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我的小手教案

我的小手教案

时间:2023-02-20 06:04:35

我的小手教案

第1篇

关键词:导学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导学案就是教师在课前为了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而设计的方案。导学案的内容设置既有知识的预设,又有知识的生成;既有知识的应用,又有知识的拓展。使用“导学案”既保证了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又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那么,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该如何把数学导学案的“抓手”作用发挥到最大呢?

一、优化导学案设计,让导学案成为课堂引领的“抓手”

学案设计必须具有试探性、科学性和指导性。试探性指学案设计的问题是真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材料、考试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可以真正处置的问题。科学性指学案设计的问题要科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要符合学科性质和教学方针的要求。有条理和梯度,设计要有层次,起点要低、台阶要小,学生通过努力就能完成,使学生认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可,看书不看详细也不可,光看书不思虑不可,思虑不深不透也不可。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指导性导学案的设计虽然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有效学习。例如,在教学“连减应用题”时,教师设计了商场购物的情景:方阿姨去逛商场,看中了一条围巾36元钱,又看中了一双皮鞋59元,开好发票后要到收银台付款,她的钱包里有500元钱。想一想,方阿姨会怎样付款?在这个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思路开阔了,思维的火花闪现了,他们调动了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探究该情景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并积极地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教师努力“放手”,让导学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抓手”

“学案导学”中“导”的目的是为学生完成“学案”服务的。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取决于教师的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学习方法的引导,使学生对“学案”的实施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教师教方法转变到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方法。总体来说,用学案教学要努力做到放手让学生阅读教材、主动探索新知识、讨论重点、难点和疑点、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建构。总之,在课堂上只要学生能自己完成的,教师绝不包办代替。例如,在“圆的认识”这一导学案中设计这样一道题:做个“小设计师”,用圆规设计一副你喜欢的美丽图案。第二天学生呈现出来的图案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学生在导学案引导下的学习,是一种自我探究、自我发现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会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猜测―分析探究―获得结论的科学认识过程,这使得学生能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研究探索能力,学习过程与方法也得到优化。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对问题进行的思考、探究以及训练、检测大多是独立的,其思维活动是连续的、较为深刻的,这种学习活动有利于形成“问题意识”,有利于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有利于增强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体现分层教学的原则,让导学案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抓手”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作业的设计就必须难易有别,体现分层施教,让低、中、高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宽松的作业氛围中积极参与作业,培养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在“分数乘法应用题”这一导学案中设计了这样几道题:

1.判断单位“1”的量。(必做题)

虽说这样会给教师的工作带来很多的不便,但事实证明这样做的效果是明显的,让每个学生都能从数学中得到成功的体验,这样的课堂也才是适应不同学生的真正有效的课堂。

总之,轻负高效是教育的一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路。多年的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能更科学、更有效、更具创造性地使用导学案,导学案就能成为我们构建高效课堂的助推器;如果我们能在实践中及时反思,有效规避在使用导学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一定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冯晓浴.关于小学数学学案导学中“导学”的几点思考[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11).

第2篇

在体育教学中引入学案教学,首先要编制学案。体育课学案的编制不能一味模仿文化课,而应该遵循体育课的特点。体育课是以学生模仿动作、反复操练习得运动技能的,一项运动技能也许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分动作,落实到课堂上就是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但整个运动技能动作的完成往往是一气呵成的。那么既要方便学生练习,又要保持动作技能的完整性,在体育学案的编制上应完整地呈现教材内容,而不必像文化课那样按课时编排。比如,在水平四七年级排球教学中,首先看这个年级学生排球学习的内容有哪些?我们从参考教材上可以看到水平四七年级学生学习排球的主要内容有移动、正面双手垫球、正面双手传球、正面下手发球及一些简单的战术配合。在学习一些技术动作的过程中,以一个小单元的形式做学案相对课时学案要好,正面双手垫球技术学习时,不可能一课时就完成教学任务,一般要分几节课时完成的。那么编制学案时,我觉得以完整的小单元学案呈现可以让学生在自学时对正面双手垫球的技术有完整的了解,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对我校八年级的两个班级进行实验,分为A实验班、B对照班,提前两天将《排球正面垫球》的学案发给实验班,内容涵盖:垫球的手形、身体站位、击球部位、击球时机、图解、垫球的小视频网址。提醒实验班的学生提前预习学案。经过一课时的学练,对实验班及对照班的学生进行正面双手垫球测试,球落地为失败,结束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实验班优秀为20%,合格以上为95%,不合格5%;对照班优秀为5%,合格以上为50%,不合格为50%。经上课的观察及课后的讨论得知,实验班的学生在课前已熟悉垫球的基本姿势及击球部位,课上学习后,只需着重练习找准击球时机,相对任务较少,而对照班的学生则在课上要学习手型、姿势、击球点、垫球时机等一系列连贯的知识。由此可见,让学生预先通过学案,了解上课的内容,了解正面双手垫球的连贯动作是很有必要的。

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做出有特色的导学案,使其真正能够起到先学后教、当堂巩固的教学效果。体育学案导学的优势有如下几点。

一、有利于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的目标往往是以教为主的。上课时教师宣布本课任务后,学生才知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在此之前学生一直被蒙在鼓里,因此教学目标一时很难达成。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任凭教师调来调去,教学何谈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学案导学在编制过程中就已经把教学目标转化成了学生在自学时的目标。教学目标解决了教师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没有说明学生应该怎么做,而学习目标则解决了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学习目标的出现更多是为了实现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而学案导学十分重视学生学的目标,并以此来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逐步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也达到教的目标,并最终实现教与学的目标统一。如果说教案完成了教学目标的话,那么学案导学就可以使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同步完成。比如上文提到的排球墊球,一般会安排四个课时完成教学内容,那么编写学案时用小单元的形式来完整备课的话,学生能对怎么进行自主学习,以及每一课时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都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且有利于总的学习目标的达成,而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只是对象不同,但总的目标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和学生学会学习。

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一切的教育目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每一个进步,每一点成长,每一次发展都跟教师每一课时的教学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也就是说,学生只有通过每一课时的学习,累积起来才会显现出发展和进步,因此如何提高每一课时的课堂效率,关系着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快慢。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体育教学的学案以每周或者双周的形式发给学生为好,这样有利于学生通过双休日对体育学案进行预习,适当上网查找资料。通过学生提前知道下周所要学习的内容、目标和重难点,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所要用到的学习手段和学习方法,在学习时就能够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及学习手段,在课中找到自己的合作伙伴,进行有效的学习。通过这些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课堂效率,真正做到高效学习,最大限度地达成学生学习目标。

三、有利于师生、生生互动的合作关系

任何教学都是需要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来共同完成的,因此一个好的课堂气氛必须是教与学和谐的发展才能营造的。由于学案是提前发给学生的,学生可以通过学案知道教师在每一课时中的教学意图和教学过程,也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怎么学。课前的相互沟通经过学案的发放达成,并且在以小组形式的学习中,学生知道怎么样分组找到自己的学习伙伴,通过提前与小组学习伙伴的沟通,针对教师在学案中提出的问题先行找到解决办法。那么课中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合作沟通、默契配合实现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达成,因此学案导学有利于师生、生生互动的合作关系。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3篇

导学案,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新内容之前,由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学生导学案的完成质量直接影响到上课的效果,而课堂上学生能否高效利用导学案交流、展示则决定着这节课的成功与否。那么,当学生拿到教师精心设计好的导学案时,我们应该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使用呢?本人结合自己多年利用导学案教学的经验,就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使用导学案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课前指导学生有效完成导学案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情,事先都要有充分的准备。没有课前高度的自主学习就难以保证课中充分的交流互动,课前的充分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要使导学案能真正发挥它的引领作用,很有必要指导学生掌握如何独立自主全面完成导学案的方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和有关的教辅资料;上网查找资料;请教家长或同学。

二、课中指导学生高效利用导学案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我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和难点放手让学生议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交流、解答;结论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自己构建,充分给学生自学、合作探究、讨论、发言、展示的机会。为了让导学案有效发挥它的作用,在使用导W案教学时,也要对学生进行认真指导,可以采用这样的程序:小组讨论交流导学案;全班汇报展示导学案;知识点拨、归纳。

例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的教学时,因为课前学生已经很充分地完成了导学案,所以在课上,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设疑激趣,引入新课:讨论交流展示导学案的第1题。利用课件,强化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讨论交流展示导学案的第2题。应用新知,巩固练习:全课总结,畅谈收获。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教学效果也好,真正实现了学生的有效学习与教师的有效教学!

三、课后指导学生修订完善导学案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有“先入为主”的习惯,当大脑把错误的东西当作正确的东西记忆之后,它就相信它是正确的,并且记住了。从学习的效果来讲,学生做错的题目,正是他们不懂,需要弥补的。所以,课堂上学生学习使用过的导学案,要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依据教师点拨、课堂互动成果修订完善,并指导学生归类存放,定期查阅。

四、运用激励机制让导学案的使用更有效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地运用激励机制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做出进一步努力以取得更好的成绩。每次我都会对导学案完成得好、课堂能充分利用导学案、认真修订导学案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有时还会在他们的导学案上加分或画红旗奖励,做得特别好的还会在全班展示、张贴;而对于应付了事,随便乱做的,除了进行批评、要求重做以外,还会给这些小组扣分、全班点名等等。这样,就能让做得好的学生继续做得更好,也能对做得不够好的学生起到鞭策作用,以便下次做好。

利用导学案,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大幅度提高课堂效率,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我们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以导学案为载体,采用各种灵活多变的教学途径来优化我们的教学,努力构建有效课堂,让“导学案”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师、服务于课堂,同时也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智慧,充满理想,充满魅力!

第4篇

现在,就我对“导学案”的认识以及在教学中的使用情况谈谈体会。

一、“导学案”的产生,给老师照亮了前行的路,提高了业务水平,促进了身心健康。

“导学案”要求在制定之前,老师要加强研究三维目标、教材、课程资源、学生及教法学法。既要注意三维目标的整合,有效挖掘教学内容的育人功能,启发智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保证导学案的科学性、思想性、全面性和准确性,还要明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要求、重点、难点,以及根据教学要求、学习水平ABC,确立适度的学习目标。导案要想编写好,既要钻研教材,又必须去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目中有人,以学定教。否则,对学生的基础、学习态度、需要等情况若明若暗,或一无所知,即使导学案的编写非常完美,也容易因脱离学生实际,而造成教学的失败。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课前下足功夫,这无疑对老师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虽然导学案的编写要费一番功夫,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精心编写的导学案,课堂氛围宽松活跃了,效果显现了,学生学得快乐,老师教的高兴。对于教师而言,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学习,难道不是一幸事吗?不用天天含着金嗓子喉片难道不是一乐事吗?

二、“导学案”是学生的罗盘针,导航仪。

没有使用“导学案”,学生的学习——课前的预习,课内的汇报、交流就像森林中迷路的小鹿到处乱撞,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无依无靠,而自从有了“导学案”,学生在学习时有章可循,减少了学习活动中的很多无效环节,节约了时间,让学习时间变得更为丰盈,目的更为明确,兴趣更为浓厚。学生依照学案中的要求、内容展开学习,学习能力大大增强,质量大大提高。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得有滋有味,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

三、“导学案”的使用让课堂更和谐更高效,充满激情和快乐。

“导学案”的使用,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真正体现出教师与学生双边教与学的互动。以前仅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感觉就像是放电影,学生更感兴趣的是有趣的图片、视频,好听的音乐,很少去探讨它们背后所体现的内容,这无意地助长了学生的惰性。“导学案”的使用,把整节课的知识网络一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一上课就明确目标,有章可循。预习时,依据学案展开自学,合作交流时,小组内部依据设计好的题目进行探讨、质疑,课堂上,再也没有无头的苍蝇乱飞乱撞,展示时,也不再是一潭死水,毫无涟漪,冷冷清清。小组间争相展示自己的成果,甚至出现唇枪舌战的局面。印象最深的是在学习《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这一框内容时,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画出自己的理想树展示给大家,四个班的效果都不错,每个小组都认真挑选内部最优秀的作品在班上展示,同学们不仅说出了自己在学业、事业、家庭、自我成长等方面的理想,而且非常庄重而严肃的说出自己打算如何去实现这些理想,我相信这一堂课,学生们不仅掌握了本框的知识,也更明确了作为九年级的学生该如何去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四、“导学案”的使用给学生搭建了竞争的平台,增强了学习思品的热情。

我在每个班都成立了学习小组,每个小组6——8人,根据学生水平和个性的差异,设有组长,学科能手、组织高手、记录员、发言人、观察人,组长、学科能手或组织高手再分包一到两名小组成员。小组成员自主预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形成了“我要学”“我乐学”的自主学习的局面。

第5篇

一、导学案

导学案对于学生的意义,犹如姗姗学步的孩子手中的学步车,当学生能够带着问题、矛盾、困惑、方法、理解走向自我、走向同伴、走向教师的时候,就意味着“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能通过导学案得以充分彰显。

1.学案导学的基本思路。提出问题—指示方法一学习探究一展示反馈一点拨(以问题启发问题)一巩固练习是学案导学的基本路径。教师要努力做到:第一,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好学案,在上课前抽批部分学案,了解学生情况,再次进行课前备课;第二,用学案教学要努力做到放手让学生阅读教材,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放手让学生讨论重点、难点和疑点,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建构。

教师还要善于从以下3方面着手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一是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预习教材,教师应该对教材的基本知识点和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教师应该将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以及在中高考中的地位告诉学生,这样做有利于学生预习时有的放矢。二是告知学生导学案的编制思路,导学案是如何根据教材去设计的,让学生通过预习导学案能更好地在课前了解熟知教材知识。三是引导学生积极展示预习成果。在预习课上,教师应通过导学案指导学生进行任务分配,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展示准备,但不要限制学生的自由,应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展示。

2.课堂因“生成”而精彩。知识的生成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课堂因激扬生命而美丽,教学因问题生成而精彩。课堂要想不断有动态生成的精彩,就需要有高质量的预设。动态生成的课堂,必须是一个真实的课堂,是学生思维开放的课堂,更是闪动着学生灵性的课堂,师生、生生在宽松和谐、互动合作的空间里展开心灵对话,在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导,在引导中感悟。在教师的点拨、追问下,在同伴的点评质疑中,才会有新的创造、新的生成。

二、小组建设

小组学习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以落实的有效载体,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它能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1.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成功的命脉。学习小组是学生展开竞争学习、合作学习、快乐学习的阵地,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组织形式。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旨在让每个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的过程、品尝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在具有生活性、开放性、生成性的课堂环境里,学得主动,形成深刻的体验;在蕴含着自主、合作、沟通、竞争、创造、自由、批判、挑战的环境中,生发思维的火花。

2.有利于学生合作是小组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建设、培训好一个个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高效课堂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无论是老师编排还是学生自编都要遵循一个原则,要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同组异质”优于“同组同质”。应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性别、来历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要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问的竞争。

第6篇

我们城关北街小学,针对上次县文教体局对学校近段工作检查后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自身存在的问题立即着手进行了整改,已初见成效,现向上级领导汇报如下:

第一、 学校档案,包括普九档案和学校平常教学常规档案,检查时普九档案尚未装入档案柜,学校常规教学档案没有得到及时归档整理。学校领导责成普九档案员在不耽误正常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又抽调部分教师,加班加点,按上级要求于规定时间,把我校所有档案整理清楚,并分别按年按类装入四组档案柜中待查。

第二、学校安全档案,安全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生命不保,何谈教育?”我校一贯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并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并有专人负责学校安全工作。保证每学期举行一次有关安全普法的大型教育活动,每星期保证一节安全教育课,可是学校在安全制度、规划和记录等档案的整理和归档方面做的还不够。经过检查,我们马上着手将学校XX年来的所有安全档案和制度重新进行了归类和编号整理,现已装订成盒,并入学校普九档案中。另外还在课程表上按上级规定设置了安全教育课,规定上课教师必须有安全教案,各年级的教研组长是教案检查负责人。

第三、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活动,上级局领导检查了两次,我们做的都不符合要求,此次我们下大力气,认真组织教师开展以“新风育师德,正气出和谐”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要求教师按照规定时间,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并在上次学习心得体会超额完成任务的基础上,给每位教师发了学习笔记本,让他们把所有学习内容统一记录在笔记本上,以便于在实际教学中具体指导自己的工作。还紧跟局委学习进度,组织教师认真剖析了自身存在的实际问题,经过以组为单位的集体宣读和讨论,认清了自己存在的缺点和错误,并顺利转入整改阶段,全体教师现正针对自身缺点着手书写和制定深刻的整改措施,力求此次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第四、关于“两免一补”工作情况,我校一开始就认真领会上级文件精神,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组织开展享受“两免一补”学生的评审认定工作,先在全校进行了发动,让符合条件的学生写出书面申请,然后组织有村委会、社会、学校人员参加的评审委员会,对所有递交申请的学生进行了认定,然后依据上级下发的指标,确定等额享受对象,及时进行了公示,和资金按时发放,顺利完成了我校的“两免一补”工作。

第五、在上次局委对教学常规检查过程中,对我校教师在的作业和教案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批评意见。我们根据意见要求,马上组织全体教师,认真通报和反馈局委检查结果,并针对目前存在的作业量少和批改不到位,教案书写简单,不符合规定标准的现象,我们重新制定了学校作业、教案检查内容和办法, 以及同时又修改了学校的《教师百分量化考核制度》,严格教学常规管理,充分发挥年级组长和教研组长的模范带头与监督检查作用,使我校近段作业全批全改与教案规范书写有了较大改善。

今后我们一定要树立“学校无小事,处处皆教育”的育人思想,身体力行和认真实践上级指示精神,尽快走出一条适合我校的素质教育之路。

城关北街小学

XX年年10月27日

第7篇

首先,传统教学法需要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下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个条件就是学生不知道而教师知道,或者学生知道的少而教师知道的多。现在这种知识上的差距正随着电脑在家庭中的普及逐渐缩小;中小学也开展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可以说很多学生就读中职学校之前就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的普及加快了知识普及速度,对一些不甚了解的知识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到相关资料进行学习。

其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职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课程,其重要性远远比不上专业课,学生对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相对而言是不够的,教师一味地讲授会使学生感觉到缺乏新鲜感,甚至产生厌烦情绪,这个时候选择一些既能够用到所学知识,又能够结合生活实际的案例,情况就会大为改观,甚至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再次,案例教学法具有独特的适合本门课程的特点。(1)明确的目的性。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素质。(2)客观的真实性。案例所描述的事件基本上都是真实的,不加入编写者的评论和分析,案例的真实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真实性,学生可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得出自己的结论。(3)较强的综合性。一是案例较之一般的举例内涵丰富,二是案例的分析、解决过程较为复杂。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审时度势、权衡应变、果断决策的能力,案例教学的实施,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灵活的技巧。(4)深刻的启发性。案例教学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5)突出实践性。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6)学生主体性。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教学,深入案例、体验案例角色。(7)过程动态性。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的交流,也就是师生互动、学生互动。(8)结果多元化。

复次,案例教学法能够使通用学科与专业学科建立有机联系。《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所学的软件在各行各业许多领域都有应用,与各专业课的联系不言而喻。比如,Windows操作系统在几乎所有的个人电脑上都有安装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好并利用这部分知识管理个人电脑几乎是每个学生必需的。再如,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排版功能也是很强大的,写文章、打印各种用途的表格、强大的公式编辑功能与各个工种都有密切的联系。由于这些软件应用的广泛性,找到与各个专业课结合的案例也就十分方便,这样就为通用学科与主要专业课相结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最后,电脑上的操作通常都是比较快捷的,所以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这一点正是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条件。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是非常适合的。

案例的选择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

案例教学法并不是万能的,不是每一节课都能够使用,如果不加选择和思索地套用,必然会适得其反,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案例的选择在案例教学法中就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笔者选择的案例一般是在长期工作中积累得来的,教学效果比较好。这些案例当中学生容易接受的和能够积极完成的大多数都是与他们所学专业相关的,还有一些与实事相关的案例教学效果也是比较好的。

比如,对所有科目都比较适用的请假条案例,该案例是一个与Word相关的操作案例,我采取了请假条这个几乎每一位学生都熟知的内容作为案例素材,让学生自由发挥,在设置标题的格式方面就用到了字体、字号、对齐方式等常用的排版知识。正文也应用到了特殊格式中的首行缩进、字体、字号、换行等非常实用的技巧。这个案例可让学生懂得如何在Word软件里输入文字,使学生掌握了排版的技巧,更与应用文写作这门非常实用的科目进行了结合,可以说是一举三得。本案例操作非常简单,又给了学生以自由发挥的空间,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就可以转播任何一位学生完成的作品,教师可以有充

分的时间进行点评和指导。

再如,几乎所有学生都关心的选购电脑案例,该案例是与第一单元计算机基础知识相结合的理论案例,这个单元的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按部就班地一步一步讲下去,收效甚微,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选择选购电脑这个案例迎合了学生刚开始学习这门课时的兴趣,可有效地解决学生畏难的问题。首先,部分学生有购买电脑的需要,但选购方面的知识又比较欠缺,学习愿望还是比较强烈的。还有一些学生虽然没有买电脑的需求,但想到自己将来也可能需要用到这方面的知识,所以也会留心关注教师所讲的知识。其次,这个案例结合了第一单元所有章节的知识,涵盖的知识面是广泛的,在讲到计算机选购时,可以顺带提及计算机分为几代,我们现在用的是第几代计算机;计算机各个组成部分的名称及图片;各个重要部件的名称、作用、价格、品牌;什么价位的计算机用在什么领域等等。再次,也可以结合学校内的一些废旧电脑部件进行讲解,这样也能变废为宝,更可以使课堂教学达到图形、文字、实物相结合,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记忆深刻,事半功倍。

其他的案例,比如旅游专业的黄山风景区宣传海报案例、烹饪专业的图文食谱案例、奥运火炬手征集宣传案例等等各具特色,与各专业课进行有效的结合,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的热情。

案例使用的三个步骤:

情境创设、教学过程控制、课后总结归纳

案例情境的创设 笔者在选购电脑的案例教学中,先从情境创设开始。这个案例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的内容为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认识计算机硬件等,第二课时的内容为计算机硬件的选购和注意事项。为此,我进行了一些案例的前期准备,将班级学生进行了分组,为每一组学生安排了小组长,准备了电脑硬件报价单、关键硬件包装及实物、关键硬件介绍材料等各一份。接着进行角色安排,我扮演一个很难缠的电脑选购者,学生则扮演电脑店的销售员,向我兜售各自的组装机方案和相关硬件。

授课过程的控制 在第一课时,我分配好物品资料,安排好角色以后,学生就开始查阅资料,进行组内讨论,我安排的讨论时间为10分钟,学生在这10分钟内将划出书中的一些重点内容,还要找一些资料对付我这个难缠的电脑选购者,小组长给每一位组员分配了任务,学生就开始忙了起来。10分钟过后我叫停,开始了我的台词:今天可是你们6家电脑店竞标的日子,我可是一个大客户,我手底下的网吧有5家,需要电脑300台。在购买之前,我得先看看你们几家公司的实力,我就出一些问题来测试一下几位,答题形式为抢答,每个店派出一位抢答员举手抢答。我提出问题后,得到答题权的小组就派代表回答问题,但是答题过程有时候不太顺利,小组内其他学生就会帮他翻书找答案,有时候几个学生一起找,忙得不亦乐乎。有些学生理解错了题意或者没有听清楚题目,回答问题时笑料百出,引得大家哄堂大笑。按每个小组回答问题的多少和回答的质量,我组织了几家店铺的排名民意测评,测评的结果决定了下节课销售的发言顺序。这节课结束时,我给每个小组布置了查阅硬件资料和填写报价单等预习任务,还有书面作业。过了一天,第二课时的授课开始了,我检查了每一个小组的报价单,惊奇地发现学生填写的内容非常专业,这说明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远远超过我的想象。有的是去网上查到的标准电脑配置,有的甚至可能去电脑公司特地咨询过相关信息,看来对我这个大客户还真的重视起来了。按照上一节民意测评的排名顺序,每个小组轮流向我推销他们的报价单,有些小组甚至把这款机器配置的优点和可以讲价的范围都说得一清二楚,还准备了手写的资料,有的小组出现了一些小的失误,比如,硬件名称是英文的就读不清楚或者干脆略过,还有的学生在读的时候带有一些小动作,看到这种情景,学生们忍不住大笑起来。这节课学生的反映很热烈,气氛很活跃,远远超出了我的预计,销售过后,我让各个小组进行最后陈述,同时让学生选出最优化的机器配置方案。这节课的最后,我给学生留下了一个书面作业:写出你所想要的电脑配置单。

案例的总结和改进 本案例的立足点在于学生在此之前对电脑知识有一定的基础,我特意安排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的精心安排和阅读教科书等等知识的系统强化措施为第二课时做了铺垫,课后又给学生布置了查阅资料和填写报价单的任务,让他们在第二课时前有充分的准备。这样,两节课的知识有机有序地结合起来,前后呼应,最终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每一节课都有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应用案例教学法也是我的一个新尝试,有些问题在所难免。比如说设备问题、资料问题、学生方面的问题等,这些都是很宝贵的实践经验。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班级与班级的活跃程度也不一样,也给我使用案例教学法带来了一些问题,学生有时候不配合,也有的班级太过活跃而使教学过程难以控制等等,这些突发性事件和处理的方式方法都是我接下来选择和使用案例时所要着重考虑的,也是对案例教学的一个扩展和补充。

使用案例教学法的建议

第一,案例教学法不是一种教学的必然选择,而是一种出现情况,根据对情况的分析,提出解决方案,讨论解决方案的一种非常客观的教学法,所以案例讨论应尽量摒弃主观臆想的成分,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讨论方向,培养学生的能力,不要生搬硬套、走过场、摆花架子。

第二,案例教学耗时较多,因而案例选择要精当,开始时组织案例教学要适度,主要抓效率和质量,要在学生的新鲜感还未受到影响之前树立起教师的教学风格。

第三,实施案例教学一般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否则很难形成讨论的氛围,也很难进行相关知识的交流,甚至可能会造成冷场。

一个好的教学方法需要经过不断摸索才能成功应用于教学实践,案例教学法的构思、准备、角色设定、授课过程、课后总结提高等几个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循环提高的体系,使用得当便可以在实践中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升华,同时也会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但是,教师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什么情况下才适合运用案例教学法,这些情况通常是在讲解一些理论性较强的、难于理解的、难于记忆的或者运用常规教学方法无法收到良好效果的知识时,这些情况多是无例可循的,必须依靠教师的主观判断加以确定,因此,使用案例教学法的教师必须有一定的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

第8篇

关键词:导学案;高中历史;教学过程;学生认知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导学案”这种教学模式。它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改理念,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符合“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所谓的“导学案”就是教师在课前为了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而设计的方案,它要求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内容时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既有知识的预设,又有知识的生成;既有知识的应用,又有知识的拓展。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自学实际来确定自己的教学行为。

一、精心设计“导学案”的内容

“导学案”作为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探究的“抓手”,在内容设计模式上应本着少而精的原则,规范基本模块(导入,自主学习,获取新知;合作探究,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知识回放,梳理结构;自我检测,当堂达标),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及教材的内容进行删减。教学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确保每个学生在所思、所悟的学习过程中有所得。细化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模块,并添加必要的学习资源,使学生能按照学案索引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找到相关的学习任务,并能通过自我检测来检查自己任务掌握的情况。

二、教学中恰当运用“导学案”

“导学案”是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抓手”,是“以学定教”的抓手,教师教的正是学生所需要的。教师要结合学生“学”的实际,比如,学习基础、学习特点、学习习惯、学习需求等,制定和实施教学策略,这样的策略才是科学的、高效的。为更好地处理好“导学案”与课本的相互关系,教师要严格课堂规范。首先师生要快速浏览课本,然后根据“导学案”的提示完成学习目标,并在课本中找到相关答案(答案不是填写在学案上,而是标注在课本上),当所有的知识点都有明确标识后,再试着去把答案默写在学案上,这样自主学习的过程为顺利通过自我检测打下基础。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对新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这样,在自我检测阶段就会充分发挥个体的主体地位,而且游刃有余,同时学生还会有一种很强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课堂上更能充分发现自己、展现自己、推销自己。另外,导学案要“双批双改”,要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让导学案不仅成为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助手,也要成为课后学生反思的“抓手”。

三、拓宽视野,延伸教学

教材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外延性,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开拓学习的空间。适当在教学中引进大量的课外知识,给学生的头脑充电,加强信息量的补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在丰富的信息中,活跃思维,诱发创新。推荐学生收听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堂,多看二十五史等,鼓励学生大量的阅读。在长期“能源补给”中,学生的创意思维有了明显的进步,知识面得到了拓宽,他们的历史知识更丰富了。另外,我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根据目前的教学内容,学习写历史小论文,有的学生的历史小论文,从他们自拟的题目中可窥其分量。此外,我还将丰富的原材料按教科书的顺序,以章节为线索,配套设计材料解析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掌握历史知识。历史的学习中,材料解析题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题型,也是目前中考的主力题型,综合考查学生的知识、方法、思维能力,且在有效信息的取舍中,需要一定强度的思维质量。此外,我还注意学科间的彼此渗透,如政治、地理、语文、美术及有关自然学科,加强学科横向系统的联结,推动学生思维的迁移、融合、借鉴,在各种知识的整合中,学生的视野开阔了,知识信息增多了,学习效果也提高了。

总之,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符合“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设和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多样性的发展环境;能让学生获取适合自己发展方式的空间。如果我们能更科学、更有效、更具创造性地使用“导学案”,“导学案”就能成为我们构建高效课堂的助推器。浩瀚的历史没有止境,追求真理的脚步永不停息,愿我们每一位一线历史与社会教师都能在高效课堂的海洋里阔步前行!

参考文献:

[1]吴永军.关于“导学案”的一些理性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1(20).

[2]林允修.“导学案”引领下的“四环节”教学模式[J].中国教育学刊,2011(S2).

第9篇

本学期,我继续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十字绣”引进课堂。  十字绣——也称十字桃花,是一种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传统刺绣方法。其针法十分简单,即按照布料的经纬定向,将同等大小的斜十字形线迹排列成设计要求的图案。由于其针法特点,十字绣的纹样一般造型简练,结构严谨,常呈对称式布局的图案风格。也有写实风格的纹样,题材多为自然花草。十字绣具有浓郁的民间装饰风格。

通过几个学期的教学,发现十字绣教学是对学生实施劳动教育的好途径之一。十字绣是最基本的手工劳动,它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耐心、恒心,在当今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学生的心情太浮燥,没有耐心,恒心就不用说了,所以在业余的时间里开展十字绣教学很有意义,现将自己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各种精品展示,提高学生的动手兴趣。

由于受到上课时间、环境等的限制,无法用较复杂的图案上课,加上市场上十字绣图案有限。目前我们的十字绣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完成最简单的小图案,由于图案简单,固然容易使学生产生动手兴趣,但却也因此降低了学生做十字绣的质量和效果。为此,我们在学校开辟展示室,将各种绣品,如挂件、摆饰、手机套、纪念品、画等,甚至引入一些国外十字绣图片进行展览,以此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十字绣课的兴趣。使学生明白,一块特殊的小方布、一根针、一些五颜六色的线,可以绣出自己十分欣赏的图案,同时也可以在特殊的日子里通过自己亲手动手,将绣出的作品送给父母亲、亲戚、朋友、同学,这些作品能够充分体现自己时尚SHOW,展现每个人的个性。同时达到了让学生在课堂学到的知识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巩固和发展教学成果,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目的。

二、开展学生绣品展示,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鼓励为主、发掘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是教育重要出发点之一,本课重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平时课程有很大差异,学生在十字绣课程学习中,没有明显差距,往往成绩好坏与动手能力没有等号连接。十字绣是完全的手工劳动,一块普通的十字绣白布,在学生们手中,通过自己上上下下一针一线的劳动,最后变成一幅美丽多彩的图案,也许这是他们自己亲手完成的第一个作品,学生们在内心有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我们可以在十字绣展示室内开辟一个学生作品区,将学生的十字绣作品展示出来,相互鼓励和促进,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三、开展图索设计横示,提宽学生的知识面。

好奇是学生的特点之一,我们可以开展简易图案的设计演示,将照片、画等都变成为十字绣的图案,如对同一个图案进行不同颜色对比,例:自己的人头像变为绣品图案,将卡通画变成十字绣图案等。使传统的十字绣以时代感,进一步从简单手工出发,用现代化手段使手工劳动多样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用一个简单的手工劳动引伸出更广的视野是启发式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方法之一。

在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十字绣这门课程深受各种学生的喜欢,不但培养了学生细致的态度,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第10篇

[关键词]中小学校 档案管理 作用 问题 对策

中小学校档案是中小学校工作的真实写照,它反映了中小学校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工作和活动情况。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做好中小学校档案工作的重要作用,研究当前中小学校档案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制定做好中小学校档案工作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做好中小学校档案工作的重要作用

中小学校档案是中小学校在各项管理工作及教学、教研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查考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它涉及面广,包括综合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招生、学籍管理、课堂教学与教学实践、毕业生工作、教学研究、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文字材料和声像载体。 中小学校档案真实客观地记录了中小学校发展的历程,是中小学校重要的信息资源。它既是一个中小学校长期教学活动中各个方面的实践经验总结,又是促进中小学校在今后工作中扬长补短不断继续前进的重要条件。分析中小学校档案,可以全面掌握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等方面的延革和演变情况,更好地总结学校自身形象和价值观建设的得失、成败,为新的时期学校建设提供借鉴和依据。同时,中小学校档案汇集了中小学校现有的知识成果,记录了中小学校优秀的传统和历年来先进教职员工的事迹,形成特色的教育教学总结,是中小学校成长和奋斗的沉淀和记录,能有效的推动中小学校自身形象和价值观的发展。

二、当前中小学校档案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

1.档案意识淡薄。长期以来,由于人们档案意识不强,在中小学校教学过程中,上至学校领导下至一线教师,他们“重教学、轻档案”的意识还在相当程度上存在,认为档案工作可有可无,认识不到档案工作在中小学校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于对档案重视程度不够,档案归案意识不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造成档案利用率不高。

2.档案材料残缺不全。中小学校档案应为中小学校的发展留下真实生动的轨迹,应该客观完整记录下中小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但目前在很多中小学校普通存在两种现象:一是没有综合档案室,学校各科室按照传统惯有的做法,只负责把自己科室自认为有用的材料加以收集整理汇总,档案保管各自为政;二是学校各部门与档案室协调工作严重脱节,档案工作人员没有深入各科室全面收集,各科室教职工贪图一时之便,也没有主动移交手中的档案资源。加之没有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又缺少必要的监督机制,档案的错归错放、随意归档、缺失散失现象相当严重。

3.档案管理手段落后。中小学校档案不仅是一种历史资料,更是一种信息资源。因此,如何更为有效地利用这种资源成为中小学校工作发展的关键。目前的学校档案管理多是进行基本的材料收集、整理与保管,没有形成主动对档案资料进行分析、编研,以便有效地提供利用服务的意识,操作上也都是传统的、低效率的手工方式,极少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进行管理,工作上也只是“你查我调”,还处于一种被动的、消极的状态,这些都不能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及利用价值。

三、做好中小学校档案工作的对策

1.增强档案意识,健全各项制度。增强全员档案意识是搞好档案工作的重要保证。首先,中小学校领导要经常向全体教职工宣传《档案法》,通过举办档案法讲座、开展档案知识竞赛来提高教职工的档案意识。其次,制定明确的岗位目标责任制,从而使各部门重视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第三,建立档案的收集、保管、立卷归档和借阅制度,使档案资料进、出(室)及时,真正实现资源共享。第四,各部门要积极参与和配合,及时收集有关资料,使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得到保证。

2.认真开展档案业务工作。档案工作是一项积累性工作,这首先需要档案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注重中小学校各类材料的收集和整理。档案工作者要加强宣传,密切保持与学校各科室、部门的联系,全方位收集中小学校本身产生的档案,同时,努力拓宽档案收集范围,挖掘档案资源,比如收集分散的知名校友档案等,使室藏档案内容丰富充实起来。二是制定符合中小学校档案特点的管理规范,包括归档范围、立卷程序、保管期限及密级规定;三是将档案信息及时提供给中小学校领导、各教研组和社会有关部门,使他们亲身体验到档案信息的价值,促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配合档案部门做好建档工作。

3.合理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已是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现代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提高档案工作效率,克服以往档案工作的人工操作的落后性,不断地添置现代化的设备。另一方面是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推进文档一体化的管理,克服中小学校各部门之间归档材料衔接不紧、重复劳动等问题,使中小学校档案室不仅是管理部门,更是一个信息供应中心。

4.努力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中小学校档案是展示中小学校自身形象和价值观建设成果的重要载体,因此中小学校档案工作要站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努力体现多姿多彩的生命魅力和独具个性的文化氛围,最大范围反映中小学校的文化风貌。为更好的满足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使档案室的档案信息资源能够通过多种渠道与方式开发和传递给利用者,从而实现档案信息的活化和共享,档案工作者要争取校领导的支持,进一步完善学校档案室的功能建设,努力与德育教育各类活动相结合,把档案室建设成集宣传、教育、信息服务和学术交流于一体的文化机构,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

参考文献:

第11篇

铃声过后,一切遵循着教学设计的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学生们一会儿书声琅琅,一会儿静心凝思,一会儿又侃侃而谈,教者、学者、听者都沉浸在了课堂之中,沉浸在了课文呈现给我们的李时珍所饱受的“苦”之中(执教的课文是《李时珍夜宿古寺》)。

不知不觉,课已接近尾声,此时,学生们积淀的情感已蓄势待发。于是我顺势抛出了一个问题:“如果让你也用一个字来概括李时珍对‘苦’的看法,你想说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我其实早已有了充分的预设,因为文章中李时珍自己说过的一段话中提到过“值”这个字,所以我理所当然地将标准答案锁定为了——值。几乎没有花费思考的时间,学生们的小手已林立于课堂之上。

甲:“甜。”

乙:“乐。”

丙:“甘。”

丁:“福。”

学生的小手依然林立,可我却无法从容面对,因为有限的时间已容纳不下我有待完成的教学环节。慌乱中,一抬手,一位后排的男生站了起来,不见其貌,只闻其声——“值”。谢天谢地,标准答案终于出现了,故作镇定后,我疾步走到黑板前,写下了一个大大的——值。

课后,关于这逾越了标准答案的小插曲,我却听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同事的话——怎么孩子在最后的这个环节总是和你捉迷藏呀?他们就是不说你要的答案,挺浪费时间的。

专家的话——这可是你这节课最出彩的地方。你看,学生们畅所欲言,不正体现了他们的个性解读,独特体验吗?

【反思】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定会出现提问,为了保证教学的正常实施,教师也会同时酝酿出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

同事和专家的不同见解不禁诱发了我的思索:这类标准答案,应该是什么?回忆着那次公开课的经历,回味着专家的话语,我有了些许感受——

1.标准答案应该是一种可能。

这里对“标准答案”的看法可以从两个角度去剖析:其一,标准答案,仅仅是许多可能中的一种;其二,标准答案,仅仅是一种可能。

从第一个角度来看,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会产生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因此,即使教师心中已经有了标准答案,也不应该让其成为唯一的标准,而要允许多元化的答案出现。我们应该把标准答案看成是对教学这一半未知情境的预设,应该认识到这种预设仅仅是课堂上可能出现的众多答案中的一种。

从第二个角度来看,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我们在课前所酝酿的标准答案有可能会一呼即出,也有可能千呼万唤就是不出,所以说标准答案就是一种出现概率在50%的“可能”。

2.标准答案应该是一个方向。

既然是一个方向,那么循着方向行进时,沿途的风景都应该收纳入我们的视线。在我们引导学生朝着标准答案这一方向前进的过程中,应该怀揣“边走边欣赏”的心态,去发现学生们在探寻标准答案过程中的精辟见解,也许精彩的生成就会在这时产生。

3.标准答案更应该是一种理念。

常常会听到老师因为学生就是说不到点子上而抱怨,也常常会看到老师因为学生说不出标准答案而困惑。可当我们去细细揣摩这些有困惑、会抱怨的教师所预设的标准答案时,就不难发现,他们根本就没有从学生的角度来推想标准答案。

第12篇

关键词:“导学案”教学;小学数学;导学案运用

笔者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对于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导学案”进行了审视与反思。现将个人感悟与体会总结、整理如下:

一、尊重学生主体不等同于教师完全放手

诚然,小学数学新课改运动提倡“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但与此同时,也做出了“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科学指导与帮助”这一重要指示。因此,要想实现对于“导学案”的合理、科学运用,作为教师必须坚持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即当学生的独立自主数学学习过程出现认知偏差、理解不全面或者真正需要帮助时,给予他们最及时、最科学的指点、引导与帮助。

如在教“时、分、秒”这一知识点时,我要求学生结合导学案进行小组合作以便实现对“时、分、秒”相关知识的深刻认知。可是,学生在同其他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却不时能听到“时重要还是分重要?”“秒的发音好像小猫在叫”等类似无营养的讨论。对此,我及时给予了他们正确的引导:“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关于时分秒的众多看法,可是,究竟哪些才是真正有价值、与我们的数学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呢?请大家翻开教师之前分发给你们的导学案,对比书上的‘学习目标’进行认真的挑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得以及时的刹住了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并开始按照教师的要求对比“导学案”中的“教学目标”共同筛选出了一些真正具备实际讨论价值的数学问题:

1.时、分、秒是什么计量单位?

2.怎样快速判断出具体的时间?

3.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是什么?

……

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之上,学生们展开了具有实际学习价值意义的预习活动,不仅将他们自身的注意力从“时、分、秒”众多繁琐信息中及时的脱离了出来,转而开始真正关注“时、分、秒”这一内容的学习重点与难点,在确保学习更具针对性与有效性的基础上,真正将导学案的良好作用进行最充分发挥。

二、运用导学案不等同于抛弃数学教材

教材是教师正常、有序展开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其编排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难易递增程度上都有着明显的规律,充分契合了学生的主观认知学习规律,本身就是一份很好的导学案,教师若是仅仅使用“导学案”教学一味忽视对教材这一根本性教学内容的合理使用,甚至直接抛弃,这无疑是一种买椟还珠、非常不明智的做法。

如在教“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就结合数学教材,创造性地进行了导学案的编制:

1.什么是长方形?从课本p72页的图片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结合教材中的做一做活动,尝试分析一下如下问题:

长方形有( )条边;四个角都是( )角;上下两条边( ),叫做( );左右两条边( ),叫做( )。

长方形有( )条边;四个角都是( )角;四条边( ),统一叫做( )。

2.怎么画长方形和正方形呢?教材上并没有示范,大家能根据自己的预习活动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吗?

如此导学案实现了对数学教材资源的深度挖掘与引申,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教材、导学案的基础上实现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关知识点的更深刻认识与理解,从而为接下来取得高质量的学习效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导学案的利用应能教会学生熟练掌握自主预习的方法及技巧

利用导学案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的自主预习活动更具科学性与有效性,从而为接来下具体知识点的学习做好充分的铺垫工作。鉴于此,教师数学教学实践中就会有意识的教导给学生一定的“导学案”自主预习技巧:在拿到导学案时,应率先对其进行浏览式的快速阅读,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把握导学案背后蕴含的数学知识重点与难点所在;其次,对导学案上的细节性内容进行反复的细读与钻研。在此基础上,结合导学案内容的不同,教给学生不同的导学案预习技巧。如针对概念性较强的数学定义等,可一边对其进行认真阅读,一边用笔进行勾勾画画,勾出自己能理解的部分,画出凭借自己能力所不能深刻理解的部分,还可以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出、标注出自己的不解及疑问;再如,对于非常抽象性的数学公式,则教导学生以导学案为依托,尝试进行拼、剪、折、对比等动手操作性质的实践活动……这些建立在导学案预习基础之上的方法传授,都为学生自主学习水平的切实进步与发展做好了充分的铺垫工作,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导学案的良好作用。

总而言之,“导学案”的编写与运用都应建立在依据教材、升华教材的基础之上,真正做到尊重数学教材。如此,方能真正发挥出“导学案”的积极优势及作用,进而显著推动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切实提升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