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7 03:46: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务专业技术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为适应会计工作需要,在总结多年来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的基础上,经财政部、人事部研究,现对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科目调整及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科目调整问题
将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的中级会计实务(一)和中级会计实务
(二)科目合并为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经济法科目不变。调整后,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为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经济法3个科目。从20**年度起,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将按照调整后的3个科目进行。
初级资格考试科目仍为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
二、考试科目衔接问题
为保证中级会计实务考试科目调整的平稳过渡,在20**年度,报名参加中级资格会计实务考试科目考试按下列要求进行:
(一)在20**年度考试中,已通过中级会计实务(一)科目考试的人员,在20**年度可报名参加中级会计实务(二)科目的考试;已通过中级会计实务(二)科目考试的人员,在20**年度可报名参加中级会计实务(一)科目的考试;虽已通过中级会计实务(一)或中级会计实务(二)科目考试的人员,在20**年度也可报名参加调整后的中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
(二)20**年度未通过中级会计实务(一)和中级会计实务(二)科目考试的人员,在20**年度报名时需参加调整后的中级会计实务科目的考试。
(三)参加20**年度中级会计实务(一)和中级会计实务(二)两个科目考试的合格成绩,仅在当年有效。自2006年度起,停止中级会计实务(一)和中级会计实务(二)科目的考试。
(*)20**年度首次报名参加中级资格会计实务科目考试的人员,按照调整后的中级会计实务科目进行。
三、考试成绩管理问题
参加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人员,在连续的两个考试年度内,全部科目考试均合格者,可获得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证书。参加初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必须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方可获得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证书。
*、港澳居民参加考试问题
(一)根据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关于允许港澳居民参加内地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复函》([20**]港办交字第170号)精神,对符合财政部、人事部《关于修订印发〈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及其实施办法的通知》(财会[20**]11号)规定的报名条件的人员,均可报名参加相应级别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二)港澳居民在报名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时,应根据相应级别报名条件的规定,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高中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从事会计工作年限证明和居民身份证明。
五、其他有关事项
(一)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重新修订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并用于20**年度的考试。
(二)20**年度需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原中级会计实务(一)或中级会计实务(二)科目考试的人员,可继续按照20**年度中级会计实务(一)或中级会计实务(二)科目考试大纲的要求复习备考。
(三)请各地及时向社会公布本通知要求,并做好香港、澳门居民参加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有关准备工作。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加快农业转型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农民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为核心,培训农村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重点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生产大户等专业农民和农技人员。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实施、机构培训、农民受益”的要求,坚持模块化教学、百分百回访原则,实行就业培训与创业培训相结合,务工培训与务农培训相结合,普及性培训与提升性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全面提高农民培训的满意度和知晓度,为促进我市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农民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2012年,全市计划培训新型农民32830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以下简称“阳光工程培训”)1650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12380人、农民创业培训1000人、农民科技示范培训2950人。
(一)县(区)任务
淮上区:2012年计划培训新型农民1080人(普及性培训900人、提升性培训180人)。其中,阳光工程培训550人(普及性培训500人、提升性培训5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430人(普及性培训400人、提升性培训30人);农民创业培训100人。
五河县:2012年计划培训新型农民7300人(普及性培训5920人、提升性培训1380人)。其中,阳光工程培训3850人(普及性培训3100人、提升性培训75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1900人(普及性培训1470人、提升性培训430人);农民创业培训100人;农民科技示范培训1450人(普及性培训1350人、提升性培训100人)。
怀远县:2012年计划培训新型农民16460人(普及性培训11010人、提升性培训5450人)。其中,阳光工程培训8580人(普及性培训4500人、提升性培训408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6280人(普及性培训5110人、提升性培训1170人);农民创业培训100人;农民科技示范培训1500人(普及性培训1400人、提升性培训100人)。
固镇县:2012年计划培训新型农民4490人(普及性培训3130人、提升性培训1360人)。其中,阳光工程培训1820人(普及性培训1500人、提升性培训32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2570人(普及性培训1630人、提升性培训940人);农民创业培训100人。
(二)市本级任务
2012年计划培训新型农民3500人(普及性培训2900人、提升性培训600人)。其中,阳光工程培训1700人(普及性培训170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1200人(普及性培训1200人);农民创业培训600人。
三、实施内容
(一)分类型组织实施
1.阳光工程培训。主要面向农村二三产业和城市转移就业的农民,重点面向现代农业、农村服务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从业人员,开展从业技能、法律法规及农业经营管理等知识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技能,为农村二三产业和城镇企业输送技能型人才和产业工人。培训组织实施按照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四个办法”、“五项制度”等执行。
2.农业专业技术培训。主要面向从事农业生产的专业农民、基层(县、乡)农技推广人员(种植、畜牧、水产、农机、能源)等,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实用生产技术及农业政策、法律法规等知识培训,提高其科技素质和务农技能,培养一批新型农民和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培训组织实施按照《省农业专业技术培训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皖农财〔2009〕311号)执行。
3.农民创业培训。主要对在农村有创业愿望并有创业基础的人员,开展创业必备知识和能力培训,培养造就一批农村创业者和现代农民企业家。培训组织实施按照《省农民创业培训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皖农财〔2009〕97号)执行。
4.农民科技示范培训。主要面向国家农技推广示范县的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及辐射户,围绕当地主导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开展培训,使技术指导员全面提升业务素质和公共服务能力,科技示范户和辐射户提高应用农业科技能力。培训组织实施按照农业部关于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有关要求执行。
(二)分对象开展培训
2012年新型农民培训分为普及性培训和提升性培训两个层次,各层次培训对象明确。
1.普及性培训。全市计划培训23860人。
阳光工程培训11300人,主要培训农机手(使用与维修)、植保员(机防手)、农技协负责人、农资经营户、村级财务管理人员、乡村旅游服务员、农村建筑工匠、农产品加工从业人员及有转移到城市务工就业意愿的农民等。
农业专业技术培训9810人,主要培训油料和棉花种植大户、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大户、畜牧养殖大户(不包括养猪大户)、水产养殖大户、农机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及农经管理员、渔船检验员、渔业安全管理员、村民组组长等。
农民科技示范培训2750人,主要培训科技示范户及辐射户。
2.提升性培训。全市计划培训8970人。
阳光工程培训5200人,重点培训测土配方员、村级动物防疫员、奶站质检员、动物繁殖员、从业渔民(渔业船员)、无公害农产品检查员(内检员)、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内检员、沼气工(建池与维修工、沼气服务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负责人、监事、财务人员和信息员)等。
农业专业技术培训2570人,重点培训粮食种植大户、养猪大户、基层(县、乡)农技推广人员(种植、畜牧、水产、农机、能源)和村级农技员(专职、兼职)等。
农民创业培训对象均列入提升性培训范围,全市培训1000人,主要培训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农村经纪人、涉农企业创办人和有志于农村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等。
农民科技示范培训200人,重点培训技术指导员。
(三)分层次差别补助
1、普及性培训
阳光工程培训。面向城镇务工转移就业人员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农村服务业从业人员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现场指导服务累计不少于4次(天)。补助标准为人均350元,中央、省级共补助约300元(按2010年下达的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测算,具体额度待2012年中央资金下达后确定),市、县配套50元。各地面向城镇务工转移就业人员培训,可按照培训不同类别、不同时间,实行差别补助。
农业专业技术培训。种养大户(不包括粮食种植大户、养猪大户)、农机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等培训,集中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3天(18学时)、现场指导服务累计不少于4次;农经管理员、渔船检验人员、渔业安全管理员和村民组组长等培训,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4天(24学时)。补助标准为人均400元(包括市、县配套资金100元)。
农民科技示范培训。每个项目县围绕当地主导产业,组织技术指导员对科技示范户、辐射户,分别进行不少于6次、4次技术指导培训。补助标准为人均约220元,培训经费从国家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中支出,待农业部下达项目县后确定。
2、提升性培训
阳光工程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其中集中培训不少于4天,现场指导服务累计不少于4次。补助标准为人均约510元,中央、省级共补助约460元(按2010年下达的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测算,具体额度待2012年中央资金下达后确定),市、县配套50元。
农业专业技术培训。粮食种植大户、养猪大户集中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4天(24学时),现场指导服务累计不少于4次;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村级农技员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30学时)。补助标准为人均555元(包括市、县配套资金100元)。
农民创业培训。培训主要包括集中授课、市场调查、创业设计、岗位实习和指导服务等环节,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1个月,其中集中授课时间不少于3天(20学时)。补助标准为人均900元(包括市、县配套资金100元)。
农民科技示范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补助标准为人均约800元,培训经费从国家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中支出,待农业部下达项目县后确定。
提升性培训尽可能安排到省级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干部学校培训,并聘请部分省内外有关专家担任培训教师。
四、实施步骤
(一)部署启动(2010年12月-2012年1月)。开展农民培训需求调查,根据省下达的培训任务,公开择优认定培训基地,分解培训任务,并组织开展项目申报工作。
(二)项目实施(2012年2月-11月)。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按照有关培训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要求组织实施项目。适应地方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选定培训学员,选聘培训师资,安排培训内容,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培训。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强化过程监管,采取随机抽样、暗访等多种方式不定期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培训质量。项目实施周期1年,各县(区)要于10月底前完成年度培训任务。
(三)总结考核(2012年12月)。各县(区)在完成年度培训任务后,认真进行检查验收,并上报项目验收总结报告和年度工作总结。市农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考核工作,考核通过专项督查、抽查,并结合平时掌握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定,考核结果纳入民生工程考核总分。市农委对培训工作成效突出的给予通报表彰,对不符合要求的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取消其下一年度承担培训任务的资格。
五、保障措施
(一)摸清培训需求。全面深入开展2012年新型农民培训需求调查,在此基础上,确定培训规模和重点培训对象。一是立足现代农业发展,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为基本对象,以生产大户、示范户、村民组组长、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等为重点,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二是着眼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和农村劳动力输出地区,对拟转移就业农民,特别是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出现的大量农业农村服务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从业人员,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
(二)构建培训体系。一是充分发挥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作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发挥科技推广前沿阵地的作用,牢牢把握市场和效益这个主题,从主导产业、农民家庭重点经营项目和务工要求入手,开展针对性的培训。二是充分发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作用。充分利用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的人才和技术资源优势,开展农民培训。三是充分发挥社会各方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充分利用高中等院校,特别是各级农广校、县(市)级职教中心、职业高中的资源开展农民培训。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政府激励机制,鼓励农业科研单位、涉农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各类社会教育机构等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新型农民培训。
(三)实施模块化教学。针对不同培训类型、对象,规定培训内容和时间,逐步实施模块化教学。从今年起,农民创业培训的所有培训对象,阳光工程培训的农机手、植保员、测土配方员、村级动物防疫员、奶站质检员、动物繁殖员、从业渔民、无公害农产品检查员、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内检员、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农资经营户、村级财务管理人员、沼气工、乡村旅游服务员,农业专业技术培训的粮油棉种植大户、特色经济作物(蔬菜、食用菌和茶叶)种植大户、畜牧养殖大户、水产养殖大户、农机大户、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农经管理员、渔船检验员、渔业安全管理员、村民组组长、村级农技员,农民科技示范培训的技术指导员等,均将按照省统一规定的培训内容和要求组织开展培训。
(四)加强条件建设。一是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各级农委利用各种政策和扶持手段,支持培训基地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每个培训基地要与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龙头企业、省级以上农民专业示范合作社、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开展结对行动,构建农民培训实习实训基地。二是严格基地认定。切实按照基地认定条件,面向社会择优认定培训基地,确保认定的培训基地具备资质要求以及与培训内容相适应的教学场地、设施设备、师资力量、实习实训基地等培训条件。
(五)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在继续推行项目法人制,严格执行目标责任、基地认定、项目公示、月度报告、台账管理、督查验收等制度同时,重点建立健全三项制度:一是坚持第一堂课制度。培训基地每期培训班开班,须向项目管理部门报告。项目管理部门安排有关人员到培训班上第一堂课,宣讲相关政策,了解培训开展培训及学员要求等情况。二是建立100%电话回访制度。培训项目管理部门根据每月培训基地的月报台账,对已培训学员进行100%电话回访,及时剔除回访中培训不合格的学员。三是建立新型农民培训例会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推进会议,总结上季度培训工作,对存在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并布置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一、高级会计师申报条件
申报高级会计师的基本要求,包括政治思想水平,这里不再敷述。另外还需要达到学历的基本要求,各地方的要求都会存在一些差异,但一般定为本科以上学历。如为专科,或相当于专科学历,甚至更低学历,申报评审会比较困难,除非在从业资历和工作实绩方面特别突出,才有机会获取高级会计师资格证书。
申报高级会计师应附资料:(1)《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一式4份(不得用复印件、打印件);(2)《推荐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情况综合表》一式30份,由推荐单位填报,要求统一使用“A3”复印纸并打印;(3)破格晋升人员要填写《破格推荐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审批表》一式两份;(4)获得中级职称之后的个人业务工作总结一份;(5)学历、专业工龄证明、资格证书及文件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书、获中级职称以来的获奖及被授予各种荣誉称号等证书的复印件各一份;(6)全国职称外语考试合格证书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合格证书复印件一式2份。如职称外语考试不及格,应填写《外语成绩审定表》一式2份,并附准考证原件;如属计算机免试者,应填写《计算机应用能力免试审核表》一式2份,并附有效身份证明文件。(7)获中级职称以来的专业论著、译作、论文和反映工作业绩的总结、调研报告、经济可行性研究或复核报告、起草的规章制度等原件或复印件各l份。(8)近三年的专业技术职务历年任期考核材料各1份。(9)二寸彩色近照一张,照片背后用铅笔注明姓名。(10)所有送审材料的清单1份。所有材料必须真实、可信,各种复印件证明材料应经单位人事部门(或人才交流中心)和主管部门的人事部门审核确认;有关的证明复印件经与原件核对后要签署“与原件相符”的意见,由原件核对经办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二、高级会计师考试内容
(一)外语(也包括日语等小语种) 主要考核语种是英语――职称综合英语B级。其考试内容难易程度相当于四级,但不考听力,也不考写作,只有选择题。考题大多为阅读题,只有少量的语法题。如果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经过较好的准备,通过该测试一般不太困难。试卷上有一定比例的考题是辅导教材曾出现过的内容(约40%左右),考试的时候还可以查字典。考试及格的比例相对比较高,合格率将近70%。
(二)计算机(A级) 计算机能力测试共可选考三个内容(模块),大部分考生选择《Word》,《网络基础知识》和《会计电算化》(用友软件),其中《会计电算化》是必选模块。该项考试只要充分准备就可以通过,可以说比较简单,通过率较高。
(三)高级会计实务考试 该考试是新设考试科目,主要是针对高级会计师评审中,主观评判的份量过重,而考试考核的内容占比较轻,受到大量的质疑而采取一项举措。2003年在浙江和湖北两省试点,2004年扩大至北京市、河北省、辽宁省、江苏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海南省、四川省、重庆市、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16个地区进行试点,现已全面实施。主要考核应试者运用会计、财务、税收等相关的理论知识、政策法规,对所提供的公司相关背景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和处理业务的综合能力。从考试的内容看,难度适中。对于平时重视学习,尤其是参加过CPA考试的人员相对而言比较容易通过。
三、其他形式考试
各地也可以组织申报高级会计师评审的人员进行一些相关的测试,如上海进行人机对话测试,该测试没有规定范围,所以也无法专门准备。评高级会计师除了各个科目考试外,更重要的是论文和资质。可以说,考试、论文和资质是评判高级会计师的三大要素。
(一)论文要求 高级会计师评审有一项重要标准就是学术水平。学术水平主要参考在省市级以上刊物上所发表的论文。对于平时不做研究,很少动笔写文章的人而言,这的确是件比较困难的事。即便是写出文章,也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发表。全国财会类核心刊物有限,其不仅要满足财经院校研究生毕业的需要,还需刊登其他财务执业人员的文章。对一般的财会人员而言,要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并刊登是不容易的。
如果要写出高质量的高级会计师论文,平时应做“有心人”,至少提前五年开始准备。多看所在工作单位订阅的财会杂志,了解其他人发表的文章所探讨的内容。积极参加会计学会这一类的协会,与会计学术界的人士多沟通交流。经常选择一些当前财务会计方面的热点研究思考,学习撰文分析热点问题并向财经杂志投稿。尽量不要涉及理论性过强的内容,以日常的工作实践作为论题比较好。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的特点,写有自己企业特色的东西比较容易,也比较熟悉。而对于一些普遍性和理论性的热点,高校的教授和研究生关注较多,学术性较强,难以超越。应从考完会计师后就开始做论文的准备工作,即使论文被杂志录用,等待刊的时间也接近一年。同时,各地对论文的要求不太一样,但最低要求至少刊发两篇。确定了论文题目后,要利用网络和各方面的资源,尽量将内容相关的资料收集齐全,研究透彻,并进行深入思考,即使所写论文不被录用,对学术水平的提高也是有帮助的。
一、目前在会计模拟综合实训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模拟实训的资料“过于虚假”。比如:外来的原始凭证没有加盖开具单位的公章,取得银行汇票没有先到银行鉴定真伪等等,影响了会计实训教学实验的可操作性,达不到理论与实际结合的目的。
2.会计模拟实习内容涉及企业会计业务的方方面面,综合性强,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全貌及会计操作流程的来龙去脉不完全了解,感到无从下手。比如产品成本的计算、制造费用的结转等,一定的操作难度也使部分学生产生了畏惧的心理。
3.会计模拟实训中过分强调会计核算,忽视了会计监督,容易使学生从观念上就没有或淡化了这一重要的审核工作。我们发现大多数同学只会经济业务处理,而不理解会计岗位之间的牵制关系,这样的会计是不合格的。
4.实训教学实验的指导教师由会计专业的教师或实验员担任,其指导与解释缺乏真实性和权威性,因为他们当中部分人对具体的业务环境也未亲身经历,在模拟实验过程中只能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想象。
根据以上发现的问题,结合当前会计人才的市场需求特点,我们制定以下改进措施:
二、财务会计专业加强专业实训的改进措施
1.选好一套有代表性的、符合新会计制度要求、造就学生特点的实验资料。
通过比较,我们建立了的、三个会计模拟室,收集了百余种仿真原始凭证,经济业务覆盖面广,代表性强,重复量少。为使学生有置身企业真实业务环境的意境,由学生身兼数“职”,亲自尝试出纳员、材料核算员、成本核算员、财务主管等不同会计岗位的每一具体工作,以及经历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专业问题。实习教师通过正确提示,指引学生自己想方设法处理问题,这样不但使学生大量接触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而且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掌握了会计处理的全过程,同时也正确理解了企业与政府、供应商、投资人、债权人、中介机构的关系,提高了模拟的兴趣和工作效率。
2.采用手把手模拟教学形式,循序渐进,易学易用。
探索改进会计实践教学的方法,将整个实习实训过程分两大块:一块是岗位认识课程;另一块是模拟企业账务处理。岗位认识课程是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明白企业实际中会计岗位的设立与各种岗位之间的联系,理解实训教学中各个环节的的连贯性和相关性。例如我校在会计实训工作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根据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填报各种原始凭证。第二块模拟企业账务处理详细地演示了某企业一个月账务处理情况(包括原始凭证的填制,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填制以及编制财务报表)。报表的填写采用集中、分散、参观等不同形式全面系统地安排,通过真实的操作使学生增长了实际操作技能,培养了学生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诚信意识,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实训始终。
首先通过模拟实训,要求学生全面了解和熟悉模拟企业的会计核算、内部审计、财务管理等内容和方法等,将所学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我们在整个实训中,不论从会计科目的应用、经济业务的处理,还是到会计报表的编制,都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帮助学生掌握最新的会计法规,强化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
2011年11月8日~9日,“湖北省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等知识培训班”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湖北省财政厅会计处举办此次培训,以期进一步宣传、贯彻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推动全省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此外还总结了2011年度会计管理工作量化考核,就2012年工作思路进行布置。参加人员为全省各市、州、直管市、林区、县(市、区)财政局会计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和业务骨干,省国资委出资企业财务负责人,省国资委、省财政厅有关处室工作人员。
“回到十多年前,会计工作以手工记账为主,会计电算化还是陌生的概念。时至今日,离开计算机,会计工作难以进行,使用信息化软件已经成为会计人员的一个基本技能。”财政部会计司杨海峰博士对会计手工记账到信息化历程进行梳理。目前的会计信息化需要推行XBRL语言(可扩展的商业报告语言),建立信息化标准体系,也就是要形成信息化体系建设的国家标准。如何将信息化标准体系与企业现有信息化、ERP整合起来,可以解决财务报告的深度分析利用问题,形成数据库。“会计工作没有统一的信息标准,带来搜集数据,编制各类报表,应付不同格式、不同口径会计信息的海量工作量,而且在使用信息的过程中还需要重复查询,耗费了大量人力和时间成本,苦不堪言。XBRL分类标准是一本财务数据词典,具有共性的会计准则和具有个性的业务数据分别纳入XBRL的分类标准和实例文档,生成各种格式的通用语言,可以同时对多家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比较,提高会计信息的监管和使用效率。”杨海峰对会计信息化分类标准进行了形象描述,数百名培训人员认真地做着笔记。
湖北省财政厅会计处处长李佐祥介绍说,近年来,湖北省扎实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取得诸多实质性突破:许多大中型企业基本建成了会计信息网络系统,其信息化基础设施、核心业务应用平台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实施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会计管理部门全面推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网上报名、无纸化考试、网上阅卷,在一部分地方村级会计委托记账实行电算化,实行会计师事务所管理信息化,积极推进可拓展商业报告语言,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但同时也要认识到,实施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需要庞大的人才储备,他们既要具备分析与应用财务信息的能力,还要具备建立和维护信息报告系统的能力。目前我国信息量极大的财务信息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既不便于监管又不利于投资者进行决策,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已有了分析精细化、虚拟化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根本出发点是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服务,将关注点放在企业,在会计准则体系、内控体系和信息化体系推出后,三位一体、相互结合,可以促进企业建立健全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这对行业管理和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大有裨益。
此外,他告诉本刊记者:“每次重大改革之时,会计管理机构必须进行培训,执行好制度法规首先要自身努力。监督会计,以会计为基础,又要跳出会计看问题。对于会计管理工作者来说,同样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这样才有利于各地对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贯彻实施。”
作为此次培训的另外议程之一,湖北省财政厅会计处总结了本年度会计管理工作,对明年工作思路进行了研究布置。
湖北省2011年的全省会计工作定位为“巩固年”、“调研年”和“创新年”。总结“十一五”时期的有益经验,以及部分地区、部分会计管理工作者对制度、方法理解不深入、执行不到位的方面,巩固会计改革发展的成果,为“十二五”时期的工作夯实基础。贯彻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及《企业内部控制规范》、《高校会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等制度,深入县市区、乡镇、企业、机关、上市公司、医院、学校等调查研究,结合课题,谋划改革、服务、监管的新方法、新措施。以求新、务实的想法和思路,扎实抓好基础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确保日常工作稳步推进、明确重点工作责任、亮点工作上下联动,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实现开门红。
李佐祥对2012年全省会计管理工作进行了安排:第一要正确把握全省会计工作面临的形势。社会经济的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的进程超出预期;公共财政的深化改革,使得会计工作需要以建立公共财政体系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改革,与国库、预算改革相衔接;进一步加大各项法规制度的贯彻执行力度,组织实施好“十二五”时期国家新出台一系列法规制度,进一步推动会计准则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使《企业会计准则》、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得到科学化、精细化的完善;会计服务需求呈现深层次、细分化趋势,股份制、民营、小企业等各类型各层次的会计主体呈现了多元化趋势,企业在寻找适应自身发展要求的会计人员,而大量会计从业人员存在就业难现象,同时参加各类会计专业考试的人数逐年递增,说明会计从业队伍在壮大,提高自身素质的内生动力越来越大,要转变会计管理工作方法和形式,继续规范行政审批工作,积极探索健康发展和服务监管的新模式,做好会计师事务所、会计记账机构的行政审批工作,严把会计从业人员的准入关,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第二要正确把握会计工作发展的任务。各地实际情况不同,按照“大胆创新,稳妥推进”的原则,因地制宜制定各自的工作规划。在工作定位上,会计管理工作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要服务于地方经济跨越式发展,从生产型服务业的层次为决策管理所用。在工作方法上,强化执行,狠抓规范,根据暴露的问题,对症下药。
第三要稳步推进落实各项具体工作,财政部近日制定并的《小企业会计准则》,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施行,要求会计管理部门在2012年做好宣传、讲解工作;强化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工作、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考试和评审组织工作、会计初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管理三项会计资格考评管理工作,加强从业资格管理,完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统筹开发其他各类各级会计人才;加强与省会计学会、省总会计师协会和省珠心算协会三家学会与协会的沟通与管理,进一步完善社团组织建设,加强会计理论研究。
关键词:消防部队 财务 队伍建设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9-124-02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消防部队职能的不断拓展,各级地方财政加大对消防工作投入,基层消防部队经费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基本建设、装备建设任务逐步加重,迫切需要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业务精的财务专业队伍,为基层党委当好家、理好财。而目前基层财务工作现状与部队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特别是基层财务队伍不稳定、专业水平不高、事业心不强等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制约部队财务综合保障效能的进一步提高。笔者结合海南省消防部队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全面加强基层消防部队财务队伍建设、提高财务综合保障效能谈几点思考。
二、当前基层消防部队财务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基层财务队伍不稳定、流动性较大
1.财务工作岗位编制少。根据海南省公安消防部队编制,有的支队级单位财务部门(科)仅设有3人,有的支队级单位没有编设财务科,只在后勤处(或办公室)编设会计、出纳2人,而基层消防大队没有财务人员编制,财务干部全由其它岗位人员兼任,加之部队人员提拔、退役、调动比较频繁,造成基层财务人员极不稳定。
2.财务工作质量难提升。支队级单位财务部门受编制限制,基本上只能形成“科长(主管会计)、会计(助理员)、出纳各1人”的配置局面,编制限制使得人均工作量增大,财务人员忙于应付日常事务,没有腾出更多时间针对部队财务管理中出现的新特点、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认真思考,缺乏深刻的研究探讨和政策引导,对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焦点问题缺乏通过创新的手段来加以处理和解决,财务工作完成质量不高。另外,由于其他相应岗位人员未配齐,造成非本职工作任务挤占了财务人员自身业务工作的时间,部分财务人员只能靠加班加点来完成自身会计业务工作。
3.部队性质决定人员流动性较大。“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公安现役部队也遵循这一规律。特别是大队级单位,由于出纳均由干部兼任,不到一、二年就会因为人动而需要更换,造成基层大队财务人员队伍更换频率太快。而新接任人员又需要从头重新学习、重新培训,造成单位财务工作刚刚转好就马上回到原点。总队被迫不断重复进行基础知识、基本业务培训,无法开展深入的财务培训,很多精力被牵扯在解答基本问题、纠正简单错误上,难以将财务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基层财务队伍专业素较低、业务水平不高
1.财务专业干部来源少。现阶段,消防部队干部来源结构基本分为三类:战士考学(选拔)干部、军校学员干部(高考统招)、地方接收大学生干部。从目前来看,干部来源主要考虑部队管理、战训、防火等中心工作的需要,兼顾文体、卫生、会计等需求,学历基本以工科和理科、战训和防火相关专业为主。财务相关专业出身的干部较少,先天造成了基层财务队伍底子较薄。
2.兼职财务干部业务素质偏低。由于大队财务干部均由其他岗位干部兼任,并且大部分兼职财务干部不是财会专业毕业,财务专业知识十分匮乏,很多基层财务干部没有会计上岗证,上岗前必须对其进行诸如“会计恒等式”、“借贷记账法”等会计基础财务知识培训,在实际工作中难免“问题多多、磕磕碰碰”,严重影响了财务规范化建设水平的提高。
3.财务人员业务知识运用不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多元经济不断涌现的情况下,消防部队财务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层出不穷。部队财务工作不仅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提出了新要求,还要求其必须熟练掌握相关的财政、金融、投资、税收等其它经济领域专业知识。就目前消防部队财务人员整体素质来看,多数基层财务人员离这一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与当前经济环境存在不适应,有的因专业不精、业务不熟、管理不当,学习专业知识不够,导致给部队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三)基层财务干部事业心不强、工作不热心
1.基层财务干部“不愿管”的现象比较普遍。消防部队以火灾预防、灭火战斗、应急救援为中心任务,这一职能决定了消防部队干部的配置重点和主要流向。财务工作归口后勤,属于保障性工作,杂事、琐事占绝大多数,“看坏了眼,坐坏了腰、磨破了皮、走坏了鞋”,也很难拿出看得见的成绩。造成了基层财务干部相对于其他岗位干部在评先评优、立功受奖、职务晋升等问题上,很难与防火、战训、政工干部一争高下,从而形成了要么极力推辞后勤财务岗位,要么对财务工作能敷衍就敷衍的现象,缺乏“干一行爱一行”的事业心,“不愿管”、“不会管”、“不敢管”的问题在部分单位比较突出,特别是消防大队兼任财务岗位的干部,主要精力放在防火等工作上,对于财务工作的责任心不强,在岗位上混日子、守摊子,得过且过。
2.基层财务干部缺乏“归属感”。由于军队现役制度的现实,不同程度地造成有一技之长的年轻财务干部想转业到地方工作的思想,特别是基层财务干部在职务晋升受阻后,更想到地方寻求更加稳定的工作,造成部队财务人员流失严重。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下,部队大多数的财务人员在家庭组建上考虑多,有的因组建家庭要横跨军、地两大社会群体,这种双重归宿潜藏着许多促使年轻财务人员流失的因素,使部队耗费经费培养的财务人员没有尽心尽力为部队建设服务,严重影响部队财务规范化建设水平的提升。
三、全面加强基层财务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以人为本,创新二项机制,稳定基层消防部队财务队伍
1.创新建立财务士官选拔任用机制。目前基层消防部队财务队伍面临一个结构性矛盾,一方面,基层财务人员必须由干部担任的要求,与基层部队干部少、流动性大的特点不相适应,财务人员不得不被人动“牵着鼻子走”,财务队伍无法长期稳定;另一方面,每年士官学校毕业的财务士官又不能从事财务工作,造成人才的浪费。因此,必须对财务工作人员的配置结构进行改进,在财务人员任用上,允许从士官学校毕业的士官可以从事财务工作,挑选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业务精,并且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财务士官充实基层部队财务队伍,充分发挥财务士官的作用。另外,由于士官提拔、调动相对较少,可以保持基层财务队伍相对稳定。
2.创新建立会计从业资格内部培训认证机制。由于消防部队人员流动性大,经常出现大队财务干部取得资格证后又变动、甚至报了名尚未考试就换人的情况,无法完全形成一支由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组成的财务队伍。为了缓解这一矛盾,结合基层消防部队财务工作的性质,总队可以参观照防火资格证或战训资格证取得的考核模式,建立会计从业资格内部培训认证机制,对拟担任支队级单位核算中心会计、大队财务人员进行集中培训考核,对合格者予以认证颁发证书,为基层财务工作打好基础,彻底解决基层干部流动性大与财务队伍全面持证要求的矛盾。
(二)教育为先,突出三个重点,提高基层财务队伍综合素质
1.突出抓好基层财务人才队伍建设。基层消防部队后勤财务部门要多请示汇报,争取单位领导和政治部门的支持,在制订年度大学生招收计划时,考虑招收一定比例的会计、财务、金融等相关专业人才,不断充实壮大基层财务专业化队伍,有效解决专业人员紧缺、业务工作生疏的现状。另外,要提请政治部门参照司令部、防火部等岗位标准,在解决财务人员专业技术职称上给予适当倾斜,确保基层财务队伍保持相对稳定。
2.突出抓好财务干部业务培训。各单位要建立和完善基层财务人员培训制度,通过开展岗位学习、跟班轮训、岗位练兵、后续教育等活动,鼓励在职干部参与会计学历教育、参加地方会计职称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苦练财务精兵。总队后勤财务部门要适时检查指导,通过检查,手把手地教、面对面地学、一对一地帮,有的放矢,查漏补缺,相互交流、共同进步,努力提高基层财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基层财务干部也要勤于学习,善于总结,既要学政治,又要学业务,还要尽可能学一点高科技知识。政治管方向,业务是本钱,科技促发展,只有不断通过学习,才能更好地进入角色、把握分寸,成为财务领域的行家里手,为基层党委依法管财、科学理财、节俭用财当好参谋。
3.突出抓好党风廉政教育。财务干部大都管钱管物,手中握有一定权力。管物管物的人经常成为被“公关”的对象,如果管不住自己,就会被糖衣炮弹和美色所“击倒”。因此,各单位要积极开展反腐倡廉教育与财经法纪教育,积极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努力构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使广大财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要自觉规范行使权力,防止“权”上出问题;要自觉做到不贪不沾,防止“钱”上出问题;要自觉约束社交活动,防止“色”上受腐蚀,切实做到科学、规范、依法理财。
(三)多措并举,强化四项措施,增强基层财务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
1.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后勤财务工作有其独特的传统价值和鲜明的时代精神。“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前人的认知;“后勤工作不是中心,但影响中心,不是全局,却牵动全局”、“保障力就是战斗力”,这是时代的共鸣。因此,各单位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增强财务人员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认识财务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充分认清自己肩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唯有积极地全身心地奋发有为地投入到基层财务工作中去,自觉把本职工作与远大理想结合起来,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2.强化专业技术培养体制。各单位要结合财务工作专业性强、人员构成较为单一的特点,积极与地方院校开展联合办学进行职称培训,鼓励财务干部报考专业技术职称,由“行政干部”改走“专业技术干部”路子,让每名财务专业技术干部晋升有空间、路子越走越宽,彻底解决基层财务干部后顾之忧。
3.强化财务工作奖惩机制。各单位要建立健全竞争激励机制,结合财务工作实际,制定内容详实、可操作性强的财务工作考评考核制度。通过检查、考核,全面评价财务人员的政绩和工作能力,并根据考评考核结果,对工作开展得好的、突出的,予以评先评优、立功受奖;对工作懈怠、敷衍了事的,进行相应处理。通过实施奖优罚劣,促使基层财务人员面对竞争,化压力为动力,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4.强化物质补偿激励措施。针对基层财务干部兼职多、任务重、加班多的特点,各单位要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参照公安部消防局建立战训和火调专业以及执勤中队干部岗位津贴的作法,给予基层兼职财务人员适当的经济补偿,激励基层财务干部工作积极性。
四、结束语
基层消防部队财务队伍建设任重道远,各单位唯有高度重视,开展广泛调研,组织广大财务人员深入讨论,拿出最优方案,打破制约瓶颈,才能全面加强基层财务队伍建设,全面推进财务规范化建设,为部队建设和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提供强有力的财务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建庭,安斌.略论新形势下如何推进消防部队内部审计工作的转型与发展.经济师,2014(5)
关键词:现状 问题 原因 对策思考 平和县
专业技术人才,是人才队伍中的一个重要“方阵” [1]。近年来,平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努力探索吸引、使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新举措,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素质明显提高,能力显著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逐步提高[2]。但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平和县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调、人才引进困难等问题。
一、平和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现状
1.总量状况
截止2010年底,平和县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为5836人。其中,教学专业技术人才为4886人,占83.7%;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为545人,占9.3%;工程专业技术人才为168人,占2.9%;其他类专业技术人才为237人,占4.1%。
2.学历状况
平和县专业技术人才中,本科及以上学历1397人,占总数的23.9%;大专学历2628人,占45%;中专及以下学历1811人,占31.1%。
3.年龄状况
平和县专业技术人才中,35岁以下1911人,占总数的32.7%;35至49岁2693人,占46.1%,50岁以上1232人,占21.2%。
4.性别状况
从性别构成看,平和县专业技术人才中男性3692人,女性2144人,分别占63.2%和36.8%。
5.专业技术职称状况
平和县拥有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316人,占总数的5.4%;中级1685人,占28.9%;初级3835人,占65.7%。
二、存在问题
总的来看,近几年来平和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在县委、县政府重视、关心和培育下,已成为各个行业领域、各项事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对推动平和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平和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现状来看,还难以适应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有许多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人才总量不足,缺编现象严重
目前,平和县平均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才仅为102人,这一比例不仅远远低于省、市的平均水平,与龙海、漳浦、南靖等周边兄弟县(市)相比,也处于较低的水平。单从平和县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才编制情况看,核定总编制数947人,现有649人,缺编298人,缺编率高达31.5%。
2.人才分布不均,结构矛盾突出
2.1是年龄结构的失调
平和县现有专业技术人才队伍35岁以下占32.7%,中、老年占67.3%,随着一大批老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退休,新鲜血液又得不到及时的补充,这必然导致平和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断层危机,制约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2.2学历、职称结构的失调
平和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专科以下学历占76.1%,本科以上学历仅占23.9%;平和县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级别比为高5.4%、中28.9%、初65.7%,其中在职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3人,仅占总数的0.05%。
2.3分布结构的失调
从调查结果看,目前平和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分布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即:传统产业专业人才多,高新技术产业专业人才少;单功能人才多,复合型人才少;技术推广型人才多,创新型、研发型人才少。就平和县现有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比对看,以普外医生、护士等传统专业人员居多,妇产科、儿科、检验、影像、药学、财务、卫生事业管理等紧缺专业人员严重不足,人才断档凸显。
3.人才引进困难,流失现象严重
人才引进总量小于流出总量,进出反差较大,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2003年以来,平和县专业技术人才共减少1380人,扣掉正常退休1124人,共流失256人,其中调出县外177人、辞职79人;而增加专业技术人才仅679人,其中考录677人、从县外调入2人。从进出情况看,平和县专业技术人才共减少了701人,呈负增长态势。
三、原因分析
1.区位劣势比较明显
平和县长期以来一直是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山区县,经济总量少,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利、区位劣势明显,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导致相关奖励专业技术人才的政策无法真正落实,未能给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条件较差,科研经费相对较少,缺乏施展自己才华的基本平台,使他们觉得自己的事业发展空间不大,难以安心工作。另外,由于县、乡财政比较困难,平和县无法就人才队伍建设制订出比较全面可行的优惠政策,无法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等。
2.工资待遇差距悬殊
平和县绝大部分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工资、福利等相关待遇均由县级财政负担,如2009年县级财政收入仅22440万元,却需要担负平和县12852名公职人员(含退休人员)的工资,无法与其它县市一样同步调资,造成平和县工资标准处于全省最低的状况。工资福利差,引发了人心思走、队伍不稳现象越来越严重。
3.人才培训工作落后
由于平和县财政较为困难,专业技术人才的进修、培训没有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入,主要依靠个人和单位负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才的成长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财政难于拿出资金配套建设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造成专业人才培训没有场地、缺乏师资等。因此,专业人才的培训,很大程度上只能靠人才本身的努力。如一些单位在人员进修、继续教育方面往往因财力紧张,对年轻后备人才的继续教育支持力度不够,使相当部分专业技术人员没有得到继续教育更新知识的机会,造成自身素质提高不快,知识老化现象相当严重。
4.人才引进优势减弱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不少发达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对引进人才制定了许多特殊的优惠政策,相比之下,平和县引进人才的政策、待遇的优势逐渐减弱,在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完善的配套政策措施,造成高层次人才难于引进来,或引进来的人才出现再流失的现象。同时由于招考政策的变革,现有的部分招考政策脱离基层需要和实际情况,一些紧缺专业由于招考条件只能按类而不能按专业来设置,导致出现“招进的不是急需的专业”、“想来来不了”的窘境。
四、主要对策
解决平和县专业技术人才存在问题,是实现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落实“民生第一”的必然要求。应采取更加灵活而有力的措施,努力破解人才“引进难、留不住”难题,为平和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智力支撑。
1.加大党管人才工作力度,创造和优化人才环境
1.1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建立由县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制度,把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纳入平和县经济工作大局之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统筹协调,同时加大优秀人才的培养、考评、选拔和引进的力度,努力开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新格局。
1.2优化人才环境
密切结合平和实际,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生活待遇为切入点,按照原中央苏区县可对接西部地区的倾斜政策,努力争取中央、省和市对平和县的财政转移支付,补足工资缺口,确保平和县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达到或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3创建人才激励机制
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批优秀人才和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通过各种媒介大力宣传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定期开展慰问、帮扶活动,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研究制定并实施《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励办法》,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突出其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对业绩显著、贡献突出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给予提拔重用和较高的物质奖励,让他们在政治上有盼头、经济上有甜头、事业上有奔头、工作上有劲头,激发各类人才比学赶超、干事创业,推动平和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可持续全面发展。
2.加快紧缺人才引进工作,解决人才资源贫乏问题
研究制定平和县《加快人才引进工作意见》,增强人才引进的计划性和针对性,切实加快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工作。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保重点、保民生”关键急需的人才引进上,重点引进卫生、建设、交通、水利、旅游等行业急需紧缺人才。在此基础上,分期分批加快平和县缺口较大的专业技术岗位人员的招聘工作。此外,依托大中城市高校、科研机构、人才中介机构的强大人才、信息资源优势,以“假日专家”、“顾问”的形式,建立“不求所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用人方式。由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联系并建立 “人才库”,破解个别急需紧缺岗位人才不足的问题。
3.完善人才管理、服务和培养措施,调动人才队伍的积极性
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做好人才管理和服务工作,用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努力建设一支门类齐全、专业化素质高的县域人才资源队伍。
3.1要加强管理
用人单位既要研究解决学非所用,用非所长等人才浪费问题,也要切实解决岗位职责不清、绩效不明、“劳逸不均”、“人浮于事”的问题,努力创造人尽其才的工作环境。
3.2要搞好服务
从政治、工作、学习、生活方面真正关心和体贴专业技术人员,真心实意地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切实解决好在工作、学习、生活,包括职称评聘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要从未来事业发展预期,适当放宽高配专业技术人员定岗定编和职务聘任的职数;研究实施边远乡镇专业技术人员提高绩效与津补贴的措施办法,切实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待遇。
3.3要注重培养
以能力提升为导向,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建立县人才培训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采取全员培训、骨干培训、学历提高培训、脱产进修、委托进修、远程教育等方式,加大对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培训力度,并通过强化考核和落实奖惩等措施,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工程” [3],切实提高平和县专业技术人员的履职水平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盛若蔚.让智慧源泉充分涌流―我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综述[N].人民日报,20100520.
公司培训管理员个人工作计划20**年继20***年金融危机后我们房地产公司业务开展至关重大的开局之年,对于一个刚刚踏入房地产中介市场的新人来说,也是一个充满挑战,机遇与压力并重的开始的一年。因此,为了我要调整工作心态、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充分认识并做好房屋中介的工作。为此,在厂房部的刘、王两位同事的热心帮助下,我逐步认识本部门的基本业务工作,也充分认识到自己目前各方面的不足,为了尽快的成长为一名职业经纪人,我订立了以下公司员工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工作重点:进一步整合业务流程,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为此我部将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员工的创新意识,结合企业与员工双方面的需要,实现以下目标:
1、根植“尊重人、理解人、培养人”的思想理念,增强对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和岗位成长的指导作用,提高员工自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加强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员工培训工作计划,提高员工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效率,促进个人业绩的提升,从而为公司整体绩效的实现和提高搭建高效率的信息服务平台。
3、分层次,抓重点。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岗位分工、技术特长等特点,围绕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三个方面,形成能力全面的、综合素质高的企业团队。
4、深入推进各层级的岗位职责和绩效考评制度,重点着眼于专业、创新、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创立,形成部门文化理念,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二、工作策略:
在公司“有势者强,有德者昌”的文化氛围下,提出“为有势者搭建舞台,为有德者创造未来”的思想,为每一个员工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根据各个岗位及年龄段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提升管理层和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员工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带动工作能力的提高,促进员工职业技能、职业知识、职业态度的全面提升。
三、项目计划:
(一)、基层管理人员(主管)
思想: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经营管理水平和能力,以适应业务发展对机构功能调整的要求。
方法:
1、建立“周会”的沟通形式。把每周的数据统计结果以讨论的形式进行分析、整理,从数字的角度对公司一周的运营进行总结,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调整建议。
2、鼓励自主学习。在自主选择、妥善处理学习与工作关系的基础上,支持管理人员参加社会学习,激发和调动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类培训的热情和积极性。
3、进一步推行绩效考评制度,加强各项财务制度的执行力度,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化认识,提高对各环节的控制力、执行力。
(二)、专业技术人员
思想:专业技术人才是重要的支持保障力量,进一步提高该类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准,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培养内部管理水平,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
方法:
1、深化细致的完善岗位职责,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个人,普及内部管理策略,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提升其专业素养。
2、鼓励自主学习。在自主选择、妥善处理学习与工作关系的基础上,支持管理人员参加社会学习,激发和调动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类培训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年纪较青的人员(20—40岁)
思想:这是公司涉及面最广的人群,在指导和培训上应着重于适应性和专业技能提高两个方面。
方法:
1、创建学习班,组织员工学习各类基础业务知识、进行业务技能培训,以提高这类人员的从业能力。
2、轮岗锻炼。选拔2--5名有发展潜力的人才进行轮岗,建立定期和不定期轮岗制度,及时全面掌握轮岗人员的工作和学习情况,并作为日后任用的依据,便于各序列的专业人才快速成长。
3、推行职位准入培训及定期考核制度。在部门内形成员工主动接受培训的压力和动力,增强业务能力,实现人岗匹配。
4、对于新员工以职业道德教育、规章制度学习、业务基础知识培训为基础,增强新人团队意识、沟通的机会,严格管理,为提升部门综合素质打下基础。
四、本月具体工作内容
1、完善岗位职责,细化到每一个个人,重点关注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两个方面。
关键词:交通运输 会计环境 会计职业道德 持续改善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环境则是对会计活动这一主体产生直接或间接作用的各种因素的集合。良好的会计环境无疑会对会计职业道德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亦然。青岛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始终致力于持续改善会计环境,促进交通财会人员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一、良好的交通会计环境助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一)实行资金集中支付,加强交通资金监管
青岛市交通运输委积极适应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需要,根据交通运输部门特点,成立会计中心,对交通运输委委直行政事业单位和交通重点建设项目的各项资金实行资金集中支付和会计集中核算财务管理模式。该模式更加有效规范了交通运输委会计核算和支出行为,强化了交通资金管理和监督,提高了资金运行的透明度,增强了宏观调控和统筹安排资金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基本建设资金监管,提高基本建设资金使用效率和风险防范能力,从源头上促进交通工程建设领域的廉政建设。
(二)增强责任意识,推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青岛市交通运输委始终高度重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要求财会人员具备崇高的职业理想、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责任心,经常对财会人员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习教育。通过将廉政文化、励志格言制作成精美的宣传材料装框上墙和设计成办公电脑屏保程序等方式,推动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建设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清正廉洁的交通财会队伍。
(三)建立规章制度,搭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平台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必须以强有力的制度作保证,有制度约束的职业道德才是理性的、长效的,青岛市交通运输委始终把建立一套科学合理且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作为高起点、高标准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目标的关键环节,先后制定出台了预算管理、交通建设资金管理、资产管理、非税收入管理、贷款管理、行政经费管理、财务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多项管理制度,并将制度汇编成册,便于各单位执行。目前,交通运输委各级财务部门逐步形成了“以制度理事,以职责管人,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件件有落实”的工作机制,使职业道德建设由一个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管理手段。
(四)重视队伍建设,提升财会人员综合素质
青岛市交通运输委为加强专业技术力量,培养更高素质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定期开展 “讲业务,促学习”、“多读书,读好书”和“交通财务每周一讲”等活动,组织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培训学习,鼓励财会人员继续学历教育和晋升高一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调动财会人员学习业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财会人员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的能力。坚持开展廉政教育、先进典型教育,组织开展军事训练、拓展训练等活动,提高了财会人员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树立了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全面提升了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现阶段需关注的矛盾和问题
(一)法律环境尚需进一步完善
会计工作不只是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而时时、事事、处处涉及执法守规问题。目前,我国整体的会计法律体系没有完善,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具体到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法律法规上,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规范内容较少,规范范围较小。同时,法律监督监管体系也未能得到彻底完善,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监督少,监管力度小。财务会计工作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技术性,但是相关会计法律法规自身的限制性,会造成交通运输委委直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误判等结果,影响会计工作的准确性,进而威胁单位的财务管理安全。
(二)会计核算环境尚需进一步优化
会计属于管理岗位,但会计人员的工作完全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管理之下,单位负责人拥有充分的用人权。这种管理机制使会计人员除了专业技术之外,服从性是其职业特征之一,这种服从性必然带来其职业道德作用上的从属性,而缺乏会计核算的独立性。
(三)财务人员整体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尚需进一步提高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财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需要财会人员具备更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实现从“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但不可否认青岛市交通运输委委直行政事业单位中,财会人员业务的水平参差不齐,具备较高业务素质和财务管理能力的财会人员在各单位之间分布还不均衡。专业水准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势必影响交通财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持续完善交通会计环境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建议
如何以会计环境的不断优化促进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持续完善,达到全面提高交通财会人员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改革创新、拒腐防变能力的目标要求,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对财务工作和财会人员的监督管理
1.加强资金的管理。资金管理是青岛市交通运输委财务工作的重点和财务管理的核心。因此,要加大资金监管力度,科学、合理、有效地运用各项资金,确保按时按质完成既定工作目标。
2.对财会工作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全覆盖管理,内部检查与外部监督相辅相成。在内部,要根据形势变化,适时制定完善相关的工作制度规范,对会计工作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在外部,要委托专业的会计中介机构对本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和评估。坚持从保证会计工作质量入手,助推会计职业道德的提升。
3.实现更高水平的会计信息化。加大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使用与更新工作力度,弥补由于人工核算而造成的各种差错,最大程度减少可能出现的会计环境漏洞,提高财务管理的安全性与准确性,提升会计信息化水平。
4.建立健全财会人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主管部门应当定期检查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并将其作为各单位会计人员晋升、晋级、聘任专业职务、表彰奖励的重要考核依据。各部门应联手建立单位财务诚信档案机制,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掌握收集交通运输委委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诚信档案资料,及时发现问题,真正使会计职业道德缺失者难以生存。
(二)强化会计职业道德培训教育
1.交通财会人员牢固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账”的职业道德观念,以正确的职业道德舆论来引导财会工作,使爱岗敬业、坚持原则成为交通财会人员普遍认可,自觉遵守的价值观念,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操守。
2.建立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积极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让德才兼备、能力出众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让财会人员想干事业、能干成事业的优良环境。
3.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培训,更新和完善财务人员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交通财务人员专业技能。同时注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实现交通财会人员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职业道德两提升、两促进的良好局面。
4.进一步加大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的宣传力度,特别要对单位负责人进行宣传培训,使其了解会计工作、理解会计工作、理解会计人员,从而为财会人员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提供风清气正的会计环境与和谐宽松的工作氛围。
(三)推行交通财会人员轮岗交流制度
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委财务处和委会计中心培养交通财会人员骨干的平台作用,每年根据交通财会工作需要,对经过委财务处、会计中心培养、锻炼、严格考核的优秀人才进行交流,充实到委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重要岗位任职,同时从委直各单位选拔优秀财会人员到委财务处、会计中心工作。通过轮岗交流制度,有效保持财会人员队伍的廉洁性,促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提高交通行业财会工作水平。
总结
交通会计环境持续完善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不断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持续推动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良好的交通会计环境必然会对会计职业道德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交通财务管理与服务水平,推动交通运输事业率先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力企业;专业化;管理
目前中国电力企业的管控模式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沿用过去国家电力公司采用的行政管理模式,强调以行政手段进行管理;二是投资管理模式,采用参股或委托管理;三是专业化管理模式,即以专业化的组织体系为支撑,专业化的人才资源、技术平台、信息平台等为支持实施管理。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深入和电力行业发展,我国电力企业的组织管控模式逐渐向“专、精、深”的专业化管理方向迈进。
1.目前专业化管理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目前,电网企业专业化管理面临的关键问题和挑战,主要体现在战略绩效监管、组织协同运营及数据集中管理等方面。“三集五大”体系的专业化管理,主要体现的是一种纵向的职能管理,能够实现纵向管理的专、精、深,但同时也面临一些职能化管理的固有劣势,跨职能和全过程管理不足。在这里我们提出“专业技术管理”,打造保障公司电网坚强运行的专业技术保障平台。作为一种以电网技术为主线和主要内容的管理方式,通过横向的协同和支持,有效配合纵向的专业职能管理以及战略绩效指标的管理,实现局部专业绩效和整体绩效协调最优的跨部门管理和全过程管理。
2.闭环式矩阵制专业化管理模式
从专业技术管理层面助力“五大”各部门的横向协同,深入挖掘内部资源潜力,建设技术保障平台,形成了闭环矩阵制专业化管理模式,简称“CMP”管理模式,“C”指Closedloop,闭环式;“M”指Matrixsystem,矩阵制;“P”指ProfessionalManagement,专业化管理。该管理模式以技术保障平台为基础,体现“以纵保横”、“以横促纵”的核心思想。管理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CMP管理示意图
以纵保横:纵向“五大”专业部门利用支撑需求,引导和带动横向技术保障平台的不断发展,同时为支撑单位科研成果应用提供出口,并确保技术保障平台装备水平不断提升。
以横促纵:横向技术保障平台通过专业技术指标的分析与改进,促进纵向“五大”专业部门绩效提升,进而提高国网河南电力整体绩效。
CMP管理包含纵向“五大”专业管理系统,横向保障平台技术支撑系统及纵、横协同的项目管理系统三大系统。其设计理念为,在纵向专业条块上进一步体现专业管理的功能,在横向业务价值链上推广应用项目管理的方式,在内容结构安排上充分体现企业价值链管理、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及专业技术支撑“PDCA”闭环管理思想,构建一套纵向与横向之间能够“专业分工、无缝协同”的“跨专业、全过程、项目化”全新管理模式。
3.闭环矩阵制专业化管理实践
3.1流程设计
CMP管理流程设计主要体现横向技术保障平台、纵向“五大”专业部门及运营监(测)控中心之间工作流程与业务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全过程闭环流程示意图
运营监测(控)中心作为矩阵式管理的原点,负责专业技术指标的规划,监测及纠偏,并针对某类指标或者重要指标采取项目管理的方式,组织推动省公司层面的协同工作;各纵向专业部门,负责实施本专业的绩效指标、提出技术需求、反馈绩效信息;技术保障平台体系作为横向支撑机构,对各专业部门提供数据分析、实施建议及改善要求,配合运营监测(控)中心完成重要指标专项工作中的基础数据核实,并提供辅助决策建议。
3.2实施要素
横向技术保障平台是基础,通过量化、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建设及运营,对跨专业、可量化的综合性专业管理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提升部门协同力,使技术实力有效转化为生产支撑与保障能力;专业技术指标是切入点,以国网公司《顶层设计方案》所构建的指标体系为蓝本,以电网核心价值链为主线,以强化技术指标管理、增进跨部门协同、增强电网技术支撑作用为目的;运营监控中心的全过程管控是保障,按照PDCA过程控制机制,实施闭环管理,把目标按时间阶段及研发过程进行分解,在考核指标和方式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安排。
3.3应用实例
以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为例,围绕电网核心价值链运营的重要过程,结合河南电网发展需求,构建供电可靠性评估及提升技术保障平台,整合配电网及供电可靠性在线监测、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估、配电工程的可靠性分析、配电网运行仿真计算、配电设备状态可靠性分析等5个系统、搭建了26个分析模型、组建了13人的专业团队,能够开展供电可靠性现状水平评估、指标监控、各业务环节薄弱点及提升空间分析、措施提升效果量化评估等工作。
平台将一类指标“供电可靠性”按照规划、建设、运行、检修、营销5个环节分解成58个二类指标,其中规划17个、建设13个、运行13个、检修12个、营销3个,根据其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程度实现了每一个指标的量化计算,从而将供电可靠性目标有效分解到各业务部门,为运营监控中心推动公司层面的矩阵制管理奠定数据基础,提升了各专业部门协同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下图所示:
在郑州城市配网建设改造与管理提升工程中,根据供电可靠性指标的分解与计算,各环节制定了针对性的提升措施。规划环节,实施单、双环网工程11项,完善网架结构;建设环节,改造更换老旧设备178台,降低故障率;运行环节,依托配电自动化,优化运行方式;检修环节,依托配网抢修指挥平台,缩短停电时间,抢修效率提升30%。经过各环节高效协作,示范区供电可靠性指标由实施前的99.97%提升至99.999%。
4.总结
“CMP”闭环式矩阵制的专业化管理,与原来相比,最大的优势体现在它在专业化管理过程中的“跨职能管理、全过程管理、专业技术性强”等功能方面。这种专业化功能可以有利地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全方位提高。无论是从生产管理、风险管控、成本控制上,还是从节能降耗、挖潜增效上,经济效益的提升都显而易见。
注释:“三集五大”是国家电网公司在“十二五”期间发展战略中提出的。按照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建设要求,实施人力资源、财务、物资集约化管理,构建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实现公司发展方式转变。
参考文献
[1]王娟茹.基于知识共享的企业合作创新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8).
[2]马向丽.矩阵式管理的优势与挑战[J].施工企业管理,2008(07).
[3]韩姝,钟斌.浅析信息管理系统对企业发展的作用[J].科技信息,2009(07).
1、职务名称:总经理
2、直接上级:董事长
3、直接下级:常务副总经理、各部门经理
4、本职工作:全面主持公司的经营管理,实现董事会制定的经营目标
5、直接责任:版权所有
(1)全面主持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组织实施董事会的决议,向董事会提出经营活动预算和费用预算,保证实现经董事会批准的预算和经营目标。
(2)组织实施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3)公司战略规划的拟订和提出
(4)定期向董事会提出营业状况和财务状况报告并接受监督检查。
(5)拟订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6)拟订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方案。
(7)代表企业对外开展公关活动。
(8)主持公司有关业务会议。
(9)在授权范围内与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团体、机构进行联络。
(10)及时向董事会汇报公司的真实情况和有关数据。
(11)定期向董事会述职。
(12)公司章程或董事会授予的其它职责。
6、主要权力:
(1)按既定模式管理企业。
(2)领导企业的经营活动。
(3)预算内开支的审批权。
(4)向董事会提出预算外开支计划。
(5)提请聘任或者解聘公司财务负责人。
(6)聘任或者解聘核定权限内的管理人员。
(7)按公司奖惩条例规定对员工实施奖惩。
(8)在授权范围内与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团体、机构进行联络的权力。
7、任职资格:
(1)必备知识
①取得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硕士以上学位,并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②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具有丰富的市场营销、公共关系、商务谈判、统筹管理、计划管理、金融、财务、统计、营销、企业管理、税务等专业知识。
③全面掌握本公司的经营策略、经营计划和各部门的职责范围,熟悉本公司的业务管理特点,熟悉国内外贸易的操作程序和运作方式。
④熟悉公司法、合同法、土地法、担保法、银行法、会计法、对外贸易法、专利法、税收、工商管理等法律、法规知识。
⑤精通各种信息处理及决策分析方法,了解国内外市场发展动态。
⑥熟悉国际贸易、证券、期货交易的基本程序及相关知识。
⑦具有较高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
(2)技能要求
①能全面领会经营策略、方法和工作要求。
②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开展公共关系的能力。
③能撰写工作计划、总结、管理制度、管理办法,起草各类经济版权所有协议。
④能拟定企业的战略规划、投资方案和经营目标,进行投资分析和经营分析。
⑤能组织项目论证会和研讨会,对新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
⑥能依法处理公司重大经济案件、设备事故。
⑦能有效地协调各方面业务关系,全面主持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
⑧熟悉财务帐理和财务核算程序,能看懂财务报表,并能进行经济活动分析。
1.1两者相结合,是实现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一种审计方法
工程预决算审计和基建财务审计贯穿于整个过程跟踪审计工作中,相比以前单一、传统的审计方法,二者相结合的审计方法有以下优点:①审计信息更加全面、准确;②提高了审计效率;③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审计结果。如以前独立的、单纯的财务审计和工程审计在项目立项、概预算执行、材料认价、施工单位转分包、工程造价高估冒算等问题上,只是各自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处理,没有融合贯通,从而使得出的结论不全面,无法达到二者相结合所能取得的审计效果。
1.2两者相结合,是高校内部效益审计由定性向定量分析转变的关键方式
长期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高校审计部门往往从决策管理的角度进行审计评价,侧重于定性分析,而忽视了从效益角度进行多方位、深层次的定量剖析。财务审计与工程造价审计相结合,是高校内部效益审计的重要保证,在高校内部审计综合分析方面,它是一种全新的技术方法,对经济责任的界定与追究起到了积极作用,审计力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使得内审评价更加具体全面。当前效益审计是高校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将财务和工程审计相结合运用,来保证达到教育投资资金的效率性、经济性和效果性。
2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在高校内审中相结合的具体应用
在审计某高校的一项新建工程项目时,高校内部审计部门通过使用社会咨询机构审计力量,组成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合作审计组,对概算总投资为2.36亿元的某项目进行了试点审计。经过为期一个季度的审计工作,审计人员查出相关违纪违法问题约11252万元,这其中包括以下内容:多列概算1153万元,超预算957万元,虚列成本135万元,违规分包、截留、获取非法所得264万元,隐蔽工程虚列签证2095万元,挤占建设成本699万元,无计划开支900万元,核减工程造价2015万元,漏交税金1491万元,少计收入1543万元。取得了显著效果。在审计过程中,审计组在实现全面审计基础上从两者不同专业的角度,去发现问题、疑点,并且抓住这些问题、疑点进行重点审计,高效率地完成了发现违纪违规问题、核减工程造价、发现案件线索等方面的工作,从而有效地完成了任务。两种审计结合进行,可以共享项目基础资料,并对审计资源进行整合,对决策、管理上的问题进行定量剖析。在审计工作中,重点工作是促进控制工程造价以及规范工程管理,通过技术经济审查、审计控制和评价相结合,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相结合,运用财务与工程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法,对项目的所有经济活动进行了审计工作。这是以往以财务审计为主的内部审计和单纯进行造价咨询的社会机构审计都无法得到的。
2.1事前结合审计
事前结合审计指高校审计部门通过工程审计和财务审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决策、概算等方面的把关工作。事前结合审计主要进行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的审计工作,包括项目立项与批复、工程概算、合同签订等内容,这些内容主要是在项目的决策阶段、规划设计阶段、招投标与合同签订阶段。在此阶段,审计人员要通过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相结合的方式,科学有效地把握好监督决策的准确度,控制好概算编制的真实完整度。据统计数据显示,项目建设期间,投资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及效益等方面的影响很大,因此决策方面的把关工作是审计工作的关键点。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相结合的审计工作主要体现在项目的审查、评估及分析方面,其审查内容有项目建设立项建议书及初步设计方案,评估内容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生产建设条件等方面,分析内容包括技术方案、可行性指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
审计人员从项目建设设计方案的经济可行性、地理适宜性、技术方案先进性、施工方案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工程审查;从财务盈利能力、资金规划的合理适宜性等方面进行财务审查。对于公益性、非盈利性特殊项目,审计人员可以通过盈亏平衡产量分析法、生产能力平衡法、净现值法、成本法等方法对上述工程和财务方面的内容进行审查,并作经济费用的效益分析,从而得出一个全面的审计报告。通过这种结合审计,高校审计部门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项目的决策情况给出一个判断,并提出有效合理的建议,从而避免因决策失误让项目盲目立项开展,进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工程审计与财务审计人员要在各自专业技术的基础上,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分工合作,有序进行审查工作。审查内容有:项目概预算编制依据及深度,项目建设的规模及标准,项目设备规格、数量和配置,初步设计的内容,审批手续的齐全性,有无擅自扩大建设规模和提高建设标准等。
2.2事中结合审计
事中结合审计指高校审计部门通过工程审计和财务审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资金、结算等方面的把关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事中结合审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查处概算执行、材料认质认价、招标人费用项目控制、变更签证控制、付款控制、施工单位转分包。事中结合审计应该着重审查的内容有:工程概预算的审批及执行情况、合同中与资金相关条款的合法性及履行状况;工程进度款结算、设备材料的管理、应缴税费的计提和缴纳情况等。其中,他们在合同调整的合法性、建设标准的执行情况、建设规模、建设内容的真实性、超概算外投资、建设单位管理费超概算等问题上运用结合审计的方法比较突出。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互相交换各自收集的信息,并通过交换意见,对项目的各项成本费用及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审查,以保证各项资金专款专用,避免了虚列成本、乱开支、挤占、挪用、截留、转移、损失浪费等现象,确保了拨款与工程进度的一致性。
一个项目能够顺利进行,关键之处在于工程资金的到位和使用情况,因此,审计要把这个关键点作为重点审计,深入分析查证,落实资金是否到位,拨付是否按计划进行,资金使用是否按国家规定进行使用,进度款支付是否坚持先审计后付款的原则进行,把这些问题审查到位,才能更好地控制造价,有利于后期的决算审计。事中结合审计的每一次工程结算是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主要工作,是项目建设过程中重要的原始记录,各种资料的审查对于工程结算的准确度有直接的影响,更体现了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的合法性。财务审计在此阶段主要关注“预付账款”、“建安投资”、“应付账款”等科目,这个阶段的审计主要以工程审计为主,财务人员配合。工程审计人员可通过认真核对工程量、定额、图纸、变更签证资料及相关甲方认质认价材料签证、招投标文件、取费标准等资料,认真套用工程量清单计价软件或有关定额,审核应该结算的价款,防止施工单位高估冒算,维护学校的利益,并同财务人员实际结算的价款进行对比,看是否按审计金额结算工程价款等情况,财务人员亦可根据账目数据查看施工单位的可疑资金动向,抓住疑点线索,进行深度审查。
2.3事后结合审计
事后结合审计指高校审计部门通过工程审计和财务审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决算、效益等方面的把关工作。工程竣工决算审计包含工程和财务两个专业内容,主要是对工程项目建设的批复,对预决算的金额、决算编制依据、项目建设资金的循环过程、债权债务、办理交付固定资产等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计。它贯穿于建设项目的整个过程,要求审计人员具备相当高的财务和工程专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内审人员不仅要对工程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工程结算进行监督,而且还要对财务信息的合法真实性作出评价。总之,工程竣工决算审计有助于提高竣工决算的质量,正确评价投资效益,总结建设项目经验,改善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决算审计应在结算审计的基础上进行,重点审查工程项目概算执行情况、工程项目资金来源、支出及结余等财务情况、工程项目合同工期执行情况和合同质量等级控制情况等,财务人员可以通过竣工财务报表进行核实,不仅可以真实反映被审单位资本性支出的基础情况,还可通过审计账表的对应性,为资金使用的绩效分析提供准确数据。工程人员以竣工资料为依据,利用多种专业技术审计法,审查结算中定额的套用情况、工程量计算规则的复核、审查取费标准、利润和税金的审查等,并将预算部门的结算书与财务已入账的结算进行核对,审查是否有漏项等问题。
3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