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31 12:01: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身体素质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身体素质;变化;对策
当今世界正在以极快的速度运转,如何在社会的洪流中生存下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大学的专业教育带给学生更多的专业技能,教会了学生如何运用自己的双手生存下来。但是仅仅拥有良好的专业素质是不够的,身体素质对学生的成长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关乎到学院每名学生的未来。
1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身体素质变化分析
1.1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身体素质调查报告为了更好地了解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身体素质情况,我们在学校体育部随机抽查了大一、大二、大三学生的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每个年级抽查300名学生,一共900名学生。通过对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进行综合统计,得到的数据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大学期间身体素质的得分起伏较大。大一时,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得分最低,大二时得分达到最高,大三时得分位于大一和大二之间。虽然大二时身体素质平均得分最高,但是标准差也达到了最大值,为14.4;大二和大三身体素质平均得分不高,但是标准差也相对不高。综合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我们又对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分别进行了显著性差异分析。根据数据显示,大二和大三时的显著性差异分析P=0.150,说明两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大一和大三的显著性差异分析P=0.033,两者之间有一定的显著性差异;但是大一和大二的显著性差异分析为P=0.005,这说明两者之间的显著性差异非常明显。1.2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身体素质研究结果1.2.1大一时身体素质较差高中时学习负担重,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在身体锻炼方面严重缺乏,这是刚进入学校时学生的一般状态。而大一新生刚刚进入一个新的校园,还未能适应新的校园环境。但是随着对新校园的了解,学校学习的舒适状态会让大一新生更多地参加运动。1.2.2大二时身体素质有很大提升,但学生之间差异较大大学期间,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自己喜爱的体育活动,也有更多空闲时间去进行体育锻炼,加上没有了新生的陌生感、也没有大三学生的就业压力,他们的体育活动会不断增多。同时,不同于中学时代,大学里有很多社团可以参加,高职学生通过参加社团举办的各式各样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也加强了体育锻炼,提高了个人的身体素质。但是进入大二,不同学生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有的可能是每天在球场打球健身;有的可能只是偶尔散散步;更有的可能是整天呆在寝室,生活以打游戏为主,吃饭以泡面为主。这种不同的兴趣爱好导致了大二时期学生的身体素质差距较大。1.2.3大三时身体素质总体下降一方面,进入大三阶段,学校的体育课已经不再继续,学生的体育活动主要依靠个人兴趣和自身的努力。而大三学生必须要花相当一部分时间用来完成毕业论文,根本无暇顾及自身的体育锻炼;另一方面,进入大三,也就意味着面临毕业,除了毕业论文,更重要的是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他们必须将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填写简历表、投递简历表、寻找对口企业上,自我锻炼的时间只可能越来越少,锻炼的积极性也在不断降低。1.2.4当前学校的体育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经过问卷调查,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对篮球、足球、排球、游泳、武术、羽毛球等运动都表现出或多或少的爱好。但是在目前条件下,除了学校的篮球场、足球场和田径场地外,其他体育设施建设都表现出极其不完善。学校的体育设场地过小、设备数量少、种类单一,业余时间及周末不对学生开放,这些因素极大地限制甚至阻碍了学生的体育锻炼。
2提高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意义
2.1国家民族的要求提高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身体素质,不仅是国家的要求,更是民族的要求。教育部于2014年7月18日印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对高职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出了硬性标准。如果在各项测试中未能及格的,不予参加评优、评奖和毕业,除因病或残疾外。学生是民族的未来,是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强大力量,身体素质不强甚至太差,民族又怎么能发展起来呢?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大学生的强健体魄,能为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对振兴中华意义重大。2.2社会的要求21世纪,社会上需求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社会节奏和压力日益加大,对即将步入大学的学生要求特别严厉。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肯定难以承受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最后只能被社会淘汰。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大学生除了学习必要的专业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坚持下去,最终在社会上生存下来。2.3学校的要求现代教育不是需要一群死读书、读死书的“呆子”,而是追求全方位发展的优秀学生。高职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中学,它有各式各样社团组织、学生会、班级群体、个人群体,还有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团体竞赛,更重要的,它不再是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作为奋斗目标,高职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让学生在激烈地市场竞争面前找到自己的出路。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市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能有效增加就业率、提高学校的知名度。2.4个人发展的要求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仅是国家、民族、社会和学校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个人发展的要求。身体素质是一个人体质强弱的外在表现。身体素质差,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就差,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也会变差。而提高身体素质,能有效改善体温调节机能,从而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力。同时,长期的锻炼也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提高造血能力,进而提高了身体对病毒、病菌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能有效地帮助身体抵抗各种疾病。除此之外,长期进行身体锻炼还能够提高个人的应变能力和紧急事件处理能力,帮助我们在遭遇危险或者遇到困难时及时解决问题。因此,提高身体素质,是大学生当前发展个人的必经之路。
3提高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身体素质的对策
3.1加强体育设施建设不同的人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不同,要求也不一样,很多学生在准备进行体育锻炼时,都因为没有合适的运动场地或好的运动器材而放弃体育锻炼。国家应给予学校大量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方便学校根据学生的基本需求,修建一批符合学生要求的基础运动设施,相对应修建室内综合馆并增设运动器材,针对广大在校学生免费或者是低价开放,让学生们在想要运动的时候能找到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运动项目,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自觉养成热爱运动的良好习惯。3.2举办趣味性体育活动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体育运动的关注,高职学校对体育活动也开始重视起来。虽然通过学校组织的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会有所提高,但是传统教育对高职体育活动的举办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举办体育活动,重要的不是举办何种体育活动,重要的是用何种方法举办。当前条件下,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对症下药,通过举办一些趣味性强的体育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学校可以适时举办一些类似“趣味运动会”“男生、女生大PK”之类的趣味性强的体育活动。一方面,这种活动趣味性强,学生在参加时容易被活动吸引,真正做到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这种活动重在游戏本身,对名次的追求显得不会特别重要,娱乐性极强,学生在参与时没有心理负担。通过举办各式各样活泼有趣的体育活动,一定能吸引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积极前来参加,真正帮助学生做到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体育、走向健康人生。3.3加强宣传、改善生活习惯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应加强身体素质方面的宣传,通过拍摄一些微型宣传片和公益广告,鼓励学生进行健身运动,让学生从现在做起,改善生活习惯,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同时,要积极发扬健康的宿舍文化,改变当前游戏为主的宿舍氛围,让学生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4个人积极参与健身锻炼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本身就是学生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关键之处并不在学校。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要加强体育锻炼意识,积极参与健身锻炼。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晨练活动不仅能有效锻炼身体,更能够全面提升个人身体素质。学生在早晨要养成早起的习惯,积极参加晨练活动、科学进行晨练活动,在晨练活动中提高身体素质。除此之外,学生还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并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在活动中不断提升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4结语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当前学生的身体素质仍然不高,学生的体育锻炼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满足国家、民族、社会、学校及个人发展的需求,学校要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多举办趣味性体育活动、加强宣传,改善学生的个人生活习惯,学生个人要积极参与健身锻炼活动,走出寝室、走向体育、走向健康人生。
参考文献:
[1]王记生.河南高职学生大学期间身体素质变化分析与对策研究[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5(4):100-101.
[2]郭浩,杨丽琴.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质发展变化分析——以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07级学生为例[J].科技信息,2011(34):10-11.
论文摘要:根据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较差的现状,本研究采用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级1个男生班采用新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为期四个月的教学实验,结果显示:实验后与实验前相比,平均体重有所降低,但没有显著性差异;肺活量有较大提高,有显著性差异;引体向上、1000米和立定跳远等身体素质成绩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新的教学模式对改善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有明显的效果。
1研究目的
2007年4月国家颁布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实施办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大学生组的体质健康标准有了明显的提高,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7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显示:学生的不及格率较高,身体健康状况比较差,如何能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高校体育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而体育教学又是高校体育工作的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是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最主要的途径。本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级1个男生班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并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制定出一个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对实验对象实施新的教学模式,以期通过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并为今后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级1个男生班为研究对象,人数30人,平均年龄20岁。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广泛阅读有关实验研究、运动训练、体育教学等各方面的书籍,通过“中国期刊网”等权威网站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2.2.2实验法
实验从2008年3月开始到2008年7月结束,共十六个周,对实验对象实施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严格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要求,实验前、后对实验对象进行身高体重、肺活量、引体向上、1000米、立定跳远等体质健康指标的测试,对两次测试的成绩和得分进行对比。
2.2.3数理统计法
数据处理由《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制标准的软件进行查分,并用spssl1.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3新体育教学模式的制定和实施
3.1新体育教学模式的制定
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体质测试的结果,分析他们体质健康状况比较差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了新的教学模式(见表1),新的教学模式增加了身体素质练习的内容,改变了以前以专项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
3.2新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
3.2.1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为了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教师要在体育课授课的第一节课给学生讲述体育锻炼的益处,介绍每年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重要性、标准和要求。并且要把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计人体育课成绩,占体育课总成绩的20%。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积极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习惯,按“高等学校大学生体育暂行规定”要求,大学生一周至少进行两次身体锻炼,时间每次在30一60分钟。为了督促学生参加课余锻炼,把一个班分成若干个组,组长监督该组学生在课余时间的体育锻炼,做好考勤,纳人体育课的平时成绩,除此之外,体育教师最好监督一次学生课余锻炼并给予指导。
3.2.2新体育教学模式授课过程的要求
在对实验对象实施新的教学模式授课时,课的开始部分做准备活动时要把身体的各个关节活动开,减少在上课过程中的运动损伤;课的基本部分专项学习要按照教学大纲进行;身体素质要全面、合理的安排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各方面的练习,每节课不少于两种类型的身体素质练习,并且要在实验后测试的前两周把身体素质内容全部安排为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身体素质内容。身体素质练习内容和负荷强度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并不断的作出调整,还要科学的安排身体素质练习的先后顺序。力量素质练习主要安排上肢力量、下肢力量和腰腹力量等内容,上肢力量素质的练习方法可采用俯卧撑、指卧撑、卧推哑铃、推小车等方法;下肢力量素质的练习方法可采用深蹲起、负重跑、蛙跳、鸭子走路等方法;腰腹肌力量的练习方法可采用仰卧起坐、收腹举腿等方法;速度素质的练习方法可采用小步跑、高抬腿接加速跑等方法;发展耐力素质的练习方法可采用1分钟立卧撑、3分钟跳绳、1分钟原地高抬腿跑、长跑等方法。根据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显示,男生的上肢力量较差,下肢爆发力和肺活量也不够理想,针对这些薄弱环节加强练习,不断的改变练习方法和强度。身体素质练习通常是比较乏味的,为了避免学生的枯燥感,要多以游戏的形式安排,如推小车、鸭子走路、负重跑等可安排为接力游戏。如果是女学生要多安排一些健美操、韵律操的内容,如果是男学生要多安排足球比赛和篮球三对三比赛来发展身体素质。课的结束部分,主要是针对身体素质练习内容进行放松。上课过程中体育教师还要把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各身体素质项目的技术动作要领讲述给学生,并在练习的过程中给予指导。
4结果与分析
4.1实验前后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标情况的对比分析
体质达标情况以达标率对各年级学生的体质总体状况的综合评价,能够比较直观、简明、概括地反映出大学生体质现状和规律。
由表2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实验后比实验前总体达标成绩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优秀率由原来的3.33%提高到了10。00%,良好率由原来的6.67%提高到了23.33%,及格率由原来的43.33%提高到了60,00%,特别是不及格率由原来的46.67%降低到了6.67%.说明新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明显的作用。
4.2实验前后大学生身体形态指标的对比分析
身高是反应人体长度,反应骨骼生长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体重是反应人体骨骼、肌肉、脂肪等重量综合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由表3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身高、体重身体形态没有太大变化,实验后,身高几乎没有变化,平均体重有所降低,但与实验前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身高体重分数有所提高,但也没有显著性差异,这与实验对象已经是成年人,发育基本成熟有关系,也与新的教学模式中身体素质练习时间达不到有氧运动时间的要求,对减轻体重没有明显的作用有一定的关系。
4.3实验前后大学生身体机能指标的对比分析
肺活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因为肺活量的大小与身高、体重和胸围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时采用的是肺活量体重指数来进行评价的。
由表4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实验后大学生肺活量较实验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并且有显著性差异,实验后肺活量体重指数得分较实验前有较大提高,并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分析其原因新教学模式中耐力训练以及其他身体素质训练都有助于肺活量的提高,加上实验后学生体重有所降低所以肺活量体重指数得分有了明显的提高。
4.4实验前后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的对比分析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通过评价学生身体素质指标来是反应大学生体制健康状况,这是因为身体素质不仅关系到人的运动水平,而且与人的健康、高效的生活、娱乐和工作都有密切的关系。
由表5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实验后反应男生肩臂最大力量和力量耐力的典型指标引体向上成绩和得分与实验前相比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实验后反应学生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的重要指标1000米成绩和得分和实验前相比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实验后反应爆发力的测试项目立定跳远的成绩和得分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分析其原因,其一,新教学模式中每节课的身体素质练习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其二,测试的各项身体素质成绩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相应的身体锻炼容易得到提高;其三,根据大学生体制测试结果显示,引体向上的成绩最差,引起了学生的重视;1000米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分中所占比重最大(占30%),标准中还强调如果耐力成绩不及格,测试总成绩就不及格,学生非常重视;而立定跳远的成绩与立定跳远具有较强的技术性有关系,大部分学生在实验前测试时没有掌握正确的技术方法,真实的下肢爆发力和弹跳力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而在体育课实验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指导,掌握了正确的动作要领。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实验后学生平均身高几乎没有改变,平均体重有所降低,但与实验前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学生肺活量较实验前有较大提高,并且有显著性差异,肺活量体重指数得分较实验前有较大提高,并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引体向上、1000米和立定跳远的成绩和得分与实验前相比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对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 身体素质 制度化 运动等级 学分制
前言
身体素质是人体最基本的素质,其主要体现在速度、力量、耐力等方面。 2014《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表明:我国青年大学生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性及跑、跳、投等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育部在2014年4月至7月间连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等文件针对学生体质健康和学校体育工作“组合”出击,从学生、学校和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等多方面入手,着力解决一直以来制约我国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诸多因素。[1]
目前,国外学者开始从生态学角度对青少年体育行为进行研究,即从群体干预较多的体育锻炼行为进行研究。该理论认为学生锻炼行为受个体、人际和团体、制度、社会和政策等5个因素之间相互交错,在多重水平上影响着人的行为。[2]由于青少年锻炼行为是体质健康水平的直接影响因素之一,所以从生态学理论角度看,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是多样的,不仅受到个体先天遗传因素影响,还受到社会和环境等的影响。因此,从多维角度对大学生身体素质促进策略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它是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干预理论的基础。
影响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生态学因素
1.个人因素
如今,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充分,许多大学生宁可在宿舍玩游戏或休息也不愿意参加运动。从个人角度看,大学生不能很好形成体育锻炼习惯,一是对锻炼的益处没有充分认识;二是对于体育锻炼的行为不能很好的坚持,即缺乏长效机制;三是学生很难短时间内看到锻炼的益处;四是没有形成锻炼的氛围。久而久之,体育活动越来越少,最后导致身体素质迅速下降。
通过深层次分析发现,最终导致学生不喜欢体育运动的原因是缺乏体育锻炼的动力,即从心理和身体两方面看,多数学生没有体育锻炼的需求。因此,需要学校应通过说服教育、大力宣传和组织制度等外界因素给予足够多的刺激,使其体育锻炼的外在动力最终转换为内在的体育锻炼的需求和动力。
2.学校因素
从学校层面看,学校对大学身体素质的重视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体育行为。学校对于学生体质测试效果的考评也影响着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持续性,即制度对其体育行为的影响。学校体育锻炼设施和锻炼环境状况以及场地是否满足学生需求等对学生的体育兴趣形成和爱好的培养也至关重要。
通过不完全统计和观察,利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经常性地到体育场馆进行锻炼的学生凤毛麟角。每周三次以上、每次锻炼时间不低于30分钟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不到10%。这说明,学生中体育人口数量非常少。
从课程设置看,学校对大学生的体育课仅仅在大学一年级和大学二年级两个学年进行设置。每周一次的大学体育课课时也在缩减。如咸阳某所高校由原来的34个学时缩减为32个学时。课时的压缩是对学生体育权利的变相剥夺。这些因素对大学生体育观点和今后的体育行为也有着间接影响。
从教学角度看,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缺乏特色和同一项目设置缺乏层次性是导致体育课程不能满足不同水平学生需求的深层次原因。所谓层次性主要指同一项目的开设应根据学习难度或学生实际水平分为不同层次的班级。如把学生分为初级、提高班两种形式,以便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该因素很可能是导致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从学校每年举办的体育活动次数,包括与体育活动相关文件的制定上看,每次学生的体质测试达标率基本可以反应出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然而,我校每年达标率仅43%左右。北京清华大学的体质测试达标率达到80%以上。
然而,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的运动会也只是仅有的运动精英们的运动会,大多数学生没有参加,也不喜欢去看运动会。每年的篮球、排球联赛也是很少一部分学生的活动。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这种活动可有可无。因此,建议学校在举办体育活动时尽可能地让更多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使体育活动从竞技化向趣味化转变。同时,延长学校体育课程的开设年限。
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文中的社会环境主要指锻炼环境,如锻炼的氛围、锻炼场所的条件等。
(1)锻炼场所和环境。如咸阳某高校。目前,学校拥有体育馆一栋,但是主要为教学使用,课外能容纳的学生数量有限。室外场地篮球场11块、排球场9块、足球场1块、网球场6块、乒乓球88块、羽毛球26块。在校学生有1万4千人左右,因此场地资源较为紧张。由于室外场地较多,故受天气状况影响较大。多变的天气和过热过冷的天气是使体育课的难度增大,使学生产生上体育课的负面情绪。因此,建议学校加大体育经费的投资力度,改善学校的体育活动场所环境。(2)锻炼氛围。锻炼氛围反映了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水平,也反映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程度。学生体育人口数量、场地的使用率、学校或社团开展体育活动次数的多少等指标可以反映锻炼氛围的状况。
文献资料表明,某高校约50%以上的学生每周锻炼1-2次,30%的学生每周锻炼次数达到3次以上。每次体育锻炼的时间达到30分钟以上的学生站到95%,[3]这说明学校体育人口数量较少。结合对该校每年学生体质测试结果的分析,可以认为该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比较差。同时,也可以认为该校锻炼氛围较好,但“准体育人口”数量较多。因此,我们认为学生每周锻炼次数和锻炼的负荷强度及运动时间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影响很大,建议该校提高学生的体育知识素养,使其锻炼更加科学化。
社团举行体育活动的次数和活动参与人群多少以及活动的举行效果反映了该校的锻炼氛围。这一标准可作为社团考核的标准。通过了解发现,多数社团对不举行体育活动,且体育社团举行体育活动次数也很有限。另外,社团举办的体育活动参赛人群规模小。以上说明,组织或者社团在体育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策略
1.通过宣传和说服教育等方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
大学生的体育观受到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的影响,其中学校对学生体育观的形成和建立非常重要。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是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途径之一。对于大学生而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其向每一位学生诠释身体锻炼的重要性。因此,笔者建议学校通过宣传、说服教育、案例教育等方式,使学生对体育功能形成正确的认识,建立正确的体育观,成立相应部门帮助体育锻炼的“懒惰者”尽早地形成规律性体育锻炼的习惯。
2.增加体育社团数量,积极开展体育活动
社团是一群有共同爱好的群体,他们有着自己的计划和活动。体育社团也是一群有着不同体育项目爱好者的聚集地。
通过完善学校社团的建立条件,如对各个社团的体育活动的组织次数进行规定。同时,要求体育社团定期举办体育摄影、体育知识竞赛等活动对学生的体育知识进行普及,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学生的体育观和体育行为。
3.建立运动员等级学分制
学校为每位入学的大学生建立运动电子档案,并建立运动员等级学分制,体育运动学分达到一定的要求才可以毕业,用这种方式来激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运动,发挥自己的特长。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每次体能测试的结果,为每位学生设置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学生只要参与运动,就可以获取相应的学分,表现突出的可以实行加分制。例如每学期都进行体能测试,对每次的测试成绩与上一学期进行比对,用这种形式来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使运动员等级学分制落到实处,用强制性的制度手段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4.院系实行体育考核制度化
院系实行体育考核制度化主要是发挥制度的作用,通过约束、激励等措施强迫或激励学生进行体育活动。院系实行体育考核制度化应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但是以下原则不可忽视:
第一,实行院(系)体育考核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故各个院(系)应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作为任务之一。树立只有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地接受教育并服务于社会这样一种身体教育理念。建议建立、健全院(系)体育考核的制度化,并逐步加大学生在体育综合素质评比中的分值比例。这也是提升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第二,院(系)应从新生入学时就设立体育考核制度,强制性地让大学生在制度的监管下进行运动。首先,要求院系领导老师必须带头参加晨练。其次,要对出勤的学生进行考勤和考核,对于没有出勤学或不积极参加这种活动的学生进行说服教育。
第三,把学生体育活动的出勤和考核情况纳入学生入党或申报奖学金、助学金时的评审条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EB/OL].http:///xin_wen_dong_tai_890/20140526/t20140526_1119702.shtml。
[2] 张戈:《大学生体育锻炼促进的研究――以北京大学为个案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体育大学,2011,6。
[3]朱伟:《咸阳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与锻炼行为研究》,咸阳师范学院,2015,6。
一、研究目的
本文根据中阳县职业中学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践,试图了解和反映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体质变化规委,力求揭示我校中学生体质的发展趋势,为今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我校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中阳县职业中学校2008级中学生,其中男生485人,女生690人,共1148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
为了解本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发展动态,获取有关信息,查阅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体育科研方法》等相关专业书籍及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研究的相关论文、专著。
1.测试法
对随机抽取的学生按照《标准》规定项目,由专门人员负责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地点进行测试。
测试项目:
男生/女生:身高/标准体重、台阶试验、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握力体重指数。
3.比较研究法
通过对研究数据及研究内容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探究其规律性。
4.整理统计法 对测试所得数据进行了数理统计。
三、研究结果
按照《标准》的评分表,对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台阶试验、立定跳远或50m跑、坐位体前屈或仰卧起坐(女)或握力体重指数各项测试所得进行分析。
1.身体形态变化趋势
身高体重标准值可有效评价学生身体的匀称度,随着时间的增长,正常体重的学生比例变化不大,而营养不良、较低体重、超重、肥胖等组别的百分比率变化较大,其中营养不良和较你低体重组别的百分比率呈逐下降,超重有马胖组别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
2.身体机能变化趋势
肺活量是反是非曲直胸廓的发育水平、呼吸肌的力量、用力呼吸能力和体育锻炼水平。同时,肺活量的下降一定程度上表明呼吸机能衰退,并提有呼吸系统疾病出现的可能。从表2看出不及格百分比率逐年下降,而优秀、‘良好的比率在逐年上升,同时也就说明,学生的肺活量体重的成绩在上升。
台阶试验是一项定量负荷尔蒙机能试验,主要用以测定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也可以间接推断机能的耐力。第一年到第二年优秀比率呈下降趋势,也就是学生的台阶试验成绩是先上升在下降。
3.身体素质变化趋势
握力体重指数是反映人体绝对力 量素质的指标之一,研究表明还能间接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从表2看到,前两年学生的气力体重指数百分比率变化不大,而在第二年到第三年之间(即2010-2011年之间)比率急剧下降。
4.立定跳远是测试学生下
肢爆发力 的项目,从表3看出立定跳远测试成绩不及格的百分比率第一年到第二年变化不大,而在第二年到第三年间(即2010到2011年之间)比率突然上升,达6个百分点,说明学生的跳远成绩降幅较大。
四、讨论
1、从身体形态趋势发现我校2011级学生呈现出逐年肥胖的现象,而这种原的形成,本研究认为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如:学生随着对大学生活的逐渐适应,使的精神压力相对降低:学生的课外活动相对减少,使运动量降低等原因造成体重逐年上升。
2、从身体质变化趋势发现我校2009级学生身体素质在2009到2010年之间变化不大,而在2010到2011年急剧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第三年学校不开设体育课,从、而使学生装的活动相对减少,因此,学生的身体素质出现急剧下降的现象。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2008级学生身体形态呈逐年肥胖现象,2008级学生身体素质在第二年到第三年之间(即2010年—2011年之间)急剧下降。
2、建议
关键词:职业规划;大学生;肥胖;BMI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3.038
0引言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逐年让人堪忧,大学生人群中的肥胖率在增加,部分人群出F超重,超标的情况。体质指数,英文简称“Body Mass Index”不仅仅反映了个人身高与体重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衡量和判断人体胖瘦程度和健康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本论文对六盘水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的BMI指数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当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可以总结导致大学生出现BMI指数高的原因,从而更好地、更针对性得帮助大学生改善身体体质,提高健康水平。通过对六盘水师范学院大学生BMI现状的研究发现,该校大部分男女大学生的BMI值能够保持在正常范围内,而偏瘦、超重和肥胖的大学生比例也接近30%,并且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其中男生超重比例较高,而女生偏瘦较多,男生肥胖率与女生肥胖率几乎一致。
1六盘水师范学院BMI超标学生的现状
该校大部分男女大学生的BMI值能够保持在正常范围内,而偏瘦、超重和肥胖的大学生比例也接近30%,并且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其中男生超重比例较高,而女生偏瘦较多,男生肥胖率与女生肥胖率几乎一致。
在身体素质指标的测试当中,男大学生BMI值与肺活量之间的相关性要高于女大学生,基本达到中等相关程度,而女大学生相关度较低。综合肺活量、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50米和800米的成绩来看,优秀和良好区间范围的人太少,而多数都集中在及格范围内,这说明六盘水师范学院的大学生身体体质状况较差。在这几个项目的测试中,BMI处于正常范围内的大学生基本得分成绩要好很多,因此保持一个正常的身体形态对于男女大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由于BMI值与不同项目之间的相关度有不同程度的大小,且总体上相关度不是很大,这也说明了对于大学生身体体制而言,仅仅维持一个正常的身体形态远远不够,必须加强足够的锻炼才可以从实质上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2六盘水师范学院BMI超标学生原因分析
对六盘水师范学院大学生影响BMI值的因素分析,主要包括地域环境、饮食、运动、经济和其他四个方面:
2.1地域环境
据资料显示,个体生长发育水平和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地理经纬度、年日照等因素有显著正相关系。而与所处地区的相对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六盘水处于贵州西部、年日照时数12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不到40%,年均气温在12-15度之间,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地大学生的生长发育与身体体质。
2.2饮食不规律
造成BMI值偏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大学生的饮食不太规律。很多大学生一日三餐很难完全保证,多数学生不吃早餐,晚餐吃得太多。良好而有规律的饮食往往可以加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如果饮食不规律,所摄取的营养元素就会有一定短缺,也就无法对个体身体组织进行及时修复,身体体质的水平难以稳定和保持。
2.3缺乏足够的运动锻炼
六盘水师范学院的大学生很少有人能够保持规律性体育锻炼,学生平时忙于学习,专门抽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很少,即便有也是利用体育公共选修课进行体育锻炼,对于个体来说,BMI保持一个正常的范围需要长时间的锻炼,如果只是偶尔锻炼和体育运动,很难保证一个健康的身体。
2.4经济条件
经济条件好点的大学生每个月开支有1500左右,这部分大学生的BMI值比较正常,一方面源于其会那一部分开支进行保养和健身,一方面可以摄取到足够的营养。而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大学生偏瘦的比较多,BMI值多数低于正常区间范围。这说明经济条件的好差与BMI值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
3六盘水师范学院BMI改善建议
为了改善当期六盘水师范学院男女大学生BMI超标现状,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到BMI值对于他们从事体育锻炼,提高自身身体水平的总要性,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3.1主动加强体育锻炼
BMI值的大小与个体自身体育锻炼具有很直接的关系,经常加强体育锻炼的人BMI值维持一个正常的范围并不难,而无规律的饮食、缺乏足够的体育运动,就会使得BMI值会逐渐增加,甚至超标,超重,严重的达到一二级肥胖,肥胖增加的同时,也会诱发其他多种疾病。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参加体育社团,主动进行体育锻炼,培养运动项目的兴趣,形成良好运动氛围。
3.2合规规划饮食和作息习惯
当前六盘水师范学院的大学生多数没有一个正常
的作息和饮食规律,很多学生反映迫于学习和学校相关的制度安排,一日三餐经常会少一餐,而且缺早餐的大学生非常多,这造成了很多大学生缺乏足够身体营养元素,后期再想通过体育锻炼很难吸收和补充。其次无规律的作息和饮食破坏了他们的生物钟。
3.3采用科学的方法加强学生相应素质能力
如对于50米、100米耐力跑,成绩差的学生要适当提高自己有氧和无氧耐力,多参加像足球、篮球等体育项目,增强自己的意志力;而对于肺活量成绩低的学生,要多进行扩胸运动、增加肺部练习,多参加游泳、慢跑等项目。
肥胖是大学生体质健康情况的表观反应,而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未来我国青年一代建设祖国的宏伟目标,对个人而言,也会影响到其今后的学习、工作和就业等,肥胖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同程度对我国公民整体健康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基于这样的背景,未来对我国肥胖大学生的健康关注更多的是如何预防肥胖。本论文对六盘水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的BMI指数进行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当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和问卷调查结合的形式,基于BMI的调查结果可以总结导致大学生出现BMI指数高的原因,从而更好地、更针对性得帮助大学生改善身体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建强.不同BMI等级大学生间身体形态与机能特征的差异性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4).
[2]李艳江,韩旭锋.不同BMI水平学生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11).
[3]李艳江,韩旭锋.大学生体质指数BMI动态分析[J].吕梁学院学报,2011,(05).
[4]徐唯.体质指数(BMI)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J].四川体育科学,2016,(01).
摘 要 大学生的素质是由政治,思想,道德,学习,文化,创新,身体,心理,生存素质组成,其中人的身体素质是人诸多素质中的最基本的素质。没有健全的体魄和良好的身体素质,人就失去了成就事业最基本的条件,一切优良的品质,知识,精神,志向和理想都会成为空中楼阁。近几年的全国学生素质调研中显示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下滑令人担忧,除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机体能力的下降,近视,肥胖等问题在上升。本文对大学生身体素质下滑的原因从社会角度,学校体育教育模式,学生生活习惯等多视角进行了详细分析, 并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可以引起更多体育人关注和研究这个问题,更好提高大学生的体质。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相关大学生体质的文献,书籍,为本论文的撰写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二)逻辑分析法
运用逻辑学方法对所获得信息和资料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研究结果。
二、结果与分析
(一)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下滑的原因
1.中国特有的高考教育选拔制度
高考,是“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简称,包括升入高等学校的考试,录取,以及对整个高考系统的管理等,高考把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连接起来,在教育制度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对高校人才的选拔发挥这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高考选拔中,体育并未被纳入这个重要的评价系统中,体育就被牺牲掉了。
家长和孩子的“高考情结”更加剧了大学生体质下降。在高考的压力下,尤其是“985”,“211”的高校身份,把社会优秀人才的预选范围,由高考所涉及的两千多所高校缩小到其中的一百多所高校。这使得学生的课业更加繁重,学生也无法尽情的参加喜欢的体育活动,也减少了学生的休息睡眠时间。由于高考制度的不完善,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以及个人,都只是看重高考的分数,而忽略了体育锻炼,以进入好的大学为标准,却不知可能因此误了自己的健康。
另外一个因素是就业压力。社会每年提供的就业岗位,特别是让大多数学生青睐的国家行政,企事业单位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远远满足不了大学毕业生的需求。近年来,每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出现了几百人甚至是几千人竞争一个岗位的景象。每个家庭对自己孩子的期望也非常大。因而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要上本专业的课程以外,还要考取各种证件。这些也无形中,占用了很多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在就业过程当中,很少需要对于体育的考核,这也促使了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忽视。
2.高校体育设施的不完备经费投入少
由于教育改革政策,高校的招生规模在逐年上升使得学校的体育条件,设施趋于紧张状态,学校对体育的经费投入过少,设施与人数严重失衡,对体育教学和课余活动造成了较大影响。
大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已经有了改变,如瑜伽,体育舞蹈,网球,壁球,街头篮球等新颖时尚项目受到喜爱。体育的多元化趋势已经显示出来,要求学校体育场,设施,器材的建设要顺应多元化的功能。由于现在高校体育场地缺乏,很难满足学生对不同体育的兴趣,很难体会到体育的魅力所在。
目前,许多高校的学生进行社团体育活动或者以俱乐部的形式进行体育活动,其中由体育知识讲座和宣传,体育咨询,健身娱乐等组成,丰富了大学生的课外生活。但在各种社团活动方式中,由于大多社团没有专人指导,没有管理的,往往有始无终,甚至有些社团,每年仅开展一两次活动。学生凭借自己的兴趣参加体育活动,缺乏科学性,学生的积极性减小,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不断流失。 对体育课外活动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认识缺乏,导致一些高校重视体育课,对课外体育活动不那么重视。
3.教学因素导致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
体育教学内容和方式落后,不能调动大学生体育学习的热情。由于受竞技体育的影响下,体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依旧停留在运动技术的层面上,认为体育教学就是传授运动的技能,而忽略了体育精神的传播。教师在从事体育教学中,按照已有的程序和经验进行简单的重复性教学,在这种教学下,期末要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所在,以及学习的动机与心理,没有认识到,体育教学也是需要发现,开发,综合应用的,也是需要创造力的。这种教学程序,也是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原因之一。也让学生认为,体育教师的教学是不需要掌握太多知识的,让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的感召力下降。
4.大学生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导致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
网络时代的“蜗居”生活,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可以吸收更多的知识,了解大量的体育信息,了解更多赛事,了解国内外体育信息。但无节制的进行聊天,进行网络游戏,这会严重影响到生活的质量,损害身体健康,学习时间无精打采,甚至厌学,严重影响到学习和工作,产生各种不好的结果。在校的大学生,主要是脑力活动,非常需要进行积极地体育锻炼来调节生活。要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中,在体育中发现在体育运动中也可以使他们或得认同感与成就感。
(二)增强大学生体质的相关对策
1.改革和完善现有的高考选拔制度,把体育作为衡量优秀与否的标准列入评价体系中
“985”“211”是教育部在全国高等院校中的规定身份,而这个身份已经成为很多政府部门和公有企事业单位招人的门槛,它们规定不招聘非“985”“211”高校的毕业生。这也让很多民营企业受到影响,也运用这种做法。所以应该有更为科学合理的体制对全国重点学科进行扶持。从而减轻高考对考生的负担,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
高考制度是教育和人才筛选的基本制度之一,但是也有明显的弊端。片面追求高分数,造成对学生身体健康,道德品质,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伤害。应重视体育在高考中的成绩。这样才会改变学校,家长现持有的态度,才能保证每天进行体育锻炼,使学生在无形中体会到体育锻炼带来的好处,从而由被动的体育锻炼变为主动的体育锻炼,培养成为有终身体育的意识。
2.加大高校基础体育设施的资金投入,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需要
加大力度进行改革,多渠道增加对体育的投入,根据学生的需要增加设施,改善设施的基础水平,改善场地,同时也可减少运动中的伤害。加快学校体育配套设施,以丰富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也可增加建设一些学生乐于参加的新型体育项目,攀岩,沙滩排球等。有了这些基本的物质保障,才能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奠定基础。另外健身咨询,活动组织和校园文化等方面,也可为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持续发展提供服务。学校的体育教育也应重视起来,在高年级应适宜的开展体育课,不应因实习,论文,就业等问题,忽视了体育课程。要全面改革课程内容的体系,课程要安排的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课程的测试达标要严把关,定期对学生的体质进行监测。
3.重视教师的教学技能
作为大学体育教师,不仅要有技能水平,也要具备系统的体育专业知识,要有教学,科研,训练等综合的能力。教师要在自己的岗位上积累经验,不断的学习,通过学校的措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学校可以每年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考核,优秀者予以奖励来肯定教师的教学水平。另外可以开展教学科研活动,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进行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来促进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每学期进行定期检查,组织专家对体育教学水平进行评价,让学生对任课老师做出教学质量的评价。
4.体育课程设计多样化
在课程的安排上,要注意适应社会的需要,在教授过程中,注意讲清楚动作要领,方法及要求。不要在动作技术上面提出太高的要求。要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练习,从而不打消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进行比赛,以这种形式,让学生进行主导,扮演各种角色,啦啦队,裁判,队员,后勤等,通过比赛,增加学生的亲密度,合作的团队意识,担负起责任与权力义务。注重学生在运动的经验中,获得满足感或通过体育运动达到个目的。培养学生的自觉与主动锻炼的能力,真正落实全面健身的计划。
5.培养大学生进行自主体育锻炼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自主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要将培养学生自主体育锻炼的意识贯穿于教学中,要重视教师的教学技能,强调教师的实践知识与能力的积累。教师在教学观念上要注意创新,适应现代体育教育的需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是一个创新者,决策者,不应该是一个被动的实施者,在教学中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与内容,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方法,主动的选择更好达到目标的途径。让学生处于一种多元的,开放的,自主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一种新的学习体验。
6.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生要正确的使用网络,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和网络心理健康观。合理的利用网络,可以弥补体育教学的不足,网络体育信息,视频,体育项目多种多样具有时效性。可以更加深入的学习体育基本技能,学习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可以得到在体育课上得不到的信息。网络信息的发达,也使学生在体育组织的时间上形式上更灵活,在场地的选择方面也更加广泛。也可以突破传统班级授课模式,可以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可以不依赖教师的指导,这种形式,大大的提高了大学生参加体育课外活动的积极性。正确的引导学生减少生活中的不良嗜好,吸烟,喝酒,不吃早饭,生活作息不规律等问题。结合全民健身计划,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开展课余体育活动,倡导科学,健康的健身和运动理念。
7.加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活动的监管
阳光体育运动“每周不少于3次课外体育活动,每天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许多高校学生还没有达到这个目标。学校领导部门要予以重视,强化负责人或指导人员,提高社团体育或俱乐部的专业化水平。把社团体育活动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部分,引导社团健康发展。社团体育活动要新颖,有活力,要让热爱体育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
此外,还可以自发建立街舞,轮滑,体育舞蹈等各种协会,通过社会赞助,参加各种商业表演。网络体育信息,让大学生的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呈多样化发展。大学生在参与各种体育锻炼给他们带来的乐趣以外,也使他们更加积极的投身在体育活动中去,使自己的身心更加健康,对体育的了解更加深刻,得到认可和喜爱。
三、结论与建议
增强高校大学生体质是当务之急,所以要改革和完善现有的高考选拔制度,加大高校基础体育设施的资金投入,增加设施,改善设施与场地。重视教师的教学技能,加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活动的监督,提高学生的自主体育锻炼的意识,引导学生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并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根据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开展一些有目的,有计划,有规律的身体素质锻炼的教学活动,认真的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高校得以落实。只有这几个方面的协调配合,才能够让这个问题有所改善,促进大学生体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谢静月.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整体改革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7):85-87.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体育选课 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4-0050-02
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高校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有效地推进体育“三自主”选课改革,成为许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各高校在新《纲要》的指导下也积极尝试体育选项课的教学改革。而所谓的体育选项课是指: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由高校根据学校的体育教学环境和条件,合理确定学习项目;学生按自己的运动兴趣、爱好及基础等情况,在校方确定的范围内自选学习项目。以这种方式组织并开展的体育教学课,称之为体育选项课。近年来随着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及高校体育设施、体育师资的不断完善,普通高校逐步开展了体育选项课的教学。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体育学习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近几年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发现,大学生对于选项课的学习要求与以往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过去大受欢迎的诸如三大球项目,受欢迎程度明显减弱。为此,我们对当今大学生的体育选项课的选课情况进行了调查,全面了解他们的选课兴趣和学习内容,为更好地推进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随机抽取淮阴工学院2010 级和2011级60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395名,女生205名。
2.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内容和目的的需要,通过对学院图书馆的文献进行检索和在中国学术期刊网查询有关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文件政策、公共体育课程设置、体育选修课程教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和相关资料,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二,问卷调查法。从学生的选项课意愿、教学内容和形式、选课动机和习惯等方面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00 份,回收问卷596 份,其中有效问卷576 份,有效回收率为96%。
第三,数理统计法。对调查所得的大量有效数据,运用 SPSS13.0统计软件对部分数据进行处理。
二 结果与分析
1.选课兴趣的变化
体育选项课制度的建立,改变了过去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使学生有了更大的自由选课空间,充分反映了为学生服务的宗旨,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学生在考虑选修项目时,首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往选课学生的兴趣点主要集中于男生的三大球,女生的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然而此次问卷调查显示,如今学生的选课兴趣无论男女生都集中于室内球类项目、操类和舞蹈类。另外,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如野外生存、攀岩、定向运动等也受到部分学生的欢迎(见表1)。
2.男生选课兴趣的变化
男生选课时,篮球与足球还较受到他们的欢迎,但与以往相比,选择的人数有明显减少,其中下降最严重的是排球选课人数极少,而羽毛球和乒乓球项目的人数大幅增加(见表2)。
3.女生选课兴趣的变化
女生由于自身的生理和结构的特殊性,在以往的体育选课时就偏向于一些运动量小、室内的体育项目,这次的问卷调查显示,她们的选课兴趣变化不大,还是多选择一些室内的球类、舞蹈类和操类项目(具体情况见表3)。
4.大学生选课兴趣变化的主要原因
第一,学生选课受到大环境的影响。近年来,国内三大球逐渐衰落,影响力式微,男生的体育选课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当年姚明等一批球员进入NBA,受到大学生的热捧,追随者众多,选择篮球项目的学生非常多,但随着这些球员的退役,大学生的关注度下降,选择篮球的学生也越来越少。反之,乒乓球、羽毛球等国球项目长盛不衰,奥运会、世锦赛等大赛常常包揽金牌,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发生了转移,选择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也就变得很自然了。另外,一些新兴体育项目(如攀岩、野外生存、定向运动等)迎合了当代大学生求新、猎奇的心理需求,对学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第二,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影响。由于学习、升学、就业压力的因素,如今的大中小学生的体质状况一年不如一年,使得广大学生无法承受大运动量的活动,选择一些运动量较小、室内的不需风吹日晒的体育项目成为他们的自然选择。同时,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盛行,许多学生迷恋网络,宁愿待在宿舍、家里几个、十几个小时上网而不愿去运动场上活动一会。
三 结论与建议
针对如今大学生体育选项课选课的变化趋势,学校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要求,从多个层面来满足学生的选课需求。从学校层面上讲,各高校需加大运动场馆的建设力度和新兴体育项目的师资配备,以满足学生的选课意愿。对于体育教师而言,应该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加强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如对小球或室内项目的选择,有部分学生并非喜爱该项目,而是由于体育锻炼意识淡薄、怕苦怕累,教师要关心和帮助弱势学生在选项课的学习中加强自身的运动技能练习,同时,教师也要注意知识的更新换代,不断地提高专项的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提高业务素质,更要多熟悉、学习一些新兴项目,拓展新项目的教学与训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S].教体司〔2002〕13 号
论文关键词: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比较研究;体育学习
1问题的提出
对大学体育学习的评价长期以来普遍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由于它只注重学生在体育运动方面已达到的水平,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和锻炼过程中身体素质、技能及情感因素等方面的发展和提高,因而不能较好的、全面的体现体育的本质功能,即健身和教育功能。这种学习评价功能影响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了全面、动态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过程性评价多元方法是很有价值的。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南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系,美术与设计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法政学院、文学院、理学院、医学院04、f)5级乒乓球选项班的女生。
2.2研究方法
2.2.1实验法:随机分组,将04级乒乓球选项班的60名学生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人,随机将一组指定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对实验组学生学习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即在上乒乓球课时,结合所授教学内容(如.反手推挡、正手攻球、搓球等专项技术和身体素质的锻炼等),采用8~10课时进行一次测验或观察分析,再将结果与评价反馈给学生,让她们及时了解自身学习情况,在一学年的时间里共进行了8次评价。对照组的学生学习评价采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即在每学期体育课结束时进行的评价,一学年共2次。在学年结束时两组进行lOOm、立定跳远、反手推挡、反手搓球或正手攻球技术的测试,纪录其测试数据。
2.2.2问卷调查法:对测试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20份,收回388份,有效问卷363份,回收率92.38%,有效率93.56%。
2.2.3访问调查法:在试验研究即将结束时,召开试验组20位学生讨论会,了解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哪一种评价更能促进个体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2.4数理统计法:将测试所得到的数据用Microsoft—Ex—ce197进行统计处理、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采用过程-性评价方法较客观反映学生学习的成绩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改革的深入,对学生学习休育的评价也应与之相适应。如果延续过去的评价方法将很难真正反映学生学习的进度情况,不利于学生积极的向上发展。因此,改革终结性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有利于评价与教学过程较为相关的态度、行为;更好地评价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理解与应用以及评价学生对运动技术的应用和运动参与程度,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学习的最终成绩。评价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可改变过去仅由教师个人进行外部评价的局限性,可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真正客观的判断学生的学习成绩。
3.2过程性评价内容、标准、方法与形式
大学生体育学习成绩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进行判断与等级评定]。这种评价的内容应包括:与不同学习水平相关的体能项目;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科学锻炼方法、体育技战术的运用能力;与不同水平相当的运动技能水平及运动情况;学生对待学习与练习的态度以及在学习和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在评价标准上应采用绝对标准与相对标准相结合进行,在方法上根据大学生心理特点采用等级评定制,建立学生学习健康档案,记录学生在体能与运动技能方面的发展、学习态度、行为的变化等情况,为过程性评价提供依据。最终学习成绩评价可采取学生自我评定、同学相互评定、教师评定相结合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动态发展中得到客观的、真实的反映。
3.3过程性评价更有利于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提高
从表1可以看到。通过统计学的t检验,采用过程性评价的实验组在一学年学习结束时除1OOm外,其余项目的测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由此我们认为,采用过程性评价的学生其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成绩要比采用终结性评价的学生提高更快。因为评价次数的增加,获得反馈的机会也就增多,为再教育提供了更多的依据和理论指导,有利于学生取得较大进步。
3.4过程性评价更有利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通过与实验组学生交谈获知,大多数学生认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比,前者的实施由于增加了反馈、评价次数及鼓励诱导,因而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了自信心,自觉参与团结协作的气氛更浓了。这些变化与我们平常所观察到的情况是相吻合的。
3.5学生乐于接受过程性的评价
接受问卷调查的363名学生中,在“你喜欢的评价方式一栏”中,有91.3%的学生选择了多次性评价,3.5%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在“培养学生个人情感、发展人际关系”方面,有78.36%的学生认为过程性评价“有帮助”,8.6%的学生“不知道”;在“评价手段”上有12.6%的学生选择“教师评”,有81.2%的学生选择“自评、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而选择“学生互评”的只有6.2%。因此,从学生的整体来看,他们更愿意接受照自身状况设定的过程性评价,对学期结束时的一次性评价不予肯定。在评价手段上,学生较注重“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这说明学生有较强的主体意识,体现了学生对评价的客观性和实际性的要求,认为过程性评价比较终结性评价更有利、更合理。
3.6过程性评价的特点
3.6.1过程性评价体现了对学生学习评价的全面性
高校学生的心理及生理发展水平已不同于中学生,个性发展尤为突出,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已趋于稳定,如果只用单一的素质及技能数值评价体系来评定学生的体能状况,这无疑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全面的,它忽略了体育的另一功能,即对学生的教育功能,如学生情感、锻炼态度、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教育。过程性评价相对于终结性评价而言,能及时提供反馈,这样就可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强化学习动因,发展个人情感,控制和调节其学习过程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学到锻炼方法,提高锻炼的质量。
3.6.2过程性因人而异,体现了对学生学习评价的公平性
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在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及对体育理论知识的理解上存在着差异[5],如果采用终结性评价,既不能达到激励原本身体素质好,技能有优势的学生冲击更高目标的目的,又抑制了基础条件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久而久之势必会影响这些学生的自信心,导致个人情感发生变化,出现“远离”体育的现象,而过程性评价却能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可使原来处于不同基础的学生真正体验到体育所带来的乐趣,从而达到愉悦身心和提高的目的。
4结论与建议
(1)过程性评价使反馈作用更加突出,它为教师不断调整教学方案提供依据,也更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提高。
(2)过程性评价增加了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育”的含量,有助于学生个体情感、交际合作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对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应采用过程性评价。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测试;体育课;改革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身体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民素质,十八九岁的大学生,正应该生气勃勃、青春健康,但是每年9月入学的“站不住”事件屡现,说明大学生体质下滑的根源和入学前的初级阶段的教育也是密切相关的。
本文就我国大学生体质下滑的现状做出分析,深入探讨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特别是针对这种状况,阐述大学阶段怎么来改善,体育课怎么来应对这种局面。
一、对大学生体质的研究
1.研究对象
以山东省省内十二所全日制本科院校的在校大学生的素质测试成绩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以山东省大学体育课开展状况为主旨,查阅近5年来国内外出版的相关政策、法规、著作、论文以及各类期刊杂志等。
(2)问卷调查法。本文设计了专家问卷调查表,共发放了专家调查问卷284份,回收268份,回收率为94.37%。
(3)数理统计法。对所收回问卷进行分析,剔除无效问卷,对有效问卷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3.研究结果(如下表)
所调查学校其中三年的体测数据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三年的时间里,表中这几项数据的变化很大,总体走势是身体的技能各方面一直在下滑。
二、大学生体质下滑的原因
1.主观因素
(1)运动健身意识弱。当代大学生健身意识比较淡薄,多数大学生虽然有较强的高水平竞技体育的愿望,也关心体育领域的人和事,但没有直接参与身体锻炼的意愿。
(2)身体锻炼知识缺乏。大学生身体锻炼知识缺乏,多数学生对身体锻炼知识的了解不够,掌握得很少。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学生主观上对身体锻炼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获取这方面知识的欲望不强,更不愿花费精力和时间去系统地掌握身体锻炼知识,导致了身体锻炼效果不佳,对运动健身的意义产生怀疑,从而造成身体锻炼能力较弱,势必形成恶性循环,能力越弱,效果越差,意愿越不强烈。
2.客观因素
(1)社会、家庭的因素。一直以来,学生特别是高中教育阶段,是身体各方面机能开始变化的最关键时期,此时的学生所面临的是来自父母和教师的“步步紧逼”,满脑子都是学习、考试、分数,也就失去了健身的机会甚至想法。近年来,社会已经很重视大学生的体制逐年下降的问题,同时针对学生健康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的压力对大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迫使大学生努力学习知识,从而减少了走进体育场所锻炼的时间。
(2)学校体育教育的因素。多数高校偏重学生的智育教育,忽视对学生的德育、体育等方面的培养。许多高校体育工作只流于表面形式,造成对学校体育的资金投入不足,学生活动场所和设施缺乏。
三、大学体育课改革的措施
1.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加大对群众性学生体育活动的宣传报道,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形成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社会氛围。
2.学校加大对体育经费的投入力度
学校应加大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也可以尝试利用引资的办法,解决目前高校场地器材不足的问题。还可以利用社会的场地器材,充分保证场地器材的使用时间,满足大学生提高健康体质的要求。
3.转变体育教学体系和模式
改革体育课堂组织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灵活多样、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养成提高健康素质的习惯。在开设体育锻炼项目上,要尽可能符合大学生的兴趣和特点,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和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4.积极开展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建立高校体育课内、课外一体化和学校、社会一体化的体育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聪明才智,组建各种课余健身俱乐部和体育协会。合理开放体育场馆,为学生参与锻炼提供高质、廉价、快捷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秀华.浅析少年儿童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及提高的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
关键词:高校;击剑运动;教学; 击剑课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10-1407-03
中国开展击剑运动有50多年的历史了。击剑运动的竞技性和健身性逐步为广大群众所认识。击剑在群众体育活动中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大众时尚的体闲运动项目。高校学生开始对击剑运动产生兴趣,这给高校发展击剑运动带来了极其难得的有利机遇。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开展体育课程改革工作,给广大学生开发更广阔的体育活动空间,满足大学生对体育价值取向的需求,切实贯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我们对高校开设击剑课的可行性问题进行研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大学、深圳技师学院三所院校的新生和参加击剑选修课和业余训练的学生。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调研查阅2000-2006年击剑相关论文、报刊、报道70余篇,大学生体协击剑分会相关文件20余份。
1.2.2问卷调查情趣问卷情趣活动的量表,由天津体育学院柴文袖教授1999年修订,用来测试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喜爱程度和对开设击剑课的感兴趣程度。本表在使用时重新进行了信度检验,结果为R=0.86,说明量表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发放A类问卷(对象为一年级新生350名、二年级学生350名、)700份,回收667份,有效问卷652份,回收率95.3%,有效率97.9%。自我效能问卷在授课前测试学生取得教好成绩的信心。回答采用5级量表。分别为:绝对有(5分),有(3分),一般(2分),没有把握(l分),绝对没有(0分)。B类问卷(对象为参加击剑选修课的学生)发放80份,回收74份,有效问卷74份,回收率95%,有效率100%。C类问卷(对象为学校击剑队的业余运动员)发放50份,回收50份,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1.2.3数理统计法采用SPSS常规统计法,对测量的数据讲行了常规统计学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被调查学生部分喜欢击剑运动,半数对击剑运动不了解从表1看,有22.6%的学生喜欢击剑运动,有45%的学生人对击剑运动不了解。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击剑运动在高校的普及程度还不高,也反映出我国击剑运动虽然有较高竞技水平但缺乏与之相适应的群众基础,这对我国击剑运动持续性发展是不利的。
2.2被调查学生大多数对参加击剑课学习感兴趣 从表2看,许多学生虽然对击剑运动不是很了解但对击剑课的学习却表示感兴趣(60.9%)。喜欢击剑运动对击剑课产生兴趣这是正常的,但是在不了解击剑运动的情况却对学习这个课程产生兴趣,原因是什么呢?通过对他们产生兴趣原因的调查,发现青年学生特有的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强烈的尝试愿望是他们对击剑课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当今,媒体宣传对青年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在调查中96%的学生对于击剑运动的认识来源于电视和网络。从表3看,潇洒的动作、矫健的身姿是吸引他们的主要因素,同时21.4%的学生认同击剑可以培养人的自信心和优雅的气质,这也是击剑运动的主要特点之一[3]。
2.3击剑实验课教学取得明显教学效果,学生的心理、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对学生在击剑课学习后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学生通过击剑课的学习,心理素质得到了提高,尤其在意志品质和自信心方面有很大的提高(表5)。在教学开始和教学结束阶段我们对击剑选修课学生的30 m、800M m女子)、1 000 m(男子)成绩进行了测试比较(表6),结果发现学生的速度、耐力素质有明显的提高。在教学结束阶段的教学比赛中随机抽取20名学生进行脉搏测试(表7),结果发现学生参加击剑运动量较大,最高心率可达206次/min(男子),198次/min(女子)。运动量属于中上等,平均心率168次/min(男子),平均心率155次/min(女子),这对提高人体的心肺机能有很大益处。击剑课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有显著作用。通过36学时的学习,击剑选修课学生实验前和实验后,学生的竞争性、获胜心、目标倾向、自我效能和体育情趣差异显著(表4)说明击剑课教学效果显著。
2.4开设击剑课对于大学生的体育价值取向有良好的影响击剑是一项充满激情与豪迈,展露胆识与智计的优雅运动。不仅具有技术性强、竞技性高的特点,而且又是趣味性浓、游戏性强的休闲体育项目。参加击剑活动能消除人们的紧张情绪,愉悦心情,增进彼此的友谊,人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身体得到锻炼,素质得到提高。开设击剑课能给大学生营造出广阔的活动空间,提高他们对体育运动更广泛的兴趣,拓展他们对体育价值取向需求空间[4]。
2.5开设击剑课适应新时期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目前,国家教育部重视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工作,发出了《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制定了体育课程改革的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强调体育课要切实加强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教育灵活性相结合,建立全面体现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思想。按照国家教育部对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指示精神,结合新时期大学生对体育价值取向的需求,高校开设击剑课丰富了体育课课程内容,这是适应当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而且对扭转当前大学生体能下降的趋势,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都具积极、现实的意义。《纲要》中指出;“因时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2],这是高校开设击剑课的依据。
2.6击剑师资,击剑场地、器材的不足是制约高校击剑课开设的客观因素本人在2004年对全国高校击剑运动发展状况作过研究,发现由于我国体育院校中体育系没有击剑专业,高校的击剑师资得不到必要的补充。所以大部分高校的击剑教师是由兼项教师组成的,高校击剑师资严重不足。由于体育经费不足,缺乏对开展击剑运动的认识,缺乏开展击剑运动的经验,现有场地、器材不能满足学校学生的需求,许多学校的场地和器材还停留在很多年前的状况[1]。这种状况影响到许多学生爱好者没有条件进行击剑运动,也制约了击剑运动在学校中的推广和普及。师资力量的不足,直接影响了击剑课的开设,不能使更多的学生得到学习的机会,训练水平也得不到提高。由于击剑厂家少,市场缺乏竞争,击剑器材价格昂贵,如果要购买剑道等器材首次投入需要几万元,许多学校认为击剑的投入太大,因此对发展击剑项目望而却步。
3结论及建议
3.1研究证明,在普通高校开设击剑课是可行的1) 实验证明击剑课教学效果良好,对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有重要的价值,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上可以提高人的意志品质和自信心,体现了普通高校的体育课不仅能增进大学生的体质健康,而且也是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2) 开设击剑课能给大学生营造出广阔的活动空间,提高他们对体育运动更广泛的兴趣,满足他们对体育价值取向的需求。3) 开设击剑课是促进高校击剑运动发展的有效手段,对扩大我国击剑运动的群众基础,促进我国击剑运动的发展,具有现实和历史意义。
3.2从实际出发妥善解决认识、师资、场地器材等方面的问题1)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体育主管者当把击剑项目作为新的课程资源加以重视和开发,走出对击剑运动发展认识的误区,切实解决经费和场地器材不足的问题。通过加强教学、训练的管理来降低器材的使用损耗,几千元的投入就可以让它在学校里发展起来。2) 准备开展击剑项目的高校,在校园内应加大对击剑运动的宣传。指导学生成立击剑社团,通过举办各种击剑活动和比赛,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击剑并培养他们参与的兴趣。3) 重视击剑教师的培训,改变击剑师资不足的状况。4) 击剑教师要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 秦巍峰.对我国高校击剑运动发展现状的调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3).
[2] 蔡永茂.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击剑分会工作报告[R].大体协击剑分会文件,2005,11.
论文摘要:以全民健身纲要的指导思想为出发点,结合高校体育教育的任务,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材内容多而不活、重点不突出等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一、问题的提出
“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完成教育的总目标服务的。体育教学不但要使学生身体得到锻炼,身体素质得到发展,运动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要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具有思维活跃,敢于创新的开拓进取精神,并使其身心得以终身受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国家颁发的《高等学校体育课教学大纲》为体育课的课程设置,教材内容的选编,教学时数的分配,及增强学生的体质,提供了依据,并发挥了作用。但是,我国目前高校体育课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1.体育课时少,教学内容多,重点不突出。高校学制本科多为四年,新生人学年龄多在18左右,正是身体发育和身体素质发展的最佳时期。体育课只开设两年,这就违背了青年身体发育阶段的生理特点和增强体质的实际需要。虽然三、四年级可以通过课外体育活动进行锻炼,但据调查,课外体育活动也是有名无实,实际参加锻炼的人数很少。从而导致学生在校期间体质与健康的状况的特征是:一年级学生体质逐渐增强;二年级体质状况呈现最好;三年级体质状况有些下降;四年级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明显下降。此外,教学内容多,重点不突出,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无法尽快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2.忽视体育理论教学,缺乏针对性。在体育教学中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大学生正处于生理机能成熟高峰期,他们思维敏捷、精力旺盛、兴趣广泛。由于理论部分比重偏低,大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普遍贫乏,不少学生仅了解一些简单的锻炼形式和方法,在锻炼时盲目性比较大,以至收效甚微或适得其反,长期得不到效果,因而对体育锻炼失去信心。
3.教学组织形式传统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兴趣。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注人式”、 “填鸭式”、“教师包打天下”等教学形式还普遍存在于体育教学中。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课堂教学过程呆板,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造成“身顺心违”,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高校体育课改革的几点建议
“高等学校的体育是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它具有与社会生活衔接的特点,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正确体育观的树立和良好运动习惯的养成,它对终身体育锻炼将产生极大影响。从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看,要完成与终身体育的接轨,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 1.延长体育课年限,奠定终身体育基础。体育教学大纲中本科学生开设两年体育课,教学要求强调整体性,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注重纪律性,教师对一、二年级学生的体质状况及健康状况较容易控制。高年级学生课余时间比低年级多,但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却很少,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反而下降。因此,为保持体育锻炼的连续性,应建立多种俱乐部,让三、四年级学生参加俱乐部活动是非常必要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和能力,养成良好自觉地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重视体育理论教学,增加理论课时数。高校体育理论课是实践课的前导和补充,集中地进行体育基本知识教学是体育教育的重要形式。对大学生而言,“知”很重要,它是激发行为的动力,是情感和自觉性的重要基础,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更重视“知其所以然”。在增加理论课时数的同时,要注意理论课内容的安排,可以开设具有一定学术水准、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强的理论课程,如运动保健、运动处方、体育养生、体育疗法等内容。
3.丰富体育课的组织形式,激发学习热情。打乱传统的原行政班教学,男女学生分班教学,按学生的身体状况、自身素质及个人兴趣自由选课。具体方法:一年级开设普选课。以提高身体素质,掌握基本技能为主,并设保健班。二年级重新选课,除普通班外,开设提高班,使学生个人爱好和学习兴趣同步发展,不断深化专项技术及理论知识。三、四年级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特长及运动技术水平以会员形式加人各俱乐部,定期参加俱乐部的活动并组织比赛,体育教师对俱乐部的活动进行技术指导及监督检查。
关键词:跆拳道 大学生 课余锻炼 心理特征
跆拳道是高丽民族的一种以腿法为主的,表现华丽强悍的武术,被称为韩国“国技”。它来自于日本的空手道和高丽民族的传统搏击技术, 由近代朝鲜人崔宏熙先生创造,并且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叶正式命名为“跆拳道”。中国跆拳道联盟成立于1995年,同年加入世界跆拳道联盟并于2001年第九届全国运动会上正式成为比赛项目。
跆拳道进入我国大学校园的时间不长,但是近年来,跆拳道在高校迅速开展却是有目共睹的。在调查的辽宁省20所普通高校中,开设跆拳道体育课程的学校有8所,占40%。而课余锻炼中以跆拳道协会或者跆拳道俱乐部等形式存在的课余组织几乎每所学校都有。短短的时间里,这个项目如此被大学生所热衷,与跆拳道本身以及大学生体育参与心理特征息息相关,这从跆拳道以下几个特点可以看出。
一、文化特点
跆拳道的前身——花郎道在早期所提倡“事君以忠,事亲以孝,交友以信,临战无退,杀生有择”的古朴原则就深受我国的佛、儒教思想的影响。“礼仪”是跆拳道运动必不可少而且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跆拳道练习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行为规范。练习时衣着端正,对教练、同伴时刻都要表现出恭敬、服从、谦虚、互助互学的心态,谦逊和正确的言语,忍让与友好的态度,虚心和好学的作风,都是跆拳道练习者应遵循的重要礼仪。跆拳道所崇尚的文化以及在练习中许多贯彻的礼仪,对大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跆拳道所谓的“武德”,以儒家的“仁”、“礼”为主体而构成。
二、技术特点
跆拳道的技击方法较简单,注重实效,技法精练,远距离用腿技进攻,近距离则用手、拳进行格挡防御。跆拳道发力刚劲、讲究劲由腿发、全身协调配合,接触目标瞬间要求短促有力,刚劲爆发。在大学课余锻炼中,学生绝大多数都是进行非常初级的技术学习,这些技术动作表现出生动的直观性,不连续性,简单易模仿,很受欢迎。
三、组织、管理特点
跆拳道在等级上实行段位制,升级考试严格,除技术以外还有道德修养和理论考试,想要获得高段位还要经过论文答辩。这种等级分明的体制,保证了各个阶段的教学质量,使得跆拳道不仅具有竞技性、艺术性和技巧性,同时还具有较高学术性。跆拳道具有层次性的分级标准,简洁、明了而且品、级、段的设定及划分符合人的成长,能够反映不同习练者的学识造诣、技术水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识别级、段位的主要标识是系道服的腰带。练习者从最低的十级(系白腰带)开始,经过黄、绿、蓝、红色等各色腰带由十级向一级晋升,再往后就进入段位,从一段至最高九段,都系黑色腰带,腰带上绣有不同的横条标志,几段就有几根横条,从服装服饰上可以明显区分习练者的级、段位水平。获得跆拳道一段以上称号者,可有资格担任跆拳道教练,也有资格参加晋级考官的考试申请,更有甚者,要想参加国际性跆拳道比赛,必须具有黑带一段以上的称号;获得三段以上称号者,可有资格开办跆拳道道馆、俱乐部、学校,培训班等,以及从事其他和跆拳道相关的培训活动;取得四段以上的段位获得者,可有资格参加晋段考官的考试申请等特权。这种带有明显标识的等级制度和特权,更是吸引大学生的原因。
高校开展跆拳道运动的意义在于跆拳道运动能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跆拳道运动最直接的功能就是练习者的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和提高。跆拳道的运动是一项对抗非常激烈的运动,练习双方都要承受精神和身体的压力,练习和比赛都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因此,它不仅能够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学生机智灵活、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和临危不惧的心理素质。
开展跆拳道运动符合高校体育教学目的和任务要求。针对高校体育的目的要求,在大学生中开展跆拳道运动是非常适宜的。跆拳道运动攻防动作所遵循的训练规律,综合解剖学、力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其内容极其丰富。跆拳道运动以技击动作作为基本的身体练习,全面发展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基本身体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体能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心理品质,提高健康水平。跆拳道规范的组织,迎合大学生“归属感”需求。跆拳道运动一些内在规范的管理,让学生特别是大学新生从“彷徨”的大学生活中找到一些乐趣。例如,跆拳道学员定期的参加一些活动,经常在一起交流、沟通,给人有亲如一家人的感觉,也给学员一种优越感,成就感。使得离开父母独自求学的大学生,能得到关怀,并为自己的课余生活找到一个定位。跆拳道的练习形式,迎合大学生的宣泄心理。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背负着考试、过级以及就业等多种类型的压力。跆拳道练习中,有一个引人注意的形式是在踢、打等练习时伴有呐喊声。对于大学生来说,呐喊符合他们爱表现的天性,同时也能通过大胆的喊叫,养成外向的性格和培养敢于表达心声及情感的勇气,很能鼓舞青少年树立信心。同时,对背负多种压力的大学生来讲也是一种心理的宣泄。
跆拳道作为一种外来文化,迎合大学生的好奇心理。强烈的好奇心是大学生一个突出的特点之一。作为外来文化的“跆拳道”,虽然传入我国大学校园已有一段时间,但是外来性的本源,往往吸引了许多大学生去尝试、体验。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创建优质人才培养基地,这是我们学院办学的目的。我作为一个普通的追求崇高跆拳道精神的练习者,学校跆拳道教练,我有信心和资本抓好跆拳道练习。信心是学院给我的真正的对跆拳道的支持;资本:是我们学院有如此多的学生选择跆拳道体育课。我要告诉学生,成功并非遥不可及,只是想收获就要有付出。作为教练,我很尊重每个学生,希望他们在我的课上找到自信、快乐、潇洒,养成积极向上、拼搏进取、坚韧顽强习惯,这是我传授跆拳道的初衷和责任。送给我的学生一句话,“跆拳道”让人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