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产品助理工作计划

产品助理工作计划

时间:2022-09-12 21:26:38

产品助理工作计划

第1篇

2. 建立组织内部协调一致的质量管理目标。

3. 重视并做好内部质量审核,充分利用质量管理体系这个有效的管理手段,促进内部体系的保持和持续改进。

4. 建立相应的组织程序,培训人员,制定计划,实施质量管理体系。

5. 协助总经理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和持续改进过程得到必要的支持。

6. 定期向总经理汇报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包括改进的需求,以事实为依据,确保企业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使之与客户要求相适应。

二、内部审核

1 制定并审核企业年度内审计划和审核实施计划以供总经理批准.

2 拟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

3 协助总经理定期召开管理评审会议.

4 全面负责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工作.

5 担任审核组长并选定审核员,并制定年度内审计划、每次的审核实施计划和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

6 指导编写《年度内审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7 组织、协调内审活动的开展.

三、实现质量计划目标

1.审查各有关部门编制的质量计划.

2.负责对各部门质量策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协助各部门负责人制定相关的质量策划及编制、实施相应的质量计划。

四、处理好与顾客有关的质量问题

4. 协助营销部,识别顾客的需求与期望,组织有关部门对产品需求进行评审,并负责与顾客进行质量方面的沟通.

5. 评审对新产品质量要求的检测能力.

6. 协助技术部评审新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

7. 协助生产部评审产品的生产能力及交货期.

8. 协助采购部负责评审所需物料采购的能力.

9. 审查特殊合同的产品要求评审表.

五、质量标准制定和实施

3. 在质量要求方面协助技术部在设计、开发产品的组织、协调、实施工作,设计和(或)开发的策划、确定设计、开发的组织和技术的接口、输入、输出、验证、评审、设计和(或)开发的更改和确认等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协助审核试产报告。

4. 为总经理批准项目建议书、试产报告、提供质量方面的参考意见。

5. 协助采购部做好所需物料的采购的质量检查工作。

6. 协助营销部进行质量方法的调研或分析,市场信息及新产品动向,审阅顾客的《客户满意度调查报告》。

7. 负责新产品或新原辅材料的检验和试验。

8. 协助生产部负责新产品的加工试制和生产。

9. 收集行业质量技术,制定适宜的内控质量标准。

六、生产和服务动作的质量监控

1.在质量控制方面指导生产部进行生产和过程控制,生产设施的维护保养,编制必要的质量作业指导书,负责产品的防护。

2.协助技术部编制相关的完善质量管理的工艺规程。

3.在质量方面协助生产部对《生产计划》的审批,负责设施采购的质量审批。

4.协助行政部对实现产品质量所需的工作环境进行控制。

5.负责进行产品质量验证和标识及可追溯性控制。

6.协助营销部在质量方面的售后服务工作。

七、测量和监控装置管理

1.负责对测量、监控设备的校准;根据需要编制内部校准规程。

2.负责对偏离校准状态的测量、监控设备的追踪处理。

3.负责对测量和监控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

第2篇

生产管理需要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有责任心,肯吃苦耐劳,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生产管理工作职责,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生产管理工作职责11、坚决服从总经理的指挥,认真执行其工作指令,一切管理行为向总经理负责;

2、严格执行公司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其工作职责;

3、根据运营部下达的订单制定生产计划,切实落实生产计划的严格有效执行,确保订单产品合同的履行

4、严格把控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确保产品零件的一致性,提高组装效率,减少和杜绝客户投诉率,维护

公司品牌声誉

5、负责抓好生产安全教育,加强安全生产的控制、实施、生产操作规程,即时监督检查,确保安全生产,杜绝重大火灾、设备、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

6、督导工厂各部门的日常生产活动,建立每日早会制度,及时发现生产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生产高效运转;

7、认真做好生产统计核算基础管理工作,重视原始记录、台账、统计报表管理工作,确保统计核算规范化、统计数据的正确性;

8、贯彻、执行公司的成本控制目标,积极减少厂区的各种成本,确保在提高产量、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降低生产成本;

生产管理工作职责21.具有生产科(制丝组立包装捆包)各工序全技能,人员短缺或断线时能立刻顶岗,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2.每天进行巡查点检

3.保洁人员的工作指导、跟踪教育

4.生产工序持续跟踪进行改善

5生产采购部品的查找联络

6.组立产品的测量、数据整理

7.制丝相关数据整理及节能计算

生产管理工作职责31.具有生产科(制丝组立包装捆包)各工序全技能,人员短缺或断线时能立刻顶岗,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2.每天进行巡查点检

3.保洁人员的工作指导、跟踪教育

4.生产工序持续跟踪进行改善

5生产采购部品的查找联络

6.组立产品的测量、数据整理

7.制丝相关数据整理及节能计算

生产管理工作职责4(1)负责生产计划的制定与执行、确保生产计划顺利完成;

(2)协助车间或品质管理部门对一线员工进行定期培训,组织本班组员工开展工艺管理工作,指导一线员工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肃工艺纪律、坚持质量___原则;

(3)控制本班组产品质量、数量,提高员工积极性、能动性,挖掘员工潜力,提高员工技能,加强工艺改进力度等,不断提高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4)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及时向上级领导反映并解决员工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

生产管理工作职责51、负责公司的规章制度建设与管理、生产现场管理、6S管理、生产设备管理、生产安全管理、部门行政管理等工作;

2、全面控制、协调生产部门的人员管理及各项生产活动;

3、下达生产计划和任务,安排和控制生产作业进度;

4、跟踪生产情况、产品需求、生产过程、产值目标等,按时完成生产目标;

5、及时对生产异常做出反应,发现问题及时追踪,并提出合理建议;

6、参与提高生产效率和改善产品质量的行动计划与实施。

生产管理工作职责61、学习欧线生产线操作并独立掌握全套生产工艺

2、协助车间主任进行生计安排、5S执行及现场监督。

3、协助主任对相关成本与质量控制。

生产管理工作职责71.协助上级统酬生产线计划组织级安排,监控生产过程;

2.负责车间7S巡查工作;

3.协助上级,负责品质类员工选拨与培训工作;

第3篇

重要性是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和基本原则, 在会计和审计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 它的运用强化了对关键性问题的核算、简化了核算工作、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 因此受到广泛的重视。笔者着重分析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 以期达到对重要性原则的进一步认识。

二、重要性原则的内涵

(一) 重要

性的判定从会计角度看, 我国会计准则并没有对重要性原则给出明确的定义, 只是要求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 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那些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 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做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 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 分别核算、单独反映、力求准确、作重点说明, 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的披露。而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 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致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的情况下, 可适当简化处理、合并反映。在评价某项经济业务的重要性时, 应当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综合进行分析。从性质方面来说, 当某一事项有可能对决策产生一定影响时, 就属于重要项目; 从数量方面来说, 当某一事项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就可能对决策产生影响, 因而也是重要的。

(二) 对重要性原则的进一步分析

1. 运用重要性原则是“成本效益原则” 的要求。从会计是企业适应生产发展和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这个角度来看, 会计核算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会计核算又需要支付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对所有会计事项的处理一律不分轻重主次和繁简详略, 采取完全相同的处理方法, 全面详尽进行核算必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增加会计核算的成本, 抵消会计管理带来的效益甚至让企业得不偿失。在会计核算中坚持重要性原则,能够使会计核算在全面反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 加强对经济活动和经营决策有重大影响和有重要意义的关键性问题的核算, 有助于简化核算, 节约人力, 提高工作效率,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运用重要性原则, 有利于把握住问题的实质, 抓住关键点。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来说,>:请记住我站域名/< 虽然越详尽的信息越有利于其做出正确的决策, 但是如果会计信息不分主次,有时反而会影响使用者对信息的正确理解, 影响决策。那些对经营决策有重要影响的经济事项对其决策更为重要。

3. 运用重要性原则需合理运用会计职业判断。2006年颁布的新准则更充分地体现了以原则为导向的制定基础,需要大量运用职业判断。在基本准则中对于重要性原则定义是模糊的, 如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 但对重要性的标准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因此在实际工作中, 如何把握重要性水平, 从而正确披露会计信息,只能通过会计人员根据相关性、实质重于形式等原则作出的主观判断加以确定。

三、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分析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较为普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账户设置

对于制造费用, 如果发生在基本生产车间, 必须先通过专门的账户“制造费用” 进行核算, 月末再根据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进入“生产成本” 账户, 而如果发生在辅助生产车间, 则可以不用通过“制造费用” 账户核算, 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进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账户,原因是相对而言基本生产是重要的必须详细反映, 辅助生产是次要的可以简化反映。

在给生产成本账户设置成本项目时可根据重要性原则调整, 一般按照“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设置专栏, 但若企业发生的废品损失、停工损失很多, 可增设“废品损失”、“停工损失” 成本项目; 若企业耗用的燃料和动力较多, 可增设“燃料和动力” 成本项目等。再如, 若企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较高, 使得直接人工成本所占比重较低, 则可不单设“直接人工” 成本项目, 只设置“直接材料” 和“加工成本” 两个成本项目。

(二)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直接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和顺序分配法均体现了重要性原则的运用。

1. 直接分配法是指在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 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 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的产品和劳务, 不互相分配费用。这种方法计算简单, 但由于不考虑各个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互相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情况, 导致分配结果的准确性差, 因此主要适用于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品或劳务较少的企业。这是因为当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品或劳务较少时, 不考虑它们之间相互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情况, 对成本分配结果的影响较小, 这时既不会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又可简化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工作, 符合重要性原则。

2. 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指根据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劳务数量及其计划单位成本, 计算为各车间、部门提供服务的产品和劳务数量应分配的费用。对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实际成本与按计划成本计算的分配额之间的差额, 由于对成本计算影响较小, 按重要性原则可以简化核算, 可不再按受益比例进行分摊, 而直接增加或冲减管理费用。

3. 顺序分配法, 是指个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是按照受益多少的顺序依次排列, 受益少的排在前面, 先将费用分配出去, 受益多的排在后面, 后将费用分配出去。这里的排序就考虑了重要性原则, 本质就是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品或劳务时只计算影响大的费用, 不计算影响小的费用, 受益少的(即提供给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多的) 在前面,向所有受益对象分配费用, 包括分配给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受益多的(即提供给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少的) 在后序分配,不向前序分配费用, 因其提供给前序的费用少显得不重要,

所以只需将该辅助生产车间原来的费用加上前序分来的费用向后序及外部的受益对象分配费用。这种方法适宜在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品或劳务有明显差距时采用, 此时充分体现出了重要性原则的思想。

(三)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1. 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如果企业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少, 价值低, 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与否对完工产品成本的影响很小, 就可以不计算在产品成本, 而把本月归集的全部生产费用作为完工产品的成本。

2. 在产品按所消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如果企业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 而且原材料费用在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加工费用比重小, 为简化核算, 在产品可以只计算耗用的原材料费用, 不计算其他加工费用, 产品的加工费用完全由完工产品负担。

3. 在产品按年初固定成本计价法。如果企业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且各月费用发生较均衡, 则月末在产品成本可以按照年初在产品成本确定。因为在这种条件下月末在产品实际成本相差不大, 算不算各月在产品成本的差额对完工产品成本计算都影响不大, 因而不用费时费力地计算分配, 既简化了核算工作, 同时又反映出了在产品占用的资金。

4. 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如果企业月末在产品已经接近完工, 根据重要性原则, 可以将月末在产品视同完工产品分配费用。

5. 定额成本法计算在产品成本。这种方法下, 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其数量和单位定额成本计算确定, 月初在产品费用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的差额作为完工产品的成本。该方法下每月实际发生的生产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在产品不负担, 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 在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和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条件下, 由于脱离定额的差异原本就小, 在产品分不分脱离定额的差异对完工产品成本计算都没有什么区别, 因此不必计算分配在产品应分的差异而直接按年初在产品成本固定计算。

(四) 联产品和副产品成本的计算

联合产品是企业的主要产品, 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其销售价格较高。因此, 根据重要性原则, 在对联合生产成本进行分配以计算出各种联产品成本时, 应采用比较准确、详细的方法进行分配和计算, 常用的有实物量分配法、系数分配法、销售价值分配法和可实现净值分配法等。而副产品是指在主要产品生产过程中附带生产出来的非主要产品。副产品不是企业生产活动的主要目的, 价值比较低,对企业的收入影响较小。根据重要性原则, 在分配联合生产成本时, 通常是将副产品直接按一定标准计价, 然后从联合生产成本中扣除即可计算出主要产品成本。副产品的计价方法主要有副产品不负担联合生产成本法、副产品按计划成本计价法、副产品按售价减去销售费用和销售税金后的余额计价法等, 都属于简化处理的方法, 计算较粗略。

(五) 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采用这种方法, 不论各月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多少,每月各种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都是按年度计划确定的计划分配率分配。平时发生制造费用时计入“制造费用” 账户借方, 根据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时, 直接计入“制造费用” 的贷方, 这样“制造费用” 借贷方之差, 就是已分配和实际制造费用的差额, 这个差额就表现为制造费用的期末余额。对于这一余额, 平时就累计留在“制造费用” 科目中, 年末一般直接将其计入12月份产品的生产成本。在年度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接近实际时制造费用账户年末余额不大, 对成本核算影响较小所以可以不必精确分配, 简化了核算工作, 符合重要性原则的要求。

(六)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

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支出、装修支出以及修理支出, 在发生当期直接计入损益, 不再采用预提或是待摊的办法。费用化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 不管该项费用实际发生在企业管理部门还是基本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 按照新会计准则要求都是直接做入“管理费用”账户, 这点不同于以往的会计处理。以前是按照费用发生地点进行费用核算, 如发生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 计入“管理费用”, 发生在生产车间的计入“制造费用”。笔者认为这是新会计准则对重要性原则的运用, 即因为这种费用化的后续支出对企业成本核算影响不大, 为了简化成本核算工作将其直接计入管理费用。尤其是当这种后续支出发生在辅助生产车间时, 按照原来的核算办法进行会计处理更是显得麻烦, 而采用新准则的规定进行处理就简化得多。

第4篇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浅析

一、 引言

重要性是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和基本原则,它的运用强化了对关键性问题的核算,简化了核算工作,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因此受到广泛的重视。笔者着重分析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以期达到对重要性原则的进一步认识。

二、 重要性原则的内涵

1. 重要性的判定

从会计角度看,我国会计准则并没有对重要性原则给出明确的定义,只是要求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那些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分别核算,单独反映,力求准确,重点说明,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的披露。而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情况下,可适当简化处理,合并反映。在评价某项经济业务的重要性时,应当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综合进行分析。从性质方面来说,当某一事项有可能对决策产生一定影响时,就属于重要项目;从数量方面来说,当某一事项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就可能对决策产生影响,因而也是重要的。

2. 对重要性原则的进一步分析

(1)运用重要性原则是“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如果对所有会计事项的处理一律不分轻重主次和繁简详略,采取完全相同的处理方法全面详尽进行核算,必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增加会计核算的成本,抵消会计管理带来的效益甚至让企业得不偿失。在会计核算中坚持重要性原则,能够使会计核算在全面反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加强对经济活动和经营决策有重大影响和有重要意义的关键性问题的核算,有助于简化核算,节约人力,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运用重要性原则,有利于把握住问题的实质,抓住关键点。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来说,虽然越详尽的信息越有利于其作出正确的决策,但是如果会计信息不分主次,有时反而会影响使用者对信息的正确理解,影响决策。

三、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分析

1. 账户设置

对于制造费用,如果发生在基本生产车间,必须先通过专门的账户“制造费用” 进行核算,月末再根据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进入“生产成本”账户,而如果发生在辅助生产车间,则可以不用通过“制造费用”账户核算,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进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原因是相对而言,基本生产是重要的必须详细反映,辅助生产是次要的可以简化反映。

在给生产成本账户设置成本项目时可根据重要性原则调整,一般按照“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设置专栏,但若企业发生的废品损失、停工损失很多,可增设“废品损失”“停工损失”成本项目;若企业耗用的燃料和动力较多,可增设“燃料和动力”成本项目等。

2.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1)直接分配法是指在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的产品和劳务,不互相分配费用。这种方法由于不考虑各个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互相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情况,导致分配结果的准确性差,主要适用于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较少的企业。这是因为当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较少时,不考虑它们之间相互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情况,对成本分配结果的影响较小,这时既不会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又可简化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工作,符合重要性原则。

(2)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指根据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劳务数量及其计划单位成本,计算为各车间、部门提供服务的产品和劳务数量应分配的费用。对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实际成本与按计划成本计算的分配额之间的差额,由于对成本计算影响较小,按重要性原则可以简化核算,可不再按受益比例进行分摊,而直接增加或冲减管理费用。

3.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1)在产品按所消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如果企业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而且原材料费用在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加工费用比重小,为简化核算,在产品可以只计算耗用的原材料费用,不计算其他加工费用,产品的加工费用完全由完工产品负担。

(2)在产品按年初固定成本计价法。如果企业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且各月费用发生较均衡,则月末在产品成本可以按照年初在产品成本确定。因为在这种条件下月末在产品实际成本相差不大,算不算各月在产品成本的差额对完工产品成本计算都影响不大,因而不用费时费力地计算分配,既简化了核算工作,同时又反映出了在产品占用的资金。

4. 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采用这种方法,不论各月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多少,每月各种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都是按年度计划确定的计划分配率分配。平时发生制造费用时计入“制造费用”账户的借方,根据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时,直接计入“制造费用”的贷方,这样“制造费用”借贷方之差,就是已分配和实际制造费用的差额,表现为制造费用的期末余额。对于这一余额,平时就累计留在“制造费用”科目中,年末一般直接将其计入12月份产品的生产成本。在年度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接近实际时制造费用账户年末余额不大,对成本核算影响较小,所以可以不必精确分配,简化了核算工作,符合重要性原则的要求。

四、 结束语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是非常普遍的,重要性原则在实务中的适度运用依赖于会计人员高度的职业敏感性与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可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增强职业判断能力已成为新形势下会计发展的紧迫任务。

参考文献:

第5篇

一、关于2006年科技工作总结版权所有

(一)、组织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工作,促进传统产品升级换代

组织新产品、新技术开发,促进传统的升级换代,仍是全区科技工作长期和重要的任务。科技局坚持“创新、产业化”工作方针,力求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提升传统产品技术水平工作方面取得新突破。2006年,全区下达科技开发计划49项,其中新产品新技术项目43项,农业科技开发计划3项,社会发展计划3项。对此,我们精心组织实施,加强服务和检查,做到项目责任到人。坚持科技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对照计划要求,跟踪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进度,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攻关,解决在开发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现有30项新产品投入批量生产,完成样品样机5项,4项新技术在生产中得到应用,项目完成率达91%,新产品产值和销售分别占全区工业产品产值和销售的23%和22%。农业科技开发计划和社会发展计划按要求现已按期完成,并取得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全区共投入科技研发费用近2006万元。通过科技计划的组织实施,促进了产品结构的调整。2006年,全区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的贡献份额达42%。

(二)、组织申报实施各类科技项目,培植高新产品和高新企业

1、大力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一是以加速形成我区一批具有优势和特色的高新技术产品群为目标,对照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选择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产业化速度快的产品做好项目设计书,及时申报。今年我区共组织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共16项,其中,国家级新产品、火炬计划各2项,创新基金1项,科技攻关计划1项,“两院两校”科技合作项目1项,电子倍增计划1项,火炬贴息项目1项,省高新技术产品6项,省高新技术企业1家。被批准和认定的项目共7项,其中国家级新产品2项,国家火炬计划2项,高新技术产品1项,电子倍增计划1项,高新技术企业1家。二是加强科技计划项目源的培育。加大各类科技计划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项目调研、科技工作例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指南和申报条件以及优惠政策,指导和帮助企业做好科技查新、制定产品标准、专利申报及新产品鉴定工作,为组织申报和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培育项目源。

2、加强管理,确保在手科技项目顺利实施。对已列项项目,我们坚持一着不让,进行跟踪服务和检查。华宝石油仪器有限公司实施的创新基金项目“无汞高压物性分析仪”已按计划要求通过科技部验收。保来得公司“粉末冶金冲击棘轮”火炬计划项目也顺利通过验收。该公司另一国家火炬计划“粉末冶金进排气阀座”及万方电子公司国家火炬计划“军用车载计算机”项目,正在按序时进度进行,进展顺利。

3、积极帮助企业争取科技政策的扶持。为进一步调动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科技局坚持把帮助企业争取科技优惠政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1)、组织对已投产见效的科技计划项目及时验收和申请贴息。保来得工业有限公司实施并己验收的“粉末冶金冲击棘轮”火炬计划经申报火炬计划贴息项目,现已落实科技专项贷款贴息18万元;该公司“粉末冶金中空含油轴承”国家级新产品获得国家财政专项资助20万元。(2)、协助华宝石油仪器有限公司“高压物性分析仪”创新基金项目,科技部后期资助资金20万元,现已落实,全年争取上级资金58万元。

(三)、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1、进一步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今年上半年,对原“某区科技三项经费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新办法进一步扩展了科技三项费用资助范围,加大了资助力度,同时将原来的科技贷款改为科技拨款,有力地推进了技术创新工作,取得了较好地引导和鼓励效果。

2、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鼓励企业在引进技术同时注重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要求每一个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选择在行业有一定显示度和创新水平的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全区工业重点企业基本拥有自己的研发机构,有3家企业成立了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使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有了组织保证,进一步树立了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的意识。

3、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快企业技术创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积极寻求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寻求技术支撑。一是要求每一个重点企业都要有技术支撑单位。如:保来得、万方电子、华扬蓄电池、灯泡集团、欣宝机械、华宝石油仪器公司等单位与国内清华大学、上海交大、东南大学等著名高校建立了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二是积极依靠区政府聘请的专家顾问,邀请他们对企业项目开发、科技攻关、产品鉴定与验收等科技进步工作进行指导和帮助。三是积极走访中科院系统,广泛了解和获取最新科技信息,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提供信息服务。组织企业参加国内重大科技博览和洽谈活动,如:中国南京国际信息技术博览会,中国科学院、工程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南京举办的高新技术成果展示暨洽谈会,有3家企业产品进行了展示,近150人参加了交流活动,扩大了视野,广交了朋友。

4、扶持科技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我区科技民营企业起步迟,实力不强,我们加大扶持力度,在新品开发、项目申报、计划实施,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一条龙服务。首先,广泛宣传国家有关科技政策,让科技民营企业对科技政策进行了解,调动民营科技企业追求科技进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是做好科技服务工作,重点帮助民营科技企业科技计划项目的立项和组织实施工作,2006年民营企业有近30项列入区科技开发计划,组织申报和实施国家各级各类计划8项,其中列入国家级新产品1项,申报国家火炬计划4项,列入省高新技术产品2项,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家。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验收1项,4个新产品通过省科技成果鉴定,新增省科技民营企业5家,使我区科技民营企业数达15家。确定3家民营科技企业作为市、区重点服务单位。第三是加大项目资金扶持力度,今年区科技三项费用用于支助科技民营企业达10余万元。

5、坚持开展科技进步奖励工作。根据某区科技进步奖励条例,坚持每年对在全区科技开发工作中成效显著的新产品、新技术进行表彰奖励。今年初有22项新产品、新技术项目获某区2006年度科技进步奖,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五)积极实施专利战略,切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第一,加强宣传专利法的力度,通过系统学习和培训,在全区营造重视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全年共组织参加省市知识产权工作者培训、专利执法工作者培训60余人次。第二,强化知识产权服务,明确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推进计划试点单位一家,重点服务单位2家,组织开展专利企业深访活动5家,建立了商贸流通领域专利督查员网络。第三,制定《某区专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鼓励专利申请,并对申请的专利给予资助,按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给予800元、500元、400元/件资助。第四,专利申请量大幅上升,创历年最高水平。2006年,全区申请专利近87项,授权67次,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六)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政府信息化建设:1.着力完善政府宽带网络建设,采用100m高速宽带技术,实现机关大院各部门计算机与国际互联网的高速联通,为电子政务打下基础。2.根据全市电子政务建设总体布署,重点做好“一站两网”调研论证工作。目前已完成某区“外部门户网站”、“内部门户网站”的方案和“某区办公自动化系统(oa)方案”设计。“中国某”门户网站现已正式改版开通。3.积极配合做好“某党建”网站建设,为“某党建”网站设计制作与电信部门协调,确保“某党建”网站按时开通。

企业信息化建设:遵循“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要求,继续推进企业上网工程,加大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力度。进一步在工业企业中全面推广应用cad技术,在重点骨干企业逐步推广应用三维cad动画造型,华扬蓄电池推广了mrpⅱ,并确定了一家企业试点erp。保来得工业有限公司实施电子倍增计划,目前,该项目已列入国家计划项目,灯泡厂、桅灯厂正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取得较好成效。

(七)全力开展招商引资,按时完成招商任务版权所有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招商引资工作总体要求,科技局将招商引资工作放在重中之重来抓。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纠正部分同志招商引资是职能部门工作的片面认识。二是全面发动,力争成效。要求全体人员参与,坚持每星期进行督查,使每个人都有压力和责任,大家纷纷行动,通过各种关系和渠道,多方寻找招商引资信息,最后,成功引进了扬州鄂尔多斯羊绒制品商贸有限公司和扬州瑞通科技有限公司,总注册资本达510万元人民币,较好地完成了区里下达的400万人民币招商引资任务。

二、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

(一)科技局党组和局长室为了加强对党风廉政责任制工作的领导,建立了由局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副局长根据工作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责,以及全体人员参与的领导体制,局办公室为具体工作部门;实行局党组和局长室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采取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落实。

(二)组织全局学习邓小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按照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提高全体机关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和政治素养,改进工作作风,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科技工作虽然难度较大,支撑条件不足,大家仍然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不辞辛苦,迎难而上,较好地完成了2006年全年的工作任务。

(三)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执行各级纪委下达的有关廉洁从政行为的规定,在汽车使用上,不配专车,上下班不接送,不搞特殊化,按工作需要,做到公车公用。在公务接待上,不讲究排场、比阔气,不用公款大吃大喝,严控标准。严格执行通信工具使用管理规定,不用公款购机,不超支报话费。严格按要求,按程序调进人员,今年根据工作需要,新进一名大学生,完全由区人事局负责推荐,单位考察,履行严格的进人手续。认真执行《政府采购法》,凡规定的采购项目,如办公用品、电脑设备等,一律按要求实行政府采购,全年进行两次政府采购。单位房屋出租收入,实行统一上交财政结算中心,纳入预算外资金管理,做到收支两条线,规范运作。除此以外,加强全体工作人员的教育,不允许工作人员在基层单位吃拿卡要,全年没有违法违纪的事件发生,受到基层单位的好评。

(四)加强制度建设。为适应高效、廉洁从政的要求,塑造文明机关的形象,今年完善了一系列机关制度,重大事项,重大工作,都经过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工作有布置,同时也有检查。区委、区政府重要会议和有关决定,能够及时、准确的传达到全体机关工作人员,并抓好贯彻落实工作,保持区委、区政府的政令畅通。认真执行重大事项汇报制度,将科技局重大工作按组织程序向分管领导汇报,取得同意后执行,并将执行情况及时反馈。积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提案和建议,逐件给予答复,征求意见,改进工作,若一时难以解决,说明情况,并在工作中逐步创造条件,加以解决。

(五)认真处理材料,原计量所某职工长年上访,今年又生重病住院,我们向区分管领导汇报后,征得同意在原处理意见原则不变的情况下,想办法,不厌其烦地做其本人地思想工作,最终妥善地解决了多年上访的问题,本人也比较满意。

存在问题:

第6篇

具体地说,在目标成本设定后,企业将面临两个课题,一个是如何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中降低成本,另一个是如何将目标成本分解。本期着重讨论前者。

目标降低成本的计算

将产品的现行成本减去根据销售价格和目标利润计算出的目标成本,就可以得出产品的目标降低成本。现行成本是现有技术和设计能力下的成本,可以说是现状的实力值。为了达到目标成本规划的目的,必须迅速和精确地计算产品的现行成本,而计算的迅速性和精确性又是一对矛盾,图表1表示了现行成本计算业务的体系。最右边的概算虽然最迅速但缺乏精确性,而最左边的工程设计工数计算虽然最精确,但却需要一定时间。采用哪种方法,可根据计算现行成本时所掌握的技术数据状况而定。

图1所示是按产品成本的分解程序而分类的。具体有概算计算、基本计算、详细计算、CAD详细计算(如工程计算)、工数计算。计算方法上一般又可将现行成本的计算分类为经验计算法、类型计算法和成本平台计算成本法。其中经验计算法是指成本计算人员以其经验进行成本估算的方法。由于具有恣意性,建议尽量采用以下两种科学方法。类型计算法是参照所需进行现行成本估算的产品中最相近的产品成本进行计算的方法。成本平台计算法是事先设定几个成本平台,然后根据各成本平台内影响成本变化的变动因素系数进行计算的方法。

图表2是MTA发动机的构成图,由于A公司采用了详细计算法所以可以做出图表3,MTA100现行成本估算表按产品构成进行分类。又由于A公司采用的是经验计算法和成本平台计算法,其计算结果如图表3所示。

由于前期计算的目标成本为67500日元,所以MTA100的目标降低成本应为100424-67500=32924日元。

成本降低的可行性分析

目标降低成本明确后,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的当然是如何降低成本的问题。传统的成本管理会计由于仅仅是在制造阶段核算成本,所以只能计算产品的数量偏差、价格偏差等,以便分析如何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等。

然而,目标成本规划是在产品设计之前的成本管理活动,所以可以从产品的设计、采购、生产准备、生产以至销售服务和回收等全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来降低成本。所以在讨论其可能性时,就要控制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降低成本的可能性。A公司在讨时,将产品成本分类为基本机能费、补助机能费和技术工序损失三个部分。分别对每个部件的材料费和加工费进行讨论,找出各个部件在设计和生产上的成本降低余地,为实现目标成本,提供理论数据.

1 .材料费的分析

如图表4所示,产品的投入材料可以分为基本机能费、补助机能费和技术工序损失。例如,盒示录音带,其基本机能只是录有声音的部分,而磁带最前面和最后面的一段导带则是补助部分。

此外,投入的材料都变成产品当然最好,但实际上投入材料与产品之间总有一定差额存在,这个差额被称为技术工序损失,这是不良品和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工序间损失之外的损失。

图表5表示在长方形铜板切取圆环的工序,这种工序最多只能有75%的材料可以利用。如果考虑圆环内0.8mm的间隔和1.0mm的边隔,取材率就会更低,这种损失是只有设计上才可以解决的问题,就是所谓的技术工序损失.

A公司按这种分类方法,分别得出MTA100型马达的材料费分析结果,如图表6所示。其中,理想材料费用和材料费降低余地按以下算式算出:

理想材料费=现在材料费×基本机能比率+现在材料费×补助机能比率÷2

材料费降低余地=现在材料费×工序损失比率+现在材料费×补助机能比率÷2=现在材料费-理想材料费

2. 加工费的分析

与材料费相同,加工费也可以按基本机能,补助机能与技术工序损失的关系图,将加工时间分类为基本机能作业时间,补助技能作业时间和制造方式的工序损失三个部分。同样,基本机能时间的费用(基本机能加工费)+补助机能加工费的1/2作为理想加工费,制造方式的工序损失+补助机能加工费的1/2视为成本降低余地。如图表7所示。

制造方式的工序损失与现在材料费的工序损失相似,是由于制造方式也就是工作方法而发生的工序损失。具体包括两种损失.一个是工程作业量不同产生的不平衡损失。各个生产流程中,一般以需要时间最多的工程计算产品的生产量。如各工程的作业量不同,作业时间小的工程就会出现"等待"现象,我们称这个等待时间为不平衡工序损失。

图表8是各个生产流程中各工程的时间分配图。根据生产流程编成效率算式的计算,生产流程的编程效率为78.7%,也就是说发生了21.3%的不平衡工序损失。

编成效率=各个工程作业时间÷最长工程作业时间×工程数=0.11+0.11+0.10+0.15+0.12/0.15×5=78.7%

由工作方法引起的另一种工序损失,是由于人与机械或多数人联合操作引起的不平衡损失,为了区分我们称之为"干涉损失”。

如图表9所示,在设备进行打孔时,人出现了0.12分的干涉损失,由于整个操作时间为0.30分,所以干涉损失率为12÷30=40%。

A公司按这种分类方法,计算出了MTA100型马达的加工费机能分析结果,如图表10所示,其中理想加工费和加工费用降低余地,按以下算式算出:

理想加工费=现在加工费×基本机能比率+现在加工费×补助机能比率×1/2

加工费用降低余地=现在加工费用×工序损失比率+现在加工费用×补助机能比率×1/2=现在加工费用-理想加工费用

本期总结和今后课题

1.本期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产品材料费用和加工费用的解析,特别是不仅局限于生产制造过程本身的分析将降低成本的视点扩展到设计、采购以及生产准备等阶段,便可以找出降低产品成本的更多途径。

例如,MTA100的材料选材分析和加工方式的选择。具体地说,可以从变更设计、改变人员配备、调整进货渠道、重新计算自制与外加工的经济性等方法,发挥目标成本规划的事先控制优势,更大幅度地降低成本。

2.今后课题

第7篇

市场经理

直接上司:市场总监

主要工作:组织部门人员完成市场策划工作,监督管理销售部门的工作进度。

岗位职责:

(1)组织编制公司年、季、月度销售计划及销售费用预算,并监督实施(为销售部设计指标);

(2)组织公司产品和竞争对手产品在市场上销售情况的调查,综合客户的反馈意见,组织市场调查分析,市场机会开拓和合作伙伴开发;撰写市场调查报告,提交公司管理层;

(3)编制与销售直接相关的广告宣传计划,提交总经理办公室;

(4)制定本部门相关的管理制度并监督检查下属人员的执行情况;

(5)对下属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和工作考核;

(6)组织建立销售情况统计台账,定期报送财务统计部。

职位要求:

对市场营销工作有较深刻认知;

有较强的市场感知能力,敏锐地把握市场动态、市场方向的能力;

有密切的媒体合作关系,具备大型活动的现场管理能力;

工作努力,积极进取,良好的沟通、协调、组织能力;

高度的工作热情,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较强的观察力和应变能力。

广告企划主管

直接上司:市场部经理

主要工作:策划设计广告、制作广告、CI设计实施以及终端POP美工等

岗位职责:

(1)开发和维护公司与政府有关机构、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

(2)组织企业各种资格认证、技术鉴定、政府科研基金申请申报、各种荣誉申报等工作;

(3)协助组织公司市场活动;

(4)协助创建企业品牌,传播企业文化;

(5)主持公司媒体公关活动,制定并组织执行媒体公关活动计划;

(6)负责竞争品牌广告信息的搜集、整理,行业推广费用的分析,主持制定产品不同时期的广告策略,制定年、季、月度广告费用计划;

(7)正确地选择广告公司,督导广告及制作代理公司的工作;

(8)进行广告检测与统计,及时进行广告、公关活动的效果评估。

职位要求:

对市场营销工作有较深刻认知;

熟悉业务策划活动程序;

熟悉企业项目投标、竞标流程及运作者优先考虑。

产品主管

直接上司:市场部经理

主要工作:主要工作是了解同类产品的市场动态以及根据市场信息的变化大胆设想未来产品的发展趋势(畅想未来产品,为生产部门提供设计思路)

岗位职责:

(1)制定竞争对手、行业信息、公司产品信息等市场调研计划,全面展开市场调研工作;

(2)分析总结调研信息,确定调研结果,为公司的总体战略制定提供相关依据;

(3)策划、组织市场活动,安排公司产品宣传,并反馈总结所有信息、收集和应用产品市场信息;

(4)策划新品的上市和已有产品的更新换代,包括:计划的制定、实施,广告创意,宣传文章的撰写及活动的策划、实施;

(5)协助销售部门的销售工作,维护供方关系。

职位要求:

熟悉所在产业、行业的生产过程;

具备宏观规划能力,优秀的信息分析能力;

具备较强的口头及书面沟通能力和商务洽谈能力;

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积极主动、灵活应变、认真负责;

第8篇

    关键词:机械产品;方案设计方法; 发展 趋势

引 言

科学 技术的飞速发展,产品功能要求的日益增多,复杂性增加,寿命期缩短,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然而,产品的设计,尤其是机械产品方案的设计手段,则显得力不从心,跟不上 时代 发展的需要。目前,计算机辅助产品的设计绘图、设计计算、加工制造、生产规划已得到了比较广泛和深入的 研究 ,并初见成效,而产品开发初期方案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却远远不能满足设计的需要。为此,作者在阅读了大量 文献 的基础上,概括 总结 了国内外设计学者进行方案设计时采用的方法,并讨论了各种方法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机械产品方案设计计算机实现的 发展趋势。

根据目前国内外设计学者进行机械产品方案设计所用方法的主要特征,可以将方案的 现代 设计方法概括为下述四大类型。

1、系统化设计方法

系统化设计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将设计看成由若干个设计要素组成的一个系统,每个设计要素具有独立性,各个要素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并具有层次性,所有的设计要素结合后,即可实现设计系统所需完成的任务。

系统化设计思想于70年代由德国学者pahl和beitz教授提出,他们以系统 理论 为基础,制订了设计的一般模式,倡导设计工作应具备条理性。德国工程师协会在这一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制订出标准vdi2221“技术系统和产品的开发设计方法。

制定的机械产品方案设计进程模式,基本上沿用了德国标准vdi2221的设计方式。除此之外,我国许多设计学者在进行产品方案设计时还借鉴和引用了其他发达国家的系统化设计思想,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

(1)将用户需求作为产品功能特征构思、结构设计和零件设计、工艺规划、作业控制等的基础,从产品开发的宏观过程出发,利用质量功能布置方法,系统地将用户需求信息合理而有效地转换为产品开发各阶段的技术目标和作业控制规程的方法。

(2)将产品看作有机体层次上的生命系统,并借助于生命系统理论,把产品的设计过程划分成功能需求层次、实现功能要求的概念层次和产品的具体设计层次。同时采用了生命系统图符抽象地表达产品的功能要求,形成产品功能系统结构。

(3)将机械设计中系统科学的 应用 归纳为两个基本 问题 :一是把要设计的产品作为一个系统处理,最佳地确定其组成部分(单元)及其相互关系;二是将产品设计过程看成一个系统,根据设计目标,正确、合理地确定设计中各个方面的工作和各个不同的设计阶段 。

由于每个设计者研究问题的角度以及考虑问题的侧重点不同,进行方案设计时采用的具体研究方法亦存在差异。下面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系统化设计方法。

    1.1 设计元素法

用五个设计元素(功能、效应、效应载体、形状元素和表面参数)描述“产品解”,认为一个产品的五个设计元素值确定之后,产品的所有特征和特征值即已确定。我国亦有设计学者采用了类似方法描述产品的原理解。

    1.2 图形建模法

研制的“设计 分析 和引导系统”kaleit,用层次清楚的图形描述出产品的功能结构及其相关的抽象信息,实现了系统结构、功能关系的图形化建模,以及功能层之间的联接 。

将设计划分成辅助方法和信息交换两个方面,利用nijssen信息分析方法可以采用图形符号、具有 内容 丰富的语义模型结构、可以描述集成条件、可以划分约束类型、可以实现关系间的任意结合等特点,将设计方法解与信息技术进行集成,实现了设计过程中不同抽象层间信息关系的图形化建模。

文献[11]将语义设计网作为设计工具,在其开发的活性语义设计网ask中,采用结点和线条组成的 网络 描述设计,结点表示元件化的单元(如设计任务、功能、构件或加工设备等),线条用以调整和定义结点间不同的语义关系,由此为设计过程中的所有活动和结果预先建立模型,使早期设计要求的定义到每一个结构的具体描述均可由关系间的定义表达,实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过程由抽象到具体的飞跃。

    1.3 “构思”—“设计”法

将产品的方案设计分成“构思”和“设计”两个阶段。“构思”阶段的任务是寻求、选择和组合满足设计任务要求的原理解。“设计”阶段的工作则是具体实现构思阶段的原理解。

将方案的“构思”具体描述为:根据合适的功能结构,寻求满足设计任务要求的原理解。即功能结构中的分功能由“结构元素”实现,并将“结构元素”间的物理联接定义为“功能载体”,“功能载体”和“结构元素”间的相互作用又形成了功能示意图(机械运动简图)。方案的“设计”是根据功能示意图,先定性地描述所有的“功能载体”和“结构元素”,再定量地描述所有“结构元素”和联接件(“功能载体”)的形状及位置,得到结构示意图。roper,h.利用图论理论,借助于由他定义的“总设计单元(ge)”、“结构元素(ke)”、“功能结构元素(fke)”、“联接结构元素(vke)”、“结构零件(kt)”、“结构元素零件(ket)”等概念,以及描述结构元素尺寸、位置和传动参数间相互关系的若干种简图,把设计专家凭直觉设计的方法做了形式化的描述,形成了有效地应用现有知识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构思”和“设计”阶段。

从设计方法学的观点出发,将明确了设计任务后的设计工作分为三步:1) 获取功能和功能结构(简称为“功能”);2) 寻找效应(简称为“效应”);3) 寻找结构(简称为“构形规则”)。并用下述四种策略描述机械产品构思阶段的工作流程:策略1:分别考虑“功能”、“效应”和“构形规则”。因此,可以在各个工作步骤中分别创建变型方案,由此产生广泛的原理解谱。策略2:“效应”与“构形规则”(包括设计者创建的规则)关联,单独考虑功能(通常与设计任务相关)。此时,辨别典型的构形规则及其所属效应需要有丰富的经验,产生的方案谱远远少于策略1的方案谱。策略3:“功能”、“效应”、“构形规则”三者密切相关。适用于功能、效应和构形规则间没有选择余地、具有特殊要求的领域,如超小型机械、特大型机械、价值高的功能零件,以及有特殊功能要求的零部件等等。策略4:针对设计要求进行结构化求解。该策略从已有的零件出发,通过零件间不同的排序和连接,获得预期功能 。

    1.4 矩阵设计法

在方案设计过程中采用“要求—功能”逻辑树(“与或”树)描述要求、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到满足要求的功能设计解集,形成不同的设计方案。再根据“要求—功能”逻辑树建立“要求—功能”关联矩阵,以描述满足要求所需功能之间的复杂关系,表示出要求与功能间一一对应的关系。

kotaetal将矩阵作为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基础,把机械系统的设计空间分解为功能子空间,每个子空间只表示方案设计的一个模块,在抽象阶段的高层,每个设计模块用运动转换矩阵和一个可进行操作的约束矢量表示;在抽象阶段的低层,每个设计模块被表示为参数矩阵和一个运动方程。

    1.5 键合图法

将组成系统元件的功能分成产生能量、消耗能量、转变能量形式、传递能量等各种类型,并借用键合图表达元件的功能解,希望将基于功能的模型与键合图结合,实现功能结构的自动生成和功能结构与键合图之间的自动转换,寻求由键合图产生多个设计方案的方 法。

2、结构模块化设计方法

从规划产品的角度提出:定义设计任务时以功能化的产品结构为基础,引用已有的产品解(如通用零件部件等)描述设计任务,即分解任务时就考虑每个分任务是否存在对应的产品解,这样,能够在产品规划阶段就消除设计任务中可能存在的矛盾,早期预测生产能力、费用,以及开发设计过程中计划的可调整性,由此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的可靠性,同时也降低新产品的成本。feldmann将描述设计任务的功能化产品结构分为四层,(1)产品(2)功能组成(3)主要功能组件(4)功能元件。并采用面向应用的结构化特征目录,对功能元件进行更为具体的定性和定量描述。同时研制出适合于产品开发早期和设计初期使用的工具软件strat。

认为专用机械中多数功能可以采用已有的产品解,而具有新型解的专用功能只是少数,因此,在专用机械设计中采用功能化的产品结构,对于评价专用机械的设计、制造风 险十分有利。

提倡在产品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将产品分解成具有某种功能的一个或几个模块化的基本结构,通过选择和组合这些模块化基本结构组建成不同的产品。这些基本结构可以是零件、部件,甚至是一个系统。理想的模块化基本结构应该具有标准化的接口(联接和配合部),并且是系列化、通用化、集成化、层次化、灵便化、 经济 化,具有互换性、相容性和相关性。我国结合软件构件技术和cad技术,将变形设计与组合设计相结合,根据分级模块化原理,将加工中心机床由大到小分为产品级、部件级、组件级和元件级,并利用专家知识和cad技术将它们组合成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功能模块,再由这些功能模块组合成不同的加工中心总体方案。

以设计为目录作为选择变异机械结构的工具,提出将设计的解元素进行完整的、结构化的编排,形成解集设计目录。并在解集设计目录中列出评论每一个解的附加信息,非常有利于设计工程师选择解元素。

根据机械零部件的联接特征,将其归纳成四种类型:1)元件间直接定位,并具 有自调整性的部件;2) 结构上具有共性的组合件;3)具有嵌套式结构及嵌套式元件的联接 ;4)具有模块化结构和模块化元件的联接。并采用准符号表示典型元件和元件间的连接规则,由此实现元件间联接的算法化和概念的可视化。

在进行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中,用“功能建立”模块对功能进行分解,并规定功能分解的最佳“粒化”程度是功能与机构型式的一一对应。“结构建立”模块则作为功能解的选择对象以便于实现映射算法。

3、基于产品特征知识的设计方法

基于产品特征知识设计方法的主要特点是:用计算机能够识别的语言描述产品的特征及其设计领域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建立相应的知识库及推理机,再利用已存储的领域知识和建立的推理机制实现计算机辅助产品的方案设计。

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主要是依据产品所具有的特征,以及设计领域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量和决策,完成机构的型、数综合。欲实现这一阶段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必须研究知识的自动获取、表达、集成、协调、管理和使用。为此,国内外设计学者针对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知识的自动化处理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采用的方法可归纳为下述几种。

   3.1 编码法

根据“运动转换”功能(简称功能元)将机构进行分类,并利用代码描述功能元和机构类别,由此建立起“机构系统方案设计专家系统”知识库。在此基础上,将二元逻辑推理与模糊综合评判原理相结合,建立了该“专家系统”的推理机制,并用于四工位专用机床的方案设计中。

利用生物进化理论,通过 自然 选择和有性繁殖使生物体得以演化的原理,在机构方案设计中,运用网络图论方法将机构的结构表达为拓扑图,再通过编码技术,把机构的结构和性能转化为个体染色体的二进制数串,并根据设计要求编制适应值,运用生物进化理论控制繁殖机制,通过选择、交叉、突然变异等手段,淘汰适应值低的不适应个体,以极快的进化过程得到适应性最优的个体,即最符合设计要求的机构方案。

    3.2 知识的混合型表达法

针对复杂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采用混合型的知识表达方式描述设计中的各类知识尤为适合,这一点已得到我国许多设计学者的共识。

在研制复杂产品方案设计智能决策支持系统dmdss中,将规则、框架、过程和神经 网络 等知识表示 方法 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适应设计中不同类型知识的描述。将多种单一的知识表达方法(规则、框架和过程),按面向对象的编程原则,用框架的槽表示对象的属性,用规则表示对象的动态特征,用过程表示知识的处理,组成一种混合型的知识表达型式,并成功地研制出“面向对象的数控龙门铣床变速箱方案设计智能系统gbcdis”和“变速箱结构设计专家系统gbsdes”。

    3.3 利用基于知识的开发工具

在联轴器的cad系统中,利用基于知识的开发工具nexpert-object,借助于面向对象的方法,创建了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数据库,为设计者进行联轴器的方案设计和结构设计提供了广泛且可靠的设计方法谱。则利用nexpert描述直线导轨设计中需要基于知识进行设计的 内容 ,由此寻求出基于知识的解,并开发出直线导轨设计专家系统。

    3.4 设计目录法

构造了“功能模块”、“功能元解”和“机构组”三级递进式设计目录,并将这三级递进式设计目录作为机械传动原理方案智能设计系统的知识库和开发设计的辅助工具。

    3.5 基于实例的方法

在研制设计型专家系统的知识库中,采用基本谓词描述设计要求、设计条件和选取的方案,用框架结构描述“工程实例”和各种“概念实体”,通过基于实例的推理技术产生候选解来配匹产品的设计要求。

4、智能化设计方法

智能化设计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根据设计方法学 理论 ,借助于三维图形软件、智能化设计软件和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多媒体、超媒体工具进行产品的开发设计、表达产品的构思、描述 产品的结构。

在利用数学系统理论的同时,考虑了系统工程理论、产品设计技术和系统开发方法学vdi2221,研制出适合于产品设计初期使用的多媒体开发系统软件muse。

在进行自动取款机设计时,把产品的整个开发过程概括为“产品规划”、“开发”和“生产规划”三个阶段,并且充分利用了现有的cad尖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1) 产品规划—构思产品。其任务是确定产品的外部特性,如色彩、形状、表面质量、人机工程等等,并将最初的设想用cad立体模型表示出,建立能够体现整个产品外形的简单模型,该模型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建立,借助于数据帽和三维鼠标,用户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到这一环境中,并且能够迅速地生成不同的造型和色彩。立体模型是检测外部形状效果的依据,也是几何图形显示设计变量的依据,同时还是开发过程中各类 分析 的基础。 2) 开发—设计产品。该阶段主要根据“系统合成”原理,在立体模型上配置和集成解元素,解元素根据设计目标的不同有不同的含义:可以是基本元素,如螺栓、轴或轮毂联接等;也可以是复合元素,如机、电、 电子 部件、控制技术或软件组成的传动系统;还可以是要求、特性、形状等等。将实现功能的关键性解元素配置到立体模型上之后,即可对产品的配置(设计模型中解元素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产品配置分析是综合“产品规划”和“开发”结果的重要手段。3) 生产规划—加工和装配产品。在这一阶段中,主要论述了装配过程中cad技术的 应用 ,提出用 计算 机图像显示解元素在相应位置的装配过程,即通过虚拟装配模型揭示造形和装配间的关系,由此发现难点和 问题 ,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认为将cad技术综合应用于产品开发的三个阶段,可以使设计过程的综合与分析在“产品规划”、“开发”和“生产规划”中连续地交替进行。因此,可以较早地发现各个阶段中存在的问题,使产品在开发进程中不断地细化和完善。

我国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设计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利用面向对象的技术,重点 研究 了按时序合成的机构组合方案设计专家系统,并借助于具有高性能图形和交换处理能力的opengl技术,在三维环境中从各个角度对专家系统设计出的方案进行观察,如运动中机构间的衔接状况是否产生冲突等等。

将构造标准模块、产品整体构造及其制造工艺和使用说明的拟订(见图1)称之为快速成型技术。建议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将快速成型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虚拟表达与神经网络(应用于各个阶段求解过程需要的场合)结合应用。指出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不断完善,应尽可能地将多媒体图形处理技术应用于产品开发中,例如三维图形(立体模型)代替装配、拆卸和设计联接件时所需的立体结构想象力等等。

利用智能型cad系统sigraph-design作为开发平台,将产品的开发过程分为概念设计、装配设计和零件设计,并以变量设计技术为基础,建立了胶印机凸轮连杆机构的概念模型。从 文献 介绍的研究工作看,其概念模型是在确定了机构型、数综合的基础上,借助于软件sigraph-design提供的变量设计功能,使原理图随着机构的结构参数变化而变化,并将概念模型的参数传递给下一级的装配模型、零件设计。

5、各类设计方法评述及 发展 趋势

综上所述,系统化设计方法将设计任务由抽象到具体(由设计的任务要求到实现该任务的方案或结构)进行层次划分,拟定出每一层欲实现的目标和方法,由浅入深、由抽象至具体地将各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整个设计过程系统化,使设计有 规律 可循,有方法可依,易于设计过程的计算机辅助实现。

结构模块化设计方法视具有某种功能的实现为一个结构模块,通过结构模块的组合,实现产品的方案设计。对于特定种类的机械产品,由于其组成部分的功能较为明确且相对稳定,结构模块的划分比较容易,因此,采用结构模块化方法进行方案设计较为合适。由于实体与功能之间并非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实体通常可以实现若干种功能,一个功能往往又可通过若干种实体予以实现。因此,若将结构模块化设计方法用于一般意义的产品方案设计,结构模块的划分和选用都比较困难,而且要求设计人员具有相当丰富的设计经验和广博的多学科 领域知识。

机械产品的方案设计通常无法采用纯数学演算的方法进行,也难以用数学模型进行完整的描述,而需根据产品特征进行形式化的描述,借助于设计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决策。因此,欲实现计算机辅助产品的方案设计,必须解决计算机存储和运用产品设计知识和专家设计决策等有关方面的问题,由此形成基于产品特征知识的设计方法。

目前 ,智能化设计方法主要是利用三维图形软件和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设计,直观性较好,开发初期用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参与到设计中,但系统性较差,且零部件的结构、形状、尺寸、位置的合理确定,要求软件具有较高的智能化程度,或者有丰富经验的设计者参与。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各种方法并不是完全孤立的,各类方法之间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联系,如结构模块化设计方法中,划分结构模块时就蕴含有系统化思想,建立产品特征及设计方法知识库和推理机时,通常也需运用系统化和结构模块化方法,此外,基于产品特征知识的设计同时又是方案智能化设计的基础之一。在机械产品方案设计中,视能够实现特定功能的通用零件、部件或常用机构为结构模块,并将其应用到系统化设计有关层次的具体设计中,即将结构模块化方法融于系统化设计方法中,不仅可以保证设计的规范化,而且可以简化设计过程,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降低设计成本。

第9篇

关键词:规划保障;计算机辅助;综合保障;装备系统

1引言

在装备研制过程中,过去大多采用序贯模式,这种模式容易造成诸如装备形成战斗力慢、战备完好性差、寿命周期费用大等许多弊端,对于大型复杂装备尤其严重。目前,在许多大型复杂装备的研制过程中,都开始实施综合保障工作,强调主装备的设计要与保障系统的设计并行开展,通过保障性分析协调二者之间出现的冲突。规划保障是实施综合保障工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装备使用与维修保障方案及计划的确定、保障资源需求的确定以及保障系统的建立等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规划保障工作的主要特点有:(1)在规划过程中涉及的参数多,影响因素多,需要考虑的保障资源繁琐。(2)各项工作之间的耦合比较严重,相互之间联系紧密,要求每项工作都必须准确,不能出差错。(3)规划过程是一个反复迭代,逐渐深入的过程,并且要与主装备设计详细程度保持一致。(4)需要和产生的数据多,涉及到多个方案、多个版本。

针对主装备设计的计算机辅助手段研究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目前已有非常成熟的CAD软件。但是对于保障系统的设计而言,可用的、好用的工具却很少,这直接影响了综合保障工作的实施和装备系统性能的有效发挥。因此迫切需要开发符合相关标准、使用方便、能支持规划保障工作的计算机辅助工具软件。本文结合当前的工程实际和用户的实际需求,研究CAMSPWP的软件模型和关键技术,对各种数据和分析流程进行统一管理,并与装备设计系统、可靠性信息系统等协同,形成一个集成的设计分析环境,能够完成规划保障所涉及的各项设计分析工作,从而提高规划保障工作效率,提高装备系统的研制水平。

2系统模型

2.1总体需求

规划保障工作是以现役同类装备的使用与维修保障统计信息、新研装备设计信息和使用方案为基础,在有关标准、准则的约束下,并与其他系统配合,为新研装备制定保障方案、保障计划、保障资源需求,并影响新研装备设计的过程,如图1所示。用户主要有两方面的业务需求:1、进行各种规划保障所涉及的分析工作。2、制定各种方案并对方案进行管理。

在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根据装备综合保障领域的顶层标准GJB3872-99《装备综合保障通用要求》和其他相关的一些可靠性维修性标准确定CAMSPWP的主要功能。CAMSPWP能够完成GJB3872-99《装备综合保障通用要求》规定的三个部分(规划使用保障、规划维修和规划保障资源)中所有的设计分析工作。CAMSPWP支持规划保障所涉及的各种分析工作,如功能分析、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CA)、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RCMA)、修理级别分析(LORA)以及使用与维修工作分析(OMTA)等,同时CAMSPWP可以完成拟订初始保障方案、制定备选保障方案、评价优化备选保障方案、制定保障计划以及确定保障资源需求等工作。根据需求分析,CAMSPWP的功能划分如图4所示。

图4系统功能划分

2.2系统体系结构

CAMSPWP将运行在人们熟悉的Windows操作系统下,根据用户的不同需要,CAMSPWP可以开发成单机版,也可以开发成基于C/S模式的网络版,供不同用户在局域网内使用。系统的软件结构如图5所示,由五部分组成:

1)基础业务模块

负责使规划保障工作的设计分析过程能够协调有序地进行。主要功能包括工作空间的配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用户及权限管理、系统管理、版本管理、工具状态监控等,不涉及到具体的规划保障工作。

2)分析模块

CAMSPWP主要的分析模块包括功能分析模块、FMECA、RCMA、OMTA、LORA,每个模块负责一项分析工作,各个模块都留有接口,能够相互联系,保证数据的流动。同时也要求各个模块之间的耦合程度要尽可能弱,便于以后系统的扩展。

3)方案模块

在规划保障工作中,初始保障方案、备选保障方案及计划、保障方案、保障计划、保障资源需求是贯穿整个规划保障工作过程的主线、核心。后续的各种手册、规程、细则等都是由这些核心方案产生的。方案模块负责组织管理规划保障过程中的各种方案,对从分析模块输出的各类数据进行整合,生成各类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修改、删除等编辑工作。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定义生成各种方案。

4)数据库

数据库负责存储规划保障工作过程中的各种输入数据、中间过程数据以及输出数据。输入数据主要包括现役装备的统计数据,各种设计标准和准则,从其他工具软件获取的数据等;中间过程数据主要包括各个分析工作的结果、备选保障方案、备选保障计划,评价备选保障方案所用的模型及准则;输出数据主要包括保障方案、保障计划,保障资源需求,对装备设计的影响等。

5)接口

为实现装备系统的并行设计,CAMSPWP必须与装备设计系统、可靠性信息系统等协同工作,这时就需要良好的接口与装备设计系统、可靠性信息系统以及其他工具软件进行数据交换。鉴于XML的诸多优点,CAMSPWP将使用基于XML的接口,通过建立XML格式数据的收/发器,可以输入/输出XML格式的数据文件,保证CAMSPWP能与其他系统协同工作。

图5CAMSPWP的软件结构

3关键技术研究

3.1产品层次约定和编号规则

产品层次约定对许多设计分析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对于普通零件一般设计成不可修复的,也不需要进行精确的修理级别分析。为了便于换件修理,子系统和组件通常设计成外场可更换单元(LRU)、车间可更换单元(SRU)和车间可更换分单元(SSRU),并分别在基层级、中继级和基地级更换。产品层次一般是根据产品的复杂程度和功能关系来划分的,通常把装备划分为系统、分系统、组件、部件、零件这五个层次。为了更好的与装备设计系统进行协同,在CAMSPWP中产品层次划分与装备设计系统保持一致。同样,在CAMSPWP中,产品编号也与装备设计系统中的产品编号保持一致。对于产品的使用与维修功能

编号,将在产品编号后面加上一部分,从而可以用编号来标识每一个产品的每一项使用与维修功能。同样,在使用与维修功能编号后面加上一部分就构成保障工作的编号,标识每项保障工作。这样就可以保证在CAMSPWP中,从每个产品到每项具体的保障作业,都可以用唯一的编号来标识。

3.2数据模型

规划保障工作涉及的数据种类多,数量大,耦合严重,尤其是各种保障资源。这就要求必须对数据进行规范化的管理,确定数据的内容、形式、层次结构,理清数据间的逻辑关系,建立完善的数据模型。本文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建立模型,将相关数据对象化。这里以分析工作模块的数据模型为例,如图6所示,该模型的主线为:产品—功能—保障工作—保障作业—保障资源,图中所示对象的关系从上向下,都是1对n的关系。产品(含重要功能产品)包括装备各个层次的产品,功能包括使用功能和维修功能,保障工作包括使用保障工作、修复性维修工作以及预防性维修工作,保障作业包括使用保障作业和维修保障作业,保障资源包括八个综合保障要素。整个模型为树形结构,展现了规划保障的工作层次。

在数据模型的基础上,使用Visio或PowerDesigner等CASE工具建立数据库模型,然后通过前向工程,使用相应的驱动程序,将数据库模型转化为物理模型,生成完整的数据库。

图6分析工作模块数据模型

3.3版本管理

规划保障工作是一个反复迭代,不断更新的过程,贯穿装备研制全过程,并且与装备设计工作紧密联系,在不同的设计分析阶段会产生大量的中间分析结果和多种方案,而且许多中间分析结果不是简单的保存,会被其他模块使用。因此,在CAMSPWP中需要特别注重版本管理。版本管理问题解决不好,数据就会出现冗余和不一致现象,影响分析工作的效率。版本管理的主要对象及其关系如图7所示。

版本管理的实现过程如图8所示,对于一个对象,可以选择新建一个版本,也可以打开已有的版本,进行编辑。对于编辑完成的版本,可以选择保存到现有版本,或者另存为一个新版本,或者不满意这个版本将其放弃,从而删除这个版本。

图7需要进行版本管理的对象及关系

图8版本管理的实现过程

4系统实现

根据实际情况,CAMSPWP选择作为系统平台,VisualBasic2005作为编程语言,SQLServer200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CAMSPWP将部署在三个层面上:客户端、组件层、数据库服务器。客户端为用户提供诸如输入验证等基本功能和简洁的操作界面;系统的业务规则全部放在组件层,以后如果需要修改程序代码,则只需要对组件层的功能模块进行修改,简化了系统开发和版本升级工作,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图9为CAMSPWP的部署图,图10和图11为系统实现后的部分界面。

图9CAMSPWP的部署图

图10判断产品是否为重要功能产品的界面

图11确定重要功能产品故障影响类型的界面

5结束语

通过使用证明,CAMSPWP具有操作方便、扩展性好等优点,实现了装备保障系统设计的数字化,提高了规划保障工作的效率,降低了成本,保证了装备设计和保障系统设计的同步进行。随着在大型复杂装备系统研制中综合保障工作的深入开展,CAMSPWP必将发挥重大作用。CAMSPWP的开发为建立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计算机辅助装备系统设计环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宗昌.保障性工程[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2.158-215.

[2]赵廷弟,曾声奎,康锐.计算机辅助可靠性设计分析系统研究[J].航空学报,2000年5月第21卷第3期;206-209.

[3]赵廷弟,孙琳玲,屠庆慈.计算机辅助FMECA软件模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0年2月第26卷第1期;118-121.

[4]DavidM.Kroenke.数据库处理-基础、设计与实现(第八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38-74.

[5]H.Barbaraorensen,JacobD.Hornsby,DawnRiddle,etal.ADataManagementandVisualizationToolThatBenefitsMissionReadiness[R],AIAA2004-6356.2004.

ResearchonComputer-AidedMaterielSupportPlanningWorkPlatform

WangShi,WangRong-qiao,FanJiang,ZhangZe-bang

(1.SchoolofJetPropulsion,BeihangUniversity,Beijing100083,Chhina;2.SERIRSC,ChinaShipbuildingIndustryCorp,Beijing100083,Chhina)

第10篇

关键词:降低成本;途径;成本控制;企业竞争力

WTO后的我国市场经济面临着国外企业进驻带来的竞争加剧,这一现状使得我国企业必须针对自身的经营特点对管理体系进行整合优化,通过对成本控制体系的完善以及控制工作的科学开展提高企业成本控制效果,通过多种途径的成本控制有效降低产品成本,促进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以此实现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为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实现奠定基础。现就煤矿辅助材料生产企业的特点对成本控制与降低的途径做一简要阐述。

1煤矿辅助材料生产企业成本控制特点分析

煤矿辅助材料生产企业的产品特点使得企业成本构成中,材料成本占综合成本65%以上,综合管理成本及人工成本占25%左右,其他成本及销售成本占总成本的10%左右。这一成本构成使得其成本控制工作必须针对成本构成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论证,对其成本特点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的选择与实施。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提高企业成本控制效果,促进综合成本的降低,以此实现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科学分析煤矿辅助材料生产企业的成本构成及其成本特点对促进企业降低成本的途径与降低成本的措施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企业综合成本的降低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煤矿辅助材料生产企业的成本构成,其科学的成本控制途径应从材料的有效管理着手,并对综合管理成本进行细致的分析与论证,通过对成本构成的控制与相关措施实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追求的目的。

2煤矿辅助材料生产企业降低产品成本途径的分析

2.1针对企业产品构成强化材料管理与控制

针对煤矿辅助材料生产企业成本的构成,现代煤矿辅助材料生产企业降低产品成本的主要途径是对材料成本的管理与控制。通过对生产计划的科学管理,材料采购的控制以及对生产过程的控制与管理有效降低产品的综合成本,促进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提高。生产计划的科学管理能够根据企业的生产计划、生产进度科学的规划材料采购数量、进场时间,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库存,以此减少材料采购对企业资金的占用,降低企业信贷成本,以此达到降低产品综合成本的目的。另外,科学的材料采购规划与生产规划管理还能够通过对生产用料的科学计算与规划减少库存数量,减少库存管理成本、减少库存不当造成的材料浪费、减少库存场地费用。通过科学的生产计划有效降低煤矿辅助材料产品的综合成本。

材料采购的控制是降低煤矿辅助材料生产企业产品成本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市场价格的详细掌握以及招投标采购方式能够有效的降低产品材料价格,促进煤矿辅助材料生产企业综合成本的降低。在目前的材料采购中,商业贿赂、回扣等问题严重的影响了煤矿辅助材料生产企业采购综合成本,其对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以及综合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材料采购控制中的招投标采购方式以及综合市场价格分析能够有效的避免商业贿赂等情况的发生,为降低煤矿辅助材料生产企业的综合成本奠定坚实的基础。

2.2注重消耗定额的科学制定及实施,有效降低煤矿辅助材料生产企业综合成本

生产过程的消耗定额控制是降低煤矿辅助材料生产企业产品成本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消耗定额的科学控制能够有效减低产品的直接成本,促进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在进行消耗定额的制订过程中,生产技术部门应根据设备、人员操作技术水平对消耗定额进行科学的统计与分析,以此制订基础的消耗定额。并以此定额为基础对生产过程的消耗进行控制,以此达到有效减低消耗的目的。另外,随着生产工人熟练度的不断增加以及生产设备的更新或调试,消耗定额还应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此使消耗定额能够以生产过程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调整,达到有效控制消耗的目的。通过科学的消耗定额制订与调整,促进企业产品成本的降低。针对生产实际情况对消耗的影响,煤矿辅助材料生产企业的消耗定额制度也应进行相应的完善。通过动态消耗定额体系的建立与制定有效控制生产过程的消耗定额,促进产品成本的降低。

2.3注重生产技术的改进与创新,降低产品综合成本

生产技术的改进与创新对降低产品综合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对降低消耗、提高成品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煤矿辅助材料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应认识到生产技术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加强企业生产技术的革新与改进,通过对生产设备、生产技术的创新与改造促进生产消耗的降低、促进成品率的提高,以此达到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煤矿辅助材料生产企业应加快技术改造与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加快相关激励机制的建立。通过物质激励等方式有效的促进生产人员、技术人员对生产技术改造创新意见与建议的提出,通过对合理化意见采用后的激励措施提高企业员工对生产技术改造与创新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达到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

3以科学的管理结构整合优化促进产品成本的降低

现代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企业管理架构的基本组成对产品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常见的垂直管理架构增加了信息的传递过程,造成了管理工作效率的低下,使得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现代企业应加快自身管理结构与架构的整合优化,以现代横向管理模式为基础,对企业经营管理结构进行调整,有效避免人浮于事等情况的发生、避免人事架构臃肿造成的成本增加。以科学化的管理结构整合优化精简企业管理架构及人员,以此促进综合成本的降低、促进产品成本的降低。同时,通过管理结构的整合优化还能够使企业各部门工作得到有效的整合,是同一类型工作划归到相应的人员工作职责以内,减少工作推诿等情况的出现,有效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促进产品综合成本的降低。通过多种途径的管理优化使企业能够做到管理工作的精简、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有效降低产品成本。

第11篇

关键词:船舶建造;数字化;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U673 文献标识码:A

1.什么是船舶建造数字化

船舶建造数字化是以数据处理、图形图像、虚拟现实、数据库、网络通信、数字控制等数字化技术为基础,将数字化技术全面应用于船舶的产品开发、设计、制造、管理、经营和决策的全过程,使船舶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向着自动化、精细化、柔性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通过数字化技术与现代管理思想和先进工程方法的融合,形成船舶制造业信息化的完整体系,实现对造船业的信息化改造,使得造船企业全面提升产品的研发、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缩短设计、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

2.船舶建造数字化技术的内涵

船舶建造数字化技术主要体现在如下3个方面:

2.1 CAX(计算机辅助技术)

CAX(计算机辅助技术)是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E(计算机辅助工程)、CAM(计算机辅助制造)和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的统称。

(1)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指在计算机及可视化设备为基础的专业化计算机系统的支持下,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可以在CAD系统的辅助下完成从合同设计开始的一系列设计工作,建立产品数字模型,进行工程计算和分析,生成和绘制工程图,生成物料清单等。

(2)CAE(计算机辅助工程)是用计算机辅助求解复杂工程和产品结构强度、刚度、屈曲稳定性、动力响应、热传导、三维多体接触、弹塑性等力学性能的分析计算以及结构性能的优化设计等问题的一种近似数值分析方法。

(3)CAM(计算机辅助制造)是将计算机应用于生产制造的过程或系统,其核心是计算机数值控制(简称数控NC)。有狭义和广义两个概念。CAM的狭义概念指的是数控,包括数控机床、数控加工中心、数控生产流水线、数控火焰或等离子切割、激光束加工、自动绘图仪、焊机、机器人等;广义概念还包括制造活动中与物流有关的所有过程(加工、装配、检验、存贮、输送)的监视、控制和管理。

(4)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是通过计算机进行产品加工的工艺路线制定、工序设计、加工方法选择、工时定额计算,包括工装、夹具设计、刀具和切削用量选择等,生成必要的工艺卡和工艺文件等。CAPP是连接产品设计CAD信息和加工制造CAM信息之间工艺信息的桥梁,是生成各种加工制造,管理信息的重要环节。

2.2 企业业务技术过程与信息管理

通常包括PDM/PLM/ERP/MES/CIMS等。即产品数据管理PD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执行系统ME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它们通过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理念的融合,使人、资源、技术、管理等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设计及生产过程管理的精细化和企业资源利用的优化。

2.3 数字化装备

软硬件相结合的数字化装备,如NC(数控设备)、FMS(柔性制造系统)、Robot(机器人)等通过数字控制形成的生产自动化装备。这些设备通过离散的数字信息控制设备或传动装置的运行,实现生产加工的自动化。

3.船舶建造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历程

3.1 单项技术的企业部门级应用阶段

该阶段主要是单项技术,如数值计算技术、CAD/CAE/CAM技术、数控技术以及各种部门级的管理信息系统,如财务、人事、OA、物资等管理系统在企业部门的局部范围内的应用。部门级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对提高设计和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3.2 企业内综合应用集成阶段

这一阶段是由企业内的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到应用集成。通过信息集成保证了系统间信息的一致性,通过应用集成使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系统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大幅提高了数字化技术应用的整体效益,使得企业设计、生产、经营、管理的各种业务活动得以协调运行,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能力。

3.3 企业间的应用集成阶段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协同设计、敏捷制造等一些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型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得以实施,使得船舶这种具有大量配套设施的高度复杂产品的制造能够实现跨地域的专业化企业间的协同运作,使产品能够快速地、柔性地应对用户的需求。

自20世纪60年代末将计算机用于船舶线型放样开始,我国船舶行业信息化已历经40多年,国内造船业经过不懈的努力,使得造船数字化技术已逐步渗透到造船业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引进或自主开发了各种各样的信息系统,已广泛应用于船舶设计、建造和管理过程中。国内一些骨干造船企业和研究院所已开始引进虚拟仿真技术,开展船舶和海洋工程的产品虚拟设计和建造过程模拟等研究。

4.船舶建造数字化技术体系

制造业数字化技术是以现代设计制造的工程方法和先进制造理论为依据,以数字化技术为手段,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理论方法与应用技术相结合的一个复杂的技术体系。

4.1 现代制造理论与数字化技术基础

主要有计算机集成制造、并行工程、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大批量定制等现代制造理论,以及建模技术、仿真技术、优化技术、集成技术等数字化技术紧密结合,形成了其技术理论基础。

4.2 数字化基础环境

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及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相关技术、网络系统及相关技术、信息安全体系、信息标准化体系等。

4.3 数字化产品开发设计技术

主要包括产品需求分析、设计开发、生产制造等各个阶段中,为分析和解决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而提供的数字化的技术方法和应用工具,如单项应用技术CAD、CAE、CAM、VR等,过程管理和集成平台PDM、仿真及优化应用等。

4.4 数字化制造技术

主要有数字化生产计划与制造执行控制、数字化工艺过程、数字化装备、数字化制造单元、基于数字化的生产系统综合集成等。

4.5 数字化管理技术

主要包括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集成化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与管理系统、企业生产项目管理系统、企业间协作的供应链管理与电子商务技术、企业质量管理的相关技术及企业管理系统的应用实施过程及方法等。

船舶建造数字化技术是制造业数字化技术针对船舶制造的特点和具体要求的实际应用。船舶建造数字化技术体系包括现代制造与数字化技术基础、船舶产品的数字化设计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数字化管理技术和一体化集成技术,此外,还有数字化基础支撑环境与相关技术等。

(1)船舶产品数字化设计技术以三维建模技术、数值计算技术、CAD、PDM、并行协同技术等数字化技术为基础,按照船舶设计不同阶段及不同专业的规范和技术要求,形成船舶各设计阶段的数字化技术。

(2)船舶产品数字化制造技术以MES、CAPP、NC、过程仿真等数字化技术为基础,根据现代造船模式的要求,形成制造执行层面的船舶数字化制造技术。

(3)船舶产品数字化管理技术则是将制造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与数字化技术相融合,按照船舶生产管理特点,形成船舶制造数字化管理技术。

(4)一体化集成技术则是进一步在设计、制造、管理等数字化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实现信息的集成和应用的集成,达到工程的并行和协同。

上述数字化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需具备相应的基础环境,需要解决一些相关的关键技术,如信息标准化、编码体系、产品数据库、企业资源数据库、集成平台、信息安全体系等。

5.船舶建造集成系统

船舶建造集成系统涵盖船舶建造企业的设计、制造、管理的主要业务过程:

(1)设计方面主要包含船、机、电、舾装、涂装等专业门类的设计CAD系统、船舶设计虚拟仿真系统,以及结合生产工艺要求的各个专业的生产设计系统。设计系统生成的设计数据通过PDM(船舶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存放并管理,以PDM作为平台,为船舶制造系统和管理系统提供有关产品信息的共享。

(2)船舶建造和管理系统通常包含工程计划管理、物资与物流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企业资源(设备与人力资源)管理,以及MES(制造执行系统)等。

(3)制造执行系统控制车间级的生产制造执行过程,如造船精度管理、资源日程计划、作业安排与执行实绩反馈等。制造和管理系统根据企业经管计划和产品生产设计的要求制订工程计划、采购计划、生产计划和其他生产准备工作,通过制造执行系统贯彻实施生产作业过程。

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制造业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船舶建造业应该紧跟现代科技潮流,不断创新,以实现船舶建造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波.船舶制造企业项目成本管理问题及优化研究[J].现代商业,2009(26):178-178.

第12篇

一、通过农复会,推动

美援在农业方面是由农复会直接负责规划并执行。农复会是由美国与台湾当局协商,将“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简称“农复会”)延续下来,并加以扩充,作为美国实施对台湾农业援助的专门机构,也是美援中唯一一个以部门经济为对象的专设机构。享有独立的人事权力以及独立而充足的美援经费来源。有关美援在农业方面的事务,以及台湾农业的长期规划和政策实施均由农复会全权筹理,因此农复会实际上兼具台湾当局的“农业部”和美援机构的农业小组的双重身份。

为了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迅速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岛内局势,台湾当局决定从1949年开始实行。在其援外计划中,美国是把亚洲国家和地区推动作为美援最优先的项目之一。因此,台当局的正与美援的要求相一致。1951年,美国国会通过“共同安全法案”有关援助台湾部分,将与改善教育卫生等列入技术合作部门,仍属于农复会业务范围。

1949年,农复会协助台湾当局制定了“台湾省耕地三七五减租办法”,作为减租的基本政策和方案,并全力投入到协助方案的推行工作中,根据执行情况及时提出建议,调整政策。1950年该会又发现台湾南部县市有地主以威胁利诱手段使佃农自行退耕。鉴于这些情况,农复会于1951年,建议建立一经常性的减租督导检查制度,以宣导政令,制止退耕和调处纠纷。这一政策建议马上被台湾当局采纳,并很快建立了经常性的减租督导检查制度,使得退耕事件得以有效制止,纠纷事件得以及时调解。另外,为推行减租,台湾各县市乡镇设置推行委员会,但佃农仅占1/3,在减租实施后难有作为,农复会建议改组该会,佃农委员至少应占1/2。1951年s月,减租条例公布,明定县市乡镇成立租佃委员会,佃农人数不得少于自耕农与地主委员之和。对租佃问题的解决,租佃关系的改善,起到了良好作用。

“三五七减租”推行后,台当局决定扩大“公地放领”。制定“公地放领计划”时,许多主张限制“公地放领”数量;农复会中的美方代表则认为,农户比公营机构更能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力主尽量扩大公地放领数量。台湾“行政院”当即核定台湾“省政府”放领计划,指示除公营企业所有的土地,除必须保留者外,应依公地放领办法放领。这样,更多的土地转入到了农民的手中。

为了给台湾当局“实施耕者有其田”计划提供详细的基础资料,农复会从1952年1月开始,协助台湾当局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土地清理、地籍归户的工作,并提出“在不增加农民负担之下,使其取得土地”、 “兼顾地主利益”、“转移地主土地资金投入工业”等“耕者有其田”计划的三项原则。这些都有力地推动“耕者有其田”的实施。

美援的这种援助形式是一种政策导向式,它是通过直接参与台湾政策和方案的制定并监督其实施,进行政策推动,从而影n向台湾政策的趋向。这种方式是适合当时台湾实际情况的,对台湾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为台湾农业发展提供资金

1、补助资金,助台湾推动经建计划

自1950年开始,美援一直是台湾经济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几规模较大、需要资金较多而对整个经济发展又非常重要的事业,都由美援资助,农业也不例外。从1951年到1965年,“美援共计使用2.13亿美元于农业方面,它此一期间占台湾农业资本59%。”

农复会的运行和对台湾农业方面的经费支出,美金部分直接来自美国经援拨款,台币部分来自“美援相对基金”。该基金为台湾农业发展提供了巨额的资金援助。它规定,“拨供台湾经济及社会发展计划之用,其每一会计年度所拨款项之总额中,至少应有1.5%充作发展农业上之用途。”

美援主要通过相对基金的形式补助台湾当局的预算。1953年,台湾开始实施第一期“四年经建计划”。农复会承担起草经建计划中的农业发展计划部分,提供农业政策措施的咨询。可地方行政部门在推行农业计划时,经费又普遍不足,所以,农复会与美援运用委员会洽商,获准对于台湾地方行政部门经费预算确实不足部分,除由农复会依个别需要以补助款及贷款,资助地方单位或农民团体进行外,自1954年会计年度起,由美援相对基金项下,“每年拨款约计新台币七千万元,以补助各县市推进四年计划有关之各项农业计划,协助推动各期经建计划。”

鉴于美援即将结束,美台于1965年4月9日签订一项协议,同意利用相对基金的余款设置一项“中美经济社会发展基金”,供美援终止后数年内台湾经济发展之用,继续为台湾经济提供资金支持。

2、为农民提供农业贷款,确立台湾现代农业金融基础。

台湾农业发展初期,农民贫穷,缺乏生产资金,制约了台湾农业发展。美援便通过农复会为农民生产提供生产贷款。1951年,农复会贷给土地银行新台币500万设立专户,在台北和宜兰两县为农民办理农业生产贷款。1955年5月,农复会以新台币300万贷予台湾土地银行,该行也自筹新台币300万元,在台北、宜兰两地举办“农业生产贷款试验计划”,为农民提供低利息贷款,并且不需要农民提供抵押品,但要严格追踪贷款用途。这项计划方便农民贷款,减轻贷款费用,满足生产的资金需求,收效明显,贷款如期归还者高达99%。

1956年春,农复会拨款新台币1000万元,配合“省农林厅”,在“财政厅”、土地银行合作金库协助下,办理“乡镇农会农业示范计划”。计划以低利息贷款给部分选定的基层农会,通过基层农会以生产贷款贷助农民。该“示范农贷计划”,除了具有上述“试验计划”贷款的优点外,还将还款期限加以调整,尽量配合农产品之收获与运销季节。结果如期归还者达91%。该项计划还改善、加强基层农会组织并扩大了其业务。

1958年,农复会开始实行“辅导农贷计划”。1959年8月,因农业信用工作扩大,农复会又新增农业信用组,加强对农业贷款的指导和推行。鉴于“辅导农贷计划”的成功,农复会农业信用组拟定了一个全岛性的农贷计划。

根据新计划,农会须将全部可利用的资金充作农业金融调节之用,同时监督所有生产贷款业务及农民所有借款用途。美援相对基金的注入,改变了过去行库及农会办理农贷资金多依赖于本机构的存款,造成因存款利息而成本过高又缺少资金的情形,降低了资金成本。稳定了资金来源。

在美援资助下,台湾农贷措施不断完善,特别是“统一农贷计划”的实施,解决农业发展资金不足问题,建立适合农业生产所需的金融体系,促进了农业金融机构的壮大。

三、农业技术的创新与推广

1、品种改良、引进及病虫害防治。

水稻是台湾的主要粮食品种,农复会在美援的支持下,对台湾水稻品种的改良、引进及推广提供大量的经费和技术。1950年,农复会进行蓬莱稻与麦区适应试验、稻麦品种的比较试验、水稻单穗选种、抵抗稻热病育种工作、水稻改良种等5种水稻及小麦育种工作提供补助经费;同年,农复会在台北、台中、嘉义、高雄及台东示范种植11种新改良品种。1953年,农复会自美国引进高梁矮性品种,在试种成功的基础上,于1956年11月在全岛推广该品种,很快就成为台湾唯一的栽培品种。

在美援支持下,台湾的病虫害防治也有较大的进展。如1958年夏,农复会协助台湾“省农林厅”病虫害专家在台北地区从事台湾土壤害虫防治的研究,并提供经费新台币34990元。1959年,农复会又提供新台币43120元补助嘉义农业试验分所,在台湾中南部20个乡镇办理土壤害虫防治区域试验。

2、促进台湾肥料的自给。

农业生产所必需的肥料工业当时在美援积极扶助下,也有长足进步。1949年,美援资助合肥公司在南港筹建尿素肥料厂;1950年12月,台湾当局与美国经济合作总署中国分署签汀肥料供应合约,资助台湾肥料供应与生产。由美援资助的肥料生产计划,有台湾肥料公司从事硝磷肥、石灰窑、尿素、散装肥料槽、氮肥等计划。其所属花莲氮肥厂也曾获得美援贷款76416324.17元新台币和4373174.46美元,其生产能力得到扩充。

为补充化学肥料的不足,农复会还指导农民科学用肥。1950年开始,农复会协助农业试验所建立土壤速测制度,以作为推荐日后使用肥量的依据。“采取土壤之样本达7万8千余种之多,代表台湾农田面积88%之土壤。”同年,农复会也开始运用美援,鼓励农民修建堆肥舍及种植绿肥作物,当年就资助在嘉义、台中、北斗及花坛修建5所堆肥舍。1951年8月,农复会又着手举办了一次全台全年性的肥料教育运动,以教育农民熟悉肥料的科学使用。

3、农业机械化的推行。

1953到1954年间。农复会从美、日先后引进耕耘机,并示范演示,台湾开始农业机械化运动。在农业机械化运动中,农复会一方面引导农民使用农业机械从事农业生产,同时也鼓励台湾的机械生产工厂仿造进口小型曳引机。1961年,在农复会督导下,台湾的农业机械公司成立,对研究农业机械的改良以及训练农民操作作出了贡献。在农复会的推动下,台湾农业机械使用数量迅速增长。

4、农业人才的培养。

农业技术的创新与推广,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在美援的“技术援助”项下,台湾派遣专业人员赴美国及其他国家接受有关的技术及专门训练,学成返回为台湾的经济建设服务,范围包括农业、工业、教育及公共行政等。1951年到1965年,在美援技术合作计划下共派员692人从事农业类训练,占外出受训总人数的25.6%,所占比例最大。

另外,在美援协助下,台美双方还各选大学订立合作合约,由美方合作大学派遣专家组成顾问团驻于台湾合作大学内,提供技术服务,包括教学、咨询、设计、指导等。农业方面主要是台湾中兴大学与密西根州立大学合作计划。

这些措施的推行,为台湾农业发展培养大量的管理和技术人才,也提高了台湾农民的农业技能,充分满足了农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这些掌握了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管理及经营观念的管理人员、农技人员和新式农民,迅速成为台湾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推动了整个台湾农业的发展。

四、兴修水利、整治农田。提高水资源和土地利用率

美援期间,台湾的农田水利经费主要来源于美援,以补助和贷款的方式通过“农复会”进行发放。1952年,农复会运用美援款项补助台湾水利局及台湾电力公司,合作调查研究台湾各流域水资源及修建水库的可行性,并于1954年完成。1955年,农复会又拨款补助台湾“经济部水资源统一规划委员会”,进一步搜集台湾各流域的水资源基本资料,查勘具有开发可能性的地区;并对浊水溪及乌溪流域的土壤、地形、水文、地质等作一系统研究。以上两项调查规划工作,奠定台湾地面水源开发利用的基础。

农地重划也是利用美援促进台湾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1958年,农复会协助台湾当局完成农地重划示范与农地变更调查。1959年,农复会派专家汤惠荪协助台南县在大甲实施土地重划实验性计划:建立灌溉系统、兴筑农路,重新分配土地。

在大甲重划工作顺利进行基础上,土地重划逐步推行。1959年8月,农复会补助台湾当局在中南部八七水灾地区,将受灾的817公顷土地实施农地重划,作为灾后复耕计划的一部分。在1959年至1961年间,农复会协助完成了土地重划示范工作。1961年,台湾当局订立十年土地重划推广计划,即以此为蓝本。

通过土地重划,原细碎土地上田埂总数和总长得以减少,土地的耕作面积因而得到增加;田地因重划而扩大,更便利农民田间耕作及农机的使用,节省了劳力。这些都有助于农业现代化。

五、指导改组农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农会是台湾人民团体中会员人数最多、组织最普遍的一种组织,在推动和农业发展中担任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