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6 18:10: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追星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随着大众传播媒体以及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对于音乐的欣赏与消费比以往的任何时代都更加迅速、有效和广泛。在最近的几年里,总是会不经意的发现在电视里、电波中、internet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与音乐有关的节目和网页,其数量以及被点击数超过其他的节目与网页,而且这些节目的数量、与时间也一直在不断的增加。大大小小的演唱会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电视屏幕上。音乐排行榜、演唱会、歌友会等等音乐有关的名词对于大多中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而孙燕姿、周杰伦、blue等歌手以及音乐团体更是耳熟能详。在大街上,在公车里,校园中经常可以见到带着walkman的学生。喜欢追求新鲜事物和幻想未来使得中学生也迅速的成为了追捧流行音乐的一员,他们追求流行音乐的活力让人欣赏,可是也不得不问上一句:“是什么让他们如此钟爱流行音乐(或者叫通俗音乐)?”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调查,了解流行音乐风潮形成的原因,以及它为中学生带来的利与弊,引导中学生对此现象保持正常的心态。
2、通过进行研究调查,加深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并且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了解有关的知识并搜集相关的资料,进行初步调查,拟订课题。
第二阶段:,制定《中学生“音乐风潮”调查问卷》,对城区几所中学的各年级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第三阶段:综合各方面的资料,写出书面报告。
四、调查结果
本研究小组在青浦高级中学,实验中学,尚美中学,东方中学进行问卷调查。在发放后收回有效问卷450份,从中抽取100份,其中初中生高中生各为50人。整理后得以下资料:
1、你听音乐吗?
2、你喜欢流行音乐吗?
3、听流行音乐对学习有影响吗?
4、你喜欢流行音乐的原因?
5、你从什么时候开始了解并喜欢流行音乐的?
六、结论
“流行音乐”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还是洪水猛兽?对我们中学生到底有着怎么样的影响呢?我们是全盘接受,还是去发现、体会、成为音乐的主人?两校学生的课题对此作了理性的思考。
青少年追星四种效应
青少年追星缘于以下几种心理效应:
光环效应当人们被某人突出的外表和气质所吸引时,就会觉得他什么都是美的。
从众心理青少年由于心理尚未完全成熟,更容易出现从众(即跟风)现象。
炫耀心理一些“追星族”为了显示自己的气质、见识高人一等,经常拿偶像作为炫耀的工具,以获取一种莫名的满足或虚荣心。
逆反心理,老师和家长不让我听歌,我偏听;不让我喜欢某明星,我偏喜欢。
“流行音乐”利耶?弊耶?
从调查结果来看90%的学生对流行音乐是喜欢的,甚至有些还是狂热的,对于选择歌曲方面也有一定的见解,而且认为流行音乐对中学生影响是有利而无弊的。可见流行音乐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多么高!对于大多数“发烧友”而言,追星更是美好情感的宣泄,这些有声有色的东西与普通人产生共鸣,音乐能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
但是,如果中学生对偶像只是崇拜,不分好坏的一股脑儿地全盘照搬,那便会误入歧途,得不偿失。对“流行音乐”过于热迷,荒废学业,那么只有弊,所以喜欢任何事物都要有个限度,过分后果难以预料。
选择什么样的“星”作为追逐对象,往往体现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取向。在振兴祖国的今天,社会不仅需要文艺方面的影视歌星,还需要振兴经济的“经星”,发展文化事业的“文星”,献身科学的“科星”。时代需要的是群星异彩纷呈,而不是一类星的耀眼和无数的追随者。追星热于社会可能造成社会人才结构的失衡,于个人可能造成“独木桥”上的拥挤。青少年选择“星”时,决不能没有理性的思考,而应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长的选择追逐、效仿的对象,切不可只凭一时的兴趣和躁动。
音乐的传播深刻的影响着青少年欣赏音乐的内容方式和演唱的需求。欣赏音乐可以消除大脑的高度紧张和疲劳,使大脑各部分的兴奋和抑制有序交替的出现,同时可以宣泄情感,使心理得到平衡。对于长期进行紧张学习的状态的中学生来说,适当的欣赏音乐可以使精神饱满,活力旺盛,而且通过欣赏音乐可以培养人的气质和风度,保持鲜明的个性,形成完美的人格。从这一点上来说,适当的听音乐是有利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的。
中学生对待流行音乐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应该过分的追求所谓“流行”,流行音乐和明星热潮一样是一波接着一波,前一阵流行的“八度空间”到“神奇”都是流行音乐的产物。流行始终就是流行,它是会自动变化的。
改变生活形态
宅娃遍地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年轻家长的生存压力也随之加大,业余时间更喜欢足不出户,依靠电脑等电子产品,独享一方“宅”人天地。这些家长下班回家后更多的是考虑自己的娱乐,不愿意花时间“带孩子”,当他们发现动漫能让孩子乖乖地安静下来,便习惯于孩子守着电视机。
恰恰由于这种偷懒的心理,使家长不愿意花心思陪伴孩子,也懒得认真挑选动漫作品——动漫是个好保姆,孩子待在家里更好带。于是,孩子们便沉迷在家长营造的动漫世界里,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也逐渐远离了其他小朋友,宅娃也就出现了。
逃避现实
虚拟才快乐
2008年由全国妇联完成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各年龄段儿童的睡眠时间均未达到国家规定,主要是因为受到学校和家庭所给予双重学习负担。孩子的伙伴越来越少,玩耍时间也越来越少,压力却越来越大。
现实生活的无奈,使孩子不得不在虚拟的动漫世界寻找快乐:没有机会去爬树、冒险,就通过动漫感受爬树、冒险的快乐;在现实生活中被作业、兴趣班包围,那么就在动漫中感受到和伙伴一起玩耍的乐趣;在现实中,自己是需要被保护、被看管的,但在动漫里,孩子可以感受到当英雄的成就感。现实压力越是增大,孩子就越发爱看动漫作品,这也是孩子对于现实不满的控诉方式之一。
混淆常识
老鼠老虎分不清
今天,孩子更多地从书本、动漫认识世界。他们可能知道蚯蚓到底是食肉动物还是食草动物,却很难亲眼看一看真的蚯蚓,更别说摸一摸。孩子亲身体验的机会越来越少,也就难以发现动漫与现实中的不同之处,容易犯常识性的错误,比如不知道老鼠是有害的,因为《猫和老鼠》里面杰利聪明伶俐,《料理鼠王》老鼠还是美食家;只认得动画片里的羊、牛、老虎等动物,看到现实的动物难以接受。这些还不是最严重的,最怕有些孩子小,还不知道真实与虚拟之间的差别,受动画片误导,以为自己也有超能力,很容易模仿动漫里的危险动作和情节,后果不堪设想。
误导认知
超能力解决一切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崇拜偶像的敏感期,三、四岁的孩子正处于这个时期,很容易找一个偶像来崇拜,超能力迎合了孩子无所不能的愿望,但这些超能力的动画片剥夺了孩子发挥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空间,因为不管主角遇到多大的麻烦,反正只要变身就能解决问题。孩子观看时只得到宣泄的,收获到的东西很少。跟随动画片推出的玩具,更是将孩子的比拼压在金钱上,在这些能够变身的玩具中,它们的威力是随着价格的增长而增长,跟玩具的设计与功能毫无关系。这无疑将孩子导入了误区:金钱才是真正无所不能的。
群体压力
是什么使孩子们遭遇种种的心理问题
从日常心理咨询门诊分析,让患病人群不断年轻化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家长不良心理的投射
我曾经接诊过一个这样的案例:妈妈带四岁的孩子来到咨询室,很着急地告诉我:“医生,我的孩子上幼儿园中班,怎么都交不到朋友?”通过了解,这位妈妈总是在孩子出门上学的时候,千叮万嘱交代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交朋友;而孩子一放学,妈妈第一句话就是:“儿子,你今天交到朋友了吗?”……试想想,一个四岁的孩子,每天带着妈妈的交友重担去幼儿园,能快乐吗?而且,每天回家,告诉妈妈没交到新朋友,妈妈失望的眼神,焦虑的心情,又如何能让孩子快乐起来?四岁的孩子活在交际的压力之下,反而就表现得不自然了。经过深入心理咨询,我发现这位妈妈自己有很强的社交焦虑,无形当中投射到了孩子身上,而孩子本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学生负担过重
在当前教育的模式下,素质教育往往被理解为智力教育,这是很大的误区。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读不完的书和看不完的复习资料是―个永恒不变的话题。对学生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很多老师、家长怕对学生的肯定会造成骄傲自满,其实是错误的想法),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常因一次考试失败“老觉得自己有问题”,导致孩子过分焦虑。特别是重点中学或者毕业班的学生,不少人认为,“一旦成绩不好,不能升入大学,哪有脸见人”,于是挫折感油然而生,表现为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临近中高考,心理门诊更是经常接诊失眠、注意力无法集中的学生。
父母亲没有时间沟通,或管教过严,孩子过度孤独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只知道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忘记了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年轻的时候,埋头于自己的事业,把孩子心理成长抛在一边,当孩子出现明显的问题时,再回头去反思及治疗,往往事倍功半,收效甚微。部分父母亲甚至以打骂代替沟通,造成孩子的心理压力不但得不到缓解,反而加重。前不久我接诊―个初一女生的案例,父母亲忙于做生意,孩子回家想跟父母亲要一部手机,方便和家人、同学联系,父亲认为孩子是想违反校规不听话,当场发火,手里的一串锁匙当即就砸了过来,孩子大哭,而母亲在一旁抱着弟弟冷冷地看着她,小女孩觉得这个家再也没有她的容身之地,打开窗户,准备从20楼跳下去,还好爸爸动作快一把抱住了她,才避免了一场悲剧。
过度溺爱,缺乏自信
现在很多独生子女,从小环境顺利,导致不少人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差,一遇上点不顺心就会把它放大,久之形成心理疾病,而心理疾病如果不及时医治还将引起躯体变化,典型表现为头晕头痛、四肢乏力等。我曾经接触过一个案例,患者自从进入高中,常常感觉头痛头晕,于是他便认为自己有病。走访各大医院进行全身检查,可医院检查结果表示他的身体状况健康。其实是他无法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对学校的一切产生强烈抗拒的结果,最后不得不休学在家静养。而类似的案例正在日益增多,心理障碍已经成为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而过度溺爱,往往造成孩子的无情。最近媒体经常报道的孩子拿刀刺向父母亲之类的案件,究其原因,往往是因为小时候父母太溺爱,让孩子心理没有得到成长的结果。
怎样让孩子有个健康的心理?
孩子的心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父母的问题、当前教育问题以及社会的问题,因此针对青少年的心理干预非常有必要。
首先是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多沟通,多给予心理支持。教育和训练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学会主动适应环境,养成健康的心理;还要对孩子多一些肯定和赞美,哪怕是他们极小的努力和进步。孩子出现一些差错时,要学会用同理心的沟通方式来引导孩子,千万不可因此责备或惩罚他们。一旦孩子出现异常表现,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
关键词:一点资讯;兴趣营销;新闻客户端
0.引言
如今,手机中的新闻客户端似乎取代了曾经取代传统报业的门户网站。然而,新闻客户端之间的战争是极其惨烈的。根据2015年9月市场调研机构eMarketer给出的一份《亚太地区互联网访问率情况》的调查报告,其中就有关于中国智能手机使用情况的数据。从eMarketer给出的报告内容来看,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5.3亿人。
这5.3亿人中90%的人手机里只安装一个新闻类客户端,因此,对于新闻客户端的运营者来说,这唯一一个名额就是他们生存下去的机会。根据猎豹全球智库的安卓客户端2016年1月新闻类客户端用户活跃度排行榜显示,整体而言,排在前三甲的分别为:今日头条、腾讯新闻、一点资讯,优势十分明显。抢占市场份额是一个全方位的战役,这考验管理者对于产品鸿观到细节上的把控。相比“今日头条”早早占领智能手机新闻客户端阵地以及腾讯、搜狐、网易、凤凰等门户从PC端转战移动终端相比,后起之秀“一点资讯”一路杀入新闻客户端前三甲的过程更值得研究。
1 研究方法
首先,可作为用户深度使用“一点资讯”,从用户角度对其产品做出最直接的评价。
其次,根据搜集到的“一点资讯”公开信息数据以及管理层之前所做的采访,分析其经营的模式。
最后,一点资讯的第一大股东是我所工作的凤凰网,且我因工作的关系需与一点资讯的产品经理以及部分频道的责任编辑有频繁的联系,因此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其内部的运营流程。
2 一点资讯发展现状分析
2.1 行业壁垒
壁垒越高企业距离受到同行威胁的时间就越长,互联网公司的主要壁垒是技术壁垒与资源壁垒。其他新闻客户端依然是频道思维,面向频道做顶部内容,或者与第三方合作邀其入驻做PGC,其实实质上还是一种“主编加记者”的传统传媒模式,但是这种传统模式已很难满足当下移动用户阅读要求。
一点资讯的行业壁垒便在于根据用户的兴趣阅读痕迹,利用数据手段让每个人不费力的成为自己的主编,可以决定只呈现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不必为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浪费流量和浏览挑选的时间。这不仅源于过硬的技术还有海量的内容提供渠道。
2.2 技术壁垒
根据概述中的那张2016年1月新闻类客户端用户活跃度排行榜可以看出,行业老大市场占有率达到40.78%的“今日头条”和市场占有率达16.44%的第三名“一点资讯”都具有其它新闻客户端没有的个性化推荐功能,换句话说,57.22%的智能手机用户选择使用这种更加私人化的具有兴趣推荐的新闻客户端,并且这个比例在日后势必还会上升。
一点资讯在搜索、推荐、个性化、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以及网页、移动端开发等领域具有行业领先的技术。传统新闻客户端主要依赖的是庞大的编辑团队,而一点资讯的核心技术发明兴趣引擎借助搜索、内容深度分析、个性化推荐、机器学习等技术,从数量庞大的媒体库中抓取新闻,同时一点资讯的底层架构和筛选算法,经过数据、关键词学习,可以识别出垃圾文章、软文和深度文章,无须依赖庞大的人力,是一款技术驱动的兴趣引擎。
兴趣引擎是一点资讯独创的专利技术,它是在底层技术架构上把搜索引擎和推荐引擎有机交融,既提取了搜索引擎的数据爬取、文本分析等技术优势,也结合了推荐引擎利用个人画像推送内容的形式,可智能分析用户兴趣爱好,从而为用户精准推荐他们真正感兴趣的内容。这种“私人订制化”的新闻服务颠覆了传统门户网站的内容组织形式,也是迄今为止不依靠单纯的产品创新,而是一种产品与技术的联动提升创新,新闻客户端以“千人千面”为核心竞争力。
2.3 资源壁垒
2015年年初凤凰网斥资3.6亿投资一点资讯,这是是凤凰新媒体历史上最大的单笔投资。与一点资讯宣布深度合作的还不止凤凰网一家,还包括一点资讯最早的投资方小米,三家企业将以一点资讯为中心进行深度合作,这就意味着小米、凤凰网将在渠道、内容等方面支持一点资讯。
小米生产的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上全部预装“一点资讯”客户端,也就是说,没卖出一台小米只能通信产品,就增加了一位一点资讯的用户,这种渠道资源支持,对一点资讯的市场占有率的贡献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而凤凰网给予一点资讯的资源是来自于内容。利用技术手段,凤凰网与一点资讯多频道打通,并分享凤凰网自制文字专栏、视频及音频节目的版权。以凤凰网博报频道与一点资讯自媒体平台打通为例,在凤凰博报上发表文章,可以在一点资讯同步出现,反之亦然。两个平台阅读数据共享,也就是说在一个平台上显示的是两个平台流量的总和,以此增加作者的成就感,也更加能够吸引用户的眼球。
3 一点资讯内部管理与营销手段
一点资讯早期的内部组织架构与传统的新闻门户基本依赖于庞大的编辑团队不同,一点资讯所代表的兴趣引擎,几乎完全依赖于搜索、内容深度分析、个性化推荐、机器学习等技术来实现资讯的推荐。
团队90%为工程师,他们负责资讯的抓取、甄选、分析、检索、去重、分类、聚类、推荐,以及机器学习。技术驱动+用户导向使得一点资讯较之传统新闻门户有了革新性的变化,成为真正的技术驱动的兴趣引擎。
在内容运营方面,订阅量大的重点标签进行人工筛选和加工。大频道几人负责一个,小频道一人负责几个,编辑直接对频道流量负责。一点资讯的编辑还会用QQ群将几个合作的新闻平台编辑拽到一起,在这个群里,各平台编辑们向一点资讯的编辑推荐自己平台的优质内容,一点资讯的编辑再从中甄选内容推荐到负责频道下的重要位置。一点资讯的市场占有率越大越容易拿到免费的资源,因为在互联网媒体圈里,资源提供方看中的并非是金钱,而是社会影响力,也是一种隐形的市场占有率,所以在各编辑群里各媒体平台媒体人都积极的向一点资讯的频道编辑推荐自家的内容,只为了能登上最好的位置,用户打开内容看到内容来源时,便也是一次广告宣传。
一点资讯的编辑会平均一天三次推荐给用户push,其中两条是全平台用户都可以收到的,另外一条是各频道编辑选优秀内容推荐给订阅该频道的用户的。这样的个性化推送更大大增加了用户的活跃度,因为推送的内容必是用户本身最为感兴趣的,也大大增加了用户对产品的黏性。发展到现在,一点资讯内部的组织架构也与早期有所不同,运营团队的逐渐壮大的同时,其广告部门也日趋壮大,这源于一点资讯的用户数量激增以及植入广告的手段之高明。
一点资讯专利的兴趣引擎的背后实质上是兴趣营销。通过抓住用户兴趣这个功能,建立了高粘性的用户群,也构筑了商品和服务信息精准到达用户的新渠道。当用户乐此不疲的使用一点资讯,享受其带来的个人喜爱的丰富内容信息的同时,一点却已将他们划分在了不同的数据库内,广告部拿着这些数据库换取了比门户网站更多的广告费。
未来移动互联的广告会分为:门户广告、关键词广告,整合营销以及兴趣营销这四种业态,兴趣营销不仅仅会是产业的补充,更是一次产业的颠覆与重整。关键是它相比于其它模式,更加有效,更加精准。兴趣引擎能够有效帮助品牌激活兴趣营销,并提供基于兴趣驱动之下的精准营销、品牌曝光以及原生营销等等。
4 一点资讯自我改革与创新
互联网行业就是条令人不进则退的激流,产品版本每两周就要迭代一次,因此创新与自我改革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点资讯2016年的蓝图是“落实全网化想法,推出内容应用商店”,就在近期,一点资讯推出了新版应用,包括了新产品 “内容应用商店”。
在猴年春节前迭代的新版本中,一点资讯在底通的标签选项中把上一版本中的“发现”改为“应用”。推出了一系列内容垂直的客户端,比如“凤凰FM”“追星神器”“穿衣搭配”。这些 客户端 的内容并不混进一点资讯的首页新闻资讯的信息流里,只是被添加到顶通的个性化频道标签中。用户需要像点击一个频道那样去点击安装好的应用才能看到。
而接下来,用户打开一点资讯,会发现它不仅是一个新闻应用,而且能满足多方面内容需求。比如用户是个粉丝,喜欢追星,可以使用 “应用” 中的追星神器。在追星神器里,也有下一级的频道,订阅不同的明星相关内容,或者看他们的行程。这些客户端都可以单独拿出去,作为一个个客户端。而一点资讯平台,将来也能接入与内容紧密结合的第三方应用进来。这第一批应用都由一点资讯一点的产品和技术团队自己开发出来的,作为样板示范。而跨出新闻资讯领域,向更广泛的内容领域迈进,则是一点资讯全网化想法的落地举措之一。
一点资讯聚焦的是内容,希望将来能成为一个平台。所谓平台或生态,一点资讯将从三个方向打造其应用商店,第一是接入第三方应用,比如那些跟内容相关的、重内容的应用,可以接入一点资讯,通过调用兴趣引擎,让体验更好。除此之外,一点资讯已经引入自媒体,他们通过创造内容来获得收益。一点资讯也将开放 客户端 制作能力,让一些专家,他可能不擅长创作内容,但是他可以借用一点快速制作出 客户端,用一点的内容库来做运营。这种模式在国外被称作内容策展者,很多内容策展人是某个行业的从业人士,根植于各个细分领域,通过其专业视角来整合内容。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任何科技的进步都是对个性的尊重,从封建社会的露布、小报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刊登航运信息、货价的商业性报纸,二十世纪初期与革命相关的政论报,以及单向传播的广播、电视到多向传播的微博、微信,明显的,垄断发声的特权逐渐被打破,自由和个性得到尊重。
一点资讯的劣势是进入移动阅读领域较晚,同时新闻客户端竞争激烈。前有技术类型相似的“今日头条”占据了近一半的市场份额,后有自带大量忠诚粉的丝传统报纸和杂志出的客户端的追赶。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点资讯如何突围?
总体而言,一点资讯是在科技进步、移动互联网发展、人们个性化需求增长的时代下应运而生的,通过技术手段,打通内容的生产、整理,分发和平台合作,构建一个生态化的内容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机器能全网抓取和精准推荐内容,再加上人工有情怀的加工及推荐,用户能自由和方便地得到他们想要且喜欢的内容。这或许就是新闻的未来也未可知。
参考文献
[1]张楠. 早间新闻与《罗辑思维》――自媒体成功案例对传统广播早间资讯节目的启发[J]. 中国广播,2016,06:64-67.
不管对《老鼠爱大米》有什么看法,这首歌的广泛流行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其中是否还有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呢?
可能是歌名讨的俏。老鼠这个小动物在感觉上有它的两面性,一方面它是“四害”之首,祸害衣物、传播疾病,因此百姓恨之入骨,发出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呼声;一方面它又是“属相”之首,成为活灵、机敏、聪颖的化身,所以还有“米老鼠”这样讨人喜欢的动画明星呢!但人类对老鼠的总体印象还是坏的。所以,养猫抓鼠、调药毒鼠、布网引鼠、放械打鼠……为的是最终消灭老鼠。昆剧《十五贯》中的娄阿鼠,偷窃成性,谋财害命,成为了典型的反面形象。但这首歌曲却歌颂起老鼠来,岂不让人感到新奇、滑稽?再说老鼠并不最爱大米,可能是为了押韵,为了调侃,冒出了这句“老鼠爱大米”的爱情俗语,令人“耳目一新”。据说这首歌原名《这样爱你》,常在歌厅演唱,反响平平,后改名为《老鼠爱大米》,赢得了青睐,才使这首歌的影响扶摇直上。
可能是旋律讨的巧。这首歌的创作、演唱杨臣刚是武汉市的一位年轻吉它手。他的演唱水平不敢恭维,他的创作还是可圈可点。特别是“老鼠爱大米”这句主题性的旋律,通俗易唱,朗朗上口,是这首歌广泛流行的重要原因。其它旋律则显得一般了些,节奏单一、音调平淡,歌词也有些随意,不够精炼,影响了整首歌曲的流畅和完美。
可能是媒体讨的好。这首歌算不上是一首词好曲美的优秀歌曲,杨臣刚的演唱也是极其一般,但很多音像出版单位、文艺演出公司不惜捧场,相继邀请,接二连三地让他在访谈节目中亮相,在大型演出中登场,音碟歌片更是铺天盖地,蜂拥而来,一时间,“老鼠爱大米”的歌声如雷贯耳,为这首歌曲的流行推波助澜。我怀疑是否有人在商业炒作。笔者也曾在媒体的强劲鼓舞下,亲耳聆听了杨臣刚的演唱,和很多人的感觉一样,把他捧得太高,吹得太热,不过如此,根本不值得去慕名追星。不得不承认,《老鼠爱大米》能有今天的“辉煌”,媒体是立了头功的。
由于儿童接受了媒体的辐射,接受了歌坛的传播,道听途说,耳濡目染,也会鹦鹉学舌,无师自通。他们不懂词意,只求好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儿童对小动物的天性好感。《音乐生活》上发表的那个调查报告中,有关小动物的歌曲还有很多,如《两只蝴蝶》《波斯猫》《猪之歌》《美人鱼》等,所以儿童中流行《老鼠爱大米》也不足为怪。
在儿童中传播先进文化是音乐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虽然不希望听到天真烂漫的儿童在津津有味地唱着爱情歌曲,但有没有反思我们是否把确实优秀的,适合儿童演唱的歌曲在校园里推广呢?
何谓优秀的儿童歌曲?适合儿童身心特点、陶冶儿童情感世界、吸引儿童审美兴趣、开发儿童演唱能力的歌曲才是优秀的儿童歌曲。讲得再通俗些,就是歌曲的内容要健康、角度要新颖、歌词要生动、旋律要优美。这些老生常谈的要求虽然都知道了,但真正做到谈何容易。特别是独辟蹊径的角度、情趣盎然的歌词更难以寻觅,反观我们推荐的儿童歌曲,大都是“春天”“阳光”“红旗”“理想”题材的内容,词句司空见惯,味同嚼蜡。而这首《老鼠爱大米》的歌曲,不管内容如何,那只逗人的老鼠,就正中孩子宠爱动物的下怀。动物世界是儿童最感兴趣的领域,从我国儿童歌曲创作的鼻祖黎锦晖开始,就尝试动物歌曲的创作,他创作的多首歌曲至今盛唱不衰。日本、欧美的动画片中有着较多动物题材的儿歌,什么“米老鼠”“唐老鸭”“黑猫警长”“小熊维尼”“大象波波”……都是儿童心目中的明星。《老鼠爱大米》的传唱,启发了我们今后应重视动物题材歌曲的创作。
欢喜唱歌又是儿童的天性,学唱歌曲的主渠道应该是学校里的音乐课,歌曲的来源应该是音乐课本,由于音乐教材上的歌曲虽然大多经典,但基本都是一些陈旧的老歌,游离当代生活,所以儿童只能向媒体要歌,向歌坛学歌,大人唱什么歌,小孩跟什么歌,只管情趣,不管内容,只要有那么一二句上口、好听的旋律,就会和腔模仿。《老鼠爱大米》就是在各种场合的反复灌输下传唱开来的。为了堵截自发性的传播途径,一方面主渠道的音乐课上要及时教唱儿童欢喜的新歌,包括更新教材,与当今的儿童歌坛接轨,让儿童感到满足;另一方面要净化媒体,切忌炒作、蛊惑,让天真无邪的童心受到骚动、伤害。阻隔一些“儿童不宜”的音响,不去污染缺少抵抗力的耳朵。这次《老鼠爱大米》风靡校园,是一些娱乐媒体和商业演出惹的祸。
为此,最近中国音协在大范围征歌的基础上,挑选了100首优秀的少儿歌曲向全国推荐,盼望能唤起回声,唱响校园。要使其中的歌曲流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歌曲本身的吸引力。浏览100首推荐歌曲的目录,我想,大多出自专业作者之手,内容健康,旋律优美是没有问题的,但题材和角度能否引起儿童的兴趣呢?有没有像《老鼠爱大米》这样充满着情趣的歌名能吸引儿童的眼球呢?
关键词:高中生;理财观念;消费行为;引导
引言
我国1978年改革开放,在党的领导下,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作为一个经济超级强国正在赶超西方国家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据报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在此状况下,作为尚未走出校门正式步入社会的我们高中学生,理财观念和消费行为亟需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和引导。
一、高中生的理财观念
作为一个在读高中生,我的理财观念包括金钱、财富、消费、财商观念等。根据一项关于我们高中生消费习惯和理财观念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的被调查学生不大了解自己家里经济情况,仅有10%的学生有详细的记账记录和每月收支计划,这直接显示了我们高中生理财意识的淡薄;而关于理财知识,49%的同学不懂如何计算司空见惯的利息,有42%的同学不会讨价还价,可见理财能力堪忧;大部分高中生的精神消费少,娱乐和通讯的消费占绝对优势,攒存钱观念没有形成,理财结构很不合理。目前我们高中生的理财观念,局限于银行储蓄等狭窄区域,对现存的互联网理财产品也很模糊,直接暴露出我国理财教育的缺失。我们高中生零花钱许多用于请客、追星、娱乐等,这些现象表明,社会上物欲主义、娱乐至死主义和校园外不良环境如网吧、游戏厅等对学生的影响巨大,社会各界对政府加强管控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二、高中生的消费行为消费
行为是受消费观念支配的,消费观念对消费行为的调节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目前,我们高中生的消费心理大致有三,一是品牌符号消费,20%以上的高中生会选择品牌和档次的衣服,通过品牌符号对自身身份进行定位。二是攀比心理消费,对苹果手机的追风,对名牌服饰的夸耀等问题在我们高中生群体中普遍存在。三是从众心理消费,我们学生受到同伴行为的影响,凡是看到同学有的东西,就觉得同学的东西都是好的,自己也要有。在消费结构上,目前我们高中生的消费结构主要由学习、食品、衣服、娱乐、交际组成,而娱乐和交际消费占据较高比重,可看出我们高中生已经出现成人社会的人情消费特点。从上述论断中可看出,我们高中生的消费行为趋于非理性模式,过于注重物品的符号价值,“现代消费社会的本质就在于差异的构建,即人们所消费的不仅是商品的物质性,而是商品符号中的身份差异”。较为严重的是,目前我们当代高中生普遍对勤俭节约存在误读,认为勤俭节约是上一辈人的美德,现代社会已经不适用。对于致力于拉动内需谋求经济增长的国家来说,勤俭节约仍然不失为一种美德,政府应该大力提倡勤俭节约的精神,不能让我们高中生迷失在纸醉金迷的物欲世界里。
三、加强引导高中生理财观念
理财观念对我们高中生具有重大意义,促使我们高中生形成正确的财务观念和金钱观念,从小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这会对他们未来事业、生活具有重大积极作用。怎么引导我们高中生的理财观念呢?一是建议校企合作创立理财基金,开设与理财相关的活动课程。这种模式既提升了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正确的理财观念。此前,传统的校企合作创立基金模式多为捐赠模式,即企业(多为校友设立)以奖助学金形式向学生予以奖励资助。这种模式仅仅是企业认领学生,学生被动接受企业捐赠,没有参与到理想的实现过程中来。而校企合作创立理财基金,校方需打破以往模式,通过开设与理财有关的活动课程对我们高中生加以教育和引导,可将理财和消费教育纳入到日常活动课程教学中,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财富素养,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力去实现理想。一方面,学校可利用企业良好的资金和资源,为学生的生活、学习提供更好的课室和校园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开设此类课程,对学生加强理财观念的培养和引导,有利于提高我们高中生多方面的理财能力;最后,我们高中生也将得到人生规划及储蓄的指导,同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综合评价,在得到能力建设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二是运用互联网理财平台。近年来,理财的“普及性”仍有欠缺的问题在国民财富快速积累今天显得尤为突出,理财经验不多的我们高中生往往受限于银行等传统储蓄机构的理财渠道和门槛。不少互联网理财机构从中嗅到了市场商机,正在积极扩大我们学生的理财市场。2005年至2016年期间,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的居民工资的理财规模整体增长达到9.6倍,与以往相比,远远超过同期工资的涨幅。
其中,互联网理财正成为国民乃至中小企业投资渠道新宠,互联网理财能解决我们高中生最基本的理财诉求,首先是手机操作打破了时间与地域的条件限制,再次是“一元起投”突破了以往理财产品5万元起步的门槛。中国社科院针对国人理财方式的调查显示,互联网理财的意愿增长最快,已超过了股票、基金、债券、贵金属等,占比达11.15%。互联网金融机构对于我们高中生潜在客户群的抢夺,让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更加紧张,目前,各大银行正在推出新的理财产品,力保搭上互联网的便车。24%的高中受访学生愿意将零花钱放入互联网理财平台,这比大学生高出10个百分点。不过,目前我们高中生用于理财的零花钱盈余较少,理财观念还有待培育。尽管目前这部分客群的理财规模并不大,我们高中生零花钱盈余主要通过互联网理财平台购买金融理财产品,未来我们将成为互联网理财市场的生力军,这要求我们高中生需要加强对互联网投资理财方面知识的学习。三是普及家庭理财教育。有项调查研究发现,新加坡、日本、美国高中生更“爱钱”,他们对金钱的关注度较高。这是因为日本和其他发达国家从孩子较小时候就开始进行理财及消费教育,父母和老师对此持开放态度。而我们中国高中生对金钱并不关注,这与中国儒家文化对金钱的忌讳有关,也与我国理财教育起步较晚有关。另外,我们中国高中生缺乏一定的自主意识,这与中国父母对独生子女的过度呵护、包办、溺爱有密切关系。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我们高中生手中拥有的零花钱也在增多,个人消费越来越普遍。与此同时,具有财经商业能力的人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所需。因此,家庭理财教育需要父母建立合理的金钱观,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适当的金钱教育,更要放手为孩子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增强其独立自主的能力。
四、科学引导高中生消费行为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父辈们骑着脚踏车去学校,到如今上下学车接车送,智能手机、苹果手表、掌上电脑成为我们高中生的标配。几十年间,时代的发展与变迁给我们中国高中生提升物质条件提供了巨大平台,但同样引发人们思考是如今校园内越发明显的攀比风气。在我们高中生消费议题上,往往与家长的看法大相径庭,我们普遍埋怨自己的零花钱不够用,家长们却责怪孩子花钱大手大脚。而且如今我们高中生的消费行为更加时尚、更为丰富,玩直播、玩电竞、各种业余爱好等等,已经成为时下我们的新型消费习惯。谈论起我们高中生超前消费、攀比消费、盲目消费以及新消费等话题,大多数家长认为我们高中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较差,而虚荣心和攀比心又较强,从众心理、攀比心理在消费活动中很容易产生,极力热衷超前消费、负债消费等;当然,社会上的奢侈浮华之风,学校教育和管理不到位等也是其中诱因之一。因此,怎样科学引导我们高中生的消费行为成为又一重大命题。一是家庭要建立良好的消费教育模式。孩子消费行为不正确,一定程度上与家庭教育跑偏有关。有些家长对孩子有求必应,出于童年贫困的补偿迁移心理;有些家长,对孩子缺乏如何合理花钱的深入探讨;有些家长则不了解消费新领域、新动向,不会指导孩子进行此类消费,造成家庭消费教育缺位的因素可见一斑。
因此,家长要有意识地教导我们高中生,给我们上金钱教育课,让我们懂得金钱的意义、价值,与炫耀性消费、奢侈消费等非理划清边界。二是学校要进行科学的消费行为指导。随着居民恩格尔系数的降低,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个人消费行为及习惯已悄然改变。但是,身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高中生们,对消费行为的定义尚不明确。因此,学校有责任有义务对我们高中生的消费行为进行科学指导。三是政府要创建合理有序的消费环境。从近年的市场秩序整顿来看,国家对此项工作投入较大精力,比如国家税务局多部门限制失信人员高消费行为的惩戒措施,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校园网贷风险防范集中专项教育工作等等。因此,对我们高中生消费行为的引导,要致力于政府大力整顿市场秩序、维持消费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一方面,政府要坚持“放”“管”并重,严厉打击校园低级、庸俗、黄色、暴力消费方面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具有消费潜力的高中学生开展消费行为教育培训。
五、结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欧美消费主义思潮的冲击正在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理财观念和消费行为。我们高中生作为潜在的消费主体,理财观念和消费行为不仅影响到自身生活品质,而且会影响到社会的经济、文化和生态问题。本文试图通过研究我们高中生理财观念和消费行为,指出我们高中生理财能力和消费行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借此文提出对策,希望能给予家庭、学校和政府一点思路,培养我们高中生独立自主、健康理性的理财能力和消费习惯。
参考文献:
[1]周亚亚,纪莉莉.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研究进展及教育干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09).
[2]王青春,阴国恩,张善霞,姚姝君.青少年决策中的风险选择框架效应[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1,(04).
[3]张培.中小学生闲暇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1,(30).
通过以下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和心理整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⒈大学生消费有其不理性的一面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拿手机产品来说,目前,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
当今社会正面向多元化发展,新知识的爆炸式增长、新技术的迅速推广对日常生活的深入影响,使时尚的形成和流行更快捷,同时具有更鲜明的主题和更人性化的表现形式,并因而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具有象征性和大众化的色彩和基调。今朝有酒今朝醉,似乎日渐成为一种时尚。负翁、月光族随之大批涌来。在我们的校园中,昔日的风声、雨声、读书声中,又夹杂进了手机声声。为了解我校在校大学生目前的消费状况,为我校明确确定贫困生标准提供可靠参考资料,同时为我校学工处开展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学生工作信息中心特开展此次调研。
调研时间:xx年11月27日---xx年12月15日
调研对象:校本部外语学院、水土学院、经管学院等九个学院
调研方式:问卷调研
调研情况:此次调研共发放问卷380份,回收376份,回收率高达98.95%,数据真实,可信度高。此次调研,主要针对学生的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等方面展开调研。
调研结果及分析:
一、 消费去向: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在学习方面,我校学生的花费主要在购书上。由于学校发放的教材只是基本教材,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在学生的消费去向中,购买教学参考书、英语等级考试等书目占了一定比重。
在消费去向中的通讯费中,大一和大四的学生占的比重最大。对于大一新生,由于刚来到大学,对于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人际交往环境都很陌生,存在着种种不适应,同时对于大学中开放式的学习方式不习惯,总喜欢和自己以前的好朋友、老同学交换信息、交流意见。而大四的学生的通讯费主要是联系工作。
在恋爱消费方面,有些同学有着固定的爱情投资。爱情需要浪漫,而浪漫需要消费,但是没有资金是浪漫不起来的。无论对于男生还是女生,都是需要消费的。对于男生,需要给女生买单,送礼物。同时,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女生的恋爱消费主要是用在化妆品、首饰上。
另外,在恋爱中,双方都共同支出的一个方面是在衣着打扮上,名牌成为一种标志。只买贵的,不卖对的,有相当一部分人持有这种观点。在现在这个社会,恋爱是合理的,但对于恋爱中的种种不合理消费值得我们深思。
对于恋爱中的消费来源,有的是由家里特别提供有的是从生活费中支付有的是来自勤工俭学有的是来自奖学金的。总之,无论是从哪方面支出,都占了不小的比重。只是比重的不同于大学生的看待社会的角度有关,更与家庭对大学生恋爱的看法有关。
上网消费: 无论对哪个年级的学生,上网消费都占了较为稳定的一定的比例。大学生的上网费亦成为大学生日常消费开支的一部分。
左图是我校学生在娱乐休闲方面的消费状况:
大学生的娱乐消费数额也是较为可观的。 进歌厅,打台球,遛旱冰,生日聚餐另外,大学生不同程度的追星热潮影响着他们的娱乐消费。
在零食、水果方面,女生的消费型对较高。在大学中,女生更多地学会如何保养自己,水果既经济又实惠,所以是最佳选择。至于零食,既是某些女生的喜好,同时也是部分女生打发时间的较为常用的一种选择。
从以上分析可知,我校学生的消费去向多样化,正是多样化的消费无形中就增加了总的消费金额。下面是我校学生的月支出情况和学期总的支出情况:
二、 月支出情况及学期支出情况:
月支出
学期支出
以上图表显示,我校学生消费层次不等,出现了较大差别。从整体上看,我校大多数同学的月消费保持在200-400元之间,各学院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高消费现象。而且在现代的各所大学的校园中,学生这样的高消费的现象均已屡见不鲜。对于着相当一部分的高消费的同学,他(她)们的经济来源以及对家庭的影响又如何呢?
三、经济来源及对家庭的影响:
经济来源 经济来源
学院父母助学贷款奖学金或助学金 勤工助学
资环100%
水土97.5%2.5%
外语83.33%16.67%
机电63.64%18.18%9.09%9.09%
生科72.22%11.11%11.11%5.56%
经管95.24%4.76%18.18%4.55%
以上表格中数据表明,我校在校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来自父母,说明我校学生对家庭有很强的依赖性。甚至有些学院学生占到了100% ;此外,助学贷款也占了一定比例,这说明我校在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方面卓有成效,使学生深切体会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政策,对学生提高对国家政策的认识起到促进作用。另外也有一部分同学的经济来源是勤工俭学,说明我校学生有一定的自立能力。
学生对家庭的依赖过重,对他(她)们的家庭自然又有着影响。
以上图表显示我校学生的消费度对家庭的影响情况。从图表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同学的家里因为供应大学生而使生活拮据,生活状况下降。这说明学生的在校生活较大程度的影响了家庭的生活。 再穷不能穷孩子 ,绝大多数的家长这样说,虽然我们家的收入不多,但我们就这样一个孩子,决不能因为钱而产生自卑感,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在大学里过的舒畅,不影响学习。 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在家庭消费中占的地位。可怜天下父母心,就是再辛苦自己,也不会委屈孩子。在家长这般疼爱与呵护下,大学生是否该有自己的消费计划?四、消费计划 图表显示,我校大部分同学的消费较为合理,虽没有制定消费计划,但是支出合理。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管理自己的资金,更培养了学生自己的计划性。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出现超支现象。这种现象虽然不合理,但仍然存在,
主要有以下原因:
(1)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可支出的方式增多,自然花费增多;
(2)随着科技的进步及社会的发展,外部诱惑增多,好奇心促使大学生尝试不该有的消费方式;
(3) 在月初时,常常不自觉地超支(4)常常有意外消费,如和同学打赌输了,就要请客吃饭,请的不好又没面子,所以吃好的总之,种种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引起学生的不合理消费。
五、对学校的引导力度的看法 观点比例
很好,学生能从中收获很多5.71%
有一定成果,但力度不够22.86%
听说过,但没见什么成果14.29%
力度远远不够,亟待加强57.14%
从学生反映的情况来看,我校对学生消费观念、消费心理等消费知识的引导力度不够。当前我校对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等进行了引导,这说明我校在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的方面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对学生的生活方面的引导做得还不够完善。虽然,不良的消费习惯对学生没有直接影响,但是消费意识作为一种精神文明现象,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我校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应尽快加强有关方面工作的力度。
六、对负翁、月光族的看法
上表显示,我校绝大多数学生对高消费的现象持否定态度,这说明虽然我校学生中也存在高消费现象,但我校学生还有着正确的消费理念。只要学校对这部分学生加以引导教育,可以改变局面。但如果长此下去,容易引起攀比消费,大学生仍然应该继承中华民族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坚决不能踏入高消费的误区。
七、对贫困生界限划定的界限的看法
上图表显示了我校学生对确定贫困生标准的观点,为我校发放助学金提供了重要资料。
八、就我校贫困生标准划定的观点整理 学习成绩优秀
无手机、电脑、MP3;注:学习、工作等需要除外
无逃课等违规行为;
不吸烟、不喝酒;
上网较少,穿着朴素,不追求时髦;
月消费金额在180元以下;
生活费无法保证者;
每学期生活费低于2000元;
无经济来源,生活节俭;
经班级投票,学院认真核实;
提名候选人,并跟踪调查;
仔细了解各学院各年级学生的贫困生比例,然后再向各学院划分名额;
由家庭所在地出示贫困证明结合平时表现;
积极参加勤工助学;
九.解决此次调研中存在的问题的几点建议
1. 对当前在校生,由学校制定统一指导思想,然后由各学院团委向该学院学生召开思想引导大会,在会议上引导同学们提升个人的消费意识,持有正确的消费观念。
2.在学林路、望岳路、神农路等学校主要道路上置办可长期保持的标语,以时刻提醒同学们。
3.由校团委引导,校学生会组织一次大型宣传活动。在学林路展出展板,并举行一次拒绝高消费的大型签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