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9 17:42: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化学课程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论文摘要:由于高中化学学习使用的是课改实验教科书,若是初中毕业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好,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那么高中化学教学十分困难。教师必须做好化学新课程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衔接,具体地应做好教材知识内容的衔接、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学生学习心理的衔接。
随着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成为教师关注和议论的热点。不少高中教师反映升入高中学习的使用课改实验教科书的初中毕业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好,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高中化学教学十分困难。高一学生也反映高一化学内容多、理解困难、习题难做,学习兴趣降低。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对在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教学有效衔接的一些思考。
一、对比初、高中化学教学及目的的差别
通过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化学用语、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总是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二、重视初、高中教材知识的衔接
(一)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的内容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同素异形体
3.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结构
4.两性化合物及典型两性氧化物
此部分内容集中在高一年教材的第五章,在授该章内容时,应注意加以补充,以免学生出现知识的空白点。
(二)高一时需对初中某些知识加深、完善
1.氧化—还原反应。初中知识从得、失氧观点简单的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年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及应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在高中化学氧化反应的概念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发展过程。
2.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
(1)初三只举例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高一年级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初三只列举有关“离子化合物”和“共和化合物”的简单例子,高一则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概念结构特征和物理性质等。由上可知高一年级教材中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较初中更为完善、更严密,也更兼顾科学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
3.有关化学计算内容及方法的承继
(1)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之间的换算。但温度改变、溶解、结晶问题的计算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类型,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在高一年级时要适当补充。
(2)“量差”法的应用。此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该法,在高一年级要结合有关新课内容补充讲解并使学生逐步掌握。
4.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
初中已学过o2、h2、c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并分别介绍其反应方程式,使用仪器装置内容。高一年级要结合cl2、hcl、so2、nh3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从反应原理、反应装置、收集事项等四个方面对此加以归纳,并将之扩大为学习气体制法的一般方法。
三、加强学法指导是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学的有力保证
(一)开设学法指导课
即可以在上高中化学课伊始,结合讲解初高中化学的区别:如知识的总量增加,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增强,理论性知识的比重增大,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介绍学习高中化学应采用的正确方法:如重视实验,抓好课前的预习与课后的复习,及时进行各种知识技能的总结归纳,要用理解记忆法识记知识,等等。
(二)学法指导要与建立学习常规结合起来
学法指导的目的是使学生快速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在“欲学”的基础上做到“会学”,进而达到“学会”。因此,学法指导应渗透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与优化主要的学习环节和建立学习常规相结合。
要从高一第一堂化学课起,就建立和坚持必要的学习常规,如课前做好预习,记好预习笔记,答好预习思考题;上课做听课笔记;课后做学习小结;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等等。
总之,初高中化学的教学衔接问题,化学启蒙教育向化学科学基础教育的过渡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搞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方法使高一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学习,为将来奠定坚实的化学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1]高佩德,冯德琴.初中与高一化学教学衔接工作之我见[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1999,(3).
关键词: 新课改 化学教学 “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2010年,高中新课改全面推开,甘肃省也于2010年9月正式开始。这次的改革目标直指:改变目前中小学课程的学科本位、知识本位,转而重点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理念极力倡导以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三维”目标的发展。根据系统论原理,只有充分发挥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模式等要素的各自功能,并使其互相配合,形成新的功能,才有可能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作为一门重要学科,高中化学课程从教育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彻底变革,《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一系列改革的核心环节为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环节为课堂教学,所以,对于学校来说,新课改的关键就在于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值得商榷之处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知识的系统性较强,但没有体现学生主体性,如忽视了学生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合作意识、自主参与意识的培养等。而新一轮高中课改中,最核心的问题和任务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动脑动手,引发疑问、交流探讨、实验操作、相互讨论,即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而改变学习方式的核心是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学校教育的目的主要是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成学生主体的能力,在学生主体发展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作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新课改后比较成熟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列举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育工作者及广大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开始在这方面进行相关探索与实践,同时取得了一些成果,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也不例外。从目前的研究及实践情况看,新课改实施后较成熟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实验主导模式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几乎每节课都少不了实验,而实验主导模式是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推理,引导学生应用观察所获得的感性材料,印证假说或结论的一类课堂教学模式。针对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的不同,该模式包括:演示讲授模式,边讲边实验模式,学生实验模式和实验探究模式。但该模式也存在一定弊端,比如,演示实验不能让每个学生很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学生实验也不能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并动手实验,实验探究模式可能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等。
(二)讲授模式
讲授模式是一种强调教师系统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基本程序为: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复习小结练习反馈。如“序言”课和理论性比较强的内容,大多教师经常用该模式进行教学。它主要强调系统讲授,但容易忽视学生的参与。在新课改环境下,应切实注意增加学生的活动成分,增加启发诱导因素。
(三)学案导学模式
“学案导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学思考、讨论释疑、反馈练习,从而达到牢固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但是在课堂上实践该模式还没有完全成熟,仍处于摸索阶段。目前该模式仅局限于比较片面的知识框架,对学案的完整构成没有真正达到理想化要求。普遍只是针对某一知识点分块断层地研究学案,在把学案当成教案,在课堂上并没有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对学生主动认知能力及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视。
(四)问题探究模式
问题探究模式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依据一定的素材,通过探究求得问题解决,并在解决过程中,使学生在加深理解和应用概念及规律的同时,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其基本程序为:明确问题学生讨论教师小结应用结论。该模式与讲授模式相比,明显增加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程度。问题是目前在该模式应用中,学生的独立活动往往是按老师所设定的方向发展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个人能力发展。
三、笔者所在地区化学教学现状评析
就笔者所在县城而言,属贫困偏远地区,高中新课改革的实施相对其他地区要晚一些,还处于学习和摸索阶段,当然,面对新课程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和高考的升学压力,就必须适应新课改的需要,解决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问题,也就需要寻找适合的课堂教学模式,相应的,每年会有一批教师去其他地方学习,同时学校在改变当前教学模式,但目前状态只是照搬其他地方的模式,未结合当地实际,效果并不好。所以,当地目前的新课改必须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教学研究与实际教学如何统一?(2)如何对现有的教学现状和模式进行改进?
经近几年的努力,本地区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仍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诸如对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方式转变的理解不到位,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形式多,但实效少;许多教师把合作学习等同于小组讨论,把自主学习等同于自己学习,把探究学习等同于在活动中学习;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对习题课不重视,习题选择有盲目性,没有梯度和针对性,习题教学不重视实验,缺乏互动。同时,在我国,高考指挥棒一直是高中生和教师头上的重压,所以,部分学校还是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课堂不敢交给学生,整堂课以教师的讲为主,虽较传统课堂有所改变,但是没有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而新课改则要求学校和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重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所以,构建新的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学校化学教学质量的方式之一,同时是实现新课改总目标的要求之一。
四、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五环节”教学模式初探
笔者所在学校在实践过程中,以化学学科的课堂教学为突破,在“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上不断探索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利用评价工具――会宁一中高中化学学科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对每堂课进行度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不断进行改进与完善,逐步扩大到本校、本地区的各个学科,所以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对本地区的新课改实施有较大作用。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五环节”教学模式,即导(教师导入新课)―思(学生完成导学案中设计的自主学习部分)―议(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合作讨论解决一些较难的知识点)―展(同学代表展示解决问题的思路及过程)―评(教师讲评),但是,由于该模式在本校实践的时间较短,问题很多,如导学案的编写,大多是从网上下载的,没有自己的思路;在“议”的环节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探究学习更是形式而已,最后的“评”环节,教师往往忽视对过程的评价;对于习题课不够重视,大多教师没有对习题进行筛选或者重组,选题没有针对性,同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习题课的教学方式死板单一,几乎单纯的为老师讲题、学生听题等,因此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新课改是一项艰巨工程,需要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且不断改进,希望能尽快构建符合新课改要求的且适合本校高中化学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形成一些由理论到实践且操作性较强的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的策略。
参考文献:
[1]段元.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1-6.
[2]张顺清.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学方法的现状及其优化策略[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3-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l):12-42.
[4]付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4,11:74.
关键词 高中化学 高效课堂 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教师应该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起着引领的作用。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的方式及教学的内容,教学目标也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设立上,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水平进行设立。教师可以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然后根据这几个层次进行具体的目标的设立。像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教学,教师教学目标的设立,应该放在学生的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能力方面,使其能够通过自主的学习,完成学习的任务。而对于一些学生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的教学目标应该设立在对其基础知识的巩固上,通过教师细心的讲解,从而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
2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与学生共同的完成学习的任务,进行友好的互动,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①教师通过幽默的教学语言,认真的教学态度等,能够使教师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互动,能够加深对于知识的印象,有利于掌握更多的知识,进而提高高中化学的课堂效率,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课堂上学习的知识。
3 教师创新教学方法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教师除了应用传统教学方法之外,还应该应用合作教学法,启发教学法,反思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等,通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会相应地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②另外,教师还应该针对教学方法的问题,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一下在哪种教学方法下,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掌握的知识更加牢固等等。
4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制定相关的学习计划,其学习计划主要包括课前对要学的知识的预习,上课的听讲过程,对于课上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考试复习等等,通过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学生可以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进而达到学习的目的。进一步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③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制定的学习计划一定要合理,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5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充分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与学生多进行语言的交流,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④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回答,教师与学生交流问题,探讨解题的思路,从而能够让学生对问题的答案有更深的印象;另外,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学习知识的感受,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通过积极的引导,能够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就相应地提高了高中化学教学的效率。
6 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应该不断地丰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内容。由于教材的统一性,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需要高中化学教学的内容进行丰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的情况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选择。⑤像对于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来说,化学教材上的内容已经掌握得很全面了,因此,教师应该教授学生一些课本以外的化学知识,从而满足学习成绩好的学习的需要。而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课本上的有些知识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教师需要寻找一些较为简单的内容作为基础,让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先掌握较为简单的知识,然后在掌握简单知识基础上,一步一步地向教材上的知识进行延伸,从而使其有一个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的过程,逐步使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能够掌握教师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因此,教师应该通过上述的方法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内容进行丰富,从而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上的需求,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7 进行鼓励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鼓励,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应该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应该鼓励一句,太棒了!回答得很好!等等,并及时给予学生鼓励的眼神,与学生进行眼神上的交流,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不断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学习上的效率就能提高,教师就能够在高中化学课堂上讲授更多的内容,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8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进行化学教学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进行教学,才能够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与高中化学课堂知识有联系的课外知识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进而不断地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在高中化学课堂上学习上更多的课外知识。教师还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与化学学习有关的视频在化学课堂上进行放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处于亢奋的状态,学生在这种状态下学习化学知识的效率是非常高的,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不断地培养自身的能力,全面掌握知识,促进化学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9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在实际的高中化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策略不断地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水平。教师在日后的教学中,还应该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创新出更好的教学策略,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
注释
① 桑家明.“师生互动”教学方式初探[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10).
② 陈淑琴.对化学教学方式的一点意见[J].吉林教育,2011(19).
③ 李冬梅.新课标下化学教学观念的转变[J].学苑教育,2011(16).
④ 杨颖.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化学教学方式转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关键字:高中化学 生活化 教学
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存在着极其紧密的联系,化学理论从生活中来,而又指导着生活。高中化学的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初中化学只是对化学学科进行一个全面的概述,它仅仅涉及一些简单的化学基础知识,而高中阶段的化学无论是在其学习内容上还是其实验研究上都进行了更深层次、更深入的细化。同时,学生还会接触到不少与化学息息相关的生活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要注重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化学、认识化学、解读化学,让他们学会从生活的角度去思考化学、了解化学,用生活中的化学来充实课堂,用实践中的化学来丰富生活。
一、将生活中的现象充分的融于课堂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指导下,很多教师总喜欢以科学的角度出发来进行对新化学课题内容的讲解,而学生对要学的新课题内容毫无概念,这无疑会让学生感到十分生疏,从而缺乏对此课题的学习兴趣。在初中的化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许多与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对课题内容进行装饰,以生活中的实际现象来创设问题情境,同时在情境中引入课题内容,让学生在对生活现象的研究中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与意义,从而让他们更有激情的去研究化学、思考化学。[2]
化学与生活的联系紧密而又广泛,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的影子。在某些化学与生活相联系的现象讲解中,学生的生活经验还是显得非常有限的。为了让学生对化学知识体系有一个更深入的构建,教师就必须在平时的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有关于化学现象的事实证据,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实现对化学的理解学习,彻底规避死记硬背的化学学习习惯,从而快速的提高对化学的学习效率,实现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
比如,在对金属氧化物进行学前问题导入时,可以这样提问学生:我们平时用什么来将饭煮熟?是火。那火是怎么来的?然后学生可能会想到要用火柴点燃、或者是钻木取火等等。可以再问学生:火在什么条件下会熄灭?这时,学生会想到,在二氧化碳过量的情况下火会熄灭。之后我们就可以引入今天的课题“水和二氧化碳同样也能点燃火”。以这样的问题创设来进行课前导入不仅会唤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还能使学生在听课的时候集中注意力,极大的提高了化学课堂效率。[1]
二、高中化学的教学方式要生活化
学习就是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或者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觉主动的学习去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的一种方式。简单来说,学生在进行高中化学学习之前就已经对化学有了一定知识的积累,而这种积累刚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在各种对化学学习交流讨论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自己对化学新知识的看法与理解。化学是一门重实践、重理解的学科,学生在学习化学时,不能仅仅将化学知识记忆,而应该是以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相通之处为基点,在接触新内容的同时丰富和充实自己原先的知识。因此,教师必须将教学方式进行全面的生活化,认真分析教材与学生原有知识的连接点,针对所学内容将生活现象巧妙的设计在化学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带着好奇去探究,让他们能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的提高。
三、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要生活化
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生活即教育,要用生活来教育,还要为生活而教育。这句话充分的说明了教育和生活的关系,而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因此,只有将化学内容经过生活化传授给学生,才能快速的实现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纵观周围,在应试教育盛行的当下,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在平时的授课中大多数课堂时间都用在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中,只是片面的对基本知识进行讲解后就开始大量的题海战,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远离了生活实际,只懂得做题、只懂的考试,也导致他们在遇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束手无策。除此之外,学生在学习阶段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掌握自主学习知识的方法,而这种与现实生活脱节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还养成了学生固定不变被动式的学习思维模式,对他们自身以后的发展造成了不必要的阻碍。
其实,学习化学的过程,就是将生活还原的过程。化学来源于生活,指导着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只有将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与实例充分的融入到我们的教学内容中,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高中化学,并在学习高中化学的过程中感悟到生活的价值与美妙,同时将化学知识转化为一种能力,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四、高中化学的作业布置也要生活化
如果课堂是知识的制造厂,而课后作业就是检验这个制造厂是否合格的衡量器。高中化学不仅注重要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要注重课下的实践。只有实践才能发现问题与不足;而只有发现不足之处才能进行更好的知识巩固。通常情况下,教师给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都是以做题为主的,而我们这里强调的作业生活化不是指书本上的作业,而是要回归生活中的作业,实践就是要在生活中运用已学到的化学知识去看问题、去思考问题。
比如,大部分学校都会定期进行火灾发生演练,而扑灭火用的消防栓就是一个很好的化学体裁,“当消防栓对着起火处进行扑火时,火为什么会被扑灭?消防栓的制作材料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原理而促成的?”等等,教师可以布置给学生诸如此类、与生活非常贴近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实例中去学习化学、实践化学。[3]
随着教育手段的不断的发展与更新,生活化模式的指导教学已经被各个学科都普遍运用。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而生活又是基于知识而存在的。只有充分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来进行高中化学的指导教学,才能够真正体会到化学的真实性,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化学,掌握化学,实践化学。
参考文献:
[1]王晶晶.《高中化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探讨》——[新课程研究(总第202期)]河北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他们更是难以抵挡其诱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家庭和社会的影响都在学生身上有所体现,在化学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化学教学,成为当今教育者应当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化学教育;应用
一、引言
传统中学化学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方式。化学教学过程中没有利用信息技术,所用教具一般是粉笔和黑板。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讲清楚,学生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听清楚。这就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师传授中学化学知识、学生接受中学化学知识并应用好中学化学知识。然而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传统的中学化学教学很难到达这个要求,因此,有必要根据中学化学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利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是化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由于信息技术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的内在感染力,将在化学实验和理论教学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当前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当积极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
二、应用信息技术应用的积极意义
能为师生之间的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提供条件学生在学习中,可通过计算机或网络发表自己的见解,自由讨论,共同交流,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可以及时评价、反馈意见和建议。老师可根据学生反馈的意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这种教与学的双向互动,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程的整合,是化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由于信息技术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的内在感染力,将在化学实验和理论教学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当前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当积极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
三、 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信息技术的应用必须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在此过程中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作为指导的。之所以强调建构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是因为基础教育改革提出明确的要求,即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合作,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育。而建构主义理论是当代一种较新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对我国教育界的现状特别有针对性,对于我国学校课堂的传统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是极大的挑战;它可以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
(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提高学生学习爱好, 激发求知欲
通过实验、幻灯、录像、实物投影、多媒体等信息手段, 呈现适当内容的形象资料、用一幅幅富有生气、富有规律的图案, 结合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利用信息手段同时提供多个问题, 让学生边看边思考, 极大地激发学生发现问题, 为积极主动学好化学打下一个稳固的基础。如在学习/空气污染0时, 我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演示工厂烟囱中排放的大量废气; 演示市中心大量汽车排放的废气; 演示燃放烟花爆竹。提出问题你认为上述现象对空气质量产生什么污染? 你所生活的环境还有哪些污染源? 有什么危害? 你认为如何从根本上防止污染。在讨论的过程中, 同学们畅所欲言。并在课后尝试撰写有关环境污染的小论文。在老师的影响下, 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有的自己上网搜集大气污染的资料, 有的逛书店或到图书馆或到化工厂考察, 了解有关环境方面的知识, 并用了一周时间撰写事实充分, 立意新奇的论文。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化学概念和原理系统化
化学概念和原理是化学基础知识中的精髓 如果学生对概念和原理不能进行彻底的理解和消化,他们获得的化学知识就会越来越模糊,并对进一步学习造成困难、各类化学概念和原理之间并不是相互分离的,及时强调概念和原理的关联,全面促进理论知识的系统化,有益于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与掌握,利用多媒体对文字和图象形象的逼真处理,通过分步展示、同类比较、重点强化等手段,使零碎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能达到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四)利用网上资源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以往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够满足时代进步的需要,学生也对粉笔和黑板的教学逐渐感到厌烦了现在的中学生每天都要上七八节课,如果整天对着枯燥无味的书本,学生已经没有什么兴趣了 如何把课本里的东西,变得生动 形象,在以前是很难的,但现在就不算什么,依靠信息技术,从互联网我们可以找到教学资源,并可应用到教学中。
(五)联系实际课堂化
化学是一门密切联系实际的学科,学习化学离不了化工生产过程,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模拟化工生产过程,编写出化工生产的流程图,如工业生产硫酸工业生产硝酸合成氨炼铁炼钢煤加工等,也可以根据工业生产实际,模拟实物及反应器中的反应现象还可以播放实际生产过程的影片,使学生感受到贴近生活,犹如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可以让老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化学的教学过程,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四、结语
我们要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满堂灌的倾向, 要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我们教师要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并从中获取新知识、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懂得如何协调合作、相互交流的能力。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让学生主动、生动地学, 从而活跃思维, 提高全体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和强烈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在非常轻松的环境中把握知识, 有利于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最终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因此, 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从而优化我们的化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孙媛媛. 信息技术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8);
23-25日,全国和省中学化学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在金华市第一中学开展,共有来自全省各地区的12所中学教师代表参加优质课比赛。湖州市各个中学都有教师代表参加了听课,下面我把本次活动记录总结如下:
1、情况简介
在优质课评比活动之前,大会请来了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祖浩教授,做了一个关于“高中化学课程改革重点及实施中的问题探讨”专题报告,他就21世纪高中课程改革中的重点、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本次活动共分两个小组同时进行,我于24日下午和25日上午共听了第一组的6堂课,内容是有关“氯气”两堂课、“电解”一堂课、“乙炔”三堂课,由于两个小组是同时上课的,另外小组的课没听,内容也是上述三个。
2、活动收获
通过听取王教授的报告,获得了很多的信息,比如,在目前的化学学科论文中,存在着关于“课堂教学”的内容过多,而有关“定量数据处理”和“通过实验来探究”等方面的文章却相对较少,对于指导化学课程的论文写作很有指导意义。另外,王教授还提出了一个观点,就是说在现在的中学化学教学中,化学老师经常引用一些化学药品的中毒事件,造成学生对化学的情感是不积极向上的,提到化学就想到中毒或爆炸,他提出应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积极情感,化学有很多正面的例子和生活实例。
另外,来自全省的优秀青年教师所上的优质课也给人很大的启发,在课堂组织和调动上,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尤其是在这次活动中获得一等奖的宁波二中范彬彬老师,她的课堂组织受到老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她把化学反应和学生游戏联系在一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掌握了化学知识。
3、启发和反思
听了王教授的报告,在我了解了新课程改革情况介绍以后,我充分的认识到老师要让学生学会欣赏和感受化学,首先老师自己要学会,以往通过化学污染或中毒事件来进行化学引课的做法要有及时改正,并注意和新课程改革的衔接。
对比自己的课堂教学和所观摩的省优质课,我觉得自己要反思的实在太多,包括课堂的任何细节问题,都要精心设计。
论文关键词: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所谓高效课堂,是指相对原来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创建一种以实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创建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教改后的教育方针倡导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的能力,即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发现问题,然后通过与别人的交流、合作学习,解决遇到的难题,最后经教师点拨,进一步发展探究式学习能力,高中化学的学习尤其如此,然而这一切都要建立在高效课堂的基础之上。高效课堂的特点是: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的知识较多,教学氛围民主活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如何才能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实施高效课堂呢?我有以下一些感悟与大家共享。
一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是否有高质量的教育取决于是否有高素质的教师。首先,只有具有现代教育观和教育科学发展观的老师,才能真正实现“以生为本”,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才能真正理解与尊重学生,在每一个教育环节中都能给予学生人文主义关怀。其次,作为教师要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这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若教师能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能先亲其师——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然后信其道,学生因爱而学,就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习变成一种享受,并在学习中不断丰富他的精神世界教育论文,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实现情感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的教学目标。最后,教师自身要有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教师在课堂上能旁征博引,诙谐幽默,讲课深入浅出,游刃有余,自然能打破沉闷的教学气氛,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听课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利用率,收到良好的授课效果。
二 教师要明确教育目标,备好课
教师备课是实施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备好课,化学老师们可以在一起集体备课,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所选用的教材,把教学目标细分解到每节课当中。然后大家就如何设计这堂课,以及为什么如此设计等问题展开谈论,交流心得体会,最后按照新课改要求并结合授课和学生实际课制定出合理的授课方案。因为“化学是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故对于化学老师而言,更要制定出学生的基本能力目标论文怎么写。这种做法,不仅可以使老师之间互相培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更重要的是制定出了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让教师有备而来,更好的主导课堂,做到有的放矢,可以使课堂变得紧凑,让学生积极参与,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做最好的准备。当然要做到这些,事先必须对学生的基础进行调查,明白学生的问题在哪里,对症下药,才能实现高效。
三 合理的课堂调控
合理的课堂调控教师首先要能做到合理的安排上课的时间。要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高效的学习,就要求教师把课堂时间做科学合理的分配,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把不同的任务安排在不同的时间段,这样他们才能消除懒散,有紧迫感,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与学生互动,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特点,采取相应的互动策略,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强化效果。再次,教师还要做好应对课堂突发状况的准备,对一些意外情况,要能及时采取措施,机智灵活处理,维持正常的上课秩序,这是实施高效课堂的有力保证,只有这样,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四 采取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打破传统那种填鸭式、教师占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要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师要给学生让出一些自主学习的天地,让学生自己制定目标,控制进程,实现目标,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特长,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如前所说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在化学课堂上定然少不了实验。因此根据化学这门学科的特殊性,教师可以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组,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教课,例如教育论文,我曾让班上各小组设计一个如何验证溶液酸碱性的实验,经过各组讨论之后,大家总共设计出了七种不同的方案,有的直接用PH试纸,有的用酸碱指示剂,有的是把铁放进去看是否有气体放出等等,最后再让各组动手操作用实验进行验证。这种分组讨论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很乐于思考,并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当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意味着学生在课堂上可以为所欲为,而是要老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加以引导,促使学生高效学习。
五 组建课外学习小组
将学生按基础条件,学习程度,性格特点,科学合理的安排成几个课外兴趣学习小组,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消化吸收的知识点,通过课外的学习来解决。另外,程度不一样的同学在一起,大家可以共同讨论学习,达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的目的,这反过来又使学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在课堂上认真学习,从而提高课堂实效性。
此外,要建立合理的科学评价制度,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证实教学设计的有效性,通过评价来提升下一次教学过程的设计效果,同时也激励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以上这些都是我自身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我相信只要能做到以上几点,并且持之以恒,一定会对实现高中化学的高效课堂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祖浩.化学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76–79
【2】王桐.《教育基本理论与实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王书臣等.《新课程教学设计》,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4】史薇.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管理策略刍议【J】,新课程教育(基础教育),2007,(03)
【5】汪泳,董静.创设愉悦情感的课堂教学【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5,(09)
关键词:课程基地;化学学科;思考;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1-003-2
2011年8月,我校被确定为首批省级高中化学课程基地。课程基地建设是个创新的举措,没有经验可借鉴,没有模式可依据,唯有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唯有集思广益,开拓前行。
一、我们的思考
江苏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马斌指出:课程基地是以围绕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追求,以建设学科内容的物质呈现平台为基础,通过师生做中学、学中做方式,巩固、演示、验证、探究和拓展教学内容;以学科建设作为课程基地建设的核心内容,学校一切活动必须以学科知识作支撑。据此,我们在申报和建设课程基地时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首先我们以为确定申报的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课程。课程是指学校教学的科目和进程。广义的课程包括学校教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因此,我们“课程基地”的课程为自己学校正在进行和能够不断发展的课程,而且是要把握得住,可操作性强的,摒弃那些不切实际的、哗众取宠的、似是而非的所谓“课程”。
二是立足一门学科下功夫。也就是说,能够由点带面,以小扩大。利用一门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综合,开展跨学科的研究活动,最终放大学科优势,形成整体的效应,形成学校的特色。
三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选择具有先进性的、能够起引领作用的学科,而且能够践行学校的办学理念,能够体现学校的精神。我们的办学理念是“让我们共同获得发展和成功”,学校精神是“永不言弃,永无止境”。我们学校的化学学科组不仅有一支业务精湛的化学教师队伍,而且已经拥有坚实的科研成果和突出的教学业绩,特别是这些年来为学校教育教学积累和示范了许多经验。例如化学学科组的“定标导学,合作质疑,及时反馈”的互动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学校各学科整体的教学复习方式,赢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也是从化学学科开始破茧化蝶的,至今数学、物理和信息学等学科竞赛始终在践行着化学学科探索出的“会者为师”的教学方法。
四是区域性人文环境和经济发展形势也纳入到我们思考的范畴。东台有海岸线八十多公里,而且每年都有近百亩的滩涂增加。现在正处于国家级沿海大开发的前沿,有许多滩涂、海洋的资源可成为我们形成校本课程,如滩涂爽碱、粗盐提纯、浅海养殖等。
五是寻求一些可靠的理论支撑。我们在申报化学课程基地时,就有科学发展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体教育理论以及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等。在这些理论指导之下,我校强调课程的综合化、个性化和生活化,形成先进的现代的课程体系,从而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和成功。
二、我们的实践
一年多来,我们根据学科实际和发展的需要,基于“共同发展,共享成功”的办学理念,努力将基地建设成一个培养学生学习、实践、创新能力的新课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平台,推动学校特色发展的新载体。
(一)多样性地建立自主学习、创新、实践的实验室
我们非常重视发挥实验对课堂、课外学习的作用,主要将实验室实验台布置成秧田式和茶馆式,实验内容有桌餐式的规定动作,也有自助餐式的自选动作,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自我表现、有效展示,进一步提升学习、实践和创新的能力。
1.将六个传统化学实验室中的四个进行了全面改造,建成四个多媒体化学实验室。
新课程中的化学实验已经不再明确区分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我们认为只要条件许可,所有实验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学校多媒体化学实验室建成,其体现着传统和现代的结合以及化学实验室和普通教室的结合,既方便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方便学生进行分组活动,给教师和学生充分的条件去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于是我们努力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分组实验,甚至指导学生将部分课本知识介绍设计为新的探索性实验。如组织学生将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钠、镁及其化合物”的“活动与探究”,设计为“探究Na2CO3和 NaHCO3的性质”的实验。现在课程基地的化学教师们已经将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和选修模块上列出的所有实验进行整理,改进为24个学生分组实验,一一陈列出来,并通过提供必需的仪器和用品,让学生就这些实验再行设计、操作和感悟、反思,从而提升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度。
2.利用常规化学仪器和日常用品,结合沿海大开发的地域优势,建设综合实践活动实验室。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化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我们利用常规仪器、日常用品,设置了三大主题综合实验群,自主开发一批自助餐式的实验。它们分别是(1)“药箱化学”:a.阿司匹林的合成;b.胃舒平中氢氧化铝的检验;c.对氨基苯磺酸的合成;d.次硫酸氢钠甲醛的合成;e.苯乙醚的合成。(2)“厨房化学”:a.油脂制肥皂;b.食盐中碘的检验及含量测定;c. NaCl与NaNO2的鉴别;d.食醋中醋酸含量的测定;e.糖的性质探究;f.测量呼出气体中是否含有酒精的探究。(3)“海洋化学”:a.粗盐的提纯;b.海水组成、成分的确定;c.海带中提取碘并测定;d.盐卤中提取溴;e.海水淡化;f.电解饱和食盐水;g.海水与河水、井水的成分区别。实践证明,引导学生以“厨房”、“药箱”和“海洋”为主题,在自由选择、亲自动手的基础上,通过安全、有趣、简单的系列实验,了解了化学在生产及生活中的功用,在“做中学”的自主探究中享受经历、参与和成功的快乐。
3.组建拥有部分精密仪器和先进设备的科研实验室。
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制约,目前高中化学课程中的实验都是化学科学中的基础实验,对化学反应的动态研究、精密化定量实验研究和物质运动规律的计算研究等基本没有涉及。为了使学生们能在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之余开拓视野,进一步领略化学的奇妙和魅力,同时为培养拔尖人才服务,我们课程基地一行人多次到上海市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化学实践工作站参观,先后到南大、南师大等高校的实验室学习,购买了一批中学不常用的大学实验仪器,如数据采集器和PH、温度、压强、电导率化学传感器、电子天平、实验室PH计、阿贝折射仪、数显集热式搅拌器、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实验室级纯水机元素分析仪、核磁共振仪、红外光谱仪、质谱仪等等。以学习小手册形式详细列出每个仪器功能、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专门安排一位化学教师负责指导,让对化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来学习、操作,为他们参加化学学科竞赛、进入高校学习起着积极的推介作用,为今后从事化学学习、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用性地构建网址为的教学平台
一年多来我们整合已有信息技术资源,开发出交互功能的网络教学平台,包括名师课堂、名师答疑、学习论坛、研究论文、课程建设、能力测试、教学课件、视频资料、演示实验、化学图库等栏目。借助教学平台,学生可以进行菜单式自助学习,教师可以进行网络式远程教学。
具体地讲,学生在家中或学校的电脑登录江苏省化学课程基地网,点击“用户中心”进入“考试管理”—“题库管理”网页,按学习进度选择章节、知识点、练习时间和难易度,软件随即生成一套练习。学生完成后点击提交,软件立即显示每题正误、所得分数。学生点击有困惑的题目,立即显示该题的详细解析,包括可以链接得到解题所用到的知识点和方法。此系统还有一个联系效果记录、分析的功能,学生可以超越传统课堂,进行自由选择、自主建构式学习。其所有的练习、测试题目、所做答案将被收入数据库,经过分析可以直观显示学生学习薄弱环节,有利于学生自我改进和教师了解其学习情况。一个班的学生练习结果汇总后,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课堂教学效果,进而改进教法和拾漏补缺,提高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
目前,基地网站收录有化学组全体教师最新研究论文62篇;覆盖高中6本教材所有内容的教学课件186个;包含趣味实验在内的视频资料56个;以及演示实验120个、化学图库46组和化学题目2000多条。
(三)先进性地整合课程结构,推进和引领多方面共同发展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中心,是学校教育的目的和原则,课程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离不开多样化、高选择的适应多方面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
1.构建个性化的学校课程体系。
根据新课程要求,我们注重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了化学学科的必修和选修课程模块,充分体现普通高中课程的基础性和选择性。化学教师认真研究初高中教材;研究人教版、苏教版和鲁科版等三种版本的高中教材;研究《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江苏省普通高中高考考试说明》、《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和《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深度解读文本,详细对比梳理,从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清晰地为相关内容的教学定位,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科学地确定教学线索,创造性地选择、改造、安排教学素材,制定出符合学校特点的具体内容的教学要求。实践中,采用“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等方法研究不同教法的流程、特点与效果,逐步构建核心教学内容的模型建构,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符合学生发展的必修和选修教材体系。
2.开发校本化的选修课程。
学校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尊重和满足广大师生以及学校教育人文、地域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允许融入自己的教育哲学和思想,推进化学学科教学特色的创新和发展。化学各备课组都设计了具体研究内容及校本课程研究开发的具体方案,都有三至四门校本选修课程供学生选修。例如有激发兴趣爱好的《化学入门》、《化学起跑线》、《生活中的化学窍门》和《趣味实验》;有拓展类的《化学竞赛知识初探》、《化学竞赛系列训练》、《创新实验》、《化学读本》和《大学课程》;还有地方特色类的《海水组成的测定》、《含碘食盐检验》、《海带制碘》、《粗盐的提纯》、《盐卤提溴》、《海苔的养殖》等系列。教师们经常带领学生到沿海一带,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采用小组综合课题研究的方式,辅以个人单科研究,到粗盐提纯车间实践体验,形成书面报告,最后交流、总结和评价。
3.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教研活动。
举行校园学术节、公开教学活动和承办省市级教学竞赛是我们展示课程基地建设成果的有效窗口。去年12月份,学校以“课程基地 引领学校特色发展”为主题举办第十一届学术节,开展 “红烛杯”会教、对外公开教学、教育教学论坛等具体活动。由教科处牵头举办的教学论坛和政教处主持的德育论坛,就是围绕 “课程基地”、“学科发展”、“学校特色”等关键词,各学科教师和全体班主任纷纷通过自己的想法、看法和做法。如生物学科的《浅谈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英语学科的《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促进中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音乐学科的《谈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课程基地还围绕“课程”,广泛收集各学科教师近期在市级以上发表或获奖的论文,汇编了《与新课程同行》、《追寻教学的有效性》、《课程能力与教育创新》和《做最好的自己》等四本论文集。
本文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在简要解析现状的基础上,试对此作出一些抛砖引玉之论.一、简析高中化学的教学现状及其成因
如何概述高中化学的教学现状呢?那就是“缺乏情感活力,长期处于低层次化发展之中”.梳理其复杂多样的成因:一是由于受传统意识和应试因素的影响,实际教学中仍然过于关注并片面追求认知目标和技能培养,相对忽视了学习活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直接导致了课程教学活动的低效甚或无效.二是教学活动不能扭转“反客为主”的局面,学生在“强势教学”“以教制学”的压抑下学习,主动性、互动性、创造性无法得以充分地激发、释放与体现出来,进而从根本上影响化学课程的有效性教学活动.三是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支撑的基础学科,而操作实验活动中极其需要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这也是激发课程情感、培养合作能力和提高教学效率的契机环节,非常遗憾的是,蕴藏其间的丰富性资源却在现实教学中被浪费了.如有些人片面地把“老师教、学生学”“老师问、学生答”理解为“师生互动”,还有许多人把形式上的分组实验视为学生在合作探究,却没有真正形成以双向互享、教学相长为实质意义的“教学共同体”.二、对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简要实践与思考
1.积极开展情趣化教学活动
现代教育观认为:学校教育是一项不折不扣的情感艺术活动,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质意义上的有效教学艺术“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课程性质特征和教学发展需要,通过有效途径和各类方式,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情趣教学活动,以此发挥寓教于乐的教学作用.如实验法――教学中努力把一些理论性知识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操作实验来揭示与诠释.再如设疑法――通过设疑、质疑和释疑,引领学生在“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中思考、讨论、探究,从中明晰事理,提高认知能力.还有课外活动法,就是通过制作学具和模型,举办化学讲座,开展化学学习兴趣小组活动,组织化学小课题实验研究,撰写化学小论文等,从而让学生从课堂内外、有理有趣、动思结合之中开阔视野.这样既可以有效地激发学趣,又能不断增强学生的课程学习信念.
2.积极开展科技化教学活动
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教学辅助手段.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其动画演示、媒体播放等功能,或者补充更为丰富的化学信息,或者把教学中难以讲解和实验的化学反应予以直观演示,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形象逼真、五彩缤纷的化学信息世界,拓展他们的学习渠道,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关于“原电池原理”内容,传统教学中通过普通实验演示,教师采用导线、电解槽、电极和电流表等,只能从宏观角度入手去讲述如何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这一原理,让学生从实验表面现象去感悟“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而他们却无法真正理解电子是如何进行定向转移并形成电流的.与之对应的是,如果我们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则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动画效果,让学生非常明晰地观赏到电子是如何由原电池的负极端流向正极端,从而帮助他们比较准确地掌握这一知识要点.
3.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
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强调指出:“要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这既是对化学教学的最新要求,也是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实在性措施.
例如,在讲化学电源时,让学生到社会生活中调查常见的化学电源,尝试研究电池的材料、原理和类型.
【关键词】化学教学;创新能力;挖掘潜能
作为一名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挖掘各自的爱好和潜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在教学工作中提倡创新,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1 尊重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模块
高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过于统一的倾向,要关注和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化学课程。
高中化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模块,给学生的学习以较大的选择空间。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挖掘各自的潜能,制订各自的化学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化学课程模块;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已有的化学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对学生选择学习课程模块和安排学习顺序给予指导。
2 把握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高中化学课程是由若干模块组合构建的,教师应注意领会每个课程模块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把握课程模块的内容特点,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化学1、化学2课程模块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打下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初中化学课程的衔接,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注重整体性,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核心概念、重要物质以及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讲解时应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要紧密联系学生己有的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经验与知识,尽可能通过化学实验或引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还要利用各种模型、图表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 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在教学工作中竭力提倡创新,善于接受学生新的合理化的建议,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喷泉实验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方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4 突出化学学科特征,更好地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
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我觉得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尤为重要,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实验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兼顾创造性学力的培养,并发展学生喜欢化、赞赏化学的个性。所以,可利用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研究性课题。多开展一些有趣的小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化学实验的教学和活动形式必须更多样和多元化,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除上述之外,我觉得还可以发挥活动课和化学史教育的作用。开展课外化学实验和家庭化学实验活动,都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5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
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高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例如,“化学与生活”模块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在教学中要联系化学在健康、环境、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咨询等多种方式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又如,“化学与技术”模块以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充分利用当地各种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讨论、观看影像、听报告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实际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认识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技术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媛原;化学教学中结合消防案例增强学生任职能力的研究与实践[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程艳,梁明;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对学生的创新教育[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韦友欢;黄秋婵;;化学教学中实施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11期
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兴趣化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和教材的编写风格及新课标的理念,都需要运用兴趣化教学策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常见的教学方法有:
(1)实验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通过做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设疑法。“学则须疑”,通过设疑引发学生兴趣,然后经过讨论分析,明白道理,从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3)竞争法。学习需要营造竞争的氛围,使压力变为动力。例如在进行元素化合物教学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化学方程式背默比赛,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开展课外活动法。通过制作教具、模型,举办化学讲座,化学课外实验,化学竞赛,化学晚会,化学墙报,化学展览会,参观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进行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撰写化学小论文等等活动,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有理有趣。这些活动能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生活化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而化学教学离不开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实施生活化教学。实施生活化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
(1)要进行角色转换,重新给教师和学生定位,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学会倾听,欣赏和关注每一个学生。
(2)让学生走进生活,弥补课堂传授间接经验的不足,多组织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使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3)致力人文关怀,关爱每一位后进生,要关心帮助他们,以达到共同进步。
三、信息化教学策略
当今社会下在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则必须实施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策略最终目的是学生不再是信息简单机械的接受者,而要让学生成为信息的运用者,在互动的信息中将知识进行重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而实施信息化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内容不再只局限化学课本内容,要紧跟化学发展研究的步伐,让学生及时了解世界上化学发展动态和化学研究新的成果。
二是形式不再局限于口授耳听,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辨证、采访、上网、观看有关化学知识的影片和参观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等等,这些形式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而且能激发兴趣,发挥学生的特长。
三是授课者不仅是教师,也可以是工程师及研究人员或者是具有丰富知识和实践的人都可以给学生作专题报告,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探究性教学策略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通过实验亲身经历和体会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实施探究性教学策略要注意以下五点:
(1)树立新的课堂观和学生观
探究性教学改变了人们的教育观念,明确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关注学习方法的形成,情感和态度的培养。科学探究既是一种方法,又是一种学习目标。进行探究性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2)利用推理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寻找规律
化学反应规律是前人在实践基础上总结的科学结论,教学时如果不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魅力,空洞洞的几个结论如何能让学生记住呢?即使学生机械地记住了也不能运用,要让学生经历过程,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思维和推理中诱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
(3)在实验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获得体会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由于实验者或实验条件的不同,往往得到的实验产物也不相同,如果对实验后的产物进行研究,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发挥学生潜能,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开展化学课外活动,能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实验操作基本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因而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心理特征、知识层次和能力要求,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广阔空间。
摘 要:从探究化学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角度,对如何把握好高中化学课堂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教学方法;多元化;科学规划;实验法
高中阶段,化学成绩的提高依然离不开化学课堂教学,可以说化学课堂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除去教师的素质问题,我觉得教学效果有成效还是离不开教学方法的探究和改进,下面笔者就几年来的教学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多角度达成教学目标,要追求角度多元化
曾经听过一些教师的化学课,感觉到教学效果不是很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路径太单一,几乎不去考虑所教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联系,几乎不去考虑教学内容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创造意识建立和培养的作用,其实正确的做法是教师要主动地从多角度出发,达到教学目标。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都要设立恰当,要有可操作性,能够起到实际效果。对于这种教法,我曾在教学元素氯这一节内容时应用过,为了实现对氯元素的化学性质及其化合物用途的了解的教学目的,我就努力去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识。在学生对分类方法已有所了解的前提下,学习本节内容时我让学生从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不同角度来深入地理解和学习这一节内容中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并借用新知识这一载体,实现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的目的。另外,在介绍Cl-的检验内容时,我采用温故知新的原则,先让学生复习初中已经学过的HCL、NaCl与AgNO3溶液的反应,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实验,效果很好。
二、科学规划教学过程,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如同一座建筑需要一个完善的规划图一样,课堂教学也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规划方案之一就是,按照课始、课中、课终进行设计。在课的开始,我就向学生标明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与要求,让他们去了解一些和本节课相关的知识,想好问题去开始新课的学习之旅;上课的过程中,我多多提问学生,并引导他们自主或小组讨论去解决我给他们的提问;在课的最后,我主要对本节课所讲内容进行归纳、概括,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使得他们前后所学知识相互连贯起来。说到课堂练习,我们老师布置安排的习题要精准、有针对性,让学生对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通过习题的训练有所提高,另外,教师还要注意习题设置要兼顾综合性和灵活性,并要及时解答学生对习题的疑问,指导他们解决疑问,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不能布置太难的题,甚至超纲的习题,这样的习题不仅不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相反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恐慌感,会让他们感到化学好难学,陷入化学这辈子也学不好的自卑情绪之中。习题的正确配置模式是多选用难度适中的习题,以班级绝大多数的同学都能解答对为准。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课外作业时,一定要注意作业上所列习题能适合学生所用,让他们觉得这些作业目标性很强,能及时巩固本堂课所学为好。需要提醒的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板书对学生学好化学有很重要的作用。好的板书,既能弥补语言难以表达的不足,如化学用语,也可达到直观且形象的效果。一份好的化学教学板书,应该有科学性、直观性和艺术性,板书设计要能体现出教学的目标是什么,要能把握住这堂课的重难点和学习关键点,让学生能学到要考的东西;另外要能够看出知识的系统性,使学生一目了然。
三、教法多样化,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我们经常讲,教无定法。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教师要不断去积累教学方法,去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对于具体的一堂课来说,究竟采用啥样的方法去完成教学,那就要看具体的课型、具体的内容及老师所面对的学生的实际情况。一个主要的原则就是要求你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感到这个方法是能够节省时间,启迪智慧,减轻负担,提高效率的,那就是好方法。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式讲授法、探索法、演示法、练习法、自学法以及实验法等,以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需要强调的就是,化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可以说,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会过分。我们在教学化学课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运用化学实验这一重要的教学方法,认真开展实验设计,让学生动手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这样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针对教材安排了设置了盐桥的锌铜原电池装置。我就提问学生如果我用金属导线去替换盐桥结果会如何呢?学生都知道盐桥的重要性,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对于替换后的结果,还是很期待,议论纷纷,在实验结果出来之后,所有人都惊呆了,这个改造后的装置有电流产生,且产生的电流比起用盐桥来得更大。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反常的结果呢,同学们经过在百度查询,引用某知名网站的论文来佐证,得出金属桥能替代盐桥的结果。这个结果当然是不对的,此实验中的金属导线只起到了导体的作用,然而不能让阴阳离子往两个半电池处迁移,从而使得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事实尽管是这样的,但是看看学生那不服气的神态,我的心里不由得一阵发慌,心想我无论如何也得让学生接受我的结论,接下来,我就用另外的几种金属来替代盐桥,用到的金属有铜丝、锌片、铁丝,结果都有大小不等的电流产生。同时,如果将插入硫酸锌溶液的锌片和插入硫酸铜溶液的铜丝拧在一起来替换这个盐桥的情况下,就没有测到电流的产生。通过这样的几个小实验,充分地证明了“金属桥能替代盐桥”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同学们也终于心服口服了,看看他们的脸上露出了敬佩的神色,我感到了一丝欣慰。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努力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践行新课标的思想,坚定依靠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化学课堂教学,开发更多的教学方法,就能真正地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