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化学学总结

化学学总结

时间:2022-05-16 03:10: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化学学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化学学总结

第1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习方法;理论知识;动手能力

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高中化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创造性,化学学习涵盖着物质、结构、规律等内容,其繁杂的特点为我们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这些困难极大挫伤了广大同学的积极主动性,还有一些同学干脆放弃化学学习,长此以往,一些同学的学习态度存在着诸多偏差,随着化学考试的多次失败,同学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就被彻底磨灭,加之教师不加以引导和督促,我们便一步步走向厌恶化学的深渊。就如何学好高中化学,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学好化学基本概念与理论知识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需要基础知识的积淀,学习的过程就像是在盖房子,要想让房子盖得高一点,底下的基础一定要打好,每一砖每一瓦都要坚实可靠。因此,要想真正学好高中化学这门学科,基础知识一定要牢固,记忆部分一定不能出现偏差。化学基本概念、理论与规律是化学内容的精髓,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严密性,我们只需要抓住概念中的关键字或者关键词进行理解记忆便可。如大家可以通过观察“氧气中铁丝的燃烧”这一实验掌握化合反映的概念,并要正确处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不能孤立机械单一记忆。除此之外,还将化学概念分成几部分,透彻各部分系统关系来记忆,如:氧化物概念包含三部分,即化合物、两种元素、必须含有氧元素。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对自己的记忆成果进行定期的检测,尤其是对于化学基础相对较差的部分同学。我们可以根据课堂上对我们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结合自身的化学成绩,与化学成绩较好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加强彼此之间的优势互补,平时课下同学之间在结合不定期的抽查背诵,把握化学知识点。同时,可以充分利用手中练习资料中的基础概述部分,自己进行知识点的归纳与总结,或者对练习册上已列出的基础知识归纳进行记忆和背诵,只有将基础知识牢牢掌握,我们才能够在高中化学的学科之路上勇攀高峰。

2.反复实验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要想学好高中化学,就要认真做好化学实验。化学实验可以通过简单现象反映化学本质,我们要基于实验目的与实验原理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多向老师问几个为什么,在理解的基础上弄清实验本质,掌握化学知识。要既能描述实验现象,又能掌握结论与现象之间的联系,并通过比较研究掌握实验精髓。而通过化学实验系统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则尤为重要。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1)要重视化学实验,提高积极主动参与化学实验的意识,将化学实验摆在化学学习的重要地位。(2)在课堂上要认真观察和仔细揣摩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课下按照实验要求与步骤加强练习。(3)要善于自己动手反复实验,在实验中要多勤思、多想、多问,通过高效实验提高自身的质疑、析疑、探疑、解疑能力,逐步实现自身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

3.活学活用,知识点运用到实际题目中

高中化学学习同其它学科学习一样,是一项自觉性较高的学习活动,要想提高化学学习效率,必须要活学活用,养成积极主动学习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一方面,大部分的我们,在刚刚记住一个知识点时,并不能够完全掌握该知识点的运用原则,只能从理论上想明白该知识点的原理和运用原则,实际进行运用的时候往往会卡壳,这时候就要我们将知识点活学活用到题目中去,课本上的例题往往比较基础、比较简单,能够让我们由浅至深地接触化学知识点在题目中的运用原则。但是,毕竟课堂上的时间不是很充足,老师也不可能留出大把时间对我们进行例题的讲解,因此,我们自己需要养成做例题的习惯,要在知识点讲完后的第一时间进行例题的阅读与解答。另一方面,部分同学化学成绩进步不明显,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没有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笔者根据自身的学习经验,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1)做好课前预习。化学学习“偏、难、繁、杂”的特征,要求我们必须提前做好课前预习,这样才不至于在课堂上手足无措,并且预习时尽可能一边做习题,一边看书,巩固知识,加深记忆。(2)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对老师的发问要能勇敢提出自己看法与观点,在与老师和同学的有效互动中提高听课效率。(3)要做好课后复习工作。部分同学由于受自身因素的影响,喜欢将学过的化学知识抛在脑后,以致下次打开课本时基本忘光,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因此,课后要及时对相关知识进行巩固复习,才可以在基于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展开课下习题练习,以此巩固学习效果。

4.从原理上理解知识点

我们只有在理解了化学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够进行知识点的运用,否则,空泛的一个知识点就算是印在我们脑中,我们也不一定会用。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这部分的内容中,关于原子反应得失电子规律的顺口溜,“升失氧氧还氧产,降得还还氧还产”,这个顺口溜的意思是,如果化合价升高,则是失电子,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该物质被氧化,作为还原剂,并且是氧化产物,反之,如果化合价降低,则是得电子,发生的是还原反应,该物质被还原,作为氧化剂,并且是还原产物。如果我们不能够理解这个知识点所涵盖的意义,那么这个顺口溜记得再牢固,也不知道如何运用。因此,我们在学习高中化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地开发脑筋,要让脑中不仅能记住知识点,还要从原理上真正掌握知识点,如果遇到实在不懂的知识点,我们一定要多下工夫,多找同学或老师问几遍,或者自主地去查阅相关的资料,一定要抱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心态进行化学学科的学习。

5.总结

综上所述,处于课业压力较大的高中阶段,同学们如何在宝贵、有限的时间内掌握高效的化学学习方法,提高化学学习效率很重要。作为过来人,笔者认为要学好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反复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勤练习题,拓展课外阅读,但化学学习成绩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要肯努力,相信每一位同学都能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浚源. 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科学中国人. 2016(30).

[2] 王保兰.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对化学成绩影响的研究[J]. 中学时代. 2014(24).

[3] 何浚宇. 探究高中化学学习方法[J]. 祖国. 2016(22).

第2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研究

在高中化学教育阶段,随着化学课堂的教学内容逐步深入,学生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尤其是在化学实验的总结阶段,更加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文字总结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接下来将主要从进行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研究的意义、高中化学实验总结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高中学生化学实验总结的提升策略等三个主要方面进行研究。

1进行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研究的意义

通过进行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的相关研究,可以对目前高中学生的化学学习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学生的化学实验总结状况以及能力进行分析,这样就可以发现学生在化学实验总结方面的问题以及一些不足之处,从而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改正,促进学生实验总结能力的提高。因此,本文对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高中化学实验总结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1学生对实验过程的记录不详细:在高中化学实验的总结过程中,必须要对实验过程进行一个详细的记录,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进行化学实验的总结工作,为实验总结奠定一个良好的材料基础。但是由于学生个人能力以及对化学实验分析的不到位,导致学生在记录化学实验的过程的时候,出现各种不科学和不详细的问题,这样就严重影响了高中化学实验总结,并且不利于学生做出一份合格的化学实验总结报告。[1]因为,对于化学实验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过程的记录,如果不能够详细的记录和总结实验过程,这份化学实验报告就是没有任何重要意义和价值的,因此学生必须要改正自身对实验过程的记录不详细的问题。

2.2学生缺乏对实验总结格式的了解:对于高中阶段而言,学生的学习任务是非常繁重的,这样就可能导致一些学生在化学学习和实验操作的时候,并没有全身心的投入,这样就会导致化学实验报告的总结问题。[2]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缺乏对实验总结格式的了解。很多学生在写完化学实验报告之后发现,自己总结的内容和教师要求的内容根本不一致,这样一来就会使自己的总结时间白白浪费,而且没有达到任何实际的效果。对于化学实验总结报告而言,正确的格式也是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生不能按照统一的格式进行记录和总结,这样也会影响实验总结的最终效果。

2.3学生缺乏独立总结实验的能力:对于学生而言,在进行化学实验学习的时候,不仅仅要具备化学实验的能力,还要具备相应的文字总结能力。因为,对于任何实验成果和重大发现都是需要借助文字来进行阐述的,如果学生不具备相应的文字阐述能力,就会出现化学实验总结报告内容不完善、甚至是记录不严谨的问题。因此,面对学生缺乏独立总结实验的能力的现状必须要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进行处理,改变学生的化学学习现状。

3高中学生化学实验总结的提升策略

3.1学生应端正态度,详细记载实验过程: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化学实验总结能力的提高,学生自身必须要端正学习态度,严格的进行化学实验过程的记录,并且对于化学实验的步骤进行科学的记录,保证化学实验总结可以得到科学的记录和总结。所以,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实验过程以及实验步骤进行详细的记录,为化学实验报告的总结提供详细的实验资料。

3.2学生应该严格规范化学实验的总结要求与格式: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总结的时候,还要严格按照实验报告总结的格式和要求进行,包括对实验的材料部分的记录、实验过程的记录、实验原理和实验反应的记录等等,最后还要根据此次实验过程进行科学的实验报告总结和分析,这样才可以提高化学实验报告总结的科学性和合理性。[3]学生通过不断地严格规范自身对化学实验的总结要求与格式的学习,可以更好地提高化学实验总结的水平和能力。

3.3学会应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化学素养:学生还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自身的化学素养。对于化学实验总结来说,也同样需要学生进行不断的练习和学习,根据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不断规范自己的化学实验的总结报告,提高文字叙述和总结能力,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化学实验报告总结的质量。而学生通过进行化学实验报告总结,也可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化学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的化学素养,从而促进化学课程的学习。

4结语

通过本文的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化学实验总结能力还有所欠缺,需要在不断的练习和实践中进行锻炼,并且取得更大的进步,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进行化学学习。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对学生化学实验总结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作用,促进学生化学学习水平的提升。

作者:吴新宇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参考文献:

[1]廖剑强;;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J];中学物理;2014(02):56-60

第3篇

一、做好高职化学教学规划,加强教学与学习之间的联系与互动

1.了解学生的化学基础能力,做好学生的基本学情调查

为了做好高职化学教学活动,教师首先应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由于高职学生的化学基础参差不齐,因此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查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才能提升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实际规划好化学教学活动。

2.明确化学学习目标,拓展化学知识点的备课深度与广度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明确化学学习目标,并根据学生实际的差异情况为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方案,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教师还应该拓展化学教学知识点的备课深度与广度,尤其应该立足于知识点本身,结合化学实验、化学常识、生活实践等,丰富化学教学内容。

3.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满足学生的化学学习需求

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直接影响了化学教学进程与课堂教学效果。一方面教师应该增强对化学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掌控;另一方面应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生活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增强设计与组织能力,从而满足学生的化学学习需求。

二、优化课堂教学形式,丰富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1.?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化学教学演示,增强化学学习的形象化与立体化程度

为了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认知与掌握,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开展高职化学教学活动,使学生对化学知识逻辑以及化学知识结构有更加立体化的了解,以此增强高职化学教学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进行“芳香烃”一节的教学时,可以结合多媒体视频、图片对芳香烃的化学结构式、化学反应等进行具象化展示,提升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合作学习法是现代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教学形式。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开展化学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与交流性。比如教师在进行“肥皂”一节的教学时,可以安排学生对肥皂制作过程中的实验细则、方程式、实验操作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小组讨论,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与认知逻辑。

3.利用化学实验拓展化学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与设计能力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环节。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化学实验增强高职化学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化学教学情境。比如教师在进行“焰色反应”一节的教学时,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相关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实验现象、实验过程、操作规范等内容,提高学生的化学实践操作能力与化学实验设计能力。

4.采用学生讲课的形式开展化学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逻辑认知水平

由于化学知识的逻辑性较强,化学题型复杂多样,因此只有让学生掌握化学学习的思维逻辑,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化学综合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讲课的教学形式,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理解,另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提升学生的化学实践操作能力。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水的特性”的讲解活动,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水的基本状态、反应、化学方程式等方面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拓展水资源利用、净化、溶液配置等方面的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和主导性。

三、提升教师对化学课堂的掌控能力,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1.做好化学预习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学习内容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进行化学课堂教学之前应安排化学预习活动,明确化学预习任务,使学生了解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点,从而在课堂上可以与教师进行更好的沟通与交流。比如教师在进行“硅酸盐工业”的教学时,可以给学生安排总结生活中运用硅酸盐的基本化学式、硅酸盐物品的种类等预习任务,帮助学生理解硅酸盐的知识脉络。

2.应用问题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坚持问题情境教学意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化学教学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教师在进行“金属单质”的教学时,可以设计有关金属单质的化学反应、物理特点、原子结构等知识点的总结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总结,锻炼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梳理能力。

3.利用好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利用生活情境丰富化学教学情境,提高化学教学实践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比如教师在介绍完有机物的相关知识点之后,可以引入炒菜时加入醋会使菜品更香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生活常识,进而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常识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化学教学的实践性和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第4篇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提质增效 化学学习 教学效果

入门阶段的化学学习是按照由简入深、循序渐进的层次构成的知识体系,如果依靠死记硬背公式的学习方法,只会使学生产生局限思维,学生更多时候并不是通过理解解题,而是完全依靠死记硬背。我们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逐渐转变被动学习观念,成为学习主人公。现阶段,我国教育已全面实行素质化教育,上课时间安排得的更合理,教学任务依然要完成。实际教学中,教师会利用加快教学进度的方式填补缩短的时间,虽然教学任务完成了,但学生对新知识和教学难点的掌握程度降低了,与此同时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目前初中化学课堂普遍存在课堂效率低、教学效果低的问题。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这样下去,首先学生的心理压力会越来越重,对学习化学有抵触情绪,甚至因为负担太重而放弃,其次给广大化学教师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难以处理突发状况,提高化学教学难度。所以教师必须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科学性、高效性。下面就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谈谈看法。

一、倡导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

1.初中化学教学不同阶段,主动性学习要有差异化。一般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科学学习,初中化学学习内容相对比较繁重,只有教导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后,才可能完成众多知识点学习。学生要注意实际情况分析,确保学生取得预期效果。学生不能简单死记硬背课本内容,套用公式、模板等机械地学习。必须通过科学措施,完成预期学习任务。同时善于发现学生学习难点在哪里,什么地方最容易出错,能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因材施教,采用差异化教学法,为不同层次学生安排不同教学任务。

2.做好课堂总结,形成知识结构体系。课堂总结是对前期学习的回顾和精炼,知识形成结构体系,有利于我们记忆和解题。让学生总体上理解所学知识,把握某一章或某一节的重点知识,为后期学习和运用打下坚实基础。教师总结时要联系实际前后连贯,为下节学习抛砖引玉。课堂总结就成为新旧知识首尾呼应的联结点和桥梁。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被激起,习惯成自然地主动预习下节新知识点。

3.有针对性加强练习和巩固。如果发现学生一味机械模仿, 并没有真正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就要通过科学学习方法巩固和理解知识点。这就要求教师结合每节课重点知识,精心和巧妙设计相关变式思维练习题,把学生学习逐步提升到更高水平,引导学生自主理解和运用知识。特别对学习基础没有打牢、上课没能跟上老师节奏的学生,更要多加辅导和帮助。

二、减轻学生负担,提高作业质量

1.当前初中化学作业中存在很多问题。作业内容、形式偏离教学目标,作业设计与布置没有起到提升作用,仅仅是一项任务、一项体力劳动,而不是促进学习。新课程教育模式强调改变过去单调枯燥的作业任务,走出重负担作业的阴影,教师必须提高设计作业和因材施教的能力。

2.作业练习题是化学学习的扩展和延伸。很多教师布置化学作业的时候,仍然是多多益善,没有起到作用,让学生应接不暇、身心疲惫。最后出现大量作业不能完成,部分学生迫于压力,害怕不能完成作业遭到老师批评,就直接抄袭他人作业的现象。有的教师由于要批改的作业量大,就要求学生帮助批改,作业有可能计算过程都是错的,只有答案正确,这样做作业只能是累赘。教师设计作业的目的是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教学目的明确,具有针对性。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科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一定需要通过繁重的课后作业进行巩固和检验。教师设计和布置作业前,就必须明确作业要达到的要求和目的。教学作业任务的设计和编制应充分体现作业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方面的效果。由于不同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因此作业布置与设计上要因材施教。

三、精讲精炼,紧贴素质化教学重点

循序渐渐,由浅入深。在素质化学考察中,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70%至80%,如果把化学基础知识都掌握熟练了,考核成绩一定不会低。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熟练,必然会在答题的时候受到思维局限而无从下手。因此,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要重视基础知识学习和探讨。达到牢固记忆、灵活创新、巧妙应用目的。化学教学中,每一章或每一节都有教学重点和难点需要学生把握。我们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只有紧扣教学重点,才能循序渐渐、由浅入深地解决重难点。

根据物质化学式可以了解物质的组成元素,进行相关化学计算,根据给出的信息还可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总之,中学化学教师应积极思考,努力调整教学方式方法,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法,经过精心巧妙的设计,使教学方式方法、教学重难点能被学生接受。促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积极动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很好地提升化学教学效率,同时减轻学生学习化学的负担。

参考文献:

[1]王荣桥.中考化学常规题型详解及真题例析[J].初中生学习,2007(6).

第5篇

一、事无巨细,但求认真

化学是非常严肃的一门学科,它肩负着探究物质之间的反应规律而反作用于实践的巨大使命,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乃至种族的延续都离不开化学。在化学研究的领域里,任何一个细微的过失都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没有严谨、准确、精益求精的态度,是没有办法胜任化学道路上的探索与学习的。

有很多科学发现的事迹都说明了求真的重要性——惰性气体的发现过程中,有个著名的“3位小数”故事,化学家瑞利在测量氦气质量的时候,惊奇地发现:氮气的体重会变化。测量空气中的氮气,每升1.2572克;测量氮化合物中还原出来的氮气,立马“瘦身”成为每升1.2506克。这个现象如果被马大哈的人发现了,肯定会放过去,但是瑞利不愧为伟大的化学家,他不依不饶,坚决要找到氮气“减肥”的原因。最后,天道酬勤,瑞利终于发现:空气中的氮气并不纯净,里面含有其他的惰性气体,虽然这些气体含量很微小,但是它们真实存在。这些惰性气体的一些独有性质立刻掀起了一场工业化学的浪潮,人们纷纷提纯分离惰性气体,在焊接、霓虹灯等领域广泛运用。严谨准确的品质,成就了瑞利“惰性气体之父”的美誉,让我们这些后辈,既惊叹且佩服。

在航空领域也有这么一段故事。最早人们研制喷气式飞机的时候,发现飞行过程中飞机的燃料总是不够用,喷气式飞机简直就是一个吞噬油料的“大胃王”。这导致喷气式飞机在问世的初期根本飞不远,人们戏称喷气式飞机为“只能保卫机场围墙的废物”。最后,科研人员发现:问题的关键是喷气式飞机的发动机工作一段时间后,其材料有一个热胀冷缩的过程。这点细微的变化对普通的工件来说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在喷气式飞机这种精密机器上面却反应很大,它直接导致发动机各个零件的咬合度下降,油料的利用率的理论值和实际值出现了峡谷一样大的落差。聪明的研究人员把材料的配合比做了微调,马上就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喷气式飞机已经成为了当代天空的主角。

我们以科学家的事迹来勉励自己:学习化学就是要踏踏实实、一丝不苟;不能弄虚作假、马马虎虎,只有不断追求严谨、准确,才能在化学探索和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善于总结归纳

化学知识浩如烟海。细碎,是化学学科的又一特点。我们不能像猴子掰包谷边学边丢,而是要对知识进行合理归纳,让各种知识各就各位,形成知识树,然后才能在需要用到知识的时候顺手拈来,不费吹灰之力。

我们经过自己认真总结,得到提纲,再分门别类地分析,并在各种知识中建立广泛的联系,这是每个化学学习者都应该具有的基本技能,也可以说是一种优良的品质。

康熙皇帝一生文治武功,堪称千古一帝,他曾经亲自改良大炮的,也可以说对化学颇有研究。他一生读书无数,在皇宫中拥有自己的图书馆,令人叹服的是:据史官记载,康熙对自己的藏书了如指掌,哪本书在哪个柜子第几层都一清二楚。他要看书时,一般不说书名,而是直接要侍者到第几个柜子第几层拿第几本书,交代得一清二楚。如果他没有系统的归纳能力,是不可能对藏书一清二楚的。

大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表。在那么多元素中,要总结出这么精细的一个表格,没有严谨的归纳能力,也是不可想象的。据说,门捷列夫在研究元素周期表的过程中,阅读过1000本书籍,经过消化总结后,写了100本工作日记,耗费了10年的时间,最后才得到了一张元素周期表。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需要养成的好的习惯还有很多,最最重要的有可能不是这两点,但是最最基本的,确实非这两点莫属。要想学好化学,缺少了这两点好习惯,是不行的。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做起,严格地贯彻严谨、准确的作风,然后时刻不忘归纳总结,让知识真正成为我们自己的知识,让知识成为我们自己的工具。相信只要我们时刻不忘良好习惯的养成,化学学习的大道一定会越走越宽阔,每个人都会学有所获,在化学这片广袤无限的国度里,建功立业,无往不利。也许前面有风雨阻隔,前面有泥泞漫道,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化学学习者来说,良好的品质如同黑暗中的明灯,大海中的灯塔,会时刻指引着我们前进。

第6篇

一、化学观察能力培养有利于观察生活,提升科学兴趣

化学是一门典型的自然科学,遵循着来自于自然社会,来自于平常生活的规律。学好化学,光靠从书本上操练是不够的,学生还需要有一颗发现之心,能够以生活周边为发散点,通过有目的、有方法的观察,对课本理论进行验证,对知识点进行联系,这样不仅能加深所学的印象,也能将学习方式调整得更为灵活。化学学科具有理论性强,原理周密,学科综合程度高的学科,有一定的枯燥性和难度性。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总结规律便是学习的核心,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正好为发现总结规律挖掘出了渠道。观察的过程既是学习也可以是乐趣,化学观察从自然现象到手动实验,可谓方法多样,将学生从枯燥复杂的概念、程式的书面练习中拉了出来,以开阔的学习视角,开放的操作方式营造出了理科学习中的色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由此得到提升,进而感受到化学学习的兴趣。

二、化学观察能力培养有利于操作实验,培养自主能力

化学理论生成于大量的实验基础和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因此,化学学科是一门需要依赖实验的学科。新课程对化学自主实践的强调让当前的化学实验课有了较大的改变,由教师演示居多转变为学生自主动手。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还能加深知识印象,提高学习效率。在此前提下,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体现出了重要作用。观察能力能够让学生从感官到思维凝练成敏锐的感知力,不是按步骤机械地重复,而是在操作过程中有所思、有所启,自然更能得心应手,而操作的准确性也能相应地提升,这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得到了深度性的提升。此外,观察能力作为自主学习引导的同时,还能发挥出针对性的作用,让学生更全面地看待事物变化,迅速找到重要特征与本质,达到自主学习中的快速吸收效果,让学生更能适应快节奏的高中化学学习。

三、化学观察能力培养有利于丰富体验,启发探究意识

新时期的课堂教育离不开人性化的体验,化学学科本身就是一门极富活力的实验、体验性学科,更需要增强学生体验来释放魅力。化学学习中的观察引导于感官,发散于思维,正是丰富、综合的课堂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仅仅只是为了带动学习积极性,最重要的是能从观察的过程中开启学生的探究意识。科学学习的目的从来都不是只追求正确答案,而是要深入感知,从中延伸出多个思考方向,完成从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的跨越,在理解的基础上实现更进一步的求索。而这一系列过程,就是探究。良好的观察能力能够促使学生由千变万化的观察结果中捕捉到确切的信息,进而生成恰当的反应能力,对观察所知做好整理,走向下一步。总之,观察能力是化学学习的前提,自主探究、思维整合则是观察能力的延伸,教师要意识到观察能力对化学学习效果的强化作用,要回归学科的本真,让感知能力带动应用能力,让基本能力牵引个性能力。

作者:曹玉珍单位:吉林油田高级中学

第7篇

一、教师

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教师的有效行为(包括内隐行为和外显行为)能够引发学生更多的有效学习行为。因此要培养学生化学有效学习行为,先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有效教师。

1.在准备学习阶段应做的工作

(1)集体备课,钻研教材,科学设计教学

備课环节要求教师依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化学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最佳的教学方案,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预测,并努力寻求解决的可行办法,以保证学生有效学习。但是化学教师的现状是只要按照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将知识点讲到即可,这样就失去了备课的意义。在现实化学教学中,通常会出现某些演示实验现象不明显,成功率低等实际问题,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这就需要教师研究教材、改进并创新实验及实验教学。例如,制备氢氧化亚铁的实验,如果只用试管和胶头滴管(如图1④)来做这个实验,学生几乎看不到白色絮状的氢氧化亚铁。由于氢氧化亚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经过化学教师的不断尝试、改进,发现利用其余四种装置做这个实验,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氢氧化亚铁的色状。可见,学习是无止境的,不光学生要学习,教师更要不断增进专业技能技巧,为实现有效教学行为做好铺垫,进而提升学生化学有效学习行为。

(2)明确学习目标,强化教学资源意识

化学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导航仪,没有了化学目标就没有了方向,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化学学习行为的有效性。而且通过阅读资料,可以训练学生的阅读、提取信息和控制注意力等能力。例如,在教授《化学》必修一“硫和氮的氧化物”之前,可以告知学生下节课要学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相关性质,并且与二氧化碳的性质联系较为密切。根据所给资料和已有的知识基础,总结CO2有哪些性质和硫的氧化物的来源及其对环境的污染情况。这样学生带着目的去阅读、学习,有利于提升化学学习行为的有效性。2.在课堂学习阶段应做的工作

(1)努力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教师要擅长创设情境,运用多样、新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还能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即创设教学,主要目的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般来说,通过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行为的有效性。例如,在讲到“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时,可以利用氯气的发现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的好奇和疑问,在心理因素的驱动下生成化学有效学习行为。同样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对学生的注意力和课堂参与有积极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支架式教学法,该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也是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即教师针对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提供逐步的、适当的、有效的线索或提示(支架),让学生凭借这些支架,逐渐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以促进学生养成有效学习行为。

(2)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引发学生有效学习行为自觉

五颜六色的实验现象是化学最美的地方,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基本的方式方法。新的课程改革理念要求学生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不管哪一层次的学生都对化学实验很感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带学生走进化学实验室,将实验带进课堂,这样能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有利于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促进学生化学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化学有效学习行为。例如,讲“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这样对于配制过程及在配制过程中哪些操作会造成误差,学生在头脑中就会很清晰,效果要比教师用语言描述实验过程好很多。

3.在课后学习阶段应做的工作

(1)设计层次性习题,提高作业的有效性,维持学生化学有效学习行为

作业是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科具体问题进而巩固学科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和有效途径。化学作业的有效性也会影响学生课后化学有效学习行为。层次性习题就是根据不同学业水平学生认知结构上的差异所设计的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习题。层次性习题是有效作业的一种。因此教师根据新学化学知识的特点及不同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设计能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的层次性习题,有利于维持学生化学有效学习行为。

(2)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师生即时互动,使有效学习行为得以持续

对于学生的作业情况,教师要及时给出评价并反馈给学生,建立在线辅导答疑平台,方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及时、顺畅。有效的教师能根据每一位学生不同的作业情况分别给出恰当的评语,评语不仅包含了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指导意见,还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心和热情,提升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可信任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信念,强化学生化学有效学习行为。还可以利用平台让学生之间进行作业互评,借助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激励性评价,督促学生强化有效学习行为,同时有利于学生对后续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二、学生

学生是学习行为的主体,因此要实现学生化学有效学习行为的发生,最不该忽视的就是学生自身的作用。

1.在准备学习阶段应完成的功课

(1)激活学习态度,为实现化学有效学习行为做好心理准备

对于学生来说进入化学学习前首要的工作是激活学习态度。而在激活工作中对已有知识技能激活和化学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尤为重要的。进行化学新知识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可以通过下列方法激活已有的相关化学知识技能:在学习新知识前先复述或复习作为学习基础的化学知识技能;回忆有关的化学知识技能的获得过程,重温原先形成化学知识技能的问题解决过程;用跟新、旧课题关联的新问题来组织有关化学知识技能的回忆和再认,等等。化学学习动机是化学学习的动力,化学学习动机的激发,不但有利于学生倾向于化学学习,还有利于调动学生化学学习行为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发生化学有效学习行为做好准备。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动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引起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明确化学学习的目的及意义,激发学生化学学习行为的积极性等。

(2)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指引有效学习行为发生

依据笔者的一线教学经验和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不会有计划地进行化学学习,即使有也多数都是依据各类考试进行制定的,并不是依据自身的知识水平,这样的化学学习计划往往都是考试前3-5天临时制定的,效果并不显著。学生要学会对自己的化学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诊断,然后根据诊断结果,制定相应的阶段性的学习计划,过了这个阶段,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学习计划,使得每一阶段的学习计划变得更为有效。在有效的学习计划的规范下,使学生收获好成绩同时帮助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生成有效学习行为。

2.在课堂学习阶段应完成的功课

勇于参与课堂讨论,保持化学学习积极性,引发更多的化学有效学习行为。参与课堂讨论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在新课开始前提的问题,通常是为本节课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尽快从思想游离的状态转到化学学习上,同时这个问题还能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结构中提取出与新课知识相关的内容,方便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重组加工。另一方面是当所学知识和已有认知基础产生冲突时敢于说出自己的疑问。提出问题的过程是在本身知识基础上对新知识的重新建构,同时有利于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思考的结果,又是思考的开始。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主动学习,引发更多的化学有效学习行为。学生要时刻记着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要积极参与化学课堂上的一切活动,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自己化学学习行为的有效性。

3.在课后学习阶段应完成的功课

做好新课和习题的概括、总结,在总结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维持化学有效学习行为。化学知识技能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学生应该适时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能使学到的化学知识技能系统化,在自己的认知基础上形成化学知识网,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再现,还能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化学学习行为的有效性。概括、总结知识的方式有很多,常用的是图表,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选择思维导图,在制图过程中学生的头脑在积极思考,这种行为的有效性要比教师总结学生照搬好很多,而且为后期复习提供了一份有自己特点的学习资料。对于习题学生可以将一种类型的题归结到一起,以便发现这类习题的共性,找到这类习题的巧解方法;还可以准备错题本,帮助自己发现化学学习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减少无效学习行为的发生。

三、环境

荀子曾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可见环境对人影响的程度之大。创设适宜的环境能使学生对化学学习本身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和积极的行为准备倾向,有助于化学有效学习行为的发生。

1.课前学习环境

创设安静、民主、充满爱的家庭氛围,满足学生发生化学有效学习行为的需要。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只有满足了学生的缺失需要(生理需要、安全感、爱、自尊),才能引发学生的生长需要(认识和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事实上,越能够满足学生认知和理解的需要,学生越有更强的动机去学习更多的东西,越能引发更多的化学有效学习行为。目前学生普遍的状况是自控力较差,学习上需要依赖家长和教师的监督。一个安静极简的生活环境有助于学生学习时注意力集中,以便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生成有效学习行为。除了生活环境,对学生课前化学学习行为影响较多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关系,一个民主的、充满爱的家庭氛围会对学生的化学学习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2.课堂学习环境

改变座位排列方式,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保持化学有效学习行为。课堂座位排列有很多种方式:秧田式、分组模块、餐桌式、马蹄式、圆形式。每种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比如说目前班级采用最多的秧田式,这种排列方式整齐划一,有利于教师管理课堂、维持纪律和有计划地传授知识,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控制地位,但却不利于师生交流互动,也影响后面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分组模块有助于增强学生间的互助交流,但是教师不容易监管课堂;马蹄式的排列有利于师生交流,但只适合小班教学。课堂座位管理模式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是教师要根据授课方式、授课内容和班级情况,选择适宜的座位排列方式,这样能调动学生化学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学习效果,使学生的化学有效学习行为得以发生、维持。例如:讲《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这部分知识时,可以选秧田式的排列;讲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时,可以根据班级人数选择马蹄式或者分组模块。

3.课后学习环境

创设有利于学生与同伴讨论学习的环境,帮助学生维持化学有效学习行为。笔者身边有一帮很有想法的家长,这些家长发现孩子在家学习时效率特别低,总是坐不住凳子,后来他们商量在课后班租个教室,让孩子们放学后到课后班上自习,每天派一位家长在教室里看自习,一段时间下来,事实证明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这个例子充分证明了環境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程度,学习是需要氛围的。但笔者认为更应该给学生讨论问题的时空,问题讨论能让学生积极思考,思维迸发,提升学习行为的有效性。

四、媒介

媒介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媒介的选择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有效性。

1.课前学习媒介

选择自己喜欢的化学智能移动终端,维持化学学习兴趣,生成化学有效学习行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走进了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对于我们生活学习的影响越来越大,各种各样的智能移动终端可以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这也给高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带来了便利。学生自己可以选择喜欢的化学智能移动终端辅助化学学习,使自己的学习行为更加有效。比如:小猿搜题,这款软件适用于各个学段各科的学习,主要帮助学生解答那些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而且每次搜索都给出三个与扫描题目最接近的答案及解析;虚拟化学实验室,是一款专门针对化学实验开发的软件,学生可以在这里选择仪器、药品等重温学过的化学实验,再次体验化学实验的奇妙;高考化学,这款软件为高中学生提供了海量优秀学习视频,还可以进行专属订阅,打造属于自己的个性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辅助工具,不断加强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熟悉程度,强化自己的化学有效学习行为。

2.课堂学习媒介

充分利用多媒体和模型教具,弥补语言描述的局限,使学生清楚直观地认识化学物质的结构,便于给学生灌输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想,使学生学会利用化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引发化学有效学习行为。例如,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这部分选修内容涉及了很多物质的立体结构,对于缺乏立体感的学生来说学习选3时倍感吃劲,因为在他的头脑中想象不出来空间立体构型,那就会影响学习效果,如果教师能够使用教具和多媒体将物质的空间构型直接展示给学生,这样不仅让学生对这种立体结构有了清楚直观的认识和理解,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化学有效学习行为不断持续。

3.课后学习媒介

充分利用化学教科书上的各类资源,选择适合自己认知水平的教辅资料,巩固并检验自己一天所学的化学知識,保持有效的化学学习行为。化学教科书是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最主要的文本材料。不但教师要仔细琢磨化学教科书的资源,特别是教科书上的各个栏目及其价值,寻找恰当的利用角度,充分发挥栏目的作用,学生更要以教科书为依据进行化学学习,特别是课后习题更要高度重视并利用,不但是对本节学习的检验,还能带动学生参与到化学实践活动中,感受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对化学产生深厚的情感,带动有效学习行为发生。而且课后习题里经常出现高考题的身影,例如: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63页习题9的A选项对应2013年全国新课标Ⅱ卷选择题第10题的A选项,人教版选修4第64页实验3-5对应2013年全国新课标Ⅱ卷选择题第10题的D选项。可见对化学教科书上的资源,我们一定要仔细琢磨,充分利用。教辅资料对学生学习化学有很大的辅助作用,选择一本或两本符合自己知识水平的课外辅导资料,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还能拓展化学视野和化学思维,便于更多的化学有效学习行为生成。

综上所述,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使学生生成有效学习行为并得以持续,是衡量教师教学有效性的标准,也是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标准。只有有效的学习行为才能实现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收稿日期:2017-04-15)

第8篇

一、研究思路和指导思想

本研究以高中新课程“化学必修1”为媒介,以现代学习策略、元认知为理论生长点,在高一化学教学中设计可操作的元认知优化训练方案:激发兴趣;规范和形成常规学习习惯;抓住学科特点培养学科思维和方法;通过自我提问法、目标激励法、时间管理法、自我评价法、阶段总结法等来提高学生的元学习能力,旨在寻找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自我学习监控力的方法。

二、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平行组实验设计,自变量是高中化学元学习能力训练。因变量是学生化学成绩、化学元学习能力和化学兴趣态度的改变。通过实验考查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实验模式:(1)单组前后测设计G:01―X―02;(2)实验班与普通班对比实验。

三、实验目的

以高中新课程“化学必修1”为媒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设计可操作的元学习能力训练方案,并考查此训练对“学生学习兴趣、化学成绩和元学习能力各维度的影响”,旨在寻找出提高学生的元学习能力、自我学习监控力的方法。

四、实验假设

1.元学习理论和新课程功能相结合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化学元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2.元学习理论和新课程功能相结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五、实验材料

1.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必修1)》,2007年3月第三版。本研究将元学习能力的训练渗透到该册书的教学中。

2.问卷调查表。中学化学学习过程的元学习能力问卷。该问卷是依据北京师范大学董奇、周勇编制的“学习自我监控量表”,借鉴王会丽等硕士学位论文中的有关量表,又经深入了解高一中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经综合分析归纳编制而成。经小范围预测后,对问卷初稿又做了进一步修改,最终形成该问卷。该问卷共50道测题,测量学生在学习中的元学习能力高低,共有三个方面八个维度,包括学习活动前的准备性和计划性,学习活动中的意识性、方法性和执行性以及学习活动后的反馈性、补救性和总结性。其中,准备性,如学习之前准备好学习用具,创设好学习环境,调节好情绪与精神;计划性,如学习之前做好计划,对学习哪些内容如何去学以及学习时间安排等进行计划;意识性,如上课时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讲这些内容,可能以何种方式讲这内容等;方法性重在一般方法、预习、上课理解、复习、课后练习五个亚维度所采取具体的方法,如预习时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听讲时重在弄清老师讲课的思路,应采取理解记忆的方法,及时复习等;执行性的表现,如上课克服开小差的现象,坚持在完成学习后做其他事;反馈性侧重对学习状况进行检查,反馈与评价;补救性要求学生根据反馈结果对自己学习采取补救性措施;总结性意指学生总结学习的经验和教训,如总结自己或借鉴别人和书本上好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不断提炼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该量表的评分办法采取六分制:完全不符合表示l,基本不符合表示2,有点不符合表示3,有点符合表示4,基本符合表示5,完全符合表示6。某学生在某维度所有试题的得分总和,作为该学生在该纬度的得分。施测所得的一致性系数a=0.97。试题分布见表4-1。

3.化学学习兴趣问卷。(见附录1)该问卷由杨育玲的《物理学习兴趣、态度调查表》改编而成,能反映学生对学化学习的兴趣程度。该问卷采取5分制评分办法,评分标准为:非常同意5分,同意4分,说不清楚3分,不同意2分,非常不同意l分。所有试题得分总和作为该学生对生物学习兴趣的得分。分数越高表示兴趣越高。

4.实验前后的化学测试题2套(前测和后测各1套)(见附录2、3)。玉林市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和期考题。两套试卷都重视双基、突出重点,注重对学生思维与能力的考核,与生活联系紧密,有较强区分度,能较好地反映学生化学学习的实际水平。

六、实验对象的确定和无关变量的控制

本研究以博白县中学高一年级两个自然教学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10班学生作为实验组,11班学生作为控制组。这两个班学生都是按中考成绩高低三个层次随机抽取分班,所以两个学生总体情况比较均等,平均成绩相近。以学生的中考化学成绩作为划分依据,将成绩为84、100分之间者划分为优等生,将成绩在60、84分之间者划分为中等生;将成绩在60分以下者划分为学困生。被试构成情况见表4-2。

实验班和控制班好、中、差三个层次学生人数相近,可以认为学生基础基本相同。

两个班在学生人数、性别比例以及前测成绩等方面都基本一致,无明显差异。两个班由同一教师任课,在实验过程中,两个班的授课总时数、课外作业量尽可能保持一致,且都要参加不定期的小测验、两次相同的月考,两次阶段性(考试期中段考试和期末考试)。使两个班学生这个变量具有初始的一致性,以保证实验研究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七、实验的程序

1.前测。以高一新生入学后摸底考试成绩为前测成绩(分班时按成绩由高到低循环排列,各班无显著差异),同时进行化学学习兴趣问卷调查,化学元学习能力问卷调查(前测)。

2.通过观察、谈访、问卷调查明确高一学生学习存在问题和新教材使用状况,利用新教材特点设计学生化学元学习能力训练可行性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对照班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学生的元学习能力是自发形成的。实验组按元学习能力训练的原则和方案进行教学活动,学生的元学习能力训练有目的、有计划地与教学活动相结合进行。实验时间从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为期一学年。

3.后测。包括高中生化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调查问卷;学生化学学业成绩;化学学习兴趣水平测验题。

用对实验结果(调查问卷和前后测成绩)进行分析和处理。

八、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一学年实验,笔者分阶段对实验对象进行化学元学习能力水平、学习成绩、学习兴趣进行检测。

定量结果分析:

1.实验班与对照班化学元学习能力前后测比较。实验前后,分别对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了《高中生化学元学习能力调查问卷》的调查,发放试卷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100%。元学习能力分数均转化为百分制标准。结果统计见下表4-3和表4-4。

后测结果表明,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元学习能力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

前后测对比说明经过一个学期的元学习能力训练后,实验班与控制班之间的元学习能力产生了显著差异,实验班学生元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性提高。

2.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化学成绩前后测比较。以高一入学后第一次化学摸底考试为前测,试题经科组成员研究确定,信度和效度较高。以玉林市期末化学统考试题为后测试题,试题为专家命题,水平较高。两次考试流程正规、严格,全封闭流水账评卷,成绩客观,真实有效。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学习成绩的平均分比较,实验班高出对照班约0.03分;标准差S,实验班略小于对照班;Z=0.0180.05即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习成绩无显著性差异。

实验后,实验班比对照班学习成绩的平均分高出约16.01分,Z检验发现,Z=2.69>Z0.05=1.96,P

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习成绩对比说明,结合高中新教材特点实施元学习能力训练,能显著地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3.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前后测比较。

由表4-6可见,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实验前两个班差异不明显。从总体上看,两个班的兴趣水平分都不高。在经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后,重新对两个班进行了化学学习兴趣的调查,发放试卷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100%。结果统计见表4-7。

从上表可看到,实验班学生经过元学习能力训练后,化学学习兴趣显著高于对照班的学生,说明根据培养学生元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提高。

定性结果分析:

定量研究是围绕实验目的而设计的,数据只是反映实验结果的某些方面,本实验所带来的影响远不止这些。为了得到更准确的实验结果,本人还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对学生的变化进行定性的考查,发现实验实施后,实验班学生在下列几方面有巨大的变化。

(1)学习的自觉性加强了。通过确立目标,制订计划,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学生比实验前更喜欢学习化学,积极主动地进行预习、听课、复习和作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不再害怕“练习和测验”,而是把它们当作检验自己学习得失、方法正误的一种手段。自觉规划学习,自觉对学习进行归纳总结的学生人数也大大增加了。

(2)学生的问题意识加强了。通过问题清单训练,学生形成爱思考、爱提问的习惯。如在学习SO2化学性质时,我引导学生按物质类别,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有学生提出:既然SO2与CO2一样是酸性氧化物,它们的性质很相似(如都能使石灰水变浑浊,都能与水结合形成弱酸等),那么SO2是否与CO2一样能与Na2O2反应放出O2?我立即表扬了提出问题的学生:你问得很好,初步具备科学家的素质。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接着让学生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大多数学生认为2Na2O2+2SO2=2Na2SO3+O2。但也有学生提出反对意见,理由是SO2可能被Na2O2氧化,生成Na2SO4。两种意见似乎都有道理,我没有立即给出自己的观点,而是让他们课后进行探究性学习,引导他们通过查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以证明各自观点的正确与否。在下一次课上,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和实验结果,经过全班讨论,最终形成正确的方法和结论。在民主融洽的课堂氛围,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激活,自然容易发现问题,知识与能力就在这师生动态的交往中生成。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到肯定和尊重,进一步鼓励了其他学生勇于思考、大胆质疑,把学习思维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完全超出了教师的课前预设。很显然,这种超预设问题教学所带来的教学效益是巨大的、长久的,是传统灌输式教学无法达到的,它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科学的思维和方法。

总之,经过训练,实验班学习风气浓厚,学生的元学习能力增强,思维活跃,学生不仅能及时完成课内作业,而且每天还主动地去阅读相关的课外辅导书,期考该班化学成绩成为高一年级最高的,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明显比控制班强了许多。

九、实验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本课题的理论假设是成立的,即利用新课程特点结合元学习能力训练,按照元学习理论的原则、方法和策略进行高一化学新课程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化学元学习能力和化学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从而减轻学生的负担,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化学成绩,促进学生更快地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所以,结合学科课程在高一实施元学习能力训练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第9篇

关键词:化学;分析;教材;编写模式

1化学教科书的编写模式

当今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把通过优质的基础教育,特别是科学教育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当作一个国家谋求发展的战略。许多发达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明显高于我国,因此其优秀的教学经验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的,那么下面我们来谈谈国外化学教科书的编写模式。

课程理念是一门课程的灵魂,也是教科书编写模式的决定因素。从国际上的化学教材不同的编写情况来看,其理念大体分为三类。

1.1“学科中心”模式

这类教科书以培养少数精英为目的,以简约的方式呈现知识,重视知识的逻辑结构。这类教材的学习难度较大,仅适用于学习能力强,接受能力快的少数学生,因此无法被普遍学生、接受。早在半个世纪前的美国曾出现过此类教材,因而导致了美国民众知识上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也逐渐被当时的美国社会所淘汰,现在这类教材一般用于培养高端人才或化学上的专门人才。

1.2“社会中心”模式

此类教材突出学生的自身发展,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密切联系生活实践,重视化学学科与社会间的联系,在内容上抛弃了旧的教学框架,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作为教材的主要线索。从20世纪70年代,此类书籍一经问世便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关注。

1.3“融合型”模式

“融合型”模式的教科书是目前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使用最广的一类教材。此类教材的主线依然是化学学科中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它并没有刻意去寻找社会与生活中的化学实例作为主要内容,而更多重视的是以学科为背景。但它并没有放弃将理论联系与实际,而是通过一些附加材料,将实践很好的与理论融合。这类教材因设计理念科学且适用范围广泛而被大众所接受。

2我国教科书的编写模式

2001年6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一轮基础教

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并在全国部分省市实验和实施。我国新推出的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以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方面为课程目标。落实到具体内容上时有三条基本线索。首先是化学学科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其次是化学学科的理念,最后是化学与环境、社会及其他学科与技术间的广泛联系。

我国的几个不同版本的教材并不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而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科学的认识体会为基础进行内容的编排,从而使教材具有了灵活性、实用性、适应性等特点。书中加大了自主探究的力度,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人们在探索未知事物时,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手段,而通过这些手段得到的是一些感性认识,这些感性认识通过大脑的过滤、提取、加工才上升为理性。大脑的这种思维加工存在抽象与形象之分,化学学习中也不例外。

另外,书中也增加了许多精美的图画,这种一途代文的应用使化学的美体现的更加直观。

3化学教科书的编排体系

所谓学习,即人们对未知事物进行科学认知的过程,那么化学的学习也不例外。这一认知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提出问题指对未知现象的发现,解决问题是指通过查阅文献,交流探讨等手段进行探索。而总结规律是对一系列探索活动的总结与升华。化学学习遵循学习活动的普遍特点,但与其他学科相比又有特殊之处。基于学生对新事物的认知过程与规律,教科书在编排时要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的顺序,具体的编排方式有如下几种:

第10篇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也是学生进入化学之门的第一把金钥匙.持续保持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笔者总结,应从把握学生心理和优化教师知识技能两个层面入手.双管齐下,各现所长,共同促进,实现目标.

1.把握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过程

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师深入学习心理学知识有助于对学生的心理结构、性格特征做出准确的判断,有效引导学生化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过程;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摆正自己的位置,不会出现越俎代庖的错误.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活动,笔者观察到,学生对化学这门“新鲜”学科,起初是有着强烈的兴趣的.随着课程的深入和理论知识的深化和复杂化,学生的兴趣明显下降.笔者认为这种现象正说明了化学的学习进入完全的理论领域而忽略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从心理学角度,结合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分析,是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旧知识(包括经验)同所学的新知识结合在一起,无法产生新旧知识在意义上的构建,无法实现新知识的内化,无法完成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释新知识.原本这个心理过程得以顺利完成,学生能够获得学习新知的成就感.但随着新知识的铺天盖地的涌入学生的知识库,教师没有做好学生化学学科学习的心理过程的疏导,致使知识断点与日俱增,学习兴趣如秋霜洗礼的绿意萎蔫不兴.甚至于有些学生在化学启蒙教育中,自认滑入被动学习的状态,宣告化学启蒙教育从心理层面上的失败.例如,我们在学习“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部分内容时,对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采取的是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将石蜡的三态变化和燃烧均以实验的方式呈现,丰富学生的经验,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理解理论表达.收到的效果非常明显.

2.优化教师知识技能

(1)提高教师知识能力教师化学知识基础深厚,有很好的化学系统知识,对九年级化学教材知识体系有良好的建构,能够把握教材的整体架构,深层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对教材结构的设置和内容形式的安排有较为深入的剖析.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教材的理解,认为九年级教材的知识涵盖面是很高的,对人文意义和化学历史有一定的涉及,将化学学科的意义和作用以其高度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而表现得尤为突出,但表现出知识点分散,系统性差等特点.如果完全依照教材印制的形式顺序开展教学,很难构建化学知识树状系统,这对于初中学生化学启蒙是尤为不利的.在把握教材方面,集中突显了教师化学知识能力的高低.笔者尝试将自己的化学知识结构解构,并参照课程标准、人教版教材、鲁教版教材、沪教版教材整合九年级化学知识框架,在这个架构下多次循环知识点学习,适应心理学研究的记忆曲线.实现启蒙学习的教学任务.例如在学习“第四章燃烧燃料”时,笔者将“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与方法”结合在一起学习,收效甚佳.

(2)提高教师教学技术①善于使用信息技术完善教学,有效地将抽象的化学理论,转变成结构范式.把书籍中的图片变成动画形式,将实验过程制作成动画短片等.丰富而直观的材料更容易打动学生.初三学生的直观思维能力比抽象思维能力更强,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要借助直观思维能力的推波助澜.②笔者认为,在众多的教学技能中,应该把教师控制情绪的能力及生动幽默的语言组织能力列为其中,这集中表现为教师的人格魅力.幽默的语言总能够让学生兴趣盎然地专注于课堂学习,生动的故事情节设定需要生动的语言作为外衣.准确的用语能帮助学生接受艰深的理论.

二、优化化学教学方法

1.实验是化学学科教学的重要手段

实验是化学这门学科学习的基础,化学实验呈现出来的一切现象是化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得以成立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化学实验更是化学学科教学方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化学教材中,大到章节,小到小节,处处化学知识的学习都有实验存在.笔者总结初三化学实验教学形式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种为信息技术支撑的化学实验视频演示教学形式;第二种为教师演示化学实验教学形式;第三种为学生亲手操作的化学实验教学形式.这三种形式均为重要的化学教学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对于学生化学的学习起着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最为有利的当属第三种,但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实验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根据教学需要和内容要求,如氧气的制取、二氧化碳的生成等实验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并认真学习整个实验过程.如爆炸等化学实验,危险性较高,在教学中应选取视频课件播放形式演示实验过程.有时,根据课程安排和课堂时间,许多实验内容的教学在课堂上应适当选取教师实验演示形式或结合视频幻灯片演示教学形式来完成实验的教学.

2.小组讨论教学是化学学科学习的重要方法

第11篇

初中化学学科不同于一般的学科内容,它是人类对大自然以及社会中某种现象的一种本质性的解释.它的形成不仅仅需要推理,更多的是观察.观察是人们有效探索、认识事物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手段,是人们顺利掌握知识、完成某种活动的基本能力.初中化学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范畴,其理论、概念的形成都是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得出的.可以说,观察是初中化学学习的基本技能.同时,观察也是其他综合技能和素养形成的基础因素.因此,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应改变传统化学的“题海战术”、“填鸭式”等教学模式,而应加强对学生素质教育的渗透,尽可能的运用学科特点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和素养提升,以期推动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的谈一下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一、开展生活化的化学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生活是一切的源泉.”初中化学与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性.透过生活可以发现很多化学的本质内容,同样,化学的一些抽象的概念、实验、理论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化学是在初中三年级学生才开始接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想要在化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即是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养成.化学本身属于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其获取资源的主要途径也是观察,鉴于生活与化学之间的关联性,笔者在教学中结合学科内容开展生活化的化学教学,借以来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养成一定的观察习惯.如:生活中涉及到的水、溶液、空气等等,都包罗着化学内容,还有植物的生长、物质间的反应等等都可以作为化学原材料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总结现象.如:在学习“水及其软化的方法”教学内容时,笔者以生活中“热水瓶胆内清洗”为实验案例:首先,让学生自主去实践这个实验,并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分析:加入醋酸时候,水瓶胆内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在清洗过程中,观察水垢的情况,并将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分析、总结醋酸、碱的物理性质以及他们的反应等等.生活中还有不少化学资源,诸如:铁生锈、夏季食物和蔬菜容易发霉;蔬菜添加化学剂能够延长保质期等等.主要在于学生对生活缺乏观察,笔者在教学中以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清楚地认知到生活中不乏化学内容,缺少的是自我的观察,进而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久而久之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为观察能力的形成奠定有效基础.

二、通过开放的实验教学,强化学生对观察的实践

初中化学涉及最多的是实验,其实验教学的目标之一在于引导学生对化学反应进行观察、探索、验证等等,让学生通过实验能够增强自身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养等等.化学实验的出现是将化学概念、原理、本质以具体化的形式展示出来.新课改一直提倡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凸显,观察作为实验的关键环节和学生学习化学的基本技能,教师应有意识地进行启发和培养.鉴于实验的实践性以及学生观察能力的需求性,笔者改变传统的教师做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的方式,而是采取开放性的实验教学,即:不局限于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就实验进行动手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实验中感悟、体验、实践观察、探究、验证等等,强化叙述自我技能、思维、素养等多方面内容的提升.同时,透过自我的实践实验真正的了解和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进而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观察能力的锻炼.如:在学习“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相关实验时,笔者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并观察,即:首先,学生在试管中加入相应的过氧化氢溶液,将有火星的木条伸入其中进行观察;之后再将其换成二氧化锰,同样的做法进行观察木条的变化;其次,学生为了更好地了解实验的本质,反复进行实验,并将其进行混合实验,即:将氯酸钾装入试管之后,再加入二氧化锰,观察木条的情况等;其次,引导学生对实验后二氧化锰物质进行观察.最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会发现一些自己意想不到的事情,诸如:二氧化锰经过实验其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深入掌握相关概念和化学现象的同时,锻炼了自我的观察能力.在这个基础之上,笔者还有意识地就实验进行拓宽和延伸,即:鼓励学生脱离教材,就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化学实验,并进行观察.倡导学生独立的操作实验、边实践边观察,巩固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拓宽学生本身观察学习化学的范畴.

三、以微观物质的角度深化化学教学,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化学作为自然基础性学科范畴,其涉及的更多的是对原子、分子等内容的研究.主要是以微观的角度来引导学生认知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等等.化学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是首次接触,其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化学的学习掌握一定的化学本质内容,能够透过微观的角度去观察、探究事物,并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等等.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其包含着诸多的微观粒子,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主要途径.鉴于此,笔者在化学教学中基于学科微观物质的特点和角度来开展教学,促使学生通过对微观粒子的多样性和多变性来进行细致观察,进而解决大自然的现象和千变万化等等.如:笔者在教学中运用化学史、化学模型、化学动画等引导学生由思维到微观抽象的转化.以原子的结构教学内容为例,笔者首先让学生探究原子概念得出的前因后果,即:道尔顿的故事;其次,运用模型和动画来演示原子结构;再次,拓宽范畴,在学生具有一定的微观粒子思维之后,拓宽内容,融合阿尔法粒子散射实验;让学生观察变化;最后得出结论:电子云模型.这样,从微观的角度来让学生对化学学科有个深入的认知和了解,明确化学的本质,从而懂得以微观的角度来对事物进行观察,有助于深化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基础性技能.良好的观察能力更是学生其他技能形成的关键因素,即:观察能力能够开阔学生的想象思维范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运用等等.化学学科本身实验较多,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必然性的.因此,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应运用学科的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借以来确保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充分凸显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廖月熠 单位:江西省定南县第三中学

第12篇

[关键词]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

由于初高中化学知识难度存在很大差异,加之刚步入高一的学生受到了初中化学教学方式以及自身学习方法的影响,往往不能很好的适应高中化学学习,致使对化学学习失去了信心,过早出现了成绩退步的现象,因此如何为刚步入高中的新生解决初高中化学的衔接问题,就成为了一个值得化学教师深思的问题。

一、寻找根源

笔者利用实习时期深入初中、高中与初三和高中化学教师以及高一新生广泛的开展交流、沟通和探讨,并有幸能在实习期间听取了一场关于初高中衔接专题讨论会。认真总结归纳了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1.教材方面

从教材方面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涉及到初中化学方面的知识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操作、简单的联系生产与生活能力,其次要求学生“知其然”;而高中化学在教材的知识、深度和广度上明显加强,主要表现在由原先描述知识向推理性知识发展,知识的横向联系、纵向联系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探究问题常常涉及到事物本质,还要求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2.教师方面

大部分高中教师对现行的初中教材的知识点,编排体系了解不多,很容易造成高中教师在教学难度上把握不好,使学生对高中化学学习产生畏惧心理。

初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方式不尽相同,高中教师若在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教学上把握不好,很容易造成学生对高中化学学习的不适应。

3.学生方面

初中化学学习内容主要是启蒙性和常识性的基础化学,对思维能力要求不高;高中化学知识内容与思维难度都高于初中。因此,高一学生对学习高中化学还没有一个充分的思维准备,根本不可能意识到初高中学习的差异,仍然用老式的学习方法;还用少数同学进入高中后没有紧迫的学习感,仍以为凭借初中基础知识就能学习好高中化学,思想松懈,仅凭随意听课或临时抱佛脚就以为可以取的好成绩,造成了学习一知半解。

二、对症下药

笔者除了认真分析上述原因,而且还向初三和高中化学老师请求建议,并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意见,总结归纳了一下几种解决方式与化学教师一起交流:

1.教法衔接

如何能够有效的开展教法衔接呢?笔者认为首先,教师要熟悉初高中教材,要研究大纲中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其次,教师要对高一新生的中考情况认真分析,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复习中能够有效解决学生问题;最后,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

2.学生心理衔接

对于高一新生,教师要通过一些方法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状态,例如:抗挫折能力、适应环境能力、认识事物能力等。总的来说,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从幼稚走向较成熟的转折时期。摸清学生心理状况才能有效的展开教学工作。

3.学法衔接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靠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 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要求。高中化学教师有责任指导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其更好的适应高中化学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决定了高中学习成绩的好坏。

总之,学生的认识过程是不断发展的、知识的学习也应循序渐进。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好初高中化学有效衔接问题,综合应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及早适应高中化学学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