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数据库课程总结

数据库课程总结

时间:2022-06-18 22:32:26

数据库课程总结

第1篇

【关键词】QL Server2005 课程教学设计 项目教学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11.043

SQL Server2005和是很多IT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其要求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可以使用编写应用程序的前端部分。通过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数据库管理与开发能力。

从高职学生的反映可以看出,程序设计语言学生普遍感到难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就成了该门课课程教学的关键。笔者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主线,阐述了全面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和表创建及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通过对一个完整应用系统开发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继而提高数据库系统的开发能力。

一、教学总体设计

SQL Server2005和课程教学设计中,首先应明确教学任务、教学实施方法以及学生应该达到的专业能力。教学任务围绕学生应达到的专业能力,要求学生首先能够完成一个后台数据库的创建与管理,然后通过的教学学生完成前台管理开发。教学方法是带着问题边学边做、层层递进、举一反三的一体化项目教学法。而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完成最终项目是实现学生成绩管理数据库系统设计。其功能实现包括相应信息的编辑、各种查询和排序和系统维护。功能菜单如下:学生信息管理、课程信息管理、成绩信息管理、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维护。

二、课堂教学设计

(一)课堂教学实例

对于数据库,学习内容包括数据库设计与对象创建、数据库数据管理及应用、数据库数据维护、数据库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等。建立教学实例以及对应的子项目,将实例融入分解成几个子项目(见表1)。建立项目与任务学习的对应关系(见表2)。

对于,课堂教学主要包括过程设计、窗体界面设计、数据库访问技术,包含的常用类有:Connection类、Command类、Data Reader类、Data Adapter类和Data Set类,实现对数据库访问连接的步骤。在其中讲解项目的创建、类的添加与设计,以及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二)课堂教学

要尽量将“教”转移到“学”上。避免整个课堂大满贯,及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将课程知识及时转化为自己内在的能力。课堂教学主要分为教师课堂授课与学生实训,其中,课堂教学与学生实训的课时比例为1∶2。上课前,分析本次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明确哪些任务知识点需要老师边讲解边现场编程。

课堂上的讲授不断提出任务,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学生参与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寻找一切可能的合适的方法和途径。在讲新知识前,提出一个实际的问题,由问题带出任务,如要建立学生信息表,先与学生讨论需要哪些必要的信息,如学号、姓名以及相应的数据类型的意义和如何定义,就不会感到枯燥无味。在学习数据库时候,学生有的还不是很明白这个数据库的作用,可以先给学生看到一个完整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中对数据库的操作,然后再讲解通过创建界面,使用连接数据库,让学生明白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

另外,应优化教学内容,淡化语法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没必要侧重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基本语句和语法的详细讲解,把实例项目作为贯穿教学的主线。在实例代码窗口中渗透语法和句法,将知识通过实例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不至于感觉杂乱、抽象、无整体逻辑,使学生在工程项目中去掌握语法规则,不但能促进学生正确掌握语法,还能让学生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训项目任务

SQL Server2005和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而且高职高专的学生对实践操作类课程的热情较高,项目任务布置时,应该明确实训的目的、实训要求、实训内容,完成时间,引导学生独立操作,学会分析归纳使用到的知识点,目的是使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巩固复习。每一个实训项目按照课堂的实例步步深入,通过一个个实训项目的层层推进,让学生明白该项目的整个软件开发过程。

在教师课堂演示实例后,布置学生完成课内的实训任务环节,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接受情况、学习主动性等存在的问题。教师这时就要在课堂进行巡回观察指导学生的操作情况,发现学生存在的普遍错误,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帮助,分析解决,对学生的独特想法、解决的新思路、新的方法给予奖励,并请学生演示,调动他们的课堂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软件编程思维。

(四)总结与考核

总结评价考核分为:过程总结评价与终结总结评价相结合,过程性总结评价占50%,终结性总结评价占50%。每个子项目的完成都进行一次总结和讲评,对项目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总结会上与学生讨论的方式进行,最后教师进行点评,从中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案,同时,实训任务完成,根据其学习情况、操作的熟练程度给学生一次平时成绩。学生学习完成所有知识后,安排学生2周到3周时间完成课程项目设计。课程设计的题目为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开发,内容与本学期的实训任务相似。最后,学生应该提供《项目开发总结报告》及作品,总结报告包括:设计思想、设计过程,回顾所学的知识,得出的经验和体会。

三、教材选择

教材应该采用项目教学法的教材体系结构。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教材应把知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好是在项目中进行穿插讲解。这样就避免了让学生在毫无知识背景的情况下去理解抽象晦涩的概念。

四、拓展设计

除了学习,还可以鼓励有能力的学生自学掌握目前较常用其他的前台开发工具,如 或者JSP等。这一阶段以学生自学为主,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实现远程登录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五、效果与总结

教学中学生参与到项目实现,以学生较容易的内容进入知识的学习,学生的积极性较高,学生通过实践从中获取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编程的能力。

教学法不是单一的,它往往是多种教学法的综合运用,根据课程的学习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现有的教学条件,将多种教学方法紧密地结起来,大胆进行教学法的尝试,善于总结,让学生不把学习为一种负担,这样课程的教学效果就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刘引涛.项目递进驱动教学法在SQLServer2005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2008(7)

[2]顾益民,高峰.项目教学法的探讨与实践[J].职业技术,2008(11)

[3]尧有平,韦抒,李士丹.课程整全与综合教学法相结合的实践[J].广西教育,2008(3C)

[4]廖继红.项目任务教学法在SQL Server2005课程教学设计[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5]王伟娜.浅谈高职高专“程序设计”的教学方法[J].福建电脑,2010(5)

第2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数据库技术自计算机产生以来,其发展十分迅速,并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高校很多个专业都开设了该课程,并受到多个专业的高度重视。数据库课程理论性强、应用实践要求高,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工程性。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以信息领域为背景数学与信息、管理等科学相结合的交叉性专业,数据库原理与技术课程作为本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许多理论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因此数据库实验教学就十分重要。但是由于本专业属于理学,往往更加重视课程的理论学习,容易轻视了数据库等工程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的实验教学,

1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数据库课程实验教学现状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1998年新增设的数学专业,是由数学、计算机科学、信息工程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的专业。本校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专业于2001年由理学院开设,其办学时间短,由于专业教师多数从事数学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在数学方面理论教学水平较高,而对于交叉渗透的计算机科学、信息工程等工程型学科的工程应用型教学经验较少,在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信息工程的交叉融合方面的教学经验就更少。由于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学生在学习数据库技术之前,仅进行了少数高级编程语言基础及一些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对软件开发、软件工程、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等知识还为涉及或涉及较少,导致学生对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的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降低。在本专业的数据库课程实验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 实验内容相对孤立

传统的数据库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将理论教学中的若干重要知识点以实验的形式构成,让学生在实验中巩固理论知识,增强其数据库系统的开发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些实验较为独立,实验内容之间缺少联系,不能体现整个数据库知识点之间的脉络关系。这也造成学生虽然能较好地完成单独的实验内容,但是在实际项目开发中却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独立的数据库实验难以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导致学生陷入将数据库看成一门编程语言的误区,也不利于提高学生对数据库学习的积极性。

1.2 实验脱离工程应用

在数据库实验中,学生只对知识点进行验证,而不知如何运用知识点,未能直接与信息系统软件开发结合起来,课程的实践性体现不强,不利于毕业设计、实习等后续环节的教学。

1.3 实验课时相对不足

由于数据库的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应安排更多的实验学时,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该课程同时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安排了更多的理论教学学时。以我校本专业为例,数据库原理与技术共56学时,理论课时48学时,实验课时8学时,在有限的实验学时内,需要利用一种DBMS软件(如SQL server2008)完成数据库技术的多个实验内容,诸如数据库的创建和连接、表、视图、索引、触发器、存储过程、数据库的维护、数据库的优化以及数据库系统设计等,由于实验学时较少而容易造成实验效果不理想。

1.4 考核方式单一

数据库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利用其解决实际生活面临的问题,数据库技术的实践能力应作为考核的重点。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数据库实验作为数据库课程教学的一部分,数据库课程成绩主要以期末卷面考试成绩为主,而数据库课程实验所占比例较少。通常,数据库实验的考核以实验报告成绩加上平时成绩,考核方式较为简单,缺少过程管理,不易体现学生的实际能力,实验报告也容易出现抄袭现象。

2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数据库课程实验教学对策探讨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数据库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数据库实验特点,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将项目教学法[1-2]贯穿实验教学的始终,针对专业教学中的若干问题对提出了对策,首先构建基于项目的数据库实验教学体系,然后根据该教学体系制定明确的考核办法。

2.1 构建数据库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强化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教学,使得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是高等教育培养工程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一环。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就变得至关重要。数据库实验教学既要保证知识的基础性,也要突出工程应用;既要突出知识重点,也要保证其内容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同时,也要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性。按照上述原则,数据库实验教学体系构建如下:

(1)认知性实验

认知性实验的任务是让学生熟悉当前主流的商业DBMS系统,能正常使用某种行业的数据库应用系统软件,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软件的行业需求,了解某种具体的数据库应用软件的功能模块与数据库的设计。结合具体实际,认知型实验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实验:SQL Server2008的安装与配置;用友财务软件的安装与使用。通过认知性实验使得学生了解一种或多种DBMS系统,对数据库应用系统软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行业知识,培养其职业素养。

(2)基础性实验

基础性实验的任务是对理论教学知识点内容进行实践,利用一种DBMS对理论教学中知识点进行验证从而熟悉SQL。本模块主要结合理论教学内容与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展开,其具体实验内容包括:数据库的建立、删除与备份;数据表的建立、修改、查询与删除;视图和索引的建立与使用等。 在本部分实验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其主要方法是在一个确定了需求与功能的软件中,完成数据库部分,该软件已完成大部分编码,在软件中预留出实验内容部分;学生在实验上机时按照需求分析文档和系统详细设计文档建立数据库、数据表、建立视图与索引等实验内容。利用此方法的优点是让学生在做基础性实验时候就开始树立工程意识,初步了解软件开发的需求分析、设计、编码、调试等步骤,学会利用技术文档进行开发。

(3)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的整个过程,熟练使用数据库设计辅助工具,学会使用帮助手册。在此阶段实验中,掌握数据库设计过程包括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和数据库的实施与维护,学会撰写需求分析文档、设计文档等,能熟练在数据库设计各个阶段使用辅助工具(如Power Designer)。具体方法为,让学生选择一个熟悉的背景,提出一个具体的课题,例如图书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习题、超市零售管理系统等,学生自己确定需求分析,使用E-R图进行概念结构设计,进行逻辑结构的转化,最后建立数据库及数据表,并且撰写技术文档。

(4)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主要任务是综合运用多门计算机专业知识完成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此阶段会涉及软件工程、数据结构、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等多种技术,对学生的要求相对较高,且需要更多的实验教学时间,综合实验可与数据库课程设计同时进行。学生自行组建4~6人的项目团队,选定一个熟悉的课程,制定工作计划和任务分配方案,各司其职,按照软件工程和数据库设计过程的规范进行软件的设计与开发。综合实验的优点在于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其工程能力。

(5)数据库实验教学体系的实施方法

教师首先准备好认知性实验所需要的DBMS软件和一种商业数据库应用软件,学生可先自行完成安装配置,熟悉软件及其功能,教师就认知性实验内容的重点和难度进行讲解,学生进行操作;进行基础性实验之前,教师拟定好实验项目,完成实验项目的应用系统开发及数据库设计的各种技术文档,设计出实验内容,学生按照技术文档和数据技术理论教学知识点进行相对应的实验,从而达到基础性实验与项目开发相结合的目的,实验内容的连贯性和工程实践性增强;进行设计实验前,教师拟定一些学生熟悉的课题,进行实验时教师示范数据库设计流程,介绍撰写各个阶段的技术文档要求,学生选题后,按照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实施等过程展开系统设计,撰写每个阶段的技术文档包括项目说明书、需求分析报告、系统设计文档、测试文档等;综合实验阶段,将学生进行分组,组建模拟项目团队,选择实验题目,按照软件工程和数据库设计流程进行实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工程能力及工程意识。按照如下方法分配实验课时,认知性实验、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的课内教学时间可按1:3:3:2的比例进行分配,可酌情安排适当的课外学时,其形式可采用开发实验室的方式进行。

2.2 建立科学的实验考核标准体系

针对实验教学考核的问题,采用结构化评分方式,对认知性实验、基础性实验、设计实验和综合实验采用不同的方式且在总成绩中占相应的比例,重视实验过程。对于认知性实验,采用上机操作进行考核,根据其操作熟练程度给予不同的分数,占实验总成绩的10%;基础性实验采用上机操作和实验报告的方式考核,根据实验给予的技术文档完成规定的实验任务,在实验过程中实时管理,对有一定创新的给予适当的加分,此部分占实验总成绩的25%;设计实验采用答辩和技术文档的方式考核,学生就选择的设计实验进行开题答辩和结题答辩,同时提交需求分析报告、进度计划、数据库设计文档等技术管理文档,根据数据库设计过程,视系统设计完整性程度给予不同的分数,占实验总成绩的35%;综合实验以汇报和最终软件作为考核,考查学生软件工程、程序设计、数据设计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在项目团队中的不同作用和贡献,对项目有重大贡献者和创新者给予适当的加分,此部分占总成绩的30%。

3 结论

为适应社会对工程型创新人才的需要,达成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进行课程实验教学探索拥有重要意义。基于项目的数据库实验教学,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树立工程意识,明确数据库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与地位,熟悉数据库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流程以及软件工程思想,不仅能巩固本门课程的理论教学,而且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苏丹.项目教学法在数据库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黑河学院学报,2012(3):39-41.

[2]刘婷,胡玉娟.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2011(2):125-126.

[3]常志玲,伍临莉,常国虎.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实验探究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5):114-116.

作者简介:张鹏(1983-),男,四川南充人,助教,硕士,从事数据库与数据挖掘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第3篇

关键词:数据库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数据库基础》是高职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主干课程。通过对课程学习,让学兵学会Oracle 9i的安装与卸载,能说出数据库的有关概念和基本原理,会使用SQL语句对表的数据进行查询、增加、修改、删除等操作,培养学兵对Oracle 9i数据库系统的应用和管理技能,为后续学习和将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学兵学历大部分为高中或初中,他们的信息技术起点水平及个性存在差异。如何通过60学时的教学,充分挖掘学兵的潜力,实现学兵个性化发展,使学兵理解数据库的有关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会Oracle 9i的基本操作使用方法,面临很大的挑战。因此通过该课程的实际教学,针对学兵特点,重新思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结合笔者担任四期《数据库基础》课程教学的经历,讨论如何上好学兵《数据库基础》课程的几个思路。

1.课程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兵学习积极性的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能保持良好的情绪和注意力,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有了兴趣学兵就会喜欢和教员交流、沟通,和同学探讨、钻研,学得轻松,学习效果好,而且形成良性循环。经过四期的《数据库基础》课程教学教学手段,我发现学兵在开始学习数据库时,由于好奇心所致,大多学习热情、积极性很高,都想学、爱学,但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往往出现怨学、厌学。我们该如何给学兵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和保持它们学习数据库的兴趣呢?

1.1掌握学兵的心理特点,激发学兵学习兴趣

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员正确、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兵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他们的深厚兴趣,在学兵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里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例如在进行数据库入门教学,我引入了超市购物和网上购物。针对大家熟悉的超市购物管理系统,提出一系列问题:收款机是如何知道那么多商品的价格?商品调价期间,如何保证每台收款机收取同种商品时价格一致?仓库出库员如何知道超市中的某些物品快销售完了,需要及时补充?接着,以在淘宝网上购物为例,利用图例展示网上购物的一般流程,让学兵思考:如何在网上查找我们需要的商品?如果购买许多商品,如何查看每一件商品的具体情况?商品的质量有保证吗?有没有售后服务?网站是如何存储、管理顾客和商品信息的?这样一系列的疑问让学兵感到神奇:数据库是什么?为什么能使用数据库来存储、管理信息?怎样使用数据库方便、快捷的查询统计信息呢?所有一系列的问题就会在学兵的脑海中冒出来。要想解决上面的问题,我们首先要认识数据库。这样我们课堂内容的引出就顺其自然。

有了上面的引入,学兵的脑子里惦记的肯定就是“超市购物管理系统”、“网上购物管理系统”,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恰到好处的向学兵讲明这两个系统的共性,为什么这些地方会用到数据库,以此为出发点,让学兵结合自身的生活环境,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出类似的数据库系统。这样,就让学兵意识到:原来我们身边这么多地方都用到了数据库系统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1.2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学兵的主体作用

数据库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课,既要让学兵熟悉一些基本理论,同时又要学会Orale 9i数据库的操作与使用。课堂上不仅要向学兵传授知识,更重要是向学兵传授学习的方法。教学中我们以教员为主导、学兵为主体,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学兵的学习主动性,着力培养它们勤动手、勤动口、勤观察、勤思考的良好习惯,把感知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学兵全身心投入学习。例如,在Oracle 9i创建表的教学中,教员先做一个自我介绍,让学兵通过教员的表述和自己的观察,提炼出教员相关的属性。接着教员提出一个实际问题:“新学期已有一批学兵报到,需要入学登记,请设计一个学兵登记表,这个表应该包含哪些字段(需要登记学兵的哪些相关信息)?在数据库中是如何创建表示的呢?”通过这个实例,采用“问题——思考——点拨”的形式,使学兵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教学手段,体验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兵既学会了相关知识,又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学到了探究知识的方法,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2.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筛选

数据库技术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结合学兵教学的特点,数据库基础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兵在学习数据库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学会基本的操作技能。因此,在数据库基础的教学中会争议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分配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内容的教学时间?

传统教学模式是先对数据库基本原理、理论进行讲解学习,然后通过例子对其应用进行学习。由于课程相关数据库基本原理较为抽象、枯燥、不易理解,因而这种教学模式会造成:一方面学兵在理论知识学习阶段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降低,听课时会感到被动乏味;另一方面学兵在实践阶段又会发现与理论之间脱节,由于理论基础不扎实,没有理论指导,实践无从下手[2]。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我们在这门课程上做了一些改革,结合与专业相关的例子来讲解和阐述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力求以更科学合理的方式讲授这门课程,使学兵在学习过程中不会觉得学习数据库理论过于抽象和难懂。

对学兵来说,教学内容要面向实际应用,要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我们根据学兵工作的实际需要,精心提炼和组织教学内容,把整个数据库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数据库原理、SQL语言和Oracle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库原理包括数据库基础知识、Oracle 9i的安装配置与基本操作,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兵明确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对Oracle 9i先有感性认识。SQL语言包括表的创建和删除、单表查询、多表查询和数据更新,重点讲述创建表的结构和数据约束以及使用SQL语句对表的数据进行查询、增加、修改、删除等操作,从而锻炼学兵开发、设计数据库的能力。Oracle数据库系统管理包括Oracle 9i的常用管理工具、Oracle 9i数据库的安全性和Oracle 9i的备份和恢复,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培养学兵对具体数据库系统的应用和管理技能。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总的思想是由易到难,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面向应用,同时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

3.1教学方法

笔者认为,针对学兵的数据库基础教学,可以合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不能够孤立地讲理论和原理,而是通过启发式教学,针对数据库的实际应用去探索理论和原理与实际的结合,进而明确怎样利用理论和原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教员从“学兵登记表”出发,启发学兵思考怎样便捷、有效地管理学兵的相关数据,由浅入深,从学兵字段的设定,到常用数据类型的用法,再到构建数据表,逐步引申,学兵就能将这些知识连贯起来教学手段,体会利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

(2)任务驱动教学。教员通过巧妙设计,将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蕴含于任务之中,使学兵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其核心思想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员为主导,学兵为主体”。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过程可分为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学兵自主学习、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及总结经验等几个阶段。在此过程中,学兵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员是学兵学习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导航者。其结果是学兵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式教学。在数据库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运用案例教学手段,进行示范教学,实现边讲边练,工学结合,大大缩短教学情境与实际环境的差距,有利于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理解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3]。在教学过程中,从身边最常见的学兵档案管理、考务管理、图书管理系统等入手去认识数据库系统的操作。这样学兵在学习的时候不会感到抽象,因为所接触到的都是他们自己常见到的丰富的数据信息,从而对学习数据库知识产生亲切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培养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实践能力。

其实,授课方法远不止这三种。还有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图示法等等。总之,教有良法,但无定法,教员应从实际出发,选用各种适当的方法。

3.2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将各种电教、网络设备的功能充分应用于教学。这些媒体的表现力各有特色,也都有其侧重面会计毕业论文范文。教学过程中,不同教学内容按需要选取恰当的教学手段。下面将不同教学情况下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归纳如下:

(1)采用多媒体课件。在讲授基本知识时,教员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配合多媒体课件,减少板书时间以增加信息量的传授;同样,对于课程中抽象性较强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如表的连接等,借助多媒体演示可以对抽象内容进行动态演示,有利于学兵对知识的理解。

(2)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教员采用主控端,统一进行教学演示,这样学兵随后进行操作时,就会得心应手。这样不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的作用,还能在学习的同时掌握教学内容。

(3)播放教学资料片。在学习过程中,给学兵播放与Oracle 9i相关的一些视频,教员在一旁稍作提示,既让学兵感到生动直观,又拓宽了学兵的知识面。

(4)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提高本课程教学时效性的重要教学手段。在实践课的教学中,要注意两个问题:首先教学手段,“任务驱动”,让学兵明确目的和任务;其次,在上机过程中,随时答疑解惑,并给予指导。

(5)网络课程教学。利用网络课程方式与学兵交流,解答疑难,这种不受时空限制的方式把教学扩展到了课后,充分利用网络的时空优势和技术手段,营造师生间互动和学兵间互动的环境。

4.采用多种考核方式

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衡量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数据库基础》课程在考核形式上,应改变以一份试卷定学兵优劣的做法,可采用多种考核形式,以加强对学兵平时学习的考核与督促。应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将学兵的平时成绩计入课程总成绩。平时的考核可以采用作业(书面作业和上机操作)、课堂提问、讨论以及阶段性测验等多种形式,在平时适当给学兵一些压力,引起学兵对这门课的重视,有利于考查学兵在每个阶段掌握知识的实际水平,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出学兵的真实成绩和综合能力。

5.结束语

总之,在我看来,要达到《数据库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首先要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了解学兵特点,设计课程内容、制定授课计划、选择教学方法,以实现培养面向部队、紧贴岗位的总目标。同时学兵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会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碧苹.计算机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2):17.

[2]廖定安,刘子明.高职院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浅谈[J].科技资讯,2008(24):142.

[3]申玉静,谭业武.数据库案例教学在计算机专业专科教育职业化改革中的应用与研究[J].福建电脑,2010(1):22-25.

第4篇

网络数据库系统是一门面向实际应用的课程,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技术实践性。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应用到传统的网络数据库系统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可在授课前自主学习相关理论,在课中教师的指导下研讨并实现真实的网络数据库开发项目,这将大幅度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从而无缝的实现工科院校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网络数据库方向人才的目标。

一 翻转课堂

1 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就是教师借助网络平台上传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学生需在课前自行下载并观看该教学资源,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完成并提交对知识点的理解,在课堂上教师将通过启发式、讨论式和探究式等教学活动,完成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和协作探究从而强化知识和技能的训练,部分文献[2]又将该教学模式称为“颠倒课堂”。翻转课堂通过将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颠倒,将知识传授移到课前完成,知识内化则安排在课堂中完成。[3]

翻转课堂具有学生自主学习且为教学主体、教师成为导师、师生互动交流、学生不会因为缺席而导致知识点遗漏、教学资源及知识点永久保留、学生全部参与教学且可获得活动个性化训练等主要特点[4]。

2 翻转课堂的研究现状

翻转课堂最早是由美国“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教师Aaron Sams和Jon Bergmann提出[5]并应用的,随后他们发现该教学模式比传统授课效果要好很多。这种教学模式很快在美国甚至各发达国家的教育界中流行起来,并于2011年被加拿大《环球邮报》杂志评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6]。

目前,我国教育界学者在这种教学模式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2012年杨刚等人详细阐述了十大“翻转课堂”精彩案例[7];张金磊等人在研究国外教学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翻转课堂常见的几种教学模型[8];曾贞等人讨论了翻转课堂的特征和常见的问题,给出了个别教学成功的典型案例[9];马秀麟等人将翻转课堂应用到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的教学过程中,得出该教学模式对知识点的内化和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确有帮助的结论[10];2014年周霞、金鑫、申华等人[11-13]将翻转课堂应用到各自院校的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初步完成了教学案例和架构的设计工作,但他们仍存在翻转课堂进一步应用和教学案例不够细化等具体问题,需要更为细致的研究。总之,从目前的文献表明,我国翻转课堂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教育,而在工科院校尤其是针对计算机专业具体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用的成果较少,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研究和教学方法的补充。

二 传统网络数据库系统教学的现状

1 教学方式的问题

网络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编程人员所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目前,我国各工科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均普遍开设了网络数据库系统课程[14]。通过走访和问卷调查发现,传统“网络数据库系统”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不够新颖,缺乏对实际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

(2)教学手段和形式不够生动、过于陈旧,不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3)教学实践和实验学时不够,无法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

(4)现有教学资源的利用不够彻底,新的信息技术没有应用到教学中来。

2 学生学习的特点

由于网络数据库系统是专业基础课程,因此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通常为大二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及谈话等方法发现,这一时期的学生在学习网络数据库系统课程时存在如下特点[15]。

(1)计算机专业技能水平差异巨大。大二的学生在计算机专业技能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在总体上还存在技能水平的巨大差异。少数学生可以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办公软件、网络环境甚至进行软件开发;绝大多数学生计算机技能水平只局限于网络操作,不能进行更深一步的软件开发;少数学生由于家庭等经济方面的原因,很少或从未操作过计算机。

(2)技能知识学习兴趣参差不齐。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技能水平的学习兴趣差异较为明显。有些学生已经意识到了计算机技术尤其是数据库技术对他们的专业、生活和未来的就业所起到的作用。因此,他们具有很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做到积极主动且举一反三最终达到融会贯通。

三 翻转课堂的网络数据库系统教学模型

1 模型设计

当前,支持翻转课堂的模型众多,笔者根据文献[15]所提供的模型并结合网络数据库系统课程及本专业学生的特点,确定了本门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型如图1所示。

<E:\123456\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01\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01(飞腾文件)\后半部分\1t3.tif>

图1 网络数据库系统教学模型

图1将课程的教学活动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部分。课前,师生各自具有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师主要负责归纳教学资料,重点录制教学视频,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上传至网络环境中,学生则登录网络教学平台,下载并自学相关的学习资料,总结汇总问题,及时与教师在线交流,消化理解网络数据库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课中,教师辅导学生完成具体网络数据库系统开发案例的创建过程,为每个学生确定具体问题并创建独立探究、交流学习和程序展示的机会,方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网络数据库开发的相关技术;课后,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成对学生的评价点拨,学生则及时给出意见反馈,教师进一步督促学生复习,巩固知识点的掌握。

2 网络平台构建

网络数据库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所采用的网络教学平台结构如图2所示。该结构是一个B/S模式下的三层结构,分别对应着表示层、功能层和数据层。其中功能层是由教师功能界面和学生功能界面组成,是教学平台的核心,也是翻转课堂得以成功实施的技术保障,用于完成师生信息传递的功能;数据层为功能层服务,是存放翻转课堂所用到各类教学资源的所在地,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学生学习记录、师生在线交流记录、教学资源视频信息和习题答案等;表示层则是师生登录教学平台的方式,主要是通过WEB浏览器进行登录。

<E:\123456\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01\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01(飞腾文件)\后半部分\1t4.tif>

图2 网络教学平台结构

3 教学过程设计

从图1可知,网络数据库系统课程实施“翻转课堂”的授课方式,其过程设计主要分成三个方面,分别是课前设计、课中设计和课后设计。

(1)课前设计。课前设计是本课程教学改革实施的前提保障,因此这一阶段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必要的课前预备。教师应提前归纳下次课所需要的教学资料,提供一些视频资料、PPT课件、知识点明细表和必要的参考书等资源,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上传至网络环境中,并给出必要的自学说明。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教学资源一般分为两个级别,分别是基础类级别和扩展类级别,以满足不同素质学生的学习要求。在上传的教学资料中,视频资料为核心,要求教师根据每次课的教学目标制定1至3个视频资料,每个视频资料介绍一个网络数据库开发技术的知识点或介绍一个数据库开发案例,并配置一个关键点说明文档,以方便学生自学。笔者使用的视频资料制作软件为“屏幕录制专家”,因为该软件具有免费、制作简单、录制的图像声音清晰等优点。当教学资源上传完毕后,教师利用QQ群向学生通知,让他们及时登录网络教学平台下载自学。学生根据视频资料所配置的关键点说明文档,结合教师的其它辅助的学习资料进行自学。学生总结学习到的知识点,记录发现的问题,并将这些自学记录及时汇总至小组长。小组长于开课前一天将这些记录反馈给教师,接受教师的考核和分析,以便确定课程讲授中的案例和重点。

(2)课中设计。课中设计是本课程教学改革实施的关键,要求学生和教师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学生主导、教师辅助”的新型教学思想。因此,该阶段分成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本文假设每次课程进行90分钟。

教师先用15分钟归纳总结本次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对学生自学情况的考核分进行通报,展示评分细则,布置本次课程的教学案例,给出案例实现的最终目标。

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布置好的案例任务,预计需要50分钟。期间,学生可向教师提出某些数据库开发的具体问题,由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展示程序作品,预计需要15分钟。由学生主讲,全面展示其开发的程序作品,介绍关键命令或技术的实现过程,教师和其他学生参与评价和讨论相关技术,确定作品是否可进行优化以及如何优化等问题,从而更进一步让学生理解网络数据库开发技术和其自身所存在的不足,课下加以完善。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开展情况,预计需要10分钟。教师根据课程的开展和学生的表现情况对课程进行全面总结,进一步提升本次课程的授课重点,对优秀学生进行表扬,对怠课学生进行批评,给出本次课程的考核结果和下次课程的时间规划。

(3)课后设计

课后设计阶段是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网络数据库开发相关技术后的一个固化过程,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该阶段的设计主要分为意见反馈、评价点拨和巩固练习三个方面。

意见反馈。由学生完成对本次课程的意见评价,给出优点和不足以及改进建议,将这些意见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上传给教师,教师汇总后进行分析,完成对今后课程开展的优化工作。

评价点拨。学生将课中未完成或需优化的程序作品课下完成,上传至网络环境中。教师下载点评,将评价上传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进一步理解网络数据库开发的相关技术和知识点。

巩固练习。由教师上传本次课程全部知识点的习题,由学生下载练习,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所理解的知识点。

四 教学模型实施效果分析

1 实验过程

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是采用传统班和实验班同步进行的授课方式,其对象是计算机专业大二学生,每班学生人数为30人。在授课前分别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学生计算机基本素质统计表

<E:\123456\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01\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01(飞腾文件)\后半部分\1t5.tif>

表1的内容显示,传统班和实验班的学生在网络数据库系统的相关理论和技能水平方面基本相同,几乎都刚刚接触网络数据库。

在近四个月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对传统班采用“教师授课为主,学生练习为辅”的教学方法,对实验班则采用本文所用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期末考试成绩、问卷调查和教师自身感受等方面显示,采用“翻转课堂”的授课方式,其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技能技术及学习兴趣等方面都明显优于传统的授课方式。

2 成绩对比分析

将传统班和实验班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由高至低进行比较,得出成绩对比图如图3所示。经计算,传统班的平均成绩为71.6,实验班的平均成绩为75.23。实验班的平均成绩比传统班的平均成绩高出3.63分。

<E:\123456\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01\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01(飞腾文件)\后半部分\1t6.tif>

图3 传统班与实验班成绩对比图

若将传统班与实验班学生期末成绩按分数段人数百分比进行统计对比,则其对比图如图4所示。由图可知,传统班五个分数段人数百分比分别为:0%、36.67%、23.33%、30%、10%;实验班五个分数段人数百分比分别为:10%、33.33%、36.67%、10%、10%。实验班的优秀率高于传统班10%,良好率几乎相当,中等率高于传统班13.34%,而及格率降低20%,实验班的总体成绩明显优于传统班。

<E:\123456\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01\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01(飞腾文件)\后半部分\1t7.tif>

图4 成绩分数段人数百分比对比图

成绩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基于翻转课堂的授课方式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网络数据库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提高其解决具体问题的技能水平。

3 问卷调查分析

期末考试结束后,笔者分别向传统班和实验班发放了30份问卷调查,其目的是想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满意度及意见建议。通过汇总调查表,发现传统班的学生大多数希望采用“翻转课堂”的授课方式,而实验班的学生则几乎完全认可了这种授课方式。实验班的学生普遍认为,采用这种授课方式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与教师交流的机会,学到了许多网络数据库开发的实用技术,增强了开发程序的信心,体会到了技术交流的快乐。在调查问卷中,部分学生也对“翻转课堂”的授课方式提出了三点建议。其一是希望教师及时上传教学资料,以便学生能更早的安排业余时间进行自学。其二是希望教师延长学生程序作品的展示时间,增加学生之间的课堂交流,教师多给予学生程序作品正面的点评和鼓励。其三是进一步改进网络教学平台,增大其带宽,减少网络延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I.].[2012-05-06].http:///zong_he_870/20120330/

t20120330_760603_3.shtml.

[2]林青松.基于翻转课堂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程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1):194-198.

[3]朱敏.教师教育“翻转”模式的构建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2).

[4]曾明星,周清平,王晓波,等.软件开发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2):203-209.

[5][6][16]张金磊,王颖,张宝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7]杨刚,杨文正,陈立. 十大“翻转课堂”精彩案例[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12-14.

[8]张金磊,王颖,张宝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9]曾贞.反转教学的特征、实践及问题[J]. 中国电化教育,2012(7):114-117.

[10]马秀麟,赵国庆,邬彤. 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2013(1):79-85.

[11]周霞.《数据库技术》翻转课堂实践[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9):6642-6643.

[12]金鑫.基于“翻转课堂”的《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98-99.

[13]申华.翻转课堂在项目驱动式教学中的应用――以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为例[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9):197-199.

第5篇

关键词:数据库;教学方法;案例演示;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2-0000-01

Teaching Methods that Combination of Database Case Demo and Practice

Xu Fei1,Zhao Chunli2

(1.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ngzhou450007,China;2.College of Information&Business,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ngzhou450007,China)

Abstract:Database case demonstrates a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and practice is a database that strong 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s,a subject of this article on how to use this teaching method has been explained,and describes a detailed implementation plan and factors that affect program implementation.

Keywords:Database;Teaching methods;Case demo;Practice

一、引言

数据库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必修课,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按照课本顺序安排讲解各种数据模型和数据库结构以及关系数据库等,然后通过上机操作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学生学习难度较大。针对传统数据库教学方法的缺陷,本文引入了数据库案例演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法。该教学法将案例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把案例和理论相结合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让学生分组独立进行数据库分析和设计,在整个课程结束后,结合开发语言实现,并将开发的系统作为考核成绩的一部分。本教学法在实践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参与性,培养其良好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达到理论知识促进实际开发,实际开发加深理论理解,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数据库案例演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法对传统教学方法改进的内容

数据库案例演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法对传统教学法的改进:

1.传统教学就是按照课本内容顺序进行理论讲解,而本教学法是把理论中的知识点在项目应用中演示,然后讲解这些知识在本项目中的运用。

2.改变以前教师讲解,学生听课的模式。教师讲解知识点和演示同时,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把不同层次的类似系统分给学生,让其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和水平进行分析、设计。

3.课上和课下相结合的学习。课堂上主要是教师对数据库重点理论的讲解和演示,以及一些学生问题的解决等。课外,学生通过对类似系统的分析,提出问题并解决,或分组讨论解决,也可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进行一些系统的开发。通过不断的强化,提高了学生学习数据库的兴趣。

4.考核方式的改革。在教学方法的改革过程的同时也要改变考核方式,把以前只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来判定学习成绩的考试,变为多次考核与实践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多次考核就是根据每次的系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和系统开发的情况给出成绩,然后和理论成绩相结合得出总评成绩。

三、数据库案例演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法具体的实施

(一)教学方法的引入。由于传统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本文提出了数据库案例演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法。数据库教学中,在介绍数据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时,及时演示和学生相关的数据库教学网站和学生选课系统,讲解其中数据库的具体应用,让学生明白数据库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案具体设计。为了使演示案例清晰易懂,必须演示一些和学生息息相关的数据库系统,此系统涵盖的知识点多,能真正达到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自己开发的学生选课系统和数据库教学网站进行讲解,重点讲解数据库中的理论,再和实际相结合进行分析讲解开发此系统的过程,并将整个系统分为以下几方面:1.系统功能;2.数据库设计;3.表的设计;4.数据库完整性设计;5.视图和索引的设计;6.存储过程设计;7.数据库接口的设计;8.数据库前端的设计与数据库的连接。

最后,数据库课程的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卷面成绩、程序设计成绩综合评定,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前只有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来评定和部分学生眼高手低的情况。

四、数据库案例演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法的具体实施影响因素

数据库案例演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全面认识数据库设计,提高了对数据库开发的兴趣,增强了参与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但该教学法也受一些因素的影响。

(一)演示案例、实践题目的选择。演示案例要求全面,并能涉及到数据库知识的各个方面,同时必须和学生密切相关,否则容易导致学生没兴趣,在教师演示时不知所云。根据这种情况,列出不同难度的题目,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数据库知识的情况,选择不同难度的题目,对于难度不同的题目,完成后得出的成绩也不同。

(二)教师和学生习惯的改变。在该教学法中学生实践题目会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教师现场解决,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实际开发经验和足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学生的学习习惯由原来的听课、写作业,到现在还要同时进行实践题目的分析与设计,也要求教师循序渐进,积极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五、数据库案例演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法的效果总结

该教学法实施两年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大多数学生的理论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明显增强。但也存在个别学生参与意识不强,依赖于小组其它成员,这需要教师在认真教学同时对这样的学生严格要求、多加鼓励,同时学生人数较多时,有部分学生教师会照顾不到。

总体而言,数据库案例演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部分演示案例要多完善,增加更多的演示案例和实践题目,进一步研究其中的规律,对此教学方法进行完善提高。

参考文献:

[1]钱雪忠."数据库系统原理"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104-105

[2]郭雪峰.项目驱动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29:59-60

第6篇

Abstract: Exam question bank is made according to a certain kind of index which based on a theoretical and maehemetical medels with the feature of being consistent with a discipline or course of target detection ability of all the knowledge contained in the many questions asked. It is a collection system of stoarge, indentification of delection, sampling and examing function. Exam question bank examiniation is objectivly impartial. China's exam question bank construction is relatively late, the related subject's exam question bank construction is in the process of improvement. Starting from the necessarity of building of the exam question bank and the overall data structure of the bank and the design of bank management system, the develop of college exam question bank management is discussed.

关键词:题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开发平台

Key words: exam question bank management system; database; development platform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6-0225-01

1建立题库系统的必要性

1.1 题库应用技术推广以后,教师将告别手工命题的传统方式,只要通过键盘操作就能让计算机自动产生高质量的试卷。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对于逐步实现教师办公自动化等都有重要意义。

1.2 题库是大批优良试题的储存库,凡是入库的试题都是经过严格筛选,并按合理的原则组织起来的,其技术参数、质量指标(如难度、区分度等)是经过测定的。

1.3 题库内的全部试题都具有标准统一的技术参数,便于人们按照一定的科学程序,按试题已有的技术参数挑选试题,优化组合成内容、性质、难度等各不相同的试卷,使试卷符合预定的各项质量指标,保证考试的信度和效度。

1.4 由计算机管理题库,自动化程度高,可大大提高命题工作的效率,减轻命题教师负担。计算机题库系统具有自动寻找的功能,便于教师通过手指击键、自行选题编卷。利用这种管理系统还能让计算机根据命题要求自动自成试卷,自动完成试卷及考分的等值处理,必要时还能生成互相等值的平行试卷,能客观地比较历次考试的不同水平。

1.5 利用题库系统自动生成试卷,要求命题者事先制订好详细的命题计划,并按规定输入有关信息,这有助于克服命题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命题过程规范化。

2题库总体数据结构

对于较大的题库系统,其试题库总体结构是分层分块的,总库下有子库,子库中有分库等。试题信息常按题文(题目中的文字部分)、题图(题目中的附图)、答文(答案信息为文字)、答图(答案信息为图形)、属性指标等分类,分别存放于不同的子库当中;全部试题又常按课程的内容、或题型、或按测试目标层次分类存储,这样每个子库被相应地分成若干分库。各个子库要设定相同的关键字,利用关键字把同一道试题的各种信息联系在一起(例如同题号作关键字,那么在各子库中部应有题号这个数据项)。为了提高检索和库管理速度,一般要根据需要建立各种索引文件,如对各个子库建立各分库的题号索引,以指出各分库中存放的试题题号范围。通常可用分库中第一个试题的题序号和该库中存放的试题总数目来标明该范围(因题库中题号是有顺序的,题目按题号有序地存储在分库中)。

设计题库总体数据结构时要考虑图形存储问题。许多学科题库都不可避免地存储带有图形的试题,而图形需要占据大量存储空间,应采用数据压缩技术来解决节省图形存储空间的问题。有关压缩存储的方法很多,针对不同学科的图形特点可设计不同的方法来实现图形数据压缩。例如,将试题中的图形以图段拼成,而图段则由一些图元组成,每个图元给予不同的编码,不同的编码值代表不同的作图算法,然后用参数表明图的大小及它的相对位置。这样使用适当的编辑命令,就能很方便地绘制题目中所需要的图形。可以看出,这种方法已把一幅图形变成一些代码和参数存储起来。当图形显示时,失调出相应的图形记录,分解并翻译那些代码和参数,然后根据代码值所表示的算法,绘出每个图段的各图形元,这样一幅题图就显示出来。

3题库管理系统的设计

3.1 数据库和表的设计。数据层在分布式三层体系结构中处于最底层,提供数据存取及处理服务。在所有的MIS系统的事务处理过程中,数据库处于核心地位。由于本系统涉及大量数据存贮、管理与检索,需要有高性能的后台数据库支持,选择合适的数据库是很重要的,目前大型数据库有不少,候选的主要有Oracle、DB2、SQLServer。通过对其性能及功能的综合比较,以SQLServer2000作为首选数据库。

利用SQLServer2000管理工具创建一个数据库,命名为TK,即题库数据库。配置好连接数据库的用户及权限,再建立数据表和数据表之间的关系。

3.2 系统功能设计。题库管理系统包括用户管理、课程管理、题库管理、试题组卷和退出题库等五大功能模块。用户管理包括对用户信息、课程信息和考生信息的管理;课程管理包括课程清单、录入课程信息、课程信息列表几项子功能;题库管理主要是由任课教师根据所授课程,按照章节、知识点、题型、难度实现试题的录入、修改、删除、保存和查询等功能;试题组卷功能是由任课教师根据所授课程试题信息按组卷策略算法组成试卷,并可将组卷方案保存,备日后查看。或着直接生成Word文档,供学生考试之用。

综上所述,题库建设是高校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利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开发试题库管理系统,可以达到试卷的自动生成,信息全面快捷的查找和方便的管理操作,大大节省了教师组卷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为学校的教务管理提供了较好的管理方法,能够充分地实施考教分离, 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夏帮贵,郭胜,等.SQLSEVER数据库开发入门与范例解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何克抗.建立题库的理论[C]//全国CBE学会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

第7篇

【关键词】数据库课程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151-02

1.引言

数据库课程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开设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数据库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实践[1]。同时,实验教学是这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课程理论教学的非常关键的补充,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积极作用。

据调查,对于数据库基础原理课,我国高等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教学采用教材几乎都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该教材一直被推荐为计算机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相关专业数据库课程的御用教材[2]。该教材系统介绍了基础概念、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完整性、关系数据理论、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编程、关系查询处理、查询优化、数据库恢复技术、并发控制、数据库管理系统、新技术篇等数据库技术综合内容,理论知识点非常多。

然而,这门课程的学时数有限,很多情况下,课程的实验教学仅仅作为其理论课的一种补充,实验内容枯燥且目的性不强,有些教师根据教材挑选一些习题、例题或者直接选用与教材配套的实验指导书作为学生的上机实验内容。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实验目的性不强、任务不够明确,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增强,学生在学习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严重影响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

因此,如何将理论知识点与实验实践有效结合,科学地选择实验内容,将数据库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与实验实践相结合,找出适合学生掌握数据库技术的实验教学方法,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成为数据库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2.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1)规范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教学大纲是实验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组织实验教学、审核实验项目、编写实验教材和指导书、检查实验教学质量、实验室与实验教学基地建设的重要依据[3]。规范的实验教学大纲可以进一步培养及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实验技能和创造性,提高课程的实验教学质量。

因此,在实验教学改革中,规范实验教学大纲是首要任务,我们不仅要求实验教学内容完全体现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而且要求实验内容能体现先进的实验教学思想,能够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总体上提高教学质量。

在实验教学大纲中,实验内容的选择及组织方法是决定实验效果的关键。首先明确课程的实验教学目标,在现有的实验室环境及不增加学时的基础下,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4],组织授课教师对实验内容进行统一整理和规划。

这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包括多个层次和许多实际动手操作内容,考虑到实验项目中全面性,学科教师在组织实验项目时非常注重内容更新,体系科学合理,适当减少基础性(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同时开设的实验项目数高于实验总学时,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重点和对实验教学大纲的理解,有重点地组织学生利用实验课程时间完成部分实验项目,不过这些实验项目必须涵盖实验要求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例如,在数据库原理实验中分别设置了数据库安装及配置、数据库定义及管理、SQL语言的基础使用、数据表的定义及管理、表数据的管理、数据单表查询、数据多表查询、数据库安全、数据库完整性、数据库访问、数据库备份及恢复等18个验证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的实验项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再继续开展数据库课程的实验。

(2)多交流,强化教师指导

在实验教学中,整个教学过程很重要,即不能完全放任学生自由式学习,也不是教师“全程教”的过程,授课教师应该设计一个适合学生学习和实践的环境,让学生“主动学”和“愿意学”,这样不仅使学生将抽象的数据库知识运用到实验实践中,同时也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巩固和加深,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然而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有两种现象比较明显,一种是只关心实验结果,教师把实验内容布置给学生,学生完成实验后提交实验报告,教师根据实验报告情况给学生评定分数,至于实验报告中是学生独立完成的还是抄袭的,哪些是学生的难点,教师却不太清楚。另一种是实验过程中不主动指导,等到学生提问了才进行答疑,久而久之,学生对实验教学产生倦怠,遇到实验难题时避之远之,甚至于害怕上机实践进而产生厌烦感,这两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授课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实验过程,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观察学生的实验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主动指导学生,直至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对于学生实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实验教学课堂中集中时间进行实验操作点评及操作演示,并与学生多交流互动,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使学生对其所实践的知识点印象深刻,达到了实验教学的目标,教学效果反响很好。

(3)多渠道展开实验实践

课堂学习和实验实践的时间是有限的,而课下的时间却是无限的,要想让学生真正学好这门课程,应提供多个途径供学生学习和交流,课程的教学网站就是一个较好的途径。

课程教学网站已经是一种客观需求,不仅能方便教师、管理课程资源,同时也提供了学生进行在线的学习环境,这就改变了原始的授课方法,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

数据库课程组依托学校的校园网和网络课堂建设了专门的数据库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辅助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辅助材料、课后作业、自测题、数据库网络教学系统、优秀数据库学习资源、参考资料、课程录像等资源,并提供了学生的交流空间,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

(4)优化实验考核方案

数据库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点较多,不仅要求学生牢固掌握课程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对于该课程,目前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笔试、实验、课程设计三个部分,其中笔试部分采用闭卷形式,占用较大的分值,主要考查学生对数据库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题目涉及基础概念、基础理论、关系数据库、数据库管理、SQL语言、数据库安全、数据库完整等多个知识点,较全面的考查了学生的理论水平。

实验部分由上机实验项目构成,主要考查学生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管理的综合实践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库的安装配置、创建管理数据库、创建管理数据表、表数据、安全性、完整性、数据库连接等多项实践内容,学生需完成实验课程内容并按要求填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实验工作的全面总结,是教师考核学生实验成绩的主要依据,学生须按照实验项目要求完成相应的操作,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及总结,并将符合要求的结果或操作在规定的实验报告纸书写,实验报告要真实反映实验结果,不得抄袭或伪造,教师根据完成情况给出最终实验分数。

3.结束语

数据库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完善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授课教师不断努力,提升自己,探索实验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实践证明,上述实验教学方案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对于提高学生在数据库课程学习中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积极的作用,真正的提高了学生在数据库课程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使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今后,我们还将在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使数据库课程的实验教学逐步趋于完善。

参考文献:

[1]黄德才,龚卫华.“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模块的组织原则与教学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0:169-171.

[2]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4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陈建平,欧阳思洁,蔡文伟.数据库原理实践教学改革探究[J].计算机教育,2008,12:111-113.

[4]易,曹东,曹晖,袁世英.医药类院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验教学模式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12:1769-1770.

第8篇

关键词:网络化

试题库

系统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22(2010)03-0039-03

1建立网络化试题库系统的必要性

学校建立题库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建立纸质试题库,一种是建立电子文档试题库。两种方式由任课教师自行命题2套以上试卷组成试题库,然后由考试管理员抽取其中一套试卷考核用于正考、补考,每学期试题库仅用于该学期课程,不能用于重复开设的课程,致使同一课程重复多次重新命题,造成试题内容重现增加、试题库利用率低、试题安全度降低。因此需要科学合理有效的建立试题库,严格实施教考分离,确保教学任务按时按质完成。同时也需要尝试试题库公开化,使得学生明确必须掌握的课程基本知识和必要技能,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便于学习兴趣的提高。

2网络化试题库系统的需求分析

(1)能利用学校现有网络运行平台实现试题库管理和维护,能支持系统管理员、命题员、审核员、考试管理员等多个用户在线使用,进行试题库的设置与建立、维护与使用等。

(2)能根据试题库建立需要,结合课程特点,进行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学分、课程负责人和考核大纲等课程基本信息设置。

(3)能根据课程考核或教学改革需要,对试题库的题型、评分标准等进行扩展,使试题库具有可维护性,能实现与学籍管理系统和成绩管理系统等系统的对接。

(4)能根据考核要求,灵活设置考核知识分布、题型和分数等,实现系统按考核知识点、试题抽取率组卷,按照试卷模版生成试卷。

(5)能实现文字、公式、图表、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文件的录入与编辑,适合不同课程考核的需要。

(6)能有机的实现数据导入与导出,便于试题的成批增加与编辑。

3网络化试题库系统的建立

(1)根据课程考核特点,分析用户需求,构建合理的数据库

数据库是整个题库的核心,是系统设计的关键。必须认真分析各课程特点,根据课程考核方式设置合理的数据库,尽量统一标准,但要注意数据库的开放性,便于添加与维护。

试题库一般可以由用户信息、课程信息、题型信息、知识点表、试题信息等表组建,要注意各表之间的关系,做好E-R分析,其中试题信息表是关键。各表结构的设置可以根据实际予以调整,也要能维护处理。

(2)以知识点考核为依据建立试题库,确保考核全面

为了方便题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试题组卷的科学性,防止知识点漏考或重考,出现考核知识点分布不均,因此考核课程要按照考核大纲对试卷考核内容全部分解到各考核知识点,要求命题人以知识点命题。

知识点的划分可以参照考核大纲先按章节或单元分解,然后在章节或单元中进行明确细分,细化到独立的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考核时相关度较低,如果相关度很高就综合设置一个知识点。

(3)建立题库时,应设置各试题难度系数与优先级别,确保重难点有所突出

为了确保试卷的难度合理,必须为每个知识点设置难度系数,在系统中应按考核难度系数的不同比例组卷。一般难度系数可以分难、适中、易三级建立,也可以细化为五级,系数以1.0为基准。

各题设置难度系数的同时,应按课程考核大纲要求设置本题在试卷中的优先级别,确保考核的重点,避免试卷抽取出现偏题。因此在设置中要注意难度系数、知识点优先级别的相关度建立。

(4)试题题型设置应规范化、标准化,方便命题与考核

现在各学校课程考核方式多样,导致题型众多、五花八门,标准不统一,给命题、组卷带来困难。因此必须尽量减少类型,规范课程考核方式与考试题型,一般可设置填空题、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判断分析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计算题和作图题等等。

同时为了便于评分和试卷制作,答题模式要规范、标准,不能随意定制。比如选择题就以A、B、C、D等排列答案,不能与(1)、①、I等混用;填空题可以采取括号()中进行,也可以采用下划线方式一;答案有多行可以采用空行进行等。

(5)合理分配考核知识点分值,确定各题的分数分布考核分数

组卷前应认真分析课程考核大纲,根据考核大纲标准严格确定各知识点的分值比例,不得随意变更考核知识点的分值分布,确保试题抽取中考核分布均匀、合理。

确定分值后,需要确定各课程考核的题型,各题型的试题数量、考核总分数、小题分数。分数的确定尽量不要设置到小数点后3位,建立总分数与小题分数的关联,确保分数一致。

(6)建立试题库标准操作手册,规范各项编辑与修改操作

为保证试题录入、审核、抽取和评分等规范、科学、合理性,必须对不同操作员进行相应培训,编制工作流程操作手册,严格按照要求完成试题库的建立与维护。不得随意变更基本信息,避免各操作员各自为政,操作不当引起试卷组卷不成功。

4试题库系统建立与使用的注意事项

(1)试题库的建立与使用流程必须与实际工作过程相一致

试题库建立时,由系统管理人员分配各用户名和权限,确定各课程负责人。各课程负责人按照课程考核要求设置考核基本信息,并增加或修改命题、审题人员,给予相应操作权限。各命题人员按照指定的任务和分配的权限进行命题,同时给予参考答案。命题后提交指定审核人员对试题的内容进行准确性检查,防止录入操作错误。通过审核后的试题存放在试题库中以便应用。

使用试题库时,由考务管理员在试题库系统中按照指定算法对系统进行组卷,组卷后交指定负责人审核试卷是否符合要求,符合后进行制卷、实施考核。

(2)试题库和试题内容需要进行保密和访问权限设置

试题的保密性至关重要,因此在命题和使用中必须注意试题的保密性,需要与各使用人员签订保密责任书。在系统中要设置访问记录,以便跟踪调查。原则上命题人只能查看自己所命题,一经提交无权修改与访问。

为了防止对试题库数据的分析与提取,有必要对已经提交的数据(试题),采取相应数据加密技术对试题内容进行处理加密,不能直接出现明码,防止非法用户盗用、分析数据库。

同时试题库管理人员必须严格设置访问权限,实施IP绑定访问控制,并记录操作信息,以便跟踪查询,未经授权不得访问。

(3)试题抽取中必须多因素结合,确保试题的科学和有效性

根据考核大纲进行抽取试题,应注意考核点的分布、分值分布和难度系数等因素的结合,融入抽取算法中予以实现。其中难度系数需要根据总题量进行设置均衡度,分值分布可按以下表格进行格式建立;

(4)注意试题库系统的功能扩展,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试题库或挂接相关控件与软件

第9篇

一、教学目标分析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任务是:介绍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概念,熟悉数据库管理软件xBASE系列的基本操作,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交互式开发工具,通过课程实习掌握小型应用软件的开发过程。

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数据库技术和数据库管理软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序设计方法,具有开发小型应用系统的能力。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要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主要是课程的教学由传统“理论教学+笔试”模式改为“基础(包括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教学+课程设计”模式。课程设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利用各种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和Internet技术等)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够完成小型软件的开发。

二、活动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已掌握数据库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对社会或生活需要的调查、分析,做出规划、设计,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开发小型应用软件,从而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知识意义和信息技能,提高自学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能力和信息素养。

三、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包括指导学生从生活出发,搜集相关资料,分析需求情况,确定开发项目;要针对开发的项目再采集数据,进行系统规划,确定系统的框架;画出流程图,并以此写出FoxPro程序及进行调试和修改;编写系统使用手册;指导学生进行演示和组织评价工作;在课程设计中指导学生自学。

四、教学设想

课程设计采取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的要求和指导下,自主地确定设计的课题,确定软件的内容和表现方式,通过各种媒体进行自学。因此,在课程设计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五、教学对象

2000级计算机应用专业全体学生。

六、教学时间

2001年5月~6月。

七、教学过程

共分为五个阶段:

1.动员布置阶段

强调进行课程设计的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良好学习环境。印发《〈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说明》,详细地布置设计内容,完成工作,并推荐一些设计项目供学生参考,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动员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2.指导学生收集资料阶段

指导学生收集原始资料,初步确定课程设计项目,并上报指导教师,再由指导教师汇总,教师再根据情况进行个别或集中指导。

3.协助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阶段

对学生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解决该问题的可行性。通过论证,确定课程设计项目。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对学生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进行分析归纳。

4.指导规划设计阶段

学生根据所选课题,进行系统规划设计。包括确定软件(课题)功能、系统结构(数据流程)、程序流程、编写代码、调试程序。这是课程设计的主体部分,这个阶段我们对学生的指导原则是严格要求、规范设计、耐心指导、发扬个性、鼓励创新。

5.总结评价阶段

总结采取三种方法:学生自己演示课题,教师组织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总结表彰;学生书面总结。这个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表扬先进,激励后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成功的喜悦,总结学习成绩,增强学习信心;相互了解,通过对比发现差距,确立奋斗目标。

八、指导学生学习

在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是教学的中心。学生主动地学习,并自觉地应用相关知识,同时利用反馈的信息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着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并及时地为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提供相应的帮助。另一方面,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各种工具去获得信息资源(如文字资料、书籍、Internet资源等),使学生的学习环境空间得到充分扩展。

九、课程设计结果统计

课程设计结果统计是完整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

1.课题分布

2.课程设计评价统计

如何科学地进行课程设计的评价,主要考虑下列因素:(1)学生的综合能力;(2)学生应用信息的能力;(3)学生对教学之外知识的汲取能力;(4)学生的创造能力。具体从软件作品(包括所有要求上交的内容)的外观、软件说明书的编写、软件界面和使用方法、软件的结构、编写程序的算法和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

十、问题思考

如何理解课程设计的目的和如何给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是课程设计教学的重要问题。

课程设计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数据库理论和软件工程学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对它们形成意义建构,这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的核心。也就是说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人为的“灌输”,而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的。学生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查阅书籍和文字资料以及利用Internet寻找信息资源培养和提高了自学能力和信息素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因此,对学生课程设计的评价不应过分强调设计的本身,而应围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过程中作出的贡献、是否达到意义的建构要求三个方面去进行的。

第10篇

关键词:数据库,Access,教学改革

 

随着计算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数据库技术是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该技术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非常广泛的应用系统。目前,各高职院校已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列为高职教育中计算机类专业的骨干专业课程。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作为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课程本身比较抽象,而数据库技术又是计算机科学中最活跃、应用最广泛的内容之一,其教学主要任务就是要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后实践练习,使学生能够较全面的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初步掌握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并能初步具备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本课程的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对其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一、《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目标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数据库的原理知识,并结合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Access)来介绍原理的应用过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方法,在数据库软件开发的过程中能够选择正确的开发平台,正确地、合理地进行数据库设计,能有效地使用数据库技术解决数据处理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软件开发的整体质量。

二、《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内容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的课程内容牵涉的范围是比较广,其主要包括关系数据库理论知识、Access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以及数据库应用三方面。而传统的教材编辑往往以理论为主,整本书主要介绍了有关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实际的综合操作应用内容较少,而实际应用是非常关键的。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在总体上把握,抓住主脉络把学生尽快地引导到学习的主干上来。一旦把基础打好,教师就可以适当举些实例,将所学的内容联系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保持知识的连贯性,并且可以加深学生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三、目前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现在高职高专院校都开设了数据库技术这门课程,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大体相同,并且大都呈现出同样状况,学生的学习状态不佳,学习目的不明确,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无从下手。目前的高职高专院校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的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材大部分照搬普通本科院校,不适应高职院校教学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内容陈旧

传统教材主要以关系数据库Access为例介绍数据操作及数据库编程,内容包括:Access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和七个对象的基本操作,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关系数据库理论等内容。由于教材编写时间相对较早,其中的许多理论和技术在实际中已经没有或很少得到应用,并且七种对象的综合应用部分少;另一方面,教材中大部分程序设计和命令对高职院校大一学生来说较难理解。2.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

目前实验课教学存在很多弊端,如:学生不明确实验目的,实验的内容不清楚,实验环境不方便,考核中实验课占的比例小。博士论文,Access。课程设计时间少,大多数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只有仿照参考书上的案例用开发工具去实现,甚至互相拷贝修改,没有经历软件开发的系统分析过程,如: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

3.课程考核方式不合理

课程的评价方式一般是笔试考试和课程设计。但课程设计考核方式一般是只提交电子版本实习(实验)报告和所做的软件系统,这种方式难以避免学生相互复制或从网络上下载等现象。并且传统的考试制度使大部分学生死记硬背,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四、改革《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针对目前普遍高职高专院校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体系存在的不足,只有通过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并以课堂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方式的改革相配合,建立一个合理的教学体系,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数据库技术课程应用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课程目标与内容体系的改革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使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应用中的各类问题。因此,该课程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数据库设计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此外,在完成课程没计和课题开发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博士论文,Access。创新的具体实施和体现是在课程的内容体系上,本课程的内容体系以厚实的基础为原则,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知识与创新的关系,保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先进性。

该课程内容体系的主要特点是:(1)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配以一定数量和较高质量的习题练习,强化了学生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设计能力,教学实践起到了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效果。(2)强调实务操作的真实性。教材中的练习基本上都是理论,为了让学生在一个实践课中能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课程组组织编写了与教材配套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训指导》,在实训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实训步骤进行,不断提高动手实践能力。(3)强化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能力。该课程的最终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在理解数据库理论的基础上,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与设计。博士论文,Access。为此,课程组安排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课题开发等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过程中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库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编写新的教材,更新教学方法

为了使学生掌握流行的数据库管理软件,我们重新编写了新的教材,参加编写的人员都是长期从事数据库技术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选用了Access这种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教学示例软件,同时Access也成为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的二级考试内容。Access数据库是Office办公系列软件的主要组件之一,是一种为数据库管理和应用程序开发而设计的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不仅能使编程人员从复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而且在程序开发上不再需要过多地与语言打交道,可视化的开发过程使原先以编码为主的开发变为以操作为主的开发,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开发效率,缩短了开发周期。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数据库技术发展迅速、内容丰富和实用性强的特点,总结出“理论与实践并重,体现案例教学”这两条原则和三种授课方式:课堂理论讲授、机房上机实践和学生分组分项目完成项目练习。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加强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掌握。案例教学起源于哈佛大学商学院,它是一种与传统教学的“概念——理论——应用”模式完全相反,采用“案例——理论和概念”模式的教学方法。通俗地讲,案例教学是通过对具体实例的演示、讲解,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过程主要步骤如下:(1)教学案例的选择与设计;(2)案例分析与讲解;(3)课堂讨论;(4)综合讨论结果,得出结论。

3.完善考核制度,重视能力培养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既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也能熟练运用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博士论文,Access。传统的单独理论试卷考试会导致学生为应付考试而对相关理论知识在考前临时突击,死记硬背,出现“高分低能”现象,这与该课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是相悖的。博士论文,Access。为此可以采用理论笔试与平时实践各占一定比例的考核方法。博士论文,Access。平时实践分项目实践可以督促学生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的能力,理论考试采用机考的形式,通过考试系统软件随机生成试卷,使相邻学生的试题摘要素的综合改革和建设。

五、结束语

随着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即使在现在看来是比较合适的教材,教学方法等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也可能显得过时和落后。因此,我们应经常进行教学研究讨论,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思考、积极探索,使此门课程的教学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2]雷红艳,邹汉斌.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1:1766-1768

[3]宣军英.浅谈数据库原理的教学方法[J].嘉兴学院学报,2006,(3)。

第11篇

关键词:数据库;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拓广,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十分普及,它已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应用系统的基础和核心。许多高校的多个专业都开设了数据库相关课程,而在高职院校中,又特别强调课程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强调学生数据库应用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多年来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就该课程在教学内容的设置、课堂教学的整合、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应用等方面作了探讨,希望能为高职院校数据库课程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一、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改革

按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每一门课程都有它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而教学内容的取舍则要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由于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其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的确定必须符合行业与企业需求,以是否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工作需要,是否有利于社会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要求为基础。所以在数据库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专业取向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并针对各个专业对数据库掌握程度要求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以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为例,教学内容可由数据库基础理论、数据库应用模块及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三大部分组成。其中数据库基础理论包括关系数据库系统理论、数据库设计理论、并发控制、数据库安全性、完整性控制理论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有关概念;数据库应用模块具体介绍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操作,主要有Visual Foxpro、Access、SQL Server、Oracle等;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则介绍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工具及实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应综合考虑各专业学生的专业方向、课程基础、实际能力及教学课时数,对上述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与整合。在选择课程内容上,针对各个专业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划分,如对计算机类专业适当增加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设计及开发方法的理论内容,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介绍SQL Server或Oracle,强化数据库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设计开发一个具体的中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这是因为这些专业学生的岗位之一就是数据库应用软件的开发与维护。而对于非计算机类相关专业,则适当降低要求,应用主要偏向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操作,也就是应用模块的掌握,其数据库产品选择相对容易的Access或SQL Server系统。

二、课堂教学的整合与改革

数据库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课程,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既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要有足够强的实践能力。而要在有限的学时内实现教学目标,关键在于如何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这可从教学方式与方法入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所以课堂教学的改革就成了课堂改革的重点了。

一方面需要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师知识传授与培养学生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达到教学的目的。另一方面需要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学生自我实现价值观的整合。

三、教学实践过程总结

在目前教学中,我们容易被以往的教学方法所束缚,经常学习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条理及细节,突出了计算机的“学科”性而淡化了计算机的特殊的“工具”性。老师讲得多而细,学生记得多而练得少。计算机学科其自身的特点改变了我们过去单纯讲授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带来了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到计算机学科不仅是一门既动手又动脑、应用与技术高度结合的新学科,而且还给予我们若干创新的启迪,激起了学生和教师投身于计算机学科研究的极大热情之中。我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事先引导、案例教学、自我消化、相互评价”的四步教学法。

1.事先引导。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要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在数据库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将学生引入特定的知识情境,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到的新知识。例如在学习SQL时,首先向学生介绍SQL的特点,并给学生演示用SQL做好的数据库,让学生对此产生好奇心,思维活跃起来,并开始思考怎么实现这些功能,并渴望马上去学习掌握这些技能。在教学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带助者,要围绕某一课题创设有利于所学内容的情境,使学生能围绕问题主动展开学习。

2.案例教学。案例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所学知识的难度,保持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恰当的教学案例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例如,教师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设计数据库,并用此来引导学生学习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设计范例一定要从学生角度去考虑,什么样的范例学生才会感兴趣,才会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教学案例。

3.自我消化。当学生解决基本操作问题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另外设定范例中其他做法,并找同学回答。为了解决疑问,学生会主动地起阅读课本和相关的参考资料,并彼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样,虽然只学习一个例题,却学会了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法,学生就可以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解决相关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相互评价。当完成某一课题教学时,让学生自我总结和相互评价,教师适当指导。同学间可以讨论、交流、取长补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可在讨论中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从中启发学生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错误或片面的认识。从小问题学起,一边学习一边探讨,遇到问题大家一起讨论,每位同学介绍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吸取其他同学好的做法,了解其自身的不足,使每位同学都对自己有个清楚的认识。

总之,通过上述四个步骤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高效而充满活力,使数据库教学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四、结束语

以上探讨了数据库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法,并从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提出了数据库教学思想,力求使人性化、互动式、启发式的数据库教学得以实现。总之,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在一定的理论教学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库教学体系,不仅可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而且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岗位竞争力。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数据库技术;项目教学;任务驱动;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4-0227-01

目前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数据库技术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的支柱,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数据处理与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可以说有计算机的存在,就有数据库的存在,有信息的处理,就有数据的处理,数据库技术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任何高校和专业都离不开数据库技术的学习。那么如何制定一个适应社会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的课程标准,成为当前职业教育和高等学校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明确课程任务,确定学习目标

明确课程任务,通过《数据库应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数据库技术、数据库设计理论与关系查询(SQL语言)的基本知识,学会管理和维护数据库的方法,体会真实、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后台数据库的开发过程(数据库的设计,数据库的创建,数据库的数据检索,数据库的备份还原等)。为学生今后从事后台数据库的管理与开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预期的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具有安装和正确使用及简单配置SQLServer数据库服务器的能力;具有初步管理、维护及备份恢复SQLServer数据库的能力;具有熟练使用SQL语言维护数据的能力;掌握各种查询语句从SQLServer数据库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能正确进行数据库的安全管理;掌握数据库的基本设计能力;掌握对表进行创建、操作维护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与人沟通和交流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探索能力、学习能力。

二、教学资源的准备

为了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切实有效的实施课程标准,必须做好必要的教学资源的准备工作。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首先要制定任务书,同时还要有支持任务实施的项目库、题库等资源。“任务书”的制定,任务书要围绕课程设计中各个情境的任务,按照任务提出、分析、实施、总结的过程进行制定。“项目库”的设计,项目设计的难度要适中,并涵盖课标中所要求的内容。在项目库中共收集了10个项目案例,每一个案例都经过我们项目小组成员的安装与调试,能够正确运行,而且对部分案例结合课程标准做了修改,以适合我校的高职学生。项目库的建设主要是丰富教学资源,强化技能训练,将实践技能融会到课堂教学中去,极大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另外,建立《数据库应用》课程的在线考试的“题库”。题库中题型包括客观题与主观题,题量丰富,题型多样化,知识覆盖面与课标要求一致。题库的建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考教分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能动性。

三、合理的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

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实行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进行合理的课程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学习目标,基于企业岗位要求确定学习任务,将课程的教学划分为几个学习情境。围绕学习情境的展开,学生发挥着积极主动性,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和合作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师在进行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过程中,不是孤立地介绍概念、作用和操作方法,而是先宏观上提出一个任务,比如在讲解SQLServer当中的数据操作的语法结构时,教师首先给出一个任务清单,将清单中的数据录入到几张已经设计好的表结构当中,并作相应的修改和删除。要完成这样的任务,首先要进行数据的录入,然后进行修改,最后删除。将这个任务分解成以上三个小任务。教师首先把数据插入的基本语句和注意事项介绍一下,然后让学生以小组方式进行数据的录入。学生操作之后,由学生提出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全班学生进行讨论、点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进一步理解表结构之间的约束关系。接下来,开始数据修改和删除操作,所有的任务操作均完成之后,要对整个任务进行点评和总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操作、点评过程,学生对数据操作的语法结构、表结构之间的各种约束关系及约束要求得到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二)任务的选择。任务选择原则可依据以下几点:(1)任务适中。任务选择难度适中,学生通过适当努力,就可以实现微适当。(2)自主学习。将任务目标定位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上,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已有知识,掌握有序学习途径,在解决问题时,扩展知识,完成任务。这样也培养了学生潜在的自主学习能力。(3)以用促学。通过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以用促学。用到知识点,从而去求索。(4)团结协作。将学生按照个体差异的不同,分成小组,在任务完成中,各自发挥其优势,使教学方式更为生动活泼,形成全员探究的合作模式。

四、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的制定

本课程考核宜采用过程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过程考核和期末考试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0%和40%;过程考核学生对教学案例的掌握情况及实践能力。期末考核采用试卷考核,考核学生对案例教学中基础知识的掌握运用能力,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可以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过程考核注重学生在协作模式下完成任务的综合素质。期末考核注重个体学习效果的评价。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