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30 07:09: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水利施工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项目课程内涵;课程体系;课程设计;教学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001—03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常采用学科体系、任务课程、技能训练课程,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不知道毕业后能做什么,学习积极性不高,通过项目课程开发与实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缩短“知识”和“能力”之间的距离,满足企业对学生能力的紧迫性需求。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现谈谈个人体会。
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存在学生厌学,上课迟到、睡觉、玩手机;教师厌教,上课自说自话(不关注学生)的现象。
究其原因,学生厌倦以升学为目的的理论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差;多数开设的课程与职业能力“关联度不大,学生不感兴趣或课程本身没问题,但教师讲课没有”吸引力“。所有的老师都想把自身所学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针对性不强。
我们深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学不好的学生一定存在,但具有“权威”的教师,加上有吸引力的课程和教学方法会使厌学的学生减少。为此我们探讨变以”教“为主的模式为“做中学”的模式,即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改革。
二、项目课程的理解与辨析
(一)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需要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开设单独的学科课程;需要以任务为中心学习知识与技能,开设任务课程;需要反复训练才能具有非常娴熟的技能,开设单独的技能训练课程;对需要以项目为参照点贯穿整个课程内容,让学生在以项目为载体所设计的综合化情境中学习,完成完整的工作过程,并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课程,开设项目化课程。所以课程模式多样化,其中项目课程成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主体。
(二)项目课程既包括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又包括一门具体的课程。对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依据明确的培养目标,针对学生就业岗位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设计。对一门具体课程,以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为目的,以典型岗位工作过程为项目,将知识作为完成项目的支撑条件进行合理组合,采用项目教学方法教学。
(三)项目课程的特征:完整合理的教学设计;模拟真实工作工程的配套实训项目;配套的项目化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
三、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主要面向水利行业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培养在建设第一线和基层单位从事建设工程施工和管理技术工作的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员、监理员、测量员、造价员、资料员、工程管理员,按照岗位能力要求,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为中心,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以任务训练为途径,按照职业能力形成的逻辑关系,从简单到复杂、从专项到综合,构建项目课程体系。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由专业基本素质、专业单项能力、综合职业能力、职业岗位能力课程四部分组成。
专业基本素质:主要完成文化基础课程,培养学生专业基本素质,采用学科体系模式。
专业单项能力:主要进行识图与绘图、施工技术、测量技能、试验能力的培养,重点掌握施工技术、检测技术、测量技术,并且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坝施工技术、水闸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仿真训练,使学生通过技能鉴定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本阶段结束后,学生能够适应施工企业的工程施工、工程试验、工程测量等岗位群的工作需要。采用任务+技能训练课程模式。
综合职业能力:实施完整工程项目建设过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采用项目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即以工程项目建设为载体,开展工程项目校内实训,将水利行业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相关工种(灌排工、泵站运行工、渠道、河道修防工等)和施工管理人员的岗位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并按职业资格标准进行职业资格认证考核,实现“双证书”制度,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学生顶岗实习、毕业后就业奠定基础,拓宽上升空间。采用项目课程模式。
职业岗位能力:安排学生以员工的身份进入富凯龙集团、内蒙古环地勘查测绘公司、内蒙古黄河、辽河工程局有限责任公司等订单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在职业素质、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形成高技能人才“成品”。
四、专业单项能力、综合职业能力、职业岗位能力课程设计
(一)专业单项能力课程设计
1、项目的选取原则。针对性:广泛调研基层工程技术人员并召开专业建设委员会,针对当前经济发展和水利事业发展的情况,特别针对新农村水利基础建设和保障体系要求以及内蒙古水利厅“水利人才规划”具体要求;针对毕业生就业岗位中实际应用较多的水利工程基本知识和工作中必备专业核心能力(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确定教学内容。
适用性:适用水利专业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基层水工管理单位的一线技术操作和管理岗位。既要考虑学生首次就业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又要兼顾其未来发展方向执业资格证书要求。
2、项目的选取。重力坝、土石坝、水闸的设计、施工与管理。
3、教学载体。(1)重力坝、土石坝、水闸图集;(2)重力坝、土石坝、水闸设计资料、成果。
4、课程工作任务的选取。整个课程体系围绕以“实施完整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为载体”展开,即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分解为若干工作任务,作为专业单项能力训练中每门课程的学习任务,突出“水利工程建设”这个中心,同时兼顾知识的宽泛性。专业单项能力课程工作任务选取见表1:
表1 专业单项能力课程任务选取表
(二)综合职业能力课程设计
表2 综合职业能力项目设计
1、项目设计。实施工程项目建设完整过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即灌区灌溉系统规划设计、水泵与水泵站、典型水利工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水利工程概预算(招投标、成本控制)、水利工程测量(施工放样)、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工种实训、施工组织管理、工程资料整编)、水利工程管理。综合职业能力项目设计见表2:
2、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模式:课程在教学实施中注重体现理论与实际的密切结合,边学边练,融“教,学,练”三位一体,采用工程实例练习与理论课程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工程实例教学法;“教,学,练”三位一体教学法;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法;六步教学法(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技术;模型展示;学习报告。
3、整体教学设计表见表3:
表3 整体教学设计表
(三)职业岗位能力
1、顶岗实习能力目标。分三个层次见表4:
表4 顶岗实习能力目标层次表
2、顶岗实习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顶岗实习岗位与教学内容要求见表5:
表5 顶岗实习岗位与教学内容要求
3、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要求。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要求见表6:
表6 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要求
校内指导教师能力要求 企业指导教师能力要求
具备较强的学生管理和组织能力。具备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设计,施工,管理与水利工程的维护等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具备较强的学生管理和组织能力。具备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设计,施工,管理与水利工程的维护等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较熟练的专业技能能力
4、考核方式与考核标准。考核方式引入三元机制,即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考核包括校内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和学生本人。评价比例为:自我评价占25%,校内指导教师评价占35%,企业指导教师评价占40%。
顶岗实习考核内容与考核标准见表7:
表7 顶岗实习考核内容与考核标准
实习日志
的填写 每天认真记录当天工作情况,心得体会和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记录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报告或技术文档,记录在工作中与工程技术人员协作时专业学识方面的收获与提高,不少于150字 10
实习报告
的撰写 按照实纲的要求,对参加生产实习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写出实习报告。图文并茂,总字数应不少于6000字 10
五、课程教学资源(实施条件)的建设
(一)师资队伍建设
把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双师素质教师引进;聘任有工程经验与教学能力的企业企业员工为兼职教师;注重已有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通过兴办校内企业,让教师参与设计、监理等实际项目,提高动手能力,积累“项目”资源;通过下企业兼职,提高动手能力,积累“项目”资源。
(二)实训条件配套建设
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学生基本技能训练、进行项目课程实施;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训练学生岗位技能。
(三)项目课程教材开发
教材开发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整体设计、课程单元设计、国家规范、企业真实案例。
教材结构体例任务化、项目化,以项目为基本单位编排教材内容;体现“做中学”,即先呈现项目,指导学生尝试性完成项目,然后指导学生建构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统一到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实现从阐述式到对话式的转变。
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不断提供真实项目来源,保证能力培养符合企业需求;专、兼职教师,行业专家共同参与教材开发,保证教材先进性。
(四)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学校与施工、设计、监理企业密切合作,为学生提供项目课程综合实训(岗位技能训练)场所。为项目课程提供真实教学项目来源,提高项目课程质量。为教师提供双师素质培养机会,提高项目课程教学质量。
六、结语
项目课程改革的实质是:通过改革缩短“知识”和“能力”之间的距离,满足企业对学生能力的紧迫性需求。同时,通过将知识融于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的方式,即“做中学”的方式提高课堂吸引力和学习效率,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项目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考验教师的真实双师素质;项目不真实,无法体现真实工作过程;实训基地内容与课程项目不匹配,影响课程实施。
项目课程的实施关键是提高课程吸引力,为此提高自身双师素质,建立”能力威信“;善于将复杂专业问题简单化和通俗化;与时俱进,关注当前实事中发生的与课程相关事件,创新作业和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点关键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4).
关键词: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理论实践一体化;顶岗实习;职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2-0127-03
高职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其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就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缩短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期,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有理想、有知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人,为学生终身职业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国家教育部在2006年出台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把构建新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切实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放在了首要位置,强调要“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作为高职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对高职教学的影响必然是全方位的。融“教、学、做”为一体,不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的变革,也是一种需要不断实践和提炼、完善的教学模式,更是一种需要全方位系统化和理论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建筑工程系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依据工科院校的特点办学,围绕“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进行教学改革,确定水利工程管理专业为改革试点,带动其他相关专业。改进了传统的“书本、课堂理论教学+校外实习生产”的两段式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把教学与实践相对割裂开来的缺陷,进行实践创新,逐步构建了“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教学组织模式,人才培养的效果显著。
“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教学组织模式的理论背景
教学组织是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在一定时空环境中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它既包括对教学物质条件的组织,如安排教学场所、教学设备、教学材料,也包括对师生活动的组织,如师生交流的方式、教学活动的程序等。“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的教学组织模式是指在教学全过程中,以具有课程整合功能和驱动效应的工作任务为中心,学生个体基于完成工作任务的内驱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实践为手段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在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具体课程教学中,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一的手段,把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过程设计为边学边做的过程,做到实训室与教室同一,主讲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同一,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同一。将教学过程与真实生产或仿真训练紧密结合,使学生在真实工程背景中得到身临其境的训练与熏陶。同时,通过建立学生校内集中实训、顶岗实习、毕业实习与就业一体化的工作机制,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有效地保证了教学质量与效果。这种教学组织模式的认知建构是合乎时代要求的,也是符合职业教育本质规律的。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学理与经验是一套分不开的手续。学理在经验上发现,并制裁他的进行,指示他的方向。经验得此制裁指示,始能胜过所遇的困难,以谋改良。”这就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角度,指出在学习活动中要始终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学习原则,只有理论与实践二者密切结合,学习者才能事半功倍,学有成就。即“故当以原理指导经验,以经验发挥原理,原理与经验联结,方为有用之真知识,方能应用于行为上。”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代表人物的杜威,通过对教育本质的论述,强调以现实化、生活化的教学取代传统的课堂讲授,以学生的亲身经验代替书本知识,以学生主动活动代替教师的主导地位,实际上是以“现代教育三中心”取代传统教育的“三中心”,主张受教育者在生活和社会“大学校”里求知践行,宣扬了“生活即是教育”、“社会即是课堂”的教育理论体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4月26~30日在汉城召开了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第二届国际大会。会议明确提出“在保证使学生从学校平稳过渡到就业的过程中,职业技术教育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要实现这种平稳过渡,就必须采取‘合二为一’的整体行动,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统一、手脑并用。”可见,“教学做”合一,是具有深厚的思想渊源和极高世界认同度的模式。通过任务驱动实施“教学做”合一,是一种既有继承又有所创新的教学组织模式。
“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教学组织模式的总体思路
职业教育既要开发对学习者普遍适用的职业教育内容,也要同时满足企业、行业对人才和劳动力的需求。这就要求要把企业、行业的标准作为职业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从市场需要出发组织教学,培养合乎市场需求的人才,实现学校教育与市场“零距离”对接。
(一)深入调查研究,明确行业、企业人才需求
我们首先组建了专业调查组,对水利工程管理、水利技术施工等相关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座谈;并聘请相关单位的专家、基层管理人员、技术能手成立了专业建设委员会,进行人才需求预测,建立人才需求信息沟通渠道,反馈毕业生信息,进行行业需求和岗位任务调研、论证,进一步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通过市场调研,我们明确了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例如,水利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最可能的就业岗位是在水利施工企业从事水利工程的现场施工组织和管理、施工质量控制、施工安全、材料检测、质量验收、技术资料整理等工作;也可以在水利工程设计院、造价事务所、监理公司、建设管理等部门从事一般水利工程的建筑和结构设计、工程预决算、工程项目招投标、工程监理等技术与管理工作。我们进一步从这些职业岗位工作中精选出比较完整的、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这些任务具有的挑战性,完成这些任务所需的知识要求、技术要求、工具、方法等。我们通过对典型任务的层层分析,最终确定工程项目组织、现场施工管理、质量验收、施工安全、材料检测、技术资料收集、工程造价和小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等为水利工程管理专业的8个典型工作任务,明确了完成这些典型工作任务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据此,我们把对毕业生的具体要求定位为:能熟练阅读和使用本专业的技术资料,具有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能力,能按照设计要求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组织、控制与监督;具有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有效沟通的能力,能及时处理与化解施工中出现的质量、技术与管理方面的问题。对市场需求有了明晰的认识,人才培养才有可能做到有的放矢。图1显示了“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教学组织模式构建的基本思路。
(二)确定能力主线,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专业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既是组织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制定各项配套教学文件的依据,其内容主要包括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次序安排等。我院建筑工程系的专业教学计划兼顾规定性和灵活性,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大胆进行动态实施,在运作体系上基本按“学期制”进行。
“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的核心内容,就是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一的手段,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过程设计为边学边做的过程。制定教学计划也是遵循这样的理念,形成一个“教学做”合一框架。按照基础理论—认知实践—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技术理论—生产实践的顺序,理论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教学与校内集中实训、校外顶岗实训、毕业实习三个层次递进的教学环节交替进行,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在校期间,前三个学期完成基础理论教学、认知实践(校内教学实训与校外参观实习)、专业理论教学;第四学期先完成7周的校内专业实训,然后以水利企业具体工程项目为依托,进入企业进行生产实训;第五学期完成专业技术理论教学和校内生产实训;第六学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教学计划的基本模式,是在学校传统模式的基础上,按照水利、土木工程行业的生产周期制定的。
在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允许根据教学及生产一线的信息反馈,调整各项能力要求及相应的课程教学内容,集中体现学做合一的教学组织模式。图2显示了“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教学组织模式实施过程。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将水利工程中的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任务。第一、二、三学期,学生主要在校内完成专业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第四学期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主,采用“课堂+实训,专任教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模式顶岗实习,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完成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第五学期,根据就业岗位要求,对岗位关键能力进行强化训练,最大限度地实现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第六学期,以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学生进行毕业实习,保证毕业实习不少于半年。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锻炼磨合,进一步掌握知识,锻炼技能,提升素质,为正式工作做最后准备。
“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教学组织模式的关键环节
(一)着眼课堂改革,推进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教学环境建设 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实训场地、设备,推进标准化实验室建设,搭建课堂教学的空间,把课堂设在车间,或者课堂按车间的要求布设。这样,融教室、实验室、实训室于一体,就能使教、学、做在同一场地进行。在这种精心设计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环境中实施的教学,从内容、安全、规范、操作等诸多方面实现了与真实实际工程环境的对接,可以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和环境。
教学内容、过程安排 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学习情境来反映的。其中,学习情境是学习领域的具体化和细化。选择工程实际任务为案例,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安排,能促进学生对职业行动情境的反思。例如,在砌筑工程施工教学中,课程设计就是以砖墙砌筑施工顺序为主线,通过明确学生任务、教师讲授示范引导、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检查评价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砌筑施工技能,了解砌筑施工材料、砖墙砌体的常用组砌形式、砖墙砌体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施工安全管理的要求等。教学过程就是布置任务、任务实施、验收总结、回收工具、清理现场的过程,真正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体现了“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的课堂教学模式。
考核评价 改变以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考评主要依据的传统做法,广泛推行过程考核和项目任务综合考核,尽可能地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如技能测试、实物制作、专题报告、口头与书面问答等。大体可以归为三类形式:(1)过程量化评价。对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合作意识进行模糊评价并予以量化;对工作效率、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等予以量化。由于完成任务是集体协作的结果,因此这部分评价基本反映小组的学习情况。(2)实际技能测试。由学生单独完成相应的基本操作任务,按照任务完成的情况当场打分。(3)理论知识测试:主要通过专题报告、口头答辩以及书面问答的方式考查学生对必需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方法 推广案例式、模拟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开阔学生视野,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在具体施教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讲讲做做,做做讲讲,边学边做,亦工亦学,学完后当即就做,对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再回到课堂上来讲,予以解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实地再现和体验实际工作要处理和解决的问题,锻炼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系部通过组织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开展观摩研讨,推广交流经验,从教学设计、教具应用、现场教学等方面评价学做合一的融合度。这种“教学做”紧密结合,课堂学习与场地实践基本同步,理论与实践趋同相融,理论实践一体化课堂在我院正逐步完善。
(二)推行“双导师”制度,落实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基本原则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养成的重要环节。“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教学组织模式的核心内容是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重点是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教学环节,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顶岗实习由学院、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完成。学院在三方中处于主导地位,是一切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接受学院及企业双重管理。顶岗实习岗位选择,要遵循专业对口原则、尊重企业用人原则以及统一组织原则,即学生实习岗位与学生专业相对应或接近;充分考虑企业用人需求及择人标准,尽量做到就业式顶岗实习;学生实习是有组织的实习。
建立顶岗实习期间的“双导师”制 把教师下企业指导学生实习和“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结合起来,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参加下企业锻炼活动,边指导学生实习,边在企业学习,与企业技术人才进行交流,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系部或学院聘请企业行业技术人员、一线岗位技术工人,与学校选派的专业教师组成“双导师”,共同指导、管理、评价学生实习,完成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考核。
顶岗实习过程 实习之前,通过顶岗实习动员大会,统一认识。由校内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开展顶岗实习方法培训,指导学生如何结合岗位开展拓展学习。在实习过程中,实施“双导师”制,对实习进行指导和过程控制,记录实习心得等。学生完成顶岗实习返校后,由相关教学人员负责收集学生实习手册(顶岗实习报告、实习记录、企业评价)等资料,按教务处要求组织指导教师评阅学生实习报告,给出学生顶岗实习成绩,召开顶岗实习经验交流、总结大会,对实习效果进行评价鉴定。这样,通过相关制度保证和管理措施,做到安全落实、岗位落实、指导教师落实、实训内容落实、学生管理落实、评价考核落实等“六落实”。
(三)抓好职业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
《职业教育法》第一章第八条明确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关法律条款确定了学校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法律依据。对于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而言,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学生获取“双证书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全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把实训课程视为培养学生基本操作能力的主要途径,在课程设置上加大实训课程的比重,包括独立设置实训课、单独评定成绩等措施。在理论实践一体化课堂教学中,注重综合训练,学用合一,用练并重,开展项目教学法、生产作业现场教学法及现场模拟教学等,丰富实验环节,引导学生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技能,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基本操作能力。开放实训室,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素质。制定标准,对学生的基本操作进行规范。定期集中开展职业资格证书技能专项培训,把职业技能证书的获取提升到与学生毕业证书几乎同等重要的地位。选择技术含量高、通用性广、从业人员多、社会影响大的职业,广泛开展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依托有条件的企业,聘请企业技师和专业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培训,弥补学校专业师资的不足和教师实践能力的不足;学校负责组织学生,提供场地和设备。积极争取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支持,拓展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渠道,争取为学生提供及时、方便、快捷的职业技能鉴定服务。
重视参与职业技能大赛 注重把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结合起来,组织教师和学生参加各个层级、各种类型的职业技能大赛活动等,为师生打开学习交流的“窗口”,搭建促进师生技能提高的良好平台。许多教师原来掌握的仅是教学层面的知识、技能,在参赛的集训准备中,指导教师要想很好地指导学生,就必须先于学生掌握新设备、新技术、新技能。这样就同时提升了师生的能力,开阔了师生的视野。学生通过开展发明创造、制作等活动,创新意识大大增强,能力得到提高。在各类竞赛活动中,参赛队选手必须具备合理分工、合作默契、计划周详、处事沉着冷静的职业素质。这既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增强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训练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过硬的职业技能,为学生在职场竞争增添筹码。
将社团建设提到应有的位置 基于学生兴趣爱好自主发展起来的学生社团,在学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团结凝聚青年学生、繁荣校园文化、团总支学生会工作、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等多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几年,一些有专业背景的社团正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青睐,如CAD爱好者协会、材料检测工作室、绿色环保协会等,反映出学生越来越注重用科技精神、专业知识和职业需求来提升社团文化层次,以此促进自身成才。高职学生社团活动的领域和范围已经不仅局限于校园,而是逐步延伸到社会、企业的各个领域。譬如,学生利用周日、假日,结伴进行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尽可能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积累一定的社会阅历,培养锻炼各方面技能,对于学生缩短学习与就业的距离,尽快适应社会非常重要。在社团建设中,我们本着面向全体、重视过程、积极扶持、放手发展的原则,把学生社团当作第二课堂,把社团建立、运作、考核纳入教学组织体系,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提供必要的人员、时间、经费保障,定期对社团进行培训,建立社团考评办法等,扶持学生社团活动向积极、健康、大众化方向发展。
总之,在“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教学组织模式构建过程中,应着眼于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立足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重视理论教学,突出实践教学,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彰显高职教育的特色。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第二届国际大会的建议[OL].(2004-11-24)..
[3]董静洁.高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刍议[J].教育探索,2010(9).
[4]唐冬生.“教学做合一”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33).
关键词:水利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实践能力;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水利工程专业实践性很强,毕业生很大一部分将从事工程设计与施工等工作,因此基本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培养专业实践能力成为本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教学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社会实践及学科竞赛等环节。加强这些实践性教学,有助于有理论知识的巩固,有助于培养具有较强实际技能及独立工作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挑战、适应社会的需要。
1改革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
为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学院根据按专业大类招生的要求,本专业在广泛调查、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了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的人才培养的新方案,将实践课从理论课的辅助课程中独立出来,单独设置实践课程、编写实践教学大纲、设计实践培养计划,这样学生可以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同时还可以使学生通过掌握知识的过程,发展他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也有利于实践教学课程建设。为加强创新能力,在新的教学大纲中还增加了实践创新学分。
在实践性教学中,树立“重理论,强实践”的思想。以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综合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习实训为保证,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在日常理论教学中,同样贯彻实践与理论并重的指导思想,通过在各门课程中开设的试验及课程实践等单项技能实践,使学生得到不间断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课程的实践内容主要包括:基础课程试验、课程大作业和课程设计等。部分实践性较强课程采取边讲、边实践、边练习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交互渗透,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在一起。如计算机应用技术、测量学和水力学等课程可采取边讲、边练、边实验的学习方式。
2结合理论教学,加强能力培养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实践性教学主要包括专业课程实习、课程实验(试验)和课程设计等。其中课程实习主要有认识实习、工程地质实习和工程测量实习等。
认识实习是学习中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工程现场实习,使学生对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水利枢纽类型、水工建筑物型式及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对水工建筑物的分类、形式、布置特点及构造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现场识读水利水电工程图纸的能力;初步了解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思想。对于认识实习,一般由一名专业教师为负责人和三到六名各专业的教师组成,按认识实纲要求,提前一至两星期联系好实习地点和参观内容及车辆;对于认识实习,学生要认真完成实习报告,教师认真批改,对于不能自己完成者,不给予实习成绩。
课程设计主要有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水工钢结构课程设计、农水课程设计、水利工程施工课程设计、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水泵与水泵站课程设计、概预算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融会贯通该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基本设计技能,完成一个较完整的设计计算过程,以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与应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来解决基本工程设计问题的初步技能,全面分析考虑问题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善于运用设计图、国家标准规范以及计算、绘图和编写设计文件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可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程设计主要由任课教师或课程设计组教师负责课程设计的任务布置、指导及成绩评定。
3重视综合实习,实现培养目标
综合能力培养主要包括毕业设计和生产实习。生产实习主要培养学生从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和组织管理的工作能力。学生通过施工工种的实际操作、现场参观、听取专题报告和参加施工劳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和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通过实习学生可对水工建筑物的施工、施工组织设计、设计和管理等建立一个整体概念,掌握几项施工工种的操作技能;了解工程概况、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施工场地的布置和工程管理模式;了解现场采用的主要机械设备的性能、构造及新工艺、新技术和先进的施工设备。生产实习中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生产实习指导书,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按生产实习指示书和施工单位的规章制度的要求参加生产实习,最后写出实习报告和现场考试,按优、良、合格、不合格四级制评定成绩。
毕业设计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全面分析考虑问题的思想方法,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培养设计计算、编写设计文件、使用规范手册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和资料及编写技术文档的能力。
4出现的新问题及解决思路
对于水利工程专业来说,毕业设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性环节,学校对毕业设计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是实际教学效果却不容乐观。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学生因找工作,主要精力放在了找工作上,无心从事毕业设计,对布置的毕业设计敷衍了事。部分已经找到工作的学生,由于找到的工作与当初的定的毕业设计题目不太对口,觉得没有实际意义,也缺乏做好毕业设计的积极性。面对上述问题,设想采取以下解决办法:一是提前布置毕业设计,不必等大四下学期布置毕业设计,可以在进入大四初毕业设计选题。大四上学期学生还没有进入找工作阶段,此时大部专业课已经学完,课程学习任务也不太繁重,具有一定的课余可支配时间,因此部分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安心从事毕业设计。对于找到工作后,出现学生工作性质与毕业设计不对口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教育解决其思想问题,教育学生明白毕业设计不仅是巩固某方面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一个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对于从事各方面工作都是必需的。另外,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也可以根据学生即将从事的工作性质,适当调整毕业设计内容,激发学生做好毕业设计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职;《建筑电工》;精品课程;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实训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1.077
0前言
《建筑电工》课程主要培养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掌握和运用建筑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够具有一定分析和解决建筑电工相关技术问题的实际能力。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建筑电工事业的最新发展和应用前沿,为从事专业的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能力和全面发展的专业素质。通过对建筑现场常见电气故障、事故隐患与事故案例的分析和解读,在实训、实习等实践中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阶段很多中职学校都开设了土木水利类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和加工制造类机电相关专业,由于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通常出现《建筑电工》课程套用机电专业教师和实训设施的情况。由于教师对于建筑施工组织、建筑现场管理、建筑电动设备等了解不深,导致现阶段的《建筑电工》课程授课内容没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常用低压电器、照明线路安装、电工仪表使用等,但是对于施工现场的配电、电动建筑机械和手持式电动工具使用、现场危险环境因素与雷电防护及施工现场的用电管理等就一知半解。
依托就业调查的反馈,目前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的建筑电工课程与岗位标准严重脱节,毕业生的安全技术知识和技能通常不能满足《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大纲(试行)》的岗位要求。《建筑电工》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毕业学生对现场施工专用电动设备设施认知和操作技能的缺失,导致了工作效率低下,也成为了安全施工的不确定因素。针对以上问题,学校从四个方面着手开展《建筑电工》精品课程建设。
1开发教学资源,实现理实一体
北部湾职业技术W校建筑教研组与机电教研组通力合作,整合现有的师资力量,形成教学资源库,有针对性地培养有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建筑电工。选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组织编写的《土木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细节丛书》之一《建筑电工》作为教材。根据教材分章节制定教学计划、制作课件、编制实训任务书,同时整合动画演示、场景视频等内容形成一个高效的教学资源库。统筹制定《建筑电工》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按章节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要求、重点与难点,每次实验课的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实施步骤设计。在教材选定、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制定、实训室规划、教学资源库建设等问题上统一思想、分工合作,多方面、多层次、多维度调查论证,共同完成任务。采用特种专业培训教材作为课程教材,并以此教材为依据建立教学资源库,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多维度开发《建筑电工》课程教学资源,形成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电子课件、教学任务书、模拟动画视频等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库。
教学方法上采用任务式教学法,将《建筑电工》实训课程分为十个工作任务,采用将工作任务与知识点结合的任务式教学法推进实训教学。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动画和视频等讲授知识点、演示操作过程和组织开展实训,让课堂教学变得形象、直观、易解以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训法、协作学习、问题解决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主要通过任务导向、演示观摩、操作练习等教学方法。各授课教师结合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标准要求,结合授课学生的特性,精心设置课程标准、授课计划,通力合作开发《建筑电工》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形成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的友好合作氛围。通过任务导向的教学,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实现讲训结合的一体化教学,增强建筑电工教学实效。
2建设实训基地,强化实训组织
近年来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建筑工程施工学生多为依靠机电技术实训中心学习电工知识,实训场景与工作环境相差甚远。依托自治区重点专业建设计划,推动建筑电工实训室的改造,为培养合格的建筑人才奠定基础。通过调查学校及自治区内中职学校《建筑电工》课程实训开展情况,了解现有实训条件与专业需求的差距。联系钦州市住建委培训中心,了解建筑电工操作证培训情况,商讨联合建设建筑电工实训室事宜,进行联合培训考核。
通过调研和咨询,制定建筑电工实训室建设方案,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招投标工作,在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建成建筑电工实训室。同时积极制定实训室管理制度,结合专业发展情况凝练实训室文化。结合学校发展实际情况,以精品课程建设推动建筑电工实训室建设,完善实训室管理体系和文化氛围。利用学校争取到的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实训室建设项目建立建筑电工实训室,与机电学部现有的机电技术实训中心形成互补关系,搭建教学实训的硬件环境。同时加强实训室的管理,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实训室文化,更好地为建筑电工课程教学服务。在此基础上,充分联系本市在建工程项目,组织学生现场参观实习,积累建筑电工实践经验。
不断完善《建筑电工》实训教学体系,加强实训教学环境的建设与管理,利用学校重点建设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契机,建成建筑电工实训室并形成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文化氛围。逐步建成了接近施工现场设施设备的建筑电工实训室,改善实训环境,设计与实训设施设备相适应的学习任务书。
3建立评价体系,推动教学改革
对于《建筑电工》这样的技能课程,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建立了一个有效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理论水平评价、设备认知评价、操作能力评价、创新应用评价及授课效果评价五大方面。使之能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成绩以及课程的理解和创造性等应用能力做出有效评价。
参考职业教育类国家级精品课程评价体系,结合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实际,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面向基础知识、技能操作和职业素养的综合评价体系,形成评标价标准、评价表、评价报告等,科学、公正地评价学生学习状况和教学实施情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训练的积极性并激发教师传道授业的进取心。同时通过调查研究、选派培训、相互促进、形成成果等形式完善《建筑电工》课程组教师的教研机制,为推进《建筑电工》课程改革提供强劲动力,为提高《建筑电工》课程教学质量奠定坚实基础。在反复的改革和强化下,《建筑电工》课程的理论知识不断夯实,学生操作技能水平不断提高,教师授课及企业用工满意度均显著提升。
4形成教研机制,助力教师成长
《建筑电工》精品课程建设大力推动了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专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教学、教研新常态。本课程的教师队伍年轻、富有朝气、有创新精神。在精品课程建设期间,我们逐步建设成一个人员稳定、结构合理、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学科研能力训练与实践,对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实训教学和教学方式方法进行研究整合,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相互听课、评课、分析、总结、提高的教研体制。
教研组根据“统筹安排,分工合作”的原则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责任管理C制,将相关内容配给教研组教师并设定完成时限,教研组定期开会检查、分析、总结项目完成进度,确保项目顺利完成。引导电工专业教师与建筑专业教师深入交流、通力合作,形成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相互评课、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会的教研制度。同时,教研组对精品课程相关经费制定一个经费预算、经费使用监督及效率评估办法。以保障项目建设经费规划合理并按建设要求分步、及时足额投入,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2015年以来,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将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设定为重点建设专业,投入500万元进行专业实训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学校将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作为内涵建设的重点内容,目标是推进“学部-专业-课程”的规范化模式的建设,通过重点专业、重点实训室和精品课程的建设,形成专业建设与精品课程建设的良性互动机制,从而促进教学与教研的相互融合。
《建筑电工》精品课程建设大大促进学校机电学部与艺术学部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在教学理念碰撞和实践中形成新的教研成果,两学部教师人数占全校教师的50%。本课题在学校2014、2015级建筑工程施工和建筑装饰专业推行,直接受益学生800多人。同时通过积极联系钦州市住建委培训中心,建成实训室运用到建筑电工操作证的培训和考核上,每年培训建筑电工600多人次。
通过建设建立起教学资源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传承、修正和完善,并逐步向市内兄弟学校辐射、与自治区内外相关学校交流。《建筑电工》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让更多的教师自如地完成《建筑电工》课程的教学,让更多的学生自主地完成《建筑电工》课程的学习,为建设祖国的明天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克凤.建筑电工教学方法探讨[J].职业,2006,(S1).
[2]李巧鱼.《建筑电工与电气设备》教学中的逻辑分析[J].科技资讯,2014,(31).
关键词:职业教育;中小型水电站;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TV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154-02
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是一种以满足企业需求为主,以实际能力培养为主的职业教育,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提业界和社会对培训对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核心是如何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1]。《水电站》课程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以下简称水工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综合性、实用性、实践性都很强。高职水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适应水利水电工程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文基于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路对《水电站》课程进行改革,把教学重点从水电站的设计转变为施工管理,并选取浙江省内典型的中小水电站工程作为项目载体,设置多个学习型工作任务,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为水电站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能力本位的职业教学思想
能力本位职业教育作为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教学模式(或教学系统)受到各国教育家的赞赏和肯定。能力本位职业教育(Competence based Vocational Education,简称为CBVE),是一种以满足企业需求和培养实际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职业教育。这种教育是以从事某一具体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为出发点来确定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评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学科本位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相比,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想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详见表1[2]。
基于能力本位课程教学理念,在进行广泛的行业企业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水工专业的培养目标,本文进一步明确了课程定位及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主要包括课程定位与目标分析、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条件的改革。
二、基于能力本位的水电站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分析
我院水工专业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是为浙江区域经济服务,就业岗位主要是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和管理,但传统的课程教学内容是侧重于大中型水电站的设计,并按照学科本位思想进行系统性与完整性组织教学,没有强调对学生“能力”和“工程意识”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和侧重点做一个全新的调整,实现知识与工作实践、工程应用结合起来。在进行广泛的行业企业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我院水工专业的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了课程定位及培养目标:本课程的定位是培养学生在中小型水电站施工管理方面的初步能力;课程目标是使学生获得有关水力机械和水电站建筑物的基本知识,具备中小型水电站施工管理的初步能力。
(二)教学内容改革
以中小型水电站的施工为主线改革教学内容,通过对原有的《水电站》和《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进行解构和重构,选取浙江省内已建或在建的中小水电站工程典型案例为项目载体,设置学习型工作任务。设计2个学习模块,包含10个学习型工作任务,见表2。
(三)教学方法手段
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模式,方法单一,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着实培养学生的能力。本课程尝试以案例式为主组织教学,通过任务驱动,充分调动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教学课件,并结合实物模型、三维数字模型、工程图片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制作PPT进行工程案例分析,分组讨论,一组提出问题,其他组解决问题,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对重点、难点进行分析,课程的重点内容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进行预习和复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条件
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并利用好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见表3)。学生在一年级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认识实习,组织现场教学,让学生对常见、典型的水电站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拍摄图片和录像作为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础资料。这样,在二年级学习《水电站》这门课时,可以把校内外实习基地拍摄的图片和录像用于教学过程中。
近年来,按照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思路进行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通过组织专任教师参加高职教育教学能力的专项培训,提高教师课程改革建设能力和教学能力;通过国内进修、企业挂职锻炼、专业技能培训、参与生产性项目等措施,提高专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深化“双师”素质建设。目前,本课程有专任教师有5人,其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和有企业经历的教师有4人,占专任教师的80% ,还聘请2名了解行业发展趋势、熟练掌握最新技术的企业一线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具备“双师”结构的课程教学团队。
(五)教学组织
1、步骤一:复习引入(5分钟)
(1)复习提问:有压引水式水电站(卧式机组厂房-反击式)厂房施工步骤及方法?
(2)引入新课——以河床式水电站(立式机组厂房)。
思考:河床式水电站定义和特点?
2、步骤二:讲河床式水电站(立式机组厂房)的读图方法(35分钟)
实例讲解——【课件+三维实体图】
(1)概括了解。讲解河床式水电站(立式机组厂房)的组成及作用。分析视图,建立图与物的关系。
(2)进行形体分析。
(3)综合想象出整体。
(4)出示三维实体,从不同角度对应视图观察。
3、步骤三:讲解河床式水电站(立式机组厂房)的施工方法和步骤(40分钟)
4、步骤四:学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教师解答学生的问题并进行辅导(60分钟)
5、步骤五:教师分析和总结(20分钟),厂房施工过程进行动画演示并总结,布置作业
(六)课程考核
采用形成性过程考核模式,重点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设计实训等方面,考核成绩由过程考核(50%)、工程图的识读绘制(30%)和综合面试(20%)三大部分组成。
Abstract: Ten years ago, the vocational construction cost diverged from the original industrial or civil professional differentiation. Although after years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re are still a lot less than satisfactory. Its reasons are various, but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is the talents training scheme of current construction cost course does not mee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st works, and students lack of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This article only discussed the key problems of training mode and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in construction cost course talent training schem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 工程造价;职业能力;人才培养方案
Key words: construction cost;vocational ability;talent training scheme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3-0214-02
0 引言
十年前,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从原工民建或土木专业分化出来,期间,虽然我们通过借鉴德、英等国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高职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与探讨,使其较之前更加适应了我国的发展需求。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当前的工程造价专业建设也只是在母专业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未形成明晰的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及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方法、模式,培养效果有待提升,特别是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对岗位需求差距很大,不能满足岗位需要,这造成了当前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严峻的教育现状。再加上近几年工程造价专业的招生异常火爆,使得该专业学生就业成为一大难题!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必须从“根儿”上解决,即必须适时调整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其符合造价工作特点,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本文仅就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如何结合岗位需求和一名“社会人”的需要制定高职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等关键问题进行探讨。
1 什么是综合职业能力
综合职业能力包含的内容很多,涵盖面较广,譬如工作能力、完成工作以外的其他职业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是否有自己一定的人格魅力、对于陌生事物的认知能力等。概括起来说,综合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一门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是个体在职业工作、社会和私人情境中科学的思维、对个人和社会负责任行事的热情和能力,是科学的工作和学习方法的基础。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而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2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就业企业类型较广,包括建筑安装公司、房地产公司、咨询公司、设计单位、招标等企业,而且可就业的岗位群也比较多,初次就业岗位包括造价员(预算员)、资料员、招标员、施工员等,发展岗位有经营部经理、项目中层等。
我们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一线管理层,即: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相应基本技术,具备从事工程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结算、工程招投标及合同管理等岗位职业能力,满足生产、建设、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复合人才。
因此,本课题组成员在广泛深人的调研的基础上,认为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可概括为图1所示。
本课题组对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就业岗位(群)职业能力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并将其总结为:
造价员(预算员)——编制工程造价方案;处理工程竣工结算;参加工程施工工程变更索赔事项处理;向各班组下达核定施工定额;核定项目成本管理等。
资料员——负责保管工程项目的文件,图纸、工程设计变更、通知等资料的签收交接;负责工程现场签证单、工程联系单等有关与建设方联系资料的签字盖章确认工作;负责工程项目资料的收集整理、建档、归档工作;起草各类文件及打印复印文件资料;负责工程竣工资料的收集、编制以及各方的签字盖章确认工作。
施工员——施工图纸自审和会审;编制施工组织和技术方案;工程竣工交验及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参加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并提出处理意见;向各班组下达施工任务书及材料限额领料单;参加工程竣工交验,负责工程完好保护。
由此得出,工程造价专业职业能力培养重点聚焦于:工程施工图识读、编制施工组织、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合同管理、工程变更与索赔、施工资料管理等主要职业能力,同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方法能力;具有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创新素质,以及热爱本职工作、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3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3.1 典型工作任务对接学习领域的课程分析 考虑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就业面向以及岗位群,并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对接相应学习领域课程的原则,我课题组为高职造价专业制定了以下学习领域课程。(见图2)
3.2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随着人们对高职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已制定出“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2+1”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等。总结多年的实践和教学经验,我们认为,高职造价专业的最适宜人才培养模式就是——“4+1+1、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即将三年学习时间的前四个学期归为系统学习阶段,侧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第五学期为专业综合实训阶段,主要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侧重在校内实训室完成项目实训;第六学期为顶岗实习阶段,侧重岗位一线实训。
3.3 “三阶段”课程体系构建 对学习领域课程从课程内容、相互关系分析如下:
①基础学习领域,主要有建筑材料、建筑力学、建筑构造与识图、建筑结构与识图、建筑施工等,此类课程作为专业基础类的课程,是专业技术学习领域课程的前导课程。
②专业技术学习领域,包括水暖安装与预算、通风空调与设备预算、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预算软件,此类课程为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课程;此外,造价管理类有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等课程;辅助类课程有建筑工程资料与档案管理、建筑法律法规、建筑CAD等课程。
③拓展学习领域,主要有装饰构造与预算、会计学原理、工程经济学、建筑财务管理、安装预算软件等,此类课程作为专业扩展选修类课程。
④综合强化学习领域,主要有工程图识读实训、安装预算集中实训、土建工程预算集中实训、岗位证书集中实训等,此类课程为综合实训课程。
⑤顶岗学习领域,主要是毕业学期顶岗实习。
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采用“4+1+1、三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第一阶段为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第二阶段为综合强化学习领域课程学习,第三阶段为毕业学期顶岗实习。详见图3。
4 结束语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人们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对高职教育的不断研究,工程造价专业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封峰.高职类工程造价专业人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研究[J].华章,2010(29).
[2]何宗花,裘汉琦,陈利.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及其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2008(26).
[3]陈丽.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科技信息,2010(22).
[4]徐友辉,张凯.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探索[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
[5]马行耀,瞿丹英.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1).
[6]刘玉新.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内容改革的方法和途径[J].职业技术,2008(04).
[7]王欣.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计划调整的探讨[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8(02).
关键词:工程测量 教学 基础
中图分类号:TB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142-01
1 工程测量课程概述
工程测量是工科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例如,建筑、公路、桥梁、水利等等都要研习工程测量这门课程。而且这门课程工程建设中始终都是一项基本技术。它为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应在工程测量这门课的学习中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能够数量运用课堂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开展相关工作,为此还要了解常用测量仪器。懂得他们的构造与组成,对于这些仪器的使用方法应熟练掌握。在实际环境中一般工程的施工放样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基本内容才能顺利完成工程的施工放样。另外,学习工程测量这门课程还要对大比例尺的地图的绘制流程有所了解。而且要学会阅读和应用这些地形图,因为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这些地图使他们开展工作所必不可少的能力。因此,为了是学生具备上述种种工程测量努力,在教学中必须在突破与革新中掌握工程测量的方法和能力。
2 当前工程测量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工程测量课教学中,关于测量仪器的教学大都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其中,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学习在课程中占比较大的比例。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学生们上课多,实践少。理论与实践必须合理的结合,这是工程测量这门课程的特征所决定的,这也是这门课程自诞生之时其就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根本原因。但在教学中单纯的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操作方法又不能满足要求。工程测量课中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充分融合了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三门课程,将工程测量中的理论、实践结合在一起。由教师集中对学生进行讲解和训练[1]。教学场所不受限制,可在实验室内进行,也可在实训车间进行,在教学中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该讲解理论的时候讲解理论,该操作仪器的时候操作仪器。将直观的实践课程和抽象的理论课程充分融合在一起,实践和理论的课程的设置没有固定的要求,也并非是按照先在课上进行理论讲解后在实践中进行操作的模式。可以先实践操作,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反馈到课堂中,教师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也可以在课堂中进行集中讲解。作为工科学生应当重点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注重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在唤起他们积极性的同时向其传授理论知识。因此,在目前的工程测量课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进一步提升。最突出的一个问题例如教学设施保障不全的问题。测量仪器陈旧,场地设施和规模也不符合现代化的生产条件的要求,设备的不足导致上课期间很多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接触仪器,浪费了时间,降低了效率[2]。另外,对于工程测量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不科学、不完善。表现在对学生的实训效果重视不足,对平时表现重视不足。而且理论教学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众所周知,测量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当中需要用到数学、光学、电学等方面的知识。其中体现着较深的专业技术要求,同时也需要深奥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这些知识能力是环环相扣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下一步的学习。而在实际教学中这些方面的学习很有可能出现薄弱环节,导致学生下一步的学习困难。这是当前的理论教学中存在的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
3 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中的思路和措施
在教学中应以学生技能的培养为中心环节。技能是工程测量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学生即使在理论知识上的修养再高也不能弥补在技能上的缺陷。因此,进行技能教育是工程测量课程教学中难以回避的一个教学重点,为此,应首先明确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的基本技能。笔者在对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和访谈后,又根据测量工技术岗位能力的特点总结出了五个方面的技能培训重点,分别是仪器操作技能,例如,水准仪操作、经纬仪操作等;数据计算技能,例如误差处理,记录测算等;计算机数据成果计算;地形图测绘及应用技能;工程应用技能[3]。这五个方面的技能是一名合格的工程测量人员所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训练,以保证教学与生产环节的联系。
以项目教学带动学生全员参与的积极性。教学本身就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领路人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和训练的方向和技能给予指导,可以说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工程测量这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的学习。但是对于技能的训练来说,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再高也只是学生技能提升的外因。他们的实际能力能达到什么程度还是要看学生自身的努力程度。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项目,在项目中保证学生能亲身参与其中,通过自身的努力与学习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通过精准的评价,推动学生的学习。工程测量课程通常需要100学时才能完成一个教学周期。时间较长,这一特点决定了对着门课程的考察考核只放在课程结束时和学期末是难以达到合理的要求的。而且在加之这门课程的知识点零散,不集中,也没有较强的系统性。因此,这就需要阶段性考核机制的引入。例如,学完每个单元,或每个单独的知识体系可以进行一次单独的考核,课程进行到一半可以进行一次期中考试。而且这些考试的结果应当作为评价体系中的重要参考指标,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知道他们平时的表现,关系到他们的整体评价结果,使他们时时不忘提醒自己加强工程测量学习的效果。
总之,工程测量课程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相比有其特殊性,它特别强调实践环节和技能的训练,在教学中应当通过实训课努力提升学生的测量技能。
参考文献
[1] 黄丰盛.《工程测量》的教学问题及其教改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0(12):85-86.
关键词 专业人才;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1-0089-02
1 前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建设以及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这也为我国钢结构以及建筑幕墙行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这对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如在沈阳市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建设中的工业建筑以及公共建筑等工程项目已经广泛使用钢结构以及幕墙护结构。
随着钢结构产业以及幕墙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行业发展对专业人才需求数量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行业的发展对人才需求结构也发生变化。当前,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存在重视设计培养、轻视施工以及管理工作,重视城市、轻视乡镇的现象,并且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大多数毕业生都愿意参加研究工作,而很少有学生去参加一线建设。这也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一线技术性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加强高职培训,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分析,在钢结构及幕墙行业的一线岗位上,许多工程的施工、管理主要由相近专业人员操作。用人单位迫切需要在一线从事建筑钢结构设计、施工、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据辽宁省权威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在辽宁省钢结构行业和建筑幕墙行业发展过程中专业技术型人才缺口高达30%。在行业发展过程中,从事钢结构以及幕墙施工的工作人员中,有将近一半是由农民工组成的,在具体工作环节中由于他们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导致他们很难适应当前建筑钢结构以及幕墙行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快培养满足建筑钢结构行业、幕墙行业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已成为解决人才短缺和劳动者素质不高的当务之急。
2 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国内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原工民建专业)主要针对以砖、混凝土和钢筋为主的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主要针对以钢材(钢板、型钢)或钢材-钢筋混凝土组合材料为主的钢结构建筑。两个专业实际上是在共同的建筑专业基础平台之上,具备建筑专业识图、施工、测量、管理等专业能力的基础上,重点向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两个不同方向发展。
培养目标 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培养面向城市建设行业生产一线,具有本专业所要求的文化水平与素质,扎实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熟悉建筑钢结构工程的基本原理、生产制造、施工、装配、质量检测、预算等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适应从事钢结构工程及建筑幕墙工程领域需要的一线施工及管理工作的产业技术转型升级及企业技术创新需要,具备扎实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技术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基础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专业岗位 工作岗位有拆图岗位、车间技术岗位、工艺岗位、现场施工岗位、调度计划岗位、质检岗位、预算岗位、资料岗位、材料岗位等,经过三年左右的职业发展,可以发展为项目经理、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钢结构设计师、详图工程师、车间主管等中高级管理岗位。
3 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分析
很多钢结构行业、幕墙行业企业的用人情况是每个人并不是单一地做一项内容,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来配备人员,经常一个几百万的项目可能就放三四名管理人员,分工就不会特别详细,经常是施工技术员兼质量检查员和资料员,或安全员兼档案员等。所以,多方面的能力才能让学生有更强的适应企业和社会的能力。
1)生产设计能力:掌握钢结构施工工艺、方法、质量要求、安全措施基础上,使学生深度了解钢结构施工、设计基本知识,具备钢结构构件设计与计算能力。
2)工艺方案制订能力:掌握建筑钢结构钢材的进场,建筑钢结构施工图识图及制作准备工作,能够进行建筑钢结构放样及零部件加工工艺方案的制订。
3)加工制造及质量检验能力:掌握建筑钢结构制造工艺与质量检验方法、组装与预拼装方法与工艺、建筑钢结构涂装工艺,具备建筑钢结构构件的制作能力、钢构件制作过程中的质量检测能力、控制钢构件制作过程中安全生产能力。
4)安装施工管理能力:熟练掌握钢柱、钢屋架、钢梁等钢构件的安装过程及其所使用的工艺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的工程特点,编制钢结构施工组织设计,具备参与钢结构安装全过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4 设计思路
本专业构建了“行业指导、基地共建、虚实互补、就业导向”人才培养模式。“行业指导、基地共建”是指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听取行业专家指导意见,坚持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根本出发点,强化职业操守和职业能力的培养,重新组合课程核心内容,改变教学方式,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和师资培养基地的建设。“虚实互补、就业导向”是指以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据,面向岗位设课程,面向就业强技能,以就业为导向,从入学到就业培养学生扎实学习基本知识、提高素质,增强专业知识、技能;同时以典型工作过程为主线,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结合学院信息化二期建设成果,利用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推动工作过程与教学内容有机对接、充分融合,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中做、做中学。
5 结论
设计出合理的培养方案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适应从事钢结构工程及幕墙工程领域需要的一线施工及管理工作的产业技术转型升级及企业技术创新人才。以专业核心技能培养为目标,以钢结构行业、幕墙行业的生产设计能力、工艺方案制订能力、加工制造及质量检验、安装施工管理能力等关键能力培养为主线,强化实践育人,突出职场氛围与企业文化。明确专业建设在学院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制定相关政策保障项目的实施,并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团队、校企合作建设以及机制体制创新、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加强专业建设、打造专业的教师队伍、加强实践教学工作、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开展校企合作等,要保证在进行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各个教学项目以及教学环节都有专门的制度作为支撑,这样才能适应钢结构以及幕墙行业发展的要求,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利耕,鲁明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与实践[J].山西建筑,2014,40(6):246-248.
[2]黄享苟,郭自灿,陈卓.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1,26(32):
[关键词]CDIO 职业素质 训练
[作者简介]杨洁(1978- ),女,浙江永康人,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建筑工程系,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职业教育;骆佳梅(1981- ),女,浙江义乌人,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职业教育;刘学应(1964- ),男,安徽安庆人,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建筑工程系,教授,研究方向为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建筑节能。(浙江 杭州 310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2012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浙江省教育厅2010年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面向产学合作的高职学生职业心理素质训练模式研究”(项目编号:Y201018339)和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2009年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训练与效果研究”(项目编号:XKY2009-08)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2-0178-02
CDIO模式是国际上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分别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为了更好地配合高职高专工程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尝试探索一种以CDIO教育理念为基础的职业素质培养训练模式。
一、基于CDIO的职业素质培养目标及内容
1.主动和愿意冒险。对于工程类的学生而言,主动积极的态度无论是在学习期间,还是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工程师都是十分必要的,积极主动的态度有助于把握机会。当机会到来时,需要有愿意冒险的精神,抓住机会,并付诸行动。这里指的愿意冒险并不是一种莽撞的行为,而是在充分认识行为的潜在优势及风险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方法把握时机做好项目方案,通过科学决策作出决定。
2.执著与变通。众所周知,在工程项目构想与实施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就需要工程类学生具备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执著需要自信,需要对事业的热情以及为实现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的激情,努力工作,关注细节,独立自觉地开展工作。在执著的同时也要适应变化,学会变通,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且能够考虑到别人的想法,包容不同的观点,对于批评能正确对待。
3.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也称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进行思考,寻找答案,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和传统方法的束缚,思维路线具有开放性、扩散性。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只有具有创造性思维,才能够承担艺术、科学、人文或者是技术领域的创新任务。
4.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对问题能有自己的见解,提出符合逻辑的论据和解决方案。对于有疑问的现有的观点、理论和现实敢于提出质疑。当然,批判性思维并不等同于否定性思维,而是在客观充分认识事物的基础上理性地分析,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自省个人的知识、技能与态度。自省是通过自我意识来省察自己言行的过程,是自我意识能动性的表现,通过自我反思可以正视自己的能力、实力和弱点,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不断拓展才干,克服弱点,从而实现自我完善。
6.求知欲和终生学习。求知欲是一种认知的需求,对于学习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求知欲能提高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注意力,能使人更好地承受学习的强度和深度。在校期间的学习是职业生涯的知识储备阶段,应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自我驱动,提高自学能力,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在今后工作中总结经验,学习新的技术。同时在求学过程中要和导师或指导老师建立联系,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7.职业道德、正直与责任感。做人做事有原则,在逆境中也要有坚持原则的勇气,在工作中难免要犯错误,但一定要对自己的失误负责,从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对合作伙伴要给予信任,服务他人。确定职业方向,学习职业规范、职业礼仪,把掌握人与人交往的尺度。
8.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协作精神、服务精神、大局意识的集中体现。一名优秀的工程师要具备组建高效团队的能力,了解团队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特点,明确团队成员的任务、角色和责任。在团队中每个成员都会有自己的工作风格,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需要统一目标,了解成员的需求,发挥成员特长,扬长避短。作为团队的成员要自觉保守团队秘密,确保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
二、职业素质培养训练模式的构建
1.以“学”为主的模式。(1)入学教育。大学新生在入学之初有很多的迷惘,对于将要学习的专业了解甚少。不少学生在填报志愿时由父母做主,或是服从调剂,往往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这就需要我们抓住入学教育专业介绍的时机,向学生阐明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内容及职业发展方向。引导学生提高专业兴趣,建立专业信心,明确专业任务,培养专业责任感。尤其是对非第一志愿报考的学生要给予一定关注,了解其原来的专业兴趣,帮助他们完成专业兴趣的转换。(2)专业教学与职业道德相结合。专业教学过程中可将专业知识、相关的职业规范以及职业道德相结合。以建筑工程类专业为例,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时期,工程建设量巨大。总理说过,“所有工程建设都要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然而,建筑质量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有的单位对建筑质量的责任心不强,建筑产品从设计、施工到验收都比较粗糙,造成建筑产品的内伤很多,有的工程建好后一两年就要维修,甚至出现了“楼歪歪”“楼倒倒”。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职业道德是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将专业知识模块化的同时,可以将相关的规范和实际工作中发生的案例进行整合,使学生在掌握技术知识的同时受到职业规范及职业道德教育。目前已在《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建筑工程法规》等专业课教学中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以“练”为主的模式。开设职业素质训练课程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练习的平台。职业素质训练课程改变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采用体验式教学法,根据CDIO工程教育模式中对工程类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根据不同专业所需职业素质,设计学习情景。以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建筑工程类专业为例,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可以采用适当的项目进行训练。在训练方法上,可以灵活运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行为强化法和活动训练法。(1)讨论法。通过在课堂上规定的有限时间内进行发言,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2)案例分析法。将特定的职业或相关专业的事件、过程、发展、行为情景等,以案例的形式进行再现,让学生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借助合适的材料深入思考,其中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占据主导地位,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角色扮演法。通过该方法的运用使学生从所扮演角色的角度来进行体验和思考,从而构建起新的理解和知识并培养职业必备的能力。以模拟面试为例,在课程中安排了“模拟面试”角色扮演,由学生分别扮演面试官、求职者、记录人员,让学生体验到面试的紧张感、竞争性,体会面试应该注意的问题,从而能够总结提高。(4)行为训练法。我们将其应用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中,用来纠正部分学生的不适应行为。如有学生当众发言时胆怯、过分紧张以至于说不出话,我们采用了自我意识调节放松法、自信训练法对其加以引导,一段时间后鼓励其当众发言,由团队其他成员给予热烈的掌声,极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5)活动训练法。采用团体辅导的形式,依据团体辅导的原理,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通过团体成员之间的人际交互,让个体在活动中通过观察、比较以及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提高。
3.以“做”为主的模式。(1)将职业素质训练融入实训和顶岗实习。CDIO工程教育模式将传统的教学内容,按目前工程应用的实际需求制定集成化的专业课程模块,项目的构思、设计阶段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校内实训让学生得到部分工程体验,毕业顶岗实习阶段将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将职业素质训练落实到“做”的层面。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主要由指导教师承担,指导教师在关注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的职业心理问题进行指导,有别于一般的心理辅导,这类指导着重解决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及求职时遇到的困惑,帮助其理清思路,建立求职的信心。(2)与专业社团活动和学科竞赛相融合。引导学生建立专业相关的社团,以专业社团和学科竞赛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经历构思—设计—实现—运作(CDIO)的全过程,通过项目研发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了解学科的前沿知识,激发学生的求职欲,并通过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协同工作能力。以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为例,专业成立了发明者协会,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将专业知识与工程需求结合起来,集思广益,通过近两年的努力,获得了“生态植物窗帘”“高空防坠服”等三十余项国家专利授权,获得浙江省“新苗计划”项目立项七项。同时,我们还引导学生将研究成果向工程应用转化,在浙江省第三届高职高专“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上获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并成功实现了竞赛成果转化,合同金额达六十万元。
4.以“提高”为主的模式。(1)建立信息反馈体系。以毕业生情况调查为载体,以专业或班级QQ群为平台,了解学生毕业后近三年内的职业发展情况,帮助学生分析解决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对优秀校友进行访谈,剖析成功者的职业素质,用现实中的榜样引导在校学生实现未来自我形象塑造,培养对未来职业的自豪感。(2)建立效果评价体系。利用心理测试系统采用自信心量表、自我信念量表、交际能力测试、心理发展状态测验、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行动潜力测验等对受训学生的训练效果进行评测。用职业能力倾向测试、RCCP通用职业匹配测试量表等量表,为学生求职提供参考。同时建立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体系,尤其要重视毕业生对训练效果的反馈,不断改进训练模式及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CDIO工程教育模式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把职业素质教育融入工程教育改革的全过程,从学生入学之初开始抓起,将专业教学、职业素质训练课程教学、实训实习以及学科竞赛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培养体系,将大大有利于工程类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并为学生在毕业后胜任工作岗位,快速实现角色转换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顾佩华,沈民奋,李升平,等.从CDIO 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C-0071-03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里程碑。其宗旨是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通过实施“卓越计划”,主要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创新理念,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一大批卓越的后备工程师。
广西大学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经80多年建设,已形成了“本―硕―博”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以宽口径、厚基础为培养目标以及“面向广西与东盟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的专业改革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改革经验,与时俱进提升了教学质量,而且逐渐形成了显著的办学特色。为适应“卓越计划”新举措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继续强化专业基础、拓宽专业口径的培养目标的需要,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进行相应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在分析传统的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存在不足的基础上,基于强化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分别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式应用两个方面对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
一、传统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属于专业基础课,由三部分的内容构成:一是理论性较强的“基本构件”部分,二是实践性极强的“结构设计部分”,三是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中的若干特殊问题。因此,该课程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综合理论与试验来指导工程实践的课程,广泛应用于水工结构、港工结构以及房屋建筑结构的工程领域中,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课程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工程素质、工程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水平,课程是“卓越计划”培养模式下的核心课程。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在短期内形成混凝土结构的知识架构与体系等,但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甚至不乏“满堂灌”的情形,已不符合“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理念及要求。归纳起来,不足主要有:
第一,不利于充分挖掘或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培养目标上,重视传授知识,但对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力度不足,且一般均设置统一的人才培养标杆,按单一模式培养学生,培养理念相对保守、封闭,不利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的要求。
第二,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的联系不够紧密。传统教学在教学内容组织上,教材基本上是学生唯一的学习内容,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如果教材结合工程实际或引进案例的程度不足,将会对“卓越计划”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产生不利影响。同时,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内容纷繁复杂,跨度广、难度高,同时还涉及许多结构规范或规程,在“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下,紧密与工程实际的联系力度、优化教学内容的组织势在必行。
第三,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方法上,传统教学以“传递―接受”为渠道,强调的是教师怎样去“教”,不重视学生如何去“学”,往往以单一化的课堂教学为中心,课堂外教学不足,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主要以死记硬背为主,不利于学生探究基本原理的能力及灵活掌控公式运用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改革探索
(一)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含主讲教学学时70学时,课程设计1.5周,相对于教学内容,学时相对偏少。在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织时,需综合“卓越计划”的要求以及该实际课时条件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改革。
1.强化基本原理内容,优化与相关课程知识的联系。构成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三部分内容中,基本构件部分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性能、设计计算原理,以及拉、压、弯、剪、扭五大类基本构件和复合受力构件的受力机理、破坏形态、承载力计算和构造要求等内容,是本课程的基础内容,是学生学习后续的结构设计内容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夯实基础、拓宽专业口径的主要切入点之一,具有经验性和理论性强的特点。学生只有理解和把握了该内容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才能从源头上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理论体系,从而为今后的工程灵活应用及工程创新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和优化,应确立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核心地位,根据该部分知识的特点建立其理论主干线,并围绕主干线有序、有条理组织知识点,达到强化基本原理的目的。
同时,这些内容与概率统计理论、建筑材料、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等课程联系十分紧密,是以这些课程的知识为基础的。例如,设计计算原理讲授的极限状态设计法,其基于可靠度的设计表达式、荷载和材料强度的取值等,均以概率统计理论为基础;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钢筋(或型钢)、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与建筑材料课程的知识联系紧密;基本构件的受力分析、计算简图和平衡方程的建立则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的基本原理的具体应用。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计划中,在强化基本构件理论内容的同时,还需注重并合理组织与其他相关课程知识点的联系,并结合教学方法上的配套改革,综合实施教学内容的优化。
当然,由于教学学时的限制,在引进相关课程知识点的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必须注重引进或联系的方式。行之有效的方式,如将联系的知识点合理穿插于本课程的相关内容的教学中,即课堂插花方式,以及课前安排学生预习相关课程知识点、布置预习主题等,即课外延伸方式,这样不仅可以解决教学学时紧的问题,而且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强化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为强化学生工程素质、工程技能和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踏上工作岗位后很快进入角色,首先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作为富于实践性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内容中强化专业职业实践教学环节成为必然。这些专业职业实践教学环节,宜包括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企业工程实践环节两大部分。校内实践教学又可分为混凝土试验课教学环节、课程设计教学环节、钢筋混凝土结构主题的科学试验和研究环节,以及为满足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如注册建造师、注册土木工程师等考试)需要的、与该考试相关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知识的培训、混凝土结构专业设计软件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校外企业工程实践环节主要有设计单位的工程设计实践环节、施工企业的工程施工实践环节、工程监控和检测的工程实践环节,等等。
(二)教学方式的改革。若改革和优化仅对教学内容进行,没有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配套跟进,将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和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为达到强化基本原理和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的目的,以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采用讲授法与探究法有机结合、练习法与实验法有机结合、强化案例教学不失为可选和可行的教学方式。
1.讲授法与探究法有机结合,强化基本原理的教与学。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内容繁杂,具有“六多”的特点,即概念多、原理多、公式多、参数多、条件多、构造多,且与多门课程的知识密切相关,内容综合性强,抽象难懂,初学者很难准确理解和把握,有必要先讲授,让学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知识体系有所认识,然后再放手让学生探究学习。因此,在开始的前四章(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性能、设计计算原理、受弯和受剪构件的承载力计算)的学习中,宜以讲授法为主,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给学生讲解基础性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必备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础知识,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学习方法有所认识和感悟。讲授中,宜结合本课程的特点,以构件的“截面设计和截面承载力复核”为中心,以“试验研究―截面受力分析―破坏形态和破坏特征―基本假定―计算简图―公式推导―公式应用―总结”为主线,组织教学和展开讲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接受程度,采取启发式教学,突出重点和难点,因材施教。在第四章之后的内容的教学中,则可以采取讲授法和探究法相结合进行,并加大探究教学的比重。例如,对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的教学,有了受弯构件的知识基础,就可以分别以构件的破坏形态和破坏特征、受力分析和计算简图建立、界限破坏和界限受压区高度、承载力计算公式推导和公式应用为主题,放手让学生成为主体,观看轴心受压、偏心受压试件试验的视频,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主动地探索、分析、认识、构建和掌握上述主题的新知识,进而主动将原理和公式灵活应用于习题或工程实例的求解中,避免以继承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仅仅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和反复练习带来的抑制学生的创新力的弊端,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同时,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构建的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自主的、本源性的,因此也是根深蒂固和融会贯通的,为今后的灵活工程应用和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达到了强化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与学的目的。
受限于教学学时,目前广西大学的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仅开出了适筋梁的实验课,该实验从粘贴钢筋应变片―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养护―刷白―划线―粘贴混凝土应变片―加载实验,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而少筋梁和超筋梁的加载实验则是由老师主导完成。显然,实验的数量过少,不利于探究式教学的开展。采取的弥补措施有:一是组织学生现场观摩或参与研究生的构件实验。每年研究生都会进行大量的梁、柱、墙试件或结构体系的实验研究,实验室基本处在连续工作的状态中,这就给本科生的观摩学习提供了良机,部分同学甚至通过导师制培养机制直接参与到了实验研究中。另有部分同学通过各类本科生创新项目的申请立项,参与了实验研究创新实践。二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组织学生观看结构实验的视频,并在观看后举行主题讨论活动,让学生探索构件的受力过程、截面的应力应变分布和破坏形态等。
2.强化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案例教学。在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中,可强化的实践教学环节有校内、校外的多种实践教学环节。除了前面阐述的实验课教学环节、钢筋混凝土结构主题的科学实验环节之外,在该课程的课程设计和习题教学中,强化工程案例教学,也是强化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工程素养和工程能力提升的途径。通过案例教学并在其中强化对现行规范条文的学习和应用,有利于在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之间建立起联系的桥梁,促进实践教学与实际工作技能实现“无缝对接”。
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素材的组织。作为案例教学的核心,案例应具备工程背景性、典型性、启发性和实效性的特点,即案例应取材于实际工程,经精心筛选、比对后择优选用,具有代表性或一般性,能体现出同类构件或结构的工程特性,并可使案例教学取得实效。同时,应能提供从引入边界条件简化、建立内力计算简图的环节开始,逐步展开构件或结构的设计案例教学,启迪思路,并留给学生必要的多种设计方案的自主发挥空间。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教材是高等学校水利类专业的经典教材,曾获原国家教委全国高校优秀教材奖和原水利电力部优秀教材一等奖。教材中,针对基本构件的截面设计和承载力复核编写的许多例题,均来源于实际工程,且问题的求解一般始于荷载分析和受力分析环节,十分有利于学生认识和了解工程实际状况,有利于将理论知识应用于求解工程实际问题的思路的构建,是实践教学与实际工作技能培养实现“无缝对接”的、很好的习题或案例素材组织形式。受教材启发,笔者选取了某水利枢纽工程的坝后式厂房坝段为工程实例,系统地将其坝顶人行道板、尾水平台板、厂房屋面板、吊车梁、屋面大梁集成为受弯、剪、扭构件案例,将厂房排架柱、启闭机排架柱、工作桥刚架柱等集成为偏心受压构件案例,应用于例题讲授和学生作业中,结果学生提出问题的现象增多了,课间讨论的现象增多了,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和探究兴趣,也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同时,为拓展学生的专业口径,在课程设计中,选取实际的工业厂房结构或较规则的低层建筑结构为题,促进学生对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结构的认识和了解,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
总之,“卓越计划”下,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内容的改革应以强化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强化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等为重点,并推行符合工程能力培养规律的教学方法,注重讲授法与探究法的有机结合、练习法与实验法的有机结合,强化案例教学环节。“卓越计划”培养模式下的水利水电工程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任重道远,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纳入到水利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总体培养方案和计划中,成为系统性的工程人才培养工程中结构得到优化的、起积极作用的“一根柱子”。
【参考文献】
[1]林健. 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
[2]司政.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4(5)
[3]牧振伟,崔龙,石铁玉,曹伟,周峰. 水利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探讨[J]. 中国电力教育,2014(2)
[4]河海大学,武汉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郑州大学.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M].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5]任宜春.“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4(14)
[6]邢贞相,李晨洋.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方法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 2009(3)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5JGZ107)
【作者简介】蓝文武(1966- ),男,广西都安人,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混凝土结构、组合结构和工程抗震研究。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实践学习;校企合作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及人才培养质量将作为对大学评价的最重要内容,“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1-4]。因此,为了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培养质量,积极应对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改革,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体系、教学组织、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也应该与时俱进地改革。在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背景下,工程类本科生的教学改革,尤其是实践教学的改革,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5-7]。本文以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评估标准为指针,结合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的探索与实践,探析了基于卓越计划培养目标的工程实践教学内容及体系的构建、校企对接、工程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举措。实践证明,这些探索与实践,促进了校企联合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1土木工程专业实践内容与体系构建
1.1培养目标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要改革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这对高等教育以及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8-9]。具体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不同专业则有不同的社会需求及相应的培养目标。结合近几年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分析归纳目前用人单位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及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建议,体现在培养目标涵盖的内容上,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实践学习,使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进而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例如,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学习应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①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学习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方法与途径。②加强学生工程意识,掌握力学、材料、管理、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交叉综合的工程项目管理知识。③增强相应实践技能以及实际工作能力。掌握土木工程结构各构件的构造、关键部位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施工组织方案的编制、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相关材料试验和配比技术以及工程质量的验收标准等。④掌握土木工程项目策划与风险分析及项目管理方法,了解招投标的编制方法并熟悉相应流程,掌握施工全过程相关资料的编制及管理。⑤学习在工程实践中解决工程技术、质量、安全等问题的程序和方法。⑥了解国内外土木工程的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⑦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参与项目管理、协调与沟通的能力。培养目标可概括为“理论基础牢,工程意识强、能力口径宽,工作作风实”。相应的实践教学改革也应围绕培养目标建立与之契合的模式。
1.2专业理论知识与企业工程实践的综合衔接
校企联合实践教学模式,可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工程实践学习两个阶段,校内学习是工程实践学习的基础,工程实践学习则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两个学习阶段应各有所侧重,还要有机衔接。校内学习阶段主要目的是理论基础牢,因此,相应的培养标准、培养模式、培养计划应根据专业指导委员会和学校的通用标准来制定。在教学上应采用“以标准为导向”的专业理论知识教育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尽可能采用系统灌输、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和工程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致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运用理论知识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企业工程实践学习阶段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发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应采用“以能力为导向”的工程实践学习模式,该阶段的具体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和培养模式由学校院系和企业导师共同制定,此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与管理能力,让学生学习了解企业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方法和先进企业文化,要细化到工程实践学习每个环节。要实现两个学习阶段的“相互呼应、有机衔接”,重点要解决工程实践学习内容的模块化设计问题,对既有工程实际问题、项目等进行筛选,建立基于专业方向的工程实践学习模块和工程实例学习库,能够使得学生在学分制下可以灵活地选择学习模块。同时,解决校企共同制订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标准和考核要求问题,共同对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质量进行评价,构建良好的校企合作教育运行机制,保证实践教学效果和质量。
1.3科学提出学生实践学习内容及能力培养要求
面向卓越计划培养目标,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我校两轮企业学习的实践,总结了企业实践学习的内容及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如下:(1)企业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土木工程测量、CAD工程制图、土木工程造价、工程结构计算软件应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方法、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质量控制及管理、工程资料编制与管理等方面。(2)企业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通过在企业的现场顶岗实训,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具体要求是:①参与工程项目管理,掌握项目策划方法,掌握团队建设与沟通方式。②熟悉工程建设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以及招投标过程。③掌握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各环节的原理、方法。④熟悉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工作参数和适用范围。⑤掌握工程项目各个层次的验收要求、内容以及组织。⑥掌握安全、进度、环境等管理方法。通过工程实践学习,学生还应养成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质量、环境、安全和服务意识,锻炼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2校企合作工程实践模式探索与实践
推进工程实践学习的有效途径是开展深入、务实的校企合作。当前形势下,校企合作适应社会与市场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通过企业反馈的用人标准需求,有针对性地改革培养人才,结合市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再次,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做到了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学校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也不必为培养人才担心场地问题,实现了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在这种情况下,校方与企业之间签立合同,建立一定的合作模式,如共建顶岗实习基地,学生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之后,由学校推荐到用人单位进行定期的顶岗实习,或接受短期岗前培训后再顶岗实习,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技术人才。要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就需要将学校的知识体系、人文体系与企业的岗位要求、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来说,在专业共建、课程开发、师资建设、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学生管理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学校与企业要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和深层次合作。
3校企联合实践教学的对接实施
校企联合实践教学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有效的组织实施。就培养目标和实践学习的总体要求,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满足。因此,在开展校企联合实践教学之初,首先要对企业进行全方面的调研,以了解该企业的文化、规模、技术力量、指导能力、承接工程类型、安全管理措施等是否满足同学们去实习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学校对符合要求的企业好中选优,共同协商实践教学内容的要求、遴选企业指导教师、校企协作组织实施、学生顶岗学习实践的过程管理等。
3.1构建“菜单式”实践学习内容
从工程实际来看,土木工程专业的企业实践学习内容是很丰富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开展满足培养要求的实践学习值得探索。我校结合卓越计划培养目标、合作企业项目情况、师资队伍情况、学习时间、学分要求以及学生学习兴趣及今后就业意愿,建立了“菜单式”实践学习模块,这种“菜单式”选择学习,是指学生结合自身专业方向和岗位需求,按照校企共同议定的培训“菜单式”,自主选择实习内容的一种实习方式,该方式在实际运行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土木工程专业是培养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安全工程师等执业工程师的摇篮,应根据不同类型执业工程师工程素质的要求和学生所选的不同专业方向,引导安排学生进入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岗位进行实习,因材施教,让他们进行菜单式选择学习,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较务实、有效地推进了校企联合教学。
3.2做好企业实践学习前期准备
做好企业实践学习的前期准备是保障实践学习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首先,应对拟接受学生学习的企业项目部进行专业的考察,重点了解项目部现阶段主要工程内容是什么,提前规划学生们可以参与哪些工作,让同学们有所准备;大致了解该项目部的项目情况、设备、技术力量、现场管理方式等;还应对项目部的工作环境、生活及学习条件情况做一下了解,以便让同学们提前做好心理和身体上的准备,能更快更好地融入到工程一线当中。
3.3建立企业实践教育学习过程管理机制
总结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两轮企业实践学习经验,为确保同学们企业实践学习的安全和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在企业实践学习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过程管理工作:(1)按计划落实项目部及校内外指导教师。(2)各指导小组建立QQ群,作为校内指导教师和学生日常联络、交流的平台,方便学生的学习交流,校内指导教师进行工作指导,上传学习资料和学习软件等。(3)学校周边的企业学习点(市内),指导教师经常去工地或项目部进行现场指导,及时了解学生企业学习现场情况。(4)外地企业学习点(含省内外),指导教师可选择性地去部分企业学习工地现场,看望项目部实习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同项目部领导及企业指导教师交流,探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企业学习中存在的相关问题。(5)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要保持经常地联系,通过校内指导教师到企业学习现场的察看,促进学校和企业的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企业学习情况,掌握“卓越计划”的执行情况,发现学校、企业、学生等相关人员和部门在学生企业学习中所做工作的不足之处,完善学生企业学习的过程管理机制,为更好地、广泛地推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打下基础。
3.4开展学生企业实践学习的考核评价
学生在企业实践学习期间,每天都以文字、图表等形式记录下当天的工地见闻、施工技术方案、施工过程、学习心得等内容的《企业学习日志》,定期交由企业指导教师检查指导,企业学习结束后,企业指导教师给每位学生的企业学习表现都签署了自己的意见,并给出企业学习成绩。返校后,每位学生都撰写了不少于5000字的《企业学结报告》,全面总结在企业学习中自己的见闻、感慨和收获。校内指导教师根据学生《企业学习日志》的记录情况、《企业学结报告》的撰写情况、报告会总结汇报的情况以及企业指导教师对同学的评价打分,给学生综合评价打分,学生成绩合格后,取得企业实践学习模块的学分。
4结束语
通过我校两届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企业实践学习证明,按照上述内容的校企联合开展的实践学习取(上接第717页)得了很好的成效。通过亲身参加施工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工程所用到的经验有效地结合,不仅巩固和深入理解了已学的理论知识,培养了同学们分析、解决问题、交际和务实的能力,使得专业能力与工程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切身感受到了企业及工程实际独有的文化,也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积累了感性认识。由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处于探索阶段,还有很多不足以及需要完善的方面。我们将进一步总结企业对学校、学生对企业、企业对学生、学生对学校的建议,深入探索基于卓越计划的土木工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工程实践教育+创新意识及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高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完善相应的教学计划的改革、系列化的教材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各种软、硬件的条件建设,建立具有行业特征和土木工程教育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和工程实践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体系。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词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30-43.
[3]王向红.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模型的创新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31-36.
[4]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EB/OL].教高[2011]1号.
[5]林健.注重卓越工程教育本质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1(1):19-21.
[6]林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2011,32(2):47-55.
[7]张文生,宋克茹.“回归工程”教育理念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1):77-92.
[8]许继安.当前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实践教育探析[J].文教资料,2010(1):217-218.
大家好,现在我代表两校一中心行政,向大会做20*年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20*年度学校工作回顾
一年来,两校一中心全体员工在校党委的领导下,以提高教育质量、办学效益为目标,依法治校、科学管理,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调整专业结构,拓宽办学渠道,加大对教学设施的投入。全校教职工充分发扬爱岗敬业的精神,扎实开展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校党委的既定的工作目标与工作任务,取得了明显成就。主要体现在:
一、围绕教学质量这一核心,扎实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20*年上半年学校在校班级35个,其中中专21个班,635人;教学中心4个班,140人;脱产成人大专班10个,424人;全日制在校生人数千1199人。下半年在校班级28个,在校生936人。其中专21个班673人,教学中心3个班113人,大专4个班150人。在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规模基本保持原有水平。但由于学校近几年生源质量较差,给教学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为保证教学质量,保证培养的学生能够合格,能够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教育系统在做好日常教学工作外,进一步加强了教学督导管理工作,在开学初,由教务系统、校领导及各科室领导集中一周检查教师的教案、讲稿、授课计划,并将结果公布于众,教师们均能按要求进课堂,教学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根据学校安排,教师们坚持了每位教师听2-3位教师的课,达到了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在新生入校和毕业生离校之际,召开学生座谈会,广泛听取学生对学校管理及教学工作中的意见,并在工作中加以改进。去年我校有2名班主任获得了自治区教委颁发的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1人获自治区招生就业指导先进工作者,1人被评为优秀学生管理工作者。
去年11月学校还接受了自治区教育厅对我校两所函授站的教学评估。为做好此项工作,同时为函授站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学校提出了“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逐条对照评估条目体系,做了许多大量而细致的工作,得到了专家评估组的肯定。在今后的成人教育工作中,我们将严格按照评估条目认真落实,努力提升我校的办学层次。
“立足社会、面向市场、突出特色、服务水利”是本届党委结合我校实际提出的办学理念。为拓宽学校专业规模,学校有计划的派遣了十几名教师参加“心理咨询”、“饭店服务与管理学”、“旅游服务与管理”、“电焊实用技术”培训教师认证学习,参加学习的教师都顺利取得了相应的等级证书,且参加学习的一部分教师还受到了教育厅和劳动厅的好评。
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对学生负责,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发展”是新一届党委班子的办学理念。学校十分重视德育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我校的具体落实,今年年初校党委按照《乌鲁木齐市文明单位创建与管理条例》十条标准在全校开展自查工作,制订了20*年“两校一中心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4月校党委与各科室签订了20*年精神文明建设责任书。我校在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创建活动中由全校每位党员每月捐款10元,建立了“两校一中心爱心基金会”帮助困难学生;协助厅系统各级团组织的青年团员在学校进行“爱心基金捐资助学”缴纳特殊团费仪式,广大党团员积极参与,起到了一定模范带头作用。校党委还在去年投资精神文明建设设施的基础上,力促综合培训楼的建设工作,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改造了宣传标语牌,加大宣传氛围;改造了行政楼楼梯,加强办公环境建设,为学校环境育人打下更好基础。学校发展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三、学校基本建设
20*年学校完成了培训楼主体建设工作,先后投入约70万元先后完成了校园绿化管理及维护;部分建筑暖气管道的维修与改造;学校部分供电线路的改造;学生公寓节水装置安装;自来水与下水管道安装及二次装修设计;校园内建筑的屋面及楼内维修等多项工程,同时保证了全年度正常的水、电暖供应。
20*年11月经自治区劳动厅考察后确定在我校建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水电工程实训基地,为此我校根据要求,已提出并上报了建设规划。目前已获批准。
四、注重素质培养,强化学生管理,开创学生工作新局面
一年来,在延续和创新原有行之有效的学生工作举措的同时,注重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在学生工作中,注意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特点,寻求学生教育和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为使我校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能够真正成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创造者,学生管理部门配合教学管理等工作,坚决贯彻素质教育的主导思想,在学生中深入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模式。
切实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管理理念,探索学生管理新机制。《两校一中心班级目标管理办法》《两校一中心学生操行考评实施办法》效果明显,对学生的文明养成教育确立了良好的、适宜的方式。
针对不同等级层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今年学校重点加强了对提高生的教育工作。学生科采取分片帮教的形式,对提高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要求班主任加大对本班提高生的关心和帮助。
为帮助特困生完成学业,学校成立了“两校一中心爱心基金会”。20*年6月2日,学校举办了两校一中心“爱习基金”颁发仪式,共有19名特困生受到学校“爱心基金”3500元的资助,激发了贫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10月25日,水利厅团委在我校进行特别团费捐助仪式,水利系统的团干部和团员纷纷为我校的特困生捐款。
由于我校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今年我校共有23名毕业生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优秀毕业生”。
校园文化建设成效卓著。学校利用“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纪念“12·9”运动中,分别兴办了民族团结杯球类比赛、演讲比赛和辩论赛、民族团结先进事迹征文、教师节献辞,迎新生的板报比赛等种形式、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加强了学生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
为做好20*年毕业生就业分配工作,学校积极开展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同时邀请了专业就业指导培训教师为我校近700名毕业生进行了就业指导讲座。组织学生参加自治区组织的各类大中专毕业生招聘会,由学校出面与用人单位联系,积极向社会各届推荐我校毕业生。今年学校还邀请了新疆特变电工、新疆水利水电工程局、广东水电二局等单位到校与学生见面洽谈。20*年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90%以上。
大力做好招生宣传工作。今年学校共印制了6000份招生简章,在《新疆招生与考试》杂志上刊登了我校的招生简章和专业介绍,并在电台广播等媒体进行招生宣传,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扩大了学校的招生范围。今年还委托奎屯新世纪文化培训学校进行招生,开辟了我校招生的新途径。今年我校共录取中专新生432名,河海大学预科生41名。
五、校务公开工作
学校成立了两校一中心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学校的重大决策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人事问题一律予以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工作透明度进一步加大,有效地维护了学校利益和群众利益;对于一些重要的特别是工程承包、职称评定、学校财务收支等问题,学校不定期地在群众大会或中层干部会议上给予通报或者在宣传栏上予以公示,增加了学校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真正做到了取信于民,得到了教职工的支持,提高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六、财务工作
作为主管财务工作的校长,我在签批各类开销时,把握勤俭办学的原则,严把审批关。现对本年度的经费收支情况对各位代表作以下汇报:
一、经费收入情况:(14*.4万元)
1、财政拨款755.4万元,占总收入的53.90%,其中,中专537.94万元;技校179.46万元;河海38万元。在职工人员全年工资434.25万元,占财政拨款的57.49%;离退休人员全年工资97.75万元;占财政拨款的12.94%;机构经费拨款155.44万元,占财政拨款的20.58%;20*-2005年取暖补贴拨款30万元,占财政拨款的3.97%。
2、预算外收入592万元,占总收入的42.24%,:系学费创收收入,其中专生学费收入234万元,函班学费156万元;脱产大专学费66万元;住宿费收入124万元短期培训班12万元。
3、校三产经营收入31.90万元,占总收入的2.28%,:其中,商品房收入22万元;食堂、澡堂管理费收入9.9万元。
4、其他收入:22.1万元,占总收入的1.58%,其中科技咨询收入11万元;学生测量劳务收入2万元;房租收入2万元;医疗费补助5万元;微机房收入1.36万元;其余属学校帐户利息收入。
二、经费支出情况:1351.73万元。
1、人员支出613.31万元,占总支出的45.37%,其中:人员工资434.23万元;津贴107.58万元;社会保障费63.11万元;招待所支出1.65万元;其他如临时工工资、加班费等零星支出6.94万元。
2、日常公用开支568.06万元,占总支出的42.02%,其中:办公费3.42万元;印刷费8.76万元;邮政通讯费6.46万元;水电费30.72万元;已支付取暖费49.*万元;交通费35.07万元;差旅费32.9万元;培训费15.66万元;福利费41.86万元;劳务费2.69万元;学生公寓、食堂、校园道路、招待所、行政楼及零星工程的维修费152.25万元;办公设备购置费1.*万元;微机等专用设备购置费43.1万元;教学费33.61万元;招生费开支9.57万元,文体活动费3.69万元,政工宣传费12.82万元,其他零星支出12.4万元(主要用于护校队值班补助、劳动工具、卫生用具购买等)。
3、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124.15万元,占总支出的9.18%,其中:离休费7.03万元;退休费90.67万元;抚恤和生活费0.23万元;医疗费1.27万元;住房公积金19.67万元;助学金4.35万元;其他零星支出5.05万元用于支付经探亲费,生活困难补助等。
4、科技咨询支出:科技咨询项目支出14.6万元,占总支出的1.08%。
5、校三产经营支出31.61万元,占总支出的4.35%:商品房经营费用支出20.4万元;澡堂燃料费支出6.15万元;人工工资支出1.13万元;其他零星支出3.93万元。
三、本年度经费结余49.67万元。
20*年度上缴财政专户学费收支情况
一、上年结余数:142.60万元。
二、当年缴入财政专户学费:510.80万元。
三、财政核拨我校预算外资金:592万元,下拨水校542万元;技校50万元。
四、财政专户结余数61.40万元,转2005年度安排使用。
我校20*年度基建财务收支情况
一、综合培训楼本年到位资金:208.5万元,其中:教育厅拨国债资金200万元;单位自筹基建资金8.5万元。
二、本年实际支出208.5万元,其中:培训楼工程款180万元;天然气锅炉款15万元;玻璃门窗预付工程款3.5万元。
各位代表一年来,学校各项工作虽然按照既定目标稳步进行,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办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职工在一定程度上还存有封闭办学思想,思维上还没有彻底走出传统办学的圈子,创新不够;面向市场办学的招生、教学模式尚未完全确立;人事制度改革还未全面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没有真正形成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在座的各位代表与全校教职工一起共同努力,为学校尽快与市场适应并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拨出头筹做出努力。
2005年度工作思路
2005年的学校工作,要继续以提高教育质量、办学效益为目标,依法治校、科学管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我们必须在以下几方面加以切实重视并争取有新的突破:
一、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改进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2005年度的教学工作,以切实提高我校教育质量,所有教师要树立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付出艰辛的努力,培养合格的毕业生,为学校今后的招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1.要进一步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明确我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体的培养目标,围绕培养目标,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和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相适应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拓展体系。要依据学生实际和市场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多样化的人。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的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教书育人,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满足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条件和要求,切实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提高教育质量。
2.继续认真抓好各项教学建设。围绕社会需求、加强专业建设。根据我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抓好重点主干课程、双语教学课程的建设和教材建设。继续推进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的推广应用,要进一步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常抓不懈,以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要继续组织青年教师现代教学技能竞赛,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材。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要根据自治区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做好我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工作,建立合理的岗位管理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充分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彻底改变我校部分岗位人浮于事、工作效率偏低的工作局面,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三、进一步探索学生管理的新思路、新途径
根据我校生源素质特点,在充分利用与继续原有经验与成果的基础上,使学生工作往纵深推进。要真正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局面,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和增强自主、自强与自助、自主管理的意识,帮助学生培养自主、自助学习与管理的能力与技巧,以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争取在推进学生的自主、自助学习与自主、自助管理上有新的突破。
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由校工会、学生科、团委牵头,结合民族团结教育月、“五一”、“五四”、“十一”、“一二九”运动等重大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积极开展“文明科室”、“文明班级”、“文明个人”、“文明家庭”的创建活动,努力营造一个讲正气、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并通过这一系列教育活动,使全校师生的素质有明显提高。
四、进一步做好招生宣传与就业指导工作
20*年我校中专招生430余人,招生数量比前三年总和有所增加。要认真总结今年招生工作的经验和不足,学习同行学校良好的招生经验,充分把握国家关于职业准入制度的实施,进一步加大招生工作的力度。
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推荐我校优秀毕业生就业;组织学生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人才交流招聘会,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
五、加强重点专业建设,按市场需求创办新专业新晨
在努力加强重点专业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拓宽办学渠道,除加大对水利职工的培训力度外,还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开办有社会竞争力的专业,做到文理兼容,办出规模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