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育培训机构总结

教育培训机构总结

时间:2022-05-20 15:30: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育培训机构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育培训机构总结

第1篇

 

1社会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经营模式的概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社会中就出现了许多的成人教育培训机构,从而来提升有需要者的教育学历。并且,我国的成人教育培训机构已成为社会中最具“钱景”的朝阳产业之一,是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的。在社会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的整体市场发展进程中,各种类型的教育培训机构层出不穷,并且,在经营的模式中各显神通。

 

向自主选择、设计和创新等方面发展,以此来提高机构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从而在整个社会成人教育培训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而我国的社会成人教育培训机构大多是指社会中民办的成人教育培训机构,是为了实现经济目标而采取经营方式的总称,是基于成人教育培训市场的发展战略,以满足客户要求和实现企业发展和经济利润为导向的企业资源运营方式。

 

所以,从社会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的内部层面上观察,社会成人教育培训机构是据技术、人力、物质、产品、资金、客户、市场等相关资源配置方式的总和,是对培训的服务产品及培训信息的有效建立。而从社会成人教育培训的外部侧面观察,社会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的经营模式就是已满足成人技能培训的各种要求为企业发展的核心,以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处理与客户之间存在问题,解决上游供应商之间存在的矛盾,并与同行的竞争者、政府、投资人、行业协会等进行定期的动态信息交流,建立良好的共同协作关系和利益关系。从而在共赢的条件下获取巨大的经济效益。

 

所以,社会的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价值取向,从而也就在很大的程度上支配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的经营思考和经营行为。从表面分析可以认为这就各成人教育培训机构,在市场中的竞争表现,而深度进行分析其目的就是反应培训机构在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2社会成人教育培训机构成功经营五要素

 

2.1优秀的经营团队

 

在社会成人教育的培训中,成功经营的第一个要素就是企业要拥有一个优秀的经营团队,在市场的竞争中任何一种社会的服务和定位都需要有一个好的团队,所以,社会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的团队就应具备:要有共同的企业发展目标,要有为工作付出的奉献精神和使命感。因为,不论是怎样的一个团队,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使命感。

 

因为,它是团队坚持做好工作的原动力,不仅仅是为了企业的发展利益。并且,优秀的团队还需要有好的合作精神。虽然,团队的发展要有共同的目标和使命感,但是,如果他们没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就会如同一盘散沙,是无法完成社会成人教育培训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的。另外,成人教育培训的团队还要有坚持学习的精神,因为,如今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更新的速度也是相同,所以,这也是成人教育培训机构所面临的新的挑战。因此,他们的发展一定要有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最后,优秀的团队还必须要有创新能力,从而使市场中的产品和服务都是满足客户所提出的要求的,所以,创新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优秀的团队还要有优异的执行能力,能够高效、完美、快速的执行决策。

 

2.2准确的市场定位

 

首先,在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的经营发展中,企业的经理人一定要对企业有一定的准确的市场定位。市场定位就是机构企业在社会中存在的核心价值,所以,成人教育培训机构在确定市场定位时,其核心的价值观就是做好特殊性的产品和服务。

 

另外,市场的定位也与客户群体有直接的关系,他们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将其经营发展的目标进行详细规划的话,就可以发现每一个企业都有一个准确的市场定位和固定的消费群体,所以在经营模式的管理中机构就要明确自己存在的价值,客户的群体,服务的对象及核心理念,从而少走弯路,为成人教育培训机构增添经济效益。

 

2.3清晰的组织结构

 

教育培训中心组织结构也是重要的发展因素之一,企业机构的组织也如同建筑一样是需要有清晰的组织结构的。例如:宪法就是每一个国家发展的结构基础。所以,在成人教育培训机构中建立一个适合机构发展的组织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3结语

 

总之,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下,催生了一大批的社会成人教育培训机构,并且,他们还在不断地扩大,在经营的模式上呈现多元化的发展特征。

 

随着社会的发展,成人教育培训机构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使之经营的模式也更具特色。并且,还要重视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的经营模式、创新、设计和选择性。所以,成人教育培训机构在市场的发展中要以实际情况而定,不能对竞争对手的经营模式照搬照用,要确定自身的机构定位,从而整合思维,以科学的方法发展教育培训,并结合自身的经营现状,在经营的过程中不断的更新发展,从而打造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成人教育培训经营发展模式。

第2篇

首先,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能够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遏止安全事故,需要对员工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培训,通过对其不断灌输有关安全方面的知识,渐渐的在其大脑中形成概念,能够正确的判断所处环境是否安全,从根本上消除了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其次,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进行能够促使企业领导安全意识的形成,对企业各级领导的安全教育培训,不断增强他们对安全生产的深刻认识,培养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引导他们重视安全生产、关心生产中的安全问题,并参与安全教育的管理工作。最后,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展开,可以有效提高企业整个团队的安全素质和意识,通过对所有员工安全教育的培训,增强其安全生产意识,在工作过程中时刻注意到安全问题,避免不必要的安全隐患,从而有效促进企业的生产发展。

2建立标准化的管理机制

健全的管理机制是保证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有些煤矿企业,其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加强了安全教育培训的工作力度,组建了安全教育培训小组,并且每个小组都安排了组长、副组长,严格遵循日常培训的基本模式。从而建立起了共同管理的安全培训机制。安全教育培训小组需要不断创新教育的载体,遵循四个三的教育模式,就是严厉、严谨、严格的安全管理,适量、适度、适情的安全奖惩,能干、能会、能知的安全培训,还有利用柔情、爱情、亲情进行安全教育;把握四项基本教育内容,即对有关安全法律法规的教育、对有关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对安全形势的教育及对相关案例的分析和教育。各个培训小组组长需带领大家不断强化培训过程,时刻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思想放在心中,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而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与发展。

3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具体方法

为了提高培训质量,一个合理的、实用的、适用的培训管理流程是很有必要的,将培训的各个环节看成是一个循环体,使安全教育培训的过程变成一个整体。一个完整的培训流程应该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制定计划、报到登记、组织教学、定期考核、资料存档、学习反馈、评定改进。一套完整的程序可以提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效率。

3.1制定计划制定计划是一个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万事开头难。每年年初,有关安全管理部门需要通过调查分析,根据企业的生产需要,同时还要考虑裁员等因素,然后制定全年度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计划,为之后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奠定基础。

3.2实施计划第一,报到登记。参加培训的人员到指定培训机构进行学习,要求其带着该企业的介绍信或证明信及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在报到处报到并注册,登记之后,所有成员由培训机构管理,其需要建立及备份档案。第二,组织教学。安全教育培训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学制度,提高教学质量,按照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要求所有员工,坚持上岗前先培训、就业后再培训、工作中仍培训的思想,理论实际相结合,根据相关规定和法律要求组织好安全教育培训,为企业培养出高素质员工。第三,定期考核。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一定要遵循考教分离的原则,由安全教育培训机构和相关部门进行教学管理,由相关部门领导负责定期的考核。对于结业考试,一定要严格要求其考场纪律,严格考察培训的质量。第四,资料存档。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机构要严格管理员工档案,安排固定的档案管理室,给员工档案进行编码,实现档案管理的标准化。编制特定的档案查询程序,建立数据库系统,做到方便查询、数据信息共享。这样使整个培训过程更有制度性,使员工也受熏陶,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各方面素质,增强企业的实力,有利于企业发展。

3.3学习反馈企业培训机构可以对学员进行跟踪调查或者开展班会进行讨论学习感受。每次培训结束后,可以开展班会,学员之间互相请教,反应该培训机构对教学的管理或者教学水平,培训机构可以对学员进行跟踪调查,有关负责人根据学员平时的表现和考核结果对其进行评价,填写调查表然后存档。

3.4评定改进培训机构在对企业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创新,改进其教学方法,确立明确的奖惩制度,对好的教学成果进行表彰。年终总结,分析自己的缺点,积极改进。

4强化培训制度

第一,加强对教学的管理。在培训中最好形成分层的教学管理,按员工的级别进行分组,做到一级抓一级,上级管下级,下级监视上级。形成一个完善有效的教学模式。

第二,注重教学环节。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机构应把教学质量放在第一位,将教学过程作为重点,严格要求教学中的备课、授课、听课及对班级的管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对教学思路的创新。首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学分制管理。在教学过程中的各项活动所占分数比例各不相同,其中出席占10%,平时表现占20%,考试成绩占60%,作业的完成与否占10%,通过这种方式的管理,可以提高学员对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有一定帮助;然后对教学思路进行创新,完善教学管理,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需求,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的学习章节,列出相关项目,让其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培训效果,增强学员素质,为企业培养出更优秀的员工,带动企业的发展。

第四,提高教学水平。当今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或者实行网络化管理。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运用课件授课,包含了声音、图片、文字等几方面,还可以适当的插入视频及动画,这样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员对学习的积极性,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为了实现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可以推进现代化管理手段,形成网络培训及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网络化的管理目标,还拓宽了学员的学习范围和视野。通过实施安全教育培训的标准化管理,积极推动了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进行,有效提高了企业内部的安全素质,并且预防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了企业的安全生产,突显了教育培训等作用,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培养了大量技术型人才,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方面和人力方面的支持。

5结语

第3篇

关键词:部门行业培训 培训评估 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9-148-02

教育培训评估是教育培训管理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衡量教育培训效果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实施教育培训评估,对总结教育培训经验,发现教育培训不足,探索新的教育培训需求,满足事业发展对教育培训提出的需求具有重要的作用;实施教育培训评估也是加快培训机构的能力建设,全面、快速的推进培训机构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1 柯氏评估模型简介

柯氏模型是培训评估领域一种比较成熟可行并广泛应用的方法。它将评估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反应层评估、学习层评估、行为层评估和结果层评估。

反应层评估(一级评估),主要是及时了解学员对整个培训项目或培训有关环节的真实感受。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主观感觉和满意程度),以弥补培训工作中的不足,积累培训经验,不断改进培训工作;学习层评估(二级评估),主要是了解学员在培训前后,知识及技能方面深度与广度的掌握程度和提高程度;行为层评估(三级评估),主要是评估学员在工作中的行为方式有多大程度的改变;结果层评估(四级评估),其目的是评估学员经过培训后,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行为的改变,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了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

2 基于柯氏评估模型的部门行业教育培训效果评估的可行性分析

柯氏评估模型为部门行业教育培训评估工作的科学性提供了保证。同时部门行业教育培训的特点为柯氏评估模型的深入应用提供了可能。

部门行业教育培训机构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它们承担着两项主要任务;一是为本系统和行业培养人才队伍,二是就本系统和行业的工作问题进行专题研讨。而国家级部门行业教育培训中心和干部院校处于本系统培训工作的龙头和中心,承担着辐射和带动本系统培训工作的重任。部门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职责定位,决定了其培训目标既是为本系统和行业人才培养服务,教育培训对象明确,为本系统的职工。部门行业教育培训的特点为柯氏评估模型在部门行业教育培训评估中的深入应用的可行性。

首先,部门行业教育培训为基于柯氏评估模型的评估数据获取提供了保证。获取评估数据是培训评估进行的最基本条件,部门行业教育培训对象固定,为本系统的职工,固定的培训对象,为原始数据获取提供了条件。

其次,部门行业教育培训为评估数据的客观科学性提供了条件。部门行业职工队伍稳定度高,岗位关联性强,通过他们反映培训效果的评估数据更具可信度,评估结果更具客观性和科学性。

第三,部门行业教育培训为评估工作的专业化和可持续化发展提供了保证。部门行业教育培训机构有专门的研究队伍、保证了评估工作的专业化和可持续化发展,更有利于使评估工作符合本部门行业教育培训的特点。尤其对于国家级部门行业教育培训机构,其评估工作的开展,更有示范和带动作用,对促进部门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整体能力及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使得评估工作更具生命力。

3 基于柯氏评估模型的部门行业教育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设计

根据柯氏评估模型,本文将部门行业教育培训评估分为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四个层次。

反应层评估主要是通过学员对培训设计与安排、师资、学习材料、培训环境、培训保障等方面的看法,来了解学员对培训的总体反应和感受。

学习层评估主要是通过测量学员对原理、技能、态度等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评估学员的学习效果及培训对工作岗位和个人能力提升的帮助。

行为层评估主要考察受训人员培训后在实际岗位工作中,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行为的转变,以判断所学知识、技能对实际工作的带来的贡献。

结果层评估上升到部门的高度,即判断培训是否由于学员行为的变化,对促进部门科研业务发展的贡献程度。这个层面效益的发挥也是组织培训的最终目的(见表1)。

3.1 反应层评估指标体系

根据反应层的评估目标,针对部门行业教育培训的特点,本文设计了以下评估项目,包括:培训设计与安排、授课教师、培训班主任、学习材料、培训l教学条件、饮食条件、住宿条件7个项目,并细化了每个项目的具体评估指标,以衡量学员对参加培训所做出的总体反应,全面评价部门行业教育培训项目的设计、组织实施及保障工作。

3.2 学习层评估指标体系

根据学习层的评估目标,针对部门行业教育培训的特点,本文设计了以下评估项目,包括:学习内容收获和学习效果两个项目,从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培训内容对岗位工作的帮助和培训内容对个人能力提升的帮助三个指标来测量学员对原理、技能、态度等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评估学员的学习效果及培训对工作岗位和个人能力提升的帮助。

3.3 行为层评估评估指标体系

根据行为层评估的任务,本文设计了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效率三个指标来对学员行为的转变程度进行评估,以判断学员在多大程度上将培训中所学到的内容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

3.4 结果层评估评估指标体系

结果层评估是指参训学员参加培训项目之后,能够实现的最终结果。根据结果层的评估目标,本文从部门行业效能、部门行业战略目标、投资回报率三个指标来评估培训对组织效能和目标的促进程度(见表2)。

4 结论

教育培训评估是教育培训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加强教育培训评估工作的研究及实践,是建立健全教育培训体系的必然要求。但是培训评估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管理活动,尤其是评估指标的设计和客观评估数据的获取与积累。

目前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最为经典的培训l评估模型是美国学者柯克帕特里克的四层次培训评估模型,但大部分评估工作只进行“反应层、学习层”两阶段的评估。对于“行为层”与“结果层”的评估使用与实施的相对比较少,大部分集中在理论方法探讨与实践摸索阶段。

较少的原因有三点:一是很难找到特别合适的数据对培训行为及结果进行评估;二是即使知道怎样做,用充足的理由证明积极有效的结果是通过培训项目取得的也有一定的困难;三是通过培训效果或效益取得的程度如何。

部门行业教育培训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上述困难,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以上几点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但是,进行行为层与结果层评估关系到进行培训的根本目的,培训人员应该尽可能找出一些实实在在的证据,根据培训目标,设计一些科学合理的指标,找出合适的方法,证明培训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效果。

本文基于柯克帕特里克模型,结合部门行业教育培训特点,尝试构建了基于柯氏评估模型的部门行业教育培训评估指标体系。但是,由于培训目标的差异性,在针对某一培训项目的专项评估工作中,还需进一步细化和调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充实评估方案。

参考文献:

[1]“部门行业教育培训机构核心能力建设研究”课题组,论教育培训机构的核心能力――部门行业教育培训机构核心能力建设研究报告[R],现代企业教育,2008(13)

第4篇

关键词:中小学;继续教育;粤台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4-0023-02

随着海峡两岸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加深,教育国际化的进程越来越快,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使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中小学专业人才培养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作为学校教育之后的继续教育成为广受关注的重点。实现教育与国际接轨,就必须有着一流的国际接轨人才,通过跨区域继续教育培训是许多国家和地区拓展国际化教育的新动向。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有着相同的民族背景,共同的文化价值观,相互学习与合作会更加便利,因此与台湾高校建立中小学师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两岸师资培训本着“走出去”与“引进来”的理念,与其他区域培训机构共同合作,开辟新的教育资源,共同交流经验,可在台湾高校或大陆高校合作为中小学教师提供继续教育,利用已有的资源共同进行教师培训。本文从台湾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特点与大陆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要求出发,提出了几个合作模式。

一、台湾中小学教师培训特点

1.师资培养制度的规范性。台湾地区针对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颁布了许多法律,使继续教育培训有法可循,通过台湾《终身学习法》、《国民教育法》、《高等中学法》、《师范教育法》、《教师法》、《师资培育法》、《中小学教师进修研究办法》、《高级中学以下学校及幼稚园教师在职进修方法》、《教师出国讲学研究或进修办法》对教师在职继续教育培训提出了相关要求。台湾的中小学继续教育培训观点认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不仅仅是教师的权利,同样也是义务。由于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不及时补充就会落后于其他教师。因此,教师在工作中要有必要开展专业领域相关的培训活动,如研习、考察、学术研究、观摩学习等。

2.师资培训费用的补偿性。台湾颁布的《教师进修研究奖励办法》中明确指出:教师在继续教育中享有带薪或留职停薪的权益,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可获得相应的奖励方式,如,晋级加薪、学费补助、获得资金、公共休假等,极大地调动了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积极性[1]。台湾中小学继续教育培训一般不需要缴费,相关培训费用由政府买单,并且对培训内容非常重视,比较看重培训的实用性[2]。台湾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有其自有特点。

3.师资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围绕这一主题,设置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从继续教育的内容和项目来看,教师在职培训之课程与教材,应就各级学校教师进修教学与研究有关知能之需要,作有系统并具发展性的计划与安排[3]。通过构建终身教育理论,加强教师职业生涯内的学习与培训,获得优秀的自学能力与信息收集能力;基础知识培训,主要包含了价值观、职业操守、人文知识更新等;学科专业类知识培训,补充与完善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体系。

4.师资培训方式的区别性。台湾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有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两种方式,一般来说短期培训为7~30天左右,长期培训分为几个学期中实施[4]。主要为两种类型:第一,初等继续教育培训。短期的继续教育培训中主要包含中小学教育研究会研究与小学教育辅导团及师专辅导区的研究辅导两种,长期继续教育培训主要是师专暑期及夜间培训。第二,中等继续教育培训。短期继续教育培训方式主要由师范大学设立的中等学校教师研究中心承担,长期继续教育培训方式,主要有夜间培训、研究所40个学分的继续教育培训、研究所硕士学位继续教育培训及出国学习等。

二、广东省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

随着我国教育深化改革,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许多院校成了专业的继续教育培训部门。但是,对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方面仍存在众多问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具体实施与管理机制比较混乱,缺乏权威性[5]。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空泛[6],很多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构未能及时地改革培训内容、教学任务与培训方式。

1.创新培训模式与方式。在当前要不断探索新的培训模式,适应教学与学习的多样化。付建中对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心理分析指出,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喜爱方式依次为:出国学习、国内访问学者、骨干教师进修、高级研讨班、短期研讨班及学术讲座等方式。同时培训中可以基于信息技术发展远程教育培训,实现资源共享、互连贯通;改进培训方式与方法,推广“三位一体”的培训方式,高校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与教师工作实地结合,同时加大校本培训。

2.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培训法规。台湾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法制建设上比较完善,大陆政府与教育部门也有针对性地指出,加强制度建设,促进教师培训的持续健康发展这一理念。首先,完善五年一周期教师培训制度,建立教师培训档案,记录五年周期内,修满的学时学分的培训课程等;其次,实行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制度,制订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标准,组织开展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再次,加强培训质量标准研究,建立质量评估机制,完善培训质量评估体系,开展培训过程评价和绩效评估;最后,健全和完善教师培训奖惩制度。

3.落实培训经费,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确保教师培训经费落实,要求严格贯彻执行教育部继续教育培训资金分配规定,构建政府、社会、个人的经费投入机制;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及学校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实施教师培训,并建立教师培训与研究机构,加强教师培训业务研究和指导工作。

借鉴台湾继续教育成功的范例,结合大陆对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要求,通过与台湾高校合作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满足教师培训心理需求,消除时间限制;与台湾高校共同培训模式,改变培训内容陈旧、模式单一的现状,调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积极性;与台湾高校合作,制定合理的合作模式,减少经费短缺的局限性。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开展两岸培训教育可行性合作模式,以供参考与探讨。

三、两岸中小学教师合作培训模式

通过我国这几年中外合作教学与培训,形成了以下几种培训方式。

1.融合培训模式。融合模式即在中小学教师培训过程中,可将大陆的培训模式与台湾高校的培训模式完全地融合在一起。首先,引进台湾中小学的培训计划、培训课程设置及培训方法与方式;其次,聘请台湾高校培训机构来大陆讲学,派遣大陆中小学教师到台湾观摩学习,该模式以优秀教师、骨干教授,学者、课改人员等组成专家团,通识培训与教学培训结合;再次,相互探讨各方的培训方法,如观摩学习、研讨学习、案例探讨等;最后,培养出适合两岸的专业化教师,进一步推动两地继续教育培训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技术的提高。融合模式的优点是,实现了培训资源的相互共享,信息开放,优势互补,教师能更好地学习新的知识内容;将充分发挥高校培训机构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的作用,保证教师的知识领先与更新。

2.嫁接培训模式。与上述模式相比较,嫁接模式具有自有特点。嫁接模式通过充分保留各自的培训模式,双方各自对对方学校开设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及培训计划进行评估,达到相互认同的方式,然后双方派驻各方教师到对方学校接受培训。这种培训模式的优点是,结合了大陆与台湾的培训优势,能让教师直接进入对方区域接受培训,对双方的人文背景、生活方式、教育观念等有较深刻理解,除专业知识以外,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的人文观念,但是相对来说这种培训模式花费较高。

3.顾问培训模式。这种模式是通过聘请双方优秀教师相互讲学,双方教师互相学习,借鉴双方的培训经验。也是当前各个培训模式的尝试。顾问式培训模式对两岸高等院校教师培训更具有普遍性和可操作性。顾问式培训模式主要包括获准进入、调查分析、提出培训方案、引进培训人员、指导培训实施、总结等几个步骤。该模型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培训管理解决方案,聘请专家讲学有利于引起学校领导对培训的重视,专业的培训专家与培训工作,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培训资源的选择;通过不同渠道吸取双方先进的教学与培训经验,利用各自资源提高培训水平与培训质量。

4.网络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方式是以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培训技术,网络培训是传统培训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衍生,具有很多优越性。首先网络培训让双方院校完全突破了课堂教学的地域限制。网络培训可以在任何地方实施,教师完全可以在本校通过网络进行系统培训。其次,时间更具有弹性,网络培训增加了教师继续教育的灵活性。教师不必中断工作进行脱产培训,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随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最后,网络教师培训节约成本,培训使用的教材可以通过网络在线下载,教师可依据自身需求定制培训内容与进度,并通过网络与其他教师共同交流讨论。

综上所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海峡两岸的合作模式,从知识体系到培训模式上都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与探讨,从而实现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唐京伟.台湾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概况[J].课程・教材・教法,1998,(12):47-51.

[2]廖圣河,吴永军.两岸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比较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2,(7):39-45.

[3]郑旦华,于超美.今日台湾教育[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77-78.

[4]郑少君.台湾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教育之特色[J].教育评论,2008,(5):119-121.

第5篇

影响和制约企业教育培训控制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培训理念的制约

1.对培训投入的认识存在偏差。现代企业教育培训将企业教育培训纳入战略规划,视教育培训成本为战略投资。企业紧紧围绕企业战略基本方针和任务,按照规定投入培训资金,但对投入的认识不够,45.2%的被调查者认为培训经费增加企业负担。高层缺乏对资金的理顺、调控和监督,需要提高教育培训资金利用率。对培训的认识偏差还存在于培训项目的确定上,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培训缺乏严格培训需求分析,不是根据企业发展和职工绩效确定培训内容,而是由基层单位填报计划,基层单位征求职工意见确定需求,这样的计划很多对单位是无意义的,有的直接由上级单位确定培训计划,导致计划多数不符合基层单位和职工发展实际。

2.教育培训覆盖范围不合理。随着培训范围的不断扩展,现代培训已覆盖企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各个方面。部分企业的培训主要集中在技术技能和营销模块,对现代管理、个人发展等培训严重不足。

3.职责分工不明确,协助机制不健全。调查发现,62.3%的被调查者认为教育培训是人事部门的工作,甚至部分人员认为企业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主要是因为职工素质不高,职工素质不高是人事部门培训做得不好,不是我们职能部门的主要责任。

(二)控制体系的制约

教育培训成效控制体系是企业实现有效控制的核心。没有控制体系的建设,就无法规范有序地对教育培训成效进行掌控,企业的培训成果转化目标、规划、流程和监督等方面制度不完善不健全制约转化质量。当前,国内企业对如何提高教育培训成效几乎都没有具体规定,在这方面的认识存在不足和误区,而控制体系又是提高培训成效的关键环节。

(三)成效辅导和激励不足

当参训人员掌握了学习内容后,如何应用到工作实际,实现知识转化,转化计划如何具体落实、如何给予指导和帮助?多数企业主要靠职工自己管理培训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自己监督自己成效大打折扣,参训人员培训后更多的是搁置一边,培训成效辅导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企业教育培训知识应用的实施质量。同时,激励制度的不完善很难调动全员提高培训成效的积极性。

二、完善培训控制体系,提升教育培训成效

如何有效控制教育培训成效,提高投入产出效益,成为企业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的新问题。企业应在教育培训中做好培训文化打造、沟通辅导、分类控制和激励等工作。解决认识偏差、控制体系不完善等制约培训成效的突出问题。根据培训特点细化培训类别,按照培训类别采取不同的转化措施和转化流程,健全提高培训成效的流程控制体系,加强成效辅导,实现教育培训成效的有效控制。

(一)打造自己的培训文化

解决教育培训理念的问题,就要营造适合自己的培训文化。首先,转变领导的培训观念。让领导对现代培训理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使其明白教育培训投入应该是企业战略投资的一部分。其次,转变职工认识。要通过宣传和学习,让全体职工明白教育培训的目的和意义,纠正培训是福利、培训是旅游、培训是休息的错误认识,灌输培训是提升个人能力、实现职业规划、提升公司绩效的重要途径。再次,明确职责分工。培训不只是人事部门的工作,培训成果的实现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人事部门是培训的组织者、管理者,各部门是提升教育培训成效的执行者、监督者和反馈者。因此,要调动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共参与,协助推进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强培训需求分析,化被动为主动

企业培训经常是下一个通知要求哪些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举办某某内容的培训,请大家务必参加,若不能参加务必向领导请假。这样的培训通知会让职工觉得参加培训是上级安排的,是被动的,自己只是去应付上级的检查,培训结束就不会认真思考、积极应用,效果自然不佳。企业和职工是否需要培训,需要什么样的培训,这是企业培训工作初期阶段必须考虑的问题,是培训工作的基础,直接影响培训工作各环节成效。企业应结合实际构建自己培训需求分析模型,就是要规范培训需求分析,从企业发展和职工成长需要出发,分析培训需求,确保培训需求符合企业战略需要,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更符合职工的职业规划,通过构建模型,提高培训计划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培训前应该让参加者查找自己工作的不足,自己想进一步提高的地方,这些地方的提高对自己、对公司有什么好处,让职工带着对知识的渴求去参加培训。树立职工自我发展意识,把“要我培训”变成“我要培训”,提高职工参与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三)加强控制沟通,确保信息畅通

教育培训主要涉及到组织者、培训机构和参训者三方人员,即组织者———公司,参训者———干部职工,培训机构———行业培训学校、外部培训机构和企业内部讲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制度,可以实现以上主体间信息的有效传递。对于企业来说特别要加强和培训机构的沟通,因为多数培训是在培训机构实施。通过沟通了解参训人员应该学到什么、掌握的情况如何、应用时注意什么等,以便于目标明确地指导参训人员实际运用。通过和参训人员沟通,开展培训绩效辅导,了解和掌握参训人员的学习思想动态、培训愿望和培训转化情况,根据需要及时调整内容,增加职工个人成长的相关培训,扩大培训覆盖面。多了解职工培训后的情况,注重发现知识和技能运用的困难环节,根据职工培训成效转化困难的不同情况,开展培训绩效的具体辅导,从而全面提高培训成效控制的质量。

(四)明确特点,分类控制

多数企业的培训主要包括机关行政管理、生产、市场营销、物流配送、后勤服务和个人发展等。通过调查总结,为便于对教育培训成果实施有效控制,可以将企业的教育培训分为思想理念类、行为类、操作类和业务技能类。

1.思想理念类培训。思想理念类主要指思想政治教育、党性教育和行业发展理念、个人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培训。这一类培训内容相对抽象,主要以理论和认识为主,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周期较长,短期内难以见到成效,并且难以考评培训转化成效。针对这一特点,应注重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参训人员的理解与心得,转化为实践,探索不足,创新学习理念,再指导实践,并注重考核的长期性。比如某市烟草公司通过培训学习“两个至上”行业价值观,学习结束后要求参训人员撰写心得体会,在思想认识上发生了哪些转变,有什么新的认识,这些认识对以后的工作有什么好处等。将学习心得在单位内部进行公示,接受大家的监督。要组织参训人员给未参训人员上课或者开展讨论会,通过讲解和讨论将其学到的新观点传递给其他职工,扩大培训影响范围。半年或更长时间后,参训人员撰写思想理念的指导意义报告,详细总结新思想给自己带来的变化,由相关部门对成效进行总结,努力探索新理论。某市烟草公司根据培训成效的创新,提出“明示承诺制度”这一新理念,用新的理论指导实践,取得明显成效,得到上级公司的认可,在全国烟草行业推广。

2.行为类培训。行为类主要指言行举止的行为准则、文明礼仪、活动和表演等,这部分内容具有快速转化性,且便于考核。但这部门内容最具有反复性,因此,应当长期强调。某市烟草公司开展演讲培训,培训结束后,学员要根据学习内容对照自身不足,详细列举自身手势、发音、语气等需要提高的地方,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接受同事和领导的监督,半个月后由同事不记名提出其转变不到位的地方,告知本人。这样反复进行三次以上,强化其行为意识。对其整体转化情况给予客观的总结再升华,将同事们良好的评价传达给本人,提高其成就感和主动转化意识。同事们在提出意见的同时,也是对自己要求的提高。通过实施成效控制,某市烟草公司演讲人员各类行为表现得到升华,在全国烟草行业演讲比赛中取得一等奖。

3.业务技能类培训。业务技能类主要指管理、沟通、生产、营销和服务等,主要包括行政管理、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方面,这类培训内容以技能为主,随着环境的变化技巧也相应变化,环境的多样性和多变性给这类培训的实际运用带来困难。应分以下几个步骤来控制培训成效。某市烟草公司开展烟草专卖法律法规培训,一是培训后撰写总结,并且对总结进行具体要求,比如培训师讲的关键点、重点和难点,切实将培训内容转化为职工个人认识。二是对照标准查找不足。将培训内容逐条逐项与自己比较,详细列举自己在工作应用中存在的差距。三是根据差距制定转化计划书。计划书要详细到周甚至到天,写明自己如何去做、如何运用,将计划书报培训主管部门和自己的上司。四是检查和辅导。培训主管部门和上司应定期对参训人员的转化计划进行检查,查看其落实得是否到位、是否按期落实、落实绩效如何等,发现问题不要批评而应给予鼓励,纠正转化方向。五是交流座谈,提高创新。对参训人员转化计划完成后,召开座谈会,相互交流经验,让大家共享成果,扩展成效辐射范围,同时,通过总结创新业务技能。某市烟草公司在培训成效控制中取得成效,创新了理论,提出查处分离制度,得到省级部门肯定,部分建议被国家部门采纳。六是持续提高。由参训人员和自己的上司深度交谈,这种交谈应该是平等的交谈,总结成绩也要指出不足,找出哪些地方需要再提高、再改进,提出新的培训需求,通过培训持续提升工作绩效。

第6篇

一、构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党和国家重大的战略决策。早在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就明确了终身教育在教育法律中的地位;1999年国务院转发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了“2010年我国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的改革目标;2001年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确定“逐步形成大众化、社会化的终身教育体系”;党的十六大又明确提出要在2020年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2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都表明党和国家已经把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作为新世纪国家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师培训模式、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创新,促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进而提高起到了全面的推动作用。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时代,教师的性质与工作职责要求教师必须成为终身学习的先行者和示范者。但是目前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专业化程度和综合素质仍然不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特别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尤其是分布在农村和边远山区的教师学历层次偏低,教育思想和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同时,教师培训机构尤其是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总体上还比较薄弱,培训功能单一,师资力量不足,培训内容方式和手段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能适应新时期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需要。值得指出的是,由于经济和交通等原因,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信息闭塞,视野狭窄,观念落后,知识陈旧,难以接受继续教育尤其是高水平的培训。面临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问题更突出,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教师培训的手段和途径。

构建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全员培训的目标,必须转变传统培训观念,改革培训手段和方法,创新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培训的新模式,建立起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载体的开放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体系,形成不断提高教师素质的动力机制,并为教师终身学习提供有力支持和服务,对振兴我国教育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构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与管理网络平台

建立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网络管理与教学平台,为打破时空限制、缓解工学矛盾、节省培训费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更新培训模式提供了可供操作的技术手段。它集成了硬件环境、操作系统、教学模块和管理模块于一体,为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提供了远程教学、互动交流、综合评价、网络考试、结果统计等全方位的教学组织与管理功能,实现学员从注册、到学习、讨论交流、辅导、考试全过程的网络化。

(一)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平台的层级架构与功能模块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网络教学与管理体系的建设,应适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组织与管理体系,并与现行师资培训工作的任务分工相一致,通过逐级安装远程培训教学与管理系统(培训平台),构建省、设区市、县、中小学校(含幼儿园和职业高中)四级远程培训平台。远程培训平台的层级架构见图

省级培训平台建在省级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各地市、县(区)教师培训机构分别建立设区市、县(区)级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平台;省、地、县级培训平台按其师资培训的任务分工各自负责所在地域内的师资培训远程教学的组织管理工作。校级培训平台是远程培训网络体系中的基层平台,是师资培训对象一中小学教师在接受继续教育过程中进行资源学习、对教师继续教育学籍管理进行直接监控和提供教师继续教育结果数据的基础平台。

各级培训平台的功能模块均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1、基本模块。包括:网络课程资源模块、教研资源模块、考核评价系统、学员管理、辅导教师管理、学习服务系统、辅导备课系统、论坛模块、发证(学分)管理、信息、邮件模块、平台管理工具。

2、扩展模块。包括:网络考试系统、在线课堂模块、课程开发工具、继续教育管理统计系统等。

各级培训网络平台等级(容量)的选择是根据该平台所承担的网上培训人员的数量确定的。平台等级根据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分布情况,初步分为1000、10000、20000和20000以上共四个容量等级,以供各级培训机构选用。

(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与管理网络的建立

在建立四级远程培训平台架构的同时,在各级远程培训平台上,或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网络系统中安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管理平台)。该系统是一套独立的继续教育行政管理网络系统,可为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提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情况,并可支持各种数据的查询和统计。

按照现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组织管理体系,通过管理平台将各级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平台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自上而下、相互连通、分工明确、统一管理的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教学组织与管理的网络体系。

管理平台可以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直接安装在培训机构的网络环境中;也可以安装在教育行政部门自己的网络环境中,培训机构通过在培训平台中增加继续教育管理统计系统软件,与管理平台连通,可方便地将远程培训的评价结果和学员的学习情况,传送到继续教育管理系统。教育行政部门通过网络完成培训成绩记录,学分管理,教师资格管理等操作。管理平台中统计信息或数据的生成可以通过培训平台中的统计系统软件自动生成和传输。

各级管理平台的教育行政管理员通过各自的身份识别编码,可以登录本级管理系统,并在其所辖权限范围内,增加或修改管理信息或数据。行政管理员权限示意图如下。

(三)教师继续教育各级培训平台的任务分工

1、省级培训平台:重点承担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部分全员必修课程的培训以及辅导教师、技术和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2、地市级培训平台:重点承担县级骨干教师培训、部分全员必修课程的培训;

3、县(区)级培训平台:重点面向所辖县(区)中小学开展教师全员学科培训;

4、校级培训平台:重点开展本校的校本培训和

教研活动。

(四)培训平台与管理平台间的关系

各级培训平台与管理网络平台建立后,培训机构除可以利用培训平台直接开展教师培训教学与组织业务外,各级培训平台间还可按照统一的资源分类方法进行网络资源和统计数据传输。同时,上一级管理平台具有对同级培训平台和下一级管理平台所管理的学校和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情况的统计结果进行行监控的职能,从而形成远程培训的网络体系。各级培训平台与管理平台的关系如图三所示。

委托培训、培训结果反馈是继续教育管理平台与远程培训平台间的基本关系,各级行政管理者负责将下列信息委托到培训单位:参培单位(包含统一继续教育编号)、教师基本信息、培训内容、学时、学分管理、课程编号、培训单位、委托单位、培训类型等。

当培训结束,培训单位将本次培训的结果反馈到继续管理平台,内容包括:教师编号、培训课程、学时、评价结果(表)、学分、成绩、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培训单位等。

两个平台既独立运行又相互关联,远程管理平台提供的继续教育管理模块,为两个平台数据对接提供了保障。

一般情况下,各级培训平台之间并不存在上下级关系,而是按照现行继续教育管理体系的任务分工,各自负责自己所辖区域的教师培训工作,或者接受其他地区或下属地区教育行政部门的委托,承担受托的培训工作。从远程培训的教学组织功能上说,各级培训平台的性质是一样的,相互间是完全独立的。但由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具有隶属关系,而培训平台又隶属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尤其在各级培训机构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部署承担一定的行政管理职能时,各级培训平台之间(实际上是上下级培训机构之间)有时也存在上级培训平台对下级培训平台的监督、指导和委托关系。这种职能分工使各级培训平台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业务管理关系,但并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上下级关系或隶属关系。也就是说,各级培训平台的建立并不改变现行教师继续教育组织管理体制和分工。

三、利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与管理网络平台实施教师继续教育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与管理网络平台建立的同时,根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任务要求,即时开展各个学科的远程培训工作。

远程培训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应由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培训课程。培训过程按下述方法和要求进行。

(一)培训的组织

按照现行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和任务分工要求,各级培训与管理网络平台可以实现从培训任务下达,到培训过程组织、考核评价、统计结果上报全过程的网络化管理与控制。基本组织(业务)流程如下。

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培训规划或计划委托培训单位发文布置培训工作

培训机构:安装培训平台制定培训方案配置网络课程和资源配置辅导教师制定评价策略组织下级培训机构培训者培训

学校:安装培训平台(或在参训的网络平台上设置虚拟空间)-->配置网络课程和资源-->组织教师参加培训

参训教师:接受培训(报名、学习、作业、交流等)考试

培训机构:培训结果统计上报

参训教师通过网络接受培训时,根据培训任务不同而在不同的网络平台上进行学习。例如,骨干教师和培训者直接在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的网络平台(省级或市级)上学习;全员培训、学科培训和校本培训的教师则直接在县级或校级网络平台上学习。

(二)教师继续教育编号

为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管理需要,对中小学教师实行统一的教师继续教育编号,作为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身份识别。

(三)培训教学组织

培训教学的组织根据具体的培训课程确定。对于每一门课程,按照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具体编制教学组织方案或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一般包括目的、课程名称、培训对象、培训目标、教学内容、重点内容、学习方式、讲员组织、培训周期、学时、考评办法、教学安排等。

远程培训教学组织的主要环节包括:确定培训课程、编制培训计划、制定评价策略、组织并培训辅导教师队伍、网上教学安排、布置作业与批改、组织专题论坛、组织在线直播课堂、组织面授讲座(必要时)、论文布置与批改、辅导教师对学员评价、组织考试(网上或网下)等。

(四)学习过程

参训教师需要通过统一编码的教师继续教育编号登陆后才能上网,参加培训或查询其参加继续教育的结果。上网接受培训和学习过程包括上网注册、选择课程、课程学习、参加网上讨论、在线课堂(或面授班)、完成作业、考试等环节。具体流程如图四。

(五)考核与评价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与管理网络平台的建立,从技术上突破了对教师培训如何进行考核评价的难题。也是针对教师培训的特点,将过程评价与结论性评价相结合制定考评策略的一次创新。网络系统可以根据制定的考评策略对学员的学习过程和考核结果进行自动纪录,并最终自动生成考评结果。

考评策略主要指标包括:上网学习时间、提交作业情况、参加论坛情况、辅导教师评价、论文成绩、考试成绩等。系统同时还支持自定义评价,培训机构可根据课程的具体要求,任意增加评价指标。

考评策略根据不同的课程和培训的目标要求而定。通过选择具体的考评指标并确定具体值,再根据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设定权重后,系统将自动生成评价策略并对这种评价策略进行唯一编号。教务管理员可根据需要通过操作评价策略的编号将评价策略应用于某一班级或个人。

(六)资源建设

远程培训网络资源的建设采取统一组织和自行开发相结合的办法。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资金,由省级培训机构负责在全国范围内购置或组织开发优质培训课程资源,免费提供给各级培训机构,为提高远程培训质量提供资源保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培训机构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需要,自行组织或开发自己的培训资源,以满足不同方式、不同内容和适应地方特色的远程培训的需要。

为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课程的管理,便于对教师参加培训课程的学分确认和查询,对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实行统一编码。各级教师继续教育课程须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门评审确认后,方可进行课程编码,并列入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目录。教师参加各级培训机构组织的继续教育课程的学习并经考评合格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将教师参加该课程的培训结果计入继续教育学分。

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与管理网络平台的特点与优势

平台在设计上采用了分布式结构,分级式管理,可以满足大规模培训的需要,其具有如下一些特点:1、具有开放、灵活的评价系统,过程评价与结论性评价相结合,能按需设置评价策略;2、完善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培训结果实行网络传输,行政管理与控制自动化;3、多级的培训与管理网络平台结构,形成覆盖全省的远程培训网络;4、支持多级资源建设和传输;5、多样化的资源呈现形式和学习形式,适应不同技术条件下开展全员培训的需要;6、同样适合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需要,是教学实践的资源交流平台。

培训与管理网络平台的优势表现在:1、可根据培训单位情况逐步设立培训与管理网络平台;2、支持校本培训与研修;3、有效利用现有网络资源,节省上级节点建设费用;4、大大降低学员的网络消耗费用;5、紧密结合评价体系,为教育行政部门服务,管理简单,统计方便;6、充分利用网络辅导教师资源。

第7篇

获奖企业简介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由1993年11月16日成立的北京新东方学校发展壮大而来,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民营教育机构,以外语培训和基础教育为核心,拥有短期培训、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多个发展平台,是一家集教育研发培训、图书杂志音像出版、出国留学服务、在线教育、教育软件研发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教育科技集团。

2006年营销创新

作为中国第一家在纽约证交所上市的教育机构,新东方不仅仅催生了近十位身价过亿的天价老师,也催生了民营教育机构产业化的想象力。粉笔、墨水瓶相伴的老师开始走向世界拥抱现代企业制度和股市是怎样一个情形,几乎所有的人都没有想到。

在俞敏洪看来,只要用心,不花太多钱的广告和营销无处不在。但是俞敏洪最看重的广告和营销还是新东方的教学效果,受过良好训练的老师和获益匪浅的学生都是“新东方的活广告”。新东方的教师从不缺乏戏剧表演天赋,在英语培训课堂,学生被煽乎得疯疯癫癫并不稀奇。新东方的培训产品显然不仅仅是英语单词和语法,也有俞敏洪们的悲喜人生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除了专业内容以外,新东方还向学生灌输卡耐基式的人生奋斗哲学,不仅营销英语课程,也营销一种顽强奋斗的精神,这是与其他任何培训机构完全不同的体验。注重精神培养看似与新东方的教学内容无关,但是事实上其“额外附加值”非常高,因为在“贩卖”知识的同时,新东方也把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奋斗进取的钢铁意志打包卖给了学生。这种额外的人性关怀所产生的独特力量,不仅仅塑造了新东方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而且使得其培训超脱了一般的培训机构裸商业交易的庸俗层面,教育培训回归到本源意义。

获奖企业自我总结(新东方创始人、董事长 俞敏洪)

新东方现在最大的营销还是培训学生,让老师和学生真正成为新东方的营销者。尽管新东方上市了,但新东方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没做,还处在一个摸索阶段,只是偶然碰上了上市的事情,碰巧又做成了,我们总是一直在摸索。真正伟大的经营人物,都是直觉型经营人物,我也许就属于这种。新东方的成功只说明了一点:知识和知识分子应该更加值得被尊重。

专家点评

从创办伊始靠免费讲座招揽生源到如今对品牌和产品全方位包装营销,新东方的成功实质上就是营销的成功。2006财年,新东方的市场营销费用高达8212万元,占到总收入的10.7%。如此强大力度的营销投入,在教育培训机构中实属罕见。新东方的成功无论是偶然特例还是普遍现象,都唤起了民营教育机构对其模式拷贝的欲望和成长的冲动。

第8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2012年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全省和全市农机化工作会议精神,结合科技促进年活动,着眼农机化主推技术,抓住机遇改善教育培训基础设施,整合农机系统教育培训资源,加大新技术新机具培训推广力度,有效提高农机化培训质量,为我市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多具有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的实用人才。

二、培训目标

2012年全市计划培训30080人,其中:农机管理人员480人,农机技术人员3600人,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26000人(含新购机农民4200人)。各县区要结合实际,科学安排培训时间、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适用性,切实提高培训效果,圆满完成培训任务(各县区培训任务见附表)。

三、培训重点

(一)立足当前,着眼发展,进一步加强农机化三支队伍建设。在贯彻中央农村政策,实现“三化同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中,农机部门要针对履行农机化职能需要,以县乡农机管理人员为主,加强廉政意识、“三农”政策理论、农机化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努力建设一支管理能力强、执行政策有力、富有奉献精神的管理队伍,不断增强和提升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要以县乡农机技术推广人员为重点,从农机化法律法规和农机农艺知识等方面加大培训,努力培养一支创新能力强、支撑有力的科技推广队伍,加快提高先进适用农机化新技术和新机具普及应用水平。要结合购机补贴政策实施,强化培训新购机农民,使他们尽快掌握农业机械操作技能,同时引导他们学习和掌握农艺技术,努力造就一支致富能力强、服务到位、既精通农机操作技能又熟悉农艺技术的复合型技术应用队伍,不断提高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突出重点,加快推进,切实组织好主要农作物关键技术应用专项培训活动。在主要农时季节前省局将组织开展培训示范活动,加大保护性耕作技术、设施农业技术以及水稻育插秧、玉米、油菜机收等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推广,结合农机监理安全教育、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组织开展专项技术培训班。各县区农机部门也要在春耕生产、“三夏”、“三秋”等农时季节,结合现场会、机具示范演示会等组织开展专项培训。专项培训内容要注重适用性和针对性,培训形式要易于农民接受,技术便于掌握,注重培训效果。同时要加强农机农艺技术融合,共同推进技术的应用。

(三)统筹协调,加大力度,强化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工作。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是开展农机从业人员技能鉴定的基础性工作,是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的保证,各县区农机部门要高度重视,统筹协调,加强与维修管理、安全监理、技术推广等工作结合,着眼农机化发展需求,创新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模式,切实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农机化高级技术人才。

(四)落实制度,规范操作,强化对农机培训机构的监管。各县区农机部门要按照《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办法》、《省拖拉机驾驶培训档案管理办法》和《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加强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力度。要健全机制,明确责任,规范管理,提高质量。要高度重视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工作,切实落实培训制度,做到内容不漏、人员不少、台帐健全、财务支出合理,确保阳光工程农机培训规范操作。市局今年将择机举办全市农机校教学观摩活动,各县区要结合实际,提前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加快提高全市农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培训质量。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农机部门都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是加强农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从源头上遏制农机事故的发生、保证农机安全生产的基础,是促进农机化科技创新和推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的现实需求。要切实将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纳入重要日程,加强组织领导,抓出成效,抓出亮点。

(二)积极争取支持。要加强与当地财政、农业、科教等部门的配合,要积极争取政策、资金等方面投入,多渠道筹措培训经费。要加强与阳光工程培训主管部门的协调,积极争取将农机培训机构纳入阳光工程培训资质单位。充分利用中央和地方农机化发展扶持政策,积极争取有关项目资金投入,加强对农机驾驶培训机构、农机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和农机化学校的扶持,不断强化培训基础建设,完善和提高农机化教学培训手段,提高培训能力。

第9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具有意愿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已向非农产业转移需要提高技能的农村劳动力为培训对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能培训、转移就业为核心,以承接阳光工程项目,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城镇就业技能培训及其他企业急需工种为抓手,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认真贯彻自治区、地区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争取党政重视,寻求多方支持,整合科技教育资源,联合社会力量,切实有效地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作,为服务“三农”,促进我地区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贡献。

二、目标任务

总体任务:建立健全20xx年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作体系,配置完善培训基地、设施、手段、师资、教材、信息、台帐、档案等基础条件,加强系统内培训工作管理,申请阳光工程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城镇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及其他培训,努力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作,运作优良,优质高效的工作格局。

20xx年全地区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10000人次,任务分配情况如下:略

三、基本措施

1、积极争取重视和支持。各县(市)农广校及其他培训机构要将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的政策要求、目标任务、实施措施、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等认真向当地党委、政府做好汇报工作,主动向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教育局、工商局、税务局、农业局、阳光工程办公室、扶贫办等有关部门搞好协调和配合工作,以取得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将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纳入项目培训工作中去。

2、虚心接受主管部门的领导。各县(市)农广校及培训机构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内部培训工作管理,虚心接受主管部门的支持和领导,以保证培训工作有序进行。

3、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提高培训效率。在充分发挥现有教育培训资源作用的基础上,改造和完善培训机构,加强基地建设,完善教学培训条件,培训建立一批能起示范带头作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增加培训项目,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率。

4、强化培训机构工作力度。各培训机构在工作中加大管理,强化工作环节连续制度,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的师资、教材、市场信息、培训资质认定、就业推荐、建档立卡、跟踪服务工作等具体工作中都要加大管理,落到实处。

5、完善培训基础条件

各培训机构要采取自建、联建、加盟和利用科技园培训阵地等多种行之有效地方式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基地,并根据市场需求设置培训内容和专业,根据培训专业配备教学设施和筛选实习基地,落实培训教材和师资队伍,以保证培训质量,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落实建章立制。要制定培训工作的教学、实习、财务、信息、就业、档案台帐、跟踪服务等完备的规章制度,加大规范管理力度,保障培训工作有序进展。

第10篇

一、农民教育的现状

宁蒗县地处滇西北高原,是云南省丽江市下辖县之一。宁蒗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北与四川盐边、盐源、木里三县接壤,西与丽江县隔金沙江相望,南与永胜、华评两县比邻,县境南北长约150公里,东西宽约90公里,幅员面积6025平方公里,属滇西北横断山脉中段东侧,俗称“小凉山”。全县辖15个乡镇、91个村社、1147个村民小组,居住着彝、汉、摩梭、普米、傈僳、回、壮、藏等12个民族,2015年末全县总人口27.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8.95%。

由于教育起步晚,生产力水平低,宁蒗县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为了提高当地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宁蒗80年代初启动农民教育培训。随后在历届宁蒗县委、县人民政府“治穷先治愚、经济开发与智力开发相结合”的发展战略思想指导下,先后成立了以县人才培训办为枢纽,由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职业中学、农机校等单位组成的县级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在15个乡镇建成15所科普文化学校,成立了15个科协组织,在89个村委会成立了107所科普夜校;在1093个自然村建立了科普小组。与此同时,在县科委的牵头下,成立了由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林科所、畜牧兽医指导站等单位组成的县级农业科技实验、示范、普及、推广机构,在15个乡镇建立了由农技站、林工站、畜牧兽医站等单位组成的乡级农业科技具体实验、示范、普及、推广机构,并在每个村配备了一名农技员和一名兽医员。

机构成立以后,宁蒗围绕着“学一技、创一业、带一片”的“三个一”竞赛活动,以及“服务万村行动”“跨青培训工程”“绿证工程”“农民素质工程”“新农科技培训工程”等农民教育培训形式,有计划按步骤、分期分批分类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据统计,三十年来全县共举办了各类农民教育培训班6306期,累计受训人数51.47万人(次)。通过开展农民教育培训,54%的农村劳动者掌握了1至2门生产实用技术,涌现出了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家庭能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培养科技示范户占全县总户数的16%,期间还引进、推广先进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167项,其中,87项获得显著经济效益,受到各级表彰。

二、影响农民教育的因素

宁蒗农民教育培训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为宁蒗各项事业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人才资源和智力保障;但由于外部条件的变化,内部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宁蒗农民教育培训与宁蒗的“跨越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其影响因素归纳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参加教育培训的学员素质低,教学管理难

由于小农意识和传统观念的制约,参加教育培训的学员思想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不愿接受新生事物,绝大多数会把悠闲、松散的日常习惯带到培训之中,往往形成“台上老师讲,台下学员聊家常”或“东张西望、交头接耳”的局面,没有把教育培训当作学科学、用科学,提高科技致富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有的甚至还认为,“不参加教育培训同样可以耕田种地、从事养殖或者其他职业”,没有认识到参加教育培训可以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增强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增收致富,“等、靠、要”思想严重。因此,对学员开展教育培训的困难主要表现为:集中难、教学难、管理难。

(二)基层教育培训设备技术落后,师资力量薄弱

虽然县里有专门的农民教育培训机构、乡里有科普文化学校、村里有科普夜校作为农民教育培训的场所,但由于地方财政困难,投入有限,技术设备得不到更新,使教育培训效果在县乡村三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制约,尤其在乡村两级受影响与制约特别突出。

师资队伍方面,除了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职业中学、农机校的专职教师外,有的是从县级有关部门临时抽调的职工干部,既无教师资格,也无教学经验;而从农村聘请的“土专家”,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但缺乏专业理论,特别是缺乏现代农业和市场经济、法律、物业、财政金融税收、党和政府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的知识,而且由于兼职过多、更换频繁,极大地影响了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三)教育培训质量低,教育培训方式和内容简单

农民教育培训的对象虽按一定条件遴选,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参训学员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参差不齐,没有分类实施培训,只按统一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单一培训模式进行,导致文化水平低、没有专业技能和稳定收入的农民,难以学到易操作、见效快、适销对路的实用技能;而对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中青年更新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的需求,又缺乏针对性、适用性和实效性。

在教育培训内容方面,由于只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栽培技术要点开展,而没有以创业、就业技能和农业产业化建设为重点进行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涉及内容不多,范围不宽,教育培训质量和效果难以保证。

三、对策和建议

(一)增强素质,规范教学管理

首先,要让参加教育培训的学员,尽一切可能“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才能做到实事求是面对差距、面对机遇和挑战,用新的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增强素质;反过来讲,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做到把受训学员从旧思想、旧习惯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以加快自身素质的提升。而要真正做到解放思想,一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的目的就是让参训学员切实把握和理解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必要性,增强学用结合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其从“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一种自觉行为,从而避免更多外在因素的影响。二要进行教育。教育不能搞形式主义,也不能“走过场”,要以简单、直观、适用、实效的农业科技文化知识,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市场经济管理知识、涉农法律法规进行教育,而且要“精”、要“管用”,使受训者能更好地、客观地、辩证地解决自身存在的实际问题。而解决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运用农业科技的能力增收致富。因此,对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要进行实践检验。通过检验以后,对的、好的要推广、普及;错的要改正;不完善的要加以完善,使之符合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三要开展受教育培训者之间的竞争。竞争作为一种动力,不允许悠闲松散、不遵守法律、培训纪律和规章制度,不允许自满、停滞不前,否则将被淘汰。通过竞争形成一种“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达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其次,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实施机构在进行教学管理时要本着“方便受教育培训者而又不增加经济负担”的原则,克服困难,“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尽量深入乡村社区送教,切实传授农业科技知识,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真正让广大农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一切行为都是“以民为本”。

在教育培训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承办单位要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让参训学员快乐学习、自觉学习,不要使之成为不必要的负担;同时承办单位还要帮助受教育培训者解决在培训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之“来的安心、学的尽心、用的放心”。

在专业及课程设置上,要按照“农民需要什么就教育培训什么”的原则,尽可能把适用、实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直观、简单、明了”的方式,联系农民、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尤其联系当地实际分轻重缓急加以传授,切忌“学术研讨式”向农民传授知识与技能。

承担教育培训的机构,要在建立健全班主任、任课教师、教学班、学籍、教材、教务、考务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职责,并加强对教师、学员和教学各环节管理的同时,不断创造条件完善教育培训的机制和方法,确保教育培训的规模、质量。同时,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农民教育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教育培训更贴近农民、贴近农业生产实际、贴近农村经济发展需要。

(二)提高教育培训教师的适应性和进取性

教师素来以“培养人、教育人”为已任。面对农民教育培训这个独特的领域,任何一名教师都有一个认识和适应过程。因此,承担教育培训的机构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认知性、适应性。要做到这一点,作为承担教育培训的机构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师集中学习党和国家及地方政府涉及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路线、方针、政策、规定、办法等,使其充分认识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次,承担教育培训的机构要鼓励和倡导广大教师,站在为“三农”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服务的高度,在搞好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和把握农民所想所需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全面领会相关方针政策规定,把所学与广大农民所需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既适合地方教育培训,又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培训内容用于农民培育之中,使教育培训更符合实际,更贴近农民。

第三,专业、课程的设置,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而且要有利于教师专业特长的充分发挥,又能使受教育培训者吸收、消化,并能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培养受教育培训者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之成为学之能用、用之能产生效益的增收致富人才。

第四,教育培训机构要对教师深入教育培训一线过程中的交通、食宿等环节给予必要补助,并积极配合地方政府或业务主管部门认真处理好教育培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避免教师陷入不必要的事务纠纷之中而影响教育培训的进度和质量效果。

第五,承担教育培训的机构,特别是教育培训机构的责任人,对教师下达任务时,职责要清楚,教育培训时间、地点、任务目标、数量规模要准确,切忌模棱两可或朝令夕改,否则,非常不利于教师的工作准备。

第六,承训机构要加强对教师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尤其要加强教育培训全过程的监督管理。要解决好专职教师的职称、福利、住房等待遇问题;日常生活中要关心教师疾苦,帮助解决具体困难,解除后顾之忧,使其安心投入工作。

(三)注重教育培训质量,优化教育培训内容,创新教育培训方式

在教育培训对象方面,对文化水平较低、没有专业技能和稳定收入的农民,要开展政策法规和易操作、见效快、适销对路的实用技能教育培训,使他们掌握1~2项致富本领;对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中青年学员,着重实行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科技岗位教育培训,使其掌握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使他们不断充实、更新和提高产业结构调整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成长为支撑当地农业的专业大户和中坚农户。

第11篇

关键词:课程置换;软件技术;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13 (2007) 15-0056-03

The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courses-replacement of the software technology vocational training

Hongxiang Xu Zonghui Yue

(The Computer Department ofLiaoche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252000)

Abstract:The replacement of courses has become the effective way to enhance teaching standards and Expand students’ employment channels by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courses-replacement,for example: teacher resources、course interpose。Non-diploma education can be lead into the diploma programs better by discovering and solving their problem.

KeyWord: courses-replacement; software technology; problems; countermeasure

1就业市场对软件人才的需求

近十年,由于政府高度重视,产业政策积极扶持以及应用市场的不断扩大,我国软件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我国的软件产业整体规模不大,软件出口能力不强,软件产业亟待发展。影响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软件专业人才的结构性短缺。我国软件人才结构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不仅缺乏高层次的人才,也缺少编码人员。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等部委将采取措施加快软件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高级软件人才的质量,加速培养基础性软件人才。在未来几年内,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专业应用人才具有很大的需求,而这些人才的培养主要应由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来承担。由此可见,大力改革和发展计算机应用和软件专业的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对于推进我国信息化具有重要意义。

2课程置换的必要性

课程置换,就是将教育培训机构现有的课程体系引入到学校的学历教育中来。充分利用培训机构的优势,来提升自己的办学水平。我校于2005年与北大青鸟APTECH进行课程置换,把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及其他专业的计算机相关课程,全部或部分地替换为北大青鸟APTECH成熟的培训课程。运用北大青鸟APTECH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科学、系统、实用的课程内容,对现行职业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利用北大青鸟APTECH培训课程体系来弥补原来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不足,从而紧扣就业市场需求,突出学生实际工作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率。课程置换可为学历教育带来四个方面提升:

(1) 教学内容:学校的教学内容陈旧并且与现实需求脱节,利用教育培训机构先进的教学内容,使学校的教学内容,教材达到国际水准。

(2) 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学科教育模式,把只重理论转为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教学与实践并重。

(3) 教学管理:借鉴教育培训机构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为教学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4) 教学支持与服务:充分利用教育培训机构所提供国际化网络资源、教学、技术、市场和国际交流等共享资源,开阔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视野,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3问题与对策

虽然课程置换可以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及时得到解决,课程置换势必会对学历教育带来负面影响。

3.1学生学习积极性问题

学生在进入大学初,从以前紧张的高中生活转到以学生自学为主的大学生活,从思想上会有所放松;而培训机构的课程体系表现在内容新、教学内容多的特点。所以在入学初,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1.1进行入学教育

课程置换专业的学生,有时会对自己所学专业与社会上的培训机构相混淆。所以在入学时,要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我们软件技术专业从05级开始就开展这项工作。召开全体软件专业学生的入学教育大会,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特点,本专业与社会培训的不同。班主任是由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课教师来担任,它们对ACCP了解的比较多,在开班会,上课时,会加强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指导和教育。

3.1.2召开专业技术和职业素养讲座

通过一系列讲座,鼓励学生们树立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目标,要把成为软件工程师作为自己的理想,并且为这个理想去努力。我们每学期都要邀请北大青鸟的专家来我校对学生进行技术和职业素养方面的演讲。如对学生进行“如何成为一个软件工程师”、“企业所需与学校所学”、“提高职业素养”,“职场制胜之道”等一系列的报告,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确了学习的目标。

3.1.3制定有关激励机制制度

学生们在校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开展软件程序设计比赛等竞技性的活动,并给予物质奖励,鼓励学生们积极参赛,学生们在比赛中将会学到知识,增强技能。我们设有“北大青鸟”奖学金,每年拿出学费的2%作为奖学金,奖励成绩突出,能力出众的学生。2006年我们还举行了计算机系“图书管理系统”软件设计大赛,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技能。鼓励学生参加行业部门组织的有关软件大赛,所需经费全部由系里垫付。2006年我系三名软件专业学生参加“山东省齐鲁大学生软件设计及外语大赛”,参赛软件“IP音像广播远程教育系统”,在众多高校中脱颖而出,取得了团体三等奖的好成绩。这个成绩对于大一新生,是个鼓励,也是个动力。

3.2上机课时不足问题

对高职院校来说,始终应把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放在第一位。目前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是知识覆盖面广,难度大,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要保证他们的充足的上机时间并且提高他们的上机效率。

根据北大青鸟置换课程,上机和理论时间基本上是1:1,但这些正常的上机课时间,根本不能够满足正常的学习需要,所学知识在上机时间内不能消化。所以迫切需要增加学生上机学时。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 提高上机效率

上机课要给学生制定明确的上机目标。让学生知道本节实验课要做什么, 怎么去做,带着目标去练习。另外,还要求学生要在上实验课前应该把本次上机应该实现的目标列一个草稿,把应该写的代码先在草稿上写下来。上实验课时应该是一个敲入代码验证和调试程序的过程,不能是一个考虑思路的过程。

(2) 增加上机时间

平时由于机房使用率较高,学生课程较紧,实验室加课只能在课外活动时间和晚自习进行。根据学生的课程表,我们制定出一个合理的实验室加课课程表,在加课的同时给学生留出课下复习及预习的时间,选派有责任心的教师,根据需要轮流值班,对学生进行辅导。

为了增加上机时间,我们还给学生免费提供了一个机房,如果学生有自己有机器,可以放到该机房,无偿提供电源和网线。只要学生没有课,就可以利用自己的电脑学习,从而也减轻了其它机房压力。

实践证明:增加上机时间和提高上机效率两手一起抓,齐头并进,对于提高学生技能有着很大作用。

3.3阶段性测试问题

传统的培训机构,在进行培训结束后,只有一个总的考试。培训机构与学校进行课程置换,部分学校也采用了这种考试方式。但这种考试方式,有它本身的缺点。一是,学生进行学习,好像只是为了最后一次考试,而在平时忽略了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二是,这种考试一般是对几门课程最后的一个总结,而且题量也不是很大,不可能对某一门知识考试的全面,有的课程可能只是简单的几个知识点。这样,学生只会根据以前的考试信息进行片面复习。

3.3.1加强阶段性考试

软件技术专业教学主要进行阶段式教学,每门课程结束后,再另开设另外一门课程。这样,在每门课程结束后,给学生一个星期的复习时间,然后对学生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调整今后的教学方式和过程。对开设过的课程,学生可以在机房开放时间自己练习,不会的内容,在教师辅导时,进行解决。我们05级第一学期,没有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测试,最后导致学生认证考试通过,但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从05级第二学期,包括06级一开始,我们就对学生进行了阶段性的测试。从效果来看,学生通过进行阶段性测试,所学知识掌握更加牢固。

3.3.2考试方式的全面化

我们采用“上机+理论+课程设计+平时表现”四方面综合成绩的评定方法,不再用原来笔试或笔试加上机的单一的考试方式。避免学生盲目追求高分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计算机,激励学生创新追求全面的知识。

3.4专业基础课开设问题

在课程置换中,培训机构基本上不重视专业基础课,所有课程都是最新的,社会上流行什么,培训机构就开设什么。学生在某一时期可能找到好工作,但这不利于学生的今后发展。

针对这一情况,在05级学生发现后,我们进行了补救,把与软件技术专业有关的数据结构,算法,计算机组成原理,网络等知识通过讲座的形式让学生掌握。从06级开始,我们就把这些课程作为一门单独课程来开设,这些课程学时短,内容实用,从而避免了学生理论知识不够用,为他们以后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5师资问题

高职院校的教师特点是大部分教师是由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他们的授课技巧及教师基本功都具体,但项目经验缺少。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学校师资的培训工作,使他们即要会上课,又要有项目实战经验。

我们每学期派出部分教师去北大青鸟总部进行师资培训,一则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教学经验;再者,从他们的师资身上,学习项目经验。除此之外,我们还派出两位教师在齐鲁软件园进行了为期半年的项目培训。这样,使我们的教师不但能上课,也能带项目,为以后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结束语

在学历教育中引入课程置换,是高职院校提高自己办学水平的一个途径。研究课程置换中出现的问题,更好的把握了非学历培训机构课程设置地特点,可以加速高职软件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陈晴.课程置换 合作办学[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6).

[2] 应世根.对中职院校IT类专业领域实施课程置换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5, (11).

[3] 北大青鸟网站.cn/yuanxiao/index.asp

收稿日期:2007-05-14

第12篇

关键词:培训机构教学实验室 在职教育

近年来,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为了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切实做好食品检验工作,省局培训中心为市、县两级检测机构的培训配备了大量的大型仪器设备,但是由于人员专业素质有限,初期配备的仪器使用率不高,导致有些检验项目不能开展,影响了检验技术工作的发展。另外,有些企业由于检验人员素质低,一些出厂检验项目仍然不能正常进行,严重影响到了产品质量。结合长期从事在职教育培训工作的经验,文章认为建立培训教学实验室是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创建符合条件的检验技术教学实验室的意义

传统的检验技术人员的培训仅仅是教师做“填鸭式”理论教学,有条件的学员听完课后可以在工作岗位上自己练习,但是,仍然不能取得明显效果,没有条件的学员听完课后就算结束了,缺少实际操作练习,达不到预期效果,导致有些企业认为组织培训的目的就是为了收费。这种培训方式必将走向失败,面临淘汰,更没有任何可以吸引学员的因素。因此,只有改变培训模式才能使培训工作形成良性循环。要想长期做好检验技术人员的培训,就必须增加超过整个培训时间一半课时的实际操作课程,并且实际操作课程项目的设计还要做到科学合理(这方面在此不具体展开论述)。开设实际操作课程的项目培训,就必须具备符合教学条件的实验室,所以,开展有效的检验技术培训的第一要素就是要有符合条件的技术教学实验室。

二、如何建立符合在职教育培训条件的教学实验室

建立符合在职教育培训条件的教学实验室,如果资金到位,又有合适的场地,请专业建设实验室的工程单位承建是很快可以建成做好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上述两个条件均不具备。处在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考虑合作共建的模式建立在职培训教学实验室。在此,引入一个实例,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为确保在职培训教学质量,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培训中心(以下简称培训中心)于2006年与河南方圆科技公司(以下简称方圆公司)合作建立了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教育培训教学实验室,实验室以教育培训为主要目的,模拟检验机构和生产企业实验室建造,能够开展26个检验项目的教学、培训工作,涉及石油,化工,有机合成,造纸,电力,医药,农药残留,土壤,环境监测,商品检测,食品卫生等多个领域,基本满足了全省产品质量检验技术工作的在职教学培训的需要。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总结出合作建立教学实验室有一下几个优势:1、优势互补。培训中心作为事业单位,在资金投入上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与方圆公司合作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方圆公司由于场地制约,自己建立实验室仅能解决5人左右的培训。所以,经双方合作,由培训中心提供场地,方圆公司提供仪器及技术保证,共同建立了: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教学实验室。2、资源共享,充分提高了教学实验室的利用率。如果仅是单方建立一个实验室,以培训中心的经济实力是无法建立教学实验室的;方圆公司因为场地问题也是难以建立能够符合50人左右同时做教学实验的实验室。但是,合作建立实验室后,方圆公司就可以利用实验室对客户(购买方圆公司仪器的客户)开展培训,客户在使用中遇到棘手的问题,可随时到实验室免费学习。培训中心也可以利用实验室面向系统内和生产企业的检验技术人员开展检验技术培训。在过去的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这四年中,培训中心利用实验室开展培训近40期,培训人员近2000人次。其中,开展了气相、液相、原子吸收、原子荧光等大型仪器的操作培训10期,每期10天时间;开展了食品检验人员培训5期,每期20天的时间;开展了食品、化工、药品生产企业检验人员培训23期,每期5-7天时间。在这些培训中,实际操作课程培训时间达到80%以上,学员通过培训在检验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3、友好合作,达到双赢。实验室投入使用后,技术检验人员培训的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有了质的飞跃;培训中心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社会和上级部门的高度认可;方圆公司在培训期间向社会各界展示了其较强的技术力量,同时在不影响学员上课的情况下宣传展示了公司产品,从某种程度上公司形象得到了提高,也得到了参训学员的认可。

三、合建实验室引起的思考

1、合建实验室做到责任明确分工具体

双方合建实验室是一个优势互补的好事,双方合作总是避免不了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双方在合作开展有关实验室项目时,达成一致协议,明确分工,划清责任,避免在合作中出现不愉快的事情。通过上述实例,双方责任明确,分工具体,在合作中,方圆公司专门派人负责实验室的维护及使用,并负责大中型仪器的维护与技术保证,在实验室启用中,方圆公司至少要保证一个技术人员在培训现场以确保培训期间大中型仪器正常运行。在教学实验室双方共同使用时,由方圆公司管理,派1-2名技术人员负责仪器正常使用,一旦出现故障可以及时排除,确保培训实验的顺利进行。培训中心负责小型仪器及易耗品(玻璃器皿、试剂)购置,培训期间由培训中心派专人负责培训班教学期间的一切班务管理事务。因此,如果在合作过程中,双方责任明确,分工合理,相互配合,就能实现双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