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狮子和鹿教学反思

狮子和鹿教学反思

时间:2022-07-22 01:58: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狮子和鹿教学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狮子和鹿教学反思

第1篇

由于学校要推荐教师参加区级优质课比赛,学校教研处根据往年的做法准备这样筛选:先让35周岁以下的教师进行说课比赛,前50%的教师再进行上课比赛,根据成绩推荐参加区级比赛。在讨论这个方案是否可行时,有的教师说:这个方案比较公平,也能选出优秀的教师代表学校参赛!有的教师说:这个方案容易操作,面上铺开,择优上课。而我在想:我们开展说课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一次比赛?仅仅是为了选拔教师吗?这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开展说课不仅是一次比赛,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加油站,实现赛研结合,以赛促研。这才是我们应追求的校本教研的目的。

二、实践:且思且行有序推进

1.前期准备

基于以上的认识,学校教研处召集35周岁以下的教师,开了一个关于说课比赛的交流会。一方面倾听教师们的想法,另一方面对活动内容、过程进行讨论,让大家统一认识。在交流中,有的教师说:工作好几年了,还真不知道如何说课!有的说:以前参加过说课比赛,比赛结束了,也没有反馈。有的说:不管怎样,参加了总要有所收获。其实,教师们也希望通过活动,让自己能有所提高。我们逐步形成了共识:先全员参与说课活动,再挑选几位会说课的教师进行展示,让教师们了解怎么说课,并开展研讨:为什么这么说课。让每个人带着思考来,让每个人都有收获。对说课还没过关的教师,跟着师傅学习,再练习、考核,使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会说课。我们分成语文、数学、综合三个组分头开展,并联系了市教研室相关专家来校进行指导。

2.展示现场

“各位亲爱的同事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狮子和鹿》……”面对着讲台下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滕老师的一声亲热的问好,拉开了本次语文组青年教师说课展示活动的序幕。全体语文组教师早已齐刷刷地在会议室坐定,仔细聆听,不断思考……

在语文组的43位教师中,有的刚踏出师范院校的大门,有的已是驰骋教坛几十年的老将,有的是有十多年教学经验的的骨干教师。今天的教研组活动是在青年教师说课比赛的基础上进行,其他学科组的教师也前来学习。

四位教师大方的仪态、流利的表达、对教材独到的见解深深吸引了大家。在互动交流的环节,现场气氛达到。大家各抒己见,围绕着如何把课说好的话题进行了热烈而又多角度的讨论。

朱老师第一个站起来,他旗帜鲜明地指出,说课能帮助自己在专业领域更快地成长。他指出以前对于说课的流程与重点都不太把握得牢,对于说课的框架都是比较生疏的。经过这次专业研讨,他对于说课的形式与内容的把握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二年级的项老师迫不及待地表示,她对滕老师《狮子和鹿》一文的说课特别有收获,比如教师的教态特别亲切,笑容令人如沐春风,语气语调上抑扬顿挫,娓娓动听;目标制定层层深入,最后一层“读活课文,辩证认识事物本质”更见功力;将一个大的理念细化为一个个小的观点,恰当引用教育家的名言;教学流程既有板块的粗略展示,又能结合精彩问题,具体细节的呈现,等等。最后项老师感叹说:说课能让我们的思考更清晰,更能看清自己教学的本质性问题,能让年轻教师成长得更好。

市教研员毛老师作为本次活动的嘉宾,结合文本对说课内容和基本框架及校本教研的方法进行了引领,这更是令大家豁然开朗:原来说课的学问大着呢!在实践中思考,思考后继续实践,只有经历这样的历练和沉淀,才能实现真正的提升。

3.组队培训

各组根据前期的说课情况,结合专家的意见,一共有20位教师没有达标,学校从优秀教师库里挑选几位教师担任师傅,一位师傅带2~3名徒弟,定期、有主题进行说课培训,学期末进行达标考核。

首先,规范说课内容,虽说前期有讨论,中期有展示,但为了将培训落实到位,我们对说课作进一步规范。一是说课说三方面:我要教什么、我要怎么教和为什么这么教。要求教师必须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思想理念等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理论水平,经常注意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以及实践寻求理论的支持,养成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的习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二是说课的基本框架。包括报题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设定、课时安排、教学流程、板书设计,教学理念、教法和学法,可以结合教学流程展开说,也可在教学流程前强化说明,但要与教学流程相一致。其次,细化培训要求。每一位师傅至少对徒弟进行4次以上的指导,并记录在校本培训记载册上。记载内容包括:培训内容、时间、目的、过程和体会。

三、启示:真“研”才有实效

1.关注需求,让教师主动参与其中

校本教研从实际出发,以解决教师工作中的难点、困惑为重点,将研究的需要融入教师的需求之中,以教师不断增长的需要为研究的“突破口”。由于一部分语文教师说:自己不知道怎么说课。我们通过比赛,挑选几位说课优秀的教师进行展示,让教师们了解怎么说课,并开展研讨:为什么这么说课。接着,让说课还没过关的教师,每人跟着师傅学习,再练习、考核,使每一位教师都会说课。

2.同伴互助,让教师之间相互促进

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为了有效促进青年教师的茁壮成长,学校要积极为青年教师搭建相互学习的平台。这次说课活动,通过展示说课,让教师们了解怎么说课,并开展互动研讨:让大家把教育教学研究看作自己工作、生活的一部分。同时学校要经常组织教师通过开展听“同课异构课”“推门课”等活动,学习他人先进的教学理念、独到的教学经验。

3.及时反思,让教师在思考中发展

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每开展一次活动,我们提倡教师积极反思,及时记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如夏老师听完课后这样写道:由说课之前的忐忑,之后满满的幸福到听他人说课展示的恍然大悟,深感参加一次活动让自己成长得更快。说课教师对理论解读的高度,对文本吃透的深度,对环节设置的细化都让我收获颇丰,特别是把学生放心里的人本思想,让我深受感染。

4.专业引领,使校本教研更上一层楼

第2篇

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常规管理方面也有了一些更高的要求,只有认真做好备课、上课、课后反思、作业布置和评阅、学困生辅导等每一环节的工作,才能把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在教学工作中。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严格要求自己,落实好教学常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

一、精心备课,为优化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要在有限的40分钟里完成教学任务,尽可能地提高教学效率,首先就要在课前认真备课。备课时除传统的教材研究、教学设计外,结合新课程的特点,还要把很多心思花在教学具准备、课件准备上。

新教材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强调过程与方法,尤其是低年级数学这个特点更为突出。另外,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结合学科特点创设情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课堂教学中要体现这些特点,课前就必须做充分的准备,如各种卡片、挂图、常用的实物教具、课件等等。例如:在上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一课时,课前我下载了动画片并适当做了剪辑,上课时结合教学实际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一直积极尝试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在课堂上能留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展现自己的才华。当然,对于教学课件,并不是为用而用,关键看能否很好地为教学服务,达到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目标,实现更好的育人价值。

二、认真上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认真上课,首先要从小事做起,上课铃声响起,教师准时进入教室,全体起立,师生问好,行注目礼;课堂上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规则意识和集体意识,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激励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如遇疑惑大胆质疑;课堂教学中师生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其次,教师要树立优质高效的理念,不随便浪费课堂上的一分一秒,既认真按照自己的教学预设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好教学活动,同时又要及时收集学生的信息反馈,灵活调整教学方案。

例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既要注意让学生多读书,多实践,又要做好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提高;还要注意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避免泛泛地读,浪费宝贵的时间。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依照学习所得,努力围绕以下四个环节结合实际灵活组织教学活动:备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初读(整体感知,扫清障碍)――品读(抓住重点,精读感悟)――延读(适当拓展,体现创意)。还是以《咕咚》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开始上课时,我播放了这个故事开头的精彩动画片断,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儿呢?”引入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读时,主要让学生大致了解内容,把课文读通读顺,并把重点放在了“会认字”的认读上,通过开火车、找朋友等游戏活动进行认读巩固会认字。接下来,由几个问题作串连,出示重点语句,引导学生精读感悟,既达到了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语言文字训练。例如,在理解“狐狸、猴子、小鹿、松鼠听到兔子慌张的喊声,他们有什么反映?”这个问题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找一找有关的句子,用“――”划出来,然后指名读句子,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慌张”、“乱哄哄”。让他们先说说什么是“慌张”,自己有过慌张的时候吗?再让他们想想什么是“乱哄哄”,生活中自己见过哪些乱哄哄的场面。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体会到了小动物恐惧、惊慌的心情,朗读得也更有味儿了。在学生精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的拓展练习:“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想对课文中的小动物说些什么呢?可以对小兔说,也可以对狐狸、小猴、松鼠说,还可以对狮子说。”孩子们各抒己见,说得很精彩,而且大都能抓住要点,揭示了故事蕴含的道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后来,我还让学生自制课文中的小动物头饰,表演了这个有趣的故事。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切实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充分质疑、独立思考和想象的时空,为达到教学的三维目标而努力。

三、及时进行课后反思,扬长补短。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经验+反思=成长,随着新课程的推进,这一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已日益为人们所熟知。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例如,在执教了教学研讨课《我在家里贴字卡》(语文一年级上册)一课后,我根据专家的点评和指导及时进行了反思,找出了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值得总结应用的几点经验:(一)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层进行识字训练;(三)练读形式多样化,避免学生产生泛味感;(四)注重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到生活中识字;(五)重视写字指导,典型字例可按这样的程序指导:读帖(观察笔顺)――书空――再读帖(观察占格)――示范书写――描红――带写――临摹――评议。当然,在反思中也注意到了自己在组织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弱点,如教学语言不够生动,有的教学术语不够规范等,这与自己的教学经历与教学实践经验不足是相关的。进行这样的教学反思,对促进自己的业务成长作用是很大的。

再如,在上一年级下册数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教学中,我重点训练了“破十法”,先用小棒进行演示和实践,再用各种实物图帮助学生理解,结果学生掌握情况挺好,正当我沾沾自喜时,一位有经验的老师给了我提醒,“想加算减”也是一种必须掌握的好办法,一方面可以提高速度,另一方面也有利加法的复习和巩固。听了她的话,我一下子意识到了算法多样化的重要性,一不做二不休,又把“破十法”、“想加算减”和“平十法”都做了比较和训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总之,通过及时的反思与交流,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努力,能够促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发扬长处,弥补不足。

四、精心设计作业,培养良好习惯。

不管高年级还是低年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常规和习惯之外,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也是一个重点。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作业更多是在课堂上完成,家庭作业仅仅是一些口头作业或少量的动手实践活动,养成良好习惯的意义比作业本身更大。对于学生课堂上的书面作业,必须坚持认真及时批改;对于回家的一些口头作业,还是应该想办法与家长沟通,得到家长的支持配合,并做一些检查督促,使之有效落实,避免让孩子产生可做可不做的错误认识,进而形成一些拖沓应付、随心所欲的不良习惯。对于书面作业,教师可充分利用记错本,记录下常见的错误和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还应该把作业问题突出的学生名字记录下来,面改面批,及时进行辅导和帮助,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1、阅读型。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主要有预习读课文,复习及背诵要求背诵的篇章片断等;课外阅读如读同步读本,读课外书等,以求巩固识字效果,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课外书内容相对宽泛一些,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2、实践型。如语文学习了拼音以后,鼓励学生自制拼音卡片;自制识字卡片等,此类作业不做硬性要求,以鼓励为主。另外,还可结合教材布置一些实践活动,如一年级上学期制作树叶贴画,同学兴趣浓厚,制作出了一些比较漂亮的作品,有可爱的动物,也有美丽的风景画。再如,学习了图形的拼组之后,让同学回家拼一拼、贴一贴、做一做,效果都挺好的;还有,一年级下学期的语文百花园六上有一个“看谁想得妙”,课堂上画了,说了,但学生意犹未尽,我让他们回家画在一张美术纸上,结果有的学生竟然画了20多种,好几份作品还挺漂亮;学习了《咕咚》一课后,我让学生回家练习讲故事,并自制文中的小动物头饰,排演课本剧,学生也是兴趣盎然。对于高年级来说,规定主题做一份精致的手抄报也是他们展示才华的好机会……这样的实践作业还有很多,只要多花一些心思,还是可以布置一些适合孩子,又能一举多得的实践作业的。

3、个性化作业。学生存在差异,可以针对学生的差异鼓励他们发挥特长(有时也是弥补缺漏),适当完成一些个性化的作业。如有的学生喜欢观察,写一点小日记,她就设了一本“我的心情”日记本,记录下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还有的学生喜欢阅读,他们就设立了美词佳句采集本,积累一些优美的词句……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完成那种作业,都要特别注意强调良好习惯的培养,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我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时时强调书写姿势,包括坐姿、握笔习惯等。2、强调养成书写工整的良好习惯。课堂作业可以少做一点,做慢一点,但一定要努力把字写工整。3、教育学生爱护书本,保持书本的整洁,杜绝乱涂乱画的现象,学期中和学期末进行评比,表扬先进。总之,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做事认真,是会让学生受益终身的,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五、因材施教,辅导学困生。

第3篇

每次,遇到语文教材中的好文章,教师应该把自己作为一块煤,投入炉火,燃烧得通红,率先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再将放射出来的火光与热量传递给学生。如是,我才会觉得上课本身即为一种享受,而学生在这种感染力下,自然也会学得兴趣盎然。

综观当前的语文课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生硬灌输的多,学生主动探索的少,学生盲目接受书本的观念多,自己独立思考形成结论的少。尤其是某些教师唯书至上,不管学生的实际,照本宣科,脱离实际,降低了语文课的实效性。基于以上认识,我从新理念的语文教学着手,构建适应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的语文教学,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一、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如集体读、自由读、几人互读、组织朗诵会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我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各种语言进行反复诵读,以悟出它们内心的想法。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自编自演了课本剧,他们那逼真的形象、丰富生动的话语、独特的表演手法,体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对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

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得到进一步升华。

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地谈出自己的看法、认识,并不仅仅在于讨论是否达成共识,抑或达成率的高低,更应看重的是激活师生的思维。在讨论过程中,师生、生生共同参与讨论,人人都有得有失。在听他人发言时,自己的思维常常被打乱,需要时时思考他人的观点,评价自己的想法。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讨论,直至“结论”的形成,师生、生生都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堂气氛很活跃,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狮子和鹿》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他说要以自己的优点为荣,以缺点为耻。他的回答激起了学生们激烈的讨论,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既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让学生展现一个全面的自我

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紧张的思维活动。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发现、去探讨、去创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点拨学生的思路,努力引导学生在这个大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情感世界,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如在教学《玩出了名堂》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如:“名堂是什么意思?谁玩出了名堂?怎样玩出了名堂?玩出了怎样的名堂”等一系列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四、拓展学生课外作业的延伸

教学不应局限于学校,甚至是课堂这块小天地,而应把课外作业向课外的广阔天地延伸。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社会小调查,可以是参观访问,可以是活动小探究。阅读课外读物,从中受到启发是课外作业,看电影、电视从中得到教育也是课外作业,帮助父母参加劳动使自己得到锻炼也是课外作业,为父母打扫房子、洗碗、叠被子同样是课外作业,听奶奶讲那小小的故事,姐妹吵嘴后的反思同样是课外作业。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学习的知识面,让学生亲自体验社会生活,提高面对生活问题的能力。

第4篇

[关键词] 教学实效性 课堂 生活化

通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通过实践、思考、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以农村生活事例为背景,让农村学生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积极开展数学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快乐的去应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是培养农村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有效途径. 在此,理性客观地反思过去,实事求是地面对今天,提出有效的教学点滴体会,供同行参考。

一、让数学走进生活,进行情感的熏陶

数学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学生在主动探求数学问题的同时就在感受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应热情的牵着孩子们的手,正确引导孩子体会数学所展示的奇妙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达到优化生活,热爱生活的目的。我们要充分联系生活实际,挖掘数学知识内在的魅力,潜在的美,真诚地牵起孩子们的手和他们一道跃进充满智慧魅力的乐园,尽情领略、享受数学中的美。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用媒体展示一台台大吊车,展示美丽、雄伟的杨浦大桥,让学生感受图形的神奇与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使学生看到生活的精彩与人类的智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创设成功情境,启发学生成就意识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系统性很强,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数学中利用生活中的感性材料,把抽象的东西以生活中原有状态呈现,让学生在交流生活经验之中加以理解与提炼,这种知识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学生能轻松自然地理解与掌握,并能自觉地转化为一种生活的技能。在新课下,伴随课堂教学活动进一步开展,学生由于长时间集中注意,在下课前的十几分钟左右,注意力便开始逐渐减退,学习情趣明显变弱。教学时,我注意设计针对性强、形式多样、难易适中的生活练习题,创造让全体学生经过一番努力后,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分数的意义”时,我设计了一道生活性的习题: 6个苹果、 5个梨、 4个桔子、3个桃、 1个草莓,让学生说出谁的个数是谁的几分之几。学生经过一番动脑后,争先恐后抢答,中下生也能说出三四种答案,优等生得出的答案则更多,把整节课推向了。这样生活情境,给全体学生都创造一个表现的机会,让他们都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从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的是让学生学会这种知识,而学生往往也只知道去“做”数学,而不懂得去“用”数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觉得所学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出了示范。

如:在一年级教学统计的初步认识时,我就这样设计:首先通过课件出示一个动物园的画面,画面里有猴子,大象,小鸟,长颈鹿,狮子等等动物若干只,要求学生数出各种动物的只数,由于动物种类多,只数也多,学生们数出的结果也不一致。这时让学生讨论数的方法,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分小组数,每小组只数一种动物,最后得出了结果。这样不仅使学生在现实情境的体验中经历了统计的过程,还使学生感到统计就在身边,统计是很有用的。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并用于现实。 转贴于

四、把课堂中书本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能够运用抽象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条件。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调查和探究性的实践活动,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到各个商店去了解一些文具用品或生活用品的价格,通过对比可以得出怎样一个结论;也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存在的问题,然后再全班一起讨论可以怎样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等等。当学生在课堂上用自己亲自收集到的素材组成数学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时,老师加以表扬和鼓励,那学生就产生一种自豪感,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这种实践学习中,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五、重视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以教师讲解、学生理解的方式为主,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从中获得有关的概念、公式、法则与定律。为了改变这种单一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便于开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的素材。通过动手实践活动获得数学的知识,这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实践活动形式。它不仅对学生知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法以及学习态度的形成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既体验了独立获取知识的乐趣,又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例如,学习《圆的面积》时,引导学生把圆剪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先讨论一下书上的剪拼方法(把圆平均分成16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等份越多,越接近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S=∏R2。教师鼓励学生,问:你还能拼成其它熟悉的图形来计算出圆的面积吗?学生分别回答:我可用这16等份把圆转化成一个近似平行四边形,把圆转化成一个近似梯形,把这16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三角形。学生拼、拿、摆的方式不一样,构成的图形也不一样,但都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证明结果是一样,师生最后进行评比小结。这样的操作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会了自主探索,自己去发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总之,随着新课程实施的全面推进和纵深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了一个战略性问题,在我们的教学中固然存在许多问题,但我们有信心潜心钻研,勇于探索,坚持正确观点并付诸实践;有勇气摒弃错误言论并走出误区,最终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使学生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就会使学生积极思维,但教师必须因势利导,利用问题情境把大量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探索中去,推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活课堂教学,使学生“学而乐之,乐而知之”,从而达到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旭.听课、说课、上课[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