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0 19:00: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万圣节的习俗英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万圣节由来
The legend of the origin of Halloween, there are many versions, the most common view, that is before the birth of Christ from the Medieval Western Europe countries, including Ireland, Scotland and Wales. This person called several of the Medieval Western Europe Druitt people. Druitt in the November 1 New Year, New Year's Eve, young people who set druid team, wearing all kinds of weird mask, carrying a carved radish good light (the late custom pumpkin light system, Medieval Western Europe first there is no pumpkin), they walk in the villages between. This was actually a kind of harvest celebration; also said to be "Halloween", the legend who died that year, the eve of Halloween spirit will visit the world, said that people should be allowed to visit the ghost that the ghost of a successful harvest and to render a hearty welcome. All fire and lights, the one to frighten away the ghost, but also for the ghost light line, to guide their return.
Central Europe in the Middle Ages, there had been destroyed by the pagan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However, before the ritual celebration of New Year's Eve never really eliminated, but in the form of witchcraft. This is why we are Halloween, but are also left witches broom, black cat, spells and other marks.
关于万圣节由来的传说有许多版本,最普遍的认为,那是源于基督诞生前的古西欧国家,主要包括爱尔兰、苏格兰和威尔士。这几处的古西欧人叫德鲁伊特人。德鲁伊特的新年在十一月一日,新年前夜,德鲁伊特人让年轻人集队,戴着各种怪异面具,拎着刻好的萝卜灯(南瓜灯系后期习俗,古西欧最早没有南瓜),他们游走于村落间。这在当时实则为一种秋收的庆典;也有说是“鬼节”,传说当年死去的人,灵魂会在万圣节的前夜造访人世,据说人们应该让造访的鬼魂看到圆满的收成并对鬼魂呈现出丰盛的款待。所有篝火及灯火,一来为了吓走鬼魂,同时也为鬼魂照亮路线,引导其回归。
在中世纪的中欧,曾有过基督教摧毁异教徒的历史。可是新年夜前的祭祀庆典从未真正消除,不过以巫术的形式出现。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万圣节里,还留有巫婆的扫帚、黑猫、咒语等痕迹。
万圣节习俗
Trick or Treating is a modern Halloween custom where children go from house to house dressed in costume, asking for treats like candy or toys. If they don't get any treats, they might play a trick (mischief or prank) on the owners of the house.
欺骗或攻击是现代万圣节的风俗。孩子们穿着特殊的衣服走街串巷,讨取糖果和玩具之类的赏赐。如果他们得不到任何的赏赐,就可能会对屋主大搞恶作剧或者胡闹了。
There are many other superstitions associated with Halloween. A superstition is an irrational idea, like believing that the number 13 is unlucky!
和万圣节有关的迷信还有很多。迷信是一种不合常理的想法,比如认为13是不吉利的数字!
Halloween is also associated with supernatural creatures like ghosts and vampires. These creatures are not part of the natural world. They don't really exist... or do they?
万圣节还和一些诸如鬼魂和吸血鬼之类的超自然的生物有关。这些生物不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他们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或许他们其实真的存在?
Witches are popular Halloween characters that are thought to have magical powers. They usually wear pointed hats and fly around on broomsticks.
女巫是万圣节很受欢迎的人物,人们认为她们具有强大的魔力。他们通常戴着尖顶的帽子,骑在扫把上飞来飞去。
Bad omens are also part of Halloween celebrations. A bad omen is something that is believed to bring bad luck, like black cats, spiders or bats.
恶兆也是万圣节庆祝活动的一部分。人们相信恶兆会带给坏运气,黑猫、蜘蛛或者蝙蝠都算是恶兆。
万圣节英文小故事——南瓜灯
万圣节活动方案一
一、活动主题
万圣欢乐节,小鬼大搞怪
二、活动背景
10月31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万圣节(Hallowmas),万圣节起初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是驱除邪灵、祭拜祖灵以求平安的节日,但发展至今它已成为儿童搞怪的娱乐节日。在万圣节前夕,儿童会穿上化妆服,带上面具,提着南瓜灯,向邻居讨要糖果的同时,还会施展小花招,负责搞怪,博取家人邻居的欢笑。 万圣节在我国中小学英语学习中是一个十分有吸引力的知识点,少年儿童都希望在节日到来之前有一次展示自我的搞怪机会。xx英语学校将会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学生放松,家长参与,加强亲情联络的同时,也能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能力。
三、活动目的
本次活动目的有二,一是让学员和家长放松参与、加强亲情联络的同时,培养学员的自立、自强能力;二是通过活动的策划、组织及实施锻炼学校员工的操作能力、执行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四、活动时间及安排
2016年10月23日---10月25日 宣传海报等的制作,活动用品的准备 2016年10月26日---10月28日上午 宣传;邀请并确定学员;外教邀请,与其做好沟通,准备好活动当天的节目(热身、唱歌、展示自己国家庆祝万圣节的小活动等);活动用品的到位;场地布置完毕。 2016年10月28日下午 活动开展 13:30---14:00 学员及家长的接待,做好登记。 引导学员及家长进入活动场区,外教与学生家长沟通,可以做些小游戏(由外教定,但须与其做好沟通,时刻把握活动细节)。14:00---14:20 主持人与外教一起带动学生家长做热身运动;主持人介绍万圣节由来、习俗及游戏项目;组织学生家长抽牌,确定游戏进行顺序。14:20---16:30 五项小游戏分别开展进行。每项游戏进行前,主持人宣读游戏规则,2位计时员到位,摄像师做好抓拍,其他内场服务人员负责维持秩序及安全。16:30---16:40 学员家长到大厅,外教展示自己国家如何庆祝外圣节。内场人员布置场地,桌凳排放,垃圾桶、南瓜、刻刀等的准备。16:40---17:20 回到活动场区,学员家长在老师的示范带领下制作南瓜灯(期间播放音乐、图片及南瓜灯制作流程,外教可以在各个组之间指导南瓜灯的制作)。17:20---17:40 抽奖环节。主持人宣布奖项设置及抽奖规则;进行抽奖;奖品的兑换及登记;内场服务人员做好蜡烛的准备,如分段切割、使其能够点燃。
17:40---18:20 老师分发点亮的蜡烛,外教、老师与学生家长共唱主题歌,合影留念,活动结束。
五、活动参与人员及分工
全体员工参与此次活动。设主持人一名、活动总监一名、计时员两名、摄像师一名,其他员工协助做好内勤服务工作,具体分工如下:主持人:带班老师(1名)
负责准备主持讲稿、整个活动的主持、外教的翻译工作等。
接待组:2人(女职员)
负责学生家长的接待,组织学生家长抽牌决定分组及顺序;做好来访登记及奖品登记等。
设计组:2-6人(两女职员、四男职员)
负责活动场地的设计、布置,包括桌椅、游戏的摆放,墙饰等。
多媒体操作组:1-2人(男、女职员各一名)
查找下载有关万圣节的少儿英文歌曲、搞怪图片及南瓜灯制作流程示意图,负责活动中多媒体的操作。
计时组:2人
负责每场游戏的计时与裁判。
照片采集组:1-2人
负责整个活动过程中照片的拍摄工作。
六、活动场地及布置活动场区多功能厅
七、活动所需用品
宣传海报,彩色卡纸10张,圆南瓜10个,刻刀4把,蜡烛15支,小手拍4-6副,小球8-10个,小熊12个,小猪 2个,地贴4-8张(用硬纸壳制作),贴画5-7张,小豆子2盒,水桶2个,打火机2个,胶带2-4个,抽奖箱一个,相机1-2个,彩笔若干,气球若干,白纸若干,创可贴若干,垃圾桶若干, 小礼品若干,面具若干。 万圣节音乐、歌曲、图片。 水果点心若干。
八、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1.学生家长、外教的邀请,所需物品的置办。 2.活动场区的布置。设计组负责人负责设计,其他人员协助布置活动场区。3.主持人与外教做好沟通,确保外教能够较多参与。教师利用课堂征求学员自愿表演节目,对节目跟踪反馈,确保节目信息无误。4.彩色卡纸制作顺序牌,分别为A1,A2,B1,B2,C1,C2抽到同字母的为一组,顺序以字母排序为参照。或以万圣节前夕单词(Halloween)的各字母为序。(二)活动进行活动包括五个环节:热身运动环节;游戏环节;南瓜灯制作环节;抽奖环节;合影留念结束。1.热身运动环节。主持人与外教共同带领完成。热身之后主持人介绍万圣节,并进入下一环节。2.游戏环节。主持人介绍游戏项目及注意事项等,引导员组织学员家长抽牌决定对决小组及顺序。每场游戏主持人都要介绍游戏玩法及规则,计时人员做好计时裁判工作。游戏1:小红帽痛击大灰狼a.家长或孩子任意一人持小手拍站在游戏白线后面;b.家长或孩子任一人使用小手拍推动小球进入狼窝;c.2分钟内3次推入狼窝即可获得通关印章一枚;d.遵守游戏规则,注意个人安全
游戏2:愤怒的小熊a. 家长或孩子一起站在桌子后面,其中一人拿起小熊;b.听通关老师叫开始后,家长或孩子拿起小熊砸向小猪;c.每个家庭有5次机会,3次击中小熊即可获得通关印章一枚;d.遵守游戏规则,注意个人安全
游戏3:背靠背运气球a. 家长与孩子背靠背站在游戏白线后面,通关老师将气球放在两背之间;b.通关老师叫开始后,家长与孩子一起将气球运送至指定位置,再返回运送下一个;c.游戏计时三分钟,三分钟内每个家庭成功运2个气球即可获得通关印章一枚;d.遵守游戏规则,注意个人安全
游戏4:白雪公主快跑a. 家长拿起两张地贴站在游戏白线后面,孩子靠墙站在家长对面;b.听通关老师叫开始后,家长两替踩着地贴朝孩子方向前进;c.家长走到孩子面前后,把地贴交给孩子,孩子按照原路交替返回起点,60秒内完成游戏即可获得通关印章一枚;d.遵守游戏规则,注意个人安全
游戏5:成熟的五粒豆a. 家长和孩子站在游戏白线后面,拿起盒子里的小豆子;b.听通过老师喊开始后,家长或孩子任一人将小豆子投向对面的水桶;c.每个家庭有10次机会,投中5次即可获得通关印章一枚;d.遵守游戏规则,注意个人安全
3. 南瓜灯制作环节。主持人借助多媒体向家长学员简单介绍万圣节习俗及南瓜灯制作流程;外教、主持人及其他老师示范,孩子和家长一起体验制作南瓜灯的乐趣。做好南瓜灯的家庭,准备进入抽奖环节。4. 抽奖环节。主持人宣布抽奖规则、奖项设置及兑奖方式,按顺序抽奖。抽奖规则:五关游戏全部通过可抽奖3次,四项通关可抽奖2次,其余可抽奖1次。奖项设置:一等奖 课时代金券1000元 二等奖:课时代金券500元三等奖:课时代金券300元 参与奖:小礼品一份兑奖方式:抽中一、二、三等奖的家庭到指定位置做好登记,参与奖可直接兑换小礼品一份。5.合影留念。主持人控制现场,宣布内场服务人员分发点亮的蜡烛,并协助学生放入南瓜灯;外教与主持人领唱万圣节主题歌曲,摄影师拍照;每个家庭可自由组合,抱着南瓜灯及小礼品合照留念。若之前老学员有准备节目,此时可进行才艺表演。(三)活动结束欢送学生家长离开,收拾整理场地。
九、活动应注意事项(一)责任到组,落实到个人,分工协作。力争每个人对活动的流程、细节都有所把握,以备出现紧急情况可以应对。(二)确保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安全工作。(三)活动进行时前台留守一名工作人员,保持正常工作的进行。
十、活动预算圆南瓜10个(40元),刻刀4把(10元),打火机2个(2元),蜡烛10支(5元),小手拍4-6副(12元),小球8-10个(15元),小猪 2个(10元),贴画5-7张(4元),胶带2-4个(8元),彩笔若干(5元),创可贴若干(2元)。计113元。外教出场费:480元。 水果糕点37元。 共计:630元。
十一、总结与后续选取活动图片,保存并上传,做成宣传图片展出。
万圣节活动方案二
一、活动准备:
气球、糖果、游戏奖品若干、节日横幅、宣传展板、英文Halloween歌,也可以让家长做真南瓜灯等
二、活动具体安排:
1、活动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做好班级环境的布置、向孩子们介绍西方的传统节日万圣节的由来。
通过电话、直接面谈和周学习内容提前向家长反馈本次节日的意义及方式;并发动家长一起搜集关于万圣节的文字、图片、物件等,并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动手制作万圣节服饰、面具、头饰等资源。
同时准备好当天活动服饰展示的音乐和游戏的各种道具及物品;为自己班级做好节日形象设计(例如:特设小旗或标语)。(详细请见万圣节活动流程安排表)
2.万圣节的环境布置要求:(创意、可操作性、艺术性、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切勿带有恐怖血腥色彩)
3、班级环境布置应有万圣节中英文内容的体现;吊饰,立体、形象、卡通能体现Halloween主题的手工作品;可以让家长协助
4、班级门口的布置:创意、通过文字体现主题。
三、活动当日安排:
1、早晨开始幼儿来园。两位英语老师戴上相关的万圣节头饰或穿上服饰在门口迎接并开展口语教育:用英文向来园的幼儿说:Happy Halloween!(注:提前准备好桌子用气球扎起拱形、挂横幅快乐的万圣节活动Happy Halloween! 体现主题教育。
2、班级幼儿早餐时间,教师利用餐后时间向幼儿介绍节日由来、活动的服
3、班级老师与幼儿共同化妆互相装扮,帮助每位幼儿穿、戴好节日的服饰、面具或头饰之类的,为服装展示作好准备。
4、园内巡游及万圣节服饰展示,各班级老师组织幼儿有序下楼,按照班级顺序从大班级到小班排好队在园内巡游一周、(各班手持小旗或道具)充分体现幼儿园开展美语教育活动的特色。
5、各班级服饰展示环节: T台秀一秀,各班级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轮流上台进行服饰展示,具体顺序安排如下从大班到托班,服饰展示结束后各班级有序散场回到楼上开展班级互相讨糖果以及游戏活动。
万圣节活动方案一
活动主题:狂欢哈罗喂halloween
活动时间:XX.10.31.晚5:30开始
主持人:*** 音乐音响:*** 照相:*** 场地维护:*** 场控:***及各班主任
场地布置:美术组
活动材料负责人:***
活动目的:
1、 通过扮演,进一步让幼儿感受万圣节的气氛,体验西方节日的快乐。
2、 通过游戏,锻炼孩子的胆量和辨别能力。
活动准备:
1、 活动前准备:进行幼儿园内环境布置,营造万圣节气氛,制作的南瓜灯布置在教师门口柜子上及操场周围。制作神秘魔窟游戏入口。
2、 家长及幼儿着万圣节的服装及道具入场。
3、 室外南瓜灯(仿真可操作)、活动背景(喷绘)及汽球。
4、 幼儿园准备糖果若干(一个班一个颜色糖果),家长准备面粉若干。奖品:大棒棒糖若干
5、 游戏材料准备(若干个糖果系在2根2米长的绳子上,汽球橘色和黑色各4包,卫生卷纸40卷)。
6、 一切工作人员着骷髅服装。
7、 各班场地分配。
8、音乐准备:恐怖音乐、演出音乐
活动流程:
1、 主持人介绍本次活动。
海王班幼儿节目开场,拉开活动序幕。where is the monster mummy ?(孩子们呼喊魔鬼妈咪在哪里?老师们呼叫着从班级人群中跑出来) 此环节控制在3分钟
2、副班与助教带领孩子们手搭肩组织一起站在活动场地的里圈,班主任带领家长但同样的方式站外圈,随着主持人的呼叫僵尸party开始。音乐起,按音乐舞动,结束时由老师带领家长及孩子做着僵尸的动作回到位子上。此环节控制在15分钟
3、主持人介绍集体游戏活动环节,介绍以下游戏玩法:根据孩子年龄特点进行:(听主持人口令,口令开始想参与游戏的幼儿速跑到活动地点,口令结束后为止,以活动场地人数为参与游戏人数标准)
小班、中班组:《跳跳摘糖果》
玩法:幼儿站在已绑好的糖果下,听主持人口令最快摘到一颗糖果者速把糖果交给主持人。
大班、学前、幼一:《木乃伊包裹》幼儿园管理
玩法:家长在规定时间内用卫生卷纸把孩子包裹成木乃伊者为获胜者。
获前三名的孩子可到主持人处领一个大棒棒糖果。
(一个游戏可同时分两组进行) 此环节控制在20分钟
4、游戏活动后,主持人号召全体的大鬼小鬼集合(家长及幼儿),介绍集体游戏《魔窟冒险》(全场关闭灯光,家长及幼儿需闭眼倾听主持人讲游戏规则,这时班主任带领班上老师悄然从操场小门进入魔窟隐藏,家长原地等待倾听规则),随后当主持人发令音乐起时家长带领幼儿速从鬼洞(幼儿园一楼入口)进入危险区《神秘魔窟》寻找自班班主任老师(其他教师隐藏并在其过程进行恐吓干扰),家长找到老师后必须提示孩子说:trick or treat,班主任老师发给孩子一颗糖果以示找到了,家长和孩子并拿着糖果速回到户外自己的位子。班主任根据糖果数量(一个家庭一个)验收找到自己的人数,糖果全部发完的班主任速到活动场地与班上家长汇合并报告主持人 ,主持人统计结果。最后一名回来的班主任,由班主任带领家长进行游戏惩罚:家长和孩子面对面,主持人将装有面粉的黑色汽球放在两人身体中间,按主持人的口令,用身体将汽球挤破。
5、结束活动:主持人邀请大家把自带的面粉拿出,(在万圣节这天把你的祝福撒向你身边的同伴,今天谁最白谁将是万圣节这天最幸运的人)。(音乐起) 此环节控制在15分钟
万圣节活动方案二
一、活动目标:
1. 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西方万圣节的文化,感受节日的快乐,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英语人文环境,让幼儿体验不同文化习俗,借以拓展其世界观。
2. 为幼儿提供展现英文的舞台,培养其大方自信的素质。
3. 增进家园英语信息交流,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宝贝亲子互动,实现家园共育。
二.活动准备:
游戏准备:游戏卡,小印章,各个小游戏物资及组织准备。
环境准备:舞台及环境布置有关万圣节活动的自制装扮一套,手电筒,荧光道具。
家长准备:制作参加活动人员的有关万圣节服装及荧光道具,周五穿戴整齐参加活动。(魔鬼走秀节目家长需周三把服装道具带到幼儿园班主任处)。
糖果10枚(周四带到幼儿园班主任处),周五家长再自备两三个糖果哦!
苹果一个(周四带到幼儿园班主任处)
手电筒一个(周五带着参加活动用)
三、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1. 万圣节集体开场舞
2. 狮之威风--狮王进行曲
3. 最炫英语风{大{中{小
4. 魔鬼走秀
(有意愿参加魔鬼走秀的家庭请快速与班主任联系,每班限额4组家庭。参加 魔鬼走秀的家庭10月26日之前请将创意的面具、造形及相关物品带入幼儿园班主任)。
5.神秘讨糖果
目的:增强孩子主动交往能力
前提:一定要安安静静,神秘的去找好朋友。
玩法:有秩序的听主持人口令,音乐声响起,讨糖果的游戏开始,各班老师务必组织。地球,太阳,火星,土星家长和宝贝手拿糖果躲藏起来(主会场附近均可),等其它班级的幼儿装扮成小鬼的样子来讨糖果,木星,天王,水星,海王,金星为寻找方,讨糖果时小朋友要说上一句Trick or treat(不给就捣蛋)或Happy halloween万圣节快乐!对方才能把糖果送给小朋友。(如果不给,可自设惩罚措施哦!)
分散活动:(以下游戏均以家庭为单位自由参加,获得小印章越多越有机会参加Lucky大满贯活动)
活动一:打怪兽
目的:训练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和幼儿的竞争意识。
玩法:教师事先准备篮子,分别贴上怪兽的样子,分组,请幼儿用球丢向怪兽框中,打怪兽,最后看哪组的幼儿丢的乒乓球最多,可获盖一个小印章。
活动二:咬苹果
玩法:游戏时,让苹果漂浮在装满水的盆里,然后(分组)让孩子们在不用手的条件下用嘴去咬苹果,谁先咬到,谁为优胜者,可获盖一个小印章。
活动三:吹面粉
玩法:参加游戏者,面对面站在一张桌子两边。把装有乒乓球的口杯放在桌子上,(及放在二人中间),要他们蒙着眼向乒乓球吹,若能把球吹到对面便为赢方,可获盖一个小印章。
活动四:我吹我吹我吹吹
规则:把气球吹大、系好,并分别在每个气球上依次写上一个字--万、圣、节、快、乐,谁又快又准完成任务谁获盖小印章一枚。
集体活动:
Lucky大满贯:以获得印章多少顺序进行(由多到少),如出现相同数量,以划拳形式选出挑战方回答问题并获得相应奖品。
关键词:多媒体;英语教学;传统教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英语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声像并茂,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本文结合高专学生的特点,对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合理应用作初步探讨。
一、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激发认知需求
高专学生通过在中学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和自主学习能力,在今后的英语学习中,不仅对单词和语法的学习、阅读能力的提高,更有一种对英语国家知识和文化的渴求。传统的英语教学形式单一,黑板加粉笔,英语知识的识记过程过于枯燥。而多媒体课件展示方式生动活泼,图、文、声、像并茂,可以给高专学生进行视、听、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例如,在学习课文Disneyland and Theme Park中,教师可以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生动图片,可爱的卡通形象,迪斯尼公园的地图引导或是香港迪斯尼乐园的参观介绍,通过声音、图画、视频多方位的展示,配以提示性的文字和英文朗读,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使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适时地转化为强烈的认知需求。
二、教师备课灵活,扩宽教学空间
授课教师教学的内容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也就是说,教师可以结合所讲授的内容挑选相关材料进行补充,利用多媒体,直接把需要补充的内容如背景介绍、文化习俗、历史事件等展示出来。教师还能够通过制作图片和插入歌曲欣赏、开心幽默、视频连接等内容。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寓教于乐,改善学生倦怠情绪,使枯燥乏味的语言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在讲授Maglev一文时,通篇介绍磁悬浮列车的运行原理,传统授课很生涩、枯燥,像是在讲一节英文版的物理课。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教学,导人相关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磁悬浮列车的外观、运行模式、历史发展以及优点,然后再学习课文就变得易于理解了。
三、提供大量信息。扩大教学容量
英语学习中有很多词汇、短语、句型、固定搭配等需要学生对比记忆。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单靠教师在课堂上板书。费时费力,会占用学生学习时间,效果也会不佳,毕竟课堂容量有限。而多媒体教学突破了这一局限,利用计算机能智能化地、最大限度地、高质量地处理各种声音、文字、图像、视频。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如教学Halloween一节,教师可以根据万圣节的风俗制成多个幻灯片,引出“Trick-or-treat,ack-o-lantern,pumpkin,Mack cat”等万圣节风俗及来历,而后是几段情景式对话,让学生感受万圣节时的气氛。在不知不觉中,有关Halloween的一切都将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并且潜意识里和中国的节日做对比。整个教学程序有条不紊,方便快捷地扩展了教学空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改善视听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高专学生为了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找到理想的工作,迫切希望在英语学习中能够学以致用,提高自己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在传统的课堂里,由于班级规模和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的听、说能力训练相对不足。多媒体教学则可以克服传统课堂模式无法加大听说训练时间和强度的缺陷。教师可以在课件中预先插入课文朗读,学生可以边听课文录音,边看图片和文字内容,从而把视觉和听觉有机结合,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预先下载VOA(voice of American)或者BBC(Bddsh Broadcast Company)的新闻资料,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视听,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而且可以令他们获得更多的时事信息。在每次上课之前。作为导入,教师可以从CRI Online(国际在线)网站里摘录“一句话新闻”,最新的新闻图片展示,简单扼要的英语解说提示。然后让学生发挥其能动性,相互探讨评论,最大限度地发挥想像力和语言思维能力,把英语说出来,会使用。
总之,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课堂的使用,使英语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了课堂大容量、新信息、多趣味,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相比,课堂上不断变换的大屏幕,制作精美的画面,形象直观的阐述,丰富生动的信息,都激发了学生的无限潜能,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学生的英语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
参考文献:
[1]石岩岭,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合理应用[J],科技信息,2008(21):452.
【摘要】英语和中文一样,她的属性是一种语言,是由词、词组、句子等组成的。她的表现形式不仅仅是一门课程,而且是一门文化艺术。她既包括类似于语文书里的一些词句,也包含着一种文化体验和艺术感受。因此英语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需要更多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将她的灵魂体现出来,让我们的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英语语言背后厚重的文化知识,体验学习英语的快乐,感受英语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课外活动;英语文化知识;艺术魅力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学习英语,由于班级人数和课堂时间的限制性,无法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缺陷,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学习、展示、交流的机会。以下笔者根据自己最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就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趣的课外活动。
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都很喜欢在玩中学,在做中学。根据儿童不同的年龄特点,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高年级的学生更加倾向于抽象思维,结合各个年级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分年级设计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
三年级的学生可以进行字母想象画比赛。抽象的字母通过学生的想象被赋予了生命,有的变成了滑梯,有的变成了汽车,有的变成了高楼大厦等等。学生在享受绘画的乐趣时,再次巩固了字母的书写,将一些容易混淆的字母用自己的方式记牢,真是一举多得。四、五年级的学生可以组织他们参加英语课本剧表演、英文歌曲比赛、英文手抄报展览、英语百词竞赛等。这个阶段的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能够背诵部分英语课文,会唱一些简单的英文歌曲,在英语知识方面已有一定的积累,正是培养持久兴趣的时机。组织学生开展各式各样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互相学习,互相切磋的平台,让爱表演的学生更加自信,让喜欢唱歌的学生多一种学习英语的方法,让善于书写的学生更好地展现自我。六年级的学生是小学阶段最高的年级,是一群青春阳光,充满活力的团体,可以为他们举办英语童话故事表演,英文风采大赛。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英文童话剧,进行舞台剧表演,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服装道具,既环保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也练习了英语口语。开展英语风采大赛是展示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一种方式,该活动考察了孩子们的听、说、读、演、唱的能力以及舞台随机应变的本领,它要求孩子要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六年级的学生提高自身英语水平搭建了好的桥梁。
二、共祝英语国家的节日,体验课外活动的快乐。
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节日渐渐融入中国文化元素,中国人也开始庆祝愚人节,母亲节,父亲节,万圣节,圣诞节等节日。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关于英语国家的节日文化知识,节日的起源,节日的习俗,如何庆祝这些节日。组织学生开展与之相关的系列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英语课外生活。如:在庆祝复活节时,教师提前布置学生搜集复活节的资料,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复活节的知识,组织学生绘制彩蛋,赠送给好友。在庆祝母亲节时,引导学生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写一张祝福卡片,唱一首英文歌,或送一朵玫瑰花,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在庆祝万圣节时,组织学生举办化妆舞会,自制服装道具,设计一些小的英语游戏,让孩子快乐地学习英语。
教师和学生一起庆祝外国的节日,并不是崇洋媚外,而是通过这些课外活动,为学生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接触英语文化,了解英语文化,尊重英语文化。
三、创设英语社团,为孩子搭建课外活动的舞台。
素质教育改革,提倡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的教育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社团的创建正响应了素质教育改革的步伐,各中小学校都纷纷创办具有特色的社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社团。创办英语社团正是为爱好英语的学生们创建了一个学英语,说英语,用英语的新平台,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交流的空间。
在英语社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英文课外书,交流读书心得;观看著名的欧美大片,模仿经典的片段,感受语言的美妙;学唱优美的英文歌曲,在音乐中学习英语;搜集各地的名胜古迹图片,了解每个英语国家的主要城市名称和标志性建筑,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还可以排练英语短剧,表演英文童话故事,体验故事的美好,锻炼学生表演的技能等。对于英语爱好者们来说,英语社团让他们学习到了更多的英语文化知识,充分锻炼了他们的胆量,提高了英语表达能力,体验到了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的快乐,给予他们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他们拥有自己的一片蓝天。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让学生巩固了书本上的知识,锻炼学生听、说、读、写、演、做、唱各方面的能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他们英语水平。除此以外英语课外活动形式多样,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学生也可以参与一些英语夏令营活动,英语知识竞赛,CCTV 少儿英语风采大赛,丰富自己的课外生活,让自己的英语学习之路更加宽广、顺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
[2]卢冰峰《. 中学英语课外活动课的探索与实践》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53)
[3]吴彦.《浅谈小学英语课外活动》.陕西教育(教学版)2012(6)
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一门语言时知识模糊,理解的不透彻,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产生很多的错误。尤其对于初中生来说,脱离了文化教育的语言课程是相当肤\的,乏味的。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文化差异的渗透
1.英语国家的生活习惯
(1)姓名。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1 My name is Gina.涉及到了英文名字的教学,教师们通常都会为学生取英文名字或是让学生自己取,那么这时候教师便可以及时地向学生介绍中西方名字的不同之处。一个人的名字通常由姓和名两部分构成,在我们中国是把姓放在最前面,然后是名;而西方国家的英文名通常是由名(first name)+ 中间名(middle name)+ 姓(family name),他们将姓放在了最后。此外,在习惯上,英国人喜欢将名和中间名缩写,如:M. H. Thatcher;而美国人则习惯于只缩写中间名,如:William J. Black.
(2)打招呼。问候打招呼也是英语教材中的必学内容,学生除了要掌握基本英语国家的问候打招呼句型外,还应了解一些禁忌。如,学生学到的句子“How old are you?”本来是用来询问年龄的,但实际上英语国家通常在见面时,并不会去询问对方的年龄,因为年龄被看作是他们的一种隐私。“民以食为天”,在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食文化,所以我们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时常会问对方“你吃了吗?Have you had your dinner?”,但在西方国家,这个句子通常是运用于对对方的一种邀请,除此之外,还有我们中国人打招呼时常用到的“你这是要去哪啊?Where are you going?”在西方国家见面打招呼时运用,通常也是被认为不礼貌的。
(3)夸讲。对于夸讲,在初中英语教材情景交际运用中也并不少见。在我们中国,当我们受到别人的夸讲时,通常会表现的谦虚,内敛,而英语国家,当受到别人的夸讲时,人们则是很乐意的欣欣然接受。所以,按照英语国家的习俗,英语老师应该告诉学生,对于别人的夸讲,你应该回答的是“Thank you”,而不是“It's not as good as you say”。
2.英语国家的节假日
初中英语多采用生活化教材,节假日是英语国家文化的一块重要内容,在九年级《英语》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一单元中就是对节日的学习,文中主要涉及了Halloween(万圣节)、Christmas(圣诞节)这两个节日,而这时,老师就可以的把另外几个西方的几个重要节日,如:April Fool's Day(愚人节),Easter(复活节), 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等节日的来历以及传统习俗对学生进行介绍,更可让学生谈谈他们自己了解的外国节日,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异国的文化风情,同时也扫除了初三课堂的枯燥乏味,令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3.特殊词汇的运用
词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一定的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内涵,不同的国家对同一事物的概念有着不同的定义和理解,东西方文化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教师在教授具有差异性内涵的词时,就应该传播好这种文化。例如:七年级《英语》上册Starter Unit 3 What color is it?一单元是对颜色词汇的学习,而光是颜色词汇的运用在东西方文化中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其中,红色(red)一词在中国有喜庆、吉祥的意思,如现在比较流行的“红包(red envelope)”,同时红色也是革命的象征,如“红歌(red song)”,而红色在西方则表示血腥、暴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红茶”应该表示为“black tea”,而不是“red tea”;green一词通常代表生机勃勃、健康、天然,如:“绿色食品(green food)”,但在西方,green也表示缺乏经验的,如:“生手,菜鸟(green hand)”。此外,还有blue在西方有悲伤、忧郁的意思,yellow在西方有胆小的意思。
关键词:中年段;小学英语;语境;自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69-2
随着课改的实施,语境的创设收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特级教师沈峰在一次长三角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说过:情境创设和所教学的语言之间要有一定的联系,师生双方对这一情景应该具有相同的认识,同时这一情境具有一个内涵,不容易引起学生的误解,这样的情境才是有效的情境。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创设一定的语境很重要,创设有效的语境就更为重要了。教育的真谛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其智慧在于找到撬开学生能力发展和生命成长的支点,让每一个孩子的灵性都闪耀迷人的光芒。因中年段小学生的语言知识储备有限,教师无法完全用英语来创设“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但我们可将语境的创设贯穿于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手段来建立直观、形象的语言环境,激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唤醒学生的潜能,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一、课中有效语境的创设
1.创设真实性“生活”语境,增进语义理解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教师如果用生活化的语境来进行教学,将会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使用价值,从而坚定学好英语的信念。中年段学生的形象思维仍占思维的主导地位。对于抽象的知识则较难理解,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使用现有的场景、实物以及直观的教具等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所学语言。在这个多媒体普及的教学时代,大家青睐于运用幻灯片来创设语境,毋庸置疑,多媒体以其独特魅力提供了众多在教室中无法营造的语言交际场景。但它也有一定的弊端。在牛津英语新教材3B Unit 8 Happy New Year!中出现了指示代词this,that,于是不少老师会在幻灯片中把近处的事物制作成大尺寸的,远处的事物制作成小尺寸的。可部分学生看着幻灯片中大大小小的图片,却不明白教师的用意所在。为了让学生领会this和that的指代用法,我采取了如下的做法:学生的桌上放着自己的课本和文具,我随意拿起了一个铅笔盒,问学生“Whats this?”并引导他们回答“Its a pencilbox.”再把铅笔盒放在讲台上,走到远处,问学生“Whats that?”。通过“Its a pencilbox.”的再次回答,学生很轻松地区分出了this和that的不同之处。
2.创设探究性“问题”语境,点燃思维火花
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要从问题开始。中年段的小学生对未知的事物好奇心强。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诱发学生的这种认知需要,从而推动学生去自主地探索和发现。在牛津英语新教材4B Unit 1Cartoon time的文本中,Bobby和Sam在甜点店门外互相表达了对蛋糕的喜爱。最后Sam告诉Bobby自己有一个蛋糕,在Bobby期待的眼神中,Sam却拿出了一张蛋糕的图片。教材中的Bobby头顶呈现了一个大大的感叹号,到这里我并没有让Cartoon time的教学戛然而止,而是问学生“What will Bobby say?”经过一番思考后,学生们迫不及待地举手说出了“Oh, my god!” “No, I dont like it.” “No, no, no!”等答案。因此,英语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树立“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的意识,给学生一些时间,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试一试,获取更多的感知与体验,最终点燃了思维火花,较好地习得了语言。
3.创设趣味性“活动”语境,开启乐学之门
玩是儿童的天性,中年段与高年段的学生相比,更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教师可运用充满趣味的“活动”语境,把学生涣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把孩子从枯燥和困倦中解放出来。以我校开展的中年段英文歌曲教学研讨《The family》为例。为了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歌曲中描述家庭成员的目标语言:kind and dear, standing near,see how tall, not so tall, sweet and small。我设计了Guick response的游戏:小组内一名学生持有可联想到各家庭成员物品的图片,如香烟(papa),口红(mama),奶瓶(baby),蝴蝶发卡(sister)等。其他学生持有家庭成员的头像。当持有物品图片的学生随机抽取一张,展示给组员,那么手中持有该物品主人的同学必须要迅速跳起来并用歌曲中的歌词来介绍这名家庭成员。每三四名同学回答完毕,图片就要滚动一次。在小组内图片的轮回滚动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着一种紧张兴奋的情绪,这种状态下,学生会积极联系图片内容,积极用英语思考,以流畅的语言迅速说出句子,从而推开了乐学的大门。
4.创设开放性“交际”语境,体验语用价值
在中年段英语课堂教学中,主要的交际语境有以下三类:师生对话语境、学生俩俩对话语境和小组对话语境。但无论创设哪一种的交际语境,都要注意其开放性。在听课中,常常发现不少教师在语言输出的拓展环节给学生一个对话模板,让学生用单词或短语往模板里套。长此以往,学生被训练成了复制对话的机器,当没有了所谓的模板,也印制不出话语。在新教材3B Unit 4 Wheres the bird? Story time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A mouse comes into our classroom, what will you do? How will you talk? The board writing can help you. You may also use your own words.黑板上呈现了本单元有关于方位问答的重点单词和句型,但我只提醒学生这些板书可以帮助他们,而并不是将他们禁锢在我的思维模式里,在开放性的语境中,学生大胆创编对话,积极参与表演,体验了语用价值。
5.创设国际性“文化”语境,提高学习热情
著名的语言教育家Lado认为:“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中年段的学生刚刚跨出英语学习的起跑线,因此,就要重视他们们跨文化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国际性的“文化”语境,让学生接受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受到母语文化环境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了“How old are you?”的年龄询问方式之后,都充满热情地问我:How old are you?”而我却神秘地说:“Im sorry. Its a secret.”就此告诉学生,在西方国家,年龄、收入 、体重等都是需要回避的隐私。
二、课外有效语境的创设
1.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促进自主思考
每次单词教授完毕后,学生最难掌握的就是单词的含义和拼法。不少老师会布置学生抄写,这样枯燥的练习难以让中年段的学生在单词和其含义、拼法之间搭建桥梁。因此,我们不如让学生根据单词的意思,动手画一画,去制作一些单词卡片,这样把抽象的单词与形象的图片联系起来,记忆的过程变会容易多了。我们也可以让学生把学到对话表演给家长、老师、同学们看,把学会的英文歌曲,英文小诗唱给父母听。学生在画画、说说、唱唱的过程中,产生一种想思考、愿思考、好思考的主动学习心理,从而使得课后作业产生最佳效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升华学习情感
每年我校都会举办各式各样的英语活动。例如:11月1日是西方国家的万圣节,庆祝活动从10月31日晚上开始,称为万圣节前夜(Halloween)。教师可事先让学生用自制的南瓜灯,鬼怪面具,蝙蝠等装饰教室。这样一进入教室,就感受到浓烈的万圣节氛围。并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万圣节的知识,如传说,习俗,食物等。又如,我们英语组结合书香校园的建设,推荐中年段学生阅读一些简单的英文绘本,让学生品味故事中的语言之美。同时,我们也组织了英语角,课本剧的表演和口语大赛等活动。在踊跃参加这些课外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自觉从多渠道搜集、分析、综合了语言文化信息,享受到了快乐,提升了兴趣。
3.布置校园环境,拓宽学习视野
布置校园,营造英语氛围,可增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如可将门牌设置为双语,电脑室(Computer room),美术室(Art room),三年级2班(Class2 Grade3)等。同时各班的黑板报和宣传橱窗上也展示了英语谚语、小知识和部分同学的英语作品。这样,初触英语的中年段学生走入了校园,就像走入了英语的世界。在潜移默化中进行语言知识的自主建构,从而提升语言素养。
中年段的英语“初始教学”是具有导向性的。创设有效的语境,拉近了中年段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使之关注学习内容的意义与价值,提高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清楚地认识到,要想在中年段的英语教学中创设出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语境,必须要多研读教育材料,关注教学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今后探索的路还很长很曲折,愿学生在有效的语境中更加尽心地学习英语,愿我们也在尽心的语境创设中体验教育的幸福!
[参考文献]
[1]顾丽娟.打造有生命的课堂[C].江苏省第二十一届教探航优秀论文集,江苏省教育厅,2009.
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Book5 Moule4的教学要求,笔者运用项目学习法进行了教学实践活动的探索。
一、项目实施步骤
1.选定项目,创设情景。
由Carnival导出节日话题,事先准备好各种有关节日的视频,激起学生兴趣,然后鼓励学生提供更多的西方节日并作简单介绍。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如报刊、网络、图书馆等,获取更多与中外节日有关的资料,引出项目主题“Chinese Festivals VS Foreign Festivals”。
项目目标: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项目选择的背景:因对传统节日Carnival有了初步了解,学生想必还会了解更多的信息。此时实时选择“Chinese Festivals VS Foreign Festivals”作为英语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获取相关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体现了课标对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
2.选择主题,分工合作。
(1)从节日的由来、习俗、传说等来讨论对比以下几个中西方传
统节日:Spring Festival VS Christmas, TombSweeping Day VS Holloween, Chinese Valentine’s Day VS Valentine’s Day, Double ninth Day VS Thanksgivi-
ng Day。
(2)学生按各自的爱好自由组合成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项目主题。比如A、B小组分别负责春节和圣诞节介绍,C、D小组分别负责清明节和万圣节的对比等。任务期限为一周,具体工作为收集资料、解决问题、整理资料、成果展示等。
3.制订计划,活动探究。
根据选定的项目主题,各小组制订实施该项目的详细计划。同时,设想完成该项目所需要的英文资料,并预测项目进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如专业词汇、语法知识和英文口头表述的困难等。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有书籍、报刊、网络等。学生可以通过电子词典、网络查询、小组讨论和向教师请教来解决遇到的问题。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广泛收集与所选主题相关的英文信息资料,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按照一定规则将资料分类,并对资料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整理,去粗存精,形成小组资料文件夹,供各小组成员共享。教师为班级学生建立一个QQ群,小组成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将项目实施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上传交流分享,遇到困难和疑惑也可以发帖求助,充分体现师生同伴之间探究学习的合作性,也便于教师把握整个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进行指导。
4.制作作品,成果交流。
各小组将本组收集的资料整理好,精心准备,并以最佳方式在全班呈现。此时各小组都群情激昂,争先恐后地展现自己的成果:A小组用PPT演示,配合解说,并辅以丰富的画面,描述了春节的习俗、由来和“年”的传说等;B小组从构词法角度导入,介绍了圣诞节(Christmas)的乐趣;C小组用舞台剧呈现了英文版黄梅戏《牛郎织女》的故事,生动地阐述了中国“情人节”的来历;D小组的主题是西方情人节的起源与演变,采用的是Flas,很有创意;E小组用一首唐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满怀深情地导入重阳节;而F小组则毫不示弱地制作了一部关于感恩节的微视频,令大家大饱眼福;G、H小组则通过知识问答竞赛的方式合作呈现了清明节和复活节。
5.实践写作,评价反思。
(1)自动评改,实践写作。通过观摩各种展示,学生对节日介绍有了充分和深入的认识。此时,教师登录句酷批改网,填写标题和写作要求,布置作文,然后将作文ID号告诉学生。学生利用学校微机室或在家中利用网络登陆批改网,根据教师布置的题目及要求,在线完成写作任务并提交。为鼓励学生多写多改,在课堂讲评之前教师没有设置写作时间和修改润色次数的限制,他们可根据网上批改的反馈意见反复修改和提交,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多向互动,评价反思。多项互动是指同伴之间和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当作文规定的期限结束后,教师在写作指导课上采用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的反馈模式,对各组学生的作文进行典型分析。同伴互评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提供的反馈评价表,从文章篇幅、主旨大意、语言功底和篇章结构等方面对具有代表性的高中低档文章进
行评测,然后再进行组内互改点评,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对学生进行英语写作常识和策略的指导。评价表如下:
利用网络写作批改系统给学生提供一个写作环境,给出评价与诊断,激发学生修改的积极性;同时,通过课内教师的内行引领,师生、生生的多向互动评价模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纠错能力和写作鉴赏水平,而且提高了写作输出质量,培养了学生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对学生阅读综合能力的考查占据了英语高考试题很大的比例,但是不少高中英语教师在高考指挥部的影响下,过分强调课本的权威性,教学活动基本围绕课本展开,忽视了课外阅读素材的挖掘和使用,导致学生的语言输入量有效。英语报刊作为一种具有极大开发价值的课外阅读资源,具有趣味性和鲜活性,非常受学生的喜爱和青睐,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恰当地利用英语报刊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1. 利用英语报刊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掌握一门语言,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形成和提高文化意识,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使学生了解英美国家的风俗习惯、地域文化、历史发展,以及行为方式等。虽然高中英语教材中收录了一些关于英美国家文化特征的内容,但是不够全面和完整,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一些根据高中生阅读水平和需求编写的英文报刊中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讯,如《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以高中生掌握的英语词汇为基础,收录了许多集趣味性、真实性和可读性为一体的内容,其以报道国内外的新闻热点和文化娱乐为主,新闻报道的内容贴近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符合他们的阅读需求,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份报刊用原汁原味的语言、国家化的实业、思辨的态度为广大高中生开辟了一个了解各国文化的窗口,同时让学生了解到了地道的英语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英语报刊,使学生通过阅读英语报刊来了解原汁原味的西方文化,在提高高中生英语文化素养的同时,促进他们英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2. 引导学生阅读各种体裁和题材的文章
近年来,高考阅读理解的选材越来越多样化,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既有地理、文学、历史、生活现象和科普等多种题材,也有记叙文、说明文、书信、议论文、应用文等多种体裁。但是学生从课堂上接触到的文章数量有限,而且文章的题材和体裁范围也有限,导致学生在考试中遇到自己不熟悉的文章时,会有很大的理解难度。因此,教师应当多让学生阅读英语报刊,掌握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文章的阅读技巧和策略。首先,教师应让学生阅读不同题材的文章,从报刊中选择一些介绍英美国家文化历史和风俗习惯的文章。比如,为了让学生了解西方节日――“万圣节”,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二十一世纪英语报》的197期中的“Plan ahead to throw the best Halloween party!”并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读完后回答。其次,教师应当多让学生接触不同体裁的英文文章。比如,阅读记叙文,应让学生抓住记事的“五要素”;阅读说明文和应用文,应让学生寻找关键词句,以及理清上线文的关系;阅读议论文,应当让学生找出文章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以及相关的论据和论证过程。总之,教师要利用英语报刊中不同体裁和题材的文章,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阅读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有效的训练中提高阅读能力,进而促进他们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
3. 鼓励学生分享阅读成果,促进他们的共学生习
利用英语报刊提高高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不仅要培养他们的阅读技巧,增加他们的阅读量,还要引导学生升华对报刊文章的理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给学生创设探讨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将自己从报刊上阅读到的新鲜内容、有趣的故事、生活常识、社会现象等分享给学生,这种共同学习有助于学生英语知识的拓展和能力的提高,而且分享阅读成果的学生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和愉悦感,而没有成果可以分享的学生则会产生紧迫感和一定的压力,他们会自觉地开展课外阅读,学习英文报刊上的内容,以便在以后的讨论交流中,能够将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收获分享给其他学生。此外,由于要将英文报刊上的内容与学生相互分享,所以学生在阅读报刊时会非常仔细和认知,并做相应的记录,这在一定程度生促进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共享英文报刊的阅读成果,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培养了他们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能使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
综上所述,提高高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师的一个长期任务,我们要充分发掘英语报刊的功能和作用,并给予学生正确的阅读指导,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在扩大英语词汇量和阅读量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自身的英语文化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1] 张贵福, 王金岚. 英文报刊阅读对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影响[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1(01).
[2] 温春花. 高中英语中如何利用英语报纸提高学生阅读能力[J]. 中学生英语(教师版), 2014(07).
(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县宁师中学)
目标的设定
对幼儿的英语教学目标既有总目标的设定,又有每个年龄段的分目标的设定,既有长期目标设定,又有具体教育活动的目标设定,使目标的设定既系统又具体。在总目标的设定上,要体现英语教育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中的作用,体现对幼儿语言发展的新理念。
以总目标为框架,再设定每个学期的分目标,最后设定每次活动的具体目标,通过目标的层层制定,进而指导英语教育活动的实施。
教材的选取
随着幼儿英语热的不断升温,在学前教育领域的英语教材也不胜枚举,大量的英语教材层出不穷。我们曾尝试过《现代幼儿英语》和《吉的堡英语》之后,又引入了《清华幼儿英语》,这套幼儿英语教材,系统性强,趣味性强,受到了家长和幼儿的欢迎。作为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来说,笔者觉得这套教材,教学设计详细,方法灵活,教学用具丰富,配套产品完善,教材更适合幼儿园里的教师设计和实施较高质量英语教学活动。教材提倡幼儿自主探索性学习,鼓励教师从别人设计的固定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结合自己的特长组织英语活动,整个教学体系完整,充分体现多元教育理念,在实际应用中收效很好。
方法的运用
笔者近几年在实践中深深的体会到,对于幼儿英语的学习更多的是使用游戏、情景教学及TPR肢体教学法。在设计英语活动时既考虑幼儿园整体课程的原有安排,同时也考虑英语学习的系统性问题,选择的要内容涉及儿歌、故事、歌曲和日常生活等方面,并以此为基础组织儿歌游戏和音乐游戏及体育游戏等活动。这些活动既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又满足了“在情境中学语言的”要求,有利于幼儿最有效的学习英语。如《吉的堡英语》教学活动,非常注重英语教学活动的流程,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少,强调教学活动的完整性。教学活动以游戏活动为主,模式比较固定,但缺少一定的灵活性。而《清华幼儿英语》方法灵活多样,音乐游戏,美工创作,寓言故事等都有所体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将二者结合起来,保持一定的教学流程,比如:greeting环节、rollcall环节、warm up环节,都是对幼儿英语意识的巩固环节。在主要教学过程中,则依据实际教学内容选择游戏、音乐、美工、语言、情境等方法进行。比如在进行英语教学《The Good Morning Train》时,用音乐游戏来组织整个活动,听着熟悉的旋律,和孩子们一起开火车,每个孩子的积极性都非常高,参与意识强,用熟悉的旋律带动幼儿学习英文儿歌,整个活动的效果非常好。这些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参与意识很强,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环境的创设
幼儿学习英语时语言环境起关键作用,而我国大多数幼儿园不具备自然的英语环境,在家庭中也缺少相应的语言环境。因而,我们在班级的环境创设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包括墙面的设计,吊饰,都带有英语氛围,主墙面的设计有西方的节日图片配合文字介绍;有英文字母配以相应的单词、图片;有专为英语学习展示用的“I can say A B C”专项展板;班级中的标志性物品:教具柜、钢琴、电脑、电视等及每个活动区域都有英语单词相对应,在洗手间都是英文指示标识。为了能体现异域文化,让幼儿了解国外的一些文化、习俗,我们既在环境中创设相应的内容,还以主题形式开展一些活动,比如复活节主题,万圣节主题等,增强幼儿对异域文化的认知,渗透英语的点滴意识,进而巩固幼儿对英语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化知识的传授,一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语言和文化都具有多样性,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任何一种语言都与某一特定的文化相对应,它不仅体现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风俗,也反映其民族的文化思维和价值观念,不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就难以真正掌握一个民族的语言。为什么西方的笑话,在中国笑不起来?为什么在中国广为传颂的传统美德“谦虚”,在西方则被认为是无能的表现?以上问题的症结,归根到底是文化差异问题。
作为教师和学生,只有树立了跨文化意识理念,才能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才能消除跨文化的冲突,提高跨文化素养,才能与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得体交往。随着国际交往日益频繁,21世纪的人才应该学会与来自不同社会背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处,学会在多元化的世界中生存与发展。相反,没有建立跨文化意识的人,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不容易接受他人的观点和文化。很难想象一个不懂得中西方文化差异,不了解不同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人能得体地与他人进行语言交际。但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教育者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错用或误用的现象。如:用How old are you?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殊不知你已经侵犯了别人隐私(privacy)。当外国人称赞中国人时,有人通常会用“Your are flattering me(过奖)”来回答,弄得对方很是尴尬。美国教育家温斯顿-布伦姆伯格说过:“采取只知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果真如此,我们培养的学生将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缺乏基本的交际能力,难以适应新世纪的要求。在现今的英语教学中,人们之所以普遍忽视了文化意识的培养,上述的误解是一个原因,而另一个原因则是认为文化意识的培养太深奥、复杂,且不容易操作。但实际上,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可以在语言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层次上进行的。现今英语教材是依据“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理论编写的,含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其鲜明特点就是内容贴近生活。在接近于实际的情景中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差异,增强其文化意识。教师只要勤于思考、善于挖掘,就会发现文化意识的培养并不是深不可测的,运用各种语言素材,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就能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策略和途径
培养文化意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综合有关专家学者的论述以及本人的教学实践,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跨文化意识。
1、挖掘教材内涵,培养文化意识。英语教材中有许多内容蕴含着丰富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注重对语言材料的教学和训练,而忽视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渗透,就会造成英语工具性和文化性的分离,难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当教材中出现“How old are you?”时,我告诉学生,在西方国家“年龄”是一个人的隐私,一般不宜直接询问别人的年龄。并且借此进一步渗透更多的文化意识:不要随意打听别人的隐私,例如,你结婚了吗?你一个月的收入有多少钱?之类的问题。同时也告诉学生,用谈论天气的方式打开西方人的话题是明智之举。又如在教“Would you like a cup of coffee?”“No,thanks.”时,我告诉学生外国人做客时,对主人的问询一般按自身实际情况回答,客人说:“No,thanks.”后,主人就不会再勉强客人了,这与我们中国人待人接物的习俗有所不同。
2、巧借节日文化,培养文化意识。当教材涉及英语文化知识时,教师除了直接向学生介绍以外,还应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习得环境,给学生提供更多接触跨文化意识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所学的英语进行交际,亲自感受比较真实浓郁的文化氛围,有效地培养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广东版教材《开心学英语》Fun With English Book 6 Culture 1 Holidays一课,主要介绍中外传统节日。节日文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巧借这个话题,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及主要庆祝方式。教师可利用网络资源和电教设备,播放这些节日的影像片段,向学生介绍它们的历史由来、风土人情和社会习俗等,并引导学生比较中西方传统节日的异同。如在教Christmas Day时,教师事先用圣诞树、长筒袜、礼品盒等来装饰教室,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浓郁的圣诞节氛围。在浓厚的节日气氛中,教师通过网络资源介绍圣诞节的由来、圣诞老人的传说、圣诞图片、圣诞歌曲等等。同时,教师将圣诞节与我国的春节作比较,鼓励学生找出他们的相同之处:都是家庭团聚的日子,都是庆贺新的一年开始,都有宴会大餐,都要互赠礼物等等。然后比较出两者的不同,并从文化的角度理解这些不同之处。谈及赠送礼物时,告诉学生中西方的异同:“礼尚往来”是中国文化习俗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送礼时十分重视礼物的价值,礼品越贵重,就越说明对于对方的尊重。但在西方国家,人们不太看重礼品的价值,认为礼品包含的意义更重要,而且,一般来说,人们避免赠送贵重的礼品,以免被误会为贿赂。同时也给学生讲解接受礼物的方式,西方人与中国人在接受礼物时的习惯截然相反: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接受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西方人收到礼物一般不推辞,而是表示感谢,并当面打开礼物并加以称赞,所以在使用“present”这一单词时,教师就有意识地告诉学生这一跨文化差异。教师还充分利用愚人节、感恩节、万圣节等重要节日,给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背景知识,让学生真实直观地感受外国文化,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以致用。并且母语、英语互不干扰,且真正起到融会贯通,达到提高交际能力的目的。
3、发掘词汇内蕴,培养文化意识。语言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是英语教学内容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还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培养学生强烈的文化意识。
语言中的词汇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英语词汇作为英语语言最特殊的一部分,能敏锐地反映出英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内涵。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出主观判断。如“dog”一词,中国人和西方人有不同的传统看法,在大多数西方国家,人们对狗有好感,狗被看作人类最忠实可靠的朋友,故英语里有lucky dog(幸运儿),big dog(保镖),clever dog(聪明的小孩)。而在中国,“狗”被认为是令人厌恶的东西,在汉语中带“狗”的词语很多都含有贬义,常用狗来形容和比喻坏人坏事,如“狗仗人势”、“狗腿子”等。如果把一个人比作一条狗,说话者对此人的态度是“蔑视”的。再比如“red”一词,无论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英语里有“red-letter days”(节假日)这一说法。尤其在中国,红色代表着幸运、成功和喜事;但英语中的“red”还有战争、流血、恐怖的意思,有时还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red flag”(开战旗或引人生气的事)。因此,在教颜色“red”时,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有关“red”的趣事。中文里的“黑”与英文里的 black 在用法上不尽相同,英文black sheep翻译成中文是“害群之马”;“红茶”的英文是 black tea,而非red tea;green 在英语里可表示无经验、不成熟;如He is still green. 的意思是他仍未成熟。(他还是一个小毛头)。 充分挖掘词汇内涵,比较中西文化的差异可以使学生学到生动的文化知识。
4、比较中西文化差异,培养文化意识。要正确理解异国文化,首先要理解本族文化。由于本族人是无意识地使用本族文化的,往往无法对本族文化和异国文化有意识地进行比较,因而也就无法发现两国文化的类同与差异。所以,对本族文化的理解和掌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不理解本族文化的人根本就谈不上发现两国文化的类同与差异,更谈不上成功地交际了。将中西文化在称呼、问候语、感谢、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比较和领会。中国人如果不了解美国人的坦率习惯,或美国人不了解中国人含蓄的表达方式,那么,就不可避免地要产生误解了。听到别人赞扬,美国人和中国人的回答有些不同:美国人一般表示接受赞扬,中国人则一般表示受之有愧。再比如,你和美国人打招呼时说,“上哪儿去?”“吃了吗?”他们可能会感到很不舒服。因为问这种问题对美国人来说可以理解为干涉人家的私事,但是在中国,这是十分恰当的打招呼用语。这些例子说明,我们若想克服不同文化之间的隔阂,在今后能有效地、更好地进行语言交际,培养文化意识对思想交流的影响是很重要的。
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在这个新的时代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各大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模式,改革创新课堂内外环境以满足当今社会对高校毕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作为我校高校教改的重要一环,实践中外合作教学是对课堂教学的一次创新和尝试,笔者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就中外合作教学课堂中文化差异在教学效果中的体现以及对课堂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浅析。
口语教学作为英语实训教学中的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其目的就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在这一块,教学研究和实践者们一直很重视利用美式和欧式的国外教师进行教学的方式以便中国学生更多的接触纯正的英语和培养英文思维模式。作为一次教学改革的创新,中外合作教学模式旨在应用于英语口语教学中,课前课中课后都是由一名中国老师和一名外国教师共同完成,各自承担不同的任务和角色,双方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互补互助,使中国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纯英语学习和口语训练的环境中,并且在中国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在环境中更轻松自如地理解学习任务,了解交流的话题和背景。因此在一个课堂两个老师共享的情况在,不论课堂内外,教学中的文化都会发生碰撞,差异所带来的冲突在实际教学中对新的课堂环境有着外在的和潜在的影响。笔者在实际的合作教学中体会到有效地合作可以弥合这种文化差异,并且给课堂环境带来新的气氛,提高学生对于口语实训的兴趣和信心。这这些新的课堂环境主要体现在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材料的选取和对教材的应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采用,课堂管理等方面。
首先,中外教师在课前对于教学目标的认知上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中国教师会对课程本身,教材单元,以及单个课堂都设立比较明确的教学任务,预先准备好教学内容和实训任务,以便课堂上可以有的放矢地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欧美教师对于语言训练的教学目标比较下相对要单一而且直接,“说”英语就是唯一的目的。受母语的影响,欧美教师偏向谈话式的教学方式,中国老师由于自身语言学习的经验的影响,比较偏向训练式的教学方式。总的来说,一个宏观,一个微观,一个相对灵活,一个相对更有计划。比如说,在travelling一章中,中国教师的教学目标常常设定为学生可以用英语正确地表达出旅游的目的地,旅游的乐趣,旅游中可以要用到的必要的英语交流如住酒店,订机票,问路等等,然后再根据这些目的来安排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这些在课前的准备中相应地会固定下来。欧美教师通常会以fun为课堂的主要基调,在课堂上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展示旅游的乐趣,自己旅游的经历和故事。在这种差异下,中国老师的课堂会相较口语实训内容偏多,欧美教师的听力实训内容偏多,并往往主题会过泛过广,学生没有一定训练的目标。而在实际的中外合作课堂上,这种差异由于合作的存在而相互取得了一定的平衡,课堂即因欧美教师的生动讲解显得有趣活泼,又因为中国教师的课堂计划而取得实训的目的,中外合作教学可以说扩大了传统的中式口语教学的教学范围,又规范了过泛的欧美式口语教学。其次,教学材料的选取和应用上,中外合作教学的对课堂环境的影响十分突出。由于欧美教师本身对于英语语言文化和国家文化的了解和讲诉是中国老师无法取代的,众所周知,文化的传输在语言中的力量是不言而喻的,英语语言的学习和实训中绝大部分是在接触这些文化。在选取教学材料时,欧美教师偏向纯英语语言和国家文化。但是他们对于中外的一些文化的理解存在着差异,在教学中,无法用比较的方式完整贴切地向学生传达出其意义,加上中国学生语言能力的限制和兴趣的关系,这种学习往往不是很到位。合作教学在对于教学材料的选取和应用上在这方面往往会揉进学生熟悉的中式文化共同充当背景,采取将中外文化进行对比或者类比的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更够更好地创造出文化氛围,提高学生对于课堂的理解度,激发了学生更多的表达意愿,从而获得更好地课堂环境。比如说在holiday一章,外教为课堂准备了丰富的万圣节的图片,包括食物,服装,装饰品,节日习俗。传统的讲解只能吸引学生一部分时间的兴趣,到了实训环节的安排以游戏“裹僵尸”为主,语言训练的部分比较少,学生往往会有说得太少,对口语实训任务迷惑不解的感觉,对国外节日文化也是一知半解。创新的中外合作教学在这方面有弥补的作用,课堂中加入了如学生介绍中国节日,中外节日习俗对比,教师总结点评等口语实训环节,最大化地加大学生对于文化的认知和语言的训练。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应用上,传统的欧美教师教学课堂多采用开放式问答的教学方式,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口语训练任务,展示部分比较自由,有可能造成口语好的学生实训机会多,不好的学生不积极参与的情况。中国教师偏向于任务型教学和逐个展示方式,但是时间控制往往不好把握。在中外合作课堂上,这点得到了很好的弥合。比如说,课堂开始前,可以根据话题分成两队,有两个老师分别指导,在小组讨论结束后,中外教师可以分工合作,各自负责自己所带队伍的展示盒点评,再由学生自由展示。这不仅可以有效地利用课堂的时间,也可以增加学生表达的乐趣和信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最后,在课堂管理方面,外教往往会给学生配上英文名方便考勤,但是大部分高职学生对于自己的英文名概念不深,容易出现考勤上的错误,而且对中国面孔的不熟悉和班级数量多使得外教本身在课堂管理上也有些费力。中国老师的加入在这点上不言而喻地可以帮上大忙,课堂管理和考勤理顺了,教学任务完成起来才比较按时有效率。
在实际的合作教学中,受合作教师的专业,教学风格,特长等的影响,每个合作课堂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不一样的合作模式和不同的任务分配,这也许带来了除了笔者所列的对课堂环境的有利影响外的其他不足之处,但是,总之,中外合作口语教学在高校教学革新方面是一次大胆而有益的尝试,需要经过更多的合作,总结更多的经验来完善这个教学新法,并使它最终为高校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提供更多的优势,创造出更佳的语言课堂环境,并进一步推进高校课堂改革的其他方面和领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对于高校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和任务。
参考文献:
[1]周蔚蔚.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江苏改革,2002(9)
[2]孙迎月.对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第19期
[3]扬连瑞等. 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