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信息技术下纪检

信息技术下纪检

时间:2022-12-31 15:48:50

信息技术下纪检

第1篇

【关键词】信息;信息检索;检索工文献检索

20世纪以来,人类创生的信息量高速增长,浩如烟波。如何从这海量的信息里找出所需信息就成为信息检索的重任。

伴随着计算机进入多媒体时代,信息科技也步入了多媒体发展时期。手工检索靠手翻、眼看、大脑判断的检索方式已难以全面适应当今信息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检索必然的提到了应用与发展阶段,以Internet为代表的全球化、网络的实际应用更进一步推动了这一发展,这既是对手工检索的扩展,也是时代的需要。在当今资本资源和数字资源并存的信息时代,作为信息资源管理者,既需要了解和掌握传统手工检索的方法,也需要熟悉和掌握计算机检索,尤其是网络信息检索的理论和技术,这是信息时代对图书馆工作者信息素质的必然要求。

一、信息检索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信息检索源于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和文摘索引工作,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发展,至20世纪40年代,索引和检索已成为图书馆独立工具和用户服务项目。随着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问世,计算机技术逐步走进信息检索领域,并与信息检索理论紧密结合起来,脱机批量情报检索系统、联机实时情报检索系统相继研制成功并商业化,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在信息处理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和数据库技术的推动下,信息检索在教育、军事和商业等各个领域高速发展,得到了广泛利用。Dialog国际联机情报检索系统是这一时期的情报检索领域的代表,至今仍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系统之一。

(一)手工检索阶段(1876—1954)

信息检索源于参考咨询和文摘索引工作。较正式的参考咨询工作是由美国公共图书馆和大专院校图书馆于19世纪下半叶发展起来的。到20世纪40年代,咨询工作的内容又进一步,包括事实性咨询、编目书目、文摘、进行专题文献检索,提供文献代译。“检索”从此成为一项独立的用户服务工作,并逐渐从单纯的经验工作向科学化方向发展。

(二)脱机批量处理检索阶段

1954年,美国海军机械试验中心使用IBM701型机,初步建成了计算机情报检索系统,这也预示着以计算机检索系统为代表的信息检索自动化时代的到来。

单纯的手工检索和机械检索都或多或少显露出各自的缺点,因此极有必要发展一种新型的信息检索方式。

(三)联机检索阶段(1965年—1991)

1965年美国系统发展公司研制成功ORBIT联机情报检索软件,开始了联机情报检索系统阶段。与此同时,美国洛克公司研制成功了著名的Dialog检索系统。20世纪70年代卫星通信技术、微型计算机以及数据库产生的同步发展,使用户得以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实现了国际联机检索。计算机检索技术从脱机阶段进机信息检索时期。远程实时检索多种数据库是联机检索的主要优点。联机检索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三者的有机结合。

(四)网络化联机检索阶段(1991年至今)

20世纪90年代是联机检索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及超文本技术的出现,基于客户/服务器的检索软件的开发,实现了将原来的主机系统转移到服务器上,使客户/服务器联机检索模式开始取代以往的终端/主机结构,联机检索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二、信息检索系统类型

(一)参考数据库检索系统

参考数据库检索系统以二次文献数据库为主,提供文献的题录、文摘数据或事实数据

(二)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

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是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不断成熟而发展起来的,系统能提供文献的全文数据,包括图表、图像等多种形式的媒体。

(三)Internet网络检索工具

Internet搜索引擎主要提供网上资源的链接,某些搜索引擎也提供简单的网页介绍或检索词的上下文。

三、信息检索方式

(一)命令检索方式

命令检索方式指的是检索过程中,每一项检索提问,必须通过具体的命令来完成,这些检索命令通常需要用户熟记。这种方式虽然对于初级用户来说比较麻烦,需要记很多的命令,但是对熟悉系统的用户来说,命令方式有其步骤简单的优点,尤其是完成一些复杂的检索算法时,操作步骤简单。许多国际联机检索系统,在推出新的检索方法的同时,仍保留着原有的命令检索方式,为喜欢命令检索的用户提供服务,Dialog系统就提供了比较多的检索命令。

(二)单检索方式

这种检索方式实际上是将各种检索指令转化成菜单选项,系统的功能和检索指令通过菜单和子菜单的选项来实现,用户通过菜单一目了然,只需根据需要在菜单上选择某一项,或进行检索,或显示命令中的纪录等。菜单驱动的检索方式对初级用户是比较友好的,用户不需要培训就可以自行检索,很容易入门,但对于较复杂的检索算法,常常需要进入层层(下转第182页)(上接第180页)菜单才能完成。

(三)命令与菜单相结合的方式

这种检索方式既保留了指令检索的方式,又提供了菜单的某些直观的功能。对于复杂的检索方法,主要以命令的方式来组织,而一些常用的命令或参数可以通过菜单选项来选择,这样,简化了完全依赖于指令方式的检索步骤,可以让用户减少指令和参数的记忆量。目前有些联机检索系统在WEB上推出了这样的检索方式。

四、信息检索技术

(一)布尔逻辑检索技术

布尔逻辑检索技术就是指利用布尔逻辑运算符进行检索词语和代码之间的逻辑组配运算,从而获得检索结果的一种检索方法。这是计算机信息检索中最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技术。

1.逻辑“与”(AND)。逻辑“与”组配是具有概念交叉关系和限定关系的一种组配。通常用“AND”或“*”作为算符表示。

2.逻辑“或”(OR)。逻辑“或”是并列概念关系的一种组配,通常用运算符“OR”或“+”表示。

3.逻辑“非”(NOT)。逻辑“非”组配是指不包含某种概念关系的一种组配,它可以从原检索范围中排除一部分文献纪录,逻辑“非”的运算通常用“NOT”或“—”作为运算符。

(二)截词检索技术

截词检索(Truncation)是一种常用的检索技术,特别是在西文检索中,更是广泛使用。截词检索就是对词的片断进行比较,检索者将检索词在合适的地方截断,然后将截出的片断进行检索。

(三)字段限制检索

在检索系统中,为了提高检索的准确率,缩小检索的范围,通常用一些限制的手段和方法。使用这些方法进行检索通常称为限制检索(LimitSearch)。常用的限制方法就是字段限定。

(四)全文本检索技术

全文本检索技术(FulltextSearching)是对数据库纪录的全文文本检索,即纪录中的每个词都可以作为检索入口,且可以限定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全文本检索也有人把它称为自由文本检索。

五、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信息检索技术必将更加完善,它将在人类与信息之间建起一座方便的桥梁。

参考文献

[1]李满潮.VisualC#?NET高级编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31–235).

[2]付磊.ASP1net编程实作教程[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大学出版社,2002,(151–158).

[3]廖信彦.ASP1net交互式Web数据库程序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102–120).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根据《全国纪检监察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简称“金纪工程”)和省市纪委的部署要求,委局机关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服务,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通过积极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全面推进委局机关信息化建设,促进纪检监察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有效性和现代化建设。

二、总体目标

开发建设纪检监察信息网络,组建《纪检监察信息网》,确保网络平台和应用平台与上级纪委沟通互联,并做到信息丰富、资源共享、运作规范、管理科学,基本实现委局机关信息资源数字化、沟通联络网络化、业务流程规范化。

三、主要任务

一是拓展网络平台。重点任务是完成信息网络基础工程建设,组建《纪检监察信息网》,将电子邮件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应用系统嵌入其中,建成综合性的局域网。

二是开发应用系统。重点开发应用公文流转(委局机关内部使用)和公文传输系统,将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发送的文件以及委局制发的文件全部纳入该应用系统操作。电子邮件系统、管理系统、案件统计系统、视频会议系统以及党政领导干部廉政信息、案件线索、资源、法规政策等综合业务软件随上级纪委开发后推广应用。

三是丰富信息内容。在《纪检监察信息网》上合理设置栏目,并明确维护管理、信息责任室和责任人,加强网站和网页的维护和管理,及时更新网页信息,丰富内容,增强可读性,扩大影响力。

四是建立安全保障。按照保密要求,建成网络加密、数据加密等计算机信息保障系统,建成网络防火墙和病毒防范系统,建成密钥登录、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备份等系统,构成综合的信息保障安全体系。

四、实施步骤

1、动员部署(4月中旬)。通过召开会议、讨论学习、部署任务,动员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委局机关信息化建设。

2、规划与设备采购(4月下旬)。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会同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电信技术部门对机关大楼的综合布线、设备配备进行规划,并按照“必需、节约”和“满足当前需要,预留一定空间”的原则,做好设备采购工作。通过政府采购,组织购买服务器、路由器、核心交换机、楼层交换机、硬件防火墙、UPS、工作电脑等硬件设备和保密屏蔽五类线等材料。

3、线路施工(5月上旬)。对委局机关各室办公场所内保密屏蔽线路进行合理安排,由机关事务管理局、电信技术部门共同做好委局机关布线施工。布线时应使用屏蔽五类线,确保安全。

4、软件开发(4月-5月中旬)。主要分两块进行,一是《纪检监察信息网》主页面,二是办公自动化系统。

(1)《纪检监察信息网》主页面。主页面由网络公司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设计方案共同进行。拟设置以下栏目:①委局动态:登载委局机关的重大事件、活动等。②成果展示:将近年来市纪委监察局受到中央、省以上肯定、表彰、报道的亮点工作进行集中展示。③部门频道:给委局机关各职能室设立专门的页面,由各室专人负责管理维护、信息。④公告栏:通知、倡议等。⑤政策文件:中央纪委监察部、省纪委监察厅、市纪委监察局以及本委下发的相关政策性文件。⑥内刊简报:刊登效能监察情况等简报。⑦网上办公:为省市纪检监察系统内办公自动化做好准备。⑧内网邮箱:实现委局机关纪检监察干部以及配备电子邮箱的全国纪检监察干部之间相互发送电子邮件。

(2)办公自动化系统。可直接从省纪委监察厅或地级市纪委购买办公自动化软件,并根据委局机关内部办公流程及业务需求进行二次开发。

5、安装调试(6月中旬前)。所有硬件设备安装到位,软件系统开发完毕,通过综合调试、检查验收、试运行等环节,确保按照上级纪委要求,6月底前能够投入使用。

五、综合保障

1、建立专门工作机构。成立由市纪委分管书记为组长、分管常委为副组长、各有关职能室主任为成员的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纪委办公室负责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实施,各职能室积极做好配合工作。

2、保障经费投入。加强与市政府、财政部门沟通联系,争取资金支持,将信息化建设经费和后期维护费用作为专项经费,纳入经费预算,合理调度使用,保证信息化建设工作正常开展。

3、选配专业人员。局域网建设改造工作由委局机关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同志牵头并按照市纪委要求,在全市选调1-2名计算机网络管理专业人员,专门负责维护和管理网站。

第3篇

关键词:文献检索;互联网;信息素质;Google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46-02

搜索引擎的发明,给整个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来一望无际的世界,犹如就在视线之中。人们也不必再为储存信息和查询信息,而忙碌不堪。在当今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而且更新换代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但是有了搜索引擎,我们不怕被时代落下,在这其中,我们首先要明白一些问题:

一、我们为什么需要信息搜索引擎

人们创造并保留下来的信息的数量是在印刷机发明以后开始增加起来的。起初,增加的速度很慢,文艺复兴开辟了认识世界的新途径,人们慢慢地开始掌握新知识,第一本科学期刊是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它比谷登堡发明印刷机要晚两个世纪。1750年,世界上只有10种科学期刊,从那时起,每过五十年科学期刊的数量就增加10倍。到20世纪50年代,有记录的信息增长之快,被称为信息爆炸。而在20世纪60年代和以后的岁月中,电子技术迅速提高了记录信息的速度。科学论文数目的增长速度大大地超过了期刊数目的增长,人类知识的总和在1950年是每十年就翻一番,在计算机无线电通信等领域尤甚。正当科学进展需要的时候,处理和传递信息的新技术及时出现了。回顾技术发展的历史,人们发现,某个研究领域里的一些重要发明往往正好是在其他领域的发展需要它们的时候出现的。例如,电子管出现在电信发展极其需要它们的时候。人类知识已进入到这样一个阶段:不借助计算机,所有工业部门管理和科学研究部门所创造的信息就根本无法处理。怎么办?信息搜索引擎应运而生!

二、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检索与文献检索课

“信息素质”(Information Literacy),国内一般译为信息认识,信息素质,信息素养,信息能力等。信息素质具有广泛渗透性,涉及国家经济及社会发展各领域、各层次,是事关国家在信息社会的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信息化热潮席卷全球,信息素质在发达国家已被看作是有关国家兴衰存亡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在许多发达国家的各教育阶段全面开发,有较为权威的教育政策文件、标准和面向各学科专业的信息素质教育项目、计划、课件等。信息检索一直是信息素质相关教育中最受重视的部分,是构成学习者信息能力的重要方面。1984年教育部要求在全国高校普遍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文献检索课从最初完全传统的印刷型检索工具开始,到如今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现在,高校“文献检索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文献信息的组织方法、检索语言,各类检索工具、检索系统的检索利用方法,各类文献的检索途径等。互联网是21世纪最重要的信息媒体,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宝库,掌握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检索方法是大学生读者的需求,也是文献检索课必须解决的课题。然而,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检索与传统信息环境下的检索有很大不同,网络信息资源范围大、数量多,网络检索工具及检索方法也是纷繁众多,要迅速准确并相对全面完整地找到所需信息并不是很容易,实践证明,对于网络信息的检索来说,技巧与方法越来越重要,搜寻信息方便性变得与提供信息本身同样重要,因此,对一种实用的网络搜索引擎获取更深广的认知很有必要,高校文献检索课要直面搜索引擎的教育,以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文献检索的利器:Google的功能与特点

如果以不偏颇、不排外的眼光与情怀来看待这种风靡全球的Google,它的确是最好的搜索引擎,全球150多家公司采用了Google的搜索引擎技术。其中文搜索引擎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目前收录范围最广、功能最强、准确度最高的搜索引擎。它是一个利用蜘蛛程序(Spider)以某种方法自动在互联网中搜集和发现信息,并由索引器为搜集到的信息建立索引,从而提供面向网页的全文检索服务的互联网查询系统,它主要有以下特点和功能:

1.采用了先进的网页级别(Page Rank)技术。这种技术是指依据网络自身结构,根据互联网本身的链接结构对相关网站用自动方法进行分类,整理混沌信息,整合组织资源,使网络井然有序。这种技术打破了传统网络分类概念,它是基于网页的自然结构,即任何网页均可直接链接到另一网页,无须任何媒介。

2.在同一个界面下,可定制语言和到何种网站中进行搜索。目前它可以对包括中文在内的26种语言进行搜索。

3.搜索结果通常会比其他搜索引擎来得更准确。对于现实中许多不谙搜索引擎复杂系统的使用方式和规则的检索者,例如,不知道搜索引擎与分类目录的差别,不懂使用逻辑运算符,只会用单一关键词查询等情况,它都考虑到了,它是目前收集亚洲网站最多的搜索引擎之一,对中文的支持性强,相对于许多国内研发的中文搜索引擎,Google不但大大提升了中文搜索引擎的相关性,还更好地检索字串与网页中文字的语义上的匹配,从而提高了检索效率。

此外,它还有“手气不错”、“网页快照”和“类似网页”等功能。

当然,Google也存在一些令人遗憾的地方。一是其数据的更新速度无法进一步提高,Google搜索引擎的数据库更新无法早于30天,影响了对信息的时效需求。二是无法搜索动态生成的网页。因为大多数负责搜索网页的蜘蛛软件都不敢去碰动态网页,怕被变化无穷的动态系统黑洞吸进去。Google这方面的研究虽取得一些成果,但离真正的实用还有距离。

参考文献:

[1]贺志则,等.现代化检索信息检索[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符绍宏,等.信息检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姚忠平.浅议研究生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1).

[4]李小兰,张月枝,刘仁贵,等.新形势下如何使用现代化信息检索[J].计算机光盘与软件技术,2010,(10).

[5]陈冬明,王军功,石学震,等.高校教学中搜索引擎使用应注意的问题[J].计算仿真,2011,(12).

[6]林丽莹,刘明世,张月影,等.智能搜索引擎对图书馆的影响[J].情报杂志,2009,(S1).

[7]赵艳谊,刘鑫金,王向军,等.计算机搜索引擎的自白网络技巧[J].电脑爱好者,2008,(11).

[8]李兰玉,王芳宇,张彦影,等.搜索引擎教学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9]张玉保,谷小兵,李建民,等.在高校教学中如何使用搜索引擎[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8).

[10]陈斌评,张振江,李海菊,等.高校搜索引擎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第4篇

国际上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1)CAI阶段(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大致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后期,主要利用计算机的运算与仿真功能,进行辅助教学

(2)CAL阶段(computer-assistedlearning计算机辅助学习阶段),在20世纪90年代,从传统的以教为主逐步转向以学为主,计算机逐渐成为教师与学生解决问的辅助工具。

(3)IITC阶段(integratinginformationtechnologythecurriculum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从21世纪初开始的整合革命,彻底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不仅仅使用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辅助工具,更是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所构建的平台去创造一个理想的更为广阔的,互动性与理解性更强的理想环境。国内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发展概况:目前,我国已经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也在逐步渗透中。从1994年由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立项,组织“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模式改革试验课题组,到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墓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全球大环境下,中国政府大力支持引导,无数研究人员以及教育人士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正在我国有理有序逐渐稳步展开并取得显著成效。期间,在1996年,开始了课程整合的试验。同年,教育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推广“几何画板”软件,以几何画板软件为教学平台,开始组织“CAI在教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课题。在1998年,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的有关研究人员借鉴西方发然国家的提法,提出了“课程整合”的概念,并于1998年6月开始设立“计算机与各学科课程整合”课题组,并将其列入“九五”重点课题的子课题进行立项.......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渗透已经越来越一体化。

2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对策

2.1改良传统语文教学观念,增强学生的自主性

弱化教师的主导性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忙于讲解课件,操作计算机,一味的灌输教育,而忽视课堂师生的交流与沟通,导致学生自主性参与和能动性思考体验的缺乏,这样不仅不利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正确学习方式的培养。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学科整合,有利于发扬学生的个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动自发的去搜索相关信息,比如电子教学挂图、其他电子图书报刊,讲座,报告,演讲等等各种各样的数字资源,并加以思考和整合。然而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意味着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新型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则是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这样的角色。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实施随机调控,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把握。

2.2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优化校园信息化环境

构建高品质信息平台开放免费的机房,教室接入网际网络等等为学生的检索信息提供便利:构建高品质的信息平台,对语文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管理,比如按资料的类型分类,包括有音频和视频资源、网络课件、名师说课、教学案例,图片资料、动画素材、文献资科、等;按资源的内容方面分类,包括有文学,历史,地理,法律,经济,物理,化学,教材分析,教法切磋,学法指导,教师进修,以及配合各种阶段学习的辅导资料,测试题等等。并实现资源共享,与其他语文信息系统建立合作互相检索关系,以便用户根据需求,快速方便地检索、调用更多更有效的共享数字化资源。

2.3建立新型考评机制引导教师与学生信息化

第5篇

档案工作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履行其服务职能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1958年的全国第二次档案工作会议上提出过一个方针即“以多快好省地开展对档案资料的利用工作为纲充分发挥档案资料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来为本单位的各项工作和生产建设服务为政治战线、经济战线和思想战线的社会主义革命服务为农业生产服务为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服务为科学研究服务”。这个方针是根据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精神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工农业生产的形势以及全国档案工作发展的具体情况而提出来的它为档案工作指明了服务方向。档案工作也正是把握住了这一正确的服务方向而开展档案利用工作的,对当时的社会主义建设及档案工作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相反在“”横行时期认为“利用为纲”是修正主义路线从而使档案工作失去了正确的服务方向。实践证明档案工作必须在党的领导下遵循“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宗旨才能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在生存与发展的道路上不致于失去前进的目标。

因此新时期档案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深入开展档案利用工作为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大胆地进行档案工作的改革。在改革过程中既要积极又要慎重要以邓小平同志指示的“三个有利于”为前提无条件地执行党关于档案开放、开发、公布与利用的方针、政策、法规坚持以社会利益为最高利益的原则实现档案工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统一确保党和国家秘密的安全维护安定团结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使档案工作的服务职能有一个正确的政治定位。

二、服务形式的精品定位

档案工作的服务性突出地表现在档案利用工作这个环节上。提供档案的服务形式包括档案的检索及开发编研档案信息等。服务形式的精品定位就是使档案检索及传递的档案信息最有效、最具特色。

档案检索方式有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在目前传统的手工检索占有很大比重各档案部门在手工检索的途径上做了大量的工作编制了多种形式的检索工具。但实践证明有一些检索工具是重复的或者是编制不科学、用起来不方便的。不仅利用者不常用就是档案人员也不愿用。在编制检索工具中出现了求“多”不求“精”的现象,出现了一个误区认为编制的检索工具越多档案工作服务质量越高。但事实正相反正因为编制了一些不科学、不易操作的检索工具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影响和限制了其它利用工作的开展反而降低了服务质量。

在信息开发和编研工作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选题不典型盲目性大。一些档案部门为达标升级应付检查随便选几个题人人都来编研使编研产品层次低质量差实用性不大利用价值更小。有的选题虽好紧跟形势但因编研时间过长失去了时效性影响了作用的发挥。

针对这种情况面临社会的发展及现代技术的应用档案部门应转变观念在服务形式上树立“精品”意识。不要再编制不科学、利用率小的手工检索工具应编制一些必要的、方便利用的手工检索工具并作为向机检过渡的基础工具检索形式要在计算机检索上多做文章不断研究探索计算机检索的有效途径。开发编制标准统一、利用者易操作、高质量、全方位的计算机检索途径逐步取代手工检索为利用网络技术提供档案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创造条件。在信息开发及编研工作上要根据利用规律及社会各项工作发展的趋势、目标提前作出预测有目的地进行选题突出重点使开发的信息及编研的成果具有特色积极利用现代化的开发编研手段加快开发编研的进度缩短开发编研的时间多出“精品”通过最快捷的检索途径把最优秀、最有价值的档案信息传递给利用者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服务人员的素质定位

在生产力的诸要素中人是决定因素档案工作服务质量的好坏服务人员的素质是关键。在档案工作不断深入发展过程中人员素质内涵不断丰富。人员素质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时代意识。

1政治素质指档案人员的政治理论水平政治态度及职业道德等。这就要求档案人员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按照同志提出的“讲政治”去做做到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加强政治纪律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要在涉及档案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等重大原则问题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恪守档案工作纪律贯彻执行《档案法》严守党和国家的机密热爱档案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甘当无名英雄更新观念开拓进取。

2业务素质是指档案人员履行职责的知识水平和技术实践能力。档案人员应具有较高的、相应的专业知识即不仅学习掌握档案学理论知识还要熟悉与档案工作相关的文化、理论与科学技术比如文史知识、社会学、情报学、统计学、心理学、传播学及现代化设备的操作技术,特别是从事信息开发和编研工作的人员必须以“博才”或“通才”取胜。档案人员不但要有继承传统档案工作理论的观念还要有研究探索档案工作发展中出现新情况的意识利用先进技术解决新问题丰富和发展档案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3时代意识就是指档案人员应具备与时代步伐相一致的思想观念。

1信息意识。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档案作为信息资源的组成部分档案人员应增强对其信息性的认识程度提高辩别水平和处理能力增强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意识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档案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

2市场意识。党的十四大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档案工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档案人员应开发档案信息并主动与市场经济接轨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到市场经济活动中去为其服务树立起强烈的市场意识。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竞争机制档案人员使档案信息进入市场首先要有质量意识、效益意识,要根据信息市场的需求优化服务措施提高服务质量开发含“金”量高的档案信息并及时把能产生极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档案信息推向信息市场,使档案信息在市场环境的作用下找准位置发挥其作用。

第6篇

【关键词】智能巡检;高精度定位;路网识别;野外导航;道路导航

1.引言

输电线路是电力企业的血管命脉,其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加强对输电线路的管理工作至关重要。线路巡检管理是有效保证输电线路及其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一项基础工作。通过巡视检查来掌握线路运行状况及周围环境的变化,发现设备缺陷和危及线路安全的隐患,提出具体的检修内容,以便及时消除缺陷,预防事故发生,或将故障限制在最小范围,保证输电线路的安全和电力系统稳定,达到电力系统“安全、经济、多供、少损”的运行目标。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网规模日益扩大,基于纸、笔的传统线路巡检模式所引发的电网安全隐患已日渐突出。主要表现为人为因素多、管理成本高、无法监督巡检人员工作状态等明显缺陷,同时也无法适应线路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要求。

“电力系统智能导航巡检仪”是利用GPS卫星定位技术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广域或区域电力线路和设备进行巡逻和检查,以保证线路和设备的正常可靠运行。该系统创造性地集成了全球定位系统、掌上电脑设备和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最新研发成果,基于“移动信息平台”概念变革传统巡检工作方式,积极探索出线路巡检管理的新思路、新模式,最大限度减少漏检、错检,确保电力线路长期高效稳定运行。

2.技术要求

2.1 主要技术特点

电力系统智能导航巡检仪的主要技术特点为:

(1)线路资料信息全,系统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2)定位精度高,可有效解决人工巡线到位问题;

(3)开放式系统设计,可与其他系统信息资源共享;

(4)通过用户及操作权限的管理,确保系统数据安全;

(5)实时采集巡线到位信息,检查巡线到位情况;

(6)对线路和杆塔进行规范化的集中管理;

(7)使用方便,不需要额外的安装和维护费用,不用担心被盗;

(8)内置电子地图,可直观反映线路的状况,修改、维护非常方便;

(9)良好的扩展升级功能,保持良好的系统兼容性和扩容性;

(10)实现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线路巡检,加强数字化的管理。

2.2 主要技术参数

电力系统智能导航巡检仪的主要技术参数为:

(1)定位误差:≤1.5米;

(2)连续工作时间:≥280小时(车载),≥4小时(手持);

(3)无故障运行时间:≥10000小时;

(4)路经纪录信息量:≥1048575公里(不含重复);

(5)自身城市路网:中国大陆城市公路95%覆盖;

(6)巡检数据点容量:65535个;

(7)路经分析时间:67~88(公里/秒)(视弯路而定);

(8)最大移动速度:≤470公里/小时。

2.3 保证在以下条件可正常使用

(1)海拔不超过7000m;

(2)环境温度:最高气温+60℃;最低气温-35℃;

(3)装置周围无严重影响装置绝缘性能的污秽及侵蚀性、爆炸性介质;

(4)移动速度小于470公里/小时。

3.总体构成

“电力系统智能导航巡检仪”安全可靠、功能强大,能领略到海量信息的优化处理、实际使用的简单便捷和有助大大提高线路巡检工作效率的先进导航技术。“智能导航巡检仪”将借助国际领先的技术优势为您提供目前国际上唯一的民用复合型导航系统,系统将结合智能路径系统、方位定向、城市路网,在任何地点到达任何目的地无论那里是山川、湖泊还是城市均可准确无误的实现导航,系统将非常聪明的自动决定使用城市路网、自维护路网与方位定向进行切换导航。系统具有极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它的路网系统并不需要定期维护,它是在平时使用过程中自我维护的尖端路网系统。这一切都将空前的提高电力系统巡线工作的准确率与工作效率,真正做到零培训、零错误、零事故,使任何一个工作人员均可准确到达任意一个杆塔或地点。

4.技术路线

“智能导航巡检仪”使用获得国家专利的“城市道路导航”和“野外智能导航”两套互相独立的导航引擎,使用获得国家专利的国际上领先“弹性阻尼带”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定位精度。但由于GPS卫星的工作机制导致所有GPS系统存在误差,“智能导航巡检仪”也不例外,在卫星信号接收正常情况下,标准的卫星定位系统误差在7米左右,“智能导航巡检仪”通过领先而又独特的定位算法将系统误差控制在了1.5米左右。所谓“弹性阻尼带”技术,就是在时域与频域上综合实现了一定规则的数据缓冲带,所有GPS原始数据经一个入口进入,被加上时间戳,缓冲带依据先进后出原则将小于1秒~2秒移动距离大于8~15米、移动角度大于120度的抖动数据经滤波器过滤掉,并依据历史5个有效数据点与当前数据点做均值计算得到高精度GPS真实数据点。

数据缓冲带具有弹性原则,在频繁输入短时间大范围的波动时历史累计补正将被不断放大到极限,不断适应劣势GPS原始数据,反之当输入是平滑有效的数据时历史累计补正将被无限减小。

该系统创新性的提供了一套获得国家专利的用于野外无路网状态下的导航模块,可自动纪录并分析经过的路径,不断自我拓展路网数据库,通过联机操作,在完全自动化的安全可控状态下实现数据共享使其他终端具有相同的路网数据。系统集成了业界领先的智能自主路径分析转化路网算法,通过多组元神经网络数据处理结构,可使您在零操作的同时实现野外田间、山间、野地的知识性路网铺设。这一切将使您在全球任何地点无论是否有路均可准确引导到目标并精确带回,使专业GPS功能的使用门槛降到比城市导航系统还要低的水平。“智能导航巡检仪”还提供了领先的卫星地图模式,该模式是目前民用领域首家提供了5米分辨率卫星遥感图像支持的导航系统,其提供了足够的分辨率将足以让您识别出目标杆塔的类型或目标地点的情况,并可实时切换卫星与道路地图模式。

野外无路网状态下的导航依赖一套“路网信息系统”来实现与“城市道路导航”的无缝结合,并同时依赖与此纪录、分析、存储用户路径完善自我路网数据库,该路网数据库将在以后的导航中实现路径引导。

在执行寻线任务时“智能导航巡检仪”的任务系统会在执行巡线任务的同时自动纪录该任务完成情况的日志信息,该信息以任务概要文件形式保存在任务摘要数据库内。可在联机后访问相应任务信息,在“数据中心”实现统计与管理。任务信息文件包括了任务起始地点、终止地点、任务终端、任务起始时间、终止时间、离开目标点时间、缺陷报告等信息,并可具有扩展性加入其他信息。

5.结论

从该项目立项开始,在张家口供电公司输电管理处的努力下,设计了合理的研究方案,各阶段研究工作进展顺利,各个关键技术创新性强,该项目所研制的巡检仪性能运行稳定,定位引导结果可靠,为提高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该项目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其应用将为张家口供电公司及各兄弟单位实现巡检工作的优化以及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 高校图书馆 期刊工作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正迈进信息资源高速共享的时代。近年来,因特网也以其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丰富的信息资源对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作为提供信息服务的图书馆,面临严峻的挑战,也同时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人们利用网络既可传递信息,又可从事各种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整个社会的巨大变革,各高校图书馆的网络化建设更是方兴未艾,蓬勃发展。图书馆进入了数字化核心时代。电子期刊具有信息存储量大、出版周期短、查询便捷、远程传递,资源共享等特点、展开着现代信息技术管理和利用文献信息的新技术。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因此,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1.网络环境下期刊工作的特点

1.1 期刊文献与信息存储、检索、传递及利用方式:从印刷型手工检索的方式,走向电子化、网络化、计算机检索的方式。纸质报刊以传统的流通方式出现,必然要受到迅速发展起来的电子报刊、光盘、多媒体网络的挑战,并且二者将会长期共存互补。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期刊信息检索快速、灵活、多样、检索方式越来越简单便捷。

1.2 期刊文献的保障体制:从分散、自给自足型,走向网络化、资源共享性。

未来的高校期刊资源建设将朝着多元化的开放与合作共享的方向发展。首先要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增强紧迫感,把期刊资源共建与共享放到期刊管理现代化。高校图书馆未来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去考虑。要有开放系统的思想,把本馆期刊资源看成上社会信息资源的一部分,是社会的共同财富。只有把高校期刊资源与整个网络联系起来,期刊工作才有生命力。其次,各高校图书馆要对校内期刊资源进行调查统计,分析自己的馆藏特色,把富有特色的期刊资源挑出来,进行合理规划,建立起各具有特色的期刊专题数据库,并积极组织上网,把本馆资源推向社会,从而提高在网络社会中影响。

1 . 3 期刊工作的管理体制:以期刊、文献为中心的“一条龙”管理。随着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和电子化的发展进程,按文献类型和作业内容组织起来的期刊“一条龙”管理模式以已显落后。主要是:服务工作与读者需求之间某种程度脱节,服务职能分离,服务功能失衡,服务质量单一。因此,为了适应现代化图书馆的要求,必须改革传统服务模式,采用先进的服务手段,形成以读者为中心,集咨询功能、信息管理功能和文献功能于一体的“一体文化”。这是网络信息时代,期刊工作的发展方向。

2.网络环境下应开展的高校图书馆的期刊工作

2.1 加强读者教育。要对师生加大文献检索与利用方面的宣传教育,才能加强期刊的深度揭示,把文献检索与利用列为学生的必要课程,或举办各类型读者的知识讲座,科技文献检索,综合本校专业进行期刊文献检索方面的教育,使他们学会从学术期刊中迅速查找对自己学习和研究有用的资料。

2.2 克服“重书轻刊”的思想。提高期刊经费比例和订购的质量,保证馆藏期刊的全面性和连续性。同时,要加快期刊合定本的入库速度,提高信息资源的流通率。为了更充分地开展期刊信息资源,在为本校教学、科研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下,开展馆际协作,开展深层次的服务工作,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开架阅览,提高馆藏期刊的利用率。

2.3 重视网上信息资源的发展与利用。首先,实现馆藏期刊文献信息数据化,建立有特色的期刊信息数据库。其次,建立校园网,发展光盘检索系统。利用校园网将图书馆与各单位的计算机终端连接起来,进行光盘数据检索。这样,在校园网相同的任何地方,读者都可以查找相关的期刊信息,极大方便了读者,同时期刊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网络接受读者的信息咨询,确定核心期刊及文献资源,及时了解教师的科研课题,将相关资料下载用E-mail方式直接传递给读者。再次,为读者提供一些网上的信息资料,如网上馆藏目录和期刊联合目录,网上免费期刊资料特别是学术期刊的网址,甚至可以将上述资料整理成册,以备读者利用。

3.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人员的素质建设

高素质的期刊工作人员是图书馆现代化的主体因素。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期刊工作人员素质,工作方法及手段给予了全新的冲击。这种冲击使得每位期刊工作者都面临着新的考验,期刊工作人员都应具备相应的现代化计算机知识、通讯技术知识、网络知识等,还应具备实际操作能力,掌握先进的信息检索语言理论,应用技术和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才能在新的环境下胜任工作。

3.1 道德素质建设:图书馆事业还处于转型期,每一位期刊工作者要热爱图书馆事业,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敬业爱岗,以满腔热情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待读者,积极进取,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做好读者服务工作,使图书馆的期刊文献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还可进一步加大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举办短期培训班,进行业务交流,开阔馆员们的视野,吸取更多的经验,提高更强的业务素质。

3.2 专业综合素质建设:专业知识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知识素质的主体,是知识结构的核心,具有娴熟的专业知道是新世纪图书馆工作人员胜任工作所具备的基本条件,也是基本素质要求。作为新时期的期刊工作人员,首先,要通晓图书情报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工作方法及技能。其次,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加强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学习并能掌握信息检索的方法和技能,要有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还应努力掌握一些信息交流的外语知识,这样迅速地了解选择和获取信息资源,了解读者的心理活动和需要方向,以便为他们准备提供新颖、深层次的期刊信息。

3 . 3 服务素质建设:期刊工作者应本着“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具有超前的服务意识和娴熟的服务技能,把计算机应用作为一种服务手段,从而使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良好的服务态度,是读者工作的关键,亲切和蔼、热情周到,急读者所急,不厌其烦,在服务工作中积极努力,耐心细致,是期刊工作人员追求的服务目标。

参考文献

[1] 徐汉荣,网络期刊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新世纪图书馆2003增刊

[2] 薛菲,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期刊服务工作新世纪图书馆2003增刊

[3] 任予,浅谈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期刊工作图书馆2004增刊

第8篇

[关键词] 网络环境 数字图书馆 服务业务拓展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人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尤其是在21世纪后,网络技术和信息传递发展尤为迅速。美国强软(powersoft)公司总裁科兹曼(M.Coze-mann)曾预言:“19世纪是铁路的时代,20世纪是高速公路系统的时代,21世纪将是宽带网络。”宽带网络即“信息高速公路”。黄宗忠在“论21世纪的图书馆”一文中将信息高速公路、因特网和数字图书馆比作一个相互连接所谓有机整体,其中“信息高速公路是系统的最高层,是一个大系统,包括互联网络、数字化图书馆,是国家或全国的信息基础设施……数字化图书馆是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络的组成部分,是他们的子网络或联机网络……数字化图书馆是信息源,为信息高速、互联网络提供信息”。由此可见数字图书馆和网络环境发展的密切。全新的网络环境推进了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同时也改变了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一、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拓展

1.信息服务模式的社会化、网络化

计算机网络化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用户概念,服务对象不再是集中在某个部门某个系统范围内的用户,而是可以让所有人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利用计算机网路得到所有信息。也就是说数字信息服务的用户是全社会、全球性的。信息服务的网路化,是由单一的信息服务机构走向多向的信息服务,是一个随时间而变化的动态系统,实行1对1、1对n、n对1和n对n的信息传递方式,可以满足不同的用户的不同需求。

2.网上个性化信息服务

个性化的信息服务能够满足用户的个性信息需求,是“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为读者提供特色服务。具有代表性的有My Library服务模式。主要是根据用户的知识结构、心理倾向、信息需求和行为方式等获取用户的信息需求,通过网络个性的服务平台,使用户有效的获取信息。同时也可以建立个人信息系统,提供个人信息系统ASP服务,并通过互联网与其他相关资源进行。信息服务对象的现代化、网络化,数字图书馆将面对的是不同层次,不同个体特性的用户,服务类型也呈多样化趋势。数字图书馆开展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面向用户深层次的需要开发利用个性化信息服务职能软件,通过信息推送,将用户选定的数据自动推送给用户。另一方面馆员作为信息的导航者,通过对用户需求相关资源的加工处理,为用户提供个性的信息服务,其角色由信息服务的提供者转变为信息资源的再造者。

3.多向的信息服务

网上信息服务是一种双向交流。数字图书馆开展网上多向信息服务是读者信息需求、信息检索、信息传递、意见反馈等问题的交互,直接地了解读者的需求和信息服务。首先,是网上信息查询服务。其次,是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为更好地适应发展需要,应深化网上咨询服务,拓展服务的形式。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是由学科专家组成小组,通过与读者个别交互的方式进行咨询服务,是数字图书馆业务工作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现代信息网络环境中的主导项目。构建数字参考咨询网络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专家共享实现服务共享。

4.“一站式检索”模式

网络环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信息环境,同时也加速了用户信息需求的社会化进程,要求网络信息服务为其提供所需的全程信息保障,能够为其提供查询、获取、全文阅读和信息等一系列多功能、多形式、多渠道的全新信息服务。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分布广泛,具有分散性,使用却很集中。“一站式检索”可以使用户通过任何一个接入站点都可以获取相关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所有的信息服务功能都集成到一个统一的服务平台。能够提供查询、获取、全文阅读和信息等一系列集成化的跨载体,跨机构的信息资源服务。即用户通过一次查询就可以获得所有相关信息。

二、数字图书馆服务环境的重塑

信息服务是图书情报部门的主导工作。传统的信息服务是提供文献、文刊导读、标引文献、定题服务和文献检索等静态服务。数字图书馆打破了传统的固有模式,使信息服务有了现代的意义。由于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检索技术的融合、发展、使信息服务发展有了质的飞跃,数字图书馆必然需要一个全新的服务环境。

1.网络催生新的服务流程

从独立的图书分类编目到因特网上联合分编,标准化分类编目数据的下载,避免了重复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文献资源方面实现了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相结合,纸质文献服务和数字化文献服务的统一。数字图书馆不再满足独立的信息服务,而是通过网络进行联合编目,网上信息查询,实现资源共享。采编部不仅要做好传统的文献收集和联合编目外,重点要注重对网上信息资源的有机选择和对特色信息资源的开发,建立特色数据库。读者服务部重点做好数字参考咨询工作,及时了解读者的需要,解答网络用户的咨询,指导用户获取所需信息,满足用户的个性信息需求。技术部要做好技术服务工作,不仅要保证各种硬件设备在网络环境下的正常运行还要保证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支持,掌握新的信息服务软件,为读者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平台。

2.馆员应及时“充电”

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对馆员的要求随着其业务的拓展而提高,除了专业人员外还应有自动化设备设计与维护、网络资源建设、检索与网络维护、数字化信息转换等人员,还要求掌握图书馆学知识、信息知识和网络知识等新的知识结构。计算机网络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前提条件,掌握计算机操作是每个数字图书馆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导航服务工作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双语导航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必然方向,所以图书馆员不仅要懂业务,会计算机,还要能够掌握英语。

只有掌握较丰富的科技信息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处理计算机方面的问题,能够通过互联网及时准备地解答读者咨询问题,引导读者最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要的知识。

3.网络信息用户的培训

科技的发展,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服务环境,如果用户缺乏信息获取意识,缺乏必要的检索技术,将影响到信息资源的利用。对信息用户进行培训,是实现信息利用的最优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培训内容包括网络基础知识、信息库的种类、信息检索方法、信息内容评价等,使用户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丰富的网络信息获取技巧和良好的信息分析评价能力。

总之,数字图书馆只有适应社会科技发展的环境,在网络环境下拓展业务,才能更好的实现它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娄建石.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2]吴志荣. 数字图书馆――从 理论 走向现实.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第9篇

市纪委监察局综合办公业务管理系统各子系统从年月份开始陆续投入使用。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在实际工作中的效应日益显现:机关已实现无纸化办公,公文流转、收文传阅等全部在网上运行;通过程序化设计,机关值班、日常工作安排、车辆管理以及办公用品、固定资产管理、公共事务交办等实现了流程化、电子化、科学化,机关公共事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通过与公文管理系统的集成,实现了市纪委常委会从议题采集、方案确定、会议通知、会中审议、会后归档等全过程电子化管理。与此同时,开发应用的纪检监察法规库、综合资料库,已分别收录了1800多条和3000多条工作资料及各类法律法规,并且随时更新最新内容,成为最受机关干部欢迎的纪检监察工作工具书。目前,机关内部基本实现了系统开发建设初期“人人网上办公、事事网上办理”以及“工作网上做、信息网上查、成效网上看、效能网上管”的设想。

7月,省纪委办公厅下发了《省纪检监察系统信息化建设—2013年规划》,9月初又召开了“全省纪检监察系统信息化工作专题会议”,对全省纪检监察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提高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认真贯彻省纪委《规划》部署要求,进一步推动我市纪检监察信息化建设工作“走前头、争一流”,促进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广泛应用,决定在全市县(市)区纪检监察机关推广应用综合办公业务管理系统。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县(市)区纪检监察综合办公业务管理系统的主要构成

按照省纪委《规划》的总体要求,综合考虑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干部人数、经费状况、信息化建设程度、信息技术力量以及系统的实用性、易操作性、易维护性等因素,县(市)区纪检监察综合办公业务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公文管理系统(即办公自动化OA系统):该系统基于工作流平台建立内部公文管理平台,实现公文在单位各部门内部流转办理及各部门之间公文的协同办理,支持常见发文管理、收文管理和非正式文办理,用户可以采用工作流平台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定制文件办理表单和办理流程。

2、远程协同办公系统:主要包括公文交换子系统、文件材料传输子系统、信息采编上报子系统、绩效考评管理子系统。通过该系统,能有效增强市、县两级纪检监察机关工作上的沟通、交流和互动,大大推动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3、综合资料库:该库是具有一定规模的电子化专业资料馆,内有各类纪检监察文件、文献、会议资料及与纪检监察工作有关的理论、政策、法规、制度等,充分满足机关干部学习使用需要。

二、信息化建设所需的资金

县(市)区纪检监察综合办公业务管理系统部署所需资金主要由硬件设备购买和软件开发费用组成,具体如下:

(一)硬件设备费用

1、各县(市)区需购置1台应用服务器和1台数据库服务器:

(1)应用服务器每台约需3.5万元,具体配置要求如下:

HPDL360G7E5606BaseSvr

标配2颗四核英特尔®至强®E5606(2.13GHz,8MB三级缓存,80W)处理器,Intel5520芯片组;8GB(2x4GB)DDR3(寄存式内存),18个内存插槽,最大支持384GB内存;2个HPNC382i双端口多功能千兆网络适配器(4个1GB接口);HPSmartArrayP410i/256MB缓存(支持RAID0/1/1+0/5);2个PCIeG2插槽(1个全长x16和1个半高x8PCI-Express);4个热插拔SFFSAS/SATA硬盘槽位(选配磁盘笼最多达8个硬盘槽位)(8SFF模式时光驱不可选配);4个USB端口(前面1个,内部1个,后面2个);1个内部SD插槽;3个风扇模块,N+1风扇冗余(随第二个处理器附带可额外增加1个风扇);2个460瓦热插拔电源,1+1冗余;集成Lights-Out3(iLO3);1U高度含导轨(无PS/2接口),DVD,配4个146GB10KSAS6G2.5"双端口热插拔硬盘,做RAID6。3年保修,3年人工,3年现场免费惠普金牌服务。

(2)数据库服务器每台约需4.5万元,具体配置要求如下:

HPDL388G7E56061PSP1114APSvr配2颗四核英特尔®至强®E5606(2.13GHz,8MB三级缓存,80W,DDR3-800)处理器,Intel5520芯片组;8GB(2x4GB)PC3-10600R(寄存式内存),18个内存插槽,最多384GB内存;2个HPNC382i双端口多功能千兆服务器适配器;HPSmartArrayP410i/512MB(支持RAID0/1/1+0/5/6);支持8个SFF热插拔硬盘,最大支持到16个SFF硬盘;标配3个PCI-E2.0插槽(1个全高全长x16,2个全高半长x8插槽),可额外添加3个;4个N+1冗余风扇模块(随第二个处理器附带可额外增加2个风扇);5个USB(后面2个,前面2个,内部1个),SD插槽1个;集成Lights-Out3(iLO3);2个460W热插拔电源,支持1+1冗余;2U高度;可选光驱;含导轨,DVD,6块300GB10KSAS6G2.5"双端口热插拔硬盘,做RAID6。3年保修,3年人工,3年现场免费惠普金牌服务。

两台服务器约需8万元(具体金额以实际招标采购为准)。

2、根据实际情况购置不间断电源(3KVA以上)、服务器机柜、KVM、交换机、服务器杀毒软件等软硬件设备,全部约需2.5万元。

(二)软件开发费用

县(市)区综合办公业务管理系统软件开发费用共5万元,其中,办公自动化(OA)系统3万元、远程协同办公系统1.5万元、综合资料库0.5万元。

以上合计共需15.5万元。

三、部署工作安排

1、请各县(市)区纪委接到通知后应尽快向当地财政部门申请落实资金,为全面部署实施提供条件。同时,要把信息化建设的维护、管理、推广应用等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为纪检监察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推进提供有力保证。

2、信息化建设的硬件设施由各县(市)区纪委自行负责采购,软件开发统一由负责市纪委监察局综合办公业务管理系统开发的浪潮公司承担,市纪委办公厅具体统筹协调。

第10篇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系统;健康监测系统;建管养一体化

1前言

桥梁管养信息化,是通过搭建桥梁信息数据库,对桥梁的定期检查结构及技术状况评定等级进行整理,再结合桥梁规模,定制针对性的养护维修计划,最终实现对维护资金和人员进行合理配置。

2桥梁管养信息技术发展现状

国外桥梁管理系统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从最开始的简单存储既有桥梁的信息到具备制定维护策略、提供辅助决策的专家系统阶段。1968年,美国联邦公路总局研究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桥梁管理系统“国家桥梁档案库(NBI)”,之后世界各国也都相续进行了这一方面的开发研究工作。例如荷兰DISK系统、芬兰的DANBRO系统等。我国桥梁养护管理系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已经发展了三十多年,各桥梁管理单位结合自身管养桥梁的特点,定制开发了多个桥梁管理系统软件。近些年,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桥梁管理系统软件已经实现由C/S架构(客户端/服务器)向B/S架构(浏览器/服务器)的转变。同时,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系统还实现了移动终端应用功能(APP),桥梁养护人员能够通过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实现桥梁病害录入和信息查询,使得系统变得更加灵活便捷;另一方面,随着BIM技术的发展,一些桥梁管理单位开始依托BIM技术建立了建管养一体化的桥梁管理系统,通过BIM技术,实现了将各管理方集成在一个连贯有序的数据组织中,加强项目参与者之间的沟通以及信息传递,使管理平台变得更加简捷有效。然而我国桥梁管养信息化仍处于较低水平,在标准化检评管理、关键部位及构件4D可视化展示、养护方案比选与辅助决策、结构风险预测与安全性能评估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信息化、智能化的程度较低,以人为经验判断为主。同时,BIM技术在我国桥梁领域的应用刚刚起步,现有的应用以设计、施工为主,还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建立桥梁全寿命周期的信息共享,难以为桥梁的科学养护决策提供依据[1]。

3桥梁管养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3.1移动互联网技术下桥梁信息管理系统呈现新面孔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起,桥梁管养逐步实现了文档的信息化,产生第一代桥梁管理系统,形成了现代桥梁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架。发展至今,桥梁管理系统从初代的简单存储桥梁基本信息,逐步发展为具备桥梁基础数据存储、结构状态评估、性能退化预测、经济效益分析及优化辅助决策等功能的新一代桥梁管理系统。我国的桥梁管理系统研究和工程实践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借鉴国外经验基础上,结合管理需求,开发了桥梁管理系统,发展呈现三阶段。第一阶段:对既有桥梁的信息进行存储,并对桥梁静态信息进行检索与统计。第二阶段:在存储既有桥梁的静态信息基础上,实现对桥梁检测数据、评定等级、维修历史等动态数据的收集。第三阶段:具备制定维护策略,提供辅助决策的专家系统。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桥梁管理系统的运营模式,利用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使其向着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电子化人工巡检系统的方向演进。基于此,桥梁管理将有诸多的提升。如通过设定角色和权限,分工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的工作,加快了工作效率;在现场实现对构件的实时定位和监测数据查询;实现服务器与现场数据的共享,有利于快速决策。在未来,还可以通过损伤的图形化录入,实现病害参数智能识别,提高决策的科学水平[2]。

3.2基于“大数据”的桥梁健康监测系统被寄予厚望

材料更新、技术进步驱动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在快速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结构健康检测已广泛应用于大型桥梁,加拿大ConfederationBridge、日本AkashiKaikyoBridge、中国的青马大桥、东海大桥、苏通大桥、润扬长江大桥等,无论从规模还是技术水平上都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如今,健康监测系统目前已实现实时动态采集,获取并储存海量数据;但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对桥梁状态评估有用的信息,实现对桥梁的安全监管与有效维护。在经过数据预处理(信号降噪、异常剔除、冗余删除、数据压缩等)后,如何实现数据的深层挖掘是未来真正实现健康监测系统价值的所在。建立基于静态测量数据和动态测量数据的损伤识别方法,确定损伤位置及程度,合理预测结构的剩余寿命;同时,选择合理的预警指标及阈值,建立可靠的预防及养护加固机制,这也是未来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近年来,基于大数据进行结构的损伤识别和状态评估成为当前SHM研究的核心内容(图1),形成了基于模型和数据驱动的分析方法。前者对理论模型的精度和监测数据的质量有很高的要求,后者研究监测数据本身的变化规律及概率分布以识别结构状态的变化模式。但实现损伤识别的实桥案例仍然少见,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传感器性能不足,桥梁尚未出现明显的损伤,仍缺乏识别结构微小损伤的理论与方法等。最新研究显示,基于“大数据”的结构分析通过数据预处理、数据融合、特征提取、模式识别、可视化等来实现,而深度学习、云计算等将可能为SHM大数据研究打开局面。随着桥梁逐步经历由“重建轻养”向“建养并重”乃至“管养为主”的转变,基于健康监测系统、运维期桥梁管养系统中存在的各方信息缺乏整合、养护信息共享闭塞、信息传输方式非常零散、系统之间缺乏数据互用性等问题,未来实现监测、管养的有机结合、监测项目集成化、人机交互、数据共享是发挥该系统意义的重要途径[3]。

3.3基于BIM的建管养一体化平台发展空间巨大

近年来,随着BIM技术的发展,依托BIM技术建立了建管养一体化的桥梁管理系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许多工程领域,已经逐步实现了已有工程结构的“BIM化”。基于工程建设阶段的纵向信息和基于运营期数据的横向信息,将成为基于BIM的桥梁建管养一体化平台的数据基础。可以预见,BIM技术在未来将成为桥梁建管养一体化的技术基础,它将逐渐改变我国已有的设计、施工、管养模式,使得桥梁工程真正进入信息化时代。同时,BIM与VR、AR技术的融合在未来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桥梁管养信息化的建设中,桥梁信息管理系统、健康监测系统、建管养一体化平台发挥着巨大作用。但目前数据深层次挖掘不足致使桥梁的安全监管与有效维护并不到位,而在数据信息结构化、标准化的融合、共享过程中又急缺规范文件的指导,导致养护信息共享闭塞、信息传输方式零散、数据交互不便等问题。所以,融合移动互联网、大数据、BIM等新兴信息技术实现建管养一体化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项海帆.世界桥梁发展中的主要技术创新[J].广西交通科技,2003(5):1-7.

[2]屈青山,张新艳.推行项目信息管理提升项目管理水平[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8(2):34-36.

第11篇

自8月1日《反垄断法》生效实施以来,短短半个月内,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下称国家质检总局)连续被多家企业涉嫌行政垄断。

8月1日,北京兆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东方惠科防伪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中社网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恒信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等四家防伪企业,在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称,从2005年4月开始,国家质检总局不断推广一家名为“中信国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国检)的企业经营的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下称电子监管网)业务,要求生产企业在所生产产品的包装上加印监管码。此后更改“推广”为强制推行。

四家防伪企业认为,国家质检总局用行政命令的形式强制推行电子监管网,实际上确立了电子监管网的经营者――中信国检的垄断地位。

据此,四家企业认为,国家质检总局的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中 “行政机关不得滥用行政权力”的相关条款,涉嫌行政垄断。他们请求法院判定国家质检总局强制推行电子监管网的行政行为违法,并判令国家质检总局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同时消除其行为给企业造成的影响。

8月11日,上海中商网络有限公司、江苏南大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两家防伪企业,以同样的理由向北京市一中院提讼。

上述两讼案的律师周泽称,目前又有多家企业与其取得联系,希望参与对国家质检总局的诉讼。

截至《财经》发稿,北京市一中院尚未对上述两起案件做出是否立案的决定。

“电子监管”遭抵制

“电子监管网”的概念,最先出现在国家质检总局三年前下发的一份文件中。

2005年4月4日,国家质检总局下发了《关于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推广应用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质检办函[2005]183号)(下称《通知》)。文中称,“本着质检部门积极推动,企业、消费者积极参与的原则,建立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

对于电子监管技术,《通知》中表述为:“它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电信网络信息技术等手段,由监管网指挥中心赋予生产企业每件产品惟一的电子监管码,并在每一件产品上表示出来。”

据《财经》记者了解,每个电子监管码由一组条码和一组16位数字编码组成,相当于给每个产品都赋予一个“ID”。

根据电子监管网的系统设计,产品包装使用了电子监管码后,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利用电话、手机、短信、互联网等方式,可对监管码进行查询,以实现每件产品的动态跟踪,验证真伪。

《通知》要求各地方质量技术监督局做好企业的入网推广工作,具体时间从2005年5月开始。同时,《通知》将先期入网者的范围,圈定为“已获中国名牌、免检、生产许可证的产品”。

2007年11月29日,国家质检总局又一份通知,进而提出了硬性要求:根据国务院相关规定,国家质检总局、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做出决定,对纳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CCC)管理的重点产品实施电子监管。“重点产品生产企业必须在产品包装上使用电子监管码后,方可出厂销售”。

随这份通知一同公布的,还有一份《首批入网产品目录》,包括食品、家用电器、人造板、电线电缆、农资、燃气用具、劳动防护用品、电热毯、化妆品在内的九大类共计69种产品。

20天后,国家质检总局又出台《关于做好重点产品质量电子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国质检质[2007]624号)。这份文件提出明确的时间表,要求在2008年6月底以前,《首批入网产品目录》中的九类69种产品必须100%实现赋码上市。这个时点以后,入网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逐步实现重点产品全面覆盖。

以上行为遭到了相关企业的强烈抵制,尤以食品和防伪两个行业为甚。

根据《首批入网产品目录》,69种产品中有45种是食品。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马勇表示,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要求,将有10.5万家获得QS认证(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品企业,必须加入电子监管网。这将给企业带来沉重负担。

今年4月,食品工业协会向国家质检总局递交了《关于食品企业对实施电子监管码有关意见的函》,称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要求,必须首批加入电子监管网的是那些产品质量过硬的大中型企业,而对于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30多万家未取得QS认证的企业和其他非法生产的小作坊,国家质检总局未强制要求其入网。

“这让企业们无法理解。”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马勇说。

函件还表示,电子监管码根本未涉及食品生产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并不能起到食品安全监管的作用;其记录和提供的企业名称、商标、保质期等产品质量信息,与《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的信息雷同,这些信息在目前的食品包装上皆有体现,再贴上电子监管码,属于一种信息重复,实无必要。

行政权力混身商业利益

除了对电子监管网实际效果和可行性提出种种质疑,相关企业还认为,国家质检总局强力推行电子监管网的背后,可能掺杂商业利益。

《财经》记者采访获知,电子监管网的经营者为中信国检,而国家质检总局下属的信息中心正是中信国检的出资人之一。

根据公开资料,中信国检成立于2005年1月,由中信21世纪电讯与国家质检总局信息中心、华信邮电合资成立。其中,中信21世纪电讯是在香港上市的中信21世纪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华信邮电则由中国电信全资拥有。

根据合资协议,中信21世纪电讯拥有中信国检50%的股份,国家质检总局信息中心拥有30%的股份,其余的20%股份由华信邮电拥有。

据《财经》记者了解,中信国检的注册资本为6000万元人民币,其中3000万元由中信21世纪电讯现金出资,国家质检总局信息中心出资1800万元,另外1200万元注册资本由华信邮电出资。

但根据协议,国家质检总局信息中心只是名义上的出资人,其应付出的1800万元注册资本将由中信21世纪代为垫付,并且不收取利息。此后,国家质检总局信息中心从中信国检所获得的一部分收益将用于偿还垫付款。

中信21世纪在宣布合资成立中信国检的公告中明确表示,其宁愿以垫付注册资本的方式,使得国家质检总局信息中心得以成为中信国检的股东之一,正是看中了该信息中心拥有中国制成品数据库。“鉴于其行业政策之顾问角色,故董事相信营运合资公司乃绝对需要中国国家质检总局信息中心之参与”。

公告还特别强调,“由于中国国家质检总局信息中心对运作合资公司甚为重要,故倘缺乏中国国家质检总局信息中心之参与,董事相信本公司不会订立合资协议”。

目前,国家质检总局已成立“产品质量电子监管推进领导小组”,由副局长蒲长城任组长,中信国检董事长陈晓颖为领导小组成员之一。此外,这个领导小组还下设“产品质量电子监管推进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宋明昌担任,陈晓颖为副主任之一。

国家质检总局的这种安排,让一些企业负责人质疑:“陈晓颖是一家私人控股公司的负责人,如何能在政府部门设立的领导小组中担任职务?”

此外,根据国家质检总局2008年4月编订的《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产品入网工作细则》,每个加入电子监管网的企业,每年需要付出600元的数字证书维护费。这笔钱必须通过公对公转账的方式,汇入中信国检在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开立的账户,发票由中信国检开具。

这同样让相关企业感到不解:这笔费用究竟属于行政事业性收费?还是服务性收费?如果是行政事业性收费,为何由中信国检收取?如果是服务性收费,国家质检总局岂能如此“强买强卖”?

2005年至2007年期间,电子监管网推进速度迟缓,中信国检的业绩平平。但在国家质检总局于2007年底做出强制推行电子监管网的决定后,中信国检的业务突飞猛进。仅在2008年1月至6月的半年间,就有30459家企业加入电子监管网,已使用电子监管码的企业达6347家,两项指标均超过了之前三年的总和。进入7月后,入网企业数量仍然保持迅猛势头,当月又有7000余家企业入网。截至8月14日,共有68531家企业入网。

根据中信21世纪的最新业绩公告,截至2008年3月31日,中信国检的年度营业额为627.9万港元,较之前一年度的91.1万港元的业绩,增幅高达589.2%。公告承认,正是国家质检总局强制企业加入电子监管网措施,给中信国检带来了“正面影响”,其增加的营业额主要来自企业的入网费用。中信21世纪在公告中透露,中信国检已从最初的主要向消费者收取查询费用的盈利模式,调整为以向企业收取入网费为主。

面对质疑,国家质检总局采取了种种措施,试图平息争议。

2008年4月17日,国家质检总局召开新闻会表示,其下属信息中心所拥有的中信国检30%的股份将转让给中信集团。但根据《财经》记者获得的工商注册信息,目前,国家质检总局信息中心仍为中信国检的股东。中信21世纪新近的公告,也并未披露关于中信国检股权转让的任何信息。对此,国家质检总局人士表示,由于涉及上市公司,此项股权转让需要一个过程。

至于国家质检总局在此次股权转让是否获利,及其在参股中信国检数年间的收益情况,目前尚不得而知。就这些问题,《财经》记者分别向国家质检总局和中信国检公司发去采访函,截至《财经》发稿,一直未获得答复。

诉讼前景迷惘

据《财经》记者了解,遭遇后,目前国家质检总局态度上有些许让步。

在8月1日四家防伪企业向法院递交诉状后,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副司长严冯敏和防伪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作为国家质检总局代表,分别于8月2日和8月6日两次约见企业代表。

据律师周泽介绍,国家质检总局方面希望企业撤回诉讼,并表示,国家质检总局已经决定作出调整,的各公司可以将技术、资源与中信国检整合,共同参与电子监管网的运营。此外,严冯敏等人还透露,国家质检总局自今年4月以来一直跟财政部、发改委商讨,争取国家立项,由财政拨钱来建设电子监管网。

但是,企业代表拒绝了参与电子监管网运营的建议,理由是电子监管网在现实中根本行不通。同时,企业还对由国家立项建设电子监管网的说法表示质疑。

企业代表称,国家质检总局应立即终止违法行为,对企业的损失进行赔偿,这才是真正的解决方案。

最终,双方的两次对话并无实质性进展,但严冯敏表示,将把企业的意见向国家质检总局领导转达。

据《财经》记者了解,此后,国家质检总局又通过其下属的防伪行业协会约见的企业,希望能在8月12日进行第三次对话。但四家企业经商讨,认为第三次会谈不会有实质性意义,故拒绝再次与国家质检总局方面对话。

在这四家企业看来,国家质检总局的行为属于典型的行政垄断。而刚刚生效的《反垄断法》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定或者变相限定单位或者个人经营、购买、使用其指定的经营者提供的商品”;“行政机关不得滥用行政权力,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的规定”。

不过,尽管有以上法律条依据,这四家企业的诉讼请求是否能够得到法院的支持,多位法学界人士认为前景不容乐观。

北京大学经济法研究中心主任、《反垄断法》立法专家组成员盛杰民表示,对于行政垄断行为的处理,《反垄断法》第51条已有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及具有管理社会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实施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由上级机关责令改正,并对相关责任人给予处分;同时,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向有关上级机关提出依法处理的建议。

盛杰民表示,正是由于有上述法律条文的存在,反行政垄断诉讼难以在《反垄断法》中找到法律依据。即使当事者至法院,“法院也很可能以‘这不在我们的职责范围之内’的理由,拒绝受理。”盛杰民说。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锡锌也表示,在判定防伪企业的是否属于受案范围的问题上,法院可能会遇到障碍。法院将国家质检总局强制推行电子监管网的行为界定为抽象行政行为,还是具体行政行为,将直接关系到此案是否会被受理。按照中国现行的法律,以抽象行政行为为对象的行政诉讼,法院一般是不予受理的。

第12篇

摘要:监察委员会已经开始试点,其取代了检察机关的侦查职能。尽管监察委员会与纪检机关合署办公,但仍然存在职责分工。而传统

>> 共中央监察委员会的创设\取消与重建始末 监察委员会:反腐治本与政治改革的双重使命 论中共首次设立的中央监察委员会 中央监察委员会的来龙去脉 呼之欲出的“国家监察委员会” 设立监察委员会为的是啥 中共五大创设监察委员会评析 监察委员会:三地试点,不仅仅是升格 检察机关侦查一体化办案机制的沉思与展望 职务犯罪信息引导侦查工作机制的构建 企业纪检监察机关提高办案工作质量的研究 关于加强和改善企业纪检监察查办案件工作机制的探索与研究 本刊务协作委员会名单 刊务协作委员会 纪检监察与检察机关协作问题研究 中央纪委\监察部在京召开2009年度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工作新闻通气会 构建检察引导侦查机制的探索 政府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治理腐败机制的构建与实现路径 政府审计与纪检监察协作机制:问题与展望 关于高校纪检监察资源统筹与协作机制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具体而言,即针对涉嫌腐败资金类地下钱庄、跨境携带现金、进出口未核销企业、假借佣金或其他服务贸易名义外逃资金、利用企业间关联交易向境外转移资金、海外投资年检违规名单、利用离岸金融中心向境外转移资金、利用银联卡向境外交易转移资金等近年贪污受贿案件频发的重灾区的监控。

(3)推行规范化的情报信息工作制度。只有规范情报 信息的各个业务流程,才能整合、激活和利用各类业务信息资源,发挥情报信息的综合效益。英国“国家情报模式”(NIM)堪称技术规范化的一个范例。其主要做法如下:一是法律保障。英国政府以“警务现代化大讨论”形式推动议会通过(下转第168页)(上接第157页)《警务改革法案( 2002)》,从而确立了NIM 的法律地位。二是领导决策。成立了一个项目管理委员会,总体协调该模式的推广工作。三是专家参与。由国家犯罪情报总局负责,抽调专家成立国家级专家支援组,制定NIM的工作制度和规范。有了法律的保障,NIM 模式在全英的警察局很快推广并迅速得到了普及。

参考文献:

[1]李波.基层院信息引导侦查机制之探索[J].法制与社会,2011,(34):41-42.

[2]莫洪宪.职务犯罪预防战略研究(武汉大学刑事法研究中心学术丛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59.

[3]杨景山,梁艳.构建信息引导反贪侦查工作机制的几点思考[J].中国检察官,2011,(13):64-65.

[4]申奥.创新纪检监察工作机制的思考[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2-04-17(02).

[5]李双其.论信息引导侦查[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6):137-143.

[6]北京市人民检察院课题组.信息引导职务犯罪侦查机制研究[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1,(1):12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