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5 16:57: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消费调查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的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他们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与以前相比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当代学生的消费新概念及其存在的问题
1、 实惠是大学生考虑的重要因素
在流行和实用之间,更多数学生选择的是实用。在各类产品的选择中,价格适中总是大学生首要考虑因素之一。类似的特征在促销方式的选择上也有体现,最受大学生欢迎的三种促销方式是:打折、派送和赠送小礼物。
2 、大学生侧重时尚性消费
20岁左右的青年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大学生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独特、新奇、时髦的产品,与此同时,独特、新奇带来的往往是流行、普及。服饰、化妆品仍是女生消费的大头,68.3%的大学生表示喜欢购买独特风格的衣着服饰。只有31.7%的人认为无所谓,穿得舒服就行。 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3 、大学生在品牌的选择上忠诚度高
国外有知名度、美誉度的品牌更受学生欢迎。在手机、数码产品等中高端消费品上,国外品牌占据优势;国内品牌在电脑等个别领域逐步增强。在快速消费品上,国内外品牌在大学生心目中各有优劣。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有将近一半的同学在购物时,将品牌作为第一考虑因素,像耐克、阿迪、ONLY等中高档服装、化妆品品牌就非常受同学欢迎。
4 、大学生消费也有其不理性的一面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他们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调查发现,有98.3%的学生主要经济来源是父母,而且大部分人月消费在600元左右。像满足以前意义上的温饱消费只占总消费的三成,恋爱、人际交往、个人时尚用品等费用反而占了日常消费的大头。现在MP3、手机、笔记本电脑也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三件不可或缺的高科技产品。目前,手机在同学中的占有率超过90%,其中七成的同学使用高档手机。56.7%的同学拥有电脑。但在拥有电脑的同学中,68%的同学将电脑用于玩游戏、上网聊天等娱乐活动,只有少数同学是用电脑学习。
5、 考证、出国成为大学生消费新增长点
我粗略数了下:除了以往的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证,还有许多职业资格证,像会计证、秘书证、公关员证等,甚至还包括驾驶证。为了考试,还要参加许多考证补习班,这种班少则数百元,多则上千元。但事实上,很多人是随大流去考的,很多证对我们来说并没有多大用处,像公关员资格证对找工作来说起不到什么作用。同学如实说。除了考证成风以外,还有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将毕业出国留学提到了议事日程上,许多家庭就将一大笔钱投在了各种出国培训班里。一位正在等待签证的朋友算了一笔账:出国必须考雅思,大三我去了北京念新东方的雅思,学费1800元,材料费200元,报名费1000多元,连带生活费,光半个月就花了4、5千元。考完之后要申请学校,每所学校的申请费都不同,例如美国一般是60美元左右,如果多申请几所,怎么都将近一万元,加上后面的签证、护照、存档的钱,仅前期准备就要好几万,更别提出国了。
二、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也有几点
1、 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的消费情况对大学生的消费观有重要影响。我在对一些同学的访问中发现,一般来说,农村的大学生每月的消费大部分是用在伙食上,另外一部分开支主要是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他们的家庭都不富裕,在学校的消费也和在家里一样,不会太讲究。而城里的学生在消费上就相对大手大脚些。
2 、集体影响
读书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集体宿舍,这样,个人的消费方式不得不受到集体的影响,比如我以前不太喜欢喝牛奶,但同宿舍其他人都有喝奶的习惯,我也就慢慢跟着喝了。
3、 社会文化的影响
以女大学生为例,虽然他们和社会有一段距离,但社会上的潮流也能影响到她们,追求时尚,高档服装,化装品,减肥品等,都要花很多钱。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方式 调查探析
物质生产与消费造就了人类的当今社会,是人类日常生活的活动体现。21世纪以来,我国高校不断扩大招生。截至2012年,我国普通在校大学生人数已达2308.5万人,在校大学生人数已居世界第一位,支出均值为8435.7元。我国大学生消费市场规模巨大,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变迁进行深入地探析,对高校商家更好应对大学生消费方式的变迁所带来的冲击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分析与调查
一般的从宏观方面讲起,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包括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所有花费占其总消费的比重;要是从微观方面说,大学生消费结构指的是大学生在各类型消费中各自占总消费的比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给出的数据划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生活贫困,在50%59%为温饱,在40%50%为小康,在20%40%为富裕,20%以下为最富裕。根据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消费总体属于基础温饱水平。他们平均月消费800元,在食品方面月均消费450元。前期进行的调研活动进行了周密策划和展开。最后进行了活动的总结和数据资料的收集,我们凭借所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获取的一手资料调查资料,我们以此得知,现在大学生的消费在食品消费比重占到总消费的一半还要多。但是我们还要考虑到一点,大学生现今毕竟还是在学校里头,日常开支、消费结构和消费种类相对于在社会上要有所不同。大学生在除去食品消费后,还有不小的比重用于其它消费。因此,我们以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到现今大学生正在进行着消费方式的转变。就比如说网购:买衣服去凡客,买电子产品去亚马逊,买化妆品去聚美优品,他们甚至通过在校内局域网上进行午餐盒晚餐的订购(叫外卖)。大学生所受的文化教育、校园环境以及该年龄的心理特征,使得他们具有不同于一般社会群体的消费行为及消费方式。
二、对大学生消费方式的变迁给高校商家带来冲击的思考
现今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对比与他们以往有了很多不同。大学生在消费方面的变迁,他们在行为上和心理上的转变,引发了许多人的思考,我们也进行了总结和思考:为什么大学生逐渐在网上订购东西,而不在亲临实体店?现今学校周边的实体店的销售业绩对比以往是什么样子?高校商家如何更好地应对这种消费方式变迁,转弊为利?
带着以上几个问题,我们再次对于中国矿业大学的在校学生以及周边的商户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凭借着我们参加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所获取的一手资料,我们对高校商家平时经营采取的刺激学生消费行为不足之处进行了总结:现存的实体店相比于网店都是规模比较小的,经营种类和价格范围都比较有限。在经营范围本身就比较小的基础上,可以用来做促销的商品种类和价格范围就更小了。一般消费者只会关心和自己有关的信息,优惠种类少,可选性就降低,涉及人群就少,优惠促销效果就会不明显。缺乏让利于学生的促销态度。很多时候,商家促销的让利手段都建立在虚抬价格的基础上。高校商家的观念还比较保守,虽然愿意做出一些促销活动,但缺乏真诚感。限于卖家自身实力有限,而消费者的需求确实千变万化的,卖家很多时候不能跟上学生的需求。当比较新奇的事物出现,大行其道之时,商家还在卖着传统的旧东西。当时机不能把握时,将会导致潜在的学生客户严重流失。
综合来说,高校商家对于现在的消费者(学生)来说,如果没有足够多的优惠信息,或者是足够多商品种类优惠信息和足够大的优惠空间,那么高校商家所采取的促销很难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会更愿意选择在寝室上网解决购买需求,毕竟价钱相差无几,但可选种类却相比现存实体店面的种类多出很多倍。这就是没有充分认识到现在已经不是卖方市场的时代了,货真价实和优质的服务才是正确的经营之道。
三、对高校商家面对现状提出解决方案
对于大学生消费方式的变迁,高校商家要审时度势,面对现状采取一定的手段,改变传统一层不变的经营模式,以应对消费模式的变迁。对此,我们项目小组在调研基础上进行深入探析,对高校商家面对现状提出了以下建议性解决方案以及建议:高校商家应与消费宣传平台合作,在降低自己宣传成本的基础上进行宣传促销。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先从改变传统的宣传模式。高校商家应推出会员优惠的策略,但是,每个商铺都有各自不同的会员卡或者会员证,这样会在大学生使用时带来不便,所以建议高校商家采取商家联盟会员的模式,这些问题都高校兴起的高校消费联盟宣传平台服务性机构得到解决。聚集多家商铺实行联盟的方式,这样可以将多家的优惠政策和信息汇总到一起,这样在对于学生使用上会有很多优势。这样会减少“传单满天飞,卡片任逍遥”的场景。将商家消费联盟的信息聚集在一起,这样就是“1+1>2”的模型方式。另外这样一次性的派发多家商铺的优惠信息,这在人力、物力上都大大缩小开支,减少成本,进而商铺在对于商品的价格方面也会有优势。
高校商家在促销宣传时候应该拿出诚意,切实地落实到学生的优惠上面,经营都是先赚人气再赚钱,步步为利所图走得长远。
关键字 大学生 消费 网络资源
一、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消费研究的现状
2012年5月至10月, 笔者对河北省秦皇岛市六所高校的部分大学生进行了网络消费情况问卷调查。在被调查的六所高校中,有重点院校、普通院校,专科院校和民办院校, 且均为专业设置比较全面的综合性院校, 是比较理想的区域组合;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 调查对象的专业覆盖面较广, 包括理工类、文史类、艺术类等方面的多个专业。同时, 在学历层次上,有本、专科各年级的学生,以及少量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作为参照。因此, 本次调查得到的数据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可信度, 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出河北省大学生的网络消费状况。笔者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开展了大学生网络消费情况问卷调查,此次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大学生网络消费情况进行调查,依托燕山大学,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河北省建材学院,河北省石油学院进行调研,共发出调查问卷2000份,收回1652份,有效调查问卷1652份,有效回收率为82.6%,通过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分析和总结,汇总得出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基本情况,进而分析当今大学生网络消费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引导大学生理性网络消费,充分享受网络带来的方便与快捷。
二、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基本现状
2.1网龄时间较长
近年来,人们对网络资源的利用意识越来越强,对网络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在网龄上表现得特别明显,网龄作为网民对上网时间和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有着不低于2年的网龄, 超过4年的大学生网络消费者为62.8%,还有19.6%的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就接触到了网络,4年以下的大学生居多, 网龄最长达5年的占11.3%。
2.2涉及网络的消费较高
近几年来,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有了显著的提升。大学生消费的增长幅度也是非常的迅速。据调查表明,大学生在校的每个月总开支额从400元到1500元不等,平均月消费额为700 元左右。大学生网络消费也随之逐步增加, 由过偶尔上网到自己购买网络硬件设备在寝室上网。调查中,我们发现,受访者中有64.9%的大学生独自拥有自己的电脑,8.2%与他人共同拥有一台电脑;此外,有55.6%的大学生每月上网费低于50元, 23.7%网费在50元至100元之间,11.3% 网费在100元至200元之间,8.2%网费超过200元。
2.3依托网络平台消费
通过查找资料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网络消费主要是通过B2C和C2C这两种方式。B2C是指商业企业对消费者的商务模式,企业直接通过网站把商品和服务售卖给消费者的方式;而C2C是通过网络中间商,消费者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买卖交易的方式。B2C的企业有当当网、亚马逊书店、京东商城等。C2C主要有淘宝网、易趣网和拍拍网等。
三、大学生网络消费现实困境
3.1大学生对网络的认知程度较低
通过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大学生对网络的了解和使用是浅层次和低水平的。调查中提问网络知识的来源,有53.6%受访者回答是上网实践得来的,这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网络知识的欠缺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对网络的充分利用的能力,更主要的是限制了学生对网络的自我防护能力。还有38.1%回答为同学传授的,再就是10.3% 认为是老师教授的。
3.2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略有偏差
大部分大学生表示最希望从网络上获得的休闲娱乐、学习资料和与他人交流,但实际使用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对学习活动的利用情况相对滞后,只有32.9%的学生才是首先用于学习的。
四、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引导对策
4.1培养大学生健康消费网络的观念
虽然大部分学生对网络利用的自我认知比较满意,但这反而显示出大学生网络消费中存在一些问题。大学生的网络消费不一定都是健康的理性的。为此,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网络消费观念的引导,做到对网络的合理使用。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网络消费课程、网络知识讲座等形式,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树立起正确的网络消费观。
4.2加强大学生网络知识教育
大学生在进入高校以都有不少的上网体验,但是大学生的网络知识体系既不系统,也不规范,所以学校应该急需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和教育工作,作为学校,不仅仅需要进行网络法律法规的普及工作,更需要根据学生以往网络知识的欠缺,加强网络知识的系统化教育。总之从此次调查反映的大学生网络消费现状的概况来看,学校应从多方面加强学生网络知识的建设和普及,加强新时期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思政队伍;时刻关注学生网络消费观念及其动态,及时发现和理解网络传播中所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会进行自我教育,正确思考,从而进行合理健康的网络消费。
1.1影响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因素通过对大学生消费特色的调查研究,将信息不对称、法制健全程度、风险感知、广告宣传这4个因素作为影响大学生消费的相关影响因素[5]。(1)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不同人员对有关信息的掌握是存在显著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一般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缺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3]。(2)法制健全程度。在我国有关互联网上的消费的法律法规制度还存在着很多的漏洞,因此在商品信息上大学生消费群体就属于了信息拥有量少的群体,而商家就能够利用其足够的信息进行谋利。由于法制不能很好地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不能让大学生消费群体和商家形成公平的交易。(3)风险感知。风险感知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之下,因为无法预料这一消费结果的优劣而产生的一种不确定性感觉。由于对信息的接受程度不同,使得感知到的风险也会不同。风险感知的差异可能使得大学生消费者的消费意识也不一样,最终导致消费行为的不一样。(4)广告宣传。由于商家的大量的广告宣传,给消费者造成了一种误导,为消费者提供了不真实的信息,使得消费者做出了不正确的消费行为。
1.2模型的假设根据以上因素的分析,从而提出信息不对称影响因素的假设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H1:法制健全程度与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相关关系;H2:法制健全程度与广告宣传存在相关关系;H3:广告宣传与风险感知存在相关关系;H4:风险感知与信息不对称存在相关关系;H5:法制健全程度与信息不对称存在相关关系;H6:信息不对称与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相关关系。
2问卷调查及量表设计
2.1样本选择本研究的对象是长三角地区的大学生,由于数量多、范围广,笔者仅在学校图书馆、教室、学生宿舍以及学校周边地区发放问卷,还有一部分问卷通过电子邮件在网络上发放,主要包括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常州、合肥、镇江、扬州、盐城等城市及地区。正式问卷共3部分:①问卷简介,向被调查者介绍和说明调查目的和调查内容;②被调查者个人因素调查,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段、文化程度;③影响信息不对称的相关因素调查,包括信息不对称、法制健全程度、风险感知、广告宣传4个方面。问卷第三部分采用5分法调查大学生消费者的态度,分别为非常符合、比较符合、基本符合、比较不符合、完全不符合5个态度层次。
2.2问卷测量量表根据前面提出的假设模型,结合本研究的具体情况,提出以下各变量的测量指标。
2.2.1信息不对称的指标体系对信息不对称的测量分为3个测量题项:①我非常关注那些与信息不对称相关的消息;②信息不对称不会影响我的正常消费行为;③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我会选择信息更加完全的商品进行消费。
2.2.2法制健全程度的指标体系对法制健全程度的测量分为3个测量题项:①网络管理制度相对健全能够保障商家产品信息的真实性;②我国的法律制度保护大学生的消费行为;③我国的法律制度削弱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2.2.3风险感知的指标体系对风险感知的测量分为4个测量题项:①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我仍然进行网上消费;②商家的对商品信息的描述都是真实可靠的;③信息不对称是无处不在、不可避免的;④在网络消费前会先调查商品的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麻烦[5]。
2.2.4广告宣传的指标体系对广告宣传的测量主要根据网络广告对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分为4个测量题项:①被商家的大幅度广告宣传吸引而进行网上消费;②被虚假的广告信息吸引而进行消费;③广告宣传加强了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④广告宣传削弱了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
2.2.5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指标体系对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测量分为3个测量题项:①我和周围的人经常在网上进行消费;②在经济条件允许下我不在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影响;③进行网络消费时我通过商家描述了解商品信息[6]。
3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3.1样本描述性统计本研究一共发放800份问卷,其中320份问卷是现场发放,还有480份问卷是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进行调查的。最终一共收回722份问卷,剔除其中无效问卷12份(无效问卷主要是问卷中至少有一题没有做),有效的问卷是710份,录入的有效数据也是710份。本次有效调查人数有710人,调查区域在长三角地区的主要城市和地区。从性别上看,男女比例接近对半,女性稍多了一点;就学历而言大部分是本科,占66.5%,专科占26.8%,居第二多,硕士35人,博士学历的16人,比较少。
3.2信效度分析
3.2.1信度分析本研究采用Cronbach’sα系数来检验问卷的信度,该值越大表示信度越高[7]。本研究中各变量的Cronbach’sα系数见表1,可以看出本研究各变量的Cronbach’sα值在0.703至0.784之间,均大于0.7,这表明本次问卷调查所设计的测量体系具有较高的信度。
3.2.2效度分析根据Kaiser的观点,KMO值越大时,表示变量间共同因素越多,越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见表2,信息不对称的KMO值为0.655,适合做因子分析。关于信息不对称的3个测量题项落在一个因子内,所对应的因子载荷超过的题项的总体特征,信息不对称可以归结为一个因子。除了大学生消费行为的KMO值只有0.591,勉强适合做因子分析。经过效度检测,信息不对称、法律健全程度、风险感知、广告宣传和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相关测量题项都落在一个因子内,5个方面都可以各自归结为一个因子。
3.3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
3.3.1初始模型检验常用的拟合度指标有以下几个:卡方与其自由度的比值CMIN/DF、拟合度指数(GFI)、AGFI调整的拟合度指数、IFI增加拟合指数、CFI比较拟合指数、RMSEA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得到初始模型的拟合度见表3。可以看出,CMIN/DF略大于3,其他各指标的值也都略偏小,RMSEA的值偏高,模型适配度欠佳,可以看出初始模型的拟合度还不是很好,需要对模型进行修正。
3.3.2模型修正后的检验对初始模型进行修正后,各项拟合度指标值见表4,可以看出修正之后的模型卡方与其自由度的比值为2.274,这说明适配情况优良;GFI、AGFI、IFI和CFI的值均落在最优值趋向内,模型拟合度良好;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SEA为0.073,在0.05至0.08之间,说明模型的拟合度良好。在SEM方法中,判别回归系数是否显著异于零的标准是临界比例,简称C.R.,当C.R.的绝对值≥2时,回归系数数值即可认定为在显著性水平0.05下,见表5。其中,广告宣传因素和风险感知因素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是通过信息不对称这一变量,广告宣传和风险感知对大学生消费行为是间接的;法制健全程度虽然没有直接影响大学生消费这一行为,但是法制健全程度通过广告宣传因素和风险感知因素,也间接对大学生消费行为有影响[6]。
3.4假设模型验证结论总结以上数据的分析结果,现在将所有假设及其验证结果进行汇总,见表6。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法制健全程度对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影响不大,在大学生进行网络消费的时候可能没有考虑到维权等法律方面的因素;②法制健全程度对广告宣传有着较大的影响,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减少广告传递给大学生消费者的虚假信息,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影响;③广告宣传对风险感知的影响较大,广告宣传力度的加大,就可能致使大学生风险感知度减小,大学生还是处在信息的劣势;④风险感知与信息不对称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风险感知能力越强,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就越小;⑤法制健全程度对信息不对称的影响较弱,法律制度的建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信息不对称对大学生生网络消费的影响;⑥信息不对称与大学网络消费行为的关系较为显著,在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下,大学生对在网络上消费还是有所顾忌的,商家的诚信、商品的质量、物流的速度都是大学生网络消费所要考虑的问题[8]。因此,信息不对称与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是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4总结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如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普遍还存在储蓄观念淡薄和盲目攀比心理的消费问题等。
二、调查对象:
大一到大四学生。
三、调查方法:
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方式。
四、报告正文:
论大学生消费现状
摘要:
针对越来越明显的大学生消费热问题,我们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其中对每月学生的主要花费进行了提问、对比、数据分析,总结了我校大学生的消费主要去向,从普遍现象来看,我校大学生中简朴的学生要明显多于肆意挥霍金钱的学生,但是,现今普遍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直接导致了生活费用的明显增加。
关键字:大学生、消费、物价、消费来源
正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正逐年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感到供养一个大学生的压力,很多人说,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基本可以赶超白领。那么,大学生的高消费到底源于何处呢?为什么大学生的花费会如此巨大呢?
本次的调查对象多为大二的学生,虽然反映出的问题不是很全面,但是也有一定的代表性。从调查数据的整体来看,大多数同学的月生活费都花在了伙食费、通讯费、交通费等基本生活费用上,但是为什么生活费用会越来越大呢?我们分析,可能是社会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物价上涨,物资丰富等原因能造成的,此外,地域不同,环境消费水平的不同也是影响大学生生活费用重要因素。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虽然目前社会经济有所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还是比较低的,增长不是很快。31%的大学生月生活费还限于400~600元,月生活费水平主要集中于600~1000元,占到了59、5%,仅有7、1%的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在1000~1200元以上,在1200以上的只有2、4%。从此项数据显示,大学生的基本消费结构还是十分正常的。
首先,我们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对家长的依赖性很强,独立意识较弱,他们的生活费来源大都仅仅来自于家庭(81%),只有极少数的学生会通过自己做兼职打工(7、1%)来减轻家庭的负担。这一方面说明了我们的大学生独立性差,责任感弱,生存能力低下,不会体谅他人,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国高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对于中和素质和人格培养的忽视。被调查者资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这个数据还说明了一点,这种情况是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普遍情况。很多社会因素我们无法改变
,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做兼职,大多数学生也不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或是尽早经济独立,而是为了要增长个人的阅历和社会经验,大家经济独立意识之差可见一斑。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可是,换个角度思考,这也是我们提高大家经济意识的一个突破口,需培养和加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
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这是大学生消费中的另一个显着特点。据有关资料显示,武汉大学生中其中年消费最高的达到28500元,而年消费最低的只有2100元。大学生年支出均值为8383.96元。这其中有92.7%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占其总消费的70%以上。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手机和娱乐等方面的消费上。在我们的调查中也体现出了大学生消费的两极分化,不过高消费的人还是少数的,仅2、4%的被调查者每月生活费在1200以上。而生活水平较低的学生主要是在娱乐、交际、通讯、衣着等方面比较节俭,学习方面的花销也会适当减少。
研究了各个方面的支出金额后,我们发现学生们花费最多的事在饮食方面,通讯费用和娱乐费用跟以往调查显示的结果相比有增长的趋势,花费在学习方面的金额与其他方面相比所占比例始终较小。由表中数据可看出,饮食方面支出居于250——400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因此,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较高,这可能是这一群体的特点。总体来说上大学生的消费仍然处于“温饱”阶段,即吃饭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这种“温饱”已经有向“小康”过度的趋势了(这点由我们日益增多的娱乐、通讯支出,潜在恋爱支出就可以看出)。花费在学习方面的费用所占比例不大从侧面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心态不是很积极,学习欲望不是很强烈,经历过多的放在娱乐和校园生活的其他方面了。学校和社会可以对大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多买书,多读书,努力发展完善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身价值。人际交往费用的增长,说明学生越来越重视学校中的人际关系交往,这既是好事但也有值得忧虑的地方。更进一步的思考综合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正逐渐成长为新时代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大学读书的我们,目前基本上还没有能自主负担所有生活开销的能力,所以,在花钱购物时就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肆意挥霍,许多没有必要的开销都应逐一免去,在大学期间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建议同学们要控制欲望,不要盲目炫耀,更不能攀比,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
关键词: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践教育;信用卡;成都市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174-02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简称SRTP)作为我国本科实践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为本科生提供科研训练的机会。本文采用西南交通大学第六期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参与项目《成都市大学生信用卡市场调查与研究》作为案例,来进行具体分析和探索。
一、确立研究题目、研究思路与启示
SRTP项目的选题应确保项目要符合大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在本案例中,最后选取大学生信用卡市场作为研究对象,既考虑了金融专业的研究内容贴切与新颖性,又兼顾了本科大学生的实际理解力和操作能力,从地域的可行性上,调查范围锁定在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及周边高校区域。研究思路的构建离不开经验的积累。同学们通过阅读大学生信用卡市场和大学生消费等相关文献和研究资料,学习了国家相关政策与银行的市场策略等内容,从前辈的研究成果中获取了社会调研的思路。而且,前期准备充实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在带着问题而学的过程中增添了主动性和效率,学会了如何根据项目的价值性、创新性和可行性来选择题目和构建思路。
二、问卷设计、发放调查与启示
同学们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如《社会科学研究的思维要素》[1]等,了解问卷设计的原则和技巧;同时,参考了其他地区如珠江三角洲[2]等地有关项目的调查经验,设计出调查问卷。然而,本次问卷设计出现了几个缺陷:①个别问题的选项之间具有递进关系,出现了“选A的人一定会选B”这样的情况,使得各个选项的统计不具有互斥性。②在设计问卷时,因为考虑了思路的连贯性而造成单选多选题目交错,加大了统计的难度。③没有采用态度等级来设置选项,使得在统计时难以发挥spss工具的回归分析与检验能力,降低了预期的专业水平。这些问题是多数首次涉足统计分析领域的大学生们会遇到的问题,这些实际操作中带来的缺陷为同学们提供了出错的范本,为今后的研究和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切身经验和教训。项目成员于2011年10~11月在实际发放问卷时,根据四个原则来分布样本。考虑到高校的不同类型,分别从一本、二本和三本院校采集样本(其中一本学校西南交通大学46份,电子科技大学47份,西南财经大学28份;二本学校西华大学50份,成都理工大学47份;三本学校川师影视学院50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49份);考虑到不同消费类型的大学生使用信用卡可能不同,调查者分别进入图书馆、宿舍和体育场等不同场所发放问卷,以求样本分布的均匀性;考虑到女生在服装、化妆品等方面花费较高和男生人情花费较多等因素,在样本的选取中,调查者尽量保证样本男女比例平衡,为以后探究性别和信用卡使用情况的关系做铺垫;考虑到个别较远的学校样本难以收集,且效率较低;与此同时,大部分大四学生长期不在校,给调查造成了困难,对于这两部分学生,调查者采用邮件、社区等途径问卷进行调研。从结果来看,本次项目的发放策略和调查比较成功。但是在问卷的填写过程中仍然有遗憾。同时,在问卷发放和调查过程中,同学们收获最大的是如何系统周密地思考问题,体会到了实际工作的艰苦,提升了面对拒绝时的心理承受力,同时提高了与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三、数据统计、数据分析与启示
统计分析往往从数据的基本特征开始。本案例分别从信用卡持有情况、大学生经济状况、大学生对于超前消费的态度、大学生对信用卡的认知与评价、大学生信用卡需求状况等七方面进行描述性统计。在分析过程中,通过图表结果和已有资料挖掘隐含信息,得到一些思考。比如,从持卡人所属银行的分布来看,调查结果显示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所占份额最大,分别占27%和23.5%,两家合计占比超过了一半。结合工行建行网点覆盖度大、两家银行前期积极推行校园政策的情况,可以推知扩大网点覆盖度,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与高校进行合作都有助于推进大学生信用卡市场的开拓。又比如,从办理信用卡的途径调查中发现,多数大学生通过身边人的介绍和校园促销活动办理信用卡(分别占28.5%和25%,见图2),而“其他”选项占比最多,高达38.6%,这一方面说明问卷选项设计有缺陷,应多设立选项;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学生获得信用卡的途径比调查者预想的丰富。在本案例中,同学们通过两个指标的比较分析来探知二者的数据变动和逻辑关系。通过分析“大学生每月收入和信用卡的使用情况”、“月收入对大学生超前消费观念的影响”等,探索思想观念和经济基础对大学生使用信用卡行为的影响。比如,以“是否办理信用卡与大学生超前消费观念的联系”来看,在有信用卡的大学生中,持“反对”或者“无打算”态度的人群共占64%(见表1)。这表明虽然持有信用卡,但很大部分学生可能让该卡处于睡眠状态。在无信用卡的大学生中,持“反对”或者“无打算”态度的人群更占了74%,表明成都市大学生对于信用卡的消费模式并不热衷,甚至怀有反感情绪。同时通过两组数据的比较,项目成员认为拥有信用卡的大学生更愿意尝试超前消费模式。但目前情况下,无论是否持有信用卡,信用消费在成都市大学生中并不占主流。
此外,由于这次问卷的问题和选项设置较为零散,难以设定变量进行较复杂的统计分析,于是同学们改变计划,使用Microsoft excel作为统计分析工具进行数据筛选、排序和图表的生成等,从而熟练掌握了excel的操作技巧和技术,提高了实际操作水平。
四、补充调查、成果总结与启示
在数据统计时,同学们发现调研样本中大四学生的比重过小,仅占样本总数的6.5%。考虑到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四学生普遍比其他学生更熟悉信用卡,并且大四学生校外实践的时间相对较多,用到信用卡的机会更多;同时对银行而言,毕业生是新一代的工作人群,是银行信用卡的潜在优质客户。因此,无论从毕业生本身还是从银行角度都有对大四学生进行单独调研的必要。在本案例中,同学们针对大四的学生进行了新一轮问卷发放和调查,虽然回复率仍然比较低,但是由于基数较大,仍然获得了数目可观的有效问卷。通过对这些问卷的重新录入、统计和分析,得到了“多数大四学生具备一定的还款能力,其信用卡市场开拓在经济上具有潜力”的结论。同学们根据两次调研的结果,总结了成都市大学生信用卡市场的现状,为大学生信用卡营销策略提出了五项建议,研究成果可以为银行提供借鉴和参考。此外,这次补充调查和完善,为同学们树立了求真求精、不畏困难、勇于总结不足和不停探索的精神与力量!总之,在这项SRTP项目从立项到完成的过程中,同学们积极讨论、分工协作,不断学习新知识和应用新方法;指导老师也定期进行项目进度监督,给予专业指导。SRTP对学生本身来说极具意义,它能调动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3]。SRTP也是对指导教师学术能力和责任心的考验,同时更考评了项目开展高校的组织管理制度。只有在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的共同努力下,才能让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走得更远更好。
参考文献:
[1]肯尼斯·赫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思维要素[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永川;高校学生;消费结构;消费行为;建议
一、永川高校基本情况概述
重庆永川位于重庆市西部地带,是重庆市政府公布的职教名城,拥有重庆文理学院、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重庆科创职业学院、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重庆城市职业学院重庆等十余所高校,高校学生覆盖率占全区的三分之一以上。
二、永川高校学生消费特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校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本文特别对永川各高校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本次问卷共发放1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为97份,回收率为97%。经过分析,呈现出许多的特点:
1.生活费区间分析
生活费是指“以月均消费支出为计量单位的大学生在求学期间为满足生活需要而支付的货币总量”,不包括学费、住宿费、往返家乡与学校间的交通费方面。目前大学生月消费在500元及以下的学生的比例为22%;月消费在500~1000元的比例为43%;月消费在1000元以上的比例为35%。可见,大学生月均消费支出水平呈上升态势,且以相对中等的500~1000元这一区间最为普遍,表现出两头低、中间高的状况。
2.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观。生活必需品是我们每个人生存的必要条件。根据对永川高校学生的调查了解,高校学生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观认识还不够,他们对生活必需品的认识仅仅表现在:只要自己有吃有住就行,而盲目的最求享乐主义。把对生活必需品的需要转移到享乐上,比如说恋爱、旅游、购物等等方面。他们认为精神消费才是最重要的,物质消费是次要的。可见,大学生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观呈现出一种认识缺陷的现象。
3.对品牌消费的意识度。21世纪的大学生思想活跃,善于且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趋于对潮流、时尚和品牌的向往。在调查中,有56%的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喜欢品牌商品,44%热衷于与其他人一起讨论自己感兴趣的品牌。与追求时尚消费产生的就是攀比消费,有些大学生虚荣心较强,同处在一个屋檐下的同学都不想自己“矮人一等”。但是由于家庭间经济实力不同,追求时尚和盲目攀比的消费理念使得有些大学生过度的高消费与实际经济现状矛盾深化,导致部分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形成了不良的消费风气。
4.业余时间分配对消费观念的影响。作为高校学生的我们,业余时间是相当多的。不少的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去消费、购物,以此来打发自己的业余时间。据问卷统计资料来看,大学生的业余时间分配是不合理的,表现在:盲目利用业余时间去消费、购物、旅游等方面。他们的盲目消费导致每月他们的生活费都超出基本的开支,这使得许多的家长认为大学生活没有真正的体现其价值意义。可见,大学生业余时间分配对消费观念呈现出趋向于盲目的认识。
三、永川高校学生消费构成
从该表中可以看出,人际交往和购物费用呈现出一种上升趋势,住宿和餐饮消费比较趋于稳定。大学生的日常休闲娱乐名目繁多,如上网、唱歌、看电影、茶楼休闲等。据统计,在每月消费的主要项目调查中有48.5%的学生选的是娱乐。知识拓展费用、旅游成为大学生消费的新增长点。首先,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趋向于考证或者考研,报名费、资料费、培训费等月均支出为300元以上的学生占了54.6%。其次,旅游似乎成了当前大学生开阔视野、增加阅历、修养身心的必修课,调查中发现每学期中进行旅游的大学生高达58%。
四、永川高校学生消费行为分析
据问卷统计资料可以看出高校学生的消费动机大部分是出自于对生理需求的消费,占总消费的65%,相对生理需求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所占比重大。这说明高校学生的消费行为还是出自于对生理需求的满足,既吃、住、行、游、购、娱。但是作为高校大学生的我们也不能忽视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的消费,我们应该将精神消费与物质消费紧密联系起来,真正从当代大学生的各方面消费动机考虑,提出科学合理的消费模式。
五、合理平衡和规划大学生消费结构的建议
高校学生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消费教育理念的缺位。因此应该把消费教育理念列入不同级别高校的教学计划,从幼儿教育一直延伸到高等教育。本文以永川高校学生消费结构消费与消费行为为例展开研究,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合乎平衡和规划大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的建议:(1)在各高校发放合理消费指南,寻找一些适合学生的工作,让学生周末参加社会实践、做兼职或在校勤工俭学,体验挣钱之艰辛,从而降低过度消费和盲目消费。(2)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高校健康消费的活动专题。(3)各校建立理财咨询服务,邀请高校知名教授讲授理财和消费意见。(4)高校举办各项体育运动比赛,既利于学生康体健身,还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学习。(5)组织学生参加政府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考研交流活动以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增加其学习热情,促进学习消费。(6)各景区实行永川景区通票制,开发适合学生消费水平的旅游产品和纪念品,刺激学生旅游消费需求。(7)各校及景区内可增加适当的休闲娱乐功能缓解学生学习压力,从而减少学生对网络和购物需求。(8)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尽量减少学生的不合理消费。
总之,高校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是高校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也是广大人民群众讨论的一个话题。各高校的学生构成各不相同,其消费观念也有差异,但呈现出的特点却大致相同,即盲目消费、过度消费。因此,我们应从实际出发,认识到高校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的误区,致力于改变不合理消费趋势,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为我国高校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提供参考。
参 考 文 献
[1]郭鲁芳.休闲经济学——休闲消费的经济分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胡娟.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2:297~300
[3]刘鑫.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分析及对策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论文.2007
[4]赵祥禄.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现状、原因和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报.2004
[5]屠如冀,叶伯平.现代旅游心理学[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4(4)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我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对大家的消费进行归宗和分析。
一:伙食费。
三:恋爱消费
对问卷中你谈恋爱了吗?每年为恋爱花费多少钱?的问题,77%的大学生承认有恋爱经历,每年用于恋爱消费的钱从200-700元不等。从调查看,大学生恋爱支出主要在吃饭、零食、逛街、泡吧娱乐等方面,礼品消费是恋爱消费中绝对的大头,逢年过节(情人节、圣诞节等)或是俩人过生日及特殊的纪念日,恋人之间必要互送礼物,此项花费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甚至有几千元
者(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一个大二的学生在女朋友生日那天送了一条价值7800元的铂金钻石项链);在恋爱消费中,支出较大的还有在校外租房居住,每月要支付200-400元。
五:手机等通讯费用
根据调查结果,85%的学生都拥有手机,他们的手机价位一般都在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
根据这次调查,我们总结出来大学生消费的以下特点:
1、消费观念复杂,感性消费占优势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据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30%拥有手机但对手机的消费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拥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2. 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
3.消费倾向多样化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娱乐、运动、手机、电脑以及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大部分学生会去旅游,去歌厅、酒吧消费,或是购买电脑,手机、MP3,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二、大学生消费的结构和层次分析 大学生的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通过调查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 有75%的同学依靠父母,13%的同学依靠贷款,8%的同学获得了奖学金,9%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另有1%的同学还需减免学费。由此可见, 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但来源趋向于多元化。但生活费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等,要是这个大头加上去,来自父母的比例将更高,可以这么说,大学生基本上还是以一个纯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的舞台上。
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去向问题,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消费金额较大的比如手机、电脑、各类培训并不含在其中。而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主要消费品,这从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高校学生是手机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调查表明,烟台大学有47.2%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年级越高,手机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刚入校仅有6%的学生拥有手机,而大四学生中拥有手机者已经高达82%,远远高于社会群体手机平均拥有率。约有83%的大四学生明确表示,购买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找工作。虽然手机的主要功能是通话,但大学生们使用最多的是短消息功能。在选择手机时,他们认为价格在1000元至1800元之间的手机最受青睐。
因此,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出类似于正立锥形的结构。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位于锥形的上端,他们拥有电脑、名牌手机等贵重物品;家庭贫寒的同学则处于锥形的下端,他们往往要靠勤工助学或贷款来维持大学正常生活;其他同学则位于锥形的中间,他们衣食无忧,生活水平居中。同时,从以上的分析可以清醒的看出,从锥形的上端到锥形的下端依次降低,这也鲜明的体现了大学生消费的层次性。
三、大学生消费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直接影响着家庭。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平均每年约一万元的费用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口人来说,满足一个大学生一年的消费将花去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特别对于农村的家庭而言,更甚。虽然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家庭用于大学生消费的比重普遍下降,但下降缓慢且比重之大已经是某些家庭所难以承受的。一个大学生的消费占到城市家庭收入的45%左右,特别是农村,可占到80%~90%。无疑,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已经给学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特别一些贫困家庭,在调查中我发现,三高校各有20%的同学需要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来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他们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这近万元的费用了。由于山东省经济算中等发达,其居民收入水平比大学生家庭的收入水平还要低一些。所以实际比重可能比这个数目还要偏高一些,影响可谓深远。
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行为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的影响不只局限于家庭,市场上的很多消费都与大学生息息相关,大学生消费已直接影响着整个消费市场和国民经济。目前,大学生消费市场已经形成,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它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
四、有关大学生消费的几点建议 :
大学生消费不仅仅关系到自己、学校,而且还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问题。现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对大学生消费提出几点建议。
(一)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如今有的学生消费上大手大脚,还有沉迷于盲目消费中,比如最近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将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进入大学,已经开始慢慢地融入社会,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 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三)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无论从哪方面讲,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它已严重影响着高校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对大学生来说还应加强合理储蓄的观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时,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人们的购物方式日益丰富和多样化,伴随而来的是主流消费方式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而大学生作为消费者中的一个重要代表性群体,研究其购物方式及消费观念对于研究和引导当代年轻群体的正确消费观念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大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数据收集,并对调研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以获取有效的分析结果。最后结合相关研究资料与数据分析结果,提出一些针对大学生进行理性消费的建议与结论。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理念;互联网;理性消费
大学生是网购及实体消费较有代表性的群体,通过研究该群体的消费方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网购与实地消费的优缺点,找到两者优势互补的解决方案,推测两种消费方式未来发展方向,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为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及城市消费模式的健康发展积极献策。
一、实体店购物与网络购物的对比
实体店购物对于用户来说体验感较高,消费者可以对商品进行体验,从而选择自己满意的商品。而且在实体店购物交易更安全,实体店资质审核严格保证了交易的安全性。相对于网购,实体店购物交易可以面对面进行,一旦发现商品有质量问题,调换比较容易,消费者维权方便。然而实体店的商品种类较网店少,消费者如果想要购买到满意的商品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不同的店铺做商品比较,而且交易方式较复杂,交易花费时间较长。网络购物中商品种类丰富,用户的选择空间较大,搜索功能完善,可快速查找商品,节省时间,交易方式简单,交费无需等待,因为没有店铺房租等费用,商品价格相比实体店便宜很多。但网络购物售后保障可能会存在问题,消费者的权益有时难以得到保障,一旦发现商品有质量问题,消费者在部分店铺退换商品较困难,容易发生纠纷。
二、大学生消费方式调查分析
(一)调查设计为了能够更好、更全面地研究两种购物方式的选择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本文进行了实地调查。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分为三个群体:赤峰学院的在读学生,赤峰学院周边商家以及步行街周边商户和赤峰学院的网络用户群体。首先,对于赤峰学院的在读学生,该调查分别抽样了大一至大四的在读学生,原因在于大学生是网购及实体店消费的重要群体,且每个年级学生由于经历不同对于消费方式有着不同理解,分年级调查可使结论更全面准确;其次,赤峰学院学生多来自外地,购物场所集中在较为熟悉的学校周围和繁华的步行街地段,调查较为便捷;最后,大学生多用网络交流,利用学校交流群组发起讨论可获得更为真实的信息,反馈结果可参考性高。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实体店走访调查及网上话题讨论三种方式。问卷主要围绕购物方式、款式、购物时间、季度网购消费金额等方面设计了25个相关问题。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根据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访谈的结果分析(见图1和图2),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年级的学生消费数额也不同,大一学生的消费额明显较其他年级学生高。同时随着消费额度增加,网购消费金额也随之增加,这反映出网购这种消费方式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另一方面,从图中可以看出大一学生明显比大四学生网购花费多。随着科技的发展,网购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安全性越来越高,而实体店经营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缺乏销售创新,相较于网购的便捷性和丰富性,其弊端更加明显。所以基于互联网的购物方式越来越受欢迎,越来越受到年轻一族的追捧。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消费方式的好感度与学生的年级具有一定的关联,年级越低,对于网购的好感度越高,而对实体店购物的好感度明显较低。原因在于,大一学生年龄偏低,更容易接收新鲜事物,而大四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成熟,在消费购物上也比较理性,多数情况下会综合考虑问题,消费方式及消费形式更加理性化。通过图3可以看出,在购买商品的种类上,男女生网购存在差异。男生更倾向于电子科技类产品(如手机)、文化办公用品(如图书),而女生更倾向于化妆品、配饰等商品。在服装鞋帽上的花费,男女生都较多。通过调查结果分析,男女生的夏冬两季消费额比春秋两季高。通过对实体店及学生的调查了解到,夏冬两季由于气温原因,服装类及化妆品类商品消费增加。其中冬季网购消费额最高,一方面是因为冬季衣物较贵,网上便宜且款式新颖,另一方面是因为近几年兴起的“双11”,由于时间恰好在冬季转冷时期,且优惠较多,促进了大学生消费,这从侧面说明了网购消费方式的流行,也充分反映出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缺乏理性。化妆品类也是现在网购商品的主流,韩流的兴起让国外化妆品进入中国视野。对于追求时尚的大学生而言,国外化妆品格外受欢迎,但实体店往往局限性大,学生很难找到满意的商品,导致更多大学生选择网上购买化妆品。通过实体店走访,我们了解到大部分交易失败的原因是价格问题,而对学生的调查显示,学生不选择实体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款式问题,质量是较少被考虑的问题。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四学生到大一学生,价格问题一直是学生购物考虑的重点,但是款式逐渐取代质量成为最重要的购物标准,这也是网购逐渐流行的原因之一。综上,实体店消费似乎有被网络消费取代的趋势,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仍旧有许多人喜欢在实体店消费,对网购中可能有的隐患存在顾虑,同时实体店购物具有网络购物不具备的优点。
三、大学生消费方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存在的问题根据调查结果,本文总结了大学生消费方式主要存在五个问题。第一,大部分学生有盲目消费甚至过度消费的习惯,消费观念也存在偏差。大学生往往容易被商品表象迷惑而忽略品质问题,在网络购物过程中常造成消费的浪费。当大学生对网购商品不满意时,往往因为怕退货麻烦而选择丢弃商品。除此之外,大多数的大学生无法通过有力的手段去保障个人的合法权益,经常出现当利益受到侵害时无法通过正常渠道申诉,甚至不想申诉的状况。第二,部分学生对购物有错误认识。部分学生购物时只考虑商品因素,忽略商品的实际使用价值。当网购数额超过承受范围之后,部分学生会向父母要钱,这无疑给家庭带来更大负担,然而很多学生对这种情况习以为常,从未反思过自己的行为。第三,过度追捧网购,忽略实体店消费的优势。虽然随着经济的增长网购和实体店消费额度都有增加,但网购增加更明显。对于年轻的大学生来说,网购更方便,选择更多,当然风险也更大。随着网购的流行,很多人忽略了实体店消费的优势,对于部分商品来说,实体店完全可以满足消费要求。实体店消费省去物流时间,能够保证品质,比网购更合适,而且在实体店购物,大学生更容易做出理性的选择。第四,,缺乏绿色消费意识。大学生普遍的消费意识认为绿色的生活方式会给生活带来太多的不便,在消费方式上更多关注的是自身的消费感受,忽略了绿色生活方式对环境发展及城市发展的重要性,这间接体现了社会责任感的缺失。第五,普遍不具备理财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多数学生认为理财离自已的生活很远,当前正处于消费期,没必要进行理财,这也是导致学生非理性消费的一个主要原因。还有部分学生尝试理财,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财知识,盲目进行理财甚至选择投资式理财手段,这无疑是不明智的。
(二)解决方案高校想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应从生活方式、消费方式、道德层面,充分调动高校各部门,结合家庭、社会及大学生自身特点,进行正确消费观的教育。结合以上大学生的消费问题以及原因分析,本文给出以下解决方案。1.将绿色生活方式植入大学生的消费理念中。绿色的生活方式范围广泛,涉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高校可利用自身的宣传优势,让学生对绿色生活方式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在日常消费过程中,从自身做起,坚持绿色购物。2.普及必要的理财知识。学校可以邀请专业教师讲授理财常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并鼓励大学生做一些相关的社会实践。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面对复杂的外在环境,掌握一定的理财知识和理财技巧,可以培养自身理性消费的观念。3.与学生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家庭教育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形成至关重要,对于新一代的大学生,家长的普遍教育理念是再苦不能苦孩子。基于这种想法,一般家庭会在物质上极大满足孩子的要求,让孩子养成了过度消费、不计后果或是预估不到过度消费后果的习惯。因此,要改变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观和消费现状,家庭教育必不可少,且尤为重要。4.从思想上改变大学生的消费观。对大学生进行消费观教育很有必要,但高校在课程设置时很少有专门的消费观教育课程。学校可以通过讲座、研讨甚至是通识课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消费观建立的重要性及如何建立正确的消费观。总之,在互联网时代,因多种消费方式的冲击,大学生在多数情况下很难保持理性消费。这就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正确的教育引导受益的不仅是学生本人,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餐饮校园外卖服务市场调研策划书方案
一、调查背景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校园内大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多,加上用餐时间比较集中,学校食堂同时容纳就餐人数有限,造成就餐拥挤,排队等候时间较长等一系列问题。另外,随着专业的发展,上课班级的增加,教学资源环境紧张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学生们的上课时间差异较大,忽而接连上课,忽而半天或一天没课,加上网络时代的孩子常常贪恋网络交际和痴迷游戏,大家的饮食起居规律也被打乱,对就餐的需求也是千差万别,不仅给食堂,也给校外的饭店、餐馆提供了机会,纷纷推出外卖服务,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的餐饮外卖需求,在进展中赢得主动,特拟开展本次调查。
二、调查目的
通过本次调查,了解以下主要内容,达到以下目的:
(一) 了解外卖在大学生心中的需求程度,消费观点及习惯;
(二) 把握校外饭店外卖服务的常规宣传方式与促销方式;
(三) 分析大学生消费者对外卖的消费行为与消费特点;
(四) 统计资料,预测外卖市场容量及潜力。
三、 调查内容:
(一) 外卖市场环境调查
1、外卖市场的容量及发展潜力;
2、学院不同年级对外卖的消费状况;
3、学校教学、生活环境对该行业发展的影响。
(二) 消费者调查
1、 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偏爱、经济、便利等)
2、 对外卖产品的了解程度(品种、口味、价格等)
3、 消费者的忠诚度
4、 消费者消费能力、消费层次及消费比例的统计
5、 消费者理想的外卖服务描述
(三) 商家调查
1、校园周边提供外卖服务的单位及其经营状况
2、校园周边提供外卖服务的主要客户群及产品、服务特色
3、这些商家的营销策略及其效果
四、 调研对象及抽样方法
调研对象: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全体学生,提供外卖服务的校外饭店。
抽样方法:为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合理性及样本的精确程度,同时考虑到时间、人力、物力及消费者的经济状况等因素,调查是采用重点调查以及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
五、调查人员结构及分工
㈠调查的组织人员 唐叶梅
㈡调查计划的执行人员 唐叶梅、晏兰辉、曾艳花
㈢信息整理与分析人员 曾艳花
㈣调研报告的撰写 曾艳花
六、 市场调查方法
消费者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为辅;对商家以访谈为主。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把调查问卷平均分发到各调查人员手中,最好选在就餐时间后,学生比较空闲的时候。
2.对于要重点调查的对象所在的宿舍进行走访调查。
进入宿舍时要说明来意,以确保被调查者积极参与、得到正确有效的调查结果。调查过程中,调查员应耐心等待,切不可督促。调查员可以在当时收回问卷,也可以第二天收回。
3.非就餐时间,对饭店管理者及服务人员进行访谈。
七、调查规模
预计发放200份调查问卷,访谈20个学生、6个商家。
八、 工作内容、时间及人员安排
(一) 调查策划讨论及其撰写:2009年4月25 日--2009年5月5日,集体讨论,曾艳花负责撰写
(二) 设计问卷及访谈提纲:2009年5月4日--2009年5月5日,晏兰辉负责,其他人员辅助
(三) 发放问卷:2009年5月9日--2009年5月11日,全体参与,唐叶梅负责
(四) 访谈:2009年5月14日,全体参与,晏兰辉负责
(五) 统计问卷、总结访谈:2009年5月15日--2009年5月20日,全体参与,曾艳花负责
(六) 撰写调查报告:2009年5月21日--2009年5月25日,集体讨论,唐叶梅负责撰写
九、 经费预算
打印费:策划书 1元
问卷 30元
访谈提纲 0.3元
关键词 网络购物 计量 统计
一、引言
互联网的诞生,使人们所期待的信息时代、数字时代成为现实,任何个体都可以成为网络世界中的一员。目前,互联网已成为商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创造了一种崭新的购物消费方式――网络购物。
2014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也达到2.60亿,增长率为17.9%,使用率提升至42.1%,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步入了互联网时代。
本研究将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影响因素作为研究的主要问题,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及相关模型构建,旨在探求影响大学生网络购物的主要决定性因素,有助于大学生加强对自身网络购物行为的整体认识,有助于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大学生群体的市场营销、产品推广等。
二、文献综述
韩小红(2008)指出网络购物是指网络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进行购买商品的行为和过程。杜金柱(2000)认为消费者的购买动机通常分为三类:生理性动机,心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生理性动机是指人们为了维持和延续生命的生理本能需要而引起的购买动机,具体体现为维持生命动机、保护生命动机、延续生命动机、发展生命动机等。
查金祥(2006)基于预期不确认理论和服务质量衡量理论,建立了一个购物网站服务质量、顾客期望与网络顾客满意度之间关系的结构模型。实证研究结果支持这一理论模型和大多数假设,并表明消费者感知的购物网站服务质量和顾客自身对网站的期望共同决定其对购物网站的满意度。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研究发现,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网络购物动机的探究,对于消费者,特别是大学生消费群体网络购物行为的影响因素探究较少,且没有很少有学者研究上网时间、广告推送等因素与网络购物的关系。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央财经大学学生网购行为的调查,分析影响网络购物的内在决定性因素。在问卷调查阶段,研究者将中央财经大学学院南路校区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来自于中央财经大学各个院系,年级分布广泛。最终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46份,回收率97%。
(一)研究方法与原理
本模型是研究大学生网络购物支出和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探究影响网络购物支出的因素。回归分析是根据自变量的最优组合建立回归方程(模型)预测因变量未来发展趋势。该方法的运用条件是有部分调查统计数据,适用研究没有确定关系形势的因素对象,运用工具可以使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
(二)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Table 1:Variables Entered/ Removeda
Model Variables Entered Variables Removed Method
1 family . 步进(准则: F-to-enter 的概率= .100)。
2 wage . 步进(准则: F-to-enter 的概率= .100)。
3 satisfaction . 步进(准则: F-to-enter 的概率= .100)。
4 gender . 步进(准则: F-to-enter 的概率= .100)。
5 allowance . 步进(准则: F-to-enter 的概率= .100)。
a因变量:expend
由综合分析结果,得到回归模型数学表达形式为:
Y=3486.560+0.133Family+0.131Wage-1248.725Satisfaction-1540.884Gender+0.196
Allowance
其中为常数项3486.560表示除Family、Wage、Satisfaction、Gender和Allowance这5个描述变量外的因素对模型的干扰。其中Gender变量的系数-1540.884表示和女性大学生网购消费者相比,男性消费者的网络购物支出要少1540.884元。
四、结论与不足
(一)模型结论
从模型中可以看出,影响网络购物支出的主要因素来自于一年中从家庭获得的生活费Family、打工或实习得到的薪酬Wage、奖学金和津贴Allowance,它们与网络购物支出呈正相关。即随着这些因素的增长,网络购物支出也相应增长。
另一方面,性别和对网络购物的整体满意度与网络购物支出呈负相关。表明线下购物在便捷程度、面对面与顾客进行沟通等方面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网络购物带来的整体满意度并不是很高。此外,男性比女性的网购金额要少。另外一些因素,包括年龄、上网时间、网络广告的推送、单身与否对网络购物支出的影响不太显著。
(二)模型不足
(1)样本欠缺代表性。本研究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146份有效问卷均来自于中央财经大学学院南路校区的在校大学生,而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延伸到所有的在校学生,中央财经大学学院南路校区的样本未必具有足够的代表性。因此,在以后的相关研究中,样本应尽量均匀分布,从而提高样本的总体代表性。
(2)影响因素总结不够全面。基于他人研究,本研究中总结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在网络购物中最可能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造成影响的因素。而在其他维度中,也许还存在其他会间接影响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的因素,如商家活动大促、消费者之间的影响等,本文并未进行深入挖掘。
(作者单位为中央财经大学。刘芳,女,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硕士。史洁,女,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硕士。)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2013.
[2] 韩小红,网络消费者行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3):4-5.
[3] 杜金柱,陶克涛.消费心理学[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0:78-82.
[4] 查金祥,王立升.管理科学[J]. 2006(3):51-52.
[5] 王博,刘会欣,李志.高校学生消费动机的调查与分析[J].商业现代化,2008(20):137.
[6] 郑秀福,大学生网购消费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2010(2):51-55.
在本项研究中,笔者对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在校本科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所用方法为随机抽样,样本从大一到大四各年级分布比较均匀,男女比例适中。在调查中,将大学生消费分为食物消费,学习用品消费,手机话费消费,上网消费,服装和化妆品消费,数码产品消费,娱乐消费和其他消费类。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98份,问卷回收率达到98%,通过筛选剔除一些不合格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88份。在问卷调查的同时,与部分同学进行访谈,最合结合统计分析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因此,本项研究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及行为特征,对引导大学生正确消费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消费依附性很高。大学生自身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父母供给。在消费收入调查中,90.9%的大学生选择父母供给,3.4%选择奖学金,3.4%选择勤工助学,另外2.3%的同学选择了其他途径。由此可见大学生消费的依附性很高,这种依附性一方面表现在消费水平会受家庭条件制约,另一方面表现为消费行为受家庭消费观念的影响。
(2)趋同性与两级分化并存。在月消费额调查中,54.5%的月消费额在500元-1000元,28.5%在300元-500元,12.5%在1000元以上,4人的月消费额在300元以下,占总人数的4.5%。因此大学生消费水平比较接近,83%的大学生月消费额都集中在300元-1000元的中间水平,具有很高的趋同性。但也存在两级分化现象,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月消费可达1000元以上,而家庭条件较差的甚至低于300元。这些差距主要体现在娱乐、数码产品及服装和化妆品的消费上。
(3)传统消费逐渐减少,时尚消费成为潮流。随着电脑、电子词典和其他电子产品的普及,大学生在传统学习用品上的消费逐渐减少。55%的大学生月消费在50元以下,32%在50元——100元,13%在100元——200元。同时与上世纪相比,食物已经不再是大学生消费的主体,消费金额也不大。调查发现,17%的月食物消费在150元以下,36%在150元——350元,28%在350元——550元,另外17人的月消费额在550元以上,占总人数的19%。然而服装和化妆品消费却在上升,41%的月消费额在100元以上。另外数码产品和消费娱乐消费在大学生消费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2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分析
大学生有着广博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然而有些方面思想尚未成熟,消费过程中往往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
(1)消费无计划。多数家长按月给孩子汇生活费,但很多大学生并不是按计划消费,花钱时也不考虑生活费能不能坚持到月底。当问及理财状况时超过60%的大学生表示不能合理地规划每月消费,因此大学生中出现了很多“月光族”,一到月底生活费就没了,有的甚至没到月底就将生活费花光,只好向周围同学借钱。另外,大学生储蓄率很低,只有23.9%的同学会在每个月存点钱,大部分学生的储蓄意识十分淡薄。
(2)从众消费。从众性是指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不足、缺乏判断力,容易“随大流”,形成“班级效应”和“宿舍效应”。他们在形成自己的消费特点的同时,在某些方面也不同程度地与班级、宿舍大多数人保持一致。就拿我们宿舍来说,大家日常饮食和服装就有着高度的相似性,当其中一个同学吃什么或穿什么时,其他同学也会相应的跟着去做。(3)攀比和炫耀消费较为普遍。大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十分重视自己的形象,在消费上也比较注意商品的样式与档次。5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月消费额应该在500元以上,16%则希望月消费额在1000元以上。多数大学生认为自己消费水平偏低,这主要是同学间相互攀比和炫耀所造成的心理不平衡。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欲望。尤其是一些家庭条件好而学习成绩不甚理想的学生更想以此来塑造自己的形象,通过物质上的优越来填补自己学习上的不足。
(4)超前消费日渐明显。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敏锐地把握时尚潮流,希望用新异的形象展示自己的青春活力与激情。他们是新商品、新的消费方式的追求者、尝试者和推广者,他们喜欢拥有独特风格的商品,引领着青年消费潮流。受社会风气和环境的影响,一些大学生不惜代价,利用借记卡进行超前消费,这个月就把后几个月的生活费花完了。然而超前消费与大学生自身条件是极不相符的,不仅会带来过重的经济负担,也会形成精神压力,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3引导大学生正确消费的合理化建议
解决当代大学生消费过程中存在的攀比消费和无计划消费等突出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理性消费,不仅与大学生自身的认识和修养有关,与政府和社会的关注有关,更与家长和学校的教育引导密不可分。
(1)加强大学生理财教育。当代大学生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每月的消费金额逐渐增多。然而多数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很低,不知道怎样合理地规划自己每月的消费,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理财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学校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理财教育,开设专门课程如证券投资,财务管理等。一方面提倡大学生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节俭消费;另一方面向大学生传播现代的消费理念,增强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家长是孩子最早的老师”,更要以身作则,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的教育引导,使大学生对金钱有正确的认识,树立节约、合理的消费观念,养成有计划消费的良好习惯。
(2)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大学生受社会上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影响,消费上追求时髦和高档次商品,过分的注重享受生活。一些商家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份额,请当红的影视明星进行广告宣传,诱导大学生不理性消费。而且大学生往往得到不公平待遇,一些销售商人为地提高商品价格或者以次充好,特别是价格相对昂贵的数码产品,如果大学生对产品没有足够的了解,很容易受商家蒙骗。因此要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外部环境,商家和媒体要本着对大学生负责的态度,加强健康消费和合理消费宣传,不能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而误导大学生。
(3)完善信用卡管理制度。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繁荣发展,信用卡在大学生中已经比较普遍,一些商业银行纷纷前往各大高校进行宣传推广,派发各种各样的信用卡,然而信用卡的相关管理制度却不够完善。一些大学生为了满足一时的消费需求,利用信用卡借钱进行超前消费,养成不好的消费习惯。因此政府管理部门要完善信用卡管理制度,加强对商业银行信用卡的监督管理。同时加强大学生信用卡管理,对大学生使用频率和金额做出相应的规定,帮助大学生理性消费。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行为消费习惯
论文摘要: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不仅消费能力逐步提高,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也呈现个性化、多元化和超前化的特点。大学生消费直接影响到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因此研究大学生消费行为,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大学生成长和高校的德育工作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马永耀.浅谈大学生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3):138-139.
[2]余展洪.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消费[J].思想理论教育,2002,(11):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