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网络教育研究论文

网络教育研究论文

时间:2022-12-24 13:42: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网络教育研究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网络教育研究论文

第1篇

关键词:网络教育;远程教育;教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34-9755-03

Analyzing the Developing Actuality of the Domestic Online Education From the profess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Technology

TAO Tian-mei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Shanghai 200063, China)

Abstract: Online education has the history of nearly 10 years in China, since our Ministry of Education authorized 67 Normal Universities and China Central TV University to develop online qualifica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1997 , online education reached a rapid development. However, on the progress of online education, there are lots of confusion and obstacle. In China, how i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online education? What about the trends and the problem along the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This thesis deeply explained the status of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n domestic online education by the methods of content analysis.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we found the problem on the progress of development, and we hope that it will give our educator some inspiration.

Key words: online education; distance educati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网络教育自从引入中国,一直以来就是教育技术领域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网络教育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产物,为教育技术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然而对于网络教育,不同的人对其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网络教育为实现大众教育、终身教育、个别化教育提供了条件;然而有的人却认为网络教育存在很多的弊端。例如,教学质量不能保证,网络教育中师生缺乏情感交流等。那么网络教育的发展到底如何?现阶段,人们关注网络教育的哪些方面应用与发展?以及网络教育现阶段的研究状况等等。该文希望通过内容分析法来研究网络教育的发展现状,从中发掘网络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

1) 研究方法

该文试图通过教育技术专业期刊来分析研究国内网络教育的发展现状,该文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内容分析法。

2) 分析对象的确定

为了更全面深入的分析国内网络教育发展趋势和研究现状,该研究的分析对象分别是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中国远程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开放教育研究、中小学信息技术与教育、现代远距离教育等七本教育技术学专业相关期刊。

3) 研究步骤

该文通过对教育技术专业期刊进行内容分析,主要从论文数量统计、作者情况统计以及主要研究领域的分析统计等来了解网络教育的发展状况,并突出网络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2 论文总量及年份分析

2.1 论文总量

该文研究内容的抽样方式采用“来源抽样”。[2]笔者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为平台,采用专业检索方式,检索字段为:题名=‘网络教育’and来源=‘***’,检索以上七种专业期刊的所有题名中含有网络教育的文章,各期刊文章数量见表1。

2.2 从年份论文数量分布来分析网络教育发展现状

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是从1994年开始收录的,而且考虑到2009年的部分论文还没有收录,94年收录的时候网络教育基本上还没有发展起来。所以该文统计了从1995年到2008年各来源期刊的已收录文章,统计结果如表2。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网络教育总体上还是呈现上升的趋势的。在图表中,我们发现从1995年到1997年间,在教育技术专业杂志上发表的关于网络教育的文章几乎没有,也表明在这一时期网络教育还没有在国内真正地发展起来。直到1997年,教育部批准67所普通高校和中央电大开展网络高等学历教育,网络教育才慢慢地被教育技术界所关注。在这七本专业杂志中,最早的介绍网络教育的文章是1998年由赵继红发表在现代远距离教育中的《网络教育:电大教育的新纪元》。从此以后,有关网络教育的论文才不断地在教育技术专业杂志中出现。

从1997年开始直到2003年间,是网络教育飞速发展的时期。因为在这一时期国家不仅批准了网络教育试点,而且也出台了很多政策。特别是从2001年开始,各个教育技术专业杂志都开始刊登网络教育方面的文章,在初始阶段大部分的关于网络教育方面的文章都是刊登在中国远距离教育和现代远距离教育杂志上,但是从2001年以后,各个教育技术专业杂志开始关注网络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在教育技术核心期刊电化教育研究上,关于网络教育的文章越来越占有很大一部分。这也说明了从1997年到2003年这段时间内教育技术专业人士更多地越来越开始关注和研究网络教育。2003年网络教育发展到顶峰时期,从那以后,网络教育的发展进入反思期,网络教育的论文呈现下降的趋势。虽然在网络教育引入国内时,人们对它抱有很大的希望,然而在实际发展中人们发现网络教育并没有预期的那样,它存在很多无法避免的弊端。网络教育的发展暂时处在一个平缓的发展时期。而从搜集到的文章标题,可以看出2008年的文章,大多是开始反思网络教育的发展以及其发展趋势,试图找到网络教育的新的发展方向和突破口。

3 作者情况统计分析

第2篇

论文摘要: 网络教育在我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也出现了若干问题。本文运用彼得斯的工业化理论探讨网络教育的优势,以及影响我国网络教育发展的若干因素。

一、引言

以德国著名学者otto peters(奥托·彼得斯)为代表的一些学者提出了远程教育的工业化理论。工业化理论是基于经济和工业理论而提出来的。它把远程教育系统作为工业生产的流程来看待,借用工业生产的一系列术语来分析远程教育过程,认为劳动分工的原则是提高远程教育效率的关键。[1]将工业化理论引入远程教育使远程教育具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很多的不足。

二、工业化理论下我国网络教育的优势

(一)使教育平民化大众化,学生数量增加。

工业化的优势是使人们能够大批量生产物品,而不需要像以前一样手工制作。远程教育与工业化理论类似,它可以像流水线一样不断地产生“教育产品”,而不受传统教育中口耳相传的地理位置和有限的教学资源的限制,其结果是远程教育使学习变得更加容易和方便。[2]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一课程的任一章节,因此大量的学生涌入这一虚拟的学校中学习。

(二)弥补了教育的供求失衡。

无论是古代的私塾教学还是现代的班级教学,教育资源和师资人员都是有限的,这就导致了很大一部分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特别是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还有些在职人员也希望能够继续教育,但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人们渴望受教育的需求很高。传统教育不可能提供如此大的教育需求。网络教育却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3]网络教育提供的资源可以无限重复使用,一个教师能指导的学生数量比传统教育多,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教育的供少于求的问题。

(三)促进了教育消费,发展了社会经济。

教育是个巨大的市场,特别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迅速,人们只有不停地学习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与工业化类似,教育的工业化——网络教育应运而生。人们可以通过网上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网络教育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但发展迅速。从1998年的4所首批试点高校发展到目前68所高校开办网络教育。网络教育在线注册学生数达到近230万,涵盖153种专业。[4]网络教育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教育消费,发展了社会经济。

三、影响我国网络教育发展的若干“瓶颈”问题

我国网络教育经过近几年的“跨越式发展”,现在已初具规模,成为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在实现高等教育的平民化、大众化方面作出了贡献。[5]但是在网络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弊端,限制了网络教育的良性发展,成为影响其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数量与质量。

接受网络教育的学员每年都在不断增长,但由于缺乏监管,造成数量大而质量差的问题。有的社会办学单位只是单纯追求规模效益、经济效益,在学生的学习监管、考核、考试、论文答辩等环节上把关不严,造成网络教育“宽进宽出”的“买文凭”现象,影响到网络教育学生的质量,损害了网络教育的声誉和长远的发展,最终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网络教育学历的社会认可度下降,使网络教育陷入恶性循环。

(二)疏于管理,考试制度不规范。

个别院校管理不严,出现违规办学等现象,其原因就是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放松了对考生的管理和要求,考试舞弊、论文造假现象严重,且考试答卷严重雷同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有些网络院校默许了这种情况,只要学员进入了网络教育学院就可以轻松地取得毕业证书,造成网络教育质量下降,最终阻碍了网络教育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更新缓慢、教学方法不适宜。

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不能将传统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套用到网络教育中。但目前我国很多网络课程都是“教材搬家”和“教室搬家”。很多教师没有网络教育的经验,也没有受过网络教育的相关培训,仅仅将自己在传统教育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搬到网络教育中。这使得网络教育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不高。

(四)网络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高。

网络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水分”问题使得社会对网络教育的毕业生认可度不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网络教育学生的积极性,有些学员在中途放弃了继续学习。如果这些问题不妥善解决,长此下去,网络教育的发展必然会像电大、自考等教育形式一样,逐渐失去其活力与优势。

(五)公平性、平等性问题。

首先,在网络教育中有些学员可能只是想“混”到一张文凭,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是追求上进的,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付出几乎与全日制学生相当的学费和精力,以得到社会的认可。但由于网络教育的缺乏监督,社会认可度不高。这对那些追求上进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其次,相比而言,通过网络教育获得一张大学毕业证要比传统教育容易得多。这对传统教育的毕业生来说也是不公平的。最后,网络教育的优势是资源共享师资共享。因此,教师应该大力推荐偏远地区的网络教育,使那里的学生也能通过网络享受到最好的教学资源和师资。但我国目前最好的网络教育局限在一些发达地区,这对那些偏远地区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

四、结语

目前,我国网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根源主要是网络教育主办单位唯一能提供的,也是学生唯一想要的,只是学历。学历成为办学和求学的唯一动力。而在这种动力驱动下,网络教育是不可能有所发展的。

笔者认为华东师范大学的陈伟杰教授说的网络教育应该提供的一种“非学历教育”而不是“学历教育”很有道理。由于社会的发展,学历对工作和发展都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追求学历而不是知识成为人们进行网络教育学习的主要动力,致使网络教育成为了社会上“轻松获取”学历的一个“工具”。如果能将网络教育转换成为一种“非学历”教育。学生通过网络教育获得的是知识和能力而不仅仅是学历,那么网络教育才能进入良性发展。网络教育的自身也要随之转变,设计良好的网络课程让学生学到真本事、真功夫。诚然,在开始阶段可能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和阻力,学生的生源可能会下降。但从长远利益来看,只有这样的网络教育才能持续发展,永久不衰。

参考文献:

[1]任光杰,丁新.奥托·彼得斯(otto peters)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4,(6):40-43.

[2]刘凡丰.远程教育理论研究重点的变迁[j].远程教育杂志,2001,(2):3-7.

[3]郑勤华.从规模经济到范围经济——远程教育经济规律的变迁[j].开放教育研究,2008,(1):42-45.

第3篇

[论文关键词]网络教育;专职教师;教师素质;师资建设

随着互联网应用于教育领域,网络教育应运而生。网络教育打破了传统面授教学时空的同一性,具备了以往教学媒体所没有的无疆域性、等距离性、实时交互性的优势。因此,网络教育使得彻底摆脱课堂的束缚而形成完全开放的点对点教育成为可能。没有了课堂,还会有主宰课堂的教师吗?很多人认为,网络教育不需要教师,尤其是不需要专职教师。这是对网络教育的曲解。网络教育虽然没有了课堂,但“教和“学”的过程仍然存在,既然存在“教”,就必须有教师。网络教育并不是不要教师,而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换,教师由前台退到了幕后。从我国目前实施的网络教育的实际来看,从事网络教育的教师都是该大学其它院系的面授教师兼职,由于近年来大学本科和研究生连年扩招,大学面授教师本来就存在缺口,根本没有精力去应付网络学习的学生。因此,为了使网络教育事业良性发展建设一支专职的网络教育教师队伍迫在眉睫。

一、网络教育教师的特点

网络教育的出现,使人们头脑中原有的“教师”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网络教育中,“教师”已被其他新型的社会教育职业群体所分担。除了用于“讲课”“答疑”等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外,软件工程师、电脑美术设计师、教育心理学家以及教学节目的策划、设计、编导摄制、解说等人员都是网络教育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模式必然与传统的面授教学模式有根本的区别。传统的面授教学使以教师为主体,以灌输式教学模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网络教育于教师与学生处于“准永久性的分离状态”,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现代学习心理研究证明,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接纳过程,而是学习者的自主建构过程,学习内容不仅包括知识信息,而且包括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网络教育中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而非知识,信息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成为其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教师的作用表现为指导学生如何去获取、选择、处理和利用信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出现的知识性、技术性、情感性以及人际交往、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问题。因此,网络教育教师的特点表现为:

1.从传统的“讲”师变成“导”师

传统面授教学中,教师是“讲台上的圣人”,课讲得好不好是衡量教师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是教师,教师讲什么,学生即获得什么。而在网络教育环境中,“学习者控制”成为重要特征,学生学习什么,学多少内容,按照什么顺序学习,都由学生自己决定,前提是事先由资源提供者提供信息丰富、功能完善的网络资源。教师的职能实际上变成了导师,导师只是对学生进行开放型的引导,这种引导不只是局限于学习的具体内容,更倾向于给学生的内在态度和高级策略带来提高,效果可能不会马上表现出来,但却对学生的学习终身受益。

2.从传统的“权威”主体变成“平等”主体

传统面授教学中,教师是权威的象征。教师要给学生一“勺”,教师自己必须具备一“桶”。因此,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知识的化身,具有无可挑战的权威性。而网络教育是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看不见权威的教师,学生只是在网络的一端自主地学习,遇到问题则毫无顾忌地与网络另一端的某一个人(这个人有可能是教师,也可能是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讨论。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也是一个学习者,他从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切磋中获取知识。因为在某些方面,学生的知识技能可能高于对方,那么此时学生即是“老师”。即使交流的双方某方面的知识技能相近,二者也是互相讨论的学习伙伴。

3.从传统的“中心”位置变成“辅助”位置

传统面授教学中,“教”与“学”的过程是同时进行的。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掌握着教学的内容、进度,学生被动地跟着教师转。而网络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为中心的优点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不是被动的学习。认知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当给予学生建构他们知识结构以及获得对知识之间的关系个人的理解的机会,有意义的学习就会发生。教师主要给学生以帮助,尤其是当学生遇到学习挫折时给学生以激励。

4.从传统的“单打独斗”变成“团队协作”

传统面授教学中,教师的工作是“单打独斗”,备课、讲课、答疑、批改作业等都由主讲教师一人完成,与别的教师基本没有关系。而网络教育的教师不再是“单打独斗”,在强调每个教师更加专业化的同时,更强调团队协作,他们按不同的需要和各自的专长分为:学科和课程专家、教学设计专家、媒体设计专家、主讲教师、网络学习导航员、媒体和学生学习评估专家等,他们共同对学生的学习发挥作用。

5、网络教育教师的素质要求

根据上述分析,网络教育的教师在网络教学中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然,有可能同一位教师同时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担任不同的任务,其基本的素质要求也不同。学科和课程专家的主要任务是编制文本教材。他可以不懂网络和计算机,但他必须是熟悉本学科知识的行家,是熟练掌握课程编制技巧的一流专家。他必须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历史,不断吸取本学科的最新学术成果,快速更新知识,以求不断创新。一所大学在某一学科有无这方面的专家,代表着该大学的这一学科在学术界有无地位和影响。教学设计者在网络教育中是“教”的枢纽,它既是网络教育理论研究的专家,又是教育资源传输的专家。他要了解网络教育的学习对象,熟悉网络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他要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熟悉网络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及制作要求。他应具备总体设计观念,具有统筹各种网络教学素材的能力。在实际的网络教育过程中,教学设计往往被人们忽略,大多是将文本教材翻版的文字、各种图像、色彩还有声音等杂乱的呈现在学习者面前,对学习者没有任何吸引力。媒体设计者要对教育技术学和传播学有所研究,对学习者视听学习心里有深入研究,还要有科学地运用各种媒体为学习者服务的能力。媒体使用的效果要恰到好处,而不喧宾夺主,影响学习者的注意力。主讲教师只是在双向视频讲课及制作流媒体课件发挥作用,而双向视频讲课在网络教学中有很大的局限性,且流媒体课件是目前最单调的网络教学课件,因此,实际工作中用主持教师代替主讲教师。

主持教师不需要“讲”课,他在网上就某一学科或某一课程通过实时或非实时方式与学生交流。因此,主持教师对所主持学科的知识要有深入的研究,要有一定的表达能力,还要会熟练地使用网络。主持教师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网络学习导航员,他除了具备学科专业知识外,还要了解网络资源状况,具备诊断和治疗学生学习障碍的能力。不过,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开发的学习系统越来越优秀,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为学习者设置了相当好的导航系统,使得学习者可以无障碍学习。因此,基本上不需要人工的网络学习导航员。 学习效果评估者主要是对学习资源的使用效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测量、评估,提出客观的结果,反馈信息以调整和改进资源、促进学习者更有效地学习。

三、建设一支科学的专职教师队伍

在网络教育中,很难想象一个人能同时担任上述全部角色,不论是从知识背景还是精力限度来说,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也就是说,网络教育的教师需要不同知识背景的人来分别担任。

1.专业结构

从专业结构的角度来说,网络教育所要的应该是具备较深专业知识的专职教师。因为他们的主要工作是“面对”学生,与学生直接交流,他们是其它院系的兼职教师无法替代的,其它院系的兼职教师也是没有精力来很好完成这一工作的。因此,开设了哪些专业,就需要哪些专业知识的专职主持教师和学习效果评估者。

2.技能结构

从技能结构的角度来说,教学设计者和媒体设计者应该是具备相应技能的专职教师。他们也无法由其它院系面授的教师替代。因为他们不一定要具备所开设专业的专业知识背景,但他们一定要具备网络教育的理论背景,要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技能,他们就像一个特级厨师,把各种原料、材料、佐料等恰到好处地运用,制作成各种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呈现存食客——学生的面前。因此,他们是保证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并坚持到底和引发深层学习的关键。

3.数量结构

网络教育也存在科学的师生比。由于网络教育的特点导致学习人数的不限定性,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讲,网络教育可以让无限多的人同时参加学习。但是实际上,除了网络技术因素智约外,教师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参加网络学习的学生越多,主持教师、学习效果评估者相应要求越多,否则不能满足学习者的网上学习要求。学生越多,说明对网络资源的需求也越多,因此,教学设计者和媒体设计者必然要增多。笔者认为,网络教育中师生比最大不能超过1:50,其中作为主持教师和学习效果评估者的专业教师占绝对比重。只有保证科学的师生比,才能保证网络教育的教育质量。目前网络教育要达到这一师生比有一定困难,因此这一比例必须包含一部分兼职教师。

四、充分调动网络教育教师的积极性

前面谈到,网络教育的教师是通过团队协作来发挥作用,通过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充分调动每个教师角色的积极性,将会使得I+2+3+…+n>n(1+n)/2。

1.对教师进行职业培训

包括理念培训和技能培训。首先是理念培训。要对正在从事和准备从事网络教育的教师进行现代教育理念培训,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学习者服务的思想,使教师认识到现代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思考、服务导航。其次是技能培训。网络教育环境中成功的教与学不仅仅需要教师有“我能做”的态度,还有赖于对于媒体的充分利用。网络教育所提供的环境对于师生双方来说可能都是不太习惯的。对教师进行技术和教学策略方面的培训会使师生双方都受益。因此,对教师进行职前职后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是必要的。教师对教学设计和计算机网络越熟悉,就越能更好地为学习者服务。

2.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

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必须要有有效地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要承认网络教育教师的网上教学工作量,并对不同l丁作的工作量进行科学的计算制定适当的课酬标准,并根据不同的职称确定不同的系数,同时通过教学督导确定不同的教学效果,从而确定不同的计算课酬的系数。另外给教师以更多的关心和关怀使得教师心情舒畅,乐于奉献。通过教学督导和学习者的信息反馈,了解教师的态度、责任心、教学水平等,责成不合要求的教师改进工作屡教不改者取消网络教育教师资格,从而促使教师积极进取、工作向上。

第4篇

[论文关键词]网络教育资源 有效

[论文摘要]网络教育资源日益丰富,而网络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却不高。如何促进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当前中学网络资源的应用现状,找出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网络资源有效利用的策略,使网络教育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教育。

一、网络资源建设的重要意义

网络资源是一种以网络为承载、传输媒介的新型信息资源,是网络上藏的各种形式知识、资料、情报、消息等的集合。网络资源具有:1 信息分布的网络性;2 信息形式的多样性;3 信息数量大、传播快、增长快;4 使用成本低;等特点。

网络教育中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师,辅助是教育信息资源。教育信息资源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存贮载体和传输媒介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为主,而且包括以书籍、报刊、磁带、广播、电视、个人计算机等为物质载体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一般而言。我们将网络资源中与教育相关的部分都称为网络教育资源,包括网络环境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人力资源,其中网络信息资源是核心。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已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一种趋势,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情况也成为检验学校现代化教育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网络教育资源的主要类型

1 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学素材。学校绝大部分课程仍将在普通教室内完成,广大教师通过计算机调用互联网或校园网中的教学素材,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中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学素材是校园网教学资源建设中的主要内容。

2 适用于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课件”。教师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内应用课件组织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课件”由教师经过分析教材和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基础,兼顾各类学生需求,充分利用网络的容量大、交互性强的教学特点,制作成教学内容与教材相关的拓展性材料、讨论题、分级分类自我评测题等内容丰富、交互性强的“多媒体课件”。

3 网络环境下探究性学习的资源。这是一种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全新学习方式,学生的课程基本上利用课余完成,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室全天向学生开放,使网络设备得到了充分利用。学生带着任务上网,有目的地上网搜索有关信息,避免了上网时养成无目的地漫游和聊天等不良习惯。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网络完成一定量的研究性课题训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根据问题在网上收集信息、对获取的信息加以分析判别、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和综合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三、网络资源建设的现状

1 教师学生自身因素的制约。尽管目前远程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水平较前几年进展很大,但对于广大师生而言,教学和学习任务较为繁重,应用网络的时间比较少,甚至在很多学生家里不具备基本的网络设备条件或家长不让他们上网,教师和学生也没有机会学习和掌握必需具备的网络知识,这就使众多的网络教学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应用。

2 基础设施建设还没有完全达到要求。对于网络教育而言,最主要的是网络带宽的制约。现代远程教育是通过音频、视频等技术将课程传给听课的学生,特别是流媒体技术的使用,对网络带宽有较高的要求。由于带宽的制约,现有的很多网络教育课程并没有真正体现网络多媒体教学的实时性、交互性、灵活性和个性化特点,而仅仅只是让教科书上的内容多以文本形式在网上重现,图片、动画和音频很少,视频就更少了。

3 网络资源重建设轻使用。笔者经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发现,以“网络教育(学)资源建设”为题的文章数量要远远超过以“网络教育f学)资源利用”为题的文章数量。人们将研究的重心始终放在资源的建设上,试图设计出一种理想的资源组织结构、资源建设标准、资源管理平台等,在设计、开发、建设研究的同时却忽视了资源如何有效利用的研究。资源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教育教学过程.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重建设轻使用的做法只会让建设起来的教学资源束之高阁。

四、有效提高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和利用效率的途径

1 资源建设要满足师生需求。现代远程教育的本质在于它的开放性。对于师生而言,这种开放性是指师生可以采取自主学习的模式,在任何时间、地点选择任何学习内容,并以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必须满足这种学习方式的需求。因此,在远程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之前,首先应该进行需求调查分析,对不同师生的基础和需要的内容、形式等进行广泛调查。

2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要多元化。对于中学阶段的学习而言,教学软件资源建设应以课程为单位,进行一体化教学设计,使各种资源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发挥整体优势来满足学生需求。

3 网络教育资源的运行要实行分级管理、共同参与。素材的更新是资源库保持活力的必要手段,一方面要教师不断上传新的素材;另一方面要把资源库里原有的不合适的素材删除掉;有能力的学校也可以对资源的结构和功能作相应的改进,这需要广大教师,甚至是学生的共同参与。管理权限应“逐级下放”,充分利用资源库管理平台的权限等级分配制度,以保证资源库的活力和安全。当然,为了保障大家都能有效地管理资源库,学校还应制定保障性措施。

总之。影响网络教育资源有效利用的因素非常多。在短时期不可能改变所有因素的现状下,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寻找有效的策略来推进网络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网络教育 革命 启示 Coursera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2-0025-02

一 Coursera网络教育的概述及其特点

1.Coursera网络教育2.0的概述

Coursera是一个新兴的在线教育平台,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两名电脑科学家达芙妮·科勒(Daphne Koller)和安德鲁·恩格(Andrew Ng)创办。已同33所世界顶级名校建立虚拟大学社区,至今提供18个学科的198门课程供学生选择,在其推出仅4个月的时间里,注册学生人数就达到100万。目前,Coursera学生遍及196个国家,其中美国学生人数达到38.5万,其中我国学生数量达到4100人,约占总人数的4%。未来Coursera网络教育计划将与更多的大学合作,提供更加多样、宽泛的课程选择,未来几年将计划在全世界范围内再吸引几百万的学生。

2.Coursera网络教育2.0的特点

Coursera领衔的网络教育革命帮助Web 2.0打破了传统的网络学校的学习方式。将利用电子邮件、网上练习、学分授予、讨论小组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构成的网络Web 2.0技术为网络教育带来革新。在吉姆·昆尼(Jim Cuene)看来,Web 2.0时代更像是一个应用程序而非我们所看到的传统网页。

从技术层面看Coursera所采用的网络2.0平台与传统的1.0运行模式相比主要有以下特征:(1)传统网络大学是以闭合式的,教学课程是被设定好的,Web 2.0的平台对于用户来说是开放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行程聚合点的社群。(2)传统网络大学在网络教育的模式只读,Coursera的Web 2.0则是读、写和与贡献。(3)传统网络大学的学生交流方式是静态的,Coursera的是动态的,交互式的。(4)传统网络教育在网页平台是只有网页编写者设计的,Coursera网络平台则是任何人都可以创建内容。

此外,从教学系统要素的视角看,与传统网络学院相比,Coursera具有以下显著特征:第一,教学环境方面,一般网络课程仅为教学视频,Coursera课程平台还包括课程大纲、作业计划、学习资料等。第二,教育方式方面,一般网络课程以教师传授为主,Coursera课程平台以师生、生生间的双向互动方式为主。第三,教育过程中方面,一般网络课程是根据教学计划完成教学内容,Coursera则以教学大纲为核心,根据学生、教师的反馈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式。第四,在教育媒体方面,一般网络课程是以播放视频录像为主,兼有少量的PPT演示,而Coursera建立专业网络课程的可视化页面,针对网络课程的特点设计。总之,以Coursera代表的网络2.0技术,为网络教育带来了一场革命,正如乔治亚理工大学21世纪大学中心主任理查德·德米罗(Richard A.Demillo)说:“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但是这种网络课程实验的潜在利益是巨大的,因此我很难想象哪个研究性大学不愿意参与进来。”“这无异于一场海啸”。

二 Coursera网络课程的教育性作用与意义

1.教育效率与平等的杠杆

平衡与效率是教育过程选择的价值取向,在教育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徘徊于两个价值观之间。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过程中出现的教育质量降低、教学资源缺乏、教育功利性突出是当前高等教育系统亟须解决的问题。教育过程的效率与平等之间仍缺少实现的途径。Coursera作为网络教育平台,面向社会为社会提供免费、高质量的教育课程,满足各种人群对不同专业课程的需求,为各阶层人群提供优秀教育资源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公平的学习环境,为实现人们的人生理想搭建平台。另外,Coursera遵循教育规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在Coursera的每门课程中,每周设计4~6个类似的教学演示视频,每个视频都控制在10~25分钟。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根据教师讲课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开始上课时的10分钟内,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增强,中间10~25分钟学生的注意力为理想的稳定、高效状态,之后注意力将开始分散、下降,整个学生的注意力成梯形结构。

2.学校与课程设置的多元化

学校、教师、学生、课程的多样化促使Coursera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一个教育环境是一元的,那么在无可选择的情况下,只能任由一元环境所控制。Coursera的在线课程数量已经达到124门,课程的学科领域涉及人文、艺术、科技、工程,集中了多所优秀大学的精品课程,可以说Coursera是聚集世界一流大学经典课程于一体的多元化综合性虚拟大学。Coursera不断营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和文化氛围。尽管大部分课程由英语讲授,但是Coursera不断吸引非英语国家的著名大学参与,现在已经有以中文、西班牙语教授的专业课程。如科勒表示将通过“开设法语课程的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使我们能够吸引非洲一半地区的学生”。在专业设置上,除了原有的计算机科学、数学和工程学课程外,还将扩展进入医学、诗歌和历史等领域。

3.实施有效的教育约束

Coursera通过每周作业对选择课程的学生实施一定的“教育约束”。教育过程的种种约束是客观存在的,教育作为社会的亚单元,同样不能摆脱社会控制的特征,脱离约束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尽管Coursera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选择学习进度和学习课程的权利。但为保证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质量,Coursera的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约束。每周Cousrsera平台都要通过E-mail为学生发送所选课程的小测试,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根据作业测试题目的不同,采用的评价方式也有所差异。例如,部分题目交由系统判分,而一些主观题则由上课的学生交换改批。从由教师—学生单一的约束转变成教育—学生、学生—学生立体式的互动环节,有利于在虚拟的学习环境下发挥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持续性。

4.立体式的评价方式

Coursera课程的评价方式各有不同。在线教育缺少来自师生间直接交流与互动,因此保持学生学习的持续性、保证较高的评价质量是达到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Coursera教育平台根据课程的特点实施多样的评价学习效果的方式。例如introduction to Genetics and Evlution的作业是只通过小测试(Quizs);Computing for Data Analysis,要完成并运行test脚本,作业是看文献然后写课程论文,采用选课同学互相同行评议的方式,就是说作为参与者,必须要按时提交论文,评价完其他学生的作业或论文后才能得到完整的分数。可见,Coursera重视评价动态过程,强调学生知识建构与塑造的过程,学生不仅是被评者也是“裁判员”,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与评价有益于他们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同时也巩固了所学知识的基础,拓宽了学习的范围。

三 Coursera网络课程对我国网络课程的启示

目前,我国网络课程基本介于网络1.0和2.0之间,我国网络课程的源起大多依附在大学的网络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系统的分支教学课程的补充。因此,Coursera是网络课程2.0的精品和典范,其课程设置、运作模式为我国发展网络2.0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1.重视教育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我国大学网络课程多为网络学院的在线课程。授课时间基本在40分钟左右,与大学教学时长相仿,网络教学过程中缺少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师无法反馈出学生的课堂学习反映,学生普遍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能集中,影响学生听课的质量和学习的效率。我国网络课程在设计的过程中应遵循学生学习规律,科学的教学方法,科学搭建和设计在线课程平台,如可以把一段时间较长的课程分割为10~20分钟左右的微课程,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奠定基础。

2.情境导入式互动,增强课堂的教学质量

搭建立体化教学、交流平台,促进师生间的沟通。目前,我国网络课程基本是将已经录制好的视频、音频上传到网上,一套课程视频或资料长期不变的情况较为普遍。课程大部分是过去式的,有的课程没有相应的大纲。随着网络课程的升级,立体式的授课方式将成为新型网络课程的主要特点。我国网络课程应调整教学课件保留时间,在完成规定的课程后应根据学生、教师的反馈修改课程视频及相关资料,与现实中的大学课程教学形式一样实现同步化。另外应加强专业化的网络课程设置、网络界面的设计的更新改造,增强页面的视觉效果,打造专业化的网络教育平台。对于任课教师而言,授课前应根据学生的水平,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内容。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对在线课程进行更新和调整。

3.多元化评价方式,增进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

评价不仅对学习结果,评价的过程更是再学习和再认知。我国网络课程的评价方式多通过文本提交的形式进行师生评价。这种范式不利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师生之间的交流。我国网络课程教学、评价的过程应积极采用学生自评和他评的方式。通过网络社区定期组织小测试,鼓励学生互评从而促进相互交流与沟通,提倡建立生生间的评价平台和措施。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的性质,设立师生、生生评价方式的比例。对主观类课程或题目应鼓励学生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测试,充分利用网络课程交流平台,加强虚拟学习社区建设,发挥社交网络的交互属性,激发学生间的互帮互学,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想法,进而保障教与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外滩画报.在线教育公司Coursera:互联网上的免费大学[EB/OL].http://.cn/i/2012-09-20/10

147638165.shtml

第6篇

论文摘要:高校体育网络教育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能够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要求, 增强高校体育教学的社会辐射力。 然而,目前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学还存在一系列不尽人意的问题,使得其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教学的发展需要,本文将简要阐述一下其作用,就高校体育网络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见解。

一、高校体育网络教育的作用

体育学科的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尤其是随着其自身的不断发展,有相当一部分更新内容需要数字化交互式的动态演示教学, 此时,网络教学的作用就凸现出来了,具体来说, 高校体育网络教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一般来说,传统的体育教学都是以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为主,将一个动作分解成几个环节进行示范。在没有多媒体网络教学出现之前,这的确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直观性,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动作不能停滞、分解, 动作的重点、难点难以让学生把握等。伴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这些问题都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从各个角度、侧面来表现动作的方位、距离、相对位置、 运动轨迹等空间特性,这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和正确的动作概念, 促进对动作技术的理解非常有利,不仅如此,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结合具体的大型赛事来进行讲解,以运动员们的实际动作为示范,不仅可以大大调动学生们的兴趣,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2、有利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要求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学习学习知识时有其独特的方式,然而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教学模式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不利于优化学习者的学习。网络教学则不然,网络教学使学生获得了很大的学习自主权,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时间、能力、兴趣等等自身的因素合理的安排学习,自主的选择学习主题和学习路径、自主的进行自我练习和评价,非常有利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要求。

3、有利于增强体育教学的社会辐射力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学校教育提供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终身需要,人们不得不从一次性深造走向终身学习,体育学科也是如此。高校体育已经不能局限于高校这个范围了,它必须到社会的大环境中去发展、去接受检验,体育网络教学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借助信息化技术开发的学校体育网络课程是一种可供无限共享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它使教育资源突破了校园围墙的局限, 向全社会辐射, 发挥了学校的多功能教育优势。

二、 高校体育网络教学现状

1、高校体育课运用网络情况并未普及

目前,依旧有一些高校并未开展体育网络教学,而且体育理论教学对学生现存问题涉及不多、 联系不够、 针对性不强,导致了学生们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不高,这种现象比比皆是。

2、高校体育课程网络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除了一部分学校并未开展体育网络教学外,还有一部分虽然开展了体育网络教学但教学效果依旧不尽人意,从对软硬两方面情况调查来看,大多数高校已经具备了多媒体教学的硬件设备条件, 但是由于体育教师接触网络的时间不长,对网络及网络辅助教学价值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导致体育网络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而掌握多媒体技术特别是课件制作的体育教师更是凤毛麟角,这表明掌握多媒体技术的体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是制约多媒体辅助教学普及的一个最重要因素。

3、体育网络教学课件无法发挥教学优势

在体育网络教学中,远程课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远程网络教学课件一定要能体现出网络教学的优势和特点,要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然而目前我国存在的多媒体体育课件虽然数量众多,但是良莠不齐,绝大部分是现行课本的翻版, 与教材相差无几,无法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体育教学的优势。

三、开展高校体育网络教育的对策

1、建设高水平的教育技术机构

教育技术机构是学校网络教学的研究者、 管理者、 培训指导者和保障者,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体育网络教育的正常开展,因此,学校领导应对其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教育技术机构自身也应主动增加服务功能,注重网络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 一个学校网络教学开展得好坏, 主要是看这个学校网络主管部门理论研究水平和应用水平的高低。

2、开展网络教学的培训与研讨

网络体育教育的开展, 给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技术机构应不断组织开展对广大教师网络教学方面的培训和研讨。培训和研讨的内容可包括现代教育基本理论、 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使用及体育课件的制作等。

3、丰富网上教学资源

当前, 网上成体系、 质量高的体育教育资源较为匮乏, 这严重影响了体育网络教学的开展,高校应把丰富网上教学资源作为目前网络教学的中心工作来抓。丰富教学资源要坚持多途径搜集、务实开发的原则。美国学校教学软件的制作大多由公司完成, 教育技术人员和一线教育者主要从事教学设计, 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我国在高校体育网络教育中,引入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进行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 将是提高体育网络教材质量和数量的有效方法。(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德阳;618000)

参考文献

[1] 张大超. 体育技术课教学多媒体 CAI 课件的研制与应用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 ( 3) : 101- 104.

第7篇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管理能力,因为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生产一线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优势。但是,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在扩大招生规模之后,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手段落后、教学途径狭窄、教材建设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等问题。这导致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落不到实处。因此,如何在教学资源紧缺的情况下确保高职教育教学的质量,已成为各高职院校师生日益关注的问题。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教学目标强调专业能力的培养。现代教学媒体的引入是对传统教学媒体的补充,它对高职教学模式、过程、方法等各方面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如何有机地把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是高职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2、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了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使教学能够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交互性,网络教学使教学材料的展示越来越灵活、形象、生动,是支持新型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式学习方式的最有力工具,因此越来越受到高校教师的青睐。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计算机将网络资源以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展现。网络教育使原来单纯的基于归纳式演绎的讲解,转化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商讨”和“意义构建”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改变过去一直困扰着许多高校的教学媒体“滞后”的问题,以替代过去那种教材陈旧、方式保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课堂教学手段。但是网络又不可能完全取代学校教师直接的积极作用。因此,网络只是新型学习生态环境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⑴国外网络教育应用广泛,效果显著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于2004年6月,把“教育技术”界定为“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实施教育技术的目标是“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而且定义特别强调在教育技术运用中所使用的工具和方法应该是“适当的”,即应适合于运用这些工具和方法的人们及其应用的环境。因此,高职院校在课堂教学之外,要适当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网络平台、远程教育系统和多媒体教学软件等,不断拓宽高职教育教学的途径,以丰富教育教学的内容、方法和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学习的效率,保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⑵国内网络教育的发展概况:

目前经教育部批准进行远程教育的试点高校已有68所,全国各地已建成学习中心2,000多个,在册学生高达200多万人。教育范围涵盖普通专科、专科起点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第二学位、非学历培训等各个层次,上百个专业。网络教育蓬勃发展,试点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取得了可喜的经验和成果。1998年9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和湖南大学为现代远程教育第一批试点院校。1999年,教育部在《关于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意见》中,提出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任务和“统筹规划、需求推动、扩大开放、提高质量”的16字指导方针。1999年8月,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学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2000年,教育部相继批准中国人民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25所高校具有开展网络教育的资格。2001年,教育部正式批准华东师范大学、石油大学、厦门大学等14所院校参与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至此开展网络教育的学校增为45所。2002年,教育部批准北京科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22所院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同时,颁发了《关于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建设和管理的原则意见》(试行),以规范各院校的办学行为,确保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截至2004年,参与现代远程教育的高等院校已达68所。

3、研究的理论依据

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高职的专业教学与其他学历教育的专业教学侧重点不同,它的教学重点在于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侧重于考查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准确性和快捷性。

4、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本文从教学的模式、过程和方法三个方面,重点探讨了网络及多媒体技术对高职教学发展的影响。高职教育工作者需要在观念和方式上寻求新的突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掌握、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时展相适应。

5、研究的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分析医学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经过论证,明确了现阶段医学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资源内涵,探讨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的必要性,提出搭建共享型资源平台的途径和方案。

6、研究程序

第一,本论文主要是以暨南大学为重点调查对象,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教学的发展应该首先立足于暨南大学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以侨生居多的实际特点编制合理的教学课件,体现它的侨校风格特色。第二,应该重视整合与开发有效的网络资源,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的优势,加强对暨南大学外招生基础知识的巩固。第三,在对多媒体教学课件制定质量标准的同时,应该建立一套相应的教师激励机制,使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成果与教师的福利工资和职称评定直接挂钩,从而激励教师的积极性,保障课件质量。

7、预期成果和成果形式

形成论文。

第8篇

1.软件工程概述 

软件工程主要是研究如何运用工程化的方法来构建与维护高质量、实用性软件的一门学科。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涉及到了软件开发工具、数据库、系统平台、程序设计语言等多个方面,它的主要教学思想是将软件当成是一种工程产品来进行研究,对软件开发与维护的各项难题进行探讨与分析。软件工程是逐渐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衍生出来的,对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方便了用户更加快捷高效地使用网络,使得社会的信息化程度开始不断提高。 

2.开发应用网络教育资源的可行性 

开发应用网络教育资源,首先需要以网络教育为基础,设计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网络教育资源类属于一种计算机软件,它也适用于软件工程的开发思想与设计方法。因此,基于软件工程基础来开发应用网络教育资源,具有很高的可行性。计算机软件在具体开发与应用的过程中,通常需要按照软件工程的基本方法与基本思想来进行。所以,我们对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也需要通过软件工程的方法与思想去组织。高校在具体开发应用网络教育资源时,需要将软件工程开发方法与教学设计方法有机融合在一起。网络教育资源的设计核心,就是需要按照教学设计方法来对网络教育资源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等进行控制。我们在具体开发网络教育资源时,需要遵循软件工程的基本方法,有效利用软件工程开发思想与开发技术来提升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效率,提高网络教育资源的实际质量。 

3.开发应用软件工程网络教育资源的基本流程 

3.1需求分析 

高校开发应用软件工程网络教育资源,首先是建立在软件工程硕士论文实践教学需求的基础之上。工程设计开发的起点便是需求分析,这也是软件工程开发与应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校教师在实施软件工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变化情况来调整教学策略。在开发应用网络教育资源的过程中,需要利用需求分析理论来有效把握住用户的心理,能够通过市场分析来把握市场的需求,从而才能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优化网络教育资源的配置,避免产生重复建设的现象。需求分析的实际结果,通常会直接影响到网络教育资源在设计阶段对各类媒体的选择、教学情景的设置、教学策略的制定上面。因此,高校的软件工程专业教师只有在充分把握教学需求的基础上,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类型与开发主题,从而根据开发应用软件工程网络教育资源的基本提纲来实现对资源的整体规划,进而在软件工程实践教学过程中,使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与最优化。 

3.2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主要是为了使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更加具体化与科学化,这个阶段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采取有效手段来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与软件市场的发展现状来调整相关教学策略,根据网络教育资源的结构体系与资源类型来优化教学策略。同时选择合适的媒体展现方式,有效激发高校学生对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的学习热情。除此之外,教师在具体应用网络教育资源的过程中,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教育资源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从而营造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开发应用软件工程网络教育资源的教学设计阶段,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构建教学过程控制策略,从而形成完整的教学方案。 

3.3设计结构功能 

设计结构功能主要是为了构建网络教育资源各个单元模块的基本框架,同时对各类教学素材进行细化,使得开发出的软件工程网络教育资源具有清晰、明确的层次结构,符合软件工程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也能够契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与认知方式。因为网络教育资源通常是以模块的形式呈现的,这就要求教师将教育资源的应用控制在学生能够理解与记忆的范围内,从而按照一定的教学程序进行优化组合。 

3.4资源的编辑入库 

资源在编辑制作阶段需要按照统一的标准,这可以方便资源的入库与维护。高校在将制作好的资源进行入库时,需要标注好相关资源类型,采取模块化的组织形式来构建媒体素材库,从而方便了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查找与应用网络教育资源。 

第9篇

【关键词】信息生态学;网络教育;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G40-57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09―0084―02

一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网络教育打破了传统学校围墙的樊篱,为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资源库的建设始终是网络教育能够得以实施的基础,也是提高网络教育效率的核心因素,而资源库的建设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如财政、技术、人文因素等,因此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许多问题,如资源缺乏,质量不高;重复率高,利用率低;分布不均衡等等[1],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解决,就会影响网络教育的质量。信息生态学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主要研究人-信息-环境之间的关系,它的理论对于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 信息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信息生态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生态学进行了界定:“信息生态”本身是一个比喻式的概念,它产生于社会学,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Bonnie Nardi 和 Vicki O’Day在著作《Information ecologies:using technology with heart 》中首先提出:信息生态是由特定的环境中的人,实践,价值与技术共同组成的和谐系统,信息生态系统最核心的要素是人,强调的是在技术下支持的人的活动,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技术为本[2]。20世纪90年代,张新时院士在国内较早提出了信息生态学的概念,不过,其研究主要局限于生态学领域,以自然生态系统而非信息为研究对象, 强调运用信息技术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建模并加以分析;1995年,陈曙在《信息生态的失衡与平衡》一文中,对信息生态系统的失衡问题进行了探讨,这是国内首篇研究信息生态学问题的文章[3];此外,还有许多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生态学进行了界定,使信息生态学在国内得到很大的发展。笔者认为信息生态学就是研究人-信息-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该学科的研究内容是三者组成的信息生态系统,目的是在该系统核心价值的指导下,用生态学的观点来认识信息生态系统的产生,发展,演化;用生态学的方法解决信息生态系统中产生的问题;用生态学的思想来优化信息生态系统的组织结构,使其产生更大的效率。

作为信息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即信息生态系统,它有如下五个特点:系统性,指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各个不同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强大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性;多样性,是说信息生态系统中有不同类型的要素;协同演化性,指信息生态系统不断变化和发展;关键性“物种”,指某些因素会对信息生态系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地域性,指信息生态系统总是处于一定的空间中,并且有一定的针对性[4]。比如学校就是一个信息生态系统:它由教务处,财务处,招生就业处,图书馆等机构组成,它的核心价值是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一价值的引导下,校长、教师、教学行政人员、教学辅助人员组成一个有机系统共同为学生服务,并且学校还会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等等,以及利用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实现校园网和图书馆以及学校网络办公环境的构建,而全体老师都在学校这一综合的大环境中进行着分工不同,但目的相同的活动--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信息生态系统和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有区别的: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自发的,是无组织的;而信息生态系统是人为的,是人主动构建的,它包括经济、人文、技术三大支柱。经济是基础,技术是保证,人文是引导。没有经济基础,就不会有系统产生的物质条件;没有技术的保证,系统不会顺利的构建;而没有政策法律的引导,系统就会杂乱无章。正是有这三种因素的支撑,信息生态系统才得以产生、发展、以及演化。

三 信息生态学对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的指导意义

网络教育资源库是一个包含人、信息、环境三要素的信息生态系统。其中人的因素主要指一线教师、技术人员、资源使用者等;信息因素主要指各种类型的多媒体资源及其使用说明、有关通知等;环境因素是指国家以及学校的法律、法规、和各种政策等等。所以,作为一门以研究信息生态系统为对象的学科,信息生态学必然对网络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注重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整体性,树立科学的系统观

信息生态学以信息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5],而信息生态系统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一个整体,系统内各个因素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化工程。建设资源库要对学生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要确定资源库采用什么样的组织结构;要选择针对不同的内容开发什么样的资源类型;要选择采用什么开发工具和开发技术;要注重与开发人员与学科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等等。在资源库的开发过程中,必须注意各个要素间的相互影响,注意资源库的整体性,以系统化的观点统筹兼顾,实现核心价值的最大化。例如对于同一教学内容可以开发出文本资源,也可以开发出视频资源,但是开发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分析哪种类型的资源对学生的学生具有启发性、促进性,能够对学生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2 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信息生态学强调在信息生态系统中要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技术为中心,要让技术来服务于人。长期以来,随着教育信息化浪潮的推进,一些学校、组织好大喜功,重技术轻应用。往往是先开发出教学资源,然后让学生去使用、去适应。这种方法没有做到对具体学习者的分析,更无法做到“因材施教”,这无疑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要开发出好的学习资源,不仅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而且还要对学生具有启发性,不仅要学生掌握学习内容,还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3 注重资源类型的多样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信息生态系统中包含各种类型的人群,他们有着不同的需求。而资源库面向的更是广大的学生群体。每个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认知结构变量和知识能力各不相同,所以开发的资源也要多样化,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目前最主要的网络教育资源类型有文本,音频,视频,动画等。那么,在资源库中,这些资源都要存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4 建立便利的反馈机制,促进资源库的协同演化

与自然生态系统一样,信息生态系统也在不断的演化,它也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资源库的建设也应遵循同样的路线,必须注重反馈机制的建立,确保资源的开发人员、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之间能够顺畅的交流与沟通。网络教育资源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不完善到完善,一直向前演化。在这一演化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始终是一个主导力量。因为通过交流,开发人员可以了解学生的需求,了解教师的想法,从而可以采用相应的技术开发出更有价值的学习资源。建立顺畅的反馈通道是实现交流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资源库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动力。

5 应用“优胜劣汰”法则,保持资源库的平衡

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在生物进化和群落演替过程中就包含不断打破旧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的过程。信息生态系统也处在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变化过程中。信息生态系统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信息垃圾、信息污染、信息安全[6]。网络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也面对同样的问题:库中的某些信息还有没有用、信息的内容是否科学、信息的存储和传输是不是安全等;如果资源库中的一些信息陈旧了、过时了,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必须及时清理;如果开发的资源有误差,甚至不正确、不科学,一定要予以纠正,甚至清除;或者由于技术的原因,使得资源的存储和传输不安全,容易给网络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那么网络资源就面临着被篡改,被删除的潜在危险,所以必须采用更先进的技术,以保障资源库的安全。经过这些处理之后,资源库系统会达到一种新的平衡状态,然后会开始以后的动态平衡的轮回。

6 促进资源库中信息的流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众所周知,在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存在着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在信息生态系统中,信息生产者、信息传递者、信息分解者、信息消费者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换,构成了一个信息生态循环[7]。应该注意,信息也只有在循环中才会产生价值,这是信息特有的一个特点。信息资源的流动影响着资源的价值,流动越快,价值越高;反之,流动越慢,价值越小。因此,在网络教育中,必须加快资源库中学习资源的流动速度,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而提高资源流动速度一方面要做好宣传,让更多的老师和学生来利用资源库;另一方面,还要采用先进的技术作为保障。

四 结束语

网络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始终是网络教育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信息生态学给我们处理信息社会产生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对网络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指导,对提高网络教育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深信,随着对信息生态学研究的深入,网络教育资源库会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建设得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网络教育的明天会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 鲁子荟,纪颖.中小学教育资源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J].希望月报.2007,(4):3.

[2][4] Bonnie Nardi and Vicki O’Day. Information ecologies: using technology with heart[M].New York: MIT Press.1999.

[3] 周庆山,李瀚瀛等.信息生态学研究的概况与术语界定初探[J].图书与情报.2006,6:24-29.

[5] 张福学.信息生态学的初步研究[J].情报科学. 2002,(1):32-34.

第10篇

论文摘要: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是高校进行教育工作的不可缺少的手段,通过网络可以提高教育工作的时效性,扩大教育的覆盖面,增强教育的影响力。本文主要从认识网络教育的优势、加强高校“网络启蒙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网络安全教育”从而全时关注全程覆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效力。在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势的同时也要结合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二者进行优势互补,从而更有效更全面地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现代社会,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与武器。网络是知识和信息的载体,网络是丰富的教育资源,网络是打破时空界限的教育环境。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注重与网络相结合,使用这种新的认识工具、新的交流工具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再是空洞的、无说服力的,而是更富生机与活力,充满时代气息。

一、认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充分发挥其作用。

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单一说教性,可以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增强工作的趣味性。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把教育内容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等一并展示给大学生。新形式新内容的讲授方法有利于对学生的引导,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

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克服传统教育中的老师主动学生被动的“一对一”的教育形式,突破时空的限制的网络,实现了随时随地教育与学习。网络平等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大学生把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表露出来,特别是对性格内向的学生而言,有机会大胆发言,充分表达看法;网络有利于师生间关系的转化,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使思想教育工作者以全面辩证的思维方式,平等友好的待人态度,接近学生的语言风格,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开展教育,从而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领域。网络还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化,通过网络高校可与社会、家庭相连,这为社会、家庭参与教育工作提供了窗口和平台,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家庭、社会的有机结合创造了条件。

二、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效力。

高校可以通过对“网络启蒙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网络安全教育”等方面深入思考和努力实践,从而全时关注全程覆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效力。

1、高校应充分重视大学生的网络启蒙教育。

大学生入校前由于受到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网络接触还是比较有限的。进入大学后由于教学环境的变化,大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大大增加,因此,作为高校应该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在大学生还未接触网络之前对其进行网络基本知识、基本技术以及网上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网络启蒙教育”,使学生了解网络的要求,学校可以制定相关的网络使用守则,培训新生并组织考试,成绩合格者才有资格使用校园网,由此教育学生规范使用网络,合法使用网络,健康使用网络。

2、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对于初次接触网络的大学生而言,对网络充满了好奇:网络是什么,网络能带来什么,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如何辨别网络信息……高校可以发挥“先入为主”的优势,通过校园内的报纸、广播、宣传橱窗、校园网等加大对网络知识的宣传教育, 可以在大学生中开展“文明网民、健康网民”的主题活动,通过开设网络法制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的专题讲座等帮助大学生提高对网络道德的认识, 从而预防网络失范行为和网络犯罪等,引导他们培养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3、高校应创造条件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

高校应尽可能在校园内提供足量的上网场所,将学生吸引到校内,引导大学生访问“绿色”健康网站,为同学们的成长成才服务。可以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站,开设网上党校、网上团校,“新生需知”、“志愿者活动”、“理论园地”、“校企合作”、“形势报告”、“心理健康”、“团队训练”、“热点透视”、“经济与社会”、“环境与发展”、“素质教育”等栏目,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感兴趣的内容,使他们不仅从中受益,还能得到乐趣。特别是在新生教育阶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通过工作网站与大学生进行交流,为他们释疑解惑,了解他们的真实思想,掌握他们关注焦点和心理动态,从而提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克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结合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优势互补。

虽然网络发展迅速,已逐渐渗透到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理念、学习方式等很大程度上仍然取决于现实社会生活,因此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网络教育的不足,要通过传统教育方式进行更为深入更为细致的思想工作,将二者进行优势互补。

1、充分认识网络教育中的不足。

首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网上教育时是以大学生们曾经发生过的思想问题总结出一些普遍性经验或规律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对大学生思想问题的特殊性则把握不够,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主观盲目性。

其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学生有较高的自律能力。在网络教育中,学生需要有相当的自律自学能力才能很好地利用网络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不然很容易导致讨论偏离主题,失去讨论的意义。

第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易导致人文关怀的缺失。虚拟网络会导致学生与家长,老师感情上的疏远,即使在网络交流中师生可以畅所欲言但在现实生活中也可能出现学生与师生的隔阂,有可能出现学生自身的负面改变。

第四,虚幻的网络易导致学生迷网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网络教育中教师不易掌握学生上网的时间与内容,部分学生会出现无法摆脱网络的心理问题,无法正常完成大学学业。

2、继承发扬传统教育中的优势。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强化师生感情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要继承发扬传统的“面对面”的教育方法。“面对面”的教育方法既可针对大学生的某些特殊群体,也可针对某个个体,可以增加思想工作的感情分量,发挥教育者“身教”作用。而且“面对面”的教育方式往往能够情理交融,增强教育工作者的感染力。

要继承发扬“办实事讲道理”的教育方法。大学生的许多思想问题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把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与开展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在办实事中贯穿思想教育,通过解决现实问题来引导大学生提高精神境界。

要继承发扬“校园文化寓教于乐”的教育方法。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广大学生投身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使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拓宽视野,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网络生存”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总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充分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要根据教育环境、任务和对象的变化,选用网络教育可传统教育,要将二者优势互补, 全时关注全程覆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有效更全面地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乐斌辉论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教育体系的构建[j] 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1)

[2] 关尔群关于网络教育的思考[j]《教育科学》2001、(03)

第11篇

关键词:网络教育 资源整合 语文教学 优化教学 发展前景

一、学校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现状分析

1.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打造网络资源平台

多媒体环境是中等技术水平的(如电脑加投影、电视,投影加公共机房),是我国大部分农村学校的发展方向。我校虽是一所农村小学,但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校园网络设施在不断地完善,技术不断增强,于2002年装配了多媒体网络教室,2003年装配了远程教育资源接收平台,接收下载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源。

2.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促进资源有效运用

这些年来,学校举行了一系列有关网络教育资源课堂应用的活动,鼓励学科教师积极投身于课题研究之中,成长为学者型教师。在网络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方面教师撰写了大量教学论文、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课件制作并获得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认可和奖励。80%以上的教师能自制课件,大部分教师能运用多媒体手段上课、到因特网上查询资料和学习。学校从三年级开始就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中、高年段的学生掌握了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农村家庭的电脑也越来越多,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学生发展空间的拓展、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改革。

二、在新课程标准下更好的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

1.使用网络资源,创设教学情境

(1)用图片再现情境。图片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网络中众多的视频和图片都可以用来再现课文情境,尤其是学生不了解的内容更需要创设这样的情境。

(2)用音乐渲染情境。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选取的乐曲与教材的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发展上要对应、协调,让学生在时而凝重、时而清新的音乐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用视频体会情境。①化静为动,生动悟意。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插图,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但由于篇幅有限,立体感不强。这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生动悟意。②化文为图,巧解难点。课文的内容是丰富的、多方面的,但有主次、难易之分。以往对于课文的重、难点,教师虽反复讲述、说明,目的自难达到,重点依然在,难点亦未克。如果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氛围,让学生读得入情入境,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利用网络信息,促进自主学习

网络教育资源为阅读教学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将阅读对象还原到当时具体的自然生活情境中,帮助学生获取正确科学的信息,从而帮助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为他们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同时更让他们在获取的信息中开阔了自己的视野。

3.发挥网络优势,优化教学模式

(1)运用网络教育资源,优化识字教学。一个汉字在学生的脑中扎下根,还必须通过反复练习、及时反馈来强化记忆。网络教育资源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交互性,设计了程序,计算机可以成为能反馈练习的老师。

(2)运用网络教育资源,优化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品词品句,深化学生阅读情感。

(3)运用网络教育资源,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创设情境,把枯燥无味的文字变为生动有趣的画面。由此我们可根据动画编“课本剧”,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引到课文内容中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4)运用网络教育资源,优化习作教学。①指导观察,培养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网络教育资源创设的直观、生动、形象的场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②网络查寻,启发迁移。网络中有大量的习作例文以及名家名句,这些习作例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这样让学生通过网络查寻积累词语,能从优秀范文的思路以及写作方法中得到启示,为写好作文打下基础。③网络评析,总结提高。网络教育环境中的作文教学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可以让学生进行大面积的评议和修改作文,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系统监控学生的习作,发现问题可以与学生通过耳机直接对话,也可以在其习作上修改。这样既不影响其他学生,又能达到个别指导的效果。

总之,网络教育资源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借助网络,使教育资源共享变为现实。改革时要抛弃一切不合理的东西,融入新的思想与方法,不断丰富,推陈出新,实现交互式学习,以适应时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化学新课程;科学探究;网络资源;化学导航

文章编号:1005-6629(2007)08-0052-03中图分类号:G633.省略等29个搜索引擎;

(2)教学科研模块分为各地教育网站、课程改革研究、教育类期刊和教学研究论文等4个子模块;

(3)教学资源部分按平时教学实践的需要,又将其分为教案下载、课件下载、试题下载、教学图片、高考专栏和其他资源等六个子模块,在其他资源子模块中包含了软件下载网站、高中网站、大学网站和常用数据库网站四类;

(4)环境保护汇集了国内外主要环境保护网站、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和环保论文的的站点;

(5)学生沙龙汇集了以创新、趣味实验为主的学科教学网站,供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查阅、搜索各种学科实验的设计、过程和现象。

(6)国外资源分为网上图书馆、网上化学手册、各国化学会及虚拟社区和其他教学资源(含有各国科学教学、2061计划以及诺贝尔化学奖等);

(7)优秀站点推荐此模块对国外优秀学科网站进行了仔细筛选,收集了部分信息资源含量大的优秀网站,并给出即时提示。同时进行了科学分类,以方便教学研究、双语教学和学科最新进展资源的查询。主要有美国化学会、Discovery(中英文)、Chemistry coach、网络化学网站(Chemistry Webercises Directory)、安全与健康等网站。

3 “化学导航”查询系统的特点

(1)信息量大汇集了国内外近70个比较著名的搜索引擎。多种有效的搜索引擎能供使用者作扩展性的查询,使用方便,快捷。这样,以不同的搜索引擎,运用不同的搜索技术,可以得到较为全面的信息。而在其他的资源子模块中,还提供了相当多的相关链接;

(2)科学分类按教学功能和活动类型,分为七大模块,在每个模块中,再分成若干相应的子模块。综合性较强的内容归类于“其他资源”子模块中。使得系统具有鲜明的教学实践、教学研究的特征;

(3)针对性强在整个查询系统中,几乎所有内容都应和化学教学有关,特别适用于中学化学的教与学。还根据网站所涉及的不同化学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子模块分类,能在最短的时间查找到最新的资料;

(4)易于传播整个查询系统的大小只有1.省略”免费索取。

参考文献:

[1]陆真等.“化学舵手”网上化学资源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制作[J].化学教学,2002,(3):36-38.

[2]缪强.化学信息学导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9-32.

[3]卢荣生.再谈从网上高效搜索中学化学教育信息[J].化学教学,2004,(7-8):62-64.

[4]程智.网络教育基础[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290-301.

[5]袁中直,肖信,陈学艺.化学化工信息资源检索和利用.[M]江苏:江苏科技出版社,2000:124-131.

[6]王涛涛.化学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合作学习的探讨[J].化学教学,2005,(6):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