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信息技术下纪检

信息技术下纪检

时间:2022-12-31 15:48: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信息技术下纪检,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信息技术下纪检

第1篇

镜头二:在自由操作练习时,有学生趁教师不注意,玩起了游戏,将教师布置的上机操作任务置于一边,自顾自地娱乐。部分学生很快地完成了操作任务,还有部分学生仍然不知所措、不会操作。

镜头三:在进行分组探究学习时,学生之间的辩论变成了“吵”论,小组讨论变成了小组聊天,甚至有的小组长一个人完成小组内的所有任务,其他成员则上网打游戏、聊天、在QQ农场种菜。

针对这些常见的课堂不良现象,近几年我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让学生当小老师,很好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完成了教学任务,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所发展和收获。下面,我谈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当好小老师。

纪检小老师

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是完成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为此,我将学生按机房座位顺序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请一位学习好、工作能力强的学生当纪检小老师。小老师就在学生的身边,能够及时发现违纪的苗头,并进行适时提醒和规劝,把课堂违纪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整个课堂的纪律好了,学生不分心,形成积极的课堂学习环境,就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纪检小老师具体所要做的事情是:每节课前将本组学生带到机房,安排学生对号入座,并制止学生课前乱说乱动、打打闹闹,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安静下来,等待上课;教师授课时,纪检小老师一边自己听课,一边协助教师督促学生认真听讲,制止学生上网、打游戏或做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小老师在巡视过程中,必须遵守纪律,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为同学们做出表率,以激励其他同学好好学习。作为课堂主导的教师,一定要选出优秀、合格的纪检小老师,鼓励他们参与课堂纪律的管理,给予他们鼓励和肯定。

授课小老师

针对有些操作熟练、口才好、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偶尔让他们担任授课小老师,在课堂上自主准备学习材料,组织上课,把自己预习的内容通过“教学”的方式传递给全体学生,从而达到学习目标。小老师体验了站在讲台上的滋味,会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同时有利于营造宽松、活泼、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课时,我针对“Word排版技巧与问题”这一内容,选出小老师来进行授课。具体做法如下:了解全班学生掌握Word知识的基本情况,从中选出两位学生分别介绍他们在以前电子板报排版时积累的经验。学生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做好一份简单的电子样报。在正式上课时,小老师根据自己所制作的板报,给大家介绍具体的排版技巧和所遇到的问题。这样一来,小老师不仅能有针对性和有目的地主动授课,还能把自己以前排版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总结出的技巧讲解透彻,这种方式比教师在讲台上讲解的效果好多了。学生亲身经历过的更有现实意义。

小老师授课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教师把“教”的权利交给了学生,教师必须时刻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备课,给予必要的辅导和帮助。教师还要在课堂组织上给予一些必要的协助,如有时小老师在授课时会观察教师的举止,这时教师一定要用点头等方式来鼓励授课的小老师。

辅导小老师

在一个班级里,难免有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动手能力比较差,上课容易走神。摆在教师面前的困惑是,每次上完新课,布置学生练习时,教师一个人的巡回辅导,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有的问这儿、有的问那儿,东边喊、西边叫,特别是出现电脑死机、软件图标被删除、工具栏消失等问题时,教师忙得不歇气,学生喊得干着急。教师的“服务”总是跟不上,只恨没有分身术。为了既使全体学生学好知识,又能使教师从普遍辅导中抽出时间解决个别疑难问题,我采用的办法是指定若干临时的辅导小老师,协助教师做好辅导、检查工作。

学生进行任务操作练习时,教师及时找出已经掌握并完成练习任务的学生,将他们安排到各个小组中去,让他们临时充当辅导小老师,下座位及时检查本组其他成员的学习情况。当小组成员遇到难度大的操作时,辅导小老师可以提供手把手的辅导。这样既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负担,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部分学生还克服了因惧怕老师而不敢提问的心理障碍。

探究小老师

在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中,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经常采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围绕一定的学习材料创造性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的探究合作学习中,由于有些学生对电脑操作并不熟练,学生与学生之间又缺少合作互动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落不到实处,成了无效的探究。

我采取的办法是,教师创设情境、明确探究目标、布置探究任务。接下来,根据学生个性差异、能力强弱、兴趣爱好进行分组,选出各组的探究小老师,要求组内小老师建立明确的责任制,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探究任务。各成员在小老师的精心组织下,以优带差,相互协作,群策群力,很好地完成探究任务。

在多数探究活动中,教师要适时地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引导,从而使探究活动落到实处,让小老师和小组成员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兴奋。同时,教师的评价对象应是整个小组,小老师不仅要对自己的合作探究学习负责,还要对小组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

第2篇

关键词: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相关问题;对策

一.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必要的权威性

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具备一定的权威性是很有必要的。然而在大部分企业中,纪检监察部门与检查监督对象所属部门的级别和地位都是相同的,其工作性质与其它职能部门相互平行,在此平行级别的基础上设立的纪检监察机构和工作人员,就不可能客观地审视、监督、查处,在工作中无法形成应有的权威和震慑。因为级别不够,人手也不够充裕等一系列原因,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在企业中无法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想要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监察监督也无从谈起。在调查取证发现的问题或者群众举报的问题的时候,通常也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和制约。特别是当案件所涉及的单位、领导以及“能人”高高在上的时候,纪检监察部门和干部通常都会无从选择,所处的位置也十分尴尬,要是坚持原则、严格守纪,多少也会得罪某些领导和重要的人物,树立对立面,这对于今后工作的开展和个人的发展而言都不是好事情;要是讲人情、看面子、贪图小团体的利益,那么违反规章制度也是很有可能的,最终造成失职渎职。

(二)管理体制不够合理

当前,“双重领导”制度是我国纪检监察机关运用的主要制度,也就是纪检监察部门会同时接受上级部门和同级党委、行政组织的双重领导,企业纪检监察机关也是同样的。上级纪检监察部门只针对业务上的工作内容进行指导,而纪检监察人员的选拔任用、工资待遇和奖惩考核等,通常情况都是由自己的单位做主。这种双重领导体制,具有自身的优点,而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针对基层单位发现的违纪问题,上级机关

通常态度都比较明朗,要求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绝不手软;而本单位领导,通常都会考虑到本单位的声誉、利益以及本人和被查处对象的关系,特别是在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实行以来,下属单位、人员出问题之后本着应该承担的责任更加成为考虑的重点,大部分情况下,宁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或者在本单位内部进行相应的处理和解决,而不是很愿意立案调查、严肃查处、如实上报违纪违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就算对一些线索和证据有所掌握,也需要第一时间考虑到本单位领导的意见。若是领导要认真处理,那么就要深入追查,决不手软;若是领导态度不是很明确,那么就只能在表面上做做功夫,最后不了了之。

(三)工作比较被动,方式方法不够

切实有效在企业中,纪检监察部门通常都被看作是“找茬挑刺儿”的部门,他们所充当

的角色也并不是“人见人爱”。尽管很多领导和基层单位对于纪检监察工作还是予以理解和支持的,但是在个别单位中,领导害怕得罪人,害怕出现问题,害怕对自己的政绩有所影响,基层认为是多管闲事,没事找事的现象还是比较常见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纪检监察人员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顾虑,没有较高的热情和积极性,工作也越来越被动。没有上级的安排,没有领导的指示,没有群众的举报,通常都不会多说多做,勇于创新。特别是那些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轻视思想政治工作的企业中,党纪政纪教育通常只是趋于形式,没有人真正落实和执行;不落实,也就没有人当回事。监督检查也只是在参加会议、听取报告、查看现场、翻阅资料的基础上体现出来的。这种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工作方式,很难在制度以及管理的方方面面中穿插监督,对于权力背后存在的违纪违规问题也不能有效地挖掘出来。

二.加强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对策

(一)树立良好的企业风气加强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风气良好,工作气氛融洽的企业,可以让企业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更有激情和热情,从而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和效益。相反,如果一个企业有着歪门邪气,那么就会带坏企业中的其他工作人员,造成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从而也不能给公司给带来良好的效益。这就充分表明了一个企业的纪监察部门的重要性。企业领导在此过程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领导者应该彻底查处出现的不良风气,要平等对待,严惩不正之风,一定要有过人的决心和毅力。

(二)完善和强化监督工作机制工作人员应该重视企业内部的监督机制建设,监管机制

是监管工作有效进行的前提。

在企业检监察工作中,要做好监督工作,做到真正的民主;深化民主管理;让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工作。

(三)建立健全内控机制

一是要建立预防机制,从关键环节入手,健全内控机制,积极预防,以强化管理为手段的科学防控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中的制度漏洞,从而提高预防腐败的能力;二是要健全内部各种审核机制等,运用现代化技术,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找出企业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完善业务水平,从而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和业绩考核评价体系。

(四)深化效能监察工作

一是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立项。要围绕企业重大改革、内部管理、安全生产中的重点和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热点问题选题立项。如“三重一大”、物资采购、产品销售、工程建设、招投标、安全生产、薪酬管理、节能减排等。二是精心组织、协调配合。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不应超越自身权限去包办主管部门或业务部门的工作,应该把自身定位在“组织、协调、督促”上,使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配合,保证效能监察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快捷、高效的特点,加快监督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对企业管理流程的动态监控。

(五)坚持从严治企方针

实践证明惩治无力,教育就缺乏说服力,制度就缺乏约束力,监督就缺乏威慑力。在查办案案方向。查办案件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原则性很强。只有坚持党委的统一领导,才能保证正确的办案方向,才能整合各方力量,排除办案干扰,提高办案效率。二要处理好查办案件与服务企业发展的关系。企业办案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坚持把“服务中心,查清问题,堵塞漏洞,净化环境,挽回损失,维护稳定,促进发展”贯穿于办案工作的全过程,以促进生产经营工作为查办案件工作的第一要务。三要拓宽案件来源渠道。根据官方调查结果,许多企业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是地方检察机关发现的,企业自己很难发现案件线索。因此,通过、效能监察、专项排查等拓宽案件来源渠道十分必要。四要突出办案重点。要针对不同时期企业反腐倡廉的新形势和上级纪检部门的工作部署,确定办案主攻方向。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在企业中是尤为重要的。它的的重点在于为企业建立一个良好的监管制度,落实号企业中每个人的责任和工作。在新时代,纪监察部门更加要学会把握机遇,科学全面地去分析和解决企业面临的新挑战,采取相应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从而让纪监察部门充分有效发挥其职能。

参考文献:

[1]汤玉.探析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相关问题以及对策[J].中国职工教育,2013,5(12):93-94.

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F239.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11)05-0041-03

一、人民银行内部审计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手段信息化程度较低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金融和社会发展的趋势,面对世界经济信息化浪潮所带来的挑战,内部审计也应该同步实现审计手段的升级,即在审计数据采集与数据分析上引入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但由于主观和客观上的原因,目前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信息化程度还有较大差距。

客观方面,首先,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对信息技术的利用起步较晚,总体水平不高。目前,我国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均己实现电子化,而内部审计仍然停留在手工方式上。这种滞后使得内部审计不能与实际工作相适应,严重影响了审计效率与审计效果。尽管人民银行下发了一些文件,要求内审部门结合计算机信息系统审计工作的需要,创造条件,尽快在总、分行和省会中心支行建立审计工作的计算机平台;各级内审部门加大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通过购买标准审计软件和研究开发专用审计软件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审计工作的技术装备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但除个别分支机构的内审部门就计算机辅助审计进行了有益尝试之外,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信息技术总体应用水平还比较落后,内部审计信息化进程亟待加快。其次,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环境复杂。目前人民银行业务系统采用的操作系统平台主要有:WINDOWSNT、WINDOWS2000和UNIX等;采用的数据库系统主要有:INFORMIX、SYBASE、FoxPro及ACCESS等;采用的处理模式为:服务器/客户端模式、服务器/浏览器模式、服务器/前置机/客户端模式以及单机模式等。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和处理模式的多样性,无论是对内部审计软件的开发,还是对内审人员的素质都提出了挑战。

主观方面,内审人员的素质不能适应内部审计信息化的需要。虽然人民银行的相当一部分内审人员都是业务专家,但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还不够深刻,计算机知识也比较贫乏,这些都成为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信息化的障碍。

二、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一)在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1.在内部审计中应用信息技术是审计环境与审计内容变化的需要。目前,人民银行大多数业务已经实现了电子化处理,如:贷款卡管理、信贷登记咨询、金融统计监测、进出口核销、外汇交易、支付清算、征信管理、国库资金管理、货币发行和固定资产管理等业务系统均已开发完毕并投入使用。这些业务处理方式的转变已经使内部审计的环境和内容等基本审计要素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内部审计环境的变化。计算机的应用改变了信息存储与信息处理的方式,电子数据处理环境也同样改变了内部审计的环境。在电子数据处理环境下,内审人员无法看到纸介质文档资料。如联机采集金融统计数据和查询进出口核销信息的情况下,审计人员无法对纸介质的输入资料进行核查。缺乏可见的纸介质输出资料,迫使内审人员只能通过计算机业务系统审查可读文件。二是内部审计内容的变化。人民银行业务处理的电子化,使内部审计的内容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在金融统计监测管理信息系统中,如果应用程序出错和被人非法篡改,或被嵌入非法的舞弊程序,会引起金融统计数据失真,甚至造成宏观调控决策失误,后果将不堪设想。要保证计算机业务系统准确、安全的运行,就需要对系统的处理流程和功能控制进行测试。这样内部审计的内容就由单纯的对各种档案资料的审计扩展至对各个计算机业务处理系统流程与功能的测试。

2.在内部审计中应用信息技术是人民银行新业务发展的需要。如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成了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的建立和使用。目前包括所有的全国性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部分农村信用社,都可以通过该系统查询客户的信用记录。由于个人征信系统的建立,个人信用状况得到了比较全面地反映,一些商业银行已经恢复了停办多年的信用贷款,其中有些信用额度还是比较高的。作为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个人征信系统的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对这样一个亟待发展的信息系统,人民银行内审部门也需要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对个人征信系统的审计之中,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

3.在内部审计中应用信息技术是充分发挥有限的审计资源作用的需要。目前,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人员不足,素质参差不齐己成为制约内审工作质量提高的瓶颈。而信息技术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整合审计资源,在最短的时间内缓解审计人员不足的矛盾,以最小的审计成本获取最大的审计效益。

(二)在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信息技术的应用,除可以顺应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业务发展的需要之外,还会在提高审计效益和审计质量方面提供良好的凭借。

1.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变定期审计为实时审计,变事后审计为事中审计,变现场审计为非现场审计,增强内部审计的及时性、有效性和效益性。上述优势主要是通过联网审计来实现的。联网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在计算机网络互联环境下开展的审计。从利用网络的程度看,联网审计可以分为利用局域网开展的审计和利用广域网开展的审计:从审计对象看,联网审计又可以分为在计算机数据处理环境下,利用计算机网络对审计数据进行的审计和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的审计。

2.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内部审计数据采集效率,增强内部审计结论的准确性,规避审计风险。在传统的审计方式下,由于时间所限,审计人员需要对大量的审计数据进行抽样,这样就产生2个问题。首先,审计抽样的科学性难以保证;其次,审计抽样降低了审计覆盖率,可能错过有问题的审计对象,存在一定审计风险。实行联网审计后,数据采集的效率大大提高,几乎可以在瞬间取得以往几天甚至几个月才能够采集到的数据,这样就可以扩大审计样本范围,提高审计效率,增强审计结论的准确率,降低审计抽样风险。此外,传统的数据采集过程难以避免审计数据的抄录错误,而联网审计可以直接读取所需数据,大大增强了审计数据的准确性。

3.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变内部审计数据分析方式,增强内部审计结论的深度,提高内部审计质量。首先,通过开发内部审计数据分析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归集、整理和分析,可以提高审计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性。其次,通过以往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对大量繁杂审计数据的计算,可以使审计分析由主观性较强的定性分析转变为客观的定量分析。再次,通过将国内外先进的中央银行内部审计理论融入人民银行的内审分析软件,如对可疑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对中央银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数学模型分析等,可以弥补目前人民银行内审人员的审计分析技术缺陷,不失为一种快捷的增强审计分析深度和提高审计分析质量的方式。

(三)在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可行性

信息技术在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无论在制度基础还是硬件环境方面,都已经比较成熟。

1. 应用信息技术的制度基础。依法审计是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监督的原则之一。人民银行的各种业务系统,涉及我国的国库资金管理、信贷登记咨询、金融统计监测、进出口核销、外汇交易、支付清算、征信管理和货币发行等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金融宏观调控与管理以及巨额资金汇划等重大金融问题,每一个业务系统都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和管理规定。与这些系统相关的数据采集、分析也应该取得合法的地位,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第三十二条关于“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时,有权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被审计单位不得拒绝”的规定,以及《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三十条关于“审计机关有权检查被审计单位运用电子计算机管理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财务会计核算系统。被审计单位应当向审计机关提供运用电子计算机存储、处理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电子数据以及有关资料”的规定,审计机关具有检查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电子数据和有关资料的权利。在联网审计中,审计机关的检查权只是在实施手段和途径上发生了变化。如果说上述规定没有明确联网审计的权利的话,2001年颁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展审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则进一步明确了审计机关的联网审计权利,是目前审计机关开展联网审计的直接依据。该通知明确了联网审计的数据接口、计算机信息系统处理的电子数据的保存以及法律责任等相关问题。

上述国家法规依据中,只局限于与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有关的计算机业务系统,而这些只是人民银行计算机业务系统中比重很小的一部分。除此之外,人民银行还有金融机构对境外资产负债及损益申报系统,汇兑业务统计申报系统,结售汇统计系统,国际收支统计监测系统,全国电子联行系统,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同城交换清算系统,金融统计监测管理信息系统,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工业景气调查系统,企业商品交易价格指数调查系统,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口收汇核销系统,贸易进口付汇监管系统,中国人民银行安全保卫信息系统,外商投资企业、境外投资统计系统,外债统计、世行贷款统计系统,金融系统纪检监察举报信息管理系统,同城票据清算系统,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等非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系统。这些计算机业务系统的使用,体现了我国中央银行的重点职能,构成了比较完整的中央银行业务系统,对这些非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计算机业务系统的审计,也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从人民银行内审部门成立至今,先后制定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计算机信息系统内审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意见》和《中国人民银行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审计规程(试行)》等文件,指出“人民银行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审计的对象,包括人民银行各级行以及有关直属企事业单位开发和使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支付清算系统、业务应用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这样就将人民银行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审计的对象扩展到了非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系统,进一步明确了人民银行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内部审计的职权范围。

2. 应用信息技术的硬件环境。目前,人民银行总行和各分支机构都建设开发了人民银行系统内部的局域网络,这就为信息技术特别是联网审计在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提供了硬件基础。内审部门可以利用人民银行现有的网络设施开发审计软件,实现内部审计联网运行。

三、在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途径

人民银行内审部门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来实现信息技术的应用。一是建立内部审计测试平台。目前,人民银行很多业务都实现了电子化运行,对各业务系统的安全性测试和有效性测试己成为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在运行着的业务系统上进行测试势必影响人民银行正常业务的开展,所以有必要建立测试平台对运行中的系统进行模拟和测试,以确保正常业务的安全。由于不同系统的运行环境存在较大差异,模拟系统对硬件和软件环境要求较高,需要不断地调整、变化,因此建立审计测试平台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二是建设内部控制评价系统。内部控制评价是中央银行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人民银行各级内审部门都在积极探索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但由于标准不统一,评价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评价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工作经验,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这种评价是否科学、合理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利用人民银行系统的局域网络,将资深的内审人员组织起来,开发“内部控制评价信息系统”,对人民银行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使内部控制评价机制更加科学、完善,避免内控评价体系建设在低水平上重复。三是应用内部审计软件。利用专业的审计软件与人民银行各业务系统进行对接,完成审计数据的采集、计算与分析,从而获得审计证据,得出审计结论,使审计结论更加准确、科学。

参考文献:

[1]审计署审计科研所,《中国审计研究报告2005》,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2]孙宏,《围绕央行新职能 探索内审新思路》,《中国内部审计》,2005,(10)。

第4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电子招投标;风险管理

当前,招投标行业以及社会各个领域都深切认识到了电子信息技术在招投标中的应用效能,正在通过电子信息技术的高效性来实现招投标市场的一体化发展。由此可见,推行电子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纸质招投标形式已经逐渐成为了建筑工程行业发展中的必然趋势。但是在电子招投标方式推行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其中监管方面的问题、信息化基础应用方面的问题以及人员方面的问题等。电子化招投标虽然发展前景一片光明,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依然困难重重。

1建设工程项目电子招投标风险因素确

定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电子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风险性因素,这些风险性因素的出现,将会为电子招投标带来严重的影响。主要包含了信息技术风险、电子招投标过程管理风险、环境风险以及不可预测风险等:其一,信息技术风险。在建设工程电子招投标环节中全程采用的是在线B/S模式,该种模式能够以网络为基础,应用于整个交易过程中。当信息系统中存在着风险时将会导致项目工程出现损失。信息操作者身份的合法性、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信息存储环节的安全性、信息交互权限的严格性、日志记录体系的核全面性、硬件系统的可靠性以及网上支付安全性都有待于严加管理;其二,电子招投标过程管理风险。处理信息系统自身存在的问题,电子招投标过程中的实际管理方式也会导致风险的出现。如人员业务素质不过关所带来的工作风险、投标资格缺乏审查等所带来的风险、评标专家抽取的环节、以及招投标市场上的内部管理制度问题;其三,不可预测风险。建设工程项目电子招投标过程中除了存在着一些已知可控因素,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不可控风险。这些风险的存在对于电子招投标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阻碍。如自然灾害导致了电子招投标系统数据丢失的情况、电子风暴等不可抗力。

2建设工程项目电子招投标风险应对

对建设工程项目电子招投标风险进行分析,提出行之有效的电子招投标风险应对策略。首先进行信息技术风险防范,其次进行电子招投标过程管理风险控制,再次进行环境风险的应对;最后进行不可预知风险的应对。

2.1信息技术风险应对

首先在进行电子招投标风险控制环节中,从信息技术风险控制角度实施改进措施。其一,对电子招投标环节中的人员身份合法性风险进行控制。在X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电子招投标活动中,应用了数字签名技术来实现风险控制。PKI公开密钥基础架构技术的应用,能够对相互匹配的秘钥进行加密与解密,在实际应用中。每一个用户都能够通过自己设定的一把私人的秘钥,进行系统的解密与签名。同时也可以配置一把公共秘钥,该秘钥主要应用于用户的信息的共享与验证签名。学者赵志华等人对招投标双方客户端的安全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改变传统密码处理和输入方式,在X建设工程中应用USB安全钥,来产生和存储密码、用户的数字证书,在该种方式下能够有效的实现投标文件的加密与解密操作[2];其二,在信息传输过程中进行安全性风险管理。招投标信息的安全性决定了招投标过程的安全性。应用HTTPS协议强化web站点安全机制,在TCP/IP和HTTP之间增加一个加密层,实现用户信息传输的机密性与完整性。另外还需要对投标单位、评委名单相关的敏感数据信息进行加密,为投标环节营造良好而安全的运行环境;其三,信息交互权限严格风险应对。在X建设单位的电子招投标风险防范中,对于用户授权过程比较严格,如,项目注册完成提交备案后(文案处于待审核或者审核通过状态),招标或招标人不能更改招标项目有关的信息。招标文件备案经招标办确认后,其他经办人不能查询该项目中的任何信息。当招投标文件待审核备案环节中,其投标人不能进行下载、并且查看招标文件等。投标单位制作的投标文件采用的是CA证书双层逐级加密的方式。分别为招标人加密与投标人加密。只有唯一对应的投标单位和招标人CA可以对应解密投标文件与招标现场开标解密;其四,在对操作日志记录体系全面性风险应对中,各级建设、审计、纪检等部门都可以对项目所有的招投标活动进行流程的实时监督,对招投标全过程中事项办理、经办人员产生的实践节点进行完整性记载。

2.2过程管理风险应对

在建设工程项目电子招投标风险管理过程当中,人员业务、投标资格审查、专家评标抽签等过程都可能会产生风险。如,对于人员业务水平较低的风险应对方式中,X建设单位对电子招投标人、投标单位、评标专家等不同的群体进行了分批培训。在实际培训环节中主要针对电子招投标的专用工具、遇到问题等进行集中的答疑解惑,同时建立健全的考核制度,如建立专家评委以及招标考核系统,考核系统具备在线考试、在学习等功能,通过定期考核相关人员来促使工作人员自主学习,从而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通过专业人员的培训来促进工作人员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理解电子招投标过程内容,从根源上避免管理风险的存在。再如,由相关主管部门建设工程招标文件范本,并发文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的范本进行招投标业务活动,通过招标文件范本实现招标文件格式的统一性,降低招标过程中因人为因素对招投标环节产生影响,资格审查中的企业业绩和信誉评分,都需要经过一致性评审结果进行后续的评标,在全部过程注意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感,降低人员失误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在专家评委库中随机进行抽取、进行自动语音通知,评委根据电话语音的反馈结果,确定评委是否参与评标。在开标之前进行评委专家名单的加密性处理,如在开标未结束评标专家的名字以及相关登陆系统的账号和密码都以星号显示。在这样的管理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强化评审专家抽取过程严密性。

2.3环境风险应对

电子招投标所处的环境存在着很多风险,为了避免这些风险的产生,需要对电子招投标环境风险进行科学的防范。根据风险因素综合评价抽样数据样本的风险量均值计算,可知在建设单位中,政府部门对于电子招投标的全过程干预程度较低,导致电子招投标大环境较差,存在着很多不正之风。因此,在网络公开化的基础上,积极的利用信息技术,顺利的实现无纸化电子招投标。做好风险防范措施,在X建设工程项目电子招投标中逐渐建立、完善行政规章制度。向无纸化电子招投标方向迈着强劲的步伐。

2.4不可预知风险应对

风险的不可预知性,它具有难以预测,并且处理上情况比较紧急的特点。如何做好风险管控,是电子招投标管理中的重点方向。不可预知风险与电子招投标的准备工作、后期处理工作息息相关。如相关的行政监管职能部门,需要在中心机房中建立故障处理机制。当其中发生故障时,需要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对策。如当发生断电的情况,需要启用UPS供电、网络双联路处理。同时我们要实现交易数据本地备份,及远程异机备份。最大的降低自然灾害对交易数据的完整性的影响。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对中心机房中的事故进行处理,直到中心机房系统运行恢复到常态。对于不可预知风险的应用,不能忽视招投标的任意一个细节,做到精细化的准备,将不可预知的风险降到最低。

3结论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电子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风险性因素,这些风险性因素的出现,将会为电子招投标带来严重的影响。主要包含了信息技术风险、电子招投标过程管理风险、环境风险以及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等风险。对建设工程项目电子招投标风险进行分析,提出行之有效的电子招投标风险应对策略。首先进行信息技术风险防范,其次进行电子招投标过程管理风险控制,再次进行环境风险的应对;最后进行不可预知风险的应对。

参考文献

[1]崔建涛.建设工程电子招投标项目研究[D].天津大学,2012.

第5篇

大家好!感谢领导为我提供了这个公平竞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我首先说明一点,此次登台竞聘,并非有当上官的奢望,只是想响应人事制度改革的召唤,并借此结识一下新朋友,使大家认识我、了解我、喜欢我。

我今年41岁,参加税务业务工作20年,曾先后从事过4年纪检监察工作,担任过税务所副所长、管理科副科长、稽查局副局长,现任地税局征管科任副科长。今天,我竞聘的是国税局征管科科长。

英国文豪箫伯纳有一句名言是“自由意味着责任”。他在说这句话时,后面还带了一句“这就是多数人害怕自由的缘故。”我也是一个非常渴望自由的人,但我深深懂得行为者的责任程度与其自由程度是一致的。我深深知道,作为税务的一员,身上扛着责任!

我深深知道,一名合格的征管科任科长需要很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但,古人云:“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不敢声称自己有多高的才能,只是客观地权衡分析了一番,我觉得自己竞聘征管科科长具备了以下优势:

一、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个人素质和职业操守。我对党忠诚,勤勉尽职,品行端正。能树立正确的人生信念,在是非面前,做到立场坚定,正确把握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为人正直、诚实友善,能够坚持实事求是,讲原则、讲团结、守纪律;做到热爱工作,勇于吃苦,无私奉献,能正确处理得与失、公与私的关系。

二、我热爱税收征管工作与税务共同成长。回顾20年来我的工作历程,十年多的时间,我都在基层从事征收管理工作,从手工开具完税证到金粤软件的运行直至今天的,每一次征管手段的进步,我都由衷地感到欣慰,可以说我的成长历程已经熔进祖国税收征管改革的发展历程中。

三、我有较强的事业心和不断进取的意识。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我在税收部门担任过不同的职位,但不管在哪个部门,做什么工作,我都能正确对待,爱岗敬业,从点滴做起,不拈轻怕重,不挑肥拣瘦,不怕辛苦,只要有需要,毫无怨言地加班加点工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对领导安排的工作认真完成,从不计个人得失。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平静的湖面,炼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我深深地懂得,要把工作做好,光坐而论道、纸上谈兵是无济于事的,重要的是脚踏实地地去干。如果领导和评委信任我,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团结务实,加强科室干部队伍建设。团结出凝聚力、战斗力,只有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队伍,才能使我们的事业攻坚克难。

二、积极探索多元化纳税评估模式,在重点户、难点户和行业评估等方面开辟新路子。主要是对不同类别纳税人采用有针对性的评估程序和方法,促进了评估质量的提高。

第6篇

要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在工作中的作用,促进信息工程项目实施管理能力建设,就要对信息工程项目有关的概念,与传统工程项目管理的本质不同区分清楚。

1、何谓信息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和建设?

信息工程项目:就是以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为依托,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和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效能,促进管理工作、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信息工程项目一般可分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和应用软件开发项目。

信息工程项目管理:就是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在对项目所选择的信息技术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项目建设的合理时间与经费预算,实现信息技术、人员与业务需求的有效结合,达到项目建设的质量要求和目标。

信息工程项目管理能力:是对信息工程项目进行科学、合理、规范、有效的管理,以确保信息技术在实际工作中发挥良好应用效果的能力。

信息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建设:就是为增强信息工程项目管理能力所作的各项投入和开展的相关工作。包括学法用法、技术研究、项目监管、项目评价、政府采购与财务管理等方面内容。

2、信息工程项目管理与传统工程项目管理的不同

传统的工程项目是以资源,特别是有形资源,如人力、机械工时、材料的消耗为主要生产形态,项目成果最终通过这些资源的消耗与形态的转化来逐步实现,以有形的建造物为项目目标,其实质是“资源消耗”。传统工程项目的物质资源约束是项目的决定因素,管理核心是资源配置、工程计划、工程组织与协调、成本控制与质量管理等问题。项目的建设目标相对是一个比较明确的问题。项目建设的工期一般是刚性的。质量是可见的(即便隐蔽工程也具有可见的属性)、可检验的、可度量的。项目的建造质量可以与项目运营相对剥离来衡量。

信息工程项目的核心是信息技术,更偏重于知识的运用,项目成果要通过信息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来体现,以无形的智力产品为项目目标,其实质是实现“知识转移”。信息工程项目的信息技术知识约束是项目的决定因素,管理核心是在传统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上更着重于信息技术的选择与应用。项目的建设目标是有形资产与无形知识的结合体,项目质量受技术选择与实际应用效果的影响很大,只有将项目建设与运营结合起来,才能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当然,并非说信息工程项目中不存在“资源消耗”,也不是说传统工程项目中没有“知识转移”,这一点应该得到辨证的理解。

目前,从社会整体上看,信息作为工程列入国家投资项目的时间还不长,对于信息工程项目的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诸如立项、评估、定额、监理、效益评价等问题也是近一两年才开始探讨和研究。所以信息工程的管理能力的提高还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需要努力研究的课题。

二、信息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建设的内容

通过工作实践的摸索和总结,我们认为加强信息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建设,主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依法对信息工程项目进行管理

项目实施依法管理、发挥国家投资效益已经成为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头等大事,提高项目管理能力,就是要认真学习和领会项目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照执行,依法管理项目,实现项目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国家投资效益和作用。

2、高度重视信息工程项目前期工作

项目前期工作是实施好项目的基础。只有把前期工作做扎实,才能保证项目的切实可行,才能赢得投资源头部门的信任和支持,才有可能争取投入。将项目前期工作做稳、做扎实,把好项目遴选关,确保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得到充分的研究和论证。

3、加强信息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管理

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建立监督制约机制是确保项目依法管理和投资收益的关键。信息工程项目实施过程政策性强、技术性强,只有做到信息技术、项目实施人员、项目管理人员与业务工作的有效结合,互相配合、协同工作,依法监督与管理,才能确保项目建设的进度要求、质量要求和建设目标的实现。

4、做好信息工程项目后评价工作

信息工程项目是要做到信息技术的无形知识与计算机、网络等硬件设备的科学、合理、有效结合,才能发挥项目的实际建设效果,真正实现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因此对信息工程项目建设效果的评价要与项目建成后的运营结合起来,也就是说,要做好项目建成后投入运行的技术应用效果、运行管理成本等的综合评价工作,才能得出信息工程项目真正客观、合理、有价值的结论。

三、农业部信息中心信息工程项目管理能力状况

农业部信息中心作为农业部的数据中心、网络中心、通讯中心和信息交换中心,为农业部机关和直属单位办公提供通讯、网络技术支持和服务,承担着农业部政务内网、政务专网、政务外网、农业部指挥调度卫星通信系统等的建设、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为更好地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做好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农业部信息中心高度重视信息工程项目实施管理,严格进行信息工程项目的遴选、评估和申报,切实管好用好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和农业财政专项资金,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和监督,力争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建投资和专项资金的作用和效益。

1、学法用法,项目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

农业部信息中心高度重视项目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工作。为适应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变化和要求,实现项目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素质和项目管理水平,农业部信息中心对信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管理严格按照农业部制订的《农业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39号)和四个配套管理规定的要求,对项目申报、招标投标、竣工验收、财务管理、监督检查等关键环节,明确职责、重点管理,提高了项目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对重大信息工程项目,为确保招标投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促进廉政建设,按照《农业重大招标投标项目廉政监督规定(试行)》,向派驻农业部的纪检监察机构进行项目备案和报告。对财政专项项目的申报、可行性研究和经费预算等工作遵照《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进行。

为配合国家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农业部信息中心在项目实施中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农办财[2005]39号《关于做好我部2005年政府集中采购工作的通知》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做好信息工程项目的政府采购工作。

2004年底国务院颁布了《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今年2月1日正式实施。该《条例》对财政资金运行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可能发生的违法行为都规定了明确、具体的法律责任,尤其是强化了对责任人的惩处。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进一步加大了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力度,这对加强信息工程项目资金的安全规范运行,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2、严格筛选,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和申报工作

近两年农业部信息中心针对本部门发展计划工作的不同内容分别成立了项目前期工作小组,进行项目需求的深入调研、分析,针对有关技术问题深入讨论、研究,形成基本建设项目草案。项目草案由各自工作小组在中心范围内进行汇报、讨论,并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咨询指导。在充分研究讨论的基础上,由中心主任办公会议根据工作的轻重缓急,事业发展的紧迫程度确定本年度基本建设申报项目。对拟申报项目,由中心领导、专业技术人员、项目管理人员、预算编制人员等组成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小组,完成项目相关报告的编写工作。对于重点基本建设项目,中心聘请有专业资质的咨询、设计单位,一同完成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初步设计方案的编写工作。

近两年农业部信息中心完成了《农业部指挥调度卫星通讯系统同城联网工程初步设计方案》、《农业部通讯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设备采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农业部卫星多媒体传播系统(DVB)主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农业部行政审批综合办公信息系统建设二期项目建议书》、《中国农业信息网网站群数据存储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农业部办公系统升级改造建设项目》等项目申请报告的编报工作,经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审核批复,已经落实了部分项目投资资金。

3、严慎细实,做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工作

农业部信息中心高度重视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监督和管理工作,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分别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领导决策和项目具体执行工作,同时要求计划财务部门做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财务监督管理、政府采购管理、合同管理和初步验收监督等方面的工作,形成项目实施各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和监督的项目管理流程和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重点信息工程项目引入信息工程监理制度,重大招标投标项目执行向纪检监察机构备案、报告制度。对规定限额以上的投资项目,按照有关规定做好项目的竣工审计、竣工验收、固定资产移交等工作,确保项目实施工作更加合法有序地进行,以便获得国家投资的最大收益。

对于2004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农业部第39号令《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和四个配套规定,信息中心非常重视这一个办法和四个规定的学习落实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学习领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新规定、新要求,对照此前的项目管理工作,找差距、找问题,及时加以改进和完善。对农办财[2005]39号文件《关于做好我部2005年政府集中采购工作的通知》,《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农业建设项目资金管理的各项规定,中心主要领导和计划财务部门认真参加培训学习,提高政府采购工作的管理能力,增强合理、合法、规范使用财政资金的责任意识,确保今后的项目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和农业部的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进行。

总结

近年来农业部信息中心在信息工程项目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理清思路、创新思维、依法管理、注重实效,确保了信息中心事业发展的需要。但也要看到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对事关项目管理工作的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学习缺乏系统性、领会不够透彻、贯彻执行力度尚需加强;

(2)项目申报前期工作重视程度还不够,对项目技术可行性研究还不够系统、深入、全面,可行性研究报告基础材料准备不够充分,前期工作质量有待加强和提高;

(3)项目实施中对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还需认真理解、掌握,财政项目实施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

(4)项目财务管理、竣工验收、竣工决算和固定资产移交和项目后评价工作,以及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等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四、加强信息工程项目实施管理能力建设的几点建议

为进一步推进信息工程项目实施管理能力建设,建议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有关项目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学习和领会

依法进行项目管理,不仅仅关系到单位主要领导责任、计划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更关系到分管领导、承担项目工作的业务部门和业务人员的工作责任,因此加强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学习和领会,在工作中自觉遵守并贯彻执行绝不是空话,学习也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表面上,而是要真正做到认真学、仔细学、学以致用,才能为推进信息工程项目实施管理能力的提高提供法律保障和制度保障。对项目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学习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集中学习和讨论,组织专题报告和讲座等,切实提高依法进行项目管理的能力。

2、进一步做好项目规划、技术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

项目前期工作是确保项目质量的重要环节,按照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精神和有关规定,项目批准立项、批复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后,项目实施中必须严格按照批复文件执行,严禁调整项目建设内容、建设地点、建设标准和建设规模等,如确需进行调整,必须报原批准部门审批。实际项目执行中的调整往往是项目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造成的,因此项目前期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能否顺利实施,并对争取更多的国家投资产生直接影响。加强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进行充分研究和论证,并进行项目内部评审,确保申报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做好项目规划和项目储备工作,充分进行需求调查研究和技术论证工作,以便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项目的筛选申报工作。建议成立单位内部技术管理委员会和外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对拟申报的项目进行内部评审、专家论证,严把申报项目关,确保申报项目的质量。

3、进一步做好项目实施管理工作

按照农业部关于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对基建项目和财政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和监督,按照《政府采购法》、《招投标法》的有关规定做好项目的政府采购工作,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政府采购计划编报、招标投标管理、合同管理、工程监理等工作,严格遵守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制度和财政项目财务管理制度。针对目前基本建设项目管理规定与政府采购管理规定不完全协调一致的问题,研究细化项目实施政府采购程序和工作流程,标注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依据,以便更好地指导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个工作环节,确保项目实施工作的合法有序进行。

第7篇

对高校负有经济责任的中层领导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能规范中层领导干部权力运行,有效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在开展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笔者将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对策。

一、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是主要由外因和内因引发的。

1.外因问题

外因是指高校通过自身努力难以改变的外部制约条件,只能适应它们的变化和要求。外因问题主要是以下三方面:

第一,相关的规定赶不上实务的步伐。如,目前相关的办法规定,都没有对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规定,一些部门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不明确,一些评价指标系数参考标准也不明确的,审计人员在审计时不得不凭经验和依靠职业判断,这就加大了工作难度,增加了审计风险。

第二,独立性不强、权威性不够。内部审计都置于高校内部运行机制中,在开展审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受高校内部各种关系利益的影响,内审人员很难真正做到独立、客观、公正地做出审计评价,缺乏强制性,经常得不到被审计对象和被审计对象所在单位的支持配合。

第三,高校内审工作业务指导部门体制不顺畅。大部分地方高校的内审上级指导部门是教育厅监察室或财务基建处,这与内审的业务性质不对口,不能给予相应的业务指导,还带来重视度不够等情况。

2.内因问题

内因是指高校自身能能够改变的因素,高校自身能控制。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经济审计中由内部环境引发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员队伍建设及审计硬件条件落后于开展审计需要的软硬件条件,造成目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质量不高、审计风险高的这一状况,主要原因如下:第一,由于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导致内审地位不突出、不被充分重视。我国高校的内部审计机构多数不是独立设置,经常和纪检、监察合署办公或隶属与财务部门,这样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高度重视,人员编制、经费、工作条件得不到专门的保障,从机构设置的根源上就给内部审计带来了硬伤。第二,审计中没有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目前,我国的高校都在大力发展信息化建设,日常的财务管理和会计资料都是计算机信息技术为载体,而目前高校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仅体现在计算机的日常使用上,没有购置审计软件,或者有审计软件但在日常审计工作中很少使用,严重影响了审计的质量。第三,审计的过程中,内审人员只注重查账,并没关注会计资料以外的信息,审计方法的局限性导致审计风险的增加。有些违纪违法行为在会计资料中不一定有反映,目前高校内审人员只审查会计资料,造成审计质量不高,审计风险加大。

(2)高校内部没有形成一整套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体制机制,不能保障对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有序开展及审计结果不能得到充分运用等。第一,审计工作安排随意性较大,没有进行系统、周密的安排,缺乏计划性。在高校经常存在中层领导干部按批次任免,所以经常在一次委托审计中安排对多位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审人员疲于赶工,审计走过场,流于形式,造成审计质量低下,大大增加了审计风险。 第二,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没有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经济责任审计的制度,或有制度但不严格按制度执行,存在内审人员的工作经验来开展的情况,使得整个工作操作不规范。第三,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运用中还存在问题。一是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出来以后,大部分不对外披露;二是存在“先离后审”的情况,中层领导干部已经提拔、转岗等,才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结果根本不能为组织部门使用中层干部起到参考的作用。即使组织部门掌握审计结果,但很少运用到中层干部的考核使用中。三是没有建立审计回访机制,审计结果出来以后,没有相关人员来督促整改,存在的问题依然存在,审计成果难以运用到工作中。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外因问题的对策

完善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规章制度;加大宣传经济责任审计作用的宣传,增强高校内审工作的独立性。

2.内因问题的对策

第8篇

【关键词】档案 信息化 建设环节 思路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内涵

信息化是在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的基础之上将相关对象汇总至指定数据库,从而为人们所用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极大提高了各种行为的效率,充分实现了信息共享。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即在企业档案管理过程中引入信息化,改变企业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使其由纸质档案、人工化管理向电子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转变。

二、档案信息建设现状

档案信息化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经历一个从点到面的,从试点到全面开花的逐步发展的过程。90年代初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研究并推广了计算机档案信息分类数据库软件,把配备计算机和有关多媒体作为档案信息化的必要装备,并纳入档案室“达标升级”的重要考核指标。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档案管理重点建设两项内容:一是加强基础工作建设,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要求加强电子文件的管理、加强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以及加快传统载体的数字化。各单位在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同时,加快采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提高远程服务的能力,逐步建立起覆盖广泛、内容丰富、检索方便、利用快捷的档案利用体系。

三、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问题

(1)资金投入不足,设备配置不能满足服务需要。由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对所需的数字环境和必要的网络设备性能要求相对比较高,价格昂贵,但是单位经费有限,加上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不能立刻看到成效,对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资金投入也就大大削减,严重阻碍了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的加快。

(2)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不高。档案信息化建设对相关技术和专业知识的要求很高,加之档案管理工作是一种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知识性的管理工作,但是多数单位档案管理人员达不到这个要求,不能满足工作要求。

(3)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存在安全隐患。在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中,要对档案原件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对档案造成损坏。还有许多档案原件由于保存年限较长,载体比较脆弱,很容易损坏。

(4)档案管理工作不够规范。档案管理工作流程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是档案管理工作高效开展的重要前提,有些单位片面认为配备电脑、在工作中应用管理软件就是实现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并没有将信息化管理理念渗透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当中,严重阻碍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进程。

四、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几点对策

(一)明确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以研制和指引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标准为重点,加快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标准规范的制定和推行。以档案部门的内网、外网,党政机关专网的建设为重点,加强档案信息化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以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为基础,以“数字档案馆”和“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研制为重点,加强档案管理应用系统的建设。以馆藏档案的数字化为基础,以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为重点,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以档案专业人才,计算机专业人才为基础,以复合型人才为重点,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专门人才队伍建设。

(二)加强顶层设计,统一规划实施

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有一个显著优势就是防止数据冗余,避免数据应用过程中的不一致性和资源浪费。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加强顶层设计,统一规划实施。实施单位须有一个统一的协调部门,避免组织、人事、档案和财务等部门各自为政。整个系统内各部门的软件设计开发应由一家软件公司实施,在公共数据采集和管理方面,应由一个权威部门全权负责,并通过将数据录入中心数据库供系统内其它各部门所共享使用。在涉及各部门专属数据采集和管理方面,则应由相关部门独立负责。

(三)加大投入力度,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工作是一项具体的管理工作,需要严格的技术支撑和完备的软硬件设施。因此,事业单位应加大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投入力度,配备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所需的完善的软硬件设施。只有完善了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相配套的设备仪器和软件系统,才能为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提供很好的基础保障设施,才能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档案管理,才能更好的为公众提供档案服务。

(四)强化安全教育和权限管理

档案信息化必须以安全为前提,对安全和权限的管理可从以下方面开展。第一,任何级别的访问都要设置访问口令,即用户必须通过用户名和密码来登录系统进行访问;第二,应根据档案资料的重要性为不同的人员设置不同的权限,为不同权限的人员设置档案资料的访问范围,并为不同人员设置不同的数据载体权限,不同的级别的人员必须使用规定的载体拷贝相关资料;第三,要加强安全教育,加强管理人员防范意识;第四,对于安全级别特别高的档案资料,应限制专门服务器,专用网络,并安排特定人员通过特定计算机来访问,不可随意将其放到公网或局域网中。

(五)强化档案信息系统的统计分析功能和数据挖掘功能

随着档案信息化的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档案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和挑战的同时也带来机遇。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受限于人工管理,只能以个体的档案为管理单元,很难从整体上对档案信息实施统计和分析工作,但在档案信息化后可轻易的实施相关管理和研究工作。在建立档案信息系统时,由于有数据库和信息技术支持,应在系统设计阶段就加入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功能。从人事系统到工程技术档案,再到纪检监察档案等等,都可以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刻画出整个档案库的全貌,从各个角度对档案资料进行分析和挖掘,为相关单位或部门实施人事决策或行业规划提供有益参考。

(六)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转变观念

实现档案信息化,必须建设一支具有信息化技术、拥有档案管理知识并能严格遵从行业纪律的档案人才队伍,人才是能够成功实施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关键。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要靠人去执行,档案的科学管理要靠人去实现,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要靠人去应用。对于信息技术的培养要注意综合全方位培养,既要培养硬件基本操作技能、操作系统应用技能和档案数据库系统应用技能,也要培养对各类多媒体设备的应用能力,如扫描仪、打印机、传真机、数码相机和摄像机等。更重要的是,要提升人才队伍的观念,只有观念转变了,才能在档案信息管理过程中,使信息采集、信息录入、资料检查反馈到安全应用等各个环节得到保障。

第9篇

在国家税务总局、省委、省政府和省纪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国税系统紧紧围绕国税中心工作,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反腐倡廉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监督检查力度不断加大。全省各级国税机关紧紧围绕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局中心工作的贯彻落实,认真组织开展惩防体系检查,精心制定检查方案,抽调业务骨干,成立9个检查组,分别由省局领导带队,对17个市国税局机关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发现8类44个问题。组织开展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小金库”和工程领域突出问题等专项清理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明确提出整改措施和要求,督促各地认真进行整改。

(二)廉政宣传教育日益强化。认真贯彻廉政准则,开展“学习《廉政准则》、规范从政行为、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在全国税务系统学习贯彻《廉政准则》展示汇报会中,我省选送的文艺节目获综合评分集体一等奖。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和示范点创建活动,全系统共有33个单位被命名为廉政文化示范点。邀请纪委、检察院有关同志举办反腐倡廉形势报告和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省局与省检察院召开预防职务犯罪联席会议,形成联席会议纪要,共同下发执行。全系统举办的各类培训班、研讨班和学历班575期,均开设了“廉政课”,受教育31070人次。同时,将反腐倡廉教育与文明创建工作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全系统共有46个集体和61名个人受到省级以上表彰。

(三)内控机制建设逐步推进。以内控机制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省、市局机关全面梳理部门权力事项,清理完善制度,健全岗责体系,排查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制作流程图,努力构建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善、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和内控机制。多次召开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和部署内控机制建设工作。截至目前,省局机关共梳理工作事项237项,制作工作流程图257个,排查风险点440个,制定防控措施443条,清理制度730个,其中保留304个,修订109个,废止317个,部分项目完成了软件开发、测试和审查。

(四)“两权”监督制约扎实有效。以政策执行、廉洁自律等为重点,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严格执行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函询、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制度。全系统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4526人次,2115名领导干部进行了述职述廉,组织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538人次,诫勉谈话19人次,对领导干部函询41人次。将执法检查、督察内审和巡视工作相结合,对6个市局开展了综合巡视检查。针对巡视发现的问题,提出156条具体整改意见和建议。根据巡视整改意见,加大巡视回访力度,对5个市局进行了整改检查。认真开展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工作,全系统共监察立项680项,开展监察272次,提出建议309条;协助建章立制31项,推广先进典型10个,发现案件线索2个,处理人员3人,挽回经济损失13.43万元。运用税收执法监察系统,加强税收执法动态监控,增强了执法监察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五)政风行风建设成效明显。开展节约型机关建设,加强财务管理,规范政府采购,严格会议、公务接待、公务用车、项目经费等管理,压缩行政运行成本,因公出国(境)、车辆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和用电、用油、用水费用支出均实现了零增长。在全系统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作风纪律整顿,组成检查组深入各地督查指导,通过明查暗访、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帮助查找问题、整改提高。将创先争优、效能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促使省局机关和工作人员纪律更加严明、作风更加优良、素质明显增强、效能明显提升。开展税企廉政共建、特邀监察员明察暗访等活动,积极参加政风行风评议,广泛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据不完全统计,省局机关被评为全省文明单位、中央驻皖单位效能建设第一名、全系统有40多个市、县局在地方政府组织的政风行风评议活动中获得前三名。

(六)违纪违法案件有效查处。高度重视举报和案件查办工作,加强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和处置工作,加大对违纪违法案件的直查和督查督办力度。全系统直接受理举报71件,比上年减少2件;初步核实线索50件,立案12件,结案12件,受党纪政纪处分21人,刑事处理3人,组织处理13人。其中省局直接组织初核案件线索9件,给予行政处分或组织处理8人。认真贯彻落实“一案双查”、“一案双报告”制度和典型案例通报制度,分析发案特点,把握发案规律,开展警示教育,注重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

(七)纪检监察干部队伍逐步加强。高度重视全系统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省局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市、县国家税务局纪检组长管理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了市、县局纪检组长选拔任用的条件、资格、方式、程序以及交流、转任、提拔和管理。省局监察室增配了两名处级领导干部,对12个市局纪检组长进行了调整,分别有6名副处级领导干部和5名科级干部转任或通过竞争上岗提拔为纪检组长,8个市局对监察室主任也进行了调整,并按规定严把进口关,纪检组长和监察室主任的年龄、知识结构等得到了优化。同时,加强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省局举办了两期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受训120人次,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发展不够平衡,一些地区行动相对比较迟缓、工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少数单位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重任务分解、轻考核追究;一些单位和部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内控机制不够完善、监督制约不够有力、教育预防不够有效;一些单位案件查处不得力,追究不到位,存在姑息迁就现象,案件查办综合效应没有充分显现;一些基层单位还存在执法随意、税收执法自由裁量权行使不规范的现象,国税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和损害纳税人利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等。这些问题务必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年主要工作任务

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我省国税系统推进税收专业化管理改革试点和健全内控机制的重要一年。根据全国税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省纪委七次全会的部署,省局确定今年反腐倡廉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之中,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以更坚决的态度、更务实的作风、更有力的措施,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推进内控机制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强化权力监督制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国税系统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安徽国税事业健康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纪律保障。具体要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新颁布的《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研究制定安徽省国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围绕责任分解、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三个关键环节,把反腐倡廉各项工作逐项细化、量化到单位、部门和人员。加强检查考核工作力度,领导班子成员亲自带队开展责任制执行情况和惩防体系各项任务落实情况的检查,严肃责任追究。将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作为年终考核、评先选优、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作为领导干部问责的重要方面。

(二)加大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中央、总局及省局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构性减税政策、税源专业化管理等重大决策贯彻落实的监督检查,强化对组织收入原则、厉行节约、惩防体系建设和政治纪律等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贯彻到各项税收工作中。进一步完善监督检查体制机制,建立纪律保障机制,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确保政令畅通。

(三)深入推进内控机制建设。全面落实惩防体系建设工作规划,继续加快惩防体系建设步伐。省局机关要巩固部门内控机制建设成果,按照中央“制度+科技”的要求,将机关各处室的主要业务流程开发成软件,不断提高科技防腐水平,并在完善防控措施、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效能、有效预防腐败上下功夫、求实效。各市局党组要在认真总结部门内控机制建设有效经验的基础上,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将内控机制建设向县(区)局推行,建立部门与部门、岗位与岗位、环节与环节之间,上下级税务机关及职能部门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落实廉政责任,规范权力运行,着力实现党风廉政建设与税收工作的有机结合。

(四)加强领导干部监督管理。要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促使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努力提高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的能力和水平。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和《税务系统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八不准”》等制度,以身作则,廉洁自律。要加强对《税务系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办法》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以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为核心,加强对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权力行使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和促进领导干部从政行为。严格执行财经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外事纪律,加强公务用车使用管理,进一步规范公务接待,严禁借培训、考察的名义公款旅游,切实解决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问责、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函询等制度。省局将适时开展对《廉政准则》及总局三个配套文件等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对领导不得力、执行不到位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

(五)强化“两权”监督制约。加大对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监督制约力度,增强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强化对税额核定、发票管理、纳税评估、税收优惠政策执行、税务稽查、行政处罚等容易发生问题的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执法督察、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发挥税收执法考核和执法监察子系统作用,严格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管理,贯彻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重点对干部选拔任用方案拟定、酝酿、考试、测评、考察等环节实施监督,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加强对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基本建设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项目等工作监督,加大内部审计力度,强化巡视监督,规范权力运行。

(六)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保持查办案件高压态势,对违纪违法行为,坚决惩处,决不姑息。严肃查处在行政审批、纳税评估、征收管理、税务稽查等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失职渎职的案件;严肃查处在干部选拔任用、基建工程、政府采购、资产处置、信息化建设等过程中的案件;严肃查处在重大涉税案件中、的案件;严肃查处国税机关、国税人员与中介机构串通谋利等损害纳税人利益的案件。加强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和处置工作,加大举报直查和核查力度,改进案件审理和案件监督管理工作,落实“一案双查”制度,加大对违纪违法案件的直查和督查督办力度,提高案件初核率、立案率。加大案件剖析和通报力度,完善制度,堵塞漏洞,进一步发挥查办案件的综合效应。做好与地方纪检监察机关、检察院等部门的协调、沟通、合作。

(七)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加强对基层执法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坚决纠正损害纳税人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不作为、乱作为、效率低下以及“吃、拿、卡、要、报”等问题,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优化纳税服务,切实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加强专项治理工作,重点开展工程领域、公务用车管理以及利用涉税中介、信息技术运维和服务中谋取不正当利益、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的专项治理工作。同时,要继续深化“小金库”专项治理和庆典、研讨会、论坛过多过滥问题专项治理。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把涉及纳税人切身利益、影响公正执法的关键环节和内容作为公开的重点,促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进一步拓宽纳税人反映问题的渠道,健全纳税人对国税机关的评议和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特邀监察员的作用,积极参与地方党委政府组织的政风行风评议和行风热线工作,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八)深化反腐倡廉教育。巩固先进性教育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把廉政教育作为领导干部的必修课,以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重点,促使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深入开展面向全体国税人员的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和风险防范教育,提升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坚持和完善党组中心组廉政专题学习、主要负责同志讲廉政党课等制度,在各级各类干部培训班开设廉政教育课程。要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积极推进省局廉政教育基地建设,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改进教育方式,拓宽教育领域,提升教育效果。继续巩固税务廉政文化建设成果,加大廉政文化示范点创建力度,积极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系列活动,深入推进廉政文化进基层、进机关、进家庭。

第10篇

通过对交通工程中跟踪审计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交通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应用到的技术、人员、工艺、材料、设备等非常多,并且在工程开展中要考虑到周边人们的生活环境与实际利益,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交通工程;跟踪审计;工程建设;解决对策

交通工程审计是交通工程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无论是前期的方案选择、立项、征地拆迁工作、施工图设计及审查、施工预算审核,还是具体施工中的人员组织、质量控制、技术应用,后期的竣工验收、审计都是非常重要的施工内容,但同时也容易出现非常多的问题。为此,只有做好规范化的管理、有效的决策才能减少资源的浪费,降低审计风险,确保交通工程能够规范、高效的完成,减少问题的产生。下面就对具体的审计问题与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1交通工程审计面临的问题

1.1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跟踪审计作为一项审计模式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审计风险,要想使这些风险降到最低,就要运用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可以将其看做是审计得以规范化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衡量审计人员工作是否规范的重要标准。但是,在规范与约束交通工程跟踪审计的相关法律建设上依然存在非常多不完善的地方。并且指导审计跟踪的操作指南没有形成,对跟踪审计的理论研究做的不够充分,经验总结也不够。最终导致审计人员在工作中缺少参考的标准,很多工作存在盲目性。交通主管部门不能及时对交通跟踪审计工作做出明确的规定,导致一些中介机构的人员不能对跟踪审计有充分的认识,并且中介机构工作出现了错误也不能按照相关法律对其问责,使中介机构常常擅自运用职权,对权利划分界限不清。

1.2招投标工作制度建设需要改进交通工程建设包含了很多内容,各项管理制度也非常多,比如,交通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工程竣工验收制度等。这些制度管理在整个交通工程中充当着基础作用,各项工作只有按照管理制度实施才能确保质量到位。但是实际跟踪审计确立的管理制度不能从基础工作入手,导致交通审计工作不能抓住重点,不能及时发现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1.3基础环境较为薄弱鉴于审计工作存在的复杂性,跟踪审计面临的工作非常多,并且对审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化的审计人员要懂得各个领域的知识,比如,经济管理、法律、工程等,只有综合性的审计人才才能把审计工作开展的更好。此外,跟踪审计人员还要有非常熟练的业务开展能力,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做好组织、沟通、分析等工作。当前专业性的审计人才非常有限,很多人才都是只懂得一个领域方面的知识,在知识结构上很多人才都过于偏重财务管理以及税务管理。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相关部门不能在平时注重人才的培养与培训,还有一方面就是为审计人员缴纳的保险非常少,有的甚至没有保险,这就造成了跟踪审计人员的流动性较强,很难留住综合性能力强的跟踪审计人员。

1.4跟踪审计时间久,需要进行协调的工作较多受外部环境的制约,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中会经常缺少一定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并且相比单位不能有效配合审计人员开展工作,导致诸多的审计建议不能落实到位,因为缺少统筹与协调,使审计分工不明确,浪费了非常多的时间,致使容易出现审计风险。

2做好交通工程跟踪审计工作的建议

2.1出台更多关于交通工程跟踪审计的规定通过上面的论述可以知道,交通工程跟踪审计因为缺少必要的审计规定,导致审计工作缺少规范化的指导。为此,要对具体的审计工作内容、收费等作出明确的规定,使审计人员对跟踪审计有更深入的认识。构建出严格的奖惩制度,只要是违规操作的人员都要对其进行问责,严重的可以进行通报批评,最终使交通跟踪审计工作真正发挥其作用。

2.2做好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的概算文件编制工作项目概预算文件编制是否能够规范、真实并且合法关系到最终的跟踪审计的准确性。主要查看预算文件在构成上是否完整,重点内容是否存在等;预算文件的编制还要能够符合工程实际,要能够体现出整个项目的综合效益;工程项目的材料供应方式、市场价格波动、预算价格与实际价格是否一致等;工程量计算以及概算套用方式是否合理。

2.3做好交通工程跟踪审计的监审招投标工作是交通工程跟踪审计当中的重要内容。鉴于交通工程在施工环节与施工方式上较为复杂,并且参与工程的人数较多,需要实施的工作量非常大,为监督带来了非常多的阻碍。为此,要不断对招投标文件的审签进行完善,对招投标的标底进行规范,构建出专家评审机制,确保评标的人员随时可以到位,还要对招投标行为进行规范,控制好建设市场秩序,防止出现盲目投标、串通投标等行为。⑴标底要能够控制在概算限额以内,并确保编制依据的规范,查看造价资格是否合适,是否按照国家以及行业标准进行,是否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等,要能够善于发现片面造价行为的出现。⑵要审查招投标是否规范,在工程实施中纪检人员是否定期进行监督;保密措施要严密;还要对招投标过程中施工方案、施工技术、设备、人员等进行严格的审查;对施工工艺方法的合理性进行评判,查看合同单价是否与招投标价格一致;是否存在非常严重的违纪操作等。

2.4加强信息化的跟踪审计建设信息技术在交通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在不断增多,其重要地位已凸显出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交通跟踪审计中的应用是必然。借助信息技术能够更为全面的获取审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并能够更好的实现跟踪审计、动态审计甚至是远程审计,还能够大大降低审计投入,使审计时间缩短,审计效率提高。为此,在日常工作中要构建出覆盖整个交通工程的信息跟踪审计系统,在审计深度、审计真实性等方面做好工作,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使其具有非常专业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更好的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跟踪审计当中。

3结语

本文对交通工程跟踪审计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交通工程跟踪审计过程中,法律法规建设、招投标制度、基础审计工作等存在相应的问题,严重影响到了交通工程跟踪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为此,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最后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从相关规定的出台、概算文件编制以及监审工作、信息化跟踪审计建设等方面进行加强是确保交通工程跟踪审计工作得以规范化、制度化、合理化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柳建新.开展交通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手段[J].交通财会,2010(3):72-75.

[2]周萍.浅谈跟踪审计在交通工程建设项目中的主要做法及作用[C].//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

[3]吴兴云.试论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委托跟踪审计制度的配套措施[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2(2):113.

[4]池峰.基于审计视角的民生工程资金管理效益提升策略——以安徽省校安工程跟踪审计为例[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1,20(4):50-52.

[5]姚天鹏,罗生梅.探索工程量清单模式下工程跟踪审计提高项目投资效益[J].经济师,2010(10):235-236.

第11篇

一、面试原则

在县教师招聘工作领导小组直接领导下,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规范面试程序,严肃工作纪律,提高面试水平,科学、公正地选拔优秀人才。

二、面试对象

符合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年中小学教师招聘公告》中所规定的招聘条件,参加了全省统一招聘中小学教师笔试且入闱并通过资格复审的人员。

三、资格复审

由教育体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监察局共同进行资格复审。未按时参加资格复审者按自动放弃论处。对资格复审中因资格不符被取消面试资格或考生放弃面试资格产生的面试人员空缺,从该岗位未入闱人员(含原报本岗位及调剂到本岗位的未入闱人员)中按高分到低分的顺序进行递补。

资格审查贯穿招聘工作全过程。凡发现与公告条件不符或弄虚作假的,取消其面试和聘用资格。

四、面试时间和地点

面试时间:年8月1日上午8:00开始

面试地点:进贤一中

面试费用每位考生30元

五、面试内容

面试采取说课等方式进行,主要考察考生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满分为100分。考生总成绩计算办法为笔试成绩与面试成绩各占50%。若总成绩相同,则以面试成绩确定拟聘人员。

高中教师面试内容为新课改必修教材,数学教材为北师大版本,其他学科教材均为人教版本,高中体育专业面试内容为高校出版社《体育与健身》教材。

小学教师面试内容为人教版初中教材内容(体育专业为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教材)。

音乐专业面试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电子琴识谱演奏,一部分为舞蹈或唱歌两项自选一项,各占50%;信息技术专业面试方式为课件制作,内容为人教版初中语文课程。

每个学科由考官准备3个考题,到现场后由县监察局抽取1个作为该次面试的考题。音乐和信息技术专业同样在考官准备的3个考题中抽取一个作为面试考题,进行识谱演奏和课件制作。

六、面试考官

外地聘请考官。具体由县招聘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从外地区聘请。

共设11个考官小组,每个考官小组设5名考官。每个考官小组设主考官1名。主考官根据面试工作需要和考官的实际情况,选择对面试业务比较熟悉的考官担任。面试考官小组在全封闭状态下开展工作。

七、面试考点及工作人员

(一)面试考点。面试考点悬挂“年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面试考点”横幅,设置考场示意图,划分警戒区域。面试考点设置医务室并配备相应医护人员。面试场地分为候考室、备考室、面试室。面试场地使用无线信号屏蔽装置。

(二)工作人员。

1.安排若干工作人员,负责做好考官、考生的报到、接待,有关资料的交接、保管及考点的后勤服务等工作。

2.每个候考室安排2名工作人员,审验考生准考证和身份证,对考生实行控制管理,并组织考生抽签确定面试顺序。

3.每个备考室安排2名工作人员,监督考生备课时间,并由1名工作人员负责将考生由备考室向面试室引导。

4.每个面试室安排记分员1名,计时员1名,监督员1名,共3名工作人员,负责记分、计时、核分、收发面试相关材料和表格。

5.面试考点安排保卫人员至少2名,负责控制人员出入考点,维持考点秩序及警戒,严禁与面试无关人员出入考点。实行考点封控。

全体工作人员在面试期间必须接受封闭式管理。

八、面试程序

(一)考生持面试通知单和身份证,按照面试通知单时间进入侯考室,点名三次未到的,视为自动放弃。考生进入候考室后,需主动将所带参考资料和通讯工具上交工作人员统一保管,待面试完毕后退还本人。

(二)候考室工作人员组织考生抽取出场序号,填写《面试考生抽签排序登记表》,并将号码牌挂在左胸前。1号考生进入备考室内设计教案并准备说课稿,备课时间30分钟。备课结束后,由工作人员引领进入面试室进入面试。2号考生延时10分钟到备考室进行备课。以此类推。

(三)面试开始后,工作人员须按照岗位分工和职责要求,按照面试顺序逐一引导考生进入考场。面试结束后,再引导考生离开考场,并阻止已完成面试的考生及其他无关人员进入面试考场。

(四)考生进入面试室后,主考官宣布面试记时开始,考生开始说课。说课时间为10分钟,到时,无论考生说课是否结束,记时人员都要提示考生时间已到中止说课。说课结束后,考官根据说课情况综合打分。然后进行下一考生面试,以此类推。

(五)每位考生面试完毕后,考官根据考生说课情况独立评分,只打整数分,由计分员计算5位考官的平均分为面试成绩。面试成绩采取四舍五入的办法计算,保留小数点后2位数。当场向考生公布成绩,并由考生在面试成绩登记表上签字。

(六)为了保持统一尺度,客观公正地评判成绩,把握标准,宽严适度,考官集体研究评分尺度,防止大起大落。

(七)音乐专业考生在侯考室抽签决定面试顺序,直接按照抽签序号依次进入面试室面试,面试时间为10分钟。信息技术专业面试考生抽签确定面试号码,统一时间进入面试室,面试时间为120分钟。

(八)考生在面试过程中不得透露本人身份信息,只能出现面试序号,凡透露本人姓名等身份信息的作为违纪处理。

九、面试的组织管理

面试工作由县招聘教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县教育体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具体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体育局。为确保面试工作的顺利进行,面试工作全程接受县监察局的监督检查。

十、有关要求

第12篇

也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深化和具体化。国家税务总局把“着力完善部门内控机制”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全国税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四项主要工作任务之一。如何对“两权”进行有效监督控制,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是建立健全惩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各级国税部门高度关注、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国税的工作实际,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调研探讨。

一、准确把握部门内控机制建设的概念和内涵

通过明确权责分配、规范权力运行程序、强化风险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内控机制是由各级国税部门的领导班子、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共同参与。使权力运行实现分权制衡、流程制约、风险管理、信息化运行,从而在税收管理、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各项权力运行中,形成内生的制约力的管理机制。推进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内控机制建设的四个内涵。

通过对岗位职责的规范和完善,一建设基础是明晰的权责体系。明确权责分配、正确行使职权“内控机制的核心思想。内控机制建设的关键在于权力和责任是否匹配。内控机制建设要求各级国税部门分解细化工作职责。明确各岗位在处理有关业务时所具有的权力和责任,实现权力、岗位、责任、制度的有机结合,形成完备的权责体系。

通过内部控制,二主要内容是规范权力运行。内控机制建设强调以权力运行为主线。使税收管理权、税收执法权、行政管理权的运行,以及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大事项、重要环节的权力运行都有章可循、有律可依,保证权力运行不出轨、干部队伍不出事。

要准确把握监督与制约的关系。监督是对特定主体的监视和督促,三本质要求是促生内在制约力。推进内控机制建设。制约是对权力的控制和约束。内控机制建设强调以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和责任的落实度为重点,通过规范权力的运行,使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内部行为主体之间,由于分工和责任的不同而相互约束和牵制,形成内生的制约力。

对权力行使实施有效制约、规范、约束和评价,四表现形式是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通过内控理念培育、岗位责任机制、风险排查机制和评价考核机制等。引导部门之间、部门内部之间各个行为主体的互动,使对权力制约的要求与税收征管、内部管理的各种制度规范相适应、相融合,形成有效制约、全程监控、高效运行、超前防范的管理机制。

二、当前国税执法内部监控存在主要问题

结合当前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需要和干部队伍的实际,市国税系统严格按照省局提出的找准税收执法”风险点“和加强内控机制建设的要求。树立预警在先、防范在前的理念,认真排查税收执法风险点,规范税收征管执法行为,防范税收执法风险,保障全市国税系统队伍的平安、和谐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通过全市国税系统的税收执法检查和内控机制执行情况检查发现,当前税收执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内控机制的建立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集中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执法行为的复杂性、广泛性、时效性与监督控制的局限性和滞后性之间不对称一执行与控制难对称。

税收执法涉及很多个业务流程,从执法内容来看。适用税收法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更是纷繁复杂;从执法客体来看,每个县区局管辖的纳税人成千上万,每个纳税人的经营纳税情况千差万别;从执法主体上看,除了综合管理部门和信息技术部门,其他人员均具有一定的执法权,均是执法的主体。因此,不论从执法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上看,税收执法贯穿于税收管理实践的自始至终,具有显着的复杂性、广泛性和时效性,客观要求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手段对其进行全覆盖、全过程监督,但从目前税收执法内部监控的运行情况来看,监控存在着局限性和滞后性问题。一方面是计算机监控的局限性。目前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的监控点多为逾期办理、应办未办等程序容易监控的点进行了监控,并未全面涵盖每项业务各个环节的执法监控点,尤其信息系统无法对虚假信息进行识别,只能对执法行为进行表面和形式上的控制,难于对执法行为进行深层次控制;另一方面是人工监控的滞后性,目前执法检查是对税收执法进行人工监督的重要手段,但这种手段主要为事后检查,并且多采用抽查,只检查了既成事实的结果,且监控面窄、不深入,对税收执法行为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难以执行到位。

税收执法内部监控工作职责不清、要求不一二监控难统筹。

初步形成了科学化、精细化的人机结合”监控新模式,随着税收执法责任制的推行和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的上线运行。但在工作实践中,税收执法内部监控却因各种原因难于统筹,主要表现在一是监控职责不明晰,监控职能难统筹。从目前部门职责定位上看,对税收执法进行监督控制的职责主要定位于政策法规部门,其他部门虽然对职责范围内的税收执法行为进行了监控,但在日常工作中,各业务部门执法监控处于各自为政状态,难于实施统筹管理,不能形成监控合力;二是管理要求不统一,执法监控难操作。各业务部门之间在平时缺乏及时有效沟通,任务下达、标准设定、业务衔接、资料流转等方面未能及时进行统筹规范,致使基层执法人员难于操作,执法监控也难于实施。

三内控制度未能得到全方位的贯彻落实

全面收集相关材料,市局在前期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关于印发加强税收执法监督若干意见的通知》分别对加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税收管理、加强出口退税管理、加强稽查系列管理和加强发票管理等五方面提出了防范制约措施,从各环节存在风险点、可能引发的问题、加强管理和防范的措施、责任追究等方面作了规定;同时,还出台了关于在税收管理和组织收入工作中实施干部问责的意见》以确保上述五项措施的落实。但在执法检查中发现,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制度执行不到位,图形式、走过场等问题,特别是两权“运行过程中的某些岗位、某些环节还存在某些风险隐患,内部控制监管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进一步加强内控机制建设的对策建议

有针对性地制订防范措施,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就是通过深入分析查找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中容易发生问题的风险隐患。加大管理力度,完善内部控制,日常管理中做好预防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工作过错以及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这是建立健全惩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深化和具体化。针对存在问题,加强国税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宗旨,以统一思想认识为基础,以强化组织领导为关键,以落实工作制度为重点,以加强队伍建设为保障,进一步加强”两权“监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对权力的制约贯穿于部门权力运行的全过程,扎实有效地推进内控机制建设,保证权力规范、透明、高效运行。

树立风险防范理念一统一思想认识。

让全系统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对防范风险、强化源头治理、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树立”防风险、抓管理、促规范、上水平“工作理念,强调认真履行职责,把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融入业务线条管理工作中,把监督贯穿于国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牢牢把握行政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这两个加强内控机制建设的重点开展工作,积极探索,构筑各种违法违纪”不能为“堤防,努力形成大监督的管理格局。同时,创新内容,不断丰富预防教育的内涵,把法纪教育作为预防教育的基础内容,通过培训班、辅导报告会、编印《廉政手册》组织廉政知识考试等方式,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风险意识、纪律观念和党员权利保障意识。各县区局和各基层分局要建立廉政文化活动室,把廉政文化素养教育作为预防教育的拓展内容,积极探索预防教育和廉政文化的联姻,重视发掘和弘扬优秀廉政文化,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人,用文化的力量培育人。

为内控机制建设提供组织保障二强化组织领导。

全局建立起”坚持党组统一领导,要抓住加强内控机制建设、防范执法风险点的关键环节。齐抓共管,纪检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工作运行机制,把风险防范工作提上党组的重要议程。要明确具体组织牵头部门和各相关业务部门的职责,对内控机制建设各项具体工作任务做好部署和安排;要落实岗位责任,确保该项工作有专人落实;要把好查找风险点和制订防范措施的审核关,保证风险点找得准,制订的措施能切实解决问题。基层要把内控机制建设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全过程,科学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强化落实措施,使工作有序推进,确保取得实实在效果。

全面执行内控机制建设工作制度三规范权力运行。

继续对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精神,1.贯彻落实加强内控机制建设的各项工作制度。落实好加强税收执法监督若干意见。结合机构改革,对各部门的权力事项,特别是税收业务管理权,人、财、物管理权,税收执法权等进行全面梳理,进一步健全内控制度。着力规范权力运行机制,抓好各项工作制度的贯彻落实,优化权力运行机制,明确具体权力事项的业务操作程序,坚持制权与增效相结合,简化办事程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建立起职权清楚、责任明确,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制衡机制。

对税收管理、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中可能引发风险的各种信息进行识别,2.科学实施风险管理。从分析权力运行风险入手。并根据不同风险度和风险成因,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实现风险的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

增强程序的严密性,3.加强对权力运行的信息化监督管理。将权力行使过程变为信息处理过程。弱化人为因素。依托ctais2.0征管信息系统,逐步将以审批事项为重点的各类权力运行纳入信息化管理,实现实时监督、控制和综合分析;进一步整合行政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管理系统,使各类信息互融互通,便于沟通和监控;进一步运用好现有的执法管理信息系统,切实掌握各类事项的受理、承办、审核、批准、办结等信息,做到实时监控,全程制约。

严格执行公开办事制度,4.不断深化政务公开。认真落实省局关于政务公开的部署和要求。不断提高权力把部门权力事项的执行主体、执行依据、执行程序等内容向内部和社会公布,运行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建立健全网上政务公开平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严格监督检查。

促进各部门真抓实干,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防止任务不落实、推诿塞责等现象发生。一是分解内控机制建设任务,确定每个项目的牵头负责人,明确要求和时限,实行目标管理;二是采取定期督查、综合考核、适时点评等办法,加大落实力度,切实提高内控机制的执行力、遵从度和落实度;三是对内控机制建设推进不力的部门,要严格问责,确保部门权力事项应控尽控,保证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提高内部控制监管的效果五加强基层纪检监察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