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音乐专业毕业总结

音乐专业毕业总结

时间:2022-08-17 02:04: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音乐专业毕业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音乐专业毕业总结

第1篇

关键词:普通高校;钢琴专业;就业趋势

钢琴在我国掀起一股学习热潮,对钢琴教师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国家对于钢琴教育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且在很多高校都开设了钢琴专业的教育课程,加大了钢琴专业的教育力度。在这种背景下,学习钢琴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但是真正能够从事钢琴教育的却是极少数,而且与艺术院校相比,普通高校的钢琴教育无论是在师资力量方面,还是在学生综合素养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这也为普通高校钢琴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一、普通高校钢琴教育的培养目标

在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中有着不同的培养类型和目标,这也使得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普通高校的钢琴教育来说,应当对其教育目标进行明确,对毕业生的就业做出科学的规划,才能为学生创造更多有利的就业条件。笔者对普通高校钢琴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了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普通高校钢琴专业学生在演奏技能方面无法达到专业钢琴演奏的要求。钢琴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常在进入高校之前具有一定钢琴基础的学生,都会报考专业的艺术院校,而且艺术院校在师资配备和学习氛围方面都优于普通高校。所以,普通高校的钢琴专业的教育在培养学生演奏能力方面,显然不能参照艺术院校的钢琴专业进行设置。

第二,普通高校钢琴专业的学生在钢琴教学能力方面不强。通常在师范类院校的音乐教育中,会注重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因为示范类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专业的钢琴教师,所以师范类院校的钢琴教育专业中,除了基本的钢琴教育,还包括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的知识学习。显然,普通高校在这方面的优势也不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普通高校钢琴专业的教育,应当区别于艺术院校和示范院校,应当站在客观的角度上,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将眼光外放,多渠道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指导,可以将培养的重点放在学生即兴演奏能力和伴奏能力的培养方面,使学生可以适应社会不同领域中文化活动的需要。

二、钢琴专业毕业生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

钢琴专业毕业生通常具有明显的职业选择方向,根据自身的兴趣和报复,可以在钢琴相关的领域中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但是在钢琴专业毕业生进行职业选择时,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除了自身的能力,也受到家庭背景、社会华宁等因素的影响,而且钢琴专业的学生在兴趣爱好和潜能方面筒仓优于普通的学生,所以在职业选择方面容易受到更多困扰。

1.钢琴特长生的职业选择影响因素

对于钢琴特长生来说,通常都会受到家庭环境、教师和学生的影响,而且他们更容易受到外在价值观的合约书,所以在职业选择方卖弄十分复杂。有的钢琴特长生在进行个人能力评估和职业选择方面,是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并且考虑到自身的潜能开发,所以他们对于与钢琴相关的各个专业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这也容易导致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集中精神,不能对自己的职业选择做出明确的决定。做出职业选择之后,钢琴特长生所拥有的特质也会使他们在就业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变化。与普通学生相比,钢琴特长生具备更加有利的天赋条件和完美主义倾向,他们更容易产生一些焦虑、缺乏自信等不良情绪,所以作为教师需要对这部分学生的情绪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吧帮助,使他们可以消除职业选择过程中的复杂因素,使职业选择变得更加清晰和明兰,有利于特长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

2.普通钢琴专业学生的职业选择影响因素

与钢琴特长生相比,普通的钢琴专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表现出更大的忧虑感,而由于缺乏专业的特长,所以在职业选择方面容易受到更多限制,就业范围变得狭窄。普通钢琴专业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容易做出反复、多变的决定,不容易使就业与自己的兴趣相符,所以并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工作能够带给他们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也相对较低。但是与钢琴特长生相比,普通钢琴专业学生受到家长或者老师对他们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大部分的职业选择都是出于学生的自身因素,所以一旦他们选择了钢琴职业以后,便会坚定信念,走好自己的职业道路。

三、普通高校钢琴专业的就业趋势

普通高校钢琴专业人才在培养方向上,主要是向着一般的演奏人才和钢琴教育人才两个方向着手。对于普通高校的钢琴专业毕业生来说,在就业选择方面,除了基本的演奏表演之外,更多的人会倾向于业余钢琴教学,而这除了基本的演奏技能之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对于普通高校钢琴专业人才的就业趋势,笔者总结为以下两个方向:

1.钢琴演奏人员

普通高校钢琴专业的毕业生从事专门的钢琴演奏机会并不多,所以他们的职业定位往往更加趋向于面向大众的钢琴演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钢琴作为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已经走入到大众的生活中,通过聆听钢琴演奏可以带来美好的身心感受,所以社会上的演奏机构数量越来越多。除了专业的钢琴演奏机构,还有很多业单位对于钢琴演奏人才都有很大的需求,比如歌剧院、交响乐团、文工团等单位,在开展大型音乐演奏活动中,需要很多钢琴演奏人才,而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的艺术院校的毕业生往往不愿屈居小型的演奏机构,这为普通高校钢琴专业毕业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另外,在很多餐饮机构、娱乐机构中都设置钢琴演奏,这不仅可以提高这些单位本身的艺术品味,更多的是希望钢琴演奏这种特殊的营销模式可以带来更大的激光机效益,所以很多高档的酒店、咖啡厅、餐饮企业都设置了现场钢琴演奏的环节,以此来提升企业的文化内涵。而从事这种演奏工作的人员,不需要专业的音乐专业毕业生,普通高校的钢琴专业毕业生完全可以胜任。

2.业余钢琴教师

随着钢琴学习热潮的掀起,对钢琴教师的需求量也不断提高,而面向大众的、业余的钢琴教师就成为了普通高校钢琴专业毕业生主要的就业方向。如今,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也在逐渐上升,钢琴的学习已经成为培养孩子音乐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所以越来越多的家庭都开始让孩子学习钢琴,钢琴艺术学校和培训机构的数量也快速增加,这就刺激了钢琴教师的市场需求,为普通高校钢琴专业毕业生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而且从目前我国钢琴学习热潮的发展形势来看,对于钢琴教师的需求会持续增加,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城市和城镇地区,对于高素质的钢琴教师更是求贤若渴,所以,中小城市和城镇地区也可以作为钢琴人才的就业方向,而且发展空间较大,这就为普通高校钢琴专业毕业生带来了更大的就业空间和更长远的发展空间。

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政策的不断实施,钢琴专业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这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高校和相关的教育部门需要对普通高校钢琴专业毕业生的职业选择影响因素进行客观的分析,并且总结钢琴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趋势,为促进普通高校钢琴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创造更多有利条件。(作者单位:湖北理工学院)

本文系2012年湖北理工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项目“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钢琴人才职业定位”结题成果。项目编号:201247

参考文献:

[1] 汤蓓华.中美钢琴教育之比较[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12-08.

[2] 孙壮; 胡颖; 曹红艳.高师音乐学钢琴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研究[J].大众文艺,2015-03-15.

[3] 谢艳妮.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钢琴专业考核形式改革[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30.

第2篇

【关键词】农村 小学音乐教育 调查分析 建议

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音乐教育是以音乐作为教育手段,达到教育人和培养人才的目的,其首要任务并非培养个别具有音乐天赋的孩子成为音乐家,而是鼓励、帮助众多孩子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让他们从音乐中获得喜悦和乐趣。这种教育理念值得音乐教育者深思,同时,也让人们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产生疑虑和担忧:当城里家长不惜重金为孩子购买钢琴并高薪聘请教师的时候,农村孩子在教育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又是怎样接受音乐教育的呢?

笔者在湖北省孝昌县丰山镇的几所小学进行了相关调查。

一、对调查现状的具体分析和说明

(一)音乐教师配备情况

丰山镇的小学音乐教师分为两类,一类是音乐专业毕业的教师,他们通常进入学校后便转成正课(语文、数学和英语)教师,并把主要精力集中于正课教学,音乐课反而成了副课;另一类是非音乐专业毕业的教师,他们原本负责正课教学,但由于学校音乐教师稀缺而被迫兼任音乐教师。

其中音乐专业毕业的音乐教师一般为资教生或省考生,年龄在22至30岁。采访的4名教师中有3名具备大学本科学历,1名为专科学历,他们大多数参加过专业培训,具备一定的音乐素质。非音乐专业毕业的音乐教师一般由具备一定音乐素养的其他科目教师担任。这种情况在农村小学相当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基层农村教师工资普遍不高,如孝昌县一名工作12年的小学音乐教师月工资仅1300多元,因此音乐教师的岗位很难留住专业人才;二是农村小学教师人数极为有限,教师不得不身兼多个教学岗位。

(二)音乐教学情况

各小学的音乐课设置以每周两节课居多,其中1所小学将五、六年级的音乐课减至每周1节。在教学内容上,3所小学中有2所小学是按照教材内容正常教学,而1所小学则没有按照教材内容教学。这与师资水平有很大关联,通常情况下,音乐素质较高的教师会适当教学生一些浅显的音乐理论知识,而音乐素质不够高的教师则往往将音乐课本搁置一旁,仅是教学生一些较为熟悉的歌曲。有时教学内容也会围绕各种文艺比赛而灵活安排,比如为推广艺术教育,湖北省开展的“大家唱,大家跳”活动,各学校会临时选择参赛歌曲为教学内容。

固然,按照教材教学能体现学科系统化和专业化,但是,丰山镇中心小学的一位音乐老师的话却发人深省,她说:“由于现代媒体越来越发达,很多小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容易受电视、广播等媒体的影响,开始追求明星偶像,对音乐教材中安排的学习内容兴趣不大,我不得不舍弃教材另找一些他们喜欢的歌曲教学。但由于高年级学生开始有了性别上的差异,男生和女生喜欢的歌也不太一样,有一次我教他们唱《隐形的翅膀》,女生明显热情很高,而男生却不太愿意唱,而当我教周杰伦的《台》的时候,男生学得兴致勃勃,女生反而不感兴趣。”翻开小学各年级的音乐教材,笔者发现里面所选歌曲创作年代久远,以红歌和民歌为主,虽然教材改版频率高,但选入的新作品极少,而且旋律陈旧老套,歌曲内容也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相比流行音乐,这些传统老歌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三)音乐器材配备情况

目前,经济实用的电钢琴是各小学的音乐教学器材首选。最近一年,音乐电教板开始在农村小学中广泛应用。据丰山县教育组组长介绍,这几年在教学器材购置上的投入逐年增加,2011年投入70万元,2012年投入80万元,学校的教学设施都得到了很大改善。在采访丰山小学时,笔者参观了一间设施现代化的音乐教室,2名刚刚毕业于湖北工程学院音乐学院的“90后”教师非常自豪地向笔者逐一介绍这里的各种教学设备和用具,从他们充满自信的脸上看到了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美好的未来。

但同时,有的小学如港边小学,由于缺乏专业的音乐教师,所购置音乐器材无人会使用,所以该校没有配置音乐器材,显示了音乐教学资源分配的不平衡性。

(四)上级部门对小学音乐教育的态度

各级教育部门对音乐教育都十分重视。为了推广艺术教育,自2010年起,湖北省便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大家唱,大家跳”艺术活动,孝昌县专门设立了“局长杯”“校长杯”歌唱比赛,孝昌县教育局局长和来自全县各乡镇中小学校、县直学校的校长、书记等人都带头参加比赛,掀起了全员参与“大家唱、大家跳”艺术教育活动的热潮,丰山镇也积极响应号召,在各小学普遍开展这一活动。

(五)音乐教师培训情况

自2008年教育部推行“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来,农村小学音乐教师能获得3个月脱产研修培训的机会,这对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另外,为响应湖北省倡导的“大家唱、大家跳”活动,2010年4月,孝感市教育局举办了全市“大家唱、大家跳”艺术骨干教师合唱指挥培训班,全市200余名艺术骨干教师参与了培训,其中70%以上来自于农村学校。

总的来说,丰山镇小学音乐教育的开展情况比较积极健康,其前景也是光明和乐观的,但是,由于经济条件限制,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音乐教育观念的改进、音乐教师队伍的稳定、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教学体系的完善等。

二、几点建议

针对丰山镇几所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对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转第页)(接第页)

(一)加强对音乐教育功能的认识

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托玛斯·塔珀如此总结音乐的功能:“音乐带给我们快乐;音乐要求我们养成遵守秩序的习惯;音乐能赋予我们帮助他人、使他人愉悦的力量;音乐能带给我们伟大而纯洁的思想,在我们心中唤起那种思想。”[1]

从事音乐教育的人应该清醒而深刻地认识音乐的功能以及音乐育人的重要意义,许多教师和家长都认为音乐课与孩子将来面临的中考无关,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副课,对这样的功利性认识,我们一定要开展批评。在开展音乐教育时,教育工作者不能停留于做表面文章,忙于应付上面的检查,而要真正把音乐教育当作事业去开拓和发展,这样的音乐教育才是最健康和最科学的。

(二)编写音乐教材要符合学生心理和需求

在调查中,笔者让教师对教材的编排谈谈个人的见解,有的教师提出,教材上编选的歌曲太陈旧,建议选编一些当代流行的、深受孩子喜爱的歌曲,例如《隐形的翅膀》一类的既励志又动听的歌曲。笔者认为,音乐教材编写者应当多研究少儿的心理,多听听孩子和教师的意见和心声,而不是闭门造车,否则,所编写的教材必然会脱离教学实际,不受教师和学生欢迎。

(三)开展本地民间音乐教学活动

农村蕴藏着最原始、最丰富的民间音乐宝藏,如地方戏曲、民歌等。笔者建议把优秀的本土民间歌谣纳入课堂,甚至聘请当地民间艺人直接参与教学活动,这样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传承了本土民间文化,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建设一支专业的、稳定的小学音乐师资队伍

除了省考的小学音乐教师工资能达到每月2500元(由国家资助)外,其他音乐教师工资普遍偏低,这使有的年轻音乐教师“转行”成为语文、数学老师,导致音乐教师队伍偏离专业化。另外,由于音乐教师队伍主要由年轻的资教生组成,而资教生工作年限短,人员更替频繁,所以农村音乐教师队伍处于一种极不稳定的状态。建议教育部门采取有效措施,稳定音乐教师队伍,例如提高音乐教师工资待遇,为他们提供专业培训机会,对音乐教育年限长、在音乐工作中做出积极贡献的教师予以嘉奖和鼓励等。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竞赛活动

从湖北省“大家唱、大家跳”活动开展的成功经验中,我们看到自上而下的推广模式产生了强大的督促作用,因此,建议在课外广泛开展类似的音乐竞赛活动,如班级竞赛、年级竞赛,内容与形式要多样化,如歌唱表演、器乐演奏、音乐剧、戏曲等,激发孩子的音乐潜能,让其在竞技中学习和成长。

尽管这次调查的范围小,但丰山镇小学是农村小学的缩影,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农村音乐教育现状。调查前,笔者上网查阅了许多相关资料,但现实还是大大出乎意料,农村教育条件真的得到了改善,农村音乐教育也切实得到了加强。目前,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鼓励年轻大学生到偏远乡村支教,这无疑给乡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 键 词:高职音乐教育专业 现状 思考

在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形势下,近年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迅速,不少中等师范学校升格为具有专科办学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当前“艺考热”的形势下,这些高职院校相继成立了艺术系或教育系,有相当一部分在原有的音乐专业的基础上继续开设音乐专业,原来没有的也增设了音乐专业,音乐教育专业就是其中一个主要专业。

音乐教育专业是一个传统的师范专业,高师院校、综合性大学、音乐学院几乎都设有此专业,甚至有些理工院校也设有,而且大都是本科层次。各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形成一种无形的竞争,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自然也在其中。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专科层次的音乐人才,在近些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其现状如何呢?

一、现状分析

1.培养目标与任务不明确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在培养目标与任务上有步入本科师范院校误区的倾向,而本科师范院校又有步入专业音乐院校误区的倾向。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首先在专业建设与发展上雷同于本科院校,只是认可自己的办学层次和生源质量略低于本科院校。其次,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对基础音乐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也不是很明确,因而在教学模式和课程模式上都照搬本科院校的模式,只是把有些课程的开设时间相应减少,以适应三年制的学制。把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较,这显然也是一个误区。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即基础音乐教育的需要。近些年来,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各用人单位反馈回来的信息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2.专业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模式不适用

目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与课程模式大都沿用本科师范院校的模式,本科师范院校又长期沿用的是艺术院校专业教育的结构模式。多年来,在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上,存在着明显的误区。艺术院校在很大程度上重视的是专业技术与技能的建立与提高,早已形成了其自身学科专业的单极发展的结构模式。在这个结构模式中,贯穿始终的是对专业领域划分得过于细化。在建立学生专业学科知识与专业学养课程以及人文知识结构的综合化方面,难以真正做到素质综合,相互兼容。尤其是近几年来,各地高师纷纷成立了自己的音乐学院,显而易见,其角色的定位,被人为地异化了。这显然忽视了师范专业的“师范性”这一区别于艺术院校的主要特点,本科师范院校尚且不适应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与课程模式,可想而知专科高职院校了,自然难以适应基础教育的需求。

3.音乐专业学科与非专业学科的关系处理不恰当

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对专业课程与非专业课程的关系上处理不当,他们认为在大学里,音乐专业是来学音乐的,专业都没学好怎么去教别人。因而在实际的教与学中都过于偏重本专业的学习,而忽视非专业课程的学习,尤其教育教学类课程,有人甚至认为教育学、心理学是教育学专业所学的课程,随意应付了事,而这些基础课程恰恰是师范教育专业从教的基础学科。新音乐课程标准融会音乐、美术、戏剧、舞蹈、文学、历史等多门学科知识,需求的是在艺术上兼具其他学科技能与知识的,多专多能、各项素质互置兼容的复合型音乐教师。如何做到专业课程与非专业课程互置兼容,也是我们音乐教育专业发展所要思考的。

4.招生与就业的困境

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专科层次的人才,招生录取是高校招生录取的最后档,在各本科院校招生录取之后,首先由于学历和学校的不理想,以及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认识理解不到位,很多学生宁愿复读也不愿意来高职院校学习。各院校入学率普遍不高,笔者工作的学校近几年来入学率都在70%左右,其他同类院校基本也差不多。其次,生源的质量不高,音乐专业高考是要经过术科考试才可以录取的,本科院校的大量扩招,留下专业质量不是太好的才被高职录取。在随后的教学中,教师普遍认为难教,质量上不去,这些都为其今后毕业就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毕业生大部分能从事音乐教育工作,一部分改行,还有一些因为工作不理想而在家待业,这些现象有逐年递增的趋势。如何扩大招生,提高入学率;如何提高毕业生质量以提高就业率。这些招生就业方面的问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考。

二、几点思考

1.明确培养目标和任务,突出“三型”和“三性”特点

我们应该充分明确自己的培养目标和任务,同时也要明确新时期基础音乐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我们培养的是专科学历层次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一定的音乐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这就体现出师范教育专业应具备“三型”(全面发展型、综合型、创新型)、“三性”(师范性、专业性、基础性)的特点。而基础音乐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在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基本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以及相关的文化知识;在音乐审美实践中培养学生表现音乐、欣赏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使其全面发展。这也就要求我们的师范教育专业应有“三型”“三性”的特点。我们只有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不断建设和发展本专业,以适应基础音乐教育的需要。

2.改革专业教学模式与课程模式,适合自身特点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如何体现“三型”与“三性”的特点,以区别于专业院校呢?专业教学模式与课程模式应该作出改革。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上应不以专为主,以求学生全面发展,不求其深,但求其正,要求学生能用正确的方法来指导和教授中小学学生,把全面放在首位,在全面的前提下能有一门专长最好。如声乐课,在教学中注重唱教结合,要让学生会唱歌,也要让学生会教唱歌;学生不仅要掌握演唱的规律,也要掌握声乐教学的规律,要纠正重技能、轻理论的偏向,在开设小组课的同时开设声乐理论集体课。钢琴课亦是,建立数码钢琴室,以集体课的形式出现,改往日“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把技能与方法理论结合起来,这样也解决了师资不足的缺陷。

现行的专科教育在校学习时间大都为三年,实际的专业学习时间只有两年到两年半,教育实习为半年到一年,而本科比我们多了一年的时间。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应根据实际情况,不可照搬本科院校的音乐课程模式。可以适当地将有关联的科目合并,不要像本科院校划分那么细。比如,《音乐欣赏》和《音乐史》合并成《音乐史与名作欣赏》;《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合成《乐理、视唱练耳》;《初级和声》与《歌曲分析与写作》《键盘编配》合成《音乐创编》,这样既节省了课时,也解决了有些专业课程开设的问题,用这些课时来开设一些中小学实用的课程。如:可开设中小学课外歌唱活动的组织与训练辅导等课程,又如钢琴和舞蹈,在主课程之外可以相应增设儿童歌曲的编配与弹奏、儿童歌舞创编等课程。这样就体现出了全面、多能的特点,适合基础音乐教育的要求。

3.处理好专业学科与非专业学科的关系

作为音乐文化艺术的传播者,音乐专业学生人文知识结构要合理,实现人的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在实际的教与学中,应该很好地处理专业学科与非专业学科的关系,以音乐文化教育为出发点,进行系统全面的教与学。陈秉义老师的观点就是,声乐(合唱指挥)、钢琴是两臂,教育是头颅,音乐理论、教育理论是躯干,舞蹈、器乐选修是两腿。这样才构成一个完整的音乐课程体系,但教育是灵魂、是主体。而这个课程体系又只是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一个主体,还必须以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为辅,才能够完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真正做到知识互置兼容,这充分突出“三型”与“三性”的特点,是我们培养目标和任务的体现。

4.提高学生的从教技能和就业技能,为就业打下基础

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是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是教师,是在讲台上培育祖国的未来人才,不能像专业音乐院校那样过于注重舞台,应注重学生从教能力的培养,重视教学实习,让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后,应用到实践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为学生走上教师岗位打下基础,使其毕业后顺利走上讲台。当然,音乐教师也承担了一部分社会文艺演出的任务,也不可忽略舞台,应注重艺术实践,通过艺术实践课(可把各艺术团队的排练演出活动定为必修的艺术实践课)来培养锻炼学生的舞台素质。

目前,就业指导在高校显得尤为重要,开设就业指导课,转变就业观念,以提高就业率。就业指导课不但要在毕业前夕开设,让学生及时了解就业政策和信息,更应该在入学就开设,让学生了解专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及时摆正就业观,为就业打下基础。就业率的高低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影响着招生,是一种循环关系,好的就业率会良性循环,反之则会恶性循环。

此外,学校还应在办学条件、招生宣传、招生数量上加大力度,提高就业率来摆脱招生难的困境。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不可盲目与本科院校攀比,应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就业市场为先导来调整自己的办学模式,来贯彻实施教学,不断建设发展本专业,形成自己的办学模式和优势。

第4篇

关键词:师范生 就业 动态监测体系

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市场化以及国家师范生就业政策的相关变化,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调查显示:毕业生能否动态掌握并知晓历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就业信息情况,是推动就业工作顺利展开的一个重要前提。此外,对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跟踪与调查,并进行交流和反馈也成为做好该项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本课题以湖州师范学院的师范类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校招生就业网、浙江省大学生网上就业市场系统、浙江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调查及教育质量分析系统等媒介平台,对毕业生的数据进行分析管理。

一、近两年来我校师范生就业及监测的现状与问题

1.就业现状

根据校招生就业处的数据、浙江省大学生网上就业市场系统数据、学院就业辅导员采集的一手实时就业数据进行分类汇总,结果为:2013年、2014年该校师范类的毕业生总数分别为1010和1008人,师范专业也基本保持稳定。如下图所示:

通过图1发现:近两年湖州师范学院师范类毕业生就业行业流向人数基本呈稳定状态,但是公办教师(幼儿园、小学初高中、高校之和)考编比例却呈下降趋势,由2013的57%下降至45.57%;师范生毕业后从事教书工作的人数也在呈下降的趋势,由2013年79.1%下降至2014年75.6%,说明教师并不是师范生毕业后的唯一选择,就业呈多元化趋势;毕业生在企业从事工作的人数有97人增加到156人,环比增长60.8%。

与2013年相比,2014年待就业率较低的师范类专业为: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物理学、教育技术等。换言之,以上师范类专业毕业生绝对就业就业率较高;相对而言,英语、音乐学、美术学专业学生的待就业率较高,增长趋势较为明显,值得引起大家的关注。进一步观察发现: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教育技术、物理学等专业毕业生在幼儿园、中初等单位的数量较大,且与13年相比有一定的增幅;而英语、音乐学、美术学等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途径交分散且以企业为主,为此,在解决英语、音乐学、美术学专业学生待就业率较高的问题上,不仅需要解决毕业生的纵向增量问题,还需要拓展横向上的就业空间,从而扩增签约的力度,降低待就业率。

2.目前我校就业监测的现状与问题

自1999年起,我国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开始实施监测,我校也在加大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力度、拓宽就业面等工作,新的统计方法较统计方法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在统计指标和操作方法上部分项目依然存有一定不足。依据浙江省大学生网上就业市场系统显示,2014届毕业生就业数据上报期限为:2014年底至2015年5月(每月1次)。

由此可知:(1)监测时间设置不合理。相对而言,每年分别做一次校(下半年)、省级(上半年)就业问卷的跟踪调查和一次用人单位问卷调查(上半年)相对合理。然而,该校就业统计监测时间设置基本上在毕业生离校前半年实行每月一报制度。据笔者所知,在毕业离校后的3个月内,基本上实行每月两次报审制度。

(2)监测指标不完善[2]。监测指标不仅在数量维度上有所体现,在质量维度更应有严格的标准。通过图1发现,在就业统计中,将“考取研究生”、“出国”的毕业生归为已就业人员,这显然和就业的定义不符;再如“隐性就业”人员未列入就业范围这一缺陷,如部分同学毕业后可能从事第三产业,因客观现实原因决定其不能及时签订合同协议书,从而影响了该班级就业率的计算,最终导致就业采集的数据不够客观、科学。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该类统计方法最大的弊端就是缺乏一定考量监测指标――质量维度,缺少对就业稳定情况、就业结构、就业满意度等质量维度评价标准,从而使就业状况的监测效果不尽如人意。

(3)监测主体不科学。原因如下:首先就业监测、统计的数据主要来源高校自己,个别专业为了提高影响力和提升自身信誉,存在受外界因素的人为干扰,对数据缺乏有力监控,有待验证真实性;其次,就业率的统计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撑,对于话语权较弱且人手相对缺乏的二级学院而言,这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为此,监测主体可参照时间点的变换而发生转变。

(4)数据难采集。由于监测主体的不科学,导致毕业生离校后数据难采集,也就更不易核实。量多点散,学生、企业不配合等情况,信息的有效性不易核实。因此,就高校对毕业生是否就业,以毕业生是否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或合同)为唯一鉴定标准,值得商榷。建议:只要毕业生向就业监测主体提供一定的劳动报酬作为经济收入证明,就可以视作其已经就业。毕业生离校之后应当回归社会,其监管主体也可发生转变,如政府相关的人事劳动保障部门。

二、就业动态监测体系的构建与探讨

1.动态监测指标体系模型的建构

针对以上提出的监测指标模糊,监测主体复杂这一境况,我们引入一种新型的综合评价法,来进行综合评定,这样可以得到一个定量的结果。该法是评估信息综合处理方法中的一种,即在模糊环境的条件下,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某种目的对一事物作出综合决策的方法[3]。我们采用模糊数学技术和理论,对这种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监测主体进行综合处理[4],从而解得出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指数。由于在监测信息的采集、监测指标的选择以及指标权重的制定都需要汇聚高校就业工作者、毕业生、用人单位、专家,因此,本文构建的运算模型和指标体系得出的结果较为客观,能够准确地反映监测主体的就业状况,归纳其特征[5]。

根据上述高校毕业生就业监测的指标内容和监测指标系统的构建方法,可以大致研究并形成高校毕业生就业监测指标体系的初步模型(见图2)。

2. 该模型的优点及不足

该模型以湖师院师范类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前期基础:生源监测。统计得出各师范类专业毕业生的人数之和,或者是根据其生源地,划分出各地区师范类毕业生人数之和(便于针对性的就业信息)。在此基础上,做好每年生源异动(包括:专业调换、专业分流等)的摸底情况,根据生源异动的情况可以间接显示就业是市场的趋向性,即所谓的专业“热门度”。其次,中期考核:签约监测,即毕业生签约人数、用人单位性质等统计与分析。此阶段往往是备受关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后期管理:反馈监测。通过中期考核的洗礼,各项数据的相继出炉,此时更需做好毕业生的后期跟踪调查工作,可持续2-3年(不稳定期时常)。除此之外,该阶段的监测主体可转变为政府有关部门。

该模型可最大化挖掘高校毕业生在就业监测的过程中隐藏的信息,提高有关就业方面的分析和决策力,转变以往“中间重,两头轻”的不合理观念,重塑三者兼顾、监测主体动态转变论等观点;其次,该模型还能用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监管,如就业情况的归类总结;就业信息的归类、分群及排列,方便于监测主体对就业情况的知晓、研究和利用。其次,可对毕业生就业信息进行关联分析,探索各指标间背后的信息、找出规律,准确把握分析相关性特点,加大特定时间的指导和服务[6];最后,还可进行就业危机预警,预测将来一段时间内的就业情况,并依据警戒线预警信息。不足之处在于该模型的监测主体较复杂,需要多部门的联动配合,时间周期较长。

三、结语

在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动态监测过程中,涉及海量数据,一方面要界定就业监测数据的范围,包括监测和评价的指标与维度。如,毕业生的生源信息汇总、用人单位性质分类汇总、毕业生离校后的跟踪调查(含调查结果和调查频率)等,从以上信息中筛选我们需要的数据进行监测,从而对将来进行指导和预测;另一方面,明确并落实就业监测工作的主体,施行动态转变论,对不同类型、层次、区域的高校、专业就业情况作出客观的评估。

参考文献

[1].郑雪静.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形势与对策的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3,(1).54-57

[2].春英.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及监测体系的构建[J].人民论坛,2012,(32).124-126

[3].石声波,吕何新.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初探[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2(1).11-15

[4].刘海滨,徐文.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指标体系分析与建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170-176

第5篇

论文关键词:国外社区音乐教育;音乐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

解决当前音乐类大学生就业难、创业难的问题,除了对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模式和培养目标进行调整,笔者认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道路有两条:一是就我国现有的经验进行总结深化;二是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为我所用。就后者而言,国外通过着力发展社区音乐教育,无代价释放创业资源的发展理念,对拓宽就业渠道、开发大学生的创业机会无疑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也给我们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本文拟就这一课题作初步探讨。

一、当前我国音乐类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紧迫性

造成当前我国音乐类大学生就业难状况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是,音乐专业学生(尤其是音乐学方向)传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面对中小学或基层音乐教育,其他就业渠道并不畅通。由于近年来音乐教育专业毕业人数的增加,超过中小学音乐教师岗位的增加,从而导致供远大于求的局面。而以往对中小学音乐教师岗位不屑一顾,秉承“皇帝女儿不愁嫁”优越心理的专业音乐学院毕业生,由于就业压力也争先恐后地到基层教育岗位“插上一脚”,进一步加重了音乐类学生就业难的境况。

新形势下,新的“读书无用论”已有开始蔓延之势,消极情绪开始引发消极的舆情,近年来甚至开始出现部分地区高三学生因就业悲观心理临时放弃高考的现象。大学生就业难业已引发就业心理压力,产生失衡心态,对社会稳定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危及社会的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

面对当前困境,如何破解音乐类大学生就业难题?我们能够做到的除了对我国现有的经验进行总结深化,更为重要的就是借鉴国外的成功做法,使其优秀经验为我所用。我们要了解国外社区音乐组织和社区音乐教育的发展史,对于他们在开展社区音乐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成功做法,尤其是通过开展社区音乐教育如何有力地整合利用社区资源、创设多元化教育形式、广泛吸纳音乐专业人才以及最大限度地扩大音乐就业岗位的成功做法与经验,深入借鉴,认真汲取。

二、社区音乐教育概述

社区音乐教育以区域民族文化和地方传统文化为基础。作为国民音乐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旨在提高全体社区成员音乐素养,并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发展、普及性较强、充满人文色彩的、面向大众的社区教育活动。

社区音乐教育是对人进行美的教育,其中包括各级各类音乐教育,教育内容课目繁多、教育方法灵活多样、教育形式不拘一格,教育主体与客体交互发展,互为变换,取长补短。社区音乐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不但满足了社区群众心理需求,促进了社区成员身心健康,增强了社区凝聚力,更承载着完善社区成员美德的责任和义务。

三、国外社区音乐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社区音乐活动委员会(CMAC)于1953年成立,成立大会上CMAC主席依贡·克([德]Egon Kraus)提交了关于加强社区音乐教育建议的报告。随后该组织在推进世界各国社区音乐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极大地推动了全球,特别是欧美国家的社区音乐教育活动。其中有代表性、具特色的有丹麦的社区音乐学校、英国的社区音乐教育中心、美国的社区乐团、加拿大的群族式社区艺术活动中心、澳大利亚社区音乐纲要基金等,他们均取得较大成就。

19世纪30年代,以丹麦、挪威等为代表的北欧国家纷纷建立社区音乐学校。20世纪60年代以后,社区音乐所需资金基本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丹麦全国有14个郡(县),近300个社区。按其法律规定,每个社区相应建立一所音乐学校,所有青少年及儿童必须学习相关音乐技能或理论。师资由聘任产生,专兼职相结合,每所学校教师人数不低于10名,必须具备专业音乐水平。

20世纪中叶,伴随社区音乐教育在英国的迅猛发展,政府也逐步增加拨付款项,当时甚至出现社区音乐工作者供不应求的现象。为有效解决师资问题,约克大学、伦敦史密斯学院等一批学校纷纷增设社区音乐学课程和学位。此外,像盖茨黑德音乐中心等一大批社区音乐组织亦通过短训班的形式培养了众多的社区音乐教育人才。

18世纪初,美国早期社区音乐教育取得初步发展。社区音乐教育组织既得到政府拨付专款的资助,也从慈善机构、公众和社区成员那里募资。美国最具代表性的是,大多数城市拥有社区乐团,乐团坚持定期为社区内的中小学生举办免费音乐会,旨在通过让孩子从小尽可能多地接触高雅音乐,给孩子带来积极、持久、有意义的正面影响。因此,乐团工作得到社区居民鼎力支持与参与,包括出钱出力、献计献策。美国社区艺术学校联合会有41个州的221名集体成员,开设社区艺术课程的学校多达400家。

族群式社区艺术活动中心几乎遍布加拿大的每一个社区。中心开设合唱、器乐演奏、舞蹈等课程,学习对象几乎分布于各个年龄段,此外,还将本民族的传统音乐纳入学校音乐课程。鉴于社区音乐教育对提高国民音乐文化素质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社区音乐教育活动在加拿大已经形成制度和规模,甚至成为加拿大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澳大利亚社区音乐纲要基金成立于1978年,政府全额拨款且数额逐步增加,专款专用,坚持和任何商业音乐活动分开,和任何教育主管部门分开,尽可能地杜绝它们对社区音乐教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澳大利亚社区音乐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把参与音乐创作、表演的机会提供给社会弱势群体。

国外社区音乐和社区音乐教育取得蓬勃发展的根源在于,政府、社会各界以及包括学校在内的教育机构普遍重视并达成共识,成为一股合力推动其发展。同时,社区音乐教育运用适时的、嵌入式的教育理念,为社区音乐的广泛开展及时提供了符合要求的师资力量,无疑对推动社区音乐的全面发展作出了贡献。而社区音乐的大发展势必需要不断更新、吸纳大量的音乐专业人才加盟,从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在大量就业岗位的涌现以及对社区音乐教育师资广泛需求的双重刺激下,20世纪七八十年代欧美国家社区音乐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

国外社区音乐教育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对解决当前我国音乐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有启发意义。我们有必要从国外成熟的经验中求根溯源、大胆借鉴,总结其丰富经验为我所用,积极引导学生把目光瞄向社区音乐这方“沃土”,探寻就业与创业机会。

四、国外社区音乐教育给予我国音乐类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三点启示

1.政府应充分重视社区音乐教育的就业途径

国外社区音乐教育的发展经验启示我们,社区音乐教育要获得纵深发展,必须得到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来自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是不可或缺的。同时,社区音乐教育的发展无论从主观上还是从客观上都极大地带动了就业率的提升。因此,发展社区音乐教育、多元化拓展就业途径、提升社区人员的文化涵养、有效解决音乐类大学生就业难题等诸多要素在本质上是高度一致的。像美国、英国、丹麦等国通过着力发展社区音乐教育,开办各类社区音乐学校,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社区音乐教育岗位。英国甚至曾因为社区音乐的大发展、政府拨款的逐步增加,一度出现社区音乐工作者供不应求的局面,为此,一大批社区音乐组织通过短训班的形式培养了数量巨大的社区音乐教育人才。这对于有效解决当前我国音乐类大学生就业难题无疑具有重要启示作用。可见,把发展社区音乐教育作为破解当前我国音乐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应引起政府的充分重视。  2.社会各界应着力拓展和整合就业创业空间

国外社区音乐教育的成功,除了政府重视、积极扶植,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鼎力支持。各级机关、社区、企业、慈善机构甚至公众,都应该积极承担起拓展和挖掘就业创业空间的责任,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便利条件。

其一,协议就业层面:(1)随着社区学校(学院)、老年大学等社区教育机构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一定数量的专职音乐教师。(2)社区乐团、乐队、合唱团的指挥,文娱曲目创作、编配,日常社区文艺活动策划、组织,需要专职音乐人才。(3)社区政府宣传部门、社区企业工会和团委、社IX"村官”等岗位,也同样需要在文娱、宣传等方面独具优势的音乐类毕业生。

其二,灵活就业层面:(1)可以通过家教形式为社区音乐爱好者,特别是老人与孩子提供音乐理论、器乐技能训练、声乐演唱技巧等方面的有偿培训。(2)社区内私人音乐培训学校、琴行、艺术幼儿园、音乐书店及音响店同样需要具备音乐专业理论与技能的灵活就业人员。(3)与社区管理部门签订灵活就业合同,以兼职身份参与社区组织的相关音乐教育和文娱活动,同时通过对地方本土音乐进行搜集整理并加以改编,为社区内的业余民间音乐团体提供技术指导和有偿服务工作。

其三,社区创业层面:(1)利用自身音乐专业优势创办社区音乐学校或社区艺术学校,通过招生收取学费;同时根据需要招聘社会资深专业人员或音乐类毕业生以兼职或专职身份解决师资问题。面对不同年龄段学员,既可开展乐器、声乐、舞蹈等技能培训;又可进行基础乐理、视唱练耳、音乐常识、音乐欣赏等理论教学;亦可辅导学生音乐相关知识技能参加升学专业选拔考试。(2)琴童数量的不断增加带动了琴行业的发展,音乐类毕业生创业经营琴行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琴行面对社区居民不仅可以销售乐器,依据其特有的优势在某种程度上承载了社区音乐学校的部分功能,一方面可以组织师资招生授课提成费用,另一方面可以为既无乐器又无场地的音乐教师有偿提供教学场地和设备,各取所得。(3)开办音乐特长培训班相比办学校、开琴行,虽然做法保守却收入稳定。毕业生可凭借在声乐、钢琴、器乐、舞蹈或理论方面的一己之长进行专项教学训练,必要时亦可扩大教学队伍,加强师资力量,坚持在某一专业方向做精做细,逐渐扩大影响,最终形成品牌。(4)合唱歌咏活动历来都是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但社会上形形的合唱团体却基本处于自发状态。针对大众对合唱形式的偏爱,创办社区少年或老年合唱团大有可为。资金来源方面:一是收取学员适当费用保证团体正常运转;二是面向社区大型企业争取长期赞助并以企业名称冠名合唱团;三是为社区企事业单位提供有偿演出活动。

此外,还可以创办音乐书店或者音像店、创办具有音乐特色的艺术幼儿园、创办灯光音响租赁或演艺公司、创办影音媒体工作室或MIDI音乐工作室等。

3.加强大学生对社区音乐教育价值的需求引导

国外发展社区音乐教育的成果显示,在提升全民素质和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社区音乐教育功不可没。着力发展我国社区音乐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已不言自明。但长期以来,受音乐专业学习高投入期望得到高回报思想的影响,即使在就业创业难的今天,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宁愿待业或做家教而留在大城市,也不愿到条件相对艰苦的社区或基层工作。这种现象一方面形成了社区音乐和基层音乐教育发展的掣肘,另一方面又造成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

第6篇

[关键词] 高校;音乐学;舞蹈课程;功能;育人价值

一、音乐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

1、教育部《指导方案》中的培养目标

教育部2004年下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教体艺[2004]12号,简称《方案》)。《方案》明确规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

2006年教育部又下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06]12号,简称《纲要》),在教育部这两份文件精神的指导下,于2007年开始在全国高校开展试点工作。2010年9月13日,高师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改革专家领导小组组长、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王耀华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试点工作做中期总结,总结中指出,“全国普通高等院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就是以教育方针为指导,贯彻‘两为’,‘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尤其把美育写进教育方针,提倡培养人格健全的人,更是为从事美育工作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为宽阔的用武之地。”他在总结中还指出,“《方案》和《纲要》研制本身,就是由于面对自本世纪伊始以来的九年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改革,提出了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的目标,所以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都紧扣这一目标。在满足‘音乐教育工作者’、‘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这些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或精,或专,或全面多能,以适应综合型、创新型、宽口径、多面手的要求。”

2、九年制义务教育需要的音乐教师

九年制义务教育新《音乐课标准》规定,“音乐教育以审美体验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全过程。”音乐教师是学校美育的实施者,是美的传播者、开发者、诱导者,担负着发展国民音乐教育,提高国民音乐素质的重任。音乐教师本身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审美教育的成效。音乐教师应具备“心灵美、形态美、行为美、教学过程美等素养。

3、高师院校音乐学专业舞蹈课教学改革现状

全国高师院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都在积极的研究和探索舞蹈课程改革的新路子,在修改培养方案,音乐舞蹈课程设置,舞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社会实践等方面,做了一些大胆尝试,总结了一些经验,提出了积极的建议,基本形成共识――舞蹈课程在培养音乐人才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育人功能和价值。

二、舞蹈课程教学的育人功能和价值

1、“爱心”教育功能

爱是一种情感,爱什么,怎样爱却体现出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作为社会公民爱党爱国爱人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是必备的基本素质。

作为一个教师,应有的基本品质是热爱教育这个职业,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不懈的追求教育目标,才能孜孜不倦的努力学习,搞教学研究,才会感觉到教学是一种幸福的享受。这样的教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受到教师所付出的爱心,感受到教师美的心灵。舞蹈是一门艺术,舞蹈教学的过程是学生享受美育的过程。舞蹈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热爱学生,表现出来的是亲切自然、落落大方的教学态度,娴熟流畅的知识讲解,深厚扎实的舞蹈基本功底,准确到位的动作示范,自然得体的教学技巧,耐心细致的学习指导、点拨和引领,让学生学有所获;学生热爱教师尊敬教师,表现出来的是快乐、轻松、向上,进步,求知欲很强的学习精神。这样,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教学就会受到良好的效果。相反,学生不喜欢这个教师,更不喜欢上这个教师的课,是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的。另外,教师热爱学生,还表现在一个“严”字上,常言说“严师出高徒”,对学生要求不严格的教师,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负责任的教师。学生也不喜欢这样的教师。教师“严”中有爱,“爱”中有和(和气、和谐),“和”中有乐,每一个教学细节的指导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爱心和关心的用意。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看似无声胜有声,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教师爱心的这种传递,将会在音乐学专业毕业生身上发挥作用。

2、审美教育功能

第7篇

关键词:幼儿;舞蹈;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9-0249-01

对于生理和心理均处于发育阶段的幼儿来说,系统的舞蹈训练大有裨益。舞蹈可以促进幼儿的骨骼生长,培养其挺拔优美的身姿。练习充满节奏感、韵律感的舞蹈动作,有助于增进幼儿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在模仿和学习的过程中,幼儿需要集中注意力,积极调动想象能力,其智力相应地得到了开发。舞蹈的反复排演,要求幼儿克服惰性和困难。因此,舞蹈对幼儿养成坚韧不拔的意志提供了外部条件。

基于此,在全国各地的幼儿园,舞蹈训练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被广泛地采用,各类幼儿舞蹈培训机构更是层出不穷。在此,笔者要指出,我们大力推崇的幼儿舞蹈教育,应该是一种成系统的普及教育。幼儿舞蹈要以科学、规范、系统为指导原则,在编排和教学上形成自己的一套体系。

一、幼儿舞蹈普及教育的科学性

所谓科学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和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对症下药”。这个阶段的孩子,好奇心非常强烈,对外界的感知和模仿能力也很强。在舞蹈教学中,不妨充分利用其心理特点,调动起他们的兴趣点和求知欲,在幼儿有了模仿兴趣的基础上,再引导他们进行舞蹈练习。同时,幼儿的身体也还处于生长阶段,体力和耐力都比较薄弱。教学过程要做到“少而精”,“少”指每次教授的内容不复杂,容易让幼儿接受和掌握;练习的时间不冗长,不让幼儿感到过分劳累。“精”指每次动作要集中注意力,掌握要领,切忌重复纠缠于一个动作。科学性,还体现在舞蹈的编排上。舞蹈的内容必须符合幼儿的审美情趣。除了上述对舞蹈本身的要求之外,音乐和道具等元素,也要与幼儿的心智发育程度相吻合。活泼、简单、欢快明朗的音乐节奏和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卡通道具,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他们的潜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二、幼儿舞蹈普及教育的规范性

所谓规范性,就是要求幼儿舞蹈教育行业各方面具有清晰可量化的标准。据调查,目前我国从事幼儿舞蹈教育的教师多为各大艺术院校舞蹈专业毕业,接受过专业幼儿舞蹈教育的人凤毛麟角。专业人才的匮乏,使得教学实践中将幼儿舞蹈与专业舞蹈相混淆的错误屡屡发生。加上某些家长的急功近利,迫使教师很容易在教学中拔苗助长,片面追求舞蹈的难度和复杂性。这样的训练,无疑是对幼儿身体心灵的双重摧残,与我们的初衷相去甚远。为此,笔者建议,政府应该大力支持幼教事业发展,让更多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投身到幼教行业中。对于跨行从事幼教工作的毕业生,用人单位应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和考核,使其具备从事幼儿舞蹈教学的基本资质。

三、幼儿舞蹈普及教育的系统性

教师是幼儿舞蹈教育的引导者,教学方法则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南。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要规范,而且要系统。幼儿舞蹈教育应该遵照认知的基本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合适的训练步骤则是幼儿舞蹈学习顺利进行的保障。对此,笔者总结了十六字口诀——“从一做起,化整为零,化虚为实,配合表情”。“从一做起”,就是说对于刚刚接触舞蹈的孩子,可以先练习拍手,踏步等非常简单的日常动作;“化整为零”,就是说在教一套复杂动作时,先拆分成几个分解动作,单独练习之后再组合;“化虚为实”,是说幼儿的舞蹈要配合音乐时,教师可以用打拍子的方式强化音乐的节奏感,让孩子们找准节拍;“配合表情”是指教师充分调动幼儿的情绪,让幼儿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得到和谐的统一。以上几点,本身也体现出难度要求的提升。

一套体系完整而规范的幼儿舞蹈教材十分重要。它能够解决教师“教什么、如何教”的困惑。笔者认为,一套好的幼儿舞蹈教材,从纵向上看,应该是衔接紧密的,幼儿在起步阶段、提高阶段、完善阶段都有对应的内容,能够保证学习过程的顺利;从横向上看,应该是完整的,不仅可以供学生学习,还可以供老师研究参考。现在市面上的相关教材很多,但几乎都是“单打独斗”的类型,不成体系。更有甚者,将拉丁舞、肚皮舞直接套用给幼儿舞蹈,这是我们上文已经指出并且要坚决阻止的错误。

四、结语

舞蹈教育,对幼儿身心的茁壮成长都将大有裨益。普及幼儿舞蹈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上文中,笔者就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三方面,对幼儿舞蹈的教育教学进行了剖析。在此,笔者要强调一句,虽然在进行各个方面的论述时,我所探讨的内容各有侧重,但是在实践中,幼儿舞蹈教育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我们不能顾此失彼,而要用科学、规范、系统的原则来进行统领和协调,让幼儿舞蹈普及教育得到成功的开展。

第8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音乐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小学音乐教育,由于教学仪器设备和教师思想观念等原因,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远远落后于城乡,这种差距正悄无声息地剥夺农村小学生音乐能力发展的权利。现在这一状况已经引起诸多学者的关注并积极探索解决之道。与此同时,网络社会却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将以我国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为切入点,探讨网络社会背景下的促进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健康发展的策略,为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小学音乐教育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现状

(1)师资现状堪忧。目前在农村尤其是经济落后的地区,小学音乐教师师资状况很令人担忧。据不完全统计数据,在农村小学绝大多数音乐教师是非音乐专业毕业的兼职教师。一方面是专业音乐教师的缺乏;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音乐教师在考核工作实绩及晋升评优等方面处于劣势而导致不少教师改教其他课程,从而造成了在农村小学专业音乐教师缺乏的现状,迫不得已只能由其他教师来兼职授课。

同时,这种师资构成从能力结构上决定了目前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效果也是差强人意。由于我国专业音乐教育长期以来重技法而轻理论,尤其不注重文化课学习。因此,专业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文化底蕴。比如,在音乐赏析教学时需要对音乐创作的背景以及表现的主题进行阐释,一些教师在表达上词不达意逻辑不清,影响了学生对音乐背景及主题的理解,达不到音乐课堂教学效果。

(2)音乐教学软硬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在农村小学由于长期教育经费不足,音乐教学所需的软硬件条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极大影响了农村青少年学习音乐的效果。在一些贫困地区,几乎没有在音乐课学习过程中应该练习掌握的乐器,如口琴、竖笛等,音像资料则更为稀少。

(3)音乐教学管理相对落后。在多数农村小学的教学安排上,尽管音乐课课时设置符合国家要求,但是音乐课被挪用挤占的现象非常普遍。此外,在教学成绩考核上,学校往往因为忽视而对音乐课没有教学指标和考核标准。这种落后的音乐教学管理模式从教学时间和教学质量两方面制约了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水平的提高。

三、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缺位的思考

反思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缺位的现状,我们应查找造成这种落后局面的原因,并基于此,探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落后现状的解决之道。

首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经济增长缓慢,以及各级政府在对教育进行转移支付的不足是造成农村小学音乐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

其次,在各类各层次升学考试中,音乐课成绩始终没有计入升学成绩。由此造成了学生不愿意在学习音乐上下工夫,教师面临在职业晋升方面的压力,不愿意教授音乐课的客观现实。

四、发展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主流策略

面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发展困难的客观现实,许多学者献计献策。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发展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主流策略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领域:

(1)加大财政投入,促进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硬件建设。针对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软硬件条件较差的现实情况,许多学者提出加大财政投入的改进策略。李书宇等学者认为,“农村音乐教育应该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切实建立城乡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音乐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2)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落后的一个重要根源就是缺乏优秀的音乐教师队伍。针对这一发展瓶颈,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总结起来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应该从教育体系内部和外部开始端正思想,重建舆论环境。教学行政管理机构应从人口素质的高度看待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通过行政手段端正农村小学校长对音乐课的错误认识,以坚持督导的形式促进音乐教学的建设。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许多学者着力研究了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方法与手段。归纳起来,不外乎“走出去”与“引进来”两类。所谓“走出去”即在专业师范院校等机构建立农村音乐教师的稳定培训基地,加强他们的基本功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将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带回农村学校。所谓“引进来”即在农村小学建立师范生实习基地,将先进的音乐理论和教学方法带到农村。

五、“网络兴教”策略及其评述

一般来讲在评价发展策略的时候,首先应该建立评价假设和标准。针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发展这一研究主题,考虑到农村的落后地位和教育资源的有限性,我们应该建立“理性人”假设和“投资最小”标准来评价其发展策略。

首先,这一策略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基于这一策略建立的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系统不仅可以促进音乐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对其他如数学、英语等科目的教学效果的提升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其次,这一策略对加强师资建设、弥补教学软硬件不足都有巨大推动作用。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正在以几何级数的速度日渐丰富,使农村小学音乐教师与国内乃至世界音乐教学前沿近距离接触,极大地促进了教师自身修养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以网络技术和计算机软硬件为基础的网络资源提升教学策略,不仅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符合人的“理想假设”方面具有较好的可行性,而且这一策略还对加强师资建设、弥补教学软硬件不足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一项兼具良好可行性和功效性的满意策略。

参考文献:

[1]李伟.从我国城乡差异看音乐教育公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

第9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能力创业定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改变,市场和企业对人才类型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他们与海归学子和下岗失业者构成了备受关注的创业群体。这三类创业者的数量、主体特征、创业动机、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各不相同。下岗失业者创业人数最多是各级政府最关注的事情之一,下岗失业者弱势群体地位决定了他们以生存型创业为主,创业自救即是他们个人创业动机也是社会寄于的期望,他们普遍选择技术门槛较低的消费服务业创办自我雇佣型企业。海归学子创业人数虽不多,但却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亮点之一。

他们具有的专有技术和特殊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们以体现自身价值为创业动机,成为机会型创业者,社会寄于他们的创业能够开辟新产业和大市场引领经济飞跃,他们普遍选择了创办高薪技术企业。大学生是刚刚涌现出来的创业群体,大学生有较好的素质和一定的专业知识,但还不足以独立开办高薪技术企业,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但缺乏实现的条件与能力。社会没指望他们像海归学子用高薪产品开发新产业和大市场,但也不希望他们放弃所学专业,在消费服务领域挤压下岗失业者。如果说“自我雇佣型企业”和“产品创新型企业”分别是下岗失业者和海归学子最佳创业定位的话,那么大学生的创业定位与他们自身的创业能力息息相关。

1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关键能力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关键能力是大学生把自己当作一名创业者在开创事业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综合能力,可以把这种能力理解为,大学生自身所具备的一系列知识、一套技能和一类特质的综合表现。那么知识就是在关键时刻能够回忆起来的信息储备组成;技能则表现为应用知识的能力;特质则是由创业者特有的品质和特征组成的集合。

大学生创业不同于海归学子创业更不同与下岗失业者创业,他们自身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渴望实现自我价值,他们在学校的创业园中感受创业实践,大学生们逐渐意识到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技术和管理是企业的一双翅膀,为企业源源不断的提供动力。知识和技能是大学生创业者相对容易获得和提高的能力,但特质则是一些人特有的品质和特征组成的集合。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在印度、马拉维和厄瓜多尔等国的跨文化调查发现和描述成功创业者的行为,并且经过USAID(美国国际开发署)的研究,总结出以下14种成功创业者的特征。

知识、技能和特质是大学生创业者进行自主创业必备能力,如果没有具备全部的三种能力,那么在成功运营企业和控制风险等方面将会遇到很大困难。

1.1只有知识和技能缺少特质的创业者

一个想要成功创业的大学生,如果他只有知识和技能而缺少创业者特质,那么他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是不会生存太长时间。例如,缺少特质的创业者,当他遇到企业发展的障碍时,他可能只会在短时间内坚持;同时他很难发现和利用机会改变企业所处的被动局面;缺少特质的大学生创业则可能不会愿意去预测商业中的风险。所以大学生创业者应具备足够的创业者特质,创业者特质表现在以下方面:

1.1.1心里特质方面

(1)成就需要(2)控制欲(3)自信(4)开放心态(5)风险承担(6)创业精神

1.1.2行为特质方面

(1)勤学好文(2)执着(3)灵活应变(4)吃苦耐劳(5)脚踏实地(6)良好商业道德(7)责任感

1.1.3知识特质方面

(1)坚实的基础知识(2)广博的专业知识(3)善于更新完善知识

1.1.4能力特质方面

(1)经营特质(2)管理特质(3)人际关系

通过对以上成功创业者特质的归纳和总结,得出作为单个的创业者难以完全具备以上特质,每个创业团队也不可能完全具备。所以更加突出了组建创业团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也表明在选择创业团队成员时要充分考虑其具备的创业者特质,已形成团队成员的互补。

1.2只有知识和特质缺少技能的创业者

技能是能够应用知识的能力,它可以通过后天的练习获得技能。一个只有知识和个人特质而缺少技能的创业者,将会发现缺少技能,知识和特质就没有了应用价值。技能通过反复练习可以获得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技能联系到商业方面主要涉及技术上和管理上的技能:

技术上:工程计算木工机械餐饮……

管理上: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组织计划领导……

大学生创业技能提高需要合适的创业环境为其提供舞台,高校大学生创业园为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大学生提供了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大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践,既提高了创业技能又明确了创业方向,为实现自我创业定位找到了途径。

1.3只有技能和特质缺少知识的创业者

一个只有技能和创业者特质而缺少知识的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就会缺少核心竞争力,那么他的创业也仅限于生存型创业活动。创业者身处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如果缺乏知识,那么他的企业最终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导致失败,企业成功的基础就是知识。包括经营企业的知识,了解消费者了解市场的知识,熟悉竞争对手了解产品加工技术和生产资料知识,熟悉企业管理等知识。大学生所从事的专业创业区别于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的生存型创业,其核心竞争力就是大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大学生依托与专业知识进行创业将是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力量。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关键能力知识、技能和创业者特质在大学生创业过程相互补充缺一不可,仅仅具有一种或两种能力就想要成功创业是不够的。大学生创业者对照成功创业者的关键能力检查自身的能力缺失,随着时间的推移应尽可能的获取全部的三种能力,大学生创业者组建良好的创业团队也可以弥补因个人而欠缺的能力。

2大学生的创业类型

经过对我国大学生从事创业的形式分析,可供选择的创业形式主要有三种:自我雇佣型创业、所学专业型创业和产品创新型创业。

2.1自我雇佣型创业

大学生作为企业主创办的生存型企业,该企业从事的业务与大学生所学的专业没有必然的联系。自雇型企业是一个国际通用概念,自雇型(Self-employed)的基本含义就是自己雇佣自己,自己给自己开支。自我雇佣型企业的特点是:一是微小性,一般是由个人或家庭为主要经营主体;二是社区性,自雇型企业一般创建于社区、依托于社区、服务与社区主要面向本社区居民提品或服务生意半径较短;三是政府支持,由于自我雇佣型企业弱小,同时自我雇佣企业群体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因此,各级政府给予了很多扶持政策和服务。自我雇佣型企业的优势:高度自主性、灵活、微型、简单、创业与经营成本低,适合于经验与资金不足的大学生和下岗事业等弱势群体从事的生存型创业模式。自我雇佣型企业的劣势:弱小、单兵作战、资源有限而且缺乏获取资源的能力及商业信誉不足等。

2.2所学专用型创业

专业型创业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大学毕业生创办一个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公司,进行产、供、销和服务性的商务活动,主要服务对象是专业内相关企业或个体生产者;二是面对最终消费者提供专业性较强的服务性业务,例如: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开办社区心里咨询所等。

专业型创业的企业其主要业务类型包括以下4类:(1)物流供应型企业。例如:医科毕业生开办为医院提供医疗器械、敷料、药品等医疗物品供应公司;工科毕业生开办为工业企业提供机械设备、原料、辅料、助剂、器材、器具、备件等工业用品供应公司;农科毕业生开办为农民提供农机设备、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用品供应公司;艺术专业毕业生开办为艺术团体或工作者、学生提供美术用品、音乐器械等供应公司,凡此种各类专业型物流供应公司。(2)生产配套型企业。例如口腔专业毕业生开办为口腔医院加工假牙的工厂;工科专业毕业生开办为大工业企业提供零配件生产的小企业。凡此种专用型生产配套公司。(3)产品销售型企业。例如:医药学科毕业生开办的药店;工科毕业生开办的工业产品销售公司;农科毕业生开办的农产品销售公司;艺术专业毕业生开办的艺术品销售店。凡此种各类专业性产品销售公司。(4)专业服务型企业。例如: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开办的心里咨询诊所;医学专业毕业生开办的医疗诊所;师范专业毕业生开办的各类学校;凡此中各类专业型服务性企业。显然,从事这些业务都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专业综合知识和技术,未经专业训练,不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很难进入,即便进入也很难达到专业水准。

2.3产品创新型企业

产品创新型企业是指大学毕业生拥有某一项产品或技术的独立知识产权、专利或发掘到新的商机,以开发、生产和销售该产品的方式创办企业。产品创新型企业有两种主要类型,一是开发和生产新一代产品,二是开发新一代营销模式。产品创新型企业的低端形式是以大学生自己掌握的相对独立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开办一个传统企业,例如: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开办一个服装设计工作室;口腔专业毕业生开办的小型口腔医院等。这一低端形式可以归并到专业型创业。而产品创新型企业主要是指它的高端形式,即开办一个拥有独立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制造与销售的企业。

3大学生自主创业关键能力与创业类型定位

大学生作为高知识创业群体自身拥有一定的专业特长,合适的创业类型将有助于发挥大学生创业能力、发挥大学生的专业优势开展自身创业。经过对上述自我雇佣型创业、所学专用型创业、产品创新型企业三种大学生创业类型的分析总结:

自我雇佣型创业从可行性角度来看,比较容易创办、创业投入小、竞争程度高此类型创业比较适宜大学生群体。但社会对其评价不算理想。认为自我雇佣型创业属于生存型创业,大学生从事此项创业即脱离了大学生所学专业特长浪费资源,又挤占了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群体的创业市场,此类孤立的经济自救模式创业只是在原有市场进行低水平过度竞争。

产品创新型创业类型社会评价比较好,首先认为,此类创业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就业问题,而且社会上此类企业数量比较少属于稀有企业容易得到各方面的关照,同时,大学生从事此类创业比较时尚,“学而优则商”备受世人瞩目和崇尚。但从可行性角度来看,创办此类企业难度很大对大学生自身能力要求较高,而且一次投入创业资金的额度过大从而产生难以预测的风险,种种迹象表明产品创新型创业类型不适宜大学生群体普遍采用。

专业型创业普遍被市场认为最适宜大学生创业的类型,大学生选择专业创业,不仅没有造成资源浪费,而是利用专业知识创造了财富,弥补了我国企业服务行业创业不足问题,同时又有力的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创造了一定的就业岗位解决了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大批拥有专业知识的大学生创业者成功创业,将会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社会的贫富结构,从而牵动社会走向富裕。

大学生所拥有的关键能力在自主创业过程中对创业类型的选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合适的创业定位将更能够发挥大学生创业者的专业优势,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同时,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社会需要更多创新、创业型人才发挥作用为我国产业转型做出贡献。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将肩负起自身的责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使更多大学生能够认清和了解企业在社会中的作用,把自我雇佣当作理性的职业选择,从而做到体面的工作。

4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能力与创业定位的影响

高校的创业教育不是大学生就业的应急方式,是素质能力的教育,是人生态度与价值趋向的选择。创业教育使大学生们的职业想法更加清晰、创业动机更加明确了,认清不是所有的想法都能够成为商业机会,避免了大学生们的盲目创业;创业教育剖析了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结构,解析了知识、技能和特质在大学生自主创业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对照能力结构的作用,大学生了解了自我能力的缺失从而使学习更加主动;创业教育有力的发掘了大学生自身创业资源,使所学专业能够成为商业机会,从而使大学生们的专业型创业成为可能,高校创业教育提高了大学生们的创业能力创业能力。

大学生创业群体区别于下岗职工和海归学子,其创业定位应归属于专用型创业。高校创业教育在大学生中开发以创业为导向的专业教育,将培养专业型创业者作为大学专业教育的目标之一。在专业教育中鼓励、指导大学生发挥专业优势,创办只有懂得专业的人才能够做得好的“高门槛”生意。具体实施内容包括:

(1)“学专业想创业”在大学生中实施以创业为导向的专业教育。在专业教育中,增加以专业型创业为导向的创业教育课程内容。让学生充分认识企业在社会中的作用,鼓励学生把创业和自我雇佣当作理性的职业选择,使学生能够在中小企业以及缺乏正规就业机会的环境下有产出的工作。

(2)“学专业找商机”发掘专业领域的商业机会。充分的利用专业资源优势发掘商业价值和商业机会,时刻留意专业领域内的创业机会,特别是那些专业性较强,“门槛较高”的商业机会。要对其深入研究,发现商机、找出利润点设计自我的创业计划。

(3)组织专业型创业实习。利用专业实习的机会,学生可对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型创业的商业机会进行实地考察,向业内人士请教学习并与他们建立联系,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全方位、多地点的实地考察获取更多的资料,发掘更多的资源从而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创能力。

第10篇

今年7月,第四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音乐大赛在云南举办,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的学生代表队获得了金奖――孔雀奖。作为领队,音乐系主任祝真伟对教学和成才有着自己的看法。

宋国强(以下简称宋):首先祝贺祝主任的学生获得大奖。现在的年轻人K起歌来个个是麦霸,真要成才恐怕就不容易了吧?

祝真伟(以下简称祝):确实如此。声乐方面要成才非常难,而中国人想登上国际顶尖位置就尤其难了。搞声乐的人都知道,人才大多出在寒带地方,他们的声带好,声音有磁性;东南亚人、中国人,声带方面有着先天不足,中音、低音唱得好的很少。另外,声乐也是个体力活,没有好身体也不行。当然,中国人聪明,会用一些技巧掩饰自己的不足,但要想成为世界一流就很困难了。但总不能说我们有声带、身体方面的局限就不唱歌了。进学校学声乐,就是为了学艺术、学技巧,把歌唱好。

宋:我以前上歌厅唱着玩儿,自我感觉还不错,但几首歌唱下来就感觉不行了。学声乐难吗?

祝:要入门也不太难,关键还是个技巧问题。但要学习声乐那就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了。首先你要热爱这门艺术,所谓学艺不精,多半是你并不很喜欢这个专业。其次,你要有很大的毅力,要很投入。现在的学生都是90后,普遍懒散、厌学,这样的学生你也得教啊。我们先跟学生多交流,发现每个人的问题在什么地方。声乐教学跟中医一样,是门经验性的东西,要靠老师来带的;你拿一本教科书说要看会了就出师了,这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同时,也要破除神秘化,只要遵循人的生理科学,循序渐进,学业终会有成。最后,个人的天赋也很重要。声乐艺术上要达到一个高度,没有天赋是不行的,比如你的声音好不好,还有你的听觉是不是灵敏。同样的两个学生,同样的用功学习,但其中一个比较有天赋,声音好,听觉好,那他就比较容易有成就。

宋:前段时间网上有一种调侃,说清华的学生还不如山东蓝翔的。你怎么看?你认为这个说法有没有道理?

祝:如果从实用角度来说,我觉得这个观点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我感觉我们学校的办学方针是很好的,叫作一专多能,很实用。我们是所职业学院,就是要培养实用型的人才。我们没必要培养高精尖的人才,这个留给那些更高等的学府去做吧。我们的办学思路,就是针对市场需求,教出万金油一样的多面手,踏上社会就能学有所用。比如我们音乐系出来的,当个乐队指挥,或者给歌手伴奏、作个曲什么的,这些都是社会上有需求的,他们都能干。这就很好,起码有自立能力了。现在社会上很多年轻人就缺乏生存能力,一把年纪了还在那里啃老,自己还一点都不觉得不好意思。当然,教学中我们也注意个别的天才苗子,一经发现,就下功夫好好培养,同时也鼓励他好好深造,不辜负上天赐予的这份天赋。话说回来,有天分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要面向社会,面对生活的。

宋:你的声音就很有磁性,看来也是历练多年的了。

祝:我1994年大学声乐专业毕业,教了几年书后又读研究生,2004年到了现在的学校,2007年担任音乐系副主任,2010年提主任,基本是每3年一个台阶。专业方面,要不断自我提高,逼着自己不断更新知识,艺术水准不断上台阶。声乐教育是门科学,也跟生活相通,在自我学习和教学工作方面必须做个有心人。就像赛跑,既有直道,也有弯道,有人善于总结,弯道技术提高了,整个成绩就上去了。比如这几篇论文,《我国民族声乐发展管窥》《湖南新化山歌的文化艺术特征初探》《谈常派真假声演唱艺术在中国民族声乐中的运用》,都是在教学之余赶出来的,不断的探讨,才能在艺术方面一点一点地进步。当然,教学工作还是占据了大部分时间,毕竟我们还是艺术类院校,艺术方面得多给学生一些东西。现在学校都在扩招,都到了泛滥的地步了,连农、林、牧都增加了音乐系,是不是很可怕?我们是专业的院系,目的只有一个:教育出来的孩子一个顶一个,基本不出废品。

第11篇

她,出身富贵,有着优越的生活环境,但却没有富豪子女的骄横与张扬,待人彬彬有礼,恬静优雅,朴实懂事。 这就是接触过胡肖琼的人对她的印象。一个平常的女孩子。

学艺

少女时代的胡肖琼,像其他同龄人一样,怀着对表演艺术的憧憬,考入了浙江艺校,由此开启了她对表演艺术的探索。当时,同门师姐周迅等人在影视界迅速成星,于是,身边不断流走的成名故事激励着胡肖琼艺术道路上的追求。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出众的音色和艺术感悟力竟让胡肖琼在日后偏离了从事表演艺术的绚烂梦想。

表演专业毕业后,报考了素有高雅艺术殿堂之称的知名学府――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年少的她竟挫败许多在音乐领域习修多年、有备而来的专业优秀考生,被录取为上海音乐学院五年制声乐系的一名学子。

在美声的学堂,胡肖琼潜心于威尔第、莫扎特等大师创造的音乐经典里,用歌喉捕捉律动的艺术灵思。音乐学院五年间的收获,不仅仅是给了她丰厚的西方古典音乐的学识和艺术素养,还塑造了她少有的沉静明澈的心态。

从艺

音乐学习期间成了缥缈远去的梦,胡肖琼的大部分艺术表演都是在音乐舞台上:她参加了汇集众多世界级歌唱家的大型歌舞剧《阿依达》的演出,在学院的威尔第歌剧《假面舞会》中担纲重要部分的咏叹调,数度参加国内外的许多艺术歌曲选拔赛…… 升入大三的2002年,命运奇迹般地把沉浸在音乐中的胡肖琼引领回了影视表演领域。在学院一次汇报演出中,胡肖琼登唱一曲莫扎特咏叹调。她不知道观众席里正坐着为电视电影《非常秋日》来选择女主角的剧组人员,也不知道她空灵的声音和清冽独特的气质竟一下子打动了剧组人员的心,导演叶鸣也认为她身上散发的忧郁特质十分契合剧本中的角色。在后台,胡肖琼从剧组人员手中接过剧本,这曾是她梦过千百回的场景。等到剧本还回导演手中时,上面填满了密密麻麻的对人物的心得和体会。

事后,胡肖琼说,能在《非常秋日》里扮演剧中女主角是她在艺术途中数度等待、彷徨和追索后命运的一次垂青。而为了这一次等待已久的机遇,胡肖琼大胆决定,说服院领导和老师同意自己休学三个月,全身心投入影视剧的拍摄。

《非常秋日》的剧情是通过一个女记者的视角关注徘徊在生死边界的艾滋病人的心理状态。相对胡肖琼单纯的人生阅历,无论是女记者的感受还是艾滋病群体的痛苦状态,都是陌生而无从揣摩的。为了演好女记者的角色,胡肖琼找到了最艰苦的解决方法。她怀揣着写着几个地址和联络人的字条,就背上行囊远行云南甚至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来到艾滋病人治疗中心,感受最惨烈的现实,和长期关注采访艾滋病人的记者交朋友,倾听他们的经历。当她带着一路风尘回到上海,心里充涌着是诠释记者这个角色的渴望,注满的是最直观的感受。此举不仅让她对演好角色信心大增,同时也让剧组上下深切地感到这个小姑娘的倔强执著和努力,还有人预言将来的她会凭借这份个性在影视圈有所作为。

出师

2004年2月,《非常秋日》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黄金时间播出后,胡肖琼的表演深受好评并赢得圈内广泛注意,片约纷至沓来。学业已成的胡肖琼随后在20集轻喜剧《老婆大人俱乐部》中,一扫前面角色的悲情,化身一名活泼开朗的知识女孩。在23集连续剧《青春正步走》中,她担纲女主角,很好地刻画了剧中言辞犀利、酷劲十足的电脑高手角色。

对表演,胡肖琼少于许多年轻演员惯见的急功近利,而多了一些发自肺腑的热爱。她希望能通过每一个角色的历炼,成为一个真正靠演技立足的好演员。

第12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舞蹈;教学能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35-0162-02

在高师日常舞蹈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有限的教学时数,探索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使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创编能力,特别是舞蹈教学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关键。笔者根据多年的舞蹈教学经验,从教学实际出发,基于舞蹈教学能力培养,对教学语言、教学内容、艺术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总结,请同行指正。

一、优美的语言

语言,伴随教师职业的始终。舞蹈教师在的传统舞蹈教学法中最常用的是“口传身授”,也就是说舞蹈教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口传”――口述语言。然而,舞蹈是一门身体动作的艺术,舞蹈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更要使用“身授”,也就是肢体语言,这是由舞蹈的动作性所决定的。所以,一名合格的舞蹈教师就要学会运用两种语言讲话。

舞蹈教师的课堂语言优美动听,言简意赅。“口传”是用口头传递的方式进行舞蹈教学,它包含讲述、讲解、语言渗透等多方面涵义,要求通过语言启发学生的思想,进行动作讲解及纠正等。这主要是语言上的功力,多用形象性语言,如“兰花”、“花骨朵”等,尽量不要使用对学生形体、形象有损坏的字眼。如看到学生手位做得没有延伸感,就批评学生手臂像“枯树枝”;看到学生伸坐没有收腹,就批评学生带“游泳圈”上课,等等。这些字眼很容易伤到学生的自尊心,而影响其学习积极性。当然,美和丑的比较是必要的,但更应该注重美。另外,舞蹈教师在动作讲解中,条理清晰之外还要做到言简意赅。简而言之,在教学中尽量做到简洁、清晰。尤其是学生在动作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更应该点到为止。

“身授”,就是示范,也就是舞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肢体语言,主要有全面示范、简化示范、镜面示范、形象示范四个方面。全面示范一般用在教授新动作时。这个示范过程是让学生全面了解所学动作。舞蹈教师在新动作的全面示范中要做到形神兼备,让学生对所学动作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同时这也是建立教师在学生心目当中威信的最佳机会;镜面示范是中小学舞蹈教师必须掌握的技能,一般用在新课。简单讲就是教师面对学生做示范,相当于是学生的一面镜子。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多数从事中小学音乐或舞蹈教育工作。镜面示范是舞蹈教学中,尤其是小学舞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简便示范,一般用在复习课。舞蹈教师用简单的手势代替新课的全面示范内容,着重强调学生容易犯毛病的地方;形象示范是教师本人的全方面展示,它存在于课堂的始终,甚至课外。舞蹈教师的衣着、仪表、语言习惯、表情等,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身授”也要注重美,要做到规范,不要模棱两可,所谓“为人师表”。

在舞蹈教学中只靠“身授”是不够的,伴随的是更为详实的“口传”。在一般人眼中,舞蹈教师只要自己舞蹈跳得好,就可以教学生了。其实不然,这取决于教师对舞蹈动作的教授能力。同样的动作,教法不同所产生的学习效果也是不同的。只“做”动作是教不好学生的,只“说”也是“说”不好动作的,只有两者的完美结合才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舞蹈教学。

二、重视舞蹈基本功,营造轻松教学氛围

掌握舞蹈基本功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素质,也是该专业毕业生今后舞蹈教学的基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应当重视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做到内外兼修。舞蹈基本功是指舞蹈基本能力的训练,通过对身体各部位肌肉的能力,各关节的柔韧性,身体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及跳、转、翻等各种技术技巧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训练,从而达到舞蹈表演者所必须的各项基本专业素质和能力。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基本功教学中,因为其师范性、专业学习的广泛性及其舞蹈在专业学习中的应用,所以在基本功教学过程中应主要重视其普遍性。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普遍是在高考前经过短时间集训考上的,舞蹈基础相对较差。身体各部位关节的柔韧性、肌肉爆发力、身体的灵活性等方面的训练显得较难。尤其是身体各部位关节的柔韧性训练,显得更加困难。学生在完成难度技巧上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但不会对舞蹈的学习和表演造成障碍。而除了身体条件外,形成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则是心理上的顾虑太多。柔韧性训练对每一个舞蹈初学者来说都是困难的,更别提高师里这些年龄偏大、身体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了。它需要坚强的意志力,需要忍受身体在训练中的痛苦以及训练过后身体各部位的强烈反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采用做游戏的方式来完成训练,而不是一味地加强度,上量。比如身体柔韧性训练中较难的胯关节柔韧性训练,教师可以采用“拉锯”的游戏来完成。将学生分为两人一组,相对而坐,相隔60到80厘米,双手互拉,像采木工人“拉锯”一样甲拉乙送,在游戏中“愉悦”地完成训练,达到训练效果。如果老是采用强压、上量,甚至打骂等方式,则会在学生心理上形成一种厌学的抵触情绪,完不成训练任务。

在舞蹈基本功训练中还有一项呼吸训练,主要通过训练,让舞蹈动作更具有内蕴、张力和“神采”,这是舞蹈的“神”。因为是音乐教育专业,学习中离不开声乐。有人认为,学声乐的不能学舞蹈,因为舞蹈气息与歌唱呼吸方向是完全相反的,会让气息控制不好,唱不好歌曲,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很多艺术都与呼吸有关,如钢琴演奏有轻重急缓,有强弱顿挫等,这些就是呼吸;诗歌朗诵有激昂奋进,有小桥流水等,这也是呼吸。呼吸是艺术的“生命”。舞蹈基本功的呼吸训练,本身是根据人体运动自然法则的呼吸、动作和想象的关系建立的,这样的训练不仅可以使人体态更挺拔,还能让人的动作更具内蕴,可以促进声乐学生在演唱时做到声情并茂,游刃有余地调节气息,进一步提高演唱技艺,所谓“内外兼修”。

三、注重创编能力,加强艺术实践

舞蹈编创是中小学舞蹈教师必备的重要能力。目前虽然在中小学还没有开设专门的舞蹈课程,但是根据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需要,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和开展,中小学校也在不断地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这些变化都需要高师音乐教育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舞蹈编创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能力。在大学期间开设的舞蹈编导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能力性课程,是“编”与“导”的紧密结合和高度统一。为提高学生的舞蹈编创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教学:首先,向学生系统讲授舞蹈创编的基础理论,使学生了解编舞的基本知识;其次,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编舞各个环节的练习。这个阶段,除了注意对“形象捕捉、主题动作选择、队形变化”等这些编舞技法的指导外,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与姊妹艺术相连接,与生活相连接,多角度、多思路进行创编。例如,在题材选择方面,可启发学生不仅从生活中选材,还可以从姊妹艺术中选材;由于是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中开设了大量的音乐课程,学生对音乐知识了解更加透彻,在处理舞蹈创编的结构方面,可参照选择与音乐的曲式结构相对应的结构处理方式;在寻找动作素材方面,教师可指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从身边人日常动作中寻找等。然后,在以上扎实的基础上,将学生分小组进行创编,先做命题练习,再做自选题目,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所谓“授之以渔”。

对于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而言,“经历”的确是一种脑力和体力并用的学习过程。艺术实践是学生今后走上教师舞台的基石,是为今后就业储备经验的一个过程。学生在校期间有很多艺术实践的机会,如学校组织的艺术活动、大学生艺术节等。如果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参与这些实践,还可以以其它方式来完成。如参加舞蹈社团活动,利用节假日为中小学、幼儿园、企事业单位、社区等编排节目,也都可以成为学生舞蹈实践的课堂。在这些地方,学生不仅是演员,也是教师,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我,以各种方式证明自己。角色和身份都在变换中,“经历”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

综上所述,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培养,应本着科学性、实用性的原则,从优美的语言习惯、扎实的教学内容、灵活的艺术实践几方面展开,围绕我国的素质教育目标,培养优秀的舞蹈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吕艺生.口传身授:舞蹈教学的重要方法[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