行即期消费。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广东省居民消费的增长会对整体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拉动作用,比政府消费和投资的拉动作用更大。然而,在近年来广东省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中,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居民消费的增长目前仍受到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意愿低下以及社会保障水平偏低等因素的制约。因此,今后广东省要促进居民消费的增长、更充分地发挥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就要采取相关的政策措施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加强农村商品市场、金融市场等方面的软硬件建设以改善农村居民在消费和金融信贷上的便利条件,同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尤其是农村居民享有的社会保障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子奈.计量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美)鲁迪格・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八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3.(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

4.广东省统计局.广东统计年鉴2009[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9

5.汪荣伟.贵州省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999(3)

6.谢俊.湖北省投资、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消费导刊,2009(11)

7.江立明.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提升策略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8(12)

8.穆怀中.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J].经济研究,1997,(2)

9.贺方.GDP有望超日美背后的隐忧[R].省略新华网,2009.10.19

10.林硕.广东社保各类参保人数均居全国首位[R].省略中国经济信息网,2009.06.05

第11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人口计生工作实际,全面检查验收系统“五五”普法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和不足,推动“五五”普法《规划》的全面贯彻落实。

二、主要原则

(一)坚持统一领导。在区计生局的统一领导下,局属各单位工妇组织积极配合和组织实施,共同做好检查验收工作。

(二)坚持求真务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从中心实际出发,查找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

(三)坚持协调配合。将单位自查与系统检查和市区和全国检查工作有机结合进来。

三、主要内容

根据我局“五五”普法《规划》,检查验收的主要内容是:重点检查组织领导和机构建设情况,宪法等国家基本法律、与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与民生密切相关及单位中心工作密切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落实和宣传情况,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全体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等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情况,“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进企业”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法制宣传方式方法创新情况,保障措施落实情况等。具体检查内容参照《全国“五五”普法检查验收指导标准》。

四、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一)动员部署。3月1日至3月15日,根据区通知要求,结合单位实际,做好检查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如制定检查验收方案和动员部署。

(二)开展自查。3月15日至4月15日,局属各单位按照通知要求组织自查。在此基础上,对“五五”普法《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认真总结(写出书面自查报告),于3月31日前报区计生局办公室。

(三)典型宣传。局属各单位要及时发现和推荐“五五”普法先进典型,宣传各类学法用法的好典型、好经验。

五、检查验收方法

按照验收标准,采取听、查、看、考的方法进行,即,听取被验收单位主要领导汇报“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情况、经验特色及存在问题;查“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开展以来的工作档案;看普法机构、年度规划、总结等落实情况,考就是抽考单位干部、职工法律常识。

六、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制度。实施“五五”普法规划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社会教育工程,要始终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检查、督促,保障各项任务的落实。为此,要充分发挥党支部、党总支等基层党组织和工会、妇委会等组织的作用,加强对特定对象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健全组织机构。为加强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成立检查验收领导小组。

组长:**区计生局局长

副组长:**区计生局总支书记

***区计生局副局长

成员:**区计生局副局长

**区计生局副局长、区计生服务站站长

**区计生局工会主席

**区计生服务站支部书记

**区流动人口计生办主任

柳蓉区流动人口计生办支部书记

马延蟠区计生协秘书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担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日常事务。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检查验收工作是保障“五五”普法工作善始善终、保质保量完成的重要环节。局属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把检查验收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并切实抓好落实工作。

第12篇

《禁毒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市各级禁毒部门根据禁毒工作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按照《禁毒法》的规定,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探索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新思路。经过近半年的努力,乌当区、清镇市的工作较为突出,带了一个好头,两地在农村和城市的社区中探索出了一条各具特色的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新路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值得各区(市、县)学习借鉴。今天我们召开现场会,就是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禁毒法》,总结部分地区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成功做法,推广先进典型,全面推进我市社区戒毒(康复)工作顺利进行。

刚才,大家实地参观了乌当区高新、新天两个办事处开展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情况,乌当区、清镇市的相关负责同志分别介绍了各自开展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做法和经验,省禁毒办主任张同志也作了指导发言,希望大家回去以后,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抓好落实,不断开创我市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新局面。

下面,我就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禁毒法》对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新要求

今年月日颁布实施的《禁毒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禁毒工作的重要法律,它的出台是我国禁毒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禁毒斗争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全面推动我国禁毒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部法律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戒毒理念,体现了对吸毒人员的关爱。例如,《禁毒法》明确了吸毒人员具有病人、违法者、受害者的三重属性,强调对吸毒违法行为要依法惩处,对吸毒人员则更要治疗、教育和挽救。与过去相比,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进步。《禁毒法》规定了社区戒毒模式,这是一个亮点。戒毒模式由原来的强制戒毒、劳教戒毒为主的戒毒体系,转变为以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和社区康复为主的戒毒体系。戒毒模式的重大调整,涵盖了吸毒人员从戒毒到巩固的全过程,强调对吸毒人员重在教育和救治,建立起将生理脱毒、身心康复和重返社会融于一体的戒毒康复新模式,是一个重大的创新。另外,《禁毒法》还在组织制度、后勤保障、工作方向等多方面对以往的禁毒工作进行了总结和修正,提出了一条“以人为本、合力共建”的禁毒工作新思路、新体系。对这些新亮点、新要求和新体系,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

二、要加大社区戒毒(康复)模式的宣传力度

《禁毒法》是指导我市禁毒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法律,我们必须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禁毒法》的精神实质,严格执行《禁毒法》的各项规定。当前,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广泛深入地宣传社区戒毒(康复)模式,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我们要继续利用传媒、标语、资料、培训等各种形式,使广大人民群众包括吸毒人员,普遍知道、准确理解《禁毒法》以及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意义、内容等。在宣传形式上,要尽量用贴近群众生活、容易被群众接受消化的载体;在宣传重点上,要加强对在校学生、吸毒高危人群、吸毒人群的宣传工作,提升宣传效果。

三、要建立健全适应社区戒毒(康复)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

现在各区(市、县)、乡镇(街道)基本建立了社区戒毒(康复)领导机构,下一步要抓紧制定各项工作措施、规章制度以及相关的操作体系,确保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有章可循、有的放矢。戒毒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项工作,要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社区从事戒毒康复工作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组织经验交流和参观学习,提高社区戒毒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要加强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经费物质保障机制建设。各级财政要制定社区戒毒经费保障政策,把戒毒康复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落实资金来源,保证经费及时到位。要对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层层分解目标责任,明确责任人的职责任务,制定有效的激励、考评机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进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要形成社区戒毒(康复)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多个部门,缺了哪个部门的参与配合,都不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对《禁毒法》法条明确的各个部门,必须进一步细化任务,落实责任,依靠规范的制度和严格的奖惩来强力推进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各级基层组织特别是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要建立健全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工作机构,充实调整人员,落实后勤保障,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各级禁毒委及其办公室要依法发挥组织协调和指导作用,抓好与各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络,加强调查研究,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各禁毒成员单位以及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禁毒工作“一盘棋”的思想,依法履行各自的职责任务,扎实开展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公安机关要做好摸底调查,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划分吸毒人员类型,及时下达相关法律文书,定期负责开展尿检工作。卫生部门要整合现有医疗力量,为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和救助。民政部门要负责指导基层组织参与社区戒毒工作,将生活困难的戒毒人员家庭纳入低保。劳动部门要为社区戒毒人员提供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司法部门要负责安置帮教提供法律援助,搞好法制教育。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也要结合自身工作特点,积极主动地参与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能和活力。

五、要加快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是一项规范性要求很高的工作,各个步骤环节都必须既符合法律要求,并结合本地工作实际,才能发挥积极作用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各地在下步工作中要组织力量认真研究,集思广益,尽快拿出各自的方案、政策、细则。市禁毒办要在总结试点地区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尽快制定社区戒毒(康复)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程序,构建起法律实施的整体框架,指导各区(市、县)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各区(市、县)、乡镇(街道)也要由禁毒办牵头,组织各相关部门共同讨论本级的实施意见和细则。要以此项工作为契机,逐步实现全市禁毒工作的统一化、规范化,奖勤罚懒、奖优惩劣,提高工作执行力。

六、要切实加强对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领导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是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要求的具体实践。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对促进吸毒人员回归社会、促进禁毒工作的深刻变化、促进社会治安持续好转、实施“居有所安”行动计划,乃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意义,提高思想认识,纳入议事日程,经常听取情况汇报,总结成功经验,研究解决困难问题,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要用具体行动支持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对开展这项工作需要的人、财、物要尽可能地保障,对这项工作的方针制度建设要关心、要研究,对涉及多层面、多部门的工作,要积极主动地出面协调沟通,确保不推诿、不扯皮。各级禁毒委员会要真正担负起对这项工作的领导责任,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各级禁毒办要加强统筹协调,对社区戒毒(康复)涉及的各项工作列出详细清单,明确完成时间表、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层层分解,责任到人,确保工作的严肃性。推进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希望大家在实际工作中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多些创新,少些埋怨,少些等待观望,少强调客观。相信只要我们积极主动地工作,办法总比困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