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研究生自我总结

研究生自我总结

时间:2022-02-09 14:35:15

研究生自我总结

第1篇

研究生自我鉴定1

本人作为研究生在复旦大学数学所攻读计算数学专业近三年,毕业之际,回顾三年来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做自我鉴定如下:

本人在思想觉悟上始终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能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能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对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发展目标,有了相对成熟的认识和定位。

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根据自身研究方向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认真研读了有关核心课程,为自己的科研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并涉猎了一部分其他课程,开阔视野,对本研究方向的应用背景以及整个学科的结构有了宏观的认识。学习成绩也比较理想。在外语方面,研究生阶段着重加强了书面写作的训练,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在科研工作上,根据导师的指导,研读了大量论著,逐步明确了研究方向,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以及与师长同学间的探讨交流,取得了一些比较满意的成果。在这期间,查阅资料,综合分析等基本素质不断提高,书面表达的能力也得到了锤炼,尤其是独立思考判断和研究的能力,有了很大进步,这些对于未来的工作也都是大有裨益的。

平时生活中,为人处世和善热情,和同学关系融洽。根据自身爱好和能力,业余参与了一些社会活动,为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毕业在即,在工作实践中,除了提升适应工作要求的具体业务能力,还提高了和同事沟通交流的能力,团队协作的素质也得以培养,为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做好了准备。

本人在研究生阶段所获颇丰,从学业、科研工作,到个人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是充实且有意义的三年。相信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研究生自我鉴定2

本人自2007年考取*****大学的研究生以来,经过两年的成长,使我在思想、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等各方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在思想觉悟上,自从踏进校门那一刻起,我就对自己提出了明确的的要求。坚持用科学的思想来认识社会,进行教育探索和研究。并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身上所担负的责任,明确了新时期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发展目标,并持有坚定的信心和勇气。

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结合原来的学科背景和研究兴趣,我很快地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并有针对性的认真研读了有关书籍杂志,学习了相关的必修与选修课程。为自己的科研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在此期间,各门课程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期末综合成绩排名中名列前茅。与此同时,我还利用课余时间参阅了其他人文学科的书籍,开阔了研究的视野,弥补了自己知识上的不足。

在科研能力上,尽管涉入教育领域的时间很短,但凭着一颗积极向上心和严谨求实的态度。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以及与师长同学间的探讨交流,我还是取得了一些比较满意的成果。提高了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和科研方法的能力。锤炼了书面表达的能力和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在一些省级刊物公开发表了3篇学术论文。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科研树立了信心。

在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世诚恳踏实,待人接物和善热情,生活朴实节俭,与同学之间关系融洽。在工作方面,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为同学服务的心态,不仅为同学带来方便也提高了自身组织管理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课余时间积极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和兴趣,参加了不少社会活动,为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本人在期间的收获和成长,从思想觉悟、课程学习、科研工作到个人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锻炼,这离不开自己辛勤地付出和耕耘,更离不开老师和同学们的指导和帮助。我将继续以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未来的学习生涯,不断改正缺点错误,不断提高自己思想水平、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

研究生自我鉴定3

研究生三年,岁月如梭,时光匆匆在你我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耐人寻思的烙印必将陪伴我们余生,必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无时无刻感染着你、激励着你,三年,受益匪浅的三年,叫人回味的三年。

曾记否,初入大学的我们,稚嫩欲动的心怀揣着美好的憧憬与理想,每个人都为着心中的那个目标奋斗拼搏,在大学的课堂里汲取无限的知识,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学到为人的品格,在各类活动中感悟处事的精神。而今,即将踏上工作的

征途,不禁感慨,大学的磨练与学习会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熠熠生辉的,因为所有的这些都见证了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所有的这些都改变了甚至培育了一个人,所有的这些都将在潜移默化中继续影响着你,直到永远。

大学的大课堂里,我学会了怎样用一颗热情真挚的心,去追寻心中的梦想,如何用辛勤的双手、苦涩的汗水去耕耘属于自己天空。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按着校训的轨迹,踏实地走好自己的路,为了明天,为了理想。努力用诚挚、感动的心规范自身。思想上的积极、乐观、上进,指导着行动的方向。

为人与处事,相辅相成,为人的品质决定了处事的风格,处事的风格又影响了为人的品质。真诚、热情、友好……,与同学的相处中慢慢感悟着,待人的真善美同时感化了自己的心底,将杂念渐渐地洗涤。处事的积极、诚信、严谨、笃实,又在另一方面感悟了自身,让我学会如何在以后的社会中更好地走下去,毕竟终究还是社会的人而非学校的人。

第2篇

邯郸市十三中学 李英丽

一、问题的提出

在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有不少的学生出现的错误总会在后面的学习中不断重复,得不到及时的克服。从教师教的角度来分析,很大原因是我们的老师缺乏对学生在该知识点上有可能会产生的各种思维误区的预见性,不能把问题消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错误出现后,老师们也缺乏对学生的错题的收集与分析,从而也不能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给予及时有针对性的辅导。如此不断的知识盲点堆积,学生后续的学习将受到严重影响。基于此考虑,我立足于九年级学生进行学生的错题收集与诊断,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从而及时清除其学习上的障碍,使其后续的学习得以较顺利的开展。

二、研究目标

1.了解九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中易错的知识点及其解决方案。在设计教案时注意采取合理的策略,避免某类错误的发生,防患于未然,提高教师课前预设能力、自我反思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可能出现的错误,从而注意防范;出现问题后,从哪些方面加以弥补,从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3.培养学生自我预防错误、自我剖析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三、研究内容

1.典型错误题集建立的研究。

搜集、调查、整理出初中生在九年级数学学习中常见的、典型的错误,包括题目、错误的解法、错误的答案,以及出错人姓名、性别等资料。

主要措施:

途径一:教师收集;通过从课堂上练习、课外作业与平时测试中及时提取研究对象出现的错误。

途径二:学生收集:设立典型题集本,要求有错因自我分析、详细正确的解答、题型解题思路总结。

2.典型错题错误原因分析的研究。对每个错误进行分析,找出原因。针对每个错误,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

主要措施:

(1)教师的教学行为反思

①教师的备课;

②教师的教学设计;

③教师的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2)学生的学习行为诊断

①学生的知识基础;

②学生的学习习惯;

③特殊学生的个案研究。

3.有效利用典型错题集对策的研究

把典型错题转化为教学资源,主要措施:

①集体分析:主要针对前80%学生出现比较典型的错误,或全班错误率达到35%以上时采用。

②个体辅导:主要针对后20%学生出现错误时采用。

③教学改进:一是指当出现较普遍错误时(全班错误率≥35%)反思、调整教学设计;二指重点针对后20%学生有意识地调整教学设计。

④反馈性练习:按一定的周期整理错题集的内容,精心设计诊治题进行练习。

⑤动态检测:对学生的错误分层要求,动态追踪。

⑥建立新的错误题集和诊治题集。

⑦循环往复,强化训练。

四、课题界定

“错题”是指发生科学性错误的数学习题。

“典型错题”指的是在九年级数学学习中常见的、具有普遍性的典型的错误。错误本身就是资源,自己的错题就是自己的典型题。

本研究就是将针对典型错题进行探索,帮助同学们总结错题,让学生对于自己产生的错误进行分析、判断、纠正、整理,然后选择性地配置与错误相匹配的练习试题,从而进一步起到自我反馈、自我矫正、自我提高的作用。并对其中的一类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等,总结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结论。

五、理论依据

1.元认知理论:元认知理论认为自由、独立、自主是人获得发展的前提,自由思考是学生获得能力的基石。要使得学生的数学能力真正得到培养和发展,就必须使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给予学生独立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有自由思考的空间,而不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数学学习是一个掌握规则、运用规则的学习过程。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尝试了用错题整理的策略方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和效率。力图经过实践,使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性有明显的提高,他们从自己的错题中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找到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在更多的练习和反馈中,使类似的错误率明显降低。

2.认知心理学理论

马斯洛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管理心理学强调:要实现人的潜力的最大发展,必须以人为中心,以发展为本,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全面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有意义的学习。从心理学角度看,初中生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在这个阶段,学生开始从依赖走向独立,从他律走向自律,是独立性,自信心,自我监控和调节能力等心理品质的养成时期,可塑性强。因此,我们认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个性学习心理品质的发展,利用学生身边最常见的错误——错题,进行分析和整理找出个体错误多发带,结合对个性心理品质的分析,学生自我反思,制定矫治策略,开展主动针对性的训练,是达到改善学生个性学习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馈、矫正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自我调整系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充分发展,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目的的有效方法。

六、研究方法及操作流程

本课题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相结合的研究策略,一边研究、一边实践、一边积累,具体方法如下:

1.行动研究法:以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把行动和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在研究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详见操作流程)

2.经验总结法:教师要对错误资源的生成、解决、总结三步做好总结,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札记、教学论文、建立《数学典型错误分析》。

3.个案追踪法:重视对典型学生学习状况的跟踪分析,从中寻找课题研究进展的突破口。

具体操作流程:

七、实施步骤及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2009.5-2009.6)研究准备阶段。搜集大量相关资料、文献进行理论学习。

第二阶段(2009.9—2010.4)研究实施阶段。搜集九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典型错误,详细记录出错学生的背景资料,并将错误按课本知识点的顺序进行简单分类。从数学知识、心理学等方面深入研究每个错误的成因及解决方案。挑选部分研究结论,在数学课堂上进行实践,问卷调查等;将部分研究结论资料发给部分学生,观察其使用效果。从而检验研究结论的效度、信度。

第三阶段(2010.5—2010.6)研究总结完善阶段,并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及进行总结。

具体安排:

月份 主要工作 2009、5--6 进行理论学习:《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指导》、

《教师怎样做课题》、《错题集如何建立更有效》等 2009、9--10 搜集九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典型错误,详细记录出错学生的背景资料,并将错误按课本知识点的顺序进行简单分类。建立典型错题本。 2009、11 深入研究每个错误的成因及解决方案。 2009、12 根据情况进行改进并在课堂上进行实践,观察其使用效果。 2010、1 进行阶段总结,对前期工作进行总结,对前期实施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 2010、3 继续搜集学生的典型错题,并进行分析寻找相关对策 2010、4——5 课堂进行反复实践,总结每一类典型问题的方法。 2010、5--6 对过程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归纳,撰写研究报告,申请鉴定结题 八、研究成果及呈现方式

1.《九年级数学典型错题汇总及分析》

第3篇

关键词:接口技术;实践教学;研究型教学

接口技术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具有技术性、工程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其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动手能力的高低。长期以来,我们在课程建设上花了很多精力,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能力仍然比较弱,特别是遇到时序控制以及多接口的关联控制时就显得力不从心[1]。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已经成为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1研究型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被淘汰,而启发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改善了一些教学环境,但还不能满足当今教学的需要。研究型教学和创新型实验是当前推崇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我院接口技术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教学环节。最初我们在实验教学环节中安排了6个设计型实验和1个综合型实验,从实验内容的设计上能够反应课程内容的知识点,但由于各实验教学课堂采用实验内容一致,导致前后做实验的学生之间产生了依赖关系,使得实验教学效果与我们期待的有很大差距[2]。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设计了6套实验题目,确保在每个教学点之间两年内的实验内容不重复。这样学生就能够主动思考完成实验,从而明显地改善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了提高,但在组织学生进行创新型实验时,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甚至缺乏创新的意识。经过分析我们认识到:我们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因为学生在做课程实验时,并不考虑实验内容的设计思路和过程,只是按实验的要求步骤去完成,因此学生缺乏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能力,缺乏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能力。经过审视教学的现状和学生对教学改革的要求,我们意识到开展研究型教学,以新的思路设计实验内容和实验指导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如果我们能够通过研究型教学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积累知识并强调一种主动探索和创新实践的精神[3],这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的。

由于接口技术课程的特殊性,我们将其研究型教学分成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并将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研究型教学的目的是在学生具有的实际知识构架基础上,通过阅读资料、分析和讨论,来研究一些新型接口技术的理论、方法和应用;而研究型实验则是对上述方法的具体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强调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强调实验内容、过程和现象都由学生独立设计和完成,增加学生的自主性。只要我们努力培养学生的研究型学习能力和应用型的实践能力,就能最终铸造出创新型人才,因此我院在接口技术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中全面地采用了研究型教学。

2研究型教学的实施

2.1建设适合课程教学的研究型实验扩展平台

研究型实验扩展平台的设计是要基于学生的基本知识结构,将课堂上没有涉及的较新技术引入到理论和实验教学中来,学生通过研究型学习和实践达到转变学习方式和掌握新知识的目的。为此我们在现有的实验平台上开发了一些新的实验扩展平台。这些实验扩展平台包括:I2C接口的存储器访问实验扩展平台,I2C接口的RCT时钟控制实验扩展平台,SPI接口的EEPROM实验扩展平台,8259中断控制器级联实验扩展平台,RS485的全双工和半双工实验扩展平台,CAN总线实验扩展平台等。其中一些是插在现有实验平台的总线上使用,另外一些是通过实验连线与实验平台连接使用,这样就为开展研究型实验奠定了必要的实验环境。

2.2设计研究型理论教学的内容

研究型理论教学以讨论、研究报告、调研报告和小论文为主线。我们在理论教学中增加了PCI总线和USB接口部分,并侧重于总线的协议内容。我们还结合课程现有教学内容设计了一些讨论题目,比如:8259中断控制器内部各端口的寻址方法和寻址特点,8259中断控制器查询方式的实现方法,8237 DMA控制器在主动态和被动态下引脚信号的变化特点。结合实验扩展平台还设计了另外一些题目,比如:I2C总线和SPI总线时序特点及时序产生方法,I2C总线的读写时序与PCI总线的读写时序之间的特点分析,CAN总线协议和数据交换过程等。 这些题目所涉及到的内容更加深入,并伴随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需要查阅资料,分析、总结和归纳才能得出满意的答卷,而这个过程更加强化了学生的知识体系。

2.3设计研究型实验教学的内容

研究型实验的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在现有的实验平台上开发了一些研究型实验项目,同时注重研究型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充实[4],确保两年内的实验内容不重复。这些实验的难度和研究型的成分比常规实验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还为实验扩展平台开发了相应的研究型实验指导书,指导书上只表明了实验扩展平台的电路图和实验需要达到的目的,至于实验方案设计、连线设计、现象设计和结果的预期都完全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组讨论来组织实施并完成,以最大限度地体现研究性学习和实践的成分。相关扩展实验平台的研究型实验包括:I2C接口的存储器访问实验,I2C接口的RCT时钟控制实验,SPI接口的EEPROM访问实验,8259中断控制器级联向量中断实验,8259中断控制器级联查询中断实验,8259中断控制器级联中断嵌套实验,RS485的四线全双工通信实验,RS485的二线半双工通信实验等。

另外,为了帮助学生验证自己完成的研究型实验是否正确,我们还为部分实验设计了测试程序和使用指导书。

2.4研究型实验教学的选题和实施方案

我们要求学生理论和实验配套选题,如果某学生在理论方面选择了I2C总线的读写时序的讨论题目,那么他的研究型实践就应该选择I2C接口的存储器访问实验或I2C接口的RCT时钟控制实验,这样就可以保证通过理论研究搞清楚I2C总线的工作原理和数据读写时序,通过实验来验证数据的交换过程的正确性,从而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我们的常规实验安排在第9~16周,而研究型实验内容于第10周公布,第11周对学生进行分组和选题,每组3~4人,设立组长,第12~16周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实施。因此研究型实验伴随了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也是学生认识、实践和提高的过程。由于研究型实验涉及了很多新知识,要独立完成相应的实验有一定的难度,在此期间,任课教师轮流在实验室进行答疑并与学生进行交流。并在第16周安排一次课程进行研究型教学总结,要求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做PPT,小组长总结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取得的成果。

3学生的能力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最初我们认为研究型实验的内容可能会超出学生的承受能力,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为此我们准备了I2C总线和SPI总线的程序设计的基本框架,如果在第14周末还看不到学生实验的预期成果,我们就将这些框架程序提供给学生作为实验参考程序,但实践证明我们的担心是不必要的。使我们感到惊讶是,在第13周末就有一些学生基本完成了研究型实验,到第16周实验验收时,已经有80%的实验小组完成了研究型实验,其结果令人非常满意。从研究型实验的总结中发现,虽然很多组做相同的题目,但是他们的方案设计有明显的差别,每个组的学生都最大发挥了他们的潜能。研究型实验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此高涨,是笔者从事教学工作以来从没有遇到过的现象。

4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

学生需要有舞台来展现他们的才能。在第16周的研究型教学总结研讨会上,各小组争先恐后上台发言,给大家分享他们的实验体会和成果,学生具有的极大热情和出勤率之高出于我们的预料。每次总有2~3个小组长争先上台发言,使我们不得不去指定某些实验题目的组长做总结发言。在整个总结会上,掌声不断,一些学生用自己实验的经历和体会帮助了另外一些同学,很多学生从中收益匪浅,因为他们感兴趣的正是其他组同学完成实验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学生希望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增加一些这样的教学环节。

5研究型教学的启示

接口技术实验室从来没有像这样人气兴旺,在课余时间总可以看到几个学生围在一起做实验,充满了研讨的气氛。研究型实验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由此产生了兴趣。学生在评教时这样写到:“接口技术课程使我对硬件真正的产生了兴趣,使我从以前害怕硬件到喜欢上了硬件设计”。很多同学还参加了今年各种大赛并获奖。

笔者认为要正确看待大学生的学风问题。由于周围的环境造成了一些学生学习不努力,但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确非常刻苦,总是希望寻找机会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的实际应用能力。学风问题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分析原因,如果教师增加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设计出更多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和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我们将会得到另外一个不同的结论。

总之,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这些潜能能否发挥与当前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关系,死板的教学模式绝对不会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接口技术研究型教学的实施过程使我们认识到,只要开展研究型教学,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研究型教学和实验内容,并给学生提供发挥和想象的空间,就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并在研究过程中应用实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积极性,改善不良学习风气,从而营造出一个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可以看出,研究型教学必定是今后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陆慧娟,高波勇. 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思考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8(10):156-158.

[2] 李济生. 接口技术教学与实践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08(4):59-61.

[3] 方恺晴.“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研究性教学的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08(10):100-103.

[4] 刘明贵,向梅梅. 基于实践教学改革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 中国大学教学,2009(2):81-82.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Teaching of Interface Technology Course

LI Ji-sheng

(School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第4篇

数学作业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是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同时,也是检测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形式。

当前,社会上、教育部门谈论最多的就是"减负"一词。尤其是在小学,"减负"所指的是小学生没有作业、不布置作业?做为我们教师来说,没有相应的作业巩固,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学生智慧水平得不到相应发展,课堂教学得不到及时反馈与评价。但是通过调查发现,教师在实施有效备课中,只注重对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但在作业设计方面,我们许多教师往往过多地依赖教科书,着迷于习题集,作业形式单一、陈旧,仍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操作式的作业中,作业内容枯燥乏味,缺少个性化。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适当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得不到真正的体现。故我们决定将提出"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设计有效性研究"的实践研究。

2.课题研究的目标

2.1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教师布置作业的量、难易度、形式等进行研究,使作业起到真正的效果,既巩固知识,又对教学进行延续与补充。

2.2为了关注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设计作业时应面向全体,在内容上,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在容量上,考虑量力性和差异性;在形式上,体现新颖性和多样性。

3.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本课题重点在1所1600余名学生的小学中进行。本次实验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同时还采用观察法、调查问卷法、实验法等。组内研究人员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标,通过边实验、边研究、边反思、边总结经验,获得研究数据,得出结论,找出存在的问题,再修订计划,再研究,再反思,最终得出有效的措施。

4.课题研究的过程

4.1准备形成阶段(2012年6月-2012年8月)

4.1.1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优化课题研究的内容。

4.1.2确立启动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1)成立课题研究组:为了使课题研究顺利开展,本课题主要以本组成员为主研,个别数学教师参与。

(2)通过看、听、访等形式开展课题研究前期调研,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和信息,为课题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4.1.3理论学习。通过自学、集中学习的形式,查阅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与专业素养,为课题研究做好知识储备。

4.2研究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3年5月)

4.2.1实施问卷调查,在一-六年级学生中各抽60名学生对作业布置的相关内容进行问卷调查。

4.2.2针对调查问卷与组员进行研讨,寻找问题的关键,研究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在课堂中实验。

4.2.3采取边实验、边研究,不断改进方法,总结经验,认真撰写研究心得。

4.2.4在三、四、五年级中全面实施数学作业有效设计活动,变枯燥的作业为多彩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创新意识。

4.3研究总结阶段(2013年6月-2013年8月)

4.3.1课题组成员对一年来的研究工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将积累的过程性资料进行汇总、整理。

4.3.2总结课题研究中的经验与不足,认真反思。

4.3.3收集研究成果,为课题的结题做准备。

4.3.4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认真做好实验结题验收与成果鉴定工作。

5.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通过近一年的实践与研究,我们课题组成员认真围绕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积极开展一系列的课题研究活动,取得了一些成效。

5.1研究总结出了有效的实施方法。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亲自"实践--研究--反思--再实践--再研究"总结出了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实施方法,即优化作业量、作业题型、作业类别,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变得"想做"、"会做"、"爱做"、"乐做"。

5.2改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加强了教师的研究意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也就要求我们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要"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们研究目的明确,积极性高,研究意识、研究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不断实践、反思、研究,总结经验,也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组内成员将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做法、感想及时整理并发表于相关杂志、报刊上。

5.3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在作业设计方面得到了创新,学生也从过去单一、枯燥的"题海"中解脱出来,变机械重复的作业为实践性作业,变硬性统一的作业为自主性的作业,变封闭性的作业为开放性的作业,变回家完成的作业为校内完成的作业,将学生所获得的数学知识向课外延伸,与生活接轨,同时,学习热情也得到了转变,已经由以往看到数学题就不想做、不愿做,转变成为"想做"、 "爱做"、"乐做"。

第5篇

2014年3月,我们根据本乡英语教学中同一错题反复出错的实际,特向中心校教育科研领导小组申报了微型课题《小学五年级自制英语错题集提升英语教学质量的研究》,经中心校课题评审组评审,于2014年同意立为乡级一般课题,在经一番准备后,我于2014年3月制定了研究计划,并按研究计划开展整个研究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研究,现已完成研究任务,并取得了预期成果。现将有关课题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研究背景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一本杂志上提到不少高考状元在谈及他们的学习经验时,大多有这样一个共同的东西——错题集。为什么考试考得好的学生都会有这样的习惯?这样的习惯和好成绩是否必然?联系生活实际,在学生做题时 许多题目讲过了、做过了、考过了,有的甚至是反复训练,但最终学生还是屡次出错。那么,如何弥补和防范这些错误呢?自制收集整理“错题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举措,做好对错题的收集整理与分析,从错题中受益,“吃一堑,长一智”。由此可见,用好错题集,意义重大。我想,错题集至少是对学习很有帮助的东西。学生看到错题集能随时提醒自己曾经的错误,从而做到“同一错题不犯二”。

根据以上原因,我们确定了《小学五年级自制英语错题集提升英语教学质量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力争通过研究找到错题收集习惯养成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从而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二、研究意义

错题集是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自身错误的一种正确有效的方式。错题集是梳理知识、复习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参考。通过“错题集”的使用,可以提高英语质量,更准确地把握知识点及概念点,极大地改善粗心的现象,有效地提高英语学习成绩。要想尽可能的减少错误,必须找到补漏的灵丹妙药,而“错题集”正是我们事半功倍的绝佳对手。所以我认为从小学阶段抓起,注意收集错题习惯的培养及错题集的有效使用,对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课题内涵的界定

自制错题集:学生吧每次作业或试卷中出现的错题用一个较好的笔记本收集整理,整理时把错题地方用红笔勾画出来,然后把正确答案对应写在错题下并对错误原因进行简单分析。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 调查学生是否有收集错题的习惯。

2. 调查学生现有的收集错题的方式方法。

3. 指导学生如何收集错题。

4. 指导学生充分利用错题集,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研究,培养学生把错题有效汇集于“错题集”,使学生明白错题收集的方法与途径,并有效利用错题集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教育观察法、问卷调查法、 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整理归纳法。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

选定课题,初步确定研究目标。充分利用网络、阅览室进行阅读,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认识,广泛收集文献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做好准备工作。

(二)、实施阶段

1.学生建立自己的错题集:学生把做错的题目抄在自己的错题本上,然后在错题的下面把正确的题目再完整的写一遍。要求学生在题目下面简单地写出做错的原因。 

2.老师整理、归纳错题集:当一个单元的教学结束后,学生小组合作将错题本中的错题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归类(如单词部分,语法部分等),然后学生上交错题本。最后,教师依据学生整理情况再次梳理。 

3.老师分析、反思错题成因:老师在自己的《易错习题辨析》中分析错题的原因,明确是答题失误,思维方法错误、还是知识错误,这是建立错题本最为关键的步骤环节。然后写出本题的解题思路,如果此题有多种解题思路,可以在旁边用另一色笔把几种解法的简要思路写上。

4.学生合作训练:学生根据错题类型,两人一组相互命题检测。 

5.老师印制题型,学生重做反馈:老师根据错题的类型重新命题让学生进行练习,以便加深印象和逐步形成技巧和能力。 

6.收集错题集,建立学科错题资源库:学期末教师把各个单元的错题本归类、整理,并装订成册。考试前的复习阶段让学生利用错题集进行系统的操练巩固,这个过程是学生再学习、再认识、再总结、再提高的过程,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从而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更加牢固。

(三) 、总结阶段

撰写总结性报告,及时总结研究成果,认真撰写案例、论文和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

1.学生自制错题集;

2.《小学英语错题集收集方法指导》专题讲座;

3.五年级下册1—6单元学生相互出题检测卷汇编;

4.《小学五年级自制英语错题及提升英语教学质量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5.《小学五年级自制英语错题及提升英语教学质量的研究》结题报告;

6.教师单元错题集汇编;

第6篇

【关键词】体育高考专业训练;重视;研究

一、研究背景

在我们文化课薄弱学校,体育高考专业训练一直受到学校的重视,也把高考体育人数看作是高考人数的增长点。要求我们要特别注意做好体育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抓好体育高考生的专业训练和文化课的学习;“全力提高升学率,探索新的高考增长点”,加强对体艺考生的选拔与培养。班主任对体艺生的学习时间、训练时间作明确的规定;科任教师不放松体艺生的文化水平的提高;从以上可以看出我校对体育高考的重视程度,这就为我们展开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种导向下我们体育教师更应该抓住这样的有利形式为我市的高考出一份力,为高校输送更多的体育人才。

二、研究方案

(1)发扬研讨活动的作用,提高活动的实效性。研讨活动是原来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且开展的相当出色,也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活动的内容很多,达到了多样化,如召开课题研究会议、体育高考训练研讨会、校际交流、亲临现场指导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对我校训练能做到心中有数。有计划、有目的,针对性强,且各项活动交替进行,每个活动都有针对性,能有目的地解决各个时段出现的问题与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未雨绸缪,这些多样化、系列化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训练的有效性。

(2)加强校与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提供了一个供大家互相交流的平台,平时大家忙工作、忙训练,很难有机会聚在一起,在课题组成员的参与下开展各种活动让大家互相交流,了解兄弟学校的科学做法以便取长补短,调整训练方法,达成共识。

三、研究计划

各种活动在课题开题之前已经开展,为课题的顺利进行与开展打下了基础,之前的工作主要是制定课题的总体计划与阶段计划,并严格执行、实施。

总体计划: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料,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与直接经验;开展各项活动,展开校际交流,总结经验,明确不足,改进措施,取长补短。

阶段计划:经过选题讨论,制定方案,理论学习等程序,2010年我校召_了开题现场会,各课题组成员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对这项课题研究的价值大家一致认为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同时各成员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很高。愿意主动承担课题研究任务,并对研究任务进行了分工。在实施阶段,各课题组成员积极主动参与研究,抓好自己的训练队,及时总结,发现出现的问题,及时上交训练总结,对出现的问题能及时交流,避重就轻。

四、研究过程

(1)以活动促交流。本课题开展活动形式多样,有研讨、讲座等,不同的活动都有不同的侧重点,每次活动都有计划、有目的、有实效。促进同行之间交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经验的高三教师总结了取得的成绩,新高三教师介绍了考生的情况与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

(2)对学生进行跟踪研究。事物都处于不同的变化中,及时了解其变化有助于了解身体的发展动向,及时了解训练中的发展规律,从而掌握一般规律,找出适合本地区学生实际情况的训练手段与方法。为了了解学生的体能素质训练情况,每月测试一次,及时了解训练情况,及时做出评估与调整。

(3)及时总结,形成理论。对平时实施的训练方法与手段经检验后及时进行总结,发现存在的问题,对于科学有效的训练手段与方法总结下来与大家交流或形成论文,为后续训练打下良好的经验基础。

五、研究成果

(1)提高青年教师的训练水平。青年教师训练大多没有经验,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与各种交流活动,青年教师训练水平成长迅速,从选材、训练到加试整个过程都胸有成竹,已经能独立承担训练任务。

(2)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前一阶段的课题研究许多青年教师已逐步成长起来,许多的教师的专业发展得到了提高,现在已初步形成了所有教师能参与运动训练的局面。教师专业有了发展,教师的研究、训练水平、业务能力也大有提高,在各种比赛中课题组成员都能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训练论文数目有所提高,同时教学研究的理论文章越来越趋向于发表。

(3)及时参与课题,教科研有成果。因为参与课题的研究带动了许多老师参与训练、教学方面的研究,能针对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与反思,并与理论相结合形成论文与总结,有的已经发表。取得的成果如下:本人的论文《中学体育高考生800米的强化训练》《中学生运动损伤的预防》《中学400米体育高考生的强化训练》在田径杂志上已发表。

六、研究反思

第7篇

小河镇中心校 查道琴

一、课题研究背景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让学生乐学、愿学。但是我们现在的课堂并不是这样,还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教师把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掌握知识的好坏,作为自己教育的目标,作为衡量学生好差的标尺,我们还是满足于追求知识、能力等“硬性目标”的现实。我们教师还是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学习的过程成为教师不断灌输的过程,学生只作为“应答”者,执行教师的指令,配合教师完成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是否愿意接受。我们教师只考虑到你是学生就必须要好好的学。不管你有没有兴趣,你必须要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生活变得死气沉沉,缺乏自愿参与意识,一味被动地参与学习,学生自己根本就没有这个兴趣来自愿学习数学,这样的教学能有效吗?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个很老的话题,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小学阶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学习绝大部分都依赖于对这门学科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压抑、不满,失去信心时将直接阻碍、削弱甚至中断智力活动,破坏学习的向心力,在这种状态下的课堂学习当然就谈不上有较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营造一个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提供畅所欲言的互动空间,让学生的灵感得到激发。能够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渴望,感觉到学习并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从而使学生爱学数学,养成乐学好学的习惯。

二、课题界定

学习兴趣: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学习兴趣大体上可以分为直接学习兴趣与间接学习兴趣两种。前者是由所学材料或学习活动──学习过程本身直接引起的。后者是由学习活动的结果引起的。间接学习兴趣具有明显的自觉性。

策略:解决问题或达到目的的一种思路或方法。引申含义1. 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2. 计谋,谋略。3.在作当前决策时即将未来的决策考虑在内的一种计划。本课题中的“策略”是指课堂教学的方法和谋略。

三、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研究内容:

1、新课导入如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活动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

2、巩固练习中如何设计练习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相关的知识综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能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能积极地学、自觉地学。

3、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感受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4、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让课堂充满趣味,学生乐学好学。

四、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数学学习是否有兴趣;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原因;你认为怎样的数学课才会吸引你,你才会感兴趣。

文献:利用杂志、报刊、网络搜集相关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材料。

行动研究:把收集整理到的资料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归纳总结:通过行动研究、探索,归纳总结经验,形成论文。

五、研究对象

小河中心校四五年级学生

六、研究的阶段和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4.1----2014.3)收集整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1、确定研究课题。根据新课程理念,再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课堂教学现状初步拟定《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为研究课题。

2、分解课题。结合我们教师自身的特长,选取部分内容进行研究,努力提高教学实效。

(二) 研究阶段:(2014.4----2014.10)

1、 调查我校四五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现状,找出突出存在问题,并加以分析。

2、 理论学习。学习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及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在针对问卷调查的分析,选择相关的知识与本课题相关理论进行学习。

3、 行动研究在四五年级中的六个班进行试验,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上课,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及时改进,逐步形成经验。

(三)总结阶段

1、中期成果总结:2014.6(论文、反思、案例)。

2、结题2014.12(自己在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总结出完整的、可行的方法,以论文的形式呈现。)

七、已具备的基础和有利条件

1、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大力支持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也一直在一线教学,也已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2、本课题源于我们的教学实践,贴近我们的教学实际,是每位教师急待解决的问题,又能指导我们的实践,提升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3、不需要花费多少经费。

4、我主要负责实际上课,激发兴趣策略的设计、实施,案例、论文的撰写等,邓清娟主要负责学生对数学学科学习兴趣的调查和分析。

八、预期研究成果:

第8篇

时下,农村校本教研仍然是“涛声依旧”,茫然无措,不知该研些什么?笔者认为应从研究自己的行为,解决自己的问题入手:

一、研什么

1、抓理论学习。校本教研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研究”。不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不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校本教研。为此,我们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或要求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学习一些新理念、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新经验等。

2、抓集体备课。在教师个人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再组织同年级段同学科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每周开展一次研讨活动,与同组教师共同分析教材,明确各课时教材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寻找教材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依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选择教法与学法,提出每节课教学方案,设计教学环节,安排学生活动等。

3、抓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将教研与科研有机融合的教研活动形式,其操作程序大致为:⑴、选择课题。应以问题为中心,从学校或教师实际需要出发。把教学实践中的疑问、困惑进行归纳、筛选,确定一个讨论专题,组织交流讨论,求得问题的解决。⑵、围绕课题搜集材料,选择、整理材料。⑶、开展课题研究。在学习和研究中注意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教师研究与专家指导等相结合。⑷、课题研究结题。教师要完成课题的研究报告或论文,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并反思教学中的不足,今后进一步进行探讨。

4、抓课例研究。课例研究是以一两节课例展示的形式开展的一种教研活动。研讨内容包括:听课、执教教师谈教学设想与意图以及教后反思。听课教师对所听的课进行评议,肯定好的、可借鉴的地方,提出建设性意见等。

5、抓教学反思。反思是一种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好方法,是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养的过程。为此,我们强调教师勤写教后反思或随笔,及时记录教学过程成功、失败之处,记录课堂意外收获,做好课后“备课”。教后反思书写形式上灵活多样,篇幅上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一定要有实效性。

6、抓总结提炼。抓总结提炼对教师升华认识很有好处。要求教师要善于总结经验、提炼经验。把自己对新课程的认识、体验、感悟写出来与同伴交流;把教学过程成功的案例记录下来,并用新理论加以剖析与同事共享;把教学过程经验总结出来、教学成果撰写成论文形式呈现出来与同行们共同切磋交流,从而不断从实验过程中总结出经验,并用它去指导平时教学实践,以提升自己业务水平。

二、怎么研

开展各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应做好“三个结合”,即教研与教学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合、教研与师训相结合,以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

1、开展讨论与交流,提高教师对校本教研的认识。开展教育科研的大讨论,转变思想观念,澄清部分教师在校本教研上存在的模糊认识。其实,课堂教学就是在不断地探究、修改与完善的过程,已经伴随着研究的性质。关键问题在于教师是否以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是否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探讨、总结、创新。为此我们要立足于平时每一节课教学与研究,把“教学”当作“研究”,勤写教后随笔与反思,大胆进行教学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就是校本教研。

2、广泛学习与宣传,形成校本教研的良好氛围。良好的校本教研的氛围是进行校本教研的保证。校本教研的氛围主要指观念氛围,我们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有关教育科研的理论,邀请教育科研专家以及市进修校老师到校进行教育科研方面的讲座与指导。引导教师树立三个观念:⑴、明确教研与课改的关系,树立“教育要改革、教研须先行”的观念。⑵、明确教研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树立“向教研要质量”的观念。⑶、明确教研与教师的关系,树立“教师是教研的主力军”的观念。因此,每一位教师都能树立“教研先导”,“向教研要质量”的思想观念,积极投身于校本教研之中。3.加强领导与管理,构建校本教研的管理体系。

首先,加强校本教研工作组织领导,保证校本教研工作组织到位。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以教研组为单位的课题小组,制定各科课题实验方案。帮助教师总结教育科研成果,要求每位教师平时要注意教研资料的积累。学校每学期均收集每位教师的教科研经验总结或论文、最佳教案、教学随笔等材料,并将其分类整理装订成册。

第9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数字化学习;数字化微型气象站;手持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0008(2011)02-0095-06

一、背景

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核心组成部分是研究性学习。近年来,研究性学习在我国中小学的校本课程中被广泛采用。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通常是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与研究探索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成为了现今学习方式变革和发展的有效手段。信息技术的出现为中小学的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其应用于研究性学习,并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科学探究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是一个值得深思与探讨的问题。

从笔者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分析,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某特定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呈现方式多以单一案例的介绍为主,缺乏对专题系列式的研究性学习的探索研究,有关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题也并不多。然而,建立一个清晰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科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模式,对推动数字化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以上考虑,本研究将以“数字化微型气象站”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为例,探析了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实施及成效,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应用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也为我国中小学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我国中小学开展的研究性学习,以气象为主题的十分罕见,其原因是学生所采用的气象监测仪器不具备自动采集并处理大量数据的功能,也无法实现移动监测,不便于气象科学研究的进行,使学生对气象研究的兴趣减弱。“数字化微型气象站”是一种基于手持技术(传感技术)的便携式气象数据采集系统,它的出现为学生进行气象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便捷的探究工具。

数字化微型气象站(见图1)由太阳能供电装置、各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无线电数据收发模块以及配套的数据处理软件“Weather-Lab”组成。气象站具备的各类传感器,可采集温度、相对湿度、风向、风速、气压、降水量等气象数据,为学生开展气象监测提供了有效的数据获取工具;气象站的配套软件Weather-Lab具有强大的气象数据统计与图示的功能,为学生进行气象科学探究活动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分析处理工具。

“数字化微型气象站”是将先进的测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与现代教学理念相结合的、先进的便携式气象数据采集系统。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技术,以其便携性、实时性、准确性、直观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为科学探究提供了强大的教学工具与认知工具。把它应用到气象研究性学习中,必将有效地解决上述的气象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难题”。

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本研究选择了一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作为实践基地。该校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本校的教师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引入了“手持技术”作为探究工具,与我们研究所合作开展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让他们在真实情境下“做中学”,提高科学素养。参与本次专题系列式研究性学习的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均已完成了高一阶段气象知识的学习,熟悉计算机操作。下文将呈现这次专题系列式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全过程。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分为“准备”、“实施”与“总结”三个阶段,如图2所示。

(一)准备阶段

1 活动计划

在校本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可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学生的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经验来确定探究专题。教师从自然、社会和生活等方面选择探究内容,探究专题应尽可能地体现数字化学习的优势。确定初步的探究专题后,教师进一步制定研究性学习的计划与方案;根据学生的兴趣与学习能力,挑选参与活动的学生并进行分组,便于协作学习的进行。

2 学生培训

首次接触到“手持技术”或“数字化微型气象站”,学生会对新事物感到好奇,但同时也难免存在着一些陌生感。因此,教师首先要对仪器进行介绍并指导学生对数字化微型气象站进行安装、架设。通过培训,让学生了解“数字化微型气象站”的组成部分及各自的功能,认识它所含有的传感器及其作用;让学生学会组装和操作气象站,能运用它测量一些常见的气象参数,感受“数字化微型气象站”的优势,激发他们对气象学习、气象研究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应向学生讲授一些科学研究方法、数据统计分析方法,以便他们在研究性学习中能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

(二)实施阶段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阶段”包括“引导型”和“自主型”两轮研究性学习。

1 “引导型”研究性学习

在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初期,“数字化微型气象站”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只是个单纯的测量工具,还未能作为认知工具来辅助他们进行问题解决,因此教师要在实施阶段的前期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1)“引导型”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所谓的“引导型”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研究性学习,其模式图如图3。①创设情境: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②激发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气象数据来解决这个问题,并介绍如何使用数字化微型气象站采集数据,鼓励学生运用它进行探究。③自主探究: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探究工具“数字化微型气象站”收集气象数据,分析、处理、评价所获得的气象信息。④协作交流:学生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进行讨论,共享信息,解决问题。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协作交流,学生之间的气象信息得以共享;协作交流又使自主探究所得的初步成果得以进一步完善。因此,“自主探究”和“协助交流”是双向的。⑤总结拓展:学生完成学案或报告,总结规律,陈述结论;小组互评,教师点评与总结;教师亦可以进行知识拓展,引出新的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新一轮的探究。

该模式主要的特点在于:①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里领会到发现问题的途径;②学生在教师的激发下思考问题,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③在自主探究环节中,既重视发挥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④重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协作与交流。

(2)“引导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在本轮的研究性学习中,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数字化微型气象站”的运用,初步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笔者设计了一个“单因素纵向比较定量研究”课题和一个“单因素横向比较定量研究”课题,分别是运用“数字化微型气象站”探讨“近几天感冒多发的原因”(课题1)和“晴天与阴天的气温变化差异特征”(课题2)两个探究课题。笔者这里以课题2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课题案例1】探究“晴天与阴天的气温变化差异特征”

【探究内容】根据气象数据,分析“晴天与阴天的气温变化差异特征”,并通过查阅资料结合已学的知识,解释产生差异的原因。

【活动目的】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气象变化情况进行定量的分析和定性的描述,从而自主地运用气象数据总结晴天与阴天的气温变化差异特征,并解释原因;掌握运用软件处理数据、绘画气象曲线的方法。②通过探究学习,训练学生的气象图像分析能力、查阅文献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③通过信息技术的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活动过程】①创设情境。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感觉到晴天与阴天的气温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晴天往往比阴天炎热或者温暖很多――那么晴天与阴天的气温变化是否存在着这样的规律呢?还有其他规律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晴天与阴天的气温变化差异特征’。”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回忆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②激发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气象数据来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晴天与阴天的气温变化差异特征,那么我们要从哪几个方面去考虑呢?我们常常通过测定哪些气象参数来说明问题呢?”学生回答,“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温度变化情况”、“气温日较差”……教师进一步提问:“该如何测量呢?”由于在培训中学生已接触到数字化微型气象站,很自觉地想到,“数字化微型气象站”这个探究工具,它能够实时测量和记录气象数据。教师补充,“还有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我们所研究的‘晴天’和‘阴天’能否是随意选择的两天呢?为什么?”学生经过讨论,达成共识:应选取相邻的两天,天气变化情况不大(仅仅是云量存在差异),避免其他气象因素的影响。③自主探究。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数字化微型气象站”收集气象数据,分析、处理、评价所获得的气象信息(如图4)。学生可以通过Weather-Lab软件具备的数据处理功能(如数据点指针工具)直接分析曲线的变化情况,并将数据导出到Excel等软件进行数据汇总、统计分析以及图表整理(如表1、图5)。

④协作交流。学生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进行讨论,共享所得的气象信息,解决问题。⑤总结、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气象变化情况进行定性的描述和定量的分析,学生书写“活动报告”,自主分析“晴天与阴天的气温变化差异特征”,并通过查阅资料结合课本所学的知识,解释产生差异的原因。学生自由陈述结论、并进行互评;教师综合学生们的探究结论。

【活动报告】①数据统计结果,见表1。

②结论与讨论。结论:根据监测数据绘图:图中实线A为晴天气温变化,虚线B为阴天气温变化,可见,相邻两天的气温变化曲线形状(变化情况)大致相同;晴天白天的气温较高,而夜间的气温较低;晴天气温日较差大,阴天气温日较差小。讨论:(具体内容略)。

(3)“引导型”研究性学习的反思。第一轮研究性学习实施后,教师针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拟定改进策略,如对部分学生进行再培训,调整探究内容,调整分组等。希望通过这些措施,提高学生在下一轮研究性学习中的学习效率。

2 “自主型”研究性学习

在“引导型”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熟练地掌握了“数字化微型气象站”及其软件的操作,并对“科学探究”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有能力运用数字化认知工具来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1)“自主型”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引导型”研究性学习是基于教师的引导,而下一轮的“自主型”研究性学习则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探究的过程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只起到协助者、促进者的作用,其模式图如图6。

①提出问题: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与研究的兴趣,并引出或让学生主动提出社会、生活中有待解决的某个真实问题。②分析问题: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运用各种分析问题方法,联系所学的气象知识和过去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深入分析所研究的课题,明确该课题的研究范围及解决该问题的关键点。③做出假设:学生在相互启发下对所研究问题可能的答案(结果)提出可验证的假设与合理的猜想。④验证假设:学生制定探究计划(包括提出可操作的探究步骤、数据获取方式、数据记录内容与处理方法等),然后通过“数字化微型气象站”获取气象数据,通过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初步判断探究结果与假设之间的关系,从而验证假设;与原假设进行比较,修正假设。因此,“做出假设”和“验证假设”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⑤形成结论:通过组内讨论对所获得的数据与事实进行归纳,得出科学的研究结论。研究成果以研究报告或幻灯片的形式呈现,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在相互启发下发现更多值得探究的问题,展开新一轮的研究。

该模式与“引导型”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区别在于:①在提出问题的环节中,教师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②在分析问题环节,不再是教师引导下学生思考,而是学生自主地分析问题;③从做出假设到验证假设,最后形成结论,符合科学发现学习的程序,增强了研究性学习的科学探究性。

(2)“自主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在本轮的研究性学习中,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数字化微型气象站”的运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笔者设计了一个“双因素比较的定量研究”课题和一个“多因素比较的定量研究”课题,分别是运用“数字化微型气象站”探讨“温度、相对湿度日变化规律”(课题1)、“台风来袭的天气变化特征”(课题2)两个探究课题。这些课题选题贴近生活,容易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难度适中,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但又富有创新性。笔者将以课题1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课题案例2】温度、相对湿度日变化规律

【探究内容】根据气象数据,总结出温度、相对湿度的日变化规律,并分析产生这种规律的原因。

【活动目的】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气象变化情况进行定量的分析和定性的描述,从而自主地总结出温度、相对湿度日变化规律。②训练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科学研究,增强他们的气象图像分析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③进一步感受到信息技术的优势,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

【活动过程】①提出问题。教师提出问题:“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同学们是否觉得每天的温度、湿度变化存在一定的规律?”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回忆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并展开对该

问题的思考。②分析问题。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达成共识:利用气象数据来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测量一天里温度、相对湿度的变化来发现规律”、“可以运用数字化气象站进行测量”。③做出假设。学生根据已有的气象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很容易就得到“一天里,温度从早上开始升高,到中午时达到最高值,接着降低,到深夜达到最低值”的假设。至于相对湿度的变化,有些学生假设和温度变化相反,有些学生假设和温度变化相同。接着,就要用数据来验证假设、解决问题。④验证假设。学生制定探究计划、如数据取得方法、数据记录内容与方式等,然后利用数字化微型气象站收集气象数据,分析、处理、评价所获得的气象信息,得到温度、相对湿度的变化曲线(如图7)。学生可以通过Weather-Lab软件自带的数据处理功能直接分析曲线的变化情况,并将数据导出到Excel等软件进行数据汇总、统计分析以及图表整理。学生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进行讨论,共享所得的气象信息,解决问题。⑤形成结论。学生自主地对气象变化情况进行定性的描述和定量的分析,完成自己的研究报告(如表2),总结出科学规律。学生以Word或PowerPoint的形式陈述结论、并进行互评;最后教师作出点评与总结。

(3)“自主型”研究性学习的反思。“自主型”研究性学习实施后,教师又对本轮研究性学习进行反思。通过活动中对学生表现的观察,教师了解到学生利用“数字化微型气象站”进行探究的效率大大提高了,对气象学习的兴趣也大幅增强。教师们将这些情况记录下来,作为活动总结与成效分析的重要依据。

(三)总结阶段

在整个气象专题系列研究性学习结束后,教师对这次活动进行了经验总结。通过对这次专题系列式研究性学习的细致回顾,笔者以及参与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师们对如何利用“数字化微型气象站”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开发探究式教学设计和开展研究性学习都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有关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模式与方法,为下次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重要的参考。

三、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研究性学习的成效

研究性学习结束后,为了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研究性学习的成效,笔者分别对4名参与了研究性学习的学生(2男、2女)进行了半结构性访谈,访谈记录见表3。

根据以上记录,笔者对学生的访谈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1)运用数字化微型气象站学习,有助学生更好地分析数据、处理图像曲线,得出结论,并借助曲线图像来记忆知识,有助于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培养;(2)数字化微型气象站的WeatherLab软件给学生提供了绘画气象图像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绘图和读图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图像技能;(3)基于数字化微型气象站的研究性学习有助于促进气象科学学习、培养自身的探究能力,主要表现在动手探究的能力,发现和提出问题,做出假设、验证假设,搜集资料、整理数据,表达能力、交流能力等方面;(4)数字化微型气象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气象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5)基于数字化微型气象站的学习方式比较灵活、自主、轻松,很创新,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性、令人兴奋;有别于传统的课堂学习,师生的地位更为平等;在协作学习中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增强合作精神;学习软件的设计富有人性化,信息量丰富,呈现方式多样,交互性强,数据处理即时。这些都是积极的情感体验;(6)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学生更喜欢基于数字化微型气象站的学习方式。

由以上访谈结果可知,学生对本次研究性学习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有了明确地理解并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具体步骤,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思维能力与科学探究能力;在活动过程中,有着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们都希望日后能参与更多同类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另外,笔者也分别对3名教师进行了半结构性访谈,访谈记录(见表4)。

根据以上记录,笔者对教师的访谈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1)将数字化微型气象站应用于探究式教学、校本课程或研究性学习以及各类科技竞赛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以及科学素养;(2)教师们认为,将数字化微型气象站应用于气象教学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师的探究式教学能力以及信息素养。

由以上访谈结果可知,教师们都认为,信息技术的运用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促进的作用;他们对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科学研究性学习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第10篇

1 读研成本

1.1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指因选择考研而“放弃”的机会所折合成的成本。通过中国新闻网挂网调查3个月显示,2015年已签约的本科生的平均薪资为3694元,从签约单位所在城市来看,选择在“北上广深”就业的本科生签约月薪为4364元要比省会城市的月薪(3692元)高出672元,比地级城市及以下的(3162元)高出1202元[1]。通过这组数据可以看出,本科生的就业薪资还是不错的,那么这也显示出,考研的机会成本不低。考虑到调查数据存在一定的偏差性,我们结合招聘会市场常给出的薪资作为参考,结合网上问卷调查将本科生毕业前三年的月薪均值暂定为3500元,那么三年就是126000元。

1.2 非机会成本

非机会成本主要由读研时期的消费成本以及此成本的投资收益损失费用两部分组成。

1.2.1 消费成本

据2014年《青岛早报》公布,山东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教育厅联合下发的研究生教育标准称山东省高校研究生学费每年最高将达到8000元,专业硕士学费最高可达一万元[2]。三年读研学费即24000元。青岛高校研究生住宿费每年均值在1000元左右,学生生活费因个人差异而存在着较大差别,我们通过数据调查取均值按每月人均800元计,每学年在校时间取10个月,则每学年生活费为8000元,三年生活费、住宿费、学费之和即51000元。

根据相关调查,我们得知备考一年的资料成本大约在3000~4000元[3],更有甚者高达几万元。除购买考研资料之外,考生们还需交考研报名费150元,到报考学校进行复试,交通费用也由此产生。根据有关调查,考研期间的交通费用大约在800元。即其他成本共为950元。

综合以上两点,我们可以看出读研的消费成本C消费=51000+4000+950=55950元。

1.2.2 投资收益的损失费用

根据上面我们得知,读研的消费成本为55950元。如果这些费用不投资于教育,而是用于其他投资,那么研究生三年的非机会成本又将获得多少收益呢?我们以最基本的银行存款来进行假设,目前2015年的三年存款年利率为4.68%。所以三年所得利息为i=C投损=A×4.68%×n=55950×4.68%×3=7855.38元。

1.3 小结

读研总成本=机会成本+非机会成本,结合我们上面的理论,C成=C机+C非机。再根据我们调查到的数据C机=126000,C消费=55950,C投损=7855.38。则读研总成本C成=126000+55950+7855.38=189805.38(元)。

2 读研收益

2.1 读研期间所节约的生活成本

读研和工作不一样,读研期间居住宿舍,用餐食堂,虽有花费,却远远不及工作的花费数目。下面我们来算一下读研三年将会节约的生活成本,相关数据以青岛地区为例。衣,一年节约费用约为2000元;食,一年可节约2400元;住,一年的房租为12000元[4](此处是以合租为参考标准);行,一年节省的交通费用为960元。

综合上面的数据,我们可得C节=C节’×3=(C衣+C食+C住+C行)×3=(2000+2400+12000+960)×3=52080(元),即三年节约生活成本为52080元。

2.2 读研期间奖学金收益

伴随2014年秋季自费读研政策的施行,研究生奖学金制度也随之出炉。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19号)文件,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将现有的研究生普通奖学金调整为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用于补助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范围覆盖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内的所有全日制研究生。硕士生资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6000元。具体标准由各级财政部门会同高等学校主管部门确定,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情况,建立资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5]。读研三年即为3×6000=18000(元)。

2.3 毕业后薪资收益

从终生收益总和来看,到60岁,研究生收益总和比本科生收益总和高655574元。由于终身收入涉及时段较长,中间变数较多,所以上表只能粗略的代表终身收入预期。不过,毫无疑问,从长远来看,研究生薪资收益远大于本科生。(表1)

2.4 小结

根据C收=C薪+C节+C奖,在考虑研究生毕业后终身薪资收益的情况下,C收=2280244+52080+18000=2350324(元),相比于读研成本189805.38元,可以明显看出收益大于成本。

3 总结

第11篇

关键词 幸福感 自我和谐 相关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Related Research on Local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Self-harmony

——Take Pingxia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XU Haiyan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ciences, Pingxiang University, Pingxiang, Jiangxi 337000)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ocal college students' well-being level, this study adopted questionnaire method to take students from "happiness" class to practice. The survey analyzed the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the impact of degree of self-harmony to happines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well-being and self-harmony degree. Self-harmon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well-being.

Key words well-being; self-harmony; related research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工具

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总体幸福感量表是美国心理学家Fazio根据美国国立卫生中心制定的用于评价被试对幸福的感受,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该量表共有33个项目,分为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和紧张六个分量表,得分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强。

自我和谐量表(SCCS)自我和谐量表由我国学者王登峰根据心理学家荣格有关自我和谐理论而编制的用于评价被试的自我和谐程度。该量表共35个项目,5点计分,包括3个分量表,分别是: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灵活性、自我刻板性,得分越高,自我和谐程度越低。

1.2 研究对象

采用问卷法,选修了幸福的修炼课程的101名学生作为被试,收回有效问卷89份,有效率为88.2%。其中男生38人(42.69%),女生51人(57.30%),独生子女27人(30.34%),非独生子女62人(69.66%),年龄19岁~23岁之间。

1.3 测试方法

采用问卷法,对两个量表设计好指导语与答题卡,集体进行施测,测试时间为30~45分钟,基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专业、是否独生子女等人口统计学资料。采用SPSS16.0进行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主观幸福感调查结果

对主观幸福感得分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被试的主观幸福感总分最小值是59分,最大值是124分,平均分分布为97.80?3.40,这说明大多数被试的总体幸福感水平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被试主观幸福感总分的得分情况详细情况,总体基本上成正态分布。

在性别差异方面(男生38人,女生51人),统计结果表明,在总分上男生的平均分(99.13?5.28)略高于女生(96.81 ?11.87),但是差异不显著(t = 0.81,P>0.05);在分量表上,对健康的担心以及松弛和紧张这两个分量表,男生的平均分略高于女生,在心境分量表上女生的平均分要高于男生,但都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

对主观幸福感总分和分量表分的独生与否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独生27人,非独生62人),在总分上非独生子女的得分99.77?1.87明显高于独生子女93.26?4.10,达到了显著性水平(t = -2.41*,P

2.2 自我和谐程度调查结果

对自我和谐量表的得分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自我和谐量表总分最小值是60,最大值是123,平均数分布为89.59 ?12.83,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分量表,平均数分布为43.55 ?8.02,自我灵活性分量表为反向计分量表,平均数分布为27.76 ?7.41;自我刻板性分量表,平均数分布为18.28 ?3.25。与全国常模比较,本研究中的被试在三个分量表上的得分都要显著低于全国常模的得分。全国常模在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分量表、自我的灵活性分量表、自我的刻板性分量表上的平均数分布分别为:46.13 ?10.01;45.44 ?7.44;18.12 ?5.09。得分越高,自我和谐程度越低,因此地方院校大学生的自我和谐程度相对较高。

对自我和谐量表总分和分量表分的性别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在总分上男生(91.08?2.38)略高于女生(88.49 ?13.16),但是差异不明显(t = 0.95 P = 0.51),这表明男生的自我和谐程度要稍低于女生;在分量表上,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灵活性、自我刻板性分量表,都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

对自我和谐总分和分量表分的独生与否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在总分上独生子女的得分(92.33?.12)要高于非独生子女(88.40 ?14.04),达到了显著性水平(t = 1.34**,P

2.3 主观幸福感和自我和谐量表的相关分析

对总体幸福感量表分和自我和谐量表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总体幸福感量表总分与自我和谐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主观幸福感总分与自我和谐量表总分之间存在中等相关(r = -0.52** ,P

3 小结

研究表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处于中等水平,有少数同学的主观幸福感较低,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主观幸福感和自我和谐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自我和谐程度越高,主观幸福感也越强,更能快乐而充实地学习、生活和工作。基于上述研究,这就对地方院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幸福指数,开设相应的幸福课程,让学生学会感受幸福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将根据地方院校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指导,设计一套幸福课程,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认识、评价并接受自我,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挫折与不利,如何拥有更多的幸福体验。

参考文献

[1] 王登峰,黄希庭.自我和谐与社会和谐[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3(1).

[2] 杨琳娜.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第12篇

“科研兴师、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是我校始终坚持的科研之路,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一个学校的教育要发展,教科研必须先行,教育科研与学校的教改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十二五”期间,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学校承担的市级科研课题、区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均以结题。学校因此评为“2014年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现将2011年以来的教育科研工作进行总结:

一、变观念,树信心,营造科研氛围

   “十二五”期间,由于我校领导对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比较重视,经常过问,亲自督导。不论是哪里有培训的学习班,都能拿出经费派教师前往学习。在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过程中,学校领导还亲自对教育科研工作做阶段性的小结。由于领导高度重视,措施实施得力,活动方式引入,教师的观念不断发生变化,由不自觉逐步走向了自觉,参与热情不断高涨。我校教育科研的氛围进一步形成。我们始终坚持走“科研兴师、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之路,争取将教学质量的提高落到实处。

二、定目标,明职责,优化科研机构

    我校领导统一思想,明确目标,专人负责。成立校教科研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由副校长分管教科研具体工作。为了使教师能有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科研工作中,我们还不断建立、完善了《校本研修管理办法》、《课题研究管理制度》、《教育科研考核办法》等。对教科研工作取得一定成果的教师,实行政策鼓励、精神激励、物质奖励,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教科研热情。多位教师的论文在国家级杂志上获奖和发表。同时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举办各类科研讲座;积极指导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及时反映本校科研动态,宣传教科研理论。

三、研课题,谋高效,提升科研能力

    我校至2011年起,就启动了市级“小课题”的申报工作,彰显“问题真、切口小、周期短、过程实、突出用”等特点,明确“基于问题解决、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主旨,引导出40周岁以内的教师们申报了10多个市级级小课题,如《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图式板书增效”的课例研究》、《高年级小学生作文心理活动细节指导的案例研究》、《中年级小学生语文课堂笔记的指导策略》、《中年级小学生计算题高频率错误类型、成因及对策的研究》、《高年级数学课有效追问、深化思维的片段研究》、《生活英语任务驱动、游戏激趣的细节研究》、《小学高年级英语自主互助型教学模式的课例研究》、《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激活想象力的案例研究》、《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安全预防的方法研究》、《中年级信息课“抓两头,促中间”的小组个案研究》等等。这些突出课堂、微观、现场、行动、应用研究的小课题,深受教师们欢迎。先后有20人次参与实施市、区级的课题研究工作,已有1个市级大课题、15个市级小课题结题,形成了市、区、校多级课题研究网络。此外,我校高度重视对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和交流,2014年11月在我校组织开展了东宝区高效课堂研讨活动,我校参赛的三节课节节课都体现出教师对学校课题的研究体会和成果,好评不断,均获一等奖,和兄弟学校间也进行了很好的交流学习。与此同时,学校还派出优秀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开阔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丰富他们的经验,促进他们的成长。一批青年教师在学校的积极培养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下正茁壮成长。像周阳、彭珺恺、贺群、陈悦悦、左苏妮等90后教师已逐渐成为教科研骨干。在课题课展示方面,周阳老师为大家做了很好的示范,使大家更为清晰地理解了如何将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有机的结合起来,更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抓管理,促落实,完善科研档案

我校的教科研工作,从校领导到教师都非常重视,每项工作都安排有专人负责。对局、室有关文件精神,能及时批阅,安排专人负责办理,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不拖拉推诿。“十二五”期间,学校加强对课题实施过程和鉴定工作的管理,制定了课题操作的细则。我校要求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但由于客观存在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我们对每位教师的具体要求也不一样:对于一般老师,重在抓好学习,组织听取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讲座,了解有关课题的研究报告,使其认识课题研究的意义,掌握一些课题研究的方法,而后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要确立一个研究专题,写出简要的研究实施方案,并在科研骨干教师的带领下,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实践,通过一堂课,一种教法,体现研究成果,学年末写一份总结。对于骨干教师,则给任务,压担子,承担课题主要研究工作,使之能成为产生辐射效应的科研核心群体。为保证课题研究的进程和质量,我们对他们的工作在加强指导的同时,更坚持阶段检查。按照学校教科研管理制度每学期逐条检查各课题组的落实情况。从各课题立项批准之后,学校对他们的研究过程全程监督,从开题报告撰写、实施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到活动记录和学习材料的整理,再到调研报告、阶段总结的撰写。研究过程落实,各课题组每学期安排一至二次教学研讨活动,每次研讨有明确的目的,及时反馈。根据课题研究,制订好后先对自己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做到有案可据,制订好针对性的措施,并定期汇报自己的课题研究情况。使课题申报、论证、立项、指导、结题和成果奖励、推广等各项工作运转有序。

五、勤耕耘,善总结,积淀科研成果

     为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学校完善了教科研奖励制度,每学期评比教科研先进个人。对、获奖、学术交流、辅导学生等教育教学成果均有奖励措施。同时及时收集、反馈市级以上各级各类报刊的征文、论文竞赛等信息,着力组织教师参赛、投稿、推荐发表。教师热情极高,我校部分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实践升华到教育科研的高度,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