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7 23:44: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职业生涯规划结束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标题:除了职业生涯规划这个大标题外(这个必须的),还可以根据需要写上小标题。
2、个人信息: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所在单位等等。美化:这就要看个人的喜好和风格喽,一般的封面的话要突出个人的风格,和自己的审美,有些还附上自己喜欢的Log。反正是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啦。
3、目录是规划书正文前所载的目次,是为大纲,反映规划顺序、指导阅读、检索步骤等,这个也可以按自己的风格来做,也可以比较传统式。不过最重要的是醒目、有条例、一目了然。
4、根据自身特点,结合自身实际,如实书写职业生涯规划书,一般内容包含以下五点但不限于以上内容。
5、自我分析: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自我分析主要是指在依据心理学的测评系统对自己的心理素质、人格特征等进行测评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以往的经历等加以综合评价,给自己“画像”。说白一点就是主观和客观的了解自己的性格、爱好等特性。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就是“知己”的过程。
6、外部环境分析: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我们必须全面、客观、正确的分析和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将要面临的环境,即在“知己”的基础上还要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其实也就是对社会、对职业、对前景、对现有条件和机会等的分析。
7、目标的确定、实现和策划:首先需要对职业目标进行设定,具体是指在自我剖析及对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定位。其次,制定一系列行动计划及目标实现的策略。即通过各种积极的具体措施与行动去争取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也就是说,在职业生涯规划书中,对自己如何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制定一个比较详细而又确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和策略方案。有点类似与国家的“几年几年计划”。
8、评估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是个动态的过程,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自觉的总结经验和教训,修正对自我的认知和对最终职业生涯目标的界定。
9、结束语: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抱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承载这收获、芬芳、失意、磨砺。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必须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搏、奋斗、成功。机遇不相信眼泪,不相信颓废,不相信幻影,只相信爱拼搏的人!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初中生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4-0091-01
一 引言
作为2008年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的《初中生职业指导及初中学校评价体系研究与实验》的实验学校之一,我校启动实施了初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三年来,在自治区教科所和南宁市教科所专家的指导下,我校对进行初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念、内容与方法作了初步探索。认为职业规划要趁早,人生设计在少年,在初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很有必要。
二 初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
我校主要以2008年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初中生职业指导及初中学校评价体系研究与实验》的实验教材《人生成功早规划》为蓝本,结合学校实际对学生进行以下内容的教育:
1.全面地认识自我
这不仅包括认识自我的兴趣、爱好、天赋、价值观及人生志向等内在禀赋,还要考虑自身的经济条件、家庭背景、所在地区等外在因素。通过分析以上因素,得出自己在学业完成后,打算从事什么职业。首先,借助自我反思,认真思考及回忆一下自己过去的学习及生活经历,想想自己喜欢做什么,做什么比较得心应手;其次,可以与同学、家长及老师交流,通过他们帮自己回忆及分析做什么比较擅长;最后,还可以通过心理测评来帮助认识自己。通过对学习及生活中一些问题的判断,帮助学生分析评估自己的兴趣及爱好,理性地认识自我。
2.广泛地了解职业
这一工作其实在整个初中阶段都要进行,通过实地体验、现场参观、职业讲座、上网查询、参阅图书报刊等相关资料,让学生对各类职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判断,从而在他们确立职业理想及人生志向时,为他们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参考。
3.科学地规划人生
学生在基本认识自己、了解职业的基础上,通过学习交流,在心中确立起职业生涯的概念,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和意义,学习、体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认真思索设计自己的人生道路,在导师、父母及长辈的指导下,规划自己的人生。
三 初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法
1.结合素质教育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在日常学科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的相关内容,包括个人探索、职业探索、就业形势和政策掌握、职业素质塑造、成功校友经验分享、职业体验等内容。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帮助中学生合理地思考和规划个人职业生涯,及早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激发其主动学习的动力,提高将来选择职业的满意度。
2.实行导师指导,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为了更好地推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我校制定了“职业生涯教育导师制”方案,由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双向选择,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初步确定师生结对名单。导师采用集体活动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每月至少活动一次。学校还从校外各界成功人士中聘请导师,给学生做讲座,以他们的亲身经历、职场体验去感悟教育学生。
3.利用网络平台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
网络已成为学生会聚思考、交流思想的一个重要平台。我们在学校主页上链接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网站,引导学生登录官方网站学习相关知识。
4.丰富辅导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兴趣
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教育主要以班级授课为主,同时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测试、主题班会、报告、参观、采访、调查研究与实践等活动,使学生获得并增强对不同职业的亲身体验。如通过职业倾向测试让学生了解适合自己的职业;通过“我的未来不是梦”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树立理想;通过采访身边的亲朋好友让学生了解常见职业的特点,体会职业的甘苦等。这一系列活动,既有理论指导,又有感性体验,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将对决定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家庭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逐步形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5.组织学生编制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职业生涯规划光想不做不行,不做分析、不采取相应的措施也不行。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讲,让他们自己来做未来的职业规划比较难。我们主要是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在导师的指导下,大多数初中生基本能编制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方案一般包括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目标、措施及时间安排等。
四 结束语
在初中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帮助学生理性地认识自己,对各类职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判断,初步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对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有一个大的选择方向。初中生初步有了明确的职业目标,就能有效地激发学习潜能,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为适应未来社会、迈向成功人生奠定坚实基础。对初中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但必要,而且正当其时。
参考文献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职场教育近年来,职业生涯规划在职业学校教学中较为活跃,对于更好的促进中职生适应市场竞争起到了较大的帮助作用,中职学校实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其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中职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但中职生由于自身因素限制,学习基础较差、自卑心理较强,对于进中职校是无奈选择的错误认知,更别提未来的发展规划了。因此,加强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并更好地融入校外职场教育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
一、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结合校外职场教育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学科在美国的发展已经有50年历史,欧洲发展有30多年的历史,而在我国台湾的发展也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了,但在我国大陆虽然有些学校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但相关体系的完善仍然较为欠缺,国际上已经形成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对于中职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校外职场教育充分渗透了市场竞争,对于中职学生的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校外职场教育相结合,能够更好地促使学生感受职场竞争,从而不断激发自身的学习动力,更好的提升职业素养及市场竞争力。
二、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结合校外职场教育的策略
1.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
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中职生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中职校的学生年龄大都在17~21岁之间,正处于发展职业理想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摆脱家长和学校的束缚,对于一切事物的思考都更多的掺入了自己的意愿,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想观念。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他们不一定会形成正确的职业观,由此影响其未来发展。对此,中职校应当给予学生适当的职业理想教育,帮助其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职业目标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主要是认真学习,提高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做好加入社会竞争,进入企业发展的各项准备。长期目标主要是指将来校外实习进入社会后,寻找适于自己发展的工作环境和岗位,为自己的未来发展设定明确的职业目标,并一步步地实现目标,从而完成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通过为中职生进行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制定务实的目标和实施步骤,为中职生的职业理想实现创造了条件。
2.将市场竞争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学
学生不同于已经加入社会发展的人们,他们身处校园,不需要为吃饭和住宿发愁,因此也就缺乏生活压力,再加上没有参加工作,感受不到众人竞岗的压力,从而使得他们竞争意识,也不明确自己应当加强哪一方面的素养,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迷茫,由此难以更好地进行学习,积累经验。对此,中职校应当将市场竞争引入到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当中,促使学生充分感受当前竞争的激烈性,产生危机感。中职校可以在学校里开展各种实践基地,如超市、小型工厂等,鼓励学生竞争上岗,同时指导学生根据工作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以更好的满足岗位需求。
当前,市场竞争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由此也使得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中职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通过将市场竞争引入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过程中,可以促使他们充分感受市场竞争,学会如何适应竞争,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从而不断完善自身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3.邀请专家开展职业教育讲座
校外职场教育主要是针对已经参加工作的人群开展的,这样可以促使他们更好地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参与市场竞争。中职生虽然还处在学校里,对于外面的世界不够了解,即使他们希望感受社会竞争,也无从着手。对此,中职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应当邀请社会上的各行业专家到学校里开展各种关于社会发展的讲座,帮助学生认清楚当前的社会发展情况、职场工作理念等,对于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备的能力,如何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等,同时在教学中还可以为学生播放关于面试求职的视频,促使学生更好的感受就业过程中所要面临的各种困难,以不断强化他们的心理素质,做好参加工作的准备。我在教学中分别请了沈阳辽石曲轴人力资源部长:陈迪,沈阳机床银丰铸造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赵秀梅及我校优秀毕业生:沈阳市大光绿色科技公司经理姜大光等,这些在求职就业用工一线上打拼多年的专家、成功人士都是在社会上发展多年并充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邀请他们帮助学生如何求职就业、正确认识自己、规划自己的职业未来及讲述自己的成功奋斗史,通过这些生动的校外职场教育专题讲座,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促使学生充分理解成功的不易,对于自己的职业目标也会重新规划,以切合实际,也提高了本学科的教学效果。
4.提升中职生的综合素质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农村中职校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总体文化素养水平不高,由此使得其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此外,社会发展对于道德素质也提出了要求,如果缺乏道德素质,会比缺乏专业技能更可怕,但就当前的中职教育来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其的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对此,中职校应当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与校外职场教育密切结合,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不仅需要专业技能,更需要文化技能和道德素养,只有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够真正的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更好地参与到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
三、结束语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职业生涯规划必然发展成为中职校的重要教育内容,对于中职生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中职校应当将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与校外职场教育紧密结合,向中职生充分渗透职场中的竞争压力,以促使中职生能够在压力中不断完善和提升,更好的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余道海.优化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四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0,(01).
[2]韩静.我的未来我做主——中职学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0).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4-0098-01
为了能够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能力得到一定的增强,很多的高职院校都开始意识到在学生就业、择业以及职业人生的发展过程当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作用。很多高职院校也开始为此做了非常多的工作,大部分的高职院校也开始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的整体就业能力得到提高。本文主要介绍的是高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 课堂教学的思路要转变,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很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个性不能得到比较好的发展。在高职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教师也要转变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不能以教师来作为中心进行授课,在课堂的教学当中也要积极地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另外还应该根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际特点,来开展教师和学生之间角色呼唤的策略,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就能够充分调动出来。如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可以留出最后的10分钟时间来让学生上台发表对这堂课的教学看法,这样能很好地巩固本节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同时为了让自己发表的意见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学生也会积极的准备,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 培养的观念要逐渐完善,突出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在高职院校当中,每个学生可能都是来自不同的高中学校,知识结构和知识背景也各不相同。每个学生之间不管是在知识储备、学习风格以及个性品质等方面还是在社会方面、情感方面以及认知方面的成熟程度都有很大的差异。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有教无类的教学方式比较强调,希望能采用相同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达到相同的进步,其实这肯定是不能实现的。所以在对高职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要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到属于自己的那部分知识,同时也能不断地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所以在高职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要想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那么就需要对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有足够的尊重,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教师在进行分层时,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把那些类型相似的学生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放弃之前自然班的教学方式。这样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就能更加具有针对性,而学生之间的共同语言也会相对增加,学生之间能更好地进行交流和沟通,这对提高教学效率非常有帮助。
三 积极运用情境教学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实际的高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实践参与性的案例教学、教学方法以及情景模拟等教学法,教师要结合高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性质,合理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理论体系分解成非常直观的课件、网络数据以及影视资料等形式,通过现场的观摩、案例的分析以及情境的模拟等一些比较直观的教学方式,让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去接受现代的新就业观念,了解社会当前的就业要求,同时还能掌握一些基本的应聘技能。
四 对于实践环节应加强,对学生的应用性应更加关注
高职的职业生涯规范课程是一门集理论、实践以及管理为一体的综合课程,在指导学生学会职业规划的过程当中课堂的教学是最主要的阵地。在对高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时,应要改变之前对这门课程的认识,对于这门课程的实习实践环节应该要不断地加强。要注意布置和运用课外训练,对于学生的练习以及实际的动手能力应着重强调。
五 结束语
在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时,本文提出了关于课程的教学改革几点建议,希望能有效地提高这门课程的实际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维婷.基于“五业”联动的五年制高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方案构建[J].江苏教育研究,2013(6):14~17
[2]朱晶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3(3):194~195
[3]梁玲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浅析[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3(1):28~30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措施
一、引言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为实现该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快速推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促进个体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职业生涯规划在引导大学生政治方向、激发其精神动力、塑造其个体人格和调控其品德行为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高校培养适应个体特征、满足个体和社会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职业观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指导力度不够
1、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或知之甚少。多数高校未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而大学生非常需要这方面的知识,如何解决该矛盾,是目前高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项重要课题。
2、职业生涯规划流于形式,缺乏实用性。目前,许多高校视职业生涯规划为鸡肋,平时不花力气抓,只有当上级检查或兄弟院校观摩时才临时应付。部分高校偶尔组织专家讲座或开设相关课程,作为工作成绩,但实际上起不到真正的职业生涯规划作用。
3、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随意性强,不规范,缺乏针对性。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情况不同,有的高校安排专业指导教师,有的高校则靠社会力量,能对大学生对职业生涯的认识和理解起到促进作用,但会出现辅导内容重复,即相同的内容由多个单位来讲,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学生接受更多有用的信息;大学生没有扎实的基础,不能真正理解职业生涯规划。
4、缺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教师。职业生涯规划需要专业人员,但目前多数高校的指导教师都由学工老师担任,在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往往力不从心。有些高校有意培养专业的职业规划指导教师,但往往因为时间、经济等因素被搁置。
(二)大学生盲目从众
由于社会风气浮躁和市场经济观念消极的影响,大学生在学习、就业观念上表现为急功近利,在价值观上功利主义倾向突出。多数学生缺少找工作的经验,会经常借鉴同系、同专业高年级学生的经验,照搬他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将此定为自己人生发展的轨迹。克隆他人的职业规划是片面的,忽视自身的性格、智力水平、管理、协调、组织能力以及特长、学识、技能、思维方式、道德水平、创造力等方面与他人的差异。
三、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措施
(一)强化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克服从众心理
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之前,应指导大学生进行自我分析,了解自我内在的质的特性和外部的差异性,有侧重点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路线。依照自身特点,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才最适合自己。同时,要考虑职业生涯规划的动态特性,即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众多,且每个因素复杂多变。两个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人,不能共享同一职业生涯规划。
(二)加大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普及力度
我国近年来出现就业难等问题,开始重视职业生涯规划。传统的就业指导已不能满足高校大学生就业的需要,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职业生涯规划应以课程的形式列入高校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地位应等同于大学生的必修课。除学校应普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外,社会及家庭也应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责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建议:跨度为四年(本科生),分为四阶段:
1、第1阶段(1年级):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初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及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开展自我探索,初步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性格及价值观,引发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思考。
2、第2阶段(2年级):进一步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性格及价值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处理好专业与兴趣、专业与职业的问题,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了解自己的“职业锚”,初步确定自己长期发展的职业目标。
3、第3阶段(3年级):了解用人市场的需求情况,并结合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市场预测,调整或确定自己长期发展的职业目标,同时掌握一定的求职技能。
4、第4阶段(4年级):熟悉国家有关就业政策,完善求职材料,检验所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可行,考虑是否就业或继续深造。
(三)构建基于发展理念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
1、个性化服务体系。针对学生不同阶段和不同需要,提供职业测评、职业规划个案辅导、求职技能训练、职业生涯规划档案管理等个性化服务,以提高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职业素质和择业能力。由专业人员利用职业测评软件对低年级学生,利用心理测量技术对人的素质进行科学、客观、标准的系统评价,测评结果由专业人员进行分析给予科学客观的解释,使每个学生有一个科学、客观的自我评价。由具备职业指导师或职业规划师资格的辅导老师接受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个案咨询,运用职业生涯理论及技巧帮助学生增进自我认识,澄清职业兴趣、能力、性格及价值观;增进对外部环境的了解;做出合理的职业生涯选择。对高年级学生包括简历制作训练、求职礼仪训练、模拟面试训练、角色转换训练和社会适应性训练。学校统一建立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档案,记录学生的基本资料、成长经历、职业目标及修正记录表、成就感事件等在校期间的生涯成长历程。为检验学校职业规划辅导的实效性提供参考,为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自我对比和借鉴。
2、课程辅导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全面了解其理论及内涵,掌握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法,并结合自身实际,系统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以职业环境认知、职业素质培养、择业创业技巧、心理健康教育、认证考试指引等模块构建网络学堂;邀请社会名流、人力资源专家、企业高层、杰出青年、优秀校友来校作报告、开讲座;以大学生职业生涯社团为载体,定期组织职业生涯规划集会,使学生对未来职业进行展望。
3、社会化实践体系。让学生在校期间尽可能融入社会,系统地开展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活动,增加社会经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实际动手能力,实现高校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
(四)高校辅导员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方法
1、通过集中培训和学习,建立一支以辅导员为代表的专业化、专家化、科学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
2、提高认识,增强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清晰职业生涯规划的不确定因素,正确引导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动态评价。
4、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加强诚信、心理健康和敬业精神教育,加强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教育,调整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观念。
5、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于日常活动。如邀请往届毕业生做现身说法,利用召开班会等时机进行择业技巧的传授和指导,找学生谈话等方式对学生一对一指导;组织学生开展模拟面试、求职洽谈会、求职简历设计大赛、 开展个性化求职方法与技巧讲座等。
6、全程指导与个性化咨询相结合。兼顾社会需求、所学专业及学生自身的兴趣特点,因人而异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五)职业生涯规划应注重实效
高校应将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真正做到以生为本,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帮助学生解决职业生涯规划所遇到的问题。
1、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发展的作用和意义。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通过会议、校园网络等进行广泛宣传,鼓励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使全校教职工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积极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指导。
2、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建设。该课程包括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潜力、需要和志向,培养自控和自主能力;制定个人未来发展计划;将职业和劳动力市场信息渗透到学科中,使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研究和思考能力以及正确的生活态度等。
3、尽快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指导队伍,确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人员应具备管理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并逐步实现专业化、专家化,有效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辅导。
4、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建设。在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同时,运用人才测评、情境模拟和心理测验等手段,对学生的能力水平、个性特征等因素进行测试,为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科学和客观的参考。
四、结束语
大学生行之有效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成绩的影响并不显著。高校有必要加大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投入,并加强专业基础上的职业生涯规划。高校应该搭建职业生涯规划的平台,由学生自主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刘荣军,黄文浩,李向明,黄明睿.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1).
2、郑苗.浅谈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职业规划[j].教育研究,2009(2).
3、李辉山.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研究,2009(5).
4、李洪雄,朱廷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黑龙江教育,2009(1).
5、黄朗,黄含.用科学发展观构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环境[j].河南社会科学,2009(1).
6、康胜.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机结合[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1).
7、李向明.构建高校学生职业规划辅导模式的探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2).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是每年全国中职生文明风采大赛的项目之一,也是中职生对自己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谋划,是对自己职业前途的瞻望,是实现职业理想的前提。但我在近几年辅导学生参赛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时感到困难重重,甚至不知如何下笔。为此,我在此就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写法上作一个简单介绍,希望能给学生们提供一些帮助,给相关老师提供一些参考。
一份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首先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题目,即做到“新、异、实”。新,就是新颖有创意让人眼睛为之一亮;异,就是别具一格,标新立异,让人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实,就是贴合专业实际,体现专业特色。例如:《错、挫、措》;《人生电路图》(电器专业);《盘点人生》(财会专业)。然后就是规划的前言部分,这是开场白,也是引领读者进入规划的导游。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这部分文笔要优美,内容要写明规划的理由,言简意赅地点题。
其次,是规划的正文部分必须结构完整,具体包括以下六大板块:自我分析、环境分析、职业目标确定、职业目标发展阶梯构建、目标实施措施以及目标的评估调整。一是自我分析要结合专业和职业特色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包括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特别是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分析、职业价值观分析,自身优势和劣势分析。二是环境分析包括自己所处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区域经济、本人所学专业及对应的职业群和行业发展需求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从职业的角度了解自己、了解社会,真正做到知己知彼,通过分析现在预测未来。三是职业目标的确定,要清晰明了,一目了然;要立足于现实即与个人、社会、专业实际相符合,切忌好高骛远,华而不实。四是发展阶梯的构建一定要具体明确。一般构建三至五个阶段为宜。可以按技术等级的提升来构建,也可以按职务的晋升来构建,但都要有明确的时间段、地点和目标而且每个阶段目标“跳一跳,就够得着”。表现形式可以是文字也可以用表格和生动的图形。五是目标实施的措施,这是规划的重点,这部分一定要详实具体,体现可行性、可操作性和针对性。针对前面的分析找出差距制定措施弥补差距。具体措施要远粗近细循序渐进。六是目标的评估调整,是对未来可能遇到的困难要有预见性,以便及时调整目标和措施来适应变化了的实际情况,做到与时俱进。
最后是规划的结束语,这部分总结全文,进一步深化和突出主题,起到点题的作用,与前言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同样,这部分要文笔优美言简意赅,给规划打上一个漂亮的蝴蝶结,否则就是画蛇添足。
总之,一份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必须符合自己实际,符合国情,脚踏实地;能处理好“人选职业”、“职业选人”和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之间的辨证关系,有“兴趣能培养、性格能调适、能力能提高”做个性主人的措施,有珍惜在校生活,以即将从事的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为标准提高自身素质的安排,追求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能从职业的角度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从本人条件、发展需要和经济社会、行业发展需要出发,分析到位、目标实在、台阶合理、措施翔实。最好文并茂。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书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环境 职业定位
[作者简介]孙丽华(1977- ),女,江苏丹阳人,江苏教育学院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心理。(江苏 南京 210013)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9
大学生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既可以接受师长的指导,又能与同学切磋交流,还可以作为生涯发展的纪录,以阶段性成果的形式呈现出来,为下一步的发展指明方向。可以说,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写作过程也就是付诸纸面的职业生涯规划过程。职业生涯规划书主要包括扉页、目录、正文三部分。正文包括引言、自我探索、外界探索、职业定位、计划实施、评估调整与结束语。正文中自我探索、外界探索、职业定位、计划实施、评估调整是生涯规划书的重点内容。江苏每年都会举行一次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而高校会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本文通过分析江苏4所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100份,发现近两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参赛作品质量不断提高,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自我探索过于简单,不够全面、深入、客观。自我探索一般包括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性格、职业价值观、优劣势等内容。在职业生涯规划书中,100%的学生用到了心理测评的量化分析,但使用并不科学合理。其中有53%的学生并不懂心理测评,只是在模仿,也不会质疑测评的准确性。76%的学生缺乏自我的质化分析,不会用生活事件与经历来说明自己的特质,从总体感觉自我探索很简单。另外,个人素质测评结果与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既然个人素质测评是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依据,那么,个人素质测评结果与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之间应该有比较密切的逻辑联系。在这100份职业生涯规划书中,有些同学不知道如何处理个人素质测评结果,无法把个人素质测评结果与职业生涯选择的论证过程融合在一起。
2.外界探索针对性不强,职业环境分析普遍较弱。外界探索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分析、学校环境分析、社会环境分析、职业环境分析,并进行外界探索小结。外界探索,不是没有目标地探索分析自己的家庭、学校、社会、职业环境,而是基于自我了解的定向,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索分析。如根据自己的兴趣,先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环境领域,然后着重对这些环境的信息进行搜集并分析,最后再反过来思考环境对自己的新要求是什么。但生涯规划书中,30%的学生纯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家庭、学校,没有与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相联系。在分析社会环境时,39%的学生只是对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泛泛而谈,而对自己的目标职业及所处行业的特点、要求及面临的形势分析不够或不到位。对于职业环境的分析要遵循从宏观到微观的渐进性,从行业、职业,到单位、岗位等。宏观的环境因素为小环境提供了发展背景,而对于职业的探索,只有具体到较微观的部分(如某个岗位、某个专业方向),才是比较有效的、有导向性的。但目前学生对职业环境分析普遍较弱。
3.职业定位中职业生涯目标制定不够客观、明确,职业生涯发展路径不符合逻辑与现实。目标选择不够客观、明确,问题主要表现为:有的学生职业生涯目标模糊不清,在职业生涯规划书中一会希望成为公务员,一会希望自己成为人民教师等;有的学生的职业生涯目标定得太大,目前,比较多的学生属于后者,要做总经理、总设计师、科学家等。现实发展与未来职业生涯目标选择不统一,逻辑性不强,职业生涯发展路径也不符合逻辑与现实,主要表现在没有把自己过去做过的和现在正在做的而且与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有密切关系的“亮点”展示出来,特别是不少同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前后不连贯,缺乏逻辑性。
4.计划实施过于繁杂,不利于执行。计划实施,也就是对如何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制订一个详细而又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和策略方案,包括计划名称、时间跨度、总目标、分目标、计划内容、策略和措施等。行动策略与行动计划要清晰、明了、准确,但37%的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不能让人比较轻松地看明白其行动策略和行动计划,行动策略和行动计划与职业发展目标之间没有建立起内在的因果关系。行动策略和行动计划毕竟不是工作日程安排,因此必须注意繁简合理、详略得当。
5.对评估调整部分重视不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根据实施结果的情况以及应变化进行及时的评估与调整,主要包括评估内容、评估时间、调整原则、备选方案。职业生涯规划书中的“评估与调整”部分占有很重要的分量。然而,有些同学在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时,对论证过程非常重视,却忽视了结尾的“评估与调整”。另外,调整不是360°大转折,而是应该在利用原有优势和条件基础上的优化组合,在调整中达到提升。备选方案应该是积极的,备选方案的制订也应该是一个深思熟虑的“自内而外”的规划过程。比如在前面自我了解部分,学生得到了许多推荐的职业,从中选择自己的最佳方向,那么,在制订备选方案时,也需要再选出第二个方向。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原因分析
1.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有些还采用辅导与咨询、讲座、在线职业规划系统和职业规划大赛等方式来解决当前的学生问题,可以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越来越被高校重视。但是,与高校的教学和科研相比,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地位是相当排后的。从资金投入、人员配备来看,高校并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性。很多工作只是停留在表面,如有的高校购买了科学的心理测评工具,这对学生认识自我很有帮助,但学生并不知情,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去作测评,也没有相关的人员负责。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只是一部分人参与,并没有达到全程化、全员化的目标。
2.缺乏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队伍。首先,教师能力有限。目前,我国还没有设立职业指导专业,在高校,大多数教师的专业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相关性很低,这就导致教师们在从事这一工作时感到力不从心或不自信,如专业化的职业测评工具不会用,或者会用但不会解释,对学生的指导只能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面,把握不住重点。其次,指导教师人员不足,虽然高校已经普遍设置了就业指导机构,但人少并分散工作,没有交流、分享,更谈不上一个团队。最后,教师精力有限,大多数教师都是在业余时间从事这一工作,在完成自己的职工作后,剩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很有限了。由于缺乏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大学生得不到专业的指导和个别咨询,职业生涯规划的质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意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并提升自我认识的能力和促进学生实际行动,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因此,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在满足了面上的基本发展后,应着手向更精细化方向发展,让每项工作的价值落到实处。将观念的普及方式更为精细化、目的更明确化时,带来的教育效果也更明显。目前的工作重点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1.加强学生对自我探索的认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就是自我探索。自我探索试图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准确及时的回答能让学生知道内心的需要,清晰自己的能力,从而能够依据自身和实际作出选择,而不再是跟着感觉走或人云亦云,由此,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当学生了解了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等,再结合职业环境探索,那么就可能比较容易准确地把握职业选择方向。自我探索涉及多个方面,其中涉及较多也较难把握的是心理自我,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外人很难介入。若要清晰地认识自己就必须投入其中。当然对心理世界的探索也不能仅仅是“坐而论道”,很多时候还需要联系现实,对照问题,勤于思考,积累每次探索后所获心灵之感动,进而洞见更远的自己。自我探索不是理论,更不是哲理,自我探索本身不只是弄懂事实、学点知识,更多要参与其中,提升能力,获得体验。对大学生而言,自我探索重在自己的信念和理念,至于方法则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制式标准,在探索的过程中可以将自省、他人评价、职业实践、心理测量等多种途径相结合。当然,自我探索不是一劳永逸的,它是一个不断精进的过程,需要不断跟进和总结。
2.增强学生对职业环境探索的意识。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自我探索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其结果对自我定位、初步确定发展方向都起着重要作用。尽管学生通过自省、测验等方法对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以及价值观有了较清晰的了解,但如果缺少在实践中的直观感受和真实体验,其结果还是可能出现偏差。而职业环境探索为学生提供了验证自我探索的结果和调整自我定位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我探索和职业环境探索不是彼此割裂的,在时间上也不分先后。自我探索能帮助学生知晓“我是谁”,职业环境探索能帮助学生明白“我在哪里,我将去何方”。两者是选择职业方向、作出职业决策的基础信息来源,缺一不可。学生只有对职业环境进行充分探索,掌握更加具体可靠的信息,职业规划才会更加合乎现实,更加理性。很多大学生在进行职业规划时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自我探索,但却忽视了对职业环境的探索。另外,有学生意识到职业环境探索的重要性,但苦于不知晓职业环境探索的方向和方法,导致职业生涯规划无法真正与现实挂钩。因此,高校生涯规划教育要注重增强学生对职业环境探索的意识,同时,要教授学生具体探索职业的方法并告知获取信息的渠道。
3.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要解决以上问题,必须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高校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专业教师很少,大多是班主任、辅导员在工作之余给学生上上就业指导课或进行一些简单的辅导咨询工作。其实,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专业性很强,目前的教师队伍显然是不能适应当前高校职业指导工作需要的, 因此,学校当务之急是要组建专业的指导队伍,提升专业人员水平。首先,要引进相关专业的人才如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方向的优秀毕业生从事专职工作,不论是测评还是咨询,都需要专业教师;其次,加大对现有职业指导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鼓励相关人员特别是就业指导中心的人员再学习深造。在保证本校教师资源充足的前提下,还可以通过外聘、兼职等形式邀请校外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专门人员或职业生涯规划专家开展讲座,提供辅导和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1]顾雪英.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龙立荣,李晔.职业生涯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3]林清文.生涯发展与规划手册[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
[4]俞来德.论职业指导与大学生就业[J].教育与职业,2007(9).
[5]孙丽华.大学生职业探索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出国与就业,2011(8).
【关键词】高职生 职业生涯规划 影响因素
职业生涯规划也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针对个人职业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并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新兴的事物,大学生对他的接受还是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大多数企业更倾向于有明确职业规划的毕业生。对于个体来说,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必将影响整个生命历程。我们常常提到的成功与失败,不过是所设定目标的实现与否,目标是决定成败的关键。职业定位是决定职业生涯成败的最关键的一步,同时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它和个体所处的家庭、组织以及社会存在密切的关系。在校期间是高职生就业的关键时期,如何做好合理的职业规划,确定就业目标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个规划和选择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根据相关统计,有些高职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成功不能起决定性作用,而存在这种想法的人占大多数;还有些人认为在大学阶段进行职业规划有些早,那应该是走向社会以后干的事。这些想法都是因为高职学生生涯规划意识淡薄,未能从根本上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而我国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规划意识这已经成为一个群体病。很多学生以为成绩好,拿奖学金就能有很好的就业,至于应该如何选择职业,学校、学生、家庭都很少去关注这些问题。
2、自我评价不够客观、对本专业情况了解不够清晰。刚毕业的大学生往往对自己认识不清,期望过高的薪酬忽视本身能力,造成了社会大众对毕业大学生产生“高不成、低不就”的看法。不少高职毕业学生的眼光往往盯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一线企业,给自己制定过高的不切实际的目标,缺乏对社会的整体认识,对社会的整体评价不够客观,不能清楚的认识自己给自己正确的定位。而专业知识不足是一个影响高职生就业的重大问题。有些毕业生,对本专业不了解,无法确定目标,缺乏学习的主动力。只有正确对自己有个清楚的定位,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更好的发展。
3、对职场缺乏感性认识。目前高职生就业信息来源大多是互联网、就业指导课、大众传媒等间接渠道,而互联网又是因为方便快捷成为高职生就业的主要途径,互联网信息的不真实性使得高职生对职场缺乏正确认识。一方面各大高校的扩招造成毕业生数量增加,就业难度增大。另一方面,又出现了“技工荒”。高职学生应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社会所需,特别是将与自己所学专业或特长有关的岗位需求情况了解清楚,再结合自身情况,做出相应的职业规划以达到规划目标。
4、职业目标不够清晰。职业目标是个人在进行职业规划时所设定的成果或者输出。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个人情况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不可随心所欲。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职业目标必须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只有职业目标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能跟上时代进步和企业的长远利益才能最终得以实现。学生就业压力逐渐变大,越来越多的同学注重学习,很少考虑工作上的问题,很少参加社会活动,看到某种高收入职位就想从事,把自己的规划全部丢弃。
二、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作用于个人外在的因素,影响个人职业的发展趋势、方向及结果,这些因素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它和个体所处的家庭、组织以及社会存在密切的关系。
1、学校教育:由于历史遗留的问题,我国多年就主张实行的素质教育一直未能贯彻落实,真正主导教育行业的还是应试教育和学历教育。职业规划问题贯穿一个人的一生,是一个连续而又系统的工作。国外发达国家职业规划从小学教育开始,获得诺贝尔奖的丁肇中说:“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很多,但他们在学校很少是第一第二名”。教育应该注重学生自由发展,应该放飞自由。自由是聪明之源,自由的教育可以培养出杰出的人才,而中国偏重于灌输式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的心理能力特征和多元化的个人成长和培养模式需求,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一步步抹杀在大学之前。到了大学阶段,高校的学科管理制度使得学生很难根据市场变化来调整自己的专业,甚至很难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与学校与市场需求“盲婚哑嫁”,这使得大学生就业压力相对增加。高职学校的教师队伍、校企合作、就业指导以及学校的社会地位等都是影响学生的就业的因素,所以学校应根据社会需求和高职生就业目标来定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并为其提供各种准备条件。
2、家庭教育:就个体而言,每位学生的家庭教育均不相同,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的态度和说话方式等一切行为,都对一个人理想的树立,人生观的形成,尤其是性格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美国学者鲍姆林德把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制型和放任型,而放任型又可进一步分为溺爱型和忽视型。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父母和子女的选择存在一定的差异,孩子的最终职业选择很大一部分受到父母观念的影响。家庭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职业规划。有些家长以自己的选择左右孩子未来发展的方向,并不关心子女的兴趣、爱好,从主观愿望出发影响子女的就业目标,使学生产生叛逆、厌学等负面情绪,以致于压抑自己的个性发展,最终影响学业成绩和专业技能的发展,从而影响职业。
3、社会教育:社会教育的发展状况是一国教育水平和国民素质的重要标志。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经济和社会等因素不断变化,社会的分工也越来越细,职业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人们的职位地位差别更加明显,直接产生社会歧视职业教育的现象,这让很多高职生的价值取向发生扭曲,对就业目标产生动摇。“公务员热”高烧不退其实就是社会价值取向病变导致的。处于高等教育学历底层的高职生如果没有没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不提前做好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就业准备不充分,大学光阴虚度,毕业后求职就业到处碰壁。
社会教育的开放性、群众性、多样性和融合性也影响着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如何更好的去适应社会的发展,如何在社会的前进中给自己一个很好的定位,成为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三、努力营造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利条件
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等特点,需要社会和学校公共努力为高职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环境,尤其是学校更应承担起重要的责任,在师资、教学管理、课程安排、以及学生个人的指导和就业市场等多方面齐抓,努力形成一个有利于促进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良好的氛围,让他们从学校开始打好人生高楼大厦的第一步,使他们能更好地迈向社会,立足社会,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企业需要招之即用的人,高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搭起了学校教育向社会转化的重要桥梁。所以说学校职业生涯教育对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校在抓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
高校要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职业规划教育作为高职学生的必修课程,列入到专业的教学计划,开展并完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向学生分阶段的传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向学生讲授当前社会的职业发展方向,使大学生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建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大二大三分别开展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让学生从认识、分化、强化、定型几个历程来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避免盲目学习,盲目报班考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奋斗方向,最大限度激发学习的能动性。
2、 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生涯作为我国的一个新生事物,在师资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求专业性较强,指导人员必须对市场的职业方向了解,并且能够按照学生的自身条件,正确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帮学生确立正确的就业方向。在就业压力逐渐变大的今天,各大高校纷纷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一措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建设却不容乐观,大大地制约着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因而各高校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必须解决的问题。
3、加强校企之间的协作,共同建立信息交流平台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学校培养学生是为了能够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要,但是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在不断变化,学校应及时了解企业和社会对人才需要的变化,这就需要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以便在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及时做出调整。当今社会一方面出现大量毕业生无法就业,一方面很多职位要求的专业性较强,职位空缺,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校教育未能更好适应企业和社会的变化。所以应当大力推进校企合作,这就需要学校,企业、政府等多方位的协作共同完成。学校要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引导大学生在校期间调整专业学习方向,及时修正职业规划,将就业磨合期提前到在校期间。
4、开展职业规划咨询辅导,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定位
职业规划是个复杂而动态的设想、计划,受课时、授课教师能力、学生个体接受差异等的限制,职业规划课堂教学只能解决学生部分知识层面的问题。学生能否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需求,做出科学的定位,还需要进一步咨询辅导。如职业测评是对学生进行就业定位的依据,但是并不是唯一依据,因为其虽然可以为高职生提供客观评价,却不能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测评,一个学生的情况还受到他本身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这就需要咨询教师以其丰富的经验和理论知识进行科学分析,才能得出符合学生发展的科学的评估结果,才能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后期的规划实施中还需要实时修正,需要就业指导师进一步的跟踪和评价,这都需要高校有专门的的咨询机构,全天候地为学生服务。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研室负责学校的职业规划教学以外,还应作为高校职业规划咨询指导机构,全天候的为学生做课外咨询辅导和评价。
5、加强高职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完成岗位需要,现在很多企业要求上岗条件是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而这些恰恰是刚毕业大学生所缺少的,由此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在校期间学校应积极鼓励高职生参加实践活动,增加其对专业技能的熟练把握,增强职业针对性。学校应加大力度建立相关的专业社会实践、实习和就业基地,组织相关专业的学生到工作岗位上去锻炼,从实践中积累经验,让学生明确自己学习的不足,及时修正职业规划,明确自己要努力的方向,这将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筹码,也将成为今后学校加强职业指导的一个努力方向。
结束语
本文从职业生涯规划个人、环境和如何努力创建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利条件方面分析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其中个人和环境因素在其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但是社会和学校的努力也不可或缺。“凡事预则立,不立则废”,这句话充分证明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在通往职业目标的路上,必须稳扎稳打,做好规划,才能通向成功。高职生的职业发展关系着自身的成长,也关系着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个非常重要的命题。
在高职发展已经成为占据高等教育大半壁江山的今天,党和政府已经出台了很多有利于高职学校发展和高职生就业的优惠政策,解决我们高职就业难的问题关键是先解决我们自身的观念问题、自我认识问题和对社会对企业的适应问题,究其实关键是我们怎么找到并且抓住机会的问题了。我们高职生应当积极把握大学三年这一人生发展的关键期,树立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正确地认识个人和社会,确立科学的职业规划,努力实践,争取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价值。
参考文献
[1]郭必裕.开展创新教育是培育创业人才的基础[J].煤炭高等教育,2002(6).
[2]胡放.谈创业教育中的育人观念[J].中国高教研究,2002(10).
[3]叶育旺.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反思[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3).
关键词:高职;辅导员;就业指导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尤其是不久前爆发的经济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低迷,在这种社会经济情况下,学历不占优势的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愈加严峻。高职院校辅导员扮演着学生在校期间“保姆”的角色,肩负着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工作,有责任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必要帮助。
一、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方面的优势
1.与学生相处更具亲和力辅导员是在校大学生的“保姆”,应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所以在工作中,辅导员与学生交流较多,且频率较高,能够全面、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动态信息,了解学生各方面的诉求。而且从整体上来看,辅导员相对年轻,熟悉学生心理。辅导员可以凭借这些优势,赢得学生的信任,了解学生的心声,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克服就业困难。
2.开展工作更具针对性辅导员与学生接触的机会较多,能够细致观察学生的情况,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从而全面了解学生各方面的信息,使得辅导员在指导学生就业时更有针对性。
二、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途径
1.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要想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获得成功,学生就必须设计好职业生涯规划。然而,许多高职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甚至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在浪费时间。事实上,从刚入校时,学生就应该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但是绝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此,辅导员需要在开学时就帮助学生树立“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并帮助学生做好符合其实际情况的职业生涯规划。此外,辅导员还可以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利用多种渠道与企业联系,为学生寻找实习机会,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用人单位最看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在开展学生工作时,辅导员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做好就业心理教育工作当今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激烈,高职毕业生的思想压力很大。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平和的心态,学生往往会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这样既不利于学生顺利就业,又会影响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可能发生意外或者悲剧。
4.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就业指导辅导员可以通过与学生谈心,综合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和个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还可以为那些没有就业方向的学生提供参考意见,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与此同时,辅导员还要引导“差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鼓励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就业,争取用创业带动就业。
5.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辅导员要向学生介绍国家、地区的就业政策,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这样,学生不仅能明确劳动合同所代表的权利、责任和义务,避免权利受到侵害,还能在择业中明确自己的定位,不触犯法律法规,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三、结束语
【关键词】旅游管理;就业现象;分析
旅游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但是从目前的就业现状来看,不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并不愿意到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业相关单位工作,造成旅游业从业人员学历偏低、素质较差等问题,限制了旅游业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对当前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并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一、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管理专业就业需求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为传统服务业的旅游业开始成为热门行业。2016年,国内旅游44.4亿人次,出入境旅游2.6亿人次,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69万亿元,增长13.6%,2017年国内旅游、出入境旅游还将保持较高的发展增速,旅游业还将继续领跑经济增长,预计国内旅游收入将实现12.5%左右的增长,不仅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旅游管理专业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为旅游企事业单位培养一线服务与管理类专门人才,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以及较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旅游管理涉及旅游行为的整个过程,包括旅行社、景区、酒店、交通、旅游局等等。就行业性质来看,旅游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从事一线服务于管理,因此随着旅游人数的增长,我国旅游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将呈现增长态势。旅游业属于服务行业,服务的质量决定该行业是否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因此未来的旅游业对人才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热情、情商高且知识面宽的人才才能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及就业意向分析
尽管我们一直强调任何职业任何岗位都是平等的,但是大部分学生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还是带有一定偏见,不少学生尽管学习了旅游管理专业但是在选择自身职业时更加倾向于选择文化艺术类、金融业、房地产等行业,使得旅游管理专业具有较高的流失率。同时,部分学校会为高年级学生提供到酒店或旅行社等相关单位实习的机会,在实习期间学生可能会对本专业的认同感降低,或受到其他高收入行业的影响,而重新选择自己的就业方向。另外,即使大部分学生从事旅游业,但是对酒店、旅行社等的态度也不同,大部分学生认为旅行社缺少个人提升的机会,因此更愿意进入酒店,导致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集中在酒店特别是高级酒店,而限制了旅行社等的发展,不利于旅游业服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造成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现状的主要原因
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失衡、流失率高的原因需要从旅游业及学生两个角度来分析。首先,旅游业提供的薪酬及待遇较低是造成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相比金融行业、房地产行业,旅游业的薪酬水平明显偏低,薪酬分配体系存在缺陷,酒店员工工资与岗位挂钩,旅行社工作人员薪酬随季节波动,极不稳定,会使员工认为自己所付出的劳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因此在实习期结束后,相当一部分会学生会选择离开旅游业,从事自己认可的其他行业。其次,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并不断激励自己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是调查发现,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并不完善,不少学生缺乏对本专业和自身正确认知,并且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待工作的态度越来越现实,直接导致不少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不安于现状频繁跳槽,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解决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将进入快速上升发展的时期,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来讲,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他们将拥有更多的择业选择和机会,但是旅游业的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变得迫切,学生只有具备扎实良好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才能在与企业的双向选择中获得更多的主动权,进入自己心仪的单位。从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现状的分析结果来看,旅游业总体就业形势并不乐观,优秀人才的高流失率限制了旅游业服务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采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一)加强学生的职业规划管理教育
职业规划管理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他们获得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能力。教师在旅游管理专业进行职业规划管理首先需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引导他们提高对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正确认识,提高对本专业的认识,培养自己对旅游业发展环境的分析能力,判断自己的性格、兴趣是否与旅游行业相匹配,从而建立对未来职业的长远目标,学会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未来就业方向的选择打好基础。此外,学校需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将其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始终,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同时引入丰富的实践教育活动并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重新认识和发现自我,提高对旅游业背景的熟悉程度,以达到适时检验和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
(二)优化旅游业相关用人单位的薪酬制度
科学的薪酬制度能够实现单位内部公平,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但是在旅游业中,不少单位提供给员工的薪酬与他们付出的劳动并不对等,因此不少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从事1~2年旅游业后选择离开这一行业重新择业,加剧了高素质人才的流失问题。因此,旅游业必须对现有的薪酬制度的不合理之处进行优化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首先,单位需要改变过去岗位与薪酬挂钩的薪酬制度,在薪酬的发放中考虑员工的个人能力和付出,有区别的运用精神激励、物质奖励等手段,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其次,企业也要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宽广的平台,重视人才培养,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
三、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正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总体来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形势普遍较好,但是在繁荣发展的背后,旅游业还存在高素质人才流失的问题,需要引起各方重视。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留住人才,才能促进旅游业进一步发展,从根本上提高我国旅游业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生涯规划 计算机 体验式
大学阶段是生涯发展历程的关键阶段,大学生面临着很多重大抉择,如,课业、职业、婚姻家庭等。在我国大学的招生和考试制度下,很多大学生的生涯选择由父母或老师帮助甚至替代其作决定,在面临重大人生抉择时,普遍缺乏自主决策意识,更缺乏自我决策的能力。而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社会发展更加多元化,职业不仅仅是保证人们衣食无忧的手段,更多的是展现自我、发展自我、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而进行职业选择则是一种重要的人生管理的能力。
有一项美国的研究表明,职业目标越清晰的人,其成功的几率越大。台湾有学者研究表明,“职业成熟度愈高,代表对职业的规划与执行能力愈强,能够做出最适当的职业选择,进而获得最成功的职业发展。反之,职业成熟度愈低,则表示对职业的规划与执行能力愈欠缺愈有可能做出不正确的职业选择,进而迟滞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
一、当前计算机类学生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生涯规划,也叫职业生涯设计,这门课程以大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以及人文素养为基础,其目的和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分析与评价,实现正确的自我认知,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引导大学生充分认知自我,合理调整职业预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以职业目标为导向,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计算机类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从自我认识、环境评估、职业定位、计划执行以及评估反馈等环节都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认识不够客观、规划和实施有些脱离实际、带有理想化的倾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发展期望过高,自我分析与实际不符。很多学生期望到“三大”(大城市、大企业、 大机关)、“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单位,对自己职业定位不准确。不少大学生选择以考取学位和证书作为发展主路径,还有些学生“为保险起见”准备了四条以上的发展路径,但这些路径的结果悬殊较大,路径之间也缺乏内在联系,规划过于理想化,没有立足实际和对自身估计不足,造成与实际脱离,发展方向和路径的模糊不清,势必导致在实际选择中的犹豫不决,不利于核心职业目标的实现。
(二)盲目参加过多实践,社会实践缺乏专业性为了增加“工作经验”,不少学生选择了兼职,做家教、促销员和或者利用课余时间做业务员等,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不少学生选择考证来 增加“筹码”,还有的很多学生花了大量时间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或者参加各类协会, 以期望参加更多的协会来增加自己的实际经验,但这只是为了向用人单位证明其兴趣广泛而缺乏社会实践缺乏职业方向性,注重量的积累而忽视了质的要求,应该多参加相关公司的实习锻炼。
(三)坚持追求所谓的“最佳规划”,职业规划缺乏与时俱进一些大学生对经济学上讲的“最小成本、最大收益”津津乐道,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寻找“最佳规划”上,希望“一次规划,终身受益”,在做规划时面面俱到,不愿舍弃,没有重点,缺乏最相关事情的取舍抉择,在行动中也不愿从小事做起,碰到困难就盲目等待不知所措。实际上,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一个人几乎是无法做出一个十全十美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认识、能力的提高,周围条件的变化和就业环境的改变,职业生涯规划也是需要不断调整。
二、计算机类大学生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一)体验式生涯规划课程。教育界认为:“所谓体验学习,就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游戏和情境,让参加者在参与过程中观察、反思和分享,从而对自己、对他人和环境,获得新的感受和认识、并把它们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国内学者认为所谓体验学习,就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游戏和情境,让参加者在参与过程中观察、反思和分享,从而对自己、对他人和环境,获得新的感受和认识、并把它们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生涯规划体验式教学的理念,即创设情境诱发学生体验,唤醒学生体验,引导学生表达体验的过程。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包括三大主要因素,即生涯探索的活动与情境是教学载体,学生的参与、体验、分享是核心,学生的应用与升华是结果。在体验式生涯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生涯教学的目的与要求,创设探索生涯问题的情境,设计具体的生涯探索活动,并在课堂上组织和管理生涯规划活动过程,从而实现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并切实提升生涯意识和能力。在体验式生涯教学中,学习者的主要任务是在生涯探索活动中亲身体验反思,尝试为自己生涯发展作规划,从探索的过程中了解进行生涯规划的步骤和应注意的问题。总的来说,在生涯规划的教学中,教师是生涯探索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学习者是参与者、自我规划者。此外,在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过程中,特别鼓励小组合作的学习,通过在小组中的对生涯问题的探讨、沟通协调的过程,达到意义的分享,r值的澄清,能力的建构。在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中,不强调学习者系统的生涯规划知识的掌握,而强调学习者的生涯规划意识的激发,自我生涯规划与管理能力的增强。以下用列表的方式对体验式教学和讲授式生涯教学进行分析区别。
(二)有目标的参加社会实践。进入大学,应该分阶段来规划好大学的几年时间,大学生涯规划的成败,将决定自己今后大学学习的方向并决定着未来发展的高度,在计算机类大学生,可以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出发,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身学习能力,来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打造自我就业竞争力。
大学普遍都有很多社团,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和特长选择性地加入一些社团。通过参加社团,会认识来自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同学,使自己对其它的领域有一定的了解。通过社团与有共同兴趣的人交流,也会促进自己的人际交往,认识更多的朋友,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还可以尝试去竞聘学生会的职务,参加学生会的一些工作,在为同学服务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大学里还会常举办一些计算机专业讲座和经验交流会,在有空的时候尽量多去听听。特别是一 些学长们的经验和现身说法都很值得学习。还有一些计算机方面最新的知识讲座,大家通过这些交流,及早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学习,为今后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计算机行业发展迅速,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如何做好该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活动―体验―领悟―内化” 使学生能够正确、全面、客观地评价自我,树立竞争意识,提高自身竞争实力,是该课程老师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来半分,张建国.基于体验式视角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浙年专修学院学报. 2010(01)
[2]吴祠珍.美国高校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
关键词:职业规划;教育导向;管理模式;探究
在我国现阶段,高等学校连年扩招、教育普及率逐年上升,高校学生就业压力大、形势严峻。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高专学生只有提高自身就业能力,才能保持就业竞争力。学校则必须发挥自身职能,引导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探究学生管理新模式,攻克管理难点。
一、职业规划教育实施意义与影响因素
(一)实施意义
近几年高等职业院校生源素质与之前相比偏低,学生学习目的迷茫,学习态度消极,存在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等现象,不仅如此,部分学生连专业知识与技能都依赖教师“强行”灌输,一旦面临就业,学生自立能力差的缺点就会完全暴露出来,学生就业只能依靠父母与社会关系。还有些学生,就读某专业仅仅因为好奇心,并不是为了从事相关行业,其对于自身未来认知朦胧,对职业兴趣、气质以及能力都不甚了解,一旦面临职业选择时,就会显得茫然失措。职业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设计人生路径,在此基础上协助学生制定人生目标,规划职业生涯,避免学生浪费青春、随波逐流,有利于其明确奋斗方向,增加前进动力。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意义重大。
1.职业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增强个人实力、挖掘自我潜能
职业规划可以帮助学生正确清楚了解自身现有优势、潜在能力以及个人性格特质,使学生重新定位自身价值。除此以外,还能够帮助学生对比自身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确保学生树立明确职业理想与发展目标。帮助学生明确目标和现实间的差距,准确定位,并努力探索新机会,确保学生掌握科学规划方法,采取有效的就业措施,增强自身的职业竞争力,以此实现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
2.职业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应对竞争能力
现如今我国处于变革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竞争随处可见。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只有妥善规划职业生涯,才能做到准备充分、心中有数,在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部分学生并未重视职业规划,认为其属于纸上谈兵,毫无实际意义,这是错误的观念。只有先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对自身认知清晰并树立明确目标后付诸求职实践,才能获得良好的求职就业效果,才能获取理想的工作。除此以外,职业规划教育还可以增强学生发展计划性与目的性,为学生奋斗指明方向。
(二)影响因素
1.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可以分为教育背景、家庭影响、社会环境与经济环境四种。教育能够将才能赋予个人,为人塑造人格,奠定人的基本素质,对职业生涯有着重要影响。家庭环境是指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地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及家庭成员的语言、行为及感情的总和,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社会认知,进而影响其职业生涯与个人素质。社会环境首先指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形势,涉及到社会文化与习俗、社会评价与时尚等,这些不但对职业岗位的结构与数量起决定性因素,而且还决定了学生调整职业生涯的考虑与对不同职业的认知程度,其次指个体的人所在的个人交际圈、家族、工作单位、社区以及学校等小范围环境,这些决定了职业生涯的际遇。经济环境包括就业岗位数量及分布,不仅与国民经济发展具体速度有关,还与经济结构产生直接联系。
2.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可以分为气质、性格、需要、兴趣、心态、情绪、情商、信心、能力以及挫折等。气质与职业互相制约;不同职业存在不同性格要求,从业者应该根据自身性格选择职业;个体需求极大影响职业生涯设计,因此应该选择满足自身需要的工作;通常来讲兴趣广泛的人职业自由度也很大,其可以适应各种岗位与职业;心态对个体行动存在影响,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调整心态,以积极心态面对求职;只有懂得如何调节并驾驭情绪,学生才能在设计职业生涯与就业求职中以充分热情和冷静头脑保持自身竞争力;而事业成功要素20%依赖于智商水平,80%依赖情商水平,学生应该努力提高自身情商;自信的人为获取机会可以采取更多行动,因此得到的机会与成功可能性更大;任何一种职业都对从业者能力存在要求,必须实事求是根据自身能力与学识水平设计职业生涯并参与求职就业活动。遇到挫折时有人会失去希望与信心,阻碍自身发展。
二、探究管理新模式
作者发现,在管理高职高专学生时,传统管理模式已然无法应用于当前时代,在管理高职高专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就业等方面,众多院校不约而同地出现问题。必须明确的是,出现问题后实施引导教育为时已晚,因此必须提高院校管理工作质量。近年来高校扩招使院校资源分配开发不足,行政管理工作力度减弱,只有平衡学生管理与院校现有资源,在此基础上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才能解决高职高专院校工作中出现的难题。调查表明,解决高职高专院校管理难题,必须以职业规划教育为管理导向,将提升职业能力贯穿学生学习生涯,确保学生可以清楚认知环境,更好实现自我与就业抉择。只有这样,才能使管理学生工作质量有效提高,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把握机遇,在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管理模式向职业规划教育转变
在我国当前阶段,主要由市场配置人才资源。因此,管理学生工作必须将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规划教育作为工作导向,并服务于学生的职业规划。高职高专院校作为管理方,必须明确认知这一点,以便于在管理工作中获取良机,节约学校资源,对学生学习生涯实施合理管理。
(二)科学设计管理工作内容
高职高专学生最有效的引导期是新生入学期。在这一阶段,院校必须在开展军训活动和强调学校规章制度以外,进一步开展职业规划意识培养工作。比如,在学生入学一周内通过举办职业规划讲座,使学生正确了解学习生涯的阶段特点,从而掌握自我管理、适应环境的技巧,并将学生自己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报告书作为学生实践报告留档备份。同时,加大辅导员等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定期实施考核,确保其具备将职业规划教育作为管理学生导向的工作能力。高职高专院校可以设立职业规划指导机构。根据本校学生特质,设立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的公共必修课程,以此建立院校与学生的沟通渠道,满足学生生活、学习与就业需求。值得注意的是,这时院校必须根据学生专业,适当调整课程内容,科学合理培训课程讲师。院校内督导处等教师监督机构必须对教师进行定期考核,以此提高教师能力,优化院校对此项工作的管理工作。高职高专院校可以建立公共平台,对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能力和兴趣等方面实施测评,对测评结果予以指导,避免学生因测评结果出现骄傲或者沮丧情绪。院校必须正确引导学生心理健康,为学生树立心理保健意识。院校可以通过推行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参加模拟就业面试等活动,调动学生参与职业规划实践的积极性,实现人与职业就业最佳匹配。
(三)就业指导实训与内容渗透进专业教学
在学习生涯中,高职高专学生与课程任课教师接触频繁,因此容易受到教师影响,任课教师在工作中可以结合本门课程学科体系与知识结构,适当联系相关职业动态,在教学中点明知识在相关职业中的应用,这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程设计时,教师可以根据其课程性质,以项目驱动设计新式课程。通过教学实训场地,进一步利用参考书、应用软件、声像资料、网络信息资源以及教材为学生提供操作规范、任务模板与技术标准等,指导学生合理实践,降低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门槛。在典型的高度结构化实训情境中,由教师整合院校教学资源,强化学生动手、组织协调能力,淡化学生语言弱势。通过引导学生组织、协调、参与教学实践,并由教师对学生的参与过程实施分析与总结并予以指导,以此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四)社团活动组织设计
当前时代,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学生社团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欣赏别人,尝试了解其他的社会文化和价值观,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较为成熟的人际关系,形成完善的人际关系网络。但社团活动毕竟不同于社会活动,辅导员必须及时予以引导和支持,并努力营造与社会现实相匹配的活动环境,帮助学生提高自身人际交往能力。院校在设计社团活动上,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学校资源积极参加各项比赛,定期组织社团实施社会调研,鼓励学生了解专业相关行业在社会上的实际情况,以此丰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以便于学生更好接触社会。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规划职业生涯可以在高职高专学生就业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学生规划意识,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构建完善职业指导体系,强化职业规划教育,确保高职高专学生在严峻就业形势中保持竞争力。
作者:王玲芝 单位: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慧.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职业,2013(18).
[2]陈晶,侯雪萍,王蕊.高职高专学生求职心理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8).
[3]刘晓哲,何方.关于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3).
[4]贾烨磊.职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5).
[5]布音克西克.少数民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与探索———以南疆高职院校为例[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6).