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6 05:47: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美育心得体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国培训班主任心得体会范文1:参加班主任国培活动,听着教授们精彩的讲座,身处班主任管理一线的我很是激动。说实在的,现阶段的学生真不是那么好带的:他们的见识广博,反应灵敏,但是也有眼高手低,会说不会做的的特点。
作为班主任老师,我经常听家长的抱怨:“老师啊,我怎么这么倒霉?一个孩子都教育不好……”,那种捶胸顿足痛苦万分的样子,常常令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一般情况下,我都会赶紧劝慰家长,不断地告诉他们,孩子的成绩差不是孩子的过错,更不是家长的错误,孩子有一个成长发展的过程;我们不能以成绩好坏来判定一个孩子品德修养、个体素质等的好坏。每次看着家长信服的点头,我都很是欣慰。但是,谈话结束的时候,家长往往很不甘心的又说“他硬是比某同学差很多嘛!”,一句话,就把我们的交流打回原地,我是真的很无语!
听了教授们的讲座,我头脑中关于教育主题的思考更加清晰起来。我们的教育,真的应该围绕着“生活能力的培养”和“人生的引领”这两个方面来进行。所谓“生活能力”是指做事谋生的能力:在学校会学习,在社会能立足,从做事求职到一生生存无忧。所谓“人生的引领”则是指精神生活的丰富,以德育养成善良高尚的品行,以智育培养自由独立的头脑,以美育陶冶美丽丰富的情感。看到这里,您可能已经明白,我为什么会劝慰我的那些痛苦的家长们,不要只盯着孩子的成绩了。
是的,作为教师,我当然知道一个孩子“会学习、能考试”很重要。一个个中小城市或者乡村的孩子,想要走出狭小的天地,到更广阔的天地遨游,必须走学习进修提高的道路。但是,家长朋友们,同行们,我们必须也同时能够看到,那些有一技之长的孩子的优势!他们凭着自己的一技之长,同样可以在社会上立足。他们踏踏实实的努力着,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一样的在为社会造福啊!如果一味的指责孩子的成绩差,一无是处,把他们的信心全部打击殆尽,他们能有学习技术特长的信心吗?他们还敢于展示自己的一技之长吗?
我们的社会在向前发展,我们当家长的、当老师的人对好孩子的标准也应该有全新的改变,应该多元化起来。面对天真无邪的可塑性极强的孩子们,能读书的,我们鼓励他好好读书,胸怀报国大志;能做事的,我们鼓励他踏踏实实的做事,把会做的事情做到极致;能动手的,我们理解并包容他把手艺学得精益求精……这样一来,我们的每一个孩子是不是更快乐一些呢?我们念叨着千百年来那句教育孩子的真经“我真是恨铁不成钢啊”时,我们应该清楚的知道:铁就是铁,它永远成不了刚!不过,我们可以通过自己观念的转变,让每一块铁都是最快乐的铁,最健康的铁啊!
果真做到这一点,我们关于教育主题的思考,才会有意义!
国培训班主任心得体会范文2:通过这次“国培计划”远程项目的培训,使我学习到了很多知识。而且在国培计划中有幸倾听了众多专家和学者的精彩讲解,是我对班主任的教学有了更多新的认识。
经过这次的培训令我感触很大,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本次培训给我许多思考,深刻的体会到自己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怎样成为一个受欢迎的班主任呢?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怎样才能……?我认为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还需要自己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去学习。
一、教育学生,从爱出发
平等的爱,理解的爱,尊重的爱,信任的爱,这些都是老师爱的真谛。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只要有了问题时及时处理,处理的方法得当,注意和学生沟通,学生就会信任你,喜欢你。爱学生,还表现在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又要注意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我们老师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师爱要全面、公平。
二、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乃范”。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强调身教胜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新时期的班主任应对教育对象实施影响的同时,不断地完善自己。必须不断地学习有关知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学生中树立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学生是具有模仿力的一个群体,他们时时刻刻观察着老师的一举一动,并在某些方面进行模仿,所以老师在学生面前必须有模范的作用。
三、信任学生,尊重学生
渴望理解,渴望信任是人们的一种正常需要。对于少年儿童来说,信任更是推动其上进的力量。比如我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首先亲近他们,尊重他们,在学习上耐心引导,生活中热心关怀,经常同他们交谈,了解思想状况,抓住时机,尽量做到多表扬,多鼓励,多给他们改错的机会,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帮助,尽快提高学习成绩。班主任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作为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所而做为一个班主任要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好与每一个学生的接触,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与学生“打成一片”。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进行因材施教。对学生要注意语言分寸,多鼓励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做到你尊重他,他才会尊重你。这样才能搞好师生关系。
通过这些天的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还丰富了我的实践经验,更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使我对班主任的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更加热衷于教育事业。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为农村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国培训班主任心得体会范文3:随着学习的推进,自己对此事的认识也有被动的迫于环境,不得不学,转变为主观上主动地去学习,认为应该学。所以我每天都坚持在线学习、写作业。因为在培训和学习的过程中我的确感觉到受益非浅。下面我简单总结我在本次培训中的几点收获:
1、我的确是转变了学习的观念,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培训才会促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
2、认识上和学习的自觉性上发生了改变,本次网络培训中的视频和全国各地的老师交流互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网络培训的魅力所在,这种形式从参与的程度上可以看出受到广大老师的认可。
最新青年教师个人心得体会
课,是学校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组成单位,教师专业生活的许多领域都同课紧密相连。听课是教师最简便的学习方法之一;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因此,听课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听课的方式方法如何,将影响着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听课又是评课的前提,只有认真听课才能进行客观的评课。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听课评课作为一种发现、思考和提炼的教学研究活动,直接对我们教学的关注焦点作出反应,从而更能有效地促进听课者和上课者教学能力的提高。经常听课,有利于教师之间进行业务交流、切磋、互动,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听不同科目的课,可以跨学科交流,促进优势互补,文理交融;有利于青年教师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使自己能更快地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有利于良好教学风气的形成,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有利于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但我常发现许多老师对听课产生了误区,主要表现在:
①对听课的内涵不甚理解,以至于不知道听什么、要怎样听。
②思想不够重视,把听课当成一种任务来完成,以至于出现马虎应付者有之;做其他事情者有之;只当记录员者有之,完全失去了听课的效果,达不到听课的目的。
③听课老师课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即没有掌握好教材和课标要求,以至于不能较深入地对授课老师的教学环节进行评议,评课无话可说种种现象表明,要提高听课的效率,必须加强对教师听课的培训,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环境下,教师听课的程度如何,对教师的自我反思、教师的专业提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听课呢?
我认为听课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听
听教师授课时的起、合、转、承、导是否流畅、自然、贴切;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是否灵活;外显在学生的言语表达上是否清新、富有创意等。例如听上课老师是怎样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的?是怎样启发学生思维的?是怎样指导学法的?是怎样巩固新知识的?是怎样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只有这样多问几个为什么,听后对本节课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客观分析,才能达到心中有数。
而要做到这些,听者在听课之前必须有所准备。首先,要掌握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要求;课前了解听课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确定听课重点。其次,要了解上课教师的教学特点和听课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这样听课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看
看教学流程的设计、推进是否合理,层次是否明晰;教师的角色是否自觉转变;教是否自觉主动地向学转移;教师是否心中有学生;教师是否关注弱势群体;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否高涨;学生的参与面、思维度是否看得见,摸得着;教师是否善于捕捉课堂生成点,把生成点演绎成课堂亮点;教师是否在走教案剧等。具体的就是看上课老师的板书、教态,看上课教师使用的教具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看学生的表情、板演、练习,看上课老师教学时间的分配,看课堂上是否全过程都让学生参与,还要看课堂上老师与学生是如何打交道的,等等。
因此我们在听课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意识背景中长时间积累建立和巩固起来的有缺陷的运用理论,提出有价值的教学问题,并思考改进方法,提升自己的素质。
三、记
记录听课时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主要内容。记听课的日期、节数、班级、学科、执教者、课题、课型;记教学的主要过程,包括主要的板书要点;记学生在课上的活动情况;记本节课的教学思想和教材处理情况,了解课堂上是否做到面向每一个学生,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前提下是否兼顾两头(优秀生和基础差的学生),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记对这堂课的简要分析。记录要有重点,详略得当。教学过程可作简明扼要的记录,讲课中符合教学规律的好的做法或存在的问题可作较详细记载,并加批注。
四、思
就是想一想这堂课有什么特色?执教教师是否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展开教学?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结构是否科学?教学思想是否端正?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灵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的调动?寓德育、美育于教学之中是否恰到好处?教学效果是否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否得到培养?在师生的交往、互动中,是否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听者听后可设身处地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这节课我该怎样上、假如学生向我这样质疑怎么办、为什么她的学生听课兴趣这么浓等等。
因此,课后对行为实践作出总结、归类聚焦,分析判断教育教学现象之间的相关联系或因果关系,教师的教材处理是否得当。某一环节的教学若由你来执教,是否有更好、更妙的处理方案。听课教师应学会去粗存精,摘要录,有了感受、触动,立刻用简洁的语言予以批注,待课后抽空再制成听课卡片,便于以后检索之用。
五、谈
就是和授课老师、学生交谈。可先请上课老师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感受,请学生谈对这节课的收获与不足,统计学生对这节课的满意情况和目标达成情况,然后再由听课老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看法,谈这节课的特色,谈听这节课受到的启迪与所学到的经验,谈这节课的不足之处,谈自己的思想与建议。交换意见时要抓住重点,做到明确的问题不含糊,吃不准的问题不回避,但要注意可接受性,切忌信口开河、滔滔不绝,夸夸其谈。要突出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特别是教学效果方面,因为一堂课的优劣,最终还是体现在教学效果上。
总之,听课是教师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经常性的职责与任务;听课既是教研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提升的需要;听课是一项需要精力和心智的活动,宜及时交流,分享智慧。带着问题听课,能够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财富,它就是一种思想和行动的对话。把自己当成研究者,欣赏他人,提升自己。听课可以欣赏他人如何处理教材,欣赏他人教育教学技巧,欣赏他人如何唤醒学生。
在新课程的环境下,如果年轻老师听课时能做好一听、二看、三记、四思、五谈,那么肯定会有所收获。这不但会促进教师自我反思能力的提高,也会提升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而且有利于青年教师的专业提升,以便快速适应新课程和新形势的发展。
最新青年教师个人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教师誓词,使我知道了我校的教师誓词:这是我的学校,我在这里工作、学习、生活,成就优越的人性和人生幸福,是我的价值追求对工作满腔热情,对学生满怀热爱,对同事真诚相待,对家长尊敬有加,以扎实的学识和坚实的行动赢得学生的喜欢,同事敬佩、家长满意,社会称赞,以仁爱之心和慈悲情怀奉献全部的智慧和力量。
作为一名年轻的人民教师,自己首先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注重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把学习誓言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和生活中去,争做学生的表率,通过自己的言行让学生知道教师的哪些方面赞成,哪些方面反对,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接受教育;还要融入到学校和社会各种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之中,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克服困难,要热情帮助别人,特别目前学校发展处在十分关键的阶段,需要我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埋头苦干,要多吃点苦,多磨练自己,积累经验,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与学校的发展共成长,从这一意义上,我们可以看到教师职业之伟大,职责之重要。再对照我们的教师誓词,你会有一种英雄主义情绪在心中蔓延,自豪之情油然而生。似乎没有什么困难是自己克服不了的了。但是回到现实中来之后呢,就我们实际的教学生活中感受而言,教师职业其实更多的是平凡琐碎,足以让教师感到杂乱无章,难以摸到头绪的。这时你的心理还能承受吗!
最新青年教师个人心得体会
教师”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职业,踏上讲台成为了一名教师,那时的兴奋难以言表因为终于可以站在讲台上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转眼间半年过去了,我也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酸甜苦辣。在这半年中能够顺利、开心完成工作,我要感谢学校领导的关怀和信任,感谢热情给予我帮助的每一位教师,在业务上给予我的指导,都让我受益匪浅,没有他们的帮助和鼓励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这段时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做一名教师的艰辛和快乐。因为年轻,活力有余而经验不足,热情有余而沉稳不足,但这更激励我加倍投入地工作、努力地学习和深刻地反思。我认为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时刻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教师是一份平静的职业,教师的工作是平平常常的,心态决定教师的素质和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教师要以良好的心态勇敢地面对挑战,适应时展的需要。工作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主动去做,这样不但会锻炼自己,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同时也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机会。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奉献精神,不去计较个人得失。如果什么事情都需要别人来告诉我们,我们就已经很落伍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陷,都有自己相对较弱的地方,只要不断学习,去吸收时代的、别人的、科学的、优秀的东西。学会学习,就会成功。
二、懂得感恩是教师成长的必备素质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老师,得有一颗感恩的心,也就是要具有良好的教育心态。因为感恩,你才有爱心,才会爱生活,爱从事的工作;有了爱心,才能长智慧,有了爱心,你才会努力,才会勤奋,才会反思,才会坚持,才会成长……现在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我觉得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源于感恩,是在感恩中静心学习,尽心工作,用爱心回报社会。
三、反思是新教师成长的途径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因此,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们最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教学行为,从教材解读与设计、教法与学法的选择、课堂细节的处理等层面去反思。作为日常的教学,我常常用这样的几个问题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这节课,我投入激情了吗?对教材的解读,有更恰当的角度吗?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合理可测吗?这节课中最难忘的一个细节是什么?这节课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如果重新来教这节课,哪个地方最值得改进?反思的深度,决定着教学所能达到的高度。活跃在教坛上的大师们,其实也是反思的高手,也是通过一步步的成长,才成为今日的“明星”。
作为一个老师,我们除了反思教学,还可以反思为人处事,反思一切可以反思的东西。同时,要边反思,边记录,用键盘留下文字,为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提供鲜活的案例。
四、有爱心、耐心,认真对待每一个孩子人的智力是不等的,有差距的,也就造成了学习的差异。要想把孩子都达到统一标准是不可能,也就是说教好所有的孩子是不容易的。用统一的眼光看不同的孩子是不对的。要用不同的尺子来量孩子,发现孩子与与众不同的长处。千万不要用一把尺子来量所有的孩子,那样你满眼基本上都是差的孩子。孔子弟子三千,贤者才七十二。爱因斯坦小学呆头呆脑,学校开除;黑格尔大学毕业,辅导员的评价:“此人智力中等,不善长哲学”。没有想到开了个天大的玩笑,黑格尔成为哲学大师。孩子的发展有快有慢,我们怎能凭孩子的一时表现,判断他的一生呢?
一、本次学习领导重视,内容切合实际,学习与参观相结合是一次很充实的培训活动
学习期间,市教育局副局长云恒,市教育局民教科科长孟亚如,市教育局师训科科长郝新平,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莫日根等市局领导与市民族中小学校长克服疲劳,认真听讲每一节课。全体学员在上海这个国际性大都市、找到了科研水平一流、办学理念前沿、生活节奏快的感觉。没有亲临现场听讲,参观学校,很难理解先进地区的先进教育理念及方法。上海市的中小学,本人感到规模并不很大,但做得都很精致,确实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一些学校在过去的发展中与笔者现在学校有许多相似之处。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了笔者办好学校的信心,所参观学校的做法很有启发性。上海市教育专家知识渊博,好多观点有现实指导意义,一些前沿的教育思想能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从中可以看到这些专家教授既有学术研究的精神,又有调查研究的作风。通过参观学校,对于先进学校的追求内涵发展,追求人文思想的渗透,在学校创新发展方面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二、学校管理是本次学习的重点
特级教师徐阿根讲到的管好一所学校必须建立共同愿景。实现共同愿景,首先是根据学校情况确立共同愿景,愿景的实现从管理者来说,人格魅力至关重要。其次是制度的健全与巧妙实施。其中讲到借他山之石,广泛征求意见,克服个人英雄主义,善于合作,突出团队作用;人才与怪才的使用;意见与主见的权衡,很具指导意义。对于激励机制的运用,徐教授讲到“实施发展性评价,对教师进行评价时,要运用发展的眼光,辅以分配制度的改革,重在情感激励,对学生的评价以发展的眼光去看,让教师自我评价与同事间相互评价相结合”。“聪明为天生,智慧来自后天”,与讲的“聪明在于天分,精明在于勤奋”有异曲同工之妙,很有哲理性。确实智慧在流动,在碰撞,在生成,凭自己的智慧来做最值得做的事,智慧来自思考中的选择。现阶段在校长岗位上做好工作,最值得做的事就是使学校有出路,教师有前途,学生有发展。思考这个问题,笔者同意张教授的观点,达到上述目标首先要打造“学校书香,教师舒心,学生舒展”的校园人文环境。通过学习与思考,认识到人最好的需要是被需要,必须以人为本,把心用在人本上。抓管理千头万绪,先从环节干部入手去抓,而且先抓教师应该做的,而且最不能推脱的环节,即从课堂教学上下工夫,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用好教研组长。因为教研组长是设计师,是问题的预警人,是教师潜力的开掘者,是成功经验的发现人,是质量的改进人,是青年教师的辅导人;是同辈教师的热心支持者,同时是行政与教学之间的纽带。从教学入手去抓管理,最具凝聚力,符合广大教师、学生、家长的意愿,值得学习尝试。
三、通过学习与思考,提出如下学校工作目标
1.以人为本,对学生实施全面教育,建设体育、音乐、美育活动室,科技活动室,图书室,多方面培养人才,输送人才,使学生有可持续发展空间。
2.大力推进课改。本学期以宣传学习为主,辅以部分教师做试点。多派教师外出学习,并且在学习回来后,在全体教师会上做“心得体会”讲演,使课改深入人心。从下学期开始设立实验班,逐步推进课程改革,使传统教学与新课改结合起来,稳中求进,摸索出成功经验后,全面推广实施。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现正在设计布置。以美育教育牵头形成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使广大教师乐于到校,乐于从教,形成团结、文明、上进的教师团队。
4.加强蒙语授课,逐步提高教学质量,在宣传上、活动中渗透蒙语文化元素,使汉族文化与蒙古族文化元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浓厚的民族校园文化氛围。
关键词:体育教学观念;师生关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健康发展
大家都知道,构建新型体育教学模式,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关键在于教师的自身素质,所以,我们体育教师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要从教科研的高度有机尝试,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以下是我在体育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一、理论加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由过去的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自主练”为主,由过去“育体”“练身”为主的方法,扩展为“启智、求知、调心、育体”的综合多样化方法体系,进而创造性地解决学生个体学习中的问题。这样一来,积极倡导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程教学便落到了实处。例如,我在羽毛球“打反手球”教学中,针对背向动作配合练习这一环节,把学练手段对技能锻炼的作用向学生做简要的介绍,学生根据要求自行选择或创造新的适合的方法进行锻炼,只要有效果,我就给予鼓励和表扬,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在体育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和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关系。师生之间可以互换角色,学生可以站出来喊口令,可以自主创编游戏。例如,我大胆尝试了“体育锻炼自由选”的教学实验。在每个月安排1~2节体育课,课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小组组合,玩自己喜欢的项目,师生玩得特别开心,自然地,学生把“要我练”转变成了“我要练”,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激发兴趣,奠定终身体育思想
我校是去年新开办的学校,开办初期就着手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是市级立项课题《构建体育特色学校的实验研究》实验学校。为了丰富课堂,我把音乐舞蹈融入教学。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提高了练习效果,更陶冶了学生美的情操,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和促进美育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边教边练,关注学生主体活动
我发现,在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对改进体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我采用情境教学形式,把学生带入到“抗洪抢险”场上,学习投掷动作。学生真的把自己当成了肩负重任的抗洪抢险员,发挥了体育教学中愉快教育的功能,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总之,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总结经验,为进一步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而努力,真正让学生在运动中增健康、寻快乐、益智力、陶情操,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一、转变教学观念,端正教学态度
我国曾经长期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应试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切为了考试,分数代表一切。所以在考试至上观念和高考选拔人才制度双重体制的影响下,高中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通常仅仅将参与考试的科目作为重点。音乐这一类非考试性科目不但不会得到师生的重视,反而会被认为是浪费教学时间的一种科目,因此在素质教育实行的今天,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从心理上消除对于音乐这一类非考试性学科歧视态度,从而引导学生重视音乐,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美育的作用。
首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要从自身出发树立起对于音乐这门学科的尊重。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科目众多,而相对应的每一门学科分到的教学时间有限,这就导致很多学科尤其是考试性学科不可避免的出现学时不够用的情况。很多任课教师在此情况下最先想到的就是占用音乐、美术这一类非考试科目来弥补教学时间不足,所以作为音乐教师,我们第一步的任务就是明确拒绝此类要求,明确可以借但一定要还的教学原则,从而保证音乐这门学科的教学时间,让学生一步步适应上音乐课,然后才能从内容入手让学生认识到音乐课的重要性。
其次,對于音乐教师来说,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和其他考试学科的教师采用同样的教学标准来要求自己。虽然音乐不在考试设置学科行列里,但任何学科都存在一定的教学任务和目的,所以音乐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要严格要求自己,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每节课需要教授的内容做好分类,确定教学重点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和学生的互动策略,这样才能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做到方式灵活、内容有趣,让学生能通过音乐课学到一定的知识,进而转变学生观念中上音乐课等于浪费时间的学习认知,进而一步步引导学生认可音乐课,最后主动参与音乐课。
二、学科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不同的学科知识内容不同,所存在教学目的也各有特色。对于高中音乐来说主要是通过歌曲等听觉相关的内容给予学生听觉上的享受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所以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任务是要从学科角度出发,充分发挥音乐的学科魅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了解相关的音乐知识,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
首先,在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知识的传输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储备。学科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进行基础知识的传输,一步步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学科思维,也就是所谓的量变带来质变。对于任何学科来说课堂教学最为基础的内容就是通过教师作为传输媒介,利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间接经验的传输,帮助学生最为高效的获得相应的知识累积,进而为自主学习能力的建立打好基础。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教师可以通过歌曲教学以及创作背景和创作人事迹的介绍,让学生明白音乐背后的故事,继而对于音乐情感的体悟更加深层化,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奠定基础。
其次,在知识储备的过程中,教师要开始有意识的通过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培养学生的听觉审美情趣。一方面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音乐背景介绍让学生听某些音乐或者学唱一首歌,这样学生在了解创作故事的基础上跟容易进行情感的带入,从旋律、歌词等意象和直观等两个层面对于所学歌曲进行情感的体悟和美的发现与捕捉。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讨论式教学,即让学生集体盲听一首曲目,尤其是不带有歌词的纯音乐,仅仅是通过旋律来体悟音乐情感,然后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自由陈述自身的心得体会,由于不同学生思维审美的角度不同,也就导致不同的审美结果,不同审美之间的碰撞和交流更容易拓宽学生美的体验渠道,进而在审美情趣的培养方面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学科间相互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联系是普遍的,事物之间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联系,所以对于学科之间来说也不存在绝对的孤立状态,而是相互促进甚至是取长补短的,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不能进行孤立教学而是要和其他学科相互呼应,相互促进。
首先,通过音乐美的体验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身心的放松。音乐本身就是一门情操陶冶,情感美化类的学科,而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不稳定阶段,也是学生学习压力最大的阶段。通过音乐的美育作用能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获得心灵的平静和精神上的暂时放松,从而为接下来紧张地学习续添动力。
语文是社会精神的产物,人类文化素质的载体,在人类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和获得知识的必需技能,是衡量人才知识与素质的标准之一。同时,语文也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运用的学科,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修养和气质往往可以通过他妙语连珠的言谈、充满智慧的文字、工整漂亮的字体等形式表现出来,而这一切都需要有深厚的语文功底和文学素养。
了解了语文的核心内容及其重要性,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学好语文对人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这里,我想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中学语文的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学生自身需要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和道德,使之充满人文关怀。在课堂教学理念中,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教师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尊重并发展学生的个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幸福感与自豪感,明显的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大胆进行民主教学是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途径。新课标中鼓励学生自由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引导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等语文教育理念,正在被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广泛地接受。与此同时,教师的主导地位也得到了极大地重视,我们希望在课堂上真正实现师生平等,师生之间不仅是教与被教的关系,更是互相合作的关系,我们更期盼由此而形成的一种自由宽松、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教师的创造欲。语文教学过程要关注人、关注社会和生活,优化课堂氛围,形成师生互动,体现人性的平等。让学生张扬个性,独立地表达见解,学会和他人的良性沟通,正是语文教学人性化的良好体现,也是语文课培养学生人性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活动中,要科学地把课文知识纳入到人性化的教育中,做到知识皈依人性,寓人性化教育于日常小事之中,善于从身边事例及时提炼,对学生进行生动教育。
另外,新课程基于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提出“语文课程应根植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崭新理念,强调语文与其他课程的沟通。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来增长见识,提升自己的能力与修养。
语文教学还担负着学生德育、美育的教育。教育最出色的功能,在于能够使我们意识到做人是了不起的。中学语文教育必须致力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它符合语文教育本身的特点和规律。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协调关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有效的沟通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人的一项基本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因势利导培养学生沟通、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还要有意识地加强人文精神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关注人世间的亲情、友情,处理好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会积极参与,充满愉悦和快乐。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还要采取多种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比如演讲比赛、辩论会等。语文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地方就在于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生活,在实践中学好语文。
上述是我在实际教学中,总结自身教学经验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更深的领悟。
【中图分类号】O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271-01
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激发学习者内心强烈的学习欲望并使其得以迁移和深化。这种学习上的欲望和兴趣,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效果,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因而,实施情感教育的目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以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娱情培智的氛围中既增长知识,又陶冶情操。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情感教育不但可以用来优化认知过程,也是新课程理念的一种目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数学学科中所蕴含的情感元素,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情感教育,可以让数学学习始终伴随着快乐和愉悦,不断收获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快乐。那么,怎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呢?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点心得体会,以期与同行共享。
1构建充满真情的课堂氛围,用教师的情感搭建师生情感传递的桥梁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教学作为人与人之间特殊共同体内的交往,要求在交往中富有人文气息,使每个参与教学活动的人都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特别是精神上的满足。”可见,作为双边活动中的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情感上的满足和愉悦是信息有效传递的保证。事实上,师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技能的信息传递,更要构建彼此情感态度互动的平台。特别是新课标下的数学教材,迎合学生心理,让学生感觉既清新又亲切,贴近学生生活,很多学生对课本内容既充满好奇又心存困惑,既心怀憧憬又稍有担心。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善于发现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给学生展示教师的真诚、信任与期待,当学生遇到思维障碍时,教师通过细心的观察、耐心的指导、真情的鼓励、真诚的赞赏,传情于生,寓情于教,使学生在自由、安定、踏实的环境中敢问、乐说、自然地将自己融入数学课堂,不断满足自己对数学学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创设富含情感的活动情境,用数学趣味诱发学生浓烈的数学情感
情感总是寓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尤其是初中生,他们的情感活动更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富含情感的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触“境”生情,自然引发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在活泼、快乐的状态下学习,从而对学生积极情感的形成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如在学习“展开与折叠”的内容时,我创设了这样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课前买来卡纸,课堂上亲自动手折叠并剪开,从探究正方体的几种平面展开图入手,让学生感悟展开与折叠,此间教师适当指导,细心点拨,教会学生发现图形展开与折叠的空间关系。很多学生活动中非常活跃,探究兴趣浓厚。他们看到自己亲手做的立体图形非常兴奋。在这样的情境中,不但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更将学生置于了一个欲罢不能的境地,促使他们主动地深入学习。可见,创设情境不但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知识奥秘的热情中,还可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样的过程既是学生认知训练的历程,更使学生获取了情感的陶冶。
3营造学以致用的氛围,通过感受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学在实际中中的应用”,让学生养成“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联系学生生活,从学生身边蕴含的数学现象入手,给学生呈现相关的数学问题,让数学知识融入在解决有关生活现象的具体问题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非常实用的一门学科,从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我让学生想象遍布大街小巷的拉面馆师傅做拉面的现象,并由此引发新课教学。通过这样熟悉的生活事例,学生们感到充满趣味,又容易接受。由此,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实际问题,可以让学生深切理解数学并不是那么的枯燥无味,那么的抽象,从而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中,不断体会到数学学科的价值,滋养数学学习的情感。
4引导学生感悟数学之美,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培育情感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能引发人的愉悦的情感。同样,数学学科中蕴含着大量的美育素材,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让学生充分感悟数学之美,可以使记忆更长久,理解更深刻。如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数学教材中数字的简约美、数字与图形巧妙结合的和谐美;奥运五环旗的简洁美;数学图形的对称美等,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美育因子,使之恰如其分地渗透在教学之中,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不断培养他们的积极情感,使他们经历美的教育和熏陶。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对新时期人才的要求,我们广大数学教师要在利用好数学教材的基础上,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利用各种积极因素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当然,教师在此过程中,必须披情入境,带动学生心动情发,不断推动学生认知活动向深层发展,不仅要让学生获取知识,更要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收获快乐。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然而初中语文教学的客观现实,令人不能乐观:课堂效率不高,学习质量不高,程式化的套路束缚着教师的手脚,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求知欲与成就感,更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活力与创造力。如果我们在课堂设计的时候眼前浮现的是一个个鲜活有旺盛生命力的学生,也许我们每一个老师就会多一份人文关怀。
首先,课堂设计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带动他们的创新思维。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我要求同学们结合文章的主题和内容,给文章再拟一个题目,并说说拟题原因,比较分析原题的妙处。学生反应热烈,他们马上走进文本,开始自己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列出了各种各样的题目。在自己的题目被不断否定后,逐步认识到原题的妙处在于既是经历的概括,又是经验(即主题)的总结。通过探究问题,学生懂得回归文本解读,领会了“经历加经验”的写作模式。
其次,适时从教师提问转到让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自觉提出问题上来。语文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与原来课堂设计大相径庭的“意外”,是照本宣科公布原来自己设计好的答案还是因势利导,这是最能够看出一个老师是否具有人文情怀的时候。
语文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积极创设师生互动的氛围,建立师生平等的民主气氛,尊重学生个性,让他们敢于对同学质疑,对教师质疑,对书本质疑。
一、借助文学精品等陶冶情操,丰富学生心灵
以美养德,以情育德,以智启德,实现真善美的内在统一是德育教育的境界和追求。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德育教育,古人早就把“传道”摆在“授业、解惑”的前面,可见德育的重要性,可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师总是把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割裂开来,变成僵化的说教。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学要采取引导的策略,通过启迪而不是宣传和灌输,通过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通过丰富的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通过尊重和信任而不是限制和防范,达到育人目的。
首先,推荐学生阅读文学精品,可让学生摘抄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然后组织学生转述文学精品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写读后感。
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要通过适当的载体。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富有民族责任感的教育家思想家文学家的代表作和一些传统蒙学精粹,如《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等。
其次,注意发挥影视作品、电视节目的辅助功能,比如浙江经视“新闻深呼吸”“舒口水”等节目,让学生在无意之中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分析问题。
充满人性的影视片有助于学生完善自我文化心理。教师可以组织推荐学生多观看优秀影片。每当有好的影视片,我会组织学生观看,让学生写观后感,谈心得体会,把内心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这样,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书面表达或口头表达能力,提高自身审美品位。
再次,有条件的时候适当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如“感恩父母”的一个行动,写下“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并且营造父母子女沟通的机会。
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源泉,是德育过程的基础。道德行为中有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磨炼道德意志。正所谓“平凡中见伟大,细微处显精神”,学生的意志主要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和磨炼。为此,我常常设计一些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教育。例如,我要求我的学生互相监督“日行一善”,坚持记录自己和他人的言行,传递正能量。这对于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极为有利。
二、突破封闭单一的课堂教学机制,实践“大语文思想”的理念,真正做到语文即生活,人生亦语文
语文不是知识课,语文即言语,是活动课,是言语活动课,字词句篇语法修辞这些语文知识要教,但不是重点,语文课的重点是教会学生掌握言语使用能力和交际能力。语文教师更应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面对的是完整的教师和学生,面对的是完整的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这就要求语文要关注社会,打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的封闭式学习机制,形成“从生活中学语文”的开放式学习氛围。
好长一段时期,我组织学生收看“焦点访谈”,收到良好效果: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使学生义愤填膺;“神州9号”上天,使学生扬眉吐气;三农问题,使学生牵肠挂肚……日熏月陶,耳濡目染,国家的兴衰逐步取代了个人的鸡毛蒜皮,时展的大潮压倒追星的时髦。普通百姓的冷暖,正重新调整着学生的爱心天平。社会大课堂潜移默化地纠正着过去死记硬背的误区,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心系华夏冷暖,胸怀五洲风云。
当教师的教学行为突破了原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这一封闭机制,对学生真正做到人文关怀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学生的心胸和视野开阔了,情操高尚了,理想远大了,也即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交流 兴趣 能力培养
作为一名已经在小学美术教学战线上工作了十几年的教师来说,十几年的美术教学工作让我深刻体会到,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能使学生感受美和提高审美品位,通过美术学习,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技巧与动手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
我们都知道学生在课堂中,也许是受传统教学的束缚,师生双方都非常局限,如知识的局限,外延很少,即仅限于课程的教学。所以我们一方面应该深深感到肩上所担负的责任,在上好每周国家规定的美术课外,美术课外兴趣小组就是很好的补充了。通过这十几年的教学,我逐渐也摸索出了一些教学经验和大家共享。
一、以线入手,由简到繁, 让线描成为学生美术道路上的“引路人”
在儿童美术教学中,线描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仅能锻炼儿童造型表现能力,还能锻炼儿童的思维能力。所以我在低段美术兴趣小组教学中,就重点进行线描画教学。一开始,我选择一些儿童熟悉和喜欢的且结构简单的事物,如蝴蝶、小狗、文具盒……在画画之前教师根据儿童的形象思维方式激发绘画兴趣,不管学生画得怎么样,这时教师要不断地以各种形式鼓励他们,口头表扬,奖小五星、奖小礼物等,即使是进步较慢的孩子,也会有优点,有成绩,哪怕是一点点,也进行大大的鼓励,然后善意地提一些建议,使孩子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树立起自信心,使作画的积极性更高,画面效果更好。经过半个学期的教学后,我就开始讲解点、线、面,黑、白、灰这些线描画的基础知识,再通过欣赏线描作品让学生了解运用点、线、面作为表现手段来描绘物象的一些简单装饰方法,如添加,变形,重复等装饰手法。在画的过程中引导孩子用笔要大胆,线条要整齐,画错的线条保留在画面上,重新画上正确的线,学生画一组物体时,应提醒他们这些物体的前后关系是如何相互遮挡穿插的,考虑好之后再动手去画,要先画前面的物体,给后面和旁边的东西留下余地,这样使学生逐渐养成画前有构思,画中巧安排的整体观察习惯,而不是被动地看一眼画一笔。学生经过多次尝试后逐渐的会克服障碍,下笔肯定,一气呵成,从而越来越喜欢这种绘画形式,并能够去认真体会绘画过程中的乐趣。
二、循序渐进,以线为辅,培养孩子的色彩感知能力
通过低段的线描教学后,学生的兴趣、造型表现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一定培养和提高。进入了中段后,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对于学习更多美术知识和技能就更加迫切了,所以在中段美术兴趣小组教学中,我就以油画棒教学为主了。油画棒是学生常用的绘画材料,油画棒质地松软,颜色鲜艳丰富,使用方法又易掌握,深为孩子们所喜爱。教给学生油画棒画法,比水彩笔更易画块面,色彩也可重画,它有油画的亮丽、厚重,色彩丰富有变化。上色时和粉笔差不多,涂色既方便又快捷,可以取得华丽而明快的色彩效果。在对油画棒的应用和教学过程中,通过在课堂上的实践摸索,我感到油画棒画有许多优势是其它绘画工具所不能比拟的。在教学中,叫学生先是临摹造型简单的物体(如水果、小动物等),进行无背景的临摹。接着是选取造型简单,色彩有一些变化的静物画,选取局部来临摹,同时让孩子注意突出主要物体,做到主次分明,变化均匀。然后,进行整幅画的临摹,学习构图知识,主要物体不宜画在纸的正中,以免呆板;亦不宜画得太靠近纸边,避免画面产生不稳定感,学会整体构图,填画背景,感受整体的色调,同时分析色彩的变化,色彩饱和度的运用,冷暖色调的搭配,明暗度的使用等。培养他们的整体色彩表现能力,锻炼孩子们的意志与毅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绘画创作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质。在油画棒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对学生的美感和耐性进行培养,使学生在思维、观察、表现等各方面,同步发展。
三、再上一层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在经历了低段和中段系统、循序渐进的学习后,进入了高段,学生的审美水平、认知能力、求知欲望都开始上了一个新台阶。这个时候,我重点开始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比如动手制作方面的剪纸、版画等;技法方面中简单的素描技法和一些色彩知识技能;审美方面让学生多欣赏优秀的作品,让他们在吸取别人先进的经验同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以上所述,为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通过美术课外兴趣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关键词】:高师;音乐;艺术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080-01
高师音乐教育艺术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加强校园艺术活动、组织艺术观摩活动和鼓励音乐采风活动三大块内容。这三大块内容既是实践的主体、是音乐教学体系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各具特色、互相不能取代的艺术实践教学形式。
一. 加强校园艺术活动
音乐艺术作为实践性十分突出、专业性很强的学科门类,将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形成教学互动、学练相融的动态教学模式,是如今基础教育新课程背景下创新教学十分提倡的,因为教学的真正主人是学生。学生艺术团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生动活泼的艺术实践活动、展示学生艺术风采的音乐艺术平台。艺术团可以使学生的音乐专业和理论知识向高度和深度发展,让许多生动活泼、立竿见影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校园艺术活动中展示出来。如乐队训练、MIDI制作、知识竞赛、音乐剧、课文剧、音乐会甚至包括活动策划、节目主持、舞台布置、服装化妆、灯光音响乃至礼仪迎宾等一系列的“非音乐”因素,都可以使学生在这些校园艺术活动中得到学习锻炼、施展才华的机会,并在这些实践活动中不断丰富内涵、完善自我。学生在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会自我发现许多知识性、规律性的东西并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在能力上、智力上、专业上及情感上弥补和完善课堂教学的缺陷。因此,校园艺术实践活动是学生十分重要的学习、锻炼和自我完善的形式。新时代要求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不仅具有较深厚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更要有文化底蕴和组织能力,不仅要上好音乐课,而且还要能组织和辅导各类艺术活动。而提高这种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加强校园艺术活动,通过大学时代一系列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让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能力。例如,成立广西师范学院艺术学院金凤凰艺术团,是我院加强校园艺术活动的措施之一。近年来,艺术学院金凤凰艺术团承接了那桐下乡演出、第四界广西妇女运动会演出、广西昭平茶王节生态旅游文化年演出、广西师范学院和韩国大佛大学联合举办的中韩学生交流演出晚会、巴马下乡演出、高校党建理论与实践“学术论坛”文艺晚会、平南监狱跨年晚会等多场演出活动,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充分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二. 组织艺术观摩活动
音乐是感官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它用其他艺术学科所不能比拟和取代的形式美、音色美、织体美等等表现手段,通过人的感观强烈地震撼和感动着欣赏者,使人们在美的环境中体验美的音乐艺术、陶冶美的情操、获取美的愉悦从而达到审美的目的。因此,对于音乐专业的大学生来说,现场观摩感受专业音乐家的高水平表演是十分必要的。例如,为进一步加强艺术观摩活动,促进学术交流,给广大师生提供学习的广阔平台,我们艺术学院邀请著名声乐大师、旅美男低音歌唱家、现任青岛大学声乐系主任王景彬教授来我院进行讲学活动,为艺术学院音乐系师生奉献了一台精彩绝伦的艺术大餐。在理论专题讲座中,王教授首先对他所研究的领域进行了介绍,同时还进行了有效的互动,对老师和同学的一些问题和困惑,王教授耐心细致地做了解答。在公开课教学中,音乐系的师生演唱了经典的中外歌剧歌曲,王教授根据演唱者及钢琴伴奏老师在歌唱及弹奏上的情感把握、气息的运用和演奏演唱技巧等不同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做了针对性的指导。同时,还面向广大听课师生旁征博引,讲授了声乐演唱、艺术指导等方面的技巧和知识,使在场师生受益匪浅、收获颇丰。王教授的讲学,使艺术学院音乐系的师生们掌握了更新的学习方法,也从新的角度理解了声乐艺术的独特魅力,掀起了学习声乐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新,为提升师生们的音乐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指导和帮助。因此,现场的艺术观摩活动, 能让学生为音乐激动不已,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音乐的真谛。
三. 鼓励音乐采风活动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美的来源既有现实美,又有艺术美,在现实美中又可分为自然美和生活美。采风活动本身的涵义就是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走进生活、了解社会、体验自然美和生活美,从而激发他们对艺术美的追求。根据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特点,从拓宽德育教育和艺术教育新视角的思路出发,鼓励音乐系的学生走出校门,深入民间进行采风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1)采风前的准备工作。确定采风的内容,选择好采风地点。?与采风地有关方面事先取得联系,因为有些地区只在特定地点、特定时间内才举行当地特色音乐活动。?要制定采风计划。④在采风前要准备好录音机、照相机、摄像机等器材。
(2)实地采风工作。到了目的地,与事先联系好的有关单位人员接上头后,采风工作便可以全面展开了。在实地采风过程中,经常采用与当地民间艺人、文艺团体的歌手、乐手谈话访问的方法以及亲身参与正在进行的当地特色民间音乐活动的方法来采集资料。在整个采风过程中,要尽量完整、准确地记录资料。
(3)采风后的成果展示及经验总结。成果展示可分为展览与音乐会两个部分。在举办成果展示前,可以开座谈会,谈谈采风的心得体会与经验总结。同时要求同学们整理挑选出展览用的采风资料。
总之,在实施艺术实践的教学活动中笔者深深体会到,高师音乐教育应紧密结合高师教育的培养目标,不断完善其结构体系,才能使我们的培养对象──未来的音乐教师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
参考文献:
[1]伍雍谊,《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2.
[2]樊祖荫,《音乐与人》,[M]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12.
[3]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2.
一、巧用阅读材料,发挥素材的功能和价值
阅读材料的背景知识主要包括:数学史料的介绍、数学的发展演变、拓展延伸、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数学与学科之间的联系、数学家的故事、古代名题、数学概念等。无论从拓展学生的视野,还是促进学生知识的生活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等方面,都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发展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非常有益。
教学中,我们注意巧用阅读材料,对其灵活运用,适当加工,提升它的素材功能,让阅读材料灵动起来,使其更富生命力和使用价值。
1.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
阅读材料中有不少内容是对本节课或本单元所学知识的补充及拓展,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数学知识的历史原型。如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后的“你知道吗?”向学生介绍了我国货币的历史知识,使学生从货币产生的角度理解人民币,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2.体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
阅读材料中也有一些游戏性质的内容,利用好这部分内容,适时插入课堂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思考,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在游戏中发展思维。
3.演绎和感受数学文化
阅读材料中编排和渗透了大量的数学文化题材的内容,有数学史料、数学家的故事等,是学生品味数学文化和感受数学文化的重要平台,例如,《九章算术》的成就,《周髀算经》的记载,祖冲之与圆周率、刘徽与“割圆术”、算盘的发明等介绍,记载了人类特别是数学家们的不畏艰辛、勇于攀登的事迹,能让学生切实感受我国古今数学家在推动数学发展中做出的杰出贡献,以及献身、创新、求实、求真、奋力拼搏、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在数学文化的熏陶中明史、励志。
4.欣赏和感悟数学之美
数学不但有智育的作用,而且还有美育的功能。数学中的美深深地感染着学生的心灵,激起学生对它的欣赏。欣赏和追求数学美是数学发展的动力之一,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不竭动力。有些阅读材料从形式到内容无一不在地都充满了美,需要我们从更多的角度去审视,用智慧深层次地挖掘其中的审美思想。
5.丰富学生的社会常识
阅读材料中介绍的知识与人们的生产实践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实用性,通过了解和学习,可以增加学生的生活常识,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31页 “生活中的数学”放在了本单元后,介绍了机场行李托运的规格要求,旨在让学生感受长方体体积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增加一些生活经验,课前让学生通过咨询家长、上网查阅,进一步了解后,在课堂上汇报。学生不再为学数学而学数学,逐步学会形成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想观察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加强阅读基地的建设,丰富阅读途径
1.充实图书室资源
由于阅读资料篇幅小,内容简短,受课堂上时间的限制,有时满足不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所以,图书室应该填充此项空缺的资源,针对数学课本中的阅读资料内容,丰富和充实相关数学图书资源,帮助和推动学生深入研究,拓展知识面,如:《九章算术》、《周髀算经》等数学专著,数学史料、数学家的故事等书籍,基本满足学生图书查阅和增加阅读量的需要,坚持每周开放,并安排专门任课的数学教师同读共研,随时进行阅读指导,组织交流,让图书室成为学生心灵熏陶、思维拓展、潜能集聚的乐土。
2.创办数学图书角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知识内容,结合阅读材料,精心挑选各年级数学书籍,在班级增设数学图书角,学生可以及时查阅,让数学阅读成为一种好习惯,变为一种常态化,为数学阅读提供时间保证,可以让学生随时交流阅读的方法,提升阅读的体验,为孩子们学习数学拓展新的天空。
三、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形式,提高阅读兴趣和研究能力
1.丰富阅读展示形式
(1)举办数学故事会
对于阅读材料的收获,积极组织学生举办数学故事会,讲述数学家的研究探索之路,介绍数学史料,自编数学故事等,变静态的阅读材料为动态的研究展示材料,丰富学生对阅读材料的认识,最大效果地发挥其作用,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加热爱学习数学,也有助于提升学生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2)写数学日记、办数学小报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各种阅读展示活动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鼓励写数学日记,通过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栏目内容和查阅相关资料等,将相关的数学知识记下来,把怎样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过程记下来;或者将研究历程、心得体会、感悟收获用数学小报呈现出来,将阅读材料的内容和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发挥好阅读材料的价值和功能。
2.开展兴趣小组活动
阅读材料不仅可以在课上进行介绍和欣赏,还可以延伸在课后,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使得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阅读数学、了解数学、研究数学,开拓数学视野,进而满足学生学习数学的个性化需求。
有些学生对数学很感兴趣,思维活跃,很爱钻研,但是有些阅读材料只是以介绍了解为目的,并不能满足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就是“吃不饱”、“不过瘾”,老师可以成立兴趣小组,定期组织活动,深入挖掘和丰厚阅读材料内容,提供个性化发展的机会,学生的思维插上力量的翅膀,为学生搭建一个广阔的实践舞台。
3.上数学探究课
阅读材料中还有一些内容,课堂教学中没有时间展开,学生有兴趣或有必要去进一步了解和挖掘,可以单独上成数学研究课,专门引导学生去深入研究,去拓展、去弥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领悟地更加深刻,更清晰明白。
剪纸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青少年中的传承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为此我校将剪纸这一民间艺术引进校园,在保护和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把剪纸与富有艺术创造力的儿童美术教育融为一体,发挥学校教育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优势,并把民间和乡土文化资源与美术教育研究相结合,是民间美术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之一。
但在这一项目的初步探索中,我们发现,我校的剪纸兴趣小组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存在一些急需改进的问题。如缺乏必要的系统性,活动比较随意;无教材,无完整的评价体系等,因此,我们对剪纸艺术的传承活动进行了系统编排。
《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增加民族文化的内容与内涵,使学生通过民族艺术的学习,懂得尊重地方民间文化传统,学会感受各民族艺术的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增强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立足本地本校来弘扬民族艺术文化,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校挖掘民间剪纸艺术蕴含的丰富资源,开展“剪纸艺术校园传承的实践与研究”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功能,更有利于对我国民间传统艺术、优秀民俗文化的传承。
一、确定研究目标
首先是课题目标的选择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基本手段,实现由课外兴趣小组向校本课程转变,完成剪纸校本教材的编写任务,进而充分发挥学校功能,实现对我国民间传统艺术、优秀民俗文化的传承。其次是学生发展目标。学生掌握剪纸的基本知识技能,能独立创作作品,学生通过体验和感受,激发兴趣,培养特长,陶冶情操。第三是教师发展目标。在研究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教育理论和专业自主意识,掌握扎实的课程理论和样本课程开发的知识、技术,形成相应的实际能力。第四是学校发展目标。以剪纸为载体,逐步形成具有时代特点、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在学生和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的过程中发展学校,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二、确定研究内容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的需求以及文化背景,有机整合国内外民间剪纸风格特色并依据学习内容联系渗透其他多种民间美术形式的基本知识,尝试探索一种较为科学、实用的校本课程开发渠道,真正实现“剪纸艺术校园文化传承的实践与研究”的规范化和普及化。(1)通过对剪纸这一民间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培养学生对剪纸艺术的热爱。(2)开发剪纸校本课程,包括剪纸内容的编排体系、各阶段教学目标的达成、教材设计方案、教学活动原则、评价标准等共12册教材。通过系统训练,使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爱国情趣。(3)通过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养成主动观察、探究的能力。(4)通过整合校园文化优势资源,开发主题式剪纸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课程,形成较为完善的主题式剪纸艺术教育活动体系。
三、确定研究方法
一是文献研究法。搜集、学习有关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理论专著和科研信息、剪纸信息等,指导本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二是行动研究法。运用于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是课题研究的重点。三是经验总结法。总结教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寻找理论依据,做好实验资料的储备、整理工作,运用于整个实施阶段。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第一,初步完成了撰写《剪纸艺术校园文化传承的实践与研究》专著,完善了我校剪纸校本课程体系,完成了教材的编写。研究过程中注重突出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发展性的原则:内容编排体现了实用价值,做到形象生动,易懂易作;教材编写是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性格爱好分为低、中、高三部分共12册;呈现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的递进关系,适合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呈现形式图文并茂……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使他们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创意,使“剪纸艺术校园文化传承的实践与研究”形成良性循环。
第二,努力提高教师利用、开发地方文化资源的能力,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打造引领一方文化的品牌课程。
第三,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俗话说“心灵手巧”,手巧又能促进心灵,表现美的技能需要特别精心培养。因此,对学生进行剪纸教学目的是唤起学生对祖国各地民间艺术的热爱,了解剪纸知识,掌握剪纸技能,提高创作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着重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以此培养具有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一代新人,使他们成为传承民间文化遗产的骨干。
第四,加强宣传,做到学科间的渗透,逐步普及剪纸艺术。为达到既定目标,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剪纸作品评比、展览、汇编学生作品集。以艺术的观点为支撑,将学生的作品融入生活,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保护并继承了中国的传统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