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测试计划

测试计划

时间:2022-09-19 06:54: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测试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测试计划

第1篇

作为软件的重要环节,软件测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软件开发规模的增大、复杂程度的增加,以寻找软件中的错误为目的的测试工作就显得更加困难。然而,为了尽可能多地找出中的错误,生产出高的软件产品,加强对测试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软件的生存周期看,测试往往指对程序的测试,这样做的优点是被测对象明确,测试的可作相对较强。但是,由于测试的依据是规格说明书、文档和使用说明书,如果设计有错误,测试的质量就难以保证。即使测试后发现是设计的错误,这时,修改的代价是相当昂贵的。因此,较理想的做法应该是对软件的开发过程,按软件工程各阶段形成的结果,分别进行严格的审查。软件的生命周期可用图1的表示。

为了确保软件的质量,对图1的过程应进行严格的管理。虽然测试是在实现且证后进行的,实际上,测试的准备工作在分析和设计阶段就开始了。

软件测试计划作为软件项目计划的子计划,在项目启动初期是必须规划的。在越来越多公司的软件开发中,软件质量日益受到重视,测试过程也从一个相对独立的步骤越来越紧密嵌套在软件整个生命周期中,这样,如何规划整个项目周期的测试工作;如何将测试工作上升到测试管理的高度都依赖于测试计划的制定。测试计划因此也成为测试工作的赖于展开的基础。

一个好的测试计划可以起到如下作用

1. 避免测试的“事件驱动”

2. 使测试工作和整个开发工作融合起来

3. 资源和变更事先作为一个可控制的风险项目经理圈子

测试计划的模板在各个公司中都大同小异,在个人实践中发现,测试计划制定中存在的问题具有相似,下面重点就这些相似的问题谈谈如何制定软件项目测试计划。

问题一:测试阶段划分

就通常软件项目而言,基本上采用“瀑布型开发方式,这种开发方式下,各个项目主要活动比较清晰。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为需设计编测试实施维护。然而,在制定测试计划时候,有些测试经理对测试的阶段划分还不是十分明晰,经常*遇到的问题是把测试单纯理解成系统测试,或者把把各类型测试设计(测试用例的编写和测试数据准备)全部放入生命周期的“测试阶段”,这样造成的问题是浪费了开发阶段可以并行的项目日程,另一方面造成测试不足。

相应阶段可以同步进行相应的测试计划编制,而测试设计也可以结合在开发过程中实现并行,测试的实施即执行测试的活动即可连贯在开发之后。值得注意的是: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往往由开发人员承担,因此这部分的阶段划分可能会安排在开发计划而不是测试计划中。

问题二:系统测试阶段日程安排

划分阶段清楚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测试执行需要多长的时间?标准的工程方法或CMM方式是对工作量进行估算,然后得出具体的估算值。但是这种方法过于复杂,可以另辟专题讨论。一个可作的简单方法是:根据测试执行上一阶段的活动时间进行换算,换算方法是与上一阶段活动时间1:1.1~1.5左右。举个例子,对测试经理来说,因为开发计划可能包含了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的时间大概是编*阶段(包含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1到1.5倍。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依赖于项目计划的日程安排,缺点是水分太多,难于量化。那么,可以采用的另一个简单方法是经验评估。评估方法如下:项目管理者联盟文章

1. 计算需求文档的页数,得出系统测试用例的页数

需求页数:系统测试用例页数≈ 1:1

2. 由系统测试用例页数计算编写系统测试用例时间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

编写系统测试用例时间≈系统测试用例页数×1小时

3. 计算执行系统测试用例时间

编写系统用例用时:执行系统测试用时≈ 1:

4. 计算回归测试包含的时间项目经理博客

系统测试用时:回归测试用时≈ 2:1

注:以上比值是个人工程经验值,需要更正比值的测试经理可以在具体实践中收集数据

基于以上方法优点是需求为已知的,可以利用已知来推算未知,适用于需求是已知且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缺点是处于研发状态的项目,需求不清晰的时候比较难计算。现套用一个例子加于说明:需求文档页数为500,系统测试用例页数推算为500,则编写系统测试用例时间为500小时,执行系统测试用例时间为1000小时,回归测试需要500小时,加起来总共为2000小时,按一天8小时计算,共计250个工作日/人;假如一个月为22个工作日,则共计约11人/月,即投入4个人需要3个月左右时间工作量完成。当然,这是系统测试需要的全部时间。根据测试阶段划分原则,设计用例时间可以和开发同步进行,只需在测试阶段中安排的时间为1500小时即4人2个月工作量。

项目管理培训

(测试经理在编写测试计划时候,测试进度中的计划开始/结束时间往往用如20050101-20051201的具体时间划分方式,这样引起的问题是当项目计划进行变更的时候,测试计划时间不得不随时调整,这种变更可能是频繁而琐碎的,可以替代的办法是取消这种方式,采用30工作日/2人或者2人月这种工作量记录方式,这样一来,只需在项目计划中跟踪阶段的具体开始时间即可,不必反复修改测试计划。)

项目管理培训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大多数公司的测试时间都是不足的,不可能按照这样的理想比例进行运作,因为测试执行的时间实际上不可能占据整个项目周期的1/2,甚至要短于其中任何一个项目阶段时间。即使是微软的测试结束原则也并不是完成所有必需的测试,而是测试在按计划结束的那一天结束!在测试时间不足的情况下,可参考下面项目计划变更时的做法,因为计划变更也涉及到测试时间不足的情况。

参考文献:

[1]徐新海;林宇斐;易伟;;CPU-GPGPU异构体系结构相关技术综述[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9年S1期

第2篇

下面,笔者就通过具体案例为大家介绍ISTA标准在速冻食品运输包装测试中的成功应用。

速冻食品的运输安全问题

速冻食品是指将需速冻的食品经适当的前期预处理后,在急速低温(一般指–18℃以下)的环境下加工而成的冻结食品,其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完全在低温环境中维持食品原有的品质,最大限度地保存食品的营养成分,而无须借助任何防腐剂或添加剂。

速冻食品的产销过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加工、包装、储存、运输、仓储、销售。在整个过程中都要保证速冻食品处于连贯的低温环境(一般为–18~–20℃),不同种类的食品具有不同的低温要求。

然而,对于速冻食品的包装及运输过程,往往很难保证其全程处于连贯的低温环境,尤其是在转移和搬运过程中,极可能造成速冻食品在一段时间内发生解冻,从而导致速冻食品表面出现水气凝露、食品软化等现象;而当速冻食品再次置于低温环境中时,水气凝露就会在速冻食品表面冻结形成冰霜,解冻时间越长,冰霜就越多。这样反复多次的解冻、冻结,很容易滋生细菌,从而产生速冻食品的卫生安全问题,进而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

解冻是速冻食品在转移和搬运过程中产生的常见现象之一,也是对速冻食品造成卫生安全危害的主要过程之一,因为其容易使速冻食品遭受冲击、振动、压力等多种环境危害,如硬质速冻食品容易出现断裂、裂缝等情况;速冻食品软化后容易在食品之间、食品与包装之间产生粘连现象等。

速冻食品运输包装的测试要求

对速冻食品运输包装进行安全测试之前,首先要对速冻食品的实际运输环境进行充分分析,从而判断需要进行哪种单项测试。

在分析速冻食品的实际运输环境时,不能忽略速冻食品运输包装的转移和搬运过程,如果将连贯的低温环境定义为“冻”的过程,将搬运过程定义为“化”的过程,那么速冻食品的实际运输环境可以简单地描述为:冻(生产仓储)化(搬运)冻(运输配送)化(搬运)冻(卖场销售)的过程。

冻、化过程的反复转换容易产生冰霜,而对于瓦楞纸箱而言,湿度的变化又会造成瓦楞纸箱性能的衰减,所以需对瓦楞纸箱进行抗压测试。

运输和搬运过程中会因振动、跌落或冲击等对运输包装造成危害,所以对速冻食品进行相关的振动或跌落测试也是很有必要的。

案例解析:速冻汤圆运输包装

卖场销售的速冻汤圆的包装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袋内散装包装,二是袋内配有吸塑盘的包装。速冻汤圆通常是定点生产,然后向全国范围内分销,最后在各大卖场中进行零售。从包装到销售,速冻汤圆一般要经历如下过程:冷冻储存、出货装卸、冷藏车运输、收货装卸、冷冻储存、出货装卸、冷藏车运输分销、卖场收货装卸、卖场上架。为保证速冻汤圆在这一过程中的卫生安全,就需要对其运输包装进行严格的包装测试。

1.测试对象

本次案例选取了某公司生产的系列速冻汤圆作为测试对象,其单箱瓦楞纸箱尺寸为415mm×320mm×200mm,毛重为10.46kg,单箱产品数量为24袋,单袋产品重量为400g,包装形式为塑料袋散装(如图1)。运输仓储过程直接采用包装箱堆码,不采用托盘堆放。

2.测试标准

国际安全运输协会(ISTA)除了根据产品或行业特点制定了一系列包装测试标准外,还专门针对一些特殊产品及其特定的运输环境建立了一个网络在线互动标准,即ISTA Project 4AB标准,目前该标准仅为ISTA会员开发。ISTA 4AB标准的主要功能及使用要求如下。

(1)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参数自行生成实验室测试计划或方案,主要包括产品描述、包装说明、运输分配顺序等内容。

(2)要求用户详细定义与描述目标产品的分配运输情况,如装卸、运输、仓储的情况以及与环境条件的叠加情况。

(3)借助ISTA标准所构建的后台数据库,通过计算机分析处理完成最终定义的测试计划或方案。

3.测试计划编制

进入ISTA Project 4AB标准测试计划在线互动中心(如图2)后,首先输入速冻汤圆及其运输包装的相关信息;然后将运输过程分解为“仓储搬运运输搬运仓储搬运运输搬运仓储”9个环节,并分别输入相关信息,运输过程的各项参数如表1所示;最后按照ISTA Project 4AB标准得到速冻汤圆运输包装测试计划。

4.测试验证

速冻汤圆运输包装测试的整个过程均需在相应的环境下完成相关测试项目,单项测试采用的测试方法如下。

(1)模拟运输过程中的低温冷冻环境,采用温湿度环境处理箱对速冻汤圆进行低温处理。

(2)对单箱速冻汤圆进行常温和低温冷冻处理后,再对空箱进行抗压测试。

(3)对低温冷冻处理后的单箱速冻汤圆,按要求完成跌落测试。

(4)对单箱速冻汤圆进行振动测试。由于振动测试是一个长时间的持续过程,并要求在低温环境下完成测试过程,所以需要采用干冰对速冻汤圆外包装进行低温处理,以尽可能模拟持续低温下的振动测试条件,同时采用配重进行振动加载模拟测试。

5.测试结果

完成上述测试后,经检查未发现速冻汤圆包装袋有破损情况,表明该批速冻汤圆运输包装达到了速冻食品运输包装测试标准的要求。

通过上述案例的解析过程可以得知,速冻食品生产企业在选择其产品运输包装测试标准时需要对产品的运输环境进行充分了解,然后再利用ISTA Project 4AB标准测试计划在线互动中心获得可供参考的测试计划,此外还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及对产品运输包装的要求,制定一套企业独有的运输包装测试标准,同时对产品的运输环境进行监控与调整,以确保测试标准符合实际的运输环境要求。

小贴士

目前,涉及到速冻食品运输包装测试的相关规程和标准主要包括:1997年我国颁布的SN/T 0715-1997《出口冷冻食品类商品运输包装检验规程》以及2010年国际安全运输协会(ISTA)颁布的ISTA 6-SAMSCLUB标准。

第3篇

1测试流程不合理

1.1测试设计重点偏离使用QC软件测试发现bug统计,如表1所示。根据表1工作量统计,25人/日为5个中级测试工程师一周的工作量,但是根据测试用例发现的bug数量仅占bug总量的44.18%,该比例显示测试用例的设计重点严重出现偏离。需要在测试用例设计的方向上进行调整。

1.2测试过程不可控QC软件测试计划中测试执行阶段为2013.3.8-2013.3.27,执行三轮测试;实际测试时间为2013.3.23-2013.4.20,执行测试三轮,计划完成时间严重偏离,表2为原计划与实际计划的对比。表2显示测试计划进行了较大调整,计划截止时间比原计划延迟23天。延迟原因经分析主要为开发提交测试时间延迟,开发提交版本问题较多,测试计划安排不合理,在两轮测试间为安排开发修改bug时间等。想要解决该问题,不仅需要对测试过程进行管理,同时也需要对开发提交的测试版本质量进行管理。

2软件质量管理改进对策

2.1需求工程管理软件开发过程中,需求不明确会带来需求的频繁变更,浪费了很多时间。针对此项问题,可对需求相关的活动进行统一管理,其需求管理结构图如图2所示。加强需求开发和需求管理的有机结合,不仅减少了需求的变更次数,还解决了工程师对需求不能理解到位的问题。需求开发和需求管理同样重要,只有两者互相配合才能做出用户满意的产品。

2.2立项管理为了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高的价值,公司可通过立项管理流程进行立项管理,立项管理流程分为立项建议、立项评审和立项筹备三个阶段,其具体流程图3所示。

2.3测试流程管理针对测试流程中发现的问题,可对整体的测试流程做如下的改变:(1)测试部门可进行需求学习及需求讨论,对理解不清楚及有疑问的需求,由研发设计部门进行解答,研发设计部门不能解答的由其联系用户确认后作出解答;(2)需求确认后,针对系统功能和性能等指标,由测试工程师进行测试测用例的设计,设计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测试工程师根据需求进行测试用例的编写,另一方面测试工程师可根据用户反馈问题进行分析汇总;(3)使用QC功能测试工具对应用软件兼容性、操作系统兼容性进行测试,以便于使用测试工具完成多种环境下的功能和兼容性测试;(4)进行自由测试以便于对系统测试用例进行补充,分析测试用例未覆盖问题的原因;(5)定期分析缺陷库中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测试用例的修改。

3结论

本文指出了软件质量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引起软件质量问题的原因,对软件质量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总结,这些问题在软件开发人员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实践表明,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开发人员可以清楚地知道在软件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软件质量的全面提高。

作者:翁婕丁铁乔扬单位:南京莱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质量与技术管理部

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软件测试;生命周期;BSS系统;IT系统

1 引言

通信行业通常有三个相对独立的IT系统:OSS运营支撑系统、BSS业务支撑系统、管理支撑系统。其中,BSS是通信行业对外向客户直接服务的系统,管理着企业的各类客户资料,为各类客户提供业务受理和计费服务。BSS系统做得好坏,直接牵涉到最终用户对通信业务的使用。要保证BSS系统的质量,就需要在BSS系统的各个环节把好质量关。

本文的研究任务就是通过软件测试环节提高BSS系统软件的效率,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服务水平,使业务支撑部门对业务部门进行强有力的支撑。

2 软件测试研究基础

软件测试就是利用测试工具按照测试方案和流程对产品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甚至根据需要编写不同的测试工具,设计和维护测试系统,对测试方案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软件测试贯穿整个软件系统的生命周期中,为保证服务质量,软件测试要经过开发过程中的单元测试,集成测试,以及软件交付后的确认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还有软件使用后的回归测试。如图所示:

2.1 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要进行的最低级别的测试活动,在单元测试活动中,软件的独立单元将在与程序的其他部分相隔离的情况下进行测试。单元测试不仅仅是作为无错编码一种辅助手段在一次性的开发过程中使用,单元测试必须是可重复的,无论是在软件修改,或是移植到新的运行环境的过程中。

2.2 集成测试

集成测试,也叫组装测试或联合测试,是单元测试的逻辑扩展。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将所有模块按照设计要求组装成为子系统或系统,进行集成测试。实践表明,一些模块虽然能够单独地工作,但并不能保证连接起来也能正常的工作。

2.3确认测试

确认测试又称有效性测试。有效性测试是在模拟的环境下,运用黑盒测试的方法,验证被测软件是否满足需求规格说明书列出的需求。任务是验证软件的功能和性能及其他特性是否与用户的要求一致。

2.4 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是将已经确认的软件、计算机硬件、外设、网络等其他元素结合在一起,进行信息系统的各种组装测试和确认测试,其目的是通过与系统的需求相比较,发现所开发的系统与用户需求不符或矛盾的地方。

2.5 验收测试

验收测试是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方法论的一个阶段,这时相关的用户和独立测试人员根据测试计划和结果对系统进行测试和接收。它让系统用户决定是否接收系统。验收测试是部署软件之前的最后一个测试操作。验收测试的目的是确保软件准备就绪,并且可以让最终用户将其用于执行软件的既定功能和任务。

2.6 回归测试

伴随着软件生命周期中的任何一个阶段,还有一个重要的测试环节是回归测试。只要软件发生了改变,就可能给该软件带来问题。软件的改变可能是源于发现了错误并做了修改,也有可能是因为在集成或维护阶段加入了新的模块。

3 案例分析及研究

3.1 验收测试在通信行业BSS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本案中,软件上线前,要经过初验和终验,初验是对软件的初次验收,根据合同要求,初验时一般要满足的条件是,软件程序在一定的范围内上线试运行,并在试运行过程中故障率不超过一定的范围。初验过程中,使用人员对软件进行充分的使用,尽量多的遍历所有的分支点,对软件开发商提出更详细的需求改造要求,软件厂家在此阶段都会尽可能快地做出修改,并提交给使用人员。这样重复多次,直到达到初验要求,项目会继续推广到更大的范围。大范围使用后,使用人员会随之增多,必将会碰到更大更多的问题,在经过软件厂家的修改优化,达到软件程序稳定运行的效果,此时,项目才满足终验条件。终验后,软件厂家会维护一段时间,签订长期的维护合同。

根据这种情况,验收测试是在软件程序的初验和终验都要涉及到的。测试目的都是尽量查找软件的漏洞以便得以修改,测试的方法是功能测试涉及较多一点。BSS系统验收测试的目的是确认系统是否满足产品需求规格说明和技术合同的相关规定,继而能否满足企业应用需求。一般需要通过实施预定的测试计划和测试执行活动,确认系统的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和文档需求。BSS系统是较复杂的大规模系统,其验收测试具体包括:安装测试、功能测试、界面测试、性能测试、文档测试、负载压力测试、恢复测试、安全性测试、兼容性测试等。

BSS系统的验收测试一般由使用人员来做,且必须做到对每个细节和关键指标的反复测试。它的测试技术方法不仅有上述提到的几种测试,还需要一些白盒测试,避免实现当前功能的情况下影响到其他模块。它的测试用例,需要反复推算,寻找到最佳用例,以尽多的遍历各测试节点,对程序、数据、文档都要做到细致的测试。

根据以上分析,验收测试涉及BSS系统的各环节内容。其中,最主要要审核的内容就是根据软件的需求分析,检验要交付的软件系统是否满足需求分析中的内容。具体来说,根据验收测试方法和它所属的状态及重要性,在BSS系统中,验收测试的审核内容,可以用以下文档验收来体现。

软件开放商应向企业项目组成员提供以下文档:《软件需求分析书》、《验收测试计划》和《项目验收准则》、《测试用例设计》、《测试环境标准》、《测试报告》、《测试结果分析》、《缺陷报告》、《验收测试报告》、《使用说明》或《操作文档》、《试运行报告》。另外,使用人员根据软件厂家提供的上述文档,挑选重要的测试项,组织使用人员重新编写测试用例并进行测试,编写客户方自己的《验收测试计划》、《验收测试报告》、《验收测试结果及分析》。根据《验收测试结果及分析》组织项目成员讨论是否验收此项目。

验收测试流程图:

根据上述要求,在本案例中,验收测试方面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验收测试计划》和《项目验收准则》没有专门的文档。如果我们能在需求分析书完成后能够定制独立的《验收测试计划》和《项目验收准则》,则更有利于我们做好验收测试工作,做好终验工作。第二、没有《缺陷报告》,程序的开发总要伴随着缺陷的产生,虽然开放人员在逐渐的解决这些缺陷问题,但总有一些问题解决不了。第三、甲方对验收测试重视不足,没有独立的《验收测试计划》、《验收测试报告》、《验收测试结果及分析》,没有独立的验收文档,对结果也没有做分析。第四、在验收测试整个过程中,甲方过于依赖乙方。整个流程以乙方提供验收文档为主,甲方虽验收了文档等资料,但并没有根据资料编制验收测试方案,也没有做验收测试报告及分析,只是在乙方提供验收测试文档中根据验收测试用例进行了测试。

在实际运用中,首先要重视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另外不能过于依赖软件开发商,要建立企业自己的IT人员测试组,对软件进行详尽的各方面的测试。

3.2 回归测试在通信行业BSS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实际工作中,回归测试需要反复进行,当测试者一次又一次地完成相同的测试时,这些回归测试将变得非常令人厌烦,为了支持多种回归测试策略,可以运用自动测试工具,以便满足达到不同回归测试目标的要求。

通信行业BSS系统的回归测试特别频繁,每月的应用变更几十例,有新增的功能,也有变更的功能,还有修复的功能。这些变更都需要回归测试来验证功能是否达到需求的要求。根据软件特性,进行的回归测试大都需要结合软件模块自身的功能,手工完成验证,并且不同的模块的回归测试方法也可能不同。进行回归测试时,不但检验新增模块的功能是否实现,还要验证是否影响了周边其他模块的功能,同时检查整个大的模块的功能是否正常,也就是考察软件自身的功能和兼容性。

4总结与展望

实践证明:将软件测试的方法引入通信行业的BSS系统中,在软件测试的各个环节都能够详细和规范的记录测试相关信息,使管理层能够方便的掌握到整个软件的问题、配置、变更、等环节的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达到了软件使用的目的。大幅提高了系统的软件维护效率和整个BSS系统的准确性,使BSS系统对企业的业务能够快速高效的支撑。

参考文献

[1](美)马瑟著.王峰,郭长国,陈振华等译.软件测试基础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陈能技.软件测试技术大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第5篇

关键词:软件测试 课程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7(b)-0112-02

在社会高度信息化的今天,人们使用各种各样的软件产品处理日常生活、工作事务,比如查看天气、交通导航、撰写报告、统计业绩等。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软件开发投入增多,同一主题的应用软件越来越多。面对消费者挑剔的眼光,软件供应方必须不断提高软件的功能性、智能化和友好程度,尽可能地降低出现bug的机率。这就必须要在产品前,进行严格的科学测试。因此,软件测试在整个软件产品的开发过程中显得越来越重要。面对软件企业需要大量软件测试人才的形势,高职院校应该重视软件测试这门课程的教学,培养出大量优秀的软件测试人才。

1 高职院校《软件测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理论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多样性

软件的开发过程一般根据瀑布模型分为问题定义、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与维护,软件测试通常只作为软件工程的一部分内容来讲解。但由于近年来软件测试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高职院校把这部分内容独立出来作为一门课程,一般由担任软件工程教学的老师来承担软件测试的教学。但承担教学的老师往往缺少企业工作的经验,他们按照传统的方法来讲解:测试概述、测试过程、测试方法、测试工具与测试管理等。先做好PPT,演示书上的内容,课后布置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学生为了应付期末考试,也只能照搬照抄,死记硬背一些理论,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种教学方式还停留在老师教,学生跟着学的填鸭式教学,缺乏信息化时代教学的多样性。

1.2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缺少能动性

软件测试按照过程可以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与验收测试。由于软件测试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很难找到合适的教材,现有的教材都是对这一测试过程进行理论性的介绍,没有对一个软件产品进行完整性测试,缺少规范的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文档的编写,对于测试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测试工具也是一笔带过。学生学完主要内容后不能对一个软件产品进行测试,达不到融会贯通的目的。由于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很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企业需要的团队协作能力。

1.3 整体课程认识不足,缺乏前瞻性

很多软件专业的学生临近毕业时,由于自身能力的不足,没有办法选择软件开发方面的工作,认为软件测试无非是找找软件产品的错误,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等到真正开始做测试工作时,才发现规范的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报告完全不会写,简单的测试工具也不会使用,又匆忙去找培训机构开始培训,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

2 《软件测试》教学对策探讨

2.1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构建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切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入案例,采用情景模式教学。内容大致可以分为5个教学情景,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构建专业知识体系。第一个情景为制定软件测试计划:包括选择什么样的项目进行测试(可以是每个小组自己在前期的学习中编写的项目,也可以是老师推荐的项目,或者是自己在网络上下载的项目),编写测试用例,测试要达到的目标等。第二个情景为黑盒测试:主要讲解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法、因果图法、决策表法、正交实验法与错误推测法等;会使用QTP进行自动化测试。第三个情景为白盒测试:主要讲解逻辑覆盖法与路径测试法;会使用Junit工具进行自动化测试。第四个情景为性能测试:使用Loadrunner工具进行自动化测试。最后一个情景为测试报告的编写:完成功能测试的bug汇集与性能测试的负载情况分析等。

2.2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突出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学生完成软件测试学习后要能胜任软件测试员或软件测试工程师的工作,因此,为了契合他们以后从事岗位的基本能力,对于课程的考核,应从多方面进行: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60%)、规范文档的编写能力(10%)、PPT的制作能力(10%)、上台讲解的能力(10%)、团队的协作能力(10%)等。理论知识的考核主要针对每节课后的作业是否能够准确按时地完成;规范文档的考核主要看学生是否能够规范地编写一个项目的测试计划、测试用例以及测试报告;在每一个教学情景完成后每个小组要制作PPT并上台讲解完成作业的情况,是否能够正确地收集bug并进行分析,是否能正确录制脚本并进行回归测试等;通过完成作业的情况及上台讲解的能力能反映出一个团队的协作能力。

2.3 建设专业的实训环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能更真实地体验企业环境,授课地点放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实验室进行,专门为软件专业学生所搭建的实验平台,安装软件企业通用的一些测试工具,如Loadrunner、QTP、Junit等,并且有专用的网络可供学生上网查询问题。学生可以随时进实验室进行实践,老师也方便指导学生。这种专业的实验环境更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丰富师生教学的组织形式,促进学生知识多元化的发展

高职院校的教师往往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不足。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应定期选派一些优秀的教师到软件公司的测试部门实习,学习对一个完整项目的功能测试与性能测试过程,在公司允许的情况下,将测试项目引入到教学中,可以丰富实践教学,促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进。另外,可以聘请一些软件公司的软件测试负责人参与到教学中,充分利用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还可以定期邀请一些行业专家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软件测试的最新前沿知识,为学生最终进入软件企业实习做好理论与实践上的铺垫。在学习中,学生组建3人小组,1人任测试组长,2人为组员。可以固定小组成员完成全部课程内容,也可以按教学情景确定小组成员,让同学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动。

3 结语

软件测试与软件产品的质量息息相关,要做好软件测试,就需要大量的软件测试人才,高职院校软件专业要与软件企业紧密结合,做好输送人才的基地。我们要建立为企业服务、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从教材的建设、实验室的搭建、师资的培养、对学生的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寻找培养优秀人才的最佳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帅,朱彬,李丽萍.软件测试课程建设的几点措施[J].计算机教育,2010(8):66-68.

第6篇

1、需求分析,测试开发人员对这一环节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接下来的测试任务的开展;

2、测试计划,有负责人编写,依据主要是项目开发计划和测试需求分析结果而制定;

3、测试设计,主要包括测试用例编写和测试场景设计两方面;

4、测试环境的搭建,符合要求的测试环境能够帮助我们准确的测出软件问题,并且做出正确的判断;

5、测试执行;

6、测试记录;

7、缺陷管理;

8、软件评估,软件经过一轮又一轮测试后,确认软件无重大问题或者问题很少的情况下,对准备发给客户的软件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能够发行给客户或投放市场;

9、测试总结;

第7篇

1、面试官您好,我叫XXX,来自北京。201X年毕业于XXX大学,有2年软件测试工作经验,之前在XXX公司担任软件测试工程师一职。

2、在公司里我先后负责了两个项目的测试,分别为XX项目和XX项目,在这两个项目中我负责了测试计划和方案的编写,测试用例的设计,测试环境的搭建以及测试执行和编写测试报告等工作。

3、对于linux、数据库、fiddler、jmeter的应用都比较熟悉。也用jmeter做过一些性能测试,最近一段时间也做了自动化测试,主要是用的python selenium框架实现的。

4、在工作中我组要负责功能测试,其次还参与了一些非功能测试,如兼容性测试,易用性测试,性能测试等。我来贵公司是求职软件测试工程师,希望得到这样一个机会。

(来源:文章屋网 )

第8篇

关键词:视频监控;软件自动化;测试技术;实现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1-0240-0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嘟步,视频监控设备已经应用到了各个领域当中。视频监控设备本身具有业务逻辑性强与界面复杂的特点,为提高设备性能以及质量,在将其投入使用之前,必须对其加以测试,以最大程度确保其应用的有效性。

1 自动化测试技术及流程

自动化测试技术是测试技术中的一种,特点在于以自动化测试设备,代替了人工测试,提高了重复测试的效率。将该技术应用于视频监控的测试过程中,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出准确的测试结果,以此为指导,缩短产品研发周期,使其能够更快的投入市场。

自动化测试技术的应用要在坚持相应流程的基础上实现,以自动化技术为基础所实现的测试,需要经过包括自动化测试需求分析以及自动化总体方案设计与自动化策略分析等流程。除此之外,还需要通过测试用例、测试套与测试脚本编写,进如到测试脚本调试过程(在此之前,需经过AW实现与AW调试的过程),并在调试完成之后,使测试脚本能够执行。

2 视频监控自动化测试设计

2.1 测试计划

对测试计划的设计是保证视频监控自动化测试设计顺利实现的基础,主要需要考虑的问题较多,包括测试度量、测试环境准备配置、自动化测试决策以及测试范围的控制与测试进展的监控等多方面内容,要在综合考虑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高测试计划的合理性。

2.2 测试策略

测试策略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首先,提取模块是测试的第一步,要在待测试的视频监控系统中,对适合的模块进行提取,并对其投入产出的比例进行计算。

其次,综合各个模块测试的设计时间,对其进行合理评估。

最后,实现自动化测试优先级,在此之前,需要确定产品的研发周期等问题。

3 面向视频监控的软件自动化测试技术与实现

驱动层与应用层是面向视频监控的软件自动化测试的两个主要层面,对其设计与实现问题进行分析,是提高测试技术应用有效性的主要保证。

3.1 驱动层的设计与实现

驱动层的设计与实现应以RFT工具与Robot测试框架为基础,通过后者关键词驱动的方式,实现前者对Web界面的自动化测试。上述测试手段能够充分结合两者的优势,达到提高测试效率以及有效性的目的。

3.1.1 远程控制服务器的设计

在RFT工具与Robot测试框架的支持下,首先应完成远程控制服务器的设计。首先要启动测试框架并读入数据,在此基础上,Robot测试框架能够自动实现对数据的处理,生成命令,并将其发送到远程控制服务器当中,此时关键词转化便能够实现,继而进入到驱动层中读取命令,并自动生成测试脚本,最终完成远程控制服务器的设计。

3.1.2 对象管理

对象管理即对视频监控系统中各项有关文本信息的管理,是基于Web界面的管理。主要包括测试对象映射编辑、对象识别、对象加载与对象查找四部分管理内容。首先,要完成对象映射编辑过程,这一过程可以采用对象映射编辑器来完成,编辑器包括对象树与对象识别属性两部分,前者能够实现对对象的识别。

3.1.3 动作执行

以下为动作执行的常见操作:

Click(…)

Double Click(…)

Select(…)

set Text(…)

get Text(…)

在动作执行过程中,需要对上述常见操作加以重视。

3.1.4 结果验证

在得出测试结果之后,需要对结果进行验证,以确保其合理性,具体验证过程需要按照相应流程来进行,首先从将期望数据与实际数据做比较开始,到将比较结果写入日志为止,最终完成验证过程,结束测试。

3.2 应用层的设计与实现

应用层的设计与实现应以Robot框架为基础,在设计关键词与测试用例的基础上,达到自动化测试技术的要要求。

3.2.1 关键词驱动测试

关键词驱动测试包括设计与实现两个阶段。在设计阶段,要对关键词进行定义,并确定其参数,在综合种种数据的基础上,生成数据表,并实现对用户登陆等过程的控制。在实现阶段,应注意Enter Text与Click等关键词的底层脚本实现问题。

3.2.2 视频监控的测试用例设计

视频监控系统的测试用例设计应从测试用例分类的方向出发来实现。总的来说,测试用例设计主要包括配置测试、功能测试、性能规格测试、压力测试、异常测试与组合测试几种。以配置测试为例,主要测试的是产品配置十分能够满足国家以及相应领域的生产要求,而功能测试,目的则在于判断产品功能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3.2.3 关键词驱动表设计

关键词驱动表的设计对于原始输入数据信息要求较高,同时,其也体现着测试对象的业务逻辑,因此对驱动表进行设计十分重要。在设计过程中,应从概念设计出发,逐一完成三级驱动表格的设计,即高级、中级和底层,以提高设计水平,保证测试结果的合理性与视频监控产品功能。

4 结语

综上所述,面向视频监控的软件自动化测试的主要目的在于确保视频监控产品的配置能够满足相应设计要求,与此同时,判断其性能是否达标。在这一过程中,应对驱动层与应用层加以重点设计,并确保其能够顺利实现,最终达到提高设计水平的目的,范围到自动化测试中,便是测试效果的改善,与此同时,将其应用于视频监控中,能够达到提高监控实时性与效率的目的,对此,有关人员必须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软件测试;集成测试;调用图;MM-路径

中图分类号:TP3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3-0000-02

Analysis of Integration Testing of Software Testing

Hou Yanfang,Chu Shulai

(Zhouk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Zhoukou466001,China)

Abstract:The integration testing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software testing,the concept of integration testing,integration testing strategy and the main types of integration testing (phase) briefly discusses the analysis of several key integration testing.

Keywords:Software testing;Integration testing;Call graph;MM-path

软件测试作为软件质量保证的关键技术之一,其目的就是能够有效地发现软件中的错误或缺陷。集成测试是软件测试中处于组件测试和系统测试之间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是因为所有组件都经过测试并能正常运行并不意味着这些组件放到一起经过集成后还能正常运行,正是基于这一点,很多大的软件公司成立了专门关注集成测试的测试团队,如能恰当实施,集成测试能大大减少一些在系统测试阶段才会发现的缺陷。

一、集成测试的概念

(一)集成测试的定义

集成测试是构造软件体系结构的系统化技术,同时也是进行一些旨在发现与接口相关的错误的测试。其目标是利用已通过单元测试的构件建立设计中描述的程序结构。

(二)集成测试遵循的原则

集成测试遵循的原则主要包括:所有公共接口都要被测试到;关键模块必须进行充分的测试;集成测试应当按一定的层次进行;集成测试的策略选择应当综合考虑质量、成本和进度之间的关系;集成测试应当尽早开始,并已总体设计为基础;在模块与接口的划分上,测试人员应当和开发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当接口发生修改时,涉及的相关接口必须进行再测试;测试执行结果应当如实的记录;集成测试应根据集成测试计划和方案进行,不能随意测试;项目管理者应保证审核测试用例。

(三)集成测试的任务

集成测试的主要任务包括:将各模块连接起来,检查模块相互调用时,数据经过接口是否丢失;将各个子功能组合起来,检查能否达到预期要求的各项功能;一个模块的功能是否会对另一个模块的功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全局数据结构是否有问题,会不会被异常修改;单个模块的误差积累起来,是否被放大,从而达到不可接受的程度。

(四)集成测试的文档

软件集成的总体计划和特定的测试描述应该在测试规约中文档化。这个文档包含测试计划和测试规程,它是软件过程的工作产品,也是软件配置的一部分。

下列准则和相应的测试可应用于所有的测试阶段:接口一致性。当每个模块(或簇)引入程序结构中时,要对其内部和外部接口进行测试;功能有效性。执行的测试旨在发现功能错误;信息内容。执行的测试旨在发现与局部或全局数据结构相关的错误;性能。执行的测试旨在验证软件设计期间建立的性能边界。

测试计划主要包括:集成测试的进度,确定每个阶段的开始和结束时间;附加软件(桩模块及驱动模块)的简要描述侧重于专门进行的工作的特征;描述测试环境和资源;特殊的硬件配置、特殊的仿真器和专门的测试工具或技术也是需要讨论的问题;详细测试规程。

测试规约:集成策略(包含在测试计划中)和测试细节(在测试规程中描述)是最基本的成分,因此必须要有。

二、集成测试的策略

驱动模块(Driver):用来模拟待测模块的上级模块。驱动模块在集成测试中接受测试数据,将相关的数据传送给待测模块,启动待测模块,并打印出相应的结果。桩模块(Stub):也称为存根程序,用以模拟待测模块工作过程中所调用的模块。桩模块由待测模块调用,它们一般只进行很少的数据处理,例如打印入口和返回,以便于检验待测模块与下级模块的接口。

一般可分为非增量集成和增量式集成,其中增量集成指的是程序以小增量的方式逐步进行构造和测试,这样错误易于分离和纠正,更易于对接口进行彻底测试,而且可以运用系统化的测试方法,传统的将增量测试策略分为自顶向下集成、自底向上集成以及三明治集成。

三、集成测试的主要类型(阶段)

(一)基于功能分解的集成

在讨论集成测试时,测试方法都基于采用树或文字形式来表示的功能分解。这类讨论不可避免地要深入到将要集成的模块的顺序。

1.自顶向下集成(从树顶开始向下)。深度优先集成是首先集成结构中主控路径下的所有模块。

2.自底向上集成(从树底开始向上)。自底向上集成是自顶向下顺序的“镜像”,不同的是,桩由模拟功能分解树上一层单元的驱动模块替代。在自底向上集成中,首先从分解树的叶子开始,并用特别编写的驱动模块进行测试。驱动模块中的一次性代码比桩中的少。大多数系统在接近叶子节点时都有相当高的扇出数,因此在自底向上集成顺序中,不需要同样数量的驱动模块,不过代价是驱动模块都比较复杂。

3.三明治集成(前两种方法的某种组合)。三明治集成测试是将自顶向下测试与自底向上测试两种模式有机结合起来,采用并行的自顶向下、自底向上集成方式,形成的方法。三明治集成测试更重要的是采取持续集成的策略。桩和驱动的开发工作都比较小,不过代价是作为大爆炸集成的后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定位缺陷的难度。

(二)基于功能分解方法的优缺点

1.自顶向下集成,其优点:在于它可以自然地做到逐步求精,一开始就能让测试者看到系统的框架。缺点:需要提供桩模块,桩模块是对被调用子模块的模拟,可能不能反映真实情况,因此测试有可能不充分。

由于被调用模拟子模块不能模拟数据,如果模块间的数据流不能构成有向无环图,一些模块的测试数据便难以生成。同时,观察和解释测试输出往往也是困难的。

2.自底向上集成,其优点:由于驱动模块模拟了所有调用参数,即便数据流并未构成有向无环图,生成测试数据也没有困难。如果关键的模块是在结构图的底部,那么自底向上测试是有优越性的。缺点:直到最后一个模块被加入进去之后才能看到整个程序(系统)的框架。

3.三明治集成测试采用自顶向下、自底向上集成相结合的方式,并采取持续集成的策略,有助于尽早发现缺陷,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4.功能分解缺点。为了满足项目管理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满足软件开发人员的需要。桩或驱动的开发工作量,此外还有重新测试所需工作量的问题。对于自顶向下集成,需要开发(节点-1个)桩模块;对于自底向上集成,需要开发(节点-叶子)个驱动模块。

(三)基于调用图的集成

基于调用图的集成一般分为成对集成和相邻集成。基于调用图方法的优点:偏离了纯结构基础,转向行为基础,因此底层假设是一种改进;这些技术还免除了桩/驱动器开发工作量;与以构建和合成为特征的开发匹配得很好。缺点:缺陷隔离问题,尤其是对有大量邻居的情况;清除缺陷后,意味着以前测试过的包含已变更代码的邻居,都需要重新进行测试。

(四)基于路径的集成

将集成测试的侧重点由测试单独开发并通过测试的单元之间的接口,转移到这些单元的交互上,即它们的“协同功能”上。接口是结构性的,而交互是功能性的。

MM-路径是功能性测试和结构性测试的一种混合,其优点:它与实际系统行为结合紧密,而不依赖于基于分解和调用图集成的结构性推动。基于路径集成测试也适用于面向对象的软件测试。缺点:需要更多的工作量标识MM-路径。这种工作量可能会与桩和驱动的开发所需工作量有偏差。

(五)面向对象环境中的集成测试

两种不同的策略:

1.基于线程的测试(thread-based testing)。

2.基于使用的测试(use-based testing)。

驱动程序和桩程序:驱动程序可用于测试低层中的操作和整组类的测试。驱动程序也可用于代替用户界面以便在界面实现之前就可以进行系统功能的测试。桩程序可用于在需要类间的协作但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协作类仍未完全实现的情况下。

四、结语

集成测试既是一种测试类型也是一个测试阶段,因为集成定义为一组交互,因此组件之间的所有已定义的交互都需要测试,体系结构和设计可以提供系统内部的交互细节,但是测试一个系统与另一个系统之间的交互要求对这些系统一起工作的方式有深刻理解,此时的集成测试是一个阶段。由于集成测试的目标是模块之间的交互,这种测试就像白盒、黑盒及其它类型的测试一样,也有一套技术和方法,因此集成测试也被看作是一种测试类型。

参考文献:

[1]周燕,宋敬华.面向对象的集成测试顺序的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0,9

[2]张云岗,刘春茂.软件测试技术浅析[J].技术与市场,2011,2

[3]朱家云.浅析软件测试[J].信息系统工程,2011,4

[4王丽达.论软件系统的测试[J].经济研究导刊,2011,14

[5]刘欣.软件测试方法分析与实践[D].北京邮电大学,2009

[6]赵,孙宁.软件测试技术:基于案例的测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第10篇

关键词:Delphi程序设计;模拟教学法;角色分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22-5260-05

Delphi程序设计是我院软件技术专业三年级学生的选修课程,该课程采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程序设计是一门概念复杂、抽象、知识面广的课程。每位学生都想着有一天自己的程序能在指缝间源源不断的敲击出来,自己设计的系统能完美运行。然而在真正学习该课程后,开始编写系统程序时,往往无所下手,没有头绪,没有思路,尽管当时努力学习课程,通过考试,但并没有体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乐趣,便逐渐使学生失去了编程的兴趣。

Delphi程序设计的前导课程是VB、C程序设计和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因此学生们已具备软件工程开发思想,编程能力和数据库基础。该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设计开发功能较完整的实际应用系统,并提高学生的分工协作、团队合作、口头表达及文字表述能力方面的能力。

1 模拟教学法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传统教学法到任务驱动法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上来了,但并不符合当前企业的岗位实际需要。如何既能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减,又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软件企业的岗位需要,提高协作能力,课程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套模拟教学法,也就是模拟企业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岗位需求的设置,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模拟教学法应用到Delphi程序设计课程中。模拟教学法结合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和探索式教学法。将全体成员分成若干小组,采用小组合作,明确分工,演示汇报的方式完成课程教学。

2 实践及过程

2.1角色扮演及职业生涯规划

课程中最先讲解的是角色扮演。软件工程的思想,是针对不同的难度和规模的项目,会有不同的人员配置方案,学生应充分理解这些角色及职责,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拉近自己与企业的距离,由于课程中学时有限,只选取了部分角色让学生了解、掌握。

部分角色的职责:

1) 项目经理

・ 组织项目所需的各项资源

・ 设置项目组中的各种角色,并分配好各角色的责任与权限

・ 定制项目组内外的沟通计划。(必要时可配置管理要求写项目策划目录中的《项目沟通计划》

2) 需求分析员

・ 在项目前期根据《需求调研计划》对客户进行需求调研

・ 收集整理客户需求,负责编写《用户需求说明书》

・ 代表项目组与用户沟通与项目需求有关的所有事项。

3) 系统设计工程师

・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及概要设计规范设计、编制概要设计说明。

・ 保证概要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并与需求分析一致。

・ 协助项目经理制定项目开发计划。

・ 依照开发计划的要求保证设计进度。

・ 参与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等过程的阶段评审,从是否达到概要设计的角度提出评审意见。

4) 高级软件工程师

・ 根据概要设计结果及详细设计规范设计、编制详细设计文档。

・ 保证详细设计满足概要设计对功能界定、可靠性、用户界面等各方面的要求。

・ 依照开发计划的要求保证设计进度。

・ 参与概要设计、详细设计、软件实现等过程的阶段评审,从是否达到详细设计要求的角度提出评审意见。

5) 编码人员

・ 根据《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编写《系统详细说明书》。

・ 按《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进行代码实现。

・ 控制本模块的开发进度。

6) 测试人员

・ 独立编写测试计划。

・ 独立编写测试用例。

・ 协调测试团队内部的工作以及与开发团队之间的工作。

・ 完成“执行测试”的工作。

7) 美工

・ 负责完成软件设计师安排的功能界面设计。

・ 负责对项目整体色彩的调配。

・ 向系统分析师提出项目美化的建议。

8) 客户经理

・ 在项目实施阶段,跟踪、检查实施人员的工作质量。

・ 负责协助用户进行“用户确认测试”和编写《确认测试报告》。

9) 维护人员

・ 制订具体项目的质量保证计划及执行。

・ 评审的组织。

・ 研发流程的执行监督、反馈、数据收集。

依据上述角色介绍,由学生选择角色并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后期小组演示汇报预演。让学生胜任角色,成功扮演角色,同时要有教师的适当指导、发挥学生的各自特点,使他们适应角色。以下是小组内选择项目经理角色的职业生涯规划:

1) 项目经理:完成不同阶段的任务。

2) 项目经理具备的素质:认真负责的态度;有扎实的技术;协调各部门的能力;项目总体规划能力。

3) 选择职业的原则:择已所爱,择世所需,择己所长。

4) 项目经理的工作职责:

・ 所管辖的区域客户进行信息跟踪、分析及报告,并定期进行更新。

・ 所管辖的区域客户的产品开发进行项目管理,满足用户需求。

・ 经常与客户进行沟通、与客户保持亲密联系,定期走访、了解产品的质量等情况。

5) 项目经理需要了解你所在企业的软件项目技术特点,了解软件项目的售前过程,招标方案;掌握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开发进度控制――风险控制――测试流程――现场实施――验收――售后服务等业务。

6) 努力的方向 :项目经理是一个管理者,因此要锻炼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增强自己的团队精神,技术才是硬道理,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熟悉自身的IT业务,做一个洞察力很强的人,培养认真负责的态度,拥有扎实的技术,并协调好各部门的能力提高项目总体规划能力。

2.2需求分析阶段

教学第二步,项目选题应该是对知识的深入学习。使用企业真实案例让各小组分别完成。模拟现实工作环境、真实事件,让学生按照工作流程,在工作过程中扮演接近真实身份的角色,从而理解角色的作用、工作内容等,以达到体验真实工作岗位的目的。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想象空间,增强对实际问题的预测和处理能力。Delphi程序设计课程中给出企业的真实开发案例,整个开发设计过程应体现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运用数据库技术和程序开发技术。

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本阶段的角色扮演者应充分理解用户的实际需要,并写成书面文字,以备后续环节设计及实现。如果本环节需求获取不准确,后期更正将会付出10倍甚至更多的代价来弥补。鉴于学生们无实际工作经验,不知道此环节的重要性,所以从这一阶段开始,就让学生正式进入角色,完成工作。

如何确定用户?采用指导教师为指定题目中的实际用户,题目为:生产许可证申报系统。先给每个小组一定的准备时间,商量获取需求信息的方法,可以是用户面谈,用户调查,从行业标准和规则中提取需求信息。在与用户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尽量提供给学生真实的工作过程环境。以下是需求分析员的实践结果:

根据与用户谈话、调查及从行业标准和规则中提取的信息,要求生产许可证申报系统实现以下几个主要功能:

1) 申报单位申报数据要从手工完成的过程中解放出来,在这里开发完成企业基本资料录入。

2) 由于申报单位要有自身的经济发展,生产的产品会随着社会的需求而增多,申报产品是一个长期需要,所以系统在完成数据的添加、修改、删除功能。

3) 对于申报企业基本信息的变化的处理,如单位地址变更或者法人信息变更系统,在这里要完成资料变更功能。

4) 用户相关信息录入后,根据实际需要递交评审部门全国生产许可证申请书或地方生产许可证申请书,在这里要完成报表打印功能。

5) 为了减轻评审部门数据录入的工作量,在申报系统中申报单位将录入的数据进行上报的功能开发。

它主要能够实现申报数据录入、生产许可证申请书打印、数据转换、数据上报等内容。生产许可证申报系统在实际运行和使用过程中,性能上应能达到:

1) 容量要求:需要系统处理和存储的数据主要有申报单位基本信息、申报产品基本信息、主要技术人员信息、与产品有关的生产设备、原材料、检测仪器信息等,由于采用了关系型数据库Paradox,因此在数据库容量方面足以满足需要。

2) 数据精确度:要按照严格的数据格式输入,否则系统不给予响应处理并提示警告信息。进行查询时要保证查全率,所有相应域包括查询关键词的记录都应能查到。因为申报的数据的记录量会很大。

3) 设计有效的输入方式,方便用户操作,有效减少重复数据输入的工作量,以提高申报数据录入的工作效率

4) 时间特性方面:一般操作的响应时间控制在1~2秒内,对数据转换和打印机的操作也应控制在用户可接受的时间范围内完成。

5) 适应性方面:生产许可证申报和管理系统应满足申报单位和评审部门使用的需求。

6) 人机交互友好性:在用户界面的使用上,应有全新感觉,操作简便,一目了然,视图友好等特点,并用使用习惯性的菜单界面驱动方式,给具体操作用户极大的便利,能单独支持鼠标和键盘,便于用户操作使用。

7) 硬件接口方面,保证申报数据与存储介质之间的数据传输的完整。

8) 软件接口方面,运行于Windows95及更高版本具有Win32 API的操作系统之上。

9) 系统健壮性,正常使用本系统时不应出现错误,若运行时遇到不可恢复的系统错误,也必须保证数据库完好无损。

10) 系统安全性:申报数据数据中许多是涉及到企业机密的商业信息,有效防止与系统无关人员窃取企业的商业机密。

11) 系统可靠性:为了提高系统可靠性,减少系统故障,需尽可能采用模块化、结构化设计。

12) 系统通用性:通用化程度高,适用于所有申报单位使用。

2.3设计阶段

该环节软件开发公司与用户接触较少,属于内部设计开发阶段,主要包括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实施及应用程序的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调试等。在设计过程中严格控制工作进度。以下是系统设计工程师和高级软件工程师的部分实践结果:

2.4 代码编写及美工过程

代码实现部分,因工作量大,所以需要小组内成员全体参与,编码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多写几个功能,代码学的不好的同学,分配做报表或者美工。

2.5 测试阶段

就测试而言,用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系统测试与其他方法开发的系统测试没有什么不同,在所有开发系统中都是根据规范说明来验证系统设计的正确性。程序验证应尽可能早地开始。程序测试步骤是从最低层开始,从单元测试、综合测试、到系统测试。单元测试是系统构件的分体测试,将测试好的系统构件接起来看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正确性称综合测试,最后是整个系统的测试,包括软件系统所在相关环境的测试。通常综合测试是一种“主攻”活动,在系统开发期是非常关键的。这一阶段应随着连接已开发的每一部分,再看它们的实际工作,这种“主攻”活动在面向对象系统中是一种实质性的、渐渐增长的测试策略。测试活动在早期的开发过程中就应开始。当开始开发时,就可做测试计划。测试计划一般在分析期做,而实际的测试通常等到系统构造后进行。事先根据期望的方法和层次建立测试导向图,然后确定是自动测试还是手工测试,测试计划需反复多次。

测试计划如下:

虽然每位同学都有自己要扮演的角色,但在课程中的每个环节每位学生都必须参与,特别是设计及编码阶段,因为系统要实现的功能很多,所以每位学生都要负责一个或几个模块的设计及代码实现。不能说测试人员光管测试,不参与其他工作。

2.6 评价

第11篇

关键词:测试风险 风险识别 应对计划措施 风险控制。

一、前言

吉林省电子信息产品监督检验研究院/中国赛宝(吉林)实验室()始建于1973年,隶属于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是非盈利性事业单位,业务领域涉及电子元器件及液晶、家电、视听、安防、计算机、通讯、医用电器设备、电池等电子应用产品及计算软件产品、网络系统、信息安全的质量监督、检验、鉴定和仲裁,其中,软件产品测试业务是我院重要的一项核心业务。我院软件产品测试业务于2004年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评审,是省内唯一授权的第三方软件评测机构,同时,也是我省双软认定工作中唯一指定进行软件产品登记测试的单位,现开展软件测试服务已经10余年,主要开展的项目有:软件产品的登记测试、鉴定测试、确认测试、性能测试、验收测试、定制性测试、白盒测试等。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目前拥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测试人才队伍和先进的测试设备,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各种类型的软件产品测试项目,得到了广大客户的高度认可和好评。

二、背景和立意

软件测试风险管理在软件测试项目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本文主要通过对软件测试项目在测试风险管理方面的相关内容的讨论,使读者从中会体会到软件测试风险管理对测试项目的重要性和给项目带来的帮助。

三、以“锅炉优化燃烧专家诊断系统”软件的测试风险管理为例,论述软件测试的风险管理。

1、系统描述:

“锅炉优化燃烧专家诊断系统”软件(以下简称本软件)应用于锅炉设备燃烧情况的监测领域,通过温度场范围、烟气场范围、计算诊断结果范围等初始参数设置,模拟量量程、一次风差量程等串口设置,及开始设置、保存数据等模块,实现了锅炉内部温度场及烟气场的情况推算及结果显示等功能。对本软件测试的要求是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本项测试任务,在最后回归测试时的结果需达到预期要求。

2、测试类型:功能测试

功能测试是黑盒测试,是对软件产品的各项功能进行验证的测试,注重于测试软件的功能性需求。

3、编制测试风险管理计划

在测试的初期,我们会编制测试风险管理计划,主要描述如何在对本软件的测试中处理和执行风险管理活动在责任、资源、时间等方面的安排。我们全面考虑了风险对测试的影响,制定了充分的测试风险管理计划。其中,我们详细编制了单个测试风险管理计划和综合测试风险管理计划,为后续实施的测试风险管理做好了准备,并形成了依据。

4、测试风险识别及测试风险分析

本软件测试之前,我们以会议讨论的形式,根据以往的经验,列出检查项目列表,并进行分解,通过假定分析,最后研究、识别、确定了影响测试计划实施的因素。

我们还对预测的测试风险进行了分析,确定测试风险对测试的影响程度及发生几率,并对风险进行量化、选择、排序,确定哪些风险是可以接受的,哪些风险是必须要应对的,哪些风险是可以忽略的。进行测试风险管理应该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那些概率高、影响力大的风险上。

经过测试风险识别及风险分析,确定测试过程中我们主要关注的可能存在的对测试影响程度大的主要风险,如下:

(1)由于本软件是针对锅炉设备燃烧情况的监测领域的软件,需要测试人员对锅炉设备燃烧情况的监测领域相关知识有所了解,故测试人员对锅炉设备燃烧情况的监测领域了解不足或不了解,导致测试人员对被测系统的业务流程不熟悉,对需求的理解上把握不准、理解不透彻、理解错误等,对测试形成风险。

(2)测试人员出具软件测试问题报告单后,与企业开发人员交流时,开发人员对发现的问题理解程度不佳,导致对测试问题的修改不满足要求,或由于企业原因,企业再次报送相关修改结果速度过慢。

(3)测试人员实施测试时的测试方法有错误或缺失,导致对功能点没有采用正确的测试方法,或某些测试方法被忽视,如边界测试等,导致测试不充分。

(4)测试环境出现故障,给测试带来的影响。

5、测试风险应对计划措施

对已识别的主要风险制定的对应应对计划措施,如下:

(1)请企业相关人员培训测试人员学习锅炉设备燃烧情况的监测领域的相关知识,测试人员也要通过网络和书籍多查找锅炉设备燃烧情况的监测领域相关资料,做好测试前了解行业知识的准备。

(2)加强对测试人员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思的培训,保证测试人员能详细、认真、准确的讲解测试问题报告单中体现的bug,使得企业软件开发人员能明白测试人员的讲解,并确认软件中存在的bug,及时快速的修复bug,且在与企业人员沟通中,强调测试进度及修改速度的重要性,督促企业人员尽快再次报送相关修改结果,保证测试按测试计划完成。

(3)加强对测试人员测试方法相关知识的培训,要求测试人员主动翻阅历史测试经验的积累记录,充实经验方面的不足,并向有经验的人员请教。

(4)严格按照软件文档的要求搭建测试环境,尽量避免测试环境出现故障,安排1名维护人员(兼职),当测试环境出现故障时,尽快安排维护人员整修、排除故障,尽量减小对测试进度的影响。

6、测试风险控制及实际测试情况

在进行测试的过程中,我们会对已识别出的测试风险的状态进行跟踪,监控测试风险的发生,做好对测试风险的监督控制,及时应对已发生的测试风险,并深入分析,继续识别新出现的测试风险,复审测试风险应对计划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测试风险应对计划措施,对新识别的测试风险,制定新的测试风险应对计划措施。

在实际测试时,我们对已出现的测试风险按照测试风险应对计划措施做好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效果十分明显,有效的避免了测试风险对测试的影响或把测试风险的影响降到了最低,但还是由于企业原因,企业再次报送相关修改结果过慢,影响了测试进度,我们对晚报送的修改结果进行了加班测试、并添加测试人员的应对措施,虽然根据测试计划规定,实施测试的时间延期了1天,但我们缩短了出具测试报告的时间,使得测试任务按时圆满的完成了,测试结果得到了客户的认可,而且,我们在测试的过程中给企业提出了许多规范、改善、优化企业软件开发或维护方面的建议,企业人员对我们的建议予以接受,同时,企业对我们的服务态度及服务质量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赞扬,肯定了我们各方面的服务。

四、总结

通过对“锅炉优化燃烧专家诊断系统”软件的测试风险管理案例的讨论,论述了怎样进行软件测试的风险管理,总结了本人对软件测试风险管理的认识和积累的经验,希望能通过本文使读者有所收获。

对软件测试管理方面的研究,我们还要继续努力,不断加强测试管理方面的知识积累及探索,提高测试管理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使自己成为优秀的软件评测员及测试管理员。

参考文献:

[1]《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作者:朱少民;出版日期:2005年7月;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执行标准:

[1]《GB/T 17544-1998 信息技术 软件包 质量要求和测试》

[2]《GB/T 16260.1-2006 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 第1部分:质量模型》

[3]《GB/T 16260.2-2006 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 第2部分:外部度量》

第12篇

关键词: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目标;模型应用;控制

中图分类号:C931文献标识码: A

一、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概述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定义是独立于信息化技术产品生产、销售与系统集成行业之外,并拥有足够信息技术实力,有良好信誉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主要受到业主单位的委托,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和信息系统工程建设合同,对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的实施进行监督。并且监督环节是信息系统工程对建设单位所提供的针对,也作为信息系统工程领域中的社会治理结构而存在,也是第三方结构与信息系统提供规划与组织、管理与控制、沟通与协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通常对项目进行全程监理,并从需求进行分析,从而达到监理方案的优化,以及设备和技术方面的选择。并且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还对组织管理、投资控制、纠纷调解和验收测试等环节发挥作用,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服务内容包括项目的监督和质量控制,也可以作为某一专项环节的监理服务工作。

二、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的目标控制点

1、投资控制

工程投资控制就是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项目发包阶段和建设实施阶段,把建设项目投资的发生控制在批准的投资限额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项目投资管理目标的实现,从而谋求在各个项目中能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2、进度控制

工程进度控制就是对工程项目各建设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持续时间和衔接关系编制计划,将该计划付诸实施,在实施过程中经常检查实际进度是否按计划要求进行,对出现的偏差分析原因,采取补救措施或调整、修改原计划,直至工程竣工,交付使用。进度控制的最终目的是确保项目进度目标的实现,项目进度控制的总目标是建设工期。

3、质量控制

工程质量控制就是为达到工程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行动与技术活动。工程项目质量要求,主要表现为工程合同、用户需求说明书、设计文件、技术规范规定的质量标准。

三、目标控制的监理重点

1、信息系统工程的投资控制监理重点

信息系统工程实施阶段投资控制的监理重点,是通过工程付款控制、新增工程费控制、预防并处理好费用索赔、挖掘节约投资潜力,来努力实现实际发生的费用不超过计划投资。为做好投资控制,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人员应在软件工程实施前协助业主认真审核软件需求说明书。审核工作主要包括:

(1)承建单位和建设单位对实际需求理解上的偏差;

(2)需求说明是否能覆盖用户需求,内容是否齐全、规范;

(3)建设单位对系统性能、系统接口、用户界面、综合查询、软件设计约束条件等方面的需求在软件需求说明中是否有相关描述。

认真审核并尽早发现这三方面的问题和漏洞十分重要,而发现得越早就越易于更改。因此,及时发现、及时更改,对落实减少投资、避免返工,确保工程进度、工程质量,都有正面重大影响。

此外,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的需求出现变化(例如:对系统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通常是难免的。而这种需求变更所造成的投资变化比率,一般占投资总额的30%。为控制好变更费用,监理工程师需凭借其丰富的专业经验,对相关方案进行仔细审查和适度优化,并请承建单位提供选定方案的工程概算,供业主参考、决策。在处理索赔问题时,监理人员在工程索赔方面要坚持“既要维护业主的利益,也应不损害承包商的合法权益”原则,对工程量进行认真审查、复核后,签认新增工作量。

2、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进度控制监理重点

为做好进度控制,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人员首先应检查系统开发组人员、配置管理人员的资质和到位情况,审核承建单位所报周计划和周报表,分析实际工作量与计划工作量之间的差距,如若发现工程进度滞后,则应要求承建单位增加资深或有经验的开发人员数量,从而赶上进度计划。其次,要求承建单位依软件测试计划及早进行应用系统软件的各种内部测试,要求承建方利用分阶段交付方法及时向业主展示应用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特性,以便业主以自身特点及早发现不足提出新的性能或功能方面的要求。最后,定期核定工程量,请业主及时分期下拨工程款也是保证工程按期完成的一项重要因素。在工程实施阶段,必然会遇到大量的问题,这就需要监理人员通过各种沟通方式协调多方关系,以期尽快解决遇到的问题,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3、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质量控制监理重点

信息系统工程实施阶段质量控制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工程实施阶段人员资质、设备、测试方式、方法实施全面控制,以期按标准达到预定的工程质量要求。为做好质量控制工作,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人员从跟踪需求调研到需求报告评审,从检查设计文档和编码、测试以及对程序进行测试检查,到最后协助用户进行系统验收,其中各个环节都要仔细控制。对软件的测试是对信息系统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一环。承建单位内部在应用系统代码实现阶段所进行的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不作为监理检查监督的重点,具有软件测试资格的监理工程师测试的重点是对应用系统功能和性能进行的系统测试和验证用户需求是否被覆盖的验收测试。其主要工作是审查承建单位提交的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根据软件测试理论检查测试用例是否能覆盖项目建设合同中对系统功能和软件需求说明书的要求,承建单位提交的测试计划是否合理;审核承建单位提交的系统测试分析报告;要求承建单位及时提供用户手册和操作手册等相关文档。

四、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目标控制模型的应用

信息系统工程的监理环节具有较高的复杂程度,因此单一的模型很难对监理体系的整个体系进行充分概括。通过对传统建筑工程监理环节进行借鉴,并通过结合信息系统工程的特点,充分应用新型软件工程项目管理技术,需要从两个维度对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模型应用进行介绍:

1、时序维度的监理实施模型应用

该模型的基础是监理工作的时间顺序,并通过信息系统工程的生命周期,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前期监理、中期监理和后期监理。前期监理主要的工作是更多的了解信息系统工程的意义,并对参与招标的建设单位提供有效的保住,在招标的同时,提出重要功能和总体目的。并对初步方案进行拟定,以及对实施技术的考察环节进行负责。中期监理则是根据信息系统工程不同的情况,具有差异性。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信息系统工程与组织的关系方面,组织的支持是信息系统工程成功实施的基础保障,因此中期监理的主要任务是对监督软硬件设备的采购情况,以及实施计划进行详细的审核。并对具体项目进行风险控制,检验具体项目的关键性因素,并对符合要求的项目签署合格证书,以此来保证工程质量。后期监理主要是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充分的记录,并在完工之后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对施工结果进行评判,并对整体工程监理过程进行总结概括。

2、管理维度的监理实施模型应用。与时序维度的监理

实施模型不同的事,项目管理维度的监理实施模型更倾向于管理职能,并可以在监理的过程中充分借鉴相关的管理学理论,从而充实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并通过项目管理使得信息

系统工程的各个环节能够充分合作,并对各个环节的需求进行充分的满足,能充分的优化资源利用。但项目管理维度的监理实施模型应用需要具有充分的管理知识以及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工程监理工作本身便属于管理的范畴,如果将工程分为基本工程和支持工程,则工程监理对象属于基本工程,而监理环节根据自身监督、评价和调理的定义,更接近支持工程的范畴。因此项目管理维度的监理实施模型应用需要具有成熟的项目管理知识,并结合不同项目的特点,制定相应管理战略,从而完善整个项目管理体系,加强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体系的指导意义,有效的保证工程监理环节对工程质量的控制。

结语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监理制度的发展,我国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而通过对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作的特点,以及信息技术服务的相应技术参考模型进行分析,能够有效地对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技术参考模型的基本要素及构成进行研究,从而使得技术参考模型给我适合监理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