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8 22:32: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据库课程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QL Server2005 课程教学设计 项目教学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11.043
SQL Server2005和是很多IT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其要求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可以使用编写应用程序的前端部分。通过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数据库管理与开发能力。
从高职学生的反映可以看出,程序设计语言学生普遍感到难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就成了该门课课程教学的关键。笔者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主线,阐述了全面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和表创建及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通过对一个完整应用系统开发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继而提高数据库系统的开发能力。
一、教学总体设计
SQL Server2005和课程教学设计中,首先应明确教学任务、教学实施方法以及学生应该达到的专业能力。教学任务围绕学生应达到的专业能力,要求学生首先能够完成一个后台数据库的创建与管理,然后通过的教学学生完成前台管理开发。教学方法是带着问题边学边做、层层递进、举一反三的一体化项目教学法。而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完成最终项目是实现学生成绩管理数据库系统设计。其功能实现包括相应信息的编辑、各种查询和排序和系统维护。功能菜单如下:学生信息管理、课程信息管理、成绩信息管理、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维护。
二、课堂教学设计
(一)课堂教学实例
对于数据库,学习内容包括数据库设计与对象创建、数据库数据管理及应用、数据库数据维护、数据库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等。建立教学实例以及对应的子项目,将实例融入分解成几个子项目(见表1)。建立项目与任务学习的对应关系(见表2)。
对于,课堂教学主要包括过程设计、窗体界面设计、数据库访问技术,包含的常用类有:Connection类、Command类、Data Reader类、Data Adapter类和Data Set类,实现对数据库访问连接的步骤。在其中讲解项目的创建、类的添加与设计,以及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二)课堂教学
要尽量将“教”转移到“学”上。避免整个课堂大满贯,及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将课程知识及时转化为自己内在的能力。课堂教学主要分为教师课堂授课与学生实训,其中,课堂教学与学生实训的课时比例为1∶2。上课前,分析本次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明确哪些任务知识点需要老师边讲解边现场编程。
课堂上的讲授不断提出任务,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学生参与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寻找一切可能的合适的方法和途径。在讲新知识前,提出一个实际的问题,由问题带出任务,如要建立学生信息表,先与学生讨论需要哪些必要的信息,如学号、姓名以及相应的数据类型的意义和如何定义,就不会感到枯燥无味。在学习数据库时候,学生有的还不是很明白这个数据库的作用,可以先给学生看到一个完整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中对数据库的操作,然后再讲解通过创建界面,使用连接数据库,让学生明白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
另外,应优化教学内容,淡化语法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没必要侧重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基本语句和语法的详细讲解,把实例项目作为贯穿教学的主线。在实例代码窗口中渗透语法和句法,将知识通过实例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不至于感觉杂乱、抽象、无整体逻辑,使学生在工程项目中去掌握语法规则,不但能促进学生正确掌握语法,还能让学生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训项目任务
SQL Server2005和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而且高职高专的学生对实践操作类课程的热情较高,项目任务布置时,应该明确实训的目的、实训要求、实训内容,完成时间,引导学生独立操作,学会分析归纳使用到的知识点,目的是使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巩固复习。每一个实训项目按照课堂的实例步步深入,通过一个个实训项目的层层推进,让学生明白该项目的整个软件开发过程。
在教师课堂演示实例后,布置学生完成课内的实训任务环节,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接受情况、学习主动性等存在的问题。教师这时就要在课堂进行巡回观察指导学生的操作情况,发现学生存在的普遍错误,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帮助,分析解决,对学生的独特想法、解决的新思路、新的方法给予奖励,并请学生演示,调动他们的课堂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软件编程思维。
(四)总结与考核
总结评价考核分为:过程总结评价与终结总结评价相结合,过程性总结评价占50%,终结性总结评价占50%。每个子项目的完成都进行一次总结和讲评,对项目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总结会上与学生讨论的方式进行,最后教师进行点评,从中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案,同时,实训任务完成,根据其学习情况、操作的熟练程度给学生一次平时成绩。学生学习完成所有知识后,安排学生2周到3周时间完成课程项目设计。课程设计的题目为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开发,内容与本学期的实训任务相似。最后,学生应该提供《项目开发总结报告》及作品,总结报告包括:设计思想、设计过程,回顾所学的知识,得出的经验和体会。
三、教材选择
教材应该采用项目教学法的教材体系结构。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教材应把知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好是在项目中进行穿插讲解。这样就避免了让学生在毫无知识背景的情况下去理解抽象晦涩的概念。
四、拓展设计
除了学习,还可以鼓励有能力的学生自学掌握目前较常用其他的前台开发工具,如 或者JSP等。这一阶段以学生自学为主,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实现远程登录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五、效果与总结
教学中学生参与到项目实现,以学生较容易的内容进入知识的学习,学生的积极性较高,学生通过实践从中获取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编程的能力。
教学法不是单一的,它往往是多种教学法的综合运用,根据课程的学习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现有的教学条件,将多种教学方法紧密地结起来,大胆进行教学法的尝试,善于总结,让学生不把学习为一种负担,这样课程的教学效果就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刘引涛.项目递进驱动教学法在SQLServer2005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2008(7)
[2]顾益民,高峰.项目教学法的探讨与实践[J].职业技术,2008(11)
[3]尧有平,韦抒,李士丹.课程整全与综合教学法相结合的实践[J].广西教育,2008(3C)
[4]廖继红.项目任务教学法在SQL Server2005课程教学设计[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5]王伟娜.浅谈高职高专“程序设计”的教学方法[J].福建电脑,2010(5)
摘 要 通过总结学生在实训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对不同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岗位能力进行分析,提出基于岗位能力的数据库实训课
>> 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 基于岗位能力的建筑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实践 基于CDIO的软件学院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CDIO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基于SQL Server的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据库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 基于CDIO模式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MOOC理念的数据库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基于学习能力培养的《数据库系统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Access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 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实训教学体系研究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岗位的综合实训分类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 基于分析检验岗位的分析化学实验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基于职业教育理念和岗位能力需求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of the Database Training Course Based on Post Ability
——The Case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pecialty (Commercial Network Direction)
LU Gui-rong1,WANG Hao-xue2
(1.Hang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Technology, Hangzhou Zhejiang 311402; 2.Liboral Army 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Engineering, Zhengzhou He’nan 450001, 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summary of existing problems in practice of students, to analyze the typical tasks and job abilities of different positions, and the reform thought of database training course based on post ability was put forward, which is: students experiencing different jobs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complete a specific task,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and then improve post adaptability and social competence.
Key words database; practice training courses; post ability; compute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pecialty;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一、通过就业前景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国家普及高等教育的实施,高职学生的整体素质下滑,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还有高职学生喜欢所学立即能够做出一个生动直观运行效果的课程,所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首要环节。笔者通过数据库技术的实际应用认识其重要性,通过招聘网站中真实的数据明确告知学生,社会对数据库相关职位(比如数据库开发工程师、数据库管理员等)的需求量相当大、待遇好,并且这些职位的岗位要求不是太高,只要多做多练完全可以达到要求,所以可以说只要学好这一门课就可以实现高薪就业,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以培养毕业后可以直接上岗工作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所以应该结合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予以取舍。本课程包括数据库原理和SQL Server的操作应用两部分,对于数据库原理部分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理解数据库基础知识,重点掌握好关系数据库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与逻辑设计部分。SQL Server的具体操作应用包括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操作和使用T-SQL语句操作两种方法,重点是T-SQL语句的熟练操作以及数据库的管理维护,难点是T-SQL语句的编程、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的应用等。还有教学内容可以适时调整,比如笔者在数据库原理部分先不讲关系代数,到讲解数据查询的时候再重点讲解,使学生理解清楚选择,投影,交叉连接,等值连接,自然连接等关系运算的本质及关系,然后再重点讲解简单查询、连接查询、子查询、复杂查询,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
三、采用“任务驱动法”展开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由“设计任务”,“任务分解”,“反馈与调整”,“评价与总结”四步组成。笔者将学生选课管理系统开发案例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融“教、学、做”为一体,注重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讲解(教),给出具有使用价值的案例供学生模仿(学),通过课程设计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做)。讲解数据库原理部分的时候就引入学生选课管理系统案例,从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实施和数据库运行与维护完整分析清楚,这样学生容易理解概念模型、关系模型、数据库设计等内容。SQL Server操作部分从数据库创建开始,一直到后面的管理、开发都用此案例,切近学生生活,教学效果良好。另外还需注意,虽然在第一次课时教师就向学生阐述了学习数据库技术的重要性,但毕竟学生软件开发经验有限,并且所学不能立即所用,时间一长学习兴趣就会降低,因此需要教师在后续的授课过程中结合案例适时进行强化。
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保证教学效果
目前最常用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利用演示讲解知识点,效果直观,但由于信息量大,如果学生没有充分预习或理解清楚,很容易造成学生与教学脱节,所以笔者通过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去查资料、解决实际问题,上课时可以让学生先探讨知识点,最后老师加以总结和补充。比如数据表的操作部分,先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各个表结构,录入数据,然后再发现并解决数据完整性的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再比如实现某个查询需求有好几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分析、讨论、验证,找出哪种方法耗用时间最短,从而培养学生对数据库的优化意识。
五、加强实践教学巩固教学效果
数据库是操作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所以通过实践使学生理解消化知识点尤为关键。笔者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按照1:1的比例进行,课堂中预留一部分基于教学案例的实训题目,让学生在上机过程中带着任务去学习,基于实际系统设计去练习,从而达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目的。期末安排2周左右时间进行课程项目设计,完成学生选课管理系统的开发。由于课程是在第二学期开设,学生只学习了计算机基础,所以采用Visual Basic开发前台界面,SQL Server作为后台数据库,利用ADO技术完成前台和后台的连接,帮助学生理清SQL Server与应用软件开发工具之间的关系,并能够盘活学生所学的数据库知识。
六、改革考核方式调动学生主动性
打破传统的闭卷笔试考核方式,应以实训考核为主,理论考核为辅的考核模式。本课程考核内容包括理论和实训两部分,理论考核主要以期末笔试形式为主,实训考核主要为上机考核和案例答辩为主。笔者课程考核总成绩由下面三方面组成,理论考核占40%,上机考核占30%,案例答辩占30%。比如要求学生参考教学案例,使用VB、JAVA、C#等语言结合SQL Server完成图书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开发,最后进行案例答辩,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并能培养其自学能力。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启发教学 问题驱动
【基金项目】重庆师范大学基金项目资助,项目批准号(11XWB026)。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28-02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云计算和互联网的风起云涌使基于网络的应用系统得以广泛应用,作为后台基础的数据库技术也被不断地赋予新能力。因此,《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在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系统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与实际意义,该课程主要讲授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方法,涉及数据库原理、数据库应用和数据库设计三方面,这些内容彼此关联而又各有重难点。由此可知,在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不仅应该教会学生正确理解数据库的基本原理,还应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和应用技术,更应该激发学生对数据库及相关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探求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能力,使其成为适应能力强、有创造才能的专业人才。为此,本文结合相关教学实践,就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种“问题驱动+图表展示+比较分析”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1.课程存在问题
由于数据库原理的知识点较为抽象、枯燥,灌输型教学方式容易伤害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文字层面,更为重要的是不能把这些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地结合,极大降低了课程的教学效果[1-6]。
总结起来,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当前数据库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理论与实际分离——部分教师的授课重点偏向理论知识,较少介绍具体的数据库使用技术,使学生难以将所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不能适应各个企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具体需要;然而另一部分教师又偏好介绍当下流行的数据库开发工具,忽视甚至放弃讲解原理知识,造成所教学生熟知现有的数据库开发工具,但对整体的数据库知识结构缺乏认知,使得后续发展能力不强。
(2)实践教学不够合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目前的实验教学存在很多弊端,例如目的不具体、内容太笼统、实验在考核中没有一定的比例等。而且企业中数据库应用大多是工程化的合作开发,必须按软件工程的原则进行组织,因此应该将软件工程的基本方法融入数据库课程的实践环节,帮助学生建立起工程化的概念。
(3)课程设计选题不够开放——部分教师布置的选题没有新意、且年年重复,有些同学直接照搬学长的东西,这种选题不仅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兴趣,也不能跟上数据库技术的发展速度。所以应该在数据库课程设计进行开放性题目的探索,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选题,发挥自己的特长与创造性。
(4)考核制度不科学——考核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不同的方式能激发学生不同的学习动机。传统模式一般以期末考试分数为最终成绩的主要依据,造成学生只为考试过关而不注重培养实际操作能力,这种现象已严重阻碍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发展。对此,很多学校采用“平时分+实验分=总成绩”,但对实验分数的评定较为主观,造成学生在实验环节通常是被动的完成任务、而非主动的思考创造。
2.启发式教学
数据库课程的知识体系完整,既有经典理论成果、又有发挥巨大作用的实践技术,因此我们提出如图所示的启发式教学法,将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入课堂和实践。
(1)抽象分层
抽象是精确描述问题和建模的机制,数据库中很多的概念和方法都体现了抽象的思想,如数据模型、规范化理论、事务管理等。
例如,作为数据库理论知识的基本概念,数据模型分层次、逐步地对现实世界进行抽象。利用数据模型表达现实世界的时候,先从人的认识出发,形成信息世界,建立概念模型;再进入计算机系统,形成数据世界。在数据世界中,先从用户的角度抽象,建立数据的逻辑模型;再从计算机的角度抽象,建立数据的物理模型。
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体会抽象的思想和方法,学习运用抽象去表达需求并建模,发现问题的本质和其中蕴含的规律,并逐渐掌握抽象这个工具。
(2)难点分解
借鉴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先自顶向下地将整个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划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有相对独立的子任务,相邻阶段互相承接;关于相对复杂的数据管理和维护工作,也可以进一步被分解为数据恢复、并发控制、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的保护、数据库的运行维护等多个子任务,相互协作以保护数据在运行过程中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而在基于数据库的应用开发中,模块化的难点分解也是最有效、最易操作的一个方法。
(3)三段教学模式
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中引入“问题引导+图表总结+对比理解”三段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利用启发式规则和推理来学习相对枯燥的教学内容。
1)问题引导——以问题设计为核心、以问题解答为驱动力、以激发学生主动自学和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为主要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出一些学生难理解、易混淆或易疏忽的问题,并在恰当的时候提出,使学生对这些问题有足够的重视;对于那些比较重要的概念或在后续学习中常用的、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样既能“于无疑处生疑”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通过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以激发学生的能动性。
2)图表展示——用一组简单的示意图或二维表直观地展现问题涉及的内容,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结合图表对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通过图表展示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原本枯燥、抽象的原理变得生动、具体,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突出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式学习。
3)对比理解——通过比较所提问题涉及的各个知识点的异同,分析其本质和特点,总结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各自的用法和用途,并针对学生在上一环节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和讲解。通过对比理解能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实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验证启发式教学法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笔者给出一个实际的教学示例。
【描述】关系模式STC(SNo,SN,SA,TN,CN,G),其中6个属性分别为学生学号、学生姓名、学生年龄、教师姓名、课程名和学生成绩。假设学生可以重名,课程名也可以重名。假设教师无重名,每个教师只教一门课,但一门课可以有几个教师同时开设。要求:
【问题1】给出主码、候选码、主属性、非主属性及其之间的相互联系。
在数据库中,主码、候选码、主属性、非主属性这些概念非常重要,只有清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才能学好后续理论。但学生却常常混淆这些基本概念,因此我们以提问的方式突出强调,引导学生们思考、而非死记硬背。
(1)通过多媒体屏幕将一个关系模式STC所属的数据库显示出来;
(2)让学生对照主码、候选码、主属性、非主属性的定义给关系模式STC(SNo,SN,SA,TN,CN,G)分别标出这四个概念;
(3)详细给出关系模式STC(SNo,SN,SA,TN,CN,G)的图示,并结合图示写出这个关系模式的键码{SNo,CN}和{SNo,TN}。
【问题2】分解关系模式使之属于BC范式。
对此问题,我们仍然结合问题一中给出的图示进行分析,得出这个关系模式的分解结果——STC1(SNo,SN,SA),STC2(TN,CN),STC3(SNo,TN,G)。
在上面的教学示例中,我们首先利用问题驱动的方法,通过问题1提出主码、候选码、主属性以及非主属性这四个概念,强调它们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接着我们将一个形象的图示通过屏幕呈现,将抽象的概念和具体形象的例子相结合,让学生对知识点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我们及时关注、实时收集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发现学生的困惑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下一个比较分析的环节做到有针对性的指导。当学生对所提问题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初步的理解后,我们再重点强调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助其形成深刻的印象。如果在学生反馈中发现一个十分普遍的问题,我们还可以将这个问题单独提出来,循环使用“问题驱动+图表展示+比较分析”这种教学模式进一步向学生深入解释,使学生做到活学活用、举一反三。
通过上述示例我们可以看到,问题驱动、图表展示和比较分析这三个理论教学环节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灵活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
4.结语
本文分析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问题驱动+图表展示+比较分析”的启发式教学法,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目前这套启发式教学法在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由于数据库技术在不断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因此笔者将继续在数据库的教学上勤于思考、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在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使理论教学和实际应用更好地结合起来,培养出更加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傅婷婷.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的立体化教材建设探索[J]. 计算机时代. 2012(7):21-23.
[2]叶霞,李俊山,李海龙.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践教学改革[J]. 计算机教育. 2011(1): 28-29.
[3]范丽萍. 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 中国电子商务. 2012(4): 15-16.
[4]彭焱. 《大型数据库应用技术》教学改革与探讨[J]. 软件导刊. 2012, 11(1): 23-24.
【关键词】数据库课程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151-02
1.引言
数据库课程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开设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数据库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实践[1]。同时,实验教学是这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课程理论教学的非常关键的补充,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积极作用。
据调查,对于数据库基础原理课,我国高等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教学采用教材几乎都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该教材一直被推荐为计算机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相关专业数据库课程的御用教材[2]。该教材系统介绍了基础概念、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完整性、关系数据理论、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编程、关系查询处理、查询优化、数据库恢复技术、并发控制、数据库管理系统、新技术篇等数据库技术综合内容,理论知识点非常多。
然而,这门课程的学时数有限,很多情况下,课程的实验教学仅仅作为其理论课的一种补充,实验内容枯燥且目的性不强,有些教师根据教材挑选一些习题、例题或者直接选用与教材配套的实验指导书作为学生的上机实验内容。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实验目的性不强、任务不够明确,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增强,学生在学习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严重影响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
因此,如何将理论知识点与实验实践有效结合,科学地选择实验内容,将数据库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与实验实践相结合,找出适合学生掌握数据库技术的实验教学方法,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成为数据库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2.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1)规范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教学大纲是实验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组织实验教学、审核实验项目、编写实验教材和指导书、检查实验教学质量、实验室与实验教学基地建设的重要依据[3]。规范的实验教学大纲可以进一步培养及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实验技能和创造性,提高课程的实验教学质量。
因此,在实验教学改革中,规范实验教学大纲是首要任务,我们不仅要求实验教学内容完全体现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而且要求实验内容能体现先进的实验教学思想,能够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总体上提高教学质量。
在实验教学大纲中,实验内容的选择及组织方法是决定实验效果的关键。首先明确课程的实验教学目标,在现有的实验室环境及不增加学时的基础下,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4],组织授课教师对实验内容进行统一整理和规划。
这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包括多个层次和许多实际动手操作内容,考虑到实验项目中全面性,学科教师在组织实验项目时非常注重内容更新,体系科学合理,适当减少基础性(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同时开设的实验项目数高于实验总学时,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重点和对实验教学大纲的理解,有重点地组织学生利用实验课程时间完成部分实验项目,不过这些实验项目必须涵盖实验要求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例如,在数据库原理实验中分别设置了数据库安装及配置、数据库定义及管理、SQL语言的基础使用、数据表的定义及管理、表数据的管理、数据单表查询、数据多表查询、数据库安全、数据库完整性、数据库访问、数据库备份及恢复等18个验证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的实验项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再继续开展数据库课程的实验。
(2)多交流,强化教师指导
在实验教学中,整个教学过程很重要,即不能完全放任学生自由式学习,也不是教师“全程教”的过程,授课教师应该设计一个适合学生学习和实践的环境,让学生“主动学”和“愿意学”,这样不仅使学生将抽象的数据库知识运用到实验实践中,同时也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巩固和加深,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然而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有两种现象比较明显,一种是只关心实验结果,教师把实验内容布置给学生,学生完成实验后提交实验报告,教师根据实验报告情况给学生评定分数,至于实验报告中是学生独立完成的还是抄袭的,哪些是学生的难点,教师却不太清楚。另一种是实验过程中不主动指导,等到学生提问了才进行答疑,久而久之,学生对实验教学产生倦怠,遇到实验难题时避之远之,甚至于害怕上机实践进而产生厌烦感,这两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授课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实验过程,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观察学生的实验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主动指导学生,直至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对于学生实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实验教学课堂中集中时间进行实验操作点评及操作演示,并与学生多交流互动,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使学生对其所实践的知识点印象深刻,达到了实验教学的目标,教学效果反响很好。
(3)多渠道展开实验实践
课堂学习和实验实践的时间是有限的,而课下的时间却是无限的,要想让学生真正学好这门课程,应提供多个途径供学生学习和交流,课程的教学网站就是一个较好的途径。
课程教学网站已经是一种客观需求,不仅能方便教师、管理课程资源,同时也提供了学生进行在线的学习环境,这就改变了原始的授课方法,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
数据库课程组依托学校的校园网和网络课堂建设了专门的数据库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辅助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辅助材料、课后作业、自测题、数据库网络教学系统、优秀数据库学习资源、参考资料、课程录像等资源,并提供了学生的交流空间,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
(4)优化实验考核方案
数据库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点较多,不仅要求学生牢固掌握课程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对于该课程,目前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笔试、实验、课程设计三个部分,其中笔试部分采用闭卷形式,占用较大的分值,主要考查学生对数据库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题目涉及基础概念、基础理论、关系数据库、数据库管理、SQL语言、数据库安全、数据库完整等多个知识点,较全面的考查了学生的理论水平。
实验部分由上机实验项目构成,主要考查学生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管理的综合实践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库的安装配置、创建管理数据库、创建管理数据表、表数据、安全性、完整性、数据库连接等多项实践内容,学生需完成实验课程内容并按要求填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实验工作的全面总结,是教师考核学生实验成绩的主要依据,学生须按照实验项目要求完成相应的操作,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及总结,并将符合要求的结果或操作在规定的实验报告纸书写,实验报告要真实反映实验结果,不得抄袭或伪造,教师根据完成情况给出最终实验分数。
3.结束语
数据库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完善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授课教师不断努力,提升自己,探索实验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实践证明,上述实验教学方案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对于提高学生在数据库课程学习中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积极的作用,真正的提高了学生在数据库课程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使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今后,我们还将在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使数据库课程的实验教学逐步趋于完善。
参考文献:
[1]黄德才,龚卫华.“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模块的组织原则与教学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0:169-171.
[2]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4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陈建平,欧阳思洁,蔡文伟.数据库原理实践教学改革探究[J].计算机教育,2008,12:111-113.
[4]易,曹东,曹晖,袁世英.医药类院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验教学模式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12:1769-1770.
关键词:课程体系;高职;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随着计算机应用系统在各行各业的普遍应用,数据库技术在计算机应用领域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决策支持系统、ERP系统、CRM等系统的成功实施和应用,使企业深刻体会到数据就是财富。企业的发展方向、市场的商机、管理中的漏洞等重要的信息就存储在企业数据中,而数据库是目前存储数据的主要方式。因此,数据库建设已成为衡量企业、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例如我国电子政务一期工程建设方案中,确定“十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四大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数据库――“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信息数据库”。从计算机行业对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情况看,不论是软件开发、系统维护、网站建设,还是多媒体技术应用、电子商务应用、信息管理与应用等方向,都对数据库技术的掌握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
为满足目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各高校、各层次计算机专业,甚至有些非计算机专业如会计、统计等专业都开设数据库课程。在数据库教学中不但强调理论学习,实践也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但是,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在教学中还存在如下需要改进之处:(1)教学内容方面:过多的强调数据库原理、知识体系的教学,学生学习该课的兴趣不浓;(2)数据库理论与应用脱节,学生感觉不到理论有什么用处;(3)学生课上和课下的学习无法很好地贯通,学生课上所学的数据库的方法、技术在课后没有得到很好的练习和巩固。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主要从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模式、理论知识教学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以下是一些经验和体会与同仁分享。
2构建合理的课程内容体系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领域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技术
之一,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数据库技术已呈现出与多种学科结合;与其他新兴技术互相渗透。能否在变换快速的数据库技术中把最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是任课教师的一种新的挑战,这就决定了构建合理的课程内容体系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1课程内容构建的指导思想
我们通过广泛的调研,建立了如下数据库课程内容构建的指导思想:以“实践、综合和应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重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课程内容构建的指导思想,在内容选取上遵从如下原则:(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以基础知识为主,适当拓展高新知识;(3)加强系统性、完整性;(4)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2课程内容体系
根据课程内容构建的指导思想,我们采用以讲授SQL Server 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主,讲授数据库原理为辅的方式精心规划了适合高职学生的课程内容体系,内容分基本技能、优化与拓展、开发与编程和课程设计四大模块,数据库课程内容体系如图1所示。
(1) 基本技能:主要介绍SQL Server数据库的安装、数据库创建、SQL,数据库管理等基本技能,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和应用,共20学时。
(2) 优化和拓展:介绍索引、完整性、存储过程、触发器、数据备份与恢复、系统安全管理技能,这些技能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共38学时。
(3) 开发和编程:简要介绍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的优秀工具PowerBuilder,要求学生主要掌握PowerBuilder与SQLServer数据库的连接和PowerBuilder的基本使用,共8学时。
(4) 课程设计:主要利用PowerBuilder和SQL Server数据库完成一个简单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三个学生一组,一周时间,共30学时。
3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整个“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是以任务驱动为主,适当以案例的方式补充原理知识。课程的总任务就是开发一个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当然,开发的重点在于建立一个数据库,为实现这个目标整过教学由16个大任务和两个案例组成(如图2)。
完成了这16项任务也就实现了数据库课程的教学目的。每一个任务教学我们按如下时间顺序安排:(1)教师提出本节的任务;(2)讲解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3)学生练习;(4)提出针对异常情况的处理技巧,学生练习异常处理技巧;(5)以学生为主体独立完成任务;(6)教师总结完成任务情况及注意事项。
4任务过程中渗透数据库理论知识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的教学是令人头痛的一件事情,特别是数据库的三范式理论,是数据库课程中的必讲内容,但许多同学反映很难理解,有的费了很大功夫记住了三范式的定义,但在实际中却不会使用,或很少自觉的使用。我们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发现,数据库理论虽然很重要,但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不应当把它当成重点,应当看作解决问题的辅助工具。当学生掌握了创建学生数据库、表、记录的插入、删除等方法时,引导学生创建其它领域的数据库,学生马上就意识到创建数据库的语句并不困难,难的是如何知道表结构,这时我们再告诉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很好的理论指导――数据库三范式,然后以案例的方式介绍三范式理论,等学生掌握理论后再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理论解决前面的问题。这样学生就感觉不到在学无用的理论,而是和老师在一起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中,数据库理论起指导作用。这种把理论溶于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必须做到:提前熟悉教材全部内容和学生基本情况;有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经历;进行设计教学任务,把数据库基本理论融入合适的任务当中去。
5提高课程设计在考核中所占比例
课程设计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内容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时对所学数据知识、技能、方法的全面应用、总结和提高。课程设计时间为一周,我们对课程设计同样做到精心规划:(1)老师提前选好题目(10~15个题目),对每个题目都给出详细的说明和要求,包括评分标准;(2)在老师指导下对学生分组,确定小组长和选定小组题目;(3)开始做课程设计,小组内可以讨论和分工,老师巡视并指导;(4)每组推选一名同学讲解自己的课程设计,并回答老师的提问(小组任成员都可以回答);(5)老师评出课程设计的成绩,成绩占该课程成绩的70%。
6结束语
本文针对“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从课程内容的选择、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任务过程中渗透数据库理论知识和改进考核方式四个方面的教学改革,并已付诸实施,已在课程的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之路是无止境的,任课教师只有坚持学习与探索,才能不断的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喻勇,王群,刘向阳.《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中国水运,2008,8(12):103-104.
关键词:水晶报表 动态 交叉表
一、引言
几乎在所有的应用程序中报表都是程序员头疼的问题。在.Net环境下包含了功能强大的报表工具:水晶报表(Crystal Report)。
Crystal Reports通过数据库驱动程序与数据库连接。每个驱动程序都被编写为可处理特定数据库类型或数据库访问技术。为了向开发人员提供最灵活的数据访问方法,Crystal Reports 数据库驱动程序被设计为可同时提供数据访问的拉模型和推模型。
拉模型
在拉模型中,驱动程序将连接到数据库并根据需要将数据“拉”进来(见图1)。使用这种模型时,与数据库的连接和为了获取数据而执行的SQL命令都同时由Crystal Reports本身处理,不需要开发人员编写代码。如果在运行时无须编写任何特殊代码,则使用拉模型。
推模型
相反,推模型需要开发人员编写代码以连接到数据库,执行SQL命令以创建与报表中的字段匹配的记录集或数据集,并且将该对象传递给报表(见图2)。该方法使您可以将连接共享置入应用程序中,并在Crystal Reports收到数据之前先将数据筛选出来。
本文为了实现动态按条件生成报表的,因此主要采用推模型。
交叉表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报表形式。一般的二维表只有列头,行就是数据,而交叉表(Cross Table)是行和列都有相应的行头和列头,中间的格子是交叉汇总项。原来的数据标题(字段)在两列上,但是现在想给其中一个列放到水平方向,形成行列交叉,交叉点求出统计结果,得出直接在表中不能看出的分析数据。交叉表查询显示来源于表中某个字段的总结值(合计、计算以及平均值等),并将它们分组放置在查询表中,一组列在数据表的左侧,一组列在数据表的上部。
本文将从完成“阳易教学分析系统V1.0-成绩交叉分析”模块来向读者做一个详细地介绍。
二、系统模块的设计
1. 数据库表的建立
系统已经有一个数据库:YangYiDB,包括三张表:课程、成绩、学生。各表之间的关系图见图3。
2.系统模块的实现
第一步、启动VS2005,新建一个架构文件。
a.在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中,右击项目名,指向“添加”,然后单击“添加新项”。
b.在“添加新项”对话框的“类别”区域,展开文件夹,然后选择“数据”。
c.在“模板”区域选择“数据集”。
d.修改默认名称 DataSetCross.xsd。
这就创建了一个新的架构文件(DataSetCross.xsd),以后将用它来生成强类型数据集。该架构文件将显示在数据集设计器中。
e.从“工具箱”中拖放一个DataTable,放入DataSetCross.xsd中,创建几个字段:名字、课程名、成绩(见图4)。
第二步、新建一个创建新报表。
a.指向“添加”,单击“添加新项”。
b.在“添加新项”对话框中,从“模板”区域选择Crystal Report,将报表命名为CrystalReport006,同时根据前面的数据集DataSetCross.xsd设计交叉表(如图5)。
第三步、新建窗体文件,命名为“Form012”。
a.拖放控件tableLayoutPanel1、groupBox2、checkBox3、checkBox2、checkBox1、button1、crystalReportViewer1、statusStrip1,布局和设置如图6所示。
第四步、代码实现。
a.在Form012类前面添加语句
using System.Data.OleDb;
using CrystalDecisions.CrystalReports.Engine;
using CrystalDecisions.Shared。
b.给Form012类添加类字段
tempDataView:
private DataView tempDataView; //
c.自定义私有方法myDataView(),实现连接数据库,读取前面所提的三张表的名字、课程名、成绩字段,返回一个内存中的数据视图,代码如下:
private DataView myDataView( )
{
DataSet tempDataSet = new DataSet( );
string connString = ″Provider=SQLOLEDB;Data Source=.;User ID=sa;Initial Catalog=Test″;
OleDbConnection myOleDbConnection = new OleDbConnection(connString);
string sqlString = ″select 名字,课程名,成绩 from 学生,课程,成绩 where 学生.学号=成绩.学号and课程.课程号=成绩.课程号″;
OleDbDataAdapter myOleDbDataAdapter = new OleDbDataAdapter(sqlString, myOleDbConnection);
myOleDbDataAdapter.Fill(tempDataSet, ″学生课程成绩″);
return tempDataSet.Tables[″学生课程成绩″].DefaultView;
}
d.在Form012_Load事件中添加tempDataView=myDataView();来调用上述方法。
e.双击“输出报表”按钮,在button1_Click事件中加入如下代码:
CrystalReport006 myCrystalReport006 = new CrystalReport006( );
DataSetCross myDataSetCross = new DataSetCross( );
//产生动态条件,存入字符ChooseStr中
string ChooseStr = ″″;
if (checkBox1.Checked) ChooseStr = ChooseStr + ″课程名=’″ + checkBox1.Text + ″’″;
if (checkBox2.Checked) ChooseStr = ChooseStr + ″ or ″ + ″课程名=’″ + checkBox2.Text + ″’″;
if (checkBox3.Checked) ChooseStr = ChooseStr + ″ or ″ + ″课程名=’″ + checkBox3.Text + ″’″;
if (ChooseStr == ″″)
{ MessageBox.Show(″请选择要显示的字段″); return; }
if (ChooseStr.Substring(0, 4) == ″ or ″)
ChooseStr = ChooseStr.Substring (4, ChooseStr.Length - 4);
//产生视图tempDataView,对应存入架构文件myDataSetCross中
tempDataView.RowFilter = ChooseStr;
foreach (DataRowView drw in tempDataView)
{
DataRow dr = myDataSetCross.Tables[″DataTableCross″].NewRow();
dr = drw[″名字″]; dr = drw[″课程名″]; dr = drw[″成绩″];
myDataSetCross.Tables[″DataTableCross″].Rows.Add(dr);
}
//刷新crystalReportViewer1,并将crystalReportViewer1显示出新的数据集结果
crystalReportViewer1.Refresh();
myCrystalReport006.SetDataSource(myDataSetCross.Tables[″DataTableCross″]);
crystalReportViewer1.ReportSource = myCrystalReport006;
第五步、程序运行,查看结果。
a.任意选择各种课程;
b.点击“输出报表”按钮;
c.重复a和b,可以看到有不同的交叉表输出。
结束语
用C#实现动态地水晶报表交叉表的实现方式,在许多项目中都将会用到,掌握其中的细节将会对软件开发者带来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数据库教学 CDIO 工程教育
数据库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是软件开发的基础。不论是在普通高等本科教育中,还是在高职高专教育中,数据库课程都占有一席之地。以下主要讨论软件学院类高职专科教育中,数据库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CDIO(构思Conceive 、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 和运行Operate)工程教育模式的改革理念,并制定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该教育模式在我校教学实践中的实施,对学生专业技能、职业能力、社会能力、工程能力等方面有极大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实践的基础上,我们总结出软件学院数据库类课程实施CDIO教育的教学方法和主要策略。
1 软件学院数据库课程存在的问题
1.1 培养目标与课程教学的脱节
由于软件学院各专业都属于高职专业,人才培养应强调“应用”,课程教学应突出“实用”,我校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设有5个专业,其中4个专业的教学计划中都设置了数据库课程。鉴于数据库课程对各专业教学的重要性,教学小组针对软件学院不同专业开展数据库课程教学研讨,分析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其前导和后续课程设计适合各专业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能直接工作在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而现在课程教学仅局限在教会学生数据库基本原理,能使用数据库软件,在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团队协作精神方面有较多欠缺,尤其是对学生在企业和社会环境中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几乎为零。
1.2 学生基础与教学内容的差距
目前,我校软件学院各专业的数据库课程均开设在第二学期,在此之前,学生仅修过计算机应用基础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而数据库方面的基础知识还没有涉及,因此教学内容应包括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库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数据库操作及数据库维护。
考虑到目前社会需求,我们结合SQL Server2005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展开教学。数据库课程的学习是一个从数据库需求分析、设计、实施到运行的过程,目前,该课程教学大多采用项目化教学法。项目化教学以实际工程项目为案例,根据项目开发要求,将课程内容分为若干模块,让学生参与到实际工程项目中去,通过完成一个实际项目来获得一定的职业技能,这种方法培养了学生数据库管理和开发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但这种方法侧重于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而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 基于CDIO的软件学院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
2.1 CDIO工程教育理念
CDIO是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主张以产品研发的CDIO 全过程为学习载体,培养学生的四类能力,即理论知识、个人素质和发展能力、协作能力、大系统适应与调控能力。课程大纲见表1。
2.2 基于CDIO理念的教学设计
为了使培养的工程技术人员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团队环境,必须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与沟通的人际技能,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了解如何在企业和社会背景下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我们数据库课程教学小组针对软件学院学生专业所面对的就业单位与岗位,展开职业分析,分析不同岗位所需要的系统化专业知识以及完成岗位工作所需的职业能力,参照CDIO课程大纲,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制定教学目标,研究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内容。
2.3 教学目标
借鉴 CDIO大纲,对软件学院数据库课程教学目标进行解析,制定出的教学目标见表2。
职业能力目标 (1)锻炼收集、整理和分析有用信息的能力
(2)培养撰写技术文档能力
(3)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主动探索、积极创新的能力
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小组成员间的沟通交流能力
(2)培养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与协同能力
(3)培养与企业用户的沟通交流能力
工程能力目标 (1)结合实际应用需求理解业务流程
(2)在数据库系统设计实践中理解数据库设计各阶段的任务
(3)在数据库系统设计实践中理解小组各成员的角色分工和责任
(4)培养以团队形式部署数据库的实施过程
2.4 教学内容
由于软件学院数据库课程教学课时紧张,学生基础较差,教学内容相互交叉,因此,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置及整合。软件学院培养的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必须考虑未来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打破学科知识体系,从培养岗位能力着眼重新安排知识体系,对教材内容做纵向和横向的整合,强调以培养应用能力为核心。
围绕上述培养目标,打破教材原有的组织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多个主题任务开展情境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见表3。
3 基于CDIO的软件学院数据库课程教学实践
3.1 教学方法
为达到上述学习情境任务,在实施教学时以学生管理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采用小组学习法进行环境陶冶和角色体验。在主题任务训练前,任课教师要先由任务引出相关知识,在任务实施过程中要耐心解答学生各种疑问,指导学生翻阅相关资料自主解决问题,任务训练结束后教师还要再进行知识总结、归纳。最后,教师以小组为单位组织答辩,并将考核结果计入学期成绩。
3.2 教学策略
在实施教学任务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策略:
3.2.1 开展教研活动
每学期至少组织3次教研活动:学期初,数据库教学小组针对不同专业设计教学情境和主题任务;学期中间,任课教师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沟通、共同研讨,探索出合适的教学模式;学期结束,要对本学期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对不完善的地方研究改进方法。
3.2.2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校园网,开发网络教学系统,将课件、主题任务、实训题目和要求、往届优秀学生作品等各种资源上传到网络平台,方便学生下载查阅。
3.2.3 加强课内外相结合,实现“学中做”
教学应突破时空限制,强调课外学习。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实际项目的训练,如组织学生开发机房管理系统,通过实际项目的开发、维护,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能力、社会能力、工程能力。教师可针对普遍性问题在课堂上集中分析、讲解,重点介绍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 结束语
用工程环境模拟学习环境,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将其应用于我校软件学院数据库课程教学,强调专业基础教育的同时,加强数据库应用软件开发实践,强调个人职业技能与人际沟通技能并重,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自学能力、综合能力、交流沟通与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对大系统的适应与调控能力。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数据库课程教学中引入CDIO 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能力,达到了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深受学生的欢迎。
参考文献
[1] 雷环,汤威颐,Edward F Crawley.培养创新型、多层次、专业化的工程科技人才: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人才理念和培养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29-35.
[2] 王硕旺,洪成文.CDIO: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教育的经典模式:基于对CDIO课程大纲的解读[J].理工高教研究,2009(4):116-120.
[3] 密君英.基于项目驱动的告知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软件导刊,2011(7):176-177.
关键词:数据库;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1 引言
数据库原理一直是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课程之一。如何讲好这门课程,是广大从事数据库理论教学的老师关注的问题。同时数据库原理也是一门相对抽象的课程,没有好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至于很多学生在学完这门课程之后,感觉还不如学一门程序设计语言实用。本文将针对数据库原理这门课的特点,探讨如何在数据库理论教学中配置好合理的实践课程来完成该门课程的教学。
2 课程教材的选取
自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由于工作的需要经常阅读有关数据库方面的书籍。得到一本适合自己需要的参考书,有时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数据库原理课程方面的教材很多,归纳起来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以数据库原理为主,侧重于理论研究,应用方法与技术介绍得很少。这类教材主要适用于广大计算机、信息管理类专业的研究生使用,也可供从事数据库教学及科研工作的教师与科研工作者参考;另一类是以数据库技术为主题,侧重于对某一具体数据库软件产品及其开发技术的介绍,数据库理论知识介绍较少,写作风格有点类似于产品使用说明书。这类教材主要适用于广大非计算机、非信息管理类专业的本专科生使用。
显然,以上两类教材对于计算机、信息管理类专业的本、专科学生的数据库课程教学均有一定程度的欠缺。若太注重于原理及理论知识的学习,再加上各个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不同,直接使用第一类教材有一定困难,而若采用第二类教材,由于理论方面的内容较少,容易造成学生理论知识的缺乏。因此,根据本专业所开设的前导课程及本专业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专业发展及教学需要的教材,较好地将抽象理论与应用实际相结合,力求理论阐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并使用大量应用实例,将“数据库原理”和“数据库应用技术”两部分内容有机结合的教材,是数据库原理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当务之急。而该类教材就是我们所要使用的第三类教材。由萨师煊、王珊编著的《数据库系统概论》是这一类教材的典型代表。
当前数据库教材名目、版本较多,教材的选用,将直接影响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因此,针对一定的培养目标,授课教师在选用教材之前一定要作全方位综合考虑。
3 教学内容的确定
数据库原理这门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指导,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初步具备使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而言,所开设的数据库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也各不一致。因此,在进行教学内容选取,既要考虑该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及要求,又要顾及本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
3.1 根据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大纲里,一般都会明确规定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数据库的管理及各项基本操作,掌握一定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技术。在参阅大量资料后,找出课程的重点内容,然后根据各部分的特点,在如何讲好讲透、做到深入浅出上,对课程教学内容作精心的筛选。
3.2 根据学生实际、结合课时要求确定教学内容
教授对象是计算机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平均年龄约在十八九岁左右。这批学生的特点是:
(1)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数学知识和程序开发能力,通过《计算机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离散数学》《操作系统》等前导课程的学习,具有计算机专业方面的数学知识和程序开发能力。
(2)具有较强的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叛逆心理,对理论课程的实践应用要求强烈。很多同学认为大学的学习与今后工作没有多大的联系,特别是数据库理论这样的课程,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对学习的投入不够,不肯花更多的时间在理论课的学习上。
因此,最终确定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应用水平,合理分配教学课时。
3.3 根据教学实际适当增补教学内容
在现有教材中,很难找到完全符合学生需要的教材,由于学校、专业以及学生存在的差异,教材编写者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当教师选择好基本上能满足要求的教材后,在组织教学 的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及专业需要,在教学内容上作适当的增加与补充。
4 传统理论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育理论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理论知识。教师在课堂上花费大量的时间讲授很多基本理论知识,但学生面对这些理论却茫然无措。实验课时也配置了相关的实验,学生也是一头雾水,不知如何下手,使原本很重要的实践活动变成了搭配。数据库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课程。而这种理论和实践相脱离,或只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学习的效率低下,学习刻板,难以面对和解决新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5 理论课中以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1 案例教学的作用
(1)案例教学是一种生动、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2)归纳和演绎恰当的结合,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
(3)以案例促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4)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数据库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5.2 案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精选案例。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具体应遵循如下原则:典型性、针对性和系统性。
例如,在讲解概念模型时,主要讲解E―R图,以及如何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这一部分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高校信息管理系统的作业,即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个数据库系统,要求学生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画出系统的概念模型。学生可以用WORD或其他画图工具画出该系统的E―R图。完成该设计后,学生能够掌握E―R图的实践意义以及在数据库设计中的重要地位。然后在讲解关系模型时,再让学生将该图转换为关系模型,在讲到规范化理论时让学生对其规范化,分解为若干个满足某种范式要求的关系模式,最后在讲到SQL语句时就可以让学生使用SQL语句在实验环境中建立相应的数据表。
(2)课堂分析讨论。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特长,在案例教学的课堂讨论中,学生按小组进行讨论,教师除了积极地组织、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还要有意营造一种开放的气氛,借助于提示、提问、反问、引起 争论等方式,让学生各抒己见,逐渐深入讨论。最终确定解决方案并按小组布置实施。上机实验以学生具体操作为主,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操作时间,让学生大胆去尝试,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领悟。这期间,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 可作及时的提醒。学生将之前确定的若干解决方案通过上机操作,得出真正的最佳解决方法和最优方案。
(3)总结和评价案例。教师从案例的提出、分析、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最终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全面了解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重点评价案例解题思路是否正确,分析方法是否得当,解题的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等。此外,注意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提出的具有创新性但不太完善的可行性方案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点评和总结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以案例为示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实现知识的巩固和迁移,强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然而,案例教学法仅仅是数据库课程教学方法之一,要讲好一堂课,不是以一种教学方法替代另一种教学方法,而应是多种教法的综合运用。只有把案例教学方法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才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应用能力。
6 教学手段多元化
6.1 利用CAI辅助教学
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知识,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PPT为讲课提纲,配合多媒体CAI,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改善教学效果。在课后,师生之间通过参考资料资源共享、互通邮件等网络手段加强交流。但是我通过讲课切身体会到采用PPT或者多媒体CAI只是一个辅助教学的手段,有时它们会限制在课堂上的即席发挥。因此老师课堂教学不能照本宣科,要先对课程内容全面深入理解后再结合案例把课讲活讲好,重要的是讲课要有激情。
6.2 加强课程教学辅导网站建设
利用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逐步建立并完善集基本资料信息(包括教学大纲、教案、电子课件、课堂录像等)、题库管理、答疑系统、论坛等模块为一体,内容丰富的教学辅导系统,方便师生共享,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加快该课程建设的步伐,为精品课程的建设打下基础。
6.3 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课程的教学由于受到教学学时的限制,教师不可能将书本上的任何内容都讲得非常详细。所以一些简单的容易理解的内容,即使是重点内容,有时也可以采取给学生预留任务的方式要求他们通过自学来掌握,既可以有效压缩教学课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7 结束语
随着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学设备的不断完善和更新,教师应该遵循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规律,跟踪最新技术的发展动态,结合专业实际把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带进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论文关键词]CBE模式 ORACLE数据库 教学设计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兼备的高级技能型应用人才。专业课程教学只有强化实践环节和工学结合,才能实现与职业岗位的“无缝”接轨。数据库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在计算机辅助、人工智能、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已经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人们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高效、快速地管理、维护数据,实现数据管理的现代化。“ORACLE数据库应用”是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院计算机软件专业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ORACLE数据库应用”课程教学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数据库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完全遵循书本内容和知识结构,“教师讲授—教师操作演示—学生上机练习”的情况下,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和缺乏针对性,培养的学生普遍缺乏对口就业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实践“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理念,引入CBE模式,根据ORACLE数据库技术员职业岗位和任职要求,参照计算机软件开发、测试等职业标准,对ORACLE数据库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贯彻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能力为导向的课程教学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能够真正具备企业ORACLE数据库应用开发实际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
一、CBE模式简述
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产生于二战后,该教学模式是美国休斯顿大学以著名心理学家本杰明布·S·卢姆(Benjamin. S. Bloom)的“掌握性学习”和“反馈性学习”以及“目标分类理论”为依据,开发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现在广泛应用于美国、加拿大等北美的职业教育中,是一种当今较为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20世纪90年代初,由原国家教委通过“中国—加拿大高中后职业技术教育交流合作项目”(CCCLP)引入中国,并在许多高职院校得到广泛应用。其主要特点是:由学校聘请行业中的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按照岗位群的需要,层次分解,确定从事这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然后,再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按照教学规律,将相同、相近的各项能力进行总结、归纳,构成教学模块,制定教学大纲,依次施教。其科学性体现在它打破了以传统的公共课、基础课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保证了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用一句话来概括CBE的特征,那就是“整个教学目标的基点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一特定的职业所必需的全部能力”。这是一种综合的职业能力,至少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知识,即与本职业、本岗位密切相关的、必不可少的知识领域;二是技能、技巧,这里指操作、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态度,指动机、动力、经验、历练,是一个情感领域、活动领域;四是反馈,即如何对学员是否学会进行评价、评估的量化指标领域。这四个方面的综合,构成一个“专项能力”,一般以一个学习模块的形式表现出来。
二、基于CBE模式的ORACLE课程岗位及教学内容的设计
本着“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之路”的高职办学理念,我院“ORACLE数据库应用”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成立开发团队。与天津易泰达科技有限公司、中软国际等企业合作,成立了由企业技术人员与我院骨干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来共同完成“ORACLE数据库应用”的开发与实施。并根据软件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走访、调研以及与企业专家研讨,行业应用分析、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反馈,再结合高职学生的就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分析软件职业岗位(群)中软件工程师、程序员、数据库管理员、数据库开发工程师的工作任务和任职能力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从业能力为核心构建“ORACLE数据库应用”课程内容。
我们将高职“ORACLE数据库应用”课程定位在ORACLE开发工程师、ORACLE DBA初级管理员和ORACLE质量控制工程师三个职位。对于ORACLE开发工程师工作岗位,要求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这对于高职学院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努力还是会有20%的同学可以定位在这个岗位进行培养的。而大部分学生属于形象思维强于逻辑思维的智力类型,适合于ORACLE DBA初级管理员的工作岗位,这个岗位以数据库的配置、数据库的维护和安全管理以及数据库文档的编写为主要技能要求。还有一个新兴的工作岗位,叫做ORACLE质量控制师,主要负责数据库详细设计说明书,数据库概要设计说明书以及ISO9000认证的相关资料的编写。
三、基于CBE模式的学习情境设计
基于CBE模式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主张把工作实践过程设计成学习过程,并在工作实践情境中展开学习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中教,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中学。“学习情境”有机地把课程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结合起来。本课程在学习情境编排上,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重新安排、序化学习性工作任务,实现能力的递进和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上述知识要求,我们选取并设计了两个学生比较熟悉的项目进行教学——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和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教学情景按照“用户需求分析—创建数据库及数据表—数据增加、修改、删除等处理—数据查询分析统计—数据库系统维护与安全管理—编写设计文档”的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从而实现工作岗位上所要求的能力。在第一个教学情境中,用户需求是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能读懂并理解用户需求。编写设计文档要以ISO9000认证的规范为模板来锻炼学生。而第二个教学情景中的用户需求要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在真实的工作过程中我们发现,数据库开发的结构是相对固定的,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第一个学习情景,应该可以利用所学到的知识,独立完成一个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的工作过程。这样就基本达到完成该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
下面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项目为例,详细说明基于CBE模式的“ORACLE数据库应用”课程的教学设计。本项目共分六个基本的工作任务:用户需求分析、创建数据库及对象、数据处理、数据查询统计分析、数据库系统的管理与维护以及编写用户使用手册。本课程的学习情境是按照实际工作的流程来组织,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逐步实现系统功能。通过完成本项目的六个任务,学生能够掌握ORACLE数据库的安装与配置、掌握数据库设计、数据表的操作、数据的查询统计分析、数据库访问技术、数据库的安全管理、数据库使用说明书的编写等技能。
四、结论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践教学;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是计算机能力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课程,而实践教学是该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加强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训练,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达到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根据近年来对“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的讲授经验,本文从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出发,对其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内容主要分为数据库原理与数据库应用两大部分,应用部分主要涉及到具体的实践环节。传统的教学内容主要以原理部分为中心,很少涉及到具体的应用,教学内容缺乏直观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深入理解原理,更谈不上如何从实践上去把握。其次,该课程的原理部分与应用部分没有很好地衔接与对应,教学中涉及的实例前后连贯性不强,造成原理与实践的脱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该使“原理”与“应用”并重,两者相互融合。“原理”部分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是理论性内容,所以,“应用”部分中要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在“应用”教学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将理论有机融入教学环节中,达到用“应用”强化“原理”,用“原理”指导“应用”的效果。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分为课堂实践教学、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和课外活动指导几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2课堂实践教学
2.1教学模式
(1) 案例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中,该课程的课堂实践主要是教师根据教材挑选一些习题或例题,这导致整个实验环节过程中实验内容孤立、零散,且缺乏延续性和整体性;学生上机实践目的性不强、任务不明确、效果不好,制约了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制约了学生设计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增强,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课堂实践中采用案例教学模式,教师针对一个实际案例,从问题的提出、分析、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最终问题的解决,给学生全面讲解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然后,教师提出相似的案例,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选择案例时,应选与人们日常生活有联系、学生感兴趣的案例,而且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难度。如可选择“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新生入学管理系统”等题目进行课堂实践。通过案例教学模式,教师给学生指定有利于理解课堂理论知识的实验题目,让学生上机时做到目的明确、触类旁通,这样不仅提高了实验的效率,也加深了对数据库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机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指导,个别问题单独辅导,共性问题统一讲解。
(2) 自学模式
自学模式通过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自学学习环境实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自由上机:由学校实训中心提供自由的上机环境,为同学们课后实践提供了便利。通过自由上机使学生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增强了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课程奠定了基础。
网络资源:我们在校内网增设了本课程网络学堂,网络学堂的主界面如图1所示。该网络学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师生之间的信息交互提供了有效的手段。网络学堂主要提供教师的多媒体教案、相关的电子文档、配套的应用软件系统等学习资源。学生课后可随时浏览所需内容,从而达到自学消化课堂所讲、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这样做既丰富了教学手段,又缩短了教学时间,开辟了学生自学天地。
辅导答疑:教师的电子邮箱地址向学生公布,遇到疑难问题,学生可随时给任课教师发邮件;教师每周有固定的答疑时间和地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答疑。另外,学生也可通过校内的网络学堂,参与课程讨论,与老师在线交流。
2.2实践内容
该课程的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性实验;数据库、表、视图、索引的建立与数据的更新;关系数据库的查询;数据库系统的实现技术等。课堂实践阶段实验主要分为:演示性、验证性和设计性实验,其中演示性实验占5%,验证性实验占50%,设计性实验占45%,见表1。
通过完成案例教学模式下课堂实践内容,使学生完成了一个综合设计,逐步将理论与应用融会贯通,并且掌握了一种工程设计的方法,为后续课程设计打下基础。
2.3评价方法
在传统的考核方式中,期末理论考试常常作为学生最终评分的主要依据,这样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只会“纸上谈兵”,并脱离实践,因此,我们在期末总评成绩中融入课堂实践的考核。即期末总评成绩=笔试成绩(50%)+平时成绩(30%)+期中成绩(20%)。其中“平时成绩(30%)”是在每个实验完成后,根据学生完成的实际情况,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和记录,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课堂实践成绩的评定督促了学生上机操作的积极性和对理论知识进行应用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课程设计实践教学
3.1教学模式
(1) 合作教学模式
合作教学模式实施的前提是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和有良好的师生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展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考核依据。因此,小组成员需将资源共享、任务分工,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具有为小组荣誉而学习、完成任务的责任,使之在小组内相互合作和激励,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此模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2) 研究性教学模式
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教学与研究相统一”,它使学生在学习中,可以结合其他学科选择并确定学习的内容,自己动手收集、分析、判断大量的信息材料,进行积极地探索、发展和体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般由教师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研究主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主题展开协作学习。此模式中,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和帮助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勇于探究的进取精神。此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增加了团队协作精神,启发了学生的学习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2实践内容
课程设计的题目应该具有实用性,贴近生活,如学生档案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图书资料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宿舍管理系统等。以“学生成绩管理信息系统”,为例,学生要从分析软件需求、数据库设计、数据库优化、数据库实现、模拟主要数据操作一体化完成等方面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此课程设计把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在上述基础上,结合所学的程序设计语言制作应用软件,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体会到数据库在信息系统中的核心地位。
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提交规范的课程设计报告及软件,还要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答辩。首先,各小组选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其次,教师有针对性地对系统中的关键设计问题提出疑问,然后,随机指定小组成员当场解答。通过此环节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抄袭现象,可以根据学生实际付出的努力和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成绩的评定。
3.3评价方法
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主要是根据各小组系统演示和答辩情况,综合教师的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给定相应的成绩,即课程设计总成绩=教师评价(70%)+学生互评(20%)+学生自评(10%),见表2。
学生自评目的在于让学生养成自我总结和自我完善的习惯,同时,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互评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鼓励学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教师的评价不仅要表扬作品的优点,还要指正作品在系统方面的不足,并在一定的高度全方位地评价学生的工作,这样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通过评价的过程,可以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熟练应用程度,也可以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以便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
4 课外活动指导
4.1参与教师科研
鼓励和吸收成绩优秀的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推动科研,使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
学水平不断提高,先后指导学生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开发课题:学生选课管理系统、网上书店管理系统、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等。
4.2成立兴趣社团
组织成立该课程的兴趣社团,具体活动包括:
(1) 定期举办讲座:数据库前沿知识讲座,应用技巧讲座,或资深开发人员的经验报告等。
(2) 参观访问:到一些大中型企业参观学习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情况。
(3) 举办竞赛:包括知识、操作、开发系统等竞赛。这些活动的开展深受广大师生的好评,激励了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力,从而引导他们结合自身的专业在将来有所造诣。
4.3参加全国等级考试
以往学生对全国等级考试(数据库技术)三级考试“望尘莫及”,但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辅导学生参加全国等级考试,增加学生平时上机实践,学生机考的通过率达到80%以上。等级考试的通过,不仅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树立了学生的学习信心,为将来的就业也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5结论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但如果不加强实践教学的训练,理论知识就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巩固,也无法培养学生使用数据库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我们通过对“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培养了学生对计算机编程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数据库技术在不断的发展,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改革。因此,我们仍需不断地研究,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使整个实践教学环节更加完善合理。
参考文献:
[1] 伍俊良,刘飞.数据库原理与基础实践环节在信息专业类教学中的应用与教学要求解析[J].计算机教育,2004(6):59-61.
[2] 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Practice Teaching of Database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XUE Yun
(Department of E-commerce, Business College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025, China)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实验教学;网络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0-0102-03
引言
“数据库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当前数据库技术人才是IT行业非常紧缺的计算机人才,为培养实践应用能力强、基础过硬的数据库技术人才,数据库原理课程的实验教学尤为重要。数据库原理课程的实验教学目的是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和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训练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具备数据库系统设计能力,能够利用数据库的基本设计方法和技术,结合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进行数据库系统的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同时具备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能力,能够根据用户的应用需求,利用某一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编程环境进行数据库的设计和应用开发。同时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因此实验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数据库原理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目前,绝大多数院校“数据库原理”课程的实验教学,一般由教师根据理论教材挑选一些操作习题或例题,作为学生的上机实验教学内容,或者选用与教材配套的实验指导书,指导学生按照上面的实验题进行操作。[2]这种教学方式存在明显的问题:①实验题目的设计很大程度受限于教材,实验内容很难及时得到更新。②学生上机实验目的性不强,任务不够明确,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差。③教师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控制性不够。④由于师生比达不到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实验的劳动强度过大,导致实验效果不理想。
分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实验教学模式仍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学习,实验内容不够新颖,学生缺乏对实验的积极性以及教师缺乏有效的监控与指导。针对这种情况,这几年,我们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对课程的实验教学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与实践。
1.面向市场更新实验内容
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围绕当前市场需求和学习主题重新编写了实验指导书,对现有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筛选、整合,对不符合最新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验项目进行删除或更新,减少了验证性、演示性实验,精心安排了设计性、开发性实验。“数据库原理”课程我们学院是在第三学期开设的,而2011年我们首次在软件工程专业的第六学期开设了“Oracle数据库系统”课程,为了更好地做到课程之间的衔接以及目前IT行业中对Oracle技术人才的急需,我们在实验内容中增加了大型数据库系统Oracle的学习内容,包括SQL*plus的常用命令使用,以及在Oracle环境下进行SQL语句的操作等。[3]
各实验之间不是孤立的,我们安排的实验过程和内容为:建立数据库围绕该数据库进行SQL语句的练习以该数据库为后台数据库的系统项目开发,各个实验间具有延续性和整体性,使学生可以一步步构建起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充分领会课程的精髓。这样的安排符合“数据库原理”课程实验教学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依循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规律。
2.利用网络实验平台实现实验教学网络一体化
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和Internet的普及,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实际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实验教学,实现了实验过程一体化。利用该平台我们能有效监控和指导学生。该网络实验平台主要包括三部分:学生登录部分、教师登录部分和系统管理员登录部分。下页图给出了学生登录部分、教师登录部分的主要功能。[4]系统管理员部分除了具有教师部分的功能外,还包括学生人员管理、报告管理、密码管理等的系统功能。实验教学的网络一体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课前准备:课前教师将相关信息和上机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复习和掌握与本次实验有关的教学内容,通过网络平台的公告栏给学生。学生对实验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完成相关操作,给出初步解决方案。
实验过程:实验过程中学生根据课前完成的初步实现方案,在网络实验平台的“上机实验”功能中进行操作,实验平台还会给出是否通过的提示以及当前班级学生的该实验操作成绩排名。
实验总结:实验完成后,学生从网上实验平台的“报告递交”功能递交实验报告和实验总结。
实验考核:教师在确定各实验环节的成绩后,确定各实验环节的成绩比例设置,由实验平台的成绩统计功能自动完成每位学生最终的实验成绩。
课后交流:网络实验平台提供了留言板功能,学生在实验中有什么问题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提问,教师会及时给予答复。
另外,平台的自动考勤功能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考勤情况会自动与考核环节进行关联,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成绩排名功能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开展多种教学方法
在几年的课程建设中,我们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的实践与尝试,从中获得了很多经验和想法。这些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培养了他们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我们开展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案例分析:利用对真实世界的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内容[5],它代替对教学内容理论的过分依赖,是数据库原理教学联系实际的特色形式。实际过程中我们以学生熟悉的学校教学管理系统为教学案例来设计所用的数据库: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数据库的建立基于C++的系统开发。先由学生独立分析,再以实验方式完成,最后到课堂上进行重点分析,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小组讨论:就是利用学习小组形式进行学习和讨论的方法。实际执行中我们首先为每个小组确定一名组长,负责协调小组成员的工作,向任课教师反映课题讨论的进展以及最后根据各成员在课题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分。小组一般包含5~6名学生,教师布置研究课题,给予必要的说明,提供必要的资料和网络资源;接着由小组研究问题,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与之有关的信息资源,运用自我反馈的方式消化问题;然后通过小组内部的充分协作对话、探索讨论、实际操作,应用已有的知识对现学知识进行理解和消化,在自主学习与协作对话中解决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在计算机上就解决方案进行验证和探索并提交讨论报告。
任务驱动: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6],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和策略。
结束语
在实验教学改革中,我们主要采取了实验环境的提高、实验内容的加深,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以及开展多种教学方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通过几届学生的实践证明,上述改革措施已初见成效。
实验教学是“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求教师能够不断用新知识、新理论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而且要求教师要勇于探索,对教学方法、模式大胆改革,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提升教学艺术,强化素质教育。我们通过对课程实验教学的摸索和尝试,明显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并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当然,改革是一个不断完善的渐进过程,我们仍需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使实验教学趋于完善。
参考文献:
[1][3]杨爱民,王涛伟,王丽霞.数据库技术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3.
[2]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