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统计工作汇报

统计工作汇报

时间:2022-08-24 17:10: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统计工作汇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统计工作汇报

第1篇

*年,我镇的计划生育规划统计工作在党的*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县计生委的业务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控制人口数量为目标,规范统计管理;拓展信息渠道,强化信息互通,加大抽查力度,实现统计数据求实;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业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改变工作作风。依靠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与时俱进、求实创新、扎实工作,较为出色的完成规划统计工作和党委、政府,办公室安排的其它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坚持人口计划工作的程序化管理

1、坚持生育指标申请。我们坚持了对符合政策生育一孩的夫妇,必须填写《一孩生育领取生育服务证登记表》,村、镇计生负责人均须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签字、盖章率达97%。

2、认真做好按政策生育安排。建立健全了村、镇人口按政策生育摸底花名册,做到了填写项目规范、整齐、全面,对象不重、不漏。

3、坚持发放生育服务证和生育证。填写项目规范、整齐、全面、准确。发放率达100%。

(二)、狠抓统计基础业务,做好人口统计上报工作,统计质量稳步提高

1、抓好村级基础建设。坚持利用例会和干部会议对计生专干进行业务培训,全年共培训计生专干6次。加强对村级育龄妇女卡,村级报告单的检查,要求填写准确、规范。

2、坚持和完善了各项制度

(1)、坚持统计例会制度。坚持每月2号的统计例会,做到了村计生专干全部到会,计生办、服务站全体工作人员参加,并请分管领导参加例会,听取汇报,安排、指导工作。

(2)、坚持统计调查制度。坚持了每月的下村调查,坚持资料分析,对存在的问题以分析表等形式向领导作了汇报,为领导制定政策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数据。

(3)、加强了人户分离和流动人口的生育管理与服务。健全了人户分离花名册,分村逐户掌握到人,认真搞好人户分离已婚育龄妇女的生育跟踪服务和统计便函的发放与索要。对外出育龄妇女的生育状况也要做好跟踪服务和管理。

(4)、继续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尽早实现我镇育龄妇女的信息化管理。根据县计生委的要求,做好优质服务系统的使用工作,坚持做到所有数据“月月清”。

(5)、坚持了每月统计业务的调整制度。坚持育龄妇女卡的定时调整,村级报告单的针对性调整,人口安排及落实节育措施花名册的补充,做到了各种资料“月月清”。坚持了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制度。

(6)、加强和完善了计划生育基础工作。除坚持使用各项卡、单、册、表外还要建立女性初婚花名册,外出育龄妇女花名册,大龄未婚女青年花名册。每月对本镇的后进村实行重点监控。

(7)、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奖励扶助政策,严格调查、核实、复核、上报审批,全镇共落实奖励扶助对象53人,发放奖励扶助金31800元。

二、*年规划统计工作计划

*年,我镇的计划生育规划统计工作要在党的*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在县计生委、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依靠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与时俱进、探索创新。根据县计生委的有关工作要求,制定我镇的计划生育规划统计工作计划如下:

(一)、继续坚持人口计划工作的程序化管理

1、继续坚持生育指标申请。我们要继续坚持对符合政策生育一孩的夫妇,必须填写《一孩生育领取生育服务证登记表》,村、镇计生负责人均须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2、认真按政策安排生育。健全村、镇人口按政策生育摸底花名册,做到填写项目规范、齐全,对象不重不漏。

3、坚持发放生育服务证和生育证。对符合政策生育的,填写生育服务证要项目规范、齐全、准确。

(二)、抓好统计基础业务,认真做好人口统计上报工作,努力提高统计质量。

1、抓好村级基础建设。由于村计生专干队伍的稳定性较差,因此要继续抓好村计生专干的培训工作,全面提高计生干部队伍的素质。加强对村级育龄妇女卡,村级报告单的检查,要求填写准确、规范。

2、继续坚持和完善各项制度

(1)、坚持统计例会制度。继续坚持每月2号的统计例会,要求村计生专干必须全部到会,计生办、服务站全体工作人员参加,并请分管领导参加,听取汇报,安排、指导工作。

(2)、坚持统计调查制度。坚持每月的下村调查,坚持资料分析,对存在的问题以分析表等形式向领导汇报,以便更好的指导工作。

(3)、坚持每月统计业务的调整制度。坚持育龄妇女卡的定时调整,村级报告单的针对性调整。坚持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制度。

(4)、加强人户分离和流动人口的生育管理与服务。继续健全人户分离花名册,认真搞好人户分离已婚育龄妇女的生育跟踪服务和统计便函的发放与索要。对外出育龄妇女的生育状况也要做好跟踪服务和管理。

(5)、继续加强和完善计划生育基础工作。除坚持使用各项卡、单、册、表外还要建立女性初婚花名册,外出育龄妇女花名册,大龄未婚女青年花名册。每月对本镇的后进村实行重点监控。

(6)、巩固育龄妇女信息库成果,科学利用、管理人口计生工作。充分发挥信息化“准确、快捷、规范、共享”的作用,建立镇村两级计生信息反馈制度,坚持做到所有数据“月月清”。

(7)、加强监测村的监督和后进村的转化工作。加强平时指导,加大督查力度,杜绝弄虚作假行为,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可信性,客观公正的反映问题以利改进工作。

第2篇

(一)企业劳动工资统计者素质不高

由于企业领导对劳动工资统计工作不加重视,因此,对于招聘的统计工作人员并没有提出过高的要求,尤其是基层统计工作人员,其专业知识匮乏,理论知识无法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导致劳动工资统计工作开展具有一定的难度;有些单位的统计人员,并不是单纯做统计,还要身兼其他职位,而且劳动工资统计工作只是其他工作的附带,造成统计人员不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统计的数据可能存在错误;甚至有的统计人员虽然在劳动工资统计岗位做了很久,但对于统计工作还是一知半解,对于统计知识掌握不牢,不能按照统计工作的程序进行,对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产生质疑;企业对统计工作不重视,导致统计者工作时间短,流动性大,人员流失时的交接不按照正规程序,很多问题都交接的不清楚,对于新人,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就上岗,导致新人对于劳动工资统计工作感到手足无措,只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模仿之前的报表,自己摸索着完成任务。

(二)企业制定的统计制度不完善

据一些统计执法检查得知,多数企业对统计工作加以重视,并建立了统计台账及有关统计报表制度,劳动工资统计数据清楚,且原始数据齐全;但是有一部分企业依然不重视劳动工资统计工作,未建立统计台账,各类账目不清楚,劳动工资统计数据与账务数据不符,统计数据不真实,无从查起;统计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导致统计工作很难开展。

(三)企业统计数据的质量无法保证

在企业统计工作中,统计数据主要是各个部门逐级上报的,一般分为定期报表和临时报表制度,按年、月、季度等汇总的统计资料逐级上报。但是这种报表的内容比较缺乏,主题比较单一,信息渠道单一;统计人员只是把统计数据和相关统计资料上报,但并未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导致统计工作对企业的贡献很小;统计过程中部分单位存在漏统计、漏报现象,导致数据与实际数据不符。

(四)企业统计手段落后

部分企业依然未实行网上直报,造成基层统计的人力浪费,统计的各类报表程序不严密,导致部分数据存在错误现象;各个部门之间衔接不够,导致统计工作开展不顺利。

二、企业劳动工资统计的对策

(一)加强企业领导对劳动工资统计的重视

统计工作能否顺利开展,领导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领导要关注和重视企业劳动工资统计工作。要求各级领导都要了解统计方法,要认真听取统计人员的工作汇报,对不明确的数据,要和统计人员进行探讨,要善于运用统计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促使统计人员对工作负责,对数据负责,同时也是对企业负责,促进统计队伍的稳定和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提高企业统计人员的素质

对于招聘的统计人员提出明确要求,不仅要熟练掌握统计的专业知识和统计手段,还要熟悉人事劳动管理的知识。加强对统计人员的培训,促使他们爱岗敬业,树立起责任意识;加强统计业务的培训和学习,了解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依法统计的意识,出具上岗证,精通统计业务流程;对统计人员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进行培训,提高他们运用现代化工具的能力;采取有效措施,稳定统计人员,减少流动性,例如:提高福利待遇,工龄奖等。

(三)建立和完善企业统计制度

劳动工资统计的价值就是准确、可靠。企业要根据国家的相关要求,建立和完善企业统计制度。统计人员必须具备上岗资格,否则不予录用;企业要制定规范基层报表的制度,做到责任到人;对于报表要力求记录原始数据,促进企业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激发统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四)加强企业统计基础工作,建立安全质量保证体系

为了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建立统一的统计台账很重要。加强劳动工资统计的基础工作,对于各种原始数据和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将信息统一录入劳动工资统计台账中,作为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依据;对基础统计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安全质量保证体系,把统计工作涉及到的所有环节,纳入到质量保证体系之中,对统计工作制定统一的标准,要按照标准要求展开统计工作。

(五)企业统计工作要做到统计、分析及预测

通过劳动工资统计,可以很好的反映出企业人力资源的基本情况,要对这些信息数据进行分析,为企业日后的发展规划,做出科学的预测。

三、结束语

第3篇

语言常识,职场应备

语言常识,职场应备。这是因为语言表达是与职场活动相伴的工作形式:口述分析信息、工作汇报交流、电话答复咨询、业务培训讲课、参加演讲活动、主持工作会议等等。你的语言表达质量,对于工作成果、工作质量和个人综合素养来说,有着非同小可的“折射”作用。

(见“职场视频1”)

职场音频:

××区统计局(调查队)领导在科所长半年工作会议时的“开场”讲话:

今天的会议从现在开始到下午六点,共计四个多小时。

大家针对半年来的工作,盘点成果、分析得失、提出思路。我下面做两点提示:

第一,把握汇报重点。把握汇报重点,就要克服一个误区:“8分钟的时间我说不了什么”。其实,汇报发言有没有思考含量,是不是突出了重点,不是用时间长度来测度的。突出的成果、深刻的感悟、独到的思路,几句话就能概括、提炼、归纳出来;而两可的套话,众所周知的工作过程,没有表述意义的絮絮叨叨,就是给你再长的时间,也体现不出发言质量。

第二,注意时间长度。注意时间长度,就要算清一笔账:会议发言的总人数将近40人,如果每人超时3分钟,就是120分钟,两个小时;如果每人超时5分钟,就是200分钟,将近三个半小时。这超出来的两个小时或三个半小时,我们没地方去找啊!

观(听)后感:

在上述视频和音频的情境中,参会者以语言为表达方式进行工作成果的盘点展示和工作思路的梳理交流。面对8~10分钟的发言时限和领导提示,给我们的思考、借鉴是什么呢?

第一,交流、汇报最好脱稿。如果发言时段不是很长,你最好不要“照本宣科”,因为呆板念稿会使仪态、眼神等交流要素缺失,更谈不上语气、语速的恰当控制,展示与表达效果会大打折扣。建议用卡片(或发言稿)做备忘索引,或用幻灯内容做纲要提示,一人读稿另一人操作幻灯的方式尽量别用,那样等于告诉观众,你既不会当众讲话,岗位技能也不是很高。

第二,演讲文稿需要设计。用作语言表达的文字稿均应称作演讲稿,而演讲稿绝不是文字总结和文字汇报稿的照搬。它要根据语言表达特点,在结构、详略、句式、时限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设计。简言之,要善于在有限的时长说出精彩、充实、深刻、独到的内容。

上述视频和音频告诉我们,在统计职场当中,语言表达(演讲)常识是需要随时使用的,包括演讲稿的写作和设计,也需知晓一二才行。请你切记:汇报交流、口语表达,既是展示工作成果、工作亮点、思维质量的平台,也是展示你职场形象的平台。

(见“职场视频2”)

观后感:

对统计调查对象进行业务培训和工作布置,是统计部门常态的工作内容,“讲课”也就成为统计人必演的职场节目。讲课不是死念制度、不是照读方案,讲课是面向特定受众、针对特定内容进行的演讲活动,是释义、是说明、是解析、是点拨,它贵在一个“讲”字,贵在表达质量。请记住:当你走上讲台的时候,也是你走上展示台的时候——

展示你的表达水准:请注意开场白的设计;语气、语速的控制;强调、提示的技巧;手势、仪态的把握;方言、语病的规避;音量、口齿的分寸……

展示你的业务水准:统计制度的理解程度;岗位技能的熟练程度;基层实际的知晓程度;相关知识的储备程度……

展示你的职场风度:与人沟通(培训受众)是否谦和;工作态度是否认真;工作作风是否严谨;服务理念是否具备……

幻灯制作,岗位常用

幻灯演示是配合语言表达的重要辅助工具,也是重要的展示载体。它承载着文字精华、表述要点、视图资料、工作亮点、重大成果、课件解说、例证强调等直观的表达和展示功能,也折射着幻灯片制作者、包括制作者所在单位的工作技能。

(见“职场视频3”)

观后感:

在上面的视频当中,两个处室制作的演示文稿出现了技术上的严重不足或不得要领等问题:色差不够,字迹不清;模板背景图案与演示内容极不协调。其实,类似这种低水平的表现和毛病常见于我们的职场当中:讲稿照搬、版面失调、字迹不清、颜色混乱、图表失态、动画无度、美感缺失,这些都会使演示效果大打折扣。

无论从表达角度,还是从展示的角度,制作幻灯片都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自修课程。建议你多学、勤练、常思、深悟。当高质量的幻灯演示出现在受众眼前时,被展示的不仅是汇报或讲课的内容,还有幻灯制作者的综合素养。

展示技法,多修为佳

身处职场,展示相随,相关技法,多修为佳。假若技法不足,不仅淹没了工作亮点,演示效果打折扣,还会使你的职场形象或多或少地“丢分”。

(见“职场视频4”)

观后感:

上述视频中有一个细节,授课老师用Photoshop画了一个“美女”头像,来强调讲课内容的表达意涵。可以想象,如果没有用Photoshop加工的配图,授课效果会大打折扣,授课内容不会给参训者留下深刻印象。由此可见,Photoshop是需要掌握的“展示”技术,因为这个技术,给加工图片、绘制图像提供了多元的表现效果和空间。优化展示效果的技法除Photoshop外还有很多,如电脑“画图”工具、幻灯片“图片工具”、摄影技法等等。

为了优化表达和展示效果,除了掌握一些技法外,你还应该涉猎一些美学和艺术常识。

第4篇

统计所在3月2日召开了由主管镇长参加的统计工作会,会上认真学习了区统计工作会议精神,就如何做好的统计工作,统计所人员都做了表态发言,努力完成统计工作任务。

3月10日,统计所又召开了基层单位和相关科室统计工作会,主管镇长赵春来主持会议。会议主要传达了区统计局统计工作会议精神,并就当前的统计工作的形势和面临的任务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固定资产投资做了具体安排。会上杨艳丽同志对农业的定报工作和台帐进行了培训,重点讲解了表内与表间的逻辑关系,指标的变化,要求各村要与年报数据进行衔接,上报数据与台帐数据一致,并从4月份开始对村级统计台帐进行检查。最后主管镇长赵春来强调:一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把会议精神落到实处。二要加强业务学习,爱岗敬业,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三要强化责任,抓好数据源头,确保统计数据质量。

(一)工作重点:

统计工作指导思想是:围绕人口普查这条主线,以抓好各项工作为目标,立足统计基础,提高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扎实推进各项统计工作,较好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概括起来要做到:“抓好一个中心、强化两个基础、做到三讲三出”。

具体讲:抓好一个中心就是重点抓好人口普查工作。首先就是抓好人口普查机构、人员组建的落实。其次是抓好普查指导员、普查员的培训和前期各项准备工作。按照区普查办的工作要求,我们安排各村责成专人负责对所辖普查小区的培训和清查摸底工作,使每一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环环相扣,做到有的放矢。再有就是做好普查的宣传工作,利用宣传周、宣传月的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查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强化两个基础:一是强化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我们按照年报制定的培训计划,通过对各专业业务培训来进一步强化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主要是抓好各专业的统计基础台帐,确保源头数据的真实可信。二是强化统计法规意识。利用专业培训办班给各单位集中进行普法答卷,把统计法规常识落实到各企业单位中,使她们在接受培训的同时也得到了一次深刻的普法教育。我们坚持每会必做普法宣传,每会必有宣传成果。

三讲三出:讲业务、讲责任、讲服务;出精品、出特色、出成绩。具体讲就是:讲业务:统计业务是我们干好工作的基础,每周五下午利用1个小时时间我们组织所里人员讲业务知识。只有熟练了业务,掌握了技能,才能确保工作万无一失。讲责任:每个人都负有工作责任。如果每个人都能牢固树立起责任意识,牢牢把握住自己所担负的工作责任,我们就不可能出现工作漏洞,也就能圆满的完成工作任务。讲服务:要把为基层、为企业服务根植于我们的思想当中,落实到行动上。只有把服务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出精品:在,我们利用夏村农业统计台帐的典型,广泛开展学习交流活动,争取全镇三分之二的农村统计台帐都要达到夏村的标准。不断推出统计基础工作的精品。出特色:我们除了做好“统计”刊物和“全镇统计数据综合手册”之外。为完善统计服务,我们特别是对一些考核指标,加大统计服务力度,做到每月上报的统计报表及增长原因分析一同上报给镇领导,让领导随时都能掌握辖区内经济指标动态与走势。同时加强对网站的维护与更新。坚持求真、求实、求新、求细的原则,力争办好自己的网站。出成绩:保证工作零失误,认真细致把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只有圆满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我们才能出成绩。

二、关于人口普查的落实情况

人口普查(来源:文秘站 )这项工作首先得到了镇党委、镇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镇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已经成立,办公地点、办公室工作人员已基本落实。

第5篇

高校教育统计作为教育统计的一个分支,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对高校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校统计工作不仅是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例行报表,同时还应积极完成学校教学、科研等各项数据的采集,并将收集到的信息及时汇总归纳、认真分析,以统计报告的形式上报学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从而充分发挥高校统计的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更好地为高校科学管理和决策服务。高校教育统计是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是高校管理和决策的参谋助手,是制定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的客观依据,为高校教学评估提供了重要的评价数据,因此,对任何一所高校都是必不可少的。笔者作为高校的一名统计人员,已有数年的经历,其间有些思考和感悟,现整理出来,以供同仁探讨。

1高校教育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2009年教育部对全国33所高校亮出招生红黄牌,2010年教育部又对全国9所高校出示招生红黄牌,这也说明上述一些学校的统计工作做得不够认真细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国家教育部每年根据各校报送的《高等教育基层统计报表》掌握我国高等教育基本情况,并对不符合办学条件的高校责令其限制或停止招生。如果领导重视,统计人员发现该校的办学条件存在差距并及时改善条件弥补差距,就不会出现红黄牌的结果。高校统计往往被认为只是填写报表的简单工作,而与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没有关系,不能为学校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因此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必要的支持,高校统计工作分散和无序,在不同程度上把统计工作看成是额外的负担,处于被迫完成上级报表的应付状态,在学校管理中处于非常薄弱的地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领导重视度不够。统计工作没有领导关心,统计数据不被重视,“用数据说话”的思想没有真正渗透到管理中,学校的管理和决策对统计信息的利用不够。只有到学校因为相关指标出现问题被问责时,统计工作才会被想起。(2)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统计队伍不稳定。高校缺乏专门的统计机构和完善的统计网络,统计手段落后,统计规章制度不健全,统计人员的配置不足,绝大多数高校统计人员身兼数职,工作既辛苦又烦琐,统计人员调整频繁,队伍不稳定。同时,多数统计人员业务上不够精通,真正是统计专业毕业的人员很少,难以适应统计工作的复杂性,造成统计工作规范化的薄弱,统计质量低下,根本无法对有关的数据进行校验和把关,更谈不上作出高质量,高水平的统计分析和科学的统计预测。(3)统计数据失真,无参考价值。一是统计工作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受人为因素干扰,统计数据的权威性得不到很好的体现。如为了办学条件指标满足教学评价要求,避免被亮“黄红牌”,一些高校领导授意统计员修改数据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有些学校部门不配合统计工作,使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得不到切实保证,统计数据无参考价值。(4)统计自身功能发挥不够。统计自身功能包括统计功能和管理功能两个方面。一方面许多统计员认为统计的任务就是收集数据,填报报表,应付上级单位检查,不主动开展统计分析,也没有将统计信息提供给各级领导和管理部门,统计信息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统计数据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另一方面许多统计员缺乏综合管理的概念,主要表现为:(1)统计基础工作管理不到位,不重视基层统计台帐及数据库建设等基础性工作,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的质量;(2)数据归口管理不到位,学校的统计信息没有统一的统计标准和指标口径,各个业务部门的统计工作缺乏统一管理和协调,各自为政,数出多门,既造成重复统计,又严重影响了学校统计数据的整体质量。

2加强高校教育统计工作的对策

2.1领导重视,是做好高校统计工作的前提原国家教委《教育统计工作暂行规定》第二十五条:“学校要有一位负责人分管统计工作,把统计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经常督促检查,具体指导,要为统计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以保证教育统计工作顺利进行”。高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是高校统计工作能否正常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要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仅靠高校统计人员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得到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和支持,要对统计工作从政策上给予倾斜,工作上给予支持,人员上给予保证,才能促使统计工作者更加努力地做好工作,使之在高校的改革和发展中发挥其应用的作用。要充分认识到高校统计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首先,要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高校统计工作由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专门抓;学校各单位配合抓。其次,学校领导要定期听取统计人员的工作汇报,解决统计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政策支持。第三,学校领导要带头提倡说真话、讲实情、报实数,为统计工作者营造一个实事求是的工作环境。第四,学校领导要提供力所能及的硬件保障,为统计工作者创造一个宽松、良好的统计环境。

2.2稳定统计队伍、提高统计人员素质,是做好高校统计工作的关键第一,要保持高校统计队伍相对稳定。各高校必须按有关规定,根据本校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各高校不应随便裁减、调动统计人员,为统计队伍的稳定提供有力保证。统计人员不仅要做好教育统计工作,而且还要组织、协调本校各职能部门做好各项专业统计工作。第二,要加大统计培训力度,全面提升高校统计人员整体素质。目前各高校统计人员新手多、且大多为非统计专业人员,统计专业人员严重缺乏,高校统计人员既是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者,也是统计业务的具体操作者。而高校统计工作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教育或上级主管部门要把统计专业知识培训列入统计工作的重要体系,组织高校统计人员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培训,同时要对统计人员进行经常性的业务指导,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实际操作技能水平,确保高校统计的质量。第三,学校领导要关心统计人员的职称评定和晋升。要培养统计人员热爱统计、献身统计的敬业精神;培养他们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培养他们勤奋、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充分调动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稳定统计队伍打好坚实的基础。

2.3加强统计法制观念,是做好统计工作的保障依法统计是保障统计数据质量的根本手段。加强高校教育统计工作,只有依靠法制的手段,才能强有力推进。各高校可依据《统计法》和《教育统计工作暂行规定》,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统计制度来约束和激励统计人员,使高校各项统计活动都纳入制度化轨道,使单位统计工作有法可依,规范统计工作,尽量减少统计造假者施展空间。一要加强普法宣传,提高全校教职员工的依法统计意识。二要加强重点人员的统计法制教育,让他们学法、守法、用法,勇于用《统计法》排除各种对统计数据的行政干预,敢于保护统计队伍的稳定性,善于用法律武器提高数据质量。三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制教育,使他们严格遵守《统计法》。四要加强统计监督,对虚报、瞒报、拒报等统计违法行为公开曝光。

2.4完善统计自身功能,为高校发展服务强化统计职能,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统计资源。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统计的职能逐步由数字型向管理型、决策型和监测型转变。统计部门是学校的统计信息中心,占有大量统计资源,如何利用这些资源,使其充分发挥统计数据的功能,提升统计服务水平,满足和适应管理者和社会对统计工作的需求,是统计工作为高校发展服务的重点。加强统计分析,从数据利用的“深度”强化统计职能。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统计资料按照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加工整理,对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揭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预测其发展趋势,监测其发展状态,作出结论和推断,提出有助于决策和管理的建议。只有通过统计分析,才能将一笔笔的数字转化为深层次的有效信息,进而起到统计咨询和统计监督的作用。因此,做好统计分析是统计数据实现其功能的关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统计分析工作。一是定期开展常规的统计分析。如利用当年的《高等教育基层报表》,对照《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进行测算,分析哪些指标达标,那些没有达标,没有达标的指标缺口有多大,联系业务部门,探讨相应措施,提出合理化建议,让领导及时了解学校现状,掌握第一手资讯。二是对某一发展阶段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学校的发展态势,监测计划执行情况和运转态势,提出前瞻性预测。如笔者对“十五”期间的一些重要指标进行分析,发现合并后学校在综合实力大幅提高的同时,办学规模的扩大给师资培养带来极大的压力,师生比高居不下,师资质量有待提高;生均办学条件指标严重不足等,从而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出预警,这为学校制定中长期规划提供重要参考。三是根据学校定位和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参照系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学校在同行发展中所处的位置、具备的优势和存在的差距。如根据教育部每年印发的直属高校基本统计资料,对重要的统计指标进行分析计算,得到学校的这些指标在高校中的排名,让领导“知己知彼”,直观地了解学校的发展状况。四是针对高等教育发展的热点问题和学校的重点、难点工作开展调查和分析。如目前毕业生的就业是全社会都很关注的问题,也是学校必须解决的难点问题。可以关注市场与人才培养的关系,收集市场信息并进行分析,对毕业生就业和流向进行跟踪,根据市场需求,对修订人才培养定位、专业设置、制定招生计划等提供参考。

总之,高校统计工作作为高校管理一部分,高等教育的发展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活力。自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校招生数量大幅度增长,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作为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统计工作应符合新形势和新发展的要求。积极跟踪高校的发展,收集各种统计数据,及时汇总归纳、认真分析,充分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三个大职能,为高校发展服务。

第6篇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

统计工作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统计数据是各级领导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高度重视统计工作,加强对统计法规和统计知识的学习,善于运用统计信息进行科学决策、改善管理和指导实践;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对统计工作的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统计工作,分管领导要经常听取统计工作汇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研究经济社会工作、制定发展计划和目标责任时,要注重听取统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支持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职权;把统计工作列入政府和本部门重要议事日程,深入研究统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及时解决统计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切实帮助统计部门改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要稳定统计队伍,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配好班子成员,确保统计工作落到实处。

二、发挥优势,加强宏观经济走势的预警预测

各级统计部门和相关统计人员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的跟踪分析和监测,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厂矿企业,开展调查研究,掌握企业生产运行情况、项目进展情况、投资完成情况,准确把握经济运行态势;要密切关注经济发展动向,及时反映宏观调控成效和经济运行质量,高度关注投资增速、工业增加值、节能减排等统计指标间的协调匹配性,特别是要从总量、结构、效益、进度等方面深入分析,准确判断和把握地区经济发展特征,及时反映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苗头性、趋势性和全局性重大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各级领导研究制定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和科学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要建立健全信息真实、反馈及时、反映灵敏的决策支持系统,信息查询系统、预警监测系统和信息系统。围绕政府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深入分析情况,及时提供资料,为科学决策和科学发展服好务。

三、深化改革,全面提升统计服务质量和水平

各级统计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统计标准、指标体系和调查方法,规范统计数据采集、审核、汇总、上报等业务流程,深化统计改革,在组织普查和规模以上单位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以抽样调查为主体、综合运用重点调查和部门行政记录等方法的统计调查制度。要紧紧围绕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强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经济结构调整、科技进步、社情民意调查、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统计调查工作,进一步加强工业、能源和固定资产投资等统计工作,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统计调查体系和统计指标体系,更好地满足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统计需求,并利用多种渠道定期向社会公众统计信息。

四、加强管理,全面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

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源头数据直接影响整体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各级统计机构要建立统计台帐,加强原始记录资料的管理,建立健全统计资料审核交接和档案管理制度,推进基层统计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全面规范和完善基层统计行为,确保源头数据的质量。要严格执行统计岗位责任制,凡上报的统计资料必须经本单位领导、统计负责人审核、签字并盖章后上报,不得由任何机构、个人代填代报。对强制或授意有关部门、单位和人员篡改统计资料或者伪造统计数据的,一经发现,要依法严肃处理。各级统计部门要以“数据质量年”活动为契机,有针对性地开展定期不定期的常规性执法检查,对重点单位和重点指标进行专项检查。对虚报、瞒报、拒报、迟报等统计违法行为,要及时纠正和坚决依法查处。

五、依法统计,积极营造良好的统计法制环境

各级统计部门要严格执行新《统计法》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认真履行职责,严守职业道德,坚持抵制各种弄虚作假和数据干扰等违法违纪行为。各地区统计机构要配备统计执法人员,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统计执法检查,加大经常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全面实施统计监审和统计督查制度。要积极组织开展统计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统计知识培训,增强全社会统计法制意识,提高统计调查对象接受法定统计调查、履行准确及时上报统计资料义务的自觉性。要建立健全统计行政执法制度,积极会同法制、监察等部门,开展联合统计执法检查,重点查处虚报、瞒报、漏报、拒报等统计违法行为,加大对统计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曝光力度,切实规范统计调查工作秩序。

六、整合资源,强化统计工作整体合力

部门统计工作是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相关部门要切实担负起本系统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职责,依法开展统计工作,并按制度要求及时向同级统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各部门制发统计报表和开展统计调查,必须依法报同级统计部门审批或备案。各级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个体工商户等,都有依法向本行政区域统计部门提供本单位统计资料的义务;各级财政、金融、保险、邮电、工商等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统计制度规定,及时向同级统计部门报送有关进度和年度统计、业务核算资料;工商、民政、编制、金融、税务等部门要积极配合统计登记工作,提供统计调查单位的基础资料。各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要根据本部门本单位的职能和工作需要,设置部门综合统计机构或在有关机构中配备专兼职统计人员,落实专门经费。各部门和各企业事业单位的负责人要督促统计人员依法做好本单位的统计工作,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统计数据,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要建立统计信息互补和共享机制,形成统计信息、数据“整体、协力、互补、共享”的局面,努力提高统计信息的效率。

七、强基固本,进一步加强统计队伍建设

第7篇

关键词:劳动工资 劳动统计

劳动统计(又称劳动工资统计)是国民经济统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劳动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分析、提供反映劳动和工资等劳动经济现象的数量及构成和分配使用等方面情况的统计资料。工资水平的高低与消费水平、消费的构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搞准劳动统计数据对各级领导在经济工作中的准确决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就近年来基层劳动统计工作而言,实际情况却难如人愿。随着改革的不断深人,再加上一些主观客观原因,劳动统计数据收集的难度越来越大,与客观上对劳动统计成果的需求形成较大差距。

1 当前劳动工资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领导对劳动工资统计认识的偏差

领导对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是制约劳资统计工作发展的首要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企业各级领导和部门对劳资统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劳资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有了明显提高。但仍然有一些领导,对劳资统计工作的认识存在较大偏差,对劳资统计信息的作用不以为然,特别是相当部分的基层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存在严重不足,表现在很少听取统计人员的工作汇报和为统计人员解决具体困难,特别是一些单位根本没有明确领导分管统计工作。至今仍有人认为统计是“软工作”、“统计只是加加减减、填填写写的事,是估计加统计”,只要得个大概数就行了,多点少点无所谓。

1.2 劳动统计人员素质偏低

基层统计人员大多缺乏统计专业知识,工作开展较困难。由于一些领导对劳资统计认识不足,工作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统计人员形同打杂,要兼顾多项工作,劳资统计只能算是附带性的工作,且大部分的精力是放在其他方面,致使劳资统计人员不能专心搞好统计,造成多数的统计人员虽然在统计岗位上工作多年,仍是对统计业务一知半解,不能熟练掌握搞好统计必需的知识,难于按要求完成统计工作,更不用说要对数据的准确性进行评估,对当年单位经济核算运行情况做出恰当的分析了。加上统计人员变动频繁,大部分劳资统计人员在统计岗位上工作都不会超过三年,并且刚换上来的统计人员往往是临时变换,没有参加过任何统计业务培训,统计工作没有交接好就匆忙上阵,做起劳资统计工作来,不知从何着手。只能模仿以前的报表,随意找几个数字,就当作是统计数据,上报了事,这必然会出现差错,甚至会造成统计失实。

1.3 统计制度不健全或不具执行力

通过每季度的人事劳资统计检查,发现大多数单位原始记录齐全,建立了统计台帐及相关统计报表制度,劳资统计数据与财务账目核对清楚。但仍有一些单位原始记录不全,未建立统计台帐,致使账目不清,统计指标无从查起,造成统计数据的不真实;基层劳资统计人员更换频繁,统计人员没有持证上岗等,这些都是由于缺乏统计制度、制度不健全或不具执行力造成的。

2 影响基层劳动工资统计准确性、及时性的原因

2.1 基层统计人员兼职多,专职少

在基层站队极少有专门从事劳动工资统计的人员,大多是站队的办事人员兼职,他们的工资待遇、工作态度,也直接决定了劳动工资统计报表上报的及时性和数据的准确性。各基层站队的办事人员大多年纪都很大了,单位照顾老同志,就让他们在不用倒班的岗位上,因为年纪大都无心再考取资格证书,因此他们的岗位工资都很低,甚至比在运行岗位倒班的职工还要低上一、两百元,这样就更加挫败他们的工作热情,对待工作没有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都是等、靠心理,所以普遍都存在报表无法按规定的期限上报。每次多数单位必须通过电话催报才能收集报表,个别站队要催二三次。例如:每年仅上报一次的工资总额台帐,让劳资部门的工作人员真是大伤脑筋,发放统一的报表格式不用,为了省事就用前一年度的,这样职工的名字就不用重新填写,但是表格和公式却对不起来了,无疑给劳资部门的人员增加了工作的难度,本来一天就能汇总完成的工作,为了对应数据,调整表格就要增加好几天的工作量,这样一来大大增加了统计工作量和统计成本,统计数据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给数据分析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影响。由于按照劳动工资制度要求全面统计其工资总额数据的准确性越来越差,已不能够完全反映单位的真实情况。

2.2 基层统计工作估计多,数据少

基层劳动工资统计人员对指标含义、包括范围的理解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上报报表的数据质量。基层单位人员因工作变动频繁,普遍反映对劳动工资统计指标解释不太了解,靠一年一度的年报会几个小时培训时间太短,很多问题只能靠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去完成。实行年薪制的单位(如建行、农行等)平时只发给职工生活费,年底根据任务完成情况一次性发给职工剩余的大部分工资和奖金,这样一来平时的季报与年报数据就相差很大。但按照劳动工资制度上的要求,其工资总额要填报告期内的实际发生数,这与现行制度就发生了矛盾。

3 今后做好劳动工资统计报表的建议和想法

3.1 领导重视

加大投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领导更要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同时要求各级领导不仅要了解基本的统计方法、统计制度和统计指标体系,更要善于运用统计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在企业领导的重视下,各单位的劳动工资统计工作才能有明显改善,才能保证统计队伍的稳定性以及保证统计部门能够独立开展统计工作。

3.2 加强基层统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

政府统计主管部门应大力加强对统计对象各单位的基础工作,尽可能的保证统计人员的稳定性;加强对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统计部门的业务负责人应多到各报表单位和统计人员沟通并督促、检查其基础工作执行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之能符合劳动统计工作的要求。培训的内容针对性要强,一般理论知识要讲精、具体操作要讲清。要让参加培训的统计人员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知道从业人数、平均从业人数与劳动报酬三者之间的关联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劳动统计数据的质量。

3.3 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劳资统计工作要求统计人员既熟悉人事劳动管理的业务知识,又要掌握统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现代化的统计手段。如何提高劳资统计人员素质呢?一是要求劳资统计人员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树立敬业爱岗、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二是加强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业务知识的学习,树立依法统计的观念,强化统计意识,熟悉劳资统计指标体系,精通统计业务,在上岗前要取得统计人员上岗证;三是强化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培训,提高劳动统计人员熟练运用现代化统计手段的能力,通过培训,统计人员全部取得计算机中级证书。

3.4 依靠制度

第8篇

关键词:企业经济统计;原则;职能;存在问题;完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F22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企业经济统计工作对于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作为企业领导,要重视企业经济统计工作,并认真研究经济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对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企业经济统计遵循的原则与职能

1、企业经济统计遵循的原则

现代企业经济统计应当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1)要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生产和经营状况,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2)要迎合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对于产品和服务状况给予描述性统计,还能够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依据;(3)要能够结合会计核算、业务技术提供企业资金运转的过程;(4)必须适应国家宏观调控管理的需要,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5)要能够应用现代化的电子技术,适应企业新的变革要求,做到与企业发展同步。

2、企业经济统计的职能

2.1基本职能

企业经济统计的基本职能是要通过对产品、服务的定性定量分析,资金运行状况的描述来反映企业经营状况。该职能通过编制最终的统计报表和相应的会计报表得以实现。

2.2重要职能

经济统计作为企业经济决策的基础,它的职能具有综合性,从统计数据当中提炼出有用的信息,能够更好地给管理层提供咨询的平台,监督企业、管理企业、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态势提出预期。

二、企业经济统计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1、企业统计制度不够健全

一些企业的相关统计报表不够规整,管理制度缺乏统一性;企业中的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凭证记录得不够清晰,数据质量普遍较低。这些都反映了企业经济统计工作中的规范制度的欠缺。此外,在一些新兴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并未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职能部门和岗位划分模糊,缺乏专业的统计人员,填报统计报表不够规范。这些都从一定方面反映了企业统计制度的不健全。

2、统计数据不能如实填报

由于企业经营体制的变化和各种复杂关系的影响,企业经济统计的各项统计数据不能做到按实收实支填报,有的企业是靠抽样调查及推算结合的方式统计数据,这种统计方法必定存在一定的误差,经济统计数据不准,导致经济统计工作开展不力;而有的企业,收入来源多,人员流动频发,产品销售门路广,企业内部关系复杂,很难做到经济统计数学的准确填报,对企业管理工作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3、经济统计队伍相对薄弱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企业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对经济统计人才的需求更大了,而现在,在企业当中几乎都存在着统计人员数量不足,且人员综合素养不高的情况,经济统计队伍是相当薄弱的。统计工作作为一项专业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是很高的,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强烈的责任意识,他们需要真正认识到经济统计工作对企业发展,对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意义,认真负责地对待工作中的每个环节,才能有效避免统计数据由于人为原因而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现象发展。现实情况是,企业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总体数量不足,难以有效应对复杂而繁重的统计工作,并且,从事统计的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许多从业者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对统计的基本知识不够了解,对基本业务的学习和重视也不足,同时,统计人员变动较大,在统计工作中报表出现问题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企业经济统计工作质量的有效提升。

三、完善企业经济统计的策略

1、完善企业统计制度与运行方式

首先,企业统计部门应该明确本部门的工作职责。根据不同的企业选择设置不同的统计部门,如设置综合统计部门或独立统计部门。明确统计部门的职责任务,在此基础上完成企业经济统计的报表填送任务,向本企业领导和各有关部门提供其所需的统计信息。然后,明确其他职责部门的统计职能和责任。现代企业经营过程中,重要信息的统计工作不再限于统计部门之内,其他部门如技术部门、销售部门等也都掌握着重要的信息。因此,企业统计资料的完整性,系统性就应体现在各个部门明确统计责任,相互合作配合的基础之上。

2、加大研究,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经济统计数据的如实填报

企业要发展,离不开经济统计工作,只有统计工作做好,做到位,才能最大限度地为企业经济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而做好统计数据的如实填报是统计工作开展的基础。因此,企业要加大研究力度,努力保证经济统计数据准确。比如,企业可以加强监管,保证统计人员能够认真负责的填写数据,加大对生产经营和经济收支情况的调查,加大对生产资料的市场行情、产品及企业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等方面的调查力度,认真分析企业从业人员收入情况,分析预测职工收入状况等等,为企业经济统计数据的准确填报提供依据,只有经济统计数据相对准确,才能有效撰写统计分析报告,为企业管理提供依据。

3、加强统计队伍建设

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使经济统计工作更上一层楼就需要加强自身的统计队伍建设。一方面企业要通过正规途径吸纳统计人员,尤其是从高校吸纳优秀的毕业生充实自己的统计队伍,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大对现有统计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定期组织统计人员参加相关培训,使每位从业人员都能熟悉指标体系和指标口径,掌握数据的采集和填报方法,熟练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以及各类报表的编制技巧,不断学习新知识,有效掌握统计整理与统计分析技能、掌握现代统计调查及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并使他们能够在数据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不断发现问题,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另外,企业还要经常性地组织统计人员进行工作经验交流,通过交流不断丰富统计人员个人的工作经验,在交流中,使每位统计人员,取长补短,获得发展。同时,企业要不断加大对统计人员的教育工作,提高统计人员的责任意识,使他们都能从思想深处认识到统计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认真组织统计人员学习《统计法》,使他们都能按《统计法》规定做好统计基础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如实填报统计资料。并加大监管力度,坚决避免在统计工作中出现弄虚作假现象。这样,只有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才能保证统计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

4、加强企业经济统计的创新发展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企业经济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企业统计工作更加规范化。目前我国企业经济统计模式缺乏创新性,只是计划经济时期统计模式的延续,表现在片面上对企业领导的工作汇报,统计信息缺乏准确性。滞后于经济改革的步伐,缺乏创新意识。在现代企业经营中,发展创新性统计一方面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可持续发展为重要指导思想,指导企业经营实践活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依托现有的科学技术,带动企业的发展,加强统计的手段。例如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的应用,使得统计工作更加准确便利,统计工作的不断进步促进了企业经济统计的创新。

结束语

总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统计工作的作用更为突出,企业要发展就需要不断研究经济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有效策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统计才能更好地服务企业,促进企业的发展,在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景军.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时代金融.2011(36):106.

第9篇

根据6月4日全国、全省、全市统计执法大检查电视 电话会议要求,按照临统字[2001]12号文件精神,为积 极推进依法统计,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发挥统计在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严厉查处在统计上弄虚 作假行为和等腐败现象,解决执法不严,违法难 究的问题,我县结合工作实际印发了平政办字[2001]13 号文和由统计局、监察局、 法制局联合下发了平统字 [2001]10号文件及统计执法检查实施细则,于6月5日开 始进行了积极的宣传发动和认真自查,现将我县的自查 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强化宣传动员,使普法工作贯穿统 计执法检查工作的始终。

首先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徐化国任组长 的统计执法大检查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成立平邑县 统计执法大检查领导小组的通知》。其次,把强化法制 观念作为统计部门推进依法行政的首要任务来抓,在“ 四五”普法规划中,在统计执法的宣传中,我们重点抓 了“四个面向”,即面向各级领导干部、面向社会公众, 面向广大统计法制工作者,有针对性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在这次统计执法自查前,有统计局、监察局、司法局、 法制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全县<统计法>》和“两办通知” 执行情况大检查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各乡镇人民政 府,县直各有关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上级 各有关部门关于执行《统计法》和“两办通知”精神, 并成立相应的大检查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切实加强对 大检查的组织领导。在此基础上做好“四个相结合”, 即集中宣传与经常性宣传相结合,面向社会舆论和突出 重点相结合,宣传法律知识和宣传执法相结合,注重宣 传形式和注重宣传效果相结合。再次,召开执法检查动 员调度会、培训会传达大检查会议精神,明确大检查的 重要意义、内容、政策界限和工作要求。要求在这次统 计执法大检查活动中实现新的突破:一是在查处统计违 法大案要案上有新的突破,二是要消灭执法的空白和死 角,三是要在执法办案、条件方面有新的改善;为实现 这三个突破,统计执法要做到三点:第一,要树立敢于 碰硬的思想。第二要善于执法,讲究执法艺术。第三要 严格执法程序,严格依法办案。组织参加执法检查的人 员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和法律、法规,使每个统计执法人 员以饱满的热情和较强的业务素质投入执法检查工作中。 四是邀请电视台跟踪报道,对在自查工作中不配合、不 彻底、不重视走过场的单位进行了曝光批评,因此极大 地增强了宣传效果,真正起到了“查处一案,教育一片” 的作用。在执法检查中要求检查人员克服困难,集中精力投入执法检查,各小组要密切配合避免重复检查给基 层单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及时调度各小组的工作情况, 解决检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注重自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的结果

六月四日全国、省、市统计执法电视电话会后,统 计、监察、司法、法制局联合制定下发了统计执法自查 和重点抽查实施细则,自查抽查内容包括组织学习宣传 统计法和实施情况,是否办理统计管理登记,是否持证 上岗,主要数据来源的方法,有无原始记录,统计台帐, 有无违法行为,存在的问题和改正的措施,在抽查工作 重点抽查了粮食产量、农民人均纯收入、工业产值、利 税、劳动工资、投资等,通过自查和抽查,发现有以下 几点:一是各级各部门对这次统计执法大检查认识必须 到位,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并指定专人负责这项工作。 共收到自查报告166份。表现好的单位如:归来庄金矿、 新华书店、临工汽车桥箱有限公司等单位。二是“两证” “一帐”较为齐全,即统计管理登记、上岗证书、统计 台帐和原始记录基本齐全。三是各项统计数据质量进一 步提高,充分发挥了统计工作的职能作为,为本单位的 经济发展做出一定贡献。四是个别民营企业的法人代表 对这次统计执法大检查认识不足,行动迟缓,措施不力, 有的走了过场。五是个别私营企业台帐不健全、不规范。 六是个别事业单位存在瞒报劳动工资的现象。

三、整改措施和收到效果

1、在被抽查的140个单位中,对个别未按规定办理 或更换统计管理登记证的单位进行了补办。

2、多数单位通过近年来学法执法, 对统计工作越 来越重视,统计违法现象明显减少,还有个别单位存在 数据不实现象,表现为漏报临时用工或虚报瞒报职工工 资总额,如农发银行、城区农村信用合作社、石油公司、 盐业公司、种子公司等瞒报、虚报工资现象。

3、对存在虚报、瞒报等统计违法行为的单位, 责 令其写出书面检查,限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截止目前,收到书面检查35份。

在这次宣传、自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的统计执法工 作中,各级领导给予自始至终的重视与支持,执法人员 严格认真,每到一处都对被检查单位的统计工作情况进 行全面检查,并当场取得有关证据,对基础工作不扎实, 报送统计材料不及时,自查走过场的单位或个人,执法 人员当场对其进行有关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帮 助其制定整改措施。

第10篇

(一)完成全市统计“五五”普法考核验收工作

2010年是国家开展“五五”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年。“五五”普法规划的实践执行情况,实现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国家统计局已将2010年确定为普法工作“考核验收年”,并拟于下半年组织开展普法检查验收工作。

为迎接国家统计局对我市统计“五五”普法考核验收,同时为推出本市普法宣传工作的创新典型和经验,为下一步开展全市法制宣传总结评比工作奠定基础,考核验收工作拟分三步进行:

工作部署:4月上旬,由全市统计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考核验收办法并征集意见;4月中旬印发考核验收工作方案、考核验收办法以及相关文件;4月下旬,进行工作部署。

自查自评:5月上旬,各区县按照考核验收办法完成对本地区普法工作自查自评,上报自查自评表和自查自评报告。

全市验收:5月中旬至6月中旬,完成对各区县普法考核验收工作;6月底前,提出全市考核验收结果及工作报告。

全市普法考核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普法骨干、规模以上报表单位和经济普查对象(规模以下报表单位为主)不同层面开展普法学习、考试及注册情况。其中,以组织开展规模以上报表单位普法学习、考试及注册情况为考核验收重点。

考核验收采取填报自查自评表、上报报告材料、听取工作汇报、实物实据检查、审阅档案资料、组织评估和测评等方式。

(二)围绕统计立法、修法工作大力开展统计法律、法规宣传

2010年是《统计法》修改,《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即将颁布施行,地方法规要做修改准备的关键一年。法制宣传工作应紧紧把握统计法律法规修改、审议、出台等重要时机积极展开,大力宣传国家统计法律法规的修改进程、动向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参与情况和观点,要自下而上组织各种类型座谈会、研讨会,积极发动、广泛参与立法、修法工作,结合实际,提出有价值的立法、修法建议,使统计立法、修法过程成为统计普法、学法的过程。

法制宣传工作要着力抓好宣传作品稿件的采编发和网上普法阵地栏目的定期维护,栏目内容做到保证数量、注重质量、讲求时效。

结合统计法及相关法规出台,及时组织全社会及系统全体人员学习、培训。

(三)结合“12.1”地方法规施行15周年纪念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12.8”《统计法》颁布日自主组织开展普法宣传周活动

一要充分利用现有普法宣传阵地和办公区场所,播放统计法制宣传用语、悬挂宣传横幅、摆放宣传展板增强宣传效果,营造宣传气氛。

二要紧紧抓住统计年定报布置会、统计业务培训会的有利时机,播放普法宣传片;开展会前讲法、学法活动,增强报表单位统计人员依法统计意识。

三要积极组织开展送法进社区、到企业、下乡村、上街头宣传活动,扩大统计法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公众的知晓度。

四要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优势,通过组织座谈、演讲,举办讲座、论坛、展览等宣传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11月初,下达开展全市统计普法宣传周活动方案、通知,11月下旬,各区县及开发区局队上报宣传周活动方案。

二、总体工作要求

(一)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全年及各阶段工作任务、目标

按照《全市统计法制工作要点》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计划安排,各区县及开发区局队要结合本局队中心工作,对2010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做出具体安排,明确全年及各阶段工作任务和目标。4月底前,以局队文件形式上报本年度法制宣传工作计划。

(二)创新统计普法宣传方式和载体,扩大宣传影响,提高普法效果

2010年,国家统计局拟组织开展统计普法宣传创新作品征集和评选活动,届时,市局、总队将组织各区县及开发区局队积极参加。要求各区县及开发区局队围绕统计中心工作,以提高普法宣传效果、扩大普法宣传影响为宗旨,积极创新统计普法宣传方式和载体。

第11篇

一、生产钻井效率提高的重要性

钻井生产运行效率是钻井工程效率的一部分,是体现钻井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钻井生产运行效率,是指钻井资源在钻井市场主体之间的最优配置以及钻井企业对其拥有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是钻井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投入产出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性的评价指标,包括配置效率、生产效率和动态效率三个方面。归纳影响钻井生产运行效率的因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可变更的客观因素和为了维持正常生产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包括气候及自然灾害、地质油藏条件和人员修整与钻机检修;另一类是可控的因素,包括钻井生产计划、钻前工程、待井位、等设计、专业公司协调、事故及复杂、工农关系。

二、通过具体的生产组织管理制定详细的计划以及监督机制

生产组织管理是为了保证完成公司生产计划,对生产各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从而达到提高产量、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生产组织管理主要包括计划管理、统计管理、生产工艺流程管理、生产控制管理、考核管理以及效益评价等。

1.计划管理

生产计划是生产部门根据生产决策制定出详细的关于生产的品种、产量、指标、工艺等各方面的具体工作计划。因此在钻井公司,生产部根据生产计划书调整各分公司成本承包方案。承包方案调整应在每年所制定的期限以前完成,报经总经理办公会批准后实施。生产计划要包括产品的产量、质量要求、各种原辅材料、能源的消耗定额指标和消耗总量、各工序生产技术指标等。生产部门在每年年底以前根据公司生产决策组织制定下年度生产工作计划,生产计划的编制要遵循均衡生产的原则,同时要合理利用企业生产能力资源,在严格执行计划的情况下提高生产效率。

2.统计管理

生产部门负责生产的全面统计工作,并负责生产统计的具体管理。部门、分公司设立专职统计员,统计员负责本部门的统计管理工作。生产部门及各分公司统计员负责各自统计报表的管理。各种统计报表格式由生产部门统计员初审后报经生产门负责人及分管副总审定。统计工作的主要作用就是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从而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任务,同时,进行有效的改动,提高配置效率。

3.生产例会

生产部门可每月召开一次总结会,对上月的生产任务完成情况运用统计的原理进行分析、总结。生产部门还要每月召开一次成本分析会,对上月降本增效进行分析、总结,制定本月降本增效措施,提高配置效率。

4.生产工艺流程管理

员工从事生产操作必须确保严格按操作规程所规定的操作程序及工艺指标进行,严禁违章操作,对因生产环境条件改变的工艺流程,由生产部门提出具体方案报经领导批准后方可实施。新的生产工序建立后,必须由生产部门负责组织编制作业指导书,才能投入使用和生产,从而提高动态效率。

5.生产控制

生产控制包括质量控制、产量控制、成本控制。根据公司中长期的质量目标和方针,质量控制部要负责公司产品质量的检验和控制,生产部门配合质控部对分公司进行质量管理。生产部门应充分利用公司内部资源,采用均衡生产的原则制定分厂的最优化产量计划。成本控制指标由生产部门配合企管部制定,再分解到班组、落实到个人,作为个人或企业的考核标准,应根据企业考核细则进行制定。

6.考核管理制度

生产部门每年在调整各企业自身的承包方案时,要总结出当年产品的质量、产量指标和各种原辅材料、能源的消耗指标,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下年度具体指标。生产部可以每月根据各分厂生产完成情况进行生产考核。

7.效益评价

钻井队的生产运作管理是一种效益型经营管理模式,它要求将钻井队的经营管理的两个基本方面——钻井生产和成本控制内在统一于效益中心。因此,钻井队生产运作管理中应该建立效益评价系统,来强化效益中心的导向机制。钻井队推行生产运作管理,在效益评价时应遵循这几个三个原则:(1)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经济效益的关系;(2)正确处理当前经济效益和长远经济效益的关系;(3)正确处理经营管理中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的关系。

三、通过改善可控因素来提高速度效率

1.合理安排产能建设进度,均衡安排全年生产

统筹考虑气候因素影响,合理安排低洼井等易受气候条件影响井的施工季节;加快地质和油藏研究,科学制定勘探开发方案、钻井地质和工程设计,合理部署井位,提前做好钻前工程,保证钻前不等井位,钻机不等钻前,钻机不等设计—钻探工程公司加强与油田公司工作对接,跟踪产能建设部署安排,提早落实队伍及物资材料准备,统筹协调施工进度。发挥一体化优势,鼓励实行区域钻井总承包方式组织生产,建议建立合理的总调度制度,进行各油田钻井生产的总协调,优化钻机资源的配置,科学调配钻机。强化多专业协作机制,紧密工序衔接,加强下道工序的提前介入与信息共享,为下步工作的提前、有序安排做好铺垫;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建设方与施工方、各专业间、井场与后方基地间数据共享,缩短决策时间,促进施工环节紧扣;实行以前线指挥部为依托的项目管理运作方式,将管理重心前移,生产组织统一指挥,跨专业施工统一协调,区块内资源共享和相互支持,提高区域总体作战能力。

2.设备检查、维修、管理的责任和制度到位

钻井生产组织管理的过程就是一个标准化管理的过程,公司企业应按照“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标准和要求,通过加强钻井设备检查、维护、管理,提高钻井效率和进度。一是将全公司的钻井工作根据工作范围和工种性质制定考核标准分解,对全公司的设备进行挂牌、建档管理,做到层层落实,级级把关。二是对每个专业钻井工作人员进行跟踪考核,建立班前班后工作汇报制度,工作检查记录等。三是根据上级公司关于开展争创管理示范岗活动和星级设备评定管理的要求,制定了优秀钻井员工,优秀管理着等评定活动方案,提高部门内部的良性竞争。

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组织”、“管理”的意义。整个生产组织过程中,单独依赖某一种技术并无法实现很大的效益。生产组织是一个系统工程,良好的生产计划、进度控制能力、执行层面的保障能力是相互衬托的。如果要保证系统能更高效的执行,针对小的异常可在系统作业周期内,通过各项作业流程来进行控制和调整。以确保从大流程、小流程均能朝着共同方向共同努力,达成更快的反应。

第12篇

关键词:工地试验室;试验检测;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近几年,全国交通建设进入“黄金时代”并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足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工程质量事故。究其原因,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条就是施工单位忽视了工程质量管理。部分施工单位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没有建立一套较健全且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制度,部分工地甚至连最基本的质检人员和试验检测设备都没有,使得工程质量管理失控,从而最终导致了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笔者作为施工单位一线试验管理人员,管理的以某船闸工程工地试验室获得了质量监督机构及业主单位的好评。本文以该工程试验检测为切入点,从工程质量检测手段的角度,主要分析探讨如何切实加强试验检测工作,提高建设工程质量。

一、工地试验室管理的薄弱环节

工地试验室管理的薄弱环节有很多,总结起来大抵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试验检测人员的配备与现场试验检测工作的要求不匹配;

(2)质量管理流于形式,体系文件可操作性差;

(3)试验仪器设备配备数量、质量或精度不满足现场试验检测工作的要求,不注重检测设备的管理;

(4)内业资料方面管理薄弱;

(5)母体试验室缺乏对工地试验室的管理;

(6)监督检查力度不够;

二、工地试验室管理薄弱环节的危害

工地试验室管理出现薄弱环节后,其产生的危害结果也是不言而喻的,逐一分析如下:

(1) 如果试验检测人员数量、持证情况、素质不满足现场试验检测工作的需要,必将导致试验室不能及时、准确提供试验检测数据,甚至伪造、编造试验数据。试验人员未经正规培训,无证上岗,对现行的标准、规范、规程不清楚,常规项目操作不规范,导致试验室不能准确的提供试验数据。

(2) 质量管理体系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差,质量管理体系没有根据母体试验室的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和工地试验室的实际制订。试验检测人员工作范围、任务和职责不明确;一旦发生问题,责任不清。未建立良好的工作联系和工作汇报制度,导致试验检测工作不能及时、有效的为工程质量控制服务。试验室现行有效的试验检测标准规程不齐全,甚至个别过期作废的标准规程仍在使用。样品管理概念不清,如水泥等重要原材料未按规定留样,若有质量疑问无法溯源。

(3) 试验仪器设备配备数量、质量或精度不满足现场试验检测工作的要求,使得现场试验检测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必然导致检测项目缺失或检测结果误差较大,无法准确指导现场施工。

(4)内业资料管理薄弱,必将达不到一航局及三公司“三标一体”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资料整理不规范、不及时,势必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评定及验收,一旦原始资料遗失必将造成试验检测数据不可追溯。

(5)未对工地试验室进行有效的监督、监管,增加了工地试验室日常工作的随意性,超授权范围从事试验检测项目、随意签发试验报告,如果出现问题将影响工程质量、工程进度。

三、产生薄弱环节的原因分析

工地试验室管理产生薄弱环节的原因很多,仔细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种:

(1) 施工单位对检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使工地试验室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将建立工地试验室视为履约、应付检查和为工序交验提供“合格”数据的工具,而没有将其作为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在试验室建设、技术人员配备、仪器设备投入等方面明显不足。

(2) 检测行业发展与建设市场需求不相适应,检测人员数量不适应发展的要求,试验检测工程师持证人数存在较大缺口,检测人员上岗持证率低、流动性大。

(3) 仪器设备管理比较薄弱,设备质量状况良莠不齐。一些质量低劣、虚假仪器设备流入检测市场。许多专用试验检测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未得到有效的计量检定和运行状况监控。

(4)母体试验检测机构设立工地试验室的数量过多,其管理力度相对薄弱。

(5) 随着我国公路、水运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公路、水运施工现代化程度明显增强,质量的均匀性明显提高,施工进度也明显加快,但一些标准规范对检测频率的调整还不够及时,一些项目检测频率即检测工作量仍然偏大,客观上导致为满足检测频率而编造数据。

四、针对薄弱环节采取的措施

笔者管理的嘉陵江草街航电枢纽船闸工程试验室,从建立之初就采取了高标准、严要求加强工地试验室管理,下面就试验室建立的实际情况,逐一讲解:

1.以高标准进行工地试验室建设

为保证嘉陵江草街航电枢纽船闸工程试验室建成后能满足试验检测工作的需要,在组建时严格按照工程所需进行的试验检测项目及工程量,配备相应的人员、仪器设备及试验工作环境。

(1)试验室环境建设。嘉陵江草街航电枢纽船闸工程试验室位于混凝土拌和场内,整个现场试验室采用轻体板房形式,房间内地面为混凝土面,吊顶采用纤维板并根据试验操作需要砌筑了牢固平整的试验操作台,同时室内采光好,水电的管道、线路布置合理整齐,有安全管理措施。因不同的试验检测项目有不同的试验检测环境和要求,为了避免不同试验项目之间的相互影响,嘉陵江草街航电枢纽船闸工程试验室主要由水泥室、力学室、化学室、砂石室、拌和室、养护室、冻渗室、办公室、资料室组成。

(2)试验人员的配备。为保证试验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嘉陵江草街航电枢纽船闸工程试验室根据试验检测工作的需要配备了足够的试验人员, 熟悉工程试验检测的标准、规范、规程及仪器设备的原理、性能和操作等,并具有一定的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经历和试验检测技术水平,试验室负责人具有相应的任职资格。本工地试验室共配备试验人员13人,持有试验检测资格证书10人,其中1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为了充分发挥试验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试验人员被合理明确地进行了分工,定人定岗定职责。

(3)仪器设备的配备。为满足现场试验需要,试验室配备了相应的试验仪器设备,详见表2试验仪器设备清单,为了试验操作的方便,试验仪器在室内进行了合理的布局。

(4)试验规范、规程的配备。试验规程规范等技术性文件是试验操作的理论基础,在实际试验过程中也将给予试验操作极大的理论指导,结合本工程的实际,配备了相应的试验规程。

2.工地试验室管理

(1)制度管理。试验室能否正常开展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工作的成效,管理制度化势在必行。草街航电枢纽船闸工程试验室按照公司制定的《试验检测管理标准》及《试验技术细则》并结合本工程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如:试验站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标养室定期测试制度、随机抽样制度、原始记录填写、试验报告审核签发制度、委托试验管理办法、不合格原材料的报告及跟踪处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等,明确工作范围、任务和职责。其次,建立工作联系和工作汇报制度,加强与施工现场和质检部门的工作联系,及时将检测数据和结果提供给现场和质检部门,同时定期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从检测角度分析工程质量控制情况,辅助质检部门共同把工程质量控制好。

(2)人员管理。试验人员应树立企业主人翁精神,提高质量意识严格把好质量关。同时,加强试验人员的业务学习,定期组织学习最新颁布的试验规程和相关技术标准,或者是对既有规范的温习,牢牢把握重点和操作难点;逐一对每一个试验项目进行操作培训,提高试验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纠正一些不规范操作,确保检测工作质量。

(3)仪器、设备管理。建立、健全仪器设备台帐,仪器设备分室由专人管理和使用。岗位责任人对设备的保养、维修、使用负有全部责任,并对试验室主任负责。岗位责任人必须熟悉所管仪器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并能熟练进行试验操作,能排除常见的小故障,定期对试验设备进行必要的保养,如擦洗、涂油、通电运行等,使设备处于正常的使用状态。非岗位责任人使用仪器设备须经过岗位责任人的同意,并在岗位责任人指导下或按其要求进行操作。定期由计量部门对计量、测力装置进行计量检定。

(4)资料管理。试验资料及文件是工程实践的真实记录和工地试验室的成果,最后要通过验收并作为重要档案资料存入档案,所以资料及文件的管理要规范系统。首先就是试验资料和文件归档规范化,把试验资料及文件的台帐编制成Excel工作表,利用Excel的数据查询和统计功能快而准地完成查询和统计工作,这样大大方便了试验月报、年报等的编制;其次,试验报告必须有相关试验人员出具,并实行签字负责制,一经填好的试验报告,不得随意更改表式和涂改检测数据;然后,对试验资料和文件及时归档,分门别类,用相同规格的档案盒集中存放,同一部位或内容相近的资料放于资料柜的同一位置,方便查找和翻阅。

(5)母体试验室加强监督。公司中心试验室不定期派人对工地试验室的质量体系运行情况及试验检测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对存在的问题备案并上报项目部,督促整改。同时工地试验室以试验月报的形式将每月的质量控制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上报中心试验室。在质量控制的关键点,例如工地试验室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公司中心试验室派专人指导、协助工地试验室共同完成。

(6)试验例会制度。项目部专门成立了由项目总工任组长,工程技术人员、质捡工程师及试验人员共同参与组成的试验检测领导督察小组,负责对现场试验检测的监督管理工作。定期召开全体试验人员参加的以反映问题和工作汇报为主要内容的试验例会,并积极参加项目部组织的质量例会。

3.日常检测及质量控制

(1)原材料的日常检测。对于工程所需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材料均按有关试验检测规程、技术规定进行检验。本工地试验室自开始承担相关试验检测工作至今,对水泥进行了590次常规检测、对粉煤灰进行了448次常规检测、对外加剂进行了187次常规检验、对钢筋进行了246次常规检验、对钢筋焊接进行了613次常规检验、对砂石骨料进行2959次常规检测。除一批次水泥及钢筋检测不合格外,质量均处于受控状态。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优化。重庆项目部承建的混凝土拌和系统,承担着嘉陵江草街航电枢纽工程约190万m3混凝土的生产任务。不同标号、不同级配及不同粉煤灰掺量的混凝土达40多种,且每种混凝土配合比均需对应两种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是否妥善,决定了混凝土的品质和成本,这不仅影响工程的施工、造价和经济效益,更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耐久性和安全性。草街航电枢纽工程施工至今,本工地试验室分别于2007年4月~2007年7月及2008年4月~2008年7月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工作。

4.现场试验

(1)混凝土拌和前做好砂、石含水率检验,根据浇筑令及现场原材料的实际情况填写混凝土配料通知单,并在拌和过程中对计量及拌和物的拌和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

(2)跟车到混凝土入仓现场,积极收集与混凝土拌和生产、入仓等情况有关的质量信息。

(3)施工中尤其高温季节按规范要求详细记录气温、原材料温度、混凝土出机温度、入模温度及混凝土初、终凝时间,确保高温季节混凝土施工质量。针对原材料测温中存在测量骨料温度的过程中容易损坏温度计的问题及水泥、粉煤灰均采用密封储存无法测温的问题,我部试验室分别采用了红外测温仪测量骨料温度及埋设温度传感器测量水泥、粉煤灰的温度的方法。

(4)加大混凝土早期强度的检测密度,出现异常须及时查找原因,解决问题。

(5)试验记录、试验报告等资料的整理、控制图的绘制必须规范、及时、准确并能够指导工程的施工;按月或分项工程对混凝土试块强度进行数理统计。

五、总结

试验检测工作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试验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与项目部的支持和重视程度是分不开的;试验检测是一项十分复杂而细致的工作,也是工程质量控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实际的操作中来不得半点马虎和疏漏,这就要求试验人员的日常检测和试验工作一定要严格按照规程规范的标准,一步一步来,有条不紊,确保试验的完备与精确,真正从源头上杜绝主观因素可能给试验结果带来的影响和偏差。且从事试验检验的技术人员应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试验检验和数据处理等工作,用数据说话,不应受其它方面的影响和干扰。工地试验室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并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和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 董唏中,浅谈公路水运工程工地试验室的管理,《甘肃科技》[J],2009.22;

[2] 张生钦,交通建设工程工地试验室管理思考现状,《山西建筑》[J],2007.05;

[3] 王辉,水利水电工程工地试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大坝与安全》[J],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