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时间:2022-11-12 12:38: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第1篇

一、指导思想

立足我镇实际,认真贯彻有关部门关于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方针和原则,适应事业单位聘任制和岗位管理制的要求,在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工资总额调控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围绕搞活内部分配,努力建立起以制度管理为基础,以工作业绩考核为依据,以民主考核为手段的自主灵活的分配奖励机制,促进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运行。

二、分配原则

1、在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形式上,建立总量宏观控制,

加大岗位考核兑现力度的分配制度。

2、在岗位目标考核上,实现量化考核,确保公平、合理、透明。

3、在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兑现上,重工作制度,重工作实绩,兼顾公平,合理拉开分配档次,保证收入分配客观公正、科学合理。

三、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的范围和对象

本单位全体事业在编工作人员

四、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的考核方法

1、工作制度(占绩效工资50%,满分100分)

违反本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及上级有关规定的发现一例扣除2分,造成重大影响的扣除5分;迟到或早退一次扣除0.5分;开会缺席一次扣除2分;集体劳动少参加一次扣除5分。请假不予扣分。

2、工作实绩(占绩效工资50%,满分100分)

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本职工作的记满分;没有按时完成工作的扣除10分;因,造成重大影响的扣除20分;平时不做任何工作的记O分。

3、奖励办法(1分10元)

没有一次迟到早退、会议缺席、不参加劳动的奖励10分;工作积极,做事认真,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得到领导好评者奖励10分;年终考核优秀者奖励20分;个人工作受到县市省国家表彰的分别按照5分、10分、15分、20分给予奖励。个人加分不得超过25分。

4、不论工作制度还是工作业绩,考核不够20分者,奖励性绩效工资不予发放。

五、组织领导

第2篇

关键词: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绩效工资分配

中图分类号:F23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6-0099-03

一、医院面临的形势

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是一所有着66年建院历史的三级综合性医院,随着南院于2010年9月29日全面开业并正式投入运营,我院“一院两址,一体两翼”的医院布局已经形成。由此,医院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及所具备的硬件条件和软件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一是医院的整体规模成倍扩大,服务设施不断增加,服务功能持续增强,医院已初步具备了做大做强的硬件基础,这是机遇。二是医疗市场份额未发生明显变化,尤其是同地区、同级别医院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导致医院的服务范围和服务人群并未显著增加;医院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也并未显著提高;医院的运行成本却大幅增加;医疗人才特别是医疗一线骨干人才十分短缺,上述诸因素严重制约了医院的发展,医院面临着生存的压力,这是挑战。如何抓住机遇、战胜挑战是每一位医院职工特别是医院管理层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宣传发动固然十分重要;但“民以食为天”,经济是基础,坚持以医院管理为抓手,加强经济管理,实行全成本核算,增收节支,并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分配机制的经济杠杆调节作用,理顺并调整好医院、科室、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全院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凝心聚力,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二、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办法

(一)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的前期准备工作

(1)制定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办法和工作计划,并在全院广泛宣传发动。(2)对医院固定资产进行清产核资,完善管理制度,健全计算机账册管理。(3)对医院药品、卫生材料、库存物资等流动资产完善计算机入库和领用制度,加强采购、领用等环节的管理。(4)计算并分析医院每一个医疗业务项目的成本、利润和贡献程度,进而落实各个医疗业务收入项目的准确归集和分成比例。(5)落实医院变动成本的计量和准确归集工作,对各个变动成本项目进行收集、分类和编码。(6)制定医院内部服务价格,实行内部有偿服务。如供应室消毒物品的价格,被服中心的洗涤价格,后勤维修各个项目的服务价格,医疗器械、通讯工具和计算机设备维修的服务价格等。(7)制订医院间接成本的分摊和转移办法。(8)按医院全成本核算工作的要求,医院成本管理部门有核算办、财务科、后勤服务中心、供应室、被服中心、信息中心、药库、医疗器械库、采供中心物资库等。这些部门计算机管理工作已正常运行,为医院将成本数据准确归集到各核算单元提供了技术保证。(9)医院信息中心根据全成本核算管理办法的要求,编制医院全成本核算计算机管理软件,以便实现各科室收入和成本的自动归集,进而全面实行全成本核算和绩效工资分配工作的计算机管理。

(二)医院全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

1.科室收入:包括直接收入和间接收入两部分。(1)病区直接收入:全额计入科室收入,包括床位费、护理费、材料费、氧气费、本科室仪器检查费、治疗费、空调费等。(2)病区间接收入:按一定比例计入科室收入,包括化验费35%、超声检查费35%、CT费35%、MRI费35%、放射费35%、病理费35%、手术费50%、胃镜费35%等。(3)门诊直接收入:全额计入科室收入,包括本科室治疗费、本科室检查费、氧气费、材料费等。(4)门诊间接收入:按一定比例计入科室收入,包括化验费35%、放射费35%、CT费35%、MRI费35%、超声检查费35%、病理费35%、手术费50%、胃镜费35%等。(5)医技科室收入是科室总收入减去临床科室相关间接收入之后的余额。(6)重症监护包括lCU、NlCU等科室,按上述病区收入分成方法计算后的净收入为基数,70%作为重症监护科室收入、30%归入相应的病区收入。(7)病区收入以实际结算额计入,病人欠费按收费项目分类上报核算部门,不作为病区和医技科室的收入,待欠费收回后再作为相关科室的收入。(8)实行内部服务价格的供应室、被服中心、服务托管或外包的后勤水、电、汽、木工、消防、中央空调等维修部门的内部服务收入以实际服务量全额计入。(9)部分辅助部门的收入计算。药品、卫生材料以及其他材料等物资的仓储发放部门,以出库金额的一定比例计入科室收入。药品等物资的采购供应部门以进销差价金额的一定比例计入科室收入。卫生材料以及其他材料等物资的采购供应部门以优惠差价金额的一定比例计入科室收入。门诊收费处、住院收费处以实际结账金额的一定比例计入科室收入。(10)科室总收入=直接收入+间接收入。

2.科室的直接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1)固定成本,包括:1)人员经费成本,包括工资、津贴、福利等。2)医疗仪器设备和其他设备折旧:科室设备总额乘以月折旧率0.83%(使用期限为十 年)计算折旧,其中下列情况不计算折旧:2000年以前购置的设备、外单位无偿赠送的设备;科研课题经费购买的设备、纯用于教学的设备等。3)房屋折旧:根据房屋的资产价值和使用年限分别确定。(2)变动成本,包括:1)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医用消耗品。2)办公、日用、印刷、五金等非医用消耗品。3)消毒物品、敷料加工等加工性消耗品。4)维修费用:指水、电、木瓦、管道、设备、电话、计算机等项目维修,由各维修中心和服务托管或外包的维修单位按实际发生额提供,包括维修服务费及部分维修材料费。5)洗涤费用由被服中心按各科室实际洗涤额提供,服务价格根据市场行情确定。6)药品及试剂费用:指在药库领用的药品及试剂。7)电讯费、电话费、邮资等。8)加班、夜班、误餐费等。9)复印费用。10)临时工的各项费用。11)进修学习、差旅等报销费用,由财务科按实际发生额计入。

3.科室的间接成本,包括分摊成本和转移成本两部分。(1)分摊成本:包括水、电、汽、电话费、污水处理、保安、绿化、物业等待摊费用,成本分摊方法:科室应分摊费用=全院人均消耗额×科室总人数。(2)转移成本:1)管理费用和离退休人员费用的50%转移进入各科室成本。2)后勤人员工资性费用的50%转移进入各科室成本。3)手术室成本转移:将手术室设备折旧的5%按各科室手术费收入所占比例计入手术科室成本。4)药品管理人员的各种费用按各科室药品费收入所占比例计入科室成本。5)医技科室成本转移:将医技科室固定资产折旧额的15%按各科室相应的医技收入所占比例计入各临床科室。(3)成本转移方法。1)行政后勤管理费用转移:a.平均成本=行政和后勤应转移的总费用/(全院总人数-行政、后勤人数);b.科室应转移成本=平均成本×科室人数。2)手术室成本转移:a.手术室应转移折旧成本=手术固定资产总额×折旧率×5%;b.平均每百元手术收入应转移折旧费用=手术室应转移折旧费用/ 同期手术总收入;c.科室应转移手术室折旧费用=平均每百元手术收入应转移折旧费用×科室同期手术总收入。3)药品管理费成本转移:a.药品管理成本=药学科直接成本+间接成本;b.每百元药品管理费用=药品管理成本/同期药品总收入;c.科室应转移药品管理费用=每百元药品管理成本×科室同期药品总收入。4)医技科室成本转移:a.医技科室折旧应转移成本=医技科室固定资产总额×折旧率×15%;b.平均每百元医技收入应转移折旧费用=医技科室折旧应转移成本/同期医技总收入;c.科室应转移医技折旧费用=平均每百元医技收入应转移折旧费用×科室同期医技总收入。

科室总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科室损益=科室总收入一科室总成本

4.核算单元的划分:(1)医院南北两院有82个核算科室,共划分为205个核算单元,具体划分标准需结合医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一并考虑。(2)项目科室(即医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中收益单元内的全部科室):指直接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核算单元,包括门诊各科室、病区各科室、医技科室、手术室、药品科室、门诊收费处、住院收费处、被服中心、供应室、各维修中心等,项目科室成本含有直接成本、间接分摊成本和间接转移成本。(3)非项目科室(即医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中成本单元内的全部科室):指间接提供服务的成本核算单元,包括行政各科室、后勤各科室、图书室、监控室、驾驶班、高压配电房、便捷服务总台等,非项目科室成本只有直接成本。(4)核算科室与核算单元的对应关系举例:如核算科室消化内科对应的核算单元有:消化内科门诊、消化内科病区、胃镜室等。

三、医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一)医院绩效工资分配的原则

(1)遵循以医疗一线为中心,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2)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把劳动、效益、技术、管理作为分配要素,实行总量控制,合理拉开分配档次的原则。(3)体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原则。(4)体现兼顾医院、科室、职工三者利益的原则。(5)坚持社会效益第一,体现增加业务收入而不加重病人经济负担的原则。

(二)医院绩效工资分配的总体思路

以医院全成本核算工作为基础,结合医院考核评价系统的建立,采用“以收益定支出,在科室业绩考核的基础上,实行院科两级分配、并由医院统一发放到个人”的绩效工资分配形式,即在职工收入与医院收入同步增长的前提下,确定医院和科室两级分配制度;同时将全院科室分为收益单元和成本单元两部分,先通过收益单元的收益和收益单元各项工作指标的达标情况来计算收益单元月绩效工资额,再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成本单元的绩效工资基数和考核后的绩效工资额。绩效工资考核中引入权重概念,不同的考核内容根据其重要程度设置不同的权重,权重可以根据医院发展和管理的需要定期改变。

(三)医院绩效工资分配的方法

1.收益单元划分:收益单元分为第一收益单元和第二收益单元。第一收益单元包括:各病区、各门诊、急诊中心、医技科室、手术室等。第二收益单元包括:药品仓储及供应部门、门诊收费处、住院收费处、被服中心、供应室、各维修中心、食堂等。

2.成本单元划分:成本单元分为第一成本单元、第二成本单元和第三成本单元。第一成本单元包括:院部、办公室、医务科、科教科、预防保健科、护理部、门诊部、总务科、基建办、保卫科、财务科、审计科、信息中心、设备科、药学科、院感科、采供中心、医保办等。第二成本单元包括:高压配电房、驾驶班、便捷服务总台等。第三成本单元包括:监控室、图书室等。

3.绩效工资分配流程。(1)确定各科绩效工资基数:1)收益单元绩效工资基数的确定办法(以病区为例)。a.总奖金基数:按上年同期奖金和业务收入增幅,测算出全院奖金基数,病区为全院奖金基数的1.2倍。 b.经济效益奖金基数:总奖金基数的50%,其中结余指标占75%,四项收入(指化验、放射、检查、治疗)比指标占25%。c.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奖金基数:总奖金基数的25%,其中工作效率指标占50%,工作质量指标占50%。d.管理文明奖金基数:总奖金基数的15%。e.岗位系数奖金基数:总奖金基数的10%。2)三个成本单元绩效工资基数的确定方法。a.第一成本单元:基数为收益单元平均绩效工资的90%。b.第二成本单元:基数为收益单元平均绩效工资的90%。c.第三成本单元:基数为收益单元平均绩效工资的80%。(2)确定各科室单项绩效工资基数:将各科室绩效工资基数划分为四个单项奖基数。1)成本控制绩效工资基数:分别为月绩效工资基数的60% (第一、第三成本单元);40% (第二成本单元)。2)工作数量及质量指标绩效工资基数:分别为月绩效工资基数的20% (第一、第三成本单元);30% (第二成本单元)。3)管理指标及精神文明考核绩效工资基数:分别为月绩效工资基数的10% (第一、第三成本单元);20% (第二成本单元)。4)岗位系数绩效工资基数:分别为月绩效工资基数的10%。有关岗位系数的确定原则大致如下:a.一般岗位系数K=1;b.工作环境系数:根据是否接触放射线及有毒有害药品、工作的脏或累的程度确定;c.风险系数:风险较大的岗位系数相应较大;d.重点学(专)科系数:按评审部门的级别(国家、省、市)排序,对外影响较大的学科系数较大;e.技术性系数: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系数较大;f.科室管理难度系数:按科室管理人员占科室总人数的比例确定,比例越低,科室管理难度系数越大。上述6个系数乘积即为科室岗位系数。岗位系数在全院没有可比性,一般根据同一单元层次间的比较来确定。如第一收益单元的科室之间互相比较来确定各自系数,同样,第二收益单元和三个成本单元中的科室也在各自单元间互相比较来确定各自系数。(3)进行绩效工资分配考核:各职能科室根据医院的目标管理要求和管理需要,按自己主管职能范围内的工作内容和有关要求制定考核指标及达标标准,经院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后定期或不定期对全院相关科室进行考核,现举例如下:1)经济效益的考核指标:主要分为平均每月结余、科室人均结余,平均每月四项收入(化验、放射、检查、治疗)比值、床日成本(可控)、科室人均成本等等(经济效益及成本控制绩效工资考核)。2)医疗技术质量的考核:主要分为服务质量、医疗制度管理、医疗安全、病案管理质量(病历质量、处方规范)、护理质量、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等等。其中医疗安全中医疗事故、严重差错等是最重要的质量考核标准(工作数量及质量指标绩效工资考核)。3)工作量指标与其他工作质量指标的考核:包括门诊工作量、住院工作量、成本科室工作质量等等。门诊工作量含平均每日入院人数、平均每日门诊人次数等;住院工作量包含平均病床工作日、病床周转次数、治愈率、床位使用率等(工作数量及质量指标绩效工资考核)。4)精神文明建设考核:如服务达标、职业道德、遵纪守法等方面,包括漏收费、乱收费、收红包、私自介绍病员到院外检查(治疗、会诊、开刀等)、因服务态度差或因工作不负责任而引发的医患纠纷,病人满意度指标等等(管理指标及精神文明绩效工资考核)。5)国家政策执行情况的考核:指执行各类管理规定所要求内容的执行情况。主要包括药品使用的管理(药占比指标)、消防安全、平均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出院者平均医药费用等等(管理指标及精神文明绩效工资考核)。这些考核指标一经确定,即与绩效工资分配直接挂钩,建议由相关职能科室每月对照考核。考核结果若达标,科室绩效工资就等于其基数;考核结果若超标,科室绩效工资就大于其基数;考核结果若不达标,科室奖金就小于其基数。(4)确定各科室当月绩效工资:将各科室上述五项内容的考核得分分别乘以各科室四个单项绩效工资的基数,实际得到的考核后的四个单项绩效工资之和即为各科室当月可分配绩效工资数额。(5)绩效工资分配统一发放到人。将各科室当月可分配绩效工资额按照科室各个人员的职称、职务、夜班等系数、个人奖惩以及其他事项等增减项目分别发放到人。1)职称、职务系数的权重设置。包括管理干部、学科带头人、职工的岗位系数。2)夜班系数的权重设置。3)个人奖惩的权重设置。4)其他事项的权重设置:指专家挂号提成等。

第3篇

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几点思考

7月,国家第四次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后,公务员实行了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事业单位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随后,机关公务员津补贴进行了规范并兑现,反映强烈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当前,国家正在抓紧制定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相关政策,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即将兑现。但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缓慢、步调不一致的矛盾仍然显得十分突出。下面就事业单位绩效工资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一、目前事业单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按照现行工资制度政策规定,事业单位的工资收入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和绩效工资三部分构成。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已经执行。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实绩和贡献。事业单位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额内,按照规范的程序和要求,自主分配。但因分配办法尚未出台,还没有执行,而机关公务员津补贴已经进行了规范并兑现,这就造成了事业单位人员同机关公务员收入上存在较大差距,形成了新的不平衡。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机关、事业单位之间混岗的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形成了同工不同酬的问题,也造成了很大矛盾。据统计,我区事业单位共有216个(参照实行公务员管理制度的事业单位除外),在职人员8384人,主要涉及教育、卫生、农林水利、建设、交通、市政和文化体育等行业。由于绩效工资政策尚未出台,事业单位在收入分配上仍然存在“吃大锅饭”的现象,工资制度改革预期的激励作用还没有得以实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二、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形势所迫

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是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推行绩效工资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内部管理力度,促进完善岗位设置、岗位聘任制等制度。二是有利于强化事业单位的服务意识,提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三是有利于扼制年度考核走过场的现象,倡导讲服务质量、重实际贡献的新风尚,建立公正、科学、规范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四是有利于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新机制,更好地发挥工资的杠杆作用,革除事业单位干多干少一个样、吃“大锅饭”的顽疾,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分配激励原则。

三、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需要把握的几个环节

一是要实行总量控制。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总量应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按照上级有关政策要求,由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定后下达到单位,各单位只能在核定的总量内,按规范的分配程序和要求进行分配。为了保持本地区绩效工资的平衡,各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的核定应尽量大体一致。

二是要完善分配程序。在本地区统一实施意见的指导下,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完善分配程序。一是制定分配方案。分配方案涉及到每位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必须广泛征求工作人员意见,尽量做到公平合理。在制定方案时,要将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及各岗位职责等进行细化和量化,并经过反复讨论、修订,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突出“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完善的考核细则;要层层签订责任书,将责任落实到人。此外,方案的制定必须考虑退休人员的利益,退休人员应参照相应的标准执行。二是严格考核。方案顺利实施的关键是加强内部考核,抓好责任追究,公平兑现奖惩;要成立考核领导小组进行严格考核;要及时公开考核制度、考核办法、考核结果、运作程序等。要认真分析考核方案中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方案有缺陷的要及时讨论修正。另外,还要做好工作人员的思想工作和解释工作,从思想上进行疏导,化解局部矛盾,保证绩效考核的正常运行。

三是要强化监督检查。一是规范审批程序。各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方案必须经职代会通过后,由行业主管部门审批,报人事、财政部门备案。人事、财政部门要对各单位的分配方案进行总体把关。二是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审计部门要通力合作,加大检查、审核、监督力度,对违纪违规现象要及时纠正。三是通过公开举报电话、设立意见箱等形式接受社会监督。要充分听取各单位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修改方案中不合理成份的地方,保证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的公平合理。

四、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干部职工思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分配观念在部分职工思想中根深蒂固,有的人认为自己是单位人,端的是铁饭碗,按档案工资发工资天经地义;有的职工认为绩效工资就是变相的发福利,绩效工资只能比档案工资高不能低;有的认为自己资格老就应该多得些;还有的职工担心考核方案不合理,竞争不公平,领导从中循私舞弊等。二是量化评价标准把握难的问题。规模大、岗位多的事业单位(如学校、医院),要对每个岗位建立科学公正的绩效评价标准难度十分大。推行绩效工资制度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很容易由于内部沟通不畅或各岗位间平衡难度大无法做到公平合理,导致绩效工资方案难以实施。三是可能会造成单位人才分布不合理的问题。三是可能会造成单位人才分布不合理的问题。收入高的岗位竞争激烈,收入低的岗位无人问津,导致岗位结构变化,影响整个单位事业发展。

五、对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几点建议

第4篇

一、组织机构

组长:(校长)

(支部书记)

副组长:(副校长)

成员:(语文辅导员)

(数学辅导员)

(教务处主任)

(教务副主任)

各村校负责人(校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办公室主任:(兼),工作人员:。

二、教师全员培训方式:集中培训、自主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

三、培训内容

学校全员培训主要是围绕师德、师能两大方面内容进行。各村校所选专题应结合本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组织教师展开讨论交流。

(一)校级自主培训

7月12日上午,组织观看视频讲座《让法律的阳光照亮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和《守护行动》

(二)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讨论

7月12日下午,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讨论。各学校利用半天时间组织本校教职员工开展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讨论活动,向教师征求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意见。

(三)订单式培训

7月13日上午,邀请县实验小学校长到学校讲座《自我调整、快乐工作》

(四)师德教育

7月13日下午,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组织阅读2011年教育系统全员读书活动必读书籍《做最好的教师》《新时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程》,举行校级读书交流会(要求学校做横幅,照相存档),开展师德大讨论,树立本校师德学习榜样,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

(五)组织教师参加县级集中培训

1、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培训班(参加人员:)

2、小学音乐教师转岗培训班(参加人员:)

3、小学美术教师转岗培训班(参加人员:)

(六)读书征文比赛活动

继续开展“暑期,我最喜欢的一本教育教学书籍”读书征文比赛活动,每位教师都要参加比赛活动,乡级进行评比,设一二三等奖,于9月1日前选送2—3篇优秀征文到人事师培股参加评奖。

(七)组织教师参加市级培训

第5篇

绩效工资(performancepay)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新话题,但对于美国来说却是老调重弹。在2006年国家在事业单位推行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中,绩效工资是重要的、活的组成部分。当前,各高校关于是否建立绩效工资制度的争论已尘埃落定。但是,其分配的原则和具体办法却五花八门,是一个急待研究的新课题。

一、什么是绩效工资

在2006年开始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国家规定,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岗位绩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组成。其中,绩效工资可以理解为:

1.绩效工资的本来含义:从本义上说,绩效工资应是根据对员工的工作成绩、劳动效率等方面的综合考核评估来分配的奖励性工资,主要体现员工的实绩和贡献。其基本特征是将员工的薪酬收入与个人业绩挂钩。

2.绩效工资的理论界定: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绩效工资主要是根据工作人员的凝固劳动来支付工资,是典型的以成果论英雄,以实际的、最终的劳动成果确定工作人员薪酬的工资制度。从成本理论来说,绩效工资主要属于维持成本的范畴。

3.绩效工资的主要构成:根据人事部、教育部有关领导的讲话精神,绩效工资包括取消年终一次性奖金后一个月基本工资的额度以及地区附加津贴等,一般由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构成。前者以岗位聘任为基础,包括岗位性津贴、生活性补贴等项目;后者以工作业绩为基础,可包括超工作量奖励、业绩奖励和特殊贡献奖励等项目。各单位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设立团队绩效工资。

4.绩效工资的分配政策:绩效工资分配必须以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为基础。当前,国家对绩效工资分配的指导性规定是:“事业单位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按照规范的程序和要求,自主分配”;“根据单位类型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坚持正确的分配导向,向关键岗位和优秀拔尖人才倾斜。

二、当前高校绩效工资分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的习惯问题。近几年来,高校的人事管理模式纷纷从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高校的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制度与现代企业相比尚有较大差距,身份管理的影子挥之不去,收入分配中仍然存在“铁饭碗”(职务只上不下,在其位不谋其政照样享受待遇)、“大锅饭”(干好干坏差别不大)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分配的挂钩问题。绩效工资尤其是奖励性的绩效工资应该建立在科学的绩效考核的基础上。但是,当前各高校的考核制度五花八门,有些高校即使试行了绩效考核制度,最后也因各种原因而闹得领导不满意,干部不服气,群众有非议。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由于绩效考核这一基础不扎实,必然导致绩效工资分配倍受责备。

3.绩效工资分配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的匹配问题。从目前高校的情况看,绩效工资分配与考核评价制度一样,既遭受着科学性与合理性的质疑,又存在科学性、合理性与现实可行性之间的匹配问题。有的分配方案虽然简单易行,但过于粗糙或明显不合理,难以服众和维持下去;而有的分配方案因为片面追求科学性和公平合理性,其操作性往往不强。以上两种极端都不利于绩效工资分配目标的实现,必然会影响到高校的健康发展与和谐建设,二者的匹配度值得深入研究。

三、高校绩效工资分配的初步探索

1.绩效工资分配的基本原则。高校的绩效工资分配应包含以下基本原则:

(1)为学校的主要任务和重大发展目标服务的原则;

(2)以按劳分配为主,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

(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4)向关键岗位、一线岗位和优秀拔尖人才倾斜的原则。

2.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办法。绩效工资分配的具体办法有很多,但在设计方案的时候至少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合理确定基础性绩效工资与奖励性绩效工资之间的比例。确定二者比例的主要依据是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当前高校的发展需要、绩效考核办法的可操作性以及教职工的可接受程度等。其中,基础性绩效工资注重公平,关系到校园的和谐稳定,应惠及各岗位、各职务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注重效率,关系到学校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在绩效考核制度尚不够健全、不够科学的情况下,应以不超过绩效工资总额的50%为宜。

(2)要把握好教学科研岗、管理保障岗与工勤技能岗之间的比例关系。本次定编定岗文件设置了三类岗位,在设计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时,应根据需要与可能,确定三者适当的比例关系。同时,要切实向教学、科研第一线和优秀拔尖人才倾斜(如通过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比重与标准,采取更为灵活和有效的分配办法等)。这是合理利用本校的优质资源,引导和激励高层次、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摈弃“学而优则仕”的旧观念,主动到教学、科研岗位服务的重要手段。

(3)要以引导和激励为主,赏罚分明。激励和赏罚的力度,直接关系到绩效管理的成效和高校的发展速度。对超额或出色完成工作任务的人员,应该给予适当的绩效奖励;对没有完成工作任务或完成效果不够好的人员,也要采取递减绩效工资等惩罚措施。处理赏罚关系时,应以激励为主,兼顾处罚。涉及处罚人员较多时,可采取导向不变、逐步到位的办法。

(4)要正确处理一人多岗的分配办法。考虑到高校“双肩挑”人员较多的历史和现实,实行绩效工资时应采取以本职岗位为主,兼职岗位为辅的计量方法。为了对各类岗位进行规范化管理,实现人尽其才,可通过逐步降低兼职岗位的绩效工资标准等方法来达到目的。

(5)要重视对突出贡献和团队建设等的奖励。对于为人才培养、科研开发、学校发展等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对于打造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团队、科研攻关团队、创新创作团队等体现核心竞争力的平台或载体的人员,高校应根据学校财力和其贡献大小,给予特殊贡献奖。

(6)要视情况实行二级管理的办法。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急剧扩大,不同高校对人员、财务等工作实行不同程度的校、院(系)二级管理。在绩效工资分配中,二级管理的办法有很多:比较保守(或学校规模不大)的做法是,绩效工资由校级机关统一执行;比较急进(或学校规模特别大)的做法是,绩效工资全部交由院(系)、机关部门(或党总支)等二级机关执行;比较稳健或过渡的办法是,基础性的绩效工资由校级机关统一发放,奖励性的绩效工资由二级机关执行,或教辅与工勤等人员的绩效工资先行下放给二级机关执行,教学、科研、管理等人员的绩效工资暂时由校级机关掌控等。

3.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当然是工作人员的实际业绩和工作效果。但是在实践中,如何科学分配和分析岗位,如何正确衡量各类岗位人员的工作情况,很值得商榷。例如,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究竟哪种方法更为科学;怎样评价显绩与潜绩;如何区分个人业绩与集体业绩;教师除了能计量的教学、科研工作量外,育人等工作要不要考虑等?

权变理论告诉我们,世界上的管理方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高校管理者只能基于自身发展目标,遴选出当时条件下的较佳方案并使它得到不断完善。我们认为,考评高校教职工的工作没有最好的模子和统一的标准,只能区别对待,“对症下药”:对于教学科研人员和技术工人,建议以量化考核为主,定性分析为辅;对于管理保障、政治辅导、一般工勤等岗位人员,建议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当然,对于能标准化或量化的指标,应该尽可能标准化或量化。

4.绩效工资分配的配套建设。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是高校新一轮制度改革的重点,但若孤军深入效果有限,需要机构、干部、财务、物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整体推进,还需要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监控机制、现代手段等方面的配套支持。比如,很多高校存在的高水平人才难进来、“富余人员”难出去的“两难”问题。其实,二者共同的经济学根源很简单,即高校劳动力价格脱离供求关系、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高水平人才特别是紧缺专业人才供不应求,其价格当然相对高一些;一般工勤人员以简单劳动为主,供过于求,收入水平却远高于当地同类人员的收入标准,人员当然“难出去”。要解决这个“两难”问题,必须适当拉大收入档次差距。可见,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是新一轮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部分,它只有与定编定岗、干部制度改革等工作配套进行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四、高校绩效工资分配中应注意把握的几组关系

1.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宏观关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的指导思想。绩效工资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直接影响到高校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为适应高校质量内涵建设和现代管理需要,建议高校酌情借鉴先进企业的某些现代管理方法,适当加大绩效比重,进一步打破平均主义,注重产出与投入的比例,节约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同时,高校要充分考虑到自身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使命和高校文化、人群的特殊性,较好地把握效率与公平的应用领域和倾斜力度,使计量化、功利性的绩效分配与高校特殊文化共生融合。

2.要正确处理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之间的协调关系。在分配制度改革中,要始终坚持学校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优先,同时要以人为本,尽可能兼顾教职工的个人利益和当前利益。凡事皆有度,欲速则不达。当改革可能损害较多人的切实利益,并可能严重影响和谐校园建设和改革顺利进行时,应尽量采取折中方案,分步实施,使高校的收入分配制度从保障型逐步向激励型发展。

第6篇

绩效工资不是搞平均分配,其基本特点就是要将教师的工资与教师工作的“绩效”挂钩,根据“绩效”的大小、好坏来确定每位教师工资的多少。如何评估教师绩效的大小好坏呢?在制定绩效评估方案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与矛盾。这些问题与矛盾说到底就是缺少一个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估办法。问题与矛盾其实早已存在,并非由绩效工资而引起,只是此次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制定成了导火线,使得这些被掩盖起来的问题再次被激化而已。于是,“量化考核”作为一种“科学管理”的手段被顺理成章地引入,希望通过“量化考核”能真实地评定出每位教师的绩效,从而真正使绩效工资能起到激励先进的作用。所谓量化考核就是把考核指标进行分解,确定权重后,分别给予不同的分值,考核评定时,就是把实际得到的分值相加,最后的总分就是考核成绩。

“量化考核”真的能解决这些问题与矛盾吗?“量化考核”真的是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估办法吗?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量化考核”也并非“万能药”,在绩效考评中存在着不少“难以量化”的问题。

一、 师德难以量化

师德是本次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制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很多地方对师德实行一票否决,凡师德不合格,绩效考核当然也不合格。要对师德进行量化考核,首先应弄清楚师德到底是什么,否则量化就无从谈起。

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的简称,是教师从业的底线。教师的师德并不是指外在的那些师德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指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内化于自身生命之中,并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行动准则。因此,师德是蕴含了丰富生命色彩的内在自律规范,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是来源于个人知识与修养长期的积累,不源自学校的考核。对于精神层面的道德我们能量化打分吗?

师德也应该具有广泛意义上的道德的一些基本特点。英国的功利主义哲学家杰里米・边沁认为:只要你的行为能够产生有利的效果、而且不违反公共道德准则,就是道德的。而康德的道德标准比边沁的要高很多,他不但要求外在行为是合乎道德规范,而且内在的想法也必须符合,否则只能称为合法而不能称为道德。也就是说,道德的行为不仅要在客观上符合道德律,而且还要在主观上遵循道德法则。可见,康德更看重道德的内在因素。外在行为我们能够看到,内在想法我们能觉察到吗?或许有人会说,我们能够通过外在行为理性分析出内在的想法,但我们能保证理性分析必定准确无误吗?对于内心的想法,不能太倚重于理性的逻辑分析。我们可以说某人有高尚道德的品质,但请勿以分数来衡量一个人的内在道德水准。请问谁的道德是90分,谁的道德又是80分呢?

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应该对教师提出师德要求,让教师了解什么样的行为是不符合师德规范的,但请勿对内心精神层面的师德进行量化。如果对师德进行了量化,其实是对师德的一种简单化处理,忽视了师德内涵的丰富性、复杂性。再则,我们可以对教师的行为作出要求,但千万不要动辄带上师德的高帽,教师的很多行为并非和师德有关。

二、 工作量难以量化

工作量是30%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依据。从理论上来讲,工作量是最容易量化的,因为每位教师做了多少工作似乎是很明显的。然而在此次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工作量的难以量化也引起了较大的争论。这些争论包括教师与后勤人员之间的、教师与中层领导之间的、语数外教师与音体美等教师之间的等等。更有一些争论认为,名校班额大学生人数多,而一般学校班额小人数少,也有工作量不同之争论。于是争多争少不亦乐乎。

每位教师对自己所做的工作都有着深刻的体会,非常清楚自己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因此,往往对自己的工作会作出一个较高的评价。而对其他教师的工作,特别是其他陌生学科教师的工作则只看到一些表面的即时行动,不清楚这些教师在过去的不同情境下的行动,因此,往往会对其他教师的工作作出较自己稍低的评价。这样的“自我知觉中的偏见”在本次绩效工资考评方案的制定中显得较为突出。

为科学地量化出教师的工作量,常常先确定一位教师每周应该有多少课时作为满工作量,然后科学公平地核定每个岗位的课时数,以此来计算每位教师的工作量。但即便如此,有时还是会出现较难量化的情况。如有一所较小的学校,该校的会计如果认真完成了学校的财务工作,那是否也应该算作满工作量?当然可能在劳动强度上不及一线教师。再如,学校网站管理人员,若网站正常,可能较为空闲,若出现问题,有时晚上也得加班,这样往往难以精确进行量化。

再则,教师的投入有显性和隐性两种。以备课为例,若看谁写的教案页码多,谁的工作量大,这往往不准确。一些教师认真钻研,参考多种资料写出教案,而有些教师可能从网上下载教案。不同教案水平参差不齐,不能一概而论。如何区分两者的工作量呢?批改作业也一样,工作量其实大不相同。工人生产产品,通过计件就可以进行量化,但教师工作不是计件工作,不易量化。即便我们能精确确定“量”的多少,但在教育中只要“量”就可以了吗?“质”的问题可能更加重要!

不同的岗位工作量确实有所不同,每位教师都应对自己和他人的工作量作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一所学校要正常运行,每个岗位都不能少,每位教职员工都有自己独特的作用。作为教师请勿斤斤计较于些许“量”的差异,希望更多地能提升“质”。

三、 工作绩效难以量化

如果说工作量还可以通过细致分析、详尽核定,尽可能把各项工作“课时化”,由此来量化计算每位教师的工作量,但教师工作的绩效则更难量化了。在我看来,教师工作的“绩效”其实就是教育教学中的“质”的问题。

要对教师进行绩效考评,首先应该在学校中进行绩效管理。就学校而言,绩效管理就是教师和学校领导进行双向沟通,让教师清楚其所任工作的发展目标是什么?朝着这个目标应该在哪些方面作努力?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在此基础上,作为一段时间绩效的总结,学校通过科学的考评,确定教师在这个过程取得了哪些绩效成绩。以此为依据,确定教师的绩效等级,并帮助教师制定相应计划,进行改进。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中间环节,绝对不是全部。

什么是绩效呢?单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绩效包含有成绩和效益的意思。教师的工作笼统而言就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的绩效也可从这两方面进行考查。“育人”是个包摄性很大的概念,在日常的教育语境下,更多地体现在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等方面。学生在这些方面提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体现出来,具有滞后性,有的甚至需要一辈子的时间才能显现。“育人”是不能“量化”的。如何来量化“教书”方面的绩效呢?作为教师教书方面的绩效可能可以从教学成绩、教科研成果等方面来体现。教科研成果可以从发表几篇论文,获得多少奖来量化,可教学成绩呢?教学成绩是最容易量化的也是最难量化的。说其容易因为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等等各项指标非常容易算出;说其难因为学生成绩的取得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非教师一人影响的结果。而且《绩效工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不应以成绩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量化“教书”也非易事。要科学公平地考核教师的绩效,何其难!

教育是个需要团队共同努力的工作,学生思想的进步、成绩的取得往往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而绩效考评更多考虑的是个人的绩效,因此,绩效考评不利于教师之间的信任和团队精神的加强。

实施绩效工资后,使得教师认为,做什么工作都必须与钱挂钩,连教师每领做一次早操也必须计算工作量。这种量化的可行性如何?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实行绩效工资是个好办法,它至少使得我们的荷包鼓了不少,但国人向来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理。要让好事办好,还需要我们多动脑筋、多调研,制定出公平、合理的分配方案。绩效工资的分配方案已经出台,绩效工资也已经兑现了,但这个分配方案需要在施行后进行进一步修改与完善。唯其如此,才能使绩效工资真正起到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职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功效。把好事做好,既体现党和国家对教师的关怀,又能使教师满意,这是个大学问,需要全体教师献计献策。

第7篇

[关键词] 医院绩效工资;分配制度;人事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322[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3(c)-00150-02

Reform practice and thinking of hospital performance payment distribution system

ZHOU Chao1 ZHANG Yujie1 CAI Xiaoman1 SUN Zhonghe2

1.Anhui Tumor Hospital, Anhui Province, Hefei 230031, China; 2.Nanjing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Jiangsu Province, Nanjing 210006, China

[Abstract] Hospital performance payment distribution system concerns the vital interests of hospital staffs, so it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a performance distribution and payment system that accords with the features of the hospital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ustry. Through reform of the personnel system and practice of a new performance payment distribution system, a performance distribution and payment system that possesses the features of the hospital and accord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 has been explored in our hospital.

[Key words] Hospital performance payment; Distribution system; Personnel management

医院绩效工资管理既是现代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运营改革中的关键内容,也是实现科学化管理医院的必然要求。通过用人制度的改革、岗位设置以及竞聘上岗等措施,逐步导入新的绩效分配观念、建立新的现代医院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模式、提高医院整体绩效水平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时代命题。我院就如何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绩效工资与薪酬制度及相应的岗位绩效考核评估体系,进行了大量实践探索和研究。

1 医院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现状

1.1 绩效分配与薪酬制度实施现状

目前,安徽省医院职工的工资收入总体上分为基本工资、超劳务奖金两部分,其中,基本工资按照国家及省市规定,根据工作人员职务与级别不同,执行国家统一的政策与标准;超劳务奖金作为医院内部分配的绩效薪酬,其考核与分配方案由各家医院自行制订。尽管在奖金分配方案上提倡拉开档次多劳多得,但实际上多数医院的奖金分配基本上还是“大锅饭”形式。各科室由于效益不同,超劳务奖金不同,而同一科室人员,多是按人头平均分配,缺乏对关键岗位(临床一线)和业绩突出医务工作者的薪酬分配倾斜,起不到激励作用。另外,医院效益与医疗服务收入密切相关,各家医院由于效益收入不同,职工工资收入差距较大。加之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和完善的分配制度,容易导致部分医院技术骨干工作不安心、积极性不高、服务效率低、患者满意度下降等问题。

1.2 我院绩效工资改革及实施现状

我院是省级专科肿瘤医院,在岗职工470名,编制人数202名,实际开放床位400张。自2010年7月起针对正式编制职工实施预发职工生活性(绩效)工资补贴,人均达2 830元/月。对于院内聘用人员的预发绩效,经讨论,实施院聘用人员管理规定,自行确定采用一部分聘用人员参照正式职工管理、另一部分聘用人员按照职务与浮动工资相结合的发放形式,适度增加待遇,实行浮动工资与业绩相挂钩,有效调动了职工积极性。2011年7月,全院聘用职工按资历增加预发绩效生活补贴,取得专业技术职务并聘任相应岗位的聘用人员按院内规定统一调整预发绩效工资。临床医技科室绩效工资实行二次分配,由各科室根据业务收入进行成本核算后计发。全院职工收入大幅提高,收入差距拉开,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成效初显。

2 绩效分配制度现存问题

尽管绩效工资制度在医院管理中发挥着促进作用,但也存在局限性和缺陷。

2.1 部分职工利益可能受损

由于医院传统文化和习惯的存在,绩效工资制度的推行可能会影响以前的工作方式,有些员工的利益会受到影响,导致部分绩效优秀的职工不满,甚至促使其离开科室或医院。不同医院、同一医院不同科室的职工可能在业务水平相当的情形下,由于诸多客观因素(如医院规模、患者住院率等)的影响,易导致较大的绩效收入差异。

2.2 职工对绩效工资制度缺乏理解和认识

医院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工程,由于职工之间相互沟通以及信息交流不畅,导致无法建立统一的绩效分配制度,甚至可能误导职工行为,为增加眼前绩效收入而忽视责任风险,形成恶性竞争:如诊疗人员为增加业绩而对患者开具一些与疾病诊治无关但昂贵的药品等有违职业道德的不良行为。在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时,医院管理者为强调医院经营活动的安全和顺利运营,缺乏对实施绩效工资重要性的认识,或者由于医院职工的收入相对较高,对绩效工资实施缺乏必要的认知,并对绩效工资存在着排斥现象。

2.3 亟待建立绩效考核与评估体系

医院因其特殊性,各岗位所承担的医疗责任和风险不尽相同,要建立医护人员绩效考核与评估体系难度很大,实施绩效考核与评估的成本高昂。

3 医院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的设计

实施绩效工资,不是简单的涨工资,而是要同医疗卫生单位规范津贴补贴相结合,同建立医疗卫生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机制相结合,其是建立一种新的分配机制。各类人员的绩效工资水平到底如何确定,需要根据医院自身条件因地制宜地制订绩效工资制度。

3.1 绩效工资的确定

绩效工资计发主要根据职工“表现”和“贡献”来综合量化评定。绩效工资多少取决于其实际竞聘到的岗位和在岗位上所付出的努力、取得的业绩,但这一分配方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修正。具体来说,绩效工资应按以下几类来综合确定:

3.1.1 服务质量服务质量的确定应该考虑几个问题:首诊负责制情况;诊断及报告符合率;有无差错、事故、纠纷及投诉;医疗文书(病历书写)规范;药品使用情况;患者满意度等。这些是客观衡量职工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能为职工晋升、降级提供依据。

3.1.2 工作数量绩效工资要综合考虑工作量、能力和贡献大小,以调动医护人员积极性。工作量的负荷情况考察包括病床数、床位使用率和周转率、加床量等。

3.1.3 成本控制主要以降低成本、控制不合理消耗、降低医疗费用及减轻患者负担程度为指标。成本控制的考核以规章制度、标准成本为依据,检查医院各成本指标的完成情况。一方面可以此为依据,评价成本控制的绩效并按规定的办法计算额度,达到激励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考核发现成本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提高成本控制水平,实现用比较合理的费用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的目的。

3.2 绩效工资的分配

3.2.1 绩效工资的构成绩效工资是活工资和超劳务奖金的新分配形式。绩效工资=基数×绩效比率±奖惩数额。绩效工资基数由医院按业务收入总量中一定比例确定绩效工资总量,再除以在岗职工总数得出平均基数;医院依据科室成本核算、学科发展程度、风险责任大小核定不同科室绩效工资总量和基数。绩效工资比率通过绩效考核确定,反映职工个体的工作能力、质量、效率及完成工作任务指标情况。奖惩是正、负激励所得收入。

3.2.2 按“绩”分配职工工资总额=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津补贴+绩效工资。岗位工资主要以职称(按国家工改政策)统一确定;薪级工资主要由工龄和任职年限套改确定;绩效工资是医院最具有活力的部分,每月根据临床工作业绩及效率由财务科核算后确定,数量一般具有不等性,其体现了职工的业绩及医院业务量变化的关系。绩效分配制度的实行能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医疗服务质量。

3.3 绩效工资的考核体系的建立

3.3.1 绩效考核标准绩效考核标准对医院实施绩效工资分配至关重要。医院人事部门通过对职工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按照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医护人员、医技人员、行政后勤人员要分三类考核,并建立与各岗位相对应绩效考核标准,不同科室的考核标准应有所差异。绩效工资分配要对临床一线、重点学科有所倾斜,将职工的工作表现与建立的标准相对照,客观公正的对职工进行定期(可按照1年2~3次)绩效考核,减少主观因素对绩效工资发放的影响。绩效考核标准要保持相对稳定,在实施过程中适时修订,从而使绩效管理考核更加科学规范[1]。

3.3.2 绩效信息的沟通与反馈及时的绩效信息沟通与反馈是医院绩效工资顺利实施的保障。医院管理者将绩效分配信息及时反馈给职工,并通过有效的沟通,促使医务人员深刻领悟绩效考核目的,如果绩效考核不能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医院绩效考核最终只能以失败告终。考核的目标是激发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消除对绩效工资分配差距的错误理解。通过有效的沟通,管理者将工作目标及工作完成情况(即绩效工资分配的结果)传递给被考核者,使其认识到工作中的不足,从而达到激励目的。通过相互沟通与及时的信息反馈,帮助医务人员建立合理的绩效目标,使其对绩效工资分配充满信心。在实施绩效考核时,医院管理者应与职工一起制订绩效目标和实施计划。当实际绩效工资收入明显低于预期标准时,医院管理者应与职工一起分析原因并采取必要措施。只有在沟通与反馈中不断汲取职工的意见与建议,才能使考核更趋完善。

4 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的实践体会

4.1 要坚持利益兼顾、全员受益、和谐共进的原则[2]

医院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的实施必须坚持合理公正、兼顾全员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调动全院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促进医院和谐发展。我院从实践到理论,然后又回到实践,经过几年探索,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现已取得初步成效,实施过程中多次组织召开全院绩效分配工作方案会议,着重强调要完善医院绩效综合考评分配制度,认真落实科室二级分配,增收节支,重点向临床一线倾斜,向重要科室倾斜,使院科两级分配更科学、合理,促进了科室管理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

4.2 应让职工意识到绩效工资分配的差异性

医院各个岗位所承担的责任和风险有所不同,在实行绩效工资的同时,要充分体现绩效分配的差异性,使医院能够留住高端技术人才。管理者要充分考虑职工的心理承受能力,针对个别职工不能正确对待绩效分配差异而产生的消极负面情绪,积极与之交流,对其所作出的努力给予肯定,在保证绩效工资激励作用的前提下兼顾全体职工利益。

4.3 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尚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由于医院绩效工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时所处的医疗环境在不断变化和发展[3-4],绩效分配体系的内容、评价方法、考核权重等方面必须随之适时进行系统地调整和改进,这样才能保证绩效工资分配真正合理。随着我国新医改方案的逐步实施,医院实施绩效分配工资制度将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实行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是今后医院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邢晓黎.医院绩效工资制度初探[J].人力资源管理,2010,(5):234.

[2]徐小琳.医院绩效工资分配的可行性研究[J].经济师,2011,(1):175-176.

[3]孙忠河,潘淮宁,马振华,等.南京市属三级医院所处的多元化医疗市场环境及发展前景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3):28-29.

第8篇

关键词:绩效工资 分配 公平性 考核指标 工作量

绩效工资分配公平性是每个单位重视和关注的问题。做好该项工作能激发员工热情,促进单位发展。具体分配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相关制度没有严格落实,不利于激发员工热情,制约单位运行和发展,需要采取措施完善。

一、绩效工资分配公平性的意义

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绩效工资分配公平性是单位不可忽视的工作,对单位运行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一)确保分配公平合理

采取措施保证绩效分配公平,科学合理安排员工薪酬,能让绩效工资分配变得科学与合理。进而让每个员工根据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有利于保证分配的公平与合理。

(二)激发员工工作热情

绩效工资作为一种激励性工资,其出发点就是为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而采取有效方法保证绩效工资分配的公平性,有利于调动员工主动性,在员工内部形成竞争,让每位员工充分发挥潜能,有效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

(三)提高单位工作效率

严格执行分配制度措施,落实公平、合理的分配方案,有利于激发员工热情。进而让他们全心全意的投入工作当中,促进工作效率不断提升,为单位运营和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二、绩效工资分配公平性存在的不足

目前,单位工资分配基本采用“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的方式,对激发员工热情,促进单位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由于相关制度不完善,绩效分配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公平现象,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自我感觉不公平

一些工作人员没有深入理解绩效工资分配的内涵,对各项指标和绩效分配的要求了解不全面。由此导致的结果是,盲目认为绩效工资分配不公平,将自己的付出和回报,与类似岗位和员工的工作业绩相对比,产生一种不公平感。此外,单位发展和岗位设置存在较大差异,岗位不同,绩效工资也不同。长此以往,工作人员会形成攀比现象,一些员工会认为绩效工资分配不公平。

(二)核算方式不公平

一些单位绩效工资分配采用“收入减支出结余提成”模式,收支结余多少从根本上决定绩效工资的高低。但这种方式会导致成本核算中成本分摊不科学,绩效工资不确切,难以真正实现多劳多得,使得绩效工资存在不公平现象。

(三)绩效考核不公平

目前绩效工资基本上是金额的分配,但一些单位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一些部门采用平均分配方式,导致绩效工资与个人工作业绩没有多大关联。此外,绩效与工资的联系不够紧密,难以真正体现绩效考核的重要性,也不利于效工资激励作用的发挥。

三、绩效工资分配公平性的方法

为弥补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确保绩效工资分配公平性,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方法。

(一)合理设定考核指标

考虑单位运行情况和员工的工作内容,合理设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提高指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建立完善的绩效工资体系,包括岗位分层分类、岗位价值测评、绩效考核标准制度等。将定性和定量考核结合起来,让绩效工资与绩效考核紧密结合,为绩效考核评价和工资的确定提供参考。

(二)考虑工作量和效率

要对员工的工作量进行测试,根据员工的工作量评估绩效,确保绩效工资分配的公平性。绩效评估前要对不同部门工作量进行换算,制定标准化工作量,制定容易统计的方法,根据岗位工作难易程度对工作量进行折算。同时还要采集员工的有效工作时间,折算成统一的标准工作量,从而对各部门工作量有全面了解,客观评价绩效工资分配问题,确保绩效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三)考虑服务对象满意度

对单位服务对象的人员进行访谈和测评,绩效工资考评时要考虑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将服务对象满意度与绩效工资评价结合起来,满意度包括对工作人员的评价,分为优、良、一般、差四个等级,同时还要考虑投诉率。将这些指标纳入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分配,有利于增强工作人员积极性,提高服务满意度和工作效率。

(四)考虑工作取得的效益

从单位运行和发展来看,绩效工资分配要考虑员工日常工作对单位发展的贡献,考虑单位所取得的效益。因此,评价时也不能忽视该项指标,要考察员工对单位所做的贡献,有利于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热情。

四、结束语

总之,采取有效方法,确保绩效工资分配公平性,不仅有利于推动单位各项工作顺利进行,还能有效激发员工积极性,对单位发展也具有巨大推动作用。但由于相关制度不完善,工作人员主动性不足等因素影响,绩效工资分配存在不公平现象,可能影响单位的发展与进步。此外,随着社会进步和单位发展,原来的绩效分配方式难以有效满足实际情况需要,甚至有可能导致绩效工资分配中的矛盾加剧。为转变这种情况,积极推进绩效工资分配改革是不可忽视的工作。本文结合绩效分配实际情况,就如何实现分配公平提出相应对策,可为实际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袁本芳,何祥林.关于高校绩效工资分配公平性的思考[J].教育与经济,2011(2),49-53

第9篇

一、总体要求

突出重点,坚持绩效优先、按劳取酬的原则,建立起按岗位职责考核与工作实绩直接挂钩的分配机制,从经济上打破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收入向勤政务实干部倾斜,促进干部职工综合素质和工作效能的提高,促进街道全面发展。

二、考核对象

按绩效分配的适应范围为社区全体干部。

三、考核管理

街道成立绩效工资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朝富任组长,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代大勇任副组长,朱述熊、冷皓、冯国庆、李贻芳、沈芳、赖苑苑、李俊铭、胡昌盛为小组成员。考核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将街道考核领导小组对各社区年终考核分数进行统计、核准,并折算出各社区考核得分的百分数。

2、根据社区干部个人年度考核测评得分情况,计算出社区干部民主测评实际得分的百分数。

四、考核原则

(一)客观、公正、合理、量化的原则;

(二)全面考核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原则;

(三)奖励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五、考核办法

(一)考核程序

1、各社区根据《街道社区干部绩效考核实施方案》进行自查,并将自查结果上报街道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

2、街道考核领导小组组织力量对各社区进行年终考核,考核结果上报街道党工委。

(二)考核方法

1、现场检查。采取听取汇报、查看相关资料、现场考察、检查等方式进行。

2、计算绩效值。对绩效考核情况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按照统一的评分方法计算绩效值,并将考核结果排名公布。

六、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社区干部按主任、副主任两档进行区分,具体绩效工资的区分如下:

1、绩效工资的组成:街道每月将直接从个人工资中扣发50元,街道为个人拨付50元,全年共计1200元,作为社区干部个人绩效工资进行考核发放。

2、将街道年终实际拨付绩效工资的50%作为保底绩效工资人均分配,50%作为浮动绩效工资,拉开档次进行分配。

3、绩效工资分配对象浮动绩效工资基数及计算方法。

浮动基数:社区主任浮动绩效工资基数在基数上上浮10%,社区副主任浮动绩效工资基数在基数上下浮10%。

计算方法:社区主任应得浮动绩效工资﹦上浮后的浮动绩效工资基数×社区年终考核实际得分的百分数×社区干部民主测评实际得分的百分数。

第10篇

一、绩效工资分配原则

(一)公平公正原则:学校对教职工进行全面考核,力求客观、公正、准确。

(二)公开透明原则:绩效考核过程要公开透明,接受职代会和全体教职工的监督。

(三)绩效优先原则:奖优罚劣,突出奖励工作认真负责、工作量大、教学效果好的教职工,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讲实效、优劳优酬的激励分配机制。

(四)适当倾斜原则:统筹农村和城区,适当向教学一线教师和条件艰苦的边远山区学校教师倾斜。

二、绩效工资的分配标准

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和奖励性两部分,我县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纳入绩效工资考核的总量为人平3000元/年。其中基础性绩效工资总量人平2100元/年,专业技术岗位的教职工按职称高低进行分配,管理九级岗位及工人按每人每月统一标准分配(具体分配标准见附件一);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人平900元/年,按教职工所在学校类别进行分配(具体分配标准见附件二)。

三、绩效工资的分配办法

(一)基础性绩效工资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批后,由县财政局按月打入个人工资卡中;奖励性绩效工资实行考核考评制度,由县教育局制定考核细则,各学校根据考核细则考核后,按照学校类别(全县分四类)及分配方案造好花名册,上报县教育局审核,经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审定后,再由县财政局每学期发放一次。

奖励性绩效工资计算办法:以49元/月为基数,一类学校以基数为准;二类学校在基数的基础上增加0.5倍,即73.5元/月(49+24.5=73.5);三类学校在基数的基础上增加1倍即98元/月(49+49=98);四类学校在基数的基础上增加1.5倍,即122.5元/月(49+73.5=122.5)。

(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奖励性绩效工资按人平总量的1.5倍确定。

(三)义务教育学校离退休人员津补贴发放标准,参照第二步规范后公务员离退休人员津补贴发放标准相对应的行政级别执行。

第11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薪酬管理;管理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5-0092-02

医院薪酬管理是指医院管理者对本院工作人员报酬的支付水准、发放水平、要素结构进行确定、分配和调整的过程。医院薪酬有狭义与广义的区分,狭义的是指个人获得的工资、奖金及实物支付的劳动回报;广义的是指员工因完成工作而获得的所有奖励,包括经济奖励和非经济奖励两部分。本文涉及的研究对象是公立医院内有编制人员的狭义薪酬管理情况,就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论述。

1 当前公立医院薪酬管理的现状

当前公立医院在薪酬管理模式上常见的有以下三种类型:

1.1 工资、奖金和福利结构

我国公立医院属于卫生类差额补助事业单位,当前公立医院普遍采用的薪酬管理模式是在1993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后建立的,其构成主要包括工资、奖金和福利三个部分。

1.1.1 工资确定方法

(1)国家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公立医院员工工资执行的是国家事业单位的工资、津贴标准,目前工资分配制度主要是参考自2006年起第四次工资制度改革实施的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工资构成上主要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组成。

岗位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所聘岗位的职责和要求。事业单位岗位分为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不同等级的岗位对应不同的工资标准,员工按所聘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薪级工资同工作资历存在着直接的关联,在每个薪级的工资标准上,国家都有对应的规定,同时依据年限进行相关的套入。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实绩和贡献。国家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实行总量调控和政策指导。事业单位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按照规范的程序和要求,自主分配。目前绝大部分公立医院在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部分均参考国家的工资分配制度执行,绩效工资的施行主要集中在基层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其他公立医院还未执行。因此,在绩效工资未全面施行时公立医院员工的工资执行部分与员工的实际业绩和医院的经济效益无关。津贴上主要包括医疗卫生津贴等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基本没有差别。

(2)其他工资确定方法。

工资确定方式除按照国家事业单位的工资、津贴标准外,部分医院采用基于岗位的工资制度,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根据院内所有岗位设置岗位工资,并参照国家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中的薪级工资,根据岗位任职年限设置梯度工资。这种分配方式较好地体现了同工同酬原则,工资分配上同员工的职称、身份无关。基于岗位的工资分配方式要求医院能较好地完成岗位设置及岗位重要性排序,且要求医院管理者能科学合理地设置完整的岗位工资体系,同时需要全院员工的共同参与和修正。

1.1.2 奖金分配方式

与工资相比,公立医院在员工奖金分配方面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目前我国公立医院普遍实行的是院科两级分配,即医院对各科室进行分配,各科室内部再进行分配。在具体的分配核算办法上,不同的医院在操作细节上各有不同,但大体上均采用“(收入-支出)*提成比例”为基础的框架搭建奖金分配方案。目前医院奖金占医务人员薪酬比重的50%-70%左右。

在院科两级分配中,当前公立医院中比较成熟的运算基础是(收入-支出)形式的成本核算,通过实行成本核算,将医院所有成本全部分摊至医院内每个员工,以提高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减少浪费,进而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增加医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能力,国内做得较好的如四川大学附属华西医院的全成本运营。但单纯利用成本核算会导致各科室把主要精力全部集中在科室收入上,一方面对病人进行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增加患者负担,另一方面又会在降低成本上下功夫,重复使用卫材,不肯接收新员工等导致医疗服务质量下降,人才梯队断层等不良现象。

为解决成本核算存在的系列问题,公立医院在奖金分配方式中加入绩效考核工资,通过行之有效的绩效薪酬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薪酬激励作用。但就目前公立医院的现状看,大部分医院尚缺乏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结果未能与绩效薪酬充分挂钩,在绩效薪酬的差异上更多的是体现在夜班费、节假日加班费等简单的“多劳多得”的支付形式,无法真正发挥绩效考核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上的作用。

1.1.3 福利分配

职工福利部分,医院的自主设置权很大,包含交通费、书报费、移动通讯费等,不同的医院分配方式也差距很大,但主要根据员工职务进行分配。

1.2 年薪制

2002年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单位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试行)》和《医疗事业单位年薪制暂行办法(试行)》后,结合生产要素分配,实行年薪制改革成为医疗单位的热点。年薪制是以年度为期间确定经营者的基本报酬,并根据劳动成果发放风险收入的一种工资分配制度,主要针对高层管理者和核心员工,按岗位定薪为基础,按照每一岗位责任大小、风险程度和技术高低等岗位价值确定薪酬。年薪制是一种动态薪酬,根据医院运行、员工自身绩效综合确定,另外,它是一种多元薪酬,包括了年薪人员的责任、权利、技术能力、承担风险等多种要素。年薪制主要用于医院领导、技术骨干和中层干部的薪酬发放上,不适用于医院所有员工的薪酬管理。目前,包括上海、深圳、福建等地的公立医院在试行院长责任目标年薪制。

1.3 宽带薪酬

宽带薪酬,也称为宽波段型薪酬结构体系,是指对多个薪酬等级以及薪酬变动范围进行重新组合,使之拥有相对较少的薪酬等级和相对较宽的薪酬变动范围。在这种薪酬模式下,打破了传统薪酬结构所维护和强化的等级观念,减少了工作之间的等级差别,有利于岗位交流和职位轮换,使得员工在较低的职称级别里也有可能获得相当于高职称级别里的工资。但是,宽带薪酬也会使短期内人力成本大幅上升及员工晋升变得困难,同时要特别避免员工因不能很快晋升而阻碍工资提升。宽带薪酬在医院薪酬管理模式的施行上多停留在理论层面,较少有医院真正施行。

2 未来公立医院在薪酬管理上的发展趋势

2.1 从“人力成本”向“人力资本”概念转化

传统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时,支付给每个员工的薪酬被看作一项人力成本计入医院成本核算中,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力资源作为医院战略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力量,在现代薪酬管理体系中,薪酬不仅是一种成本支出,也是一种投资,薪酬在医院决策支持分析时不仅要考量成本还需要考量作为人力资本的投入资本回报率。

2.2 从“以物质报酬为主”向“全面薪酬”理念转变

传统医院更多的将薪酬理解为物质报酬,随着医院薪酬管理模式的不断拓展,薪酬不仅包括以物质报酬为主的形式,也应重视拓展精神方面的激励,引入全面薪酬的理念,注重利用工资、奖金等物质报酬的同时,更注重利用岗位的多样性、工作的挑战性、获取新技巧和事业发展机会等精神报酬的激励,如重视良好的工作氛围、培训机会、晋升机会等精神报酬的设计。

2.3 从“平均主义”向“薪酬与绩效挂钩”理念转变

公立医院作为政府事业单位,在薪酬管理上存在平均主义的现象,随着绩效概念的深入,如何将薪酬同绩效合理挂钩是目前医院工资分配制度上的重点难点问题,绩效薪酬成为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4 从薪酬的“个人基础”向“团队基础”理念转变

强调团队合作的项目组薪酬在企业上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在医院薪酬管理模式的设计上,不仅要以个人为基础,更要拓宽到团队基础,以科室、小组等合作团队为单位考量团队绩效,个人绩效薪酬同团队绩效挂钩。

基于以上理念的转变,医院薪酬管理模式在现代信息化工具的支持下,未来将趋向于引入更多量化、直观、全过程的薪酬考量方案,以基于团队合作为本,在保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原则不变的基础上,通过薪酬差异最大化地激励员工朝医院所预设的目标和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萌,张丽娜,郭淑英.激励理论在医院薪酬管理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杂志,2007,14(12):897898.

[2]李丽绵.运用边际效益理论介入医院薪酬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6):6062.

第12篇

关键词:新医改;医院;工资绩效管理

新医改背景下,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医疗事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国务院也推出了《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要求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管理制度,因此,构建新型的绩效工资考核制度,推进医院向人性化、技术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势在必行。所以,不断优化和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加强成本管理,构建战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才能使医院回归公益,促进医院科学、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公立医院工资分配现状

现阶段公立医院通过按级别进行工资分配,即基本工资和奖金,其中副高职称以上的医疗人员还可对挂号费提成。基本工资是执行我国统一标准和政策,根据相应的级别与职务来执行,奖金则是医院内部分配的薪酬,其分配方案由各公立医院自行制定分配标准和差异性考核。虽然在奖金分配上公立医院提倡多劳多得,拉开档次,但很多医院还是采取“大锅饭”的均分方式,即虽然各科室资金标准不同,但同一科室内往往按照人头平均分配。对于业务骨干、成绩突出人员以及关键岗位人员虽有一定的倾斜,但总体倾斜力度较小,所起到的激励作用不明显。此外,多数医院在实际工作中因资金短缺、投入不足,且政府对公立医院给予的财政支持有限,导致奖金分配仍会过多的考虑科室的经济效益,造成一些重要科室由于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原因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正因为缺乏科学有效的分配和激励机制,才会引发公立医院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人才流失严重、工作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绩效工资管理等制度,是当前公立医院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1]

二、公立医院工资绩效管理的作用

公立医院属于事业单位,实行的是包含岗位基本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等四部分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其中绩效工资是按医疗人员的成绩与贡献进行发放,所谓的绩效管理是为实现医疗人员绩效的持续性提升,而采取的一种全员参与的绩效考核、绩效计划、绩效目标提升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在公立医院实行绩效管理的主要作用在于一是有利于提升工资分配的科学性,体现多劳多得,按医疗人员自身的实际绩效考核成绩作为工资评定的依据,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二是有利于最大效度的激发员工潜能,促进医院创新工作的推进与开展,全面考核实行绩效工资评定标准后的成效,发现日常工作中的问题和漏洞,不断创新医院工作模式。三是有利于促进医院经营活动中的相互配合和协调,激励各科室和各部门之间的团结合作,以争取获得最好的绩效考评成绩。

三、公立医院工资绩效管理的创新方法和策略

(一)绩效考核指标设计精练化

绩效指标的制定既要明确考核内容,对各个部分的考核指标精练化,又要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绩效指标要由上到下,层层分解和落实,并进行定期考核和互相监督,将整个绩效管理体系有机结合医院各科室、各岗位的绩效管理目标和特点,公开、公正、客观,尽可能量化以便于考核,对于部门效益、病人满意度、服务质量、医疗质量等较难量化的指标,可用人均贡献率来替代。可先量化基医疗服务,医院的运行效率可通过计算人均工作量来考核,以此来确定人均贡献率。量化考核指标,为绩效考核评定提供依据,细化考核指标,可使绩效考核更全面。以充分发挥员工的潜力,实现医院战略目标。

(二)绩效工资分配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由于医院各岗位、各科室的服务重点、性质、要求、工作量和专业都不相同,所以,回报也有低有高,差别较大,但在医院总战略目标的实现中他们都做出了相应的贡献。因此,在绩效考核过程中,绩效工资分配要以工作负荷强弱、风险程度大小、管理责任轻重、技术含量高低和实际贡献多少为向导,依据工作实际、绩效管理目标和考核结果,向重点岗位和重点科室倾斜,同时兼顾一般,使医疗工作员在考核中实现自我价值,得到组织认可。在实施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应随着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及时完善、优化和补充绩效考核指标和内容,使绩效管理更加科学规范,让绩效工资分配真正起到激人进取、奖勤罚懒的效果。

(三)优化和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公立医院要依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科学的适用于新医改要求的绩效考核机制和体系,建立以患者满意度、增强员工激励作用和医院综合竞争实为基础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针对医疗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关注患者的治疗过程、效果和满意度,并关注岗位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充分的岗位分析,对定岗定编进行针对性的合理设计,以岗位定薪酬为主,技能定薪酬为辅,合理分配绩效,构建完善的薪酬考核机制,实现绩效考核的激励性、竞争性和公平性。

四、小结

总之,科学、合理、完善的绩效管理可有效挖掘医院人才潜力、增强医院凝聚力。随着新医改的成熟和不断深入实施,公立医院要强化其公益性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和评价方案,全方位促进成本管理和信息化建设,为绩效考核提供基础和改进的依据,更好的实现医院发展战略目标,不断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方仁明.公立医院绩效工资与绩效管理之探讨[J].港澳经济,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