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语文学习计划

高中语文学习计划

时间:2022-11-07 13:09: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语文学习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语文学习计划

第1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习方法;学习重点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是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的重要方法,更是延续中华五千年文化的重要途径。中华文化的绵延需要借助语文这门学科,中国的文化振兴也需要语文学科的知识力量。语文教学事业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的高低。因此,语文学习不容轻视。

语文学习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的学习重点。高中的语文学习更是有其特殊性,这不仅是由高中生的特殊性决定的,还与高中语文学习内容的特殊性有关。因此,学习高中语文时,我们不能简单地等而化之,将其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混为一谈,而是需要我们区别对待,特殊学科特殊学习。那么,现在的高中语文学习到底存在着哪些问题,需要我们来区别对待呢?

一、学习主次不分,不能把握学习重点

学习语文时应该把握学习重点,这样高中生在预习、听讲、复习等过程中才会有学习的侧重点,能够对重点、难点等进行重点攻破,提高学习的效率。但是,高中生在学习语文时却没有把握好这一点,他们往往不分学习的主次,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既浪费了学习的时间,也影响了学习的效率。比如说高中生最常见的问题是在复习语文时习惯性地将课本翻到第一课,从第一页一字一句地复习学习。显而易见,在这反复的复习过程中,高中生语文知识学习最扎实的往往都是前面几篇课文,而后边的几篇课文往往都很陌生。

高中生不能把握语文学习的主次、重点,对已经掌握的知识与陌生的知识不懂得区别对待学习、复习,而反复的习惯性的语文学习方法是无益于他们语文学习进步的。

二、忽略基础知识,学习不扎实

高中语文的学习需要有较好的语文基础,这样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才不会由于基础知识的疏漏而妨碍学习的进行。语文基础知识主要包括:1.字词的准确区分。高中语文考试中经常考查学生对成语、同义词、多音字等的掌握,而这往往也是高中生最容易失分的地方。2.句子的充分把握。语文常常涉及对句子的理解、对病句的分析、对句子成分的判断等等,这都要求高中生有着扎实的语文基础能力。3.诗词的全面记忆。高中语文经常考查古诗词、重点句子的背诵,将诗句或掐头或去尾的,让学生填入空缺的诗句。这不仅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记忆把握程度,也是对学生字词掌握能力的考查。

由此可见,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绝对不容小觑,但是高中生却对此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而导致学习不扎实,考试时容易失分。

三、课外知识了解不多,学习不全面

高中生的课业压力大,但这不代表高中生在学习语文时就可以敷衍了事。高中语文的学习不仅指课本知识的学习,还要求学生对课外知识有一定的掌握。课外知识的学习是有利于高中生学习语文的,因为课外知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方式,也可以开拓高中生的学习视野,增加写作的素材。比如写作文时就可以将一些名人逸事等添加进去,丰富作文的内容,增添作文的风采。另一方面,高中语文考试或多或少都会考查高中生对课外知识的把握程度,比如经常会考查学生对四大名著的把握,对《红楼梦》《西游记》中故事情节、人物角色、经典台词的把握。

课外知识的学习是高中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中生适当地进行课外阅读,增加课外知识的储备,才可以促进高中生语文的全面学习。

由此可知,高中生在学习语文时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多是因高中生学习方法不恰当而引起的。那么,高中语文到底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明确学习重点,把握学习主次

高中生在学习语文时一定要明确学习的重点,这样才有利于设计学习计划。那么,怎样明确学习重点呢?1.对语文教师重点强调的知识点、篇章等,进行重点把握。语文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重点了然于胸。2.将课本与辅导书进行比较学习,把握重点知识。课本上的重点知识在辅导书上多有所侧重,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学习可以清晰学习重点。3.将课本习题、课后作业等重点考查内容列为学习重点。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试卷上、习题上等都罗列了学习的重点知识,对这样的习题进行整理归纳,必然有助于高中生把握学习的重点、主次。

(二)重视基础巩固,保证扎实学习

高中生学习语文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巩固基础知识的学习:1.注重归纳。高中语文涉及大量字词的考查,尤其是同音词、多音字等,很容易在学习时产生记忆上的混淆。高中生可以对这类的词语进行归纳整理,方便系统记忆。2.反复复习。高中生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对整理过的这些基础知识点进行巩固记忆,在反复的记忆过程中加深印象,从而完全吸取知识。3.定期考查。高中生应该定期对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考查,从而查漏补缺,巩固学习。

(三)加强课外学习,保证充分学习

高中生加强课外学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增加课外阅读量。高中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扩充阅读学习。比如《马桥字典》就是文学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文学作品,高中生既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品味作者的文化底蕴,还可以扩充课外知识面,了解一些课外知识。2.适当参加课外活动。高中生可以适当地参加兴趣小组、科学小组、文学小组等等,在小组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学习能力等。3.观看适量的影视作品。一些影视作品中将历史名人、战争等进行了很好的诠释,方便高中生理解。

第2篇

一、“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涵义理解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四大要素是

“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这是学生形成知识图式的重要属性。学生知识图式形成的过程,是通过一定的教学资料,在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在一定的学习环境支持下建构起来的。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很重要的内容是源自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学生的学习伙伴包括同学,更包括老师。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借助学习资料也就是教材,完成最后的知识意义建构。这个学习过程是一个合作的过程,是一种探究的形式。

二、高中语文教学探究合作模式的运用

1.加强学习中的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的基础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没有主动的学习便没有探究的延伸。探究是在自主的基础上实现的。具有主动学习精神是指在学习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目标加以事先的预

设,然后根据自己的认知基础和知识基础,制订详细和科学的学习计划和策略。且这种学习计划实施后要及时地进行反思和盘点收获。自主学习就是提前的预习、过程中的积极思索、学习之后的盘点和回味、课后的学习延伸及拓展,从而帮助学生习得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科学习惯,形成语文学习的积累。自主学习是为合作学习铺路搭桥的先遣队行为。

2.加强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合作探究是两个概念组成的并列词组,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的实践活动。所谓合作,不是指个体的单独活动,而是群体的互助和互动性活动。高中语文的合作学习以小组形式呈现,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体现了课堂上教和学的相互伴生,并借此培养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合作协调能力,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观点,在不同的理解阐述中,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鉴赏能力。

基础教育阶段进行新课程改革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懈努力,总结出了很多、很好、很实用的教学经验,为基础教育改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课改最重要的教学理念就是关注学生的能力提高,关注学生的发展,以

第3篇

楼主:升入高中后,许多同学抱怨高中语文太难学,摸不着门道,找不到方法,由此对语文产生了恐惧心理。现在我发出这个帖子,就是想让大家讨论讨论如何克服语文学习的障碍这个问题。

一楼:楼主真是个有心人。确实,在中学生中,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如果对语文学习形成障碍,就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甚至厌烦、恐惧,从而使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克服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障碍相当重要。

二楼:我觉得要克服语文学习的障碍,就一定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因为语文课程学习的是汉语,而汉语又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天天与它打交道,已经具备了优良的学习环境和扎实的语文学习基础。所谓某些学生成绩的差或者智力的低,也只是相对而言,他们并非一无是处,只是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被忽略了。如果能找准自己不足的方面,对症下药,并付诸实际行动,长期坚持,差的状况是一定会转变的。因此,有障碍的同学一定要从心理阴影中走出来,对学好语文充满信心,这样才能克服语文学习的障碍。

三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克服语文学习的障碍,还要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就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而然地,就能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

四楼:是啊,作为学生,学习才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既然我们不能改变课程本身,那么只好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既然痛苦也是学,快乐也是学,我们为何不去选择快乐地学呢?如果你确实有了这一改变,当你学习语文时,在心里就会不断暗示自己:“语文是一座巨大的能量宝库,今天,我一定能从中获取能量,体会到学习的快乐。”那么你就能快快乐乐地去学,久而久之,你就与兴趣结缘了。

五楼:综合各位的观点,就是说:要想克服语文学习的障碍,就一定要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能学好,同时还要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那么有了兴趣后,我们还要怎样做,才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呢?

六楼:凡事都要有计划和目标。计划和目标就如一座灯塔,它能指引人们前进,学习也是如此。进入高中后,学生所学科目繁多复杂,如果没有计划和目标,学习起来就会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像只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到头来时间花去了,可结果却收效甚微。因此,学习语文时,一定要学会统筹安排,合理规划,与其他学科相互协调,制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七楼:看上去,学好语文挺难,其实冷静思考,发现语文考试无非就是考阅读和写作这些能力。而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又离不开字词段篇的积累,离不开分析、综合、理解、判断等思维能力的提高,所以要提高语文成绩就必须多读、多想、多写,但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这还得靠平时的点滴积累。

八楼:楼上的英明,我也感同身受。语文学习的确没有捷径可走,多读、多想、多写既是最简单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那么具体而言,应该怎样抓呢?

九楼:现在的语文考试,阅读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不仅有文言文阅读,还有科技文、现代文阅读。要想在课堂上把这些能力统统提高,是根本不可能的事,这就还得靠课外的努力。我们如果能天天阅读,通过看文学名著、报纸杂志、美文佳作,不断积累语言素材,培养语感,就能提高自己阅读的速度和理解能力。阅读完一些文章后,还可以写提纲摘录,或把自己从文中领悟到的道理或感悟用简短的文字表达出来,厚积薄发,积累的素材丰富了,感受生活的心敏锐了,语文学习自然也就得心应手了。

十楼:各位给出的建议真是金玉良言,相信有语文学习障碍的同学看了后定会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在此,我替语文学习有障碍的同学谢谢各位了。

第4篇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非常强,集人文知识性和思想理论性于一体的学科。语文学科看似简单,学生们平常一直都在用,一看就会,一听就懂,可是一答就错。可见,语文学科的知识并不是那么有系统性、条理性,而是比较琐碎的,记忆和应用起来也相对困难。那么,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应该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武器。

学习方法是通过读书、听课、研究、实践等手段获取知识或技能的方法,也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手段。我想实施学法辅导的指导思想,就是让学生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获取知识或技能,并且能运用到解决问题上面,从而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促进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学法辅导是教育理念进步的需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只有认真地思考和研究学法辅导,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走出学习语文的瓶颈,真正帮助到学生的发展。所以说,高中语文学法的辅导与培养,是教育教学改革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我的学法指导思路:

一、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是培养学生学法的“预备战”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刚上高中的大部分学生学习语文都存在着随意性和盲目性。那么,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哪儿?我想,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

合理的学习计划会让我们的学习事半功倍。这个方面,刚开始往往需要教师指导才能完成,可我们却恰恰忽视了这一环节,忽视了对于高一新生的理论指导。所以,我想当下最应该调整教师的理念和心态,只有教师的心态调整才能指导学生完成合理科学的学习计划,这样就为养成三年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了基础。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减少时间上的浪费。有了学习计划,学生便不会再随意浪费时间了。

我们一定要在这个环节手把手地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只有这样,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才不是一纸空谈,才能真正有效地帮助学生。

二、预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法宝

学习计划的合理而科学的制定,会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计划中,处在最前列的应该是预习。

预习是高中阶段最重要的一个课前环节。初高中的差异在于,高中课程门类多、容量大,特别是语文课,课文篇幅长、内容深,且不易理解,所以预习便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预习才能对课文有大致的了解,对上课的知识准备充分。预习的好处直接体现在上课中,由于学生提前预习,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更深入,扫除了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了听课效率,提高了课堂的学习质量。预习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能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我们通常所说的“能力的培养”,最主要的就是指自学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中有“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更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确立。换言之,我们是教学生怎样做人、怎样获取知识、怎样解决实际问题。我想,在这个环节里,我们要帮助学生明确预习的内容和时间,根据教学进度,适当安排预习作业。同时要指导学生的预习方法,讲究预习质量,使学生明确预习的基本要求,标注出难点和疑惑之处,切实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

三、精力集中听课是一条最为直接的认知道路

听课是学生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最便捷的道路。那么,在课堂上,我们又是如何体现学法辅导的呢?

课堂上,我们一定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学生兴趣高昂,思绪跟着教师走的时候,才能将方法全部学到。而且,我们还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不断地调整教学的速度和方法,还要用生动的表情、动人的语言、形象的手势、精心设计的板书,以及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再加上密切的师生关系、诚挚的师生情谊,使课堂教学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再有,要让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课堂上要注意力高度集中,不断思考,才有可能发现自己的疑惑,而后发问,及时解决。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了自己分析的方法,而后就要不断地思考,用学过的方法解决以后的问题,这才是孔子说过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表明,思考在学习当中是至关重要的。

四、复习是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一般来说,我们的语文复习可分为课后复习和系统复习。

(一)课后复习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课后的及时复习,对于学生掌握并运用知识,是十分必要的。由于一天所学的知识在课堂上全部掌握很困难,所以需要通过课后复习来进一步巩固,以达到较高的掌握水平,为做好作业打下扎实的基础。课后复习,有几个要点:回忆上课所学,阅读课本,查看并整理笔记,做题加以巩固。

(二)系统复习

系统复习又称阶段复习,它是用比较集中的时间,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再加工的学习过程。这一般是一个阶段学习完毕之后进行的复习工作。要给学生明确指出系统复习的时间,比如单元结束时、月考前、期中期末考试前等等,让学生心中有数,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有教师通过研究,提出系统复习应达到“四化”,即通过回忆重现,使知识巩固化;通过查漏补缺,使知识完整化;通过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通过综合应用,使知识实用化。

五、语文学习当中的三个习惯

(一)坚持课外阅读

第5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改变观念;自主学习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新课标也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以学为目的,课堂教学的一切努力应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中心。所以,学生不只是教育的客体,而且也是教育的主体,能够根据客观要求和主观条件,主动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这种自主学习绝不是无指导原则的自由学习,教师应改变教学理念,注重启发引导,让教的过程变成导的过程,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和语言知识的实践者。

那么,怎么样才能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学习中发挥自身的潜能和优势,保证他们的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落到实处,真正地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本领呢?根据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笔者现从如下几方面探究高中语文课堂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1. 改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通常扮演着领导、权威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操纵者、控制者,是传授科学知识的道具、载体。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有些学生甚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然而,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采用,必须以学生为主要对象,以学生对教材的承受能力为主要根据,以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上的创造力为主要目的。在课堂教学中,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并最终主动地投身到学习上来。

2.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自主参与意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对所学知识进行积极的、自主的思考,深入探索,刻苦钻研。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教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其次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要“弄懂”、“学会”的自主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设置一些悬念,创造一种特殊的情境,则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使这种共鸣转化为求知欲望,进而让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

教师应当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增长才干,知识和才能得到升华。

3. 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自主参与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必须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教会学生学习,不仅是教学中的具体任务,也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必然要求。

高中语文的基本学习方法:

3.1 制订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制订学习计划。只要我们能制订一份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并且按计划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提高学习效率。

3.2 主动预习。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而预习的方法有很多,学生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边读书边思考边做记号,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时首先对课文或下一课所学的内容及层次有大致的了解;其次要巩固复习旧知识,理解新知识,能把新旧知识进行粗层次的有机联系;再次要找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尤其对那些似是而非、似曾相识的知识要特别引起注意;最后还要了解课文后面的练习,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记号,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出。预习实际上是听课前在思想上、心理上及知识上的准备。

3.3 专心上课。

抓住老师的思路;抓住关键内容;积极思考,学思结合;多举手发言;要积极参与讨论;要记好课堂笔记;做好课堂练习;注意课堂小结。

3.4 及时复习。

复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语文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语文复习必须要主动,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具体方法:(1)系统整理;(2)独立作业;(3)分析错误;(4)系统小结。

3.5 课外学习。

要尽可能找与课堂学习内容相结合的知识学习,有利于促进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发展正当的兴趣爱好,在学习过程中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练结合,脑手并用。

第6篇

关键词:网络化;信息技术;阅读教学;高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4-0054-02

网络信息技术进入语文课堂,为语文教学带来很大的转变,尤其是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信息传递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通道,不但带来全新的教学环境,而且还带来全新的教育思路、全新的教学方法。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与网络化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相比较,能够找到语文阅读教学的最佳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一、阅读内容呈现丰富与多元

网络化背景下的阅读教学与传统阅读教学相比,阅读内容的转变是最突出的特点,在量、质和选择性上都产生较大变化。其一,在量上从有限走向广阔。传统阅读教学的内容基本控制在有限的篇目内,尽管现在的新教材增添了课外的语文读本,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放弃了这个难得的阅读资源。而网络作为一个传播媒体,以其强大的搜索功能,海量的阅读信息,以及集快捷性、及时性、综合性与娱乐性于一体的特质,给人们展现了一个广阔且丰富多元的阅读世界。其二,在质上精华与糟粕并存。教材中的篇目篇篇精挑细选,皆是精品。网络由于其完全的开放性,阅读内容多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其三,选择性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选择。在传统阅读教学中,学生对阅读内容往往是被动接受的。在网络化背景下,学生已不再单纯地等待教师的阅读推荐,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寻找自己需要的阅读内容,学生的阅读由以往主要依赖于教师,转变为自我的主动阅读。依托于网络的快餐式植入性阅读,对正值知识积累阶段的高中生而言,可能会使他们失去深入理解和思考分析的能力。对此,语文阅读教学该怎么办?

首先,教师要有应对网络阅读的能力。面对网络的高速发展,学生拥有比教师更广泛的阅读面已成为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在原有阅读储备的基础上,对学生感兴趣的网络阅读内容有所涉猎,从而有意识地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引导。其次,对学生的阅读要适时引导,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选择阅读内容的能力,使网络成为高中生阅读的平台,为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发挥作用。例如,随着穿越剧《步步惊心》《宫》的走红,网络上涌现了许多穿越体小说,《绾青丝》《斗破苍穹》等都成为学生喜爱的小说。面对良莠不齐的穿越体小说,教师任由学生自由阅读是不可取的,而一味地加以限制也是不可取的。因此,在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心理和多样性的阅读需求的基础上,教师可按时间顺序选取一些典型的穿越体小说和学生一起探究,进行研究性学习,在分享阅读感受的同时,提升学生文化品位,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二、阅读教学方式趋于多样化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的要求已由“教会知识”变为“教会学习、教会思考、教会实践、教会合作、教会创新、教会生存”。教学目标的改变,要求教师寻求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为这一变革提供了可能。

网络阅读教学相较于传统的阅读教学在方式上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其一,从圈养式转变为开放式。传统的阅读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读本、必读书目,教学空间局限于课堂,教与学的主体局限于语文教师和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网络阅读教学则不同,在内容、空间、教与学的主体上都是开放式的。其二,从知识理论式转变为智能实践式。传统的阅读教学普遍注重机械的理论性阅读,教师设法把课文的理论知识系统地教给学生。而基于网络化的阅读教学,教师则更多地关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微博、博客、论坛、邮件、QQ、“极域电子教室”等计算机软件的应用,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并在协作与分享中学会交流与沟通。

传统的阅读教学与网络化的阅读教学各有所长,对于教学而言,网络阅读教学是对传统阅读教学的拓展与补充。传统阅读教学,它产生于教学实践,并经受了一定历史时期的实践检验。它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同学、老师一起进行“关于文本的对话”,这对培养语感、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有很大帮助。如李镇西、韩军、魏书生等名师的阅读教学,无不遵循语文学习规律,让学生在x、诵、积、悟中体味文本,提升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而基于网络的阅读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有利于不同性格、不同层次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开发了学习者的潜能。

三、阅读能力培养体现全面性

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全方位的,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提高,都必须着眼于阅读大量文本。教师在阅读中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下面以两节《兰亭集序》阅读课为例,探讨网络背景下的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显示出的魅力。

第一节《兰亭集序》课,是一般阅读教学课。因所授课的班级是年级的重点强化班,学生素质好,思维灵活,普遍喜欢思辨,课堂内外均能大胆质疑、挑战权威观点。针对生情,任课教师采用质疑、讨论、拓展、写读这四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同学们既有对文章字、词、句理解的质疑,又有对文章相关内容的认识和理解的质疑。拓展部分设计为“从《逍遥游》中,我们认识了庄子;从《滕王阁序》中,我们认识了王勃;从《赤壁赋》中,我们认识了苏轼。试将王羲之与其中的一位或几位进行比较,进一步深度分析和评价王羲之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这是一堂很精彩的传统阅读教学课,没有了“满堂灌”“满堂练”“满堂问”,注重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拓展部分的设计更是对学生分析、综合、对比等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做到了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二节《兰亭集序》课,是网络阅读教学课。这节课充分利用网络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特点,将教学分成课外和课内两个部分。课外,学生在网络上的《兰亭集序》学习专题区依据自己的阅读兴趣自由分组,每组推选出小组长,小组长带领组员协作完成学习计划的制订和组员分工。接着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收集材料,补充到学习资源部分,小组再依据这些材料进行整合并表达看法。课内是网络阅读教学的部分,学生先通过Author ware设计的过关训练教学软件,快速高效地通过自我考核的方法学习《兰亭集序》的基础知识。过关训练既有对学生正确解读的鼓励,又有对错误答题的释疑,且具有趣味性。接着进入专题答辩环节,教师将各个小组的问题组织串联起来,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使学习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两节课都是高效的阅读教学课,相比较而言,网络化阅读教学课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上表现得更全面。它克服了在应试环境下一些语文能力被过度强化而另外一些语文学习能力被忽视的弊端,对一些经常被淡化的语文学习能力给予了关注。如学生独立确定任务、制订计划、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我考核学习效果的能力;学生通过索引选择参考书、根据问题搜集资料、对资料进行分类合成、能用资料论证或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也就是说,高效的网络化阅读教学能够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开拓学生的思维,使课堂的动态生成更自然、更灵活,也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它交互式非线性的特点满足了阅读教学过程中复杂交互关系的需要,展现出独特的教学优势与魅力。对于网络化阅读这一新事物,教师要以悦纳的态度认真审视,不能一味否定或被完全“绑架”;对于传统的阅读教学,要在继承中发展,也不必全盘或固执不化;唯有两者相结合,才能⒃亩两萄б向高效。

参考文献:

[1]巩固.当前阅读教学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J].现代语文,2007(01).

[2]林晓琼.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J].语文教学通讯,2012(03).

第7篇

纵观我国的教育体系,没有哪一个阶段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具备足够的重视。学生从小到大都是被动地接受教学,服从教师的教学安排,这已经形成一种习惯。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进行高效的自主学习难度颇大。为了能快速地使学生学会自学,需要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法。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大多数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自小学起就接受被动式的教学,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为了让学生产生自学的意识,教师要先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在做新课讲解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并且检验学生的预习结果,起到督促的效果。自习算是一种自习形式,本来应该作为一种很常见的教学流程,不过很少有学生会自觉完成,教师也不够重视。在课堂上,教师不要直白地将所有的内容都告诉学生,否则会让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一定要给予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寻找部分问题的答案,让学生不得不进行自学。比如,讲解《边城》时,故意不讲作者的介绍,让学生产生好奇心,促使他们在课后自己查找相关的资料。可能有些学习懒散的学生不愿意在课后自己学习相关内容,教师可以在下一节课上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小测验。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初期,可以采取一些强制性措施,逼着学生自习,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自主学习的习惯一旦养成,教师就可以省心不少。在课堂上学习了某一方面的知识,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举一反三,想要知道相关的更多的内容。不过高中最主要的任务还是掌握考纲内的内容,要将教材知识熟练掌握,再去探究教材以外的知识。否则会影响到正常的学习,本末倒置。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不只是一个教育界的通病,绝大部分的学生都不喜欢待在学校。高中生虽然都能理解学习的重要性,但还是会对学习产生抵触。为了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足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有充足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仅是为了促进学生早日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还能持续作用于学习中的各个方面,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自主学习相比于传统的课堂学,学生具备更多的自主性,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需要、意愿,有选择性地学习,这就意味着学生可以在自学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乐趣。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放大自主学习的趣味性。比如,学习《雷雨》的片段,在教材中只有一个片段,学生肯定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后自己找一本书读一读,了解一下整个故事的内容。教师可以借助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法,保持语文课对学生的吸引力。比如分组学习,让学生之间互相督促、帮助,进行小组自主学习。学生分组学习要比听教师讲课有趣得多,能够让每一位学生在上课期间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避免了部分学生课上配合度低的问题。多媒体技术在近些年来大行其道,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视频、图片的引入,对学生而言很新奇,在传统的语文课上原来没有的元素,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要让学生热爱语文,愿意在语文学习上花更多的时间、精力,自然就能在课后进行更多的自主学习,不用再让教师反复强调。

三、培养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

学习讲究效率,尤其是在寸金寸光阴的高中,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效率。高效的学习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作为支撑,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如何在自习的过程中提升效率。学习方法的优劣决定着学生的最后学习成绩的好差,时间对于每个学生都是一样的,一个好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不容易遗忘。首先,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带着明确的目的,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比如在课上学习了《赤壁赋》,觉得自己在字词方面还有疑惑,就重点攻克这方面的困难。最好在学习之前制定一份学习计划,然后按照这份计划实施具体的步骤,以免在自习的过程中被其他的事物吸引,浪费时间。比如查阅《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相关资料时,被故事吸引,一读读了好几个小时。这完全没有必要,学生只需要了解一下主要的情节就行,找一些简介读一下即可。在完成自习之后要及时反思,反观自己有没有达到最初制定的目标,有没有按照计划走,有什么额外的收获。如果没有完成既定的任务,要找出问题出在哪里,在下次的自习过程中加以改正,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高中语文学习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主动汲取自己渴望的知识。现代社会对人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学生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充实自我,不被社会所淘汰。

作者:陈黎君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南渡高级中学

第8篇

摘要:新课改的实施为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突破点,面对高中语文教学,特别是作为高二年级的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切实把握到新课标的内涵,以便让我们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全新的收获和发展。下面,我就结合自己近年来的高二语文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在新课标的前提下开展高二语文教学活动。

关键词:新课改;高二年级;语文教学

教学改革是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强调的内容,也是促进我们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的基础和前提。作为高二年级的语文教师,面对具体的学生,我们首先要认清学生的学情特点,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开展日常的各项教学工作,这也是对我们的教学工作负责的积极表现。在现阶段的高二年级,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经过高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已经对我们的整个高中学习有了完善的理解和准备,在高二年级这一整个学年,也是学生最容易出现松懈的时期。因为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掌握了高中阶段的学习特点,对于我们的高中语文学习以及其他相关科目也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在高二这一学年,他们会对自己的整个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涯有更加清醒的认识,从而制定出合理、完善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这也会对我们教师的教学计划带来一些好处。其中,我们可以发现,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更加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是因为在之前的小学和初中阶段我们的语文知识点都已经向学生灌输的差不多了,在高中阶段我们就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从而全面有效地解决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高中语文这门学科对于培养学生形成完备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有着很深刻的影响,在这种前提下我们的教师要开展日常的教学活动,就要善于从这些方面着手,而不要过多地向学生渗透知识方面的内容。而且在这一时期,我们还可以看到新课标对我们的教学活动带来的积极影响,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就可以借鉴其中的先进教学理念改善我们的教学,促进教师本人教学能力的提升。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对新课标以及新教材的理解谈一谈如何有效开展我们日常的高二语文教学活动。希望可以给广大的高二年级语文教师同行们带来一定的帮助。

首先,在新课标的前提下,我们的教师要把新课标中提倡的新型教学理念、教育指导思想理解透彻,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到我们的教学实际之中。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也随即颁发了新教材,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提高我们日常的教学效率。透过新课标,我们可以发现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我们的语文教学目标主要指向于三个方面,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且这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教师就要把握住教学的基本原则。在日常的高二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具体的文本就要善于从这三个方面去思考,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就要善于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其次,面对新课标,我们的教师要善于甄别优劣,针对其中的观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有效促进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实施。新课标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我们的教师在日常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与自己实际教学活动相悖的内容要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我们的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这也提醒我们很多高二年级的语文任课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对教参、课标照抄照搬,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要结合我们日常的教学实际去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从而全面提高我们的高中语文课的课堂教学效率,也为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创造出好的条件,这样,我们也就可以更加顺利地完成日常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了。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顺利地实施我们个人的教学思想,提升个人的教学能力。这对于每一位任课教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再次,针对新课标中提出的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要在日常的实际教学活动中去落实,而不要让好的思路和观点流于形式。大多数时候,我们的教学改革都是止于流言的。这就严重地阻碍了我们的教学改革进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学生也很难得到新思想的熏陶,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同时,如果我们的教师从入职以来都是在不断地重复之前的各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指导思想,那么,我想这种教师也很难得到很大的教学能力方面的提升。一届届的学生的思想、思维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的教师也应该及时补充新鲜的知识,形成新型的教学风格,从而全面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针对高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就要善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文本、认识文本,从而真正地理解文本。这对于我们每一位教师以及我们每一位学生来说都会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最后,在新课标实施的前提下开展高二年级的语文教学,我们的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主体地位,积极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新课标一再强调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转变自己的地位,要认识到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主体地位,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全面地提高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带来更多有益的帮助。这样一来,我们的教师也就可以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更加轻松、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了。

总体来说,在新课标的前提下开展高二年级的语文教学活动需要我们的教师深入实际去探究新课标的本质与内涵,并不断地在日常的教学生涯中进行反思和学习,从而创设出更加高效的语文课堂,让我们的学生对高二语文的学习更加感兴趣,这样一来,我们的高二语文教学活动也就可以顺利地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了。与此同时,我们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善于运用物质以及精神手段去鼓励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语文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为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带来积极的帮助。而且,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9篇

【关键词】教学 语感 语文

一、新课标中语感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核。课程标准已经为我们清楚地列数了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的三个维度相对应的语文素养,即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和语文能力;品行修养和审美情趣;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但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前提则是“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也就是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与学生反应的独特性和多元性、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与语文学习的活动化、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与学生的整体感悟、语感生成等语文教学规律。

二、提高语感的措施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

学生进行学习的根本在于兴趣,无论老师教得多么出神入化,倘若学生对这门学科不感兴趣也是无济于事的。那么怎样才能够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阅读呢?教师就应该针对学生所阅读的内容和性质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想象。在课前老师可先讲述一些语段的内容,讲述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从老师讲述的内容里面感受到趣味性,开始并自主进行学习。如教学《我与地坛》一课时,老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浅谈对亲情的体验,对史铁生母子情的感受,然后引导学生谈谈各自的看法。于是,学生纷纷思考与讨论。教学《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文,就可以结合电影、电视、歌曲等媒介让学生了解杜十娘和书生李甲各自的心理去描述当时的场景,以便达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目的。

(二)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单纯的只以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为主,还应该让教学的课堂活跃起来,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灵活地将各种课本剧、影视欣赏,话剧、音乐、辩论会等运用到课堂里面去,这样学生更能够接受和吸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比如选读《红楼梦》这一内容,我们可以开展辩论会,向学生提出要求,以组为单位,以黛玉和宝钗的性格为主线,分析宝玉最佳的结婚对象,学生为了自己的观点能够成立,相互合作广泛查阅资料,从而促进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去增进对《红楼梦》的理解。通过多样的辩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语感。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学会反思,在反思中认识个性差异,以教学目标来灵活调整学习计划,提高阅读管理的有效性。

(三)引导学生提升文本的感悟能力

1.阅读与联想结合。想象是一切事物出现的根本,有些作品在朗读的过程中就应该能够体会其中透露出来的韵味与含义,当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将一些诗句的画面通过朗读想象出来,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和所处的环境。例如读杜甫的《登高》一文,可以指导学生想象眼前“天高风急,无数猿声纷纷传来,并且落叶飘满地,时而有沙鸥在高空翱翔,并发出凄凉的叫声,诗人站在高峰异常萧条的模样,单薄的身躯”等场景,朗读时学生就会不由得随着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来掌握阅读的语调,书面文字先转化为一种强烈的感受,再把它转化为声音,把这种强烈的感受表现出来。那些感彩强烈的文字,通过朗读,能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有助于语感的培养。

(四)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学生的阅读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最主要的是掌握的阅读方法要准确、无误,保证阅读的质量,并且有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高中阅读课堂的阅读方法主要就可以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开展:首先,教师阅读,学生默读,学生跟着教师的语速进行阅读,并且在读的过程中可以将眼睛紧闭,想象诗人当时的环境与心情,也能够跟着老师的步伐读,对于不认识的生词等记上符号,及时地查阅词典,其次,学生也可以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相阅读,分不同的人来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的记忆,明确其中的感情所在。并且,其他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多音字等要进行辨别和分析,注重一些多音字、形近字等的用法和音调。这样在语文课堂上不仅能够掌握到很好的阅读方法,还能够营造一种好的阅读氛围。

第10篇

一、课程设计严谨

《普高课标》虽然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全义课标》)相衔接,但是两相对照,明显地感觉到《普高课标》更加务实、严谨、精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用词更加严谨

1. 封面。

《全义课标》用的是“实验稿”三个字;而在《普高课标》中将“稿”字去掉,仅用“实验”二字,更加浓缩、严谨、精确。

2. 目录。

《全义课标》“前言”部分的第一章为“课程的性质与地位”;《普高课标》则将“与地位”删去。两者的内容相差无几,但在用词的精确上却有着质的飞跃。

《全义课标》“实施建议”部分的第一章为“教材编写建议”;而在《普高课标》中将之改为“教科书编写建议”,显示出学术态度以及治学的严谨性。

(二)在框架结构上更趋合理

与《全义课标》相比较,《普高课标》在具体的框架细节上的删改是颇费思量、字斟句酌的。这在“目录”部分能够得到最直观的印象。如下表所示: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普高课标》在与《全义课标》相衔接的编写、设计过程中,编写人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相对来说,其中第三部分和附录部分改动较大。这些改动是渐进的,却又是审慎、合理、严谨、务实的,充分体现了教育部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决心、信心、恒心与细心。

二、关注个体,张扬个性

引人注意的是,在《普高课标》中,对学生个体以及学生个性的反复强调,频率极高。在“课程性质”中,有这样的叙述:“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在第二页有文字叙述:“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在第三页又有文字叙述:“……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由于篇幅,后面的具体内容不再赘述,从中可以深切感到《普高课标》对学生个性的关注。

仔细想来,这也是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的。当今世界,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一个国家如果不对学校教育进行改革,努力培养自主独立、富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个性丰富的青少年一代,将很难面对新形势的挑战。

例如我们的邻国日本,对于这一问题就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如果说日本以往的教育偏重知识的记忆,教育上的管理主义和集团化的色彩十分浓重的话,那么当今的日本教育则是强调能力的培养,教育的观念朝着自由主义和个性化的方向转变。关于个性化的教育,有日本学者评论说,“随着当今社会的急剧变化,与其国民的整体素质较高,倒不如拥有较多富有个性的开拓型人才,对一个国家发挥的作用更大……说得极端一点,可以认为迄今为止日本为了提高全体国民的水准,而牺牲了一部分有能力、有个性的人的发展。”“必须意识到,曾经誉满世界的日本教育,现在已经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转折点。”[1]

《普高课标》使我国高级中学的课程内容与组织发生了比较深刻的变化,这种课程设置的显著特点是:培养学生自己寻找和发现问题、自己学习、独立思考、主体判断、更好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养成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和能力。在保证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共同基础上,充分注意发现和发展他们的个性,最大限度地发现和发掘他们的特长,让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发展。这样有利于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具有创造力的人才。这一改革措施体现了平等、民主的教育要求,是符合当前时展的。这开辟了使高级中学阶段教学采用新的教学论和方法论的前景。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从而为提高教育质量打下可靠的基础。

三、与国际接轨,创新课程结构

(一)几个国家的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模式

英国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模式:考试(或非考试)科目+选修(组合选修+任意选修);法国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模式:共同必修+模块必修+选修(组合选修和任意选修);德国完全中学高级阶段的课程模式:基础学程课程+特长学程课程;俄罗斯普通高中课程模式:分类设置+必修+选修(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日本普通高中课程模式:学科+科目(必修+选择必修+任意必修);瑞典综合高中课程设置模式:基本必修课程+专业学习计划课程。

可以看出,各国普通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都比较重视学生的需要。提供均衡的全面的课程是各个国家的教育理想。普通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上适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是高中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这是与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紧密相连的。

(二)开拓创新传统课程

我国普高传统的课程设置,总的说来,共同必修的比重过大,种类上也偏多,这种情况不利于高中生有个性、有特长、有分化地发展。课程设置上追求的统而全和分科过细的现象并存,使整个课程设置在结构上缺乏应有的活力,导致课程设置僵化。尽可能地降低共同要求,减少共同必修课的种类和课时比重,加大组合必选的比重,增加其种类,同时辅以任意选修课,可能是高中课程设置走向个性化、灵活化的突破口。[2]为了体现语文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使学生既能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又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普高课标》对高中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内容要求做了整合和规划,在课程结构上,设置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而且,具体的内容以模块设置。相对于中国传统的课程设置,具有极大的创新意义。

第一,从总的结构上,《普高课标》将不同程度、不同领域的知识用不同模块的形式,呈现给每个学生,体现了语文内容的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螺旋式上升的结构体系,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发展规律,开拓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体味到学习的乐趣。

必修课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选修课程主要致力于让学生选择的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课程的选择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国家规定的课程增加了选择性,除了必学、必读、必做的内容,还有选学、选读、选做的内容,体现了内容和要求上的弹性。二是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这样做,既能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使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不同模块的知识,既体现了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同时,又给予学生在学习和教师在施教时以一定的弹性和灵活度。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也有利于满足学生多样的学习需求,符合当今社会学生主动发展以及有个性发展的理念。

第二,课程内容的具体阐述,体现了大语文教育观的课程理念。

在课程内容的具体目标的阐述中,不仅有传统的“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等要求,也有“应用·拓展”“发现”等新的术语;在课程设置上,不仅有必修课,还有选修课;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所有这些都体现了《普高课标》的大语文教育观的课程理念。

所谓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就是要克服语文课程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弊端,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实现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的根本变革,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上,语文教科书不仅增加选学、选读、选做的内容,同时为地方、学校留有补充地方、乡土教材的空间,而且鼓励教师开发、利用取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在课程实施上,既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使其更富有活力;又要使教学走进自然、走向社会,探索形式多样的、与自然、社会、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形式。可以说,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已成为深化语文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语文课程内容,由于地方、学校、教师参与开发,将成为源源不断、经常更新的一泓活水;语文课程体系,由于打破了学校与社会、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壁垒,逐步做到课堂教学、语文活动、综合性学习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与语文教育相结合,将变得开放、创新、充满活力。

四、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普高课标》要靠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做出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因而,教师的培训工作就是一个关键环节。美国20世纪60年代曾发起一场教育改革运动,强调学生的探索性学习,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脚手架”,观念不能不说新,但实践结果却以学生学习成绩下降、思维能力降低而告终,原因不在于改革思想,而失之于教师培训的不同步发展,一线教师未能很好地理解改革思路。实际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的主导作用绝对不应该因为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削弱。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 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一方面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另一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力的指导、引导、辅导、诱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

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要求教师更新观念,相应地也明确了教师培训工作的内容和方向,除了从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确立教师作为研究者、学习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地位,把语文教学过程真正看作是语文活动的过程,要有一个正确、合理和全面的评价观等方面进行外,更应重视引导教师群体对语文课程资源意识的觉醒和对母语教育特点的审视。

首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语文课程是学习母语的课程。学习母语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即满耳皆汉语,满眼皆汉字,处于汉语、汉字和民族文化的海洋之中。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条件,学生的日常生活……凡现实生活中有的且适合语文课程的,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关键在于教师要有强烈的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

其次,要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多种多样的语文课程资源。校内的,如校园景观、图书馆、广播站、校园网;当地的,如自然的、社会的、人文的课程资源;当时的,如节日、纪念日、刚刚发生的鲜活的重要事件和有价值的社会现实……把它们有计划地、及时地引进到语文教育、教学之中,可以加强语文课程和时代的联系,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可以使语文课程内容成为源远流长的一泓活水,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再次,要根据需要,利用当地、当时的课程资源,创设地方或学校的语文校本课程,创造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和实践的形式。校本课程一定要有地方特色,用好、用足当地的课程资源,例如,河南可以围绕炎黄历史、黄河文明,山东曲阜可围绕“三孔”与孔子,西安可围绕秦始皇与兵马俑,纳西可围绕东巴文化,延安可围绕革命圣地的文物、景观等,创设地方或学校的校本课程。

在教学形式上,一定要改变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观察、调查、获取信息,学习语文。

总之,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活动场所,让这些资源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

五、课程实施,务实前行

《普高课标》有着不少亮点,但是,笔者认为《普高课标》在某些方面阐述模糊,需要进一步解析。尤其是模块设置模糊,课程开发不易。

《普高课标》将高中语文课程分成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必修和选修课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系列的目标,组成“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而且每个模块都是综合的,体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目标和内容,并说五个模块的学习可以在高一至高二两个学期半的时间里循序渐进地完成,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安排。但是《普高课标》从头至尾没有明确说明这五个模块到底为何,可能是想把空间留给一线的教师自己去发掘。但是,这很有可能给一线教师的工作带来盲目与混乱。因为,从当今的教学要求来看,教师的整体素质不容乐观:全国普通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仅为68.43%,有的地方相当一部分教师并没有达到当一名教师最起码的资格;教师普遍只关心和高考有关的内容,基本上不关心学科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大部分教师很少有科研方面的训练,对怎样搞科研,怎样指导学生开展主动的探究性学习基本上是一张白纸。总之,现有的教师队伍总体上很难适应《普高课标》的需要,这里有观念的问题,有对课程不了解、不熟悉的问题,也有知识能力水平上的差距。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目前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受到会考和高考的制约和压力,特别是会考和高考两条线的实际情况,对课程灵活化和多样化带来的阻力是不可小视的。双重考试客观上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负担,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限制了课程多元化的发展。这种情况不改,课程改革难以有所作为。

注:

[1]李协京:《对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考察》,《教育评论》,200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