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1 06:16: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染织艺术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编者按]段文杰(1917~2011),著名敦煌学家,原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先生是敦煌壁画临摹事业的开创者、敦煌学研究的领军者,对敦煌艺术的保护、研究和弘扬做出了卓越贡献。在他的带领下,敦煌研究院在文物安全、壁画和塑像修复、环境监测、治沙固沙、石窟科学管理和对外开放等各方面取得了卓著成绩,成为我国文物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和精心管理的典范。段文杰先生一生热爱敦煌,矢志不渝,扎根大漠60多年,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奉献了毕生心血和精力,展现了一位专家、学者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014年1月21日,将值段文杰先生仙逝三周年纪念日。本刊特刊发段先生两篇遗作及一组纪念文章,以缅怀一代敦煌学大师。
段文杰先生1917年8月23日生于四川绵阳。1940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从杭州迁往重庆的国立艺专五年制国画科,师从林风眠、吕凤子、潘天寿、陈之佛、李可染、黎雄才等先生学习中国画。由于学习勤奋努力,在绘画基本功和文史知识方面都打下了坚实基础。1944年,在重庆观看了张大千先生临摹的敦煌壁画展览,被敦煌艺术所吸引,同时也了解到地处边远荒漠的敦煌石窟艺术遗产需要有识之士去保护和研究,就下决心要担当一名志愿者。他的想法得到林风眠、潘天寿、陈之佛等先生和同学们的支持。1945年毕业后,几经曲折,义无反顾,于1946年到达敦煌莫高窟。在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从事敦煌艺术保护和研究工作,并担任美术组组长和考古组代组长。1950年后,历任敦煌文物研究所美术组组长、所长、副研究员。1957年后,遭错误处理。1962年,经上级组织甄别,恢复原有职务和待遇。“”期间又遭迫害,1969年,下放敦煌农村劳动。1972年,回所工作。1980年,任敦煌文物研究所第一副所长。1982年,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1984年,任敦煌研究院院长。1998年以后,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
段文杰先生是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还曾担任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理事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甘肃敦煌学会会长、甘肃省对外交流协会名誉会长、甘肃省国际传播交流协会名誉理事长、甘肃省社科联副主席、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等多种社会职务。1986年,被日本东京艺术大学聘为名誉教授。1993年,被日本创价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还被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授予名誉研究员。曾获日本东洋哲学研究所学术奖、东京富士美术馆最高荣誉奖。
段文杰先生是敦煌壁画临摹事业的开创者和领路人之一。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独立或与他人合作临摹历代敦煌壁画代表作384幅,约140平方米,是临摹敦煌壁画最多的画家。他深入钻研传统壁画艺术,带领同事们开创了敦煌石窟艺术的整窟临摹工作。其中莫高窟第285窟、榆林窟第25窟等整窟临摹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成为敦煌艺术临摹的标杆。段文杰先生最早开始临摹大幅敦煌壁画,成功地复原临摹了具有代表性的《都督夫人礼佛图》,成为复原临摹的典范之作。他的临本不仅技巧纯熟,而且形神兼备,代表了敦煌壁画临摹工作的最高水平。他总结了自己和同事们长期的临摹工作经验,撰写发表了多篇论文,把敦煌壁画临摹工作提高到了理论的高度。他带领同事们制定的对壁画临摹的“三查四评”的评价标准,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段文杰先生在真实、客观、准确等文物复制原则下,抓住线描、晕染和传神等几个敦煌壁画别高超的描绘绝技,推敲揣摩,深入领会,反复练习,找到一种神形兼具的临摹风范,受到同行和国内外参观者的好评。曾出版有《段文杰临摹敦煌壁画》、《心系敦煌五十春》等临本专辑。段文杰先生以他在敦煌壁画临摹艺术实践和理论总结方面的突出成就,为保存、传播敦煌艺术这一全人类和中华民族的优秀艺术遗产做出了卓越贡献。
段文杰先生是中国敦煌学研究的领军学者之一,是敦煌文化艺术研究事业的杰出代表和先驱者之一。他在前人考古研究的基础上,以几十年临摹壁画的深切体会和对艺术规律的把握,对敦煌石窟的美学意义和历史价值进行了探索。他从美术史和美学的角度探讨敦煌艺术的风格、技法等特色,以及敦煌艺术形成的历史、社会原因,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敦煌艺术的时展脉络。他先后撰写发表了《形象的历史——谈敦煌壁画的历史价值》、《早期的莫高窟艺术》、《敦煌早期壁画的风格特点和艺术成就》、《唐代前期的莫高窟艺术》、《唐代后期的莫高窟艺术》、《莫高窟隋代艺术研究》、《试论敦煌壁画的传神艺术》、《敦煌壁画中的衣冠服饰》、《飞天》等见解独到、造诣精深的论文50多篇,近百万字;出版了《敦煌石窟艺术论集》、《段文杰敦煌艺术论文集》;编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